You are on page 1of 261

第十 四册

卷三 百三十 七 元豐六年 (癸亥 , 1083)

起神宗元豐六年七月盡其月

  秋 七月乙巳 ,提點寺 務司言:「已令大 相國寺六 十二院, 以其二為 禪院,餘 為律


院。其 舊院名及 試經恩例 ,乞並罷。」從之 。

  禮 部言:「淨因院僧 道臻奉詔 選舉蘇州 瑞光院僧 宗本、江州東林院 僧常總住 持兩


禪院。」從之, 給行李錢 五十千, 令乘驛赴 闕 。

  丙 午,湖北 路鈐轄, 轉運司言 :「渠陽 縣治所基 址卑下, 近復遭水 患,乞移 縣治


於誠州 ,倚郭建 置,綏輯 誠州見管 戶口,兼 治貫保、小由等民 戶。其貫 保卻乞於 別寨
擇地建 立。」從 之 。

  丁 未,詔以 十一月丙 午有事於 南郊。

  戊 申,門下、中書外 省言:「自官 制行,已 及朞月, 其間利害 ,官吏固 已習知。今


編修 敕條,理 當博采眾 智,欲乞 許見任官 局參議, 及許其餘 人具所見 利害,赴 本省
投狀, 如有可采 ,量事推 恩。」從 之 。

  己 酉,都水 使者范子 淵言:「外監丞司 舊於澶州 置局,析 為南、北兩丞,北 丞所


隸隄埽 ,盡在北 州軍,乞 移北丞司 於恩州【 一】。」 從之 。

  將 作監丞宋 彭年言:「臣昨點 檢西府蒲 宗孟為修 屋多役兵 匠,初無 朝旨,後 御史


臺取問 ,事連少 監鍾浚等 ,臣安可 尚為僚屬 ?乞易一 差遣。」詔:「所請不 允,其鍾 浚
邪佞不 法,可先 衝替。 」

  戶 部言:「提點開封 府界諸縣 鎮公事范 峋奏,諸 縣見欠稅 課,乞限 一年分四 季催


理。本部看詳, 欲以所欠 稅課令人 戶分作三 年或二年 ,隨夏秋 二稅帶納 ,如限滿 拖欠
數多, 縣詳本司 比較奏乞 取勘。」詔除牧地 租課外【二】,應 係三年內 欠負,限 一年 ,
餘限三 年。其拖 欠比較, 並依戶部 所請。

  橫 海軍留後 、贈昭信 軍節度使 、開府儀 同三司、 南康郡王 、諡恭僖 宗博卒。


  辛 亥,廣南 西路經略 使熊本等 言,邕州 峒丁教閱 ,乞且依 舊條。詔送曾布所 修條
約及彭 次雲規畫 事,付本 司相度推 行以聞。

  壬 子,河東 經略司言 :「麟府 路蕃部有 因立功妄 冒父祖職 名,以就 酬獎,乞 令自


陳,與 免罪改正。」詔限 一季自言 ,許人告 ,以其人 職名、俸 給賞之 。

  戶 部言:「江、淮等 路發運使 蔣之奇奏 ,知州、通判 與監事官 未有賞罰 ,請以租 額


遞年增 虧,從制 置司比較 。本部欲乞江 、淮、湖、浙路諸州, 其收鹽課 ,歲終申 發運司
類聚比 較,一路 內取最多 、最少者 各兩處, 以知州、通判、職官、令、佐姓名上 戶部。其
提舉監 事官一路 增虧準此。」詔詳 定重修編 敕所依此 著為令。之奇又言 :「諸路 欠本 司
錢約二 百萬緡, 若朝省不 主張,則 其錢皆不 肯償。乞本司申理 諸路欠負 ,並同負 朝省
錢物法 ;及乞淮 南轉運司 自今年額 糧斛不得 於滁州及 天長縣樁 撥,所有 本司鹽本 、水
腳錢、口食米、造船場物 料等及所 須之物, 轉運司除 計置應副 外,不得 侵越【三】。」 詔
係朝省 立限,違 者徒一年 ,餘從之 。

  癸 丑,詔:「開封府 界諸縣蝻 虫猥多, 今田稼就 成,恐害 豐稔,宜 令提點刑 獄范


峋親督 人夫速翦 除之。 」

  乙 卯,祔孝 惠、孝章、淑德、章懷 皇后於太 祖、太宗、真宗廟 室,孝惠 、孝明、孝章、


淑德、懿德 、明德、元德、章懷、章穆 、章獻明肅、章懿 各以配繼 先後為次 。(四月二十 五
日,詳 定所建議。 閏六月三日、 十一日【四】。舊紀 書:乙卯 ,詔孝惠 ,太祖繼 后; 孝
章、淑德、章懷 ,太宗、真宗元妃 ,未克入 ,始祔于 廟室。新紀改書: 始祔孝惠 、孝章、
淑德、 章懷皇后 于太祖、 太宗、真 宗廟室。 )

  河 東緣邊安 撫司言:「代州陽 武等一十 寨寨主、監押,每 寨兩員, 乞許自本 路經


略安 撫司及本 司,於大 小使臣內 選擇一員 ,保明申 吏部指差 ;外一員 ,即自吏 部差
注。」 上批:「 地接契丹 界,其事 甚重,宜 特依所奏。 」

  丙 辰,以四 后祔廟, 德音降減 京畿內死 罪囚,流 以下釋之 。(兩紀 並書此。 )

  詔 :「四后 忌日,自 今依大忌 例。 」

  太 中大夫、 知樞密院 孫固為通 議大夫、 觀文殿學 士、知河 陽,固以 疾求去位 也。


(三年 八月,固 子朴、野 坐周沃事 衝替。)

  太 中大夫、同知 樞密院韓 縝知樞密 院,太中 大夫、試戶部尚書 安燾同知 樞密院。上


嘗命 內侍曾處 厚至嶺外 督發內藏 錢銀,處 厚乞將折 二大錢充 東南諸路 上供,以 其所
樁小錢 來償。既奏可矣, 燾言折二 錢不可行 於京師, 得之不足 以備實用 ,且曰:「臣
自承乏 計府,雖 用出非常 ,不敢以 一金煩朝 廷,故臣 今亦不敢 奉詔。」上從 之。(此 據
安燾行 狀。行狀又言 越次用燾 ,當考。)西 邊用兵歲 久,上益 厭之,乃 不次用燾。燾力
辭曰:「異 時陛下除 執政,必 以次補; 今有位在 臣上者, 而遽用臣 ,臣不敢 當。」上 曰:
「西鄙未寧 ,最今日 重事也, 正欲賴卿 謀謨耳。」時夏人款塞 ,燾謂宜 遂撫納, 且戒 邊
臣毋為 兵端。既又請還疆 土,燾言 :「比所 得有非要 害處,固 宜予以示 恩,然羌 情無
厭,今 則未可, 葢當使知 吾宥過而 罷兵,不 應示吾厭 兵之意。」(此據 行狀。 )

   命宰相王 珪為南郊 大禮使, 禮部侍郎 李常為禮 儀使,御 史中丞黃 履為儀仗 使,


兵部侍 郎許將為 鹵簿使, 知開封府 王存為橋 道頓遞使 。

  國 子司業朱 服言:「諸州學或 不置教授 ,乞委長 吏選見任 官兼充, 先以名上 禮部 ,


從本監 體驗,可 為教授, 即依所乞 。其舊補 差教授悉 放罷。有筠州學策 題三道, 乖戾
經旨, 今錄進呈。」於是 禮部言:「乞 令本監具 何如體驗 外官學行 堪充教授 ,及杜絕 徇
私請託 舊獘,然 後立法。其見 為教授人 ,候有新 官令罷。其筠 州權教授、監本州 酒稅蘇
轍,乞 令本路別 差官兼管 勾。」從 之 。

  熙 河蘭會路 制置司言 :「蕃部當支 抹虛稱夏 國與董氈 書【五】,欲同入 寇。」詔李 憲


械當支 抹送董氈 、阿里骨 ,令自處 置。

  經 制熙河蘭 會路邊防 財用司言 :「乞於 蘭州添置 市易務, 支撥錢本 ,計置物 貨,


應接漢 蕃人戶交 易,以助 邊計。」 從之 。

   丁巳,詔 :「升祔 禮成,四 后之家推 其長一人 ,已仕者 遷一官, 未仕者與 初等


官。 」

  詔 陝西、河東經略司 :「聞諸路蕃 官雖轉大 使臣,並 在漢官小 使臣下。朝廷 賞功轉


資,以 為激勸, 如此卑抑 ,則孰知 遷官之榮 ?宜定漢 蕃官序位 以聞。」後河東經 略 司
言:「蕃官部堡 寨兵出戰 ,常以漢 官驅策, 難與漢官 序位。」而兵部言 :「乞應 蕃漢 官
非統轄 者乃令序 位【六】。」從之 。

  戊 午,朝獻 景靈宮。

  庚 申,詔同 知樞密院 班尚書右 丞下。

  詔 :「寺、監主簿止 是專掌簿 書,其公 事自當丞 以上通議 施行。今取問寺、監有令


主簿簽 書公事處 :大理寺 長、貳、正、主簿八員 ,衛尉寺 卿、主簿二員 ,將作監 少監、丞、
主簿五 員,都水 監使者、丞、主簿 四員,少 府監少監 、丞、主簿三員, 司農寺少 卿、丞、
主簿四 員,太常 寺丞、主簿二員, 軍器監少 監、丞、主簿四員 。內長、貳、主簿 可並降一
官,正 、丞並展 磨勘二年 ,各不以 去官原。 」

  禮 部言:「太常寺先 定北郊壇 制,方丘 三成,級 高四尺。本部嘗看 詳,以為 壇制


既為方 丘,難設 八陛,欲 乞別選澤 中之丘以 為方壇, 高六尺, 設四陛。而太常寺 又言 :
『方丘 壇制度皆 不經見。周禮以黃 琮禮地, 鄭氏注「琮八方, 象地」,則壇制八 陛,固
有所本。』固守前說 ,不肯變。本部再 詳:周禮 祭地於方 丘,且在 澤中,乃 是經據。 漢
制設四 陛,高六 尺,其法 可用。葢壇之四旁 各設一陛 ,則四陛 與方壇於 體為宜, 又其
崇六尺 ,去地未 遠,且有 親地之意 。乞送別司再 定。」詔壇高一丈 二尺,設 四陛,餘 依
所請。

  詔 知瓊州劉 威【七】勒停,坐 擅追瓊山 縣令李孝 龍往朱崖 軍火黎人 居,會赦 也。


  陝 西轉運使 言:「昨 出界民夫 棄失官物 ,多於雇 主名下催 納,實重 困苦,乞 與除
放。」 詔陝西諸 路轉運司 審實除放 之 。

  雄 州言:「拒馬 河溢,破 長沙口南 北界,例 差兩地供 輸民夫修 完。」上批:「去 年


決口, 兩界發夫 ,已嘗興 訟。委雄 州詳審處 置,毋致 生事。 」

   知鎮戎軍 張世矩言 :「嘗舉 知麟州郭 忠紹為路 分鈐轄, 今得知麟 州訾虎書 稱:


『近嘗出師 ,朝廷指 揮忠紹為 虎照應, 而忠紹以 故頗懷怒 君父。』觀此 ,固非忠 孝, 乞
不用前 狀。」詔 世矩告論 不干己事 及繳私書 【八】, 特釋罪 。

  提 舉河北東 、西路保 甲司奏:「團教保 甲應干支 費,除從 官給外, 合用雜費 錢物 ,


名件不 少,盡是 的確不可 省闕。若不破錢, 必有因循 犯法之獘 ,若一一 支破官錢 ,緣
名件細 碎,難以 指定。今略具雜費 名目,及 本司欲作 擘畫事奏 聞。」上批:「契勘已 擬
定諸 路每歲據 收到樁管 保甲司錢 貫,除量 留準備雜 費外,可 按閱團教 保甲數諸 路省
費錢 數:省到 一百六十 六萬一千 四百八十 三貫五百 六十文五 分四釐, 費用三十 一萬
三千 一百六十 六貫一百 六十五文 ,除費用 外,合封 樁一百三 十四萬八 千三百一 十七
貫三百 九十五文 五分四釐 。府界省 到二十四 萬二千四 百四十四 貫一十六 文,費用 八萬
五千三 百三十九 貫四百三 十二文; 二百七十 六都保, 除都副保 正、大保 長外,見 管六
萬二 千六百四 十八人: 都保正二 百七十五 人,副保 正二百六 十四人, 大保長二 千七
百一 人,小保 長一萬八 百六十三 人,保丁 五萬一千 七百八十 五人;省 到錢,除 費用 ,
合封 樁一十五 萬七千一 百四貫五 百八十四 文;約一 名賞錢八 貫,每年 用一十二 萬貫 ,
賞一萬 五千人, 餘三萬七 千一百四 貫五百八 十四文, 留充雜用 ,約四年 賞遍。河北東
路省到 三十二萬 八千七百 六十一貫 五百四十 一文五分 五釐【九 】,費用 三萬二百 四十
五貫六 百一十六 文;五百 五十一都 保,除都 副保正、大保長外 ,見管一 十一萬五 千五
百四十 六人,都 保正二百 三十二人 ,都副保 正五百一 十八人, (劉友端 策內不分 都、
副保正 各若干人 。西路同 。)副保 正二百五 十七人, 小保長九 千二百九 人,(劉 友端
策內無 小保長。西路同。)大保長 五千七十 六人,保 丁一十萬 六千三百 三十七人 ;省
到錢 ,除費用 外,合封 樁二十九 萬八千五 百一十五 貫九百二 十五文五 分五釐; 約一
名賞 錢八貫, 每年用二 十四萬貫 ,賞三萬 人,餘五 萬八千五 百一十五 貫九百二 十五
文零, 留充雜用 ,約四年 賞遍。河北西路省 到三十一 萬五千三 百二十四 貫六百三 十六
文,費 用二萬六 千六百二 十六貫九 百八十文 ;五百六 十六都保 ,除都副 保正、大保長
外, 見管一十 四萬九千 八十六人 :都保正 三百一十 人,都副 保正五百 九十一人 ,副
保正 三百二十 七人,大 保長六千 二百四十 六人,小 保長一萬 二千二百 一十九人 ,保
丁一 十三萬六 千八百七 十一人; 省到錢, 除費用, 合封樁二 十八萬八 千六百九 十七
貫六 百五十六 文;約一 名賞錢八 貫,每年 用二十四 萬貫,賞 三萬人, 餘四萬八 千六
百九十 七貫六百 五十文, 留充雜用 ,約五年 賞遍。河東路省到 二十萬八 千六百二 十七
貫九 百七十八 文,費用 五萬五千 六百九十 九貫五十 六文;保 甲六百四 十九都保 ,除
都副保 正、大保 長并義都 勇軍將校 外,見管 一十五萬 九千七百 七十人, 義勇將校 三百
二十人 ,節級七 百九十六 人,(今 並充小保 長計數。)長行一 萬七千二 百九十五 人,
(今並 充保丁計 數。)保 甲都保正 六百一十 人,副保 正五百九 十四人, 大保長六 千二
十四 人,小保 長二萬二 千八百六 十一人, 保丁一十 一萬八千 八百一十 八人;省 到錢 ,
除費 用外,合 封樁一十 五萬二千 九百二十 八貫九百 二十二文 ;約一名 賞錢八貫 ,每
年用 一十二萬 貫,賞一 萬五千人 ,餘三萬 二千九百 二十八貫 零,留充 雜用,約 十年
賞遍。永興軍等 路省到三 十八萬七 百一十六 貫七百四 十文九分 九釐,費 用九萬四 千四
百九十 九貫六百 五文;保 甲八百三 十四都保 ,除都副 保正、大保長並義 勇將校外 ,見
管一 十五萬五 千五百三 十六人, 義勇將校 六百八十 人,節級 一千四百 四人,( 今並
充小保 長計數。)長行二 萬八千六 百八十六 人,(今 並充保丁 計數。)保甲都保 正六
百一人 ,副保正【一○】七百七人 ,大保長 六千五百 六十五人 ,小保長 二萬一千 五百
八十 一人,保 丁一十萬 三千八百 六十五人 ;省到錢 ,除費用 外,合封 樁二十八 萬六
千二 百一十七 貫一百三 十五文九 分九釐; 約一名賞 錢八貫, 每年用二 十四萬, 賞三
萬人, 餘四萬六 千二百一 十七貫一 百三十五 文九分九 釐,留充 雜用,約 五年賞遍 。秦
鳳等 路省到一 十八萬五 千六百八 貫六百四 十八文, 費用二萬 七百五十 五貫四百 七十
六文; 保甲二百 九十都保 ,除都副 保正、大保長并義 勇將校外 ,見管七 萬六千三 百五
十五人 ,義勇將 校四百一 十四人, 節級八百 三十九人 ,(今並 充小保長 計數。)長行
一萬八 千四十三 人,(今 並充保丁 計數。)保甲都保 正二百八 十一人, 副保正二 百七
十七 人,大保 長二千七 百二十四 人,小保 長一萬五 百一十五 人,保丁 四萬六千 九百
五十 八人;省 到錢,除 費用外, 合封樁一 十六萬四 千八百五 十三貫一 百七十二 文;
約一 名賞錢八 貫,每年 用一十二 萬貫,賞 一萬五千 人,餘四 萬四千八 百五十三 貫一
百七十 二文,留 充雜用, 約五年賞 遍。其河北所 奏不行。」(此據御集 增入,要 見當 時
保甲措 置條目。 實錄並無 之。五年 九月十二 日可參考 。)

  辛 酉,戶部 言:「陝西諸 路緣邊州 、軍、城、寨公使給官 吏之物, 欲並依例 策,以


在市實 直給價, 內酒數亦 據酒材所 合醞升斗 支給,候 物價平依 舊。其犒 設給軍蕃 部不
用此法。」從之 。

  御 史楊畏言 :「樞密 院左知客 、勾當西 府周克誠 二月辛亥 申本府, 以左右丞 兩位


修葺廳 堂,乞批 狀送工部 下將作監 。今詳狀後批『依 所申』,乃止 是蒲宗孟 、王安禮簽
書,用 尚書省印 ,既不赴 王珪、蔡確書押, 又不經開 拆房行下 。至壬子 酉時下工 部,
工部案 驗批稱『不候 押,先印 發』,是夜四 鼓,巡兵 下符將作 監。準格,尚 書省掌受 付
六曹 諸司文書 ,舉省內 綱紀程式 ,又內外 文字申都 省開拆房 ,受左右 司分定, 印日
發付 ;而工部 式,修造 有委所屬 保明取旨 ,有令申 請相度指 揮,程式 甚嚴,葢 不可
亂,尚 書省職在 舉之而已 。今克誠 狀不由都 省,宗孟 、安禮為 左右丞直 判官,依 申用
省印發 之,而王 珪、蔡確 百官之長 ,初不承 稟,循私 壞法,無 復綱紀。大臣如此 ,何
以輔 人主正百 官!其工 部既見狀 無付受格 式而闕僕 射簽書, 所宜執議 稟白,豈 容略
不省 察?又非 倉卒事故 ,何致不 俟郎官簽 付而承行 疾若星火 ?媚權慢 法,莫甚 於斯 !
伏望並 加推治。」詔中丞 黃履與楊 畏等限十 日推究以 聞,楊畏 仍不許避 免 。

  保 章正馮士 安等言:「大內南 景靈宮建 神御殿, 西創尚書 省。緣大 內為陰宅 ,依


經,刑 在西方, 禍在南方 ,福在北 方,德在 東方。準二宅經, 犯北則報 南,修東 則治
西。今犯刑 、禍,宜急治 東、北則吉。」詔送祕 書省。祕書省 言:「勒太史 局眾官定 士 安
等所言 修造,乃 私宅法。今國家建 神御殿、尚書省, 經國體, 相地宜, 擇時日而 後致
功,其 報治法不 可用。」 詔士安等 各降一資 。

  壬 戌,分命 輔臣祈晴 。

  詔 前提點廣 東路刑獄 林積降一 官,以在 任點檢軍 器不精也 。


  御 史翟思言 :「聞京 西轉運司 下州縣責 商人納紙 ,官以小 條印為記 ,紙輸一 錢,
人戶稅 鈔非印紙 不受。朝廷理財, 固自有義 ,葢不如 是之苛也。」詔轉運司 具析以聞 。
已而轉 運司奏如 思所言, 乃詔止之 。

  熙 河蘭會經 略安撫制 置使李憲 奏:

  臣 昨奏熙、蘭、岷、通遠 四州軍蕃 兵,地里 相遠,當 逐處各為 一軍,庶 就近易於 團


結,仍 得蕃情安 便。兼蘭 州及定西 管下新歸 順蕃部數 內,強壯 人馬甚眾 ,亦當團 結,
與四州 軍蕃兵通 作五軍, 庶緩急之 際,各有 漢蕃兩軍 相參為用 。乞且於 熙河蘭會 一路
條畫以 聞,先次 推行,已 蒙依奏。臣今具條 畫,以謂 蕃兵置將 ,事貴簡 而易行, 法貴
詳而難 犯。臣今 斟酌蕃情 ,擬定條 畫事法凡 三門。

   應五州軍 各置都同 總領蕃兵 將二員, 並本州軍 駐劄,總 領本州軍 管內諸部 族出


戰蕃兵 並供贍人 馬。仍各 置管押蕃 兵使臣十 員,內四 員委本將 選擇,從 經略使司 審察
奏差, 餘六員許 本將所在 駐劄州軍 ,於經略 、總管、緣邊安撫 司準備差 使指揮, 及管
下城、寨、關、堡使 臣內選擇 兼充。平居不 妨本職, 遇有事宜 出入,將 下一面勾 抽。總領
將凡遇 邊警,稟 帥司不及 ,即與所 駐劄州軍 守臣、正兵將副及 管勾緣邊 安撫司官 共審
度, 如可禦敵 ,即遣漢 蕃兩將人 馬共力枝 梧;若輒 分彼我, 致有誤事 ,即依節 制法
均責, 仍一面具 事宜申經 略司。諸將各於所 管蕃部內 ,籍善探 事人姓名 ,以備遣 使。
所探到 事,除申 經略司外 ,仍與駐 劄州軍正 兵將副互 相關報。蕃部公事 干本將, 即許
都同總 領將施行 ,餘依舊 。經略、經制、緣邊安 撫司所屬 州軍行遣 總領將, 係知州軍 兼
領而應 巡按蒐閱 者,許權 交割州軍 事與通判 輪出。諸將下管勾 部族近上 蕃官,遇 點集
出入, 與管押蕃 兵使臣參 領所管本 族兵馬。諸將 駐劄州軍 及轄下關、城、堡、寨,如 於
本將 職事不協 力,沮害 事法,內 城寨官許 同總領將 奏劾施行 ,州軍當 職官即具 事狀
聞奏。出戰蕃兵 自備人馬 衣甲、器械數目, 令將官置 籍;因巡 按蒐閱點 檢出戰衣 甲器
械,令 將官預修 備。除逐 族蕃兵有 自備外, 其所闕及 合用旂號 ,申經略 司計置, 仍置
庫拘收 ,遇點集 ,據闕給 借。蕃兵自來 輪差在緣 邊巡綽、坐團、卓望者 ,聽依舊 例差撥 。
出戰蕃 兵凡以事 故出外, 令關白本 族蕃官, 仍不得出 本州軍界 。其蕃兵 下供贍人 數內 ,
有壯勇 堪充出戰 者,許臨 時揀選, 抵替不得 力蕃兵。諸將遇出 兵,許選 勁騎充踏 白馬
官。押蕃使 臣、蕃官、諸司副 使以上, 不以親手 斬獲首級 數計功, 依正兵隊 獲首級分 數
論賞。五州軍出 戰,蕃兵 人馬自為 一將,遇 出戰即以 正兵繼蕃 兵,其旗 幟與本州 軍正
兵旗身 同色,旗 腳以間色 為別。已 上謂之職 分門。

   出戰蕃兵 分為四等 :以膽勇 ,武藝卓 然者為奇 兵;以有 戰功,武 藝精熟者 為第


一等; 以未嘗立 功而武藝 精熟者為 第二等; 以武藝生 疏者為第 三等。委逐族蕃官 首領
依格推 排,總領 將別置籍 ,依等第 單名拘管 ,遇有增 減,於簿 內開收。諸將出戰 蕃兵 ,
分為 左右前後 四部,遇 點集出入 ,逐族各 隨所屬蕃 官,每部 差管押蕃 兵使臣二 人,
毋得將 一族人馬 分入兩部 。總領每 季分詣逐 族就近點 閱,止隨 蕃兵所習 按試。如第一
等內 武藝卓然 者,別為 一等,充 奇兵,每 將以二百 人為額; 第二等內 出眾者, 陞為
第一等 ,每將以 三百人為 額;第三 等內出眾 者,陞為 第二等, 每將以五 百人為額 。候
點閱訖 ,等第支 賞并酒食 犒設:奇 兵支銀椀 ,第一等 、第二等 支銀楪有 差;選充 奇兵
及第一 等、第二 等者,并 支顏色戰 衣袍并絲 勒巾,以 鼓激眾心 。蕃兵就 委本族蕃 官首
領教閱 ,遇將官 巡按,如 武藝精熟 ,人馬驍 銳出眾, 即令將官 保明,申 經略司旌 賞。
總領 將并管押 使臣,如 能說蕃官 首領糾出 未充蕃丁 之家,及 招募人馬 有增數者 ,理
為勞績 ,歲終委 經略司據 所增申奏 。以千人 為率,每 一馬仍當 一人。每增及二百 人已
上, 總領將減 磨勘三年 ,使臣減 磨勘二年 ;若有逃 亡虧數, 每一百人 ,將官展 磨勘
三年, 使臣展磨 勘二年。諸族都管 蕃官如於 本族根括 及招募到 人馬,歲 終委將官 具所
增數申 經略司酬 賞。出戰 部落子人 馬不結入 四部,於 蕃兵籍內 別拘收, 遇出戰, 即別
為一隊【一 一】,所有教 閱將官巡 按、陞進等第 、特支管犒之 類,並如 蕃兵法。諸州 軍出
戰部落 子人馬, 在熙、蘭、岷、通遠四 州軍住坐 者,並隸 逐州軍, 總領將就 便巡按蒐
閱。其河州雖有 管押部落 子將,亦 合隸總領 將。因巡 按點閱蕃 兵,內有 年老或病 患不
堪征 役之人, 令本家少 壯人丁承 替者,即 時於籍內 改正姓名 ,每季分 詣點閱畢 ,具
所管部 族有無增 減人馬數 ,申經略 司考較聞 奏。已上 謂之蒐閱 門。

   蕃官首領 根括募到 族下人馬 ,每季及 歲會具所 增數目, 及教習族 下人馬精 銳合


係經略 司支賞者 ,本司預 具數乞支 降,委官 置庫主管 ,如別移 用,以違 制論。係籍出
戰蕃兵 ,通所管 部落子一 千人以上 、不滿二 千人,每 年支公使 錢一千貫 ;二千人 以上 、
不滿三 千人,支 二千貫; 三千人以 上,支三 千貫止。以係省錢 充,仍分 上下半年 ,各
並委總 領將從宜 支使。諸將合用酒 ,許於駐 劄州軍寄 造。諸將 公使庫錢 物,許駐 劄州
軍正兵 將下選差 員寮十將 等給役使 ,仍於本 將差押蕃 兵使臣主 管公使庫 。諸將如 遇點
集出 入,或巡 按點閱部 族,所在 州軍城寨 議公事, 集蕃官, 及犒設蕃 部,並許 支破
酒食。以公使錢 非理費用 ,及別有 饋送,論 如監主自 盜法。總領將遇軍 行,於駐 劄州
軍將下 出戰土兵 或漢弓箭 手內,差 馬軍二隊 充帶器械 馬隨行。蕃兵將各 置行遣吏 人等
取受財 ,並依河 倉法。諸將許於諸 軍內差譯 語官十人 ,仍於漢 弓箭手內 更差十人 。諸
將許差 醫人醫獸。如遇軍 行,差都 教頭、壕寨擊金鼓 人、執門角旗 人數有差。諸將籍 定
出戰 蕃兵,除 緩急事宜 及逐季點 閱外,並 不得別差 使,如違 ,以違制 論,不以 赦降
原免。諸將並管 押使臣, 如因巡教 點集,受 蕃官已下 獻送,論 如監主自 盜法。已上謂
之雜條 門。並從之。(五 年十二月 癸丑當參 考,當止 用墨本別 錄出。墨本云:熙 河蘭會
路經略 制置使李 憲言:「竊以選治 蕃兵,分 置將領, 事本簡而 易行,法 貴詳而難 犯。
臣今斟 酌蕃情, 擬定條畫 事法。諸五州軍各 置都同總 領蕃兵將 二員,本 州駐劄, 總領
本州管 內諸部族 出戰蕃兵 ,供贍人 馬。各置 管押蕃兵 使臣十人 ,四員委 本將選擇 ,從
經略司 審察奏差 ,六員許 本將所在 駐劄州軍 諸司使臣 內選擇兼 充。平居 不妨本職 ,緩
急事宜 出入,將 下一面勾 抽。凡遇 邊報警急 ,申稟帥 司不及, 即與守臣 、正兵將 副及
管勾緣 邊安撫司 官同審度 。如可禦 敵,即漢 蕃兩將兵 斟酌事勢 ,共力枝 梧;若輒 分彼
我,致 有誤事, 即依節制 法。諸蕃 部公事, 如事干本 將,即許 都同總領 將施行。諸將
駐劄州 軍及轄下 關、城、堡、寨,如于 本將職事 委不協力 ,沮害事 法,城寨 官許同總 領
將奏劾 ,州軍當 職官即具 事狀聞奏 。諸押蕃兵使 臣、蕃官、諸司副 使以上, 不以親斬 獲
級數計 功,依正 兵隊將獲 級分數論 賞【一二】。諸五 州軍出戰 蕃兵,自 為一將, 其部 伍
常以正 兵繼蕃兵 ,旗幟與 正兵同色 ,以旗腳 間色為別 。所管出 戰蕃兵分 為四等: 以膽
勇, 武藝卓然 者為奇兵 ;以有戰 功,武藝 精熟者為 第一等; 以未立功 ,武藝精 熟者
為第二 等;以武 藝生疏者 為第三等 。逐族蕃 官首領依 格推排, 都同總領 將別置籍【一
三】,依等第單 名拘收, 分為左右 前後四部 。遇點集 出入,逐 族人馬各 隨所屬蕃 官,
每部差 管押蕃兵 使臣二人 ,即不得 將一族蕃 兵人馬分 入兩部。諸族出戰 蕃兵,就 委本
族蕃官 首領教閱 。遇將官 巡按,如 訓練族下 蕃兵武藝 精熟,人 馬驍銳, 將官保明 申經
略司旌 賞。諸都同總 領蕃兵將【一四】并管 押蕃兵使 臣,如能 說諭蕃官 首領推排 根括未
充蕃丁 之家,及 招募人馬 有增數者 ,理為勞 績。以千人為 率【一五】,每增及二 百人以
上, 都同總領 將減磨勘 三年,管 押使臣減 二年;若 有逃亡虧 及百人, 將官展磨 勘三
年,本 部管押使 臣展二年 。諸出戰部落 子人馬, 不結入四 部,于蕃 兵籍內別 收【一六】,
緩急出 戰,自為 一隊。巡按、陞進等第、特支犒 設之類, 並如蕃兵 法。諸將係籍 出戰蕃
兵, 通所管都 部落子千 人以上, 歲給公使 錢千緡; 二千人以 上,二千 緡;三千 人以
上,三 千緡。」 從之。 )

  錄 故右班殿 直席涓子 九璋為借 職,以涓 隨涇原軍 出界死事 故也。

  甲 子,召輔 臣觀穀於 後苑。

  朝 散郎、守左司 郎中吴雍 直龍圖閣 、河北路轉運 使兼措置 糴便。於是寶 文閣待制


蹇周輔 自河北都 轉運使召 為戶部侍 郎,命雍 代之。都司除職自 雍始。周輔言:「司農、
市易、淤田 、水利司所糴 散在並邊 ,距定、瀛新 倉遠,請 以所糴予 轉運司, 而收其直。」
從之。(食貨志 係此事于 八月呂公 著云云後 。公著云 云已見二 十七日, 周輔所言 今附
此。葉夢得 云:「官制行 ,吴雍以 左司郎中 出為河北 都漕。是時, 神宗方經 營北敵,
有巡幸 意,密以 委雍,乃 除直龍圖 閣。都司 除職自雍 始。其後 文及甫自 吏部外郎 ,以
潞公故 ,亦除直 龍圖閣; 范子奇、 范純粹則 皆用雍例。」 )

  擢 曹州乘氏 縣尉李駉 為宣義郎 ,賜緋章 服,知寃 句縣【一 七】,賞 殺獲強盜 及十


人也。

  乙 丑,前西 頭供奉官 、閤門祗候童 政復舊官 職,以逮 事英宗藩 邸也。政坐權 廉、欽


州沿海 戰棹都巡 檢擅去官 守,經赦 當原,特 勒停,於 敍法外展 三朞。至 是,復之 。

  錄 如京副使 費萬婿桂 州助教歐 陽適為三 班借職, 以上批「萬忠勇死 事,其孤 無所


歸」,特錄之。(御集: 知州熊本 言「據秀 容縣君史 氏狀:『夫如京副 使費萬, 昨任路
分都監 ,為支公 使文歷不 明勒停。詣闕披雪 ,準經略 司帖,追 赴州救應 鬥敵,被 賊殺
害,只 得男一名 借職。乞奏與 女夫助教 歐陽適換 班行,更 乞推恩二 女。』竊謂萬之得 罪,
固不足 矜,而奮 不顧身, 力圖自贖 ,捐命邊 徼,實可 傷閔。雖緣停替減 等,尚未 盡朝
廷厚死 恤孤之意 。伏望聖慈詳 察,更賜 指揮。」御批:「費萬 忠勇死事 ,實可矜 閔。今 遺
孤流落 嶺外,未 有可歸之 計,在朝 廷所宜加 恤。可更與二 人恩澤, 一借職, 一差使。」
元豐六 年六月八 日下。)

  供 備庫使趙 思齊領榮 州刺史。思齊勾當 皇城司任 滿,法當 遷官,詔 以思齊, 普曾


孫之長 ,特除之 ,他人毋 得援例。 (此據御 集。)

   丁卯,詔 :「六曹 文書稽程 ,朝旨按 劾,每五 次,本房 職級案後 收坐,等 第畫


罰。 」

  河 東轉運司 言:「歲 甚豐,糧 草價賤, 諸府、州見在朝省 封樁錢約 十萬緡, 乞付


本司補 助糴買。」詔:「 河東難得 豐歲,可 依所乞外 ,更擘畫 應副。 」

  詔 :「保甲 依條放免 後,若武 藝及等, 願投軍者 ,四十以 下減一指 ,三十以 下減


二指。 除例物外 ,增錢二 千。 」

  戊 辰,百官 赴太廟, 奏告上徽 號於仁宗 、英宗室 。


  增 宜州公使 錢為二千 緡,以犒 設蠻人闕 乏故也。

  辛 未,詔自 今宰臣、執政官轉 廳,除支 賜外,其 使臣等恩 澤並減半 。(此據 御集


增修之 。)

  御 史翟思言 :「唐州 舊以土地 瘠薄【一 八】,人 不耕佃。往年高賦 知州,招 集流民 ,


自便請 射【一九 】,依鄉 原例起稅 ,凡百畝 之田,以 四畝出賦 ,自是稍 稍墾治, 殆無
曠土。聞轉運司 近以土闢 民庶,百 畝之賦增 至二十畝 ,民情騷 然。且流 民披榛開 荒,
樂於安 土者,特 幸稅輕, 有足自養 。今土雖 稍闢而利 薄,民雖 差庶而未 富。官既 多取
【二○】,則私養不 足,其勢 恐至於轉 徙。如是,則 不惟所增 之賦為虛 額,亦恐 失當入
之數。伏望 申敕使者 ,如合增 稅,即量 加分數, 庶使新集 之民得以 安業。」戶部 乞下 轉
運司相 度以聞, 從之。

  詔 河東路提 舉保甲、客省 副使王崇 拯,同提 舉、承議郎、集賢 校理黃廉 ,勾當公 事、


供備庫 副使宋宣 及監教使 臣九人, 各遷一資 ,以集教 保甲武藝 及九分故 也。

  知 渭州盧秉 言:「昨 遣兵出界 ,供奉官 姚雄往來 計會張世 矩等攻討 次第,致 獲全


勝,乞 與遷一官。」從之 。雄,兕 子也 。

  上 批:「夏國請 睦使還, 未逾旬日 ,復差使 、副謝恩。觀其意 頗急遽, 必有姦謀 。


可令陝 西、河東 經略安撫 司指揮緣 邊官守, 遠設斥候 ,勿令少 失枝梧。 」

  壬 申,知延 州劉昌祚 言:「乞量減 監牧司年 額馬數【二一 】,增買四尺 四寸以上 堪


披甲馬 ,增置馬 軍蕃落。」從之, 仍於河中 府第八將 下左右蕃 增置馬軍 三指揮, 於 本
將步軍 額除之。

  昌 祚言:「軍事之先 ,莫如馬 政。人雖 千百,可 招呼而集 ;馬雖十 數,寧可 容易


而得? 須是素養 有備,乃 可應敵。加以 鄜延比之 諸路非產 馬之地, 難以蓄牧【二二】,
永樂一 日失六十 匹,不知 平時力用 幾日,費 用幾何, 能集是數 。以累不 貲之財力 ,失
於頃刻 之間,寧 不惜哉! 俗謂『人 強馬壯』,若能如 此,可謂 兩全,倘 若強弱不 齊,
適足為 累。故馳 逐應急取 勝,非馬 不能。今監牧司所 賦率低小 病患,不 應格式, 乞豫
支緡錢 ,委逐將 自置,仍 增直至四 五十千。」得旨:特許 行鄜延一 路。昌祚以鄜 延邊 面,
東自 義合,西 至德靜, 綿亙七百 里,堡寨 大小五十 餘,疏密 緊慢不齊 ,烽燧不 相應 ,
乃立為 定式,凡 耕墾、訓練、戰守 、屯戍,度強 弱,分地 望,圖山 川形勢上 之。上嘉納。
(兵志 云:「七月【二三 】,知延州劉 昌祚請減 監牧司年 額馬,增 直市四尺 四寸以上 堪
披甲馬 ,增置馬 軍蕃落, 留沙苑監 捧日馬為 馬種,從 之。」留馬種在九 月十三日 。 )

注 釋
  【 一】乞移 北丞司於 恩州「恩 」原作「 惠」,據 閣本改。
  【 二】除牧 地租課外 「牧」原 作「收」 ,據閣本 改。
  【 三】不得 侵越「得 」字原脫 ,據閣本 補。
  【四】閏六 月三日十 一日「閏」字原脫 ,按本書 卷三三五 元豐六年 六月三日、 十一
日未見 ,此事載 於本書卷 三三六元 豐六年閏 六月三日 丁丑條及 十一日乙 酉條,據 補。
  【五】虛稱 夏國與董 氈書「與」原作「興」,據 閣本、活字本 及宋會要 蕃夷六之 一八改 。
  【 六】乃令 序位「位 」字原脫 ,據閣本 、活字本 補。
  【 七】劉威 「威」原 作「成」 ,據閣本 及宋會要 職官六六 之二四改 。
  【八】世矩 告論不干 己事「論 」原作「諭」,據 閣本及宋 會要選舉 二八之一 四改。
  【九】三十 二萬八千 七百六十 一貫五百 四十一文 五分五釐「三 十二萬」原作「一 十二
萬」,按下文封 樁二十九 萬八千五 百一十五 貫九百二 十五文五 分五釐, 加費用三 萬二
百四 十五貫六 百一十六 文,合計 三十二萬 八千七百 六十一貫 五百四十 一文五分 五釐 ,
據改。
  【 一○】副 保正「正 」原作「 長」,據 本條文例 改。
  【 一一】遇 出戰即別 為一隊「 隊」原作 「流」, 據注文改 。
  【 一二】依 正兵隊將 獲級分數 論賞「將 」原作「 兵」,據 閣本改。
  【 一三】都 同總領將 別置籍「 都」上原 衍「統」 字,據閣 本及上文 刪。
  【 一四】諸 都同總領 蕃兵將「 都」原作 「部」, 據閣本及 上文改。
  【 一五】以 千人為率 「千」原 作「十」 ,據閣本 及上文改 。
  【 一六】于 蕃兵籍內 別收「收 」原作「 到」,據 閣本及上 文改。
  【一七】知寃句縣「寃」原作「宛」,據宋會要 兵一二之 十及元豐 九域志卷 一京東路 、
宋史卷 八五地理 志改。
  【一八 】唐州舊以土 地瘠薄「唐」原作「康 」,據宋會要 食貨七○ 之一五、宋史 卷一七
四食貨 志改。
  【 一九】自 便請射「 便」原作 「更」, 據上引宋 會要改。
  【 二○】官 既多取「 取」原作 「收」, 據上引宋 會要改。
  【二一】乞量減監牧 司年額馬 數「監」原作「鹽 」,據下 文及長編 紀事本末 卷七五馬
政改。
  【二二】比之諸 路非產馬 之地難以 畜牧「難 以畜牧」原在「非產馬 之地」前,據同上
書乙正 。
  【 二三】七 月「七」 原作「十 」,據同 上書改。
 

卷三 百三十 八 元豐六年 【一】 (癸亥 , 1083)

起神宗元豐六年八月盡其月

  八 月甲戌朔 ,永興等 路提舉司 言:「安 撫司近出 公據錢二 十萬緡, 召人入便 ,每


百緡貼 納錢十千 。本司相 度,除緣 邊州軍外 ,欲依安 撫司例施 行。」從 之 。

  戶 部言:「開封府界 諸縣積欠 坊場錢, 雖令賣產 抵當,累 歲無買者 。乞拘收 見欠


及三分 以上產業 ,估價折 納入官。」從之 。

  陝 西轉運司 言:「同 州韓城縣 山鐵礦苗 脈深厚, 可置錢監 ;及渭州 華亭縣博 濟監


因循廢 罷,欲於 黃石河鑄 冶務復置 監,廢秦 、隴州鐵 監。」從 之 。

  嘉 州刺史任 澤卒。上幸其第奠 之,贈崇 信軍節度 使【二】,諡恭僖。後又賜 澤墳寺


為旌孝 禪院,歲 度僧二人 、紫衣或 師號一人 。

  乙 亥,知桂 州熊本言 :「提點 刑獄彭次 雲所乞禁 馬戰之術 ,不使入 外域,及 招馬


軍責保 詢鄉貫, 並乞令邕 州馬軍於 桂州習學 ,輪赴邕 州防拓。竊詳馬戰 之法,所 從來
遠, 交趾界有 馬可用, 未禁以前 ,應用馬 戰;桂州 至邕州十 八驛,不 惟道途往 復勞
費,南 方夏秋毒 暑鞕瘴, 使之涉歷 山川,人 馬俱敝, 恐不可施 行。乞自 今本路招 刺馬
軍,依 近降五路 招軍法。」從之。 (六月戊 申,七月 辛亥。 )

  詔 :「今後 執政官除 拜,赴景 靈宮恭謝 ,差閤門 祗候或看 班祗候一 員、禮直 官一


名隨逐 入殿,引 揖祗應。」(密記 八月二日 詔。 )

  丙 子,詔:「開 封府界、河北 東西、河東路 團教保甲 ,宜自來 年為首, 依番次遣 官


案閱。仍每 至正月, 具當案州 縣都保, 先下提舉 保甲司專 責文臣豫 約所用銀 絹【三】,
以備行 賞,不得 臨時乞於 他司假借。 」

  水 部員外郎 王諤言:「滑州河 水正向南 岸魚池埽 ,所以每 歲危急。乞於北岸 開展


簽隄, 於河道使 闊,則水 勢順。」詔都 水監丞陳 祐甫相視 以聞。已而祐甫言 :「開展 簽
隄,馬 頭地步稍 闊,即難 繫浮梁。今埽後舊 有直隄一 道,若就 來歲春天 修築,使 加高
闊,以 禦向著水 勢,實為 長利。」 從之 。

  權 發遣鄜延 路經略安 撫司公事 劉昌祚言 :「比有寨主 、部將等闕, 無得力官 可差。


乞下吏 部選差曾 經邊事使 臣三十人 至本司, 許量人材 次第奏差。」從之 。

  詔 :「御史 勘公事, 權罷本職 ,不得與 在外官吏 往還。」從中丞黃 履奏也。履言 :


「本臺 推鞫公事 ,至有逾 年而後畢 者,迂為 行遣,以 致淹久。欲自今本 臺獨勘或 外官
同勘 ,並令宿 直,仍罷 本職,不 與在外官 吏交往; 而吏人食 直,隨獄 大小,立 以三
等,為 之給式: 大者三十 日,中者 二十日, 小者一十 日。過此 ,雖獄畢 亦不給, 而官
員食緡 亦少裁損。」詔尚 書省立法 ,送中書 省取旨。 (食直, 當考行否 。 )

  又 詔:以四 后升祔禮 畢,賜陪 祠羣臣宴 於尚書省 。(新紀 于丙子日 書:宴升 祔陪


祠官。 舊紀不書 。)

  己 卯,太白 晝見。( 兩紀並書 此。)

  知 河陽、太中大夫張 問言齒髮 遲暮,乞 提舉崇福 宮。上批:「如藩 郡見今無 闕,即


依所請。」乃徙 之潞州 。

  詔 :「定州 新倉,月 糴糧數甚 多,恐推 行糴法未 至,及監 糴官非其 人。可速 下本


司檢案。 」

  詔 :「聞契 丹遣人使 夏國及宗 哥,慮是 西人干求 契丹,欲 因和解董 氈。可下 李憲 ,


選使臣 開諭董氈 、阿里骨 ,以契丹 與宗哥相 去極遠, 利害不能 相及,令 監守前後 要約 ,
協力出 兵,攻討 西賊。 」
  江 淮等路發 運副使蔣 之奇言長 淮、洪澤 河實可開 治,願亟 興工,詔 陳祐甫相 視以
聞。( 十一月己 巳,祐甫 云云。)

  陝 西路轉運 副使范純 粹奏:「準朝旨指 揮,令河 東路轉運 判官蔡燁 ,每年入 中或


移稅糴 ,從便計 置粗細色 斛斗一十 萬石,於 吴堡寨、永寧關樁 積。今轉 運司計置 脚乘
津般 前去米脂 寨等處, 吴堡僻在 河外,又 深近賊界 ,往來雖 遠未便, 今永寧關 自開
拓邊面 已來,卻 在近裏, 本關自有 橋渡,與 河東晉、絳、石、隰州相望 。若令河 東轉運
司於石 、隰、晉、絳等州擇與 本路順便 處,就近 支撥斛斗 ,除五萬 石依舊永 寧關納外 ,
將合 赴吴堡寨 納五萬石 ,由永寧 關赴青澗 城納,一 則免侵近 賊界,一 則免僱 脚 般運
之費。」上批:「純粹奏 請允當, 宜火急與 指揮。」(此據御 集,九月 七日己卯 更詳之 。)

  庚 辰,上批 :「聞有 百姓朱六 言:『河 北轉運使 蹇周輔建 議於河北 借支元豐 庫官


錢修倉 ,卻於在 京降度僧 牒撥還。其管勾官 先以牒賒 賣於賈人 湯七,而 周輔子承 務郎
逢辰乃 與湯七以 官錢為子 本販易。』令御史臺照 會施行。」先是,少府 監修製官 宋世 隆
攬載定 州糴買糧 草錢,輒 移易自用 ,而逢辰 復私貸錢 於世隆, 有旨送大 理寺推勘 。尋
以獄官 妨礙,移 御史臺。及是,復 有言逢辰 貸度牒事 者,故就 令劾之。(十月丁 丑,
翟思劾 周輔二子 ,禁錮。癸巳 ,獨逢辰 責,當考。自「先 是」以下,朱 本增入, 新本削
去。)

  兩 浙轉運司 言:「犯盜徒 五百里外 州軍,無 放還法, 乞比移鄉 人例放從 便【四】


。 」
從之。

  上 批:「鄜 延路第七 將李師古 奏『出師城築 山界,有 大害者三 ,乞赴闕 面論事。 』


其狀已 降付三省 、樞密院,宜 速處分, 令其所欲 論事狀親 書入急遞 聞奏。」(此據御 集,
要見竟 如何。)

  湖 北轉運、都鈐 轄司奏:「為 權知誠州 周士隆乞 先且鈔劄 新割過地 林、大由、楊溪、


古鐵、烏耳等處 戶口,別 作一等, 量行犒賞 外,其西 道,候烏 耳等處了 當,方行 鈔劄
撫納。兩司 保明,委 是利便。」從之。(密 記七日事 ,要見烏 耳西道經 始,附此 。烏耳 西
道已見 五年十一 月。)

  辛 巳,將作 監丞宋彭 年為將作 少監。上 以彭年能 發蒲宗孟 修西府事 ,特擢之 。

  詔 :「濮安 懿王任夫 人父贈左 監門衛將 軍周贈寧 國軍節度 使,母仙 源縣太君 張氏


封遂國 夫人,兄 守固贈資 州防禦使 【五】、 守沂贈昭 州防禦使。 」

  詔 差府界第 二將、京西第四將 赴鄜延路 ,京西第 三將赴河 東路,以 兩路言牒 報邊


警,乞 增兵也。仍令劉昌 祚、王君 卿:如邊 警未急, 即且以所 差將兵於 近裏易得 糧草
州軍駐 劄,以備 勾抽。

   鄜延路經 略司勾當 公事曹輔 乞陝西諸 路戶絕及 官田產不 出賣,選 官置局, 與民


分種【 六】。下 陝西轉運 、提舉司 同具利害 以聞。既 而不行 。

  熙 河蘭會路 經略制置 司李憲言 :「本路 雖有九將 之名,其 實多闕數 ,緩急不 給驅


策。又漢蕃兵馬 雜為一軍 ,今未論 出戰,而 其它為害 已多。蓋由漢蕃語 言不通, 部分
居止以 至飲食悉 皆不便, 非李靖所 謂『蕃落自為 一法』之意。臣今至熙 州,已各 定五軍
將、副及都 、同總領蕃兵 將,用逐 州軍正兵 、漢弓箭手各 為一軍, 其蕃兵亦 各為一軍 。
臨敵 之際,須 至首用蕃 兵,次用 漢兵繼之 ,庶氣勢 相臨,雖 遇堅敵, 亦無退卻 之患 ,
兼不妨 漢蕃迭相 為用。欲乞將本路 正兵、漢弓箭手只 為五將, 所貴軍分 整足,兼 可減
并將、 副及部將 員數。」 從之 。

  詔 按閱開封 府界將兵 賞物,並 支封樁禁 軍闕額錢 。

  陝 西轉運司 言:「準 樞密院劄 子:陝、虢、華、耀曾經運 糧入界收 身不到, 並被傷


身死人 兵等,並 第賜絹。 緣本路闕 少物帛, 欲乞支賜 價錢。」 從之 。

  壬 午,劉昌 祚言:「已牒副總 管姚兕領 兵駐延州 龍安寨, 又慮賊揚 聲出本路 ,而


或欲由 他路入寇 ,已令逐 將伺候, 若賊分兵 往別路, 即令出其 不意,會 合攻討。」 詔:
「昌祚 分兵駐劄 ,人數畸 零,若西 賊併兵為 寇,恐不 足枝梧。可用呂惠 卿分將條 約,
各定戰 守之兵, 無令勢分 ,見露寡 弱。遇賊 入寇,須 度眾寡, 戰必取勝 ;或但能 堅壁 ,
使賊無 所侵略, 亦足困敵 兵,以此 戒敕諸將。 」

  上 批:「吏部尚 書李清臣 依先面諭 ,編集本 部見隸籍 承務郎已 上鄉貫【七】、出身 、


歷任及 所歷差遣 功過,目 為備選具 員【八】,凡十冊 ,於朝廷 官使人材 ,實亦有 助。宜
令依本 錄上中書 省照用。 」

  詔 :「自今 戶部考較 提舉官功 過,係上 、下等, 迭中書省 取旨。 」

  癸 未,宣德 郎陳師錫、 蹇序辰,承 事郎、太僕寺 丞趙 ,並為 監察御史。 以父抃


年高, 無兼侍, 乞免,從 之。序辰 ,周輔子 ;師錫, 建陽人也 。

  甲 子,手詔 付劉昌祚 :「得卿 奏,布置 本路禦賊 次第,甚 善。已發 開封府界 兩將


兵往 ,賊若更 無和意, 必欲竭盡 死力,爭 占新疆, 則勢終不 可安帖, 用兵特有 遲速
爾。卿宜博訪昨 經永樂圍 閉之人, 索賊方略 ,意外大 作隄防。料賊非舉 國之眾安 敢輕
入,萬 一分兵圍 守新寨, 以勁騎數 萬直趨延 州,則兵 將分部隔 絕,或失 常山之勢 。又
將、 副人材能 否不齊, 若輕舉動 ,為賊所 沮,即傷 一路士氣 ,滋賊凶 燄,宜更 圖長
策。 」

  賜 河中府度 僧牒二百 八十,修 浮橋、隄 岸。

  權 發遣河北 轉運使吴 雍言:「糴便及創 行鹽法, 須官吏協 力,乞許 不拘常制 奏名


選差【 九】。」 從之 。

  提 舉經度制 置牧馬司 言:「已 遣官往諸 路選買牝 壯馬上京 ,乞逐路 專責監司 一員


提舉。」從之, 令諸路差 提點刑獄 官,開封 府界差提 點官 。

  知 麟州訾虎 等奏,乞 豫指揮, 如西賊果 入寇,令 諸路乘虛 進討。詔麟府路軍 馬司


指揮: 「如本路 及別路關 報,委有 賊馬犯邊 ,即依所 奏。 」
  乙 酉,詔付 劉昌祚:「所策西 人舉國入 寇本路及 朝廷措置 ,已悉。惟憂緩急 賊至 ,
將官希 功,輕出 擊賊,若 有挫衄, 則所繫不 小,切宜 痛自戒約 。蓋賊之 點集,在 彼極
不易為 力,狂謀 僥倖一勝 ,大有擄 略,乃可 自償。我能堅壁清 野,使賊 空來,不 如欲
而退, 則在我已 為全勝矣 。更可嚴 敕諸將, 勿希奇功 。前行去 宥州牒, 本止是經 略司
準朝旨 許夏國通 和後本司 行遣,不 謂西人以 為朝廷處 分,致使 人猶豫不 進。卿更 宜多
方開釋 之,但得 使者入界 ,遷延歲 月,則彼 師可老, 我稼既登 ,乃朝廷 意也。」( 經
略司牒 宥州,當 考。)

  奉 議郎、試起居郎蔡 京為遼主 生辰使, 西上閤門 使狄詠副 之;承議 郎、駕部 郎中


吴安持 為正旦使 ,供備庫 使趙思明 副之。(北面黃旂 事,可附 此。蔡絛 北征紀實 云:
建北 面黃旂者 ,當元豐 初,魯公 以起居郎 借諫議大 夫,副以 西上閤門 使狄詠, 奉使
遼國 ,行聘禮 畢,而遼 人老主令 喻使人: 皇孫出閤 時, (所謂皇孫 ,後乃天 祚也。北
主嫡子 死,所以 欲傳其孫 。)其曲燕俾南 朝使人預 之。魯公 即力辭曰 :「使人 將聘幣以
講兩國 之好,禮 既畢矣, 則不當與 北朝事。」再三力邀不 已,魯公 詰其故, 則曰:「 上
畔老矣 ,(北人 自來呼其 主「上畔。」)獨此皇 孫,今亦 欲分付南 朝也。」魯公 始曰 :
「北朝 既有親仗 大國,患 難相救、疾病相扶 持之意, 則使人敢 不聽焉。」及使回 ,未 至
國門, 國信所語 錄先上, 神宗皇帝 讀之大喜 ,且謂得 使人體, 即降內批 :「卿等 來日
可上殿 來。」及朝見 登對,神 宗深加稱 獎,因問 敵中事如 何,可取 否,魯公 奏曰:「 以
臣所見 ,似未可 取。」神宗曰 :「聞彼方刷 水鬢,爭 佩撚金香 袋,奢淫 若此,安 得不 亡?
卿以謂 未可取, 何也?」魯公 對曰:「臣聞 國之將亡 ,禮必先 顛。臣在彼時 ,見其野 外
有奚車 數輛,植 葦左右, 繫一小繩 ,然過者 必趨,騎 者必下。臣詢謂何 ,則曰『太廟
行宮也』。觀其 上下禮法 嚴肅猶如 此,況號 令必行, 故臣以為 未可也。」神宗皇 帝默然 。
信宿, 見蔡忠懷 丞相確, 即語魯公 曰:「吾 弟前日對 ,上謂蔡 某卻為北 人游說, 吾弟
已有落 職知安州 之命矣【一○】 。」魯公即 以所奏語 白忠懷, 忠懷諤然 曰:「吾弟不 知,
只十餘 日前,降 出一黃旂 ,題曰『御容 中軍旂第 一面』,是上有親 征意。」魯公 即對 以:
「疏遠 誠不知朝 廷機密, 但據所見 直以為對 爾。」忠懷又曰:「吾弟可 少安。」翌日, 為
魯公奏 留,而神 宗可之, 曰:「必是蔡 某得安石 議論,安 石臨行, 嘗戒朕以 此。」魯 公
後每曰 :「實未 始聞介甫 之語也。」故黃旂 事獨上舊 志悉之, 他人亦多 不知也。此事 必
絛飾說 ,姑存之 。)

  詔 :「湖北已許 招置巡檢 土兵,令 湖南鈐轄、轉運、提點 刑獄司同 議,依湖 北例招


置可否 以聞。 」

  前 桐城縣尉 周諤【一 一】上書 言四事: 其一,言 朝廷已赦 西夏,許 修職貢, 戒邊


吏勿 妄出兵, 慮夏入寇 邊,吏或 守詔書不 出禦敵; 其二,言 都城已為 崇墉深池 ,非
百步 之間設為 樓櫓,則 不足以備 不虞;其 三,欲罷 試太學博 士,止選 於教官, 教官
則選試 於上舍、內舍及改 科以來有 出身進士 ;其四, 乞嚴太學 補試之法 ,士嘗豫 鄉書
者不必 補而後入 。詔中書 省記姓名 。上日閱 匭函,小 臣所言利 害,無不 詳覽如此 。

  都 提舉汴河 隄岸司奏 :「修置水磨 畫一,乞 禁止茶鋪 戶入米、豆、外料 等伴和末 茶


【一二】,募告者一 兩賞三貫 ,及一斤 十貫,至 五十貫。」上從之。(此據 鹽冊八月 十
二日敕 ,要考初 置水磨月 日,故特 書此。元豐六年二 月二十七 日,以初 置月日, 又七
年二月 六日、六 月一日、 紹聖元年 九月二十 八日。)
   丙戌,知 荊南謝麟 言:(麟 以七月十 七日除荊 南,代孫 頎;八月 七日,頎 仍舊
知荊南 ;八日, 麟改涇州 。)邕、宜、欽、廉州及沿 邊堡寨屯 戍之地, 皆無二年 之蓄。乞
乘此豐 歲,更給 度僧牒, 付廣東、廣西、湖南轉運司 ,令應副 宜州蠻事 之餘,於 廣西
等路近 便州縣糴 糧,沿流 運往廣西 封樁。」從之,其 度牒每歲 止給五百 ,限五年 止 ;
其應副 蠻事,止 付廣西路 經略司。 (十月七 日可考。 )

  真 定府定州 路都總管 司走馬承 受陸中言 ,祁、定州差禁軍 防送罪人 ,有違配 法。


手詔:「朝廷新 造法度, 頒行之初 ,既已明 悉,若有 司尚敢不 遵稟,理 須痛與徵 治,
以肅慢 令之人。宜下 提點刑獄 李寧劾違 法官吏, 縱逢非次 赦恩不原。」(十月二 十一 日,
呂公著 降官。)

  先 是,定州 以教保甲 、修城池、建太倉 ,中使旁 午於道。呂公 著預戒有 司謹飭餼 勞,


然公著 素靜重寡 言,接對 有常禮, 初無所假 借,以是 至者多不 樂。中被 旨市絲五 萬兩
供尚方 ,已而中 復獻計增 市,詔以 付定州。公著停其 詔,上言 :「日前 所市者, 皆先
期給緡 錢,故民 力猶可辦 。今已涉 深夏,民 間漸就機 織,以備 輸納,若 倉卒再行 收市 ,
人將受 其害。」上悟,即 詔公著寢 其事。中又受 旨專董倉 役,日使 人持梃立 城西門, 民
有以車 乘輦薪蒸 鬻城中者 ,皆強致 之倉所, 以供陶甓 ,城中幾 廢爨。公著命擒中 所遣
卒,盡 杖之,一 城歡呼。公著之未 至也,中 受命經始 倉役,即 壞民居、毀僧舍, 民有
葬於倉 西者,中 改築垣直 其域中, 民號泣發 其墓持喪 而去。其所占地蓋 廣矣,然 不足
於素慮 者猶二百 五十二楹 ,中因請 別度地建 小倉以足 之。公著 曰:「今 二大倉所 受已
不貲, 若又益一 小倉,徒 費公私, 無益也。」奏罷之。中既數被沮 ,因借是 以報怨云 。

  詔 自今小祠 亦供冰鑑 ,從監祭 白帝御史 翟思請也 。

  丁 亥,權河 北緣邊安 撫司李諒 言:「今 歲沿邊秋 稼倍稔, 宜乘此價 賤,廣儲 蓄實


邊;而 近睹措置 司所得朝 旨,乃令 每年止糴 二麥外, 自餘并住 糴,仍禁 民間私糴 。臣
竊詳 立法之意 ,但欲盡 歸新倉, 况中下之 家,田收 至少,盡 赴二州中 糴,則所 得贏
餘,不 償脚乘。仍禁民間 私糴,明 慮因緣為 姦,分散 糧穀出外 ,不若乘 此秋成, 逐州
軍廣謀 收糴封樁 ,欲更於 糴官講求 利害條奏。」詔措置河 北糴便司 :「如比去歲 糴價 賤
三分之 一,即於 緣邊以時 廣糴。 」

  廣 南西路經 略司言, 乞優卹澄 海十將馬 雅妻子, 詔馬雅子 求賜絹百 匹。初, 雅為


交人所 獲,脫身 走,與追 兵鬥得歸 ,已推恩 遷三資, 未受命而 死故也。

  戊 子,手詔 劉昌祚:「據牒報 ,西賊點 集甚眾, 邈川一帶 ,舊於蘭 州報事, 主入


蕃部, 例赴點集 ,計賊眾 三四十萬 ,理必有 之。雖不 悉為可戰 之人,眾 寡十倍, 不可
戰明矣 。羌賊喜 分輕兵誘 近裏軍馬 ,將官等 僥倖小勝 ,多食彼 餌,前逢 大敵,便 致覆
軍,卿 宜深戒之 。但令分 布堅守, 俟彼師老 氣墮,然 後雲合諸 將奮擊。仍慮賊馬 既眾 ,
意在 必得新復 數寨,多 為番次, 晝夜攻圍 ,盡城中 矢石,以 為困我之 策,則準 備之
方,卿 更宜善圖 之。 」

  權 提點秦鳳 等路刑獄 呂溫卿言 :「臣近 權秦州, 點檢將下 軍馬,武 藝生疏, 人材


尫弱, 多不可出 戰;及本 州自今年 正月至七 月,禁軍 逃亡三千 三百八十 二人。詢考其
故, 蓋廂軍皆 團結,而 自今歲差 蕃落等禁 軍接送防 護,當直 者計千餘 人,神勇 等禁
軍防送 罪人者, 計二千餘 人。邊州 物貴,行 路縻費尤 甚,用此 預借請受 ,破用軍 裝,
飢瘦逃 亡,轉為 寇盜。臣謂朝廷置 將領、養士卒,費 不為少, 本以備邊 ,而乃役 使勞
苦,以 致罷敝如 此。欲乞 應陝西路 諸州軍並 許常留廂 軍二百人 ,節鎮三 百人,以 備差
使。其諸州 將下土兵 ,並令逐 路經略安 撫司委將 、副親選分二 等:以人 材武藝高 強、膽
勇有功 者為一等 ,不許差 出;材藝 低下而嘗 有過者為 一等,即 依條差使 。各結為 隊伍 ,
如此則 勇者知勸 ,懦者知 勉,歲月 之間,軍 聲必振。」從之, 令本路先 施行 。

  辛 卯,詔中 大夫、尚書左丞蒲 宗孟守本 官知汝州 ,工部侍 郎王克臣 、將作少 監鍾


浚各罸 銅二十斤 ,工部郎 中范子奇、員外郎 高遵惠、將作 監丞韓玠 各罸銅十 斤。宗孟坐
違法繕 治西府; 克臣、子奇、遵惠 承都省批 狀修造, 不經左右 僕射書押 ,乃即施 行,
浚坐違 法不分緊 慢修造, 而玠為從 及不趣行 遣,故有 是責。於是宰臣王 珪、蔡確 各罸
銅八斤 ,右丞王 安禮罰銅 十斤,皆 以案後收 坐,會赦 特旨也。珪等初皆 納尚書省 印,
家居待 罪,詔遣 內侍復以 印付珪等 ,乃出視 事。先是 ,宰執同 對,上有 無人材之 歎,
宗孟對 曰:「人材半 為司馬光 以邪說壞 之。」上不語,正 視宗孟久 之,宗孟 懼甚,無 以
為容。上復曰:「蒲宗孟 乃不取司 馬光耶! 司馬光者 ,未論別 事,其辭 樞密副使 ,朕
自即位 以來,惟 見此一人 。他人則雖迫 之使去, 亦不肯矣。」又因 泛論古今 人物,宗 孟
盛稱揚 雄之賢, 上作色言 :「揚雄著劇 秦美新, 不佳也。」他日,宗孟 又因奏書 請官 屬
恩,上 曰:「所 修書謬甚 ,無恩。」宗孟又引例 ,書局、儀鸞 司等當賜 帛,上以 小故 未
答,王 安禮進曰 :「修書謬, 儀鸞司等 人恐不預。」上為之笑。罷朝, 安禮戲宗 孟曰 :
「揚雄 為公坐累。」(舊 紀書:宗 孟治府第 違法,罷 知汝州。 新紀不書 因依。 )

  尚 書右丞王 安禮為尚 書左丞, 朝散大夫 、吏部尚 書李清臣 為中大夫 、尚書右 丞,


端明殿 學士、知 鄆州曾孝 寬為吏部 尚書。

  詔 朝散大夫 、前知徐 州趙鼎勒 停,坐以 買箔為名 ,差人船 載家屬, 應徒二年 私罪 ,


會赦, 特責之。(趙彥若 誌鼎墓云 :鼎知徐 州,發滕 、蕭倉粟 ,以救飢 人,所全 活甚
眾。 轉運使吴 居厚獻計 榷利國監 鐵,嫌鼎 沮議,索 綱船中, 得菴籠, 誣以成獄 ,坐
免。)

  御 史翟思言 :「大理 寺勘斷竊 盜,案問 減等,不 給賞。謂宜法令, 告捕竊盜 ,雖


案問減 等,並隨 減至所斷 罪,各給 賞。」從 之 。

  壬 辰,奉議 郎劉拯、 宣德郎廣 安安惇並 守監察御 史。(拯 前已見。 )

  上 批:「聞 開封府界 巡檢下所 用器仗, 鈍弊不可 應敵,宜 令提舉官 范峋具析 合用


名件以 聞。 」

  環 慶路經略 使趙卨乞 神臂弓二 千、箭二 十萬,詔 止給其半 。

   癸巳,詔 東頭供奉 官致仕胡 格落致仕 ,為廣西 路經略司 準備差使 ,以經略 司薦


格計議 辨正歸化 、順安州 疆界有勞 也。

  甲 午,宣德 郎南豐朱 京為監察 御史。京言:「御 史臺假之 則重,略 之則輕。今耳 目


之司, 屢進屢卻 ,則是言 者不若靜 默之為賢 ,直者不 若柔從之 為智。偷安取容, 雖得
此百數 ,何與國 事耶?」他日 入見,上 勞之曰:「昨覽奏 疏,其補 多矣。」凡臺 臣每 奏
事,必 豫告閤門 ,得班然 後入。既請對以名 聞矣,翌 日,有截 班入覲者 ,乃退還 臺。
及引見 羣臣,問 朱京安在 ,左右以 實對,有 詔促之, 辰漏且盡 ,留仗良 久。(此 據朱
京傳增 入。傳云 :擢監察 御史,未 踰月,詔 許專言事 。是時中 執法與它 御史相繼 以言
罷。按中執法謂 舒亶也, 它御史則 不知孰謂 。又京為 御史時, 察官皆得 言事,不 待詔
旨。明 年二月, 乃不許察 官言事。 傳誤也。 )

  詔 宣德郎、前鄜延路 經略司管 勾機宜文 字徐勳特 除名;文 思副使、前鄜延路 走馬


承受楊 元孫,右 侍禁、安撫司管勾 文字劉航 ,左班殿 直、閤門 祗候种樸 各追一官 ,勒
停, 樸仍落閤 門祗候; 文思使李 珪,內殿 崇班李彥 申,東頭 供奉官安 合,右侍 禁楊
達,右 班殿直劉 伯初,宣 義郎、監延州鹽稅 鍾正範, 各罸銅有 差。勳以 虛詐鄜延 經略
使种 諤未病困 已前奏狀 ,舉彥申 等差遣, 仍偽學諤 書名,及 盜用印; 元孫私役 人,
航、樸各奏 事不實, 珪等各告 囑差遣并 報上不實 。大理寺上其 獄,故責 及之。於是安
合等已 得差遣恩 例,亦令 改正。(四月 二十一日 丙寅、五月十 八日癸巳 。一日,上蚤
坐震怒 ,謂輔臣 曰:「朕 通夕不寐 ,思與卿 等相見。种諤死鄜 延,其屬 有徐勳者 盜用
經略司 印,調發 兵馬,奏 舉官吏, 幾何而不 為亂也! 可命所在 斬之。」王安 禮曰:「 矯
用印 宜若有罪 ,當帥臣 新亡,其 處報機急 ,容有前 期草定而 未發者, 一旦用之 ,以
追成其 志,與夫 竊發于平 時,以規 其私者則 有閒矣。 願下 于理,以 從吏議。」上曰 :
「卿獨 安取此? 豈以勳文 吏故,且 大臣有薦 之者,而 善為之地 ?然則韓 存寶何罪 ?」
安禮曰 ?「臣不 識徐勳, 而存寶之 罪所未諭 也。陛下 以存寶為 非罪而就 戮,則如 勳者 ,
尚可效 尤耶?」上嘆 曰:「朕平生 未嘗作快 意事,如 卿兄安石 不斬沈起 ,至今有 遺恨。」
章惇曰 :「快意事豈 宜作?」于是 遣御史即 勳所在繫 獄,既又 敕御史曰 :「敢出勳罪 者,
以重論 之。」安禮曰:「臣欲有所 請,願于 詔語『出 』字下增 一『入』字,則于 文為完。 」
其後勳 坐抵罪, 止于奪一 官。蔡確 伺上意, 請投諸荒 裔,安禮 曰:「陛 下察知勳 情,
付之於 法,而確 有此舉, 不過乘陛 下前日之 怒耳。」確赧 然恨之。田畫 作王安禮 行狀 云
爾。徐 勳奪一官 ,與實錄 不合,當 考。)

  錄 文思副使 張仲謀子 建,補入 內高品, 以仲謀隨 軍出界死 事故也。

  詔 軍頭司:「自今諸 路解發到 武藝高強 兵級,雖 有減退, 如尚在同 解發武藝 最下


之人上 者,並依 元豐令施 行。 」

  賜 環慶路經 略司度僧 牒千,令 貿錢十三 萬緡別封 樁。

  陝 西轉運司 言:「軍 興後初經 郊賞,望 於本路所 管封樁錢 并銅錢監 本錢內, 支見


錢二十 萬緡。」既而戶部 止乞支永 興軍鑄錢 監封樁銅 錫本錢十 萬緡,如 不足,貼 支 華
州、陝 府錢監銅 錫本錢, 仍不為例 。從之。

  乙 未,詔都 水使者范 子淵追一 官,知河 陽張問【一三 】罸銅二十斤 。先是,子淵 獻


議,役 五萬人開 修溫縣大 河陂直河 ,以回河 流。既而雨水、瘴疫繼 作,死亡 者甚眾。問
奏:人 夫艱苦, 乞罷役。而子淵乃 抵言全不 難苦,及 漏奏死亡 夫數不實 。於是詔 御史
臺取勘 ,而問所 奏亦有誤 ,故并責 之。
  禮 部言:「國子監擅 令主簿管 勾錢庫收 支,監丞 葉祖洽既 準本監牒 請監視開 閉庫 ,
又再申 令主簿管 勾。」詔司業、通直郎朱服 ,丞、奉議郎 葉祖洽, 主簿、承議郎 王元 ,
各降一 官,差遣 如故,祖 洽仍罸銅 二十斤。又言 :「朝奉郎胡 宗炎言:『伏見永 安陵畢
功,又 增修永昌 諸陵。竊聞陵寢無 修造法, 乞寢罷。』準朝旨 令本部、太常寺、祕書省 、
太史局 詳議。檢會唐故事 ,有修營 之理。今永安陵下 宮修造, 更自朝廷 詳酌。」詔依 前
降指揮 興造。

  丙 申,詔:「梓州路 昨因瀘州 邊事,隨 軍般運工 築正夫之 家,依曲 赦放免役 錢外 ,


其餘 雇人工役 之家,放 一料役錢 五分;沿 流州縣被 差夫與栄 馬外,更 差雇舟船 水手
之家, 加放一分。」從轉 運、提舉 司請也 。

  丁 酉,以皇 城使、榮州團 練使和斌 為西上閤 門使、知邕州 兼東南第 十三將。(正 月


二十日 、二月十 四日,此 可刪。)

  廣 南西路高 、梧、貴州澄海指 揮各增招 百人,朱 崖軍二百 人,並以 四百人為 額。

  戊 戌,姚麟 言,昨堪 哥平摧鋒 破陣將郝 英、隊下 使臣孫茂 宗及騎兵 乞推恩。詔郝


英遷一 官,孫茂 宗等十二 人各減磨 勘二年, 騎兵百人 各支絹五 匹。

  太 常寺言:「祠令, 歲以春秋 仲月奉祀 帝陶唐氏 於鄆州, 以司徒卨 配,而鄆 州堯


帝廟乃 無陵寢, 亦無古跡。乞從知 濮州范子 諒所言, 移兩祭於 雷澤縣堯 帝廟。」從之 。

  己 亥,知成 都府呂大 防言:「歲額上供 錦,豫支 絲紅花工 直與機戶 雇織,多 苦惡


欠負。昨創令軍 匠八十人 織,比舊 費省而工 善。今先 織細法錦 及透背鹿 胎樣進呈 ,乞
換充本 府機院工 匠。」詔:「成都 府創用軍 工織錦, 比較以前 機法精好 ,兼省工 直, 並
依所奏。」(朱 本以為事 小不足記 ,削去。 )

  庚 子,詔:「提舉保 甲司,三 路比轉運 司,提舉 視轉運使 ,同提舉 視副使, 同管


勾視 判官;開 封府界比 提點司, 提舉視提 點官,同 提舉視三 路同管勾 官。並為 監司
【一四】,其人 從舉官、恩數 等,並依 所視職任 。內武臣教閱 ,文臣催 驅、收支錢物 ,各
不得侵 紊。 」

   提舉河東 路保甲王 崇拯乞自 今差使民 兵,以武 藝優劣高 下立為力 役之制, 逐司


不得擅 差撥。詔樞密 承旨司著 為令。其後承 旨司言: 「五 路保甲非 次欲差使 ,乞關本
司相度 指揮訖奏【一 五】,仍 須量人材 所宜,稱 事差撥, 若擅差者 ,徒二年。」從之 。

   詔:「聞 知豐州王 餘應非守 邊之才, 令河東路 經略司體 量緩急堪 與不堪倚 仗以


聞。 」

  前 河北都轉 運使兼措 置糴便蹇 周輔言:「司 農寺市易 、淤田、水利等司 ,自來所 計


置糧穀 ,並散在 緣邊及近 裏州縣, 其間七分 白米,然 各去定、瀛州遠, 難運入新 倉。
今緣 邊州軍闕 米,轉運 司見收糴 ,乞以此 米兌糴於 逐司,令 還價錢, 卻令措置 糴便
司依舊 糴九分白 米。」從之。(神宗云 :「米便要用。」當檢 附。已附靖國 元年十二 月二 十
七日。 )
  定 州路安撫 使呂公著 言:「河朔秋 稔,異於 常歲。定州所 修衍積、寶盈 二倉已成 ,
乞申敕 措置糴便 司比在市 量增直, 參用見錢 文鈔廣糴 。然據新 倉見糴白 米,須九 分以
上,太 求精鑿, 則民難入 中;及訪 問若不留 一二分穀 ,則易損 壞。况本 倉已糴米 ,復
用 人 功 攬 拌 , 今 若 止 糴 八 分 細 米 , 經 年 退 去 穀 [ 肖 殳 ], 已 是 九 分 以 上 , 緩 急 支 用 ,
不須舂 變,不惟 省官錢, 糴數多, 兼可經久。」詔措 置糴便司 相度。已而糴 便司奏 :
「檢會 糴法,除 年計合收 糴九分已 上白米外 ,其封樁 白米,止 要及八分 以上,與 公著
今所奏 事理不殊 ,當依已 降朝旨施 行。」從 之 。

  詔 借軍須錢 五萬緡於 陝西轉運 司,支闕 食漢蕃弓 箭手。

  賜 涇原路經 略司度僧 牒千,為 常平錢。 禮部言, 已給過所 立年額, 詔特給之 。

  熙 河蘭會路 經略安撫 制置使司 言:「本 路諸將各 闕馬,昨 被旨令提 舉陝西買 馬監


牧司選 馬五千匹 ,均填本 路將下禁 兵、民兵 闕數,然 今方撥得 一千九百 餘匹。欲乞止
令支 馬價付五 將樁管, 令自依買 馬司所定 格尺價直 選買,其 所買即充 買馬司年 額之
數。」從之。(八月,熙 河蘭會路 經略安撫 制置司言 :「本路 諸將禁兵、 民兵皆闕馬 ,
奉詔 于買馬司 選馬五千 ,已給一 千九百, 其未給者 ,請以馬 價付五將 依格自市 ,以
其數充 買馬司年 額。」從 之。本志 只如此修 ,或即用 之。 )

  上 批:「京 都所造軍 器動以萬 計,雖廣 求制樣, 尚恐未殫 眾善,或 不適用, 徒費


工力。聞鄜延路 經略使劉 昌祚屢諳 戰鬥,精 於騎射, 而留心兵 仗,所用 多窮理要 。委
走馬承 受霍丙諭 昌祚,令 具所習用 兵步戰器 ,并目擊 士卒禦賊 可用利械 ,入遞進 呈。」
(九月 十五日, 賜昌祚軍 器,本志 誤以鄜延 為涇原, 今從實錄 。)

  詔 :「南郊式有 皇帝稱『臣』,遣 使所遣官 不稱『臣』,自今 依舊稱『臣』


。」舊儀, 皇
帝稱「臣」,遣 官亦稱「臣」。熙寧五 年,沈括 上南郊式 ,以為被 遣官亦稱「臣 」,不應 禮,
改之。 至是,復 舊。

  刑 部乞:「應吏 部補授大 理寺左斷 刑官,先 與刑部、大理 寺長、貳雜議可否 ,然後


注擬, 仍取經試 得循資以 上人充, 正闕以丞 補,丞闕 以評事補。」詔刑部、吏部 同立 法,
著為令 。其後著 令:司直 、評事闕 ,選尚書 及侍郎左 選人;丞 闕,止選 尚書左選 人,
仍經任 司直或評 事係親民 資任者。以上二件 ,其初改 官應入知 縣人亦選 。正闕, 選丞
或司直、評事見 係通判以 上資任者【一六】。以上所選, 仍不限見 任、授訖未赴。即曾 失
入徒已 上罪已決 或死罪、 若私罪情 重者、贓 罪、或停 替後未成 任,各毋 得入選。

  都 水使者范 子淵言:「導洛通 汴,將及 五年。昨興役之初 ,大河北 徙,距清 汴遠 ,


列為隄 埽,以障 游波。臣今相 視水勢, 大河有可 徙之理。」及上塞 河兵夫、物料 數。詔 子
淵詳度 ,從南岸 漸進鋸牙 約水勢入 新河【一 七】,具合行 事以聞。已而 子淵奏:「於武
濟山麓 至河岸并 嫩灘止【一八】,修隄及壓 埽隄,并 新河南岸 築新隄, 計役兵六 千人
【一九 】,限二 百日成; 開展直河 長六十三 里,廣一 百尺,深 一丈,役 兵四萬七 十人
有奇【 二○】, 限三十日 成;合費 梢草、竹 索為錢一 十七萬緡 有奇。」 並從之 。

  詔 :「自今 強盜應捕 者,諸路 下提點刑 獄司,開 封府界下 提舉賊盜 巡檢公事 司,


更不下 他司。 」

  辛 丑,戶部 言:「在京賣 買鹽鈔場 買鈔本錢 支盡,乞 借末鹽錢 二十萬緡 買客鈔。」


從之, 依元豐四 年三月十 八日詔買 鈔,候價 平奏取指 揮。(會 要九月二 十八日事 ,實
錄無之 ,當考。 )

注 釋
  【 一】元豐 六年原脫 ,據本書 文例補。
  【二】贈崇 信軍節度 使「崇」原作「昭」,據宋 會要儀制 一二之六 、宋史卷四六 四任澤
傳改。
  【 三】專責 文臣豫約 所用銀絹 「約」, 閣本作「 納」,疑 是。
  【 四】乞比 移鄉人例 放從便「 放」原作 「故」, 據宋會要 刑法四之 二八改。
  【 五】兄守 固贈資州 防禦使「 守固」, 宋會要儀 制一二之 六作「守 政」 。
  【 六】與民 分種「與 」原作「 於」,據 閣本改。
  【七】編集 本部見隸 籍承務郎 已上鄉貫「集 」原作「進」,據宋會 要選舉二 三之四改 。
  【 八】目為 備選具員 「目」原 作「自」 ,據閣本 改。
  【九】乞許 不拘常制 奏名選差「選 」原作「遷」,據閣本 及宋會要 食貨二四 之二四改 。
  【 一○】吾 弟已有落 職知安州 之命矣「 知」字原 脫,據閣 本補。
  【一一 】前桐城縣尉 周諤「諤」原作「鍔」,據 閣本及宋 會要職官 二八之一 一、宋史全
文卷一 二下改。
  【 一二】伴 和末茶「 末」原作 「米」, 據閣本改 。
  【一三】知河陽張問 「陽」下原衍「軍 」字,據 閣本及宋 會要職官 六六之二 五刪。
  【 一四】並 為監司「 為」原作 「無」, 據宋會要 兵二之二 七改。
  【 一五】乞 關本司相 度指揮訖 奏「奏」 上原衍「 收」字, 據閣本及 同上書刪 。
  【一六】選丞或司直 評事見係 通判以上 資任者「選」字原 脫,據宋 會要職官 一五之
一二、 二四之九 、選舉二 三之四補 。
  【一七】從南岸漸進 鋸牙約水 勢入新河「漸」原作「新」,據宋會 要方域一 六之一七
改。
  【 一八】於 武濟山麓 至河岸并 嫩灘止「 止」原作 「上」, 據同上書 改。
  【 一九】計 役兵六千 人「兵」 原作「共 」,據同 上書改。
  【 二○】役 兵四萬七 十人有奇 「兵」原 作「共」 ,據同上 書改。
 

卷三 百三十 九 元豐六年 (癸亥 , 1083)

起神宗元豐六年九月盡其月

  九 月癸卯朔 ,日有食 之。

  詔 :「內外官司 見行敕、律、令、格、式文 ,有未便 於事理應 改者,並 申尚書省 議奏 。


輒畫旨 衝革者, 徒一年。即面得旨 ,若一時 處分應著 為法,及 應衝改者 ,隨所屬 申中
書省、樞密 院奏審。傳宣 內降若需 索,並隨 處覆奏, 得旨施行。即本司 官親承處 分須索 ,
仍畫所 得旨錄奏 ,請實奉 行。」於是上宣諭 執政曰:「傳 宣內降及 面得旨覆 奏法,屢 付
有司討 論,終未 允當。今通內外為 一法,可 更看詳。」乃行之。(元年十一 月十八, 又
三年五 月十三, 又五年十 月二十二 、又十一 月十五日 。)

  是 日,尚書 右丞王安 禮面奏:「比者, 舒亶坐自 盜贓罪至 除名,楊 畏論列, 以為


失誤, 有司觀望 執政,致 以贓罪。蒲宗孟躀 究西府事 ,楊畏論 奏臣擅行 省事,以 快所
欲,徇 私壞法, 無復綱紀 。及令楊 畏根治, 乃與所言 不同。前後論事枉 直輕重不 當如
此,乞 付有司劾 治,或即 加重貶。」上批:「今 日安禮面 論御史楊 畏論事挾 情不直, 理
當付獄 ,否則重 加貶逐。朕未深究 悉畏付吏 可黜之狀 ,三省官 論有與安 禮同者, 宜條
列以聞 ,當付近 臣博議, 詳處其當。」已而 三省進呈 ,乃詔畏 分析 。

  甲 辰,東上 閤門使曹 偃言:「閤門使、副舊以有 兼局,故 輪差一員 直日,餘 官前


殿退即 各歸私第。 今新制行, 既罷兼局 ,自當隨 三省、樞密院 ,仍乞著 為令。」從之 。

  乙 巳,詔中 書舍人分 領六房, 隨所領命 詞。(墨 本云後復 分日。朱本削去, 云復


分日乃 元祐元年 正月二十 八日指揮 。今從朱 本。)

  廣 西經略司 言:「勾 當公事譚 掞言:『陶宗元等 稱,廣源 尺寸之地 ,難議分 畫,


欲自作 章奏,以 朝旨決可 否。』宗元既不聽 命,見已 回安南。」詔:「熊本 指揮計議 官 ,
如與 陶宗元等 計議,仰 詳朝廷降 去文字, 執持理道 ,折難商 量,毋得 留連督迫 ,以
啟蠻人 輕侮之意。」(六 月戊申, 七月辛亥 ,八月乙 亥。 )

  錄 故西京左 藏庫使、果州 刺史、入內押 班張允誠 子左班殿 直鉉為左 侍禁,孫 之雄、


之純並 為三班借 職,以逮 事先帝藩 邸,特推 遺表恩也 。

  丙 午,工部 言:「都 大提舉清 河輦運司 等乞以舊 廣濟河并 清河行運。」詔:「除 霧


澤陂水 ,令工部 相度其餘 水可與不 可接應廣 濟河行運 以聞。」(廣濟河 與清河並 行 運,
當考 。元豐五 年二月十 一日,初 罷廣濟運 ;七月二 十日,王 桓云云; 七年八月 十九
日。)

  上批:「提舉河東路保甲王崇拯建議,本路教騎人以十分為率,從上取二分
【一】,依麟府 路和市為 價,每匹 官給錢二 十五千, 責令買及 格馬,依 五年買足。據見
管人 二分當得 六千九百 一十八匹 ,為價錢 十七萬二 千九百五 十緡,可 支京東路 元豐
六年上 半年鹽息 錢,不足 ,即續支 下半年錢【二】。令京 東路轉運 副使吴居 厚便置以 往,
付王崇 拯,月具 買馬數以 聞。其請給之 際,官私 人有分毫 取與,並 依在京河 倉法。 」
(本志 亦有此。 )

  戊 申,權發 遣京東路 轉運副使 吴居厚為 天章閣待 制、京東 都轉運使 。先是, 居厚


言:「本路元豐 三年秋季 至今上半 年終,酒 稅課利比 元豐二年 前官任內 祖額增百 七十
五萬九 千餘緡【三】。其前官任內 二年酒稅 ,比祖額 虧二十一 萬緡。」上批:「居厚將 命
一道 ,不辱使 指,無黷 乎上,不 擾乎下, 不諠于聞 ,而於二 三年間坐 致財用數 百萬
計,前 日縣官窘 迫,一朝 變為寬紓 。經費之 外,又能 應緩急之 求。內外 理財之臣 ,未
有出其 右者。三省可議賞 典。」故有是 命。(居厚以 二年六月 初除運判 ,五年六 月為 運
副。居厚本傳云 :居厚即 萊蕪、利國兩監官 自鼓鑄, 贍足一路。事在此 年九月。陳瓘 云
云,當 檢附。范純粹元豐 末為陝西 路轉運判 官,當五 路大舉後 ,財用匱 乏,屢請 于朝 。
吴樞密 居厚時為 京東都轉 運使,方 以冶鐵鼓 鑄有寵, 即上羡餘 三百萬緡 ,以佐國 用。
神宗 遂以賜范 ,范得報 ,愀然謂 其屬曰: 吾部雖窘 ,豈忍取 此膏血之 餘?即力 辭,
訖弗納 。此葉夢 得石林燕 語所載。按:詔旨 欲撥徐州 所鑄折二 大錢二十 萬付陝西 ,范
純粹具 奏不納, 乃元豐七 年三月十 四日事。 )

  三 門、白波 提舉輦運 司乞借本 司所轄阜 財監上供 錢萬緡, 遣官於鄰 州市木, 於本


司造船 場造六百 料運船, 下陝西轉 運使依數 撥還。從 之。

  內 降蘭州地 圖付樞密 院。

  手 詔劉昌祚 :「諸路 探報:夏 賊點集至 六七十萬 。雖其間 精冗相參 ,然賊人 之眾 ,


若舉而 偏攻一路 ,當十倍 於我。萬一豕突入 近裏州軍 ,未知如 何遏逐。諸路帥臣 各膺
重寄, 未然之形 ,宜有以 預圖之。 可具賊之 所嚮及禦 逐方略來 上。 」

  秦 鳳路經略 司言:「所降將官 敕,本路 五將各在 外駐劄, 難為聚議 。又緣未 有直


降下逐 將敕策, 乞指揮。」詔:「秦鳳路諸 將各降與 一部,除 營陣法即 施行外, 其通 用
敕且令 看讀,候 經略司看 詳指揮。 」

  提 舉河東保 甲兼提點 刑獄王崇 拯等言:「第四等 已下保丁 之家,如 本戶災傷 及五


分以上【四 】,即乞依常 平條施行。」從之 ,仍令河 北、陝西、開封府 界並依此 施行【五 】。

  己 酉,皇第 十一子生 ,遣雍王 顥告於太 廟。(舊 紀書王子 俁生。新 紀不書。 )

  詔 :「諸路 經略安撫 、轉運司 要急差用 保甲,牒 提舉司, 提舉司隨 色應付: 戰守


防拓, 差武藝高 強及第一 等者;役 使,差以 次人。 」

  吏 部言:「 右千牛衛 將軍士俔 ,魏國公 仲來嫡長 子,當依 禮令襲封。」從之 。

  權 發遣陝西 轉運副使 范純粹言 :「奉旨 令鄜延環 慶涇原秦 鳳路經略 司、熙河 蘭會


路安撫 制置使司 ,於軍須 錢內撥見 錢二十萬 貫,差官 趁時糴買 糧草封樁 。望許臣 與劉
昌祚詳 議,據城 砦緊慢, 以轉運司 年計糴本 ,及軍須 錢帛,并 見錢公據 隨宜分擘 。凡
合當計 置處,止 作一場糴 買,委劉 昌祚與臣 同共督責 官吏趁時 儲積。候糴買畢, 卻細
算年計 軍須錢本 ,各依窠 名樁管。除以年計 數充經費 外,其餘 軍須錢物 所糴買到 數目 ,
依本條 施行。其經略司取 撥軍須錢 二十萬貫 指揮,乞 更不施行。」上批:「所申 陳利 害
之理甚 明,宜依 所奏。」(此 據朱本。八月 六日己卯 並此月二 十七日己 巳,皆合 參照 。)

  庚 戌,詔:「高麗國 王王徽卒 ,令明州 就本州或 定海縣擇 廣大僧寺 ,以僧三 十七


人作道 場一月, 罷散前夕 ,作水陸 一會。 」

  徽 立凡三十 六年。其境東 南臨海, 西北接契 丹、女真、黑水。自王 建并新羅、 百濟


之地, 至此蓋百 七十餘年 。王居蜀 莫郡,曰 開州,號 開城府。新羅曰東 州,號樂 浪府 ,
為東京 。王居東 北二十日 行,百濟 曰金州, 號金馬郡 ;南十二 日行,扶 餘舊地曰 公州 ,
號扶餘 郡;又南 二十日行 ,平壤曰 鎬州,為 西京。鴨綠江為西 北徼,東 所臨海水 絕清 ,
下視十 丈。大凡海至 高麗界則 清;入登 州,經千 里長沙即 濁。地寒,多 山。國王出, 平
地常乘 車駕牛, 或以馬, 涉山險乃 騎。官有中書 省中樞院 平章事、參知 政事、中樞使、
翰林學 士、知制 誥,大抵 倣中朝。國子監、四門學學 者至六千 餘人。三歲一貢舉 進士,
試詩、賦、論; 明經試一 大經、一小經 。進士夜試, 給燭三, 為蠟八兩 ,燭盡不 就即退。
榜放五 十人。書有東 觀漢記。百官 以米為俸 ,或給田 ,授罷隨 官增減, 致仕乃已 。貿易
亦用銀、米而不 用錢。不禁民釀酒。兵出於 民,藩衛 王府。國人好佛法 ,開城府【六】有
寺七十 餘區,與 王寺僧千 五百人, 官給田三 百結。俗以田四方 ,方四百 步為一結 ,上
田結收 二百苫, 苫為斗十 五,正與 中國一石 等。天聖 以前,使 由登州入 ;熙寧以 來,
皆由明 州,言登 州路有沙 磧,不可 行。其自 明州還, 遇便風, 四日兼夜 抵黑山, 已望
其國境 ;自黑山 入島嶼, 安行便風 ,七日至 京口;陸 行兩馹至 開州。(朱、墨本 並同。
正史高 麗傳所載 地里,與 實錄並不 同,當考 。)

  辛 亥,陝西 轉運副使 范純粹言 :「鄜延 一路新地 ,稅賦闕 乏,乞許 臣不限元 豐三


年舊例 ,酌鄰並 州縣稅賦 遠近,移 闕處送納。」從之 。

  錄 四方館使 、榮州團 練使高永 能子供備 庫使世亮 為皇城使 、忠州刺 史,孫右 班殿


直昌朝 為右侍禁 ,借職昌 祚並為右 班殿直, 加贈永能 房州觀察 使,賻賜 加等。

  壬 子,擢虔 州贛縣尉 馬防為宣 德郎,以 捕賊應格 也。

  癸 丑,御史 楊畏言:「被旨分 析王安禮 所言事。臣所論舒 亶之事, 特出於所 見,


非有它 心。及亶 即罪,則 臣自知為 不當,因 請放逐, 陛下幸而 赦之。至於王安禮 事,
臣請略 言臣所論 修西府事 。緣是宗 孟、安禮 通書,雖 宗孟先批 依申,安 禮押過, 若分
首從, 理或可行 ,獨罪宗 孟,臣所 未喻。且依申指揮 ,事出官 長,安禮 丞貳,處 而行
之,故 曰『擅事』;徑用本府 吏人行遣 ,不由有 司,故曰『快所欲』;以己 所居,故 曰
『徇私 』;有法 而不用, 故曰『壞 法』;安 禮身任綱 轄,所為 若此,故 曰『無復 綱紀』;
臣已案 後收坐安 禮情罪, 自緣朝旨 罷勘,即 非『所言不同』。臣聞大臣 法則朝廷 尊, 故
不量力 ,以圖報 效。」詔以畏為宗 正寺丞, 仍詔宗正 寺除長貳 外,自今 更不專差 國 姓
官。

  詔 :「各品 官詣尚書 省六曹, 上下馬並 依雜壓。詣尚書省 ,即太中 大夫以上 就第


一貯 廊,監察 御史以上 就過道門 ;詣六曹 尚書廳, 即太中大 夫以上就 本廳,監 察御
史以上 就客位, 餘並過道 門外。 」

  知 瓊州劉威 言:「朱 崖軍土脈 肥沃,欲 乞委本軍 ,除舊係 黎人地不 許請射外 ,餘


許招誘 客戶請係 官曠土, 住家耕作 ,仍立賞 格激勸。」從之 。

  延 州制勘公 事所上閤 門使、丹州團 練使、鄜延路 第二將李 浦案,詔 :「李浦貸死 ,


免真決 ,不刺面 ,配沙門 島,遇赦 不得放還 ;權環慶 總管曲珍 罸銅二十 斤。」浦坐 永
樂城 下未戰棄 寨出走, 而副將高 士才死戰 ,浦不能 救援,又 對制使不 以實;珍 坐聽
浦請報 制使軍前 事不盡實 也。權發 遣經略安 撫司劉昌 祚言:「浦諳曉軍 政,乞且 留在
本路, 準備緩急 使喚。」詔從之。 (昌祚奏 留浦,據 御集五月 二十五日 ,當並考 。 )

  甲 寅,河東 經略司言 :「本路 有當修城 壁,計功 料浩大, 轉運司錢 穀有限, 必難


應副。乞賜度僧 牒五百, 分與緣邊 州軍,和 雇軍民修 完。其次 邊及近裏 州軍,乞 令轉
運司就 農隙度工 料,發民 夫。」從 之 。

   乙卯,京 東都轉運 使吴居厚 乞并提舉 京東路鹽 稅司入轉 運司為鹽 事案;又 乞青


州等十 二處監鹽 官,令本 司奏差兩 次,及非 州縣處場 務獨員闕 官,亦令 本司選差 。並
從之。 (初置鹽 稅司,當 考,或是 張景憲。 )

  提 舉京城所 言:「先 準朝旨: 發夫開新 城外壕, 候興役, 令開封府 界提點司 與提


舉京城 所官同提 舉。勘會 本所已檢 計分放工 料,難更 同提舉。緣今夫役 近在輦轂 之下 ,
全藉鎮 撫,欲望 差管軍臣 僚都大提 舉。」詔開封府界 撥夫五萬 人,仍差 權開封府 推 官
祖無頗 、提點開 封府界縣 鎮公事范 峋、殿前 都虞候苗 授都大提 舉編欄。

  提 舉陝西買 馬監牧司 言,乞免 簡發沙苑 監捧日馬 ,留為馬 種。從之 。(七月 末可


考。)

  涇 原路鈐轄 、知鎮戎軍姚 麟言:遇 別路關報 西賊入寇 ,乞親總 兵出界牽 制。從之。

  丙 辰,承議 郎、左司 郎中楊景 略為高麗 祭奠使, 供備庫副 使兼閤門 通事舍人 王舜


封副之 ;朝散郎 錢勰為弔 慰使,西 頭供奉官 、閤門祗 候宋球副 之。(兩 紀並書: 以高
麗國王 卒,遣使 弔祭。)

  戶 部言:「侍郎蹇周 輔言:『河北鹽稅 太輕,宜 倍增稅錢 ,乞下所 屬參較立 法。 』


本部欲 下河北轉 運司相度。」從之。(此據實錄 ,朱、墨同,會要 在八月十 四日丁亥 ,
今不取 。)

  詔 撥河北糴 便司見錢 二十萬緡 ,應副都 轉運司市 糧草。

  管 勾河東緣 邊安撫司 李宗師言 :「體量 麟、豐州 弓箭手借 官錢穀, 實以闕食 ,乞


住催納。」從之 。

  詔 :「門下、中書外省, 祕書省, 依諸司, 遇大忌不 作假,及 不隨執政 官早出。其


尚書左 右司、樞 密院承旨 司,大忌 早出日隨 執政出指 揮,其罷 之。 」

  詔 :「給事中分 領六房, 兩員,即 依左右曹 分領,奏 章、開拆、制敕庫 房、進奏院、


通進司 並通管。 」

  熙 河蘭會路 經略制置 司乞以見 在蘭州駐 劄、秦鳳 路駐劄東 兵兩指揮 隸熙河蘭 會。


從之。

   蕃官六宅 使李阿邁 減磨勘四 年,以熙 河蘭會經 略司上阿 邁部五十 騎出界刺 事,


獲首級 功狀故也 。

  丁 巳,上批 付劉昌祚 :「得所 進器械, 具悉。今於京師見 作軍仗賜 卿金線烏 梢弓


十,神 臂弓二, 將官甲、馬軍甲、偏挨甲各 一,斧合 竹馬槍、馬軍刀、步人刀各 五,欒
竹步人 排、附排 刀各一, 標二,透 蝎尾馬黃 弩樁一, 以備出入 。卿更省 閱,具便 否以
聞。」 (八月二 十六日, 先賜詔。 )

  戶 部侍郎蹇 周輔言:「累奏乞 不閉御河 徐曲口, 以通漕運 ,及令商 旅舟船至 緣邊 ,


蒙差 河北東路 提舉官楊 景芬,兼 轉運司委 官相繼案 視,得量 留口地, 節限水勢 ,其
事理甚 明。蒙差 都水監丞 陳祐甫一 面施行, 而祐甫計 惜工料, 不即開撥 徐曲口, 於轉
運、措置兩司所 繫利害甚 大。乞選差深 曉河事, 非都水監 所屬官一 員,重相 度行視。 」
詔本路 安撫、提 點刑獄司 與知恩州 官同相度 以聞。

  戊 午,差入 內東頭供 奉官、勾當龍圖天 章閣馮景 計會京東 路轉運使 吴居厚於 登州 ,


排辦高 麗國信使 所行海道 。

  永 興軍路提 舉司言本 路今秋豐 稔,欲許 合催納苗 役等錢物 聽民折納 。從之。

   己未,權 管秦鳳路 經略司呂 溫卿乞輪 差將官在 外城寨駐 劄,訓練 漢蕃弓箭 手兵


馬。從 之,仍毋 得創修廨 舍【七】 。

  庚 申,詔西 頭供奉官 、閤門祗 候童政改 東頭供奉 官,更減 磨勘一年 。以政自 陳昨


討安南 嘗立功, 得旨許轉 官、減磨 勘年,故 有是命。

  僉 書峽州軍 事判官張 燾言:「竊見殿直 舒光貴增 差峽州監 押,光貴 本沅州溪 峒首


領歸明 ,恐不可 管勾一州 之民。」 詔吏部與 移京東西 路差遣 。

  知 延州劉昌 祚言:「第二將彭 孫所請獲 首級傷中 賞絹,準 朝旨相度 等第裁減 事,


乞且依 元立賞格 施行。」上批:「軍賞之行 ,所加者 眾,患在 數易,以 惑士心。如昌 祚
之言甚 允,宜依 所奏,他 路可並準 此。」( 御集所奏 事尤詳, 今止從墨 本。 )

  辛 酉,詔:「應輸內 藏庫金銀 、錢帛, 如出違本 年或轉移 他用,論 如擅支封 樁錢


法【八】。 」

  新 知蔡州黃 好謙言:「伏見尚 書六曹, 如吏部左 右選、戶部左右曹 ,事務皆 為繁


劇,郎 官自早至 晚書押不 絕,無暇 省覽事務 ,致差失 稽違。乞以兩員郎 官處分案 治事 ,
所行符 亦許員外 郎簽押。」從之。(此月七 日,好謙 自司勳郎 中除知揚 州,未行 ,改 蔡
州。曾 氏南遊記 舊載好謙 事謬妄, 今不取。 )

  權 發遣鄜延 路安撫司 公事劉昌 祚言:「本路 部將,并 城寨主、監押 ,堡鋪把 截、監


押,堡 鋪橋巡檢 等使臣, 並當極邊 ,不可暫 闕。昨因 陣亡,并 移任過滿 員闕處, 未嘗
填差, 乞於自京 差來及本 路所選擇 使臣,並 差令填闕。」從之 。

  癸 亥,詔:「降授朝 散郎、守大理寺少 卿呂孝廉 ,昨任京 東路轉運 判官,與 本司


官長協 心修辦職 事,致課 入登羡, 可復所降 官,為京 東路轉運 副使。改轉運判官 、朝
散郎趙 偁為提點 刑獄。 」

  上 批:「甘 陵,河朔 要地,士 氣驕悍, 常須得人 彈制,則 免意外生 事。近除 知州


傅燮, 資望人品 恐不可當 此任使, 宜別選官。」乃以 朝散大夫 王孝忠知 恩州 。

  詔 措置河北 糴便司:「夏秋每 料,先給 交引百萬 緡,兼本 司見錢糴 買,候交 撥訖 ,


具數以 聞。 」

  丙 寅,命朝 請大夫、主客郎中 龐元英代 錢勰為高 麗弔慰使 。元英以 母老辭, 乃復


命勰。 詔勰不候 禫制滿赴 闕,王舜 封亦不候 服闋朝見 。

  手 詔:「門 下、中書外省 見修尚書 省六曹條 貫,至今 多日,未 有涯緒。蓋議 論官多 ,


人出一 意,若不 分曹編修 ,徒占日 月,必無 成書之期 。宜以六 曹繁簡相 參,每兩 曹差
詳定、檢詳官各 一員,庶 人各任責 ,朝廷有 望成就。以詳定官 韓忠彥、陸佃領吏 、兵部 ,
蔡京、蔡卞領戶 、禮部, 趙彥若、王震領刑 、工部。其刪定官 每兩曹置 三員,令 門下、中
書外省 分定具名 以聞。 」

  御 中丞黃履 言:「本臺舊 有主簿兼 檢法官二 員,乞復 置,令分 治職事。」詔各置 一


員。

  詔 :「歲於 蜀州撥州 學錢二百 千、導江 縣百千, 與成都府 贍生員; 其見管田 增給


為十頃。」從知 成都府呂 大防請也 。

  吏 部侍郎蘇 頌上華戎 魯衛信錄 二百二十 九卷、事目五卷, 總二百冊 。詔別錄 一本


與樞密 院,賜頌 銀、絹三百, 檢討官、朝奉 郎王汝翼 升一任, 通直郎李 士京銀、絹六 十。
頌又 言:「昨 於樞密院 等處閱檢 文字,欲 依門聯類 成冊,關 送樞密院 宣旨庫置 櫃封
鎖。」從之。先是, 遼使鄭顓 來賀五年 正旦,顓 明辯有才 智,頌為 館伴,上 命副使張 山
甫諭顓 以近令頌 修信錄, 欲以固兩 朝盟好。顓感激稱 謝,見頌 益恭,私 覿禮物, 皆異
常時。上遣 使諭旨曰 :「聞北使以 卿儒學醞 籍,贈遺 特殊,今 以上龍茶、琉璃器 賜卿,
可予之 ,以答其 意。」顓復遺 頌異錦一 端,即日 進之。後因奏事語 及,上曰 :「宮中 所
無也。」(新紀 特書吏部 侍郎蘇頌 上華戎魯 衛信錄。 舊紀無此 。 )

  中 書舍人趙 彥若等言 :「六房公事 ,乞據舍 人員數分 領,以吏、戶、禮、兵、刑、工


為次。 其主事、 班簿、制 敕庫房並 通領。」【九】從 之 。

  丁 卯,詔:「自今三 省進呈差 除,如從 中批出, 止從中書 省奉行; 其事理未 允者 ,


所至之 省具奏。 」

  鄜 延路經略 司奏:「據順寧寨 言:西界 把口小首 領冬至, 訛指說環 慶路兵入 西界 ,


殺兩流 人馬。」詔:「環慶路 經略司具 析有無兵 入西界討 殺斬獲。仍詳 鄜延路言 :『西 賊
欲來酬 報事,選 人伺候, 常為預備 。兼八月 後,本路 累以巡防 探事為名 ,遣兵出 界,
各有斬 獲,並奪 到孳畜。』顯是不依元 降無輒出 兵詔旨。慮西 人以此為 詞,仰常 誡約 緣
邊城寨 兵將官等 遵守前詔 ,仍令樞 密院更不 送門下省 ,止用金 字牌發下。」【一○】 金
字牌長 尺餘,朱 漆,刻金 字,書「 御前文字 不得入鋪 」,尤速 於急遞。

  京 東都轉運 使吴居厚 奏:「本路徐 、鄆、青三州都作 院及諸州 小作院, 每歲制造


諸般軍 器及上供 簡鐵之類 ,數目浩 瀚。今將 徐州利國 監、兖州 萊蕪監年 計課鐵充 使外 ,
所少極 多。欲乞 將兩監鐵 冶就逐處 監官依邢 、磁二州 例,並從 官中興扇 ,計其所 得,
比舊可 多數倍。」從之。(居 厚本傳乃 以鼓鑄事 繫遷運副 下,誤也 。遷運副在五 年七月 。)

  戊 辰,起居 郎蔡京言 :「舊修 起居注官 二員,不 分左右, 每月輪一 員修纂。今起


居郎、舍人分隸 兩省,所 以備左右 史官,則 左當書動 ,右當書 言。今仍 舊制,每 月輪
修,蓋 其職事未 之有別。乞自 今起居郎 、舍人隨左右 分記言動 。如允所言, 其當釐正 等
事即別 具陳請。」從之 。

  詔 :「前京 東路轉運 使、朝散 大夫、集賢校理、知亳州劉 攽,任內 不能修舉 職事,


致經用 匱乏,屢 煩朝廷應 副。今吴 居厚經畫 財賦約數 百萬,不 惟本路充 足,兼有 羡餘
應副朝 廷。劉攽 不職罪狀 甚明,可 落集賢校 理,降授 朝請郎, 增差監衡 州鹽倉。 」

  詔 :「今秋銓試 中等七十 七人、下等八十八 人,並許 注官,內 中等仍不 依名次。 」

  己 巳,詔:「陝西五 路經略司 各撥軍須 錢二十萬 緡,同轉 運司計置 ,作一場 市糴


封樁。」從轉運 副使范純 粹請也。 (純粹元 申請在此 月七日己 卯。 )

  禮 部言:「親祠南郊 舊儀,皇 帝進詣昊 天上帝神 坐前奠玉 幣訖,還 位;又再 升壇 ,


進熟一 獻,禮畢 即飲福受 胙。被旨候亞 獻、終獻禮成 ,然後飲 福,則皇 帝須再升 壇。欲
乞俟終 獻復位, 皇帝於壇 下當午陛 前北嚮飲 福,乞於 儀注內修 正。」又言:「周禮, 凡
大祭祀 ,王出入 則奏王夏 ,明入廟 門已用樂 矣。今既 移祼在作 樂之前, 皇帝詣罍 洗奏
乾安 ,則入門 亦當奏乾 安,庶合 古制。兼 皇帝入景 靈宮門及 南郊壝門 ,亦乞奏 乾安
樂。」 從之 。

  庚 午,詔:「三路非 泛使命, 除當得支 賜外,仍 取旨別與 支賜。其所至不得 饋遺 ,


如違, 送與受之 者各徒二 年。 」

  戶 部言,在 京賣買鹽 鈔場買鈔 本錢支盡 ,乞借鹽 本二十萬 緡買客鈔 。從之, 仍依


元豐四 年三月乙 巳詔買, 候價平奏 取指揮。

  禮 部言:「樞密 院都承旨 張誠一言 :『伏見朝服 法物庫有 太常協律 郎、太樂丞新 給


袴褶冠 ,今檢諸 書志,惟 袴褶之制 未詳所起 。近代車 駕親征, 中外戒嚴 則服之。唐制 :
三品 以上緋褶 ,七品以 上綠褶, 九品以上 碧褶;五 品以上通 用紬綾, 六品以上 通用
小綾。及閱鹵簿 記,止有 鼓吹令丞 冠,注: 漆皮為之 ,有兩耳 ,鏤花, 形如三禮 圖委
貌冠。今俗 謂之袴褶 冠,收載 庫籍,即 無所據。乞下 禮官考正。
』」乃下太 常寺,於 是 太
常寺言 :「袴褶乃是 從戎之服 ,以此名 冠,尤無 所據。協律郎 當押樂, 太常寺遇 祠祭、
朝會, 各以本品 朝祭服從 事;兼太 樂令、丞今止 服本品冠 服,其袴 褶並合不 用。」從 之。

  辛 未,詔內 殿崇班王 景等八人 各遷一官【一一】,餘減磨 勘年有差 ,並以監 轄造


甲,而 所造步人 甲十萬先 畢功也。

   壬申,兵 部乞以川 路見樁賣 不堪官馬 及死馬錢 ,委提舉 司官計置 匹帛上京 ,川


陝四路 準此。從之。(蔡 確舊傳載 確事,當 附見此秋 。紹興史臣新 修哲宗實 錄已具辨 之,
今悉附 見。確傳 云:確為 右僕射, 六年秋, 與中書侍 郎張璪奏 事崇政殿 ,上悲不 自勝 ,
謂確曰 :「天下事止 此矣!」確駭 曰:「敢問所 因。」上曰:「子幼, 奈何!」確曰 :「 陛
下春秋 鼎盛,忽 有不祥之 言,不審 所謂。」上曰:「天下事當 得長君維 持否?」確曰 :
「延安 郡王,陛 下長子, 臣不知其 它,臣有 死而已, 不敢奉詔。」上曰 :「卿果 能為 社
稷計, 宜早定。」確與璪 俱進曰:「臣 等敢以死 守。」上曰:「善。」確被顧託 ,乃謀欲 請
王出閤 、建儲; 議不協, 又意上特 悲思無聊 耳,猶豫 不決。七年春,延 安郡王出 侍宴
集英殿 ,確始奏 請,猶欲 來春出閤 ,上可之 。後因有 對者言及 確,上曰 :「羣臣 皆先
皇帝以 遺朕者。如確 自小官, 朕親擢至 此,必不 負朕,然 氣弱,得 人輔之乃 可。」確 聞
益自奮 。久之, 八年正月 ,神宗疾 彌月,皇 嗣未立, 中外洶洶 。確始懼 ,乃以建 儲意
問左僕 射王珪, 珪不答, 確亦懼不 知所出。事愈急, 會確母得 入禁中, 欽聖憲肅 皇后
諭確, 使外託主 兵官燕達 等輔立, 又因內侍 閻守懃諭 早定。或謂確曰:「此大事 也,
請與眾 詢珪,不 言,則正 厥罪。」是時,輔 臣韓縝、安燾 、張璪、李清臣陰 持兩端, 噤 不
語,確 獨約門下 侍郎章惇 共力。癸巳, 輔臣聚廳 ,確顧謂 珪,珪亦 不語。確曰:「去
春,延 安郡王侍 宴,嘗有 旨來春出 閤,議已 定,不言 何也?」惇曰 :「言之是則 從【一
二】,否則 僕與公偕 死。」珪始曰:「上有 子,何議 之有?」是日 日晡,議 詣榻前奏 曰 :
「去冬得旨 ,皇子延 安郡王來 春出閤, 乞立為皇 太子,以 係天下。」三奏,神宗 三顧 首
肯。臣等辨曰: 祕書省國 史案文載 太皇太后 御崇政殿 宣諭三省 貶確事, 七百一十 三字 ,
甚詳。其間 云:「皇帝是 神宗長子 ,子承父 業,其分 當然。昨神宗 服藥既久 ,曾因宰 執
入對 ,吾嘗以 皇帝所寫 佛經宣示 ,其時眾 中止是首 相王珪, 因奏延安 郡王當為 皇太
子,餘 人無語, 安燾其時 悉見。」又云 :「皇帝乃先 帝長子, 嗣位乃從 來常事, 孰有 間
言?蔡 確班在珪 下,何以 獨謂更有 定策功邪 ?」安燾 奏曰:「當時惟首 相王珪一 人進
對。」太皇太后 遂泣下開 訴,便批 聖語,其 餘執政更 何曾有言 ?況前年 上宣皇子 使 見
羣臣, 足知先帝 之意素定 也。兼當 日三省時 政記已如 此修定進 呈,豈容 外人敢如 此妄
說?謹 按:此事 已修入元 祐四年五 月丁亥蔡 確責授英 州別駕、新州安置 事下,詳 此,
即確傳 前項所載 顯為誣謗 。今刪去 「六年秋 」至「三 顧首肯」 四百六十 二字。)

注 釋
  【 一】從上 取二分「 取」字原 脫,據宋 會要兵二 二之一○ 補。
  【 二】即續 支下半年 錢「錢」 字原脫, 據宋會要 兵二二之 一一補。
  【三】酒稅 課利比元 豐二年前 官任內祖 額增百七 十五萬九 千餘緡「祖」原作「租」,
據宋會 要食貨一 七之二六 改。下同 。
  【 四】如本 戶災傷及 五分以上 「分」原 作「色」 ,據宋會 要兵二之 二七改。
  【 五】仍令 河北陝西 開封府界 並依此施 行「界」 字原脫, 據同上書 補。
  【 六】開城 府「城」 原作「成 」,據上 文及宋史 卷四八七 外國傳改 。
  【 七】仍毋 得創修廨 舍「修」 字原脫, 據宋會要 兵四之一 二補。
  【 八】論如 擅支封樁 錢法「論 」字原脫 ,據宋會 要職官二 七之一三 補。
  【九】其主 事班簿制 敕庫房並 通領「主」原作「年」。按:宋 史卷一六 一職官志 ,中 書
省有主 事、班簿 、制敕庫 房而無「 年事房」 ,此處「 年事」顯 為主事之 誤,故改 。
  【 一○】止 用金字牌 發下「牌 」原作「 牒」,據 宋會要方 域一○之 二五改。
  【 一一】詔 內殿崇班 王景等八 人各遷一 官「遷」 原作「選 」,據活 字本改。
  【 一二】言 之是則從 「是則」 二字原倒 ,據閣本 乙正。
 
卷三 百四十 元豐 六年( 癸亥, 1083)

起神宗元豐六年十月盡其月

  冬 十月癸酉 朔,以御 侍永嘉郡 君林氏為 美人。

   夏國主秉 常遣使奉 表,復修 職貢,仍 乞還所侵 地,撤被 邊戍兵, 長為外蕃 ,乃


賜秉常 詔曰:「惟爾祖考 ,介居邊 陲,蒙恩 朝廷,享 有爵土, 撫循備厚 ,歷年滋 多。
昨者 王師出征 ,義存拯 患,謂宜 委戈而聽 命,敵愾 以獻功, 豈虞靡思 ,弗諭朕 志,
殺害吏 士,捍拒 甲兵。問罪正名, 方圖再舉 ,迨使辭 之效順, 聞國政之 復常,旋 納懇
誠,祈 修貢職, 遽披來奏 ,論請故 疆。朕惟 藩服不恭 ,削地示 過,咨於 故實,匪 朕所
私。爾其審 思厥終, 務體至意 。其地界已令 鄜延路經 略司、安撫使 司指揮保 安軍移牒
宥州施 行;歲賜 候疆界了 日依舊。」(舊紀書夏 人來貢。新紀 書秉常表 復修貢, 乞還 所
侵地。 )

  京 東轉運司 言:「商 人販青州 高家港鹽 至齊州等 處減價賒 賣,以致 本司賣河 北鹽


不售。欲依見行 稅法,酌 中數每歲 買認高家 港鹽二萬 席,運至 齊州界, 依河北鹽 價相
兼貨賣 。如敢商販者 ,依漏稅 法。」從之。(六月己 未,初賣 河北鹽。沈括 自誌論河 北 鹽
事,云 京東主司 得罪,合 參照。)

  甲 戌,皇第 十一子佶 為鎮寧節 度使、寧 國公。( 新紀不書 節度使。 )

  召 輔臣觀稻 於後苑。

  權 發遣河北 路轉運副 使李南公 專提舉鹽 事,宣德 郎張適為 轉運判官 、同提舉 。

  詔 西京作坊 使劉初管 勾洪州玉 隆觀,令 居桂州, 準備緩急 邊界呼使 。初治邊 頗有


勞,以 病乞致仕 ,而是時 交趾方理 辨疆界, 故有是詔 。

  承 事郎、監饒州商稅 茶務余舜 臣言:「臣兄堯臣 獻饒州景 德鎮甆薼 博易務, 蒙朝


廷付以 使事,推 行其法, 方且就緒 ,以勤官 而死,乞 委臣勾當。」詔令 赴闕,中 書 審
其人材 可否以聞 。已而舜 臣至,乞 上殿,乃 復詔令歸 本任。

  乙 亥,西頭 供奉官、知歸 信容城縣 宋彥圖【一】為閤 門祗候, 仍令再任 ,以韓忠 彥、


劉舜卿 薦彥圖材 武曉邊事 故也。

  陝 西轉運副 使李察言 :「緣邊 州軍糴買 糧草官, 乞委監司 考較,每 州各定一 員,


優劣行 賞罰。」 從之,仍 令河北、 河東準此 。

  禮 部言:「祠部出度 僧牒,以 六千三百 六十二為 額,今年 已溢額千 五百五十 四。


乞歲以 一萬為率 ,若踰數 ,乃以聞。」從之 。
  詔 :「自今 勾當內藏 庫內臣、 大使臣, 非朝廷差 命,不許 奏辟差遣。 」

  丙 子,御史 中丞黃履 言:「準 敕,鞫諸 獄言事御 史輪治。緣御史共 置九員, 六員


分領六 察【二】 ,其言事 官止三員 ,員數至 少。欲乞 遇鞫獄, 并言事、 案察御史 輪治
【三】。」從之 。

  錄 右班殿直 李釗子大 舉、大年 並為三班 借職。釗隨軍出界 ,獲病卒 還宥州, 遇賊


鬥死故 也。

  丁 丑,捧日 左第六軍 第三指揮 押官董安、 王宣,長行 潘演、賀贇、劉福、郝秀、解


起,並 為三班奉 職,賜袍 帶、馬,充並 邊指揮使 。以引試武藝 ,皆能射 一石五斗 弓也。

  御 史翟思言 :「戶部 侍郎蹇周 輔身為從 官,不厲 名節,曲 回朝旨, 與吏為姦 ,而


又縱不 肖子犯法 冒利。朝廷付之有 司案治, 二子禁錮 ,身被劾 問。即當 求解職任 ,恐
懼待罪 ,而乃了 無羞愧, 尚貪寵榮 。雖獄成 定論,自 有常刑, 然出入廷 中,頗玷 班列 。
伏望先 令罷職, 隨正其罪。」詔趣 具案以聞 。(八月七日 庚辰,蹇 逢辰下吏 ;十月癸 巳,
責。)

  起 居郎蔡京 、起居舍 人王震並 試中書舍 人。

   戊寅,詔 承務郎馬 申復通直 郎,承事 郎胡宗哲 復承議郎 ,並權發 遣同經制 熙河


蘭會路 邊防財用 事,宗哲 仍於「同」字下加「管 勾」以別 之。申等 並以闕軍 興降官, 至
是,制 置司奏乞 敘復故也 。

  試 中書舍人 趙彥若為 右諫議大 夫。(諫 議大夫初 除,故特 書之。)

  己 卯,詔中 書舍人蔡 卞領吏、兵房 ,蔡京領 戶、刑房,王 震領禮、工房 ,如有妨 礙


文字, 送別房行 之。

  命 秦鳳等路 提點刑獄 、通直郎 呂溫卿管 勾保甲, 以上批:「昨選定 提舉保甲 官,


溫卿除 去不與。近觀溫卿 申請軍政 ,頗似留 心武事。陝西地闊 ,歲合收 錢物色目 萬數
不少【 四】,非 胡宗回一 人可辦, 宜依舊用 新資任差。」故有 是命 。

  開 封府言: 「周柴氏 之後,乞 自今諸房 子孫令具 生年月日 注籍。」 從之 。

  提 舉河北路 稅鹽司言 :「方澤 根磨積欠 鹽稅錢, 乞依京東 路,除放 倍罰錢, 作年


限,令 納元批正 稅。」從 之 。

  庚 辰,詔東 上閤門使 李瑗,閤 門看班祗 候、管勾 簿書宋瓌 ,各罰銅 十斤;客 省使


曹評、東上 閤門使曹 偃、客省副使 曹誘各罰 銅六斤。坐失 點檢江東 轉運判官 郟亶見有 罪
被劾, 而乞上殿 故也。

  內 西頭供奉 官馮士倫 追兩官; 張應之、羅安、李慶長及內 東頭供奉 官譚文握 ,內


侍高品 盧世永, 左班殿直 、寄班祗 候朱伯瑜 各追一官 。坐編欄 國信使, 不覺察車 營兵
與北人 私交易也 。

  詔 :「今後 雄州計會 交割銀絹 ,行與涿 州公牒, 並稱『準尚書 戶部符』


【五】更 不
稱『三 司牒』。」(密記 八日事。 )

  太 常丞呂升 卿言:

  近 以郊祀致 齋之內, 不當詣景 靈宮及太 廟朝饗, 遂具奏。伏聞止罷 景靈宮諸 處朝


謁,而 天興殿及 太廟朝饗 如故。臣伏以郊丘 之祀,國 之大事, 有天下者 莫重乎饗 帝。
臣歷攷 載籍,不 聞為祀天 致齋乃於 其間先享 宗廟者也 。獨有唐 天寶之後 ,用田同 秀之
言,立 老子廟, 號曰「太清宮」。是歲 將行郊祀 ,以二月 辛卯先躬 享焉,祝 用清詞, 饋
用素饌 ;甲午, 又親享於 太廟;丙 申,乃有 事於南郊 。終唐之 世,奉而 行之,莫 知其
非。雖論者以為 失禮,然 考其初致 齋之日, 及辛卯享 於太清宮 ,至丙申 ,殆且五 日,
乃得雍 容休息, 以見上帝 也。

  今 陛下致齋 三日,其 一日於大 慶殿,而 用其二日 內行禮焉 。古之大 祀,未有 不齋


三日而 敢與神明 交者,故 經曰:「齋三日, 一日用之 猶恐不敬 ,二日伐 鼓何居? 」蓋
先王之 於祭祀之 齋如此其 謹也。今陛下行禮 於天興殿 ,才齋一 日爾。其之太廟與 郊宮
也,前 祀之一日 皆嘗用之 矣,謂之 一日之齋 ,尚非全 也。夫用 一日之齋 ,以修大 祀,
未見其 可,況非 全日乎! 於以奉宗 廟,則齋 之日不足 ;於以事 上帝,則 齋之義不 專。
陛下恭 嚴寅畏, 三歲一修 大禮,將 以受無疆 之休。其為致齋者 乃如此, 殆未稱昭 事之
意也。

   今太廟歲 有五大享 ,皆如古 矣,又於 郊祀復修 遍享之禮 ,此為何 名乎?論 者曰 :


宗廟之 禮未嘗親 行,故因 郊祀恭展 薦獻。臣曰: 不然。唐太宗 時,馬周 言曰:「陛下 自
踐位 ,宗廟之 享未嘗親 事,竊惟 聖情,以 乘輿一出 ,所費無 藝,故忍 孝思以便 百姓 ,
遂俾唐 史不書『皇帝 入廟』,何以示來 葉?」良謂此也。且人 主於宗廟 之饗,自 當歲時
躬修其 事,其不 親享者, 蓋後世之 失禮也。今日 必因郊祀 以行之, 則義尤不 可。夫「因」
者,不 致專之謂 也。七世聖神 儼在宗廟 ,朝廷不 特講歲時 親行之禮 ,而「因」以饗之 ,
此非臣 之所聞也 。

   臣愚以謂 今郊禮宜 如故事, 致齋於大 慶殿二日 ,徑赴行 宮,其宮 廟親饗並 乞寢


罷。或車駕必欲 至太廟, 即乞止告 太祖一室 ,以伸侑 神作主之 意;徹去 樂舞,以 盡尊
天致齋 之義。其天興朝饗 乞更不行 ,請如新 降朝旨, 俟禮畢而 恭謝。伏請繼今日 已往 ,
別修太 廟躬祀之 制,歲五 大享,乘 輿親臨其 一焉。仍望自今歲 臘享為首 ,於明年 行春
祠之禮 ;禴與烝 嘗,自次 年以敘終 之。每遇 行廟享之 時,則罷 景靈宮一 孟朝謁之 禮,
廟享致 齋,乞於 內殿,車 駕出入如 常儀。如此,則祀 天、饗親,兩 得其當。不行。(朱
本云: 升卿所論 無施行, 刪去。今 依墨本, 仍載之。 )

  辛 巳,同提 點開封府 界教閱保 甲兼提點 諸縣鎮公 事、莊宅 使兼閤門 通事舍人 劉琯


提舉府 界保甲。

  詔 :「江夏郡王、知大宗 正宗惠年 高,艱於 拜趨,應 太廟祠事 宜並免。濟陽 郡王曹


佾將來 大禮上二 帝徽號, 止令赴宿 衛。 」
  權 發遣京西 路轉運判 官孫覽言 :「看詳 諸路巡檢 土兵立法 之意,蓋 謂土人習 知本
處人情 、出入道 路,易以 緝捕盜賊 。近巡歷 諸州,見 所招土兵 多老弱, 堪被甲可 擒盜
者十無 三四,仍 未必皆土 人。欲乞 逐路委監 司一員選 留外,改 刺逐州廂 軍。」從之 。

  中 書省言:「三省六 曹諸司, 如係聖旨 指揮應速 行及差除 ,並批時 辰付受。無故


違滯, 隨事科罰 ,一日杖 八十,二 日加一等 ,罪止徒 一年。」 詔改作十 日徒一年 。

  癸 未,詔賜 京東路轉 運使吴居 厚獎諭敕 書,以上 批「居厚 近發本路 鹽息錢十 七萬


緡,為 捐送河東 路保甲司 買馬。不逾兩月, 已能了辦 ,其夙夜 赴公之勤 ,深可嘉 獎」
故也。

  詔 :「宰臣 、執政官 因罪降黜 ,守本官 以下,應 緣前兩府 恩例,止 依本官; 候有


遷除職 名,即依 舊例。 」

  甲 申,光祿 卿呂嘉問 言:「光 祿掌酒醴 ,祠祭實 尊罍,相 承用法酒 庫三色法 酒,


以代周 禮所謂『五齊 三酒』,恐不足以 上稱陛下 崇祀之意。近於法 酒庫、內酒坊【六】,
以醞 酒法式考 之禮經五 齊三酒: 今醅酒, 其齊冬以 二十五日 ,春秋十 五日,夏 十日 ,
撥醅瓮 而浮蟻湧 於面,今 謂之『撥 醅』,豈 其所謂『泛齊』耶?既接取 撥醅 [七】,其下
齊汁與 滓相將, 今謂之『醅芽』,豈其 所謂『醴 齊』耶?既取 醅芽置篘 其中,其 齊蔥白
色入焉 ,今謂之『帶醅酒』,豈其 所謂『盎 齊』耶?冬一 月,春秋 二十日, 夏十日, 醅
色變而 微赤,豈 其所謂『醍齊』耶?冬三十 五日,春 秋二十五 日,夏十 五日外【八】,
撥開醅 面觀之, 上清下沉 ,豈其所 謂『沉齊 』耶?今 朝廷因事 而醞造者 ,蓋事酒 也;
今踰 歲成熟蒸 醞者,蓋 昔酒也; 同天節上 壽燕所供 臘醅酒者 ,皆冬醅 夏成,蓋 清酒
也。此皆酒,非 所謂齊也 。是知齊 者,因自 然之齊故 稱,名酒 者成就而 人功為多 ,故
饗神以 齊,養人 以酒,竊 恐典禮如 此。又司尊彞 曰:『醴 齊縮酌, 盎齊涗酌。』依經 傳,
則泛齊 、醴齊以事酒 和之,用 茅縮酌; 其盎齊、醍齊 、沉齊,則以 清酒和之 ,不用茅 縮
酌。如此,則所 用五齊不 多,而供 具亦甚易 ,蓋醞酒 料次不一 ,此五種 者成而皆 自然 。
伏望聖 斷,以今 之所造酒 與典禮相 參審或不 至差謬。乞自今年 郊廟共奉。」上批 :「 嘉
問論證 似有理趣 。今宗廟 所實尊彞 ,酒齊未 備就,且 如其說用 之,於理 無害。 」

  乙 酉,右監 門衛大將 軍令綿為 朝請郎, 賜緋章服【九】,與親民差 遣,以祕 書省


試經義 應格也。

  朝 奉郎、試大理卿楊 汲試刑部 侍郎。初,汲言大 理寺斷絕 獄空,詔 付史館, 因有


是命。

  京 東都轉運 使吴居厚 言:「準 詔支鹽息 錢三萬緡 修青州城 ,已起發 外,有未 支修


城錢萬 七千餘緡 ,乞不用 六年鹽息 錢,止以 登、萊、濰、密州鹽場 支不盡腳 錢應付。」從
之。

  南 郊禮儀使 言:「將 來南郊行 禮,當差 行事官。」詔:「更不用試 差攝,止 以見 任


兩省、御史并六 曹侍郎、待制以上 ,仍不限 員數,今 後準此。其儀仗內 六引,開 封牧、
令闕, 差知府、知縣;太 常卿闕, 差少卿; 戶部尚書 闕,差侍 郎;御史 大夫闕, 差中
丞;兵 部尚書闕 ,差侍郎 ;其僚佐 即依條差 官。 」

  丙 戌,詔:「自今歲 賜諸軍綿 襖,官司 為印號, 令押賜官 所至州軍 計會長吏 兵官


驗封號 ,當官給 付。」以麟府路走 馬承受賈 宗元言, 伎術官押 賜衣襖, 匿其精觕 與 諸
軍為市 故也。

  戊 子,上批 :「來春 開封府界 起夫五萬 開城壕, 宜令二月 朔入役, 庶日景舒 長,


工力易 辦,兼於 農事未致 失時。 」

  戶 部言:「廣南西路 轉運司約 今年、來年收支闕 錢,下廣 東、湖南 應副【一 ○】。 又


言:『本路 歲計無闕 乏,乞不 支賜。』本部 詳前奏副 使馬默在 假,今奏 判官許彥 先出 巡
鹽。彥先、默不 協,致所 奏異同, 乞下本路 提點刑獄 司案罪。」從之。其後 奏案乃彥 先 於
會計數 內失收見 在賣鹽贓 罰雜賞錢 共一十萬 緡,所以 奏為闕乏 。詔彥先 先衝替。已而
法寺當 上書詐不 實,以該 赦釋之。

  茶 場司言:「準敕, 每歲下本 司於熙州 樁管茶一 萬馱,於 經制司年 額見錢內 除豁 ,


充蘭州 博糴糧斛 ,仍依市 價計錢。 今乞分四 料,每季 支茶二千 五百馱。」從之 。

  詔 :「自今 臣僚上殿 劄子,其 事干條法 者,尚書 省依條法 議奏;如 事理難行 ,送


中書省 取旨。 」

  詔 封孟軻為 鄒國公。以吏部尚 書曾孝寬 言,孟軻 有廟在鄒 ,屬兖州 ,未加爵 命,


故特封 之。(新 紀特書: 封孟軻為 鄒國公。 )

  承 議郎吴安 持等奏將 來過界預 備對答等 事,詔:「如問及 沈括,即 答以見在 外任 ;


若問王 徽,即云 在闕下日 ,聞已亡 歿。」( 密記十六 日事。 )

  己 丑,詔: 「尚書六 曹簿書, 令左右司 郎官半年 一次取摘 點檢。 」

  遣 京西提舉 官孫覽覆 度湖南元 議官修建 堡寨等事 ,即以覽 試右司員 外郎。

  廣 南西路轉 運使、權經略司陳 倩言:「所遷徙歸 明人並兌 易舊省戶 熟田,其 舊戶


所得田 多不及舊 業數目, 並給還元 屋宇錢亦 不當其價 ,乞以官 錢貼還。」從之 。

  詔 :「歲給 度僧牒五 百,限五 年止,為 錢三十二 萬五千緡 ,付廣南 西路經略 司應


付宜州 蠻事,以 其餘糴糧。」從知 荊南謝麟 所乞也。 (八月十 三日可考 。 )

  詔 :「近夏 國遣使上 表謝恩, 及乞所克 復城寨疆 土,比已 回詔不允 。然慮別 謀犯


順,可 錄回詔劄 下陝西、河東逐路 經略制置 使司,令 常探伺, 隨宜備禦 。其詔本 仍毋
得下司。 」

  庚 寅,手詔 劉昌祚等 曰:「永 樂失律, 賊氣馮淩 ,凡有所 求,意在 必得。今答詔


既拂其 意,必無 順命之理 ,於大小 遲速之間 ,須豕突 作過。宜夙夜修嚴 戰守之具 ,俾
隨方有 以待之。卿等各膺 重寄,為 國虎臣, 當體詔告 丁寧,寤 寐勿怠, 寬我西顧 ,無
為子羞 。今特因 錄降賜夏 國詔書, 故有是詔。 」

  詔 :「成都 府、利州 路緣邊出 馬處,宜 堪配軍者 ,令知成 都呂大防 與兩路轉 運司


同經制 畫一以聞。 」

  補 潭溪峒歸 明大首領 楊晟想等 二人為三 班奉職, 餘補差使 二人、下班殿侍九 人、


軍將 牙職二百 九人,以 荊湖北路 轉運司言 ,招納晟 想等千一 百二十四 戶,獻納 器械 ,
乞歲入 課米比三 州、一鎮 也。後考 其實,元 無課米, 乃於所給 俸內,除 留入官, 為課
米之直 ,使若歸 誠輸力, 而實以利 誘致之。三州一鎮 亦皆類此 。(朱本 簽貼云: 以密
院會到 ,為年歲 深遠,檢 尋不見, 遂削去「後考 其實【一一】」以下四 十餘字。今復 存 之。
四月二 日、三月 十二日、 又十一月 三日。)

  前 權寧遠寨 主、東頭 供奉官翟 士良免真 決,刺面 除名配沙 門島,坐 挾恨加杖 決弓


箭手員 僚李懷恭 致死故也 。

  提 舉陝西買 馬司郭茂 恂言:「制置 牧馬司於 熙河買牝 壯馬【一 二】,價高於 本司所


買年額。」詔馬 價令提舉 經度制置 牧馬司裁 減以聞。(朱 本云無施 行,刪去 。今從新本 。)

  辛 卯,工部 郎中范子 奇言:「昨判軍器 監創造床 子大弓二 張,彊於 神臂弓、獨轅


弩,較 之九牛弩 尤為輕便 ,用人至 少,射遠 而深,可 以禦敵。」詔工部、軍器監、管 軍
官同比 試以聞。 (朱本削 去,云無 施行,今 從新本。 )

  詔 :「宜州監押、右侍禁 陸厚【一 三】貸命免真 決,刺面 除名配沙 門島;普 義寨監


押、三班借職何 希古,權 融州都巡 檢、內殿崇班 李貫,除 名,送千 里外編管 ;通判、通
直郎曹 覯前坐它 罪,候當 敘日展三 期;推官 孫立節、司戶張峒 各衝替; 土丁指揮 使莫
令頑、石聘 ,副指揮 使陸計【一四 】,宜州澄海 十將謝進 並特放罪。」初, 安化州蠻 賊 千
餘人 鈔劫,厚 等坐與蠻 鬥先退, 覯征討稽 期,立節 等失出令 頑流罪; 而令頑等 以嘗
累白厚 ,欲出救 應,故特 貰之。( 五年九月 庚寅。)

  權 發遣秦鳳 等路提點 刑獄、權管勾經略 司呂溫卿 言:「昨 點檢漢蕃 人馬,秦 州漢


弓箭手 比元額少 八百四十 三人、馬三百六十 五匹,取 諸城寨弓 箭手丁產 簿,初無 開收 ,
不可鉤 考,經略 司亦無文 籍。勘會三陽 寨主、內殿崇班楊 應良【一 五】到任三季 ,招漢
蕃弓箭 手五百三 十二【一 六】、馬一百 七十二; 管勾治坊 堡、供奉官王 訥根括伏 羌城 等
三寨荒 田三百六 十頃,以 此見其餘 城寨隱陷 荒閑必多 。兼訪聞 甚有冒佃 ,及弓箭 手占
在名下 不刺入丁 。臣雖欲 檢舉根究 ,立式置 籍,若不 以朝旨推 行,恐即 廢格。乞降指
揮令經 略司遣官 根究逐城 寨弓箭手 官田,置 籍具佃人 姓名、頃畝,一送 經略司, 一留
本城寨 開收。其 前占佃戶 並免納租 釋罪,止 令增刺入。」從之 。

  癸 巳,鎮東 軍留後、會稽郡王、 贈安化軍節 度使、開府儀 同三司、追封虢王、 諡恭


安世清 卒,車駕 臨奠之。 (守巽子 。)

  賜 應天府度 僧牒四十 ,修外城 門及西橋 等,從知 府孫覺請 也。

  錄 隨軍出界 人承議郎 王汲子忠 嗣、婿康 公孺並為 郊社齋郎 。


  手 詔同提舉 茶場陸師 閔:「昨 付以推廣 禁地,施 行蜀茶, 今據面陳 ,稍見次 序。
可召問 大槩及所 請職事, 速議施行。 」

  詔 給絳州垣 曲鹽息錢 十二萬緡 ,為河東 路轉運司 糴本。

  朝 奉大夫、試戶部侍 郎蹇周輔 降一官, 長林縣主 簿蹇承辰 除名,市 易務下界 監官


宋喬年 梁鑄、內殿崇班符 守規、借職史安世 各衝替, 三班借職 宋仲約刺 面配車營 務,
少府監 修製官宋 世隆刺面 配沙門島 。周輔坐 不覺察子 貸官錢, 然以措置 江西、福建鹽
事有勞 ,特免廢 黜;承辰 貸度僧牒 錢,喬年 、鑄不覺 察吏乞取 世隆錢, 餘並以貸 官錢
連坐, 會赦特斷 也。(八 月庚辰, 周輔子逢 辰賒與湯 七度牒, 又稱承辰 貸世隆錢 。逢
辰係承 務郎,承 辰無官。 今承辰乃 以主簿見 ,又獨被 責,當考 。)

  又 詔定、祁州官吏, 資政殿學 士、光祿 大夫呂公 著以下八 人各降一 官,坐違 法差


禁軍防 送罪人也 。初,上 患禁兵有 防送之勞 ,乃定令 凡罪人當 配流者, 皆就隸當 州;
其一條 編管遷鄉 人,以遞 鋪卒轉送 。至是, 祁州得河 埽重役人 尚進等五 人贓狀, 既斷
當遷之 役所,祁 以武衛卒 護至定, 定復以饒 武卒送之 。陸中素 不快於公 著,亟奏 其事 。
李寧案 鞫,即觀 望以為河 埽重役人 應即用編 管人法, 以遞鋪卒 轉送。既上於朝, 大理
亦附 會以蔽罪 ,然理官 自知其大 謾,併引 不應為律 ,公著與 屬官遞減 ,當贖金 三斤
至一斤 。執政請 奪職,上 以為太重 ,故有是 命。(八 月十三日 ,命李寧 劾。)

  禮 部言:「親祠儀注 ,南郊則 先奏樂六 變,升煙 以降神, 然後皇帝 升壇奠鎮 圭,


上香、奠玉 幣以禮神【一 七】;太廟則 皇帝先詣 逐室奠鎮 圭、上香、祼鬯於 地【一八】,奠
幣訖, 退復位, 然後作樂 九變以降 神。伏緣 祭祀必先 求神而後 禮神,今 儀注奠圭 、幣
二事【一九】,俱在未作 樂之前; 且祼求諸 陰,樂求 諸陽,二 者至於求 神移祼作 樂之
前可也 ,圭、幣則降神之 後禮神者 也,神未 降而先禮 焉,不近 經意。乞止依舊儀 ,先
奏樂, 然後皇帝 詣逐室上 香、祼鬯,奠 圭、幣【二○】。或必欲先 祼以合周 人先求諸 陰 之
義, 即乞晨祼 之時,先 搢大圭, 祼鬯,復 位作樂饋 食畢,再 搢大圭, 執鎮圭奠 於繅
藉,次 奠幣,庶 禮神並在 降神之後 ,又於儀 注別無所 增。」從 之 。

  提 舉茶場陸 師閔言:「每歲所 收息稅, 以百萬緡 為額,除 應副別司 年額外, 並於


陝西等 路封樁, 以待詔用。」從之。師閔又言:「運鹽入 蜀,見計 置萬三千 席,約賣 盡
得二分 五釐之息。」又言:「準朝 旨增廣茶 法,自措 置以來, 以所起茶 數及見賣 價約 息
稅錢, 無慮四十 萬緡,而 金州所置 三場,收 息亦當不 下六七十 萬緡。」詔候及一 年 奏
取指揮 。

  詔 皇城使、惠州團練 使李舜聰 免勒停, 降兩官, 展三期敘 ,坐提舉 開封府界 賊盜


巡檢私 使兵級, 及事發自 訟不實, 會恩也。

  庚 子,賜高 陽關路安 撫司度僧 牒百二十 ,修莫州 城并築炮 臺,開壕 塹。

  提 舉秦鳳路 刑獄、權知秦州呂 溫卿言:「雞川、甘谷 ,地廣百 里,正當 賊衝。雞川


雖有十 井,沙淺 無源;甘 谷城草創 二丈六尺 。欲乞檢 計雞川別 修水寨, 及增築甘 谷城
高三丈 五尺,其 人工將來 防春日就 發兩將下 漢蕃弓箭 手,材料 、錢糧令轉運 司應副。」
從之。

  利 州路提點 刑獄司言 :「茶場 司運茶入 諸場所歷 郡縣,多 不依法和 雇腳乘。本司


訪問知 利、興州 實曾截客 人騾綱雇 發,其興 州更籍定 四等以上 人戶般運 ;興元府【二
一】、洋州等處 ,除應募 人外,亦 如興州兩 處,並曾 支雇錢。諸處 見各如此 施行。」詔 茶
場司改 正,仍根 究不當處 行遣。

  都 提舉汴河 隄岸司言 :「近為汴水 添漲,京 西四 門分減不退 ,以致開 決隄岸。


今近京除 孔固 門減水不 入黃河外 ,已下雖 有孫賈 門減水入 廣濟河, 然下尾窄 狹,
不能盡 吞。 伏乞 欲於萬勝 鎮舊減水 河汴河北 岸修立 門,自 第一鋪下 至第五鋪 合河處 ,
開淘 舊河,并 自第十一 鋪創開生 河一道, 下合入刀 馬河,實 役人夫一 萬三千六 百四
十三人 ,限一月 畢工。乞 下都水監 於來年春 夫內差發。」從之 ,仍作二 年間修 。

  環 慶路經略 司言:「欲將蕃官 首領因力 戰功酬獎 酒肆,且 令開沽, 或無戰功 即停


廢。」 從之 。

  尚 書省成。 (事具十 二月甲申 ,新紀特 書此,舊 紀無之。 )

  是 月,董氈 死,阿里 骨繼立。阿里骨, 于闐人, 非唃氏後 。其母章 穆轄卜嘗 侍董


氈,因 養阿里骨 為子。既而董氈得 風痹病臥 帳內,委 政於阿里 骨,甚親 信之。阿里骨
又得幸 於董氈妻 喬氏,內 外咸服, 遂謀篡奪 。董氈先 有子奇鼎 ,夏人及 回鶻皆以 女妻
焉。奇鼎性輕佻 ,好易服 微行,阿 里骨陰使 人賊殺奇 鼎。及董 氈死,阿 里骨與喬 氏匿
喪,出 令如它日 。悉召諸 族首領至 青唐城, 矯董氈之 命曰:「吾一子已 死,惟阿 里骨
母嘗事 我,今當 以種落付 阿里骨。」仍厚賂 大酋鬼章 、溫溪心等, 於是諸族 首領共立 阿
里骨為 董氈嗣。阿里骨并 取奇鼎二 妻為己妻 ,以母事 董氈妻契 丹公主。其貢朝廷 猶如
董氈在 日,未遽 以喪告。(此據哲 宗實錄阿 里骨傳、汪藻青唐 錄、高永 年隴右錄 增修。
青唐錄 但云得幸 于董氈妻 ,不指誰 氏;隴右 錄稱董氈 妻喬氏, 又稱董氈 妻契丹公 主。
蘇轍元 祐二年六 月奏則云 董氈妻即 契丹公主 。不知喬 氏與契丹 公主為同 為異,當 考。
明年六 月乙亥詔 ,并王鞏 甲申雜記 可考。)

注 釋
  【 一】知歸 信容城縣 宋彥圖「 知」字原 脫,據宋 會要職官 六○之二 二補。
  【二】六員 分領六察 原作「分察六 案」,據宋會 要職官一 七之一三 、宋史卷一六 四職
官志改 。
  【 三】案察 御史輪治 「案察」 二字原倒 ,據上引 宋會要乙 正。
  【 四】歲合 收錢物色 目萬數不 少「萬」 字原脫, 據閣本補 。
  【 五】尚書 戶部符「 符」原作 「行」, 據閣本改 。
  【六】內酒 坊「坊」原作「庫」,據宋 會要職官 二一之四 改。按:內酒 坊與法酒 庫同屬
光祿寺 ,見宋史 卷一六四 職官志。
  【 七】既接 取撥醅「 既」字原 脫,據上 引宋會要 補。
  【 八】春秋 二十五日 夏十五日 外「夏十 五日」四 字原脫, 據同上書 補。
  【 九】賜緋 章服「緋 」字原脫 ,據宋會 要選舉三 二之五補 。
  【 一○】下 廣東湖南 應副據文 義,疑句 首脫「乞 」字。
  【 一一】後 考其實「 後」原作 「復」, 據閣本及 上文改。
  【一二】 制置牧馬司 於熙河買 牝壯馬 「壯」字原 脫,據宋 會要兵二 二之一一 補。
  【 一三】陸 厚宋會要 職官六六 之二六作 「陸原」 。
  【 一四】副 指揮使陸 計同上書 無「副」 字。
  【 一五】楊 應良宋會 要兵四之 一二作「 楊應辰」 。
  【 一六】招 漢蕃弓箭 手五百三 十二「二 」,同上 書作「三」 。
  【一七】皇帝升 壇奠鎮圭 上香奠玉 幣以禮神「上香奠」三字原 脫,據宋 會要禮一 七
之一四 補。
  【 一八】上 香祼鬯於 地「上香 」二字原 脫,據同 上書補。
  【 一九】今 儀注奠圭 幣二事「 二」原作 「一」, 據同上書 改。
  【二○】然後皇帝詣 逐室上香 祼鬯奠圭 幣「皇帝 」與「上 香」四字 原脫,據 同上書補 。
  【二一】興元府「元 」原作「化」,據 閣本改。按:宋無「興化府 」,興元 府與洋州 同
屬利州 路,見宋 史卷八九 地理志。
 

卷三 百四十 一 元豐六年 (癸亥 , 1083)

起神宗元豐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冬 十一月壬 寅朔,上 齋於大慶 殿。

  癸 卯,奉仁 宗、英宗徽號 冊寶於太 廟。(兩紀于 癸卯乃書 上仁宗諡 云云、英宗諡云


云。)

  甲 辰,薦享 於景靈宮 。

  乙 巳,朝享 七室,齋 於南郊之 青城。

  丙 午,冬至 ,祭昊天 上帝於圜 丘,以太 祖配,始 罷合祭天 地也。還御宣德門 ,大


赦天下 。故事, 將郊,服 通天冠、絳紗袍, 乘輅以出 ;至景靈 宮,止大 次,袞冕 而行
事;至 太廟、圜丘亦然。還則 御太平輦 ,冠袍如 初。至是,始 自大次加 服大裘, 而被以
袞冕行 事。(朱 本又云: 稽合古義 ,君子韙 之。)

  提 舉導洛通 汴司宋用 臣言:「被旨歲運 糧百萬石 赴西京, 見今洛水 安流,誠 可漕


運。已計置 截撥東河 糧綱至洛 口,以淺 船對裝, 計會本路 轉運司下 卸。」從之,仍候 來
歲終一 全年,見 利害別議 廢置。

  熙 河蘭會路 經略安撫 制置使司 言:「本 路今歲蒙 差發三路 團結廂軍 ,修築新 境一


帶州城、堡、寨。緣所役 工極眾, 今止約勝 靈、西關、臨洮、皐蘭四堡 ,尚役五 六十萬工 ,
若止用 保寧六指 揮兵興築 ,必難完 就。如來 春接續興 築,乞量 賜錢帛, 乘時計置 錢物 ,
仍乞於 河東、陝西近裏團 結役兵, 每路差一 千五百人 相兼工役。」詔:「熙 河蘭會路 見
在軍須 錢物內那 撥一十五 萬貫、石、疋、兩【一】,如不足, 即據數於 鄰近路分 軍須內
取撥。 餘并如所 奏。 」
  己 酉,上批 :「都大 提舉成都 府等路茶 場:朝廷 特以增廣 榷賣路分 ,所以改 置司
名,其 將事之人 資任雖淺 ,不可不 隨,宜令 與轉運使 敘官。」後詔 :「都大提舉 視轉 運
使,同 管勾視轉 運判官。 經制熙河 蘭會邊防 財用官準 此。 」

  都 大提舉成 都府、永興軍等路 榷茶公事 陸師閔言 :「欲乞 於兩處各 置管勾文 字官


一員, 許不依常 制奏差承 務郎以上 或選人充 。其勾當 公事官見 七員,內 二員係奏 差,
五員選 於吏部, 今乞並許 本司不依 常制奏差 。指使五 員,內有 吏部所差 不得力之 人,
今乞指 名奏易。每年舉選 人改官, 今以舊條 通計,當 舉九人, 欲乞特添 三人。外有縣
令、小使臣陞陟 數,止依 舊條併舉【二】。本司 舊支頭子 錢七百緡 充公使, 今乞特添 三
百緡。 公使合用 酒,欲乞 隨所至州 郡兌那支 用,以米 麴工價算 還。」並 從之 。

  入 內供奉官 、勾當龍 圖天章寶 文閣馮景 言:「被 旨為已差 高麗國信 使令排辦 修補


過河船 ,及案視 近便海道 。今至登 州、密州 問知得兩 處海道並 可發船至 高麗,比 明州
實近便。」詔景 同密州官 吏募商人 齎牒試探 海道以聞 。

  庚 戌,陝府 西路轉運 副使李察 乞極邊、次邊提舉 司糴買場 據所有糴 本並撥與 本司 ,


共作一 場,以鹽 鈔、錢帛 通糴,候 罷,糴本 分牔封樁。」從之 。

  癸 丑,中書 舍人兼侍 講蔡卞乞 敘班於兄 京之下, 從之。(京除中書 舍人,在 十月


五日丁 丑。)

  趙 卨乞便宜 處置邊事 ,詔:「邊鄙 有警,事 有奏稟不 及者,帥 臣自當便 宜施行。」


秉常兄 嵬名濟使 人以書抵 諸帥倨嫚 ,他部或 拒不受之 ,或受而 諭以當奏 朝廷。卨得書 ,
語其使 曰:「爾 歸諭酋領 :國主世 受爵命, 何故擅行 黜廢?朝 廷問罪, 猶敢倔強 ,今
又狂悖 妄作,滅 亡無日矣。」叱去 之。(此 據卨神道 碑,或附 盧秉奏書 時,更詳 之。 )

  甲 寅,河東 節度使、守太尉、開府儀同 三司、判河南府、潞國公文 彥博為河 東永興


節度使、守太師、開府儀 同三司致 仕。於是彥博 乞免守太 師及兩鎮 節度,上 批:「許 罷
兼永興 軍,止以 河東舊鎮 、守太師致仕 ,仍貼麻 行下。」(據御集 ,許彥博 免兩鎮乃 十
二月七 日指揮, 今依舊錄 並書。哲宗錄:元 豐八年四 月十三日 ,又詔不 許彥博免 兩鎮 ,
當考, 或以覃恩 申命故也 。新紀並 書彥博為 太師致仕 。)

  文 武官並以 南郊赦書 加恩。

  御 史中丞黃 履言:「準詔具前 任禮部尚 書不當發 頭子追太 常寺吏事 ,今內外 官司


亦通用 此例,與 刑部用帖 子下所屬 不同。」詔履辦事 不直,罰 銅二十斤 。(十二月丙 戌,
趙彥若 云云。)

  乙 卯,西太 一宮使、觀文 殿大學士、金紫光 祿大夫韓 絳復為建 雄軍節度 使、知河南


府。

  入 內供奉官、寄皇城 使、登州防禦 使、勾當內東 門司宋用 臣勾當御 藥院。(此據御


集增入 。)
  丙 辰,國子 司業朱服 言:「承 詔校定孫 子、吴子 、司馬兵 法、衛公 問對、三略、六韜 。
諸家所 注孫子互 有得失, 未能去取 ,它書雖 有注解, 淺陋無足 采者。臣謂宜去注 ,行
本書, 以待學者 之自得。」詔:「孫子 止用魏武 帝注,餘 不用注。」衛公問 對【三】者, 出
阮逸家 ,蓋逸倣 杜氏所載 靖兵法為 之,非靖 全書也。

  知 秦州劉瑾 言:「本州倉 草場人糧 、馬料僅可支 三五月, 草支不及 半月。轉運司


收糧價 小,無人 肯入中, 必致有誤 歲計。」詔, 轉運司全 失計置, 宜下王欽 臣分析。 欽
臣言, 瑾始至, 不知本末 ,故有此 奏。戶部言:「詳瑾、欽臣 所奏不同 ,乞令欽 臣往秦
鳳路措 置,令瑾 協力應辦 ,如有闕 ,即一等 論罪。」 從之 。

  丁 巳,朝奉 郎錢長卿 為校書郎 。上批「 長卿獻文 頗有辭采 」故也。

  開 封府言:「據司錄 司、抵當 免行所言 ,熙寧十 年始立年 額,其賞 罰條約, 依三


萬緡以 上場務法 。自元豐元年 至五年併 增,當立 新額。」戶部詳度 欲酌中用 元豐二年 三
萬九千 七百緡為 新額,從 之。

  戊 午,樞密 都承旨、 客省使、 秀州防禦 使張誠一 為明州觀 察使。

  朝 請郎蒲宗 閔為都官 郎中。以上批「張 汝賢定奪 宗閔與郭 茂恂互奏 事多不當 。以


茶法推 行之初, 宗閔能協 力職事, 不為異論 所搖,可 免劾,特 除郎官」 故也。

  給 事中韓忠 彥言:「奉議郎蔡 延嗣除蔡 河撥發綱 運。按: 延嗣形質 怪惡,每 於班


列之中 ,人多指 為戲笑, 有玷朝選。」詔罷 之 。

  知 密州范鍔 言:「轄 下板橋鎮 隸高密縣 ,正居大 海之濱, 其人煙市 井交易繁 夥,


商賈所 聚,東則 二廣、福建、淮、浙之 人,西則 京東、河北三 路之眾, 絡繹往來。 然海
商至 者,類不 過數月即 謀還歸, 而其物貨 間有未售 ,則富家 大姓往往 乘其急而 以賤
價買之 。在海商 者十止得 其四五之 直,而富 姓乃居積 俟時,以 邀倍稱之 利。欲乞 於本
州置 市舶司, 於板橋鎮 置抽解務 ,籠賈人 專利之權 ,以歸之 公上,其 利有六: 使商
賈入粟 塞下,以 佐邊費, 於本州請 香藥、雜物與免路 稅,必有 奔走應募 者,一也 ;凡
抽買犀 角、象牙 、乳香及 諸寶貨, 每歲上供 者既無道 塗勞費之 役,又無 舟行侵盜 傾覆
之弊, 二也;抽 解香藥、雜物,每 遇大禮, 內可以助 京師,外 可以助京 東、河北 數路
賞給 之費,三 也;有餘 則以時變 易,不數 月坐有倍 稱之息, 四也;商 旅樂於負 販,
往來不 絕,則京 東、河北 數路郡縣 稅額增倍 ,五也; 海道既通 ,則諸蕃 寶貨源源 而來 ,
每歲上 供,必數 倍於明、廣二州, 六也。有是六利, 而官無橫 費難集之 功,庶可 必行
而無疑 。況本州及四 縣常平庫 錢不下數 十萬緡, 乞借為官 本,限五 年撥還。」詔都轉 運
使吴居 厚悉意斟 酌,條析 以聞。居厚言:「其取予輕 重之權, 較然可見 ,於今無 不可
推行之 理。欲稍 出錢帛, 議其取舍 之便,考 其贏縮之 歸,仍上 置榷易務 ,差官吏 牙保
法,請 自七年三 月推行。」居厚又 言:「先準御 前劄子, 欲置板橋 鎮榷易務 ,與蕃漢 商
賈交易 ,與明、廣州 市舶實不 相妨。復準朝旨, 欲依范鍔 奏請,置 抽解務。如此 ,則牽
制明、廣二 州已成之 法,非浙、廣、江、淮數路 公私之便。海道至 南蕃極遠 ,登、萊東北
【四】,密邇遼 人,雖立 透漏法, 勢自不可 拘攔;而 板橋又非 商賈輻僟 之地,恐 不可
施行。」(元祐 二年十月 ,行鍔言 。 )
  詔 中書省置 點檢房, 令舍人通 領。

  乙 未,恭謝 景靈宮。

  資 政殿學士 、降授正 議大夫呂 公著知揚 州,從所 乞也。

  通 議大夫、知單 州呂惠卿 為資政殿 學士、知定州。(十二月二 十二日, 改太原。)

  庚 申,恭謝 萬壽觀, 回幸尚書 省,駐輦 令廳,上 顧謂執政 曰【五】:「新省宏壯 ,


甚與官 制相稱。」王珪等 對:「規 摹制作, 皆出聖謨。」次至 僕射廳, 又曰:「新省制 作,
非苟而 已,卿等 宜率勵官 屬,勉修 職事。」既又 召尚書、侍郎 以下,隨 其曹問以 所掌 職
事甚悉 ,因戒敕 曰:「朕 所以待遇 、責任非 輕,宜各 思自勉, 盡心職事。」乃傳 詔 :
「尚書 省執政官 與五服內 未仕者一 人承務郎 ,六曹都 司、吏部 尚書至員 外郎遷寄 祿官
一等, 賜吏史有 差。」遂幸凝祥池 、中太一 宮、集禧 觀。(新 紀但書幸 尚書省, 官僕射 、
丞家一 人,進尚 書以下官 一等。舊 紀並書詔 語。)

  辛 酉,通遠 軍齊瑪克 堡故弓箭 手指揮使 李清弟忠 為三班借 職。初, 清為西賊 所虜 ,


故官其 父用為奉 職致仕。 已而用自 陳乞納官 以與忠, 故有是命 。

  甲 子,詔給 末鹽錢二 十萬緡付 陝西轉運 司,市芻 糧封樁。

  京 東路轉運 司言:「問得泉州 知海道商 人言,兩 番奉使, 若至楚州 僦船,泛 海至


密州板 橋鎮,不 過三二日。」詔:「新 差津致兩 番國信等 物內臣, 速治舟依 此路起發 ,
仍令轉 運司那官 緣路照管。 」

  提 點京西北 路刑獄公 事梁燾【六】言:「西京伊 陽縣、汝州魯山縣 買製造軍 器所木


植結纜 ,中賣數 多。今冬 農隙,入 山事材, 來春水開 ,乘水起 運,其間 民力蓋少 暇日 。
乞免兩 縣來年夫 役。」從 之 。

  陝 西轉運司 言:「乞 下戶部右 曹,於元 賜鄜延路 入便錢一 百萬貫數 內,金部 於元


豐六年 額鈔公據 內,並重 別印給公 據各一十 萬貫。其公據每道 作錢五貫 及十貫, 差使
臣主掌 ,赴延州 交納,兌 換京師所 給公據, 赴省毀抹 ,所貴乘 時糴買。」從之, 仍 令
印給公 據限五日 ,使臣限 十日至延 州。

  乙 丑,分命 輔臣祈雪 。

  王 珪等言:「車駕幸 尚書省, 自尚書以 下並遷職 秩。臣等 職在近輔 ,豈可復 與諸


曹例霑 聖澤?竊 不自安, 乞寢罷。」上曰:「君 臣之際, 惟義而已。尚書以 下既已推 恩,
卿等義 所當得, 毋固辭也。 」

  通 直郎、都大提舉成 都府等路 茶場陸師 閔言:「比者,賈 種民重立 茶場法, 並用


年終額 外增剩, 依江、湖、淮、浙六路 賣鹽條支 賞,其立 額并其餘 增虧比較 賞罰,並
依課利 場務法, 茶場司專 條更不用 。管勾官 賞罰減監 官之半, 而不給賞 之法。切詳本
司與天 下課利場 務不同, 如鹽、酒之類皆以 本息通立 額,而本 司但以淨 利為額。今用
種民之 法,須當 用本息別 立祖額【七】。如用本多, 收息薄, 通比祖額 增則受賞 ;用 本
少,收 息多,以 息填本, 通比不及 祖額,則 受罰。深害茶法, 不可施行。」詔:「茶 場
司並用 舊條。其戶部議法 不當,尚 書李承之 、侍郎蹇 周輔各罰 銅六斤, 金部郎中 晁端
彥、員外郎 井亮采各 罰銅八斤 ,戶部及 都省吏各 罰銅有差。」(師 閔云賈種 民立法, 而
種民獨 免罰,當 考。)

  丙 寅,贈西 頭供奉官 郭世及為 皇城副使 ,以與西 賊戰死故 也。

  丁 卯,樞密 都承旨、 明州觀察 使張誠一 提舉經度 制置牧馬 。

  三 班奉職皇 甫旦言:「初 為三班借 職,累立 戰功。至如京 副使、秦州第 四將。駐階


州時, 將下兵級 孫化等謀 叛,臣於 將司劾實 斬之,亦 自劾專殺 之罪。有司論臣雖 為監
臨主司 ,於法不 應決獄, 以鬥殺論 當杖死。蒙恩貸配 沙門島, 復蒙恩許 臣效用立 功,
然累從 偏師,不 得一當陣 敵。今李 憲遣臣將 命董氈、阿里骨, 呼致達靼 等赴闕, 乞賜
敘理。」詔特以 遠使幹辦 ,遷一官 。

  詔 步軍弩手 第一等令 兼習神臂 弓,從郭 忠紹請也 。(本志 有此,但 不載請人 。)

  上 批:「故 宗室顯官 尊屬旅殯 京師僧寺 ,凡數喪 未舉葬, 欲因虢王 世清新喪 卜日


西行, 宜令相度 可否以聞。」於是 太史言, 歲中已無 大葬日, 來歲甲子 乃皇帝行 年 ,
不可用 。

  戊 辰,詔陝 西、河東 路轉運司 祈雪於名 山大川。

  己 巳,都水 監丞陳祐 甫言:「田棐任淮 南提刑, 嘗言開河 ,其後淮 陰至洪澤 ,訖


成厥功 ,獨洪澤 以上未克 興役【八】。臣今相度 ,既不用 鰯蓄水, 惟隨淮面 高下,開 深
河底, 引淮水通 流,則於 勢至易, 其便甚明 。計行地 五十七里 ,賦工二 百五十九 萬七
千,役 民夫九萬 二千一月 、兵夫二 千九百兩 月,支麥 米十一萬 斛、錢十 一萬緡, 限二
年開修。」從之,仍 止限一年 ,令蔣之 奇、陳祐甫同 提舉。先是,之奇 言,長淮 洪澤 河
實可開 治,願亟 興功,詔 祐甫相視 ,故有是 詔。(舊紀書 :作洪澤 河。新紀不書。明年
三月十 八日,賞 功。祐甫 相視在八 月己卯。 )

  熙 河蘭會路 經略安撫 制置使李 憲奏:「臣僚奏:『蘭州守 禦須及一 萬人,今 在州


總計六 千六百餘 人,臨事 旋乞益兵 ,竊慮誤 事。』本司契勘蘭 州依百步 法,止合 用 六
千四百 五十六人 ,本州通 計僅及八 千人,自 可有備。走馬承受 閻仁武合 守季蘭州 ,亦
復畏怯 ,不免牒 梁安禮前 去。尚慮 仁武素無 心膽,自 為張皇不 敢,一面 勾回熙州 ,兼
臣已遣 弟宇往蘭 州照管。伏望下入 內省,嚴 責臣男彀 蹉程前來。」上批 :「李彀 已出 門,
更不須 指揮。梁安禮既隨 將官往蘭 州,其閻 仁武仰卻 歸熙州守 季。」(此據 御集。要 見
蘭州守 城人數, 故附此。 )

  十 二月辛未 朔,詔贈 太尉富弼 負進馬價 ,其除之 。

  升 朝官加勳 ,依宗室 法,並自 武騎尉始 。舊法, 升朝官加 勳,內殿 崇班、內常侍


賜勳, 並自騎都 尉始也。 (朱本簽 貼云:此 條未經刪 定,合削 去。今復 存之。)

  提 舉熙河等 路弓箭手 營田蕃部 司言:「新復境土 城寨漸修 築畢,可 興置營田 。內


定西城、通西寨、龕谷寨、榆木坌 堡四處營 田,見闕 農作廂軍 二百人、部轄 人員軍典 十
六人【九】。乞依熙河路 修城、鳳翔府簡中 保寧指揮 簡填闕額 法,許本 司於秦鳳 、涇原 、
熙河三 路廂軍及 馬遞鋪卒 選募,人 給裝錢二 千。」從 之 。

  手 詔李憲:「近據諸 邊盛報夏 賊點集, 稱欲入寇 ;及正旦 進奉使人 逼期不見 入界 ,


必緣有 請不售, 理須豕突 為患。爾宜深以大 寇為念, 寅夜廣思 追逐計策 ,勿使枝 備小
大失稱 ,以誤國 重事。 」

  壬 申,詔監 察御史陳 師錫送吏 部。師錫 乞罷貢舉 及太學試 律義,使 學者得專 意經


術。上批「朝廷 比年修廣 學校,訓 迪士類, 兼用經術 、法令,長育 人材,俾 之成就, 以
充任使 。從政以 法令為本 ,師錫不 達朝廷造 法大意, 乃欲罷諸 生習律, 倡為詖說 ,惑
亂士聽」故也。(師 錫事更須 考詳。蘇軾元祐初 薦師錫清 要侍從, 奏云:「神宗 擢師錫
第三人 及第,有 意大用。後為臺官 ,因論舉 人試律則 害道德之 教,不合 時議,遂 出補
外。尋 罷試律, 先帝首與 牽復,大 用之意愈 堅。」當 考。 )

  詔 :「配沙 門島人前 入內東頭 供奉官、勾當內東 門韓永式 配隸日久 ,近經大 宥,


可送唐 州牢城, 免刺面。 」

  上 批:「祭 奠高麗國 使楊景略 等奏辟李 之儀書狀 官,聞之 儀雖諳達 吏方,隨 器可


使,然 文章之稱 ,不著士 論。緣高 麗俗喜文 ,中夏詞 格乃彼所 視效,宜 得問學博 洽,
用字整 秀者乃稱 茲選。可 詔赴中書 試擬用書 狀進呈, 弔慰蕃辟 官準此。 」

  癸 酉,詔李 憲:「夏 人已肆陸 梁,時貢 不至。近齎去賜董 氈阿里骨 詔敕書, 爾宜


深加體 量。如董氈委 未與夏賊 打和,即 詔書、國信、物色令今 來先發去 韃靼、回鶻四部
首領, 賜與董氈 、阿里骨 ,並委曲 曉諭,早 令遣四部 首領歸族 下點集兵 馬,前去 禦賊 。
候大段 立功,斬 到賊首萬 數已上, 至時亦有 恩命與董 氈、阿里 骨。餘更 縷細開諭 之,
勿令信 賊詐誕, 以壞漢蕃 兩家深重 呪誓。仍賜董氈雜 花暈錦、旋欄 金束帶、銀器、衣著
等有差。 」

  錄 潭溪歸明 人楊晟象 為右班殿 直,楊晟 嚮為三班 奉職,楊 昌卑為三 班借職。後湖


北轉運 司言,晟 嚮大首領 ,桀黠, 能用其眾 ,又以為 左班殿直 。(四月二日 、三日、十
一日, 十月十八 日。)

  詔 六曹尚書 、侍郎累 奏吏史當 汰,宜令 速立選試 法。

  詔 寺、監官 雜壓在寄 祿官通直 郎上者, 經恩許封 贈。

  手 詔李憲:「得錄奏 董氈阿里 骨蕃字, 觀其情辭 ,忠智兼 盡,顧中 國食祿士 大夫


存心公 家者,不 過如此。紬繹再三 ,嘉美無 已。兼爾 所回,委 曲頗中事 情,甚得 朝廷
欲命之 緣。今夏 賊姦謀不 小,直欲 併亡一路 ,深入腹 裏,襲我 之虛,切 不可以平 日抄
掠千百 騎待之也 。宜大為 經略,廣 作枝梧, 勿令得志 ,貽患異 日。昔六 谷首領潘 羅支
輸忠朝 廷,協力 擊賊,後 成奇功, 殺李繼遷 於三十九 井,當時 朝廷報賞 甚厚。今董氈
阿里骨 既效誠如 此,宜更 激勉,使 深入賊土 ,求如上 功,以稱 朝廷撫厚 之意。 」

  詔 :「馬軍 兵級年五 十以下, 武藝生疏 ,給限教 習不成, 或體肥及 指臂有病 ,可


以教習 步軍武藝 者,並改 刺步軍。 」

  鄜 延路經略 司上有戰 功人,詔 :「蕃官 左侍禁朱 泥 遷四資,賜 絹五十疋 ;悖乜


癿尾遷 三資,絹 三十疋; 乙麥乙 遷兩資,絹 二十疋。 輕重 傷並依格 。奪得馬,給 馬
外賜絹 十疋。 」

  手 詔李憲: 「西賊首 領最為凶 黠者惟人 多 丁,而自來 多於本國 西南邊出 入,料


彼方蕃 部必有能 識其狀貌 者。宜多 方選委將 佐,廣募 蕃兵有能 別識之人 ,令密結 敢死
儕類, 遇事謀生 擒致之; 不然,斬 首前來, 以團練蕃 部鈐轄及 皇城使蕃 兵將官酬 之。」

  乙 亥,分命 輔臣祈雪 。

  手 詔李憲:「近 麟府、鄜延、環慶、涇原路 探事人言 ,西賊點 集河南、河北諸監 軍


司人馬 ,或稱十 分中五, 或稱九分 ,並要於 十二月十 五日葫蘆 河取齊。雖作過路 分未
知其的 ,然聚兵 去處,必 是委實, 不可不廣 為枝備。仍付熙河 蘭會路經 略司,宜 同思
為備, 勿誤朝廷 重事。 」

  詔 :「開封府界 保甲餘丁 ,投軍更 不會問、即斷 罪放停已 及一年者 ,聽充軍。父母


願放停 者【一○ 】,勿限 年。三路 準此。 」

  命 給事中韓 忠彥館伴 遼使。初,命禮部 侍郎李常 ,上批「西邊事未 定,北人 至闕 ,


須語及 之,恐常 不知西事 本末,緩 急難酬對 」故也。

  補 回鶻、韃 靼首領五 人竝為軍 主,歲支 大綵二十 匹。

  樞 密院言:「準 詔,董氈 所遣引伴 回鶻、韃靼首 領李察爾 節可遷一 資。李察爾節 見


為都軍 主,蕃官 職次以上 無可轉。」詔都軍 主上增置 副都指揮 使、都指 揮使兩階 。

  丙 子,董氈、回鶻、韃靼 進奉人辭 ,上顧回 鶻首領曰 :「汝等種落 生齒凡幾 何?」


對曰:「約 及三十餘 萬。

「壯可 用者幾何 ?」曰:「約二十 萬餘。」上又顧董 氈首領曰 :
「自歸 屬本朝後 ,常與夏 國通好乎 ?」對曰 :「昨夏 國屢來言 :『若歸 我,即官 爵恩好
如所欲。』臣等 拒之曰:『自 屬聖朝, 荷國厚恩 ,義不敢 負。
』」上曰 :「嘗與夏國 戰否 ?」
對曰:「西人寇 邊,曾率 眾出戰, 奪得其城 堡,及獲 首級甚多。」上曰:「歸報 董氈 ,
令盡心 守圉。」 各賜器幣 分物有差 ,首領嘗 與夏國殺 敵有功者 ,賜槍旗 、器甲 。

  奉 議郎、編修軍 器什物法 制蔡碩為 軍器少監 。上批:「碩於器 械工作程 式極為究


心,頗 臻智巧。」故有是 命 。

  戊 寅,內殿 承制、閤門祗候溫 從吉為禮 賓副使。從吉嘗有 邊功,乞 罷閤門祗 候,


故遷。
  承 議郎、權提點開封 府界諸縣 鎮公事范 峋言:「檢會府界 諸縣秋夏 之賦,收 斂多
不以時 ,而酒稅 課利習為 虧欠,故 本司五年 間蒙朝廷 賜六十餘 萬緡,不 足以應用 。臣
自被 命以來, 鉤考督責 ,遂稍增 集,而今 歲之費粗 為充給, 若非諸色 官吏畏法 致力 ,
何以有 此?臣昨 嘗奏乞差 勾當公事 官一員, 或未許添 置,則乞 以提舉司 管勾官兼 充。」
上批: 「宜特創 添差與本 司勾當公 事官一員 ,令自選 奏差。 」

  右 諫議大夫 趙彥若言 :「王事 之本,陰 陽為先。月令,孟 春之月, 命相布德 和令 ,


行慶施 惠,下及 兆民,所 以致驩聲 而達陽氣 。是以王 者游豫燕 飲,與眾 人同樂, 為天
下自娛 ,感召和 氣之端, 贊化育而 參天地也 。伏緣正 月陛下嘗 謁景靈宮 ,臣比陪 從至
繼仁殿 ,竊見聖 情思慕猶 如前時, 公卿侍臣 無不惻楚 。伏惟孝 治之至, 大舜何以 加?
臣敢過 計豫言者 ,以慶壽 變除,歲 月漸遠, 而少陽用 事,生氣 尚微。若孝思發中 ,或
復感動 ,慮於時 令有所未 順。雖上 聖至德, 非可以常 經格之, 然屈己從 人,亦明 主之
所不違 。欲望將 來繼仁殿 所陳服玩 ,酌獻之 初,蹔從 隱蔽,抑 忍聖意, 奉承天時 ,無
虧孝慕 之誠,以 順陽和之 令。」自景靈 新宮十一 殿成【一 一】,上每行 朝獻之禮 ,凡 百
餘拜, 及繼仁殿 ,必哀慟 良久。禮畢進 湯,又哭 ,宣曹評 、曹誘行家人 禮。至是彥若 以
為言, 上深嘉獎 ,然猶不 聽。

  己 卯,詔給 度僧牒千 ,為專一 製造軍器 所食錢。禮部言:「度僧牒 已立額, 歲給


萬。今 年已給九 千一百二 十七,額 外並來年 數。 」

  御 史蹇序辰 言:「江 南東路自 李琮根究 虧陷稅役 ,官吏率 以滅裂, 未得均平 。乞


本路各 委逐縣令 、佐,限一年 重根究, 令轉運、提點 刑獄、提舉司 考察,其 能改正虛 冒
數多者 ,追前官 所得賞授 之,仍案 前官之罪。」從之 。

  詔 :「來年 歲賜夏國 銀,並賜 經略司為 招納之用。 」

  癸 未,上批 :「諸路 并畿內保 甲,率五 六年案閱 一周,惟 河東以金 帛不豐, 十一


年乃遍 。晉人土 性悍勇, 俗尚武事 ,又介居 二敵之間 ,講勸武 功,不可 反居諸路 之後 。
可下吴 居厚,於 京東新法 鹽錢內歲 賜十五萬 緡【一二 】,豫買 紬絹送澤 州,助保 甲司
給賞, 自今年下 半年為始。 」

  提 舉茶場陸 師閔乞川 路買茶起 綱場監官 十員,並 許不依常 制指名奏 差。從之 。

  河 北緣邊安 撫司言, 安肅、 廣信軍榷場 使臣,乞 許於大、 小使臣內 選差。 從之。

  朝 請郎令綿 言,宗室 袒免以下 孀居婦, 乞量給請 受。詔大 宗正司詳 度以聞。既而


不行。

  甲 申,入內 供奉官、寄內藏庫 使、慶州 團練使宋 用臣為昭 宣使寄資 ,及遷一 子官 ;


文思副 使秦士禹 、供備庫 副使楊琰 等八人各 轉一官, 減磨勘二 年;皇城 副使董嘉 言、
殿直李 旻減四年 ;殿直張 立、借職 元貴減三 年;侍禁 劉懷禮減 二年;大 將張徽等 四人
減四年。其餘吏、卒、匠、醫諸色 祗應人: 轉一資、賜帛 七匹者五 人,轉一 資、賜帛五匹
者八十 人,轉一 資、賜帛 三匹者五 十人;轉 一資者五 十人,無 資可轉者 并賜帛三 十匹 ;
又賜帛 三十匹者 二人,二 十疋者七 人,十五 匹者七人 ,十匹者 十五人【一三】。皆中 書
奏擬, 上親改定 ,賞修尚 書省之勞 也。

  尚 書省即殿 前司廨舍 地為之, 自令、僕射、丞、左右司, 六曹尚書 、侍郎、郎中、員


外郎 廳事,下 至吏舍, 為屋四千 三十一間 ,以五年 五月癸巳 即工,六 年十月庚 子乃
成。後用臣乞以 一子遷官 恩贈祖思 恭,捨宅 為多慶尼 院,歲度 僧尼一人 ,從之。上稽
古董正 治官,既 復尚書二 十四司職 事,創作 新省,其 規摹區處 、詳密曲 折,皆出 制旨
裁定, 用臣承詔 督工,壯 偉雄盛, 近世未有 也。又以 舊中書東 西廳為門 下、中書 省,
都堂為 三省都堂 ,徙建樞 密院於中 書省之西 ,以故樞 密院,宣 徽、學士 院地為中 書、
門下後 省,列左 右常侍至 正言廳事 直兩省之 後,都承 旨司直樞 密院之後 。由是三 省、
樞密院 位著官儀 ,煥然一 新矣。

  戶 部侍郎蹇 周輔乞選 官相視韶、 連、郴【一 四】、道等州 水陸徑路 通賣鹽, 稍均 淮


鹽於本 路闕鹽州 軍,兩路 鹽法並準 江西、廣東見 行法。詔荊湖 南路提舉 常平等事 【一
五】張士澄、轉運判官陳 偲措置以 聞。(七年九 月十二日 ,士澄、偲上 其法;元 祐元年
閏二月 四日,士 澄等責。 呂陶閏二 月末奏議 可考。)

  大 名府路安 撫使司言 :「博州 軍資庫有 熙寧元年 河北安撫 使滕甫、吴充用空 名敕


告召人 進納見錢 九千九百 四十緡【 一六】, 乞以修完 本路州府 城櫓。」 從之 。

  知 成都府呂 大防【一 七】欲編 排四尺二 寸以上馬 百匹進呈 ,如堪配 軍,即乞 依此


收買。 從之。

  同 提舉開封 府界保甲 呂公雅言 :「本司封樁 ,乞召人 用抵保糴 買,立限 納錢。」詔


依時價 糶,減元 價不得過 二分。

  乙 酉,給廣 西轉運司 度僧牒百 五十,修 宜州懷遠 等縣城。 (六月戊 申。)

  丙 戌,詔:「自今臣 僚所授旌 節碑印亡 沒,并賜 葬不即隨 葬者,徒 二年;因 而行


用者, 論如盜用 官文書印 律。 」

  右 諫議大夫 趙彥若言 :「三公 論道經邦 ,燮理陰 陽;又曰『冢宰掌 邦治,統 百官 ,


均四海 ,皆舉大 體』。故陳平言:『宰 相上佐天 子理陰陽 ,下遂萬 物之宜, 外鎮撫四 夷,
內親附 百姓,使 卿大夫各 得任其職。』蓋據此以 為說也。周禮 太宰分職 則詳,是 知三 公
之官, 不無吏事 之責。風聞去年官 制初行, 有司議同 職犯罪四 等,自是 律文之正 ,固
當以時 舉行,而 執政大臣 不以為便 ,乃引陳 平之言自 解,而廢 沮法律正 文。必若 所云
『宜知 大體』,然前時執 法奏大臣 不置都簿 ,大臣亦 奏御史臺 不置都簿 以報之; 近日
執法奏 大臣依刑 部申不用 符召寺吏 ,大臣亦 奏執法前 在禮部不 用符召寺 吏以報之 。執
法者 既罪白而 罰當矣, 臣獨疑大 臣不能以 道德承聖 化,而專 任小數, 校量必勝 ,失
大臣體 。自謂得 計,而內 不憂於職 事,外不 畏於人言 。以此為 調燮之功 ,則似非 天意 。
以此為 輔佐之效 ,則實負 聖明。伏計寬仁未 忍切責, 願垂戒敕 ,俾知省 思,庶有 恐懼
之心, 可以助致 和氣。」不報。(朱本云: 無施行, 刪去。今復存 之。禮部 召吏,在 十
一月甲 寅。)
   都大提舉 成都府等 路茶場陸 師閔乞依 舊許人買 在京臘茶 入陝西, 計所得淨 利立
額,本 司於息錢 認還戶部 ,乞令榷 茶司歲認 淨利錢萬 四千一百 緡。詔戶 部依所申 數除
之。

  熙 河蘭會路 經略安撫 制置使司 上修蘭州 堡寨文武 官功狀, 詔:「第 一等遷一 官、


銀絹六 十,第二 等遷一官 ,第三等 減磨勘三 年。遷官 人若見任 朝奉大夫 及諸司使 以上 ,
並回授 與子有官 者。其提 舉并應副 糧草官依 第一等, 不入等人 支銀絹六 十。 」

  戊 子,詔劉 昌祚:「聞西賊大 小首領頗 以族帳投 來,乞居 新築城壘 。慮敵計 多方 ,


以壁壘 既堅,未 易力勝, 故遣腹心 投來,一 旦且為內 應,慶曆 中李士彬 龜鑑不遠 。使
來者終 無姦狀, 亦耗蠹邊 粟。可但於鄜 、坊、丹州間生養 之,候邊 境安定, 然後徙置 寨
上,從 其所欲。 」

  戶 部言:「奉議 郎郟亶乞 通行廣東 有餘鹽往 廣西、荊湖、江西 、福建等路。內江 西一


路,差 三司副使 蹇周輔相 度施行, 果利便。亶昨乞運 廣東鹽往 湖南路郴【一 八】、全 、
道三州 ,乞選官 相視。」詔送 湖南路提 舉常平官。(朱本 移入七年 九月十二 日己酉書 。
周輔相 度江西、 廣東,在 元豐三年 九月二十 八日。)

  庚 寅,勒停 人六宅副 使、新河 東路第四 將邢佐臣 為崇儀副 使,權發 遣岢嵐軍 。

  辛 卯,皇第 十二子生 ,遣雍王 顥【一九】告於太 廟。(舊紀書 皇子似生 ,新紀不


書。)

  賜 陝西轉運 使李察空 名度牒五 百道,應 副環、慶、寧州內 外修完城 堡樓櫓, 并守


禦軍器 什物、和 雇脚乘等 ,每道為 錢十三萬 。

  壬 辰,資政 殿學士、 新知定州 呂惠卿知 太原府。 (十一月 十八日, 知定州。 )

  上 批:「追 官免勒停 、衝替人 孫諤元犯 情為可矜 ,今求哀 朝廷,又 經大宥, 可除


落衝替。」諤初為國 子監直講 ,坐受參 知政事元 絳屬從孫 伯虎為小 學教諭, 追兩官。 諤
上書自 訴,言:「太 學之弊, 臣不與焉 。陛下憐臣於 眾中,而 有司案臣 於事外。況臣 與
元絳本 不相識, 就令今日 見臣,絳 終不識臣 面。」蓋以為 詔獄成於 鍛鍊也。(朱 本簽 貼
云:前 史官鍛鍊 之言,出 於誣毀, 今刪去。新本 已復存之 。諤衝替在二 年五月十 七日。)

  戶 部狀:「新權 提舉成都 府路常平 等事韓玠 言,唐州 泌陽縣【二○】界馬仁 陂遺利 ,


乞下京 西南路提 舉司相度。」從之 。

  樞 密院言:「夏國尚 未以時入 貢,慮緣 邊不能禁 止邊人私 與西界交 易。」詔陝西 、


河東經 略司申飭 法令,毋 得私縱。

  癸 巳,魯國 大長公主 卒。上未 御晨膳, 亟臨奠, 哀動左右 。輟視朝 五日,罷 上元


燒燈 ,追封荊 國大長公 主,遷其 子右騏驥 副使曹曄 領秦州團 練使,曹 旼領成州 團練
使。明年,啟菆、出殯, 皆不視朝 ,又臨奠 之。(舊紀書 主薨,新 紀不書。舊紀 又於七
年正月 十四日書 以公主喪 罷觀燈, 新紀亦不 書。)
  甲 午,貶光 州防禦使、駙馬都 尉曹詩, 令家居省 過。以手詔「詩不 能仰稱朝 廷選尚
爵命 恩德,數 以帷簿不 謹,浼撓 大主,致 悒怏成疾 ,又隱蔽 不以時聞 ,乞呼醫 治療 ,
終於沉 痼不起」故也。醫官及 勾當公主 宅內臣并 坐責罰。(舊 紀書曹詩 以帷簿不 謹,大
主疾不 以時聞降 官云云, 新紀不書 。)

  詔 開封府陳 留縣置保 甲都作院 ,修二十 二縣兵器 ,從提舉 保甲劉琯 請也。琯又言 :


「諸縣 保甲戶, 有年已成 丁,尚為 稚小以避 役者。欲乞本司官 因巡按相 視年貌, 收入
餘丁【二一】。」詔巡按 見教保甲 ,有人材 不任事, 許追餘丁 ,相視年 貌選擇。又言 :
「鄢陵縣巡 檢戴思先 引見第一 都保甲, 減磨勘三 年。今按閱八 都保甲畢 ,更減三 年。乞
以五年 轉一官【 二二】, 餘一年候 磨勘收使。」從之 。

  詔 開封府界 團教保甲 武藝各應 格,劉琯 除西上閤 門副使。

  詔 戶部右曹 令侍郎專 領,尚書 不預。

  乙 未,蕃官 堅多克為 通遠軍密 棟族巡檢 ,熙河蘭 會路經略 司薦其累 有戰功也 。

  廣 西經略司 言:「歸 化州言, 交趾聚兵 ,欲復取 本州。交人昨以追 捕儂智會 為詞 ,


侵犯歸 化,今雖 退保巢穴 ,猶常有 窺覦之意 。今智會 稱:如交 趾再犯, 本州難禦 ,即
投省地 。智會既不能 堅拒交賊 ,若令在 彼,不免 致寇。」詔熊本委 曲曉諭智 會,徙置 內
地, 仍相度把 拓歸化州 要害隘路 ,如交趾 復來,即 是無故入 省地,自 可移牒問 罪。
(七年 五月庚辰 。)

  丙 申,吏部 侍郎陳安 石等言, 乞以侍郎 比類直學 士例,封 贈父母。從之,著 為令 。

  己 亥,文彥 博言:「仁宗皇帝 賜臣御書 ,以卷軸 甚大,私 家難以寶 藏,遂送 功德


院寶勝 禪院安置 ,因建閣 奉安,愈 為精嚴。 每年乞特 賜撥放童 行一名。」從之 。

  庚 子,以提 點開封府 界諸縣鎮 公事、承議郎范峋 直龍圖, 以上批「畿內用度 ,常


苦闕乏 ,歲仰朝 廷應副。范峋涖事 未久,已 能營職, 考績甚優 ,宜奨之 以勸四方 將漕
使人」 ,故有是 命。

  是 歲,宗室 子賜名、授官者四 十七人。天下上戶 部主戶千 一百三十 七萬九千 一百


七十四 、丁千六 百九十五 萬四千二 百六,客 戶五百八 十三萬二 千五百三 十九、丁八百
一萬五 千九十四 。斷大辟 二千六百 七十一人 。

   自熙寧初 ,始變礬 法,歲課 所入:元 年為錢三 萬六千四 百緡有奇 ,併增者 五歲 ,


乃取熙 寧六年中 數,定以 一十八萬 三千一百 緡有奇為 新額。至元豐六年 ,課增至 三十
三萬 七千九百 緡,而無 為軍礬聽 民自鬻, 官置場售 之,歲課 一百五十 萬斤,用 本錢
萬八千 緡。自治 平中至元 豐,數無 增損云。 (此據食 貨志,附 元豐六年 末。)

注 釋
  【 一】一十 五萬貫石 疋兩「萬 」字原脫 ,據閣本 補。
  【 二】止依 舊條併舉 「條」原 作「修」 ,據宋會 要職官四 三之六五 改。
  【 三】衛公 問對「問 對」二字 原倒,據 上文及郡 齋讀書志 卷三下乙 正。
  【 四】登萊 東北「東 」原作「 更」,據 宋會要職 官四四之 八改。
  【 五】上顧 謂執政曰 「上」字 原脫,據 宋會要職 官四之八 補。
  【六】提點 京西北路 刑獄公事 梁燾「提 點」原作「提舉」,據本書 卷三二三 元豐五年
二月丙 子條。宋 史卷三四 二梁燾傳 改。
  【 七】須當 用本息別 立祖額「 祖」原作 「租」, 據閣本、 活字本改 。下同。
  【 八】獨洪 澤以上未 克興役「 克」原作 「免」, 據宋會要 方域一七 之一○改 。
  【 九】部轄 人員軍典 十六人「 六」宋會 要食貨二 之二六作 「九」 。
  【 一○】父 母願放停 者「停」 字原脫, 據宋會要 兵二之二 八補。
  【一一】自景靈 新宮十一 殿成「新」字原脫 ,據長編 紀事本末 卷八一奉 太皇太后 補。
  【一二】於京東 新法鹽錢 內歲賜十 五萬緡「十五」二字原 倒,據閣 本及宋史 卷一九
二兵志 乙正。
  【 一三】十 匹者十五 人「者」 字原脫, 據閣本補 。
  【 一四】郴 原作「彬 」,據閣 本及宋史 卷一八二 食貨志改 。
  【 一五】荊 湖南路提 舉常平等 事「事」 原作「路 」,據閣 本改。
  【 一六】進 納見錢九 千九百四 十緡閣本 作「進納 見錢九千 九百四十 五緡。 」
  【 一七】知 成都府呂 大防據文 義,疑「 呂大防」 下脫「言 」字。
  【 一八】郴 原作「彬 」,據宋 史卷一八 二食貨志 改。
  【 一九】雍 王顥「顥 」原作「 顯」,據 閣本及宋 史卷二四 六宗室傳 改。
  【二○ 】唐州泌陽縣「唐 州」原作「廬州」,據 宋會要食 貨七之三 一、六一之一 ○三及
宋史卷 八五地理 志改。
  【 二一】收 入餘丁「 餘」原作 「進」, 據宋會要 兵二之二 八改。
  【 二二】乞 以五年轉 一官「乞 」字原脫 ,據同上 書補。
 

卷三 百四十 二 元豐七年 (甲子 , 1084)

起神宗元豐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 正月壬寅 ,涇原路 經略司言 ,乞改造 神衛素鐵 甲為偏挨 。從之。

  甲 辰,手詔 李憲:「得來奏, 稱賊兵渡 河寇本州 事,如素 有指準, 固已甚善 ,惟


是深戒 將佐,更 切謹重, 勿輕冒賊 鋒,誤國 重事。更多方處置 ,仍告諭 城中,仰 堅心
一志守 禦,俟賊 退敗,當 有重賞。餘見 被寇城砦 ,準此諭 之,仍日 逐飛奏前 來。」( 朱
本增入 ,墨本無 之。本州 蓋蘭州也 。)

  文 彥博言:「臣前辭 闕下之日 ,嘗奏得 致仕後, 當親辭天 陛。臣今 得請,欲 赴闕


廷。」 降詔從之 。

  乙 巳,正議 大夫滕甫 知筠州。甫罷安州 ,入朝, 手詔「謀 逆人李逢 乃甫之妻 族近


親,不 宜令處京 師,可與 東南一小 郡」故也。甫上書 自辨,尋 改知湖州 。(五月一十 二
日辛酉 ,乃知湖 州。甫墓 誌云:敕 使謝禋市 物于安州 ,因緣為 姦,民被 其毒。甫密疏
其姦狀 ,上為罷 黜禋。自安州入朝 ,未對, 而左右有 不悅者, 又中以飛 語,復貶 筠州 。
士大夫 為甫懼, 或以為且 有後命, 甫語笑自 若曰:「天知吾直 ,上知吾 忠,何憂 哉! 」
乃上書 自明,上 覽之釋然 ,即以為 湖州。)

  又 詔李憲:「走馬承 受閻仁武 奏,蘭州 賊馬鉅萬 ,為數不 少。其多 方取萬全 處置 ,


勿致倉 卒,為蘭 州之累。」(朱本 增入。 )

  汝 州言:「梁縣民沈 宣喪母, 既葬,不 塞墓門, 晝負土, 夜附棺而 臥【一】。居 三


十六月 ,乃閉墓 門,為墳 壙廣百尺 。妻高氏 亦有孝行。」詔賜 粟、帛 。

  丙 午,右龍 武軍大將 軍、洺州防禦 使世準為 金州觀察 使、安定郡王。會稽郡 王世清


既卒, 宗正言, 世準於太 祖、太宗之後 最長,當 襲封。故命之 。(新本去朱 本「會稽郡」
以下【 二】。新 紀書:封 洺州防禦 使世準為 安定郡王 。舊紀不 書。 )

  丁 未,手詔 李憲:「西賊圍蘭 州,日久 未退,除 朝廷已降 指揮諸路 各出兵牽 制外 ,


宜速遣 諳事信熟 人,檄董 氈、阿里 骨出兵, 腹背攻討 之。更廣 求間路, 探候城中 息耗 ,
仍諭在 城官吏伺 察姦細, 守城人頻 令番休, 勿使倦怠 。穩審處置, 勿誤重事。」( 朱
本。)

  陝 西轉運副 使范純粹 入對延和 殿。(初 七日,純 粹有數劄 ,今刪取 一二附此 日。)

  先 是,純粹 言:「伏 見邊患未 平,儲備 方急,而 本司職務 ,經累年 軍事之餘 ,上


下侵蠹 ,極于殘 弊。事力 已竭,無 所取濟, 利害紛錯 ,大非章 疏可盡。臣愚待罪 劇郡 ,
亦已 久矣,雖 適此困匱 之時,若 但為平日 經常之計 ,則多方 營致,粗 可枝梧, 若將
來邊事 再作,久 不解兵, 即儲廩大 計,決無 可辦之策 。自非躬 至朝廷, 曲折講畫 ,上
稟聖訓 ,改更措 置,即他 日必致誤 事。邊防 之重,上 繫國體, 臣敢苟計 目前,嘿 嘿自
處?伏 望聖慈察 臣意在職 事,特許 臣兼程前 去,暫至 闕庭,上 殿敷奏。所貴一路 大計 ,
上遵成 畫,不致 誤事。」 許之。( 六年十二 月三日奏 。 )

  於 是純粹言 :「契勘 本司昨蒙 朝廷差委 王震會定 五路年計 錢物,凡 逐路歲支 之數 ,


纖悉具 見,無容 不盡。自軍興後, 須用名數 十倍常日 ,而芻糧 價直所在 增貴。且如震
會定日 ,將糧草 約以中價 ,米斗六 十五文足 。今來沿 邊諸路, 如帥臣所 在,米斗 猶不
下一 百六十文 足,草束 不下六十 文足,他 皆稱是, 其外城堡 砦又非此 比,方之 會定
所約之 價,相遠 如此。兼契勘本路 利源所入 ,全藉酒 課,而比 年米麵價 貴,本重 利輕 ;
況會 定之日, 除比歲內 實收應副 實支外, 尚有四十 四萬餘貫 不足年計 ,奉聖旨 只令
本司那 融應副。今歲入不 加於前日 ,而歲費 倍多於昔 時,又糴 入貴賤如 此之不同 ,則
大計盈 虛,於此 可見。臣殫思竭慮 ,恨無長 畫,以致 豐富,惟 戾眾斂怨 ,百計愛 省,
庶有小 補。若但 以目前會 較,即幸 可枝梧, 惟慮疆場 緩急,別 有大段添 屯軍馬, 或年
歲之間 ,重兵未 解,則事 力匱竭, 計無從出 。臣不愛 一身之責 ,實恐臨 時上誤國 事,
伏望聖 慈深賜矜 憐,特自 朝廷講議 持久取濟 之術,令 臣得以遵 奉。」(奏議,此 月 七
日,蓋 上殿劄子 。)

  又 言:「臣 昨奏事延 和,伏奉 德音,訪 以新復諸 城形勢利 害,雖已 詳具敷奏 ,伏


蒙宣諭 令具所見 文字上進 。臣契勘 延州帥府 ,北距生 界地不百 里,平川 廣野,謂 之中
路,乃 夏賊奔衝 之地,而 元昊昔年 入寇之所 也。形勢 淺露,莫 此為甚。昨因修復 塞門
故寨 ,增展得 道路四十 餘里,雖 未能絕深 入之患, 而屏蔽帥 府,粗加 深嚴,此 實鄜
延大利 也。又通 遠軍以北 定西一帶 ,元係夏 國壻花麻 所據之地 也,通遠 不滿百里 。自
開拓熙 河以來, 更西大路 與羌地咫 尺,犬牙 相逼,時 有侵扼之 害。昨因 諸路出兵 ,羌
族遠遁 ,朝廷乘 時遂舉定 西之役, 故通遠形 勢,自此 深密,此 熙河之大 利也。至於其
餘新 地所建城 砦,或臣 嘗親到, 或采諸人 言,在形 勢無所增 加,而歲 費浩大, 支計
不充, 百姓困於 供輸,有 司疲於漕 餉,況日 煩朝廷補 助,曷有 已時。雖愚臣識昧 事機 ,
言涉 狂妄,而 朝廷計宜 久遠,寧 據目前? 伏望聖慈 博行詢謀 ,稽考羣 議,他日 或因
時遇事 ,以存廢 之計少留 宸衷,天 下幸甚! 」(正月 初九日奏 。)

  戊 申,河東 路經略使 王居卿言 :「諸州 多流人往 西京,乞 賑濟下等 戶,仍權 住諸


司糴買 ,俟歲豐 計置。」詔轉運、提點刑獄 、提舉司 :「自非 見闕軍糧 ,并權住 糴買。 提
舉司量 減元直廣 糶,保甲 戶放稅雖 不及七分 ,闕食者 亦賑濟。轉運司催 殘零稅及 積欠 ,
并倚閣。 」

  辛 亥,手詔 李憲:「蘭州信息 不通,已 幾旬日, 可速以重 賞募人間 路前去問 達,


及日逐 具事宜以 聞。所有 見屯驅逐 番應援兵 將,宜更 籌策方略 ,俾之前 去奮擊, 力取
萬全, 勿誤重事。」(新 本去朱本 此段。 )

  上 第七女卒 ,生才五 歲,母林 婕妤也。輟視朝三 日,追封 申國公主 ,醫官皆 坐責 。

  右 羽林軍大 將軍、程 州防禦使 令廓襲封 越國公。

  詔 提舉京西 南路【三】常平等 事、承議郎葉 康弼衝替 ,以戶部 言,六年 終提舉官 歲


考功過 簿,康弼 比諸路上 簿獨多故 也。

  勒 停人通直 郎劉誼為 宣議郎。

  壬 子,河東 經略使呂 惠卿言, 新復境土 差遣有闕 官處,乞 許選擇奏 舉。又言 ,河


東、鄜 延新修城 寨相接, 乞許兩路 各差官會 議。並從 之。

  提 舉河北保 甲司言:「保甲逃 亡免教, 乞給捕賞 外,更立 藏隱之家 追賞法, 所藏


之家雖 誤相容隱【四】,亦不免追 賞錢。」詔:「三路知 情傭雇、藏隱 逃亡保甲 之家, 減
保甲罪 三等。許人告【五 】,均出賞錢 ,兩犯捕 獲應配者 ,追其半 ,餘以保 甲司封樁
錢支。 開封府界 準此。 」

  環 慶路副總 管曲珍言 :「子卞 死事,蒙 推恩六資 ,乞與壻 及召門客 教諸弟姪 ,候


堪任差 使,具名 奏乞。」詔曲卞二 女,候出 嫁,夫與 三班借職 ,所乞召 門客,不 行 。

  景 思誼母德 安縣太君 董氏月特 支錢二十 千,候思 誼子有俸 日住支。

  陝 西轉運副 使范純粹 言:「沿 邊諸路番 兵捉生請 受,其逃 亡事故, 人馬竝不 開落 ,


偽冒批 勘。乞責 將、副依 正兵例開 收,兩月 一點閱。」從之 。
  癸 丑,手詔 李憲:「得來奏, 以蘭州境 內賊馬已 退。賊傾 國而來, 彼費已大 ,洎
入漢境 ,盤泊旬 日,卒無 所得,大 眾傷夷而 歸,在我 固已收全 功矣。宜遍諭諸將 ,勿
以不能 尾擊,多 所斬獲為 恨。」又詔憲:「羌賊堅悍 凶惡如此 ,若非官 吏、軍民 人懷 忠
義,安 能卒保無 虞?除已 齎賜官吏 銀合茶藥 及士卒銀 椀外,仍 據城上城 下、用力 輕重
等第 支所給絹 去外,宜 速編排諸 司所有絹 十萬疋, 以備使臣 到日宣賜 ,并具功 狀火
急報明 以聞,當 與優賞。其蘭州城 裏宜內塝 下闊二丈 ,上收五 尺馬面, 中間更增 散樓
子一座 五間,仍 添置砲臺 為便,可 速具以聞。」(朱本增 入,新本 并削去。舊紀 書: 癸
丑,夏 人寇蘭州 。新紀因 之。)

  遣 入內供奉 官石璘傳 宣撫問守 城將校, 并賜蕃官 銀合茶藥 、諸軍特 支。

  詔 戶部侍郎 蹇周輔罰 銅六斤, 員外郎陳 向八斤。坐違法割 移門下侍 郎章惇俸 錢於


相州繳 回故也。

  吏 部言:「準詔 定奪繪像 臣僚之家 食祿人法【六】。看詳 致仕停俸 年七十以 上、受 官


事故勒 停無敍法 、殘疾不 堪入仕、 不理選限 之官,欲 并不為食 祿人。」 從之 。

  詔 廣南西路 累任轉運 使張頡、陳倩,副 使苗時中 、馬默、朱初平、吴潛,判 官朱彥


博、謝仲規,各 罰銅二十 斤。坐本 路提舉常 平等事劉 誼於桂州 治廨舍, 費官錢萬 緡,
轉運判 官許彥先 奏劾,頡 等不覺察 也。

  呂 公著自定 州徙揚州 ,請覲, 許之。是日入對, 言邊境無 虞,不宜 生事,又 以前


歲上嘗 屬疾,勸 上以宗社 自謹重。已而 言:「定州官 吏,坐小 法皆奪官 衝替。如臣忝 竊
已厚, 固無甚害 ,自餘小 官,皆失 所宜。定州以禁卒 護重役人 ,而議獄 者以為犯 編管
人用遞 鋪法,豈 非舞文耶 ?若於法 明審,則 理官不當 復引不應 為律矣。」上意悟 , 諭
公著曰 :「朝廷姑欲 法行耳, 然此法誠 未明,當 更增修之。」公著既辭 ,未行, 即除 資
政殿大 學士,( 除大資, 在壬戌, 今并此。)且謂執 政曰:「仁皇侍從 ,所餘無 幾。 」
咨嗟久 之。尋又復光 祿大夫。其後 ,定州官 吏被譴者 ,自列於 朝,詔即 御史臺詳 定。既
而明其 非辜,悉 除之。( 除職、復 官、釋定 州官吏, 當各附本 月日。)

  甲 寅,賢妃 朱氏進位 德妃。( 兩紀並書 此。)

  詔 :「賢妃 邢氏於奉 先資福院 側修佛寺 ,賜名多 慶禪院, 歲度僧二 人【七】、紫 衣


或賜號 一人,仍 給官田十 頃。 」

  手 詔李憲: 「西賊雖 已傷敗散 去,然凶 酋人多 丁者倔 彊任氣, 深慮恥於 傷殘,
不快所 欲,忿不 思難,出 我不意, 犬彘其人 ,乘隙忽 有奔衝, 不可不念 。宜多方 廣布
斥候, 督責守將 ,無怠防 慮,仍頒 弓箭、火砲箭 百萬有餘 ,以備禦 賊。」(朱本所增 ,
新本并 削去。)

  詔 :「蘭州 賊馬已退 ,其河東 路差下出 界牽制將 兵,更不 消前去, 如已入界 ,即


不用勾 回。」( 密記十四 日。 )
  又 詔涇原兵 馬更勿發 行。(此 據御集。 )

  上 批:「同 提舉河北 東路保甲 、祕閣校 理劉定祈 恩蔭子, 以職事勤 瘁,特許 依舊


館職條 ;同提舉 河東保甲 、祕閣校 理黃廉同 功一體, 可亦令奏 薦,毋得 為例。 」

  范 純粹奏:「鄜延創 添東兵, 在延州及 極邊城寨 駐劄。臣愚竊謂一 年之內, 邊事


之甚可 防者,不 過半年, 如大暑、大寒之月 ,皆非賊 兵舉動之 秋。雖於 春陽之時 ,彼
方人飢 馬瘦,借 有出沒, 不過妨撓 耕種,或 小小鈔劫 而已。只可用逐處 蕃漢土兵 ,其
東兵自 可遣泊內 地就食。」詔令經 略都總管 司相度聞 奏。(密 記十四日 。 )

  乙 卯,手詔 李憲:「夏人自連 歲不時點 集之後, 人固已有 受其弊者 ,又圍犯 蘭州 ,


大眾傷 敗之餘, 士氣摧喪 ,在理可 知。 兼凶 酋人多 丁殘忍 ,虐用其 人,今既 不能如
欲,上 則必得罪 於其國中 ,下須逞 其躁心。及彼羌戶 必有不自 安之人, 疑可乘時 開以
重利, 俾有內向 之心,廣 肆招來, 以衰賊勢 ,仍時出 精銳塞外 ,撓其春 耕。為今 之宜 ,
最為困 賊上計, 爾宜圖之。」仍賜 錢一百萬 緡、絹五 十萬疋, 為修築、備禦、錫賚之費 。
(朱本 增入,新 本並削去 。又按: 丁巳日, 墨本書: 賜錢一百 萬付熙河 蘭會經略 司。
當即是 此詔所云 也。)

  又 詔憲:「西賊自蘭 州挫銳傷 夷之後, 聞其中欲 得內附者 甚多,未 知虛實。可責


委守將 多方招徠 ,或專遣 一二近上 有機智官 如康識輩 主其事。此於方今 邊計不為 小補 ,
兼繫賊 彊弱,事 實不細。」(朱本 增入,新 本並削去 。 )

   丁巳,詔 戶部支積 剩錢百萬 緡,付熙 河蘭會經 略安撫司 ,於新境 計置糧草 ,修


補守具 。(疑此 百萬緡即 乙卯詔書 所云,但 朱本既增 入詔書, 又不削去 墨本此段 ,當
存一去 一。)

  詔 保甲犯罪 ,情涉凶 惡,速具 奏聽裁。 (此事必 有故,當 考。)

  戊 午,右侍 禁、閤門 祗候朱伯 材遷閤門 通事舍人 ,以德妃 進位恩也 。

  知 開封府王 存言,司 錄司、左右軍巡院 獄空,乞 付史館。詔王存遷 一官,餘 官令


第勞上 司勳。( 舊紀書: 戊午,開 封府獄空 。新紀不 書。)

  詔 河東、鄜延、環慶、涇原路經略 司:「如 無大段賊 馬嘯聚, 可遣邊兵 分屯,免 虛


食貴價 糧草。 」

  己 未,陝西 轉運副使 范純粹言 :「綏德城當 夏賊之衝 ,乞立軍 額,以米 脂、義合、


浮圖、懷寧、順安、綏平 六城砦隸 焉。」又言:「昨 王震會定 五路錢物 ,以沿邊 糴買鈔 付
逐路經 略司管認 糴入支遣 。昨因軍 興,以經 略司專治 兵旅,遂 令轉運司 復管勾, 至今
未罷。乞沿 邊糧草職 事,并依 元降會定 朝旨。」手詔:「兵食 相資,實 為一事。況熙 河 路
已總於 李憲等, 故得首尾 相關,財 用出約稍 能省吝, 則諸路無 有不可兼 領之理。自今
陝西軍 須經費, 經略、轉運司 隨路通管 ,其餘職 事毋得侵 紊。」(二月二十 七日改此 ,
又六月 二十七日 當考。)
  詔 奉宸庫選 玉造磬, 從協律郎 榮咨道請 也。後禮 部乞就差 太常博士 楊傑審定 玉磬
音律, 提轄管勾 。從之。

  辛 酉,左右 司言:「給陝西、河東官俸 餘職田, 支鹽鈔二 十五萬八 千五百二 十六


緡,無 拘收法。」詔已支錢令 戶部限五 年還。戶部言:「欲令 河北路提 舉司以歲 計餘 錢
借措置 糴便司, 兩路不過 百萬緡。」從之。 (本志有 此,乃無 月日。 )

  責 授黃州團 練副使蘇 軾言,汝 州無田產 ,乞居常 州。從之 。

  元 豐中,軾 繫御史獄 ,上本無 意深罪之 。宰臣王 珪進呈, 忽言蘇軾 於陛下有 不臣


意。上改容曰:「軾固有 罪,然於 朕不應至 是,卿何 以知之?」珪因舉 軾檜詩「根到 九
泉無曲 處,世間 唯有蟄龍 知」之句 ,對曰:「飛龍在 天,軾以 為不知己 ,而求之 地下
之蟄龍 ,非不臣 而何?」上曰 :「詩人之詞 ,安可如 此論?彼 自詠檜, 何預朕事 !」珪
語塞。章惇 亦從旁解 之曰:「龍者 ,非獨人 君,人臣 俱可以言 龍也。」上曰:「自古 稱 龍
者多矣 ,如荀氏 八龍、孔明臥 龍,豈人 君也?」遂薄 其罪,以 黃州團練 副使安置 。然上
每記憐 之【八】。一日, 語執政曰 :「國史 大事,朕 欲俾蘇軾 成之。」執政有難 色,上 曰:
「非軾則用 曾鞏。」其後,鞏 亦不副上 意。上復有旨 起軾,以 本官知江 州,中書 蔡確、 張
璪受命 ,王震當 詞頭。明日, 改承議郎 、江州太平觀 。又明日,命 格不下, 於是卒出
手札, 徙軾汝州 ,有「蘇軾黜 居思咎, 閱歲滋深 ,人材實 難,不忍 終棄」之語。軾即 上
表謝。前此,京 師盛傳軾 已白日仙 去,上對 左丞蒲宗 孟嗟惜久 之,故軾 於此表有「疾
病連年 ,人皆相 傳為已死 ;飢寒併 日,臣亦 自厭其餘 生」之句 也。(此 據李丙丁 未錄
增入, 不知丙傳 之何書。八年五月 六日,起 知登州。朱勝非秀 水閒居錄 云:蘇軾 既貶
黃州, 神宗每記 憐。一日 ,宣諭曰 :「國史 大事,朕 欲用蘇軾 成之。」執政有難 色, 帝
曰:「軾不 可用,則 用曾鞏。」鞏不能 副帝意。又有 旨,軾以 本官知江 州,蔡持 正、張 粹
明皆稟 命,禹玉 以為不可 。又令與 江州太平 觀,禹玉 亦以為不 可。其後 禹玉作相 ,帝
語及軾 ,復欲用 之,禹玉 曰:「軾 有詩云『此心 惟有蟄龍 知』,方陛下 飛龍在天 而不知
敬,反 求蟄龍乎 ?」章子 厚曰:「自古言龍 ,非獨人 君之稱, 人臣亦有 稱龍者。」帝 曰:
「然。如荀氏八 龍,孔明 臥龍是也。」既退 ,子厚謂 禹玉曰:「相公乃 欲覆人家 族耶? 」
禹玉曰 :「此舒亶語 耳。」子厚曰:「亶之 唾亦可食 乎?」勝非所 錄,比丙 差不同, 如 王
珪獨不 可,江州 及太平觀 再命并章 惇詈珪云 ,當考。王鞏聞見 近錄具載 欲令修史 ,及
江州并 太平觀事 。又載王 珪舉蟄龍 詩,則以 為已在黃 州,非初 下獄時也 ,當并考 。朱
勝非所 錄,蓋全 用鞏舊書 。)

  蘭 會路沿邊 安撫司言 :「蒙賜 藥箭二十 五萬,如 西賊圍城 ,放箭出 射,慮賊 反射


入城, 乞賜藥解。」詔後 苑東門藥 庫給五十 斤 。

  上 批:「近 指揮將來 朝廷案閱 保甲,令 諸路提舉 司擇藝成 者先案。聞提舉司 乃以


意欲與 賞及成就 巡檢處【九】,徧 擇當案保 分【一○ 】,不時 教習,甚 失朝廷勸 作之意
【一一】。可令 提舉司毋 得預定合 案閱保分。 」

  手 詔李憲:「蘭州賊 退已久, 其城守有 勞之人, 至今未見 第功奏上 ,可速具 飛遞


以聞。本路地形 據賊上游 ,夏人姦 心日有窺 伺,理須 守禦亭障 百色具備 。可令役 兵併
力修治 熙州十分 堅固外, 其餘堡砦 亦皆增修 ,要使一 路內外率 有堅城之 恃。應干 守禦
器仗, 非本路可 辦者,一 一覼縷奏 來,當自 京師發去。」(朱本增 入,新本 皆削去。 )
  入 內供奉官 、勾當龍 圖天章寶 文閣、寄內殿崇班 馮景元轉 一官,仍 寄資,以 上批
「蘭州 保守無虞 ,緣景元 初建議修 置」故也 。(此據 御集。)

  壬 戌,監察 御史張汝 賢為侍御 史知雜事 。汝賢, 吉州人也 。

  詔 給鄜延路 功賞左藏 庫絹六萬 、元豐庫 四萬。

  左 右司狀:「御史房 置簿,書 御史六曹 官糾劾之 多寡、當否為殿最【一二】,歲 終


取旨陞 黜。御史 房舉發逐 察不當及 失察不盡 等事,歲 終亦乞比 較。」從 之 。

  甲 子,知渭 州盧秉、知延 州劉昌祚 各罰銅二 十斤【一 三】。坐得蘭 州被圍關 報, 不


即出兵 牽制也。

  乙 丑,戶部 言:「陝 西轉運副 使范純粹 言:『銅 錢三監所 用銅錫, 乞額外給 ;依


例封 樁本脚錢 文,乞於 本路難得 錢處用公 據,并減 紬絹價易 錢,如諸 路沿邊闕 錢準
此。又乞沿 邊所賣解 鹽【一四】,並令 轉運司自 以鈔赴解 池請鹽, 或召商人 入中,應 副
邊用。 其李稷元 奏更不施 行。』」 並從之。 (李稷元 奏。 )

  右 諫議大夫 趙彥若言 :「伏見 尚書省聽 事寫周官 篇,此朝 廷稽古命 官之本也 。周


官大旨 在乎得人 ,故曰『不惟其官 ,惟其人』 ,又曰『官不必 備,惟其 人』。今門下 侍
郎章惇 、尚書左 丞王安禮 竝無行檢 ,非周官 之所謂『惟其人』也。自居 執政,未 聞有補 ,
而異黨 復一,人 畏其彊, 僚屬觀望 ,雖讁不 悔。權勢 至此,不 宜處位, 請皆外補 ,以
肅具臣。」後四日, 手詔:「朝廷自修 復官政, 小大羣司 各有職守。 昨降黜諸寺 監丞 、
簿後, 上下尤知 謹戢,罕 有僭紊。近彥 若輒侵越 御史論事 ,不可不 懲。」乃降一 官, 試
祕書監。(戊辰 二十八日 乃降責, 今并書。「異 黨復一」字必 有誤,新 本亦然, 當考 正
之。朱本簽貼云 :「無案據。」遂削去。張舜民誌彥 若墓,又 不載當日 彈辭。舊紀書: 戊
辰,趙 彥若論事 不循分守 ,罷右諫 議大夫, 降為祕書 監。新紀 不書。)

  成 都府、利州路鈐轄 司言:「相度臣僚 上言者, 乞移蕃驛 於玉壘關 ,及漢蕃 博易


增差禁 軍。本司今相 度,欲乞 移永康軍 牛溪關依 舊於蠶崖 關置城寨 ,不須移 置蕃驛。」
詔增差 禁軍等不 行,其乞 移牛溪關 於蠶崖關 ,送尚書 省,從之 。

  丙 寅,手詔 李憲:「比西賊攻 犯蘭州之 始,城壘 兵防未有 十分可恃 ,所以人 情惴


恐,不 得不爾。今賊已解 去,則前 日憂虞戒 心,未易 可忘。除兵防以縣 官財用所 繫,
未可增 加外,其 城守之具 ,與夫壁 壘繕治, 宜急為之 。除熙州 以根源所 繫,先次 修治 ,
固已甚 善,餘係 近裏所繫 重處,亦 宜速具奏 以聞。不可日 稽一日, 緩急有誤 重事。 」
(朱本 增入,新 本並削去 。)

  中 書省言:「尚 書都省門 狀:刑部 牒,有賣 肉人擅入 比部門【一五 】,已送開封 府。


省門授 事不稟都 省,其使 臣欲上簿。」上批:「本差 內侍守門 ,止為與 外廷臣僚 無交 涉,
得以盡 情譏察出 入。若申 解一賤隸 令稟都省 ,則動有 忌憚,何 事不廢? 自今但干 違令
出入事 ,命官奏 聞,吏史 以下送所 屬。 」
  賜 陝西轉運 司度僧牒 二百,修 延州城及 廨舍。

  丁 卯,詔:「葭蘆寨 居山,形 勢嶮絕, 非出兵便 地。縱賊大至 ,不過城 守。兼本寨


城圍止 千餘步, 步立一人 ,止千餘 人,加計 倍之,二 千人足矣 。今經略 司都不恤 邊費 ,
視朝廷 財用輕若 泥沙,無 故輒屯重 兵,情不 可赦。其王居卿雖 已離任, 令提點刑 獄司
追上案 罪以聞。 」

  戊 辰,詔知 開封府王 存依倣六 典、京府 并尚書省 六曹事目 ,參定分 案體式以 聞。

注 釋
  【 一】夜附 棺而臥「 夜」原作 「但」, 據宋史卷 四五六沈 宣傳改。
  【 二】會稽 郡以下「 以」字原 脫,據閣 本補。
  【 三】京西 南路「南 」原作「 等」,據 宋會要職 官五九之 一○改。
  【 四】所藏 之家雖誤 相容隱「 之」字原 脫,據宋 會要兵二 之二八補 。
  【 五】許人 告「人告 」二字原 倒,據同 上書乙正 。
  【六】準詔 定奪繪像 臣僚之家 食祿人法「人」原作「之」,據下文 及宋會要 選舉二三
之四改 。
  【 七】歲度 僧二人「 二」,宋 會要道釋 一之三○ 作「一」 。
  【八】然上 每記憐之「記」字原脫,據 長編紀事 本末卷六 二蘇軾詩 獄及下文 李燾注
補。
  【九】聞提 舉司乃以 意欲與賞 及成就巡 檢處「處 」原作「據」,據 閣本及宋 會要兵二
之二八 改。
  【 一○】徧 擇當案保 分「徧」 原作「偏 」,據同 上書改。
  【 一一】甚 失朝廷勸 作之意「 勸」原作 「觀」, 據同上書 改。
  【一二】書御史六曹 官糾劾之 多寡當否 為殿最「六曹」原作「六察 」,據宋 會要職官
四之二 ○、一七 之一三、 五九之一 ○改。
  【 一三】各 罰銅二十 斤「二」 ,宋會要 職官六六 之二七作 「三」 。
  【 一四】又 乞沿邊所 賣解鹽「 賣」原作 「費」, 據宋會要 食貨二四 之二四改 。
   【一五 】有 賣肉人擅 入比部門 ,「 肉」 原作 「內」 ,據宋 會要職官 三之九改 。

卷三 百四十 三 元豐七年 (甲子 , 1084)

起神宗元豐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二 月庚午朔 ,河北轉 運使、措置河 北糴便吴 雍言:「見管 人糧、馬料總 千一百七 十


六萬石 ,奇贏相 補,可支 六年。河北十七州 ,邊防大 計,倉廩 充實,雖 因藉豐年 ,實
亦吏能 幹職。同措置 王子淵在 職九年, 悉心公家 ,望考察 成效,以 勸才吏【一】
。」詔 賜
子淵紫 章服。(六年五月 十三日, 子淵同措 置,其提 舉糴便糧 草,則在 熙寧八年 四月
矣。子淵傳云: 舊制,邊 防常儲三 年粟。至是,真定 儲八年, 定州九年 ,詔書嘉 奨,
賜三品 服。按賜服緣 吴雍論薦 ,八年、 九年 之儲,雍 功不及此 ,恐傳飾 說,當考 。)
  李 憲上蘭州 城守追敗 西賊功狀【二 】,詔:「憲保守 一路有勞 ,降敕獎 諭,賜銀 、
絹三千。統領、東上 閤門使王 文郁為四 方館使、榮州 團練使, 皇城使康 識為東上 閤門使 、
嘉州刺 史,走馬 承受梁安 禮遷三資 ,同總領 蕃兵將、西京左藏 庫副使韓 緒遷二資 ,閤
門祗候 馬仲良及 勾當公事 李彀遷一 資寄資。諸將:第 一等,西 染院使王 恩等八人 各遷
二資 ,減磨勘 二年;第 二等,供 奉官崔朝 等六人各 遷二資; 第三等, 承奉郎王 秉等
五人及 監司張太 寧、馬申、胡宗哲 、管勾文字使 臣李宇各 遷一資, 選人鍾傳 循二資, 內
侍省高 品、準備差遣 羅承憲換 入內高品 。餘以格推賞 。陣亡諸軍賻 絹:軍員 三十疋, 下
至遞鋪 二十疋。」(李彀 此月二十 四日乃除 熙河路勾 當公事【三】,此 已云勾當 公事 ,
不知何 故。又據 御集正月 二十五日 手札:入 內內侍省 內侍、殿頭勾當延 福宮李彀 守蘭
州有功 ,今來赴 闕,可特 遷東頭供 奉官,仍 特添差勾 當後苑。然則此云 勾當公事 ,誤
也。)

  河 北轉運司 言,保甲 三百許人 入澶州觀 城舊縣鎮 劫民財物 。詔追赴 澶州根勘 ,同


提舉開 封府界保 甲呂公雅 監之,先 體量作過 因依以聞 。樞密院 言,公雅 與知澶州 呂希
道乃叔 姪,欲改 差河北西 路轉運使 呂溫卿。詔止差京 東路提點 刑獄李宜 之。(改 差李
宜之, 此據御集 ,此月十 四日、十 六日、四 月一日可 并考。)

  寶 文閣待制 、知渭州 盧秉知湖 州。(此 月八日丁 丑,依舊 任。)

  辛 未,文彥 博乞免入 覲日都城 外御筵, 及見日對 御賜宴。 詔許免郊 勞御筵。

  詔 :「聞西 賊犯蘭州 ,有鳳翔 府庫員、節級自城 中投賊, 令李憲具 逐人投賊 因依 ,


及骨肉 親疏服紀 以聞。 」

  又 詔:「鄜延、環慶 路如有合 興工城寨 ,許和雇 人,日支 錢百、米二升 ,禁軍願 就


雇者聽。」樞密 院檢會今 年正月二 十三日范 純粹奏【四】:舊 條,保甲 遇旬上, 每人 日
支口食 米三升、鹽菜錢一 十文。契勘正兵每 遇差出以 至戍邊, 每人只日 支口食二 升至
二升五 合,今來 保甲既有 鹽菜外, 其口食又 增多正兵 所請之數 。伏乞將 應係保甲 請給
錢米舊 條并行刪 修,除鹽 菜錢依舊 支給外, 其口食每 人並支二 升。詔依 舊日支錢 一十
文外, 支與口食 二升半, 河東依此 。(密記 二月二日 。)

  壬 申,詔:「官吏遷 入新寺、監, 如輒敢穿 穴牆屋、移毀 門窗者, 計所損坐 贓論罪 ,


輕杖一 百;寫畫 屋壁,從 不應為重 法。 」

  鄜 延經略司 乞選保安 軍蕃族貧 闕單丁弓 箭手刺充 捉生。從 之。

  天 章閣待制 、知慶州 趙卨知渭 州。(二 月八日丁 丑,依舊 任。)

  李 憲乞招討 西賊及上 撓耕策。詔:「盧 秉昨得蘭 州關牒, 不具以聞 ,及不遣 兵牽


制,已 令趙卨往 代。其令 李浩同姚 麟領兵出 界招討, 委李憲計 會趙卨詳 度施行。其逐
路出界 將兵,可 乘隙伺便 ,為倐往 忽歸之計 ,毋得調 夫運糧。」(元豐 八年八月 八 日,
王覿言 可考。)

  詔 :「自今 外任官乞 赴闕奏事 ,如到闕 無所陳, 或所陳皆 常事,非 不可形於 文字


者,委 御史臺彈 奏。 」

  御 史蹇序辰 言:「左 司員外郎 曾伉前任 江西提點 刑獄,巡 歷至洪州 ,受公使 庫月


給,及 以官錢自 貸職田所 得米備價 ,乞正其 罪。」詔轉運 司體量以 聞。伉尋卒, 遂已 。

  賜 秦州度僧 牒百十五 以修城。

  癸 酉,詔: 「錄蘭州 守城功內 ,不願轉 資人,賜 絹二十疋。 」

  太 僕少卿吴 安持等言 :「昨奉 使至遼, 於十二月 問館伴耶 律儀,知 高麗使在 北廷 。


儀言 ,高麗國 王徽今秋 卒,長子 勳嗣位, 六十日又 卒,今立 徽次子運 權知國事 ,已
遣使封 冊。」(此月 丙戌可考。案:遼 史載紀高 麗大安元 年,冊子 運為國王。今以運 為
徽次子 ,與遼史 互異。)

  甲 戌,文彥 博入覲, 置酒垂拱 殿。上命 酌御罇酒 一巵賜彥 博,面諭 云:「知 酒量


未退, 可飲盡。」彥博再 拜以謝。(舊 紀書:甲 戌,彥博 來朝,燕 垂拱殿。新紀 不書。 )

  復 西上閤門 使狄詠為 東上閤門 使,客省 副使張守 約為西上 閤門使。詠等先坐 亡所


部兵被 責,以期 敍復也。

  詔 諸陵三巡 檢下土兵 ,各以百 人為額。

  都 提舉汴河 隄岸司奏 :「乞不 許在京賣 茶人戶等 擅磨末茶 出賣,許 諸色人告 首,


依私臘 茶科罪支 賞。」從之。(此 據鹽法冊 元豐七年 二月六日 敕增入, 要考見初 置水 磨
月日。 六年二月 二十七日 ,初置水 磨,又八 月十二日 ,又是年 六月一日 。)

  丙 子,門下 省言:「度僧牒已 著令每道 為錢百三 十千,檢 會敕夔州 路轉運司 每道


三百千 ,以次減 為百九十 千,欲送 中書省, 價高處別 取旨。」 從之 。

  丁 丑,宣德 郎、新權 發遣同管 勾河北西 路保甲張 亞之權發 遣陝西路 轉運判官 。既


而與盧 秉、趙卨 、范純粹 並依舊。

  上 批:「宣 德郎曾孝 廣久官鞏 、洛,諳 悉公私人 情利害, 論事詳敏 ,可就差 知外


都水監 丞。 」

  詔 :「京東 、西路保 甲免教閱 ,每都保 養馬五十 疋,每疋 給價錢十 千【五】,京東


限十年 ,京西十 五年數足 。其當優 卹量佐芻 粟等,令 轉運、提舉司同議 ,仍專置 官提
舉。其京東、西路鄉村以 物力養馬 指揮不行。」(五年二 月二日, 又九月十 四日,又 七
年三月 二十三日 。本志云 :京東、京西路既 置提舉保 馬司,乃 罷此兩路 鄉村以物 力養
令,而 諸路戶馬 悉廢,專 為保馬矣 。初置戶 馬在三年 二月二十 九日。)

  先 是,點檢 京東東路 刑獄霍翔 言:「齊 、淄等州 民號多馬 ,禹城一 縣養馬三 千,


牝馬居 三之一。臣近因巡 歷,密案 視民養馬 ,雖土產 者骨格亦 高大,可 備馳突之 用,
兼齊州 第六將騎 兵多是東 馬,與西 馬無異。雖民間比 官中養馬 芻秣不多 ,然而不 有所
免,則 無以為勸 。緣民之 所欲免者 ,在於支 移、折變 、春夫、賊盜敷出 賞錢、保正、保副 、
大小保 長、催稅甲頭、保丁巡 宿十事。臣即 以此事自 付禹城縣 勸諭願養 馬之家, 已應募
者計馬 四百四十 八:牡馬 二百六十 三,牝馬 百八十五 。然未見 所免之利 ,而願養 者已
多。乞應諸路鄉 村戶不拘 等第高下 ,如願養 馬,並許 自陳。除依條分番 教閱,及 覺察
同保違 犯,並勾 集追捕賊 盜外,與 免十事。內有田五 頃,許養 馬一匹; 五頃以上 ,二
匹;十 頃以上, 物力高強 ,恐妨差 使,不在 養馬之限 。其牝馬 須四尺二 寸以上, 牡馬
四尺三 寸以上。大縣毋過 五百匹, 許養牝馬 三之一。及委本州 通判春秋 呈驗,當 日放
散外, 其餘約束 一依朝廷 近降民馬 指揮【六】。」上 批送吴居 厚相度 。

  居 厚言:「馬政實為 國家大務 ,其次莫 如財利, 民之安平 又無若制 禦盜賊。今轉


運軍須 年計,大 半出於折 變之物, 稍有侵耗 ,即無從 補助。自保甲法行 於諸路, 其正
副盡得 一鄉材武 之士,譏 察盜賊, 所在衰減 。今募民 養馬之法 ,若與免 大小保長 、支
移、催稅甲 頭、春夫、賊盜敷 出賞錢、保丁 巡宿七事 ,實便公 私,可施 行。」手詔:「 三
省、樞密院 進議京東 、西保甲養馬 事,謂當 留俟兩路 使者以決 可否。惟朝廷 大政,廟
堂之 上,令所 自出;若 持心狐疑 ,無堅決 定論,反 求可於將 命使者, 自非明於 利害 ,
忠特不 回之人, 孰不觀望 ?措議二 三,破壞 其事。可更審詳, 若果有害 民,必不 可施
行,所 見官具事 理論奏; 苟無弊也 ,即宜并 心一意, 協力奉行。」時五 年二月也 , 於
是悉施 行之。(霍翔二年 八月除京 東憲,六 年十月徙 成都,七 年二月十 二日提舉 京東
保馬。舊錄載霍 翔奏及手 詔,并於 五年二月 五日丁巳 ,朱本移 入七年二 月五日甲 戌,
今附八 日丁丑。 又疑手詔 不在五年 ,當是六 年冬末或 七年春初 也。)

  中 書省言:「御史翟 思論延州 通判吴安 憲務專郡 事,多自 判決,始 送知州劉 昌祚


書押, 昌祚每有 可否,輒 復沮抑, 遷怒吏史 ,或至竄 逃。今昌 祚言:『州事大小 ,元
立定施 行次第, 與安憲協 力推行。安憲 才力強敏 ,頗有顯 效,上下 分守,實 無侵越。』」
詔翟思 析奏。思言:「御 史風聞言 事。若詰其所 從來,則 自今人人 相戒,無 敢復言, 臣
恐言路 壅塞,無 以稱耳目 之任。」(范純粹 奏議有辨 安憲不卹 浮言劄子 ,乃正月 十 一
日。昌 祚云云, 蓋與純粹 同。安憲 倅延,純 粹所辟也 。)

  知 明州馬珫 言:「準 朝旨,募 商人於日 本國市硫 黃五十萬 斤,乞每 十萬斤為 一綱 ,


募官員 管押。」 從之 。

  戊 寅,上特 御延和殿 【七】, 戶部司農 以職事對 也。

  己 卯,詔:「已 降指揮, 宮城西北 建二王外 第,可速 計度,限 二年畢功。」以雍 王


顥等屢 請出居故 也。

  提 舉經度制 置牧馬司 言:「見 差供奉官 劉威於京 東路揀買 騾馬,已 五個月餘 ,方


揀買過 南京、曹濮濟鄆州 五處中格 馬四百八 十匹。緣本路尚有 十四州軍 ,欲乞就 差本
司揀買 馬供奉官 白居古計 會劉威分 定到州軍 揀買,所 貴早得辦 集。」上批:「新令已 賦
馬於京 東、西諸 都保內均 養【八】,其牧馬 司恐更難 與百姓爭 市,以增 平日之直 。可更
相度處 分。」( 此據御集 。 )

   庚辰,詔 牧馬司毋 得差官, 其買馬亦 毋選鄉村 所養,只 委劉威選 諸軍市戶 馬。


(御集 云:本路 更不買馬 。今從實 錄。)
  熙 河蘭會路 經略司言 :「董氈 遣人以蕃 書來,已 回蕃書, 約令引兵 深入摩滅 緬藥
家。」詔:「朝廷素 知董氈事 力,不能 大抗西賊 ,但不與 夏人結和 ,已於邊 防有助。 委
李憲自 今所與蕃 書,不須 過當督責。 」

  秦 鳳路經略 司言,對 境尚有賊 馬,未敢 放漢蕃諸 軍。詔:「諸路無 寇,已散 遣兵


馬。委 經略司詳 度,如賊 不大入寇 ,即以次 放散。 」

  李 憲言:「本路 上下番土 兵,自軍 興以來, 未嘗更下 。近乞歸營補 洗。」詔:「昨 新


發往永 興軍駐泊 將兵,可 權差半將 往代下番 人。 」

  潞 州觀察使、贈彰信 軍節度使、開府儀 同三司、濟陰 榮王宗輔 卒,濮王 第七子也。


上既臨 奠,手詔 曰:「朕 自嘉祐中 從先皇帝 入居儲宮 ,離濮邸 已二十餘 年。今日 緣奠
故伯 宗輔,因 得趨謁濮 安懿王祠 堂,顧瞻 諸伯叔父 ,所存者 無幾,皆 齒髮衰邁 ,儀
形非往 日之比, 深用惻然 。其議加恩諸 父。」(兩紀皆略 載詔語。癸未 日,封嗣 濮王等 。)

  熙 河蘭會路 經略安撫 制置司奏 :「夏賊 舉國圍蘭 州,將士 隨機應敵 ,殺賊數 萬,


城壁無 損。乞優 賞官吏, 并錄舉人 鄭暉等功。」詔推 恩官吏, 暉等與諸 州文學 。

  賜 知開封府 王存獎諭 敕書,銀 、絹百疋兩; 府推、判官胡 宗愈等銀 、絹三十疋兩 。


初,存 等奏獄空 ,命如故 事遷官。而門下省 謂前此存 等以獄空 遷官或賜 章服,才 半歲 ,
今又推 賞,不可 ,乃命止 賜詔及銀 、絹而已 。

  辛 巳,提點 成都府路 刑獄、朝散大夫霍 翔提舉京 東路保馬 ,同提舉 開封府界 保甲 、


朝散郎 呂公雅管 勾京西路 保馬。資 任、請給 恩數同三 路提舉保 甲,并賜 紫章服。

  降 引進使、高州防禦 使李浩為 四方館使 ,皇城副 使、吉州 防禦使苗 履為左藏 庫使 ,


以奏賊 犯蘭州事 異同也。 」

  知 大名府王 拱辰奏:「勘會貧 下保甲潛 投軍者甚 眾,逐時 覺察,依 條科斷, 欲押


歸本保 。數內有柴立 、林貴二人, 曾有祈告 辭狀,情 甚懇切, 謹具繳連 進呈。臣以保
賊甲盜 繫民休戚 ,所以輒 冒啟陳, 惟望聖慈 深察,特 賜裁幸。」上批:「契 勘禁保甲 投
軍條, 其賣盡地 土之人, 該與不該 勒還本色 進呈。」是日 ,詔:「不候 造簿,免 第五 等
戶保甲 事狀,限 令詔到三 日內聞奏。」(此據御 集。又劉摯作 王拱辰行 狀云:三 年秋 ,
大享 明堂,詔 入陪祀。 既畢,召 對曰:「 北門常須 舊德,而 卿故治也 ,當再勞 臥鎮
之。」又屈 指數曰:「某年召 卿歸矣。」時三路籍民 為保甲, 下戶皆不 免,日聚 教之。 提
舉官禁 令苛急, 河北保甲 往往為盜 賊,百十 為羣,州 縣不敢以 聞。拱辰 極論其弊 ,謂 :
「非止 困其財力 ,害其農 業,所以 使為不良 者,法驅 之也。將恐浸淫為 大盜可憂 ,願
蠲裁下 戶。」於是主者指 拱辰沮法 異論,拱 辰曰:「此老 臣所以報 國也。」章入不已 , 天
子始悟 保甲之為 盜也。六年三月, 拜安武軍 節度使再 任。按: 拱辰以三 年九月二 十六
日除知 大名府, 摯行狀即 繫論保甲 為盜于其 下。拱辰 論保甲為 盜,蓋再 任後乃言 之,
七年二 月十二日 御集所載 是也。拱辰傳稱初 籍民兵, 請稍蠲下 戶,當即 指此,然 實錄
不載, 不知下戶 竟免否, 當考。)
  壬 午,詔:「新定京 東、西保 甲司計都 保養馬, 雖已頒下 ,而畫一 未具,有 司觀
望,必 持兩端。宜趣 吴居厚、燕若 古、沈希顏速 赴闕,與 新差提舉 官於中書 省兵房, 同
六房舍 人議定畫 一以聞。」若古時為京 東提舉常 平,希顏 為京西轉 運判官。(御 集: 三
月六日 ,令居厚 等上殿。 )

  又 詔:「州 縣除依條 不許干預 教閱外, 其保甲有 違犯及當 撫諭彈壓 巡教官、指使


違犯, 自當覺察 施行。若失覺察, 保甲司按 劾。」從同提 舉河北路 保甲李寧 請也。( 李
寧同提 舉永興等 路保甲, 改河北路 ,乃二月 二日。)

  癸 未,皇伯 淮康軍節 度使、濮陽郡王宗 暉為鎮安 軍節度使 ,進封嗣 濮王,武 勝軍


節度使 、天水郡 公宗晟為 安化軍節 度使、高密郡王, 皇叔彰武 軍留後宗 綽為建寧 軍節
度使、建安郡王 ,保平軍 留後宗隱 為昭化軍 節度使、安康郡王 ,鎮寧軍 留後宗瑗 為崇
信軍節 度使、漢東郡王, 定武軍留 後宗愈為 感德軍節 度使、華原郡王, 涇州觀察 使宗
勝為武 勝軍留後 、祁國公 ,亮州觀 察使宗楚 為鎮寧軍 留後、鄖國公,蘇 州觀察使 宗祐
為定武 軍留後、鞏國公, 淄州團練 使宗漢為 成州防禦 使、鄴國 公。以手 詔推恩也 。(并
庚辰日 。)嗣濮 王自宗暉 始。(新 紀止書宗 愈以上六 人舊紀并 書宗勝以 下四人。 )

  樞 密院言:「聞澶、魏作 過保甲, 多為首人 倡率【九】,別無 情理,官 司已許首 身。


欲降指 揮:首身 保甲如為 首倡率及 拒捕傷人 ,并追鞫 ,餘皆放 罪,令赴 教。」從之。 是
時,狄 諮、劉定縱保 甲暴橫, 州縣不得 拘問。澶、魏保甲 白晝劫略 ,驚動一 路,而朝 廷
不聞其 實。自此 ,河北盜 賊公行, 多保甲也 。(朱本 簽貼云: 自「是時 」至「多 保甲也」
無本底 ,前史官 之妄,合 刪。今從新本 復存之。此月 一日、十七日,又 四月二日 觀城事 ,
并十四 日朝城、臨漳等事 可考。御集七 事與狄諮、 劉定相關, 今悉附見。 賜狄諮:「勘
會河 北民兵教 肄之初, 方藉諳曉 始末之人 委仗,近 得卿奏假 疾,遽欲 解去,甚 辜付
任之重 。訓民紀 律,雖綱 目出於朝 廷,而左 右推廣輔 行,悉在 事始選任 總轄官司 。朝
廷本意 ,固非輕 有付授, 擬欲俟劾 實著見, 增秩賜金 ,終老其 事。況卿 朕所自擇 ,雖
異日就 膺節鉞, 尚不可易 此職任, 況今事方 草昧乎? 宜體朕意 ,更不得 別有奏陳 。劉
定準此 諭之,俾 知朝廷選 任本意, 安心職守 。兼璋已令依 舊勾當去 訖。」御集第一百 五
十六卷 無月日。「璋 已令依舊 勾當」,不知 是何人, 當考。又賜劉 友端:「勘會本路 保
甲,近 日已來, 頻有生事 。如數十 人羣行盜 斫榆柳, 及強入鎮 市典質物 色,并趕 逐巡
檢等不 少。顯是 巡教官不 得人,有 以致之, 及提舉司 失於譏察 。緣上件 民兵是第 一件
朝廷 大法,深 恐因循損 害,可面 諭狄諮等 更切用心 ,多方防 範照管, 及仰躬親 火急
前去上 項曾經生 事去處, 體量因依 聞奏。知河東與本 路密邇, 緣提舉官 王崇拯為 事密
細, 分外用心 職事,至 今保丁事 藝亦已增 進,凡百 并得安貼 ,可亦諭 與狄諮使 知原
委。」御集 第一百六 十卷亦無 月日。又樞密院奏 :「奉旨,內 黃縣作過 保甲,令 追付 大
名府, 并巡教官 、指使、使臣不合 聚集保甲 在一教場 教閱,并 根究取勘 具案聞奏 。未審
令劉友 端與王子 淵同其監 勘。」御批:「王子淵 充專一推 勘,劉友 端依已降 指揮監勘 ,
餘依擬 定指揮。」元豐七年正 月二十八 日下。又提舉 河北東、西路保甲 狄諮奏:「契 勘
內黃 縣作過保 甲,已收 捉到一十 七人推究 外,有二 百三十八 人赴縣, 已令依舊 在場
教閱, 務要眾心 安貼。今來北京留 守司指揮 密切知在 。本司看 詳眾人既 已散在村 落,
難以密 切知在, 若行拘管 ,又恐人 心驚疑, 別致生事 ,致本司 難以施行 。伏望朝 廷特
賜處分。」御批 :「其北 京留守指 揮顯不中 理,難為 施行。可火急劄下 保甲司照 會。」 元
豐七年 二月六日 下【一○】。又提 舉河北東 、西路保 甲狄諮奏 :「準樞 密院劄子 :『奉 旨,
內黃縣 作過保甲 ,令勾赴 大名府, 并巡教官 、指使、使臣不合 聚集保甲 在一場教 閱,
差王子 淵就本府 專一推勘 ,其提舉 官失覺察 ,並於案 後收理。』臣恐王 子淵近日 到 北
京取索 供答文字 待罪,又 恐違出巡 日限。」御批:「宜令 依例火急 出巡訖奏。」元豐 七 年
二月七 日下。又權發 遣同提舉 河北東路 保甲、權管勾 提點刑獄 劉定奏: 「準 朝旨,為
定安鎮 、韓張鎮 ,定安鎮 屬大名府 元城縣, 韓張鎮屬 大名府朝 城縣等處 保甲及羣 賊強
解錢物 事,令躬 親監督捕 盜官掩捉 者。體問 得當日因 保長捉劫 賊,在寺 保丁楊萬 壽等
同守罪 人,只有 李福、王定等八人 曾到市戶 家解錢。除李福等 八人未獲 ,楊萬壽 五人
見禁外 ,別無多 人。所有 定安鎮元 申凶惡三 二百人, 及稱鬥敵 ,顯是虛 張事勢, 不惟
意望功 賞,兼欲 歸咎於保 甲官司。已推究申 報不實, 及會到酒 務內牆見 在,元不 推倒 ,
已牒本 府施行。」御批:「詳 定所奏, 其元初作 賊事理本 情,亦無 凶惡跡狀 ,乃是素 懷
不忠 ,異議之 人,張大 扇搖,意 在破壞保 甲成法, 以至上達 ,朝廷為 之動心, 再行
處分。兼特差官 窮治其事 ,致騰播 張皇,駭 聞四方, 極為不便 。宜火急 下劉定, 令密
切具析 元初張皇 官司,火 急聞奏, 仍令不得 輒有避忌 不盡。」元豐七年 二月八日 下 ,
實錄見 十六日。又權 發遣同提 舉河北東 路保甲、權管 勾提點刑 獄劉定奏 :「體問澶州 勘
觀城縣 解錢公事 ,禁繫三 十餘人, 節次不住 勾人。欲乞指揮承 勘官司, 不得容見 禁人
枝蔓追 證。」御批:「檢舉近 日已降指 揮,令勘 院火急將 不係首謀 作過之人 ,指揮到 日
並行疏 放訖奏。仍令王子 淵,李宜 之並發歸 本任及元 巡歷去處 ,止令劉 定往來催 驅結
絕,仍 並從急遞 中指揮, 更不送門 下省。」 元豐七年 二月十七 日下。 )

  甲 申,詔京 東轉運司 :「高麗 使入貢, 依式用妓 樂,如使 人辭免, 即聽。 」

  乙 酉,刑部 言,沈括 準赦量移 。詔更候 一赦取旨 。

  手 詔李憲:「趙卨上 章祈免易 守平涼, 朝廷以其 情辭迫切 ,已可其 奏。又內 外在


位近 臣勘有練 達邊務, 宜膺是選 者,不得 已始令盧 秉復還舊 任,爾宜 照會近日 處分
施行。」(朱本 增入,新 本削去。 )

  上 批:「據 劉定言, 澶、魏保 甲初無凶 惡跡狀, 乃是素懷 不忠,異 議之人, 張大


扇搖, 破壞保甲 成法,以 至上達, 朝廷為之 動心,差 官窮治其 事,駭聞 四方。可下劉
定密切 具析元初 張皇官司 以聞,無 得避忌不 盡。仍下 李宜之、王子淵見 鞫保甲事 ,限
十日結 絕。杖以下勿 禁。」(下劉 定,據御 集在二月 八日;又 十七日, 令王子淵、李 宜
之歸本 任,只委 劉定結絕 。所有限十日 令李宜之 、王子淵結絕 ,御集乃 無之。四月十
二日。 )

  徙 知秦州、天章閣待 制劉瑾知 應天府。以御史朱 京言,瑾 很愎傲虐 ,乞選忠 厚可


屬任者 代之故也 。

  責 授昭化軍 節度行軍 司馬、均 州安置王 詵為諸衛 將軍、潁 州安置。

  丙 戌,詔:「高麗王 子僧統從 其徒三十 人來遊學 ,非入貢 也。其令 禮部別定 儐勞


之儀。」吏部乞於四 選補算學 博士闕, 從之。(御集 二事今附 此。明州 奏:「高麗國 發
禮部 侍郎崔思 賢前去告 哀,及有 國王子僧 統大師領 僧約三十 來人,欲 同告哀使 來本
朝作功 德。本州 未有高麗 告哀使及 王子僧統 到州迎送 館設等儀 式,安泊 差人引伴 、沿
路驛程 供給并未 有定式。」御批:「宜 令本州通 判引伴赴 闕,其待 遇禮數, 專下馬珫 依
倣王子 赴闕已定 式,令從 僧俗權宜 裁定,一 面施行訖 奏。即不 得稍有削 薄,虧損 朝廷
待遇恩 意。其安 下去處, 即合火急 選擇本州 將好僧院 一所併治 整潔,仍 令差下引 伴赴
闕通 判官同在 本院筵伴 上宿,仍 隨所闕器 用諸般物 色逐旋差 僧一一畢 備齊足, 不可
小有闕 誤。仍從 急遞中指 揮,更不 送門下省 。其僧統 左右得親 近者三兩 人,比附 上節
例施行。」元豐七年 二月十七 日下。奉國軍奏:「入高麗 國溫式船 回到定海 縣,稱新 國
王亦是 身亡,見 今國主是 前國王第 三子,及 稱欲遣僧 來作功德 ,呼為『僧統。』」御 批:
「除迎 候王子僧 統自從別 降朝旨外 ,餘並依 常使例, 惟不用花 樂。仍仰 轉牒緣路 州軍
準此。」元豐七 年二月十 七日下。 )

  李 憲乞遣李 浩出兵偽 示取靈州 。詔憲只 依先降撓 耕指揮及 行招納新 格。

  又 詔:「御 史臺以侍 御史知雜 事為侍御 史,不帶 知雜事; 以言事官 為殿中侍 御史 ;


六察官 為監察御 史。侍御 史恩數並 如知雜事 ,左右巡 使及監察 使名並罷 。左右巡 案令
本臺隨 事併入朝 堂百司案 ,驅使官 仍除去四 『團』 字,主簿、 檢法官仍 舊各一人。 」

  文 彥博言:「先準敕 立家廟, 歲八祭用 酒以臣隨 行公使酒 供辦【一 一】。今臣致 仕,


不欲沽 酒以祭, 乞於河南 府公使庫 逐祭寄造 酒十石。」從之 。

  詔 :「陝西、河東沿 邊舊城寨 見闕官處 ,委經略 司選才力 使臣。自今見 任官毋得 移


近裏及 別委勾當 ,違者監 司體量以 聞。 」

  丁 亥,步軍 副都指揮 使、邕州 觀察使劉 永年卒, 輟視朝臨 奠之,贈 崇信軍節 度使 ,


諡壯恪 。後詔弟 永壽遷遙 郡防禦使 ,更官其 親戚一人 。

  戊 子,手詔 李憲:「得回奏, 淺攻擾賊 春耕,若 如所畫, 理固甚善 。所未可 知者 :


我兵 出境,非 十餘萬眾 果可以致 傾國點集 否?又天 都老小苟 聞大兵之 出,果不 震驚
奔駭渡 河【一二 】,而肯 置之會州 之側,使 我得以招 攜否?使 上件聚落 ,如我所 料,
團聚 不散,則 所謂二十 二鈐轄者 ,果可以 一呼使之 改懷內附 否?此事 首尾恐未 詳密 ,
則不若 且如去年 三月中及 暮秋李浩 、苗履、楊吉等出 塞已見事 驗,為忽 往焂歸之 計甚
便,宜 審圖之。」(朱本 增入,新 本並削去 。 )

  庚 寅,左班 殿直馬誠 自言:「本德順軍 弓箭手, 遷官皆以 戰功。吏部右選有 德順


軍巡檢 闕,以臣 土人,法 礙差注, 欲望以戰 功差授。」上批:「吏 部雖當用 常格,緣 邊
寨主兵 官正要得 生長彼方 ,諳習山 川迂直向 背之人, 乃可緩急 將兵出入 ,不失地 利。
宜依所 乞。 」

  癸 巳,李憲 言:「子 彀漸可驅 使,乞一 隨行差遣 ,庶得倚 信。」上批:「特差彀 充


熙河蘭 會經略安 撫制置司 勾當公事。 」

  又 詔憲:「近據具析 到熙河岷 州、通遠 軍及河州 擬修三關 堡,合用 守禦器具 萬數 ,


非本路 可辦。令擇其緊急 要用者: 黃樺神臂 弓、黃樺烏梢 金線弓各 三千張, 斬馬刀、臂
陣刀 各一萬柄 ,新樣齊 頭刀一萬 五千口, 黑漆獨轅 弩二千枝 ,黑漆牀 座一千副 ,竹
手牌 五千面, 起節長弰 弩五千枝 ,錐鎗一 萬條,氊 二萬領, 黑漆欒竹 長牌一千 面,
躬甲 弓長箭二 十萬隻, 神臂弓箭 三萬隻, 獨轅弓箭 二十萬隻 ,馬黃弩 箭五十萬 隻,
神臂 弓火箭十 萬隻,火 藥弓箭二 萬隻,鐵 甲三千領 ,皮笠子 一萬頂, 火藥火炮 箭二
千隻, 火彈二千 枚,鐵額 子五千枚 ,先次發 去。仍令 憲督促役 兵,修治 城堡。去大河
結凍 時月,空 隙無逾百 十日,寸 陰至為可 惜,理須 上下竭力 ,俾工作 日見程緒 ,乃
所望也。」(朱 本增入, 新本削去 。大河結 凍,恐非 二月末所 云,當更 詳之。 )

  甲 午,熙河 蘭會路經 略司言, 虎翼卒郝 貴等捕獲 逃亡未獲 ,守城有 功。詔, 依例


給賜銀 、絹,以 守城功除 其罪。

  丙 申,陝西 路轉運副 使王欽臣 言:「近 準朝旨, 軍須經費 令經略、轉運 使通管。臣


見范純 粹,說昨 入奏,嘗 乞用王震 會定法。臣竊 以『出納之吝 ,謂之有 司』,不變財 用
者將帥 之事。兩者得其人 ,則交濟 ;若合為 一職,則 勢有所不 行。而帥 臣是費用 之地 ,
雖使之 通同聚斂 ,所入不 補所出, 唯倍責財 本,雖王 震會定之 法亦未可 行。然亦 不須
改法, 候邊事少 息,物價 復常,乃 申前制。伏望 且使仍舊 ,則有司 不失其守。」詔轉 運
使官合 議以聞。既而 葉康直、李察 皆言:「沿邊 糴買事, 乞依會定 法施行; 軍須經費 ,
難令經 略司通管。」詔依康直、察所奏 ,其正月 己未指揮 勿行。(正月己未 ,十九日 也。
又六月 二十七日 乙未當考 。自「既 而」以下 ,朱本增 入,卻刪 六月二十 七日墨本 。)

  知 河南府韓 絳言:「故宰臣張 知白止有 一子,早 卒,無人 承繼蒙恩 。欲望於 其本


宗擇一 子承知白 後。」從之。其家舉故 虞部員外 郎昭立子 敷繼知白 。下禮部,言 :「敷 ,
昭立嫡 子,不當 為人後。」又故虞 部郎中張 珣妻高氏 言:「第三子 沂屬尊且 長,乞以 為
知白後 ,不受所 賜官。」 詔河南府 令知白族 人依世次 推擇有行 誼一人以 聞 。

  殿 前都虞候 、沂州防 禦使苗授 為容州觀 察使、步 軍副都指 揮使。

  丁 酉,以蕃 官如京副 使高永堅 為莊宅副 使、統領 官,副總 管曲珍、知環州張 守約


降敕奨 諭,各賜 銀絹二百 ,將官杜 紹、折可適、劉甫、張誠各 遷一官, 蕃官吹羅 以下功
次,遷 官、減磨勘年 有差。環慶路經略 司上珍等 出界功也。(永堅 或與曲珍、張守約 同
功賞, 但實錄不 詳耳,當 考。)

  詔 鄜延、環慶、熙河蘭會 路經略司 :「西賊昨經 蘭州傷敗 ,又向夏 暑,非舉 動之時 ,


頗留戍 邊兵馬, 虛食邊粟 。可相度 依差去先 後,減遣 歸營。 」

  戶 部言:「見緡不多 ,請發東 南諸路積 剩錢百萬 緡,置物 貨輸元豐 庫,變易 見錢 ,


以備支 用。」從 之 。

  詔 :「開封 府界戶馬 ,并以家 產鹽稅為 定。」(五年五月 五日霍翔 云,已移 入。 七


年二 月八日, 又五年八 月七日, 并七年二 月八日及 此日,又 三月二十 三日,皆 合參
考。)

  戊 戌,詔門 下、中書 外省立三 省、樞密 院吏不通 轉額法。

注 釋
  【 一】以勸 才吏「吏 」原作「 使」,據 宋史全文 卷一二下 改。
  【二】李憲 上蘭州城 守追敗西 賊功狀「功」原作「公」,據宋會要 兵一八之 一三改。
  【 三】熙河 路勾當公 事「熙」 原作「西 」,據下 文癸巳條 改。
  【 四】今年 正月二十 三日范純 粹奏「三 」,閣本 作「八」 。
  【五】每疋 給價錢十 千「每疋」二字原 脫,據宋 會要兵二 之二九、宋史 卷一九八 兵志
補。
  【 六】其餘 約束一依 朝廷近降 民馬指揮 「一」字 原脫,據 閣本補。
  【 七】上特 御延和殿 「特」原 作「時」 ,據宋會 要儀制六 之一八改 。
  【八】新令 已賦馬於 京東西諸 都保內均 養「都」 原作「郡」 ,據閣 本及上文 改。
  【 九】多為 首人倡率 「首」字 原脫,據 宋會要兵 二之二九 補。
  【 一○】元 豐七年二 月六日下 「七」原 作「六」 ,據閣本 及下文改 。
  【一一 】歲八祭用酒 以臣隨行 公使酒供 辦「八」原作「入」,據宋 會要禮一 二之二、通
考卷一 ○四宗廟 考改。
  【一二】果不震驚奔 駭渡河「不」字原 在「驚」字下,據 長編紀事 本末卷八 六取洮河
蘭會下 乙正。
 

卷三 百四十 四 元豐七年 (甲子 , 1084)

起神宗元豐七年三月盡其月

  三 月庚子朔 ,以董氈 為進奉使 ,廓州刺 史李叱納 欽為勝州 團練使。

  辛 丑,賜文 彥博燕於 瓊林苑, 上製詩以 賜之。

  劉 昌祚乞於 米脂寨中 路置堡。樞密院言 :「米脂 寨去綏德 差遠,然 自收復以 來,


雖有賊 馬鈔略, 不為深患 。蘭州賊 馬近遭傷 阻,恐懷 憤激,若 興役之際 ,萬一舉 眾奔
衝,小 失枝梧, 增長賊氣。」詔劉 昌祚候地 界了日, 別降指揮 。

  癸 未,詔知 延州劉昌 祚罰銅十 斤,坐擅 牒本將改 刺蕃落兵 也。

  甲 辰,賜司 農少卿廉 正臣、董詵紫 章服。正臣自 言:「先提點 在京倉場 ,首尾六


年,收 出剩糧三 十四萬石 、草二百 五十九萬 束。」故 奨之 。

  乙 巳,詔詳 定重修編 敕所刪定 官、刑部 侍郎崔台 符,中書 舍人王震 各遷一官 ;前


刪定官 知制誥熊 本,寶文 閣待制李 承之、李定, 賜銀、絹百, 以書成也 。(要見初重
修時。熙寧九年 十二月二 日,元豐 元年十一 月十八日 ,又三年 五月十三 日,又十 五日 ,
又八月 九日,又 五年十月 十二日, 又十二月 十五日, 又六年九 月一日, 當考。藝文志 :
元豐編 敕令格式 、赦書德音、申明 共八十一 卷,元豐 七年,崔 台符等修 。刑法志云: 初
議修 敕必先置 局,詔中 外言法之 不便與約 束之未盡 者議集, 然後更定 ,所言可 采而
行者, 賞錄其人 。書成,詔中 書、樞密院及 刑法司律 官俾參訂 可否以聞 。始,咸平敕 成,
別為儀 制令一卷 。天聖中 ,取咸平 儀制令約 束之在敕 者五百餘 條,悉附 令後,號 曰附
令。慶曆、嘉祐 皆因之。熙寧敕雖 更定為多 ,然其體 制莫辨。至元豐, 修敕詳定 官請對 ,
上問敕 、令、格、式體制如何 ,對曰:「以 重輕分之。」上曰 :「非也。禁於已 然之謂敕 ,
禁於未 然之謂令 ,設於此 以待彼之 至之謂格 ,設於此 使彼效之 之謂式【一】。修書者 要
當知此 ,有典有 則,貽厥 子孫。今之敕、令、格、式,則典則 也。若其 書備具, 政府總
之,有 司守之, 斯無事矣。」於是 凡入杖、笞、徒、流、死, 自名例以 下至斷獄 凡十有 二
門【二】,麗刑 名輕重者 皆為敕; 自品官以 下至斷獄 凡三十五 門【三】,約束禁 止者皆
為令; 命官之賞 等十有七 ,吏、庶人之 賞等七十 有七,又 有倍、全、分、釐之級 凡五卷
有等級 高下者皆 為格;奏 表、帳籍、關牒、符檄之類 凡五卷, 有體制模 楷者皆為 式;始
分敕、令、格、式為 四。熙寧敕十 有七卷、附令 三卷;元 豐敕十有 三卷、令五十 卷。熙寧敕 、
令視嘉 祐條則有 減,元豐 敕、令視熙寧 條則有增 ,而格、式不 與焉。二敕有申明 各一卷 。
天下土 俗不同, 事各有異 ,故敕、令、格、式外 ,有一路 、一州、一縣、一司、一務 敕式,
又別立 省、曹、寺、監、庫、務等 敕凡若干 條。每進 擬,有牴 牾重複, 上皆籤改 ,使刊正 ,
然後行 之,防範 於是曲盡 矣。上諭 安燾敕、 令、格、式,已見 二年六月 一十四日 。)

  自 嘉祐六年 ,始命開 封府諸縣 盜賊囊橐 之家立重 法,後稍 及曹、濮、澶、滑等州 。


熙寧中 ,諸郡或 請行者, 朝廷從之 ,因著為 令。至元豐, 更定其法 ,於是河 北、京東、
淮南、福建等路 用重法, 郡縣浸益 廣矣。凡劫盜罪當 死者,籍 其家貲以 賞告人, 妻子
編置千 里。遇赦若災 傷減等者 ,配遠惡 處。罪當徒、流者 ,配嶺表 ;流罪會 降者,配 三
千里, 籍其家貲 之半為賞 ,妻子遞 降等有差 。應編配 者,雖會 赦,不移 不釋。囊橐之
家,劫 盜死罪, 情重者斬 ,餘皆配 遠惡處, 籍其家貲 之半為賞 。盜罪當 徒、流者 ,配
五百里 ,籍其家 貲三之一 為賞。竊盜三犯, 杖配五百 里或鄰州 。雖非重 法之地, 而囊
橐重法 之人,並 以重法論 。其知縣、捕盜官 皆用舉者 ,或以武 臣為縣尉 。盜發十人以
上者, 限內捕不 獲半,劾 罪取旨。若復殺官 吏,及累 殺三人, 焚舍屋百 間,或羣 行於
州縣之 內,劫掠 於江海船 栰之中, 雖非重法 之地,亦 以重法論 。(刑法 志有此, 不得
其時, 因編敕成 附見,須 細考之。 )

  大 理寺丞郭 槩言,就 江寧府劾 陳繹,三 供罪狀不 盡,乞追 攝。詔陳 繹所未承 罪,


止以眾 證結案。

  丁 未,賜京 西都轉運 司度僧牒 百,修轉 般倉。後 再給五十 。

  詔 :「京東 轉運使吴 居厚修舉 職事,致 財用登饒 ,又未嘗 創有更革 ,止用朝 廷舊


令,必 是推行自 有檢察勾 考法度。宜令戶部 左曹下本 官具事曲 折,從本 曹刪修, 下諸
路遵行 ,庶課入 繼有登辦 者。」(實錄但云 刪修以聞 ,今從御 集。)居 厚言:「竊謂 聚
人理 財之義, 既已見之 於易,朝 廷詔令所 及,又復 委曲詳備 ,若推行 滅裂,即 耗散
偽弊悉 隨而起。臣將命東 州,承襲 困窘,深 恐速得罪 戾,每依 緣條法, 試為檢防 ,愚
者之慮 ,無足收 採。今奉朝命 具析,敢 不條上。臣謹 將已行案 卷及應干 令、敕,照會 增
損, 略敍施行 次第為上 下兩策, 或可以革 一時之弊 與夫久遠 施行,伏 在詳酌, 謹隨
狀上進。」(居 厚進檢察 勾考事件 兩冊,據 崇寧二年 八月三日 詔旨增入 。 )

  提 舉經度制 置牧馬司 言:「左 侍禁楊嵩 於河東共 買馬二百 八十八匹 ,嵩初言 河東


路約買 馬八千匹。」詔提 點刑獄司 劾罪。( 朱本以為 事小,削 去。 )

  戊 申,詔:「散直舊 兩班人員 ,自併為 一班後, 未經裁定 。可減指 揮使一名 ,都


知、副 都知押班 二人,於 兩次轉員 施行。 」

  詔 諸路知州 選在任官 可為州學 教授者【 四】,送 國子監審 察,令兼 管。


  知 洺州、朝 請大夫王 荀龍,通 判、奉議 郎孟蘊, 各降一官 ,坐差禁 軍防送也 。

  庚 戌,手詔 劉昌祚:「本路軍 氣,自永 樂不守以 來,折索 摧喪,非 往日之比 。近


聞諸 將互出, 頗獲賊級 ,軍氣小 振,則豪 勇異常之 人,宜有 旌別,將 以氣作之 ,使
鼓率士 心,樂於 攻戰。今賜卿 錦線戰袍 、紅線勒巾【五】、金線烏 梢弓、虎紋韔 韔、銀 纏
桿槍、 朱漆圓排 、金鍍銀 裝手刀各 五十,宜 擇眾與之 人,量所 宜賜之。 」

  詔 諸軍轉員 文字並送 門下省, 仍依樞密 院例宿直 。以門下 省言「諸 軍轉員及 換前


班除授 差遣,或 係臨時恩 例,若不 送門下, 因此為例 ,漸廢本 省職事」 故也。

  辛 亥,詔支 內藏庫絹 十萬付環 慶路。經 略司言, 賞功絹見 止四千餘 疋故也。

  壬 子,降宣 德郎、監察御史朱 京為宣義 郎、監興國軍 鹽酒稅務。初,京 言:「朝 請


郎董揚 休前任沂 州監司, 體量以疾 曠官衝替 ,法當與 宮觀,展 磨勘一年 。有司審 驗體
量應格 ,考功言 陳乞宮觀 ,留臺不 許磨勘。揚休雖非 陳乞,未 有此例, 御史臺定 當依
本法與 磨勘,而 朝旨不行 。朝議大 夫致仕宋 彥緣事故 差任宮觀 ,大略與 揚休相類 ,王
珪、蔡確由中書 進擬與磨 勘,改太 常少卿。案:揚休 年六十二 ,彥年六 十九,皆 未及
七十, 老疾雖同 ,長少則 異。揚休 已該磨勘 ,因差任 宮觀而所 乞不行, 彥則通理 兩任
宮觀留 臺月日, 許與磨勘 。臣竊意 大臣進擬 有愛憎之 私,陰收 其權,歸 怨於上, 望別
定奪改 正。」中書門 下言,京 所奏與事 實不同。 詔京具析 ,而京言 果不實, 故責之 。
(京初 有言,乃 二月一日 ,今并入 此。)

  前 汀州通判 、奉議郎 郭祥正勒 停。坐權 漳州,補 僧道亨住 持,不當 受金,悔 過還


主,及 違法差送 接人,經 赦也。

  御 史中丞黃 履乞與侍 御史張汝 賢同薦御 史。從之 。

  癸 丑,分命 輔臣祈雨 。

  手 詔:「嗣 王雖著品 令,然自 國初以來 ,未嘗除 授,故有 司不能定 其恩數。近除


宗暉嗣 濮王,宜 下御史臺 、閤門參 定以聞。」(二月 十四日。 )

  又 手詔:「京東、京西兩路保 甲領於提 舉司,近 已專置官 提舉,都 保內所養 馬則


保民相 干,理難 兩屬。令 霍翔、呂 公雅並兼 保甲。 」

  詔 付陝西轉 運副使范 純粹:「本路自用 師以來, 歲費浩大 ,朝廷前 後應副雖 已不


貲,而 邊糴雜須 尚未充羡 。近擘畫 令於京東 徐州鑄到 折二大錢 二十萬緡 ,計為四 十萬
貫之用 ,欲歲運 致往陝府 下卸,以 佐經費。未知 有無錢幣 輕多之弊 ,可速具 奏。」純 粹
言:

  本 路見有新 舊銅鐵錢 九監,鑄 折二大錢 約一百萬 貫,計小 錢二百萬 貫。自來 以本


路經 費浩大, 惟患鼓鑄 不廣,今 若歲以徐 州所鑄錢 四十萬貫 運致到本 路,只是 增得
本路鐵 錢監歲額 十分之二 ,即未至 有錢幣輕 多之害。
  雖 然,臣竊 有所議, 輒因聖問 ,願陳其 略。臣自 未軍興之 時參領漕 計,至於 今日 。
方此 財用艱窘 ,乃蒙朝 廷歲以見 錢四十萬 貫運至本 路,以佐 經費,而 以問臣, 在臣
計得以 自幸。然而臣若但 以本路得 錢為利, 而不為朝 廷久遠之 謀,則不 忠甚矣, 非臣
所敢為 也。謹條 列如後:

  一 ,契勘本 路沿邊諸 處,久來 難得見錢 。逐處歲 計,除以 本路課利 所入應副 支費


外,其 所少之數 ,並是於 永興商、虢、華、陝等 州錢監收 積,及於 近裏諸處 雇腳般運 前
去,其 所用腳錢 ,糜費極 多。且如 自陝府般 鐵錢一萬 貫至秦州 ,計用腳 錢二千六 百九
十餘貫 。今若自 徐州鼓鑄 錢津運到 陝府下卸 ,臣即不 見其得徐 州元鑄鐵 錢每一萬 貫計
用本 錢若干, 并沿路水 陸腳費又 若干,及 搭入自陝 府至邊上 所費腳錢 數目,即 一萬
貫之內 除本路腳 錢銷費外 ,紐算邊 上所得實 錢計若干 ,竊慮枉 有糜費。若以本司 言之 ,
則所 備固多, 若為朝廷 計之,即 恐不惟輕 用國力, 兼慮經由 之地,上 下勞費, 卒無
已時。 伏乞聖慈 更賜詳酌 ,付有司 會較施行 。

   一,臣前 自公府掾 謫知徐州 滕縣,與 利國監相 鄰,訪聞 本監雖是 出鐵,而 鐵性


獷脆, 惟宜製作 兵仗,即 未知鼓鑄 錢實又復 何如。葢陝西諸監 所用鐵, 若性稍獷 脆,
即難 於磨漉, 多致破缺 ;若性稍 稠濁,即 金汁易凝 ,流注不 快,錢上 字樣率多 昬晦 ,
與私鑄 濫錢夾雜 難別,為 害不細。兼臣契勘 陝西折二 大鐵錢二 十萬貫, 計用鐵三 百六
十萬斤 、木炭六 百萬斤。竊計徐州 所用鐵錢 料例,與 此不遠, 亦未知本 處所產鐵 炭每
歲足與 不足二十 萬貫所用 之數。此 雖臣私憂 過計,亦 乞朝廷會 較施行。

  一 ,臣以謂 飛運錢幣 之術,莫 如走役商 賈,最為 簡便。臣竊見東南 諸路歲以 見錢


上供, 不知其幾 百萬,水 陸津運, 勞費不少 。既運致 到京,每 蒙朝廷以 公據召人 於陝
西入便 ,卻於內 庫請出, 亦費行遣 。又竊見 關陝以西 至沿邊諸 路,頗有 東南商賈 ,內
如永興 軍、鳳翔 府數處尤 多。自來 患在賣到 見錢別無 回貨,今 若嚴立關 防符驗, 於陝
西近 裏及沿邊 諸路召人 入納,齎 給符驗, 直赴本貫 州縣就便 請領,即 公私為利 莫如
此比。借如恐沿 邊諸路所 入不多, 若只於永 興軍、鳳翔府等處 入便數十 萬貫,必 可取
足。如此,則不 勞公私, 便可飛運 得他路見 錢數十萬 貫在關陝 以西,比 之就徐州 本鑄
錢糜費 遠腳,耗 折過半, 仍只到陝 省下卸, 委似省便 。臣愚管 見如此, 更乞朝廷 會較
施行。

   又臣伏詳 詔旨,只 是詢問有 無錢幣輕 多之害, 而臣於聖 問之外, 輒陳煩說 ,紊


黷天聽 ,罪在不 赦。然念 事君之義 ,知無不 言,惟乞 聖慈深賜 矜察。(純粹奏此 ,乃
三月十 四日,今 附本月日 。葉夢得 云三百萬 緡,葢誤 也,已具 注六年九 月六日。純粹
八年四 月十二日 自右司出 漕京東, 九月二日 又奏此事 ,可并考 。)

  甲 寅,福建 路轉運副 使王子京 言:「點 檢福泉漳 州、興化 軍賣鹽價 不同,欲 乞均


定。」 詔戶部: 如不礙見 賣額鹽, 即依所奏 。

  乙 卯,江淮 等路發運 副使、朝奉大夫蔣 之奇,都 水監丞、承務郎陳 祐甫,各 遷兩


官,餘 減磨勘年【六 】,循資有差 。以上批「聞所開 龜山運河 ,於漕運 往來免風 濤百里
沈溺之 患,彼方 上下人情 莫不忻快 ,其本建 言及董役 成者,令 司勳第賞 以聞」故也。
(開龜 山河,在 六年十一 月二十八 日。神宗 寶訓議河 渠篇:七 年,江、淮發運副 使蔣
之奇請 鑿泗州龜 山左肋至 洪澤五十 七里為新 河,以避 長淮之險 。二月, 以成功聞 。之
奇奏計 至京,繪 圖來上, 上問曰: 「龜 山亦故道 耶?」之奇對 曰:「鑿山為 渠,非故
河也。方鑿 河時,獲 錢十四, 其文皆『開通』,識者 以為開河 必通之兆 ,猶李泌 之鑿砥
柱,獲 戟,文有『平 陸』,為平陸 之應也。」上喜, 遂下詔曰 :「所開龜山 河,於漕 運 往
來免風 濤百里沈 溺之患, 其始建言 及董役成 者,令司 勳第賞以 聞。」乃以之奇直 龍 圖
閣,進 秩二等, 餘遷官、減磨勘年 ,循資有 差。六年 十一月二 十八日開 河,七年 二月
十六日 遷兩官。之奇除直 龍圖閣, 陞發運使 ,在哲宗 即位後, 本傳可考 ,寶訓誤 也。
河渠 志第二卷 :龜山運 河,熙寧 中,皮公 弼議濬許 元所開新 河,自淮 陰屬於洪 澤,
四十九 里,以避 長淮之險 ,詔從之 。發運使 羅拯議鑿 龜山河, 屬於洪澤 ,公弼力 沮之 。
上察 公弼沮壞 事功,尤 欲用拯議 。元豐六 年,會發 運副使蔣 之奇奏計 京師,建 言:
「上有清汴 ,下有洪 澤,而風 浪之險止 百里長淮【七 】,邇歲沈毀 漂失公私 之載,何 可
勝計! 自諸道轉 輸經湖、江數 千里之遠 ,而覆敗 於百里之 近,良可 惜也。」上乃 遣都 水
監丞陳 祐甫經度 。之奇議 欲上自龜 山蛇浦, 下屬洪澤 ,鑿為複 河,取淮 為源,不 置堰
閘。祐甫以其言 奏,因復 陳工費浩 大,上曰 :「工費雖大 ,然為利 亦博矣。」祐甫曰 :
「異時 淮中歲失 船百七十 艘,若捐 數年所損 之費,足 以濟役事。」上曰 :「捐費 尚小 ,
如人命 何!」詔遣之奇、祐甫董役 事,起十 二州丁夫 十萬三千 有奇,於 正月戊辰 始事 ,
二月乙 未奏功。河亙五十 七里有奇 ,漕運往 來無風濤 覆溺之患 。上遣中 貴人勞賜 有差 ,
詔建言 成功之人 第賞以聞 ,命之奇 撰記,刻 石於龜山 。)

  賜 權發遣熙 州兼管勾 熙河蘭會 路經略司 趙濟銀、絹六百, 降敕奨諭 ,以應副 軍期


趣辦也 。

  禮 部言:「誠州奏: 乞於中路 要便之地 建二寺, 大步山欲 以靜化, 古融城欲 以懷


化為額 ,乞歲度 僧二人。」從之 。

  浮 圖寨監押 、殿直晁 立貸死, 免除名, 勒停,追 兩官衝替 。坐令十 將續連殺 投降


禿頭寨 主王傑也 。

  監 察御史蹇 序辰、翟 思並守殿 中侍御史 。

  丙 辰,戶部 言:「提舉京 東路常平 等事【八】燕若古 乞州、縣積欠 錢斛對移 令、佐


催督。 看詳欲下 提舉常平 司具可以 權對移職 位、姓名 ,申部關 吏部。」 從之 。

  詔 :「廣南 西路諸州 召募土人 隸雄略、澄海,其 例物依寄 招例支七 千外,更 增錢 :


邕州住 營者,每 名五千, 餘各三千 。具數關 牒見寄招 路照會關 牒。 」

  中 書舍人兼 侍講蔡卞 奏:「待 罪從官, 久無補報 ,舉士應 詔,又非 其才。伏望罷


臣職任 ,除一在 外差遣。」詔不許 。(此據 御集。要 見卞舉何 人,或見 朱本。 )

  丁 巳,大燕 集英殿。中燕,皇 子延安郡 王初侍立 於前,宰 臣王珪率 百僚廷賀 ,宣


答曰:「皇 家慶事, 與卿等同 ,深為欣 懌。」及珪等升殿 ,上又諭 王珪等復 前【九】, 分
班再拜 稱謝就坐 。久之,乃退 。王年未當出 閤,上特 令侍燕, 以見羣臣 。(哲宗熙寧
九年十 二月生, 此年九歲 也。舊紀 書:丁巳 ,燕羣臣 集英殿, 延安郡王 立侍於御 坐之
側,宰 臣王珪率 百官廷賀 。及升殿,上 命與王相 見。久之,王 乃退。新紀但 書侍側廷
賀。)

  己 未,手詔 :「熙河 一路開創 未久,凡 百用度, 錙銖較計 ,尚未易 供億。其緣防


城器具 ,雖為麄 惡之物, 極塞所直 ,自亦不 少。若於 禦賊施用 ,未是要 急,誠為 枉費 。
可下 經略安撫 制置司, 於已頒百 步守城法 內,據緊 急名件, 隨宜裁定 聞奏,毋 致闕
禦賊之 用。 」

  庚 申,御崇 政殿閱諸 軍轉員, 凡三日。

  詔 劉昌祚:「聞夏人 以諜妄傳 漢家欲城 胡蘆河, 遂發河南 北人馬十 分之九, 集於


練家流。宜明遠 斥候,知 賊所向, 清野城守 ,則為制 賊上策。」上批詔尾云 :「本路 撓
耕之兵 ,數出俘 斬,殆以 千數。羌人俗重酬 報,今所 聚人馬, 不見漢兵 ,勢不空 回,
必於諸 路鈔略。 諸路中本 路且有瑕 耲,必恐 首攖賊鋒 ,不可不 厚為之備。 」

  詔 御史中丞 雜壓在六 曹侍郎之 上。

  詔 :「陝西、河東經 略司休息 士馬,更 不出塞, 止為守禦 之計,候 今秋別聽 指揮。」

  樞 密院言:「馬 軍諸指揮 及諸班直【一 ○】,以年出 職及軍功 轉補,今 轉員約至 軍


使【一一】,各 有剩數, 遷補不行。」詔:「權 置下名軍 使二百四 十員【一二】:捧 日、 龍
衛各四 十,拱聖 、驍騎各 五十,雲 騎三十, 驍勝三十 。權置下 名副兵馬 使九十員 :拱
聖、驍 騎、雲騎 各三十。 」

  知 太原府呂 惠卿言:「相度開 麟、府、豐三州兩 不耕地, 所收極厚 ,可助邊 計,乞


推之陝 西路。」詔陝 西路經略 司詳酌施 行。(七月十 日丁未所 書當考, 此與彼相 重, 但
經略異 耳。呂惠 卿家傳有 可刪入者 ,今附此 ,須更詳 之。家傳 云:七年 春,惠卿 之任 ,
至河陽 以北,流 移者負老 攜幼屬於 道,皆本 路之民也 。既至, 思所以撫 存如上意 者,
先以尤 急者三事 上聞。其一,自五 年軍興, 調夫與驢 於民,夫 一名官支 雇錢一千 、米
一石, 驢一頭官 支賃錢五 百。而民 間自太原 至潞州至 河外,一 夫之費多 至百千, 驢之
直多至 十千,調 驢三千頭 ,至用錢 四萬貫, 而官支才 千餘緡。其後有司 復以為但 至極
邊,未 嘗入界, 追理所支 。其二, 河東於二 稅外,別 有和糴、支移,勞 弊與正稅 同,
而災傷 無蠲減之 法。自軍 興,民尤 以遠輸為 病。其三 ,河東轉 運司每歲 以斛斗十 萬石
饋鄜延 ,民間之 費幾至倍 蓰,乃能 畢足,而 計司不敢 以為言, 惠卿皆乞 除之。於是流
移之復 業者相踵 也。河東 四路邊面 二千餘里 ,兵七萬 人,舊制 畸零交錯 ,戰守不 分,
其弊如 陝西。惠卿團為十 二將:二 將以備北 ,一將在 嵐、石, 一將在府 州,而八 將番
戍河外 。凡所以 措置,一 切用陝西 之法。自師出無功 之後,敵 勢益張, 人心惴恐 ,並
邊退縮 不復敢耕 ,而新疆 葭蘆、吴堡間號木 瓜原者, 膏腴特甚 ,皆昔西 人恃以強 國者 。
惠卿遣 知石州趙 宗本相視 之,得地 可耕者甚 廣。乃雇 五縣耕牛 ,發將兵 護其外而 耕之 ,
旬日種 地五百二 十九頃。又耕麟、府、豐州 地七百三 十頃,弓 箭手與民 之無力者 、與異
時兩 不耕者九 百六十頃 ,邊民始 復有稼穡 之利,而 秋成則以 糴之官中 ,邊計賴 之以
紓。惠卿乃上疏 乞為營田 ,其略曰 :「今葭蘆、米脂 裏外良田 不啻一二 萬頃。西人名之
歇頭倉 ,或曰真 珠山,或 曰七寶山 ,言其出 禾粟多, 而國中所 資多出於 此也。果能為
之法 ,稍耕其 地,則兩 路新寨養 兵之費略 已備具, 而所資之 內地者無 幾矣,況 盡闢
之乎 ?然而所 以不敢耕 者,前無 捍衛,而 賊馬猶復 出沒於其 間,而官 中未有法 以耕
之故也 。夫捍衛 疆場,保 護耕鑿, 莫若建堡 寨。而論 者徒懲永 樂之敗, 而不究其 所以
敗,因 置而不敢 議,此非 計也。夫堡寨誠不 可建,則 凡新舊城 寨皆不可 守;誠可 守,
則曷 為而不建 之,以據 其要衝, 而令賊得 出沒於其 間而不敢 耕哉?今 葭蘆西南 去米
脂纔一 百二十里 ,若兩路 各建一寨 ,則每寨 相去不過 四五十里 。又於其 間置小堡 鋪,
以相照 望,則延 州之義合 、白草與 石州之吴 堡、克烏 以南諸城 寨,凡千 餘里之邊 面,
皆為內 地。其兵 固可移之 新寨,則 建寨初雖 當少益常 戍,而所 益不多矣 ,而闢其 地利
以贍軍 用,雖有 資於內地 ,而所資 不多矣。而河外三 州荒閒之 地,與昔 之為西人 所侵 ,
及蘇安 靖請棄之 以為兩不 耕者,臣 皆為法以 耕之。又及時就糴 於河外, 而使河內 之民
被文移 者量出腳 剩之宜, 而革百年 遠輸貴糴 ,以困公 私之弊。一二年間 ,財力稍 豐,
則又通 葭蘆之道 於麟州之 神木,其 通堡寨亦 若葭蘆、米脂之法 ,而橫山 膏腴之地 皆為
我有。使河西兩 路州軍城 寨相通, 自足為一 路。彼舉 國大入, 則固守勿 戰,以避 其鋒 ;
其散居 或小入, 則擇利時 出,以擊 其惰。縱未撲滅, 彼無所歸 ,不遠遁 沙漠,必 請命
畫疆, 則窺圖之 望絕,賓 服之心固 ,而邊境 安矣。竊以諸將既 不能為一 舉破敵之 謀,
以經畫 於前,比 奉詔旨令 臣相度措 置,以為 持久西邊 抗敵之計 ,宜無出 於此。」於 是
具所以 措置施行 之法,條 件以聞, 而朝廷未 暇為也。持久抗敵 之計,實 錄係之七 月十
日。據 八年正月 二十七日 所奏,則 營田乃不 如惠卿所 言也。)

  辛 酉,詔永 安縣【一 三】:「河南府六 陵勾當官 ,香火內 品等,自 來承例, 遠離陵


寢將迎 使客。自 今一切禁 止,非準 朝命輒離 陵所者, 論如擅去 官守法。【一四】 」

  京 東路轉運 司言:「鹽場收雜 錢不係本 息數,乞 歲支三百 千,為本 司公使。若別


費用及 數外取索 ,並以違 制論,不 以去官赦 降原減。」從之 。

  壬 戌,手詔 李憲:「昨奏鬼章 送馬十三 匹,乞買 寫經紙事 ,紙可就 賜之,而 還其


馬。 」

  詔 太學外舍 生周邦彥 為試太學 正,寄理 縣主簿、尉。邦彥 獻汴都賦 ,上以太 學生


獻賦頌 者以百數 ,獨邦彥 文彩可取 ,故擢之 。邦彥, 錢塘人也 。

  同 管勾京西 保馬呂公 雅言:「保馬餷瘠 ,已立備 償法,其 充肥未有 旌賞。欲乞保


馬生駒 每匹給絹 一疋,其 充肥支銀 楪。仍乞 借常平錢 五萬緡, 均付諸州 縣出息, 為銀
絹費。每歲 孟夏之月 ,聚而牧 放,可致 蕃息。」從之 ,京東路 準此。(五年五月 五日 ,
又九月 十四日, 又七年二 月八日, 又五月二 十六日、 二十九日 。)

  京 東路都轉 運使吴居 厚言:「密州板橋 鎮東枕大 海,四方 商賈所聚 ,竝無垣 牆。


乞調明 年春夫厚 築高垣, 以包民居 ,置關鎖 。其海灘 浮居小屋 ,大半隱 藏禁物盜 賊,
並令毀 撤,仍委 密州覺察。」從之 。

  京 西路轉運 判官沈希 顏言:「本路酒稅 監官闕員 及不職, 乞不拘常 制,奏差 公幹


文武官。」戶部言內 外官司罷 舉,已著 令。詔課利及 萬緡以上 ,依希顏 所乞。(六月 十
五日可 考。)

  詔 京東、京西、淮南路轉 運司:「聞本路久 不雨,可 訪名山靈 祠,委長 吏祈禱。 」


  甲 子,鄜延 路第二將 、西頭供 奉官張禧 追一官勒 停。初, 經略司命 禧以將下 兵至
開光 寺護輸稅 人乘,而 禧擅以所 部入米脂 谷采木, 賊馬略輸 稅戶,殺 人十四, 禧失
於應接。經略司 劾罪上之 ,仍收禁 禧。大理寺當 禧罰銅五 斤,請劾 官吏不應 禁禧罪。劉
昌祚言 :「禧故 不稟本司 處分,殺 無罪十四 人,有司 議法不當 ,情恐將 佐觀望, 以誤
邊計。」故有是 命 。

  詔 河東路經 略司:「臣僚初奏 斬獲西賊 一人,仍 體量西賊 入寇及城 寨、使臣 等應


敵次第 ,并殺獲 人畜,燒 蕩邑居, 詣實以聞。」(朱 本以為事 小削去, 當考其故 。四 月
七日丙 子,朱本 所增書, 或即此事 。)

  天 章閣待制 、提舉仙 源縣景靈 宮王居卿 卒。居卿 麤俗吏, 特以言利 至從官云 。

  丙 寅,廣西 安撫使走 馬承受薛 元方乞買 荊湖北路 鼎、澧、潭郡等州 土產良馬 【一


五】, 詔荊湖路 轉運司詳 度。

  誠 州言:「右司員外 郎孫覽建 議於新開 路多星、收溪置二 寨堡【一 六】,已 遣侍禁


劉詔以 兵往護役。」詔賜 多星堡公 使錢,歲 百五十千 ;土丁月 給錢,人 三百。(畢仲 游
云云當 其覽使歸 時。)

  戊 辰,詔:「河 北瀛、定二州 元豐五、六年 及接今歲 提舉糴買 封樁糧草 司所糴糧 ,


數以鉅 萬,而散 於諸處寄 糴,緩急 屯集大軍 ,遠近不 相及。兼新倉殆為 虛設,又 兼糴
處多無 守具,若 令漸運入 新倉,則 其費不貲 ,不若致 商人自運 為便。未知必須寄 糴利
害,宜 下本司具 析。」李南公、王子淵 言:「寄 糴法行之 已久。如保州、廣信安肅北 平 等
軍在定 州之北, 係極邊要 切儲蓄之 地,真定 府、祁州 、永寧軍 亦係次邊 ,合行計 置軍
儲處, 與都倉相 去皆近便 ,緩急般 取,尅日 可到。或容本司計 置兌移, 即可以并 歸都
倉。瀛州都倉寄 糴利害如 此。今若 使客人盡 知官中必 於都倉收 糴,非得 高價,未 肯入
中,則 必為之增 價。寄糴 之利,不 唯於都倉 無所嫌, 兼亦平準 物價,使 輕重之權 不為
兼并所 制。」從 之。(要 見都倉凡 幾所,在 甚州,自 何年立, 何年成。 )

  己 巳,知相 州滿中行 言:「林慮縣 南修合澗 河水,以 濟民用, 功既及人【一 七】;


又有孟 兒等村鑿 井取水十 年,百八 十尺不及 泉,民以 為勞而無 功,寧遠 行汲水。以初
奉朝旨 ,未敢罷。」詔罷 之 。

  廣 南西路經 略司言:「準轉運 司牒,闕 錢支遣, 遂急借裏 衣等錢; 及相度諸 州以


五等戶 正丁買鹽 ,已三申 尚書省, 不報。今邊防 軍費闕絕 ,牒請同 詳定敷奏。」上批 :
「許彥 先舉止狂 躁,輒以 本職事妄 移他司, 肆為張皇 ,諠言闕 乏,內搖 士卒之心 ,外
示弱羌 蠻,有虧 邊備。雖已差 替,可改 為衝替、事理 重。」(許彥先緣 何已差替 ,當考 。)

注 釋
  【 一】部 j 於此使彼效 之之謂式 下「之」 字原脫, 據宋史卷 一九九刑 法志補。
  【 二】自名 例以下至 斷獄凡十 有二門「 名」原作 「各」, 據同上書 改。
  【三】自品 官以下至 斷獄凡三 十五門「品官」原作「官品 」,據同 上書及容 齋三筆卷
一六敕 令格式條 乙正。
  【四】詔諸 路知州選 在任官可 為州學教 授者「在 」原作「官」,據 宋會要崇 儒二之五
改。
  【 五】紅線 勒巾「巾 」原作「 刀」,據 長編紀事 本末卷八 九徐禧永 樂之敗改 。
  【六】餘減 磨勘年「餘」原作「吏 」,據注文及 宋會要食 貨四三之 三改。又同上 書「年」
上有「 三」字。
  【 七】而風 浪之險止 百里長淮 「止」原 作「上」 ,據宋史 卷九六河 渠志改。
  【 八】提舉 京東路常 平等事「 事」原作 「司」, 據宋會要 食貨五三 之一三改 。
  【九】上又 諭王珪等 復前長編 紀事本末 卷九○蔡 確邢恕邪 謀作「上 又諭王與 王珪等
相見, 珪等復前」。疑本 刊有脫文 。
  【 一○】馬 軍諸指揮 及諸班直 「直」字 原脫,據 宋史卷一 九六兵志 補。
  【 一一】今 轉員約至 軍使「軍 」原作「 運」,據 同上書改 。
  【 一二】權 置下名軍 使二百四 十員「四 」原作「 三」,據 同上書改 。
  【一三】 永安縣「安 」字原脫 ,據宋會 要禮三七 之三四、 宋史卷八 三地理志 補。
  【 一四】論 如擅去官 守法「論 」字原脫 ,據宋會 要禮三七 之三四補 。
  【一五】乞買荊 湖北路鼎 澧潭郡等 州土產良 馬按:宋 荊湖北路 無「潭郡」,沅州又
稱潭陽 郡,見宋 史卷八八 地理志、 元豐九域 志卷六, 此處有誤 。
  【一六 】於新開路多 星收溪置 二寨堡「收」原作「牧」。按: 宋荊湖北 路誠州無「牧 溪」
而有收 溪寨,見 同上二書 ,「牧」 顯為「收 」之誤, 故改。
  【 一七】功 既及人「 及人」原 作「久」 ,據宋會 要食貨六 一之一○ 三改。
 

卷三 百四十 五 元豐七年 (甲子 , 1084)

起神宗元豐七年四月盡是年五月

  夏 四月辛未 ,大食貢 方物。

  西 上閤門使 、寧州刺 史王湛領 成州團練 使,蕃官 皇城使盧 凌領忠州 刺史,如 京副


使解 政為莊宅 副使,西 京左藏庫 副使李儀 為文思副 使,并兼 閤門通事 舍人,論 出界
功也。

  河 東經略司 言,蕃官 三班借職 屈德宜獲 級。詔以 一級遷奉 職,其一 級充本族 巡檢 。

  秀 州軍事推 官桑景、彞侔皆博 徒,以功 勝陟錢, (案:原 本有脫誤 。)并坐 汙濫


也。

  澶 州觀城縣 保甲三百 餘人,持 梃入舊縣 鎮奪攘民 財,命呂 公雅赴澶 州監劾。詔為


首人郭 萬領赴元 作過處特 處斬,呂 皓依法決 訖,特刺 配本州禁 軍指揮雜 役。(二 月一
日、十 四日、十 六日,并 四月二日 、十二日 ,可參考 別修。)

  壬 申,權提 點河北東 路刑獄李 仲甫言:「兩浙路 歲散和買 紬絹錢, 乞依江東 例,


止用舊 十分之三 給鹽。」 下本路轉 運鹽事司 相度 。
  詔 :「開封 府界三路 提舉教閱 保甲官并 本司勾當 公事官、指使,每 再遣官教 閱,
通比三 等:武藝 及五分, 與減磨勘 三年;六 分,減四 年;七分 ,遷一官 。以上每 加一
分【一】,更減 一年,至 十分取旨 。如止及三分 ,展磨勘 二年;二 分,展三 年;一分
以下, 降一官。 」

  甲 戌,陝西 轉運副使 葉康直言 :「準朝 旨應副秦 鳳路軍器 什物,本 路見闕, 若盡


製造, 十二年可 了。欲除 本路應副 外,更乞 給賜。」 詔據所乞 三分給一 。

  乙 亥,遼主 遣歸州觀 察使蕭浹 ,太常少 卿、乾文 閣待制侯 庠,來賀 同天節。

  福 建轉運使 賈青【二】言:「昨提 點江西刑 獄,編排 虔州諸縣 槍杖手立 額,依保 甲


為法, 歲一案閱 ,民以為 便。江西 一路可以 推行。」詔下本路 ,依虔撫 州、建昌 軍等 處
見行法 。

  丙 子,戶部 言:「本 曹每歲收 支常平、免役、場務、義倉 金帛米數 ,及田產 已佃未


佃、已 賣未賣, 水利或增 或廢,前 此未有以 勾考。乞 從本部立 法。」從 之 。

  河 東經略司 言,三月 中旬,西 賊夜入安 豐寨境, 焚民居殺 掠。詔遭 爇斃者依 例支


賜。( 三月甲子 墨本所書 ,當參考 。)

  提 舉府界保 甲司括畿 內馬,凡 得三千四 百七十六 匹。詔劉 琯以給教 騎人。

  丁 丑,京東 都轉運使 吴居厚言 :「去年 收息錢內 ,以七萬 三千緡餘 給河東保 甲司


賞賜支 用。」詔 黃廉據數 交割 。

  石 得一奏, 接伴遼使 下親從官 隨行虧法【三 】,欲乞令過 位覺察。詔許 之,其入 位


與北人 私相交易 ,及轉達 事情者察 之,餘勿 舉。(朱 本。)

  陝 西轉運副 使葉康直 專計置鄜 延路糧草 。

  京 東東路提 舉常平等 事燕若古 言:「沂、登、密、青州人 田訟最多 ,乞擇三 五縣先


方田。」詔候豐 歲推行。 (八年十 月二十五 日,罷方 田。 )

  賜 饒州童子 朱天錫五 經出身。天錫年九 歲,禮部 試誦七經 皆通。上召入禁中 ,取


諸經試 之,隨問 即誦,歎 曰:「此 童誦書不 遺一字, 又無所畏 懼,乃天 稟也!」延安
郡王時 在旁,上 指天錫而 撫王曰:「汝能如 彼誦書乎 ?」面賜 錢五萬, 使買書以 歸,
戒以後 無廢學。(天錫後 無聞,或 當削去, 并十月庚 辰其弟天 申。上指 天錫云云 ,據
林希野 史增入。希時任禮 部郎中, 實主試事 。元豐七 年甲子四 月,番陽 人朱擬攜 其子
天錫年 十有一, 能誦五經、語、孟凡百卷, 詣登聞自 陳。有旨送禮 部試驗。即召 天錫詣
部,試 以五經各 五篇,語、孟各三 篇,應聲 如流。又使秉筆自 書其鄉里、姓名。部為 保
明作奏。神宗召 赴睿思殿 ,親試易 乾卦、禮樂記、周禮考工記 ,皆全篇 百餘通。宮人 環
視,天 錫殊不懾 。哲宗時 九歲,為 延安郡王 ,侍膝下 ,神宗指 天錫而撫 之曰:「汝能
如彼 誦書乎? 」面賜天 錫五經出 身,仍賜 錢五十千 ,使買書 以歸,再 三戒以不 要廢
學。)
  戊 寅,客省 副使曹誘 言,乞本 省治事畢 ,候三省 、樞密院出, 方許出局 。詔:「客
省、四 方館所治 職事全簡 少,徒糜 占人吏, 端坐無補 ,可令治 務罷即出。 」

  上 第六女卒 。輟視朝 三日,追 封莘國公 主。年才 五歲,母 德妃朱氏 也。

  庚 辰,罷集 英殿大燕 ,命宰臣 賜遼使御 宴於都亭 驛。(舊紀云 以莘國公 主【四】喪,


罷同天 節燕。新 紀不書。 )

  陝 西轉運副 使、奉議 郎范純粹 為左司員 外郎。(除郎不必 書,因欲 載范純仁 知河


中,故 書。事在 五月辛酉 。)

  辛 巳,手詔 李憲:「每年兩番 西使到來 ,常求市 行牛角甚 急。若不 與一二, 聊慰


其意, 則情色怏 怏,頗傷 朝廷待遇 遠人之厚 ,故歲歲 常與之三 兩對,乃 可厭其奇 好。
即今有 司與禁中 見闕,可 廣收市五 七對以進 。每歲準 此。 」

  京 東西路轉 運判官沈 希顏言:「西京創 蓋倉敖, 其費無慮 五萬緡, 先給到度 僧牒


百道, 不足支用。」詔再 給五十道 。

  提 舉河北東 路保甲司 言:「大名府 朝城、澶州觀 城等縣、相州 臨漳縣保 甲百姓等 ,


羣以解 質為名, 公行強取 錢物。乞嚴立約束 ,內未獲 人每名賞 錢二百千 ,募諸色 人告
捉。自今保甲輒 敢如此, 並乞依此 立賞。」詔從之。(此據御 集,附奏 裁前。二月一日 、
十四日 、十六日 ,四月二 日,并此 十二日【 五】,當 考。)

  詔 :「河北保甲 司以保甲 買賣、質借、投托為名 ,狀實強 盜,應在 各所粉壁 曉示。


犯者情 涉凶惡, 罪不至死 ,奏裁。 」

  詔 :「諸將 官差經親 民兩任人 ,副將差 經一任人 ,陞一任 為『權』,陞兩任 為『權


發遣。』 」

  戶 部乞改市 易下界依 舊為榷貨 務,上界 為市易務 。從之。

  廣 南西路【六】經略 司言:「已自 融口通開 石門溪洞 路,欲與 新路側創 僧寺,化 諭


蠻人。 乞給度僧 牒五道及 降御書, 歲度僧一 人。」從 之 。

  壬 午,詔陝 西路提舉 保甲、東上閤門使 狄詠,朝 奉郎胡宗 回,各遷 一官;勾 當使


臣雷勝 等七人減 磨勘年有 差。以按 閱集教官 奏論也。

  鄜 延經略司 言:「新 復四寨深 在生界, 未有堡障 應接。若遣人牛耕 種,或恐 見侵


略,勢 不萬全。 乞候地界 了日施行。」(三 月庚申及 七月丁未 當考。 )

  詔 四方館使 、榮州團練使 、知蘭州王文 郁子右班 殿直師古 ,三班奉 職師魯、師孟 ,


各遷一 資。以熙 河蘭會路 制置司言 ,昨夏賊 圍蘭州, 師古等皆 守城,晝 夜力戰也 。
  甲 申,以涇 原路經略 使、寶文 閣待制盧 秉為龍圖 閣直學士 ,東上閤 門使、英州刺
史姚麟 為四方館 使、榮州團練 使。麟以討西 賊功,秉 以措置麟 軍馬出界 有勞也。(秉 傳
云:西 賊既犯熙 寧、乾興、隆德寨,秉 失備禦, 坐落待制 ,未幾復 職。葫蘆河川 開噶平
距寨二 百里,秉 諜知其恃 險不為備 ,乃密遣 姚麟、彭孫掩擊之 ,斬獲萬 數,牛羊 馬駝
不可勝 計。捷聞 ,上大喜 ,進龍圖 閣直學士 。)

  湖 北轉運使 、都鈐轄司言 :「誠州準朝 旨選使臣 招納西南 一帶溪峒 ,并開路 畢功。」


詔:「右侍 禁劉詔遷 一官,減 磨勘二年 ,權誠州 軍事判官 陳尚能【七】為宣 德郎,軍 大
將蔡義 轉三班借 職,右班 殿直楊昌 堯、王戟 、楊晟臻 各減磨勘 三年,李 開減六年 ,召
募進士 梁傳、邵 州【八】 司士參軍 李夔并為 三班差使 ,吏兵支 賜有差【 九】。 」

  乙 酉,溪峒 楊晟敢等 十五人: 授左右班 殿直者七 人,奉職 者三人, 借職者五 人。


楊晟臺 別賜絹五 十,餘賜 絹有差。湖北 轉運、鈐轄司上知 溪峒州授 漢官人招 納、開路功
也。

  丙 戌,景靈 宮官言, 芝草六生 於天元殿 門。

  廣 南東路轉 運副使孫 迥、提舉 常平等事 朱伯虎各 降一官, 知廣州王 臨落寶文 閣待


制知濠 州,通判 畢居卿、管勾 文字連希 元並衝替【一○】。臨坐鞫孫迥 受求囑, 居卿 隨
從;臨 、迥不檢 舉轄下兵 替換優重 差遣,及 失出入鄧 滿等罪; 伯虎奏事 不實;伯 雄鞫
何卿私 鹽事不盡 ;諤鞫石 大受事不 盡;大受 以官板造 匣、拷平 人,希元 隨順。雖會赦
降,特 責也。(六年 四月二日 ,郭槩勘 迥。元豐八年 十一月, 王臨自陳 私家榮遇 【一
一】,其略云: 臣在廣州 二年,因 發摘一作 過贓吏, 曾具事狀 奏聞。後來朝廷因 臣僚
言本路 運使孫迥 是郭槩舉 主,黨庇 孫迥出脫 了贓吏罪 狀,卻來 勘臣作上 書不實。是時 ,
臣為在 遠方,不 敢申訴, 蒙恩落職 差知濠州 。方欲具 因依奏聞 ,值先皇 帝服藥以 至上
仙,不 曾開陳。此事附見 當考。舊紀書:知 廣州王臨 鞫事受請 囑,落寶 文閣待制 ,知
濠州。 新紀不書 。孫迥紹 聖元年八 月丙戌為 戶中。)

  給 事中韓忠 彥言:「朝奉大夫 俞希旦權 發遣祥符 縣。希旦 近知滑州 ,以拷無 罪人


死衝替 ,應入監 當。祥符為朝 廷選闕, 始著令, 乃首選希 旦,恐非 立法擇人 之意。」詔
改差人 。

  御 史臺、閤門言 :「本朝舊合 班儀,嗣 王在郡王 上,宗姓 又在同列 之上。近例, 郡


王領使 相者,得 吏二人前 引。雖出 特旨,緣 嗣王恩數 尤宜加隆 。今參詳 嗣王若止 隨本
官立班 ,當在本 班之上; 使相即用 雙引。」 從之 。

  荊 湖路相度 公事所言 :「邵州 蒔竹縣歸 明侍禁楊 昌嚮於上 里堡建一 佛寺,乞 賜名


額及許 度僧。」 詔賜為感 化寺,二 年度僧一 人【一二】 。

  詔 :「定州 路都總管 司以忠猛 一指揮分 入驍武第 七、第八 、第九, 並帶請受。 」

  河 東路經略 使言,將 領張世規 等出界至 明堂川遇 敵,有功 人乞酬獎 。詔,張 世規


死,賜 其家絹五 十疋,子 孝經遷一 資。
  丁 亥,朝散 大夫、知均州 張頡直龍 圖閣、知廣州 。頡言:「謫守偏 郡,遽蒙 牽復,
然臣二 子一孫相 繼亡歿, 孤老無託 ,慮因此 不任事。伏望矜憐 ,檢會前 奏,除臣 一宮
觀差遣。」乃詔 頡罷直龍 圖閣,提 舉洪州玉 隆觀。(五月 二十九日 丁卯,乃 除宮觀, 今
并書。 頡本傳殊 不載,此 據御集。 )

  李 憲言疾病 乞罷任。 詔候與夏 人分畫地 界赴闕。

  戊 子,三省 言:「工 部郎中、權左 司范子奇 言:尚書 左、右司獨創 增吏額, 分為別


司,非 是。欲乞 依門下、中書省例 ,每有判 送文字, 更不離房 ,事重者 郎官親呈 ,事
輕則擬 定,令本 房請判筆。」從之 ,令左右 司著為令 ,其吏人 遣歸逐處 。

  中 書省言汀 州軍賊藍 載【一三】等行劫 ,走梅州 界,又殺 惠州歸善 縣巡檢。 詔:


「權宜州沿 邊溪峒都 巡檢、左班殿 直、閤門祗候 程建乘驛 與提點刑 獄司選募 兵民、土丁、
鄉丁、槍杖手百 人,給口 券隨行捕 殺。其去 賊百里內 ,不拘路 分捕盜官 ,並聽程 建處
分。獲賊首 人授班行【一 四】,賞錢五 百千,次 頭首三百 千,其餘 徒黨,除 依條酬賞 外,
更支錢 百千。許 徒伴自相 殺并告首 ,亦推恩。 」

  大 理卿王孝 先言本寺 獄空。降敕獎諭, 仍詔自今 有司上獄 空,令御 史臺刑察 案實 。


上以開 封府、大理寺比歲 務為獄空 ,恐為文 具以希賞 故也。(舊紀書: 戊子,大 理寺
獄空。 新紀不書 。)

  中 書省言:「河北路 頻奏羣黨 一二十人 以至三二 百人盜取 河隄林木 梢芟等。欲令


監司體 量有無, 如盜跡明 白,即依 累降指揮 督捕。如續有盜河 隄林木梢 芟等,非 凶惡
羣黨, 一面依此 覺察收捕 ,月具人 數捕獲次 第以聞。」從之 。

  賜 涇原路經 略司度僧 牒百,修 德順軍靜 邊寨城。(朱本簽 貼云:元 書德靜軍 城,


非是, 今以十五 房聖旨修 改。)

  辛 卯,上批 :「范子 淵乞發夫 萬人重修 直河,適 當農時, 非次調撥 ,初出於 不得


已。今河口既未 成工,則 其他埽岸 皆不須為 之,可更 不起發, 今見在河 上急夫亦 令放
散。」上以子淵 所修直河 不為功, 徒費工料 以數十萬 計故也。既而子淵 自言:「兩修 進
鋸牙, 河口幾塞 ,不虞漲 水及風雨 暴至,功 敗於垂成 。乞候霜降水 落修閉。」詔子淵 降
一官, 仍不理提 刑資序。(八月十 六日罷修 。韓駒云 :范子淵 建言開廣 武河導水 回遠 ,
則京城 常無淹浸 之慮。踰年役不就 ,故責詞 云:「汝 以有限之 財,興必 不可成之 役。 」
初,神 宗喜其言 ,及罷役 ,闔臺論 之,才貶 一官。駒 所云當考 。)

   詔:「諸 遞鋪轉送 金字朱牌 ,無遲滯 四次者轉 一資,或 賜絹五匹 ,餘每次 絹一


匹。 」

  又 詔:「客 省、四方 館使副各 領本職外 ,官最高 者一員, 仍兼領閤 門事。 」

  給 事中韓忠 彥言:「去年七月 乙巳,詔 給事中駮 正事,赴 執政稟議 ,如有異 同,


即據狀 取旨。今月丁亥, 門下省得 旨:『舉 駮事,依 中書舍人 封還詞頭 例。』庚寅, 中
書奉旨 :『給事中駮 事,赴執 政稟議, 如有異同 ,即具狀 繳奏。』臣詳 中書省再 得指 揮,
乃是不 許依舍人 封還詞頭 例,但改 舊文『據狀取 旨』為『具狀繳奏 』而已。竊以給事 中與
中書 舍人職任 頗均,如 有所見, 一則不稟 白而聽封 還,一則 許舉駮而 先稟議, 於理
未允, 久失申明 ,昨蒙處 分,事體 方正。況朝廷已施 行事,三 省僉同, 給事中或 有管
見, 仰裨萬一 ,即是已 與執政異 論,自當 求決於上 ,豈宜更 稟可否於 執政?乞 依丁
亥詔, 所貴兩省 官輕重體 均,獲申 獻納之分。」從之 。時章惇為門 下侍郎, 乙巳詔乃 惇
意也。 (畢仲游 作忠彥行 狀,可考 。)

  壬 辰,朝獻 景靈宮, 至天元殿 觀芝草, 宰臣王珪 等稱賀, 仍宣從官 以上賜茶 。自


是朝獻 畢,皆御 齋殿賜茶 。是日, 將至繼仁 殿,攝太 常卿趙彥 若度上必 哭,因附 入內
都知石 得一奏之 ,上遂不 哭。繇是 中元朝獻 ,唯上湯 一慟而已 。

  癸 巳,西夏 犯安塞堡 。(五月 四日奏到 。新紀: 夏人寇延 州安塞堡 ,將官呂 真敗


之。五 月一日并 十九日可 考。舊紀 書:第五 將呂真敗 之。)

  甲 午,上批 :「近中 書省言:『提舉河 北路保甲 狄諮對執 政官言, 所部見教 保甲 ,


借戶馬 二萬餘疋。初疑所 言非實, 今據本路 承受奏數 ,乃極相 遠。』可下諮 具析以聞 。」
(朱本 、新本並 削去。存 此可見當 時提舉保 甲官所言 多不實也 。)

  河 東路提舉 常平司言 :「去年 災傷民戶 闕食,義 倉穀不多 ,乞於常 平封樁糧 支三


五萬石 賑濟。」 從之 。

  知 荊南、朝議大夫孫 頎降敕獎 諭,賜銀、絹二百 ;轉運副 使、朝奉大夫、祕閣校 理


趙楊, 轉運判官 、承議郎高鎛 ,知誠州 、西京左藏庫 副使、閤門通 事舍人周 士隆各遷
一官。 以招納潭 溪、上和 等處歸明 人,及開 道通廣西 融州王口 寨功畢也 。

  詔 :「簡保 寧六指揮 ,所闕人 數依蘭州 創置壯城 指揮例, 於團結廂 軍投換。每指


揮額外 量增五十 人,以備 逃亡填闕 。令經制 司依例給 轉軍錢。 」

  京 東路都轉 運使吴居 厚言:「徐州 利國監鐵 柔良堪用 ,乞置寶 豐下監【一五】,每


歲除 供給公使 外,鑄折 二錢二十 萬緡,委 清河輦運 司以次附 帶上京寄 納,卻令 三門
輦運司 具舟載至 河中府, 因回腳鹽 車入陝府 轉移用度 。歲歲如 此,不為 無助。乞從臣
相度條 畫立法。」詔畫一具合 費用及自 利國監至 京腳直以 聞。今約鑄折 二鐵錢二 十萬 緡,
當費用 及至京腳 直計萬五 千四十緡 ,詔付戶 部關工部 ,并如居 厚所奏。

  詔 東南諸將 無馬處, 并改造步 人器甲。

  乙 未,詔襄 州編管人 劉彞放逐 便。

  密 州民苗茂 投匿名書 ,誣告板 橋鎮監官 張獻臣謀 反。有司 言茂已經 赦,詔特 杖脊


二十, 刺配沙門 島。

  丙 申,詔:「陝西軍 須經費錢 物,近已 降指揮, 合為一窠 支用。其令京師總 記司


勾考侵 冒。」(初置 總計陝西 軍須錢物 所,實錄 不詳,今 全用御集 本文,庶 易曉也。 )
  復 置兖州鄒 縣。(舊 紀書:復 鄒縣。)

  「 五月己亥 朔,御文 德殿視朝 ,召輔臣 觀麥于後 苑。

  宣 德郎、校 書郎邢恕 為著作佐 郎。(十 一月乙巳 遷職方。 )

  降 授宣德郎 葉祖洽為 校書郎。祖洽初除 知湖州, 上批「祖 洽,熙寧 首榜高第 ,可


與秘書 省職事官 」也。

  涇 原路經略 司言:「自今 沿邊將官、城寨使 臣坐事衝 替者【一 六】,乞再下 本司察


審【一七】,軍 前得力人 量事大小 ,於酬獎 折除,或 展年、降官【一八 】,依舊在任。 」
從之, 詔吏部立 法。(六 月辛巳可 并此。)

  詔 鄜延、環 慶、涇原 、熙河蘭 會、河東 路各給空 名宣頭劄 子二百。

  庚 子,詔荊 湖南提舉 常平司會 計兩路所 置溪峒州 縣城寨歲 費實數以 聞【一九 】,


從右司 員外郎孫 覽請也。 (此月十 一日、八 月一日, 六年五月 十二日, 可考。)

  詔 自京選將 校補廣南 諸軍將校 者,并官 給路費。

  壬 寅,手詔 知延州劉 昌祚:「去月癸巳 ,西賊犯 安寨堡, 第五將以 少擊眾, 獲其


酋豪, 非將副謀 臧、士卒 用命,豈 能如此? 若無非常 之賞,何 以使勇於 公戰者知 勸?
除朝廷 已特支給 外,可以 經撫庫金 帛或御前 降去銀器 先賞眾所 親見用命 有功之人 。其
諜知賊 馬信驗者 ,優予酬 獎。」初,賊數萬 寇塞門, 昌祚遣米 贇以本將 拒之,斬 級 一
百一十 六,殺統 領葉悖麻 、副統軍 酿訛埋, 大首領、鈐轄等五 人。葉悖 麻、酿訛 埋實主
永樂之 事。至是,中 外稱快, 因圖形以 進。上喜甚, 遣近侍即 軍中慰勞 ,諸將皆 優擢。
(此據 張舜民墓 誌,昌祚 傳亦同。新、舊紀 已見四月 二十四日 癸巳,又 五月十九 日丁
巳可考 。)

  龍 圖閣直學 士、權知 開封府王 存為樞密 直學士再 任。存辭 不拜,免 再任。

  詔 三路保甲 借民私馬 習藝者, 聽依舊。

  甲 辰,邢州 司法參軍 、鄜延經 略司勾當 公事李夷 行為承奉 郎。經略 司上夷行 隨軍


獲一級 也。

  侍 御史張汝 賢言:「比部員外 郎宇文昌 齡倚任吏 人鄭世隆 ,自守當 官差權正 名,


令史世 隆用事, 援引使臣 趙元為主 事,而元 不曉錢穀 。昌齡庸 暗,偏任 小人,竊 恐敗
事。」詔昌齡具 析。(朱 本云具析 到,無施 行,合刪 。今復存 之。昌齡 墓誌可考 。 )

  上 批:「司 門員外郎 呂升卿乃 呂惠卿弟 ,奏乞往 河東受辭 。既非朝 廷專命, 但與


告歸少 異,爾可 特依所乞 ,不住請 給,支驛 券,仍帶 親隨吏。」升卿初 乞依奉使 例 故
也。
  又 批:「京東東 路【二○】第二將 歐育昨防 拓修永樂 城,移疾 於米脂寨 ,及以書 間
諜沈括 、种諤, 可罷將官。 」

  賜 鄜延路經 略司見錢 鈔五十萬 緡,乘秋 稔市芻糧 。以劉昌 祚言,軍 資庫及轉 運司


軍須年 計,才可 支三兩月 也。

  丙 午,宣德 郎、大理評事 咸平來之 邵為監察 御史。用中丞 黃履薦也 。(八月丙子


罷。)

  詔 內人朝陵 ,諸陵使 臣毋得差 伎樂迎送 ,著西京 令。

  丁 未,以供 備庫副使 文貽慶兼 閤門通事 舍人,以 父彥博致 仕,推恩 擢之。

   西頭供奉 官武欽, 蕃官西京 左藏庫副 使歸仁各 遷一官; 文思副使 折可適, 侍禁


嚴顯, 殿直耿端 彥、齊誠 減磨勘二 年半;權 河陽節度 掌書記張 績循一資 ;鎮寨使 臣分
三等, 減磨勘年 、賜絹。 以根括蕃 兵論賞也 。

  環 慶路走馬 承受公事 黃誥乞令 諸州軍城 、寨積石,以 備守禦。詔下 陝西、河東路 施


行。

  供 備庫副使 、知火山 軍康昊衝 替,以在 任籍行人 糧斛故也 。

  詔 自今高禖 祝版與配 坐並進書 。

  己 酉,詔皇 后父祖墳 寺左街資 福禪院【二一】可除每年撥 放外,遇 同天節度 僧二


人、紫 衣一人。

  荊 湖路相度 公事、右司員 外郎孫覽【二 二】言:「沅 水已招懷 結狼、九衙等 百三十


餘州峒【二三】,乞 委本州隨 其風俗量 宜約束, 不必置官 屯守,自 困財力。盧陽、麻陽
之間有 生莫猺五 百餘戶, 乞招撫補 授,令把 托道路。自誠州至 融州融江 口十一程【二
四】,可通廣西 鹽,乞許 入錢於誠 州買鈔, 融江口支 鹽,增息 一分,可 省湖北歲 餽誠
州之費 ,辰、沅州準此。徽、誠蠻 多典賣田 與外來戶 ,乞立法 :溪峒典 賣田與百 姓,即
計直立 稅,田雖 贖,稅仍 舊。不二 十年,蠻 地有稅者 過半,則 所入漸可 減本路之 費。
乞下誠 、沅、邵三州施行 。又沅州 官水陸田 、山畬, 乞許射佃 ,候耕墾 熟,限年 立課。
辰州土 丁三千, 自建誠、沅州,分 在逐州屯 守,裹糧 番休,相 繼於道, 人力不易 。欲
乞募歸 明人及內 都每土丁 十人兼雇 四人【二 五】,漸可減 罷土丁。緣邵 州屬湖南 ,誠、
沅州屬 湖北,融 州屬廣西 ,地跨四 州,分屬 三路,緩 急措置不 相照應。欲乞 誠、沅、融、
邵四州 內,擇地 理居中要 便一州, 令知州帶 提舉誠、沅、融、邵四 州緣邊溪 峒兵甲公 事,
或緣邊 安撫都監 名目。如逐處溪峒 有合措置 ,許申稟 提轄,抽 那應副。」詔:「誠州 買
廣西鹽 ,立蠻人 地稅,免 租課佃官 地,並施 行。其乞 誠、沅、融、邵四 州擇知州 帶四州
兵甲事 ,下逐路 相度。」(此 月二日、七月 四日,八 月一日, 六年五月 十三日, 可考 。)

  初 ,朝廷既 治五溪, 而蠻猺介 荊、湘、桂管之間 ,官兵鎮 守,勢不 能相屬, 數困


侵掠。覽奉 使相視要 害,增築 障塞,道 荊、湘、桂管溪峒 ,使相通 達,兵不 留行,蠻 費
大省, 而患亦息 。會議者欲招 徠誠州西 道、烏耳等, 而辰、沅又欲 籍蔣波六 猺人為民 ,
覽曰:「西 道、烏耳之蠻 ,猶禽獸 也。」即奏罷之。及還 ,見上, 因極言:「徽 、誠內 屬,
當時從 事者官過 其望,雖 趨走給使 之職,皆 欲資以為 官,未有 已期。蠻猺散漫山 谷,
不能羣 聚,說諭 招徠,宜 無難者。然地不可 賦,人不 可使。廣無賦之地 ,籍不可 使之
民,而 大農之費 累百巨萬 。願畀之 郡縣屬覊 縻之,不 以累中國 。後有言 者,唯陛 下察
之。」上納 用焉。(此據畢仲 游誌覽墓 ,附見五 月十一日 覽奏請後。五年十 一月十二 日,
周士隆 云云可考 。)

  環 慶路經略 司乞增馬 軍三二千 騎防秋。詔發在京 馬軍五指 揮權住邠 、寧州, 支十


分馬。

  詔 :「高麗人齎 王子僧統 書及金銀 遺秀州僧 淨源,源 有答書, 即明州移 牒報之。」

  庚 戌,龍圖 閣待制、知桂 州熊本賜 銀、絹三百, 仍降詔獎 諭,以招 納廣南西 路潯、


融、王江溪 峒蠻并開 路功畢也 。其勾當文武 官,趣經 略司上功 狀。(五年七 月八日, 本
知桂 州;六年 六月四日 ,辨正疆 至;七年 六月四日 ,除吏侍 ;八月九 日,詔候 辨正
赴闕。十月 二十二日 賜交趾詔 ,此辨正 事也。開路功 此十月一 日己酉、 二十 七日乙丑
【二六】、六月十三 日辛巳、八月 一日戊辰 、九日丙子可 考。崇寧三年 王祖道云 云當并考 。)

  詔 :「西賊 圍蘭州, 有投來蕃 部倫約克 先報,最 為信驗。與遷三資 ,如不願 遷資 ,


支錢三 百千。 」

  雄 州言,主 管覘事人 馬傑探報 北界事有 驗【二七】。詔與 三班差使 。

  詔 :「涇原路經 略司促姚 麟速上出 界將副部 隊將下元 部馬步軍 人數以聞。」欲行 賞


也。

  詔 :「北界 牒理會寧 化軍差人 過天池地 分捉拏人 口事,可 下經略司 契勘緣故 ,詣


實疾速 依理施行 ,迴牒訖 奏。」( 御集。 )

  辛 亥,權知 開封府、龍圖 閣直學士 王存為兵 部尚書。存固 辭,且言 :「左丞王安 禮


之妻乃 臣故妻之 妹,法亦 當迴避。」詔不許。後旬日,改 戶部尚書。(改戶 書乃二十 五
日,今 并附此。 )

  詔 :「提舉河北、永興、秦鳳 等路保甲 司官各兩 員,自今 奏請文字 並連書, 機速事


不用此 法。 」

  詔 :「自今 提舉保甲 武臣,須 委有面陳 事,即許 夏季入奏。 」

   壬子,疏 決在京獄 囚強盜鬥 殺輕者減 一等,雜 犯抵死降 流,流以 下第降, 杖以


下第降 ,以下釋 之。開封 府界諸縣 準此。( 兩紀並書 此。)

  西 頭供奉官 劉奭為閤 門祗候, 後毋得為 例。奭, 永年子、章獻明肅 太后族孫 ,故


擢之。

  詔 :「環慶 路土兵三 千人,留 戍鄜延歲 餘,人情 非便,其 令罷歸。 」

  癸 丑,龍衛 軍使李真 換右侍禁 ,減磨勘 四年,為 本路隊將 。從熙河 蘭會經略 司奏


也。

  詔 :「遣使案閱 將兵武藝 ,將、副應殿最者 ,最不及 五分、殿不減三分 ,不賞罰。」

  乙 卯,詔著 作暫闕官 ,校書郎 或正字兼 權。

  龍 圖閣直學 士、定州路安 撫使蔣延 慶奏乞:「伏望下 都總管司 ,令從定 州、河北駐


劄第一 、二將,每月 一次輪馬 步軍一指 揮赴州衙 教場,帥 臣親按閱 提舉。」詔令依將 敕
施行。 (按:紀 十八日事 。)

  丁 巳,皇城 使、忠州刺史 呂真領嘉 州團練使 ,西京作 坊使米贇【二八】為內 園使、


雄州刺 史,內殿 崇班張仲 元為內殿 承制、閤門祗候。以上 批「安塞敗賊 ,實由呂 真斥候
明審, 米贇得以 收漢、蕃入堡。安塞被圍, 即領所部 應援,與 副將合力 驅除,雖 斬獲
不多, 亡失過甚 ,推其存 心忠勇, 不以彼我 為念,宜 奨之以勸 協力國事 者。贇等 以單
孤一 寨,守兵 不滿千人 ,卻賊數 萬,斬獲 著名凶悍 酋豪十數 ,寇喪氣 逃遁,與 前後
出寨俘 斬老弱不 同,可優 厚推恩」 故也。( 四月二十 四日并此 月四日可 考。)

  詔 自今客省 四方館、 閤門暫闕 官,即互 權。

  己 未,河東 路提舉常 平司言:「提 舉河東保 甲司【二九】,乞 借糧於停 積之家, 貸


闕食保 甲【三○】。常平 司以常格 止絕【三 一】。若貸非保甲 戶,即為 侵越,已 奉詔聽 本
司施行 。勘會保 甲司勸誘 ,多勒令 出辦教事 ,錢糧乃 其本職, 賑濟當關 本司,豈 非侵
越?」詔:「提舉保 甲司放罪。提舉常 平司撥糧 二十萬石 ,約保甲 隨處封樁。保甲司 有
災傷, 奏聽朝旨 賑濟。河北、陝西 準此。河北等 路各十五 萬石,永 興等路各 二十萬石 ,
秦鳳路 各十萬石。 」

  提 舉河東保 甲司言:「保 甲并起團 教,乞輸 小保人戶 逐村修鋪 屋,備更 鼓巡宿。」


從之。

  庚 申,通直 郎、寶文閣待 制、知潭州何 正臣,奉 議郎、提點湖南刑 獄劉載, 各降一


官;通 判潭州李 綱罰銅十 斤。正臣知廬 州,載、綱并 衝替。綱坐私忿提 點刑獄司 吏,教
人舉首 而案其罪 ,正臣、載坐互論 奏以不實 也【三二】。(五 年五月二 十七日, 正臣 知
潭州。 )

  詔 明州昌國 西監巡檢 司招土兵 百人,於 明州崇節 指揮除其 數。以鈐 轄司言昌 國西


監兼岱 山鹽場, 控扼海道 也。

  詔 中書舍人 蔡卞給假 一月,令 往江寧府 省視王安 石疾病。(此據御 集。八月 三日 ,


催赴闕 。)
  辛 酉,白虹 貫日。( 兩紀並書 。)

  正 議大夫、 知筠州滕 甫【三三 】知湖州 。(正月 乙巳可并 此。)

  朝 散大夫、直集 賢院、權管勾 西京留守 司御史臺 范純仁權 知河中府 。官制初行, 上


欲召純 仁用之, 王珪、蔡確言純仁 好異論, 且疾病不 可用。及純仁弟純 粹由陝西 轉運
副使入 對,上問 純仁無恙 否,純粹 對以實。上悟 ,尋有是 命。(此據邵 伯溫聞見 錄。伯
溫云即 除龍圖閣 ,誤也。 純粹除郎 ,在四月 庚辰。)

  純 仁至河中 ,時督教 保甲甚嚴 ,非老弱 不許在家 ,農事皆 廢。純仁 上疏言:「竊


見陝西 今夏二麥 將欲成熟 ,要眾手 併力收穫 入倉,當 如寇盜之 至。若稍 過時,或 值風
雨,則 所損極多 ,不惟可 惜一年民 力耕種之 勤,況當 邊陲用兵 之際,糧 儲不可少 乏。
緣今來 保甲並是 彊壯之人 ,卻以五 日一次教 閱,有妨 農事。又況夏熱, 筋膠軟弱 ,人
力不健 ,非閱武 之時。伏望聖慈特 賜指揮, 應令保甲 於此農忙 之際權住 教閱,將 來冬
寒農隙 ,卻令補 填合教日 數,所貴 不奪農時 ,人不乏 食。又百 姓兩丁之 家,一丁 保甲 ,
須一丁 供送,則 治生全然 失力,其 間更有地 少貧弱之 人,尤為 不易。伏望朝廷更 賜采
察。」又言:「今秋陝西 田稼豐稔 ,將來軍 民必皆足 食。然收 穫不可稍 遲,當如 盜賊 之
至。蓋子實纔熟 ,即有雀 鼠侵耗之 害,兼易 為迸散遺 落,萬一 忽遇風雨 ,即所損 極多 。
緣今來 少壯農夫 多係保丁 ,卻以五 日一次教 閱及往還 ,頗妨收 穫。伏望 聖慈特與 權住
教閱, 候至將來 收穫了畢 ,即令補 填權住過 日數。如此,則公 私不失其 利,亦使 務農 、
教戰各 得其時。 如臣言可 采,乞作 聖意施行。」不報 。

  提 舉京東保 甲馬霍翔【三四】言:「買馬法 無過八歲 ,及十五 歲給公據 斥賣。竊以


牡馬 十歲方壯 ,牝馬十 七歲猶生 駒,乞許 買十歲以 上牡馬, 十三歲以 下牝馬, 十七
歲以上 斥賣。馬錢先以提 舉司錢代 支,民戶 均助錢令 隨役錢納 。民有物 力在鄉村 而居
城郭, 謂之遙佃 戶。欲乞 鄉村保甲 養保馬均 出助價; 及單丁、女戶見與 保甲同等 第人
自三等 以上推排 主養【三 五】;官戶守 官在外及 第四等以 下女戶、單丁 ,止出助 錢;寺
觀有物 力,乞依 附戶。」從之,仍 下京西路 施行。翔又言 :「約京東路 齊、淄、青、鄆、密 、
濰六州 產馬最多 ,可減為 五年;濮 濟兖沂徐 單曹州、淮陽軍、南京產馬 差少,可 減為
七年; 登、萊二州馬 雖多,往 往不及格 ,可依舊 十年取足。」詔五年者 展為六年 ,七 年
者展為 八年,餘 依奏。( 志有。)

  壬 戌,戶部 言:「河 北轉運司 借支河北 糴便司封 樁及舊糴 便司、三司封樁六 十餘


萬石, 無寬剩錢 物撥還, 乞除放。」詔通限 十年還 。

  詔 :「自今春秋 釋奠,以 鄒國公孟 軻配食文 宣王,設 位於兖國 公之次。荀況、揚雄 、


韓愈以 世次從祀 於二十一 賢之間, 并封伯爵 :況,蘭 陵;雄, 成都;愈 ,昌黎。 」

  初 ,晉州州 學教授陸 長愈【三六】言:「近 封孟軻為 鄒國公, 謂宜春秋 釋奠,與 顏


子並配。」下太常, 而太常少 卿葉均, 博士盛陶、 王古、楊傑、辛公祐,謂 凡配享從 祀,
皆孔子 同時之人 ,今以孟 軻並配, 非是。」禮部 看詳:「唐貞 觀二十一 年,詔以 漢伏 勝、
高堂生【三 七】,晉杜預 、范寧之徒二 十一賢與 顏子俱配 享孔子廟 堂,至今 猶為從祀 ,
豈必其 同時人也 ?孟子於 孔聖之門 ,當在顏 回之列【三八】,久未 配食,誠 為闕典。伏
請自今 春秋釋奠 ,以鄒國 公孟子配 食,荀況 、揚雄、韓愈並以 世次先後 從祀於左 邱明
等二十 一賢之間。左邱明 至范寧等 二十一人 並封伯爵 ,乞荀況、揚雄、韓愈 亦封伯爵。
自國子 監及天下 至聖文宣 王廟皆塑 鄒國公像 ,其冠服 同兖國公 。仍畫荀 況等像於 從祀
之列, 荀況在左 邱明之下 ,揚雄在 劉向之下 ,韓愈在 范寧之下 ,冠服各 從封爵。」 均
等又以 為非是, 禮部言:「均等援 據不經, 無足取者。」於是從禮 部議,而 有是詔。 又
詔學士 院修撰贊 文。(據林希 傳。此議實自 希出,希 時為禮部 郎中。墨本此時已 從禮部
所請, 朱本又加 詳焉,而 哲宗實錄 新、舊本 並於元豐 八年三月 二十八日 辛酉書:「詔
孟子同 顏回配享 文宣王, 荀卿、揚雄、韓愈同左 邱明從祀 ,令學士 院修撰贊 文。」似 重
複也。蓋三月二 十八日但 令學士院 修撰贊文 耳,其配 享從祀, 則七年五 月二十四 日既
有詔矣 ,今并見 於此。兩 紀並書於 此。)

  詔 諸路帥臣 、監司等 舉大使臣 為將領。

   癸亥,御 史蹇序辰 乞下江西 提舉鹽事 司考校諸 州軍同提 舉管勾兼 官功狀, 比祖


額多者 【三九】 ,比附福 建路近例 擬定行賞 。詔下司 勳施行。

  提 舉京西保 馬司言:「本路養 馬十五年 數足,乞 每都先買 二十匹, 限歲終足 ,許


本司校 量知在能 否,聞奏 陞黜。」 詔依元降 年限,每 年買及一 分。(志 有。 )

  甲 子,詔京 西、京東 路民已養 戶馬者, 免保馬。

  廣 南東路轉 運司言:「軍賊藍 載【四○】等,除虔, 梅州二州 人外,餘 皆汀州人。


乞下福 建路提點 刑獄司【四一 】及汀州,協 力捕殺。」詔:「兩路 監司合兵 捕逐,毋 擅 招
誘。如 逗遛養寇 ,當不用 常法停竄。 」

  尚 書省言:「自行官 制以來, 諸寺、監不治外事 ,唯太府 寺市易案 事與諸路 相關 。


看詳興 置市易, 當令所在 官司量度 州縣閒要 ,遇賤則 買,遇貴 則賣。元置市易詔 ,半
年出息 一分【四 二】,一年以 上出二分。然所在 物價增減 ,難以期 定,而一 州、一縣價
所增減 ,相去亦 必不甚遠 ,則或積 而難售。所在 州縣物價 不同【四 三】,又不能 遍知,
今若每 旬令一路 州軍估定 物價,報 提舉司, 提舉司報 轄下州【四四】,州下所屬 ,榜
募人 出抵當或 見錢,市 易司收息 一分至二 分,令商 人自賣, 則官已收 二分之息 ,而
又有餘 利以資販 者,則商 賈流通, 貨無湮滯 ,稅額敷 羡,物價 常平。若無可抵當 而貨
須變易 者,但不 虧元價亦 許賣【四 五】。」 詔具為令 。

  乙 丑,禮部 乞:「六 曹於所隸 寺、監, 寺、監於 所隸司、局【四六 】,各許 抽摘點檢 ,


稽遲者 稱事書罰 或上簿【 四七】, 上下半年 各取索點 檢。」從 之 。

  詔 廣南西路 經略司管 勾機宜文 字,承議 郎程節為 朝散郎, 勾當公事 、宣德郎 程遵


彥為通 直郎;知 融州、西頭供 奉官、閤門祗 候溫杲, 都巡檢、西頭 供奉官劉 舜賓,王 口
寨監押、右侍禁 杜臨,各 遷一官; 餘遷官、減磨 勘年、賜絹有差。以經 略使熊本 上招納
融州溪 峒、通道 置驛功畢 ,故賞之 。(十二 日,賜本 銀、絹。 八月一日 可考。)

  神 虎都虞候 呂釐免解 發,并戰 功陞五資 ,換內殿 承制,為 涇原路第 十一部將 。


  丙 寅,上批 付劉昌祚 :「夏人 昨者不承 詔命,繼 舉大眾, 攻圍蘭州 ,傷夷敗 散,
續為諸 路討擊, 勢頗摧喪 。近於本 路出沒, 又為邊吏 斬其酋豪 ,自此忿 氣應更增 倍。
若不開 示招徠, 深慮蜂蠆 有毒,困 獸猶搏, 用兵未有 休時。卿可相度, 具可與不 可開
道朝廷 恩意以聞。 」

  中 書省言, 熙寧二年 天下應有 馬十五萬 三千六百 三十四。詔兵部取 索內外馬 數比


較以聞 。

  詔 給末鹽錢 鈔三十萬 緡,為河 東路轉運 司糴本。

  熙 河蘭會路 經略安撫 制置使李 憲奏:「勘會熙、河、岷、通遠四州 軍百物踴 貴,米


斛四百 七十足。今幸二麥 有十分之 望,經制 司全無糴 本。臣欲 乞於賞功 不盡絹內 支撥
絹二 十五萬匹 ,剗刷借 支錢五萬 貫,并采 買木植司 借支錢五 萬貫,及 乞下榷茶 司於
熙州借 撥見錢一 十五萬貫 ,通以五 十萬貫、 匹,趁時 收積軍實。」從之 。(御集 。 )

  丁 卯,提舉 京西路保 馬司言:「體問上 等戶私馬 有三兩匹 者,願盡 印為保馬 ,乞


許養至 三匹。除役錢 、保內巡宿、催稅 甲頭等依 元法減免 外,以所 養馬每匹 各聽次丁 一
人,準 法公私罪 杖非侵損 於人者用 贖。」從之, 京東路準 此。(五年二 月五日丁 巳, 霍
翔陳請 已移入七 年二月八 日。)

  賜 綾錦院營、 御厨營地修 三省六房 院【四八】。初,三省 吏自言:「樞 密院昨置 五


房院, 主事以下 集居,公 私以為便 。三省總 領中外之 事,理宜 謹密,乞 於舊城內 置官
舍,以 備緩急付 受行遣。」詔置三省六 房院,令 錄事至令 史集居。至是 ,以營地 賜之 。
後不果 置。

  御 史蹇序辰 言:「聞 知杭州張 詵於部下 雇乳婢, 留三月限 滿,其夫 取之,詵 乃言


元約三 年,其夫 訴於轉運 副使許懋 ,取契照 驗,實三 年也。始悟引致人 見罔,挾 刃往
刺,既 不相遇, 旁中四人 ,卒與俱 死,杭人 寃之。望下本 路體量, 如實,乞 行顯罰。」
詔提點 刑獄司考 實以聞。 後提點刑 獄司言無 之,其奏 遂寢。

  詔 文臣中大 夫、武臣 諸司使以 下,致仕 更不加恩 。

  以 邕州延眾 寨為富州 。(按元 豐九域志 :富州廢 於開寶五 年,省馬 江、思勤 二縣


入龍平 ,隸昭州 。三朝地 理志同。 不知何故 復置富州 ,又仍廢 ,當考。 )

注 釋
  【 一】以上 每加一分 「加一」 二字原脫 ,據宋會 要兵二之 三○補。
  【二】賈青「青」原作「請」,據閣本 及宋會要 兵一之九、宋史卷 一八三食 貨志改。
  【 三】接伴 遼使下親 從官隨行 虧法「虧 法」,宋 會要職官 五之三作 「覷步」 。
  【 四】莘國 公主「莘 」原作「 興」,據 閣本、宋 會要禮五 七之一八 及上文改 。
  【 五】十六 日四月二 日并此十 二日活字 本作「十 七日四月 二日并此 十四日」 。
  【 六】廣南 西路原作 「廣東西 路」,據 閣本及宋 會要道釋 一之三○ 改。
  【七】權誠 州軍事判 官陳尚能「軍事判 官」,宋會要 蕃夷五之 八九作「軍事 推官」 。
  【 八】邵州 「邵」原 作「郡」 ,據同上 書改。
  【 九】吏兵 支賜有差 「吏」字 原脫,據 閣本及同 上書補。
  【一○】通判畢居卿 管勾文字 連希元並 衝替按宋 會要職官 六六之二 八「畢居 卿」下
有「司 理滕伯雄 陳諤番隅 縣尉石大 受轉運司 」十七字 ,此脫。
  【 一一】王 臨自陳私 家榮遇「 陳」原作 「柬」, 據閣本改 。
  【 一二】二 年度僧一 人「二」 ,宋會要 道釋一之 三○作「 三」 。
  【 一三】藍 載「藍」 原作「蘭 」,據宋 會要兵一 二之一○ 改。
  【 一四】獲 賊首人授 班行「賊 」字原脫 ,據閣本 及同上書 補。
  【一五 】乞置寶豐下 監「寶」原作「實」。按宋史卷 一八○食 貨志:「元豐 以後,西 師
大舉, 邊用匱闕 ,徐州置 寶豐下監。」卷八 五地理志 京東西路 徐州條:「監 二:寶豐 ,
元豐六 年置,鑄 銅錢,八 年廢。」「實」顯 為「寶」 之誤,據 改 。
  【一六】自今沿 邊將官城 寨使臣坐 事衝替者「者」字原作「去」,據宋 會要職官 七六
之一七 改。
  【 一七】乞 再下本司 察審「乞 」字原脫 ,據同上 書補。
  【 一八】或 展年降官 「或」字 原脫,據 同上書補 。
  【一九】詔荊湖南提 舉常平司 會計兩路 所置溪峒 州縣城寨 歲費實數 以聞按: 既為
「會計 兩路」,則此上不 當只言「荊湖南」,據下文 己酉條「荊湖路相 度公事、右司員外
郎孫覽 言」云云 ,不稱「 荊湖南」 而統稱荊 湖路,疑 此處「南 」為「路 」之誤。
  【二○】京東東路原 作「京東 路」,據 閣本補。按:京東 路熙寧七 年分為東 西兩路。
見宋史 卷八五地 理志。
  【二一】資福禪院「院」原作「林」,據閣本、 活字本及 宋會要道 釋一之三 ○改。
  【二二 】右司員外郎 孫覽「右」原作「左」,據 上文及宋 會要食貨 七○之一 六、宋史卷
三四四 本傳改。
  【二三】 沅水已招懷 結狼九衙 等百三十 餘州峒 「九衙」 宋會要食貨 二四之二 五作
「九衛」。「百 三」二字 原倒,據 同上書及 上引宋史 乙正 。
  【 二四】十 一程上引 宋會要作 「十程」 。
  【二五 】欲乞募歸明 人及內都 每土丁十 人兼雇四 人「內都」難解。按: 上言辰州 土丁
分在逐 州屯守云 云,疑「 內都」為 「內郡」 之誤。
  【二六 】開路功此十 月一日己 酉二十七 日乙丑疑「此 」下脫「年」字。又元豐七 年十月
丁卯朔 ,二十七 癸巳,此 處日期有 誤。
  【二七】主管覘事人 馬傑探報 北界事有 驗「界」字原脫, 據閣本及 宋會要蕃 夷二之
二九補 。
  【二八】 西京作坊使 米贇「西 京作坊使 」五字原 脫,據宋 會要兵一 八之一三 補。
  【 二九】提 舉河東保 甲司「司 」字原脫 ,據宋會 要兵二之 三○補。
  【 三○】貸 闕食保甲 「貸」原 作「貨」 ,據同上 書改。下 同。
  【 三一】常 平司以常 格止絕「 常」字原 脫,據閣 本及同上 書補。
  【 三二】正 臣載坐互 論奏以不 實也「臣 」字原脫 ,據閣本 及上文補 。
  【 三三】正 議大夫知 筠州滕甫 「知」字 原脫,據 宋會要兵 一之一○ 補。
  【三四】提舉京 東保甲馬 霍翔「甲」字原脫 ,據宋會 要兵二之 三○、二二之 四及宋
史卷一 九八兵志 補。
  【三五】及單丁女戶 見與保甲 同等第人 自三等以 上推排主 養「自」原作「等 」,據宋
會要兵 二之三○ 改。
  【三六】晉州州 學教授陸 長愈「教」字原脫 ,按:宋 各州州學 有教授官 ,見宋史 卷
一六七 職官志。 此處「教 」字顯脫 ,故補。
  【 三七】高 堂生「堂 」原作「 唐」,據 閣本及漢 書卷八八 高堂生傳 改。
  【三八】當在顏 回之列長 編紀事本 末卷八二 孔子廟庭 配饗於本 句下有「至於 荀況、
揚雄、 韓愈皆發 明先聖之 道,有益 學者」十 九字,此 脫。
  【三九 】比祖額多者「祖 」原作「租」。按宋制,各 州軍所收 鹽課,各 有定額, 稱 為
祖額, 朝廷即以 其遞年增 虧為賞罰 。宋會要 食貨二四 之二四所 載江、淮等路發運 使蔣
之奇奏「知 州、通判與鹽 事官未有 賞罰,請 以祖額遞 年增虧, 從制置司 比較聞奏 」可證。
此處「 租」顯為 「祖」之 誤,故改 。
  【 四○】軍 賊藍載「 藍」原作 「蘭」, 據閣本及 宋會要兵 一二之一 ○改。
  【四一】福建路 提點刑獄 司「刑」上原衍「提」字,「獄」字原脫,據 同上書刪 補。
  【 四二】半 年出息一 分「年」 原作「夏 」,據宋 會要食貨 三七之三 一改。
  【 四三】所 在州縣物 價不同「 在」原作 「有」, 據閣本及 同上書改 。
  【四四】提舉司報轄 下州「提 舉司」三字原脫,「州」下衍「軍」字,據同 上書刪改 。
  【 四五】但 不虧元價 亦許賣「 許」字原 脫,據宋 會要食貨 三七之三 一補。
  【 四六】寺 監於所隸 司局「所 」字原脫 ,據上文 及宋會要 職官二三 之四補。
  【 四七】翩 j 遲者稱事書 罰或上簿 「上簿」 二字原脫 ,據閣本 及同上書 補。
  【四八】賜綾錦 院營御厨 營地修三 省六房院「地」字原脫,據 宋會要職 官三之二 七
補。

卷三 百四十 六 元豐七年 (甲子 , 1084)

起神宗元豐七年四月盡是年五月

  六 月己巳朔 ,詔御史 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就臺劾右 班殿直皇 甫旦,仍 命中


書舍人 蔡京、右 司員外郎 路昌衡同 治。

  上 初手詔李 憲曰:「回鶻與吐 蕃,近世 以來,代 為親家, 而回鶻東 境與韃靼 相連 ,


近日諸 路探報多 稱夏人苦 被侵擾。若因二國 姻親之故 ,乘漢蕃 連和之際 ,假道通 信,
厚以金 帛撫結, 俾為我用 ,則亦可 爭張彼之 兵力,不 得悉眾南 下,不為 無助。況聞韃
靼之俗 ,獷悍喜 鬥,輕死 好利,素 不為夏人 所屈。若不吝金繒 ,厚加恩 意,勢或 可動 。
爾宜 選擇深曉 蕃情及善 羌語使臣 三兩人, 計會阿里 骨,令選 遣二三親 信首領, 同諭
彼令多 發勁兵, 深入夏境 討之,仍 邀彼首領 入漢受賞 ,宜詳度 以聞。」又詔曰:「昔 吐
蕃當唐 至德以後 ,其彊若 不可嚮邇 。以蜀地 遠絕,其 民綿懦, 疑無可經 營之理。而韋
皐在 成都,乃 能以知暌 南詔之好 ,使離彼 親我,卒 收功西境 ,東得城 鹽之利, 吐蕃
緣此其 勢日蹙。況今 韃靼之彊 ,仇彼如 此,與異 牟尋豈同 日語哉【一】?宜 力經營之。」

  憲 奏:「自 古控馭戎 夷,使其 左枝右梧 ,為備不 暇,蓋由 首先結其 旁國,絕 其外


交,然 後連橫之 勢常在中 國,彼有 犄角之患 。昔南詔 之盛,韋 皐馭得其 術,故西 復巂
州,自 是吐蕃日 加窮蹙。以今 夏賊之彊 固不逮吐 蕃,若以 青唐、回鶻、韃靼連橫 之勢,
豈易 枝梧?況 韃靼人馬 獷悍,過 於西戎, 兼於夏人 仇怨已深 ,萬一使 為我用, 不獨
爭張 夏人兵力 ,不得悉 眾南下, 兼可以伺 其間隙, 使為搗虛 之計,如 去歲舉國 嘯聚
於天都 ,則河西 賊眾為之 一空。若以青 唐、回鶻、韃靼三 國人馬併 攻其背, 就使未能 遠
趨賀蘭 ,其甘、涼、瓜、沙必可蕩 盡。臣仰 奉睿訓, 審究利害 ,惟患將 命未有可 副遣使
之人。緣深 入絕域, 經涉三國 ,萬一疏 虞,適以 為累。夙夜思慮, 致力經營。」於是 憲
選旦押 回鶻、韃靼首 領赴闕。上復 命齎詔還 諭董氈阿 里骨出兵 。憲恚事不出 己,使其 屬
鍾傅、李宇【二】作奏,言旦 難以集事 ,必無可 為之理, 與初奏不 同。旦入蕃, 為首領
經沁伊 達木淩節 、薩卜塞 罝木沁等 所紿,止 塚山寺不 得前,又 妄奏獲賊 功狀。上察之 ,
故命追 旦等付獄 。(御集 :四月二 十八日, 入蕃勾當 回使臣皇 甫旦可令 乘遞馬赴 闕。)

  太 中大夫、龍圖閣待 制、知江 寧府陳繹 免除名勒 停,追太 中大夫, 落龍圖閣 待制 ,


知建昌 軍;子承 務郎彥輔 衝替。繹坐前知廣 州作木觀 音易公使 庫檀像, 私用市舶 乳香
三十 斤買羊, 虧價為絹 二十八匹 ,上言詐 不實;彥 輔坐役禁 軍織木綿 ,非例受 公使
庫饋送 及報上不 實也。(舊紀書: 知江寧府 陳繹以贓 落龍圖閣 待制,知 建昌軍。新紀
削去。 )

  戶 部言:「準批狀, 提舉汴河 司言:畿 內諸縣民 間茶鋪, 亦乞請買 水磨官茶 。其


法施於 京師,眾 以為便。府界宜與 輦轂下不 殊。」從之,候二 年立法。(實錄載 此事 不
詳。
「乞請買官 茶」,今 用紹聖編 錄策增入「水磨」二字,庶 易曉。水磨茶法何 年始, 要
見實月 日。六年二月 二十七日、八月十 二日可考 ,似初置 水磨時, 更詳之。紹聖 元年九
月二十 八日敕:「中書省 送到戶部 狀:『準 敕勘會元 豐中嘗置 水磨茶出 賣與在京 鋪戶 ,
故京師 求食茶無 夾雜之弊 ,而茶商 無留滯之 患,官歲 收息計二 十餘萬貫 。元祐中 悉皆
罷廢。臣等 欲乞參酌 舊制,重 行興復。』三省同奉聖 旨:『水 磨茶應興 復合行事 件, 令
戶部疾 速先具措 置,申尚 書省。』九月二十 八日,三 省同奉聖 旨:『並依戶 部所申, 差
孫迥提 舉。』檢會舊 行水磨日 前後條制 ,參酌今 來合行及 改到分項 內,一、檢準 元豐 七
年六月 一日敕: 中書省、尚書省送 到左部狀 ,準都省 批下,都 提舉汴河 隄岸司奏 :勘
會本 司近準朝 旨,在京 賣茶人戶 不許擅磨 末茶,並 令赴本司 水磨請買 斤茶,歸 鋪貨
賣。本司已依朝 旨施行。近日據府 界諸縣茶 鋪等人戶 赴司陳狀 ,為見在 京茶鋪之 家請
買水磨 末茶貨賣 ,別無頭 畜之費, 坐獲厚利 。其府界 茶鋪係與 在京鋪戶 事體一般 ,乞
依在京 師茶鋪人 戶例,赴 水磨請輸 ,歸逐縣 貨賣,及 依在京茶 法【三】,禁止私 磨茶
貨。本司今勘會 自興置水 磨後,其 內外茶鋪 人戶各家 ,免雇召 人工養飼 頭口諸般 浮費 ,
及不入 末豆、荷葉雜物之 類和茶, 委有利息 。其民間 皆得真茶 食用,若 比自來所 買鋪
戶私磨 絞和偽茶 ,其價亦 賤。兼販 茶客人亦 免民間賒 欠錢物, 赴本司入 中茶貨, 便請
見錢, 再行興販 ,甚有利 潤。沿路 往來所收 商稅不少 。今來已 準朝旨, 並依本司 奏請
立法。自推行以 來,其鋪 戶例各比 元供請買 茶數外, 甚添斤重 請輸,蓋 為獲利極 多。
故府界 諸縣茶鋪 等人戶有 伏乞依在 京例,請 買水磨茶 貨,禁絕 私磨。本司看詳: 若依
逐縣 人戶所陳 ,即委是 止絕外縣 添和茶法 ,及免經 久卻生弊 倖,并侵 在官茶法 ,誠
為利便 。如賜施 行,即乞 依下項約 束,令取 進止。後批五月八 日送戶部 勘當,并 小貼
子稱 :勘會客 人販到茶 貨,指往 府界諸縣 販賣,今 來既已立 限陳首, 給引入京 赴水
磨場 中賣,其 到京合納 稅錢,亦 乞依自來 條例勾收 ,送納入 戶部,勘 會下項事 ,仍
連元狀 。六月一 日,奉聖 旨,並依 。請一依 敕命指揮 施行,仍 關合屬去 處牒件如 前,
請詳前 項尚書戶 部牒內聖 旨指揮施 行,仍關 牒應干合 屬去處者 。一、客人興販茶 貨,
係於 諸路外, 應係往府 界及在京 者,委產 茶山場州 軍出引, 並皆赴京 官場中賣 ,即
不得沿 路及府界 地分貨易 。如違,告首 罪賞並依 私殒茶法 。一、諸路末茶不 得入府界
地分 貨賣,如 違,即依 本司印出 在京茶法 施行。依 上本部勘 當欲依本 司奏乞事 理施
行。」 )

  詔 :「河東 路銷廢五 指揮禁軍 錢糧,即 非一路兵 額,偶有 闕數衣糧 之比,並 封樁


以給提 舉保甲司 起教之費。」(御集載 此尤詳, 今附見。提舉 河東路保 甲司奏:「併 廢
禁軍五 指揮,歲 省衣糧、料錢、郊賞、草料 等,本司 即未審依 今來轉運 司牒,支 充額外
招添兵 士請受, 為復只依 先降朝旨 ,充起教 保甲支用 ?」上批 :「勘會 上項銷廢 五指
揮兵 員樁管衣 糧之比, 顯是轉運 司未能如 此分別曉 悉縷細, 再三申明 行下,仰 疾速
支撥付 提舉保甲 依舊樁管。」 )

  詔 :「五路 提舉保甲 司已撥常 平糧準備 賑濟,令 相度保甲 遇災傷不 及五分, 當如


何等第 賑濟條具 以聞。」其後提舉 河東路保 甲王崇拯 言:「賑濟災 傷保丁四 等以下, 本
戶災傷 及五分以 上,即依 常平司七 分以上法。」從之 。河北、 陝西、 開封府界準 此 。

  辛 未,朝議 大夫、知荊南 孫頎直龍 圖閣、知廣州 。初,除朝奉 大夫、鴻臚少 卿陳睦


為寶文 閣待制, 知廣州, 給事中韓 忠彥言:「睦性行 貪猥,才 識昏短, 偶緣泛海 之勞 ,
僥倖至 此,擢置 侍從,實 玷清班。」詔罷睦 以命頎 。

  賜 董氈、阿 里骨所部 人傷中絹 千匹。

  御 史蹇序辰 言:「去 年五月, 舉行大理 寺長貳親 訊獄及十 日慮囚格 ,聞長貳 並不


親慮, 望更案實。」詔大 理寺分析 。(朱本 削去。 )

  壬 申,朝散 郎、龍圖閣待 制熊本試 吏部侍郎。初,宜 州蠻擾邊 ,以本知 桂州【四】。


始至, 即戒邊吏 毋輒生事 ,勞問溪 峒酋長, 人人得其 心。乃請 選將練土 兵以代戍 卒,
益市馬 以足騎兵 ,宜州遂 無事,而 朱崖黎人 之圍解。土人蔡寶 珍導隆蕃 引兵與熟 戶訟
【五】,欲取以 為功。本問之,色 動【六】,縛寶珍 投海上, 夷人以為 神。諜者 云交人將
以明年 入寇,使 者實其言 ,詔問本 ,曰:「安南使人 在道,不 應有此。籍令有謀 ,不
應先使 人知。」後果妄。初,郭逵 宣撫安南 劉九,以 廣源郡建 為順州。朝廷以為 不足 守,
詔給賜 李乾德。疆畫未明 ,而交人 狃窺宜州 之隙,欲 并取儂智 會勿陽地 ,搗虛掠 歸化 ,
逐智會 。智會竄 右江乞師 ,本遣使 問狀,交 人為斂兵 ,乾德謝 罪,本請 賜以宿桑 八峒
不毛之 地,嶺表 為安。(六月四日 ,已書本 試吏侍; 七月二十 八日,又 詔本措置 交趾
邊防 ;八月九 日,又書 本試吏侍 ,蓋六月 四日既除 吏侍,尋 以邊事留 桂州,八 月九
日又申 命耳。八月二 十一日戊 子、十月二十 二日戊子 可考。五年七 月八日, 本以龍制 知
桂州; 今年五月 庚戌,賜 奨諭。)

  詔 知滑州俞 希旦、通 判蘇注各 減磨勘二 年,賜銀 、絹百。 造浮橋成 ,賞之也 。

  御 史蹇序辰 言:「畿 內縣民相 繼被強盜 ,畏憚無 敢發告。乞案驗巡 捕官曠慢 不職 ,


重加黜 責。」詔 開封府界 提點司究 實以聞 。

  奉 議郎、右司員 外郎范純 粹權發遣 河東轉運 副使。已而不 行。(七月四 日,復為 右


司郎中 。)

  癸 酉,權發 遣河東路 轉運使、 朝散郎苗 時中為直 龍圖閣、 知桂州。

  詔 :「春銓 試中第一 人循一資 ,第三人 占射差遣 ;中等八 十九人, 不依名次 注官 ;


下等四 十五人, 注官。 」
  詔 :「已遣 朝奉郎任 公裕往發 運司刷磨 見欠內庫 錢,慮公 裕顧避, 根究滅裂 ,可
續遣入 內供奉官 謝禋同根 究。 」

  福 建路提點 刑獄李茂 直言,槍 杖手李杭 鬥敵,殺 獲軍賊藍 載等十八 人。詔:「將


官彭鐸 等所領應 募兵民, 各發歸元 來去處, 上殺獲正 賊人功狀。 」

  詔 封樁糧草 依年次以 新物兌換 。

  同 提舉河北 東路保甲 劉定言:「李寧久 領河北保 甲,及曾 兼領陝西 保甲,盡 心宣


力,冒 暑得疾身 亡。乞厚賜軫 恤,使其 家屬不致 失所。」詔:「李寧自 朝廷推行 保甲 教
事已來 ,用心其 間,宣力 為多。可 止作朝廷 特有處分 ,賜絹五 百匹本家。 」

  甲 戌,禮部 言:「親 郊之歲, 夏至祀皇 地祇於方 丘,遣冢 宰攝事, 禮容樂舞 謂宜


加於常 祀。而其樂懬 二十、樂工百 五十有二 、舞者六十有 四,與常 歲南北郊 上公攝事 無
異,殆 未足以稱 明詔欽崇 之意。乞自今親郊 之歲,方 丘所用樂 舞,準親 祠用三十 六懬 、
工人三 百有六、 舞人百三 十有四。」從之 。

  又 言:「歐 陽修等編 太常因革 禮,始自 建隆,訖 於嘉祐, 為百卷。嘉祐之後 ,闕


而不錄 。熙寧以來, 禮文制作 足以垂法 萬世,乞 下太常博 士接續編 纂,以備 討閱。」從
之。( 朱本又於 九月二十 三日己未 書續因革 禮,今止 就此出之 。)

  乙 亥,手詔 李憲:「近聞西蕃 首領董氈 已於年前 十月亡歿 ,兼阿里 骨曾使人 諭邈


川溫錫 沁,令西 望燒香事 。緣董氈 世受朝廷 爵命,其 存亡理須 當知。未審經略制 置司
曾與不 曾承準本 蕃遣人傳 報,及伺 問得即今 繼立者為 誰,疾速 以聞。」(六年十 月 末,
董氈死 ,阿里骨 立。王鞏甲申 雜記【七】云:劉 晦叔昱言 ,阿里骨 本不當立 ,因私其 國
母而得 立。大臣溫錫 沁常不協 ,密遣心 腹詣王文 郁乞內附。文郁請 於朝,神 宗曰:「此
欲我為 渠援爾, 但善加撫 慰而已, 亦以夷狄 攻夷狄之 道也。」
【八】邊臣、老將歎服 睿
算,於 是終元豐 置而不論 。紹聖初 ,孫路亦 以為可納 ,章子厚 除路漕陝 西經營之 。晦
叔亦漕 陝西【九】,將行 ,問安厚 卿、李邦 直,厚卿 曰:「先帝不 納,豈無 深意耶?」
邦直曰 :「路好 官職,一 至如此。」既至永 興,但見 路與鍾傅 對榻而寢 者一月。一日 ,
傅謂晦 叔曰:「此事 決難為, 得之易, 守之難也。」其後鍾傅 被召,具 言不可, 子厚 亦
意緩。後鍾 傅坐冒賞 貶逐,又 造成其議。鞏所記 如此,當 考。孫路除陝 西,在紹 聖二年
正月十 三日。按:董氈死 既二年, 至元祐元 年正月十 八日,乃 降詔許阿 里骨承襲 。二
年八月 末,蘇轍 奏論阿里 骨承襲事 ,似得之 王鞏也, 當考。)

  御 史劉拯奏 :「乞大理寺、開封府 左右廂軍 巡院【一 ○】皆置門簿 ,凡追送 人,具


人數、 事目、知 在、斷放 ,並朱書 結絕【一 一】。」 從之,令 刑部立法 。

  禮 部言:「親祠 儀注:享 太廟、祀圜丘 ,皇帝並 服靴袍至 大次。伏緣車 駕自大慶 殿


赴景靈 宮、太廟,翌 日赴南郊 ,並服通 天冠、絳紗袍 。且祀以進為 文,宜有 隆而無殺 ,
前一日 既盛服以 赴祠所, 及行事之 旦,所謂『三日齋 一日用之 』者也, 乃服靴袍 至大
次,未 協禮意。謹案 :郊特牲 曰:『祭 之日,王 皮弁以聽 祭報。』報, 謂小宗伯 告時 告
備也。說禮者以 通天冠猶 古之皮弁 ,則通天 冠者齋服 也。今禮 部奏中嚴 外辦,所 謂告
時備者 也。伏請 太廟、圜丘祭日之 旦,自齋 殿赴大次 殿,服通 天冠、絳紗袍。」從之 。

  丙 子,詔:「陝 西三銅錢 監所增鑄 折二錢, 每監以五 萬緡為額 ,息錢賜 轉運司。」

  涇 原路經略 司言:「西賊奔衝 過塌嶺岔 ,德順軍 第十七堡 巡檢、東頭供奉官 王友


戰死。」詔贈友皇城 副使,以 三資官其 子仲安、仲堅、仲淵, 並為三班 借職。(舊紀 書:
丙子, 夏人寇德 順軍,巡 檢王友死 之。新紀 同。)

  丁 丑,詔:「河東、鄜延、環慶路 各發戶馬 二千匹, 以給正兵。河東路 可就給本 路,


鄜延路 以永興軍 等路,環 慶路以秦 鳳等路。其少數, 即以開封 府界戶馬 ,如尚少 ,內
鄜延路 仍以京西 路坊郭戶 馬。所發 馬,官買 者給元價 。私買者 分三等: 上,三十 千;
中,二 十五千; 下,二十 千。以解 鹽賣錢【一二】、阜財監應 副市易錢 先借支, 開封 府
界以左 藏庫錢, 餘以本路 錢。專管 勾官:開 封府界委 范峋,河 東范純粹 ,秦鳳等 路李
察,永 興軍等路 葉康直。其買過戶 馬限三年。」(七 月六日可 考。本志 云:七年 ,詔 發
戶馬河 東、鄜延、環慶路二千 ,以給正 兵。河東路就 給本路, 鄜延路以 永興軍等 路,環
慶路以 秦鳳等路 及開封府 界戶馬益 之,鄜延 即益以京 西坊郭戶 。既給正 兵,後遂 不復
補。實 錄無「既 給正兵, 後遂不復 補」,此 合增修。 )

  己 卯,乾寧 軍言:「軍居河流 之間,隄 防之內, 欲應有違 犯,若自 大城越至 本軍 ,


或自本 軍越過河 東之類, 並依已至 越所未渡 法,并兩 河自依私 渡法。」 從之 。

  權 發遣提舉 河北東路 保甲劉定 權發遣同 提舉河北 路保甲。

  庚 辰,知河 南府韓絳 言:「臣 伏睹頒行 保甲養馬 敕,京東 限十年、京西限十 五年


數足。今提舉保 馬官呂公 雅須令作 七年收買 ,又令每 都保先選 二十匹, 是將十五 年合
買之馬 作二年半 買足,恐 非朝廷經 始之意。京西北不 產馬,民 又貧乏, 乞許於元 限減
五年。」詔提舉京西 路保馬司 遵守元降 敕限。(五月 二十三日、 七月二十三 日可考。 本
志同此 。)

  蘇 州言資政 殿學士、太子少保 致仕元絳 卒。絳工 於文辭, 為流輩所 推許,上 以此


厚遇之 。在中書 ,蕃夷書 詔多出其 手。景靈 宮作神御 十一殿, 夜傳語草 上梁文, 遲明
以進。既得 謝,上謂 曰:「卿 可營居京 師,朕資 卿金幣, 且便耆寧 仕進。」絳惶 恐謝 曰:
「臣有田廬 在吳,歸 可售,即 築室都城 。得望屬車之 塵幸矣, 何敢冀賜 邪?」行次近 郊,
上遣近 侍賜白金 千兩。及卒,輟視 朝,贈太 子少師, 諡章簡。上得其遺 奏,憫惜 之,
出示執 政曰:「此必絳之 文也。」詔其家集 平生文章 上之。(按【一三 】:絳自 太子少 保
贈太子 少師,贈 官不出本 品自絳始 。先是, 胡宿自太 子少傅, 歐陽修、趙槩自太 子少
師贈太 子太師, 三人皆以 受遺故優 贈之,非 常典也。 附注當考 。)

  辛 巳,內藏 庫使、忠州刺史彭 孫【一四】為皇城使, 西頭供奉 官、閤門祗候 張直為


內殿承 制,內殿 崇班姚雄 、潘逢、楊拱各遷 兩官,桑 湜、高士言、胡仕 清、郭成、陳元、姚
師閔各 遷一官。 從姚麟出 塞功也。 (彭孫十 月乙未又 遷果州團 練使【一 五】。 )

  知 太原府呂 惠卿言:「本路歲 認糴穀十 萬石送鄜 延路,支 移太遠, 民不便之 。乞


罷應副 ,止令陝 西轉運司 自計置, 其價錢依 河東路元 降指揮, 於垣曲監 撥還。」詔 范
純粹、孫覽 相度以聞。純粹言 :「河東出糧 至廣,乞 且令應副 ,候邊事 息,追還 將兵,
別自朝 廷詳酌指 揮。」覽言:「乞 責逐路自 辦,仍免 於垣曲監 償糴價。」詔令河 東、陝 西
各計置 五萬石。 詔支垣曲 監錢。

  賜 廣南西路 經略司度 僧牒二百 ,應副融 州新招納 溪峒置堡 寨。

  詔 :「沿邊 主兵官, 雖因非衝 替、差替 ,若在任 勾當得力 ,藉才不 可輕去【一六】,


許經略 司保明奏 裁。」( 五月一日 可并此。 )

  壬 午,詔:「西 京左藏庫 使、吉州刺史 、入內副都知 石得一以 所賜管地 建僧寺, 賜


迎祥院 為額,遇 同天節度 僧一人。 」

  詔 自今開封 府免後殿 起居,以 戶部尚書 王存言:「自官制 行,戶部 尚書、侍郎領


三司長 貳職事, 止赴前殿 起居,唯 知開封府 依舊赴後 殿。緣知 府於後殿 非供奉職 司,
而實廢 決事時刻。」故有 是詔 。

  癸 未,權發 遣京西轉 運判官沈 希顏言:「前官任 內,為財 用不給, 借過南、北路


提舉司 坊場錢三 十萬緡, 立限以四 年撥還。 乞自元豐 八年歲償 五萬緡。」從之 。

  詔 :「李憲乞選 差蘭州守 城小使臣 五人,赴 安強、米脂、塞門 、浮圖、義合寨計 度守


備,委 劉昌祚以 名聞,李 憲毋得占 留。 」

  鄜 延路經略 司言:「諜報 西賊今秋 必為大舉 之計,乞 下諸路防 戒。」詔:「陝西、 河


東經略 司檢會累 降朝旨, 選差信實 人深入體 探,過為 之備,具 措置方略 以聞。 」

  甲 申,京西 路轉運司 言:「準 敕,兩路 提舉常平 司各借十 萬緡與轉 運司,官 自算


請般賣 解鹽。乞本路 民已買解 鹽盡數買 入官。」從之。解鹽已榷賣 ,商人許 其販易。 今
京西轉 運司又為 榷法,鹽 之過洛者 皆苛留入 官,使輸 錢然後放 行。蓋沈 希顏掊克 以牟
利,商 旅苦之。後不復行 。(朱本 簽貼云: 前史以為 掊克,皆 無照驗文 字,特出 於史
官私意 ,合刪。新本 已復存之 ,今從新 本。又御集京 西路轉運 司奏狀:「伏見解 鹽之法 ,
客人就 界池請鹽 至西京, 每蓆約有 一貫以上 淨利。搬至襄、郢州,約收 息二貫, 計有
淨利錢 二十萬貫 添助財用。」御批:「宜下 戶部限三 日勘當, 如別無違 倽事理, 即依 所
奏疾速 施行。」元豐 七年六月 十六日下。本志載 此事,與 實錄、御集同,但 出沈希顏 姓
名耳。 )

  詔 :「已降五陣 法,令諸 將教習, 其舊教陣 法並罷。」蓋九軍營陣 為方、圓、曲、 直、


銳,凡 五變,是 為五陣。 (元祐元 年二月十 六日,復 教御陣。 )

  乙 酉,禮部 言:「親祠太 廟祝策文【一 七】云:『謹以犧 牲、粢盛、嘉齊、庶物 ,恭


薦歲事。』宜並 準曲禮備 舉牲幣、粢盛 之號。又五福 、十太一祝板 青詞稱『嗣天 子臣某。 』
謹案: 古之祝辭 ,以天子 至尊,雖 祗事天地 、宗廟, 示民嚴正 ,蓋未有 稱『臣』者。故
禮曰:『踐 阼臨祭祀 ,內事曰「孝 王某」,外事 曰「嗣王某」。』內謂宗廟 ,外謂郊 社。 大
戴禮載 祀天祝文 稱『余一人某』。漢承 古禮,稱『天 子』以事天, 其贊饗辭 又曰『皇帝』 。
魏明帝 始詔祀天 地、明堂、五郊可 稱『天子臣某』。東晉 賀循製策 祝文稱『皇帝 臣某』, 沿
襲至今 ,蓋用魏、晉之制。本朝儀 注,祀儀 於上帝、五帝、日、月皆稱『臣』,至於五福、
太一與 九宮貴神 皆天官也 ,近制亦 稱『臣』。檢會九 宮貴神祝 板進書, 已不稱『臣』。 五
福、十太一當依 熙寧六年 以前故事 ,其被遣 之官自宜 稱『臣』,如此, 則不失輕 重之體 。
又先農 正座帝神 農氏祝文 云『以后稷配 神作主』,配 座后稷云『作 主侑神』。謹案: 春 秋
公羊傳 曰:『郊 則曷為必 祭稷?王 者必以其 祖配。王者則曷為 必以其祖 配?自內 出者
無匹不 行,自外 至者無主 不止。』何休 曰:『天道闇 昧,故推 人道以接 之。』然則古 者
作主配 神之意, 本施於祖 宗。其間 雖非祖宗 ,而祝辭 可以言作 主配神者 ,如五人 帝之
於五 帝,是推 人道以接 天神;勾 龍之於社 ,后稷之 於稷,是 推人道以 接土穀之 神,
其祝辭 俱云『作 主』可也。若並為外祭 ,而正、配座 又皆人鬼 ,則以正 座為主, 其配座
但合食 從祭而已。 伏請於神農 祝文云『以后稷配』 ,於后稷云『配 食于神』,高禖以 伏
犧、高辛配,祝 文並云 『作主配神』。神無 二主,伏 犧既為主 ,其高辛 祝文伏請 改 云
『配食 于神』。」並從之 。

  丙 戌,朝議 大夫、管勾靈佑觀 蔡伯俙言 :「昨未 分司以前 ,在分司 年分,並 令朝


見,通 經兩南郊 ,乞奏補 子孫。」 詔:「伯 俙幼嘗侍 仁宗,特 許之。 」

  賜 都水監度 僧牒二百 ,應副滑 州諸埽梢 草。

  朝 散大夫、工部 郎中范子 奇為左司 郎中。建言:「天 下事,六 曹不得專 者上尚書 省,


類非細 務,必郎 官互閱付 受【一八】,不當 委開拆房 吏。同僚異議 ,乃奏取 決。」上曰 :
「子奇之言 是矣,此 豈吏所得 專耶【一九】!」於是 左司郎中 闕,即以 命子奇。(韓 駒云 :
舊左右 司人吏皆 本廳郎官 於諸官府 指差,其 後用堂後 官。有旨:都 司上事【二○】,令
史、錄事以狀通 賀,餘並 參謁。又文字初下 ,止用吏 人閱視分 房,其後 有旨輪都 司一
員受諸 處文字。 皆范子奇 啟請,蔡 確奏行之 也。)

  戊 子,集禧 觀使王安 石請以所 居江寧府 上元縣園 屋為僧寺 ,乞賜名 額。從之 ,以


報寧禪 院為額。或云:「安石愛其 子雱,雱 性險惡, 安石在政 府,凡所 為不近人 情者 ,
雱實使 之。既死 ,安石哀 悼,久而 不忘。嘗恍惚見雱 荷鐵枷如 重囚狀, 遂請以園 屋為
僧寺, 蓋為雱求 救於佛也。」(此 據邵氏聞 見錄增入 。 )

  己 丑,廣南 西路轉運 司言:「民戶逋鹽 稅錢加糴 米,其縣 令佐、監當官,雖 得王


官交替 ,乞並住 給請受, 勒令催理 ,候足日 放罷。」從之,納 外欠不滿 五分即放 罷 。

  永 興軍路提 點刑獄司 言:「軍賦王 沖久於商 、虢州界作過 。除依條立賞 外,乞親


捕獲人 與班行官 員;設方 略或鬥敵 捕殺徒伴 優與遷官 。并召募 土人,日 支錢米, 選捕
盜官統 領,令分 路入山緝 捕。」從 之 。

  詔 :「元豐 三年,開 封府界諸 縣所管保 甲二百八 十都保, 計六萬八 千八百六 十三


人。今方及三年 ,所少人 丁一萬已 上,未知 減落因依 ,可令提 舉保甲司 分頭委官 及責
令、佐 根究緣故 具奏。」 (此據御 集付劉琯 。 )

   庚寅,蕃 官莊宅副 使高永堅 為右騏驥 副使,文 思副使許 利見為左 藏庫副使 ,內


殿承制 雅爾為供 備庫副使 ,內殿崇 班吹恭為 內殿承制 。河東經 略司上出 西界逢賊 戰功
推賞也 。
  詔 :「將、副遇調發 ,如無親 屬,許奏 帶親隨二 人,亦給 遞馬。帶親屬、親隨通不
得過二 人。毋得 以命官有 差遣人修 入將敕。 」

  辛 卯,權知 誠州周士 隆言:「準詔 酬賞招納 溪峒、開修道 路有功人 ,第一等 劉錫、


田延邈、何廣各 賜絹三十。錫等蹈 涉危險, 極為勞差。田延邈 乞與改官 ,劉錫、何廣 乞
各與名 目,今在 新路堡寨 勾當【二一】

」「詔 延邈遷一 資【二二】,錫下 班殿侍, 廣 軍
將。 」

  詔 稅務年終 課利增額 ,依鹽酒 務賞格。從京西轉 運司請也 。(元祐 七年八月 五日 ,


蘇軾言 可考。)

  詔 贈故崇信 軍節度使 任澤墳寺 ,歲許度 僧二人。澤,任夫 人弟也【二三】。(新 本


削去朱 書。)

  鄜 延路經略 司言:「準朝旨措 置禦敵利 害,今並 邊六將已 駐要害之 地,兵勢 相連 ,


又欲以 萬餘人屯 金明寨, 以備諸將 緩急。」 從之。( 新本削去 朱書。 )

  武 昌軍留後、江夏郡 王、知大宗正 事宗惠卒。贈昭德 軍節度使、開府儀 同三司, 追


封剡王 ,諡勤孝 。

   壬辰,禮 部請如太 常丞呂升 卿言,大 禮受誓戒 以平明, 左僕射誓 文武官於 朝堂 ,


右僕射 誓宗室於 太廟。從 之。

   賜專一管 勾製造軍 器所度僧 牒千五百 ,買木修 置京城四 御門及諸 甕城門, 帮築


團敵馬 面,並給 役兵官吏 餐錢。

  甲 午,知蔡 州黃好謙 言,所部 水災特甚 ,乞放秋 稅。詔戶 部速行。

  乙 未,以安 化軍節度 使、同知 大宗正事 、高密郡 王宗晟知 大宗正事 ,相州觀 察使


宗景同 知大宗正 事。

  手 詔李憲:「今歲自 仲夏已後 ,陰氣僣 常,淫雨 作沴。深慮秋杪羌 賊聚眾, 不測


侵軼, 須宜過有 防慮。仰熙河路經 略司、安撫措置司 檢會朝廷 前後累降 指揮,枝 備大
敵,丁 寧約束。自此月已 去,月日 不多,旦 夕加慮, 諸事謹為 隄防,措 置切宜謹 重,
勿貽朝 廷西顧之 念。」( 朱本增入 ,新本削 去。 )

  戶 部言:「陝西 軍須經費 ,初令經 略、轉運司通 管。後朝旨: 應干軍須 及前後撥 賜,


及見在 經費錢物 ,并付轉 運司通收 ,一切支 費自管認 。勘會王 欽臣言, 王震會定 之法
亦未可 行。今葉 康直等詳 度,乞以 逐路沿邊 糴買並依 王震會定 法。王欽 臣續奏, 乞依
李察 所請,環 慶一路並 以王震元 定物價, 交與環慶 經略司, 候及一二 年成法, 即乞
諸路遵 守。」詔依葉康直 、李察所 奏。(朱 本削去。正月十九 日,又二 月二十七 日當考 。
朱本并 此於二月 二十七日 ,卻盡削 此,更詳 之,或存 此削彼。 )
  河 東路經略 使呂惠卿 言:「本 路兵馬, 準朝旨團 成十二將 ,欲以太 原府封樁 軍器
【二四 】,於逐 將所過州 軍排垛封 樁。」從 之 。

  詔 府界保甲 司市按賞 銀,毋得 抑配。

  丙 申,詔:「應經併 廢州縣今 復舊者, 具元建議 官職位、姓名 以聞。」上以 併廢 州


縣出於 使者,欲 以增剩役 錢為功, 故令考察 。(朱本改「欲以 增剩役錢 為功」,但云
「妄有 申請。」 今從舊文 。 )

注 釋
  【一】與異 牟尋豈同 日語哉「異」原作「畢」。按舊 唐書卷一 四○韋皐 傳:皐遣 使入 南
詔蠻,「其王異 牟尋忻然 接遇,請 絕吐蕃, 遣使朝貢」。卷一九七 南詔蠻傳 :「大曆 十
四年, 閣羅鳳子 鳳迦異先 閣羅鳳死 ,立迦異 子,是為 異牟尋。 」
「畢」顯為「異 」之誤 ,
據改。
  【二】李宇「宇 」原作「宗」,據閣本 及本書卷 三五二元 豐八年三 月甲午條 、宋會要職
官六六 之三○改 。
  【 三】及依 在京茶法 「茶」原 作「師」 ,據閣本 改。
  【 四】以本 知桂州「 以本」二 字原倒, 據長編紀 事本末卷 八七封交 趾乙正。
  【 五】土人 蔡寶珍導 隆蕃引兵 與熟戶訟 「兵」字 原脫,據 閣本及同 上書補。
  【 六】本問 之色動「 問」原作 「聞」, 據閣本、 活字本改 。
  【 七】王鞏 甲申雜記 「記」原 作「見」 ,據宋史 卷二○六 藝文志改 。
  【 八】亦以 夷狄攻夷 狄之道也 下「狄」 字原脫, 據甲申雜 記補。
  【九】章子 厚除路漕 陝西經營 之晦叔亦 漕陝西「經營之晦 叔亦漕陝 西」九字 原脫,
據同上 書補。
  【一○】 開封府 左右廂軍 巡院「院」 原作「府」,據 宋會要職 官二四之 一○改。
  【 一一】並 朱書結絕 「朱」原 作「末」 ,據同上 書改。
  【一二】以解鹽 賣錢宋會 要職官二 七之一四、兵二二 之一二作「以解鹽 司賣鹽錢」 。
義長。
  【 一三】按 閣本作「 林希云」 。
  【 一四】彭 孫原作「 孫彭」, 據本書卷 三四九元 豐七年十 月乙未條 乙正。
  【一五】 彭孫十月乙 未又遷果 州團練使 「十月」 原作「十 一月」 ,據同上書 改。
  【 一六】藉 才不可輕 去「輕」 原作「輟 」,據宋 會要職官 七六之一 七改。
  【 一七】親 祠太廟祝 策文「太 廟」二字 原脫,據 宋會要禮 一五之一 二補。
  【一八】 必郎官 互閱付受 「官」 原作「中」 ,據宋會 要職官四 之二○及 注文改。
  【 一九】此 豈吏所得 專耶「得 」字原脫 ,據上文 及同上書 補。
  【 二○】都 司上事「 都」原作 「部」, 據閣本及 下文改。
  【 二一】今 在新路堡 寨勾當據 文義,疑 「今」為 「令」之 誤。
  【 二二】詔 延邈遷一 資「延」 原作「與 」,據閣 本及上文 改。
  【 二三】澤 任夫人弟 也「澤」 字原脫, 據閣本及 上文補。
  【 二四】欲 以太原府 封樁軍器 「府」字 原脫,據 閣本補。
卷三 百四十 七 元豐七年 (甲子 , 1084)

起神宗元豐七年七月盡其月

  秋 七月己亥 ,以奉議 郎徐彥孚 提舉荊湖 北路常平 等事。彥孚知衛州 黎陽縣, 嘗言 :


「青苗 息錢可用 常平法, 聽民非時 吉凶匱乏 用抵保稱 貸,立期 輸官。」不報。 又言 :
「保甲逃亡 ,恐積以 歲月,寖 虧本數【一】。乞立責 正長法。」下開封 府界、三路保 甲司 相
度以聞 ,故有是 命。

  手 詔李憲:「朝 廷奉祀所 用珪、璧、璋、瓚,常 患乏良玉 充用,近 歲于闐等 國雖有


貢者, 然品色低 下,無異 惡石。爾可博選漢 、蕃舊善 於賈販, 與諸蕃蹤 跡諳熟者 ,厚
許酬直 ,令廣行 收市,并 達是意於 阿里骨等 處求之無 害。 」

  詔 :「陝府西路 緣邊諸軍 戰馬,并 依河東麟 州例,不 以上下槽 ,支草料 各七分。」


知延州 劉昌祚乞 不以冬夏 支八分, 上批:「戰馬在軍 政固已要 重,今用 兵未已, 適當
乏馬, 所係實大 。特依所 乞,陝西 、河東、 熙河路準 此。 」

  庚 子,詔增 韶州岑水 場銅價, 從提點鑄 錢司請也 。

  辛 丑,新河 東轉運副 使范純粹 為右司郎 中。(六月四 日,除運 副。)右司員 外郎、


承議郎 孫覽為河 東轉運副 使。以上 批「聞純 粹與知太 原府呂惠 卿素有私 嫌,恐難 協濟
邊事」 故也【二】 。

  工 部言:「知河 南府韓絳 乞修大內 長春殿等 ,欲轉運 司支錢認 買木錢萬 緡。」從 之。

   夔州路轉 運使王宗 望乞就成 都府置榷 鹽司,即 兩蜀產鹽 之地置場 ,其井盡 榷於


官,然 後售之於 民,收無 過一分五 釐,歲入 無慮三十 萬緡,乃 乞量損蒲 江鹽直【三】,
庶幾興 利除害, 以惠遠民 。成都府 、梓州路 並為榷鹽 禁地,煎 鹽戶赴官 入中,不 得私
買賣。陵井 監之井研 、榮州之應靈 專置場, 各差監官 。其餘州縣鹽 井少處, 就差稅務 官
兼。無稅務 處,委令 、佐置場。成都府 置轉般都 鹽務,受 諸場運鹽 ,先留息 錢一分,
為元買 場課額, 令都務增 脚稅約時 價賣,漸 抑兼并, 常平鹽價 。略計兩 路共六百 井,
大井日 煎鹽千斤 ,小井二 百,計日 收十八萬 斤,歲得 鹽六千三 百七十二 萬。約百 斤之
價為 四千錢, 為二百五 十四萬八 千八百緡 ,每緡收 息一分五 釐,歲收 息三十八 萬二
千三百 二十緡。乞降度僧 牒五百、銀十萬兩 ,借兩路 轉運提舉 司錢四十 緡為本, 候三
年撥還 。其本錢 雖當用二 百五十四 萬有奇, 若以法支 移,止用 今所乞數 可足。詔下逐
路轉運 司詳具可 否利害以 聞。

  四 方館使、榮州 團練使、涇原 路總管姚 麟乞以南 郊奏子恩 贈祖福一 官【四】。詔以 麟


世有戰 功,特從 之。

  詔 遣官於河 北、河東 路依格按 閱第一番 保甲事藝 :四方館 使、唐州 刺史曹誦 ,入


內內侍 省東頭供 奉官、勾當內 東門司閻 安,河北 東、西路;東 上閤門使 、樞密副都承 旨
張山甫 ,入內內 侍省東頭 供奉官、 勾當御藥 院劉惟簡 ,河東路 。

  壬 寅,詔提 舉陝西買 馬官展磨 勘二年, 以有司言 歲買馬不 及額也。

  癸 卯,提點 開封府界 諸縣鎮公 事范峋言 :「詔發 開封府界 戶馬三千 三百匹, 貼支


河東、鄜延【五】、環慶 。逐縣戶馬已 選發外, 少一千一 百餘匹。」詔支京 東西路坊 郭 戶
馬,其 尚少數更 不貼,令 峋具開封 府界以故 不發戶馬 數以聞。 (六月九 日當考。 )

  開 封府言: 「故 宣徽南院 使李處耘 孫諶、故參知 政事郭贄 孫爰各乞 祖繪像恩 。諶


犯姦會 赦,爰詈 本屬知縣 決杖並編 管,未敢 推恩。」 詔並推恩 ,爰與右 職 。

  中 牟縣管勾 牧放未合 羣馬、侍禁李思道 ,殿侍何 淵,各展 磨勘三年 ,以經制 牧馬


司言棚 屋倒塌, 馬多死傷 也。(朱 本云事小 不書。)

  甲 辰,知河 南府韓絳 言:「伊、洛暴漲 ,衝注城 中軍營, 欲望應被 水災廂、禁軍 等


第與特 支錢,及 先修軍營 。其水北軍民 被害續奏 請。」詔:「經水災民 戶,令體 量賑卹 。
被水廂、禁軍, 以差賜般 移錢,死 者依漂溺 民戶法給 錢。」(舊紀 書:伊、洛溢 ,浸 西
京。新 紀但書: 伊、洛溢 。)

  大 名府路安 撫司言元 城埽河抹 岸,決橫 隄,破城 。見閉子 城,固護 倉庫等。詔北


外都水 監丞司、河北轉運 司官親督 閉塞城南 橫隄水口 。(舊紀 書河溢元 城埽,浸 北京 ,
遣使賑 卹,賜溺 死者家錢 。新紀因 之,但改 「溢」字 作「失」 字【六】。 )

  知 太原府呂 惠卿言:「故左藏 庫副使張 世規子拱 自言,父 世規昨牽 制蘭州, 與李


經同出 界,今經 遷一官, 父止賜絹 五十,乞 辭賜別推 恩。」詔世規累立 戰功,賜 絹 三
百。

  涇 原路經略 司言,乞 以彭孫該 磨勘與遷 官,其軍 功別推恩 ,及陞都 鈐轄差遣 。詔


彭孫候 磨勘畢, 以賞功除 領團練使 。

  丙 午,詔:「戶部員 外郎張詢 、勾當御 藥院劉惟 簡賑濟西 京被水災 軍民,并 催督


救護官 物城壁等 。其合行 事如有違 礙,從宜 施行。 」

  河 北路轉運 司言,河 水圍繞大 名府,透 入府城, 乞多差兵 夫、船筏 救護。詔遣金


部員外 郎井亮采 、勾當御 藥院梁從 政按視【 七】,合 賑濟事, 如西京指 揮。

  鄜 延路經略 司言:「种諤上本 軍出界進 討,分遣 諸將討擊 不順西賊 ,收夏州 ,至


上書平 白池等處 有功人, 內第二等 將、副李浦等 乞推恩。」詔:「李浦 遷一官; 趙守忠 、
李思古 已死【八】,以遷 官恩賞, 每資賜絹 五十。趙守忠 百五十, 李思古五 十,給其
家。 」

  丁 未,知河 南府韓絳 言:「近被水 災,自大 內天津橋 隄堰、河道、城壁、軍營、庫


務等皆 傾壞。聞轉運司財 用匱乏, 難出辦, 役兵累經 剗刷,府 官職事煩 多,欲望 許臣
總額【九】,賜 錢十萬緡 ,選京朝 官、選人、使臣各 三十五人 ,與本府 官分頭葺 補。乞發
諸路役 兵三四千 人。」詔:「轉運 司於經費 餘錢支十 萬緡。沈希顏往來 與韓絳同 提舉 營
葺及選 使臣三員 。役兵於 本路剗刷 二千人, 如不足, 即和雇。 」

  知 太原府呂 惠卿言:「麟 、府、豐州守禦人 闕,已牒 提舉保甲 司發保甲 。乞令提舉


司官先 撫諭,并 立調發約 束之法。」從之。 又言已治 兩不耕地 。

  初 ,惠卿言 :「臣伏 思持久抗 敵之計, 雖已分團 兩番將士 ,及會定 新寨守兵 ,而


邊事未 息,人兵 未可全減 ,莫若廣 勸公私耕 種為急。蓋邊戍所 以久困者 ,凡以貴 糴而
遠輸故 也。今若 使邊地益 墾,則邊 戍可益, 而無眾寡 不敵之憂 ;邊民稍 蘇,而無 貴糴
遠輸之 患。麟、府、豐三州兩 不耕地, 可以時出 兵開墾, 不惟歲入 可助邊計 ,兼可誘 致
西賊蹂 踐田苗, 設伏掩擊 ,比於深 入不測之 敵境,勞 逸不同。臣已委官 相度耕種 ,伏
詳橫山 一帶兩不 耕地,無 不膏腴, 過此即沙 磧不毛。今乘 羌人未賓【一○】,出 兵防拓 ,
廣耕疾 種,因其 蹂踐而掩 擊之,漸 移堡鋪, 向外把截【一一】,則不煩 深入而拓 地日
廣。并可以 招置漢、 蕃弓 箭手承佃 ,或營田 軍以抵戍 兵,則邊 費省矣。 願推 之陝西諸
路。」又言:「官中貴糴 ,內地遠 輸,增益 戍兵,國 計所患, 而邊人多 乘之以射 利。 今
廣耕 墾,賤糴 價,省邊 費,乃非 所欲為, 必有設計 謀動搖沮 壞之人, 惟朝廷主 張督
責,則 事舉矣。」詔陝西 諸軍經略 司詳酌施 行。(三月庚 申、四月壬午 可考。此段與 三 月
二十 一日庚申 所書並同 ,但彼略 而此繁耳 ,當存一 去一。八 年正月二 十七日云 云當
考。)

  戊 申,禮部 言:「西南程 蕃乞貢方 物,舊不 注籍,如 許入貢, 乞依五姓 蕃例。」從


之,詔 夔州路轉 運司相度 【一二】 ,比附一 姓人數解 發。

  又 詔開封府 推官李士 良提舉救 護陽武埽 。

  給 河東路二 十將神臂 弓萬,從 呂惠卿請 也。

  侍 御史張汝 賢落侍御 史、知信陽軍 ,坐言事 失當也。(事 具甲寅日 王安禮罷 時。)

  詔 涇原路將 官毛政等 五人各遷 一官,管 勾文字潘 班減磨勘 二年,張 蘇循一資 。以


涇原路 經略司奏 ,軍功推 賞未當功 故也。

  詔 入內內侍 省東頭供 奉官麥文 昞衝替。以管 押回鶻、韃靼、蕃部到 熙河,令 人於蕃


界內市 快行馬等 ,故責之 。

  己 酉,上批 付鄜延路 走馬承受 李元嗣:「諸路牒 報,賊頗 近並邊, 八九月必 入寇 ,


或在本 路,或環 慶、涇原,其 勢可料。惟賊 來切勿驚 擾,則賊 情可得, 處事不繆。昨蘭
州被 圍,聞者 狼狽,朝 廷為動心 ,賴經略 司奏報循 常,中外 安定,自 賊攻圍以 致敗
去,無 一毫失事 ,惟得賊 尸五萬耳 。所以上 功悉改三 官,其餘 守禦,下 至婦女, 格賞
之外, 增賜金帛 以鉅萬。今本路新 復城砦, 未經重寇 ,可諭經 略司,悉 以熙河路 已行
事為準 ,仍以軍 賞明諭漢、蕃。兼聞昨蘭州 賊退【一 三】,頗以併 力攻城, 不鈔略為 恨。
今入寇 必懲艾前 車【一四】,縱兵 四略,不 可不防。 其餘 更在愛惜 矢石,當 時不輕發
【一五 】,固已 得勝之半 矣。明遠 斥堠,最 為大事。 可一一宣 諭。」(朱、墨本 同。 )
  庚 戌,詔官 員因公罪 上簿者, 再上簿展 磨勘一季 ;會恩免 者,以二 當一。

  詔 鄜延路未 勾收積剩 錢公據二 十二萬六 千餘緡, 給陝西轉 運司。

  詔 :「西河 下水私船 載穀,應 輸力勝錢 ,而迴避 詐匿不輸 者,計不 輸物數論 。如


非提舉 汴河提岸 司船栰, 輒載西河 鹽、棗、穀,陶器、皂莢過 西京及入 汴者,雖 經場務
出引投 稅,許人 告捕,罪 賞依私載 法。」都大提舉汴 河隄岸宋 用臣請下 戶部著為 令 。
(朱本 云事小不 當書,今 依新本復 存,可見 宋用臣等 言利析秋 毫也。)

  詔 虔、吉州 界並為禁 銅、鉛、 錫地分, 從戶部請 也。

  辛 亥,詔自 今景靈宮 朝獻日, 遇雨雪, 令宰臣、 親王、執 政官分獻 。

  定 州路安撫 司言:「軍城寨言 :『北兵 千人,擁 牛具過石 城南,耕 黃貨谷【一六】


地。巡歷人不能 遏。』已指揮 當巡官吏 毋得透漏 ,及牒保 州沿邊安 撫司移牒 北界止約 。」
詔圖上 北人所爭 地,具前 後照據以 聞。

  大 名府路安 撫使王拱 辰言:「河水暴至 ,北京數 十萬眾號 叫求救。凡百施為 ,皆


是出違 條貫。臣須至奏請 ,乞賜一 不拘常例 指揮。」又言 :「凡干錢穀 稟轉運司 ,常 平
即提舉 司,軍器、工匠即 提刑司, 埽岸物料、兵士即 都水監。未嘗 有一敢專 者。今應猝
濟民, 逐官在遠 ,須至一 面先行, 致違逐司 條令,所 以乞賜一 不拘常制 指揮。」上 批:
「其事 干機速, 委是奏覆 牒稟所屬 不及者, 仰依所乞 施行。 」

  壬 子,朝獻 景靈宮。

  癸 丑,分命 輔臣祈晴 。

  左 藏庫副使 、帶御器械劉 承緒為禮 賓使、嘉州刺 史。手詔以承 緒妻建安 郡主即先 帝


同母妹 ,故擢之 。

  詔 雍王顥乳 母孫氏葬 報先禪院 【一七】 ,每歲同 天節度一 僧。

  甲 寅,尚書 左丞王安 禮為端明 殿學士、 知江寧府 。

  初 ,侍御史 張汝賢言 :「吏部 以王珪陳 乞子仲端 勾當京西 排岸司礙 選格,而 本部


留闕, 妄作行遣 。又王安 禮乞子枋 勾當九龍 廟,見任 官二人有 溢員,吏 部言當使 闕。
去年, 孫固陳乞 子野勾當 裁造院, 礙法,吏 部具特旨 例申稟, 而都省批 令具鈔。及安
禮陳乞 姪游監泗 州糧料院 ,則援野 為例;韓 縝之姪宗 迪指射尚 衣庫,又 以游為例 。此
乃引用 都省批狀 ,例外起 例,陛下 之法遂格 不用。此弊相 襲,實害 大政,乞 賜施行。」
(六月 甲午,汝 賢奏。)上以珪子 仲端已退 所乞差遣 ,而安禮 子枋、姪游差遣有 條許
用例奏 鈔,汝賢 章格不下 。安禮聞 之,面奏 乞治汝賢 之罪。上宣諭可且 令分析, (六
月丙申 日,汝賢 分析。)又云:「汝賢 嘗言卿平 日以惡言 恐脅言事 官。」因道汝 賢所 陳
安禮之 語。安禮 乃言:「昨日論奏 張汝賢彈 奏臣乞差 遣事,蒙 宣諭汝賢 奏,以臣 嘗有
惡言詆 毀,『欲頭壁 俱破』。切緣汝賢 官侍御史 ,以言為 職,彈奏 輔臣亂法 ,當出於 至
公,不 可苟用怨 憎,妄摭 非罪。使臣實嘗詆 毀,聞者 豈宜傳達 ?汝賢雖 知在法親 聞乃
坐,況 臣初無詆 毀之事, 是必姦險 之人以無 為有,欲 激怒汝賢 ,使中傷 所惡之大 臣。
而汝 賢率情快 忿,亦昔 所未有, 此而不治 ,於綱紀 風俗其害 不細。乞 付有司盡 理施
行。」 上遂令汝 賢分析。 汝賢奏 :

   臣追省當 日所聞, 大槩正是 安禮因臣 論奏王珪 等誣上行 私,輒有 及臣之言 ,謂


或議己 則當致害 ,又有御 史「青蟲可憎」之語。臣以 其意凡陋 ,固未嘗 盡列於朝。旋觀
安禮外 雖狂率, 中實姦險 嫉忌,一 言及之, 必為中傷 之計。屬者,臺、諫相繼罷 黜,
安禮蓋 有得色, 嘗以此誇 衒同列之 間。臣自 顧疏遠, 蒙陛下擢 任不次, 報宜如何 ,豈
敢愛 惜,以避 安禮之暴 橫?屬聞 此語,是 亦安禮平 日之常談 ,臣因上 殿口奏者 ,獨
冀清衷 照察安禮 所存,實 非愚臣苟 用愛惜, 捃摭非罪【一八】。昨因察按論 列宰臣、 執
政官 陳乞差遣 ,而安禮 兩次並是 違法,都 省特旨舊 例直行指 揮,具鈔 擬差,臣 職在
言責, 豈敢有隱 ?乃實出 於至公, 未嘗率情 快忿。安禮惡其及 己,必欲 置臣於罪 ,莠
言自口 ,輕躁無 恥,昔所 未聞。

  況 安禮素行 貪穢,所 至狼籍。名在 儒館,則 日出游於 淫舍。湖州、潤州,身 任太守 ,


娼女共 政,淫穢 不忌。陛下始以其 兄安石之 故,略其 舊惡,擢 置政府。然安禮惡 不可
揜,罪 不可解。知潤州日 ,部內致 仕官刁約 ,館閣故 老,安禮 以丈人行 事之,而 安禮
數飲約 家,輒私 其侍婢。約死 ,乃以主 喪為名, 誘略其婢 王氏、謝氏二人以 歸。今二婢
在家, 王氏仍已 有子。閨門之內, 數致忿爭 ,至或挾 持私事, 欲以告官 ,而安禮 多方
以捍之 。蓋取之不正 ,則勢必 至此。安禮修 身治家如 此,其能 為陛下正 百官、理萬民
乎? 安禮與其 兄安國素 不相能, 及聞其喪 ,無甚哀 蹙,喪假 僅滿,呼 妓女燕飲 ,嬉
笑自若 。安禮於 所厚者薄 ,其能為 陛下勵風 俗,勸忠 義乎?安 禮喜結四 方豪富, 如杭
州俞 緡,東南 大姓,賈 販小人, 未嘗為安 禮門客, 特以賄交 ,去歲大 禮,遂奏 緡為
假承務 郎。安禮 黷貨如此 ,其能為 陛下守法 令、杜請 託乎?執 慈寺僧詞 海乃異時 安禮
淫污之 淵藪,出 入安禮家 ,人不可 問,道故 時淫邪之 游以為笑 樂,無所 不至。

   兼安禮自 秉政以來 ,何補國 事,惟自 顧行實如 此,則無 以厭服人 言,故揚 虛聲 ,


取悅流 俗,牢籠 士大夫, 以賣恩招 權,斂譽 在己,歸 謗朝廷。然安禮辨 事亂實, 陰計
害物 ,故士大 夫莫不畏 其凶燄, 而安禮平 居猶恟恟 不自安者 ,獨以臣 輩尚在言 路,
軋其姦 萌。竊惟 御史耳目 之官,本 許風聞言 事,惟禁 中語不可 泄漏,至 於大臣之 言,
雖涉 詆毀,既 非親聞, 自不合坐 ,則傳言 之人又何 罪焉?臣 前所聞, 既未嘗論 列,
而陛下 亦不以此 為安禮之 罪。而安 禮遽乞付 有司根究 者,意謂 就使是實 ,於己無 罪,
但欲有 司承望風 旨,曲求 差互,使 罪之所歸 ,不在於 臣,則在 於傳聞之 人。如此 ,則
安禮 別有罪惡 ,誰敢談 說?況御 史位卑而 無權,不 足以動事 ,惟執政 大臣喜怒 ,能
為天下 禍福。身居至近, 勢軋人主 ,則防檢 之道不得 不嚴,故 責在御史 ,繩姦糾 慝,
以坐制 其非心。今安禮乃 恃大臣之 威,欲以 鈐制御史 ,杜絕言 路,則安 禮之志, 殆將
何為! 上以其章 付三省, 謂安禮曰 :「汝賢 彈奏卿子 姪差遣用 例奏鈔, 在法所許 ,汝
賢固有 罪;其言 卿姦巧事 ,卿果如 此,何以 復臨羣官 ?」安禮 猶辨訴, 因奏往以 安石
疾病, 嘗乞知江 寧府,願 申前請。 汝賢又言 :

  臣 論奏王珪 、王安禮 陳乞子姪 差遣法許 用例奏鈔 ,詔臣分 析。臣愚 見:按法 之文


而折中 于理,謂 有司之事 。無條有 例,或雖 有條而文 意未明, 應用例以 補之,皆 在所
司。可以常行, 於法未礙 ,則為不 應奏請可 否之事, 若陳乞差 遣,自有 定法。異時執
政大臣 本因礙法 ,遂有干 請,畫旨 施行,所 以稱「特 旨」,豈 有司所專 以為不應 奏請
之事? 又官制申 明逐處例 冊,候冊 定條目不 用,即知 有司所用 之例,自 可修條。未知
特旨 礙法之事 ,能如此 否?又尚 書省奏事 依條目分 ,有法式 者上門下 ,無法式 者上
中書, 并取旨、特旨 事,乃中 書之職。臣竊 謂法式者 有常之稱 ,特者反 常之義。今用 特
旨礙法 事為有法 式事上門 下,臣雖 甚愚,未 知其可。

   且特旨一 也,參以 近者,察 案所上, 有待申請 而具鈔者 ,王安禮 陳乞是也 ;有


不待 申請而具 鈔者,時 忱磨勘是 也;有申 請都省而 關中書取 旨者,文 彥博陳乞 是也 ;
有申請 而進呈不 行者,程 慶【一九】酬奨是也。都省 若為有例 事,不限 特旨,皆 不應奏
請可否 ,便得具 鈔,則宜 無彼此之 別,不可 於執政大 臣與本省 吏人私事 而遂有異 。若
謂例 冊有之, 始可以用 印,楊天 祐等豈非 例冊所載 ,何為而 不引?其 馮訴借闕 事,
乃非 例冊所載 ,何為而 輒用?若 為侯永昌 等酬奨礙 條法,有 特旨不可 引用,則 王枋
等差 遣正礙陳 乞之法; 若謂特旨 非有司所 專,而都 省可以指 揮,則時 忱磨勘又 不得
申請而 施行。推 求其說, 終不可得 。

  異 時執政大 臣特乞子 姪差遣, 多緣私計 所便,自 瀝誠懇, 以干朝廷 。今則其 家子


姪自赴 吏部指射 ,皆得施 行,不惟 相承無有 紀極,而 於朝廷事 體實未允 協。大抵 有司
差遣, 皆有常法 而不可亂 。自法度 之外,或 戚里之家 干乞,則 有內降; 或大臣之 陳請 ,
則有特 旨,其事 一也。今戚里之家 ,或告陛 下乞一優 便差遣, 既蒙俞允 付外與差 ,三
省尚須 覆奏而後 行;今大 臣之家, 自詣吏部 違法指射 ,而所司 遽自與之 。上下之 體,
臣所未 諭。

  蓋 聞事變萬 殊,至當 無二。天下之人孰 不有口有 心?使言 之而不當 ,則有心 者能


察其非 ,有口者 能議其否 ,【二○ 】如是而 日黜百人 ,誠何損 於事體? 使言之而 在疑
似,是 非相半, 以此得罪 不能自明 ,則言者 之氣十已 喪其六七 。使言之 而當,則 有心
者莫 不知其是 ,有口者 莫不稱其 可,如是 而猶不免 ,則敢言 之士氣索 矣,況中 人以
下者乎 ?如是, 則大臣之 過,其敢 復有論說 者乎?

   臣近又論 安禮素行 貪穢,所 至狼籍, 以至私人 之婢,而 因喪以取 之;利人 之財 ,


而鬻爵 以償之。家有不正 之配,身 有不悌之 惡,非臣 私言,著 在士論。然安禮平 居語
人,則 曰固嘗首 露於陛下 之前,陛 下知而赦 之。天下 有識之士 ,方以此 語為惑, 言事
之臣亦 莫測其信 否,姑置 而未論。然臣竊謂 若陛下幸 赦安禮之 罪,而安 禮叨在政 府,
亦宜少 有悛心, 以無負眷 遇。而怙 終放肆, 了不自新 。臣今日 之論,乃 在辨正朝 廷法
度,而 安禮以姦 險之性, 當躁忿之 時,語言 輕率,必 不循理, 是亦無逃 於聖鑒。而臣
自顧以 兀立之孤 跡,獨當 眾人之論 ,尚慮蔡 確、李清 臣輩與王 珪、安禮 為朋比, 論議
之際, 或有僥倖 同利之心 ,使臣忠 憤不獲申 於公朝。伏望斷自 宸衷,使 臣言得行 ,凶
邪去位 ,臣雖萬 死無恨。上既罷汝 賢,安禮 亦求去, 故有是命 。(舊紀 亦不書安 禮所
以罷。 )

  乙 卯,雄州 言拒馬河 溢破,兩 輸長沙河 口,已放 急夫,候 水落興功 。

  觀 文殿學士 、光祿大 夫、知成 德軍馮京 知河陽。

  詔 判大名府 王拱辰罰 銅十斤, 館陶尉姜 子厚、寇氏尉桑嘉 之、知縣 鄭僅各罰 銅八


斤。坐擅役 保甲,會 赦特責之 。僅,彭城人 也。(僅初為 大名府司 戶,部使 者檄往他 郡,
留守文 彥博曰:「如鄭參 軍豈可令 數出?」奏易 司法,徙 寇氏令。河決 府西,檄 夜下調
急夫, 僅方閱保 甲,盡籍 以行,先 他邑至, 決河遂塞 。使者怒 劾之,彥 博言於朝 曰:
「微寇 氏令,城 中其魚矣 !」詔釋 不治。此據鄭僅傳 ,傳云「釋不治」,實錄云「罰銅八
斤」,未知孰是 。按:文 彥博以熙 寧七年四 月留守大 名,元豐 三年九月 徙河南, 六年
十一月 請老。當七年河溢 時,留守 大名者乃 王拱辰, 傳誤也。或言於朝 乞免劾僅 ,實
王拱辰 。又拱辰 與縣令、 佐並罰銅 ,謂「詔 釋不治」 亦非也。 今不取, 姑附注此 。)

  戊 午,新河 東轉運副 使范純粹 言:「昨 在陝西, 朝廷每給 軍須,并 計綱雇夫 起發 ,


頗為勞 擾。乞自今給 河東、陝西邊用, 非應副機 速者,並 令小作綱 數,排日 遞送。」 從
之。

  詔 :「河北、河東被水保 甲,令州 縣考實賑 濟:小保 長、保丁一石 ,大保長 二石,


都、副 保正三石 。提舉保 甲官分詣 諸州照管 ,具賑濟 人數以聞。 」

  詔 :「陝西、河東蕃官、蕃部 轉職名及 因事酬奨 者,當書 其實年於 付身文字。本路


直補轉 者準此。 」

  己 未,上批 :「昨尚 書省議寬 減京畿戶 馬,人遂 放弛,全 不應令蓄 養。帳內 但有


馬數, 因事調發 ,乃見其 情。開封 府界提點 范峋及知 開封縣李 括所奏如 可行,宜 令兵
部條具 以聞。」兵部言:「峋 奏戶馬未 買,或乘 往別路未 回,或有 病未發, 如當起發 ,
即及一 綱乃發。本部 看詳,如 乘往河東 、陝西路者, 乞就支, 餘如峋請 。及如括言馬 已
起發者 ,限三年 買足。」 從之 。

  滑 州言,齊 賈下埽河 水漲,壞 浮橋。詔范子 淵相度以 聞,河北 、陝西、開封府界 準


此。

  庚 申,召輔 臣觀穀於 後苑,分 命輔臣謝 晴。

  詔 :「秋銓 試上等一 人,循一 資;中等 二十人, 不依名次 注官;下 等七十八 人,


注官。 」

  給 空名宣劄 三百【二 一】,付 熙河蘭會 路經略司 。

  同 管勾京西 路【二二】保馬呂公雅 言:「奉 手詔:『聞本 路保馬極 苦難買, 眾既爭


市,價 亦倍貴, 至駑者不 減百千。深恐本司 近奏所買 之數過多 ,民間未 悉朝廷取 效在
遠之意 ,遂致如 此。宜更消息 考驗,但 如元令聊 增其數可 也。』臣今相 度當減每 都之 數,
令約年 終各以八 匹為限。新令施行 ,人率樂 從,不聞 畏恐。及本路每都 一分四匹 ,今
累增倍 ,若歲買 二分【二三】,八年可 足,其山 僻縣展為 十年。」從之。(本志有之 ,
六月十 二日可考 。)

  提 舉京東路 保馬霍翔 言:「本 路已買保 馬萬一千 匹,及據 淄州淄川【二四】、登 州


蓬萊等 縣有弓手 願養保馬 ,已印絡 。見勸諭弓手 願養馬之 人,候數 多,續具 奏。」未 幾,
又言:「弓手願 養保馬, 每縣不限 人數,每 名各養一 匹。」從之, 除補限外 ,依條聽 。
(志亦 有之。)

  知 延州劉昌 祚言:「昨集教保 甲,弓馬 並不精當 ,但令守 禦。已用 土兵換赴 將下


團結成 隊,遇敵 呼使。如 有功,優 賜推恩。」從之 。

  前 廣南西路 提點刑獄 劉宗傑言 :「昨任 京西路轉 運判官, 累奏知鄧 州劉忱、轉運


使陳安 石、推勘 官郭槩等 情弊,見 送御史臺 定奪。昨臣出巡在 外,聞劉 忱縱吏受 贓,
斷私酒 事不法, 與陳安石 相為表裏 ,故入楊 千、徐宗等徒 罪。臣謂忱、安石 等豈獨輕 臣,
乃是違 慢詔令, 遂差襄州 通判王子 明推鞫忱 等情弊。適會臣移 廣西,安 石等乃變 其獄 ,
陷子明 於罪罰。臣因 論奏刑獄 冤濫。郭槩雖能辨 正楊千、徐宗 不應坐徒 及王子明 非私罪 ,
即不劾 劉忱、陳安石,遂 具駮奏下 有司,歲 餘終未結 竟。望特 省覽,則 十年冤滯 之獄 ,
無所逃 於天鑒。」上批:「京 西獄事久 經辨訴, 是非之情 終未明決。可并蹇 序辰劄子 ,
遣御史 劉拯即鄧 州鞫之。」(後竟 如何。孫升論 宗傑為比 部郎中, 因執政與 中丞協比 ,
追攝下 獄,責知 鄧州,當 考年月。 )

  辛 酉,權發 遣江淮等 路發運副 使蔣之奇 直龍圖閣 。之奇歲 漕計復以 六月辦, 奏計


京師, 故有是命 。

  手 詔李憲:「勘會諸 路團結到 役兵工作 日久,人 力疲敝, 兼邊廩耗 費數不少 。若


不於工 役稍見涯 涘之際節 次減放, 則費用滋 廣,頗有 侵蠹。宜候八月末 工緒有涯 ,以
遠近節 次放歸訖 奏。 」

  壬 戌,御史 黃降言:「朝廷修 立敕令, 多因舊文 損益,其 去取意義 ,則具載 看詳


卷,藏 之有司, 以備照使 。比者, 官司議法 ,於敕令 文意有疑 者,或不 檢會看詳 卷,
而私出 己見,裁 決可否。乞申飭官 司,自今 申明敕令 及定奪疑 議,并須 檢會看詳 卷,
考其意 義所歸。所貴法定 於一,無 敢輕重, 本臺亦得 以據文考 察。」詔下刑部。刑部 言:
「元豐 敕令格式 看詳卷共 二百二十 冊,難以 頒降。乞自今官司 定奪疑議 ,及申明 敕令
須看詳 卷照用者 【二五】 ,聽就所 掌處抄錄。」從之 。

  甲 子,詔三 省吏行遣 斷絕差賜 銀、絹, 著為令。

  知 滄州趙瞻 奏:「河 北鹽法漸 已就緒, 乞自大名 府澶、恩、信、安、雄、霸、瀛、莫、


冀等州 軍【二六 】,盡行 榷賣,以 增其利。」從之。 (趙瞻奏 當考。 )

  乙 丑,奉議 郎劉摯知 滑州。摯 前為右司 郎中,坐 事衝替, 故復之。

  詔 蕃官內殿 承制鄂特 淩葉為左 藏庫副使 。以討西 夏,於雙 池再戰皆 重傷,及 獲小


首領一 級也。

  知 邵州關 言,置芙蓉 石驛峒寨 柵,乞差 二百騎防 托。 詔廣 南西路鈐 轄司與百 騎。

  樞 密院言, 交趾使人 見辨議疆 至,全未 聽伏,恐 邊防尚須 警備。詔熊本緣邊 城寨


及守禦 次第有未 周備事, 悉意措置 ,具如何 施行以聞 。(六月 四日,本 已除吏侍 ,當
考何日 離桂州, 并後來如 何措置。 八月九日 、十九日 、二十一 日可考。 )
  丙 寅,廣西 經略安撫 司乞於融 州王口寨 置轉買務 ,通漢、蕃交市, 乞度僧牒 三十
為本。 從之。

  陝 西轉運司【二 七】言:「通判延 州吴安憲 準詔與鄜 延路經略 轉運司籌 度,於要 近


城砦多 聚糧草。延州秋稼 豐稔,民 戶不能蓄 積以待價 ,必為射 利之人乘 時賤取閉 糴,
以待官 場之急。延州諸縣 ,去城砦 近者十里 ,遠者百 里,今秋 應納青苗 、免役, 為錢
十三萬 緡。欲定 地理遠近 加饒法, 令民於諸 城寨折納 ,轉運司 撥還提舉 司。本司 勘會
鄜延路 上下番將 兵在極邊 ,今又增 四將馬軍 及戶馬二 千人,供 餽不易。如安憲所 言,
公私交 便。」從 之 。

  詔 除名均州 編管人、前漳州軍 事判官練 亨甫移彬 州編管, 坐與有服 兄劼同取 雜戶


女穢濫 也。

  丁 卯,手詔 :「提舉 陝西買馬 監牧郭茂 恂乞赴闕 奏事。茂恂在職數 年,全無 績效 ,


此乃欲 憑藉口舌 ,開釋罪 戾。宜止令具 所見附驛 以聞。」(綱 要云:是 月,河北 路始 并
大名府 澶、恩等 十州官皆 榷鹽。)

注 釋
  【 一】寖虧 本數「數 」原作「 類」,據 宋會要職 官四三之 六改。
  【二】以上 批聞純粹 與知太原 府呂惠卿 素有私嫌 恐難協濟 邊事故也「以」字與「邊」
字原脫 ,據宋會 要職官六 一之四一 補。
  【 三】乃乞 量損蒲江 鹽直據文 義,「乃 」疑為「 仍」之誤 。
  【四】乞以 南郊奏子 恩贈祖福 一官「子」原作「予」,據 閣本、活字本 及宋會要 儀制一
○之一 七改。
  【 五】鄜延 「鄜」原 作「麟」 ,據本書 卷三四六 元豐七年 六月丁丑 條改。
  【 六】但改 溢字作失 字據文義 ,「失」 疑為「決 」之誤。
  【七】詔遣 金部員外 郎井亮采 勾當御藥 院梁從政 按視「詔」字原脫 ,據宋會 要食貨
六八之 一一三補 。
  【八】李思 古已死「思」原作「師 」,據下文及 宋會要兵 一八之一 四、宋史卷四 八六夏
國傳改 。
  【 九】欲望 許臣總額 據文義, 「額」疑 為「領」 之誤。
  【一○】今乘羌人未 賓「未」原作「來 」,據宋 會要食貨 二之六、 六三之八 ○改。
  【 一一】向 外把截「 向」原作 「內」, 據閣本及 同上書改 。
  【 一二】詔 夔州路轉 運司相度 「相」原 作「指」 ,據宋會 要蕃夷七 之三八改 。
  【 一三】兼 聞昨蘭州 賊退「昨 」字原脫 ,據宋會 要兵二八 之三○補 。
  【 一四】今 入寇必懲 艾前車「 必」字原 脫,據同 上書補。
  【 一五】當 時不輕發 同上書作 「常持重 不輕發」 。
  【 一六】黃 貨谷「貨 」,宋會 要兵二八 之三○作 「貫」 。
  【 一七】報 先禪院「 先」原作 「光」, 據閣本及 宋會要道 釋一之三 ○改。
  【 一八】實 非愚臣苟 用愛惜捃 摭非罪據 文義,「 惜」疑為 「憎」之 誤。
  【 一九】程 慶閣本作 「陳慶」 。
  【 二○】有 口者能議 其否「議 」原作「 察」,據 閣本及文 義改。
  【 二一】給 空名宣劄 三百「劄 」字原脫 ,據宋會 要兵一八 之一四補 。
  【 二二】京 西路「京 西」二字 原倒,據 宋會要兵 二二之一 二乙正。
  【 二三】若 歲買二分 「歲」字 原脫,據 同上書補 。
  【 二四】及 據淄州淄 川「淄川 」二字原 脫,據閣 本補。
  【二五】及申明 敕令須看 詳卷照用 者「及」原作「又」,據宋 會要刑法 一之一三 改。
  【二六】乞自大名府 澶恩信安 雄霸瀛莫 冀等州軍「軍」原作「運」,據宋會 要食貨二
四之二 五改。
   【二七 】陝 西轉運司 「司 」原 作「 使」 ,據閣本 及宋會要 食貨三九 之三七改 。
 

卷三 百四十 八 元豐七年 (甲子 , 1084)

起神宗元豐七年八月盡是年九月

  八 月戊辰朔 ,門下省 言:「刑 部奏鈔, 宣德郎樂 京據例當 作情理稍 輕,不礙 選注 。


京本坐 言役法, 本部不敢 用例。」詔樂京情 重,刑部 引例不當 。(朱本刪去 ,新本復 存
之。樂 京事已見 熙寧四年 十二月。【一】 )

  熙 河蘭會路 經制司言 :「岷州 蕃兵將趙 惟吉、康谷寨主夏 亮坐前任 隨知岷州 張若


訥役禁 軍修教場 衝替,乞 許其自新 ,宜令依 舊。」詔趙惟 吉、夏亮許留 在任,各 展磨 勘
二年。

  荊 湖路相度 公事所言 :(孫覽 相度公事 ,見五月 二日,又 十一日。)「王江 一帶 ,


自大湴 口以上接 連檀溪諸 蠻,與今 道路相接 。朝旨專 委管勾廣 西經略司 機宜文字 程節
招納措 置。本處 地理闊遠 ,蠻已歸 附,須築 一堡寨, 以為守備。」詔節 相度。 節言 :
「王江上流 地名安口 ,控扼諸 峒,其地 寬平,可 建城寨。然由 王口而上 ,經大湴、吉老
江口, 皆生蠻猺 團族,惟 以略峒民 板木為生 。今雖效 順,各有 俸給,若 建城寨, 亦須
兵威彈 壓【二】。今欲沿江及 中心嶺各 治道路漸 進【三】,先置堡 鋪於吉老 江,量留 丁 以
防鈔截 糧道,然 後安口可 以即工。」又言:「王 江一帶團 峒,東由 王口、三甲,西連 三
都、樂土,南接 宜州安化 ,與誠州 新招檀溪 地密相鄰 比。熙寧 中,嘗遣 承制劉初 領兵
丁置寨 於安口, 諸蠻併力 殺傷官軍 ,自此蠻 情愈更生 梗。今徧 招納,例 皆效順, 當開
道路, 置堡寨、驛鋪 ,分兵丁 防守,乃 為久安之 計。又緣事干 兩路【四】,須與 誠州同
時措置 ,庶使諸 蠻力有所 分,易為 辦集。」 並從之。 (五月二 十七日可 考。 )

  御 史蹇序辰 言:「聞京西 麥斗錢不 過三十, 轉運司乃 令稅戶折 納錢六十 以上。」詔


京西轉 運司具析 以聞【五】。(朱 本以為事 小削去。 要見後來 如何。 )

  己 巳,詔以 鄜延路經 略司言【六】:「新歸順三 班差使馬 乞追躡西 賊被傷死 。昨米


胡川獲 級未賞, 有子山子。」詔:「馬 乞來降, 招誘人戶 數多,又 累立功, 山子與三 班
借職, 賻錢三十 千、絹十 匹,獲級 當遷三資 ,給絹六 十匹。 」

  庚 午,新提 點夔州路 刑獄、朝議大夫裴 士林知澶 州。先是 ,河北路 轉運判官 張適


劾奏知 澶州呂希 道郡事不 治,境內 賊盜充斥 ,致煩朝 廷專官捕 逐未獲, 乞重置朝 典。
上批:「裴士林 今日在殿 訴陳,以 母親高年 ,遠行不 便,乞易 一近地差 遣。契勘 士林
累典劇 郡,頗有 幹力,可 令替希道 赴闕。其 夔州路提 點刑獄, 別選人具 名進呈。 」

  始 ,希道除 知澶州, 辭日,上 諭曰:「以河徙, 欲鎮安百 姓,執政 進擬從官 ,朕


選用卿。」希道 至澶,以 治績稱, 秩滿再任 。河朔保甲白 晝持挺, 公然為盜 ,教隊巡 檢
和德挾 提舉司勢 ,因緣枉 法,掠聚 貨賄,監 司隱忍不 敢詰。希道發其贓 狀,僚屬 皆惶
恐,希 道即獨奏 其事,捕 德下獄。提舉官聞 之,馳驛 至澶,取 保甲因盡 釋之。希道曰 :
「山可移, 獄不可變 !」既窮治, 取其首領 於劫掠處 斬之,餘 皆配隸。澶人 感泣,朝 廷
亦命他 路監司審 其獄皆實 ,重貶德 。自是提 舉司益不 協,保甲 有犯法者 ,諸邑稍 加懲
治,則 必反中以 他事。希道檄諸邑 ,保甲犯 法有疑必 送州,至 則悉論如 法。提舉 官怒 ,
欲劾希 道,其同 僚以希道 辭直,不 敢書狀, 乃已。元豐五年夏 ,河東注 靈平埽, (事
見五年 七月壬午。 )一夕潰岸 幾決。希道曰 :「此正 前日之曹 村也,事 不可再。」即 馳
至河上 自督役, 河得無虞 。先是, 河決小吴 ,(四年 八月八日 ,河決小 吴。)南 直靈
平下埽 ,甚急, 當歲有水 患。乃請 開大吴口 道河循西 山北河, 論者以為 得禹之舊 跡,
自是曹 村無水患 矣。張適 為轉運判 官,(適 除運判, 乃六年十 月。)上 河朔鹽利 ,以
助邊計 ,詔推行 之。希道 曰:「祖 宗手詔在 ,北門地 多斥鹵, 民所衣食 ,故通鹽 不禁 ,
河朔之 人可安不 可擾。」適深恨怒 。初,澶河未 徙,南北 城相望, 河貴其內 ,故并河 為
禁地。河既徙而 北流,有 盜十餘人 劫掠他州 縣,夜道 退灘,適 因奏強賊 由城中過 ,法
當按責 守臣,希 道遂罷。(此據范 祖禹誌希 道墓,須 更考詳。八年四月 二十一日 ,適
責官。 )

  右 侍禁杜能 自陳有邊 功,御延 和殿引見 ,賜人馬 甲一聯。

  詔 內臣殿侍 管押戶馬 往陝西、 河東路, 司勳取死 損、見在 分數等第 以聞。

  真 定府路安 撫使馮京 言,洺州 水災,漂 浸公私廬 舍。詔轉 運司限兩 月修完。

  樞 密院言:「蠻乞弟 昨棄巢穴 而遁,今 聞無所依 止。」詔:「王光 祖遣人招 諭乞 弟,


許出降 ,與免罪 補名目, 於近邊勾 當。」是 歲,乞弟 死 。

  權 河北轉運 判官張適 言:「已 遣第十五 副將王文 景領兵捕 殺澶州界 羣賊,權 令選


乘鋪馬 七匹。」 詔張適不 當差馬鋪 馬給將下 ,特釋罪 。(朱本 云事小不 書。 )

  辛 未,詔禮 部侍郎李 常罰銅十 斤,膳部 郎中曾有 開與宮觀 差遣。坐修條不當 也。

  熙 河蘭會路 經略司言 :「昨夏 賊圍蘭州 ,蕃官三 班奉職章 鄂特把隘 伏截得力 ,雖


不獲級 ,乞恩。」詔章鄂 特遷一資 ,換本族 巡檢 。

  詔 :「宗室有期 以下服既 殯,許嫁 娶,毋得 用花綵及 作樂,著 為令。」(御 集尤 詳,


今從實 錄。)

  河 東路經略 使呂惠卿 言:「河 外緣邊秋 稼登稔, 可市糧草 ,依將來 官糴價與 轉運


司易錢 鈔,及令 內地支移 民戶出腳 直,以便 公私。乞先給錢三 十萬緡, 在京樁管 ,許
以償本 司糴買鈔 ,撥本司 舊封樁芻 糧為年計 ,以所糴 買封樁, 歲終以聞。」從之 , 仍
支末鹽 錢三十萬 緡。

  給 事中韓忠 彥言:「吏部奏鈔 ,擬注江 寧府司錄 參軍、前刑部法直 官郝京試 大理


司直, 不坐條而 引例。既有著令, 自當奉行 ,豈可廢 條用例? 」詔吏部 郎官罰銅 十斤 ,
都省郎 官六斤。

  癸 酉,中書 省言:「澶州賊單 安等劫縣 鎮民物, 頗有徒眾 ,未獲。」詔:「左班 殿


直、武學學諭陳 濟方募選 兵三百, 指名抽差 使臣兩員 ,準備差 使跡捕。其賊所至 ,捕
盜官等 并取濟方 指揮。 」

  甲 戌,秦鳳 路經略使 吴雍言:「秦州糧 草纔支半 年,望賜 錢三五十 萬緡,依 五路


常平法 計置。」 詔戶部支 常平積剩 錢二十萬 緡 。

  湖 北轉運、都鈐 轄司奏:「相 度誠州已 納鈔劄到 歌樓、橫嶺等 團畸零人 戶,各在 潭


溪與招 賞團峒相 雜居止, 於蠻情顯 有形比, 乞加犒賞 等。」從之。又奏 :「為誠 州三 班
差使楊 晟祝係首 先納土歸 明,今來 潭溪等團 峒已行招 納了當, 乞與改官 或支賜。」 詔
與三班 借職。(密記八月 七日事。五月二日 ,又十一 日,七月 四日,八 月一日, 六年
五月十 三日當考 。)

  乙 亥,戶部 言:「提 點河北東 路刑獄呂 仲甫乞二 浙歲散和 買紬絹, 止用舊價 支鹽


三分。本部下其 事本路轉 運、鹽司 相度,言 不便。」詔兩浙轉 運、提點 刑獄、提舉鹽事 司
同相度 。(竟如 何,當考 。)

  手 詔劉昌祚 :「前機 宜官徐勳 等本因帥 臣失於檢 察,以致 違法敗官 。聞今來 本司


官屬尚 因前敝, 玩慢弗悛 。審如所 聞,不可 不治。可更體量違 法重者彈 治以聞, 事理
稍輕即 嚴戒敕。」以提舉 永興等路 保甲胡宗 回奏,鄜 延路經略 司勾當公 事曹輔等 不 公
故也。

  丙 子,手詔 李憲:「西邊用兵 未已,行 陣之間, 戰騎為急 。今諸路 奏陳皆以 闕馬


為言【七】,除 本路收市 外,如何 經略可以 廣置駿足 入塞,爾 目擊其事 ,宜知其 詳,
可速具 方略以聞 ,無有回 隱。」( 朱本。 )

  都 水使者范 子淵言:「相度滑 州浮橋移 次州西, 兩岸相距 四百六十 一步,南 岸南


崖地雜 膠淤,比 舊橋增長 三十六步 半。」詔子淵 與京西河 北轉運司、滑州同 措置修治 。

  監 察御史來 之邵為將 作監丞。先是,御 史中丞黃 履言:「臣與張汝 賢同薦御 史,


汝賢嘗 與之邵為 僚,稱其 習熟法令 ,故列上 之。今遽 聞之邵雇 雜戶女為 婢,有此 污行 ,
乞付有 司根治。」詔之邵具析。之邵聞 履彈奏, 即急出之 ,乃言:「近買婢 張數日, 問
得恐是 雜戶,即 遣出。」 故有是命 。(五月 乙巳,初 除御史。 )

  詔 :「知桂州熊 本已除吏 部侍郎, 候辨正地 界事畢, 聽朝旨赴 闕。」(六月 四日 壬


申,已 除吏侍, 此特申明 耳。七月 二十八日 乙丑,此 月十六日 癸未、二十一日戊 子可
考。)
  詔 :「樞密 院諸班直 ,每轉員 出職,內 是長入祗 候,已有 陞軍恩例 ,以病故 不得
遷者, 皆補外處 ;本城無 陞資指揮 ,自今與 陞一資。 」

  辛 巳,鴻臚 卿陳睦為 遼主生辰 使,西上 閤門使曹 誘副之; 奉議郎、試右司員 外郎


范純粹 為正旦使 ,文思副 使侍其璀 副之。

  陝 西轉運司 言:「今秋民 戶稅,乞 許本司酌 遠近支移 ,以實緣 邊【八】


。」從之 , 毋
過三百 里。

  詔 :「洺州水災 ,糧儲不 足,許借 鄰近州縣 常平倉米 、麥、小豆共五萬 石,限三 年


還。 」

  詔 :「李憲 權以職事 付趙濟, 發來赴闕 。應緣本 路防秋事 ,委濟經 畫。 」

  壬 午,詔:「聞三省 、樞密院 官常早出【九】,六曹諸司 不暇結絕 日務。自今冬夏


并以未 初為限, 著于令。 」

  瀘 南緣邊安 撫司言:「羅 克黨、斗然、斗更 等首領, 乞依十九 姓團結為 義軍,欲 遣


官管勾 團結,分 地把拓, 立職級管 轄。」從 之 。

  癸 未,上批 :「京西 民產寡薄 ,今歲復 罹水災, 兼累困河 役。范子 淵見營閉 武濟


河口, 昨已放工 無效。今冬雖霜降 水落,又 須廣費財 力,未可 保其必成 。即且縱 其分
流,據 年例物料、兵夫固 護廣武三 埽【一○】,自於新河 無害。可遣開封府 推官李士 良
審視。」士良還奏, 所修馬頭、隄道實 未可保其 必成,乞 並罷。」從之。(四月 二十二 日,
子淵責 。)

  樞 密院言:「諸路諜 報西賊大 點集,若 至秋深入 寇,諸路 方出兵牽 制淺攻, 別無


所得, 徒困兵馬 。若不乘其未 備掩襲, 使賊得併 兵一路為 寇,於枝 梧亦為費 力。」詔 :
「陝西 、河東經 略制置司 選人深入 鉤探,如 對境一二 百里有賊 兵不至重 大,及有 收秋
人戶住 止,可以 倐往忽歸 ,乘便討 殺。即度 事力發將 兵,仍計 萬全,毋 得深入虛 空之
地。 」

  詔 :「交趾 所議疆至 ,據近日 奏報,已 稍見涯涘 。新除知 桂州苗時 中諳熟彼 方蠻


夷情偽 ,處畫庶 務,宜不 在熊本下 。兼本已 有改命, 恐於職事 不肯任責 。可趣時 中不
候般家 ,先次乘 遞馬疾速 赴任。」(此據御 集。初九 日丙子、 二十一日 戊子可考 。 )

  乙 酉,詔:「河東、陝西發保 甲給路費 :出本州 界二百里 以上,保 正三千, 副保


正二千 ,大保長 千,小保 長、保丁七百【一一】。不滿二百里 及緣邊不 出州界二 百里 以
上,保 正二千, 副保正千 五百【一 二】,大 保長七百 【一三】 ,小保長 、保丁五 百。 」

  丙 戌,都大 提舉汴河 隄岸司言 :「京東 地富穀粟 ,可以漕 運。其廣 濟河下接 逐處 ,


但以水 淺不能通 舟。今以 本司近修 狹京東河 岸,開斗 門通廣濟 河,為利 甚大。今欲於
通津 門裏汴河 東城裏三 十步內, 令修城兵 就便開河 一道,取 土修城, 及至斗門 上安
水磨, 下通廣濟 河,應接 行運。」從之。(元豐 五年二月 十一日, 初罷廣濟 河運。七 月
二十日 ,六年九 月四日。 )

  上 批:「諸 將兵馬, 平日固已 多困於役 使,難專 意武事。近復 檢束將、副太 密,多


受制於 州郡,縱 有材者亦 罕得展四 體,盡力 法守。除三路上有 帥臣可以 責委外, 開封
府界、京東西路 專選委監 司一員提 舉,開封 府界王球 ,京東呂 孝廉,京 西梁燾。如保
甲例, 以內臣一 人承受奏 報,令不 以時點檢 教事,每 歲如保甲 遣官案閱。」手詔 孝 廉:
「朝廷 以本路將 、副類多 武人,少 閑文法, 致所部兵 馬累煩朝 廷督責, 未嘗登額 ,及
教閱擊 刺行陣, 多不應法 。蓋武人 不能省閱 朝廷頒付 法式,致 廢而不舉 ,兼上無 主司
赴訴, 縱有曉職 守者,其 趨公之心 亦無從得 伸。今專 委卿提舉 本路將兵 ,職任、事權
并視已 頒提舉保 甲法施行 。卿其仰 體選付之 重,往來 點檢督責 ,早令事 藝修進, 行陣
精熟 ,人馬元 額速得登 辦,緩急 調發,四 方戰守, 足可保持 立功,無 踵前日虛 數空
名而已。 」

  戊 子,尚書 省言:「聞今 歲廣西秋 稼大稔, 粒米狼戾 ,正宜蓄 積。」詔廣西 提舉 常


平司乘 時廣糴。

  計 議辨正安 南疆至成 卓言,已 與黎文盛 等辨正, 乞降詔加 恩賜。詔熊本問成 卓:


黎文盛 公牒及面 議并言不 敢爭占儂 知會、儂宗旦所納 州峒,何 因即乞降 詔?熊本 言:
「成卓據黎 文盛狀:『如 成卓議, 於勿陽、順安 等峒從南 畫斷地界 ,陪臣不 敢爭執。』即
是辨正 明據。」詔以隘外 八處縣峒 賜交趾, 仍賜使、副大 衣著:黎 文盛五百 、阮陪三百 。
(八峒 不毛之地 ,事具六 月四日壬 申,及十 一月二十 二日戊子 。六年六 月四日, 始令
成卓辨 正。)

   詔熙河蘭 會經略安 撫司訪問 蘭州並河 至靈州, 度河至興 州通道有 幾,其地 里遠


近迂直 以聞。

  詔 :「寺、監諸司應 有稽違, 係所轄省 、曹、寺、監失點校者【一 四】,亦令臺 察彈


奏。 」

  己 丑,皇第 十一子俁 為定武節 度使、成國公。(舊紀書: 俁為節度 使、國公。新紀


不書節 使。)

  詔 禮部員外 郎何洵直 ,入內東 頭供奉官 、勾當御 藥院劉惟 簡,同參 定諸陵薦 獻供


奉式。

  禮 部言:「社稷 之祭,有 瘞玉而無 禮神之玉 。開元禮,奠 太社、太稷, 其玉以兩 圭


有邸。 乞下有司 造兩圭有 邸二,以 為社稷禮 神之器。」從之 。

  刑 部言:「南蕃進奉 人石以定 過汝州襄 城,其下 人毆擊市 人及自毀 敕黃。以定等


外蕃當 自朝廷指 揮外,其 敕書已關 主客押伴 使臣,乞 候回日下 大理劾罪。」詔:「敕 書
不別 給,止令 汝州具喧 競毀敕書 因依,連 所毀敕送 廣西經略 司,謄牒 送界首官 司付
本蕃。 押伴使臣 ,依刑部 所申。 」

  權 國子司業 朱服言:「天下郡 縣之學皆 隸本監, 四方之士 多出太學 。將來禮 部試 ,


慮諸 路舉人羣 集京師, 自以不在 學籍,無 糾禁稽察 之法,循 緣舊習, 浮縱寡恥 ,兼
本學生 交雜相為 掩蔽,難 以辦究。乞應 舉人到京 ,或有顯 過虧損行 義,若博 奕、鬥訟、
酗酒、 不檢、造 為飛語、 謗訕朝政 ,委本監 檢察聞奏 ,比附學 規殿舉。」從之 。

  辛 卯,雄州 言:「準 朝旨,依 高陽關鑄 城下九鐵 水窻,工 料以數十 萬。緣今 窻上


下城 塹堅固, 本州最處 極邊,若 置鐵窻, 須開橛城 身面三十 尺,底十 尺,不惟 虛費
功力, 亦慮張皇 。欲漸計 工料,候 有水窻城 隨損處修 換。」從 之 。

  詔 堂除及吏 部使闕知 州,自今 三年為一 任。

  詔 諸路提舉 常平司存 留一半見 錢【一五 】,以二 分為市易 抵當。

  詔 於絳州垣 曲縣支息 錢六萬七 千緡,付 河東轉運 司,應副 芻糧。

  壬 辰,手詔 劉昌祚:「近指揮 諸經略司 乘隙出兵 ,蹂敵秋 稼。慮穫 事已畢, 戎騎


乘秋健 集之時, 加之邊吏 伺候滅裂 ,萬一逢 賊,誤國 不細。卿更籌畫, 如未可出 ,即
謹守前 約,內外 備戒,勿 承順朝廷 一時指揮 ,妄有舉 動。 」

  詔 江南西提 舉鑄錢、朝議 大夫錢昌 武致仕, 江東提舉 鑄錢、朝議大夫李 棻衝替。昌


武坐 妄奏棻處 置乖方, 當徒二年 ;棻坐不 實,當徒 一年;各 會赦,而 昌武年七 十二
故也。

  恩 州總管、 信州 團練使孫 古,滄州 總管、辰州團 練使劉聞 等,并以 年高令致 仕。

  癸 巳,監舒 州石溪鎮 酒稅、奉職楊茂盛 貸死除名 ,柳州編 管。坐百 姓乘馬過 務,


搜得稅 物,笞之 致死也。

  詔 河南府被 水諸軍借 一月糧, 見尅納者 並除之。

  詔 內藏庫使、榮州刺 史、涇原路都 監、知鎮戎軍 張世矩追 兩官,免 勒停,罷 都監,


領榮州 刺史,權 知鎮戎軍 。坐先為 河東軍馬 司,上出 界功狀, 效用賈仲 寶重傷不 實,
盧秉等 言乞少寬 假,詔候 案上取旨 故也。

  詔 :「諸路 發往陝西 戶馬,有 眇目或目 單暈者, 即退令別 買。 」

  詔 :「自今強盜 須州、縣委不能制 ,或凶惡 巨蠹十人 以上,方 得選募將 兵捕殺。若


本州有 本屬將下 兵,即先 選募,或 不足,方 得選募將 兵捕獲。如違,開 封府界、京東
京西路 委提舉將 兵官,餘 路安撫總 管鈐轄司 舉劾。 」

  樞 密承旨司 比較京東、京西路 諸將、副、押隊訓 練官、軍員教頭賞 罰。詔:「京 東第


八將、副梁用趙 潛【一六 】,京西 第五將、副張選孫 璉最,各 減磨勘三 年。京東 第二將、
副歐育 、史吉, 京西第一 將、副蘇 贇、王政 殿,各展 三年。 」

  衢 州言,資 政殿大學 士、守太子少 保致仕趙 抃卒【一 七】。輟視朝 ,贈太子 少師 ,


諡清獻 。

  甲 午,上批 :「諸路諜報 ,西賊廣 造攻具, 竭國點集 ,聲言欲 入蘭州。虞守 臣、將


士狃於 前勝,輕 易待敵, 或為誘戰 ,別致失 宜。令康 識往蘭州 與當職官 經畫為備 ,及
募人深 入刺候。如賊果入 寇,務在 謹重,過 於去年。照管守禦 兵將,晝 夜悉力應 副,
以取坐 勝,仍度 人情,時 與犒給。 候大河冰 開,方得 往他處巡 歷。 」

  乙 未,都大 提舉榷茶 陸師閔言【一八】:「川茶 之法,肇 於熙寧甲 寅,行之 陝西,


既有明 效。以河北、河東 生聚之眾 ,惟茶不 可一日而 闕。若視陝右 成法,而 歸利於公 上,
度兩路 歲費之數 ,置官場 於荊、楚間和市, 歲計運至 兩路,率 用陝右禁 地之法, 本路
俱積, 以助邊費。」詔師 閔條具以 聞。尋下兩路 ,具到合 用茶數。及進 呈,詔寢 之。( 朱
本刪去 ,云不行 合刪。按 :此乃神 宗盛德, 安可沒也 ?仍具存 之。)

  江 、淮等路發運 副使蔣之 奇乞復行 東南六路 榷茶法。進呈 不行。(朱本 又以不行 刪


去,今 復存之。 )

   權發遣同 經制熙河 蘭會路邊 防財用馬 申,乞免 熙河路封 樁新復五 州軍闕額 禁軍


請受。 詔自今更 不封樁, 其已封樁 者,撥與 經制司。

  丙 申,詔支 常積剩錢 五十萬緡 ,付熙河 蘭會路經 制司市糧 草。

  詔 武臣知州 、軍及軍 使,并三 年為一任 。

  都 提舉汴河 隄岸司乞 :「歲買 建州臘茶 十七萬斤 ,依官綱 例免稅至 京,抽十 分之


一送都 茶庫。都茶庫 所賣茶, 本司乞歲 買三萬斤 ,隨新陳 作價。」並從之, 其市易務 茶,
令商議 定價。如 不售,即 申所屬, 出開封府 界變易。

  詔 :「熙河 路經略安 撫制置司 奏:『西 蕃董氈送 到蕃字, 以夏國遣 首領來青 唐城 ,


欲同董 氈首領入 漢議通和 事。』已降指揮, 令差使臣 一名引伴 赴闕。可續指 揮,令經 略
司審驗 ,如委有 夏國表文 及奏陳事 ,即如已 降指揮。 若是 與邊臣商 量,仰先 具奏。 」
(據御 集乃三十 日丁酉事 ,今附此 ,不知後 來竟如何 。此時董 氈已死, 阿里骨繼 立,
但未發 喪耳。)

  九 月戊戌朔 ,樞密都 承旨張誠 一言:「樞密都承 旨月有職 錢三十千 ,準祿令 :武


臣正任 節度使以 下不給添 支。」詔特給。又詔給 李元輔經 制絹五千 ,付秦鳳 路經略司 以
賞功。

  樞 密院言:「夏 國欲因董 氈遣使乞 通和,姦 意未可知 ,慮欲以 此疑本路 邊備。」詔


制置司 過為隄備 ,毋得因 此稍弛。

  己 亥,以右 武衛大將 軍仲先為 登州團練 使,襲封 魯國公。仲先,宗 肅子,詔 以宗


肅於先 帝為藩邸 初從兄故 也。

   詔李憲歸 本任,依 舊管勾經 略安撫司 職事,候 應接董氈 與夏國首 領議事畢 ,依


前降指 揮。(二 十三日可 考。)

  庚 子,詔:「成都府 減廢武寧 第八指揮 ,置馬軍 騎射一指 揮,支黎 州所買馬 ,以


四百一 十人為額。」以本 路言馬軍 不足也 。

  詔 :「宗室 克頒因心 疾毆妻死 ,外宅鏁 閉歲久, 可免監守。 」

  辛 丑,經制 熙河蘭會 路邊防財 用司上歲 計合用錢 帛糧草。詔:「歲 給錢二百 萬緡 ,


以本司 十案息錢 、川路苗 役積剩錢 、續起常 平積剩錢 各二十萬 ,榷茶司 錢六十萬 ,川
路計 置物帛赴 鳳翔府封 樁坊場錢 三十五萬 ,陝西三 銅錢監銅 錫本腳錢 二十四萬 八千 ,
在京封 樁券馬錢 十萬,裁 減汴綱錢 十萬二千 充。自來 年始,戶 部歲給公 據關送, 候元
豐十年 終,令經 制司具支 存數以聞。 」

  禮 部言,大 禮受誓戒 ,應立班 官乞免赴 朝參。從之。舊例 受誓戒畢 赴朝參, 故誓


戒常於 未明前, 或以為非 禮故也。

  詔 文字稽違 職級兩上 簿者,職 事官一上 簿。

  詔 :「諸路 科買上供 圓融抑配 ,委轉運 ,提點刑 獄、提舉 司點檢舉 劾,聽逐 司互


察。 」

  詔 知秦州吴 雍依近降 法,分四 場教漢、 蕃弓箭手 。

  壬 寅,西南 龍蕃貢方 物。

  詔 :「成都 府路所發 綱馬,飼 秣太僕寺 日久,病 死者甚眾 。宜令預 編次當支 軍分 ,


驗格尺 進呈,填 諸軍。 」

  廣 西經略司 鬱林州澄 海指揮子 第莫佛就 言:「父 貴為交賊 所略,殺 賊自歸, 由十


將補指 揮使。未 還營,發 赴招討司 ,不知存 亡。」詔 賜絹百 。

  癸 卯,都大 提舉茶場 陸師閔乞 除放民戶 賒欠茶罰 息錢。戶部言,罰 錢七萬緡 乃朝


廷封樁 錢數。詔 本息正數 並給限理 納,罰息 錢除之。

  知 太原府呂 惠卿乞分 河東第九 將嵐、石州馬步軍 八指揮, 歲更赴石 州葭蘆、吴堡


寨防拓 。從之。

  鄜 延路經略 司言:「塞門寨草 積熱發, 已差勾當 公事錢景 恪替將官 郭祥守禦 ,體


量詣實。」詔:「草 場失職, 自當詰問 寨主、都監,何因 先替守禦 將官?令 經略司具 析
以聞。 」

  甲 辰,詔:「近差左 班殿直、武學諭陳 濟方募兵 捕殺河北 賊。今單 安、張謝 留相繼


已獲, 澶、滑州羣盜 頗已衰息【一九】,宜 令濟方赴 闕,各遣 還所募兵。其未獲 賊,委
開封府 界、京西 、河北路 監司督捕。 」
  嗣 濮王宗暉 言:「主奉安 懿王祠事 ,乞比宗 姓使相郡 王增俸祿。」詔歲 增公使錢 二
千緡, 廚料給親 王例三分 之二。

  提 舉開封府 界保甲王 球乞買牝 、牡馬, 每等第增 錢五十千 ,以毛色 土產分高 下。


從之。

  乙 巳,三佛 齊貢方物 。

  荊 湖南路轉 運司言:「契勘荊 、廣等路 鑄錢司牒 :準內藏 庫牒,檢 會熙寧詳 定三


司例卷 數內一項 ,諸路坑 冶課利金 銀並納本 庫。除已 牒潭州永 興場具興 發後來收 到銀
數, 以憑回報 內藏庫, 照會本司 坑冶收銀 ,並係應 副支用, 久來不係 起發赴內 藏庫
之數。或合行並 赴內藏庫 納,即乞 截自某年 為頭,寬 立年限, 逐旋帶納。」上批 :「 宜
令依荊 、廣等路 鑄錢司牒 內該指熙 寧詳定三 司例卷內 本條,並 赴內藏庫 送納,仍 以元
豐元年 為始,及 依所奏, 均作五年 帶納。」 (此據御 集元豐七 年九月八 日事。 )

  丙 午,重陽 節,特御 延和殿閱 經制牧馬 司進諸路 簡買馬并 左第一監 馬駒。(舊紀


書:重 陽節,特 御延和殿 閱監牧馬 。新紀不 書。)

  權 管勾熙河 蘭會路經 略司趙濟 言,已豫 差李浩、苗履統領 漢、蕃四 將兵馬, 以備


出入。

  戊 申,戶部 尚書王存 言:「準 詔具析安 守忠豫繪 像因依, 勘會所采 臣僚勳績 ,并


於國史、實錄考求事 跡。據本 傳所載, 贈太尉安 守忠有戰 功政跡【二○】,當豫 繪像。
其捧日 左廂都指 揮使、欽州團 練使安守 忠,史冊 無載,即 無豫繪像 人數。」詔景靈宮 改
繪贈太 尉安守忠 像,併推 恩其家。先是,景 靈宮繪像 管勾官誤 以欽州團 練使安守 忠充
數,而 贈太尉安 守忠之孫 自言,故 命存考定 ,而降是 詔。

  己 酉,校書 郎王仲修 為著作佐 郎。

  詔 :「都大 提舉茶場 陸師閔近 以奏課登 羨,戶部 已下本路 驅磨保明 。可止令 比部


取師閔 隨行帳案 驅磨,限 滿月保明 取旨。其緣事 有勞官吏 ,宜令師 閔等上司 勳擬賞。」

  詔 西京被水 漂溺之家 ,及秋苗 災傷五分 戶【二一】,並免 來年夏秋 支移、折變, 從


戶部員 外郎張詢 請也。

  提 舉荊湖南 路常平等 事張士澄 、轉運判 官陳偲等 上本路八 州鹽舊賣 及今來相 度合


增賣鹽 數,修為 湖南、廣東西鹽法 條約總目 。戶部言 ,欲依此 推行,候 就緒,令 本路
轉運、提舉 官同立法。從之。初, 蹇周輔言 ,韶、連、郴、道州可以通 廣鹽數百 萬,代淮
鹽食湖 南。故奉 議郎郟亶 亦乞運廣 東鹽往湖 南路郴、全、道三 州。詔送 士澄、偲相度。至
是奏上 ,乃下監 司行之。(舊錄元 豐六年十 二月戊子 ,戶部言 :奉議郎 郟亶乞通 行廣
東有餘 鹽往廣西、 荊湖、江西、福建等路, 內江西一 路【二二】差三司副使 蹇周輔相 度
施行, 果利便。亶昨 乞運廣東 鹽往湖南 路郴、道、全三州 ,乞選官 相視。詔送湖南提 舉
常平官 。朱本乃 從此移入 ,此又稍 刪潤之。據元祐元 年閏二月 末呂陶奏 議,則湖 南賣
鹽實郟 亶發其端 ,周輔奉 行之。據舊錄 ,則湖、廣、江西 、福建皆亶創 謀,不獨 湖南也。
初委張 士澄陳偲 ,在六年 十二月甲 申。)

  資 政殿學士 、通議大夫、提舉 崇福宮陳 薦卒。薦儀狀 魁偉,辭 氣莊重, 天性簡淡 ,


無聲色 之好。韓琦謂人曰 :「廉於 進而勇於 退,嫌疑 間毫髮不 處,與人 交久而不 變,
如彥昇 者無幾。」司馬光 亦服薦之 質直云 。

  庚 戌,彰信 軍留後、 駙馬都尉 李瑋為建 武軍節度 使。(舊 紀書此。 )

  河 北西路提 點刑獄呂 溫卿言:「霖雨為 災,已賑 濟,欲乞 坊郭戶渰 溺財產比 舊退


落七分 以上【二三】,積欠及 秋料、役錢【二四】,並展 限至來年 夏料;其 漂蕩家業 者,
不候造 簿年月, 先減免役 錢,以寬 剩錢助。」戶部言:「減放 役錢,欲 據家業物 力之 數,
於簿內 改正;其 減役錢【 二五】, 候造簿日 均敷;餘 欲依溫卿 所乞。」 從之 。

  呂 惠卿言:「知石州 燕復不依 經略司指 揮,擅追 守禦保甲 ,已奉朝 旨劾之。竊以


探報事 宜,自當 為備,牽 於文法, 或誤幾事。欲望少 寬繩墨。」詔劾以聞。(朱 本刪 去,
云事小 不行。)

  辛 亥,大燕 集英殿, 酒五行罷 ,以上服 藥也。(舊紀書: 上以疾, 不果終燕 ,戊


午,疾 愈。新紀 同。放翁 家世舊聞 :元豐秋 燕,神祖 方舉酒, 手緩,盞 傾覆,酒 霑御
袍。時都下盛傳 側金盞曲 ,有司以 為不祥, 遂禁之。明年,宮 車晏駕, 楚公進挽 辭曰 :
「花是高秋 宴後萎【二六】
。」楚公, 陸農師也 ,意蓋謂 此。佛經天人 五衰,如 宮殿震、 身
光滅之 類,花萎 亦其一也 。已入筆 記,天人 五衰,記 所無。)

  癸 丑,傳宣 閤門以服 藥未安, 前後殿可 權不視事 。

  甲 寅,復罷 朝參三日 。

  丙 辰,詔濟 陽郡王曹 佾【二七 】在病假 百日,特 給寬假。

  戊 午,上疾 愈。

  知 永興軍劉 庠言:「昨詔許商 人便錢二 十萬緡, 安撫司收 潤官錢, 以末鹽錢 給還


計置糧 ,依原價 兌與轉運 司,其兌 到得錢, 本司已封 樁。今夏 豐稔,可 以廣糴, 乞再
許入便 ,每百緡 加收潤官 錢十三千。」詔支 末鹽錢二 十萬緡, 餘依所乞 。

  己 未,鄜延 路走馬承 受李元嗣 言,軍士 崔皐自截 手指,避 出戰。詔:「崔皐 配本


處禁軍 雜役。令 劉昌祚體 量軍中如 此者,斟 酌施行。 」

  環 慶路經略 司言:「殿直柴植 、守闕軍 將杜大忠 與孟真同 討烏卜章 等寨,獲 三百


級,無 亡失。蕃官例各轉 資,惟柴 植、杜大 忠不蒙推 賞。」詔各減磨勘 三年【二 八】 。

  庚 申,命殿 中侍御史 蹇序辰、右司員外 郎路昌衡 往熙州劾 李憲。初,御史臺 鞫皇


甫旦獄 ,召憲赴 闕,至秦 州,會有 邊警,詔 止之。臺請憲三問 不承即追 攝,詔用 眾證
結案。乃遣 序辰等就 劾,既又 命序辰等 即秦州移 文劾憲。(初 二日【二九】,令 憲還此。)

  詔 :「州縣社、稷及 風伯、雨師壇壝, 令提點刑 獄官先次 點檢。如有未應法 式,並


令依應 增改,遇 損壞,即 令修飾。於壇 側建齋廳 三楹,以 備望祭。」從河東路同 管勾 保
甲馬城 請也。

  詔 韓國大長 公主錢氏 長子賜名 忱,為莊 宅副使。

  詔 :「中書 省具御史 臺察案去 年所彈治 六曹諸司 違法稽慢 事,若干 所彈允當 ,其


違法官 司若干嘗 書斷該罰 ,若干用 恩赦放免 以聞。」(朱本改 云:用赦 恩放免者 , 不
得原減 。與舊本 不同,今 從新本。 )

  成 都府言:「新 繁縣重光 寺壁有圖 寫太祖御 容,乞修 神御殿奉 安。」詔令設板屋 遮


護扃鎖 。

  河 東轉運使 、天章閣 待制陳安 石,權轉 運判官、奉議郎莊 公岳,各 罰銅二十 斤;


轉運司 管勾文字 、奉議郎晏朋 ,宣德郎 王惟,各 罰銅十斤 。坐不應副麟 、府州賞功絹
也。

  河 北轉運司 言,自正 月行鹽法 至七月終 ,收息十 六萬七千 緡有奇。

  詔 嗣濮王宗 暉奏子與 右內率府 率,女三 人與縣主 。

  辛 酉,河東 路經略司 上蕃部裕 勒星、威密特與西 賊戰獲級 功狀,樞 密院擬裕 勒星 、


威密特 各遷一資 ,賜絹四 十匹。上批:「如 功狀,裕 勒星、威密特 獲級並因 伯雅克射
倒,所 得恩澤二 資可三人 分受。 」

  廣 西都鈐轄 司言:「本路 土兵闕額 數多,乞 選使往福 建、江南、廣東路招揀 投換兵


四千人。」詔:「見寄招 換路分, 委官招換 :江南路 三千六百 人,福建 路千四百 人。 」

  癸 亥,戶部 言:「元 豐二年, 三司借末 鹽錢五十 萬緡市糧 ,限四年 還,今已 限滿 。


欲望均 作十年還 ,自今年 為始。又熙寧 十年借內 庫錢,尚 欠四萬二 千餘緡, 亦依此。」
從之。

  詔 :「會通門承 傳文字并 祗候使臣 ,委內東 門司官責 本番上名。內中不 犯釒濫、請


求、獻遺、賣買,同 罪保明狀。經保明 後改節, 事未發, 許經內東 門司陳首 上名。三年
無遺闕 ,酬獎外 更減磨勘 三年。 」

  乙 丑,詔:「成都府 應武舉王 敘上書, 所言雖不 盡中事實 ,然乞於 嘉州中鎮 寨置


場市馬 ,及具道 彼方蠻夷 族姓、道路委 曲,皆朝 廷所未嘗 知者。宜下成 都府路轉 運、鈐
轄司, 據所奏詢 究利害, 考實以聞。」(朱 本即於此 書:三司 言,已議 差官於中 鎮 寨
買馬。按:嘉州 編錄冊, 置場中鎮 買馬,在 十月二十 九日,合 附本月日 。元祐七 年七
月二十 三日,廢 罷。正史 兵志云六 年復置中 鎮買馬場 ,又誤也 。)
  禮 部言:「太廟 祖祫合食 ,始祖東 向,昭南 面、穆北面者 ,本室中 之位也。今設 位
戶外, 僖祖既東 向矣,而 祖宗昭穆 別為幄次 ,殆非合 食之義。伏請自今 祫饗,徹 去逐
位幄次 ,即前楹 通設幕, 以應室中 之位。」 詔恭依 。

  詔 :「應置巡檢 下土兵路 分,并轉 運、提點刑獄、提舉司 每歲依春 秋大閱法 ,分定


案試。 」

  提 舉河北路 保甲司言 ,祁州鼓 城縣巡檢 下指使彭 大因大水 收救器甲 溺死。詔賜其


家銀二 百兩。

  是 日,西夏 圍定西城 ,將官秦 貴等擊卻 之。(此 據十月二 十五日奏 ,新紀亦 書:


乙丑, 夏人圍定 西城,熙 河將秦貴 敗之。舊紀於十月 癸巳乃書 第五副將 秦貴云云 。)

注 釋
  【一】樂京 事已見熙 寧四年十 二月「年」原作「月」,「月」原作「日」。按: 本書卷二 二
八熙寧 四年十二 月壬申條 記有樂京 坐言役法 事,此處 「四月十 二日」顯 誤,據改 。
  【 二】若建 城寨亦須 兵威彈壓 「建」字 原脫,據 宋會要方 域一九之 一○補。
  【三】今欲 沿江及中 心嶺各治 道路漸進 「路」 原作「然」 ,據閣本 及同上書 改。
  【 四】又緣 事干兩路 「兩」原 作「西」 ,據同上 書改。
  【 五】詔京 西轉運司 具析以聞 「西」字 原脫,據 上文補。
  【 六】詔以 鄜延路經 略司言據 文義及本 書文例, 「詔以」 二字疑衍 。
  【 七】今諸 路奏陳皆 以闕馬為 言「路」 字原脫, 據閣本補 。
  【 八】以實 緣邊「實 」原作「 賞」,據 宋會要食 貨七○之 一六改。
  【九】聞三 省樞密院 官常早出「常」原作「當」,據閣本 及宋會要 儀制五之 二○改。
  【 一○】固 護廣武三 埽「廣武 」二字原 倒,據宋 史卷九四 河渠志乙 正。
  【 一一】小 保長保丁 七百原作 「小保丁 七百」, 據宋會要 兵二之三 一改。
  【 一二】副 保正千五 百「正」 字原脫, 據同上書 補。
  【 一三】大 保長七百 「大」字 原脫,據 本條文例 補。
  【一四】係所轄 省曹寺監 失點校者「係」字原脫,據 閣本及宋 會要職官 一七之一 四
補。
  【一五】詔諸路提舉 常平司存 留一半見 錢「路」字原脫, 據宋會要 職官二七 之一四
補。
  【一六 】京東第八將 副梁用趙 潛「用」字原脫。按: 宋會要職 官六六之 二三,元 豐六
年五月 二十日, 涇原路京 東第八將 梁用、副將趙潛各 罰銅二十 斤」云云 ,當即此 二人 ,
據補。
  【一七】守太子少保 致仕趙抃 卒「少」原作「太 」,據閣 本及宋史 卷三一六 趙抃傳改 。
  【一八 】都大提舉榷 茶陸師閔 言「大」字原脫, 據宋會要 食貨三○ 之二三、宋史 卷三
三二陸 師閔傳補 。
  【 一九】澶 滑州羣盜 頗已衰息 「羣」原 作「郡」 ,據閣本 改。
  【二○】贈太尉安守 忠有戰功 政跡「政 」原作「故」,據 長編紀事 本末卷八 二景靈宮
繪像改 。
  【二一】 及秋苗 災傷五分 戶「苗」 原作「田」 ,據宋 會要食貨 六八之一 一三改。
  【二二】 內江西一路 「江」 字原脫,據 本書卷三 四一元豐 七年十二 月戊子條 補。
  【二三】欲乞坊 郭戶渰溺 財產比舊 退落七分 以上「郭」字原脫 ,據宋會 要食貨六 八
之一一 三補。
  【 二四】積 欠及秋料 役錢「及 」字原脫 ,據同上 書補。
  【 二五】其 減役錢「 錢」字原 脫,據宋 會要食貨 六八之一 一四補。
  【 二六】花 是高秋宴 後萎「宴 」原作「 晏」,據 老學庵筆 記卷七改 。
  【二七 】濟陽郡王曹 佾「曹」原作「朝」。按:曹佾 封濟陽郡 王,見宋 史卷四六 四外 戚
傳,此 處「朝」 顯為「曹 」之誤, 據改。
  【 二八】詔 各減磨勘 三年「三 」,宋會 要兵一八 之一四作 「二」 。
  【二九】初二日「二 」原作「三」,據 閣本改。按本書本 卷己亥條「詔李憲 歸本任」云
云,本 月戊戌朔 ,己亥為 初二日。
 

卷三 百四十 九 元豐七年 (甲子 , 1084)

起神宗元豐七年十月盡其月

  冬 十月丁卯 朔,詔支 末鹽鈔三 十萬緡, 付河東路 轉運司市 糧草。

  詔 湖南邵州 武崗縣減 將下防拓 弩手二百 【一 】,以其錢糧 募土人入 溪峒。從鈐轄


司請也 。

   御史蹇序 辰乞令諸 路提點刑 獄司每季 具以論決 詳覆大辟 事狀以聞 ,付刑部 注籍 ,


點檢案 治失誤。 詔提點刑 獄司季申 刑部。

  戊 辰,點檢 諸陵器物 所言:「安陵東有 青龍河, 越數小澗 。用透槽 行水,可 以徧


及三陵 下宮,於 熙陵之西 退入白虎 澗,達于 洛下。」 太史局以 為不可, 從之 。

  詔 景靈宮管 勾內品雷 迪罰銅十 斤,送西 京灑掃班 。坐欲移 用美成殿 奉祠物, 及應


宿不直 也。

  己 巳,駙馬 都尉錢景 臻對,因 謝父知鄆 州暄除寶 文閣待制 。上曰:「暄為郡 有聲 ,


朝廷自 以才用。」又謝子 忱賜名, 上曰:「主賢,宜 有子也。其勉以學。」(九 月戊午 ,
中散大 夫、知鄆 州錢暄除 寶制。)

  同 經制熙河 蘭會路邊 防財用馬 申言:「糴買全在 冬春之交 ,乞十月 後印給次 年鹽


鈔,限 正月至本 路。」戶部言:「若本路豫 得鈔,招 誘入中, 牽制秦鳳 等四路鈔 價。 乞
依秦鳳 等路,吏 部差使臣 於正月下 旬押赴經 制司。」 從之 。

  詔 :「涇原、鄜延兩 路發赴城 、寨、堡、鎮防秋諸軍 ,比諸路 特早,並 與特支錢。 」


(十一 月四日可 考。)

  庚 午,大名 府路安撫 司言:「近以 修閉水口 ,發德、博州 夫萬二千。今水口 已塞,


欲因此 夫修廂軍 營,及築 上下水關。」詔:「食 庫、館驛舍等 令轉運司 依先降指 揮。其 修
城,令 安撫司具 實用人功 以聞。 」

  權 開封府界 提點范峋 等言:「諸縣尉專 捕草市賊 盜,及通 管縣務, 歲下鄉常 以百


數。若 省縣尉, 恐一主簿 不能辦事 ,乞依舊 存留。」 從之 。

  吏 部言:「宗室 子漪換通 直郎,年 十八。宗室授 殿直者, 二十聽出 官,無文 資法。」


詔子漪 候年二十 許出官。

  詔 支錢鈔二 十萬緡, 付河北轉 運司市糧 草。

  壬 申,詔河 東經略司 :「近諸處雖 有牒報, 即非大點 集。其葭蘆、吴堡 寨守禦保 甲


可放散。 」

  是 日,西夏 犯涇原, 民多以火 死。(二 十二日奏 。)

  先 是,殿中 侍御史翟 思言:「知樞密院 韓縝受知 石州、文思副使燕 復所遺馬 一匹 ,


市價二 百千,縝 償以四五 十千。開封府界保 甲司勾當 公事、右侍禁楊嵩 亦嘗遺縝 馬一
匹,價 直與復之 馬等,而 縝亦以三 四十千買 之,以與 兄絳。」詔縝分析 。於是縝言 :
「知石 州燕復嘗 為臣買馬 ,令其子 孝嗣言, 元買券直 絹四十匹 。臣先以 銀十兩償 孝嗣
道里費 ,許償以 山東絹八 十匹。右侍禁 楊嵩【二】自言, 入西界得 一馬駒, 欲賣為路
費,臣 諭通直郎 李士京以 三十千買 之。後士 京云,馬 不可乘, 又患疥瘙 。今欲各 付其
主。」手詔 :「縝因買馬 以致人言 ,辨析厥 初,契約 咸在,朕 豈以一眚 督過大臣 ?宜 特
釋罪。」後三日 ,思罷侍 御史,試 國子司業 。(翟思言縝 ,在九月 二十六日 ;改司業 ,
在此月 九日,并 書之。)

  是 日,(十 月六日壬 申。)西 夏寇靜邊 寨,將官 彭孫擊卻 之。(此 據御集追 書,


仍附注 御集二事 。涇原路 將官彭孫 下,初六 日靜邊砦 捍賊有勞 ,曾出戰 漢、番兵 員可
等第與 特支:禁 軍七百文【三】,人員增上 ;廂軍兵 民、蕃兵五百 ,增上, 準此。仍降
指揮下 走馬承受 龐卞喝賜 。所有得 功人,仰 經略安撫 司疾速保 明聞奏。元豐七年 十月
十五日 下。又賜 劉友端: 勘會今月 六日涇原 路靜邊寨 駐劄將官 彭孫等禦 捍夏國大 兵功
狀顯 異,兼熙 河路定西 城守禦大 兵不多, 及經略安 撫制置司 已有排辦 下準備賞 罰銀
盌不少 ,可以支 用得足。仰限指揮 到,除將 帶去銀盌 二千隻依 已得指揮 俵散外, 餘三
千隻 更不得卸 納,依舊 用元打角 車子裝載 ,躬親前 去涇原路 ,計會盧 秉推排, 當日
諸將 元出戰馬 軍人給一 隻,依熙 河路俵散 令裝載, 以賞異功 ,即不得 夾雜無勞 人在
內。仍宣諭盧秉 :靜邊若 非經略安 撫使預備 有方,必 不能致是 推沮賊鋒 ,安靜一 道,
候宣諭 俵散訖, 疾速赴闕 。)

  甲 戌,詔石 州葭蘆、 吴堡兩寨 各置水軍 一指揮, 以百人為 額。

  詔 供備庫副 使、知會 溪城王令 宣追一官 勒停。坐擅殺官牛 ,與蠻立 誓,取公 使庫


無名額 錢,悔過 以償也。

  乙 亥,給事 中韓忠彥 為禮部尚 書。忠彥 入謝,上 諭曰:「先令公之 勳,朕所 不敢


忘。卿復盡 忠朝廷, 此未足以 酬卿也。」(文彥 博私記云 :王珪謂 遷忠彥太 峻,獨蔡 確
左右之。上曰:「此特為 其父故, 不可為例 也。」且云: 忠彥方許 確婚,故 得確助。 此
當考。 )

  中 書舍人兼 侍講蔡卞 試給事中 ;朝奉郎 、守起居 郎楊景略 ,朝散郎 、守左司 郎中


錢勰, 並為試中 書舍人, 免召試。 景略、勰 奉使高麗 方還,在 道,並擢 之。

  詔 應歿於王 事補授人 ,並許依 舊條指射 差遣。

  又 詔內藏庫 支綢絹各 五十萬匹 ,於熙河 經略司封 樁。

  涇 原路經略 司言,蕃 官告諭部 族買戰馬 ,賞絹撫 養,庫闕 錢。詔於 鳳翔府封 樁李


元輔經 制絹內給 萬匹。

  詔 劉昌祚:「西 賊大兵已 寇熙河路 ,其鄜延 路守禦保 甲,速詳 度放散以 聞。」( 新


紀書: 乙亥,夏 人寇熙州 。舊紀不 書。)

  丁 丑,吏部 言:「經制變 運川峽路 常平積剩 錢所增息 錢二百三 十二萬緡 【四 】,


乞推恩。」詔李 元輔遷兩 官,史君 俞、張茂 先候改官 日各遷一 官,減磨 勘年有差 。

  詔 殿前司:「馬軍年 四十以上 ,武藝不 及二等者 ,給限一 季習學。限外藝不 進,


轉支馬 與闕馬教 頭。 」

  詔 :「諸路 封樁闕額 禁軍錢穀 ,並依元 豐令,隨 市直變易 。其不得 減過元糴 納價


法除之。 」

  光 祿卿呂嘉 問言:「近者,牛 羊司典吏 李璋犯乞 取贓,已 論決。竊惟朝廷捐 數十


萬緡, 行一重法 於天下, 欲得吏清 政平,待 之固已至 矣。而無 忌憚之吏 ,已漸弛 於法
行之初 ,蓋由本 法與錢之 人纔減取 錢之人二 等。乞定 河倉法, 斷遣刑名 ,自陳告 首之
賞,與 引領過度 一切如舊 外,其行 用者止以 不應得為 坐之。」下刑部參 詳:其與 若 許
者依 律得罪, 或依在京 請求非法 公事條得 在罪重; 并官員在 京行用非 請求曲法 不坐 ,
并輸稅 人行用非 覽納及行 求枉法者 不坐之類 ,並依本 條外,乞 如嘉問所 定。從之 。

  戊 寅,詔廣 西經略司 勾當公事、連州軍 事推官【五】譚掞 特改京官 ,權通判 邕州。


經略使 熊本薦也 。

  賜 軍器監度 僧牒千, 市材料。

  詔 :「定西 城守城漢 、蕃諸軍 并百姓婦 女,城上 與賊鬥敵 者,人支 絹十匹; 運什


物者, 七匹;城 下供饋雜 役者,男 子五匹, 婦人三匹。 」

  庚 辰,詔廣 西進士黎 易從、陳蒙特免將 來文解。以入黎峒 說諭陳被 ,被等歸 明故


也。( 張頡傳有 陳被事跡 ,當考。 )

  詔 饒州童子 朱天申對 於睿思殿 ,賜五經 出身。天申,天錫 再從兄。禮部言, 天申


年十二 ,試誦十 經通也。 (四月丁 丑,天錫 見。)

  辛 巳,朝獻 景靈宮。

  癸 未,密州 商人平簡 為三班差 使,以三 往高麗通 國信也。

  福 建路轉運 副使王子 京言:「建州臘茶 舊立榷法 ,商賈冒 販利甚厚 。自熙寧 三年


官積陳 茶,遂權 聽通商, 自此茶戶 售客之茶 甚良,官 中所得惟 常茶,稅 錢極微。南方
遺利, 無過於此 ,乞仍舊 行榷法。建州歲出 不下三百 萬斤,南 劍州亦出 二十餘萬 斤,
欲盡買 入官,度 逐州軍民 戶多少及 約鄰路民 用之數計 置【六】,即官場 賣,嚴立 告賞 ,
禁建州 賣私末茶。 乞借豐國監 錢十萬緡 為本【七】。」並從之 ,所乞均 入諸路榷 賣, 委
轉運司 官提舉: 福建王子 京,兩浙 許懋,江 東杜偉, 江西朱彥 博,廣東 高鎛。(御集
載子京 奏云:榷 賣臘茶所 收淨利, 不減鹽課 。當考。八年二月 七日,并 榷通商地 分;
元祐元 年二月二 日,依舊 通商。食貨志第五 卷,七年 ,福建路 轉運副使 王子京言 :建
州舊榷 臘茶,而 商賈冒販 獲厚利。熙寧三年 ,官茶陳 積,乃聽 通商。自此茶戶以 善茶
售賈人 ,官所得 皆下,稅 錢為耗, 請榷之便 。建州歲 出茶不下 三百萬斤 ,南劍州 亦二
十餘 萬,官盡 買之,度 逐州及鄰 路當用數 為多寡, 均與榷賣 ,委轉運 官一員領 之,
以助經 費,園戶 亦便。假豐國 監錢十萬 緡為本。並從之。如是兩浙、 江東西、廣西路 皆
委官, 而福建以 委子京。其法盡索 種茶民, 使自占歲 造茶數, 悉賣於有 司,而重 禁福
建、兩浙、江南東西、廣西之 鬻建茶者。明年, 戶部言, 子京又請 禁兩浙、江南、廣東茶 ,
詔惟畿 南、陝西 路通商【 八】,餘 皆為榷茶 地云。)

  乙 酉,上批 :「知青 州鄧綰言 :『本路 夏秋豐稔 ,米斗直 五七錢。』未知虛 實, 宜


令京東 西路提舉 司具州縣 米穀市價 以聞。」既而 綰言:「昨以 秋成,故 奏菽粟斗 六七 錢,
今慮提 舉司奏物 價稍增, 乞照察。」上以綰 佞,知其 初奏不實 也 。

  禮 部員外郎 何洵直言 :「伏見 永昭陵下 宮帝后神 御同幄, 朔望上食 、時節, 並同


薦獻。安陵 合祔昭憲 皇后,其 下宮惟有 宣祖神御 ,及永昌、永熙、永定 陵下宮各 無諸后
神御。大節帝后 異宮酌獻 ,朔望上 食等特酌 獻帝一位 ,而諸后 皆不豫饗 ,乞並於 下宮
同幄奉 安。」詔 諸后止設 位牌,同 酌獻 。

  樞 密言:「西賊 近寇熙河、涇原, 勢已敗北 ,深冬苦 寒,必不 能大舉奔 衝。涇原、


秦鳳防 秋軍馬並 在極邊, 坐耗芻粟。欲委經 略司審度 ,抽兵各 歸近裏。」從之。以陝 西
轉運司 言,賊退 乞減邊兵 也。

  丁 亥,詔: 「應職事 官以除授 先後為序 ,同日除 者以寄祿 官。 」

  上 批:「今 月丙戌, 大理寺、開封府見 禁罪人以 千數,勘 結濡滯如 此!歲將 大寒 ,


可令晝 夜結絕, 無久繫留。」先是 ,賜獄囚 食,有司 以數聞, 故申敕之 。

  戊 子,敕交 趾郡王乾 德省:「廣南西路 經略司奏 :『昨準 朝命,安 南奏以溪 峒勿


惡、勿陽等州峒 疆至未明 ,令本司 計會本道 ,差職官 辨正。今準安南報 差黎文盛 等至 ,
邊界已 辨正,乞 降詔旨付 安南遵守。』向觀 奏牘,陳 敘封疆, 特命邊臣 計議辨正 。卿 保
膺寵祿 ,世載忠 純,欽奉 詔旨,申 飭官屬, 分畫州峒 ,本末以 明。勿惡 、勿陽二 峒已
降指揮 ,以庚儉 、邱矩、叫岳、通曠、庚巖 、頓利、多仁、勾難八隘為 界,其界 外保、樂、
練、苗、丁、放近六 縣、(六縣下 恐有脫字 ,時政記 亦然。)宿、桑二 峒,並賜 卿主領。
卿其體 此眷私, 益懷恭順 ,謹遵封 約,勿縱 交侵。 」

  初 ,熙寧十 年,乾德 言,乞詔 回大兵, 即遣使謝 罪奉職貢 。詔從其 請,令安 撫司


遣人 畫定疆界 ,而宣撫 使郭逵以 為昨大軍 至富良江 ,交趾納 欵日,偽 文思使矯 文膺
已嘗議 定,大兵 所至,即 是封疆, 令太平寨 主成卓往 分畫。元年,乾德 遣使陶宗 元入
貢,乞 四州。上詔令交趾 盡歸所略 邕、欽、廉三州人 口,即給 廣源等州。而交趾 所送人
口二百 有六,年 十五以上 額刺曰「天子 兵」,二十以 上面刺曰「投南朝」,婦人 左手刺
曰「官客」。安撫司復索 三州官吏、 婦人,而交 趾固稱無 有,以故 久之不決。 五年九 月,
交趾知 上源州楊 壽安寇歸 化州,宿 兵謀入順 安等七州 峒。歸化 州,故勿 陽峒穴也 ,而
知邕州 、西京作 坊使劉初 以為皆廣 源州故地 ,開寶中 ,廣源道 坦綽儂民 富願以管 下古
耽、覆和十州比 七源蠻內 附輸稅, 朝廷授民 富以官, 知廣源州 事。後雖 因劉紀納 土,
朝廷以 通儂州賜 智會。智會,民富 之宗也。交人無厭 ,失信妄 動,不若 因此處置 ,以
息將來 邊患。而交人 以為昨采 銅於勿陽 峒,即不 知有歸化 州。經略司熊 本亦言:「嘉 祐
中,儂 宗旦以勿 惡等峒歸 明,賜名 順安州。治平中, 儂智會以 勿陽峒歸 明,賜名 歸化
州。今儂氏所領 州峒,初 不隸南平 ,而歸化 等州係江 右控扼咽 喉之地, 制御交趾 、大
理九道 白衣諸蠻 之要路【九】。乞詔交趾, 詰其侵犯 歸化州之 故,及令 盡還略去 生口 ,
絕其長 惡未萌之 心。 」

  是 歲,成卓 、鄧闢乃與南 平使黎文 盛、阮陪定議 ,如十月 己巳詔書 。而黎文盛寓 書


熊本曰 :「成卓言: 上電、下雷、溫、潤、英、遙、勿陽 、勿惡、計、城、貢、淥、頻、任峒、景思 、
苛紀縣 十八處【一○】,從南畫界 ,以為省 地。陪臣 小子惟命 是聽,不 敢爭執。然儂氏
所納土 ,皆廣源 之屬也。幸遇 聖朝【一 一】,萬政更 張,何愛 此磽确瘴 癘之地, 不以回
賜本道 ,存庇外 臣?或曰 :『昨王師所 取者當還 ,其守吏 挈而歸明 者難復也。』文盛 以
為土有 主屬,守 吏挈而逃 去,盜主 之物也。主守自盜 不赦之贓 ,盜物寄 贓,法亦 不許 ,
況可污 於省籍乎 ?」而本及卓 以文盛雖 有求地之 言,然又 言「惟命是聽 ,不敢爭 執」,
以為大 意已定, 故降詔焉 。(六月四日 壬申、八月二 十一日可 考。舊紀書: 戊子,詔 :
安南地 瘴癘,戍 守者多死 ,其分畫 交趾界, 以六縣、二峒賜之 。新紀但 書「詔分 畫」云
云。密院時政記 有辯正事 四段,今 附此。七年八月七 日,令熊 本勒成卓 等供析: 黎文
盛等 公牒及面 議,並不 曾言儂宗 旦所納州 峒等更不 敢爭占, 今來便稱 各得歸着 了當 ,
有何 照據?及 因何便乞 降詔并恩 錫?具詣 實聞奏。 八月十七 日,熊本 奏:成卓 申:
「黎文 盛牒內稱 些小溪峒 ,若係省 地,請供 申經略使 衙聞奏朝 廷,惟聽 回詔指揮 等事
擬定。」欲令熊 本子細看 詳成卓等 前後所申 ,或本官 已到本司 ,即當司 審問,及 詳 黎
文盛 累次公牒 并對答詞 意,如有 可執據, 委是分明 交人將來 得詔不致 反覆,即 具結
狀保明 聞奏。八月二 十日,熊 本奏:成 卓等申: 「黎 文盛將出 公狀,於 勾陽、順安等
處從南 畫斷地界 等事。」同奉旨擬 定將隘外 八處縣峒 給賜交趾 詔書,并 賜黎文盛 、阮 陪
物色敕 書進呈。八月二十 三日,昨 為歸化、順安州峒 本道未悉 本末因依 ,令經略 司差
官辯正 ,及詔乾 德遣人分 畫。今據 廣西經略 司奏:差 成卓與交 趾差來官 黎文盛等 辯析
指諭, 已見本末 ,乞降詔 。今已安 南恭順, 分畫已定 ,其叫兵 隘外,保 樂練苗丁 放近
六縣、宿桑二峒 共八處, 特賜交趾 主領,依 此降詔開 諭等事。同三省奉 旨,令學 士院
依此 草詞,候 廣西經略 司勘會到 隘名修寫 ;其黎文 盛等並賜 紬衣著, 文盛二百 匹,
阮陪一 百匹。)
  詔 :「宗室 孀婦與子 孫,於所 請俸料從 一多給, 子孫二人 以上者通 此。 」

  涇 原路經略 司言:「今月 壬申,西 賊犯境, 燒柴草積 ,民多火 死者。」詔給 死者 男


丁絹七 匹,小兒 五匹。

  詔 :「諸路 兵官、緣 邊都監武 臣、知城 縣堡寨主 ,如尚書 在左司禁 謁法。 」

  己 丑,手詔 李憲:「累得奏, 以夏賊大 入定西城 地分,攻 圍城壘, 及分兵龕 谷,


燒毀族 帳事。繼聞羌眾並 已遁散, 其禦賊得 功傷中漢 、番兵民 ,已下本 司保明, 及已
差內侍 劉友端乘 騎往本路 支散茶藥 ,及喝賜 銀絹去訖 。宜契勘 賜人預準 擬合用之 數,
於側近 排辦,無 令乏少。有輕重傷 中等,於 格該別賞 之人,可 依詳之降 朝旨,取 近日
隨功狀 輕重大小 保明聞奏 ,勿令差 漏遺落。」(朱本 。 )

  庚 寅,中書 省言:「樞密承旨 司傳宣事 已得旨, 如別無奏 稟,合作 錄黃過門 下省


覆奏【 一二】, 本省更不 入進文字。」從之 。

  泰 寧軍節度 推官、知大名府莘 縣晁端禮 追三任官 ,罰銅二 十斤,勒 停,千里 外編


管。坐以官錢貸 進士閻師 道,及師 道請求豫 借保甲錢 買弓箭, 為提舉保 甲司所劾 也。

  辛 卯,樞密 院奏,乞 以自來御 前批降指 揮,備載 於冊,以 為樞密府 龜鑑。從之。

  癸 巳,手詔 李憲:「得所 論夏賊即 今國中虛 實、形勢強弱、用事首 領舉動妄 謬之狀 ,


甚善。賊情 大概其盡 於此矣。然夏 國自祖宗 以來,為 西方巨患 ,歷八十 年。朝廷傾天 下
之力, 竭四方財 用,以供 饋餉,尚 日夜惴惴 然,惟恐 其盜邊也 。若不乘 此機隙, 朝廷
內外 并力一意 ,多方為 謀經略, 除此禍孽 ,則祖宗 大恥,無 日可雪; 四方生靈 賦役 ,
無日可 雪;一時 主邊將帥 得罪天下 後世,無 時可除。俯仰思之 ,所以今 日有此申 諭。
昨得涇 原奏,體 訪去興、靈州迂直 道徑,方 知蘭州渡 河去賊巢 甚邇。今若於四五 月間 ,
乘賊 人馬未健 ,加之無 點集備我 之際,預 於黃河西 上,以蘭 州營造為 名,廣置 排栰 ,
尅期放 下,造成 浮橋,以 本路預集 選士、健騎數萬人 ,一發前 去蕩除梟 穴,縱不 能擒
戮大憝 ,亦足以 殘破其國 ,使終不 能自立。未知其計 如何,宜 密謀於心 ,具可否 ,令
至親謹 密之人親 書奏來, 無或少有 洩露。昔王濬取吴 ,高熲平 陳,曹彬 等下江南 ,莫
不出此 計,卒皆 能立奇功 ,除一時 巨患。爾宜親閱其 實,加意 潛謀審念 之。又得 譯錄
到溫錫 心等蕃字 ,及遣來 蕃僧祿尊 口陳邊謀 ,甚悉。苟真如來 約,實大 利也。不知羌
酋信誕 所在,爾 更宜加意 置心經營 。蓋時者難得 而易失, 古今通患 。其人多 丁若委
如所謀 ,從中而 起,外以 漢兵,如 今月二十 一日所諭【一三】,合勢而 東,則大 事成
矣。惟在爾多方 以智圖之 ,則巨患 可除,國 憤紓有日 矣。」(朱本 有此,墨 本無之。 今
月二十 一日所諭 ,當考。 )

  熙 河蘭會路 制置司言 :「九月 乙丑,西 賊圍定西 城等,五 副將秦貴 等奮死禦 敵,


乞推恩。」第上蕃官 左藏庫使 堅多克等 雜功六百 二十三人。詔:「秦貴 照管定西 城, 遷
一官 ,賜絹三 十匹,貴 子賜絹十 五匹;內 殿崇班韋 萬等十八 人,分地 救護南北 門釣
橋,韋 萬、崔綱、李忠、寇士元各 遷一官, 閻倍等十 人各減磨 勘二年, 陳臨等四 人各減
一年, 餘賜有差。 」
  甲 午,戶部 言:「廣 西轉運判 官劉何乞 榷買桂州 修仁縣等 處茶。前此官司未 嘗經
畫,欲 且施行, 候及一年 就緒,令 提舉官立 法。所乞 借常平錢 及差官一 員提舉, 當候
詔旨。」詔提舉官差 劉何【一四】,其借提 舉司錢, 限三年還。 (元祐元年 閏二月二 十
二日, 罷此。)

  詔 :「樞密 院說與陳 睦:如到 北界,見 高麗舊曾 相接或祗 應人等, 若俯近, 可以


語言相 通,即與 問勞。」 (密記二 十八日。 )

  乙 未,御史 中丞黃履 言:「御史黃 降彈察編 敕所受朝 旨兩項不 依條錄報【一 五】,


其編敕 所稱一時 所受事不 為條貫, 開封府定 奪乃以為 當。臣伏 詳若以一 時指揮為 暫行
事,誠 有未安。」詔門下 外省定奪 。(竟如 何,當考 。 )

  涇 原路經略 使盧秉言 :「西賊 入靜邊寨 ,攻第十 六堡,彭 孫等併兵 敗賊,無 所傷


折,殺 其首領人 多 丁,乞 加倍賞。 彭孫 、郭振總領將 兵,出塞 遇賊,邀 逐有序, 措
置精審 ;姚麟等 雖不見賊 ,總兵張 大聲援; 雜功將副 十五人、部將 等三百七 十九人。」
詔:「彭孫通磨 勘并先出 界未賞功 ,除果州 團練使、本路都鈐 轄;郭振 遷三官, 就差
本路都 監;雜功 下盧秉委 彭孫分三 等以聞。」(兩紀 並書:乙 未,夏人 寇靜邊寨 , 涇
原路鈐 轄彭孫敗 之。蔡絛 叢說云: 西羌唃氏 久盜有古 涼州地, 號青唐, 傳子董氊 死,
其子弱而 羣下爭強 ,遂大患 邊。一曰 人多 丁,一曰 青宜結鬼 章,而人 多 丁最黠,
鬼章其 亞也。 元豐末 ,神廟詔 諸將: 「人多 丁俶擾王土 ,既擅其 國,則彼 用兵之際 ,
若旌 麾之屬, 豈無獨異 其狀者? 宜募猛士 ,如能殺 之或生捕 得,若有 官,雖白 衣並
拜觀察 使。」不半歲,有 禆將彭孫 者,果臨 陣踴躍而 斬人 多 丁,以 其首獻, 詔封彭
孫觀察 使。於是鬼章 之勢孤【一六】,未幾 ,又生得 之,屬元 祐初也, 遂以其事 奏告祐
陵焉。 擒鬼 章之功, 蓋多得一 時名臣、 文士 歌詠,因 大流播, 然世獨不 知殺人多 丁,
此青唐 所以亡。通略 :臣克謹 據神宗國 史【一七】,人多 丁乃西夏首 領,而絛 以為青
唐將, 恐誤。 按絛所 云彭孫殺 人多 丁事,在七 年十月乙 未。 自元豐四 年十二月 丁卯 ,
責金州 監當;五 年七月甲 辰,權涇 原鈐轄、知欽州; 七年六月 辛巳,以 從姚麟出 塞歸 ,
自內藏 庫使、忠州刺史遷 皇城使; 十月乙未 ,通磨勘 并先出界 功,除果 州團練使 。初
未賞除 觀察使, 不知絛何 所據,殆 妄說也。其意似欲 抹殺元祐 擒鬼章之 功。賊子 敢爾 ,
姑具注 此。)

  故 供備庫副 使致仕翟 儀子元建 言:「父 任澶州巡 檢,元豐 四年十二 月乞致仕 。澶


州失 盜,乃五 年三月。 轉運使蹇 周輔奏父 儀避責罰 乞致仕, 朝旨依衝 替人例, 乞定
奪。」 刑部考實 如元建所 言。詔翟 儀落衝替 ,周輔罰 銅十斤 。

  成 都府、利州路 經制買馬 司奏請:「雅 州碉門、靈關 ,嘉州中 鎮等寨, 各選委官 置


場,買 四尺二寸 以上堪配 軍馬。其茶馬禁法 ,並依元 奏施行。所有逐州 蕃蠻因來 賣馬
將到物 貨,並乞 依黎州所 得朝旨博 馬。」從之。(此 據嘉州編 錄冊增入 ,乃七年 十月 二
十九日 敕也。九月二 十八日, 王存云云 。元祐元年七 月二十一 日罷。提舉陝 西等路買
馬監牧 公事陸師 閔奏:「勘會 成都府、利州 路經制買 馬司昨準 朝旨,於 雅州靈關、嘉州
中鎮 等寨置場 買馬數內 ,雅州靈 關寨並無 蕃蠻馬, 元未曾置 場外,其 嘉州中鎮 寨雖
曾置場 ,亦無買 到馬數, 今來未敢 廢罷。奉旨令 成都府、利州 路鈐轄司 相度聞奏 。本司
今相度 雅州靈關、嘉州中 鎮等寨置 場買馬並 廢罷。」從之。乃元祐 元年七月 二十一日 聖
旨。此 據嘉州編 錄冊,今 依本月日 增入。初 置場在元 豐七年十 月二十九 日。)
注 釋
  【一】詔湖 南邵州武 崗縣減將 下防拓弩 手二百「弩」原作「等」。按: 宋荊湖南 路全 、
邵、道、永四州 皆置弩手 ,番戍砦 柵,見宋 史卷一九 一兵志, 此處「等」顯為「弩」之誤 ,
據改。
  【 二】右侍 禁楊嵩「 右」原作 「又」, 據上文改 。
  【 三】禁軍 七百文「 禁」原作 「楚」, 據閣本改 。
  【 四】二百 三十二萬 緡「三」 ,宋會要 食貨五三 之一三作 「九」 。
  【五】連州 軍事推官「事 」原作「州」。按宋制,各 州有推官 、判官,小州 或不並置 ,
見宋史 卷一六七 職官志, 連州為軍 事州,見 宋史卷九 ○地理志 ,此處「州」顯為「事」
之誤, 故改。
  【六】度逐 州軍民戶 多少及約 鄰路民用 之數計置「用」字原脫,據 宋會要食 貨三六
之三三 補。
  【 七】乞借 豐國監錢 十萬緡為 本「乞」 字原脫, 據同上書 補。
  【八】詔惟 畿南陝西 路通商「畿南 」,宋會要食 貨三○之 二五作「在京 及開封府 界」。
  【九】制御 交趾大理 九道白衣 諸蠻之要 路「道」原作「路 」,據長 編紀事本 末卷八七
討交趾 改。
  【 一○】十 八處上列 地名不足 十八處, 疑有誤。
  【 一一】幸 遇聖朝「 朝」,長 編紀事本 末卷八七 討交趾作 「明」, 義長。
  【一二】合作錄黃過 門下省覆 奏「合」原作「令 」,據閣 本及宋會 要職官一 之二二改 。
  【 一三】如 今月二十 一日所諭 「諭」原 作「論」 ,據閣本 改。
  【 一四】詔 提舉官差 劉何「詔 」字原脫 ,據宋會 要食貨三 ○之二四 補。
  【 一五】受 朝旨兩項 不依條錄 報「項」 原作「頃 」,據閣 本改。
  【 一六】於 是鬼章之 勢孤「孤 」原作「 憯」,據 鐵圍山叢 談卷二改 。
  【一七 】臣克謹據神 宗國史「神」字原 脫。按:此處 所記乃神 宗時事, 熊克南宋 初年
人,所 據當為神 宗國史, 故補。
 

卷三 百五十 元豐 七年( 甲子, 1084)

起神宗元豐七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 一月丁酉 朔,詔築 誠州上誠 、天村、 大由三寨 ,從湖北 鈐轄運司 請也。

  涇 原路經略 使盧秉言 西賊入靜 邊寨,隊 將借職白 玉、蕃部 落軍使李 貴戰死。詔錄


玉子一 人、貴子 二人。 (新紀:夏 人寇靜邊 寨、隊將 白玉、 李貴死之。 舊紀不書 。)

  又 詔涇原、 熙河蘭會 路「賞功 宣告」入 急遞以往 。

  戊 戌,詔盧 秉措置禦 賊兵將有 勞,降詔 奨諭,賜 帶馬及銀 絹五百。初,賊遣 黠酋


仁多 丁將舉國入 寇,秉團 兵瓦亭, 分遣彭孫 、姚雄率師駐 靜邊。 俄報賊 犯熙河定 西
城,秉 遽麾瓦亭 全師,遣 姚麟夜趨 靜邊,且 指賊來路 曰:「吾淩晨 坐得捷報 矣。」麟 中
夜至靜 邊。黎明賊至 ,驚曰:「王師天 降也!」彭孫 等遽擊之 ,眾大潰 ,斬獲甚 眾,仁
多 丁死于 陣。 有識其衣 服者,諸 將請以聞 ,秉曰: 「諸 將上功多 恨不實, 吾可以疑
似要賞 耶!」既而牒 者言,所 殺真仁多 丁也。(通 略:蔡絛 叢談曰:「嘉 勒氏盜有 青
唐, 自董氊死 ,其子弱 ,羣下爭 強,遂大 為邊患。 」)上遣 中貴人取 所獲器甲 以 獻
【一】。(此據盧秉 傳。然秉乙未 日奏殺賊 首領仁 多 丁,稱彭孫 、郭振措置精 審,姚麟
等雖不 見賊,總 兵張大聲 援,而本 傳乃以殺 仁多 丁為姚 麟等功, 恐誤也。 今改 修云
姚麟中 夜至邊, 黎明彭孫 等遽擊賊 ,庶于乙 未所奏不 相抵梧。奏狀要可 信也,更 須考
詳。)

  己 亥,著作 佐郎邢恕 言:「官 制:史館 掌修撰國 史、實錄之事 ,其屬有 日曆所。比


廢編修 院歸史館 ,又崇文 院未罷日 ,史館有 主判官, 昨以官制 罷主判, 則掌國史 、實
錄、修纂日 曆、諸司 關報、時政記 竝歸祕書 省國史案 ,長、貳、丞與著 作同領簽 書,即
難別有 日曆所。乞諸司關 報但稱祕 書省勘會【二】,日曆長、貳、丞不 與修纂, 時政記、
起居注 並於著作 所開拆, 入庫封鎖。」詔自今後 諸司關報 文字並稱 祕書省國 史案【三 】,
時政記 、日曆事 非編修官 不與。

  詔 陝西、河東諸路: 西賊舉國 入寇一路 ,如昨犯 蘭州之北 ,方得關 報餘路牽 制,


不須豫 差定軍馬 常在極邊 ;其餘抄 略,止依 例互相關 報。

  詔 :「增差 廣南東路 鈐轄張整 為廣西鈐 轄,駐桂 州。其廣 西上供錢 ,禁軍闕 額錢


米,並 令樁留。其常平免 役寬剩, 經略司和 糴、度僧 牒錢,緩 急並奏聽 支用。」從知 桂
州苗時 中請也。 (十二月 六日。)

  庚 子,樞密 院言:「準朝 旨:涇原 路差赴城、寨、堡、鎮防秋 卒,比之 諸路早發 ,


並與特 支,其常 例差發者 不給。涇原路經略 司誤比類 該說,不 盡指揮給 渭州防秋 府界
第四將。」詔轉運司 劾罪,已 支錢更不 拘收,勒 干繫人均 備。後經略使 盧秉言誤 給錢 乞
獨坐罪 。詔秉罰 銅二十斤 ,劾俸罪 均備指揮 不行【四】。(十 月三日可 考。 )

  辛 丑,詔:「承務郎 及使臣以 上致仕, 嘗以戰功 遷官者, 俸錢、衣並全給; 餘歷


任無 公私罪事 理重及贓 罪,給半 ;因過犯 若老病體 量致仕者 不給;非 戰功而功 狀顯
著者奏 裁。」(舊紀書: 詔致仕官 俸,有戰 功者全給 ,無贓罪 、公私罪重者 給半,績 效
尤異, 雖非戰功 奏裁。新 紀不書。 )

  尚 書省言:「大理寺 斷潞州民 王德與弟 亮婦程姦 ,造意與 程謀殺亮 死。程案 問從


故殺處 死,德減 死流二千 里刺配。按王 德不應用 程為首減 等。」詔大理 寺斷官罰 銅十 斤,
餘干繫 官各八斤 ,刑部干 繫官吏各 六斤。

   壬寅,管 勾熙河蘭 會經略司 機宜文字 穆衍言: 夏人入朝 ,乞殺禮 待之,使 董氊


無校量 輕重之別 。不報。 (穆衍, 河中人, 紹聖二年 十二月有 傳。)

  提 點江浙等 路坑冶鑄 錢胡宗師 言:「信 州鉛山縣 銅坑發, 已置場冶 ,乞借江 東提


舉司錢 三十萬緡 ,以鑄新 錢,息二 分還。福建、二浙有銅 坑處準此。」戶部言宗 師言 皆
可推行 ,詔借江 東提舉司 錢十五萬 緡,以所 鑄錢還, 所乞福建 、二浙借 錢不行。(朱
本削去 。)
  甲 辰,詔使 高麗兩番 ,都轄以 下,涉海 有勞,各 遷一資。

  中 書省言聞 開封府大 理寺禁繫 甚多。詔令刑察御 史與刑部 郎中速往 點檢,趣 結絕 。

  河 東經略使 呂惠卿言 :「馬數 倍少,若 依舊條, 買不入, 望許河外 諸將下馬 比舊


等尺短 五分以下 堪被甲者 結價填闕 ,候事平 依舊條。」從之 。

  熙 河蘭會路 制置司言 :「昨西 賊犯定西 城,兩監 押并熨斗 平侍禁閻 佶將護人 馬照


應【五 】,內傷 中獲級及 戰死禁軍 等百九人 ,已賞三 十人,乞 推恩;內 定西城監 押李
中、寇士元 不審賊勢 鬥敵,損 折人馬, 又緣皆見 敵死戰, 又有斬獲 ,乞以功 補過。」並
從之。

  夏 國主秉常 遣謨固咩 迷乞遇齎 表入貢【六】,其 表曰:秉 常輒罄丹 衷,仰塵 淵聽 ,


不避再 三之干凟 ,貴圖溥 率之和平 。況夏國 累得西蕃 木征王子 差人齎到 文字,稱 南朝
與夏國 交戰歲久 ,生靈受 苦,欲擬 說話,卻 今兩下依 舊通和。緣夏國先 曾奏請所 侵過
疆土, 朝廷不從 ,以此未 便輕許。於七月內 再有西蕃 人使散巴 昌郡、丹星等到夏 國稱 ,
兼得南 朝言語, 許令夏國 計會,令 但差使臣 齎計會表 狀,西蕃 國自差人 赴南朝前 去。
竊念臣 自歷世以 來,貢奉 朝廷,無 所虧怠; 至於近歲 ,尤甚歡 和。不意 憸人誣間 ,朝
廷特起 大兵,諸 路見討, 侵奪卻疆 土城寨; 自此搆怨 【七 】,歲致交兵 。今朝廷示以
大義 ,特賜還 夏國疆土 城寨,伏 望皇帝陛 下開日月 之明,擴 天地之造 ,俾還疆 土,
通遐域 之貢輸; 用息干戈 ,庶生民 之康泰。儻垂 開許,別 效忠勤。」上即錄本以 付李 憲。
仍詔 憲,詳其 來文,乃 不移前請 ,兼言董 氊使人招 徠,及妄 言朝命許 其通使之 意,
與阿 里骨期望 本情,大 段草略不 同,可因 其使來, 詳開諭之 。(朱本 增入,新 本削
去。)

  乙 巳,著作 佐郎邢恕 守職方員 外郎。( 特書此, 為十二月 戊辰蔡確 事。)

  刑 部言:「知汝 州中大夫 蒲宗孟已 滿一期。宗孟 前執政, 未敢準待 制以上條 檢舉。」


詔自今 執政官罷 黜及期, 中書省檢 舉取旨。

  詔 每歲賜錢 二百萬緡 ,付熙河 蘭會路邊 防財用司 充經費。

  丁 未,寶文 閣待制、權知開封 府蹇周輔 試中書舍 人。周輔 治開封府 數月,中 丞黃


履言周 輔攬權歸 己,留事 不決,非 劇煩之才 【八】故 丑 j。

  中 書舍人蔡 京為龍圖 閣待制, 權知開封 府。

  詔 應武舉及 試出身【九】,並 依進士試 大義一場 ,第一等 取四通, 第二等取 三通 ,


第三等 取二通, 並為中格 。從司業 翟思、朱 服所定也 。

  宣 德郎、太學博 士邵材為 監察御史 。材,宜興人 。上臨朝甚肅 ,初賜對 者,往往


震懾, 不稱旨。材入見延 和殿,雍 容占奏, 因曰:「去歲郊祀【一○】,臣以太 學博士
陪祀事 ,陛下至 太廟及圜 丘執禮甚 嚴。陛下 臨天下將 二十年, 而秉心愈 小,事天 地宗
廟愈恭 ,此盛德 也。然成 天下之大 業【一一 】,亦在 於持久不 倦耳。」上首肯之 。(崇 寧
四年閏 二月有材 傳,此據 傳增入。 )

  河 東經略使 呂惠卿言 :「近支 末鹽錢十 三萬緡【一二】,赴本路糴 買。復準 戶部符


給錢銀 、綢絹鈔 入中不行 ,乞於在 京樁管見 錢,從本 司出錢糴 買。或令 人入便, 其戶
部鈔見 在本司。」而河東轉運 副使孫覽 亦言:「本司 科秋稅糧 草,經略 司令民折 納錢 ,
如朝旨 許理經略 司以支移 糧草折納 ,即乞令 經略司一 面管認應 付本司支 移年計糧 草。」
詔並 依惠卿所 請,已出 鈔令戶部 收毀,其 經略司所 納轉運司 支移年計 糧草,本 司依
數管認 應付,餘 令轉運司 計置。

  戊 申,廣南 東路轉運 副使高鎛 言:「本 路賣鹽場 務多虧欠 ,欲依六 路鹽法, 就差


逐州管 勾官為鹽 官,考校 功過賞罰 。乞令提 點刑獄兼 提舉鹽事。」從之 。

  己 酉,中大 夫、知汝 州蒲宗孟 為資政殿 學士、知 亳州。

  辛 亥,冬至 ,不視朝 。

  乙 卯,太白 晝見。( 兩紀並書 。)

  資 政殿大學 士降授正 議大夫呂 公著復光 祿大夫。公著先坐 知定州日 違法差禁 軍防


送罪人 降官,滿 一期也。

   禮部乞諸 州不置學 官處,委 轉運司選 官,及生 員多可置 教授,申 本部下國 子監


審察。 從之。

  丁 巳,寶文 閣待制蹇 周輔試刑 部侍郎。周輔以衰 耄廢學, 免中書舍 人,故有 是命 。

   如京副使 姚雄為莊 宅副使, 內殿崇班 姚古為供 備庫副使 兼閤門通 事舍人, 西頭


供奉 官姚評轉 一官,減 磨勘二年 ,為閤門 祗候;東 頭供奉官 彭孝義為 西京左藏 庫副
使,內 殿崇班孫 文顯、東頭供奉官 李贇、左侍禁彭傑 並為內殿 承制;餘 遷官減磨 勘年
有差, 凡四百九 人,內諸 軍以功次 賜絹。盧 秉第上西 賊入靜邊 寨雜功也 。

  中 書省言:「元豐二 年,提舉 茶場李稷 以息稅五 十萬緡為 額,後陸 師閔奏, 自立


額後, 連歲增羨 ,迄今七 年【一三】以百萬緡為 額,未知 虛實。」詔榷 茶司具自 二年 立
額後, 至六年所 收息稅有 無增剩及 支費數以 聞。本司 具數上, 乃下刑部 驅磨。其舊封
樁及見 在錢,並 令交割與 陝西逐路 常平司封 樁。

   大理寺上 太府少卿 吴安持誣 奏宰臣蔡 確弟碩令 幹吏張慶 承認賒欠 官錢人朱 申羅


錢未納 案。安持應私 罪徒二年 。蔡確言:「安持 本緣臣家 事,乞特 寬赦。」詔安持免 勒 停,
增差監 曹州酒務 。(御集 載此事差 詳,今附 見。軍器 少監蔡碩 奏:曾令 本家宣借 張慶
買羅計 價二百貫 ,約今年 正月還, 未還,準 抵當所公 文稱,其 錢合赴官 送納。臣已令
張慶齎 錢送納了 當,卻準 太府寺差 人捉領張 慶與元賣 羅人一處 禁勘。伏緣太府少 卿吴
安持, 昨為相州 公事,係 臣兄根治 ,安持所 坐尤重。賣羅人合 催納官錢 甚多,何 獨於
臣乃要 根鞫?欲 望送不干 礙官司盡 理根究。御批:宜 令開封府 審行根究 ,如所欠 錢委
已送 納了足, 其太府寺 勾到剩員 張慶,即 畫時疏放 ,仍契勘 本司同犯 上件所欠 官錢
人,如 不曾,勾 勘本寺官 吏用情違 法狀聞奏 。元豐七 年九月十 七日下。 )

  京 東路都轉 運使吴居 厚奏:「元豐七年 分支過鹽 息錢一十 五萬貫九 百八十三 文,


買到 絹一十三 萬六千六 百六匹, 起赴澤州 保甲司交 納外,欲 乞今後每 年酌中認 絹一
十三萬 匹為額, 以鹽息錢 從本司計 置,及依 已得朝旨 兌到轉運 、提刑、提舉司管 諸般
絹帛, 展限一月 到澤州, 餘並依元 降指揮。」詔所乞 展限不行 ,餘依奏 。(實錄甚略 ,
今用密 記。)

  己 未,涇原 路經略安 撫使、知渭州盧秉 ,以父老 乞浙西一 郡。上批:「秉久 官塞上 ,


甚得靜 重制賊方 略,昨靜 邊之捷, 多有經畫 【一四】。」降詔 不允 。

  秦 鳳路經略 司言:「呂溫卿乞 本州雞川 寨外置水 寨。今相 度,若就 下修築【一五】,


增置樓 櫓、防守 人兵器具 ,遇賊圍 閉,外乘 高險,下 瞰水寨, 不利守禦 ,欲止開 水渠 ,
引水入 城,鑿池 貯之,省 功而可守。」從之 。

  辛 酉,木工 楊琪為三 班借職, 以修大相 國寺西浮 圖及延春 閣畢功。琪,琰之 弟也 。


(朱本 簽貼云:「補 一借職, 法不當書 ,前史官 書此,意 在謗訕, 遂削去。」今從新 本。
紹聖元 年六月壬 辰,蔡卞 云云,可 考。)

  涇 原路總管 姚麟乞特 給公使錢 。詔如更 有邊事出 入,給千 緡。

  詔 河北、河 東、陝西 路見在糧 草,每季 於次季孟 月具約支 年月數上 戶部。

  壬 戌,詔新 除吏部侍 郎領左選 熊本與吏 部侍郎領 右選陳安 石兩易其 職。以本 目疾 ,


引見選 人不能讀 奏也。

  倉 部郎中韓 正彥言, 河北、河東各止有 銅錢一監 ,乞兩路 各增置一 監,歲鑄 折二


錢各十 萬緡封樁 。詔轉運 司相度以 聞。轉運 司言其不 便,遂寢 之。

  癸 亥,詔:「太原府 封樁二十 將器甲什 物,未有 官專提舉 ,致經略 司時有假 借出


入。宜 差提點刑 獄官提舉 ,即非奉 朝命支借 者,依擅 支封樁錢 物法。 」

  京 西轉運司 言:「每 歲於京西 河陽差刈 芟梢草夫 ,納免夫 錢應副洛 口買梢草 。南


路八州【一 六】,隨、唐,房 州【一七】舊不差 夫,金、均、郢、襄州 丁多夫少 ,欲敷納 免
夫錢於 河北州、 軍兌還。」從之 。

  甲 子,蕃官 供備庫使 興邁、朗額依並為 西京左藏 庫副使、河東第三 將,以出 界遇


敵獲級 也。

   乙丑,以 供備庫使 穎沁薩勒 為皇城使 ,文思副 使結博約 特為西左 藏庫副使 ,韓


緒、堅多克並為 皇城副使 ,西頭供 奉官遵博 納芝為內 殿承制, 以賊入定 西城,穎 沁薩
勒等清 野力戰, 堅多克戰 重傷故也 【一八】 。
  十 二月丙寅 朔,分命 輔臣祈雪 。

  三 班奉職李 概貸死, 免除名, 追二官勒 停【一九】,坐毆盜袴 遞卒死。大理 寺當概


公罪絞 ,特貸之 。詔應臺 察事已奏 ,雖經恩 不原。

  丁 卯,環慶 路經略司 言,蕃官 朗布以功 遷四官, 乞換本族 巡檢。詔朗布為本 族巡


檢,當 一資,餘 依格推賞 。

  戊 辰,端明 殿學士兼 翰林侍讀 學士、太中大夫、提舉崇福 宮司馬光 為資政殿 學士 ,


降詔奨 諭,賜銀 、絹、衣帶、馬;奉議 郎范祖禹 為祕書省 正字;並 以修資治 通鑑書成 也。
資治通 鑑自治平 三年置局 ,光乞以 韶州翁源 縣令劉恕 、將作監 主簿趙君 錫同修。君錫
以父喪 不赴,太 常博士國 子監直講 劉攽代之 。攽在局五年 ,通判泰 州【二○】,知資 州
龍水縣 范祖禹代 之。每修 一代史畢 ,上之, 至是上五 代紀三十 卷,總二 百九十四 卷,
目錄、考異 各三十卷。時攽出 監衡州鹽 酒務而恕 已前卒。上諭 輔臣曰:「前代未 嘗有此
書,過 荀悅漢紀 遠矣。」 輔臣請觀 之,遂命 付三省, 仍令速進 入 。

  初 ,元豐五 年,將行 官制,上 於禁中自 為圖,帖 定未出, 先謂輔臣 曰:「官 制將


行,欲 取新舊人 兩用之。」又曰:「御 史大夫非 司馬光不 可。」蔡確進 曰:「國 是方定 ,
願少遲 之。」王珪亦 助確,乃 已。及除光第 四任提舉 崇福宮, 詔滿三十 個月,即 不候 替
人,發 來赴闕, (「不候 替人,發 來赴闕」 ,此據光 乞留臺狀 。)蓋將 復用光也 。

  是 歲,秋宴 ,上感疾 ,始有建 儲意。又謂輔臣曰 :「來春 建儲,其 以司馬光 及呂


公著為 師保。」(此據邵 伯溫元祐 辨誣。及呂大 防所為呂 公著墓碑 ,大防止 稱公著, 不
及光。當考。)蔡確 知光必復 用,欲自 託於光, 乃謂職方 員外郎邢 恕曰:「上以 君實為
資政殿 學士,異 禮也。君實好辭官 ,確晚進 ,不敢通 書,和叔 門下士, 宜以書言 不可
辭之故。」恕但 與光之子 康書,致 確語,康 以白光, 光笑而不 答,亦再 辭而後受 之 。
(此亦 據邵伯溫 辨誣。恕除職方在 十一月乙 巳,新紀 特書,戊 辰,司馬 光上資治 通鑑 。
呂本中 雜說:元 豐中,吴 充既相, 復召邢恕 為館職。恕復為校 書,在熙 寧十年三 月。
元豐 初,為館 閣校勘, 四年八月 兼史館檢 討,五年 四月為校 書郎,七 年五月為 小著 ,
十一月 為職方。充去位, 蔡確頗喜 ,恕因乘 間說確曰 :「天下 士人所以 屈節降志 以干
權貴者 ,相公以 為何求也 ?」確曰:「此無 他,為欲 富貴爾。」恕曰:「相 公之言, 盡 得
天下士 人情實矣 。然有富 貴已得, 名位已極 ,而猶不 改前日所 為者何也 ?」確知 恕言
中己, 因曰:「此確所不 識也。」恕曰:「富貴已得 ,名位已 極,而猶 不改前日 所為 者,
恕以為 此乃愚人 習常安故 ,無遠志 而然耳。使明智者 當此,則 必有以善 其後矣。恕竊
以為相 公自徒步 結人主, 取宰相, 固有不盡 合天下公 論者。然今名位已 極,富貴 已久 ,
而猶不 盡改前日 施設,以 相公明智 如此,而 習於常人 之情,恕 也疑之。」確徐曰:「 奈
何?」恕曰:「名位已極 ,富貴已 久,世人 之情所深 望者,欲 其位之益 安,譽之 益崇 ,
為長久 之計耳。若以今日 施設,而 求位之益 安,譽之 益崇,猶 倒行卻走 而及前景 也。
其不曳 地而死者 ,幸也。」確曰:「子將何 以教我, 願卒受命。」恕曰 :「自熙 寧以來 ,
改法更 制,不合 人心者甚 眾,而所 用於時者 ,皆一切 小人也。而相公欲 望以此等 人行
今日 之政,望 位之益安 ,譽之益 崇,難矣 !夫難得 而易失者 ,時也; 自古聖賢 才智
所望而 不可得者【二一】,權 也。今相公既 有時與權 矣,何不 乘此勢, 稍收用舊 人及更
改政事 之甚不便 者,以合 人心而固 公位乎? 何為汲汲 而但隨眾 人已也?」確曰「善。 」
於是與 恕情分日 篤,有意 改更政事 ,收用舊 人矣。及神宗升遐 ,宣仁聽 政,銳意 改作 ,
而恕助 確,猶欲 漸漸改更 ,乞元豐 舊人不可 多逐,由 此邪正遂 分。元豐 末,劉摯 、梁
燾、孫覺、李常以次 收用,皆 恕勸確為 此。劉摯,元 豐六年四 月二十四 日以右司 郎中衝
替,八 年四月十 四日自滑 州召為吏 部郎中。梁燾,元 豐八年四 月十四日 自京西北 路提
刑召為 工部郎中。孫覺, 元豐六年 六月自南 京【二二】留守召為太 常少卿。李常 ,元豐
五年四 月自淮西 提刑召為 太常少卿 ,六年六 月,遷禮 部侍郎。 )

  吏 部言,故 參知政事 陳彭年孫 喜昌與弟 素各乞祖 繪像恩。喜昌坐盜 發彭年塚 ,杖


脊刺配 。詔推恩 其弟素。

  己 巳,詔自 今祠官致 齋,非行 事官不通 謁。(前 因黃履申 請,已有 此禁,當 考。)

  庚 午,皇第 十二子似 為集慶軍 節度使、 和國公。 (新紀不 書節度使 。)

  辛 未,詔來 年正月上 辛祈穀, 罷庚子紫 宸殿燕。 (治平二 年可考。 )

   夔州路轉 運判官宋 構言,本 路鹽井未 嘗榷課, 利不均及 ,乞榷買 達州茶, 許商


人出引 行梓州路 。詔轉運 及榷茶司 詳度。(朱史簽貼 云元祐元 年,逐司 相度到別 無利
息,進 呈訖不行 ,合刪去 。今復存 之。)

  詔 聞新廣西 鈐轄張整 馭軍太急 ,委知桂 州苗時中 覺察,無 致生事。(十一月 初三


日。)

  樞 密院言, 西賊近寇 諸路,方 戒嚴時, 慮邊民私 博易,或 漏邊機。詔陝西、河東


經略司 嚴加約束 。

  手 詔李憲:「得來奏 ,以河北 賊聚,有 利可乘, 欲量發兵 馬討襲事 。將帥能 爾,


朕復何 憂?賊之 滅亡,想 無日矣。披閱再三 ,不忘嘉 歎【二三】。惟更 加詳審布 置, 但
舉無虛 發,大殲 醜類,俾 漢威遠暢 ,羌人震 疊,乃所 望也。其騎兵須用 二萬以上 ,步
人稱 是,仍作 家計,勿 得遠行, 但使勁騎 四散,取 利抄掠, 或選健將 部而東上 ,逼
賊梟巢 ,使上下 震恐奔駭【二四】,則 不世之功【二五】,庶 幾可立矣 !今制獄 雖未結
案,其 犯者,朝 廷必止於 憑律用法 ,不至於 異常加典 ,爾宜安 心展布四 體經營。緣今
來所 為,至重 至大,非 平常邊事 之比,其 審念之! 敬之重之 ,勿虧損 前績,啟 侮羌
人。」(朱本增 入,新本 削去。墨本書 :御史臺 制勘公事 所言:李 憲三問不 承,即乞 追
攝。詔 用眾證結 案。朱本 削去,新 本復存之 。今依朱 本移入斷 罪處。)

  又 詔許四選 命官通算 學者,依 參選人赴 吏部就試 ,合格人 ,上等除 博士,中 、下


等為學 諭。(元 祐元年六 月二十八 日,罷算 學。)

  癸 酉,中散 大夫、前成都府路 轉運使李 之純為右 司郎中。之純在蜀 三任,至 是代


還,上 勞之曰:「遠 方不欲數 易大吏, 劍外邊夷 安靜,年 穀屢豐【二六 】,始見朝廷 綏
遠之意 也【二七】。」因 有是命 。

   御史翟思 言,乞自 今在京發 解禮部試 進士,據 入試人數 ,以解額 隨所治經 十分


數均取 ,有餘不 足相補, 各無過三 分。從之 。
  甲 戌,詔陝 西買馬隸 經制熙河 蘭會路邊 防財用司 。

  通 直郎李孝 謹貸死除 名,配南 雄州牢城 ,免決刺 。坐前知 齊州禹城 縣受金錢 ,大


理寺當 孝謹罪絞 ,特貸之 。

  丁 丑,權提 點開封府 界諸縣鎮 公事范峋 言:「前 此三年, 本司歲計 ,乞朝廷 特賜 ,


及借支 錢四十萬 緡才以充 用。今諸 縣夏秋所 收頗有足 額,比舊 增六十餘 萬,乞以 所餘
二十萬 緡佐他司 之用。」詔予熙河 蘭會路修 汝遮城, 令戶部印 給公據, 經制司召 人 入
便。又 乞再展限 一年帶納 諸積欠稅 課。從之 。

  戊 寅,同管 勾京西路 保馬呂公 雅言:「有官之家 ,守官在 外,止出 助錢,不 均,


乞令養 馬。兵部 欲令有同 居親屬自 佃田產者 ,依餘戶 養馬。」 從之 。

  庚 辰,分命 輔臣謝雪 。

  詔 戶部尚書 王存、侍郎楊汲各 展磨勘二 年,郎中 晁端彥展 三年。坐言乞復銅 禁,


不知增 錢監用銅 多也。( 此事當考 ,實錄殊 不了了。 )

  辛 巳,詔朝 廷封樁錢 物,令尚 書省歲終 具旁通冊 進入。

  詔 諸軍雖非 出戍,因 差使不宿 於家,其 妻犯姦, 許鄰人告 。司立限 移於帥臣 所在


及邊要 州封樁。

  董 氊、阿里骨差 首領齎蕃 字并捉到 夏國蕃部 二人至熙 州。詔蕃部依 蕃丁例刺 配。

  湖 南北、福 建路本城 所乞買銅 及製造火 珠二枚。 從之。( 此據御集 。)

  壬 午,龍圖 閣直學士 曾布為翰 林學士, 布方免喪 也。

  詔 黎、茂、威【二八】三州知 州,委鈐 轄轉運使 ,依選格 奉差。又詔川 峽四路諸 州錄


事、司 理參軍, 毋得並差 川人。皆 從前成都 府轉運使 李之純請 也。

  癸 未,董氊 進奉大首 領薩卜賽 死於都亭 驛。詔賻 絹百匹, 仍與朝辭 例物,附 給其


家。

  丁 亥,禮部 言:「錢 勰等昨在 高麗國聞 女真四十 餘人在彼 ,嘗密諭 泉州商人 郭敵


往招誘 首領,令 入貢及與 中國貿易 。仍諭敵 :如得女 真語言, 即至明州 知州馬珫 處傳
達。乞 下珫候招 誘到女真 言語,即 具以聞。」詔從之 。其後女 真卒不至 。

   戊子,河 東緣邊安 撫使言, 奉詔衝注 損界壕處 計置北界 官司同開 修,勘會 代州


緣邊 諸寨,先 開立壕候 界至甚明 ,欲應諸 寨界壕有 衝注填淤 處,乞並 候北人先 計會
即施行 。從之。
  殿 中侍御史 蹇序辰為 右司諫。

  己 丑,朝散 郎錢勰言 :「奉使 高麗,蒙 賜金帶, 元不奉指 揮,許使 回仍舊服 用,


而閤門 稱曾經恩 賜,須合 改換。勰以朝 廷章服自 有品秩, 不敢苟紊 官制。」又起居郎 楊
景略言 蒙改紫章 服及賜犀 帶,臣未 敢擅易。 詔並依品 秩。

  瀘 南緣邊安 撫司言新 收生界八 姓羅始黨 一帶,宋 、納兩江 夷族,願 依七姓團 結為


義軍, 乞刺字支 例物。從之。(元 豐六年八 月二十二 日,敕瀘 州諸監寨 子弟,依 朝旨
合編排 入保甲拘 管。元豐 七年八月 十六日樞 密院劄子 :安撫司 奏:「八 姓夷眾, 願依
七姓十 九姓等夷 人例,團 結充義軍。」奉聖旨宜 依所奏。元豐 七年十二 月二十四 日敕 安
撫司奏 ,勾到羅 始黨生界 八姓等, 各願團結 編排,都 共一萬六 千六百六 十人【二 九】,
並隨夷 情團結為 三十一指 揮,羅始 黨生界八 姓團結為 八指揮, 乞以歸化 義軍為名 。都
黨十九 族團為八 指揮,乞 以順化義 軍為名。長寧管下 山前後九 州等,團 為十五指 揮,
乞以懷 化義軍為 名。七年 十二月二 十四日。 )

  庚 寅,詔門 下、中書 外省官同 舉言事御 史二員。

  河 北西路提 舉常平胡 僧孺衝替 ,坐前任 陝西轉運 司勾當公 事姦雜戶 也。

  詔 諸路:「官司 倉庫不可 專行【三 ○】,及無法 式,並申 所屬寺監 ;寺監不 可專行 ,


申尚書 本部;本 部不可專 行,上都 省。若直被朝 旨應覆奏 者,依本 條。」(元祐 元年 九
月二十 八日,王 存云云。 )

  辛 卯,遼主 遣永州觀 察使耶律 襄,太常 少卿、史 館修撰賈 師訓,來 賀正旦。

  壬 辰,詔保 甲願賣所 賞銀盂椀 入官者, 聽保甲司 買。

  開 封府界、河東 路於禁軍 闕額錢內 借支【三 一】,河北路 於常平倉 借支,各 七萬緡 。

  癸 巳,詔請 給毋得於 三路勘請 。

  廢 通遠軍來 遠寨。

   是歲,宗 室子賜名 授官者四 十九人, 斷大辟二 千三百六 十五人, 天下免役 計緡


錢一 千八百七 十二萬九 千三百, 場務錢五 百五萬九 十,穀帛 石匹九十 七萬六千 六百
五十七 。(食貨 志第二卷 ,元豐七 年事。)凡天下禁 軍之籍, 熙寧五十 六萬八千 六百
八十八 人,元豐 六十一萬 二千二百 四十三人 ,(此據 兵志首篇 。志又云 :總治平 之兵
一百十 六萬二千 ,而禁軍 步騎六十 六萬三千【三 二】。已附治平四 年八月二 十二日, 須
更考詳 。蓋元豐視熙 寧則增四 萬三千五 百五十五 人【三三】,視治 平則減五 萬七百五 十
七人。)而 廂軍視祖 宗時數益 眾云。(此據 兵志刪修 。熙寧四年十 二月十六 日附載天 下
廂軍馬 步指揮凡 八百四十 人【三四 】,其為 兵凡二十 二萬七千 六百二十 七,而府 界諸
司或因 事招募之 類不與焉 。此熙寧 四年數也 ,未見元 豐實數。按:治平 兵數總一 廂十
六萬 二千,除 禁兵六十 六萬三千 外,廂兵 凡四十九 萬九千, 而熙寧四 年總廂兵 數乃
止二 十二萬七 千六百二 十七,視 治平幾減 二十七萬 ,雖熙寧 四年府界 諸司所招 募不
在其 數,又恐 所招募數 亦不至一 倍有餘, 疑熙寧四 年十二月 所載二十 二萬七千 六百
二十七 ,或有差 錯【三五】,不然 ,治平四 年八月所 載一百十 六萬二千 亦未審也 。然兩
朝兵志 所載兵數 亦與此同 ,當別攷 詳。又據 兩朝兵志 :景祐中 ,本城兵 四十三萬 八千 ,
逮治平 三年乃五 十萬矣。此合參攷 。或熙寧 四年十二 月所載二 十二萬七 千六百二 十七 ,
止是改 立新額, 人數又在 外也。須通前後細 攷之。又按:本志 廂軍八百 四十指揮 ,每
指揮不 過五百人 。今且以 五百人為 率,亦合 計四十二 萬人,不 應只有二 十二萬七 千六
百二十 七人。然以本志諸 路分數計 之,即與 總數不差 ,未審何 故?又恐 舊額兵數 有不
廢者 ,其數亦 不應與新 額相倍, 雖府界諸 司招募數 或可并入 此數,即 此兩朝志 所稱
五十萬 數,猶不 及焉。不應即稱視 祖宗時數 益眾也。舊額 不廢今具 此。河北路四 指揮:
橋道、壯城、牢城、馬監 。河東路 五指揮: 本城、牢城、壯城 、雜攢、作院工匠 。陝西路 九
指揮: 開山、關河、司牧 、省作院 、牢城、壯城、馬監、色役 、咸陽橋 道。京東 路四指揮 :
壯城、馬監、裝卸、牢城 。京西路 一十一指 揮:橋道 、開道、步驛、會通橋道、採造、牢城、
壯城、馬監、三水磨、東西八作、薼務【三 六】。淮南路一十 二指揮: 橋道、水運、梢工 都 、
裝發、防戍、水軍橋道、車軍、鹽車【三七】、新招 梢工、拔頭水軍【三八】、牢城、剩員直 。
兩浙路 一十指揮 :水軍、船坊 、船務、車軍、採造、樓店 務、江橋院、碇手【三 九】、堰軍、 新
務【四 ○】。江南路 一十四指 揮:水軍、裏運、貢運【四一】、水運、梢工都、造船 軍匠、 步
驛、牢城、壯城 、下卸錢監、鐵木 匠營、酒務營 、竹匠營、酒務雜 役。荊湖路五 指揮:步 驛、
水運、船坊、渡船都、清須務【四二】、船坊鐵作。廣南 路【四三】六指揮:步 驛、造船場 、
駕網水 軍【四四】、城面 、遞 角場【四五】、運錫 。四川路 四指揮: 橋道、橋閣、防河【四六 】
羅城、牢城 。以上一十一 路,計八 十四指揮 ,係舊軍 額不廢者 。併改新額: 河北曰崇 勝,
為一 百十二指 揮,河東 雄猛五十 二,陝西 保寧一百 十一,京 東奉化五 十四,京 西勁
武四 十五,淮 南寧淮一 百二,兩 浙崇節五 十一,江 南效勇五 十三,荊 湖宣節四 十四
【四七】,福建 保節三十 三,廣南 清化【四八】八十 二,四川 路克寧一 百十一。總天 下指
揮,凡 八百五十 。其為兵 凡二十二 萬七千六 百二十七 人,而府 界及諸司 ,或因事 募兵
之類, 不與焉。 )

注 釋
  【一】取所 獲器甲以 獻「器甲 」原作「衣甲」,據閣本及 宋史卷三 三一盧秉 傳改。
  【二】但稱 祕書省勘 會「勘」 上原衍 「中書」 二字, 據宋會要 運曆一之 一六刪。
  【三】詔自 今後諸司 關報文字 並稱祕書 省國史案「詔」、
「後」

「案」三字原脫, 據 同
上書補 。
  【 四】劾俸 罪均備指 揮不行閣 本「罪」 上無「俸 」字。
  【五】熨斗 平侍禁閻 佶將護人 馬照應「平」字原 脫,據閣 本及宋史 卷八七地 理志、宋
會要方 域八之二 八、西夏 書事卷二 六補。又 「護」原 作「獲」 ,據閣本 改。
  【六】夏國 主秉常遣 謨固咩迷 乞遇齎表 入貢按宋 史卷四八 六夏國傳、西夏書 事卷二
六、西夏紀事本 末卷二六 記此事俱 在「元豐六年 閏六月」;而 宋史卷一 六神宗紀 是年閏
六月, 亦有「夏主秉 常請修貢 ,許之, 詔陝西、河東 毋輒出兵 」之語,疑本 條所記有 誤。
  【 七】自此 搆怨「搆 」原作「 稱」,據 上引西夏 書事、西 夏紀事本 末改。
  【 八】非劇 煩之才「 劇煩」, 閣本、活 字本俱作 「剸煩」 。
  【 九】詔應 武舉及試 出身「出 身」,同 上書俱作 「出官」 。
  【一○ 】郊祀原作「郊祝 」,據閣本、活字 本及長編 紀事本末 卷八一神 宗皇帝聖 德改 。
  【 一一】成 天下之大 業「成」 原作「乘 」,據閣 本及上引 長編紀事 本末改。
  【 一二】十 三萬緡閣 本「十三 」作「三 十」 。
  【一三】迄今七 年閣本、活字 本及長編 紀事本末 卷七六李 稷等措置 川茶同, 宋會要
食貨三 ○之二四 作「迄自 七年」 。
  【 一四】多 有經畫閣 本作「多 其經畫」 。
  【 一五】若 就下修築 「下」原 作「不」 ,據閣本 改。
  【一六】八州下文僅 列七州, 據宋史卷 八五地理 志及九域 志卷一, 京西南路 八州
為襄、 鄧、隨、 金、房、 均、郢、 唐州。
  【 一七】隨 唐房州「 唐」原作 「房」, 據閣本及 上引宋史 地理志、 九域志改 。
  【 一八】戰 重傷故也 閣本「重 」上無「 戰」字。
  【 一九】追 二官勒停 原作「勒 倚」,據 閣本改。
  【二○ 】泰州原作「秦州 」,據宋史卷 三一九、東都 事略卷七 六劉攽傳 及東坡集 送劉
攽倅海 陵詩改。
  【 二一】才 智所望而 不可得者 閣本「所 」上有「 之」字, 于文為順 。
  【二二】南京原 作「京南」,按東都事 略卷九二 及宋史卷 三一孫覺 傳俱云:「知 應
天府, 入為太常 卿。」又按宋 史卷八五 地理志、九域 志卷一:「應天府 ,大中祥 符七 年
建為南 京。」此 處「京南 」,乃係 倒文,現 予乙正 。
  【 二三】不 忘嘉歎「 歎」原作 「歡」, 據閣本改 。
  【 二四】使 上下震恐 奔駭「奔 駭」,閣 本作「駭 奔」 。
  【 二五】不 世之功「 不」,閣 本作「百」 。
  【 二六】年 穀屢豐「 屢」原作 「履」, 據閣本及 宋史卷三 四四李之 純傳改。
  【二七】始見朝廷綏 遠之意也「始見」,閣本作「斯見」,宋史卷 三四四李 之純傳作
「以彰」 。
  【 二八】威 原作「葳 」,據閣 本、宋史 卷八九地 理志及九 域志卷七 改。
  【二九】一萬六千六 百六十人 「六千」 ,閣本及 宋史卷一 九一兵志 均作「五 千」 。
  【三○ 】官司倉庫不 可專行「專」原作「轉 」,據閣本、宋會 要職官五 六之一四 及下文
改。
  【 三一】借 支原作「 借欠」, 據閣本及 下文「河 北路于常 平倉借支 」句改。
  【三二 】而禁軍步騎 六十六萬 三千「而」原作「兩」,據 宋史卷一 八七兵志 、通考卷
一五二 兵考四及 玉海卷一 三九改。
  【 三三】四 萬三千五 百五十五 人「五十 」下原脫 「五」字 ,據閣本 補。
  【三四 】八百四十人「四 」下原脫「十」字,據 閣本及宋 史卷一八 九兵志、本書 卷二
二八熙 寧四年十 二月丙寅 條補。
  【 三五】或 有差錯「 或」原作 「若」, 據閣本改 。
  【 三六】薼 務宋史卷 一八九兵 志京西路 無「薼務 」二字。
  【三七 】鹽車原作「監軍」。按同 上書,鹽 車自建隆 以來即已 建立,駐 地在淮南 路 泰、
真州, 熙寧以後 駐地未變。「監軍 」當為「 鹽車」之 誤,現據 改 。
  【 三八】拔 頭水軍「 拔」原作 「枝」, 據閣本及 宋史卷一 八九兵志 改。
  【 三九】碇 手上引宋 史兩浙路 無「碇手 」二字。
  【 四○】新 務上引宋 史兩浙路 無「新務 」二字。
  【 四一】貢 運「運」 原作「軍 」,據宋 史卷一八 九兵志改 。
  【 四二】清 須務閣本 作「清酒 務」,上 引宋史作 「清務」 。
  【 四三】廣 南路「南 」原作「 西」,據 閣本及上 引宋史改 。
  【 四四】駕 網水軍上 引宋史作 「駕綱水 軍」 。
  【 四五】遞 角場「場」原作 「城」, 據閣本及 宋史卷一 八九兵志 改。
  【 四六】防 河「防」 原作「方 」,據同 上書改。
  【 四七】四 十四原作 「四十三 」,據同 上書改。
  【 四八】清 化原作「 清北」, 據上引宋 史改。

卷三 百五十 一 元豐八年 (乙丑 , 1085)

起神宗元豐八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春 正月戊戌 ,上寢疾 。日昃, 三省、樞密院詣內 東門請入 問聖體, 遣勾當御 藥院


梁從政 、劉惟簡 傳宣放。宰臣王珪 等再附從 政奏,乃 令從政等 引入,見 上于福寧 殿東
寢閤, 自是問聖 體皆如之 。(兩紀 並書上有 疾。)

  己 亥,詔不 視事五日 。三省、樞密院問 疾於福寧 殿東寢閤 。宰臣言上未 視事,應 合


行事, 乞權作聖 旨行出以 聞,事體 稍重者, 進畫施行 。又言:「六日欲 於大慶殿 設消
災祈福 道場七晝 夜,罷日 ,設大醮 ,啟罷日 ,三省、樞密院官 並宿齋, 餘日番宿 。在
京宮觀 寺院各道 場七晝夜 ,差官啟 罷。五嶽四瀆 ,就遣所 在長吏準 此。」上不能 言, 首
肯之。 晚再詣福 寧殿【一 】,上書 字諭王珪 等,自來 日可只早 入。珪等 進竹瀝三 器。

  詔 賀正旦遼 使,令六 日門辭, 授書賜例 物。

  庚 子,執政 官晚再詣 內東門, 內侍傳宣 放。自此 日惟一入 。

  辛 丑,遼使 辭於紫宸 殿門外。

   壬寅,執 政官詣福 寧殿東閤 問候,奏 欲降赦天 下,以屢 獲豐年, 中外嘉靖 ,方


春發生 ,宜有惠 澤為文意 ,許之。

  自 此分宿本 廳,右丞 李清臣寓 門下省。

  甲 辰,大赦 天下,其 赦法用第 二等。( 兩紀並書 赦天下。 )

  命 戶部侍郎 李定權知 貢舉。

  乙 巳,遣輔 臣詣景靈 宮行禮。(舊紀書 丙午罷朝 獻景靈宮 。新紀書 命輔臣代 詣景


靈宮。 )

   丁未,中 書省言上 元節欲景 靈宮萬壽 觀神御殿 排設張樂 ,開諸宮 觀寺院門 五日 ,


燃燈作 樂,及不 禁夜、不 御宣德門 ,諸樂藝 人賜物, 依舊給。 從之。

  御 輦院言:「禮 院定皇太 后儀衛: 御龍骨垜 子直都虞 候、都頭各一 人,十將 、長行


各三十 人;弓箭 弩直指揮 使、都、副頭各一 人,十將、長行各 二十人; 內外諸司、局務
監官每 遇皇太后 出,差官 管押。乞 自今輪本 院監官隨 行。」從 之 。
  壬 子,皇城 使郭忠紹 言神臂弓 未有教習 指揮。詔步人弩手 及第一等 者並令兼 習。

  癸 丑,鄜延 路經略司 言第二、第四、第五將 出塞討賊 ,獲八十 八級。詔禁軍、民兵、


蕃兵竝 與特支錢 。第六將解元 忠獲五百 五十四級 ,牛羊駝 馬萬計。詔賜 將官使臣 等茶、
藥、銀 各有差。

  乙 卯,上手 書字諭王 珪等,自 今可間日 入問。自戊戌上不 豫,三省 、樞密院 日至


寢閤, 至是上小 瘳,故有 是旨。

  敕 宰臣、樞密、親王齋禱 天地、宗廟, 三省官、寺監長貳 分禱社稷 及都內諸 神祠。


(舊紀 書羣臣禱 于天地、宗廟 、社稷、神祠。新紀書 分遣羣臣 禱于天地 、宗廟、社稷。)

  丁 巳【二】 ,王珪等 言聖體向 安,御殿 有期,臣 等不勝欣 喜。上欣 然首肯之 。

  己 未,上移 御寢閤之 東榻。勾當御藥梁 從政及醫 官陳易簡 言於珪等 ,上昨日 行步


多,體 勞有汗, 再感寒氣 。珪等欲 復日入問 候,又以 適得間日 詔旨,遽 復日入, 恐人
心驚憂 ,故且間 入。

  三 省言:「己亥,以 上未視事 ,應合行 事,並權 作聖旨行 訖以聞, 稍重者進 畫。


今聖體 向安,前 詔欲更不 施行。」 從之 。

  詔 :「聞京城內 外官吏、軍民、僧道各 建祈福道 場,今已 安和,可 令所司慰 諭,勿


重勞費 。其已設 道場,聽 滿日罷。 」

  環 慶路經略 司言招誘 西夏韋州 蕃官伯德 率丁口二 百五十歸 附。詔授 伯德供備 庫副


使、本 族巡檢, 賜銀絹三 百。

   辛酉,執 政官入至 福寧殿, 王珪言制 勘熙河蘭 會路經略 司使李憲 等案熙河 入界


賞功狀 ,欲候御 殿取旨。從之。又言元 豐五年十 一月,詔 臣僚上殿 劄子並。送中 書省取
旨,欲 有司勘當 ,小事權 進入候畫 旨施行; 其難行事 ,中書省 收訖,奏 候御殿依 舊。
從之。

  壬 戌,河東 路轉運司 言:「經 略司去年 三出兵耕 種木瓜原 等兩不耕 地,凡用 將兵


萬八 千五百四 十五,馬 二千三十 六,其費 錢七千三 百六十五 緡,穀八 千八十一 石,
糗糒四 萬七千斤 ,草萬四 千三百束 。又番上 保甲守禦 ,凡二千 六百三十 七人,其 費錢
千三百 緡,米三 千二百石 ,役耕民 千五百, 雇牛千具 ,皆非民 之願。所收麻粟蕎 麥萬
八千石 ,草十萬 二千,不 償所費。又預借本 司錢以為 子種,至 今未償, 增人馬防 拓之
費,仍 在年計之 外,慮經 略司來年 再欲耕種 ,望早賜 約束。」樞密院言 河東經略 司 去
歲差 借民牛耕 種葭蘆諸 寨田,及 發防護軍 馬保甲, 靡耗極邊 貴價糧草 錢物,仍 奪農
時,令 民失業, 比至收成 ,不償所 費。詔劄 與呂惠卿 ,宜審較 利害,無 蹈前失。(七
年三月 二十一日 。七月十 日可考。 )

   癸亥,執 政官入至 福寧殿, 王珪言閤 門見謝辭 ,權放, 內不許隨 放之人, 令入


門見, 其上殿臣 僚非召赴 闕者,有 奏陳事, 權令進入 ,並至視 事依舊。 從之。
  二 月乙丑朔 ,詔朝散 大夫致仕 孫奇、知太醫局潘 璟席延賞 、教授邵 化及赴御 藥院
祗候, 從執政請 也。

  丁 卯,詔邵 州芙蓉、石驛、浮城等峒已 修寨鋪, 其歸明戶 及元省地 百姓,如 省地


法應婚 姻、出入 、典賣田 、招佃客 ,並聽從 便。從知 邵州關杞 請也。

  庚 午,詔河 南、大名 、潁昌府 ,鄆、青、揚、鄧州守臣訪 諸通醫術 者,乘驛 赴闕。

  辛 未,戶部 言福建路 轉運副使 王子京乞 并鄰近兩 浙、江南 、廣東復 禁茶,諸 路仍


通商, 未有朝旨。詔在京 及開封府 界、陝西路通 商之外, 並為榷茶 地。(七年十 月十七
日,可 考。元祐 元年二月 二日改此 【三】。 )

  壬 申,詔宣 德郎河東 相度坑冶 孫宰乘驛 赴闕,以 宰通醫術 也。

   丁丑,詔 開封府界 三路保甲 所養官馬 生駒,不 赴官等量 私自市若 藏買,并 引領


牙保及 所轄人, 各減盜及 貿易官馬 法一等, 許人告, 賞錢二十 千。

  庚 辰,詔州 縣社壇用 石為主【四】。先是,河東 路轉運司 申明社用 石為主, 植木 以


表之。禮部言:「祭社不 屋而壇, 當受霜露 風雨,以 達天地之 氣,則用 石為主, 取其
堅久。今太社已 用石主, 長五尺, 方二尺【五】,剡 其上,方 其下,埋 其半。又案禮制 ,
天子社 稷方五丈 ,諸侯半 之,州縣 社壇石主 ,尺寸廣 長,謂宜 半太社之 制。」於是 下
太常寺 修入祀儀 ,而有是 詔。

  詔 受納稅租 ,斛加一 升、蒿草 十束加一 為耗,舊 例多者及 常平租課 並依例, 蒿草


支盡有 欠者,耗 內聽除二 分。

   辛巳,總 領熙州蕃 兵將皇城 使呂吉領 高州刺史 ;同總領 皇城使王 贍領嘉州 刺史 ;


河州蕃 兵將皇城 使、光州 團練使李 忠傑領雄 州防禦使 ,又以一 官回授其 子。岷州 蕃兵
將皇城 使、沂州團練 使、帶御器械、權本路 都監李祥 升,鈐轄 蕃官皇城 使階州防 禦使包
順,授 其子一官 。皇城使、岷州刺 史包誠領 恩州團練 使,皇城 使、榮州刺史 趙醇忠領 光
州團練 使,皇城 使、慶州 刺史李藺 氊訥支領 康州團練 使,皇城 使、丹州 刺史溫玉 領榮
州團 練使,皇 城使穎沁 薩勒領榮 州刺史, 左藏庫使 若俎沒移 為皇城使 ,餘以功 遷者 ,
百二十 四人。以熙河蘭會 路制置使 李憲言, 吉等渡河 深入賊界 轉戰,大 敗賊眾, 臨陣
斬其將 色辰岱楚 ,賞功也 。

  是 夜四鼓, 開寶寺寓 禮部貢院 火,承議 郎韓王冀 王宮大小 教授兼睦 親、廣親 宅講


書翟曼 ,奉議郎 陳之方、宣德郎太 學博士馬 希孟,皆 焚死,吏 卒死者四 十人。(兩紀
並書開 寶寺貢院 火。)

  甲 申,上第 五女卒, 母朱德妃 也,生始 七歲,追 封惠國公 主。

  丙 戌,遣官 分禱天地 、宗廟、 社稷、百 神。


   禮部言: 順祖及惠 明皇后遷 主,既藏 於夾室, 罷忌日行 香,請倣 僖祖忌日 於景
靈宮天 興殿東設 帷故事, 遇忌日, 於永昌院 佛殿之東 張幄齋設 追薦。詔僖、順、翼祖并
后六位 ,遇忌日 並永昌院 設幄追薦 。

  丁 亥,三省 言禮部貢 院火,試 卷三分不 收一分, 欲令禮部 別鎖試。從之。(新紀


書令禮 部別鎖試 。舊紀不 書。)

  門 下省言: 中書錄黃 :「前淮 南節度推 官呂公憲 等狀各磨 勘當改官 ,乞下吏 部先


引驗。」吏部已 引驗四人 ,奏已降 出,正月 庚子當引 見,及未 引驗八人 ,見磨勘 十 九
人。詔:「轉官人依 例除官, 餘候會問 無違礙, 依前次先 引驗訖, 聽其皆引 見。後舉主
有事故 【六】, 並不礙引 見,候朕 御殿日依 舊。 」

  詔 日者火災 ,可於集 禧觀為民 祈福道場 一月,罷 日,設大 醮。

  辛 卯,詔:「諸朝會 ,殿中侍 御史關牒 監察御史 ,又關牒 在京職事 官;起居 舍人


關牒著 作祕書郎 、著作佐 郎,又關 牒中書舍 人;其餘 執事官關 牒班內官 攝,並報 閤門 。
諸三省 御史臺官、寺監長 貳、開封府推 判官六參 ,職事官、赤縣丞 以上、寄祿陞朝官 在
京釐務 者望參, 不釐務者 朔參。 」

  癸 巳,上疾 甚,遷御 福寧殿東 閤之西間。三省、樞密 院入問聖 體,見上 於榻前。王


珪言去 冬嘗奉聖 旨,皇子 延安郡王 來春出閤 ,願早建 東宮。凡三奏,上 三顧,微 肯首
而已。又乞 皇太后權 同聽政, 候康復日 依舊,上 亦顧視肯 首。既退,移 班東間。皇子 及
皇太后、皇后、朱德 妃皆在簾 下,珪等 奏請皇太 后權同聽 政,皇太 后辭避。入內 都知張
茂則言 皇太后且 為國家社 稷事大, 不宜固辭 。珪等請 至于再三 ,皇太后 泣許。珪進言
自去歲 上令皇子 侍燕,羣 臣皆嘗見 之,今必 更長立, 乞再瞻睹 。是月, 三省、樞密院 、
親王, 自朔日至 今,日由 內東門入 ,問候於 福寧殿, 惟是日未 後再入【 七】 。

  先 是,蔡確 疑上復用 呂公著及 司馬光, 則必奪己 相,乃與 邢恕謀為 固位計。恕故


與皇太 后姪光州 團練使公 繪、寧州 團練使公 紀交,( 哲宗即位 ,公繪、公紀乃遷 團練
使,此 時但為刺 史,當改 之。)上 初寢疾, 恕密問公 繪,具言 疾可憂狀 ,恕聞此 ,更
起邪謀。確嘗遣 恕要公繪、公紀, 二人辭不 往。明日,又 遣人招置 東府,確 曰:「宜 往
見邢職 方。」恕曰:「家 有桃着白 花,可愈 人主疾, 其說出道 藏,幸留 一觀。」入中 庭,
紅桃花 也,驚曰 :「白花安在 ?」恕執二人 手曰:「右相 令布腹心 ,上疾未 損,延安 郡
王沖幼 ,宜早定 議,雍、曹皆賢王 也。」公繪等懼曰 :「君欲 禍我家! 」徑去。已而恕 反
謂雍王 顥有覬覦 心,皇太 后將舍延 安郡王而 立之,王 珪實主其 事。與內 殿承制致 仕王
棫共造 誣謗。棫,開封人 ,嘗從高 遵裕掌機 宜于涇原 ,傾巧士 也,故恕 因之。又知確
與珪素 不相能, 欲借此以 陷珪。

  他 日,亟問 確曰:「上起居狀 比何如?」 確曰:「疾向安 ,將擇日 御殿。」恕微 哂


曰:「上疾再作 ,失音直 視【八】,聞禁中 已別有處 分,首相 外為之主 。公為次 相,獨
不知耶 ?一日片 紙下,以 某為嗣, 則公未知 死所矣。公自度有 功德在朝 廷乎?天 下士
大夫素 歸心乎? 」確竦然曰:「然 則計將安 出?」恕曰:「延 安郡王今 春出閤, 上去冬
固有成 言,羣臣 莫不知。公盍以問 疾率同列 俱入,亟 於上前白 發其端。若東宮由 公言
而早建 ,千秋萬 歲後,公 安如太山 矣。」確深然 之。恕又曰:「此事當 略設備, 今與 平
時不同【九】,庶可以自 表見。其曲折第告 子厚,同 列勿使知。」子厚,章 惇字也。確 媿
謝,謂 恕曰:「和叔見子 厚,具言 之。」惇固凶險, 即許諾。遂與確定 議,仍約 知開 封
府蔡京 以其日領 壯士待變 于外廷, 謂曰:「大臣共議 建儲,若 有異議者 ,當以壯 士入
斬之。 」

  是 日,三省 、樞密院 俱入問疾 ,初亦未 敢及建儲 事。既退 ,乃於樞 密院南廳 共議


之。確、惇屢以 語迭訟, 幸其應對 或有差誤 ,即以珪 為首誅。珪口 吃,連稱 是字數聲 ,
徐曰:「上自有 子,復何 議!」,蓋珪實無 他志,但 蓄縮不能 先事納說 ,所以致 疑,
及是出 語,確、惇顧無如 珪何。尋復入奏, 得請,俱 出,逢雍 王顥及曹 王頵於殿 門外 ,
惇更厲 聲曰:「已得旨, 立延安郡 王為皇太 子矣!奈 何?」顥曰:「天 下幸甚。」已 而
禁中安 堵如故。 輔臣等各 罷歸。翌 日,遂立 皇太子。

  確 、惇、京、恕邪謀雖不 得逞,其 蹤跡詭祕 亦莫辯詰 ,各自謂 有定策功 。事久語聞


卒為朝 廷大禍, 其實本恕 發之。(按元豐末 建儲事, 諸家異說 ,紹興史 官既別加 考定 ,
專取元 祐舊文, 固得真實 矣,第恨 弗詳。今參取諸書【一○】,稍 增益之。推原 後來致
禍如彼 慘毒,敵 人遂入中 國者,蓋 由王珪任 首相,不 早建白立 太子,致 蔡確、章惇、
蔡京等 得乘隙造 謗,而萌 芽則自邢 恕發之。其令蔡京 領劊子入 內庭,確 、惇當時 亦必
有他說 紿珪,故 珪不以為 疑。然開 封知府何 與朝廷事 ,此正坐 珪愚闇耳 。若珪能 即拒
絕,既 無疑似之 跡,則橫 禍又何從 而來?疑 似之跡, 當時不過 如此耳。其後浸淫 轉加
增飾, 遂有宣訓 事、粉昆事、黃履 疏、高士京書 ,至蔡懋 宣和間劄 子,用誣 訕文字, 託
名御製 極矣【一 一】,誠可為 痛哭也。非建 炎初聖主 覺悟,果 斷明辨, 則朝廷之 禍豈有
極乎 ?此事既 存真實, 仍悉取異 說附見於 後,庶觀 者曉然, 究其真實 謬妄,小 人情
狀,無 所遁逃, 亦猶孟子 必著許行 、楊、墨等語,不 用掃除絕 滅之也。哲宗 新錄宣仁 聖
烈皇后 傳云:先 是,元豐 七年三月 大燕,中 燕【一二 】,延安 郡王侍立 ,王珪率 百官
賀。及升殿 ,神宗又 諭王與珪 等相見, 復分班再 拜稱謝。是冬 ,諭輔臣 曰:「明年建 儲,
當以司 馬光、呂公著為師 保。」神宗彌 留,后敕 中人梁惟 簡曰:「令汝 婦製一黃 袍, 十
歲兒可 衣者,密 懷以來。」蓋為上 倉猝踐祚 之備。神宗太 母所以屬 意於上者 ,確然先 定,
無纖介 疑。邢恕,傾 危士也, 少遊光、公著 間。蔡確得師 保語,求 所以結二 公者而深 交
恕。確為右僕射 ,累遷恕 起居舍人 。一日確 遣恕要后 姪光州團 練使公繪 等,二人 辭不
往。明日, 又遣人招 置東府, 確曰:「宜往 見邢舍人。」恕曰 :「家有桃著 白花,可 愈 人
主疾, 其說出道 藏,幸留 一觀。」入中 庭,紅桃 花也,驚 曰:「白 花安在?」恕執二 人
手曰:「右丞相 令布腹心 ,上疾未 損,延安 沖幼,宜 早定議, 岐、嘉皆賢王 也。」公 繪
等懼曰 :「君欲禍吾 家!」徑去。已而恕反 謂后與珪 為表裏, 欲捨延安 而立其子 顥,賴
己及惇 、確得無 變。確使 山陵,韓 縝簾前具 陳恕等所 以誣太后 者,使還 ,言者暴 其姦 ,
再貶知 隨州,尋 竄新州。劉摯拜右 僕射,恕 坐黨與, 謫監永州 酒稅。新錄載建儲 事具
此。確貶新州, 恕責永州 ,皆元祐 四年五月 事。摯拜 右僕射, 乃六年二 月事,不 知新
錄何故 相連書之 。恕除起 居舍人, 在元豐八 年七月二 十四日, 方神宗寢 疾時,恕 但為
職方員 外郎。公繪、公紀 遷團練使 ,在哲宗 即位後, 此時但為 刺史耳。 新錄 稍似牴牾
【一三 】,今改 之。又不 知所稱桃 著白花出 何等文字 ?當考。按桃著白 花事,見 高世則
紹興 六年十一 月所供納 史館冊內 第十一事 ,此史官 所據也, 冊凡四十 一事,今 不具
註。趙子崧中外 舊事云: 元豐末命 ,公正明 白,王、蔡二相, 初無矛盾 ,特出邢 恕妄
作耳。王文恭公 薨時,舉 朝名士挽 詩,皆以 立子之功 歸之,當 時無異論 也。自司 馬溫
公入 朝,恕乃 用捭闔之 術,欲合 蔡公於溫 公,溫公 不疑,初 亦稱其材 ,羣僚大 懼,
既而 公議不容 ,乃出守 宛邱,會 恕亦憂去 ,因梁左 丞燾過懷 ,恕見之 ,怵梁論 蔡之
功,不 宜遠外, 自此遂攘 其事。蔡自以 謗詩貶, 皇太后命 三省、樞密院 於時政記 、日
錄明著 元豐八年 三月事, 以示後世 ,且曰:「官家是 神宗長子 ,子繼父 業,乃是 本分 。
昨神 宗服藥時 ,將官家 所寫佛經 宣示宰執 ,其時眾 中只是首 相王珪曾 奏乞立延 安郡
王為皇 太子,其 餘人別無 言語。今安燾其時 亦在,盡 見子細。確有何策 ,立功勞 若是 ?
確他日 復來欺罔 上下,豈 不為朝廷 之害?恐 官家制御 此人不得 ,於社稷 不便。」所 以
皇太后 不避姦邪 之怨,因 其自敗, 如此行遣 ,蓋為社 稷也。嗚呼!堯、舜之明不 過如
此。確既死 ,其子懋 衣齊衰立 馮公喪筵【一 四】,唐突告 變,章雷 州力主之 ,王文恭 公
之子仲 修錄章所 為挽詩二 章,刻石 愬于相府 ,章慚不 能答。方元祐初, 皇太后嘗 牓高
公繪之 門,不得 與邢恕相 見,懋之 姦惡,未 可殫舉, 蔡魯公亦 畏之。蓋初事元度 ,密
間其兄 弟,後事 攸,又間 其父子, 然卒引致 西府者, 使監攸也 。宣和間 ,結梁師 成,
至請太 上皇親述 確傳,指 斥太皇、太后 無所不至。又推恩 其兄承、弟莊 ,皆從官 ;子堅 、
皋,皆 郎官;壻 邢倞、曾詠、王晉明, 皆監司。善善 及子孫, 未聞及子 壻,蓋欲 激去鄭
燕公耳 。夫王禹 玉之事, 與鄭何與 ?本朝宮 禁之嚴, 古今所無 。懋乃謂 神宗大漸 ,確
使妾趙 氏入見長 樂,趙氏 ,莊之母 也,故宣 和間封夫 人。又謂 使府尹蔡 京挾劊子 入內
隨徐 王,尤可 駭,寸刃 豈能入皇 城?況危 疑時,此 不可欺三 尺童子, 而卒用以 富貴
數世 ,安而無 禍,天難 諶哉!子 崧又云: 余既書元 豐末命, 紹興二年 四月避地 潯江 ,
偶司諫 韓瀮叔夏【一五】謫監潯州 鹽稅,暇 日語及, 因借得其 父文若記 莊敏丞相 作樞
長時, 神宗服藥 日久,韓 一日語張 璪曰:「上服 藥日久, 建儲如何 ?」璪曰:「子厚 多
口【一 六】,試 說與看。」韓乃語 章惇。惇曰:「此 議甚好。」說與二 相,亦以 為然。約 集
議于密 院南廳, 屏人,留 筆研一副 ,紙數幅 。就坐久之, 皆無語。韓視 王珪曰:「今 日
之議, 立延安郡 王為太子 。延安郡 王去年上 巳令侍宴 ,出見羣 臣,又有 旨四月一 日出
閤,此 事何故都 無一言? 」珪云:「諸公之 意,亦珪 之意也, 別有何疑 ?」張璪推筆 研
紙與章 惇,令於 紙上寫「立延安郡 王為皇太 子。」來日至寢閤 ,召內臣 張茂則云 :「 今
日奏事 ,欲立延 安郡王為 太子。」茂則令於 御榻前設 案,王珪 將所書紙 鋪在案上 , 奏
請欲立 延安郡王 為皇太子。時神宗 風喑不能 語【一七】,但慘怛久 之。眾人皆拱 立,未
敢復言 。時太妃亦在 帳中露半 面,國婆 婆抱上坐 。頃之,再奏 ,國婆婆 云:「聖意已
允。」張茂則云 :「聖意 已允。」王珪問張 茂則:「太后在甚 處?」太后自云:「在此中。 」
茂則令 內臣張簾 ,太后在 簾下云:「相公等 立得這孩 兒便好, 這孩兒真 是孝,自 官家
服藥, 只是吃素、 寫經。」簾內出 經兩卷, 一卷延壽 經【一八】,一卷消災 經,逐卷 後
題云:「延 安郡王臣 某奉為皇 帝服藥日 久,寫某 經一卷, 願早康復。」自簾 內宮人抱 出
哲廟, 哲廟裹帽 子,著彩 帶,立於 簾外,諸 公環侍久 之,無他 語,遂宣 制施行。後神
宗上仙 ,宣遺制 立皇太子 ,內外欣 戴,初無 異聞。已上韓氏手 錄,不敢 增損一字 。按
子崧所 書,與邵 伯溫辯誣 所載並同 。辯誣具 注在三月 甲午朔。 )

注 釋
  【一】晚再 詣福寧殿「晚 」原作「曉」,據閣本 、活字本及長 編紀事本 末卷九○ 蔡確邢
恕邪謀 改。
  【二】丁巳 原作「丁丑」,按 本月無「丁丑 」,當作「丁巳」,故 據閣本、活字 本及上引
長編紀 事本末改 。
  【 三】元祐 元年二月 二日改此 「改」原 作「倣」 ,據閣本 改。
  【 四】詔州 縣社壇用 石為主「 壇」原作 「稷」, 據閣本及 下文改。
  【五】方二 尺「尺」原作「丈」,據閣 本及宋史 卷一○二 禮志、宋會要 禮二三之 一改。
  【六】依前 次先引驗 訖聽其皆 引見後舉 主有事故 此句宋會 要職官一 一之二一 作「依
甲次先 行驗訖聽 旨,其引 念後舉主 有事故」 。
  【七】惟是 日未後再 入「未後 再入」句語言欠順 ,按治蹟 統類卷一 八宣仁垂 簾聖政
作「未復再 入」,宋史卷 二四二后 妃傳作「至是 令毋輒入 」,疑原刊「未後 」為「後 未」之
倒文。
  【八】失音 直視「音 」原作「喑」,據 上引治蹟 統類及長 編紀事本 末卷九○ 蔡確邢恕
邪謀、 續通鑑卷 七八改。
  【 九】今與 平時不同 「今」, 上引治蹟 統類、長 編紀事本 末均作「 令」 。
  【一○ 】今參取諸書「今 」下原衍「故」字,據 閣本及上 引治蹟統 類、長編紀事 本末
刪。
  【一一】託名御 製極矣「極矣」二字原 脫,按原 文語氣未 盡,據上 引長編紀 事本末
補。
  【一二 】元豐七年三 月大燕中 燕閣本同 ,上引長 編紀事本 末「中燕」作「宮中」。 宋
史卷一 七哲宗紀 及續通鑑 卷七七均 云元豐七 年三月神 宗「大宴 羣臣於集 英殿,皇 子延
安郡王 侍立」。本書 卷三五二 元豐八年 三月甲午 條小字注 作「元豐七年 三月丁巳 大燕 集
英殿, 中燕,延 安郡王侍 立。 」
  【一三】 稍似牴 牾「似」 原作「事」 ,據上 引長編紀 事本末及 續通鑑卷 七八改。
  【一四 】馮公喪筵「馮」原作「憑」。按宋 史卷四七 一蔡確傳 云:「紹聖元 年,馮京 卒,
哲宗臨 奠。蔡渭,京 婿也,于 喪次中闌 訴。」又云:「時渭更 名懋。」傳中所云 馮京即「 馮
公」, 原刊係刻 訛。今據 改。
  【一五】韓瀮叔 夏「瀮」,長編紀 事本末卷 九○蔡確 邢恕邪謀、 續通鑑卷七 八均作
「璜」 。
  【 一六】子 厚多口「 口」,同 上書作「 言」 。
  【 一七】時 神宗風喑 不能語「 喑」,同 上書作「 眩」 。
  【一八】一卷延 壽經「經」字原脫 ,據同上 書及本書 卷三五二 元豐八年 三月甲午 條
注文補 。

卷三 百五十 二 元豐八年 (乙丑 , 1085)

起神宗元豐八年三月甲午盡其日

  三 月甲午朔 ,執政詣 內東門, 入問候。皇太后垂 簾,皇太 子立簾外 。皇太后 諭珪


等:「皇子精俊 好學,已 誦論語七 卷,略不 好弄,止 是好學書 。自皇帝 服藥,手 寫佛
經二卷 祈福。」因出 所寫經示 珪等,書 字極端謹 ,珪等拜 賀。遂宣制, 立為皇太 子, 改
名煦 ,仍令有 司擇日備 禮冊命。 又詔:「 軍國事, 並皇太后 權同處分 ,俟康復 日依
舊。」未刻 ,執政再 入問聖體 ,進呈立 皇太子例 降赦。皇太后諭珪 等:「皇 太子立, 大
事已定 ,天下事 更在卿等 用心。」珪等 言:「朝 廷法度紀 綱素具, 臣等敢不 悉心奉行 。」
自此執 政日再入 。(舊紀書:「甲 午,立延 安郡王傭 為皇太子 ,改賜名 某。詔軍國事 皇
太后權 同處分。」新紀同 。哲宗立為皇 太子,舊 錄誣謗, 紹興史官 已具辯明 ,【一】, 文
字甚多 ,今姑存 其目。新錄辯誣第 一卷,凡 六段,又 高遵裕傳 ,又燕達 傳,又荊 王頵
傳, 又蔡確傳 ,又鄧潤 甫傳,又 劉惟簡傳 ,又舊錄 紹聖四年 五月己巳 ,又紹聖 四年
四月二 十四日丁 未,又十 一月【二 】梁燾傳 ,又元符 元年二月 張士良獄 辭,并邵 伯溫
專著辯 誣所載證 據,訖建 炎初,並 別錄在後 。惟呂大 防實錄院 奏請批付 事,仍具 注此
下。蓋邵伯溫辯 誣所不載 ,紹興史 官亦未見 也。呂大 防提舉實 錄奏請批 付事,臣 燾嘗
見之大 防孫成都 府路提點 刑獄司幹 辦公事世 修。紹興 二十九年 九月,世 修子寬仁 者,
實從成 都府路轉 運司檄進 入國史院 訖【三】今具錄如 後:「付呂大 防。」御寶封。
「 元豐 八
年三月 三日門下 省時政記【四】:『二月二 十九日癸 巳寒節假 ,三省、樞密 院詣內東 門
進牓子 ,入問聖 體,面奏 :「去冬 曾奉聖旨 ,皇子延 安郡王來 春出閤。今來聖體 違豫 ,
欲望早 建東宮。」凡三奏 ,上三顧 ,微肯首 而已,時 疾勢彌留 矣。又奏 :「皇太 后權 同
聽政, 候康復日 依舊。」上亦顧視 肯首。既退, 即移班東 間垂簾, 見皇太后 ,具所奏 如
前,皇 太后辭避。 近侍奏云:「且 以社稷為 念,不宜 固辭。」至于 再三,泣 許,退。 三
月一日 甲午寒節 假,三省 、樞密院 詔內東門 進牓子, 入問聖體 。皇太后 垂簾,宰 臣已
下起居 ,皇太子 立於簾外 ,與王珪 等相見。皇太后宣 諭珪等:「皇太子 極是精俊 好學 ,
已誦七 卷論語, 略不好弄 ,止是學 書。自皇 帝服藥, 手寫佛經 二卷祈福【五】 。」因 出
所寫經 二卷示珪 等,書字 極端謹。珪等再拜 ,且謝且 賀。退, 文武百僚 赴文德殿 ,聽
宣立皇 太子制。未刻 ,再入問 聖體,次 進呈立皇 太子例合 降赦。次進呈 皇太后, 允之。
乃諭珪 等:「皇 太子建立 ,今來大 事已定, 天下事更 在卿等用 心。」珪等奏 :「朝廷 法
度紀綱 素具,臣 等敢不悉 心奉行, 乞上寬聖 慮。」退。』臣奉 敕提舉修 撰神宗皇 帝實 錄,
取索到 元豐八年 春季門下 省時政記 ,照會得 其年二月 二十九日 ,三省、樞密院同 奉聖
旨, 皇帝自皇 子延安郡 王立為皇 太子,次 日文德殿 宣制,及 同日皇太 后宣諭等 事,
謹具錄 如前,深 慮更有未 盡事節, 伏望檢會 降下,以 憑修撰, 取進止。五月日臣 大防
劄子。奉御批:『覽所奏 當日事, 皆得其實 ,惟初得 神宗旨, 奏皇太后 權同聽政 一事 ,
所記未 盡,亦恐 當日事于 禁中隔簾 ,外臣不 得悉知。今可於皇 太后字下 ,添入所 批事
實,近 侍乃張茂 則也。』今連元奏 在前,關 請依前件 御寶批事 理,照會 施行。又關修 神
宗皇帝 實錄院準 此。元祐 四年五月 日,臣具 劄子奏稟 元豐八年 三月三日 門下省時 政記
內事件 ,準御寶 批:『於 皇太后字 下添入事 實。』貼定降 下。臣已依批 降貼定指 揮關 實
錄院照 會施行去 訖,謹具 奏知。元祐四年五 月日臣劄 子,七日 押。」元祐實 錄云:「 移
班東間 ,皇子及 皇太后、皇后、朱德妃皆在 簾下,珪 等奏請皇 太后權同 聽政,皇 太后
辭避, 張茂則言 :『皇太后且 為國家社 稷事大, 不宜固辭。』珪等請至 于再三, 皇太 后
泣許。珪進言:『自 去歲上令 皇子侍燕 ,羣臣皆 嘗見之, 今必更長 立,乞再 瞻睹。 』 」
此皆所 批事實, 紹聖重修 ,乃削去 。紹興本 已復依元 祐本增入 。新錄辯 舊錄誣謗 ,今
具錄如 後。哲宗實錄 辯誣卷第 一:「太子未 建,中外 洶洶。皇弟雍 王顥問疾 ,輒穿帳 徑
至皇太 后所語, 見宮嬙不 避,神宗 數怒目視 之,顥無 復忌憚。」臣等辯 曰:「據曾布 手
記,神 宗違豫, 岐、嘉二 王日詣寢 殿問候起 居。及疾 勢稍增, 太皇太后 即時面諭 ,並
令還宮 ,非遇宣 召,不得 輒入。自『太子未 建』,至『無復忌 憚』四十二字 ,並刪去。 」
「皇后憂恐 ,出財佛 祠設齋, 揭牓曰『延安 郡王祈禱 』,冀天下知 王長立, 能致恭孝。」
臣等辯 曰:「神 宗寢疾, 皇后出財 設齋,意 在祈禱而 已,豈得 便懷希覬 ,預為關 防?
此實厚 誣欽聖。自『皇后 憂恐』至『能致恭 孝』三十字, 並刪去。 」
「二月,神 宗疾甚, 辛
卯,輔 臣入問, 至紫宸殿。顥乃邀 於廊曰:『軍國事 ,當請皇 太后垂簾。』又奏乞止 宿
侍疾, 皇后力爭 ,得不宿。既而留 禁中,曹 王頵屢牽 臂引出。」臣等辯曰:「國朝親 王
宰執, 法制甚嚴 ,未嘗交 談。所謂皇后 力爭者【六】,皇 后於親王 無相見之 禮,若謂 與
宣仁力 爭,則竊 聞宣仁聖 性嚴毅, 人不敢犯 。欽聖孝 恭,備盡 婦道,豈 有力爭之 理?
引臂之 說,尤為 怪誕,不 惟誣謗二 后,亦且 不知祖宗 家法及國 朝典禮。 自『二月 』至
『引出』六十字【七 】,並刪去。」
「右僕射蔡 確懼,乃 以建儲意 問左僕射 王珪,珪 不 答,
確益懼 ,不知所 出。事愈 急,會確 母得入禁 中,皇后 使諭確, 使外託主 兵官燕達 等輔
立,又 因內侍閻 守懃諭確 協力早定 。或謂確 曰:『此 大事也, 請與眾詢 珪,不言 ,則
正厥罪。』是時,輔 臣韓縝、安燾、張璪李 清臣陰持 兩端,噤 不語。確獨約 門下侍郎 章
惇共力。癸巳, 輔臣聚南 廳,確顧 謂珪,珪 亦不語。確曰 :『去春延安 郡王侍宴 ,嘗有
旨,來 春出閤, 議已定, 不言何也 ?』惇曰 :『言之 是則從, 不則與公 偕死。』珪始 曰:
『上自有子 ,何議之 有!』是日日 晡,詣榻 前奏曰:『去 冬得旨, 皇子延安 郡王今春 出
閤,乞 立為皇太 子,以係 天下【八】 。』三奏, 神宗三顧 肯首。又奏:『請 皇太后權 同 聽
政,以 俟康復。』神宗亦顧視 肯首【九】,既退 ,不待奏 請,殿東 間已垂簾。 於是輔 臣
簾前具 奏上旨如 前,皇太 后泣許。是日,顥 牽幕欲入 ,頵力挽 止之。」臣等辯曰 :「 國
朝宰執 母妻入禁 中有時, 豈有確母 獨得入禁 中者。據曾布手記 :『元符 末,欽聖 云:
「章惇 等誤哲宗 處多。」布言:「只如言宣 仁及大臣 有傾搖廢 立意,以 此激怒哲 宗, 恐
無以取 信,遂云 神宗非宣 仁所生。」欽聖云:「宣仁 是慈聖養 女,嫁與 英宗,當 時是 甚
事勢? 又宣仁實 妬忌,方 十六七歲 ,豈容有 他人所生 之子?廢 立事亦冤 他【一○】 。
」 』
契勘京 、卞等既 修成史錄 ,即將時 政記盡皆 焚毀,肆 其誣謗, 何所稽考 ?若當時 委有
前件 事因,欽 聖於此豈 不說及? 亦豈可掩 ?又據實 錄及會要 等書,元 豐七年三 月丁
巳,大 燕集英殿 ,中燕, 延安郡王 侍立,宰 臣王珪率 百官賀, 神宗宣答 曰:『皇 家慶
事,與 卿等同深 欣懌。』及升殿, 神宗又諭 王與珪等 相見,復 分班再拜 稱謝,就 坐 久
之乃退。是冬, 神宗諭輔 臣曰:『皇子 明年出閤 ,當以呂 公著為師 保。』八年三 月甲 午,
輔臣王 珪等入問 神宗聖體 ,皇子立 簾外,宣 仁諭王珪 等曰:『皇子精俊 好學,已 誦論
語七卷 ,略不好 弄,止是 學書。自神宗 服藥,手 寫佛經二 卷祈福。』因以經 示珪等, 字
極端謹。珪等拜 賀。是日,降 制立皇太 子。曾布手記 亦言建儲 之際,大 臣未常啟 沃,太
皇太后 內出哲宗 手書佛經 ,宣示執 政,遂令 草詔。恭惟神宗與 子,宣仁 立孫,本 無間
隙,事 已素定, 而姦邪誣 罔,盡以 為蔡確章 惇定策之 功。自『右僕射』至『挽止 之』二百
八十三 字【一一 】,並刪 去。」「太子立, 皇后謝皇 太后簾中 ,太后抵 后胸曰:『事 遂
矣。』其後欽聖 數指胸示 上曰:『痛猶 在也。』上泣謝。」臣等辨 曰「抵胸之事 ,雖士庶 家
婦姑之 際有所不 為,而謂 宣仁為之 。指胸以示上 曰『痛猶在也 』,欽聖果出 此言乎? 哲
宗泣謝 ,尤為虛 誕,不知 何所依據 而為此說 。況欽聖 宣諭宰執 ,以謂冤 宣仁,則 其事
可見, 此一段, 宣仁、欽聖、哲宗 皆被誣謗 ,姦臣為 利,何有 於君父? 無所忌憚 ,一
至於此 。自『太 子立』至『上泣謝 』三十七 字並刪去。」如「望之肅然 ,履帝位 若固有之。 」
臣等辯 曰:「哲 宗天性至 孝,當神 宗初晏駕 ,哀痛之 心,必見 於形容, 如『望之 肅然 ,
履帝位 若固有之』,似誣 聖德,今 刪去。」高遵 裕傳:「元豐 末,神宗 寢疾,儲 嗣未 立,
宰臣王 珪初懷猶 豫,嘗密 召遵裕子 士充,問 遵裕所欲 立意。遵裕聞之, 泣且怒, 戒其
子勿復 往。既久 語聞。」臣等辯曰 :「哲宗 嫡長仁聖 ,立儲定 於侍燕之 日,而乃 王珪 問
所欲立 於遵裕, 此豈遵裕 所得與聞 者!姦臣 為說,意 在誣謗宣 仁。自『元豐末』至『既
久語聞 』五十一 字【一二 】,並刪 去。」燕達傳:「進殿前副 都指揮使 ,拜武康 軍節度 使。
元豐 八年,神 宗寢疾益 甚,會確 母入禁中 ,皇后使 諭確,外 託主兵官 燕達等輔 立皇
太子。逮神 考升遐, 宿衛於內 東門。百官朝 晡臨,由 垂拱殿入 ,皇族親 王由內東 門入。
達謂人 曰:『天 子新即位 ,我坐甲 於此,以 備非常, 萬一有姦 人隨皇族 而入,則 事起
不測, 又豈能人 人辯之。』將入上 奏,人或 止之曰:『皇 族之事, 非所當言 ,言之恐 被
罪。』達曰 :『我蒙先帝 大恩,拔 擢常在眾 先,言之 苟當,雖 死何憾!』遂奏上 ,大 臣
嘉嘆之。」臣等 辯曰:「蔡確 誣謗事, 朝廷已追 正其罪, 託燕達輔 立皇太子 事,合 刪
去。」荊王 頵傳:「及神 宗疾,徐 王顥有覬 幸意,每 侍疾,數 牽幕直入 ,頵屢挽 止之 。
朝遇蔡 確,數以 言促確曰 :『延安 郡王,太 子也,不 立何待? 』確猶豫 未決,頵 曰:
『晚則他人 是有。』神宗 疾甚,顥 欲留宿禁 中,頵奏 ,得弗宿。太子立 ,頵內助 居多 ,
逮元祐 初,始賜 第咸宜坊 ,曰親賢 宅,居之 。仍賜國 子監書。諸子自勝 衣以上, 趨拜
應對甚 謹,上皆 命進官。自太皇太 后聽政, 頵非大朝 會未嘗進 見,間遣 使宣召, 頵曰 :
『未復辟, 不敢往。』澹泊謙畏, 喜筆札, 飛白、篆、籀皆工。賓禮宮 僚,去輒 奏留, 久
者至十 餘年。喜釋、老書 ,尤好書 ,手著普 惠乘閒集 效方,數 以藥救病 者,其仁 厚天
稟。暴得疾,左 右不以聞 ,太皇太 后不及問 ,至薨, 口鼻皆流 血,又或 止之,亦 不果
臨奠。方國危疑 ,皇嗣未 立,頵能 不負神考 ,奮不顧 身,為宗 社計,雖 古之所謂 臨大
節而不 可奪者, 何以加諸 !」臣等 辯曰:「此正蔡確 等傅會一 時之說, 謗誣宣仁 聖德
者。實錄元豐八 年三月載 上即位事 ,辯之詳 矣,此一 節合刪去。」蔡確傳:「元豐六 年
秋,確 與中書侍 郎張璪奏 事崇政殿 ,上悲不 自勝,謂 確曰:『天下 事止此矣。』確駭 曰:
『敢問所因。』上曰 :『子幼奈何 !』確曰:『陛下 春秋鼎盛 ,忽有不 祥之言, 不審所謂 。』
上曰:『天下事 ,當得長 君維持否 ?』確曰:『延安 郡王,陛 下長子, 臣不知其 他,臣
有死而 已,不敢 奉詔。』上曰:『卿果能為 社稷計, 宜早定。』確與璪 俱進曰:『臣等 敢
以死守。』上曰 :『善?』確被顧 託,乃謀 欲請王出 閤,建儲 議不協。又意 上特悲思 無 聊
耳,猶 豫不決。七年春, 延安郡王 出侍宴集 英殿,確 始奏請欲 來春出閤 ,上可之 。後
因有對 者言及確 ,上曰:『羣臣皆 先皇帝遺 朕者,如 確自小官 ,朕親擢 至此,必 不負
朕。然氣弱,得 人輔之乃 可。』確聞益 自奮。久之,八年 正月,神 宗疾彌月 ,皇嗣未 立,
中外洶 洶,確始 懼,乃以 建儲意問 左僕射王 珪,珪不 答,確益 懼【一三】,不知 所出。
事愈 急,會確 母得入禁 中,欽聖 憲肅皇后 諭確,使 外託主兵 官燕達等 輔立,又 因內
侍閻守 懃諭確早 定。或謂 確曰:『此大事也 ,請與眾 詢珪,不 言,則正 厥罪。』是時 輔
臣韓縝、安燾、張璪、李清臣 持兩端, 噤不語, 確獨約門 下侍郎章 惇共力。癸巳 ,輔臣
聚南廳 ,確謂珪 ,珪亦不 語。確曰:『去春 延安郡王 侍宴,嘗 有旨,來 春出閤。議已 定,
不言何 也。』惇曰:『言之是 則從,不 則與公偕 死。』珪始曰:『上有 子,何議 之有?』 是
日日晡 議定,詣 榻前奏曰 :『去冬 得旨,皇 子延安郡 王今春出 閤,乞立 為皇太子 ,以
係天下。』三奏 ,上三顧 肯首。」臣等辯曰 :「祕書省國 史案文載 太皇太后 御崇政殿 宣 諭
三省貶 確事七百 十三字甚 詳。其間云:『皇 帝是神宗 長子,子 承父業, 其分當然 。昨神
宗服 藥既久, 曾因宰執 等對時, 吾以皇帝 所寫佛經 宣示,其 時眾中止 是首相王 珪,
因奏延 安郡王當 為皇太子 ,餘人無 語,安燾 其時悉見。』又云:『皇帝 乃先帝長 子, 嗣
位乃從 來常事, 孰有間言。』蔡確班在 珪下,何 以獨謂更 有定策功 邪?安燾 奏曰:『 當
時惟首 相王珪一 人進對, 太皇太后 遂泣下開 許,便批 聖語。』其餘執政 更何曾有 言 ?
況前年 上宣皇子 使見羣臣 ,足知先 帝之意素 定也。兼當日三省 時政記已 如此修定 進呈 ,
豈容外 人敢如此 妄說。謹按此事已 修入元祐 四年五月 丁亥蔡確 責授英州 別駕、新州安
置事下 ,詳此, 即確傳前 項所載顯 為誣謗, 今刪去『六年秋』至『三顧 肯首』四百六十
二字【一四】。

「 確終坐黜 ,而梁燾 等猶論不 已,遂責 確英州別 駕、新州安置 。確受先 帝
顧命, 姦臣睥睨 ,坐誣投 遐荒,乃 命中使馳 傳押至貶 所。屢經 赦罪,無 不得宥, 獨確
四年不 得還,八 年正月六 日,卒貶 所,年五 十七。天下莫不冤 之。」臣等辨 曰:「確 終
坐黜, 是吴處厚 繳詩事【一五】;梁燾等猶 論不已, 是確自稱 受遺事, 若為一說 ,使
後世不 可曉,又 皆誣謗之 言,今刪 去『確終』至『冤之』八十 二字。」鄧潤甫傳 :「元祐 用
事之臣 結黨排陷 ,坐製蔡 確麻詞妄 言有定策 功,以龍 圖閣學士 知亳州。」臣等辨 曰 :
「按元 祐時政記 ,當神宗 末命,宣 仁聖烈皇 后以哲宗 所寫經宣 示宰執, 當時惟王 珪進
對,餘 人無言。且哲宗以 神宗長子 嗣位,孰 有間言? 而潤甫於 麻制中推 確定策之 功,
欺罔明 甚,史官 乃謂元祐 之臣結黨 排陷,是 誣也。今刪去 十字。」內臣劉惟 簡傳云 :
「方神 宗疾,蔡 確入問, 帷幄深密 不詳見上【一六】,惟簡屢 以太子促 之,確猶 豫。一
日,惟 簡取幄外 燭引確見 上,確知 疾革,遂 立太子。上即位, 確懼,選 惟簡等十 人朝
夕左右 輔翌。姦人方 睥睨,未 閱月,黜 惟簡,餘 九人悉罷 ,人莫不 寒心。」臣等辨曰 :
「哲宗 之立為太 子,非由 蔡確,確 身為宰相 ,不思宗 社大計, 而因宦者 所促,遂 立太
子,寧 有此理? 自『方神宗疾』以下八 十五字合 刪去。」舊錄 卷第六十 一,紹聖 四年 五
月己巳 ,三省言 :「按劉 惟簡、陳衍在元祐 時,內挾 黨類,外 交權臣, 邪謀詭計 ,無
所不至 。宣仁聖 烈誠心德 意,不能 動搖,皇 太后、皇太妃保佑 擁護,朝 夕備至, 故惟
簡、衍不得逞其 姦心。原其罪惡, 族滅為宜 ,陛下寬 仁,止從 投竄。然聞惟簡、衍尚 有
親戚供 職禁中, 此曹私心 各懷危懼 ,何可更 充內侍, 伏乞聖斷 ,索惟簡 、衍親戚 并素
所厚善 逐出外。」臣等辨 曰:「此一段 雖推尊東 朝,歸罪 閹戶,原 其誣謗之 意,尤為 深
切,今 刪去七十 六字【一七】。」舊錄卷第 六十七, 紹聖四年 十一月, 梁燾傳:「吴 處
厚繳進 蔡確詩, 疏其怨謗 ,燾與吴 安持、劉安世協力 攻之,欲 以悖逆不 道寘確必 死。
又造為 險語以激 怒宣仁。彭汝礪救 解之,且 請罪處厚。」臣等 辨曰:「以實錄考 之, 蔡
確自以 為策立顧 命之臣, 貪天之功 以為己力 ,梁燾嘗 疏論之。而史臣以 為造為險 語,
以激怒 宣仁,誣 罔甚矣。今削 去。」舊錄卷 第七十, 元符元年 二月張士 良獄辭:「間 有
臣僚奏 請東朝還 政者,衍 輒詆之曰 :『此不忠不 孝之人也。』匿其奏置 匱中,不 以聞 東
朝,亦 不以聞于 上。及與 呂大防往 來,以合 密賜大防 妻,皆不 聞上。」臣等辨曰 :「 宣
仁遺誥 云:『欲釋天 下之重負 ,就東朝 之燕閒, 復辟以時 ,實吾之 志。』是臣僚前此 未
嘗有 請還政章 奏,或有 之,則宣 仁在上, 豈容陳衍 藏匿?又 呂大防妻 為國夫人 ,必
歲時入 朝三宮, 如太皇太 后賜合, 容有不必 聞上之理【一 八】,史臣此 言,顯屬 誣謗。
今刪去 前件五十 九字。」又奏 除范純仁 右僕射, 召文彥博 平章事。」臣等辨曰:「宣 仁
進用 大臣,豈 至謀及中 官,史臣 妄意簾帷 易欺,增 重陳衍之 罪,所以 汙讟聖母 ,不
知無根 輕發,不 可以欺天 下後世。今刪 去前件十 六字。」「先 是,文及 甫元祐五 年以 書
抵邢恕 ,其書有『司馬昭 之心,路 人所知』,及『以眇躬 為甘心快 意之地, 可為寒心』,
『其徒實繁 ,氣燄可 畏』等語,於 是詔恕繳 元書。書至,命京、惇究問 及甫,蓋 以劉摯
為司馬 昭,以『眇躬』為主上,『其徒』謂王巖叟、梁燾、劉安世、孫升、韓川 等輩。京、惇
進呈, 上曰:『元祐 人果如此 !』京等曰:『誠 有是心, 然反形未 具,摯等 已責遐方。」
上曰:『若陳衍 ,朕親見 之,不可 貸。』故有是 命。」臣等辨 曰:「文 及甫書乃 六十四 卷
『粉昆 』事,不 當再錄於 此。此事 是宣仁聖 烈事跡冊 中具載, 惇、卞欲 廢宣仁, 哲宗怒
抵其奏 於地,遂 追張士良 於雷州, 將脅成其 獄,以逞 餘憤,士 良不可屈 而罷。今云上
親見陳 衍之罪, 蓋誣也。刪去 前件一百 四十四字。」按「粉昆 」事,新錄在 一百三十 五 卷,
舊錄於 六十四卷 略載,其 詳在此卷 第七十。舊錄卷第 五十九, 新錄卷第 一百三十 二,
紹聖四 年四月丁 未,三省 言,元豐 八年二月 二十九日 ,御史中 丞黃履奏 :「訪聞 兩府
大臣嘗 議奏請皇 子就傅、建儲事, 王珪轉語 李清臣云 :『自他 家事,外 廷不當管 他。 』
蔡確、章惇聞之 ,對眾窮 其所立, 珪不得已 ,方云:『上 自有子。』確、惇乃宣言於 眾,
其議遂 定。臣又 聞王珪陰 交高遵裕 ,嘗招其 子士充傳 達語言。臣伏思陛 下推大公 至誠
之心 ,以槐位 處珪,以 鼎餗養珪 ,凡十有 六年,今 聖躬偶感 微疹,而 珪已懷二 心,
此而可 容,何以 示懲勸於 天下?」黃貼子:「近有高 士英者, 輒至臣家 ,稱上服 藥中 ,
若皇太 后或皇后 權同聽覽 ,則傳命 者審。臣正色答之 ,以為豈 可私議? 臣忝位中 執法 ,
士英尚 敢率爾如 此發言, 今珪無故 輒自招士 充,又對 清臣有如 此言,竊 慮必有姦 謀。」
至三月 初,履又 言:「大 臣體國休 戚,一切 事有權宜 ,自合奏 稟,豈得 私有所召 及稱
『不當 管他』?此而可容 ,何以懲 勸?臣於 左僕射王 珪議儲之 際,既聞 其然,不 敢不
論。今已累 日,未見 施行,臣 伏思之, 使臣之言 果合義, 則珪不可 以不責【一九 】,使
臣之言 無補於事 ,則臣不 可以無罪 。今皇太 后權同處 分,建立 儲位,以 安天下, 臣雖
萬死, 猶生之年 ,伏望朝 廷早賜指 揮。」又紹聖二年 十一月內 ,右正言 劉拯奏:「先 帝
疾,宰 臣王珪持 二心,臣 僚嘗具彈 奏,蔡確 等定策受 顧命,輔 翼陛下。已而權臣 擅政 ,
確等 繼被逐, 又恐他日 復用為己 禍也,於 是因事誣 毀,擠之 廢死之地 ,而後移 定策
之功於 王珪。珪之薨也, 賜宅、贈官、錫子、敕葬特厚, 而確死投 竄之地, 雖蒙昭雪 ,
贈復官 爵,恩例 比珪甚薄 。且父子 繼世,雖 有定禮, 神器輕重 ,亦繫一 時,功罪 不明 ,
孰大於 此?今為 忠者被禍 ,為姦者 受賞,何 以教天下 、示後世 ?伏望究 珪之罪, 錄確
之功, 優加恩典。」又今 年宮苑副 使、西京 第七副將 高士京進 狀稱:「先臣遵裕 ,當 先
帝服 藥危疑之 際,有故 宰相王珪 召臣親弟 承議郎士 充,密議 取決於先 臣,欲知 太皇
太后意 所欲立。蓋為 是時先臣 為高氏之 長,又知 先帝、太皇太后聽 用【二○】,故來相
問尋。時先 臣泣下, 大怒曰:『姦 臣敢如此 !況國家 自有正統 ,何決于 我?』遂叱罵 故
弟士充 :『如敢 更往,即 杖汝死。』尋將此 意指,說 與先辟機 宜官王棫 ,自可照 證。 竊
念先 臣,昨因 攻取靈州 ,師老糧 匱,大河 不凍,故 不能上奉 聖訓,責 置散官, 遂先
朝露。其後 雖稍加牽 復,然未 嘗別加贈 典,又不 獲伸訴于 陛下,欲 乞優加襃 贈。」又 給
事中葉 祖洽言:「先皇帝 所以待王 珪,可謂 厚矣,自 翰林學士 承旨擢為 參知政事 ,自
參知政 事擢為右 相,自右 相擢為左 相,在政 府凡十六 年。又擢 其子為館 職,自珪 之身
及其兄 弟、子孫、皁隸,凡受 朝廷恩命 者,臣不 知其數。然則 先帝之於 珪,可謂 無負矣 。
當先 帝違豫, 至於大漸 ,儲位未 正,中外 皇皇,延 頸以望, 珪為上相 ,眾目所 視,
所宜 率先建議 ,首定大 計,以慰 宗廟;珪 乃持疑顧 望,含糊 不決,至 於同列以 大義
迫之 ,不得已 而後應, 不知珪意 安在?使 同列不切 責之,則 珪將遂無 言,豈不 誤事 ?
天下至 今罪之。臣於是時 ,適在朝 廷,親聞 士大夫之 論,藉藉 罪珪。已而珪死, 天下
莫不快 之。然是 時,朝廷 所以賻贈 周恤,恩 禮過厚, 仍賜甲第 一區,莫 非異數。臣聞
特恩 賜第,所 以待殊勳 異德,為 臣不忠, 何以得此 ?乞下有 司正王珪 之罪,以 戒天
下不忠 不孝之臣 ,使知治 世典刑, 無前後之 私也。」祖洽 又言:「臣嘗 論王珪悖 逆不 忠
之罪, 未見施行 ,不知所 謂。若以 珪之事為 無實跡耶 ?則當時 二三執政 尚在,及 見今
侍從間 甚有知其 詳者【二 一】,皆可考 正其事。黃履 為御史中 丞,嘗論 之於前, 劉拯為
右正言 ,又論之 於後,近 日高士京 又極陳其 狀。伏惟 陛下察臣 之言,出 於公論, 稽合
羣情, 決於獨斷 ,以慰中 外。」詔王珪遺表 恩例,並 行追奪, 其子孫與 次遠監當 差 遣,
仍永不 得注近京 路分。所賜宅,拘 收入官。故承 議郎高士 充,特追 毀出身以 來文字。制
曰:「臣無 二志,戒 在懷姦, 國有常刑 ,議難逃 罪。其申後罰 ,以正往 愆。故金紫光 祿
大夫【二二】、尚書左僕 射兼門下 侍郎、贈太師王珪 ,竊文華 之上科, 躬柔險之 詖行 ,
馴致顯 位,遂居 冢司。先帝優容臣 鄰,務盡 禮意,掩 覆瑕慝, 多歷歲時 ,邱山之 恩,
毫髮未 報。屬在 彌留之際 ,是謂憂 疑之時, 欲豫安於 人心,當 早正於國 本,矧復 昭考
與子之 意,素已 著明;太 母愛孫之 慈,初無 間隙。而乃妄懷窺 度,專務 媕阿,指 朝廷
為他家 ,用社稷 為私計, 同列誚詰 ,久無定 言,陰持 兩端,不 顧大義。僅免生前 之顯
戮,更 叨身後之 餘榮,公 議弗容, 舊疏具在 ,返復參 驗,心跡 較然。使其免惡於 一時 ,
難以示 懲於萬世 ,貶從散 秩,追正 誤恩。庶令官邪, 咸知警憲 ,可特追 貶萬安軍 司戶
參軍。」邵伯溫辨誣 曰:「邢 恕誘高士 京上書, 論其父臨 死時,屏 左右謂士 京曰:『 神
宗彌留 之際,王 珪遣高士 充來問我 曰,不知 皇太后欲 立誰,我 斥士充去。』恕又 不 考
究高 遵裕既坐 知慶州日 建議取靈 武事敗, 神宗貶遵 裕散官, 以宣仁故 ,免安置 ,留
京師。宣仁后猶 不喜,雖 該哲宗登 位覃恩, 亦不許仗 敍,又安 能預策立 大計?惇 、卞
但欲 誣罔宣仁 ,遂贈遵 裕節度使 ,遷士京 皇城使, 特追貶王 珪崖州司 戶參軍, 貶高
士充散 官。至元 符末,高 士育上書 ,自稱遵 裕幼子, 其父最愛 ,父病且 死,未嘗 離左
右,不 見士充來 說王珪所 問之語, 士京亦不 在父所。時欽聖后 垂簾,特 與士育改 文資
【二三】,除環 慶路經略 安撫司幹 辦公事【二四 】,蓋察其言 之實也。伯溫 見高公諫 言,
士京乃 遵裕假子 ,士育實 遵裕幼子 。士京既 為邢恕所 誘作此事 ,恨章惇 不甚進用 之,
屢欲自 陳虛妄, 南北宅高 氏皆絕之 。靖康初 ,諸王府 贊讀江端 友上書, 論士京事 甚詳 ,
端友與 高氏子孫 相熟也。邢恕又言 黃履在元 豐末,曾 有章疏言 宣仁后欲 立徐邸事 ,伯
溫後在 同州,於 曾布之子 [糹井 ]處見曾 布手記當 時事一編 云:『禁中元 無黃履文 字,
黃履家 出賋草入 獄,為諮 黃履與恕 自未第而 交遊相善 ,恕亦與 履同謀也。』王棫 , 京
師人, 有口辯, 好議論。熙寧中, 為熙河路 走馬承受 致仕。家富,游公 卿之門, 與邢
恕為死 黨。伯溫嘗見 王棫、尚洙、李洵于恕 所,皆妄 人也。後章惇因恕 薦,落棫 致仕,
除知北 平軍【二 五】。未幾棫 死,其子 直方不以 父為然, 每為士大 夫言父晚 年病心。 直
方後亦 死,無子 ,與晁載 之相善, 以平生所 收書畫歸 載之。觀直方所留 書畫,於 其間
得王棫 與邢恕往 來書一通 ,皆共謀 誣造諸人 廢立事者。『靖康 元年月日 ,諸王府 贊 讀
臣江 端友昧死 再拜上書 皇帝陛下 :臣伏睹 宣仁聖烈 皇后當元 豐末垂簾 聽政,保 佑哲
宗皇帝 ,起司馬 光為宰相 ,天下歸 心焉。九年之間, 朝廷清明 ,海內乂 安,人到 于今
稱之。其大公至 正之道, 仁民愛物 之心,可 以追配仁 宗,至於 力行祖宗 故事,抑 絕外
家私恩 ,當是時 ,耆老盛 德之士, 田野至愚 之人,皆 有復見女 中堯舜之 語。其功 德巍
巍如 此,天下 歌誦如彼 ,而一邢 恕造無根 之語以為 謗議,使 後世疑焉 ,如日月 之明
而浮雲 弊之,臣 不勝痛恨 。初,元 豐中,高 遵裕大敗 於靈武, 責散官安 置。未幾 ,神
宗崩, 哲宗嗣位 。宰臣蔡 確以謂遵 裕者,宣 仁族叔也 ,即建請 牽復以悅 宣仁之意 ,而
不知宣 仁之不私 其親也。宣仁 簾中宣諭 曰:「遵 裕喪師數 十萬【二 六】,先帝緣 此震驚 ,
悒悒成 疾,以至 棄天下。今肉 未寒,豈 忍遽私骨 肉而忘先 帝乎?」即日 批出曰:「遵裕
得罪先 帝,今來 垂簾,凡 高氏推恩 ,獨不可 及遵裕。」確謀大沮。後確 責知安州 ,作 詩
譏訕, 坐貶新州 。而邢恕 乃確之腹 心也,偶 與遵裕之 子士京中 山同官, 遂以垂簾 時不
推恩牽 復事激怒 之,使上 書言王珪 曾遣遵裕 之子士充 來議策立 事,遵裕 斥去之。士京
庸懦不 識字,實 恕教之為 書。士充 疏遠小臣 ,素不識 珪,珪安 得與之議 及社稷大 計?
又何從 輒通宮禁 語言?且 上書時, 珪、士充 、遵裕亦 皆死矣, 何所考按 ?臣竊聞 元豐
八年時 政記即確 所修,其 載三月中 策立事甚 詳,何嘗 有一疑似 之言。恕之本心, 但謂
不顯王 珪異同, 則難以歸 功蔡確, 而不知厚 誣聖母之 罪大也。恕之為人 ,非獨有 識之
士無取 ,其子居 實亦不樂 其父所為 也。天下 皆知之。章惇,排 斥元祐者 也,在簾 前奏
事, 惇傲不遜 ,都堂會 議以市井 語誚侮同 列,豈忠 厚君子哉 ?尚云極 力以消除 徐王
覬覦之 謗。惇與 王珪蔡確 同為執政 顧命,使 當時果有 異同,豈 有復為此 言乎?則 恕之
謗可謂 欺天矣。緣此紹聖 中,蔡卞 獨倡追廢 聖母之議 ,賴哲宗 仁孝,不 聽其說, 不然 ,
人神 痛憤,失 天下心, 為後世笑 ,悔可及 乎?自比 年以來, 三變屢作 ,禍亂繁 興,
水旱 相仍,北 敵內侮, 安知非祖 宗之靈赫 怒於斯耶 ?至於高 氏一族, 銜冤抱恨 ,無
所伸雪 ,亦足以 感傷和氣 ,召致災 祥,未必 不由此也 。臣竊惟 聖人之德 莫先於孝 祖廟 ,
帝王 之政必急 於明是非 ,陛下即 位以來, 登用賢俊 ,退斥姦 邪,如追 贈司馬光 等,
既以辨 人臣之謗 而明是非 矣。而宣仁聖 烈皇后者 ,神宗之 母,陛下 之曾祖母 也【二七】,
被三 十餘年之 謗,公卿 大臣未嘗 以一語及 之,可不 痛乎?范 純仁遺表 有云,宣 仁之
誣謗未 明,使純 仁在朝廷 ,必能辨 之也。臣願陛下敕 有司檢尋 案牘,推 究言語之 端,
發之於 誰何,其 證佐安在 ,則小人 之情見矣 。誕發明 詔,曉諭 中外,庶 使遠邇臣 民,
疑議 消釋,渙 然如清冰 之近太陽 ,豈不快 乎!然後 以策告宣 仁及神宗 廟,上以 慰在
天之靈 ,下以解 人神之憤 。昔漢靈帝夢 威帝怒其 責宋皇后【二 八】;周成王 時,皇天 動
威,彰 周公之德 。以此知宗廟 之靈、禍福之 變,甚可 懼也。宣仁之 謗,臣以 為陛下惟
不聞耳 ,聞而不 辨,豈所 謂教天下 以孝乎? 臣不勝區 區之情, 惟陛下裁 幸。』小帖 子:
『前件 事,非獨 高氏之深 冤,乃朝 廷之至辱 ,宗廟之 大恥,范 純仁死有 遺恨。自後公
卿大臣 皆以非己 之事,隱 忍因循, 故莫為言 者,其實 今日政事 所當先也 。伏望特 出聖
意,宣 召二府與 之面議, 丁寧懇惻 ,令依臣 所乞施行 。宗廟事 必須陛下 身自任其 責,
若降 付三省, 恐議論不 一,難以 商量,或 施行草草 ,難以慰 在天之靈 ,答臣民 之望 ,
則不如 不降出也。伏乞特 留聖意。』又小貼子:『臣觀自 昔誣謗, 反白為黑 ,後既覺 悟,
未有不 辨明者。今宣仁之 謗,天下 知其非, 而朝廷獨 不辨明, 臣愚未曉 其故。陛下事
宗廟至 孝,誠不 得不以此 事為先也。』」邵伯溫 辨誣載江 端友書, 不知果是 何月日上 ,
當考。曾布日錄 云,三省 用葉祖洽 言,追貶 王珪昌化 司戶,追 賜第、遺表恩例及 子孫
等,如 劉摯等指 揮再錄, 未及奏事 ,上遽宣 諭:「王 珪當先帝 不豫時持 兩端,又 召高
遵裕子 與議事, 當時黃履 曾有文字 論列,及 同列敦迫 ,其後方 言『上自有子』 。」布 云:
「此事皆臣 等所不知 ,但累見 章惇、邢恕等 道其略, 不知黃履 章疏在否 ?」上云「有!」
布等 聞禁中無 此章,履 曾於紹聖 初錄奏此 ,三省又 令履錄私 稿以為質 證。上又 言:
「高士 英者詣黃 履,問誰 當立者, 此亦履貼 黃中曾論 列。」布與林希云 :「天命 何可 移
易,但 小人妄意 窺測爾。兼宣仁亦 無此心。」上云:「宣仁乃 婦人之堯 舜也。外則珪 等,
內則劉 惟簡輩【二九 】,妄為此紛 紛爾。」布云:「德音 如此,臣 復何言! 然願諭三 省 ,
於詔 令中明述 此意,使 天下曉然 ,知朝廷 誅責大臣 而陛下推 明太母德 意如此, 則誰
敢復議 ?亦當書 之典冊, 以示後世。」林希 進曰:「臣謹當著 之時政記。」上云 :「告 命
當令進 呈,然後 行下。」布與 林希皆稱 善。退以語林 希云,布 欲增四句 云:「先 帝付 託,
羣臣所 知;太母 睿明,聖 德無爽。」希稱善 。仍督希以白 惇,布亦 慮詔令之 出,中外 有
疑於形 跡宣仁者 ,遂持以 示惇,惇 不得已, 但改云:「昭考與 子之意, 素已著明 ;太
母愛孫 之慈,初 無間隙。」希大喜 ,以謂微 布發之, 何以有此 !使人知 上德仁孝 , 於
宣仁無 疑,此乃 於國體為 便。進呈,上 指所增四 語云:「極當 !」又添近日 三省以大 防
等有廢 立謀逆之 意,又發 揚王珪觀 望,以明 定策之功 ,故痛貶 大防、珪等。又言 巖叟
等意 不在確, 皆欲以此 感動上意 為誅戮, 凶逆之人 ,不避怨 怒,以為 忠藎,故 上亦
為之欣 納。凡所 為姦,無 不如意者 ,萬一有 異論之人 ,則指以 為逆黨, 所以鉗天 下之
口。吁,可畏也 !布是日 悒悒,為 之寢食不 安,不勝 憤怨,而 以林希亦 云貶竄者 未足
道, 但為此言 以離間宣 仁,使上 於宣仁不 能無疑, 致其骨肉 間有芥蒂 ,此尤為 可憤
【三○】。兼蔡 京曾云, 仁宗時嘗 欲以庶人 禮葬章獻 ,然考之 國書,無 此事,京 輩大 概
每欲如 此。京又 嘗言車駕 不可幸楚 邸。又嘗 云上比來 以覺悟楚 王,二壻 盡罷翰林 司御
廚,此 輩豈可使 居此地? 此論殊可 怪。又云 京嘗言天 下根本未 正,意謂 不誅楚邸 則未
安爾。是時楚王 未薨,故 有此論。及被詔作 墓銘,乃 固辭,亦 此意也。布又云:「梁燾
言及楚 邸,不知 聖意以為 如何。」上曰:「他必不知。」布云 :「誠如 聖諭,若 大臣與 楚
邸交通 ,真有此 謀,豈一 二人所能 辨【三一 】?外議 皆疑朝廷 欲行遣楚 邸,臣獨 以謂
聖意素 不如此, 必無此理 。今聖諭 亮其不知 ,臣復何 言!謂楚 邸不知, 固無可議 ,就
令當 時實有此 謀,陛下 亦當涵容 闊略,此 豈惟傷先 帝篤愛兄 弟之恩, 兼形跡宣 仁,
於國體 豈為穩便 ?如此則 上累聖德 不細。」上亦 然之。太母又太息 云:「誤 他處多。」 布
云:「只如言宣 仁及大臣 有傾搖廢 立之意, 以此激怒 先帝,恐 無以取信 ,遂云神 宗非
宣仁所 生。」太母云:「宣仁 是慈聖養 女【三二】,嫁與 英宗,當 時是甚事 勢?又宣 仁 實
妒忌 ,方十六 七歲,豈 容有他人 所生之子 ?廢立事 亦冤他, 孃孃豈有 此意?如 此教
他先帝 怎生不惡 ?」布云:「先帝 所以切齒 元祐之人 ,正為此 爾。此事莫如 皇太后知 虛
實。」太母云:「無此事 。楚王希 望不可知。」布云 :「大臣 果有此謀 否?」太母云:「 當
時不聞 ,誰敢說 及此事? 他只說人 罵神宗, 又說出此 一事,怎 生教他不 惡?」布云:
「外人 皆言惇既 誣罔元祐 人以廢立 事,又深 貶王珪以 定策之際 持覬望之 意,今日 惇簾
前出不 正之語, 人皆以為 報應。」太母 云:「是報應 也。」呂大防 手寫時政 記,元豐 八
年春季 正月一日 丙申【三 三】,二日丁 酉,三日 戊戌未時 ,三省、樞密 院詣內東 門進牓
子,請 入問聖體 ,上遣梁 從政、劉惟簡傳放 。王珪等 再令傳奏 ,上即遣 從政等引 見上
于福寧 殿東寢閤 之中門, 自是問聖 體皆如之 。四日己 亥,三省 、樞密院 入問奏事 ,上
並首肯。晚再入問, 上手書字 諭王珪等 :「自來 日可只早 入。」五日庚 子,三省、 樞 密
院入問 ,晚再入 問,梁從 政、劉惟簡傳 宣放,自 此日惟一 入。六日辛丑 ,三省、樞密 院
入問, 晚,大慶 殿開啟道 場。七日壬寅 ,三省、樞密 院入問, 奏欲降赦 ,上許之。八日
癸卯, 三省、樞密院入問 ,未時再 入。九日甲辰 ,三省、樞密 院入問, 十日乙巳 ,三省 、
樞密院 入問。十一日 丙午,三 省、樞密 院入問。十二日丁 未,三省、 樞密院入問。 十三
日戊申 ,三省、樞密 院入問。十四 日己酉, 三省、樞密院入問。晚,詣 集禧觀宿 齋,開
建道場。十五日庚戌 ,三省、樞密院入 問。十六 日辛亥, 三省、樞密院 入問。十八日 癸
丑,三 省、樞密 院入問, 上已漸安 。十九日 甲寅,三 省、樞密 院入問。二十日乙 卯,三
省、樞密院 入問。是日上 已向安, 手書字諭 王珪等:「自 今間日入 問。」自初三 日上 違
豫,三 省、樞密 院日至寢 閤,至今 上已向安 ,故有是 旨也。二十一日丙 辰,三省 入劄
子上問 ,晚,三 省、樞密院並 赴集禧觀 宿齋,罷 散道場。二十 二日丁巳 ,三省、樞密 院
入問。是日,見 上極清快 ,王珪等 共奏:「聖體如此 ,御殿有 期,臣等 不勝欣喜。」 上
欣然首 肯之。二十三日戊 午,三省 入劄子上 問。二十四日 己未,三 省、樞密院入 問,是
日,上 移閤之東 榻,精神 氣色殊不 及二十二 日。問御 藥梁從政 并醫官陳 易簡等, 云上
昨日行 步多,體 中勞,有 汗,再感 寒氣。時便欲復入 問,又以 適得間日 入問,恐 人心
驚憂, 故且間入。二十五 日庚申, 三省入劄 子上問。二十 六日辛酉 ,三省、樞密 院入問 。
二十七 日壬戌, 三省入劄 子上問。二十 八日癸亥 ,三省、樞密 院入問。二十 九日甲子 ,
三省入 劄子上問 。二月一日乙 丑,三省 、樞密院入問 ,奏令孫 奇等赴御 藥院祗候 。二
日丙寅 ,三省、樞密 院入問。三日 丁卯,三 省、樞密院入 問。四日戊辰 ,三省、樞密 院入
問。五日己巳, 三省、樞密院入問 。六日庚 午,三省 、樞密院 入問,入 劄子奏:「皇帝
服藥, 今未減退 ,猶未一 向清快, 下韓絳等 訪求名醫。」七日辛未 ,三省、樞密 院入 問。
八日壬 申,三省、 樞密院入問 ,入劄子 奏:「孫宰通 醫術,赴 闕。」九日癸 酉,三省 、
樞密院 入問。十日甲 戌,三省、 樞密院入問。 十一日乙亥 ,三省、樞密院入 問。十二 日
丙子, 三省、樞密院 入問。十三日 丁丑,三 省、樞密 院入問。十四日戊 寅,三省、 樞密
院入問。十五日 己卯,三 省、樞密院入 問。十六日庚 辰,三省、樞密院 入問,入 劄子奏 :
「聖體雖漸 康和,未 視事間, 更宜祈福 ,建金剛 道場,及 神祠燒香。」十七日辛 巳, 三
省、樞密院入問。十八日 壬午,三 省、樞密院入 問。十九日癸 未,三省、樞密院 入問。二
十日甲 申,三省 、樞密院入問 。二十一日乙 酉,三省 、樞密院入問 。二十二日丙 戌,三
省、樞密院 入問,晚 赴大慶殿 開啟道場 。二十三日丁 亥,三省 、樞密院入問 。二十四日
戊子, 三省、樞密院入問 。二十五 日己丑, 三省、樞密院入問 。二十六 日庚寅, 三省、
樞密院 入問。二十七日辛 卯,三省 、樞密院 入問。二十八日壬 辰,三省 、樞密院 入問。
二十九 日癸巳, 三省、樞密院入問 ,奏建儲。至未時 再入問。三月 一日甲午 ,三省、樞
密院入 問,垂簾 起居,宣 諭太子事 。退,聽 宣制。未刻,再入 問次,太 后宣諭王 珪等 。
二日乙 未,三省、樞密院 入問,退 ,聽宣赦。未時, 再入問。三日 丙申,三 省、樞密院
入問。未時 ,再入問。四日丁 酉,三省、樞密院 入問。太后遣梁從 政等宣問 王珪等以 溫
州僧所 進龍壽丹 進皇帝。未時 ,再入問 。五日戊戌, 上崩于福 寧殿,壽 三十有八 。百官
班入, 哭盡哀。宰臣 王珪讀遺 制於殿之 西堦。韓太中 宗武記父 丞相縝語 。縝,元豐末 知
樞密院 ,與王珪 、蔡確等 同預顧命 者。元豐 八年,神 宗服藥日 久,先公 一日語張 璪曰 :
「上服藥日 久,建儲 如何?」璪曰 :「子厚多口 ,試說與 看。」先公一日又 語章惇, 惇 曰:
「此議 甚好。」說與二相 ,亦以為 然。一日 ,約集議 於樞密院 南廳,盡 屏去人吏 ,止 留
筆硯一 副,紙數 張。就坐久之 ,皆無語。先公視 王珪語曰 :「今日之議 ,立延安 郡王為
皇太子 。去年上 已令侍宴 ,出見羣 臣,又有 聖旨四月 一日出閤 ,此事何 疑。相公 為百
辟領袖 ,今日之 議,何故 都無一言 ?」珪云 :「諸公 之議,亦 珪之意, 別有何疑。」 張
璪推筆 硯紙章惇 ,令於紙 上寫「立延安 郡王為皇 太子」,遂相 約來日問 聖體奏事 。來
日至寢 門,召內 臣張茂則 云:「今日欲 奏事,立 延安郡王 為皇太子。」張茂 則令於神 宗
寢榻前 設案,王 珪將所書 紙鋪在案 上,奏請 立延安郡 王為皇太 子。時神 宗風喑已 不能
語,但 慘怛久之 ,眾人皆 拱立,未 敢復言。時太妃亦 在帳中露 半面,國 婆婆抱哲 宗坐 。
頃之再 奏,婆婆 云:「聖意已 允。」王珪問張茂 則「太后在甚 處?」太后自 云「這裏」。 張
茂則令 內臣張簾 ,太后在 簾下云:「相公立 得這孩兒 便好,這 孩兒真是 孝,自官 家服
藥,只 是吃素寫 經。」簾內傳 出經兩卷 ,一消災 經,一延 壽經。後題云:「延安 郡王 為
皇帝服 藥日久, 寫某經一 卷,願早 康復。」自簾內宮 人抱出哲 宗,裹帽 子,着衫 帶 ,
立於簾 外。諸公 環視久之 ,無他語 ,遂宣制 施行。後神宗上仙 ,宣遺詔 立皇太子 ,內
外欣戴 ,初無異 聞。宣和 初,蔡懋 上殿劄子 ,此劄子 出於內侍 閻守懃家 。初,蔡 確與
守懃實 同謀共為 誣罔事者。「臣三 月十八日 上殿奏事 ,面奉聖 旨,令臣 具元豐末 先 臣
確受遺 定策本末【三 四】。臣契勘元豐 八年正月 二日,神 宗聖體稍 康,至二 十六日, 神
宗疾勢 再作,儲 嗣未建, 中外洶洶 。先臣時 任尚書右 僕射,念 宰輔之責 ,日夕憂 懼,
朝路行 次,以密 語問宰臣 王珪,珪 但唯唯而 已,先臣 疑之。繼問邢恕, 云近見致 仕官
王棫言 ,王珪嘗 遣高士充 問其父遵 裕云:『萬一有變 故,長樂 意欲立誰 ?』先臣 曰:
『珪不 忠於王矣 !』于是 以身任之 ,以章惇 意氣可任 ,而惇為 門下侍郎 ,令邢恕 約以
共濟大 事,惇喜 功名,慨 然相從。以燕達忠 實可託, 而達為殿 前指揮使 。復令臣 叔碩
約達, 達報云:『願盡死 力,上助 相公。』以蔡 京知開封 ,面諭京 云:『姦 人如有異 同,
須正典 刑。』京乃備 劊子隨行。又令臣 叔碩采聽 中外,恐 緩急失事 機。臣叔碩時 為軍 器
監,與 閻守懃職 事相干, 聞閻守懃 云:『二 王每問神 宗聖體, 多不避宮 人,直詣 宣仁
聖烈皇 后左右, 屏人語, 移時不出。神宗疾 不能言, 但怒目之 而已。』守懃 又云:『 去
年十二 月,守懃 在延春閤 奏事,神 宗下閤云 :「我足 跌頭痛。」又歎息 云:「我 好 孤
寒!」及語慈聖 光獻皇后 事,多追 慕感泣。二月間因 寫字指揮 事,獨守 懃在側, 寫一
「太」字指示守 懃,沈思 久之,復 塗「太」字,又寫 與守懃「不入 局做甚?」』守懃 與臣 叔
碩言, 不曉聖意 寫『太』字謂何, 臣叔碩白 先臣云:『聖 意深遠, 寫「太」字者,豈 非欲
寫「皇 太子」字耶?此事 大臣主張 得定,即 不須指揮 ,若大臣 不忠,主 張不定, 徒為
禍端, 所以不欲 當面指揮 輔臣,知 汝與守懃 時相見, 欲令傳聖 意與我耳。』臣叔 碩 又
聞御藥 劉惟簡言 ,王珪不 知使誰狀 入文字來 ,惟簡在 張茂則房 內,竊見 其中云:『今
來建儲 事,上繫 皇太后聖 斷,非外 廷所當預。』先臣曰:『珪嘗語 同列曰:「立嗣, 人
主家事 ,吾曹不 要管他。」惟簡之言, 殆不誣矣。』既而臣叔 碩復見李 嗣徽,具 述姦 人
陰謀不 可量,且 曰:『萬 一為此輩 所先,中 夜御寶一 紙出,明 日奈何? 』又見向 宗回 ,
訪以所 聞,宗回 曰:『若 問所聞, 寒心難言 。前聞雍 王乞於內 中止宿, 中宮厲聲 紛爭
乃已。』先臣以 謂事勢危 迫如此, 而又神宗 疾勢彌留 ,恐變出 不意,須 早定大計 , 使
姦人不 及謀,則 萬全之道 也。然須 內外協力 ,事乃克 濟。立儲 前,令臣 叔碩諭燕 達等
曰:『輔臣之家 ,平時不 可與中官 軍帥交一 語,今國 家艱難, 正忘身報 上之時, 固不
可以小 嫌誤大事 也。』因令臣 叔碩謝劉 惟簡、閻守懃 曰:『前所喻 ,已見忠 于國家。 御
藥侍奉 左右,凡 事更加謹 察,有合 知者,速 須報來。事有成敗 ,上繫宗 社安危, 彼此
禍福不 足言也。』又諭達 云:『事在旦 夕,若萬 一有異同 如何?』達曰 :『丞相率百 官 ,
達率將 校爭之, 有死無二。』又令 閻守懃密 白知欽聖 憲肅皇后 ,明日建 儲,禁中 諸 事,
乞加意 伺察,至 時中宮須 至在福寧 殿。欽聖 憲肅皇后 云:『裏 面事不須 憂,外面 議論
如何?』守懃云 :『蔡相已布 置定大事。』二月二十 九日,先 臣更不宿 ,約諸大 臣自 內
東門回 ,直邀王 珪暨執政 官就南廳 聚議。先臣即語王 珪曰:『神宗疾勢 漸急,在 上有
人問, 當何以對 ?』珪俛首不 語。久之,先 臣云:『今日 非尋常議 事之時, 安可緘默 觀
望?』回目 章惇,惇 復以語恐 之,珪色 變不答。先臣 顧惇曰:『相公豈 有他哉, 特臨大
事持重 爾。』又語珪 曰:『去年春 延安郡王 出侍大宴 ,聖意已 定。』珪不得 已,方云 延
安郡王。惇曰:『此是第 一句爾, 不知第二 句云何?』 珪無語。先臣曰 :『相公 之言足
矣。』先臣 於是索紙 寫劄子, 令惇手書 及率眾大 臣書名押 字。是晚同執 政至神宗 御牀 前
奏云:『去年春 得旨,令 延安郡王 今春出閤 ,今大本 未見,乞 立為皇太 子,以安 宗社
之基。請來 早降別處 分,仍肆 大赦天下。』神宗聞之 首肯泣下 ,輔臣嗚 咽流涕, 帳後 宮
人聞之 ,莫不飲 泣。先臣 執劄子顧 張茂則, 厲聲云:『已得聖 旨,立延 安郡王為 皇太
子,請 都知奏皇 太后,某 等賀。』於是茂則 引輔臣至 簾前再拜 而出。太后熟 視狀奏, 差
中使鎖 學士院。三月一日 ,文德殿 宣制,因 奏乞改哲 宗廟諱, 貼麻施行 。二日, 肆赦
天下。尋選神宗 所信任中 使十人, 令侍衛皇 太子。三月五日, 宣仁聖烈 皇后急召 二府
趨至殿 門,先臣 卻步語王 珪曰:『萬一有不 諱,須先 請皇太子 即皇帝位。』珪云 :『 待
到簾前 取旨。』先臣 云:『今 日之事, 各繫家族 ,儲嗣已 定,相公 尚云取旨 何也?』 珪
倉皇曰 :『惟命是聽。』洎至簾前 ,神祖已 升遐,輔 臣向簾前 慟哭。王珪與張茂 則相 語,
欲先到 柩前先就 坐,即皇 帝位。先臣奏,乞 捲簾與諸 輔臣見嗣 君。訖, 下殿再拜 ,退
至會通 門南幕次 。凡有指 揮事,並 先臣親書 ,令小黃 門持至內 東門,付 本房行遣 。再
入奠於 神宗柩前 ,乃召軍 帥、二王 上殿,簾 前諭以神 宗升遐, 嗣君即位 。次率百 官軍
校班于 福寧殿, 宣遺制, 見嗣君訖 。退時, 簾前出遺 制,不言 欽成皇后 ,先臣奏 云:
『德妃朱氏 誕生聖嗣 ,遺制內 並無尊崇 之禮,欲 添入德妃 朱氏,可 尊為皇太 妃。』久 之,
曰:『可!』先臣復 與諸大臣 奏乞以梁 從政承受 資善堂文 字。先臣內宿 凡七日, 歸,號
泣謂臣 祖母明氏 曰:『去 年冬,中 書奏事, 神宗因論 天下事, 泣然流涕 ,某因問 何為
傷感, 豈非宮中 有所不快 ?神宗良 久曰:「天下事只 做到這裏 ,兒子年 小,須得 長君
繼為之。」某奏 云:「陛下春 秋方盛, 豈可為此 語?」神宗曰 :「天下事止 如此。」某 復
言:「陛下 有子岐嶷 ,臣等未 先朝露, 當以死報 陛下。」神宗喜, 顧某曰:「卿 必無負 」。
又某初 除右僕射 時,神宗 宣諭云:「朝 廷命相, 須可以託 國建儲。」前二日 某因蔽身 同
列之後 以觀,神 宗不見某 ,枕上展 轉驚愕, 某近前, 神宗乃定 。然某素 受神宗顧 託,
今可無 愧,但吾 家如晁錯 於漢室矣。』神宗 既殿攢, 哲宗與宣 仁聖烈皇 后御迎陽 門 垂
簾聽政 。是時眾 議哲宗與 宣仁聖烈 皇后同設 席,忽有 中人至崇 政殿門閤 子內見二 府,
云欲少 卻御椅子 及微偏, 以明崇事 寶慈之禮 。先臣云 :『朝與 宮中不同 ,豈可如 此!
請奏知 ,一如儀 注。』臣祖母明氏 、母孫氏入見 ,欽聖憲 肅皇后言 ,相公簾 前奏請立 皇
太子時 ,皇太后 擁哲宗付 劉惟簡, 出就坐, 而太皇太 后以手指 擉皇太后 ,云『你 這回
放心』。因指胸 示臣祖母 ,猶有青 痕,及見 欽成皇后 號泣曰:『若 非相公, 我子母幾 無
去處。』先臣奉 詔為山陵 使,臣祖 母入見, 因令奏知 欽聖憲肅 皇后,將 來神宗山 陵 發
引,乞 且保佑嗣 君,不可 遠行,宜 請皇太妃 扈從。是時中外既 安,司馬 光與諸用 事之
臣素為 神宗所退 黜者,皆 欲乘時攄 其憤氣。於是神宗 法度,欲 一切掃革 之而後已 。朝
廷不問 是否,一 切從之。先臣 奏云:『太皇 太后於神 宗為母子 ,舉動若 此,反類 有仇。
皇帝陛 下父子繼 統,政事 固有隨時 損益,不 宜過聽人 言,以傷 事體。』自為永裕 山 陵
使回, 即求解機 務,宣仁 聖烈皇后 未許,既 而稱疾, 請益堅, 乃以觀文 殿知陳州 。謹
錄進呈 ,取進止。臣蔡懋 劄子。」靖康 臣僚章疏 ,中書舍 人顏岐繳 蔡懋詞頭 狀:「臣 僚
上言: 謹按蔡懋 天資險薄 ,臨事傾 邪,諂附 蔡攸,結 為死黨。攸在樞府 邀求宰相 ,知
懋尹京 可以頻對 ,使懋日 論王黼罪 惡【三五 】,黼雖 罷相,道 君皇帝察 攸素無學 術,
不命以 相。而攸 尚引懋為 樞密,以 報助己之 力。當金 人擾攘, 京城圍閉 時,懋在 本兵
之地, 卒無一言 以助計畫 ,陛下當 自知之。今陛下以 邊事未寧 ,雖在盛 暑,日再 御殿 ,
訪納孜 孜,至忘 寢食。而懋為大名 帥,不卹 民情,不 憂邊事, 日用妓樂 飲燕,廣 造舞
衣戲衫 ,酣醉優 雜,殊無 體國之意 ,軍民皆 不堪命, 欲殺之言 ,喧於道 路。大臣 如是 ,
可謂辱 國。又按 懋昔以父 確事跡妄 加增飾, 誣詆宣仁 聖烈皇后 垂簾,欺 罔道君皇 帝,
乞御製 確傳,載 懋誣詆之 詞,伸其 父勞。中外讀之, 無不痛泣 ,此懋可 誅之大罪 也。
陛下 政事盡法 祖宗之舊 ,而宣仁 聖烈皇后 保佑前朝 ,功德甚 高,為懋 誣詆,言 不可
讀,忠 臣義士, 氣拂其膺 ,願早昭 洗,陛下 尚未暇及 ,臣所以 甚惑也。今懋猶帶 學士 ,
均逸 宮祠,陛 下何以示 天下?何 以勸忠孝 ?臣伏望 睿慈,落 懋非據之 職,治其 莫大
之罪, 授以散官 ,投於嶺 嶠,永不 放還,仰 慰宣仁在 天之靈, 天下幸甚 。伏候敕旨。」
六月十 八日奉聖 旨,落職 宮祠。中書舍人安 扶繳蔡懋 詞頭狀:「臣僚上 言,奉聖 旨,
蔡懋落 職宮祠者 ,臣竊見 所望臣僚 章疏上言【三六】,懋身為 舊輔,任 當元帥, 方邊
事未 寧,陛下 憂懃旰食 之時,而 乃日事飲 宴,至軍 民怨望, 有欲殺之 言,已合 重行
竄斥。又況所論 詆誣宣仁 聖烈皇后 ,欺罔道 君太上皇 帝,二罪 之重,孰 大於此! 按懋
所著父 確事跡, 一出私意 ,妄加增 飾。自古 姦臣愚弄 矯誣,未 有敢如此 之甚者。蓋其
天性凶 暴,輕蔑 朝廷,居 之不疑, 中外無不 憤歎。陛下臨御以 來,雖匹 夫之冤有 不得
伸者 ,必為之 昭雪,而 宣仁聖烈 皇后為臣 下所誣, 負謗抑者 有年矣, 陛下可不 為之
動心 乎?今懋 乃止於落 職宮祠, 豈足以正 誣詆欺罔 二聖之罪 哉?伏望 睿斷,明 正懋
罪,亟 行投竄。候敕 旨。」六月二十三 日三省同 奉聖旨, 蔡懋降充 中大夫、祕書 少監、 分
司南京 ,亳州居 住。敕:「為臣之 惡,孰大 於矯誣; 事上之愆 ,莫先於 欺罔!宜 從顯
黜,用 愜眾情。資政 殿學士、通奉 大夫、提舉西京崇 福宮蔡懋 ,肆敢為 之凶,挾 必取之
術,公 詆訕於聖 烈,力蔽 蒙於上皇 。妄云明 父之勳, 實遂媒身 之計。但欲冒朝廷 之寵 ,
不思黷 宗廟之尊 。逮輔政 之罔功, 俾守藩而 自效。乃忘體國, 靡務卹民 ,惟日事 於宴
遊,致 人情之怨 望。言章 沓至,公 論弗容。邦憲稍申 ,豈特為 垂世之戒 ;宿姦既 露,
亦少慰 在天之靈 。往服寬恩, 無重後悔 !」諫議大夫 楊時上殿 劄子言:「臣 聞天下之 本
在國, 國之本在 家。竊惟 宣仁聖烈 皇后保佑 哲宗皇帝 ,枉被誣 謗,久而 未明,臣 謹具
本末於 左。昔元 豐之末, 伏見神宗 皇帝不豫 ,哲宗皇 帝幼沖, 宣仁聖烈 皇后有旨 ,令
二王非 宣召不得 入內,其 關防之慮 深矣。是時,王珪 首建大議 ,請立延 安郡王為 皇太
子,餘 人無言者 。退批聖 語在中書 ,仍關實 錄院,眾 臣簽書, 本末詳具 。天地鬼 神臨
之在上 ,質之在 旁,不可 誣也。至元祐中, 蔡確以罪 去,其黨 始造為姦 謀,冀邀 異日
之福。紹聖 初,章惇、蔡卞用 事,欲中 傷舊臣, 報復私怨 ,遂實其 說。上誣聖母 ,而以
大逆之 名加王珪 ,以定策 之功歸蔡 確,而己 亦與焉。其為此謀 ,非私於 蔡確也, 其實
自為, 因以中元 祐之人耳【三七】。天下銜冤積 憤,幾四 十年。伏遇陛下嗣 守神器, 如
大明之 無隱不燭 ,而臣幸 得備員諫 省,不得 不為陛下 言之也。凡元祐政 事,著在 甲令
者、皆以焚毀, 則當時所 批聖語在 中書者, 必無遺矣 。所幸紹 聖中所修 時政記具 在,
祕書國 史案猶可 考也。此天實存之 以遺陛下 ,伏乞下 祕書國史 案,取索 元祐時政 記,
一賜 觀覽,足 以具見事 實,昭洗 王珪為臣 不忠之名 ,追奪蔡 確冒受襃 贈之典, 濫恩
所被, 悉行改正 ,以釋天 下積年憤 鬱之氣, 臣不勝幸 願之至。取進 止。」御史中 丞陳 過
庭言:「臣聞昔 周公遭管 、蔡流言 ,上天動 威,雷電 以風,禾 偃木拔, 以彰周公 之德 。
蓋聖人 之用心與 天地合, 不幸遭變 故,必有 感格而震 動者。恭惟國朝聖 聖相繼, 中外
乂寧, 將二百年。 自紹聖、崇寧、大觀、宣和以 來,星文 變見,日 食、地震 ,水旱連 年,
盜賊滿 野,遂致 金人侵擾 ,非特姦 邪用事、忠良 擯斥、庶政不修、百姓 愁苦之所 致也。
宣仁 聖烈皇后 保佑哲宗 ,功在社 稷,垂裕 無窮,而 乃負誣謗 於天下者 垂四十年 ,天
地幽鬱 ,人神憤 怨,前日 之變,幾 致大亂, 未必不由 此也。近日搢紳之 士咸謂臣 曰,
當宣仁 聖烈垂簾 聽政,登 用耆舊, 惠愛黎元 ,如章惇 、曾布、蔡京及卞 姦險刻薄 之徒 ,
棄出勿 用,小人 懷憾,務 在報復。及其得志 ,託紹述 為名,凡 元祐政事 禁廢弗用 ,一
時輔相 侍從之賢 ,死於遐 陬荒裔者 ,何可數 計。及章 惇晚年被 斥,頗有 悔過之意 ,其
謝表則 曰:『極力以 遏徐王覬 覦之謗, 一心以明 宣仁保佑 之功。』觀此,知 當時固嘗 起
徐王之 謗,而掩 宣仁之功 矣。范純仁嘗 曰:『矧宣仁 誣謗之未 明,致保 佑憂勤之 不顯。』
純仁懷 忠發憤, 遂有此言 ,然伸幽 直枉,正 在今日。伏望陛下 詳酌,令 三省、樞密院
及侍 從臣僚共 議其事, 辨明休烈 ,振發潛 光,然後 敕明詔以 諭中外, 差大臣以 告陵
廟, 上以慰在 天之靈, 次以攄幽 明之憤, 天意披豁 ,人心感 悅,則中 興之業自 此有
成矣。臣不 勝懇悃激 切之至。取進 止。」吏部侍郎馮 澥上殿劄 子言:「臣恭 惟宣仁聖 烈 皇
后以盛 德大恩保 佑哲廟, 八九年間 ,盡其心 力,天地 神明,所 共昭鑒。功施社稷 ,德
被區 宇,日月 光明,安 可蔽翳! 而元豐姦 慝,輒加 誣詆,妄 興廢立之 議,興造 事端 ,
迫脅不 肖子弟以 為證佐, 上下共知 ,人臣同 憤,三十 年間,無 敢言者。陛下孝通 神明 ,
明並 日月,方 在潛邸, 熟知其事 ,今奉承 宗廟,嚴 恭祭享, 豈容神靈 久被誣謗 ?伏
睹近日 責降蔡懋 制書,蓋 亦言其略 矣。然行 遣未盡, 人神未厭 。伏望睿 斷,明下 詔書 ,
述宣 仁聖母保 佑之功, 正蔡確父 子姦罔之 罪,追其 贈典,斲 其碑石, 播告中外 ,咸
使聞之 ,上慰九 廟在天之 靈,下紓 四海積年 之憤。取進止。」戶部 侍郎邵溥 上殿劄子 言:
「臣竊 惟本朝有 天下,治 安無虞, 百六十餘 年。蓋繇 祖宗一道 ,皆本忠 厚,人心 固結 ,
以臻于 此。祖宗 建業垂統 ,其惟艱 哉!唐季 、五代之 亂,毒流 天下,民 墜塗炭, 皆見
聞所接 ,故立一 法度,發 一號令, 未嘗不憂 深慮遠, 以為萬世 計也。其混同區夏 ,補
治瘡痍 ,豈一朝 之力!令 海內黎元 愛戴其上 ,子孫享 安富尊榮 之福、太平不拔之 基者 ,
實祖宗 積累之功 也。自王 安石持天 命不足畏 、祖宗不 足法之說 ,以眩惑 人主之聽 ,章
惇、曾布、蔡京 挾紹述之 論,立誹 謗之刑, 以鉗制天 下之口, 不知有祖 宗,歷三 世矣。
神宗 皇帝功德 在人,無 所與貳, 何負於天 下?而諂 諛大姦, 乃有誹謗 先烈之禁 ,貶
祖宗尊 禰,不可 以訓。書曰『七世 之廟,可 以觀德』,傳 曰『學士大夫 則知尊祖 矣』,詎
可以 一時政事 之因革, 法度之損 益,而廢 祖宗哉! 陛下即位 十有四日 ,金人引 兵直
抵城下 ,陛下惕 然思前日 致寇召亂 之端,亟 下明詔, 遵用祖宗 政事,所 以應天命 、順
人心, 俯仰盡矣。孟子曰 :『天下之本 在國,國 之本在家 ,家之本 在身。』祖宗 忠厚 之
本,陛 下一身躬 行於家, 然後推而 行之天下 。異時小 人不知人 主之有祖 ,其流至 於離
間人主 之骨肉, 以害人主 之家道, 而馴至天 下之亂。臣敢以陛 下今日自 家而推之 天下
者言之 。元豐間 ,蔡確以 起獄至輔 相,神宗 皇帝上賓 ,懼司馬 光、呂公 著之還朝 不容
己也, 造為曖昧 不根之言 ,誣詆宣 仁聖后, 志在要功 以固寵祿 。其後羣 凶資以為 貨,
紹聖間 ,章惇欲 同蔡確之 功以自大 ,繼主其 說。是時 同列大臣 如韓縝、安燾尚在 ,初
不聞有 此議也。政和間, 蔡京因王 珪以沮鄭 居中之為 相,故命 史官述哲 宗之紀。宣和
間,蔡 懋因蔡京 以規蔡確 之封王, 故請上皇 作蔡確之 傳。宣仁 ,神宗之 母。歲九 月祀
神宗於 明堂,宣 仁忌辰在 散齋之內 ,上皇既 不受慰, 在廷之臣 無一人詣 景靈宮者 。尊
神宗而 卑神宗之 母,可見 蔡京之無 忌憚也。上皇,宣 仁之孫也 ,以一蔡 確之故, 用一
蔡懋之 說,親作 王母之謗 史,可見 蔡確之無 忌憚也。在昔神宗 皇帝奉事 兩宮,孝 德彰
聞,友 愛二弟, 止處東宮 ,而確、惇、京、懋乃敢蔑 視宣仁, 掩神宗十 九年之聖 孝。范
純仁遺 表曰:『若宣 仁之誣謗 未明,致 保佑之憂 勤不顯。』本權臣務快 其私忿, 非泰 陵
實謂之 當然,是 豈哲宗之 意哉!哲 宗之紀, 蔡確之傳 ,非元豐 三省、樞密院時政 記所
載,無 有據依, 皆出蔡懋 臆說。甚者託以祖 母明氏之 言,不獨 厚誣宣仁 ,又且上 累欽
聖, 是豈上皇 之意哉? 蔡確之子 孫弟姪不 論存歿皆 被襃錄, 而使吾神 宗皇帝之 母抱
負沈冤 ,四海痛 憤,違天 逆人,莫 大於此。致寇召亂 ,其何能 逃!臣願 陛下特下 明詔 ,
暴揚宣 仁九年保 佑之功烈 ,昭於萬 世,竄削 紀傳,奏 告陵寢, 以慰在天 之靈。誅確、
惇於已 死,正京、懋於大 刑,以副 夷夏之望。不勝幸 甚!又如 太清樓記 言,『自 堯、舜、
三代以 下王者之 作,至神 宗方大有 為』,而 不及祖宗 。宣和殿 記以三朝 聖母為婦 人女
子,非 上皇制作 之文,皆 蔡京輩悖 理害教之 辭,刻之 金石,不 可以詔後 裔也。陛下能
正此三 者,則天 下之本正 矣,祖宗 政事無所 不行矣。易曰:『天之所助 者順也, 人之
所助者 信也。』今天 下之勢如 此,陛下 思前日天 之所譴、人之 所怒,以 致金人之 禍者 改
革之 ,苟或更 張於末流 ,而以謂 復祖宗政 事,臣恐 信順未孚 ,天人未 助,外侮 之患
未艾也 。恭惟上 皇以神器 授陛下, 為祖宗社 稷無窮之 託,凡所 改革,實 出上皇之 初詔 ,
望陛下 不疑而力 行之,以 成上皇之 志。惟陛 下裁幸。取進止。」七月二 十三日, 三省 同
奉聖旨 ,令侍從 官議定聞 奏。諫議 大夫徐秉 哲上殿劄 子:繳連 謗史在前 。上皇御 製哲
宗皇帝 紀:「二 月,神宗 疾甚,輔 臣入問, 至紫宸殿 ,雍王顥 邀於廊曰 :『上疾 急,
軍國事 當請皇太 后垂簾。』輔臣愕 不對。又請留 宿侍疾, 皇后爭, 得不宿, 然數入禁 中
弗去, 曹王頵屢 執臂引出 之。右僕 射蔡確恐 ,以建儲 問左僕射 王珪,珪 不答,確 益恐 ,
不知所 出。會確 母得入禁 中,皇后 令諭確, 託主兵官 燕達等輔 立,又因 內侍閻守 懃令
早定。或謂 確曰:『此大 事也,宜 與眾詢, 不言,則 斬以徇。』時輔臣 韓縝、安燾、張璪 、
李清臣 拱手無一 言,確獨 約門下侍 郎章惇為 助,乃顧 王珪,珪 不語。確曰:『去 歲王
侍宴, 有旨明春 出閤,議 定,今不 言何也?』惇怒曰 :『言之是則 從,不然 皆死。』 珪
始曰:『上自有 子,何議 之有?』於是 共詣榻前 以請者三 ,神宗首 肯亦三。又珪 遽請皇
太后權 同聽政, 神宗亦顧 視首肯。退至殿東 間,已垂 簾,簾前 白所得旨 ,皇太后 許之 。
時顥牽 幕欲入, 頵力挽止 之。太子立, 皇后謝皇 太后,太 后抵后胸 曰:『事 遂矣!』其
後數指 胸示上曰 :『痛猶在!』上泣謝。後確母 入禁中, 太后示擊 痕尚存。三月 朔,輔
臣入, 太子立簾 外,皇太 后諭珪等 ,太子精 俊好學, 已誦論語 七卷,略 不好弄。出手
所寫禱 疾佛經二 卷,珪等 再拜賀。是日改今 名。確請 擇忠謹內 侍十人於 皇太子左 右翊
衛【三 八】,以 備非意。乙未,大 赦天下, 軍國事, 皇太后權 同處分。戊戌,即 皇帝位
【三九】,百官班賀 ,望之肅 然,履帝 位若固有 之。」宣仁聖 烈皇后傳 第一卷:「后 雅
愛雍王 顥,先帝 疾,顥數 穿帷入白 后,后卒 不果。及皇太子立 ,手抵向 后胸曰:『事
畢矣。』帝嗣位,戒 顥無得至 上所。保佑上躬, 致極慈愛。羣姦數 睥睨,至 有奏疏乞 召
外戚繼 大統者, 賴后意不 移【四○】,姦謀 得息。神宗感 疾,上手 書佛經以 祈福,既 正
儲位, 因輔臣奏 事,后於 簾前出所 書示之曰 :『太子聰哲 ,社稷之 慶。』及上踐 阼, 又
以御書 賜宰臣以 下人一通 ,曰:『帝宮 中惟好學 ,所賜書 ,欲卿等 知之。』」英宗子 顥
列傳第 五卷下:「顥先封 徐,後封 雍。元豐末, 神宗疾彌 月,太子 未建,中 外洶洶。顥
有覬 倖意,每 問疾,輒 穿帷徑至 皇太后所 語,見宮 嬙不避, 神宗數怒 目視之, 顥無
忌憚。二月,神 宗疾甚, 輔臣入問 ,至紫宸 殿,顥乃 邀於廊, 請曰:『上疾如此 ,軍
國事當 請皇太后 垂簾。』又奏乞止 宿侍疾, 皇后力爭 ,荊王頵 亦奏止之 ,得不宿 。既 而
數留禁 中,頵屢 牽臂引出 。右僕射 蔡確懼, 乃以建儲 意問左僕 射王珪, 珪不答, 確益
懼,不 知所出。事益急, 會確母得 入禁中, 皇后使諭 確,外託 主兵官燕 達、知開 封府
蔡京輔 立,又因 內侍閻守 懃諭確協 力早定。居兩日, 太子立, 是日顥牽 幕欲入, 頵挽
止之, 意不滿。宣仁遇顥 朝,不使 見上。」又具謗史 如前【四 一】。臣竊聞近者 臣僚兩 次
論列 蔡懋誣詆 宣仁聖烈 皇后及欺 罔道君太 上皇帝等 罪,初則 落職,次 則分司, 不惟
懋之罪 惡未正, 而詆誣欺 罔之狀皆 未昭辨, 臣不得不 為陛下言 其始末也 。伏聞哲 宗皇
帝既即 大位,蔡 確、章惇 疾王珪為 首相,恐 其專有扶 持挾輔之 功,乃造 作語言, 詆誣
宣仁。謂當神廟 不豫之時 ,屬意在 雍王而不 在哲宗, 自稱其有 策立主上 之力,天 下不
平之久 矣。及確 因弟碩贓 污事發, 罷相補外 。至安陸 ,不自循 省,謗訕 君親,投 竄嶺
表。當時謫 辭曰:「先皇 與子,孰 云定策之 功?太母 立孫,乃 敢貪天之 力!」其旨意 明
矣。上皇謫惇, 有謝表亦 云:「盡 力遏徐王 覬覦之謗 ,一心明 宣仁保佑 之功。」則惇 已
悔前日 誣言之非 矣。況當 日門下省 時政記, 惇所錄進 ,未嘗有 他語也。元祐四年 ,左
正言劉 安世亦嘗 論列,且 曰:「不若早 為辨正【四二 】,以解天下 之惑,臣 恐異日為 朝
廷之患。」觀今日之 紛紛不已 ,安世之 言驗矣。蔡懋 初與蔡京 不相能, 屢為京竄 逐, 自
政和中 ,遂通京 賂,厚相 結納,懋 盛稱京知 開封府, 且入立殿 下,有助 定策之功 。京
素誕誇 ,以功名 自任,乃 極力主懋 之說。初除懋徽猷 閣待制, 明年進直 學士,又 引令
上殿面 陳誣罔之 語,確遂 封王爵, 懋升延康 殿學士, 因而為尚 書,為府 尹,為執 政。
其叔碩 贓敗免死 ,亦贈待 制。諸弟 、諸子、諸孫、諸壻、諸女 、諸妾, 或為侍從 ,或為郎
官, 或為監司 ,或加封 號,門戶 華耀,氣 焰炙手, 猶以為未 足,乃誣 撰哲宗帝 紀與
宣仁、雍王二傳 ,欺罔上 皇,以帝 紀為御製 ,使人不 得擬議, 茲尤可駭 。臣自筮 仕以
來,聞 長老為臣 言宣仁之 誣謗,及 臣僚所上 章疏,固 非一事, 臣未敢決 其是非。一觀
懋所 撰謗史, 以帝紀及 二傳參考 ,所謂宣 仁保佑之 功,蔡懋 父子誣罔 之跡,較 然自
明,豈 非豐功大 烈,神物 護持,姦 臣賊子, 終不得而 掩沒。臣請摭其一 二辨白之 。謹
按哲宗 帝紀曰:「三月朔 ,輔臣入 ,太子立 簾外,皇 太后諭王 珪等,太 子精俊好 學,
已誦論 語七卷, 略不好弄 。珪等再拜賀 ,是日改 今名。」若宣仁意 在雍王, 豈有盛稱 太
子之 美於未定 之前耶? 是日建儲 改名,今 謗史不言 建儲,止 言改名者 ,掩其因 宣仁
襃稱而 建儲也。又按宣仁 列傳曰:「神宗感 疾,太子 手書佛經 以祈福, 既正儲位 ,因
輔臣奏 事,后於 簾前出書 經示之曰 :『太子聰哲 ,社稷之 慶。』使宣仁 意不在哲 宗, 何
以未 踐阼之前 盛稱儲君 之美?以 謗史攷之 ,哲宗建 儲踐阼, 盡出宣仁 聖意之先 定,
昭昭乎 如日星之 不可掩, 又何假於 外助,此 理曉然, 士庶具知 。雖懋之 姦巧,且 不可
得而改 易。又按哲宗 帝紀曰:「太子立 ,皇后謝 ,太后抵 后胸曰:『事遂矣 !』其後數
指胸示 哲宗曰:『痛猶在。』後確母入 禁中,太 后示其擊 痕尚存。」又宣仁列傳 曰:「 神
宗疾, 雍王顥數 穿帷入白 后,后卒 不果。及皇太 子立,手 抵向后胸 曰:『事畢矣 !』臣
讀此, 不覺淚之 橫流也。宣仁身為 天下母, 保佑哲宗 ,正位天 極,垂簾 十年,陰 功厚
德,滲 漉四海, 女后之賢 ,前古所 無。姦臣 賊子,妄 稱父功, 僥倖恩賞 ,乃以閭 巷所
不為之 事,上誣 聖母,茲 尤可痛。前曰以手 抵胸,中 曰痛猶在 ,後曰擊 痕尚存, 是何
毒手尊 拳,若是 之甚也! 懋等但求 其言之深 切,使人 為可信, 不知其自 牴牾也。又況
上皇乃 宣仁之孫 也,揚美 不揚惡者 ,子孫之 職。借使 果有是事 ,自當為 尊者諱, 況事
無其 實,盡出 詆誣,何 可書邪? 懋等乃敢 欺罔上皇 ,託以御 製,傳之 後世,使 人得
以議上 皇播揚祖 母之惡。臣恐上皇 不知帝紀 所載之文 如是爾, 若或知之 ,必不肯 借御
製之名 也。懋欲 竊取寵祿 ,榮耀其 私家,使 宣仁、上皇負謗天 下,於懋 安乎?陛 下為
人子孫 ,所不忍 聞也。又帝紀曰:「蔡確以 建儲問左 僕射王珪 ,珪不答。輔臣韓 縝、安
燾、張璪、李清 臣拱默無 言,確獨 約門下侍 郎章惇為 助,惇怒 曰:『言之是 則從,不 然
偕死。』珪始曰 :『上自有子 ,何議之 有?』」臣觀宣仁 三月朔稱 美太子精 俊好學之 若 是,
其意 斷可識矣 ,何待珪 等有語! 珪答以上 自有子, 何議之有 !珪為首 相,其語 如是 ,
事無疑 矣,輔臣 復何異論 ?當時大 臣不知以 何罪而例 遭遠竄。若確獨約 章惇為助 ,觀
惇所進 門下省時 政記,敘 其建立之 事,未嘗 有他語。惇被責, 謝表之詞 已自明白 ,是
惇初雖 惡珪,妄 為此語, 實未嘗助 確也。又帝紀曰:「會確母 入禁中, 皇后令諭 確託
主兵官 燕達等輔 立。」又雍王 傳曰:「會確 母入禁中 ,皇后使 諭確,外 託主兵官 燕達 、
知開封 府蔡京輔 立。」臣竊觀 元豐七年 秋宴之日【四三】,太 子出見羣 臣,神宗 與子 之
意定矣 ;次年三 月朔,太 子立於簾 外,宣仁 立孫之意 定矣;燕 達、蔡京 何豫焉? 朝廷
大事, 自有宰輔 大臣,何 關於殿前 司、開封 府乎?懋 稱託達者 ,以主兵 明其將有 變故 ,
是欲大 其事也。必稱託京 之助己, 乃以輔立 之事悅之 ,使其出 力爾。蔡京素多姦 詐,
懋之姦 詐又出其 上。又觀 紀傳所載 必言確母 宣諭,又 言以擊痕 示確母。方此危疑 之時 ,
確母安 得數入宮 禁?此又 懋之姦詐 ,欲稱確 母之功。然懋非獨 稱確母之 功,又且 確以
大事未 定,歸詢 其母,有 妾豫議, 遂乞封為 夫人,乃 蔡莊所生 也。封告 之文,尚 可稽
考。懋欲揚其祖 母父妾為 有助於定 策,乃陷 宣仁於非 義,豈得 不為之痛 心乎?臣 又聞
帝紀曰 :「確請擇忠 勤內侍十 人於皇太 子左右翊 衛,以備 非意。」臣觀 宣仁之保 佑哲 宗,
恩義 盡矣,何 非意之可 備?言而 及此,誣 詆益又甚 焉!臣又 聞蔡京所 以助懋成 此誣
罔之說 ,非特為 納懋之賂 ,揚己之 功,其意 蓋在於鄭 居中也。居中,王 珪之壻。方蔡
京為 太師,居 中為宰相 ,論議多 不協和, 京欲排去 居中,未 有夤緣, 故詆王珪 為不
忠,將 并其壻而 逐之。京欲用私意 而厚誣宣 仁,海外 之竄,未 當其罪。然臣今日 之論 ,
止以謗 史所載者 為之辨正 ,不復取 他說以浼 天聰【四四】。今別錄 帝紀及二 傳所載策 立
之事同 進。伏望 陛下留乙 夜之覽, 仍乞取元 豐八年三 月一日章 惇所進門 下省時政 記、
元祐 四年五月 二十二日 趙瞻所纂 樞密院時 政記及劉 摯所進三 省時政記 參驗其說 ,然
後知臣 所論為不 妄矣。如天意洞達 ,灼見情 狀,伏望 再詔史官 ,以當時 所記之事 參詳
刪定 ,焚毀謗 史,絕其 根源,正 懋之罪, 重賜誅殛 ,追確王 爵,毀折 碑樓,凡 其家
子弟中 外親屬及 諸婦諸妾 緣此所得 恩數,所 賜田產房 廊等物, 并行追奪 。秉筆史 官,
亦先斥 逐。庶慰 宣仁在天 之靈,使 三十年之 鬱憤,一 日得以昭 雪,豈不 快天下之 心!
昔東 海枉殺一 孝婦,猶 致三年之 旱,況天 下之母, 為姦臣賊 子誣謗, 上天豈不 震怒 ?
今日之 事,正在 陛下盡子 孫之職, 成父祖之 美,昭示 萬世,厥 功大矣。願陛下留 神。
取進止。」貼黃 稱:「竊聞蔡 確別自有 傳,其中 誣謗之語 甚多,伏 乞取索刪 除,免致 流
傳,致 惑天下。臣僚上言 ,近曾論 列蔡懋詆 謗宣仁聖 烈皇后, 乞將紀傳 重行刪修 等事 ,
至今未 見降出施 行。臣因 職事上殿 ,再蒙睿 旨,令臣 重錄劄子 投進。又聞陛下有 旨,
令侍從 官集議。臣竊謂宣 仁誣謗, 天下共知 其非,不 待集議而 後明。然所可議者 ,惟
哲宗帝 紀及宣仁 、雍王二 傳中所載 詆誣事跡 ,宜令侍 從官將當 時三省、樞密院時 政記
參較, 議其是非 真偽,然 後刪修正 史,最為 緊切。兼臣劄子中 所辨論, 止是以帝 紀、
二傳中 事實反復 審訂其非 ,已自昭 然。今恭依睿 旨,再錄 元劄子、紀、傳事 跡進上, 伏
望聖慈 早賜降出 ,就集議 ,庶使宣 仁功德暴 於天下, 不勝幸甚 。取進止。」仍連錄自 七
月二十 六日奉聖 旨:「令 從官一就 集議。
」「右 劄送吏部 及尚書省 等遵依已 降指揮, 疾
速施行。」建炎初, 國史院申 留守司狀 :「修國史院 今月初八 日準尚書 省劄子, 五月 二
日門下 、中書省、樞密院 同奉聖旨 :『宣仁聖烈 皇后保佑 哲宗,有 安社稷大 功,姦臣 懷
私,誣 蔑聖德, 著在國史 ,以欺後 世,可令 國史院摭 實刊修, 播告天下 。其蔡確 、蔡
卞、邢恕、蔡懋 ,三省取 旨行遣, 仍不得引 用。建炎元年 五月一日 敕。』劄送院者【四五 】。
契勘 本院史官 ,止有翰 林學士莫 儔一員, 近往南京 迎奉車駕 ,所有令 本院別差 官,
合取自 朝廷指揮 ,須至申 聞者。右謹具申留 守司。伏乞備狀申 朝廷別差 官施行, 伏候
指揮。」自邵伯溫辨 誣至此, 並從辨誣 錄出。蔡惇直筆云 :「神宗朝, 元豐七年 春宴 中
歇,登 延春閣寢 ,得異夢 ,驚起, 召欽聖憲 肅皇后諭 其所夢。乃呼欽成 朱后攜哲 宗來 ,
時方九 歲,從上 御集英殿 。詔揖宰、執親王 ,侍立御 前,觀築 毬畢,退 歸。時宰相王 珪
等進詩 稱美。元豐八年正 月三日, 上暴病, 中風失音 ,降赦。自是疾勢 日增,國 醫陳
易簡在 神宗朝診 候最精, 素得上意 ,是時宣 仁聖烈皇 后而下, 內外一委 易簡進醫 。至
二月末 ,易簡求 就寶慈殿 奏事,宣 仁召見, 易簡進言 曰:『官家終 是劇惱【四六 】,娘
娘去裏 ,臣合萬 死,自數 日來,盡 力扶持, 證候終不 順。臣每 出外,探 朝廷議論 ,卻
都無處 置。念臣醫術 已窮,扶 持不去, 告娘娘早 與宰相們 理會。』宣仁 泣,誡易 簡且 多
方救療 。尋召王 珪等至寶 慈殿,宣 仁曰:『適來陳易 簡口奏, 官家病勢 可憂,言 臣已
扶持不 去,聞朝 廷都未有 處置,告 早與宰相 們理會。』遂泣問 王珪等合 如何?珪 當 首
對,而 語素吃, 乃稱『是』字數聲。宣仁曰 :『相公們有 甚難處? 是他官家 有子,孩 兒
最孝順 。自官家服藥 來,只食 素,寫經。』呼內 侍出哲廟 所書消災 經二卷示 珪等,乃 令
延安郡 王為皇太 子。至三月初 五日,太 子即位, 是為哲宗 皇帝。」蔡惇 直筆與他 書特 異,
今附此 。)

  景 福殿使、武信 軍留後、入內 副都知、熙河 蘭會路經 略安撫制 置使李憲 ,追入內 副


都知, 武信軍留 後,應熙 河蘭會路 差遣並依 舊。以憲 遣將討賊 有功,特 免勒停。安州
觀察支 使、管勾機宜 文字鍾傳 ,除名勒 停,郴州 編管。東頭供奉官、閤門祗 候、書寫機
宜文字 李宇,追 閤門祗候 。右侍禁、點檢文 字蔣用, 左班殿直 、熙河北關守 把兼制置
司譯語 米安,並 追一官, 罰銅十斤 ,免勒停 。右班殿 直皇甫旦 除名勒停 ,南安軍 編管 。
左侍禁 、通遠軍 榆木岔巡 檢何貴, 西頭供奉 官、熙河 路監牧所 指使張守 禁,並降 一官 ,
免勒停 。憲等坐 奏邊功不 實,下御 史臺劾, 憲三問不 承,臺請 追攝,詔 用眾證結 案,
至是案 奏特責之【四七】。(詔用眾證 結案,乃 去年十二 月辛未, 今依朱本 并入此。 舊
錄李憲 傳:「哲 宗即位, 會臺劾皇 甫旦獄具 ,憲坐奏 事異同, 罷內省職 事,降永 興路
都總管 。先是, 神宗委憲 招納董氈 ,斷夏人 右臂。憲遣皇甫旦 使氈,氈 猶豫,旦 報不
實,故 連坐責。」新錄辨曰:「案 皇甫旦事 ,與神宗 實錄所載 不同,今 以實錄刪 修。 」
新錄李 憲傳:「初詔憲遣 問諭阿里 骨,結回 鶻、韃靼 以撓夏人 ,繼而憲 選右班殿 直皇
甫旦押 二國首領 赴闕復命 ,齎詔諭 董氈、阿里骨出兵 。憲恚事 不出己, 奏旦難以 集事 ,
必無可 為之理, 與初奏不 同。旦入 蕃,為青 宜等所遏 ,止塚山 寺,不得 前。又奏 獲賊
功狀, 上察之, 命追旦付 臺獄。遣御史就劾 憲,獄具 ,罷內省 職事,降 永興軍路 都總
管。」新、舊傳 並云降永 興軍路都 總管,據 實錄乃云 應熙河蘭 會路差遣 並如舊, 六月 十
六日, 乃責永興 軍路副都 總管。新、舊傳皆 誤也。章惇作 王珪挽詞 云:「自奉鸞 臺直,
叨隨陟 降蹤,共 陳尊聖嗣 ,屢請罷 軍容。」自注 云:「自 建三省, 惇與公便 居門下。 元
豐七年 春,語次 ,與公同 奏,今上 為延安郡 王侍宴【四八】。翊日,門 下省奏事 ,請 出
閤之期 ,因陳東 宮之議, 大行皇帝 諭以當俟 來春。又門下省每 奏李憲怙 權難親事 ,語
次,惇 言用李憲 事不可為 後法,公 歷數憲招 權怙勢狀 ,先帝頷 之,云當 罷憲內職。 」
按二事 皆惇於元 祐初因珪 挽詞自序 云耳。尊聖嗣事, 後乃自以 為功,誣 奏珪有不 臣之
心。故珪子仲修 錄白進呈 ,明其反 覆。罷軍 容事,亦 必是因憲 以邊奏不 實罷,遂 冒為
己嘗同 珪納說, 今並不取 ,更須考 詳。舊紀 書武信軍 留後李憲 以違詔旨 奏報不實 ,降
為宣州 觀察使, 落入內副 都知,新 紀不書。朱文公語 類:「神 宗銳意欲 取橫山, 蓋得
橫山則 可據高以 臨彼。然取橫 山之地, 要又在永 樂之城。夏以 死爭之, 我師大敗 。神宗
聞喪師 大慟,聖 躬由是不 豫。」按編年:「宣和元年 ,童貫命 种師道、劉延慶等 取夏 國
永和等 寨,大敗 夏人而還 。六月, 夏人納款 。初,夏 人恃橫山 諸險以抗 中國,慶 曆中 ,
王嗣宗 、范仲淹 建議收之 ,會元昊 納款而止 。元豐中 ,李憲建 議,又會 王師失利 ,神
宗厭兵 ,不克行 。貫嘗從 憲得其規 模,政和 初,議進 築,至是 十餘年, 遂得橫山 之地 ,
夏人失 援,故納 款。然國 家是時已 建平燕之 策,益以 多故。其後西夏與 女真有約 ,乙
巳冬, 女真圍太 原,夏人 犯河外, 則是橫山 之取,有 以結怨於 彼也。」又曰 :「神宗 初
即位, 富韓公為 相,問為 治之要, 富公曰:『須 是二十年 不說著用 兵二字。』此一句 便
與神宗 意不合, 已而擢用 王介甫, 首以用兵 等說稱上 旨,君臣 相得甚懽 。時建昌 軍司
戶王 韶上平戎 策,介甫 力薦之, 初為秦鳳 路經略司 機宜,後 到通遠軍 ,遂一戰 而復
熙河。捷書聞, 上大喜, 解白玉帶 以賜介甫 ,賞其知 人。又加 韶為龍圖 閣待制, 以為
熙河帥 。熙河本 鎮洮軍, 因復其地 ,改為熙 州,只是 廣漠之鄉 ,有之不 加益,無 之不
加損。狃於 一勝之後 ,廟論一 意主於用 兵,三敗 至於永樂 極矣。永樂之 敗,徐禧 死之。
禧,師 川之父, 黃魯直之 妹夫也。能文章, 好談兵, 有進策行 於世,文 字甚好, 二蘇
之文未 出,學者 爭傳誦之。」 )

注 釋
  【一】紹興 史官已具 辯明「史」原作「各」,據 治蹟統類 卷一八宣 仁垂簾聖 政改。按下
文有「紹興 史官亦未 見也」,又本 書卷三五 一元豐八 年二月癸 巳記此事 ,有「紹興史 官
既別加 考定」, 可證。
  【 二】又十 一月「十 一月」原 作「十有 一月」, 據閣本、 活字本刪 「有」字 。
  【 三】實從 成都府路 轉運司檄 進入國史 院訖「檄 」字疑當 作「繳」 。
  【四】元豐 八年三月 三日門下 省時政記「三 月」原作「二月」。按下文 有「二月二十 九
日癸巳 寒節假」,「三月 一日甲午 寒節假」,不 當於二月 三日記二 十九日以 後之事, 據
改。又下文「臣 具劄子奏 稟元豐八 年三月三 日門下省 時政記內 事件」,「三月」原亦同
作「二 月」,今 並改。
  【五】手寫 佛經二卷 祈福「二 」原作「三」。按下文多處 作「二卷 」,又下 文引韓太 中
宗武記 父丞相縝 語,有「 簾內傳出 經兩卷, 一消災經 ,一延壽 經」,據 改。
  【六】所謂 皇后力爭 者「力」原作「立 」,據閣 本改。按上文有「皇后力爭 」,下文 有
「若謂 與宣仁力 爭」,「 豈有力爭 之理」, 可證。
  【 七】自「 二月」至 「引出」 六十字按 :應為五 十九字。
  【八】乞立 為皇太子 以係天下「係 」原作「保」,據閣本 改。按下文引 蔡確傳有 此句,
作「係 」,可證 。
  【九】神宗 亦顧視肯 首「亦」原作「方」。按本書卷 三五一元 豐八年二 月癸巳記 此事 作
「上亦 顧視肯首 」,據改 。
  【一○ 】廢立事亦冤 他「他」原作「也」,據閣 本改。按下文 引曾布日 錄有此句 ,作
「他」 ,可證。
  【 一一】自 「右僕射 」至「挽 止之」二 百八十三 字按:應 為二百八 十二字。
   【一二】 自「元豐末 」至「既 久語聞」 五十一字 「五」 原作「三」 ,據閣本 改。
  【 一三】確 益懼「益 」原作「 亦」。據 閣本改 。
  【一四 】今刪去「六年秋 」至「三 顧肯首」四百 六十二字 按:應自「元 豐六年秋 」起,
則字數 方合。
  【一五】 是吴處 厚繳詩事 「繳」 原作「綴」 據閣本參 宋史卷四 七一吴處 厚傳改。
  【 一六】帷 幄深密不 詳見上「 詳」字疑 當作「常」 。
  【一七】今刪去七十 六字按文 義自「宣 仁聖烈」至「何可 更充內侍 」,應為 七十九字 。
  【 一八】容 有不必聞 上之理「 容」原作 「密」, 語意未明 ,現據閣 本改。
  【一九】則珪不可以 不責「不 責」,閣 本作「無 責」。按下句「則 臣不可以 無罪」, 似
閣本義 勝。
  【 二○】又 知先帝太 皇太后聽 用閣本「 聽用」上 有「常」 字。
  【 二一】及 見今侍從 間甚有知 其詳者「 侍」原作 「待」, 據閣本、 活字本改 。
  【二二】故金紫 光祿大夫 原作「故 金紫光祿」,據宋 史卷三一 二王珪傳 及太平治 蹟
統類卷 一八宣仁 垂簾聖政 改。
   【二三】 時欽聖后垂 簾特與士 育改文資 「時」、「特」 二字原互易 ,據閣本 改 。
  【二四】除環慶路經 略安撫司 幹辦公事「司」原作「使」,據閣本 及宋史卷 一六七職
官志七 改。
  【 二五】除 知北平軍 「北」原 作「兆」 ,據閣本 及宋史卷 八六地理 志二改。
  【 二六】遵 裕喪師數 十萬「師 」字原脫 ,據閣本 補。
  【二七】而宣仁 聖烈皇后 者神宗之 母陛下之 曾祖母也「曾」字原脫、據閣本、活字本
補。按 江端友此 書上於欽 宗靖康元 年,宣仁 是英宗后 ,欽宗之 曾祖母。
  【二八 】昔漢靈帝夢 威帝怒其 責宋皇后「夢 」原作「薨」,據閣本 改。按後漢書 卷一○
下皇后 紀:「靈 帝宋皇后 ……以憂 死……帝 後夢見桓 帝怒曰: 宋皇后有 何罪過? 」欽
宗名桓 ,宋人諱 代作威, 威帝即桓 帝。
  【二九 】內則劉惟簡 輩閣本作「內 則從政惟 簡等」,活字 本作「內則梁 惟簡輩」。 按
宋史卷 四六七宦 者傳有梁 從吉及劉 惟簡傳, 今姑仍之 。
  【 三○】此 尤為可憤 「尤」原 作「猶」 ,據閣本 改。
  【 三一】豈 一二人所 能辨「辨 」字疑當 作「辦」 。
  【三二】宣仁是慈聖 養女「慈 聖」原作「聖慈」,據閣本 及宋史卷 二四二后 妃傳乙正 。
  【 三三】元 豐八年春 季正月一 日丙申「 季」字疑 衍。
  【 三四】令 臣具元豐 末先臣確 受遺定策 本末「受 」原作「 授」,據 閣本改。
  【 三五】使 懋日論王 黼罪惡「 論」原作 「諭」, 據閣本改 。
  【 三六】臣 竊見所望 臣僚章疏 上言語意 未明,疑 有誤字。
  【 三七】因 以中元祐 之人耳「 耳」原作 「而」, 據閣本、 活字本改 。
  【三八 】確請擇忠謹 內侍十人 於皇太子 左右翊衛「皇 太子」原作「皇后」。按前 引 蔡
懋上殿 劄子有「尋選 神宗所信 任中使十 人,令侍 衛皇太子」,下文 引哲宗皇 帝紀有「確
請擇忠 勤內侍十 人於皇太 子左右翊 衛,以備 非意」, 均於當時 情勢為合 ,據改。
  【三九 】戊戌即皇帝 位「戊戌」原作「戊辰」。按宋 史卷一六 神宗紀三 :「戊戌,上 崩
於福寧 殿,年三 十有八, 皇太子即 皇帝位。」宋史卷 一七哲宗 紀:「戊戌, 神宗崩, 太
子即皇 帝位。」 據改 。
  【四○ 】賴后意不移「后 」原作「母」,據閣本 改。按此引宣 仁聖烈皇 后傳,當 稱后,
況宣仁 為哲宗之 祖母,亦 不得稱母 。又下句 稱后,可 證。
  【 四一】又 具謗史如 前「又」 疑當作「 右」 。
  【 四二】不 若早為辨 正「不若 」二字疑 當乙。
  【四三】臣竊觀元豐 七年秋宴 之日「秋 宴」當為「春宴」,乃元豐 七年春三 月丁巳日
事,見 續通鑑卷 七七。又宋史卷一 七哲宗紀 :「七年 三月,神 宗宴羣臣 於集英殿 ,王
侍立。 」
  【 四四】不 復取他說 以浼天聰 「浼」原 作「挽」 ,據閣本 改。
  【四五 】建炎元年五 月一日敕 劄送院者「敕 」原作「赦」。按上文云「準尚 書省劄子 ,
五月二 日門下、中書省、樞密院同 奉聖旨」云云,文 末著日期 ,應加「敕」字, 據改。
  【 四六】官 家終是劇 惱「惱」 原作「忷 」,據閣 本改。
  【 四七】至 是案奏特 責之「至 是案」三 字原脫, 據閣本補 。
  【 四八】今 上為延安 郡王侍宴 「今」原 作「令」 ,據閣本 改。
 

卷三 百五十 三 元豐八年 (乙丑 , 1085)

起神宗元豐八年三月乙未盡其月

  三 月乙未, 大赦天下 ,其赦法 用第二等 。(兩紀 並書赦天 下。)

  差 官禱于天 地、宗廟、社稷、諸陵 。(新紀書遣 官禱于天 地、宗廟、社稷、諸陵 。舊紀


不書。 )

   丁酉,皇 太后遣勾 當御藥院 梁從政問 王珪等, 欲以溫州 僧道親前 年所進龍 壽丹


進皇 帝,卿等 議其可否 ?珪等言 ,今疾勢 如此,醫 工束手無 如之何, 尚冀此藥 靈異 ,
萬一有 效。因以 進御,然 亦無及也 。

  初 ,元豐五 年秋,上 不豫。道親詣尚書 省,自陳 前年在雁 蕩山巖崖 間逢一老 人,


自上而 下,與道 親語,付 藥一丸, 其大如彈 ,曰:「爾速入京 以進皇帝 。此藥以 萬歲
籐膏熬 成,可以 金盂玉勨 研之。日三服,三 日九服, 此可保九 九之數。藥名 龍壽丹。 」
道親得 之,數月 未行,再 於山林遇 之,仍趣 其行。比至都,已 聞上不豫 ,依老人 語,
不敢隱 避。尚書 省異之, 不敢受其 狀,後因 奏事言及 之。上命 從政取其 狀并藥, 及問
所欲。道親 云:見老 人但戒進 藥。仍言乞濟 拯孤窮, 禁天下勿 捕龜。又乞太歲本 命四立
日節酒 樂【一】,此外無 所需也。上遣從政 至雁蕩山 ,燒香為 名訪之【二】,無 所見示。
皇太后 遣人於睿 思殿求得 之【三】,藥與道 親二狀, 皆上手自 封題。其言九九, 上即位
至是十 八年。又 云四立日 節酒樂, 上以立春 日得疾云 。

   命吏部尚 書曾孝寬 為策立皇 太子禮儀 使,翰林 學士鄧潤 甫撰冊文 ,戶部尚 書王


存書冊 文,禮部 尚書韓忠 彥書寶。(王性之 默記:神 宗初即位 ,慨然有 取山後之 志,
滕章敏 首被擢用。所以東 坡詩云:「先帝知 公早,虛 懷第一人。」蓋欲委滕 公以天下 之
事也。一日語及 遼事,曰 :「太宗 自燕京城 下軍潰, 遼兵追之 ,僅得脫 ,凡行在 服御
寶器【四】,盡 為所奪, 從人宮嬪 皆陷沒。上股 中兩箭, 歲歲必發 ,其棄天 下竟以箭 瘡
發云。蓋遼人乃 不共戴天 之讎,反 捐金繒數 十萬,且 事之為叔 父。為人 子孫,當 如是
乎?」已而 泣下久之 ,蓋已有 取遼大志。其後永 樂、靈州之敗 ,故鬱鬱 不樂者尤 甚,愴
聖志之 不就也。 章敏公為 先子言。 )

  戊 戌,上崩 于福寧殿 ,宰臣王 珪讀遺制 。哲宗即 皇帝位。尊皇太后 為太皇太 后,


皇后為 皇太后, 德妃朱氏 為皇太妃 。應軍國 事並太皇 太后權同 處分,依 章獻明肅 皇后
故事。 如向來典 禮有所闕 失,命有 司更加討 論。

  史 臣曰:「上聰明英 睿,天性 孝友,事 兩宮竭誠 盡力,天 下稱孝。慈聖光獻 太后


之喪, 哀毀過甚 ,即除喪 ,思慕不 已,歲時 酌獻,每 至繼仁殿 必哭,哀 動羣臣。禮遇
皇后, 宮廷肅正 。親愛二弟, 無纖毫之 間。終上之世 ,乃出居 外第。待諸公 主宗室, 恩
意篤備【五】。聖學 高遠,言 必據經, 深造道德 之蘊,而 詳於度數。每論經 史,多出 人
意表間 。日一御邇英 講讀,雖 風雨不易 。禁中觀書, 或至夜分 。在東宮素聞 王安石有
重名, 熙寧初擢 輔政,虛 己以聽之 。安石更 定法令, 中外爭言 不便,上 亦疑之, 而安
石堅持 之,不肯 變。其後 天下終以 為不便, 上亦不專 信任。安石不自得 ,求引去 ,遂
八年不 復召,然 恩顧不衰 。司馬光、呂公著 雖議論終 不合,而 極口稱其 賢。勵精求治 ,
如恐不 及,總覽 萬務,小 大必親。遇休暇, 猶間御殿 決事,或 日昃不暇 食,至兩 宮遣
人趣之【六】。侍臣 有以為言 者,上曰 :『朕享天下 之奉,非 喜勞惡逸 ,誠欲以 此勤 報
之也。』將定官制, 獨居閤中 ,考求沿 革,一年 而成,人 皆不知。雖治 尚嚴整, 知勇 果
斷,而 造次必以 仁恕。羣臣進見顧 問或不能 對,上恐 其失次, 輒顧而言 他;有忤 意者 ,
上雖不 樂,終保 全之。每當用兵, 或終夜不 寢,邊奏 絡繹,手 札處畫, 號令諸將 ,丁
寧詳密 ,授以成 算。雖千 里外,上 自節制, 機神鑒察 ,無所遁 情。恩威 相濟,人 不敢
不盡力 。如李憲 、張誠一 輩,雖甚 親用,然 未嘗一日 弛其御策 ,無不畏 上之威明 ,而
莫敢肆 。欲先取靈、夏, 滅西羌, 乃圖北伐 ,積粟塞 上數千萬 石,多儲 兵器以待 。及永
樂陷沒 ,知用兵 之難,於 是亦息意 征伐矣。在位 十有九載 ,興為建 立,法三 代【七】,
由漢以 下,陋而 不取。而謙沖 退讓,去 華務實, 終身不受 尊號,此 誠帝王之 盛德也。」
(紹 聖史官簽 帖云:前 史官所記 聖德為未 盡,臣等 掇其大者 具于卷末 ,所不次 者候
修正史 隨事而錄。又移修 官制事入 職官志。正史 職官志今 無。墨本所書 飛蟲事, 入一百
三十三 卷,元豐 二年五月 六日。不聽趙卨言 ,入棄廣 源州處元 豐三年十 月十三日 。放
北界馬 ,入契丹 傳,附元 豐元年十 二月五日 。今正史 契丹傳亦 無。此其 卷末所書 ,今
兩存之 ,是非故 不待辯而 後明也。紹聖本云 :上濬哲 仁孝,自 在藩邸, 一無所嗜 好,
而獨刻 意于學問 。微旨奧 義,從容 自得,雖 老師宿儒 莫敢望。嘗以謂先 王之跡息 滅,
時君世 主祖述不 及三代, 其施為卑 陋,不足 法。自初 嗣服,慨 然思以其 所學遠者 大者
措之于 天下,見 歷世之弊 ,欲變通 之。患流 俗蒙蔽, 以在位之 臣無足與 計者,一 見王
安石, 即知其可 用,遂任 以政,而 不奪於讒 邪之口。立政造令 ,悉法先 王。典謨 所載 ,
風、雅所歌。實稽之以決 事,操之 以驗物。其所 建立,非 近世所習 見,故皆 言令不便。
上取成 於心理之 所在,無 復回遹, 去壬人而 國是定【八】,修 政事而財 用理,損 資格
以任賢 使能,核 名實以彰 善癉惡。天下擴然 大變。當是時 ,韓琦、富弼、曾公亮、歐陽
修、呂公著 、司馬光、呂晦與 蘇軾、蘇轍之 徒,羣起 而非之, 以本業賑 貸為取利 ,以出
泉而 祿庶人之 在官者為 橫賦,以 修泉府之 政為侵商 賈,以遣 使道主意 為擾民, 以求
弊更法 為變常, 以君臣相 與為失威 福之柄。上舍 己從眾, 以理反覆 諭琦等, 而光、晦、
軾、轍之徒終迷 不反,遂 疏不用。然聞 一善,優 容開納, 言者雖甚 狂忤,不 以為罪。博
採兼聽 ,惟恐不 及。故拔王韶 于片言。盡復 河湟故地。數年間 百度修舉 ,吏習而 民安之 。
乃什伍 丁壯,教 以武事, 追比閭族 黨之制; 興置學校 ,迪以經 術,復鄉 舉里選之 法。
亹亹乎 向三代之 盛矣。惜乎志業未 就而遽上 賓。譬猶 四時之運 ,方睹春 夏之敷榮 ,而
未及夫 秋冬之成 物也。其事兩宮, 竭盡誠志 ,有匹夫 不能為者 ;友愛二 弟,盡家 人之
歡,累 請居外第 ,終不許 。則其正 心誠意, 修身齊家 ,文足以 經緯,武 足以震服 。御
眾之寬 ,臨政之 勤,操勢 利而坐制 萬里之外 。前世帝 王有一於 此為甚盛 德,而上 兼有
之。嗚呼,聖矣 哉!王明 清玉照新 志:神廟 聖意銳於 圖治,熙 寧之政, 既一切變 更法
度,開 邊之議遂 興。洮河 成功,梅 山拓地, 然後經理 西南小羌 。韓存寶 以僨績誅 ,繼
而永樂 大衄,徐 禧之徒死 之,繇是 耻於用兵 ,上亦鬱 陶成疾。元祐初政 ,廟堂諸 公共
議捐其 所取。紹聖、崇寧 紹述之說 舉,竄逐 棄地之柄 臣,取青 唐,進築 湟、鄯、銀、夏。
至童貫、蔡攸, 乃啟燕雲 之役。馴至靖康之 禍,悉本 二字「紹 述」,思之令 人痛心疾 首
焉。)

  殿 前副都指 揮使燕達 乞守宿內 東門外, 從之。(諸門增兵 防,與神 宗即位時 悉同 。


惟燕達 乞守宿內 東門外, 前此未有 也。舊錄 燕達傳因 載神宗寢 疾益甚, 會蔡確母 入禁
中,皇 后使諭確 外託主兵 官燕達等 輔立皇太 子,逮神 考升遐, 宿衛于內 東門。百官朝
晡臨, 繇垂拱殿 入,皇族 親王繇內 東門。達謂人曰:「天子新 即位,我 坐甲于此 ,以
備非常 ,萬一有 姦人隨皇 族而入, 則事起不 測,又豈 能人人辨 之。」將入上奏, 人 或
止之曰 :「皇族之事 ,非所當 言,言之 恐被罪。」達曰:「我 蒙先帝大 恩,拔擢 常在 眾
先,言 之苟當, 死何害! 」遂奏上。大臣嘉 歎之。紹興史 官辯誣曰 :蔡確誣 謗事,朝
廷已追 正其罪。託燕達輔 立太子事 ,合刪去 。密記三 月五日燕 達奏,差 殿前指揮 使六
十人赴 內東門坐 甲合親詣 守,奉旨 依。應是 達創有陳 請,非舊 例也。)

  又 以閤門通 事舍人朱 伯材部禁 兵五十人 於軍器庫 前巡察。(增兵防 至成服罷 ,此


故事也 。惟燕達 守宿內東 門外,及 朱伯材巡 察軍器庫 前,則故 事並無有 ,此殆蔡 確、
邢恕等 邪謀,與 蔡京領劊 子攜劍入 內廷相類。更須考 詳。朱伯材巡 察,密記 亦具載。)

  陳 國長公主 卒,近侍 不即聞, 先以求醫 為請,太 皇太后曰 :「無紿 我,昨夢 慈聖


光獻皇 后、大行 皇帝及主 宴廣殿, 固疑非祥 也。」追 封燕國大 長公主, 諡惠和 。

  己 亥,大赦 天下。如故事,緣 邊官吏禁 戢軍民, 毋令侵擾 外界,務 要盡守疆 場。

  命 閤門通事 舍人宋球 告哀于遼 ,權改名 淵。

  庚 子,以宰 臣王珪為 山陵使。尊皇太后 為太皇太 后,皇后 為皇太后 ,德妃朱 氏為


皇太妃 。(尊太 皇太后, 五日遺制 ,七日乃 奉行,故 兩存之。 )

  詔 在內坐甲 及內外創 添守把捉 門兵級今 月十三日 放罷。又詔內東門 司坐甲、內侍


省使臣 、殿前指揮使 人員及內 外創添巡 檢、守把捉門 兵級、親從親 事官並賜 茶酒錢有 差。
(此樞 密院時政 記初七日 事,今掇 取前附本 日,要考 創添因依 。)

  辛 丑,羣臣 詣閤門上 表請皇帝 聽政,又 詣內東門 請太皇太 后聽政, 皆批答不 允。


自是, 表三上。 從之。

  詔 開修京城 壕人夫及 製造軍器 兵匠滿三 千者各遣 歸所屬州 ,仍賜錢 有差。

  內 侍押班梁 從吉、劉有方為入 內押班帶 御器械, 趙世良為 內侍押班 左班殿直 ,李


溱為內 殿崇班, 賞戰功也 。

  壬 寅,景福 殿使、宣州觀察使 李憲復領 武信軍留 後,四方 館使、榮州團練使 王文


郁為引 進使、榮州團練使 ,東上閤 門使、嘉州刺史康 識領榮州 團練使, 東頭供奉 官宋
安道為 內殿崇班 ,蕃官皇 城使、忠州刺史盧 稜領康州 團練使, 皇城使曹 令稜領嘉 州刺
史,皇 城使阿克 密領昌州 刺史。前此憲 率師渡河 討西夏, 自水波、克掄 井羅抃龍 井羅、
噶爾轉 戰,斬首 四千七百 餘級,獲 牛羊駝馬 器甲凡八 萬餘,至 是賞之。(憲舊傳 云:
賊再舉 不捷,諸 將以為無 復事矣。憲曰:「賊之不得 志於我也 ,歸無以 藉手,將 伺我
怠,以 輕騎出吾 不意。」未幾,諜 有告點集 者,憲選 精兵萬騎 ,遣其子 從諸將渡 大 河,
行五百 里與賊遇 ,一戰破 之。斬四 千餘級, 牛馬器械 以數萬計 。幕府上 功,將佐 遷官
三等。憲狀未列 ,會臺劾 皇甫旦獄 ,坐責。新傳云: 諜有告點 集者,選 精騎渡河 ,與
賊遇, 破之。幕府上 功,將佐 遷官三等 。不載憲語, 要是不足 載也。新傳又 載皇甫旦
獄事與 舊傳不同 ,已具三 月一日。按憲以三 月一日奪 武信留後 ,此月九 日復武信 留後 ,
而新舊 傳俱不載 ,可謂疏 略矣。舊 傳云憲狀 未列,此 說謬矣。 )

  癸 卯,詔賜 內直長上 諸班緡錢 有差。

  乙 巳,樞密 院言:皇 城使、登州防禦使、陳州鈐 轄令晏【九】等一 十八員皆 以宗室


換授外 官,嘉祐 、治平年 例無遺賜 。詔各依 宗室官序 支賜。

  太 常寺言:「治平四 年故事, 山陵前宗 廟輟祭享 ,遇朔望 以內臣行 薦食之禮 ,俟


祔廟畢 仍舊。今 景靈宮神 御殿已行 上食,其 太廟朔望 薦食自當 寢罷。」 從之 。

  丙 午,分遣 使臣二十 一人齎詔 告諭諸道 。

  詔 三省、樞密院 各歸治事 ,更不止 宿。(御集十 二日,詔 自十三日 後,更不 止宿。)

  丁 未,詔尚 書省權於 門下、中 書省治事 。

  己 酉,以皇 帝即位, 分遣三省 官奏告天 地、社稷、宗廟, 內臣分詣 諸神祠【一○】。

   壬子,詔 應該登極 赦官員犯 自盜贓已 上及強盜 凶惡,除 犯巨蠹者 ,並令具 案以


聞。

   禮部言, 大行皇帝 山陵,宜 依治平四 年故事, 靈駕所經 由地分及 西京城內 ,俟


神主到 京日,方 許開樂。 從之。
  甲 寅,上御 迎陽門聽 政,見百 官,瞻大 行皇帝像 於集英殿 。宰臣等 及文臣御 史、
武臣橫 行已上, 以次升殿 舉哀,盡 哀而退。

  乙 卯,三省 、樞密院 言:「按 儀注:未 釋服已前 遇隻日, 皇帝御迎 陽門,日 參官


並赴起 居,依例 奏事。每五日,遇 隻日於迎 陽門垂簾 ,皇帝坐 于簾內之 北,宰臣 執政
官升殿 奏事,權 屏去左右 侍衛。有機速公事 ,並許非 時請對及 賜宣召。禮部、御史臺、
閤門奏 討論故事 ,詳定御 殿及垂簾 儀,每朔 、望、六參,皇帝 御前殿, 百官起居 ,三
省、樞密院奏事 ,應見、謝、辭班 退,各令 詣內東門 進牓子。皇帝雙日 御延和殿 垂簾,
日參官 起居太皇 太后,移 班少西起 居皇帝, 並再拜。三省、樞密院奏事 ,三日已 上四
拜【一一】,不 舞蹈。候祔廟 畢,起居 如常儀。簾前 通事以內 侍,殿下 以閤門。凡軍 頭司
引呈公 事,可以 權付有司 者,續具 條奏。吏部磨勘奏 舉人,垂 簾日引。應見、謝、辭臣
僚遇朔 、望參日 不坐,並 先詣殿門 ,次內東 門,應臺 賜者並門 賜【一二】。」從之 。

  丙 辰,上御 迎陽門幄 殿,同太 皇太后垂 簾,宰臣 、親王已 下合班起 居。常制 分一


十六班 ,至是合 班,以閤 門奏請故 也。

  戊 午,羣臣 上表請御 正殿,批 答不允。 表三上, 乃從之。

  己 未,太中 大夫知樞 密事韓縝 、門下侍郎章 惇、中書侍郎 張璪、同知樞 密院事安 燾


並為通 議大夫, 中大夫尚 書左丞李 清臣為太 中大夫。

  詔 雍王顥、 曹王頵賜 贊拜不名 ,五日一 朝見,如 大長公主 之儀。

  詔 李憲已罷 入內副都 知,其見 領職任, 並改差入 內押班梁 從吉。

  詔 太皇太后 父魯王遵 甫,宜避 名下一字 ,餘依章 獻明肅皇 后故事。

  中 書省奏:「應今年 正月九日 赦前衝替 人,並以 事理輕重 遞減。其差替者, 並與


差遣。赦前 衝替而赦 後定輕重 者準此。其三 月二日、六日 兩次赦前 犯者,並 依此遞減。」
從之。

   刑部言, 敍用人不 得併敍兩 官,今來 連遇三赦 ,乞依赦 敍用,便 與盡三赦 合敍


之官, 從之。

  兵 部侍郎許 將、給事中兼 侍讀陸佃 、秘書少監孫 覺並權知 貢舉,以 遺火再試 也。

  樞 密院言, 欲自今年 降下緣邊 事稍重者 ,並與三 省同進呈 。從之。

  大 行皇帝遣 賜西蕃董 氊金帶、錦衣、銀、帛、茶等, 令李憲以 蕃字書, 選使臣齎 賜。

  庚 申,銀青 光祿大夫 、守尚書 左僕射兼 門下侍郎 、郇國公 王珪為金 紫光祿大 夫,


進封岐 國公;太 中大夫、守尚書右 僕射兼中 書侍郎蔡 確為通議 大夫。泰寧鎮海等 軍節
度使、守司空、開府儀同 三司雍王 顥為成德 橫海等軍 節度使【一三】,進封揚王 ;保信
保靜等 軍節度使 、守司空 、開府儀 同三司曹 王頵為武 昌武安等 軍節度使 ,進封荊 王;
並加守 太保。皇弟鎮 寧軍節度 使、檢校太尉 、寧國公佶進 封遂寧郡 王;山南 東道節度 使、
檢校太 尉、儀國公佖 進封大寧 郡王;定 武軍節度 使、檢校太尉、成國公 俁進封咸 寧郡王 ;
集慶軍 節度使、檢校 太尉、和國公似進 封普寧郡 王;並拜 開府儀同 三司。中太一宮、護
國節度 使、守司徒、開府 儀同三司、濟陽郡 王曹佾守 太保;殿 前副都指 揮使、武康節度
使燕達 為殿前都 指揮使; 建雄軍節 度使、知河南府韓 絳為鎮江 軍節度使 ,進封康 國公 ;
觀文殿 大學士、 集禧觀使 、特進、 荊國公王 安石守司 空,羣臣 皆敍遷如 制。

  詔 以登位, 賜致仕前 宰相、守太師、潞國公文彥 博,前執 政、宣徽南院 使、太子少


師張方 平,觀文 殿學士、知河 陽馮京, 觀文殿學 士、提舉崇福 宮孫固, 資政殿大 學士、
知揚州 呂公著, 資政殿學 士、知太 原府呂惠 卿,資政 殿學士、知亳州蒲 宗孟,端 明殿
學士、知江寧府 王安禮寬 衣、金帶、銀、帛有差。(新舊 錄于辛酉 二十八日 并載:詔 孟
子、顏回配享文 宣王,荀 况、揚雄、韓愈同左邱 明從祀, 令學士院 修撰贊文。按此已 見
七年五 月二十四 日,今並 削去。)

  壬 戌,刑部 言,差使 、借差、殿侍停降 ,并軍員 降配,雖 非命官, 緣各有敘 法,


係赦書 該說不盡 ,欲乞並 與三次赦 恩例朞而 收敍【一 四】。從 之 。

   初,司馬 光四任提 舉崇福宮 既滿,不 取赴闕, 再乞西京 留司,御 史臺或國 子監 ,


未報。會神 宗崩,光 欲入臨, 又避嫌不 敢。已而聞觀 文殿學士 孫固、資政殿學士 韓維皆
集闕下 ,時程顥 在洛,亦 勸光行, 乃從之。衛士見光 ,皆以手 加額,曰 :「此司 馬相
公也。」民爭擁光馬 ,呼曰:「公 無歸洛, 留相天子 ,活百姓 !」所在 數千人聚 觀之 。
光懼, 會放辭謝 ,遂徑歸 洛。(講 義曰:所 貴乎大臣 者,非以 其有過天 下之材智 也,
必其有 服天下之 德望也。王安石所 以變舊法 之易者, 以其虛名 實行,足 以取信于 人,
司馬光 所以改新 法之易者 ,以其居 洛十五年 ,天下皆 期之為宰 相也。安石其權臣 ,溫
公其重 臣歟。)

  太 皇太后聞 之,詰問 主者,遣 內侍梁惟 簡勞光, 問所當先 者。光乃 上疏曰:

  臣 聞周易, 天地交則 為泰,不 交則為否 。君父, 天也;臣 民,地也 。是故君 降心


以訪問 ,臣竭誠 以獻者【一五】,則庶政修 治,邦家 乂安;君 惡逆耳之 言,臣營 便身
之計, 則下情壅 蔽,眾心 離叛。自生民以來 ,未有不 由斯道者 也。夫道猶岐 路【一六】,
近差跬 步,遠失 千里。今皇帝陛下 新臨大寶 ,德性高 明,太皇 太后同斷 萬機,聖 謨光
大。初發號令, 不可不謹 ,斯乃治 亂之岐塗 ,安危之 所分也。當以切要 為先,以 瑣細
為後。

   臣竊見近 年以來, 風俗頹弊 ,士大夫 以偷合苟 容為智, 以危言正 論為狂, 是致


下情 蔽而不上 通,上恩 壅而不下 達,閭閻 愁苦,痛 心疾首, 而上不得 知,明主 憂勤 ,
宵夜旰 食,而下 無所訴, 公私兩困 ,盜賊已 繁。猶賴 上帝垂休 ,歲不大 饑,祖宗 貽謀 ,
人無異 志。不然者天 下之勢可 不為之寒 心乎【一 七】!此皆罪 在羣臣, 愚民無知 ,往往
怨歸先 帝,此臣 所以日夜 憤痛,焦 心泣血, 不顧死亡 ,思有開 發於朝廷 者也。

   臣愚以為 今日所宜 先者,莫 若明下詔 書,廣開 言路,不 以有官無 官之人, 應有


知朝廷 闕失及民 間疾苦者 ,並許進 實封狀, 盡情極言 。仍頒下 諸路州、軍,於所 在要
鬧處出 牓曉示, 在京則于 鼓院、檢院投下, 委主判官 畫時進入 ,在外則 於州、軍投下 ,
委長吏 即日附遞 奏聞。皆不得取責 副本,強 有抑退。其百姓無 產業人, 慮有姦詐 ,責
保知在【一八】,奏 取指揮, 放令逐便。然後望 陛下以聽 政之暇, 略賜省覽。其義理 精
當者 ,即施行 其言而顯 擢其人; 其次取其 所長,舍 其所短; 其狂愚鄙 陋無可採 取者 ,
報聞罷 去,亦不 加罪。如此,則嘉 言日進, 羣情無隱 ,陛下雖 深居九重 ,四海之 事如
指諸掌【一 九】,舉措施 為,惟陛 下所欲, 斯乃治安 之源,太 平之基也 。陛下若以臣 言
為可取 ,伏乞決 自聖意, 下學士院 草詔書施 行。羣臣 若有沮難 者,其人 必有姦惡 ,畏
人指陳 ,專欲壅 蔽聰明, 此不可不 察也。(按光錄云 :神宗崩 ,光請入 臨,人駭 其來 ,
知其必 用。此誣辭也 。程顥勸光入 臨,據邵 伯溫辨誣 ,餘則據 光集並雜 傳及行狀 、神道
碑。)

注 釋
  【一】又乞 太歲本命 四立日節 酒樂「樂」,閣本 及治蹟統 類卷一八 宣仁垂簾 聖政均
作「藥」。下同 。
  【 二】燒香 為名訪之 上引治蹟 統類「燒 」上有「 以」字。
  【 三】皇太 后遣人於 睿思殿求 得之同上 書「皇」 上有「至 是」二字 。
  【 四】凡行 在服御寶 器「行」 字原脫, 據閣本及 王銍默記 卷中補。
  【 五】恩意 篤備「恩 意」,長 編紀事本 末卷八一 神宗聖德 作「恩義」 。
  【六】至兩 宮遣人趣 之「至」字原脫, 據閣本、治蹟統類 卷一二神 宗聖政、宋史全文
卷一二 下及上引 長編紀事 本末補。
  【 七】法三 代上引長 編紀事本 末作「追 法三代」 ,治蹟統 類作「取 法三代」 。
  【 八】去壬 人而國是 定「壬」 原作「王 」,據閣 本、活字 本改。
  【 九】陳州 鈐轄令晏 宋會要帝 系五之六 「鈐」上 有「兵馬 」二字。
  【一○】內臣分詣諸 神祠「祠 」原作「祀」,據 閣本及治 蹟統類卷 一八宣仁 垂簾聖政
改。
  【 一一】三 日已上四 拜「日」 ,宋會要 儀制一之 一三作「 月」 。
  【一二】 應臺賜者並 門賜「臺 」,上引 宋會要及 宋史卷一 一七禮志 均作「擡」 。
  【 一三】為 成德橫海 等軍節度 使 「使」字原 脫,據閣 本補。
  【一四 】欲乞並與三 次赦恩例 朞而收敍 宋會 要職官七 六之一八「與 」下有「依」字。
又「例 」作「理」 。
  【一五】臣竭誠以獻 者溫國文 正司馬公 文集卷四 六乞開言 路劄子「者」作「替」 。
  【一六】夫道猶 岐路「道」字原脫 ,據治蹟 統類卷一 八、宋史 紀事本末 卷四三元 祐
更化及 上引溫國 文正司馬 公文集補 。
  【一七】不然者天下 之勢可不 為之寒心 乎「者」,上引溫 國文正司 馬公文集 及長編
紀事本 末卷九三 哲宗皇帝 求直言均 作「則」 。
  【 一八】責 保知在同 上書「責 」上有「 則」字。
  【一九 】四海之事如 指諸掌「事」原作「內 」,據閣本及 上引溫國 文正司馬 公文集、長
編紀事 本末改。
 
卷三 百五十 四 元豐八年 (乙丑 , 1085)

起神宗元豐八年四月丙寅盡是月丙戌

  夏 四月丙寅 ,上初御 紫宸殿, 宰臣以下 奏事,諸 司猶未許 對。

  丁 卯,大理 卿王孝先 等言獄空 。詔付祕 書省,仍 令學士院 降詔獎諭 。

  戊 辰,封上 乳母竇氏 為安康郡 夫人。

  己 巳,詔:「再試進 士及諸科 武舉人, 罷今年御 試。內應 直赴殿試 者,以前 舉省


試等 第名次編 排,在今 來正奏名 之下,不 曾赴省試 者,即與 正奏名進 士同場別 號試
策一道。 」

   中書省勘 會諸路官 得替或已 授別任, 因監司奏 乞勒留在 前任及發 遣赴舊任 與見


任官同 催欠負者 ,今來赦 書指揮, 百姓欠負 者,例各 蠲減。詔並令放罷 ,內有見 在任
及發遣 而本任未 有新授官 者,並許 還本任。 (編錄冊 八年四月 六日聖旨 。)

  庚 午,尚書 省言:「河東路經 略使呂惠 卿言:『河東勇敢 以三百人 為額,七 路止


二百人【一 】,請給微薄 ,應募者 少。臣昨任鄜 延路經略 使日,奏 請增三等 請受,借 支
省馬給 與七分草 料,於延 州置營, 差指使教 習武藝。自後應募 稍眾,欲 依陝西路 已得
指揮。』」從之 。

  樞 密院言, 近制大小 使臣因見 謝辭輒唐 突者,徒 二年私罪 ,欲乞諸 班直、諸軍忠


佐親從 、親事官 諸色人, 因入殿輒 唐突者, 徒二年, 情重者取 旨,本轄 人科不覺 察罪 。
詔可。

  辛 未,禮部 言,尊太 皇太后、 皇太后、 皇太妃冊 ,請三年 喪畢行禮 。從之。

  京 東路都轉 運使、天章閣待制 吴居厚降 知廬州, 以言者論 其苛刻也 。(當考 言者


姓名。韓瓘 錄劉安世 語云【二】:元豐 末,京東 劇寇數千 ,欲取掊 克吏吴居 厚投之鐵 冶
中,賴 居厚覺早 ,間道遁 去,不然 賊殺一都 轉運使, 從官得晏 然而已乎 ?」)

  詔 戶部侍郎 李定,取 都提舉汴 河隄岸司 所領事, 并提舉京 城所管課 利【三】,條


析以聞 。(五月 乙未並罷 。都大提 舉汴河隄 岸司,元 豐二年二 月二十二 日初置, 三年
五月十 二日改今 名。)

  詔 尚書省左 右司,取 在京免行 納支錢窠 名取旨。(舊錄云 :先帝以 濁流入汴 ,澱


淤湍急 ,都人有 水憂,乃 導洛通汴 ,置司提 舉。又官 司市物, 迫行人供 應,吏並 緣為
姦, 至逃亡破 產,民患 之,乃等 第納錢, 免充行役 ,以錢募 人供市, 而官司禁 不得
市於民 ,民得不 擾。至是 姦臣欺罔 簾幃,以 為非是。時先帝崩 方越月【四】,變 亂法度
由此始 ,其後事 無小大, 悉改革, 上未親政 也。新錄 辯曰:神 宗皇帝嘗 詰興利之 弊,
曰:「事太 傷鄙細, 有害國體。」蓋深責有 司之過也。凡所奉 行,失其 本旨,皆 有意 更
去之。詔書具在 ,可考而 知。通汴 司本為救 患,免行 錢本為便 民,其末 在有司皆 近於
興利之 舉,至是 詔取索事 目以定可 否,亦推 神宗之意 而行之也 。自「先 帝以濁流 入汴 」
至「未 親政也」 一百一十 六字並刪 去。)

  又 詔宗室官 已至磨勘 止法者, 該今年三 月六日覃 恩,並特 與轉官【五】,依 例加


恩。

  又 詔:「開封府 界、京東西、河北 、陝西、河東所養 戶馬,近 已支價錢 撥買,配 填河


東、鄜 延、環慶 路闕馬軍 分。自今 府界并京 東等路【 六】養馬 指揮並罷。 」

  又 詔:「京 東、京西 路保甲養 馬法,元 定年限極 寬,民間 易以應辦 ,而有司 不務


循守, 妄有陳請 ,期限迫 急,遂致 騷擾。先帝已嘗降 手詔詰責 約束,至 今猶不能 奉行 。
其兩路 保馬,宜 令並依元 降年限收 買,其剩 買過數目 ,並以充 次年分之 數。 」

  又 詔提舉京 東路保馬 兼保甲楊 景芬、提舉京西路 保馬兼保 甲張修, 並令乘傳 赴京 ,


於三省 稟議改廢 。其後詔 京東、京西路保馬 等級分配 諸軍,餘 數發赴太 僕寺,其 格不
應支配 ,即還民 戶變易, 納所給價 錢。(舊 錄云:先 帝以國馬 不足,追 效邱乘之 制,
寓馬 於民,量 物產給價 ,立歲限 使民市馬 養之,得 自乘習, 緩急則集 以為用, 仍命
弛其徭 役,法甚 善。司馬 光言其非 便,遂罷 。新錄辯 曰:宣仁 參祖宗之 制,推明 神宗
之心 ,保佑哲 宗皇帝, 以致元祐 之治,其 公議在天 下甚明, 而史官類 出私意, 取一
時羣臣 之議,與 神宗皇帝 較其得失【七】,豈可以示 後世?自「先帝以 國馬」至「非便
遂罷」六十字並 刪去。按此時司馬 光猶未上 疏論民戶 養馬,不 知舊錄何 以云然? 其後
則光固 謂不可也 。呂大防政目 :十二月 二十二日 詔:「京東、西路 保馬四尺 以上駮填 軍
鋪,四 尺三寸以 上騍從監 牧,餘給 人戶變轉 納錢。」 )

  又 詔在京并 京西及泗 洲所置物 貨等場並 罷,在京 委監察御 史黃降、駕部員外 郎賈


種民, 京西令本 路轉運使 沈希顏【八】,泗 洲令權發 遣江淮等 路發運副 使路昌衡 ,點
磨物數 ,計會當 職官吏交 割樁管, 條析措置 結絕事件 以聞。(四月八日 ,七月十 八日
合參照 。)

   又詔元豐 六年以前 積欠夏秋 稅租及緣 納錢物, 並依三月 六日赦書 指揮,特 與除


放。 」

  中 書省言:「今年正 月九日赦 書,內外 人戶見欠 市易錢物 ,並仰所 屬勘會元 賒請


本息等 錢并已納 、見欠數 目,條具 聞奏,其 息錢當議 減放。在京至今未 見有司依 赦以
聞。」詔監察御 史劉拯、兵部員外 郎杜常、太府少卿 宋彭年赴 御史臺置 局點磨所 欠息 錢,
大姓戶 放七分、小姓戶全 放外合納 數目,關 所屬依條 催納,仍 曉諭人戶 ,并具無 欺弊
聞奏, 限一月。

  又 詔:「軍頭司 應於後殿 引見事【九】,如 呈試武藝 人,申樞 密院【一○】令承 旨司


官與 軍馬司同 共校試有 妨嫌者, 即與不干 礙軍馬司 同試,如 並係干礙 ,即與軍 頭司
同試, 皆具狀以 聞。應不 呈試武藝 人,並令 軍頭司押 赴樞密院 審驗訖, 申牒所屬 施行 。
見謝並 軍回過軍【一一】,並令門 見門謝, 合賜例物 及酒食等 ,軍頭司 關申依式 令施
行;應 合引見人 ,如有自 陳,仰軍 頭司取問 申樞密院。」以垂 簾,上未 御後殿故 也 。
(元祐 二年二月 四日,密 院又有申 請。)

  又 詔:「諸 官司見行 條制,文 有未便, 於事理應 改者,並 具其狀隨 事申尚書 省、


樞密院。即面得 旨。若一時處 分,應著 為法,及 應衝改條 制者,申 中書省、樞密 院審奏 。
傳宣或 內降,若 須索及官 司奏請, 雖得旨而 元無條貫 者,並隨 事申中書 省、樞密 院覆
奏取旨。」(新 本削去此 段,當考 。 )

  入 內省申, 準赦內臣 並與改轉 ,李友詢 、石璘、宋用臣、馮仲禮、閻守懃、馮景、梁


安禮、盧守 正、史環、老弼、劉友 益、黃經臣、雷易 並令轉出 ,并李彀 亦與轉出 。勾當御藥
院劉惟 簡與轉出 ,以勾當 內東門司 閻安代之 。馮宗道 勾當御藥 院,老宗 元、梁惟 簡並
勾當內 東門司, 梁惟簡兼 太皇太后 殿祗候, 老宗元兼 皇帝殿祗 候。(此 密記四月 八日
事。)

  壬 申,安仁 保佑夫人 張氏進封 秦國、晉 國安仁保 佑夫人。

  甲 戌,德妃 苗氏進位 貴妃,德 妃周氏、賢妃邢氏 進位淑妃 。仁宗第 十二女進 封魏


國大長 公主為楚 國大長公 主,仁宗 第十女韓 國大長公 主為周國 大長公主 。英宗第 三女
衛國長 公主為冀 國大長公 主。大行 皇帝第三 女封淑國 公主為溫 國長公主 ,大行皇 帝第
四女 為康國長 公主,第 八女為忻 國長公主 ,第九女 為嘉國長 公主,第 十女為德 國長
公主。 以大行在 殯,罷冊 禮,止賜 告。

  靜 海軍節度 使、特進、檢校太尉、安南 都護、交阯郡王李 乾德加同 中書門下 平章事 ,


西蕃邈 川首領河 西軍節度 使、檢校 太傅、武 威郡王董 氊改檢校 太尉。

  詔 曰:「恭 以先皇帝 臨御四海 十有九年 ,夙夜勵 精,建立 政事,所 以惠澤天 下,


垂之後 世。比聞 有司奉行 法令,往 往失當, 或過為煩 擾,違戾 元降詔旨 ,或苟且 文具 ,
不能布 宣實惠, 或妄意窺 測,怠於 舉職,將 恐朝廷成 法,因以 墮弛。其申諭中外 ,自
今已來 ,協心循 理,奉承 詔令,以 稱先帝更 易法度、惠安元元 之心,敢 有弗欽, 必底
厥罪。仍仰 御史臺察 訪彈劾以 聞。」(舊錄 云:時蔡 確等慮法 寖改廢, 故降是詔 ,然 卒
弗能禁 。新錄辯 曰:蔡確 知有司奉 行新法, 例皆失當 ,過為煩 擾,實惠 不孚,則 不能
不更法 也。法少 更,則身 必不安於 位,是詔 誠確等有 以啟之矣 。史官不 推本神祖 愛民
之意, 而飾確之 謀以欺後 世,今合 刪去【一二】。呂大防 政目詔有 司奉行先 帝詔旨失 當
事以聞 ,在八日 。)

  尚 書省言:「三省及 在京官司 官吏,凡 歲終比較 功過并上 簿過犯, 自來雖遇 常赦 ,


並通計 行罰。今該三月六 日登極大 赦,常赦 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 。其今年 三月五日 已前
過犯, 除以功比 折外,應 理過者, 並合除免。」從之 。

  禮 部言:「治平故事 ,山陵掩 皇堂畢, 宗正卿行 虞祭之禮 。官制太 廟舊儀, 悉隸


太常寺 ,將來虞 祭,乞改 太常卿行 事。」從 之 。

  錄 故右侍禁 王千男亮 為三班奉 職,姪勝 為借職, 以千死事 故也。


  乙 亥,朝奉 郎、守太 府少卿宋 彭年言, 殿前馬步 軍司管軍 闕官,乞 依故事差 八員 ,
仍逐司 常留一二 員宿衛。 詔管軍朝 廷重事, 彭年妄有 干預,特 罰銅三十 斤。

  延 福宮使、入內 都知、利州觀 察使張茂 則為寧國 軍留後, 入內都知 、吏部郎中胡 宗


愈為右 司郎中, 工部員外 郎高遵惠 為右司員 外郎,左 司郎中范 子奇直龍 圖閣、河北路
轉運使 ,右司員 外郎范純 粹直龍圖 閣、京東 路轉運使 。

  詔 以太皇太 后七月十 六日生辰 為坤成節 。(趙子 崧中外舊 事云:宣 仁聖烈皇 后垂


簾,坤 成節內外 命婦入賀 。上壽畢 ,內侍老 宗元大呼 於殿廡曰 :「除宰 執宗室命 婦依
故事外 ,高氏命 婦盡出就 宅賜宴。」即歸, 供帳甚盛 ,霑及奴 僕,歲以 為常。蓋太皇 太
后惡請 託而遠之 也,可謂 公矣。高世誕證之 云:「宣 仁既修北 宅以奉親 ,其母兩 國太
夫人李 氏入謝, 因請置潛 火一鋪。后曰:「但令公繪 、公紀省 事,豈解 失火?」李夫人
不樂。復曰 :「曹家亦是 聽政時南 宅創添潛 火人。」后變色曰 :「姐姐殊不 思之甚也 ! 二
姐豈敢 比孃孃, 孃孃於趙 氏有大功 ,不可引 也。」因手札戒二 高不得妄 干請,其 家 至
今寶藏 。高世誕 云,此一 段當別附 。)

  詔 催作二王 外第。( 政目十二 日事。)

   鄜延路經 略司言, 蕃部伊實 鄉道入西 界殺副監 軍等首級 ,乞與近 上班行, 詔與


下班殿 侍。

  湖 北都鈐轄 轉運司言 ,權知誠 州、西京 左藏庫副 使兼閤門 通事舍人 周士隆招 納溪


峒有勞 。詔遷一 官,令再 任。

  丙 子,禮部 言,元豐 二年故事 ,三路緣 邊臣僚, 祔廟畢, 許開樂。治平四年 ,緣


邊臣僚 百日始開 ,乞依元 豐二年故 事。從之 。

  丁 丑,資政 殿大學士 、銀青光 祿大夫呂 公著兼侍 讀。公著 時知揚州 ,召用之 ,遵


先帝意 也。(新 錄於此別 書云:先 是,神宗 諭輔臣曰 :「皇子 明年出閤 ,當以呂 公著
為保傅。」至是 召公著侍 經筵,遵 先帝意也 。按神宗諭輔 臣前已具 書,此不 必重載, 今
但存「 遵先帝意 也」一句 。新錄自 為一書, 故不得不 爾。)

  資 政殿學士、大中大 夫司馬光 知陳州, 朝奉郎、祕書 少監孫覺 兼侍講, 奉議郎、宗


正寺 丞劉次莊 為殿中侍 御史,奉 議郎、真 定府路安 撫司勾當 公事孫升 為監察御 史。
(按新 、舊錄孫升傳 並云:中 丞劉摯引 為監察御 史。此時摯初 未入臺, 黃履實為 中丞。
舊錄既 誤,新錄 因之,然 則升必履 所薦也, 當考。元祐二年二 月十四日 ,履坐舉 次莊 ,
自龍學 降天制, 四月八日 又落職, 梁燾奏議 可考。)

  朝 奉郎劉摯 、宣德郎 張汝賢為 吏部郎中 ,朝奉郎 、集賢校 理梁燾為 工部郎中 ,奉


議郎黃 庭堅為校 書郎。

  詔 守太師、開府 儀同三司、潞國公 致仕文彥 博,不許 辭免兩鎮 節度使。(六 年十一


月甲寅 ,已載彥 博許免兼 永興節度 ,今復有 此詔,當 考。或是 覃恩申命 故也,五 月十
二日許 免。)
  詔 許樞密院 依舊制開 便門,與 中書省相 通,赴都 堂議事。(舊錄云 :先帝設 官分
職,各 有分守, 不可紊也 。時欲同惡相 濟,故有 是詔。新錄辯 曰:密院 、中書事均一
體,便 門相通, 祖宗舊制 也,與先 帝設官分 職,各有 分守,理 不相妨,「同惡相 濟」,
鄙陋無 稽。自「先帝設官」至「有 是詔」二十四字並 刪去。密記十四日 :自來樞 密院與三
省議 事,並會 於南廳, 欲依例開 便門,與 中書省相 通,赴都 堂議事, 如遇上馬 ,仍
依左右 丞例,同 三省,奉 旨依。)

  御 史中丞黃 履言:「福建 路鹽法, 惟邵武軍、汀州受 數為重。邵武 縣近以鹽 多民匱 ,


難於出 糶,遂以 人戶產錢 紐定賣鹽 ,不循朝 旨鄉鋪之 法。至於 建寧、光澤等縣, 其弊
亦然。汀、劍、建三州亦 有抑勒, 乞差官體 量。」監察御史安 惇言:「福建轉運 副使王 子
京擘畫 官買臘茶 歲三百萬 斤、訪聞 抑認,乞 委官采訪。」遂詔 :「昨先 帝以諸路 監司 責
任不輕 ,朝廷當 加考覈, 其煩急掊 克與曠弛 不職者, 當有所懲 。去歲已 詔修立分 遣郎
官御史 察舉之法 ,可依先 帝詔旨施 行。江南 西路遣監 察御史陳 次升,福 建路遣監 察御
史黃降。」(新錄但 書遣次升 及降察舉 詔,削去 黃履、安惇所言。今依 舊錄並書 之, 五
月十六 日改差。 )

  詔 殿前馬步 軍司:「凡前後新 招揀禁軍 兵士,先 令在營指 教百日, 不及第二 等,


再限 兩月,限 滿又未及 ,即於教 場再教兩 月,候又 限滿,不 入等人, 馬軍改充 步軍 ,
步軍改 充廂軍。 仍令樞密 院召管軍 臣僚說論。 」

  左 侍禁權融 州王口寨 監押杜臨 、左班殿 直權誠州 渠陽縣尉 杜震弟遘 為三班借 職。


先是, 臨、震乞 以招安及 戰功轉官 減年,回 授遘官, 而朝廷委 本路轉運 司審問, 乃知
遘昭憲 皇后親弟 審進之後 ,故有是 命。

  戊 寅,錄故 贈文思副 使韋定女 夫左班殿 直向達為 右侍禁, 蔣沂、仇宗亮並為 三班


借職, 以定死事 故也。

  庚 辰,知太 原府呂惠 卿遣兵入 西界【一 三】,破六寨 ,斬首六 百餘級。(元 祐元年


六月八 日,劉摯 、王巖叟、蘇轍、王覿 皆有言責 惠卿以四 月十七日 并十九日 出兵,此 據
言章增 入。五月 二日賞功 。呂惠卿 家傳云: 初,惠卿 至河東管 勾麟府路 軍馬公事 ,燕
復屢乞 以兵入界 討蕩,為 倏往忽來 之計,使 賊不得安 居。惠卿 使諸將會 議,皆以 謂夏
人數 遭掩擊, 族帳遠徙 ,而斥候 嚴警,間 諜莫知其 詳,淺攻 無利,深 入可慮, 惠卿
以為然 ,遂令諸 將分地弛 守備,務 耕牧,以 疑賊計。八年四月 ,朝廷以 國恤,敵 謀入
寇,詔 惠卿出師 先之。惠卿牒知屯 聚所在, 遣將邢佐 臣、折克行、訾虎 以蕃、漢步騎二
萬二千 出左廂, 至聚星泊、滿朗、嘉伊、革羅朗、三角等 處,破賊 六寨,斬 首六百餘 級,
凡首領 十三人, 獲銅印十 四顆,駱 駝牛馬以 萬計,追 奔數十里 ,振旅而 歸。劉摯 劾呂
惠卿擅 興兵,西 人復仇, 以五月犯 塞,疆臣 戰沒,士 卒陷亡。當檢詳追 附。今五 月實
錄不載 西人復仇 事。王覿云, 供奉官王 英以戰死 ,兵士陷 沒者六千 餘人。摯、覿所云 ,
今附 五月末, 王巖叟等 元祐元年 六月二十 日奏,乃 云惠卿以 八年四月 二十一日 遣兵
出界。 )

  辛 巳,奉議 郎、職方 員外郎邢 恕為右司 員外郎。蔡確初未 知恕,文 彥博之歸 洛陽


也,恕 有詩送行 ,神宗嘗 對確稱焉 ,且謂恕 久在館下 ,當遷。確曰:「熙寧變法 之初 ,
恕有異 議,不可 用。」神宗不答。確退 朝,即召 恕告之。恕尋 遷著作佐 郎。(元豐七 年 五
月一日。)不半 歲,又遷 職方員外 郎。(七年十 一月九日。)恕雅 善司馬光、呂公著 ,
確度光 及公著必 復用,遂 深交恕, 意欲因恕 以結二人 也。然恕 傾險,乃 更與確陰 謀,
謂確有 定策功, 於是驟遷 都司。(此據邵伯 溫邢恕傳 ,然伯溫 謂恕為都 司,薦劉 摯等
於蔡確 ,確不能 用。摯等 既攻確并 及恕,恕 怒,遂以 謀廢立事 報摯等。按恕與確 畫策 ,
欲傾 王珪,蓋 二月末間 ,今遷都 司,蓋確 藉其畫策 耳,不緣 欲因恕結 司馬光等 也,
今刪取 之。)

  承 議郎、試 中書舍人 王震為大 行皇帝遺 留北朝禮 信使,內 殿承制騫 育副之。

  詔 太皇太后 母魯國夫 人李氏進 封韓、趙 國太夫人 。

  遣 承議郎、左司郎中 滿中行充 皇帝登寶 位北朝國 信使、左班殿直閤 門祗候焦 顏叔


副之。詔中行等 到遼國諭 其館伴, 以大行皇 帝遺制尊 皇太后為 太皇太后 ,同處分 軍國
事,典 禮並依章 獻太后垂 簾故事, 兩朝合通 信使,令 具此聞於 北朝。

   壬午,詔 先帝昔降 指揮,諸 軍月糧足 給斗數, 分遣使臣 諸營檢察 ,自今凡 月糧 ,


務遵先 降指揮, 令入內內 侍省所遣 官檢察。

  禮 部言:「高魯王名 正字並迴 避有難。迴避者, 空點畫, 仍以黃紙 覆之,嫌 名於


禮不諱 ,亦無迴 避故事。」詔:「 可。」仍 自今進呈 并入奏文 字,雖嫌 名亦覆之 。

  癸 未,東染 院使王殊 為皇城使 、成州團 練使,六 宅副使王 殖為六宅 使、利州 團練


使。殊、殖以故 燕國大長 公主子也。 (殊、殖已 見。林希 野史云: 元豐七年 元日,王 師
約之 長子莊宅 使殖十五 歲裹頭入 禁中見, 自真宗時 李端懿兄 弟以長公 主子入見 ,仁
宗、英宗兩朝無 帝甥,英 宗三主下 降,師約 子首得進 見,戚里 皆榮之。師約次子 ,又
許尚淑 壽公主, 朱妃出也 。按七年 春不見王 殖入見事 ,八年夏 ,殖尚為 六宅副使 ,則
希所稱 莊宅使必 誤也。附 注當考。 )

   左司郎中 滿中行言 ,內外官 司供申朝 省旬月季 歲帳狀, 其間多有 久例,名 件參


錯,所 承管司, 往往別無 照用,乞 行廢罷。從之 。(此用崇寧 四年九月 六日報狀 增入。)

  甲 申,奉議 郎、權河北路 轉運判官 張適通判 萊州。(張適 必有言者 ,故責, 當考。


元豐七 年八月三 日,推行 適所上河 朔鹽利, 今責官必 坐此。)

  詔 水部員外 郎王諤, 特罰銅三 十斤。諤言京東兩 路保馬乞 令有司奉 行朝廷元 立條


限,及 乞增置太 學春秋博 士。緣保 馬年限係 朝廷先已 處分,并 春秋博士 亦非本職 所當
論列, 故罰之。

  環 慶路經略 司言:蕃 官貝威等 討西賊, 獲宥州正 監軍偽駙 馬拽厥嵬 名。詔具 功狀


以聞, 拽厥嵬名 仍押赴闕 。(五月 二十四日 丙辰,當 考。此月 二十二日 乙酉,趙 卨賞
功。趙卨傳:元 豐八年四 月,夏人 拽厥嵬名 宿重兵于 賀蘭原, 時出盜邊 ,卨遣將 李照
用【一四】、蕃官歸 仁,各領 兵三千左 右分擊, 與耿端彥 兵四千趣 賀蘭原, 戒端彥曰 :
「賀蘭險要 ,過嶺, 則沙磧也 ,使賊入 平夏,無 繇破之。」復選蕃 官二【一五】,悉 嵬 名
屬族, 各與輕兵 五百,使 從間道出 賊砦後, 邀歸路。是月,與 賊戰賀羅 平,賊敗 ,果
趣平夏 。千兵伏 發,賊駭 潰,斬馘 首千,生 擒嵬名, 斬首領六 ,獲戰馬 七百,牛 羊、
老幼三 萬。五月 ,遷龍圖 直學士、朝奉大夫 ,復帥延 安。蓋傳 全因范百 祿所作神 道碑。)

  刑 部言:「敘用人連 遇三赦, 合敘三官 ,惟遇第 一赦人, 多赦前已 歷歲月, 及赦


文內 稱特理三 期,而文 武臣僚敘 法乃有一 期二期一 敘者,欲 應赦前合 敘,期限 已滿
之人, 偶未投狀 ,該前項 第一赦者 ,先具期 限,次具 赦恩,各 與敘用。若該第一 次赦
恩所 敘期限未 滿,即以 赦恩敘訖 ,仍留實 歷過年月 後敘收使 ,并文武 臣僚合一 期二
期一敘 者,赦文 雖稱與理 三期,止 合每赦與 敘一官, 即不在收 留赦文內 剩期之限。 」
從之。

  司 馬光上疏 曰:

  臣 聞本固則 末茂,源 濁則流渾 。昔仁宗 皇帝擢臣 知諫院, 臣初上殿 ,即言人 君之


德三: 曰仁,曰 明,曰武 ;致治之 道三:曰 任官,曰 信賞,曰 必罰。英宗皇帝時 ,臣
曾進歷 年圖,其 後序曰:「人君之 道一,其 德有三。」其志亦猶所 以事仁宗 也。大行 皇
帝新 即位,擢 臣為御史 中丞,臣 初上殿, 言人君修 心治國之 要,其志 亦猶所以 事英
宗也。今上天降 災,大行 皇帝奄棄 天下,皇 帝陛下新 承大統, 太皇太后 同聽萬幾 ,不
知臣 愚,猥蒙 訪落,且 愧且懼, 無以塞責 ,謹復以 人君修身 治國之要 為獻,其 志亦
猶所以 事大行皇 帝也。所以然者, 臣歷觀古 今之行事 ,竭盡平 生思慮, 質諸聖賢 之格
言,治 亂安危存 亡之道, 舉在於是 ,不可移 易,是以 區區首為 累朝言之 。不知臣 者,
以臣為 進迂闊陳 熟之語; 知臣者, 以臣為識 天下之本 源也。

  夫 治亂安危 存亡之本 源,皆在 人君之心 。仁、明、武,所出於 內者也, 用人、賞功


罰罪, 所施於外 者也。出於內者, 雖有厚有 薄,有多 有寡,稟 之自天。然好學則 知所
宜從, 力行則光 美日新矣。施於外 者,施之 當則保其 治、保其安、保其 存,不當 則至於
亂、至於危、至於亡,行 之由己者 也。所以能當 ,在於至 明,所以 能明,在 於至公。是
以明君 善用人者 ,博訪遠 舉,拔其 殊尤。德行高人為 之賢,知 勇出眾為 之能。賢不必
能,能 不必賢, 各隨所長 ,授以位 任。有功 則賞,有 罪則罰, 其人苟賢 能,雖讎 必用 ,
其人苟 庸愚,雖 親必棄。賞必有所 勸,罰必 有所懲, 賞不以喜 ,罰不以 怒,賞不 厚於
所愛, 罰不重於 所憎,必 與一國之 人同其好 惡。是以 古者,爵 人於朝, 與士共之 ,刑
人於 市,與眾 棄之,如 此安有不 當者乎? 臣故曰: 所以能當 ,在於至 明,所以 能明 ,
在於至 公也。

  昔 齊桓公置 射鉤,而 使管仲相 。漢高祖 知人善任 使,苟為 不才,雖 見喜,亦 棄之 ,


苟才矣 ,雖負販、酒徒、亡將、戍卒亦 用之,此 所以能奮 布衣取天 下也。館陶公主為 子
求郎, 明帝不許 ,而賜錢 千萬。郎,賤官也 ,猶惜之 ,況其貴 者乎?故 永平之治 ,至
今稱之 。宋高祖 事蕭太后 甚孝,太 后欲以子 道憐為揚 州刺史, 高祖以其 貪愚不許 ,故
功業之 高,冠於 南朝。唐太宗殺建 成、元吉,而 用其官屬 魏鄭公、王珪 等,與房、杜無
異,卒 得其效。宣宗事鄭 太后甚謹 ,問舅鄭 光以政事 ,不能對 ,罷其方 鎮,故時 人稱
美,謂 之「小太 宗」。此用人之公 明者也。韓昭侯惜 敝袴,不 以賜左右 之無功者 ;漢 高
祖深 怨雍齒, 而不忘其 功;魏太 祖勳勞宜 賞,不吝 千金,無 功望施, 分毫不與 ;唐
宣宗重 惜服章, 故當時得 緋紫者以 為榮。此賞功之公 明者也。鞧牛 殺孟丙、仲壬、立叔
孫昭子 ,昭子數 其罪而殺 之,孔子 善其不勞 。丁公脫 漢高祖於 阨,高祖 以為不忠 而斬
之。武帝妹隆慮 公主且死 ,屬其子 昭平君, 昭平君殺 人,武帝 流涕而誅 之。唐明 皇弄
臣黃 掀捕盜官墜 馬,明皇 杖殺之。宣宗 謂樂工:「汝 惜羅、程藝, 我惜高祖「太 宗法」。
此罰罪 之公明者 也。臣略 舉此數者 ,以為明 驗,其餘 在陛下博 覽載籍以 考之,知 臣所
言不為 謬妄。

   臣一夫之 愚,不能 周知天下 之務,近 曾上奏, 乞下詔書 ,開言路 ,伏望聖 慈早


賜施行 。并治平 四年五月 三日上殿 劄子具錄 進呈,乞 陛下留神 幸察。(此疏以四 月二
十一日 上,二十 一日甲申 也。)

  乙 酉,天章 閣待制、知慶 州趙卨為 龍圖閣直 學士、知延州 ,龍神衛 四廂都指 揮使、


昌州刺 史劉昌祚 令赴闕供 職,朝議 大夫、直集賢 院、知河中府 范純仁為 直龍圖閣 、知慶
州。( 卨功具四 月二十一 日注,明 年七月七 日卨又遷 官。)

  朝 奉郎、監曹州酒稅 吴安持權 知滑州, 宰臣蔡確 言:「安 持向在京 寺,嘗奏 論臣


弟碩事 ,坐上書 不實得罪 。先帝用 臣奏免勒 停,與近 郡監當, 雖累經宥 赦,而差 遣未
嘗移改 ,緣安持 吏幹實長 ,乞委之 繁難,俾 得自效。」故有是命。(王 巖叟語云。政 目,
安持二 十二日知 滑州。)

  淮 南東路提 舉常平司 言,皇帝 登位,乞 依發運、轉運、提點刑獄官 例,以本 司錢


進奉。 從之。

   詔故樞密 副都承旨 張山甫任 職歲久, 錄其子詠 為右班殿 直,諭為 三班借職 ,女


夫陶器 為太廟齋 郎。

  樞 密院言, 府界、三路保甲, 兩丁之家 見教人小 弱或久病 ,及除當 教人外, 家止


有病丁 ,并第五 等以下田 不及二十 畝者,聽 自陳,提 舉司審驗 與放免。詔可。(六月
四日丙 寅,二十 四日丙戌 、七月六 日戊戌, 十二日甲 辰,二十 二日甲寅 ,並合參 考。)

  監 察御史安 惇奏:「伏聞成都 逐年撥米 三萬石, 賣與貧弱 之人。近來知府呂 大防


等卻許 官戶舉人 置歷請買 ,因緣請 託,享此 厚利,顯 屬僥倖。伏望委官 覈實,審 如所
聞,乞 賜施行。」詔令呂大防 具析聞奏。(此據 密疏。大防政目在 四月二十 二日,今 附
本日, 不知大防 分析云何 ?當考。 )

  知 成都府呂 大防奏:「準內臣 張琳公文 ,除十色 緊絲來年 織外,所 有錦緊、絲鹿


胎並依 今樣織行。已將未 上機物帛 依樣織造 ,合行審 取聖旨。」詔並權住織 造。(舊 錄
云:詔 知成都府 呂大防所 乞依樣織 造錦緊、絲鹿胎, 並權罷。新錄云: 詔成都府 織造
錦緊、 絲鹿胎, 並權罷, 從知府呂 大防請也 。二錄所 書不同, 今從元祐 密疏。)

  丙 戌,晉州 觀察使、駙馬都尉 王師約言 :「燕國 大長公主 薨,太常 寺關本服 齊衰


杖期, 給假三十 日。緣臣忝冒 寵祿,悉 緣主故, 恐難循常。」詔期服依 太常議, 特給 假
一年。

  蕃 官東頭供 奉官高福 進戰死, 錄其子文 俊、孫永 德、永貴 ,並為三 班借職。


注 釋
  【 一】七路 止二百人 「七」, 閣本作「 本」 。
  【 二】韓瓘 錄劉安世 語云「語 」字原脫 ,據長編 紀事本末 卷九八汰 監司補。
  【三】并提 舉京城所 管課利「管」字原 脫,據本 書卷三五 六元豐八 年五月乙 未李定
奏文及 長編紀事 本末卷九 四變新法 補。
  【 四】時先 帝崩方越 月「月」 原作「日 」,據閣 本、活字 本改。
  【 五】並特 與轉官「 與轉」二 字原倒, 據閣本及 宋會要帝 系五之六 乙正。
  【六】京東 等路「等 」字原脫 ,據長編 紀事本末 卷九四變 新法、卷一○四保 馬、治蹟
統類卷 二二熙寧 元祐保甲 保馬變更 及宋會要 兵二四之 二五補。
  【七】神宗 皇帝較其 得失「皇」原作「先」,據 閣本及長 編紀事本 末卷一○ 九保馬改 。
  【八】京西 令本路轉 運使沈希 顏閣本及 長編紀事 本末卷九 四變新法「轉運使」均作
「轉運 副使」 。
  【 九】軍頭 司應於後 殿引見事 宋會要職 官三六之 八二「應 」下無「 於」字。
  【 一○】申 樞密院「 申」原作 「由」, 據閣本及 同上書改 。
  【一一 】見謝並軍回 過軍此句 本書卷三 九五哲宗 元祐二年 二月丁亥 條作「應見謝 軍
及還過 軍」 。
  【 一二】今 合刪去「 去」原作 「改」, 據長編紀 事本末卷 九四變新 法改。
  【 一三】遣 兵入西界 「兵」原 作「人」 ,據閣本 及宋史卷 一七哲宗 紀改。
  【 一四】李 照用宋史 卷三三二 、東都事 略卷九一 趙卨傳並 作「李昭 甫」 。
  【 一五】復 選蕃官二 同上書「 二」作「 三」。
 

卷三 百五十 五 元豐八年 (乙丑 , 1085)

起神宗元豐八年四月丁亥盡其月

  四 月丁亥, 太皇太后 曾祖贈太 師、開府 儀同三司 、冀王瓊 追封漢王 ,曾祖母 贈冀


國太夫 人李氏贈 漢國太夫 人,贈冀 國太夫人 李氏贈雍 國太夫人 。祖贈太 師、開府 儀同
三司、越王繼勳 追封豫王 ,祖母贈 越國太夫 人康氏贈 豫國太夫 人,郭氏 贈吴國太 夫人 ,
王氏贈 冀國太夫 人;父贈 太師、開府儀同三 司、魯王 遵甫追封 兖王,母 贈魯國太 夫人
曹氏贈 兖國太夫 人。皇太后曾 祖故尚書 左僕射、兼門 下侍郎平 章事、贈太師、開府儀同
三司、兖國公敏 中追封文 安郡王, 曾祖母贈 兖國太夫 人梁氏贈 唐國太夫 人,張氏 贈荊
國太夫 人,宋氏 贈楚國太 夫人,王 氏贈越國 太夫人; 祖故任駕 部員外郎 、贈太師 、開
府儀同 三司、衛國公傅亮 追封韓國 公,祖母 贈魏國太 夫人吴氏 贈韓國太 夫人;父 故任
定國軍 節度觀察 留後、贈太師 、開府儀同三 司、河內郡王 經追封益 王,母贈 魯國太夫 人
李氏贈 秦國太夫 人,張氏 贈吴國太 夫人。

  中 書省言, 登極赦書 並今月八 日朝旨, 民戶欠去 年夏稅租【二】,及元豐六 年已


前稅租 積欠,并 緣納錢物 倚閣稅等 ,乞並特 除放。從 之。

  詔 :「諸民戶欠 元豐七年 已前常平、免役息 錢,各特 減放五分。買撲場 務、佃賃田


宅空地 出限當罰 錢,調春 夫河防、急夫開修 京城壕及 興水利夫 罰錢,役 人誤給工 食錢 ,
亦並除 放。 」

  又 詔:「遣鄜延 路第一副 將李浦, 專捕陝西 、京西路軍賊 王沖。仍令選 募膽勇兵


員三五 百人,每 五十人, 許不拘常 制,抽差 武勇使臣 一名部押 ,不以遠 近襲逐。每三
日一具 捉殺次第 ,急傳以 聞。其捕盜官 及已差任 青等,並 聽浦指揮 ,如有怯 懦、逗留、
畏避, 仰浦選使 臣代之, 仍牒所屬 劾奏,當 議重行處 斷。李浦 給中等支 賜,并所 差使
臣,並 給驛券遞 馬。兵員 給口券外 ,兵級人 給錢一千 ,人員人 給錢二千 ;日支食 錢五
十,人 員以次增 給之。其 器甲,於 所在選借。」(六 月十七日 獲沖。 )

  詔 知邵州關 選一官,以 招納芙蓉、 石驛 、浮城、界溪等處 人戶歸化 及臨口等 處


築寨鋪 有勞故也 。又詔 所保明 乞推恩人 係優等者 ,各與選 一官,餘 減年磨勘 及支賜
有差。

  詔 誠州天村 、大由所 建寨堡, 各以地名 為額。從 知誠州周 士隆之請 也。

  戊 子,尚書 省言:「諸處獲盜 ,有已經 殺人、強姦及元犯 強盜貸命 斷配之人 ,再


犯捕獲 ,有司以 事發涉疑 ,例用知 人欲告或 按問自首 減免法。且律文知 人欲告及 按問
欲舉自 首之類, 減等斷遣 者,為其 情非巨蠹 ,有改過 自新之心 ,故行寬 貸。今以 上情
理與餘 犯不同, 難以一例 減等。欲乞請:強 盜已殺人 ,并強姦 或元犯強 盜貸命, 若持
仗三人 以上,知 人欲告、按問 欲舉而自 首,及因 人首告應 減者,並 不在減等 之例。」從
之。(舊錄 云:先是 ,熙寧初 ,王安石 引知人欲 告減等律 無「巨蠹不減 」之文,與司 馬
光爭議 久之,其 後卒從安 石議,全 貸者眾。至是,姦 臣欺罔改 焉。新錄 辯曰:臣 下各
以所見 為朝廷議 法耳,非 欺罔也。
「先是熙 寧」至「欺罔改焉 」五十字 並刪去。明年二 月
末范純 仁奏,當 考。)

   己丑,三 省樞密院 言:續討 論垂簾故 事儀注, 應合告謝 臣僚,並 垂簾曰引 ,依


閤門見 行儀令。 從之。

  雍 王顥、曹王頵上表 辭贊拜不 名,五日 一朝見於 內中,如 見大長公 主之儀。詔不


允。

  庚 寅,尚書 省奏:「刑部言:『今年正 月九日赦 書,敘法 未復舊官 者,滿三 期聽


一敘。即已得正 官者【三 】,每敘 轉官【四】。如選 人到銓日 及年限【五】,即 更與敘用 。
按選人 常敘,如 未復舊資 ,須一任 ,回到吏 部日及年 限,方許 再敘。今非次赦恩 ,特
理三期 ,欲不以 到部為限 ,並與併 敘【六】,內見任 人,據所 敘官資與 寄理,仍 支所
敘官俸。』」從 之 。

   供備庫副 使兼閤門 通事舍人 文貽慶為 奉議郎、 都官員外 郎。(貽 慶,彥博 第二


子。)

  司 馬光上疏 曰:

臣 竊 見先 帝 聰 明睿 智 , 勵精 求 治 ,思 用 賢 輔, 以 致 太平 , 委 而任 之 , 言行 計 從 ,
人莫能 間。雖周 成王之任 周公,齊 桓公之任 管仲,燕 昭王之任 樂毅,蜀 先主之任 諸葛
亮,殆 不能及。斯不世出 之英主, 曠千載而 難逢者也 。不幸所 委之人, 於人情物 理多
不通曉 ,不足以 仰副聖志 。又足己 自是,謂 古今之人 皆莫己如 ,不知擇 祖宗之令 典,
合天下 之嘉謀, 以啟迪清 衷,佐佑 鴻業,而 多以己意 輕改舊章 ,謂之新 法。

其人意 所欲為, 人主不能 奪,天下 莫能移。與之 同者援引 登青雲, 與之異者 擯斥


沈溝壑 ,專欲遂 其很心, 不顧國家 大體。人之常情, 誰不愛富 貴而畏刑 禍,於是 搢紳
士大夫 望風承流 ,競獻策 畫,務為 奇巧,捨 是取非, 興害除利 。名為愛 民,其實 病民 ,
名為益 國,其實 傷國。作青苗、免役、市易、賒貸等法, 以聚斂相 尚,以苛 刻相驅, 生
此厲階 ,迄今為 梗。

又有邊 鄙之臣, 行險徼幸 ,大言面 欺,輕動 干戈,妄 擾蠻夷。夫兵 者,國之 大事 ,


廢興存 亡,於是 乎在。而其人苟營 一身之官 賞,不顧 百姓之死 亡、國家 之利病, 輕慮
淺謀, 發於造次 。御軍無 法,僅同 兒戲;深 入敵境, 坐守孤城 ,糧運既 竭,狼狽 奔潰 。
築塞極 邊,功猶 未畢,輕 敵不備, 闔城塗地 。使兵夫 數十萬, 暴骸於曠 野;資仗 巨億 ,
棄損於 異域。

又有生 事之臣, 欲乘時干 進,建議 置保甲、戶馬、保馬,以資 武備。變茶、鹽、鐵冶


等法, 增家業侵 街商稅等 錢,以供 軍須。遂使九土之 民,失業 困窮,如 在湯火。此皆
羣臣躁 於進取, 惑誤先帝 ,使利歸 於身,怨 歸於上, 非先帝之 本志也。

臣 荷 先帝 大 恩 ,常 思 報 效, 嚮 在 朝廷 之 時 ,屢 言 新 法非 便 , 觸忤 權 貴 ,冒 犯 眾
怒,爭 辯非一。先帝憐其 孤忠,不 以為罪, 仍蒙寵擢 ,寘之樞 廷。臣以 所言未行 ,力
辭不受 。臣非惡 富貴而好 貧賤,正 欲感寤先 帝,知臣 為國不為 身,庶幾 采納狂瞽 ,使
百姓獲 安,基扃 永固而已 。既又自 乞宂官, 退伏閭里 ,雖身處 于外,區 區之心, 晨夕
寤寐, 何嘗不在 先帝之左 右。所以 不敢自赴 闕廷如此 之久者, 亦猶辭樞 廷之志也 。

熙寧七 年,歷時 不雨,先 帝遇災而 懼,深自 刻責,誕 布詔書, 廣開言路 。臣當是


時,不 勝踴躍, 極有開陳 。而建議 之臣,知 所立之法 不合眾心 ,天下之 人必盡指 其非 ,
恐先 帝覺寤, 而己受誤 國之罪, 伏欺罔之 刑,乃勸 先帝繼下 詔書,言 新法已行 ,必
不可動 。臣之所 言,正為 新法,若 不可動, 臣尚何言 ?自是閉 口,不敢 復預朝廷 論議
十有一 年矣。然每睹 生民之愁 怨,憂社 稷之阽危 ,於中夜 之間【七】,一念 及此,未
嘗不失 聲拊心也 。葵藿之 志,猶望 先帝一賜 召對,訪 以外事, 得吐心極 言,退就 斧鉞 ,
死無所 憾。不意 上天降禍 ,先帝升 遐,臣之 寸誠,無 由披露, 鬱抑憤懣 ,自謂終 天。
及奔喪 至京,乃 蒙太皇太 后陛下特 降中使, 訪以得失【八】,是臣積年 之志一朝 獲伸 ,
感激悲 涕,不知 所從。

顧 天 下事 務 至 多, 臣 思 慮未 熟 , 不敢 輕 有 條對 , 但 乞下 詔 , 使吏 民 皆 得實 封 上
言,庶 幾民間疾 苦,無不 聞達。既而聞有旨 罷修城役 夫,撤詗 邏之卒, 止御前造 作,
京城之 人,已自 歡躍。及臣歸西京 之後,繼 聞斥退近 習之無狀 者,戒飭 有司奉法 失當 、
過為 煩擾者, 罷物貨等 場及民所 養戶馬, 又寬保馬 年限,四 方之人, 無不鼓舞 !聖
德傳布 ,一日千 里,頌歎 之聲,如 出一口, 溢于四表 。乃知太 皇太后陛 下深居禁 闥,
皇帝 陛下雖富 於春秋, 天下之事 ,靡不周 知,民間 眾情,久 在聖度, 四海羣生 ,可
謂幸甚 !凡臣所 欲言者【 九】,陛 下略已行 之,臣稽 慢之罪, 實負萬死 !
夫 為 政在 順 民 心, 苟 民 之所 欲 者 與之 , 所 惡者 去 之 ,如 決 水 於高 原 之 上, 以 注
川谷, 無不行者 。苟或不 然,如逆 阪走丸, 雖竭力以 進之,其 復走而下 可必也。今新
法之弊 ,天下之 人,無貴 賤愚智皆 知之,是 以陛下微 有所改, 而遠近皆 相賀也。然尚
有病民 傷國,有 害無益者 ,如保甲 、免役錢 、將官三 事,皆當 今之急務 ,釐革所 宜先
者。臣今別具狀 奏聞,伏 願決自聖 志,早賜 施行。議者必曰:「孔子稱 :『孟莊子之 孝,
其他可 能也,其 不改父之 臣與父之 政,是難 能也。』又曰 :『三年無改 於父之道 ,可 謂
孝矣。
』」彼謂無害 於民、無損於 國者,不 必以己意 遽改之耳。 必若病民傷 國,豈可 坐
視而不 改哉?易 曰:「幹 父之蠱, 有子,考 無咎。」象曰:「幹父之蠱 ,意承考 也。」 蠱
者,事 有蠱敝而 治之也。幹父之蠱 ,跡似相 違,意則 在於承繼 其業,成 父之美也 。又
曰:「裕父 之蠱,往 見吝。」象曰:「裕父 之蠱,往 未得也。」裕者, 益饒之名 也【一○】 。
若不 忍違異, 益父之過 ,往而不 返,未為 得宜也。 昔漢文帝 除肉刑, 斬右趾者 棄市
【一一】,笞五百者 多死;景 帝元年即 改之,笞 者始得全。 武帝作鹽鐵、 榷酤、均輸 等
法,天 下困弊, 盜賊羣起 ;昭帝用 賢良文學 之議而罷 之,後世 稱明。唐代宗縱宦 官公
求賂遺 ,置客省 拘滯四方 之人;德 宗立未三 月,悉禁 止罷遣之 ,時人望 致太平。德宗
晚年有 宮市,五 坊小兒暴 橫為民患 ,鹽鐵月 進羨餘; 順宗即位 ,皆罷之 ,中外大 悅。
是皆 改父之政 而當者, 人誰非之 哉?況先 帝之志本 欲求治, 而羣下干 進者,競 以私
意紛更 祖宗舊法 ,致天下 籍籍如此 ,皆羣臣 之罪,非 先帝之過 也。

為今之 計,莫若 擇新法之 便民益國 者存之, 病民傷國 者悉去之 。使天下曉然 知朝


廷子 愛黎庶之 志,吏之 苛刻者必 變而為忠 厚,民之 離怨者必 變而為親 譽,德業 光榮 ,
福祚無 窮,豈不 盛哉?夫 天子之孝【一二】,在於得 萬國之歡 心以事其 親,儻措 置如
此, 歡心孰大 焉?事親 孰備焉? 不然,今 幅員之內 ,所在嗷 嗷,有倒 垂之急, 延頸
傾耳, 以俟改法 ,庶得蘇 息。若朝廷不 以為意, 日復一日 ,萬一遇 千里之蝗 旱【一三】,
公私 匱竭,無 以相救, 失業之民 ,蜂起為 盜,安知 無姦雄乘 之而動, 則國家有 累卵
之危。申屠剛曰 :「未至 豫言,固 常為虛, 及其已至 ,又無所 及。」朝廷當此之 際, 解
兆民 倒垂之急 ,救國家 累卵之危 ,豈暇必 俟三年然 後改之哉 !況今軍 國之事, 太皇
太后 陛下權同 行處分, 是乃母改 子之政, 非子改父 之道也, 何憚而不 為哉?惟 聖明
裁察!

其乞罷 保甲曰:

臣竊以 兵出民間 ,雖云古 法,然古 者八百家 纔出甲士 三人、步卒七 十二人, 閑民


甚多, 三時務農 ,一時講 武,不妨 稼穡。自上世相承 ,習以為 常,民不 驚擾。自兩司
馬以上 ,皆選賢 士大夫為 之,無侵 漁之患, 故卒乘輯 睦,動則 有功。今籍鄉村之 民,
二丁取 一,以為 保甲,皆 授以弓弩 ,教之以 戰陳,是 農民半為 兵也。三四年來, 又令
河北、河東 、陝西置都教 場,無問 四時,每 五日一教 。特置使者比 監司,專 切提舉, 州、
縣不得 關預。每一丁教閱 ,一丁供 送,雖云 五日,而 保正長以 泥堋除草 為名,日 聚教
場,得 賂則縱之 ,不則留 之,是三 路耕耘收 穫稼穡之 業,幾盡 廢也。

自 唐 開元 以 來 ,民 兵 法 壞, 戍 守 戰攻 , 盡 募長 征 兵 士, 民 間 何嘗 習 兵 ?夫 兵 者
凶器, 聖人不得 已而用之 。國家承 平百有餘 年,四夷 順服,戴 白之老不 識兵革, 一旦
畎畝之 人,忽皆 戎服執兵 ,奔驅滿 野,見者 孰不驚駭 ?耆舊歎 息,以為 不祥。事既草
創,調 發無法, 比戶騷擾 ,不遺一 家。又巡檢、指使 ,按行鄉 村,往來 如織;保 正、保
長,依 倚弄權, 坐索供給 ,多責賂 遺,少不 副意,妄 加鞭撻, 蠶食行伍【一四】,不
知紀極 。中下之 民,罄家 所有,侵 肌削骨, 無以供億 ,愁苦困 弊,靡所 投訴,流 移四
方,襁 屬盈路。

又朝廷 時遣使者 徧行按閱 ,所至犒 設賞賚, 靡費金帛 ,以巨萬 計。此皆鞭撻 平民


銖兩丈 尺而斂之 ,一旦用 之如糞土 。而鄉村 之民,但 苦勞役, 不感恩澤 。臣不知 設保
甲於農 民之勞既 如彼,國 家之費又 如此,終 將何所用 哉?若使 之捕盜賊 、衛鄉里 ,則
何必如 此之多? 若使之戍 邊境、征敵國,則 彼國之民 ,以騎射 為業,以 攻戰為俗 ,自
幼及 長,更無 他務;中 國之民, 生長太平 ,服田力 穡,雖復 授以兵械 ,教之擊 刺,
在教場 之中,坐 作進退, 有似嚴整 ,必若使 之與敵人 相遇,填 然鼓之【一五】,鳴鏑
始交, 其奔北潰 敗,可以 前料,決 無疑也。是猶驅羣 羊而戰豺 狼也。當是時,豈 不誤
國事 乎?又悉 罷三路巡 檢下兵士 及諸縣弓 手,皆易 以保甲, 令主簿兼 縣尉,但 主城
市以裏【一六】;其鄉村 盜賊,悉 委巡檢, 而巡檢兼 掌巡按保 甲教閱, 朝夕奔走 ,猶
恐不辦 ,何暇逐 捕盜賊哉 ?

又保甲 中往往有 自為盜者 ,亦有乘 保馬行劫 者,然則 設保甲、保馬 本欲除盜 ,乃


更資盜 也。書曰:「民惟 邦本,本 固邦寧。」又曰:「可 畏非民。」夫川涸 魚逝,林 燔鳥 飛,
民喪其 生業,無 以自存, 赴訴不受 ,失其所 依,安得 不去而為 盜哉?

自教閱 保甲以來 ,河東、陝西 、京西盜賊已 多,至敢 白晝公行 ,入縣鎮 ,殺官吏 。


官軍追 討,經歷 歲月,終 不能制。況三路未 至大饑, 而盜賊已 昌熾如此 ,萬一遇 數千
里之蝗 旱,而失 業饑寒、武藝成就 之人,所 在蜂起以 應之,其 為國家之 患,可勝 言哉 !
此非小 事,不可 以忽。夫奪其衣食 ,使無以 為生,是 驅民為盜 也;使比 屋習戰, 勸以
官賞, 是教民為 盜也;又 撤去捕盜 之人,是 縱民為盜 也。其謀 國如此, 果為利乎 ,害
乎?

且嚮者 干進之士 ,說先帝 以征伐四 夷、開邊拓土 之策,故 立保甲、戶馬 、保馬等法 。


近者登 極赦書節 文云:「應緣 邊州軍, 仰逐處長 吏并巡檢、使臣、鈐轄、兵士及 邊上人
戶,不 得侵擾外 界,務要 靜守疆場 ,勿令騷 擾。」此蓋聖意欲 惠綏殊方 ,休息中 國 ,
華夷之 人,孰不 歸戴!然 則保甲、戶馬 復何所用 哉【一七】?今雖罷戶 馬,寬保 馬,而
保甲猶 存者,蓋 未有以其 利害之詳 奏聞者也 。

臣 愚 以為 宜 悉 罷保 甲 使 歸農 , 召 提舉 官 還 朝, 量 逐 縣戶 口 , 每五 十 戶 置弓 手 一
人【一 八】,略依緣 邊弓箭手 法,許蔭 本戶田二 頃,悉免 其稅役。除出 賊地分嚴 加科罰
及令出 賞錢外, 其賊發地 分更不立 三限科校 ,但令捕 賊給賞。若獲賊數 多及能獲 強惡
賊人者 ,各隨功 大小遷補 職級,或 補班行, 務在優假 弓手,使 人勸募。然後募本 縣鄉
村戶有 勇力武藝 者投充, 計即今保 甲中有勇 力武藝者 ,必多願 應募。若一人闕額 ,有
二人以 上爭投者 ,即委本 縣令尉選 武藝高強 者充。或武藝衰退 者,許他 人指名與 之比
較,若 武藝勝於 舊者,即 令充替, 其被替者 ,更不得 蔭田。如此,則不 必教閱, 武藝
自然精 熟。一縣 之中,其 壯勇者既 為弓手, 其羸弱者 雖使為盜 亦不能為 患。仍委 本州
及提點 刑獄常切 按察【一九】,令 佐有取捨 不公者, 嚴行典憲 。若召募不足 ,即且於 鄉
村戶上 ,依舊條 權差,候 有投名者 即令充替 。其餘巡檢兵 士、縣尉弓手 、耆長壯丁逐 捕
盜賊, 並乞依祖 宗舊法。

又乞罷 免役曰【 二○】:


臣竊以 百姓出力 以供在上 之役,蓋 自古及今 ,未之或 改。熙寧中, 執政者以 為百
姓惟苦 差役破產 ,不憚增 稅,乃請 據家貲高 下【二一】,各令 出錢雇人 充役。按因差 役
破產者 ,惟鄉戶 衙前有之 ,自餘散 從、承符、弓手、手力、耆戶長、壯丁, 未聞破產 者
也。其鄉戶衙前 所以破產 者,蓋由 山野愚戇 之人,不 能幹事, 使之主管 官物,或 因水
火損敗 ,或為上 下侵欺, 是致欠折 ,備償不 足,有破 產者。至於長名衙 前,久在 公廷 ,
勾當精 熟,每經 重難差遣 ,積累分 數,別得 優輕場務 酬獎,往 往致富, 何破產之 有!

夫 差 役出 於 民 ,錢 亦 出 於民 , 今 使民 出 錢 雇役 , 何 異割 鼻 飼 口? 朝 三 暮四 , 於
民何所 利?又嚮 者役人皆 上等戶為 之,其下 等單丁、女戶及品 官、僧道 ,本來無 役,
今更使 之一槩輸 錢,則是 賦斂愈重 ,非所以 寬之也。故自行免 役法以來 ,富室差 得自
寬,而 貧者困窮 日甚,殆 非所以抑 兼并,哀 惸獨,均 賦役也。又監司、守令之不 仁者 ,
於雇 役人之外 ,多取羨 餘,或一 縣至數萬 貫,以冀 恩賞,規 進取,不 顧為民世 世之
患。又國家舊制 所以必差 青苗戶充 役人者, 為其有莊 田、家屬 ,有罪難 以逃亡, 故頗
自重惜 。今雇浮 浪之人充 役,常日 恣為不法 ,一旦事 發,單身 竄匿,何 處州、縣不可
投名? 又農家所 有,不過 穀帛與力 ,自古賦 役,無出 三者。自行新法以 來,青苗 、免
役錢及 賦斂,多 責見錢。錢非 私家所鑄 ,要須貿 易外求【二二】,豐歲 穀賤,已 自傷農 ,
況迫於 期限,不 得半價, 盡糶所收 ,未能充 數,家之 餱糧,不 暇更留。若值凶年 ,則
又無 穀可糶, 人人賣田 ,無所可 售,遂至 殺牛賣肉 ,伐桑鬻 薪,來年 生計,不 敢復
議,此 農民所以 重困也。又錢者流 通之物, 故謂之泉 布。比年 以來,物 價愈賤而 閭閻
益困, 所以然者 ,錢皆聚 於官中, 民間乏錢 ,貨重物 輕。借使 有人鬻薪 糴米,米 價雖
賤,薪 價亦賤故 也。

臣愚以 為宜悉罷 免役錢, 其州、縣諸色 役人,並 依舊制, 委本縣令 佐揭簿定 差,


替見雇 役人。其衙前,先 召募人投 充長名, 召募不足 ,然後差 鄉村人戶 。每經歷 重難
差遣, 依舊以優 輕場務充 酬獎。所有見在免 役錢,撥 充州、縣常平本錢 ,以戶口 為率 ,
存三年 之蓄,有 餘則歸轉 運司。凡免役之法 ,縱富強 應役之人 ,征貧弱 不役之力【二
三】,利於富者 不利於貧 者。及今 耳目相接 ,猶可復 舊,若更 年深,富 者安之, 民不
可復差 役矣。又乞罷 將官曰: 臣伏以州 、縣者百姓之 根本,長 吏者州、縣之 根本,根 本
危,則 枝葉何以 得安,故 自古以來 ,凡置州 郡,必嚴 其武備, 設長吏, 必盛其侍 衛。
非以重 其權,驕 其人也, 乃所以安 百姓,衛 朝廷也。秦懲周室 幹弱枝彊 之弊,既 滅六
國,以 為天下不 復用兵, 雖分三十 六郡,置 郡守,更 以御史監 之。隳名 城,銷兵 器,
束以苛 法,舉動 施為,皆 不得自專 。是以陳 勝、吴廣 以匹夫奮 臂大呼, 郡縣莫能 制,
多殺長 吏以應之 。雖由其 殘虐取亡 ,亦守令 無權無兵 之所致也 。晉武帝 平吴,亦 以為
天下既 一,兵無 所用,悉 去州郡兵。陶璜、山濤 皆言州郡 武備不可 廢,帝不 聽。及永寧
以後, 盜賊羣起 ,州郡無 備,不能 擒制,天 下遂大亂 。夫兵者 ,所以威 不軌而昭 文德 ,
誰能去 兵?州縣 無虞,則 國家安矣 ;州、縣 不守,則 國家危矣 。

臣竊見 國朝以來 ,置總管 、鈐轄、都監押為 將帥之官 ,凡州、縣有 兵馬者, 其長吏


未嘗不 兼同管轄 。蓋知州 即一州之 將,知縣 即一縣之 將故也。先帝欲征 伐四夷, 患諸
州兵官 不精勤訓 練,士卒 懈弛,於 是有建議 者,請分 河北、陝西、河東、京東、京西等
路諸軍 若干人為 一將,別 置將官, 使之專切 訓練。其逐州總管 以下及知 州、知縣 皆不
得關預【二四】。及有差使, 量留羸弱 下軍及剩 員,以充 本州官白 直及諸般 差使。其 餘
禁軍, 皆制在將 官,專事 教閱。
臣 愚 以為 職 事 修舉 , 在 於擇 人 , 不在 設 官 ,苟 不 得 其人 , 雖 將官 亦 何 所為 ? 況
今之將 官,即向 之為總管 等者也【二五】,豈為總管 等則不能 舉職,為 將官乃能 舉職
乎?此 徒變易其 名,無益 事實,非 惟無益【二六 】,兼復有害 。凡設官分職 ,當上下 相
維,如 身之使臂 ,臂之使 指,紀綱 乃立。今為州、縣長吏及總 管等【二 七】,而於所 部
士卒有 不相統攝 、不得差 使,殆如 路人者。至於倉庫 守宿,街 市巡邏, 亦皆乏人 ,雖
於條許 差將下兵 士,而州 、縣不得 直差,須 牒將官, 將官往往 占護,不 肯差撥。萬一
有非常 之變,州 、縣長吏 何以號令 其眾【二 八】,制 禦姦宄哉 ?

又頃歲 以來,自 轉運使、知州 以下白直 及迎送之 人,日朘 月減,出 入導從, 本為


蕭條【二九】,供承 荷擔,有 所不給, 觀望削弱 ,無以威 服吏民。臣略 舉目睹一 事,以
證其餘 ,西京城 郭周圍數 十里,卑 薄頹闕, 犬豕可踰 ,又瀍、洛二水交 貫其中, 每夜
諸門扃 鐍雖嚴, 而灘流之 際,人皆 可以平行 往來。其屬水南北 巡檢下所 管兵士, 除出
軍外, 餘數不多 ,通判以 下諸官白 直,來往 防送,倉 庫守宿, 街市巡邏 ,盡出其 間。
向者 先帝違豫 ,敕西京 留守親詣 嵩山起建 道場,其 將下禁軍 充白直者 ,於條皆 不得
出城經 宿,所留 者剩員七 八人而已 。西京, 天子別都 也,其守 禦不固如 此;留守 ,前
宰相重 官也,其 侍衛單寡 如此。況僻小 州、縣,其守 禦之備, 侍衛之眾 ,可知矣 。萬一
有凶狡 之賊,驅 烏合之眾 ,突入城 邑,或戕 賊長吏【三○】,以焚燒廬 舍,殺掠 吏民 ,
將何以 制之哉? 此則天下 太平之久【三一】,習俗淳 厚,羣心 安固,賊 不測虛實 ,膽
智怯弱 ,故未敢 為之耳! 豈可忽略 ,謂之必 無而不為 之備哉?

  今 獨緣邊州 、軍城隍 完固,士 卒眾多, 可以守禦 。自餘腹 內州縣, 既無深溝 高城 ,


又乏 士卒,羣 盜猝至, 何以責其 竭節守義 ,不棄城 竄匿,或 以酒食迎 賊,以甲 兵獻
賊,斂 民財以賂 賊者乎? 羣盜尚爾 ,況敵人 傾國大舉 ,長驅而 來者哉? 易曰:「君子
安不忘 危,存不 忘亡,治 不忘亂。」兵法曰 :「不恃敵之 不我犯, 恃我之不 可犯。」國 家
豈可恃 即日平寧 ,晏然高 枕,不以 為慮,謂 其必不敢 來乎?臣 愚以為河 北、陝西 、河
東、京西等 路腹內州 縣【三二】,宜以漸候 豐年農閒 之際【三三】,委提點 刑獄與本 處
長吏相 度,各修 築所治之 城。州城稍高 ,縣城次 之【三四】,不必廣大。所以然 者,高
則難踰 ,小則易 守故也。其緣 邊屯駐兵 士【三五】,遇春夏無 事之際, 委經略安 撫使與
轉運 使,公共 商議,量 減放歸; 住營州軍 ,或於內 地就糧, 勿聽怯懦 將帥多有 虛占 ,
以自守 衛。其腹 內州軍, 量其大小 緊慢,大 藩常留千 餘人,小 州亦留數 百人,不 得差
發往別 州軍。見兵不 足,即時 招添。悉罷將 官,其逐 州、縣禁軍, 並委長吏 與總管等 同
共提舉 教閱【三 六】,及 諸處差使【三七】,其有不 能精勤【三八】,致士卒懈 弛者,委
提點刑 獄常切按 察聞奏, 嚴行責降 。仍令逐 州各選有 勇力武藝 之人充弓 手,以守 衛城
邑【三九】,討捕盜 賊。其州、縣吏所給白 直迎送之 人,皆如 嘉祐編敕 以前之數。 如此
力可 以守,然 後遇寇盜 之至,責 其棄城等 罪而誅之 ,彼亦甘 心矣!( 孫升君孚 談圃
云:溫 公大更法 令,傅欽 之、蘇子 瞻密言宜 慮後患, 溫公起立 ,拱手仰 視,厲聲 曰:
「天若祚宋 ,必無此 事。」二人語塞而 去。方其病也 ,猶肩舁 見呂申公 ,議改都 省。臨 終,
牀簀蕭 然,惟枕 屏有役書 一卷【四○】。按「天 若祚宋, 必無此事」 ,邵伯溫亦 載此 語,
但不載 語誰。 今附元祐元 年九月一 日溫公卒 時,因光 「以母改 子」,并 附注于此 。)

  是 月,承事 郎司馬康 為祕書省 正字,以 康與修資 治通鑑故 也。(此 據康所授 正字


告,舍 人錢勰行 詞曰:名 臣之子, 涵濡義訓 ,紬書來 上,豫有 勤勩、擢陞書省, 益思
淬礪。 范祖禹銘 康墓云: 以韓絳薦 ,擢正字 ,元年五 月二日遷 校書。)
  朝 奉郎、新知淄州趙 子幾提舉 崇福宮, 言者論子 幾風疾昏 耄,不可 復授以郡 故也 。
(密疏 四月事。 )

  監 察御史安 惇奏:「訪聞 荊湖南、北兩 路采買修 京城木植 ,內侍高 品、甘承立於 逐


路製造 上供生活 ,以和雇 為名,強 役工匠, 非法殘害 ,死者甚 眾。加以 藉勢營私 ,為
害不一 。方朝廷 以忠厚之 政,子養 萬民,而 承立小臣 ,敢肆貪 暴,公議 不容。伏望聖
慈委官 審察,如 有實,乞 賜施行。」詔令荊 湖北路轉 運司體量 詣實聞奏 。(密疏四月 事,
今附月 末。六月 二十四日 ,押承立 赴湖北取 勘。)

注 釋
  【一】神宗 原作「哲宗」。按本書 義例,前 帝崩逝, 嗣帝即位 尚未逾年 改元,下 卷 卷
首標題 均仍為前 帝,見卷 四二、卷九九 、卷一九九。又按 神宗逝於 元豐八年 三月戊戌 ,
在卷 三五三, 其後哲宗 嗣立,至 卷三六四 始記改元 元祐,則 自卷三五 四至三六 三共
十卷, 卷首標題 均應為神 宗。原刊 卷三五四 作神宗不 誤,自本 卷起則均 作哲宗, 顯與
義例不 合。且本 書目錄, 上述十卷 ,亦均作 神宗。現為全書前 後統一, 並與目錄 相符 ,
將「哲 宗」改為 「神宗」 ,以下卷 三五六至 卷三六三 同改。
  【二】民戶 欠去年夏 稅租「夏 稅租」 ,閣本及治 蹟統類卷 一八宣仁 垂簾聖政 均作
「夏秋 稅」 。
  【 三】即已 得正官者 「正」原 作「止」 ,據閣本 及宋會要 職官七六 之一八改 。
  【 四】每敘 轉官上引 宋會要「 轉」下有 「一」字 。
  【 五】如選 人到銓日 及年限同 上書「及 」下有「 一」字。
  【 六】並與 併敘同上 書「敘」 下有「外 」字。
  【七】於中 夜之間「於」上原 衍「惟」字,據閣 本及溫國 文正司馬 公文集卷 四六乞去
新法之 病民傷國 者疏刪。
  【 八】訪以 得失「以 」,閣本 作「求」 。
  【九】凡臣 所欲言者「者」字原脫,據 溫國文正 司馬公文 集卷四六 乞去新法 之病民
傷國者 疏及續通 鑑卷七八 補。
  【 一○】益 饒之名也 「益饒」 ,上引溫 國文正司 馬公文集 作「饒益」 。
  【一一】斬右趾者棄 市「者」字原脫, 據閣本、漢書卷二 三刑法志 、上引溫 國文正司
馬公文 集及續通 鑑卷七八 補。
  【一二】夫天子 之孝「天 子」原作「天 下」,據閣本 及上引溫 國文正司 馬公文集 改。
  【 一三】萬 一遇千里 之蝗旱上 引溫國文 正司馬公 文集「千 」上有「 數」字。
  【一四 】蠶食行伍「伍」原作「位 」,據閣本、上引 溫國文正 司馬公文 集及宋史 卷一九
二兵志 改。
  【 一五】填 然鼓之「 填」原作 「頓」, 據上引溫 國文正司 馬公文集 及宋史改 。
  【 一六】但 主城市以 裏「城」 ,同上書 均作「草」 。
  【一七】然則保甲戶 馬復何所 用哉上引 溫國文正 司馬公文 集「戶馬 」下有「保馬」二
字。
  【一八】每五十戶置 弓手一人 「十」原作「千」,據閣本 及宋史卷 一九二兵 志改。
  【一九】仍委本 州及提點 刑獄常切 按察「切」字原脫 ,據上引 溫國文正 司馬公文 集
補。
  【 二○】又 乞罷免役 曰「曰」 原作「田 」,據閣 本改。
  【二一】乃請據家貲 高下「請 」原作「諸」,據 閣本及溫 國文正司 馬公文集 卷四七乞
罷免役 狀改。
  【二二】要須貿易外 求「貿」原作「質 」,據上 引溫國文 正司馬公 文集及宋 史卷七七
食貨志 改。
  【 二三】征 貧弱不役 之力「力 」,上引 溫國文正 司馬公文 集作「戶」 。
  【二四】其逐州 總管以下 及知州知 縣皆不得 關預「逐」上原衍「有」字,據閣本 及上
引溫國 文正司馬 公文集刪 。
  【 二五】即 向之為總 管等者也 「之」字 原脫,據 同上書補 。
  【 二六】非 惟無益「 惟」原作 「為」, 據同上書 改。
  【二七】今為州 縣長吏及 總管等「長」原作「之」,據上引溫 國文正司 馬公文集 改。
  【二八】州縣長吏何 以號令其 眾「長」原作「將 」,據閣 本及上引 溫國文正 司馬公文
集改。
  【 二九】本 為蕭條「 本」,上 引溫國文 正司馬公 文集作「 大」 。
  【 三○】或 戕賊長吏 上引溫國 文正司馬 公文集「 戕」上有 「刼質」 二字。
  【 三一】此 則天下太 平之久「 則」,上 引溫國文 正司馬公 文集作「 特」 。
  【三二】 河北陝西河 東京西等 路腹內州 縣上引溫 國文正司 馬公文集 「京西」 上有
「京東 」二字。
  【 三三】宜 以漸候豐 年農閒之 際上引溫 國文正司 馬公文集 「閒」作 「安」 。
  【 三四】縣 城次之「 城」原作 「則」, 據閣本及 上引溫國 文正司馬 公文集改 。
  【 三五】其 緣邊屯駐 兵士「兵 士」原作 「軍士」 ,據同上 書改。
  【三六】並委長吏與 總管等同 共提舉教 閱「委」原作「悉 」,據上 引溫國文 正司馬公
文集改 。
  【 三七】及 諸處差使 「處」, 上引溫國 文正司馬 公文集作 「多」 。
  【 三八】其 有不能精 勤「精勤 」,上引 溫國文正 司馬公文 集作「勤 飭」 。
  【 三九】以 守衛城邑 「守」字 原脫,據 閣本及上 引溫國文 正司馬公 文集補。
  【 四○】惟 枕屏有役 書一卷「 屏」,孫 公談圃作 「間」。
 

卷三 百五十 六 元豐八年 (乙丑 , 1085)

起神宗元豐八年五月盡其月

  五 月癸巳朔 ,中大夫 、寶文閣 待制錢暄 卒。

  甲 午,詔太 皇太后母 韓越國太 夫人凡賜 給倍常儀 【一】 。

  皇 城使、榮州團 練使、知府州 、兼河東第十 二將折克 行言:率 兵入西界 夜戰,翌


日克捷 ;崇儀副 使、權管 勾麟府路 軍馬公事 邢佐臣言 :第一將 訾虎率兵 入西界聚 星泊 、
滿朗, 戰勝,獲 首四百級 、偽鈐轄 一人。詔有功當賞 者,經略 司書空名 遷官宣劄 行賞 ,
自朝廷 推恩,即 具功狀以 聞。(四 月十七日 出兵。)

  昭 宣使、昌 州刺史、 入內押班 梁從吉代 宋用臣提 舉皇城。


  乙 未,禮部 言,貢院 以合格進 士鄭奕、江嶼 、劉正夫入章 犯高兖王 諱,駮放 。丙申,
太皇太 后曰:「此舉人未 通知,特 與收錄。」蔡確曰 :「法當 黜,以事 初過誤, 恕之 足
彰盛德。」乃聽 依例附牓 末。(正 夫,衢州 人。 )

  詔 曰:「蓋 聞為治之 要,納諫 為先,朕 思聞讜言 ,虛己以 聽。凡內 外之臣, 有能


以正論 啟沃者, 豈特受之 而已,固 且不愛高 爵厚祿【二】,以 奨其忠。設其 言不當于 理,
不切于 事,雖拂 心逆耳, 亦將欣然 容之,無 所拒也。若乃陰有 所懷,犯 非其分, 或扇
搖機 事之重, 或迎合已 行之令, 上則觀望 朝廷之意 以徼倖希 進,下則 衒惑流俗 之情
以干取 虛譽,審 出於此而 不懲艾, 必能亂俗 害治。然則黜罰之 行,是亦 不得已也 。顧
以即 政之初, 恐羣臣未 能徧曉, 凡列位之 士,宜悉 此心,務 自竭盡, 朝政闕失 ,當
悉獻所 聞,以輔 不逮。宜令御 史臺出牓 朝堂。」(舊錄云 :上新即 位,姦人 乘隙誣謗 ,
宰臣蔡 確患之, 請降是詔 。然其後 上書詆訕 ,無復忌 憚。臣等 辨曰:哲 宗新即位 ,司
馬光上 言:「近 年以來, 風俗頹弊 ,士大夫 以偷合苟 容為智, 以危言正 論為狂, 下情
蔽而不 上通,上 澤壅而不 下達,請 明下詔書 ,廣開言 路。」從之。時用 事之臣方 持兩 端,
而草詔 者希望風 旨,名曰 求言,而 實設六條 以拒之。會光入覲 ,上以詔 書示之。光上
疏言:「詔書求 諫,而逆 以六事防 之,是詔 書始於求 諫而終於 拒諫也【三】,宜 刪去中
間一節。」未幾 ,果別下 詔。今實書其 事,自「上新 即位」至「無復忌 憚」三十一字 ,並 去
之。)

  詔 ,新知陳 州、資政 殿學士、 中大夫司 馬光過闕 ,令入見 。

   先是,光 又上疏乞 開言路, 曰:臣昨 在京師, 伏蒙太皇 太后不以 臣愚疏無 取,


遣使 訪以得失 ,豈惟微 臣有千載 一遇之幸 ,中外聞 之,踴躍 相慶,以 為言路將 開,
下情得 以上通, 太平之期 ,指日可 待也。當是時,臣 未暇備論 天下之事 ,先陳所 急,
於三 月三十日 上言,以 近歲風俗 頹弊,士 大夫以偷 合苟容為 智,以危 言正論為 狂,
致閭閻 愁苦而上 不得知, 明主憂勤 而下無所 訴。公私 兩困,盜 賊已繁, 宜下詔書 ,不
以有官 無官之人 ,有知朝 政闕失及 民間疾苦 者,並許 進實封狀 ,鼓院、檢院、州軍長
吏不得 抑退。其義精當者 ,行其言 而顯其人 ,狂愚鄙 陋者,報 聞罷去, 亦不加罪 。又
於四月 二十一日 復上言:「皇帝陛 下初即政 ,於用人 賞罰尤不 可不當。夫諫諍之 臣,
人主之 耳目也, 不可一日 無之。說命曰:『若跣 弗視地, 厥足用傷。』設有人閉 目而 塞
耳,跣 足而疾趨 ,前遇險 阻,能無 傷乎?賈 山有言:『人主之 威,非特 雷霆也; 勢重 ,
非特 萬鈞也。 開道而求 諫,和顏 色而受之 ,用其言 而顯其身 ,士猶恐 懼而不敢 自盡
【四】,況震之 以威,壓 之以重乎 !』」頃者王安石 秉政,欲 蔽先帝聰 明,專威 福, 行
私意, 由是深疾 諫者,過 於仇讎, 嚴禁誹謗 ,甚於盜 賊。是以 天下之人 以言為諱 ,百
姓愁苦 無聊,靡 所控告, 致怨謗之 語,上及 先帝。臣常痛心泣 血,思救 其失,是 故首
乞下詔 開言路, 以通下情 。臣謂羣 臣苟有肯 進言者, 陛下必加 褒擢,以 勸來者, 此乃
古人市 駿骨、揖怒蛙 之意也。召誥 曰:「王乃初 服,嗚呼 !若生子 ,罔不在 厥初生, 自
貽哲命。」今皇帝陛 下新即位 ,太皇太 后陛下初 垂簾,天 下之人莫 不屬目傾 耳。臣自 到
西京 以來,朝 夕伏聽朝 廷惟新之 政,以為 必務明四 目,達四 聰,以發 天下積年 憤鬱
之志。今開言路 之詔,既 不聞頒於 四方,而 太府少卿 宋彭年言 ,在京不 可不並置 三衙
管軍臣 僚【五】;水部員 外郎王諤 乞令依保 馬元立條 限,均定 逐年合買 之數,又 乞令
太學增 置春秋博 士,使諸 生肄業。朝廷以非 其本職而 言,各罰 銅三十斤 。臣忽聞 之,
悵然失 圖,憤悒 無已。臣非私 於二人, 直為朝廷 惜治體耳 【六 】!夫阿意箝 口,容身
竊祿, 此小臣之 利也。威福在己, 人莫敢言 ,此大臣 之利也。然民怨於 下而不聞 ,國
家阽危 而不知, 於陛下有 何利哉? 彼宋彭年 、王諤, 臣素不識 ,不知其 人為賢為 不肖 ,
但惜 陛下臨政 之初,而 二臣首以 言事獲罪 ,臣恐中 外聞之, 忠臣解體 ,直士挫 氣,
欲仕 者斂冠藏 之,欲諫 者咋舌相 戒,則上 之聰明猶 有所不昭 ,下之情 偽猶有所 不達 ,
太平之 功,尚未 可期也。宋彭年所 言,雖不 識事體, 但當寢而 不行,亦 不宜加罪 。至
如孔 子作春秋 ,為萬世 法,王安 石秉政, 輒黜之使 不得與諸 經並列於 學官,學 者毋
得習以 為業【七】。王諤所言 ,未至不 當,乃以 越職為罪 !古者置 諫鼓,設 謗木,詢 於
芻蕘, 未聞有位 於朝而以 言事為越 職者也。若當職之 人既不肯 言,不當 職之人又 不得
言, 則以四海 之廣,兆 民之眾, 其政治利 病,天子 深居九重 ,何由得 聞之哉? 昨日
進奏 院遞到告 身,差臣 知陳州, 然則臣自 今於一州 之外,言 及他事, 亦為越職 ,何
敢言 矣?今二 臣之罰既 不可追, 伏望陛下 如臣前奏 下詔,不 以有官無 官,當職 不當
職之人【八 】,皆得進言 。擇其可取者 ,微加旌 賞,使天 下之人知 朝廷樂聞 善言,不
惡論事 。無可取 者,寢而 勿問,庶 幾願納忠 之人,猶 肯源源而 來也。臣秉賦愚戇 ,文
學政 事,皆出 人下,惟 不識忌諱 ,不阿權 貴,遇事 妄言,無 所顧避, 以此荷知 於累
朝,見 稱於眾人 。若亦不 得言,則 無所復用 於聖世矣 。上孤太 皇太后陛 下下問之 意,
下負 微臣平生 願忠之心 ,內自痛 悼,死不 瞑目!臣 久忝便安 ,今朝廷 授以名藩 ,義
不敢辭 ,見牒本 州索遠接 公人,起 發赴任次 。到官之 日,但勉 竭疲駑, 恪勤本職 。苟
力所不 逮,伏須 罪戾而已 。於是令 光過闕入 見。(光 疏不得實 日,因令 光入見, 故附
載。元 祐密疏以 為元豐八 年四月二 十九日奏 此。)

  贈 皇太妃曾 祖任百祥、祖士清、父廷和 太子太保、太傅、太師 ;繼父故 供備副使 朱


士安開 州刺史【 九】 。

  詔 :「自今 門下、中書外省, 尚書省左 右司,樞 密院承旨 司,遇大 忌及早出 ,並


隨執政 官。內有 兼局者, 自依別條。 」

  詔 罷歲運糧 一百萬石 赴西京。先是,導 洛通汴, 舟楫可入 洛,詔運 東南粟以 實洛


下。至是, 戶部奏罷 之。(呂大防 政目云: 宋用臣奏 ,先準旨 運糧百萬 石赴西京 、候一
年取旨 。詔罷運 。)

  戶 部侍郎李 定奏:「先奉旨, 令臣取索 都提舉汴 河隄岸司 所管事件 聞奏,又 奉旨 ,


專切提 舉京城所 管課利事 件,令臣 一就取索 。今具到都提 舉汴河隄 岸司【一○】專切 提
舉京城 所管課利 事件。」詔:「汴河隄 岸及房廊 水磨、茶場,京東 西沿汴船 渡,京岸 朝
陵船, 廣濟河船 渡,京城 諸處房廊 四壁花果、 水池、冰雪 窖、菜園 ,並依舊。 萬木場、
天漢橋 及四壁果 市、京城豬羊 圈、東西麵市 、牛圈、垛麻場、肉行 、西塌場,各 廢罷。令賈
種民等 依罷物貨 場已得指 揮,堆垛 般運。東南及西河 客人物貨 亦廢罷。其見管官 吏人
等并京 東西牧力 勝殘【一 一】,並仰賈 種民等一 就相度、措置 聞奏。洛口兩岸灘 地,令
提舉京 西北路常 平張綬相 度、措置 聞奏。其依舊去處 已前并向 去及廢罷 窠名所收 課利
【一二】,並於 內藏庫送 納,別作 帳樁管, 以備朝廷 支用。」(此據密 疏增入。四月 八 日
辛未, 初令李定 條析。)

  綬 言洛口兩 岸灘地, 除係官者 量減二分 租錢外, 餘依舊輸 稅。從之 。(此據 舊錄


增入, 密疏無之 。舊錄云 :詔都提 舉汴河隄 岸司及京 城所管課 利場地, 並罷。洛兩岸
灘地, 令提舉京 西北路常 平張綬措 置以聞。綬言云云 ,從之, 今別修如 上。政目 云罷
萬木場 、果子市 、豬羊圈 、垛麻場 、麵市、 肉行、西 塌場。又 七月十八 日可考。 )
   丙申,上 批:太皇 太后母韓 越國太夫 人李氏舊 請新添, 通計:逐 月料錢一 百五
十貫文 ,春、冬衣各一百 匹,冬衣 緜三百兩 ,聖節粧 粉錢一百 貫文,夏 衣大物七 十匹 ,
冬節雜 劇錢一百 貫文,南 郊回賜生 白絹一百 匹,銀二 百兩。自今並增一 倍。(御 集五
月四日 御札。)

  監 察御史黃 降為殿中 侍御史。(此據政 目。)中 丞黃履言 降行誼端 方,文學 該贍 ,


乞就遷 言職故也 。(此據 元祐密疏 。)

  丁 酉,以十 二月八日 為興龍節 。上實七 日生,避 僖祖忌, 故改焉。

  禮 部言:「按太廟七 世八室, 國朝已有 定制,請 奉大行皇 帝神主於 太廟第八 室。


翼祖皇 帝為祧主 ,廟當遷 。請依禮 制,奉翼 祖簡恭睿 德皇帝、簡穆皇后 劉氏神主 藏于
西夾室 ,居順祖 皇帝、惠明皇后遷 主后室之 次。仍令待制 以上及祕 書省長貳 參議。」 詔
恭依。

  戊 戌,詔責 授汝州團 練副使本 州安置蘇 軾,復朝 奉郎、知登州。(自黃移汝 ,在


七年正 月二十一 日。)降 授左衛將 軍西京安 置郭達, 復左屯衛 大將軍致 仕。(達 安置
在熙寧 十年七月 。)右監 門衛將軍 潁州安置 王銑,免 安置,許 在京居住 。郢州團 練副
使高遵 裕復右屯 衛將軍, 管勾西京 中嶽廟, 任便居住 。(遵裕 以五年正 月十八日 責郢
州團練 副使,本 州安置。本傳 云:久之 ,許從便 居。當即此時 也。靖康初, 諸王府贊 讀
江端友 上書,其 略云:初 ,元豐中 高遵裕大 敗於靈武 ,責散官 安置。未幾,神宗 崩,
哲宗 嗣位,宰 相蔡確以 高遵裕者 ,宣仁族 叔也,即 建請牽復 ,以悅宣 仁之意, 而不
知宣仁 之不私其 親也。宣仁簾中宣 諭曰:「遵裕喪師 數十萬, 先帝緣此 震驚,悒 悒成
疾,以 致棄天下 。今肉未寒, 吾豈忍遽 私骨肉而 忘先帝乎 !」即日批出 曰:「遵裕得 罪
先帝, 今來垂簾 ,凡高氏 推恩,獨 不可及遵 裕。」確謀大 沮。後確責知 安州,作 詩詆 訕,
坐貶新 州。而邢 恕乃確之 腹心也, 偶與遵裕 之子士京 中山同官 ,遂以垂 簾時不推 恩牽
復事激 怒之。上書言:『王珪 曾遣遵裕 之子士充 來議策立 事,遵裕 斥去之。』士京庸 懦
不識字 ,實恕教 之為書。士充疏遠 小臣,素 不識珪, 珪安得與 之議及社 稷大計? 又從
何輒通 宮禁語言 ?且上書 時,珪、士充、遵裕亦皆死 矣,何所 考案?江 端友書, 詳見
邵伯溫 辨誣。邵伯溫辨誣 云:邢恕 教高士京 上書,論 其父遵裕 臨死時, 屏左右, 謂士
京曰:「神 宗彌留之 際,王珪 遣士充來 問我曰:『不 知皇太后 欲立誰? 』我斥士充去 。
恕曾不 考遵裕既 坐知慶州 日靈武喪 師,貶散 官。神宗 以皇太后 故,免安 置,留京 師。
宣仁 尤不喜遵 裕,雖該 哲宗登極 恩,亦不 許敘,又 安能預策 立大計也 ?按遵裕 實以
八年 五月六日 復右屯衛 將軍,策 立大計, 遵裕固不 能預矣。 所稱不許 敘官,更 須考
詳。)

  己 亥,詔資 政殿大學 士、銀青 光祿大夫 、兼侍讀 呂公著, 乘傳赴闕 。

  庚 子,朝奉 大夫、提舉京東路 保馬兼保 甲霍翔知 密州,同 管勾京西 路保馬兼 保甲


呂公雅 知濠州。

  承 議郎程顥 為宗正寺 丞。(據 大防政目 。)


  詔 提舉汴河 隄岸司隸 都水監, 專一製造 軍器所隸 軍器監。(舊錄云 :先帝導 洛入
汴,繕 完戎器於 無事之日 ,皆專置 司,事得 以舉。至是,歸之 有司。新錄辯曰: 導洛
水, 造軍器, 此非人君 必躬必親 之事,先 帝既置司 ,何嘗不 歸之有司 耶?始則 專置
一司, 得以覈實 ,事既就 緒,當有 統屬,故 各歸所隸 ,是亦先 帝之意也 。自「先 帝導
洛」至 「歸之有 司」二十 九字,並 刪去。)

  詔 皇城使、坊州 團練使、太原 府路鈐轄、專管勾 麟府路軍 馬事張之 諫,降充 鄜延路


都監。以內藏庫 使、康州 刺史、太原府路都 監、兼河 東第一將 訾虎代之 ,本路經 略使呂
惠卿言 之諫措置 乖方,與 諸將不協 故也。(元祐元年 六月,劉 摯劾呂惠 卿違詔舉 兵,
之諫言 其不可, 故惠卿奏 黜之。之 諫,當考 。)

  戶 部狀:「檢會 條敕,『諸路 各量閑要 州、縣,興置 市易抵當 ,僻小縣 分不可興 置


處,不 置。』看詳上件指 揮,止云 僻小縣分 不置,即 慮其間亦 有僻小州 郡,及雖 不 係
僻小 ,卻別無 出產物貨 ,不係商 賈買賣去 處,須當 一例興置 ,不惟所 收息課不 多,
虛有 支破人吏 請給,兼 恐監司專 以趨辦息 課,別致 拘攔,阻 抑民旅在 市買賣及 諸般
違礙, 誠為未便 。欲乞下 諸路提舉 常平司, 委自本司 官躬親逐 一體量, 及將自置 市易
抵當已 來,所收 息數,會 較支費。如內有閑 僻或不產 貨物,不 係商賈買 賣,委實 不銷
興置去 處,並具 詣實保明 ,申部看 詳廢罷。」從之。(五月八 日指揮, 法冊有此 ,合 增
入。八 月八日可 考。)

  壬 寅,詔以 築熙蘭通 遠軍城堡 成,賜熙 河蘭會路 經略安撫 制置使李 憲銀、絹各一


百五十 匹兩,權 管勾熙河 蘭會路經 略安撫司 、權發遣 熙州趙濟 銀、絹各 一百匹兩 ,仍
各降詔 奨諭。

   詔科場推 恩,依治 平四年故 事,正奏 名進士諸 科,吏部 給敕誥優 牒;特奏 名,


中書給 敕誥優牒 。熙寧中 悉罷,今 復之。

  甲 辰,詔門 下侍郎章 惇書受命 寶,以「 皇帝恭膺 天命之寶 」為文。

  朝 請郎、太 府少卿宋 彭年提點 江南西路 刑獄。

  詔 京東西路 提點刑獄 李宜之, 體量都轉 運司收出 剩減價、支預買錢 及大秤炭 虧、


車戶等 。又詔吴 居厚、呂 孝廉,並 取勘。( 二事並據 政目,范 純粹奏議 可考。)

  詔 御史中丞 黃履,舉 堪充監察 御史二員 以聞。

  河 東節度使 、守太師 致仕文彥 博言乞免 兩鎮恩命 ,或以霈 恩之行, 止乞加臣 食邑


實封。 從之。仍 令學士院 降詔。( 四月十四 日不許。 )

  詔 :「知邵州關 保明到 招納芙蓉 、石驛、浮誠等峒 人戶歸明 ,其開路 、采木、獻田


等有勞 效者,凡 三百三十 二人,並 轉資賜錢 帛有差。以新 歸順蕃部 伏哆為下 班殿侍。」

  丙 午,資政 殿大學士 、兼侍讀 呂公著提 舉中太一 宮兼集禧 觀。


  河 東轉運提 舉司言, 乞依威勝 軍奏,復 置遼州, 從之。

  府 界提點范 峋、步軍 副都指揮 使苗授、開封府推 官王同老 ,坐京城 西壁等壕 河有


開淺虧 功,擅令 人出備夫 錢,等第 罰金。( 政目云: 令開濠夫 數工出錢 三百文。 )

  是 日酉時, 地震,即 止。

  詔 府界三路 巡尉弓兵 ,並依保 甲未行以 前復置。(此據呂 大防政目 元年二月 二日


所書增 入,乃八 年五月十 四日指揮 也。)

  戊 申,詔:「舉察福 建路前差 監察御史 黃降,可 改差比部 員外郎宇 文昌齡。其荊


湖南路 ,就差舉 察江南西 路監察御 史陳次升 兼領。」(四月十 四日,差 降及次升 。五 月
四日, 降改殿中 。七月二 日,張汝 賢替昌齡 。)

  鄜 延路經略 司言擒獲 西界鈐轄 臥瓦哆, 詔送江南 羈管。

  己 酉,詔右 僕射蔡確 權領山陵 使事,以 王珪病故 也【一三】 。

  庚 戌,金紫 光祿大夫、守尚書 左僕射、兼門 下侍郎岐 國公王珪 卒。輟視朝五 日,初


贈太尉 ,再贈太 師,諡文 恭。禮部 言當舉哀 成服,詔 以大行在 殯,罷之 。(罷成 服在
二十八 日庚申, 今並書。 賜諡。孫 覺有言, 當檢討。 )

  珪 自輔政至 宰相,凡 十六年, 無所建明 ,守成而 已。時號為「三旨 宰相」,以其上


殿進呈 ,云「取 聖旨」;上可否訖 ,又云「領聖旨」;既退, 諭稟事者 ,云「已 得聖旨」
故也。(舊傳云 :珪議論 平恕,畏 遠權勢, 引拔賢俊 ,世莫知 之。珪嘗 三薦張璪 不用 ,
珪曰:「璪果賢 ,陛下未 嘗用,以 為不賢, 讒也。臣恐士弗得 進矣!臣 為宰相, 三薦
賢,三 不用,臣 失職,請 罷。」神宗喜曰:「宰 相當如是 ,朕以試 卿,卿德 不回,朕 復
何慮? 」珪為人寬抑 不忤,然 至義理所 在不可奪 。神宗欲遷內 侍李憲, 珪奏:「非祖 宗
故事, 陛下獨不 鑒漢、唐之亂 乎?」神宗批 旨付珪奨 之,因令 永為甲令 ,世世守 之。自
輔政至 宰相十六 年,終始 不懈。舊傳不知出 誰手,蓋 多諛辭。新傳 雖削去「引拔 賢俊,
世莫知 之」,猶存薦 張璪事, 不知珪果 能辦此否 ,已於璪 參政時辨 之。又削去「為人 寬
抑不忤 ,然至義 理所在不 可奪」,猶存遷李 憲事,不 知神宗欲 遷憲何官 而珪爭不 可,
永為甲 令,又不 知是何等 事也。章惇作珪挽 詞,亦載 罷憲內職 ,由珪及 惇奏請, 恐珪
及惇 未必敢拂 神宗意, 其後姑借 此以迎合 太皇太后 耳!憲罷 內職事, 亦已辨之 ,當
考。神宗親 札,御集 又弗編入 ,不得不 疑耳。三旨宰 相,據鮮 于綽傳信 記。綽又載珪 數
事,今 附見于此 ,更俟參 詳修入。綽云:「二府中無 土地祠, 而每位有 不動尊佛 堂,
蓋天王 也。大抵 京師官府 多塑天王 ,如開封 麯院之類 皆如此。王禹玉在 兩府凡十 餘年
薨,後 有輕薄子 戲為挽詞 ,有『東府自 來無土地 ,直須正 授不須權 』,蓋謂此也 。其
全篇云 :『太師贈誥 子孫煎, 身後無名 只有錢。喏喏 佞翻王特 進,孜孜 留得宋昭 宣。欄
干井上 休言戲, 政事堂中 不記年。東府 自來無土 地,直須 正授不須 權。』太師, 禹玉 贈
官。元豐末,經 顧命,子 孫陳乞, 皆援韓忠 獻例,故 有『子孫煎』之句。王特進 ,謂介
甫;宋 昭宣,用 臣也。『欄干 井戲』,傳者謂親 黨有勸乞 出者,禹 玉云:『井子 上欄 干,
不是作 劇處。』輕薄子為 此詩,納 於獻紙贈 箱中,達 之王氏子 孫,追尋 不復知其 誰何 。
投牒開 封,乞根 治,府尹 出榜,立 賞告捉, 竟不獲。而詩因此 大播。有疑『說諢 話』張
山人為 之者,府 尹呼詰之 ,山人沉 吟曰:『此非某所 能。某尋 常只是鼓 合聚市井 小人
戲笑, 那裏做得 他恁地着 題。』府官為 之鬨笑。」又云:「禹玉自 熙寧中拜 相,神宗 聰
明睿智 以臨臣下 ,新法百 度已就, 禹玉無所 建明,但 守成而已 。執政日 久,人有 干差
遣者, 每唯喏之 而實無薦 引也。時人為 之語云: 『禹 玉禹玉! 精神滿腹 。除卻脫空,
十相具 足。』又 謂之三旨 宰相云。」 )

  詔 奉議郎、吏部 員外郎文 及【一四】,直龍圖閣、知同州。承事郎、將作監 主簿文永


世,候 寺監丞有 闕差。及、永世皆 彥博子, 以彥博乞 免兩鎮節 度使,故 有是命。郎官 除
職自及 始。

  樞 密院言:「中書省 已得旨, 應今年正 月九日赦 前衝替人 ,係事理 重者減為 稍重 ,


稍重者 減為稍輕 ,及差替 者,便與 差遣。本院欲應武 臣任六等 差遣見降 者未牽復 本等
人,如 該正月九 日并三月 一日赦, 每赦與復 一等,仍 令刑部檢 舉。」從 之 。

  詔 修京城使 臣五十七 員,可罷 四十七員 。(此據 政目十八 日事。)

  癸 丑,尚書 省奏:「刑部言合 敘用人年 七十以上 者,各乞 除敘法所 得名目致 仕。


內贓罪 人仍不再 敘,未復 舊官人願 未敘者, 聽。」從 之 。

  龍 賜州及監 州知州彭 允宗等四 人,各遣 人修貢。

  丙 辰,正奏 名進士劉 逵等五百 七十五人 ,特奏名 八百四十 七人,並 釋褐。武舉進


士三十 九人,並 賜袍笏銀 帶。逵,隨州 人也。(政目於五 月六日書「放進士 焦蹈以下。」
登科記 焦蹈第一 人,劉逵 乃第二人 ,不知何 故焦蹈獨 不釋褐。逵與倪直 候,注越 州青
州判官 、推官, 在七月二 十三日, 今并附此 。)

  刑 部言趙嚳 等坐父世 居嘗謀不 軌,除名 、停降、 鎖閉,就 增屋居之 。

  環 慶路經略 司蕃部巡 檢貝威等 領兵入西 界,至賀 羅原與賊 戰,有蕃 弓箭手歲 尾、


昌移, 獲西界宥 州正監軍、偽駙馬 栧厥嵬名 ,其人乃 任事酋首 ,乞優賞 之。詔歲尾、昌
移各轉 三資,賜 絹五十匹 。(四月 甲申,當 考。)

   荊湖北路 鈐轄轉運 司言,辰 州江外生 蠻覃仕穩 等,乞納 土歸明, 望許依辰 州熊


皐所申 事理招納 。詔荊湖 北路不得 妄有招納 ,致生邊 事。

  正 議大夫新 知杭州呂 公孺為龍 圖閣直學 士、知鄆 州。

  正 議大夫、戶部 侍郎李定 ,承議郎、給事中、兼侍講 蔡卞,奉 議郎、起居舍人朱 服,


各降一 官。坐知貢舉 日,開寶 貢院遺火。權知開 封府蔡京、判官胡 及、推官李士 良,各
罰銅八 斤。坐救 火延燒寺 ,延及人 口,雖會 赦,特責 之也。

  戊 午,通議 大夫、尚書右 僕射、兼中書 侍郎蔡確 守左僕射 、兼門下侍郎 。通議大夫


知樞密 院事韓縝 守右僕射 兼中書侍 郎。殿中 侍御史黃 降言縝不 堪大用, 乞罷之, 不報 。
(降言 據蘇轍明 年閏二月 六日疏附 見,當考 。呂本中 雜說:神 宗上僊, 王珪病薨 ,蔡
確遷左 僕射。宣仁問 確:「右僕射 闕,誰合 做?確對 曰:「以即今 班序論之 ,即知樞
密院事 韓縝合做 。若以祖宗故 事論之, 則東廳參 政合做。」東廳參 政,即今 門下侍郎 章
惇也。宣仁 識確語意 主惇,因 曰:「且 只依今班 序。」於是鎖 院宣制, 知樞密院 韓縝 遷
右僕射 。神宗素 輕韓縝, 及簽書樞 密院曾孝 寬丁母憂 ,去位已 久,孝寬 為安石所 厚,
上方 惡安石, 恐安石之 黨復挽孝 寬還舊物 ,遽從中 批龍圖閣 直學士韓 縝同知樞 密院
事。宣仁亦 素不喜縝 ,及蔡確 力主章惇 ,遂相縝 矣。論者謂:「縝 ,神宗所 不喜,而 神
宗時作 執政,宣 仁不喜, 而宣仁時 為宰相。 通塞遲久 ,皆有命 也。」 )

  通 議大夫、 門下侍郎 章惇知樞 密院。

  資 政殿學士 、通議大 夫司馬光 錄門下侍 郎。

初,光 以知陳州 過闕,未 入對,上 疏曰:

臣先乞 下詔廣開 言路,不 以有官無 官之人, 並許進實 封狀,頒 下諸路州 、軍【一


五】,於要鬧處 出牓示, 鼓院、檢院、州軍長吏 不得抑退。昨奉聖 旨令入見 ,及到京 ,
蒙降中 使,以五 月五日詔 書賜臣閱 看。臣狂 瞽妄言, 曲荷采納 ,豈獨微 臣之幸, 抑亦
天下之 幸。此乃 聖主之先 務,太平 之本原也 。然臣伏 讀詔書, 其間有於 心未安者 ,不
敢不冒 萬死,極 竭以聞。

竊見詔 書始末之 言,固盡 善矣;中 間有云:「若 迺陰有所 懷,犯非 其分,或 扇搖


機事 之重,或 迎合已行 之令,上 則觀望朝 廷之意以 徼倖希進 ,下則衒 惑流俗之 情以
干取虛 譽,審出 於此,苟 不懲艾, 必能亂俗 害治。然則黜罰之 行,是亦 不得已也【一
六】
。」臣聞明主推 心以待其 下,而無 所疑忌, 忠臣竭誠 以事其上 ,而無所 畏避,故 情
無不通 ,言無不 盡。今詔 書求諫而 逆以六事 防之,臣 以為人臣 惟不上言 ,上言則 皆可
以六事 罪之矣【一七】。惟其所言 ,或於羣 臣有所褒 貶,則可 以謂之陰 有所懷; 本職 之
外, 微有所涉 ,則可以 謂之犯非 其分;陳 國家安危 大計,則 可以謂之 扇搖機事 之重 ;
或與 朝旨暗合 ,則可以 謂之迎合 已行之令 ;言新法 之不便當 改,則可 以謂之觀 望朝
廷之意 ,言民間 愁苦可憫 ,則可以 謂之衒惑 流俗之情 。然則天 下之事, 無復可言 者矣 ,
是詔書 始於求諫 而終於拒 諫也。臣恐天下之 士益箝口 結舌,非 國家之福 也。又止 令御
史臺出 牓朝堂, 自非趨朝 之人莫之 得見,所 詢者狹。伏望聖明 ,於詔書 中刪去中 間一
節,如 臣三月三 十日所奏 ,頒布天 下。使天 下之人曉 然知陛下 務在求諫 ,無拒諫 之心 ,
各盡所 懷,不憂 黜罰。如 此,則中 外之事, 遠近之情 ,如指諸 掌矣。

既除門 下侍郎, 光又以劄 子辭免, 乞對訖赴 陳州,并 請更張新 法,曰:

臣聞詩 云:「毋 念爾祖, 聿修厥德。」故夏 遵禹訓, 商奉湯典 ,周守文 、武之法 ,


漢循高 祖之律, 唐行太宗 之制,子 孫享有天 祿,咸數 百年。國家受天明 命,太祖 、太
宗撥 亂返正, 混一區夏 ,規模宏 遠,子孫 承之,百 有餘年, 四海治安 ,風塵無 警,
自生民 以來,罕 有其比, 其法可謂 善矣。先帝以睿智 之性,切 於求治, 而王安石 不達
政體, 專用私見 ,變亂舊 章,誤先 帝任使, 遂致民多 失業,閭 里怨嗟。陛下深知 其弊 ,
即政 之初,變 其一二, 歡呼之聲 ,已洋溢 於四表, 則人情所 苦所願, 灼然可知 ,陛
下何 憚而不并 其餘悉更 張哉?譬 如有人誤 飲毒藥, 致成大病 ,苟知其 毒,斯勿 飲而
已矣, 豈可云姑 少減之, 俟積以歲 月,然後 盡舍之哉 ?
臣向曾 上言,教 閱保甲, 公私勞費 而無所用 之。斂免役錢 ,寬富而 困貧,以 養浮
浪之人 ,使農民 失業,窮 愁無告。將官專制 軍政,州 縣無權, 無以備倉 猝,萬一 饑饉 ,
盜賊羣 起,國家 可憂。此皆所害者 大,所及 者眾,先 宜變更。借令皇帝 陛下獨覽 權綱 ,
猶當 早發號令 ,以解生 民之急, 救國家之 禍,收萬 國之歡心 ,復祖宗 之令典, 況太
皇太后 陛下同斷 國事,舍 非而取是 ,去害而 就利,於 體甚順, 何為而不 可?

於是太 皇太后遣 中使梁惟 簡賜手詔 ,諭令供 職,曰:「嗣 君年德未 高,吾當 同處


萬務 ,所賴方 正之士贊 佐邦國, 竊欲與卿 商量政事 ,卿又何 辭?再降 詔開言路 ,須
卿供職 施行。」 光乃受命 。

  資 政殿學士、知太原 府呂惠卿 為資政殿 大學士。端明 殿學士、知江 寧府王安 禮為資


政殿學 士,翰林 學士曾布 為戶部尚 書,試戶 部尚書王 存為兵部 尚書。(曾肇作王 存墓
銘云 :存為兵 部尚書, 遷戶部, 會神宗山 陵,財費 仰給戶部 ,不踰時 告乏,而 宰相
乘間徙 存復為兵 部,充山 陵鹵簿使 。元祐初 ,復還戶 部,固辭 廷受,識 者韙之。不知
肇所稱「宰相乘 間」果何事也 ?存徙, 曾布實代 之。布集有年 譜,乃云「司馬公 用布為
戶部尚 書」。按光除門下 侍郎,與 布同日, 光才執政 ,元未入 對,那得 有此事? 蓋 年
譜妄說 也。布此除, 實出於蔡 確等,疑 必有曲折 ,肇亦不 能為布隱。當徐考 之。元祐元
年閏二 月十六日 ,劉摯有 章,二十 二日,布 出知太原 。紹興初 ,翟璜言 :「劉摯 謂大
臣誤朝 廷,而大 臣所用者 又誤大臣。」蓋指布也。章疏具 載國史, 皆可覆考。布子紡 釋
誣云: 璜載劉莘 老章疏, 是論募役 不可行之 語。蓋劉 莘老在熙 寧,以差 役為不可 行,
反覆辯 論至數千 言,然募 役之法不 出於王荊 公。蓋自 嘉祐二年 韓康公奉 使河朔回 ,建
明差 役之法, 為牙校者 至於破產 ,卻以場 務裨酬, 非良法, 乞令輸錢 入官,以 庶人
入官之 祿,募游 手充役。李邦直元 祐中作韓 康公碑, 具載其事 。自嘉祐 討論至熙 寧,
方成法 耳。元祐 中,蘇子 瞻、子由 兄弟力主 募役法為 不可改, 蓋以出於 韓子華, 不出
於王荊 公故也。劉莘老既 補外,魳 歷州縣, 乃知募役 為良法。雖緣役法 左選,流 落于
外十 餘年,及 元祐初, 擢為御史 中丞,可 以行其所 知矣,不 復深論, 自知前日 之非
也。元豐末,司 馬君實召 為門下侍 郎,至朝 廷,首議 行遣熙寧 、元豐聚 斂刻剝之 臣,
故吴居 厚、楊汲【一 八】、呂惠卿 之徒,相 繼痛貶, 而力引先 公為戶部 尚書,劉 莘老 為
御史中 丞。若先 公在熙寧 助王氏為 刻剝之政 ,司馬溫 公肯寘之 版曹乎? 劉莘老與 先公
在熙寧 爭論役法 ,及為中 司,知役 法不可廢 ,故不復 深論。果以先公所 論為非, 既為
中司 ,肯貸先 公使安地 官之職乎 ?先公與 劉莘老同 事除授, 來年,先 公以食貧 請外 ,
加龍圖 閣學士、知太原府 ,劉莘老 卒無一字 見及。近日福建印 一骨鯁集 ,有劉莘 老論
先公章 疏,乃是 選人徐方 叔撰造, 曾經朝廷 行遣,開 封府自有 公案。元祐初,行 遣熙
寧、元豐人,皆 散官安置 ,此疏但 云「乞移一近 京閑慢左 遣」,自不成 章疏,當 是已為
笑端。元祐末, 先公自青 社易高陽 ,劉莘老 罷相,鎮 東平,歡 然相迎, 延留不已 ,至
自為樂 語云:「功名 雅在於本 朝,譽望 最先於諸 老。」又云:「金鑾學 士曾謀國 ,玉 塞
將軍又 得人。」至手 書一通面 投,云皆 摯親草。其相 喜如此, 先公為留 五日。況國史 具
載, 自有除授 月日,可 以考驗, 璜敢變亂 是非,誕 慢如此! 役法始於 韓氏,璜 猶不
知,況 其他乎? 不能克家 ,安能立 朝也!此 皆紡所云 ,今略辨 之。紡云 司馬君實 引布
為戶書 ,按布為 戶書與君 實除門侍 同日,紡 妄也,已 辯之于前 。紡又云吴居 厚、楊汲、
呂惠 卿之徒相 繼痛貶, 君實力引 布為戶書 ,按三人 痛貶,月 日具在, 皆是布為 戶書
後事。元豐八年 十月十七 日,吴居 厚以前京 東運使散 官安置黃 州。元祐 元年三月 二十
二日, 楊汲罷戶 侍為寶制、知廬州【一九】;呂 惠卿以大 資政知揚 州,提舉 崇福宮。二
人皆引 疾【二○】,從其請也。蓋初行 遣熙、豐人,除吴 居厚,餘 人皆未嘗 便散官安 置。
紡所云 ,誤。元豐八年九 月十八日 ,劉摯初 自少監為 侍御史, 元祐元年 二月十二 日,
乃除中 丞。元祐 元年閏二 月十六日 ,摯上章 乞罷布戶 書,二十 三日,布 出知太原 ,摯
集今不 載此章。遺稿仍具 載月日可 考,紡蓋 諱之也。所云徐方 叔曾經行 遣,不知 是何
年月日 ?紡又云 國史具載 除授月日 ,今考國 史,乃皆 不然。)

  兵 部侍郎許 將為龍圖 閣直學士 、知成都 府,龍圖 閣直學士 、知成都 府呂大防 為翰


林學士 ,龍圖閣 待制、知青州 鄧綰為龍 圖閣直學 士、知永興軍【二 一】,龍圖閣 直學士、
知永興 軍劉庠知 青州。( 六月戊寅 十六日復 故,七月 庚戌十八 日再任。 )

  詔 環慶路經 略使趙卨 、權發遣 鄜延路經 略司事劉 昌祚,各 具錄到任 後專授御 前指


揮以聞 。

  中 散大夫、 知冀州王 令圖知澶 州。(政 目二十六 日。)

  庚 申,左僕 射蔡確為 山陵使。

  是 月,罷徐 州寶豐下 監鼓鑄鐵 錢。(此據范 純粹奏議 增入。純粹云「自 吴居厚置 監


鼓鑄 ,至今年 五月得旨 住罷,未 及一年, 已支用過 官錢八萬 九千八百 八十餘貫 ,而
搬運至 陝西腳乘 縻費,又 不在此數 」云云, 當考,或 刪取增入 。實錄在 九月十九 日庚
戌、十月十 三日甲戌【二 二】。神宗史 志,元豐 六年,徐 州置寶豐 監,鑄銅 錢。此云 鐵
錢,當 考。)

  西 夏犯鄜延 路,供奉 官王英戰 死。(此據劉 摯、王覿劾惠 卿章疏增 入。摯云:西 人


復仇, 以五月犯 塞,疆臣 戰歿,士 卒陷亡。今實錄乃 無此,當 考。覿云 :供奉官 王英
以戰死 ,兵士陷 沒者六千 餘人。不知王英戰 死處是何 城寨,當 考。八月 十四日, 錄王
英二子 ,英死處 ,實葭蘆 寨也。)

注 釋
  【一】韓越 國太夫人「越 」字原脫,據 宋會要后 妃一之一 四、長編紀事 本末卷九 一宣
仁垂簾 及本卷下 文補。
  【二】固且 不愛高爵 厚祿「且」原作「宜」,據 閣本、活字本 及宋會要 帝系九之 一七、
宋史全 文卷一二 、長編紀 事本末卷 九三求直 言、編年 綱目卷一 二改。
  【三】是詔 書始於求 諫而終於 拒諫也「詔書」及「也」三字原脫, 據閣本及 溫國文正
司馬公 文集卷四 七乞改求 諫詔書劄 子補。
  【四】士猶 恐懼而不 敢自盡「盡」原作「進」,據溫國文 正司馬公 文集卷四 七乞開言
路狀、 漢書卷五 一賈鄒枚 路傳改。
  【五】三衙 管軍臣僚「管 」原作「官」,據閣本 及長編紀 事本末卷 九三求直 言、上引溫
國文正 司馬公文 集改。
  【六】直為 朝廷惜治 體耳「耳 」原作「且」,據 同上書及 治蹟統類 卷一八宣 仁垂簾聖
政改。
  【七】學者 毋得習以 為業「學者」二字 原脫,據 閣本及上 引溫國文 正司馬公 文集補。
  【八】當職 不當職之 人「不當 職」三字 原脫,據 上引溫國 文正司馬 公文集及 長編紀
事本末 卷九三求 直言、治 蹟統類卷 一八補。
  【 九】開州 刺史宋會 要儀制一 二之六作 「開府儀 同三司」 。
  【一○】都提舉汴河 隄岸司「都」字原 脫,據下 文小字注 及長編紀 事本末卷 九四變
新法補 。
  【 一一】京 東西牧力 勝殘「勝 殘」,上 引長編紀 事本末作 「賸錢」 。
  【 一二】所 收課利「 收」原作 「牧」, 據閣本及 上引長編 紀事本末 改。
  【一三】以王珪病故 也「故」字原脫, 據本書例 及宋會要 禮二九之 五九歷代 大行喪
禮補。
  【一四】吏部員 外郎文及「郎」字原脫,據 閣本及宋 史卷三一 三、東都 事略卷六 七
文及甫 傳補。
  【一五】頒下諸 路州軍溫 國文正司 馬公文集 卷四七、長編 紀事本末 卷九三求 直言、
治蹟統 類卷一八 「頒」上 均有「仍 」字。
  【 一六】是 亦不得已 也「亦」 字原脫, 據閣本及 同上書補 。
  【一七】上言則 皆可以六 事罪之矣「可」字原脫,據 閣本及上 引溫國文 正司馬公 文
集、長 編紀事本 末補。
  【一八】楊汲原 作「楊伋」,據本書卷 三七三元 祐元年三 月己卯條、 宋史卷三五 五
楊汲傳 、宋會要 職官三六 之三四及 北宋經撫 年表改。 下同。
  【 一九】廬 州原作「 廣州」, 據同上書 改。
  【 二○】二 人皆引疾 「二」字 原脫,據 閣本、活 字本補。
  【二一】知青州 鄧綰…… 知永興軍「鄧」字原為空格 ,據閣本、 活字本及宋 史卷三
二九、 東都事略 卷九八鄧 綰傳補。
  【二二】十月十三日 閣本作「十月十三 日」。按是月初一 為「壬戌 」,「十 三日」為「 甲
戌」, 正與文合 ,據補「 十」字。
 

卷三 百五十 七 元豐八年 (乙丑 , 1085)

起神宗元豐八年六月盡其月

  六 月癸亥朔 ,羣臣臨 于福寧殿 ,詔再觀 大行皇帝 畫像于集 英殿。以前像未肖 故也 。

  甲 子,詔給 度僧牒百 道,修相 國寺塔【 一】 。

   乙丑,詔 :梁從政 改遙郡防 禦使,吴 靖方改遙 郡團練使 ,並特與 見寄官請 給,


仍自寄 官日為始 。

  又 詔水磨、茶場隸太 府寺,仍 屬戶部右 曹。(九 月四日詔 ,元祐元 年閏二月 二十


八日罷 。)

  丙 寅,罷府 界、三路 保甲不許 投軍及充 弓箭手指 揮。(四 月二十二 日乙酉。當考。)

  開 封府推官 胡及罷。坐漏 言所勘吴 公事故 也。(政目四 月事。二十四 日復官。)


  丁 卯,賜故 左僕射王 珪壽昌坊 官第,神 道碑額曰「懿文」,遺 表恩澤十 人。詔給事
中陸佃 監護葬事 。(賜宅一百 七十八間 。御集在五月 二十日, 今從實錄 。政目云:詔
葬王珪 依韓琦例 。)

  己 巳,錄故 左侍禁郝 仲通弟仲 連、姪祥 並為三班 借職。以 仲通死事 也。

  左 正議大夫 致仕李及 之卒。

  庚 午,詔:「興龍節 ,諸處合 試童行撥 放,並依 舊例。坤成節,以 大行皇帝 梓宮


在殯, 惟開封府 度僧道, 比興龍節 減三之二 。仍禁屠 、決大辟 罪。餘依 元豐令。 」

   詔:揚王 男右武衛 將軍孝騫 為端州刺 史,第四 男賜名孝 錫,為右 驍衛大將 軍,


領成州 刺史。荊王男右武 衛大將軍 孝詒為寧 州刺史, 孝參為和 州刺史, 孝奕為慶 州刺
史, 孝騭為榮 州刺史, 第七男賜 名孝忱, 為右驍衛 大將軍, 領秀州刺 史,第八 男賜
名孝 穎,為右 驍衛大將 軍,領英 州刺史, 第九男賜 名孝願, 為驍衛大 將軍,領 通州
刺史。

  詔 河東州、軍人戶見 欠和糴糧 草,自三 月六日赦 書到日, 元豐七年 已前所欠 ,並


與除放 。(呂惠 卿家傳有 惠卿所上 疏可考, 已附元祐 二年五月 四日。)

  禮 部言:「太皇太后 生辰,欲 令詳定編 修諸司敕 式所定所 奉物,各 於舊令式 外增


一倍, 其花朶各 增十二。 皇太妃生 日并節序 物色,亦 合如皇后 例。」從 之 。

  詔 賜楚州孝 子徐積絹 三十匹, 米三十石 。積,治 平二年擢 進士第。三歲喪父 ,求


之甚哀 。事母孝 篤,母終 ,居喪盡 禮,廬墓 側十餘年 ,晨昏奉 几筵,如 事生。每歲甘
露降於 墳域必逾 月,木為 連理。守臣迎 入學,甘 露又降其 直舍。鄉閭化 之。州具以聞 ,
故有是 賜。

  癸 酉,尚書 省言,乞 自今大理 寺于推斷 應奏及上 尚書省者 ,更不先 申本曹。從之 。

  甲 戌,詔:「皇太后 出入儀衛 ,依治平 四年四月 內參定。皇太后所 乘輿,上 設行


龍六。 皇太妃出 入,乘檐 子。」( 紹聖元年 十月六日 云云。 )

  環 慶路經略 司奏:「肅遠寨蕃 官左侍禁 巡檢慕化 、環慶路 第二將部 將戴宗榮 ,差


人探得 西界減 井人馬欲來 作過,同 率一百餘 人,要路 等截鬥敵 ,斬獲四 十餘級。 」
詔慕化 、戴宗榮 各遷一官 。(密記 十二日事 。)

  同 提舉經度 制置牧馬 事、樞密 副都承旨 曹誦奏:「伏見朝 廷用崇儀 副使溫從 吉法 ,


創置孳 生馬監, 迨今二年 ,得駒數 少,而馬 之死損、轉送愈多 ,慮合更 加討論。乞詔
御史臺 兵察官, 取索自置 監已來文 字,會校 利害,限 半月以聞。」(密 記六月十 二 日
事,八 月二十六 日行遣。 )

  殿 中侍御史 黃降言:「訪聞京 西轉運副 使沈希顏 ,資性苛 刻,老而 彌甚。京西民


力素薄,希顏到任,惟務刻剝,多求羨餘,妄冀朝廷緣此進用。鄧州淅川縣春夫
【二】,自來科 納雇錢, 更不起發。去歲, 希顏科撥 令去縣界 ,民間雇 錢,有一 倍之費 。
希顏非 法聚斂, 一路受弊 ,推此可 見。兼訪 聞希顏奏 鹽法自推 行已來, 計算官自 般運 ,
其費廣 於客旅。又於官本 之外,出 二分息, 出賣民間 ,鹽價比 舊增貴, 而般運不 繼,
或至闕 絕,西京 車戶復有 差雇之擾 ,於民未 便。亦乞 別委本路 官司體量 措置,所 貴經
久可行。」詔令 沈希顏分 析聞奏。降又 言:「希顏稱 :『到任一年 所入【三】,比之 前 官
一年之 數,共增 八十二萬 餘貫。』臣昨 嘗具希顏 非法事狀 ,已準朝 旨,令希 顏分析。 鄧
州淅 川縣春夫 事,又令 每夫納雇 錢五貫五 百文,共 計五萬餘 貫,即自 不合入本 司年
計比較 ,未審所 奏八十餘 萬之數虛 實,欲乞 詳酌,令 希顏一就 分析。」詔令希顏 一 就
分析聞 奏。(政 目六月十 二日,黃 降言沈希 顏聚斂掊 克,詔希 顏分析。元祐密疏 有降
元奏, 今附入。 政目七月 二十八日 又差官體 量。)

  朝 請大夫、 天章閣待 制致仕孫 坦卒。

  乙 亥,詔延 安郡王閤 牌印留內 中,旌節 擇日移置 天章閣。

丙子, 資政殿學 士、提舉 崇福宮韓 維知陳州 。維初赴 臨闕庭, 太皇太后 遣中使降


手詔勞 問。維奏 :

治天下 之道,不 必過求高 遠,止在 審人情而 已。識人情不 難,以己 之心,推 人之


情,可 見矣。大凡人情貧 則思富, 苦則思樂 ,勞困則 思息,鬱 塞則思通 。陛下誠 能常
以利民 為本,則 人富矣。常以愛人 為心,則 人樂矣。役事之有 妨農務者 去之,則 勞困
息矣。法禁之無 益治道者 蠲之,則 鬱塞通矣 。推此而 廣之,盡 誠心而行 之,則神 孫觀
陛下之 法【四】,不待教 而自成; 聖德賢士 ,聞陛下 之風,不 煩諭而爭 宣忠力矣。何憂
軍民 不欣戴, 社稷不安 固乎?臣 世受國恩 ,兄弟並 列顯近, 陛下雖不 宣諭,猶 思裨
補,況 親奉聖訓 哉!

又奏:

臣竊聞 陛下濬發 德音,斥 宋用臣等 出就外省 【五】,罷其所領 職事;黜 吴居厚使


離本道 ,責以掊 克擾民【六】。中外喧傳, 曉然知陛 下憂國愛 民之深意 ,莫不欣 悅相 賀。
臣雖在 哀戚之中 ,不覺失 聲歡呼。然臣尚有 愚懇,不 敢不盡以 上聞。臣竊恐議者 以嗣
君新即 位,且當 循守父道 ,三年無 改,此大 不然。伏惟太皇太 后,於大 行皇帝為 母儀 ,
於今 上皇帝有 祖母之尊 ,此時稱 制臨政, 蓋為社稷 大計,事 有不便, 弛以利民 ,考
古相時 ,理無不 可。臣以 為萬一有 敢為此論 上惑天聽 者,若非 姦人沮害 聖政,即 是俗
儒不識 時變,願 陛下切勿 聽之。

臣 近 去都 下 日 ,嘗 具 奏 陳陛 下 , 探盜 賊 所 起之 原 , 罷非 業 之 令, 寬 訓 練之 程 ,
蓋為保 甲、保馬 發也。何則?農民 以稼穡為 生,使之 出錢市馬 ,已非其 願,又守 護灌
飼, 素昧其方 ,萬一死 損,復更 償買,昔 時一馬直 錢三二十 千者,今 貴至百千 矣,
農民如 此,未有 已時,愁 嘆之聲, 聞於道路 。近歲保 甲以築垣 為場,號 為團教, 一丁
在官訓 練,更須 一丁供饋 飲食,家 闕耕作, 身受勞苦 ,不無怨 懟。夫使 失業怨懟 之人 ,
操兵 器習為擊 刺之事, 豈非可慮 ?近者又 聞京西保 馬,頗為 羣盜掠取 ,換易乘 騎,
如其外 廄。河北 保甲,漸 亦作過, 淩暴良民 ,州縣幾 不能禁。此患在耳 目之前, 臣恐
更易措 置,不可 緩也。且臣非謂國 馬遂不可 養,但官 置監牧可 矣;非謂 民兵遂可 不教 ,
但於農 隙一時訓 練可矣。孟子 曰:「天 時不如地 利,地利 不如人和。」人和可勝 天時 ,
可不務 乎?臣伏 望太皇太 后陛下, 更留聖慮 ,詳酌施 行。

又言:

先帝為 此,蓋是 憂邊預慮 ,原非好 事,然至 今日,方 見此數弊 。老臣之愚, 不識


忌諱, 切於愛君 憂國,遂 至喋喋, 惟聖慈少 寬而深亮 其誠。(四月八日 ,吴居厚 責知
廬州。五月 二日,梁 從吉代宋 用臣領皇 城。五月三日 ,榜朝堂。六月二 十五日, 下詔求
言。)

又奏:

臣 近 者伏 睹 傳 錄到 朝 堂 所出 榜 文 ,開 示 大 信, 招 來 羣言 , 皆 前代 帝 王 之高 致 而
方今朝 廷之急務 ,天下幸 甚!

  然 臣尚有疑 者,「若 乃陰有所 懷」至「不得已也」七十五 字,恐非 元諭聖旨 之本意 ,


似增飾 而為之者 。何則?前云「至 於拂心逆 耳,猶將 欣然容而 不拒」,又以 爵賞勸之 。
後所云 則異於此 矣,又以 黜罰懼之【七】。且機 事之重, 何害密言 ?已行之 令,容有 未
知。朝廷之意苟 善,何惡 其觀望? 流俗之言 必淺,自 可以勿聽 。藉使有 犯此四禁 者,
亦未 至拂心逆 耳,猶在 欣然容之 之列,豈 可便行黜 罰?若此 言出於陛 下,則是 詔文
前後自 相違戾, 疑誤觀者 。若出於 臣下議論 ,則是違 異聖意, 巧為辭說 ,以懼來 者,
陰成其 邪志也。

  古 之求言者 ,必曰「毋有 所諱」,又曰「毋 悼後患」,今 則多設防 禁,又以 黜罰懼


之,是 使人有所 諱而悼後 患也。古之為民者 ,宣之使 言,下至 道路芻蕘 ,亦見收 采。
今則出 榜止於朝 堂,降詔 不及諸道 ,既乖古 義,亦非 舊體。恐非所以推 廣聖德, 普及
於遐遠 ,開闢言 路,不間 於幽側也 。此事若 不改正, 臣深恐自 今聖聰漸 成壅蔽!

臣在先 帝朝,嘗 奉聖旨, 以旱災撰 詔,省躬 求直言。詔下 之日,都 人歡悅, 甘雨


亦降。不數 日,姦人 希宰相意 ,上惑聖 聰【八】,別作一 詔,蓋掩 前詔之美 ,庇護新 法
之失。人情 疑懼,遂 不敢言, 前詔但成 虛文而已。今榜後 之意,頗 亦類之。此事 於國體
不小 ,伏望陛 下深察此 弊而痛絕 其端,特 作聖意批 降指揮, 令刊去此 七十五字 ,只
以榜前 所云,別 撰詔文, 遍頒天下 。使萬方 之人豁然 知聖人樂 善好諫之 心,披雲 霧而
睹青天 白日,豈 不快哉! 豈不大哉 !

於是起 知陳州, 未行,召 赴闕,遂 留經筵兼 侍讀。(乃七月十 二日,今 並書。)

  是 日,司馬 光言:

   臣伏見皇 帝陛下初 臨大寶, 太皇太后 陛下同斷 萬機,側 身虛己, 渴於求諫 ,於


五月三 日特下詔 書,大開 言路,此 誠明主之 先務,太 平之本原 也。竊見 中間一節 ,天
下見 者,未達 聖心,咸 以為朝廷 雖名求諫 ,實惡人 論事,豫 設科禁, 有上言者 ,皆
可以六 事罪之。是以盤旋 猶豫,未 敢盡言。如此,則 上恩不得 下究,下 情不得上 通,
上下否 閉,萬事 乖失。
  又 前來詔書 止榜朝堂 ,所詢不 廣,見者 甚少。臣愚欲望聖 慈下學士 院別草詔 書,
除去中 間一節, 務在勤求 讜言,使 之盡忠竭 誠,無有 所諱。仍乞遍頒天 下,在京 ,於
尚書省 前及馬行 街出榜; 在外,諸 州、府、軍、監各 於要鬧處 曉示。不以有官無 官之人 ,
應有知 朝政闕失 及民間疾 苦者,並 許進實封 狀言事。在京則於 登聞鼓院 、檢院投 下,
委主判 官畫時進 入;在外 則於州、府、軍、監投 下,委長 吏即日附 遞聞奏, 不得取責 副
本,強 有抑退。其百姓無 家業人, 慮有姦詐 ,即令本 州責保知 在,奏取 指揮,放 令逐
便。候有上件實 封奏狀進 入至內中 ,伏望陛 下以萬機 之暇,略 賜省覽。其所論至 當者 ,
當用 其言而顯 其身;其 是非相半 者,捨短 取長;其 言無可采 ,事不可 行者,亦 當矜
容,不 可加罪。如此,則 下情無不 通,嘉言 罔攸伏, 聰明周四 達,海內 如指掌矣 。或
慮奏 狀繁多, 難以親覽 ,即乞降 付三省, 委三省官 看詳,擇 其可取者 ,用黃紙 簽出 ,
再進入。或乞留置左 右,以備 規戒。或乞降 付有司施 行。從之。(光自注云 :「六月 十
四日上 劄子,十 八日進呈 依奏。二 十五日乃 下詔。」 )

  戶 部言:「自奉行新 制後【九 】,省、曹、寺、監吏祿, 通為一色 ,不分舊 請新添,


無以會 見新法增 添合還之 數。兼吏員並 次第權入 ,即比舊 不能加。」詔以元豐三 年錢 數
為額, 仍自六年 為始,依 元條撥還 。

  丁 丑,承議 郎、新除 宗正寺丞 程顥卒。顥嘗論熙 寧初張戩 爭新法不 可行,遂 以語


觸王安 石,因曰 :「新法 之行,乃 吾黨激成 之,當時 自媿不能 以誠感寤 上心,遂 成今
日之禍 。吾黨當與安 石等分其 罪也。」顥深有意 經濟,方 召用,遽 死,士大 夫識與不 識,
莫不哀 傷。文彥 博采眾議 ,題其墓 曰「明道 先生」云 。

  戊 寅,新知 永興軍鄧 綰知鄧州 ,新知青 州劉庠依 舊知永興 軍。(綰 、庠兩易 ,在


五月戊 午。)

  奉 議郎、知 定州安喜 縣事王巖 叟為監察 御史。巖 叟,荀龍 子也。

  詔 延福宮使 、武信軍 留後、熙河蘭會路 經略安撫 制置使李 憲,差充 永興軍路 副都


總管。憲以 疾乞罷故 也。(此必有 言者也。三月 一日,憲 追入內副 都知【一○】,武 信軍
留後、 應熙河蘭 會路差遣 並依舊。 今乃責永 興副總管 也。)

  己 卯,朝請 郎、同提舉永 興、秦鳳等路 保甲胡宗 回言,已 獲軍賊王 沖。詔以宗回 為


朝奉大 夫、供備 庫副使, 權鄜延路 第一副將 李浦為左 藏庫副使 ,弓箭手 賀英為右 侍禁 ,
劉遇為 三班借職 ,浦、英、遇仍給 賜銀帛, 及兵級、保甲、弓箭手 等賜錢有 差。(四 月
二十四 日,浦、 沖、宗回 等遷官【 一一】, 政目在十 月十六日 。)

   辛巳,荊 湖南路安 撫鈐轄轉 運司言: 奉詔於邵 州蒔竹縣 石驛地名 臨口建寨 ,已


訖功, 乞賜名臨 口。從之 。(玉牒 係之辛未 ,誤也。 )

   癸未,詔 戶部提轄 拘催市易 錢物,準 赦除放息 錢外,其 合納本錢 ,特與展 限三


年。

  是 日,呂公 著入見, 太皇太后 遣中使賜 食。公著 上奏曰:


  臣 伏睹皇帝 陛下紹履 尊極,方 逾數月, 臨朝穆穆 ,有君人 之度【一 二】;太 皇太
后陛下 勤勞庶政 ,保佑聖 躬,德澤 流行,已 及天下。臣遠 從外服, 召至左右【一三】,
竊思人 君即位之 初,宜講 求修德為 治之要, 以正其始 。然後日 就月將, 學有緝熙 于光
明,新 而又新, 以至於大 治。是用 罄竭愚誠 ,考論聖 道,概舉 十事,仰 贊聰明。一曰
畏天 ,二曰愛 民,三曰 修身,四 曰講學, 五曰任賢 ,六曰納 諫,七曰 薄斂,八 曰省
刑,九 曰去奢, 十曰無逸。皆隨事 解釋,粗 成條貫【一四】,不為 繁辭,以 便觀覽。伏
望陛下 留神幸察 ,如言有 可采,即 乞置之御 座,朝夕 顧省,庶 於聖德少 助萬一。其畏
天曰:

  書 曰:「皇 天無親, 惟德是輔。」又曰 :「惟上 帝不常【一五】,作善,降 之百祥 :


作不善 ,降之百 殃。」蓋天雖 高遠,日 監在下, 人君動息 ,天必應 之。若修己以 德, 待
人以誠 ,謙遜靜 慤,慈孝 忠厚,則 天必降福 ,享國永 年,災害 不生,禍 亂不作。若慢
神虐民 ,不畏天 命,則或 遲或速, 殃咎必至。自古禹、湯、文、武以畏 天而興, 桀、紂、
幽、厲以慢神而 亡,如影 隨行,罔 有差忒。然自兩漢 以來,言 天道者多 為曲說, 附會
世事 ,間有天 地變異, 日月災眚 ,時君方 恐懼修省 ,欲側身 修道,而 左右之臣 乃引
經據 傳,或指 外事為致 災之由, 或陳虛文 為消變之 術,使主 意怠於應 天,此不 忠之
甚者也。詩曰:「我其夙 夜,畏天 之威,于 時保之。」然則有天下 者,固當 飭己正事 ,
不敢戲 豫,使一 言一行, 皆合天心 ,然後社 稷民人可 得而保也 。天人之 際,焉可 忽哉 ?
其愛民 曰:恤我 則后,虐 我則讎【一六】。人君既即 尊位,則 為民之父 母,萬方 百姓 ,
皆為己 子。父固 不可以不 愛子,君 固不可以 不愛民。若布德施 恩,從民 所欲,則 民必
欣戴不 已。欣戴 不已,則 天降之福 。若取民 之財,不 憂其困, 用民之力 ,不恤其 勞,
好戰不 休,煩刑 以逞,則 民必怨叛。怨叛不 已,則國 從而危。故曰 :「民惟邦本 ,本固
邦寧。」然自古人君 臨朝聽政 ,皆以赤 子為憂, 一旦用兵 ,則不復 以生靈為 念。此蓋 獻
策之 臣,設姦 言以導上 意,以開 邊拓境為 大功,以 暫勞永逸 為至計, 此世主所 以甘
心而不 寤也。夫用兵不息 ,少壯從 軍旅,老 弱疲轉餉 ,伏尸流 血,而勝 負得失猶 未可
知也。民勞則國 先敝,夫 何以為功 ?兵興則 朝廷多事 ,亦不得 而安逸也 。故凡獻 用兵
之策 者,欲生 事以希寵 ,罔上而 營私耳, 豈國家之 利哉?其 修身曰: 天下之本 在國 ,
國之本 在家,家 之本在身 。夫欲家 齊國治而 天下化, 莫若修身 。修身之 道,以正 心誠
意為本 。其心正,則 小大臣庶 ,罔敢不 正。其意誠, 則天地神 明,皆可 感動。不誠則 民
不信, 不正則令 不行。況人君一言 一動,史 官必書。若身有失 德,不惟 民受其害 ,載
之史策 ,將為萬 代譏笑。故當夙興 夜寐,以 自修為念 。以義制 事,以禮 制心,雖 小善
不可不 行,雖小 惡不可不 去。然人 君進德修 業,實繫 乎左右前 後。夫習 與正人居 ,不
能無正 ,猶生長 於齊,不 能不齊言 也。習與 不正人居 ,不能無 不正,猶 生長於楚 ,不
能不楚 言也。故曰:「僕 臣正,厥 后克正; 僕臣諛, 厥后自聖。」其講學曰 :王者繼 祖
宗之業 ,居億兆 之上,禮 樂征伐之 所自出, 四方萬里 之所視效 。智足以 窮天下之 理,
則讒說 不能惑; 德足以服 天下之心 ,則政令 無不行。自非隆儒 親學,何 以臻茲? 然天
子之學 ,與凡庶 不同。夫分文析字 ,考治章 句,此世 之儒者以 希祿利, 取科級耳 !非
人主之 所當學也 。人主之 所當學者 ,觀古聖 人之所用 心,論歷 代帝王所 以興亡治 亂之
跡,求 立政之要 ,講愛民 利物之術 ,自然日 就月將, 德及天下 。書曰:「王,人 求多
聞,時 惟建事。」又曰:「念終始 典于學, 厥德修, 罔覺。」故傅 說之告高 宗者,修 德
立事而 已。至漢 之晁錯, 以為人主 不可不學 術數。錯之意,欲 人主用機 權巧譎, 以參
制羣下 。而景帝 用之,數 年之間, 漢罹七國 之禍,而 錯受東市 之誅。蓋其所主者 ,不
出於誠 信而已。 由是觀之 ,擇術不 可不謹也 。其任賢 曰:
  昔 成王初涖 政,召康 公作卷阿 之詩以戒 之,言求 賢用吉士 。蓋為治 之要,在 乎任
賢使能 。能者不 必賢,故 可使;賢 者必有德 ,故可尊 。小賢可 任以長民 ,大賢可 與之
謀國。若夫言必 顧國家之 利而行足 以服眾人 之心,夷 險一節而 終始可任 者,非大 賢則
不能也 。人君雖 有好賢之 心而賢人 猶或難進 者,蓋君 子志在於 道,小人 志在於利 。志
在於道 ,則不為 苟合;志 在於利, 則惟求苟 得。忠言 正論,多 咈於上意 ;而佞辭 邪說 ,
專媚於 君心。故君子常難 進,小人 常易入, 不可不察 也。自古 雖無道之 君,莫不 欲治
而惡亂 ,然而治 君少而亂 國多者, 其所謂忠 者不忠, 而所謂賢 者不賢也 。書曰:「有
言逆于 汝心,必 求諸道; 有言遜于 汝志,必 求諸非道。」人主 誠存此心 以觀臣下 之 情,
則賢不 肖可得而 知矣。其 納諫曰:

  昔 書稱成湯 之德曰:「從諫弗 咈」,「改過不吝」。湯, 聖君也。不曰無過 而曰改 過


者,言 能舍己而 從諫,則 不害其為 聖也。及紂為天子 ,強足以 拒諫,智 足以飾非 。紂
非無才 智也,然 身滅國亡 而天下之 惡皆歸之 者,言其 愎諫自用 ,才智適 足為害也 。前
代帝王 無不以納 諫而興, 拒諫而亡 ,著在史 冊,一一 可考。蓋貴為天子 ,富有四 海,
貴則 驕心易生 ,富則侈 心易動, 一日萬機 ,則不能 無失,固 當開道而 求諫,和 顏而
受之。其言可用 ,則用其 言而顯其 身;言不 可用,則 恕其罪以 來諫者。夫納忠好 諫之
臣, 初若逆耳 可惡,然 其意在於 愛君而憂 國;諂佞 阿諛之士 ,始若順 意可喜, 然其
情止於 媚上而徼 寵。人君誠能 察此,則 事無過舉 ,身享美 名。故曰:「木從 繩則正, 后
從諫則 聖。」其薄斂曰: 古人有言 曰:「百姓足 ,君孰與 不足?百 姓不足, 君孰與足 ?」
人君恭 儉節用, 取於民有 制,則民 力寬裕, 衣食滋殖 ,自然樂 輸租賦, 以給公上 。若
暴征峻 斂,侵奪 民利,物 力已屈, 而驅以刑 辟,勢必 流轉溝壑 ,散為盜 賊。為人 上者 ,
將何利 於此哉? 故善言治 道者,尤 惡聚斂之 臣。曰:「與 其有聚斂 之臣,寧 有盜臣。 」
前代 帝王或耽 于聲色, 或盤于遊 畋,或好 治宮室, 或快心攻 戰,於是 小人乘間 而肆
其邪謀 ,為之斂 財以佐其 橫費。世主不悟, 以為有利 於國,而 不知其終 為害也。賞其
納忠於 君,而不 知其大不 忠也;嘉 其以身當 怨,而不 知其怨歸 於上也。昔鹿臺之 財,
鉅橋之 粟,商紂 聚之以喪 國,周武 散之以得 民。由是 觀之,人 主之所當 務者,仁 義而
已,何 必曰利! 其省刑曰 :夫臨下 以簡,御 眾以寬, 百王不易 之道也。昔漢高祖 去秦
苛暴, 約法三章 ,以順民 心,遂定 王業。孝文循之以 清靜,而 幾致刑措 。然則為 治之
要,果 在於省刑 ,而不在 於煩刑也 。況人主 之於刑獄 ,其勢不 能親臨, 則必委之 於臣
下。故峻推鞫, 則權在於 獄吏;廣 偵伺,則 權在於小 人;肆刑 戮,則權 在於強臣 ;通
請謁, 則權在於 近習。自古姦 臣將欲誅 鋤善人【一七 】,自專威柄 ,必數起 大獄,以 搖
人心。何則?獄 犴之間, 其情難知 ,鍛鍊周 內,一繫 於吏。及夫奏成獄 具,則雖 有冤
抑,人 主何從而 察哉?然 則欲姦雄 不得肆其 威,善良 有以安其 性,莫若 省刑而已 。自
三代以 還,有天 下者數十 姓,惟宋 受命逮今 一百二十 有六年, 中原無事 ,不見兵 革。
稽其 德政所以 特異前世 者,直以 誅戮之刑 ,內不施 於骨肉, 外不及於 士大夫, 至於
下民之 罪,一決 於廷尉之 平,而上 自天子, 下至於有 司,不復 措意輕重 於其間。故能
以好生 之德,感 召和氣, 而致無窮 之福。祖宗所以消 惡運、遏亂原者, 嗚呼,遠 哉!
雖甚盛 德,無以 加矣!其 去奢曰: 昔夏禹克 勤于邦, 克儉于家 ,而為三 王祖。漢文帝
即位, 宮室、苑囿, 車騎、服御, 無所增益 ,而天下 斷獄四百 ,幾致刑 措。然則勤儉 者,
固帝王 之高致也 。况以天 子之尊, 富有天下 ,凡四方 百物所以 奉養於上 者,蓋亦 備矣 。
然而 享國之日 寖久,耳 目之所御 者習以為 常,入無 法家舱士 ,出無敵 國外患, 則不
期於侈 而侈心自 生【一八】,佞諛之臣 又從而導 之,於是 窮奢極侈 ,無不為 已。是以先
王制法 ,作奇伎 淫巧以蕩 上心者, 殺無赦。夫竭天下 百姓所以 相生相養 之具,而 以供
人主 無窮之欲 ,致人主 於喪德損 壽之地, 而以邀己 一時之榮 ,雖誅戮 而不赦, 固未
足以當 其罪也。昔紂為象 箸而箕子 諫,夫以 天子而用 象箸,未 為過侈也 ,然箕子 以為
象箸不 已,必金 為之,金 又不已, 必玉為之 。故箕子 之言,所 以防微而 杜漸也。至漢
公孫弘 相武帝, 以為人主 病不廣大 ,人臣病 不節儉。當是時, 帝方外伐 四夷,內 治宮
室, 為千門萬 戶,由是 天下戶口 減半,盜 賊蜂起, 而弘猶病 其不廣大 ,何其不 忠之
甚哉! 故人主誠 能不以箕 子之言為 太過,而 察見公孫 弘之大佞 ,則夏禹 、漢文之 德,
不難及 已。其無 逸曰:昔 周公作無 逸之篇, 以戒成王 ,其略曰 :「昔商 王中宗, 治民
祗懼, 享國七十 有五年。其在高宗 ,不敢荒 寧,享國 五十有九 年。厥後 立王,生 則逸 ,
不聞小 人之勞, 惟耽樂之 從。自時 厥後,亦 罔或克壽 ,或十年 ,或七八 年,或五 六年 ,
或四三 年。」嗚呼!非愛 君憂國之 深,其言 何以至此 ?又曰:「繼 自今嗣王 ,無淫于 觀,
于逸, 于遊,于 田!無若 商王受之 迷亂,沈 于酒德哉 !【一九 】小人怨 汝詈汝, 則皇
自敬德 。亂罰無罪, 殺無辜, 怨有同, 是叢于厥 身。」蓋人君初務 縱逸,小 人必怨而 大
臣必諫 ,至乎淫 刑亂罰, 以杜言者 之口,然 後流連忘 反,不聞 其過而終 至于滅亡 。故
曰無逸 之書,後 王之元龜 也。唐明 皇初即位 ,宋璟為 相,手寫 無逸圖設 于帝座, 明皇
勤于政 事,遂至 開元之治 。其後宋 璟死,所 獻圖亦敝 而撤去, 明皇遂怠 於政,親 見天
寶之亂 。由是觀 之,靡不 有初,鮮 克有終。人君誠能 謹終如始 ,不敢逸 豫,則德 有堯
舜之名 ,體有喬 松之壽, 豈不美哉 !又臣聞 孟子曰:「我 非堯舜之 道不敢陳 於王前。」
今朝 廷始初清 明,臣雖 學術褊淺 ,惟是前 代聖帝明 王所以政 治之跡, 可以為法 ,與
夫暴君 暗主所以 兆亂之道 ,可以為 戒者,乃 敢告於左 右。古人 有言曰:「舜,何 人也 ?
予,何 人也?」夙夜以思 ,去其不 如舜者, 就其如舜 者,是亦 舜而已矣 。惟陛下 加意
無忽, 則社稷幸 甚!天下 幸甚!是 日,同上 奏曰:

  臣 聞古者天 子聽政, 命百官進 箴王闕, 近臣盡規 ,親戚補 察,然後 事行不悖 。故


孔子曰 :「天子有諍 臣七人【二○ 】,雖無道, 不失其天 下。」唐太宗以高 世之姿, 親 安
大業, 然能克己 從諫,以 致太平。貞觀初, 孫伏伽始 諫,太宗 悅而賞之 。有言賞 太厚
者,答 曰:「朕即位 以來,未 有諫者, 故特賞之 耳。」他日,嘗怒 苑西監, 而皇太子 驟
諫,太 宗喜曰:「朕 始得魏徵 朝夕進諫 ,徵亡而 劉洎、岑文本 、褚遂良、馬周繼 之,兒
在膝前 ,見吾悅 諫熟矣。」故太宗 始以納諫 致治,而 又以悅諫 教其子孫 ,宜乎功 烈 甚
高而百 王鮮及也 。然至其 裔孫德宗 ,惡諫諍 之臣,以 為賣直取 名,當時 北省閉闥 累月 ,
南臺惟 一御史, 不聞其過 ,終致亂 亡。由是 觀之,好 諫者帝王 之高致, 可不務哉 ?

  恭 惟太皇太 后陛下, 自親庶政 ,盛德日 新;皇帝 陛下,臨 朝恭默, 未有過事 。然


而天下 至大,萬 務至廣, 方始初清 明之際, 正是求言 納諫之時 。况先帝 新定官制 ,設
諫議大 夫、司諫、正言之官, 其員數甚 備。伏乞申敕 輔弼,選 忠厚骨鯁 之臣,正 直敢言
之士, 徧置左右 ,使掌諫 諍,無空 要職,益 廣言路。又御史之 官,號為 天子耳目 ,而
比年 以來,專 舉六察故 事,廢國 家治亂之 大計,察 案司簿領 之細過, 況唐制湮 沒已
久, 別無分明 稽據,臣 在樞府日 ,嘗見先 帝頗已厭 其煩碎, 特以近臣 獻言,聊 試其
法耳! 伏乞盡罷 察案,只 置言事御 史四人或 六人。仍詔諫官、御史,並 須直言無 諱,
規主上 之過失, 舉時政之 疵謬,指 羣臣之姦 黨,陳下 民之疾苦 。言有可 用,不以 人微
而廢言 ;令或未 便,不為 已行而憚 改。所言 無取,姑 亦容之, 以示明盛 之世,終 不以
言罪人 。若緘默 選懦,畏 避不言者 ,明正其 罰。如此 ,則左右 前後不能 壅蔽,嘉 言罔
伏,庶 績咸熙, 天下幸甚 !

  丙 戌,右司 諫蹇序辰 為司封員 外郎。(序辰罷言 職必有故 ,當考詳 ,增入七 月二


日序辰 云云。)

  賜 交趾郡王 李乾德詔 曰:「省所上 表,陳乞 勿陽、勿惡等 峒疆土事 ,具悉。卿向 在


先帝朝 敘述疆事 ,屢降詔 諭,本末 甚明。特徇所求, 已從割賜 。忽覽奏 牘,尚有 指陳 。
朕初纘 承,動循 前烈,命 既素定, 義難改從 。宜懋忠嘉, 一遵先詔。」以乾 德獻書, 乞
移敕內 所賜勿陽 、勿惡等 峒,樞密 院言,宜 降詔申述 先朝詔旨 ,令乾德 遵依故也 。

  詔 三省、樞 密院官, 如遇選拜 ,東西府 居更不遷 移。

  詔 開封府推 官胡及依 舊供職。 以開 封府勘吴 添撰傳 寫有實, 而及止以 勘鞫不密


故也。 (胡 及罷在六 月四日, 吴 事不詳,當 考。 元祐元年 正月丁未 ,及送吏 部。 )

  詔 內臣甘承 立,押赴 湖北提刑 司取勘。(此據政 目六月二 十四日事 。明年三 月二


十五日 除名配韶 州。四月 末,安惇 劾承立。 )

  樞 密院言:「夏國已 遣使詣闕 陳慰,慮 諸路謂西 人通貢, 遂弛邊備 ,已降指 揮,


令陝西、河東逐路經 略司、制置司 ,嚴誡邊 臣,常如 寇至為守 備。近據 河東、涇原、熙
河蘭會 經略司奏 ,透漏西 賊,至漢 界殺害吏 民,顯失 守禦。」詔令 河東、涇原、熙河 蘭
會路經 略司,丁 寧誡約緣 邊當職將 官,遠布 斥堠及探 伺西賊動 靜,過為 之備。如更至
透漏, 重行黜責 。

  又 言:「訪 聞近日府 界、三路 團教保甲 ,多因正 長騷擾, 或巡教官 指揮苛虐 ,致


小人凶 暴,淩犯 抵法。逐處提舉官 多務姑息 ,不喜州 、縣公行 ,致官吏 畏避,不 敢舉
發,監 司觀望, 不為按劾 ,含養姦 凶,深為 未便。欲令府界、三路 安撫、監司、高舉保
甲司及 州、縣常 切覺察【二一】,按劾施行 ,如違, 重行黜責。」從之 。(密記 六月二 十
四日。 )

  知 河南府韓 絳言:「山陵役兵 病死,方 盛暑之際 ,臣權宜 與免檢覆 。然輒違 詔條 ,


自劾以 聞。」工 部言人命 所繫,恐 致欺弊。 詔特依絳 所奏,仍 放罪 。

  丁 亥,詔曰 :「朕紹 承燕謀, 獲奉宗廟 ,初攬庶 政,鬱於 大道,夙 夜祗畏, 不敢


皇寧, 懼無以章 先帝之休 烈而安輯 天下之民 。永惟古 之王者即 政之始, 必明目達 聰,
以防 壅蔽,敷 求讜言, 以輔不逮 ,然後物 情徧以上 聞,利澤 得以下究 。詩不云 乎,
『訪予落止。』此成王所 以求助, 而羣臣所 以進戒, 上下交儆 ,以遂文 武之功, 朕甚 慕
焉!應 中外臣僚 及民庶, 並許實封 直言朝政 闕失,民 間疾苦【二二】。在京於登 聞鼓 、
檢院投 進,在外 於所屬州、軍,驛 置以聞。朕將 親覽,以 考求其中 而施行之。」司馬 光
凡三奏 乞改前詔 ,於是始 用其言也。 (舊錄云:「以 資政殿學 士【二三】、通議大夫 司
馬光有 請,時光 欲招黨人【二四】,協 眾議法, 以欺簾帷 ,故降是 詔。於是小人 乘之,
誣詆訿 毀紛至矣。」新錄辨曰 :「上即位之 始,下詔 開言路, 此盛德之 事也。今添入 司
馬光奏 疏,乃見 事實。自『有請』至『紛至 矣』三十 四字刪去【二五】。」按光 乞開言路 疏
凡三奏 ,新錄惟 載第二疏 耳。是其 第三疏以 十二日奏 ,及是方 得請。今悉依光集 ,附
其疏於 本日。於 此但云始 用光言, 聽言之不 易如此, 故必詳著 之。)

  戊 子,詔石 得一為永 裕陵使, 宋用臣副 之。


  詔 諸臣上殿 ,候改元 取旨。( 政目二十 六日事。 )

  詔 罷秦鳳路 置場集教 弓箭手, 令經略司 講求土人 習教所宜 立法。以權管勾秦 鳳路


經略安 撫司公事、通直郎 呂溫卿乞 寬蕃漢弓 箭手集教 ,故有是 命。(樞密院 勘會:「秦
鳳路弓 箭手自來 教閱事藝 無法【二 六】,朝廷已 差朝請郎、權同提 舉永興、秦鳳 等路保
甲胡宗 回兼提舉 點擇,依 保甲法置 場集教。今訪聞弓 箭手自來 習射,惟 務射遠, 中親
不用格 法。今來 聚教,有 妨農務, 亦非土人 素習。所有置場集 教元降朝 旨,欲令 胡宗
回更不 施行,其 弓箭手並 各放散歸 本處。仰經略司子 細講求土 人教習所 宜,立法 聞奏 。
仍今後 不得違法 招刺小弱 不堪習戰 之人【二 七】,如 有未曾團 結人數, 即隨宜團 結訓
練。其見留使臣 諸軍教頭 等,並遣 歸司。」從之。先是, 前權管勾 秦鳳路經 略安撫司 公
事、通直郎呂溫 卿奏,乞 寬蕃漢弓 箭手集教 ,以便人 情,故有 是命。密記二十六 日有
此。)

  樞 密院言: 舊例,合 差官押賜 遺留夏國 主銀器一 千五百兩 ,絹一千 五百匹。詔如


故事, 仍令學士 院降遺詔 【二八】 。

  呂 公著既上 十事,太 皇太后遣 中使梁惟 簡諭公著 曰:「覽 卿所奏, 深有開益 ,備


見忠亮 ,良切嘉 稱。當此拯民 疾苦,更 張何者為 先,更無 滅裂,具 悉以聞。」庚寅, 呂
公著 復上奏曰 :臣伏見 陛下自臨 朝以來, 留神庶政 ,以休息 生民為念 ,凡所施 為,
皆中義 理。如罷 導洛、堆垛等局, 減放市易 見欠息錢 ,罷人戶 養馬,放 積欠租稅 ,差
官體量 茶、鹽法。使者之刻剝 害民,如 吴居厚、霍翔、王子京 等,內臣 之生事斂 怨,如
李憲、宋用 臣等,皆 從罷去。中外 聞之,無 不欣喜踴 躍。今來復蒙 陛下不遺 疏拙,特 降
清問, 臣雖無狀 ,敢不竭 盡愚見。臣伏思先 帝初即位 ,召臣充 翰林學士 ,當時親 見先
帝至誠 求治,嘗 令臣草詔 書,以寬 民力為意 。自王安 石秉政, 變易舊法 ,羣臣有 論其
非者, 便指以為 沮壞法度 ,必加廢 斥。自是青苗、免役之 法行而奪 民之財盡 ,保甲、保
馬之法 行而用民 之力竭, 市易、茶鹽之法行 而奪民之 利悉,若 此之類甚 眾。今陛 下既
已深知 其弊,至 公獨斷, 不為眾論 所惑,則 更張之際 ,當須有 術,不在 倉卒。且如青
苗之法 ,但罷逐 年比較, 其官司既 不邀功, 百姓自免 抑勒之患 。免役之 法,當少 取寬
剩之 數,度其 差雇所宜 ,無令下 戶虛有輸 納,上戶 取其財, 中戶取其 力,則公 私自
然均濟 。保甲之 法,止令 就冬月農 隙教習, 仍只委本 路監司提 按,既不 至妨農害 民,
則眾庶 稍得安業 ,無轉為 盜賊之患 。如此三 事,並須 別定良法 ,以為長 久之利。至於
保馬之 法,先朝 已知有司 奉行之謬 ,市易法 ,先帝尤 覺其有害 而無利, 及福建、江南
等路配 賣茶、鹽過多,彼 方之民, 殆不聊生 ,俱非朝 廷本意, 恐當一切 罷去。而南方
鹽法, 三路保甲 ,尤宜先 革者也。以上數事 ,皆略陳 大槩,其 他詳悉, 非書所能 盡。
然臣所 深慮者, 陛下必欲 更修庶政 ,使不驚 物聽而實 利及民, 莫若任人 為急。故臣前
輒獻 愚誠,乞 陛下廣開 言路,選 置臺諫官 ,誠得忠 正之士, 布在要職 ,使求天 下利
害,議 所以更修 之術,朝 廷上下, 協力同心 ,斟酌而 裁制之, 則天下不 難為矣。若不
得其人 ,則雖有 欲治之意 ,終不可 以濟事功 。臣又竊 慮議事者 以謂若更 張青苗、助役
等法, 則向去國 用必至不 足【二九】。然自 來提舉常 平司等處 錢物,並 係封樁, 自不 許
撥充 軍國常費 ,況今日 正是息民 省事之時 ,既外不 輕用兵革 ,內無土 木橫費, 自然
國計易 給。兼罷得上 件掊斂, 則民力以 漸寬舒。只如 近日方罷 導洛司、堆垛 場,沿汴 稅
額已有 增數,此 古人所謂「百 姓足,君 孰與不足 」者也。是日,又 同上奏曰 :臣邇具 手
奏,乞 陛下廣開 言路【三 ○】,登用正 人,此最 為當今急 務。臣尚慮陛 下深居九 重,未
能盡知 人才,輒 敢冒陳愚 見,以助 收采。臣伏睹祕書 少監孫覺 ,方正有 學識,可 以充
諫議大 夫或給事 中。直龍 圖閣范純 仁,勁挺 有風力, 可充諫議 大夫或戶 部右曹侍 郎,
使議青 苗、免役、市易等法。禮部 侍郎李常 ,清直有 守,可備 御史中丞。吏部郎 中劉摯 ,
資性端 厚,可充 侍御史。承議郎蘇 轍、新授 察官王巖 叟,並有 才氣,可 充諫官或 言事
御史。臣誠見陛 下有意更 張,而闕 人裨助, 故不避狂 妄,輒有 論薦,更 乞聖慈詳 擇。
太皇 太后封公 著劄子付 司馬光, 詳所陳更 張利害, 有無兼濟 之才,直 書當與未 當以
聞。光 奏:

  臣 自公著到 京,止於 都堂眾中 一見,自 後未嘗私 見及有簡 帖往來。公著所陳 ,與


臣所欲 言者,正 相符合。蓋由天下 之人,皆 欲如此, 臣與公著 但具眾心 奏聞耳。臣聞
書曰:「有 廢有興, 出入自爾 師虞,庶 言同則繹【三 一】。」言國 家政事欲 有所更改 ,
必先謀 之於眾人 ,所言皆 同,然後 行之,則 無失也。傳曰 :「上酌民言 ,則下天 上施。」
言為人 上者,當 采酌民言 ;從其所 欲,則在 下之人戴 上如天, 受其恩施 也。伏望 陛下
察公 著所陳, 參以臣所 上實封奏 狀,若與 之同者, 斷志行之 ,勿復有 疑,臣見 太平
之功, 不日可見 矣。公著 一言而天 下受其利 ,可謂有 兼濟才, 所言無有 不當。惟有保
甲一 事,欲就 農隙教習 ,臣愚以 朝廷既知 其為害於 民,無益 於國,便 當廢罷, 更安
用教習 ?容臣續 具劄子奏 聞。(光 奏乃七月 一日,今 並書之。)光又言 :昨僭妄 上言
用人等 事,尋準 御前劄子 ,所奏職 位卑微如 堪大任者 ,令具姓 名奏入。陛下推心 於臣 ,
俾擇多 士,無復 疑間。臣承命惶恐 ,惟懼不 稱,豈可 阿私?竊 見吏部郎 中劉摯, 公忠
剛正, 終始不變 ;龍圖閣 待制、知亳州趙彥 若,博學 有父風, 內行修飭 ;朝請郎 傅堯
俞,清 立安恬, 淹滯歲久 ;直龍圖 閣、知慶 州范純仁 ,臨事明 敏,不畏 強禦;朝 請郎
唐淑問 ,行己有 耻,難進 易退;祕 書省正字 范祖禹, 溫良端愿 ,修身無 缺。此六 人者 ,
皆臣 素所熟知 ,節操堅 正,雖不 敢言遽當 大任,若 使之或處 臺諫,或 侍講讀, 必有
裨益。其人或與 臣有親, 或有過失 ,臣竊慕 古人內舉 不避親, 不以一眚 掩大德, 既蒙
訪問, 不敢自避 嫌疑,致 國家遺才 。自餘如 新翰林學 士呂大防 、兵部尚 書王存, 禮部
侍郎李 常、祕書 少監孫覺 ,右司郎 中胡宗愈 ,戶部郎 中韓宗道 ,工部郎 中梁燾、開封
府推官 趙君錫, 新監察御 史王巖叟 ,朝議大 夫、知澤 州晏知止 ,(十二 月二十四 日,
知止自 澤改晉, 元年五月 八日為梓 路運副。)朝請大 夫范純禮 ,知登州 蘇軾,知 歙州
績溪縣 蘇轍,承 議郎朱光 廷,或以 行義,或 以文學, 皆為眾所 推伏。臣雖與往還 不熟 ,
不敢隱 蔽。伏望 陛下紀其 姓名,各 隨器能, 臨時任使 。然知人 則哲,自 古所難, 況臣
愚陋, 加以屏居 歲久,與 士大夫多 不相接, 豈敢盡天 下之賢才 !伏望聖 慈博加采 訪。
如文彥 博、呂公著、馮京 、孫固、韓維等, 皆國之老 成,可以 倚信。乞亦令 各舉所知 ,庶
幾可以 參考異同 ,無所遺 逸。(此奏得 之雜錄, 不著姓名。其首云 :「今月二十 五日僭
妄上言 用人【三二】。」推究本末 ,蓋司馬 光也。但光集 獨無此, 亦無二十 五日所奏 用
人事。 當考。)

  知 慶州范純 仁言:

  臣 伏睹六月 二十五日 詔書,應 中外臣僚 及民庶, 並許實封 直言朝政 闕失、民間疾


苦者, 有以見聖 心求治之 深也。臣雖至愚, 不敢泯默 。竊以陛 下方啟重 熙之運, 布日
新之政 ,天下之 人,翹首 以望至治 ,固未睹 夫闕政之 可陳也。所謂民間 疾苦,則 陛下
臨御之 初,聊整 數事而百 姓鼓舞歡 呼者是也 。蓋在畿 輦之下, 事理著明 者,陛下 得熟
聞而更 之,其在 僻遠幽微 者,則陛 下莫得而 聞矣。固宜明詔四 方,詢求 之廣也。然中
外臣民 猶未能深 副聖意、極有所陳 者,蓋民 庶之愚, 雖有疾苦 ,不能自 言,惟舉 人胥
吏有能 言者,又 以利害不 切於己而 不言也。臣僚則亦 有不能言 者,或有 所畏避而 不言
者矣 ,有疏遠 而謹靜者 矣,有怠 於憂國愛 人者矣, 有昔嘗言 而今愧於 言者矣, 如此
者皆不 言也。倘非陛下深 詔執事及 羣有司, 使各罄其 所聞,自 陳於上, 則懼聖詔 將為
空文, 而天下之 情終不能 盡也。蓋向來朝廷 修立法度 ,付之有 司,以施 於天下, 固欲
便民而 益國也。如慈父寄 食哺兒, 意豈有不 善哉!而 哺者無愛 兒之心, 不量飢飽 多少
之節, 曰:惟知 哺之而已 ,不恤其 他。則兒 不病而死 者幾希矣 。今吏之 行法者, 不恤
民之利 害惡欲, 曰:惟知 行法而已 ,不恤其 他。則宜 其百姓疲 敝而無告 也。然則 郡邑
之弊, 守令知之 ;一路之 弊,監司 知之【三 三】;茶 鹽、利局 、民兵、刑法、差役之弊,
提其局 及受其害 者知之; 軍政之弊 ,三帥與 將領者知 之;邊防 之弊,守 邊者知之 。伏
望陛下 特下明詔 ,內則敕 六曹、四司、九寺 、三監、三帥、百司, 外則敕監 司、提舉、提
點、邊臣、牧守,以 至令佐、監當、曹掾, 各使條陳 本職及所 經歷之利 害,無或 隱蔽。
曰: 某事利人 益國,可 以興行; 某事煩擾 勞費,可 以簡省, 某事蠹害 公私,可 以釐
革。限一月 內聞奏。亦可 因其所陳 ,略知其 人之才識 。然後陛下參 命近侍與 大臣,審 擇
而行之 ,流為霈 澤,被於 萬方。如此, 則元龜獻 兆,庶績 咸熙,堯 、舜、三代之政,
可不勞 而成。惟 陛下留神 省察,特 賜施行, 則天下幸 甚!(六 月二十五 日求言。 )

注 釋
  【 一】修相 國寺塔「 相」字原 脫,據閣 本補。
  【二】鄧州 淅川縣春 夫「淅」原作「浙」,據閣 本,宋史 卷八五地 理志一、九域 志卷一
改。下 同。
  【 三】到任 一年所入 「入」原 作「欠」 ,據閣本 改,方與 上下文義 相合。
  【四】則神 孫觀陛下 之法「神孫」原作「臣 庶」,按此時 宣仁太后 垂簾,「神孫 」係指
哲宗, 現據閣本 及琬琰集 卷三改。
  【五】斥宋 用臣等出 就外省「宋」原作「案 」,據閣本改 。按下文注及 本卷戊子 日又見
「宋用 臣」,宋 史卷四六 七宦者傳 有宋用臣 傳。
  【六】責以 掊克擾民「克 」原作「刻」,據閣本 改。按本卷前 載黃降言 沈希顏聚 斂掊克 ,
語出詩 大雅蕩「 曾是掊克」 。
  【七】又以 黜罰懼之「罰 」原作「罪」,據閣本 改。按下文兩 見「黜罰」,與上 句「爵賞」
相對。
  【 八】上惑 聖聰「聰 」原作「 聽」,據 閣本改。
  【 九】自奉 行新制後 「奉」原 作「奏」 ,據閣本 ,活字本 改。
  【一○ 】憲追入內副 都知「追」原作「進」。按本書 卷三五二 載元豐八 年三月甲 午 朔
「李憲 追入內副 都知」,又宋史卷 四六七李 憲傳載憲 原為入內 副都知, 元豐末坐 妄奏
功狀罷 內省職務 ,據改。
  【一一】浦沖宗 回等遷官「沖」字誤。按本 書前載四 月丁亥詔 遣浦專捕 陝西京西 路
軍賊王 沖,注六 月十七日 獲沖,是 沖非官, 尤不得轉 官甚明。
  【 一二】有 君人之度 「君人」 ,閣本作 「人君」 。
  【一三】臣遠從外服 召至左右「召」原作「后」,據閣本 及長編紀 事本末卷 九五用舊
臣改。
  【 一四】粗 成條貫「 條」原作 「修」, 據閣本改 。
  【 一五】惟 上帝不常 「不」原 作「之」 ,據閣本 及書伊訓 改。
  【一六】恤我則 后虐我則 讎此乃書 泰誓語, 原書「恤」本作「撫」,似 係宋人改 字。
  【 一七】自 古姦臣將 欲誅鋤善 人「古」 原作「故 」,據閣 本改。
  【 一八】則 不期於侈 而侈心自 生前「侈 」字下原 衍「心」 字,據閣 本刪。
  【一九】沈于酒 德哉此乃 書無逸語 ,原書「沈」本作「酗」,似宋人避 哲宗嫌名 改。
  【 二○】故 孔子曰天 子有諍臣 七人此引 孝經語, 「諍」本 作「爭」 。
  【 二一】及 州縣常切 覺察「切 」原作「 竊」,據 閣本、活 字本改。
  【 二二】民 間疾苦「 苦」原作 「若」, 據閣本、 活字本改 。下同。
  【二三 】以資政殿學 士「殿」字原脫, 據長編紀 事本末卷 九三求直 言、宋史卷三 三六
司馬光 傳補。
  【 二四】時 光欲招黨 人閣本「 招」下多 「其」字 。
  【二五】自「有請」至「紛至 矣」三十 四字刪去 按字數為 三十三字 ,如此則 語不可解 ,
當以刪 「時光」 以下三十 一字為是 ,「有請 」二字屬 上。
  【二六】自來教閱事 藝無法「閱」原作「冊」,據閣本及 宋史卷一 九五兵志 九改。
  【二七 】仍今後不得 違法招刺 小弱不堪 習戰之人「刺 」原作「敕」,據閣本 、活字本
及宋史 卷一九○ 兵志四改 。
  【二八】 仍令學士院 降遺詔 「院」字原 脫,據閣 本及宋史 卷一六二 職官志二 補。
  【 二九】則 向去國用 必至不足 「向去」 原作「度 支」,據 閣本改。
  【 三○】乞 陛下廣開 言路「開 」原作「 聞」,據 閣本、活 字本改。
  【 三一】庶 言同則繹 「庶」字 原脫,據 書君陳補 。
  【三二 】今月二十五 日僭妄上 言用人「人」字原 脫。按此奏論 薦多人, 前文司馬 光奏
有「昨 僭妄上言 用人等事 」,此注 下又有「 亦無二十 五日所奏 用人事」 ,據補。
  【 三三】監 司知之「 監」原作 「職」, 據續通鑑 卷七八改 。

卷三 百五十 八 元豐八年 (乙丑 , 1085)

起神宗元豐八年七月盡其月

  秋 七月甲午 ,門下省 言:「本 省文字各 有日限, 其承中書 省、樞密 院得旨文 字,


吏不分 緩急呈押 入進【一】,已得 畫,職級 方點檢簽 書,慮有 差舛。欲自今 承受文字
【二】,先當行 吏,次職 級紙背簽 書,次給 事中書。常程文字 ,即付本 房呈押入 進。如
故應合 商議者, 職級先呈 ,方寫繳 狀簽書。進發急速 及當日或 次日值假 ,當行吏 須先
呈押以 進者,候 到省,次 第簽書。」從之 。

  詔 吏部郎中 張汝賢察 舉福建路 蹇周輔所 立鹽法。先是,差 御史宇文 昌齡察治 其事


以聞, 右司諫蹇 序辰言:「父周輔 與昌齡鄉 里故舊, 乞差不干 礙官。」故改 汝賢。( 五
月十六 日差昌齡 ,六月二 十四日序 辰罷諫職 。密疏有 序辰奏, 當增入。今附注于 此:
「右司諫蹇 序辰奏:『福建、江西、湖南鹽 法,竊聞 近日朝廷 差官察舉 ,昨日又 相度立
法,因 差臣充提 舉官兼領 監事。臣昨任監察 御史及殿 中侍御史 日,不能 取悅同僚 ,多
觸眾惡 ,臣由是 與黃履、黃降 違誤不合 ,欲遽以 臣父知開 封府日騰 說事跡奏 彈【三】,
則臣勢 難同處, 自須引去 ,換授臣 父為中書 舍人而臣 待罪諫官 。福建路 差宇文昌 齡,
昌齡與 臣父同鄉 里,為故 舊,又江 西、湖南 路差陳升 之,素與 黃降相知 ,兼由黃 履薦
舉,竊 慮迎合。伏望改差 不干礙官 前去。』奉聖 旨,福建 路改差吏 部郎中張 汝賢。」 )

  殿 中侍御史 黃降言:「京東、西路保馬 司管勾公 事官,乞 並權罷, 候買馬年 分依


舊。詔 保馬司各 具合留員 數。 」

  朝 議大夫、直集賢院 陳倩,以 職換中散 大夫,為 司農卿。(以職換 一官,此 據政


目增入 ,要考以 職換一官 故事。)

  朝 奉大夫范 純禮為戶 部郎中。 (六月末 ,司馬光 薦。)

  太 常寺、閤門言:「西人 見辭儀制 ,乞如嘉 祐八年, 見于皇儀 殿門外。所有 朝辭,


緣太皇 太后權同 聽斷軍國 事,乞許 垂簾日朝 辭,或止 令門辭。」詔見依 嘉祐八年 , 朝
辭詣垂 拱殿。又 詔:「夏 國陳慰使 副赴闕, 遇將來坤 成節日已 放見,令 勿豫燕。 」

  詔 諸鎮寨市 易、抵當並罷 ,仍依條 立法。(舊錄 云:「先帝詔 有司買賤 賣貴,以 平


物估, 姦人未敢 悉廢,故 先鎮寨。」新錄辨 曰:「買賤賣 貴,是何 等語?而 謂先帝有 詔,
可乎? 今刪去。」王巖叟 有章論市 易,或可 先見乎此 。據巖叟朝論 ,則十月 十六日乃 言
事,此 詔不因巖 叟也。政 目乃無此 。)

  丁 酉,宰臣、執政、中散 大夫、卿監、宗室正任 團練使已 上,赴南 郊壇立班 ,請大


行皇帝 尊諡于天 。翰林學 士鄧溫伯 言:「奉 詔告天請 諡,天賜 之曰英文 烈武聖孝 皇帝 ,
廟號曰 神宗【四】。」詔 恭依 。

  戊 戌,資政 殿大學士 、銀青光祿大 夫、兼侍讀呂 公著為尚 書左丞。公著 言【五】:


「臣伏 睹周官, 三公、三少掌論道 經邦,寅 亮天地, 然皆分治 卿職,蓋 進則坐而 論道 ,
退則作 而行之, 此三代之 明法也。唐太宗用 隋制,以 三省長官 共議國政 ,事無不 總,
不專治 本省事。國朝 之制,每 便殿奏事 ,止是中 書、樞密院兩 班。昨來先帝 修定官制 ,
凡除 授臣僚及 興革廢置 ,先中書 省取旨, 次門下省 審覆,次 尚書省施 行,每各 為一
班。雖有三省同 上進呈者 ,蓋亦鮮 矣。此蓋 先帝臨御 歲久,事 多親決, 執政之臣 大率
奉行成 命,故其 制在當時 為可行。今來陛下 始初聽政 ,理須責 成輔弼。況執政之 臣,
皆是朝 廷遴選, 安危治亂 ,均任其 責,正當 一心同力 ,集眾人 之智,以 輔惟新之 政。
譬如 共輿而馳 ,同舟而 濟,人無 異心,則 何求而不 得?何為 而不成? 伏望聖慈 留神
省察, 明降指揮 ,應三省 事合進呈 取旨者, 並令三省 執政官同 上奏稟【六】,退 就本
省,各 舉官制施 行。」自元豐五年 改官制, 政柄皆歸 中書省, 王珪以左 相在門下 , 拱
手不復 校。王安禮每 憤懣不平 ,欲正其 事而力不 能也【七】。公著被命 未受,即 為上 陳
之。後遂詔「應 三省合取 旨事及臺 諫章奏, 並同進呈 施行。」(公 著以七月 六日拜左 丞,
十一日 上此議, 今附見。不知 得請果是 何月日。黃履 論韓縝, 見九月十 四日乙巳。更詳
考之。公著 家傳便接 續載太皇 太后諭執 政以母改 子法及司 馬光急於 有為等事【八 】,考
按其時 ,多差池 不合。司 馬光以母 改子之言 ,見元豐 八年四月 庚寅二十 七日。)

  朝 奉大夫、 守祕書省 少監、兼 侍講孫覺 為右諫議 大夫、兼 侍講,仍 賜三品服 。

  中 書舍人楊 景略為龍 圖閣待制、知蔡州。避親嫌 也。(避親, 此據景略 傳。景略妻 ,


韓維女 。維尚未 執政,蓋 韓縝為中 書相,在 五月二十 六日也。 )

  朝 散郎黃好 謙為駕部 郎中。( 十月十八 日。)


  詔 :「府界 、三路保 甲,自來 年正月以 後並罷團 教,仍依 義勇舊法 ,每歲農 隙赴
縣教閱 一月。其差官置場 、排備軍 器、教閱 法式、番次、按賞 費用,令 樞密院、三省同立
法。」(舊 錄云:「什伍 其民,教 以武事, 兵出于農 ,始于熙 寧,備于 元豐。河北一 路,
得勝兵 三十萬, 北邊震恐。時未遽 罷,漸減 廢焉。」新錄 辯曰:「得勝 兵三十萬 ,北 邊
震恐, 無所稽考。今刪去。」司馬光云 :「密院聞光 欲上奏, 先以白劄 子進呈, 畫此 指
揮。」光奏 在此月十 二日甲辰 ,後此六 日。又此月二 十二日甲 寅,八月 二十六日 丁亥 ,
十月二 十八日己 丑,十一 月十六日 丙午,十 二月六日 丙寅,皆 有措置保 甲事。舊錄于
「立法」下,又 云:「後詔五 都保以上 ,並分四 番,自十 月起教, 至正月, 令保即先 從
多教, 周而復始。其提舉 錢糧官司 並罷,令 教閱司兼 領。」新錄因 之。按此乃八 月二 十
六日丁 亥日,當 附本日, 不合入此 。今削去 。玉牒於 七月五日 丁酉,書 詔罷三縣 保甲 ,
蓋考之 不詳也。 )

  甲 辰,資政 殿學士韓 維兼侍讀 ,仍提舉 中太一宮 並集禧觀 事。(六 月十四日 知陳


州。)

  詔 自今待制 以上磨勘 ,止中書 省擬進。

  詔 夏國陳慰 使副朝辭 日,賜銀 器衣著。

  詔 今後知州 年及七十 ,不許奏 舉再任。

  禮 部尚書韓 忠彥等言 :「皇太 妃在三年 服內,衣 褥、從物 並淺淡, 生日節序 物色 ,


依皇后 例。稱慈旨。慶賀 用牋,太 皇太后、皇太 后於皇太 妃稱賜, 皇帝稱奉 ,百官不 稱
臣。」 從之 。

  門 下侍郎司 馬光言: 先帝以敵 人驕傲, 據漢、唐故地,有 征伐開疆 之志,故 置保


甲,令 開封府界 及河北、陝西、河東三 路皆五日 一教閱, 京東、西兩路保甲 養馬。仍各
置提舉 官,權任 比監司。既而有司 各務張皇 ,以希功 賞,其提 舉官專護 本局,不 顧他
司。事干保 甲,州、縣皆不得 關預,管 內百姓, 不得處治。 其巡檢、指使, 保正、保長 ,
競為騷 擾,蠶食 無厭,稍 不如意, 擅行捶撻 。其保丁 習于游惰 ,不復農 務,或自 為劫
掠,或 侵陵鄉里 。其本家 耕種耘穫 ,率皆妨 廢,供送 不辦,箕 斂無窮, 貲產耗竭 ,無
以為生 。弱者流移四 方,壯者 亡為盜賊 。行之數年, 先帝寖知 其弊,申 敕州、縣,令
保甲應 有違犯并 巡教官、指使 違法事件 ,并許州 、縣覺察施行 。及陛下踐阼 聽政,首 令
京東、西兩路保 甲養馬, 並依元降 年限收買 ,其剩過 數目,並 充次年之 數。又令 開封
府界、三路團教 已及半年 ,經朝廷 按閱者, 每月併教 兩日;未 經按閱者 ,併教三 日。
又令見 教人身材 弱小,或 久來疾病 及本家止 有一丁【九】,病 患不堪營 作,第五 等以
下,地 土不及二 十畝者, 並許州、縣保 明,提舉 司審驗放 免。又令一縣 不得過二 分。皆
聖澤 矜卹民力 ,於保甲 勞費,雖 十減五六 ,然保甲 保馬,向 去點擇, 買養補填 ,尚
猶如舊。其巡教 指使、保正、保長名目 猶在,於 所轄保甲 ,恐不免 須有陵逼 侵漁。其四
時教閱 ,雖減日 數,未免 妨農。臣愚以為, 此保甲, 若使之逐 捕盜賊, 則近已有 指揮 ,
巡檢、縣尉及弓 手、兵級 人數,並 令依保甲 未上番以 前人數復 置,其保 甲,更不 令管
勾捕盜【一 ○】。若使之攻討 四夷,則 皆畎畝白 徒,教閱 雖熟,未 嘗見敵, 與敵人戰 鬥,
必望風 奔潰。登極詔 書敕邊吏 ,令不得 侵擾外界 ,務要安 靜疆場【一一】。然則 此保甲 、
保馬, 的實有何 所用!徒 令府界及 五路農民 不堪愁苦 。幸賴社 稷之靈, 適值累年 豐稔 ,
猶流 民甚多, 盜賊充斥 ,若遇如 明道年之 蝗,康定 年之旱, 至和年之 水,則為 國家
大患, 豈可盡言 !近者羣 盜王沖, 乘保馬諸 處行劫, 置保馬本 欲逐盜, 今為盜資 。又
獲鹿縣 保甲斫射 毆傷提勾 孫文、巡檢張宗師 ,以下陵 上,是乃 大亂之源 ,漸不可 長。
凡保甲 、保馬, 有害無利 ,天下之 人莫不知 之,臣不 知朝廷何 憚而久不 廢罷!伏 乞斷
自聖心 ,盡罷諸 處保甲、保正,長 使歸農, 依舊置耆 長、壯丁 巡捕盜賊 ,戶長催 督稅
賦。其所養 保馬,揀 擇勾收, 太僕寺量 給價錢, 分配兩騏 驥院、坊、監、諸軍。召提舉
官還朝 ,其勾當 公事、巡檢、指使 ,並送吏 部,與合 入差遣。如此,開 封府界、五路之
民, 孰不歡呼 鼓舞,荷 戴聖德? 若以保甲 中武藝已 成之人可 惜使之歸 農,即乞 令逐
縣以 戶馬數, 每五十戶 置弓手一 人,略依 緣邊弓箭 手法,許 蔭本戶田 二頃,與 免二
稅【一 二】。或稅輕 者,與免 若干石斗 稅及戶下 諸般科役【一三】。本戶田不足 ,聽蔭 親
戚田。務在 優假,使 人勸募。然後 召募本縣 鄉村戶有 勇力武藝 者投充弓 手。計即今保 甲
中有勇 力武藝者 ,必多願 應募。若一人闕額 ,有二人 以上爭投 者,即委 本縣令、佐,
揀試武 藝高彊者 充之。若見充弓手 人有勇力 武藝衰退 ,許他人 指名比較 ,若勝於 舊者 ,
即令充 替。如此 ,則不須 教閱,武 藝自然常 得精熟。一縣之中 ,其勇壯 者,既充 弓手 ,
其羸弱 者,雖使 之為盜, 亦無能為 患。仍委 本州及提 點刑獄常 切按察, 令、佐有 取捨
不公者 ,重加刑 典。若無 人投名, 乞更議優 法。若尚 召募不足 ,即且于 鄉村戶上 依舊
雇人, 候有投名 者,即令 充替。若弓手數多 ,即令分 番更互在 縣祗應, 一年一替 。其
餘各 分地分巡 捕盜賊, 每獲賊, 勘得赦後 住止及窩 藏去處, 其本地分 ,嚴行科 責及
出賞錢 與獲賊之 人。其賊 發地分, 更不作三 限科校, 即令捕賊 給賞。如此,則賊 發之
處,捕 盜之人不 復掩蔽住 止窩藏之 處。捕盜 人不肯庇 匿,盜賊 無所容身 ,自然希 少。
疏奏, 蔡確等執 奏不行。詔:「保甲依 樞密院今 月六日指 揮,保馬 別議立法。」(密 記
具載光 奏,至「自然 稀少」下,即 云:「同三省 奉旨,保 甲依樞密 院今月六 日已得指 揮,
保馬關 中書省別 議立法進 呈。」光前乞 罷保甲在 四月末, 疏語自「乞置 弓手」以下, 與
此同。今兩 存之。舊錄云:「光在 先朝,論 不合,先 帝勿用, 然亦勿罪 ,以資政 殿學士
歸洛。至是執政 ,倡變法 之議以報 怨,確等 執奏,得 尚循前詔。」新錄 辯曰:「王安 石
嘗云:『始終言 新法不可 行者,司 馬光。』光之 論議,本 末具在。哲宗 登極,宣 仁稱 制,
首起於 閑廢而登 之廟堂, 所以成先 帝之志也 ,謂之報 怨,不可 以傳信後 世。自『光在
先朝』至『尚循 前詔』四十四字, 並刪去。餘以司馬 光劄子全 文添修。」司馬光 乞罷保 甲
奏後載 密院劄子 :「欲府 界、三路 保甲,自 來年正月 以後,並 罷團教, 止令每歲 農隙
月分, 依義勇舊 法,赴縣 教閱一月。所有差 官置場、排備 軍器及教 閱法式、番次、按賞
費用等 ,仰樞密 院取索會 校【一四】,措置條畫 ,與三省 同共立法 ,取旨施 行。」七 月
六日進 呈,奉聖 旨:「依 此。」光自注 云:「時 樞密院聞 光欲上前 奏,先以 白劄子進 呈,
畫此指 揮」,光奏尋 上【一五】,十二 日三省、樞密 院同進呈 ,奉聖旨 :「保甲依今 月六
日已得 指揮,所 有保馬別 詳議立法 進呈。」元祐元年 正月十四 日實錄, 乃書「詔保馬 別
立法以 聞。」 )

  乙 巳,夏國 陳慰使丁 努嵬名謨 鐸、副使 呂則陳聿 精等,進 慰表于皇 儀門外, 退赴


紫宸殿 門,賜帛 有差。

  丙 午,遼國 遣奉國軍 節度使耶 律琚,起 居郎、知制誥、充史館修撰 王師儒來 祭奠 。


又遣寧 州觀察使 蕭傑,客 省使、海州防禦使 韓昭愿來 弔慰。入皇儀殿大 行皇帝神 御前 ,
行祭奠 之禮。移 班東幄殿 見上,進 名,奉慰 。

  庚 戌,朝散 郎、權發遣河 北東路提 點刑獄王 端臣,以 按吏不當【一六】,降 授朝奉


郎。

  知 永興軍、 龍圖閣直 學士劉庠 再任。( 五月戊午 改青州, 六月戊寅 復永興。 )

  三 省樞密院 言:「同 差除及進 呈文字, 理須會議 者,先於 都堂聚議 。或遇假 及已


歸東西 府,聽便 門往來聚 議。」從 之 。

  樞 密院言:「府界、三路團教 保甲,雖 不當赴教 日,往來 於市井村 趰,以習 學事


藝為名 ,聚集博 飲,不治 生業。」詔:「提舉保 甲司關牒 轄下,不 赴教日, 令務農作 。
遇閑暇 ,許于本 家閱習事 藝。違者重坐 之。」范純仁 奏:「臣 伏睹提舉 保甲司牒 ,準 樞
密院劄 子指揮, 鈐束保甲 子弟,不 令聚集飲 博,即遇 閑暇,于 本家閱習 事藝。竊緣保
甲每月 雖蒙指揮 併教兩日 或三日, 比之自來 日數全少 ,然未免 往來聚集 ,有妨農 務。
蓋子 弟慣入鎮 市,漸喜 游惰,託 以修葺弓 弩箭器, 或期約同 保私閱為 名,不肯 專意
生業, 官司及父 兄終難鈐 束覺察。自古 三時務農 ,一時講 武,又曰『皆 于農隙以 講事』,
此古人 不易之法 ,所以東 作西成, 得盡其力 ,三年之 食可足、使武事不 廢,民力 不窮 。
三代興 王,同此 道也。蓋農事播種 斂穫,不 可少有失 時,常若 寇盜之至 ,苟一日 愆期 ,
或致終 歲之闕, 則職在勸 農者所當 申陳也。臣今欲乞 應三路教 閱保甲, 計一歲合 教日
數,併 就農閑之 月。其餘月分 ,並歸農 業,則官 司與父老 易為拘管。」(純仁奏 ,不 得
其日, 今附此。 )

  殿 中侍御史 黃降奏:「伏見沿 汴狹河堤 岸空地, 先有朝旨 ,許人斷 賃。而宋 用臣


挾持恣 橫,風諭 沿汴官司 ,拘攔牛 馬果子行 ,須就官 地為市交 易。并其 餘諸色行 市,
不曾占 地,亦納 課錢,以 至市橋亦 有地稅【一七】。殘民損國 ,無甚于 此!雖今 例廢 罷,
改正施 行,緣近 降朝旨, 不曾該載 ,人戶至 今未得自 便。臣欲乞朝 廷詳酌指 揮。」詔 :
「沿汴官司 拘攔牛馬 果子行并 磨團戶斛 、菜紙等諸 色行市及 市橋地課 ,並罷。仍令 點
磨措置 結絕在京 物貨等場 所,依廢 罷物貨場 已得指揮。」(舊 錄十八日 庚戌,書「詔 沿
汴官司 諸色行市 ,市橋所 出地課, 並罷。」新錄乃脫 此段。按元祐 密疏載黃 降所論及 降
旨甚備 ,今用之 。政目十 八日罷沿 汴官司拘 攔牛馬果 子行并磨 團戶斛 菜紙等 行及地
課,降 所稱今例 廢罷事, 在五月三 日。點磨措置 結絕,在 四月八日 也。)降又奏 :「伏
見福建 路下四州 、軍產錢 ,福州十 二縣,共 八千餘貫 ;泉漳州 、興化軍 一十四縣 ,共
六萬餘 貫。而福 州緣王氏 之舊,每 產錢一, 當餘州之 十,其科 納以此為 率,餘隨 均定 ,
鹽額及 綑出役錢 ,亦皆至 五倍,而 其實減半 焉。昨者 王子京奏 立產鹽法 ,不曾檢 會前
項別例 ,遂于元 額上增, 多寡之間 ,甚相遼 遠。本緣 子京之誤 ,遂為定 額,民間 應辦 ,
已涉七 年,遠民 之冤,未 易申述。今來伏遇 朝廷遣使 按察,欲 乞特賜詳 酌,令就 本路
體究、詣實 ,改正施 行。」詔:「劄與張汝 賢。」又奏:「伏睹朝 旨,以臣 所奏沈希 顏事 ,
令希顏 分析聞奏 。臣檢會 元奏,內 有稱希顏 鹽法未便 一節,係 別委本路 官體量, 欲乞
再賜詳 酌,特依 臣元奏施 行。」詔令京 西北路提 刑司體量 ,詣實聞 奏。(六月十 五日 已
體量希 顏。降二 奏並據密 疏,係七 月事。今因罷沿汴 地課,在 七月十八 日,並附 此二
奏。)

  癸 丑,高麗 國佑世僧 統、求法沙門 釋義天等 見於垂拱 殿,進佛 像經文。賜物 有差。


(實錄 五月八日 ,書蘇注 引伴,六 月二十二 日,書范 百祿館伴 。今皆削 去,但存 此。)

   甲寅,遣 官分按逐 路團教保 甲:河北 東路,左 藏庫使李 詵,西京 左藏庫使 劉惟


簡;西 路,引進 使、康州 刺史,樞 密副都承 旨曹誦, 文思使、高州刺史 竇仕昌; 河東
路, 東上閤門 副使王舜 封,供備 庫副使馮 景;永興 軍路,光 州團練使 高公繪, 邵州
刺史張 節愛。尋 遣左藏庫 副使麥文 昞代馮景 。(文昺 代景,在 八月癸亥 。并書。 )

  詔 差在京馬 步軍驍騎 等一十五 指揮,赴 鄜延路權 駐泊,替 東兵三將 歸營。樞密院


言:「鄜延路權 駐泊在京 馬步軍十 五指揮, 昨權團作 三將,差 官訓練, 今已年滿 ,乞
差兵替 歸。」詔令鄜延路 都總管司 並罷團將 ,候西人 過界,令 番次起發 歸營。(密記 七
月二十 二日。)

  禮 部言:「大行皇帝 虞主回京 ,至瓊林 苑權奉安 ,依故事 ,皇太后 行奉迎之 禮,


今皇太 后已從靈 駕回,不 當行奉迎 之禮。」詔:「大行皇 帝靈駕發 引,皇太 后不從行 。
候虞主 回京,依 故事於瓊 林苑奉迎。」(舊錄云 :「上新即位 ,先帝所 棄逐者漸 據高 位,
無復忌 避,忠義 憂恐。蔡確懼 ,請太后 勿從。太后以 疾辭,得 不行。」新錄 辯曰:「 據
所書, 係因禮部 申請,詔 依故事太 后不從。而乃欺罔 、虧損聖 德。自『上新即位 』至『辭
得不行 』三十八 字,並刪 去。」 )

  門 下省言, 自今應天 下州、軍勘到強盜 ,情無可 愍,刑名 無疑慮, 輒敢奏聞 者,


並令刑 部舉駁, 重行朝典 ,不得用 例破條。從之。(司馬 光劄子、范百 祿傳,八 月癸酉 ,
明年閏 二月壬辰 、丙午,當並 考。舊錄云:「祖 宗以來, 大辟可愍 與疑慮得 奏裁,多 從
寬宥。司馬光屢 奏,以為 廢法,故 降是詔。由是例外 不敢奏讞 ,刑部侍 郎范百祿 與其
屬劉 賡數辨論 之,不從 ,死者甚 眾:熙寧 歲二三千 或千有奇 ,元豐歲 一二千有 奇,
或不及 千,元祐 歲四五千 或二千有 奇。」新錄辯 曰:「按 舊文云『祖宗 以來,大 辟可 愍
與疑慮 得奏裁』,則情理 無可愍, 刑名無疑 慮者,有 司妄讞以 希寬縱, 非辟以止 辟之
意。今使刑部舉 駁,不得 用例破條 ,正合祖 宗立法之 意。治姦 惡,安善 良,則斷 獄雖
多,乃 致刑清之 漸也。自『祖宗以 來』至『二千有奇 』九十四字, 並刪去。」)先是 , 曹
州民趙 倩等三人 同劫南華 縣頓榮家 財物,以 槍刺傷頓 榮。既捉 獲,估贓 計六千九 十九
錢。曹州勘頓榮 被刺傷時 ,不曾經 官檢驗, 遂具案奏 聞。大理 寺定斷趙 倩等,會 赦,
準律合 決重杖處 死,刑部 用例,擬 特貸命, 杖脊二十 ,刺面配 廣南遠惡 州軍【一八】。
司馬光 以為:「近年諸州 勘到劫賊 ,但不曾 殺人放火 者,並作 情理可愍 ,或刑名 疑慮
申奏, 朝廷率從 寬貸。竊詳逐人既 為劫賊, 情理有何 可愍?赦 後贓滿傷 人,刑名 有何
疑慮? 此皆逐州 官吏避見 失入罪名 ,專務便 文營己, 無去害疾 惡之心。況曹州素 多盜
賊, 係重法地 分,如趙 倩等所犯 如此,皆 得免死, 則是彊盜 不放火殺 人者,盡 皆免
死。竊恐盜賊轉 加恣橫【一九】,良民無以 自存,殆 非懲惡勸 善之道。」故有是 請。( 范
百祿新 傳云:「遷刑 部侍郎, 有以強盜 及故殺、鬥殺 情可矜者 讞于朝, 法官援例 貸免。
司馬光 曰:『殺 人不死, 則法廢矣。』百祿曰:『謂之殺 人則可, 制刑而以 為不疑, 原
情而以 為無可憫 則不可。今必 處死,則 二殺之科 ,自是無 可疑與可 憫者矣。』卒不用 。
前此, 嘗詔天下 奏獄不當 讞者按其 罪。有司重請 讞,至有 枉情以合 法者。百祿曰:『熙
寧之令 ,非疑慮 與可憫而 輒奏者免 駁勘。至元豐刪去 之。去年詔書 不得用例【二○】,
貸配不 當,即奏 劾,自是 官吏畏罪 ,不憚論 殺。』因具元豐六 年至元祐 二年死者 、貸 者
之數以 聞。明年 ,奏獄, 門下省多 駁正,當 貸者皆欲 殺。百祿 屢以告執 政,執政 言于
上,有 詔:『例 在有司者 ,悉收還 中書。置檢例官二 人,使議 去取,閱 刑部,大 理所
奏疑慮 若可憫, 情法輕重 之狀有異 同,各以 上。』百祿請去, 且上疏論 之,悉如 所請 。
自是例 復歸刑部 矣。」百祿舊 傳同此, 當附二年 三月,或 元年九月 ,仍辨其 誤。王震 舊
傳云:「遷給事 中,時司 馬光等變 亂法度, 震度不能 爭,屢欲 引去。會光以州郡 讞獄 ,
情理可 憫,刑名 疑慮得貸 者,眾雖 有生,比 不可用【二一】。震見光省 中曰:『天下 奏
案一耳 ,前此例 貸死,今 皆殺之! 』光曰:『刑輕于 古,民易 犯,矧刑 名疑慮, 引例
求貸, 皆古所無。』震曰 :『漢約 法三章:「傷人及 盜抵罪。」今盜固 有至死者 ,罪疑 惟
輕,與 其殺不辜 ,寧失不 經,皆聖 人在上憫 元元之意 也。且漢 有決事, 此何謂無 ?』
明日, 以光所斷 當生而殺 者,具其 名數,誦 言于朝。因求補外 ,遂以龍 圖閣待制 知蔡
州。」王震 新傳云:「遷給事 中,時司 馬光為相 ,震心不 自安,欲 引去。會光改刑名 疑
慮法, 震見光省 中云云, 因求補外 ,遂以龍 圖閣待制 知蔡州。」元年閏 二月四日 , 震
乃出知 蔡州。震與光辨, 當附出知 蔡州時。舊錄 杜紘傳云 :「紘為人外 若寬曠而 中實深
險,初 為文彥博 、吴充等知薦 之。元祐初, 司馬光議『天 下奏情理 可憫,刑 名疑慮, 多
不實, 輒貸死。請勿貸』,自紘發 之,時死 者甚眾。紘長于法 律,其刻 深類此。元祐中 ,
附會以 進。」新錄辨曰:「史氏有 言曰:『仁者制亂 而弱者縱 之。』蓋剛彊非不 仁,而 柔
弱者, 仁之賊也 。本朝累 聖一德, 主于好生 ,然亦未 嘗縱捨有 罪。末流 之弊,吏 以便
文自營 為俗,雖 於用法無 疑者,皆 以上讞, 輒見虧除 。是故姦 宄以為幸 ,而民多 冤。
司馬光 所以捄有 司之過, 以輔成王 者制亂之 仁,此天 下正議也 。嘗聞之 諸老長者 ,元
祐初 ,丞相光 當國,天 下死刑減 往時少半 ,非盛德 者孰能之 ?而史官 妄謂時死 者甚
眾。自 『紘為人 』以下刪 去。」 )

  兵 部言:「河東經略 使呂惠卿 奏,寧化 、岢嵐火 山軍見管 弓箭手五 千餘人, 隸第


十一將 統轄。已指揮將副 ,依倣保 甲法,於 弓箭手內 選人充教 頭,禁軍 內選都教 頭,
支錢米 ,就教場 習事藝。并揀 退老弱, 換強丁馬。有疾老 者,亦令 別印換。並繫 邊防動
眾及更 改舊法, 理當奏取 朝旨。」詔:「河東第 十一將下 弓箭手, 新定團教 等條格及 創
添上番 人數,並 不問情願 買馬等事 ,更不施 行。令本將並 依舊條管 轄教閱。」(新本 削
惠卿所 奏,今復 增入。)

  詔 開封府, 盜合配者 ,依舊條 。餘令立 法。(此 據政目二 十五日事 ,九月四 日乙


未可考 。)

  殿 中侍御史 劉次莊奏 :「伏見倉部 起請,乞 將賈青買 到建茶五 十斤【二 二】,往河


北出賣 。今若運 往河北出 賣,不獨 猾商乘影 接跡,潛 冒賈販, 而姦細之 人亦必轉 入敵
界。敵既知其物 之重輕, 又復可以 必致,則 異時賜與 ,將不為 珍矣。伏望聖慈特 賜止
絕。」詔措置河 北糴便司 糴本建茶 ,只令在 京變轉。又奏:「伏見府界 提點范峋 於祥 符
等縣許 人買撲都 宰殺豬羊 及果子牛 牙,勾當 戶部,見 行舉問。及訪聞京 西路轉運 副使
沈希顏 ,亦于本 部置棚, 拘攔人戶 ,買賣牛 馬,出納 淨利。近因陳向到 任,方行 改正 。
二吏掊 克,妄有 造立,無 有條法。伏望 委官根究 詣實,重 行黜降。」詔府界令提 舉司 ,
京西路 令提刑司 ,體量詣 實聞奏。(政目二 十二日, 詔罷河北 糴本建茶 。二十八 日,
詔體 量府界提 點司許人 買撲宰殺 劕羊并果 子牛牙, 及京西路 轉運副使 沈希顏拘 攔人
戶,買 賣牛馬, 出納淨利 。據密疏 ,即劉次 莊論列也 。)

  乙 卯,彰德 軍節度使 、檢校太師、北京 留守王拱 辰卒。初,拱 辰上表乞 致仕,仍 先


次給假 ,舁疾便 路歸西京 醫治。不 允。及是 訃聞,輟 朝一日, 贈開府儀 同三司。

  丙 辰,戶部 侍郎李定 為龍圖閣 直學士、知青州, 寶文閣待 制吴雍為 戶部侍郎 ,起


居郎 范百祿為 中書舍人 ,右司郎 中胡宗愈 為起居郎 ,右司員 外郎邢恕 為起居舍 人,
吏部郎 中劉摯為 祕書少監 ,朝散大 夫、監衡 州鹽倉劉 攽知襄州 。詔吏部 侍郎熊本 罰銅
十斤, 以本昨知 桂州,在 任日,三 奏歸化、順安州儂 智會等遷 徙不便, 及到闕, 卻乞
津遣赴 經略司, 前後異同 故也。

  湖 北都鈐轄 、轉運司,言 沅州修建 寨堡,招 納蠻猺, 合要戍兵 、使臣軍須事 【二


三】。樞密 院奏:「自置沅州 已踰十年 ,即無宜、 笹州等蠻人 作過。兼知州 謝麟昨建 議
於托口 等處增修 寨堡,已 是民力困 于遠輸, 今若晃、宜之間更 建寨堡, 費用尤廣 。及
將來添 屯兵馬, 增置官吏 ,供饋耗 蠹,生事 無補。」詔去年九 月二十一 日所降修 堡 寨
指揮, 更不施行 。(去年 九月二十 一日指揮 ,今附注 此。密記 二十四日 丙辰,湖 北都
鈐轄、轉運使奏 :「沅州 相度將來 修建寨堡 ,招納蠻 猺,合要 軍兵使臣 所須事件 ,檢
會孫覽 奏:『沅州先 曾招懷狤 狼、九衙、上卿、大小 平等溪峒 班行人員 等。本州人情 ,上
下親見 諸處招納 ,建置城 寨,亦欲 擘畫措置 ,重行抄 劄。臣在 彼處子細 詢訪,別 無利
害。伏望朝 廷,且與 依舊來補 立名目羈 縻,不須 廣有興建。』已降 朝旨,令 荊湖北路 都
鈐轄、轉運 使相度以 聞。續據兩司 奏:『沅 州相度到 緣宜、笹等州,皆 控制沅州 上游,
萬一有 桀黠酋首 ,結連羣 蠻為患, 水路可一 二日徑至 沅州城下 ,不可不 慮。朝廷 必欲
招納麻 陽兩縣之 間生惡狤 狼【二四】,勢須 晃、宜之間先 建城寨鎮 撫。兩司看詳 九衙、上
卿、大小平、狤狼等處溪 峒,雖已 歸明,僻 遠合乞依 舊羈縻, 不須措畫 外,今相 度沅
州所乞 於宜、洽州地 分修寨, 波、晃州地分 建堡,經 久穩便。伏望 依沅州所 乞施行。』去
年九月 二十一日 ,已有朝 旨依奏。今兩司奏 ,為將來 修建寨堡 ,合要軍 兵使臣所 須事
件,契 勘自置沅 州已經十 年有餘, 即別無宜 、笹等州 蠻人作過 。知州謝 麟昨建議 於托
口等處 增修寨堡 ,已是民 力遠輸, 困擾不易 ,今若於 晃、宜之 間建創寨 堡,費用 財力
不少, 及將來添 屯兵馬, 增置官吏 ,生事無 補,兼向 去供饋, 耗蠹民力。」同三 省 奉
旨,去 年九月二 十一日所 降指揮, 更不施行 。玉牒云 :「詔罷 沅州所置 堡寨。」 )

  丁 巳,詔頒 大行皇帝 尊諡廟號 ,羣臣奉 慰如儀。(政目二 十二日, 翰林學士 鄧溫


伯上大 行皇帝諡 ,日英文 烈武聖孝 ,廟號神 宗。實錄 已并入七 月五日。 )

  庚 申,中書 省言:「管勾講筵 所言:『準令,講 筵春起二 月,止五 月三日, 秋起


八月上 旬,止冬 前十日。 本所今來 未敢依令 施行。』」詔候祔 廟畢,取 旨 。

  詔 罷提舉開 封府界、 京東、京 西路將兵 官謁禁。 從劉奉世 之請也。

  前 熙河蘭會 路經略制 置使司言 ,昨朝廷 所降空頭 宣誥等, 有朱書填 ,乞回納 。從


之。仍 下河東、 陝西諸路 經略司依 此,今後 得功人, 並自朝廷 推恩。

  涇 原路經略 司言同家 堡巡檢李 遇,與賊 鬥,死之 。詔錄其 子,仍加 賻典。

  司 馬光言:「臣伏見 陛下詔開 言路,至 今已涉旬 月,臣僚 民庶上言 朝政闕失 、民


間疾苦 奏狀必多 ,未見有 付外令三 省或樞密 院商量施 行者。如此,則徒 煩聽覽, 何所
裨益? 昔漢昭帝 時,吏民 上書言便 宜,有異 ,輒下杜 延年平處 復奏。先帝初即位 ,詔
中外 上言得失 ,亦令臣 與張方平 同詳定選 擇可取者 ,與元奏 狀同進入 內,或降 付三
省、樞密院施行 。臣竊計 今來臣民 所上文字 ,其間是 非臧否雖 錯雜,嘉 謀長策, 不可
謂無。以睿明燭 照,諒毫 髮無遺, 豈可一槩 棄置,全 不採用? 欲乞選其 可從者降 出施
行。或以萬幾之 繁,未暇 遍加省覽 ,即乞依 臣前奏, 降付三省 ,委執政 官分取看 詳。
擇其可 取者,用 黃紙簽出 ,再進入 ,或留置 左右,或 降付有司。」從之 。(光集載此 劄
子在七 月十二日 後,今附 月末。)

  殿 中侍御史 黃降奏:「福建路 臘茶,近 王子京奏 ,官復禁 榷。今遣 使按察, 竊見


京東路 吴居厚罷 任日,鐵 錢監並權 住民間買 納之物, 未得拘榷 。並候范 純粹相度 ,別
聽朝旨。今來子 京所奏福 建等路茶 法,臣欲 乞依此事 體施行。」詔令權住收 買。又奏 :
「伏見京東、西兩路 保甲司勾 當公事官 ,今來買 到保馬, 比元降年 限數多。已準 朝旨,
以充次 年分之數 。即買馬年分 尚賒歲月 ,見在馬 數,自可 只委逐縣 令、佐,詣保 點閱。
欲乞並 權放罷, 候至買馬 年分依舊。」詔令 京東、西路保 馬司,各 據的實合 勾當公事 官
員數及 選定具名 聞奏。( 密院有此 【二五】 ,云八月 事。今附 月末。)

注 釋
  【 一】吏不 分緩急呈 押入進宋 會要職官 二之五「 吏」作「 更」 。
  【 二】欲自 今承受文 字同上書 「自今」 下有「諸 房」二字 ,是。
  【 三】欲遽 以臣父知 開封府日 騰說事跡 奏彈「欲 」,閣本 、活字本 作「後」 。
  【 四】廟號 曰神宗「 號」字原 脫,據下 文補。
  【 五】公著 言原作「 呂公著言 」,據閣 本、活字 本刪「呂 」字。
  【六】並令 三省執政 官同上奏 稟「三省 」原作「三司」,據閣本及 宋史卷三 三六呂公
著傳改 。
  【 七】欲正 其事而力 不能也「 正」原作 「上」, 據閣本、 活字本改 。
  【八】公著 家傳便接 續載太皇 太后諭執 政以母改 子法及司 馬光急於 有為等事「接」,
原作「 悉」,據 活字本及 文義改。
  【九】或久 來疾病及 本家止有 一丁「丁」原作「子」,據 閣本、活字本 及溫國文 正司馬
公文集 卷四八乞 罷保甲劄 子改。
  【一○ 】更不令管勾 捕盜「管勾」原作「官 」,閣本作「管」,現 據上引溫 國文正司 馬
公文集 改。
  【 一一】務 要安靜疆 埸「埸」 原作「場 」,據閣 本改。
  【一二】與免二稅「稅」原作「歲」,據上引溫 國文正司 馬公文集 及宋會要 兵二之三
三改。
  【 一三】與 免若干石 斗稅及戶 下諸般科 役「戶下 」原互倒 ,據同上 書乙正。
  【一四】仰樞密院取 索會校「校」原作「要」,據閣本及 溫國文正 司馬公文 集卷四八
密院劄 子改。
  【 一五】光 奏尋上「 光」原作 「先」, 據閣本、 活字本改 。
  【 一六】以 按吏不當 「吏」原 作「例」 ,據閣本 、活字本 及文義改 。
  【一七 】以至市橋亦 有地稅「亦有 地稅」,閣本 作「皆有地課 」,活字本作「皆 有地
錢」 。
  【一八 】刺面配廣南 遠惡州軍「州 」原作「充」,據閣本 、活字本及溫 國文正司 馬公
文集卷 四八乞不 貸強盜白 劄子改。
  【一九 】竊恐盜賊轉 加恣橫「轉」原作「專 」,據閣本、活字 本及上引 溫國文正 司馬公
文集改 。
  【二○ 】去年詔書不 得用例「去年 」原作「又言」,據閣 本、活字本及 宋史卷三 三七范
百祿傳 改。
  【 二一】比 不可用「 可」,閣 本、活字 本作「肯」 。
  【 二二】乞 將賈青買 到建茶五 十斤「十 」,疑當 作「千」 。
  【 二三】合 要戍兵使 臣軍須事 「軍須事 」,本條 記事注文 作「所須 事件」 。
  【二四】朝廷必 欲招納麻 陽兩縣之 間生惡狤 狼按,此 言「兩縣之間」,但只 有麻陽
縣名, 而宋史卷 八八地理 志四辰州 和沅州項 下均有招 諭、麻陽兩縣。疑「招 納」下或脫
「招諭 」二字。
  【 二五】密 院有此疑 「院」字 有誤,或 當作「疏」。
 

卷三 百五十 九 元豐八年 (乙丑 , 1085)

起神宗元豐八年八月盡是年九月

  八 月癸亥, 詔:太皇 太后遇南 郊、坤成 、興龍節 推恩親屬 恩數,臨 時取旨。

  乙 丑,詔按 察司所至 【一】, 官有才能 顯著者, 保明以聞 。

  丙 寅,刑部 言:「敕 令格式有 更造,春 秋都省付 下者,并 先下條, 並準式雕 印,


限四月 、十月頒 畢。其已 頒者,歲 以二月、 八月錄目 行下。」 從之 。

  丁 卯,翰林 學士兼侍 讀鄧溫伯 為翰林學 士承旨。朝奉 郎、吏部郎中 曾肇,朝 請郎、


禮部郎 中林希, 兼著作。 職事官有 兼職自此 始。(兼 職始此據 林希傳, 當考。)

  承 議郎蘇轍 為校書郎 。朝奉郎、直集賢 院、權發遣鳳 翔府范育 為直龍圖 閣、知秦州。


通議大 夫、知鄧 州賈昌衡 提舉鴻慶 宮。

  詔 :朔望皇 帝御前殿 ,合赴起 居官次日 赴延和殿 垂簾起居 。從御史 中丞黃履 請也 。

  己 巳,鎮江 軍節度使 、知河南 府韓絳加 開府儀同 三司,判 大名府, 兼北京留 守。


絳陛見 ,面諭以「河北水 災,非故 老大臣, 莫能安集。」遣使就第 賜告。時河決小吴 未
復,議 者欲為支 川,傍北 都注故道 。魏人惴 恐。絳五 上疏,乞 復澶淵故 道,朝廷 為之
寢河役 。(此據 絳本傳附 見,當考 。元祐三 年二月己 丑,馮京 言合參照 。)

  戶 部狀:「勘會諸路 ,自去年 推行市易 、抵當, 至今一年 有餘,逐 旋申明條 畫頒


行。訪聞諸處商 賈,少願 市賣物貨 入官,本 處官吏或 不曉法意 ,即不免 拘攔障固 ,本
部雖屢 行約束, 尚恐未能 止絕。歲課未 集,已有 侵擾之患 。兼勘會鎮寨 市易、抵當,
已準 敕旨更不 與置,今 相度,除 諸路州軍 抵當收息 至薄,以 濟民間緩 急,可存 留外 ,
其州縣 市易及餘 處抵當, 一切可皆 省罷。」從之。仍詔抵 當如敢抑 勒,依給 納常平錢 物
法。(五月 八日【二】可考。此據 法冊。舊錄: 戶部言:「諸 路州軍抵 當,可以 省罷。」 從
之。抑勒仍 依給納常 平錢物法 。新錄:詔: 「諸 路州軍抵 當,取息 至薄,民 間緩急賴
之,可 以存留。其中市易 並罷。如抑勒 ,依給納 常平錢物 法。」從戶部 請也。二錄並 脫
誤,不 可曉。今以法 冊全文增 入。政目云「詔罷 州縣市易 、縣鎮抵當。」玉牒云「詔 罷 諸
路州軍 市易、抵 當。」玉 牒又誤也 。抵當元 不罷,但 罷市易耳 。 )

  又 詔給散青 苗錢,不 許抑勒。仍不 立定額。(此 據九月王 巖叟疏【三】、又明年 閏 二


月司馬 光疏增修 。然政目 亦不載此 ,更須考 詳,恐合 削。)

  禮 部言:皇 太妃生日 節序物色 ,其冠服 之屬,減 皇后五分 之一。詔翰林學士 、給、


舍、禮部、太常寺, 同詳定以 聞。(舊錄云 :先是, 詔依皇后 禮儀者, 以為帝母 ,其禮
當崇於 后,既而 以為過厚 ,有司觀 望,故損 之。新錄 辨曰:后 、妃之制 ,固自不 同,
況宣仁 臨朝,欽 聖在位, 則皇太妃 儀物不得 不少損, 避兩宮也 。謂之觀 望,非也 。自
「先是 詔依」至 「故損之 」三十二 字【四】 ,今並刪 去。)

  太 皇太后聖 節,紫衣 師號、度牒依元豐 五年例, 共二百道 。皇太后 紫衣師號 五十


道,度 牒五十道 ,皇太妃 紫衣師號 二十道, 度牒二十 道。(政 目初八日 事。)

  詔 知瀘州王 光祖先次 放罷,令 梓州路轉 運司劾治 。以言者 論光祖苛 暴不公, 下監


司詢究 得實故也 。(呂陶 奏議可考 。)

  詔 大官令為 正九品。

  庚 午,右屯 衛將軍高 遵裕卒, 贈永州防 禦使。( 遵裕傳辨 誣已見三 月。)

  壬 申,詔: 諸將副、押隊、訓練官,非 教閱事有 違法者, 許本州長 吏覺察, 監司


點檢。

  癸 酉,詔朝 奉大夫錢 曜,宣德 郎、御史 臺主簿俞 勤,並為 都水監丞 ,自今並 中書


省差。

  朝 請大夫、 提舉玉隆 觀張頡為 直龍圖閣 、知鳳翔 府。

  詔 :「官司 事有疑惑 而應申請 者,上尚 書本部, 已申而不 報,申尚 書省或樞 密院 ,


又不報 ,奏聞。 即干急速 ,聽先奏 後申。 」

  刑 部侍郎楊 汲為太皇 太后賀遼 主生辰使 ,皇城使 、高州刺史王 澤副之。朝請 大夫、


戶部郎 中韓宗道 為皇帝賀 遼主生辰 使,崇儀 使、嘉州刺史 、帶御器械劉 承緒副之 。光祿
卿呂嘉 問為太皇 太后賀遼 主正旦使 ,左藏庫 使劉永淵 副之。朝請郎、衛尉少卿陳 侗為
皇帝賀 遼主正旦 使,西京 左藏庫使 高遵治副 之。

門下侍 郎司馬光 言:

竊惟王 者所以治 天下,惟 在法令, 凡殺人者 死,自有 刑法以來 ,百世莫 之改。若


殺人者 不死,傷 人者不刑 ,雖堯、 舜不能以 致治也。

近 見 刑部 奏 鈔 ,泰 寧 軍 勘到 保 正 家人 姜 齊 ,見 本 部 代名 大 保 長張 存 捽 著百 姓 孫
遇,其 孫遇捽著 袁貴髻子 ,張存道 :「此人稱是 『東 嶽急脚子 』,胡亂打人 ,不伏收
領。」齊捽 孫遇,褫 衣打三二 十拳【五】,解擘 放卻袁貴。 齊與存捽倒 孫遇,齊 行拳 踢
打孫遇身死。齊發心共張存捉縛袁貴,虛做打殺元相爭人,申解赴縣,替行償命
【六】。其袁貴到縣 ,不肯虛 招。齊蒙枷項 隔勘,方 具實招通 。又懷州勘到 百姓魏簡 與 郭
興爭賭 錢,拽倒 郭興【七】。其父 郭昇拽著 簡,使頭 撞簡。簡為本 人年老, 便道:「 你
共我不 是抵對, 休拽著我。」待推 揢,郭昇 圖放卻, 簡用力去 郭昇咽喉 上揢一揢 , 其
人當下倒地身死。又耀州勘到百姓張志松,為再從弟張小六冤執咒罵責兄弟男女
【八】 ,值志松 乘酒,嗔 恨張小六 ,因此行 拳打張小 六當時身 死。

上件三 人,於條 皆合處死 。本州並 作「情理 可憫」奏裁。耀州 仍稱張志 松本無殺 意,


刑部一 切檢例, 擬特貸命 ,決脊杖 二十,刺 配斷本所 牢城。竊詳孫遇, 不合詐稱「東
嶽急脚 子」,胡亂打 人。雖是罪人 ,然罪不 至死。其姜齊等, 既解擘放 袁貴,即 合申送
赴官, 依法施行 。其孫遇 別更不曾 拒捍及走 ,兼已就 拘執,豈 可更捽倒 毆擊,直 至於
死? 又更誣執 被苦人袁 貴作殺人 賊,欲令 替己償命 ,如此情 理,有何 可憫?其 魏簡 ,
為郭 昇年老, 不欲相打 ,卻用力 去本人咽 喉上一揢 至死,豈 不更甚於 毆打?又 張志
松只為 張小六冤 執咒罵, 事理至輕 ,遂毆本 人致死, 並是鬥殺 ,於情理 皆無可憫 。凡
人怨忿 相爭,迭 相毆擊, 其意豈皆 在於殺? 但一人於 辜限內死 ,則彼一 人須當償 命。
況此三 人皆即時 毆殺,當 死無疑。止是逐州 避見失入 罪名,妄 作「情理 可憫」,或「刑
名疑慮」奏裁。刑部 即引舊例 ,一切貸 命。若因循不 改,為弊 甚大。所以然者, 從來律
令敕式 ,有該說 不盡之事 ,有司無 以處決, 引例行之 。今鬥殺 當死,自 有正條, 而刑
部不問 可貸與否 ,承例盡 免死決配 ,作奏鈔 施行。是殺人者不 死,其鬥 殺律條更 無所
用也。 於殺人者 雖荷寬恩 ,其被殺 者何所告 訴?非所 以禁制凶 暴,保安 良善也。

  欲 乞今後, 應諸州所 奏大辟罪 人,並委 大理寺依 法定斷。如情理無 可憫,其 刑名


無疑慮 ,即仰刑 部退回本 州,令依 法施行。如委實有 可憫及疑 慮,即仰 刑部於奏 鈔後
別用貼 黃聲說情 理如何可 憫,刑名 如何疑慮 ,今擬如 何施行, 令門下省 省審【九 】,
如所擬 委得允當 ,則用繳 狀進入施 行。如有 不當及用 例破條, 即仰門下 省駁奏, 乞行
取勘。庶使畫一 之法,不 致隳壞; 凶暴之人 ,有所畏 憚矣。其姜齊等, 緣係未立 法以
前,今 欲先次進 入。詔從光請。(實錄 書此事云 :門下省 言:「應 諸州奏大 辟『情理可
憫』及『疑慮』,委 刑部於奏 鈔後聲說 ,門下省 省審,否 即大理寺 退回令依 法定斷。有
不當及 用例破條 者,門下 省駁奏。」以刑部奏泰 寧軍姜齊 等鈔,不 應奏裁故 也。今取 司
馬光疏 備載,庶 詳見本末 。七月甲 寅,并明 年閏二月 壬辰、丙 午,可考 。)

  乙 亥,供奉 官王英子 舜臣、稷臣,並為 三班借職 ,仍賻其 家。以河 東經略司 言,


西賊寇 葭蘆寨, 英戰死故 也。(五 月末,英 戰死。)

  丙 子,月有 食之,既 。

   丁丑,戶 部郎中韓 宗道為太 常少卿, 司門郎中 韓宗古為 光祿少卿 ,吏部員 外郎


呂希績 為少監, 並避親也 。(九月 十四日。 )

  戶 部言:「見準朝旨 ,修完諸 路役書。其諸色役 人多寡, 合行添減 ,並支酬 雇直 ,


重輕未 均,並據 逐路相度 到事理修 入。所有 免役額錢 逐處支用 外,自來 約留寬剩 ,各
不過二 分,係是 準備非泛 閣放及增 添役人僱 直等使用 。今來申 到帳狀, 立定支用 窠名 ,
其所留 寬剩,內 有及三四 分已上去 處,合行 裁減,立 定分數。今相度, 欲乞將諸 路敷
出役錢 元額,於 役書內立 定合用錢 數外,所 留寬剩, 不得過二 分,餘行 減放。其自來
不及二 分處,即 依舊。所貴稍 寬民力。」從之。(實 錄刪修云 :戶部言 :「詔修諸路 役 書,
請敷出 役錢除元 立定數外 ,所留寬 剩,不得 過二分, 餘行減放 。其自來 不及二分 處,
即依舊。」從之 。今仍用 本文。 )

   陝西轉運 司奏:鄜 延路會定 歲八十三 萬貫,如 遇年饑, 非次添屯 ,即不在 數。


(此據 政目。) 詔給戶部 右曹錢六 十萬貫, 充鄜延路 邊糴。

  詔 :「貢院 官死于火 翟曼、陳 之方、馬 希孟,各 與一子官 ,仍賜錢 十萬。 」

  戊 寅,詔今 後親王府 翊善、侍讀、侍講 、記室參軍第 二任知州 ,理提刑 資序;第 四


任知州 ,理諸路 轉運使資 序。以王 府侍講虞 太熙外補 ,楊王顥 、荊王頵 列疏請留 ,乞
與理提 刑資序, 故有是命 。

  詔 陝西、河東逐路經 略司嚴戒 將佐等募 人體探賊 中事實, 遠斥候, 嚴守備, 不得


輕戰。常須謹重 及不得張 皇勞擾。以逐路經 略司言, 探報西賊 點兵,慮 諸路或弛 邊備
也。

  癸 未,諫議 大夫孫覺 言:「乞 依天禧元 年手詔言 事勘會官 制事目格 字,左右 諫議


大夫, 左右補闕 、拾遺, 凡發令舉 事,有不 便於時, 不合於道 ,大則廷 議,小則 上封 。
若賢良 之遺滯於 下,忠孝 之不聞於 上,則條 其事狀而 薦言【一○】。」詔依此申 明行下 。
(此據 新、舊兩錄, 仍以密疏 刪修。按覺有劄子 ,云「九 月始供諫 職」,恐此時 元未有
所獻納 也。或移 附九月, 更詳之。)覺又言 :諡法當 責任有司 ,人主不 可自親其 文,
應乞賜 者,宜一 切不許。 從之。( 此亦以密 疏增入。 )

  詔 :蕃官賞 移,贈皇 城使、高州團 練使。錄其子 及女夫官 ,仍賻賜 有差。以河東


經略司 言,入界 遇賊死之 故也。

  乙 酉,詔:「太皇太 后特送遼 國生辰禮 物,令御 藥院依章 獻太后與 北朝皇太 后禮


物數排 辦。內: 冠朶,纏 以金玉; 腰帶,水 晶;鞍轡 ,以玉; 鞋韈,以 靴代之。 」

  門 下、中書後省 言:「詔 詳定三省 吏祿并增 給,請釐 為一法。除今 來所定并 舊勞績


以時添 料錢,自 隨身分并 時服、官馬合依舊 外,其應 外取撥到 并額內人 ,並從今 來新
定則例。其兼領 因事別給 并舊來請 受並罷。即應 權若領兩 房職名同 ,惟許從 一多給。 」
從之。

  禮 部郎中林 希為祕書 少監,朝 散大夫周 尹為主客 郎中,吏 部郎中曾 肇、張汝 賢並


為右司 郎中。( 政目二十 四日又書 盛次仲通 判雄州, 二錄並不 書。當考 。)

  丁 亥,詔:「入內都 知張茂則 ,宿衛宮 省,更歷 四朝,清 謹忠勤, 宜在褒勸 。以


其子左 藏庫副使 巽為西上 閤門副使。 」

  會 校牧馬利 害所言:「會校到 提舉制置 牧馬司元 奏置孳生 監,每年 約生駒五 分,


自置監 至今,收 駒不滿一 分四釐。二年間, 死損馬已 過五分, 并轉送又 及一分。已上
較之, 所收自不 足以償死 損之數。會校 委見害多 利少。」詔:「府界新 置牧馬監 并提 舉
經度制 置牧馬司 並罷。應合分撥、措置 事件令兵 部條畫以 聞。見在馬已 經配放并 未離母
駒,撥 與同州沙 苑監。未經配放已 離母駒, 撥與太僕 寺。令逐 路保甲司 ,指揮保 甲更
不教騎 ;借到戶 馬並私馬 ,并給還 主;支到 官馬,均 配諸軍填 闕。提舉 經度制置 牧馬
司、樞密都承旨 張誠一罰 銅二十斤 ,差知潞 州。崇儀副使 溫從吉降 一官。」從吉 ,始 建
議創置 孳生馬監 者也。(曹誦 六月十二 日建議, 乞會校。二月 十五日, 遣官按行 陝西、
河東路 。)

  詔 :「府界、三路保甲, 自來年正 月一日, 依義勇法 ,冬教二 月。每月赴縣 教閱,


五都保 以上,分 四番,自 十月起教 ,至正月 罷。令保 即先從多 教,周而 復始,仍 降畫
一處分 。府界三 路已罷團 教,其提 舉錢糧官 司並罷, 撥與教閱 司兼領。皆自來年 正月
一日施 行。」(據樞密院 時政記, 此指揮實 在八月二 十六日丁 亥,舊錄 乃係之七 月 六
日戊戌 ,新錄因 舊錄,蓋 考究不詳 也。今依 時政記, 於本月日 特書。又御集,八 月二
十四日 有指揮:「自來年 後,保甲 止冬教, 令三省、樞密 早施行。」蓋二十四日 指揮 ,
二十六 日方行出 也。新錄 因舊錄, 於丁亥日 書云:「罷府界新 置牧馬監 并提舉經 度制
置牧馬 司;崇儀 副使溫從 吉降一官 。提舉牧馬司 、樞密都承旨 張誠一罰 銅二十斤 。初,
樞密副 都承旨曹 誦言:『朝廷 用從吉法 ,置孳生 馬監,駒 少而死損 多,請委 官比較。』
至是, 稽考如誦 言,故罷 之,乃有 是責。」誠一罷樞 密都承旨 ,知潞州 ;詔逐路 保 甲
罷教 騎,其借 戶馬及私 馬並歸主 ,官馬以 配諸軍; 既刪取不 詳,又將 四番教閱 及罷
錢糧官 ,移入七 月戊戌。大抵舊錄 於元祐改 法事都抹 殺,不肯 分明書入 。新錄不 應因
之。今 已別修如 上,仍附 注于此。 )

  殿 中侍御史 黃降奏:「伏見昭 宣使宋用 臣營繕私 第及別治 園池亭館 而臣領點 檢水


磨所, 見用臣偷 盜官園蓮 藕等并虧 償買物, 累贓不少 。又聞取 洛口金泉 法酒贏賣 入己 。
勘會 用臣所總 局分,尚 有不係廢 罷去處, 未經勾考 ,欲乞朝 廷詳酌, 並委官取 索點
磨有無 欺弊【一 一】。并檢會 前後所奏 ,付有司 檢校根究 施行。」詔:「都大提 舉汴河 隄
岸司 ,專切提 舉京城所 所管不係 廢罷去處 ,並仰黃 降等依廢 罷物貨場 已得指揮 ,取
索點磨 聞奏。餘 候山陵祔 廟了日取 旨。」( 密疏八月 事,今附 此。 )

  己 丑,門下 省言:中 書省申明 ,諫議、司諫、正言合通為 一法,凡 有所見, 並許


論奏。 欲送中書 省申明行 下。從之 。

  貴 妃苗氏乞 罷冊命, 從之。

  龍 圖閣直學 士知永興 軍劉庠, 加樞密直 學士。( 政目云特 除。)

   司馬光言 :臣聞舜 明四目, 達四聰, 王者視四 海之內, 皆如戶庭 ,閭閻之 間,


皆如指 掌,然後 能治天下 。恭惟太 皇太后陛 下深居九 重,皇帝 陛下富於 春秋,四 海之
廣大, 閭閻之微 隱,未嘗 身親而目 睹也。非采聽臣民 之言,雖 以天縱睿 智之性, 何由
知之? 陛下近詔 天下臣民 皆得上封 事,言朝 政闕失、民間疾苦 ,仍降出 令臣與執 政看
詳。其第一次降 出者三十 卷,臣謹 與諸執政 選擇,其 中除無取 及宂長之 辭外,其 可取
者已用 黃紙簽出 ,進入訖 。伏乞陛 下取簽出 者,更賜 詳覽或留 置左右, 以備規戒 ;或
降付有 司,商議 施行。如此,則忠 言日進, 聰明日廣 ,誠生民 之厚幸, 社稷之盛 福也 。
嚮者 ,執政請 聽臣僚上 殿,陛下 謙退,以 為國家政 事多未習 知,臣僚 欲言事者 ,自
有章疏 ,何必上 殿?今臣 民章疏舉 集於前, 若陛下不 勤加省覽 ,則朝政 闕失、民間疾
苦, 何由上聞 ?國家政 事無時而 習知也! 其間亦有 一事而眾 人共言者 ,臣亦重 複簽
出,蓋 欲陛下知 天下所共 患,眾情 所同欲也 。夫為政 在順民心 ,民之所 欲者行之 ,所
惡者 去之,則 何患號令 不行,民 心不附, 國家不安 ,名譽不 榮哉?惟 在陛下斷 志而
力行之 耳!光又 言:

  臣 伏睹近降 農民訴疾 苦實封狀 王嗇等一 百五十道【一二】,除所訴 重複外, 俱已


簽帖進 入。竊惟 四民之中 ,惟農最 苦。農夫 寒耕熱耘 ,霑體塗 足,戴星 而作,戴 星而
息;蠶 婦育蠶治 繭【一三 】,績麻 紡緯,縷 縷而積之 ,寸寸而 成之,其 勤極矣! 而又
水旱、霜雹、蝗蜮間為之 災,幸而 收成,則 公私之債 交爭互奪 ,穀未離 場,帛未 下機 ,
已非己 有矣。農夫、蠶婦 ,所食者 糠籺而不 足,所衣 者綈褐而 不完,直 以世服田 畝,
不知 捨此之外 ,有何可 生之路耳 !故其子 弟遊市井 者,食甘 服美,目 睹盛麗, 則不
復肯歸 南畝矣。至使世俗 俳諧,共 以農為嗤 鄙,誠可 哀也。又況聚斂之 臣,於租 稅之
外,巧 取百端, 以邀功賞 。青苗則 強散重斂 ,給陳納 新,免役 則刻剝窮 民,收養 浮食 ,
保甲則 勞於非業 之作,保 馬則困於 無益之費 ,可不念 哉!

  夫 農蠶者, 天下衣食 之源,人 之所仰以 生也,是 以聖王重 之。臣不 敢遠引前 古,


竊聞太 宗嘗遊金 明池,召 田婦數十 人於殿上 ,賜席使 坐【一四】,問以 民間疾苦 。田婦
愚戇, 無所隱避 ,賜帛遣 之。太宗 興於側微 ,民間事 固無不知 ,所以然 者,恐富 貴而
忘之故 也。每臨 朝,無一 日不言及 稼穡。真宗乳母秦 國夫人劉 氏,本農 家也,喜 言農
家之事 ,真宗自 幼聞之。故為 開封尹以 善政著聞 。及踐大位, 咸平、景德之 治,為有 宋
隆平之 極。景德農田 敕,至今 稱為精當。昔周公 相成王, 作無逸曰 :「先知稼穡 之艱難 ,
乃逸, 則知小人 之依。」蓋以一盂 之飯,一 尺之帛, 莫不出於 艱辛。人主既 知之,則 不
肯用之 於無益, 散之於無 功,驕侈 之心無自 而生矣。伏惟太皇 太后陛下 深居九重 ,皇
帝陛 下富於春 秋,自非 今者濬發 德音,大 開言路, 使畎畝之 民,皆得 上封事, 則此
曹疾 苦,何由 有萬分之 一得達於 天聽哉? 雖其文辭 鄙俚,語 言叢雜, 皆身受實 患,
直貢其 誠,不可 忽也。伏惟太皇太 后陛下與 皇帝陛下 ,同賜省 覽,庶以 開廣聰明 ,資
益聖德 ,惟於民 間情偽靡 不周知【一五】,異日 太平之業 ,由此為 始也。(光集、載此
劄子在 八月十二 日後,今 附月末。 )

  是 月,神宗 第十子越 王偲生。 (會要。 )

  詔 :繁劇去 處、重法 地分,吏 部所用知 州、通判 、知縣, 并在京庫 務、寺、監、丞闕


六十餘 處,並歸 中書取旨 選差。(元祐元年 閏二月末 ,呂陶疏 云:元豐 八年八月 內,
執政以 此為詞, 收占吏部 闕。今附 見月末, 須別考詳 、增修。 )

  九 月乙未, 三省、樞密院言:「該配, 合從開封 府及軍馬 司斷遣者 ,並依法 配行 。


無軍名 者,五百 里以上, 並配牢城 鄰州,本 州並配本 城。強盜 ,或三犯 竊盜,因 盜配
軍後再 犯罪,若 謀殺并以 刃故傷人 ,放火、強姦,或 人力姦主 已成,造 蓄蠱毒及 教令
人, 并傳習妖 教,故沈 有人居止 舟船,拒 捕,已上 於法合配 者,并諸 軍犯階級 及逃
亡應配 千里以上 ,並依法 配行。內無軍額, 五百里以 上,配牢 城鄰州, 或本州配 本城 。
已係本 城,配牢 城;已係 牢城,配 重役。」從之。(此即 十月八日 己巳所書 詔改新配 法
也。舊錄既於九 月四日乙 未詳書之 ,又於十 月八日己 巳特書, 并著黃履 有言。新錄因
之,蓋 考之不詳 耳!今并 入此,仍 取王巖叟 所言,附 元豐六年 三月二十 六日,可 考。)

  初 ,神宗以 流人離去 鄉邑,或 疾死於道 ,而護送 禁卒失教 習【一六 】,有往 來勞


費,故 放免犯罪 應流者, 加決刺, 隨所在配 諸軍重役 。於是中 丞黃履有 言:「故 令應
配者, 悉配行如 舊法。 仍委長吏, 無下所降 敕。」(履言當考 尋全章編 入。新錄 削 去
「仍委長吏 ,無下所 降敕。」政目:「七月 二十二日 ,詔開封 盜合配者 ,依舊條 。餘令 立
法。」 此合參考 。 )

  監 察御史王 巖叟亦言 :「竊見 諸州自行 就配法以 來,民間 多苦凶徒 騷擾之患 。緣


其人 皆是狃於 為惡,無 所畏憚, 不復自新 之人,平 昔流之遠 方,猶或 逃歸以肆 凶虐 ,
今既不 離本鄉, 更無限隔 ,足以遂 其為惡之 志,恣其 報怨之心 。使被苦 與告捕之 家,
常憂仇 害,一鄉 上下,不 獲安居。若日月益 久,其徒 轉盛,愈 恐易於結 集,為患 更深 。
伏望朝 廷採察, 罷就配法 ,以為羣 凶之戒, 以為良民 之福。 」

  尚 書省言:「汴 河堤岸司 所管房廊 、水磨、茶場及京 城所所管 房廊,歲 入錢數, 除


代還免 行錢,指 定合支數 外,並充 戶部左曹 年計支用 。按在京 諸色行戶 ,總六千 四百
有奇免 輪差官中 祗應,一 年共出緡 錢四萬三 千三百有 奇。數內 約支二萬 六千九百 有奇
充和 雇諸色行 人祗應等 錢外,餘 一萬六千 四百有奇 ,榷貨務 送納,準 備戶部取 撥,
充還支 過吏祿錢 。其在京 免行錢, 盡行放罷 。自來以 免行錢充 吏祿食及 料錢等, 並以
所撥 汴河堤岸 司及京城 所房廊錢 內給,其 諸色行人 自來差付 官中祗應 人數,下 開封
府,並 依舊條。」從之。(政目九 月十四日 云:在京 諸行共六 千四百餘 戶免輪應 ,一 年
共出錢 四萬三千 餘貫。內二萬 六千餘貫 雇人祗應 外,一萬 六千餘貫 納官。並罷。即此 月
四日所 行也。)

  中 書省言:「在京免 行錢既與 放免,并 汴河堤岸 司、京城 所房廊, 並撥隷戶 部左


曹,及 歲收課利 除代還免 行錢、吏祿外 ,餘並充 本曹年計 。所有水磨、茶場 ,乞令左 曹
疾速措 置經久利 害以聞。」從之。(元 祐元年閏 二月二十 八日,罷 水磨茶場 。六月三日 、
九月四 日,可考 。)

  祕 書省正字 范祖禹言 :「先王 制禮,以 君服同於 父,皆斬 衰三年。蓋恐為人 臣者 ,


不以父 事其君, 此所以管 乎人情也 。自漢以 來,不惟 人臣無服 ,而人君 遂亦不為 三年
之喪。惟國朝自 祖宗來, 外廷雖用 易月之制 ,而宮中 實行三年 之喪。且易月之制 ,前
世所以 難改者, 以人君自 不為服也 。今君上 之服已如 古典,而 臣下之禮 猶依漢制 ,是
以百官 有司皆已 復其故常 ,容貌衣 服無異於 行路之人 。豈人之 性如此其 薄哉?由 上不
為之制 禮也。今羣臣易月 而人主實 行喪,故 十二日而 小祥,期 而又小祥 ,二十四 日大
祥,再 期而又大 祥。夫練 、祥不可 以有二也 ,既以日 為之,又 以月為之 ,此禮之 無據
者。古者再 期而大祥 ,中月而 禫。禫者,祭 之名也【一七 】,非服之色 也。今乃為之 慘服
三日, 然後禫, 此禮之不 經者也。既除服, 至葬而又 服之,蓋 不可以無 服也。祔廟而
後即吉 ,纔八月 矣,而遽 純吉,無 所不佩, 此又禮之 無漸者也 。易月之 制,因襲 故事 ,
已行之 禮,不可 追也。臣愚以為, 宜令羣臣 朝服,止 如今日而 未除衰, 至期而服 之,
漸除其 重者。再期而又服 之,乃釋 衰,其餘 則君服斯 服斯可也 。至於禫 ,不必為 之服 ,
惟未純 吉以至於 祥,然後 無所不佩 。則三年 之制,略 如古矣。」詔禮官 詳議以聞 。

  其 後禮部尚 書韓忠彥 等言:「朝廷典禮 ,時世異 宜,不必 循古。若先王之制 不可


盡用, 則當以祖 宗故事為 法。今言 者欲令羣 臣服喪三 年,民間 禁樂如之 ,雖過山 陵,
不去衰 服,庶協 古之制。緣先王恤 典,節文 甚多,必 欲循古, 則又非特 如臣僚所 言故
事而已。今既不 能盡用, 則當循祖 宗故事及 先帝遺制。」從之。(舊錄云: 是時祖禹 首
建此議 ,而執政 有主之者 ,人以為 違戾,故 禮部有請 。新錄辯 曰:范祖 禹言,先 王制
禮,以 君服同於 父,故請 羣臣為三 年之喪。記曰:「事君有犯 無隱,服 勤至死, 致喪
三年。」此禮經 也。韓忠彥謂「當 循祖宗故 事及先帝 遺制」。故不果行 。執政,謂司 馬 光
也。自「是時」至「有請 」二十五字, 並刪去。按祖 禹集自注 此一疏, 云「六月七日 上」,
及第二 疏:「以 七月九日 上。」 )

  丁 酉,門下 侍郎司馬 光奏:「竊慮差臣 都亭驛押 賜北使御 筵,為名 犯北朝諱 。乞


免差。」從之。 (密記六 日。 )

  戊 戌,戶部 言:「見 修諸路役 書,將敷 出役錢額 ,於役書 內立定合 用錢數外 ,所


留寬剩 ,不得過 二分,餘 行減放。緣兩浙、淮南東路 役法,先 已修定頒 行,其見 今合
用數外 ,如有寬 剩役錢二 分已上去 處,亦合 減放。欲乞申明行 下。若候 逐路了當 ,方
行減放 ,竊慮後 時。今欲 乞下逐路 ,委當職 官親按所 供役書帳 狀,將經 久合用錢 上,
量留寬 剩役錢, 不得過二 分。其合 依今降朝 旨減放錢 數,即以 鄉村、坊郭所出錢 ,均
定合 減之類, 體量人戶 自來出錢 輕重,從 下等減放 ,仍先具 合減放錢 數,申本 部點
檢。即 不候造簿 ,並聽先 次指揮減 放施行。 兩浙、淮 南東路準 此。」從 之 。

   庚子,工 部郎中梁 燾為吏部 郎中,戶 部郎中李 周為職方 郎中,太 常博士林 旦為


工部員 外郎。

  辛 丑,詔呂 大防曰:「卿鎮蜀 日久,西 南生民疾 苦利害, 或新法有 於民未便 者,


想多聞 見。卿未 到闕間, 宜先以所 見條析, 入急遞奏 來,於入 內內侍省 投進,無 有所
隱。 」

  壬 寅,遼國 弔慰太皇 太后使、長寧軍節 度使耶律 仲,副使 、太常少 卿充乾文 閣直


學士呂 頤浩等, 見于大行 皇帝神座 前,行祭 奠禮畢, 皇帝御紫 宸殿,引 見仲等。

  乙 巳,朝請 大夫、太 常少卿韓 宗道為太 僕少卿。 光祿少卿 韓宗古為 少府少監 。

  先 是,御史 中丞黃履 言:「臣 伏聞朝旨 ,以韓宗 道、宗古 是右僕射 韓縝之姪 ,故


宗道自 戶部郎中 為太常少 卿,宗古 自司馬郎 中為光祿 少卿。又以呂希績 是左丞呂 公著
之子, 故自吏部 員外郎為 少府少監 。臣伏思太常 之職,掌 邦國禮樂 、郊廟、社稷之事 ,
歷古及 今,號為 清職。宗道雖有吏 能,且無 文譽,超 次授之, 既為非稱 ,而又本 朝故
事, 凡緣宰執 避親,多 以本等少 降處之, 如中書舍 人避親為 待制之類 ,未聞假 以優
遷,使 竊幸焉。兼希績與 宗道、宗古同為避 親,在希 績則降之 本班之末 ,在宗道 則升
二班, 在宗古則 升一班, 尤為未允。」又言:「竊見 韓縝自領 中書以來 ,曾未數 月, 朝
廷差除 及縝姻戚 者屢矣。若使執政 自此皆援 縝例以幸 子姪,則 是朝廷為 官擇人之 清職 ,
止為大 臣子姪避 親階寵之 地。兼聞韓宗 道、宗古,於 臣彈奏次 日,各急 赴本寺禮 上。士
論籍籍 ,以為縝 合令俟命 ,不合遽 令禮上。縝之 所為,審 至於此, 尤為可鄙。」於是 太
皇太后 親諭執政 ,而有是 命。希績 亦出知潁 州。自是 遂詔三省 合取旨事 及臺諫章 奏,
並同進 擬,不專 屬中書。(呂公著 七月戊戌 先論列, 及是,乃 有此詔。然訖不知 果是
何月日 也。三省同進 擬,緣韓 縝差宗道、宗古為 太常、光祿少卿, 御史有言 ,故改法。
此據蘇 轍元祐元 年閏二月 六日劾韓 縝疏。元年正月末 ,劉摯劾 蔡確云: 中書二年 ,不
將差除 與三省合 奏,及身 遷門下, 陰使言者 申請,招 權營私, 其當去四 也。按呂 公著
八年 七月入朝 ,便有此 申請,不 緣確意, 不知確復 使何人申 請?又據 蘇轍劾韓 縝,
則政坐 責差除宗 道、宗古,黃 履有言, 因改法耳 。或劉摯并以 此攻履也 。徽宗實錄黃 履
傳【一八】,乃 以三省同 進呈事, 為哲宗未 即位以前【一 九】,誤也。宗古 ,明年四 月十
四日, 改職方郎 中。)

   太常少卿 韓宗道等 言:奉敕 差充皇帝 賀北朝生 辰國信使 副,所有 沿路過界 ,未


經山陵 祔廟禮畢 ,應干禮 儀服飾等 ,伏乞下 有司裁定 。詔:「如到界首 ,北朝接 伴須
要吉服 聽樂,仰 再三辭免 。若堅不 聽從,亦 許依嘉祐 八年賀北 朝生辰使 李受等過 界在
仁宗喪 制體例, 權改吉服 聽樂。」 (密記十 四日。 )

   資政殿學 士韓維奏 :錢幣闌 出邊關, 則足以資 敵國,舊 法為禁甚 嚴,今每 貫稅


錢五十 文,恣聽 其出中國 ,臣請復 禁如舊法。詔:「依嘉 祐編敕施 行。其熙寧申 明敕,
更不施 行。仍令 河北沿邊 安撫司契 勘,自刪 定嘉祐編 敕後來, 沿邊如何 施行,今 來卻
行禁絕 ,有無合 隨宜措置 事件,仰 具事理聞 奏。」(密疏 有此,須 求韓維元 奏增入。 政
目:「 十四日罷 放錢出中 國。」即 此事也。 )

  己 酉,于闐 國遣使入 貢。

  朝 奉郎、祕書少監劉 摯為侍御 史。摯言:「竊惟 陛下即祚 臨政之始 ,其所先 者,宜


莫若廣 言路,故 臣今就職 之日,首 獻其說。蓋聖人以 一心御萬 事而無遺 慮,以一 視周
四海 而無遺照 ,非能身 親而目得 之也,為 能咨諏訪 逮,致人 之言,開 闢其塗, 使無
壅蔽。上之公卿 大夫有百 執事【二 ○】,下 之雖工、瞽、執技 之賤,芻 蕘、負薪 之鄙,皆
得輸意 自竭,雜 然至前而 聽吾之所 擇,惟懼 乎言者之 不能多也 。祖宗以 來,諫官 、御
史,張 設員品, 罕不備足 ,凡在職 者,有言 之責。臣今伏見, 諫官止有 大夫一員 ,御
史臺自 中丞而下 雖十員, 然止於中 丞、侍御 史、兩殿 中,法得 言事外, 監察御史 六員 ,
專於察 治官司公 事文書之 稽違者, 而不與於 言。則是 在朝廷以 言為官而 任其責者 ,裁
此五人 而已。天下之大, 臣工之眾 ,權強之 漸,朋比 之萌,民 之休戚, 政之利病 ,其
於獻 納伺察, 誠恐耳目 之未廣, 事或有不 得盡聞於 聖聽者, 非所謂明 四目,達 四聰 ,
開眾正 ,集羣策 者也。臣欲望聖慈 於諫院增 置諫官員 數,本臺 六察御史 並許言事 ,其
所領察 案目,不 廢如故。 所貴共盡 忠力,交 輔聖政。 」

  朝 奉郎蘇軾 為禮部郎 中。(邢 恕家傳云 :先是呂 公著欲復 引恕為中 書舍人, 然與


恕素厚 ,眾所共 知,不欲 專自己發 。孫固時 在門下, 乃公著所 援進,因 召固至閤 子中 ,
囑令開 端,公著 從而贊之 。諸公無 他言,獨 劉摯云:「邢到河 陽亦未久 ,且除集 撰作
帥,如 何?」諸公皆不答 ,遂罷。是時,宣 仁已有召 恕之意, 公論亦以 恕當還朝 ,摯
不能奪 眾意,故 姑欲以集 撰塞之。因其子贛 過河陽, 即令告恕 本末。摯於恕,初 亦相
親,特 以蔡確故 ,乃見疏 忌。恕始 為起居舍 人日,因 見諸公, 請先用摯 ,聞之者 云:
「和叔此舉 ,鬼神也 須伏。」及三 省初合, 蔡確第一 筆除摯侍 御史,蘇 軾禮部郎 中, 問
恕曰:「以 此二人破 題如何? 」恕猶戲答確 云:「所謂『德動 天鑒,祥 開日華』也。」 恕
意取唐 李程日五 色賦破題 如此,遂 冠多士, 古今傳誦 耳。蓋摯 元祐初任 言責,確 猶在
相位, 與王巖叟 排擊不已 ,司馬光 深不以為 然。時傅 堯俞為祕 書監,溫 公即屬令 諫摯
止之。且云:「蔡非久自 去,何必 如此形跡 ?」摯既 以奏疏, 即答堯俞 云:「已 做到這
裏,如 何住得? 」傅亦以 告恕也。方確之為 山陵使也 ,公著及 光已嘗為 恕言,欲 假蔡
以節旄 ,處之北 門或潁昌 矣。蔡初 既力引光 ,已而同 在門下, 相得甚驩 。章惇則 自任
語快, 常以光為 鈍,不是 持正見容 ,豈可處 也?時京 師知事者 ,皆聞此 語。恕家 傳固
妄也。 姑存之, 使後世有 考焉。)

  承 議郎、龍圖閣直學 士蔡卞為 太皇太后 回謝遼國 使,客省 使、沂州 防禦使曹 評副


之。中書舍 人范百祿 為皇帝回 謝遼國使 ,左藏庫 副使、兼閤門 通事舍人 高士敦副 之。士
敦後以 疾辭,左 藏庫副使、知冀州 劉惟清代 之。(惟清代 士敦,在 十月癸未。今并書。)

  詔 自今門下 中書省、樞密院合 取會文字 ,依舊直 下所屬取 索。詔中 書省增置 錄事


二人。 (元豐元 年二月六 日詔當考 【二一】。 )

   禮部言: 大行皇帝 神主祔廟 畢,其時 享并明堂 祀上帝配 座,欲依 故事,下 待制


以上及 祕書省長 貳、禮官 詳定以聞 。從之。

   樞密院言 :提舉出 糶在京封 樁斛斗所 ,自元豐 三年四月 開場糶賣 至今,見 在斛


斗,一 百七萬七 千七百四 十三碩, 草,三十 四萬五千 四百束。詔:「在 京封樁闕 額禁
軍并銷 廢捧日等 六指揮糧 草【二二 】,權住 糶賣,及 令司農寺 於倉場通 融認數樁 管,
不得指 定界分。仍依 舊供具帳 狀,以備 朝廷變易 支用。」(元 豐三年四 月,不見 糶賣 場
事始。 )

  樞 密院言:「昨令國 信使滿中 行等計會 北朝依嘉 祐年北朝 皇太后賀 仁宗皇帝 生辰 、


正旦使 人傳達禮 意,皆自 北朝皇帝 轉達。今來北朝弔 慰太皇太 后,其使 人傳達, 卻係
北朝皇 帝專致傳 語。使人 見日回問 ,則并當 專為傳宣 ,問北朝 皇帝聖體 。非故事 ,當
改正。 欲令送伴 北朝弔慰 使、副, 婉順說諭 使人,悉 依嘉祐年 例。」從 之 。

  詔 :「陝西 提舉買馬 監牧司及 成都府利 州路買馬 司,並令 提舉成都 府永興軍 等路


榷茶公 事陸師閔 兼提舉。仍就用茶 貨隨宜增 減價直, 相度穩便 置場去處 ,計置博 買。
候及一 年,具馬 實數奏聞【二三】。應有合買措 置事件, 令詳具畫 一聞奏。所有 先降 陝
西監牧 事,撥令 陝西路轉 運司管勾 指揮,及 陝西買馬 ,撥隷經 制熙河、蘭會路邊 防財
用司, 并成都府 利州路買 馬指揮, 並更不施 行。」( 此據法冊 增入。 )

  庚 戌,廢徐 州寶豐下 監。(五 月末,已 罷鼓鑄, 九月十九 日遂廢監 。實錄既 於此


書「罷 寶豐下監 」,又於 十月十二 日甲戌書 :罷鼓鑄 ,以轉運 司言闕銅 而官吏虛 縻廩
給也。蓋失 先後之序。今別修 ,仍削去 十月甲戌 所書「罷 鼓鑄」。密疏 ,九月事。檢會 京
東轉 運使范純 粹奏:敕 寶豐下監 鑄折二大 錢,令相 度利害, 訪聞本路 鐵炭短闕 ,上
下勞費 ,欲乞並 權令住罷 。除見在物料 依舊外, 其餘料在 民間買納 元物【二四】,各 未
得拘催 ,並候純 粹相度了 當,別聽 朝旨。其廢罷寶豐 下監應合 行事件, 令轉運司 措置
施行訖 奏。此蓋 純粹未到 京東時指 揮,純粹 既到,即 廢監也。 )

  甲 寅,尚書 省言:「御史中丞 黃履奏, 本臺察案 檢察官司 稽違,其 勾朱、架閣,


簿書違 式之類, 係事理輕 小者,欲 止從本臺 牒官司改 正,仍不 理為官吏 功過、殿最,
已依所 乞。所有 被察官司 ,除官員 依法減等 無罪外, 其人吏自 合隨事上 簿,理為 過犯 ,
歲終比 較。」從 之 。

  戊 午,詔: 京東、西路保馬數 未足者, 更不收, 據見管數 ,令逐戶 依舊主養 ,別


聽朝旨 。(政曰 云:京東 、西保馬 未足數, 罷買。)
  監 察御史王 巖叟上疏 曰:(巖 叟上疏, 不得其時 ,今以疏 語斟酌, 附九月末 。)
臣聞 忠臣之事 君,猶孝 子之事親 ,一家之 事,知而 不言,非 孝也,言 而不盡, 亦非
孝也。有人於此 ,為姦言 詭說,陰 蔽善謀, 以欺其親 而幸利焉 ,而其親 未之察, 則當
告乎? 勿告乎? 孝子不忍 以此心事 親,忠臣 不忍以此 心事君。臣雖愚, 竊慕孝子 之心 ,
以為事 君之法。臣昨在外 方,聞皇 帝陛下即 政之始, 太皇太后 陛下垂簾 之初,內 批廢
罷京 師民情不 便十餘事 ,及屏黜 宋用臣等 數人,中 外喧呼, 交相慶快 !又協天 下之
望,登 用忠賢以 輔大政, 人皆謂積 年之弊, 指日可除 。而七月 于今,未 聞勇決, 猶鬱
天下 之望,何 也?蓋忠 賢少而姦 邪眾,陰 為朋黨, 沮隔於其 中耳!臣 誠惜陛下 有哀
矜庶物 之心,有 愛育羣生 之意,四 方疾苦又 盡知之, 而未得曠 然以發於 天下也。姦朋
邪黨 既已辜負 聖君於前 日,又欲 欺惑陛下 於此時, 臣竊痛心 !彼見四 方之人密 封交
進,以 訴疾苦於 陛下,則 亦自知為 朝廷謀者 不忠矣, 其心顛沛 ,惟恐陛 下有所更 張。
蓋其事 既窮,則 其過自顯 而其身難 立,不得 不多方以 自為計也 。固有與 忠賢佯為 相親
而心 實忌惡之 ,以伺其 倦厭者; 有明肆悖 戾,以侵 侮忠賢而 欲撓之使 去者;有 默默
不言, 是非兩可 而苟容於 其間者。大要 皆欲以自 固其權, 自蓋其惡 爾。故議者曰 :「姦
邪不易 去,忠賢 不易留。」治亂安 危,在忠 邪去留之 間爾,此 陛下知孤 忠之難立 , 則
特力以 主之可也 ,知羣邪 之難卻, 則盡意以 圖之可也 。先民之 語曰:「屋漏在上 ,知
之在下。」今在 下之人則 皆知某人 為忠賢, 某人為姦 邪,而不 知朝廷之 上,宮闈 之 中,
能種種 而知乎? 以陛下之 聰明,宜 無不知之 。然臣私 憂姦計密 行,羣邪 浸長,則 陛下
之仁 心無復得 施,左右 之忠賢無 復能立, 朝廷之公 議無復可 伸,四海 之生靈無 復受
福,天 下之勢危 矣!此臣 所以寤寐 反側而為 陛下憂之 也。今民 之大害, 不過三五 事而
已, 儻陛下如 聽政之初 ,直從中 批出指揮 ,令罷某 事,則姦 心自沮而 陛下之聖 澤行
矣。臣昨在 河北為知 縣,奉行 青苗、免役、保甲 之法,親 見其害, 至深至悉 ,非若他 人
汎汎而 知之也。如青苗實 困民之本 ,須盡罷 之,百姓 乃蘇。而近日指揮 ,但令斂 散,
不立 額而已, (八月八 日指揮) 則所以困 民之本, 十分之八 九猶在, 此必陛下 不知
也。役錢,天下 億兆之家 所共苦也 ,須如舊 來復行差 法,民乃 便安。而近日指揮 ,但
令減寬 剩錢而已 ,(八月 十六日指 揮。)則 億兆之家 所共苦者 ,十分之 七八猶在 ,此
必陛下 不知也。保甲之害 ,三路之 民如在湯 火,未必 皆法之弊 ,蓋由提 舉一司上 下官
吏逼之 使然。而近日指揮 ,雖止令 冬教,然 尚存官司 ,(七月 六日指揮 。)則所 以為
保甲之 害者,十 分之六七 猶在,此 必陛下不 知也。姦邪遂非飾 過而巧辭 強辯,以 欺惑
聖聽 ,將至深 之弊,略 示更張, 以應副陛 下聖意而 已,非至 誠為國家 去大害, 復大
利,以 便百姓, 為太平長 久之策者 也。此忠 義之良心 所以猶抑 ,而姦邪 之素計所 以尚
存也。天下 識者皆言 ,陛下不 絕害源, 百姓無由 樂生。不屏羣 邪,太平 終是難致 。臣願
陛下奮 然獨斷如 聽政之初 ,行此數 事,則天 下之大體 無事,陛 下高枕而 臥矣。貼黃稱 :
「如執論者 以青苗、免役 遽罷之, 恐國用不 足,則乞 陛下問以 治平、嘉祐之前, 國用何
以不闕 ?願令講 究而言之。 」

注 釋
  【 一】詔按 察司所至 「司」, 宋史卷一 七哲宗紀 作「官」 。
  【 二】五月 八日「五 」原作「 正」,據 閣本及本 書卷三五 六是日記 事改。
  【 三】此據 九月王巖 叟疏閣本 「九月」 下有「末 」字。
  【 四】三十 二字「二 」原作「 三」,按 所刪字數 為「三十 二」,據 閣本改。
  【五】褫衣 打三二十 拳「褫衣 」,溫國 文正司馬 公文集卷 四八乞不 貸故鬥殺 劄子作
「遞互」 。
  【 六】替行 償命「行 」,閣本 、同上引 溫國文正 司馬公文 集作「得」 。
  【 七】拽倒 郭興同上 引溫國文 正司馬公 文集作「 拽倒郭興 家棚子」 。
  【 八】為再 從弟張小 六冤執咒 罵責兄弟 男女「責 」,同上 書作「堂」 。
  【 九】令門 下省省審 原缺一「 省」字, 據閣本及 同上書補 。
  【 一○】則 條其事狀 而薦言閣 本「言」 下有「之 」字。
  【 一一】並 委官取索 點磨有無 欺弊閣本 「索」下 有「驅」 字,下同 。
  【一二】臣伏睹近降 農民訴疾 苦實封狀 王嗇等一 百五十道「訴」原作「許」,據下文
及溫國 文正司馬 公文集卷 四八乞省 覽農民封 事劄子改 。
  【 一三】蠶 婦育蠶治 繭「育蠶 」二字原 脫,據同 上書補。
  【 一四】賜 席使坐「 使」原作 「便」, 據同上書 改。
  【 一五】惟 于民間情 偽靡不周 知同上書 無「惟」 字,於文 義為長。
  【一六】而護送禁卒 失教習「禁卒」原作「禁軍 」,據閣 本及宋史 卷二○一 刑法志改 。
  【 一七】祭 之名也「 祭」下原 衍「祀」 字,據閣 本及宋史 卷一二二 禮志刪。
  【一八】徽宗實 錄黃履傳「徽宗實 錄」下原衍「以前」二字, 文義不通 ,據閣本 刪。
  【 一九】為 哲宗未即 位以前「 以前」二 字原脫, 據閣本補 。
  【二○】上之公 卿大夫有 百執事按 忠肅集卷 三乞增諫 員及許察 官言事奏「大夫」下
無「有 」字。
  【 二一】元 豐元年二 月六日詔 當考「元 豐」,閣 本作「元 祐」 。
  【二二】在京封樁闕 額禁軍並 銷廢捧日 等六指揮 糧草「捧 日」下原 衍「寓直 」二字,
據閣本 刪。
  【 二三】具 馬實數奏 聞閣本作 「具買馬 實數奏聞 」,依文 義閣本長 。
  【 二四】其 餘料在民 間買納元 物「元」 ,閣本作 「之」。
 

卷三 百六十 元豐 八年( 乙丑, 1085)

起神宗元豐八年十月盡其月

  冬 十月甲子 ,夏國遣 芑良嵬名 濟、昂聶 張聿正進 助山陵馬 一百匹。

  己 巳,太皇 太后諭輔 臣曰:「民間 保馬宜早 罷,見行 法有不便 於民者改 之。」( 此


據政目 八日事【 一】,今 特書之。 )

  詔 緣邊禁樂 ,除民庶 、軍營已 有旨外, 餘並俟三 年。初, 太常寺以 治平四年 禁樂


故事, 緣邊臣僚 止百日, 詔俟祔廟 畢弗禁。至是,雄 州言:故 事,送迎 北使及犒 設北
界取銀 絹人,皆 不作樂。 故復有是 詔。

  命 輔臣詣寺 觀謝晴。

  詔 改新配法 。(舊錄 云:詔改 新配法。初,神宗 以流人離 去鄉邑, 或疾死於 道,


而護送 禁卒失教 習,有往 來勞費, 故倣古犯 罪應流者 加決刺, 隨所在配 諸軍重役 。至
是,中 丞黃履有 言,故令 應配者悉 配行如舊 法。新錄 因之。按九月四日 乙未所書 ,即
此詔也 。已入九 月乙未, 此可削。 )

  庚 午,臣僚 言:「在 京市易帳 狀,舊申 三司勾考 ,官制行 ,分屬戶 部左曹。元豐


七年, 內外市易 ,右曹總 其政。令 改隸太府 ,其帳當 歸右曹。」從之 。

  辛 未,忻國 長公主卒 。年四歲 ,神宗第 八女也, 與上同母 。改贈鄧 國,特輟 視朝


三日。

  癸 酉,詔倣 唐六典置 諫官,其 具所置員 以聞。從劉摯之言 也。(摯 言在九月 十八


日。)

  甲 戌,詔已 廢徐州寶 豐監,令 戶部速具 諸監可裁 減者以聞 。(實錄 云詔徐州 寶豐


監罷鼓 鑄,以本 路轉運司 言闕銅而 官吏糜廩 給。此據范純 粹奏議。五月 末,已罷 鼓鑄。
實錄又 於九月十 九日書罷 寶豐下監 矣,不應 十月十二 日方罷鼓 鑄,實錄 蓋誤也。今改
之。十 二月十四 日收罷、 增置十四 監。)

  丙 子,左藏 庫副使趙 懷義、西頭供 奉官劉永 淵、西京左藏 庫高遵治 各加恩轉 兩官。


賞蘭州 渡河進討 之功也。

  丁 丑,詔尚 書侍郎、給、舍、諫議、中丞、待制 以上,各 舉堪充諫 官二員以 聞。初,


中旨除 朝議大夫 、直龍圖閣、知慶 州范純仁 為左諫議 大夫,朝 請郎、知虔州 唐淑問為 左
司諫 ,朝奉郎 朱光庭為 左正言, 校書郎蘇 轍為右司 諫,正字 范祖禹為 右正言, 令三
省、樞密院 同進呈。太皇 太后問「此五 人何如? 」執政對「協外望。」章惇 曰:「故事, 諫
官皆令 兩制以上 奏舉,然 後執政進 擬,今除 目從中出【二】,臣不知陛 下從何知 之,
得非左 右所薦【三】,此 門不可浸 啟。」太皇太后曰 :「此皆大臣 所薦,非 左右也。」惇 曰:
「大臣當明 揚,何以 密薦?」由是 呂公著以 范祖禹, 韓縝、司馬光以范 純仁親嫌 為言。
惇曰:「臺諫所 以糾繩執 政之不法 ,故事, 執政初除 ,親戚及 所舉之人 見為臺諫 官,
皆徙他 官。今皇帝幼 冲,太皇 太后同聽 萬機,當 動循故事 ,不可違 祖宗法。光曰 :「純
仁、祖禹作諫官 ,誠協眾 望,不可 以臣故妨 賢者進, 臣寧避位。」惇曰 :「縝、光、公 著
必不 至有私, 萬一他日 有姦臣執 政,援此 為例,引 親戚及所 舉者居臺 諫,蔽塞 聰明 ,
非國之 福。純仁、祖禹請 除他官, 仍令兩制 以上各得 奏舉。」故有是詔 。淑問、光庭、 轍
除命皆 如故,純 仁改為天 章閣待制 ,祖禹為 著作佐郎 ,尋復以 純仁兼侍 講。(純 仁待
制,即 丁丑十六 日。祖禹 為著作, 十七日。 純仁兼侍 講,乃二 十五日。 今并書之。 )

  純 仁在慶州 屢言邊事 ,其初言 :「伏見 夏國差人 詣闕,多 日未見放 回。近日 探到


賊中事 宜,漸卻 添屯兵馬 ,必是發 情疑阻, 卻欲別生 邊患。伏望聖慈以 陝西生靈 之故 ,
稍從其 欲,使復 常貢。庶幾可以罷 兵,俾華 夏得復見 太平,則 陛下好生 之德洽于 生靈 ,
祖宗社 稷享萬世 之安,皆 在陛下一 言之賜爾 。臣嘗讀 後漢光武 報臧宮、馬武詔書 ,良
有深誡 。臣恐陛 下欲聞, 謹錄繳進 ,惟聖心 採擇。 」

  又 言:「昔 孟子謂以 大事小, 可以保天 下。光武 之詔,其 旨亦同, 皆古聖賢 至當


之論。前漢樊噲 願得十萬 眾,橫行 匈奴中, 及五代景 延廣稱晉 有橫磨大 劍十萬口 ,此
皆前代 武夫輕妄 之言。方今庭議之 際,伏望 陛下採至 當之論, 黜輕妄之 言,以安 國家 ,
則天下 幸甚!」
  又 言:「近 樞密院降 到熙河奏 邈川大首 領溫溪心 所探事宜 ,言夏國 今年大旱 ,人
煞飢餓 。及涇原 路探到事 宜,亦言 夏國為天 旱無苗, 難點人馬 。臣亦恐 西界只似 昨來
陝西沿 邊少雨, 其傳多有 過當,如 漢詔所謂『傳 聞嘗多失 實』是也。向來未 舉靈武之 師,
諸處皆 言西夏衰 弱,及至 永樂之圍 ,致諸將 輕敵敗事 ,此可以 為近鑒也。」又言:「 臣
近聞夏 國累次遣 使赴闕, 禮意恭順 ,外議皆 謂漸可罷 兵。竊知 西人頓買 漢物數目 過多 ,
似不為 頻來之計 ,臣愚慮 ,或恐分 畫地界之 際後,欲 阻兵脅盟 。臣已指 揮沿邊諸 將寨
柵,常 為意外之 備。更望 朝廷戒敕 邊臣,不 得少有懈 慢。其向 來所增軍 馬及創添 吏員 ,
且與存 留,候將 來畫定地 界,納到 誓書,抽 減未晚。蓋朝廷舉 動,夷夏 所瞻,固 宜謹
重。及臣所奏請 邊防利害 并舉辟官 屬,亦望 不付有司 ,特降聖 旨施行, 免用常格 阻礙 。
臨時闕 事,萬一 落賊姦便 ,上貽宵 旰之憂, 則臣不早 陳述之罪 萬死難贖 矣。 」

  詔 :監察御 史兼言事 ,殿中侍 御史兼察 事。始用 呂公著及 劉摯之言 也。(舊 錄云


非先帝 官制也。新錄云: 既云監察 兼言事, 殿中侍御 史兼察事 ,事始於 此,則非 先帝
官制可 見。今去「非先帝 官制也」六字 。按呂公著及 劉摯實先 後建白, 今明著其 所以然。
政目云 :監察兼 言事止四 員,殿中 兼察事止 二員。)

   前京東路 轉運使吴 居厚責授 成州團練 副使,黃 州安置; 副使呂孝 廉添差監 彬州


茶鹽酒 稅。以御史言 其苛刻故 也。(五月十 二日取勘。政目云 :並坐違 法掊刻, 以希進
用。)

  朝 散大夫傅 堯俞為祕 書監。( 六月末, 司馬光薦 。)

  承 議郎、集 賢校理顧 臨為朝奉 郎、吏部 郎中。

  詔 :夏國遣 使進奉, 其以新曆 賜之。

  詔 罷義倉, 其已納數 ,遇歉歲 以充賑濟 。

  己 卯,資政 殿學士、正議大夫 兼侍讀、提舉中太 一宮兼集 禧觀韓維 為資政殿 大學


士,仍 依守尚書 例給俸廩 。以維先帝宮 臣也。(政目 云:支尚 書職錢、米麥 ,宮觀侍 讀
錢不支 。又十一 月十六日 ,御史劉 拯言其不 當。實錄 不書。)

  正 字范祖禹 為著作佐 郎。承議郎孔 文仲為校 書郎。陝西轉 運副使葉 康直、李察並 遷


一官再 任。(政 目。)朝 散大夫賈 青提舉太 平觀。通議大夫、天章閣待 制楚建中 ,通議
大夫韓 璹並轉官 致仕。( 政目。)

  權 提舉淮南 東路常平 黃實提點 開封府界 諸縣鎮公 事。實, 好古子也 。(元年 十一


月十八 日孫升云 云,可考 。)

  詔 :「比者 詔令屢下 ,冀以均 寬民力, 便安公私 。如聞官 吏狃習故 態,不切 奉行 ,


或致廢 格,使遠 近之人未 盡被惠。自今仰悉 心奉行, 監司檢察 。倘有違 戾,即御 史臺
彈奏。 」
  侍 御史劉摯 言:臣竊 謂州、縣之政,廢 舉得失, 其責宜在 監司。夫監司之任 亦重
矣,人 一有賢不 肖,則環 地數千里 ,休戚繫 之。曩時 朝廷大更 法度,選 建推行之 人,
故不以 資任,務 得果健強 銳、焱厲 風生之才 ,蓋規以 就事,倚 辦於一時 ,及法行 事立
矣,而 其後用人 ,猶復因 襲,未曾 權量時宜 ,有所張 弛之也。是以至今 使者之政 ,刻
覈褊迫 ,相師成 風【四】。郡縣承望, 亦莫敢不 然。使民不見 德與義而 惟刑是覿 、惟利 是
聞者, 蓋亦久矣 !斯豈政 令之本意 然哉?奉 宣繆戾, 積習至此 故也。比蒙聖旨哀 念元
元,取 監司罪惡 已甚者既 去之矣, 然其餘人 材頗尚駮 雜,情志 未一,各 懷所私。蓋其
陰有觀 望者,則 必習常而 慢令,以 致惠澤之 壅;其淺 中覬利者【五】,則又矯枉 而過
正,或 廢其所宜 治之事。此二者不 可不察也 ,惟得其 人,庶懲 此患,臣 欲望聖慈 詳酌 。
河北、河東、陝西素 號劇部, 向來所用 使者,出 於暴進, 多非更歷 民事,人 微望輕。雖
自過為 威刻,而 下終不服 。今宜稍 復祖宗故 事,於三 路各置都 轉運使, 用兩制臣 僚充
職,以 重其任。自餘諸路 ,亦望推 擇資任稍 高,練達 民政,識 治體近中 道之人, 分補
監司之 任。明授 之以詔令 ,使忠厚 安民而不 失之寬弛 ,肅給應 務而不失 之淺薄。部使
者誠如 此,州、縣之政隨 之,則先 帝之仁政 、陛下之 恩德庶幾 下究,而 與民休息 無難
矣。考察見任之 無狀者, 一切澄汰 罷之。被罷之人, 苟非有顯 過,宜還 其資考, 別為
任使, 要令不至 於失職無 聊而已。方今 先務,恐 實在此。伏望 詳酌施行。(摯言 因此詔 ,
故附詔 下。)

  詔 :「內外所造 軍器,據 見在料工 製造。其餘兵匠歸 所屬,民 工放罷。」(舊錄 云:


天下承 平日久, 戎器不治 ,先帝鳩 工繕修, 以待不虞 。至是罷 之。新錄 辯曰:熙 寧繕
修兵器 ,已見神 宗實錄, 不必書于 此。自「 天下承平 」至「罷 之」二十 四字並刪 。

  于 闐國貢奉 使為大行 皇帝飯僧 追福。降 敕書奨諭 。

  禮 部言:舉 人有永停 取應及殿 舉未滿, 未得入學 者,欲令 應舉入學 。從之。

  河 決大名府 小張口。

  金 部員外郎 范鍔同河 北轉運相 度鹽法。先是,監 察御史王 巖叟言: 竊見河北 二年


以來新 行鹽法, 考觀其文 ,纖悉皆 具。所以 用意於國 家,收利 於公上, 不為不至 。然
立法之 初,必以 謂官不勞 而法可行 ,民無苦 而利可得 ,臣今觀 之,大異 於此。運載之
車,名 為和雇, 而郡、縣、鎮、寨或無可雇 者,則不 免有配車 於上戶之 擾。主司移文 ,
則謂之 和雇,郡 、縣應辦 ,則其實 均科。一歲之間, 或至數四 ,其能勝 乎?載而 至官 ,
官自賣 之,勢須 準留,以 備消耗, 故買者又 不免有分 兩不足之 弊。平日 商旅通行 ,隨
力大小 ,乘時輦 置,更遠 更僻,鹽 亦有餘, 民間不知 有闕絕之 患。今車 脚既艱, 運載
不續, 則又不免 有時時無 鹽之歎。謂之良法 ,固如此 乎?臣竊 度計議之 人,必曰「止
籠商賈 之利,以 歸公家, 而無所增 於民。」今則在在 處處,民 間鹽價增 貴一倍, 乃 是
既奪商 賈之利, 又增居民 之價以為 息爾。所以萬口咨 嗟,以謂 不慣日食 貴鹽如此 ,又
未嘗買 之艱難如 此也。仍聞去城稍 遠,貧家 下戶往往 不復食鹽 ,至有以 鹽比藥之 語。
夫增 價於民而 收息於官 ,以為異 效,其誰 不能?雖 十倍之, 亦無難也 ,顧於百 姓何
如耳! 伏惟河朔 ,天下根 本,祖宗 以來,推 此為惠。願陛下不 以損於民 為利,而 以益
於民為 利,復鹽 法如故, 以為河北 數百萬生 靈無窮之 賜。貼黃 稱:「慶 曆六年, 嘗有
臣僚擘 畫鹽法, 一歲之間 ,比舊數 可增錢五 十九萬二 千八百餘 貫。利之 所得,可 謂厚
矣。仁宗曾不以 為意,而 惻然發德 音云:朕 慮河北軍 民陡食貴 鹽,可且 令依舊。至今
耆舊言 之,往往 流涕。其敕書刻石 於北京, 今錄本上 進,庶幾 陛下得見 仁宗之意 ,體
而行之 ,以益聖 德,為社 稷無疆之 休。 」

  又 稱:「慶 曆六年, 鹽稅歲額 止一十九 萬餘緡, 今依元豐 六年未推 行榷法以 前歲


收鹽稅 為額,自 已三十三 萬餘緡, 比舊不為 不增矣。」於是巖 叟又言 :

   伏睹朝旨 ,差范諤 相度河北 轉運使范 子奇所奏 乞令鹽稅 收十分稅 錢事,臣 昨在


河北 ,亦知商 賈有自請 於官,乞 罷榷買而 願納倍稅 者,蓋出 於商賈患 榷買之奪 其利 ,
而巧為 此謀。主計者但知 能於商賈 倍得稅緡 以為利, 不知商賈 將於民間 復增賣價 以為
害也。臣近因論 河北鹽法 榷買不便 事,嘗錄 慶曆六年 仁宗敕書 繳進,意 謂得經聖 覽,
不復更 有此指揮 。今既未 然,理當 再有論列 。伏以仁 宗既不行 三司榷買 之法,又 不從
都運司 增稅之請 ,直批云「朕 慮河北軍 民陡食貴 鹽,可且 令依舊。」一言感 人,淪於 骨
髓,刻 之琬琰, 明若日星 。方是時 ,計歲所 增幾六十 萬緡,仁 宗豈不知 為公家之 利溥
且久邪 !意以謂 藏之官不 若藏之民 ,圖於近 不若圖於 遠。故特 捐數十萬 緡無窮之 息,
以為數 百萬家無 窮之惠。歲月雖舊 ,而恩惠 則新。今陛下即位 之始,正 可以復祖 宗一
言感悅 天下者【六】,不 宜以小利 失人心也。夫小利 得之易, 人心得之 難,得之 難者,
陛下 豈不惜邪 ?借使使 者復命以 增稅為可 行,陛下 遂將用其 言而增之 邪?然則 如仁
宗敕 書何?敕 書之語, 自河而北 ,人人共 知,不可 違而違之 ,如陛下 名義何? 臣誠
知陛下 無此心, 竊計為朝 廷議者未 之思耳。且以利害 義,非善 謀也。以怨易恩, 非忠
告也。要之,前 日之德音 不可忘, 今日之歡 心不可失 ,至理在 目,了無 可疑。臣乞罷
諤勿遣 ,特以慶 曆敕書申 諭言者, 以昭陛下 惠愛之心 ,以塞計 臣聚斂之 意。則不 獨河
北之 人幸甚, 實天下幸 甚!(實 錄但書范 諤同河北 轉運司相 度鹽法, 不書轉運 使范
子奇建 議乞收十 分鹽稅也 。獨巖叟 章有此。明年正月 二十八日 ,河北鹽 法悉依舊 ,當
是不復 從子奇所 請,豈巖 叟此章力 歟?言之 不可已也 如是。大抵舊錄於 元祐新政 多抹
殺,不 備載,新 錄考之不 詳,多所 因循,更 張美意, 往往不甚 別白,良 可歎也。王巖
叟朝論 云:論遣 范鍔增河 北鹽稅云 :「藏之 官不若藏 之民,益 於上不若 益於下。慶曆
六年, 有人擘畫 鹽法,歲 增五十九 萬貫餘。仁宗云『恐河北之 民陡食貴 鹽』,不 從。今
敕書具 在,願陛 下以祖宗 為法。即位之 初,正宜 收人心, 不宜以小 利失人心 也。」再 論
增鹽稅 不便,上 云:「更待商 量」,奏云:「縱 陛下未欲 專斷,而 任大臣共 議,則願 陛
下以 臣所奏章 潛觀大臣 之意,其 間詭辭以 護一時之 事者可見 ,直辭以 救百姓之 患者
可見, 幸陛下每 出天語, 以申忠賢 之論,而 主救患之 謀。亦足沮姦 心,行聖 澤。」) 巖
叟又言 :「臣伏 以朝廷知 江西、湖南鹽法為 害之深, 而民無聊 生,首遣 使以按之 ,陛
下惻怛 而欲救之 之心,可 謂至矣。聞兩路之 民,北望 鼓舞而相 語曰:『幸朝廷知 我之
苦而念 我矣,立 法以罔上 之人,將 正其罪矣。』有相 與為佛事 於通衢, 以祝頌萬 壽 者;
有酌酒 於市,歡 呼以相賀 者;有焚 香於頭, 炷香於頂 ,煉香於 臂,以迎 使人者。推此
以觀, 其於望陛 下之恩何 如哉!雖 解倒懸無 以喻其急 也。臣竊 知使者須 明年仲夏 乃可
復命 朝廷,若 必待使者 之還而後 更其法, 則遠民何 負,宛轉 荼毒間尚 此其久邪 ?獨
不念艱 難之一日 ,非平安 之一日也 ?臣恐有 不及待陛 下之澤而 死者矣。伏望陛下 即降
德音, 先罷其法 ,以俟使 者奏書, 而復議將 來之所行 。則兩路生民 ,雖死無 憾。」( 元
豐六年 十二月, 初委陳思 張士澄推 行鹽法。八年四月 丁丑,命 陳次升察 舉。五月 戊申 ,
次升兼 領湖南。元祐 元年二月 辛巳,蹇 周輔等責。閏二月 壬辰,士 澄等責。巖叟 上言,
不得其 時,附河 北鹽法後 。)

  庚 辰,侍御 史劉摯言 :檢會準 元豐五年 五月七日 門下省劄 子,門下 省奏:「據給


事中廳 狀:『封駮房 勘會昨舊 封駮司元 豐三年七 月十八日 中書劄子 節文【七】,御史
中丞李 定狀,奏 乞應有差 除,並令 封駮司限 當日關報 本臺。奉聖旨:「依奏。」續準 當
年九 月二日中 書劄子節 文,同知 諫院蔡卞 奏乞應有 差除及改 更事件, 並令封駮 司抄
錄關報【八】。奉聖 旨:「應 差除及改 更事件到 封駮司者 ,並令抄 錄關報。」勘會近準 新
制,撥 封駮司歸 門下省為 封駮房, 其舊封駮 司準朝旨 廢罷。又準官制新 條,諫院 已廢 ,
諫官係 中書門下 官外,即 不言舊條 合與不合 行使。所有本房承 受差除及 改更事件 ,今
來未敢 依舊關報 ,【九】亦未敢便 行住關。』白帖子 稱:『如合依 舊關報, 未審以何 司 存
為名? 如以本房 ,緣已隸 門下省; 若以本省 ,又恐內 省無關報 外司之理【一 ○】。及 檢
會式令【一 一】,即無門 下省關牒 外司條式』。奉聖 旨:『更不關 報。
』」臣竊 以朝廷謹 於
出令, 故使官司 更相檢察 ,內之則 門下得以 封駮,外 之則臺諫 許其論列 。然朝省 之上 ,
事有 漏泄,法 禁不輕, 誰敢傳者 ?若非門 下以時關 移,則臺 諫所聞常 在命令已 行之
後。此定與卞之 所以有請 ,而先帝 所以從之 也。其後 給事中徒 以封駮改 司為房, 又疑
內省不 可關報外 司,遂作 申稟,致 有續降指 揮釐革。今來惟是 敕命已至 六曹,逐 曹已
作奉行 ,方始隨 事關報, 理有未安【一二】,給事中 失於駮正 ,或雖駮 而失當, 其差
除之告 命【一三 】,政令 改更之制 ,往往已 授受施行 矣,而臺 諫官方從 其後論之 ,雖
以聖 慈優容聽 納,必無 難於追改 ,若或者 以謂號令 已行,不 可反汗, 則是設官 而無
補於事 也。故臣 愚欲乞且 用元豐三 年指揮, 凡差除及 改更事件 ,並令門 下封駮官 ,依
舊於當 日關報諫 官御史臺 ,所貴成 命未下, 先事裨補 ,而朝廷 亦易於施 行。貼黃 稱:
「封駮司改 為房,名 雖異而事 任不殊, 若謂不可 用關,恐 合以給事 中移牒逐 處。乞酌。」
不報。 (元祐元 年閏二月 一十六日 ,摯又言 此。)

  癸 未,龍圖 閣待制趙 彥若兼侍 讀,祕書 監傅堯俞 兼侍講。

  先 是,侍御 史劉摯言 :「臣竊 以聖人之 德,其聰 睿神智, 此固天性 之所自有 。然


孔子曰 :『吾非生而 知之,好 古敏以求 之者也。』孟子亦謂人 皆有是四 端,猶火 之始 然,
泉之始 達,在乎 充之而已。苟不充 之,將失 其本【一 四】。昔者周 成王幼沖 踐祚,其 師
保之臣 傅之德誼 ,道之訓 教者,周 公、召公、太公其 人也。夫左右 之人既如 此,則成 王
雖幼, 其耳目所 入,蓋無 有不正者 矣。我仁 祖之初, 亦以盛年 嗣服,用 李維、晏殊為
侍讀, 馮元、孫奭為 侍講。惟茲數 人,皆名 儒宿德, 極天下之 選。是時方親 庶政,聽 斷
之暇, 每於雙日 ,召使入 侍,講說 經典,或 讀祖宗故 事。盛明 之政,慶 澤無窮。恭維
皇帝陛 下,紹膺 天命,傳 繼統業, 夫以異稟 之質,夙 夜之善【一五】,而又上有 太皇
太后陛 下之至仁 厚德,保 護開祐, 所以成就 者,罔不 備至矣。然方春秋 鼎盛,在 所資
養,左 右前後, 宜正人與 居,語默 見聞,宜 正事是接【一 六】。所以起善養 源,保微 慎
始【一 七】,尊德美 而長智習 ,致廣大 而熙光明 ,則勸講、進讀、輔導 之官,其 可不慎
擇也哉【一八】!伏 見兼侍講、給事中 陸佃、蔡卞皆新進 少年,越 次暴起, 論德業則 未
試,語 公望則素 輕,使在 此官,眾 謂非宜。伏請罷其 兼職,以 允公議。仍欲望聖 慈於
內外兩 制以上官 內,別選 通經術、有行 義、忠信孝悌、淳茂老 成之人, 以充其任。遇非
聽政 之日,便 殿燕坐, 時賜延對 ,使之執 經誦說, 陳天下之 義理,今 古君臣父 子之
道,以 廣睿智, 仰副善繼 求治之意。」於是 佃、卞皆 罷,而彥 若、堯俞 有是命。(陸佃 、
蔡卞罷 經筵,實 錄並不書 。政目十 八日,垂 簾諭:「講筵將開 ,宜得老 成端士, 趙彥
若、傅 堯俞二人 如何?陸 佃、蔡卞 年少,代 之。」 )

  夏 國使呂則 嵬名懷普 等見於延 和殿。以 其母梁氏 之喪來告 也。


  詔 :「皇太 妃出入【一九】,肩輿升降 于會通門。」(舊 錄云:妃 ,帝母, 非禮也 。
新錄辯 曰:皇太 妃出入, 肩輿,升 降于會通 門,恐不 可為非禮 。今去六 字。)

  乙 酉,葬神 宗英文烈 武聖孝皇 帝於永裕 陵。(紹 聖二年九 月,崇寧 三年十一 月,


政和三 年十一月 ,凡三加 尊諡,今 但舉初葬 時。宋洪 山集祭神 宗皇帝文 云:維元 豐八
年, 歲次乙丑 十月六日 ,大行皇 帝遷玉座 于裕陵, 乾坤慘悽 而變色, 華夷奔走 而同
悲。橋山一封, 人世萬古 !具官臣 馮某,恭 聞大事, 屬在茲辰 ,嚴恩已 表於追崇 ,薄
奠薦伸 於報慕。遠通 神鑒,少 述哀辭。其辭 曰:「自 唐中葉, 凋喪衰圮 ,生民荼 毒,禍
燼五季 。祖功宗 德,開廓 天地,五 聖光華, 羣生茂遂 。百三十 年,蓋古 無治,天 心眷
佑,帝 業增熾。恭維大行 皇帝,應 運挺生, 寖昌寖明 。仁遠孝 至,文昭 武成,任 相不
疑,隨 弊變更。憂民至勞 ,度宜經 營,漢法 新美,舜 官和平。思古明將 ,復唐府 兵,
才謀兼 資,械用 必精。靈旌所向, 獷俗以寧 ,威通西 域,教浹 南溟。金閶六部, 璧水
三舍【二○】,法度淵藪 ,文章陶 冶。寒暑 七閏,胚 渾一化, 方舉云、亭之盛節 ,遠追
唐、虞之逸 駕。嗚呼!豈 謂道高德 尊,厭世 乘雲,大 寐遽爾, 九齡徒云 。內聖慈親, 重
明嗣君 ,俯仰付 托,始終 憂勤。丹青之 遺訓猶在 ,鐘磬之 洪音不聞 。嗚呼哀哉! 河、洛
初霜兮 鴈飛,緱 、嵩欲曉 兮風悲, 玉輿停輪 ,金阜啟 扉。弓劍 藏而永閟 ,几席撤 而猶
疑。宮車寂寞以 將返,仙 馭逍遙而 不歸。嗚呼哀哉! 守土職縻 ,去國路 遙,銜恩 兮孺
慕,送 往兮魂銷。 感神遊於泉 海,徒灑 淚兮雲霄【二 一】。嗚呼哀 哉!恭惟 尚饗!」 )

  丙 戌【二二】,詔:寺監 事干外路 應取會催 督者,聽 行下。從刑部郎中 杜紘請也。


(舊錄 云:自官 制行,寺 監不治外 事,惟都 水監、大理右治獄 得移文。至是,刑 部郎
中杜紘 觀望改易 制度,援 唐制有請 。從之。 新錄並削 去,當考 。)

  詔 罷方田。(按舊錄 云:稅役 不均久矣 ,富者輕 ,貧者重 ,故下戶 日困。先帝憫


焉,立 法以方之。其法詳 悉,繇役 無偏重之 患。遽罷之。新錄 辯曰:神 宗憫稅役 之不均 ,
故立方 田之法以 均之。然官吏不得 人,以致 騷擾。至是乃罷, 非遽也。自「稅役」至「遽
罷之」 四十字並 刪去。熙 寧五年八 月始頒方 田條式。 )

  權 發遣京西 路轉運副 使沈希顏 管勾太平 觀。侍御 史劉摯言 :「希顏 於本路妄 有興


作,非 法聚斂, 朝廷既委 官究實, 尚以所按 事狀下吏 勘劾,虛 為煩擾。乞先賜放 黜,
使他路 知戒。」故有 是命。(舊錄 云以詔書 言其貪, 新錄因之。 今用劉摯奏 議增修。 政
目:六 月十二日 令分析, 七月二十 四日體量 。此云手 詔希顏在 任掊克。 )

  朝 散郎、直龍圖閣、權提 點開封府 界諸縣鎮 公事范峋 落職,知 臨江軍。峋初 乞免應


奉山 陵,戶部 不許,與 戶部更相 論奏,後 乃乞行管 認,詔御 史根究曲 直,劉摯 言峋
當黜責 也。(密 疏:御史 臺奏:「準尚書劄 子,戶部 狀:『準 都省送下 朝散郎、直龍圖
閣、權提舉府界 諸縣鎮范 峋奏:「應奉大行 皇帝山陵 ,依治平 年故事, 自板橋至 滎陽
共七頓 ,應干用 度,並係 在京諸司 排辦,約 用錢草斛 斗三十餘 萬。舊係 三司支降 ,已
申戶部 乞行支撥 。臣備員 畿內,所 集財賦, 粗足充用 ,今來七 頓支費, 欲乞以本 司錢
物管認 應副。所有在 京合支撥 見錢草斛 ,更不煩 戶部給降。」本部 勘當,府 界財賦自 前
並係三 司所掌, 至熙寧四 年內,方 歸府界提 點司支移 ,其治平 年自是三 司應副。元豐
三年山 陵,合係 府界應副 排辦。本司全不依 元豐三年 故事應副 ,須要本 部支降, 本部
再下抄 錄三司許 支錢物指 揮文字, 又卻隱占 ,不肯繳 申。前來 所奏,卻 稱所集財 賦粗
足充用 ,更不煩 戶部給降。 即見前後申 奏異同。伏望特賜 施行。』奉聖 旨:『令御史 臺
根究曲 直所在聞 奏。』本臺看 詳,今來 大行皇帝 山陵,有 司自當循 例應辦。其府 界提 點
司明見 元豐三年 已應副錢 物,自合 據當日名 色管認排 辦施行。其提點司 前後累稱『即
無應副 過錢物事 件』,理 曲。」奉 聖旨:「 范峋落直 龍圖閣, 與知軍差 遣。」 )

  知 吉州安福 縣上官公 穎奏:

  伏 睹詔書, 許中外臣 僚實封, 直言朝政 闕失、民間疾苦。臣先於六 月初四日 獻書 ,


言政 令法度施 之未得其 宜,行之 未至於備 者,其弊 有六,內 一件為免 役取民之 制未
完。臣以為使力 田之民脫 身於公, 游手之民 仰公而食 ,此朝廷 立法之本 意,故因 其產
業之多 寡輸錢於 公,公為 募游手之 民以用之 。又使其 錢所入不 與常賦相 雜,內之 戶部
則有左 、右曹之 殊,外之 監司則有 轉運、常平官之別 ,此朝廷 示大公於 天下,明 其所
以取民 者,特以 雇役而不 以充國家 之常用。然臣 且怪耆、壯、戶長 法之始行 也,皆出 於
雇,及 其既久也 ,耆、壯之役則歸 於保甲之 正長,戶 長之役則 歸於催稅 甲頭。往日所
募之錢 ,除承帖 人及刑法 司人役許 用外【二 三】,其餘一 旦封樁, 若以為耆、壯、戶長
誠可以 廢罷,即 所用之錢 自當於百 姓均減元 額,今則 錢不為之 減,又使 保正長為 耆、
壯之事 ,催稅甲 頭任戶長 之責,是 何異使民 出錢免役 而又使之 執役也。臣聞朝廷 去歲
下四方 修完役書 ,今猶未 降,臣願 陛下因其 未降也, 詔有司以 耆、壯、戶長封樁 錢,
一切與 民間均減 元額。又使寬剩之 數其少者 仍舊,其 多者不得 過二分, 以備編戶 之逃
移,水 旱之陞降 。然則朝 廷取民, 皆有藝極 ,利澤之 施,莫此 為厚。伏望特賜詳 酌施
行,蘇 息元元, 使免困乏。詔:「府界 諸路耆長、戶長、壯丁 之役,並 募充,( 耆長許
第三等 、戶長第四等 以上戶應 募。)等第給 雇錢。其舊以 保正代耆 長,催稅 甲頭代戶 長,
承帖人 代壯丁, 並罷。如元充保正、戶長、保丁 ,願不妨 本保應募 者聽。府界諸路合 支
僱錢, 權於役錢 寬剩內支 給。其逐路所 樁耆、戶長、壯丁 錢數【二四】,撥 入役錢內 一處
支用, 通寬剩並 不得過二 分,有剩 即行均減。」(舊錄詔 耆長、戶長、壯丁之役 皆募 充,
其保正、甲頭、承帖 人並罷。新錄 因之。舊錄又云: 熙寧初, 聯比其民 ,十家為 一保,
選主 戶有心力 者一人為 保長;五 十家為大 保,選主 戶最有心 力及物力 高者一人 為大
保長; 十大保為 一都保, 選主戶有 行止、心力材勇為 眾所伏及 物力最高 者二人為 都副
保正, 相保相任 ,古什伍 法也。至是罷 。新錄辯曰: 「熙 寧保伍之 法,神宗 實錄紀之
詳矣, 不必更載 於此。既詔耆長、壯丁之役 皆募充, 則保正、副之罷自 明。自『熙寧』至
『是罷』九十四字刪 去。」按此時 保甲固在 ,保正長 亦未嘗廢 ,新、舊錄皆誤也。此據 湖
州新編 元豐至元 祐續令修 入。六月 四日獻書 言六事, 姓名當考 ,據元祐 密疏,乃 上官
公穎也 。)

  丁 亥,夏國 主母殂, 差使副呂 則嵬名懷 普等詣闕 訃告。詔送學士院 降回詔, 依嘉


祐元年 例,支賜 孝贈及安 葬物色。遣朝 奉郎【二 五】、刑部郎 中杜紘充 祭奠使, 東頭 供
奉官、閤門 祗候王有 言充弔慰 使,仍借 供備庫使 。(密記十月 二十六日 。實錄但書杜 紘
充祭奠 ,王有言 弔慰。)

  呂 大防奏: 川峽軍人 犯法,百 姓犯盜, 並申鈐轄 司酌情斷 配。從之 。又奏: 川峽


官,乞 並從吏部 差授。詔吏部 相度以聞。 (二事據大 防政目增 入。
「酌情斷 配」,據 密
疏則從 ;差官事 ,令吏部 相度。元 年四月十 八日,又 六月二十 二日可考 。)

   天章閣待 制范純仁 兼侍講, 朝議大夫 趙瞻為太 常少卿, 開封府推 官趙君弼 為司


勳郎中 【二六】 ,承議郎 呂大忠為 工部郎中 。
  己 丑,詔景 福殿使、武信軍留 後李憲依 赦勿問, 特罷內職 。其因功 除授留後 告令 ,
繳納尚 書省。以憲奏事不 實,不當 引常赦不 原之例, 故有是命 。(此段 ,新錄並 依舊
錄,殊 未詳盡, 當考。政 目云:李 憲罷內職 ,落留後 。亦不載 事因。)

  樞 密院言:「定州新 樂縣民賈 澄進狀訴 民間貫苦 事內,保 甲,每縣 差監教官 三人 、


巡檢一 員、三班 二人提點 ,及行杖 人於一場 保丁五十 人處,科 罰至四十 九人,仍 各臀
杖十三 ,只決一 邊,更留 一邊,後 次巡試科 決。又弓 弩過硬, 致保丁頻 負杖責。擬定
欲府界、三路巡 教保甲官 並指使, 如保甲有 犯【二七】,並牒本縣 ,無縣即 申州、軍行
遣。所 有元降朝 旨,許科 決指揮, 更不施行。」從之 。

  詔 :「提舉府界 、三路保甲官 並罷,令 逐路提刑 及府界提 點司兼領 。所有保甲止 冬


教三月 ,仍自來 年正月一 日施行。」(實錄 書罷府界 、三路提舉保 甲官,諸 路以提點 刑
獄兼領 。其保甲 止冬教三 月。保甲 自十月起 教,至正 月罷。見 七月六日 。)

  樞 密院言: 「逐 將下公事 自來並係 將司施行 。緣知州、知縣亦 合同行, 今立條,


諸將下 公事並本 處知州同 管,在縣 即知縣同 管。」從之。(密 記二十八 日。實錄 書樞 密
院言將 司公事欲 令所在守 令同治, 從之。)

  免 故相吴充 家見欠買 戶絕產錢 。以其妻 李氏自言 也。

   韓維言: 臣竊見先 帝時大興 甲兵,西 討夏國, 始以問罪 為名,既 而收其地 ,遂


致夏人 有辭,違 失恭順。彼國之俗 以不報仇 怨為恥, 今其國力 漸復,必 來攻取故 地,
若不幸 復奪去, 則先帝累 年勞師所 得,一旦 失之,似 為可恥。若興師拒 戰,則邊 隙自
此復開 ,臣恐兵 連禍結, 未有已時 。臣竊思 兵之不可 不息者有 三,地之 不可不棄 者有
五,請 為陛下陳 之。伏惟 皇帝春秋 尚富,太 皇太后深 居九重, 豈常習聞 軍旅之事 ?萬
一寇兵 犯塞,邊 書狎至, 發兵調食 ,應接不 暇,或恐 震驚上心 ,焦勞聖 慮。此兵 之不
可不息 一也。自靈州 之役,永 樂之敗, 關、陝之力凋 耗,士氣 未復。今若再 興大役, 必
有失律 違命,散 而為盜賊 者。外虞 方作,內 患又起, 臣恐朝廷 之憂,不 在夏國。此兵
之不可 不息二也 。綿地千 里,屯兵 數十萬, 必藉沈謀 重望之臣 為之統御 ,忠義拳 勇之
將出當 戰鬥,幹 事宣力之 臣促辦糧 饋。歷數 見在之臣 ,復推近 事之驗, 恐未足以 充備
此任, 而又兵械 皆捐棄之 餘,帑庾 有乏絕之 憂。此兵 之不可不 息三也。

  先 帝以秉常 受朝廷爵 命,而國 母擅行囚 廢,故發 兵問罪。今梁氏已 死,秉常 復位 ,


所為恭 順,有藩 臣之禮。若及此時 復其故地 ,則神宗 問罪之名 ,不為虛 語,嗣皇 賜地
之意, 實為先志 。此地之 不可不棄 一也。朝廷自得熙 河之地, 歲費緡錢 五六百萬 ,後
得蘭州 ,又費百 萬以上。所得愈多 ,所費益 廣,拓地 之無利, 亦已明矣 。此地之 不可
不棄二 也。議者 或以為蘭 州趨夏人 巢穴至近 ,最為形 勝。自餘 亦有要害 ,可以增 置城
堡,棄 之非便。陛下 若欲再興 師旅,收 復靈、夏之地 ,則存之 可也。若無此 意,勞人 費
財,奉 空虛之地 ,則是又 添一熙河 也。伏願 陛下以清 靜為心, 仁惠為政 ,竊恐此 事不
得更興 於今日。此地 之不可不 棄三也。遼、夏二 國,世為 婚姻,且 有脣齒之 勢,萬一 遼
國貽書 援先帝興 師之意, 以梁氏死 、秉常復 位為辭, 來請所失 地,則先 得我之義 理而
又奪我 之機會矣 。此時朝 廷欲與地 ,則是聽 遼國之命 ,而恩歸 於彼矣。不與,則 是彰
先帝之 過,虧大 國之信, 而邊患復 興矣。此地之不可 不棄四也 。中國之 所以為可 貴者 ,
為有禮 義恩信也 。彼俗之可賤 者,貪婪 暴虐也。今操 所貴,以 臨所賤, 則中國尊 。與其
所欲, 以成吾所 不欲,則 敵人服。 此地之不 可不棄五 也。

  臣 聞古公亶 父居豳, 為戎狄所 攻,欲得 地與民, 民皆怒欲 戰。古公 曰:「有 民立


君,將 以利之。今戎狄所 為攻戰, 以吾地與 民,民之 在我與在 彼何異? 民欲以我 故戰 ,
殺人父 子而君之 ,予不忍 為。」乃與私屬去 豳,止於 岐下,豳 人舉國扶 老攜幼, 盡 復
歸古公 岐下。及他旁 國聞古公 仁,亦多 歸之。古公亶 父,周之 先王也。戎狄 所攻乃古 公
封國 之本地, 尚不忍殺 人父兄而 有之,其 仁心感人 之深,故 豳人扶老 攜弱復歸 之,
及他旁 國,亦多 歸者。其後世因其 仁愛得民 ,至於武 王,遂有 天下。今乃奪人之 地,
又欲殺 人父兄而 守之,與 古公亶父 異矣。陛下試計, 修德行仁 之效,與 用兵拓地 之利 ,
孰為多 少?臣又 聞,齊宣 坐堂上, 有牽牛而 過其下者 ,王見之 曰:「牛 何之?」對曰 :
「將以釁鐘。」王曰 :「舍之,吾 不忍其觳 觫,若無 罪而就死 地。」故孟子以謂「是 心足 以
王矣。今恩 足以及禽 獸,而功 不至於百 姓,是不 為也,非 不能也。」臣伏見皇帝 嗣位 ,
太皇 太后陛下 稱制以來 ,凡令有 不便於民 者去之, 利有可及 於眾者與 之,收進 直溫
之臣, 罷黜貪殘 之吏。始自京師, 以及諸夏 ,歡欣仰 戴如慈父 母,可謂 仁之至矣 。今
陛下之 恩足以及 中國,而 功不至於 外夷,直 孟子所謂 非不能也 ,是不為 也。陛下 誠能
於此 時特降明 詔,盡以 向者王師 所得土地 還賜夏國 ,則其君 長荷陛下 之恩意, 人民
感朝廷 之惠澤。至於鄰敵 聞中國之 行仁政, 吾民與兵 知人主之 惜人命, 則其歡欣 之聲 、
戴仰之 心,將有 甚於京師 與諸夏者 矣。伏惟 陛下監古 公之修德 ,推宣王 之用心, 察孟
子之至 言,亮愚 臣之忠計 ,濬發誠 心,斷而 行之。臣料不獨敵 人感悅, 上天監德 助順 ,
亦宜福 祐無疆矣。 書曰「惟德 動天」,又曰「至 諴感神, 矧茲有苗」 ,此皆前代 聖王行
之已有 成效,願 陛下勿疑 。若夫計 已往之費 ,吝難保 之地,耗 金帛,動 甲兵,以 爭不
可知 之勝負, 而且有後 患,皆世 俗之常談 ,豈足為 陛下道哉 !臣輒撰 成賜夏國 詔草
一本, 并以上進 。貼黃稱 :臣今所 陳,竊恐 邊防之機 ,陛下或 謂盡經聖 慮,故不 避喋
喋陳述 。或輔臣 奏請之際 ,可以仰 助睿斷。 只乞留中 ,作主意 施行。

  又 稱:臣所 陳述,極 有義理, 且思當今 所宜,無 出此策, 願陛下詳 覽而深思 之。


若爭地 角兵,則 向後禍福 不可知矣 。

   又稱:陛 下若濬發 誠心,以 息兵愛民 為意,自 足以動天 感人,亦 不須待其 來請


地,然 後賜之也 。

  又 稱:古人 以化外視 戎狄【二八】,但 當自計利 害【二九】,而不 當與之校 也。臣竊


以為朝 廷今日未 是用兵勞 民之時, 前代聖王 屈於戎狄 非一,皆 是此意。況今自處 義理
甚高, 非為屈也 。

   又稱:臣 今所言, 須及時為 之乃可, 若夏國興 兵來犯塞 ,北人貽 書為請地 ,則


失我機 會,不可 用矣。古人修德行 仁,不計 一時利害 。何則? 修德行仁 之功大, 世俗
所計利 害小,大 小相去如 天地之遠 也。又稱 :臣今此 策,蓋以 實先帝問 罪之意, 廣陛
下行仁 之德,內 慰士民之 心,外消 敵人之患 ,尚未盡 邊防利害 。竊聞朝 廷已召知 慶州
范純 仁,純仁 父子世為 帥臣,熟 知北情邊 事,伏望 聖慈更促 純仁入朝 ,面賜詢 問,
庶為詳 審。

  其 賜夏國主 詔草曰:「向者, 神宗皇帝 以爾世受 封爵,為 我藩屏, 而國母與 其用


事之臣 擅行囚廢 ,故大興 師旅,以 問厥罪。比聞國母 傾逝,卿 復領國事 ,自先帝 上仙 ,
繼遣人 致弔與祭 ,所為恭 順,有藩 臣禮,朕 甚嘉之。朕受天命 ,統臨萬 國,效順 者褒
納,違 命者誅絕 ,義無親 疏。朕嘉 卿之復位 率職,哀 爾民之喪 地失業, 成先皇帝 之聖
志, 今以向者 王師所得 土地還賜 爾國,卿 其明諭人 民,依舊 住坐耕作 ,毋蹈後 患,
服我休 命,並勵 忠勤。」(維奏此 策,不得 其時。其位稱資政 殿學士【三○】、正議大 夫
兼侍讀 。按維十 月十八日 已加資政 殿大學士 ,又十六 日除范純 仁天章閣 待制,二 十五
日除 侍講,維 言已召純 仁,則當 在二十五 日後,既 在二十五 日後,則 當稱資政 殿大
學士。疑編 錄偶脫「犬」字耳【三 一】。又維草詔稱「國 母傾逝」,按 秉常來告 梁氏之喪 ,
乃十月 二日,則 維奏此策 必在十月 末,或十 一月初也 。附見十 月末。更 考詳。)

  侍 御史劉摯 言:準吏 部牒,十 月十六日 三省、樞密院同奉 聖旨,唐 淑問除左 司諫


等事。又牒 ,十月二 十八日三 省、樞密院同 奉聖旨, 陸佃等罷 侍讀事。臣竊 睹自來朝 制
及近降 官制格, 凡差除, 有中書進 擬者,有 樞密院進 擬者【三二】,有 三省、樞密院 同
進者。蓋建 官分職, 各有所治 ,法無相 參也。三省、樞密院同 取旨者, 似止於差 除帥臣 、
邊鎮大 吏、內臣近上 差遣而已 。今差諫官、罷侍 講,不識 樞密院何 為而預也【三 三】,外
言籍籍 ,皆以三 省容縱密 院侵紊政 體,莫不 疑異。臣竊謂國家 所恃者在 綱紀,大 臣所
宜守者 在名分, 綱紀正於 上,則下 無邪志; 名分治於 下,則政 無多門【三四】。一有 奪
移, 何患不起 ?朝廷今 日正當尊 強君道, 謹守祖宗 法制,嚴 臣下之名 分,以消 壓權
僭之心 。今廢置 官吏,陛 下大政; 而三省之 事,樞密 院本非其 職,踰法 出位,橫 造議
論,公 然犯分。臣恐積微 至著,交 亂官守, 漸行私意 ,以害政 事。上則 陛廉之等 慢,
下則傾 奪之患生 ,杜漸防 微,實繫 國體。欲望聖慈特 降詔旨戒 諭三省、樞密院臣 僚,
凡以差 除擬進者 ,各依自 來條制、班次取旨 ,所貴正 名定業, 事無侵逾 ,以尊朝 廷,
以正在 位。 」

  貼 黃稱:「臣又慮上 件差除諫 官等事, 曾降聖旨 特許樞密 院同進, 借有特旨 乃是


聖恩 優禮執政 ,欲合同 眾論之意 ,而大臣 之節,自 當引義辭 免,惜朝 廷綱紀, 以安
分守, 不應乘便 冒進,漸 恐隳失體 制。 」

  監 察御史王 巖叟言:「風聞章 惇於簾前 問陛下御 批除諫官 事,曲折 再三,語 涉輕


侮,外 庭傳聞, 眾所共憤 。謹按差 除諫官自 屬三省, 無所預於 密院,而 惇不循所 守,
越職肆 言,乃敢 如此!況 陛下所除 數人,皆 是天下公 議從來願 得以為諫 官、御史 之人 ,
惇為大 臣,既不 能薦賢以 助國,見 陛下用賢 ,又從而 忌嫉之、沮抑之, 臣不知惇 何心
以事陛 下!且御 批除諫官 祖宗以來 亦是常事 ,而惇以 為陛下不 當自除。陛下聰明 博問 ,
能得 賢而進之 ,不肖而 退之,乃 是盛德, 而惇又謂 陛下何從 而知,是 不欲威權 在人
主、端良入 朝廷,惇 之用心不 忠可見, 侵官犯分 、慢上凟尊, 義所不容 。國有常憲,
乞行顯 黜,以嚴 臣職,以 重主威。 」

  又 言:「臣 聞外庭諠 然,皆言 惇之強橫 ,不獨侮 玩眾人, 又敢輕易 陛下,臣 當言


職,既 有所聞, 不敢不言 。然此事 惟陛下知 之,如臣 言不妄, 乞付外施 行。 」

  劉 摯又言:「伏見今 月六日神 宗皇帝靈 駕進發, 準敕,前 一日五使 、三省執 政官


宿於兩 省及幕次 。竊聞宰 相蔡確獨 不曾入宿 ,中外莫 不疑駭。伏以山陵 國之大事 ,遷
坐發引 ,葬之大 節。故前夕羣 臣宿於內 者,以陛 下是夜躬 行祭奠之 禮【三五】,臣子之
心同於 攀慕,不 得安寢于 其私也。下逮執事 、奔走之 眾,誰敢 不虔奉期 會,以共 厥事 ?
而確 位冠百辟 ,身充山 陵使,正 當典領一 行職務, 而乃于是 夜獨不赴 宿,慢廢 典禮 ,
有不恭 之心,謹 具彈劾以 聞。伏望 聖斷,特 賜詳酌施 行。 」

  又 言:「確 如曾到禁 門,遇已 鎖閉,亦 合立具因 依奏入, 別稟處分 ,不當公 然便


以不宿 為是。」不報。(此第 一疏。十二月六日 第二疏, 十二月十 四日第三 疏,十二 月
十八日 第四疏, 元年正月 二十一日 第五疏、第六疏、第七疏, 二十七日 第八疏, 二月
七日第 九疏,二 月十五日 第十疏。 )

  左 正言朱光 庭言:「蔡確,先 帝簡拔, 位至宰相 ,送終之 際,殊不 盡恭。靈駕發


引在道 ,確為大 禮使,當 與扈從臣 僚先後徐 行,常以 妥安神靈 為慮。而確不務此 ,每
靈駕 行,輒先 馳去數十 里之遠, 以自便安 ,而靈駕 一行在後 ,略不顧 省,為臣 不恭 ,
莫大於 此。」又言: 章惇欺罔 肆辨,韓 縝挾邪冒 寵。章數上, 其言甚切。(此據 新傳 附
見,當 求本章隨 事編入。 )

  初 ,蔡確與 章惇、邢恕等共謀 誣罔太皇 太后,自 謂有定策 功。韓縝 素懷不平 ,及


確為山 陵使,縝 乃於簾前 具陳確等 姦狀。由是東朝與 外廷備知 之。及確 使還,欲 以屬
官高遵 惠為待制 ,張璡為 郎官,韓 宗文為館 職,太皇 太后以問 縝,縝曰 :「遵惠 ,太
皇太后 族人;璡 ,中書侍 郎璪之弟 ;宗文, 臣之姪。賞擢非次 ,傳聞中 外,則是 羣臣
各私其 親【三六】,何以示天 下?」然遵惠等卒 用故事推 恩。(此據韓 縝新傳, 不知得
之何書 。邵伯溫辨誣 云:「縝素不 平蔡確、章惇 用邢恕姦 謀誣罔太 母,遂於 簾前具陳 之。
太皇太 后與外廷 方知其詳。」新傳 或據此也 。確初為山陵 使,劉摯 劾其不恭 ,葢第一 章
也。山陵畢事, 確還朝不 退,言者 踵至,葢 十一月間 ,其發端 則自摯始 。外廷既 知確
邪謀, 而不敢正 言之,不 知何故。確先罷, 縝尚少留 ,當緣發 確等姦狀 ,故東朝 以為
忠耳。 更須考詳 。)

  先 是,有僧 惠信者經 開封府訴 :「僧錄 司吏受贓 違法,差 僧及無戒 牒沙彌等 赴福


寧殿道 場,冒受 恩澤。」知府 蔡京憑僧 錄司回申 ,惠信坐 妄訴,杖 臀二十。已而 惠信 復
訴於祠 部,祠部 符大理寺 依法施行 ,大理寺 累牒開封 府取案【三七】,開封府不 報,
具申都 省稱:「六察舉劾 本府不當 公事,皆 須奏稟朝 旨上簿, 或送司推 勘,今祠 部不
問本府 如何行遣 ,徑送大 理寺【三八】,非 法也。乞根究。」有詔 :「祠部分析。」祠部 言:
「惠信訴僧 錄司重祿 公人及小 師取乞金 錢,依條 受理,送 大理寺。即非 舉劾開封 府事。
本府乃 以六察舉 劾為言, 殊不類。」是月,詔惠 信經祠部 所陳文狀 ,更不施 行。(據 劉
摯奏議 ,更不施 行惠信狀 ,乃十月 十六日聖 旨,今附 十月末。 )

  侍 御史劉摯 言:「看 詳重祿吏 人因事受 賕,於法 許告。法之所當告 ,則告之 所當


受也。惠信 之訟、祠部之行皆 是,不違 於理矣。大理 以惠信曾 有訴于開 封,故取 前案將
有所質 ,而開封 前此謂惠 信為不干 己,以杖 一百坐之 矣。惠信 狀內若雜 有干己不 干己
事,則 不干己者 當坐,而 干己者當 行。若狀 詞皆不干 己,則惠 信雖坐, 而僧司受 贓,
於開封 為所部犯 法,猶當 舉劾行之 。故開封 自疑不當 ,恐因罥 罣,所以 不肯出前 案,
及引六 察舉劾須 稟朝旨, 謂祠部不 當直送大 理。為此 奏者,蓋 所以護其 失也。及朝廷
取到 祠部分析 狀目,以 依法受狀 送所司, 未嘗及開 封府前斷 之當否, 則祠部, 開封
互狀所 論明白, 而事在大 理者殊無 相妨,自 當推結。今乃因開 封妄奏, 遂罷祠部 、大
理所當 治之獄, 則臣所未 喻也。若猶以 祠部、開封曲 直未明, 故兩罷之 ,在祠部 、開
封則 可也,而 惠信無辜 被刑,何 其不幸! 吏受贓得 免,獨何 幸耶!吏 受贓已告 ,僧
告之或 誣,而皆 不治,廢 法也。許之告,許 之受,而 不行,廢 法也。有司出入人 罪而
不問, 廢法也。法者,天 下公共, 守在有司 ,雖人主 不得而私 之。今指 揮若謂出 之於
聖意, 緣天下之 公法,陛 下豈肯自 廢之?故 臣知其必 不然。竊慮左右奏 事畫旨日 ,失
於詳述 是非、開陳滅裂, 致有此處 分。伏望 聖慈更賜 詳酌指揮 ,令大理 寺將惠信 所告
事推究 虛實,依 法施行。 若祠部、 開封亦有 罪狀,伏 乞一就勘 結,以正 典憲。 」

  貼 黃稱:「準『國朝 詔敕節文 或詔令不 允,並仰 舉奏』。今上件公 事雖係已 有聖 旨,


緣理有 未盡,須 至申請。內殿道場 所用僧數 不少,皆 出入宮禁 ,而僧司 並不選擇 ,又
吏人因 而受贓, 輦轂之下 敢冒法禁 ,理無可 恕者。」(摯言從 違,實錄 不載。按明年 閏
二月孫 升劾蔡京 奏稱:「惠信 緣臣僚論 列,送大 理推治, 僧錄司贓 狀已明。」然則朝 廷
果從摯 言,令法 官究竟出 獄也。但不知如何 行遣耳! 明年正月 二十九日 摯章可考 。)

注 釋
  【一】此據 政目八日 事「政目 」原作「正月」,按,元豐 八年三月 甲午朔, 皇太后始
權同處 分軍國事 ,「正月 」誤,茲 據閣本改 。
  【二】今除 目從中出「目」原作「自」,據宋會 要職官三 之五四及 治蹟統類 卷一八宣
仁垂簾 聖政改。
  【 三】得非 左右所薦 「薦」, 同上書作 「為」 。
  【四】相師 成風「師 」原作「率」,據 閣本及忠 肅集卷六 乞選監司 澄汰州縣 疏改。
  【五】其淺 中覬利者「其淺」原互倒, 據同上書 及治蹟統 類卷一八 宣仁垂簾 聖政乙
正。
  【六】正可 以復祖宗 一言感悅 天下者閣 本「可」作「宜」,「以復」互倒,按文 義閣本
優。
  【七】元豐 三年七月 十八日中 書劄子節 文「中書 」二字原 脫,據忠 肅集卷三 乞依舊
令封駮 司關報差 除狀補。
  【 八】並令 封駮司抄 錄關報「 令」原作 「合」, 據閣本及 上引忠肅 集改。
  【 九】今來 未敢依舊 關報「今 」原作「 合」,據 同上書改 。
  【一○ 】又恐內省無 關報外司 之理「又恐內 省」四字原脫 ,據上引 忠肅集及 文理補。
  【 一一】及 檢會式令 「會」下 原衍「公 」字,據 同上書刪 。
  【 一二】理 有未安同 上書「理 」上有「 苟」字, 於文為優 。
  【 一三】其 差除之告 命原作「 其差除降 授之命」 ,據閣本 及上引忠 肅集改。
  【一四】將失其 本忠肅集 卷三乞慎 擇講讀官 奏於此下 有「然之性則 雖聖人方 其始也
學問以 達之範圍 以成之者 其可少哉 」二十六 字。
  【 一五】夙 夜之善「 夜」,同 上書作「 成」 。
  【 一六】宜 正事是接 「是」原 作「相」 ,據閣本 及上引忠 肅集改。
  【 一七】保 微慎始「 慎」原作 「謹」, 避諱易字 ,今據上 引忠肅集 改回。
  【 一八】其 可不慎擇 也哉「慎 」原作「 審」,避 諱易字, 今據同上 書改回。
  【一九 】皇太妃出入「皇 太」二字原互 倒,據閣 本、宋史卷二 四三欽成 朱皇后傳 及本
條記事 注文乙正 。
  【二○ 】璧水三舍「璧」原作「壁 」,按「璧水」係指「太學 」,亦即「泮池」,與 下文
「三舍 」正合, 現據閣本 改。
  【 二一】徒 灑淚兮雲 霄「兮」 ,閣本作 「於」 。
  【 二二】丙 戌原作「 丙申」, 據閣本、 宋史卷一 七哲宗紀 改。
  【 二三】除 承帖人及 刑法司人 役許用外 「人役」 ,閣本作 「人吏」 ,疑是。
  【 二四】其 逐路所樁 耆戶長壯 丁錢數閣 本「其」 下有「餘 」字。
  【 二五】遣 朝奉郎宋 史卷四八 六夏國傳 作「朝散 郎」 。
  【 二六】開 封府推官 趙君弼為 司勳郎中 「趙君弼 」,閣本 作「趙君 錫」 。
  【 二七】如 保甲有犯 「保甲」 原作「指 甲」,據 閣本改。
  【 二八】古 人以化外 視戎狄閣 本作「古 人之所以 待戎虜」 。
  【 二九】但 當自計利 害「當」 原作「常 」,據閣 本及下文 改。
  【 三○】其 位稱資政 殿學士「 其」,閣 本、活字 本作「具 」,疑是 。
  【 三一】疑 編錄偶脫 大字耳「 錄」原作 「綠」, 據閣本、 活字本改 。
  【三二】有樞密院進 擬者忠肅 集卷三論 三省樞密 院差除奏 作「有樞 密院者」,且下
又有「 有三省者 」四字, 疑此處有 脫文。
  【 三三】不 識樞密院 何為而預 也「識」 原作「委 」,據同 上書改。
  【 三四】則 政無多門 「門」原 作「敗」 ,據同上 書改。
  【三五】以陛下 是夜躬行 祭奠之禮「以」字原脫,據 忠肅集卷 七劾蔡確 不入宿及 文
義補。
  【三六】則是群臣各 私其親「群」,長 編紀事本 末卷九七 逐小人作 「君」,疑是。
  【三七 】大理寺累牒 開封府取 案「取」字原脫, 據閣本及 下文「大理以 惠信曾有 訴於
開封, 故取前案 將有所質 」補。
  【 三八】徑 送大理寺 「徑」原 作「往」 ,據閣本 及文義改 。
 

卷三 百六十 一 元豐八年 (乙丑 , 1085)

起神宗元豐八年十一月盡其月

  十 一月癸巳 ,詔強盜 按問欲舉 自首者, 不用減等 。(舊錄 云:初, 熙寧中應 強盜


賊證未 明,因擬 被執而能 自言,皆 從末減【一】。時司馬光以 為非是, 刑部觀望 ,有 請,
從之。新錄辨曰 :按問欲 舉條制, 第四卷論 之已詳。自「初熙 寧中」至「從之」四十字並
刪去【 二】。明 年二月末 范純仁奏 當考。第 四卷事, 在是年四 月二十五 日。 )

  朝 奉郎、直 龍圖閣、 權發遣京 東路轉運 使范純粹 知慶州, 代其兄純 仁也。

  丁 酉,祔神 宗神主於 太廟第八 室。(新 紀云:祔 神宗神主 於太廟, 樂曰大成 之舞


【三】。 )

  朝 議大夫鮮 于侁為京 東轉運使 。熙寧末 侁已嘗為 京東轉運 使,於是 司馬光語 人曰 :


「今復以子 駿為轉運 使,誠非 所宜。然朝廷 欲救東土 之弊,非 子駿不可 。此一路福星 也,
可以為 諸路轉運 使模範矣。」又曰 :「安得百子 駿布在天 下乎!」侁既 至,奏罷 萊蕪、 利
國兩監 鐵冶,又 乞海鹽依 河北通商 ,民大悅 。又乞止 絕高麗朝 貢,只許 就兩浙互 市,
不必煩 擾朝廷。事雖不行 ,然朝廷 所以待高 麗禮數, 亦殺於前 云。(此 據李豸所 作侁
行狀及 范鎮墓誌 。侁傳載 侁事極疏 略,亦不 載侁再為 京東漕也 。)

  辛 丑,德音 降兩京畿 內、河陽 管內死罪 一等,囚 杖已下釋 之;民緣 山陵役者 蠲其


賦。

  侍 御史劉摯 言:「伏 見陛下聽 政以來, 除三省、樞密院執 政奏中外 ,其餘應 合上


殿臣僚 ,至今未 降指揮。臣竊謂臨 御之始, 正宜開廣 聰明,延 見臣下, 有所訪問 。雖
臣子 論事,自 可列上章 疏,然事 固有言之 猶不能盡 者,而況 文字之間 哉!理之 隱微 ,
情之曲 折,必假 指畫,反 復於前, 庶幾為能 明之。臣竊料向來 方是先帝 山陵,禮 有未
遑,今 陞祔已畢 ,欲乞先 次許令臺 諫官以時 上殿奏事。」(據 摯奏議自 注,十一 月 十
一日奏 此。)

  壬 寅,詔中 書舍人錢 勰再看詳 高麗入貢 儀式。

  承 議郎李士 京為編修 官,並依 元豐七年 十月二十 一日指揮 。(元豐 七年十一 月二


十一日 指揮未見 ,恐此或 有脫誤。 新、舊本 同,當考 。)

  詔 在京物貨 場見在物 貨應輸錢 者,並蠲 免。

  詔 :「石得 一已充永 裕陵使, 罷入內副 都知及兼 領差遣, 其提舉監 教馬軍所 、提


舉訓練 皇城司親 從親事官 射弓,並 差入內押 班梁從吉 管勾。同文館所差 內侍押班 劉有
方、入內省申奉 聖旨入內 東頭供奉 官武球等 並落閣子 下。武球、陳處約、趙禮、劉瑗、蘇
珪特與 轉官及減 年磨勘轉 出。張士 彥帶勾當 後苑,先 次與差走 馬承受。西頭供奉 官陳
端、郝隨、王遘 ,殿頭劉 友端並與 走馬承受。」張士 彥等五人 ,并西頭 供奉官張 琳、石 燾,
高班韓 邈、胡絢 各與等第 減年磨勘 ,奉旨依 已得指揮 。(密詔 十一月十 二日。)

  復 管城縣為 鄭州,以 監察御史 劉拯及縣 令周邠有 請也。(舊錄云: 熙寧初, 鄭之


吏民以 徭役供億 ,公私疲 弊,願省 為畿邑。詔從其請 。至是, 以監察御 史劉拯及 邑令
周邠有 請也。新錄辨曰: 鄭州廢於 熙寧之初 ,復於元 祐之初, 廢併、興復之由, 各繫
於當時 ,不必並 載,自 「熙寧」 至「是」 二十七字並 刪去。 熙寧五年八 月五日廢 鄭州
【四】 ,元祐元 年正月十 二日復軍 額。)

  于 闐國進馬 ,賜錢百 二十萬。

  步 軍副都指 揮使苗授 以疾乞宮 觀,詔給 寬假,諸 州管勾官 不奏差。(政目十 三日


當考。 )

  甲 辰,詔還 開封府解 額百人。熙寧中罷 開封府解 額,併歸 太學,至 是復之。(舊


錄云: 先帝增闢 太學養士 ,欲廢科 舉,首罷 開封解額 ,併歸太 學,至是 復之。新錄辨
曰:增 闢太學養 士之法, 備見神宗 實錄,不 必復載於 此,今自「先帝」至「舉首」十三
字,並 刪去。元豐三年十 二月十二 日罷開封 府解額, 非熙寧也 。紹聖三 年八月十 六日
【五】。 )

  以 登聞鼓院、檢院闕 歸中書省 ,三年為 任。降永裕陵 副使、宣政使、登州防禦使 宋


用臣為 皇城使, 依舊登州 防禦使、監滁 州酒稅務 。言者謂其興 利苛細, 故有是命 。(舊
錄云: 命官考究 未畢而有 是責。新錄但削去 六字不復 辨說,當 考言者姓 名,并當 去之 。
政目云 :永裕陵 副使、宣政、登防 宋用臣興 置財利, 類多欺罔 ,特降皇 城使,依 舊登
防、滁酒, 其根磨不 行。政目所云「根 磨不行」,即 舊錄所云「考 究未畢」也, 更詳之。明
年正月 十四日, 當併此。 )

  河 東路經略 司言:「北人於火 山軍界疊 石為牆, 慮蓄姦謀 為侵占之 漸。」詔:「 左


藏庫副 使趙宗本 詣牆所體 訪,畫圖 以聞。如侵舊 界,即移 牒毀拆, 仍當為先 備。」未 幾,
復言北 人聲言欲 爭據石牆 ,乞增兵 防托。詔沿邊安撫 司密共覘 視,若侵 占有實, 奏拆
去。

  詔 諸路察治 私置廂獄 。

  通 議大夫盧 革卒。(盧革以十 一月十四 日訃聞, 十六日乃 差革子秉 知湖州, 十二


月十一 日又聽革 傳養。舊錄如此, 新錄因之 。或革死 時在十二 月十四日 ,舊錄誤 載於
十一月 十四日, 更須詳考 。)

  丙 午,步軍 都虞候、雄州團練 使劉昌祚 知渭州, 代盧秉也 ,以秉知 湖州。(八年


十一月 十六日昌 祚知渭州 ,元年二 月二十八 日知熙州 ,三月二 十二日徙 渭州。)

  劉 摯言:先 朝以昌祚 嘗小有功 ,用之管 軍,知延 州,中外 不以為允 。先朝升 遐,


召入宿 衛,物議 稍以慰愜 。今者渭 州之命, 羣議復駭 。臣竊聞 祖宗之法 ,不以武 人為
大帥, 專制一道 ,必以文 臣為經略 ,以總制 之。武人為總 管【六】,領兵馬 ,號將官 受
制,出 入戰守, 惟所指揮 。國家承 平百有二 十餘年, 內外無事 ,以其制 御邊臣, 得其
道也【七】。臣嘗伏念御 邊禦敵, 深得上策 ,所以遺 後世者久 而不可以 改,此其 一也 。
唐先天 、開元中,薛 訥、郭元振、張嘉 正、王晙、蕭嵩、杜暹 、李適之自節 度使入相 。李林
甫疾儒 臣以邊勞 至大任, 欲杜其漸 ,以固己 權,說明 皇曰:「以陛下雄 才,國家 富強 ,
而敵人 未滅者, 由文吏為 將,憚矢 石,不以 身先。不如用蕃將 ,彼生長 戎馬、矢石間 ,
陛下用 之,必盡 死力。」明皇然之 。以安思順代 李林甫領 節度,擢 安祿山、高仙 芝、哥 舒
翰等為 大將。林甫利 其為蕃將 【八 】,無入相資 ,故祿山 得兼三道 勁兵,卒 稱兵蕩覆
天下, 唐室遂微 。臣竊謂 祖宗之法 ,不以武 人為大帥 ,用意深 遠,非淺 見者所能 測知 。
如昌祚 人材,未 為難得, 誠使卓然 過人,可 以付屬, 而祖宗之 法由此廢 矣。伏願 選內
外文臣 從官嘗守 邊者,使 為大帥, 則祖宗之 法常存不 廢【九】。不幸後 世有引此 事為 比,
使武人 帥邊,而 不虞之禍 ,如前世 之甚者, 豈可不豫 防其漸乎 !尋詔:「管軍常 多闕
員,劉 昌祚已差 知渭州, 宜令別取 旨差官。如已 降告,即 行繳納。」(御集十二 月二 日,
今附此 。十二月 二日壬戌 ,改命劉 庠知渭州 。)

  詔 馬軍所闕 馬應給者 ,在京府 界、京東 京西河東 陝西路無 過七分, 河北路無 過六


分。

  樞 密院勘會 已降指揮 ,提舉府 界、三路 保甲官並 罷,令逐 路提刑及 府界提點 司兼


領;所 有保甲, 只冬教三 月;仍自 來年正月 一日施行 。詔:「應申奏及 行移保甲 文字
稱某路 提點刑獄 兼提舉保 甲司、逐縣監教官 並罷,只 委令佐監 教。十都 保甲已上 縣分 ,
於冬教 前自京差 指使一名 ,往彼同 監教。提舉保 甲司各置 勾當公事 并指使一 員。」( 實
錄但書 罷監教保 甲官,置 勾當公事 及指使一 員,今用 樞密院時 政記本文 。)

   監察御史 王巖叟嘗 言:臣竊 以保甲之 法,行之 累年,朝 廷固已知 人情之所 共苦 ,


而前 日下詔蠲 疾病,汰 小弱,釋 第五等之 田不及二 十畝者, 省一月之 六教而為 三日
之併教 ,甚大惠 也。(據 王巖叟朝 論云,奏 乞罷監教 保甲狀并 劄子,十 月十一日 上,
今附十 一月十六 日。保甲蠲疾 病、汰小弱、釋第 五等田不 及二十畝 者,四月 二十二日 乙
酉指揮 。併教三 日,據司 馬光七月 十二日奏 ,當亦在 四月間。)然其司 尚存,其 患終
在。今臣蒙恩, 由河北知 縣擢置御 史,敢以 其所目見 而身自歷 之者為陛 下言,不 敢隱
其實 以欺朝廷 ,亦不敢 飾其事以 罔成法, 惟陛下垂 聽幸甚! 朝廷知教 民以為兵 ,而
不知教 之太苛而 民不易堪 ;知別為 一司以總 之,而不 知擾之太 煩而民以 生怨。教之欲
以為用 也,而使 之至於怨 ,則恐一 日用之有 不能如吾 意者矣, 不可不思 也。民之 言曰 ,
教法 之難不足 以為苦也 ,而羈縻 之虐有甚 焉;羈縻 不足以為 苦也,而 鞭笞之酷 有甚
焉;鞭 笞不足以 為苦也, 而誅求之 無已有甚 焉。方耕 而輟,方 耘而罷, 方幹而去【一
○】,此羈縻之 所以為苦 也。其教 也,保長 得笞之, 保正又笞 之,巡檢 之指使與 巡檢
者又交 撻之,提 舉司之指 使與提舉 司之幹當 公事者又 互鞭之【一一】,提舉之官 長又
鞭之, 一有逃避 ,縣令又 鞭之。人無聊 生,每相 與言曰: 「恨 不死爾! 」此鞭笞之所
以為甚 苦也。創袍、市巾 、買弓、修箭、添弦、換包 指、治鞍轡、蓋涼 棚、畫象法、造隊 牌、緝
架、僦椅桌 、團典紙墨【一二】、看廳 人僱直、均菜 緡、納羂粒之 類,其名 百出,不 可勝 數。
故其父 老之諺曰 ,「兒曹 空手,不 可以入教 場」,非 虛語也。都副兩保 正、大小 兩保長
【一三 】,平居 於家,婚 姻喪葬之 問遺,秋 成夏熟, 絲麻穀麥 之邀求, 遇於城市 ,一
飲一食 之責望。此迫於勢 而不敢不 致者也。一不如意 ,則以藝 不應法為 名,而捶 辱之
無所不 至。又所 謂巡檢者 、指使者 ,多由此 徒以出, 貪而冒法 ,不顧後 禍,有踰 於保
正、保長者,此 誅求之所 以為甚苦 也。又有逐養 子、出壻,再 嫁其母而 兄弟析居 以求免
者,有 毒其目、斷其指、炙烙其肌 膚以自至 於殘廢而 求免者, 有盡室以 逃而不歸 者,
有委老 弱於家而 保丁自逃 者。保丁 自逃,則 法當督其 家出賞錢 十千以募 之。使其 家有
所出 ,當未至 於逃;至 於逃,則 困窮可知 ,而督取 十千,何 可以得? 故縣縣皆 常有
數十百 家老弱嗟 咨於道路 ,哀訴於 公庭。如臣之愚, 且知不忍 ,使陛下 仁聖見之 ,當
如何也 ?又保丁 之外,平 戶之家凡 有一馬, 皆令借供 。逐場教 騎,終日 馳驟,往 往至
於飢羸 殘壞而就 斃,誰復 敢言?或 其主家偶 因出處, 一誤借供 ,遂有追 呼笞責之 害。
又或其 家官逋督 迫,不得 已而易之 ,則有抑 令還取之 苦,故人 人以有馬 為禍。此皆提
舉司官 吏倚法以 生事,重 為百姓之 擾者也。臣竊為古 者未嘗不 教民以戰 也,而不 聞其
有此, 何則?因 人之情而 為之法爾 。夫緣情 以推法, 則愈久而 愈行;倚 威以行令 ,則
愈嚴而 愈悖。此自然之理 也。獸窮 則搏,人 窮則詐, 自古及今 ,未有窮 其下而能 無危
者。臣觀保甲一 司上下官 吏,無毫 髮愛百姓 意,故百 姓視其官 司,不啻 虎狼,積 憤銜
怨,人 人所同。比者保丁 執指使, 逐巡檢, 攻提舉司 幹當官, 大獄相繼 ,今猶未 已。
雖民 之愚,顧 豈忘父母 妻子之愛 ,而喜為 犯上之惡 以取禍哉 ?蓋激之 至於此極 爾!
臣以謂 蓄而益深 ,安知其 發有不甚 於此者? 情狀如此 ,不可不 先事而處【一四】,以
保大體 ,為安靜 計。夫三 時務農, 一時講武 ,先王之 通制也。臣愚以謂 一月之間 ,併
教三日 ,不若一 歲之終, 併教一月 。農事既 畢,無他 用心,人 自安於講 武而無憾 。遂
可罷提 舉司,廢 巡教官, 一以隸州 縣【一五】,而俾逐路 安撫司總 之。每俟冬教 ,則安
撫司擇 巡教官分 詣諸邑, 與令佐同 教於城下 ,一邑分 兩番,當 一月。起教則與正 長論
階級, 罷教則與 正長不相 誰何。而百姓獲優 游以治生 ,無終年 遁逃之苦 ,無侵漁 苛虐
之患, 無爭陵犯 上之惡矣 。且武事 不廢,威 聲亦全, 豈不易而 有功哉? 惟陛下深 計遠
慮,斷 在必行, 以省多事 ,以為生 靈安樂之 惠,以為 國家安靜 之福,天 下幸甚。(併
教三日 ,見司馬 光七月十 二日奏。)又言:「三路提 舉保甲錢 糧司名列 監司,實 無職
事,逐 處郡縣, 惟有封樁 錢數百千 文,歷五 七道,一 月之間一 轉結而已 。每至巡 教,
無可 指揮,徒 使州縣有 逢迎煩擾 之弊,若 俾他司兼 之,理無 不可,伏 乞廢罷, 以省
冗員。 」

  既 罷提舉錢 糧司,( 罷錢糧提 舉,即此 八月二十 六日。)巖叟又言 :「昨在 河北


知縣, 親見保甲 之患非止 一端。及蒙恩詔為 御史,即 詳具保甲 利害,條 列劄子, 欲求
面奏。而未 到闕間, 已承朝廷 有指揮止 令冬教一 月。暨臣赴臺 供職,適 主兵察。竊見 新
保甲法 ,尚存提 舉教閱一 司【一六 】,及改 逐縣巡教 官為監教 官,乃知 朝廷未察 所以
為保甲 之患者大 本猶在。臣頃至以 先所具到 劄子上進 ,仰冀陛 下委曲知 保甲之害 ,蓋
由提舉 一司官屬 不體朝廷 之本心, 倚法用情 ,奉行深 刻所至。百姓一聞 其名,自 已疾
首蹙額 ,無安樂 意。今雖 曲為之防 ,須亦別 自生姦, 終恐為害 不已。伏望陛下深 察民
情, 廢罷提舉 保甲一司 及監教官 ,但令州 縣及安撫 司主之, 使百姓安 心於為生 ,以
樂聖政 ,不勝幸 甚。若不 罷提舉保 甲司及逐 縣監教官 ,則是保 甲無事之 時猶遭脅 制,
未免侵 漁,終年 不減騷擾 之患,此 朝廷不可 不察也。且一司官 屬,三路 不下數百 員,
虛費廩 祿,亦非 久遠可行 之理。今來指揮, (指揮在 八月二十 六日己亥 。)自十 月至
正月, 分四番教 閱。臣竊 見民間十 月場圃未 終,正月 夫役將興 ,農緒亦 起,此時 教習 ,
未免有 妨。惟是分為 兩番,於 十一、十二兩月教 畢,民情 頗為利便 ,不須分 作四番。臣
深曾體 訪,備得 其情,伏 望朝廷更 加詳度。若罷提舉 官司,自 於保甲、都保不減 ,在
國家民 兵之勢, 無所虧損 。又人人 既得平居 ,泰然以 為生,則 國家一日 用之,必 樂於
為用。伏望陛下 勿以為疑 ,早發睿 斷,以安 百姓。如每年自京 差指使往 逐處同共 監視
教閱【一七】,竊恐麤勇 之人,挾 持朝廷所 差,妄作 氣勢,騷 擾生事, 只乞令安 撫司
差郡使 臣為便。」(十一 月十六日 丙午罷監 教官。 )

  又 言:「伏見近 降保甲畫 一指揮, 仍舊遣使 逐處按閱 者【一八】,竊敢 為朝廷論 其


害。臣每見使者 所嚮,其 騎從之盛 ,風聲之 峻,供億 之繁,承 迎之厚, 郡縣為之 騷然 。
一小郡 坊郭戶, 有旋染縑 帛五六百 疋為供帳 之具者, 推此一事 ,其餘可 知。雖非 使者
使之如 此,而州 郡望風畏 憚,不敢 不然,故 所至人情 甚以為苦 。又其所 按保丁, 雖各
得銀絹 三五匹、兩,而祗 備按閱飲 食衣服之 費,已自 不輕;既 得之而為 眾人耗蠹 ,又
亦不少 ,所存以 歸,能有 幾許?臣 深曾體問 ,皆云甚 苦【一九】。若國 家但令冬 教, 使
不失農 時,則家 之所得, 自可有餘 。天恩深 厚,非一 按閱賜賚 之比矣! 竊考其情 ,蓋
不以得 一時之賞 為足,而 以安終身 之業為樂 也。況所 謂賜賚者 ,卻祗是 出於保丁 人家
所納役 錢數內耳 ,所謂取 諸其懷而 與之,割 其肉而啖 之,孰若 不取不割 之為兩得 也。
臣愚伏 望聖慈, 因冬教以 為恩,下 令罷逐年 按閱之煩 ,省役錢 、封樁之 擾,一以 安靜
養其力 而舒其心 ,斯民幸 甚。 」

  又 言:「伏 見保甲司 每歲於封 樁錢內支 與人戶一 貫文,令 納一縑; 縣不下千 百戶 ,


戶不下 三兩匹, 以為按閱 支賜之備 。幸蠶絲 之成,則 汲汲以織 納,不幸 不成,則 貴買
以赴期 。緣轉運 司自已散 預買絹錢 不少,今 保甲司亦 散,則是 民間又生 一重科配 之擾 ,
與之不 為恩,臣 亦以為罷 之便。 」

  又 言:「臣見每 番按閱之 時,一小 郡有買銀 六七十兩 者【二○】,名為 和買,其 實


於坊郭 戶上均配 。期限督逼, 每兩有陪 三二百錢 者,其為 煩擾,推 此可知矣。」(七 月
二十二 日甲寅, 遣官按閱 三路保甲 。八月二 十六日己 亥,罷提 舉錢糧官 。自正月 至十
月,分 四番教閱 。十月二 十八日己 丑,罷提 舉保甲司 ,令提刑 兼領,止 冬教三月 。十
一月十 六日丙午 ,罷監教 官。十二 月六日丙 寅,第五 等戶兩丁 免冬教。 )
  朝 散大夫、鴻臚 少卿陳睦 為直龍圖 閣、知潭州, 通議大夫、提舉太 清宮龔鼎 臣為正
議大夫 致仕。( 政目。)

  詔 門下省置 催驅房。

   知泰州王 子京罷, 令於揚州 聽旨,以 侍御史劉 摯言,方 遣官按察 子京在福 建日 ,


買茶抑 配,不應 猶付以郡 寄故也。

  知 澶州王令 圖言,曾 建議回復 大河故道【二一】,未 聞施行。詔吏 部侍郎陳 安石、


入內都 知張茂則 同相視利 害以聞。尋命勾當 御藥院馮 宗道代茂 則。(十 二月十四 日遣
李常。 )

  禮 部言,冬 至、正旦 朝賀,在 諒闇間當 罷,欲其 日令羣臣 於東上閤 門內東門 表賀 ,


從之。

  詔 武舉人犯 學規或貢 舉法被罪 ,聽依進 士量罪等 級敘理, 從蹇序辰 請也。

  戊 申,兵部 員外郎葉 祖洽奏:「市易之 逋,一旦 官中以法 督促,近 雖有寬期 會、


減分數 之詔【二 二】,然民力 已弊,必 無從出; 朝夕限滿 ,又加督 促。竊以祔廟 在近,
願乘此 時更下有 司檢察, 如委無可 納,特議 蠲放。」詔大姓戶 見欠市易 三分息錢 並 特
與除放 ;其人戶 本錢,仰 所屬依詳 前後所降 指揮催納 ,不管少 欠。

  侍 御史劉摯 言:「伏 見刑部侍 郎蹇周輔 及其子司 封員外郎 序辰,昨 者以鹽事 奉使


江西、湖南,而 相繼創增 賣額,州 縣畏懼承 望,皆出 配抑,使 人陷罪破 產,數路 愁怨 。
朝廷 已遣使按 正其事, 如聞周輔 無所忌憚 ,復自論 列,以飾 非文過, 而父子方 雍容
侍從, 出入朝省 ,此豈待 罪者之所 宜!眾人 莫不指議 。臣誠恐 周輔等懷 患失之意 ,或
致別為 經營,以 圖幸免, 有失公議 。伏請罷 周輔、序辰見任職 事,各令 補外,候 察治
到事狀 ,別聽朝 旨。」(政目於十 一月十八 日載摯乞 黜周輔、序辰,即 此章也。今檢 摯
集,增 入十二月 三日。又二十 二日,摯 復有兩章 。元年二月二 十二日, 周輔、序辰乃
責。)

  禮 部言:「高麗國奉 慰使與州 郡書不稱 年號,惟 書乙丑年 。不敢留 ,亦不敢 答,


欲令館 伴官說諭。」從之 。

  己 酉,遼國 賀登寶位 使、琳雅、崇議軍節度 使耶律白 ;副使、朝議 大夫、守崇祿少


卿,充 史館修撰 牛溫舒以 下見於紫 宸殿,次 見太皇太 后於崇政 殿。

  庚 戌,錄西 京左藏副 使解宗禮 女之所生 子胡大章 為三班供 職,以宗 禮死事也 。

  丁 巳,鄉貢 進士程頤 為汝州團 練推官, 充西京國 子監教授 ,以門下 侍郎司馬 光、


尚書左 丞呂公著 及西京留 守韓絳薦 其學行, 故有是命 。(司馬 光與呂公 著同章薦 頤,
今實 錄乃不書 光名,蓋 脫誤也。 元祐元年 閏二月十 八日改承 奉校書, 三月十四 日又
改。)
  司 馬光言:「臣聞兩 貴之不能 相事,兩 賤之不能 相使,此 乃物理自 然,人情 之常
也。是以聖人立 為君臣, 使人臣各 獻其謀, 而人君裁 決其是非 ,若網在 綱,有條 而不
紊,此 國家所以 治也。若人君不加 裁決,使 人臣各行 其意,則 朝夕鬥訟 ,弱不勝 強,
寡不勝 眾,不則 雷同詭隨 ,尸祿竊 位,苟且 偷安,以 圖目前, 此國家所 以衰也。然人
君於是 非之際, 亦當三思 聽察【二 三】,昭 然無疑, 然後決之 ,自古興 衰,未有 不由
此塗出 也。夫人 心不同, 各如其面 ,雖以周 公之聖, 召公之賢 ,同輔成 王,猶有 不悅 ,
況邪 正忠佞, 各有所存 者乎!臣 竊惟皇帝 富於春秋 ,太皇太 后親臨萬 機,事無 大小 ,
皆委於 執政,垂 拱仰成。萬一羣臣 有所見不 同,勢均 力敵,莫 能相一者 ,伏望陛 下特
留聖意 ,審察是 非。若甲 是而乙非 ,當捨乙 而從甲, 乙是而甲 非,當捨 甲而從乙 ,如
此則羣 臣莫敢不 服,善政 日新矣。不然,陛 下雖有求 治之心, 事功無時 而成也。況書
曰:『惟辟作福 、作威。』不可使 用人賞罰 之柄,盡 歸執政, 人主一不 得而專也。 」

  又 言:「臣 聞古人有 言,謀之 在多,斷 之在獨。陛下寬仁 ,委政羣 下,或羣 臣議


論難一 ,儻陛下 不決其是 非,則爭 辨紛紜, 無時而息 ,事功何 由而成【二四】?謹按
蔡邕獨 斷敘漢制 :『有疑 事,公卿 百官會議 ,若臺閣 有正處而 獨執異意 者,曰駁 議;
其合於 上意者, 文報曰某 官某甲議 可【二五】
。』此所以各盡 臣下之所 見,而人 主亦 不
失操柄 也。今執 政之臣, 雖各相與 竭力,同 寅協恭; 若萬一有 議論必不 可合者, 欲乞
許令 各具劄子 奏聞,望 陛下精察 其是非可 否,以聖 意決之, 或於簾前 宣諭,或 於禁
中批 出,令依 某人所奏 ;若羣臣 猶有固爭 執者,則 願陛下更 加審察; 若前來處 分果
非,則 勿憚改為 ;若灼然 無疑,則 決行不移 耳。如此 再思而行 ,庶幾得 盡眾心, 事亦
少失矣。」(二奏不 得其時, 據光集在 薦程頤後。頤除西 京教授, 乃十一月 二十一日 。
今並附 月末,更 須詳考。 )

  侍 御史劉摯 言:「傳 曰,有德 進則朝廷 尊。又曰 ,仁者宜 在高位, 不仁而在 高位 ,


是播其 惡於眾也 。伏見知 樞密院事 章惇,資 性佻薄, 素無行檢 ,廟堂議 政,無大 臣之
體,專 以彊橫輕 肆,作俳 謔之語, 以淩侮同 列,誇示 左右。其語播於都 下,散及 四遠 ,
傳以為 笑。比來 聖旨,增 損政令之 未盡善者 ,惇則必 出異意, 沮持其事 ,方宋用 臣驕
橫不法 ,惇在政 府而與之 厚善,納 其所遺酒 醪。雖更 恩宥,臣 以為大臣 不廉,犯 大義
之責, 不當如小 臣論赦令 前後也。謹按惇夤 緣遭遇, 幸得備位 近輔,不 深惟朝廷 高爵
厚祿, 稍自矜重【二 六】,以忠義 圖報。而淩轢 諧戲,不 可謂德; 閉善害政 ,不可謂 仁;
交非其 人,又從 而以貨取 之,可謂 無廉隅矣 ,可謂播 其惡於眾 矣。方且 揚揚高位 ,人
皆指而 議之,殆 非所以尊 朝廷、厲羣下也。伏請 聖斷,罷 惇政事, 以允公論。」(宋 用
臣以十 一月十四 日責滁州 監稅。此章指惇交 通用臣, 必在用臣 責後,今 附十一月 末,
更須詳 考。劉仿 、王知常 撰次劉摯 行實,載 劾章惇疏 在論蔡確 十罪後, 如此則當 附此
疏於明 年末,更 詳之。蔡確言章, 自十一月 後來累累 有之。孫覺時為大 諫,獨未 見所
上文字 ,明年正 月末有兩 章,又不 知果在何 時,當求 覺集,別 加編次。自去年十 一月
後來彈 奏蔡確, 亦王巖叟 元祐元年 春首章疏 文耳。邢恕孫繹錄 恕言行說 孫覺處, 當并
考。)

  監 察御史王 巖叟言:「臣竊聞 昨來執政 大臣,初 議太皇太 后陛下垂 簾儀制之 日,


門下侍 郎章惇, 嘗對眾肆 言曰:『待與些禮 數。』臣子聞之, 無貴賤、無賢愚莫 不變 顏
失色, 一意共怒 。伏以太 皇太后陛 下,先皇 帝之母, 皇帝陛下 之祖母, 天下之尊 極矣 。
垂簾 聽政,又 先帝之遺 制,國朝 以來自有 故事,臣 下所當講 明而奉行 之,豈以 私意
輒可 重輕?考 惇之語, 是何等語 ?原惇之 心,誠何 等心?亡 禮背義, 非臣子所 宜出
口。臣請以大不 恭論,乞 付有司治 正惇罪。」又言:「臣 風聞之初 ,未敢全 信,後見 言
者益眾 ,言無不 同。蓋無 禮於君, 人臣之所 共嫉,臣 不敢蔽而 不言,以 養強臣之 惡。
伏望陛 下早賜正 惇之罪, 以厲羣臣。」(此 章不知以 何月上, 既是彈擊 執政,必 在 許
察官言 事後。今 因劉摯劾 惇,即附 見此。)

  右 諫議大夫 孫覺奏:「朝 廷近降指 揮,御史 、察官並許言 事。臣聞朝廷 初置察官 ,


止令察 省寺稽違 ,恐其間 有不可任 言責者。乞令 中丞、侍御更 加察舉, 某可言事 、某可
罷;如 不足,即 令舉可以 言事者以 聞。」從之。(密 疏十一月 事,今附 月末。十二月 十
四日章 惇、劉拯 罷。)

  殿 中侍御史 黃降奏, 江西、湖南路已遣 使按察, 蹇周輔并 子序辰, 宜外補以 俟典


刑,詔 江西、湖南、福建 鹽事,令 陳次升、張汝 賢疾速按 察聞奏。(密 疏十一月 事。)

  壽 州壽春縣 令、充曹 州教授周 諝言:「所謂廣濟 河實京師 漕運三河 之數,下 則通


於江、淮、二浙 ,上則達 於京師, 故京東一 路所產, 與夫江、淮、二浙 皆得以有 無相易 ,
而致諸 京師;京 東之民, 賴此為業 者眾矣。故祖宗以 來,輦運 之官置之 於曹,京 東錢
穀皆自 濟至於曹 ,自曹至 於京師, 不過四五 百里耳。比者李察 迎宋用臣 清汴之策 ,遂
移輦運 置於淮揚 ,京東錢 穀自濟入 泗,由泗 入清汴而 達於京師 ,迂曲遼 遠近二千 里。
臣欲乞 輦運復置 於曹,則 不惟便於 上供,而 京東之民 亦得蒙其 利也。」詔令戶部 相 度
條析利 害聞奏。 (密疏十 一月事, 今附月末 。元年三 月二十二 日復置。 )

注 釋
  【 一】皆從 末減「末 」原作「 未」,據 閣本、活 字本改。
  【 二】四十 字並刪去 按原文, 自「初熙 寧中」至 「從之」 ,僅有三 十九字。
  【三】樂曰 大成之舞「大成」,宋史卷 一七哲宗 紀、宋會 要樂六之 一七、續通鑑卷七
八均作 「大明」 。
  【四】熙寧 五年八月 五日廢鄭 州「五年」二字原 脫,據宋 史卷八五 地理志、宋會 要方
域五之 一、九域 志卷一鄭 州條及本 書卷二三 七熙寧五 年八月辛 巳條補。
  【 五】紹聖 三年八月 十六日此 處疑有脫 文。
  【六】武人 為總管「管」原作「官」,據閣本及 治蹟統類 卷二○哲 宗委任臺 諫改。
  【 七】得其 道也「得 」原作「 行」,據 閣本及上 引治蹟統 類改。
  【 八】利其 為蕃將「 其」原作 「敵人」 ,據閣本 改。
  【 九】則祖 宗之法常 存不廢「 常」原作 「嘗」, 據閣本改 。
  【一○】方幹而 去「幹」原作「斂」,據宋 史卷一九 二兵志、通考 卷一五二 兵考改。
  【一一】提舉司之指 使與提舉 司之幹當 公事者又 互鞭之「指」下原 衍「揮」字,據閣
本及上 引宋史、 通考刪。
  【 一二】團 典紙墨「 典」原作 「曲」, 據上引宋 史及通考 改。
   【一三】 大小兩保長 「保長」 原作 「保 正」 ,據 閣本、 上引宋史及 本卷下文 改。
  【 一四】不 可不先事 而處「處 」,上引 宋史及通 考卷一五 三兵考作 「慮」 。
  【一五】一以隸州縣「一以」二字原倒 ,據閣本 、上引宋 史、通考 及長編紀 事本末卷
一○九 保甲乙正 。
  【一六】 尚存提 舉教閱一 司「存」 原作「在」 ,據閣 本及上引 長編紀事 本末改。
  【 一七】逐 處同共監 視教閱「 共」、「 閱」二字 原脫,據 閣本補 。
  【一八】仍舊遣 使逐處按 閱者「逐 處」,閣本及 上引長編 紀事本末 卷均作「逐歲」 。
  【 一九】皆 云甚苦同 上書無「 甚苦」二 字。
  【 二○】一 小郡有買 銀六七十 兩者「十 」,閣本 作「千」 。
  【二一】 回復大 河故道 「回」原作「開」 ,據閣本及 宋會要方 域一五之 一○改。
  【二二】減分數之詔「詔」,閣本作「息」,長 編紀事本 末卷一一 ○市易務 作「惠」 。
  【 二三】亦 當三思聽 察「聽察 」,閣本 作「清察」 。
  【二四】事功何 由而成「而成」,閣本 及溫國文 正司馬公 文集卷四 九議可劄 子均作
「可成」 。
  【二五】文報曰某官 某甲議可「文報」原作「又 報」,據 蔡邕獨斷 及上引溫 國文正司
馬公文 集改。
  【 二六】稍 自矜重「 矜重」原 作「珍重 」,據閣 本及忠肅 集卷七劾 章惇改。
 

卷三 百六十 二 元豐八年 (乙丑 , 1085)

起神宗元豐八年十一月盡其月

  十 二月辛酉 朔,高麗 國賀登寶 位使、通議大 夫、兵部 尚書林槩【一】,副使、大中


大夫、 兵部侍郎 李資仁以 下見於紫 宸殿。

  頒 行釋奠、 社稷、風 伯、雨師 新修祀儀 。

  壬 戌,樞密 直學士、知永 興軍劉庠 ,充涇原 路經略安 撫使、知渭州 。(十一月丙 午


劉摯言 劉昌祚。 )

  昭 宣使、入 內押班梁 從吉管勾 景靈宮。

  詔 興龍節以 諒闇中上 壽宜罷, 蠲放沂、 青州諸縣 失敷役錢 。

  還 于闐國黑 汗王所進 獅子,仍 賜銀絹。

  詔 :「今月 十五日開 講筵,講 論語,讀 寶訓,講 讀官日赴 資善堂, 以雙日講 讀,


仍輪一 員宿直。 初講及更 旬,宰相 執政並赴。 」

  罷 太學保任 同罪法。(舊錄云 :初,三 舍法成, 士或濫冒 ,於是立 法,使五 人以


上更相 保任,犯 而情重及 應送所屬 者,免夏 楚聽贖。 至是因言 者。從之 。)

  又 罷栽桑物 法【二】,蠲民所 欠罰錢。(舊 錄云:熙 寧六年立 法,勸民 栽桑,若 不


趨令, 則倣屋粟 、里布為之罰 。至是,以楚 邱民胡昌 等有言, 故罷。勸課種 桑榆立法 ,
在熙寧 五年七月 。趙子幾 言霍舜封 等擾民, 在六年五 月十九日 。)

  癸 亥,侍御 史劉摯言 :「近者 曾有論列 ,乞罷刑 部侍郎蹇 周輔及其 子司封員 外郎


序辰職 任,不蒙 施行。伏緣理 有未安, 事有未可 以已者, 須當再有 申列。竊以周 輔、序
辰繼 於東南虐 行鹽法, 為朝廷生 怨讟於數 路之民, 其於掊斂 刻剝,公 論所共棄 ,與
吴居厚【三】、王子 京輩無少 異也。居厚等初有 廉按指揮 ,即先罷 見任,而 周輔等獨 得
不罷, 在職如故 ,乃是罪 同而法異 也。若曰 居厚、子京事在所 部,勢不 可不罷, 周輔
等於江 湖,非所 部,無嫌 故不必罷 ,臣竊以 為不然。謂所部當 罷是也, 謂非所部 不罷 ,
則子京 所部在福 建,而罷 泰州何故 也?不可 如居厚例 ,豈不可 與子京同 例也。要之待
罪之人 ,必去見 事職任以 需命爾。故王道能 使之無偏 ,政令能 去其二三 ,槩行公 平之
法,然 後可以服 人心而正 天下。周輔等雖有 被害之地 非所部, 然今並游 京師,安 處華
要,往 來奔走權 門,經營 道地,以 為徼幸之 計,則其 害有大於 所部之嫌 也。臣風 聞有
旨催促 陳次升等 ,疾速體 量結絕。臣竊見昨 者所遣之 使,幸皆 精選於臺 省,其人 必無
所觀望 。萬一有 見周輔父 子在朝廷 ,獨不去 職,與居 厚等行遣 不同,又 促其使事 ,必
疑謂朝 廷欲寬其 事,故風 以此意。或采察按 治,滅裂 回隱,東 南之害, 將有不得 盡達
於聖聽 ,而法有 不得行焉 者。故詔 令來止於 催促,則 周輔經營 之術似已 行矣。伏望聖
慈深察 其故,不 可使公道 獨行於外 ,而不行 於內,早 賜罷免周 輔、序辰 見任,皆 從外
補。以 一朝廷政 令,以解 中外疑異 之論。候 見實狀, 別聽朝旨。 」

   貼黃:若 以謂周輔 等罪狀未 到,無名 以命其去 ,則居厚 先守廬州 而後體量 ,當


時豈無 名耶?

  又 貼黃:「政令不一 ,最為國 家之大患 ,臣所以 不避煩凟 者,止為 上繫治體 ,亦


非獨區 區於周輔 等也。」(十一月 十八日初 論,此月 二十二日 又再論, 明年正月 二 十
二日乃 責。)

  甲 子,遼國 賀興龍節 使、寧昌軍節 度使蕭忠 順,副使 、中大夫行起 居郎、知制誥 充


史館修 撰趙孝嚴 ,見於紫 宸殿,次 見太皇太 后於崇政 殿。

  乙 丑,夏國 遣人入貢 ,夏國主 秉常言:「母氏臨 終屬臣曰 :『世受 朝廷封爵 ,恩


禮備 至。今雖 邊事未已 ,屬纊之 後,宜奉 遺留物以 進,示不 忘恭順之 義,雖瞑 目無
恨!』臣謹遣使 進遺馬、白駞詣闕。」李清 臣言:「伏見朝廷 近遣郎官 杜紘弔慰 夏國。 今
復遣使 來謝,朝 廷必欲因 此之際, 特示招懷 。所有每 年時服, 近罷給賜 ,欲乞自 樞密
院檢舉 施行,關 牒西人, 開示恩意 。及昨來 用兵,擒 捉到近上 首領,多 在南方拘 管,
乞擇其 三二人可 使歸還者 ,推恩釋 放,庶其 戴荷天恩 ,共思款 服。」又言:「臣所奏 ,
乞留中。如蒙收 採,即乞 節略臣奏 ,自御批 降出,付 三省、樞密院商議 ,取旨施 行。 」
又言:「原釋囚 虜,以懷 敵人,自 古非一, 皆為美事 。如臣言 可採,即 乞明降詔 命,
嘉其近 遣使人辭 旨恭順, 因此推恩 釋放。甚協朝 廷之體, 兼可以窺 察敵情。」(清臣 所
言,因 夏人入貢 附見,更 須考詳。 元祐元年 六月十四 日,杜紘 又以刑中 押伴。)

  刑 部言,令 提刑司檢 法官覆州 縣官小使 臣等公罪 杖以下案 ,申吏刑 部、大理 寺注


籍,則 法官可以 專於讞獄 。從之。

  丙 寅,御史 中丞黃履 兼侍講。

  命 輔臣分詣 寺觀祈雪 。

  特 賜于闐國 進奉人錢 百萬。


  侍 御史劉摯 言:(摯 遺藁以此 為第二疏 ,八年十 二月六日 上。)「臣昨者伏 見宰
臣蔡 確充神宗 皇帝山陵 使,於靈 駕進發前 一夕,準 敕合赴內 宿,確至 夜深方抵 禁門 ,
不肯依 稟聖旨指 揮,欲將 帶人從同 入。及見 本門臣僚 執守詔旨 ,確遂恚 怒而去, 更不
入宿, 亦不聞奏 稟,顯是 驕慢。臣曾具彈奏 ,自後不 聞施行, (摯劾確 附十月末 。)
臣未敢 再有申列 者,以為 確奉使回 ,必須引 咎自劾, 闔門待罪【四】。既而 還朝,略 無
忌憚, 安倨自處 ,以為當 然。臣又 聞近代及 國朝以來 ,臣僚凡 充先朝山 陵使者, 復土
之後, 例須自求 去位,莫 不得請而 後已。蓋以謂臣子 之禮,身 典喪葬, 方畢其事 ,以
嫌自處 ,不敢遽 踐嗣皇朝 廷,所以 致事上之 恭。例雖 出於近代 ,然沿襲 莫敢廢之 。惟
是韓 琦奉使永 昭陵回, 累章瀝懇 ,終不獲 去,蓋英 宗以琦定 策元勳, 特恩固留 ,所
以不得 遂其請。今確歸自 裕陵,赴 集英內東 門朝見訖 ,即日視 事。但聞 升祔之後 ,因
事略於 簾前備禮 自陳。竊料聖恩優 遇輔臣, 必曾宣諭 不許之意 。人但見 其再拜而 退,
遂偃然 自若,以 為泰山之 安。確之 事朝廷, 其意亦已 輕矣。所貴乎大臣 者,為其 去就
有禮, 進退有義 ,臣以道 固辭,君 以恩不許 ,雍容節 奏,必有 文義可觀 。而確不 顧廉
隅,恐 失爵位, 略無逡巡 之意,不 容陛下少 施恩數, 而乘勢伺 便,無故 自留。天下不
聞其陽 為求去之 言,不知 其公然不 退之理。且前日違 敕不宿, 已見悖慢 之心,今 日當
去而就 ,又無進 退之節。為臣之分 ,確豈不 知?蓋謂 皇帝陛下 富於春秋 ,可以不 恭;
謂太 皇太后陛 下不出房 闈,可以 無禮;又 謂天下公 論久廢, 可以欺罔 ,故泰然 冒昧 ,
苟固權 寵。中外 臣庶,痛 心憤嫉, 為確恥之 。大臣如 此,尚何 以尊隆朝 廷,內鎮 服羣
下而 外取重四 夷也哉! 伏望聖慈 深以天下 為意,無 或容養姦 惡,早發 睿斷,罷 確政
事,以 明國憲, 以慰安中 外。 」

   貼黃稱: 若或聖恩 廣大,誠 未欲暴確 之罪,即 乞止以恩 禮詔之, 使均逸於 外,


亦足以 慰公論。又稱 :若或議 者以「臨御未 久,未宜 輕去大臣 」為說,臣以 為不然, 大
臣無罪 以禮求去 ,則未可 輕進退, 若有罪, 豈可牽制 此說也。(據劉摯 遺藁,此 疏係
彈蔡確 第二疏, 十二月六 日上。劉仿、王知 常撰摯行 述【五】,載疏語 亦同。編錄者 或以
此疏繫 之王巖叟 ,或巖叟 同摯上此 也。)

  先 是,王巖 叟言:臣 伏觀陛下 即位之初 ,首發德 音,下明 詔免保丁 第五、第四之


田不及 二十畝者 使勿教。其得免者 ,戴陛下 厚恩,如 獲更生。後復下令 ,變保甲 月教
之法為 冬教,人 人始得安 其業,又 大惠也。然臣常親 其事而見 其微,尚 有以為陛 下言
者。凡第四、第五等之家 ,田業壠 畝之多寡 ,無甚相 遠,粗糲 不充,布 褐不備, 均未
免凍餒 之憂。今若隆冬冽 寒,使去 其家,與 溫飽者同 教於城下 盈月而後 已,豈其 所堪 !
伏望聖 慈哀憐, 約祖宗義 勇等第之 制,特詔 有司免三 路第四、第五保丁 冬教,以 寬貧
民,但 籍其姓名 ,備緩急 出力以從 事可也。雖不教之 戰,而教 者賴此以 共濟耳。國家
平居能 有以知其 情,則百 姓一日樂 有以盡其 力,今雖 罷之,猶 不為無益 也。臣又 按祖
宗義勇 之法,止 行三路。比者保甲 之事,乃 并王畿之 民,皆曰 :「我居 近天子之 都,
習知 蒙幸以為 常也。今 乃督戰鬥 之技,下 與列郡等 ,而又加 峻焉,安 用為王畿 之民
哉!」此百姓前 日之語也 。北則韋 城、白馬 ,西則管 城、新鄭 ,前為畿 內邑,則 共苦於
教。今復而歸鄭、滑,為 京西邑, 則三冬之 教,遂不 預焉。民又曰:「我畿 內之民也 ,
顧不如 畿外之人 暇逸而安 樂。」此百姓今日 之意也。人情如此 ,豈國家 所以親腹 心、 厚
根本之 計哉?臣 以為畿內 保甲,宜 悉罷之便 ,惟陛下 采納幸甚 。又言:「三路教 兵,
固將 應緩急之 用,以守 以征也, 不知畿內 教之,將 何所事哉 ?若曰以 禦盜賊, 則保
甲之興 ,反所以 增盜賊者 多矣,皆 已然之驗 也。今既 復舊法, 巡檢添元 額,弓手 置昔
日耆壯 ,盜賊固 自消矣。保甲虛名 ,徒搖人 心而無所 益,願陛 下特釋之 ,使根本 之地 ,
清靜 而安固, 人人有歡 然親上之 心,所以 資萬世長 久之利也 ,豈不善 計哉!惟 陛下
留意。又按義勇 舊法,止 取第三等 已上充教 閱,第四 等而下但 籍名姓而 已,更不 預教 。
蓋第 四等民戶 貧乏,與 第五等不 相遠耳, 願陛下惻 隱,全倣 義勇以為 法,庶貧 寒之
民,盡 霑恩德。」(第五 等兩丁免 冬教,十 二月六日 丙寅。 )

  又 言:「臣 近以三路 第四、第五等保丁 多貧乏, 乞依義勇 舊法免冬 教,及畿 內舊


無義勇 ,今亦乞 罷保甲, 未蒙施行 。臣竊以 道有弛張 ,故法有 損益,不 可以為常 ,要
在酌民 之言,因 時之宜而 損益之, 為國家長 久之計耳 。臣見保 甲之法, 陛下每損 之,
則民心 每加喜, 民心之加 喜,國計 之益以為 利也。按義勇舊法 ,三丁方 取一丁, 而保
甲兩丁 便取其一 ,已比義 勇立法為 甚密而得 兵為甚多 。臣今不 敢請取丁 如義勇, 但乞
如義勇 免下戶冬 教而已。冬教雖免 而姓名猶 存於籍, 亟召則亟 得,非釋 然放之也 。臣
昨為 民官,每 親見下戶 保丁赴團 教,不以 習技為難 ,而常以 艱食為苦 ,未嘗不 疾首
蹙額 以應一日 之教,況 無衣無褐 ,隆冬大 寒,當一 月之久乎 ?陛下推 臣之言, 以觀
其情之 樂否也; 人情之所 不樂而必 為之,非 天下之所 以望於陛 下者也。又畿內之 民,
素倚京 師以為重 ,浸漬仁 恩而安於 無事。自興保甲以 來,往往 竊為偶語 曰:『三 路教
民,固 將緩急當 護邊之用 也,我曹 豈亦將驅 而為此乎 !』臣誠 知國家無 意至此, 徒使
人心常 疑而不自 寧,何益 也?議者 皆以謂罷 之便。伏望陛下省 臣前奏, 早賜施行 。今
去起教 月分不遠 ,伏望聖 慈早賜指 揮施行, 以慰人心。」於是詔府 界、三路保甲 第五 等
兩丁之 家免冬教。(新、舊錄 但書府界、三路保 甲第五等 兩丁之家 免冬教, 不著因由。)

   詔熙河路 經略使趙 濟遣康識 往蘭州及 選將往定 西城,經 畫隄備夏 人,如果 來攻


城,即 堅守應敵 ,以取全 勝,勿為 敵誘,輕 易出兵。仍豫為清 野之計, 俟其回兵 ,即
審量追 襲。以諜 者言夏人 欲寇邊故 也。

  丁 卯,右監 門衛大將 軍仲湯封 蔡國公。

  戊 辰,興龍 節,宰臣 率百官并 遼國、高麗、于闐 國信使副 赴東上閤 門拜表稱 賀。

  詔 招刺禁軍 違法,聽 轉運司點 檢。先是 ,諸路將 兵專責提 點刑獄或 提舉官, 言者


謂將 兵散在郡 縣,轉運 使因按部 閱視,可 以歲遍, 故定此令 。(舊錄 有此,新 錄削
去。)

  辛 未,通議 大夫、尚書左僕射 兼門下侍 郎蔡確, 右僕射、兼中書侍 郎韓縝並 遷正


議大夫 ;成德、橫海 軍節度使 守太保、開府 儀同三司 揚王顥為 永興鳳翔 節度使; 武昌、
武安軍 節度使守 太保、開 府儀同三 司荊王頵 為武寧鎮 海節度使 。

  壬 申,通議 大夫、知樞密院事 章惇,門 下侍郎司 馬光,中 書侍郎張 璪,同知 樞密


院事安 燾並為正 議大夫; 銀青光祿 大夫、尚書左丞呂 公著為金 紫光祿大 夫;大中 大夫 、
守尚書 右丞李清 臣為通議 大夫;宰 執、親王 皆進官, 用嘉祐、 治平故事 也。

  侍 御史劉摯 言:「臣 伏睹近降 麻制,執 政臣僚各 特轉一官 ,聖恩優 厚,中外 聳動 。


及臣伏 讀麻制之 詞,乃以 山陵及升 祔禮畢, 故推此異 恩。於是 臣竊疑焉 ,夫應奉 陵寢 ,
奔走職 事,乃臣 子之分也 。若欲酬 勞,則不 應止於執 政,若旌 其送往, 則執政未 嘗俱
行,授 受之間, 未有名義 。伏聞所 司檢會嘉 祐年體例 ,進入依 應施行。伏緣嘉祐 八年 ,
英宗皇 帝既推即 位之恩, 臣僚各已 覃轉。後來以弗豫 進藥,而 輔導調護 ,鎮寧中 外,
以至聖 躬康復, 親決庶政 ,誠天下 之慶,謂 輔臣實與 有勞,故 又命人進 一官。然當時
臣僚 再三辭避 ,累日不 敢受命, 則遣近臣 趣令以新 官入謝, 不降坐以 待之,方 敢祗
受。又治平之末 ,神宗皇 帝嗣位, 覃霈改官 之後,適 值韓琦以 山陵使回 ,懇求去 位,
尋以兩 鎮外補。然猶虛上 宰之位, 自曾公亮 而下,並 不遞遷, 故亦特轉 一官以補 轉廳
之恩。考求兩朝 故事,若 有因依, 則今來遷 官別無義 說,雖過 賞寧僭, 在聖人亦 足以
廣恩, 而於義未 安,恐臣 下終難於 冒處。伏望謹重國 體,愛惜 名器,授 之以公則 中外
之心服 ,授之以 道則廉恥 之風行。伏望聖慈 照會兩朝 故事不同 。如執政 臣僚辭免 新命 ,
伏乞特 賜允從, 無傷事體 ,區區臣 言,庶幾 有補。」(摯遺藁 自注云, 八年十二 月 二
十二日 壬午上此 章。今移 入十二月 二十二日 壬午從之 【六】。 )

  光 及公著皆 力辭,光 言:「臣 竊惟英宗 皇帝親政 之初,以 宰臣韓琦 等於嘉祐 之末


有定策 大功,保 祐聖躬, 濟於艱難 ,故特遷 一官。今陛下以神 宗皇帝大 漸之際, 宰臣
蔡確等 啟迪聖心 ,建立儲 貳,傳授 大寶,各 特遷一官 ,固亦其 宜。臣當 是時方閒 居西
京, 憑几末命 ,非所預 聞,豈得 與確等同 受箧賞? 且國家名 位,本以 荬功德, 不可
但以祔 廟禮畢, 檢舉故事 ,虛有授 受。況臣 於登極之 初,已蒙 覃恩改官 ,今曾未 踰年 ,
安敢再 叨殊渥? 縱臣貪冒 不知愧恥 ,天下之 人其謂臣 何!」

  又 言:「昔 英宗皇帝 入承大統 ,宰臣韓 琦等實有 定策之功 ,又踐阼 之初,聖 躬違


豫,慈 聖光獻皇 太后權同 聽政,琦 盡忠竭力 ,亦不為 不至。及英宗皇帝 專制萬幾 ,箧
賞琦等 ,各遷一 官。臣時 為諫官, 猶曾上言 ,以近歲 官冗賞濫 ,兩府大 臣,陛下 即政
之初, 宜懲革斯 弊。今自 於朞年之 間,連併 遷官,則 難以禁他 人之倖進 者,恐宿 衛將
帥, 宗室外戚 ,四方藩 鎮,內侍 近臣皆有 冀望,至 時陛下亦 不能裁抑 ,兩府亦 不敢
輒奏。當是時, 英宗皇帝 雖不收還 恩命,而 富弼亦有 定策之功 ,自以不 預顧命, 力辭
甚苦。況臣既不 預定策, 又不預顧 命,豈可 來自冗散 之地,遽 與輔臣同 賞?且臣 昔日
在人則 言其不可 受,今日 在己則受 而不辭, 顧行復言 ,能不自 愧?」光及公著凡 六奏 ,
訖不許 ,明年正 月,乃俱 受命。

   侍御史劉 摯等言: 臣近言蔡 確既為山 陵使回, 自合依故 事,堅請 去位,不 當貪


權固寵 ,不恤公 議,傲然 安處,無 廉恥之節 ,敗陛下 風俗,壞 陛下典章 。在臣職 分,
合為 朝廷爭之 ,陛下亦 須體亮孤 臣孜孜不 已攻擊權 臣有何所 益?凡人 之情,莫 不樂
安而惡 危,好榮 而惡辱, 然臣不避 患害者, 誠為君也 ,誠為國 家也。臣伏見神宗 初韓
琦乞罷 相劄子云 :「自唐 至於五代 ,首相之 為山陵使 者,事已 求罷,例 皆得請。昨仁
宗皇帝 昭陵復土 ,而先帝 尚進藥餌 ,其時臣 上體國家 ,不敢援 此故事, 遽然引去。 」
又云:「本 朝以來, 祖宗所任 上相山陵 ,事畢多 從退罷。」琦之詞 意再三如 此,神宗 亮
之,遂 許琦去。五代以上 ,其人難 以悉數。祖宗以來 之臣,請 歷舉本末 ,陛下考 之,
以照確 之進退, 則貪權固 寵、無廉 退之節, 曉然易見 矣!太祖 山陵,秦 王廷美為 使,
無宰相 預其事。太宗山陵 ,雖以越 王元份為 使,宰相 呂端導靈 駕至山陵 。及其還 也,
猶以疾 求解,避 嫌之心, 可謂深矣 遠矣。真宗山陵訖 ,馮拯亦 以疾五上 表,遂出 判河
南府。二人皆兩 朝所尊禮 ,又國人 所共惜其 去者也, 然自以山 陵事還, 於禮當去 ,皆
力移疾 而決遂其 請,此可 見大臣重 廉恥、明進退之分 也。仁宗 山陵,韓 琦以英宗 服藥
未敢去 ,非無故 也,非得 已也,逮 英宗山陵 復土,琦 即罷相。今先帝已 安陵,祔 廟禮
成,不 知確以何 名而自留 ,何義而 自居。若謂陛下富 於春秋, 藉大臣輔 翼,則左 右自
有老成 重德為天 下信服之 人輔翼者 。如確輩 無一正言 ,無一正 行,天下 之人指為 姦邪 ,
共所 憤疾,而 久留左右 ,適足玷 累聖德, 為國之蠹 爾,何輔 翼之可賴 ?此愚臣 所以
區區進 忠而不已 也。若宰 相之當山 陵使者, 故事皆不 去,臣何 敢輒言, 若故事皆 去,
臣何敢 不言。今眾口 諠譁,譏 切臣等, 以謂「尸祿素 餐,當言 不言,辜 負聖主」,又 謂
「養交取容 ,希竊榮 進,畏避 姦臣」。臣若 不力言, 不惟敗陛 下風俗, 壞陛下典 章, 亦
害臣等 名節。一留姦臣, 而上下交 損如此, 可不為朝 廷惜哉! 伏望陛下 出臣前後 章疏 ,
付三省 施行,早 罷確政柄 ,使天下 知朝廷不 抑忠言, 不沮公議 ,不容姦 臣敗風俗 、壞
典章, 而扶持天 下之名節 ,以勵事 君,則臣 等雖死無 恨。」貼黃:「升祔後 轉官故事 不
當援用 ,則冒恥 而受之, 罷相故事 又當援用 ,則違義 而取之, 敗風俗、壞典章又 如此 ,
所以公 議沸騰, 以為早當 罷黜也。陛下以常 禮留之, 言路以故 事攻而去 之,上則 不傷
陛下優 恩,下則 不廢天下 公議。伏望朝 廷不以為 疑,早賜 睿斷,以 慰人心。」(神宗 祔
廟在十 一月七日 ,宰執轉 官在十二 月十二日 ,今以此 疏附十二 日後。按劉摯遺藁 載彈
確十疏 ,其第一 疏係十月 末,本集 有之,遺 藁不載。自第二至 第十,月 日皆具, 獨第
六、第七兩疏係 正月而空 日。又論確十 罪疏,亦 本集有之。而遺藁 已并第六、第七疏 ,
附元年 正月二十 一日第五 疏後。外有此一疏 ,編錄者 皆云摯作 ,而集及 遺藁並不 載,
末又稱 臣等,蓋 當時與其 僚王巖叟 輩同上, 未必出摯 手,故集 及遺稿皆 無之。然所論 ,
則實摯 先所建曰 者,今仍 係摯名, 且增等字 ,更徐考 之。)

  癸 酉,詔犯 盜,刺環 於耳後, 徒、流以 方,杖以 圓;三犯 杖,移於 面,徑不 得過


五分。

  右 正言朱光 庭奏:( 此據編類 章疏增入 。)「伏 以忠、邪之跡 ,自古難 辨,治亂


之道, 由此而分 。蓋忠臣 愛君,惟 循天理, 任之則治 ;邪臣蔽 君,惟狥 私欲,任 之則
亂。為人君者, 孰不欲任 忠臣以成 治道,然 或不能始 卒者,邪 臣蔽之也 ,則是忠 、邪
不可以 不辨也。臣伏睹聖 政日新, 思致天下 元元入于 太平之域 ,愛養基 本,為無 疆之
福,此 甚盛德也 。臣愚不 肖,得於 斯時親蒙 聖選,拔 自常調, 置之諫列 ,固當盡 忠竭
愚以報 萬一。恭惟神宗享 御十有九 年,勤勞 可謂至矣 ;太皇太 后陛下, 以仁聖至 明總
攬萬機 ,保祐皇 帝陛下夙 成之德, 講求善治 ,登任正 人,天下 翕然知所 向矣。竊以朝
廷之事 ,猶一家 一身之治 也。自祖 宗以至今 日,事或 未安於理 則必更張 ,烏有先 後異
同之說 ?惟其當 而已。今朝廷之上 ,所與謀 謨論議者 ,數執政 大臣,若 同心於公 ,則
惟理為 是;一懷 私意,則 異說不勝 。方聖意 孜孜圖治 之始,或 慮為大臣 者,不顧 義理
之是 否,輒懷 私意,復 為顧望, 以為先朝 之事不可 遽更,肆 為辨說, 以惑天聽 ,此
乃天下 之邪臣, 不可以不 察也。臣願當廷見 執政大臣 論事之際 ,或說有 異同,一 以義
理辨之 ,則忠邪 自見。忠臣則任之 宜堅,邪 臣則亟行 顯黜,不 使肆異說 以害政事 ,則
天下太 平不難致 矣。 」

  甲 戌,詔將 來河北、河東路合 置保甲冬 教場,竝 令於不當 北人道路 安置;內 拶邊


州縣, 仍令提舉 保甲司、 安撫司相 度合置去 處以聞。 (密記十 四日甲戌 。)

  吏 部尚書曾 孝寬為資 政殿學士 、知潁昌 府,翰林 學士、知制誥呂大 防為吏部 尚書 ,


端明殿 學士、通議大 夫、知潁昌府 孫永為工 部尚書, 禮部侍郎 李常、給事中 陸佃並為 吏
部侍郎 。給事中 蔡卞為禮 部侍郎, 天章閣待 制兼侍講 范純仁、中書舍人 王震並為 給事
中。純 仁以司馬 光親嫌辭 ,不許。
  監 察御史王 巖叟言:「給事中 處門下, 當封駁, 非他職比 ,凡政令 之乖宜, 除授
之失當 ,諫官所 未論,御 史所未言 ,皆先得 以疏駁而 封還之。其于扼天 下之要, 以厲
至公而 嚴朝廷, 莫先此者 ,宜得正 人,以允 公議。按震資材不 高,特以 阿諛附會 ,驟
致清近 。前歲將 命西邊, 所至貪饕 ,多受饋 遺,流聞 京師,甚 為士論所 鄙。出使 無廉
介之譽 ,立朝無 端亮之稱 ,封駁之 任,非震 所當處, 震之新命 ,乞賜追 寢。 」

  巖 叟又言:「臣近彈 奏王震不 可為給事 中,乞賜 追寢,至 今未蒙施 行,理當 再有


論列。臣言其出 使無廉介 之譽,立 朝無端亮 之稱,皆 出於中外 公論,非 臣私言。竊以
震元 無科名偶 因銓試得 進士出身 ,當時之 人已譏忝 冒,因緣 附會,暴 至華顯, 無一
言一節 之美聞於 搢紳,惟 聞奉使貪 污而已。迨出官以 來,未嘗 歷一日外 任,四方 之事
皆不習 之。今論 駁之地, 政令所自 出,非知 天下之務 ,達天下 之情,何 以講利病 ,裁
可否 ,酌是非 以聞於上 ?又非忠 公勁正, 何以敢為 ?名器之 重,豈當 虛以授人 ?伏
望陛下 垂採公議 ,早賜罷 震,為官 擇人,以 為朝廷之 賴。 」

  貼 黃稱:「臣昨以言 震阿諛附 會,驟致 清近,伏 望陛下考 震本末, 即知臣言 不妄 。


震別 無功能, 若非善於 阿附,何 以未嘗為 一日外官 ,數年之 間致位至 此!惟乞 陛下
特賜睿 斷,罷震 此職,別 與差遣, 以允公議 。臣竊見 祖宗以來 ,給事中 皆選用方 正不
阿,魳 歷中外之 人補助朝 廷。今震 既未歷事 ,且無清 名,何以 當此選? 而震奉使 貪污 ,
玷辱君 命,因此 立出使者 供饋之法 ,則非朝 廷不知其 人也,非 臣誣其人 也。 」

  巖 叟又言:「臣近兩 上章,彈 震出使無 廉介之譽 ,立朝無 端亮之稱 ,封駁之 任,


非震所 當處,乞 賜追寢新 命,不蒙 施行。此必大臣有 左右其人 而彌縫其 惡,以解 陛下
意,使 公言不得 伸。臣初 不願攻其 私慝,以 傷大體, 然知而不 言,終為 負職,兼 須論
奏,乞 正典刑。臣訪聞震 事母不孝 ,凡俸祿 之入盡歸 其妻室, 母不得而 有之。飲食衣
服,皆 限量以給 其母,母 常有不足 之恨。嘗因覃恩得 封誥,母 忿而卻之 曰:『以 此遺
我,何 如以飽飯 一盂遺我 耶!』自陝西奉使 回,所得 數千緡, 止以銀十 兩、絹十 疋奉
母而已 ,其厚於 妻子而薄 於親,士 大夫無不 知者。震大族,姻 家戚屬滿 京師,善 惡不
可掩。詩曰:『鼓鐘於宮 ,聲聞於 外。』外人之論, 有自來矣 ,固未有 篤於事親 而人 能
誣之以 為薄也。方陛下新 即位,敦 孝以示天 下之初, 而近臣履 行如此, 甚非所以 厚人
倫、隆 王化也, 乞行竄黜 ,以厲事 親。 」

  貼 黃稱:震 久為中書 屬官,日 以諂佞事 諸執政, 多悅其人 而力為地 。且震與 宰相


有親, 伏望聖慈 特賜主張 ,以行公 議。尋命 震出守。(元祐元 年閏二月 四日壬辰 震罷
給事, 以龍制知 蔡州。)

  監 察御史安 惇為利州 路轉運判 官,監察 御史劉拯 為江南東 路轉運判 官。

  先 是御史臺 言事官共 置六員, 見八員, 當減二員 。詔長貳 擇其可罷 者。中丞 黃履


言:「察官六員 ,除劉拯 外,其五 人並係臣 論薦。伏念臣既嘗 稱其材以 進之,又 擇其
不材而 退之,在 臣私義, 實恐未安 ,乞止令 侍御史劉 摯推擇。」詔從之。摯言:「除 陳
次升 見奉使差 出,臣未 之識外, 有劉拯、 安惇到任 久次,可 以減罷, 乞量材別 加任
使。」 故拯、惇 有是命。 (十一月 末孫覺云 云,可考 。 )

  遣 吏部侍郎 李常代陳 安石相視 黃河。(十一月六 日遣安石 ,明年正 月十四日 ,又


二月六 日、四月 四日。)

   禮部尚書 韓忠彥, 權發遣開 封府蔡京 ,兵部尚 書王存, 御史中丞 黃履,步 軍副


都指揮 使苗授, 降授皇城 使、慶州 團練使宋 用臣,度 支員外郎 陳向,皇 城使、邵州刺
史張節 愛,西京 左藏庫副 使劉孝孫 等並第加 食邑,食 實封,以 應奉山陵 有勞也。

  高 麗國進奉 使人乞收 買大藏經 一藏,華 嚴經一部 ,從之。又乞買刑 法文書, 不許 。


(不許 買書在十 八日,今 并入此。 )

  熙 河蘭會路 經略使言【七 】,諜報西賊 集九監軍 司人馬欲 犯蘭州。命趙 濟探賊所 向,


先設備 。

  罷 後苑西作 院。

  吏 部侍郎熊 本為龍圖 閣待制、知洪 州,工部 侍郎王克 臣為龍圖 閣直學士 、知陳州。

  侍 御史劉摯 言:「臣 近再具狀 ,論蔡確 違敕廢禮 ,驕慢不 恭,無大 臣進退之 節,


乞賜 聖斷,罷 其職位, 未蒙施行 。確之回 自裕陵, 即使其門 下之人, 揚言於眾 曰:
『確有定策 大功,嗣 皇之所倚 賴,不可 一日去上 左右。』先布 此言,搖 壓公議, 眾人 識
其意【八】,莫 不憤惋而 笑之。臣竊以昔之 所謂定策 者,蓋國 有變故未 知所立, 方艱難
之時 ,大臣能 奮不顧身 ,議於危 疑不可知 之中,擇 賢而立, 以扶顛定 傾,則是 大策
由此人 定。古之 人則霍光 ,今之人 若韓琦是 也。而今 日之事, 豈與彼同 也哉!恭 以皇
帝陛 下,乃先 帝之正嗣 ,祖宗之 所傳次, 太皇太后 陛下之所 眷命,而 四海之所 歸戴
也, 承序繼統 ,實應天 下至公大 義,自然 之道也, 臣下安可 謂之定策 ?況先帝 進藥
既久 ,太皇太 后陛下聖 志前定, 先已宣諭 執政以建 儲之事, 則天下之 順道,太 皇太
后陛 下實行之 矣,顧確 等輩奉承 詔命而已 ,何策之 定哉?今 確乃貪天 之功以為 己力 ,
矜傲自 處,欲以 此固其權 位,此中 外之人所 以憤嫉痛 心而不平 也。昨者 確等覃恩 轉官 ,
學士草 制,獨於 確詞中云 :『獨高定策 之功。』命下 之日,識 者皆知其 過,而確 遂當 之。
今乃誇 眾以自名 ,貪冒欺 罔,謂今 日天下必 待己而後 安。輕視 朝廷,無 辭遜去位 之意 ,
罪莫大 焉。伏望 聖慈深察 ,早賜睿 斷,罷確 職任以慰 安中外。 」

  貼 黃:「臣 孤立無援 ,非不知 附宰相則 有福,彈 宰相則有 禍,然仰 報任使, 又恃


恩遇, 不敢自為 身謀,故 以外議上 聞。伏望 早賜施行 ,以慰中 外。 」

  又 貼黃:「確與章惇 素相親, 今固結朋 黨,自陛 下進用司 馬光、呂公著以來 ,意


不以為 便,故確 內則陽為 和同,而 陰使惇外 肆強悍, 凌侮沮害 。今廟堂 之情,極 不和
諧。近日政事, 大段稽壅 ,每議一 事,一人 曰可,一 人曰否, 一與之合 ,一與之 離,
有終日 不能決一 事者,蓋 眾意欲以 歲月消磨 善人之氣 ,沮閣聖 政,不可 不察也。今中
外以謂 確與惇不 罷,則善 良無由自 立,天下 終不得被 仁厚之澤。」(摯 遺藁以此 為 第
三疏, 八年十二 月十四日 上。)

  乙 亥,初御 邇英閣, 召三省、樞密院侍 講侍讀修 注官講讀 ,賜宴於 資善堂, 賚銀


帛有差 。(李 十朝綱要: 上初御邇 英閣,如 宰執、 侍臣講 讀,仍詔 自今更旬 ,宰執
兼赴。 )
注 釋
  【 一】兵部 尚書林槩 「兵」, 閣本、活 字本作「 工」 。
  【二】又罷 栽桑物法 「罷」 原作「詔」 ,據本條 小字注及 宋史全文 卷一二下 改。
  【三】吴居 厚原作「呂居 厚」,據閣本 及宋史卷 三四三吴 居厚傳、本書 卷三五四 元豐
八年四 月辛未條 改。
  【 四】闔門 待罪「闔 」原作「 閤」,據 閣本、活 字本改。
  【 五】王知 常撰摯行 述「述」 ,閣本、 活字本作 「實」 。
  【六】今移 入十二月 二十二日 壬午從之 按本條干 支及小字 注文意,「二十二 日」似
應為「 十二日」 ,「壬午 」似應為 「壬申」 。
  【 七】熙河 蘭會路經 略使言「 使」,閣 本作「司」 。
  【 八】眾人 識其意閣 本「眾人 」下有「 皆」字。
 

卷三 百六十 三 元豐八年 (乙丑 , 1085)

起神宗元豐八年十二月丙子盡其月

  十 二月丙子 ,左正言 朱光庭奏 :

  伏 以忠賢進 則治之表 ,姦邪任 則亂之階 ,自古及 今,不易 之道也。臣蒙遇聖 恩,


擢在 諫列,以 言為職, 敢負上知 ?臣竊見 左僕射兼 門下侍郎 蔡確,先 帝簡拔, 位至
宰相, 送終殊不 盡恭【一】。臣昨祗奉 陵事,迎 接神宗靈 駕,目睹 確之舉動 ,深可歎 嗟。
確為 大禮使, 自當如人 子之送慈 父,既發 引在道, 則須躬親 與扈從臣 僚不遠前 後,
周旋相 視,安徐 而行。竊慮稍不中 節,則神 靈為之不 安。而確 不務此, 每於靈駕 發引 ,
則馳 馬先去數 十里之遠 ,直趨館 舍以就安 眠,後面 靈駕一行 ,並不照 管,當此 之際 ,
有如路 人,為臣 不恭,莫 此之甚! 送終大事 ,尚不盡 心,責其 他事盡節 ,必無此 理。
向聞不 赴殿宿, 已是不恭 ,憲臣有 言,確殊 不以為懼 。至於送 終,又更 簡忽。裕陵事
畢,自 合引去, 而確未嘗 堅請,輒 已安居。揆其所為 ,不恭如 此,大臣 之節,當 如是
乎? 節既不足 觀,則遇 事私意, 詎可量乎 ?豈可使 竊據大位 ,秉國之 鈞乎?則 確之
宜去者 也。

   又竊見知 樞密院章 惇,素來 輕易多言 ,方聖政 有為之際 ,比屋漸 見蘇息, 惇為


大臣, 當上體朝 廷,同心 一志,輔 之翼之, 以就太平 。而惇乃 謂先朝之 事不可遽 更,
肆為辨 說,沮抑 聖意。殊不知朝廷 一家之事 ,烏有前 後異同之 說?但事 未安於理 則必
更張, 務求其至 當,上以 廣宗廟無 疆之福, 下以納生 民安樂之 地。而惇 挾邪肆辨 ,復
為顧望 ,不以朝 廷生民為 慮。大臣 若此,非 姦而何? 此惇之宜 去者也。

  又 竊見右僕 射兼中書 侍郎韓縝 ,閥閱之 盛,自昔 罕有。父兄之教, 固久而嚴 ,然


縝內行 不修,外 無素望, 偷安冒寵 ,所補缺 然,久居 鼎鼐,殆 恐覆餗。此縝之宜 去也 。
聖恩 寬厚,進 退大臣以 禮,察其 不恭挾邪 冒寵之如 此,不足 以勝大任 ,當其釁 惡之
未彰, 宜令解機 任而善去 ,迺君臣 安全之義 也。
   恭惟宵旰 之勤,以 生民為念 ,興治補 弊,適會 其時,必 得公忠正 直之臣, 並在
左右前 後,則可 協熙庶績 ,以代天 工。昨自 朝廷召門 下侍郎司 馬光,天 下翕然知 所向
矣,宜 更進之宰 輔,以盡 猷為。知慶州范純 仁近已召 為侍讀。純仁者, 乃公忠正 直王
佐之才 ,天下士 大夫未見 其比。願聖慈待以 不次,直 進之宰輔 ,俾與司 馬光協濟 庶務 ,
則聖治 可不勞而 成。資政殿學 士、侍讀韓維 ,天下之 賢才,宜 置之宥密 ,實允公 議。臣
願聖 慈深察臣 言,特出 宸斷,退 三姦於外 以清百辟 ,進三賢 於內以贊 萬機,則 自然
朝綱不 紊,聖化 得行,太 平之風, 自茲始矣 。

  權 管勾熙河 蘭會路經 略司公事 趙濟奏:「西蕃阿 里骨差首 領結廝雞 齎到蕃字 ,譯


稱: 『蕃家 王子結施 攬哥邦彪 籛阿里骨 文字,送 與熙州趙 龍圖:探 得緬藥家 點集人
馬,告 漢家邊上 做大準備【二】,早奏知東 京阿舅官 家著。』臣卻 寫文字送 與蕃家王 子
阿里骨: 『亦探得 緬藥家 點集,已 著將官做 了大準備 ,更體探 緬藥家 待於甚處 作
過報來。』」詔趙濟 回答阿里 骨文字, 不先奏及 ,便稱為 蕃家王子 ,特放罪 ,其今後 往
回文字 即依已回 報稱呼。 (密記十 六日丙子 。)

  丁 丑,詔諸 路轉運、提點刑獄 、開封府 界提點司 與提舉將 兵,歲分 州縣閱視 諸將


軍須。

  戊 寅,鎮江 軍節度使 、開府儀 同三司、新判大名 府韓絳加 食邑實封 ,絳前為 西京


留守, 應奉山陵 禮畢故也 。

  吏 部侍郎陳 安石為天 章閣待制 、知永興軍, 承議郎、起居 舍人邢恕 ,朝請郎 、起居


郎胡宗 愈並為中 書舍人。(二十七 日恕罷。)左司郎 中滿中行 為起居郎 ,禮部郎 中蘇
軾為起 居舍人, 中大夫、太僕卿李 之純直龍 圖閣、知滄州,朝 請郎呂陶 為司門郎 中,
奉議郎 孔武仲為 正字。

   侍御史劉 摯言:臣 近者累具 封章論奏 宰臣蔡確 ,乞行罷 黜,未蒙 指揮施行 ,須


至再有 陳列。臣之於確, 素無仇嫌 ,但以其 人懷邪徇 私,不恭 無禮,久 居相位, 無益
國家, 公議所不 容,王法 所宜治。確自京官 不十年至 輔弼,非 以學術選 也,非以 德義
進也, 特以累治 大獄,鍛 鍊誣陷, 緣此以進 身【三】。是以任 風憲,則 專以護持 苗役 法
令為 公論;居 廟堂,則 專以聚剝 生靈膏血 為相業; 天下安危 ,久遠大 計,不以 經心 ;
民間困 苦,若胡 、越人之不相 問。至排斥忠 良【四】,引置黨 類,深阻 而不可勝 數。臣今
且舉大 者一事試 言之。夫百官差除 ,從祖宗 以來,中 書、門下 省同共進 擬,所以 合同
眾論。自壬戌官 制改更, 三省分治 之後,其 事盡歸中 書。是時 確為右僕 射兼中書 侍郎 ,
中書之 權既已偏 重,進退 人物隨意 在手,門 下、尚書 省審察奉 行而已。天下莫不 知其
非,而 但以確在 此位,畏 之者不敢 言,附之 者不肯言 ,故三省 不得而合 也。及皇 帝陛
下、太皇太 后陛下臨 御之日, 御史臺、禮部 、閤門同定垂 簾儀制, 其時眾論 欲因此合 三
省班次 ,以正其 事者,而 或恐忤確 之意,乃 言官制不 可輒改, 遂且如故 。無何, 適會
王珪 薨謝,執 政遞遷, 確以左僕 射進兼門 下侍郎, 以謂去中 書之位, 則無差除 之權 ,
不便也 。即時陰 令御史中 丞黃履上 言以為請 ,朝廷從 之,於是 差除方歸 三省合班 取旨
矣。三省合班差 除,誠是 也,乃所 謂公道也 ?乃所謂 善政也? 然以確在 中書貪權 之故 ,
使朝廷 公道、善政不得行 者凡三年 。設使王 珪不死, 確不遷門 下,則此 事未必容 改正 ,
非止三 年而已也 ,朋附確 者亦未必 肯以為言 也。上下 之情以利 相市,以 私相成, 至於
如此 ,無人達 於聖聽, 豈不可為 歎息也哉 !臣願陛 下試察此 一事,足 以見確之 存心 ,
常要 大權隨己 ,則為公 耶?為私 耶?又足 以見朋黨 之附確而 為其用者 其效如此 ,則
為邪耶 ?為正耶 ?自今春 以來,詔 恩屢下, 勤息疲民【五】,稍更革法 度未便者 ,此
皆確之 所不欲, 其心忌而 恥之者也 。然陽為 協順,將 一二小事 依應增損 者,此非 真能
奉宣聖 意也,蓋 欲以此安 其身,為 不去之計 而已。今陛下不審 察其矯偽 而聽其自 留,
陛下誤 矣。使確 置身既定 ,立足既 牢,必須 領袖邪黨 ,專權肆 志。小人 之道日盛 ,君
子之 道日消, 朝廷將不 能制,同 列亦不能 勝,天下 無由終被 仁聖之澤 矣!然則 確之
去不去 ,天下安 危,生民 休戚之所 繫也。伏望聖慈早 發睿斷, 罷黜一確 ,上足以 安朝
廷,下 足以安生 民,而慰 忠臣義士 之望。臣不勝憤懣、憂國愛 君之至。貼黃 :「試因確
進對之 際,陛下 密察其語 言所向及 差除所主 張之人, 則足以見 其心之公 私邪正矣。 」
又貼黃 :「自冬以來 ,雨雪不 降,亢陽 為厲。臣按五行志 ,以謂政 舒緩之所 致。恭惟聖
慈於 大臣仁恩 太厚,包 容太過, 至公之法 都不行於 貴近,此 乃和緩之 政,故其 效冬
溫而無 雪。伏望 振剛明之 斷,深體 天道,罷 去確位, 則和氣必 應。」又貼黃:「確與 章
惇、張璪為黨, 自知公議 所嫉,疑 言路或有 文字訪聞 ,逐人各 令親信於 內臣中出 入稍
親近者 探伺訪求 虛實。伏望聖 慈亦賜訪 察。」(摯遺藁此 係第四疏 ,八年十 二月十八 日
上。)

  奉 議郎、太常丞王覿 為右正言 。覿首上 疏,論知 人安民曰 :臣聞自 古聖治之 極,


莫過堯 、舜。當舜承堯治 之後,忠 賢之在朝 者宜已多 ,疾苦之 在民者宜 已少,然 禹、皋
陶相與 謀於大舜 之前,而 惟以知人 安民為務 ,以謂惟 帝其難也 。況後世 聖治之機 ,或
未及堯 、舜之時 ,其於安 民知人之 道,又可 後哉?臣 伏睹陛下 臨御以來 ,進拔忠 良,
擯斥 姦惡,修 完制度, 劃革蠹弊 ,而四方 萬里手舞 足蹈,以 慶盛德之 舉,以觀 無前
之烈, 此陛下知 人之哲, 安民之惠 ,亦已至 矣!然臣 竊以謂前 日進用、擯斥之人 ,修
完、剗革之事, 多公論之 舊著,聖 聽所素聞 ,嫌疑之 人,未及 騁其謀, 譸張之說 ,未
得肆其 惑,故知 之無難而 行之尚為 易也。

   今陛下臨 御漸久, 權綱漸著 ,人之謀 身者將諂 諛以取合 ,巧佞以 害正,而 事之


隱伏者 將壅蔽而 不聞,浸 淫以成患 ,則知之 不易而行 之浸難, 此不可以 不深察也 。故
大舜 當攝政之 時,已舉 十六相, 放四凶族 ,可謂能 知人矣; 又嘗慎徽 五典,五 典克
從,納 於大麓, 烈風雷雨 弗迷,可 謂能安民 矣。然及 其即位之 後,禹、皋陶方且 以知
人安民 之道,吁 俞問難, 講明其說 以告於舜 者,誠以 知人、安民有天下 者之所至 難也 。
彼咻之 者既多, 蔽之者既 眾,則不 能無惑而 為知人、安民 之害。故禹、皋陶不以 舜之歷
試者 為已足, 而又須贊 襄警戒, 使兢兢業 業日謹一 日,然後 可以始終 哲惠而黎 民懷
之也。故臣伏望 陛下不以 今日政事 為已足, 而孜孜汲 汲以安民 知人為先 務,而不 可須
臾忘也 。夫情偽 萬端,邪 正不一, 聽用之際 ,安危、治亂之所 係也,不 廣覽兼聽 ,而
求所以 知之,臣 未見其可 也。陛下 深居九重 ,所與共 圖政事者 ,執政大 臣而已, 非執
政大臣 而得以執 事進見者 ,未嘗有 也。夫諫 官御史, 皆陛下耳 目之官, 曾不使一 人登
君之陛 以論天下 之事,非 所以明目 達聰也。今天下民 力凋弊, 無古所謂 九年、三年之
食也。中稔之歲 ,猶有父 母凍餒, 兄弟妻子 離散而轉 乎溝壑, 不幸加之 以師旅, 因之
以饑饉 ,雖欲安 之,術已 難矣。其尤甚者, 北有黃河 橫流之患 ,西有邊 城戍餉之 勞,
洮河蘭 會歲費無 算,生靈 膏血將有 時而盡矣 。此安可 以不早為 之計,深 為之慮也 ?臣
故以為 安民知人 ,正今日 之首務也 。然知人 者,陛下 之所自任 ,廣覽兼 聽以資之 可也 。
至於安 民之道, 則因執政 大臣進見 之際,垂 問熟講焉 ,無使舜 、禹、皋陶專美於 唐、虞
之際, 則臣之願 也,天下 之幸也。
  奉 議郎、國子司業翟 思知南康 軍,思進 神宗挽詩 失韻頭, 故有是命 。思前為 御史 ,
嘗論韓 縝過惡, 議者謂縝 因是以報 怨。(蘇轍劾 韓縝章云 云。孫升論朱 服、翟思章更 詳
之。)

  詔 旬閱試諸 軍,令軍 頭司具策 開析兵員 提舉教閱 官及都教 頭人數、技藝并所 得恩


例以聞 。

   罷增置鑄 錢監十有 四。(十 月十三日 甲戌,初 令戶部減 省增置十 四監,當 考其


名。)

  辛 巳,大食 國遣人入 貢。

  壬 午,以愆 雪,開京 師寺觀。

  侍 御史劉摯 言:「臣 伏睹神宗 皇帝神主 既祔太廟 ,竊計景 靈宮當依 祖宗神御 別建


廟殿。伏緣宮中 地步,今 已隘迫, 若或開展 民居,則 理有未安 。臣惟原 廟之說, 始見
於西漢 ,而其制 度則不傳 而無聞。今景靈之 聚神御也 ,固有祖 於原廟之 意,然帝 之與
后各 建殿室, 蓋緣前來 神御散在 諸寺,故 依舊各建 殿室,乃 出於一時 規畫,別 無義
據。臣愚以為既 曰廟貌, 則禮當倣 宗廟之制 ,而帝后 宜同御一 殿,如此 則今日神 宗所
御,無 所事於興 作矣。奉遷昭憲皇 后於宣祖 殿合配, 而復大始 殿,易名 而為神宗 之殿 ,
非徒 簡節勞費 ,便於時 而已也, 考之禮典 則無違, 質之人情 則為順, 此大事也 ,伏
望聖慈 更賜可否。或詔三 省、兩省禮官 雜議,有 無不便, 詳處其當 ,以待聖 斷。臣淺陋
妄議, 合即嚴誅。」(十 一月七日 神宗祔廟 ,摯此言 不得其時 ,因修蓋 神御殿先 出之 。)
詔神宗 皇帝神御 殿用景靈 宮治隆殿 後棖子園 修蓋。

  劉 摯又言:「近具狀 乞罷蹇周 輔及其子 序辰見任 ,各令外 補,候體 量到事狀 別聽


指揮, 至今多日 。伏緣周 輔等首於 江湖增剏 鹽額,配 賣害民, 數千里之 人破產被 刑,
咨嗟怨 讟,實不 聊生,與 吴居厚、王子京輩 掊刻希進 ,情理無 異。居厚 等才行體 量,
先次移 罷,獨周 輔父子出 入朝省如 故。臣以 朝廷政事 命令不一 ,罪同而 行遣異, 不足
以服人 心,故有 論列,終 不蒙施行 ,臣所未 喻。今公 論不安, 皆有疑議 ,以謂周 輔昨
知開 封府,根 勘軍器少 監蔡碩借 貸官錢公 事,周輔 以碩乃宰 相確之弟 也,故附 合觀
望,滅 裂不盡公 理,反以 重罪坐舉 發之人, 實有恩於 蔡氏。所以今日宰 臣確力主 周輔
父子不 令罷去, 欺謾聖聽 ,捐公法 以報私恩 。臣以謂 若果如眾 論,所損 不細,惟 望聖
慈裁 酌,何惜 罷周輔等 且令外任 ,聽候朝 命,庶幾 政令無二 三偏黨之 疑,以報 天下 ,
以解大 臣之謗。伏望 速賜施行。」(十一月 十八日第 一章,十 二月三日 第二章, 二十 三
日第三 章,明年 二月二十 二日乃鑴 責。)

  詔 增講讀官 職錢為三 萬。(御 集云,侍 講、侍讀 月各特賜 錢三十千 。)

  戶 部言:「府界 諸路耆長、戶長、壯丁 之役,並 募充,等 第給僱錢。其舊以 保正代


耆長催 稅、甲頭代戶 長、承帖人代 壯丁,並 罷。勘會諸州 縣坊郭, 舊有坊正 昨行減罷 ,
於主戶 兩丁以上 輪充甲頭 ,催稅租 、常平等 錢物,今 合依舊僱 募坊正, 替罷甲頭 。欲
乞申明 下府界、諸路提舉 司,應州 縣舊係坊 正後來改 輪甲頭, 並依今降 朝旨僱募 坊正 ,
其舊以 甲頭代坊 正並罷。」從之 。

  甲 申,龍圖 閣待制兼 侍講趙彥 若提舉萬 壽觀,朝 奉大夫、戶部郎中 范純禮為 京西


轉運副 使。(元 年四月十 二日復為 侍中。)

  延 福宮使、寧國軍留 後、入內 都都知張 茂則為內 侍省都都 知,以太 皇太后手 詔昨


建儲及 祗奉皇帝 即位有勞 故也。

  乙 酉,遼國 賀正旦使 、永州觀察使 蕭洽,利 州觀察使 蕭嘉;副 使、中散大夫 、守太


常卿、充史館修 撰李炎, 朝議大夫 、守衛尉 少卿趙金 見太皇太 后於崇政 殿,次見 上於
紫宸殿 。

  承 議郎、殿中侍御史 黃降為國 子司業。(蘇轍明 年閏二月 六日言: 韓縝初拜 相,


臺官黃 降言縝平 生過惡, 不堪大用 ,陛下業 已用縝, 未欲即罷 。縝畏降 復言,乃 除降
國子司 業。雖云遷擢 ,實奪其 言事之權 也。實錄不著 降前官。是年 七月二日 ,降猶以 殿
中侍御 史論罷保 馬司勾當 官,今增 入元祐元 年十月末 。二年正 月十八日 ,八月十 二日
可考。 )

  丁 亥,承議 郎、起居 舍人邢恕 權發遣隨 州。太皇 太后手詔 以恕除中 書舍人, 賜紫 ,


尋以恕 驟遷過當 ,恕多出 入權門, 全非檢謹 ,可罷新 命,與外 任知州軍 也。(此 據政
目十 二月二十 七日事, 實錄於明 年正月五 日乃書之 。恕除中 書舍人, 在十二月 十八
日。)

  恕 嘗教高公 繪上書, 乞尊禮太 妃,為高 氏異日之 福。太皇 太后呼公 繪問曰:「汝


不識字 ,誰為汝 作此書? 」公繪不敢諱 ,并以恕 藁進。既罷恕 新命,又 黜之。(恕教
公繪上 書,據邵 伯溫辨誣 。邢恕之 孫繹作其 祖父言行 錄云:欽 成皇后為 皇太妃, 自山
陵回, 御藥吴靖 方窺伺宣 仁意旨, 以太妃過 失為獻, 謂隨靈駕 曾發笑。韓絳以故 相留
守西京 ,親至境 上迎迓, 引見皇太 妃,絳拜 ,殊不為 禮,亦無 慰勞之言 。公聞之 朝,
路與宣 仁猶子公 繪相遇, 因及此。公言曰:「太妃昔 為先帝之 妃,今乃 主上之母 ,小
人間諜 ,漸不可 長。」公繪瞿然, 遂密奏疏 ,以為宜 加尊禮, 仍引書語 切直過當 , 不
止如公 所言。宣仁覽視, 訝公繪太 忤,知公 繪與公素 厚。前此 公繪屢有 密疏,太 母無
不欣納 ,往往以 為得之於 公也。直遣人詰曰 :「誰教 汝為之, 莫是邢某 與汝做來 ?若
不實說 ,即根治 !」公繪迫急 ,即吐實 云:「入 疏時,邢 某實不知 ,臣自為 之。然邢某
之意亦 如此也。」韓縝微 聞之,因 而媒孽, 無所不至 。劉拯,縝客 也,乃亦 入劄,言 公
關與政 事,交遊 執政。遂以此為名 ,罷中書 舍人,以 本官知隨 州。溫公 即有簡與 公曰 :
「和叔此行 ,出於意 外。光居政府 ,不能為 和叔別白 ,負愧誠 深。蓋以中旨 有交遊執 政
之言, 恐益為和 叔累故也。」其後 ,明堂前 一兩月【六】,溫 公檢公被 責一宗文 字, 欲
將上辨 白。諸公 勸之,以 為不若待 至赦後, 而赦前兩 日溫公薨 矣。時呂 公亦在政 府,
與溫公 意合。而林希素忌 公,其弟 旦方為言 官。初旦 事溫公【七】,欲 為省郎, 未及白
用【八 】,希薦 於韓,乃 為工部員 外郎,遂 除殿中侍 御史,恐 公遂還朝 ,乃於赦 後未
開假日 ,入疏論 公曰:「呂公著素 與邢某厚 善,今來 既經明堂 ,公著必 須復引邢 某還
朝,乞 未得令還。」自是呂公 避嫌,不 敢復言。然希、旦由此 亦不為公 論所容, 未幾 ,
兄弟相 繼逐去。時申公方 盛,旦既 犯申公, 眾論不與 ,非特為 公也。繹所載如此 ,盡
多妄說 ,姑附見 。劉拯, 元豐六年 八月為監 察御史, 十二月十 四日已出 為江東運 判矣 。
呂大防 政目:元 豐八年十 二月二十 七日【九 】,邢恕 知隨州, 以手詔恕 除中書舍 人,
尋以本 人驟遷過 當,恕多 出入權門 ,全非檢 謹,可罷 新命,與 外任知州 軍也。按恕除
中書 舍人,在 今年十二 月十八日 ,罷新命 當是十二 月二十七 日,大防 政目必審 ,不
知舊錄 何故於元 祐元年正 月五日乃 書,而新 錄又因之 。)

   恕既罷中 書舍人, 即上書曰 :臣聞安 危治亂之 機,在分 邪正,別 白君子小 人而


已。然而邪正交 相詆,君 子小人交 相毀,此 世主之所 以眩惑而 分別為難 也。臣請 得而
辨之 ,其術有 三焉:考 其平日素 行無玷缺 ,在朝廷 嘗有忠言 直聲,事 跡顯著, 不然
必有 改過遷善 之實,一 也;毀詆 之言,無 所不可者 ,要在窮 究其事實 ,推原其 情理 ,
則加 誣之說, 不得獨行 ,二也; 朝廷之上 ,必有令 聞令望之 臣,則公 議之所在 ,可
以詢諮 ,質其是 非,三也 。如此則 邪正分, 君子小人 之分白, 而邪不能 害正,小 人不
能勝君 子,則安 而治。以君子譽而 進,以小 人毀而退 ,今日以 一人之言 指以為是【一
○】,明日以一 人之言指 以為非, 而無三術 以分別, 則毀譽、是非淆亂 ,邪正不 分,
君子小 人之分不 白,而邪 得以害正 ,小人得 以勝君子 ,則危而 亂。此雖 堯、舜之 盛,
未嘗不 加意而深 察也。

  臣 竊自惟, 當熙寧初 王安石、呂惠卿用 事,臣時 得召對, 先帝詢及 二人者。臣不


敢欺 ,具道安 石之短, 惠卿之姦 ,卒見非 嫉,坐此 擯斥者八 年,此天 下所共知 ,非
臣所敢 欺也。其後呂惠卿 與王安石 結怨,互 相攻訐, 先帝追惟 愚臣疇昔 之言無所 欺愧 ,
記其姓 名,召還 館閣,而 臣介然自 守,不易 故意。歲在丙辰、庚申,先 帝凡再下 詔求
直言【一一】,而臣 再以狂妄 應詔,未 嘗敢為阿 諛之辭, 大抵皆拂 時政【一 二】,其書
固在禁 省,可以 求訪閱視 也。先帝 雖含容不 加誅,然 臣止在儒 館,不他 遷者七年 。當
彼之 時,臣已 寂寞自守 ,分甘終 身棄置閒 散,豈復 更冀今日 之遭遇? 臣之處身 前後
十五年 間,粗有 本末,內 外備知。至於先帝 末年,頗 察知臣, 以為忠信 ,未寢疾 之前
兩月 ,始用臣 為職方員 外郎;不 閱月,亦 以司馬光 為資政殿 學士,其 日月皆可 考按
也。會逢皇帝陛 下繼統, 太皇太后 躬聽斷, 並用忠良 ,僉去敝 蠹,臣於 此時首蒙 拔擢 ,
為尚書 右司員外 郎,職為 宰相屬官 ,與聞政 事。臣以 為千載之 一時,可 以忘身徇 國,
故不復 畏避形跡 ,慨然以 分別邪正 ,興利除 害為己任 。朝廷進 見執政大 臣,未嘗 有一
毫及私 計也。其中不樂臣 者,固亦 有之。然以太皇太 后在上, 每事務在 公道,而 臣論
直理是 ,故無如 之何耳。今七八人 者,皆在 左右,因 其同進見 時,當無 敢為私言 者,
故可質 證也。以此姦邪小 人之意不 自安,與 不得志者 指臣為仇 敵,而見 詆以此職 為招
權者有 之矣。左右司見執 政論時事 ,乃其職 業,然臣 始謂不辭 招權之名 ,而後得 以質
問。今日之時事 ,果是也 ,果非也 ?所用人 物,君子 也,小人 也?使今 日之時事 果是 ;
所用 君子,則 臣前假使 實招權, 於國家乃 為有補, 庸何傷耶 !且朝廷 自尚書職 方員
外郎除 臣為右司 員外郎, 又除臣為 起居舍人 ,此必有 譽臣者。既已為起 居舍人, 則除
中書舍 人,在國 家為擢用 ,而於格 乃為次補 。故事, 修起居注 ,例遷知 制誥,無 遲速
之限, 近者或兩 月,遠者 率不過周 歲,今起 居院有題 名,可一 一覆視也 。即以臣 為不
當與胡 宗愈並試 ,則自官 制之行凡 三年,中 書舍人不 必皆闕而 同試者三 矣。曾鞏 、趙
彥若、陸佃 三人同試 ,一也; 王震、蔡京兩人同 試,二也 ;錢勰、楊景 略二人不 試而並
命,三 也。即以 員闕論之 ,則中書 舍人定制 六員,近 例蔡京、王震、錢勰、楊景 略同省
四人也 。今論事 理雖如前 所云,然 臣豈不知 爵祿予奪 ,皆在朝 廷,人臣 之義,無 自以
為當得 之理,但 果一切出 於太皇太 后聖意, 則臣固宜 退省,以 待照察。今竊聞除 臣與
宗愈告 命,出而 復入,則 臣固知本 非太皇太 后之意, 是必有毀 臣者。竊惟聖人之 心,
務在 開進言路 ,故凡言 事之臣, 其言雖未 中理,莫 不容納, 此誠太皇 太后盛德 美意 ,
天下幸 甚。然臣 昔者固嘗 請廣諫員 ,以謂必 先審擇其 人,然後 採用其言 矣。今即 太皇
太后 親政以來 ,所薦用 臺諫官, 則固皆端 良之士, 如使有言 及臣,則 臣固當引 咎自
責,太 皇太后亦 宜垂意納 用其言。若昔日臺 中,則君 子之與小 人固相淆 雜,近已 沙汰
安惇、劉拯二人 外補矣。劉拯即嘗 論韓維不 當除資政 殿大學士 者,韓維 端諒名德 ,乃
與司馬 光、呂公 著一等, 此太皇太 后之所知 也。必以 臺官之言 毀譽可信 ,則劉拯 之言 ,
太皇太 后不用也 。今惇、拯雖去, 但緣近制 止令減去 二人耳, 臺中如惇 、拯者蓋尚有 一
二,臣 固不欲指 其姓名。彼皆素無 名行,陰 忌善良, 顧惇、拯之去,有 不自安之 意,
其人 固非太皇 太后臨制 以來薦舉 援用之人 ,其人姓 名蓋皆賢 士大夫之 所不知, 或知
之者必 指以為匪 人也。臣竊意今茲 肆為誣欺 者,必出 於此曹, 了無疑也 。臣既為 彼所
詆所議 ,而反論 其素無名 行,指其 為匪人, 則疑不足 以取信於 世。然今 朝廷之上 ,固
有忠 賢之人, 名德顯著 ,太皇太 后可以信 而不疑者 ,試以其 人姓名密 加訪問, 彼不
指以為 匪人,則 必曰不知 其如何也 。不然乞 下其章, 付臺諫議 之,辨其 人嘗著忠 節,
或有 賢名,乃 出於太皇 太后臨政 以來方被 薦舉,( 狀內黃貼 子稱:即 去年正月 已前
所舉, 邪正大抵 未分。)則臣言為 欺君,罪 當誅斥, 不止不敢 冒進而已 ;即如臣 言,
則小人 而誣君子 ,邪黨而 詆正士, 固不逃於 聖鑒矣。凡臣為此 言,固非 區區一身 計也 ,
直以邪 正、是非 之際,乃 天下國家 安危治亂 之所繫, 故臣不敢 避鼎鑊、逃鈇鉞, 得一
極陳之 。使其言 稍有補於 國,則臣 雖誅死, 萬萬無恨 ,況於進 退去就之 間哉!不 報,
元符初 ,竟坐此 書責知南 安軍。(元符元年 十月二十 六日庚子 ,恕責南 安。舊錄 載恕
此書, 云元祐元 年正月上 。今附恕 罷時。)

   己丑,太 常寺言: 來年正月 朔拜表太 皇太后權 同處分軍 國事,遼 國使人當 赴內


東門立 班稱賀。 從之。

  司 馬光言:

  臣 伏見陛下 自臨政以 來,夙夜 孜孜,以 憂百姓、安國家為 事。蓋善 治疾者, 必究


其所來 ,攻其所 急,救之 欲速,去 之欲盡。臣觀今日 公私耗竭 ,遠近疲 弊,其原 大概
出於用 兵。夫兵 者凶器, 天下之毒 ,財用之 蠹,聖人 除暴定亂 ,不得已 而用之耳 。自
有唐 中葉,藩 鎮跋扈, 降及五代 ,羣雄角 逐,四海 九州,瓜 分麋潰, 兵相吞噬 ,生
民塗炭 ,二百餘 年。太祖 受天明命 ,四征弗 庭,光啟 景祚。太宗繼之, 克成厥勳 ,然
後大禹 之跡,悉 為宋有。於是載戢 干戈,與 民休息, 或自生至 死,年至 期頤,不 見兵
革。吏守法 度,民安 生業【一三】,雞 鳴狗吠, 鞕火相望 ,可謂太 平之極致 ,自古所 罕
侔矣。及神 宗繼統, 材雄氣英 ,以幽、薊、雲、朔淪 於契丹, 靈武、河西【一四 】專於拓跋 ,
交趾、日南制於 李氏,不 得悉張置 官吏,收 籍賦役, 比於漢、唐之境, 猶有未全 ,深
用為恥 ,遂慨然 有征伐、開拓之志 。於是邊 鄙武夫, 窺伺小利 ,敢肆大 言,祗知 邀功 ,
不顧國 患,爭賈 餘勇,自 謂衛、霍不死;白 面書生, 披文按圖 ,玩習陳 跡,不知 合變 ,
競獻奇 策,自謂 良、平更 生;聚斂 之臣,捃 拾財利, 剖析秋毫 ,以供軍 費,專務 市恩 ,
不恤殘 民,各陳 遺利,自 謂研、桑復出【一 五】。相與誤 惑先帝, 自求榮位。 於是置 提
舉官, 強配青苗 ,多收免 役,以聚 貨帛。又驅畎畝之 民為保甲 ,使捨耒 耜,習弓 刀。
又置都 作院,調 筋皮、角木,以多 造器甲。又奏 置保馬, 使賣耕牛 ,市駔駿【一六】,
而農民 始愁苦矣 。部分諸軍, 無問邊州 、內地,各置 將官以領 之,自知 州軍,總 管、鈐
轄、都監、監押 皆不得關 預,捨祖 宗教閱舊 制,誦射 法,效胡 服,機械 陣圖,競 為新
奇,朝 晡上場, 罕得休息 ,而士卒 始怨嗟矣 。置市易 司,強市 榷取,坐 列販賣, 增商
稅色件 ,下及菜 果,而商 賈始貧困 矣。又立 賒貸之法 ,誘不肖 子弟破其 家。又令 民封
狀增價 以買坊場 ,致其子 孫鄰保, 籍沒貨產 ,不能備 償。又增 茶鹽之額 ,賤買貴 賣,
強以配 民,食用 不盡,迫 以威刑, 破產輸錢 。又設措 置河北糴 便司,廣 積糧穀於 臨流
州縣, 以備饋運 。教兵既 久,積財 既多,然 後用之。而承平日 久,人已 忘戰,將 帥愚
懦,行 伍驕惰, 加以運籌 決勝者, 乃浮躁巧 偽之士, 不知彼己 ,妄動輕 舉。是以 頓兵
靈武 ,力疲食 盡,自潰 而歸,執 兵之士, 荷糧之夫 ,暴骨塞 外,且數 十萬築堡 永樂 ,
怠忽無 備,縱寇 延敵【一 七】,闔 城之人, 翦為魚肉 ,曾未足 以威服敵 人,而中 國先
自困矣 。先帝深 悔其然, 厭截截諞 言,思番 番良士, 乃下哀痛 之詔,息 兵富民, 奄棄
天下, 此臣所為 痛心疾首 ,泣血追 傷者也。

   伏惟皇帝 陛下肇承 基緒,太 皇太后同 聽庶政, 首戒邊吏 ,毋得妄 出侵掠, 俾華


夷兩安 。今契丹 繼好,秉 常納貢, 乾德拜章 ,征伐開 拓之議皆 已息矣。則前此置 提舉
官,散 青苗,斂 免役錢, 點教保甲 ,置都作 院,養馬【一八】,置將官 ,市易司 ,封
狀買坊 場,增茶 鹽額,措 置河北糴 便司,皆 為虛設。陛下幸詔 臣民,各 言疾苦, 其已
至千有 餘章【一 九】,未 有不言此 數事者, 知其為天 下公患, 眾人所共 知,非臣 一人
之私言 也。利害著明 ,皎如日 月,何所 復疑【二 ○】,而羣臣 猶習常安 故,憚於 更張。
雖頗加 裁損【二 一】,而 監司安堵 ,將官具 存,保甲 猶教閱, 保馬猶養 飼,邊州 屯戍
不減 ,軍器造 作不休, 茶鹽新額 尚在,差 役舊法未 復,是用 兵雖息而 公私勞費 猶未
息也。如此因循 ,不知改 轍,數年 之後,萬 一遇水旱 大饑,盜 賊羣起, 其為國家 憂患 ,
豈敢 盡言哉! 伏願陛下 斷自聖志 ,凡王安 石等所立 新法,果 能勝於舊 者則存之 ,其
餘臣民 以為不如 舊法之便 者,痛加 釐革。雖非一日可 行之事, 欲乞陛下 宣諭執政 ,令
因臣民 上封事, 熟議利害 進呈,以 聖鑒裁決 而行之。昔夏遵禹 訓,商用 湯法,周 循文 、
武之典 ,蓋創業 垂統之主 ,貽厥孫 謀,後世 所宜謹守 不可失也 。若凡百 措置,率 由舊
章,但 使政事悉 如熙寧之 初,則民 物熙熙, 海內太平 ,更無餘 事矣。議者必曰:「革
弊不可 倉猝,當 徐徐有漸。」此何 異使醫治 疾而曰勿 使遽愈, 且勿除其 根原使盡 也 ;
其為醫 者謀則善 矣,其為 疾者謀奚 利哉!

  侍 御史劉摯 言:「臣聞朝 廷正,則 百官理。又曰 眾賢和於 朝,則萬 物和於野 。今夫


上之 人,誠能 同德一心 ,徇公憂 國,則必 有和善之 政,而下 無朋比之 士;苟人 懷異
意,轉 相非疑, 則必有僻 違之政, 而下有向 背之俗, 於是民被 其害矣。臣伏見昨 者皇
帝陛下、太皇太 后陛下聽 治之初, 惠綏天下 ,去民之 所不安, 至於振淹 滯、絀貪刻、發
政施令 無有虛日 ,故近自 畿甸,遠 至於海隅 ,莫不鼓 舞承風, 傾耳以聽 太平。而近者
一兩月 以來,政 事號令之 見於施行 者,曠然 稀闊,中 外顒顒無 所聞見。深求其故 ,皆
以謂執 政大臣情 志不同, 議論不一 之所由致 也。有陰 拱以坐觀 者,有陽 合而內暌 者,
有強橫 以肆鷙者 ,有忍恥 以懷咎者 。滯事積 前相顧而 不發,故 仁澤屯於 上而不下 ,庶
事壅於 朝而不行 ,以至文 書稽留, 庶事隔塞 。聖人之 化,雖曰 久於其道 而後成, 然固
有緩急 之勢。今事至輕小 ,明有此 例,或止 於一法令 之增損, 一官吏之 廢置,猶 不肯
倡端 而主論, 則方今邊 鄙之大利 害,賦役 之大是非 ,百姓之 大困苦, 如在倒垂 而望
解者, 當誰任其 責?何時 而議也? 幸遭聖明 ,哀愍元 元,為廟 朝大計。而謀國之 人,
方身是 恤,方私 是圖,坐 玩歲月, 亦可謂不 仁矣。況今皇帝陛 下以盛年 居諒闇, 太皇
太后 陛下以垂 簾而稱制 ,於此時 也,而輔 弼不咸, 相恨相激 ,非獨政 事壅積而 已,
誠恐 疑貳漸深 ,分曹固 黨,使傾 險之士煽 於其間, 上下乖戾 ,何事不 生?此又 臣之
所為深 憂也。伏望聖慈深 察事變, 防微杜漸 ,特詔輔 臣當務同 寅協恭, 相示以信 ,去
其貳 志,以濟 國事。應 今來政事 之稽滯未 決者,趣 令條上取 旨,則望 聖明斷自 睿斷
【二二 】,別白 施行,以 幸天下。 」
  貼 黃稱:「如永 興闕帥臣 ,及陳州 、明州見闕已 久,各不 除人。蹇周輔 父子,累 有
言事官 彈奏,並 不施行。 」

  又 稱:「臣 今所奏, 皆執政姦 謀私意也 。臣非不 知歷詆其 狀,臣跡 甚危,但 上報


任使, 不敢自惜 。然若明 示臣章, 必恐轉相 激發,愈 更乖戾, 欲望只作 聖旨宣諭 催促
壅滯文 字,所貴 有所畏憚 ,卻肯了 事。此章 候經聖覽 ,乞留中 ,使臣孤 跡稍安, 則小
有聞見 ,必以自 竭,庶補 萬一。 」

  摯 又言:「伏見自入 冬以來, 並無雨雪 ,亢陽為 厲,被災 甚廣,羣 情嗷嗷, 驚憂


四顧。考原 經典,可 謂大異。夫人 之氣,與 天地陰陽 之氣,相 為出入、流通 而往來者 也。
人情和 於下,則 天道順於 上,人事 乖於此, 則天變效 於彼,是 謂天人相 與之際也 。故
聖人 之事天也 ,知其在 上不遠, 應以類至 ,則凡祈 禳消伏, 以為末節 小數,而 專修
政事以 應之。竊以陛下委 國仰成, 與之均休 戚、同榮辱者 ,不在三 省、樞密院執 政之臣
乎! 今廟堂之 上,大臣 八人,情 志乖睽, 謀謨不一 ,無同心 同德之節 ,有分曹 懷貳
之意。故議 政之際, 排陷依違 ,相激相 鬧【二三】,其語往往 播在中外。所以政 令壅格
而不 下,文書 稽滯而不 行,官爵 濫於無名 而不應於 典故,公 道屈於貴 近而獨施 於疏
遠,私 邪朋比, 上下隔塞 。況當皇 帝陛下淵 默諒闇之 日,太皇 太后陛下 制出房闥 之時 ,
朝廷政 權盡在大 臣,而大 臣不咸如 此,故天 下但聞頗 僻之事而 不見和善 之政。政不和
則人情 不和,人 情不和則 天地之氣 繆沴而生 此變也。書曰:『肅時雨若。』五行 傳以 謂
冬旱政 令舒緩之 所致也。今上下可 謂不肅, 朝廷之政 可謂驕慢 廢弛,號 令可謂二 三不
振矣。古者災異 水旱,咎 在燮理陰 陽之官, 故策免三 公以塞其 譴。今歲 已窮盡, 旱暵
如此, 宿麥在野 ,無潤澤 之入,春 氣相乘, 有疫癘之 變。生民 一歲之大 命,豈可 不念
之哉! 又一月以 來,日眚 無光,風 霾昬翳。考之占驗 ,皆非小 變,而上 之人恬不 以為
怪,此 中外之所 以恐懼而 不寧。伏望聖慈深 省上天儆 告之意, 俯察朝廷 乖戾之變 ,特
詔大臣 ,修飭政 事,凡賦 斂之害人 者,法令 之未安者 ,大解而 更張之。至於決獄 訟之
私枉, 趣諸司之 稽違,進 忠良、退阿諛,通 壅蔽,去 疑貳,務 以至誠實 事上塞天 譴,
下救生 民,則和 氣之應, 將不旋日 而得之矣。 」

  摯 又言:「外議皆謂 朝廷自升 祔後來政 事懈弛, 不及日前 ,此蓋有 以召之, 非虛


言也。 」

  摯 又言:「臣曾具奏 ,乞先次 令言事官 上殿,未 蒙施行。竊聞候開 年降指揮 ,故


不敢頻 有申請。今已 歲盡,伏 望早賜聖 旨【二四】,先次 許臺諫官 上殿奏事 。所貴公議、
人情不 至隔塞, 得以詳悉 開陳,上 達天聽。 」

  是 歲,宗室 子賜名授 官者八人 ,斷大辟 二千六十 六人。

注 釋
  【一】送終 殊不盡恭 長編紀事 本末卷九 七逐小人 上、治蹟統類 卷二○哲 宗委任臺 諫
「送終 」下均有 「之際」 二字。
  【 二】大準 備「備」 原作「武 」,據閣 本、活字 本改。
  【 三】緣此 以進身「 以」字原 脫,據閣 本補。
  【 四】至排 斥忠良閣 本「至」 下有「於 」字。
  【 五】勤息 疲民「息 」,閣本 作「恤」 。
  【六】明堂 前一兩月 長編紀事 本末卷九 一宣仁垂 簾、續通鑑卷 七九考異「兩 」上俱無
「一」 字。
   【七】 初旦 事溫公 「初」 原作 「而」 ,據閣本及 上引長編 紀事本末、 續通鑑改。
  【八】未及 白用「白 」原作「自」,據 閣本、活字本及上 引長編紀 事本末、續通鑑改 。
  【九】元豐 八年十二 月二十七 日「十二 月」三字 原脫,致 文字不通 ,按本條 哲宗元
豐八年 十二月丁 亥,即十 二月二十 七日,今 據補。
  【一○ 】今日以一人 之言指以 為是「一」原作「十」,按 本句與下 句「明日以一 人之言
指以為 非」為對 文,茲據 閣本改。
  【 一一】先 帝凡再下 詔求直言 「直」字 原脫,據 閣本補。
  【 一二】大 抵皆拂時 政閣本「 拂」上有 「矯」字 。
  【一三】民安生 業「安生」原互倒,據 閣本及溫 國文正司 馬公文集 卷四九革 弊劄子
乙正。
  【 一四】河 西原作「 西河」, 據同上書 乙正。
  【一五 】研桑復出「研」原作「孔 」,據閣本、活字 本及史記 卷一二九 貨殖列傳 、漢書
卷九一 貨殖傳註 改。
  【一六】市駔駿「駿 」原作「駮」,據 閣本及溫 國文正司 馬公文集 卷四九革 弊劄子改 。
  【一七】縱寇延敵「縱」原作「繼」,據同上書 及長編紀 事本末卷 九四變新 法改。
  【 一八】養 馬「養」 原作「食 」,據同 上書改。
  【一九】 其已至千有 餘章上引 溫國文正 司馬公文 集及長編 紀事本末 「至」 下均有
「者」 字。
  【二○】何所復 疑原作「各言疾苦」 ,文義不通 ,據上引 溫國文正 司馬公文 集改。
  【二一】 雖頗加 裁損「加」 原作「知」,據 閣本及上 引溫國文 正司馬公 文集改。
  【 二二】則 望聖明斷 自睿斷「 斷自」, 閣本作「 發自」 。
  【 二三】相 激相鬧忠 肅集卷四 歲旱乞修 政事奏「 鬧」作「 鬥」 。
  【 二四】伏 望早賜聖 旨「聖旨 」原作「 審旨」, 據閣本、 活字本改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