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68

第十 九册

卷四 百六十 八 元祐六年 (辛未 , 1091)

起哲宗元祐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 一月乙酉 朔,太中 大夫、守尚書右僕 射兼中書 侍郎劉摯 為觀文殿 學士、知鄆州 。


麻制以 從摯所乞 為辭。

  工 部言:「營造應納 退材,當 官量長闊 徑厚,監 脩或主管 人就役兵 限五日送 受納


場務, 納訖,限 次日給鈔 ,仍具收 附物數申 監,掌簿 人吏限一 日勾銷。如違,各 論如
官文 書稽程律 ,至罪上 者,監脩 人降罰重 難差遣, 主管人降 一名,監 當或監脩 官屆
終不覺 察,三次 理為遺闕。」從之 。(新削 。 )

  戶 部言:「請廣南東 、西路應 用大棹船 興販私鹽 告捕獲, 雖杖以下 罪,不以 借賃


運致, 其船並沒 官,仍別 估價給賣。 」

  丁 亥,左朝 散郎、祠部郎中楊 康國為京 東路轉運 副使。左承議郎、祕閣 校理、知絳


州劉唐 老提點秦 鳳等路刑 獄【一】。(唐老 前與楊康 國、徐君 平俱罷言 職,今與 康國 俱
除監司 。當考。)左承議 郎、提點 秦鳳等路 刑獄游師 雄為祠部 員外郎。左朝請郎 河北轉
運副使 秦中為金 部員外郎 。

  戊 子,翰林 學士范百 祿言:「臣前月二 十九日奉 宣召面奉 聖諭,右 僕射劉摯 累乞


出,除 觀文殿學 士、知鄆州。已準 宣告白麻 ,至今七 日【二】,竊聞未 曾降出誥 命者。緣
臣初無 奏稟,今 則敢不盡 愚。臣竊 以自古聖 明之君, 進退大臣 ,未嘗不 厚之以禮 義廉
恥之分 ,以示人 主體貌之 所當然, 以全大臣 始終出處 之際。如此者無他 ,所以重 堂陛
之峻, 使國家等 威,朝廷 理勢,尊 重而不陵 也。朝廷 初以摯為 賢哲,以 為公忠, 以為
當為輔 弼,而授 之以位, 任之以政 矣。及乎 言者論其 操行改前 ,不克有 終,某事 足以
謂之過 ,而審其 不宜為輔 弼,則所 授之位, 所任之政 ,收還之 可也。如其所請而 罷出
之也, 賈誼所謂 :『故貴大臣 定其罪矣【三 】,猶未斥然 正以謼之 也,尚遷 就而為之 諱
也。』今明詔臣 以摯累乞 出而有是 命,臣當 是時,謹 奉德音, 更不復有 所奏稟者 , 此
也。既而聞給事 中封還麻 制,人人 籍籍,傳 道其言, 以為制詞 中不著其 過失,因 請留
之。臣以為陛下 始以為賢 而相之, 今聞其非 而罷之, 不欲累其 過者,足 以為賢者 諱也 ,
亦足以 為朝廷重 堂陛之峻 ,增崇高 不陵之勢 也,是進 退大臣之 洪範也。若必欲累 其過 ,
而使 四方聞之 ,則是用 相有失當 ,而朝廷 之體弗重 也,豈所 以重堂陛 之峻,而 增崇
高不 陵之勢也 哉?臣竊 議論其罪 者,則恨 不行竄殛 之罰,欲 其留者, 則恨不能 為攀
援之計 。恭惟明 詔,所處 曲盡至當 而無疑矣 。今或言 曰,如其 有過,則 不當除學 士,
是皆悠 悠之談, 不足以裨 國是而廣 上德也。宰相拜罷 ,繫朝廷 用否而已 ,豈以職 名與
大字為 輕重乎? 是乃禮命 之文,而 非所以寓 褎貶之實 也。伏望 聖慈深察 至當之體 ,固
執已行 之命,炳 如日月, 公如天地 ,質之典 故,無可 疑者。伏望斷自聖 意而行之 ,天
下幸甚 !」

  壬 辰,給事 中朱光庭 知亳州。初,劉摯 罷相,麻 制過門下 ,光庭封 還,言摯 忠義


自奮 ,力辨邪 正,有功 朝廷,擢 之大位, 一旦以疑 而罷,天 下不見其 過,言者 若指
臣為朋 黨,願被 斥逐不辭 。御史中 丞鄭雍言 光庭朋黨 ,乞正其 罪。殿中 侍御史楊 畏又
言摯多 朋黨,必 相救援, 一切勿聽。於是光 庭與摯相 繼俱罷。(鄭 雍舊傳云 :「宰相劉
摯用事 久,黨與 中暌,雍 因劾摯威 福自恣, 天下士爭 趨其門, 宜罷出以 收主柄。疏入
不報。」不知舊 傳所謂黨 與中暌者 ,指何等 人。當考。雍新傳 但云:「劾摯 威福自恣 , 宜
罷去, 以收主柄 。又疏王巖叟 等三十人 以為摯黨。」不知 雍所謂摯 黨三十人 者姓名, 已
附十月 十八日。舊傳乃無 此,新傳 蓋緣元祐 編類章疏 。)光庭 之封還麻 制也,呂 大防
嘗召光 庭諭旨, 光庭不至 ,故但以 本官出。(此據王 巖叟日錄 :「朱光 庭再知亳 州,
呂大防 以其召而 不至,又 不悅其封 還麻制, 故但以本 官出。簾中殊不怒 也。」當考。 孫
升行光 庭亳州制 詞云:「士之自信 特立,無 媿俯仰, 行己所志 。若夫居 官守職, 亦曰
奉法循 理而已。爾雖篤于 自信,然 制由中出 ,命布外 庭,輕行 舉駮,則 法所不與 ,召
之論議 ,則拒而 不至。持特立 獨行之志 ,忘奉法 循理之守 。宜還從橐, 出守舊邦 。體
我矜容 ,厲汝誠 節。」 )

  寶 文閣待制、知亳州 葉康直為 兵部侍郎。寶文閣 直學士、知揚 州謝景溫 知壽州。景


溫坐薦 前通判王 鞏,及明 其在官無 過,故責 之。(此據景 溫本傳。舊傳 云:「再 知揚州 ,
通判 王鞏與宰 相劉摯姻 家,朋附 蘇轍等為 姦邪,還 朝除知宿 州,人言 在揚嘗贓 濫,
罷之。鞏自訴, 得密州, 復以人言 而罷。景溫薦其有 政事材, 因明其在 揚無罪, 坐是
謫知壽 州。」今 從新本。 )

  詔 皇城使、嘉州防禦 使、管勾 麟府路軍 馬張若訥 ,皇城使 、太原府 路都監、知麟州


孫咸寧 ,皇城使 、象州防 禦使、知府州折克 行,所以 斥堠不明 ,及不豫 為清野之 備,
致西賊 如蹈無人 之境,恣 行劫掠。張若訥降 一官,充 鄜延路兵 馬鈐轄; 孫咸寧降 兩官
衝替; 折克行罰 金二十斤 。已而御 史中丞鄭 雍言:「麟路州界 及諸城堡 ,為賊殺 虜人
民孳畜 、燒毀田 舍不少, 若訥等責 輕,臣恐 邊臣觀望 ,愈增弛 慢。望推 原軍法, 明示
威信, 少謝一方 之民,以 為邊臣之 戒。」詔咸寧降監 當差遣, 若訥降充 鄜延路兵 馬 都
監, 克行降一 官。(九 月二十九 日,又明 年五月二 十五日, 又紹聖三 年正月二 十七
日。)

  詔 新曆以元 祐觀天曆 為名,命 工部侍郎 王欽臣撰 序。

  癸 巳,觀文 殿大學士 、右光祿 大夫、 知河南府韓 縝為武安 軍節度使 、知太原 府。


(政目 在十月初 八日。)觀文殿大 學士、太中大夫、知太 原府范純 仁知河南 府。(政目
同。閏 八月壬午 當考。)

  詔 免西京進 奉。(政 目九日事 ,附此。 )


  己 亥,吏部 言:「武 臣丁憂者 ,給假一 百日,並 不得離任 。即合給 假一百日 ,而
欲奔喪 或護喪前 去,於假 內可還者 ,聽,仍 理為在任 月日。」從之。(舊錄 特詳。今 從
新錄。 )

  庚 子,左朝 請郎、監察御史安 鼎知絳州 ,從其請 也。鼎劾蘇轍 不當,故 出。(七年


三月, 鼎責知高 郵軍,可 考云。)左奉 議郎、祕書丞 、集賢校理張 耒為國史 院檢討官 。
(二十 一日為大 著。)

  三 省、樞密院言 :「元祐六年 秋季入流 一百七十 人,六年 比五年少 四十六人。又將


前次科 場大禮奏 薦轉官、換授 人數,以 三年分為 十二季【四】,以 一季約一 百五十四 人
有奇, 并元祐六 年秋季入 流,共二 百七十八 人。除身亡、致仕 、勒停、丁憂、尋醫、侍養 、
分司假 滿、落籍 敘用、服 闕、尋醫 年滿比折 外,其入 流少一百 三十五人。 」

  秦 鳳路經略 司言:「乞應 沿邊事權 許從宜措 置,庶免 緩急拘礙 失事。」從之。其 陝


西、河 東逐路經 略司依此 。

  辛 丑,戶部 言:「諸 州見役投 名衙前, 所歷重難 合得支酬 見錢,願 留在官指 買場


務,除 見買撲人 依合接續 再買外, 餘並從投 狀依額錢 指買,願 三兩人同 狀承買亦 聽。
限滿, 先給衙前 。其經減 錢場務, 召入添錢 ,即限滿 給賣價高 者,如衙 前與百姓 價等 ,
亦先給 衙前。若已歷重難 錢不及額 數,但及 七分,亦 許指買。所少額錢 ,分四季 納,
令家人 勾當,不 妨本身差 遣。如願卻交 賣與人者 ,不以錢 數多少, 許衙前收 為饒潤。」
從之。

  中 大夫、守中書侍郎 傅堯俞卒。太皇太 后謂執政 曰:「堯 俞清直人。」又曰:「金 玉


人也, 可惜不至 宰相。」對曰 :「堯俞自仁 宗時至今 ,始終一 節,有德 望,真可 為朝 廷
惜。」上輟 朝臨奠, 贈右銀青 光祿大夫 ,諡獻簡。司馬光 嘗謂邵雍 曰:「清、直、勇三 德,
人所難 兼,吾於 欽之畏焉。」雍曰 :「欽之清而 不燿,直 而不激, 勇而溫, 尤為難矣。 」
時以雍 之言為然 。(舊傳 云:「堯 俞在位二 年,專以 朋姦為安 身計。」新傳削去 。 )

  壬 寅,左朝 請郎、祕閣校理、守起 居舍人陳 軒,左承 議郎、集賢校理、守起 居郎孔


武仲, 並為中書 舍人。左朝議 大夫、集賢殿 脩撰范子 奇為權戶 部侍郎。(八 年二月八 日,
仍以集 賢殿知慶。)左朝 散大夫、集賢 殿脩撰黃 廉為給事 中。(五年九 月十八日 為陝西
都漕, 今召入, 七年正月 就職。)左朝請大 夫、權戶部侍 郎馬默為 寶文閣待 制、知蔡州 。
(政目 云:「默知徐 州【五】。二十四日, 孔武仲繳 默詞。」與實錄不 同。當考。)龍圖 閣
待制、江淮 荊浙等路 發運使錢 勰為工部 侍郎。工部侍 郎王欽臣 為給事中 。(二十四日 孔
武仲駮 奏可并此 。)左朝奉郎 、直龍圖閣、權管 勾西京留 守司御史 臺文及為 集賢殿脩 撰、
知河陽。左朝奉大夫、 成都府路轉 運副使呂 陶為左司 郎中。朝散大 夫、集賢 殿脩撰、知
徐州楊 汲為江淮 荊浙等路 發運使。

  左 朝請大夫 、右司郎 中穆衍權 陝西路轉 運使。初,西人自 絕歲賜, 沈然不知 其謀 ,


諸路嚴 戒備禦, 并勅乘隙 淺攻,為 困賊計。久之,寂 無所聞。王巖叟議 遣使,同 列皆
云未須 遣。巖叟 密告呂大 防曰:「今日之事 不可忽, 不知諸路 所以備禦 者果如何 ,朝
廷必皆 知其實。大敵在前 而豫遣一 使,非過 舉也。」大防以為 然。及於 簾前開陳 ,巖 叟
和之。議遂 定。初欲專遣 兩使,分 五路。衍既有 是除,乃 議即令銜 命往涇原 、秦鳳、熙河 ,
又就遣 轉運判官 張景元使 鄜延、環慶,按實 以聞。凡事干經略 司者與經 略使有己 見必
欲面陳 ,亦聽候 衍回入奏 。尋詔衍 不候搬家 接人先發 ,又賜以 金紫服。(此據王 巖叟
日錄, 因穆衍謝 , 令起發 。乃二十六日 事,今并 書。 賜金紫, 據政目乃 十二月二 日
事,亦 并書。)

  置 六曹準備 差遣官。 (政目十 八日事。 當考。)

  癸 卯,刑部 言:「配 沙門島人 ,強盜親 下手或已 殺人放火 ,計贓及 五十貫, 因而


強姦、親毆 人折傷、兩犯 至死,或 累贓滿三 百貫、贓二百貫以 上,謀殺 人造意或 加功而
致死, 十惡本罪 至死,造 蓄蟲毒藥 已殺人, 不移配。強盜徒伴 殺人,元 不同謀, 贓滿
二百貫 ,遇赦移 配廣南, 溢額者, 即配遠惡 處牢城。餘犯遇赦 ,移配荊 湖南北、福建
路州軍 ,溢額者 ,即配廣 南牢城。沙門 島人遇赦 不該移配 、并遇赦不還 而年六十 以上、
在島五 年,移配 廣南牢城 ;在島十 年,依餘 犯格移配 。篤疾或 年及七十 、在島三 年以
上,移 配近鄉州 軍牢城; 犯狀應移 而老疾者 同。其永不放 還者,各 加二年移 配。」從 之。
(新本 亦有,卻 可無。)

  乙 巳,吏部 侍郎韓川 為禮部侍 郎。禮部 侍郎彭汝 礪為吏部 侍郎。(汝礪以九 月三


日自刑 部改禮侍 ,其月十 八日,范 祖禹又為 禮侍,與 汝礪並立 。及是汝 礪改吏侍 ,韓
川又為 禮侍,與 祖禹仍並 立。明年 六月十二 日川乃出 守。政目 汝礪吏侍 在明年十 一月
六日。)左 奉議郎、祕書 丞、集賢校理 、國史院檢討 張耒為著 作郎。(六月 十六日, 自小
著改祕 丞。八年 五月十六 日,黃慶 基云。)

  戊 申,朝奉 郎、國子 祭酒豐稷 兼侍講。

  權 給事中孔 武仲言:「王欽臣 除給事中 ,按欽臣 天資淺薄 ,溺於榮 利,彊忌 好勝 ,


反覆任 情。給事中乃 東臺獻替 之職,欽 臣豈可居 此?」詔寢前命。(欽 臣十八日 以工部
除給事 。政目十八日 馬默知徐 州,二十 四日孔武 仲繳馬默 詞,實錄 俱不載。附見 當考。)

  刑 部言:「外州軍人 逃亡於京 畿首獲者 ,流以下 罪,具錄 所招罪款 ,檢坐條 格,


枷錮 送住營或 見差出處 ,委本處 收管依法 施行;若 無別犯, 字號分明 ,或逃亡 罪無
憑照, 並牒送元 逃處勘斷 ;畿縣住 營外軍, 杖以下各 準此。即應牒送人 入京城門 內,
其捕 獲者,有 作賊鐶子 ,并元是 配軍,及 餘犯流以 下,並先 從不應為 輕重決訖 ,牒
送畿縣 ;減二等 本罪,徒 以下,仍 不併計。已上未至 本所逃走 ,於京城 內及畿縣 捕獲
者,於 元斷罪遞 加二等; 內畿縣罪 止杖一百 ,仍具條 牒報。」 從之。( 新削。 )

  己 酉,左朝 請郎、梓州路轉運 判官董敦 逸,左朝 請郎黃慶 基並為監 察御史。敦逸 ,


永豐人。(元符 三年四月 有傳。)慶基未詳 邑里。(呂公著掌 記云:「黃慶 基,袁州 通
判,王 荊公表弟 。荊公執 政時,深 欲引用, 以論議不 改,沈隱 至此。近時通判未 有能
逮此人 者【六】。」又云 「鴻臚丞 」,又云 「慶基人 多知之。」 )

  尚 書省言:「廣南西 路經略安 撫司奏, 南丹州捕 到強劫山 猺賊潘美 、袁棖等 ,願


依格請 賞。乞依 上祖莫彥 殊例,降 敕告,賜 紫金魚袋 付刺史莫 世忍。」 詔可 。
  環 慶路都監 張存、第二將 張誠、第三將 折可適等 統兵出界 ,攻討韋 州辣韋疆 、安
州川霄 、柏州及 延州祖逋 領不經掌 等處賊眾 ,獲首級 千一百四 十八,生 擒二人。(此
據章楶 奏議增入 ,其出界 以十一月 二十五日 也。)

  辛 亥,詔曰 :「朕獲 承至尊休 德,託於 王公之上 ,蒙成慈 訓,海內 晏安。恭惟太


皇太后 有聖德之 徽懿,居 天下之崇 高,保佑 朕躬,功 及宗社, 人神俱歸 ,天地並 泰。
稽歲甲 還相之次 ,當慶符 本始之辰 ,仰贊壽 祺,用致 誠祝。昔在神考, 有奉光獻 之禮 ,
嘗以此 懇請再三 ,興言傷 財,面誡 悉罷。永惟大德何 報,方求 尊安之稱 ,此而不 圖,
將何 以示孝欽 於萬方, 而達至感 於神明乎 ?其以元 祐七年太 皇太后本 命歲旦日 ,齋
在京及 天下州軍 在城僧尼 道士女冠 一日,內 在京于中 太一、上清儲祥、集禧、建隆、醴
泉、萬壽等六處 宮觀,大 相國寺十 禪院,自 正旦日, 各用僧道 開建道場 七晝夜, 宮觀
罷散日 ,設醮一 坐。在京 外州軍自 正旦日辦 食設獄三 日,并支 係省錢。嘉與臣民 共增
吉禱, 庶幾中外 均被餘禧。」先是 ,太皇太 后諭執政 曰:「今日同 皇帝聽政 ,不可比 光
獻,兼 恐費國用。」呂大 防曰:「所費 亦不多。」太皇太 后曰:「亦勿 如此言。」韓忠彥 曰:
「陛下謙抑 過甚。」王巖叟曰 :「此乃皇帝 一善事, 不須過有 退託。」遂降此詔 。詔辭, 學
士梁燾 所撰也。燾奏:「臣伏以今 月二十三 日學士院 準中書省 送到御批 指揮,以 來年
係太皇 太后本命 歲,依典 故降詔施 行事。恭惟皇帝陛 下,仁明 天縱,聖 孝早成, 愛敬
之心, 懇至如此 。詔書一 下,四海 風傳,必 使遠近之 人,歡欣 戴仰,忠 臣孝子, 益知
感勵。此誠 明主甚盛 之舉也。臣欲 望聖慈親 持詔書, 面陳於太 皇太后, 然後付外。區區
愚忠, 願效小補。惟陛下 采察,幸 甚!」燾始撰詔進 入,上批 令於「保 佑」字上增一 二
句。太皇太 后曰:「為尊 者意。」今詔辭「有聖 德之徽懿 ,居天下 之崇高」,蓋 後所增也 。
(御集 載詔語, 云有增入 處,今附 此。御批 :「來年 係太皇太 后壬申本 命年,依 慈聖
光獻皇 后故事, 合豫降詔 ,修設齋 會、道場、設獄之類。累奏 太皇太后 ,恭稟慈 旨,恐
費耗國 用,一切 悉罷。伏緣太皇太 后居天下 之尊,復 保佑朕躬 ,功及宗 社,大德 何報 ?
又況有 上年典故 ,宜依慈 聖光獻皇 后故事【七】,修 設施行。」學士院 撰詔曰:「朕 獲 承
至尊休 德,託於 王公之上 ,蒙成慈 訓,海內 晏然。恭惟太皇太 后保佑朕 躬,功及 宗社 ,
人神俱 歸,天地 並泰。稽歲甲還相 之次,當 慶符本始 之辰,申 贊壽祺, 用致誠祝 。昔
在神考 ,有奉光 獻之禮, 嘗以此懇 請再三【八】,興 言傷財, 面誡悉罷。永惟大 德何報 ,
方求 尊安之稱 ,此而不 圖,將何 以示孝欽 于萬方, 而達至感 於神明乎 ?其以元 祐七
年太皇 太后本命 歲內外合 行事件, 並依熙寧 九年正月 一日詔書 體例施行。」御批:「 所
進入詔 本,甚得 穩當,只 是於太皇 太后序下 ,「保佑 」字上似 少尊者之 意,如居 天下
之尊, 意度與添 入一二句 進入。」元祐六年 十一月二 十五日增 曰:「有聖德 之徽懿, 居
天下之 崇高。」 )

  戶 部言:「應兩戶以 上同狀承 買場務, 內有委實 無力,願 退免自召 人承續者 ,並


先詣 官自陳, 限十日取 問同買見 開沽人, 如願承併 ,限一月 依數別供 抵當,若 不願
或限滿 供通抵當 不足,許 退免人別 召人經官 承續。」 從之。( 新無,可 削。 )

  十 二月乙卯 朔,禮部 侍郎兼侍 講范祖禹 轉對,言 四事:

  其 一曰,伏 自祖宗肇 造區夏, 剗削藩鎮 ,分天下 為十八路 ,路置轉 運使副【九】、


提點 刑獄;有 州三百, 州置守, 皆得專達 於朝廷; 有縣一千 二百,縣 置令,皆 命于
天子。其始也, 收鄉長、鎮將之權 ,悉歸於 縣;收縣 之權,悉 歸于州; 收州之權 ,悉
歸于監 司;收監 司之權, 悉歸于朝 廷。監司 者,古州 牧、連帥 之職也; 郡守者, 古公
侯之國 也;縣令 者,古子 男附庸之 君也。自本朝之法 ,上下相 維,輕重 相制,民 自徒
以上, 吏自罰金 以上,皆 出于天子 。藩方守 臣統制列 城,付以 數千里之 地,十萬 之師 ,
單車之 使,尺紙 之詔,朝 召而夕至 ,則為匹 夫。是以 百三十餘 年,海內 晏然,不 惟祖
宗仁恩 德澤深結 於民,亦 由制置郡 縣最得其 道,前世 所未有也 。夫監司 付以一路 ,守
臣付 以一郡, 令付以一 縣,皆與 天子分土 而治者也 ,其可以 不擇人乎 ?人之情 ,能
者不 見異,而 不能者亦 見容,則 自中人以 下,幾何 而不惰? 是以議者 多言監司 職事
不舉。祖宗時有 考課之法 ,專考察 諸路監司 ,置簿於 中書,凡 有奏請及 功罪皆書 之,
參之 以眾言, 驗之以行 事,歲終 則較其優 劣,簡其 能者,亦 簡其不能 者而廢置 之,
舉天下 十八路監 司不過數 十人,欲 皆知之亦 無難矣。夫選天下 郡守,此 大臣之職 也,
古者天 子親之。國朝太宗 皇帝嘗語 宰相曰:「朕擇循 吏,俟選 及三百人 ,則天下 何憂
不理? 」審官院 上新所選 京朝官充 知州者二 十餘人御 前印紙歷 子,太宗 親書以賜 之,
其略曰 :「惠愛 臨民,奉 法除姦。」神宗嘗 謂執政曰 :「朕思 祖宗百戰 而得天下 ,今 以
一郡付 之庸人, 深可痛心。」今二 聖垂拱, 悉以政事 付之大臣 ,然則今 日擇郡守 , 乃
大臣之 職也。自京朝官以 上,功罪 美惡,無 若吏部知 之為詳【一○】。臣愚欲乞 先委 吏
部尚書 取當為知 州者,具 其功過、舉主,而 擇可任者 保明之, 以上三省 ,三省召 而審
察之。凡當召者 ,使之言 二事以上 ,如轉對 法,或前 任利害, 或朝廷得 失,若其 言可
底行, 及有功狀 ,與其舉 主多名人 ,則用無 疑矣。其不及者, 以次差之 。其否者 ,與
京府或 藩郡通判 。其罷癃不能 任職者與 宮觀。有罪者 自依舊法 降監當官 。既定其等,
然後 使御史臺 糾其不當 者,到官 則委監司 考其課, 每及一年 ,則以優 劣聞而行 黜陟
焉。如此雖 未盡善, 得人必多 矣。未有監司 、郡守得人, 而縣令可 以容貪虐 昏闇之人 也。
是故天 子任宰相 ,宰相察 監司而已 。監司察 郡守,郡 守察縣令 ,朝廷據 其所察而 行賞
罰,此 豈其難哉 !夫有考 課而無黜 陟,與不 考課同。今吏 部雖以上 、中、下為等,具 文
而已, 非有賞罰 ,使人勸 且沮也。臣伏望陛 下明諭大 臣,使謹 擇監司而 專考之, 使大
臣代陛 下擇郡守 ,其監司、郡守考 課必行賞 罰。使監司、郡守 專察縣令 ,庶使天 下官吏
漸多得 人,然後 可以言治 矣。

  其 二曰,臣 伏見近制 ,舉殿中 侍御史、監察御史 ,須通判 資序實歷 任一年以 上人


充。臣嘗受 詔與兩制 同舉,會 議終日, 無一資序 相當可充 選者,間 有一人應 格【一一】,
又眾論 未以為允 。緣資格 之設,本 以向者多 不拘資序 ,故立此 法,矯枉 過正。臣愚欲
乞參 酌前後條 制裁處, 其中應舉 監察御史 ,取第二 任知縣以 上,殿中 侍御史, 取初
任通判 以上,更 不限實歷 一年,其 寄祿官並 以奉議郎 以上。所貴易得應 格,亦經 久之
通法也 。其三曰 ,臣竊見 朝廷常患 將帥之才 ,難得其 人。仁宗 時每帥臣 闕,或自 禁近
除授, 試之藩閫 ,然後大 用。外任則都 轉運使、待制、雜學士 ,可用者 常數人, 未嘗言
乏才, 由朝廷養 之有素也 。將帥之 選,多出 于監司, 先自遠路 ,漸擢至 京東西、淮南 ,
其資望 最深,績 效尤著者 ,乃擢任 陝西、河東、河北 三路及成 都路,自 三路及成 都召
為三司 副使;其 未可輟者 ,或與理 副使資序 ,自副使 出為都轉 運使。夫自初為監 司至
三路及 三司副使 者【一二】,其人年勞 已深,資 歷已多, 緣邊山川、 道路、甲兵、錢穀,
皆所諳 知,故帥 臣有闕, 可備任使 ,中才之 人,亦能 勉強。自王安石用 資淺之人 為監
司,使 之推行新 法,是故 才與不才 兩皆廢壞 ,而資序 一切不用 。二聖臨 御以來, 又未
嘗以遠 近為之資 序,每邊 帥有闕, 則不知可 用者為誰 ,由朝廷 養之無素 也。臣愚 欲乞
復祖宗 之時用監 司之法, 邊臣有闕 ,于此選 授,則可 用之人必 多矣。今監司或初 除,
即與近 路及三路 ,自三路 卻遷之遠 地,則人 情已不樂 。在三路 者,或久 而不遷, 其才
能資望 ,又不足 備邊帥之 任,此所 以人才常 乏也。今若復祖宗 之法,其 提點刑獄 ,轉
運判 官,亦擇 才能者與 諸路更互 為之,使 往來出入 于三路者 常多,則 知邊事者 必眾
矣。

   其四曰, 臣聞自古 重法以止 盜者,莫 如五代之 漢高祖, 即位之年 ,患四方 盜賊


眾多, 敕盜賊無 問贓多少 ,皆抵死 ,仍分命 使者逐捕 。宰相蘇 逢吉草詔 意云:「應盜
賊其本 家并四鄰 同保,皆 全族處斬。」眾以 為盜猶不 可族,況 鄰保乎? 逢吉固爭 不 已,
但省去「全族」二字。由是鄆 州捕盜使 者張令柔 殺平陰縣 十七村民。其法可 謂重矣, 然
盜賊不 為衰止。至周太祖 時,竊盜 贓滿三匹 者猶棄市 。太祖皇 帝代虐以 寬,稍輕 盜法 ,
累聖仁 厚,遞加 減貸,故 竊盜遂無 死刑。然編敕所定 盜贓猶重 于律三倍 ,豈可更 增重
乎?臣 伏見熙寧 四年中書 檢正官奏 請開封府 東明、考城、長垣 等縣,京 西滑州, 淮南
宿州, 河北澶州 ,京東應 天府、濮齊徐濟單 兖鄆沂等 州、淮陽 軍,別立 盜賊重法 ,其
後又有 他州奏請 乞比東明 等處行重 法者。夫溥天之下 ,誰非吾 民,今獨 視此州縣 如夷
貊之人 。自行法 以來二十 餘年,不 聞盜賊衰 止,但聞 其愈多耳 。古者開 衣食之源 ,立
教化之 官,先之 以節儉, 示之以敦 朴,有邪 僻之民, 然後從之 以刑。豈有不治其 本,
專禁 其末?又 重法之地 ,皆舉知 縣必擇強 健之吏, 奉法除盜 ,視民如 讎,一切 以擊
斷為稱 職,此豈 平世所宜 為乎?臣 愚欲乞悉 除重法, 改重法地 分為舉知 縣地分。夫天
下縣令 不可不擇 ,獨此諸 縣已先舉 吏,則不 可廢,民 多姦猾, 尤須良吏 以治之。選吏
以養民 ,不命吏 以敵民也 。及今四 方人情少 安,改峻 法為平法 ,庶可變 惡俗為善 俗,
止用常 典,足以 禁姦。惟陛下無以 教化為不 急,無以 峻法為足 恃,則民 皆可使為 善矣 。

  戶 部請將畿 縣夏秋租 及房園酒 稅等課利 ,應催驅 比較事, 並專隸提 點司。從之。

  工 部言:「本部酬賞 格,小使 臣任滿緣 黃河洛口 物料場監 官,免短 差,陞三 季名


次。今看詳,向 著、退背 一等酬獎 ,顯見不 均,欲令 向著埽分 依法推賞 ,其退背 處止
免短使。」從之 。(新削 。 )

  太 子太保致 仕張方平 卒。上輟 視朝二日 ,成服苑 中,贈司 空。方平 戒其子孫 勿請


諡,尚 書右丞蘇 轍為請之 ,乃賜諡 文定(政 目:二日 賜韓嘉彥 弟,穆衍 金紫。衍賜已
附十一 月十八日 ,嘉彥當 考。)

  丁 巳,詔三 省、樞密院并 六曹、御史臺、開封府、大理寺人吏 ,並許依 舊法三年 一


試斷案 ,次第推 恩。

  右 正言姚勔 言:「伏 見禮部郎 中葉祖洽 貪鄙無狀 ,不持廉 節,昨自 淮南得替 入京 ,


沿路商 販,并多 置蘆箔寄 炭場官物 及寺院堆 垛貨賣。又與開寶 寺僧交往 ,錢物不 明。
借馬逾年,逐月以倉麥換白麪,及令梢工買木十條,還錢虧價,又買金銀銅器三
盜稅入 門,就京 販賣。」詔戶部尚 書劉奉世 體量寄箔 、借馬、換麥皆有 實。詔祖洽具 析 以
聞。( 明年二月 六日【一 三】,祖 洽知海州 。)

  右 宣德郎、權發遣兩 浙路提刑 馬城狀:「準吏部 牒,都省 批降指揮 ,勘會今 有身


在兩浙 ,父已垂 年,而其 子卻用指 射家便法 授廣南差 遣,係何 人?具職 位、姓名 申尚
書省。城今 契勘得係 右通直郎【一四】、新差權知連 州徐疇, 有父師民 ,任中散 大夫 致
仕,見 在本路蘇 州居住, 其徐疇已 于今年八 月內起離 前去連州 赴任。」詔徐疇令 吏 部
指揮罷 任侍養, 令進奏官 遍牒施行 。(編錄 冊十二月 三日聖旨 。)
  戊 午,遼國 遣使保靜 軍節度使 蕭倜,副 使中大夫 、守太常 少卿、史館修撰王 初,
來賀興 龍節。

  戶 、工部言 :「應官 員赴任, 川、廣、福建於半 年前,荊 湖南路于 一季前, 荊湖北


路、江南西 路于兩月 前,江東 、淮南、兩浙路于 一月前, 其不及千 里州軍於 入半月, 並
為見闕 ,全差合 破船數。應差船乘 載官員入 京,輒將 所附官物 妄作名目 ,於府界 諸縣
寄納 ,或併與 別船,并 雖無官物 ,已至汴 河下鎖, 不由在京 東排岸司 差撥,而 承受
別官司 差占回歸 者,各杖 一百。」 從之。( 新本削去 。 )

  刑 部言:「應自陳是 別宅所生 子,未嘗 同居,其 父已死, 無案籍及 證驗者, 不得


受理。」從之。 (新削。 )

  庚 申,左朝 奉郎、知兖州翟思 為國子司 業。夔州 路轉運判 官程之邵 為都大管 勾成


都府、 利州路茶 事。(八 年五月十 六日黃慶 基云云。 )

  丙 寅,左朝 散大夫、 守兵部侍 郎葉康直 卒。

  戊 辰,詔皇 太后親姪 女三人並 封郡君。

  戶 部言:「乞今 後應致仕 官有戰功 ,曾經轉 兩官以上 者,並許 支給全俸。」從之 。

  樞 密直學士 、朝請大 夫、知揚 州李承之 卒。

  是 夕,開封 府火,府 廨一空, 知府事李 之純僅以 身免。翼日,執政 於講筵奏 曰:


「火通夕, 傳報必驚 動。」上曰:「迫近原 廟,極可 懼。」執政退,相 與歎曰:「言 詞 雅
馴,殊 有裕陵之 風。」( 此據王巖 叟日錄。 )

  己 巳,詔今 後應歸明 人乞尋醫 、侍養、 致仕之類 ,令所在 具奏聽旨 。

   庚午,詔 禮賓副使 楊光震為 崇儀副使 ,右班殿 直楊光榮 為左班殿 直,三班 借職


韋光澤 為三班奉 職;以次 首領楊貴 昇等,並 從瀘南安 撫司奏請 補授借職 至巡遏將 。瀘
南沿邊 安撫使張 克明為嘉 州團練使 ,以生擒 賊功也。

   御史中丞 鄭雍言: 「雨雪愆 少,農事 不舉,伏 望申飭內 外,督促 刑獄,以 導和


氣。」詔:「在京委 刑部郎中 及御史一 員,開封 府界令提 點刑獄, 諸路州軍 令監司催 結
見禁罪 人,內干 照及事理 輕者,先 次斷訖以 聞。內府 界徒以下 罪人罪狀 明白不該 編配 ,
及申奏 公事或雖 小節不圓 ,不礙大 情,並許 決訖以聞。 」

  御 批:「十 一月二十 八日夜, 太史局等 處奏有客 星初出, 在參宿度 。參宿在 晉分 ,


今河東 是也。竊恐昨夏賊 打劫麟府 路,殺害 人民,擄 掠人口孳 蓄不少, 朝廷雖體 量賑
濟,亦 慮體量不 實,賑濟 未得仔細 ,及將來 本路糧食 別致闕乏 。三省、樞密院商 議合
如何施 行,此亦 應天之一 端也。如合有施行 ,即以尋 常意度行 遣,上件 星變事因 ,更
不行出。」是日,( 十二月十 六日。)三省、樞密院同進 呈,寢之。(此據 御集增入。 十
八日遣 劉忱體量 安撫,恐 此御集所 云「寢之 」誤也。 十二月末 梁燾云云 ,可考。 )
  詔 呂惠卿光 祿卿,分 司。權給事中 姚勔封還。罷之。(政 目十六日 書惠卿光 祿,分
司。二十二日書 姚勔繳惠 卿詞。實錄並無之。按惠卿 家傳亦不 載此,卻 云「六年十一 月,
許任便 居住」。今且因政 目附見十 六日,當 細考之。三年九月 ,自建寧 移宣州。八年 十
二月十 六日,復 中大夫、 崇福宮【 一五】。 )

  辛 未,御史 中丞鄭雍 言:「請 今後按察 官司元奏 不當,止 依法令刑 部具因依 取旨 ,


朝廷酌 其太甚者 懲責。」 從之 。

  壬 申,直龍 圖閣、知鳳翔 府謝麟權 知渭州。直龍 圖閣、太府卿 劉忱為麟 府路體量 安


撫。先是,三省 、樞密院 奏事,太 皇太后言 及開封火 密邇景靈 ,幸無風 ,李之純 幾不
免,已 令人問之 。呂大防因言 :「聞有客星 在昴、畢間, 臣等不敢 呼日官問 ,不知已 退
未?」太皇太后 曰:「未 退。」大防曰:「畢主敵兵 ,恐是今 有西事, 應見於天 。由此 觀
之,人 事不可不 謹。」蘇頌曰 :「畢主 趙地,恐 事在北界 ,亦不可 知。」太皇太 后曰 :
「已于 上清作道 場祈禳。」王巖叟曰:「天 道遠,不 可知變見 果為何事。 但朝廷每事 脩
省,天 道當順應。」太皇太后 曰:「天道安 敢忽,更 在執政大 臣同脩政 事。」大防曰 :
「全在脩政 ,臣等不 敢不用意。」初,河北 被寇,巖 叟累言須 遣使,庶 可以盡事 情, 韓
忠彥不 以為然, 大防唯唯 而已,餘 人皆無可 否。及庚午御 批出,忠 彥首曰:「須 遣使。」
明日聚 議,大防 寫元祐令 中溺水給 錢掩瘞等 三事,曰 :「昨日文字 ,行此可 矣。」巖 叟
不答, 徐曰:「須遣 使乃可。」應曰:「遣 使亦得。」巖叟曰 :「不如便議 定誰可使 ,明 日
進呈。」遂以劉 忱為請。巖叟 又言:「遣使 則可以示 朝廷恩意 ,盡邊上 事實。」從之。( 明
年五月 二十六日 ,孫咸寧 等責。)

  觀 文殿大學 士、太中大夫 、知河南府范 純仁言:「昨 以禦戎失 策,累章 待罪,蒙 恩


罷帥, 移知河南 府,竊恐 未厭公議 ,望再行 黜責。」詔范純仁 降中大夫 。初議落職, 嫌
太重 ,欲止降 官,又以 故事宰相 必帶諫議 大夫,官 制為太中 大夫,今 降中大夫 ,或
疑之。 既而以純 仁外任, 遂有此詔 。

  河 北東路提 刑司言:「請 今後應河 埽軍人犯 強竊盜、殺人、放火、劫囚,及 窩藏、


賊過致 資給、作腳指引、借助器杖 ,或聽漏 落緝捕機 謀之類, 合該刺配 者,並依 配遠
近刺配 諸州軍牢 城,如違 犯應配, 即依重役 法勒充本 指揮名下【一 六】
。」從之。( 新
無。政 目十八日 根究開封 府遺火, 今附見。 當考。)

  乙 亥,拂菻 國遣使入 貢。

  工 部言:「河北、京西、府界 三路今後 所買河埽 年計物料 ,所差官 止買及一 萬束,


許支給 食錢、驛 券。」從 之 。

  丙 子,戶部 侍郎韓宗 道為寶文 閣待制、權知 開封府。寶文 閣直學士、權開封 李之純


為兵部 侍郎。( 宗道知開 封,政目 在十八日 。)

  御 史中丞鄭 雍言:「伏見吏部 員多闕少 ,堂除遷 徙太數, 遲速不齊 ,非常行 之法 。


乞今後 吏部所差 知州【一 七】,通 判人,並 依舊以二 年半為任 ;六曹郎 官,除合 非次
遷進外 ,並實以 三年為任 。如以員 多闕少, 即乞量減 年月,或 以差除難 定,即令 少延
歲時, 每有闕員 ,隨才進 補,不必 遞遷。如任滿朝廷 考察顯有 才效,雖 不次褎擢 ,亦
足以風 勸在位。其堂 除知州及 監司,如 非朝廷須 合遷召, 並不以無 名除改。」詔應內 地
知州、 通判,除 堂除人外 ,並依元 祐元年十 月四日法 差注。

  戶 部言:「承買場務 ,界滿有 欠,已根 究承買人 自己財產 及保人抵 當納官外 ,尚


有欠數 ,承買人 委無可納 者,如無 情弊,縣 、州、監司次第保 明,除放 訖,申本 部。若
已除放 ,而場務 尚無人承 買者,即 權行停閉 ,別召人 承買。」 從之 。

  工 部言:「盜拆黃河 埽緷木岸 ,以持仗 竊盜論, 其退背處 減一等, 即徒以上 罪於


法不該 配者,亦 配鄰州。每獲一人 ,杖罪賞 錢十貫, 徒罪十五 貫,流罪 二十貫。巡防
軍人不 覺盜每次 ,使臣三 次,合杖 六十。」 從之 。

  戊 寅,樞密 院言:「昨自元豐 軍興以來 ,御前降 下陝西、河東處置 邊防機要 處分 ,


多是直 付邊臣親 自收掌, 竊慮後來 移替有失 照據。」詔諸帥臣 親收遵行 ,不得下 司 ,
每遇替 移,親相 交付。( 七年二月 八日,章 楶云云可 考。)

  己 卯,遼國 遣使寧昌 軍節度使 耶律迪, 泰州觀察 使蕭仲奇 、副使中 散大夫、守太


常少卿 、充乾文 閣待制高 端禮,東 上閤門使 、廣州防 禦使劉彥 國來賀正 旦。

  庚 辰,詔都 水使者吴 安持再任 。(三年 十一月十 八日初除 ,八年六 月二十八 日改


太僕。 )

  先 是,執政 奏事延和 ,語及立 后,太皇 太后曰:「又 選十餘家 ,皆不可。」呂大 防


曰:「若門 閥不可, 雖有容色 亦難取。」王巖叟曰:「須勳德 之家,乃 可以服天 下人 之
心。若太皇太后 家有其人 ,正協天 下望,不 須以小嫌 為辭。」太皇太后 曰:「何 由 知
此?」大防 曰:「外 間亦聞之。」太皇太后 曰:「只 為不堪, 高家亦安 有此福?」大防 請
召都知 、押班至閤子 中問,當 許之。少頃, 見馮宗道 、梁惟簡于內 東門,令 奏高公紀
女年命【一 八】,乞 降付。(據王 巖叟日錄 ,已上乃 十八日事。 )是日,( 二十六日。)
執政會 崇政殿門 ,宗道、惟簡來傳 聖意云:「本朝未 有一家二 后,嫌於 太盛,又 恐人
物不當 上意,卻 成難處。」既對, 大防具言 之,太皇 太后因云 :「不堪。」又密勘得 所 妨
甚重, 於是高氏 之門遂塞 。大防又 言:「諸 王家或有 人,聞蜀 國長主之 女前疾, 今已
無他。」太皇太 后曰:「未也。」又曰:「王詵不佳【一九】,要是長 主所出耳。」(此 據 王
巖叟日 錄,乃二 十六日事 。)

  辛 巳,鄜延 路經略使 范純粹奏 :「臣伏 睹朝廷委 諸路帥臣 時出輕兵 ,為淺攻 之計 。


近因環 慶、涇原、熙河各 曾出師, 西人具曉 此意。今探得 西界於諸 沿邊對境 百里之外 ,
各作頭 項,排布 人馬,東 西相屬。意欲每一 處漢兵入 討,即左 右頭項人 馬併合聚 集,
足以拒 戰。以地 里計較, 不過一兩 日之內, 彼所聚兵 必不下三 五萬,是 彼有以待 我也 。
臣竊 計漢兵入 討,一路 人馬,不 過一萬, 既入賊境 ,不下一 二百里, 彼主我客 ,眾
寡相遠 ,若不以 術分彼兵 勢,則漢 兵常少, 遇賊常多 ,恐非全 勝之道。竊緣漢兵 入討 ,
鄰路各 不相知, 聲跡相疏 ,有同秦 、越。彼能併兵拒 戰,而我 不能協力 破賊,則 倒置
乖方, 莫大於此 。臣願朝 廷密誡諸 路邊臣, 凡有所經 營,俟謀 議已定, 入討有日 ,即
令帥臣 先期手作 書簡,以 代文檄, 詳報左右 四鄰,( 謂如環慶 欲出,即 東報鄜延 、河
東,西 報涇原、秦鳳。)無次 鄰,即據 所報,( 謂如河東 欲出,即 報環慶。鄜延 欲出,
即東報 河東,西 報慶、渭。)告以 決入之日 。其被報路分 帥臣,須 管立便差 選兵將,
於所定 之日引至 塞上,大 作深入之 勢。(諸 路平日必 已探得自 己對境有 無賊馬人 戶次
第, 若亦有利 可乘,須 於所定日 進兵深入 ,如偶無 利可取, 或近界有 賊馬盤泊 ,不
可進向 ,亦須嚴 督兵將, 以其日出 塞,虛作 聲勢,不 用深入。)務在牽 留得對境 賊兵
不敢舍 此之彼, 所遇賊兵 ,無併力 拒戰之患 。則四鄰 之助,豈 小補也? 臣愚慮及 此,
伏乞聖 慈相度, 如何施行 ,即乞速 作朝廷之 意,下諸 路遵守。」(純粹 以十二月 二 十
七日奏 此。)

  翰 林學士梁 燾言:

  臣 過被聖恩 驅策,得 侍清光, 親聞德音 :「要使 靜而不擾 ,安無所 危,內惠 中國 ,


外綏四 方。」隆謙廣問, 未嘗不及 政事之得 失,臣同 天下慶幸 陛下聰明 ,可謂知 要已 。
如君臣 同德,共 行此道, 數年之間 ,必復見 仁宗至治 之時。比觀朝廷之 事,似未 副聖
明之本 意者,臣 甚惑之。豈大臣不 能將明德 美,究宣 睿澤,以 廣為宗社 長久安寧 之計
歟? 或者聖意 稍怠,姦 人伺隙, 得進邪說 以眩亂聰 明歟?臣 早蒙知遇 ,擢在言 路,
納忠補 報,難同 眾人,不 忍不為陛 下一言也 。願陛下 察臣之志 ,少加聽 焉。

  臣 聞論者曰 :「致天 下之治難 ,守天下 之治易。」臣獨曰 :「致之 為易,而 守之 為


難也。蓋自古人 主圖治之 初,莫不 急於求賢 ,渴於聞 諫,得一 善惟恐未 能行,見 一不
善惟恐 未能去【二○】,潛心于萬 事幽微之 無形,用 意于眾人 思慮之不 到,兢兢 業業 ,
不敢暇 豫,終至 於安樂而 無事。此天下之治 ,所以致 之為易也 。亦既治 矣,或放 其心 ,
氣日 益驕,志 日益怠, 謂賢者得 矣而忽于 求,謂善 言盡矣而 厭於聽, 謂事之微 者為
不足慮 ,謂患之 隱者為不 足防,姦 生而不察 ,禍萌而 不悟,故 終致于敗 亂而莫之 救。
此天下 之治,所 以守之為 難也。易曰:「君 子安而不 忘危,治 而不忘亂。」又既濟卦 之
象曰:「君 子以思患 而豫防之。」蓋安 有危之理 ,治有亂 之機,既 濟而猶思 禍患之潛 伏,
此皆聖 人戒懼于 治安無患 之時者也 。

   恭惟陛下 臨御,七 年于今, 進賢去佞 ,協天下 之公,興 利除害, 同百姓之 欲,


刑罰 清平,賦 斂均節, 姦宄已銷 ,兵革略 戢,歲物 豐穰,民 力寬暇, 可謂有治 之漸
矣。守而勿失, 治道可成 ,正是兩 宮持守至 難之際也 。恭惟皇 帝陛下, 進學不倦 ,臨
政不忽 ,無宮室 之好,無 聲樂之玩 ,無佛老 之惑,無 用武之蔽 。所以守 之者有道 矣。
恭惟 太皇太后 陛下,仁 敬明謹, 濟以大公 ,判別讒 邪,裁抑 僥倖,聽 斷之間, 事明
理盡, 照臨之下 ,物無遁 情,此堯 舜之用心 也。而臣 之區區尚 以為憂者 ,竊恐陛 下以
未成 之治為大 治,以小 康之俗為 可久,包 桑之慮日 懈于心, 朽索之畏 不及于前 ,蓋
積累而 成者為至 難,怠忽 而敗之者 為至易, 臣區區之 忠,蓋已 面陳。伏望陛下不 以臣
言為愚 ,謹思而 審行之。臣屢 蒙聖恩, 降旨開納 ,臣未敢 以為喜。尚書 曰:「知 之非艱 ,
行之惟 艱。」又曰:「戒 哉!儆戒 無虞。」願陛 下必行可 聽之言, 儆戒無虞 之事,延 洪
無疆之 休。天下 幸甚!貼 黃:「竊 以政事之 本在於用 人,朝廷 人材純一 ,則政事 自然
安靜。但君子在 內,小人 在外,即 是泰道。如君子小 人混而為 一,則泰 道何緣得 成?
君子 小人不可 並用,猶 冰炭之不 可同器, 一長一消 ,自然之 理也,此 在人君常 用意
於進君 子、退小人, 則治道可 成而天下 受泰矣。伏望 聖明留意 于此。小人而無材 者雖未
足畏, 然亦不可 用也。小人之性, 善于嫉善 良,為朋 邪,是不 材者使之 得路,必 又將
引用小 人之有材 者以濟其 姦,終為 國家之害 。此其不 可用也決 矣。其理 甚明,願 陛下
察之! 人材純一 ,則政事 安靜而朝 廷無事, 陛下可以 無憂無為 矣。人材 雜糅,則 政事
紛亂 ,而朝廷 多事,陛 下可得不 慮不勞乎 ?必使邪 正判白而 人材純一 ,則中外 安靜 ,
朝廷清 明矣。此治道之要 也。竊以臣之 為道,在 於盡忠,『忠』之為字,謂 中心一則 為
忠也, 中心二則 為『患』矣。夫臣下有 愛君憂國 ,與上同 德同心, 而能奮然 當怨排難 ,
無慮身 顧家之憂 者,可謂 中心一矣 。陛下察 其有是心 焉,豈不 為忠也, 可疏之乎 ?臣
下有 外示愛君 憂國,而 其中不與 上同德同 心,不肯 當怨排難 ,但務收 恩買譽, 切切
於營私 者,乃中 心二也。陛下察其 有是心焉 ,豈不為 患也,可 親之乎? 此用人之 要也 ,
伏望深 留宸念! 」

  燾 又言:

  臣 聞人主之 德,莫大 於知人; 朝廷之政 ,無先於 急賢。德以聰明為 高,而政 以忠


厚為本 。夫能判 別邪正, 斷之不疑 ,使竭忠 者皆盡節 ,懷邪者 不可亂正 ,斯可謂 之聰
明矣。用得其人 ,則法度 齊,君子 親近,小 人疏斥, 恩澤下於 百姓,歡 欣達於四 海,
斯可謂 之忠厚矣 。恭惟太 皇太后陛 下,至公 至正,明 而有斷。皇帝陛下 ,仁孝莊 敬,
靜淵 疏通,閱 天下之事 日益多, 進天下之 材日益廣 ,講求祖 宗治體日 益熟,察 見中
外人情 日益詳。然而聰明 或有所遺 ,而忠厚 未至于成 者,臣竊 疑之,或 者聖心未 加意
于執要 乎?今日 為政之要 ,在於辨 邪正之實 也。唐李 德裕有言 曰:「邪 正相攻, 上惑
主聽。正人呼邪 人固為邪 矣,邪人 亦呼正人 為邪,人 主何以辨 之?」臣故曰在辨 其實
也。元祐之初, 至於三四 年間,正 人為陛下 論邪正蓋 已多矣, 陛下辨邪 正亦已明 矣,
陛下能 守之以定 ,而巧言 不能移, 則姦謀自 破矣。姦謀不行, 則邪人自 消,邪人 既消 ,
則正人 之道行而 政事不臻 於忠厚者 ,未之聞 也。此獨 在聖功之 自強爾!

  李 德裕嘗為 唐武宗言 曰:「舜有大 功二十, 去四凶, 用十六相 ,不必在 武功也。」


武宗甚 悅。武宗 能欣納德 裕之忠言 ,信是聰 明之主矣 。陛下大 度謙虛, 恐未欲遽 就舜
之大功 ,顧武宗 之欣納忠 言,誠不 難及也。臣願為陛 下陳辨實 之略焉。所謂正人 之實
者, 能推公其 心,以愛 君憂國為 計,不附 下,不罔 上,樂進 善類,愛 惜生靈, 臨大
節而 忘其身, 事兩宮而 一其志, 為陛下常 求長久安 寧之計, 近思自左 右宮庭之 間,
遠慮 至於夷夏 海隅之際 ,皆欲得 其歡康無 事,上下 一意,共 為安靜, 其功如此 者,
是正人 也。此類 進則聰明 開廣,內 外大安, 豈不為國 家忠厚之 福耶?此 類去則無 政矣 ,
不可不 辨也。所謂邪之實 者,緩公 急私,復 仇報怨, 外陽為忠 直,內陰 懷姦曲, 其言
似忠 而其實欺 罔也,其 氣似敗而 其實凶險 也,自謂 介特而其 實朋黨也 ,自謂純 一而
其實二 三其德也 。貪祿競 進,猜忍 傾奪,專 以傷害善 良為謀, 而又附託 權要,出 死力
為之 鷹犬,不 憚不恥以 肆其毒, 不恤國之 憂危,務 伸其志, 不懼上之 悔患,務 行其
言,其 為傾搖多 端如此者 ,是邪人 也。此類 進則聰明 眩惑,內 外大恐, 豈不為國 家忠
厚之患 耶?此類 去則無憂 矣,不可 不辨也。今聽其言 而求其用 心之微, 觀其行而 考其
處己之 端,其向 背之異, 有無之殊 ,雖未能 盡究,而 亦可以槩 見矣。陛下既辨其 為邪 ,
即當速 去之,如 未能即去 之耶,多 用正人, 正人既用 ,則邪人 知難而或 自退。或行險
以攻 正人,因 其攻正人 而去之, 以示大公 ,因其引 退而去之 ,以示大 恩,二者 隨其
動而處 之,不煩 埽除之力 矣。

  李 德裕又嘗 為武宗言 之曰:「陛下 辨邪正, 專委任, 守之以定 ,則朝廷 必理。」此


真宰相 之言也。蓋主意不 能定,則 姦邪得以 乘隙而進 ,惑亂聰 明也。一移其意, 則憂
患從 而起,尚 何致理之 望乎?聖 心從來知 其為正人 者,固不 多也,惟 願記其盡 心宣
力,始 終保全, 勿使小人 搖動也。如其離間 毀敗誣陷 之言者, 此是搖動 之計也。願陛
下自 信素知之 心,而守 之以定, 深辨姦詐 之說,而 斷之以不 疑,斥其 邪人以安 正人 ,
正人知 所依歸, 恃以無恐 ,得以奮 忠竭節, 畢身圖報 ,則朝廷 之理,不 難致也。臣不
勝惓惓 納忠之至 !貼黃:「臣向在 言路,得 侍清光, 伏見陛下 照物必盡 其情偽, 而量
有包容 ;論政深 達其義理 ,而語有 次序。雖古之英主 ,不能過 也。臣等 累曾奏聞 ,以
謂邪正 不可並用 ,陛下深 以為是, 知邪正之 必相攻也 ,今並用 矣。臣等 又謂邪人 在外 ,
正人在 內則可治 ,陛下亦 以為是, 知邪人在 內則害政 也,今邪 人在內矣 。臣等又 謂使
邪人 少正人多 則可治, 陛下亦以 為是,知 邪人之多 ,則交相 朋比,損 正人之道 也,
今邪人 多矣。以在內眾多 之邪人, 與寡少之 正人並用 ,勢自不 敵,豈能 久安而終 無憂
悔乎? 奈何與日 前之聖意 不同耶? 必有姦人 移惑聖意 也。如不 悟,則姦 邪乘隙數 數進
計,終 至于成其 禍,此聖 明所宜早 辨,勿為 清衷他日 之憂悔也。 」

  又 云:「伏 見聖意欲 得臣下之 心純一, 而憂其二 三之紛紛 未定也。臣謂欲齊 羣臣


之二三 者,莫若 言路用純 一之臣也 。願陛下 用素所知 之正人, 嘗在言職 ,風采凜 凜,
為中外 所敬憚者 ,處以言 官之長。其心一忠 于兩宮, 其言大公 于朝廷, 使四方仰 之,
國勢增 重,姦邪 小人望風 自然消退 ,大臣小 臣肅然守 正,莫不 純一,無 煩聖慮矣 。惟
陛下 早定聖意 ,斷在必 行,庶可 救今日之 弊,無出 於此,伏 望深留宸 念,為宗 社之
福。 」

  又 云:「陛 下自御政 以來,選 用可信之 臣,能以 忠孝報陛 下之恩者 ,今在朝 廷不


過數人 ;羣小怨 嫌,陰結 為朋,力 謀排陷者 ,不一人 也。其心 欲盡去此 數人,則 姦謀
可行, 大姦有復 來之望。此數人者 ,方以時 事難守為 憂,孤立 難安為懼 ,若非陛 下知
其忘 身忘家, 當怨去姦 ,有愛君 憂國之心 ,力賜主 張,則豈 能安全至 于今日也 ?在
于今日 之勢,尤 為難立, 仰賴聖造 終始主張 也。此數 人者亦未 足深惜, 但恐小人 復興 ,
攻擊 轉多,萬 一如此, 則為太皇 太后陛下 即日之悔 ,為皇帝 陛下他日 之憂,此 可為
大懼也 。願聖明 凝神深慮 ,以杜其 漸,待其 事起而後 處,則必 勢強橫難 制,縱終 能制
之,憂 勞亦已深 矣。今朝 廷正人少 ,邪人多 ,誠意不 一,公道 虧損。聖意欲削朋 黨,
而朋黨 愈結;聖 意欲絕私 邪,而私 邪愈行。此所以政 事紛紛, 未得安靜 也。伏望 聖慈
每當進 擬人材之 際,丁寧 審問,謹 重開(案 此處原本 闕文。)可使私邪 漸少,朋 黨自
衰,朝 廷日有安 靜之望, 聖政日有 清明之益 ,此道既 行,可以 緩憂矣。小人姦言 ,最
是難 辨,蓋其 巧美似忠 ,害善似 直,狠愎 似敢,誣 罔似公, 人主聽之 一誤,則 德業
俱損, 若不早辨 ,則終致 憂患。故聖人曰:「惡利口 之覆邦家 者。』自古人 君以為誡 ,
此聖明 不可不察 也。 」

  又 云:「有向來 姦黨已用 之人,今 復在要路 者。又有姦黨 後進之人 ,今在言 路者。


又有 小人之奔 競僥倖者 ,雖素非 姦黨,而 今日屈意 求助,以 濟其謀, 為自進之 計,
陰相交 通,以白 為黑,以 是為非, 以無為有 。有專欲 惑亂聰明 ,離間君 臣,傾害 忠良 。
此不可 不察也。其心亦甚 易見,陛 下從來以 為正人而 有時望者 ,小人必 欲陷害也 ,姦
黨漸漸 復用,在 朝眾人皆 知,無一 人為陛下 言之也。此是忠耶 ,不忠耶 ?公耶, 私耶 ?
曲耶, 直耶?且 以此一事 驗之,甚 易辨也。陛下既辨 之,亦須 早為處分 疏理,如 此則
政事漸 復清明, 可以上悅 天心,而 還譴集祜 矣。 」

  又 云:「言 路必擇守 正純一之 君子,則 心公而言 直,判別 是非,有 補聰明。若誤


用邪人 ,心私言 曲,惑亂 聖聰,唯 欲自濟其 姦謀。此不可 不察也。」(燾行 狀云:七 年,
有司奏 客星見, 燾論之。其略曰:「客星初 變,久未 退伏,上 軫聖慈, 至誠寅畏 ,側
席脩省 。譴告之 來,必主 于事,事 之所起, 必自於人 。今姦邪 尚多,正 人至少, 主聽
未專, 恐其占不 特兵饑疾 疫之間而 已。人主 之德,莫 大於知人 ;朝廷之 政,莫先 于急
賢。」云云。按燾論 知人急賢 ,即此奏 也,但奏 稿乃無客 星見等語 耳。又按御集 ,十 二
月十六 日三省、樞密院進 呈十一月 二十八日 賑濟御札 ,有十一 月二十八 日太史奏 客星
云云。燾奏所稱 客星,必 緣此也。今并前一 奏論奏「聖意稍怠 ,姦人伺 隙得進邪 說」并
附六年 十二月末。奏稱:「陛下臨 御七年。」蓋自元豐八 年至元祐 六年實七 年,若元 祐
七年, 則不得云 七年,行 狀附之七 年,誤矣 。六年十 一月一日 劉摯罷相 ,二十八 日太
史奏客 星云云, 燾兩奏決 在六年冬 ,所稱「邪正並用 ,邪人多 ,邪人在 內,與前 日聖
意不同」,必緣 摯為楊畏 等所攻故 也。又稱「言 路當用純 一之臣」,其 指楊畏等 決然無
疑。更須詳考之 。十一月 二十八日 夜,太史 所奏客星 出參,舊 錄亦于十 一月末書 客星
出參, 掩廁星。明年正月 末又書客 星隨天運 行,入濁 不見,至 三月辛亥 ,奎宿間 消伏 。
新錄並 因之。今兩朝天文 志云:「元祐六年 十一月辛 亥二十八 日,客星 出參宿度 中,
犯掩廁 星,主有 暴兵米貴 ,晉分兵 災。壬子 二十九日 ,犯九斿 星。十二 月癸酉十 九日 ,
行入奎 星內,主 邊兵動。 至七年三 月辛亥乃 沒。)

  是 歲,宗室 賜名換官 者五十四 人。天下 上戶部, 主戶千二 百四十二 萬七千一 百一


十一, 丁二千八 百七十五 萬四百五 十五。客戶六百二 十二萬七 千九百八 十二,丁 一千
二百七 十四萬一 千八百五 十六。斷 大辟四千 八百一人 。

注 釋
  【 一】知絳 州劉唐老 提點秦鳳 等路刑獄 「刑獄」 原作「提 刑」,據 閣本改。
  【 二】至今 七日「今 」下原衍 「月」字 ,據閣本 刪。
  【三】故貴 大臣定其 罪矣按: 嚴可均輯 全上古三 代秦漢三 國六朝文 賈誼上疏 陳政
事「定 」下有「 有」字, 疑是。
  【 四】以三 年分為十 二季「以 」原作「 比」,據 宋會要選 舉二四之 一三改。
  【五】默知 徐州「知」字原脫 ,據閣本 及本書本 卷戊申條 注文、宋史卷 三四四馬 默
傳補。
  【 六】近時 通判未有 能逮此人 者「通」 原作「運 」,據上 文改。
  【 七】慈聖 光獻皇后 故事「慈 聖」二字 原倒,據 閣本乙正 。
  【 八】嘗以 此懇請再 三「此」 上原衍「 前」字, 據正文刪 。
  【九】路置 轉運使副「使 副」二字 原倒,據 范太史集 卷二二轉 對條上四 事狀乙正。
  【 一○】無 若吏部知 之為詳「 若」原作 「差」, 據同上書 改。
  【 一一】間 有一人應 格「間」 原作「聞 」,據閣 本及同上 書改。
  【 一二】夫 自初為監 司至三路 及三司副 使者「司 」原作「 路」,據 同上書改 。
  【一三 】二月六日原 作「六月二日 」,據閣本及 本書卷四 七○元祐 七年二月 己未條、
宋會要 職官六七 之六乙正 。
  【 一四】城 今契勘得 係右通直 郎「今」 原作「令 」,據文 義改。
  【 一五】崇 福宮「宮 」原作「 官」,據 皇宋十朝 綱要卷一 三改。
  【 一六】即 依重役法 勒充本指 揮名下「 法」字原 脫,據閣 本補。
  【一七 】今後吏部所 差知州「後」原作「從 」,據閣本、活字 本及宋會 要選舉二 三之五
改。
  【 一八】令 奏高公紀 女年命「 令」原作 「合」, 據閣本改 。
  【 一九】王 詵不佳「 佳」原作 「住」, 據閣本改 。
  【二○】見一不 善惟恐未 能去「一」字原脫 ,據國朝 諸臣奏議 卷二○梁 燾上哲宗 論
守治至 難補。
 

卷四 百六十 九 元祐七年 (壬申 , 1992)

起哲宗元祐七年正月盡其月

  春 正月甲申 朔,樞密 院言:「永州蠻猺 因乏食, 出沒剽劫 ,除已賑 濟外,欲 詔安


撫、鈐轄司募勇 敢、效用人及 曉諭猺眾 能自相捕 ,依格給 賞。應合添使 臣處,選 有才略
三兩員 ,量帶兵 甲,於要 害處掩殺 ,毋得妄 誅。」從 之 。

  乙 酉,樞密 院言:「遼使 耶律迪病 且殆。緣通好 已來,未 有故事, 今用章頻 、王咸


宜奉 使卒於契 丹,北人 津送體例 比類,預 立畫一, 送館伴所 密掌之, 如迪死, 即施
行。」從之。迪尋死 於滑州, 送伴使校 書郎呂希 績等以聞 ,詔賜下 饗器幣、賻贈 等, 就
差知通 利軍趙齊 賢假中大 夫充監護 使,詔遣 內供奉官 王遘馳驛 治喪事【一】,特 賜迪
黃金百 兩,水銀 、龍腦以殮。 (正 月八日, 范祖禹乞 不遷開封 府奏議可 增入。仍考從
違。)

  辛 卯,禮部 侍郎范祖 禹言:「準尚書省 批送工部 狀,乞遷 開封府於 舊南省, 令禮 、


工部與 將作監同 勘當者。臣竊以開 封府自太 祖皇帝開 國建置於 此【二】,太宗、真宗,
皆嘗尹 京,潛龍 故跡,至 今存焉。昨因廨舍 遺火,逼 近原廟, 遂有遷改 之議。若以火
而遷 ,則廟之 東北,皆 有民居, 比之開封 ,尤更不 遠,火何 可防?又 舊南省已 為試
院, 今欲以開 封府為試 院,豈可 不嚴火禁 乎?若以 開封敲朴 之地不可 近原廟, 則景
靈宮在 祖宗時已 有列聖神 御,比之 今日,輕 重亦均。若以狹隘 而遷,則 祖宗以來 ,官
吏所容 ,亦足以 治事。且開封非貯 火之所, 但長吏與 僚屬住家 於其中爾 !比之民 居,
孰為難 防?當申 嚴火禁, 或築牆以 為隔限, 亦可以備 患矣。今乃欲改已 成之試院 為府 ,
廢百三 十餘年之 府為試院 ,此兩大 役營造不 小。夫土 木之功, 使匠人度 之,無不 言費
省而易 了,及其 作之,便 見費大。臣恐勞苦 人力,虛 費國用, 無大利害 ,不必遷 也。
今若因 舊興葺, 稍徙近南 ,比之兩 處營造, 工費猶小 。凡官舍 數遷改, 則民心亦 不定 ,
不若因 其故便。昔魯 人為長府 ,閔子騫 曰:『仍舊貫 ,如之何 ,何必改 作?』孔子稱 之。
蓋為國 者姑務省 事,不欲 多變革也 。伏望聖 慈更賜詳 擇。」( 其從違當 考。 )

  甲 午,朝獻 景靈宮。

  正 字宋匪躬 為祕閣校 理。

  乙 未,詔尚 書左丞蘇 頌撰皇后 冊文并書 。

  丙 申,詔: 「宗 室袒免親 參選,常 許不拘名 次路分, 陳乞指名 差遣一次 【三 】,


並替任 滿闕。初任並與監 當,須職 事幹集, 操守修飭 ,有監司 或長官同 罪保明【四】,
與親民 。內選人 與錄事參 軍,即別 有縣令舉 主二員, 內一員職 司,仍通 注縣令。其無
保明者 ,並依外 官條例。」從尚書 省所請也 。
  丁 酉,幸疑 祥池、中太一宮、上清 儲祥宮、大相 國寺,還 御宣德門 ,召從臣 觀燈。
他日, 三省、樞密院 奏事邇英 ,呂大防 言:「元夕晴 霽,遊人 甚樂。」上亦 曰:「且 得
晴霽。」大防曰 :「雖人主遊 幸,本是 為民。」韓忠彥曰 :「為民祈福 爾。」蘇轍曰:「為 細
民經紀。」大防曰:「如唐時 供帳排辦 ,皆出於 京兆,京 兆皆取於 民。自祖宗以 來, 並
令官中 應辦,以 此見祖宗 愛民之意。」王巖叟曰 :「累次進讀 祖宗愛民 之事,陛 下必 一
一在聖 意【五】,所謂非 苟知之, 亦允蹈之。今陛下 既已知之 ,願陛下 常存之於 心,思
所以力 行之,則 祖宗之美 ,復在陛 下。」上 嘉納之 。

  庚子,龍蕃進奉人安化將軍龍以 等並為奉華將軍,奉華將軍龍以報等並為武
寧將軍 ,安遠將 軍龍以萬 等並為寧 遠將軍, 龍以庭、 龍延辿等 並為保順 郎將。

  辛 丑,左朝 請大夫、 寶文閣待 制、提舉 洞霄宮鄭 穆卒。

  甲 辰,以遼 寧昌軍節 度使耶律 迪卒,輟 視朝一日 。先是, 太常寺言 :「典故 無例


輟朝。」用節度使葬 格,特輟 一日。迪喪所 過州致祭 ,守、倅皆再 拜。知瀛 州蔣之奇 以
為生覿 且長揖, 奈何屈膝 向死者, 乃奠而不 拜。識者 韙之。(政目:十 四日,北 使死 ,
依節度 使輟朝。 )

  戶 部言:「廣南西路 轉運司奏 :『本路 融、柳、鬱林、廉、邕等州 及鄰近全 州灌陽縣 ,


各產鐵 甚多,已 依陝西等 路條例, 鼓鑄鐵折 二錢,與 本路銅錢 兼行。』看詳湖、廣、江 、
浙銅 坑,近年 所收僅足 上供,而 廣西銅錢 稍稍流出 徼外,歲 仰東路銅 貨,亦無 由永
遠應副 ,若比類 陝西兼行 ,恐通行 日久,私 下復有陝 西輕重之 弊。欲令 廣西轉運 司先
且踏 逐拘收本 路出鐵坑 冶,召人 采納,如 可鼓鑄, 選官併工 鑄大錢, 及一十萬 貫,
令與 銅錢兼行 ,惟得於 本路行使 ,向去民 間鐵錢漸 廣,即具 實聞奏, 立定銅錢 鐵錢
並行分 數法。」 從之 。

  乙 巳,環慶 路第七將 、內園使張誠 特遷兩官 ,權發遣 本路都監 。皇城使、本路都


監張存 為遙郡刺 史。賞淺 攻之勞也 。(去年 十一月二 十五日, 誠、存出 兵。)

  詔 陝西、河東保甲, 兩丁之家 ,與免上 番差使, 遇軍馬戍 邊,本州 縣闕人巡 防,


聽勾抽 於本州界 上番。

  責 授左武衛 將軍張誠 一為右武 衛將軍、提舉明道 宮。朝散 郎范峋不 復職,特 遷一


官。誠一元任相 州觀察使 ,以穿父 墓取犀帶 得罪;峋 元任直龍 圖閣、權府界提點 ,以
應副山 陵,奏事 理曲,落 職知臨江 軍。至是 從刑部檢 舉也。

  太 常寺言:「本朝因 唐之舊, 以御史為 監祭使, 輪知太常 寺禮院官 監禮。近年以


博士為 獻官,遂 罷監禮, 惟御史專 視祀事。然御史多 闕員,博 士雖可權 攝監祭, 又或
不赴, 遂以他官 攝事,無 所督察。 乞每祠以 博士監如 故。」從 之 。

  丙 午,詔勿 受尚書右 丞蘇頌乞 致仕章奏 。(此據 御集。)

  丁 未,知鄆 州、觀文 殿學士劉 摯知大名 府。知大 名府、資政殿學士 張璪知揚 州。知


潁州、龍圖 閣學士蘇 軾知鄆州。御史中 丞鄭雍言 :「北京重地 ,劉摯前 宰相,以 前宰相
守重地 未為過。然而摯兩 月前方以 罪去,陛 下之威令 方行於天 下,摯之 罷相,省 咎未
數十 日而遽遷 重鎮,天 下之人得 無疑前日 之罷摯為 非,而又 疑今日之 遷摯為速 也?
伏望斷 自宸衷, 追還劉摯 新命,以 協公論。」雍又言:「竊謂 摯以不公 擅權,公 議不 與,
陛下聖 明,照見 跡狀,罷 其相位【六】,雖 不明言其 罪【七】,而天下 共知。纔經兩 月,
遽遷重 鎮,使中 外聞之, 何以示信 ?伏望斷 自宸衷, 早賜追還 新命。 」

  殿 中侍御史 楊畏言:「臣竊思 摯昨備位 宰執,不 能盡節一 心,以圖 報效,背 公死


黨,敢 擅威福, 反覆懷邪 ,罪狀非 一。陛下 照知姦回 ,俾以善 去,德音 睿意,昭 於日
星。自摯去位, 薦紳大夫 莫不相慶 ,以謂陛 下大公無 私如此, 誠廟社天 下之幸, 而朋
邪罔上 之風,庶 幾不威而 自化矣。按摯具位 宰相,一 朝罷去, 天下知其 不職有罪 。曾
未三 月,遽移 大郡,使 朝庭勸沮 予奪之權 ,有所不 明;而凡 與摯朋比 受其私恩 之人 ,
必皆鼓 舞,以謂 摯已遷重 鎮,行且 復用。姦言眩眾, 不為無害 ,而流俗 觀望,亦 必有
妄意朝 廷之心, 恐非所以 示天下。 伏望睿慈 特賜寢罷 ,以厭公 議。 」

  畏 又言:「摯近移知 大名府, 命下之日 ,公論沸 騰。臣不 敢泯默, 已具論奏 ,乞


朝廷追 寢敕命, 未聞指揮 。臣愚昧 ,竊惟朝 廷大政, 莫重於勸 沮予奪之 權,今以 罪去
之人 ,到任不 及兩月, 遽有遷動 ,不惟使 眾人觀望 疑惑,誠 亦未諭大 臣所以進 擬之
意。伏 望陛下睿 明,深加 照察,使 去位之姦 不能浸長 ,以明朝 廷威令。 」

  殿 中侍御史 吴立禮言 :「竊以 朝廷罷免 大臣,謫 命固有輕 重,恩禮 固有厚薄 ,蓋


因其輕 重厚薄之 際,所以 明賞罰而 示勸戒也 。比觀近 歲宰臣出 守外鎮, 若無故而 罷,
則必優 進美官, 加大學士 以寵之。苟緣罪去 ,則止以 學士補外 ,未嘗進 秩。緣摯 近自
右僕射 出知鄆州 ,既不轉 官,止兼 學士。及其行也, 仍放謝辭 。方是時 ,臣雖在 外,
不知所 以罷免之 因,然觀 朝廷退之 之禮,固 已甚薄, 則以罪而 去,從可 知矣。今到任
曾未兩 月,而遽 易重鎮, 不惟留守 陪京,復 兼一路綏 撫之寄。牽復太速 ,物論未 平,
伏乞聖 慈斷自宸 衷,追寢 新命,庶 幾賞罰昭 明,下厭 公議。」從之。璪與摯 皆不遷, 蘇
軾亦改 揚州。( 軾改揚州 在二十八 日。今并 書。)

   先是,開 封諸縣多 水患,吏 不究本末 ,決其陂 澤,注之 惠民河, 河不能勝 ,則


陳亦多 水。至是 又將鑿鄧 艾溝,與 潁河並, 且鑿黃堆 注之於淮 ,議者多 欲從之。軾至
潁州 ,遣吏以 水平準之 ,漲水高 於新溝幾 一丈,若 鑿黃堆, 水反流浸 州境,決 不可
為。朝廷從之。潁有宿賊 尹遇等四 人,羣黨 驚劫,殺 被主及捕 盜吏兵者 非一,朝 廷以
名捕不 獲,被殺 者噤不敢 言。軾召 汝陰尉李 直方謂之 曰:「君 能擒此, 當力言於 朝乞
行賞, 不獲,亦 以不職奏 免君矣。」直方退 ,緝知羣 盜所在, 命弓手往 捕其黨, 而 躬
往捕遇 ,獲之。然小不應 格,推賞 不及。軾為言於朝 ,請以年 勞改朝散 郎階為直 方賞 ,
朝廷不 從。其後 吏部以軾 當遷,以 符改揚州 ,軾自謂 已許直方 ,卒不報 。

  詔 :「通、泰州捍海 兵士,諸 處不得勾 抽,雖有 朝旨差出 ,亦令本 州執奏, 特許


存留, 違者並科 違制之罪 ,不以遇 赦、去官 原減。」 從發運使 范純禮請 也 。

  工 部侍郎錢 勰為戶部 侍郎。

  戊 申,荊湖 南路【八】鈐轄謝 麟言:「乞依舊制 ,邵州邵 陽、武岡、新化等縣中 等


以下戶 選差充土 丁、弩手,與 免科役, 七年一替 ,排補將 級,不拘 替放年【九】,分 作
兩番邊 寨防托, 不得雇人 。每遇上 番,依禁 軍例教閱 武藝及專 習木弩。如妄有役 使,
並依私 役禁軍敕。」從之 。

  己 酉,羅蕃 遣使貢方 物。

  詔 :「沿邊 城鎮堡砦 ,委本將 選差醫工 一人,月 給藥錢八 貫,遇隨 軍出入, 給馬


一疋, 二年一替 ,願再留 者聽。」時慮諸將 在外,雖 有軍醫, 不能診治 ,故有是 詔 。

   詔岷州并 通遠軍威 遠鎮鑄錢 監官,任 內鑄到錢 ,除支費 外,每淨 利錢三萬 貫,


減一年 磨勘,幕 職州官占 射差遣, 六萬貫循 一資。二 員者分受 。

  步 軍副都指 揮使、徐州觀 察使、涇原路 經略安撫 使、知渭州劉 舜卿召還 宿衛,卒 於


道,贈 奉國軍節 度使,諡 毅敏。

  左 朝請郎、集賢 校理、知潤州 崔公度為 起居郎, 公度辭, 之後復知 潤州。(公度 知


潤州在 六年閏八 月六日, 政目於七 年六月二 日又書公 度知潤州 ,實錄無 之,今并 此。
八年六 月八日, 除祕少。)右 朝請郎、祕閣 校理、徐王府翊善 喬執中為 起居舍人。右朝
請郎歐 陽棐為禮 部員外郎 。工部郎 中蘇澥為 徐王府翊 善。左朝 請大夫魏 廣為徐王 府侍
講。( 二月四日 ,楊畏、 姚勔論廣 。)

   辛亥,詔 逐路帥臣 檢會元祐 二年所上 捍禦邀截 策畫,參 議豫為計 慮,毋令 緩急


誤事, 仍密具利 害以聞。 (此當考 詳。)

  壬 子,詔以 靈壁鎮為 縣。從轉 運、提刑 司請也。

  尚 書省勘會 :「諸路 近參行差 役、雇募 之法,其 間未便事 件,隨宜 增損,務 寬民


力。前後詔旨, 非不丁寧 。訪聞州 縣不切奉 行,以致 差徭輕重 失當,或 令役人陪 備,
或占役 錢不盡雇 募。假如 一州年收 役錢一萬 貫,累留 不得過五 分,即是 合留五千 貫止 ,
更不樁 留。如有見在 及三萬貫 ,只合存 留五千貫 外,其餘 二萬五千 貫【一○】,并年內
所收錢 數,并合 依條支充 雇錢。若見在未及 五千貫, 據所少數 貼留,但 及五千貫 即止 。
按察使 官亦無糾 劾,竊慮 浸壞大法 。正月二 十九日奉 聖旨,詔 令諸路運 使、提刑 司遍
行指 揮諸州縣 當職官, 悉心依法 推行,務 在詳究法 意,均當 無擾,候 施行訖, 具次
第申尚 書省,仍 仰監司官 常切檢察 ,如有違 慢,並具 因依奏劾 。如州縣 奉行均當 無擾 ,
即歲具 保明申尚 書省,其 諸縣亦仰 本州依此 檢察,仍 先次施行。」(編 錄冊七年 正 月
二十九 日聖旨, 六年十月 二十二日 、二十五 日可考。 )

  環 慶路經略 使章楶奏 :

   夏賊狂悖 ,不知天 地亭育之 德,還其 土地而寇 掠愈甚, 給以歲賜 而侮慢益 深,


然則豺 狼之性, 貪婪之心 ,恩果不 足以撫其 眾,信果 不足以使 之孚。天威赫怒, 遂下
攻討之 詔。朝廷 本無負於 小羌,而 蠢爾蟻聚 ,蓋自取 滅亡之道 也。臣叨 護諸將, 嘗陳
淺攻牽 制之策, 朝廷兼采 羣議,略 施行之矣 。臣再惟 夏國之地 ,廣袤僅 四五千里 ,其
居民 散居於沙 漠山野之 間,無城 郭之固, 無營衛守 戍之兵, 嘯之則能 聚,既散 則難
復,然 所以能長 為邊患者 ,舉國併 力,專寇 一路爾。夫以數十 萬之眾, 操戈被甲 而來 ,
一路之 兵固不足 以枝梧也 。宜其鼓 行深入, 抄掠俘虜 ,無所忌 憚,未嘗 不得志而 還。
前日涇 原、河外 是也。伏睹詔令累 下,授以 淺攻擾耕 之策,賊 眾大入, 則使堅壁 清野 ,
謹防深 入寇攘之 事。臣竊 謂淺攻擾 耕,止可 為西賊皮 膚之患, 不能病其 心腹。又堅壁
清野, 足以備寇 爾,未足 以制寇也 。夫制寇 之術,不 伐姦謀, 而專待其 來,以自 全之
計, 則賊之氣 從何而沮 ?賊之力 從何而屈 哉?彼氣 不沮力不 屈,兩敵 相持,淹 以歲
月, 宿兵於邊 ,則憂其 老,不伐 其謀,則 取其侮, 驅收居民 ,保聚於 城郭,不 可以
常也。夫兵固有 先虛而後 實者,何 以言之? 賊計狡獪 ,每有嘯 聚,未嘗 不屯於兩 路之
間, 聲言入寇 某處,或 更在數百 里之外, 知吾催收 人口入城 郭,則偃 然不至; 不收
無備, 則倏然必 來。又蕃 、漢之民 ,豈無牛 羊犬彘之 畜,室廬 門戶之具 ,捨之而 去,
則有毀 敗攘竊之 慮,遷之 以行,則 勞於奔走 挈負。一歲之間, 苟至於再 三,吾民 亦將
自困矣【一一】,況於耕 作刈穫之 時,妨害 農業,豈 曰小哉? 然則堅壁 清野,果 不足
以制賊 明矣。不於此時圖 惟策畫, 以制其命 ,則恐興 師勞眾, 未有休息 之期也。臣夙
夜計慮 ,思有以 上報主恩 ,敢陳破 賊伐謀之 策,謹列 於後:

  一 ,陝西、河東六路 帥臣之所 治,惟環 慶切近賊 之巢穴, 勒兵出塞 ,掩襲不 備,


可以戕 其腹心, 最為順便 。臣故陳 諸路更相 助順之略 ,以伐其 謀,仍以 本路為先 。夫
區區小 羌,自寶 元、慶曆 以後,未 嘗不舉國 併力,攻 吾一路, 使我師不 敢為之敵 ,可
以謂全 勝之策也 。堂堂中 國,奄有 四海,億 萬之眾, 濟之以節 度之師, 何所施而 不可 ?
誠能 取彼之策 ,出其不 意,反加 於賊,則 何賊之不 滅,何功 之不成哉 !恭惟神 宗皇
帝,挺 英武之姿 ,有并吞 西夏之志 。不幸所 委非人, 所建非策 ,嘗興師 深入矣, 乃無
尺寸之 功;嘗拓 地進壘矣 ,或有覆 軍亡將之 辱。民苦 於轉餉, 而關陝虛 竭,兵疲 於征
討,而 亡逸自如 。傾天下 之財,委 於一路, 如填溝壑 ,而賊氣 不少衰者 何耶?蓋 先勞
其眾, 不恤其本 ,議論攻 取,未嘗 揣度可否 ,宜乎卒 無成功也 。臣今日 之所陳, 不敢
乞廣益 師屯,當 思橫費也 。遇出塞 ,欲令鄰 路更相資 助,遷塞 則復歸本 道。不敢 乞差
夫運糧 ,當思先 固其本也 。故欲雇 蕃部富贍 之人,以 驢畜般運 ,伺賊眾 嘯聚未集 之時 ,
攻擣虛 處,或兵 馬已散之 後,掩其 不備,討 擊鈔掠, 皆委主將 隨宜措置 。旬日之 間,
即令還 塞。一路 之師既歸 ,少使休 養,他路 乘間伺隙 ,更迭復 出。終歲 之間,苟 能且
令三 路出師, 諸路兼行 淺攻擾耕 之策,則 小國腹背 受敵之不 暇,彼將 有俘虜滅 亡之
憂,豈 復能大舉 而入境哉 ?不一二 年間,自 當面縛欵 塞,制賊 之命,此 為上策。

  一 ,賊虜知 我六路之 兵,各有 分守,以 為未嘗敢 越境以相 資。今出 其不意, 且合


三路之 眾,深入 攻討,必 獲全勝。勘會本路 漢、蕃之 兵,除州 縣城寨防 拓及留將 官守
禦外, 所合遣者 ,不過二 萬五千人 、馬六千 疋,兵勢 甚輕,不 足以驅除 豺狼,覆 蕩巢
穴。欲於鄰路不 係邊面所 駐之兵, 輟假五七 日或十餘 日,併力 攻討,內 鄜延第一 將在
延安 府,第八 將在河中 府,第九 將在鄜州 ,三將騎 兵,約有 馬二千匹 ,其間亦 有新
馬未堪 戰陣,必 須揀選下 三二百匹 。欲乞令 本路於諸 將下更選 募抽摘添 差騎兵, 共及
三千, 三將之步 人,共選 募勇壯兵 卒七千人【一二】,成 一萬之數。又如涇 原第一、第
二將 在渭州, 第三將在 原州,第 七將在德 順軍,第 八將在治 平寨,第 十一將在 永興
軍,第 十二將在 隴山,第 四將在綏 寧、靖安 寨(此將 兵馬若出 塞之兵不 由此路, 則更
不差。)八將之 騎兵,盡 乞差撥, 仍於步人 內選揀二 萬人。合三路兵馬 ,七萬餘 眾矣 ,
可以 號十萬而 行,馳逐 賊境,誰 敢當我哉 ?今所假 鄰路兵馬 ,非謂當 賊眾嘯聚 之處 ,
妄有舉 動。須探 伺得人馬 分散,近 邊人戶悉 已還家, 方為此舉 。只乞朝 廷嚴立約 束,
預降指 揮,候見 本路關牒 ,火急應 副。一二 路之兵約 七萬餘眾 ,所資糧 餽,不為 不少 。
勘會環、慶二州 蕃部脚乘 稍多,自 來行兵出 塞,皆以 自隨,今 已根括所 有駱駝、驢、騾
之類, 可以資行 軍之用。假有十分 之內,將 三分令蕃 部自用, 七分和雇 齎糧,專 運漢
兵口食 。駱駝每頭運 糧三石, 支錢四貫 文省,驢 、騾每頭運糧 一石,支 錢二貫文 省。今
來擘畫 ,大抵依 放淺攻之 計,只是 須合於蕃 界劄寨, 少駐軍馬 ,散遣騎 兵討擊。出寨
之後, 只五七日 ,遠不過 十日,而 漢、蕃軍 眾,亦人 自齎五七 日乾糧。又每至其 處,
發掘窖 藏,自可 因糧而食 。所備脚 乘般載, 須當預防 闕乏,以 備緩急之 用。今興 師旅 ,
不止討 擊,兼行 招撫。

   一,夏國 賊臣梁乙 逋,挾恃 其妹梁氏 之勢,輔 立非嵬名 氏之種以 為國主, 誅逐


嵬名親 族,潛萌 篡奪之計 久矣。虐用其眾, 冀幸成功 ,妄肆殺 戮,庶幾 人服。而又嘯
聚無時 ,舉兵無 節,民疲 於點集, 家困於資 助。內外 之人,無 不咨怨憤 怒,欲食 其肉
而無由 也。本路 不住有落 蕃人投來 ,及歸順 蕃人,皆 能詳道其 事。若今 下詔,許 其並
邊之 羌納欵歸 命,錫以 爵賞金帛 ,旌以服 章銀器, 各許其耕 墾故土, 自為籬落 ,效
順者必 眾。所有 擬定招納 爵賞錫賚 則例,已 具狀奏聞 。

   一,夏國 之先,本 非強盛, 自靈武失 守,奄有 橫山之地 ,其俗獷 悍,其民 勇鷙 ,


長於弓 馬,馳驟 山嶺谿谷 之間,如 踐平地, 此其能取 勝於漢兵 也。自元 昊舉兵逆 命,
敢以猖 狂妄行者 ,橫山之 眾,良有 助焉。又其地巇險 ,其土饒 衍,西賊 所恃以為 固,
所仰以 為生者, 皆橫山也 。橫山之 北,沙漠 隔限,今 若磨以歲 月,乘其 眾怨,徐 議進
築堡柵 ,據要害 ,擅地利 ,因其歸 附之眾, 使之耕墾 ,招置漢 、蕃弓箭 手數千人 ,以
壯屏蔽 ,然後戍 兵可省, 糧饋之費 可損。橫山幅員千 里,彼見 我盡得形 勢,皆不 敢安
居耕 作,非徒 橫山不安 也,靈夏 豈無憂懼 哉?進築 之議,臣 今且開其 端,候出 兵有
效,夏 國力屈, 然後方敢 圖上方略 ,以聽朝 廷采擇。

  一 ,合用鄰 路將官, 欲乞於將 副內指名 抽差一員 。

  一 ,合用大 小使臣, 欲乞於本 路、他路 得替待闕 不拘無過 犯之人, 權差充陣 敵使


喚。如尚闕少, 乞於吏部 尚書侍郎 右選擇少 壯敢勇曾 經戰陣立 功該賞之 人共二十 人,
乘遞馬 ,給驛券 前來。一勘會本路 總管李浩 ,久經戰 陣,在熙 河蘭岷屢 嘗出塞, 動有
成功, 其人果敢 有謀,不 妄舉動, 漢、蕃之 人,素所 信服。臣累與李浩 謀議,皆 與臣
合。亦嘗持此奏 示浩,以 謂皆可施 行。今乞 朝廷特降 指揮,如 將來遣師 出塞,專 委李
浩統制 二路兵眾 ,攻計進 止,並聽 李浩處分 。

  右 謹件如前 所有邊機 奏狀共五 道,并對 境地圖一 面,今遣 臣男知河 中府、司錄參


軍、管幹書寫環 慶路經略 都總管司 機宜文字 綜齎詣闕 庭,伏望 聖慈特賜 詳覽,或 可施
行。伏乞早賜指 揮。黃貼 子:臣自 到任,經 營謀慮, 廣采眾人 之議,斷 之於心, 非敢
妄舉。所計合用 之兵,須 及七萬人 ,乃可破 賊。苟裁 損其數, 或雜用東 兵,萬一 臨敵
誤事 ,臣實係 首建此議 之人,雖 被誅戮, 固無所恨 ,誠恐上 損國威, 枉傷人命 ,敢
乞聖慈 照諒!又 鄰路更相 資助,不 損兵勢, 不耗國財 ,最是長 策。竊恐 好事者欲 沮此
議,以 為逐路兵 少,或有 他虞。檢會神宗朝 收復熙、河, 開拓五溪 ,征討交 趾、瀘南,
皆於陝 西沿邊抽 那兵馬, 或經歲月 ,尚未還 營。是時 沿邊不聞 有闕,況 今只於鄰 路假
輟使喚 ,不過旬 日,兼是 非邊面之 兵。欲乞 朝廷深賜 鑒照,主 張施行。又諸路資 助兵
馬, 共圖破賊 ,此更互 之事也, 若不合心 并力,以 早破賊為 意,亦恐 論議不一 ,奏
請紛紛 ,至期誤 事,為害 不小。臣欲乞嚴立 約束,或 乞檢會律 令行下。又勘會遣 兵出
塞, 事體非輕 ,全藉得 力大小使 臣驅使, 如將來出 塞,乞許 本司關牒 鄰路,指 名抽
差準 備將領或 準備差使 大小使臣 三兩員, 應副陣敵 使喚,本 處不得占 留,回日 立便
發遣歸 本任。又將來發兵 ,內本路 兵馬欲取 環、慶州界擇 利塞,鄜 延、涇原兵馬 令勾抽
於近裏 前來環、慶州會合 ,或只於 沿邊出界 ,欲並令 李浩臨時 相度處置 ,所貴不 失機
會。(楶以七年 正月二十 日奏此, 附見月末 ,徐考之 。十月十 二日楶本 傳云云, 當考
核。)

注 釋
  【一】詔遣 內供奉官 王遘馳驛 治喪事 「王遘」 宋會要 蕃夷二之 二九作 「王遇」 。
  【 二】太祖 皇帝開國 建置於此 「祖」原 作「宗」 ,據閣本 改。
  【 三】陳乞 指名差遣 一次「名 」原作「 上」,據 宋會要帝 系五之七 改。
  【 四】同罪 保明「罪 」字原脫 ,據同上 書補。
  【 五】陛下 必一一在 聖意「一 一」原作 「一二」 據,閣本 、活字本 改。
  【 六】罷其 相位「罷 」原作「 羅」,據 閣本、活 字本改。
  【 七】雖不 明言其罪 「雖」原 作「誰」 ,據閣本 、活字本 改。
  【 八】荊湖 南路「南 」下原衍 「北」字 ,據閣本 及宋會要 兵一之一 ○刪。
  【 九】不拘 替放年宋 會要兵一 之○「年 」下有「 月」字。
  【 一○】二 萬五千貫 「千」原 作「十」 ,據閣本 、活字本 改。
  【 一一】吾 民亦將自 困矣「自 」原作「 身」,據 閣本、活 字本改。
  【 一二】勇 壯兵卒七 千人「兵 」原作「 丁」,據 閣本、活 字本改。
 

卷四 百七十 元祐 七年( 壬申, 1992)

起哲宗元祐七年二月盡其月

  二 月丙辰, 詔吴泰伯 廟以「至 德」為額。先是,知蘇 州黃履言 :「吴泰伯以 禮義變


夷之風 ,今廟貌 雖崇而名 號未正。」故有是 詔 。

  詔 商賈許往 外蕃,不 得輒帶書 物送中國 官。

  丁 巳,詔溫 國長公主 下降日, 皇太妃送 至第外, 命婦免從 。

  占 城國首領 表言:「應大朝討 蕩交趾, 乞率兵協 力掩襲。」時以占 城、交趾 有舊 怨,


交趾見 今入貢, 不絕臣節 ,難議興 師。令學 士院候將 來降占城 國敕書依 此回答。

  殿 中侍御史 楊畏言:「臣竊聞 以左朝議 大夫魏廣 為徐王府 侍講,除 命既傳, 人言


未協。訪聞廣齒 髮雖高, 行治不著 ,碌碌無 可言者。或謂其稍 擅辭藻, 而每有投 獻,
以干貴 位,審如 是,其無 老成自重 之風可見 。朝廷方 欲謹選厚 德,而近 時由王府 官者
又多進 拔,如廣 常才,遂 為此官, 搢紳之論 所以為未 協也。伏望別選清 望重德之 士,
以輔賢 王。 」
  右 正言姚勔 言:「竊 以王府侍 講宜用經 術文學、履行 修潔之人 ,以充其 選。今廣人
材猥下 ,學問空 疏,但以 自來浪游 市廛,熟 諳邪徑, 慣習里巷 羣小之事 。既無行 誼可
稱,亦 無經術可 取,所為 凡惡,豈 堪勸講之 官?伏望 特寢成命 ,以協公 論。」廣尋 改
軍器少 監。(改 軍器少監 在三月十 八日,今 并書之。 )

  己 未,禮部 郎中葉祖 洽知海州 。先是, 右正言姚 勔再劾奏 祖洽,而 御史亦言 祖洽


貪鄙無 狀,淫縱 悍妻,薄 于事父, 不可令汙 省闥故也 。(舊錄 云:「御 史言祖洽 貪鄙
凡下, 廉節不立 ,不可令 汙省闥, 故有是命。」按元 祐密疏, 右正言姚 勔言祖洽 兩 章,
其一 乃六年十 二月三日 ,其二乃 七年正月 十二日, 敍祖洽貪 鄙無狀, 不持廉節 ,厚
于妻 妾,薄于 事親等節 目極詳, 但辭多猥 俗,不足 具載,卻 不見御史 姓名,今 別修
如上。 )

  詔 沿邊諸路 遇差總管 ,統制軍 馬出入, 許依例以 走馬承受 使臣一員 從軍。

  樞 密院言:「諸 路探報多 不實,緣 賞輕,無 以激勸。欲令 陝西、河東經 略司各以 本


司封樁 或軍資賞 錢物給充 探事支用 ,其沿邊 州、城、堡、寨將副舊 得支用者 ,亦約數 均
給。若探報有功 或報不以 實,並量 事輕重, 隨宜賞罰 ,事理極 重合從朝 廷賞罰者 ,奏
聽指揮。」從之 。

  刑 部言:「兩犯贓罪 杖,各經 勒停,若 與一犯人 同期敍用 ,輕重未 稱。欲令 兩犯


正入己 贓罪杖, 並經勒停 ,于初敍 用期限上 展二期敍 用,武臣 準此。犯在今來展 期已
前者, 聽依舊法。」從之 。

  庚 申,權陝 西轉運使 李南公言 :「銅錢、鐵錢, 界首輕重 不同。欲乞以 興州銅, 商、


虢州 黑錫,運 至陝州鑄 錢監,每 年鑄錢且 以二萬貫 為額,應 副陝州及 陝右兩驛 支遣 ,
及換易 鐵錢使用 ,兼銷減 得商、虢 州積下黑 錫。」從 之 。

  辛 酉,太府 少卿、祕閣校 理王古為 祕書少監 ,少府監 晏知止知 潁州【一】,右中


散大 夫陳紘為 少府監, 左中散大 夫程嗣恭 為太府少 卿,左朝 議大夫李 之紀為屯 田郎
中,左 朝請大夫 劉淑為祠 部郎中。

  先 是,環慶 路經略使 章楶奏:「準元祐 七年正月 三十日樞 密院劄子 :『章楶 奏,


檢會 樞密院元 祐六年十 二月二十 四日降下 劄子,付 逐路帥臣 處置邊防 機要畫一 事件 ,
數內有 與臣到本 路後行下 約束條目 ,大意雖 同,而其 間措置小 異,合具 奏稟。臣竊謂
西賊狡 獪,未敢 專執施行 ,伏乞朝 廷詳酌指 揮。樞密 院勘會昨 降下御前 劄子,大 概令
諸路遇 賊併兵入 寇,堅壁 清野,俟 賊氣惰, 覓便掩擊 。今來所 奏本路已 行約束事 件,
除係 隨機應變 ,自繫帥 臣處畫施 行外,看 詳西賊既 舉大兵入 寇,即本 地分漢兵 自是
眾寡不 敵。若令 將寨官分 領人馬據 險觀望, 竊慮西賊 探知底裏 ,先遣輕 兵散行持 劫,
誘致官 軍向前接 戰,別發 重兵併力 拒敵,或 扼截元駐 兵高險歸 路。萬一 官軍勢力 不加 ,
又節 制不得入 城,未審 令出戰兵 馬如何退 避?或相 持累日, 賊勢未散 ,不悉兵 食如
何廩 給?如此 是與不是 堅壁之計 ?兼一路 帥府去邊 面地里各 有遠近, 若放令賊 兵粘
綴, 直至帥府 城下會合 重兵,則 恐將官使 臣等承此 節制之後 ,遇賊入 寇,觀望 避事 ,
不肯向 前,惟務 退卻。至帥府會合 ,不惟被 寇地分闕 人出戰, 兼使近裏 籬落必遭 殘害 。
又有去 帥府相遠 地分,將 副可與不 可亦令至 帥府會合 ?』劄付 臣更切詳 審前項事 理,
從長講 說十全利 便,措置 施行,仍 具已施行 事,將入 急遞以聞。 」

  于 是楶復奏 :

  臣 契勘近準 朝旨,( 十月十八 日詔當考 。)準擬 西人恐大 舉併兵前 來作過, 但能


堅壁清 野,保守 城寨無虞 ,已為全 勝。臣竊 謂往年賊 犯鎮戎軍 ,及去年 侵略河外 ,非
不堅壁 清野,而 民被塗炭 不少,此 已然之事 。兼熙寧 年西賊侵 犯慶州, 攻圍沿邊 九處
城寨, 是時兵將 束在城寨 ,勢不能 出,致賊 分遣輕騎 入近裏剽 略,更無 忌憚。竊恐今
日以 後,兵將 既堅壁居 內,盡遭 圍閉,無 由得出外 ,復有長 驅深入之 患,臣遂 申請
上件事 理。

  況 本路並邊 一帶山谷 深阻,最 得勝勢。今簡閱諸 將次等兵 馬,分擘 在諸鎮城 寨充


守禦, 將精銳人 馬出戰, 差定將官 統領,如 遇西賊入 寇,即令 出戰【二】。將官帶領 人
馬出城 ,亦不使 便當賊鋒 ,令逐將 與使臣、蕃官分領 人馬,擇 利駐劄高 險遠望, 即不
聚一處 。賊馬追 逐,又令 引避,使 賊知官軍 戰兵在外 ,豈不慮 山險之處 各有伏兵 ,欲
攻城 則畏腹背 之患,欲 鈔略則官 軍隨其所 向,出奇 設伏,覓 便稍擊, 何由敢散 行打
劫? 欲戰則或 引避,或 據險,而 不與之爭 鋒,何由 得誘致扼 截?此蓋 正慮賊以 大兵
入寇 ,眾寡不 敵,所以 須合令戰 兵分布在 外,使彼 深入吾地 ,戰則不 能,攻則 不敢 ,
鈔掠則 無獲,不 過三兩日 ,自當引 去。緣出 戰人馬所 齎乾糧, 自可以支 十日,就 使未
退,我 為主,彼 為客,我 軍既在村 野,固不 憂食。彼合則諸將 之兵得以 伺隙而擊 其虛 ,
彼分則 險要地利 莫非官軍 先據,可 以坐待其 老。大抵 戰兵在外 ,則守兵 乃敢堅壁 ,如
外無戰 兵而但務 堅壁,則 長驅深入 ,一路均 被其患。臣之所慮 ,正以為 近裏籬落 計也 。

   且將官在 城寨中有 畏懦之人 ,則可託 以遭圍閉 不出兵, 觀望避事 ,若其在 外,


雖怯懦 之人無以 為辭。況今所差出 戰將官, 並是選閱 膽略可委 之人,其 所以令抽 那退
避, 直至帥府 與重兵會 合,止謂 萬一有須 至如此, 令相度事 勢而為之 ,非謂一 概並
合如此 。兼被寇 地分眾寡 不敵,雖 將兵在城 ,豈暇出 戰?

  況 本路環、慶州沿邊 近裏城寨 共約三十 餘處,假 令賊舉國 併力入寇 本路,度 賊勁


兵不過 二十萬眾 ,分兵盡 圍城寨, 則大小相 除,每城 寨不滿萬 人。官軍 既在外, 而賊
兵每 處雖滿萬 人,豈敢 公然深入 ,寧不慮 官軍躡其 後?若不 敢盡圍, 則諸將之 兵自
可互相 應援。賊既見官軍 散布要害 ,自不敢 深入。就使賊敢深 入,正墮 我計中, 據險
邀擊, 絕其歸路 ,可以鏖 殺,使無 緃類。彼既腹背不 支,自當 殲潰,何 暇更肆剽 略,
豈非 十全利便 ?今準前 項朝旨, 緣此止是 約束將官 大略,其 餘纖悉臨 機措置, 臣見
更從長 講議施行 次。黃貼 言:

  堅 壁清野, 蓋自古良 將禦戎之 策。然不 可以只循 一軌,使 賊知我無 通變之路 ,反


為賊所 制。伏見 元祐二年 內,鎮戎 軍遭圍閉 ,十一將 兵盡在城 內,蕃眾 擄掠三百 里以
上,如 行無人之 境。所幸 者賊不相 知虛實, 若更深入 擄劫,則 害尤大。蓋官兵盡 在城
內,無 以制之。及其將去 也,于所 劄寨內, 如常日燒 起煙火, 量以兵圍 守,一夕 而遁 。
城中比 知賊退, 已是第二 日,出兵 前去追襲 ,不見一 人一騎。此專用堅 壁而外無 兵將
已試之 驗。去年 九月內犯 河外,大 率不異于 此。

  又 慶州係帥 臣所治, 今契勘慶 州見管土 軍、客軍 六千餘人 ,又差在 諸縣巡檢 下并


在城窠 坐諸官員 當直,盡 在六千人 數內。邠、寧、耀州下番人 兵共四千 人。若除留逐 州
及將 東兵緩急 別添與沿 邊城寨充 守禦外, 不滿五六 千人,共 屯在近裏 籬落,豈 不慮
西賊 長驅深入 之患?若 只用慶州 所屯兵馬 ,可以差 出不過三 四千人, 豈能捍禦 西賊 ?
所以 令沿邊將 分抽摘下 出戰人馬 ,以漸退 避,與帥 府人馬會 合應援, 聊以張大 聲勢
爾。若按事勢, 須帥府屯 宿重兵, 方能表裏 相應。所以累奏乞 添一兩將 軍馬,至 今未
蒙朝廷 施行,狀 乞照會。

   又如遇西 賊大舉入 寇,雖將 沿邊部族 人口及將 兵盡行收 入城寨, 止是邊寨 為堅


壁清野 之計。況近裏三二 百里之內 ,居民甚 密,若預 行起遣, 則必須勞 擾驚疑, 若不
起遣, 又緣近裏 更無重兵 應援,所 以將沿邊 兵將分布 出戰守禦 。假如一 寨有兵萬 人,
最患者 無外人照 望,不知 賊兵進退 。就使賊 兵引退, 亦須詳審 探望,方 敢出兵。又城
內之兵 據其城門 ,只可並 行人馬, 拽兵萬人 ,須及半 日以上方 可齊集前 去追襲。賊兵
過界 遠矣,豈 能害賊? 又勘會熙 寧三年內 西賊侵犯 本路,攻 圍城寨亦 如元祐二 年入
寇鎮戎 軍之比。 (七年二 月八日楶 奏此,今 附本月日 ,要當刪 修。)

  壬 戌,樞密 院言:「熙河路遇 西賊于別 路入寇, 本路合出 兵牽制。緣蘭州限 隔大


河, 緩急濟渡 有無船栰 ,曾與不 曾豫計置 以備緩急 ,欲下本 路經略司 勘會,如 別無
準備, 即疾速計 置。」從 之 。

  甲 子,成都 府路轉運 司言:「簡州進士 鄧宗古閭 里稱孝, 親歿,負 土累墳, 甘露


頻降, 生事死葬 ,始終一 節。乞賜 奨諭。」 詔賜絹二 十匹 。

  詔 武臣丁憂 者見任管 軍處或充 路分總管 、鈐轄、都監,知 州縣城關 使、縣尉、都監、


寨主、監押、同巡檢、巡檢駐 泊、巡防駐泊 及管押綱 運大使臣 係軍班換 授,小使 臣非蔭
補并武 舉入官者 及差使、借差,並 不解官; 內係緣邊 任使并押 綱者給假 十五日, 餘一
百日, 其應不解 官而願解 官行服者 ,除緣邊 任使奏候 朝旨外, 聽之。

  乙 丑,詔編 修樞密院 條例官就 編經武要 略。初, 熙寧中, 樞密使文 彥博等言 ,請


置局編 修經武要 略,自國 初至熙寧 四年,功 未畢而罷 。至是, 復命官編 修,俾終 其事 。

   詔今後府 界諸縣手 力本等合 差戶空閑 不及三年 者,以助 役錢募人 充應,依 本役


年限, 候滿日有 空閑及三 年人戶, 即行差罷 。

  制 置發運司 言:「兩 浙路每年 合發額斛 ,各準朝 旨,將五 千萬石折 納見錢, 並令


收買金 銀紬絹起 發,候至 年終,收 買支錢不 盡,即據 剩錢起發 上京。欲乞應有樁 下折
斛錢並 不得別作 借兌支使。」從之 。

  丙 寅,溫國 長公主進 封曹國長 公主。

  陝 西、河東 六路經略 司各賜錢 五十萬貫 。(政目 十四日事 ,當考。 )

  丁 卯,權陝 西轉運使 李南公除 直祕閣。

  引 進使、嘉州防禦使 、權樞密 院副都承 旨李綬為 隰州防禦 使,罷副 都承旨, 以忠


州團練 使曹誦代 之。

  步 軍都虞候 、信州團練使 、定州路副都 總管劉斌 權同管勾 馬軍司。先是 ,樞密院 以


步軍副 都指揮使 劉舜卿卒 ,環衛闕 人,欲進 補,先奏 知。太皇 太后曰:「更有闕 ,皆
多時, 不補亦不 妨否?將 相非小事 ,豈得容 易!」王巖叟言:「祖宗以 來,三帥 不曾
闕兩人 ,蓋殿帥 若闕,難 為從下便 超補。今姚麟是殿 前都虞候 ,合陞作 步軍副都 指揮
使,又 劉斌本以 不才令出 ,今不得 已,卻欲 召入,令 與麟相兼 管。」從之。太皇 太后 又
言:「管軍 須是有邊 功,眾人 所服方可。」巖叟 對曰:「臣等 所遷即此 等人。陛下如 此 重
名器甚 善,然合 用者亦須 迤邐進之 ,令就近 緩急方得 使。若大段疏 遠,亦難 應用。」太
皇太后 曰:「須 要擇人。」對曰: 「非敢超 躐,亦止 欲循次稍 進耳! 」

   詔官軍出 寨,募能 發掘西賊 窖穀,將 官驗受, 分給人馬 充食,糧 每斗支錢 一百


五十文 足,馬料 每斗支錢 一百文足 ,並給係 省錢。

  樞 密院言:「勘會陝 西緣邊見 各有緊切 控扼賊馬 道路,以 自來夏國 講和,未 曾修


建堡寨 ,今既絕 彼貢奉, 可以乘時 踏逐地基 修築。奉聖旨,令 詔陝西、河東諸路 經略
司, 疾速選官 帶領合用 人馬,親 詣漢界及 並漢地生 界內,選 擇形勢要 害堪作守 禦寨
基去處 ,先據漢 、蕃地內 緊要處選 定兩處, 約度每處 城圍地步 大小,并 去見今城 寨四
至遠 近著望去 處,及多 少日月可 以畢工, 仔細畫圖 開說聞奏 ,仍先行 計置一處 合用
樓櫓材 植物料等 百色名件 、應干支 費錢糧, 候見實數 具狀聞奏 。所有興 工下手先 後月
日,即 聽朝廷別 降指揮。」(此據 章楶奏議 ,乃七年 二月十四 日指揮, 當時遍下 諸 路,
即實錄 所刪取者 。今具載本文 ,仍以實 錄附注于 後:「詔陝西 、河東並邊: 今夏賊自
絕, 宜乘時進 築,擇形 勢要害可 作守禦城 寨,每路 先選定兩 處,約具 城圍大小 ,役
工月日 及所去旁 近城寨四 至遠近, 繪圖開說 ;仍先計 置一處合 用樓櫓材 植物料、應干
支費錢 糧實數以 聞,其興 工先後月 日,即聽 朝旨。」玉牒云:「二 月,詔以 夏人自絕 ,
命陝西 、河東路 集築。」 即此月十 四日詔也 。 )

  後 六日,樞 密院言: 「竊 慮諸路所 遣官不量 事勢【三】,緣此 深入賊境 ,卻致落


彼設伏 姦便。」詔:「逐路經 略司除漢 界寨基依 前降指揮 外,止作 本司意度 ,嚴緊約 束。
所遣 官如入生 界踏逐, 仰只于並 漢界側近 去處相度 地利,按 視選擇, 即不得輕 易深
入。」(此 亦據章楶 奏議,乃 二月二十 日指揮, 今并附十 四日後。月末 議築汝遮 ,五 月,
定遠城 畢功。)

  己 巳,樞密 院言:「近涇原、環慶路經 略司以邊 事未寧, 乞增置部 、隊將。已降指


揮,每 將權各增 一員,部 將令經略 司奏差, 隊將令吏 部選候, 邊事息日 罷。」從之。 鄜
延、秦 鳳、熙河 蘭岷路準 此。(四 月丁巳可 考。)

  庚 午,詔將 來納后, 令禮官將 近降六禮 儀制等送 學士院參 詳,修定 合用辭語 。

  辛 未,殿前 都虞候、威州團練 使姚麟為 定州觀察 使、充步 軍副都指 揮使,從 樞密


院所進 擬也。( 見十四日 。)

  壬 申,詔溫 國長公主 進封曹國 ,更不行 冊命之禮 ,令學士 院降詔, 從其請也 。


  乙 亥,曹國 長公主下 降駙馬都 尉韓嘉彥 。後二日 ,同知樞 密院事韓 忠彥奏事 已,
留身曲 謝,因乞 避嫌,遂 出就私第 ,尋押入 視事如故 。

  丙 子,詔以 隰州為次 邊。以本 州言所隸 上平、永寧兩關俯 逼西界, 經久備禦 不可


緩故也 。

  先 是,內降 付三省、樞密院, 皇太妃兄 西京左藏 庫使、帶御器械朱 伯材特除 遙郡


刺史, 依舊帶御 器械;又 皇太妃姪 寄班祗候 、左侍禁 朱孝孫特 添差幹當 右騏驥院 ,候
任滿, 更不補人 ,呂大防 等皆以為 不可。及進呈,大 防曰:「此雖特恩 ,要之無 名,
將來 納后禮畢 ,以非常 之慶施恩 于外家, 差似有名 ,況亦不 爭數月事 ,今先與 之,
至時更 與則重疊 ,不與又 不近人情。」太皇 太后曰:「亦 嘗語太妃 以無例不 可行,雖 太
皇太后 及皇太后 家俱不可 也。既不 得已,遂 降特旨。」大防曰 :「不如 待數月間 ,庶 幾
有名, 于事體為 允。」太皇太后曰 :「且只 外面收卻 文字。」大防等皆 稱善。既退,樞 密
院奏事 ,太皇太 后又宣諭 曰:「適 已說與三 省為朱伯 材轉官事 。將來溫 國下降, 所生
母合轉 一官,今 太妃無官 可轉,回 授與親弟 ,除遙刺 亦似有名。」韓忠彥、王巖 叟曰 :
「如此 尤穩便。」太皇太 后又曰:「此須是 邊上有功 方合除。」忠彥曰 :「名器 當重惜。 」
巖叟曰 :「朝廷 推恩常務 有名,自 然人服。」退見三 省曰:「太皇太后 宣諭更有 一意 ,
以納后 推恩外家 無故事, 不欲高氏 亦預耳, 其盛德如 此。」于是伯 材、孝孫二除 命皆 寢。
(據 此已云二 除皆寢, 而伯材于 丁丑獨加 榮刺,蓋 伯材但以 曹國下降 ,太妃回 授恩 ,
不用前 批特旨也 。)

  丁 丑,西京 左藏庫使 、帶御器械朱 伯材加榮 州刺史。以曹 國公主下 降推恩也 。(龍


川別志 伯材奏門 客事在九 年。)

  京 西路轉運 司言:「河陽 南北岸年 例修河樁 木石,並 是支本司 見錢【四】,召人 戶


中賣, 候科降春 夫,依舊 于南北路 科出免夫 錢撥還。」工部看 詳:「河陽本 造石堰以 代
木岸, 即無二堰 並設之理 ,若令作 石堰,即 當回改木 岸,工費 充用。」 從之 。

   詔都水監 于稍慢地 分內減罷 都大兩員 ,卻奏差 大使臣兩 員,令通 容提轄管 勾南


北兩丞 地分栽種 穿杌榆柳 ,其不係 栽種穿杌 月分,仍 兼提舉照 檢兩丞埽 岸、收買 物料
及沿河 勾當。

  己 卯,詔勿 受同知樞 密院事韓 忠彥乞外 任章奏。

   庚辰,環 慶路第七 將折可適 統兵八千 九百餘人 入生界, 討蕩韋州 監軍司賊 眾,


斬首七 十級,生 禽四人, 獲馬、牛、羊、駱駝等凡二 千一百三 十餘口。(此 據章楶奏 議
增入【 五】。 )

  辛 巳,熙河 蘭岷路經 略安撫司 言:「于 闐國進奉 人三番見 在界首, 內除打厮 蠻冷


移四 唱厮巴一 番已準朝 旨特許解 發外,今 來兩番進 奉人,緣 已有間歲 許發指揮 ,欲
只令熙 、秦州買 賣訖,納 回本番。」從之 。

   詔環慶等 路經略司 ,如遇事 宜合要勾 抽保甲守 禦,先次 以輜重人 儹那應副 ;如


尚不足 ,即于第 四等以上 戶兩丁內 差,仍祇 得于鄰州 充役。
  先 是,游師 雄乞自蘭 州李諾平 東抵通遠 軍、定西城與 通渭寨之 間建汝遮、納迷、結
珠龍三 寨及置護 耕七堡, 以固藩籬 。(此據 張舜民誌 游師雄墓 云奏疏不 報,考范 育參
詳狀, 則非不報 也。不知舜民 何故云耳。)穆衍 又乞于質 孤、勝如二壘 之間城李 諾平,
以控要 害,及言 納迷、汝遮、淺井、隆諾皆宜起 亭障,以 通涇原之 援。(此據穆 衍墓誌
及本傳 。)詔以 師雄所言 令范育參 詳。范育 言:

  游 師雄相度 本路修築 堡寨十一 處,數內 蘭州合修 納迷寨、大柳平、汝遮峗堡 共三


處, 通遠軍修 結珠龍寨 一處,係 與去年十 月二十三 日朝旨定 西城東至 隆諾堡中 間,
及定 西城西至 李諾平中 間,兩下 各修置守 禦堡寨一 坐,照護 小堡子二 坐,共為 六坐
及與 本路措置 利害並同 外,有通 遠軍合修 汝遮寨一 處,係與 朝旨于汝 遮元踏地 基上
修一護 穕堡子去 處亦同, 惟游師雄 乞作七百 步,本路 乞修六百 步,城圍 小有不同 。其
游師雄 相度到通 遠軍合修 哲圖、博錫、若蘭、贊占、蟾牟山堡 等六處, 即與朝旨 及本路
相度到 結珠龍峗 、花川堡 兩處,地 名利害委 有不同。

   臣今勘會 昨來本路 建修築之 議,蓋為 自蘭州已 東至定西 城,自定 西城已東 至秦


州隆 諾堡三百 里之間, 戎馬奔衝 之地,止 有定西一 城外,更 無邊面蕃 籬之固, 賊可
長驅深 入,故極 陳利害, 欲漸完城 壘,以捍 賊衝,以 固邊勢。幸蒙朝旨 采納,乘 去秋
賊既聚 復散,勢 未可集之 時,立詔 本路趣城 定遠,及 令條畫諸 堡寨次第 。臣謂朝 廷留
意邊防 大計,深 中事機, 自茲本路 遂有安強 之勢,足 以制賊, 保邊息民 有日矣。是以
臣累 奏,欲乘 今春青草 未生,馬 瘠,賊兵 難聚之時 ,先修要 害之城, 乘時量力 ,不
勞而集 。及更遵 朝命省工 減費,貴 于速就, 至今未奉 朝旨,臣 已具後時 ,乞候今 秋或
來春別 乘機會修 築【六】,聞奏去 訖。臣今再詳 游師雄所 奏,有與 本路同者 五,不同 者
六,推 原所以同 不同之由 ,蓋亦有 說。

  竊 緣本路建 議之始, 其說有四 :其一, 據要害。其二 ,護居民。其三, 相接應。其


四,守 信約。如定遠 之保金城 ,扞熙州 ,控大川 【七 】;汝遮之基 石硤,固 定西,扼
賊路, 所謂據要 害者也。定遠 之衛龕谷 ,質孤、勝如、納迷之 蔽裕勒藏 六族,結 珠龍川
之保弓 箭手,所 謂護居民 者也。大柳平 、汝遮峗、花川東 西在本寨 之中,所 謂相接應
者也。質孤、勝如常設據 有城郭居 室,定遠 建于內, 汝遮在第 二寨之南 ,結珠龍 川亦
在諸巉 之間,其 外皆弓箭 手耕種之 地。以臣 常建與夏 人議,乞 以見今耕 種崖巉卓 望口
鋪為 界,故營 度諸寨皆 在其中, 非有涉于 賊境,是 本路所守 ,無相侵 軼,信與 直之
道也。又去年九 月八日朝 旨,不得 將修移立 堡侵出蔡 駰齎出商 量畫界至 之外,此 又遵
依朝旨 。雖異日 貸夏賊侵 陵之罪而 與之分畫 ,終持一 定之議, 所謂守信 約者也。(蔡
駰使陝 西,在六 年七月二 十四日。)凡此四 者,足以 固藩籬, 保邊勢, 又不失全 信義
以制遠 人。臣之 區區,實 在于此。

  臣 又聞:結 珠龍川, 西人語謂 十八為「結珠」,謂谷為「龍」,蓋 言諸谷共 湊一川


耳。故游師雄欲 每于賊馬 出入之路 ,據其要 害,建為 一堡,如 此則結珠 龍川一帶 悉無
寇患, 然其地多 在一抹取 直之外。緣臣之議 論遵于朝 命,不踰 官守,未 免拘攣之 失,
在其中 矣。若游 師雄將君 命圖利害 ,不得不 為朝廷極 言而究陳 之,此所 以有異同 之論
也。然異時夏賊 納款,一 切將循舊 約,則臣 之前議無 時而不可 用。若正 其犯順干 紀之
罪,一 新大號, 則師雄之 論乃邊防 之至計。若又能捨 區區之守 ,破拘攣 之議,則 六堡
之外蓋 有不勞而 制賊者, 此又臣之 不可得而 言也。
  臣 觀十一堡 寨之議固 有緩急大 小。其十 姑置之則 猶可已, 獨汝遮之 利,大言 之,
則雖 欲掃天都 ,復會州 ,定河南 ,蓋不可 不城者也 ;小言之 ,則守已 然之信約 ,完
一面之 藩籬,亦 不可不城 也。臣又 嘗訪汝遮 之利,蓋 汝遮既建 ,雖其西 不為納迷 等三
堡寨, 其東不為 結珠龍川 三堡寨, 止于未相 照應,然 猶可制邊 患。苟汝 遮不建, 則其
西別建 納迷三堡 寨,可保 護裕勒藏 諸族,又 須于閃竿 灘、篤羅 川一帶別 建堡寨三 數,
以遏 賊路;其 東雖建結 珠龍川三 堡寨,止 可保護耕 民,又須 如游師雄 所議,于 賊馬
來路建 設諸堡, 以制賊衝 。如此則 功費益大 ,守禦益 多,殆非 據要易從 之術。脫盡不
為之 ,則幸西 賊無謀即 已,或姦 謀一啟, 彼且長驅 數萬之師 出石硤, 過汝遮, 趨閃
竿灘, 逕犯熟羊 、渭源, 則熙州危 矣;據蟾 牟山,襲 通渭,過 三岔,分 兵掠永寧 、來
遠,直 趨通遠, 則一路搖 矣。本路 之兵分守 三百里邊 面,其勢 不能合以 禦賊,奔 命則
勞,守 株則弊, 臣恐不足 以制寇, 此最本路 之深憂。臣所以夙 夜皇皇, 飢不及食 ,寢
不敢安 ,經營板 築之計, 冀朝廷之 必從。今既失其時 ,後日事 機蓋不可 必。臣為 朝廷
守禦, 不能竭力 必爭就此 大計,臣 恐它日熙 河之患有 不可勝言 者。臣愚 不勝憤懣 ,伏
望朝廷 深計而熟 謀之。再念臣智識 淺昧,才 術迂疏, 猥當帥任 ,固有不 逮。伏望 朝廷
選能臣 體究利害 ,圖建長 久之利, 庶幾不誤 邊防大計 。(張舜 民作游師 雄墓誌云 :自
朝廷棄 四寨之後 【八 】,熙河與夏 人分疆, 至是未服 。命公往視之 ,具利害 以聞,由
是形勢 之地,皆 為我所有。六年, 夏賊寇涇 原,復入 熙河,殺 掠甚眾。公上 疏曰:「元
豐以拓 土為先, 故進築之 議略;元 祐以和戎 為務,故 進築之議 廢。今蘭 州距賊境 一里 ,
而通 遠軍不及 百里,又 非有重山 複嶺為限 障,夏人 之勢得以 潛窺而輕 突,邊民 不安
其居者 屢矣。宜自蘭州定 遠城東抵 通遠軍、定西城【九】,與 通渭寨間 建汝遮、納迷、結
珠龍三 寨及置護 耕七堡, 所以固藩 籬,此邊 防無窮之 利也。」疏入不報 。)于是王巖 叟
與呂大 防等議進 築汝遮等 堡。巖叟 以為自開 熙河至今 ,籬落未 全,故數 遭侵掠之 患,
民不得 安居。邊臣力以為 言,數遣 使按覆, 又皆以為 當先汝遮 ,次納迷 等諸堡。西方
來者 萬口一詞 ,而韓忠 彥以為十 年不作何 害,萬一 版築之際 為賊所梗 ,不能成 功,
則責在 廟堂。大防初難之 ,既而卻 令就汝遮 之地為小 堡,以問 邊帥,帥 曰:「為 小堡
無益。等為 之,不若 遂為守禦 寨,扼其 要以絕後 患。」又詰:「樓櫓材 植,凡一 城之 費
有無已 備?」答曰:「有。」又詰 曰:「雖備, 在何所? 」答曰:「備于其 側某城某 堡 耑
使。」又以為言 ,理皆切 至。巖叟 請大防早 降指揮付 其帥,令 伺便而作 。忽變議 曰 :
「俟一作過 一進築, 以為懲艾。」巖叟曰:「今夏賊 既負恩作 過,乘此 可修籬落 ,以 塞
後患。萬一年歲 間來請和 ,遂不復 能作,則 是自家籬 落為他殘 害壞卻, 新籬落不 曾作
得。一事無能為 ,復與之 和,受弊 如故,此 可恨惜耳。」大防曰:「得彼和 後,不作 得
亦不奈 何。」蘇頌、蘇轍 以大防之 言為然。忠彥又曰 :「吾輩 嘗罪王珪 、蔡確勸 先帝開 拓,
今彥霖 乃亦欲開 拓。」巖叟曰 :「非開 拓也。欲據險 為自全之 計耳。不作良 便,但在 廟
堂不與 了卻合了 底事,恐 未免譏議。」(王 巖叟爭進 築汝遮等 堡,繫年 錄在二月 二 十
四日, 今附見月 末。十四 日已詔諸 路擇形勢 進築,而 巖叟二十 四日猶有 此言,不 知何
也。今并游師雄、穆衍、范育 論奏附見。梁燾行 狀云云或 附此,然 燾此時未 執政,為 左
丞在六 月九日。熙河請築 汝遮等堡 寨,邊臣 請漢先據 則勝,秦 鳳帥又請 為結珠龍 、納
迷堡。樞府請先 治秦鳳, 其熙河所 修皆西人 必爭之地 ,未可築 也。尚書 左丞梁燾 曰:
「治邊所以 制伏夷狄 ,當先其 所急而後 其所緩。今乃 先秦鳳而 後熙河, 是緩其所 當急。
制勝 必據要害 ,以取形 勢,西人 犯順,數 侵邊境, 正當治築 ,非無事 時也,此 不可
失之機 會,無可 疑也。」遂下 諸路更不 用以前畫 定地界, 各據要害 去處,乘 時修築。 延
安府李 南公奏, 保安軍申 夏國請貢 ,眾言許 之。燾以 牒內不當 用北界解 和之語, 恐懷
詐不誠 ,未可遽 聽,且使 邊臣諭令 退換牒文 。更伺其 意,如果 效順誠實 不詐,許 之未
晚。持之累 日未決, 會燾在告 ,遂如南 公奏。明日燾 出,至上 前力陳: 「自 割棄要地 ,
一失 之後,羌 人屢犯邊 內侮,朝 廷恩信不 行,威勢 不立,豈 可今日更 失處置? 西賊
既為 納款貢奉 ,乃引北 朝解和為 端,此最 害事,恐 開他日生 事之漸, 不可不慮 ,況
北人從 來未嘗預 西事也。願追止已 降指揮, 且令退換 牒文,更 使探伺誠 實之意, 事雖
稍遲, 庶無後悔。」此注 當移入八 年正月, 去年十月 七日可考 。 )

  是 日,門下 省進呈入 流數。( 政目二十 八日事, 當考。)

  壬 午,鄜延 路經略使 范純粹奏 :

  準 樞密院劄 子節文:「權發遣 涇原路經 略使謝麟 等奏,相 度到牽制 應援備禦 利害 ,


伏乞朝 廷詳酌指 揮,看詳 前項所奏 事理,委 鄜延與環 慶、涇原 逐路,可 與不可依 此互
為掎角 ?奉聖旨 ,從長講 究經久利 害聞奏者。 」

   臣近曾奏 陳,諸路 每遇探報 緊急事勢 稍大,即 預將內外 邊兵團結 部隊,衣 甲器


械各經 擐帶,乾 糧什物一 一具備, 使人人自 為猝行之 計。西賊 既聞漢界 諸路點兵 ,各
有出討 之勢,賊 必分兵拒 守,雖犯 一路,自 是賊勢已 分。纔遇 它路橫烽 報賊,令 擐甲
束裝引 至塞上, 于順便處 駐兵,以 俟被寇路 分文檄之 至。況逐 路經略司 須于平日 探知
對境 有無賊馬 人戶次第 ,既得被 寇路分文 檄,知賊 所在,若 有利可乘 ,則固可 深入
討蕩, 借使無利 可乘,亦 當出塞大 作聲勢。蓋賊之精 兵大眾必 在所寇路 分,其別 路對
境所留 之眾勢必 不重,與 之決戰, 理或不難 ,則謝麟 等所謂掎 角之術在 其中矣。伏乞
朝廷檢 會,更賜 詳酌。貼黃:「昔 趙元昊引 兵過渭州 之東,有 長驅邠、雍之 謀。是時先
臣守環 慶,總引 眾兵往援 涇原,賊 乃退散。自後朝廷 遂立應援 之法,實 用其策。至元
豐間, 因呂惠卿 、徐禧等 措置邊防 ,及朝廷 議論,遂 令諸路不 得應援, 雖有永樂 之役
【一○】。臣是 時奉使陝 西,曾具 論列【一 一】,蒙 降朝旨, 疏問不行 。至臣守 環慶日 ,
元祐元 年二月間 再申前議 ,兼陳牽 制之利, 至于數四 ,方蒙朝 廷再許牽 援。是年 賊四
十萬寇 鎮戎,而 張之諫以 十一將兵 馬閉關城 中,縱賊 大掠環慶 。臣聞報 之日,即 遣兵
二萬 出塞三百 里,為擣 虛制賊之 計,又別 以萬兵聲 言五萬, 往鎮戎為 援,賊即 解圍
而去。竊謂以一 環慶援鄰 ,尚使賊 有後顧, 若每于防 秋或探得 賊中聚兵 之時,令 六路
嚴兵 作備,纔 聞一路有 寇而五路 皆出,則 為利可知 ,顧誠心 為與不為 耳。乞朝 廷深
察。」 (純粹七 年二月二 十九日奏 此,今附 本月日。 )

注 釋
  【一】少府 監晏知止 知潁州「止」原作「正 」,據閣本、活字 本改。按宋史 卷三一一 晏
殊傳, 殊子名知 止。
  【 二】即令 出戰「令 」原作「 將」,據 閣本改。
  【 三】所遣 官不量事 勢「勢」 原作「勞 」,據閣 本、活字 本改。
  【 四】並是 支本司見 錢「本」 原作「木 」,據閣 本、活字 本改。
  【 五】此據 章楶奏議 增入「增 」字原脫 ,據閣本 、活字本 補。
  【六】乞候 今秋或來 春別乘機 會修築「乞」原作「伏」,「春」原作「秋」,據閣本 改。
  【 七】控大 川「川」 原作「州 」,據閣 本改。
  【八】自朝 廷棄四寨 之後「四」原作「西」。據宋史 卷四八六 夏國傳, 元祐四年「六 月,
稍歸永 樂所獲人 ,遂以葭 蘆、米脂、浮圖、安疆 四砦與之 」,此處「西」顯為「四」之誤 ,
據改。
  【九】通遠 軍定西城「通」原作「定」,「定」原作「安 」,據閣 本、活字 本及同上 書改。
  【 一○】雖 有永樂之 役「雖」 字在此費 解,疑有 誤。
  【 一一】曾 具論列「 列」原作 「別」, 據閣本改 。
 

卷四 百七十 一 元祐七年 (壬申 , 1992)

起哲宗元祐七年三月盡其月

  三 月甲申朔 ,侍讀顧 臨讀仁宗 寶訓,至 鈔法事, 左僕射呂 大防奏曰 :「臣側 聞顧


臨讀鹽 鈔事,臣 敢陳鈔法 本末,仰 祈陛下通 知利害之 詳。國初 輦運香、藥、茶、帛、犀、
象、金、銀等物 赴陝西變 易糧草, 歲計率不 下二百四 十萬貫。自鈔 法之行, 始令商賈 於
沿邊入 中見錢、糧草,卻 於京師或 解池請鹽 ,赴沿邊 出賣。一則人戶無 科買之擾 ,二
則商 旅無折閱 之弊,三 則邊儲無 不足之患 ,四則物 貨無般輦 之勞,五 則運鹽減 脚乘
之費, 實於官私 為利。」上甚 善之。(張舜民云 :「范祥領制 置兩池解 鹽,經始 鈔法 ,
初年歲 課一百二 十萬,末 年一百六 十五萬。以謂鈔鹽 利止此可 矣,或從 而多取之 ,則
法必弊 ,是以止 於一百六 十五萬。其策不專 為以鈔請 鹽,兼為 飛錢爾。今以百千 之多
移致 他州,已 為重載, 易之為鈔 ,則數幅 紙而已, 於是禁絕 私鹽,沿 邊置邊博 務,
設官吏 賣鹽、賣鈔。本法 專賣見錢 ,不得兌 折斛斗, 客得錢不 能致遠, 必來買鈔 ,用
是邊糴 不匱,鈔 法通行。迨夫熙寧 ,邊事稍 動,用鈔 日增,元 豐初年賑 濟饑民, 亦用
鹽鈔 ,自爾軍 須國用, 無所不資 商賈入京 鈔價折閱 ,於是金 部歲出見 錢三十萬 貫以
榷之, 見錢不繼 ,鈔價遂 下。紹聖 水沴解池 ,又失大 利。原天 時人事符 會如斯, 深可
歎惜也。」 )

  簽 書樞密院 王巖叟奏 曰:「陛下宮 中何以消 日?」上曰:「並 無所好, 惟是觀書 。


巖叟曰 :「大抵聖學 要在專勤 。屏去他事, 則可以謂 之專;久 而不倦, 則可以謂 之勤。
如此, 天下幸甚。 」

  丙 戌,環慶 路經略使 章楶奏: (七年三 月三日。)「本司 勘會往年 十二月內 ,有


投來河 東陷蕃婦 人阿聲稱 ,聽得西 界人說, 首領慶鼎 察香道:『有塔坦 國人馬於 八月
內出來 ,打劫了 西界賀蘭 山後面婁 博貝監軍 司界住坐 人口孳畜。』已具 狀聞奏訖 。續 據
西界投 來蕃部蘇 尼通說稱 :『塔坦國人 馬入西界 右廂,打 劫了人口 孳畜,不 知數目。』
本司未 敢全信。今又據捉 到西界首 領伊特香 通說:『於去年閏 月內,梁 乙逋統領 人馬
赴麟 府路作過 去來,至 當月盡間 到達爾結 羅,有帶 銀牌天使 報梁乙逋 來稱,塔 坦國
人馬 入西界婁 博貝,打 劫了人戶 一千餘戶 ,牛羊孳 畜不知數 目,其帶 牌天使當 時卻
回去。』伊特香即不 知梁乙逋 指揮事理。本司看 詳逐人通 說,並各 符合。夏國叛命, 違
天逆理 ,宜取誅 滅。其西 南則有邈 川,東北 則有塔坦 ,皆其鄰 國,今不 能和輯而 並邊
侵擾, 此蓋天人 共所不容 之效也。兼勘會寶 元、康定 之間,元 昊犯順, 亦嘗遣使 唃氏 ,
當時頗 得其用, 蓋以遠人 攻遠人, 古人之上 策。今邈 川既已懷 服朝廷威 德,可使 為用 ,
而塔坦 獨以隔遠 ,未知嚮 化之路。今若於河 東或邈川 界求間道 ,遣使至 塔坦,陳 述大
宋威 德,因以 金帛爵命 撫之,使 出兵攻擾 夏國,以 與邈川相 為掎角, 則蕞爾之 國三
處被患 ,腹背受 敵。彼知國中 內外多事 ,宜亦自 折,可使 不日請命 。此困賊之一 端也。
伏乞朝 廷詳酌施 行。」貼黃:「乞體問 夏國委有 恭順之意 ,且無令 遣使至闕。委鄜延 帥
臣先定 議論,諸 路先定疆 界,然後 降指揮。 」

  丁 亥,詔復 置滄州振 武第六十 七、六十 八兩指揮 ,以五百 人為額。

  詔 諸路轉運 司管勾文 字官除三 路外,餘 路並行減 罷,其職 事令帳司 官兼行。諸路


提刑司 檢法官、發運司勾 當公事官 依舊存留 。其發運 司管勾文 字存留官 一員外, 並管
勾糶糴 斛斗官一 員並減罷 ,仍令勾 當公事官 兼管勾糶 糴斛斗。

  中 太一宮使 馮京為太 子少師, 依舊宣徽 南院使致 仕,從其 請也。

  殿 中侍御史 楊畏言:「左朝奉 大夫、前權知和州 孫賁初聞 弟喪,式 假內用女 優飲


會,論 刑雖輕, 犯義實重 ,賁乃泰 然不以為 非。勘官 倪本滅裂 ,殊不推 究。訪聞 賁交
結權貴 ,助之者 眾,恐非 有挾不敢 偃蹇如是 。伏望朝 廷度情揆 義,究其 所存,特 賜懲
黜,以 警在位。」詔孫賁 特差替 。

  是 日,三省 進呈程頤 服闋,欲 除館職, 判登聞檢 院【一】。太皇太 后不許, 乃以 為


直祕閣 、判西京 國子監。初,頤在 經筵,歸 其門者甚 眾,而蘇 軾在翰林 ,亦多附 之者 ,
遂有洛 黨、蜀黨之論 。二黨道不同 ,互相非 毀,頤竟 罷去。及進呈 除目,蘇 轍遽曰:
「頤入 朝,恐不 肯靜。」太皇 太后納其 言,故頤 不得復召。 (此據王巖 叟日錄, 當考 。
巖叟云 頤竟為蜀 黨所擠, 蓋非平實 語,今改 之。五月 四日頤尋 醫。此三 月二十二 日吴
立禮言 ,四月十 四日又言 ,五月四 日董敦逸 言。宋史 全文講議 常謂自古 朋黨多矣 ,未
有若元 祐之黨為 難辨也。蓋以小人 而攻君子 ,此其黨 易辨也; 以君子而 攻小人, 此其
黨亦易 辨也;惟 以君子而 攻君子, 則辨之也 難。且我 朝寇、丁之黨,為 寇者皆君 子,
為丁者 皆小人; 呂、范之 黨,為范 者皆君子 ,為呂者 皆小人。其在一時 雖未易辨 也,
詳觀而 熟察之, 亦不難辨 也。而元 祐之所謂 黨者何人 哉?程曰 洛黨,蘇 曰蜀黨, 而劉
曰朔黨 。彼皆君 子也,而 互相排軋 ,此小人 得以有辭 於君子也 。程明道 謂新法之 行,
吾黨有 過;愚謂 紹聖之禍 ,吾黨亦 有過。然熙寧君子 之過小, 元祐君子 之過大。熙寧
之爭新 法,猶出 於公;元 祐之自為 黨,皆出 於私也。 )

  駙 馬都尉韓 嘉彥除正 任刺史。 (政目初 四日事附 見,當考 。)

  戊 子,占城 國進奉使 良保故倫 軋丹、副 使傍木知 突為保順 郎將。

  己 丑,詔:「祕書省 校對黃本 書籍官, 承務郎以 上到任三 年為一任 ,與除正 字;


選人並 依太學博 士條改官。 」

  河 東轉運使 胡宗回舉 走馬承受 使臣馮熙 再任。內批出宗回 奏云:「走馬承受 使臣


或其間 以廉勤選 令再任者 ,出自朝 廷特旨, 非外官可 舉。胡宗 回不知事 體,宜加 戒飭
施行。」是日, 樞密院進 呈乞且放 罪,亦足 以戒。從 之 。

  御 史中丞鄭 雍言:「竊觀治古 之君,享 國隆盛, 措世安榮 ,未嘗不 以人才為 先。


堯之聖 ,克明俊 德;舜之 明,咨於 四岳。禹勤求賢士 ,湯立賢 無方,則 夫二帝、三王
未有不 先於此者 。恭惟皇 帝陛下謙 恭退託, 委任輔相 而求賢, 養士之法 似未及古 。今
邊鄙 幸無甚患 ,設一方 有警,其 可使帥方 面者幾何 人?天下 財匱,黎 民重困, 其能
不傷財 、不害民 者幾何人 ?河流未 定,議論 不決,其 能窮利害 、省民力 者幾何人 ?朝
廷有大 述作,其 能討論潤 色華國者 幾何人? 凡此皆朝 廷嘗有求 而未得也 。頃司馬 光建
請侍從 之臣以十 科舉士, 今其法雖 存,徒文 具耳。何哉?朝廷 不以近臣 之言為信 ,近
臣不以 真賢實能 報朝廷, 求其得人 難矣。臣欲乞詔宰 臣、執政 大臣,各 選賢能, 不限
人數, 以時上聞 。仍令內 外從官待 制以上, 約十科法 ,隨人才 所長,歲 各薦三人 。內
中置籍 ,列所薦 及薦之者 姓名,以 備聖覽。每三省進 擬間用其 人,陛下 可以從中 觀省 ,
且以察 近臣之能 否。毋為 空文,示 以必信, 則陛下之 臣皆用心 於求賢, 而堯、舜之治
可臻矣。 」

  庚 寅,太常 寺言:「看詳祭日 謂之朝日 ,祭月謂 之夕月。蓋朝者旦 見之名, 夕者


暮見之 名。言朝日、夕月 ,則祭祀 之義可知 ,故周禮 掌次:『朝日 、祀五帝,則 張大次、
小次。』禮記曰 :『朝日於東 門之外。』國語曰 :『大采朝日 ,少采夕 月。』前漢賈誼亦 曰:
『春朝朝日 ,秋暮夕 月。』今太常寺格 及太史局 選日、畫日, 皆『春分祀朝 日』、
『秋分 祀
夕月』 ,各增加 『祀』字 ,今欲各 減去『祀 』字,庶 合古義。」從之 。

  御 史中丞鄭 雍、殿中 侍御史楊 畏言,知 絳州安鼎 到任表語 涉誣毀, 乞行黜罰 。

  雍 言:「鼎 表敍述昨 罷御史事 ,內言欲 請對則長 官見排。臣係御史 臺官長, 見鼎


語涉誣 毀,理當 辨明。昨因朝 旨斷王鞏 事,臣與 本臺楊畏 、安鼎同議。王鞏 事干謝景 溫、
蘇轍外 ,右僕射 劉摯與鞏 為姻家, 中外觀望 。隱庇鞏 ,遷延二 年餘,而 摯並不明 正鞏
罪。合併論 三人,惟 楊畏以為 當然,獨 鼎言鼎已 嘗言蘇、謝, 劉摯可後 言之。臣與畏 言,
議論既 已不一, 即難以同 對,亦無 排鼎之言 。況自來 言事官有 所聞見, 各得論列 ,亦
不由官 長可否, 豈容臣獨 得排鼎? 而言天高 日遠,無 路可通, 益見欺罔 。鼎又云 不肯
附勢而 廢職【二】,臣按 劉摯不公 事,具如 前後所奏 ,其殿中 侍御史楊 畏、左正言姚 勔、
右正 言虞策並 有奏劾, 而鼎獨不 言,豈非 附摯?當 言不言, 豈不廢職 ?及後來 見事
勢不安 ,方入一 章,略云 至於劉摯 ,乃自為 身謀。昨來賈易挾 私言事, 鼎專附易 ,聖
朝察見 易之姦邪 ,鼎猶屢 稱易為直 臣,上惑 聖聽。按鼎係通判 資序,朝 廷優恩除 知絳
州,猶 不省過感 恩,自謂 盡忠潔己 ,文飾其 過,在法 不容。伏 望朝廷特 賜省察。 」

  畏 言:「鼎 稱孤單得 志,自謂 千載之一 時,愚魯 無謀,不 悟獨齊而 眾楚;又 言欲


請對則 長官見排 ,擬會謀 則同列稱 異。以臣及鄭 雍、姚勔、虞策論宰臣 劉摯不公 等事,
幾月之 間,章疏 繼上,鼎 獨不聞有 一言。及摯罷相宣 麻之日, 鼎乃稱疾 在告,猶 不自
引,不 言劉摯之 罪,止自 謂言蘇轍 不行乞出 而已。當日臣固知 其與摯朋 比,但以 其方
言蘇轍 ,若臣從 而擊之, 是為轍解 仇,不無 嫌避。已而罷職守 絳,臣亦 便當論列 ,而
臣實 以大姦既 去,黨類 雖眾,務 在安靜, 不欲更有 排擊;而 又與鼎同 列,區區 實有
惜風義 之意,不 即彈劾, 上負朝廷 。不謂鼎 暗愚益甚 ,殊不省 咎,乃於 謝表猶肆 邪說 ,
上則欺 惑朝廷, 下則鼓扇 黨類,且 又有以臣 為同列稱 異之論。鼎身為御 史,欲對 即可
對, 欲言即可 言,則同 列詎能稱 異哉!既 未嘗欲與 臣等同登 而拒之, 又於劉摯 過惡
不聞有 一言而去 ,乃曰天 高日遠, 身無路而 可通。不知御史而 謂天高日 遠,則遠 方小
民何 路自陳哉 !況鼎備 官言路, 阿附宰政 ,既免斥 逐,而姦 言巧說, 望望不已 ,非
臣子之 義。 」

  辛 卯,詔安 鼎差知高 郵軍。( 鼎知絳州 在六年十 一月十六 日。)


  壬 辰,唐州 言:「伏 見本州泌 陽縣故江 寧府司法 參軍吴蕡 女,年二 十四歲而 歸布
衣王令 ,未及一 年而令卒 。吴方二 十五歲, 有遺腹子 一人,其 兄欲奪而 嫁之,號 泣弗
許。歸老於父母 之家,屏 跡田桑, 以事兄嫂 ,如此三 十二年矣 。今居黃 池陂,每 歲農
隙,躬 率農夫數 千人大治 陂水灌田 ,利及一 方,人皆 服其教令 。欲乞朝廷特 賜旌表。」
詔賜絹 一十匹、 米二十石 。

  甲 午,環慶 路經略使 章楶奏:

  準 元祐七年 三月五日 樞密院劄 子:「經 略司奏差 第二將折 可適統領 軍馬出界 攻擾 。


今據折 可適申, 斬首五十 餘級外, 其餘賊馬 耕牧人口 已知覺遁 走。右勘 會沿邊若 果能
審探 得西賊對 境委有屯 聚及耕牧 人口,遣 發兵將往 彼攻擾, 致令驚潰 ,即不計 斬獲
多少, 但使賊於 二百里內 不敢屯聚 耕牧,自 為我利。今來折可 適所領人 馬八千餘 人入
界攻 擾,若謂 討其屯聚 ,緣不曾 逢賊大段 鬥敵;若 為擾彼耕 種,又所 領人馬數 多,
切慮 此後為賊 所測,卻 於並邊陽 以些小人 馬孳畜為 屯聚,次 第誘我出 界,彼卻 多方
設伏, 併來拒戰 ,必致落 賊姦計, 挫損兵威 。仰本司 更切嚴緊 戒約諸將 ,常子細 緝探
賊界屯 聚虛實, 帥司參驗 切確,委 是有利可 乘,即相 度遣行, 無致輕易 自取困辱。 」

  臣 勘會用兵 之要,所 貴機密。晦而密, 則我之動 靜彼不能 測,而彼 之舉動坐 作皆


在吾目 中,乘機 伺隙,出 其不意, 然後可以 言勝。昨者探報言 ,韋州界 聚兵三萬 來人
馬,續 差人探得 韋州聚兵 乃是虛聲 。其韋州 界沿邊野 寨各相去 二三十里 ,每寨實 有八
百餘人 、馬四百 匹,以護 耕者;又 逐處蕃馬 全然瘦弱 ,堪任戰 鬥者全少 。及捉到 西界
蕃官 首領詰問 ,審知子 細,故遣 折可適統 八千餘人 ,分道前 去討擊野 寨,因之 攻擾
耕牧。況蕃界逐 寨所屯聚 人馬,不 少相去至 近,須防 救援。若所遣人馬 數少,必 遭襲
逐掩擊 ,故審彼 之虛實, 聚眾之多 少,山川 之險易【三】,皆 已諳熟, 方敢遣師 晝夜
兼行, 一日一夕 而至韋州 監軍司居 止之室, 不謂賊人 探候烽燧 先覺,遂 至遁逸。我師
既回 ,果有追 襲兵馬, 而所遣將 豫於要害 處暗設伏 兵,前後 合之,賊 眾大敗, 生擒
首領二 人、甲馬 一十二匹 ,斬首一 十級,賊 眾遠遁, 更無一人 一馬敢追 官軍。其折可
適等出 界,雖斬 首止於七 十級,而 生獲正副 首領二人、馬一百 匹、駱駝三十 頭、牛羊約
三十餘 頭口,燒 蕩了族帳 千餘帳。軍回僅二 百餘里, 如行無人 之境,蕃 眾無人敢 近官
軍,皆 知不可與 我軍鬥。然則傷害 賊眾不為 不多,犬 羊之眾稍 知畏避矣 。今準劄 子內
指揮 ,謂之擾 耕所領人 馬數多, 竊慮朝廷 未知西界 沿邊逐寨 各添屯人 馬,若欲 擾耕 ,
非前件 人數亦不 可出師。今具 開陳所奉 戒約見依 應施行次 。貼黃:「邊事方 興,不敢 不
竭誠報 國,即非 僥倖恩賞 。自去冬 遣師出塞 ,粗能不 辱國威, 非有驚世 之績,而 好事
忌嫉之 人已眾, 或以謂輕 舉深入, 非全安之 策;或以 謂連結敵 怨,必遭 重報。竊緣戎
狄無厭 ,不威不 懼,不戮 不懲。朝廷包容含 忍,不為 不至,一 日舉大兵 深寇河東 ,直
至兩 郡城下, 殺戮不可 勝計,則 河東何嘗 與寇結怨 ,兩郡之 民先遭屠 割?是則 顧備
禦之計 如何耳, 不在結怨 不結怨也 。至於修 築近裏城 壁,盡是 前輩名臣 遺跡,皆 有深
意者。或卻將沿 邊檢計城 寨,比方 新築城壁 ,工料多 寡不同, 殊不知沿 邊城寨已 曾經
圍閉, 別無疏虞 ,止於增 修而已。如此浮言 紛紛,人 人異論, 而朝廷在 遠,豈能 察知
詳悉, 積日之久 ,安得不 疑?舉動 生疑,邊 臣誰敢立 事,必為 自全之計 。伏望朝 廷考
察帥 臣能否, 速加澄汰 ,果有不 才不職, 或生事欺 罔之人, 早賜黜罷 ;或以為 猶可
任也, 則乞措置 邊事專責 帥臣,庶 幾責任歸 一,雖死 無避。」(元祐七 年三月十 一 日
奏此。 )
  丁 酉,太常 寺言:「納后六禮 內五禮, 命使納采 、問名、納吉、納成、告期 。其日,
太皇太 后服禮服 御崇慶殿 ,設五禮 制書,內 侍官先奉 納采、問名制書, 出內東門 如常
儀,餘 制書安於 崇慶殿門 幄次內。使、副受 制書,捧 出朝堂門 外,安制 書於車, 使乘
車如禮 至行第。次日,納 吉、納成 、告期如 儀。其命 使奉迎、皇帝臨軒 與冊禮使 、副,同
日遣。 本寺參詳 ,將來納 后日,皇 帝臨軒遣 冊禮使訖 ,次遣奉 迎使。」 從之 。

  御 史中丞鄭 雍言:「伏見右朝 請郎王蘧 除知秀州 ,左朝奉 郎王雍除 利州路轉 運判


官。按蘧見係初 任通判資 序,昨以 病致仕, 已經三年 ,因兩浙 路轉運司 奏許再任 ,不
因績效 ,超躐兩 任,堂除 知州。蘧與江陰縣 豪民為親 ,就其資 材,不顧 名節,今 無名
擢領浙 西名郡, 使一路觀 之,輕笑 朝命。又王雍雖係 第三任通 判資序, 歷任治效 ,殊
未有聞 。朝廷置 監司,付 之一路, 須才實為 眾所稱, 或經省、府、寺、監及繁難 差遣,
方奉使 一路。今自知州資 序人及歷 任過繁難 稍有治績 者尚多, 未聞特有 遷擢,獎 激士
類。外議多 云王蘧、王雍 二人並緣 執政親戚 。臣竊思其人 才可稱, 治狀可擢 ,資序可 入,
亦不當 以親嫌遂 廢,今王 蘧之趣操 猥下,王 雍之治效 無聞,除 授有因, 物論弗允。 」

  又 殿中侍御 史吴立禮 言:「雍、蘧皆以 常才,躐 等除授, 采之眾論 ,咸曰不 可。按


雍本 出山東一 狂生,既 無高才異 行,未嘗 經朝廷任 使,一旦 進擢,使 當一路按 察之
寄,此 不可一也 。蘧之為 人,尤為 污下。常州江陰縣 有孀婦, 家富於財 ,不止巨 萬,
蘧利高 貲,屈身 為贅壻, 貪污至此 ,素為士 論所薄。前歲因病 背瘡,遂 乞致仕, 偶幸
不死, 而二年之 後復乞從 官。觀其 修身行己 ,固已可 知,今乃 由通判資 序堂除知 州,
此不可 二也。議者又以為 雍等因緣 二府執政 之親,故 不係人材 ,皆得不 次除授, 審其
如此, 非所以示 至公於天 下也。 」

  又 殿中侍御 史楊畏言 :「雍行 治非有顯 著,使執 政知其才 ,猶當少 加試用, 今自


常調除 監司,誠 為太驟。且京師職 事官如寺 、監丞, 上下差遣 不少,皆 已經試擢 ,有
居官 數年,或 官滿罷去 未有所授 ,冀一轉 運判官不 可得,豈 其才皆不 逮雍哉! 此雍
之除所 以物論未 允也。蘧嘗利大姓 女資財巨 萬,娶以 為妻,無 異於贅, 未聞他長 ,而
便被此 恩,似亦 無故。今曾經堂除 人在京亦 不少,坐 淹歲月, 率無差遣 ,豈其才 皆不
逮蘧哉 !此蘧之 除所以物 論未允也 。訪聞雍 係翰林學 士梁燾表 弟、簽書 樞密院王 巖叟
妻之表 叔,蘧係 右丞蘇轍 壻王適之 兄。審其如此 ,臣恐遠 方寒士聞 之有以動 其心矣。」
詔以蘧 知無為軍 ,雍知遂 州。(王 雍除利路 運判在二 月二十八 日,雍改 遂州政目 四月
十四日 【四】。 )

  河 東經略司 言:「應 干邊防或 軍政機密 公事,係 帥臣一面 推勘者, 監司更不 點檢 ,


如察訪 得實有冤 濫,具狀 聞奏。」 從之 。

  左 朝議大夫 、直龍圖 閣謝卿材 為太僕卿 。吏部郎 中趙偁權 河北路轉 運副使。

  是 日,輔臣 奏事延和 殿,太皇 太后深以 旱暵為憂 。

  戊 戌,月食 。簽書樞 密院王巖 叟奏言:「臣伏見 去歲日食 五月朔, 今歲月食 三月


望,且 食之既。按十月之 交詩曰:『日 月告凶, 不用其行。 四國無政, 不用其良。』 傳
曰:『國無 政,不用 善,則自 取謫於月 日之災, 故政不可 不謹也。』又曰:『彼 月而 食,
則維其 常。此日 而食,于 何不臧? 』考告凶 之蝕,同 以為戒; 考維常之 言,則若 專戒
日食, 而不以月 食為可畏 。蓋詩人 之時,事 異于今。今方兩宮 同聽天下 之政,實 日月
並明之 道,俱不 當有薄蝕 之變也。臣竊惟皇 帝陛下以 光明純粹 之德,淵 默臨朝, 太皇
太后陛 下以仁義 忠恕之行 ,發而為 政,蓋無 一不合天 心者。然則何為謫 見於日月 之災 ?
臣殆恐 陰邪道長 ,有以蒙 蔽盛明, 而聖心不 以為疑, 故天見變 異以示警 戒。此天 心之
仁愛陛 下,而欲 全聖德之 美也,消 伏之應, 宜在此時 。願陛下 用人之際 則審邪正 ,使
必得其 真,聽言 之際則察 是非,使 必歸於當 ,斥遠陰 邪,深防 蒙蔽之害 ,以答天 心。
臣等不 勝幸甚。」貼黃:「臣 又按漢曆 志記月食 之既者, 率二十三 食而復既。按元豐 八
年八 月望嘗食 之既,今 固未及二 十三食而 復既,則 是不當既 而既,臣 故恐天意 之有
以深警 陛下也。」(巖叟言必 在此後, 今即附見。 此言或緣孫 升、韓川 ,升等出 乃發 。
移附六 月亦便, 更詳之。 )

  己 亥,疏決 在京并府 界繫囚, 雜犯死罪 已下第降 一等,至 杖釋之。(王巖叟 云聖


意必在 十六日施 恩,以月 食之變也 ,然不明 諭。政目 於十四日 書之。)

  庚 子,鄜延 路經略使 范純粹奏 :

  準 樞密院劄 子:「勘 會陝西、河東逐路 沿邊見各 有緊切控 扼賊馬道 路,以自 來夏


國講和 ,未曾修 建堡砦, 今絕彼貢 奉,可以 乘時踏逐 地基修築 。三省、樞密院同 奉聖
旨,令 鄜延、環慶、涇原、秦鳳、河東路經 略司差官 帶領人馬 ,親詣漢 地生界內 ,選擇
形勢 要害堪作 守禦砦基 去處,約 度城圍地 少著望去 處,多少 月日可以 畢工,子 細畫
圖開說 聞奏。 」

  臣 契勘本路 邊防形勢 ,實有缺 隙未備之 處,如欲 必取周備 ,則固可 擇利而作 。然


臣竊有 淺議,願 試陳其說 。乃者朝 廷以久厭 戎事,姑 務息兵, 故於已復 數城決議 給賜 ,
而夏國 抗請不已 ,迄害講 和。今若 令逐路各 侵彼疆, 又有興作 ,臣愚揆 料,竊有 四憂 :

  一 則諸路中 必有永樂 之禍。何者? 昨元豐四 年,五路 並進,直 以靈、興為圖 。方


是之時 ,夏人審 知中國重 兵竭力此 舉,所以 望風畏遁 ,千里一 空。故橫 山之陰, 廢城
舊砦之 要害者, 皆為漢兵 所城,比 賊之還, 則我守既 固而賊無 能為。向使賊未至 畏遁 ,
雖遁不 遠,則我 尚能畢此 城役乎? 後一年, 賊稍南還 而沈括、徐禧輕議 進築,即 致敗
覆,此 其驗也。今朝廷又 令諸路各 行進築, 臣愚竊所 未許。或謂諸路並 舉,賊必 分兵
以應, 賊勢既分 ,即無永 樂之禍。臣以謂不 然。計賊 之力,雖 不能必害 諸路板築 之役 ,
彼若 置諸路而 攻一路, 城未及堅 ,池未及 深,守計 未及辦具 而力役垂 困,諸路 各事
役作, 尚能捨己 而援鄰乎 ?則被攻 路分理勢 艱危,斷 可識矣。 此臣之憂 一也。

  二 則它日愈 無息兵之 期。何者 ?臣竊度 朝廷今日 之所以絕 賊而不憚 嚴兵者, 是豈


得已而 然乎,豈 真為永絕 之計乎? 蓋欲懲僥 倖,絕覬 覦,為它 日地也。昨葭 蘆、米脂、
浮圖、安疆四砦 ,朝廷捐 之而不以 為重者, 蓋有重於 此者也。所捐不為 不多,而 彼猶
要求不 厭,旅拒 稱兵。今若又令諸 路增進城 壘,不下 十數,異 時彼此取 舍,何所 措詞 ?
是堅賊 之道也。 此臣之憂 二也。

  三 則人力不 足。何哉 ?諸路正 兵不多, 平日尚須 以東兵增 戍,自元 豐用武以 來,


所增 之數倍於 土兵;不 惟素非力 戰之士, 又皆分隸 諸將,兼 均付諸城 堡砦,以 助戍
守,故 每將被戰 ,土兵大 抵不滿二 千,警急 則每以少 兵為患。今若更增 城守之數 ,則
兵勢愈 益分裂, 而戰守之 計尤疏。 此臣之憂 三也。

  四 則支費難 勝。何哉 ?朝廷自 展拓熙河 已來,至 於收復諸 路州城堡 砦,所在 增費 ,


可謂不 貲。既竭 關陝公私 之力,而 朝廷飛運 金帛,係 於道路, 然而漕官 告乏,尚 無已
時,雖 弃捐四城 ,未聞餘 羡。今又 有十城之 舉,則目 今與永遠 之費何可 勝計。臣恐內
外窘匱 ,理有不 支,貽朝 廷無窮之 悔,歲或 饑饉,狼 狽可慮。 此臣之憂 四也。

  臣竊謂廟朝謀議豈不及此,恐朝廷姑為此聲,使賊知我不務速和,以伐謀耳
【五】。審如是 ,願朝旨 密以誡臣 ,臣當陽 為大勢以 示之,雖 無甚補, 庶無甚害。如 朝
廷真以 乘時進築 為邊防之 利,則非 臣之所知 也,臣未 敢奉詔, 謹具論列 以聞。(純粹
以七年 三月十七 日奏此, 從違當考 。)

   辛丑,駙 馬都尉郭 獻卿為明 州觀察使 ,右大中 大夫張安 上為都官 郎中,( 七月


二十四 日為京西 正。右朝奉郎、開封府 推官楊景 謨為職方 員外郎。(八 年六月十 八日江
東刑。 )

  禮 部言:「五年 五月十八 日,詔與 尚書、侍郎、三省 、侍從官同議 皇地祇祀 典。(五


月十八 日但詔禮 部、太常寺, 六月十二 日乃詔尚 書、侍郎、三省、侍從 官。)準禮部 尚書
趙彥 若牒,檢 會元豐六 年五月九 日敕 ,太常 寺修定到 郊祀之歲 ,夏至皇 帝親詣北 郊祭
皇地祇 於方丘儀 並上公攝 事儀,詔 依所定看 詳。如遇 郊祀之歲 ,親祠於 方丘及攝 事,
並合典 禮之正, 自繫朝廷 臨時指揮 。今太常 寺止稱所 有親祠北 郊之歲, 南郊圜丘 ,於
理亦合 。以上公攝事 及改樂舞 ,乞一就 修定儀注 。如此則更無 可議,伏 乞更不聚 議。又
禮部 郎中崔公 度狀訴將 建議南郊 合祭天地 非禮,竊 見累次集 議未合, 將來南郊 或別
行大禮 ,乞用資 政殿學士 陳薦奏, 依舊合祭 天地,并 從祀百神 。所有今 次集議, 公度
更不趁 赴本部, 緣未奉朝 旨,致未 敢集官詳 議。公度 嘗言:謹 按周頌昊 天有成命 之序
曰:『昊天 有成命, 郊祀天地 也。』又周禮 ,冬至祀 昊天上帝 于圜丘, 夏至祭皇 地祇 于
方丘。漢武 帝郊祀歌 曰:『惟泰元 尊,媼神 蕃釐,經 緯天地, 作成四時。』又曰 :『涓 選
休成。天地 並況,惟 予有慕, 爰熙紫壇 ,思求厥 路。』又曰:『上天布 施后土成 ,穰 穰
豐年四 時榮。』皆合 祭天地於 南郊之詞。周頌合 祭,禮之 情也;周 禮特祀, 禮之文也 。
文必有 情,情必 有文。然則祭天地 或合或分 ,特繫於 時君,而 禮則一也 。今特祀 難行 ,
即當依 舊合祭, 並依祖宗 舊儀,為 萬世不刊 之典。」(崔公度 狀據政和 會要,在 趙 彥
若言更 不聚議後 ,與今實 錄所載公 度狀不同 ,今兩存 之。五年 七月趙彥 若以禮書 ,六
年二月 改內翰。公度為禮 中在四年 十二月二 十四日, 改徐王府 侍講在六 年八月二 日。
彥若、 公度牒狀 必同時。 )

  禮 部又言:「本 部郎中葉 祖洽議, 願朝廷復 明堂五帝 之常祀。太常 少卿盛陶 、太常


博士 張瓛宋景 年言,若 祀昊天上 帝兼祀五 帝如舊儀 ,得禮之 變,與祖 宗大享之 禮前
後相成 ,祀典無 闕。太常 博士朱彥 請季秋宗 祀明堂, 以配上帝 ,取合諸 經,於義 為允 。
本部看 詳,若宗 祀明堂, 昊天上帝、五方上 帝以五方 人帝、五官從祀, 得禮之變。」 又
言:「太常博士 孫諤請祀 太社、太稷設宮架 ,及於太 社壇上設 登歌樂【六】,仍 除去小
壇,頗 為允當, 本部緣未 奉朝旨, 致未敢集 官詳議。」詔並令侍從 官及尚書、侍郎、 給
舍、臺諫、禮官集議 以聞。(七年九月 八日彭汝 礪、顧臨等議 合祭,八 年三月七 日議朱
彥所請 。)
  兵 部狀:「準都省白 劄子,臣 僚上言:『諸路將 兵器,乞 逐路委提 點刑獄官 一員
專一提 舉。每季 從提舉官 於本州京 朝官之間 ,精選公 強了事之 人點檢, 使安置如 法,
暴磨以 時,應修 者別修, 應別作措 置以久遠 保全者, 必稟於朝 廷,及時 應措置。』 本
部檢準 敕兵部狀 ,契勘河 北大名府 、澶、定三州并河 東太原府 ,各有編 排樁管二 十將
軍器 什物,乞 從本部每 半年一次 ,下鄰路 選差文武 朝臣以上 官,每處 各一員, 詣逐
路點檢 ,奉聖旨 依。本部 勘當除河 北三州并 河東太原 府二十將 封樁軍器 什物已有 上項
朝旨外 ,其諸路 諸將下兵 器【七】 ,欲乞依 今來申請 事理施行。」從之 。

  詔 將作監編 修到營造 法式共二 百五十一 冊,內淨 條一百一 十六冊, 許令頒降 。

  知 潁昌府、 資政殿大 學士韓維 為太子少 傅致仕, 從其請也 。

  甲 辰,詔:「應保甲 除指定窠 名合差者 ,令從經 略安撫司 運司一面 抽差訖, 報提


舉保甲 司。其非 次合要差 使,並關 提舉保甲 司相度奏 聽朝旨。如事體緊 急,待報 不及
者,仰 應副訖保 明申奏, 仍須量人 材所宜, 稱事差撥 ,務要均 當。 」

  詔 :「義養 子孫合出 離所養之 家而無姓 可歸者, 聽從所養 之姓。若同居滿十 年,


仍令州 縣長官量 給財產。 雖有姓而 無家可歸 者準此【 八】。 」

  乙 巳,殿中 侍御史吴 立禮言:「臣竊見 丁憂服闋 人前通直 郎程頤除 授直祕閣 、判


西京國 子監,進 職無名, 頗駭士論 。按頤當 元祐初, 用大臣論 薦,方除 幕職官, 充西
京教授。意卑小 官,初乃 固辭,及 朝廷再以 通直郎、崇政 殿說書召 之,即欣 然受命。蓋
其志在 躁進,故 辭卑居尊 ,速冀顯 達。方其 起自布衣 ,勸講帷 幄,簡拔 進用,可 謂不
次矣。不能 安命循理 ,圖報厚 恩,而怙 勢要權, 日走執政、諫官、御史 之門,以 游說為
事業, 肆其喜怒 ,妄以進 退人物為 己任。蓋其言偽而 辨,學非 而博,足 以鼓動搢 紳,
欺惑當 世,備位 經筵輒敢 以師臣自 處,欲求 坐講。是時諫官孔 文仲上章 斥其狂妄 ,果
不能逃 陛下知人 之明,即 行顯黜。前謫居西 京,欲使 之退思自 省,今既 免喪除服 ,還
其元 任足矣, 一旦寵擢 無名,優 進儒館之 職,將何 以懲戒妄 人,聳勸 多士?況 更直
祕閣, 先朝故事 必宿儒舊 德處之, 使頤冒居 此,眾論 所以不平 也。伏望 天聽,察 其狂
妄無補 聖世,罷 去職名, 以厭公議。 」

   丙午,環 慶路經略 司準備差 使馬琮等 ,領兵出 界攻討葉 結貝威野 砦,斬大 小首


領二人 ,首級五 十。(此 據章楶奏 議增入。 )

  丁 未,知鄭 州、觀文 殿學士安 燾知潁昌 府。

  戊 申,臣僚 上言:「任子舊制 ,天聖令 以蔭出身 應授職任 者,選滿 或遇恩放 選,


或因奏 乞,皆年 二十五歲 乃許注官 。熙寧間 ,峻立試 格,凡試 中,許年 二十注官 ,由
是闇增 冗員。臣願並復天 聖故事。詔令 吏部立法 申尚書省。本部今 修立下條 :『諸有出
身人年 二十以上 ,無出身 人年二十 五歲以上 聽赴選。非應免省 者候試中 注官,年 雖未
及而願 先試者聽 。諸無出 身人投家 狀試卷乞 試者關侍 郎左選, 遇科場關 試院。諸初受
使臣, 依下項年 甲聽赴選 及出官。其該 說不盡, 比附施行 :宗室、宗室 女夫,后 妃、美
人、才人等 親屬,大 長公主、長公 主、公主、郡縣主 親屬,親 王夫人親 屬、前代帝主 之後 、
品官親 屬、勳臣之後 、特旨與官、酬獎 與官、文臣換 授,(若 本有出身 年二十以 上。)三
省、樞密院 書令史以 上,流外 ,右年二 十五以上 ;武舉呈 試武藝、諸軍 班直、散直, 戰
功換官、歿於王 事親、屢告捕盜賊、歸明落 番得還蕃 官、溪峒猺人 招出,右 年二十以 上。
諸初 次出官該 試者,具 所習藝業 投家狀試 卷乞試, 關殿前司 及侍郎左 選,遇科 場關
試院, 候試中注 差選。
』」並從之。後都省批:「四月二 日送吏部 ,並依所 申。以上聽 赴
選,非 應免試者 候試中出 官,年雖 未及而願 先試者聽。」(實 錄但存第 一項條貫 四 十
字,餘 並削去, 今詳著之 。)

  己 酉,太常 丞、集賢 校理陳察 權利州路 轉運判官 。(八月 十六日改 江東,孔 武仲


云云。 )

  庚 戌,禮部 言:「據 太常寺狀 ,修撰到 納皇后儀 注。命使 納采、問名、納吉 、納成、


告期、發冊奉迎 ,尚宮導 皇后詣福 寧殿之大 次以俟。至日晡後 ,皇后車 入宣德門 ,禮
直官、通事 舍人引侍 中版奏請 中嚴,內 侍轉奏。皇帝 服通天冠、絳紗袍 御福寧殿 ,宮人
侍衛如 常儀。尚宮引皇后 出次,詣 殿庭之東 ,西向立 。尚儀跪 奏外辦, 請皇帝降 座禮
迎。尚宮前引詣 庭中之西 ,東南面 揖皇后以 入。皇帝 導皇后升 自西階入 室,各就 榻前
立,尚 食跪奏食 具【九】。皇帝揖皇后 ,皆坐。尚食 以饌進, 皇帝及皇 后皆食三 飯。尚 食
以酒進 ,皇帝、皇后俱受 爵飲。尚食以饌從 ,再飲如 初。三飲 用潅如再 飲。尚儀 跪奏禮
畢,皇 帝、皇后俱興 。尚宮請皇帝 御常服, 尚寢請皇 后釋禮服 入幄。次日, 以禮朝見 太
皇太后【一○】、皇太后 ,參皇太 妃如宮中 之儀。」詔依。(政目云禮 部修到納 皇后 儀
注。)

  辛 亥,知河 中府、資 政殿【一 一】學士 蒲宗孟知 永興軍。

  詔 故南陽郡 君朱氏特 贈美人。

  范 祖禹言:「臣掌國 史,伏睹 仁宗皇帝 在位四十 二年,豐 功盛德, 固不可得 而名


言,所 可見者, 其事有五 :畏天、愛民、奉宗廟、好學、聽諫。仁宗行此五 者於天下 ,
所以為 仁也。陛下嗣位, 於今八年 ,昧爽而 聽朝,旦 晝而聽學 ,風雨不 易,寒暑 不倦 ,
可謂勤 於進德矣 。然而天 衷淵默, 聖度高遠 ,中外之 人未知陛 下睿意所 好如仁宗 之五
者見於 天下,羣 臣雖欲少 裨萬一, 亦無自而 入。方今 四海顒顒 ,想望太 平,臣願 陛下
深留聖 思,法象 祖宗,日 新光輝, 昭示所好 ,以慰答 羣生之望。」讀劄 子畢,又 言 :
「臣觀 仁宗每因 事示人好 惡,皇祐 中,楊安 國講『直 哉史魚! 邦有道如 矢,邦無 道如
矢。君子哉蘧伯 玉!邦有 道則仕, 邦無道則 可卷而懷 之』,仁宗曰 :『蘧伯玉信 君子矣 ,
然不若 史魚之直 。據孔子之言 ,則史魚 不若蘧伯 玉之君子。』仁宗 之言,仁 人君子之 言
也。人君唯欲臣 下切直, 故言蘧伯 玉不若史 魚,以開 臣下切直 之路。由是天下知 仁宗
好直不 好佞。此 聖人之大 德也。如 此之類, 臣願陛下 以仁宗為 法。」上 然之 。

  先 是,六年 十一月辛 亥,客星 出參宿度 中,犯煺 星。太史 言主有暴 兵,米貴 ,晉


分兵災 。壬子,犯九 斿星。十二月 癸酉,行 入奎宿度 中,太史 言主邊兵 動。今年正月 ,
隨天運 行入濁不 見。至是 月辛亥, 在奎宿度 中消伏。

注 釋
  【一】判登 聞檢院長 編紀事本 末卷一○ 三臺諫言 程頤、太平治蹟統 類卷二五 程頤出
處本末 及宋史全 文卷一三 下皆作「 判登聞鼓 院」 。
  【 二】鼎又 云不肯附 勢而廢職 「不」字 原脫,據 下文補。
  【 三】山川 之險易「 易」字原 脫,據閣 本補。
  【四】四月 十四日下「四 」字原脫,據 閣本補。按: 元祐七年 三月甲申 朔,丁酉 為十
四日。
  【 五】以伐 謀耳「伐 」原作「 代」,據 閣本改。
  【六】及於 太社壇上 設登歌樂「登 」原作「祭」,據宋會 要禮二三 之二、宋史卷 一○二
禮志改 。
  【 七】其諸 路諸將下 兵器下「 諸」字原 作「請」 ,據閣本 改。
  【八】雖有 姓而無家 可歸者準 此「雖」字原脫, 據閣本及 宋會要食 貨六一之 六一補。
  【 九】尚食 跪奏食具 下「食」 字原脫, 據皇朝編 年綱目備 要卷二三 補。
  【 一○】太 皇太后下 「太」字 原脫,據 本書本卷 丁酉條補 。
  【 一一】資 政殿「政 」原作「 正」,據 閣本及長 編紀事本 末卷九九 調停改。
 

卷四 百七十 二 元祐七年 (壬申 , 1992)

起哲宗元祐七年四月盡其月

  夏 四月癸丑 朔,資政 殿學士胡 宗愈為禮 部尚書, 龍圖閣待 制、知永 興軍蔡京 為龍


圖閣直 學士、知成都府。(宗愈、京除命, 政目在三 月二十八 日。)翰 林院學士 梁燾言 :
「元豐侍從 可用者多 ,唯蔡京 不可用。前有 除授,燾 在言路, 嘗論之矣。」或曰 :「聞 舊
帥多滯 事,此人 有才,要 使料理。」燾曰:「今若用 此人,必 非成都幸。」數日命未 下,
燾適在 告,其命 遂行。京至成 都,果以 輕舉妄作 。盜發正晝, 燒藥市幾 盡。後又為萬 僧
會,窮 極侈麗, 兩川騷擾 ,齊集累 日,士女 雜亂,惡 少羣輩殺 人剽奪一 日十數處 云。
(行狀 又云:「御史 有言,移 知永興。」按:京 在成都府 以戶書召 ,行狀誤 也,今 不
取。)

  甲 寅,詔尚 書左丞蘇 頌撰渾天 儀象銘。

  左 正言姚勔 言:

  先 帝表章聖 學,用經 術取士, 誠欲以大 道於變斯 文。然議 者以謂師 用一家之 說,


習以成 蔽,不能 貫通,是 以前日明 詔,復用 詩賦。此固陛下開 廣育材之 路,求賢 取士
之深意 也。然臣 竊見學者 自復詩賦 以來,於 今五六年 ,頗有未 能工者。以臣衡論 人材 ,
其已學 者復之, 難成不至 如此。就詢其由, 良亦有說 。蓋今貢 舉之法, 習詩賦者 仍試
經義, 既學者期 於必得, 則務在兼 通,至有 司責其俱 優,則兩 難盡善。何則?業 經者
直求先 王之道, 斷聖人之 心;至於 辭賦,雕 鐫離析破 碎,主以 聲病為急 。二者不 可得
全,猶 責善視者 必有聽也 。若用意 散漫,則 兩俱不精 ;倘能偏 長,則必 有一短。又經
義一 科,行之 稍久,壯 齒以上, 所業已成 ,一旦銷 磨,亦甚 可惜,而 況通經辨 道,
不猶 愈於雕蟲 ?又或聞 將來經義 舉人,所 取分數不 多,而詩 賦兼經者 ,又皆滅 裂,
則是經 義之名苟 存,而六 藝之學寖 廢也。臣欲望朝廷 並立詩賦 、經義, 各為一科 ,隨
所試人 數多少, 均為取士 之格。如此則永遠 可行,而 學者專精 一藝,易 見成就。惟陛
下裁擇 ,天下幸 甚。

  七 年四月二 日敕,臣 僚上言:「近睹科 場限字條 制不便, 再具論列 。乞今後 賦論 、


策、經義,並不 限字數。今已 得旨,策 過二分, 更不降等 ,而賦論、經義, 未蒙指揮。」
臣之愚 慮,以謂 聖朝以言 取士而禁 其多言, 未應古義 ,且非朝 廷取士之 良法。凡舉人
稍以 文學自負 者,於廣 場中不自 騁其才力 ,夸示該 博,使有 以異於眾 人,則不 能嶄
然見頭 角,故能 文者常患 乎太多, 此理之常 也。往時 ,開封舉 人路授倡 為長賦幾 千言 ,
但為浮 辭,不求 典要,當 時能文者 往往效之 ,得張方 平擯斥而 其文遂正 。嘉祐初 ,劉
幾輩喜 為怪僻, 得歐陽修 革去而其 風復雅。此但繫主 司之風化 耳。今朝 廷立法, 不問
其文之 澆淳,而 校其字之 多寡。責其不及, 猶有勸懲 ;禁其多 文,殊無 義理。經義之
初,士 人各務衒 其師學, 故爭為怪 說,以鼓 動人聽。就使尚爾 ,亦在精 擇考官, 仍參
定考 校法式, 使之力省 而易考, 如汎濫不 經之語, 自可黜去 ,使學者 知朝廷意 在於
文之邪 正,而不 在於字之 多寡,不 亦善乎! 伏望朝廷 更賜詳酌 。詔賦論 過二分並 不降
等,其 經義文理 優長者準 此。(此編錄 冊七年四 月二日聖 旨,今掇 取附見。「策 過二 分
更不降 等」,乃 從給事范 祖禹奏, 在六年六 月十四日 ,實錄有 此,政目 無之。經義猶
依前降 指揮【一】,范祖 禹再封還 。此據祖禹家 傳,實錄 無之。政目七 月四日朱 光庭封
還不限 字數文字 ,實錄無 之,已附 六年六月 十四日。 )

  金 部郎中李 傑言:「利州路興 州青陽鎮 見有銅坑 一百餘處 ,舊係西 河邊防財 用司


舉官 招誘收買 ,又本錢 亦是本司 計置應副 ,昨廢罷 本司,將 上件銅場 併入陝西 轉運
司管勾 。自併入 後來,將 銅價僅減 一半,又 本錢多不 敷足,雖 有所舉, 監官無由 辦集 ,
采銅之 人逐旋散 潰,所收 漸少,課 利日虧。今相度欲 乞每斤量 與添錢, 多行計置 本錢 ,
依舊 兼用銀絹 ,於稱下 堆垛,及 比附韶州 岑水場例 選官,量 與酬奨, 使設法措 置,
必有所 增。」詔於利州路 常平錢內 借錢五萬 貫充買銅 本錢,每 斤依本處 見買價錢 , 餘
並從之 。(新本 削去。)

  乙 卯,左僕 射呂大防 言:「夜 來甘雨, 諒寬聖慮。」太皇太后 曰:「雨 想已霑足。 」


大防曰 :「臣聞 董仲舒曰 :『天心 仁愛人君 ,蓋欲扶 持而全安 之。』今自涉春, 旱乾 滋
久,陛 下精祈感 格,遂致 霑足。得 非天意扶 持而全安 之也?亦 在人君至 誠而已。 」

  丙 辰,御史 中丞鄭雍 言:「伏 見比年稍 愆雨雪, 上軫聖慮 ,推經考 事,咎在 弛緩 。


臣竊見 元祐二年 詔旨,以 時雨稍愆 ,慮尚書 六曹有四 方牒訴奏 讞於上。或賞罰難 明,
廢置 未決,郎 官怠於省 覽,胥吏 苟逃期會 ,過為沮 抑,姦詐 百端,俾 抱冤之人 無所
赴愬。此乃 聖政仁明 ,照見今 日之弊。然當 時詔旨如 此,而官 司未有以 奉承明詔 之意。
臣待罪 憲臺,嘗 睹中外臣 民,曾經 所屬及六 曹等處詞 訟,率經 年歲,無 所予奪。眾口
怨嗟, 有傷和氣 。以今仁 聖在上, 而官司弛 弊至此, 甚無謂也 。臣近嘗 建明,乞 選官
鉤索六 曹行遣【二】、蠲除弊 事、裁立法式 等事,未 蒙施行。伏望 聖慈察陰 陽交泰之 由 ,
在天 人相與之 際,懲革 弛弊,肅 振紀綱, 毋為煩文 ,責成實 效,然後 內外百職 為官
擇人, 則陰陽調 和,休氣 應矣。 」

  右 正言虞策 言:「臣恭聞 十六日德 音,疏理 繫囚,蕩 滌圜扉。此誠 布德修刑 之事。


然德音 所及,止 於帝畿。以天子推 恩而猶有 所吝,臣 竊恐澤不 擌霈,未 足以大召 天下
之和氣 也。伏望 聖慈推此 德音,徧 及四海, 至於有司 一切滿責 與夫不急 煩擾之事 ,宜
速者速 ,可緩者 緩,則庶 幾民氣舒 蘇,雨澤 來應也。 」

  監 察御史董 敦逸言:「臣聞人 君所為天 也,故命 為天命, 官為天官 。謂之天 ,則


人君不 可得而私 ,況人臣 乎?作威 作福,人 君之權; 承命而行 ,人臣之 事。要之 是而
已。臣因考 班籍,在 京若省、臺、寺、監之 官,在外 若郡守、監司 之任,內 外所授, 逸勞
不均, 歷歷可數 。謂如郎 官之類有 更數部, 丞、簿之 類尤多; 貴家有補 外官或不 之任 ,
有未 受代或先 定差;在 外者有易 數州,有 移數路, 有纔牽復 已與升遷 ,有自遠 官依
前入遠 受差,遲 速之不一 ,待闕遠 近之相遼。詩云『或息 偃在牀, 或不已於 行』,豈不
然歟! 然此豈公 朝之事哉 ?雖祖宗 時,在邊 在庭,亦 嘗久任。若竇儀再 直禁林, 陳恕
久居計 省,才術 功效,絕 類離倫, 又非滔滔 常材之比 也。臣以 謂從官而 上,不同 常員 ,
與夫才 效過人, 朝廷有所 倚藉者, 或令久任 ,或別升 遷,一切 簡拔自從 特旨。其餘中
外之 官,在京 者定以考 任,雖有 恩賞自陳 等事,不 得過若干 任;在外 者分遠近 合入
之差, 就移牽復 之類,以 到任月日 至闕者, 並以先後 為名次, 則孤寒、勢力據狀 可明 ,
差除之 權無所移 易,一有 定論,皆 任至公。 」

  丁 巳,熙河 蘭岷路經 略司言:「邊事未 寧,乞蕃 兵五將各 添差管押 蕃兵使臣 二員 。


依條令 ,本將選 擇諳曉蕃 情使臣, 申本司審 察奏差, 候邊事息 日減罷。」從之。(新 削,
二月己 巳可考。 )

  戊 午,詔南 北外兩丞 司管下河 埽,今後 令河北、京西 轉運使、副、判官 ,府界提 點,


各分認 地界至, 內河北於 銜內帶兼 管勾南北 外都水公 事。

  詔 永興軍權 駐泊京東 第三將權 戍涇原路【三】。以經 略司言西 賊於鎮戎、德順軍 出


沒,乞 增兵故也 。

  睦 州言:「青溪 縣百姓宋 安世九代 一門,伏 望旌奨, 以風四方。」詔賜米絹 各五 十


石、匹 。(三事 並繫己未 ,嫌與立 后事相間 ,移見今 戊午。)

  初 ,三省、樞密院進 呈太史局 勘婚文字 ,呂大防 曰:「男 女年命卦 變得生氣 ,則


百事俱 不避。只如仁 宗戌生, 光獻辰生 ,辰戌相 衝,亦變 卦得生氣。」太皇 太后曰 :
「國家 不比常人 家,長道 不勘婚則 便已,內 間誰敢擔 當?公等 執政敢擔 當否?」大防
又曰:「雖云勘 婚,先須 門閥,於 門閥中勘 乃可。」王巖 叟曰:「不取 於勳德之 家, 無
以服人 心。」大防因 及陳子城 事。太皇 太后曰:「仁 皇聖明, 御藥閻安 具知子細。 其 父
士良當 時正親近 ,一日, 仁皇曰:『汝 何不賀我 ?』士良 曰:『賀何事 ?』曰:『賀 我
選得皇 后。』士良曰:『誰家 ?』曰:『陳子城 家。』士良曰:『子城 官職乃奴 隸也,富 民
用錢買 之。」仁皇遽 曰:『幾 乎錯了。』明日以語呂 夷簡,夷 簡賀聖明。人言呂 夷簡先 言,
非也, 乃仁皇說 與,聖明 如此。」大防 及巖叟皆 曰:「願陛下 體此意。」太皇太后曰 :
「一事 甚悔。前日乃往問 帽子田家 ,見說是 家凡十縣 主,每五 千貫買一 箇,國家 寧要
汝錢也 ?是何門 當戶敵?」韓忠彥 及巖叟皆 曰:「人 臣家亦求 門戶,不 可不謹。」大 防
曰:「太史 局皆小人。若不取 門閥,卻 恐此等人 家計會, 妄合年命 ,亦宜防 之。」太 皇
太后曰 :「太皇太后 與英宗不 曾勘婚, 然仁皇於 三命六壬 皆通曉。」眾曰:「此 豈偶然 。」
太皇太 后言仁宗 通曉三命 六壬,意 謂仁皇亦 自與英宗 勘婚也。

  他 日,大防 又曰:「不知 陛下以門 閥為主耶 ?勘婚為 主耶?」太皇 太后曰:「要門


閥,亦 要勘婚。」大防等 皆言:「如此 但恐難得 耳。」久之,二月 乙卯,太 皇太后始 宣 諭
云:「近選得九 家十女, 惟孟家女 最可,但 長三歲, 然顏殊未 及。」巖叟曰:「不知 是
正出否 ?」應曰:「王廣 淵女嫁孟 在生此女。」大防 等因言:「只 恐為勘婚 又難成就。」 太
皇太后 曰:「今臺官 鄭雍、楊畏, 諫官虞策 、姚勔總有文 字,乞不 用陰陽之 說,亦欲
與公等 評駁,更 不勘婚如 何?」皆贊美。大防因言祖 宗以來俱 未嘗勘婚 ,太皇太 后納
其言。三省 退,樞密 院再奏事 。巖叟又言:「自 古聖人不 取陰陽小 說,陛下 今放得下 此
事,深 為得體。」太皇太后又 曰:「臺 諫文字未 嘗令皇帝 看也。」巖叟 曰:「此 事只合 斷
在太皇 太后。」乃宣諭令 同三省進 入文字。巖叟謂大 防曰:「太皇太后 要文字當 不止 為
保明孟 家,實要 取外議以 破勘婚之 說耳。」大防 即草奏曰 :「奉聖諭, 選納皇后 更不 勘
婚。」巖叟 曰:「如 此則不勘 婚出聖意 ,更安用 大臣文字 ?須見議 出於眾, 乃合聖意 。」
蘇轍亦 以為然, 遂於「選納皇 后」字下,添 入「今來眾說 」四字,及添 入「臣等累嘗 奏,
陰陽拘 忌亦宜簡 略」。後 兩日遂進 呈納后不 當勘婚, 并孟家考 察選召劄 子 。

  樞 密院再對 ,太皇太 后問忠彥 等亦聞孟 家子細否 ?對曰:「孟在善 人小官, 門戶


靜,別 無事。」又宣諭曰 :「不欲 選於貴戚 家,政恐 其驕,驕 即難教。」忠彥曰 :「如 孟
在等人 家自應不 驕,亦須 易教。不在富貴中 生,則必 謹畏。」太皇 太后曰:「然。」時 二
月乙卯 也。(二月二 日乙卯。)及 是月甲寅 ,太皇太 后又宣諭 :「孟家女入 內能執婦 禮,
可降制 立為皇后。」大防 奏曰:「當擇 日。」應曰:「今日明 日皆好, 只就明日 降制。」 王
巖叟曰 :「太皇太后 宜降一手 書付學士 院,庶於 事體為順。」從之。又語及賜予 后家 故
事,大 防曰:「漢時賜予 厚。」應曰:「漢 時遠,且 說唐時。」大防曰 :「唐時 不見。」 又
問本朝 ,大防曰 :「有之。但都無文字 ,必是出 於內庫。若不賜予 ,必作債。」應曰 :
「曹琮嚮日 還債極多。」琮, 光獻叔父 也。退聚都堂 ,召范百 祿、梁燾,諭 以今日降 手 書
及於制 中,要見 奉母命之 意,又令 國史院檢 孟元傳送 學士院。乃擬手書 草藳進入 。初
欲就丙 辰降手書 ,以皇帝 本命,遂 改用戊午 。手書曰 :「吾近 以皇帝年 長,中宮 未建 ,
歷選諸 臣之家, 參求賢德 。故馬軍 都虞候、贈太尉孟 元孫女, 閥閱之後 ,以禮自 持,
天姿端 靖,雅合 法相,宜 立為皇后 。付學士院降 制施行, 其他典禮 並依已降 指揮。 」
(不 勘婚事, 實錄略載 於六年八 月二日, 今取王巖 叟繫年錄 刪潤編入 ,可見朝 廷議
論之難 ,非一二 日而成也 。呂大防 言仁宗不 勘婚及陳 子城事、太皇太后 悔問田家 事,
皆在六 年八月二 十二日。大防又言 要門閥并 要勘婚恐 難得,在 六年十二 月二十六 日。
宣諭得 孟氏女及 大防等議 更不勘婚 ,在七年 二月二日 。宣諭立 后在四月 初二日。今並
書於四 月二日, 惟始得孟 氏女宣諭 仍著其月 日。)

  己 未,內出 制書,立 故馬軍都 虞候、眉州防禦使 、贈太尉 孟元孫女 為皇后, 仍令


所司擇 日冊命。(玉 牒云:「上春 秋盛,未 議納后者 久之。由姦臣擅政 ,懼其復 辟故也 。
中外洶 洶,因臣 僚屢有言 ,乃始播 告中外立 焉。」玉牒不知誰 撰,必邪 黨也。附見, 當
考。)翰林 學士梁燾 言:「臣今月 六日當制 ,恭承太 皇太后手 詔立皇后 。伏惟陛下為
皇帝留 神選納淑 哲,踰年 方始中選 ,其於安 國家之功 益崇矣。朝廷慶事 ,天下幸 甚。
臣敢 為兩宮之 賀,因得 以獻所當 言者四事 :朝廷奉 陛下詔旨 ,講求迎 納皇后典 禮甚
備,誠 一代盛事 。所當次 第施行, 不宜少損 ,使天下 明知國家 敬重大昏 之禮,垂 法萬
世。此一也 。陛下既為皇 帝得賢助 於內,又 常多進正 人,輔佐 聖德於外 。正人多則政
事純一 ,政事純 一則朝廷 安靜,姦 邪自消, 可以終無 憂悔矣。此二也。俟慶事已 成,
內中合 有推恩之 人,宜出 自聖意, 早賜處分 ,不須更 待臣下奏 請。貴恩 德上歸, 所不
可緩。此三 也。今來有大 慶事,上 下人心所 共欣仰, 宜有恩霈 ,以慰羣 情。乞面諭大 臣,
商量特 與指揮, 不可全無 ,亦不可 至薄。此四也。四者皆關於 今日急務 ,可濟中 外懽
心,簡 而易行, 足廣聖德 ,望深留 宸念。」貼黃 :「臣昨日欲 面對此等 事,既不 得面 對,
區區孤 忠,必欲 自達,故 輒見於文 字,上徹 聖聽,伏 望采察。」又言:「所 謂恩霈者 ,
天下刑 獄恐有冤 濫,遠方 之人可以 徧為德音 ,在京諸 軍必有覬 望,可與 等第特支 。此
為費不 多,為惠 至廣,足 以召集和 氣,慰悅 眾志。其特支必須 支給,其 等第乞令 大臣
參酌, 其錢恐戶 部不易遽 辦,亦乞 詳酌指揮 ,伏望斷 自聖意處 分。」又言:「皇后淑 德
賢行固 已早成, 更望太皇 太后陛下 出於聖意 ,謹選寬 和、有識 無忌、老成曉事之 人,
左右輔 佐。仰惟聖慮 深遠,已 必有處分 ,臣妄意 及此。」(燾 又上疏乞 還政,附 五月 末
納皇后 後。)

  甲 子,詔:「皇后六 禮:尚書 左僕射兼 門下侍郎 呂大防攝 太尉,充 奉迎使; 同知


樞密院 事韓忠彥 攝司徒, 副之。尚書左丞蘇 頌攝太尉 ,充發冊 使;簽書 樞密院事 王巖
叟攝司 徒,副之 。尚書右丞蘇 轍攝太尉 【四 】,充告期使 ;皇叔祖 同知大宗 正事宗景
攝大宗 正卿,副 之。皇伯 祖判大宗 正事、高密郡王宗 晟攝太尉 ,充納成 使;翰林 學士
范百祿 攝宗正卿 ,副之。吏部尚書 王存攝太 尉,充納 吉使;權 戶部尚書 劉奉世攝 宗正
卿,副 之。翰林 學士梁燾 攝太尉, 充納采、問名使; 御史中丞 鄭雍攝宗 正卿,副 之。 」

  吏 部言:「欲應奏舉 職官知縣、 縣令依常調 ;本資序 係判、司、簿、尉人差 充諸州


教授, 願滿四考 者聽。」 從之 。

  秦 鳳路經略 司言:「準朝 旨增修隴 陽、達罕、吹藏堡。今方農事之 際,又去 秋災傷 ,


蕃漢弓 箭手闕乏 ,兼對境 賊馬嘯聚 ,且須專 治禦備之 計,欲候 來春興工。」從之 。

  范 育言:「阿里骨差 遵博斯吉 齎到蕃字 來乞隴逋 了安。昨擒鬼章同 時獲首領 十人 ,


賞厮門 等四人已 病死,心 牟溫雞、東厮雞二 人已得朝 旨賜阿里 骨,餘四 人,內隴 逋了
安在岷 州包順處 羈管。今阿里骨詞 意恭順, 其隴逋了 安雖羈縻 在漢,於 國無補, 欲依
阿里骨 所乞遣還。」從之 。

  丙 寅,詔:「河東、陝西 諸路帥府 敢勇一百 人為額。募有 戶籍行止 ,年二十 以上,


壯勇堪 任使喚, 稍識字, 不曾犯徒 ,武藝中 格人收補 。專隸經 略司。」 (新無。 )

  殿 中侍御史 吴立禮言 :「臣近 見丁憂服 闋人程頤 除授直祕 閣、權判 西京國子 監,


以其進 職無名, 曾具狀論 列,未蒙 施行。今來竊見頤 上表辭免 ,觀其辭 語,略不 引咎
自訟, 乃敢要君 ,乞歸田 里。人臣 很愎,公 然肆無忌 憚,未見 有如此者 。按頤素 履非
正,狂 妄躁進, 言其內行 ,則娶甥 以為妻, 論其沽名 ,則素隱 而行怪。以游說為 事業 ,
以捭闔 為功能, 邪說詭辭 ,足以亂 政。兼頤 昨以罪譴 謫,曾未 滿秩,即 丁父憂, 朝廷
因其除 服免喪, 躐進儒館 之職,可 謂異恩。既上章求 避,不自 以寵渥逾 分,懇辭 優命 ,
而乃望 望不足, 自欲歸就 田里。夫人臣進退 ,固有大 義,苟無 意祿仕, 自當求致 王事 ,
以禮而 去,未聞 去就輕率 ,敢爾要 君。苟不 明正典刑 ,何以懲 戒在位? 」(三月 二十
二日, 立禮初言 ,今再言 。五月四 日,董敦 逸言。)

  丁 卯,詔宗 室、外戚 、臣僚之 家,違犯 酒禁如累 及三次, 並勾收槽 杖。(新 無。)

  己 巳,太常 寺言:「將來皇后 納采前擇 日告天地 ,冊禮前 一日告宗 廟。檢會 景祐


元年立 皇后故事 ,行冊禮 前擇日告 天地、宗廟、社稷、宮觀、諸陵,今 參詳欲並 於行冊
禮前一 日差官奏 告。」從 之 。

  戶 部狀:「準都 省批送下 白劄子, 臣僚上言 :『伏謂救荒 猶救病也。正災傷 時,猶


病正作 ,救死而 已。災傷 之後,猶 病新除, 未可忽也 ,正須扶 養以就安 耳。饑疫 之年 ,
鄉村人 戶迫於朝 夕,往往 逃移。但緣逃移既 多,或鄰 人亦自逃 移,遂無 當時耆鄰 申報 ,
或官 司亦未暇 一一檢覆 了當,及 至歸業, 官司便以 不經申報 檢覆,不 肯依歸業 放稅
施行。緣此等人 戶實是逃 移歸業, 朝廷有放 稅優恤之 法,而澤 不下究。伏望聖慈 矜憫 ,
特出厚 恩,許依 歸業放稅 條貫施行。』本部 今契勘緣 已有歸業 條貫,勘 當欲乞下 諸 路
依條施 行。尚書 省勘會上 件逃移人 戶,蓋為 諸縣官避 免批罰, 及轉運司 存惜稅額 ,致
不依條 檢覆。」詔依 所乞。(舊錄云, 尚書省言 :「災傷人戶 逃移,但 緣逃移後 或鄰 人
亦自 逃移,遂 無當時耆 鄰申報, 或官司亦 未暇一一 檢覆,及 至歸業, 官司便以 不經
申報檢 覆,不肯 依歸業放 稅條施行 ,遂使放 稅優恤之 法,澤不 下流。望許依歸業 放稅
條。」 從之。或 只用舊錄 亦足也。 )

  庚 午,西頭 供奉官、閤門 祗候孟在 為崇儀使、榮州刺 史。(政目十 八日孟在 正任,


實錄乃 是遙刺, 當考。) 左司員外 郎宇文昌 齡為太常 少卿。

  辛 未,禮部 言:「將 來納皇后 ,文武百 僚係婚禮 依典禮不 賀,所有 冊禮依景 祐元


年故事 ,拜表稱 賀。尋會 到太常寺 治平元年 立皇后, 文武百官 並詣東上 閤門拜表 賀皇
帝,又 詣內東門 拜表賀太 皇太后、皇太后訖 ,於內東 門上牋賀 皇后,欲 依上件禮 例施
行。又 參拜皇太 妃,欲乞 比附皇后 禮例上牋 稱賀。」 從之 。

  癸 酉,寶文 閣直學士 、中大夫 、兵部侍 郎李之純 降授左中 散大夫, 知開封府 日廨


宇火故 也。(政目云 :「斷開封遺 火官吏。」去年十 二月十八 日推究遺 火,及是 斷也。 )

  甲 戌,三省 言:「諸 路考察縣 令課績等 第者,本 條未有限 定人數。今以一路 所管


縣多寡 為則,委 知州、通判考 察。課績以德 義有聞、清慎 明著、公平可 稱、恪勤匪懈 為四
善;以 獄訟無冤、 催科不擾、稅賦別無 失陷、宣敕條 貫、案帳 簿書齊整、 差役均平為 治
事之最 ;農桑墾 殖、野無曠土 ,水利興 修、民賴其用 為勸課之 最;屏除 姦盜、人獲安處 ,
賑恤窮 困【五】、不致流 移為撫養 之最。仍通取善最 ,分為三 等,七事 為上,五 事為 中,
餘為下 。限次月 申監司類 聚,每半 年一次, 同行審覆 ,若有能 否尤著者 ,別為優 劣。
上半年 限八月, 下半年限 次年二月 ,具事狀 保明以聞 。知州除 太中大夫 、觀察使 以上 ,
及三京 留守、安撫使 、鈐轄不考察 外,其餘 並委監司 依此考察 。以上並令吏 部開析等
第申尚 書省。即知州 、通判到任未 滿一月, 監司未滿 兩月者, 並展一月 。其知州、縣令
在任不 及一年罷 任者,更 不考察。」從之。(舊錄、新錄於四 年八月五 日壬寅, 並載 吏
部言考 課四善、三最等法 ,又於七 年四月二 十二日甲 戌皆重載 之,但詳 略稍不同 。今
就七年 四月二十 二日甲戌 具書削, 四年八月 五日壬寅 所載不入 。政目二 十二日云 范純
禮刑侍 ,實錄無 之。按純 禮六年五 月自給中 為刑侍, 七年六月 乃自刑侍 改吏侍, 不知
政目何 故云爾, 當考。)

  丙 子,右正 言虞策言 :「臣伏 睹吏部見 有合引見 改官者二 百餘人, 及知縣闕 稍多 。


臣伏 謂上件人 須二年以 上閑居, 伺候引見 ,及至改 官,授得 差遣,并 待闕又須 一二
年以上 。既各是 舉主足, 才行政事 必有可觀 。堪以任 使之人, 宜及時甄 用,令宣 力四
方,惠 養百姓, 不應使四 年五年間 僅同閑廢 。兼小官 罷俸,閑 居日久, 貧乏殆甚 ,恐
非所以 養廉。臣伏聞祖宗 朝有併甲 指揮,當 時極以為 便,欲望 聖慈特降 睿旨,下 有司
檢會施 行,以便 一時。 」

  策 又言:「人受天地 之和氣以 生者也, 一失其和 ,疾癘興 焉,死生 繫之。神農區


辨百物 ,黃帝有 內、外諸 經,周官 有醫師、疾醫、瘍醫之官, 掌萬民疾 病。蓋養 人之事 ,
凡可以 致力者, 聖王未嘗 不為之留 意也。恭惟祖宗已 來,廣裒 方論,頒 之天下。嘉祐
詔書復 開元故事 ,郡置醫 生,熙寧 已來,縣 亦如之。然郡縣奉 行未稱詔 旨,有醫 生之
名,無 醫生之實 ,講授無 所,傳習 未聞。今要藩大郡 或罕良醫 ,偏州下 邑,遐方 遠俗 ,
死生之 命委之巫 祝。縱有 醫者,莫 非強名, 一切穿鑿 ,無所師 法,夭枉 之苦,何 可勝
言?臣 謂宜申敕 天下州、府、軍、監, 訪采精於 醫術,眾 所推服, 堪以教授 者,為之 闢
官舍, 置醫學, 命以教授 ,資給之 類稍優異 之,凡願 學者皆許 就學焉。此亦先王 以五
福錫庶 民,使之 康寧壽考 之事也。 」

  丁 丑,大理 寺言:「伏睹 五月十六 日納后, 文臣承務 郎、使臣殿直 以上並赴 陪位。


大理 評事雖有 選人補充 者,緣據 雜壓,評 事敍位在 通直郎之 上,欲乞 特降指揮 ,並
許陪位。庶使凡 任職事官 之人,皆 得伸臣子 之禮,及 預觀儀物 之盛。」從之。其選人 充
在京職 事,於雜 壓在承務 郎之上者 亦準此。

  太 常寺言:「將來納 后,臨軒 命使冊后 ,前一日 ,禮部進 冊寶入內 ,及本日 自內


中奉出 ,至文德 殿後閣並 行第應奉 。皇后行 第受冊禮 ,合差擡 冊寶并法 物等主當 內侍
二人, 前一日於 內東門交 割入進。至行禮日 ,早降出 赴文德殿 後逐閣訖 ,卻赴皇 后行
第,同 主當內臣 交割應奉 行禮,管 勾供赴本 殿。又行 第皇后受 冊寶禮訖 ,其皇后 赴內 ,
擡擎寶 冊人緣經 由殿庭, 合差輦官 四十二人。」並從 之 。

  太 常寺言:「檢準近 降六禮儀 注,進重 翟車,內 僕令一人 在左,內 僕丞一人 在右 ,


各書令 史二人步 從。內謁 者監四人 、給事一 人、內常 侍二人, 已上分左 右。內謁 者監以
後,各 內給使一 人步從。內給 使一百二 十人分左 右單行, 後盡宮人 車。內寺伯二 人、領
寺人六 人分左右 夾重翟車。」從之 。

  戊 寅,天平 軍節度判 官常立為 陳州教授 。立初領 崇文院校 書,及官 制行,循 一資


罷,踰 十年乃有 是命。(政目二十 六日事, 薦者當考 。熙寧八 年十月十 九日校書 ,元
豐五年 四月二十 七日循一 資罷,紹 聖三年六 月二十一 日己卯立 責。)

  己 卯,陝西 轉運司言 :「商、虢州有人 戶告發銅 窟,見今 差官檢踏 烹燒,亦 有舊


銅。今相度欲將 虢州新興 銅窟燒到 銅貨并舊 銅,就便 般赴陝西 應副鑄錢 外;有興 州銅 ,
若般赴 陝府地里 遙遠,枉 費脚乘, 欲將興州 銅只就近 般赴永興 軍錢監鼓 鑄錢寶。」 從
之。(新無 。蘇軾八月五 日乞罷稅 務歲終賞 格奏狀云 :「今年四月 二十七日 敕,廢罷 諸
路人戶 買撲土產 稅場。」此事當考 。此月二十七 日初廢江 南路土產 稅場,十 月七日乃 并
諸路, 當考核別 修。)

  是 月,三省、樞密院 同奏:「冊皇 后故事, 在京諸軍 各有小特 支,依端 午例。」 呂


大防曰 :「景祐 元年冊光 獻時,為 明肅喪未 除,皇帝 不曾臨朝 發冊。今既臨朝, 欲與
大特支。」太皇 太后曰:「依冬至 例。」大防曰:「當如此。」又曰:「欲并在 外禁軍、廂 軍
皆與, 禁軍五百 ,廂軍三 百。」大防曰:「比太 皇太后受 冊時宜略 有等差。」同列皆 以 為
難。又曰:「且 要均溥。」眾曰:「候商量 ,再進呈。」復曰 :「公等 且熟議之。」既退 , 大
防具出 天下禁軍 、廂軍人 數,禁軍 五十五萬 餘人,約 支三十餘 萬緡,廂 軍二十餘 萬人
【六】,約支七 萬緡。巖叟曰 :「錢雖不多 ,事體甚 大。聖意令執 政熟議, 盍盡事理 開
陳。」大防 曰:「昨 者聖意亦 謂錢不多 ,待用右 曹錢、禁軍封樁錢、上供錢 等似不費 力 。」
巖叟曰 :「朝廷縱不 惜錢,須 惜禮。」大防曰:「禮 亦臨時施 宜。」巖叟曰:「無故 事, 且
踰光獻 ,又與太 皇太后等 ,此皆所 繫甚大。」大防不 答。蘇轍 謂大防曰 :「要須 以不 支
為主, 不得已方 別商量, 豈可便承 當?前人 不足,吾 儕笑之, 豈可卻令 人笑也! 」大
防默然。巖叟退 謂韓忠彥 曰:「此 大事便承 當得穩便 否?不知 何事大臣 合理會。」忠 彥
曰:「後日且當 以非故事 ,踰光獻 對太皇太 后開陳。」巖叟曰 :「甚善。」後兩 日,大 防
謂同列 曰:「檢 得四例: 天聖二年 明肅受冊 ,內外特 支;景祐 元年冊光 獻,在京 特支 ;
熙寧二 年光獻及 太皇太后 、皇太后 受冊,只 執仗人特 支;元祐 二年太皇 太后受冊 ,內
外特支。」意亦 從巖叟等 所議也。及進呈, 太皇太后 曰:「不 為受冊, 為納后耳。」大 防
曰:「景祐 乃納后例 也。」巖叟曰:「若內 外皆有, 即是母后 例。當惜事體。」太皇 太后 曰:
「此無它意 ,第恐渠 輩觖望。」巖叟曰 :「外人不望 。今咫尺郊禮 ,只望此 ,若分外 與 ,
今後卻 生僥倖。」應曰:「如此則 已。」大防曰:「或過後三 兩日別作 名目,減 數略 與
之。」忠彥及巖 叟皆曰:「如 此又無名。」大防 曰:「邊上戍 兵不易, 宜略與之。」太皇 太
后曰:「要 是無名。」遂已。(王 巖叟繫年 錄:「三月二 十七日, 呂大防檢 錄景祐元 年
十一月 三日冊皇 后特支在 京諸軍, 遂與三母 后家轉官 事,欲進 呈。四月 二十六日 ,三
省、樞密院同奏 ,乞依端 午例小特 支。二十七日 ,巖叟等 與大防爭 議。五月二日 ,又同
奏,遂 不行。」今附見四 月末。政目五 月初四日 納后特支 依冬至例 ,與此不 同,當 考
詳。)

  初 ,太皇太 后因輔臣 進呈景祐 特支故事 ,遂問:「當時喪 娶,大臣 不言,何 也?


神宗亦 嘗問此, 不知何故。今臣庶 家亦自不 肯如此耳 !」呂大防等 皆不知所 對。已而樞
密院再 奏事,王 巖叟乃具 對以所聞 於韓琦者。太皇太 后笑曰:「固疑其 必有以也。」 韓
忠彥曰 :「應是 恐妃嬪中 有驟進者。」太皇太后 曰:「此等寧 識君臣事 體?」巖叟曰 :
「須正后則 事體自正。」太皇太后 曰:「亦 嘗詔皇帝 ,選得賢 后,有內 助之功, 此非 細
事。」巖叟 曰:「內 助則賴賢 后,其如 正家須在 皇帝。聖人言正家 而天下定 ,要當謹 之
於始。」太皇太 后即顧謂 上曰:「正家須在 皇帝。」如是者再 。巖叟退 ,取歷代 皇后事 跡
可以為 法者,編 成一書, 名曰中宮 懿範,上 之。(巖 叟進中宮 懿範,實 錄在四月 初十
日,今 移附月末 。)

  禮 部侍郎兼 侍講范祖 禹言:「臣伏見王 存端方厚 重,素有 人望,前 已執政, 若使


之進讀 ,足以重 經筵之選 。蘇軾文 章為天下 第一,其 名亞於司 馬光,但 忌嫉者多 ,此
在陛下 主張而用 之耳。趙彥若父師 民以經行 淳懿,久 侍仁宗書 筵。彥若 德性類其 先人 ,
博學多 聞,詳練 故事,去 年為其子 得罪,其 事可諒, 非有大過 ,不可久 棄。鄭雍 自為
中書舍 人,臣嘗 言其可備 勸讀,自 居言職, 風望愈高。今講讀 官有闕【七】,此 四人者 ,
實允眾 論。程頤 本末,別 具論列。孔武仲學 問該洽, 講說明白 。仁宗時 賈昌朝、曾公亮
皆以知 制誥兼講 職,今武 仲若以中 書舍人兼 職,自如 故事。呂希哲是司 空公著之 子,
公著嘗 言此子不 欺闇室。其人經術 履行,識 者皆謂可 備勸講, 今已五十 四歲。但希哲
是臣 妻兄,故 臣久不敢 稱薦,今 將去朝廷 ,竊謂言 之可以無 嫌,更乞 陛下詢問 大臣 ,
參考其 人。呂大 臨是大防 之弟,修 身好學, 行如古人 ,臣雖不 熟識,然 知之甚久 ,以
宰相之 弟,故不 敢言。陛下素知臣 不附執政 ,又臣已 乞外任, 故不自疑 ,望陛下 記其
姓名, 以備他日 選用。吴師仁自為 布衣,以 行誼稱於 士大夫, 元祐初, 朝廷特召 為學
官,眾 論皆謂師 仁宜入侍 經筵。臣 前後已三 薦師仁, 更乞采於 眾論。 」

  又 奏:「臣 伏見元祐 之初,陛 下召程頤 對便殿, 自布衣除 通直郎, 充崇政殿 說書 ,


天下之 士皆謂得 人,雖真 宗之待种 放亦不過 此也。孔子曰:『舉逸民, 天下之民 歸心
焉!』夫舉一人 而天下莫 不歸心者 ,何哉? 為善於幽 隱者,知 其必不廢 也。陛下 用頤 ,
實為希 闊之美事 ,纔及歲 餘,即以 人言罷之 。頤之經 術行誼, 天下共知 ,司馬光 、呂
公著與 頤相知二 十餘年, 然後舉之 。此二人 者,非為 欺罔以誤 聖聽也。頤在經筵 ,切
望皇帝 陛下進學 ,故其講 說,語常 繁多。頤,草茅之 人,一旦 入朝與人 相接,不 為關
防, 未習朝廷 事體,迂 疏則固有 之;而謂 頤欲以故 舊傾大臣 ,以意氣 役臺諫, 其言
皆誣罔 非實也。蓋當 時臺諫官 王巖叟、朱光 庭、賈易,皆 素推服頤 之經行, 故不知者 指
為頤黨 。頤,匹 夫也,有 何權勢動 人,而能 傾大臣, 役臺諫? 自古處士 入朝,無 不被
謗毀。蓋處士本 不求仕進 ,能輕富 貴,公卿 大夫自以 己不能如 此,故無 不稱重, 將謂
處士 入朝,必 有過人之 能,致太 平之術, 故其責望 常重,至 於不賢者 則直以處 士為
矯詐, 為沽激, 為釣名。又處士多 不次得美 官,故其 憎疾常多 。夫以賢 者責望之 重,
不賢者 憎嫉之多 ,是以處 士入朝, 未嘗無謗 毀也。陛下謹擇經 筵之官, 如頤之賢 ,乃
足以輔 導聖學, 至如臣輩 叨輔講職 ,實非敢 望頤也。臣久欲為 頤一言, 懷之累年 ,猶
豫不 決,累使 頤受誣罔 之謗於公 正之朝, 臣每思之 ,不無恨 也!今臣 已乞去職 ,若
復召頤 勸講,必 有補聖明 ,臣雖終 老在外, 無所憾矣。」時祖 禹屢請知 梓州,執 政 擬
從其請 ,進龍圖 閣待制。太皇 太后曰:「皇帝未 欲令去, 且為皇帝 留之。」執政 諭旨 ,
祖禹乃 不敢復請 。

注 釋
  【 一】經義 猶依前降 指揮「指 」上原衍 「旨」字 ,據閣本 刪。
  【 二】乞選 官鉤索六 曹行遣「 索」原作 「素」, 據閣本、 活字本改 。
  【 三】涇原 路「涇」 原作「經 」,據閣 本改。
  【四】尚書 右丞蘇轍 攝太尉「右」原作「左」,據宋史卷 二四三哲 宗昭慈聖 獻孟皇后
傳、卷 三三九蘇 軾傳改。
  【五】賑恤 窮困「賑」原作「賬」,據 宋會要職 官五九之 一一、宋史卷 一六○選 舉志改 。
  【 六】廂軍 二十餘萬 人「二」 原作「三 」,據閣 本改。
  【 七】今講 讀官有闕 「講」字 原脫,據 宋史全文 卷一三下 補。
 

卷四 百七十 三 元祐七年 (壬申 , 1992)

起哲宗元祐七年五月盡其月

  五 月癸未朔 。

  甲 申,象州 防禦使、 知府州折 克行為西 上閤門使 ,賞戰功 也。

  熙 河蘭岷路 築定遠城 ,凡二十 四日畢功 。經略使 范育,副 都總管王 文郁,鈐 轄、


知蘭州 种誼賜詔 奨諭。(种誼 墓誌云: 「四 年,移知 鎮戎,未 赴,改權 熙河鈐轄 、知
蘭州, 兼管沿邊 安撫司。蘭州與通 遠軍邊面 連屬,中 間堡障不 相接,質 孤、麻子 等川 ,
田美能 稼穡,皆 弃不耕。誼累 上計請城 納迷堡, 李諾平、大柳 平、結珠龍川 ,扼其要 害,
募民耕 殖,以省 餽運。六年,有詔 ,命帥臣 范育城其 所當先。時一路將 佐皆難之 ,不
敢奉詔 ,獨誼請 自任其責 。於是委 誼城李諾 平,凡二 十四日而 畢,今定 遠城是也 。降
詔褒諭 ,賜誼銀 、絹各百五十。」按定 遠城畢功 在七年四 月,墓誌 云六年, 蓋考之不 詳。
誼傳大 抵因墓誌 ,敍事尤 疏,今不 取。)

  范 育言:( 蘭州城定 遠畢功在 七年五月 一日,今 以范育此 奏附五月 一日之後 。)


竊臣近 累乞於汝 遮谷修八 百步大寨 及先次修 築,至今 未奉指揮 。臣勘會 蘭州既城 定遠 ,
其東必 更城納迷 ,又為二 堡;定西 以東必更 城結珠龍 川,又為 二堡。然後三百里 之間
形勢相 接,弓箭 手可居, 地利可據 。然此六 寨堡者, 皆視汝遮 為輕重。蓋先城汝 遮,
則六寨 堡易守。臣謂汝遮 之役當先 而不當後 ,其說有 三,其城 當大而不 當小,其 說亦
有三。 請終陳之 :

   今欲先城 結珠龍川 ,則其地 形當通谷 大川,有 賊馬來路 數十處, 少駐兵則 不足


以扞賊【一 】,多駐兵則 川谷無水 ,屯兵數 萬,非穿 井數百無 以給也。若先 城汝遮, 則
其形 勢東距淺 井數百里 ,南視結 珠龍川數 百里,以 堅城駐重 兵,賊常 有後憂, 不敢
引兵而 南,使其 恃眾深入 ,我且要 其歸路, 正所謂扼 其吭而撫 其背。此汝遮之城 當先
而不當 後者一也 。

   今欲先城 納迷,則 賊必出兵 石硤,由 汝遮西向 而爭,非 以重兵東 塞汝遮之 路,


北制大 隆薩、結珠龍谷, 則城未易 建也。若先城汝遮 ,役雖未 畢,兵不 再煩,因 其餘
力,傍 建納迷, 併興諸堡 ,工省而 易就。此汝遮之城 當先而不 當後者二 也。臣又 聞邊
防有要 害,機事 有先後。今本路建 築非一, 若不據要 ,則將無 可緩者; 若不乘機 ,則
將無可 後者。故先築汝遮 以據其要 ,則其中 數百里之 地,賊皆 不敢窺, 其外路川 谷,
賊皆不 敢肆其出 入。居者 得安於室 ,耕者得 安於野, 行者得安 於路,巡 邏之兵可 以息
肩而臥 矣。彼六 寨堡者, 更量本路 事力,可 興則興, 可止則止 ,可緩則 緩,可速 則速 。
一乘其 機,則先 者已立, 後者不勞 ,實安邊 省費之大 利。此汝 遮之城當 先而不當 後者
三也。

  又 汝遮北控 石硤大兵 出入之路 ,東扼大 、小實結 等谷,其 形勢足以 制賊,使 不敢


泰然南 下,如垣 墉之禦寇 ,隄防之 止水也。其西則障 蔽數川, 使裕勒藏 六族無抄 掠之
虞,遠 之使定遠 、質孤、勝如無大 寇之慮, 如居室之 有門鐍也 。其南則表裏 定西,照 應
結珠龍 川以東, 直至秦州 諸堡寨, 如咽喉之 視腹心也 。今若止 為護耕小 堡,則外 不足
以制賊 ,傍不足 以固鄰, 內不足以 自衛,與 無堡同。此汝遮之 城當大而 不當小者 一也 。

   又護耕小 堡不足守 禦,當賊 之去,其 傍弓箭手 視之以為 生,易其 田疇,安 其室


家, 峙其糗糧 ,聚其畜 產,比賊 暴至,則 委之而趨 避,是以 數十里之 民兵生業 ,常
寄虎狼 之口,而 待其吞噬 也。夫為 邊防之守 ,乃欲捨 其要害之 勢,而為 苟簡之計 ,且
將陷民 以資敵, 臣未見其 可也。此 汝遮之城 當大而不 當小者二 也。

   又若汝遮 既為大城 ,獨在東 西眾城之 表而據其 要害,則 其傍諸寨 堡皆外藉 其勢 ,


故城不 必大。納迷、結珠 龍川止六 百步,可 以守矣; 大柳平、汝遮 峗、蟾弁山、花川 止三
百步, 可以保矣 。若汝遮 止為小堡 ,則其傍 諸寨堡皆 戎馬四馳 之郊,城 有不得守 ,守
有不得 安,雖勞 人費財, 未能消異 日之邊患 。此汝遮 之城當大 而不當小 者三也。

   臣伏望朝 廷深計汝 遮之不可 後城,乘 土消日舒 ,工役可 興之時, 草枯馬瘠 ,賊


兵難集 之際,先 謀修築。又計汝遮 不可作護 耕小堡, 檢會臣累 奏乞建八 百步大寨 利害 ,
早降 指揮,使 本路先期 計辦,一 舉就功, 以消夏賊 之狂謀, 以定邊防 之大計, 臣不
勝懇禱 。(二月末, 王巖叟云 云。十二月末 ,范百祿 云云。政目: 二月,勘 知真州沈 伯
玉獄囚 ,死者四 五十人。 )

  監 察御史董 敦逸言:「竊 見左通直 郎、直祕閣程 頤辭免職 名表辭云『不 用則已, 獲


罪明時 ,不能取 信於上』,又 有『道大難容 ,名高毀 甚』之語。怨躁輕 狂,不可 縷數。臣
按頤起 自草澤, 勸講經筵 ,狂淺迂 疏,妄自 尊大。當時有所建 白,人皆 以為笑談 ,而
又奔走 權門,動 搖言路。幸陛下聖 明,察其 疏繆,止 令罷職, 示朝廷之 寬恩也。頤近
因喪服 除,朝廷 以職名加 之,輿議 沸騰,皆 云虛授。今頤猶不 自揆,肆 為狂言, 至引
孔、孟、伊尹以 為比,又 自謂得儒 者進退之 義。惑眾慢上 ,無甚於 此。伏乞朝廷 追寢新
命,以 協公論。」(三月 二十二日 ,吴立禮 言;四月 十四日, 又言。 )

  丙 戌,詔程 頤許辭免 直祕閣、權判 西京國子 監,差管 勾崇福宮 。(實錄云:「詔 程


頤許辭 免直祕閣 、權判西 京國子監 ,差管勾 西京嵩山 崇福宮。御史董敦 逸言頤向 為侍
講, 以議論迂 疏,妄自 尊大,奔 走權門, 動搖言路 ,乃罷侍 講;繼以 憂去,逮 服除
加之, 而辭表有 怨望輕躁 之言,故 令奉祠。」 )

  頤 初表言:「臣昨被 責命,出 為外官, 夙夜靡皇 ,惟是內 省。始蒙 招致之禮 ,旋


為黜逐 之人,將 胡顏以立 朝,當自 劾而引去 。至於五 請而未聽 ,豈可力 辨而求伸 ,遂
且從容 ,以須替 罷。未至 任滿,遽 丁家艱, 思無忝於 所生,惟 堅持於素 節。未終 喪制 ,
已降除 書,上體 眷恩,內 深愧懼【二】。伏念臣志存 守道,識 昧隨時, 俗所忌憎 ,動 招
謗毀。昨蒙擢任 ,既以人 言而被黜 ,為朝廷 羞矣;今 復授以職 任,適足 重為朝廷 羞,
無所益 於明時, 徒取笑於 後世。伏望聖慈矜 察愚誠, 追寢恩命 。臣昨因 丁憂,既 已去
官,今 來所下告 命,不敢 祗受,已 於河南府 寄納。伏乞朝廷檢 會臣前來 五次奏陳 ,特
降指揮 ,許回田 里。」詔 不許 。

  頤 又言:「伏念 臣力學有 年,以身 任道,惟 知耕養以 求志【三】,不希 聞達以干 時


【四】。陛下詔 起臣於草 野之中, 面授臣以 講說之職。臣竊思 之,得以 講學侍人 主, 苟
能致人 主以堯、舜、禹、湯之道, 則天下享 唐、虞、夏、商之 治,儒者 逢時,孰 過於此?
臣於是 幡然有許 國之心。在職歲餘 ,凡夙夜 畢精竭慮 ,蓋非徒 為辨辭解 釋文義, 惟欲
積其誠 意,感通 聖心。傒交發意之 孚,方進 沃心之論 。實覬不 傳之學, 復明於今 日;
作聖之 效,遠繼 於先王。自二年春 後,每當 臣進說, 陛下嘗首 肯應臣。臣知陛下 聖資
樂學, 誠自以為 千年之遇 也。不思 道大則難 容,跡孤 者易躓。入朝見嫉 ,世俗之 常態 ;
名高毀 甚,史冊 之明言。如臣至愚 ,豈免眾 口?不能 取信於上 ,而欲為 繼古之事 ,成
希世之 功,人皆 知其難也 。臣何狂 簡,敢爾 覬幸,宜 其獲罪明 時,見羞 公論。志既乖
於仕道 ,義當致 於為臣, 屢懇請而 未從,俄 遭憂而罷 去。銜恤 既終於喪 制,退休 合遂
於初心 ,豈捨王 哉!忠戀 之誠雖至 ,不得已 也。去就 之義當然 。自惟衰 邁之軀, 得就
安閒 之地,闓 今傳後, 更有望於 殘年;行 道致君, 甘息心於 聖世?豈 期矜貸, 尚俾
甄升; 恩雖甚隆 ,義則難 處。前日 朝廷不知 其不肖, 使之勸學 人主,不 用則亦已 矣,
若復無 恥以苟祿 位,孟子 所謂是為 壟斷也。儒者進退 當如是乎 ?臣非敢 自重,實 懼上
累聖明 ,使天下 後世謂朝 廷特起之 士,乃貪 利苟得之 人,甚可 羞也。臣尚羞之, 況朝
廷乎! 臣無可受 之理,敢 冒萬死, 上還恩命 。伏乞檢會臣 前後累奏 ,特賜指 揮。」既 有
崇福之 命,頤即 承領敕牒 ,但稱疾 不拜,假 滿百日, 亟尋醫, 訖不就職 。(政目 :四
日納后 ,四日特 支,依冬 至。與四 月末王巖 叟云云不 同,當考 。)

  己 丑,詔: 「宗室初 關升親民 資序人注 監當,其 請給並視 諸路監押 例。 」

  辛 卯,詔:「皇后母 崇儀使、榮州 刺史孟在 妻王氏特 封華原郡 君;孟在 賜錢、銀、


絹各一 千。」( 賜銀、錢 、絹,據 政目乃十 八日事, 今附見。 )

  癸 巳,詔:「祕 閣試制科 論題,於 九經兼正 史、孟子、揚子、荀子、國語并注內 出,


其正義 內毋得出 題。 」

  丙 申,朝散 大夫、給 事中黃廉 卒。

  丁 酉,詔:「今月十 六日迎納 皇后,其 行事、陪位官各依 元祐二年 九月太皇 太后


受冊支 賜五分減 一,二十 數已下勿 減。 」

  戊 戌,上御 文德殿發 冊及命使 奉迎皇后 。

  己 亥,百官 表賀於東 上閤門。

  庚 子,吏部 尚書王存 言:「臣 五月一日 文德殿視 朝,次當 轉對。臣既述管見 ,復


觀事體 有可論者 ,不敢默 默。夫侍 從官職在 朝夕論思 ,以補上 聰。人臣 備位,亡 所建
明,今 乃應著令 於朔朝轉 對,以備 儀制。臣不勝愧汗 ,無地逃 責。然竊 以為視朝 轉對
之意 ,本為在 庭庶官平 日不得伸 其所見, 故於朝會 使之盡言 ,以廣聰 明,恐非 所以
責侍從 官也。欲乞今 後文德殿 視朝免侍 從官轉對 ,專責以 朝夕論思 之效,於 體為得。」
從之。 (八月一 日,孔武 仲云云。 八年正月 二十一日 ,免權侍 郎以上轉 對。)

  甲 辰,龍圖 閣待制錢 勰知青州。 龍圖閣學士、 知青州曾布 知瀛州【五】。寶文閣 待


制、知 瀛州蔣之 奇知河中 府。

  丙 午,樞密 直學士、簽書 樞密院事 王巖叟為 端明殿學 士、知鄭州。以侍 御史楊畏 言


巖叟 天資至險 ,強愎徇 情,父子 預政,貨 賂公行; 監察御史 黃慶基言 巖叟廢法 徇私 ,
強很自 用,父荀 龍、子橫 交通貨賄 ,竊弄威 福,而巖 叟遂稱疾 ,章再上 ,故有是 命。
(張舜 民誌巖叟 墓云:「先是,公 為中書舍 人,封還 滕元發詞 頭,因言 元發能為 探報 ,
不遣防 秋人馬, 得帥臣體 。其後他 帥已復遣 矣,而六 年秋有麟 州之役。言事者不 知,
乃謂公 在樞府建 議罷之。然二聖照 知本末, 甚難其言 。屬公病 且久,抗 章請解機 務,
至於再 四。上數遣內 侍賜詔勉 留,公請 愈堅,乃 拜端明殿 學士、知鄭州。」又云 :「新 鄭
之命既 行,言者 未已,簾 中諭曰:『不然。王巖叟於 朝廷有大 功,今日 之命,出 不獲
已。
』」此事當 考。舊錄 載楊畏、黃慶基所 言,乃殊 不及滕元 發事,須 求全章附 見。新 錄
但刪修 云:「巖叟天 資至險, 強很自用 ,廢法徇 私,竊弄 威福。」其餘悉因 舊錄,又 失
不為巖 叟立傳, 信可謂疏 略矣。鄭雍舊傳云 :「王巖 叟在位, 雍依附不 言,惟奏 滕元
發罷河 東防秋兵 ,致麟、 府寇,為 挫國威。」然則巖 叟所以罷 ,要不由 此也。 )
  右 正言虞策 言:「王 巖叟罪狀 頗多,其 間至有贓 賄等事, 猶得端明 殿學士而 領輔
藩。伏乞將臣僚 前後論列 巖叟文字 ,悉付外 逐一究治 ,別白是 非,以正 其罪。」不報 。
(編類 章疏七年 五月二十 六日奏, 今附見此 ,全章當 考。既無 施行,即 是不報也 。)

  權 陝西轉運 使穆衍為 左司郎中 。衍前自右司 出視邊備 【六 】,既城定遠 ,於是召


入。(六年十一 月十八日 ,衍自右 司出權陝 漕,七年 五月二十 四日,復 召為左司 。衍
墓誌云 :「熙河分畫 疆界,議 久不決, 遣衍往視 。衍還,以謂 質孤、勝如據 二川美田 ,
實為蕃 漢必爭之 地,自西 郊失利, 遂廢不守 。請介二 壘之間城 李諾平, 以控要害 。及
言納迷 、汝遮、淺井、隴諾皆 宜起亭障 ,以通涇 原之援。明年 ,築李諾 平,賜名 定遠城。
用衍策 也。六年 ,除陝西 漕。無幾 何,復拜 左司郎中。」按衍 五年八月 以戶外使 熙河 ,
措置 弓箭手土 田,十月 十二日除 右司員外 郎,十二 月除郎中 ,六年十 一月十八 日自
右司郎 中除陝西 漕。墓誌 所云請城 李諾平蓋 六年事, 卻誤繫之 五年。蓋五年始請 之,
六年全 未下手, 七年三月 末方進築 ,不一月 便了耳。 墓誌文便 失實,當 考正之。 )

  廣 州貢大食 國進奉火 浣布二疋 一段,詔 置之瑞物 閣。

  戊 申,三省 言:「內 殿崇班孟 固、三班奉職 孟禋、右宣德郎孟 昌齡、滎陽縣尉董 柏


皆以皇 后親,乞 赴闕朝賀 。今納后禮畢 ,恐合擇 此親近者 依景祐元 年曹琮、曹傳 、曹祐
例轉官。」太皇 太后曰:「皇后見 有親弟一 人係白身 ,須與推 恩。」呂大防等曰 :「董 柏
亦係皇 后親姊夫。」太皇太后 曰:「昔魯王 亦慈聖光 獻姊夫, 未嘗推恩。」大防等對 曰:
「甚善 ,皇后諸 親將來年 例恩典, 自可漸及 也。」( 新、舊錄 同。 )

  是 日,三省 又言:「景祐 元年十二 月李用和 、劉從廣、楊景宗 改官移鎮 恩例,今 高


氏、向氏、朱氏 皆有合舉 故事加恩 者。」太皇太后曰 :「昔章獻垂 簾,郭后 受冊,初 無 此
例。景宗等 恩命,蓋 仁宗皇帝 欲優章惠 太后家故 爾,非垂 簾之比也。」大防 等對曰 :
「太皇太后 雖以向氏 故,欲深 自抑畏, 其如故事 何?」太皇太后曰 :「外家恩例 方欲裁
之,可 又增長乎 ?」大防 等曰:「 此盛德之 事,敢不 奉詔。當 錄以付史 官。 」

  麟 府路體量 安撫司言 :「體量 得去年閏 八月,有 探事蕃部 斯多,因 譯人告知 麟州


孫咸寧 ,具言賊 在海波流 ,欲舉國 入塞。咸寧詬詈以 為誑己, 叱斯多出 ,而杖譯 者。
管勾 軍馬張若 訥統制二 州四將, 知賊人深 入,不即 出兵期會 將佐擊逐 。伏乞重 行責
降。」樞密院言 :「張若 訥、孫咸 寧以斥候 不明,不 豫遣人戶 作清野之 備,致賊 恣行 抄
劫, 又不能隨 後尾擊, 已降指揮 ,若訥追 一官,充 鄜延路都 監;咸寧 特於已降 官上
更追一 官,理遠 小處監當 資序,差 赴涇原路 準備差使。」詔:「張 若訥特罷 路分都監 ,
添差充 鄜延路第 一將。」(六年九 月二十九 日,又十 一月八日 。體量安撫, 劉忱也, 去
年十二 月十八日 遣。紹聖 三年正月 二十七日 ,密院云 云,可考 。)

  壬 子,詔:「鳳翔府 竹木栰, 應募土人 以家產抵 當,及八 千貫以上 者管押上 京。


如有拋失虧欠,候交納了日,給限半年填納並足與三班借職,半年外與三班差使
【七】,又一年 與三班借 差,過二 年即不在 酬奨之限。其少欠 木植名數 ,仍將元 抵當估
價賣填 官。」先是,熙寧 初,鳳翔 府寶雞縣 木務,元 係舉人姚 舜賢願將 家產抵當 , 獨
押修河 樁木上京 ,罷軍將 十五人廩 秩之費。詔從之, 而舜賢所 押栰木船 隻增羡, 官私
利之。 故有是詔 。
   翰林學士 梁燾言: (燾言不 得其時, 因五月十 六日納后 禮畢,附 見此月末 。)
「竊臣以孤 直,上荷 拔擢。兩在言 路,徧歷 臺諫,前 後論列, 多蒙聽納 。昨自外郡再 蒙
收召, 使得待罪 翰苑,論 思獻納, 預聞大政 ,不獨以 文字為官 也。眷遇 之厚,羣 臣莫
比。如臣之愚, 何以報稱 ?誓當竭 盡死節, 知無不為 ,終期少 補聰明, 庶不辜負 恩遇 。
恭惟 皇帝陛下 富於春秋 ,早有天 下,仁聖 孝愛之實 ,藹聞于 外,性資 成定,盛 德日
新。太皇太后陛 下擁護聖 躬,夙夜 不倦,保 祐之功, 永福宗社 ,臣民歡 欣,四海 仰戴 。
今來選 正中宮, 已得賢淑 。冬至大 禮,自當 郊見天地 ,天意人 事,上下 協應。惟是政
機之繁 ,久勞同 聽,歸權 人主,不 可過時。此陛下今 日甚盛之 舉也。退託深宮, 頤神
內典, 遠光前人 ,垂法萬 世,豈不 美歟!願 早賜處分 ,以彰全 德。如以 臣言為然 ,伏
望面出 手詔,付 大臣施行 ,天下幸 甚。臣不 勝惓惓, 竭忠盡直 ,以干斧 鉞之誅, 惟幸
裁赦。」貼黃:「此 事陛下必 久已思慮 ,故不在 臣下之有 言。臣輒控至 誠,上干 宸聽 ,
以廣聰 明之益, 以決左右 之惑,惟 願早出睿 旨,直以 還政為指 揮,不須 更問故事 。如
臣下 別有獻議 ,伏望斷 然勿聽, 如有合用 手詔文字 ,望降密 旨遣使到 院諭臣, 即當
進入。(燾 集乞還政 時在翰苑 ,其辭可 考也。行狀亦同。行狀 於南郊後 又載燾疏 乞還政 ,
辭亦略 同,集乃 無之,當 考。)

  知 揚州蘇軾 言:

  臣 聞之,孔 子曰:「善人 教民七年 ,亦可以 即戎矣。」夫民既富而 教,然後 可以 即


戎。古之所謂善 人者,其 不及聖人 遠甚。今二聖臨御 ,八年於 茲,仁孝 慈儉,可 謂至
矣, 而帑廩日 益困,農 民日益貧 ,商賈不 行,水旱 相繼,以 上聖之資 而無善人 之效 ,
臣竊痛 之。所至 訪問耆老 有識之士 ,陰求其 所以,皆 曰:「方 今民荷寬 政,無它 疾苦 ,
但為 積欠所壓 ,如負千 鈞而行, 免於僵仆 則幸矣, 何暇矯然 舉首奮臂 ,以營求 於一
飽之外 哉!」

  今 大姓富家 ,昔日號 為無比戶 者,皆為 市易所破 ,十無一 二矣。其餘自小民 已上 ,


大率皆 有積欠。監司督守 令,守令 督吏卒, 文符日至 其門,鞭 笞日加其 身,雖有 白圭 、
猗頓, 亦化為蓽 門圭竇矣 。自祖宗 以來,每 有赦令, 必曰:「凡欠官物 ,無侵欺 盜用 ,
及雖有 侵盜而本 家及伍保 人無家業 者,並與 除放。」祖宗非不 知官物失 陷,姦民 幸 免
之弊 ,特以民 既乏竭, 無以為生 ,雖加鞭 撻,終無 所得,緩 之則為姦 吏之所蠶 食,
急之則 為盜賊之 所憑藉。故舉而放 之,則天 下悅服, 雖有水旱 盜賊,民 不思亂。此為
捐虛名 而收實利 也。

  自 二聖臨御 以來,每 以施舍己 責為先務 。登極赦 令,每次 郊赦,或 隨事指揮 ,皆


從寬厚 。凡今所 催欠負, 十有六七 皆君恩所 貸矣,而 官吏刻薄 ,與聖旨 異,舞文 巧詆 ,
使不該 放。監司 以催欠為 職業,守 令上為監 司之所迫 ,下為胥 吏之所使 。大率縣 有監
催千百 家,則縣 中胥徒, 舉欣欣然 日有所得 。若一旦 除放,則 此等皆寂 寥無獲矣 。自
非有 力之家納 賂請求, 誰肯舉行 恩貸?而 積欠之人 皆鄰困於 寒餓,何 賂之有? 其間
貧困 埽地,無 可蠶食者 ,則縣胥 教令供指 平人,或 云衷私擅 買,抵當 官物業; 或雖
非衷私 ,而云買 不當價。以此之類 ,蔓延追 擾,自甲 及乙,自 乙及丙, 無有窮已 。每
限皆空 身到官, 或三五限 得一二百 錢,謂之 破限。官之所得至 微,而胥 徒所取, 蓋無
虛日。俗謂此等 為縣胥食 邑戶。嗟乎!聖人 在上,使 民不得為 陛下赤子 ,而皆為 姦吏
食邑戶 ,此何道 也?
  商 賈販賣, 例無見錢 ,若用見 錢,則無 利息。須今年索去 年所賣, 明年索今 年所
賒,然 後計算得 行,彼此 通濟。今富戶先已 殘破,中 民又有積 欠,誰敢 賒賣物貨 ?則
商賈自 然不行。此酒稅課 利所以日 虧,城市 房廊所以 日空也。諸路連年 水旱,上 下共
知,而 轉運司窘 於財用, 例不肯放 稅,縱放 亦不盡實 。雖無明 文指揮, 而以喜怒 風曉
官吏 ,孰敢違 者?所以 逐縣例皆 拖欠兩稅 ,較其所 欠,與依 實檢放無 異,於官 了無
所益, 而民有追 擾鞭笞之 苦。近日詔旨 ,凡積欠 皆分為十 料催納【八】,通 計五年而 足。
聖恩隆 厚,何以 加此,而 有司以謂 有旨倚閣 者,方得 依十料指 揮,餘皆 併催。縱使盡
依十 料,吏卒 乞覓,必 不肯分料 少取,人 戶既未納 足,則追 擾常在, 縱分百料 ,與
一料同 。臣頃知杭州 ,又知潁 州,今知 揚州,親 見兩浙、京西 、淮南三路之 民,皆為 積
欠所 壓,日就 窮蹙,死 亡過半, 而欠籍不 除,以至 虧欠兩稅 ,走陷課 利,農末 皆病 ,
公私並 困。以此 推之天下 ,大率皆 然矣。

  臣 自潁移揚 ,舟過濠、壽、楚、泗等州 ,所至麻 麥如雲。臣每 屏去吏卒 ,親入村 落


訪問, 父老皆有 憂色,云 :「豐年 不如凶年 。天災流 行,民雖 乏食,縮 衣節口, 猶可
以生; 若豐年舉 催積欠, 胥徒在門 ,枷棒在 身,則人 戶求死不 得。」言訖淚 下。臣亦 不
覺流涕 。又所至 城邑,多 有流民, 官吏皆云 :「以夏 麥既熟, 舉催積欠 ,故流民 不敢
歸鄉。」臣聞之孔子 曰:「苛 政猛於虎。」昔常不信 其言,以 今觀之, 殆有甚者。水旱 殺
人,百 倍於虎, 而人畏催 欠,乃甚 於水旱。臣竊度之 ,每州催 欠吏卒不 下五百人 ,以
天下言 之,是常 有二十餘 萬虎狼散 在民間, 百姓何由 安生,朝 廷仁政何 由得成乎 ?

   臣自到任 以來,日 以檢察本 州積欠為 事,內已 有條貫除 放而官吏 不肯舉行 者,


臣即指 揮本州一 面除放去 訖。其於 理合放而 於條未有 明文者, 即且令本 州權住催 理,
聽候指 揮。其於 理合放而 於條有礙 者,臣亦 未敢住催 ,各具利 害,奏取 聖旨:其 一曰 ,
敗闕 場務無人 承買,乞 依元祐六 年春頒條 貫,將臨 停閉日所 定最少錢 數為額催 納,
如有欠 負【九】,即將已 前剩納過 錢數豁除 ;如已納 過,無負 欠,即還 所剩。其二曰,
元祐四 年大赦已 前欠負蠶 鹽、和買 、青苗錢 物,見逃 移無處催 理者,乞 依五年四 月九
日詔, 保明除放 。其三曰 ,買撲場 務少欠課 利,估納 抵產入官 ,乞依熙 寧編敕, 許以
所收子 利準折欠 數,數足 給還。其四曰,元 豐八年登 極赦前見 欠丁口鹽 錢,及鹽 博絹
米并和 、預買紬 絹等,並 乞止據當 日所支官 物實值為 官本催納 ,其因折 色增起錢 數,
並權住 催理。其五曰,乞 舉行元祐 元年九月 六日赦文 ,應內外 欠市易錢 二百貫以 下,
不以官 司違法, 及人戶於 官司請領 ,或徑於 勾當人名 下分請者 ,並與除 放。其六 曰,
諸色 欠負並乞 只依元祐 五年五月 二十六日 分十料指 揮施行, 仍每遇災 傷依元祐 敕且
住催理 。內人戶 拖欠兩稅 ,不係災 傷已閣者 ,亦分二 年作四料 送納,未 納足而遇 災傷
者,亦 許權住催 理。

   又臣先知 杭州日, 於元祐五 年九月具 奏四事: 其一曰, 見欠市易 籍納產業 ,聖


恩並 許給還, 或貼納收 贖,而有 司妄出新 意,創為 籍納折納 之法,使 十有八九 不該
給贖。其二曰, 積欠鹽錢 ,聖旨已 令止納產 鹽場鹽官 本價錢, 其餘並與 除放,而 提舉
鹽事司 執文害意 ,謂非貧 乏不在此 數。其三 曰,登極 大赦以前 ,人戶以 產當酒見 欠者 ,
亦合依 鹽當之法 ,只納官 本。其四 曰,元豐 四年,杭 州揀下不 堪上供和 買絹五萬 八千
二百 九十匹, 並抑配賣 與民戶, 不住鞭笞 催納,至 今尚欠八 千二三百 貫,並合 依今
年四月 九日聖旨 除放。然臣具此奏 目,經一 百八日, 不蒙回降 指揮,復 乞檢會行 下,
尚書省 取會諸處 ,稱不曾 承受到上 件奏狀。十二月八 日,三省 同奉聖旨 ,令蘇軾 別具
聞奏。臣已於元 祐六年正 月九日備 錄元狀, 繳連奏去 訖,經今 五百餘日 ,依前未 蒙行
下,伏 乞檢會前 奏一處行 下【一○】 。

  臣 今所陳六 事及前所 陳四事, 止是揚州、杭州所 見。竊計天下 之大,如 此六事、四


事者多 矣,若今 日不治, 數年之後 ,百姓愈 困愈急, 流亡、盜賊之患, 有不可勝 言者 。
伏望特 留聖慮, 深詔左右 大臣,早 賜果決行 下。臣伏 見所在轉 運、提刑 司,皆以 催欠
為先務 ,不復以 恤民為意 ,蓋函矢 異業,所 居使然。臣愚欲乞 備錄今狀 及元祐六 年正
月九日 所奏四事 ,行下逐 路安撫、鈐轄司, 委自逐司 選差轄下 官僚一兩 人,不妨 本職 ,
置司取 索逐州見 催諸般欠 負科名、戶眼及元 欠因依, 限一月內 具委無漏 落保明供 申,
仍備錄 應係見行 欠負敕條 ,出榜曉 示。如州 縣不與依 條除放, 許詣逐司 自陳,限 逐司
於一季 內看詳了 絕。內依 條合放而 州縣有失 舉行者, 與免罪改 正訖奏。其於理合 放而
未有 明條,或 於條有礙 者,並權 住催理, 奏取敕裁 ,仍乞朝 廷差官三 五人置局 看詳 ,
立限結 絕。如此 則期年之 間,疲民 尚有生望 ,富室復 業,商賈 漸通,酒 稅增羡, 公私
寬貸, 必自此始 也。臣身遠言 深,罪當 萬死,感 恩徇義【一一】,不能 默已。貼黃稱:

  京 師所置局 ,因令看 詳畿內欠 負。

  又 稱:㎏本 州近準轉 運司牒, 坐準戶部 符,臣僚 上言:「去歲災傷 人戶,農 事初


興,生 意稍還, 正當惠養 ,助之蘇 息。伏望 聖慈許將 去年檢放 不盡秋稅 ,元只收 二三
分以下 者,係本 戶已是七 八分災傷 ,今來若 未納、若有欠,必 是送納不 前,乞特 與除
放, 其餘納錢 見欠人戶 ,亦乞特 與減免三 分外,若 猶有欠, 并上二等 戶,如不 可一
例減放 ,則並乞 特與展限 ,候今年 秋稅送納。」其言 至切。尋蒙聖 恩送下戶 部,本部 卻
只檢坐 元祐三年 七月二十 四日敕節 文,災傷 帶納欠負 條貫,應 破詔旨。其臣僚所 乞放
免寬 減事件, 元不相度 可否,顯 是聖慈欲 行其言而 戶部不欲 ,雖蒙行 下,與不 行下
同。臣 今來所論 ,若非朝 廷特賜指 揮,即戶 部必無施 行之理。

  又 稱:

   臣今所言 六事及舊 所言四事 ,並係民 心邦本, 事關安危 ,兼其間 逐節利害 甚多 ,


伏望聖 慈少輟清 閒之頃, 特賜詳覽 。

  又 稱:

   準條檢放 災傷稅租 ,只是本 州差官計 會,令佐 同檢,即 無轉運司 更別差官 覆按


指揮。臣在潁州 見逐州檢 放之後, 轉運司更 隔州差官 覆按虛實 ,顯是於 法外施行 ,使
官吏畏 憚,不敢 盡實檢放 。近日淮 南轉運司 ,為見所 在流民倍 多,而所 放災傷多 不及
五分, 支破貧糧 有限,恐 人情未安 ,故奏乞 法外支結 。若使盡 實檢放, 流民不應 如此
之多 ,與其法 外拯濟於 既流之後 ,曷若依 法檢放於 未流之前 ?此道路 共知,事 之不
可欺者 也。臣忝 侍從,不 敢不具實 聞奏。(據蘇軾奏 議,係此 於七年五 月十六日 ,今
附見月 末。)

  軾 又言:

  臣 已具積欠 六事及舊 所論四事 上奏。臣聞之孟子 曰:「以 不忍人之 心,行不 忍人


之政。」若陛下初無 此心,則 臣亦何敢 必望此政 ,屢言而 屢不聽, 亦可以止 矣。然臣 猶
孜孜強 聒不已者 ,蓋由陛 下實有此 心,而為 臣子所格 沮也。竊觀即位之 始,發政 施仁 ,
天下聳 然,望太 平於期月 ,今者八 年而民益 貧,此何 道也?願 陛下深思 其故。若非積
欠所 壓,自古 至今,豈 有行仁政 八年而民 不蘇者也 ?臣前所 論四事不 為不切, 而經
百餘日 略不施行 。臣既論 奏不已, 執政乃始 奏云初不 見臣此疏 ,遂奉聖 旨令臣別 錄聞
奏。意謂此奏朝 上而夕行 ,今又二 年於此矣 ,以此知 積欠之事 ,大臣未 欲施行也 。若
非陛 下留意, 痛與指揮 ,只作常 程文字降 出,仍卻 作熟事進 呈,依例 送戶部看 詳,
則萬無 施行之理 。臣人微 言輕,不 足計較, 所惜陛下 赤子,日 困日急, 無復生理 也。
臣又竊 料大臣必 云今者西 邊用兵, 急於財利 ,未可行 此。臣謂 積欠之在 戶部者, 其數
不貲 ,實似可 惜,若實 計州縣催 到數目, 經涉歲月 ,積累毫 釐,何足 以助經費 之萬
一?臣 願特出英 斷,早賜 施行。

  臣 訪聞浙西 饑疫大作 ,蘇、湖、秀三州 ,人死過 半。雖水稍退 ,露出泥 田,然皆 無


土可作 田塍。有田無人, 有人無糧 ,有糧無 種,有種 無牛,殍 死之餘, 人如鬼腊 。臣
竊度此 三州之民 ,朝廷加 意惠養, 仍須官吏 得人,十 年之後, 庶可全復 。書曰:「制
治於未 亂,保邦 於未危。」浙西災 患,若於 一二年前 上下疚心 ,同力拯 濟,其勞 費 殘
弊必不 至若今之 甚也。臣知杭州日 ,曾奏乞 下發運司 多糴米斛 ,以備來 年拯濟饑 民。
聖明垂 察,支賜 緡錢百萬 收糴,而 發運使王 覿堅稱米 貴不糴。是年米雖 稍貴,而 比之
次年春 夏,猶為 甚賤,縱 使貴糴, 尚勝於無 。而覿執 所見,終 不肯收糴 顆粒,是 致次
年賑濟 失備,上 下共知。而小人淺 見,只為 朝廷惜錢 ,不為君 父惜民, 類皆如此 。淮
南東、西諸郡累 歲災傷, 近者十年 ,遠者十 五六年。今來夏田 一熟,民 於百死之 中,
微有生 意,而監 司爭言催 欠,使民 反思凶年 。怨嗟之 氣,必復 致水旱。欲望聖慈 救之
於可救 之前,莫 待如浙西 救之於不 可救之後 也【一二】。臣敢 昧死請內 降手詔云 :「 訪
聞淮、浙積欠最 多,累歲 災傷,流 殍相屬。今來淮南 始獲一麥 ,浙西未 保凶豐, 應淮
南東、西, 浙西諸般 欠負,不 問新舊, 有無官本 ,並特與 權住催理 一年。」使久 困之 民,
稍知一 飽之樂。仍更 別賜指揮 ,行下臣 所言六事、四事, 令諸路安 撫、鈐轄司推 類講求 ,
與天下 疲民盡洗 瘡痏,則 猶可望太 平於數年 之後也。

  臣 伏睹詔書 以五月十 六日冊立 皇后,本 枝百世, 天下大慶 。孟子有 言:「詩 曰:


『古公亶父 ,來朝走 馬。率西水滸 ,至於岐 下。爰及姜女 ,聿來胥 宇。』當是時也, 內 無
怨女, 外無曠夫。」此周之所 以王也。今陛 下膺此大 慶,獨不 念積欠之 民流離道 路, 室
家不保 ,鬻田質 子以輸官 者乎?若 親發玉音【一三】,力行此 事,所全 活者不知 幾萬
人。天鑒不 遠,必為 子孫無疆 之福。臣不勝 拳拳孤忠 ,昧死一 言。(據蘇軾 奏議係六 月
十六日 。按:六 月一日已 從軾言下 詔,不應 六月十六 日又奏此 ,必印本 六月日誤 ,今
并附五 月末。)

注 釋
  【 一】少駐 兵則不足 以扞賊「 扞」原作 「折」, 據閣本改 。
  【二】內深 愧懼「深 」原作「殊」,據 閣本及二 程文集卷 五辭免服 除直祕閣 判西京國
子監狀 、長編紀事本 末卷一○ 三臺諫言 程頤、太平治 蹟統類卷 二五程頤 出處本末 改。
  【 三】惟知 耕養以求 志「養」 原作「食 」,據上 引二程文 集改。
  【四】不希 聞達以干 時「不希聞達 」原作「不知利達 」,據閣本及 同上書、長編 紀事本
末卷一 ○三臺諫 言程頤改 。
  【五】知青 州曾布知 瀛州「瀛」原作「府」,據 琬琰集刪 存卷三曾 文肅公布 傳、長編紀
事本末 卷九九調 停、宋史 卷四七一 曾布傳改 。
  【 六】出視 邊備「出 」字原脫 ,據閣本 補。
  【 七】半年 外與三班 差使「半 」原作「 一」,據 宋會要食 貨四七之 三改。
  【八】凡積 欠皆分為 十料催納「料」原作「科」,據閣本 及蘇東坡 集奏議集 卷一一論
積欠六 事並乞檢 會應詔所 論四事一 處行下狀 改。下同 。
  【 九】如有 欠負「如 有」二字 原倒,據 同上書乙 正。
  【 一○】伏 乞檢會前 奏一處行 下「伏」 原作「復 」,據閣 本及同上 書改。
  【 一一】感 恩徇義「 徇」原作 「循」, 據閣本及 同上書改 。
  【一二】莫待如 浙西救之 於不可救 之後也原 作「莫待如浙 西救之而 不救之於 後也」,
據同上 書改。
  【 一三】親 發玉音「 玉」,同 上書作「 德」。
 

卷四 百七十 四 元祐七年 (壬申 , 1992)

起哲宗元祐七年六月盡其月

  六 月癸丑朔 ,詔:「訪聞 淮、浙積欠最 多,累歲 災荒,人 民流移相 屬。今淮南始 得


一麥, 浙西未保 收成【一】,應淮 南東西、兩浙 路諸般逋 負,不問 舊新、有無官本, 並
特與權 住催理一 年,內已 有寬限者 ,即依元 降指揮。」從蘇軾之言 也。(蘇軾在 揚州 ,
與呂大 防書云:「頃 者,所論 積欠,蒙 示諭已有 定議,此 殆一洗天 下瘡痏也。」舊錄 載
此事甚 略,新錄 又不加考 詳,今特 表而出之 。詔語與 軾所奏並 同,其為 從軾奏請 無疑
也。御 集有元降 御札,舊 錄頗刪潤 之,今悉 存本文。 )

  詔 賜唐柳州 刺史羅池 神廟為靈 文之廟, 以郡人言 其雨暘應 祈故也。

  乙 卯,詔:「諸路茶 稅並專委 提刑司管 其稅務, 毋得以茶 稅錢更易 作雜稅收 附。


其令本 州通判及 發運、轉運、提刑 司覺察, 仍許人告 首。監官、專攔坐 違制分故 失定罪。
若事由 監官而專 攔自能告 首者免罪 ,外支賞 錢三百貫 文,以賣 酒場錢充。 」

  辛 酉,左正 議大夫、守尚書左 僕射兼門 下侍郎呂 大防為右 光祿大夫 ,(政目 :呂


大防轉 官在七日。)右光 祿大夫、守尚 書左丞蘇 頌為左光 祿大夫、守尚 書右僕射 兼中書
侍郎, (本傳云 :頌自至 和中入館 ,居京師 ,閭巷之 人皆聞頌 名。至是 登用,朝 野相
慶。明日, 哲宗語執 政曰:「蘇頌 甚慰人望。」曾肇 誌墓亦無 此。政目:頌 為中書相 在 七
日。)中大夫、守尚 書右丞蘇 轍為大中 大夫、守門下侍郎 ,中大夫、同知樞 密院事韓 忠
彥為大 中大夫知 樞密院事 ,翰林學 士、大中 大夫范百 祿守中書 侍郎,翰 林學士、左朝
散大夫 梁燾為中 大夫、守尚書左丞 ,大中大 夫、守御 史中丞鄭 雍為尚書 右丞,左 朝請
大夫、 寶文閣待 制、權戶 部尚書劉 奉世為樞 密直學士 、簽書樞 密院事。

   梁燾辭尚 書左丞, 願於舊臣 耆德疏遠 之地,圖 任老成, 揀拔雋良 ,庶使輔 佐得


人,朝 廷增重。章累入, 上遣中使 趣拜。燾曲謝 日,太皇 太后曰:「盡 出官家意。」 燾
再稱謝 ,太皇太 后曰:「官家盛德 日成,正 要卿等輔 佐。」燾對曰:「臣不才, 謬當 寵
任,不 敢不盡忠 。如范純仁、韓維 輩在外賢 德尚多, 願陛下留 意。」太皇太后曰 :「比 來
朝廷有 何闕政?」燾對曰 :「今聖政日 新,天下 安靜。如邊防、河患,內外 講究,須 博
詢通習 其事者, 較利害為 之。如邊事須 問西人, 河事須問 河北人參 酌。」又上疏言 :
「范祖禹、劉安 世久在侍 從,宜置 諸左右, 使斷國事。」又言 :「今日邊事 為急,范 育 治
邊有功 ,宜先用 之。」又言:「安 燾、許將 ,皆舊人 可倚任者。」一日 ,議兩制 差除, 執
政異同 不決。呂大防顧燾 ,問誰可 ,燾曰:「相公久 居朝廷, 收養人材 固多,宜 自有
人。惟是不以愛 憎牽於偏 聽,以朝 廷得人為 己任,此 所以望於 公也。」大防 曰:「苦 乏
材。」燾曰 :「天下何嘗 乏材,但 好人不肯 自向前來 求進,須 朝廷識拔 ,則有以 來之 。
立賢無 方,不患 無人也。」大防曰 :「須在 識別分明。」燾曰 :「公生 明,則識 別自然 明
矣。」(此據梁 燾行狀。又云:太 皇太后問 別有何事 ,燾徐曰 :「蔡確 竄逐多日 ,願 徙
內地。新號 瘴癘窮惡 之地,一 日確先朝 露,有傷 陛下仁政。」按燾初擊 蔡確甚力 ,今 始
執政, 乃有是言 ,恐行狀 飾說也。 附見當考 。)

  詔 :「夏賊 犯河東, 五萬以上 兵難以枝 梧,合銷 諸路牽制 者。麟府 路令府州 軍馬


司,嵐 、石州令 石州都巡 檢司,舉 橫烽入鄜 延路報以 次路分, 仍各別舉 橫烽,至 太原
府帥司 納火。麟府路仍聽 軍馬司徑 報諸路出 兵牽制。其河東路 得諸路橫 烽,除報 帥府
外,亦 別以一路 橫烽轉報 府州軍馬 司納火。仍令諸路 遇賊入寇 ,合要牽 制策應, 除移
牒逐路 經略司外 ,更徑報 麟府路軍 馬司照會 。其諸路 得河東橫 烽,若麟 府軍馬司 得諸
路橫 烽,並簡 習軍馬, 便為牽制 之備,速 赴順便堡 寨駐劄, 未得出界 ,各候被 賊路
分報到 ,審驗得 實,可以 牽制,即 依累詔從 長取利進 兵。」先是, 河東經略 司言:「 橫
烽之法 ,本路與 陝西諸路 【二】, 難以一律。」故有 是詔 。

  癸 亥,詔:「陝西、河東路就 糧禁軍人 員節級, 因犯私罪 降充本城 牢城指揮 ,內


選年五 十以下、武藝 不退、堪任戰鬥人 ,權分隸 元軍分額 外收管, 支廂軍請 受。遇有事
宜隨軍 差使,候 有戰功, 量輕重特 與禁軍內 比附舊職 等第安排。」從樞 密請也。 ( 新
無。)

  甲 子,禮部 侍郎韓川 為龍圖閣 待制、知潁州 。(韓川之出 必有故, 當考。川為禮


侍在去 年十一月 二十一日 ,時范祖 禹亦為禮 侍。)天 章閣待制 、知鄧州 黃履知應 天府 ,
尋改青 州。(改青州 在十六日 ,今並書。)宣政 使、和州刺史、內侍副 都知趙世 長領忠
州團練 使。

  詔 :「諸路 廂軍遇差 撥屯駐兵 士三十人 以上,令 本處委官 一員與主 兵官躬親 按簿


點差。」以河東 路言役兵 多輕重不 均,致有 逃亡故也 。

  知 衡州柳韶 令再任。 以湖南言 其課績優 異故也。

  置 廣文館解 額。(玉牒甲 子日事, 今以法冊 所載,詳 著于後。)禮 部狀:「近準 都


省批 狀,勘會 開封府, 遇科場歲 ,多有四 方舉人冒 貫畿縣戶 名取應, 及太學生 員依
條須在 學及一年 ,方預就 試,其間 有未及一 年之人, 亦不免有 寄貫取應 之弊。檢會舊
制,國 子監取應 舉人,先 于廣文館 補試給牒 取應。今欲復置廣 文館生員 ,送禮部 看詳
立法, 申尚書省 。禮部檢 會元祐貢 舉敕,進 士解額, 開封府一 百人,國 子生四十 人,
其諸科 依舊條, 開封府二 百四十人 。本部昨 已曾乞將 諸科量留 四十人解 額外,其 餘二
百人, 并開封府 進士及國 子生共為 三百四十 人發解廣 文館生員 。今再行 看詳,開 封府
進士 解額一百 人即乞依 舊外,將 本府諸科 二百人并 國子生四 十人,共 為二百四 十人
解額, 並撥屬廣 文館,以 補中生員 ,每十人 發解一人 。今擬修 下諸條: 開封府舉 人投
下取應 文字,限 試補廣文 館生員鎖 院前納畢 ,違者更 不在收接 之限。如有事故服 制節
目拘 礙,若至 八月一日 合該投下 文字者, 許令家人 親屬投狀 ,召命官 二員保實 ,亦
聽收接 。諸補廣 文館生員 ,以二千 四百人為 額;諸進 士解額, 開封府一 百人。如投下
文字 不及千人 以上,即 每十人聽 取一名, 廣文館二 百四十人 以補中生 員,每十 人發
解一名 。諸試補 廣文館生 員,于科 場歲六月 五日鎖院 ,委主司 定日引試 ;諸廣文 館生
員,于 開科場七 月終以前 ,齎元授 公據,赴 國子監照 驗,並投 納保狀、試卷請解 。其
公據至 ,並行毀 抹;如請 解不中, 即仍去聽 別試補。又勘會四 方舉人, 已置廣文 館許
令就補 別立解額 。竊慮尚 有詐冒開 封府戶籍 取應,及 本府舉人 亦有更易 名字,于 廣文
館投下 文字兩處 就試之弊 ,若不別 立嚴禁, 終是未能 杜絕。今欲修立下 條:諸舉 人詐
冒開封 府戶籍取 應者,杖 一百;許 人告,賞 錢五十貫 。雖已及 第,並行 駮放。保官及
本屬官 吏、耆鄰、書鋪,知情 并與戶籍 令詐冒者 ,並與同 罪。同保人並 殿二舉, 諸開封
府舉人 ,已于本 府投下文 字更不得 就補廣文 館生員, 違者依貢 舉兩處應 舉法。」並 從
之。

  禮 部狀:「勘會國子 生依條以 二百人為 額,其解 額以四十 人為定數 。自來依 條,


若滿一 百人,依 額發解; 若不滿一 百人,並 與國學進 士混試發 解。昨來 就試近二 千餘
人, 太學解額 四百七十 六人,昨 來就試人 共一千九 百八十五 人,解發 過三百九 十六
人,并 避親人在 內,并國 子監狀太 學生員, 上舍一百 人,內舍 三百人, 外舍二千 人。
元祐五 年發解國 學舉人, 每五人四 釐二毫一 忽解一人 【三】
。」(六月 十二日三 省 同
奉。)詔依禮部 所申,今 後太學舉 人,并國 子生發解 ,並依元 祐五年發 解取人分 數施
行。

  吏 部狀:「檢會元祐 薦舉令, 諸路舉幕 職州縣官 改官者, 以三分之 一舉充幕 職官 ,


若不及 三員,及 有餘數, 聽從便。(謂如合 舉五員, 舉二員改 官,一員 充幕職官 。餘
二員, 改官幕職 ,各從其 便。)即 舉流外人 充令、錄或換使臣 者,並理 改官人數 ,勘
會所舉 不及三員 ,及有餘 之數,為 本條有聽 許從便之 文。不分 所舉改官 、幕職員 數,
以此就 優,皆許 改官,致 今來吏部 待次改官 人數稍多 。欲將上 條餘數聽 從便員數 ,並
權改 作奏舉幕 職官,其 不及三員 者,即通 計三年合 舉員數, 以三分之 一舉幕職 官。
(謂如 舉二員者 ,前一年 舉改官二 員,餘二 員各舉改 官、幕職 官各一員 。合舉一 員者 ,
前二年 各舉改官 一員,餘 一員舉幕 職官,共 三員。)仍自元祐 八年正月 一日為始 。候
改官待 次人稀空 ,令吏部 申尚書省。」從之。(此據編錄 冊七年六 月十二日 聖旨增入 。)

  乙 丑,詔:「諸州縣 長官及監 糴常平斛 斗官,通 一任內所 糴斛斗, 如無虛費 官錢 ,


可存 留變易者 ,委本州 保明,監 糴官依糴 買糧草名 數等第酬 奨,州縣 長官降監 官一
等。 」

  丙 寅,徐王 府記室參 軍龔原加 祕閣校理 。(七年 六月十五 日朝旨。 )

  左 朝奉大夫 、權兩浙 路轉運副 使毛漸狀 :「自到 任已來, 巡歷所至 州縣,取 索到


諸鄉 第三等以 上人戶差 役鼠尾都 簿,點檢 所差色役 ,逐處多 稱不曾起 置,只有 逐鄉
五等丁 產文簿。緣各鄉丁 產簿卒難 見得差役 失當,唯 是鼠尾都 簿易為檢 察。雖已 一面
行牒管 下杭、越十四州, 指揮諸縣 各起置鼠 尾都簿, 將所管諸 鄉第三等 已上人戶 ,依
物力等 第、人丁數目 ,袞同鼠 尾排定, 于逐人名 下注鑿逐 次所差色 役名目、年限、得替
日月 ,官員對 行簽押以 備點檢外 ,緣于役 法未有立 定明文, 慮諸縣不 能遵守, 須至
申請, 伏乞朝廷 更賜詳酌 ,申明立 法行下, 貴得有所 遵守。」戶部看詳 ,所造丁 產 文
簿,自 合將耆、戶長當官 供過人戶 稅產物力 與舊簿比 對,依次 等品量, 于簿內逐 等下
鼠尾排 定,遇差 役,依條 書鑿所差 色役、年月日,及 替人姓名 ,即人吏 無由移易 高下 。
今據本 官前項申 請,竊慮 逐路施行 不一,今 欲申明行 下諸路詳 此施行。若未係改 造文
簿去處 ,只據排 定資次, 于見用丁 產簿內, 依此鑿定 。都省批 送戶部, 依所申施 行。

  戊 辰,天章 閣待制、吏部侍郎 顧臨,禮 部侍郎范 祖禹,並 為翰林學 士。祖禹 以百


祿方執 政,乞避 嫌補外, 不許。(祖禹為禮 侍在去年 九月十八 日,時彭 汝礪已先 為禮
侍,至 十一月二 十一日, 汝礪改吏 部,韓川 卻為禮侍 ,與祖禹 並立。今年六月十 二日 ,
韓川出 知潁州, 十六日祖 禹遷內翰 ,十八日 曾肇除禮 侍,自是 禮侍止有 一人。)

  龍 圖閣待制 、知青州 錢勰權戶 部尚書, 寶文閣直 學士、兵部侍郎李 之純為御 史中


丞,兵 部員外郎 呂希哲為 崇政殿說 書。用范 祖禹之言 也。

  中 書舍人孫 升為天章 閣待制、知應 天府。監察御 史董敦逸 言:「升文字 疏謬,非 代


言之 才,而又 懷邪挾私 ,情涉譏 斥,今既 加美職, 又付近藩 ,與善去 者無異, 請加
黜謫。」監察御 史黃慶基 言:「升行梁 燾、鄭雍誥詞 ,有『勿恤用 人不終』之言 。升居 代
言之任 ,乃因誥 命,刺譏 朝廷。請參驗 情實,特 賜睿斷, 以協公議。」詔升 罷天章閣 待
制,為 集賢殿修 撰、權知 應天府。(改修撰 在二十二 日,今附 見。梁燾 、鄭雍誥 詞,當
求全本 。)

  元 祐渾天儀 象成,詔 三省樞密 院官閱之 。

  庚 午,寶文 閣待制曾 肇為禮部 侍郎。(去年九月 三日、十八日,十 一月二十 一日 ,


今年六 月十二日 、十六日 ,並當考 。)兩浙 轉運副使 岑象求為 戶部郎中 ,戶部郎 中馮
如晦為 集賢校理 、知梓州 ,左承議 郎、祕閣 校理劉唐 老為兵部 員外郎, 右朝奉郎 程之
元為主 客郎中, 寶文閣直 學士、知 壽州謝景 溫知鄧州 。

  殿 中侍御史 吴立禮言 :「知潁 州晏知止 新除知鄧 州。按知 止庸懦不 才,貪污 無恥 ,


昨任成 都府路轉 運使日, 每巡歷州 縣,殊不 以觀省風 俗、按察 官吏為意 ,專務營 私,
誅求無 厭,自當 投置閑散 ,以戒貪 夫。」詔知止 知壽州。(知 止除鄧州 在十二日 ,今 附
此。)

  樞 密院言:「近言者 稱蘭州諸 族蕃官以 骨肉為質 戶,處之 城中。自屬漢後, 頗安


其業, 請留質院 ,如願歸 族下者, 亦聽從便。」時种 誼相度, 若各令歸 族下,緣 與 賊
隔河, 每歲冰合 ,復遣入 城,徒恐 疑惑,乞 增展質院 ,且令依 舊。并得 首領準覺 斯等
狀,質 院各有自 置舍屋, 日有蕃客 安泊,資 以自贍, 願且于質 院居住。范育相度 ,欲
依準覺 斯等所乞 。又所修 蕃市,工 料浩大, 昨慮夏國 疑惑,候 邊事寧息 修展,勘 會正
當今來 邊事,所 修蕃市宜 俟寧息。 詔范育更 切斟酌事 宜,具實 以聞。

  壬 申,環慶 路經略使 章楶奏:「檢會西 賊去秋無 故輒舉大 眾侵犯麟 州,驅擄 人民 ,


劫掠孳 畜,河外 籬落,為 之蕭條。朝廷所重 人命,所 惜民力, 未即討罪 ,但絕朝 貢。
犬羊 猘狠,不 知創艾, 今春以來 ,屢寇綏 德,復以 重兵壓涇 原之境五 十餘日, 肆其
毒螫, 無所顧憚 。又于沒 煙峽口, 築壘自固 ,將為家 計于此, 面數令勁 騎,窺伺 邊隙 ,
貪噬之 勢,未有 已時。蓋乙逋專國 ,利其有 事,以為 資藉,包 藏禍心, 陰謀竊據 。雖
朝廷 仁民愛物 ,不忍生 靈肝腦塗 地,而賊 情變詐, 乘吾不意 ,輒來侵 擾,是朝 廷專
以不殺 為務,而 其實未能 止殺也。向者朝廷 令諸路講 淺攻牽制 之法,然 如昨來舉 數十
萬眾與 涇原對壘 ,而近邊 部族皆先 起遣深入 平夏。蓋出師牽制 ,亦有不 可用之時 。然
術固 有不殺而 能扼賊之 咽,不戰 而能伐賊 之謀者, 惟擇地築 壘,迫近 橫山,以 漸困
之,乃 今之上策 也。大率 此賊平日 輒敢跳梁 畔援,少 屈而復振 ,暫服而 愈驕者, 無他 ,
得橫山 之利以為 資,恃橫 山之險以 為固而已 。今若因 其寇犯, 築壘兩界 之間,以 示必
取橫山 。彼如震恐, 所憂者疆 土日蹙也 。彼既憂恐, 則休兵有 期。且賊之長 技,便于 野
戰, 中國之利 ,所恃者 城守,因 吾所利以 奪其資, 用吾所恃 以披其固 ,以靜制 動,
以逸待 勞,以不 殺止殺, 帝王之師 盡于此也。」遂乞 進築洪德 寨西北白 馬川,地 名 灰
家觜, 及修復大 順城廢安 疆寨。皆不從 。(此據章楶 奏議修入 。奏議進築序 云,不克
施行。楶奏甚詳 ,今別注 此下,十 月十二日 可考。檢準元祐七 年二月二 十四日樞 密院
劄子 節文,勘 會陝西沿 邊,見各 有緊切控 扼賊馬道 路,以自 來夏國講 和未曾修 築堡
寨,今 既絕彼貢 奉,可以 乘時踏逐 地基修築 。奉聖旨 ,令環慶 路經略司 疾速選官 ,帶
領合 用人馬, 親詣漢界 及並漢地 生界內, 選擇形勢 要害,堪 作守禦寨 基去處, 先據
漢蕃地 內緊要處 ,選定兩 處,約度 每處城圍 地步大小 ,并去見 今城寨四 至、遠近 珠旺
去處, 及多少月 日可以畢 工,子細 畫圖開說 聞奏。仍先行 計置一處 合用樓櫓 、材植、物
料等百 色名件, 應于支費 錢糧,候 見實數具 狀聞奏。所有興工 下手先後 月日,即 聽朝
廷別降 指揮。續準當月二 十日樞密 院劄子節 文,竊慮 諸路所遣 官不量事 勢,緣此 深入
賊境, 卻致落彼 設伏姦便 。奉聖旨 ,令逐路 經略司除 漢界寨基 依前降指 揮外,止 作本
司意 度,嚴緊 約束所遣 官,如入 生界踏逐 ,仰只于 並漢界側 近去處相 度地利, 按視
選擇, 即不得輕 易深入。本司自承 準續降指 揮後來, 觀望賊勢 ,未敢建 議,遷延 以至
今日。又累探得 西賊七月 已後便欲 點集,揣 度奸計, 未有歸順 之心,若 不先事開 陳,
竊恐有 失機會。遂於環慶 州界合踏 逐到可以 修建城寨 利便去處 ,尋選差 權本司幹 當公
事种建 中,計會 皇城使、權第 二將折可 適,宮苑 使、本路兵馬 都監、第三將張誠 親詣逐
處相度 形勢利害 ,堪與不 堪守禦。今據逐官 申,逐處 形勢並係 要害,堪 作守禦城 寨,
及約度 到逐處城 圍地步大 小,并去 見今城寨 四至、遠近珠旺去 處,及約 度到逐處 合用
樓櫓、材植、物料等百色 名件,支 費錢糧下 項:一處 環州洪德 寨西北白 馬川,地 名灰
家觜 ,在邊壕 內,係漢 界生地, 南至見今 守坐白魚 峰四里, 東至洪德 寨二十里 ,西
北去界 壕不遠, 依山據險 ,兩面皆 是天塹, 正當青崗 峽口,控 扼得青崗 峽、相濟 乾川 、
同家 川三處賊 馬來路, 若于此修 建城寨, 則四面良 田約計可 得千頃以 來,足以 招置
漢蕃弓 箭手,以 為籬落。不惟扼賊 喉衿,至 于平時, 賊馬常由 中原賀子 原犯歸德 州,
并自牛 圈八帕克 巴原侵擾 ,日恣剽 掠,一帶 蕃部皆可 以照應。兼直北去 西界清遠 軍溝
井水 窗,自來 西界屯集 人馬處, 止是八十 餘里,去 中路牛圈 有水草處 四十餘里 ,委
是要害 阻固之地 ,可以修 建城寨。一處慶州 大順城北 安疆寨, 東至保安 軍德靖寨 七十
餘里 ,西至慶 州東谷寨 五十里, 南至慶州 大順城三 十五里, 北至西界 白豹鎮三 十五
里,雖 是已給賜 城寨,緣 城形最為 利便,我 得之,則 柔遠寨、大順城、荔原堡一 帶邊
面盡在 腹裏,控 金湯白豹 賊馬來路 ,自隆雲 一帶部族 不敢寧處 。賊得之 ,則金湯 白豹
盡能障 蔽,自歡 樂烽下窺 漢川不踰 十里,卒 然寇至, 脫莫能支 。賊馬據 此以為家 計,
而數出 輕騎以擾 吾邊,則 柔遠、大順、荔原 門不敢晝 開,是以 熙寧中賊 築壘于此 。本路
三寨枕 戈而寢, 萬一賊復 來占據, 將見慶州 東北百里 便是賊巢 ,不可不 慮也。其廢安
疆寨 兩面亦是 大澗,因 險起城, 費工極少 ,城中故 井猶在, 四面良田 僅二千頃 ,往
年未廢 以前,贍 養漢蕃弓 箭手千人 尚有餘地 。其故城雖已 廢毀【四】,大率 版築處不
多,且 順則與之 ,違則取 之,自于 朝廷無所 不可。右謹件如前 勘會,版 築之興, 貴于
神速, 須當預行 措置物料 具備,其 樓櫓、城門、倉庫 、舍屋合用材 料,並須 成就,只 令
以檢計 慶州大順 城、荔原、柔遠,環州 洪德、肅遠、烏蘭官舍 樓櫓為名 ,津送至 逐寨。
然後 探伺賊中 點集人馬 侵犯別路 ,則量事 勢大小, 分遣將兵 作牽制, 次第出界 ,或
三五十 里,或百 里內駐劄。一面版 築,約半 月日可畢 工。比至賊人 知覺,城 壘已就。今
來所 請事理, 或城灰家 觜,或復 安疆寨, 並委本司 相度事勢 ,賊寇所 聚集遠近 ,擇
利興工 ,使其首 尾不相及 。候工畢 日,許令 一面招募 沿邊百姓 ,并近裏 弓箭手, 投換
分配, 住佃四面 田土,以 為藩籬。仍且以一 將兵馬分 番防戍, 候城壘堅 全可以固 守,
漸次抽 那。其合 鋪巡防遠 、硬探人 馬,亦只 于近裏遞 相趲那出 外,委無 妨闕,伏 乞朝
廷更賜 詳酌。如可施行, 即乞于三 五月前密 降指揮, 所貴不失 計置。今畫到圖子 二本 ,
連黏在 前黃貼子 。勘會灰 家觜,雖 是創行修 築,亦不 須大段添 屯兵馬防 守,止乞 從本
司相 度,臨時 于諸將下 及城寨那 移本路土 兵六百人 ,更權那 移東兵三 百人,相 兼防
守。仍乞候招刺 漢蕃弓箭 手及六七 百人,即 漸次減那 。東兵三 百人,卻 歸元差去 處,
其費頗 省,為利 甚大。又勘會廢安 疆寨若復 興築,則 邊面東西 始與鄜延 德靖寨、本路
東谷寨 相照齊一。舊日弓 箭手見今 散在荔原 堡、大順城、柔遠 寨等處, 其安疆四 面原隰
饒衍 ,人所樂 居,只可 令復舊業 ,有不存 者,量加 招募,易 為安輯, 其戰守人 兵亦
依舊權 那移。第三將副一 員帶領舊 日所定人 馬駐劄, 那移東兵 三百人充 守禦。其那移
東兵, 候邊事息 日,卻那 差土兵抵 替歸營。蓋今日所 使防戍正 兵及弓箭 手,多是 曾經
在彼之 人,地利 土風,皆 所便習, 與創置之 處利害相 遠。又所 遣將兵防 拓支費, 須觀
賊馬近 遠事勢, 今且以六 將人馬為 率,若賊 勢不至重 厚,只銷 三將人馬 。其城寨 了日 ,
合貯錢 糧,只是 近裏趲出 人馬更不 計會。自 「檢準」 以下至此 ,或更刪 取其要。 )

  癸 酉,桂州 觀察使世 智卒,贈 開府儀同 三司,追 封申國公 ,諡恭良 。

  甲 戌,刑部 侍郎范純 禮為吏部 侍郎,寶 文閣待制 、知河中 府蔣之奇 為戶部侍 郎。


之奇建 請天下金 穀悉隸戶 部,戶部 與諸道轉 運司職事 得以相通 ,更任其 責。(此 據之
奇本傳 。)光祿 卿杜純權 兵部侍郎 ,國子祭 酒豐稷權 刑部侍郎 ,殿中侍 御史楊畏 為侍
御史。(邵 伯溫云:「呂相不 知劉相亦 喜畏,遷 畏殿院以 賞其言。」按:初除殿 院, 二
相實同 議,此時 畏未嘗言 也。今自 殿院遷侍 御,則劉 相去位半 年矣,謂 遷侍御賞 其言 ,
劉相則 可;謂遷 殿院以賞 其言,蓋 伯溫之誤 也。)

   起居舍人 喬執中為 起居郎, (政目: 正月二十 八日,崔 公度起郎 ;六月十 二日 ,


公度知 潤州。執中蓋代公 度者也。)左 正言姚勔 為起居舍 人,右正 言虞策為 左司諫。策
首論臺 諫官不當 用執政親 戚門人, 以遵國朝 舊制。(此據策本 傳,附見 。其全章 當考 ,
必有所 指也。)

  樞 密院言:「向奉詔 ,遇河外 事宜緊急 ,許勾備 北將兵, 毋得過五 指揮。今請不


拘有 無事宜, 委自都總 管司相度 差人替兌 ,毋得過 半年,輪 往河外及 沿河防拓 ,仍
請額外 招募土兵。」從之 。

  熙 河經略司 言:「西 蕃洗納等 族背阿里 骨,奔夏 國、回紇 ,兩界往 來,謀取 董氈


姪溪巴 溫兒董菊 為主。 又蘭州 沿邊安撫 司探到董 氈姪瞎養 兒,自 西海率吐 蕃、 回紇
人馬, 去青唐城 二百里駐 兵,有洗 納、心牟 、隴逋三 族歸之。阿里骨遣 弟扶麻、姪結叱
等率兵 追捕,為 瞎養 兒所敗。又聞瞎養 兒,乃 洗納、心牟、隴逋族召 之,欲以 繼董
氈。其阿里骨自 承襲以來 ,以元非 種姓,部 族頗懷不 服。又據 探報如此 ,然未知 瞎養
兒與董氈是何親屬?青唐部族肯信服否?于董氈是親,人心歸嚮,自能漸次招集
不順, 阿里骨部 族勢須持 久。而又 青唐日近 不與夏國 通婚,深 恐西賊乘 此釁隙, 援助
瞎養 兒,遂窺青 唐,即于 邊防非便 。苟阿里 骨勢寡力 虧,求援 于漢,及 率眾歸投 ,
若拒而 不納,緣 係朝廷封 襲之人, 兼恐反順 西夏,共 抗中國, 為患不細 。若與援 助接
納,又瞎養 兒既是董氈苗裔,部族信服,于理未見其可,未審何以措置,可無後
患。」詔范育審 探的實, 精心講慮 ,預為謀 畫,密具 方略以聞 。(溪巴溫即 瞎 養 兒也
据隴右 錄:差人 不敢斥溪 巴溫名, 呼為瞎養 兒。經略司及沿 邊安撫司 各奏,故 稱號
不同。 汪藻青唐 錄誤載此 事于六年 六月,今 不取。)

  進 呈新曆。 (政目: 二十二日 事,當考 。)

  丙 子,詔:「諸宗室 毆縛人者 ,斷罪外 取旨奪俸 錢;即朝 陵上墳者 ,毋得攜 戲玩


之具隨 行。」(實錄:六 年十月壬 申,文州 防禦使世 鴻傳云, 故事,宗 室皇親既 葬 ,
歲時不 許展省, 世鴻懇請 ,上矜其 誠,詔聽 之。因著為令。此事或 可附此。世鴻 ,保寧
節度使 從信子。 )

  丁 丑,左朝 請大夫李 莘為光祿 少卿,河 東路轉運 使、集賢 校理杜常 提舉崇福 宮。

   戊寅,度 支員外郎 井亮采權 發遣陝西 路轉運副 使,金部 員外郎秦 中權發遣 河東


路轉運 副使,左 奉議郎陳 師錫為校 書郎。

  太 常寺言:「今歲行 南郊禮, 請于秋季 內併行景 靈宮六殿 朝獻。」詔:「將來孟 冬


不罷朝 獻。 」

  宣 州觀察使 、提舉明道宮 李憲卒。(紹 聖元年, 贈武泰節 度使,諡 敏恪。四年, 改


忠敏。舊錄 李憲傳云 :木征退 保山西, 收叛亡, 稍立文法 ,眾謂可 襲而取。憲曰 :「未
可圖, 須其勢分 眾潰,可 不戰而下。」遣間 招其弟延 正降。與王韶 進取河州 ,斬九十 級,
加東染 院使。新錄辨曰:「按王韶 傳,擊木 征于觀凌 城,木征 敗走,弟 結吴延正 舉族
二千餘 人降。即非憲謀遣 間,今刪 去。」舊錄云:「木征請降 ,或獻款 曰:『疑 我師也 。』
憲即解 金帶遣使 授之,木 征徑至麾 下。捷聞 ,帝製詔 褒美,加 昭宣使、嘉州防禦 使。 」
新錄辨 曰:「按 木征降事 ,與神宗 實錄不同 ,今刪去 ,以實錄 改修。」舊錄 云:「冬 ,
交州叛 ,以憲為 安南招討 ,副趙卨 。宰相王 安石曰:『中人監 軍,此唐 叔世故事 ,不
可踵, 罷之。
』」新錄辨曰:「按神宗 實錄,憲 緣與趙卨 紛爭而罷 ,非安石 以中人監 軍
為言而 罷,今刪 去,以實 錄改修。」舊錄云:「元豐 四年,諜 言夏國有 內變,詔 五路 出
師問罪 。憲領熙 河兼秦鳳 ,建大將 旂鼓以節 制諸軍, 倣部隊奇 正李靖六 花陣,蕃 漢各
為一法 。前鋒遇 賊,敗之 ,斬首三 千級,獲 首領一十 一人,馬 二千匹。復攻喀木 族,
討平之 。翌日北 下蘭州, 三日至擦 珠川【五 】,攻楚 隴薩、卜宗二城, 拔之。斬千餘級
獲首領 十三人, 餘黨赴水 死,降者 三萬七千 人。憲以 蘭州古金 城地,土 壤衍沃, 美水
草,漢 書所謂皐 蘭下者最 為河湟要 害,奏請 城之。版築方興, 羌人隔河 而寨,憲 募死
士絕河 ,夜斫其 營,旦輒 引去。憲謂諸將曰 :賊盛兵 而來,不 戰而去, 必有謀也 。彼
見吾 具舟筏, 聲言渡河 ,欲入涼 州,必引 兵由會州 渡盤泊, 設伏于鐵 毛山,將 鏖我
師。今第行 ,墮其策 中,可以 有功。行次汝 遮山,獲 生口,問 之果然。檄王 文郁總行 營
事。賊以輕兵迎 戰,我乃 先設伏于 北山下, 戰才接, 我師偽遁 ,賊縱騎 薄之,伏 發,
賊之先 鋒殲焉, 斬千餘級 。會天大 霧,蕃漢 相紛拏, 久不解, 又追斬二 千餘級。引兵
乘勝 上天都山 ,迫鼐摩 會,次葫 蘆河,師 行千里, 轉戰累日 ,下一州 兩城,斬 獲萬
計。士馬罷極, 恐無以自 還,遂奏 班師。是時,四路 出師皆不 至所期, 諸將無功 ,相
繼以罪 去,而憲 獨免。復上攻守之 策,及進 築五利。」新錄辨曰:「按五路 出師一段 ,
與神宗 實錄所載 不同。今刪去,以 實錄改修。」舊錄又云 :「賊入蘭州 ,乘冰渡 河, 守
將王文 郁縱騎擊 之,冰陷 ,賊溺死 。餘兵忿,攻 破西關, 殺官兵將 吏,降宣 慶使。」新
錄辨曰 :「按賊入蘭 州一段, 與神宗實 錄所載不 同,今刪 去二十一 字。」舊錄又云 :
「憲籍 本路蕃兵 五都,各 為一將, 以漢官都 同統領, 部曲麾幟 ,族分戶 別,援桴 鼓之 ,
勇怯盡 應。具數以聞 ,詔著為 令。」新錄辨曰:「詔 著為令, 不見于實 錄,今刪 修。此 事
當考。」舊錄又 云:「哲宗即 位,會臺 劾皇甫旦 ,獄具, 憲坐奏事 異同,罷 內省職事 ,
降永興 路都總管 。先是, 神宗委憲 招納董氈 ,斷夏人 右臂,憲 遣皇甫旦 使氈,氈 猶豫 ,
且報不 實,故連 坐責,自 請提舉西 京嵩山崇 福宮。言者不已, 降宣州觀 察使,提 舉亳
州明道 宮。又除 右牛衛將 軍,分司 南京,居 于陳。未幾,復觀 察使,提 舉明道宮 ,卒 ,
年五十 一。」新錄辨 曰:「按皇甫 旦事與神 宗實錄所 載不同, 今以實錄 刪修。」舊錄 又
云:「神宗以英 睿不世之 略,當中 國全盛時 ,憤遠人 鴟張,思 有懲艾, 患將帥乏 材,
當食太 息。憲以 中人侍帷 幄,備聞 謨訓,俾 臨制閫外 ,遂能恢 斥疆土, 降其渠率 。置
陣行師 ,有名將 風烈。至于決勝料 敵,雖由 中覆,皆 中機會, 詔書具在 ,凡三百 篇。
憲奏議 七十卷, 經制財用 三十卷, 藏于家。」新錄辨 曰:「憲勞民 傷財以取 不毛之地 ,
靈武之 期,永樂 之援【六 】,以逗 遛敗事, 不誅幸矣 ,而云恢 斥疆土, 降其渠率 ,置
陣行師 ,有名將 風烈,欺 誕為甚, 今並刪改。」按新 錄辨舊錄 凡七事, 其第五事 當考 。
新錄辨 誣,合隨 事附本年 日月,則 此可削。 )

  先 是,水官 建言,河 齧元城第 二埽,請 于大名之 北築隄以 護京城。詔遣朝請 郎黃


思總役 事,度長 十七里有 畸,凡民 冢之當道 者一百六 十餘所【七】,桑 棗諸木八 十餘
本,廬 井九區, 當盡撤毀 ,期有日 矣。魏人 號訴于外 臺者,足 相踵也。雖人知其 非,
莫有敢 言者。轉運副使趙 偁至部之 明日,乃 率同列視 元城埽, 曰:「是 何足虞, 議者
之張皇 ,妄爾。」因約同列辨 其事,同 列曰:「河流 衝溢,豈 人力可測 ,一曰失 備, 罪
不細, 奈何欲保 其無虞耶 ?」偁曰 :「不保 何以信朝 廷。」眾笑而不答 ,偁度同 列不 可
約,乃 獨上疏, 請增貼本 埽,罷築 護城隄, 因陳本埽 易固護者 凡五事: 曰:「諸 埽危
急, 多以水行 地上,今 本埽水行 地下,深 者三丈餘 ,而本埽 居上,猶 高二丈四 尺,
一也。水行 地下【八】,漲則 抹岸,今 本埽西有 廣灘,散 漫百里, 才漲數尺 ,即已西 傾,
二也。去歲灘生 西岸,激 水東注, 今春以來 ,蕩刷殆 盡,三也 。昔日埽 嘗湍走, 猶能
固護, 比復實墊 ,勢已安 定,四也 。既本隄勢力 益壯,備 禦已至, 斷無可虞 ,五也。」
又言無 益有害者 凡八事, 辨論激切 ,且自請 以極典任 責。疏奏 未報,水 官檄府縣 遷民
冢,有 未舉者, 官為徙之 。偁復上 言論利害 ,力請罷 役,于是 黃思興功 方二日, 而詔
罷之。魏人 聞詔,鼓 舞相慶。明年 第二埽又 墊,水官 復請修護 城隄,增 廣為二十 七里。
詔賜度 牒募夫調 役兵,復 遣黃思, 期以五月 舉事。方是時,偁 被命恤按 刑獄,至 趙州 ,
遽得報 ,即復奏 言:「臣 嘗有請, 獲罷此役 ,有司以 先建之議 ,必欲求 遂。今以 有司
既遂 之請,朝 廷重行之 命,臣雖 言何益? 竊自惟念 ,幸逢聖 明在上, 軫恤民隱 ,未
嘗拒言 ,豈可知 而不言, 自陷欺己 不忠之罪 。且北京 之東,昔 行全河, 澶淵河流 ,頃
貫城內 ,皆未嘗 築護城隄 ,而卒無 虞者,官 吏謹于固 護也。今元城第二 埽,水行 平順 ,
埽下 亦有生灘 ,勢自可 固,雖有 司欲遂已 陳之請, 而民實何 辜?祖宗 河制謹嚴 ,歲
使結罪 ,比年有 司不欲任 固護之責 ,為己私 便。上下 官吏,欺 蔽成風, 偷安弛職 ,不
恤民物 ,亡事則 受賞,有 急則議棄 。其自為 謀誠善矣 ,不識設 官分職, 顧何恃焉 ?願
以雇夫 萬人,增 修逐埽, 罷護城隄。」會魏 人邀訴, 使者或議 渡河求偁 以告之, 于 是
安撫、轉運 司亦言其 不可,詔 遂罷役。(此 即政目六 月七日所 書大名府 路安撫司【九】
奏,乞 差黃思提 舉築護城 隄本末也 。趙偁行 狀紹聖二 年八月戶 部員外郎 陳察所作 ,當
刪修附 六月末。 )

注 釋
  【一】浙西 未保收成「西 」原作「東」,據閣本 及皇朝編 年綱目備 要卷二三 、蘇東坡集
奏議集 卷一一再 論積欠六 事四事劄 子改。
  【 二】陝西 諸路「諸 」字原脫 ,據閣本 補。
  【三】每五 人四釐二 毫一忽解 一人「釐 」原作「毫」,「毫」原作「釐」,據閣本及 宋會
要職官 二八之一 二改。
  【 四】其故 城雖已廢 毀「城」 原作「地 」,據閣 本、活字 本改。
  【 五】三日 至擦珠川 「擦珠」 二字原空 缺,空缺 處原注「 缺」字, 據閣本補 。
  【 六】永樂 之援「援 」原作「 拔」,據 閣本改。
  【 七】凡民 冢之當道 者一百六 十餘所「 冢」原作 「家」, 據閣本及 下文改。
  【 八】水行 地下「下 」原作「 上」,據 閣本改。
  【 九】大名 府路安撫 司「名」 原作「明 」,據閣 本改。
 

卷四 百七十 五 元祐七年 (壬申 , 1992)

起哲宗元祐七年七月盡其月

  秋 七月癸未 ,孟秋朝 獻,以雨 ,命執政 官分獻。

  丙 戌,三省 言:「已 令轉運司 計置麟、府、豐五 年之糧。今秋成有 望,慮近 裏州軍


封樁錢 穀難以兌 移。」詔除側近州 軍錢糧兌 移外,令 戶部支封 樁錢銀共 一百萬應 副 。

  丁 亥,詔:「諸獄案 內,有駮 勘及合取 單狀,或 議稟刑名 而定斷未 得者,並 大理


所斷刑 名未當合 退送者, 其同案不 相干礙之 人,並先 次定斷。 」

  戊 子,詔以 十二月十 四日有事 於南郊。

  河 東路轉運 司言:「準敕江南 路廢土產 稅物場並 住買撲, 商旅因此 通行。今比較


元祐六 年一路官 監所收稅 額,已增 三萬餘貫 ,竊慮餘 路亦可依 此施行。」詔諸路 應 有
人戶買 撲土產稅 場,並依 江南西路 指揮。(四月二十 七日初罷 江南撲買 ,八月五 日蘇
軾云云 。)

  己 丑,淮南 轉運司彭 次雲權發 遣江、淮 、荊、浙 等路發運 使。

  庚 寅,遼國 遣使崇義 軍節度使 蕭迪,副 使中大夫 、守太常 少卿、充乾文閣待 制王


可見來 賀坤成節 。

  壬 辰,殿中 侍御史楊 畏言:「在京刑獄 姦弊,近 開封縣申 李寶病癰 身死,而 本臺


牒府差 官覆驗, 乃係拷掠 至死,不 可不察。其糾察在 京刑獄一 司,今係 臺察專領 ,欲
乞今後 若禁囚死 亡,專委 御史臺定 差,自來 合檢驗官 員依條檢 驗。」從 之 。

  癸 巳,以翰 林學士范 祖禹、樞密直學士 趙彥若修 神宗皇帝 正史。宰臣呂大防 提舉 ,


著作佐 郎張耒編 修,限一 年畢。侍御史楊畏 言:「竊 惟先帝天 縱睿智, 文經武略 ,發
於事功 ,過於近 古,非文 詞義理足 以取信天 下,則不 能直筆以 示來世。臣去歲論 趙彥
若子仁 恕為令, 慘酷贓汙 ,乃敢抵 書監司, 營救其子 ,恃劉摯 姻舊,輕 衊朝廷。今乃
使誣訟 險忿之人 ,論敍先 帝功德, 竊恐大臣 殊未深慮 也。」又疏言 :「神宗睿聖 ,功 烈
顯赫, 宜求敦實 之人,以 成信史。誣訟 不直,乃 得進擬, 恐為先帝 慮未遠也。」詔趙 彥
若修國 史指揮不 行。(王 銍元祐八 年補錄以 此事係之 八年五月 ,且稱翰 林侍講學 士趙
彥若。按:彥若 修史乃七 年七月十 二日,遷 翰林侍講 學士乃七 年十一月 二十四日 。銍
誤也。今附 彥若初除 修史時, 更詳考之 。八月四日, 彥若又以 密直為國 史院修撰 。)

  詔 復置翰林 侍講學士 。翰林學 士范祖禹 為翰林侍 講學士兼 修國史。祖禹固請 避范


百祿補 外,乃用 王洙避兄 子堯臣故 事,特有 是除。(梁燾行狀 云:「復 置翰林侍 講學
士,實 燾發之。」 )

  熙 河蘭岷路 經略安撫 使范育言 :「于闐 進奉般次 、和爾濟 勤克伊實 密陳,中 塗嘗


為緬藥 所掠,乞 聞朝廷差 般次同黑 汗王所發 兵攻滅緬 藥。臣欲乞解 發赴闕審 問。」詔 本
司選差 使臣押伴 和爾濟勤 克伊實、 般次先赴 闕。(新 無。)

  荊 湖南路安 撫鈐轄司 言:「全、永、衡、道州猺 賊作過, 官吏措置 有功:左 朝請郎


知永州 劉蒙,衡 州推官徐 暨,左宣 德郎、武安軍節度 簽判劉中 ,衡州判 官左膚, 邵州
武岡縣 尉、借職 魏延慶等。」詔減 年循資, 賜絹有差 。(新無 。 )

  甲 午,詔在 任官員并 繫公人, 不得買諸 軍軍馬糧 草、旁歷 ,違者徒 二年,許 人告 ,


物沒官 。以尚書省言 :「元祐敕, 罪當杖太 輕,致有 冒犯,無 以懲戒。」故立是 法。( 新
無。)

  丁酉,環慶路第三將折可適統兵六千出界,於 丁嘊破賊,獲級四百四十九,
生擒七 十三人。 (此據章 楶奏議添 入。)

  己 亥,以雨 ,罷集英 殿宴。

  詔 以韓愈祠 為昌黎伯 廟。

  庚 子,左朝 請郎、權發遣江東 路提點刑 獄王祖道 權發遣福 州。(此 合削去, 政目


在八月 十八日。 )

  癸 卯,以尚 書左僕射 、兼門下 侍郎呂大 防為南郊 大禮使, 禮部尚書 胡宗愈為 禮儀


使,龍 圖閣學士 蘇軾為兵 部尚書、充鹵簿使 ,御史中 丞李之純 為儀仗使 ,權知開 封府
韓宗道 為橋道頓 遞使。

  詔 涇原路經 略使謝麟 :「本路今春 以來,西 賊築城沒 鞕【一】,多為出 沒,誘致 漢


兵,如 聞本路自 二月間, 已遣人戶 入城勾集 人馬,致 有失業, 及孳畜頗 多死損。詳西
賊蓄謀 ,乃正以 多方欲誤 官兵、邊民不得休 息,合如 何禦備, 子細究心 講議,條 畫以
聞。 」

  乙 巳,左朝 奉郎張元 方為金部 員外郎, 校書郎楊 國寶為集 賢校理、權發遣開 封府


推官。

  詔 為故知邕 州、皇城使蘇 緘立祠于 本州,賜「懷忠廟」為額。緘再 守邕,熙 寧中,


交趾犯 邊,緘血 戰四十餘 日,殺賊 甚眾,糧 盡,不屈 而死。從 州人之請 也。

   左司諫虞 策言:「 獨員乞依 例與御史 臺官一員 同上殿, 仍乞自今 後諫官獨 員準


此。」 從之 。

  監 察御史黃 慶基、殿中侍御史 吴立禮再 論知麟州 孫咸寧、管勾軍馬 張若訥, 守邊


斥堠不 明,不豫 為清野, 致西賊恣 行劫略, 乞削奪遠 竄,以警 邊吏。詔:「孫咸 寧罷
涇原路 準備使喚 ,添差監 邵州酒稅。」(張 若訥無行 遣,當考 ,新錄遂 削去若訥 姓名 。)

  鄜 延路第四 將、宮苑 副使向懷 德追一官 ,充鄜延 路準備差 使。以經 略司言其 私役


禁軍 ,借用公 使錢,及 西賊侵犯 綏德城, 懷德不即 時策應, 以其累有 戰功特免 勘,
故有是 貶。

  詔 :「陝西、河東路就糧 禁軍人員 節級【二】,降充 本城,已 令陝西、河東路經 略


司選年 五十以下、事藝不 退、堪任戰鬥 之人,與 舊軍額外 收管【三】,給廂 軍請受, 遇
有事宜 責令效命 。其就糧 禁軍雜犯 ,情輕見 配降充本 城牢城長 行者,亦 準此。仍並不
候隨軍 便給舊軍 請受人員 ,遞降舊 職一資。十將依虞 候例,將 虞候至長 行舊五百 料錢
者,給 下軍三百 料錢請受 ;舊三百 料錢者, 聽全給。」(新無 。 )

  又 詔:「陝 西、河東 逐路經略 司,自今 緣邊興造 須和雇禁 軍,並開 坐闕少役 兵因


依,條 具取旨。若事速不 可待報, 聽便和雇 ,亦具聞 奏。如委 官覆按, 稍有不實 ,當
置於法。」先是 ,緣邊惟 緊急修造 待報不及 ,方許直 雇禁軍, 而諸路不 以急緩與 可 待
報者, 悉雇禁兵 充役,故 申嚴其制 。

   戊申,詔 應赦前鞫 公事諸處 申乞不原 赦恩,或 官司故作 拖延,若 被勘之人 逃亡 ,


並令刑 部候案到 取旨。( 新無。)

  己 酉,左朝 請郎丁攰 為司封員 外郎。(六年五月 八日知宿 州。)知 德安軍上 官均


提點河 北西路刑 獄,尋改 東路。(改東路在 八月十四 日。)權 開封府推 官趙同為 梓州
路轉運 判官,尋 改權提點 夔州路刑 獄。仍詔 自今後開 封府推官 未至知州 資序人, 只除
轉運判 官。(改 夔憲乃八 月初四日 ,今并書 之。)

  詔 南郊行禮 合用大裘 ,更不用 黑羊皮, 以黑繒製 造。


  詔 諸路安撫 、鈐轄司 ,并西京 、南京, 各賜資治 通鑑一部 。

  庚 戌,大宗 正司言:「宗室分 異,自來 未有著令 。今相度 欲乞除緦 麻以上不 許分


析居外 ,袒免以 下親父母 財產,除 永業田及 供祭祀之 物不許分 割外,餘 聽均分。」 從
之。

  是 月,龍圖 閣學士、知揚州蘇 軾言:( 軾以七月 二十七日 上奏,今 附月末。二十


三日已 有詔除兵 部尚書, 然未入朝 也。)

  臣 竊謂倉法 者,一時 權宜指揮 ,天下之 所駭,古 今之所無 ,聖代之 猛政也。自陛


下即 位,首寬 此法,但 其間有要 劇之司, 胥吏仰重 祿為生者 ,朝廷不 欲遽奪其 請受 ,
故且因 循至今。蓋不得已 而存留, 非謂此猛 政可恃以 為治也。自有刑罰 以來,皆 稱罪
立法, 譬之權衡 ,輕重相 報,未有 百姓造銖 兩之罪, 而人主報 以鈞石之 刑也。今倉法 ,
不滿百 錢入徒, 滿十貫刺 配沙門島 。豈非以 鈞石報銖 兩乎?天 道報應, 不可欺罔 ,當
非社稷 之利。凡為臣子, 皆為陛下 重惜此事 ,豈可以 小小利害 而輕為之 哉。臣竊 見倉
法已罷 者,如轉 運、提刑 司人吏之 類,近日 稍稍復行 。若監司 得人,胥 吏誰敢作 過?
若不得 人,雖行 軍令,作 過愈甚。今執政不 留意於選 擇監司, 而獨行倉 法,是謂 此法
可恃 以為治也 耶?今者 ,又令真 揚楚泗轉 般倉斗子 行倉法, 綱運敗壞 ,執政終 不肯
選擇 一強明發 運使,以 辦集其事 ,但信倉 部小吏, 妄有陳請 ,便行倉 法,臣所 未喻
也。

   臣今來所 奏,只是 申明元祐 編敕,不 過歲捐轉 運司違法 所收糧綱 稅錢一萬 貫,


而能令 六百萬石 上供斛斗 不大失陷 ,又能全 活六路綱 梢數千、牽駕兵士 數萬人免 陷深
刑,而 押綱人員 、使臣數 百人保全 身計,以 至商賈通 行,京師 富庶。事理明甚, 無可
疑者, 但恐執政 不樂。臣以疏外, 輒議已行 之政,必 須却送戶 部,或却 令本路監 司相
度,多 方沮難, 决無行理 。臣材術 短淺,老 病日侵, 常恐大恩 不報,銜 恨入地, 故及
未死之 間,特進 瞽言,但 可以上益 聖德,下 濟蒼生者 ,臣雖以 此得罪, 萬死無悔 。若
陛下以 臣言為是 ,即乞將 此劄子留 中省覽, 特發德音 ,主張施 行。若以 臣言為妄 ,即
乞并此 劄子降出 ,議臣之 罪。又言 :

  臣 聞唐代宗 時,劉晏 為江淮轉 運使,始 於揚州造 轉運船, 每船載一 千石【四 】,


十船為 一綱,揚 州差軍將 押赴河陰 。每造一 船,破錢 一千貫, 而實費不 及五百貫 。或
譏其枉 費,晏曰 :「大國 不可以小 道理,凡 所創置, 須謀經久 。船場既 興,執事 者非
一,須 有餘剩衣 食養活眾 人,私用 不窘,則 官物牢固。」乃於 揚子縣置 十船場, 差 專
知官十 人,不數 年間,皆 致富贍。凡五十餘 年,船場 既無敗破 ,餽運亦 不闕絕。至咸
通末, 有杜侍御 者,始以 一千石船 ,分造五 百石船二 隻,船始 敗壞。而吴堯卿者 ,為
揚子 院官,始 勘會每船 合用物料 ,實數估 給,其錢 無復寬剩 ,專知官 十家即時 凍餒 ,
而船場 遂破,餽 運不繼, 遂有黃巢 之亂。劉晏以一千 貫造船, 破五百貫 為干繫人 欺隱
之資, 以今之君 子寡見淺 聞者論之 ,可謂疏 謬之極矣 。然晏運 四十萬石 ,當用船 四百
隻,五 年而一更 造,是歲 造八十隻 也。每隻 剩破五百 貫,是歲 失四萬貫 也。而吴 堯卿
不過為 朝廷歲寬 四萬貫耳 ,得失至 微,而餽 運不繼, 以貽天下 之大禍。臣以此知 天下
之大計 ,未嘗不 成於大度 之士,而 敗於寒陋 之小人也 。國家財 用大事, 安危所出 ,願
常不與 寒陋小人 謀之,則 可以經久 不敗矣。
  臣 竊見嘉祐 中,張方 平為三司 使,上論 京師軍儲 云:「今 之京師, 古所謂陳 留,
四通八 達之地, 非如雍、洛有 山河之險 足恃也。特恃 重兵以立 國耳。兵恃食,食 恃漕運 ,
漕運一 虧,朝廷 無所措手 足。」因畫十四策 ,內一項 云,糧綱 到京,每 歲少欠不 下 六
七萬石 ,皆以折 會償填, 發運司不 復抱認, 非祖宗之 舊制也。臣以此知 嘉祐以前 ,歲
運六百 萬石,而 以欠折六 七萬石為 多。訪聞去歲 止運四百 五十餘萬 石【五】,運法之 壞,
一至於 此。又臣 到任未幾 ,而所斷 糧綱欠折 干繫人, 徒流不可 勝數。衣糧罄於折 會,
船車盡 於折賣, 質妻鬻子 ,飢瘦伶 俜,聚為 乞丐,散 為盜賊。竊計京師 及緣河諸 郡,
例皆如 此。朝廷 之大計, 生民之大 病,如臣 等輩,豈 可坐觀而 不救耶。輒問之於 吏,
乃金 部便敢私 意創立此 條,不取 聖旨,公 然行下, 不惟非理 刻剝,敗 壞祖宗法 度,
而人臣 私意,乃 能廢格制 敕。監司 、州郡, 靡然奉行 ,莫敢誰 何,此豈 小事哉! 謹按
一綱 三十隻船 ,而稅務 所官不過 一員,未 委如何隨 船點檢得 三十隻船 一時皆遍 ,而
不勒留 住岸。一船點檢, 即二十九 隻船皆須 住岸伺候 ,顯是違 條舞法, 析律破敕 。苟
以隨船 為名,公 然勒留點 檢,與兒 戲無異。訪聞得諸 州,多是 元祐三年 以來始行 點檢
收稅, 行之數年 ,其弊乃 出。綱梢 既皆赤露 ,妻子流 離,性命 不保,雖 加刀鋸, 亦不
能禁其 攘竊。此弊不革, 臣恐今後 欠折不止 三十餘萬 石,京師 軍儲不繼 ,其患豈 可勝
言。

  揚 州稅務, 自元祐三 年七月【六】,始 行點檢收 稅,至六 年終,凡 三年間, 共收


糧綱稅 錢四千七 百餘貫, 折長補短 ,每歲不 過收錢一 千六百貫 耳。以淮 南一路言 之,
真、揚、高郵、楚、泗、宿六 州軍,所 得不過萬 緡,而所 在稅務專 攔,因金 部轉運司 許令
點檢 ,緣此為 姦,邀難 乞取,十 倍於官, 遂致綱梢 皆窮困骨 立,亦無 復富商大 賈肯
以物 貨委令搭 載,以此 專仰攘取 官米,無 復限量, 拆賣船版 ,動使淨 盡,事敗 入獄 ,
以命償 官。顯是 金部與轉 運司違條 刻剝,得 糧綱稅錢 一萬貫, 而令朝廷 失陷綱運 米三
十萬餘 石,利害 皎然。今來倉部, 並不體訪 綱運致欠 之因,却 言緣倉司 斗子乞覓 綱梢
錢物, 以致欠折 ,遂立法 令真、揚、楚、泗轉般 倉並行倉 法,其逐 處斗子仍 只存留一
半。命下之日, 揚州轉般 倉斗子四 十人,皆 詣臣陳狀 ,盡乞歸 農。臣雖 且多方抑 按曉
諭, 退還其狀 ,然相度 得此法必 行,則見 今斗子必 致星散, 雖別行召 募,未必 無人 ,
然皆是 浮浪輕生 ,不畏重 法之人, 所支錢米 ,决不能 贍養其家 ,不免乞 取。既冒 深法 ,
必須重 賂輕齎, 密行交付 。其押綱 、綱梢等 ,知專斗 若不受賂 ,必無寬 剩,斛面 决難
了納, 即須多方 密行重賂 ,不待求 乞而後行 用,此必 然之理也 。

   臣細觀近 日倉部所 立條約, 皆是枝葉 小節,非 利害之大 本,何者 ?自熙寧 以前 ,


中外並 無倉法, 亦無今來 倉部所立 條約,而 歲運六百 萬石,欠 折不過六 七萬石。蓋是
朝廷 損商稅之 小利,以 養活綱梢 ,而緣路 官司,遵 守編敕法 度,不敢 違條點檢 收稅 ,
以致綱 梢飽暖, 愛惜身命 ,保全官 物,事理 灼然。臣已取責得 本州稅務 狀稱,隨 船點
檢,不 過檢得一 船,其餘 二十九船 不免住岸 伺候,顯 有違礙。臣尋已備 坐元祐編 敕,
曉示今 後更不得 以隨船為 名,違條 勒住岸點 檢去訖。其稅務官 吏為準本 州及倉部 發運 、
轉運司 指揮,非 是自擅為 條,未敢 便行取勘 。其諸州 軍稅務, 非臣所管 ,無由一 例行
下。欲乞朝廷申 明元祐編 敕,不得 勒令住岸 條貫,嚴 賜約束行 下。并乞 廢罷近日 倉部
起請 倉法,仍 取問金部 官吏,不 取聖旨, 擅立隨船 一法,刻 剝兵梢, 敗壞綱運 ,以
誤國計 ,及發運 、轉運司 官吏依隨 情罪施行 ,庶使今 後刻薄之 吏,不敢 擅行胸臆 ,取
小而害 大,得一 而喪百。
   臣聞東南 饋運,所 係國計至 大,故祖 宗以來, 特置發運 司專任其 責,選用 既重 ,
威令自 行,如昔 時許元輩 皆能約束 諸路,主 張綱運。其監司、州郡及諸 場務,豈 敢非
理刻薄 邀難,但 發運使得 人,稍假 事權,東 南大計, 自然辦集 ,豈假朝 廷更行倉 法。
此事最 為簡要, 獨在朝廷 留意而已 。謹具元 祐編敕及 金部擅行 隨船點檢 指揮如左 。

  一 、準元祐 編敕,諸 綱運船栰 到岸檢納 稅,如有 違限,如 限內無故 稽留及非 理搜


檢,并 約喝無名 稅錢者, 各徒二年。諸新錢 綱及糧綱 ,緣路不 得勒令住 岸點檢【七】,
雖有透 漏違禁之 物,其經 歷處更不 問罪,至 京下鎖通 津門準此 。

  一 、準元祐 五年十一 月十九日 尚書金部 符,省部 看詳,鹽 糧綱運雖 不得勒留 住岸 ,


若是 隨船點檢 得委有稅 物名件, 自合依例 饒潤收納 稅錢,即 無不許納 稅錢事理 ,若
或別無 稅物,自 不得違例 約喝稅錢 ,事理甚 明。

  右 謹件如前 。若朝廷 盡行臣言 ,必有五 利:綱梢 飽暖,惜 身畏法, 運饋不大 陷失 ,


一利也 。省徒配 之刑,消 流亡盜賊 之患,二 利也。梢工衣食既 足,人人 自重,以 船為
家,既 免拆賣, 又常修葺 ,省逐處 船場之費 ,三利也 。押綱綱 梢,既與 客旅附載 物貨 ,
官不點 檢,專攔 無乞取, 然梢工自 須赴務量 納稅錢, 以防告訐 。積少成 多,所獲 未必
減於今 日,四利 也。自元 豐之末, 罷市易務 導洛司堆 垛場,議 者以為商 賈必漸通 行,
而今八 年,略無 絲毫之效 。京師酒 稅,課利 皆虧,房 廊邸店皆 空,何也 ?蓋祖宗 以來 ,
通許綱 運攬載物 貨,既免 征稅,而 脚錢又輕 ,故物貨 通流。緣路雖失商 稅,而京 師坐
獲豐庶 。自導洛 司廢,而 淮南轉運 司陰收其 利,數年 以來,官 用窘逼, 轉運司督 迫諸
處稅務 ,日急一 日,故商 賈全然不 行,京師 坐至枯涸 。今若行 臣此策, 東南商賈 久閉
乍通【八】,其 來必倍, 則京師公 私數年後 ,必復舊 觀,此五 利也。臣竊見近日 官私,
例皆輕 玩國法, 習以成風 。若朝廷 以臣言為 非,臣不 敢避妄言 之罪,乞 賜重行責 罰。
若以 臣言為是 ,即乞盡 理施行, 少有違戾 ,必罰無 赦,則所 謂五利可 以朝行而 夕見
也。貼 黃稱:

本 州 已具 轉 般 倉斗 子 二 十人 , 不 足於 用 , 必致 闕 誤 事理 , 申 乞依 舊 存 留四 十 人
去訖。其斗子所 行倉法, 臣又體訪 得深知綱 運次第人 ,皆云行 倉法後, 折欠愈多 ,若
斗子果 不取錢, 則裝發更 無斛面, 兵梢未免 偷盜,則 欠折必甚 於今。若斗子不免 取錢 ,
則舊日 行用一貫 ,今須取 三兩貫, 方肯收受 。然不敢 當面乞取 ,勢須宛 轉託人, 減刻
隔落, 為害滋深 。伏乞朝 廷詳酌, 早賜廢罷 ,且依舊 法。

又貼黃 稱:

臣 今 看詳 , 倉 部今 來 起 請條 約 , 所行 倉 法 ,支 用 錢 米不 少 , 又添 差 監 門小 使 臣 ,
支與馹 券,又許 諸色人告 捉會合乞 取之人, 先支官錢 五十貫為 賞。又支 係省上供 錢二
萬貫, 召募綱梢 。如此之 類,費用 浩大,然 皆不得利 害之要, 行之數年 ,必無所 補。
臣今 所乞,不 過減却淮 南轉運司 違條收稅 錢一萬貫 ,綱梢飽 暖,官物 自全,其 利甚
大。( 墓誌云: 朝廷從之 ,當檢詳 。)又言 :

  臣 近者論奏 江、淮糧運欠 折利害。竊謂 欠折之本 ,出於綱 梢貧困, 貧困之由【九】,


起於違 法收稅。若痛行此 一事,則 期年之間 ,公私所 害,十去 七八,此 利害之根 源,
而其他 皆枝葉小 節也。若朝廷每聞 一事,輒 立一法, 法出姦生 ,有損無 益,則倉 部前
日所立 斗子倉法 ,及其餘 條約是矣 。臣愚欲 望盡賜寢 罷,只乞 明詔發運 使,責以 虧贏
而為之 賞罰,假 以事權而 助其耳目 。則饋運 大計可得 而辦也。何謂責以 虧贏而為 之賞
罰?蓋 發運使歲 課,當以 到京之數 為額,不 當以起發 之數為額 也。今者 折欠盡以 折會
償填 ,而發運 使不復抱 認其數, 但得起發 數足,則 在路雖有 萬數疏虞 ,發運使 不任
其責矣 。今諸路 轉運司歲 運斛斗, 皆以到發 運使實數 為額,而 發運司獨 不以到京 及府
界實數 為額,此 何義也。臣欲乞立 法,今後 發運司歲 運額斛, 計到京欠 折分釐, 以定
殿罰, 則發運使 自然竭力 點檢矣。

  凡 綱運弊害 ,其略有 五:一曰 發運司人 吏作弊, 取受交怨 不公。二曰諸倉專 斗作


弊,出 入斗器。三曰 諸場務、排岸 司作弊, 點檢附搭 住滯。四曰諸押綱 使臣人員 作弊,
減刻雇 夫錢米。五曰在京 及府界諸 倉作弊, 多量剩取 ,非理曝 揚。如此 之類,皆 可得
而去也 。縱未盡 去,亦賢 于立空法 而人不行 者遠矣。何謂假以 事權而助 其耳目? 蓋運
路千餘 里,而發 運使二人 ,止在真 、泗二州 ,其間諸 色人作弊 ,侵擾綱 梢於千里 之外 ,
則此 等必不能 去離綱運 而遠赴訴 也,況千 里乎?臣 欲乞朝廷 選差,或 令發運使 舉辟
京朝官 兩員,為 勾當綱運 。自真州 至京,往 來點檢, 逐州住不 得過五日 ,至京及 本司
住不得 過十日, 以船為廨 宇,常在 道路,專 切點檢。諸色人作 弊,杖以 下罪許决 ,徒
以上送 所屬施行 。使綱梢 使臣人員 等常有所 赴訴,而 諸色人常 有所畏忌 ,不敢公 然作
弊。以歲運到京 數足,及 欠折分釐 為賞罰。行此 二者,則 所謂人存 政舉,必 大有益。伏
望朝廷 留念饋運 事大,特 賜檢會前 奏,一處 詳酌施行 。臣忝備 侍從,懷 有所見, 不敢
不盡。 屢凟天威 ,無任戰 懼待罪之 至。貼黃 :

  臣 前奏乞舉 行元祐編 敕,錢糧 不得點檢 指揮。竊慮議者必 謂錢糧綱 既不點檢 ,今


後東南 物貨盡入 綱船攬載 ,則商稅 所失多矣 。臣以謂 不然,自 祖宗以來 ,編敕皆 不許
點檢, 當時不聞 商稅有虧 ,只因導 洛司既廢 ,而轉運 司陰收其 利。又自 元祐三年 十月
後來 ,始於法 外擅便立 隨船點檢 一條,自 此商賈不 行,公私 為害,今 若依編敕 施行 ,
不維 綱梢自須 投務納稅 ,如前狀 所論,而 商賈坌集 於京師, 回路物貨 無由,復 入空
綱攬載【一 ○】,所 獲商稅必 倍,此必 然之理也。」從之。(徽宗 實錄蘇軾 傳云:軾 知
揚州發 運司,主 東南漕。先是,漕 挽聽其私 載,往往 視官舟為 家,以時 修葺,故 所載
無虞。近歲 嚴私載之 禁,舟壞 人貧,公 私皆病。軾奏 乞復,故 從之。墓誌云:發 運司舊
主東 南漕,法 聽操舟者 私載物貨 ,征商不 得留難, 故操舟富 厚,以官 舟為家, 補其
敝漏, 而周舟夫 之乏困, 故其所載 ,率無虞 而速達。近歲不忍 征商之小 失,一切 不許 ,
故舟敝 人困,多 盜所載, 以濟飢寒 ,公私皆 困。公奏 乞復,故 朝廷從之 。傳蓋因 墓誌
也。軾先以七月 二十七日 ,論倉法 并綱梢折 欠,又以 八月五日 ,論歲運 額斛到京 殿最 。
今并三 奏於七月 末。八月一日 ,又乞罷 轉般倉斗 子倉法。前奏 已具,更 不別出。李豸 師
友談記 亦載此事 ,今附見 。豸云: 國朝發綱 船,不許 住滯,一 時所過, 稅場不得 檢稅 ,
兵梢口 食,許於 所運米中 ,計口分 升斗借之 ,至下卸 日折算, 於逐人俸 糧除之。蓋以
船不 住,則漕 運甚速, 不檢則許 私附商販 ,雖無明 條許人, 而有意於 兼容,為 小人
之啗利 ,有以役 之也。借支口糧, 雖明許之 ,然漕運 既速,所 食幾何? 皆立法之 深意
也。自導洛司置 舟,官載 客貨,沿 路稅物既 為所併, 而綱兵搭 附遂止。邇來導洛 司既
廢, 然所過稅 場,有隨 船檢稅之 滯,小人 無所啗利 ,日食官 米甚多, 于是盜糶 之弊
興焉。既食之, 又盜之, 而轉般納 入者動經 旬月,不 為交量, 往往鑿竇 自沉,以 滅其
跡。有司治罪, 鞭配日眾 ,大農歲 計不充, 令犯人逐 月剋糧填 納,豈可 敷足。張文定
為三司 使日,云 歲虧六萬 斛,今比 年不啻五 十餘萬斛 矣,而其 弊乃在於 綱兵也。東坡
為揚州 ,嘗陳前 弊於朝, 請罷緣路 隨船檢稅 ,江、淮之弊,往 往除焉。然五十萬 之闕 ,
未能遽 復,數年 之後,可 見其效也 。淮南、楚、揚、泗數州, 日刑綱吏 ,不啻百 人,能
救其弊 ,此刑自 省。仁人 之言,其 利溥哉! )

注 釋
  【 一】西賊 築城沒鞕 據文義, 疑「沒」 為「設」 之誤。
  【 二】就糧 禁軍人員 節級「級 」原作「 度」,據 閣本改。
  【 三】與舊 軍額外收 管「收」 原作「將 」,據閣 本改。
  【四】每船 載一千石「每船」二字原脫 ,據蘇東 坡集奏議 集卷一二 論綱梢欠 折利害
狀補。
  【五】去歲 止運四百 五十餘萬 石同上書「石」下有「而欠 折之多約 至三十餘 萬石」十
二字。
  【 六】元祐 三年七月 「七月」 ,同上書 作「十月」 。
  【 七】緣路 不得勒令 住岸點檢 「路」原 作「更」 ,據閣本 及同上書 改。
  【 八】東南 商賈久閉 乍通「乍 」原作「 不」,據 同上書改 。
  【九】貧困 之由「貧 困」二字 原脫,據 蘇東坡集 奏議集卷 一二乞歲 運額斛以 到京定
殿最狀 補。
【一○ 】復入空 綱攬載「 空綱」二 字原倒, 據同上書 乙正。

卷四 百七十 六 元祐七年 (壬申 , 1992)

起哲宗元祐七年八月盡其月

  八 月壬子朔 ,詔諸軍 已自毀傷 避征役者 ,不以首 免。

  中 書舍人孔 武仲言:「臣伏見 前日近臣 論奏,乞 罷侍從官 轉對,而 專責以朝 夕論


思之效 ,朝廷尋 已施行。臣以謂論 思者,侍 從之事, 然苟不持 之以法度 ,則責無 所歸 。
言與 不言,各 從其意, 論思之效 ,果安在 也?昔唐 太宗聞直 諫則奨激 之,久不 言事
則誚 薄之,風 聲所感, 羣下自勵 ,是以終 貞觀之世 ,中外無 壅蔽之事 ,朝廷無 佞媚
之臣, 政理之效 ,優出近 世。仁宗 皇帝嘗御 迎陽門, 親策羣臣 ;又嘗開 天章閣, 召執
政八人 賜坐,授 以紙筆, 使條陳政 事之要。嘗謂輔臣 曰:『近 日上封章 言政事得 失者 ,
何其少 也,豈非 言路壅塞 所致乎! 』英宗皇 帝嘗謂范 純仁曰:『近日風 俗可嘉, 羣臣
能屢來 言事,如 此人君日 有益矣。』仁祖、英宗 汲汲求人 言如此, 是以至和 、嘉祐、治 平
之政, 至今稱頌 。昨日陛 下親御經 筵,講讀 官進對, 凡預講讀 者不過五 六人,陛 下聞
其規戒 之言亦多 矣。況侍 從官不止 五六人, 其能言天 下之事固 多,患在 未有以率 之而
已。伏望遠稽唐 太宗及仁 祖、英宗 勤求人言 之義,近 推經筵許 侍臣進對 之意,輪 流侍
從官一 人,以次 進對,令 各陳所見 ,擇其是 者推行之 。則轉對 之法雖廢 ,而論思 之責
猶在也。」(五 月十八日 ,八年正 月二十一 日。 )

  錄 猺人田忠 穩男洪照 為銀青光 祿大夫、 檢校國子 祭酒、知 京賜州。

  癸 丑,都水 監南外丞 李孝博言 :「黃河 埽岸夏秋 水漲,由 往來偷折 梢木,遂 成墊


陷。今欲乞 每埽各置 二百斛船 兩隻,般 運修河物 料,遇夜 於埽下巡 視。」詔南北兩丞 地
向著埽 岸,每埽 各置船一 隻,餘並 從之。( 新無。)

  遣 中使賜修 河官兵特 支茶藥。 (政目二 日事。)

  甲 寅,秦鳳 路經略司 言:「秦 、鳳州達 隆堡安遠 寨守禦人 足用,請 罷鳳州梁 泉縣


差來保 甲。」從 之 。

  管 勾成都府 等路茶事 閻令言:「熙州獲 人戶趙世 亨造假名 山茶二千 餘斤,從 不應


為重斷 罪,不足 懲艾。欲乞應於禁 茶地分造 偽濫茶, 許人告捕 ,除依治 平陸行路 通商
茶法斷 罪理賞外 ,其犯人 送禁茶地 分鄰州編 管。」從 之。(新 無。 )

  乙 卯,知大 名府、資 政殿學士 張璪為資 政殿大學 士、知揚 州。

  吏 部尚書、資政殿學 士王存知 大名府。存自揚州 召入為吏 部尚書才 朞歲,時 在朝


朋黨之 論寖熾, 存言:「人臣朋黨 誠不可長 ,然不察 則濫及善 人,東漢 黨錮之獄 是也 。
慶曆中 ,或指韓 琦、富弼、范仲淹 、歐陽修為朋 黨,賴仁 宗聖明不 惑,今日 果有進此 說
者,願 陛下察之。」由是 復與任事 者不合, 請老不許 ,求補外 。既除大名, 辭之,改 杭
州。( 存改杭州 在十二日 ,今并書 。存論朋 黨,據本 傳,蓋因 曾肇墓銘 也。)

  樞 密直學士 趙彥若為 國史院修 撰。(七 月十七日 已有修史 之命。)

  召 輔臣觀穀 於後苑。

  丙 辰,詔:「宗室犯 私酒,尊 長應取旨 者,止坐 本位同祖 尊長。尊長自犯, 即坐


本宮同 祖尊長。」(蘇轍 為中丞時 ,嘗有論 列。 )

  臣 僚言:「伏見 法寺斷大 辟,失入 一人有罰 ,失出百 人無罪。斷流、徒罪, 失入五


人則責 及之,失 出雖百人 不書過。常人之情 能自擇利 害,誰出 公心為朝 廷正法者 。今
乞於條 內添入失 出死罪五 人【一】,比失入 一人;失 出徒、流罪三 人,比失 入一人。」從
之。( 記得此有 駁論者, 當檢附。 )

  蘇 軾言:「準元 祐三年【二】八月 二十四日 敕,陝西 轉運司奏 :準敕節 文,賣鹽 并


酒稅務 增剩監專 等賞錢, 更不支給 。本司相 度,欲且 依舊條支 給,所貴 各肯用心 ,趁
辦課利 。戶部狀 ,欲依本 司所乞, 並從元豐 賞格依舊 施行。檢會元豐七 年六月二 十四
日敕, 賣鹽及稅 務監官, 年終課利 增額,計 所增數給 一釐;鹽 務專副、稱子、稅務專
攔, 年終課利 增額,計 所增數給 半釐;及 檢會元豐 賞格,酒 務監官年 終課利增 額,
計所增 數給二釐 ;酒務專 匠,年終 課利增額 ,計所增 數給一釐 。具如右 。臣聞之 管仲 ,
禮義廉 恥,國之 四維,四 維不張, 國乃滅亡 。今鹽酒稅務 監官【三】,雖為 卑賤,然
搢紳士 人、公卿 冑子,未 嘗不由此 進。若使 此等不顧 廉恥,決 壞四維, 掊斂刻剝 ,與
專攔、稱匠一處 分錢,民 何觀焉。所得毫末 之利,而 所敗者天 下風俗, 朝廷綱維 ,此
有識之 所共惜。臣至淮南 ,體訪得 諸處稅務 ,自數年 來,刻虐 日甚,商 旅為之不 行,
其間課 利雖已不 虧,或已 有增剩, 而官吏刻 虐不為少 衰。詳究 厥由,不 獨以財用 窘急 ,
轉運司 督迫所致 ,蓋緣有 上件給錢 充賞條貫 ,故人人 務為刻虐 ,以希歲 終之賞。顯是
借關市 之法,以 蓄聚私家 囊橐。若朝廷憫救 風俗,全 養士節, 即乞盡罷 上件歲終 支賞
條貫。仍乞詳察 上件條貫 ,於稅務 施行尤為 切害,先 賜廢罷。況祖宗以 來,元無 此格 ,
所立場 務增虧賞 罰,各已 明備,不 待此條, 方為勸奨 。臣竊見 今年四月 二十七日 敕,
廢罷諸 路人戶買 撲土產稅 場,命下 之日,天 下歌舞, 以至深山 窮谷之民 ,皆免虐 害。
臣既親 被詔旨, 仰緣德音 ,推廣聖 意,具論 利害,以 候敕裁。」從之。(元豐七 年六 月
辛卯, 初從京西 漕司請, 詔稅務年 終課利增 額依鹽酒 務賞格。軾此奏蓋 得請。紹聖又
改之。據軾奏狀 ,八月五 日上,時 猶稱知揚 州。軾七 月二十二 日已除兵 書【四】,但未
受命, 故但以知 揚州論事 也。今削 去「知揚 州」三字 。)

  丁 巳,祕書 丞呂希純 為著作郎 、充國史 院編修官 。希純以 父名著, 及修國史 ,范


祖禹乃 親妹之夫 ,辭。詔 依舊祕書 丞,充編 修官。( 此以栖畝 志增入。 )

  左 朝散郎韓 治為太常 丞,(十 六日,吴 立禮云云 。)太常 丞孫諤權 利州路轉 運判


官。( 十六日, 吴立禮云 云。)

  熙 河蘭岷路 經略使范 育言:「措置河南 蕃族利害 ,樞密院 看詳有未 盡事理。其一 ,


河南 所乞歸順 部族,有 無結咓齪 所管族分 ,結咓齪 願與不願 歸漢?若 其人與阿 里骨
同意 ,本不知 族下有謀 ,萬一手 下自有兵 馬,必須 用兵相敵 ,乃是河 南從此未 得安
靜。 未委可與不 可先以瞎 養 事開說結咓 齪,使曉 知禍福, 令其屬漢 ,毋助阿 里骨,
然後河 南可以不 招而定。結咓齪其 父被擒, 終有怨漢 之意,若 未能聽服 ,即河南 部族
如何 可以招納 ?其二, 阿里骨境 內雖聞攜 貳,終未 得的實, 若便招其 部族,有 無事
體未 安?其三 ,假令不 問結咓齪 強弱,阿 里骨存亡 ,便築城 招納願順 之人,緣 夏賊
未順 ,若兩賊 相合,以 撓熙河, 何以枝梧 ?其四, 順漢首領 皆因包順 送到蕃字 ,撫
定之後 ,本人必 望主領河 南一帶, 奏乞包順 充都首領 。緣今來 河南一帶 地分,兵 勢可
與不 可專委一 員管勾, 并河南一 帶見係結 咓齪管勾 ,萬一結 咓齪果肯 順漢,若 並隸
包順, 即於結咓 齪未安; 或止令結 咓齪依舊 管勾,又 於包順未 便。當如 何措置, 可以
誘激 包順用心 勾當,又 使結咓齪 樂為漢用 ?其五, 約度到今 來所費不 過三十萬 貫,
緣向去 撫定應部 族首領以 下請給犒 設之類, 及創添城 寨兵將諸 色費用, 且以通遠 軍、
熙岷等 州蕃部請 給,比較 歲約添幾 何,既無 鹽井、坑冶等課利 ,又無民 兵營田地 ,即
向去 經費如何 可以應副 ?其六, 今來招撫 河南部族 ,係令輸 誠順漢, 所乞築城 ,止
是洮 州及以東 地內,今 若如規畫 之間,一 切撫定, 則地分大 段闊遠, 不委將來 合為
界處、四至相望 ,并去見 今州、城、堡、寨,約 多少地里 ,內岷州 地里必更 遼遠。未委
用與 不用更置 城寨,就 近統制彈 壓?其七 ,河南見 屬西蕃, 大小族分 都計若干 ,珠
旺各在 何處有, 是何族分 已曾送款 ,是何族 分未有歸 漢之意, 各別繪圖 以聞。」( 舊
錄云 :樞密院 自元年經 畫西羌, 掇拾前人 遺跡,條 畫計略, 卒為空言 ,致此益 不循
服。夏人尤察其 虛文,數 犯邊,殺 略不可勝 計,終元 祐不能定 。新錄辨 云:上文 是樞
密院看 詳,范育 措置河南 蕃族利害 ,有未盡 事理,因 為七說問 之。務在 審度事勢 ,招
納降附 。今史臣 忽如此詆 之,殊不 可曉。范育在紹聖 間,獨以 元祐時守 邊有勞, 不附
姦臣受 賞。此書 載樞密院 看詳文字 ,必其間 有范育措 畫已經施 行者,如 云「卒為 空言 ,
益不循 服」,是 育與有罪 也。此言 本以樞密 院,而實 附范育, 其自相抵 忤為多, 合刪
五十二 字。要是 范育答此 七問,九 月一日范 育云云, 卻非此答 。二十八 日己卯, 育再
具事件 ,可考。 )

  己 未,東上 閤門使、 知蘭州种 誼領保州 團練使, 再任。


  詔 :「諸路 經略司, 密諭諸將 ,除嚴設 隄備以防 寇至外, 並仰巡護 人民,先 遠次
近,併 力收穫。若別 無西賊侵 犯,不得 貪逐小利 ,輕易出 兵,卻致 引惹,損 壞田稼。」
先是 ,有詔許 諸路擇利 淺攻,而 邊將頻出 兵討擄, 多殺老小 ,慮諸路 貪功致寇 ,故
因防秋 ,復加條 約。

  太 常寺言: 「修廣聖 宮畢工, 所有真宗 皇帝御容 ,合行告 遷歸殿。 」

  詔 以禮部侍 郎曾肇為 禮儀使。(六月十 八日,肇 為禮侍。七月二十 二日,禮 書胡


宗愈為 禮儀使。不知 何故改差 ,當考。)內 勘內臣黎 元佐等, (政目八 日事,當 考。)
白劄子 撥還,泛 差軍馬請 受。(政 目八日事 ,當考。 )

  庚 申,工部 言:「都 水監奏, 今後一年 起夫,一 年免夫等 事,臣僚 及諸路監 司相


度到 ,有稱出 錢免夫便 ,或稱不 便者,今 欲乞去役 所有八百 里外更不 科差,五 百里
內即起 發正夫, 八百里內 如不願充 夫,願納 免夫錢者 聽。緣納 錢日限內 一半係正 月,
一半係 六月,仍 乞令人戶 據六月合 納一半錢 數【五】,隨夏稅 送納,如 出限尚未 納錢
數,與 免倍納罰 ;如此年 合當夫役 ,須得正 身前去, 更不許納 錢免夫。及都水監 乞河
防每年 額定夫一 十五萬人 ,溝河夫 在外。今相度除逐 路溝河夫 外,欲乞 額外定諸 河防
夫共一 十二萬人 ,或工少 夫多,並 於逐路量 分數均減 。如緊急 工多,分 布不足, 須合
額外增 數,令內 外丞別作 一狀,具 著實利害 ,保明以 聞。所有 本路溝河 夫數,並 於管
下以遠 州縣均差 趲那,近 裏州縣夫 應副河埽 役使。」詔科夫除 逐路溝河 夫外,其 諸 河
防春夫 ,每年以 一十萬人 為額,河 北路四萬 三千人, 京東路【六】三萬 人,京西 路二
萬人, 府界七千 人。如遇 逐路州縣 災傷五分 以上及分 布不足, 須合於八 百里外科 差,
仰轉運 司保明以 聞。仍自 科元祐八 年春夫為 始。餘並 從之。( 新本刪要 。)

  壬 戌,鄜延 路經略使 范純粹言 :「契勘 本路蕃官 ,自來有 因歸順, 或立戰功 ,朝


廷特賜 姓名,以 示旌寵。如威明善 為趙懷順 ,均凌凌 為朱保忠 是也。後來有蕃官 無故
自陳 乞改姓名 ,經略司 不為止遏 ,據狀申 陳,省部 亦無問難 ,遂改作 漢姓,如 伊格
為白守 忠,鄂欽 為羅信是 也。亦有 不曾陳乞 ,衷私擅 改作漢姓 ,如羅凌 之子為周 俊明
是也。見今更有 蕃官攀援 陳乞,蓋 是自來未 有禁約, 致蕃部無 故自便, 衷私撰改 漢姓 。
竊詳古 者賜姓命 氏,皆朝 廷所以酬 功德,別 忠勤也。今乃使外 蕃種類, 無故自易 姓氏 ,
混雜 華人,若 年歲稍遠 ,則本源 汨亂,無 有考究, 漢蕃弗辨 ,非所以 尊中國而 別族
類也。兼蕃族既 自能改易 漢姓,即 不以得姓 為重,朝 廷旌寵之 意,恐有 時而不行 。須
至奏 陳乞立法 止絕者, 欲諸路蕃 族,除係 朝廷特行 旌寵賜與 姓名外, 即不許陳 乞改
作漢姓 。所有今 日以前, 不因朝廷 賜姓之人 ,並行追 改,各令 依舊。如允所奏, 只乞
朝廷訪 聞立法行 下。」從之。(純 粹以七年 八月十一 日奏此, 二十三日 得請。實錄於 二
十三日 略載此奏 ,今全錄 之。仍移 得請并附 見此。)

  癸 亥,兵部 狀:「檢準元 祐貢舉敕 ,寺、監長貳 ,各許奏 舉武舉一 人。今來御史 臺


等處牒 到祕書少 監二員, 即係祕書 省官。本部看詳, 稱省者在 寺、監之 上,兼逐 官亦
係少監。今相度 祕書省長 貳,欲並 關報,各 許保奏武 舉一人。」從之。(法冊八 月十 二
日敕。 )

  乙 丑,江西 轉運司言 :「諸路 監司承朝 旨差官置 司推鞫, 其所差官 仍躬親被 受合


為制使 ,以『制勘』為名。所有監 司被受朝 旨下本司 差官置司 勘公事, 合以『推勘院』
為名。」從之 。

  戶 部奏:「準度支關 準元祐七 年八月一 日敕節文 ,戶部狀 :梓州路 轉運司奏 ,本


路合預 俵元祐八 年分和買 紬絹等價 錢,乞借 撥常平錢 。奉聖旨 許借常平 錢三萬貫 ,其
買到紬 絹,令提 刑司拘管 ,候轉運 司收簇到 錢,對行 交撥,關 請施行者 。本部檢 準戶
部右 曹令,諸 他司借用 錢物,雖 奉朝旨亦 執奏。今 來所借常 平錢有礙 上條,伏 候敕
旨。」 八月十四 日奉旨: 「特依前 降指揮。 」

  降 授通議大 夫章惇知 湖州。(惇知 湖州,此 據政目十 四日所書 。實錄無之。六年 八


月十八 日,惇復 正議大夫 ,朱光庭 繳還,詔 候一期取 旨。今將 滿一期, 亦未復官 ,但
除郡耳 。八年十 二月復職 ,明年四 月二十一 日,猶以 降授通議 大夫復左 正議大夫 ,即
拜相云。)尋復 提舉洞霄 宮。(此據惇 行狀附見 ,不得其 時。行狀云: 服闋,再 除洞霄
宮,不 載湖州, 應是惇辭 湖州,復 請宮祠也 ,更須詳 考之。八年十二月 十六日, 復資
政。)

  是 日,詔太 廟復用牙 盤食。先是,每行 祀事,並 於禮料外 設常食一 牙盤,元 豐中


罷之。呂希 純為禮官 ,嘗建議 曰:「竊 考禮經, 先王之於 祭祀,皆 備上古、中古 及今世
之食。鄭康成解 禮運,以 薦其血毛 ,腥其俎 ,為薦太 古之食; 以熟其殽 ,薦其燔 炙,
為薦中 古之食;『然後退 而合亨, 體其犬豕 牛羊,實 其簠、簋、籩、豆、鉶羹』為薦 今世
之食。又曰 :『今世之食 ,於人道 為善也。』荀子曰 :『饗尚元尊 而用醴酒 ,祭嚌大 羹 而
飽庶羞 ,貴本而 親用也。』宋有天 下,距商 周之世千 有餘年, 凡飲食器 皿,先帝 先 后
平日之 所饗用者 ,與古皆 已不同, 則於宗廟 之祭,不 可專用古 制,亦已 明矣。故所設
古器禮 料,即上 古、中古 之食也, 荀子所謂 貴本者也 。牙盤常 食,即今 世之食也 ,荀
子所謂 親用者也 。而議者 乃以為宗 廟牙盤, 原於秦漢 陵寢上食 ,殊不知 三代以來 自備
古今之 食,而荀 子有貴本 親用之言 。竊慮議 者又以為 景靈原廟 自薦常食 ,則宗廟 之祭 ,
可以專 用古禮。臣竊以為 國家既建 宗廟,歲 時奉祀, 必求祖宗 顧享,非 以為虛文 也。
況如 僖祖及孝 惠等四后 ,有但祭 於太廟, 而不祭於 景靈者乎 ?國家於 宗廟之祭 ,非
不尊且 重也。六官百司, 奔走承事 ,然其所 薦之饌, 乃非今人 之所能食 。如此, 則望
祖妣 之來享, 後嗣之蒙 福,不亦 難乎?臣 欲乞今後 每遇皇帝 親祀,及 有司攝事 ,並
依祖宗 舊制,每 室除禮料 外,各薦 常食一牙 盤。庶於禮義 人情,咸 得允當。」於是始 從
希純之 議云。(元豐元年 七月十九 日,罷牙 盤。據蔡 絛會要, 乃是元祐 七年八月 十四
日,從 希純奏始 設之。今 追書希純 奏,仍據 希純栖畝 志增入。 )

  丁 卯,以權 兵部郎中 杜純充皇 帝賀遼國 生辰使, 六宅使郝 惟幾副之 。權刑部 侍郎


王覿充 太皇太后 賀生辰使 ,皇城使 、忠州刺史張 藻副之。惟幾 更名惟微 ,避其國 諱也。
殿中侍 御史吴立 禮充皇帝 賀正旦使 ,內殿承 制、閤門 祗候向縡 副之。太常少卿宇 文昌
齡充太 皇太后賀 正旦使, 供備庫使 曹讀副之 。純以目 疾辭,權 戶部侍郎 范子奇代 之。
(二十 二日。)子奇 又以足疾 辭行,太 府卿劉忱 代之。(二十 六日。)尋改 差忱館伴
高麗使 人,以刑 部侍郎豐 稷代之。 (九月二 日。)

  左 奉議郎、集賢 校理陳察 為江東路 轉運判官。(八年 四月十四 日,為戶 外。)殿中


侍御史 吴立禮言 :「臣伏 睹知樞密 院韓忠彥 長子治, 昨自左朝 散郎、祕閣校理丁 母憂 ,
服闋朝 見,未數 日即除太 常丞。三省以其執 政之子, 必欲擇一 優便見闕 授之,特 為之
罷一 見任太常 丞孫諤出 為利州路 轉運判官 ,其先授 下本路運 判陳察, 仍指揮別 與差
遣。除目初下, 士論沸騰 。且太常 居九寺之 首,以議 論典禮為 職,平日 揀拔人材 ,最
為重選 。孤遠寒 士,未易 得之。今孫諤到任 曾未數月 ,不聞自 請補外, 而無故出 之;
陳察亦 係見任館 職,待此 已及數月 ,將欲赴 任而無故 罷之。去二寒士而 用一勢家 ,搢
紳之 士所以為 之不平。 伏望寢罷 韓治新命 ,改授一 閑局,或 且令在館 供職,以 避親
嫌。」(太 常丞、集賢校 理孫諤權 利路轉運 判官,在 三月二十 六日。集賢校 理、左奉 議
郎陳察 權江東轉 運判官, 在八月十 六日。韓 治除太常 丞,在八 月六日。 )

  己 巳,詔河 東、陝西弓箭 手,自今 應排轉承 襲、承替、補職付身文 字,除十 將以下


從經略 司一面給 帖外,餘 悉令兵部 勘當,上 樞密院。都虞候以 上降宣, 指揮使以 下降
朝旨, 令經略司 給牒。

  遼 國令涿州 移牒雄州 稱:「奉 遼主旨, 夏使告乞 應援,緣 南北兩朝 通好年深 ,難


便允從 。委涿州牒雄 州聞達南 朝,相度 施行。」詔雄州回 牒涿州具 夏國犯邊 事狀,聞 達
照會。

  壬 申,御邇 英閣,侍 讀顧臨讀 寶訓。至王沿論引 漳水灌溉 ,王軫以 為不可。讀畢 ,


上問顧 臨曰:「沿、軫所 論孰長? 」臨奏釋沿、軫所 說意。上曰:「是 何說可行 ?」臨曰:
「沿說可行。」上宮 中恭默不 言,唯講 讀時發問 。他日,右僕 射呂大防 進曰:「臣側 聞 顧
臨讀寶 訓引漳河 灌溉事, 臣謂大抵 河渠利害 ,最為難 明,朝廷 不可不詳 知本末。如本
朝黃河 ,持議者 有三說: 一曰迴河 ,二曰塞 河,三曰 分水。今議者欲以 兩河四隄 分減
水勢, 兩河築四 隄。一河 用二隄, 勞費雖少 ,後必決 溢。兩河 四隄,勞 費稍增, 久可
無患。如漢武帝 時,河決 瓠子,築 隄障塞, 僅可支七 十餘年。本朝昨有 二股河分 流水
勢,粗 免河患, 後因閉塞 ,一股併 入,一股 合流,遂 至決溢。分水之利 ,從可知 矣。
今為四 隄二河, 分減水勢 ,實為大 利。(舊 錄云:先 帝順水之 性,北行 故道。大防主
迴東流 ,故有二 隄、四隄 之議。使吴安持罷 河北民力 ,積土木 為隄,五 年而成, 捍水
東行, 未幾,卒 決而趨北 。大防輒 因經筵, 肆言河事 鈔法,縱 意穿鑿, 率無按據 ,蓋
由不學 無術,妄 亂建明, 故立異意 ,輕搖政 本。新錄 辨曰:上 文議河三 說,大防 之意 ,
以四隄 為分水, 二隄合為 回河。四隄為 是,二隄 為非。今史臣 以四隄、二隄 合為回河 ,
又兼 鈔法詆之 ,似不相 類,兼後 來臣寮論 吴安持等 事,已備 載章疏, 此書乃專 怒大
防,故 凡有建明 ,必蒙醜 詆,然其 語太甚, 合刪九十 一字。)

  癸 酉,兵部 尚書、龍圖閣學士 蘇軾兼侍 讀。(七月二 十二日除 兵書【七】,今又 加


侍讀, 不知已入 朝未也, 當考。)

  詔 令御史中 丞、侍御 史、并翰 林學士、 中書舍人 ,各同舉 臺官二員 以聞。

   戶部言, 成都府等 路茶事司 奏,先被 旨於本司 錢內撥二 百萬貫充 額定本錢 ,太


少。詔令撥三百 萬貫充, 其餘剩錢 物,除年 例合該支 使應副外 ,餘並以 金銀見錢 ,關
本路提 刑司拘收 封樁,每 季依條具 帳供申。

  鄜 延路經略 使范純粹 言:「第 三將、皇城使解元 忠部兵至 星布與賊 鬥敵,獲 級一


釐以上 ,將還, 為賊所追 。眾兵爭 路奔潰, 元忠單馬 間道還寨 ,歸罪所 獲生口, 斬之 ,
不報帥 司。又移易公 使錢,詐 作犒設支 用,及分 遺王普以 下,囑其 勿言。」詔解 元忠 為
累立戰 功免勘, 特追兩官 勒停,仍 初寬展一 期。

   乙亥,左 司諫虞策 請詔沿邊 帥臣密戒 將官,撫 養士卒, 凡軍中裒 剝,一切 橫費


為士卒 害者,止 之。又言 :「西賊 萬一大入 ,一路之 力不足枝 梧,而諸 路帥臣勢 均力
敵,不 能相援, 望嚴敕帥 臣,牽制 策應他路 。並先精 講必勝之 策,悉力 一心,迭 相為
用。若 實有牽制 策應之利 ,不能精 慮悉力, 將官依法 ,帥臣降 黜。」從 之 。

  廣 西經略司 言:「前 東頭供奉 官、邕州 永平寨監 押蘇佐, 自交趾與 故邕州駐 泊都


監、供備庫 副使曹春 卿妻李氏 等一十七 人,泛海 逃歸。」詔蘇佐并 家屬等九 人,令廣 西
經略 司候審問 訖,給還 遞馬驛券 ,優與盤 費,差指 使一名, 伴押上京 ;餘八人 令在
彼安 泊,優加 存恤,仍 具合如何 安排以聞 。(十二 月二日, 佐等授官 ,元陷沒 時當
檢。)

  丁 丑,召河 東節度使 致仕、潞國公文彥 博,太子 少師、宣徽南院使 致仕馮京 ,太


子少傅 致仕韓維 ,入陪郊 祀。

  戊 寅,吏部 言:「見 使闕內諸 宮院教授 一十一處 ,自來少 得應選之 人,致差 注不


行。」 詔令後諸 宮院教授 闕,並歸 中書省差 。

  開 封府言:「準敕, 遇大寒風 雪之日, 支俵乞丐 人錢,特 就官私貧 院支俵。緣此


凍餒病 悴之人, 賴以全活 者甚眾, 然措置條 約,有所 未備。今相度,欲 乞十月以 後,
下諸 廂抄劄人 數給散牌 子執收, 每遇支散 月分,乞 下吏部預 選差定經 任小使臣 二十
八人, 準備與諸 廂使臣等 分定地分 。如遇合 支俵月分 ,自早親 詣貧院, 逐處俵散 ,約
限至午 未時已前 了當。如有死亡, 及逐時增 添人數, 並畫時申 報本廂使 臣抄上姓 名照
會。」 從之。( 新無。 )

  荊 湖南路轉 運提刑司 言:「體 訪得本路 役兵蓋因 裁減人額 請受則例 後來,役 使頻


併,迫 於飢寒; 或差出他 路,不支 請受;或 兵官不能 舉職,使 勞役不均 ,是致逃 亡。
雖有法 禁,多不 遵守。」詔諸軍差 出合請口 券,或分 擘請受者 ,雖在別 路,並聽 挨 排
月日勘 請官司以 時給遣。

  己 卯,熙河 蘭岷路經 略司言:「得南籛 族供備庫 副使兀征 聲延狀, 聞阿里骨 惡溫


溪沁向 漢,以邈 川獻與夏 國,方使 人召溪沁 令赴青唐 。又阿里 骨疑心牟 族黨叛己 者,
殺其大 首領溪論 兒、驢彪 等三人。朝廷以溫 溪沁與阿 里骨久已 不協,外 雖往來, 內實
猜貳, 常疑溪沁 為漢間已 。其所傳 探雖未的 實,緣溪 沁先已許 至阿里骨 處,及阿 里骨
方憂 內潰,欲 陰結夏賊 自固,萬 一溪沁為 阿里骨以 計拘留, 或為驢彪 等陰有殺 害,
夏賊乘 之以襲取 邈川,則 西賊展界 ,遂至河 州,從此 漸窺河南 諸羌,恐 為患不小。 」
詔范 育約度, 溫溪沁如 未往青唐 ,即以勾 當別事為 名,差人 至溪沁處 ,仍以所 聞作
帥臣意 ,密委差 去人面諭 溪沁,令 自謹備, 毋輕易出 入,以防 他虞。并令范育相 度,
若夏賊 果攻邈川 ,救之則 阻河,不 救則溪沁 素忠於漢 ,難以坐 觀,不為 應援。又失邈
川,益 生邊患。仰深計熟 慮,豫為 方略,密 具以聞。范育再具 到洮州青 藏等處修 城,
招納河 南部族未 盡事件。樞密院言 :「阿里 骨近累乞 漢家久遠 不侵占蕃 家地土文 字,
經略司 已委曲回 答云:『汝但 不於漢界 作過,我 漢家自是 於蕃界別 不生事。』方西夏 未
順, 日嚴邊備 ,若先自 違約,招 納河南生 羌,不惟 失信於外 國,又與 西蕃生釁 ,徒
使兩賊 相藉合謀 ,腹背為 患,深為 不便。除洮州界修 建城寨, 自合依本 司奏候夏 國疆
界了 當,西蕃 部族一向 寧息,別 議興修外 ,詔范育 疾速誡約 緣邊,不 得擅便招 納西
蕃部族 ,卻致引 惹生事。如有密諭 誠款之人 ,即仰多 方存恤, 以意羈縻 ,婉順發 遣,
依舊住 坐。」育尋遣使諭 邈川,未 至而溫溪 沁溪巴溫 遂往青唐 ,果為阿 里骨拘留 。( 青
唐錄載 此事於六 年六月, 誤也。今改之 。青唐錄云, 漢使未至 青唐,溫 溪沁、溪巴溫
已為阿 里骨拘留 。范育所 差人,蓋 往邈川諭 溫溪沁父 子勿往青 唐也。今稍刪潤修 入,
八月六 日丁巳, 七事可考 。)

  知 襄州、集賢殿修撰 章衡知河 陽。(二十八 日。)江、淮、荊、浙等路發運 使楊汲知


襄州。(十 一月二十 四日改越 州【八】。)太僕 卿、直龍圖閣 謝卿材為 江、淮、荊、浙等 路
發運使 。

  是 月,詔降 授皇城使 、管勾靈 仙觀宋用 臣敍遙郡 刺史,外 州任便居 住。中書 舍人


孔武仲 繳還詞頭 ,不行。(此據政 目,二十 二日,宋 用臣敍遙 郡外州住 ;二十四 日,
孔武仲 繳用臣詞 頭。按武 仲及用臣 傳並不載 此,今姑 於八月末 著其略, 須細考之 。六
年閏八 月庚辰, 紹聖元年 七月丁卯 ,合參照 。)

注 釋
  【一】今乞 於條內添 入失出死 罪五人「今」原作「令」,據閣本及 宋會要刑 法四之七
八改。
  【二】元祐 三年「三 」,蘇東 坡集奏議 集卷一二 乞罷稅務 歲終賞格 狀作【二】 。
  【 三】今鹽 酒稅務監 官「鹽」 原作「監 」,據閣 本及同上 書改。
  【四】軾七 月二十二 日已除兵 書下「二」字原脫 ,據本書 卷四七五 元祐七年 七月癸
卯條補 。按:元 祐七年七 月壬午朔 ,癸卯為 二十二日 。
  【 五】仍乞 令人戶據 六月合納 一半錢數 「令」原 作「今」 ,據文義 改。
  【 六】京東 路「路」 原作「河 」,據文 義改。
  【七】七月 二十二日 除兵書下「二」字原作「三」,據本 書卷四七 五元祐七 年七月癸
卯條改 。
  【八】十一 月二十四 日改越州「一」原作「二」,據閣本 及本書卷 四七八元 祐七年十
一月癸 卯條改。
 

卷四 百七十 七 元祐七年 (壬申 , 1992)

起哲宗元祐七年九月盡其月

  九 月辛巳朔 ,熙河蘭 岷路經略 使范育言 :「準朝 旨,具本 路如何接 援。今相 度,


西賊並 邊嘯聚, 雖未測所 嚮,本路 可豫于通 遠軍界屯 兵為備。若賊犯秦 鳳,本路 擇便
出奇撓 擊,或斷 其糧道, 或擊其惰 歸。若本 路被寇, 秦鳳亦爾 ,則鄰路 合勢併力 ,足
以制賊 ,又依得 策應犄角 指揮。」秦鳳 路經略使 呂大忠言 :「方今防秋 ,熙河既 未肯 遞
遣將 兵,若涇 原有寇, 欲且遣第 四將行, 其熙河有 寇,本路 除策應牽 制外,亦 難別
那兵將 前去。已依此 指揮統制 官施行訖。」詔涇 原有寇, 令秦鳳量 事勢遣發 一將,或 兩
將軍馬 赴援。其雞川 、甘谷兩將, 仍常留一 將通管本 處邊面。餘依 熙河蘭岷 路經略使 所
奏,仍 遵守前後 所降犄角 牽制策應 指揮施行 。

  壬 午,資政 殿學士、知永興軍 蒲宗孟知 大名府, 集賢殿修 撰、知河 陽文及為 太僕


卿。

  詔 自今虧欠 糯米、油、麻綱運 ,如收糴 不足,即 據本綱所 欠多少數 目,將干 繫人


請受依 糧綱少欠 條,先次 借半年, 內半分請 給糶賣拘 收。見今 令排岸司 差人監糴 ,送
納不足 ,並依糧 綱少欠條 ,仍至三 釐止。三 釐外計贓 ,以盜論 。(新無 。)

  詔 :「應以 朝廷機密 事及實封 要重文書 傳報者, 以違制論 ;撰造事 端謄報惑 眾者 ,


亦如之 。事理重 者奏裁, 即雖傳報 ,而于事 無害者, 杖八十。應官司擅 置獄者, 徒一
年;公 私諸色人 因公事追 捕人未解 所屬,私 以杻鎖之 類關留者 ,杖一百。」(新無。 )

  癸 未,臣僚 言:「朝 旨,在京 并諸路應 合取索點 檢公案去 處,除刑 名許依舊 外,


其餘若 事未經結 絕,非因 陳訴不得 取索。在京即察案 ,亦預計 以察案有 一司專法 ,惟
許每次 只取一件 ,限不過 三日送還 。今若一 概住罷, 理有未安 。竊謂隸 察官司, 不可
不許取 索,伏望 特依御史 臺一司專 法,許取 索未結絕 公案檢點。」詔許 取一年以 上 未
結絕公 案。餘從 之。

  甲 申,王子 韶罷祕書 少監。以將命使遼 ,而御下 苛細,致 指揮使刃 其子,并 傷子


韶,故 罷之。( 八年十二 月十六日 ,除集校 。)

  乙 酉,西南 羅蕃遣人 貢方物。

  戶 部言:「本部假日 ,諸處申 解公事, 並送廂寄 禁,至假 開日方押 赴部勘斷 。其


間甚有 情法至輕 而偶假, 故連緜禁 至五七日 ,頗為未 便。今欲 乞假日輪 本部官一 員午
前入省 ,輪推司 、杖直各 二人直日 ,杖以下 罪事非追 究者聽決 。遇本省 官當宿日 ,只
令宿官 以時入省 斷遣。其省曹官吏 ,畏避諸 處問難, 點檢多務 因循,不 即結絕, 亦不
恤小罪 ,非理淹 留。如許 施行,其 顯有推避 ,不即結 絕,亦乞 約束。」 從之 。

  丙 戌,端明 殿學士、知蔡州鄧 溫伯知永 興軍,太 僕卿劉忱 加集賢殿 修撰,為 陝西


路都轉 運使。

  三 省言:「朝廷以募 役之法, 常使無役 下戶一概 出錢助免 ,上戶差 役行之歲 久,


頗困 細民,故 議改法, 將不可執 役及力重 役輕人戶 ,令等級 出錢,卻 充空閑不 及四
年處雇 募州役, 仍令本路 將多補少 ,移那支 使。每年 準備存留 不得過一 分,積留 不得
過五分 之處,餘 錢並用雇 人。今點 檢得諸路 助役錢大 數每年支 用止及一 半以來, 卻致
狹鄉縣 分差役頻 併。蓋是 當職官吏 ,不體朝 廷法意, 務為占吝 ,不切雇 募以寬民 力。
及檢會 坊場、河渡等自來 止用支酬 衙前,自 募法後, 方行出賣 收錢助役 ,今來上 件錢
專充衙 前等支用 外,尚有 寬剩,數 目不少, 亦合補助 其餘役人 。今欲令 諸路監司 、州
縣,依 下項畫一 指揮施行 。如受此 指揮後, 依前因循 ,不務子 細推行, 致有違誤 ,朝
廷必定 遣官按察 ,別有施 行。一, 合差役人 戶,第三 等以上戶 空閑四年 ,第四等 以下
戶空閑 六年,如 空閑不及 逐等年限 ,即據所 闕役人雇 募。如本 路役錢支 不及二分 ,其
空閑年 限,各遞 展一年。一,狹鄉 縣役人, 除已雇衙 前、州手 力,並壯 丁不雇外 ,許
並雇州 縣人役, 上三等戶 並貼雇, 令空閑及 四年;下 二等戶並 貼雇,令 空閑及六 年。
本縣紐 計逐等合 役人戶, 除空閑年 外,各合 差若干戶 充役。如不足,合 雇若干人 ,立
定二額 。差者役 滿,卻差 人承替; 雇者有闕 ,卻募人 填闕。後來戶口別 有升降, 差雇
不齊, 且依舊額 ,候三年 重造簿日 ,別定差 雇之額。仍限今來 指揮到日 ,令佐據 合雇
人額, 便行召募 。仍自州 及縣,先 從重役替 放,先入 役之人, 如無合雇 州役,即 便雇
縣役。其州縣役 若本等不 足,並依 近降條約 差次一等 比本等, 內下戶物 力及七分 以上
人,( 以籍為定 。)如次 等委無及 七分戶, 只以本等 理空閑年 。一,寬 鄉縣役人 ,除
已雇衙 前、州手力外 ,並輪差。如已依 舊條雇到 州役,即 未得開落 ,別作一 項聲說。一,
官雇弓 手,先雇 曾充弓手 人,不足 ,以有武 勇行止人 充役。人願雇者, 準此。一,壯
丁,於 本村合差 人戶,依 版簿名次 實輪充役 ,半年一 替。(除 本等應副 他役外, 如一
村有 四十戶合 差壯丁之 人,本村 壯丁二人 處,每一 年輪四戶 ,祗應十 年輪徧, 周而
復始。)一,一 州一路有 狹鄉役頻 縣分,募 錢不足, 申提刑司 依條以一 路移那助 役寬
剩錢支 用。不足,申 本司乞支 坊場、河渡寬剩錢。(謂支 衙前雇食、支酬綱 運接送人 等
錢外寬 剩數目。)仍據每 年合用支 酬衙前等 費用錢, 以十分為 率,每年 更留二分 ,準
備衙前 等支用, 樁留至五 年止。(謂如衙前 等每年合 支用錢一 千貫,將 寬剩錢存 留二
百貫, 五年留一 千貫,更 不樁留。)又不足 ,申戶部 ,依此移 那別路逐 色寬剩錢 。一,
助役 錢,依舊 條每年存 留一分, 如見今已 有寬剩及 自來積留 錢數,即 便作五分 樁留 ,
遇有支 動即補填 。一,應 差軍人接 送除代, 有雇錢役 人者,並 以用過事 軍人身分 請受 ,
歲終計 數,令提 刑司撥還 轉運司, 餘依舊條 。一,應 重役人合 行替放, 願應募, 依舊
在役請 雇錢者聽 。一,應 今後募到 役人,須 有稅產, 不得募蔭 贖並曾犯 徒刑及諸 工藝
人,並 召有家產 二人委保 ,仍不得 過舊募雇 錢數。一,衙前, 如人戶願 依陝西鎮 戎、
德順、熙州 衙前法, 以官田充 募者聽。其官 田合出租 課,即以 坊場、河渡錢撥還 所屬。
一, 諸縣依今 來立定新 式供狀, 一申本州 類聚,繳 申監司; 監司聚議 連書繳諸 州,
狀申戶 部,監司 仍別具本 路移用及 寬剩縣分 錢數申部 。所供狀 ,縣限半 月,州限 一月 ,
監司限 兩月,州 、縣、監司如有未 盡未便事 理,各具 利害【一】,許實 封入遞, 申尚書
省。狀式:某縣 ,今奉指 揮供具本 縣合係寬 狹鄉及差 募役事件 ;一,本 縣某色為 重役 ,
某色 為次役, 某色為輕 役;一, 本縣係寬 鄉或係狹 鄉;一, 衙前若干 ,雇募未 足,
輪差鄉 戶若干, 支錢若干 ;(若全 支雇食錢 ,計支錢 若干。)一,州役 若干,合 差若
干,合 募若干, 若干已募 ,歲支錢 若干,( 若非全年 雇者,只 據實支錢 數開說。)若
干未募 ,合支錢 若干,其 錢在某處 ;一,縣 役若干。(依前開 。)已上 五項,內 有本
縣不該 開說事件 ,即除下 。一,五 等戶若干 ,逐等戶 若干,逐 等差役若 干,本等 差人
若干 ,次等及 七八分物 力差人若 干,空閑 若干,上 等四年以 上若干, 下等六年 以上
若干; 一,助役 錢,除樁 留及雇人 外,剩錢 若干;一 ,坊場、河渡錢若 干,(即 不得
將非坊 場、河渡 錢,滾同 支用。)一界三年 計錢若干 ,一年計 錢若干, (若干已 收,
若干未 納。)年 支若干, 衙前雇食 錢若干, 應募人費 用錢若干 ,諸般支 費若干。已上
一項, 如內有非 本州事件 ,即具州 狀開說。」詔:「並依 ,仍先次 施行。」(呂大防 政 目
七年九 月六日, 書白劄諸 路役法, 即此也。實錄刪修 太略,今 以法冊所 編錄者, 詳著
之。元祐于 役法留意 如此,不 久復為紹 聖所壞, 甚可惜也 。舊錄云云, 仍附見。三省 言
諸路差 役,第三 等以上戶 空閑四年 ,第四等 以下空閑 六年,不 及逐等年 限即雇募 。狹
鄉縣役 人,並許 雇州縣役 ;寬鄉縣 役人,並 輪差。重役人合替 放,願應 募者聽。募役
人須有 稅產,不 得募有蔭 聽贖人。衙前,如 有人戶願 以官田充 募者聽。及請依今 來立
定新式 供本縣輕 重役法次 等【二】。並從之 。 )
  樞 密院言:「昨熙河 經略司奏 ,乞招納 河南部族 ,朝廷以 阿里骨未 失臣節, 已降
指揮, 不得擅便 招納。近聞阿里骨 於河南增 屯兵馬, 疑邊官頗 有漏洩, 致令驚猜 ,漸
為防備 。緣自青 唐不寧, 熙河未嘗 與阿里骨 通問,又 前令開諭 阿里骨, 本路亦以 謂未
可遣 人前去, 慮因此隔 絕,情意 不通。若 阿里骨審 知熙河已 曾招其部 族,又有 瞎養
兒之釁 ,復又西 賊拘質其 使,從此 合謀,未 為安便。 檢詳元祐 元年內為 阿里骨與 其
首領不 和,亦曾 降詔戒約 ,今可傚 此。」詔令范育將 先降下開 諭指揮, 祇作帥臣 意 ,
隨宜增 損,別以 勾當為名 ,速選有 心力善辯 之人,往 諭阿里骨 。并包容瞎養 兒招安
洗納等 族,早至 安帖,無 致緬藥窺 伺生心。如令其知 漢憂己, 而無疑熙 河招納之 意,
則於今 日邊情為 便。(青 唐錄誤以 此事為六 年九月, 今改之。 )

  呂 大防等奏 :「臣蒙 恩差充南 郊大禮使 ,準式常 賜外,更 有加賜。臣等備員 宰政 ,


賦祿已 優,稠疊 受賜,于 義未安。兼辭 免加賜, 已有前比。伏望聖 慈特賜寢 罷。」御 批:
「宰臣等引 前來明堂 例,辭免 加賜。今南郊與明 堂事體不 同,宜降 詔不許辭 免。」( 御
集云七 年九月六 日降詔, 今附此。 政目十二 日呂大防 等免加賜 ,即此也 。)

  丁 亥,詔軍 人不許習 學乞試陰 陽文書。 如違犯, 並從私習 條。

  戊 子,召輔 臣觀稻于 後苑。

  東 上閤門使 、吉州防 禦使苗履 為涇原路 都鈐轄、 知鎮戎軍 。

   熙河蘭岷 路經略司 言,探聞 青唐聚兵 一公城防 托洗納族 ,兼自來 青唐未嘗 於河


南地分 點集【三】,雖稱 防托洗納 人戶,又 慮別有他 謀。詔令范育 密諭康識、王克平 詳
探所添 人馬因依 以聞,仍 陰為隄備 ,不得張 皇。(康 識、王克 平差遣合 檢附。)

  先 是,詔侍 從官及六 曹長貳、給舍 、臺諫、禮官集議 郊祀典禮 。(三月十八 日。)於


是,翰 林學士兼 侍讀顧臨 、翰林侍講學 士范祖禹 、權戶部尚書 錢勰、御史中 丞李之純 、
戶部侍 郎蔣之奇 、中書舍人喬 執中、殿中侍 御史吴立 禮、太常博士 張瓛等八 人議曰:
「臣謹 按經曰:『昔 者,明王 事父孝, 故事天明 ;事母孝 ,故事地 察。』禮曰:『天 子
祭天地 、四方,祭山 川,祭五 祀,歲徧。』三代 之禮,天 子無不親 祀天地。周禮 :『冬 日
至,祀 天於地上 之圜丘; 夏日至, 祭地于澤 中之方丘。』自玉 器、牲、帛、樂、舞皆不同 。
由漢以 來,乃有 合祭之文 ,至于國 朝,踵為 故事。元豐中,神 宗皇帝用 禮官之議 ,詔
定北郊 親祠之議 ,始罷合 祭之禮。陛下嗣位 ,于今八 年,將肇 祀圜丘, 而疑於未 見地
祇; 欲循祖宗 之舊,則 禮不經見 ;欲如元 豐之制, 則慮北郊 或未可行 ,故下有 司博
議。此誠欲崇明 祀,謹重 之至也。臣等議, 書曰:『惟天地萬 物父母。』禮曰:『地載 萬
物天垂 象,取財 于地,取 法于天, 是以尊天 而親地。』王者父 事天,母 事地,皆 不 可
以不親 。今三年 而一郊, 已非古典 ,而北郊 未有親祠 之日,若 不親見地 祇,則是 尊天
而不親 地,事父 而未事母 也。朝廷 審能以夏 日至,盛 禮備物, 躬祀北郊 ,舉千餘 年之
墜典, 此則三王 之盛,復 見于今矣 ,其誰敢 以為不然 。然臣等 竊恐北郊 之禮,未 必親
行,徒 崇空文, 則天子長 無親祀地 之禮,亦 非聖情之 所安也。伏請合祭 天地,如 祖宗
故事, 竢將來親 行北郊之 禮,則合 祭可罷。 」

  臨 、祖禹又言:「竊 以天地特 祭,經有 明文,然 自漢以來 ,不行之 千有餘年 矣。時


異事變 ,不能盡 同。先帝 朝獻景靈 宮十一殿 ,一日而 徧,陛下 一歲乃徧 ,亦因時 制宜 ,
欲可行 也。太祖 建隆四年 初郊,至 元豐百二 十年,已 成一代之 禮,惟元 豐六年, 用詳
定郊廟 奉祀禮文 所議,遂 遷皇地祇 之位。先帝所以行 之者決, 欲親祠北 郊也。若先帝
能力 行之而陛 下未能, 猶當且復 其舊,況 先帝尚未 行乎?設 先帝已行 ,而復知 其難 ,
未必不 改而從舊 也。宋興 以來,太 祖郊四, 太宗郊五 ,真宗郊 五,仁宗 郊九,英 宗郊
一,神 宗郊三, 皆合祭。不合祭者 ,惟元豐 六年一郊 。而陛下 他日果能 行北郊之 禮,
然後罷 合祭,未 為失也。臣等不知 今日欲親 祠北郊如 之何而可 也。一年 再郊,此 必不
能,且 夏至之日 未易行也 。減損北 郊之儀, 以就可行 ,是于父 母有隆殺 也。南北 郊與
明堂間 祀,則南 郊愈疏, 亦未為得 禮也。或六年或九 年而一郊 ,此豈周 禮乎?今 近舍
祖宗 百餘年已 行之禮, 而欲遠復 三代千餘 年不舉之 祭,守周 禮為空文 ,虛地祇 之大
祭,失 今不定, 後必悔之 。伏乞圜 丘合祭, 依熙寧十 年典禮。 」

  吏 部侍郎范 純禮、彭汝礪,戶 部侍郎范 子奇,禮 部侍郎曾 肇,刑部 侍郎王覿 、豐


稷,權 知開封府 韓宗道, 樞密都承 旨劉安世 ,中書舍 人孔武仲 、陳軒, 太常少卿 盛陶 、
宇文昌 齡,侍御 史楊畏, 監察御史 董敦逸、黃慶基, 左司諫虞 策,禮部 郎中孫路 、員
外郎歐 陽棐,太 常丞韓治 ,博士朱 彥、宋景年、閻才 等二十二 人議曰:「南郊合 祭天地 ,
不見於 經。王者親祠 天,而地 則闕焉, 亦非典禮 。神宗皇帝考 按古誼, 詔罷合祭 。元豐
六年 ,止祀昊 天上帝于 圜丘,配 以太祖, 又詔親祠 北郊如南 郊儀,仍 命有司修 定儀
注,則 于承事神 祇【四】,禮無違 者。至于二郊 之祭,或 不並行, 則有司攝 事,亦自 有
典禮, 合于周官 大宗伯『王不 與祭祀則 攝位』之文。唯是北郊 ,先帝未 及躬行, 然詔旨
明甚, 所宜遵守 ,但當斟 酌時宜, 省繁文末 節,則親 祠之禮無 不可為。蓋天地重 祀尤
當敬重 ,不宜數 有廢舉。若昨罷合 祭違悖經 典,固須 改正,既 已合禮而 又紛更, 恐失
朝廷尊 事神祇之 意。伏請 並依先朝 已得詔旨 施行。 」

  武 仲等又請 以孟冬純 陰之月, 詣北郊親 祠,如神 州地祇之 祭【五】 。

  權 兵部侍郎 杜純議請 於苑中設 望祀位【六】,置 爟火于壇 所,俟躬 祀南郊之 歲,


則夏至 北郊上公 攝事。每 獻,舉爟 火。

  詔 拜工部侍 郎王欽臣 議,宜如 祖宗故事 ,並祭天 地一次, 申謝丕貺 。

  汝 礪又言:「臣 準敕與兩 制、尚書、侍郎等 議南郊合 祭事,是 非蓋未有 定,犬馬 之


誠,竊 不自勝。嘗恐緣諸 儒一偏之 說,紊國 家莫大之 禮、朝廷 已行之命 ,輒殫悃 愊,
庶裨萬 一。臣聞禮者 ,體也, 體不備, 君子謂之 不成人。設之 不當,猶 不備也。故先 王
之郊于 神明也, 既祭之以 禮,又求 之以一類 ,其時日、牲幣、器服、聲音、顏色 ,無或
非其類 者。或非 其類,謂 之非禮, 非禮之祭 ,鬼神不 饗。此其 言似迂遠 而難知, 然其
禮甚切 至而必驗 。臣謹以 一事明之 ,春為陽 ,故以正 月迎于東 郊,秋為 陰,故以 七月
迎于西 郊,聖人 有作,莫 之或改也 。今使迎 春則在西 郊,而用 秋之時, 迎秋則在 東郊 ,
而用 春之時, 樵夫野叟 猶怪以駭 ,而況于 鬼神乎! 天之與人 非有異也 ,今因祭 方澤
也而合 于圜丘, 用夏至也 而用冬至 ,蓋何以 異此。夫前日之議 論非是, 後日行之 而不
安,昔 人蓋有變 之者矣。先帝欽若 ,承順天 心,罷黜 邪說,是 正太常, 行之歷年 ,中
外禔福 ,聖作明 述,神明 欣愜。今何疑何恤 而欲更之 也?家人 小祀,尚 謹廢舉, 天地
重大, 豈容輕議 。臣聞之 ,神無常 饗,饗于 克誠;天 無私親, 親于有德 。朝廷誠 能富
民阜 財,明道 崇義,致 帝者之用 ,成天地 之化,使 粒食之民 晏也粲也 ,則上帝 是祐 ,
而諸福 之物皆可 畢致。改命實非所 願,惟朝 廷謹之, 重之,反 之,復之 ,務求至 當,
以稱先 帝所以尊 奉神靈之 意。

  黃 貼子稱:「合 祭議,臣 等謂不可 者二十二 人,謂可 者八人。揚子 曰:『人是其 所


是,而 非其所非 ,將誰使 正之。曰:萬物紛 錯則占諸 天,眾言 淆亂則折 諸聖。在則人 ,
亡則書。』周禮,聖 之言也, 合祭肇于 漢末,其 言不經。朝廷 近制,考 之方策, 告之 宗
廟,行 之天地, 布之天下 ,以憲萬 世。或委 聖言而從 不經,不 可也。先帝既改之 ,善
矣。又欲變之, 不可也。或曰 :『親祠未能 ,且從合 祭可乎?』親祠非 不可行, 以事而
使攝焉 ,亦禮也 。合祭不 用而從非 禮,不可 也。夫規 矩誠設, 不可欺以 方員;繩 墨誠
陳,不 可欺以曲 直。今議 祭而不從 禮,議禮 而不從經 ,則是非 並起,終 無所歸宿 。舍
規矩而 察方員, 舍繩墨而 觀曲直, 不可也。先帝留意 經術,曲 折皆有稽 據,固非 羣臣
所能窺 見高下小 大,惟太 皇太后陛 下、皇帝 陛下明詔 執事質于 是非,無 從一偏之 論,
決于大 小無安順 從之說, 如此,則 是非可決 而經正矣。」(五 年五月十 八日、六月十 二
日,七 年三月十 八日。汝 礪以初六 日上奏, 今復移入 十二日顧 臨等議後 。)

  是 日,肇又 言:「臣 近奉詔集 官議南郊 合祭天地 事,已具 議狀奏聞 訖。臣職 在典


禮, 再三思維 ,此天地 大祭,國 家重事, 況當陛下 郊祀之初 ,尤宜敬 重,舉措 一有
未安, 貽譏萬世 。尚慮前 狀開陳未 盡,敢再 冒昧以聞 :伏以天 地合祭, 非先王之 禮,
學士大 夫所共知 之,不待 臣言而信 也。然使 合祭于承 事神祇無 不順之理 ,雖非先 王之
禮,何 為而不可 行?蓋以 聖人之于 祭祀,求 之於茫昧 不可知之 中,故必 因其方、順其
時而用 其類以致 之。是以 因高而事 天,因下 以事地, 兆五帝于 四郊,朝 日于東, 夕月
於西, 兆司中、司命 於南,兆 風師於北 ,兆山川、邱陵、墳衍 各因其方 ,而春夏 秋冬各
順陰陽 之性。其于祭,或 燔,或瘞 ,或沈, 或埋,以 至圭幣、牲牷、坎壇、樂舞 ,各從
其類。先王非苟 為之,以 謂求之如 此之盡, 然後庶幾 神之來享 也。苟為 反是,則 其於
格神也 難矣。今論者以罷 合祭則天 子未有親 見地祇之 時,夏至 親祀北郊 則於五月 行禮
為難, 欲因南郊 併舉地祭 。此于人 事以求自 便則可矣 ,以此為 親見地祇 之實則未 也。
何則? 事之非其 方,致之 非其類, 又違其時 。施于羣 小祀且猶 不可,況 地祇之尊 乎?
以此事 地祇,地 祇未必來 享,而便 謂此為親 見地祇之 實,此臣 之所未喻 也。且屈 己以
從神 ,與屈神 而從己, 二者孰安 ?今以五 月行禮為 難,而引 地祇以就 冬祭,苟 從人
事之便 ,恐失陛 下恭祀地 祇之意, 此又臣之 所未喻也 。聖人之 事神,洞 洞乎其忠 ,屬
屬乎其 敬。舍忠 舍敬,常 情所不肯 為,而謂 陛下肯安 之乎?臣 愚故謂合 祭不可復 ,親
祠不可 廢,但當 斟酌時宜 ,省去繁 文末節, 則親祠之 禮無不可 為,已于 前狀論之 矣。
惟陛 下留神省 察,遠惟 先帝復古 之心,持 以至誠不 倦之意, 無從苟簡 自便之說 ,以
伸躬事 地祇之實 ,則上下 神祇,孰 不顧享! 」(元豐 三年五月 甲子,初 議北郊, 四年
四月己 巳,詔親 祠北郊。 元祐五年 五月十八 日,許將 建請。)

  壬 辰,太皇 太后垂簾 ,三省進 翰林學士 顧臨等郊 祀議。太皇太后曰 :「宜依 仁宗


先帝故 事。」呂大防 曰:「天 地之祭, 自漢以來 ,分合不 一。唐天寶後 惟天子親 祠, 乃
合祭于 南郊,其 餘時祀, 並依禮分 祭。國朝 以來,大 率三歲一 親郊,並 祭天地宗 廟,
因行赦 宥于天下 及賜諸軍 賞給,遂 以為常, 亦不可廢 。雖欲歲 歲親行於 本壇,乃 不可
得。今來諸儒獻 議,欲用 禮官前說 ,南郊不 設皇地祇 位,惟祭 昊天上帝 ,不為無 據,
但於祖 宗權宜之 制,未見 其可。」蘇頌曰:「適 來蒙聖諭 仁祖先帝 故事,臣 伏見仁宗 皇
帝九郊 ,皆合祭 天地。先皇帝四郊 ,三並合 祭。惟元 豐六年用 禮文所參 議,止祀 上帝 ,
而北郊 之祭,雖 從所議, 修定儀注 ,然未見 親行。今年南郊乞 準故事。」蘇轍曰:「 議
者持合 祭、別祭 二說,各 有所據, 欲望朝廷 酌量事體 輕重大小 ,斷自聖 意。自熙 寧十
年神 宗皇帝親 祀南郊, 合祭天地 ,今十五 年矣,皇 帝即位又 已八年, 未嘗親見 地祇 ,
乃朝廷 闕典,不 可不正。」范百祿曰:「祖宗皆 遵故事, 每遇南郊 歲,並合 祭天地。 神
宗皇 帝聖學睿 斷,必以 為圜丘無 祭地之理 ,遂詔禮 官考求先 王典禮, 至元豐六 年南
郊,止 祀昊天上 帝,配以 太祖。記曰:『有 其廢之, 莫可舉也。』先帝所廢 ,稽古據 經,
未可輕 改。 」

  越 二日,再 進呈。大防言:「先帝因禮 文所建議 ,遂令諸 儒議定北 郊祀地之 禮,


然未經 親行。今來皇帝臨 御之始, 當親見天 地,而地 祇獨不設 位,恐亦 未安。況前代
人君親 祠並祭, 多緣便于 已事。本朝祖宗即 不然,直 以恩霈四 方,慶賚 將士,若 非三
歲一行 ,則國力 有限。今日宜為國 事勉行權 制,候將 來議定北 郊制度及 太廟享禮 ,行
之未晚。」百祿 言:「祖宗圜 丘合祭, 皆是循用 後代權時 之制,神 宗皇帝元 豐六年, 南
郊不合 祭地祇, 乃是復行 先王典禮 ,今已著 為太常寺 元祐禮。且昨來夏 至,已詔 呂大
防以上 公攝事, 隆禮備樂 ,以祭地 祇于北郊 。況祭不 欲數,今 冬至,圜 丘地祇未 合再
祭。」大防又奏 曰:「百 祿之言雖 是,典禮 未易遽行 ,蓋為國 事。」太皇太后曰 :「呂 大
防之言 是也。非不知 此,蓋為 國事。」頌又 言:「古者人 君嗣位, 必郊見天 地。今皇 帝
初郊而 不祀地, 恐未合古 。若云必 復先王典 禮,臣竊 以謂先王 典禮未必 盡同,且 虞、
夏之禮 ,商、周亦不 相襲。至如唐 、虞之代,一 歲四巡方 岳,徧祀 羣神;夏 、商則五載
一巡守 ;成周十 二年乃徧 ,豈是盡 行先王典 禮?況三 代去今, 年祀益遠 ,非商、周去
虞、夏之比 ,而國朝 制作,多 循漢、唐之舊 ,郊丘、宗廟 之祀,典 章儀物之 盛,恩霈 賚
予之費 ,事與古 異,豈勝 變復。今以皇帝初 郊,依熙 寧十年故 事,合祭 天地。俟將來
遇郊禮 ,再下有 司,舉行 先帝詔旨 ,詳議南 北郊祭, 亦未為晚。」轍言:「周禮 一歲 徧
祀天地 ,皆王者 親行。自漢、唐以 來,禮文 日盛,費 用日廣, 故一歲徧 祀,不可 復行。
唐明 皇天寶初 ,始定三 歲一親行 ,致齋之 日,先享 太清宮, 次享太廟 ,然後合 祭天
地,從 祀百神。所以然者 ,蓋謂三 年一行大 禮,不徧 及則人情 不安。此近世變禮 ,非
復三代 之舊。而議者欲以 三代遺文 參亂其間 ,亦失之 矣。今別 祭之議, 有欲當郊 之歲 ,
皇帝 先以夏至 親祀北郊 者;有欲 移夏至之 祀,行于 十月者; 有欲三年 祀天,三 年祀
地者。夏至暑雨 方作,以 行大禮, 勢必不可 。夏至之 禮,行於 孟冬,其 為非周禮 與冬
至無異 ,而數月 之間,再 舉大事, 力何以堪 。若天地 之祀,互 用三年, 則天地均 為六
年乃獲 一祭。而以地 廢天,以 卑略尊, 尤為不順。」鄭雍言:「合 祭天地, 自漢、唐 以
來常行 ,本朝六 聖並是合 祭。先朝 元豐六年 ,方特祀 昊天上帝 。然而先 帝熙寧中 ,已
曾三次 合祭,與 今事異。自古 帝王受命 之初,未 嘗不郊見 天地者。」大防又言:「適 來
所陳, 恐禁中未 盡見本末 ,欲來日 略具祖宗 及臣寮所 議進入。」從之。翌日,三 省修 具
祖宗以 來郊祀禮 ,及顧臨 等所議上 聞。既而 太皇太后 宣諭曰:「皇帝即 位以來, 未曾
親祀天 地,今且 合祭,似 屬有名。」大防等 曰:「適于殿 閣中同議 ,方欲緣 皇帝郊見 之
始,特 設地祇位 於圜丘, 則于先帝 議行北郊 之禮,並 不相妨。今蒙聖諭 ,正如眾 議,
欲依此 令學士院 降詔。及言致齋日 ,躬行廟 享,亦未 合禮,欲 於詔中令 議官與北 郊事
并議施 行。」太皇太后曰 :「可。」(舊錄 云:「先 是,元豐 中詳定郊 廟禮文, 以皇帝 親
郊之歲 ,設皇地 祇位于圜 丘並祭非 禮,有詔 下議。而議者或以 當郊之歲 ,冬夏之 日,
分祭南 郊北郊, 以軍賞為 二而分給 之。或以 致齋三日 ,郊廟各 一日而祀 徧。或欲 于圜
丘之傍 ,別營方 丘而望祭 。或以夏 至盛暑, 天子不可 親祭,改 用十月。或欲親郊 圜丘
之歲, 夏至日遣 上公攝事 於方丘。先帝降詔 定親祀北 郊如南郊 儀,併定 上公攝事 之禮
至元祐 五年,尚 書右丞許 將建言:『三歲冬 至天子親 祀,徧享 太廟,祀 天圜丘, 而其
歲夏 至方澤之 祭,乃止 遣上公, 即是皇地 祇遂永不 在親祀之 典。此大 闕禮,不 可不
議。』始詔侍從 官及尚書 、侍郎、給舍、臺諫、禮官 集議。既而臨 等八人議 ,宜如祖 宗 故
事,合 祭天地, 俟將來親 行北郊之 禮則合祭 可罷。吏部侍郎范 純禮等二 十人議天 地重
祀,不 宜數有廢 舉,昨罷 合祭,既 復古禮, 而又紛更 ,恐失尊 事神祇之 意【七】,請
依先朝 已得詔旨 施行。兵部侍郎杜 純請于苑 中設望祀 位,置爟 火于壇所 ,俟躬祀 南郊
之歲, 則夏至北 郊,上公 攝事,每 獻舉爟火 。詔拜工 部侍郎王 欽臣議, 宜如祖宗 故事 ,
並祭天 地一次, 申謝丕貺 。中書舍人孔 武仲等議 ,請南郊 專祀上帝 【八 】,而間以孟
冬詣北 郊親祀, 改先帝北 郊祭皇地 祇之儀。冬至祀天 ,夏至祀 地,先王 之制也, 先帝
是正禮 典,至是 猶復合議 。惟蘇頌 議論稍有 經據,頗 合禮典, 自餘皆狂 說異意, 惟務
變革 良法善政 ,更相阿 附,而呂 大防悖謬 亂常,為 姦惡之渠 魁,其罪 甚大,卒 保首
領,未 足為姦臣 之誡。」新錄自「改先帝北 郊」以下 ,至「為 姦臣之誡 」並削去 ,仍別 修
云:「詣北郊親 祀皇地祇 。議既不 同,故太 皇太后宣 諭及呂大 防等議, 以皇帝即 位以
來,未 嘗親祀天 地,行合 祭之禮, 為有名。遂降詔云。」且辨 誣曰:「上文乃太 皇太 后
垂簾, 三省進顧 臨等郊祀 議,太皇 太后曰:『宜依仁 宗先帝故 事。』蘇頌云 :『仁宗 九
郊,皆 合祭天地 。先帝四 郊,三並 合祭。惟元豐六年 用禮文所 參議,止 祀上帝, 而北
郊之祭 ,未見親 行。』又云:『人君嗣 位,必郊 見天地。皇帝 初郊而不 祀地,恐 未合古 。』
其說皆 與呂大防 、蘇轍合。惟范百 祿獨言: 『神 宗元豐六 年南郊不 合祭天地 ,乃是復
行先王 典禮。』于是太皇 太后宣諭 曰:『皇帝即 位以來, 未曾親祀 天地,特 設地祇位 于
圜丘。』今史臣 力主不合 祭之論, 而云惟頌 有經據, 則合祭果 是矣。又云, 自餘皆狂 說
異意, 則范百祿 獨主元豐 者,乃狂 說異意矣 。又云, 大防罪甚 大,卒保 首領,不 足為
姦臣之 誡,則是 議與蘇頌 合者,當 得罪而寬 之,哲宗 為失刑矣 。此三說 顛倒無稽 ,乃
誣謗宣 仁又及哲 宗,不可 以訓。今刪去八十 六字。」顧臨、曾肇等 議,並合 載於九月 初,
但不 知其日, 據理當在 初八日彭 汝礪奏前 後,今移 入十二日 前。鮮于 綽傳信記 云:
「神宗 皇帝以南 郊合祭天 地不見于 經,詔罷 合祭。元豐六年南 郊,止祀 昊天上帝 于圜
丘,配 以太祖。又詔 親祀北郊 如南郊【九】。特命有 司修定儀 注,然未 及行。元祐初 郊 ,
右丞許 將建議, 當講祭皇 地祇事, 于是下有 司集議, 卒為數議 。議不合 祭,親祀 皇地
祇者 二十二人 :吏部侍 郎范純禮 ,直學士 院孔武仲 ,中書舍 人陳軒, 禮部侍郎 曾肇 ,
權知 開封府韓 宗道,樞 密都承旨 劉安世, 吏部侍郎 彭汝礪, 戶部侍郎 范子奇, 刑部
侍郎王 覿、豐稷 ,太常少 卿盛陶、宇文昌齡 ,侍御史 楊畏,左 司諫虞策 ,禮部郎 中孫
路、員外郎歐陽 棐,太常 丞韓治, 監察御史 董敦逸、黃慶 基,太常 博士朱彥、宋景年、
閻才。議合祭者 八人:翰 林學士顧 臨,翰林 侍講學士 范祖禹, 戶部尚書 錢勰,中 丞李
之純、戶部侍郎 蔣之奇, 中書舍人 喬執中, 殿院吴立 禮,太常 博士張瓛 。乞欲祭 皇地
祇于後 苑望祀者 一人:兵 部侍郎杜 純。欲權 用祖宗謝 天地故事 ,並祭一 次,以申 謝丕
貺者一 人:工部 侍郎王欽 臣。議既 上,執政 中所主亦 不同,左 僕射呂大 防、門下 侍郎
蘇轍欲 從合祭之 議;中書 侍郎范百 祿欲從不 合祭之議 ,交論于 上前。會范中書引 周禮
圜丘、方澤、玉幣、樂舞 不同之文 敷奏,宣 仁聖烈意 主合祭, 謂公曰:『此等言 語莫是
人念得 否?』遂終定合祭 議。」議不合 祭者二十 人,當從 實錄。中書舍人兼 直學士院 孔
武仲雖 議不合祭 ,又與二 十人稍異 。實錄稱 武仲等, 當是陳軒 亦同此議 。鮮于綽 并數
此二人 ,故云二 十二人也 。曾肇亦云二 十二人。蘇轍 龍川略志 云:「三代舊 禮,一歲 九
祭天, 再祭地, 皆天子親 之,故所 祀神祇, 逐祭各異 ,而一歲 皆徧。自漢以來, 每歲
親祀天 地,或合 或別,已 不可考矣 。至唐開 元中,始 定每歲常 祀皆有司 攝事,一 如三
代舊典 。惟三歲天子 親郊,則 于南郊合 祭天地及 從饗百神 。國朝因之。凡冬 至圜丘, 孟
春祈穀 ,孟夏雩 祀,季秋 明堂,大 慶恭謝, 凡皇帝親 郊,皆用 合祭之禮 。蓋每歲 常祀 ,
而三年 親郊,古 今異宜, 不可復合 ,其來舊 矣。至元 豐末,神 宗親祀圜 丘,罷皇 地祇
及從祀 百神,識 者疑焉。元祐改元 ,上將親 饗明堂, 轍時為右 司諫,奏 乞依皇祐 明堂
神位。諸公 皆牽於故 學,不達 時變。奏入不省。及七 年,上將 親祀圜丘 ,予與諸 公面議 ,
眾議多 以合祭為 允,惟呂 微仲本好 古學,詳 論久之乃 聽。而范 子功橫議 ,意謂天 子之
事天地 ,如家人 之養父母 ,雖不可 廢一不養 ,要不可 同養于廳 事耳。予應之曰:『父
母不可 同養于廳 事,此禮 之微文也 。三年親 祀而地祇 不預,此 即廢一不 養,禮之 大闕
也。』爭之 終不能合。 及議于上前 ,轍奏曰 :『合祭、別祭,各有 所據,若 非朝廷酌 量
事體輕 重大小, 斷自聖意 ,臣恐無 有了當。竊見熙寧 十年神宗 親祀南郊 ,合祭天 地,
至今已 十五年。皇帝 即位又已 八年,人 主並未嘗 親見地祇。臣謂此 乃朝廷闕 典【一○】,
不可不 正也。』議猶未決 ,它日復 于上前議 之,轍奏 曰:『周禮一 歲徧祀天 地,皆人 主
親行, 故郊丘有 南北,禮 樂有同異 。自漢、唐以來, 禮文日盛 ,費用日 廣,事與 古異 ,
故一歲 徧祀不可 復行。唐明皇天寶 初,始定 三歲一親 郊,於致 齋之日, 先享太清 宮,
次享太 廟,然後 合祭天地 ,從祀百 神。所以 然者,蓋 謂三年一 次大禮, 若有不徧 ,則
於人情 有所不安 故也。此近世變禮 ,非復三 代之舊, 而議者欲 以三代遺 文參亂其 間,
亦失之 矣。今別 祭之議, 有欲當郊 之歲,皇 帝先以夏 至親祀北 郊者;有 欲移夏至 之祀 ,
行于十 月者;有 欲三年祀 天,三年 祀地者【一一】。然夏至暑 雨方作, 以行大禮 ,勢 必
不可。夏至之禮 ,行于孟 冬,其為 非周禮, 與冬至無 異。而數 月之間, 再舉大事 ,力
何以 堪?若天 地大祀互 用三年, 則天地均 為六年乃 獲一祭, 而以地廢 天,以卑 略尊 ,
尤為不 順,此皆 朝廷大禮 。今范百祿之 言,皆禮 文末節耳 ,恐難以 施行。』呂大防曰 :
『范百 祿之言, 皆合周禮 ,臣等亦 知之,但 事不可行 耳。』太皇太后宣 諭曰:『卿等 非
不知此 ,蓋事有 礙耳。』議尚 未決,它 日將決于 上前,至 崇政殿門 ,微仲驟 謂予曰【 一
二】:『今廢三 代舊典而 行開元故 事,可乎 ?』予曰:『今舍 三代而從 漢、唐者,非 一事
矣,天 子七廟, 今乃一廟 九室;廟 祀一帝一 后,今諸 后並配。事各適時 ,豈必三 代? 』
微仲乃 服。及對 ,太皇太 后以眾議 為允,于 是始復合 祭。 」

  詔 :「入國接伴 使、副,今後 不得將帶 親屬并有 官人充職 員小厎, 違者罪之。其入


國使、副實 有宿疾, 聽帶親屬 一名充小 厎,不以 有官無官 ,具奏聽 旨。」先是, 惟汛 使
出疆, 以老疾自 陳,有例 得帶親屬 。自熙寧 後為通法 ,奉使者 稍以親屬 自隨,因 緣干
擾,故 條約之。

   詔諸路提 刑司,遇 轉運司借 撥糴本, 即疾速應 副,不得 非理問難 ,致糴買 後時 ;


及令轉 運司糴買 ,州軍並 以見在市 價趁時糴 買,務使 惠及農民 ,所蓄數 廣。以左 司諫
虞策言 也。

  都 水監言:「準敕五 百里外方 許免夫。自來府界 黃河夫, 多不及五 百里,緣 人情


皆願納 錢免行, 今相度, 欲府界夫 即不限地 里遠近, 但願納錢 者聽。」 從之 。

  支 衲襖五萬 領,付河 東陝西帥 府。(政 目九月十 二日事, 當考。)

  甲 午,監察 御史楊畏 言:「應吏部 銓量官吏 職位、姓名, 請依三省 、樞密院奏除


人例, 關御史臺 ,以憑考 察。」詔今後銓量 到人依條 聞奏外, 仍關吏部 ,置簿籍 記 。
(實錄 係甲午郊 議,已見 上,今不 別出。)

  宗 正寺言:「本 寺令:宗 室無服親 ,連名非 上下同者 ,如『立之』與『宗立』之類,


及音同 字異,皆 聽譔。祖宗袒免以 上親,見 依上件令 文譔賜名 外,今來 非袒免親 ,既
許本 家譔名, 切慮員數 日增,取 名漸多, 若皆令依 上條一一 照對迴避 ,必至拘 礙訓
譔不行。今欲乞 令太祖、太宗、秦王下 子孫無服 親,各于 本祖下即 依令文譔 名。若係別
祖下無 服親,除 所連名自 合別取字 外,餘雖 犯別祖下 本字,並 許用。所貴久遠訓 譔得
行。」 從之 。

  又 言:「宗 室譔名, 自來並用 兩字,內 取一字相 連,所以 別源派, 異昭穆也 。昨


自熙寧 中立法, 非祖宗袒 免親,更 不賜名、授官。後來逐時準 大宗正司 關到本家 所譔
名,多 是重疊, 至有數人 共一名者 。又或與 別房尊長 名諱相犯 ,或兄弟 不相連名 ,或
只取一 字為名, 而偏傍不 相連者, 名稱混淆 ,難以分 明昭穆之 序。竊恐 年祀寖久 ,流
派愈遠 ,譜籍漸 無統紀。除重疊共 一名者, 昨來寺司 申請已得 朝旨,見 令改譔外 ,所
有犯別 房尊長名 諱,兄弟 不相連名 ,并以一 字為名, 恐亦合改 譔。欲乞 宗正司告 示逐
宮院, 將見今名 犯尊長諱 并字不相 連及單名 者,並令 改譔。仍從本寺定 取一相連 字取
名稍寬 者,關宗 正司告示 ,令依倣 譔名,所 貴稍得齊 一。」從 之 。

  丙 申,韓縝 言:「火 山軍至石 州,沿河 邊面闊遠 ,若賊乘 河冰,如 履平地。緣慶


曆元年 、二年、元豐六年 ,皆準朝 旨,於火 山軍界惹 凌下流保 德軍、嵐石州 ,可使千 里
不凍【一三】,以限 賊馬。所用工料不 多,本司 已差殿前 燕渙等相 度,百子 會、歸子口
【一四 】可以惹 凌。」從 之 。

  戊 戌,詔曰 :「國家 郊廟時祀 ,祖宗以 來,命官 攝事,惟 三歲一親 郊,則先 饗清


廟,冬 至合祭天 地于圜丘 。元豐間 ,有司援 周制,以 合祭不應 古義,先 帝詔定親 祠北
郊之儀 ,未之及 行。是歲 ,郊祀不 設皇地祇 位,而宗 廟之饗, 卒如權制 。朕以凉 昧,
嗣承六 聖休德鴻 緒,今茲 禋禮,奠 幣上帝, 祼鬯廟室 ,而地祇 大神,久 未親祠。矧朕
方修 郊見天地 之始,其 冬至日南 郊,宜依 熙寧十年 故事,設 皇地祇位 ,以嚴並 貺之
報。仍令有司擇 日遣官, 奏告施行 。厥後躬 行方澤之 祀,則修 元豐六年 五月之制 ,俟
郊禮畢 ,依前降 指揮,集 官詳議親 祠北郊事 及郊祀之 歲廟享典 禮以聞。」(蘇軾 元 祐
八年二 月二十五 日圜丘六 議,稱九 月二十二 日詔,與 此十八日 不同,當 考。御集 第十
七卷改 北郊詔一 道:「翰 林學士顧 臨奏白劄 子:祖宗 以來,郊 廟常祀皆 以時分祭 ,遣
官攝事 ,惟三歲 一行親郊 之禮,因 徧享廟室 ,並祭天 地于圜丘 。昨因詳 定郊廟禮 文所
建議, 親祠合祭 ,不應古 義,先帝 有詔定親 祠北郊之 儀,命下 而未果行 。是歲, 圜丘
罷設皇 地祇位, 而廟享尚 循權制。今朕以臨 御之初, 郊見上帝 ,因得躬 享太廟, 然地
祇大祀 獨闕不講 。深惟王 者察于事 地,義不 可緩,其 今歲圜丘 ,宜依熙 寧十年故 事,
設皇地 祇位,以 申始見之 禮。候親 祠北郊, 依元豐六 年五月八 日指揮, 宜令有司 擇日
遣官, 奏告施行 。令學士 院依此降 詔,令譔 到詔本進 呈。敕門 下,國家 郊廟時祀 ,祖
宗以來 ,命官攝 事,惟三 歲一親郊 ,則先享 清廟,冬 至合祭天 地於圜丘 。元豐間 ,有
司援周 制,以合 祭不應古 義,先帝 乃詔定親 祀北郊之 儀,未之 及行。是歲郊,罷 設皇
地祇位 ,而宗廟 之饗則如 權制。朕以凉昧, 嗣承六聖 休德鴻緒 ,今茲肇 禋,祗見 上帝 ,
祼鬯 廟室,而 地祇大神 也,闕而 不修,謂 朕事察之 義何?其 冬至日南 郊,依熙 寧十
年故事 ,設皇地 祇位,以 申始見之 禮,以嚴 並貺之報 。宜令有 司擇日遣 官,奏告 施行 。
厥後 躬行方澤 之祀,則 修元豐六 年五月之 制,仍俟 郊祀畢, 依前指揮 集官詳議 親祠
北郊事 及郊事之 歲廟享典 禮奏聞。」御批「久未親祀 ,加以朕 躬方此祗 見天地之 始」 ,
貼卻「大神」字下至「義 何」字。減去一十 二字,用 此一十六 字。元祐 七年九月 十八日進
入。神宗是正禮 文,改合 祀之失, 追三代之 典,以夏 至之日祭 于方丘。至是,始 又合
祭。時 方垂簾, 姦臣擅朝 故也。)

  左 朝奉大夫 韋驤為主 客郎中, 左朝奉大 夫王彭年 為都官員 外郎。


  己 亥,房州 觀察使宗 喬卒,贈 司空,追 封南陽郡 王,諡恭 康。

  壬 寅,河東 節度使、 太師致仕 文彥博乞 免南郊陪 位。從之 。

  癸 卯,詔諸 宮院教授 ,差宣德 郎已上親 民資序人 。

  范 育言:「準朝旨, 若夏賊累 攻邈川, 即本路合 如何施行 ,令臣深 計熟慮, 預為


方略。臣前所陳 乞定河南 之策,正 為此也。前日河南 之人密輸 誠款,欲 因而撫定 ,非
貪土 地,蓋河 南既定, 足以威制 外夷,下 臨河北, 若視諸掌 ,其眾盡 為屬國, 可以
控夏賊 腹背,制 其死命。脫使賊攻 邈川,本 路力不足 ,則前日 所陳邊勢 之利,反 為夏
賊所有 矣。」樞密院言:「河 南諸羌, 懷漢願附 ,雖是久 遠邊防之 利,第以 青唐未有 失
節,而 夏賊方謀 合從,故 未可輕議 ,所以前 降指揮不 得擅便施 行。令撫 定河南部 族,
又豈能 制夏賊死 命。」詔范育依詳 前降指揮 ,悉心講 慮,豫為 謀畫。賊果犯 邈川,難 以
出兵, 即張大軍 聲,于要 害處遙為 聲援,以 解賊勢。若所探非 實,不得 張皇。(八月
二十八 日,九月 一日。)

  甲 辰,詔旬 試諸軍以 點出指揮 ,若七日 值雨雪沾 溼,聽于 九日依格 閱試。若至日


尚未可 試,即令 軍頭司次 旬取旨, 餘旬準此 。先是, 元豐八年 八月十五 日得旨, 若閱
試值雨 雪,許軍 頭司于次 旬施行, 故別為條 約。(新 無。)

  太 子少傅致 仕韓維乞 再免南郊 陪位,從 之。

  刑 部言:「欲常法地 分窩藏強 盜,不該 配遠惡沙 門島者, 許人告, 依重法地 分窩


藏人, 給賞錢及 財產之半 。其依上 條許捕者 ,亦準此 支給。」 從之。( 新無 )

  丙 午,岳州 言:「左 朝奉郎、前通 判潭州黃 誥廬父墓 三年,生 芝草甚眾。」詔黃 誥


令本州 支賜絹伍 拾疋,與 堂除合入 差遣一次 ,其後以 誥知歙州 。

  刑 部言:「夜聚曉散 ,傳習妖 教者,欲 令州縣以 斷罪告賞 全條於要 會處曉示 。監


司每季 舉行。」 從之。( 舊本太繁 ,今從新 本。 )

  丁 未,宗正 司言:「玉牒宗藩 慶系錄、仙源積慶 圖內,宗 室子有未 及立名而 卒者 ,


亦皆開 列,以其 無可稱呼 ,故但曰 不及名。緣宗支蕃 衍,圖牒 卷帙漸已 浩大,既 不及
名,即 無官爵事 跡可考。又其生出 先後之序 ,已各載 於屬籍類 譜,復列 圖牒,頗 見冗
長。宜於玉牒宗 藩慶系錄 內,凡不 及名者, 止於其父 名下總計 其數,注 入仙源積 慶圖 ,
更不開 具。所有 宗室女早 卒者,玉 牒亦依不 及名例, 止注其數。」從之 。

  禮 部侍郎曾 肇言:「臣伏睹詔 書,冬至 日南郊, 宜設皇地 祇位,以 嚴並貺之 報。


此蓋皇 帝陛下急 於親祭地 祇,不待 考正典禮 ,遽下此 詔。然臣 竊詳詔旨 ,亦云合 祭不
應古義 ,今則設 皇地祇位 於南郊, 乃是復行 合祭之禮 。既以為 非,又自 行之,一 詔之
中,前 後違戾。詔書又云 ,厥後躬 行方澤之 祀,則修 元豐六年 五月之制 。是則異 時北
郊禮行 ,合祭復 罷。天地 大祀,國 家重事, 而輕易變 更,頗類 兒戲,廢 置神位, 幾于
弈碁。此臣 所以聞詔 愕然,不 知所措也。臣伏思 陛下之意 無他,以 謂王者父 天母地【一
五】,尊親並行 ,即位以 來,親見 上帝,而 未及地祇 ,乖明察 之義,又 為議者所 惑,
以謂 五月祭地 ,必不可 行,則是 長闕事地 之禮,故 因南郊, 并舉地祭 ,欲以致 誠敬
于大祇 爾。以臣 所見,欲 以致誠, 反近于怠 ,欲以致 敬,反近 于凟。何則?南郊 非祭
地之 處,冬至 非見地之 時,樂以 圜鍾為均 ,其變以 六,非致 地祇之音 ;燔柴升 煙,
非祭地 之禮。不問神之享 與不享, 姑欲便于 人事,不 近于怠乎 ?今之人 ,家有尊 長,
所居 異宮,子 弟致敬, 必即其處 ,尚不敢 屈致一堂 ,況天子 事地,可 不如家人 之禮
哉? 前日以合 祭為非而 罷之,今 日復行, 異日復罷 ,謂神無 象,廢置 自由,不 近于
凟乎 ?陛下志 在誠敬, 而所行反 近于怠且 凟,此無 他,為陛 下謀者, 以古為迂 ,率
意改作 ,務從苟 且,趨便 一時故也 。臣愚不 達時變, 竊為陛下 痛惜之。陛下即位 八年 ,
兩行 明堂大享 之禮,今 茲有事南 郊,凡屬 天神,舉 皆從祀, 次第行之 ,則將來 郊祀
之歲, 親祀北郊 ,并及地 理神,固 未為晚。何苦遽為 此舉,以 涉非禮之 議哉!況 五月
祭地, 前世之所 嘗行,本 朝開寶中 ,亦曾四 月行雩祀 之禮。古人尚以六 月出師, 孰謂
夏至 有不可行 禮者哉! 臣愚伏望 陛下速降 德音,收 還前詔, 今冬南郊 禮畢,即 令有
司詳定 親祀北郊 儀物,仍 令斟酌時 宜,省去 繁文末節 ,以從簡 便。俟至 郊祀之歲 ,斷
在必行 。如此, 則于承事 神祇,不 失誠敬, 先帝已正 禮文,不 至無名改 作,使萬 世之
後, 以謂復行 先王祭地 之禮,自 陛下始, 不亦善乎 !臣蒙恩 擢備從官 ,職在典 禮,
朝廷舉 措得失, 臣與其責 。故自聞 詔以來, 徬徨累日 ,言之則 為逆旨, 不言則為 失職 。
熟慮再 三,寧以 逆旨獲罪 ,不敢失 職以負陛 下任使也 。是以罄 竭狂愚, 觸犯忌諱 ,庶
幾萬一 有補聖明 ,臣雖受 重誅,所 不敢避。 惟陛下留 神省察, 不勝幸甚。 」

  貼 黃:「伏 見詔書, 擇日差官 奏告。敢望聖明, 因臣此奏 ,更詔大 臣熟加講 議,


務求至 當,以協 典禮。所有差官奏 告,且乞 未賜施行。」(肇集自 注云:「第二 狀九 月
二十四 日。合祭 詔下時, 在私忌假 ,二十五 日講終尚 書有宴, 次日再具 奏草,于 九月
二十七 日入。」 )

  己 酉,蘭州 、鎮戎軍 、永興軍 言地震。

  曾 肇又言:「謹按周 禮稱昊天 上帝,稱 上帝,稱 五帝,文 各不同。昊天上帝 則一


帝而已 ,五帝則 五方之帝 ,理自明 白,不待 辨而知。惟上帝之 稱,世或 專以為昊 天上
帝,或 專以為五 帝。然以 周禮考之 ,肆師之 職,類造 上帝,封 于大神。按周禮, 凡稱
大神, 皆謂天也 。以上帝為天 ,則不應 復云封于 大神矣。又典 瑞:『四圭有 邸以祀天 ,
旅上帝 ;兩圭有 邸以祀地 ,旅四望。』先儒以謂 四望非地 ,則上帝 非天,斷 可識矣。 而
孝經亦 曰:『郊祀后 稷以配天 ,宗祀文 王于明堂 ,以配上 帝。』正與祀天旅 上帝之文 相
合。蓋郊明 堂異祭, 后稷、文王異 配。則天與上 帝亦宜有 異,以此 推之,謂 上帝專為 昊
天上帝 者,非也 。又掌次:『王大 旅上帝則 張氈案, 祀五帝則 張大次小 次。』上帝、五 帝
所張不 同,則謂 上帝專為 五帝者, 亦非也。然則 上帝果何 謂歟?按 書稱『類 于上帝』,
孔安國 傳以謂告 天及五帝 ,孔穎達 從而釋之 曰:『昊 天、五帝,上 帝可以兼 之。』由 是
推之, 所謂上帝 者,蓋兼 昊天、五帝言之。西漢 已有是說 矣,故安 國用此以 解經文。至
鄭康 成引讖緯 之書,傅 會以為六 天,乃謂 昊天上帝 為北辰之 星,五帝 為太微宮 中五
帝座星 ,此則康 成以讖解 經之罪, 非先儒之 說本然也 。然則不曰『昊天 五帝』,而曰 上
帝何哉 ?蓋言昊 天上帝, 則不及五 帝,言五 帝則昊天 不與。舉上帝則昊 天、五帝 皆在
其中, 以昊天及 五帝皆有 帝之稱故 也。按周 禮,王祀 昊天上帝 ,則服大 裘而冕, 祀五
帝亦如 之。蓋先 王尊祀五 帝,與昊 天同服, 冢宰掌祀 五帝,與 祀大神祇 之禮同, 則明
堂并祀 昊天、五帝,不為 過也。秦祀白、青、黃、赤四帝,揚 雄以為僭 祭天之禮。漢武帝
祀泰一 、五帝于 明堂,奉 高皇帝坐 配之,蓋 天神貴者 曰泰一, 其佐曰五 帝。雖出 於方
士之言 ,然所指 泰一即昊 天也。故武帝皆祀 于明堂, 以高帝配 食,則明 堂并祀昊 天、
五帝, 于此可見 。歷代明堂或 并祀昊天 、五帝,或止 祀五帝。其去 五帝坐, 專祀昊天 上
帝者, 惟晉太始 、唐顯慶中耳 。本朝皇祐中 大享明堂 ,參用南 郊谎祀之 禮。嘉祐七年 ,
禮官始 議改正, 設昊天上 帝位,以 真宗配。次設五方 帝位,次 又設五人 帝位,以 五官
神從祀 。自是遵 行,遂為 故事。至元豐中, 始詔祀英 宗于明堂 ,惟以配 上帝,而 五帝
不與。論者以為 未安,詔 臣等集議 ,臣等稽 之經典既 如彼,跡 之故事又 如此。伏請自
今宗祀 神考于明 堂,以配 昊天上帝 ,并祀五 方五人帝 、五官神 ,以稱嚴 父之孝, 以成
大享之 義。」(此議 因三月十 八日詔乃 上【一六】,方下詔時 ,肇猶未 入朝,六 月十 八
日乃除 禮侍。顧臨等議社 稷宮架亦 緣三月十 八日孫諤 奏請,至 八年三月 八日乃上 。但
不知肇 此議從違 何如,當 考。據肇 集自注, 九月二十 七日上此 議。今附 月末。)

注 釋
  【 一】各具 利害「各 」原作「 合」,據 閣本改。
  【二】請依 今來立定 新式供本 縣輕重役 法次等「立」字原 脫,據閣 本及宋會 要食貨
一三之 三六、六 五之六二 、六六之 六三補。
  【 三】於河 南地分點 集「南」 原作「東 」,據上 文及宋會 要兵二八 之三五改 。
  【四】承事 神祇「事 」原作「祀」,據 閣本及太 平治蹟統 類卷二二 元祐議合 祭分祭同
異改。
  【五】如神 州地祇之 祭「祭」原作「禮」,據閣 本及同上 書、宋史卷一 ○○禮志 改。
  【六】權兵 部侍郎杜 純議請於 苑中設望 祀位「權 」原作「擢」,據 閣本及太 平治蹟統
類卷二 二元祐議 合祭分祭 同異、宋 史卷三三 ○杜純傳 改。
  【 七】恐失 尊事神祇 之意「事 」原作「 祀」,據 閣本及宋 會要禮三 之八改。
  【 八】請南 郊專祀上 帝「祀」 原作「事 」,據閣 本及同上 書改。
  【 九】又詔 親祀北郊 如南郊「 又」原作 「及」, 據閣本改 。
  【一○】臣謂此乃朝 廷闕典「此乃」與「朝廷」四字原互 倒,據蘇 轍龍川略 志八天子
親祀天 地當用合 祭之禮乙 正。
  【一一】 有欲三年祀 天三年祀 地者「天 三年祀」 四字原脫 ,據上文 及同上書 補。
  【 一二】微 仲驟謂予 曰「驟」 原作「駭 」,據閣 本及同上 書改。
  【 一三】可 使千里不 凍「千」 原作「十 」,據閣 本及宋會 要兵二八 之三五改 。
  【一四】百子會 歸子口「百」,宋 會要兵二 八之三五 作「栢」。
「 歸」,同 上書作「掃」 。
  【 一五】以 謂王者父 天母地「 天」「母 」二字原 倒,據閣 本乙正 。
  【一六 】此議因三月 十八日詔 乃上「三」原作「二」。按:本 書卷四七 ○元祐七 年 辛
未( 十八日) 條無此詔 ,而見於 卷四七一 元祐七年 三月辛丑 (十八日 ),又下 文亦
云「三 月十八日 」,據改 。
 

卷四 百七十 八 元祐七年 (壬申 , 1992)

起哲宗元祐七年十月盡是年十一月

  冬 十月庚戌 朔,環州 地再震。


   乙卯,皇 叔祖建雄 軍留後, 同知大宗 正事宗景 為感德軍 節度使, 禮部侍郎 曾肇
為刑部 侍郎,( 肇十六日 知徐州。 )權刑部 侍郎王覿 為權禮部 侍郎。

  丁 巳,工部 言:「陝 西轉運司 奏,乞將 本路州縣 應有前代 帝王陵寢 祠廟去處 ,鄰


近地各 行摽撥, 委所屬縣 分擇比近 多丁之家 召募看守 。本部欲 依所奏, 每陵寢比 近十
里內 有係官空 閑地土可 修處,擇 丁多之家 召募五戶 ,每戶給 田一頃, 與免營田 地內
每歲所 出租課及 本縣內諸 般差役, 永充看守 。其祠廟 若小有損 壞,亦責 修葺。其間有
不就給 田看守, 及雖有承 佃地土不 及一頃, 而情願看 守者,並 聽從便。如本家有 田自
合應役 者,即不 免諸般差 役。若無 人召募, 仍陵寢側 近無田可 給,即並 依本縣差 役條
差,仍 止於第四 等、五等人戶 內召募看 管,內祠 廟若有損 壞,即令 各屬官依 條修葺。」
從之。 (只用新 本所刪修 為允。)

  戊 午,朝奉 郎、權發 遣開封府 推官來之 邵為監察 御史。(之邵咸平 人,或已 見,


八年六 月八日為 殿院,初 除府推在 七年三月 十八日。 政目有之 ,實錄無 。)

  辛 酉,皇叔 徐王顥充 南郊亞獻 ,高密郡 王宗晟充 終獻。

   中書舍人 孔武仲兼 直學士院 ,起居郎 喬執中為 中書舍人 ,起居舍 人姚勔為 起居


郎, 右司郎中 呂陶為起 居舍人, 考功員外 郎高士英 為右司員 外郎,直 集賢院兼 侍講
吴安詩 為天章閣 侍講。(安詩為天 章閣侍講 ,非待制 也。或誤作待 制,今不 取。初兼侍
講在四 年十月四 日。)知 舒州王安 禮知宣州 ,知宣州 賈易為京 西路轉運 副使。(十二
月十六 日甲子, 明年二月 己巳。)

   詔以大河 東流,都 水監使者 吴安持賜 三品服, 北都水監 丞李偉於 任滿日令 再任


【一】。(玉牒云:「辛 酉,河復 東流。」趙鼎臣河 渠書係安 持賜服、李偉 再任於九 月, 今
從實錄 。鼎臣即 於此下載 其父偁奏 議,乞罷 北外丞司 ,當考, 今附注。紹聖元年 正月
二十二 日。)環 慶路總管 李浩為本 路副都總 管,以浩 復觀察使 故也。

  是 日,西賊 大舉攻圍 環州及烏 蘭、肅遠、洪德、永和砦, 合道、木波鎮,凡 七日,


乃解去 。初,知 慶州章楶 數遣輕兵 出討,斬 獲甚眾, 並邊部族 ,不敢寧 居。楶策 其必
報, 乃取黠羌 ,啖以厚 利,陽笞 而遣之, 若得罪而 逸者,因 使事賊, 刺其舉兵 所向 ,
即馳歸 以告,果 知羌人將 寇環州。楶乃料精 兵纔萬餘 ,統以二 驍將,使 營絕塞而 授之
策曰:「賊進一 舍,我退 一舍,彼 必謂我怯 為自衛計 ,不復備 吾邊壘。乃銜枚由 間道
繞出其 後,或伏 山谷,伺 間以擊其 歸。」又以境外皆 沙磧,近 城百里有 牛圈,所 瀦 水
足以飲 人馬,乃 夜遣寘毒 。賊圍環 數日,無 所獲而歸 。所使驍 將折可適 屯師洪德 城,
賊過, 識其母梁 氏旗幟, 城中鼓譟 而出,馳 突躪轢, 賊大敗而 去。斬首 千餘級, 獲牛 、
馬、橐駞、鎧仗以萬 計。過牛圈, 飲其水且 盡,人馬 被毒,而 奔迸蹂藉 ,墮爎谷 而死,
重傷而 歸者,不 可勝計, 梁氏幾不 得脫,盡 棄其供帳 襜褕之物 而逃。前此邊上功 狀多
虛,或 以易為難 ,或奪甲 與乙,廣 張俘級, 習以為常 ,楶獨覈 實第勞無 少欺。徼倖者
不悅, 頗有謗言 ,楶弗恤 也。(自 初知慶州 以下,據 詔旨內章 楶傳增入 ,楶傳又 云,
楶言:「夏人不 知義,惟 嗜利而畏 刑,不稍 懲革,邊 未得寧也 。古者諸 侯有罪, 貶爵
削地, 甚則六師 移之。今既憚用兵 ,宜稍收 入其土疆 ,如古削 地之制。舉西人之 師,
止當 我一路, 請諸道豫 具版築, 俟一入寇 ,即諸路 皆出師, 擇要害地 而置城砦 ,彼
雖猖獗 ,壤地褊 小,不過 一再舉, 而勢蹙力 窘矣。」又請復安 疆砦以固 吾圉,招 部 族
以離其 眾。案楶議進 築,見正 月末;請 復安疆, 見六月二 十日。朝廷蓋不從 其議也。楶
傳又云 ,鄜延奏 ,夏人乞 入朝謝罪 。楶亟奏 曰:「夏 每犯邊, 必得所欲 ,今所至 有請
朝廷, 能厭足之 ,固得利 矣。苟為 不能,尚 足款我師 ,且獲歲 賜金帛十 萬,願勿 遽聽 。
不然, 取輕損威 ,邊患未 弭也。」後皆 如楶言。案鄜 延奏在八 年正月辛 卯,楶傳 又云 ,
明年召 權戶部侍 郎,謗者 不止,中 道改知同 州。案楶 六年二月 十四日知 慶州,八 年正
月二 十二日除 戶侍,其 降同知, 實錄不見 月日,政 目在三月 十八日, 又十月十 八日 ,
又二 十二日, 又二十六 日,又十 一月二十 四日,又 十二月二 十日,又 二十四日 云云
當并考 。十二月 二十四日 ,折可適 功狀可考 ,或參入 二十二日 。)

  壬 戌,戶部 言:「汴 綱歲入斛 斗,欲將 每年合起 小麥數目 ,委發、轉運使副 臨時


相度,均撥與少欠并酬奨。綱裝船不得過一運,其發運司勾當公事官糴上供斛斗
【二】,請委使 副專切覺 察,如敢 糴買不堪 之物,並 令奏劾并 轉糴。綱運斛斗, 明有條
約,務 在舉檢, 欲州委通 判,縣委 主簿,各 於公廨收 鎖官錢, 以俟賞給 。應綱船 入門 ,
凡載 竹木栰箔 等,在場 點檢稅訖 ,不得再 令供申出 卸岸之數 ,及已卸 空綱不得 與重
綱同岸 繫泊。」 並從之。 以司農寺 丞秦定有 請故也。 (新無。 )

  甲 子,朝獻 景靈宮。

  乙 丑,刑部 侍郎曾肇 知徐州, 從其請也 。(初六 日改刑侍 。)

  左 司諫、權給事中虞 策言:「竊聞 曾肇因議 郊禮乞外 任。士論謂肇 守經議禮 ,別無


過失。所有 錄黃,未 敢書讀行 下。」侍御史 楊畏言:「曾肇近 以論天地 不當合祭 ,不 數
日罷禮 部,移刑 部。已而 肇乞出, 遂除徐州 。按肇以 職事論禮 ,初無不 當,及見 其言
不行而 請去,則 義在所取 ,不在所 斥,伏望 朝廷更加 審察。」(策繳肇 徐州,政 目 在
十八日 ,今并書 。楊畏云 云附見。 )

   權吏部侍 郎彭如礪 言:(肇 以十六日 除知徐州 ,汝礪二 十二日奏 此,今并 十六


日。)「臣竊聞 刑部侍郎 曾肇以議 禮不當, 乞從罷出 ,蒙恩除 知徐州, 給事、臺諫有
言。臣竊謂南北 郊合祭事 ,朝廷自 許近臣集 議,或同 或異,乃 是常理, 必不以此 黜一
從官。如肇用意 ,為國家 忠臣,朝 廷容納直 言,愛惜 人才,義 當為改命 。今體問 得畫
黃已到 吏部,臣 以為過矣 。臣伏念 才難久矣 ,人嘗千 百億而一 二苟或有 之,或流 落而
不遇幸 而有之, 又既得之 或棄於無 所用【三 】,故治 安之日常 不足,而 危亂之日 常有
餘,孔 子曰『如 有所譽, 必有所試 』,如肇 者,其文 可以掌大 命令,其 學可以決 大謀
議。頃在西 掖,屢能 補縫闕漏 ,及還禮 部,遂能 是正典常 。循名觀實, 謂之賢可 也。且
並祭之 禮不經見 ,如臣輩 皆莫敢安 。能奮不 顧忤大臣 ,為陛下 言者,獨 肇而已。朝廷
既不用 其言,又 遂出其人 ,故臣以 為過。或曰,朝廷 非惡肇議 禮,謂其 言過而已 。夫
言不 直則道不 見,今病 者之求藥 ,惟病之 愈是望, 故雖五毒 徧施,鍼 砭切骨而 不為
過。使惟香味顏 色之悅, 則豈惟不 足治病, 適足以增 病。書曰:『有言 逆于汝心 ,必求
諸道; 有言遜于 汝志,必 求諸非道。』肇之 言,雖有 拂逆,以 道觀之, 則為當矣 。夫 欲
安榮, 惡危辱, 人之所同 情也。臣願陛下少 留神明, 以理度之 ,今人臣 不肯朋比 大臣 ,
為朝 廷明是非 ,論然否 ,此為其 身耶?以 人主故耶 ?以為其 私耶?以 國家故耶 ?順
從鉗 默,則速 得福,奮 厲激昂, 則速得禍 ,而人臣 終於不忍 不言,以 負陛下, 此其
心不在 其身,而 在人主; 不在於私 ,而在國 家可見也 。人臣瀝 肝膽,披 腹心,為 陛下
國家為 長久慮, 而陛下屏 去不容, 此甚非計 也。夫上 所好惡, 人之表也 。今侍從 之臣 ,
不能 依隨大臣 ,而陛下 去之,然 則孰不願 附大臣? 今有一言 ,則陛下 去之,然 則孰
不欲 學不言? 人臣與國 家,同安 危,共休 戚,使皆 附大臣, 而不以國 為憂,閉 口不
言,而 為妻子計 ,此非社 稷之福也 ,惟陛下 察之。方朝廷多事 ,宜盡拔 心膂之賢 ,徧
置左右 。博求骨 鯁之士, 並為輔弼 ,蓋猶恐 不足,今 有一曾肇 而不能留 ,故臣以 為過 。
非獨臣 也,凡忠 於陛下者 皆然。肇命雖已下 而未行, 臣至愚, 欲望太皇 太后陛下 ,深
以愛人 才,容直 言為念, 出自聖斷 ,且留肇 在朝。肇守官任職 ,必當有 以報國。臣言
或繆, 靡所逃誅 。夫改易 差遣,常 事也;留 賢者,盛 德也。在 朝廷蓋優 為之矣。 」

  貼 黃稱:「南北郊並 祭,議始 下,臣實 嘗與肇言 :天地之 祭,至大 至重,今 容易


改易, 甚未安。使無言者 ,汝礪亦 不敢緘默。」又曰 :「肇禮 官,其言 當在,肇 遂有 議
論。肇 既逐,臣 亦難處矣 。終不可 留,臣亦 願與罪焉。 」

  陝 西轉運使 李南公為 直龍圖閣 、知延安 府,范純 粹遭其母 喪故也。

  左 奉議郎、太常博士 朱彥權差 通判博州 。彥自陳 昨與侍從 官集議南 郊合祭事 ,今


曾肇既 罷禮部, 則臣元係 與肇同論 之人,備 員禮官, 俱為失職 ,乞賜罷 黜。故有 是命 。
(當有 言者。)

  丙 寅,詔刑 部、大理 寺,已發 斷上公案 ,如遇特 恩者,其 已斷該赦 降勿論, 及全


原並 減外,無 罪者更不 必退送, 若於法不 該原減者 ,據未斷 降下名件 押貼子, 下大
理寺, 批逐件合 引赦降, 各人事狀 ,連法狀 行下,其 餘並退送 。

  丁 卯,環慶 路經略司 言西賊入 寇。詔令 章楶丁寧 各城寨, 專作守計 ,但能堅 守無


虞,即 為有功。密誡諸將 ,凡事慎 重,勿與 賊鋒迎鬥 。仍選募 死士,夜 擊賊寨, 或竢
惰歸, 及分掠之 際,擇利 邀擊,痛 行殺戮。并下鄜延 、涇原兩 路,慮賊 馬恃眾分 兵寇
犯,亦 仰丁寧過 設隄備。 (二月八 日楶奏, 當考。)

  三 省言:「堂除諸路 職司,有 帶權及權 發遣者, 未行官制 已前,係 中書檢舉 除落 ,


今卻係 吏部檢舉 具鈔,更 不經中書 ,顯是不 相照應。」詔吏部 依條檢舉 ,具狀申 尚 書
省,送 中書省取 旨施行。

   詔歲給諸 路州軍藥 錢各有差 ,選官監 督;醫工 隨風物氣 候,依所 降方論製 藥給


散,不 得留難, 其當職官 員勿給。

  御 史臺主簿 王任為正 字。

  辛 未,正字 陳祥道為 館閣校勘。太常博 士、工部員外 郎游師雄 為集賢校 理、權發遣


陝西路 轉運副使 。(張舜 民誌游師 雄墓云: 同列欲變 民租為錢 ,意在收 羡餘以獻 ,公
面折之 曰:「五 路宿師以 待餉,反 令輸錢, 錢可食乎 ?借若帑 庫盈積, 而倉廩空 虛,
邊陲有 警,師徒 霧集,君 能任其責 耶?」同列無以應 。內地兩 稅支移於 邊者,民 常以
為病, 公為奏曰 :「在昔 邊土不耕 ,仰粟於 內,故支 移之法設 焉。今沿 邊之法, 既多
糴粟 ,軍食自 足,宜令 內地稅戶 隨斗升計 地里輸脚 乘錢,以 免支移之 勞,既可 以休
民力, 又可以佐 邊用,公 私便之。」二事當 考。 )
  環 慶路經略 司言:「賊稍欲引 退,本路 六將已從 間道前去 邀擊。時西賊入寇 方數
日,今 忽引歸, 慮別蓄姦 謀,復來 衝突。」詔經 略司候賊 退日,丁 寧誡諭沿 邊將官、 使
臣,過 為隄備, 不得幸賊 解去,便 為懈惰。兼慮賊知 鄰路赴援 環慶,輒 乘虛入別 路作
過,仰 審度賊勢 ,若漸欲 引退,即 於涇原兩 路策應兵 馬,量度 先次遣回 。(明年 正月
二十五 日賞兩路 策應功, 此年十月 十二日、十八日、二十六日 。史宜父 本云:「環慶路
經略言 :賊稍欲 引退,本 路六將已 從間道邀 擊。然賊 壘纔數日 ,無故引 歸,慮別 蓄姦
謀,復 來衝突。詔經略司 候賊退日 ,誡諭諸 將,毋得 輒弛備具 。鄰路赴 援環慶, 恐賊
乘虛由 它路入寇 ,宜審賊 勢,勿致 敗事。」 其辭甚略 ,附見此 。 )

  乙 亥,戶部 侍郎、寶文閣待制 蔣之奇知 熙州。(之奇本傳 云:知熙 州,夏人 請畫


疆而伏 兵山谷間 ,之奇亦 以兵自衛 ,而令其 屬至定西 城會議。往來二年 ,議卒不 合。
朝廷知 其詐而罷 之。之奇益務 修守備, 謹斥堠, 常若寇至 。終之奇去, 敵不敢犯 。)

  寶 文閣待制 范育為給 事中,著 作佐郎徐 鐸為集賢 校理,工 部員外郎 、校書郎 時彥


晁補之 並為著作 佐郎。( 八年五月 十六日, 黃慶基論 晁補之。 )

   以西賊出 塞,賜環 慶州并木 波鎮及自 餘鎮寨, 曾經西賊 攻圍戰守 ,策應軍 兵等 ,


特支錢 有差。( 十月十二 日。)

  丙 子,太常 寺言:「義羅所說 ,王公已 下繖合用 青,其鹵 簿圖別不 開說。恐鹵簿


圖內更 有未合典 禮事,送 禮部太常 寺同詳議 ,申尚書 省。今按 開元禮, 義羅應大 駕八
角紫 繖;王公 已下四角 青繖。今 鹵簿圖六 引紫繖欲 乞改用青 。又誕馬 ,按鹵簿 圖曰
【四】:舊並施 鞍韉,景 祐五年去 之。昨來納后 ,誕馬猶 施鞍韉, 今欲乞除 去,仍依 鹵
簿圖用 纓【五】、轡、緋屧。又二十八 宿、五星、攝提旗 ,按鹵簿 圖二十八 宿旗、攝提旗 ,
畫人形 及牛虎頭、婦人、小兒 之類,於 禮無據。元豐 三年,禮 文所乞改 製,各著 其象,
以則天 文。後有 司因循舊 儀,未曾 改正,今 欲乞依前 降指揮改 造。」從 之 。

  翰 林侍講學 士范祖禹 言:「臣 於去年十 二月轉對 奏事,乞 除賊盜重 法,未蒙 施行 。


臣聞王 者之德, 如天無不 覆,地無 不載,四 海之內, 皆赤子也 。無有遠 邇,當視 之如
一。今重法之地 ,獨為匪 民,一人 犯罪,連 及妻孥, 沒其家產 ,便同反 逆。先王 制刑 ,
必使民 得以自新 ,不聞別 異州城, 偏行峻令 ,恐非聖 世所宜為 也。陛下 將郊見天 地,
御樓 肆赦,若 於赦文悉 除此法, 一切蕩滌 ,與之更 始,足以 感格人心 ,召致和 氣,
則帝舜 好生之德 ,大禹泣 谸之仁, 成湯解網 之恩,復 見於今矣 。恭惟祖 宗,無不 哀矜
庶獄, 刑罰從寬 ,遠過前 代,實有 陰德,上 當天心, 是以承平 百年,福 祚無窮。惟自
嘉祐七 年,初立 窩藏重法 ,熙寧中 ,中書檢 正官奏請 ,遂為著 令。皆因 有司建議 ,非
仁宗、神宗本意 ,此乃權 時之制, 不可久行 ,臣前奏 論之已詳 。今因初 郊,宜以 為仁
政之始 ,聖人順 動,雲行 雨施,刑 清民服, 此其時也 。伏望聖 慈斷而不 疑,特降 睿旨 ,
於將 來赦書行 下,使百 姓曉然, 知二聖天 地涵養無 私之德, 不獨視此 諸郡如蠻 貊之
人。臣 將見民之 戴恩,淪 於骨髓, 則勝殘去 殺,庶可 望矣。 」

  貼 黃:「議 者必謂一 除此法, 賊盜必熾 ,臣竊以 為不然。自嘉祐以 來,行重 法至


今,不 聞地分盜 賊衰少; 近元祐編 敕比舊法 稍輕,亦 不聞盜賊 滋多。以此知盜賊 多少 ,
不繫重 法,決可 除去無疑 ,并乞檢 會臣前奏 施行。 」
  丁 丑,天章 閣待制、知杭 州林希為 禮部侍郎。(八年 三月乙酉 ,出知亳 州。)鴻臚
卿、直 龍圖閣高 遵惠為太 府卿。

  感 德軍節度 使、同知 大宗正事 宗景充南 郊亞獻, 安定郡王 世準充終 獻。以徐 王并


宗晟辭 疾也。

  戊 寅、河東 路經略司 言:「熙 寧十年正 月九日朝 旨,應弓 箭手年老 或患病不 任征


役者, 給公憑放 停。看詳 上條,止 說年老或 患病不任 征役者, 即無立定 許揀選之 文,
以至其 間隱庇尫 悴、走跳遲慢 、怯弱之人, 切慮緩急 有誤驅使 。欲乞今後逐 年因教閱 時,
委知州 軍并將官 揀選弓箭 手,如有 年高或患 病及尫悴 、行步遲 慢、怯弱 不任征役 之人 ,
許本家 或親屬內 選人承替 。若遇災傷及 七分以上 ,權免教 閱,祇令 作番次勾 抽揀選。」
從之。

  通 議大夫、 集賢院學 士致仕高 賦卒。

  十 一月庚辰 朔,西南 龍蕃遣使 入貢。

   詔諸稅租 助役常平 錢物鈔, 候倉庫封 送到縣, 令佐即日 勒吏開拆 ,分授鄉 書手 ,


各置歷 ,當官收 下。排日 以千字文 為號。將所授鈔畫 時上簿, 當職官對 簿勾銷訖 ,封
印置櫃 收掌。候納畢,於 簿末計正 數或每色 剩納到數 并畸零殘 欠,畫一 朱書,限 三十
日。二 萬戶以上 ,限五十 日。官吏 保明具鈔 數,并簿 送州。( 新無。)

  辛 巳,皇城 使、康州 刺史訾虎 專管勾麟 府路軍馬 ,依舊權 發遣太原 府路都鈐 轄。


知麟州 、西作坊 使王獻可 追一官勒 停。皇城 使、河東 第一將彭 保罰銅三 十斤,衝 替。坐
不稟帥 司節制, 擅統領將 兵擊夏賊 故也。

  江 、淮等路 發運司言 :「歲運 上供斛斗 ,全藉所 管汴河押 綱使臣人 員鈐束兵 梢,


整葺船 舟,方可 辦事。近年以來, 其押綱人 卸納斛斗 回,為見 少欠未經 結絕,或 是年
滿替人 未到,即 妄稱疾, 擅離本綱 ,若不立 法止絕, 深慮其弊 愈深。請應汴河押 綱使
臣人 員卸糧回 ,如有疾 病,並須 隨空綱將 治,候到 裝發處申 所屬官司 審驗,差 人權
押, 候痊安日 ,依舊管 押元綱年 滿,不得 擅離空綱 ,年月雖 滿,不候 正人交割 者準
此。如 違,並依 元祐敕擅 去官守法。」從之 。(新無 。 )

  壬 午,權知 乾寧軍張 元卿言, 本軍當諸 河之衝會 ,隄埽不 可不治。詔:「乾 寧軍


埽岸 ,令工部 指揮合屬 官司,每 年依修檢 計合役夫 功,從都 水監相度 ,委合起 夫,
即於本 軍依近裏 州軍條例 ,科夫功 役不得過 三百人, 仍卻於本 路年額溝 河夫內除 豁。
如功役 稍大,本 軍夫不足 ,即令都 水監那融 應副。 」

  癸 未,秦鳳 路經略司 言:「近 年兵將官 與城寨等 使臣,多 是違朝旨 及帥臣節 制,


以至敗 事。緣嘗 立邊功, 多從寬減 ,上下玩 習,浸已 成風。今西賊拒命 ,常在對 境,
若不更 法,無以 懲戒。請今後將官 及城、寨、堡使臣【六】,應緣戰守 有違朝旨 ,並乞
不以邊 功寬減, 庶幾人知 畏懍,紀 律稍嚴。」從之 。
  甲 申,高麗 國進奉使、通議大 夫、兵部尚書 黃宗慤, 副使、中大夫、尚書工部侍 郎
柳伸入 見。

  詔 :「諸大 中大夫、觀察使以 上,每員 許占永業 田十五頃 ,餘官及 民庶願以 田宅


充祖 宗饗祀之 費者亦聽 ,官給公 據,改正 稅籍,不 許子孫分 割典賣, 止供祭祀 ,有
餘均贍 本族。已上輒 典賣,依 卑幼私輒 典賣法。不限 年,許理 認田宅, 仍先改正 。諸太
中大夫 、觀察使 以上居住 ,雖有分 人,不得 無故毀拆 ,輒典賣 者,依私 輒典賣永 業田
法。 」

   乙酉,詔 應重法地 分,劫盜 五人以上 或凶惡者 ,行重法 ,餘依常 法,窩藏 人準


此。

  御 史中丞李 之純言:「請今後 付章奏下 六曹者, 委逐部子 細看詳, 長貳審行 裁決 ,


明白指 揮符下, 或具申稟 知。委是 無可施行 ,即令條 析申都省 。檢會元 祐通用令 ,諸
受都 省送下文 書,未有 處分者, 並檢勘施 行,若理 不可行, 月終具狀 以聞,不 應奏
者申都 省,仍關 所屬。」 詔申明行 下。(新 無。 )

  丙 戌,于闐 國遣使入 貢。

  庚 寅,上齋 于大慶殿 。

  辛 卯,薦享 于景靈宮 ,遂齋于 太廟。

  壬 辰,朝饗 八室,至 神宗室, 上涕洟不 止,陟降 盡禮,黎 明齋于南 郊之青城 。

  癸 巳,冬至 ,合祭天 地于圜丘 ,以太祖 配。禮畢 ,羣臣賀 于端誠殿 。還御宣 德門


肆赦。是日 五鼓初, 輦詣壇外 壝,撤蓋 ,及內壝 ,百官準 詔不回班【七 】,自小次歷 午
陛下升 壇,不設 茵褥,稽 首跪奠, 致誠極恭 。夜月澄 爽,雲物 晏溫,比 還御樓肆 赦,
終日和 暖,天惠 昭答。翌日,風寒 相屬,時 雪如期, 宰臣、執政、侍從官皆 進詩賀。御
史董敦 逸請以其 事宣付史 館,從之 。

  上 之在太廟 也,內中 朱紅車子 十餘兩, 爭道於乾 明寺,前 有張紅蓋 者。鹵簿 使蘇


軾即車 中具奏曰 :「臣謹 按漢成帝 郊祠甘泉 泰畤、汾陰后土, 而趙昭儀 常從在屬 車間 ,
時揚雄 待詔承明 ,奏賦以 諷,其略 曰:『想西王 母欣然而 上壽兮, 屏玉女而 卻虙妃。』
言婦女 不當與齋 祠之間也 。臣今備 位夏官, 職在鹵簿 ,準故事 ,郊祀既 成,乘輿 還齋
宮,改 服通天冠、絳紗袍 ,教坊、鈞容 作樂,還 內。然後妃嬪 之屬,中 道迎謁, 已非典
禮,而 況方當祀 事未畢, 而中宮掖 庭得在勾 陳、豹尾 之間乎? 竊見二聖 崇奉大祀 ,嚴
恭寅畏 ,度越古 今,四方 來觀,莫 不悅服。今車駕方 宿齋太廟 ,而內中 車子不避 ,仗
衛爭道 亂行,臣 愚竊恐於 觀望有損 ,不敢不 奏。乞賜 約束,仍 乞取問隨 行合干勾 當人
施行。」上亟遣 人以軾疏 白太皇太 后。翌日 ,中使傳 命,申敕 有司,嚴 整仗衛。上自 太
廟還, 后以下皆 不復迎謁 中道。(陳師道談 叢云:故 事,常赦 ,官典贓 入己不赦 。熙
寧以後 始赦吏罪。元祐七 年,南郊 赦杖罪。八年 秋,皇太 后服藥而 赦,則盡 赦之矣。此
事附注 當考。)
   辛丑,三 省言,郊 禮畢徐王 加恩,當 賜劍履上 殿,緣虛 文,已刪 去,請歲 增公
使緡錢 。太皇太 后曰:「嘗有例耶 ?」呂大 防等對曰 :「仁宗 時荊王元 儼增至五 萬貫,
徐王昨 亦增賜, 今為三萬 緡。」於是詔 許增三千 緡。又言,皇 弟加恩, 四人乃郡 王, 一
為國公 。舊例,出閤 進爵,今 雖非出閤 ,合取旨 。太皇太后曰 :「四人皆加 恩國公, 事
體宜一。」於是 五弟恩數 均矣 。

  詔 文武官並 以南郊赦 書加恩。

  癸 卯,兵部 尚書蘇軾 乞越州, 不允,改 為端明殿 學士、禮部尚書、兼翰林侍 讀學


士。(御史黃慶 基言軾三 狀,在八 年五月壬 辰。)禮部尚 書胡宗愈 為吏部尚 書。(政目
七年九 月丙申, 載宗愈權 吏書。實錄無之, 今并入此 。)樞密 直學士趙 彥若為翰 林侍
讀學士 ,新知襄 州、集賢殿修 撰楊汲知 越州。(十二 月二日自 襄加集學 。)呂嘉問知 襄
州。( 嘉問襄州 惟政目有 之,當考 。五年六 月八日汝 州。)

   詔宗女宗 婦因作過 披剃及一 年者,許 與祖父母 及本宗有 服朞親婦 人,并所 生兒


女,側 近處相見 ,即不得 經宿,每 月不得過 一次。( 新無。)

  三 省言:「檢會赦文 ,應官吏 、軍民諸 色人,諸 般欠負官 錢,在元 豐八年三 月六


日大 赦以前者 ,五百貫 已下並與 除放,五 百貫已上 奏裁,差 侍從官與 戶部同點 檢催
督,限 一年畢。」詔翰林 學士顧臨 、御史中丞李 之純,與 戶部長貳 依赦施行 ,仍就本 部
置司。(時 置司必以 蘇軾奏議 ,當考。喬執 中傳云:「執中為 中書舍人 ,因降赦 ,乞免
官逋五 十萬以上 者,上特 許之。置 司或由執 中也。」 )

  詔 環州及諸 鎮、寨守 禦居民, 及入保漢 蕃人戶等 第所借口 食,內有 曾經賊馬 到處 ,


令經略 司並特蠲 放,具數 以聞。( 十月十二 日。)

   又詔綱運 聽差管下 使臣二員 ,不妨本 職,與催 綱使臣一 員,及定 地分相兼 催遣 ,


仍躬親 覺察盜賊 。任滿, 每歲各催 過年計官 物及八分 以上,內 白波至泥 水閘口, 泥水
沿汴至 京,盜失 舟船不及 十五隻, 官物估價 不及五百 貫,升一 年名次。白波向上 至澠
池陽湖 炭場,舟 船不及十 隻,官物 不及三百 貫,升半 年名次。如過數之 半,及催 遣官
物不及 七分,從 本司奏劾。 並置印歷抄 上催出地 界、月日 時辰、綱分姓 名、所裝 物數、
下納去 處,每月 本司檢察 ,年終比 較,如能 獲盜賣官 物,許比 折未獲盜 失之數。(新
無,可 削。)

  甲 辰,詣景 靈宮、萬 壽觀恭謝 。

  乙 巳,幸凝 祥池、中 太乙宮、 集禧觀、 大相國寺 。

  尚 書左丞梁 燾言:「臣昨在翰 苑日,嘗 密具劄子 ,披露肝 膽,冒聞 聖慈。陛下聖


明洞察 ,不賜疏 斥,嘉其 忠藎,用 之輔政。臣仰體眷 遇,益堅 臣節,重 以身蒙寵 榮而
未行其 言,是以 夙夜不遑 寧處,期 必報補, 不敢少懷 不盡之意 ,致陛下 有後時之 悔。
陛下每 有宣諭, 必以不喜 管事為言 ,常欲安 靜,此聖 意之本也 。臣未嘗 一日不思 ,竊
惟淵衷 遠慮,深 識用臣前 言,自適 其時矣。伏望檢會 前奏,早 賜詔音, 斷歸人主 ,以
全大功 ,臣不勝 激切盡言 之至。」(燾前奏 附五月, 此奏不得 其時。行狀云 ,南郊禮 畢,
燾上此 奏。附十 一月末。 )

  又 言:「先帝大 臣,多以 材進,可 稍復用, 委以別都 名藩,以 全終始。」(此據 梁


燾行狀 附見,新 、舊傳俱 無乞還政 等事,當 考。)嘗 有布衣劉 正叟上書 論復辟事 ,宰
執以為 狂,欲羈 管湖南, 燾爭曰:「布衣敢 言,何罪 之有?況 其言又非 狂乎!」遂置
之。( 此據燾行 狀,并附 見,當考 詳。)

  吏 部侍郎彭 汝礪言:「臣聞不 能知危, 則不能有 天下之安 ;不能知 憂,則不 能有


天下之 樂。臣伏 觀歷代之 君,其祖 宗以勞苦 得天下, 至嗣子若 孫,生於 深宮之中 ,體
安文 繡,口甘 滋味,耳 習聲音, 目便技巧 ,一日出 房闈而有 天下,偃 然自以為 吾固
當有之 。甘於樂 而不知憂 ,處於安 而不知危 ,內為侈 靡,外習 苟簡。讒諂之說行 ,因
循之 計用,骨 鯁之臣疏 棄,藥石 之言不納 ,綱紀日 壞,禍亂 並作,而 猶不悟, 雖有
聖知亦 不能善其 後矣。臣恭惟皇帝 陛下,以 盛德履帝 位,今八 年矣。內無過行, 外無
過舉 ,明哲方 發,如日 之升,淵 默不言, 與天同德 ,非太皇 太后所以 扶持擁護 ,何
以至此 ?謙虛退 託,隱而 未發於言 也,有所 聞而無所 問於事也 ,有所知 而無所命 。臣
聞詩曰 :『弗躬弗親 ,庶民弗 信;弗問 弗仕,勿 罔君子。』此言人君擅 開闢予奪 之權 ,
以制萬 物之命, 無有遠近 幽深,知 其來物如 此,而後 能治其國 家。今其 行則弗躬 也,
其事則 弗親也, 雖有至德 ,民有所 不信矣。弗能問以 盡其事, 弗能察以 盡其物, 於是
小人得 以勿罔君 子矣。庶民不信, 則不能安 民矣;勿 罔君子, 則不能知 人矣。夫人君
之失, 不獨強暴 威虐,馳 騁田獵, 而後謂之 憂。不能 知人,不 能安民, 其憂莫大 焉。
臣恭 惟太皇太 后陛下, 以至德受 天命,清 明博大, 齊莊中正 ,參貳天 地,同信 四時 ,
自周以 來,母后 之德,未 有如斯之 盛者也。今人皆曰 ,太皇太 后陛下無 意於任天 下,
今且將 還政。臣以謂太皇 太后陛下 三世為天 下母,其 崇高富貴 ,上無倫 ,下無敵 ,其
於稱制 也宜矣。故其還政 甚非難, 既還政, 而俾皇帝 陛下能不 失其聖惟 難,其道 無他 ,
在教之 安民知人 而已。臣欲乞皇帝 陛下同御 前殿,稍 令近臣及 知州職司 入對,俾 稍見
人才, 察其邪正 賢不肖之 實,遂聞 知天下之 事。三省 進呈公事 ,以發聽 斷,俾日 見之
行。益進選道德 忠信之士 ,置之左 右前後, 使告其所 已治,而 規其所未 至,損其 所有
餘,而 補其所不 足。使一 日專政, 則利害不 能感君子 ,小人不 能蔽。以事天地而 享,
以治萬 物而安, 以承宗廟 而固。太皇太后所 以擁護之 者,可謂 全矣!( 汝礪奏, 不得
其時, 附十一月 末梁燾奏 後。)

注 釋
  【一】北都 水監丞李 偉於任滿 日令再任「北」原作「比」,據閣本 及長編紀 事本末卷
一一一 回河上改 。
  【 二】其發 運司勾當 公事官糴 上供斛斗 「司」原 作「同」 ,據閣本 改。
  【 三】又既 得之或棄 於無所用 「既」原 作「即」 ,據閣本 改。
  【 四】按鹵 簿圖曰「 按」原作 「鞍」, 據宋史卷 一四八儀 衛志改。
  【 五】仍依 鹵簿圖用 纓「依」 原作「令 」,據同 上書改。
  【六】請今 後將官及 城寨堡使 臣「今」原作「令」,據閣 本及宋會 要刑法七 之二二改 。
   【七】 百官 準詔不回 班「 回」 原作 「同」 ,據閣 本及宋會 要禮二八 之一二改 。
 
卷四 百七十 九 元祐七年 (壬申 , 1992)

起哲宗元祐七年十二月盡其月

  十 二月庚戌 ,軍頭司 引見交趾 奔回供奉 官蘇佐等 三人。蘇佐特與西 京左藏庫 使;


曹紘 為全家陷 沒,能同 母還歸中 國,特與 三班差使 ,添差河 北路州軍 指揮使; 孫延
太與州 散教練使 。每月支錢二 千,米一 石,各賜 袍帶有差 。(八月二十 四日當并 此。)

  集 賢殿修撰 知、襄州 楊汲,知 河陽章衡 ,並除集 賢院學士 。(紹聖 元年正月 二十


二日甲 午,詔章 衡敍集賢 院學士, 以刑部言 三期滿, 應再敍也 。不知此 何以書, 或誤
也。汲於十一月 二十四日 已自襄州 改越矣, 當并考。政目 十二月二 日亦書章 衡、楊汲並
除集學 【一】。 )

  中 書舍人喬 執中言:「刑房送 到刑部檢 舉邢恕復 一官詞頭 。按恕奔 趨權勢, 鼓唱


扇搖, 交結蔡確 ,冀確復 有進用。幸朝廷黜 降監當, 今來若遂 與復官, 恐中外疑 之,
所有詞 頭難以具 草。」詔 邢恕更候 一朞取旨 。

  河 東路經略 司言:「西界投來 頭首伊朗 僧鄂及從 人綏移, 識認得伊 郎僧鄂是 西界


正鈐轄 ,乞特與 一諸司副 使名目, 支與巡檢 請受。其從人綏移 ,曾差去 探事,鬥 敵重
傷。」詔:伊朗 僧鄂與內 殿承制, 給驛券, 差赴麟府 路軍馬司 使喚。候別立 勞效,從 軍
馬司保 明以聞, 當便推恩 。綏移為 探事重傷 ,與副兵 馬使。

  殿 中侍御史 吴立禮與 一子官, 以使遼卒 于道故也。(政目 十二月二 日事【二】。 )

  辛 亥,西蕃 邈川首領 河西軍節 度使阿里 骨授特進 ,與安南 都護、南平王李乾 德並


加食邑 實封。

  翰 林侍讀學 士范祖禹 言:「臣 伏睹陛下 近者郊見 天地,雪 止風和, 景氣清霽 ,神


祇享答 ,福應尤 盛。侍祠 之臣以為 前後未有 ,都城之 人瞻望玉 色,歡呼 洋溢,皆 云陛
下克類 仁宗。臣觀天意人 心,實宗 社無疆之 福也。然臣愚竊以 聖人福至 而益戒, 則能
長享其 福;譽美 而副之以 實,則能 永保其譽 。唯兢兢 業業,不 自暇逸, 乃可以答 天休 ;
眾之所 欲,因而 從之,乃 可以副民 望。若一 有滿假之 意,則今 日之福, 乃他日危 亂之
基也; 不能副之 以實,則 今日之譽 ,乃他日 怨誹之端 也。臣願 陛下既受 天福,又 獲民
譽,益 思戒謹, 惟勤修德 。修德之 實,唯法 祖宗。恭惟一祖五 宗,畏天 愛民,後 嗣子
孫皆當 取法。惟仁宗在位 最久,德 澤深厚, 結於天下 ,是以百 姓思慕, 終古不忘 。陛
下誠 能上順天 意,下順 民心,專 法仁宗, 則垂拱無 為,海內 晏安,成 康之隆, 不難
致也。臣承乏史 官,嘗采 集仁宗聖 政,得數 百事,欲 乞撰錄成 書上進, 少資睿覽 。監
觀成憲 ,皆舉而 行,副羣 生之所願 ,則天下 幸甚!」祖禹尋采 集仁宗聖 政三百十 七事 ,
編錄成 書,名曰 仁皇訓典 ,凡六卷 ,上之。(此以十 二月三日 進呈邇英 留對,其 進呈
仁皇訓 典在八年 正月十九 日,今附 此。)

  壬 子,遼國 賀興龍節 使奉國軍 節度使耶 律可舉, 副使太常 少卿、乾文閣待制 鄭碩


入見。

   直集賢院 兼侍講吴 安詩為祕 書少監, (安詩十 月十二日 已除天章 閣侍講, 或誤


作「待 制」,當 考。)左 朝請大夫 柯述為光 祿少卿。

  詔 :應獄死 罪人,歲 終,委提 刑司,在 京委御史 臺取索, 具姓名、罪犯報刑 部,


數多者 申尚書省 。(八年 二月五日 可考。)

  乙 卯,龍圖 閣直學士 、大中大 夫、提舉 洞霄宮盧 秉卒。

  甲 子,內侍 省左班副 都知、勾 當御廚趙 世長令再 任。

  詔 今後南郊 禮畢,飲 福宴並罷 。

  詔 :「太皇太后 曾祖贈太 師、開府儀同 三司、追封吴王瓊 改封韓王 ,曾祖母 贈邠國


太夫人 李氏改兖 國,贈陳 國太夫人 李氏改越 國。祖贈太師、開府儀 同三司、追封 兖王繼
勳改 封秦王, 祖母贈楚 國太夫人 康氏改漢 國,贈揚 國太夫人 郭氏改燕 國,贈商 國太
夫人王 氏改雍國 。父贈太師、開府 儀同三司 、追封周王遵 甫改封陳 王,母贈 越國太夫 人
曹氏改 鎮國,荊 雍國太夫 人李氏追 封豫陳國 。皇太后曾祖 贈太師、開府 儀同三司 、追封
定王 敏中改封 秦王,曾 祖母贈荊 國太夫人 梁氏改韓 國,贈陳 國太夫人 張氏改越 國,
贈豫國 太夫人宋 氏改荊國 ,贈唐國 太夫人王 氏改揚國 。祖贈太師、開府 儀同三司 、追封
衛王傳 亮改封燕 王,祖母 贈吴國太 夫人吴氏 改魯國。父贈 太師、開府儀同三 司、追封秦
王經改 封冀王, 母贈燕國 太夫人李 氏改周國 ,贈韓國 太夫人張 氏改陳國 。皇后曾 祖贈
太師孟 元追封溫 國公,曾 祖母贈舒 國太夫人 范氏改蔡 國。祖贈 檢校太傅 、安化軍 節度
使孟隨 改淮康軍 節度使、開府儀同 三司,祖 母贈潭國 太夫人張 氏改定國 ,贈隨國 太夫
人劉氏 改潞國。父榮州刺 史、提舉 中太一宮 兼集禧觀 公事孟在 加輕車都 尉,食邑 五百
戶,母 榮國夫人 王氏追封 慶國夫人 。皇太妃 曾祖贈太 保任百祥 改太傅, 曾祖母贈 秦國
太夫人 孫氏改陳 國。祖贈 太傅任士 清改太師 ,祖母贈 衛國太夫 人康氏改 楚國。父贈太
師任 延和追封 康國公, 母贈魯國 太夫人康 氏改越國 ,贈周國 太夫人王 氏改吴國 ,贈
漢國太 夫人逯氏 改冀國, 繼父贈萊 州防禦使 朱士安改 青州觀察 使。」並以郊禮示 優 恩
也。

  丁 卯,環慶 路經略使 章楶奏:「準樞密 院劄子:『合要見 十月十二 日西賊犯 邊,


於當 日甚時報 到帥府, 於甚時日 差牒總管 李浩統領 兵馬,令 前去何處 照援,委 的於
何日時 起離帥府 ,如不即 起發,有 何的確因 依。雖節 次據經略 司奏稱, 李浩十六 日申
時到故 府寨,十 七日未時 到木波鎮 ,十八日 未時到環 州。勘會 尾擊之師 ,三日之 內共
行一 百七十五 里;又十 八日正是 西賊頭回 ,當日將 官折可適 在洪德寨 外已出兵 邀擊 ,
浩乃止 在環州, 不曾乘勢 統率人馬 ,張大聲 勢,前去 照援。直至十九日 賊已出界 ,方
統領軍 馬出離環 州前去, 稱襲逐賊 馬,即未 委別有是 何因依, 須議指揮 。仰環慶 路經
略司詳 前項事理 ,疾速具 詣實事狀 ,入急遞 聞奏。』本司經體 量得李浩 自十六日 巳 時
起離慶 州,至十 七日午時 到木波, 計一日兩 時辰,帶 領甲兵晝 夜行一百 四十里路 。及
到木波 ,西賊重 兵在前, 只於端正 平下寨。至十八日 西賊拔寨 前去,尋 那移人馬 ,至
未時到 環州。是時浩 未知折可 適實在甚 處行兵, 兼洪德、肅遠 、烏蘭三寨至 環州相去 共
只四 十里,其 烏蘭以北 盡是西賊 駐劄之處 ,賊勢至 重,道路 不通,不 可不深防 賊眾
復來掩 襲。浩遂將所 統人馬於 環州城裏 外歇泊、餵飼 ,整齪陣 隊,遲明 與賊決戰。兼西
賊人馬 數十萬眾 ,而李浩 所統慶州 界四將人 馬不滿二 萬,晝夜 兼行,已 是疲乏。若賊
知我兵 虛實,量 那數萬人 復來掩擊 ,必是失 利。李浩 知眾寡不 敵,能持 重養威, 大張
虛聲, 先選擇精 銳漢、蕃輕兵尾擊 追殺,而 李浩勒重 兵相續照 應前去。其西賊到 洪德 ,
雖被折 可適邀擊 潰散,亦 緣李浩統 領重兵在 後,又遣 張誠領蕃 、漢輕兵 梢擊追襲 。賊
之所畏 者腹背受 敵,是致 賊兵狼狽 遠遁,並 是詣實。 」

  黃 帖子:「兵有 奇正,用 之各有所 宜。兵法曰:『避 其實,擊 其虛。』折可適據 要 窺


隙,得 避實擊虛 之意,出 其不意, 掩其不備 ,故能以 少擊眾, 力戰成功 。至於李 浩,
以二萬 之師,襲 數十萬之 眾。又西 賊自來行 兵,入境 則精銳在 前,出境 則精銳在 後,
若兩軍 眾寡相敵 ,然而勝 負未可必 。彼以數 十倍之眾 ,殿後者 皆鐵騎, 又隱輕騎 於其
間, 其氣可吞 我軍,若 僥倖尾擊 之勝,是 擊其實也 ,豈不危 殆哉?我 軍與賊相 拒久
之,亦 各有說。蓋道路不 通,彼此 皆不知虛 實。使西 賊知浩所 領之眾不 多,駐兵 決戰 ,
何啻 拉朽?使 李浩知洪 德已挫其 鋒,當賊 眾擾攘之 際,則分 遣將佐各 取間道邀 擊其
虛,必 亦有功。李浩以兵 少襲眾, 能持重不 輕易接戰 ,張大聲 勢,賊莫 知我軍之 多寡 ,
亦知避 實之說。二人易地 則皆然。事過之後 ,睹已然 之勢,人 人皆能言 胡不追襲 尾擊 ,
必有大 利。乃是 因已然之 事,責利 害未形之 時,豈不 過哉!使 浩不量眾 寡,不度 事勢 ,
輕易 邀戰,僥 倖一勝, 必有覆軍 亡將之虞 ,上則損 國威靈, 下則公違 節制,浩 死無
所矣。浩既能不 違節制, 張大聲勢 ,襲賊之 後,使賊 不敢少留 ,而所部 亡失甚少 ,為
功亦不 細。伏乞朝廷 詳察。契勘本路蕃、漢及東 兵共五萬 餘人,除 疲癃、老弱、疾患、差
出及州 、縣、城、寨、鎮、堡防守 外,係出 戰者共二 萬六千人 ,兵勢單 弱,幸賊 不知虛
實。賊未入寇以 前,移文 諸處,聲 言差總管 將重兵帶 領諸將前 去,皆是 虛聲,姑 欲安
慰人心 ,張大聲 勢耳。考其實,張 存帶出五 千餘人, 其後慶州 之兵止於 二千人, 多揀
選之餘 ,則其單 弱不言可 知。又賊 之師回, 皆選精兵 鐵騎以為 殿後,行 陣堅壯, 勢甚
雄偉。我之 追兵,緣 路屢為鐵 騎翼張圍 裹,難以 追逐。權第四將馬 琮、蕃官布貝 迫而擊
之,幾 為賊所得 ,賴戰士 同心戮力 ,以故得 脫。眾之 多寡,勢 之強弱, 何啻倍蓰 ,便
欲責以 赴敵死戰 ,恐非決 勝之策。欲望朝廷 深賜詳察 。又勘會 折可適係 準本司指 揮,
取間道 由安塞、洪德寨十 八日邀擊 西賊中軍 輜重人馬 ,是時可 適元未曾 受得李浩 統領
節制, 其李浩亦 未知可適 人馬所在 去處。本司於十月 十九日、二十七日 取到逐官 狀,
可適稱 十九日方 受得李浩 節制文字 ,伏乞照 會。又臣 自賊入界 ,移那兩 州六將人 馬之
後, 自度別無 重兵相繼 可遣,故 於十四日 遣路分都 監張存, 經兩日又 遣總管李 浩前
去,只 是虛張聲 勢,以示 相續遣師 擊討之勢 ,賊果以 此知懼, 遂謀班師。 」

  庚 午,詔輔 臣分詣諸 宮觀祈雪 。

  以 溫州刺史 、提舉中 太一宮兼 集禧觀事 宗回知陳 州【三】 ,從其請 也。

  壬 申,起居 舍人呂陶 言:「伏 睹邇英閣 講讀罷, 臣寮退, 有顧臨、呂希哲再 留奏


事,臣 不復預聞 。竊謂起 居之職, 記人主言 動,凡講 讀官有所 奏陳,或 陛下宣答 訪問 ,
皆須載 錄,修為 信史。今乃不得預 聞臨等所 奏,深恐 於分守未 安。伏望 特降睿旨 ,今
後講讀 罷,有臣 寮再留奏 ,請並許 記注官侍 立,所貴 操筆不敢 闕略。」 從之 。

  環 慶路第七 將、皇城 使、賀州 刺史折可 適,領遙 郡團練使 、帶御器 械、環慶 路兵馬
都監, 依舊兼第 七將。以能邀擊西 賊中砦有 功也。(十月十二 日章楶奏 議,七年 十月
二十八 日,保明 西賊入寇 環州諸將 功勞,乞 優加推恩 狀內一項 ,一,據 皇城使、環慶
路第七 將權同管 幹第二將 公事折可 適中:「奉經 略司指揮【四】,統領環州 界三將漢、
蕃軍 馬,差人 體探得西 界舉國犯 境作過, 可適於十 月初八日 ,那移環 州三將軍 馬,
分擇 地利,於 不懃谷等 處,據險 保聚,等 候西賊打 劫,輕兵 掩殺至故 鎮鋪已來 ,逢
西賊鬥 敵,微有 斬獲。及生擒下蕃 賊,詰問 賊中動息 詳細,遂 將三將輜 重在後, 輕兵
取金村 堡,間道 至安塞砦 。賊馬已 先次發赴 木波,續 諜報木波 賊馬翻砦 下環州, 旦夕
頭回, 並取洪德 、大川路 。可適尋 於安塞砦 將三將人 馬重行整 齪陣隊, 俟夜由大 蟲谷
道於 賊砦傍偷 路前去洪 德下砦, 仍分擘蕃 官慕化等 帶領兵馬 留駐肅遠 砦,令探 候西
人頭回 ,以舉火 把數為號 。至十八 日早,肅 遠舉火認 號,是西 賊由洪德 、大川頭 回,
可適先 於洪德西 界城埋伏 兵馬,至 當日卯時 ,賊馬擺 拽過砦, 先從南門 出兵邀擊 。戰
勢欲酣 ,開放西 門,勁兵 疾攻,矢 石俱發, 殺散西賊 中軍人馬 ,後軍繼 亦奔潰。輜重
孳畜驚 亂,互相 枕藉,撲 入溝澗, 死傷極眾 。自卯至 戌,血戰 不已,遂 略那人馬 歇定 ,
三更已 來,再出 兵衝擊, 其西賊即 時敗走, 散往川原 逃遁。為月黑風昏 ,難以深 入追
逐,并 第二將副 崇儀使冀 德亦揀選 守禦人兵 出戰,共 力破賊。計所部三 將漢、蕃兵馬
八千四 百八十八 人,除亡 失與所獲 準折外, 計獲首級 三百二十 一級,強 壯蕃丁七 人。」
小貼子 :「折可 適自十月 十二已後 ,統領環 州三將出 戰人馬節 次那移, 迨至馬嶺 ,與
慶州三 將人馬各 據高險劄 野砦,照 應控扼。可適至十 四日探得 西賊稍欲 引退,遂 留下
權第七 將許良肱 部領手脚 遲鈍之人 ,只在本 處。再揀 選精銳兵 馬將帶第 六副將劉 珩同
管幹第 六將人馬 党萬、權第七副將 張禧由間 道取金村 堡入安塞 砦歇泊【五】,分 遣蕃官
將帶軍 馬四散於 山谷間, 梢擊西賊 。至十六日, 帶領劉珩 、張禧、党萬及蕃 官孟真等 先
入洪德 砦,又分 遣蕃官摩 勒博、慕化潛入烏 蘭、肅遠 砦觀望伺 候,分頭 邀擊,及 預與
摩勒博 、慕化約 定暗為舉 燧火把數 之號。至十八日, 既見火把 數,得知 賊馬更由 洪德
出塞, 遂整齪軍 馬,藏形 匿跡,設 伏伺候賊 軍前來, 外示城砦 空虛,佯 為畏怯。亦不
敢當鋒 接戰。既見得賊馬 前鋒已遠 ,中砦方 來,出其 不意,遣 伏兵邀擊 中砦,截 斷歸
路。自辰刻至未 時以來, 賊軍鐵鷂 子數萬迫 近洪德寨 ,欲向城 攻圍,將 佐領蕃漢 兵與
賊力戰【六】。可適 當來路多 撒鐵蒺藜 ,在城分 布硬弩手、神臂弓 更互射箭 ,然猶奔 衝
不止 ,因更設 虎踞癔於 城外,癔 石與硬弩 神臂弓箭 及鐵蒺藜 傷害西賊 人馬駝畜 既多 ,
因此潰 散。我軍 乘勝突擊 ,賊眾不 得已,遂 登山引避 。望見我 軍迫逐, 因驚擾狼 狽,
自相騰 蹋,墜入 坑谷,駝 馬甲士枕 藉積疊, 死者不知 其數。賊每以鐵騎 圍裹,及 以青
幕夾道 遮欄遁走 ,今遣將 佐當鋒力 戰,致賊 退卻,並 是折可適 武謀。党萬與蕃部 軍主
葉額領 兵先據隘 ,截斷來 路,功力 最多。張禧、劉珩、蕃官孟真死 戰,功亦 甚大。其漢
使臣李 成、王渙 、孫天覺 、張康國 、張萬慕 、秦吉、王常、郝亨,蕃官 威凌幹、白忠、梅懷
德、葉額等一十 二人,各 能奮身用 命,協力 擊賊,慕 化、摩勒 博在肅遠 首當賊鋒 接戰 ,
斬獲七 十七級, 與可適南 北相照, 忘身併力 ,掩殺賊 人,並是 奇功。若只以常法 論賞 ,
恐未足 以勸死戰 破敵之人 。況夏賊舉國 入寇,事 勢不易, 伏望聖慈 特賜優加 殊賞。」又
小貼子 :「洪德 之戰,賊 軍數十萬 ,折可適 等三將并 本砦人馬 共不滿九 千,多寡 不啻
三十 倍,卒能 摧鋒破敵 ,使賊遁 去,若非 人人死戰 ,豈能成 功?諸將 及城砦官 并部
隊將漢 、蕃使臣 等,若用 常法計校 亡失斬獲 為數,少 推恩賞, 則恐無以 勸勉非常 奮命
之人。敢望 聖慈更賜 詳酌事勢 ,特降指 揮。」又小帖 子:「諸 將下共斬 獲七百餘 級, 奪
到馬六 百餘匹, 駝九百餘 頭到官。其落崖撲 死及散在 民間,不 在此數。及奪到監 軍已
下銅印 共二十四 面,偽國 母梁氏隨 行衣服龍 牌等。」欲詳折可 適擊破西 賊中砦事 跡 ,
故取章 楶狀附注 ,要當刪 修乃可。 十二月十 二日,明 年正月二 十三日。 )

   樞密院上 本院條二 十一策, 目錄二策 ,看詳三 十策,請 自元祐八 年正月一 日頒


行,從 之。

   癸酉,三 省訪聞緣 邊欲兌封 樁錢物, 多虛稱止 於別路樁 定,及至 過兌,卻 未有


的實錢 物撥還。不唯指望 去官,赦 降免罪, 兼日漸侵 使封樁錢 物數多, 深為不便 。今
立法:「擅 支借朝廷 及戶部封 樁錢物、并常 平等錢物 、及他司借常 平錢糴買 物料,應 副
對行交 撥,未樁 撥價錢而 輒支用者 ,徒二年 。內封樁 錢物若係 應副軍興 ,小可那 調者 ,
并所須 急闕,委 實不可待 報者,方 許支借。仍具數并 急闕因依 ,申所屬 點檢給限 撥還 。
若兌 緣邊要切 支用,而 已於別州 樁定錢物 ,或召人 入便,省 得運送之 費而無妨 闕者 ,
申稟尚 書省及本 部。以上如違 ,並不以 覺舉、去官、赦降 原減,未 斷而還足 者,奏裁。」
從之。

  戶 部狀:「檢會今年 九月六日 役法朝旨 節文下項 一:『壯 丁於本村 合差人戶 ,依


版簿名 次實輪充 役,半年 一替。除本等應副 他役外, 如一村有 四十戶合 差壯丁之 人,
本村壯 丁二人處 ,每一年 輪四戶祗 應,十年 輪遍,周 而復始。』訪聞外 路官司, 有 將
壯丁一 役使空閑 年限及有 作十年輪 遍者,勘 會上條立 定空閑年 限,皆謂 合雇之役 。壯
丁既係 在家應役 ,自不合 用空閑年 限。其注文云『十年輪 遍』,只是假 令之法, 除本等
應副 他役外, 據合差壯 丁人戶實 輪充役, 周而復始 ,不必須 限十年輪 遍,亦不 用空
閑之法 。兼勘會 壯丁一役 ,雖近改 作半年一 替,慮差 罷頻數, 人情苟簡 ,於公別 有妨
廢。 并府界諸 路見今壯 丁額數, 多是過於 熙寧四年 行募法日 所定人額 ,今來合 行裁
損。」詔:府界 諸路壯丁 並依熙寧 四年行募 法日立定 額數差置 ,內見今 人數少者 , 只
以見今 數為額。其合減放 人,即將 先入役者 放罷。如有村分合 差壯丁戶 少役頻者 ,即
將鄰村 合差壯丁 戶遍輪充 役勾當。仍並一年 一替,先 次施行。所有上件 朝旨內壯 丁半
年一替 指揮,更 不施行。 (法冊: 二月二十 五日聖旨 。)

  甲 戌,遼國 遣使長寧 軍節度使 蕭昌祐、益州觀察 使蕭福, 副使中散 大夫守太 常少


卿充史 館修撰劉 嗣昌、海 州防御使 韓适,來 賀正旦。

  丙 子,荊湖 北路都鈐 轄唐義問 言:「渠 陽蠻連年 作過,朝 廷發近兵 討蕩,已 畫江


立定邊 面,今雖 寧帖,然 不可便恃 無事,不 為豫備。請今後蠻 人結集、輒離巢穴 入寇 ,
即量事 勢,隨機 殺逐出界 。若在溪 洞自相绚 殺,但令 城寨密為 隄備,毋 輕出兵應 援。
若攻犯 歸明籬落 ,不侵省 地,祇令 沅州依楊 晟同例, 量事大小 ,支牛、酒、鹽、綵, 令
自犒召 鄰近團洞 救助殺逐。」從之 。

  中 書侍郎范 百祿言:

  臣 近以樞密 院欲連書 奏請進築 蘭州納迷 、結珠龍 川二城, 累與宰執 同議。臣以利


害所繫 甚大,不 敢果決。

   臣竊維結 珠龍川等 處良田六 千餘頃, 從來蕃界 呼為御莊 ,今欲築 城而據有 之,


不過 給與屬戶 蕃弓箭手 佃種,收 得物斛中 糴入官, 因而保護 得裕勒藏 蕃族以此 為利 ,
此今日 所欲進築 二城之本 意也。臣竊慮進築 二城之後 ,未免賊 馬時出爭 占,則凡 我佃
種之 人,何由 耕得?縱 能耕種, 何由收得 ?若數年 無收,則 其利安在 ?當彼之 時,
卻欲棄 而與之和 耶,則城 功所費已 是不貲。我必不與 ,則地界 不定。地界不定, 則爭
鬥暴犯 必無休時 。今若為 其累來作 過,罪不 可恕,須 要築城奪 地以懲其 侮,又不 知蕃
情因此 果能畏我 而不侵犯 耶?或只 轉加怨忿 ,而逾更 绚害吾邊 民也。為今日大計 ,臣
願罷進 築二城之 議,止令 諸邊嚴斥 堠,謹隄 備,蓄積 持重以待 之。彼若 來犯一處 ,則
我諸 路各選兵 入擣其虛 ,更一二 年,賊益 困敝,待 其再三懇 款,然後 為之分畫 疆界 ,
將上件 田土令蕃 、漢除兩 不耕外, 各自住坐 耕種,官 出價錢收 糴,自然 蕃、漢皆 來糶
賣,御 莊之利, 終亦歸我 。若自此 一定,即 永遠為利 無窮,頗 得柔遠之 道。兼目 下先
且省得 創建二城 一二百萬 緡錢糧之 費,數十 萬眾兵夫 攻築之勞 。況攻築 之時,豈 能保
得寇賊 不來,全 無一事?

   兼契勘自 蘭州以西 至秦隆諾 城邊面凡 三百里, 昨范育等 所請修築 二城之外 ,更


有城寨 五六,要 相照望。於上件三 百里之間 ,儻築卻 二城,其 他豈能但 已?若一 例營
建,則 其費又須 不貲。今若徇一時 好事者爭 利之謀, 捨此取彼 ,直恐他 日終有悔 吝。

  臣 聞自古馭 外蕃之道 ,只有以 威制服, 不則以德 懷來。今強占必爭 之地,是 德不


足以懷 來之矣。麟、環二 境遭寇如 此,是威 不能以制 服之矣。二者 未能有其 一焉,而 又
欲進 築二城, 功費浩大 ,置城之 處,分畫 未定,元 非吾土, 安得不爭 ?既知其 必爭 ,
安得 更要造事 端,激其 很戾,堅 其永遠不 和之心, 而殘暴吾 邊民生聚 也哉!臣 竊聞
仁宗 時范仲淹 築大順城 ,劉滬築 水洛城, 范祥築通 遠軍,英 宗時郭逵 築治平寨 ,神
宗時亦 築綏德城 ,其餘不 盡述。歷世進築, 並是據其 險要,固 我邊疆, 皆不與之 爭膏
腴之田 ,所以敵 人終亦易 為納款。今乃侵占 生界,止 於奄有良 田,必恐 向去一二 十年
猝不 能得其回 心款附, 邊兵何由 休息?臣 伏望太皇 太后陛下 特留聖意 ,明斷可 否,
別白是 非,為邊 民久長安 寧之計, 勿使命令 一誤,動 成遺策, 生事無已 ,噬臍不 及。
(七年 十月十二 日敵圍環 州,此稱 麟、環遭寇, 則當在十 月後也。今附 冬末,當 考。)

  先 是,朝廷 以夏人入 河東,遂 絕歲賜, 禁和市, 使沿邊為 淺攻之計 。仍令熙 河進


築定遠 城,夏人 不能爭。未幾,復 入環、慶,朝廷復 議令熙河 進築汝遮 ,眾議皆 允,
獨百祿 以為不然 。蘇轍度 百祿意, 趙卨昔在 延安議疆 事,欲以 綏州二十 里為例, 熙河
指其不 便,議久 不決而卨 死,百祿 與卨姻家 ,故主此 議。一日 ,呂大防 先入尚書 省,
轍與百 祿、韓忠彥、劉奉 世分廳行 ,且告之 曰:「公 才地界之 議,欲依 綏州,於 延安則
可, 它路遠者 或至七八 十里,概 以二十里 可乎?雖 然,此非 獨公才之 失,朝廷 自不
審耳。方今共論 國事,親 舊得失不 宜置胸中 也【七】
。」忠彥 、奉世撫 掌稱善, 百祿悻 然
不可。會夏人乞 和,議遂 不成。既而蘇頌罷 相,百祿 以同省待 罪,因遂 其請,蓋 坐汝
遮故也 。(此據 蘇轍龍川 別志及潁 濱遺老傳 ,西人乞 和在明年 正月十二 日,今因 附百
祿兩奏 ,即見此 。百祿罷 在三月十 四日,轍 謂百祿實 為汝遮, 當考。六年七月二 十七
日都堂 議分畫、 轍與韓忠 彥所議、 今年二月 末、五月 初,皆當 考。)

  是 月,左僕 射呂大防 以疾懇求 罷政,太 皇太后宣 諭曰:「主上富於 春秋,相 公未


可去位 ,更少俟 歲月,吾 亦就東朝 矣。」大防乃不敢 請,復起 視事。(此據 大防行狀 ,
日曆在 十二月二 十日。哲宗御集:「七年十 二月二十 二日,左 僕射呂大 防陳乞外 郡,
已降批 答不允, 可指揮收 接文字去 處,如下 到文字不 許收接投 進。」 )

  是 歲,宗室 子賜名授 官者四十 七人,斷 大辟四千 一百九十 一人。

注 釋
  【一】政目 十二月二 日亦書章 衡楊汲並 除集學「學」原作「賢 」,據閣本、活字 本改。
  【 二】政目 十二月二 日事「二 日」,活 字本作「 二十日」 。
  【三】以溫 州刺史提 舉中太一 宮兼集禧 觀事宗回 知陳州「宗回 」,閣本作「尚宗 回」。
  【 四】奉經 略司指揮 「奉」原 作「奏」 ,據閣本 、活字本 改。
  【五】權第 七副將張 禧由間道 取金村堡 入安塞砦 歇泊「入」字原脫。按金村堡屬 慶
州,安 塞砦屬環 州,又, 上文作「輕兵取金 村堡,間 道至安塞 砦」,并 於安塞砦 將三
將人馬 重行整齪 陣隊,均 表明宋軍 係由金村 堡入安塞 砦,今據 閣本補「 入」字。
  【 六】將佐 領蕃漢兵 與賊力戰 「漢」字 原脫,據 閣本及文 義補。
  【七】親舊 得失不宜 置胸中也「宜」字原脫,據 閣本、欒城後 集卷一三 潁濱遺老 傳
及龍川 略志卷六 西夏請和 議定邊界 條補。
 

卷四 百八十 元祐 八年( 癸酉, 1993)

起哲宗元祐八年正月盡其月

  正 月己卯朔 ,不受朝 。

  壬 午,溪峒 武寧州故 彭如足男 永懋授銀 青光祿大 夫、檢校國子 祭酒、兼監察 御史、


武騎尉 。

  左 朝奉郎邵 為戶部郎中 。

  甲 申,英州 別駕、新州安置蔡 確卒。(舊錄蔡確 傳云:時 上經略湟 中,王韶 撫納


西人, 頗歸附。郭逵 等忌韶, 韶亦自辨 ,乃遣確 制勘于秦 州。韶事既白 ,逵等坐 譴。新
錄辨曰 :此一段 下語輕重 皆不正, 合去上文 五十八字【一】。新錄 又辨建儲 事,已附 見
元豐八 年二月。舊錄 又云:吴 處厚奏確 車蓋亭詩 ,諫官吴 安詩、劉安世 、梁燾等相繼 論
確詩怨 謗,詔確 具析,確 辨疏甚詳 。確終坐 黜,而梁 燾等猶論 不已,遂 責確英州 別駕 、
新州安 置。確受 先帝顧命 ,而姦臣 睥睨,坐 誣投遐荒 ,乃命中 使馳傳押 至貶所。屢經
赦罪, 無不得省 ,獨確四 年不得還 。八年正 月六日卒 于貶所, 年五十七 ,天下莫 不冤
之。新錄辨曰: 確終坐黜 ,是吴處 厚繳詩事 ;梁燾等 猶論不已 ,是確自 稱受遺事 。若
合為一 說,使後 世不可曉 。又皆誣 謗之言, 今刪去 「確終」 至「冤之」 八十四字 。)

  丁 亥,御邇 英閣召宰 臣執政暨 講讀官講 禮記,讀 寶訓。顧臨讀至「漢武帝籍 提封


為上林 苑,仁宗 曰:『山 澤之利當 與眾共之 ,何用此 也。』丁度對 曰:『臣 事陛下二 十
年,每 奉德音, 未始不本 於憂勤, 此蓋祖宗 家法爾。』」讀畢,宰 臣呂大防 等進曰 :
「祖宗 家法甚多 ,自三代 以後,唯 本朝百三 十年中外 無事,蓋 由祖宗所 立家法最 善。
臣請 舉其略: 自古人主 事母后朝 見有時, 如漢武帝 五日一朝 長樂宮, 祖宗以來 ,事
母后皆 朝夕見, 此事親之 法也。前代大長公 主用臣妾 之禮,本 朝必先致 恭,仁宗 以姪
事姑之 禮見獻穆 大長公主 ,此事長 之法也。」上曰:「今宮中 見行家人 禮。」大防等 曰:
「前代 宮闈多不 肅,宮人 或與廷臣 相見,唐 入閣圖有 昭容位, 本朝宮禁 嚴密,內 外整
肅,此 治內之法 也。前代 外戚多預 政事,常 致敗亂, 本朝皇后 之族皆不 預事,此 待外
戚之法 也。前代 宮室多尚 華侈,本 朝宮殿止 用赤白, 此尚儉之 法也。前代人君雖 在宮
禁, 出輿入輦 ,祖宗皆 步自內廷 ,出御後 殿,豈乏 人力哉? 亦欲涉歷 廣庭,稍 冒寒
暑耳, 此勤身之 法也。前代人主在 禁中冠服 苟簡,祖 宗以來, 燕居必以 禮,竊聞 陛下
昨郊禮 畢,具禮 服謝太皇 太后,此 尚禮之法 也。前代 多深於用 刑,大者 誅戮,小 者遠
竄,惟 本朝用法 最輕,臣 下有罪, 止於罷斥 ,此寬仁 之法也。至于虛己 納諫,不 好畋
獵, 不尚玩好 ,不用玉 器,飲食 不貴異味 ,御廚止 用羊肉, 此皆祖宗 家法,所 以致
太平者。陛下不 須遠法前 代,但盡 行家法, 足以為天 下。」上甚然 之。(陳天倪 錄蘇 轍
語云: 元祐間, 呂相為哲 廟言祖宗 有家法, 禁中牆壁 惟是赤白 泥,尚儉 如此。公進言
曰:「祖宗別更 有家法, 殊不殺人 ,大辟則 案條,疑 獄則奏上 ,有司不 若唐之州 縣得
專殺人 也。」因論孟 子「不嗜殺人 者能一之」,引漢、唐為證。舊錄云 :大防奏 對十餘 ,
有論「人主 步自內庭 ,出御便 殿,欲涉 歷廣庭, 稍冒寒暑 ,此勤身 之法也」。覽之扼 腕。
蓋大 防以腐儒 之學,斗 筲之器, 循至台鼎 ,因事輒 發,以邪 說猥詞鈐 制人主, 愚玩
而已, 強悍跋扈 ,莫此為 甚。新錄 辨曰:大 防奏人主 勤身之法 ,謂之鈐 制、愚玩 ,是
近臣不 得盡規也 。如曰「邪說猥詞 」,「強 悍跋扈」,皆 誣詆太過 ,合刪去 自「大防奏」至
「莫此 為甚」七 十八字, 依元祐日 曆只下四 字云:「 上甚然之。」 )

   戊子,都 水外丞范 綬言以武 陟縣年例 買山梢五 萬束,應 副河埽, 若徙于滎 澤埽


收買, 從都水監 支遣為便 。從之。

  己 丑,熙河 蘭岷路經 略安撫使 范育言:「阿里骨 遣人以蕃 字求各立 文約,漢 、蕃


子孫不 相侵犯。得朝旨, 令諭之。阿里骨已 如所諭, 約永不犯 漢,復求 事漢,如 已要
結。臣再三 計之,邊 防重事, 恐害久遠 事機,欲 且作迆邐 之意,詳 為奏達【二】
。」樞 密
院以阿 里骨既自 要結永不 犯漢,若 無文字答 之,恐其 生疑開隙 。欲自范 育報阿里 骨云
【三】 :汝但子 孫久遠, 常約束蕃 部,永無 生事,漢 家于汝蕃 界自無侵 占。從之 。

  庚 寅,三省 、樞密院言: 知河南府 、觀文殿學士 、降授中大夫 范純仁昨 以禦戎失


策,累 章乞再行 降黜,特 降一官。詔范純仁 與復大中 大夫。(舊錄云: 先是純仁 守太
原,城 戍徹備, 敵寇麟府 ,大掠而 去,純仁 初不知也【四】。未幾 復官。新錄辨曰: 因
上文是 三省、樞密院檢舉 ,純仁累 章自乞再 行貶黜, 有詔復原 官。史官 輒以詆誣 之私 ,
別立解 說。今刪 去二十九 字。)

  光 祿少卿柯 述、兵部 郎中范子 諄兩易其 任【五】。(要考 其故。 )

  左 朝請郎周 鼎為刑部 員外郎。

  刑 部言:「王中正元 任昭宣使 、金州觀 察使,坐 入界無功 及臣僚上 言降四官 ,提


舉太極 觀。本部 檢舉,已 敍文州刺 史,仍舊 昭宣使。至今又滿 二期,當 再檢舉。」詔 王
中正更 候二期取 旨。

  左 朝奉大夫 溫俊乂罷 知同州, 令吏部與 合入差遣 。先是御 史來之邵 言俊乂知 耀州


日,遣 子弟載陶 器四車入 京貿易, 令戶部體 量是實, 故有是命 。

  監 察御史黃 慶基言:「成周之 制,正月 之吉始和 ,布治於 邦國都鄙 ,乃垂法 於象


魏,使 萬民縱觀 ,浹日而 後斂之。所以奉若 天意,謹 政治之端 ,為黎庶 之法也。逮及
後世, 王者之政 不復作, 然而求治 之主,尚 能下寬大 之書,以 示深恤民 隱之意。恭惟
二聖以 深仁厚德 覆露海隅 ,斯民莫 不蒙被恩 惠【六】。然臣竊 謂所施之 政未能無 利病 ,
所行之 法未能無 當否。兵刑財用, 簿書期會 ,則以為 先;而示 民以德義 ,馭眾以 禮法 ,
革奢為 儉,使貴 賤有別, 抑邪為正 ,使風俗 歸厚者, 蓋未嘗舉 而行也。方今承平 日久 ,
列聖所 以涵養斯 民,正在 於富庶而 後教。欲乞舉成周 正月始和 之制,下 明詔申飭 四方
州郡 ,使勸農 桑,興學 校,申孝 悌,型禮 俗,嚴立 制度,以 絕奢僭之 源,杜絕 邪侈 ,
以成風 俗之厚。至于閭巷 庶人,服 錦綺,佩 珠璣,屋 室宏麗, 器用僭越 ,皆可自 今禁
止。庶幾敦本抑 末,化奢 從儉,以 成風化。又況朝廷 著令所以 杜絕奢侈 者固多, 特有
司未嘗 行耳!誠 先之以制 度,繼之 以懲勸, 則四方莫 不從風而 革。」詔禮部將見 行 條
貫舉行 。

  荊 湖南路安 撫鈐轄轉 運提刑司 言:全、邵、永州 係緣邊溪 峒,其知 州,望委 逐司


選有文 武材略人 同狀奏舉 ,勘會全 、邵州知 州。今後 吏部選差 文臣準此 。

  樞 密院言:「陝西河 東諸路每 探知西賊 大兵入寇 ,即起遣 人戶清野 堅壁,專 為守


計。近來賊情狡 獪,每欲 犯邊,即 所在虛聲 ,令諸路 分兵處處 為備,驀 出一路。或示
形於 此,卻往 他路,或 大舉入寇 ,以重兵 分守城寨 ,使漢兵 不敢輕出 ,而遣鈔 騎四
散擄掠 。如近日於奇 魯、朗口齊集 ,涇原為 備,乃寇 環州。雖本路 預作準備 ,城砦幸 無
疏虞, 而邊民被 害數已不 少。兼聞 邊民安戀 舊居,曾 因虛聲起 遣人戶, 不以賊來 為信 ,
逮實有 寇,逃避 不及,悉 罹殺掠。縱驅迫入 城,城中 窄隘,無 屋可容, 人畜之類 ,晝
夜暴露 ,薰染死 損,深可 矜惻。又西賊每舉 兵犯塞, 必虛張聲 勢,動稱 數十萬, 邊將
不過 閉壁自守 ,坐觀焚 掠,縱有 戰兵在外 ,既不能 遏其奔衝 ,亦未嘗 出奇掩殺 ,致
賊往來 坦然,若 涉無人之 境。若不別圖 方略,何 以保民待 敵?」詔令陝西、河東 路帥臣
講究的 確利害, 具方略以 聞。

  秦 鳳經略使 呂大忠言 :「西賊 之性,既 不可專用 德懷,亦 不可全用 威制,正 惟以


方略禦 之而已。方略謂何 ?間諜必 精,斥候 必遠,籬 落必周。諸路並塞 民居與羌 族大
抵相望 ,非有垣 墉門戶之 限,倏往 忽來,其 勢易以相 及。今間 諜未精, (探事人 類多
庸才, 難以深入 。)斥候 未遠,( 卓望鋪大 概不出數 十里間。)籬落未 周,(邊 面亭
障尚多 空缺去處。)安免 殺掠之患 哉?朝廷 果欲保民 ,宜略於 此察其動 靜【七】,則雖
深謀, 可以覘知 ;(謂先 得敵情。)備 於要害, 則雖大舉 ,可以控 扼。(謂必據 地利。)
前日之 患,寧復 慮乎?但 以間諜未 易求,斥 候、籬落 ,議者猶 或難之耳 !若然, 則本
司近陳 併兵之策 ,無以易 也,伏乞 早賜詳酌 施行。」(大忠奏 議,具載 八年正月 十 二
日密劄 ,并六月 十一日、七年 十二月二 十五日, 凡密劄共 三劄。大忠答 以此,今 附見。
「近陳 併兵之策 」,當考 。)

  侍 御史楊畏 言:「昨 西賊寇環 州,本州 、路奏報 滅裂,朝 旨令井亮 采體量, 已與


本路所 奏不同, 終不如專 使之為愈 。乞特差 官體量, 仍面戒所 遣使,稍 涉隱庇, 重行
降黜。」詔令井 亮采詳所 奏體量, 仍具無漏 落及未盡 事理以聞 。(新無井亮 采何官, 七
年六月 二十六日 ,亮采除 陝西漕副 。)

  工 部言:「河北 路轉運司 言【八】:人使路 上,自來 遇雨雪泥 水,暫差 本處人戶 修


疊,依 朝旨折免 。向去春 夫並係以 近及遠, 應副河埽 功,若只 役一兩日 ,便與折 免春
夫,顯 見太優。欲今後暫 差人戶修 治道路, 並以二日 折春夫一 日,不及 二日,次 年準
折。」 從之。( 新無。 )
  刑 部言:「私自披剃 及度人為 僧道者徒 三年,偽 冒同。本師知情減 二等,主 首又
減三等 ,並還俗。即以度 牒乞賣與 人、及受買、及盜 詐取而欲 冒之者, 雖未度, 各徒三
年,並 許人告, 賞錢五十 貫。未度者並 減半。赦書到 後三十日 不改,復 罪如初。」從之 。
(新無 。)

  辛 卯,樞密 院言:「鄜延路經 略司言:『保安軍 得宥州牒 ,本國準 北朝札子 ,備


載南朝 聖旨稱夏 國如能悔 過上表, 亦許應接 。今既北 朝解和, 又朝廷素 許再上表 章,
欲遣詣 闕。』」詔:夏國 如果能悔 過,遣使 謝罪,可 差人引伴 赴闕;其 辭引北朝 非例 ,
令經略 使以意喻 之。先是 ,知延安 府李南公 以保安軍 所得宥州 牒來上, 執政共議 欲許
夏人 上表,尚 書左丞梁 燾曰:「 牒內不當 引北界解 和之語, 恐懷詐不 誠,未可 遽聽
【九】。且使邊臣諭 令退換牒 文,更伺 其意,如 果效順誠 實不詐, 許之未晚。」持之 累 日
未決。會燾 在告,遂 如南公奏 。翌日燾出, 至上前力 陳:「自割棄 要地一失 之後,羌 人
屢犯邊 內侮,朝 廷恩信不 行,威勢 不立,豈 可今日更 失處置? 西賊既請 納款貢奉【一
○】,乃引北朝 解和為端 ,此最害 事,恐開 他日生事 之漸,不 可不慮, 況北人未 嘗預
西事 也。願追 止已降指 揮,且令 退換牒文 ,更俟探 伺誠實之 意,事雖 稍遲,庶 無後
悔。」 于是詔從 燾議。( 此據張舜 民所作梁 燾行狀。 )

  知 秦州呂大 忠言:「勘會羌人 連年掠麟 府、環慶 ,議者皆 謂朝廷必 思有以制 之,


庶幾可 以少謝兩 路生靈之 怨毒。今忽無名復 欲遣使, 驕慢如此 ,其意可 知。朝廷 縱未
能峻 行拒絕, 且當委帥 臣一面致 詰所以來 之辭,然 後察其誠 偽,隨宜 處置,亦 不至
便失機 會。而乃 遂忘欺紿 ,惟請是 從,臣恐 此賊察我 淺深,以 為終不足 畏,因緣 妄有
邀求, 不知朝廷 如何應副 。徇其所 欲,則勢 有未安; 稍咈其情 ,則怨莫 能解。不若以
理勝 之,則順 而易行, 人神共助 ,何事不 成,況區 區之蕃族 哉!歲月 之間,宜 可以
屈。伏望聖 慈深念邊 防久計【一一 】,召執政大 臣熟思深 慮,毋或 專務包容 ,更啟他 時
之患。 」

  貼 黃:「前 日夏國請 和,既已 失之太遽 ,今日廟 堂正宜審 重,伐其 姦謀。又賊人


遣使 請命,其 說可料者 三:塞草 未生,戎 馬飢瘦, 復防入討 ,陽為恭 順,一也 ;諸
路屢 常淺攻, 昨來大舉 酬賽,蓋 不獲已, 二也;熙 河疆界未 定,恐謀 進築,因 而再
有爭占 ,三也。大抵皆是 款我邊備 ,止要乘 便,常來 侵掠,覬 望朝廷厭 兵,先議 屈就 ,
不可 不深察耳 !又千里 畏人,孟 子猶或非 笑,況其 地又廣數 十倍之多 乎?四裔 環視
中國, 其間北有 強大之鄰 ,尤當不 使少有所 覘。今一 旦為小羌 搖撼,遂 委曲依從 ,臣
恐異日 兵連禍結 ,不止此 耳。臣於 前年十月 十二日預 嘗論列此 事,伏乞 檢會詳酌 ,更
賜裁擇。」(大忠奏 議,答辛 卯密札所 問也。今就附此日。前年十 月十二日 預論此事 ,
即所陳 上中下三 策也。附 六年本月 日。)

  知 溪峒天賜 州故向載 舞弟載龍 ,授銀青 光祿大夫 、檢校國 子祭酒、知溪峒天 賜州


兼監察 御史、武 騎尉。

  壬 辰,幸凝 祥池、中太一 宮、集禧觀、醴泉 觀、大相國寺 ,御宣德 門,召從 臣觀燈。

  詔 以夏國請 命,未測 情偽,令 陝西、河東帥臣約 束緣邊, 過為備禦 。仍戒約 兵馬


不得於 邊界生事 。
  乙 未,詔勿 受尚書左 僕射呂大 防乞外任 章奏。(御筆 。正月十七日 。)又詔勿受
右僕射 蘇頌乞致 仕章奏。(御 集第十七 卷,正月 十七日, 與呂大防 同日。此事當考。政
目但記 頌不許致 仕。)

  丙 申,樞密 院言:「陝西諸路 禁軍闕額 甚多,近 歲豐熟, 少人投軍 ,及雖有 驍勇


願充軍 之人,多 以不及等 樣,或年 拘礙,若 不措置, 慮虧兵額 。欲令涇原、熙河 、秦鳳、
環慶、鄜延路見 闕禁軍依 式例物增 錢一千, 鄜延別增 絹一匹。其年二十 五以下權 減兩
指,三 十以下權 減一指, 候額足日 依條施行。」從之 。(新無 。 )

  戶 部言:「元祐元年 二月五日 敕:『官 員差出所 帶人吏, 如合支馹 券,從本 部契


勘職名 ,依令內 則例,不 許陳乞別 等則例, 如違許劾 奏。』自降朝旨, 差官出外 所 帶
人吏, 多乞優厚 券俸,申 請特旨。雖依上條 劾奏,而 朝廷特依 已降指揮 ,不惟紊 煩朝
廷,而 近降朝旨 遂成空文 。欲今後 人吏、公人差出, 雖有特旨 不依常制 ,或特依 已降
指揮, 別支破驛 券之人, 並從本部 祇依本職 名則例支 給。」從 之。(新 刪。 )

  刑 部言:「官員舉借 錢物,于 任所交還 。州官于 諸縣鎮寨 ,或諸縣 鎮寨官於 本州


者,皆 為任所。計本 過五十貫 者,徒二 年。重疊及于 數人處舉 借,並通 計。錢物主并 保
引人, 如過數借 者,各杖 一百,數 外錢物沒 官。若償 外錢物不 及五十貫 之數事發 者,
減本罪 二等;不 及三十貫 者,又減 二等;全 償訖者, 又減三等 。以上償 錢應減罪 者,
數外錢 物數,仍 免沒官。 其所償錢 物內有係 任所受乞 借貸之類 者,各不 減。」從之 。
(新本 無。)

  吏 部言:「品官家狀 ,欲令尚 書、侍郎 右選依左 選式:父 母亡,具 已未遷葬 ;如


未遷葬 ,即具所 亡年月。」從之 。

  丁 酉,禮部 言:「工 部員外郎 游師雄論 列敕節文 ,每遇南 郊、北郊 祠祀,差 執政


官充初 獻,已受 誓戒而有 故不赴, 即令本祭 內官高者 通攝行事 。有東郊 、西郊祠 祀,
未審合 與不合通 攝,下太 常寺看詳 。師雄所 請,止稱 東、西郊 ,緣其餘 大祠,事 體一
等。欲乞應 大祠,差 禮部尚書 、侍郎、太常卿為 初獻,已 受誓戒而 有故不赴 ,若禮部 郎
中為亞 獻官,自 可攝初獻 外,餘官 即令本祭 內官高者 通攝。」 從之 。

  太 府寺丞文 勛為福建 路轉運判 官。(五 月十六日 ,黃慶基 云云。)

  己 亥,詔職 事官權侍 郎以上, 並免轉對 。(七年 五月庚子 ,免侍從 官轉對。八月


壬子朔 ,孔武仲 云云。)

   度支員外 郎任公裕 言:昨均 定東南諸 路鹽價, 今議者紛 紛以為未 便,乞下 諸路


明旨, 如何施行 。詔東南 諸路轉運 司,勘會 賣鹽舊法 未減價年 分及措置 鹽事所減 價後
來各三 年數目, 比較增虧 ,申尚書 省,令吏 部長貳、御史中丞 、侍御史 同定奪, 具利
害以聞 。

  刑 部言:外 州軍人逃 亡,于畿 京首獲條 ,輕重有 差。從之 。


  詔 :「近降 役法,今 後收到官 田并見佃 人逃亡, 更不別召 人戶租佃 ,及見佃 官田
人戶, 如違欠課 利,于法 合召人戶 剗佃者, 并拘收入 官,留充 雇募衙前 。收到官 田未
有人投 募,且召 人租佃, 有人充役 ,即行給 付。若已 布種,候 收成交割 。仍取問 見佃
官田人 戶,如願 投合募衙 前者,聽。」(蘇軾給 田募役議 ,可考。去年 九月六日 ,以 官
田募衙 前。)

  尚 書省言: 去年九月 六日役法 ,應今後 役人,須 有稅產, 不得募蔭 、贖并曾 犯徒


及工藝 人,並召 保,仍不 得過舊雇 錢數。從 之。

  庚 子,知桂 州、直龍圖閣 、左朝請郎孫 覽為寶文 閣待制、知慶 州。知慶州、直龍 圖閣 、


左朝散 大夫章楶 權戶部侍 郎。知渭 州、直龍 圖閣、左朝散 大夫謝麟 權知桂州。 知澶州、
雄州團 練使張利 一知渭州 。(孫覽 自慶改渭 ,在二月 初八日。章楶改同 州在三月 十八
日。政目二十四 日書姚勔 繳張利一 詞,實錄 乃無之。黃慶 基云云, 在二月二 日。麟卒于
桂,在 紹聖元年 七月初八 日。)

  登 州刺史王 詵敍文州 團練使, 駙馬都尉 。

   工部侍郎 兼權祕書 監王欽臣 言:高麗 獻到書內 有黃帝鍼 經,篇帙 具存,不 可不


宣布海 內,使學 者誦習【 一二】, 乞依例摹 印。詔令 校對訖, 依所請。

  翰 林侍講學 士、國史 院修撰范 祖禹言:「太常博 士陳祥道 注解儀禮 三十二卷 ,精


詳博洽 ,非諸儒 所及。 乞下兩制看 詳,并所 進禮圖付 太常,以 備禮官討 論。」從之 。

  監 察御史黃 慶基言:「右廂無 故收禁前 知遼州榆 社縣唐慤 ,因衝開 封府判官 趙越


節,令 廂巡收付 右廂。慤身為命官 ,借使有 罪當按, 猶須三問 不承,方 得追攝。今以
衝節便 送所司監 管,經宿 方得釋。越為 人臣,敢 擅威福, 實駭眾聽。」詔令戶部 鞫之 。

   荊湖北路 鈐轄司言 :溪峒楊 晟好等攻 侵大田地 分,巡檢 楊晟同已 令沅州曉 諭,


及以厚 賞募獲楊 晟好等首 級。從之 。

   刑部言: 以年勞酬 奨人合得 指射,不 得指射未 滿歲人窠 名,入都 官令衝改 補鎮


將、副 鎮將兼都 虞候格。 從之。( 新無,可 削。)

  辛 丑,詔:「高麗國 自先朝以 來,累次 陳乞太平 御覽,以 禁書難為 傳示外國 ,故


不許。 今又陳乞 ,宜依向 來例,或 別作一不 許意降指 揮。」( 御集二十 三日。 )

  樞 密院言:「湖 北轉運副 使喻陟、知沅 州余卞奏 :『本州邊面 寧帖,夷 漢安居。』今


據湖北 鈐轄司奏 :『余卞申, 楊晟好等 結集溪峒 ,欲併楊 晟同寨柵。』慮緣邊官 吏初 作
無事, 洎結集漸 盛,隱庇 不得,方 是立賞購 捕。欲令 指揮沅州 ,今後如 有蠻人結 集爭
鬥,並 須覺察隄 備,不得 隱庇,養 成邊患。」從之 。

   刑部言: 配軍逃亡 捕獲者, 元犯情重 ,依上禁 軍法;情 理不至凶 惡者,依 下禁


軍法。 從之。( 新無。)
  壬 寅,起居 郎兼權給 事中姚勔 言:「中 書省錄黃 :孫賁除 知興州。按賁昨知 真州
日, 以筵會為 由,暱近 娼女;聞 親弟之哀 ,匿而不 舉者數日 ;既在式 假,又引 娼女
與之飲 謔。致臣 僚上言, 下監司體 量,皆有 實狀。而勘官蒙蔽 ,雖不曾 結正踰違 之罪 ,
其為 濫行,聞 於四方, 何以承流 宣化,儀 民正俗? 今又堂除 知興州, 雖非大藩 ,亦
是優郡。濫聲未 息,舊貫 復還,竊 恐無以甄 別人材, 厭服士類。」詔賁改差 知淮陽軍 。
(孫賁 除知興州 ,政目在 十八日, 實錄不云 。)

  賜 鄜延路鈐 轄王愍、熙河路鈐 轄种宜并 副將銀合 茶藥有差 ,以西賊 去年犯環 州,


兩路出 界討蕩、牽制 有勞也。(七 年十一月 二十八日 ,環慶章 楶保明鄜 延、涇原兩路 策
應功 狀小貼子 :勘會自 元昊逆命 之後,凡 西賊入寇 一路,其 鄰路策應 人馬未嘗 有能
及事。今涇原、鄜延所遣 兵將冒大 寒,趨險 道,晝夜 兼程,前 來會合, 不及賊者 數十
里爾。而鄜延蕃 兵尚能于 徼外有所 斬獲,諸 將之中仇 祖德由賊 來路相繼 而行,最 先到
本路, 李沂次之 。賊之出 塞也,雖 遭折可適 等邀擊失 利,而所 以不敢遷 延者,李 浩追
襲之兵 直前,兩 路之兵相 差以進, 軍伍爭奮 ,聲勢益 大,宜其 西賊之狼 狽遁去也 。功
有相因 而成者, 正謂此也 。其姚兕 以下策應 將官、部隊將等使 臣,欲望 聖慈特賜 等第
推恩, 以激忠義 ,則今後 一路被寇 ,必有爭 先赴急解 紛之人, 所補不細 。涇原、鄜延
策應統 領官、將官、部隊將、蕃官 等繼李浩 所領兵之 後,追粘 策應,內 有無斬獲 之人,
不敢輒 入功狀。或蒙 朝廷錄其 忠勞赴急 解紛,即 乞特降指 揮,取索 職位、姓名。又兩路
策應之 兵,雖諸 將兼程倍 道以赴其 急,皆逐 路帥臣公 心體國, 不分彼我 ,遂能及 事。
伏望聖 慈特降指 揮,契勘 元發遣策 應兵馬帥 臣職位、姓名,稍 加褒錄, 以風諸路 。)

  廣 西經略司 言:「邕 州管下溫 閏寨水土 惡弱,自 來輪右江 都巡檢兩 員往駐劄 半年 ,


死損人 兵不少。乞自今上 半年者春 季在溫閏 寨,夏季 在真峒驛 ,下半年 秋季在真 峒驛 ,
冬季在 溫閏寨屯 戍。不惟全惜 人命,緩 急亦不妨 照應。」從之。候一二 年邊防無 闕, 可
徙近裏 屯戍。

   癸卯,涇 原路經略 司奏乞揀 選諸將下 剩員,年 六十以下 ,精力不 衰,依舊 充軍 ,


以補闕 額。從之 。仍詔陝 西諸路準 此。

   甲辰,尚 書省言: 右通直郎 李孝稱為 父及之年 八十四歲 ,見任通 議大夫致 仕,


雖遇大 禮,緣拘 吏部格不 許敍封, 恐非朝廷 推恩優老 之意。詔孝稱許敍 封父一次 ,仍
令今後 官員如父 任大中大 夫以上致 仕,未經 敍封者許 封一次, 即不得至 三公。

  乙 巳,詔: 寒雪,在 京工役給 假三日。 (御集二 十七日。 )

  兵 部言:河 東路麟、府、豐三 州弓箭手 承見耕熟 地者與免 一年,得 舊熟地今 荒閑


者與免 二年,得 生荒地者 與免三年 上番。從 之。

  戶 部言:麟、 府、豐州管下堡 寨、烽臺、口鋪,並差 禁軍或弓 箭手、蕃兵守 坐,欲


依例給 錢米有差 。從之。

  麟 府路體量 安撫司奏 :「弓箭 手每指揮 多不敷額 ,緣弓箭 手不費錢 糧,可代 正兵 ,


而又便 習弓馬, 勇于戰鬥 ,諳熟山 川,通知 出入道路 ,在邊防 誠為得力 。所以招 置不
足,蓋 緣河外地 瘠,差役 頻併,欲 別行措置 。並須土 人為保, 在任內復 有逃亡, 任終
考察不 理人數。」從之 。

  丙 午,戶部 言:「官 員料錢應 折支者, 到闕,自 朝見日支 見在京分 數,朝辭 日支


見在外 分數。今欲除見任 人依本任 請受外, 係請親任 及前任料 錢者,在 京及外處 各依
本處支 給分數。」從之 。

  門 下省奏: 「神 宗皇帝御 筆文字編 修成書, 已同進呈 。今中書、尚書兩 省復定日


進呈神 宗皇帝真 筆,而門 下省不與 ,理當三 省同進。」御批: 并中書省 改日進呈 , 速
關與逐 省照會施 行。(御 集八年正 月二十九 日御批, 今附本日 。)

  丁 未,吏部 、工部言 :河陽狀 論列中潬 一岸在大 河中四面 俱是緊急 向著,而 官吏


有責無 賞,實為 未均,欲 將本岸立 為第三向 著推賞。 從之。

  時 苦雨雪, 刑部侍郎 豐稷以為「厥罰常 寒」【一三】,自 二聖臨御 ,朝廷清 明, 何


嘉祥 未臻,而 沴氣斯應 ?豈應天 之實未允 ,事天之 禮未備, 畏天之誠 未孚歟? 豈宮
掖之臣 有關預政 事者歟? 天道聰明 ,苟無其 事,變不 虛生。若不畏懼, 有以消復 ,則
凶變必 至。願陛 下昭聖德 ,畏天戒 ,延問名 臣,總正 萬事。任賢責成, 而不受浸 潤之
譖;惠 民以實, 而不尚姑 息之政。言如春陽 ,動如祥 風,六宮 和于內, 百官和於 朝,
萬民和 于下,則 天地之和 應,而災 沴消矣。 (此據豐 稷本傳, 附見正月 末。)

  中 書侍郎范 百祿言:

   竊聞水官 自元祐四 年正月二 十八日準 敕罷回河 ,後逐年 併功修進 梁村鋸牙 并大


河兩馬 頭,經今 四周年有 餘,用過 功力浩瀚 。兼三處 並行第一 等向著, 其河清人 數、
年計物 料、使臣 酬奨,並 係第一等 。今鋸牙 與兩馬頭 連亘約及 數十里, 其東馬頭 進築 ,
與西 馬頭相向 ,所以北 流河門止 有三百二 十步闊, 似此多方 盡力,擗 拶水勢, 歲月
既久, 湍迅安得 不激射奔 赴東流? 賴得北流 向緊,所 以未至全 河東去。若如水官 之意 ,
既進埽 緷,又狹 河門,只 留一百五 十步,及 預乞朝旨 候北流淺 小,作軟 堰閉斷。詳此
五事, 顯見必欲 回河,特 以分水為 名,託云 恐東流生 淤,陰行 巧計耳。方且鼓唱 言路 ,
以非為 是,致臺 官章疏前 後十餘, 中外傳聽 ,不能無 惑,深恐 不便。臣愚竊謂若 大河
東流 ,別無患 害,在公 在私,有 何不可? 只緣東流 故道久來 淤高,雖 累年偷功 開浚 ,
豈能及 得北流河 道,見行 地勢自是 卑平。兼元祐三年 冬,臣與 趙君錫行 河奏狀內 ,東
流故道 隄岸缺破 ,有牛羊 道口、車路等一萬 一千餘處 ,雖累年 偷功修補 ,豈能保 得一
例盡 獲牢固? 若如水官 之計,乘 緊流向東 ,候北河 淺小,便 要閉塞, 回奪全河 ,即
北京 之北二十 里許小張 口等處不 測衝決, 不則又以 北二十里 許田令公 渠等處亦 不測
衝決, 若只此等 處決,必 皆復入北 流,大河 為患未至 甚大。然而北京一 境內外, 生聚
沈沒為 魚,不勝 其菑矣。若更 捨此近處 而向館陶 以下,決 復在東岸 ,則濱、棣、德、博、
滄州 等數十縣 地土,千 餘里生靈 ,將何以 堪?若水 官恐向去 疏虞,避 免憂責, 不敢
明言回 河,只託 以分水為 說,一向 增進馬頭 、鋸牙, 巧設埽緷 、軟堰之 類,更積 歲月
之久, 必然大段 淤卻北流 河道,則 將來緊流 不免須奔 東河,其 為患害正 與回河無 異。
顯是水 官實欲收 回河徼幸 之功,而 外不任回 河敗事之 責也。朝廷容其施 為,亦已 久矣 。
今既 悟其有害 ,若不速 行救正, 且為改更 ,一旦誤 事,安危 所繫,豈 得穩便? 臣愚
伏望二 聖陛下詳 覽臣前件 事理,特 軫睿慈, 深詔三省 速議果決 ,去拆河 上鋸牙、兩馬
頭,開 放河門, 任令大河 自浚趨下 ,免致壅 遏、障塞、淤壞北 流,積為 大河。若北流 通
快,將 來每遇漲 水,自然 分向東流 ,即是分 水之利。兩河並行 ,久遠安 便。今日 之計 ,
宜及漲 水以前, 先事措置 ,庶免後 悔。若遂 其過,悔 將無及。臣誠愚戇 ,願不負 二聖
陛下憂 國恤民之 心。

  貼 黃稱:「臣自去冬 以來,都 堂聚議, 及水官等 白河事, 臣累說梁 村鋸牙、兩馬


頭甚 非典據, 擁拶河流 ,逆水之 性,于大 河不便, 及曾簾前 面具奏聞 ,但以未 有章
疏,朝 廷未能決 議去拆, 所以今來 須至縷縷 上瀆聖聽 ,不任惶 恐。 」

  又 稱:「臣 竊以壅防 百川,古 人所忌, 周太子晉 力諫靈王 壅穀、洛二水之事 是也 。


況黃 河百川所 聚,乃天 地之脈絡 ,豈有以 人力多方 擗約,不 順其性, 經久如此 而不
致患害 者?臣考 古驗今, 灼見不便 ,區區愚 心,既知 如此,夙 夜憂懼, 不敢緘默 。乞
賜聖覽 ,特達施 行。」(臺官章疏 前後十餘 ,當考求 李之純、董敦 逸、黃慶基所 上章疏 。)

  百 祿又言:「自元祐 四年正月 二十八日 降敕罷回 河,後來 臣僚回河 之意終不 肯已 ,


然而大 河亦終不 回。二聖 洞照河事 ,亦終不 可惑。且如元祐四 年秋,北 京之南沙 河直
隄第七 鋪決,水 卻北還河 ,臣見朝 廷別無施 行,將為 無足憂者 。近因外 都水丞將 到河
圖,方 見畫樣上 件決口, 乃與大河 一般。尋行取會, 據外丞司 申打量到 決口見闊 六里
零二百 八十五步 ,決口水 勢正注北 京橫簽隄 。據如此 口地廣闊 ,若將來 秋夏泛漲 ,簽
隄禦 捍不定, 北京豈不 寒心?而 水官恬然 曾不顧恤 ,但務掩 蔽,止欲 朝廷不知 此意 ,
豈得 穩便?況 吴安持等 方日生巧 計,壅遏 北流,前 後多端, 致大河漸 有填淤之 害,
浸壞禹 跡之舊, 豈不深可 惜哉!若 北流湮塞【一四】,而東注 足以吞納 全河,別 無疏
虞, 有何不可 ?止緣東 流故道積 淤歲久, 今其高仰 出于屋之 上,河槽 又狹,而 缺破
處多, 安持等都 不以此為 憂,唯欲 僥倖萬一 ,不顧危 亡,殊可 怪駭。況安持近已 三次
有狀 乞替,欲 乞出自宸 斷,別選 水官充代 ,非特保 全安持等 ,實免久 隳水政, 別致
害事。 」

  貼 黃:「臣 自問得直 隄決口的 實後,累 于都堂會 議,及見 行取會水 官,將來 漲水 ,


其決口 合如何措 置,免致 北京疏虞 ,三省續 奏聞次。 」

  先 是,進呈 御史李之 純、董敦 逸、黃慶 基乞回河 東流,楊 畏乞差官 相視,及 都水


吴安持 乞于北流 作土堰, 定河流, 以免淤填 事。時呂 大防在告 ,蘇頌等 皆言商量 未定 ,
蘇轍面 奏安持所 言決不可 從,而范 百祿再上 此奏。(趙鼎臣河 渠書云:「八年四 月吴
安持奏 乞于分水 河之上重 開雞爪, 約水東行 ,從之。」今四月 不見此事 ,姑附注 正 月
末,更 徐考之。又十 二月末云 :「都水監言 大河北流 淺小,已 乞權行堰 斷,歸納 故道。」
今附注 此。又十二月 二十三日 載御史郭 知章言云 云,詔水 官與本路 帥、漕、憲臣各具 利
害以聞 。三事並 當考詳。又紹聖元 年正月八 日,乃有 開雞爪河 事,亦與 鼎臣所載 不同 ,
須并考 。)

注 釋
  【 一】合去 上文五十 八字按應 為四十六 字。
  【 二】詳為 奏達宋會 要蕃夷六 之二七作 「許為奉 達」 。
  【 三】欲自 范育報阿 里骨云「 自」,同 上書作「 令」 。
  【 四】純仁 初不知也 「初」字 原脫,據 閣本補, 方與下文 字數相合 。
  【 五】兵部 郎中范子 諄兩易其 任「諄」 ,閣本作 「諒」 。
  【六】斯民 莫不蒙被 恩惠「斯民」原作「斯 人」,據閣本 改。按下有「列聖 所以涵養 斯
民」 。
  【 七】宜略 於此察其 動靜原作 「宜略出 此察於動 靜」,語 義未明, 據閣本改 。
  【八】河北 路轉運司 言「河北路」原作「江北路」,據閣 本改。按宋諸路無 江北路。
  【 九】未可 遽聽「遽 」原作「 據」,據 閣本改。
  【一○ 】西賊既請納 款貢奉「西賊 」原作「西域」,據閣 本改。按本卷 前引樞密 院言
及楊畏 言皆作「 西賊」 。
  【 一一】伏 望聖慈深 念邊防久 計「久計 」,閣本 作「大計」 。
  【 一二】使 學者誦習 「學者」 原作「海 內」,據 閣本改。
  【一三】 豐稷以為厥 罰常寒按 「厥罰恒 寒」,是 書緯五行 傳語,宋 人避真宗 諱改
「恒」 為「常」 。
  【 一四】若 北流湮塞 「北」原 作「此」 ,據閣本 、活字本 改。
 

卷四 百八十 一 元祐八年 (癸酉 , 1993)

起哲宗元祐八年二月盡其月

  二 月己酉, 監察御史 黃慶基言 :「涇原 一路,內 總師律, 外控羌戎 ,邊面曠 遠,


最為重 地,自非 深謀遠略 、智勇過 人者,不 可輕以畀 付。如張 利一,不 特人材凡 下,
不足 以當其任 ,而又以 惡逆之家 ,其弟兄 嘗以從叛 而蒙顯戮 ,安可委 以彊兵, 付以
重任? 」侍御史楊畏 、監察御史來 之邵言, 利一素無 實望,兵 機將略皆 非所長。權給 事
中虞 策言,利 一於武臣 之中雖薄 有可稱, 實未足以 當大帥之 選。詔利 一罷知渭 州。
(正月 二十三日 利一除渭 州。政目 正月二十 四日云姚 勔繳利一 詞,實錄 乃無之。 )

  賜 熙河蘭岷 路鈐轄康 識并諸將 銀合茶藥 有差,以 出塞牽制 至打繩川 討蕩有勞 也。

  廣 南西路鈐 轄司言, 轄下知州 ,內有係 知縣資序 人,欲乞 除邕、欽、廉、宜、融、


賓、橫武臣知州 外,餘知 州係知縣 資序差接 人,乞依 知軍監人 例。從之 。(新無 。)

   又言諸路 役兵見相 度利害外 ,有官員 乘船所差 接送人內 ,據合破 人數差三 分之


一,欲 改為四分 之一。從 之。(新 無。)

  京 東東路提 點刑獄張 元方言:「諸州比 較賊盜等 事,按提 刑司已是 上下半年 比較 ,


及捕 盜官亦有 立限責罰 外,欲乞 諸知州及 一年以上 罷任者, 除侍從官 外,將任 內已
未獲彊 盜、殺人 賊人數比 折,如通 獲不及五 分,即具 奏。若獲 及五分, 申尚書省。」 從
之。

  戶 部言:「輒誘母或 祖母改嫁 而規欲分 異、減免 等第者, 依子孫別 籍異財法 加二


等,為 首者配本 州,許人 告,給賞。」從之 。(舊錄自八 年二月二 日並闕, 新錄緣此 所
書事比 前益疏, 史院至今 未得舊錄 闕卷,當 考。王銍 補錄亦復 草草云。 )
  庚 戌,戶部 言:「勘 會無為軍 崑山白礬 元條,禁 止官自出 賣,昨權 許通商, 每百
斤收稅 五十文。準元祐敕 ,晉礬給 引,指住 賣處納稅 ,沿路稅 務止得驗 引批到發 月日 ,
更不收 稅。其無 為軍崑山 礬欲依晉 礬通商條 例。」詔 依戶部所 申 。

  詔 西南龍蕃 進奉人安 化將軍龍 以擎等舊 有官者遞 遷一等, 其未霑真 秩者並補 官。

  太 皇太后宣 諭三省曰 :「大寧郡王 已下漸長 ,欲令就 學,可擇 教導官二 人。」( 二


月八日 。)

  辛 亥,左朝 奉郎、直龍圖閣、知荊南府 唐義問為 集賢殿修 撰、知廣 州。(政 目在三


月二十 七日,義 問知廣州。 今從實錄。)左朝散 大夫、集賢校 理、知潭 州李湜知 荊南。
(政目 在三月二 十七日。)左 朝散大夫 、知廣州路昌 衡知潭州 。(政目三月 二十二日 知
荊南, 三月二十 七日自荊 南改潭。 今從實錄 。)

  中 書舍人孔 武仲言:「準 中書省吏 房送到直 龍圖閣、知荊 南唐義問 除集賢殿 修撰、


知廣州 詞頭。臣伏以廣州 嶺外之重 鎮,節制 南方,控 遏中外。府庫之藏 ,市里之 聚,
其富不 貲。一方有事 ,則蠻夷 肆力甘心 於此,前 日儂智高 是也。擇將命 守,所宜 謹重。
臣竊 見義問天 資狷薄, 所至多與 同僚以事 相把持, 無一人悅 服者,何 以臨鎮萬 里,
為國藩 屏?此其 不可使者 一也。近湖北轉運 司取會渠 陽新舊費 用,義問 與之辨較 曲直 ,
文狀狼 籍,追訐 轉運使喻 陟赴任遲 回,人皆 怪其險薄 ,不惜事 體。將何 以師帥列 郡,
令遠方 取法?此 其不可使 者二也。昨措置渠 陽事,義 問馳牒湖 南、江南 兩路應副 軍糧
器甲, 文移急於 星火,官 民盡力奔 走道路以 應之。及既至,則 委積無用 ,卻令般 回。
若二廣 有事,大 於渠陽, 以義問之 躁擾,豈 不生事? 此其不可 使者三也 。昨廢渠 陽,
義問 處置無素 定之策, 一旦令兵 將棄城, 僅脫性命 ,金帛委 於空垣, 人民坐受 俘戮 ,
其處事 疏繆如此 ,況使之 坐制遠方 不測之變 乎?此其 不可使者 四也。朝廷慮四邊 之患 ,
非不至 也,今嶺 外雖無事 ,然豺狼 之心不可 知。當國 家閑暇之 際,所倚 以為干城 腹心
者,惟 在將帥得 人而已。委任失宜 ,至於誤 事,雖重 貶之,亦 何所救? 如義問之 輕肆
淺近, 誠不可任 。伏望別 擇沈深有 謀之臣, 付以一面 ,以銷未 然之患, 慰遠人之 心。
所有制 詞,不敢 具草。」 (政目八 年三月二 十二日路 昌衡知荊 南,實錄 無之。 )

  太 中大夫、知宣州王 安禮復端 明殿學士 。(政目 四日事, 舊錄既脫 亡,新錄 於七


月十九 日乃書。 今從政目 。)

  禮 部尚書蘇 軾言:

  高 麗人使乞 買書籍, 其冊府元 龜、歷代史、太學 敕式,本 部未敢支 賣。準尚書省 批


狀送禮 部許賣, 其當行人 吏上簿者 。臣伏見 高麗人使 每一次入 貢,朝廷 及淮、浙兩路
賜予、餽送 、燕勞之費約 十餘萬貫 ,而修飾 亭館、騷動行 市、調發人船 之費不在 焉。除官
吏得少 餽遺外, 並無絲髮 之利,而 有五害, 不可不陳 也。所得 貢獻皆是 玩好無用 之物 ,
而所費 皆是帑廩 之實,民 之膏血, 此一害也 。所至差 借人馬什 物,修飾 亭館,暗 損民
力,此 二害也。高麗所得 賜予,若 不分遺契 丹,則契 丹安肯聽 其來貢, 顯是借寇 兵而
資盜糧 ,此三害 也。高麗 名為慕義 來朝,其 實為利, 度其本心 為契丹用 ,何也? 契丹
足以制 其死命, 而我不能 故也。今使者所至 描畫山川 形勢,窺 測虛實, 豈復有善 意哉 ?
此四害 也。慶曆 中,契丹 欲渝盟, 先以增置 塘泊為中 國之曲, 今乃招來 其屬國, 使每
歲入貢 ,其曲甚 於塘泊。幸今契丹 恭順,不 敢別有生 事,萬一 異日桀黠 之敵以此 藉口 ,
不知朝 廷何以答 之。此五 害也。臣熙寧中通 判杭州日 ,因其饋 送書中不 稟朝廷正 朔,
卻退其 物,待其 改書稱用 年號,然 後受之。仍催促起 發,不令 住滯。及去歲出知 杭州 ,
卻其所 進金塔, 不為奏聞 。皆是臣 素意欲稍 裁節其事 ,庶幾漸 次不來, 為朝廷消 久遠
之患。今既備員 禮曹,乃 是職事。近者因見 陳軒館伴 申乞,盡 數差相國 寺行鋪人 入館
鋪設, 以待人使 賣買【一 】,不唯 徙市動眾 ,以奉小 國之陪臣 ,有損國 體;兼亦 抑勒
在京行 鋪,資吏 人廣行乞 取,弊害 不少。所以具狀申 都省,伏 乞施行。其多方作 弊官
吏,並 不蒙都省 略行取問 ,今來只 依陳軒等 ,不待申 請,直牒 國子監收 買諸般文 字。
臣聞河 北榷場禁 出之書, 其法甚嚴 ,徒以契 丹故也。今高麗與 契丹何異 ?乃廢榷 場之
法?兼 竊聞昔年 高麗使乞 賜太平御 覽,先帝 詔令館伴 用東平王 故事為詞 卻之。近日復
乞,詔 又以先帝 遺旨不與 。今歷代 史、冊府 元龜與御 覽何異? 故申都省 ,止是乞 賜詳
酌指揮 ,未為過 當,便蒙 行遣,吏 人上簿書 罪。臣竊 謂無罪可 書。雖上 簿至為末 事,
於臣 又無絲毫 之損,臣 非為此奏 論,所惜 者,無厭 之求,事 必曲從, 官吏苟徇 其意 ,
雖動眾 害物不以 為罪,稍 有裁節之 意,便行 詰責,今 後無人敢 逆其請。使意得志 滿,
其來愈 數,其患 愈深,所 以須至極 論。

   又近者館 伴所申, 乞為高麗 使買金箔 ,欲於杭 州裝佛, 臣未敢許 ,已申稟 都省 ,


竊慮都 省復以為 罪。竊緣 金箔本是 禁物,人 使欲以裝 佛為名, 久住杭州 ,騷擾公 私。
竊聞近 歲西蕃阿 里骨乞買 金箔,朝 廷重難其 事,量與 應副。今來高麗使 朝辭日數 已逼 ,
乞指揮 館伴以打 造不及為 辭,更不 令收買。又近據館 伴所申, 乞與高麗 使鈔寫曲 譜,
臣謂鄭、衛之聲 ,流行海 外,非所 以觀德。若朝 廷特旨為 鈔寫,尤 為不便。其狀 ,臣已
收住不 行。臣忝 備侍從, 事關利害 ,不敢不 奏。詔所 買書籍曾 經收買者 ,許依例 ,金
箔特許 收買,餘 依奏,吏 人免上簿 。

  軾 又言:

   臣所以區 區論奏者 ,本為高 麗,契丹 之與國, 不可假以 書籍,非 止為吏人 上簿


也。今來吏人獨 免上簿, 而書籍仍 許收買, 臣竊惑之 。檢會元 祐編敕: 諸以熟鐵 及文
字禁物 與外國使 人交易, 罪輕者徒 二年。看詳此條, 但係文字 ,不問有 無妨害, 便徒
二年, 則法意亦 可見矣。以謂文字 流入諸國 有害無利 ,故立此 重法,以 防意外之 患。
前來許 買冊府元 龜及北史 ,已是失 錯。古人有言 :「一之為甚 ,其可再 乎?」今乃廢見
行編 敕之法, 而用一時 失錯之例 ,後日復 來,例愈 成熟,雖 買千百部 ,有司不 敢復
執。則中國書籍 山積於高 麗【二】,而雲布 於契丹矣。臣不知 此事於中 國得為穩 便乎?
昔齊景 公田,招 虞人以旌 ,不至。曰:「招虞人 以皮冠。」孔子韙之曰 :「守道 不如 守
官。」夫旌與皮 冠於事未 有害,然 且守之; 今買書利 害如此, 編敕條貫 如彼,比 之 皮
冠與旌 ,亦有間 矣。臣當 謹守前議 ,不避再 三論奏, 伏望聖慈 早賜指揮 。

  貼 黃稱:「臣點檢得 館伴所公 案內有行 下承受所 收買文字 數,內有 一項,所 買冊


府元龜 雖不曾賣 與,然高 麗之意亦 可見矣。 」

  又 稱:「臣 已令本部 備錄編敕 條貫,符 下高麗人 使所過州 郡,約束 施行去訖 ,亦


合奏知。 」

  詔 高麗買書 自有體例 ,編敕乃 禁民間, 令依前降 指揮。


  軾 又言:「臣前所論 奏高麗入 貢為朝廷 五害,事 理灼然, 非復細故 。近又檢 坐見
行編 敕,再具 論奏,並 不蒙朝廷 詳酌利害 及編敕法 意施行, 但檢坐國 朝會要已 曾賜
予,便 為收買。竊緣臣所 論奏,所 計利害不 輕,本非 為有例無 例而發也 。事誠無 害,
雖無例 亦可;若 其事有害 ,雖百例 不可用也 。而況會 要之書, 朝廷以備 檢閱,非 如編
敕,一 一皆當施 行也。臣只乞朝廷 詳論此事 ,當遵行 編敕耶, 為當檢行 會要而已 ?臣
所憂者 ,文書積 於高麗而 流於契丹 ,使敵人 周知山川 險要、邊防利害, 為患至大 。雖
曾賜予 ,乃是前 日之失, 自今止之 ,猶賢於 接續許買 ,蕩然無 禁也。又高麗人入 朝,
動獲所 欲,頻歲 數來,馴 至五害, 如此之類 ,皆不蒙 朝廷省察 。深慮高 麗人復來 ,遂
成定例 ,所以須 至再三論 奏【三】。兼今來 高麗人已 發,無可 施行。 」

  貼 黃:「今 來朝旨止 為高麗已 曾賜予此 書,復許 接續收買 ,譬編敕 禁以熟鐵 與人


使交易 ,豈是外 國都未有 熟鐵耶? 謂其已有 ,反不復 禁,此大 不可也。」(「詔高麗 買
書自有 體例,編 敕乃禁民 間,令依 前降指揮。」新錄繫之 三月六日 ,今并附 此。元符 元
年四月 十二日宋 球傳,舊 錄云:「副陳 軒館伴, 高麗使求 冊府元龜、樂譜、金箔 ,蘇軾
為禮 部尚書, 以先朝柔 遠非是, 乘此沮之 ,且誣館 伴規其私 遺,陳請 勿與。球 曰:
『先朝 蓋嘗賜之 矣,此非 中國所祕 ,不與何 以示廣大 ?』朝廷 是其議, 卒與之。」新 錄
辨曰:「按蘇軾 奏狀論高 麗使買書 籍、金箔 利害甚詳 ,未嘗詆 先朝柔遠 為非是, 亦未
嘗謂館 伴規其私 遺也。不知史 官何據而 書,誣誕 明矣。館伴人 使者,陳 軒也。球為之
副爾, 買書等事 ,主議亦 不在球。 今削去七 十二字。」 )

  壬 子,中書 省檢會元 祐五年五 月二十五 日指揮:「諸路、開封府界 提刑司每 歲終


具諸獄 瘐死人數【四】,仍開析因 依,申刑 部。內數多者 申尚書。在京 禁繫,委 御史臺
取索, 報刑部看 詳。」上件朝旨, 即無許分 別禁繫人 數目。至元祐 七年,諸 路具到獄 死
人數, 刑部遂分 每禁二十 八人以上 死一人者 ,更不開 具。即是 今後應繫 囚處,歲 禁二
百人, 許破十人 獄死。深慮州縣獄 官公然懈 弛,甚非 欽恤之意 。詔刑部 今後更不 得分
禁繫人 數,依元 降朝旨, 將瘐死人 數多者, 申尚書省 。(元祐 五年五月 二十五日 指揮
附見, 不別出。 七年十二 月壬子, 當考詳。 )

  癸 丑,于闐 請討夏國 ,不許。

  乙 卯,新知 慶州孫覽 知渭州。(政 目八日事。實錄脫 此。覽知慶州 在正月二 十三日 ,


紹聖二 年六月七 日乃自渭 召入。)權戶 部侍郎范 子奇為集 賢殿修撰 、知慶州。(政目
初八日 事。實錄 在十九日 ,今從政 目。子奇 六年十一 月十八日 以集撰權 戶侍,八 年二
月八日 自戶侍又 以集撰知 慶州。紹聖元年二 月八日自 集撰除寶 制。舊編 載韓駒云 云,
已修入 三月八日 。舊注一 百二十四 字,今削 去。)

  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 外學,宜 令於親王 舊第置學 舍,及差 官二員充 諸王說書 。就


差逐位 內侍四員 充管勾官 。(二月 三日。)

  己 未,詔就 差逐位管 勾官四員 指揮,勿 行。(罷 差逐位管 勾官,必 有說,當 考。)

  門 下侍郎蘇 轍奏:


  臣 今月八日 以式假不 預進呈公 事,竊見 三省同奉 聖旨:「北流軟堰 依都水監 所奏 ,
候下手 日,先將 檢計到功 料,奏取 指揮。」竊緣臣從 來都堂聚 議,常謂 軟堰不可 施 於
北流【五】,利 害甚明。蓋東流本 人力所開 ,止百餘 步,冬月 河流斷絕 ,故軟堰 可為。
今北 流是大河 正溜,比 之東流, 何止數倍 !見今河 水行流不 絕,軟堰 何由能立 ?蓋
水官之 意,欲以 軟堰為名 ,實作硬 堰,陰為 回河之計 耳。朝廷 既已覺其 意,則軟 堰之
請,不 宜復從。昨已 於正月二 十八日面 奏大略【六】,以 為昔先帝 因河決導 之北流, 已
得水性 ,惟隄防 未立,每 歲不免決 溢之患。小小溢決 ,是黃河 常事,本 不為大害 ,而
數年前 朝廷議欲 回河,王 孝先、吴安持因此 橫主河事 。昔北京 以南,黃 河西岸有 闞村
等三河 門,遇河 水決溢, 即開此三 門,放水 西行空地 。至北京 之北,卻 合入大河 ,故
北京生 聚無大危 急。自建 議回河, 先塞此三 門,又於 西隄作鋸 牙、馬頭 ,約水東 流,
直過北 京之上, 故北京連 年告急。緣此水勢 向東,故 去年東流 遂多於昔 。由此言 之,
分流之 說,非徒 無益,實 亦有害也 。何者? 每年秋水 泛漲,分 入兩流, 一時之間 ,稍
免決溢 ,此分水 之利也; 河水重濁 ,緩則生 淤,既分 為二【七 】,不得 不緩,故 今日
北流已 見淤塞, 此分水之 害也。然將來 漲水之後 ,河流東 、北,蓋未可 知。臣等昨問 吴
安持, 安持亦言 :「去年河水 自東,安 知今年河 水不自北 ?」太皇太后 宣諭曰:「水官
尚如此 言,餘人 更安敢保 ?」臣又 奏曰:「昨來安持 等因河流 稍東,乞 於東流添 埽五
七緷, 稱此機會 ,不可少 緩。臣等 恐安持意 欲因此指 揮多添埽 緷,壅遏 北流,不 為穩
便。即指揮 所增埽不 得過原乞 數。然時方河 漲,埽緷 皆不到地 ,所稱機 會,悉是 妄言。
安持 等既未如 意,即又 奏乞北流 河門只留 一百五十 步,蓋北 流河門本 闊三百餘 步,
今若 塞其大半 ,河流既 未可保其 不北,若 使所塞堅 壯不可動 搖,則漲 水咽怒, 必為
上流之 患。京師以東 ,皆未免 憂也。若所塞浮虛 ,漲水一 至,隨流 蕩去,人 工、物料無
慮數百 萬,頃刻 而盡。民之膏血, 深可痛惜 。然臣愚 意亦非敢 便謂河水 必北而不 東也 。
但欲候 今年夏秋 漲水之來 ,徐觀河 勢所向。水若全東 ,則北流 不塞,自 當淤斷; 水若
復北流 ,則北河 如舊,自 可容納。朝廷作事 務在萬全 ,若行險 徼倖萬一 成功,此 則水
官之意 ,臣不敢 從也。安持等既見 前計不得 行,則又 要橫截北 流以為軟 堰。見今 北流
稍緩, 安持等只 恐因此生 淤,故立 北堰。然卻因 作堰【八】,欲盡 留使臣、人工、物料 ,
積漸 增卑撩淺 ,即是用 河上諸埽 人力般土 填河,數 月之後, 積土成山 ,不知與 見今
河淤孰 為多少? 名欲分水 ,實是回 河,決不 可許。臣欲乞先令 安持等結 罪保明河 流所
向,及 土堰若成 ,有無填 塞河道致 將來之患 ,然後遣 使按行, 具可否利 害以聞。」 太
皇太后 曰:「水 官猶不能 保河之東、北,暫 時遣使, 又安能知 ?且可重 別商量。」轍 奏
曰:「臣迫 於異同之 論,故乞 遣官,若 出自聖斷 ,只朝廷 商量,亦 無不可。」太皇太 后
曰:「縱令 水官結罪 ,待其敗 事,然後 施行,於 事何補?」轍奏曰 :「誠如聖旨。昔修
六塔河 ,先責李 仲昌狀, 其功不成 ,隨即責 降。此是 富弼等當 時繆政, 不足復用 。今
來聖旨 極為允當 。臣退思 之,嘗聞 頃歲北流 河門闊十 餘里,水 面闊七八 里,今來 河門
止闊 三百餘步 ,蓋水官 數年以來 ,堙塞大 河,一至 於此!使 洪流不安 ,誰任其 咎?
又東流 河門止闊 百餘步, 每年漲水 東行,已 有滿溢之 懼。今復 欲併入北 流,理難 包蓄 ,
遂指揮 中書工房 ,令作畫 一問都水 監,至今 未有回報 。朝廷欲 作軟堰, 當候問得 此二
事委無 妨礙,及 臣等看詳 ,實有利 無害,乃 可施行。若不待報 ,遽降依 奏指揮, 必恐
有誤國 事。雖云 先具功料 ,奏取指 揮,然已 令依奏下 手,則是 邪說已行 ,必致驚 動眾
聽,且 貽後患。伏乞 聖慈特賜 詳察【九】,降臣 此議付三 省,所有 八日指揮 ,乞未行 下,
俟臣參 假商量取 旨。河事 至重,措 置不當, 一方生靈 被害非細 。臣時在 告,心有 所見 ,
不敢默 已。兼看 詳軟堰之 議,吴安 持等本只 是奏乞令 外丞司相 度北流水 勢,如更 有減
落,即 令用軟堰 權閉,元 未敢乞下 手。今朝 廷指揮更 不相度, 便令下手 ,即依奏 之言 ,
深屬未 當。兼將 來敗事, 安持等得 以歸過朝 廷,尤為 不便。臣忝預執政 ,只合每 事反
復商量 ,不當獨 入文字。只為此命 一行,臣 自度參假 之後,必 不敢爭, 若大臣爭 已行
之命 ,顯異同 之跡,非 所以示天 下,故須 至密入此 疏,仍已 一面密申 三省,乞 未施
行。」至是入對 ,奏曰:「自 去年十一 月後來至 今百日之 間,水官 凡四次妄 造事端, 搖
撼朝廷 。第一次,安 持十一月 出行河, 先乞一面 措置河事 。舊法:馬頭 不得增損 。臣
知安持 意在添進 馬頭,即 指揮除兩 河門外, 許一面措 置。安持 姦意既露 。第二次 ,乞
於東流 北添進五 七埽緷。臣知安持 意欲因此 多進埽緷 ,約令北 流入東, 即令轉運 司同
監視, 不得過所 乞埽緷數【一 ○】。安持姦意復 露。第三次, 即乞留河 門百五十 步。臣 知
安持意 在回河, 改進馬頭 之名,為 留河門, 即不許。安持 計窮。第四次 ,即乞作 軟堰。
凡安持 四次擘畫 ,皆回河 意耳。臣昨已令中 書工房問 都水監兩 事:其一 ,勘會北 流元
祐二年 河門元闊 幾里?逐 年開排, 直至去年 ,只闊三 百二十步【一一】,有何緣 故?
其二 ,勘會東 流河門, 見闊幾步 ?每年漲 水,東出 水面南北 闊幾里? 南面有無 隄岸 ?
北京 順水隄不 沒者幾尺 ?將來北 流若果淤 斷,漲水 東行,係 合併北流 多少分數 ?有
無包蓄 不盡?今 兩問猶未 答,便即 施行,實 太草草。」太皇太 后以為然 。時呂大防不 入,
故未及 以文字進 呈也。(此據潁濱 遺老傳、龍川略志 并欒城集 所載劄子 ,月日並 係二
月十二 日,而實 錄繫之三 月十二日 ,恐誤也 。今從集 及志、傳 。)

   庚申,刑 部言:元 祐七年十 一月十四 日南郊所 降御札指 揮,又官 司謄本關 報諸


處,合 以先到者 為始。從 之。

  辛 酉,尚書 禮部言:「光祿少 卿韓宗師 奏:『欲 今後應大 祠合奉俎 處,並令 儀鸞


司計 會,太常 寺設捧俎 饌幔,太 廟於東神 門外,社 稷於西神 門外,諸 大祠於壝 門外 ,
量地之 宜。』」 從之 。

  御 史中丞李 之純言:「西賊未 附,邊鄙 用兵,守 土之臣, 不宜屢易 。蓋欲責 其實


效,必 須假以歲 月。況帥 臣總握中 權,指授 規畫,日 久而後士 心信服; 料敵打衝 ,立
威制勝 ,日久而 後敵心知 畏。未有歲月 淺近,施 設尚疏, 而可立武 事也。近者慶 、渭二
帥,召 還、移替 ,皆未成 資。若以 護邊有功 ,猶宜增 秩以久任 ;若以備 敵亡狀, 豈當
免過而 優遷?欲 望精選材 臣,付以 閫外,應 機制變, 得以專行 。明示三 載考績之 限,
非以功 進,非以 罪黜,更 不先期除 代,庶幾 邊事整備 而敵人款 服。 」

  癸 亥,正字 余中為祕 閣校理。 (政目十 六日事。 當考。)

  甲 子,詔俵 散蠶鹽, 徐州、淮陽軍 許依元祐 敕,京東 路、河東晉、絳、隰、磁州 並罷 。

  乙 丑,左朝 議大夫、直龍 圖閣、淮南等 路發運副 使謝卿材 知相州, 從所乞也 。(實


錄在二 十九日, 今從政目。)司農 少卿王宗 望為發運 使。(政目有 此。六年十月 初八日
為司農。)淮南 路轉運使 王子淵為 司農少卿。(政目 有此。六年九月十 八日為淮 漕。)
江南西 路轉運副 使張商英 徙淮南路 。(政目 。)新京 西轉運副 使賈易與 知蘇州范 鍔兩
易其任 。(政目 有此。實 錄見七年 十二月六 日,今不 取。甲戌 改徐州。 )

  丙 寅,尚書 右僕射兼 中書侍郎 蘇頌奏:「伏睹侍 御史楊畏 言,昨差 賈易知蘇 州,


稽留詔 命二十餘 日,謂臣 獨主其事 ,論議疏 違,致有 臺劾,按 其罪戾, 宜即嚴誅 。見
歸私家 待罪。」又請 早賜黜責 ,詔皆不 允。初,賈易 坐言事出 ,既復為 京西路轉 運副 使,
經郊祀 赦恩,乃 與知蘇州 范鍔對易 。頌言: 易為御史 ,號敢言 ,更赦乃 下遷,非 是。
或請加 易館職, 頌又持不 可。或指 易為姦邪 者,頌曰 :「士大 夫立朝姦 邪,何可 當也 ?
須以實 事論之。既無 實事,安 可謂之姦 邪?」有旨再議。而楊 畏及來之 邵等遽劾 頌,頌
竟坐此 罷去。(賈范對移 事,見七 年十二月 六日。政目於今年 二月十八 日書賈易 對移 ,
二十七 日書易知 徐州詔旨【一二】。蘇頌傳云:「會牽復 前侍御史 賈易知蘇 州,爭不 決,
至論于 上前。頌曰:『易 與臣本無 雅故,以 其為御史 不避權要 ,號為敢 言,又法 應牽
復,既 已為監司 矣,乃徙 知蘇州, 則是經恩 反下遷, 赦令為虛 文矣。』眾加易以 館 職,
頌又以 為不可。時有謂易 姦邪者, 頌曰:『士大夫立 朝姦邪, 豈易當也 ?須以實 事論
之。既無實 事,安可 謂之姦邪 ?』有旨 再議。而諫官 楊畏、來之邵 言頌稽留 詔命。頌聞
之,即 歸私第待 罪。上謂宰執 曰:『言 者論列中 書省稽滯 ,而不及 侍郎何也 ?』時范百
祿為中 書侍郎, 有旨出知 河中,而 數遣使召 頌,頌三 上章乞致 仕,不許 。因以老 病辭
去,乃 拜觀文殿 大學士、集禧 觀使。他日入謝, 上曰:『相公 求去位甚 力,朝廷 不得已
從所請 也。』九月, 出知揚州。」按楊畏時 為侍御史 ,來之邵 為監察御 史,傳稱 諫官 ,
誤也。又頌以二 月七日罷 ,百祿以 十四日罷 ,傳稱百 祿先頌出 知河中, 又誤也。今不
取。頌墓誌云:「頌論議 持平,務 循故事, 避遠權寵 ,不立黨 援,進退 人材,弗 專主
己,理 有未當, 亦不苟從 。侍御史 賈易坐言 事出,既 復監司, 更赦降知 蘇州。公謂:
『易論事不 避權勢, 號為敢言 ,更赦除 州,非允。』論於簾前 未決,而 御史楊畏、來 之
邵劾公 稽留制書 ,公即拜 章待罪, 累上不許 。固辭老 病,八年 三月罷為 觀文殿大 學士 、
集禧觀 使,九月 出知揚州。」梁燾行狀 云:「右 僕射蘇頌、中書侍 郎范百祿 ,論知宣 州
賈易直 祕閣為權 京西轉運 ,以易嘗 任侍御史 ,不當帶 權字,除 命未當, 議別取旨 。同
列多不 合,至上 前,燾曰 :『太常、祕書皆闕長 貳,願以 召易。』同列 謂易小人 不可 用,
燾對曰 :『謂易 差除不當 即可,如 易剛直, 人多不喜 ,以易為 小人則過 矣。陛下 嘗知
其人忠 孝,往在 言路,聖 諭面奨, 使之盡節 ,必記其 為人。』」行狀載賈易 事與頌本 傳
頗不同 ,附見, 當考。李清臣與許 將小簡云 :「容、功之罷, 雖言者乘 之,殆別 有謂,
非面敍 莫悉也。」當考。 )

  己 巳,監察 御史來之 邵言:「天章閣待 制林希除 禮部侍郎 ,按希在 元祐初嘗 除中


書舍人 。臣僚論 希平日受 知於宰臣 王珪,珪 薨,珪之 諸子以墓 銘屬希。既已諾其 請而
為之文 矣,然其 心以珪非 時望所屬 ,不欲自 為。外示 相好之跡 ,乃假李 德芻之名 。及
得王氏 贈遺,則 與德芻中 分之。當時論者以 希行誼浮 薄,不可 處之侍從 ,故輟西 省之
命,而 假以偏州 。未幾, 朝廷授以 外制,易 守餘杭, 希不能修 省圖報, 而乃喜怒 任情 ,
不循法 度。杭州 外沙巡檢 馬信係左 藏庫副使 ,因轉運 司委信以 治河事, 希怒信之 不關
白也, 遣卒呼至 ,送當直 司收勘。既無可書 之罪也, 則又釋之 。吴山有 堂曰有美 ,有
亭曰介 ,相距數 里,本無 可通之路 。希一日 大發修江 兵卒披荊 棘,夷山 谷,而使 之通
焉。既而聞術者 謂二堂相 通,不利 守臣,則 又發修江 兵卒為之 障塞。其施設見於 政事
者如此。方且擢 貳春官, 入陪法從 ,恐非所 以明黜陟 ,示勸沮。伏望追 寢前命。」( 七
年十月 二十八日 除禮侍。 八年三月 初八日出 知亳州。 )

  辛 未,監察 御史黃慶 基言:「南郊赦書 :『將來 科場依元 祐二年例 ,薦舉經 明行


修進士。』此誠朝廷 搜求人材 ,慮有遺 逸,欲取 之數路。而僥 倖之徒, 因緣請託 ,不 容
無濫進 者。向者 薦經明行 修之士, 既與免解 赴省試, 及省試不 合格,又 例與特奏 名,
是凡被 薦舉者, 皆可以入 官也。臣聞元祐二 年諸路所 薦者,甚 有不協士 論。惟福 建路
薦朱 朝倚,其 人素有學 問,久為 太學職事 ;江西路 薦李存, 其人素有 節操,累 獲鄉
舉。如此二 人,乃可 充選。傳曰:『進 真賢,舉 實廉,則 天下治。』欲乞朝廷申 諭諸 路
監司、郡守,凡 薦經明行 修之士, 必須精加 考察,委 有術業行 誼為鄉黨 所尊、士論所
服者, 乃許奏薦 。或不如所舉 ,則以貢 舉非其人 之法坐之 ,庶幾朝 廷有得人 之效。」從
之。( 八月十七 日李堯臣 殿舉。)

   御史中丞 李之純言 :比歲朝 廷十科舉 士之令, 蓋已行之 累年,近 臣所薦者 多,


而拔 用甚少, 乞委輔臣 詳擇,稍 稍進任, 其智勇過 人可備將 帥科,多 是武臣推 舉,
其類必 有可用之 人,宜加 考察。

  是 日,三省 進呈蘇轍 所議河事。呂大防 曰:「今 來軟堰已 不可作, 無可施行。」 轍


曰:「軟堰本自 不可作。臣本論吴 安持百日 之間,四 次妄造事 端,蘇頌 前乞遣官 按實
是非, 明示賞罰 。此言極 當,乞依 此施行。安持小人 ,要動搖 朝聽,若 令依舊供 職,
病根不 去,河朔 被害無已 ,不可信 用。」大防曰 :「水官弄泥 弄水,別 用好人不 得, 所
以且用 安持。」轍曰 :「水官職事 不輕,奈 何以小人 主之?易 曰:『開 國承家, 小人 勿
用。』未聞 有小人可 用之地也。」(實錄繫 之三月二 十四日, 今從潁濱 遺老傳及 龍川 略
志,移 入二月二 十四日。 )

  兵 部員外郎 、崇政殿說書 呂希哲為 右司諫, (政目二 十四日事 。新錄乃無之 。)


希哲固 辭之。(此據希哲 家傳,政 目二月十 六日希哲 辭諫官。)蘇軾在 邇英見希 哲除
命,戲 謂希哲曰 :「法筵龍象 ,當觀第 一義。」希哲 笑而不應 ,退謂范 祖禹曰:「若 辭
不獲命 ,當以楊 畏為首。」時畏方在言 路,以險 詐自任, 故希哲云 爾。(此亦據 家傳 。)

  壬 申,端明 殿學士兼 翰林侍讀 學士、禮 部尚書蘇 軾言:

   臣伏見九 月二十二 日詔書節 文,俟郊 禮畢,集 官詳議祠 皇地祇事 及郊祀之 歲廟


享典禮 聞奏者。(九 月十八日 戊戌詔。此云 九月二十 二日,不 知何故。)臣 恭睹陛下 近
者至日 親祀郊廟 ,神祇饗 答,實蒙 休應。然則圜丘合 祭,允當 天地之心 ,不宜復 有改
更。臣竊怪議者 欲變祖宗 之舊,圜 丘祀天而 不祀地, 不過以謂 冬至祀天 於南郊, 陽時
陽位也 ;夏至祀 地於北郊 ,陰時陰 位也。以類求神, 則陽時陽 位不可以 求陰也。是大
不然。冬至 南郊祀上 帝,則天 地百神莫 不從也。古者 秋分夕月 於西郊, 亦可謂陰 位矣。
至於從 祀上帝, 則以冬至 而祀月於 南郊,議 者不以為 疑。今皇 地祇亦從 上帝,而 合祭
於圜丘 ,獨以為 不可,則 過矣。書曰:「肆 類于上帝 ,禋于六 宗,望于 山川,徧 于羣
神。」舜之受禪 也,自上 帝、六宗、山川、羣神 莫不畢告 ,而獨不 告地祇, 豈有此理 哉 ?
武王克 商,庚戌 ,柴望。柴, 祭上帝也。望,祭 山川也。一日 之間,自 上帝而及 山川,
必無南 北郊之別 也。而獨 略地祇, 豈有此理 哉?臣以 是知古者 祀上帝, 則并祀地 祇矣 。
何以明 之?詩之 序曰:「昊天 有成命, 郊祀天地 也。」此乃合 祭天地, 經之明文 ,而 說
者乃以 比之豐年 秋冬報也 。曰秋冬 各報而皆 歌豐年, 則天地各 祀而皆歌 昊天有成 命也 。
是大不 然。豐年之詩 曰:「豐 年多黍多 稌,亦有 高廩,萬 億及秭。為酒 為醴,烝 畀祖妣 ,
以洽百 禮【一三】,降福 孔皆【一四】。」歌於秋, 可也,歌 於冬,亦 可也。昊天有 成 命
之詩曰 :「昊天 有成命, 二后受之 ,成王不 敢康,夙 夜基命宥 密。於緝 熙,單厥 心,
肆其靖 之。」終篇言 天而不及 地。頌所以告 神明也, 未有歌其 所不祭, 祭其所不 歌也 。
今祭 祀於北郊 ,歌天而 不歌地, 豈有此理 也哉?臣 以此知周 之世,祀 上帝則地 祇在
焉。歌天不 歌地,所 以尊上帝 。故其序曰:「郊 祀天地也。」春秋 書「不郊,猶 三望。」 左
氏傳曰 :「望,郊之 細也。」說者曰: 三望太山 、河、海。或曰淮、海也。又或 曰分野之 星
及山川 也。魯, 諸侯也, 故郊之細 ,及其分 野山川而 已。周有 天下,則 郊之細, 獨不
及五嶽 四瀆乎? 嶽、瀆猶 得從祀, 而地祇獨 不得合祭 乎?
  秦 燔詩、書,經 籍散亡, 學者各以 意推類而 已。王、鄭、賈、服之流, 未必皆得 其真 。
臣以詩、書、春秋考之, 則天地合 祭久矣。議者 乃謂合祭 天地始於 王莽,以 為不足法。
臣竊謂 禮當論其 是非,不 當以人廢 。光武皇 帝,親誅 莽者也, 尚采用元 始合祭故 事。
謹按後 漢書郊祀 志:「建 武二年, 初制郊兆 於洛陽, 為圓壇八 陛,中又 為重壇, 天地
位其上 ,皆南鄉 西上。」此則 漢世合祭 天地之明 驗也。又按水經注 :「伊水東北 至洛 陽
縣圜丘 東,大魏 郊天地之 所,準漢 故事,為 圓壇八陛 ,中又為 重壇,天 地位其上。 」
此則魏 世合祭天 地之明驗 也。唐睿 宗將有事 於南郊, 賈曾議曰 :「有虞 氏禘黃帝 而郊
嚳,夏 后氏禘黃 帝而郊鯀 。郊之與 廟,皆有 禘也。禘于廟則祖 宗合食於 太祖,禘 于郊
則地祇 、羣望皆合食 于圜丘。以始 祖配享, 蓋有事大 祭,非常 禮也。三輔故 事:祭于 圜
丘,上 帝后土位 皆南面。則漢 嘗合祭矣。」時褚 無量、郭山惲 等皆以曾 言為然。明皇 天 寶
元年二 月敕曰:「凡所祠 事,必在 躬親,朕 不親祭, 禮將有闕 。其皇地 祇宜如南 郊合
祭。」是月 二十日, 合祭天地 于南郊, 自後有事 于圜丘, 皆合祭。此則 唐世合祭 天地 之
明驗也 。

  今 議者欲冬 至祀天, 夏至祀地 ,蓋以為 用周禮也 。臣請言 周禮與今 禮之別。古者


一歲祀 天者三, 明堂饗帝 者一,四 時迎氣者 五,祭地 者二【一五】,饗 宗廟者四 。凡此
十五者 ,皆天子 親祭也。而又 朝日、夕月、四望 、山川、社稷五祀 ,及羣小 祀之類, 亦皆
親祭, 此周禮也 。太祖皇 帝受天眷 命,肇造 宋室,建 隆初郊, 先饗宗廟 ,並祀天 地。
自真宗 以來,三 歲一郊, 必先有事 景靈,徧 饗太廟, 乃祀天地 ,此國朝 之禮也。夫周
之親 祭如彼其 多,而歲 歲行之, 不以為難 ,今之禮 ,親祭如 此其少, 而三歲一 行,
不以為 易,其故 何也?古 者天子出 入,儀物 不繁,兵 衛甚簡, 用財有節 。而宗廟 在大
門之內 ,朝諸侯 ,出爵賞 ,必於太 廟,不止 時祭而已 。天子所 治,不過 王畿千里 ,惟
以齊祭 禮樂為政 事,能守 此則天下 服矣。是故歲歲行 之,率以 為常。至於後世, 海內
為一, 四方萬里 ,皆聽命 於上,幾 務之繁, 億萬倍於 古,日力 有不能給 。自秦、漢以
來,天 子儀物日 以滋多, 有加無損 ,以至於 今,非復 如古之簡 易也。今所行皆非 周禮 :
三年 一郊,非 周禮也; 先郊二日 而告原廟 ,一日而 祭太廟, 非周禮也 ;郊而肆 赦,
非周 禮也;優 賞諸軍, 非周禮也 ;自后妃 以下至文 武官,皆 得廕補親 屬,非周 禮也 ;
自宰相 宗室以下 至百官, 皆有賜賚 ,非周禮 也。此皆 不改,而 獨於地祇 則曰周禮 不當
祭於圜 丘,此何 義也?

   議者必曰 :今之寒 暑與古無 異,而宣 王薄伐玁 狁,六月 出師,則 夏至之日 何為


不可 祭乎?臣 將應之曰 :舜一歲 而巡四岳 ,五月方 暑而南至 衡山,十 一月方寒 而北
至常山 ,亦今之 寒暑也。後世 人主能行 之乎?周 所以十二 歲一巡者【一六】,唯 不能如
舜也。夫周已不 能行舜之 禮,而謂 今可以行 周之禮乎 ?天之寒 暑雖同, 而禮之繁 簡則
異,是 以有虞氏 之禮,夏 商有所不 能行,夏 商之禮, 周有所不 能用,時 不同故也 。宣
王以六 月出師, 驅逐玁狁 ,蓋非得 已,且吉 甫為將, 王不親行 也。今欲 定一代之 禮,
為三歲 常行之法 ,豈可以 六月出師 為比乎?

  議 者必又曰 :夏至不 能行禮, 則遣官攝 祭,亦有 故事。此非臣之所 知也。周禮大


宗伯:「若 王不與則 攝位。」鄭氏注曰 :「王有故則 代行其祭 事。」賈公彥疏曰 :「有故 ,
謂王有 疾及哀慘 皆是也。」然則攝 事,非安 吉之禮也 。後世人主不 能歲歲親 祭,故命 有
司行事 ,其所從 來久矣。 若親郊之 歲,遣官 攝事,是 無故而用 有故之禮 也。
  議 者必又曰 :省去繁 文末節, 則一歲可 以再郊。臣將應之 曰:古者 以親郊為 常禮 ,
故無繁 文,今世 以親郊為 大禮【一 七】,則繁文 有不能省 也。若帷城幔 屋,盛夏 則有風
雨之 虞,陛下 自宮入廟 ,出郊, 冠通天, 乘大輅, 日中而舍 ,百官衛 兵暴露於 道,
鎧甲具 裝,人馬 喘汗,皆 非夏至所 能堪也。王者父事 天,母事 地,不可 偏也。事天則
備,事 地則簡, 是於父母 有隆殺也【一 八】。豈得以為繁 文末節而 一切欲省 去乎?國 家
養兵 異於前世 ,自唐之 時未有軍 賞,猶不 能歲歲親 祠,天子 出郊,兵 衛不可簡 省,
大輅一 動,必有 賞給。今三年一郊 ,傾竭帑 藏,猶恐 不足。郊賚之外, 豈可復加 ?若
一年再 賞,國力 將何以給 ?分而與 之,人情 豈不失望 ?

  議 者必又曰 :三年一 祀天,又 三年一祀 地。此又 非臣之所 知也。三年一郊, 已為


疏闊, 若獨祭地 而不祭天 ,是因事 地而愈疏 於事天【一九】,自古未有 六年一祀 天者 ,
如此則 典禮愈壞 ,欲復古 而背古益 遠,神祇 必不顧饗 ,非所以 為禮也。議者必又 曰:
當郊之 歲,以十 月神州之 祭易夏至 方澤之祀 ,則可以 免方暑舉 事之患。此又非臣 之所
知也。夫所以議 此者,為 欲舉從周 禮也。今以十月易 夏至,以 神州代方 澤,不知 此周
禮之 經耶?抑 變禮之權 耶?若變 禮從權而 可,則合 祭圜丘何 獨不可? 十月親祭 地,
十一月 親祭天, 先地後天 ,古無是 禮。而一 歲再郊, 軍國勞費 之患,尚 未免也。

   議者必又 曰:當郊 之歲,以 夏至祀地 祇於方澤 ,上不親 郊,而通 爟火,天 子於


禁中望 祀。此又 非臣之所 知也。書之望秩, 周禮之四 望,春秋 之三望, 皆謂山川 在境
內而不 在四郊者 ,故望而 祭也。今所在之處 ,俯則見 地而云望 祭,是為 京師不見 地乎 ?

  此 六議者, 合祭可否 之決也。

  夫 漢之郊禮 尤與古戾 ,唐亦不 能如古。本朝祖宗 欽崇祭祀 ,儒臣、禮官講求 損益 ,


非不知 圜丘、方澤皆親祭 之為是也 。蓋以時 不可行, 是故參酌 古今,上 合典禮, 下合
時宜。較其 所得,已 多於漢唐 矣。天地、宗廟之祭, 皆當歲徧 ,今不能 歲徧,是 故徧於
三年當 郊之歲。又不能於 一歲之中 再舉大禮 ,是故徧 於三日。此皆因時 制宜,雖 聖人
復起, 不能易也 。今並祀 不失親祭 ,而北郊 則必不能 親往,二 者孰為重 乎?若一 年再
郊而遣 官攝事, 是長不親 事地也。三年間郊 ,當祀地 之歲,而 暑雨不可 親行,遣 官攝
事,則 是天地皆 不親祭也 。夫分祀 天地,決 非今世之 所能行。議者不過 欲於當郊 之歲 ,
祀天、地、宗廟 ,分而為 三耳。分而為三, 有三不可 :夏至之 日不可以 動大眾, 舉大禮 ,
一也 ;軍賞不 可復加, 二也;自 有國以來 ,天地宗 廟唯饗此 祭,累歲 相承,唯 用此
禮,此 乃神祇所 歆,祖宗 所安,不 可輕動, 動之則有 吉凶禍福 ,不可不 慮,三也 。凡
此三者 ,臣熟計 之,無一 可行之理 ,伏請從 舊為便。昔西漢之 衰,元帝 納貢禹之 言毀
宗廟, 成帝用丞 相衡之議 改郊位, 皆有殃咎 ,著於史 策。往鑒 甚明,可 為寒心! 伏望
陛下詳 覽臣此章 ,則知合 祭天地乃 是古之正 禮,本非 權宜。不獨初郊之 歲所當施 行,
實為無 窮不刊之 典。願陛下謹 守太祖建 隆、神宗熙寧 之禮,無 更改易郊 祀、廟饗,以 寧
上下神 祇。仍乞 下臣此章 付有司集 議,如有 異論,即 須畫一解 破臣所陳 六議,使 皆屈
伏,上 合周禮, 下不為當 今軍國之 患。不可 但執周禮 ,更不論 當今可與 不可施行 ,所
貴嚴祀 大典,以 時決定。

  貼 黃:「唐 制:將有 事於南郊 ,則先朝 獻太清宮 ,享太廟 ,亦如今 禮,先二 日告


原廟, 先一日享 太廟。然議者或亦 以為非三 代之禮。臣謹按武 王克商, 丁未祀周 廟,
庚戌柴 望,相去 三日,則 先廟後郊 ,亦三代 之禮也。」詔集議官集 議聞奏。(合 祭六 議,
據東坡 集乃稱八 年三月空 日奏。今 從實錄, 實錄蓋因 政和會要 也。)

  軾 又言:「臣近奏論 圜丘合祭 天地,非 獨適時之 宜,亦自 然上合三 代。六經 為萬


世不刊 之典,然 臣不敢必 以為是, 故發六議 ,以開異 同之端。欲望聖旨 行下,令 議者
與臣 反復詰難 ,盡此六 議之是非 而取其通 者,則其 議可得而 定也。今 奉聖旨, 但云
『集議官集 議聞奏』,竊 慮議者各 伸其意, 不相詰難 ,則是非 可否終莫 之決。雖聖明必
有所 擇,而人 各自為一 議,但欲 遂其前說 ,豈聖朝 考禮之本 意哉?臣 今欲乞集 議之
日,若 所見不同 ,即須畫 一難臣六 議,明著 可否之狀 ,不得但 持一說, 不相詰難 。臣
非敢自 是而求勝 也,蓋欲 從長而取 通也。若臣議 不通,敢 不廢前說 以從眾論。」(此 劄
子據本 集乃三月 二十二日 奏,實錄 不載,今 增入。范祖禹家傳 云:「朝 廷欲從蘇 軾之
請,令 議者相詰 難。祖禹 遽白呂大 防曰:『當自朝廷 酌其可否 行之,若 使相詰難 ,必
致紛爭 失體,於 事何補也 ?』大防以為 然,但批 送集議而 已。」按,先 已送集議 ,軾 又
奏乞 須相詰難 ,尋又罷 集議,豈 用祖禹之 言乎?然 家傳載議 郊祀事, 頗失先後 之次 ,
今不取 。罷集議 在四月十 一日。政和會要第 三十八卷 郊議第四 卷,元祐 八年二月 二十
五日 蘇軾奏六 議,詔令 集議聞奏 ,即載四 月十一日 罷集議詔 ,不載乞 加反復詰 難劄
子。新錄因之。今乃 掇取增入。劉安世 嘗語人曰 ,軾此議 元不曾上 ,誤也。或傳 曰假託
欺詐, 固當以會 要為據, 政和諸人 豈肯虛載 軾議乎? )

  甲 戌,知徐 州曾肇知 江寧府, 知蘇州賈 易知徐州 。(十八 日對易, 當考。實錄在


三月二 十五日。)戶部員 外郎胡宗 師為成都 府路轉運 副使,國 子監丞李 師德為梓 州路
轉運判 官。(三 事並政目 所有,新 錄無,當 考詳刪、 入。)

  丙 子,天章 閣待制、知陳 州趙君錫 知鄭州。(政 目三月十 六日乃自 陳州改鄭 州。今


從實錄 。)

   尚書省檢 會市易欠 戶,已降 今年正月 朝旨,每 保五百貫 以下依赦 除放,大 姓仍


不得過 三保。其已該除放 人戶更不 奏裁外, 所有其餘 諸般係官 欠負錢物 ,有一名 少欠
數窠名 者,若總 計名下逐 窠名欠數 五百貫以 下除放, 慮恩惠不 廣。詔每 名各隨逐 窠名
依數除 放,仍不 得過三窠 名;其已 該除放人 戶,更不 奏裁。(法冊八年 二月二十 七日
敕,今 附月末, 明年二月 二十四日 可考。)

注 釋
  【 一】以待 人使賣買 「待」原 作「侍」 ,據閣本 及蘇東坡 奏議卷一 六改。
  【 二】則中 國書籍山 積於高麗 「則」下 原衍「於 」字,據 同上書刪 。
  【 三】須至 再三論奏 「論奏」 原作「奏 論」,據 同上書乙 正。
  【四】每歲 終具諸獄 瘐死人數「瘐 」原作「病」,據閣本 、宋史卷一七 哲宗紀一 、續通
鑑卷八 二、宋會 要刑法六 之五七及 上引蘇東 坡奏議改 。下同。
  【五】常謂 軟堰不可 施於北流「常 」,宋史卷九 三河渠志 三、長編紀事 本末卷一 一一
回河上 、續通鑑 卷八二皆 作「嘗」。按欒城 後集卷一 六論黃河 軟堰劄子 作「常」,與上 句
義合, 今依原刊 。
  【六】昨已 於正月二 十八日面 奏大略「八」原作「九 」,據閣本、活字 本及上引 欒城後
集改。
  【 七】既分 為二「既 」原作「 能」,據 閣本及上 引欒城後 集改。
  【 九】特賜 詳察原作 「特詳賜 察」,據 同上書乙 正。
  【一○】 不得過所乞 埽緷數 「埽」字原 脫,據長 編紀事本 末卷一一 一回河上 補。
  【一一】只闊三百二 十步「三 百」原作「二百」,據閣本 及宋會要 方域一五 之一五載
范百祿 奏改。
  【 一二】二 十七日書 易知徐州 詔旨「書 易」二字 原倒,據 閣本乙正 。
  【一三】以洽百禮「百」原作「自」,據閣本、活字本、經進東坡 文集事略 卷三○改 。
按此引 詩周頌豐 年語,本 作「百」 。
  【一四 】降福孔皆「皆」原作「偕 」,據上引經 進東坡文 集事略改 。按此引詩周 頌豐
年語, 本作「皆 」,左傳 襄公二年 引作「偕 」,今依 原文。
  【一五 】祭地者二「二」原作「三 」,據同上書 改。句下原注 :「夏日至祭 皇地祇於 方
丘,孟 冬祭神州 於北郊。」又累數 與下文「 凡此十五 者」合 。
  【一六】周所以 十二歲一 巡者「周」字原脫 ,據閣本 及上引經 進東坡文 集事略補。
  【 一七】今 世以親郊 為大禮「 世」原作 「也」, 據同上書 改。
  【 一八】是 於父母有 隆殺也「 是」原作 「則」, 據同上書 改。
  【 一九】是 因事地而 愈疏於事 天「事天 」原作「 祀天」, 據同上書 改。
 

卷四 百八十 二 元祐八年 (癸酉 , 1993)

起哲宗元祐八年三月盡其月

  三 月戊寅朔 。

  辛 巳,御史 中丞李之 純言:「眾賢和於 朝,則萬 物和於野 ,至於形 和聲和, 則天


地之和 應矣。今仲春 之末,生 育之候, 而風霾間 作,繼以 大寒、霰雪、雨水 ,有戾和 氣,
殆人事 不善有以 干之者。夫燮理陰 陽,輔臣 之職。比聞國論稍 虧協睦, 語或傳播 ,動
繫觀望。昔皋陶曰『同寅協恭』 ,伊尹曰『惟和惟一』 ,蓋訏謨密 勿,運動 樞極,言 雖
忽微, 其出彌大 ,不可不 謹重協和 。望深加 訓諭,責 其同德, 上代天工 ,以召至 和之
氣。」 (「國論 稍虧協睦 」,當考 其為何事 而言。 )

  臣 僚上言:「今者春 務方興, 農桑維時 ,而愚民 陷罪者眾 ,宜隨輕 重決遣, 以赴


耕耘之 業。請非 灼然要切 事,不得 妄有追擾 。其獄事 須證逮者 ,立遣。」從之 。

  將 作監王兢 為京東西 路轉運使 。(政目 四日事。四年七月 以朝奉大 夫權京西 提刑 ,


改秦鳳 。五年六 月二十二 日,農少 。六年閏 八月十四 日,將作 。)

   壬午,詔 尚書右僕 射蘇頌累 上表引年 ,乞解機 政,可依 所請,特 除觀文殿 大學


士,充 集禧觀使 ,所有實 封食邑, 依自來體 例施行, 於今月六 日宣麻。(此新錄 據御
集手札 ,便書御 札云云, 略不修潤 ,今亦從 之。)

  癸 未,左光 祿大夫、尚書 右僕射兼 中書侍郎 蘇頌依前 官觀文殿 大學士、集禧 觀使。


(政目 十六日, 頌依前使 相。)初 ,進呈臺 章論頌稽 留制書, 尚書左丞 梁燾曰:「頌
為宰 相,理會 差除,可 謂稱任矣 。況論差 除,執政 皆得可否 ,為相復 不得論本 省事
乎?」臺章又以 頌子為太 學博士, 同舍多有 遷擢,燾 曰:「差 除皆宰執 合議,方 敢將
上取旨 ,如一有 不同,又 且罷議, 非頌敢專 也。至如 父子家庭 閒語,外 人豈得知 之?
若臆度 猜疑,即 誣造巧飾 ,何所不 至!此不 可不察。」頌既罷 相,以觀 文殿大學 士 宮
祠便居 ,燾又爭 曰:「頌 罷相已非 宜,願兩 宮察言者 之妄,留 頌以遏傾 搖之風。朝廷
輒罷免 宰相,事 體極重。」太皇太 后曰:「自是頌不 肯住。」燾曰:「若用自請 ,即職 名
非故事 ,不可降 職處外, 以示疏遠。」頌得以大 學士留京 師。(邵伯溫 云:「楊 畏攻 劉
相出, 意謂必相 門下侍郎 蘇轍。朝廷復拜蘇 頌為右僕 射,畏又 與來之邵 言,蘇相 留賈
易謫命 不下,為 稽留詔命 。時中丞 李之純與 蘇相為姻 家,偶在 病告,畏 入臥內見 之純
曰:『臺諫 言蘇頌章 累上,未 有施行, 公與之連 姻,託病 在告,恐 言者將及。』李公 長
者,為 畏所劫, 亦上章言 臣僚論蘇 頌章疏, 乞早降出 施行。蘇相遂罷。太皇太后 察見
楊畏等 私意,復 自外召范 純仁拜右 僕射。畏與之 邵又言純 仁不可用 ,不報。」之純與 頌
為姻家 ,當考。實錄 不載之純 有言,亦 當考。餘已見 二月二十 九日。伯溫作 楊畏傳云 :
「呂相 大防喜子 安,除工 部員外郎 ,劉相摯 亦喜之, 下遷子安 為監察御 史,欲其 為助 。
子安復 為呂相攻 劉相出之 ,又攻蘇 相頌出之 。子安與 蘇門下轍 同為蜀人 ,連攻二 相,
欲蘇門 下為相。而宣仁后 復自外召 拜范忠宣 公,子安 又言之, 不從。呂相不知劉 相亦
喜子安 ,遷殿中 侍御史, 以賞其言。」畏下 遷察院, 六年四月 二十四日 已辨之, 遷 殿
院以賞 其言,又 不然也。畏七年六 月已自殿 院遷侍御 史矣,或 指侍御史 猶可。已見七
年六月 二十二日 。李清臣與許 將書云: 「容 、功之罷,雖 言者乘之 ,殆別有 謂,非面
敍莫悉 也。」不知清臣所 稱「別有 謂」是何 事,豈即 邵伯溫所 記楊畏反 復攻擊為 蘇轍 乎?
當考。七年十二 月二十八 日,蘇轍 謂范百祿 之罷由議 汝遮事, 并考。百祿罷在三 月十
四日。 )

  三 省言:除 名勒停人 前左班殿 直王宗正 訟謝景溫 。初,宗 正為真定 路安撫司 指使 ,


犯自盜 贓,法當 死,特貸 命除名, 送賀州編 管。挾怨 忿過京師 ,訟景溫 故入極刑 ,指
景溫嘗 與屬官語 吴處厚訐 蔡確事而 處厚死, 若有異意 ,語涉譏 詆。呂大 防曰:「宗正
凶人, 自抵于法 ,今以語 言訟景溫 ,未明虛 實。」太皇太后曰 :「怨人言語 不可行。」 又
曰:「蔡確 已死,此 人姦邪, 朋黨為害 ,得它如 此,是國 家福。」大防曰:「此 是天誅 。」
前一日 新州以確 死聞,故 有此宣諭 。(確死 在正月初 六日。)

  翰 林學士顧 臨等言:「準朝旨 令侍從官 集議皇地 祇事,內 太常博士 孫諤奏為 太社 、


太稷設 樂架等。按開元禮 祭社稷設 歌磬,今 只於社壇 設登歌, 實為有闕 。乞從本 官所
請外, 有社稷添 用宮架, 并其餘大 祠,亦合 添用。」宮架不行 ,餘從之 。(諤奏在七 年
三月十 八日,臨 等上議在 八年三月 八日,今 移見此, 嫌與范百 祿事相間 也。玉牒 云:
「詔祀 社稷用樂。」 )

  乙 酉,中書 侍郎范百 祿奏:「臺官言蘇 頌稽留賈 易知蘇州 詔旨,累 乞罷免。劾章


所指雖 不及臣, 臣實何顏 苟逃罪戾 ?已面奏 ,不敢入 省供職。」詔不允 。

  太 府卿程嗣 恭為將作 監。(政 目初六日 事。)

  禮 部侍郎林 希出知亳 州。(此 據政目八 日事,二 月十三日 來之邵云 云。)左 朝散


郎、知亳州朱光 庭為集賢 殿修撰、知潞 州。初,劉摯 罷相,光 庭為給事 中,封還 詔書。
坐是以 本官出守 ,至是復 職。(政 目有此。 新錄在二 月二十九 日。今從 政目。)
  詔 權侍郎除 帥臣,依 權侍郎。初,諸部 置權侍郎 ,位在侍 郎下,俸 視諫議大 夫,
不賜金 帶,餘並 依從官。范子 奇自權戶 部侍郎以 集賢殿修 撰、知慶州, 止得庶官 恩例。
(八年 二月八日 。)子奇 自言于朝 ,乃降此 詔。前此 權侍郎未 有作帥者 ,作帥自 子奇
始。子奇權侍郎 纔一年有 半,及至 慶踰半年 ,通及二 年,乃除 寶文閣待 制,亦自 子奇
始。(此據韓駒 南鼼雜記 修入。子奇六年十 一月十八 日以集撰 知河陽, 入權戶侍 ,八
年二月 八日自戶 侍又以集 撰知慶州 ,紹聖元 年二月八 日自集撰 除寶文閣 待制。)

  監 察御史黃 慶基言:「宰 臣蘇頌近 以稽留制 書、援引親黨 、除授不當罷 政。按除授、


差遣, 自係中書 省同共商 議,方可 進呈。今來蘇頌既 罷,所有 中書侍郎 范百祿實 預職
事, 豈可不任 其責?如 百祿以為 不知,則 同在中書 ,事無不 總,安可 以為不知 也?
如百 祿知而曲 從,則其 罪有二: 一則朋比 宰相,欺 罔朝廷, 不守典法 ,是不忠 也;
一則內 懷險詐, 恣頌所為 ,陰圖傾 奪,是不 正也。眾論喧騰, 皆以為殊 失大臣之 體。
望賜罷 黜,以慰 中外之論。」侍御史楊 畏言:「近論 列宰臣蘇 頌沮遏詔 命等事, 頌已 罷
去。竊惟稽滯制 書雖出於 蘇頌之意 ,而中書 侍郎范百 祿既同職 事,實亦 瘝官。伏望施
行,以 儆在位。」監察御史來 之邵言:「近論奏 宰臣蘇頌 徇私滅公 ,遏塞詔 旨。頌既 罷
政, 然挾情之 私雖出於 頌,而中 書侍郎范 百祿既同 職事,無 所建明, 亦不能逃 連坐
之責。 」

  戊 子,黃慶 基又言:「近論列 中書侍郎 范百祿與 宰臣蘇頌 同在中書 ,所有除 授不


當,自 合均任其 責。按百 祿非特朋 比欺罔, 不守典法 ,內懷險 詐,陰圖 傾奪而已 ,其
很愎自 任,援引 黨與,皆 有顯然事 跡。按百 祿自執政 以來,援 引呂陶為 起居舍人 ,岑
象求為 諸王位說 書,皆川 人也。陶為右司郎 中,象求 為戶部郎 中,各不 及半年, 固非
久次, 良由曲意 主張,所 以驟加進 擢。假朝 廷之名器 ,而收私 室之恩, 其罪一也 。至
如以宋 炤知鳳州 ,扈充知 利州,亦 皆川人也 。鳳州職 田供給, 號為優厚 ,初除沈 邁,
待闕已 久,乃差 邁知泉州 ,以鳳州 與炤,眾 論莫不為 之扼腕, 其罪二也 。馮如晦 為戶
部郎 中,坐前 任夔州路 轉運使日 按發公事 不當,御 史臺究治 未結絕間 ,百祿以 其同
鄉,遽 除館職, 差知梓州 。且凡有 案在寺者 ,尚不許 注授差遣 ,豈有見 係究治, 未見
罪名, 乃先除大 藩,更加 館職?違 朝廷之法 ,徇鄉里 之私,其 罪三也。百祿頃曾 相視
大河利 害【一】,是時力 以回河為 非,北流 為是。及去歲大河 復向東流 ,獻議者 屢陳其
便, 乞遣近臣 相視可否 ,而百祿 固執前日 之所見, 力行沮格 ,竟不聞 遣使相視 ,遷
延至今 ,春水泛 漲,已無 及矣。其很愎自用 ,執一偏 之見而沮 公共之議 ,其罪四 也。
為人 臣者無有 乎己,況 敢顧其私 乎?豈有 久待闕次 而奪與它 人,見係 究治而驟 加進
用!上 罔聖明, 下紊綱紀 ,擅威福 之權,行 邪枉之道 ,其罪五 也。望出 宸斷,早 賜罷
黜,以 協公論。」(本傳云慶 基論百祿 與蘇軾、蘇轍朋比 ,此章乃 無軾、轍名, 當考 。
十二日 又一章: 宋炤知鳳 州,扈充 知利州, 馮如晦知 梓州。)

   己丑,尚 書省言: 諸路廂軍 兵士今闕 額數多, 蓋為轉運 使吝惜所 支衣糧請 受,


致招填 不足。詔令逐路提 刑司嚴切 催促,須 管招及額 ,其合支 衣糧料錢 ,並拘管 封樁 。

  監 察御史黃 慶基言:「近論奏 中書侍郎 范百祿朋 比欺罔, 很愎自任 ,援引黨 與,


皆有顯 然事跡。竊謂仕至 執政,富 貴亦已多 矣,然猶 不守公忠 ,援引黨 與者,無 它,
乃欲擅 權勢而固 寵利爾。浸淫日久 ,臣恐其 不止於權 勢寵利而 已也,陛 下可不深 慮耶 ?
前日陛 下罷黜劉 摯、王巖叟、朱光 庭、孫升、韓川輩 ,而後洛 黨稍衰。然而 洛黨雖衰 ,川
黨復盛 矣。百祿 之親戚朋 遊,皆在 權要,陛 下可察而 知也。今因罪狀明 白,早賜 罷黜 ,
以離其 黨與,庶 使當路者 有所畏憚 ,不敢招 權徇私, 以欺罔聖 明。不然 ,臣恐其 權勢
益盛, 朋黨益多 ,牢不可 破,則潰 亂紀綱, 蓋未已也 。方陛下 垂簾聽政 之時,正 宜時
出英斷 ,使臣下 咸知警懼 ,不敢公 為蒙蔽, 然後朝廷 尊而紀綱 正矣。臣聞唐文宗 之世 ,
牛僧孺 、李宗閔、楊虞卿 之徒,交 結朋黨, 遂亂天下 。文宗至臨朝 興嘆,然 終不能去
也。豈非變詐百 端,足以 熒惑人主 之聽乎? 前史譏之 ,以為持 不斷之慮 者,開羣 枉之
門。臣初見百祿 進用一二 鄉曲親舊 ,固未以 為然,既 而進用益 多,論議 騰沸,乃 知其
果無體 國之心, 唯欲恣其 不法而已 。伏望斷 自宸衷而 行之則可 ,若詢諸 近臣,則 同類
必曲為 辭說,以 上惑聖聽 。臣備位 言責,願 竭孤忠, 故不畏眾 怒,力為 盡言。蓋欲大
臣守公 正,小臣 循分義, 名器不假 於人,威 福不移於 下,而後 至治可期 也。」(此 據
編類章 疏,八年 三月十二 日奏。)

  庚 寅,禮部 言:「檢 準元豐禮 部令:『諸開 科場,每 三年於季 春月朔日 取裁。』 本


部勘會 昨元祐五 年發解, 至今已及 三年。」 詔所有今 歲科場, 依例施行 。

  翰 林侍講學 士范祖禹 言:「臣 前上仁皇 訓典,願 陛下法則 仁宗,宜 以至誠好 學為


先。今因進講月 令聖人奉 天之事, 臣竊以為 畏天者莫 如仁宗, 故願陛下 先誠於事 天。
臣聞聖 人之事天 也,非在 於七日戒 、三日齋 、執圭幣 以饗圜丘 之時也; 天之佑聖 人也 ,
亦非在 於祭則降 福之時也 。聖人無 一日而不 事天,天 無一日而 不祐聖人 。昔堯授 舜,
舜授禹 ,皆曰:『天 之曆數在 爾躬。』夫帝王之 興,受天 眷命,豈 一朝一夕 哉?由其 積
行累功 ,素合於 天也。臣伏見自去 冬郊祀以 來,天人 協應,風 雨時若, 豐年之祥 ,此
乃皇天 饗佑,陛 下至誠之 所感。而自仲春以 來,暴風 雨雪,寒 氣過甚, 節令不時 ,豐
年之祥 ,復未可 必。夫天 之於人君 ,亦猶人 君之於臣 下也。小過則戒敕 之,若其 不改 ,
然後責 罰加焉。人君睹小 異而不儆 戒,則大 異將至矣 。是以洊 雷震則君 子恐懼修 省,
迅雷風 烈,孔子 必變,敬 天威怒也 。惟陛下 戒之慎之 ,無忽天 地之小異 ,側身修 行,
以消大 異於未然 ,則天心 常悅,人 心常和, 四海幸甚 !」

  左 朝散郎舒 煥校對祕 書省黃本 書籍。( 政目十三 日事,明 年六月十 三日出。 )

  臣 僚上言:「蠻夷之 俗,不知 禮法,與 中國誠不 同;若其 戀父母骨 肉,保惜 山林 、


土田、資產,愛 生而懼死 ,其情一 也。肯無 故以其身 試白刃哉 ?故蠻夷 不寧,必 有所
因。或邊人侵迫 之,邊吏 不才,不 能禁止; 或邊吏倖 功賞,造 事端,如 此之類, 情偽
多塗。蠻夷性獷 急,一旦 發狂操兵 ,捐軀拒 命以鬥, 朝廷萬里 ,惟邊臣 一面奏報 ,而
蠻夷終 無路自明 本心。遂使朝廷專 治蠻夷, 蠻夷或怨 漢,而生 事之人每 立於二者 之間 ,
誅謫不 加焉。及其事 平,則又 有從而得 賞者,此 邊鄙之深 患也。謂宜自 今廣西、湖南 北、
益、利、梓、夔路, 凡有邊事 ,必量事 大小,差 本路監司 ,或別差 官並躬詣 體量因依
聞奏。若生 事有實狀 ,必正典 憲。」詔荊湖、川廣南 路今後邊 事,如因 生事所致 ,及 申
發不實 ,除帥司 自合按舉 外,亦許 監司覺察 聞奏。(此據成都 邊界冊元 祐八年三 月十
三日樞 密院劄。 )

  辛 卯,中書 侍郎范百 祿奏:「蒙賜詔書 依舊供職 ,深沐厚 恩。但臣 思國法有 常,


人言可 畏,雖善 貸之明不 惑,而愚 臣之分難 安。伏望 聖慈亟加 臣責罰, 以為小人 之福 ,
以警在 位之臣。」詔以百祿為 大中大夫 ,充資政 殿學士、知河 中府。初,罷百祿 時不 除
職,尚 書左丞梁 燾爭之【二】,乃 有是命。(百祿不 除職,政 目據梁燾 行狀。蘇轍遺老
傳云:「范 百祿罷政 ,實坐汝 遮。」按實錄 ,乃有黃 慶基、楊畏、來之邵劾 章,不知 轍
何以云 爾,當考。又李清 臣與許將 書云:「容、功之 罷,雖言 者乘之, 殆別有謂 ,非面
敍莫悉 也。」不 知清臣所 稱「殆別 有謂」是 何等事, 當考。 )

  左 司諫虞策 言:「蘇 頌罷相, 臣備位言 職,朝廷 進退宰相 ,宜有論 列。而臣 竊自


念,頌 於元豐年 中曾薦舉 臣,在臣 之心,誠 恐近薄, 有愧風誼 ,以此不 敢入文字 。臣
之尸職 ,無所辭 誅。乞除 臣一小州 差遣。」 詔不允 。

  癸 巳,知鄭 州王巖叟 知河陽府 。知河陽府范 純仁知潁 昌府。(實錄 在二十五 日。)


知潁昌 府安燾知 河南府。(政 目有此。安燾 傳但記知 潁昌府, 不記知河 南。)天章閣 待
制、知鄭州 趙君錫移 知陳州。(實 錄二月二 十九日君 錫自陳州 改鄭州, 當考。君錫傳 亦
自鄭移 陳,恐實 錄誤。)

  乙 未,觀文 殿大學士 、集禧觀使蘇 頌言:「冬春 已來,內 感寒壅, 發則幾於 委頓。


伏望許 上封章, 俾還閭里。」詔不 允,除大 朝會外, 仍特免朝 會 。

  新 權戶部侍 郎章楶知 同州。言者論楶環 州之役, 所上失亡 數不實, 又縱賊使 全而


歸,戶 部侍郎非 楶能任, 故有是命 。(楶除 戶侍,在 正月二十 三日。改同州,實 錄不
載,今 從政目係 之三月十 八日。去年十月十 二日環州 被圍,楶 遣將追擊 有功,召 權戶
侍必由 此。尋以言者 論列,左 遷。言者姓名 ,當考。李清 臣小簡頗 及楶事, 今具注于 後。
舊錄 既闕,新 錄又不補 填,史官 疏略如此 ,可歎也 。李清臣 與知定州 許將小簡 云:
「北方極靜 ,牛溫仁 決不來矣 。夏羌圍環州 ,劫慕恩 族,磽瘠 無宿藏, 留數日無 所得。
章帥以 兵將間道 邀擊之, 獲級四百 ,得橐駝 幾千頭、馬四百八 十匹,羌 眾遁去。朝廷
遣使有 所賜,章 質夫臨老 乃有戰多 耶?茲亦 怪事。太原小 出,獲不 甚多。」又與太原 韓
縝云:「羌人抄 環,劫慕 恩族,將 帥出兵邀 擊之。獲橐駝千, 馬四百八 十,梟甲 首三
百八十 ,羌酋遁 去。朝廷 遣使黸帛 賜有功者 ,章質夫 懦甚,乃 有戰多耶 ?斯亦異 事矣 。
此中得 諜者,言 遼人為夏 國求援, 差牛溫仁 來泛使。已而聞夏 國點集頻 數,部族 疲於
奔命 ,議臣謂 不能為中 國大害, 豈可為他 夷失我朝 廷舊好耶 ?遂罷溫 仁之來, 即不
審信 然否?然 遼人亦自 顧有達靼 之役,戰 頻不勝, 西京奉聖 川一帶調 發未已, 因書
及此。」又與許 將云:「容、功之 罷,雖言 者乘之, 殆別有謂 ,非面敍 莫悉也。章質 夫 左
遷,夏 羌遣使求 款而犯延 、麟,皆 在三月。陝塞易帥 紛紛,新 官又不時 至,邊事 極可
防虞。范相左目 廢,右目 不任西洛 文牘之繁 ,且倦應 接賓客, 意欲潁昌 ,安厚卿 謀居
洛,求 洛已數月 矣,各從 其便也。」又與范純粹 云:「質 夫竟坐失 亡減數、縱賊 使全 而
歸,抑 亦命也。羌人昨自 遣使才入 境,即耒 耜雲集, 近邊一二 百里,耕 種殆無閒 田。
彼此方 議和,無 由出掠。昨折可適 乘熟戶憤 痛,出邀 戰,果有 克獲,而 我兵頗多 自掠
吾人者 。止罰可 適三十斤 ,不復究 治兵輩, 甚愜機會 也。慶節 乃公舊治 ,故以所 聞及
之爾。 北報無他 【三】, 戎主近多 服藥,戎 孫性兇, 殆如其父。」 )

  己 亥,國史 院進神宗 皇帝紀草 。先是, 翰林侍講 學士兼修 國史范祖 禹言:「臣伏


見仁宗 時,蔡襄 上真宗所 製奉神述 摹本,仁 宗拱立, 命襄進讀 。神宗御 資政殿, 史臣
進仁宗 、英宗紀 草,神宗 立聽顧問 ,至讀畢 撤案,史 臣將降階 ,始坐。此皆祖宗 孝德 ,
嚴奉先 之禮也。臣本院近 奉聖旨, 二十二日 進呈神宗 紀草,伏 緣其日係 大宴前一 日,
御集英 殿讀看。恭惟陛下 覽先帝史 冊甫畢, 即觀百戲 ,理似未 安。伏望 聖慈特降 指揮 ,
罷二十 二日讀看 ,以示陛 下聖孝欽 崇神考大 典專一之 意。」從 之 。
  尚 書禮部言 :西京留 守范純仁 等奏,本 府、轉運 司與吏部 侍郎范純 禮同相度 得永
裕陵角 堠只是些 小偏斜, 難以遷改 ,欲更不 再移。從 之。

  庚 子,詔皇 弟諸郡王、國公出 就外學, 各賜九經 及孟子、荀、揚各 一部,令 國子監


印給。

  中 書省言:「進士御 試答策, 多係在外 準備之文 ,工拙不 甚相遠, 難於考校 。祖


宗舊制 ,御試進 士賦、詩、論三題 ,施行已 遠,前後 得人不少 。況今朝廷見 行文字多
係聲律 對偶,非 學問該洽 不能成章 ,若不復 行祖宗三 題舊法, 則學者未 知朝廷所 向。
檢會 已降指揮 ,將來一 次科場, 如有未習 詩賦舉人 ,許依舊 法取應, 解發合格 人不
得過解 額三分之 一,已後 並兼試詩 賦。取到 國子監狀 ,太學見 管生員二 千一百七 十五
人, 內二千九 十三人習 詩賦,八 十二人經 義不兼詩 賦,以此 可見中外 學者習詩 賦人
數極多。」詔來 年御試, 將詩賦舉 人復試三 題,經義 舉人且令 試策,此 後全試三 題 ,
其雜犯 舉人未得 黜落,別 作一項聞 奏。(元 符元年八 月。孔武 仲傳云: 武仲為著 作郎 ,
論科舉 之弊,詆 三經新義 ,請復詩 賦取士。未幾,復 詩賦科, 兼用經義 。又疏請 罷大
義而益 以諸經義 二篇,御 試復用三 題。按武 仲為著作 郎,乃元 祐四年七 月。至八 年四
月,自 中書舍人 遷給事中 ,自給事 中五月遷 禮部侍郎 。今中書 建請,未 必非武仲 發之 。
三年九 月九日已 有此指揮 ,然訖不 行。政目 在二十三 日。今從 實錄。)

  壬 寅,資政 殿學士、 知揚州許 將知大名 府。

  癸 卯,翰林 侍講學士 范祖禹為 翰林學士 兼侍講學 士,祖禹 力辭,不 許。又力 辭兼


侍講學 士,曰:「臣伏見 仁宗之初 ,孫奭為 侍講學士 凡七年, 乃兼龍圖 閣學士。馮京
避親, 除侍讀學 士,後為 翰林學士 ,不兼侍 讀。神宗 初,司馬 光、呂公 著皆以翰 林學
士兼侍 講,初不 兼學士之 職。臣叔 祖鎮再入 翰林,治 平中以侍 講學士知 陳州,神 宗召
還,復 為翰林學 士,亦止 兼侍讀, 不帶學士 。臣於去 歲蒙除禁 職,聖恩 許避親嫌 ,改
授侍 讀學士, 今復蒙申 前命,遂 兼舊職, 是臣因避 親嫌,不 朞歲得兩 學士,在 臣之
分, 夫豈敢安 ?朝廷如 不許臣辭 免新命, 又以臣久 在經筵, 仍令兼職 ,即乞依 舊例
止兼侍 講,不帶 學士,則 於職事無 改,而又 不違典故。」乃詔 以翰林學 士兼侍講 。( 改
命在四 月八日, 今并書。 政目除內 翰在四月 初四日。 )

  中 書舍人孔 武仲為給 事中。(政目 二十六日 。實錄在四月 十四日。)給 事中范育 為


戶部侍 郎。(政目在 二十六日。實錄無 此。)河東路 轉運副使 朱勃為右 正言。(政目二
十六日 事。實錄無此。七年十 月,勃以 京西運副 改河東, 今不知自 何官入。六年 九月二
十七日 范祖禹薦 勃,勃時 任京西運 判。紹聖 四年四月 六日,又 二十三日 以右司諫 論事 。
閏四月 五日為河 北運副。 )

  甲 辰,尚書 省言:「勘會諸路 常平、廣惠坊場錢 物文帳, 並係年終 具帳供申 ,有


妨照使 。令戶部指揮 諸路提刑 司,將常 平、廣惠坊場 助役錢文 帳,每年 作上、下半年 ,
依條式 具帳供申 。其元豐 八年後至 元祐三年 ,即依元 豐八年後 來未行役 法已前免 役錢
物帳, 每季具帳 供

  上 親祠南郊 之月,蘇 軾言:「臣聞穀太 賤則傷農 ,太貴則 傷末。是以法不稅 五穀 ,


使豐熟 之鄉,商 賈爭糴, 以起太賤 之價;災 傷之地, 舟車輻湊 ,以壓太 貴之直。自先
王以來 ,未之有 改。而近 歲法令始 有五穀力 勝稅錢, 使商賈不 行,農末 皆病。廢百王
不刊 之令典, 而行自古 所無之弊 法,百世 之下,書 之青史曰 ,收五穀 力勝稅錢 ,自
皇宋某 年始也, 臣竊為聖 世病之。臣頃在黃 州,親見 累歲穀熟 ,農夫連 車載米入 市,
不了鹽 酪之費, 所蓄之家 ,日夜祝 祠,願逢 饑荒。又在浙西累 歲,親見 水災,中 民之
家有錢 無穀,被 服金珠, 餓死於市 ,皆官收 五穀力勝 稅錢致商 賈不行之 咎也。臣聞以
物與人 ,物盡而 止;以法 活人,法 行無窮。今陛下每 遇災傷, 捐金帛, 散倉廩, 自元
祐以來 ,蓋所費 數千萬貫 、石,而 餓殍流亡 不為少衰 。只如去 年浙中水 災,陛下 使江
西、湖北僱船運 米以救蘇、湖之民 ,蓋百餘 萬石。又計糴本、水脚 ,官費不 貲,而客 船
被差者 皆失業破 產,無所 告訴。與其官私費 耗為害如 此,何似 消去近日 所立五穀 力勝
稅錢一 條,只行 天聖附令 免稅指揮 ,則豐凶 相濟,農 末皆利。縱有水旱 ,無大饑 荒。
雖目下 稍失課利 ,而災傷 之地,不 必盡煩陛 下出捐錢 穀如近歲 之多也。今元祐編 敕雖
云『災 傷地方雖 有例亦免 』,而穀 所從來, 必自豐熟 地分,所 過不免收 稅,則商 賈亦
自不行 。議者或 欲立法, 如一路災 傷則鄰路 免稅,一 州災傷則 鄰州亦然 。雖比今 之法
小有疏 通,而隔 一路一州 之外,豐 凶不能相 救,未為 良法。須是盡削近 歲弊法, 專用
天聖附 令指揮, 乃為通濟 。若行臣 言,稅錢 亦必不至 大段失陷 。何也? 五穀無稅 ,商
賈必大 通流,不 載見錢, 必有回貨 。見錢、回貨,自 皆有稅, 所得未必 減於力勝 。而災
傷之地 ,有無相 通,易為 賑救。官私省費, 其利不可 勝計。今肆赦甚近 ,若得於 赦書
帶下, 光益聖德 ,收結民 心,實無 窮之利。 」

  是 月,軾又 言:「臣 聞應天以 實不以文 ,動民以 行不以言 。去歲扈 從南郊, 親見


百姓父 老瞻仰聖 顏,懽呼 鼓舞,或 至感泣, 皆云:『不意今日 ,復見仁 宗皇帝! 』臣
尋與范 祖禹具奏 其狀矣。竊揆 聖心,必 有下酌民 言,上繼 祖武之意【四】。兼奉 聖旨 催
促,祖 禹所編仁 宗故事尋 已上進訖 。臣愚竊 謂陛下既 欲祖述仁 廟,即須 行其實事 ,乃
可動民 。去歲十 一月七日 曾奏乞放 免五穀力 勝稅錢, 蓋謂此事 出於天聖 附令,乃 仁宗
一代盛 德之事, 入人至深 ,及物至 廣,望陛 下主張決 行。尋蒙 降付三省 ,遂送戶 部下
轉運司 相度,必 無行理。謹昧萬死 ,再錄前 來劄子, 繳連進呈 ,伏願聖 慈特賜詳 覽。
若謂 所捐者小 ,所濟者 大,可以 追復仁宗 聖政,慰 答民心, 即乞只作 聖意批出 施行 ;
若謂不 然,即乞 留中,更 不降出, 免煩勘當。 」

  貼 黃稱:「臣所乞放 免五穀力 勝稅錢, 萬一上合 聖意,有 可施行, 欲乞內出 指揮 ,


大意若 曰:『祖 宗舊法本 不收五穀 力勝稅錢 ,近乃著 令許依例 收稅,是 致商賈無 利,
有無不 通,豐年 則穀賤傷 農,凶年 則遂成饑 饉。宜令 今後不問 有無舊例 ,並不得 收五
穀力勝 稅錢。仍於課額內 豁除此一 項。』臣昧死以聞。」(從 違當考。十月二十 三日, 可
考。)

  門 下侍郎蘇 轍奏:「臣近以御 史董敦逸 言川人太 盛,差知 梓州馮如 晦不當, 指為


臣過, 遂具劄子 及面陳本 末。尋蒙 德音宣諭 ,深察敦 逸之妄, 而以臣言 為信。臣德望
淺薄, 言者輕相 誣罔,若 非聖明在 上,心知 邪正所在 ,則孤危 之蹤,難 以自安。竊詳
敦逸 所言,謂 馮如晦事 乃其前狀 所言之一 ,則其餘 事不可不 辨,遂乞 一一付外 施行 ,
復蒙再 三宣諭, 以謂其它 別無實事 。伏惟聖 恩深厚, 知臣愚拙 ,曲加庇 護,仰涵 恩造 ,
死生不 忘。然臣 忝備執政 ,知人言 臣過惡, 而默然不 辨,實難 安職。陛下愛臣雖 深,
而不令 臣得知敦 逸所言, 臣竊有所 未喻也。若敦逸所 言果中臣 病,何惜 使臣引去 ,以
謝朝廷 ?若敦逸 所言非實 ,亦使臣 略加別白 ,然後出 入左右, 粗免愧恥 。如不蒙 開允 ,
非所以 為愛臣也 。所有董 敦逸言臣 章疏,伏 乞早賜付 三省施行。 」
  敦 逸前奏不 傳,(此 初十日所 奏。)後 奏云:「臣近具奏 乞減殺川 人太盛之 勢,
及乞廣 為體訪等 事,已塵 聖覽。今採眾言, 有合開陳 下項:一、訪聞蘇 軾、蘇轍、范百
祿輩, 各有奏舉 及主張差 除之人, 惟蘇軾為 多。或是 親知及其 鄉人,有 在要近, 有在
館職, 有為教官 ,有作監 司,有知 州、軍,不可 以數考。是致 仕路有不 平之歎。中書 省、
尚書吏 部須籍姓 名,乞指 揮供具, 便見員數 之多寡, 事勢之何 如。(臣 今月初十 日有
狀乞留 中者,已 略具川人 太盛,及 差除不當 等事。)一、高麗 買書之事 ,是陛下 已降
之命, 因眾臣共 為之議, 得旨而後 行,尋以 蘇軾見拒 而罷。見有文案在 尚書省禮 部、
國子監 ,乞取索 看詳。(祖宗以來 ,祥符年 中賜九經、史記、兩漢、三國志、諸子、聖惠
方等文 字,天禧 年中又賜 陰陽、地里等 書,皆從 其請。)一、黃河 軟堰之事 ,亦是陛 下
已降之 命,亦因 眾臣共為 之議,得 旨而後行 ,尋以蘇 轍見拒而 罷。見有 文案在尚 書省
工部、都水監, 乞取索看 詳。(臣 引照尚書 省劄子, 是時蘇轍 偶在式假 ,若從眾 臣商
議之時 ,轍與其 事,而於 上前自為 異說,則 與許將昔 年言除張 利一管軍 事體一般 。是
亦賣其 官長,異 其同僚, 況將因轍 奏彈,遂 罷政事。轍能責人 ,計亦可 以自責也 。就
因轍不 與議,而 人主已行 之命,其 可違而拒 之者乎? )臣聞人 君者,制 命者也。人臣
者,承 君之命而 奉行者也 。命令重 則君尊, 命令輕則 臣彊。今陛下已行 之命,而 蘇軾 、
蘇轍違 而拒之。轍之拒命 ,中外聞 之已驚駭 矣;軾之 拒命,不 惟中外知 之,夷狄 亦知
之矣。異日 敵人生心 ,邊防誤 事,臣未 及議。竊惟蘇頌、范百 祿以稽留 制書及差 除不當
等事, 朝廷亦已 施行,若 轍與軾, 豈惟斂恩 作福、朋黨不公, 而又拒違 君命,語 其情
犯,又 非頌與百 祿之比, 此而不治 ,命令輕 矣。臣豈 不知川黨 之盛,人 所難言, 眾惡
見攻, 禍在不測 ?然若更 畏避,是 辜陛下之 任使,欲 乞檢臣前 奏,(初 十日留中 者。)
并詳今 來所陳事 理,斷自 宸衷,指 揮施行。」前貼黃言:「臣奏為 蘇軾、蘇轍朋黨不 公,
及拒違 君命,乞 令大臣同 共體量等 事。」後貼黃 言:「臣 謂呂大防 必明知此。蓋以二 聖
垂簾之 際,且務 和同,豈 期軾、轍如此狂易 !乞以臣 前後所奏 令大防看 詳,取聖 旨。
如陛下 不欲令一 宰臣獨當 川黨眾人 之怨怒, 則乞指揮 下三省、樞密院, 令韓忠彥 、梁
燾、鄭雍、劉奉 世與呂大 防同共體 量,蓋為 大臣當議 大事故也 。仍乞早賜施 行,則天 下
幸甚! 」(編類 章疏係八 年三月二 十日奏此 。今因蘇 轍辨董敦 逸初奏不 得其時, 既係
三月末 ,則敦逸 此奏卻不 當先見於 二十日, 故亦附三 月末蘇轍 辨奏後。五月十六 日呂
大防言 ,敦逸言 轍應三省 同簽文字 ,皆以為 轍之罪, 即指敦逸 三月二十 日所奏也 。敦
逸初十 日所奏獨 檢討未得 ,今實錄 但存黃慶 基所奏耳【五】。王銍 補錄亦但 存敦逸二 十
日所奏 。)

  「 乞遣近臣 相視可否 」,「竟 不聞遣使 相視」, 據補。

注 釋
  【一】百祿 頃曾相視 大河利害「視」字原脫。長編紀事本 末卷一○ 五蘇頌罷 相作「相
視」, 又下文有
  【二】尚書 左丞梁燾 爭之「左丞」二字 原脫,據 閣本、宋史卷 三四二梁 燾傳及本 書卷
四八○ 元祐八年 正月辛卯 條、本卷 上文三月 癸未條補 。
  【 三】北報 無他「北 」原作「 此」,據 閣本、活 字本改。
  【 四】上繼 祖武之意 「武」原 作「父」 ,據閣本 及東坡奏 議卷一三 改。
  【 五】今實 錄但存黃 慶基所奏 耳「實錄 」原作「 黃錄」, 據閣本、 活字本改 。
 
卷四 百八十 三 元祐八年 (癸酉 , 1993)

起哲宗元祐八年四月盡其月

  夏 四月丁未 朔,夏國 主乾順遣 使謝罪, 獻蘭州, 乞賜塞門 寨。詔答 不許。(詔答


在十四 日,此事 當考詳。 蘭州未嘗 以還夏國 ,今又何 獻也?)

  戊 申,左朝 請郎、權發遣 湖州張詢 就差河東 路轉運副 使。(政目張 詢河東使 。)河


北東路 提點刑獄 郭茂恂為 戶部郎中 。(政目 二日事。六年正月 十八日自 度外提河 北東
刑。)祕書丞孫 朴為工部 員外郎。(政 目二日事。七年八 月六日為 祕書。)中書舍人 陳
軒為龍 圖閣待制 、知廬州 。(政目 二日事。 實錄在十 四日。)

  庚 戌,給事 中孔武仲 為禮部侍 郎。(政目四 日事。三月二 十六日初 除給事中 。實錄


十四日 自舍人除 給事中, 與政目不 同。今從政目 。)翰林侍講 學士范祖 禹為翰林 學士。
(政目 四日事。 實錄在三 月二十六 日。)

  壬 子,中書 舍人喬執 中為給事 中。(政 目初六日 事。實錄 在十四日 。)

  癸 丑,降詔 恤刑。(王稱東都 事略:詔 曰:「方 夏暑時, 動植之類 皆以遂其 長養 ,


而吾民 觸禁抵法 ,繫縛囹 圄。其深 文之吏, 或不能體 朕欽恤之 意,因循 延蔓,久 不為
決, 干陰陽之 和,非細 故也。其 詔天下官 司之長, 敬若時令 ,哀矜庶 獄,以丕 應朕
志。」 )

  甲 寅,禮部 言:「提 點京西南 路刑獄孔 平仲奏, 鄧州社稷 壇牆垣頹 毀,壇壝 蕪沒 ,


並無齋 廳,亦無 門戶。令本州增改 修建,并 行下其餘 州縣,欲 乞令後長 吏到任【一】,
須詣社 稷春秋祈 報,自非 有故不得 委官。」 從之 。

  丁 巳,詔曰 :「朕聞 五帝不相 沿樂,三 王不相襲 禮,世有 損益,因 時制宜。惟我


祖宗, 嚴奉郊廟 。當遣官 攝事,皆 考合於前 文;唯奠 玉親祠, 自裁成於 大禮。每以三
歲,對 越二儀; 咸秩百神 ,大賚四 海。迄先 帝元豐之 末,講方 丘特祭之 儀,蓋將 補一
代之闕 略,振百 王之墜典 。朕惟菲 德,嗣守 丕基,列 聖已行, 謹當遵奉 ,先朝未 舉,
懼不克 堪。是以 昔歲仲冬 ,竭誠大 祀,神祇 享答,祖 考燕寧。前詔有司 載加集議 ,猶
欲咨度 諸儒之論 ,稽參六 藝之文。然禮既不 疑,則事 無可議, 斷自朕志 ,協于僉 言,
祗率舊 章,永為 成式。今後南郊合 祭天地【二】,依 元祐七年 例施行, 仍罷禮部 集官詳
議。」詔, 范祖禹所 草也。(此據 新錄。政目於 五月甲申 ,乃書「詔南郊合 祭依元祐 七
年例」。丁亥, 又書「詔 禮官罷議 合祭」。今兩存之 ,恐新錄 考據未詳 也。二月 二十五 日
蘇軾圜 丘六議可 考,并注 范祖禹云 云,或移 注此。劉安世云蘇 軾議不曾 上,蓋誤 也。
當是不 從軾反覆 詰難之請 ,因致安 世誤云耳 。安世所 云,亦未 見其詳, 汪應辰蓋 嘗言
之【三】。 )

  兩 浙路轉運 、提點刑 獄司申:「檢會浙 西州縣累 經災傷, 蒙朝廷相 繼發米, 付本


路賑濟 。除接續 賬糶過外 ,逐州有 見管淮南 、江西等 路發到賑 糶不盡米 四十餘萬 石,
例各陳 次,別無 支用。今欲將其米 趁此蠶月 鄉民闕食 之際,各 取情願, 許令人戶 赴官
請借, 每一斗候 至向去秋 成,納新 米八升還 官。仍限 四年,均 作料次, 各隨本戶 苗稅
帶納。」詔其米 許兌充軍 糧外,餘 數仰置場 減價出糶 。

  戊 午,御史 中丞李之 純言:「臣僚上言 ,乞嚴立 制度,以 絕奢僭之 源;杜絕 邪侈 ,


以成風 俗之厚。至於閭巷 庶人,服 錦綺,佩 珠璣,屋 室宏麗, 器用僭越 ,皆可禁 止。
詔令禮 部將見行 條貫行下 。按嘉祐 敕,猶有 品官民庶 裝飽逝珠 之法,至 熙寧、元祐編
敕即行 刪去。竊以承平日 久,風俗 恬嬉,以 華麗相高 ,而法禁 縱弛,至 於閭閻下 賤,
莫不僭 踰,以逞 私欲。商賈販易, 獲利日厚 ,則彼方 采取,其 數日增, 最為殘物 害人 、
浮侈踰 僭之甚者 。獨無其 法,何以 示民?願 降明詔, 禁廣南東 、西路人 戶采珠, 止絕
官私 不得收買 外,海南 諸蕃販真 珠至諸路 市舶司者 ,抽解一 二分入官 外,其餘 賣與
民間。欲乞如國 初之制, 復行禁榷 珠,其抽 解之外, 盡數中賣 入官,以 備乘輿宮 掖之
用。申行法 禁,命婦、 品官、大姓、良家許依舊 制裝飾者 ,令欲官 買,雜戶 不得服用。
以廣好 生之德, 而使民知 貴賤之別 ,莫敢踰 僭。及民 間服用諸 般金飾之 物,浮侈 尤甚 ,
而條貫 止禁銷金 。其鏤金 、貼金之 類,皆是 糜壞至寶 ,僭擬宮 掖,往年 條禁甚多 ,亦
乞修立 如銷金之 法。」詔鏤金、貼金之 類,令禮 部檢舉舊 條;珠子 ,令戶部 相度以聞 。

  禮 部言:「祕書省正 字陳祥道 狀【四】:「蒙差 兼權太常 博士,伏 睹禮文, 有合行


改正。按貴人賤 馬,古今 所同。故覲禮,馬 在庭而侯 氏升堂致 命;聘禮 ,亦馬在 庭而
賓升堂 私覿。今元會儀, 御馬立龍 墀之上, 而特進以 下班立於 庭,是不 稱尊賢才 賤馬
之意。』按元會儀, 車輅皆在 庭中,御 輦、御馬乃在 龍墀之上 ,輦馬不 相須。兼車輅 已
在庭中 ,今以御 馬在庭, 儀物別無 未稱。又王公侍從 班在丹墀 ,雖居馬 上,而特 進以
下皆在 沙墀,而 實居馬下 。若以御 馬在庭, 以明尊賢 賤馬之意 ,於義為 允。」從之 。

  庚 申,樞密 院擬定回 夏國主詔 :「省所 上表,遣 使詣闕悔 過上章, 及獻納蘭 州一


境地土 ,綏州至 義合寨亦 取直畫定 ,卻有塞 門乞還賜 夏國等事 ,具悉。朕統御萬 邦,
敦示大 信,眷爾 嗣藩之始 ,亟馳請 命之誠, 爰給土疆 ,復頒歲 幣【五】。豈謂受 賜而 往,
輒興 犯順之師 ?中外交 章,神民 共忿!朕 以爾在位 未久,勢 匪自由, 姑戢伐罪 之大
兵,聊 用御邊之 中策,仍 敕疆吏, 許爾自新 。今則遣 使來庭, 託辭悔過 ,何乃謝 章之
初達, 遽形畫境 之煩言? 況西蕃故 疆,中國 舊地,已 載前詔, 不係可還 。其分境 雖曾
商量, 在用兵亦 合隔絕。然則塞門 之請,殊 非所宜。定西以東 ,已有前 諭。除河 東、鄜
延路 新邊界至 ,許從前 約,令逐 路經略司 依前後詔 ,委官開 立壕堠外 ,蘭岷路 未了
地界 ,亦已令 蘭岷路經 略司依先 降朝旨委 官,候夏 國差到官 ,詳先降 指揮同共 商量
分畫。緣夏國自 元祐通貢 受賜,後 來累次犯 邊,仍候 諸路地界 了日,可 依例別進 誓表 ,
然後常 貢歲賜, 並依舊例。」詔令 學士院依 此降詔 。

   先是,中 書侍郎闕 ,尚書左 丞梁燾攝 事,熙州 范育請修 築事,議 不決,進 呈次 ,


燾再爭 之曰:「熙河 屢乞修築 邊面,如 汝遮、結珠龍 、納迷、花川、李諾平 、淺井、石門
子,盡 修得為便 。若先據 要隘修之 ,其餘節 次可治也 。今若棄 控扼之地 ,而治緩 慢處 ,
雖多無 益,徒費 國力、困邊民、生後患也。臣聞 淺井、石門子只可 了熙河一 路,花川 應
接李諾 平,只可 了秦鳳一 路。如汝 遮去納迷 七十里, 李諾平去 納迷百餘 里,以其 遠應
李諾平 ,不若近 接汝遮也 。宜先修汝遮 、納迷,次及 結珠龍等 處。如修得汝 遮,其餘 未
修可也 。若不修汝遮 ,熙河無 出入之路 ,定西遠 不可保, 終成後日 之患。」同列或以 謂
先帝知 其不可, 故不修築 。燾曰:「臣聞先 帝已降旨 ,聚糧鳩 材,在通 遠軍封樁 ,會
先帝上 僊,不及 修築,非 是難其為 功而不成 也。先帝 要取會州 ,豈有不 為此寨? 范育
計置修 築之具皆 備,只俟 得旨,可 以立就。如此,即 涇原不須 供饋。其地膏腴, 可足
兵食, 況係龕谷 故地,西 人必不敢 請。若處置得 是,西人 自伏。若失措 置,必須 生事。
昨西夏 理會質固 、勝如界,累 年不決, 及一城定 遠,羌遂 畏服。」及進呈夏 國詔本, 燾
謂詔內 不須指定 地界,但 云一委帥 臣就近從 長商量, 庶使守臣 臨機易為 處置。因進手
疏論:「臣累與 宰相等商 量賜夏國 詔書,所 議改易, 眾論未合 。昨因進 呈,略具 而陳 。
邊事之 大,實在 此一詔。望陛下深 思遠慮, 無苟近利 ,必期久 遠之安。非臣獨見 如此 ,
皆中外 曉習邊事 之人共言 其利。」遂以詔中 語言貼定 進入,又 折簡宰相 爭之,終 不得 。
會燾足 疾作,是 日,遂謁 告免權中 書省事, 批出在家 主印。(范育看詳 ,游師雄 措置
進築, 在七年二 月末,此 時燾猶未 執政也。燾執政在 六月九日 ,蓋育議 久不決, 燾執
政,乃 有是言。今附 八年四月 十四日, 更須考詳。梁燾行 狀,張舜 民作:「時中 書闕官 ,
俾公攝 事。熙州范育 請修築事 ,議不決。進呈次 ,公再爭 之曰:『熙河 屢乞修築 邊面,
如汝遮 、納迷、結珠龍、花川 、李諾平、淺井、石門 子,盡修 得為便。若先 據要隘修 之,其
餘節次 可治也。今若 棄控扼之 地,而治 緩慢處, 雖多無益 ,徒費國 力、困邊民、生後 患
也。臣聞淺 井、石門子只 可了熙河 一路,花 川應接李 諾平,只 可了秦鳳 一路。如汝遮 去
納迷七 十里,李 諾平去納 迷百餘里 ,以其遠 應李諾平 ,不若近 接汝遮也 。宜先修 汝遮 、
納迷, 次及結珠 龍等處。如修得汝 遮,其餘 未修可也 。若不修 汝遮,熙 河無出入 之路 ,
定西遠 不可保, 終成後日 之患。』同列 或以謂先 帝知其不 可,故不 修築。公曰:『臣 聞
先帝 已降旨, 聚糧鳩材 ,在通遠 軍封樁, 會先帝上 僊,不及 修築,非 是難其為 功而
不成也 。先帝要 取會州, 豈肯不為 此寨?范 育計置修 築之具皆 備,只俟 得旨,可 以立
就。如此,即涇 原不須供 饋。其地 膏腴,可 足兵食。況係龕谷 故地,西 人必不敢 請。若
處置得 是,西人 自伏。若失措 置,必須 生事。昨西夏 理會質固 、勝如界,累 年不決,
及一城 定遠,羌 遂畏服。』及進呈 夏國詔本 ,公謂詔 內不須指 定地界, 但云一委 帥 臣
就近從 長商量, 庶使守臣 臨機易為 處置。因進手疏論 :『臣累 與宰相等 商量賜夏 國詔
書,所 議改易, 眾論未合 。昨因進 呈,略具 面陳。邊事之大, 實在此一 詔,望陛 下深
思遠慮 ,無苟近 利,必期 久遠之安 。非臣獨見如 此,皆中 外曉習邊 事之人共 言其利。』
遂以詔 中語帖定 進入。又折簡宰相 爭之,終 不得。會公足疾作 ,四月十 五日,謁 告免
權中書 省事,批 出在家主 印,時元 祐八年也。」右轄 乞退狀云 在假五十 餘日。政目, 乞
退當在 六月半。 )

  利 州路轉運 判官陳察 為戶部員 外郎。(政目 十四日事 。實錄無。七年八 月十六日


為江東 運判。)

  甲 子,資政 殿學士、通議 大夫、知永興軍李 清臣為吏 部尚書。(六 年閏八月 八日,


永興召 為吏書, 既而寢之 。十六日 改知真定 ,今復自 永興召為 吏書。五月三日又 改真
定。政目無 此。永興 軍恐當作 成德軍。)光祿卿 韓宗師權 兵部侍郎。 (政目無此。 )權
禮部侍 郎王覿為 戶部侍郎 。(政目無此 。覿傳云自發 運使召權 刑侍,滿 歲改為戶 侍。此
云權禮 侍,當考 。)

  丁 卯,四方 館使、嘉 州防禦使 李綬致仕 。(政目 二十一日 事,實錄 無之。)

  戊 辰,禮部 言:「大 名府新科 明法侯弼 等狀:『竊以先朝 立法,廢 罷明經及 諸科


舉人, 許曾於熙 寧五年以 前應明經 及諸科舉 人,依法 官例試法 ,為新科 明法科。自不
許新人 取應,欲 銷盡明經 及諸科舊 人。當日 務從朝廷 之意,而 改應新科 者十有七 八。
昨於元 祐三年, 又準朝旨 ,置籍拘 定人數, 更不許新 人取應。今來五路 卻將新科 舉人
與進士 一例須要 就試終場 十人已上 ,方許解 發一名, 顯是立法 不均。欲乞依諸科 例,
十分中 亦留一分 解額,解 發新科舉 人。』本部勘 會:存留 一分解額 ,有礙條 制。如朝 廷
早要銷 盡各人許 留一分解 額,乞自 朝廷指揮。」詔五 路新科明 法舉人, 今後取應 人 ,
係就 試終場者 ,每實及 七人,許 解發一名 ;如取應 終場,止 有六人已 下,亦許 解一
人。

  己 巳,臣僚 上言:「伏見自祖 宗以來條 制,凡官 員親戚於 職事有統 攝或相干 者,


並回避 。近時朝 廷侍從近 臣職事, 或有親戚 相妨,多 用特旨, 更不回避 。今乃類 使叔
姪兄弟 更相臨統 ,則是按 察之法, 名存而實 廢矣。望應今後內 外官職事 有親戚相 妨,
並令依 法回避, 更不降特 不回避指 揮。」詔依奏,內 有服紀遠 、職事疏 ,臨時取 旨 。

  庚 午,監察 御史來之 邵言:「前潁昌府 教授鄒浩 以媚道交 結蘇頌子 弟,乃得 除太


學博士。懷其私 恩,怨望 朝廷,詆 毀言路。伏望 屏之遠方。」詔鄒浩令 吏部差充 襄州 州
學教授 。(鄒浩 怨謗詆毀 事,當考 ,本傳亦 無之。陳次升云: 浩為蘇頌 所知,故 除博
士。及頌罷,浩 亦隨罷。次升 為御史, 力乞改正。按次升 為殿院在 紹聖二年 十一月。今
據此改 執政事作 蘇頌。)

  監 察御史黃 慶基言:「臣僚嘗 進劄子, 乞詔吏部 立三法以 選擇守令 。竊謂此 乃當


今之急 務,誠使 所任皆得 人,則不 勞而治矣 。唐名臣 馬周嘗以 告太宗曰 :『治天 下者 ,
以人為 本,必欲 使百姓安 樂,在刺 史、縣令 爾。縣令 既眾,不 可皆賢, 但州得良 刺史
可矣。天下 刺史得人 ,陛下端 拱巖廊之 上,夫復 何為?』茲實 確論。伏見朝廷差 注知州
人,吏 部惟考歷 任資序以 為陞遷, 到部月日 以定先後 。雖間有 堂除,或 非詳擇。至如
常調 ,每有擬 注,奏鈔 朝上,俞 音夕下, 授任輕易 ,殊無銓 量,甚非 古者求賢 共治
之意。欲乞 應差知州 軍人,吏 部具合入 資序、人數,錄歷 任考課之 優劣【六】,舉將 之
多寡 ,有無勞 績,有無 殿罰,畫 一申堂; 中書據其 員闕,審 擇人材, 量州郡大 小,
地望輕 重,民事 繁簡,擬 名取旨。如此,則 銓量由於 宰執,進 用出於宸 衷,於體 加重 。
庶幾師 帥得人, 治效可致。 」

  壬 申,詔曰 :「訪聞 日近在京 軍民艱得 醫藥,令 開封府體 訪,如委 是人多病 患,


可措置 於太醫局 選差醫人 就班直軍 營、坊巷 ,分認地 分診治, 本府差官 提舉。合藥并
日支食 錢,於御 前寄收封 樁錢內等 第支破。患人 稀少即罷。」(哲宗御 集醫治軍 民病 患
詔一道 :「訪聞 日近在京 軍民病多 有不安, 難得醫藥 ,令開封 府體訪, 如委是人 多病
患,可 措置於太 醫局差醫 人就班直 軍營、坊巷,分認 地分,看 候醫治。仍於吏部 選差
小使臣 一十人, 分頭管押 醫治,本 府差官提 舉【七】。所有合 藥并官員 醫等日支 食錢 ,
於御前 寄收封樁 錢內等第 支破。候患人稀少 即罷。速與施行。」元祐八年四 月二十六 日
下。)

  乙 亥,點檢 催放欠負 司狀:「據雍邱縣 申:『準 南郊赦: 應人戶欠 閣稅租并 沿納


及因災 傷借貸錢 穀,在元 祐四年明 堂以前者 ,並特與 除放。遂具元祐四 年秋稅租 申乞
除放。準省部指 揮:赦書 上言,人 戶欠閣稅 租在元祐 四年明堂 以前者, 並特與除 放。
本縣 契勘:其 元祐四年 秋料稅租 ,係在當 年九月一 日起催, 當月十四 日赦書, 即是
赦前見 催欠數。』本司檢 準元祐八 年正月十 日敕節文 ,應內外 諸般欠負 ,並令所 屬 依
赦除放 訖,關本 司點檢當 否。今來 雍邱縣所 申事理, 致依所申 尚書省勘 會,諸路 人戶
秋稅, 雖有起催 在九月一 日,緣納 畢並在次 年正月以 後,即不 係赦前實 欠。除人 戶元
祐四年 秋料欠閣 稅租外【八】,餘 並依已降 赦敕除放。」(七 年十一月 二十四日 ,顧 臨
等看詳 放欠。)

  是 月,門下 侍郎蘇轍 奏:「臣 伏見監察 御史董敦 逸上言, 近為川人 太盛及差 遣不


公等, 因言馮如 晦緣翟庠 推勘公事 ,枉陷徒 、配、杖刑人數不 少,係聖 旨下御史 臺取
勘,更 不候事了 ,便除如 晦館職, 知梓州。今來前項 指揮,乃 臣所言之 事,欲乞 朝廷
引臣前 狀,照會 施行。詳敦逸所言 川人太盛 ,差遣不 公,指以 為言。臣以不才, 過蒙
擢任。敦逸若言 臣名位過 分,無補 朝廷,即 是公議; 今乃言川 人太盛, 顯是中傷 。朝
廷用人 ,自有資 格,豈可 為臣一人 忝預執政 ,遂使川 、峽四路 士人皆裁 抑令不得 依本
資差 遣?敦逸 又言馮如 晦差除乃 臣言一事 ,以顯敦 逸言臣非 一,並未 蒙降出, 欲乞
早賜行 下,令三 省覆實其 事。若臣 稍涉私邪 ,乞正國 法;若所 言無實, 亦乞辨明 ,免
臣被曖 昧之讒言 。臣竊見 近日宰相 已下,皆 為陛下恭 己責成, 進退臣下 ,少有特 出聖
斷,悉 付之眾議 ,動循典 法。以此 每有差除 ,皆須眾 人僉議, 方敢進擬 ,稍有異 同,
即不敢 除。惟是近日 賈易、晁端彥 差遣及呂 嘉問奏薦 恩澤,眾 議不允, 遂有忿爭 。因此
喧傳【九】,致 被彈劾。(賈 易去年十 月十二日 除京西運 副,今年 二月十八 日與蘇州 范
鍔兩易 ,二十七 日改徐州 。晁端彥去年 九月六日 知蘇州【一○ 】,五年五月 八日自左 司
為發運 ,近日差 遣未見【一一】。呂嘉問去 年十一月 知襄州, 未見奏薦 事跡。)除此 之
外,誰 敢主張親 舊過有擢 用。況馮 如晦係東 川人,臣 係西川, 鄉里隔遠 ,全非交 舊。
昨來 差除,蓋 眾人謂其 昔任御史 推直日, 能不徇蔡 確等意傾 陷士人, 為確所怒 ,因
此流落 ,故有此 命。臣非 不知翟庠 公事未了 ,合少遲 留,只為 翟庠公事 ,元係臣 親舅
之子程 之邵按發 ,如晦以 為深仇。臣以此須 至稍存形 跡,恐涉 黨助之邵 ,裁抑如 晦,
故不敢 異議。方以周防畏 避為愧, 不知敦逸 反謂臣曲 庇如晦, 事屬誣罔 。臣備位 要近 ,
誠不欲 與小臣計 較是非, 但恐讒口 浸漬,漸 不可長。伏望 聖慈早賜 施行。」(此 據王 銍
元祐八 年補錄, 乃四月事 ,今附月 末。敦逸 并轍三月 末已有奏 章。)

注 釋
  【 一】欲乞 令後長吏 到任文義 欠明,疑 有訛誤。
  【二】今後 南郊合祭 天地「後」原作「從」,據 宋史全文 卷一三下 、續通鑑卷八 二改。
  【 三】汪應 辰「汪」 原作「注 」,據閣 本、活字 本改。
  【四】祕書 省正字陳 祥道狀「祥」,原 作「詳」,宋史卷 四三二有 陳祥道傳 ,仕履吻
合,今 據閣本改 。
  【 五】復頒 歲幣「幣 」原作「 弊」,據 閣本、活 字本改。
  【 六】錄歷 任考課之 優劣「錄 」原作「 緣」,據 閣本及文 義改。
  【 七】本府 差官提舉 「差」原 作「那」 ,據閣本 及上文正 文改。
  【八】除人 戶元祐四 年秋料欠 閣稅租外「閣 」原作「關」,據閣本 、活字本及上 文改。
  【 九】因此 喧傳「喧 」原作「 宣」,據 閣本改。
  【 一○】晁 端彥去年 九月六日 知蘇州「 蘇州」, 閣本、活 字本均作 「蔡州」 。
  【 一一】近 日差遣未 見「未」 原作「謂 」,依文 義改。
 
卷四 百八十 四 元祐八年 (癸酉 , 1993)

起哲宗元祐八年五月盡是年六月

  五 月丁丑朔 。

  戊 寅,監察 御史黃慶 基言:「朝廷仁愛 斯民,救 患恤災, 使無失所 之嘆者, 在加


意於賑 濟。故比 歲淮甸旱 ,倉廩不 足以給民 ,至以上 供綱運米 賙之,前 年浙西水 ,本
路歲計 不足,至 使江西、湖北運米 以濟之, 所費無慮 數百萬。然而不惜 重費以濟 一時 ,
不若修 舉良法以 垂惠於萬 世。蓋義 倉者,良 法也,始 自隋長孫 平建議, 曰:『古 者三
年耕, 有一年之 積;九年 耕,有三 年之儲。雖有水旱 ,人無菜 色,皆由 勸導有方 ,蓄
積先儲。』故歷世行 之以為利 焉。元豐間, 先帝復行 其法,以 為隋、唐取於民太 重, 慮
民不堪 其求,於 是納苗米 一石者, 輸義倉米 五升,可 謂至薄矣 。夫樂歲 粒米狼戾 ,雖
多取之 不為虐, 又況納苗 米一石, 止輸五升 ,固非重 斂也。蓄積稍豐, 或有水旱 ,則
所至倉 廩自足以 濟民矣。臣去歲道 過太平州 ,見饑民 甚眾,而 無流亡溝 壑者,蓋 猶有
當日義 倉所積之 米,足以 賑濟故也 。又聞蘇 、湖之民 ,雖蒙朝 廷運米以 濟之,然 饑者
朝不及 夕,往往 不得霑上 之惠,而 殍踣者多 矣。乃知 義倉誠天 下之良法 。今其條 制具
在,望 自今歲復 行。」詔 令戶部詳 度 。

  知 越州蔡卞 知潤州。(卞及服 、古,並 政目二日 事。)知 廬州朱服 知壽州。(服知


廬州, 在六年八 月十六日 。)祕書 少監王古 兼國子祭 酒。

  己 卯,新除 吏部尚書 李清臣為 資政殿學 士、知真 定府。以權給事中 姚勔論清 臣不


當召用 故也。( 政目無此 。六月十 八日又召 。)

  庚 辰,承議 郎、簽書潁州 節度判官 事趙令畤 為光祿寺 丞【一】。(政目五月 四日事 。


黃慶基 云在十五 日。)

  辛 巳,王崇 極為引進 使。(政 目初五日 事,當考 。)

  癸 未,蘇軾 同呂希哲 、吴安詩 、豐稷、趙彥若、范祖禹、顧臨上言 :「臣等 猥以空疏 ,


備員講 讀。聖明 天縱,學 問日新。臣等才有 限而道無 窮,心欲 言而口不 逮,以此 自愧 ,
莫知所 為。竊謂 人臣之納 忠,譬如 醫者之用 藥,藥雖 進於醫手 ,方多傳 於古人, 若已
經效於 世間,不 必皆從於 己出。伏見唐宰相 陸贄,才 本王佐, 學為帝師 ,論深切 於事
情, 言不離於 道德,智 如子房而 文則過, 辨如賈誼 而術不疏 ,上以格 君心之非 ,下
以通天 下之志。但其不幸 ,仕不遇 時。德宗 以苛刻為 能,而贄 諫之以忠 厚;德宗 以猜
疑為 術,而贄 勸之以推 誠;德宗 好用兵, 而贄以消 兵為先; 德宗好聚 財,而贄 以散
財為急 。至於用 人聽言之 法,治邊 馭將之方 ,罪己以 收人心, 改過以應 天道,去 小人
以除民 患,惜名 器以待有 功,如此 之流,未 易悉數。可謂進苦 口之藥石 ,鍼害身 之膏
肓。使德宗盡用 其言,則 貞觀可得 而復。臣等每退自 西閣,即 私相告言 ,以陛下 聖明 ,
必喜贄 議論,但 使聖賢之 相契,即 如臣主之 同時。昔馮唐論頗 、牧之賢 ,則漢文 為之
太息; 魏相條晁 、董之對,則 孝宣以致 中興。若陛下 能自得師 ,莫若近 取諸贄。夫六 經、
三史、諸子百家 ,非無可 觀,皆足 為治。但聖言幽遠 ,末學支 離,譬如 山海之崇 深,
難以一 二為推擇 。如贄之 論,開卷 了然,聚 古今之精 英,實治 亂之龜鑑 。臣等欲 取其
奏議稍 加校正, 繕寫進呈 。願陛下 置之坐隅 ,如見贄 面;反覆 熟讀,如 與贄言。必能
發聖性 之高明, 成治功於 歲月。臣 等不勝區 區之意。 」

  甲 申,尚書 左丞梁燾 表稱疾病 ,乞守藩 ,詔不允 。燾再請 補外,詔 斷來章, 及與


寬假將 治。(御 集在十六 日。)

  詔 南郊合祭 ,依元祐 七年例。(政 目八日事 。合取四月丁 巳詔詳考 之,今姑 兩存。)

  左 宣德郎蔡 肇校勘黃 本。(明年六 月十三日 出。)御史中 丞李之純 復中大夫。國子


司業 趙挺之為 京東路轉 運副使。 (十五日 黃慶基云 云。)司 封員外郎 丁騭知宿 州。
(七年 十月二十 八日為封 外。)駕 部員外郎 胡宗炎提 點京西刑 獄。比部 郎中孫亞 夫為
兩浙轉 運副使。 (自蔡肇 至孫亞夫 ,皆從政 目。惟亞 夫,實錄 有之。)

  乙 酉,翰林 學士兼侍 講范祖禹 言:近令 講讀官同 將漢、唐正史內可 以進讀事 跡進


呈,按 講筵故事 ,講官講 經,讀官 讀史,若 令同進讀 漢、唐史 書,即是 講官兼讀 官之
職,乞 專令讀官 鈔節進讀 。從之。

  丁 亥,詔禮 官罷議合 祭。(政 目十一日 事,合取 四月丁巳 詔詳考之 ,今姑兩 存。)

  罷 廣南東、 西路鑄折 二錢。( 實錄十一 日事,政 目乃無此 【二】。 )

  己 丑,錄京 畿囚。( 政目十一 日事。)

  辛 卯,監察 御史董敦 逸、黃慶 基皆罷, 敦逸為荊 湖北路轉 運判官, 慶基為福 建路


轉運判 官。坐言尚書 右丞蘇轍 、禮部尚書蘇 軾不當也 。(新錄既於 十五日載 二人罷御 史,
除運判 ,且略載 呂大防、蘇轍對上 語矣,十 六日又詳 載之,顯 是重複。今削去略 語,
但存二 人除目。 政目二人 除運判在 初四日。 )

   壬辰,三 省同進呈 董敦逸四 狀,言蘇 轍;黃慶 基三狀, 言蘇軾。 呂大防奏 曰:


「敦逸 言轍,應 三省同簽 文字,皆 以為轍之 罪。」慶 基言軾曰 :

   法者天下 之平也, 雖天子之 尊不敢以 喜怒而輕 重,況於 人臣乎? 為人臣者 苟欲


廢法以 私恣喜怒 ,則上竊 國柄,下 貽民患, 其禍非小 也。按禮 部尚書蘇 軾,天資 凶險 ,
不顧 義理,言 偽而辨, 行僻而堅 ,故名足 以惑眾, 智足以飾 非,所謂 小人之雄 而君
子之賊 者也。陛下擢之於 罪廢之中 ,寘之於 侍從之列 ,出守大 藩,固宜 奉法循理 ,而
乃專以 喜怒之私 ,輕廢朝 廷之制。昨知潁州 日,違法 令都廳置 簿拘收賞 錢,不依 條例 ,
妄行費 用。及失 入丁真配 罪,見係 京西路提 刑司按發 取勘干繫 官吏。軾已移揚州 ,又
入為 兵部尚書 矣,乃敢 驀越申陳 ,致朝廷 徇其所請 ,將監司 按發公事 ,指揮不 得取
勘,致 令遷延該 赦。考軾 之意,特 欲姑息小 人,蓋庇 舊吏,以 沮壞法令 而已。軾前知
杭州日 ,有百姓 顏益、顏章,以受 納官不肯 領絹,率 眾人論訴 ,非有大 過也,軾 不遵
法令, 判令刺配 。雖嘗自 劾,蒙朝 廷放罪。而軾之所 喜,雖監 司按發公 事,乃妄 陳橫
議,令 不得取勘 ;軾之所 怒,雖所 犯止於杖 罪,乃判 令刺配。此何道也 ?書曰: 惟辟
作福, 惟辟作威 ,臣有作 福作威, 害于而家 ,凶于而 國。蓋言 威福之柄 ,惟人君 可以
專之也 。軾為人 臣,乃欲 恣喜怒而 出入人罪 ,原其不 遵法令之 意,蓋有 輕蔑朝廷 之心 ,
其不忠 之罪大矣 。

  軾 自進用以 來,援引 黨與,分 布權要, 附麗者力 與薦揚, 違迕者公 行排斥。昨薦


王鞏, 既除宗正 寺丞,又 通判揚州 ,竟以不 持行檢敗 。近者薦 林豫,自 東排岸, 不問
資序, 遂差知通 利軍。前者除張耒 為著作郎 ,(六年 十二月二 十四日。)近者除 晁補
之為著 作佐郎, (七年十 月二十六 日。)皆 軾力為援 引,遂至 於此。至如秦觀, 亦軾
之門人 也,素號 獧薄,昨 除祕書省 正字,既 用言者罷 矣,猶不 失為校對 黃本書籍 。是
以奔競 之士,趨 走其門者 如市,惟 知有軾, 而不知有 朝廷也。為人臣而 招權植黨 ,至
於如 此,其患 豈小哉? 近者高麗 人使乞賜 書籍,此 乃祖宗朝 故事,且 屢嘗賜書 與之
矣,軾 乃拒違詔 旨,極言 不可。及都省批送 禮部,令 吏人上簿 ,固非重 責也,軾 乃蓋
庇吏人 ,力陳強 辨,期必 勝而後止 。夫都省 總領六曹 ,自有上 下之分, 豈有論事 不當 ,
尚敢力 爭?原其 凌轢都省 之意,乃 有輕視朝 廷之心, 其不忠之 罪,又可 見矣。

  軾 在先朝, 恣為歌詩 ,謗訕朝 政【三】,有司推 治,實跡 具存。眾皆以為罪 在必死 ,


獨先帝 憐之,止 從輕典, 送黃州安 置。先帝 之於軾, 可謂有再 造之恩矣 ,雖天地 父母 ,
無以過 之。軾不 能感戴厚 恩,而乃 內懷怨望 ,二聖陛 下臨御之 初,以軾 為中書舍 人,
軾因 行制誥, 公然指斥 先帝時事 ,略無忌 憚,傳播 四方,士 大夫讀之 ,有識者 為之
痛心, 有志者為 之扼腕。考軾之意 ,特欲刺 譏先帝, 以攄平昔 之憤爾。軾行李之 純除
河北都 轉運使誥 曰:「乃 者役錢貸 息之弊, 民兵馬政 之勞,萃 于北方。」又云:「河 溢
為災 ,老幼奔 走,流離 道路,十 年於此矣 。嗚呼! 其孰能為 朕勞來安 集,使復 其舊
乎?」夫宣王承 厲王之後 ,萬民離 散,不安 其居,而 能勞來安 集之,故 見於鴻雁 之詩 。
先帝時 ,北方安 得有老幼 奔走,流 離道路之 事?謂緣 役錢、貸息、民兵 、馬政,以致 天
災,必 待陛下然 後能遣使 以勞來安 集,是以 先帝方何 代乎?乃 以厲王之 亂相擬也 。軾
行蘇頌 除刑部尚 書誥云:「乃 者法病於 煩,官失 其守,盜 賊多有, 獄市紛然。」夫先 帝
明慎用 刑,哀矜 庶獄,始 復大理寺 、刑部詳 定及三省 點檢獄案 之制,安 得法病於 煩,
官失 其守?至 於盜賊多 有,獄市 紛然,惟 漢武帝時 暴征遠戍 ,於是盜 賊競起, 至遣
直指之 使以督捕 之。此乃 可謂紛擾 ,先帝時 何嘗聞有 此也?軾 為此言, 是以先帝 方何
代乎? 乃以武帝 之暴相擬 也。軾行 劉誼知韶 州誥云:「爾昔為 使者,親 見民病, 盡言
而不諱 ,阨窮而 不憫,安 知有今日 之報乎? 」夫劉誼 得罪於先 帝,自以 職在奉行 法度 ,
有所不 至,當公 論之,而 乃張皇上 書,用此 罷江西提 舉,安得 為盡言乎 ?至於「安知
有今日 之報」,此語尤不 忍聞。陛下奉承宗 廟,當有 以顯揚先 帝之鴻業 休德,豈 欲報
先帝得 罪之人乎 ?軾行唐 義問除河 北轉運使 誥云:「朕修賦役 之法,黜 聚斂之吏 ,去
薄從忠 ,務以養 民。」夫先帝立法 ,豈不欲 養民邪? 先帝用人 ,豈不欲 去刻薄而 從 忠
厚邪? 今以為務 以養民, 是指先帝 之不能養 民也。今以為黜聚 斂之吏, 是指先帝 用聚
斂之吏 也。軾行 貶呂惠卿 誥云:「苟有蠹國 以害民, 率皆攘臂 而稱首。」夫先帝 立法 ,
乃欲與 天下同利 ,豈有先 帝之聖神 英睿、冠絕百王如 此,而乃 肯從蠹國 害民之謀 乎?
軾所行 制誥皆在 舍人院, 願陛下試 取而觀之 ,蓋有聲 述不盡者 。

  臣 請以常人 論之。對人之子, 詈人之父 ,猶且義 不勝誅, 況軾職代 王言,而 實詆


先帝 ,按之以 法,當如 何哉?陛 下奉承先 帝之宗廟 ,歲時薦 享,未嘗 不懷怵惕 霜露
之感。今乃使譏 刺先帝之 人,列于 侍從,寘 在朝廷, 臣恐先帝 之威靈在 天,亦當 垂憤
怒也。使軾當今 日,得保 首領,已 為幸矣, 今乃驟遷 之,亟用 之,唯恐 不及,臣 恐天
下之人 亦有以議 陛下也。昔楊 惲以「田彼南 山,蕪穢 不治」之語, 譏刺漢朝 ,宣帝尚 戮
于市。竊以譏刺 朝廷其罪 小,至於 譏刺宗廟 ,則其惡 不可容矣 。陛下以 軾為有大 功而
不敢治 ,則軾自 擢用以來 ,未聞有 毫髮之功 也。以軾 為有厚德 而不可貶 ,則軾之 行己 ,
貪污、積惡,靡 所不有。至如結託 常州宜興 知縣李去 盈,強買 姓曹人抵 當田產, 致其
人上下 論訴進狀 者凡八年 ,方與斷 還。其穢 惡之跡, 則未敢上 瀆聖聰, 不可謂有 德者
也。自軾進用, 人望其改 過自新, 而乃恣為 喜怒,自 擅威福, 援引朋黨 ,紊亂紀 綱,
公行制 誥,指斥 先朝。原其不敬宗 廟之意, 乃有輕視 陛下之心 。然而累 年于茲, 人不
敢言 者,以轍 身為執政 ,朋黨親 戚,布在 要路,權 勢熏灼內 外,能立 致人於禍 患,
故畏憚 而不敢言 爾。臣雖 至愚,非 不知言發 則禍至, 然而義激 於中,不 能自止, 故力
為陛下 言之。望賜英斷, 上以釋先 帝之謗議 ,次以正 今日之典 刑。仍令 中書省削 去軾
所行誥 辭言涉刺 譏者,以 示人臣大 不恭之戒 。又言曰 :

   治天下者 必先於正 朝廷,正 朝廷必先 於破朋黨 ,自非明 足以察微 、公足以 兼聽


【四】、睿足以 獨斷者, 未有不為 姦邪所蔽 也。當有 唐之世, 王叔文、韋執誼、柳宗元 之
徒,結 為朋黨, 瀆亂紀綱 ,一時名 士莫不歸 之,幾壞 天下。賴憲宗剛明 ,立行斥 逐,
故小人 不得以行 其志。文宗時 ,牛僧孺 、李宗閔、楊虞卿 之徒,更 相傅會, 上則蔽人
君之耳 目,下則 擅朝廷之 威柄,文 宗至臨朝 興歎,然 終不能去 也。觀憲 宗之所以 治,
文宗之 所以亂, 可為治世 之鑒戒矣 ,不謂今 日親見此 弊!

  臣 近言禮部 尚書蘇軾 ,已歷疏 其所為矣 。竊見門 下侍郎蘇 轍,懷邪 徇私,援 引黨


與,怙 勢曲法, 務與其兄 相為肘腋 ,以紊亂 朝政。軾則外許人 差遣而公 薦之,轍 則內
為之應 而引用之 。附會者 立與進用 ,違忤者 公行排斥 ,上不畏 國法,下 不顧公義 。臣
請疏其 顯然之跡 :按軾與 呂陶交結 至厚,昨 者薦陶自 代,遂除 為起居舍 人。近日 中書
舍人 陳軒緣館 伴高麗人 使請賜書 籍事,軾 惡軒之不 附己也, 遂公奏于 朝,力加 排詆 ,
意欲使 軒補外, 乃遷陶為 中書舍人 。(陶遷 中書舍人 ,在後六 月八日。)夫詞掖 近臣 ,
乃陛下 之侍從, 軾猶敢公 然排斥不 附己之人 ,而陰欲 進其黨與 ,其擅威 福之罪大 矣。
軾知 潁州日, 趙令畤為 本州簽判 ,軾與之 往還甚密 ,每赴趙 令畤筵會 ,則坐于 堂上 ,
入于臥 內,惟兩 分而已, 其家婦女 列侍左右 ,士論極 以為醜。軾乃公薦 于朝,稱 其才
美。訪聞蘇 轍見議除 令畤差遣 ,其肆欺 罔之罪大 矣。(五月四 日令畤光 祿丞。)國子 司
業趙 挺之為御 史日,屢 言軾不公 事跡,軾 居禮部, 統轄國子 監,日務 攟摭太學 中事 ,
凡所判 狀,多不 依學制, 意欲沮抑 挺之使之 補外。訪聞蘇轍見 議除挺之 為轉運副 使,
以同列 商議未合 ,故未敢 進呈。其挾私怨而 忘公議, 乃至于此 。太府寺 丞文勛以 篆字
游於軾 之門,初 不以公正 吏才稱也 ,軾既援 引,轍遂 除為福建 路轉運判 官。(在 正月
十九日 。)夫監 司按察一 路,寄委 不輕,豈 可以非才 而授其職 ?徇私情 而棄國法 ,乃
至於 此!馮如 晦為夔州 路轉運使 日,按發 公事不當 ,見係御 史臺推治 未結絕間 ,轍
以川人 ,遂除館 職,差知 梓州。近斷敕方下 ,如晦雖 以法奪官 ,而差遣 與職,竟 不動
也, 可謂循法 用人乎? 其恣橫乃 至於此! 趙卨帥鄜 延日,欲 棄熙河而 不敢獻議 ,乃
以書抵 大臣。是時轍為中 丞,得其 書,即為 論列。賴諫官劉唐 老疏其交 通誣罔之 跡,
謀遂不 行。陛下 雖不加罪 ,而亦略 無愧恥。 欺罔乃至 於此!

   前日臣嘗 言執政不 務協和, 凡欲行一 事,除一 差遣,商 量累日, 多不能合 ,甚


者幾於 忿爭,極 傷國體。蓋轍欲進 其黨與, 故眾論不 肯相從爾 。士大夫 不顧節義 ,而
競相結 託,以希 進身者, 由大臣倡 率之也。臣愚不知 大臣之交 結黨與, 其意何所 為也 。
方今 侍從之間 為其黨者 ,十有四 五矣;省 寺之間為 其黨者, 十有六七 矣;館閣 之間
為其黨 者,十有 八九矣。其餘陰相 附會者, 不可一二 言也。軾嘗自言陛 下稱其兄 弟孤
立。以為必 不疑也, 是以敢交 結黨與而 無所忌憚 。又其黨言陛 下許軾大 用。以為必見 信
也,是 以士大夫 莫不爭趨 其門,以 圖進取。上下倡和 ,合為一 黨,牢不 可破。浸淫日
久,臣 恐其權勢 愈甚,朋 黨愈多, 則為國家 之患,良 未已也。 陛下可不 深慮耶?

  且 人臣事君 ,惟有忠 爾。一言 涉於欺罔 ,則終身 不可以誠 信委之。按轍薦王 鞏累


數百言 ,陛下真 以為可用 也。既而 淮南提點 刑獄鍾浚 根究王鞏 在任日穢 惡狼籍, 實跡
具存, 遂謫為監 當。而轍亦怡 然自若, 略不引咎 。程之邵,轍 之表弟也 。昨任夔州路 轉
運判 官,按知 雲安軍孫 拱事,拱 與之邵互 論,見係 推治未見 曲直,乃 除之邵為 都大
提舉茶 事。(六 年十二月 六日除之 邵。)且 事在有司 ,當原情 定罪,豈 可以親戚 之故 ,
乃驟 移差遣, 更獲美遷 ?且為人 臣者,不 當有己, 豈有兄之 所喜,則 立加進用 ,兄
之所 怒,則陰 與排斥? 忘盡忠體 國之誠, 而用招權 徇私之志 ,不加斥 免,何以 控御
臣下 ?至如軾 之罪惡, 其最大而 不可容者 ,乃忘先 帝保全之 恩,忽陛 下擢用之 意,
因行制 誥,公肆 刺譏。以法論之, 指斥乘輿 ,罪在不 赦,而況 指斥宗廟 乎?雖陛 下仁
聖, 欲示兼容 ,然而軾 之情理不 順,其如 國法何? 其如公議 何?此固 人神之所 共惡
也。揚雄曰:「天地 無不容也 ,不容於 天地者, 其惟不仁 不義乎?」陛下試 考軾、轍所
為,可 謂不仁不 義者矣, 是安可容 耶?孔子 曰:「惡居下 流而訕上 者。」蓋以其輕肆 語
言,不 知忌憚, 則無所不 為,故惡 之也。陛下試觀軾 、轍所為 ,稍失控 御,則何 所不
至!蓋 既敢訕謗 ,則是懷 無上之心 矣,自古 奸臣,未 見此比。惟其權勢 熏灼內外 ,故
士大夫 各懷顧望 ,不敢盡 言。

  於 是呂大防 、蘇轍等 奏曰:「慶基言軾 所撰李之 純等六人 誥,文涉 譏毀先帝 ,其


間陸師 閔誥一道 ,係范百 祿詞,非 軾所撰。臣竊觀先 帝聖意, 本欲富國 強兵,以 鞭撻
四夷, 而一時羣 臣將順太 過,故事 或失當。及太皇太 后與皇帝 臨御,因 民所欲, 隨時
救改, 蓋事理然 耳。昔漢 武帝好用 兵,重斂 傷民,昭 帝嗣位, 博采眾議 ,多行寢 罷。
明帝尚 察,屢興 慘獄,章 帝改之以 寬厚。並當時天下 悅服,未 有以為謗 毀先帝者 也。
至於 本朝真宗 即位,弛 逋欠以厚 民財,仁 宗即位, 罷修宮觀 以息民力 ,凡此皆 因時
施宜, 以補助先 朝闕政, 亦未聞當 時士大夫 有以為謗 毀先朝者 也。近曰 元祐以來 ,言
事官有 所彈擊, 多以毀謗 先帝為詞 ,非唯中 傷正人【五】,兼 欲搖動朝 廷,意極 不善。
若不禁 止,久遠 不便。 」

  蘇 轍又奏曰 :「臣昨 日取兄軾 所撰呂惠 卿誥觀之 ,其言及 先帝者, 有曰:『始以


帝堯之 仁,姑試 伯鯀,終 焉孔子之 聖,不信 宰予。』兄軾亦豈 是譏毀先 帝者耶? 臣 聞
先帝末 年,亦自 深悔已行 之事,但 未暇改耳 。元祐初改, 正追述先 帝美意而 已。」太 皇
太后曰 :「先帝 追悔往事 ,至於泣 下。當時 大臣數人 ,其間極 有不善, 不肯諫止。」 呂
大防曰 :「聞永 樂敗後, 先帝嘗曰 :『兩府 大臣,略 無一人能 相勸諫。』然則一 時過 舉,
非先帝 本意明矣。」太皇太后 曰:「此 事皇帝宜 深知。」大防 曰:「皇 帝聖明, 必能照 察
此事。」於是得 旨,敦逸 、慶基並與知 軍差遣。(大 防、轍等云云 ,新錄並 據龍川略 志 ,
但不載 與二人知 軍差遣, 今並增入 。敦逸、 慶基除運 判,政目 于初四日 書其事。 )

  甲 午,戶部 言:「左 班殿直趙 叔嶢,自 陳係袒免 親,為父 亡解官持 服,乞比 附宗


室換官 體例,支 給請受。按宗室小 使臣丁憂 ,並不許 解官,所 以不罷俸 給。今若 依外
官丁憂 例,更不 支給俸錢 ,慮或失 所。欲乞 應宗室任 小使臣丁 憂父祖俱 亡者,袒 免親
許給俸 ,非袒免 親許給半 俸。」從 之 。
  權 戶部尚書 錢勰為龍 圖閣直學 士、知開封府。(勰權 戶部,當 檢。)寶文閣 待制、
權知開 封府韓宗 道為戶部 侍郎。(六年十二 月以戶侍 為寶制、知開 封。)端明殿 學士鄧
溫伯為 兵部尚書。(政目 十八日。實錄 在二十三 日。)龍圖閣 待制、知陝州王震 知永興
軍。(政目十八 日。實錄 無。)集 賢院學士 、知河中 府李周知 陝州。(政目五月 十八日。)
工部員 外郎孫朴 為司封員 外郎。( 政目五月 十八日。 四月初二 日工外。 )

  乙 未,尚書 左丞梁燾 奏乞便郡 養疾,詔 不允。

  丙 申,左朝 請郎、新荊湖北路 轉運判官 董敦逸知 臨江軍, 左朝請郎 、新福建 路轉


運判官 黃慶基知 南康軍。敦逸、慶基既有旨 與知軍差 遣,而御 史中丞李 之純及侍 御史
楊畏、監察御史 來之邵亦 言:「二 人誣陷忠 良,朝廷 容貸,止 令出使, 臣恐後人 觀望 ,
得意任 私,敢肆 狂誣。」故遽責之 。(據蘇轍龍 川略志, 進呈二人 疏日,已 有旨與知 軍
差遣, 不緣御史 章也。李之純 等時亦有 言耳。今據略 志稍加刪 修。紹聖元年 四月乙巳 ,
當參考 。)

  戊 戌,校書 郎陳師錫 為工部員 外郎、集賢校 理。著作佐郎 時彥為兵 部員外郎 、集賢


校理。(政 目二十二 日。實錄無。)朝 奉郎常安 民為開封 府推官。(政 目二十八 日。三年
五月八 日安民自 太博為丞。四年三 月二日為 江西運判【六】。)太 僕寺丞劉 當時為河 北
轉運判 官。(政 目二十二 日。)

  己 亥,皇弟 武成節度 使祁國公 偲加開府 儀同三司 。(政目 在二十六 日。)

  黃 慶基、董 敦逸既責 ,蘇軾以 劄子自辨 曰:

  臣 自少年從 仕以來, 以剛褊疾 惡、盡言 孤立,為 累朝人主 所知,然 亦以此見 疾於


羣小, 其來久矣 。自熙寧 、元豐間 為李定、舒亶輩所 讒。及元 祐以來, 朱光庭、趙挺之、
賈易之 流,皆以 誹謗之罪 誣臣,前 後相傳, 專用此術 ,朝廷上 下所共明 知。然小 人非
此無以 深入臣罪 ,故其計 須至出此。今者又 聞臺官黃 慶基復祖 述李定、朱光 庭、賈易等
舊說, 亦以此誣 臣,并言 臣有妄用 潁州官錢 ,失入丁 真死罪, 及強買姓 曹人田等 。雖
知朝廷 已察其姦 ,罷黜其 人矣,然 其間有關 臣子之大 節者,於 義不可不 辨。臣先 任中
書舍 人日,適 值朝廷竄 逐大姦數 人,所行 誥詞,皆 是元降詞 頭,所述 罪狀,非 臣私
意所敢 增損。內呂惠卿自 前執政責 授散官安 置,誅罰 至重,當 時蒙朝旨 節錄臺諫 所言
惠卿 罪惡降下 ,既是詞 頭所有, 則臣安敢 減落?然 臣子之意 ,以為事 涉先朝, 不無
所忌, 故特於誥 詞內分別 解說,令 天下曉然 知是惠卿 之姦,而 非先朝盛 德之累。至於
竄逐之 意,則已 見於先朝 。其略言:「先皇 帝求賢若 不及,從 善如轉圜 。始以帝堯之 仁,
姑試伯 鯀,終焉 孔子之聖 ,不信宰 予。發其宿姦 ,謫之輔 郡。尚疑改過 ,稍畀重 權。復
陳罔上 之言,繼 有碭山之 貶,反覆 教戒。惡心不悛, 躁輕矯誣。德音猶 在。」臣之愚 意,
以謂古 今如鯀為 堯之大臣 ,而不害 堯之仁; 宰予為孔 子之高弟 ,而不害 孔子之聖 。又
況再加 貶黜,深 惡其人, 皆先朝本 意。則臣 區區之心 ,蓋自謂 無負矣。今慶基乃 反指
為誹謗 指斥,不 亦矯誣之 甚乎?其 餘所言李 之純、蘇頌、劉誼 、唐義問等誥 詞,皆是 慶
基文致 附會,以 成臣罪。只如 其間有「勞來 安集」四字,便云 是厲王之 亂,若一 一似此
羅織 人言;則 天下之人 ,更不敢 開口動筆 矣。孔子 作孝經, 曰「如臨 深淵,如 履薄
冰」,此幽王之 詩也,不 知孔子誹 謗指斥何 人乎?此 風萌於朱 光庭,盛 於趙挺之 ,而
極於賈 易。今慶 基復宗師 之,臣恐 陰中之害 ,漸不可 長,非獨 為臣而言 也。

  又 慶基所言 臣行陸師 閔誥詞, 云「侵漁 百端,怨 讟四作」,亦謂之 謗訕指斥 ,此


詞元不 是臣行, 中書案底 ,必自有 主名,可 以覆驗。顯是當時 掌誥之臣 ,凡有竄 逐之
人,皆 似此罪狀 ,其事非 獨臣也。所謂侵漁 怨讟者, 意亦指言 師閔而已 ,何名為 謗訕
指斥乎 ?慶基以 他人之詞 ,移為臣 罪,其欺 罔類皆如 此。又慶 基所言臣 妄用潁州 官錢 ,
此事 見蒙尚書 省勘會次 ,然所用 皆是法外 支賞,令 人告捕強 惡賊人, 及逐急將 還前
知州任 內公使庫 所少貧下 行人錢物 。情理如 此,皆可 覆驗。又慶基所言 臣強買常 州宜
興縣姓 曹人田地 八年,州 縣方與斷 還。此事 元係臣任 團練副使 日,罪廢 之中,託 親戚
投狀, 依條買得 姓曹人一 契田地。後來姓曹 人卻來臣 處昏賴爭 奪,臣即 時牒本路 轉運
司,令 依公盡理 根勘,仍 便具狀申 尚書省。後來轉運 司差官勘 得姓曹人 招服非理 昏賴
【七】,依法決 訖,其田 依舊合是 臣為主, 牒臣照會。臣愍見 小人無知 ,意在得 財,臣
既備 位侍從, 不欲與之 計較曲直 ,故於招 服斷遣之 後,卻許 姓曹人將 原價抽收 ,仍
亦申尚 書省及牒 本路施行 。今慶基 乃言是本 路斷還本 人,顯是 誣罔。今來公案見 在戶
部,可 以取索案 驗。又慶基所 言臣在潁 州失入丁 真死罪【八】,此 事已經刑 部定奪, 不
是失入 ,卻是提 刑蔣之翰 妄有按舉 ,公案具 在刑部。臣竊料慶 基所以誣 臣者非一 ,臣
既不能 盡知,又 今來朝廷 已知其姦 妄而罷黜 其人,臣 不當一一 辨論。但人臣之義 ,以
名節為 重,須至 上煩天聽 也。

  太 皇太后令 轍諭軾曰 :「緣近來眾 人正相攟 拾,且須 省事。」軾乃 具劄子稱 謝曰 :


「天慈深厚 ,如訓子 孫;委曲 保全,如 愛支體。感恩 之涕,不 覺自零。伏念 臣才短數 奇,
性疏 少慮,半 生犯患, 垂老困讒 ,非二聖 之深知, 雖百死而 何贖!伏 見東漢孔 融,
才疏 意廣,負 氣不屈, 是以遭路 粹之冤; 西晉嵇康 ,才多識 寡,好善 闇人,是 以遇
鍾會之 禍。當時 為之扼腕 ,千古為 之涕流。臣本無二 子之長, 而兼有昔 人之短, 若非
陛下 至公而行 之以恕, 至仁而照 之以明, 察消長之 往來,辨 利害於疑 似,則臣 已下
從二子 游久矣, 豈復有今 日哉!謹 當奉以周 旋【九】,不敢失 墜,便須 刻骨,豈 獨書
紳!庶 全螻蟻之 軀,以報 邱山之德。 」

  癸 卯,禮部 尚書蘇軾 言:「臣 伏見元祐 貢舉敕: 諸詩賦論 題於子史 書出,如 於經


書出而 不犯見試 舉人所治 之經者, 聽。臣今相度 ,欲乞詩 賦題許於 九經、孝經、論語、
子史并 九經、論語注中雜 出,更不 避見試舉 人所治之 經。但須 於所給印 紙題目下 ,備
錄上下 全文并註 疏,不得 漏落。則本經與非 本經舉人 所記均一 ,更無可 避。兼足 以示
朝廷 待士之意 ,本只以 工拙為去 取,不以 不全之文 掩其所不 知以為進 退,於忠 厚之
風,不 為無補。」詔依奏 。今來一 次科場, 未得出制 度題目 。

  龍 圖閣直學 士、知成 都府蔡京 請便郡, 詔不允。

  甲 辰,祕閣 校理余中 為著作佐 郎。(政目二 十八日。 二月 十六日除 祕閣校理 。)

  侍 御史楊畏 言:「伏 睹近降指 揮,令兩 省各舉臺 官兩員者 。風憲之 任,治忽 所繫 ,


人主耳 目所寄之 地,可謂 重矣,未 聞令宰相 屬官舉御 史。御史 與執政最 為相關之 地,
執政已 不自差, 而使其屬 舉之,其 異於自差 無幾矣。」詔前降 兩省舉臺 官指揮, 更 不
施行。 (王銍元 祐八年補 錄五日事 。附見月 末。當考 。)
  六 月戊申, 建武軍節 度使、駙馬都 尉李瑋卒 。上奠哭之, 贈開府儀 同三司。(贈 開
府,政 目十八日 事。今附 此。)

  庚 戌,太妃 門客吴彥 章補假承 務郎。( 政目四日 事。明年 三月七日 ,當考。 )

  陝 西轉運使 判官張景 先陞為副 使。(政目四 日事。來之邵 云云,在 七月二日 。)

  辛 亥,禮部 言:「檢 準元祐五 年二月十 六日敕:『勘會科 場新兼詩 賦,慮諸 路闕


詩賦試 官,其通 判內有可 差之人亦 許差充。』又元祐 五年三月 十九日禮 部狀,準 條 :
『諸州應舉 不滿百人 ,轉運司 預相度, 指近便州 併試。』欲諸 州應舉不 滿一百五 十人 者,
權依上 條併試。」從之 。

  甲 寅,起居 郎兼權給 事中姚勔 、起居舍人呂 陶並為中 書舍人。(五 月十六日 。黃慶


基言可 考。政目 同。)祕 書少監王 古為起居 郎。(政 目初八日 。)祕書 丞呂希純 為起居
舍人。(政 目初八日 。)監察御史 來之邵為 殿中侍御 史。(政目初 八日。)知潤 州、集賢
校理崔 公度為祕 書少監。公度辭不 至,加直 龍圖閣, 仍知潤州 。(公度 先以集校 知潤
州【一 ○】,在 六年閏八 月六日。政目初八 日,公度 祕少,實 錄無之。紹聖二年 十一月
六日, 乃以新除 祕少知宣 州。按公 度傳,知 潤州,以 起居郎召 ,辭章再 上,七年 正月
二十六 日復知潤 州。未滿歲, 除祕書少 監,辭如 初。除直龍圖 閣,仍知 潤州。召赴闕,
復辭。紹聖二年 ,再除祕 書少監, 又力辭, 得知宣州 。據公度 傳,除直 龍圖閣不 見的
月日。今附 此。)右朝奉 郎、司農少寺 丞秦定為 江南東路 轉運判官 。(政目初八 日。實錄
在二十 一日。)

  王 筌,沖照 處士。( 政目初八 日,書王 筌沖照處 士其事, 當考筌何 人。)

  禮 部尚書蘇 軾乞知越 州,詔不 允。

  戊 午,中大 夫、守尚書左 丞梁燾充 資政殿學 士、同醴泉觀 使。先是,燾 以疾求罷 ,


有詔與 在京宮觀 使。宰相 奏以故事 ,非宰相 不除使, 遂置同使 之名以寵 之。(七 月八
日知潁 昌。梁燾罷政 ,必有因 緣,而實 錄但稱以 疾,新、舊傳 皆然。邵伯溫作楊 畏傳云 ,
畏寄聲 章惇,云 以蘇、呂勢逐劉摯、梁燾, 則燾亦必 被彈射也。當考。政目 同觀使亦 係
十二日 。元祐六 年正月, 馮京已除 中太一宮 使,京亦 未嘗為宰 相也,不 知燾傳何 以云
然。當考。)燾初以 議邊事不 合,即屬 疾求罷。章累 上,皆遣 內侍封還 ,仍問所 以必去
之理, 并密訪人 材。燾曰:「信任 不篤,言 不見聽, 而詢人材 之可用者 ,非臣敢 當也。」
使者再 至,乃具 手奏,謂 :「人材 可大任者 ,聖主當 自知之。但須識別 邪正,公 天下
之善惡 ,使官家 左右前後 皆得正人 ,則天下 受福,宗 社有慶矣 。陛下必 欲知可大 用之
人, 無過於圖 任舊人中 堅正純厚 、有人望 者,不牽 左右好惡 之言以移 聖意,天 下幸
甚!」既授 資政殿學 士、同醴泉觀 使,又四 上章求補 外,出知 潁昌。臨行,遣內 侍賜茶
藥,宣 諭曰:「已用 卿言,復 相范純仁 矣。」(出知 潁昌在七 月八日, 此據梁燾 行狀 刪
修,其 信否當考 。梁燾行 狀,張舜 民作:「公力陳疾 自佚,懼 廢國事, 雖曲示優 眷,
義非敢 安。章三 入,遣內 侍封還, 公又力辭 之。先是 ,公論邊 事不決, 預以書篋 衣囊
寄置別 舍。翌日,空 府第遷觀 音佛祠。引去 表再上, 詔不允, 仍斷來章 ,賜以優 告。公
意謂大 臣議論多 不得行, 何以補報 ?決以得 請為期。章累拜不 已,上連 遣近璫相 繼至
第,封 還劄子, 問所以必 去之理, 及令密訪 人材。公曰:『信 任不篤, 言不見聽 ,而
詢問人 材之可用 者,非臣 敢當也。』使者再至, 即為手奏 ,謂:『人材 可大任者 ,聖 主
當自知 之。但須 識別邪正 ,公天下 之善惡, 使官家左 右前後皆 得正人, 則天下受 福,
宗社有 慶矣。陛下必欲知 可大用之 人,無過 於圖任舊 人中堅正 純厚、有人望者, 不牽
左右好 惡之言以 移聖意, 天下幸甚 !』而公 請愈堅。又明日, 宣仁諭宰 相,許解 機政 ,
令與在 京宮使。故事 ,非宰相 不除使, 遂置同使 之名,以 資政殿學 士、同醴泉觀 使。公
辭:『特置 使名,恩 禮優重, 官制以來 未有前比 ,臣不敢 當,願得 便郡以就 安養。』兩
宮遣近 臣宣諭曰 :『官家 不欲卿去 ,方且大 用。』公但感激恩 遇而已。尋復疏陳 前所 言,
力辭同 醴泉觀使 。章四入,改 知潁昌府 、充京西北路 安撫使, 以疾免謝 辭。出都之日 ,
上命中 貴人賜茶 藥,宣諭 :『已用卿言 用舊人, 復相范純 仁,候至 卿安,即 召矣。』 」)

  手 札賜呂大 防曰:「見任執政 官闕員稍 多,今欲 先除右僕 射一員, 若以見任 人遞


遷除授 ,又慮中 外人情不 與,必致 議論紛紜 。今思之 ,不若且 於舊人中 圖任。欲除范
純仁作 右僕射, 不知如何 ?或得穩 當,且先 遣一御藥 院官齎詔 書召赴闕 ,然後降 麻。」
大防奏 :「進用大臣 ,非臣所 敢僭預, 如所宣示 ,實允羣 議。」己未, 遣勾當御 藥院 李
倬齎詔 書賜觀文 殿大學士、大中大 夫、知潁昌府 范純仁, 令乘驛赴 闕。先是,侍 御史楊
畏言:「外 議以蘇頌 初罷,恐 必用尚書 右丞、同知樞 密院事二 人而已。一則 天資褊狹 ,
非有疏 通濟務之 材,且徇 己強愎, 未必無懷 恩報怨之 意;一則 器業、節操、材望 之類 ,
一切未 見可取, 只緣聯姻 近戚而處 本兵,中 外已籍籍 不平,況 任宰相乎 ?」(右 丞鄭
雍,同 知樞密院 韓忠彥。)於是, 聞將以純 仁為右僕 射,畏又 言:「治 天下者賞 罰號
令, 而況宰相 佐人君出 賞罰號令 ,以示至 公哉!純 仁去歲帥 太原府, 守邊無狀 ,上
下失 備,西賊 乘之犯麟 州,蹂踐 千里,死 者數萬人 ,方罷帥 降官,名 在謫籍, 而陛
下遽命 以為相, 是賞罰不 正,而功 罪未判也 。以為功 則罪籍未 除,以為 罪則未應 除召 ,
況為相 哉!陛下 命相而賞 罰未明, 何以昭示 天下哉? 」自是七 疏,皆不 聽。監察 御史
來之邵 又言:「純仁師事 程頤,闇 狠不才, 於國無補。」及純 仁至,畏 又言:「純仁 自
潁昌府 被召,未 入見而張 蓋過內門 ,為不恭。」太皇太后 皆不聽。(此 據王銍元 祐八 年
補錄增 入。銍又 云:「太 皇太后覺 言者觀望 呂大防、蘇轍意, 屢攻罷宰 相、執政 ,以純
仁舊德 ,故召用 ,待至國 門始下制 。畏與之 邵俱論純 仁不當為 相,當時 皆謂畏等 陰受
風旨, 非公論也。」銍所 云蓋與邵 伯溫略同 ,須更考 詳。)或曰:「畏 與蘇軾、轍俱 蜀 人,
前擊劉 摯【一一】,後擊蘇頌 ,皆陰為 轍地。太皇太后覺 畏私意, 故復自外 召用純仁。
畏尋又 言轍不可 大用云。」(此據邵伯 溫辨誣, 畏為轍地 ,恐未必 然。已見六年 十月 十
八日并 二十八日 ,當與王 銍所錄并 考。政目 ,召范純 仁係十二 日,或改 己未十三 日,
作是日 戊午。)

  辛 酉,資政 殿大學士 、右光祿大夫 、知揚州張璪 卒。贈右金紫 光祿大夫 ,賜絹五 百


疋,諡 簡翼。(此據王存 墓誌。新錄缺璪傳 ,緣舊錄 缺卷故也。王銍補 傳亦當別 修。政
目於二 十八日書 贈璪金紫 ,於七月 十二日書 賜絹五百 疋。璪墓 誌,王存 作,雜錄 第一
策有之 。)

  壬 戌,門下 中書後省 言:「準 朝旨,編 修在京通 用條貫, 取到在京 諸司條件 ,修


為一書 。除係海行一 路、一州、一縣及 省、曹、寺、監、庫、務法皆析 出關送所 屬,內一 時
指揮, 不可為永 法者【一 二】,且合存 留依舊外 ,共修成 敕令格式 若干冊。所有 元祐三
年十月 終以前條 貫,已經 刪修收藏 者,更不 施行。其十一月一 日以後續 降,自為 後敕 ,
及雖在 上件月日 以前,若 不經本省 去取,并 已行關送 者,並合 依舊施行 。仍乞隨 敕令
格式名 ,冠以元 祐為名。」從之 。
  端 明殿學士 兼翰林侍 讀學士、禮部尚書 蘇軾言:「臣伏見 元祐五年 秋頒條貫 ,諸
民庶之 家,祖父 母、父母 老疾無人 供侍,子 孫居喪者 ,聽尊長 自陳,驗 實婚娶。伏以
人子居 父母喪不 得嫁娶, 人倫之正 ,王道之 本也。孟子論禮色 之輕重, 不以所重 徇所
輕。喪三年,二 十五月, 使嫁娶有 二十五月 之遲,此 色之輕者 也。釋喪 而婚會, 鄰於
禽犢, 此禮之重 者也。先王之政亦 有適時從 宜者矣, 然不立居 喪嫁娶之 法者,所 害大
也。近世始立『女居 父母及夫 喪,而貧 乏不能自 存,並聽 百日外嫁 娶』之法,既 已害禮
傷教矣 ,然猶或 可以從權 而冒行者 ,以女弱 不能自立 ,恐有流 落不虞之 患也。今又使
男子 為之,此 何義也哉 ?男年至 於可娶, 雖無兼侍 ,亦足以 養父母矣 ,今使之 釋喪
而婚會 ,是直使 民以色廢 禮耳,豈 不過矣哉 ?春秋記 經禮之變 ,必曰自 某人始。使秉
直筆者 書曰:『男子 居父母喪 得娶妻, 自元祐始。』豈不為當 世之病乎 ?臣謹按 ,此 法
本因邛 州官吏妄 有起請, 當時法官 有失考論 ,便為立 法。臣備 位秩宗, 前日又因 邇英
進讀, 論及此事 ,不敢不 奏。伏望聖慈 特降指揮 ,削去上 條,稍正 禮俗。」癸亥 ,詔 從
軾請。

  甲 子,資政 殿學士、知真 定府李清 臣為戶部 尚書。(政目六月 十八日。實錄 在八月


二十五 日。復召清臣 ,必有議 論,但未 見記錄者 ,當考求 追附。)資政殿學 士、同醴泉
觀使梁 燾知潁昌 府。(此據政 目。燾與劉安 世同出, 實錄在七 月癸未, 今不取。)寶 文
閣待制 、樞密都承旨 劉安世知 真定府。(政 目六月十 八日。實錄在 八月二十 七日,今 從
政目。韓瓘 云云,當 附注八月 二十七日 。)提點河東 路刑獄畢 仲游為職 方員外郎 。(政
目。)

  乙 丑,左宣 德郎、祕書省 校對黃本 秦觀為正 字。(政目十 九日。實錄在 七月二十 四


日。)

  丙 寅,刑部 言:修立 到司門條 ,內陳請 廢置移復 城門、關津、橋道 ,並申刑 部,


及部送 官物出入 畫時,具 部送人姓 名,申所 屬寺監及 尚書本部 。從之。

   戊辰,詔 諸元無縣 學處輒創 ,及舊學 舍損壞許 令人戶出 備錢物修 整者,各 杖一


百。以 尚書省言 外路多違 法科率造 學故也。

  權 工部侍郎 王欽臣權 吏部侍郎 。(政目 二十二日 。)都水 監丞魯君 貺為水部 員外


郎。(政目二十 二日。 )祕閣校理 、徐王府 記室龔原 為兩浙轉 運判官。 (政目二 十二
日。)

  辛 未,吏部 言:應轉 運提刑司 依赦奏到 知州、縣令在任政 跡優異者 ,乞與升 名次 。


從之。

  壬 申,禮部 尚書、端明殿學士、翰林侍 讀學士、左朝 散郎蘇軾 知定州。(按 蘇軾奏


議,八 月十九日 以端明侍 讀禮書, 論讀漢、唐正史, 則六月二 十六日不 應已除定 。又
實錄於 九月十三 日再書除 定州,恐 六月二十 六日所書 或誤。不然,六月 二十六日 初除
州不行 ,故九月 十三日再 除,而實 錄不能詳 記所以也 。當考。六月八日 ,軾乞越 州,
不允。七月二十 四日,軾 又以新知 定州乞改 知越州, 詔不允。政目亦於 二十六日 書軾
知定州 。)資政 殿學士、 知定州許 將知揚州 。(政目 六月二十 六日。)
  癸 酉,尚書 省言:「昨勘會官 員因恩賞 與占射差 遣者到部 ,凡在選 久待名次 之人
皆被 陞,壓有 及一二年 以上未到 注授者, 慮亦有可 減與別等 恩例,送 吏部子細 參照
申, 初謂占射 差遣亦或 可減與別 等恩例, 仍為事不 當得此酬 奨,或已 得轉官循 資而
涉僥倖 ,有即與 刪削,或 與改授指 射陞名之 類,非謂 必欲全罷 占射。今吏部一例 改換
減年磨 勘,卻是 歲增轉官 、蔭補請 給,本部 四選合再 行看詳。」從之 。

  尚 書省言:「訪聞諸 路兵夫, 多被姦惡 之人以貨 賣熟食為 名,陰加 屠害。其部轄


官司 地分干繫 人,又以 弊源深遠 ,刑名至 重,不切 擒捕,只 以逃走為 名,致無 由究
治。緣未有特立 告捕賞罰 專條,其 本縣令佐 ,及部轄 兵夫官司 ,并地分 人、同隊 兵夫
等,亦 各未有覺 察賞罰連 坐之法, 合付刑部 立法。」 從之 。

  甲 戌,都水 使者吴安 持為太僕 卿。(政 目二十八 日。三年 十一月十 八日安持 為都


水。六 年十二月 二十六日 再任。)

  乙 亥,左朝 散大夫、權發遣河 北路轉運 副使葉伸 落發遣字 。(緣七 月二日來 之邵


論張景 先及葉伸 ,故特出 此,或削 去可也。 )

  是 月,直龍 圖閣、知秦州呂大 忠加寶文 閣待制再 任。(據 大忠本傳 云:除直 龍圖


閣、知秦州 ,滿歲, 加寶文閣 待制再任 。行狀云除寶 制再任在 八年。按大忠 以元祐五
年六月 二十八日 加直龍圖 閣、知秦 州,至八 年六月恰 滿三歲, 因附見月 末,更俟 考詳 ,
或附年 末。)

注 釋
  【一】趙令 畤「畤」原作「時」,據閣 本、活字本、宋史 卷二四四 宗室傳及 下文改。
  【 二】政目 乃無此「 乃」原作 「仍」, 據閣本改 。
  【三】謗訕 朝政「訕」原作「詘」,據 閣本、活字本 及長編紀 事本末卷 1052 蘇貶逐改。
  【 四】公足 以兼聽「 聽」原作 「德」, 據閣本、 活字本改 。
  【五】非唯 中傷正人「正」,閣本、活字本、長編紀事本 末卷 1052 蘇貶逐均作「士」 。
  【 六】四年 三月二日 為江西運 判「三月 」,閣本 作「二月」 。
  【七】後來 轉運司差 官勘得姓 曹人招服 非理昏賴「司」原作「使」,據閣本 及東坡奏
議卷一 三辨黃慶 基彈劾劄 子改。
  【八】又慶 基所言臣 在潁州失 入丁真死 罪「入」原作「人」,據閣 本、活字本及 上引東
坡奏議 改。
  【九】謹當 奉以周旋 「旋」原作「全」,據閣本 、長編紀 事本末卷 1052 蘇貶逐 改。
  【 一○】公 度先以集 校知潤州 「校」原 作「賢」 ,據閣本 、活字本 改。
  【 一一】前 擊劉摯「 摯」原作 「贄」, 據閣本、 活字本改 。
  【 一二】不 可為永法 者「為」 原作「謂 」,據閣 本改。
 
卷四 百八十 五 紹聖四年 (丁丑 , 1997)

起哲宗紹聖四年四月乙酉盡是月庚子

  夏 四月乙酉 ,詳定敕 令所言: 諸路應有 改更役法 、衙規事 件,並令 戶部看詳 ,申


尚書省 ,候推行 成緒,即 依元豐舊 法一事令 戶部指揮 ,季終聞 奏。從之。(新本 削去。)

  樞 密院言:「河東路 自去秋及 今,折克 行等累統 制軍馬出 塞,無不 勝捷,前 後共


獲賊首 三千餘級 。近出師 援助修築 葭蘆,師 旅方還, 數日間, 將兵出界 ,照應涇 原進
築,直 至西界地 方長沙川 以來【一】,討蕩 賊巢,斬 級二千, 獲孳畜、鎧仗 ,焚蕩族 帳
不少。賊眾緣此 遠遁,不 敢並邊耕 牧。近據 鄜延路經 略司奏: 日近西賊 遇夜直至 大理
河以來 耕種,晝 則卻歸賊 界,公然 往返,全 無畏憚。蓋是本路 軍聲不振 ,自來不 曾敢
出塞討 擊,致賊 界敢爾輕 視。今彼 界於近邊 ,尚敢如 此安然往 來耕種, 即界外三 二百
里間, 人戶耕農 皆不失業 。向去秋 夏廣有收 成,資助 賊糧,即 必又為併 兵大舉之 計,
侵犯邊 防,使邊 人不免被 害。欲令 鄜延、環慶路經略 司詳此, 當切多方 體探賊界 有賊
馬屯 聚或部族 住坐去處 ,決有萬 全可乘之 利,即不 限時月, 選遣精銳 兵將前去 痛行
討蕩。使賊界兵 不解嚴, 人戶不敢 安居耕種 ,免致秋 成更為邊 患。況今 來西人已 困,
當乘勢 攻擾,使 其不得暫 時安居, 則可以坐 致困敝。諸路帥臣 如能精選 將佐,整 齪兵
馬,常 為分番迭 出討蕩之 計,仍大 作聲勢, 如將深入 ,使知我 不測,分 兵處處為 備。
仍乘伺 間便,可 以擾擊, 倏往忽來 ,出其不 意,隨宜 討蕩。則賊界部落 不得安居 ,耕
種失 業,不惟 無以資糧 食,侵犯 邊境,兼 近邊人戶 疲困,無 以為生, 亦因此易 為招
納,實 於邊計為 便。」詔令熙河、涇原 、河東經略司 ,依詳已 降指揮施 行。若賊界對 境 有
屯聚 賊馬及耕 種住坐人 戶,知得 遠近多寡 次第,委 是有利可 乘,即不 限時月, 相度
出兵掩 擊。(新 本刪修云 :樞密院 言:「河 東路自去 秋及今, 折克行等 統軍出塞 ,數
奏膚功 。近出師 應援修築 葭蘆,復 將兵照應 涇原進築 ,直至長 沙川,焚 蕩賊眾, 不敢
並邊耕 牧。近鄜 延路經略 司奏:西 賊遇夜直 至大理河 耕種,晝 則卻歸賊 界。蓋是 本路
軍聲不 振,不敢 出擊,致 賊界敢爾 輕視。欲令鄜延、環慶路經 略司,多 方體探賊 馬屯
聚,決 有萬全可 乘之利, 即選遣精 銳,痛行 討蕩。況今西人已 困,當乘 勢攻擾。如諸
路帥臣 能選精銳 ,為迭出 之計,使 賊知我不 測,分兵 為備。仍乘伺間便 ,出其不 意,
則賊界 部落不得 安居。兼近邊 人戶疲困 ,無以為 生,易為 招納。」詔令 熙河、涇原、 河
東路經 略司,依 已降指揮 ,若賊界 對境委是 有利可乘 ,即不限 時月出兵 掩擊。)

   丙戌,三 省言:元 豐差官職 位高下稱 事,立為 畫一,革 去臨時, 旋有申請 輕重


不倫之 弊,元祐 中遂行罷 去。詔今 後並依元 豐條施行 。

  于 闐國貢方 物。(二 十七日又 見,當存 一處。)

  捧 日天武四 廂都指揮 使、康州 團練使、太原府路 副總管王 崇極知代 州,兼管 勾河


東沿邊 安撫司事。(元符 二年二月 十二日曾 布云云可 考。)東上閤 門使、成州團練使、
涇原路 副總管王 文振為太 原府路副 總管【二】。知麟州張 世永復崇 儀使、權發遣太原 府
路鈐轄 、管勾麟 府路軍馬 事。(布 錄,元符 三年二月 十一日同 呈王恩躐 遷在崇極 及張
璨之上 。是時河東方 收復葭蘆 寨,張構 、王舜臣等引 兵渡河, 而崇極不 出。諸路副帥 於
進築 討蕩之際 ,未有不 統制軍馬 出寨者, 克行以崇 極管軍副 帥,而邊 事之際, 乃不
與驅策 ,遂罷知 代州,及 管軍遞遷 ,遂擢王 恩於其上 。又每以 元祐未除 崇極、張璨為
管軍不 當,上再 三云:「 張璨作管 軍尤可怪 ,今在否 ?」布云 :「已作 宮觀。」 )

  丁 亥,翰林 學士承旨 蔡京言:「三學補 試外舍法 ,春以三 月【三】,秋以八 月。今


來太學 公試亦是 同月,竊 慮參雜。」詔補試外舍 生,春用 正月,秋 以七月。(新 無, 可
削。)

   水部員外 郎趙竦請 濬十八里 河,令賈 種民往呂 梁百步洪 相度,添 移水磨, 與淮


口相去 不遠。詔令計會發 運并轉運 司同相度 利害及合 用功力以 聞。(閏 二月十九 日可
參考。 )

  刑 部、大理寺言 :「諸獄皆置 氣樓、涼窗,設漿 飲,薦席 ,罪人以 時沐浴, 食物常


令溫暖。遇寒量 支柴炭, 貧者假以 衣物。其枷杻,暑 月五日一 濯。有獄州、縣當 職官,
半年一 次躬行檢 視修葺, 務令堅固。」從之 。

  戊 子,朝獻 景靈宮, 至于己丑 。詔宣政 使梁從政 用勾當皇 城司酬奨 除宣慶使 ,依


舊榮州 防禦使。

  是 日,曾布 白上:「太學 博士鄭居 中上殿如 何?」上曰:「蔡 京力薦。」布曰:「 章


惇常言 市井險薄 不可用。」上曰:「見 說卻作得 文字,可 以別用。」布曰:「只 是一有 詞
業舉人 爾。在太 學中本與 林自相倡 和,近卻 大罵林自 。近見臣 卻為龔原 抱屈,稱 道非
常,云『序辰不 當繳告命 』,又云『只因林 自不善【四】,故 眾惡之』,其為人 反覆可見
矣。林豫在此, 近對臣及 林希言, 福建只有 二凶人, 一在館閣 ,一高科 ,乃林自 、方
天若也 。林自凶慝, 尤不可用。」上曰 :「章惇亦自 言林自是 凶人。」布又言:「臣 常 言
安惇辭 權舍人, 果然。今徐鐸又辭 ,蓋龔原 之命,繳 則得罪眾 人,不繳 則得罪執 政,
以此人 無敢當者 。願陛下 察此情, 則原之命 當否可知 矣。」退見惇問: 「居中何 以 上
殿?」惇曰 :「市井險薄 則不可取 ,文藝亦 有可取爾。」布又 曰:「上言公 亦以林自 為 凶
人。」惇曰:「凶人則非 ,但狂狷 爾。」布以林豫之 語告之, 遂默然。殿中侍御 史陳次 升
言:「臣伏聞翰 林承旨蔡 京同林希 先薦太學 博士鄭居 中充御史 ,已聞不 召,今又 聞有
旨令上 殿,臣不 知所由。未審別欲 用居中耶 ,為復令 充御史耶 ?謹按居 中弟久中 ,故
祕書省 正字王雱 之壻也。雱乃尚書 左丞蔡卞 妻之親弟 也。居中 與卞係婚 姻之家, 又聞
與中書 侍郎許將 、知樞密 院曾布之 家,亦聯 姻親。今若令為御 史,是廢 祖宗故事 ,若
別與差 遣,是孤 寒之士無 階而進, 其所引進 者【五】,執政之 親黨耳。況居 中、周穜、林
自輩實 為徒侶, 惟事绛巧 憸佞,士 論所不與 。今多士 盈庭,豈 無如居中 者,何居 中之
必進也 ?今既召 對,乃朝 廷已行之 命,臣不 敢乞罷。欲乞賜對 之日,陛 下察言觀 行,
退之進 之,斷自 聖衷,抑 權貴親黨 ,而使寒 士有可進 之路。仍乞今後大 臣引薦人 材,
伏望聖 慈詢問, 是與不是 執政親黨 ,然後詳 酌,指揮 施行。不勝幸甚! 」(正月 十七
日,京 、希被詔 同舉御史 。)

  壬 辰,西京 左藏庫副 使兼閤門 通事舍人 种樸為涇 原路都監 、知鎮戎 軍。

  詔 恤刑條制 依元豐令 ,提點刑 獄司歲於 四月、十月上旬檢 舉,下諸 州長官行 訖奏


聞。
   知兖州溫 益言:孔 子廟宅, 元祐中置 教授一員 ,本家子 弟在學不 過一二十 人,
欲乞罷 置。從之 。

  詔 殿前都虞 候、秦州 防禦使、權發遣熙 河蘭岷路 經略安撫 司事王文 郁罷軍政 ,權


提舉崇 福宮,文 郁以目疾 有請也。

  樞 密院言:「蘭州近 日修復金 城關,繫 就浮橋, 本州邊面 已是牢固 。緣涇原 又進


築古高 平、沒煙 峽城寨, 下瞰天都 不遠,尚 未與熙河 邊面通徹 。如將來 涇原舉動 ,進
築天都 、鍬钁川 、蕭磨移 隘等處, 又須得與 熙河兩路 聲勢相接 ,乃可互 為肘臂, 久遠
無虞。理宜 更自熙河 安西城東 北青石峽 口、青南訥心、東冷牟 至會州以 來,相度 遠近,
修建城 寨。仍自 會州郤入 打繩川建 置堡塞, 直截與南 牟會相接 ,即與涇 原通徹, 互相
照應 近便,河 南之地, 夏賊無由 更敢爭占 ,將來耕 墾稍及分 數,則芻 糧豐賤邊 費減
省,方 為久計。」詔令章楶、鍾傳 究心體訪 山川地理 遠近,與 控扼要害 合修築處 ,斟 酌
敵情兵 力,合如 何舉動, 可保全勝 ,具狀以 聞。

  章 楶奏:

  臣 元祐年中 ,任陝西 轉運使, 巡歷至涇 原,後又 承乏環慶 ,與涇原 為切鄰。講求


邊防利 害,乃知 有葫蘆河 川,原野 廣闊,別 無山谷巇 嶮之患, 資藉水草 ,民兵易 集。
故臣 到本路不 旬日間, 條上進築 之策,朝 廷幸聽其 計,授以 成算,假 兵他路, 乘機
以進, 兩城並築 。上賴宗 社之靈, 天地助順 ,甫及再 旬,悉皆 了當。然兩城初建 ,百
事草創 ,深入賊 境,未敢 耕牧。道路梗澀, 籬落不全 ,東西兩 山,賊路 數條,抄 掠之
患,朝 夕必有。若不 於古高平 、上下籩江川 等處修築 堡障,則 今日二城 寨,猶為 孤絕。
理當先 固根本, 俟糧草有 備,兵民 安居,然 後更議斥 大疆土, 勢須在二 三年之後 。今
若遽欲 有為,不 獨糧草未 至足備, 兼亦未知 前去有無 險隘,可 與不可通 行車乘。若非
車乘, 只用人力 、頭口, 須十倍於 今日進築 之數。或遇險隘, 糧道為賊 邀截,必 須誤
事。至如昨 來修築石 門城、好水寨 ,既以重 兵當其鋒 ,又分擘 環慶、秦鳳兩 路二萬人
及本路 兵馬一萬 人,使當 東西兩山 賊馬旁來 之路。又遣兵 馬於懷遠 、三川、定川等處 ,
張大聲 勢,緩急 照應。其糧草般運 ,往來道 路,又差 巡檢三員 裹送防托 。然猶時 有賊
馬至好 水、峗朱龍、新結 溝等處潛 伏伺隙, 欲出捎擊 糧道。若使當時備 禦不嚴, 或西賊
不顧存 亡,遣三 百騎出大 川衝突糧 道,人夫 必致潰散 。今於他 處修築, 若道路不 至明
快,則 饋餉之虞 ,十倍前 日。兼熙 河、秦鳳 路,臣平 生未到, 故彼處山 川道路及 遠近
地里, 臣都不知 ,況又欲 出生界修 築青石峽 、東冷牟 等處,決 難遙度。只如本路 沒煙
峽【六】、石門城在 平川之內 ,去邊壕 不遠,其 地里遠近 及山川形 勢,據大 兵至彼後 畫
到圖子 ,與前日 傳聞,百 無一同。則青石峽 等處利害 ,豈敢臆 度?欲乞 只令鍾傳 相度 ,
或別委 通知邊事 、練達機權之 人,子細 商榷。又臣聞 賊人所長 者戰鬥, 所重者報 復。本
路去 年攻破賊 堡,殺數 千人,今 又於其心 腹之地建 兩城寨, 殺獲近二 千級,所 結仇
怨比諸 路特深。其建築去 處,皆係 膏腴,諜 者傳西人 語,「唱 歌作樂田 地,都被 漢家
占卻」,又云「奪我飯椀 」,觀此 事勢,必 須竭力盡 死來爭。自今以後 ,百計枝 梧,尚
慮不逮 ,若將來 那輟本路 兵馬過他 路,臣恐 必有疏虞 ,合先具 奏知。

   又臣今來 準朝旨相 度修築去 處,雖未 知朝廷欲 興舉限期 遠近,若 在三二年 之後 ,


邊塞 連歲豐熟 ,公私稍 有儲蓄, 本路所築 兩城寨籬 落稍全, 然後更議 進築,方 保成
功。若欲於今秋 或來春便 接續興舉 ,臣未見 其可。且如熙河兵 馬自去年 九月安西 城之
役以來 ,調發暴 露,八個 月之間, 才得兩月 休息。人力疲弊, 耕種失時 ,若不稍 加全
養,猝 又驅使, 恐不如意 。及臣度 朝廷所以 急欲成就 進築之事 ,必謂西 賊連年點 集,
事力困 疲,人人 怨咨,無 有鬥志, 諸道交攻 ,應命不 暇,遂致 今春以來 ,諸處進 築、
攻討, 皆有成功 ,雖臣亦 以為西賊 凋弊如此 。至考昨 來前石門 之戰,則 大不然, 彼以
人馬十 餘萬眾, 分頭暴至 ,鎧仗精 明,紀律 嚴整,鋒 鏑既交, 各盡死力 鏖戰。分合十
數次, 過河逼寨 ,奔突殺 人。仍各 攜草一束 ,鍬钁一 件,意要 填疊壕塹 ,斸掘城 身,
欲如永 樂之事。幸而諸將 同心奮擊 ,託社稷 之靈,以 取勝捷, 遂至我軍 還寨,無 復追
襲之患 ,不然事 未可知。以此 而觀,則 不當以「困弊 無能為」待西 人,朝廷 不可不知 也。
黃貼子 :

   今來進築 二壘,雖 蒙朝廷添 屯東兵一 十指揮, 已抽那土 兵兌換戍 守,及於 諸處


權剗 刷弓箭手 貼數,分 擘在逐城 寨防托, 諸處已覺 闕事,須 防今秋舉 國入寇, 便合
作十分 枝梧。苟非假以歲 月,招置 弓箭手耕 墾土田, 難為戰守 長久之計 。若便謀 進築 ,
不惟未 有人馬可 那戍守, 亦恐糧運 艱辛,別 生邊患。臣不敢不 先事開陳 ,輒逃忤 旨之
誅,尚 冀聖明垂 照。

   臣自到本 路,既條 上進築之 策,首會 沿邊城寨 見在錢糧 草料,度 其力可以 舉動 ,


方敢自 必。今因 應副石門 、好水兩 城寨支用 ,如熙寧 、高平、定川、三川、鎮戎 軍年計及
諸司見 在錢斛, 今皆所存 不多,糴 買過時, 別無他術 補助。又夏苗旱甚 ,秋種未 入,
將來軍 儲,尚未 可知。而熙寧寨等 處,更當 廣行計置 儲蓄,以 備緩急宿 兵。臣方 憂之 ,
計未知 所出。若依今 來朝旨更 議進築, 臣恐兵食 匱乏,別 生他患。乞下 劉何、巴宜會 計
今來石 門、好水兩城 寨進築的 確所費, 及見今沿 邊城寨應 干諸司見 在錢斛奏 聞【七】,
然後乞 朝廷斟酌 事力,別 降指揮。

  又 臣契勘前 月二十一 日,(前 月,乃三 月也。)會合四路 軍馬役兵 進築石門 、好


水兩城 寨,糧草 、樓櫓、弓矢、畚插防守器 具【八】,般輦並 進,所恃 大川別無 艱阻。據
轉運 司關牒, 和雇到大 車三千七 百餘輛, 小車數千 輛,人夫 一萬人, 頭口一萬 六千 ,
往來鎮 戎、高平、熙寧等處般 運,差官 驅催,絡 繹於路。其所 運糧草, 一日只供 得一日 ,
僅免缺 乏,迨至 分屯,所 餘無幾。今來若依 朝旨所坐 到地名, 便議進築 ,地里遙 遠,
山川險 阻,若欲 留兵控扼 以護般運 ,則軍勢 已分;若 只聚兵護 築,則聲 援相遠【九】,
糧道不 繼。萬一賊出 抄掠,未 免腹背之 患,此不 可不慮者 。更望朝廷相 度,車夫 、頭口
可與 不可再行 和雇,四 路兵力可 與不可併 往一路, 錢糧草料 足與未足 ,議定計 審,
徐徐為 之未晚也 。黃貼子 :

   勘會自熙 寧寨到石 門進築處 ,只是四 十里,道 路至廣, 其車乘方 軌並轍往 來,


凡二三 十輛,晝 夜不絕般 運,樓櫓 、糧草, 僅能給足 。竊恐它 時卜築處 ,地里稍 遠,
或道路 有狹隘處 ,須當分 兵扼據, 而所般運 之物,必 不如今來 通快。至時遇事, 或恐
有不如 朝廷之意 ,更望博 賜采聽, 審詳裁處 。天下幸 甚!(章 楶奏議, 實錄不載 。今
以其家 文字增入 ,當稍加 刪取,不 必全載。 )

  甲 午,樞密 院言:熙 河進築金 城關畢功 。詔王文 郁除正任 觀察使, 賜銀、絹各五


百疋、兩。鍾傳 轉兩官, 除直龍圖 閣、充熙河蘭 岷路經略 安撫判官 。張詢除祕閣 、權陝西
路都轉 運使,仍 比修安西 城加一倍 支賜。王贍轉遙郡 防禦使, 更減四年 磨勘,回 授有
官兒男 康、謂轉一官 ,各升一 等差遣, 賜銀、絹各一百疋、兩。將佐等,令 經略司具 功
狀以聞 。詔金城 關名仍舊 ,及差王 亨為關使 ,置監押 二員,以 鍾傳有請 也。(大 觀元
年正月 ,鍾傳本 傳云:「章楶帥涇 原,修沒 鞕、高平 等寨,詔 傳所置將 苗履統精 兵三
萬集涇 原之靈平 城。夏人 力戰,以 拒我師, 傳提步卒 二萬、騎兵三千, 出不意, 為浮
梁以濟 河,作金 城關,六 日而就。自是夏國 右廂兵馬 不復集矣 。以功遷 直龍圖閣 ,為
熙河路 經略安撫 判官。」三月 七日,苗 履申乞造 浮橋,建 金城關。是役 賞功乃不 及履 ,
當考。 九月三日 金城關畢 功,並賜 履金帛。 )

  河 東路進築 葭蘆寨畢 功,本路 轉運司判 官郭茂詢 、呂仲甫 各轉一官 。

  涇 原路經略 司言:「同統制折 可適申: 有西賊一 千餘騎, 與伏雲路 慕化人馬 鬥敵 ,


即時將 帶前軍救 應追捉, 到沒煙峽 接戰,至 午時退。續據苗履 言,差熙 河馬軍照 應折
可適等 ,行七八 十里,遇 西賊,接 戰間,伏 兵起隔斷 ,擁入溝 澗。除漢 、蕃兵外 ,有
同總領 岷州蕃兵 供備庫副 使張德等 未知存亡。」詔折 可適令涇 原路經略 司疾速取 勘 ,
仍先具 的實傷折 、亡失人馬數 目。其後,樞 密院言:「熙 河路同統 領岷州蕃 兵將佐供 備
庫副 使張德等 ,近差赴 涇原路, 因出界照 應折可適 ,以致陷 沒,雖未 知存亡, 及已
立賞召 人營購去 訖。」詔特加 賻贈,錄 用子孫。張德 贈客省副 使,與六 資恩澤外 ,更 與
一資。王道、李應祥 並贈皇城 使,各與 四資恩澤 ,更與親 屬一名三 班差使。包誠 贈虔州
觀察使 ,趙永壽 贈忠州刺 史,趙永 福、趙永保並 贈皇城使、遙郡刺 史。楊玉與三 資恩澤 ,
更與親 屬一名三 班借差。張從 志、何昱各與 兩資恩澤 ,更與親 屬一名三 班借差。楊保 等
四人並 與父職名 ,更與男 一名下班 殿侍。漢、蕃官, 等第賜銀 絹錢酒等 。令熙河蘭岷
路經略 司,疾速 具蕃官包 誠等兒男 人數、職位,開析 以聞,並 優與推恩 。仍差官 就逐
人家 各以詔旨 致祭,諭 所得恩例 ,倍加存 恤。(折 可適等斷 罪,在九 月二十七 日丁
丑。)

  是 日,西賊 十餘萬眾 寇涇原所 築新城, 王文振、馬仲良等 擊之。(此據布錄 ,十


一日事 。章楶五 月六日奏 ,或可刪 取增入。 )

  府 州觀察使 仲御同知 大宗正事 。

  乙 未,三省 言:中書 舊條,國 名內有莒 、郯、夔、芮、薛、鄖、鄣、羅國,今來 司封


格內無 此國名, 乞行添立 。從之。

  刑 部言前知 宿州、朝請大夫盛 南仲并妻 三泉縣君 王氏在任 贓污事。詔盛南仲 除名 ,


免其決 流,送永 州編管; 王氏追封 邑,罰金 。

  校 書郎陳瓘 通判滄州 。初,太 學博士林 自用蔡卞 之意,倡 言於太學 曰:「神 考知


王荊公 不盡,尚 不及滕文 公之知孟 子也。」士大 夫皆駭其 言。於是瓘謁 章惇求外 任, 因
具以告 惇。惇大怒, 召自而罵 之。章、蔡由是不 咸。(瓘集敍 竄詩一百 韻,有云「哲 宗怒
常立」,自 注云:常 立以「塗炭」
「必敗」之語 ,詆誣神 考,而蔡 公薦之, 哲宗震怒 , 再
竄常立 ,當時同 列方覺為 蔡公所賣 。再竄常立乃 三年六月 事。敍竄詩又 云「時宰罵林
自」,自注云: 紹聖四年 春,謁時 宰求外補 ,因以林 自「滕文公」之語 告之,時 宰以自
詆誣, 召而詈之 。章、蔡由此不咸 。林自以太學 博士除正 字,在紹 聖三年二 月二十三
日。
「滕文公」之說,見 尊堯集理 財總論, 自言「滕 文公」,必在三年 二月以前 也。理 財
總論已 附注三年 六月二十 五日。瓘自敍云: 初在太學 ,與林自 同為博士 ,自以主 張國
是自任 ,為蔡卞 所厚。自之言曰:「神考知 王荊公不 盡,尚不 及滕文公 之知孟子 也。 」
士大夫 固駭其言 矣。蔡卞引選 人常立為 假通直郎、崇政殿 說書,又 力薦之, 請賜對。對
之明日 ,復請躐 除侍從官 。哲宗謂卞曰 :「立詆神考 而卿薦之 何也?」 又顧 章惇曰:
「卿不見其 語乎?」惇謝 不知,因 請其語。哲宗 怒曰:「語在 常秩行狀 ,其語云 :『自安
石罷相 以後,民 生塗炭。』又云:『自秩與 安石去位 ,而識者 知政事必 敗。』其尊厚 安
石而詆 薄先烈如 此,卞薦 之何也?」即命中 使就史院 取秩行狀【一○】,哲 宗親指「塗
炭」
「必敗」四字以 示宰執, 惇以下皆 頓首謝罪 ,請貶立 ,退擬立 監壽州酒 稅。給事 中
葉祖洽 駁曰:「立詆毀先 烈,謫輕 ,地近。乃改立永 州監酒, 而譔秩行 狀者趙沖 特勒
停。自是蔡 卞始惶恐 改意,而 林自「滕文公 」之語,亦自 此不敢宣 言于眾矣 。紹聖四年
春,自 校書郎謁 惇求外補 ,因問惇 曰:「主 上聖孝, 篤於繼述 ,然今日 廟堂之所 謂繼
述者, 述神考乎 ?述荊公 乎?」因道林自「滕文公」之語,曰 :「相公 亦聞之乎 ?自謂
元豐中 為荊公道 此語,相 公信以為 然否?」惇曰:「林自妄言 ,荊公豈 信渠語。」瓘 曰:
「荊公不信 林自,士 大夫所共 喻也,即 不知元度 信其言否 ?」惇默然。自是 惇呼林自 罵
斥之, 惇、卞自 此不咸。 」

  瓘 自為小官 時,即特 立敢言。紹聖初, 章惇以宰 相召,道 過山陽, 瓘適相遇 ,隨


眾謁之 。惇素聞瓘名 ,獨請登 舟,共載 而行,訪 以當世之 務,曰: 「計 將安出? 」瓘
曰:「請以 乘舟為喻 ,偏重其 可行乎? 或左或右 ,其偏一 也,明此 則可行矣。」惇默 然
未答。瓘復曰:「上方虛 心以待公 ,公必有 以副上意 者,敢問 將欲施行 之序,以 何事
為先 ,何事為 後?何事 當緩,何 事當急? 誰為君子 ,誰為小 人?諒有 素定之論 ,願
聞其略。」惇復 鎶思良久 曰:「司 馬光姦邪 ,所當先 辨,無急 於此。」瓘曰:「相公誤 矣!
此猶欲 平舟勢而 移左以置 右也。果然,將失 天下之望 矣。」惇厲色 視瓘曰:「光輔母 后,
獨宰政 柄,不務 纂紹先烈 ,肆意大 改成緒, 誤國如此 ,非姦邪 而何?」瓘曰:「不察
其心而 疑其跡, 則不為無 罪。若遂以為 姦邪,而 欲大改其 已行,則 誤國益甚 矣。」乃 為
之極論 熙豐、元祐之事, 以為元豐 之政,多 異熙寧, 則先志固 已變而行 之。溫公 不明
先志, 而用母改 子之說, 行之太遽 ,所以紛 紛至於今 日。為今 之計,惟 當絕臣下 之私
情,融 祖宗之善 意,消朋 黨,持中 道,庶乎 可以救弊 。若又以 熙豐、元祐為說, 無以
厭服公 論,恐紛 紛未艾。瓘辭 辯淵源, 議論勁直 ,惇雖迕 意,亦頗 驚異。遂有「兼取元
祐」之 語,留瓘 共飯而別 。

  惇 到闕,召 瓘為太學 博士。瓘聞其與蔡 卞方合, 知必害於 正論,遂 以婚嫁為 辭,


久而赴 官,於是 三年不遷 。瓘為太學博 士,薛昂 、林自之徒為 正錄,皆 蔡卞之黨 也。競
推尊安 石而擠元 祐,禁戒 士人不得 習元祐學 術。卞方 議毀資治 通鑑板, 瓘聞之, 用策
士題, 特引序文 ,以明神 考有訓。於是 林自駭異 而謂瓘曰 :「此豈神考 親製耶?」瓘曰 :
「誰言其非 也?」又曰:「神 考少年之 文爾!」瓘曰 :「聖人之學 ,根於天 性,有始 有卒 ,
豈有少 長之異乎 ?」林自 辭屈愧歉 ,遽以告 卞,乃密 令學中置 板高閣, 不復敢議 毀矣 。
瓘又嘗 為別試主 文,林自 復謂蔡卡 曰:「聞 陳瓘欲盡 取史學而 黜通經之 士,意欲 沮壞
國事而 動搖吾荊 公之學。」卡既積 怒,謀將 因此害瓘 而遂禁絕 史學,計 畫已定, 惟 候
瓘所取 士,求疵 立說而行 之。瓘固 預料其如 此,乃於 前五名悉 取談經及 純用王氏 之學
者,卡 無以發。然五 名之下, 往往皆博 洽稽古之 士也。瓘常曰:「當時 若無矯譎 ,則勢
必相激 ,史學往 往遂廢矣 。故隨時所以 救時,不 必取快目 前也。」(此據丁 未錄陳瓘 傳
增入, 不知作傳 者係何人 ,須別刪 修,乃可 用耳。)
  曾 布同林希 白上:「近聞陳瓘 補外,瓘 登高科二 十二年, 猶作權通 判,罷校 書郎 ,
若與除 一校理, 不為過。以人材論 之,豈在 周穜、鄧洵武之下 ?」上曰 :「章惇 亦言其
當作館 閣,但議 論乖僻, 嘗欲以長 女妻之, 以其乖僻 故止。」布曰 :「瓘不見其 乖僻 ,
但議論 詆訾蔡卡 爾,他無 所聞。」林希 曰:「瓘嘗為 越州簽判【一 一】,與 卡論事不 合,
遂拂衣 去。然人 材實不可 得。」布曰:「主 張士類正 在陛下, 願少留聖 意。」上欣然納 之。
布退, 告惇等以 上語,惇 曰:「平 生不知所 謂高科為 可用。」布云: 「亦采士論 人 材
否?」惇言 :「士論亦不 足聽。」布曰:「士論 乃天下之 公是公非 ,安得不 聽?況人 材 亦
必待士 論而後知 。瓘莫不 在周穜、鄧洵武之 下否?」惇曰:「瓘文藝固 可為館職 ,若罵
蔡元度 、怨元度 ,皆惇所 不恤,只 是議論乖 僻,卻云 神宗晚年 疏斥王荊 公不用。此乃
是蘇軾 之語,如 此豈不是 乖僻?」布曰 :「此語布所 不聞。」蔡卞曰:「渠 怨卞亦大 非 ,
卞屢薦 之於丞相 。惇默然。眾方訝 其言不情 ,徐又曰 :「王荊公, 惇自來只 知是王介 甫,
如今亦 只見他是 王介甫, 卻不曾喚 他作真人 、至人、聖人。」布曰:「誰以 王荊公為 真 人、
至人、聖人?」惇曰:「呂公著等 皆嘗有此 語,後又 非之。」布曰:「此毀譽皆 過其實 ,
何足道 !」林希曰:「瓘 是校書郎 ,除一校 理,乃一 般職名。」惇曰:「未 及二年。」 眾
默然, 惟黃履笑 而顧布以 為然。布目許將曰 :「鳳池莫亦 須主張士 類?」將唯唯而已。
晚見林 希,大怒 曰:「惇 語言顛倒 若此,何 可與語? 瓘納忠於 惇,凡密 語卻皆以 告卞 ,
殊可怪。議論如 此,豈復 更可開曉 ?樞密更 休管他。」(謂布也。)希 自度亦立 朝不 得,
鬱悶而 已。(布 錄在戊戌 ,今附此 。)

   丙申,翰 林學士權 知貢舉林 希等言: 應試舉人 止試策一 道大略, 欲乞依進 士試


策三道 。詔自今 發解省試 ,添試策 一道。

  呂 惠卿言, 已差路分 都監劉安 統制兵馬 出寨【一二】,修 復浮圖寨 。詔出戰并入 役


諸軍特 給錢有差 。(甲辰 ,賜名克 戎寨。)

  鍾 傳言:節 次有西夏 右廂一帶 首領遣人 通知信息 ,願舉族 歸漢,厚 以官爵、金帛


誘至, 仍諭以禍 福,速急 施行去訖 。詔張詢 、鍾傳差 人以近降 敕牓,分 明告諭彼 界上
下人人 通曉朝廷 補官、賜予金帛招 撫之意。如有 出漢之人 ,即多方 收接,務 令安穩。仍
速相度 合補名目 ,書填空 名宣劄, 并合賜物 當官給付 。或合補 大使臣已 上,亦仰 具合
補職名 ,奉降恩 命。若帶 到人戶并 地土歸降 ,即令依 舊住坐, 仍留至親 骨肉為質 ,厚
加存恤 。如止是 拔身投漢 ,或將帶 到家屬, 合給與田 土,即委 官躬親標 撥地土住 坐,
及常切 安存,無 令失所, 及不可遷 延疑貳, 阻其向化 之意。

  是 日,樞密 院言:「自二年八 月以後, 諸路出界 淺攻,除 硬探斬獲 首級更不 計數


外,鄜 延、環慶 、涇原、河東四路 共獲一萬 一千六百 五十級。鄜延五百 九十三, 環慶四
千六百 九,涇原 三千一百 九【一三】,河東三千 三百四十 五。(前月壬 午惇、布云云可
考。)

   丁酉,樞 密副都承 旨宋球等 言:近詔 自元豐八 年五月以 後至元祐 九年四月 十一


日終【一四】,臣僚章疏 及申請事 件逐名編 類,修寫 成冊,申 納樞密院 ,今共編 類到
一百四 十三冊。 詔令錄本 進入。( 三月二十 八日,元 符三年四 月二十五 日罷。)

  戊 戌,吏部 、戶部言 :水磨茶 場監官錢 景逢,任 內收到息 錢等一十 六萬餘貫 ,呂


安中收 到息錢二 十萬餘貫 。詔錢景 逢與轉一 官,呂安 中候任滿 日,保明 以聞。
   刑部言: 前臨江軍 判官李適 在任失入 三人死罪 ,合追兩 官勒停, 兩遇大禮 ,合
該原免 。詔李適 依斷特勒 停,與遠 小處差遣 。

  己 亥,舒州 團練副使 循州安置 呂大防卒 於虔州。(大防卒 於虔州信 豐縣。此據王


康朝行 狀,七月 二日歸葬 。王鞏甲 申雜見云 :朝請大 夫潘适為 渭州通判 時,涇原 帥呂
大忠被 召問邊事 ,既對, 哲宗語大 忠曰:「久要 見卿,曾 得大防信 否?」對曰:「近 得
之。」上曰:「安否 ?」又曰:「大臣 要其過海 ,朕獨處 之安州, 知之否? 」對曰:「舉 族
荷陛下 厚恩。」上曰 :「有書再三 說與,且 將息忍耐 ,大防誠 樸,為人 所賣,候 二三 年
可再見。」大忠 再拜謝, 退而喜甚 ,因章睦 州召飯, 詰其對上 語,遂盡 告之。既至渭 ,
語潘, 潘曰:「失言矣, 必為深悔。」後半 月,言者 論其同罪 異罰,遂 有循州之 行。 既
死,上 猶問執政 曰:「大 防因何至 虔州?」及後 請歸葬, 獨得旨歸 ,哲宗簡 在深矣。嗚
呼!帝 王之度, 非淺識可 窺也。潘過高郵, 語予如此 。呂大忠 二年九月 二十六日 自秦
鳳改帥 涇原。以涇原帥赴 闕,在三 年正月、二月 間。大防責循 州乃四年 二月二十 八日。
王鞏云 還渭後半 月,大防 有循州之 行。誤也。大防責循州 ,距大忠 入對,蓋 一歲矣。若
謂言者 因是發端 則可。大忠集有辭 直學士乞 量移大防 狀,其除 直學士乃 三年七月 十二
日【一 五】,恐言者 發端在大 忠乞免加 職量移大 防時七月 十二日後 也。王鞏所云 哲宗欲
用元祐 人,故章 惇輩更起 誅戮計, 恐事或因 此也。大忠集有回 報臣僚所 陳利害狀 ,十
二月二 十一日乞 暫赴闕, 則得召對 必在三年 正月或二 月也。三年二月二 十五日大 忠以
渭帥再 言邊事, 三年七月 十二日自 渭州特除 寶直、知秦州,毛 漸權渭帥 ;十一月 十一
日自秦 州改同知 ,十二月 三日除寶 制。大防 舊傳云:「大防很 愎,當軸 日,內與 閹寺
陳衍 輩交結, 刺宮禁動 靜,外引 羣邪同謀 國政,附 會司馬光 ,力陳先 帝法不便 ,一
切改革 。上聖德 日躋,天 下事多不 進呈。及宣仁寢疾 ,猶簾前 奏事,初 未嘗請上 親政 。
又與 蘇轍輩同 惡相濟, 如呂公著 之拜司空 ,范純仁 之再相, 皆手詔密 訪,提舉 神宗
實錄竟 造成謗史 。紹聖初 ,以言者 始暴其惡 ,落職知 隨州,再 貶祕書監 ,分司南 京,
郢州居 住。繼坐 實錄詆誣 ,降授通 議大夫, 又降中大 夫,守光 祿卿,分 司南京, 安州
居住, 大防持權 久,罪惡 貫盈,雖 三貶而中 外未服。」新錄辨 曰:「謂大防 罪惡貫盈 ,
其言誣 甚。前已 實書其事 ,今刪去 浮辭。」 )

  庚 子,詳定 敕令所言 :編修常 平、免役 條令至今 年二月終 ,後來陸 續有衝改 者,


欲乞編 入。從之 。

  提 舉明道宮 鞏彥輔乞 再任,詔 令致仕。

  呂 惠卿言:「知保安 軍李沂申 :今月五 日統制兩 將人馬入 西界討蕩 ,七日到 洪州


城內 ,逢威明 鼐濟特沙 克人馬接 戰,獲級 一百六十 有五,俘 二人,及 燔毀洪州 城內
外首領、人民族 帳等甚眾 ,得牛馬 駞畜二千 餘。」詔賜出 戰諸軍特 支錢有差。(呂惠 卿
家傳云 :四月, 遣將李沂 以兵攻洪 州,破之 。焚其官 舍民居, 討蕩族帳 千餘所, 斬首
一百六 十級。是時當國者 固已忌惠 卿之進用 ,而樞府 本兵之地 復挾昔憾 ,害惠卿 尤甚 。
因取索 陣亡將士 攄殺人口 ,責以奏 報稽留。而出 討進築, 謂惠卿畏 避觀望。既令 河東、
環慶聽 惠卿期約 ,而復令 兩路有利 可乘,則 不候關報 ,先以出 兵。而鄜 延獨責以 不度
事勢, 不顧兩路 邊面,所 期會處不 當【一六】,緩急誤事 ,重行典 憲。惠卿方牒 問兩路 ,
而河 東帥孫覽 遽奏惠卿 期約之謬 ,誤事舉 動,凡所 以為沮抑 者,略如 前疏所陳 ,而
陰為機 穽以謀中 者復如此 。惠卿獨 恃上之聖 明,不為 之屈,指 其匿情, 條上之以 自明 ,
因乞罷 兩路聽期 約事目無 使臣以虛 名而任實 責也。既而遂進築 平羌寨, 以功遷右 光祿
大夫。 平羌寨賜 名,已見 三月二十 二日。)

注 釋
  【 一】直至 西界地方 長沙川以 來「方」 ,閣本作 「名」 。
  【二】涇原 路副總管 王文振為 太原府路 副總管「涇原」下「路」字原脫 ,據閣本 補。
  【 三】春以 三月「三 」,閣本 作「二」 。
  【 四】只因 林自不善 「善」, 閣本作「 喜」 。
  【 五】其所 引進者「 引進」原 作「進引 」,據閣 本乙正。
  【 六】只如 本路沒煙 峽「如」 原作「好 」,據閣 本改。
  【七】及見 今沿邊城 寨應干諸 司見在錢 斛奏聞「干」原作「于 」,據閣本、活字 本改。
  【 八】糧草 樓櫓弓矢 畚插防守 器具「弓 矢畚插」 ,閣本作 「博掾撅 葽」 。
  【 九】則聲 援相遠「 遠」原作 「近」, 據閣本及 文義改。
  【一○】即命中 使就史院 取秩行狀「就」字原脫,據 長編紀事 本末卷一 ○六常立 以
誣詆貶 責補。
  【 一一】瓘 嘗為越州 簽判「嘗 」原作「 常」,據 閣本改。
  【一二】已差路分都 監劉安統 制兵馬出 寨「都」原作「諸 」,據閣 本及宋會 要兵八之
三三改 。
  【一三】涇原三 千一百九 原作「涇原二 千一百九」 ,據閣本改。 又按此處經 校正之
後,鄜 延等四路 獲級分計 數與總數 仍相差六 級,當尚 有訛誤。
  【一四】近詔自元豐 八年五月 以後至元 祐九年四 月十一日 終「九年 」原作「八年」,
據閣本 、活字本 改。
  【 一五】其 除直學士 乃三年七 月十二日 「除」原 作「辭」 ,據閣本 及下文改 。
  【 一六】所 期會處不 當「處」 ,閣本作 「事」。
 

卷四 百八十 六 紹聖四年 (丁丑 , 1997)

起哲宗紹聖四年四月辛丑盡其月

  四 月辛丑, 吏部言:「工部侍 郎王宗望 等奏:乞 黃河向著 隄埽巡河 并監物料 場官 ,


並許都 水使者內 外丞依舊 輪舉。欲 依所乞。」從之 。

  刑 部言:太 僕寺主簿 李撰,知 皇太后行 幸,輒於 御路東行 馬,合罰 銅九斤。詔特


罰銅三 十斤,衝 替。(撰 蘇州人。 )

   三省言: 敕諭同進 士出身劉 溥狀,法 合銓試, 方許出官 ,念溥父 年九十四 ,欲


得早霑 祿養。詔 特與免試 注官。

   是日,故 追貶建武 軍節度副 使呂公著 特追貶昌 化軍司戶 參軍,故 追貶清海 軍節


度副使 司馬光特 追貶朱崖 軍司戶參 軍。公著 制詞曰:「量罪加 刑,有國 常訓;為 臣背
義,雖 死必誅。以爾被遇 先朝,擢 居樞府; 迨予纂服 ,復任宰 司。宜竭 忠謀,協 贊王
室。而乃廢體國 之大義, 忘事君之 小心,陰 結姦臣, 私懷異意 ,謗訕先 烈,變亂 舊章 。
積惡終 身,久益 暴露,孽 實自作, 刑難幸逃 。雖嘗示 於小懲, 尚未符於 眾議。是用追
貶嶺表 ,降秩州 掾,庶期 幽顯,知 有所畏。」光制詞 曰:「爾以詆 訕宗廟, 迷誤朝廷 ,
戮有餘 辜,死未 塞責。久稽罪罰, 追正典邢 ,而隱慝 愈彰,公 言難掩。嘗與凶黨 ,實
藏禍心 。至引宣 訓衰亂不 道之謀, 借諭寶慈 聖烈非意 之事。興言及此, 積慮謂何 !雖
免嚴誅 ,載加貶 秩,庶幾 來世,永 有創懲。 」

  先 是,刑恕 為章惇言 :「元豐 八年神宗 晏駕,三 月二十七 日范祖禹 自西京赴 召,


司馬光 送別於下 浮橋船中 ,光謂祖 禹曰:『方今 主少國疑 ,宣訓事 不可不慮。 』」宣 訓
者,北 齊武明婁 太后宮名 也。婁太 后廢其孫 少主殷, 立其子常 山王演。恕專謗宣 仁聖
烈皇后 有廢立意 ,又偽造 光此言, 以信己說 。然祖禹 實以七年 冬末赴召 ,雖惇亦 知其
誕妄, 故不復窮 究,但借 此以罪光 。謂光志 在傾搖, 猥用齊武 明事擬宣 仁聖烈皇 后,
并呂公 著復追貶 之。惇常 稱:「司 馬光村夫 子,無能 為呂公著 素有家風 ,凡變改 法度 ,
皆公著 教之也。」(呂公 著、司馬 光再追貶 司戶,實 錄不書。據光舊傳 ,四年二 月己 未
貶清海 副使,四 月辛丑再 貶朱崖司 戶。己未 ,二月四 日也。實錄既書之 ,辛丑, 四月
十八日 也,實錄 獨不書, 不知何也 ,今追書 之。光新 傳又刪去 月日,故 必以傳為 據。
又宣訓 事,新錄 但於宣仁 傳後因敍 邢恕傾危 略載之, 要當以邵 伯溫辯誣 刪修。公著、
光責詞 ,據紹聖 邸報。邵伯溫辯誣 云:宣訓 事者,邢 恕為章惇 說,云司 馬光亦疑 宣仁
后有廢 立事。元豐八年神 宗晏駕, 三月二十 七日范祖 禹自西京 赴召,司 馬光送別 於下
浮橋船 中,光謂 祖禹曰:「方 今主少國 疑,宣訓 事恐或有 之。」蓋宣訓者, 北齊婁太 后
宮名。婁太后廢 其孫少主 殷,立其 子常山王 演。恕妄 以謂司馬 光亦有是 言,以實 宣仁
后有廢 立之意, 使天下信 之。恕初 不考校, 元豐七年 秋,司馬 公因資治 通鑑成, 薦修
書范祖 禹於神宗 ,遂除祕 書省正字。伯溫見 司馬公, 公曰:「范純 夫,金玉 也。自其未
第,已 從某學。今十餘年 如一日。既登科甲 ,從某修 書,又十 五年,略 無留滯寂 寞之
意,故 因書成薦 之。」此溫公 為伯溫言 者。范祖禹以 十二月赴 召,時冬 暖,洛水 不冰 ,
乘漕司 官船以行 。伯溫與留守 韓相之子 宗師、士大夫 朱光庭、田述 古數人同 送,不見 溫
公也。恕謂三月 二十七日 范祖禹赴 召,溫公 送至下浮 橋船中, 以日月計 之,正神 宗崩 ,
司馬光 赴臨京師 時也。恕之誕妄如 此。後伯 溫見祖禹 族弟祖述 ,言純夫 以元豐七 年十
二月赴 召,次年 上元入朝 ,以神宗 寢疾免見 。方范祖 禹赴召時 ,神宗猶 在御也。恕乃
云司馬 公有「主少國 疑」之語,可 見其誕妄 如此。章惇得 邢恕之言 ,反謂司 馬溫公以 宣
仁聖烈 皇后比婁 后,遂追 貶崖州司 戶參軍。又以呂申 公同時為 相,亦追 貶昌化軍 司戶
參軍, 蓋章惇以 謂呂申公 教司馬溫 公退出元 豐大臣, 改變熙寧 、元豐法 度。惇常 有語
曰,司 馬溫公村 夫子,不 解此。呂公著素有 家風,教 之也。建中靖國元 年八月, 邢恕
申實錄 院狀云: 恕為御史 中丞,為 章惇所擠 ,與同知 樞密院事 林希皆以 本官罷職 。恕
遂出知 汝州。數月,移知 南京。時哲宗亦徐 知希與恕 俱罷,希 有罪名而 恕無明白 罪名 。
惇恐恕 復用,即 檢尋出恕 元祐初因 罷中書舍 人責知隨 州日【一 】,曾于 簾箔有疏 自辯 。
然箔中 固未嘗聽 ,責命遂 下。其後 再責永州 監當,首 尾九年, 皆在謫籍 。並因國 事,
即不緣 私,而惇 悉置不論 。至元符 元年冬, 乃取下三 年前章疏 ,抉摘疑 似,上欺 哲宗
聖聽, 降恕三官 ,責知南 安軍。章疏中止於 自序魳歷 本末,未 嘗干及朝 政,乃具 述神
宗皇帝 追惟遇臣 疇昔之言 【二 】,察臣本末 ,記其姓 名,乃復 召還館閣 。又云:至於
神宗 皇帝末年 ,能察知 臣,以為 忠信,遂 除尚書省 官,則於 責詞中並 削去不言 ,特
著其熙 寧初忤旨 罷館職之 言,以巧 相詆誣。恕時以簾 箔未相知 ,恐以為 前此嘗違 道干
進,故 云及臣除 尚書職方 員外時, 司馬光亦 除資政殿 學士,其 月日可考 也。惇即 見詆
云:「自謂 與司馬光 同被收擢。」又恕時有 故與韓維 相連,所 以云韓維 素有名德 ,及 與
司馬光 、呂公著 為一等。惇見詆云 :「指權 臣為名德。」此皆 見於訓詞 之言,足 為顯據 。
而去年 六月間, 惇尚當國 ,責恕均 州分司, 反以司馬 光、呂公 著追貶海 外之日, 由恕
所擠。公著之貶 海外,責 詞具在, 罪名可見 ,與司馬 光所坐口 語,並無 分毫干涉 。惇
之貶光 ,已是厚 誣,至同 貶公著海 外,當時 之人尤知 其無名。然則公著 與恕略不 相干 ,
事理灼 然。至貶 光海外, 則緣光在 元豐八年 春,與范 祖禹曾說 :「今上 皇帝已嗣 位,
然婁后 事猶可慮。」祖禹 先到京師 ,恕因與 祖禹間言 ,哲宗方 十歲,比 至還政, 須 更
十年。中間 事亦有可 慮。祖禹即道 光之言。時司 馬光尚未 起,不能 深知宣仁 之用心, 故
有此言 ,然其於 哲宗之意 ,則忠也 。祖禹與 光深相知 ,所以與 恕說者, 正以光為 善意 ,
非惡也 。恕曾說與蔡 確、章惇,亦 以光言為 有憂國愛 君之意爾 。當是時,朝 廷方嚮用 光,
欲以為 相,又簾 箔在上, 光言於簾 中乃有形 跡。恕特 密與確等 說,則豈 以光意為 不善 ,
有陷光 之意哉? 及至紹聖 間,章惇 疑恕,恐 其不為己 用,每以 光、公著 為言,欲 見把
持。至云「恕是 呂公著上 客」。又云「恕昔時常 托司馬光 在手掌裏」。凡紹 聖間侍從 臣僚 ,
無不聞 知。則惇 方貶光、公著之日 ,豈容恕 知其謀也 ?因葉祖 洽論王珪 事,林希 本出
珪門下 ,又是親 戚,惇既 與希為黨 ,以希之 故,陰欲 庇珪。而祖洽論珪 事,乃引 光、
公著與 珪為比, 謂光、公著已貶節 度副使, 則珪豈可 置而不行 ?時王珪 之貶,因 祖洽
屢有章 疏。至光 、公著, 則已貶節 度副使, 其後並無 人言,又 別無事因 ,特因祖 洽之
言所激 ,遂同日 與珪皆貶 ,則惇豈 嘗見問? 恕亦何嘗 聞知?但 既貶光、公著後, 恕徐
聞惇於 哲宗前以 光言「婁 后事猶可 慮」,乃以為 幸其如此。兼觀光 責詞,謂 其「實藏禍
心」,則其旨可 知也。至於呂公著 責詞,則 與責節副 詞大節皆 相表裏, 其後別無 罪名 ,
然不知 惇當日因 何與光並 責也。惇既貶光, 知其別無 事因,即 于貶光之 日,旋畫 旨下
編類所 ,應事干 臣僚,並 仰本所直 行取會, 仍備坐, 若有隱匿 、增減、漏泄,並 科除
名之罪 。貶光後 ,五十二 日,編類 所方行牒 來,止於 取會司馬 光語言而 已,與呂 公著
了無相 干也。恕即回牒具 坐元豐八 年夏,范 祖禹與恕 說,曾與 司馬光同 在洛河官 船中
說及「先皇 帝已嗣位 ,然婁后 事猶可慮」。恕尋曾說 與左僕射 章惇及故 左僕射蔡 確, 委
是詣實 。回牒今在編 類所案卷 中,可以 檢照。恕止云 光言「猶可慮 」,則是憂慮 恐有此
事。如何惇以可 慮之言, 乃反指為 禍心也! 兼當年二 月初,責 光為節度 副使時, 責詞
中已有「潛懷睥 睨之邪計 ,欲快傾 搖之二心」,此兩 句固已指 光「猶可慮」之言 ,以為
「邪計」
「二心」,但其 言不甚別 白爾。至貶光海外 之日,則 云:「乃 與凶黨實 藏禍心 ,
至引宣 訓衰亂不 道之謀, 借喻寶慈 聖烈非意 之事。興言及此積 慮謂何! 」止是更 注解
「邪計」
「二心 」之詞而 已。即知 惇再貶光 、公著, 有激而然 也。其下「積慮」二字,乃 惇
狡獪, 欲該載光 言「慮」字在其間 爾。然光所謂「猶 可慮」者,直 是憂恐之 言,固無 幸願
之意, 與惇所謂「慮 」者,文義語 脈,理自 不同。惇雖強 欲牽合, 不免益見 其撰造也 。
若惇以 光言為明 有惡意, 則當日責 辭何不實 載光「可 慮」之言 ,以為有 幸災之意 ?如
此即是 著光本語 。惇知果 爾則不足 以誑惑天 下,人必 有詞,故 匿光本語 ,飾以己 意。
然則誣 陷光者特 出於惇, 事理甚明 。恕牒又 云:尋說 與惇及蔡 確,則顯 見非紹聖 後語
惇也。其言 出於范祖 禹。祖禹與光 至相厚, 固非談光 之惡【三】,恕傳 祖禹之言 ,因無
陷光之 意【四】。今聖明方辨 光、公著之冤 ,而惇實 陷光,不 自執咎, 乃反嫁禍 於恕。 與
前責恕 南安辭云「自 謂與司馬 光同被收 擢」,「指權臣為 名德」者,前 後蓋不類 也。況惇
將責 光之日, 恕若與惇 符同,則 惇必先令 恕供析, 然後行遣 ,豈有先 貶光海外 ,後
行取 會之理? 蓋惇知恕 與己不同 ,若先來 取會,即 恐恕或有 隱匿,或 為光解釋 ,即
卻難 以撰造, 所以惇先 用己意織 成光罪, 既貶光後 ,更畫聖 意,以除 名之罪見 脅,
方來取 會。而恕 所答牒辭 如前,則 不肯傅會 章惇,符 同責詞, 灼然可見 。兼責光 海外
後半 年,恕方 除御史中 丞,時林 希與惇相 為表裏, 謂恕為公 著黨人, 欲以此相 脅持 ,
恕恐此 言必達哲 宗之聽, 遂曾因事 奏陳云:「惇嘗以 臣為素與 司馬光、呂公著厚 ,欲
以此制 臣。先時惇常 云:『賢常托 司馬光在 手掌裏【五】。』臣答惇云 :『光素有賢 名, 方
元豐以 前,天下 之人孰不 稱其賢者 ,固不能 逆知光後 日為相改 更太過也 。至於神 宗皇
帝末年 ,亦嘗特 進光資政 殿學士, 然則神宗 豈不賢光 哉?』惇他日又面 折臣云:『賢
是呂公 著上客【六】
。』臣答以『臣為 呂公著上 客,固不 可欺相公 ,但當元 祐間,恕 與 呂
公著進 退、禍福 自不同。方呂在元 祐間進時 ,恕卻退 ,方呂為 簾省所知 ,得福之 日,
恕掇簾 箔之怒乃 得禍。這箇卻 不同』。惇云:『若不 恁地,即 卻須廝隨 著過嶺去 也。』」 恕
既具為 哲宗道此 二事,且 云:「恐 惇今日以 此持臣。欲其順己 ,臣自顧 昔者實曾 稱道
光、公著,然臣 本公言, 非有私也。臣若為 惇所持, 則御史臺 可廢矣。」哲宗面諭云 :
「卿既 與它進退 不同,不 妨,莫信。」所謂「莫信」者,令莫 信惇也。使恕果先 傅會惇 證
明光罪 ,貶光海 外,則惇、希寧復 以此更見 脅持?但 乞照驗恕 責南安告 辭【七】,猶云
「自謂與司 馬光同被 收擢」,「指權臣 為名德」,則 知方恕為 御史中丞 日,惇以 恕與光
等素厚 見詆可知 矣。程頤 貶涪州, 亦是林希 與章惇以 為恕素師 事頤,故 遂於哲宗 前陷
成頤罪。未從貶 頤,乃於 執政大臣 聚會處見 詆云:「師既 如此,為 弟子者當 如何?」恕
尋聞其 說,亦曾 對哲宗皇 帝開陳云 :「程頤 之貶,臣 不知以何 罪。臣於 頤,昔者 實以
師友之 間處之, 但自元豐 三年,頤 曾到京師 與之相見 後,至今 二十年不 曾相會。元祐
間與頤 又不同進 退。然則 惇雖罪頤 ,焉能中 臣?但惇 緣希故, 挾情用刑 ,則天下 安得
心服? 理當奏知。」哲宗云:「會 得。」希之見 詆,先朝 大臣皆聞 其言,則 恕對哲宗 面
辨,其 事可知。希為 惇謀,猶 欲以程頤 見中,則 其於司馬 光、呂公著, 又可知也。今來
實錄當 具載光、公著之貶 ,則罪光 本末,宜 得其實。乞賜照會 !劉跂辨 謗錄載張 舜民
說:「建中靖國 元年正月 二十二日 ,跂詣舜 民相見, 舜民時在 吏部侍郎 ,言:『去年
秋四次 登對,皆 乞早辨宣 仁疑謗, 則諸臣僚 家誣搆事 皆釋然。』上謂:『當 日誣謗自 不
分明, 今日卻不 用分明辨 之。』問:『曾見 邢恕責詞 否?此乃 辨宣仁也。』對曰 :『未 曾
見。』後來又責 周秩廣德 軍,上又 云:『亦辨宣 仁也。』」舜民又說:「婁 后語言本 是 章
惇說出 ,指以為 邢恕所言。恕曾上 章乞與賊 臣惇各被 五木,對 辯於御史 府。不降出。舜
民曾乞 降此章付 外,上不 允。」按舜民 所言「恕 乞與惇各 被五木, 對辨婁后 事」,它 書
並無之 。當考。 )

   壬寅,詔 范純仁元 祐四年罷 相恩例不 追奪,其 已追奪並 給還;王 巖叟依呂 大防


等例追 奪;司馬 光、呂公著遺 表恩例並 依例追奪 。又詔趙卨追 原任太中 大夫、中大夫 兩
官,並 歷任職名 ,所有贈 官亦行追 奪,更有 似此者, 依此施行。」因吏部、刑部 有請 也。

  環 慶路走馬 承受李兌 、蓋橫言 :「體訪 得張存到 三角川, 遣銳兵先 入鹽州討 殺,


燔燒族 帳。回, 西賊邀擊 ,王師疲 乏,上高 原卓歇間 ,西賊縱 火來攻, 殺蕃官承 制趙
宗銳、使臣 趙景浮, 及亡失漢 、蕃兵六百七 十人。斬獲首 級除拋棄 外,只收 三百八十 二
級。」經略 司言:「張存 領兵入鹽 州,殺戮 三千餘人 ,驅擄到 老幼婦女 五百餘口 ,路 逢
西賊人 馬追襲, 累次鬥敵 ,其所獲 首級并驅 擄人口, 往往將帶 不行。」詔環慶路 經 略
司:「張存元領 將佐及漢 、蕃士卒 多少出界 ?至是何 地名逢賊 鬥敵?見 今還塞將 佐及
使臣士 卒各若干 ?保明以 聞。朝廷當議 別委官按 覆次,仍 具陣亡漢 、蕃使臣職位 、姓名,
當議優 與推恩。」(八月 二十二日 。 )

  甲 辰,詔成 都府路產 茶州、軍 復行禁榷 。

  禮 部言:每 遇臨幸耤 田,合差 官祭告先 農壇。詔太常寺詳 定儀注。(二十六 日,


上所定 儀注。)
  禮 部又言: 故相蔡確 妻,乞以 舊宗子學 為賜第。從之。(三年九月 十七日, 初有
旨賜第 ,靖國元 年四月九 日可考。 )

  呂 惠卿言: 浮圖寨畢 功,乞賜 美名。詔以克戎寨 為名,仍 差內臣等 押賜呂惠 卿以


下銀合 茶藥。( 正月二十 六日,二 月二十三 日,三月 二十七日 。)

   詔鄜延路 進築聲塔 平新寨, 其士卒除 近修築浮 圖寨已特 支外,緣 暴露日久 ,更


給特支 錢有差。

   章楶言: 前於石門 建城一所 ,好水河 建寨一所 及置烽臺 等,並已 畢工,乞 特賜


名。詔石門城以 平夏城, 好水寨以 靈平寨為 名,章楶 自朝散大 夫、集賢 殿修撰除 左朝
議大夫 、樞密直 學士。本路并諸軍 暴露日久 ,兼班師 之際,西 賊舉眾侵 犯,各能 捍禦
戰敵, 廣有斬獲 ,詔應曾 出戰軍兵 ,不以無 斬獲,各 與特支。(四年二 月十五日 并二
十八日 ,初建議 。)楶初 除知渭州 ,請至樞 府閱邊奏 ,曰:「兵事難懸 度,願至 本路
圖上方 略。」至渭之 八日,即 上言:「它路 所營地, 水草俱乏 ,非形勢 所在,城 之不 足
為中國 重輕。獨葫蘆河川 濱水路, 乃寇出入 道,東帶 興、靈, 西趣天都 ,可蓄牧 耕稼 ,
且居形 勝地,今 往城之, 平夏國可 歲月幾也。」帝重其議 ,曰:「諸路 多懸度, 而楶 所
論,皆 按圖可考 ,勢必能 成。」悉從之。楶乃陽 言寇比更 犯鄜延, 當繕修邊 壁,令所 部
數十城 皆相先後 興築。眾懼生邊患 ,楶曰:「吾老, 能怯守而 已,不知 其他。」或有 知
而止楶 者,曰:「葫蘆河 川扼賊吭 背,苟有 事焉,彼 必以死爭 。且川平 地闊,寇 至難
禦,兵 不易守。比夏人營 石門峽, 出吾境纔 三十里, 探騎莫敢 近,今乃 欲一旦奪 而有
之,必 不可為也。」楶陽 謝之,而 陰具畚鍤 ,轉芻糧 ,治樓櫓 械器,凡 戰守之用 , 兩
月而備 。且告師 期,願下 諸路練將 出討者, 皆張虛聲 以形之。惟涇原隱 然為守計 ,寇
不能測 ,專備他 路。乃以三月 及熙河、秦鳳、環慶四 路之師出 葫蘆河川 ,築二城 於石門
峽之口 好水河之 陰【八】,凡二旬 有二日而 畢。先是,楶 豫分兵扼 其險要, 比興役, 寇
眾嘯聚 ,日乘高 下瞰,久 不能投閒 而出,乃 驅其眾直 趨我軍。我軍敗之 ,斬首千 八百
級。奏至, 帝大嘉賞 。諭輔臣曰: 「章 楶到未一 旬,即畫 此策,不 八旬而成 功,諸路
因此可 舉矣。」既而 環慶、鄜延、河東、熙河皆植城 堞,屹然 並立,夏 人愕視不 敢動。 故
諸路之 城戎地, 實自涇原 始也。(此據章楶 傳附見。趙挺之崇 寧邊略云 :太僕寺 丞張
匋言:「章 楶在涇原 進築二寨 ,朝廷賜 名平夏、靈平 ,蓋合五 路之兵夫 ,凡七十 餘萬。
民有雇 夫以代其 役者,日 直三千。自正月起 役,至四 月而罷, 所費不貲 ,未可以 千億
計也。戎人素有 謀略,皆 遠引不出 ,疑若坐 困我師, 乘利而出 爾。」匋又言:「前日 涇
原奏築 二寨工畢 ,同知樞 密院林希 語宰相章 惇,率百 僚入賀, 惇不從。惇因奏事 獨對 ,
曰:『前日涇原 奏功,林 希欲臣率 百官入賀 ,臣以為 此功未足 為陛下慶 ,俟不久 生縛
梁乙逋 、卓賀、夏主乾順【九 】等至闕,臣 等當奉觴 上陛下壽 ,為未晚。』」匋又言 :「 章
楶涇原 出師,嘗 喪正兵三 千人,楶 不為上奏 ,蓋欲掩 其本路喪 失之多也 。然三千 人皆
有父母 妻子居營 壘間,遂 不得死事 之賞。此一事 大失士心 ,士不復 為用矣。」挺之崇 寧
邊略又 云:新知 廣德宋淵 言:「今西邊 進築城寨 ,其去敵 國益近【一○ 】,去大朝邊 徼
益遠。遠者轉輸 為愈勞, 近者時出 擾之為易 。若敵人 大縱兵以 入,則越 城寨長驅 以行 ,
城寨堅 固者,第 能保守而 已,其不 堅固者, 平蕩如拉 朽。」 )

  詔 鎮戎軍管 下新建平 夏城、靈平寨邊面 闊遠,今 後鎮戎軍 知軍兼管 勾涇原路 沿邊


安撫司 公事。
  章 楶言:「前石門好 水河新建 城寨,乞 創置將、副各一員 ,以涇原 第十一將 兼提
舉兩城 寨【一一】,及招置漢、蕃弓箭 手為名。石門 城乞差官 八員:知 城一員, 以大使
臣充; 都監、監押共三員 ,以大小 使臣互充 ;巡檢四 員,以小 使臣充。好水寨乞 差官
七員: 寨主一員 ,以大使 臣充;都 監、監押共三 員,以大 小使臣互 充【一二】,巡檢三
員,以 小使臣充 。其城寨 官、巡檢 ,各令輪 日將帶人 馬,分頭 巡綽,把 截賊馬來 路,
照管耕 牧。緣係 新開拓地 分,全藉 同心防守 捍禦,乞 並以二年 為一任。除依本路 極邊
城寨官 巡檢令得 酬奨外【一三 】,每員更與 特轉一官 。內將官升路 分都監, 副將升正 將,
如元係 正將差遣 ,亦依正 將例;知 城寨官升 副將。兩城寨各乞 置酒稅官 一員,寨 主簿
各一員 ,與城寨 官通管錢 穀給納及 防守捍禦 。昨奏大 城寨歲給 公使錢一 千緡,小 城寨
五百緡【一四】,今好水 寨比石門 寨雖小, 緣所置官 比石門所 減員數不 多,乞每 歲添
作一千 緡為額。」詔並從 之 。

  乙 巳,詔陝 西府、河 東路降德 音依第五 等格。

  鄜 延路經略 司言:「元豐五年 新復米脂 等寨招到 弓箭手, 每名借農 器、牛具 錢五


貫,糧 種五石, 以經略司 常平錢斛 充。今新 展克胡山 、聲塔平 新寨事體 一同,已 令逐
寨招到 弓箭手, 依此借支 錢糧。」 從之。( 新無。 )

   丙午,右 司員外郎 安惇試祕 書少監, 禮部員外 郎曾改為 右司員外 郎,太常 丞劉


逵為禮 部員外郎 ,開封府 推官李廷 寧為倉部 員外郎。

  御 史蔡蹈言 :「吏部 差注新賜 進士諸科 及第官, 用元豐三 年指揮, 司法闕, 先注


新科明 法,次注 明法人。竊詳先朝 既廢罷明 經、學究 科,特設 新科明法 ,以變革 舊業 ,
故優為 恩例,使 趨新習。以至賜第 之後,率 先進士並 注法司, 蓋變法之 初,所以 示勸 。
經今二 十年,舊 人為新科 者十消八 九,恩例 之優,宜 亦少損。欲乞明法 與其餘判 司闕
袞同從 上差。」 從之 。

  丁 未,德音 :「制曰 :朕綏御 九有,懷 柔四夷。蠢茲西戎 ,蕞爾小 國,弗茹 其力 ,


敢拒大 邦。申命 邊臣,奉 將薄伐, 方共武服 ,已奏膚 功。闢疆 復境者九 城,盡要 害膏
腴之地 ;折馘執 俘者萬計 ,皆精銳 驍勇之人 。役不淹 旬,捷無 虛月。而財靡殫眾 ,力
非調民 ,因其天 亡之時, 成是席卷 之勢。然念士卒有 暴露之苦 ,雉堞有 版築之勞 ,宜
渙覃恩 ,以慰邊 俗。應陝 西、河東 路州縣, 限德音到 日已前, 見禁罪人 流已下遞 降,
杖已下 釋之。於戲!武之 所加者廣 ,則澤之 所及者深 。尚暨乃 心,克平 茲土,播 告有
眾,咸 使聞知。 」

  三 省言:

  元 豐八年二 月二十九 日,御史 中丞黃履 奏:「訪 聞兩府大 臣,嘗議 奏請皇子 就傅 、


建儲事 ,王珪輒 語李清臣 云:『他 自家事, 外廷不當 管他。』蔡確、章惇聞 之,對眾 窮
其所立。珪不得 已,方云『上自有 子』。確、惇乃宣言於 眾,其議 遂定。臣又聞王珪 陰 交
高遵裕 ,嘗招其 子士充傳 達語言。臣伏思陛 下推大公 至正之心 ,以槐位 處珪,以 鼎餗
養珪 ,凡十有 六年。今 聖躬偶感 微疢,而 珪已懷二 心,此而 可容,何 以示懲勸 於天
下?」黃貼子:「近有高 士英者輒 至臣家, 稱上服藥 中,若皇 太后或皇 后權同聽 覽,
則傳命 者審。臣正色 答之,以 為『豈可私議 』,臣忝位中 執法,士 英尚敢率 爾如此發 言,
今珪無 故輒自招 士充,又 對清臣有 如此言, 竊慮必有 姦謀。 」

  至 三月初, 履又言:「大臣體 國,休戚 一均,事 有權宜, 自合奏稟 ,豈得私 有所


召,及 稱『不當 管他』,此而可容 ,何以懲 勸?臣於 左僕射王 珪議儲之 際,既聞 其然 ,
不敢不 論;今已 累日,未 見施行。臣伏思之 :使臣之 言果合於 義,則珪 不可以無 責;
使臣之 言無補於 政,則臣 不可以無 罪。今皇 太后權同 處分,建 立儲位, 以安天下 ,臣
雖萬死 ,猶生之 年,伏望 朝廷早賜 指揮。 」

  又 ,紹聖二 年十一月 ,內右正 言劉拯奏 :「先帝 寢疾,宰 臣王珪持 二心為姦 ,臣


僚嘗具 彈奏。蔡確等定策 、受顧命 輔翼陛下 ,已而權 臣擅政, 確等繼被 逐,又慮 他日
復用為 己禍也, 於是因事 誣陷,擠 之廢死之 地,而後 移定策之 功於王珪 。珪之薨 也,
賜宅、贈官【一 五】、錫子、敕葬特厚 ,而確死 投竄之地 ,雖蒙昭 雪,贈復 官爵,而 恩 例
比珪甚 薄。且父 子繼世, 雖有定體 ,神器輕 重,亦繫 一時。功罪不明, 孰大於此 ?今
為忠者 被禍,為 姦者受賞 ,何以教 天下、示後世?伏 望聖慈究 珪之罪, 錄確之功 ,優
加恩典。 」

  又 今年二月 ,宮苑副 使、西京 第七副將 高士京進 狀,稱:「先臣遵 裕當先帝 服藥


危疑 之際,有 故宰相王 珪召臣親 弟承議郎 士充,密 議取決於 先臣,欲 知皇太后 意所
欲立。蓋為是時 ,先臣為 高氏之長 ,又知先 為宣仁聖 烈居常聽 用,故來 相問。時先臣
泣下, 大怒曰:『姦 臣敢如此 !況國家 自有正統 ,何決于 我!』遂叱罵 故弟士充 :『如
敢更往 ,即杖汝 死。』尋將此 意指,說 於先辟機 宜官王棫 ,自可照 證。竊念先臣 昨因 攻
取靈州 ,師老糧 匱,大河 不凍,故 不能上。奉聖訓責 置散官, 遂先朝露 。其後雖 蒙朝
廷稍 加牽復, 然未嘗別 加贈典, 今來有此 忠義,又 不獲申訴 於陛下, 欲乞朝廷 詳酌 ,
優賜褒 贈。」(高士京本 末,在新 錄四年十 一月二十 三日,今 移入王珪 貶司戶曾 布 自
敍後。 )

  又 ,給事中 葉祖洽言 :「先皇 帝所以待 王珪可謂 厚矣,自 翰林學士 承旨,擢 為參


知政事 ,尋又擢 為右相, 復擢為左 相,在政 府凡十六 年。蓋祖 宗以來, 人臣遭遇 、委
任之久 者,無一 二人。又擢其子為 館職,自 珪之身及 其兄弟子 孫皁隸, 凡受朝廷 恩命
者,臣 不知其數 。然則先 帝之於珪 ,可謂無 負矣。當先帝違豫 ,至於大 漸,儲位 未正 ,
中外惶 惶,延頸 以望。珪為上相, 眾目所視 ,所宜率 先建議, 首定大計 ,以慰宗 廟。
珪乃 持疑顧望 ,含餬不 決,至於 同列以大 義迫之, 不得已而 後應,不 知珪意安 在?
使同列 不切責之 ,則珪將 遂無言, 豈不誤事 ?天下至 今罪之。雖先帝澤 及人深, 天下
屬意 陛下之久 ,然名實 未定,忠 臣義士, 安得無憂 ?臣於是 時,適在 朝廷,親 聞士
大夫之 論,籍籍 罪珪。已而珪死, 天下莫不 快之。然是時朝廷 所以賻贈 周恤,恩 禮過
厚,仍 賜甲第一 區,莫非 異數。臣聞特恩賜 第,所以 待元勳異 德,珪為 臣不忠, 何以
得此 ?伏乞特 下有司, 正珪之罪 ,以戒天 下不忠不 孝之臣, 使知治世 典刑,無 前後
之私也。 」

  祖 洽又言:「臣嘗論 王珪悖逆 不忠之罪 ,已經兩 月,未見 施行,中 外洶洶, 不知


所為。若以珪之 事為無事 跡,則當 時二三執 政尚在, 及見今侍 從間甚有 知其詳者 ,皆
可考正 其事。黃履為御史 中丞,嘗 論之於前 ,劉拯為 右正言, 又論之於 後。近日 高士

  又 極陳其狀 ,伏惟陛 下察臣之 言,出於 公論,稽 合羣情, 決於獨斷 ,以慰中 外。」
詔:「王珪遺表 恩例,並 行追奪, 其子孫與 次遠監當 差遣,仍 永不注近 京路分, 所賜
宅拘收 入官。故承議郎高 士英,特 追毀出身 以來文字。」制曰:「臣無 二志,戒 在懷 姦;
國有常 刑,義難 逃罪。其申後 罰,以正 往愆。故金紫 光祿大夫 、守尚書左僕 射兼門下
侍郎、贈太師王 珪,竊文 華之上科 ,躬柔險 之詖行, 馴致顯位 ,遂居冢 司。先帝 優容
臣鄰, 務盡禮意 ,掩覆瑕 慝,多歷 歲時。邱山之恩, 毫髮未報 。屬在彌 留之際, 是謂
憂疑之 時,欲豫 安於人心 ,當蚤正 於國本。矧復昭考 與子之意 ,素已著 明;太母 愛孫
之慈, 初無間隙 。而乃妄 懷窺度, 專務媕阿 ,指朝廷 為他家, 用社稷為 私計。同列誚
詰,久 無定言, 陰持兩端 ,不顧大 義。僅免 生前之顯 戮,更叨 身後之餘 榮。公議 弗容 ,
舊疏具 在,反復 參驗,心 跡較然。使其免惡 於一時, 難以示懲 於萬世。貶從散秩 ,追
正誤恩 ,庶令官 邪,咸知 警憲。可特追 貶萬安軍 司戶參軍。」(樞 密院奏事 ,上宣諭 曰:
「葉祖 洽累有文 字論王珪 事,云:『先帝不 豫,珪為 首相,數 召高遵裕 之子士充 與語 ,
及同列 問以大計 ,答云:「教 某道甚? 」後方云:「上自 有長子。」』又言:『彼時 黃履 為
中丞, 三月末, 已有文字 論珪事。』朕以宣 仁聖烈於 社稷大計 ,聖意素 定,自是 內 外
羣小妄 有窺度。朕嘗 諭章惇等 ,『如先后, 乃婦人之 堯、舜也』。已令作告 命,明述 此 意。
仍先令 進呈,然 後行下。」曾布等 言:「陛下推 述先后德 意如此明 白,當書 之簡冊, 以
示後世。」此舊錄所 書,繫之 四月十八 日。新錄因之。按曾布 日錄,上 宣諭時, 王珪 已
貶萬安 軍司戶。珪貶萬安 軍司戶, 乃二十四 日,不應 六日以前 已有成命 ,六日後 方行
出。疑舊錄繫之 十八日者 ,誤也。今移附珪 後,兼用 布所錄及 邵伯溫辯 誣別加刪 修,
庶後世 詳見本末 。新錄因 舊錄,無 所改正, 於理殊未 安耳。)

  先 是,樞密 院奏事, 上宣諭:「王珪當 先帝不豫 時持兩端 ,又召高 遵裕子與 議事 ,


當時黃 履曾有文 字論列, 及同列敦 迫,其後 方言『上自有 子』 。」曾布 曰:「此事皆 臣
等所不 知,但累 見章惇、邢恕等道 其略,不 知黃履章 疏在否?」 上曰:「有。」布等 聞
禁中無 此章疏, 履曾於紹 聖初錄奏 ,比三省 又令履錄 私藳以為 質證。上又言:「高士
英者, 詣黃履問 誰當立者 ,此亦履 貼黃中曾 論列。」布與林希 曰:「天命何 可移易, 但
小人妄 意窺測爾。兼宣仁 亦必無此 心。」上曰:「宣仁乃 婦人之堯、舜也。外則 珪等, 內
則梁惟 簡輩,妄 為此紛紛 爾。」布曰:「德音如 此,臣復 何言!然 願諭三省 ,於告詞 明
述此 意,使天 下曉然知 朝廷誅責 大臣而陛 下推明太 母,德音 如此,則 誰敢復議 ?當
書之典 冊,以示 後世。」希進 曰:「臣 謹當著之 時政記。」上曰:「告 詞當令進 呈,然 後
行下。」布與希 皆稱然。(已上並 庚子日。)及珪告 詞出,布 欲於「國 本」下增 四句云 :
「先帝付托 ,羣臣所 知;太母 睿明,聖 德無爽。」希稱善,仍 督布以白 章惇。布亦慮 詔
令之出 ,中外有 疑於形跡 宣仁者, 遂錄以示 惇。惇不 得已,但 改云:「昭考與子 之意 ,
素已著 明;太母 愛孫之慈 ,初無間 隙。」希大喜,以 為微布發 之,何以 有此?使 人 知
上德仁 孝,於宣 仁無疑, 此乃於國 體為便。進呈 ,上指所 增四語云 :「極當!」(此 並
用曾布 十七日庚 子及十九 日壬寅所 錄增修。 )

  布 又嘗自敍 云:「三 省先論司 馬光等陰 謀廢立, 故不逾兩 旬,再行 降制追貶 。於


是又發 揚王珪觀 望,以明 定策之功 ,追貶王 珪。」又言:「巖叟等 其意初不 在蔡確, 特
借此以 感動上耳 。自謂不 避怨怒, 敢誅戮謀 逆者,以 為忠藎, 故上亦欣 然納之。凡作
姦無不 如意,或 有異論, 即指名逆 黨,欲以 鉗天下之 口。吁, 可畏也! 布但悒悒 ,為
之寢食 不安而已 。林希亦 語布曰:『貶竄者 未足道, 但設此言 以離間宣 仁,使上 於宣
仁不能 無疑,致 其骨肉間 有芥蔕, 此尤為可 憤。』又蔡京 曾言:『仁宗 時嘗欲以 庶人 禮
葬章獻。』然考 之國書, 實無此事 。京輩大概每 欲如此。京又 言:『車駕不 可幸楚邸。 』
又言:『上比來 已覺悟楚 王,二壻 盡罷翰林 司御廚, 此輩豈可 使居此地 ?』此論 殊可
駭。」又曰:「京嘗 言:『天下根 本未正。』意謂不 誅楚邸, 則未安爾 。是時楚王未 薨 ,
故有此 言。及被詔作 墓銘,乃 固辭,亦 此意也。」(此據曾布 日錄,自 五月十九 日掇 取,
附四月 末。其言信否 ,當考。欲著 蔡京等惡 逆情狀, 故表而出 之。然布當時 位冠樞府 ,
獨不能 為哲宗稍 言之【一 六】,可怪也。或者疑 布所錄多 假托撰造 之詞,固 亦不可知。
楚王 顥以紹聖 二年十月 十九日自 冀改楚, 二年十一 月三十日 宣仁喪除 ,三年九 月二
十九日 顥卒。曾布紹聖四 年五月十 九日壬申 日錄云: 近日三省 以大防等 有廢立逆 謀之
意,及 發揚王珪 觀望,以 明定策之 力,故痛 貶大防、珪等。又言巖叟等 意不在確 ,皆
欲以此 感動上意 ,及為上 誅戮凶逆 之人,不 避人怨怒 ,以為忠 藎,故上 亦為之欣 納。
凡所欲 為姦,無 不如意者 ,萬一有 異論之人 ,則指以 為逆黨, 欲以鉗天 下之口。吁可
畏也! 布又語林 希曰:「布每以越 職犯分喋 喋為戒, 然義不能 自已者, 噤嘿不言 ,則
上必以 為三省所 行無不當 者,故寧 為強聒, 不敢自已 。又幸與 子中共事 ,意趣頗 同,
故無所 顧避。然衰拙亦必 難久於此 爾。」布是日 悒悒,為 之寢食不 安,不勝 憤惋而已 。
希亦云 :「貶竄 者未足道 ,但為此 言以離間 宣仁,使 上於宣仁 不能無疑 ,致其骨 肉間
有芥蔕 ,此尤為 可憤。兼蔡京曾云 :『仁宗時嘗 欲以庶人 禮葬章獻。』然考之國 書, 實
無此事 。京輩意大概 每欲如此 ,殊可怪 。京又曾言【一七 】:『車 駕不可幸 楚邸。』又 嘗
云【一 八】:『上比來已 覺察楚王 ,二壻盡 罷翰林司 御廚,此 輩豈可使 居此地?』此論
殊可怪。」又云 :「京嘗 言『天下 根本未正 』,意謂 不誅楚邸 ,則未安 爾。是時 楚邸未 薨,
故有此 論。及被詔作 墓銘,乃 固辭,亦 此意也。」先是,五月 十三日丙 寅,章惇 不入 ,
布因言 王珪事【一九】,蔡卞乃云 :「此事 但他人不 知,不敢 以為無。」布答曰 :「此 眾
所共知 也。朝廷 方施行, 必有考據 、證佐, 他人既不 知其狀, 孰敢以為 無,此所 以無
敢論者。」此段已附 四月二十 四日丁未 後,或仍 附此於五 月十三日 及十九日。更詳之 。)

   上之嗣位 ,邢恕與 蔡確等自 謂有定策 功,既而 確死貶所 ,恕亦斥 不用,心 恨之 ,


日夜圖 報復。黃履舊與恕 深相得, 恕誣謗宣 仁聖烈皇 后,履與 其謀。元豐八年二 月三
日,乃 追為之, 非當日所 奏。曾布 亟請于上 ,蓋知其 妄也。高士京者, 遵裕假子 ,士
京為將 官,嘗與 恕同官。士京庸暗 ,恕一日 置酒,從 容問士京 曰:「公 知元祐間 獨不
與先公 推恩否? 」士京曰 :「不知。」又問 :「有弟 兄無?」士京曰:「有兄士 充,死。 」
恕曰:「此乃傳 王珪語言 之人也。當是時, 王珪為相 ,欲立徐 王,遣公 兄士充傳 道語
言於禁 中,知否 ?」士京 曰:「不知。」恕因誘士京 以官爵, 曰:「公不可 言不知, 當
為公作 此事,第 勿以語人。」因令 所親信王 棫崇飾誣 詞【二○】,為士 京作奏上 之。珪 由
是得罪。遵裕最 愛少子士 育,病且 死,士育 未嘗離左 右。士育每為 人言:「初不 見士充
來告遵 裕以珪所 問事也。」其後士 京恨所得 官爵不稱 意,屢欲 自陳虛妄 ,高氏諸 族 皆
惡之, 絕不與通 。(此參取新 錄紹聖四 年十一月 二十三日 所書。邵伯溫 辨誣錄稱 :「恕
因帥中 山,士京 為將官。」按恕自 紹聖元年 五月復職 ,知徐州 ,八月改 河陽,二 年 三
月除寶 制、知青州, 尋自青州 入為刑侍 ,未嘗帥 中山也。今但 云「嘗同官」庶不 相抵梧。
邵伯溫 辨誣曰:「邢恕誘 高士京上 書,論其 父遵裕臨 死時,屏 左右謂士 京曰:『神宗
彌留之 際,王珪 遣高士充 來問我曰 :「不知 皇太后欲 立誰?」我斥士充 去。』恕又不 考
究, 高遵裕既 坐知慶州 日建議取 靈武事敗 ,遵裕責 散官,以 宣仁故, 免安置, 留京
師,宣 仁后尤不 喜,雖經 哲宗登位 覃恩,亦 不許敍, 又安能預 策立大計 ?惇、卞但欲
誣罔 宣仁,遂 贈遵裕節 度使,遷 士京皇城 使,特追 貶王珪崖 州司戶參 軍,貶高 士充
散官。至元符末 ,高士育 上書,自 稱遵裕幼 子,其父 最愛,父 病且死, 未嘗離左 右,
不見士 充來說王 珪所問之 語,士京 亦不在父 所。時欽 聖后垂簾 ,特與士 育改文資 ,除
環慶路 經略安撫 司幹辦公 事,蓋察 其言之實 也。伯溫 見高公諫 言,士京 乃遵裕假 子,
士育實 遵裕幼子 。士京既 為邢恕所 誘作此事 ,恨章惇 不甚進用 之,屢欲 自陳虛妄 ,南
北宅高 氏皆絕之 。靖康初 ,諸王府 贊讀江端 友上書, 論士京事 甚詳。端友與高氏 子孫
相熟也 。邢恕又 言黃履在 元豐末曾 有章疏言 宣仁后欲 立徐邸事 ,伯溫後 在同州, 於曾
布之 子絣處, 見曾布手 記當時事 一編,云 禁中原無 黃履文字 ,黃履家 出藳草入 獄為
證。黃履與恕自 未第而交 遊相善, 恕亦與履 同謀也。王棫 ,京師人。有口辨 ,好議論。
熙寧中 為熙河路 走馬承受 ,致仕, 家富,游 公卿之門 ,與邢恕 為死黨。伯溫常見 王棫 、
尚洙、李洵 於恕所, 皆妄人也 。後章惇因恕 薦,落棫 致仕,除 知北平軍 。未幾,棫死 ,
其子直 方不以父 為然,每 為士大夫 言父晚年 病心。直方後將死 ,無子, 與晁載之 相善 ,
以平生 所收書盡 歸載之。觀直方所 留書畫, 於其間得 王棫與邢 恕往來書 一通,皆 共謀
誣造諸 人廢立事 者。」靖康初 ,諸王府 贊讀江端 友上書辨 宣仁誣謗 ,其略曰 :「初, 元
豐中, 高遵裕大 敗於靈武 ,責散官 安置。未幾,神宗 崩,哲宗 嗣位。宰相蔡確以 謂遵
裕者, 宣仁族叔 也,即建 請牽復, 以悅宣仁 之意,而 不知宣仁 之不私其 親也。宣仁簾
中宣諭 曰:『遵 裕喪師數 十萬,先 帝緣此震 驚,悒悒 成疾,以 至棄天下 。今骨未 寒,
吾豈忍 遽私骨肉 而忘先帝 乎?』即日批出曰 :『遵裕 得罪先帝 ,今來垂 簾,凡高 氏推
恩獨不 可及遵裕。』確謀大沮。後確責 知安州, 作詩譏訕 ,坐貶新 州。而邢恕乃 確之 腹
心也, 偶與遵裕 之子士京 中山同官 ,遂以垂 簾時不推 恩牽復事 激怒之。使上書言 王珪
曾遣遵 裕之子士 充來議策 立事,遵 裕斥去之 。士京庸 懦不識字 ,實恕教 之為書。士充
疏遠 小臣,素 不識珪, 珪安得與 之議及社 稷大計? 又何從輒 通宮禁語 言?且上 書時 ,
珪、士充、遵裕 亦皆死矣 ,何所考 按?臣竊 聞元豐八 年時政記 ,即確所 修也,其 載三
月中 策立事甚 詳,何嘗 有一疑似 之言?恕 之本心但 謂不顯王 珪異同, 則難以歸 功蔡
確,而 不知厚誣 聖母之罪 大也。恕之為人, 非獨有識 之士無取 ,其子居 實亦不樂 其父
所為也 ,天下皆 知之。章惇,排斥 元祐者也 。在簾前 奏事,悖 傲不遜, 都堂會議 ,以
市井語 侮誚同列 ,豈忠厚 君子哉? 尚云『極力以 消除徐王 覬覦之謗 』,惇與王珪 、蔡
確同為 執政受顧 命,使當 時果有異 同,豈肯 復為此言 乎?則恕 之謗,可 謂欺天矣 。緣
此,紹 聖中蔡卞 獨唱追廢 聖母之議 ,賴哲宗 仁孝,不 聽其說。不然,人 神痛憤, 失天
下心, 為後世笑 ,悔可及 乎?」王鞏甲申雜 記云:「武臣王棫 為邢恕教 令上書, 誣宣
仁於 哲宗有異 心,及教 蔡渭等上 書論元祐 及元豐末 年事,其 書一篋悉 在,皆恕 手筆 ,
其間塗 竄者非一 。棫於哲 宗朝論之 ,得閤門 職名。既卒,其子 直方特出 其書,以 示親
密。自元豐 末至宣仁 上仙,無 不被誣者 ,而禹玉 尤甚。蔡奉議 蕃嘗謂直 方曰:『使王 氏
子竭產 ,亦願得 此書也。』蔡倅潤過高 郵,為予 言之。王居東 京九龍廟 側。」劉跂辨 謗
錄載李 清臣說章 惇元符末 因奏事自 言:「王 珪、司馬光、劉摯、梁燾等 行遣,皆 是邢恕
說與臣。」恕坐此責。恕上章 乞與惇各 被五木對 吏,章不 降出。跂錄凡十餘 段,已附 注
元符元 年五月辛 亥及七月 庚午。)

  戊 申,西上 閤門副使 苗履權知 蘭州,兼 管勾沿邊 安撫司公 事。(履 權知蘭州 已見


三月七 日。元符 元年二月 二十七日 履復知蘭 州,代王 舜臣。)

  御 批:「近 詣景靈宮 行朝獻禮 ,宗室遙 郡班止有 六員趨赴 。今據閤 門奏,大 宗正


司勘會 到,並無 不赴之人 。看詳數 內稱以闕 乏人馬為 名者,即 不見得。合依是何 條令 ,
仰疾速 子細開具 聞奏,不 得容庇。」(御集 紹聖四年 四月二十 五日,下 大宗正司 開 具
聞奏。 究竟未詳 。)

  己 酉,臣僚 言:「文 德殿視朝 ,輪官轉 對,蓋襲 唐制,其 來舊矣。建隆御札 曰:


『今後內殿 起居,應 文班朝臣 及翰林學 士等,並 依舊例轉 對。』故祖宗 以來,每 遇轉 對,
侍從之 臣亦皆與 焉。元祐 間因臣僚 建言,乞 免侍從官 轉對,續 有旨:『職事官權 侍郎
以上並 免。』自此轉 對止差卿 監郎官而 已。臣以謂侍 從之臣, 皆文學極 選,以備 顧問 ,
公卿之 材,繇此 塗出。乞 自今視朝 轉對,依 元豐以前 條制。」 從之 。

  權 禮部侍郎 范鏜等言 :「國朝 故事,園 苑觀稼, 係屬遊幸 ,今車駕 親臨耤田 ,即


繫典禮 。先農壇 係元豐中 移就耤田 建置,臣 等參詳, 每遇車駕 臨幸,合 差官祭告 。乞
遣太常 卿,於至 日質明行 禮,用御 封香、祝文、禮料並如 常儀【二一】。又耤田所稼 ,
皆以為 粢盛之實 ,車駕臨 幸,則取 新薦獻, 當在所先 。乞俟刈 麥訖,以 所進麥約 合用
數,先 以黃絹袋 封貯付所 司,令變 造禮食, 於臨幸次 日薦之太 廟。其遣 官、禮料 並如
逐時薦 新之儀, 然後進供 頒賜,並 如故事。秋觀刈禾 ,亦合準 此。又刈 麥稼穡, 係同
一時, 今乞候觀 麥禮畢, 車駕移幸 稻池綵殿 以觀稼。」詔可。(二十一 日令定儀 注。 )

  庚 戌,于闐 國貢方物 。(初三 日已見, 當存一去 一。)

  壬 子,知原 州李澄知 岷州,兼 洮東沿邊 安撫司公 事。

  吏 部言:今 次科場進 士出身人 內,宗室 非袒免親 ,注官。詔趙 季同、趙不慘 、趙子


仁依吏 部令,於 本甲上名 注擬,子 璪依敕開 名次。

注 釋
  【 一】隨州 原作「陶 州」,按 宋無陶州 ,據宋史 卷四七一 邢恕傳改 。
  【 二】乃具 述神宗皇 帝追惟遇 臣疇昔之 言按上下 文義,「 遇」疑當 作「愚」 。
  【 三】固非 談光之惡 「固」原 作「因」 ,據閣本 、活字本 改。
  【 四】因無 陷光之意 「無」原 作「非」 ,據閣本 改。
  【 五】賢常 托司馬光 在手掌裏 「賢」原 作「臣」 ,據閣本 、活字本 改。
  【 六】賢是 呂公著上 客「賢」 原作「臣 」,據閣 本、活字 本改。
  【七】但乞 照驗恕責 南安告辭「安 」原作「宮」,據閣本 、宋史卷四七 一邢恕傳 及上文
改。
  【八】築二 城於石門 峽之口好 水河之陰「之口」,宋 史卷三二 八章楶傳 作「江口」 。
  【九】乾順 原作「乾 祐」,按 夏主乾順 ,於哲宗 元祐元年 十月繼位 ,在位五 十四年 ,
此作「 乾祐」誤 。現據宋 史卷一七 哲宗紀、 卷四八六 夏國傳及 宋會要兵 八之八改 。
  【 一○】其 去敵國益 近「近」 原作「進 」,據閣 本、活字 本改。
  【一一】以涇原第十 一將兼提 舉兩城寨「第」原作「等」,義不可 解,據宋 會要方域
一九之 六改。
  【 一二】以 大小使臣 互充「互 」字原脫 ,據閣本 、活字本 補。
  【一三 】除依本路極 邊城寨官 巡檢令得 酬奨外「令」,宋 會要方域 一九之六 作「合」。
  【 一四】小 城寨五百 緡「城」 下原衍「 官」字, 據閣本刪 。
  【 一五】贈 官「贈」 原作「賜 」,據閣 本改。
  【 一六】獨 不能為哲 宗稍言之 「稍」原 作「精」 ,據閣本 改。
  【 一七】京 又曾言「 曾」原作 「常」, 據閣本改 。
  【 一八】又 嘗云「嘗 」原作「 常」,據 閣本改。
  【 一九】布 因言王珪 事「因」 字原脫, 據閣本、 活字本補 。
  【二○】因令所親信 王棫崇飾 誣詞「令 」原作「合」,據 本書下文 及續通鑑 卷八五哲
宗紹聖 四年四月 丁未條改 。
  【 二一】禮 料並如常 儀「並」 字原脫, 據閣本補 。
 

卷四 百八十 七 紹聖四年 (丁丑 , 1997)

起哲宗紹聖四年五月甲寅盡是月庚午

  五 月甲寅朔 ,御文德 殿視朝, 以及第進 士何昌言 為承事郎 、簽書武 寧軍節度 判官 ,


方天若 為曹州節 度推官, 胡安國為 常州軍事 判官。( 三月十日 。)

   乙卯,知 福州溫益 言:京東 姦民多匿 深山窮谷 之間,時 出為盜, 請應重法 地分


山谷僻 遠處獨居 無常產者 ,並遣居 近裏鄉村 ,團結成 保。從之。(溫益,已 見四年。)

  丙 辰,工部 侍郎王宗 望等奏:「準 敕,北郊 應緣祀事 儀物及壇 壝、道路、帷宮, 遣


官計度 ,畫圖聞 奏。今檢 視西北隅 逼近街道 ,若修蓋 望祭殿, 委是窄狹 。今比類 南郊
青城, 掇移近東 ,與本園 南北門照 直修蓋事。」御批:「可並 依擬定圖 狀,疾速 下將 作
監修蓋 。仍存留 見役添修 玉津園兵 匠等,應 副充役, 及差元同 相度入內 東頭供奉 官、
勾當御 藥院劉友 端共管勾 修蓋。內有圖 狀今來該 說未盡事 件,即許 隨宜臨時 施行。 」

  丁 巳,降授 太子少保 、潞國公致仕 文彥博卒 。詔特輟視朝 一日。後數日 ,樞密院


奏事, 上顧曾布 曰:「彥博已 死。」布曰:「老而不 死,終被 謫命乃即 世。」上曰:「 此
人極不 佳。」布曰:「臣常以 謂背負先 帝莫如此 人。元祐中已 八十一歲 ,此時但 能不 來,
足以保 富貴。既不免來, 又附會如 此。」上曰:「非止附 會,語斥 先朝,甚 不遜。」布 曰:
「如『悔過』
『還主』之類,殆非 臣子之所 宜言。」林希曰:「安燾亦 曾面折此 語。」上曰 :
「安燾猶能 折之,況 他人乎?」布又言 :「朝廷近日 施行元祐 中人,若 事狀曖昧 ,非眾
所聞者 ,皆臣之 所不知。至於詆斥 先帝,非 臣所宜言 者,雖肆 諸市朝, 孰敢以為 過?
但在朝 廷以仁政 優容爾! 」因言:「彥博皇 祐中為唐 介所擊, 是時介雖 貶英州別 駕,
然不久 便收用。」上問:「介 所擊云何 ?」布曰:「為在 成都時作 燈籠錦獻 貴妃,以 此 進
用。事連宮禁, 故介亦痛 貶。臣適 方與林希 言,祖宗 朝侍從言 事官以事 黜謫,不 久即
召用, 未嘗有以 一言終廢 者。如介 作英州別 駕,不二 三年,卻 作侍從, 後遂為執 政。
以至神 宗時蘇頌 為繳李定 詞頭,落 職歸班, 後牽復, 便知開封 府,修官 制。又孫 覺、
李常在 熙寧初, 最為異論 ,各曾痛 貶,然元 豐中亦皆 復召用。蓋人才難 得,不可 以一
言廢一 人。近歲得罪 外補之人 ,一切不 召,恐未 安。願更留聖 意。」上曰:「須俟年 歲 間
乃可。」又曰:「蘇 頌、孫覺、李常終 不堪。」布曰:「此輩 固在所當 謫,然朝 廷愛惜人 材,
須恐如 此。元祐中孫 覺論議雖 有過當, 如李常亦 頗平允, 亦曾言免 役法不可 輕改。」上
頷之。 (曾布日 錄,此段 在壬戌日 ,今附見 。)

  己 未,詔鄜 延路聲塔 平以威戎 城為名。(四月二 十一日進 築。舊錄 既於此書 賜威


戎城名 ,於八月 十七日再 書,誤也 。今存其 一。新紀 亦附八月 戊戌,今 不取。)
  陝 西路轉運 副使邵 、永興 軍等路提 點刑獄劉 何、 權發遣提 舉秦鳳等 路常平巴 宜
各轉一 官,以進 築聲塔平 畢工故也 。

  呂 惠卿特遷 右銀青光 祿大夫。上於惠卿 之除極難 之。初欲 止遷左光 祿大夫, 章惇


曰:「太薄。」許將亦曰 :「范雍 當時自資 政便建節 ,舊例除 宣徽或節 度使者多。」上 曰:
「當除節度 使否?」將不 敢對,眾 唯唯。曾布曰 :「惠卿昨進 築一寨, 便遷兩官 。(呂惠
卿築平 羌寨畢工 在三月二 十二日, 遷右光祿 卻未見月 日。)當 時若只遷 左正議, 今日
兩寨, 除左光祿 即平允。昨一寨遷 兩官,今 兩寨遷一 官,故疑 於薄。」惇曰:「惠卿 二
十三年 不磨勘【一】
。」布曰:「恐未 說得及此。」上曰 :「兼昨改官 不曾說此 因依,只 是
三寨轉 卻四官, 進築自是 帥臣職事。」眾皆稱:「聖諭極 當。然事初且 欲鼓舞眾 人, 故
近推恩 帥臣,皆 太優厚。自此雖有 進築【二 】,不須 逐寨賞帥 臣。」惇亦曰:「當如此 ,
但今來 事初不同 ,兼鍾傳 等遷官職 已優厚。」上遂勉 從之 。

  樞 密院再對 ,上又曰 :「章惇 終是照管 惠卿。」布曰:「昨一寨遷 兩官已不 當, 故


今日推 恩過厚。適聞聖諭 ,以為此 自是帥臣 職事,眾 莫不聳服 。然惠卿 無廉恥, 每事
志於苟 得。只如 進築城寨 ,卻令一 子隨軍, 及保明狀 中乃云:『呂淵係 臣男子, 不敢
保明。』卻令兵 官呂真、劉安等保 明呂淵, 稱有勞可 賞,朝廷 亦不免推 恩。臣亦 曾作 邊
帥,亦 有兒子作 書寫機宜 ,然未嘗 敢令與將 佐往還, 況敢預邊 事及兵政 乎?」上極然
之【三】。布曰:「章惇 去歲因延 安解圍, 金明已破 ,惠卿上 表待罪, 但答詔足 矣, 又
賜銀絹 一千。然人言洶洶 ,惠卿終 不敢當, 至三請, 竟依所乞。」上曰 :「記得。」布 又
言:「惠卿二十 三年不磨 勘,中間 自經竄謫 ,如何可 理歲月? 大約紹聖 推恩舊人 多過
當,如 蔡確、李定輩 既已復官 職,并遺 表恩澤亦 不減,李 定家京官 三人。」林希曰 :
「不惟如此。外方監 司輩承望 朝廷風旨 ,人人稱 薦李景淵、景夏輩 ,要便收 用。罪廢之
家,便 得京官, 已為僥倖 ,更欲不 次升擢, 豈有此理 !」布曰 :「景夏 昨增進擬 令上
殿,賴 德音不許 爾。」上亦哂 而頷之。(實 錄又於八 月十七日 再書賜名 威戎城, 今削 去。
惠卿遷 官,實錄 乃不書, 今取曾布 日錄附見 。)

  涇 原路經略 使章楶言 :「勘會 臣到本路 條上進築 之策,朝 廷幸聽其 計,於三 月二


十三日 會合四路 兵建築平 夏城、靈平寨,如 期了當, 尋將逐處 軍馬分屯 放散去訖 。緣
臣所陳 後石門、褊江 川兩處形 勢所繫, 利害尤重。控扼好 水、西山諸谷 賊馬來路 ,占據
得要害 之處,比 趨九羊谷、白草原 ,尤為快 便。俯逼天都 巢穴,平 夏、靈平所占 耕地,
遂免抄 掠之患, 與葫蘆河 川東西形 勢相為表 裏。本司 近指揮緣 邊安撫、知鎮戎軍 种朴
量帶人 馬照管平 夏、靈平 兩處官吏 修緝次第 ,因令由 打破賊堡 於後石門 、褊江川 子細
按視山 川形勢, 道路險易 ,有無水 泉,當如 何措置修 築。今據 种朴彩畫 到地圖, 簽貼
圓備。臣尋將前 所進藳, 照驗得委 實尤為精 確。又緣 夏賊點集 頻併,其 力勞敝, 四月
十一日 ,舉國十 餘萬眾驀 來奔突, 諸將力戰 ,賊遂敗 去。度其 勢未能再 有嘯聚, 若不
乘此機 會進築了 當,卻寬 歲月,其 力稍全, 則是資寇 養患,邊 防之憂未 艾也。今不避
小有煩 擾,再舉 師徒,全 補藩籬, 以成暫勞 永逸之功 。臣仰荷 國恩,當 此委寄, 不敢
遷延, 復將重責 遺與後人 。今且條 畫後石門 等處進築 事件如後 :一、於後石門川 下建
六百步 城一所, 正當九羊 谷、白草 原趨天都 大路,控 扼得塔子 觜、泥棚 障賊馬來 路,
東去平 夏城約二 十里。一、於床地 掌建六百 步寨一所 ,東由青 沙峴、好水河 趨靈平寨 ,
及照應 得石墻子 、拽木岔賊馬 來路,北 去後石門 約一十五 里。其密鄂充 、好水一帶山 林,
悉皆包 括在裏, 可以應急 采斫使用 。一、於舊褊東城 下,上建 六百步或 四百步寨 一所 ,
東由密 鄂充、柳陰河、拽木岔趨葫 蘆河大川 ,西控木 魚川入懷 遠大路, 及照護得 定川 、
三川、懷遠 ,更無邊 面。北去床地 掌約一十 三里,南 去三川寨 邊壕約二 十里。已上三處
可以建 築城寨, 其勢與平 夏城、靈平寨為表 裏,足以 分據要害 ,制夏賊 之死命。所有
城圍大 小及相去 道里遠近 ,乞從本 司臨時更 切相度措 置。或且 先修後石 門、床地 掌兩
處,其 褊江城候 事力稍辦 ,方行進 築。 」

  黃 貼子:「今狀雖乞 先修後石 門、床地 掌兩處尚 慮地里差 遠,見相 度事力人 情,


或先 築後石門 ,或先築 褊江,或 且為一寨 ,或便築 兩寨,並 乞臨時許 臣一面相 度施
行。」詔並依奏 ,令章楶 更切多方 體探西賊 動息次第 ,委是有 間隙可乘 ,決保萬 全 ,
方得舉 動。即不管輕 易敗事。并下 劉何、巴宜專 一應副。(此 據章楶奏 議增入。楶以 五月
六日上 此,其得 旨當別有 月日,更 須徐考之 。六月二 十四日, 褊江賜名 鎮羌。)

  詔 梁惟簡男 弼,陳衍 男恂,並 特除名, 送瓊州編 管。

  戶 部狀:「準都省批 送同管勾 陝西坑冶 鑄錢公事 許天啟劄 子奏:『奉使陝西 經畫


銅利, 京西、川路亦許措 置。該括 六路,或 躬自蹋行 ,或委官 相度,凡 有興發去 處而
人未協 力,蓋由 事權太輕 ,難以驅 策州縣。本司職事 ,今轉運 司官兼領 ,京西、川路
州縣, 別無條制 統攝。欲乞應自來 鑄錢司所 領職事, 更不令轉 運司官兼 領。通陝西、京
西、川路自為一 司,州縣 約束,並 依本司陝 西已得前 後畫一指 揮,庶幾 事權專一 ,州
縣之 吏,有法 刺舉,則 功利可以 速成。所 有其餘節 應干條制 ,並乞依 提舉常平 司施
行。』本部看詳 ,鑄錢坑 冶職事, 若同轉運 司兼領, 緣事干本 司財計, 恐有牽制 , 及
論議不 同,其運 司人吏亦 有畏避, 顯屬未便 。兼京西 、川路銅 苗,既有 朝旨許本 官檢
踏措置 ,其逐路 坑冶,若 不令專管 ,亦恐難 為集事。本部 今勘當陝 西、京西、川路應干
坑冶職 事,欲令 本官同領 ,餘依所 乞事理施 行。」從之。(此 五月六日 聖旨,據 法冊 增
入,當 刪取其要 。)尋申明行 下:「應鑄錢 司所領職 事更不令 轉運司兼 領。止為銀銅 坑
冶鼓鑄 銅錢職事 ,令許天 啟通領, 所有鑄鐵 錢職事, 自不合干 預。」(此六月六 日 聖
旨,今 附此。宇文昌齡云 云可考。六月 十三日乃 以京西、川路 入銜,十 二月十五 日又改
正刺舉 指揮【四】。 )

  朝 奉郎、詳 定重修敕 令刪定官 孫傑、大 理寺丞吴 景淵並權 發遣開封 推官。

  庚 申,中書 舍人蹇序 辰請自今 詞頭如有 元行遣文 書,即同 檢送當制 舍人。從之。

  辛 酉,詔皇 太妃近嘗 服藥,及 雨澤稍愆 ,農田在 望,宜頒 恩宥,以 導嘉祥。疏決


應在京 府界并三 京及諸縣 罪人。

  知 永興軍、 寶文閣直 學士謝景 溫知河陽 。

  詔 張詢、巴 宜專根括 安西金城 膏腴地頃 畝可以招 置弓箭手 若干人, 具圖以聞 。

  熙 河蘭岷路 都總管、提點熙河 蘭岷路漢 蕃弓箭手 司言:蘭 州金城關 欲招置步 軍保


捷四指 揮,各以 四百人為 額,馬軍 蕃落一指 揮,三百 人為額。從之。內蕃落排充 第九
十六指 揮,保捷 排充第一 百一十九 至一百二 十二指揮 。

  壬 戌,龍圖 閣直學士 、權知開 封府蔣之 奇為翰林 學士,試 吏部侍郎 邢恕權吏 部尚


書,戶 部侍郎吴 居厚權戶 部尚書, 試吏部侍 郎李南公 為寶文閣 直學士、知永興軍 ,寶
文閣待 制、知瀛 州路昌衡 權知開封 府。

   詔陝西路 添置蕃落 馬軍十指 揮,每指 揮各以五 百人為額 ,並支馬 七分;於 永興


軍、河中、鳳翔、同華州各置 兩指揮, 並隸住營 州、軍將下統 制訓練, 委逐路所 屬都總
管司選 官招人。初,三省 、樞密院 同呈,以 太僕牧租 錢於陝西 置蕃落馬 軍十指揮 ,以
五百人 為額,支 馬七分【五】。初欲以牧地 募民養馬 ,久而未 集,曾布 以為不若 增騎 兵
為簡便 ,兼土兵 乃勁兵, 又諸路出 戍者已竭 。及建此 議,眾翕 然皆以為 允,上亦 欣然
從之。蓋牧租見 存者七百 萬,歲額 一百七萬 ,而十指 揮之費二 十五萬而 已,故可 與募
人養馬 之法兼行 也。

  甲 子,觀文 殿大學士、西太一 宮使【六】、右銀青光 祿大夫韓 縝乞致仕 ,詔不允 ,


已而特 授太子太 保,依前 充觀文殿 大學士致 仕。(十 六日葉祖 洽云云。曾布云: 葉祖
洽言縝 交結張茂 則、梁維 簡及元祐 初附會改 更法度事 ,不當降 詔不允。遂除太子 太保
致仕, 不用受遺 恩例也。 )

  翰 林學士蔣 之奇兼侍 讀。

  詔 陳衍男慥 特送南恩 州編管。衍并梁惟 簡屋宅、產業、園地、錢物 並根括籍 沒入官 ,


在京 者撥與後 苑房廊所 ,京城外 者撥與提 舉常平司 ,在外州 縣者撥與 轉運司, 如有
隱漏減 落,許人 陳告,罪 賞依戶絕 法。(舊錄云 :「詔陳衍男 慥特送南 恩州編管。衍并
梁惟簡 屋宅、產業、園地 、錢物并根括 籍沒入官 ,在京者 撥與後苑 房廊所, 京城外者 撥
與提舉 常平司, 在外州縣 者撥與轉 運司,如 有隱漏減 落,許人 陳告,罪 賞依戶絕 法。」
以惟簡 引用陳衍 ,交通執 政,變亂 朝廷也。新錄 曰:「交 通執政、變亂 朝廷之語 ,意皆
誣罔宣 仁聖烈, 今刪去十 六字。改刪去『詔 陳衍男慥 特送南恩 州編管, 衍并梁惟 簡并
籍沒物 產』【七】。」 )

   左司諫郭 知章言: 聞諸路守 臣嘗於秋 夏之間以 雨足歲豐 為奏,或 災歉遂不 敢以


聞, 伏望特降 睿旨,下 諸路州軍 ,嚴行約 束,雖已 奏豐稔而 或繼有非 常水旱者 ,並
具災傷 上聞。從 之。

  朝 奉郎安師 文言:「近緣邊修 築城寨, 西賊舉眾 入寇涇原 ,敗衄而 去。今困 於點


集,漸 已窮蹙。竊聞諸路 廣行招納 ,切中事 機。向日 歸明朱智 用,久已 向漢,然 為夏
國各有 把截卓望 口鋪,無 緣遂達中 土。後因 事至邈川 ,先與溪 心手下首 領作般擦 到熙
州,密 諭歸順之 意,後闔 家間行歸 漢。蓋邈 川與吐蕃 部落雜處 ,又斫龍 、講朱等 處日
有博易 ,人情狎 熟,易為 傳道語言 。乞委熙 河經略司 差諳曉蕃 情使臣告 諭邈川首 領及
蕃商等 ,如能誘 至、指引 夏人歸順 ,每名優 給茶綵。如此,則 右廂之人 必自吐蕃 而至
者眾。然自 來吐蕃與 西夏心相 睽貳,外 示和好, 更乞密行 經畫。」詔熙 河蘭岷路 經略 司,
密切從 長相度施 行。(六 月丁未, 曾布論師 文上殿。 )

  鄜 延路經略 司言:「保安軍順 寧寨蕃官 巡檢、供備庫副使 劉延慶, 遣使均凌 凌詐


投西界 ,招誘到 左廂,密 約歸漢。元係左班 殿直、保安軍順寧 寨蕃官, 元祐六年 投蕃 ,
今復歸 漢。已書 填空名宣 補充右侍 禁依舊住 坐。其劉 延慶及均 凌凌乞優 與推恩。」詔 劉
延慶轉 一官,均 凌凌與下 班殿侍, 仍支錢十 萬。
  乙 丑,淮南 轉運副使 陳祐甫言 :「嚮任 外都水監 ,值澶州 小吴埽黃 河抹岸, 臣與
都水監 丞蘇液均 被罪黜。後臣復叨 任使,官 亦隨進, 而液退居 里閈,不 復出仕, 逮今
十五餘 年,蒙聖 恩擢提舉 開封府界 常平,其 寄祿官尚 仍舊秩。欲望檢詳 蘇液轉承 議郎
迄今年 月,還其 合該磨勘 官敍。」 詔令吏部 併與磨勘 。(新削 。 )

  丙 寅,詔以 歸信、容城知 縣、左侍禁廉 嗣復為閤 門祗候; 縣尉、左班殿 直王楹轉 一


官,更 減三年磨 勘;指使 三班差使 楊齊轉一 官;百姓 張保、桂俨並與三 班借使。先是 ,
有北賊 三十餘人 入界為擾 ,保、俨 告嗣復等 盡掩殺之 ,故有是 命。

  樞 密院言:「陝西、河東 逐路經略 司并提點 熙河蘭岷 等路漢、蕃弓 箭手教閱 等事今


看詳, 欲漢、蕃弓箭 手委將官 及所屬州 、縣、城、寨官司,常 切訓練, 不限定所 習事藝
名目, 惟務精熟 及習知出 入戰陣次 第,其有 馬者須調 習馳驟。每遇農隙 ,委經略 司選
官或躬 親推排點 閱支賞。又漢、蕃弓箭手並 令分為四 等:以膽 勇武藝卓 然者為奇 兵,
有戰功 、武藝精 熟人為第 一等,以 未曾立功 、事藝精 熟人為第 二等,以 武藝生疏 人為
第三等 。委逐首領人 員依格推 排等第, 置籍鈔記 單名。遇有增 減,於簿 內開收。又點 閱
止隨所 習事藝按 試,如第 三等內出 眾者,陞 為第二等 ,候點閱 訖,等第 支賞。」從之 。
(新本 削去。)

  丁 卯,樞密 院言:昨 興復衛州 淇水第二 馬監、潁昌府單鎮 馬監,日 有死損, 費芻


秣,減 租課,官 吏俸給, 所用不貲 。詔:「衛州淇水 第二馬監 、潁昌府單鎮 馬監,並 宜
廢罷。內淇水第 二監馬, 盡數起發 赴太僕寺 ,單鎮監 據現管馬 ,均給永 興軍、秦鳳等
路都總 管司應副 新招換蕃 落軍兵。所有 牧地,仰 太僕寺措 置以聞。」又言:「太 僕寺 樁
留堪配 軍馬五百 匹,準備 朝廷緩急 支用。院監見管合 配軍馬八 百二十三 匹,諸軍 班闕
馬不少 ,太僕寺 見管雜馬 又過於樁 留之數, 虛費人兵 看管。」詔令太僕 寺今後樁 留 堪
配軍 馬及雜使 馬共四百 匹,每院 各養一百 匹外,仰 盡數支使 ,輒於數 外占留者 ,坐
之。( 新刪舊, 今用之。 )

  涇 原路都總 管司言:「本路諸 軍支填七 分官馬外 ,內新馬 未堪披帶 ,外日有 死損 。


乞將諸 路就糧馬 軍,權支 填八分馬 ,候事宜 息日,依 舊條支填。」從之 。(新無 。 )

  戊 辰,給事 中葉祖洽 為吏部侍 郎,江、淮、荊、浙路發運 使呂嘉問 為寶文閣 待制、


知青州 。(正月 十九日為 發運,九 月末李深 云云。)

  翰 林學士林 希言:乞 出官使臣 亦依進士 試策三道 。從之。(林希以 學士改知 樞,


在四年 閏二月, 此不應猶 稱學士。 當此時, 蔡京為承 旨,蔣之 奇為學士 。)

  己 巳,給事 中葉祖洽 言:「伏 見韓縝在 垂簾之初 ,首被擢 用,位登 宰相,中 外皆


以為縝 是張茂則 、梁惟簡 所引,若 非陰有交 結,何以 得此?其 跡著明, 當時物論 已為
不平。縝當以罪 廢,遭遇 先帝特加 拔擢,致 位樞長, 其恩可謂 厚矣。而縝不顧廉 恥,
附會中 貴,遂於 垂簾之初 ,與司馬 光並處台 席。光等 更改先帝 法度,略 不聞縝有 力爭
之言, 惟務諂事 光等,以 持祿養交 ,可謂不 忠於先帝 也,終緣 言者排擊 而去。然縝終
元祐之 間,保身 將相,窮 極富貴, 莫敢指議 。若非內 有所附, 聲勢足以 動人,豈 能偷
安如 是之久耶 ?臣竊以 士人在元 祐間,非 與權要貴 近有所干 涉,則美 官要職從 何而
得?臣 嘗見紹聖 時政記亦 有此論。故近來朝 廷察當時 有所附會 而得差遣 者,雖寺 、監
之類 ,尚能罷 去,縝於 是時出將 入相,風 采氣焰, 終元祐之 際不衰, 天下士大 夫指
以為漏 網。而朝 廷待遇恩 禮,始終 與元勳故 老無異, 士之有識 者莫不怪 之。夫附 會司
馬光等 ,得寺、監丞之類 ,尚不容 於今日, 而附會茂 則、惟簡 之人,致 身將相, 卻容
幸免, 參酌輕重 ,典刑不 均,非公 朝所以示 天下也。所有『不允致 仕』錄黃,臣 未敢書
讀。」中書 舍人蹇序 辰言:「竊觀 葉祖洽繳 駮韓縝錄 黃,謂縝 專以姦慝 保全名位 ,乞 特
加削奪 ,放歸田 里。臣不 知朝廷以 祖洽所論 為是,或 以為非。若以為非 ,則因祖 洽之
言,已 罷降『不 允』之詔 矣;若以 為是,則 太子太保 乃是前宰 相致仕例 所除官, 兼龐
籍【八】、梁適舊不 兼大學士 而縝得兼 之,未有 罪惡之大 如祖洽所 陳而恩命 反過前比 也。
臣以祖 洽所言, 考朝廷所 行,名實 義理俱為 未稱,是 以未敢具 草【九】。」詔令 沈銖 命
詞行下 。(邵伯 溫云:韓 縝有心術 ,章惇畏 之。凡在 元祐執政 從官,惇 必以事中 之,
獨不敢 及縝。方遷謫諸公 時,縝以 節度使知 潁昌,觀 文殿大學 士領宮祠 。蓋惇慮 縝能
害己也 。至縝死 ,方使葉 祖洽言不 與贈諡而 已。新錄 辨誣曰: 按韓縝雖 致位將相 ,無
可紀述 ,以為不 顧廉恥附 會中貴, 則無所據 。至云士 人在元祐 間,非與 權要貴近 有所
干涉【 一○】, 則美官要 職何從而 得,意在 譏切垂簾 之政,今 並削去。 )

  三 省言:「按梁惟簡 、陳衍在 元祐時, 內挾黨類 ,外交權 臣,邪謀 詭計,無 所不


至。賴宣仁 聖烈誠心 德意,不 能動搖, 皇太后、皇太 妃保祐擁 護,朝夕 備至,故 惟簡、
衍不得 逞其姦心。原其罪 惡,族滅 為宜。陛下寬仁, 止從投竄。然聞惟 簡、衍尚有親 戚
供職禁 中,此曹 私心各懷 危懼,何 可更充內 侍?伏乞 聖斷,索 惟簡、衍親戚并素 所厚
善者, 屏逐出外。」詔入內內 東頭供奉 官、寄內殿承 制蘇舜民 ,入內內 東頭供奉 官馮 章,
入內內 侍殿頭韓 侁、劉淵 ,入內內 侍高品曾 燾,內馮 章、曾燾 各降一官 ,並送吏 部添
差遠地 監當。入內內東頭 供奉官、寄內 殿崇班鄧 舜賢降見 寄官,送 內侍省。入內 內侍殿
頭蘇慥 ,入內內 侍黃門邵 琦、竇瑛 ,入內貼 祗候內品 胡宗傑, 入內內西 頭供奉官 李世
長、馮說,已上 並本官送 內侍省。內侍省高 品楊偁追 兩官勒停 ,送全州 編管;張 繼安
與遠小 處監當。入內使臣 黃定國、王遘,與 依見寄官 轉出;霍 肅、王昭 安、周珣 ,並以
本官送 內侍省。(舊 錄云:三 省言:「按梁 惟簡、陳衍在元祐 時,內挾 黨類,外 交權臣 ,
邪謀詭 計,無所 不至。賴宣仁聖烈 誠心德意 ,不能動 搖,皇太 后、皇太 妃保祐擁 護,
朝夕備 至,故惟 簡、衍不 得逞其姦 心。原其 罪惡,滅 族為宜。陛下寬仁 ,止從投 竄。然
聞惟簡 、衍尚有 親戚供職 禁中,此 曹私心, 各懷危懼 ,何可更 充內侍? 伏乞聖斷 ,索
惟簡、衍親 戚并素所 厚善者, 屏逐出外。」新錄辨誣 曰:此一 段雖推尊 東朝,歸 罪閹 尹,
原其誣 謗之意, 尤為深切。 今刪去七十 六字【一一】。舊錄誣謗孰 不知?今 悉依舊錄 。
曾布日 錄:丙寅 ,許將以 三省劄子 示曾布, 云中人有 與陳衍、梁惟簡親 黨及素相 厚善
者,皆 當斥逐。上遂 具十餘人 姓名送三 省,自編 管至送前 省降官, 凡數等。將云 :「莫
可同進 呈否?」布曰:「三省列章 ,安用西 府同呈? 兼三省前 後施行梁 惟簡等, 密院
皆不預。」遂已。既而又有四 人者,御 批付密院 施行,前 後凡二十 四人。壬申,布又 同
林希進 呈三省施 行中人事 ,因言: 「臣 等昨準御 批:『梁惟簡 、陳衍兒男有 尚居省籍 ,
可除名 羈管。』臣等遂下 兩省取索 ,云『各 有一男隨 行,外更 無。』遂施行訖。乃不知 更
有親黨 及素相厚 善者。亦聞三省因 陳慥者理 會房錢於 開封,文 字至都省 ,遂將上 籍沒
兩家貲 產。」上曰:「亦知之。」又指 數中已施 行人曾燾 、馮章兩人, 令更降一 官。前 此,
蔡卞又 云:「前日因 章惇留身 ,退便令 草此劄子。 亦嘗問之, 云:『必是相 公曾奏。 』
惇曰:『然。』」御集五月十 三日手札 兩道,姓 名與此同。 惟鄭詳以舊 官送內侍 省, 此
獨無有 。)
  庚 午,詔:「諸路沿 邊州軍, 除帥臣所 在外,若 公使於例 冊外饋送 ,並依緣 邊城
堡鎮寨 條施行。朝廷遣使 及監司例 外受供饋 者,仍取 旨。委經 略、安撫 、鈐轄、轉運、提
刑、提舉司,常 切覺察劾 奏。」以三省 言蘭州違 法饋送也。(沿邊 城堡鎮寨 條,見二 年
正月十 八日。)

注 釋
  【一】惠卿 二十三年 不磨勘「二十 三年」原作「二十 二年」,據閣 本、活字本及 下文改 。
  【 二】自此 雖有進築 「進」原 作「遠」 ,據閣本 、活字本 改。
  【 三】上極 然之閣本 作「上極 笑之」 。
  【 四】又改 正刺舉指 揮「揮」 字原脫, 據閣本補 。
  【 五】支馬 七分「馬 」原作「 為」,形 似而訛, 據閣本及 本卷上下 文改。
  【 六】西太 一宮使「 使」字原 脫,據宋 史卷三一 五韓縝傳 補。
  【七】改刪 去詔陳衍 男慥特送 南恩州編 管衍并梁 惟簡并籍 沒物產「改刪去」三字與
上下文 不相合, 疑有訛誤 。
  【 八】龐籍 「籍」原 作「藉」 ,據閣本 及宋史卷 三一一龐 籍傳改。
  【 九】是以 未敢具草 「具」原 作「與」 ,據閣本 、活字本 改。
  【 一○】非 與權要貴 近有所干 涉「要」 字原脫, 據閣本及 文義補。
  【一一】今刪去 七十六字 按刪去文 字,當自「賴宣仁 聖烈」至「各懷疑 懼」止,經就
正文與 小字注所 載原文分 別計算, 兩者均為 七十四字 ,疑作「 七十六字 」有誤。
 

卷四 百八十 八 紹聖四年 (丁丑 , 1997)

起哲宗紹聖四年五月辛未盡其月

  五 月辛未, 中書舍人 蹇序辰言 :「吏房 送到吴居 厚除權戶 部尚書詞 頭,詔令 臣命


詞行下 。按居厚 頃於元豐 間被知先 帝,自朝 散郎除天 章閣待制 ,充京東 路都轉運 使,
先帝親 為褒詔, 稱居厚『將命一道 ,不辱使 指,無黷 乎上,不 擾乎下, 不諠乎聞 。於
二三年 間,坐致 財用數百 萬計,前 日縣官窘 迫,一朝 變為寬舒 。求之內 外主財之 臣,
政績著 驗,顧未 有出其右 者』,至 於遷官賜 服數次。及司馬光 用事,務 快宿憾, 改更
廢黜先 朝政事、人物 ,故劉摯 等附會, 首論居厚 。而言多無實 ,不待服 罪,責為 散官。
考其所 坐,悉緣 公事,本 無贓私、廢棄顯狀 ,一被譴 斥,首尾 十年,至 紹聖親政 ,始
復收用 。察其元 犯,已與 除落,今 自戶部侍 郎除權尚 書,計其 資歷,無 甚超越, 而議
者尚以 前事為言 。臣若苟 隨流俗, 心懷顧避 ,既慮給 事中封駮 ,又恐諫 官、御史 奏論 ,
相與 協心,終 不命詞, 反致先帝 初則失人 ,次則失 言,以矯 誣在天之 威靈,而 助成
司馬光 、劉摯等 之素志, 則是臣懷 利朋姦, 沒身無以 塞責。是以聞命審 思,即草 詞訖 。
蓋以 其心非附 朝廷以為 同,非反 同列以為 異,非交 私居厚以 為朋黨, 而區區之 忠所
深慮者 ,累先帝 知人之明 ,違今日 紹述之志 也。望降 臣此章, 與居厚除 命行下, 明示
好惡, 以風四方。 則非獨於臣 幸甚!」詔榜示朝 堂:「朕以眇 躬,獲承 先構【一】,永
惟休烈 盛美,欲 以昭示萬 世。而頃 遭羣姦, 同逞宿憾 ,興訛造 訕,力肆 詆排,政 事人
材,廢 毀殆盡! 夙夜悼懼 ,靡敢遑 寧。思與 卿士大夫 共承厥志 ,庶幾德 業傳信無 窮。
念今在 廷之臣, 鮮知事君 之義,崇 鄉原以為 善士,造 虛譽以進 無能。以交私合黨 相先 ,
以奉法 守公為諱 。材智勝 任,則闒 茸共嫉; 趣向至正 ,則頗側 深仇。端亮勁挺有 特立
之操者 ,不見容 於眾人; 媕阿回遹 持兩可之 說者,必 得名於流 俗。沉溺 忘返,險 薄可
嗟!乃 陰懷私恩 ,顯廢公 議。以姦 臣所斥逐 為當罪, 所變更為 得宜;以 先帝所建 立為
不然, 所褒擢為 非當。借譽餘黨, 幸復甄收 ,務令舊 章,未能 淳一。扇為是非不 定之
論,欲 開善否更 用之端。浸長小人 之道於難 知之中, 以疑天下 之聽於未 孚之際。幸時
事之中 變,庶人 情之翕從 。每懷及 茲,良用 慨嘆!朕 察言觀事 ,灼見邪 心,欲正 典刑 ,
當申儆 誡。繼自 今日,爾 其自新, 式懲厥愆 ,畢趨於 正。示以 好惡,非 曰苟然, 其或
怙終, 必罰無赦 。咨爾在 位,尚克 欽承。 」

  元 祐初,章 惇爭論役 法劄子, 有云:「役法可以 緩改,非 如京東鐵 馬、福建 茶鹽 ,


不改一 日則有一 日之害也。」及蔡 卞與序辰 謀共作詔 榜,慮惇 不從,乃 持惇元祐 劄 子
以脅之 曰:「若 謂居厚京 東所行非 是,則先 帝褒詔亦 非是矣。」惇噤不能語。於是從 序
辰所請 降詔榜云 。(今實 錄元祐元 年二月章 惇論役法 劄子亦無 此「不改 一日則有 一日
害」等 語。蓋崇 寧史臣陰 為惇諱, 紹興史臣 不能檢討 增益之也 。)

  詔 起居郎兼 權中書舍 人沈銖不 當以無根 繳奏吴居 厚,特罰 銅二十斤【二】。銖再 論


「居厚頃使 京東,坐 聚斂罷, 不可以長 地官。」即改 命蹇序辰 ,仍令銖 分析。序辰既 草
制,銖 因被罰。(壬戌除 居厚,銖 繳詞頭, 甲子再繳 ,戊辰改 付序辰, 辛未罰金 。舊
錄云: 吴居厚除 戶部尚書 ,銖以居 厚領使京 東,坐聚 斂罷,不 可以長地 官。詔銖 具實
狀,不 能對,罰 金。新傳因之 。居厚實狀有 何難對, 政坐以元 祐為諱耳 。史臣媕阿莫 辨,
可嘆也 。)

  翌 日,樞密 院奏事, 曾布曰:「竊 聞沈銖近 以繳吴居 厚詞得罪。」上曰 :「止罰金 。」


布曰:「又 聞有敕榜。」上曰 :「止降詔。」布曰:「居 厚初除待 制,葉祖 洽亦嘗繳 奏 ,
陛下聽 之。今沈 銖既罰金 ,又降詔 榜告,以 吴居厚、蹇序辰為 君子,以 沈銖為小 人,
恐人情 不服。」上曰:「不曾指名。」布曰 :「聞三 省行遣, 先坐沈銖 繳狀詞, 次用蹇 序
辰章疏 降詔,如 此亦指名 也。古人 以逆人主 指為逆鱗 ,以謂攖 之者死。然挺特自 守之
士,以 義理自守 ,議論之 際,雖死 不避。儻欲使眾論 以小人為 善人,君 子為小人 ,雖
日殺人 ,亦不可 奪,況出 榜乎?臣 以謂詔榜 無益於事 ,兼如此 乃是欺罔 聖聽。」上 曰:
「序辰因何 卻與居厚 一般?」布未 及答,林 希進曰:「此已行 之命,無 可論者, 曾布所
陳極當 ,望陛下 知察耳。」上唯阿 而已。( 布錄在壬 申,今附 此日。 )

  後 數日,( 布錄在丙 子。)布 又言:「臣前日論 居厚事, 喋喋煩聖 聽,然聖 問以


為序辰 何以與居 厚一般? 臣倉卒未 及對。陛下知居厚 事狀否? 元豐中, 先帝欲按 閱河
北保甲 ,患用度 不足,居 厚即獻絹 三十二萬 。及措置 糴便陝西 邊事,居 厚皆有所 獻。
此時先 帝不得不 悅,財利 之臣,能 舉職如此 ,不得不 奨。然京 東歲有羡 餘一二百 萬,
非取 之於民, 何所從出 ?前日之 京東,今 日之京東 ,與居厚 在彼時, 宜無以異 ,不
知居 厚何術獨 能致此羡 餘?居厚 之所經營 ,如民間 禁補修舊 鐵器,一 一要從官 買,
其他掊 斂細碎, 大約類此。」上曰 :「事皆虛, 當時不曾 根勘,但 人言如此 耳。」布曰 :
「居厚 京東之事 ,人人共 知,恐不 虛。如鐵 器事,嘗 為優人所 玩,安可 謂無?兼 章惇
元豐末 章疏,曾 論居厚云 :『京東之人 恨不食其 肉。』此語莫 不虛否? 然居厚不 足論 ,
掊斂之 事,害及 一路而已 。若序辰 者,則害 天下。其為害蓋百 倍於居厚 ,何止一 般?
何以 言之,序 辰凡所議 論,不復 顧義理, 若三省所 悅,雖凶 慝小人, 必多方主 張庇
護,害 政之大, 無大於此 。今但言 流俗之人 黨助元祐 姦黨,冀 其復用。臣固嘗開 陳,
以為君 子小人皆 不當有此 意。誠令 與三省異 論之人皆 是小人, 緣小人用 心,惟利 是視 ,
豈可 捨今日權 要大臣不 肯附麗, 卻一向黨 附海外編 管安置之 人,冀其 復用,以 求官
職,希 進用,其 術無乃太 疏乎?小 人懷利, 必不應顛 倒如此。但知義理 自守之士 ,不
肯為三 省變易天 下公議, 雷同欺罔 爾。兼居 厚昨除待 制,葉祖 洽亦嘗繳 詞,陛下 伸祖
洽之言 ,罷居厚 之命,中 外鼓舞稱 誦。今日 沈銖所繳 ,乃與祖 洽無異, 而銖獨罰 金,
又出敕 榜,此臣 所不曉。

   又如呂嘉 問欲除卿 ,陛下以 為不可; 欲除侍郎 ,陛下以 為不可; 過都門欲 一見 ,


陛下亦 以為不可 。今忽除 待制,莫 不駭聞。緣權侍郎 四年方即 真,又一 年乃得待 制,
今比之 侍郎,乃 更速五年 矣。臣固 疑近日政 事,更非 前日之比 也。亦嘗 自陳,凡 所欲
言, 隱忍者十 有八九, 而其所陳 已喋喋不 勝其多, 臣猶自厭 ,況陛下 乎?」上 曰:
「大臣所見 ,豈可不 言,言之 何害!」布曰 :「臣每蒙陛 下開納如 此,益不 敢循默, 然
願陛下 更賜采納 。臣自初 秉政,即 嘗奏陳, 以謂先帝 聽用王安 石,近世 罕比,然 當時
大臣 異論者不 一,終不 斥逐者, 蓋恐上下 之人與安 石為一, 則人主於 民事有所 不得
聞矣。此何 可忽也? 」上曰:「馮京輩 皆是。」布曰:「非獨 京輩,先 帝曾諭臣 :『王珪 雖
不言, 亦未必不 腹誹也。』今三省 無一人敢 與惇、卞異論 者,許將 輩見差除 號令有不 當,
但鬱悒 而已。如序辰輩多 端劫持驚 恐在位之 人,使不 敢與三省 違戾。只如有文字 云:
『元祐 大臣,非 其死黨, 不得為執 政。』許將見此一 語,為之 破膽。」上曰:「不記得 有
此文字。」布曰:「序辰 但於文字 中,以一 兩句微詞 驚恐許將 輩,非公 然排擊許 將, 宜
其陛下 不記也。今上 下人情如 此,願陛 下以先帝 御安石之 術為意。」上又問「林 希用 心
如何? 」布曰:「臣累曾 言希有學 問識見, 若不為利 害所怵, 於義理不 患不曉。今致 身
至此, 實不肯附 麗人,議 論極向正。」上曰:「於卿 處則然, 未知他處 何如爾?」布 曰:
「或不 至此。」布又問上 :「近日 論議者莫 亦以臣為 黨助元祐 之人否? 」上曰:「豈有 此
理!卿 何可加以 此。」布曰:「臣固自 知於元祐 之人無一 毫干涉, 然見其變 亂是非如 此,
臣亦不 敢自保。」上笑曰 :「無之,豈 得有此! 」(布錄在丙 子,今附 此【三】。許將時 為
中書侍 郎。陳瓘 尊堯集理 財總論曰 :按安石 初為從官 ,即倡理 財之說, 及至參知 政事 ,
故行其 所言。今考日錄第 一,安石 於未執政 前,七對 神考,並 無一言及 於理財。至於
執政供 職之第一 日,即偽 書對上之 言曰:『人主當以 成禮義廉 恥之俗為 急,若宣 著為
利之實 ,而禮義 廉恥之俗 壞,則天 下不勝其 弊。孟子恥言 利,曰:『亦 有仁義而 已矣。』
然其卒 曰:『未有義 而後其君 者。』人人不 敢後其君 ,此乃人 主大利也。』鳴呼!安 石
著書首 撰此語, 卻思孟子 之說,其 於前日所 行,不可 謂之無悔 也。年運 而往,雖 悔可
追,悔 而不改, 濟以欺偽 ,作為誣 書,陰授 蔡卞。卞,紹聖用 事之初, 專述熙寧 ,及
哲宗既 怒常立, 然後驟述 元豐,始 與序辰謀 作蓋抹之 事矣。事之本末, 臣請敍而 論之 :
「臣聞紹聖 三年,尚 書右丞蔡 卞引選人 常立為假 通直郎、崇政 殿說書。又力 薦之,賜 對
之明日 ,復請躐 除侍從官 。哲宗問卞曰 :『立詆神考 而卿薦之 ,何也? 』又顧丞相惇 曰:
『卿不見其 語乎?』惇謝 不知,因 請其語。哲宗 怒曰:『語在 常秩行狀 ,其語云 :「自安
石罷相 以來,民 在塗炭。」又云:「自秩與 安石去位 ,而識者 知政事必 敗。」其諂厚 安
石而詆 薄神考如 此,卞薦 之何也?』即命中 使史院取 秩行狀, 哲宗親指『塗炭』 『必 敗』
四字以 示宰執, 惇等皆頓 首謝罪, 請貶立監 壽州酒。給事中葉 祖洽駮曰 :『立詆 毀先
烈,謫 輕近地。』乃改立永州 監酒,而 撰常秩行 狀者趙冲 特勒停。初, 太學博士 林自 用
卞之意 ,倡其言 於太學曰 :『神考知荊 公不盡, 尚不及滕 文公之知 孟子也。』士大夫 固
駭其言 矣。自哲宗既 怒常立, 卞始惶駭 改意。而林自『滕 文公』之說,亦自 此不敢言 於
眾,卞 於是與序 辰等始用 蓋抹之術 矣。」又論曰:日 錄載安石 之言曰:「人 君為天地 萬
物主, 須是蓋抹 得事過, 乃能濟天 下。」紹聖中,蔡 卞用蓋抹 之術,在 既竄常立 之 後,
安排之 序,的然 可指。臣請稽其本 末而論之 :「熙寧 九年,鄧 綰落御史 中丞,安 石亦
相繼罷 去,退居 鍾山,著 此訕書以 授蔡卞, 卞當元祐 之時,增 光潤色。九年筆削 ,恩
怨分明 ,回互妨 嫌,以叶 眾好,照 顧本末, 以全私美 。書行於 紹聖之始 ,嫁禍與 造書
之人, 惇等醉迷 ,例遭嫁 賣,不知 宗廟之遭 詆誣也。天實使之 薦常立, 哲宗皇帝 灼見
姦偽, 竄悖臣於 遠方。卞惟偽跡寖 彰,於是 屈己改圖 ,而用蓋 抹之術矣 。蓋卞之 初意 ,
譏薄神 考元豐之 政,專務 紹述安石 熙寧之事 。至是知 其不可, 則與蹇序 辰同謀以 神考
褒勸吴 居厚手詔 榜於朝堂 。其跡則 善述熙寧 ,深讚元 豐,其心 開脫安石 ,詆誣宗 廟。
夫詔褒 居厚,乃 神考駕馭 監司之意 爾。元祐 初,章惇 爭論役法 劄子云:『役法可 以緩
改,非 如京東鐵 馬、福建茶鹽 ,不改一 日則有一 日之害也。』及卞、序辰共作敕 榜之 時,
先以章 惇元祐劄 子脅持宰 相,曰:『昔以「居厚京東 鹽馬之事 ,不改一 日則有一 日之
害」,是以 理財之詔 為非也。』惇計無 所出,噤 不能語。於是 亦以敕榜 為是矣。且安 石 初
欲理 財,自謂 合於經術 ,謂司馬 光之徒皆 不曉孟子 義利之說 ,豈以理 財為不美 哉?
及退而 著書,則 於初作參 知政事第 一日,便 造安石奏 上之言曰 :『孟子 恥言利, 若宣
著為利 之說,則 恐壞風俗。』又造 安石奏上 之言曰:『陛 下但好理 財者,則 汲汲而用 ,
至於講 道,則不 以為急。』又曰:『以理財 為先,則 人將機巧 趨利。』又曰:『若以理 財
為先務 ,又召致 無行義之 人,則恐 天下觀聽 不足。』蓋安石捨 眾自用, 造法於得 君 之
初, 追悔著書 於十年之 後,歸過 宗廟,圖 蓋已愆, 是可忍也 ,復何議 哉!又其 歸過
之言曰 :『臣嘗 勸陛下不 須多張法。』又論 榷鐵則曰 :『官自 鼓鑄則必 與漢同弊。』此 所
以譏元 豐之政也 。卞及序 辰謀取神 考駕馭監 司之詔榜 於朝堂, 豈為一吴 居厚而已 哉!
欲實 安石詆譏 之語而杜 塞天下愛 君之言耳 !夫有舒 有慘,天 道所以變 通;一弛 一張 ,
文武所 以相濟。神考 聖訓曰:『什 一而稅足 矣。』又曰:『今稅斂 已重。』此則理財 之 正
論,聖 主之本心 也。至於 詔奨居厚 ,則所以 奨有勞之 臣耳,孰 敢以為非 乎?卞等 揭視
一詔, 便謂安石 所諱理財 之事,可 以移過於 宗廟。而日錄誣偽 之言,可 以取信於 天下
後世。 蓋卞等所 謂蓋抹者 如此。」 』

  御 史蔡蹈言 :「臣伏 睹聖旨指 揮,以權 中書舍人 沈銖繳還 新除戶部 尚書吴居 厚詞


頭,令 具析聞奏 者。臣竊 以中書舍 人之職, 專掌書命 ,朝廷除 授未允公 議,則王 命之
出不可 不審。況有義當論 列,若論 失其實而 上罔朝廷 ,即銖被 罪黜可也 ,不當更 令具
析,待 之以不信 ,而使在 廷之臣以 此為戒, 它日無敢 言者。且居厚之為 京東都轉 運使 ,
牟利殃 民,眾所 備聞。近者朝廷初 復居厚待 制矣,是 時嘗有繳 還詞頭者 ,朝廷為 罷其
命,不 聞有令具 析聞奏之 旨。今居 厚超遷踰 等,又非 待制之比 ,而銖之 所論,公 議翕
然,不 可不察也 。臣愚欲 望聖慈追 寢令銖具 析指揮, 庶存近侍 論思事體 。

  又 言:「伏 見聖旨指 揮,以權 中書舍人 沈銖繳還 新除權戶 部尚書吴 居厚詞頭 ,令


具析聞 奏。既又 罰銅二十 斤放,并 今月十九 日尚書省 降到敕一 道,臣僚 上言辨雪 吴居
厚事, 令本臺榜 朝堂者。臣謹按, 居厚奉使 京東,征 利苛急, 惟務羡餘 ,以赴功 賞,
而創置 鐵冶等非 義取民, 一方愁怨 ,聲動朝 野。在元 豐末年, 左右大臣 已嘗論奏 其惡
而責 守廬州矣 ,其大臣 及同時被 遇先帝之 人,莫非 公心以救 正朝廷法 度,以此 見居
厚非本 無過者。若謂悉皆 緣公,本 無贓法, 則人臣奉 使一方, 不能致朝 廷之德意 下究 ,
而萬 口嗷嗷, 不勝其怨 ,其為失 職,何必 贓私?設 或棄瑕甄 錄,出自 宸聰,則 臣下
所不敢 知。其如 中書舍人 當行職事 ,其所見 繳還詞頭 未為過也 。而敕旨 勒令具析 事狀 ,
既而罰 金以加其 罪,亦已 太甚,宜 乎眾所駭 聞也。蓋居厚事狀 ,天下共 知,若謂 論者
厚誣, 是欺天下 也。天下 之不可欺 ,以有公 議存焉。公議不恤 ,雖聖訓 諄諄,申 儆具
寮,恐 無補也。孔子 曰:『天 下有道, 則庶人不 議。』今朝廷 清明,陛 下仁孝, 習先 朝
故事 ,固已純 一,庶人 無知,且 猶無所議 ,況士大 夫乎?天 下既無異 議,而止 緣中
書舍 人繳還詞 頭,便為 異議如此 ,則一切 不問,無 繳還者, 謂之其志 同,可乎 ?臣
愚伏 望聖慈更 加省察沈 銖繳還吴 居厚詞頭 實協公議 ,特賜原 宥,庶使 在廷之臣 不以
言為戒 矣。天下 幸甚!」

  河 東路經略 司言:「內殿崇班 王安靜昨 出界討擊 青魚河賊 ,所部殺 獲最多。昨與


折克行 子姪一例 ,同減半 推恩,依 格合轉三 官,更減 四年磨勘 。除正推 恩外,有 轉一
官、減 四年半磨 勘未賞。」詔王安 靜特依格 更與轉一 官,仍減 四年磨勘 。

  觀 文殿大學 士、守太 子太保致 仕韓縝卒 。上為輟 朝,成服 於後苑, 贈司空。

  壬 申,起居 郎、權中 書舍人沈 銖乞罷中 書舍人職 事,詔從 之。仍改 差起居舍 人龔


原兼權 。

  樞 密院言:「去秋西 賊舉眾入 寇鄜延, 除環慶係 鄰路差那 兵將前去 策應外, 其餘


路分, 並曾出兵 牽制。內涇原入界 破蕩沒煙 新寨,廣 有斬獲。熙河乘此 進築安西 城畢 ,
以此稍 沮賊氣。比累據環 慶等路探 報,賊界 今年秋點 集河北諸 監軍司人 馬,雖已 降朝
旨下 諸路,過 為隄備, 竊慮西賊 併兵寇犯 一路,其 餘路分臨 時卻有觀 望,不出 兵牽
制,被 寇路分難 以枝梧【四】,若 西賊分兵 侵犯諸路 ,即逐路 兵力足以 隨宜應敵 ,捍
禦掩擊 。如併兵 寇犯一路 ,其鄰路 除合行策 應外,如 可以側近 去處,據 險設伏, 出奇
掩擊 ,或扼其 歸路,或 旁出間道 ,邀擊輜 車,或廣 張旗幟, 多設疑兵 ,使賊顧 望,
難於進 退。因其 留滯困怠 ,可以追 粘尾擊。或乘其退 散之際, 痛行掩殺 ,即選委 統制
兵將帶 領得力將 佐及精銳 人馬前去 。其牽制 路分若去 被寇路分 不遠,亦 依此施行 。或
道路隔 邈,難以 前去,即 精加控討 ,發兵入 界掩擊團 聚兵馬, 或討蕩賊 界諸州、或監
軍司、或郊 野住坐部 落族帳。或於 本路有合 展拓城寨 ,乘時間 隙,便行 進築。如此,則
西賊於 分兵併兵 皆無以得 志。假如 蹂踐一路 邊面,即 諸路討蕩 或進築, 彼所喪失 不少 ,
使賊兵 於分合之 際,無不 受害,進 退左右, 無以為謀 。賊勢自 須困敝, 諸路邊鄙 常須
獲利。此最為備 邊困賊之 要。惟在 帥臣公心 體國,不 懷畏避、因循、觀望之意, 預與兵
將官講 議,博盡 眾論,廣 設方略, 則臨時可 以乘機擇 利,應變 出奇,萬 全取勝。及戒
約激厲 將佐,令 知紀律, 不敢臨時 逗撓。及應千戰守 凡百應接 方略,論 議素定。及令
將佐人 人通曉, 貴免臨敵 倉卒,措 置乖方, 滋長邊患。」詔陝西、河東 諸路詳具 措置 方
略以聞 。(新本 刪修云: 樞密院言 :去秋西 賊舉眾寇 鄜延,除 環慶係鄰 路差那兵 將前
去策應 外,其餘 路分,並 曾出兵牽 制【五】。內涇原 入界破蕩 沒鞕新寨 ,廣有斬 獲。 熙
河乘此 進築安西 城畢,稍 沮賊氣。比累據環 慶等路探 報,賊界 今年秋點 集河北諸 監軍
司人馬 ,已降朝 旨下諸路 過為隄備。竊慮西 賊併兵寇 犯一路【六】,其 餘路分觀 望,不
為出兵 牽制,被 寇路分難 以枝梧。若西 賊分兵侵 犯諸路, 合行策應【七】。如此 ,則 西
賊於分 兵併兵皆 無以得志 。此最為備邊 困賊之要 。詔陝西、河東諸 路詳具措 置方略以
聞。)

  廣 西經略司 言:「據 知南丹州莫世 忍牒,男 公鞫與弟 公佞自成 唇吻,前 去歸明,


乞在本 路安泊。公鞫 稱曾入貢 ,授銀青 光祿大夫、檢校太 子賓客、兼御 史大夫武 騎尉,
帶到妻 男等二十 一人。同歸明人閑 勞共六人 ,內閑勞 亦曾授銀 青光祿大 夫、檢校 國子
祭酒、兼監 察御史武 騎尉,並 乞換班行 名目。本司今相度 ,欲差人 伴送前去 吉、鄂州,
給田產 安泊。」詔:「莫公鞫 ,與鄂州 團練副使 ,不簽書 公事;閑 勞,與吉 州長史, 並
不支請 受。仍令 廣西經略 司差人伴 押前去鄂 州交割, 令於本州 一處居住 ,候到, 給與
係官堪 耕種田土 。仰本州 常切羈縻。 」

  甲 戌,詔以 眉州進士 家素為錦 州司戶參 軍,充眉 州州學教 授。用翰 林學士承 旨蔡


京薦也 。

   又詔故左 班殿直金 明寨主何 鯁已與兩 資恩澤, 更與一名 三班差使 ,母王氏 封縣


太君。 以鯁死事 故也。

  乙 亥,都提 舉汴河隄 岸賈種民 言:「元 豐年導洛 通汴,遂 改汴口為 洛口。止係通


放洛河 清水,遂 名汴河為 清汴,間 或水小, 即以櫃內 清水添助 行流。自元祐年, 卻於
黃河撥 口分引渾 水,令自 達上流入 洛口,比 之清洛, 難以調節 。乞將汴 河依元豐 年已
修狹 河身丈尺 深淺,檢 計合用物 力,具數 申尚書省 ,復元豐 清汴,立 限修濬, 通放
洛水, 復為清汴。及乞依 元豐年例 ,復置洛 斗門,依 舊通放西 河官私舟 船。」從之。 閏
二月十 九日,初 差種民同 楊琰相度 。

  先 是,曾布 嘗為上言 :「昨李 仲欲廢清 汴,當時 若非臣在 河陽,清 汴幾廢。然仲


以開御 河遂復用 ,臣竊以 為用人當 如此。凡可以吏事 驅策之人 ,何可責 以名節! 陛下
嘗宣諭 ,以謂不 可以一言 廢人,臣 嘗稱誦德 音,以為 不可易之 論。以仲 等附麗之 人,
何足深 責!當時 只以王巖 叟經過, 語仲以『但建 此議,朝 廷必行。』仲遂決然只 以數 句
語言, 便欲廢清 汴。當時 吴安持在 都水,臣 既令通判 往再相度 得不可廢 ,遂以申 都水 。
都水乃 責問河陽 ,云:『二者之言 ,孰為是 非?』臣遂申都水 ,云通判 之言允當 ,事
方寢。前日 因賈種民 來白清汴 事,臣嘗 及之。種民亦能笑 云『都水不敢 決可否, 乃責河
陽』
。」上曰:「巖叟用 心極可罪 ,當時貶 蔡確意不 在確,蓋 有傾搖之 意。」布曰:「 此
臣所不 知,此必 有人言蔡 確定策有 功,逐確 則有廢立 之意。」上又 曰:「梁燾亦 然。 」
又言:「先帝作 清汴,又 為天源河 ,有深意。元祐中 幾廢。種民云:『若盡 復清汴, 不
用濁流 ,乃當世 靈長之慶。』」布曰:「先帝以 天源河為 國姓福地 ,此眾人 所知,此 何
可廢。」上曰:「吴 安持亦不 佳。」布曰:「朝廷每 欲屏元祐 黨人而安 持獨進, 安持在 元
祐中附 麗大防, 大防臨行 ,猶且薦 之,而紹 聖中獨進 用,臣所 不曉。」(此據曾 布 壬
申日錄 所附見。 紹聖三年 四月十七 日,前都 水丞李仲 提舉開導 御河。)

  熙 河蘭岷路 經略安撫 、陝西路 轉運司言 :「岷州 錢監自來 應副六路 用兵支費 ,和


顧脚乘 ,道里阻 遠。今相 度,欲以 舟船般運 至熙、蘭二州極邊 使用,兼 河亦有古 道,
可以修 治,安置 遞鋪,直 至熙河北 瑪爾巴山 等路。一自岷州城 外裝船, 於洮河內 駕放
般載 錢物,至 中路上襯 ,地名噶 勒斡,河 水湍急, 并山硤石 磧至下襯 ,計六十 有餘
里不可 行船。今既沿河見 有古道, 可行開修 ,自上襯 擺置六鋪 ,勒鋪兵 二人陸路 般運
至下襯 ,地名章 龍峽石, 卻用熙州 船裝載, 直至熙路 或臨洮堡 下卸。其上下襯各 置監
官一員 ,量行修 廨舍、庫屋,卸納 裝破,并 往來催督 水陸路般 運錢物。」從之。(新 無,
可削。 )

  丁 丑,三省 言:「降 授左朝議 大夫致仕 韓維,本 以先帝東 宮舊臣, 在元豐末 朋附


司馬 光最為盡 力,仍於 奏狀內稱 止為上謝 太皇太后 特賜褒諭 ,更不奏 謝皇帝, 顯有
無君之 心。」詔韓維 責授崇信 軍節度副 使致仕, 於筠州居 住。維諸子乞 盡納己官 ,聽 父
居里。詔以 維先朝舊 臣,年八 十一,特 許之。其實諸 子告章惇 ,云「父執政 與司馬光 議
論多不 合」,故得免 行。(維子宗 孺、宗質。此據維 本傳并邵 伯溫辨誣 。新錄曰:韓 維歷
事三朝 ,耆哲老 臣,而云 有無君之 心,實為 誣謗,今 刪去「仍於奏 狀」以下三十 二字。
按三省 所言,其 為誣謗審 矣,若削 去此三十 二字,則 不見當時 所以行遣 ,今復存 之。
邵伯溫 辨誣云: 范純仁責 永州,其 子正平、正思聞韓 維責筠州 ,維諸子 告章惇以 維執
政與 司馬光議 論不合, 得免行, 亦欲以純 仁昔與光 議役法不 同為言求 歸,先白 純仁 ,
純仁曰 :「吾用 君實薦至 宰相,昔 同朝論事 不合即可 ,汝輩以 為今日之 言不可也 。有
媿心而 生者,不 如無媿心 而死。」二子 遂止。維謝表云:「臣言, 五月二十 九日遞到 告
一道, 責授臣崇 信軍節度 副使致仕 ,筠州居 住。尋進 發上道, 至汝州汝 墳鎮,準 潁昌
府牒, 備坐尚書 吏部符, 準敕;三 省同奉聖 旨,以臣 八十一歲 ,特免筠 州居住者 。負
罪之臣 ,方懷於 震惕;好 生之德, 遽軫於衰 殘。祗服 異恩,交 流感涕。伏念臣才 非應
務,智 弗周身, 舉遭遇於 盛時,遂 冒塵於顯 仕,疲駑 自竭,績 效無聞。先帝貸其 狂愚 ,
屢加保 護;陛下 憐其勤舊 ,首預甄 收。賦命 屯奇,操 心迂拙, 蒙東朝之 訪逮,條 當世
之便宜 。獨貢謝 章,實垂 常式。緣久從於疏 外,致有 闕於講求 ,敢怠肅 恭,自干 誅殛 ?
仰繫聖 度,特屈 明刑,止 降冗員, 仍干善地 。杖槁體 而祗役, 冒溽景以 纏痾,撫 己自
憐,籲 天無所。忽頒詔旨 ,許復里 居。招驚 魂於散亡 ,尚迷歸 路;顧舊 廬而錯愕 ,怳
若異身 。舉宗至於歡 呼,行人 為之嗟嘆 。此蓋皇帝陛 下德均慈 父,澤並 陽春。察臣夙
稟冥頑 ,未忍伏 之鈇鑕; 愍臣久嬰 疲瘵,恐 其斃於道 途。特貸 衰年,俾 終餘日。退安
窮約, 甘自比於 編民;追 省愆尤, 更當期於 沒齒。」奏狀稱上 謝太皇特 垂褒諭, 更 不
謝皇帝 。汪應辰嘗為 燾言:「韓家 子弟以為 當時太皇 謂維:『自今 當呼卿等 為公。』故 維
有此奏。」據維謝免 行表,則 云「條當世之 便宜」,初不及呼 卿為公等 事,須求 韓氏 家
傳細考 之。)

  中 大夫、提 舉崇福宮 范子奇為 太中大夫 ,依前充 寶文閣待 制致仕, 從其請也 。

  兩 浙轉運副 使張綬知 洪州,知 蘇州賈青 權兩浙轉 運副使。先是,三 省謂綬不 職,


議以青 代之。曾布、林希言:「綬亦無 它,但嘗 牒陳次升 ,問周穜 索錢,故 三省惡之。
兼青苛 刻,前在 福建起獄 ,所按官 吏,有至 除名,其 後理雪, 乃實無罪 。今又使 之使
一路, 不合物論。京東有 呂升卿, 兩浙有青 ,數路人 情洶洶不 安矣。」上然 之。既而 卒
從三省 議。

  詔 賜陝西、河東 銀絹百三 十萬。上頗吝 內帑物, 曾布請以 牧租錢給 之【八】,乃許。


章惇曰 :「內帑 本以待邊 費。」上 不答 。

  戊 寅,詔高 班梁敦特 降一官, 勒歸班。敦嘗管勾 潁川郡王 北宅,月 當得俸一 萬五


千,而 敦告上不 盡其數, 僥求差使 ,故有是 責。其入 內內侍省 指揮,更 不施行。

  故 入內副都 知趙世長 係隨龍, 特與恩澤 五資。

  辛 巳,詔:「太史局 言六月朔 ,日有食 之。天著厥異 ,朕甚懼 焉。其日可罷 視事,


仍令有 司具素膳 。公卿等 更宜勉思 所戒,以 輔不逮, 仍差翰林 學士承旨 蔡京祭告 太社 。
日未出 ,百司守 職,其合 行事,太 常寺疾速 施行。 」

   先是,樞 密院奏事 ,上諭曾 布以太史 言日食, 欲避殿。 布曰:「 近例正陽 月乃


避。」上曰:「天變 所當警懼。」布曰 :「若出自聖 意,欲祗 畏天戒, 亦不必故 事。」上悅 。
退而語 三省,而 三省實不 聞之。章惇曰:「須正 陽月乃避 ,莫不須 如此。」布顧 黃履 曰:
「聖意如此 ,寅畏天 變,雖過 不妨。」履亦 然之。既而詔書出 ,莫不稱 誦,而惇 意終 不
悅,然 亦莫敢不 即時頒行 也。

  瀘 南緣邊安 撫司言:「蕃官播 州夷界都 巡檢楊光 榮乞獻納 播州疆土 ,準朝旨 ,南


平軍不 得擅便招 誘光榮叔 姪獻納地 土,若逐 人因事出 官,即婉 順和解, 仍從長處 置。
尋下 南平軍施 行,經今 二年,不 見二酋出 官,又報 文廣身死 ,其弟文 翰與光榮 不相
和解。(文 廣是光榮 何親?當 明著之。舊本 如此,必 有脫字。)光 榮勢微弱 ,欲倚漢 界
為苟 安之計, 所以南平 軍令誘獻 納疆土, 本軍不候 朝廷指揮 ,便行接 納,雖已 敦遣
光榮等 歸本族, 萬一為文 翰攻侵, 無所借助。或卻憑 付羅氏鬼 主窺圖文 翰【九】,深恐
夷界別 致生事。其楊光榮 已令權播 州都巡檢 ,掩其過 惡,但言 不切鈐束 部族,致 害文
廣,特 與放罪, 正行補授 。所有文 翰遭罹變 故,雖然 難以盡行 承襲,亦 乞特與殿 直,
並充巡 檢。今來 楊光震元 係播州夷 界都巡檢 ,光榮係 同巡檢, 光震被害 後,本司 前官
已令光 榮權都巡 檢,難以 卻行貶損 ,況文翰 合承襲, 亦難處光 榮之下。所以據逐 酋元
管村族 著望,乞 以播州東 南地分作 兩面,並 權充都巡 檢。其楊 光榮、楊文翰,仍 望以
巡檢、祭酒名目 降告施行 。夷界巡 檢,自從 宣命指揮。」從之 。仍各與 帶銀青光 祿大夫 、
檢校國 子祭酒、 兼監察御 史、武騎 尉。

  是 月,章惇 欲禁河北 鹽,語同 列曰:「論者以謂 祖宗有詔 旨不可禁 ,要之, 皆吾


民,何 獨河北為 不可禁乎 ?」曾布 曰:「相 傳太宗時 ,河北人 詣行在泣 訴,乞免 禁鹽 ,
太宗許 之。遂於 稅額中增 鹽錢。其後仁宗時 ,有議欲 禁鹽者, 三司使張 方平以太 宗時
語白仁 宗,仁宗 矍然為降 手詔,云 :『朕不忍令 河朔之人 斗食貴鹽。』議遂格, 至今 刻
石在北 京。」惇曰:「此只是 文彥博刻 石,何故 獨不忍河 北人食貴 鹽?今太 學諸生, 豈
可云只 照管某齋 舉人?此 非通論。」許將徐曰:「北 京石刻見 在,乃夏 竦所刻也。」 布
曰:「 沖元嘗守 北都,固 當知之。」眾遂默 然。(曾 布日錄在 辛巳,今 附月末。 )

  監 察御史權 殿中侍御 史蔡蹈言 :「臣伏 睹近降敕 旨施行宣 德郎竇納 奏乞河北 路官


賣鹽者 。臣竊以 河北諸州 鹽法,自 五代以及 本朝,嘗 禁榷矣, 不旋踵仍 舊通行。熙寧
中,先 帝嘗問王 安石曰:『著 作佐郎張 端言榷河 北鹽事如 何?』安石對 :『恐亦可為 ,
但未詳 見本末爾。』先帝曰:『理 財節用, 自足致富 ,如此等 事,雖不 為可也。』先 帝
隆眷安 石,言聽 計從,而 於此獨斷 以不疑, 非灼見利 害,不至 於是。其後雖有計 議之
臣,請 稍更法, 隨即寢罷 。由此觀 之,河北 鹽法,若 官可自賣 ,何俟今 日?然則 先帝
之深恩 長慮,至 仁廣惠, 固可見矣 。伏願陛 下留神省 覽,推原 先帝聖語 所謂『如 此等
事,雖 不為可也』,其意 安在?臣 伏睹元降 朝旨,令 本路提刑、提舉、轉運、安撫司 ,
同共相 度【一○ 】,今來 止有都轉 運司保明 ,深恐眾 議必有未 協,況民 情乎?欲 望聖
慈速賜 睿旨,且 令河北鹽 法依舊施 行,庶不 生事。一方安堵, 天下幸甚 !」(鹽 禁後
何如, 當考。)

注 釋
  【 一】獲承 先構「構 」原作「 造」,避 宋高宗諱 改,今改 回。
  【 二】特罰 銅二十斤 「二十」 ,宋會要 職官三之 一六作「 三十」 。
  【 三】今附 此「今」 原作「本 」,據上 下文義改 。
  【四】被寇 路分難以 枝梧此句 上原有「不惟使」三字,據 本條注文 及宋會要 兵二八
之四三 刪。
  【 五】並曾 出兵牽制 「並」原 作「近」 ,據閣本 及上文改 。
  【 六】竊慮 西賊併兵 寇犯一路 「併兵」 原互倒, 據閣本及 正文乙正 。
  【七】合行 策應此句 上宋會要 兵二八之 四三有「即逐 路隨宜應 敵捍禦如 併兵寇犯 一
路鄰路 」十八字 ,是。
  【 八】曾布 請以牧租 錢給之「 牧」,閣 本作「收」 。
  【 九】或卻 憑付羅氏 鬼主窺圖 文翰按文 義疑「付 」當作「 附」 。
  【 一○】同 共相度「 相」原作 「臣」, 據文義改 。
 

卷四 百八十 九 紹聖四年 (丁丑 , 1997)

起哲宗紹聖四年六月盡是年七月

  六 月癸未朔 ,日有食 之,陰翳 不見,羣 臣具表賀 。

  丙 戌,三省 、樞密院同班 致詞,賀 不見虧蝕 。上顧三省曰 :「卿等更當 修政事, 以


進賢退 不肖為意。」章惇 曰:「朝廷未 嘗不以進 賢退不肖 為事,然 眾所謂賢 者未必賢 ,
須考實 ;若全以 虛名進退 人,則卻 於政事有 害。」曾布曰 :「陛下以進 賢退不肖 為戒 ,
則政 事無足為 者,賢不 肖各得其 所,則政 事豈有不 修者乎! 人固難知 ,然君子 小人
之分 ,無以逃 天下公議 ,若不顧 公議,則 是非貿亂 ,何以辨 明?匡章 ,通國以 為不
孝,孟 子猶禮貌 之。有孟 子在下然 後知匡章 為非不孝 ,天下人 亦信服, 豈可眾謂 之不
孝者皆 孝?謂之 孝者皆是 不孝?恐 無此理。臣以為君 子小人, 有天下公 議在,誠 不難
分別。」惇曰:「若盡要 為君子, 誰為小人 者?」布曰:「臣 不敢以小 人自處, 若無 君
子之 心,何可 居此地? 若有小人 在朝廷, 以義理言 之,於陛 下前,雖 同列不可 為之
隱。」上笑 云:「同 列莫難相 指。」布曰:「為陛下 分別是非 ,何所不 可?章惇 為宰相 ,
若同列 中有小人 ,為陛下 言之,亦 職事也。況在下之 人,邪正 淑慝,何 可有隱? 只有
近日進 呈吴居厚 ,謂之棄 瑕錄用則 可,謂之 當進則非 也。」惇曰:「自侍郎 遷尚書, 有
何不可 ,謂之當 進則非也 ,兼是使 能。」上曰:「只是使 能。」布曰:「謂之使 能則亦 庶
幾,然 尚書地勢 不輕,未 宜以匪人 處此。」惇曰 :「尚書侍郎 亦不爭, 若作執政 則不 可
也。」布曰 :「執政固不 在論議, 然為尚書 亦已過矣。又如賈 青,所至 官守踰濫 ,及 作
監司, 按吏起獄 ,有至除 名編管者 ,後按之 皆無罪。如此等人 ,豈可付 之一方? 」惇
曰:「官所 踰濫者, 何止賈青 ?」布曰:「不知 為誰,何 不按治? 」惇曰:「青所至 ,職
事修舉。今但欲以有 虛名者為 監司、為從官 ,則政事 皆弛矣。」布曰:「神宗每 稱漢 宣
帝循 名責實, 而臣為小 官時,嘗 上疏言風 俗之敝, 以為士盜 虛名,吏 習偷惰, 王安
石以為 名言。然亦未 可以有虛 名者便可 廢也。」布與惇反 復,其語 甚多,眾 皆默然, 惟
論賈青 時,許將 及黃履曰 :「青在 福建誠過 當。」布又曰:「若謂賈青 為先帝所 用, 則
元豐末 自犯法勒 停。」惇 曰:「青 自為賈珠 子【一】。」布謂 惇此言尤 無理趣也 。

  再 對,布因 言:「前 日日食, 陛下一發 德音,退 託不逮, 虧蝕為之 不見。天人之


際,其 應如響。臣等待罪 政府,臨 事既不能 有所建明 ,及陛下 側躬畏變 ,責臣等 以勉
思所戒 ,亦莫知 所報稱。又不能引 咎辭位, 以避賢路 ,其罪已 不可勝誅 。及進謝 ,陛
下又以 進賢退不 肖為戒。臣伏聽德 音,雖堯、 舜、禹、湯之言,無 以過此。大臣既無 以
將順, 臣忠憤所 激,不免 喋喋煩聖 聽。然臣 所陳居厚 、青等皆 小人,豈 所當進? 今邪
慝之人 ,變亂是 非,以邪 為正,以 直為曲, 實中外之 所不平。左右之臣 ,有正人 端士 ,
願陛下 更賜辨察 。臣固常 恐小人黨 與,相與 為一,壅 蔽聰明。外議皆以 為言事官 議論 ,
多與三 省大臣不 同,恐不 得安職: 或假以美 名,徙之 他官;或 加以罪戾 廢黜。如董敦
逸作侍 御史,若 擢為權侍 郎,則可 謂峻遷, 然已罷言 職。其他 言者皆恐 似此遷除 ,則
與大 臣異者皆 去言路, 必盡引門 下朋比讒 慝之人, 充塞要地 ,則差除 有不公, 號令
有不當 ,陛下雖 欲有所聞 ,不可得 矣!」上曰:「卻 不曾有此 議論。」布曰 :「中外 所
憂如此 ,臣不敢 不陳。陛下臨 事之際, 思慮先定 ,謹聽而 審處之爾。」(十 二月五日 敦
逸自侍 御史責知 興國軍, 竟不曾權 侍郎。)

   錄故鞏州 土刺史皇 甫歡孫部 為銀青光 祿大夫、 檢校國子 祭酒,充 鞏州土刺 史。


(初一 日事,今 附此。)

  詔 修國史院 錄歐陽修 所撰濮廟 議一本進 入。

  詔 :「詳定 重修敕令 所刪修官 、朝請郎 徐發,朝 奉郎鍾正 甫各與陞 一任,堂 除差


遣;編 排官、宣德郎董嗣 之與陞一 任,堂除 差遣;朝 請大夫許 介卿與減 二年磨勘 。仍
依元豐 年例,選 留刪定官 四員、檢閱官一員 ,令本所 具功力輕 重分等第 ,關司勳 擬賞 ,
申尚書 省。 」

  丁 亥,詔兵 部支降神 臂弓五百 張,付環 慶路經略 司。(新 無。)

  戊 子,武昌 軍節度使 、檢校司徒、開府 儀同三司 、嗣濮王宗楚 卒,車駕 臨奠,輟 視


朝三日 。贈太師 ,追封惠 王,諡曰 僖節。

  府 州觀察使 、同知大 宗正事仲 御為鎮寧 軍留後, 開州防禦 使仲聘為 同州觀察 使。

  己 丑,詔蕃 官作坊使 棟懷義, 特贈東上 閤門使、忠州防禦 使,賜銀 絹緡錢各 一百 ;


男殿侍 溪棟巴半 之,仍令 經略司各 具其孤以 聞。以涇 原戰沒也 。

  詔 賜蘭州增 展金城關 入役廂禁 軍、弓箭 手、蕃漢 兵民特支 有差。

  戶 部狀:「檢準 治平二年 三月四日 中書劄子 節文:『三司 奏,「欲 應今日已 前及今


後客 人批鈔茶 稅錢,五 分依元指 定住賣去 處,內荊 湖南路販 茶限一年 八箇月, 荊湖
北路限 一年六箇 月,江南 東路、兩浙、淮南 限一年四 箇月送納 了足;餘 五分,並 與展
限半年。如更有客人 陳乞展限 ,從省司 勾追勘斷。」奉聖旨: 依。』本部看 詳治平元 立
法意, 已寬商旅 ,又立定 不詳展限 刑名,故 拘收課入 有準,不 誤國計。元祐中, 王巖
叟奏請 ,只憑商 旅以罷水 磨茶剩數 為說,更 要展限, 奏請不用 祖宗已來 條約。既送戶
部,亦 不檢引元 條申明, 遂降指揮 展限一季 ,顯見日 限大寬, 走失課入 。兼自元 祐二
年沿此 後來內外 茶稅錢, 本部置簿 ,每年春 季違限, 倍罰稅錢 。今點檢 簿內白脚 未勾
銷者一 千七百四 十三件; 并已有銷 了,卻使 元送納處 文字到省 、部月日 銷到者一 千三
百四十 八件,既 無元送納 月日,則 無以勾考 違限。竊緣每年茶 稅錢約七 十餘萬貫 ,經
今十年 ,失於檢 察,更元 祐中非理 展限,恐 官司上下 別有情弊 。今欲乞 外處委提 刑司 、
府界委 提舉司選 官一員, 在京於本 部選郎官 一員,各 一年取索 照證文字 驅磨施行。 」
尚書 省勘會: 元祐二年 六月權展 朝旨,係 一時指揮 ,今來自 不合行用 外詔依戶 部所
申。

  辛 卯,權殿 中侍御史 蔡蹈言:「近太僕 寺主簿李 撰,遇皇 太后幸池 道側不引 避,


罰金 衝替;太 學正林虡 ,衫帽乘 馬行道, 望上儀衛 不即斂退 ,其不恭 略同,而 特旨
以贖論 。是大臣 子勢可撓 陛下法, 非所以示 至公。」 詔虡特差 替。虡, 希子也 。

  樞 密院言: 「累 據環慶等 路探報, 賊界七月 一日點集 河南、北人馬 。已降指揮,


令逐路 講措置備 禦應敵方 略。西賊 夏秋之交 ,恐未能 點集,多 以虛聲疑 我,因得 稍自
休息。然諸路亦 不可過為 隄備,但 不宜輒自 勞擾。仍令諸路帥 臣,陰為 持重安靜 之計 ,
而明 行文字指 揮,令諸 將各整齊 兵馬,為 大舉次第 ,其間如 有利可乘 ,自不妨 隨宜
出入討 蕩,惟以 嚴重養成 士氣為上。」詔劄 付諸路帥 臣。(此月末 涇原章楶 云云, 可
考。)

  甲 午,樞密 院言:「鄜延經略 司奏:『相度得延 安府延川 縣城形勢 不便,難 為守


禦,合 依延長、 臨真縣例 ,廢作不 可守禦縣。』」從 之 。

  大 中大夫、 寶文閣待 制致仕范 子奇卒。

  乙 未,直祕 閣呂溫卿 為鴻臚卿 ,集賢殿 修撰、權知秦州陸 師閔兼都 大提舉成 都府


利州陝 西路茶事 兼提舉陝 西等路買 馬公事。 (已見三 月四日, 當存一去 一。)

  錄 故溪峒南 州田忠遂 男洪景為 銀青光祿 大夫、檢校國子祭 酒、兼監 察御史, 充南


州都巡 檢。

  戶 部言,承 議郎、同管勾陝西 路銀銅坑 冶鑄錢公 事許天啟 ,乞依五 月六日朝 旨銜


內增入 京西、川路等字。從之 ,仍別給 付身黃牒。(十二 月十五日 改正云云 ,可考。)

  樞 密院言, 熙河蘭岷 路騎兵闕 馬數多。詔:「專 委權提舉 買馬陸師 閔,於年 額外 ,


更收買 二千【二】,應副 熙河蘭岷 路諸軍并 漢、蕃弓箭手 ,限防秋 已前數足。內弓箭 手
合自備 馬之人, 關經略司 依所買錢 數,寬立 期限催納 元價,送 還買馬司 。仍逐旋 具支
買過匹 數以聞。 」

  詳 定重修敕 令所言:「遇聖駕 行衝入禁 衛,從外 第一重者 徒一年, 每一重加 二等 ,


第五重 當行處斬 。即應在 禁衛而越 入者,一 重杖一百 ,每一重 加一等, 入第五重 徒二
年,事 理重者奏 裁。以上誤者 各減二等 ,其行立 不依儀式 ,非越入 者杖八十。 」21 丙
申,詔 翰林學士 承旨蔡京 、翰林學 士蔣之奇 、權吏部 尚書邢恕 ,各舉監 察御史二 員以
聞。( 七月甲寅 曾布云云 ,可考。 )

  詔 江寧府, 敦遣茅山 道士劉混 康,上京 住持上清 儲祥宮。(九月一 日給百千 路費 ,


可并此 。)

  丁 酉,賜環 慶路修復 安疆寨防 拓蕃、漢官帛有差。(三月 一日、二十三日可 考。)


  朝 請大夫、 知楚州陳 敦為軍器 少監,皇 城使、漢 州刺史張 整為環慶 路鈐轄。

  戊 戌,樞密 院言:「招納 賞格內如 能設方略、傳道信 息、誘致招到 西界內強 壯之人 ,


許每名 支絹十匹 。緣西界 老小婦女 ,亦有歸 漢之人, 慮招納之 際,以別 無立定酬 賞,
不肯一 例接引, 若行約回 ,即阻歸 漢之意。」詔招到 老小婦女 ,每人支 絹三匹, 十 歲
以下二 匹。

  是 日,三省 、樞密院同呈 邊報。曾布言 :「涇原築籩 江已有緒 ,然環慶 又欲築灰 家


觜,以 次經營韋 州【三】、清遠軍。灰家觜 在青岡峽 口,入峽 行四十里 無水泉, 乃至 清
遠,此 地太宗以 來經營, 鄭文寶自 長安致林 木飛鳥以 往【四】皆不可活。今雖能 進築,
但恐不 免煩朝廷 餽餉,則 關中困弊 矣。」上曰:「如 此何用?」 章惇曰:「孫路言有 良
田千頃 可耕,足 以自給。」又云:「史 不可信。」布曰:「史 乃已試之 效,未敢 信路之 言。
令保明 ,委有良 田可以自 給,不煩 朝廷餽餉 ,即聽施 行。」上曰:「如 此甚善。」惇 曰:
「拓地不獨 此處,亦 當以此戒 之。」布曰:「固當如 此。」再對,上曰 :「孫路不足 聽, 亦
未須令 施行,且 令奏聽旨。」布與林希 皆稱善。(七 月二十七 日戊寅始 有詔,令 檢視 。)

  壬 寅,樞密 院言:「龍猛、龍騎,係雜 犯軍額, 其闕並不 招人,止 是三年一 次,


於歸遠 壯勇人兵 內依等樣 揀到。前後累闕兵 額數多, 今欲禁軍 犯徒,經 決不該配 兵級 ,
經斷 及一年, 令所屬官 司因歲揀 取問願依 等樣揀填 龍騎指揮 者,聽等 驗發遣赴 軍頭
司;內 川、廣不 用此制。」詔可 。

  甲 辰,上批 :「為暑 熱,應在 京工役去 處,並放 假三日。 」

  熙 河蘭岷路 進築青石 硤畢工, 詔賜人役 及防拓軍 兵緡錢有 差。

  三 省、樞密 院同呈: 熙河進築 青石硤役 兵等並特 支,并涇 原築籩江 川並賜茶 藥;


內張詢 、鍾傳欲不賜 。上問其故, 因言:「青石 硤只合作 六百步至 四百步堡 子,傳乃 欲
作千步 城。又以 盛夏興役 ,非如涇 原不得已 而為之。」上曰:「為之莫 不為無補。」布 曰:
「關陝人自 來云須築 了石門子 便是了當 ,但興作 非時爾。」上曰:「且 與茶藥不 妨, 此
不足計 校。」布因言 :「傳以十二 日興役有 書報臣而 不奏,此 乃可罪, 見劄子取 問, 候
到施行。」上曰:「走馬 亦不奏。」布曰:「必 是走馬不 知,然亦 當取問次。」布又言 :
「傳不獨此 事,又欲 經營會州 ,而探得 黃河水道 險於峽江 ,卻欲以 船栰般運 官物。」上
曰:「誰令 傳如此! 」眾莫敢對。上又 顧輔臣曰 :「似此不可 為者莫不 須作。」眾唯唯。 及
再對, 布又言:「章惇雖 不以傳取 會州為然 ,而銳意 欲令經營 卓羅監軍 司以窺涼 州,
此二者 要皆不可 為。」林希亦言:「臣 初秉政, 便聞朝廷 欲漸為收 斂邊事之 計,今則 不
然,經 營殊未已。」布曰:「西人 今秋必大 點集,若 氣勢尚如 去秋猖狂 ,則安得 不為 收
斂計? 」上深嘉 納,曰: 「此不可 忽。」( 甲辰二十 七日事。 )

  乙 巳,橫海 軍節度使、 開府儀同三 司【五】 宗祐為青 海軍節度 使,進封 嗣濮王。


(舊錄 既於此書 宗祐封嗣 濮王,又 於八月十 七日書之 。新錄削 此存彼。按宗楚以 此月
六日卒 ,後旬日 宗祐嗣封 ,恐事理 當然,若 八月十七 日,則已 稍緩【六 】,今從 舊錄 ,
止見于 此。)
  保 寧軍留後 、東陽郡 王宗漢為 昭化節度 使、開府 儀同三司 ,改封安 康郡王。

  權 發遣提舉 秦鳳等路 常平巴宜 添差權發 遣陝西路 轉運判官 。(元符 元年八月 二十


二日可 考。)

   樞密院言 :「熙河 蘭岷路經 略司言: 據趙醇忠 母李撒耳 君言:孫 男永壽陷 夏國


【七】,請令永 壽弟永順 、永吉管勾族 分。仍請錄永 壽男阿凌 承襲官爵 ,永福、永保 二人
【八】,更候三 年,如不 出漢,請 令與弟永 順、永吉 承襲。」詔:「阿 凌特與內 殿崇班 ,
仍賜名 世長,差 充本族巡 檢,先支 與請給, 候年及格 正行管勾 。餘依李撒耳 君所請。」

  丙 午,詔賜 籩江新寨 名為鎮羌 寨。(五 月六日, 始建請進 築。)

  戶 部言:「凡創置場 冶處,知 州、監官 已有第賞 之令,而 錢本乃轉 運司應副 ,今


不預賞 ,恐加沮 抑,且無 以激勸, 請監官合 得第一等 酬獎者, 本司官各 減二等磨 勘。」
從之。

  丁 未,皇第 三女封懿 康公主。

  己 酉,熙河 蘭岷路經 略司言: 「本 路蕃官東 上閤門使 、登州防禦使 、岷州一帶蕃


部鈐轄 包誠,昨 赴涇原陷 歿。有子 一十三人 :長如京 使哈,魯 結族巡檢 ,并岷州 一帶
蕃部巡 檢;次內 殿承制明 ,廝納族 ;次右班 殿直喜、次猛,並 蕃城族; 次三班奉 職,
文除凌 珪族;八 人未有職 名。」詔包海特與 轉一官, 除遙郡刺 史,差充 岷州一帶 蕃 部
同巡 檢,包明 等四人各 特轉一官 ,差充本 族巡檢, 內包文涇 原路有功 ,候奏到 仍別
與推 恩;斯結 木磋等八 人特與三 班借職, 差充同巡 檢,先支 與請受, 仍並賜名 :斯
結木 磋名忠, 結星名信 ,結默名 才,嘉木 錯名良, 莽布名武 ,濟實木 名勇,索 諾木
名強, 開佐名毅 。仍令經 略司相度 以包誠部 族人馬作 五頭項分 擘,與逐 人管勾。包海
仍別作 一等分擘 ,餘四頭 項將包忠 等八人分 擘,在包 明等下同 共管勾。人馬數目 ,及
包忠八 人如何分 擘於包明 等四人族 下充同巡 檢名目, 開析以聞 。

  太 原府地震 有聲。

   同管勾陝 西路銀銅 坑冶鑄錢 許天啟, 乞將銅錫 條內,銅 一百斤, 權減作七 十斤 ,


比金一 兩理賞。金部 言,元祐 七年四月 六日已有 此指揮, 欲依天啟 所乞。從之。(法冊
紹聖四 年六月二 十七日聖 旨,今追 附本月日 。)

  是 月,樞密 院言:「涇原路經 略司奏:『準朝旨 :令諸路 帥臣陰為 持重安靜 之計 ,


而明行 文字指揮 ,令諸將 整齪兵馬 ,為大舉 次第,候 得朝旨, 即會合前 去。見依 朝旨
施行, 慮諸將謂 是的確事 機,不敢 漏泄,卻 致西人不 知,預不 點集,使 自困弊。今相
度於 七八月中 下旬,從 本司兩次 遣官詣管 下將分, 或三兩將 ,或逐將 聚在一處 教習 ,
量支酒 食犒設, 便令休息 。不惟可 以鼓作士 氣,準備 防秋使喚 ,兼攻討 聲勢,愈 更張
大,決 可使西人 取信,多 方備我, 自取困敝。』」貼黃稱 :「如可采, 乞徧下諸 路施行 。」

  河 東路經略 司奏:「本司已牒 鄜延等路 經略司, 於七月半 間六路兵 馬會合, 深入


西界 ,平蕩巢 穴;及關 都總管司 差發下蕃 兵馬,赴 河外軍馬 司交割, 準備使喚 ;并
牒軍 馬司計度 軍馬安泊 之處器用 等一一足 備,候諸 路會合, 約定月日 ,委統制 官分
布頭項 ,仰候見 行下行兵 之日,即 取徑路深 入賊界, 毀覆巢穴 。又牒知 麟州王舜 臣等
并劄付 諸將,依 此指揮施 行,及牒 轉運使計 辦合用糧 糗軍須等 去訖。」詔令陝西 、河 東
逐路經 略司,詳 逐路措置 ,從長相 度施行。(楶以紹 聖四年六 月二十九 日具奏, 其報
下,必 在七月上 旬,今附 六月末。 )

  七 月癸丑, 熙河蘭岷 路經略司 奏新寨畢 工。賜名平西 寨,即青 石硤也。差監 押、巡


檢各四 員,監當 一員。( 六月二十 二日賜特 支。)

  三 省、樞密 院同呈籩 江寨奏畢 工,又同 呈章楶乞 李忠傑父 子赴本路 招納。上昨許


以秋間 召,章惇 督布將上 ,上意終 不許,曰 :「恐走失。」布曰:「走 失恐未肯 爾, 熙
河一路 數州,皆 有田宅、 牛馬,富 盛少比, 但恐以號 令反復爾。」上曰: 「號令何 可
爾!」許將、蔡卞皆 曰:「招 納未必有 效。」上遂令 且已。布與林希再 對,上又 及之, 頗
訝數進 擬,因言 :「忠傑以疑 似得罪, 又未得般 家,欲且 與移西京 就便般家。」上欣 然
許之。翌日,詔 李忠傑徙 潁昌鈐轄 ,世恭徙 汝州,支 裝錢百千 及坐船, 令熙河如 法律
置家屬 赴任所。

  詔 許舒州團 練副使、循州 安置呂大 防歸葬。始, 大防卒於 虔州,( 四月十六 日。)


上聞之 曰:「大防何 至虔州? 」及其家請歸 葬,即許 之。議者由是 知痛貶元 祐黨人, 皆
非上本 意也。(王鞏 甲申雜見 【九 】云:朝請大 夫潘适為 渭州通判 時,涇原 帥呂大忠
被召問 邊事。既對,哲宗 語呂曰:「久要見 卿,曾得 大防信否 ?」對曰 :「近得 之。」 上
曰:「安否 ?」又曰:「大臣 要其過海 ,朕獨處 之安州, 知之否? 」對曰:「舉族荷 陛下
厚恩。」上曰:「有 書再三說 與,且將 息忍耐。大防 誠朴,為 人所賣, 候二三年 ,可 再
相見。」呂再拜謝, 退而喜甚。因章睦 州召飯, 詰其對上 語,呂盡 告之。既至渭,語 潘,
潘曰:「失 言矣,必 為深悔! 」後半月,言 者論其同 罪異罰, 遂有循州 之行。既死,
上猶問 執政曰:「大防因 何至虔州 ?」呂後請歸 葬,獨得 旨歸,哲 宗簡在深 矣。嗚呼!
帝王之 度,非淺 識可窺也 。潘過高郵, 語余如此 。今以此為據 增入。其他已 附三年七
月十二 日大忠加 職時,并 四年二月 二十八日 大防貶循 州時。)

   甲寅,寶 文閣直學 士李南公 ,請將江 寧府等九 十餘處繁 難錄事參 軍,許差 奏舉


人。從 之。

   御批:契 勘入內使 臣,自來 緣求內中 諸殿閣祗 候,止是 希冒逐時 ,非泛恩 例及


本家回 授骨肉恩 澤;仍有 歷仕歲月 未深,已 轉充近上 名目者, 顯屬僥倖 。可依下 項:
應入 內使臣差 充殿閣祗 候,到位 實及三年 ,方許將 骨肉恩澤 及非泛恩 例回授, 仍並
隔磨勘 ;其非泛 特旨改轉 者,不拘 此制。自今年正月 一日後為 始。(御 集七月三 日下 ,
曾希錄 作六月盡 日,今從 御集。)

  曾 布、林希 同呈御批 ,因言:「陛 下肅清宮 闈如此可 謂英斷。」上曰:「黃門以 下,


理三十 年磨勘, 但營求入 殿閣祗候 便轉資, 太僥倖。」布曰:「不 獨如此, 如皇太后 歲
得八人 恩澤及外 家者無幾。」上曰 :「太后 近日不如 此。」布又曰:「陛下於宮 禁裁抑 僥
倖,外 庭尤宜留 意,士類 進退之際 ,所繫不 輕。近聞 有詔舉御 史,而蔡 京與數。外議
以謂卞 在政府, 京何可數 舉言事官【一 ○】?」上曰:「召對 方除。」布曰:「雖如 此, 願
除擬之 際,更賜 留意審察 。兼聞林 希言,有 欲舉林自 者,此人 固陛下所 知,何可 在言
路?」上曰 :「不聞。」希曰:「聞方 經營爾。」希又曰 :「近日周秩 自淮南移 京西,眾 議
恐其過 都遂留。」上曰:「無 此議。」布曰:「眾論 恐如此爾 。此人儇薄, 亦恐不可 在 要
地。」上曰:「秩曾 言鄭雍。」上舊不 以秩論雍 為然,今 似與之。布曰 :「臣累言臺 諫、給 、
舍, 皆耳目之 任,今以 蹇序辰輩 充之,嘉 言讜論何 繇至陛下 之耳?非 所以廣聰 明之
道也。」希遽曰:「臣唯 乞陛下, 勿以執政 所悅者為 言事官, 公選正直 之士,非 朋附 執
政之人 為之,則 為有補。」布曰:「臣 累曾陳此 論,以謂 言事官不 可但用執 政所喜之 人,
願陛下 留意。」執政 所喜,布 蓋專指蹇 序辰也。(周 秩自淮南 運副移京 西,在六 月十 六
日,今 附此。)

  丁 巳,新知 通州、朝奉大夫、直龍 圖閣崔公 度管勾崇 禧觀,從 其請也。尋致 仕,遂


卒。(公度 卒在八月 十日。舊傳云 :公度起 布衣,卒 無所施設 ,元祐中 不免附會 。新
傳削去 。)

  朝 奉郎、直 龍圖閣、 權知陝州 游師雄卒 。

   戊午,詔 知通遠軍 康謂,詣 平西寨界 至青石硤 以來打量 堪耕種地 土,都計 若干


頃畝 ,可以招 置得弓箭 手若干人 數,置籍 拘管,一 面措置召 募弓箭手 住佃,仍 具以
措置次 第以聞。 (六月二 十二日當 考。)

  庚 申,侍御 史陳次升 言:「風 聞鍾傳行 下陝西、涇原等路 ,令將軍 糧米舂成 白米 ,


并一色 小豆支與 諸軍,卻 減下斗數 。按傳妄作, 不遵條例。」尚書 省勘會, 曾降指揮 ,
下陝西 轉運司, 舂變淨米 ,即不令 減數支遣 ,若留充 出界齎糧 ,最為輕 便。詔陝 西轉
運司: 將見舂變 到米,過 軍行出界 ,即相度 量行折數 支給。

  詔 吴執中、韓粹 彥、鮑朝賓、王繹、張逢、何執 中、謝文瓘、石嗣 慶、曾孝蘊, 可並令


閤門引 見上殿。(御集七 月九日。當考此九 人召對因 由,吴執 中八月四 日以朝散 郎詳
定敕 令所看詳 利害文字 除提舉河 北西路常 平;又韓 粹彥七月 二十七日 以衛尉寺 丞除
京東 東路提舉 常平,八 月二十四 日以承議 郎為司勳 員外郎; 又鮑朝賓 八月四日 以通
直郎新 權知永州 除兩浙提 舉,二十 八日改淮 南東路; 又王繹、張逢、何執中十二 月五
日以太 學博士為 諸王府記 室參軍; 又石嗣慶 八月二十 一日以朝 散郎除京 東西路提 舉。
九月乙 卯,布錄 云京卞引【一 一】家彬、石嗣慶 ;曾孝蘊 八月二十 八日以發 運司準備 差
遣除兩 浙提舉。 )

  辛 酉,上批 :「沿汴 兩岸房廊 ,除隄面 依條留一 丈五尺外 ,應地步 並交割與 京城


所。其屋宇 地基,依 祖修蓋; 仍令都大 并合干地 分使臣、鋪頭 、兵員等同共 照管,兼 隸
本管所 割。」( 御集十四 日。 )

  癸 亥,太中 大夫、寶 文閣待制 、知杭州 韓宗道卒 。

  甲 子,內中 遺火,( 此據御集 。)殿中 侍御史陳 次升言:「臣伏聞 今月十三 日夜 ,


禁中遺 火者,竊 以災異之 來,必有 所因。自古聖帝明 王,德雖 甚盛,世 雖甚治, 必恐
懼修省 ,肅祗天 戒。故祖 宗以來, 聖德可謂 盛矣,治 具可謂修 矣,每遇 變異,常 恐其
不逮, 內則小心 以求諸己 ,外則下 詔以求直 言。伏望 聖慈,追 而行之, 上答天變 ,下
達民情 。儻愚者 之言,或 有一得, 庶幾聖政 有補萬分 ,不勝幸 甚。 」
  中 書舍人蹇 序辰言:「吏房送 到蔡肇除 太常博士 詞頭。按肇本從王 安石學, 及元
祐間羣 姦用事, 凡安石所 論著建立 ,悉遭詆 毀,肇於 此時不能 守節顧義 ,遂附會 軾、
轍,忘 其舊學。軾、轍喜 其背師附 己,遂擢 置黃本書 局,由是 為清議所 棄。紹聖初, 與
舒煥、李格非等 俱補外任 ,已而獨 用肇為正 字,復因 言者論列 寢罷,則 今日除授 ,其
班品乃 在正字之 上,不當 前後自為 異同。況太常禮樂 之司,博 士與聞議 論,由此 可以
循致顯 塗,當操 行純一、 守正不撓 之人以稱 所任。」 肇與除寺 丞 。

  禮 部言:今 後遇僧職 有闕,所 出試題, 以大議七 道、墨義 三道考校 ,通取文 理優


長。從 之。

  乙 丑,詔降 授左衛將 軍、駙馬 都尉韓嘉 彥朝參畢 歸主第。 從嘉彥之 請也。

  戊 辰,權吏 部尚書邢 恕兼侍讀 ,權刑部 侍郎李琮 為寶文閣 待制、知杭州,試 大理


卿周之 道權刑部 侍郎,祕 書少監安 惇權吏部 侍郎,著 作佐郎、國史院編 修官周穜 充崇
政殿說 書。

  殿 中侍御史 陳次升言 :「穜貪 污卑猥, 跡狀甚明 ,姦佞傾 險,清議 不與。自去年


屢有進 擢,不協 公議,臣 嘗論奏, 陛下付之 有司考實 ,悉如臣 言,特與 放罪。且臣嘗
為刑部 郎官,伏 見刑部斷 例,有受 寄財物輒 費用者, 所犯杖罪 ,遇恩特 旨衝替。穜擅
用張 綬供給等 錢,計會 弟秩出文 帖,以寄 還為名, 支付梢工 ,卻令手 分收取文 帖,
三年並 不報知, 致綬論訟 事發,方 始寄回澧 州。所為 如此,無 異於盜, 原情量重 ,豈
止與 受寄財物 輒費用者 為比乎? 設使就輕 ,姑以受 寄財物輒 費用論, 猶有徒罪 ,比
之前例 ,衝替有 餘,朝廷 特與放罷 。臣去年 累章彈奏 ,慮煩天 聽,不敢 再三。況今日
進講經 筵,在帝 左右,宜 得正人端 士,則陛 下日聞正 言、見正 行,而貪 婪傾佞之 人,
豈可以 充是選? 伏乞斷自 聖衷,追 寢成命, 以允公議【一 二】
。」不聽。次升又再言 之,
穜卒罷 說書。

  鄜 延路經略 使呂惠卿 言:「近 據諸處探 報,西賊 點集人馬 ,欲侵犯 本路白波 流等


處。合依前降朝 旨,出路 牽制及乘 間進築。今踏逐到 開光堡, 正當西賊 來路,下 臨無
定河, 至綏德城 、克戎寨 相約三十 餘里,東 可以照應 天山等處 ,西可以 控扼原平 、權
把嶺一 帶賊馬。并對境地 名杏子河 東山有寨 地可修一 城,三面 各有大溝 ,四面有 大河 ,
下面石 脚係寨門 、順寧兩 寨之中, 西與威戎 城接連有 地名羅渠 谷嶺,上 可以創修 一守
禦大寨 。見委官 相度,請 從本司一 面擇利修 築。」從 之。(九 月壬申可 考。 )

  御 批:入內 押班馮世 寧、藍從 熙,今月 十三日夜 ,內中救 護遺火有 勞,及統 部親


從官等 ,出入禁 中別無疏 虞,可特 各與使額 上轉一官 。馮世寧 除宣政使 ,藍從熙 除宣
慶使。 (御集七 月十七日 事。)世 寧、從熙 辭免,降 詔獎諭, 仍各賜銀 絹五百兩 疋。
(御集 七月二十 一日,今 并書。)

  又 批:內中 使臣,各 依此推恩 ,內該轉 資者並不 隔磨勘。劉友 端、蘇珪、黃經臣、


李瓌、楊日言、王通、賈祥、梁昶、尹球、任 、黃汝賢、梁道淵、楊迪、王逵、何景、王存、劉
永達、康弼、吴庠各 轉一資, 內劉友端 更與減三 年磨勘, 黃經臣、王逵、何景各 更與減
二年磨 勘。李翊 與減三年 磨勘;朱 祐之、梁昭慶、江有度、李石、劉逵特與 各減五年 磨
勘;張 奭、徐彥、李敏各減七 年磨勘, 依條比折 年月;高 震、黃洙、黃式與減五 年磨勘 ,
依條比 折年月; 祗候殿頭 楊景、祗候內品譚 稹與各減 二年磨勘 ;徐彥與 減五年磨 勘。
餘依已 得指揮。 (御集七 月二十一 日下。)

  己 巳,詔罷 作北郊, 竢先罷合 祭於圜丘 乃行。先是,有旨 遣近習督 修北郊帷 宮,


限八月 以前畢。三省遂下 戶部作北 郊準備, 遣官諸路 剗刷錢帛 及制造祭 服并儀衛 法物
甚急。 忽降此詔 ,許將謂 曾布曰: 「此蓋失 於先稟也。」(十 二月末蔡 蹈云云。 )

  庚 午,太史 奏:火入 輿鬼,主 賊在君側 ,宜備之 。上遣中 人召太史 詰之,對 曰:


「讒慝之人 ,皆賊也 ,惟親近 正人修德 乃所以備 之。」(此據 曾布日錄。天文志 :七 月
丁卯 ,熒惑犯 鬼宿西北 星,主執 法者憂; 庚午,入 輿鬼;丙 午,犯積 尸氣,主 將臣
憂。與 布錄不同 ,當考。 )

  光 祿卿程嗣 恭為直祕 閣、知揚 州。

  壬 申,權兵 部侍郎黃 裳為試兵 部侍郎, 鴻臚卿呂 溫卿為直 祕閣、權發遣江淮 等路


發運使 。

  秦 鳳路提刑 陳敦夫言 :「捕賊 盜給賞, 官司故為 留難,乞 重其責。大理寺立 到告


捕獲強 盜應給賞 、轉資, 而官司無 故留難者 ,杖一百。」從之 。

  詔 :「大程 官承發內 降并入進 及已得旨 關錄三省 文書,轉 私封發及 以示人者 ,徒


一年、五百 里編管; 贓重者以 不枉法論 許人告捕 ,賞錢三 十貫。」(新 錄無。)先是 ,
樞密院 奏事,上 曰:「中 書錄黃文 字,大程 官輒以示 人,有關 防否?」曾布及林 希對
曰:「此輩 多以轉官 及除授、差遣 報人求貨 賂爾。二府文字往 還,亦多 實封,但 恐不免
私啟封 以示人, 當更勘會 ,如未有 刑名約束 ,當立法。」上曰 :「當嚴 為約束。」布、 希
退,以 諭三省, 遂立此法 。

  乙 亥,幸上 清儲祥宮 。

   丁丑,御 批:內中 遺火,勾 當內東門 司官等有 失提舉, 可依此施 行:勾當 內東


門司劉 有益降一 官,更罰 銅三十斤 ;會通門 上名使臣 馮瑀、史世康、容彭年各罰 銅三
十斤。 (御集七 月二十六 日。)

  戊 寅,詔孫 路奏乞築 灰家觜寨 ,其令路 先檢視, 委有良田 千頃、地利經久可 足戍


守之費 ,不煩朝 廷饋餉, 即依所奏 施行。( 六月十六 日戊戌, 環慶始具 奏。)

  又 詔鍾傳相 度卓羅、該珠 一帶攻守 之計。(布錄 六月二十 二日甲辰 、九月二十二 日


壬申可 考。)

  皇 城使、成州團練使 王殊為東 上閤門使 ,尋罷勾 當皇城司 ,差兼提 舉中太一 宮、


集禧觀 事。(太一、集禧 在八月八 日,今并 此,或並 削去。)衛尉寺丞 韓粹彥, 提舉京
東東路 常平,尋 改司勳員 外郎。( 勳外在八 月二十四 日。)
注 釋
  【 一】青自 為賈珠子 閣本「賈 」作「買」 。
  【二】更收 買二千宋 會要兵二 二之一三「二千」作「三千 」,又「千」下有「匹」字。
  【三】韋州 原作「葦州」,按 西夏書事 卷三○、本書 卷三一七 、三二○、三五一 、四九
○及宋 史卷三四 八鍾傳傳 俱作「韋州」;一 統志卷二 ○四寧夏 府韋州鎮 云:「在靈州 東
南二百 二十里, 即故韋州。」作韋 州是,現 據改 。
  【 四】鄭文 寶自長安 致林木飛 鳥以往「 致」原作 「至」, 據閣本改 。
  【 五】開府 儀同三司 「府」原 作「封」 ,據閣本 、活字本 改。
  【 六】則已 稍緩閣本 「已」作 「似」 。
  【 七】孫男 永壽陷夏 國宋會要 蕃夷六之 三一「壽 」下有「 等」字。
  【八】永福 永保二人 「二」原作「三」,據上引 宋會要及 本句所言 之實際數 字改。
  【九】甲申 雜見宋史 卷二○六 藝文志及 四庫全書 總目提要 卷一四○ 均作「甲申雜
記」。 下同 。
  【 一○】京 何可數舉 言事官「 舉」原作 「與」, 據閣本改 。
  【 一一】京 卞「卞」 原作「下 」,據閣 本、活字 本改。
  【 一二】以 允公議「 允」原作 「充」, 據閣本改 。
 

卷四 百九十 紹聖 四年( 丁丑, 1997)

起哲宗紹聖四年八月盡其月

  八 月壬午朔 ,御文德 殿視朝。

  知 鄜州、崇儀使 、成州刺史王 舜臣權發 遣熙河蘭 岷路鈐轄 。(元符元年 二月二十


七日, 當考。「 鄜」當作 「麟」, 六月末可 考。 )

  癸 未,降授 左衛將軍 、駙馬都 尉韓嘉彥 為文州刺 史、駙馬 都尉。

  詔 知成德軍 吴安持復 還兩官。安持自陳 熙寧中提 舉市易, 歲課登羡 ,蒙恩加 秩,


而元祐 中以為掊 克奪兩官 ,故還之 。

  詔 高陽關界 河司巡檢 王溥、榷場徐 昌明、霸州刀 魚巡檢楊 拯、劉家渦黃 金寨巡檢 賈


嵒、知霸州李昭 珙、通判侍其 琮、權通判寇 毅,並先 次差替, 仍於瀛州 供答文字。以遼
人入霸 州榷場, 殺傷兵士 及偷拆橋 梁,昭珙 等坐失措 置,溥等 不即救援 也。

  先 是,高陽 奏:霸州 相度北門 外橋,自 元祐三年 增修【一 】,後為 水壞,沿 邊安


撫司令 復修。及施工,北 界屢以兵 來,即令 婉順應答 ,過作隄 防。六月 甲辰,北 界忽
將人 船千餘, 夜圍榷場 ,叫呼拆 橋,梯城 射傷戍卒 四十六人 ,其一人 死;未明 即遁
去。詔雄州 未得移牒 ,及令高 陽指揮密 切隄備。時七 月癸丑也 。已而琮申, 昭珙示怯 太
過,及 界河巡檢 承牒不報 ,卻往雄 州出巡等 事。詔高 陽體量應 干有罪人 取勘奏裁 。於
是琮及 昭珙等皆 先坐責, 琮亦託出 巡避寇故 也。
  初 ,章惇與 曾布皆言 ,敵聞西 羌喪地, 頗不自安 。探報多 言求助於 敵,而敵 亦自
驚疑, 云有收復 燕幽之舉 ,因此欲 生事,但 勿與深較 ,則自無 事。尋聞 敵移牒云 :橋
屬北界 ,合從北 界修。乃詔邊吏, 如北人來 修橋,無 得與爭, 須俟其去 ,卻行毀 拆。
時路昌 衡自高陽 歸,入對 ,亦言修 橋比舊太 高,致敵 驚疑。又言霸州累 有探報, 略無
措置。琮、昭珙 等既坐責 ,其後雄 州言,敵 追牛欄監 軍及安撫 副使赴帳 前,各決 沙囊
三百, 監軍勒停 ,以擅拆 橋及殺傷 南界戍卒 故也。(實錄霸州 拆橋事不 記,今從 庚午
曾布日 錄七月壬 戌、乙丑、丁卯及八月 乙未所書 增修。再責昭珙等 ,在明年 六月辛卯。)

  翰 林學士承 旨蔡京言 :

  文 德殿視朝 轉對,臣 伏聞昔者 堯、舜以 道在天下 ,而以政 事治之。其道始於 達四


聰、明四目 ,而至於 惇德允元 、難壬人;其 政始於親 九族、平章百 姓,而至 於協和萬
邦。蓋聽欲聰故 達之,視 欲廣故明 之,惟聰 故無所不 察,而邪 說不能行 ,惟明故 無所
不見, 而詖行不 能容。詖行不容則 能厚有德 ,而君子 之道長; 邪說不行 則難壬人 ,而
小人之 道消。故其治,至 於黎民於 變時雍; 其和,至 於百獸率 舞。臣嘗 以為其道 甚易
知,其 政甚易行 ,而時君 世主,以 為高絕莫 可跂及, 特未知其 術耳【二】。蓋人主單 立
於萬物 之上,所 以鼓舞羣 動、役使萬物 者,以能 生、能殺、能與、能奪 故也。人主操 生殺
與奪之 柄,而以 道揆天下 之事,審 之以仁義 ,濟之以 威權。慢令凌政者 必誅,妨 功害
能者必 放,反覆 頗僻者必 竄,讒說 殄行者必 罰,則小 大、內外 ,孰敢先 後?孰敢 拂違 ?
四方將 徯志而應 ,不勞而 成矣。此皋、稷、稷、契所 以吁俞, 驩兜、鯀羽所以放 殛也。其
術至約 而易知, 非有高絕 難能之行 也。

  臣 伏睹陛下 畏天愛人 ,有堯、舜之資; 沈潛淵默 ,有堯、舜之度; 含洪光大 ,廣


覽兼聽 ,有堯、舜之 聰明。親政四年, 定志於一 ,而無所 回奪,可 謂聖矣。操生 殺與奪
之柄 ,而坐制 太平無事 萬里之中 國,嚬笑 謦咳,足 以風動四 方,其勢 未有利於 此時
也。然姦黨斥矣 而或容, 邪說察矣 而未息, 是非辨矣 而未一, 好惡審矣 而未宣, 臣愚
竊謂陛 下退託謙 抑,未以 堯、舜道 術加天下 故也。夫生殺與奪 之柄,惟 人主所獨 制,
非人臣 所可共, 傳曰「惟名與 器,不可 假人」是也。陛下 誠加意乎 此,勵勸 禁於上, 作
威福於 下,使賢 者在位而 不賢者不 能間,能 者在職而 不才者不 能奪。其以陛下之 聖,
堯、舜不足方矣 。夫如是 ,則四方 豪傑,皆 作而應陛 下之求, 則臣雖至 愚,亦願 遂畢
其說。臣前 所謂堯、舜政 事者,蓋 書之稱堯 曰:「克 明峻德, 以親九族 ,九族既 睦,平
章百姓 ,百姓昭 明,協和 萬邦,黎 民於變時 雍。」蓋治親然後 治朝廷, 治朝廷然 後 治
萬民, 政之序也 。

   臣觀今日 敦宗睦族 ,其制法 自熙寧講 定,遭元 祐裁損, 寖失本旨 ,故服近 而親


者, 貴極富溢 ,驕奢淫 佚,無所 不為;疏 而遠者, 身為白丁 ,下夷編 戶,有飢 寒之
憂。且富有天下 ,服屬雖 遠,皆兄 弟伯叔之 親也,而 或與民庶 為伍,則 非所以睦 九族
也。承平百年, 士生斯時 者眾矣, 三歲一舉 ,無慮萬 計,此文 王多士以 寧之時, 而百
年休養 之效也。員多闕少 ,率三歲 五歲而後 調一官, 士皆低回 苟且;又 無常產, 因無
常心, 遂自溺於 苟賤不廉 之地,而 無砥節勵 行之操。奔競之風 扇,廉恥 之道衰, 人材
以之乏 ,政事以 之弛,則 非所謂章 百姓也。人知所尚 ,則士非 不多也; 士無不闢 ,則
農非不 劭也;器 無不精, 則工非不 巧也。四民之業, 三民備矣 ,而商不 通,故天 下之
大,百 年之久, 民未加富 ,俗未加 厚。京師 者,諸夏 之本,諸 夏者,京 師之末也 ,廛
市日益 消,細民 日益困矣 。商農相 因以為生 者也,商 不通則物 不售,物 不售則賤 ,賤
則傷農 。農商不 能交相養 庇四海之 民於平安 之時,而 未免流離 於水旱之 際,則非 所謂
和萬邦 也。堯、舜之道, 舉是三者 而黎民於 變時雍, 今三者皆 未得其道 ,此天下 所以
未登堯 、舜之盛 也歟!臣 愚竊嘗慨 然太息, 以陛下之 聖,有天 下之利勢 ,而欲以 登堯 、
舜之盛 ,豈有難 哉?在操 主柄,以 任賢使能 ,則舉是 三者措之 天下,若 反掌之易 。夫
以恩制 義則九族 可睦,以 官任士則 百姓可章 ,以利行 商則萬邦 可和。然施之有方 ,行
之有本 ,其詳可 得而言也 。陛下幸 聽,則臣 愚將繼今 條上,謹 先陳其大 略,仰塞 明詔 ,
陛下留 神加意。後蔡 京對垂拱 殿,上曰 :「孟子所謂 非堯、舜之道不陳 ,卿是矣。朕何
敢望堯、舜?」京對 曰:「舜 何人哉? 有為者亦 若是。高宗三年不 言,陛下 不言九年 ,
過高宗 遠矣,此 堯、舜之聖也。陛下志 於堯、舜,則堯、舜不 難到。」上曰 :「睦九族 奚
事?」京曰 :「陛下之親 屬,恩有 不及,至 於凍餒。前日 戶部勘犯 酒事,有 投軍者二 人,
豈睦族 之道?」上惻 然曰:「俟諭 章惇,令 悉施行。」京再拜 謝曰:「惇與 臣異,必 不 能
行。」(陳 瓘彈蔡京 第四章云 :章惇初 信京、卞,三人議 論如出一 口。自紹聖二 年十 月
卞為執 政,於是 京有觖望 而與惇暌 矣。四年 閏二月, 林希為執 政,於是 京始大怨 ,而
與惇絕 矣。京所云「惇與 臣異」,殆必由此。按林希 執政在四 年閏二月 ,瓘云三 月,卞
執政在 二年十月 ,瓘云九 月,誤也 。新錄辨 曰:蔡京 所上疏, 其言淺陋 無取。及其提
舉實錄 ,乃自載 上稱獎之 語曰:「孟子 所謂非堯、舜之道 不陳,卿 是也。」豈不 上累 哲
宗知人 之明哉! 今采擇所 論宗室事 ,外並行 刪去,別 修云:「翰林學士 承旨蔡京 言:
『帝堯 之治,始 於睦族。臣觀今日 敦睦宗室 之制,自 熙寧講定 ,遭元祐 裁損,寖 失本
旨,故 服近而親 者,窮富 極貴,有 驕佚之患 ;服疏而 遠者,下 夷編民, 有飢寒之 憂。
願以恩 制義,則 九族可睦。』後京對, 上問睦族 事,京曰 :『陛下親屬 ,恩有不 及, 至
於凍餒。前者戶 部鞫犯酒 事,有投 軍者二人 ,豈睦族 之道?」上惻 然曰:『俟諭 章惇,
令施行。』京再 拜曰:『 惇與臣異 ,必不能 行。』」 今復存舊 本也。 )

  翰 林學士兼 侍讀蔣之 奇言:「次當轉對 ,伏以官 制之弊久 矣,名秩 舛迕,位 序顛


倒,在 漢何武, 嘗請建三 公而不能 定;在周 盧辯【三】,嘗述 著六官而 不能久。先帝 元
豐之間 ,慨然一 變,以階 寓祿,雖 用舊文, 而傅以新 意,可謂 盡善矣。然有所未 安者 ,
試守之 謂也。蓋所謂試, 則非正官 也。今為 尚書侍郎 者,皆正 官也,而 謂之試, 此失
之矣。本其始所 謂試者, 為其階之 卑也,如 以其階卑 ,則謂之 守可也。臣按貞觀 令,
以職事 尊者為守 ,職事卑 者為行。舊制,階 尊職卑為 行,階卑 職尊為守 ,階與職 等者
不行不 守,此三 者足以該 之矣,其 不必謂之 試亦明矣 。何以知 階卑職尊 可以謂之 守也 ?
守者, 非真也。臣按 李固傳注 :『漢故事, 先守一歲 ,然後為 真。』又馬援傳注 曰:『 守
者,一 歲乃為真 ,食其全 俸。』故薛宣入守 左馮翊, 滿歲稱職 為真;張 敞守太原 , 滿
歲為真 ;王尊守 京兆尹, 後為真。又茂 陵守令尹 公注云:『守茂陵 令,未真 為之。』 以
此考之 ,則階卑 職尊者謂 之守足矣 ,是不必 試也。且如正議大 夫視六曹 侍郎,光 祿大
夫視 左右丞, 通議大夫 視給事中 ,今六曹 侍郎自正 議大夫除 ,則官與 階等,不 守不
行也 ;自光祿 大夫以上 除,則階 尊官卑, 謂之行可 也;自通 議大夫以 下除,則 階卑
官尊, 謂之守可 也,何必 云試哉! 凡此三等 者皆古之 制也【四】。今中大夫 為尚書侍 郎
則稱 試,為左 右丞則稱 守,且新 制左右丞 為輔臣, 在尚書之 上,豈有 中大夫可 以守
左右丞 ,而不可 以守尚書 侍郎乎! 此可謂倒 置也。臣請參酌典 故,特為 釐改,凡 為正
官者, 皆改試為 守,庶幾 協於名義 ,成一代 之盛典。議者謂以 試為守, 如制祿之 差何 ?
臣應之 曰:『定 制祿之差 ,使守如 試,無不 可者。』臣聞 明聖潤色 祖業,傳 之無窮。 先
帝考復 官名,規 模宏遠, 則修飾而 潤色之, 正在陛下 ,惟留神 裁幸!」
  河 東經略司 言:「閏 二月十五 日,西賊 六萬侵犯 神堂等堡 ,第三將 內殿丞制 李偀
能以 少擊眾, 第一將宮 苑使賈嵒 冒犯鋒鏑 ,致西賊 倉卒首尾 不救,斬 獲近上首 領七
人,因 此賊氣沮 喪,號哭 遁去。王師乘 勝修葭蘆 【五 】,所向討蕩 ,無不克 捷,望格
外重行 賞典。」詔李偀斬 獲三釐已 上,依格 合減二年 磨勘,特 轉兩官; 賈嵒特轉 一 官,
更減三 年磨勘; 其餘部隊 將等第推 恩。

  乙 酉,湖州 觀察使世 開為奉國 留後,封 安定郡王 。司農少 卿、朝散 大夫杜紳 知滄


州。承 議郎、御 史臺主簿 謝文瓘為 正字。

   丙戌,鄜 延路經略 使呂惠卿 言,差將 官王愍破 蕩宥州, 并燒毀族 帳等不可 勝計 ,


斬獲五 百餘級, 牛羊以萬 數。詔賜 出界軍兵 特支有差 。(惠卿 家傳云: 七月遣副 總管
王愍統 制諸將入 界,二十 九日至宥 州,其洪 、宥、韋三州總都 統軍賀浪 囉率眾迎 戰。愍
等擊, 大破之, 追奔二十 餘里,斬 首五百餘 級。入宥州, 焚其官廨、倉場、刑獄、民居
五十餘 間,并偽 行宮軍司 簿書案籍 等,發窖 藏,踐禾 稼、蕩族 帳不可勝 計。愍據 淖河 ,
賀浪囉 率其眾來 襲,而首 領移卜淖 、凌吉訛 遇以數千 騎出,半 入雞川, 將邀官軍 。愍
率諸將 掩擊,復 破之,斬 首二百餘 級。轉戰 而南七十 餘里,壁 於秦王井 。賊復來 攻,
愍使 以神臂弓 射卻之, 全師振旅 還,賊登 高不敢追 ,獲器械 五十餘件 ,牛羊萬 五千
餘頭。八月,復 遣兵馬都 監劉安攻 夏州,至 浪沁沙與 賊遇,破 其眾,斬 首五百餘 級。
事見八 月二十五 日。)

  丁 亥,朝請 大夫邵材 為刑部員 外郎。(九月末李 深云云。)朝請郎 黃敏用同 管勾


成都府 、利州、 陝西等路 茶事兼提 舉陝西等 路買馬公 事。

  己 丑,詔復 神臂弓射 法。舊射 一百二十 步,元祐 中減為八 十步,今 復如舊。

  御 批:「大 理寺官吏 勘斷內中 作賊修內 司雄武兵 士邱安, 本寺並不 奏裁,止 以京


城內竊 盜條斷決 訖。緣本 人所犯事 理重輕自 與常法不 同,不惟 斷遣失當 ,亦無以 懲誡 。
除別作 施行外, 其本寺官 李孝博特 罰銅二十 斤,朱牧 、蔣之美、杜宗旦 、滕友各罰銅
三十斤 ,推法司 等當行人 吏,送開 封府各決 臀杖二十 放。 」

  辛 卯,戶部 狀:「元 降朝旨, 同管勾陝 西路銀銅 坑冶鑄錢 許天啟, 銅苗興發 如在


京西、川路,許 前去檢踏 。止為京 西及川路 與陝西相 連接,取 令本司委 官乃至瀘 州界
以來檢 踏。緣非 陝西相連 接處,又 係靠邊, 慮致引惹 ,乞申明 行下,應 非與陝西 接界
州軍, 不許前去。」從之 。(四年 八月十日 聖旨,二 年十一月 二十三日 許檢踏。 )

  壬 辰,涇原 路經略安 撫使章楶 言:「伏 見故范育 任熙河經 略使日, 於元祐棄 地畫


疆之 時,獨能 抗朝廷意 指,反覆 敷陳利害 ;又嘗陳 進築之策 ,持論堅 確,人莫 能奪 ,
特贈寶 文閣直學 士。恭惟 神宗皇帝 以范祥興 築古渭寨 身死,贈 祕書監, 又官其一 孫。
祥、育,父 子也,皆 以進築成 功,而被 賞乃異, 望更錄育 之子孫一 名。」詔范育特與 子
或孫一 名郊社齋 郎。

  先 是,蔡碩 女壻文康 世嘗與碩 言劉唐老 謂文及甫 曰:「時 事中變, 上臺當赤 族,


其它執 政奉行者 梟首,從 官當竄嶺 南。」又曰:「呂大防 已死,劉 摯及梁燾 老病,蘇 轍、
范祖禹、劉安世、韓川等 當還為執 政。」蓋辛未 詔牓五月 十八日有「幸時事 中變」之語 ,
故唐老 云云。碩既聞康世 言,遽令 康世錄之 ,特示蔡 京,京具 以白上。或又告唐 老與
及甫共 謀為變, 欲誅章惇、蔡卞等 ,仍密結 嶺南責降 元祐人。事連 知河南府 李清臣、京
西轉運 判官周純 。(此據 王鞏甲申 雜見刪修 ,附京言 後。)上 疑其事, 問三省當 何如 ?
時淮南 轉運副使 周秩徙京 西路未至 也。(秩 自淮南改 京西,乃 六月十六 日。)秩 嘗攻
文彥博 ,不入元 祐黨,三 省因請委 秩體量得 實即付獄 。(周秩 體量,據 曾布日錄 在八
月十三 日甲午, 今附本日 。)尋有 詔令秩乘 驛赴闕上 殿訖之任 。(秩赴 闕,布錄 在八
月十三 日,與體 量同書。)後數日 ,同知樞 密院林希 對,上及 唐老事, 謂希曰:「卿
以撰制 詞,亦在 誅戮中。」希曰:「臣與曾 布但剽聞 而已,未 嘗敢詢三 省也。」(布 錄
在八月 二十三日。)希退 ,為布言 之。布他日見 邢恕,恕 曰:「體 量唐老事 盍且已?」
布曰:「此長者 之言也。唐老 雖謗訕, 然不及君 上,所誚 大臣爾! 政當函容。」恕曰 :
「奴婢 為主所笞 撻,亦必 怨詈,怨 詈之人, 諒何止唐 老?唐老 有此語, 豈可勝校 也! 」
布曰:「事 已然,但 能小了則 庶幾矣。」(此據布錄 在十月十 一日辛卯。 )恕深然之 。
時章 惇方欲引 恕為中丞 ,使排擊 元祐責降 人,而恕 與布言乃 如此,唐 老竟得輕 置。
(恕 與布言, 在十月十 一日辛卯 ,為中丞 在十月二 十一日壬 寅,唐老 落職監當 ,在
十二月 十七日丁 酉。王鞏 甲申雜見 云:周秩 重實,大 觀元年九 月得吉州 守,過高 郵,
言紹聖 中,有洛 人告言, 文及甫、劉唐老與 李邦直等 將生變, 誅章子厚 、蔡元度 諸人 ,
下至兩 制,侍從 ,皆及之 。召重實 為京西轉 運使推治 之,以其 嘗攻文潞 公也。朝旨令
先推究 體訪,候 有狀即治 之。又以 運判周純 為知情不 告,云將 引用嶺南 謫降元祐 人同
力為之【六】。哲宗 召重實對 ,曰:「欲盡 誅族大臣 已下,則 將致朕於 何地?」又召 呂 升
卿令國 門聽旨【七】,俟 有其實, 即遣誅諸 人于嶺南【八】。重實既至 西京,捕 文、劉 置
運司別 聽,且辟 程公孫事 管勾察訪 于外【九】。久之無狀 ,而誅大 臣之語則 有之,凡 三
請自裁【一○】。未幾,罷邦 直留守, 知成都府 ,且密諭 重實,令 有實則就 攝。久之 ,
公孫忽 得二張秀 才密語云 :「元謀 云候上意 變,必用 元祐人。」迺有族 誅之舉。重實 即
具奏, 且言不及 乘輿。不數日,令 文、劉逐 便【一一 】,各還 朔部【一 二】,並 更不推治 。
哲宗之 明之仁, 今世無知 者,以元 旨極密公 案一宗并 元狀【一 三】,悉 不在有司 ,雖
朝廷悉 無知者, 公案藏其 家,終當 上之,乞 實錄書之 。公孫, 喜刺人事 者也。周秩四
年正 月二十四 日,先自 浙憲除京 西漕,閏 二月十七 日改淮南 ,六月十 六日又自 淮南
改京西 。呂升卿 四年十一 月十五日 ,自京東 運副改河 北,元符 元年二月 十七日與 董必
察訪廣 南,三月 四日罷察 訪。董必 四年十一 月二十九 日,先以 湖南提倉 往廣西體 量蘇
軾等。周純三年 十一月以 江西提舉 為京西運 判,元符 二年五月 猶在任。李清臣四 年正
月二十 五日,自 中侍出知 河南,四 年十二月 三日改成 都,明年 正月九日 復知河南 。劉
跂辨 謗錄載, 劉唐老說 靖國元年 三月七日 ,跂就唐 老家見唐 老,說丁 丑年六月 中,
文康 世告妻父 蔡碩,言 及甫與唐 老密謗時 事,言不 久必變, 惇必族滅 ,餘執政 必竄 ;
又云康 世見劉唐 老,親說 碩使康世 形於手筆 ,攜往見 蔡卞,遂 有旨下監 司周秩根 究。
此事未 了,九月 中同文事 又大作, 遂先攝及 甫下同文 獄,後來 方興洛獄 。跂見曾 右相 ,
說先因 劉唐老事 ,後有文 及甫事, 與此相符 。然不曾 問得洛獄 後有如何 結絕,必 有知
之者, 當問。)

  殿 中侍御史 陳次升言 :「竊以 乘輿所在 ,有司供 具最宜全 固。訪聞 籍田司思 文殿


修蓋曾 未數月, 而前簷今 已墜墊。雖陛下聖 德巍巍, 天地佑護 ,行幸之 際,必無 憂慮 ,
萬一 驚恐,其 當如何? 董役官司 ,若無顯 責,慮創 造北郊宮 ,亦復弛 慢,望特 賜懲
戒。」 詔禮部郎 官一員同 入內侍省 使臣一員 前去相驗 ,詣實以 聞 。

  乙 未,奉議 郎、校書 郎商倚權 通判保州 ,從其請 也。


  丙 申,詔罷 賜夏國曆 日。(三 年十月辛 酉,布錄 可考。)

  朝 奉大夫許 介卿為刑 部員外郎 。右朝議大夫 、知常州呂公 雅為少府 少監。(十月


五日 以新除提 錢改知齊 州,陳次 升云云; 又九月十 五日朱彥 傳除提錢 ,蔡蹈云 云可
考。)

   丁酉,詔 贈太師蔡 確無辜貶 死,弟除 名勒停; 又前朝奉 郎碩,特 與敍換內 殿崇


班。

  承 奉郎、少府監主簿 蔡渭奏:「臣叔父 碩,曩於 邢恕處見 文及甫元 祐中所寄 恕書 ,


具述姦 臣大逆不 道之謀。及甫 乃文彥博 愛子,必 知當時姦 狀。」詔翰林 學士承旨 蔡京 、
同權吏 部侍郎安 惇即同文 館究問。

  初 ,及甫與 恕書,自 謂「畢禫【當】求外【一四】,入朝之計 未可必, 聞已逆為 機


穽以榛 梗其塗。」又謂「司馬昭之 心,路人 所知,又 濟之以粉 昆,朋類 錯立,欲 以眇 躬
為甘心 快意之地。」及甫 嘗語蔡碩 ,謂「司馬昭 指劉摯, 粉昆指韓 忠彥,眇 躬及甫 自
謂。」蓋俗謂駙 馬都尉曰 粉侯,人 以王師約 故,呼其 父克臣曰 粉爹,忠 彥乃嘉彥 之 兄
也。及甫除 都司,為 劉摯論列 。又摯嘗論彥 博不可除 三省長官 ,故止為 平章事。彥博 致
仕,及 甫自權侍 郎以修撰 守郡,母 喪除,及 甫與恕書 論請補外 ,因為躁 忿詆毀之 辭。
及置對 ,以昭比 摯,將謀 廢立,眇 躬乃以指 上,而粉 昆指王巖 叟、梁燾 。巖叟面 如傅
粉,燾 字況之, 以況為兄 也。及甫 初赴獄, 京等說之 曰:「此 事甚大, 侍郎無預 ,第
對以實 即出矣。」及甫既妄自 解釋其書 ,又言「父彥 博臨終屏 左右,獨 告以摯等 將謀 廢
立,故 亟欲罷平 章事。」問其 證驗,則 俱無有也。(此用 新、舊錄及參 取它書別 修, 元
符元年 五月四日 獄竟。)紹聖初, 蔡確母明 氏有狀訴 邢恕云梁 燾嘗對懷 州致仕人 李洵
言,若 不誅確, 則於徐邸 安得穩便 !朝廷封 其狀,不 為施行。劉唐老、文及甫事 作,
蔡渭告 章惇曰:「唐老等 何足治, 曷不治梁 燾?」惇遂檢明氏 狀進呈, 於是并付 蔡京 、
安惇 究治。( 此據曾布 元符元年 三月二日 所記,仍 參取實錄 元符元年 五月四日 獄竟
【一五】。新錄云: 承奉郎、少府 監主簿蔡 渭奏:「臣叔 父碩,曩 於邢恕處 ,見文及 甫 元
祐中所 寄恕書, 具述姦臣 大逆不道 之謀。及甫乃 彥博愛子 ,必知當 時姦狀。」詔翰林 學
士承旨 蔡京、同權吏部侍 郎安惇即 同文館究 問。初,及甫 與恕書, 自謂:「畢禫 當求外 ,
入朝之 計未可必 ,聞已逆 為機穽以 榛梗其塗。」又謂:「司馬 昭之心, 路人所知 ,又 濟
之以粉 昆,朋類 錯立,欲 以眇躬為 甘心快意 之地。」及甫嘗語 蔡碩,謂 司馬昭指 劉 摯,
粉昆指 韓忠彥, 眇躬及甫 自謂。蓋俗謂駙馬 都尉曰粉 侯,人以 王師約故 ,呼其父 克臣
曰粉爹 ,忠彥迺 嘉彥之兄 也。及甫 除都司, 為劉摯論 列,又摯 嘗論彥博 不可除三 省長
官,故 止為平章 重事。及彥博致仕 ,及甫自 權侍郎以 修撰守郡 ,母喪除 ,及甫與 恕書 ,
論請補 外,因為 躁忿詆毀 之辭。及置對,以 昭比摯如 舊,眇躬 乃以指上 ,而粉昆 乃謂
指王巖 叟、梁燾。巖叟面如傅 粉【一六】;燾字況之 ,以況為 兄也。後蔡確 母又言, 梁
燾嘗 與懷州致 仕李洵言 ,朝廷若 存蔡確, 則於徐邸 安得穩便 !李洵憤 姦嫉之, 嘗以
告邢恕 。詔令恕詳具 以聞。新錄改 舊錄,大 抵因劉防 等所為劉 摯行實及 邵伯溫辨 誣。然
行實謂 司馬昭乃 指呂大防 ,與辨誣 不同,當 以辨誣為 正。蔡渭 上文及甫 書,邵伯 溫以
為在紹 聖初。若然,不應 四年方起 獄,蓋紹 聖初但訴 安州作詩 事,後為 邢恕所教 ,乃
上及甫 書。實錄 因同文起 獄,即載 之,當只 是四年七 月或八月 初也。曾布日錄: 元符
元年三 月二日辛 亥,布既 言呂惠卿 不可遣, 是日晚, 聞梁燾卒 ,布謂林 希曰:「早如
此,則 不復力爭 矣。」希曰:「不 然,其它 所陳有補 者不一, 亦不為徒 發。」布又曰 :
「留對甚久 ,眾皆云 未有如中 丞之對也。」先是紹聖 初,蔡確 母明氏有 狀,言邢 恕云 梁
燾曾對 懷州致仕 人李洵言 ,若不誅 確,於徐 邸豈得穩 便!尋不 曾施行。既而因及 甫、
唐老事 ,蔡渭告 章惇云: 「唐 老事何足 治,何不 治梁燾? 」惇遂檢明氏 狀進。詔下究
問所推 治,究問 所以問恕 ,恕云:「得 之尚洙。」遂召洙赴闕。 洙所陳如恕 語,云「 得
之李洵 」,又下洵問 狀云「實聞燾 此語」,遂欲 按燾。因蔡碩 言文及甫 嘗有書抵 邢恕云
「劉摯有師 昭之心, 行道之人 所共知也。」遂下 恕取及甫 書,恕以 聞。遂并付蔡 京、安 惇
置究問 公事所, 於別試所 攝及甫詰 之,云:「得之父 彥博。」然終 無顯狀。蔡京 又令 及
甫疏摯 黨人,納 於上前, 龔原、孫諤皆是。以及甫言 未可施行 ,蓋謂摯 等交通有 廢立
之意, 乃召柳州 安置張士 良鞫之。士良與衍 同為御藥 ,主宣仁 閣中文字 ,而其言 亦無
顯狀, 但云:「衍常預知 來日三省 所奏事, 作掌記, 與太母為 酬答執政 之語,太 母每
垂簾, 但誦之而 已。」又言:「太母彌 留時,衍 可否二府 事,畫依 畫可,及 用御寶, 皆
出於衍 ,而不以 稟上也。」既而獄 終未決, 及甫知在 西京,士 良寄禁府 司,雖議 誅 陳
衍已定 ,而尚於 絞斬有疑 ,殊可笑 也。劉摯 行實云: 初公沒於 嶺表,所 屬為公請 歸葬
於朝, 不許。已而諸子坐 廢徙他郡 而不著罪 狀,雖公 之家亦不 知也。今上踐祚, 大赦
天下, 公得歸葬。文及甫、蔡渭皆 貶湖外。而及 甫誥詞曰 :「語人不順 ,至形翰 墨,如
其有實 ,胡不以 聞,如其 無實,何 異誣謗! 」舍人張 商英所作 也,由是 人稍稍知 其事
起於此 。元祐中 ,及甫侍 喪在洛陽 ,邢恕謫 永州未赴 ,亦以喪 在懷州, 數通書, 多為
隱語。及甫又以 公任中司 ,嘗彈罷 其左司郎 官,怨公 尤深,以 書抵恕, 其略曰:「改
月禫除 ,入朝之 計未可必 。當塗積 怨於鷹揚 者益深, 其徒實繁 。司馬昭 之心,路 人所
知也, 濟之以粉 昆,必欲 以眇躬為 甘心快意 之地,可 為寒心。」大意謂 服除必不 得 京
師官, 當求外補 ,故深詆 當路者。然司馬昭 之心,莫 諭其旨。至紹聖初 ,恕密以 示蔡
碩子 渭,渭乃 上書訟元 祐大臣, 自呂丞相 大防及公 而下十餘 人陷害父 確,蓋欲 不利
上躬, 謀危宗社 ,事有實 狀,引及 甫書為驗 。朝廷聞 而駭之, 委翰林學 士、御史 中丞
究治焉 。遂逮及 甫屬吏, 而所供繆 悠,初無 事證,但 託亡父曾 說之。究治所問司 馬昭
謂誰? 及甫對意 謂公也, 問其證據 事狀,則 曰無有。但執 政五年而 未作相【一七】,必
有怨望 ,疑其事 勢畢竟如 此。又問 粉昆謂誰 ?及甫對 粉謂王巖 叟,面白 如粉,昆 謂梁
燾字況 之,況猶 兄也。初,議者傳 聞及甫怨 詈之語, 固知不實 ,然謂司 馬昭,必 以呂
丞相大 防獨當國 久,或以 為謗,而 及甫獄辭 乃以指公 。又粉昆 ,俗以駙 馬都尉為 粉侯 ,
故王克 臣緣子師 約人稱粉 爹,今韓 嘉彥尚主 ,必以兄 忠彥為粉 昆,而及 甫指巖叟 、燾。
按及 甫元祐末 稍被進用 ,呂丞相 除為權侍 郎,心甚 德之,而 忠彥當時 雖罷樞府 ,上
眷未衰 ,王、梁或貶或死 ,易以陵 籍,故及 甫陰自移 其初意, 委曲遷就 ,獨指公 及王 、
梁。人皆知其妄 ,朝廷亦 覺悟,獄 事遂緩。會公薨聞 ,朝廷乃 以不及考 驗,止坐 諸子
而已, 其後諸子 皆敍。復議喪還鄉 里,公嗣 子跂,徑 伏闕下投 登聞匭上 疏,又持 副封
詣都堂 叩宰相, 今韓丞相 忠彥及丞 相布、許中書將, 皆取實封 案牘開視 ,知其謬 妄明
白如此 。建中靖 國元年二 月二十五 日有旨, 文及甫、蔡渭所陳 ,顯無實 狀,已行 貶責 ;
紹聖五 年四月四 日指揮更 不施行, 然後歿後 誣謗所坐 皆得釋。劉摯新傳 :四年春 ,責
為鼎州 團練副使 ,新州安 置,十二 月卒于貶 所,不許 歸葬。是年,蔡渭 言文及甫 嘗以
書抵邢 恕,有「司馬 昭之心, 路人所知」之語, 蓋指摯謂 嘗有廢立 意也。於是逮及甫、
恕等繫 同文獄。詔命 翰林學士 承旨蔡京、中書舍 人蹇序辰 等雜治, 卒無佐驗 ,及甫、恕
皆被罪 。猶用蔡 京奏,明 年五月, 摯已死, 詔以前尚 洙所置辭 皆已亡, 不及考驗 ,明
正典刑。乃免摯諸子 官,家屬 徙英州。」邵伯溫辨誣 云:章惇、 蔡卞遷謫元 祐諸公。 卞
初與 惇乞發司 馬光墓, 上不從, 惇意未快 ,卞遂自 青州召邢 恕為刑部 侍郎,又 遷吏
部尚書 。恕與惇 、卞誣造 元祐諸公 事不已, 卞遷恕為 御史中丞 ,用其謀 ,欲誅殺 劉摯 、
梁燾、王巖叟等 十餘人。恕又造宣 訓之語, 恕又誘高 遵裕之子 士京論其 父功,恕 又教
蔡確之 子渭以文 及甫說粉 昆事書投 進。惇、卞遂起同 文館獄【一八 】,用蔡京、安惇 推治 。
粉昆事 者,文及 甫與邢恕 元豐同為 館職相善 ,韓魏公 之子韓忠 彥,與魏 公門生劉 摯、
王巖叟 等常不平 潞公不言 功事,以 謂掩魏公 之功。及章惇譔神 宗御製賜 潞公詩序 云:
「嘉祐 之詔,但 宣之而已。」忠彥 與劉摯等 益不平。元祐初, 潞公入為 平章重事 ,摯 等
簾前論 列王同老 所上文字 文彥博教 為之,乞 改史。宣仁后 曰:「吾詳知 此。在至和中 ,
仁宗不 豫,乞立 皇嗣者, 文太師、富相 公、劉相公、王參 政功也; 在嘉祐末 ,乞立英 宗
為皇嗣 ,仁宗升 遐,策立 英宗者, 韓相公功 ,自不相 掩,不須 改史。」范公既已 救 蔡
新州 罷相,劉 摯拜右僕 射,韓忠 彥拜左丞 ,梁燾拜 右丞,王 巖叟拜簽 書樞密院 ,文
潞公 致仕,罷 平章事歸 洛,文及 甫罷權侍 郎以修撰 知河陽, 時邢恕居 憂懷州, 已有
永州監 酒謫命。恕與文及 甫皆怨劉 摯、韓忠 彥、梁燾 、王巖叟 者,文及 甫與恕書 ,故有
「粉昆朋類 錯立,司 馬昭之心 ,路人所 知」之語。粉乃駙馬, 蓋忠彥之 弟嘉彥尚 主也,
昆為駙 馬之兄, 乃忠彥也。朋類錯 立者,謂 劉摯、梁燾、王巖叟也。司馬昭 之心,路 人
所知者 ,謂劉摯 將謀廢立 事也。後恕以 及甫此書 與蔡渭。渭, 馮京宣徽 孫壻。馮公薨 于
京師, 哲宗臨奠 ,渭自幕 中出訴, 以其書進 呈。既起 同文館獄 ,自洛追 文及甫為 證,
時潞公 已薨。蔡京、安惇謂文 及甫曰:「此 事甚大, 侍郎無預 ,以實對 即可安。」及 甫
乃對云 :「父太師臨 終時,屏 左右,獨 告劉摯等 欲我出, 謀廢立事。」邢恕言晉 州某 縣
主簿尚 洙,懷州 致仕官、朝散郎李 洵知劉摯 等所謀。乃追尚洙 下獄,李 洵以老就 問,
初供昏 老不記, 再問依違 供答,未 幾洵以憂 死。尚洙 無可供, 放還任, 文及甫亦 放歸 。
此邵伯 溫所記也 。按馮京 以紹聖元 年四月三 日卒,即 如伯溫所 紀,蔡渭 以紹聖元 年四
月訴粉 昆事,不 知何故直 至四年八 月乃起同 文館獄。按實錄, 紹聖元年 四月十三 日蔡
渭訴確 冤,追贈 左正議大 夫,此時 但論作詩 ,非謗訕 耳。粉昆 事,邢恕 教渭為之 ,當
在四年 。又按文 彥博以紹 聖四年五 月四日卒 ,豈蔡渭 先於元年 四月訴粉 昆事!執 政謂
文彥 博在則此 事不可詐 為,故直 待彥博死 方起獄乎 !又尚洙 知晉州冀 氏縣,非 主簿
也。邢恕言,黃 履在元豐 末,曾有 章疏言宣 仁后欲立 徐邸事。伯溫後在 同州,於 曾布
之子 絣處,見 曾布手記 當時事一 編,云禁 中元無黃 履文字, 黃履家出 藁草入獄 為證 ,
黃履與 恕皆未第 而交遊相 善,恕亦 與履同謀 也。王棫 ,京師人 ,有口辨 ,好議論 ,熙
寧中為 死黨。伯溫嘗見王 棫、尚洙、李洵於恕所 ,皆妄人 也。後章惇因 恕薦落棫 致仕除
知北平 軍。未幾 棫死,其 子直方不 以父為然 ,每為士 大夫言父 晚年病心 。直方與 晁載
之相善 ,以平生 所收書畫 歸載之。觀直方所 收書畫, 於其間得 王棫與邢 恕往來書 一通 ,
皆共謀 誣造諸人 廢立事者 。畢仲游 謂伯溫曰 :邢恕, 可畏人也 。先是元 祐中,侍 御史
朱光庭 、司諫劉 安世,聞 禁中求乳 婢,同上 宣仁后書 ,乞加保 護主上。宣仁后簾 中諭
呂相 曰:吾與 皇帝未嘗 相離,實 無它,止 為大王宮 覓乳婢, 相公可諭 臺諫,不 須論
此。呂相無由見 臺諫官, 因經筵起 諭諫議大 夫范祖禹 ,令以太 皇太后語 詔諭劉安 世等
【一九】。范諫 議至後省 劉司諫傳 聖語,劉 責范曰: 公為大諫 ,反傳宣 耶!范長 者為 劉
所責, 遂上章以 勸講無狀 乞外。後恕言於章 惇、蔡卞,以 謂劉安世、朱光庭、范祖禹 三
人上宣 仁書有廢 立意。凡恕言者, 皆同文獄 所治之可 也。其獄 以章惇、蔡卞用蔡 京、安
惇尚 鍛鍊不成 ,哲宗疑 之,因星 變赦批出 曰:朕遵 祖宗遺志 ,未嘗誅 殺大臣, 劉摯
等事可 勿治。不然, 數十家皆 被誅戮矣 。然劉摯、梁燾同 時死於嶺 南貶所, 人亦疑之 。
按星變 赦在九月 五日、後二日又詔「元祐餘 黨及別有 特旨之人 ,皆未得 量移。」則邵 伯
溫所稱 上批「朕遵祖 宗遺志, 未嘗誅殺 大臣,劉 摯事可勿 治」,恐未必 然也。新錄於 宣
仁傳末 附上批, 蓋因伯溫 所稱耳。赦後治同 文獄,未 嘗少緩, 若既釋勿 治,何以 直至
明年三 月九日, 乃杖殺陳 衍及貶張 士良?五 月四日, 有「逐人 皆死,不 及考驗, 明正
典刑, 摯諸子勒 停」之詔 乎?伯溫 所稱,要 未可信也 。邵伯溫 又云:有 宣仁宮內 官某
人已編 管白州, 亦追赴獄。 蔡京、安惇 誘之曰:「能 證此事, 不獨還朝 ,當復舊 職。 」
內臣曰 :「還朝復職 固幸,然 不敢妄道 ,上累宣 仁聖烈皇 后,下致 諸大臣於 死地。」遂
復送貶 所。同文 館獄雖不 成,猶遣 使杖殺內 臣陳衍於 海島,毀 拆宣仁故 宮。當時 宮人
遂出, 有誅死者 ,尚有隨 嫁潛邸老 宮人亦編 管宿州。章惇、蔡卞至作廢 宣仁詔, 服未
除,請 哲宗抵靈 殿宣讀施 行。欽后 方寢,聞 之遽起, 不及納履 ,號哭於 宣仁后靈 前曰 :
「太皇太后 ,皇帝祖 母也,於 皇帝何所 負至此!」哲宗乃 已。天下聞而 怨之。范祖述謂
伯溫曰 :「某見 內臣梁惟 簡,自言 元豐八年 二月初, 宣仁后諭 惟簡曰:『令汝家 製十
二三歲 兒可着黃 背子來。』是時神宗疾 已危漸, 欲備哲宗 即位也。」伯溫昔為慶 州經 略
司幕 官,有內 臣走馬承 受徐安道 頗識道理 ,逮事宣 仁后,紹 聖初亦編 管永州, 遇赦
放還。伯溫 常問宣仁 事,安道 曰:「謂太皇 太后有此 心者,罪 人也。哲宗幼 ,氣怯, 每
宮中遊 行,太皇 太后常令 臣持繡繖 以從,飲 食起居不 相捨。」又曰 :「宣仁性嚴 毅儉 約,
語笑有 時,服浣 濯之衣【二○】。數問安道 曰:『汝 金帶幾何 ?』終不 賜。雨二 日,即 焚
香告天 ,旱亦然 ,日惟誦 佛經。平居嘗曰, 吾粗知書 史,前代 賢后妃中 如唐長孫 后,
所願也。」徐安道言 如此。哲宗性本仁 慈,自幼 時見宮中 人以湯潑 地,曰:「不可, 恐
殺螻蟻。」嘗行 後苑,有 衛士避不 及,匿溝 中,左右 以奏,不 顧曰:『吾見 必得罪。』 後
以章惇 、蔡卞勸,宮 中殺人為 多,皆惇 、卞之罪也。按伯 溫所稱內 官,即張 士良,事 在
元符元 年三月戊 午。張士 良自紹聖 元年六月 十三日以 皇城使監 潁州稅, 其後不見 再貶 ,
今以前 皇城使對 獄罷乃送 白州【二 一】。邵伯溫 云已編管 白州,恐 悮。新錄云於 雷州 取
士良, 必得之。但不知何 所據耳? 又按曾布 九月二十 五日乙亥 日錄云: 張士良郴 州安
置,令 放逐便【二二 】,發來赴闕 。章惇以士良 嘗在先朝 任使,後 附惟簡輩 ,頗知當 時
與大臣 交通密謀 事,遂召 之。眾深 憂其妄造 以自解也 。宣仁崩 於元祐八 年九月三 日,
卞謀廢 宣仁當在 紹聖末元 符初,此 時宣仁喪 既除矣。二年十一 月三十日 ,宣仁喪 除。
曾布四 年五月十 九日壬申 日錄云: 蔡京曾云 、仁宗時 ,欲以庶 人禮葬章 獻;京又 曾云 ,
車駕不 可幸楚邸 ,又云, 天下根本 未正,意 謂不誅楚 邸則未安 耳。是時 楚邸未薨 ,故
有此論 ,此二事 亦可參考 。又曾布 九月十四 日日錄云 :蓋自今 春以來, 章惇、蔡卞等
數陳司 馬光等有 傾搖之意 ,四月十 八日,公 著、光責 司戶;又 言范祖禹 、劉安世 欲加
意於上 ,皆有姦 心,浸潤 日久,故 皆痛貶之 。閏二月 十五日, 范、劉再 貶,既而 又貶
王珪、高士 英,四月 二十四日 珪、士英貶, 三省之言 浸及宣仁 矣。據此,則 此已前未 嘗
及宣仁 也。然布言亦 未可信, 當考。新錄於紹聖 元年二月 七日宣仁 傳後,載 惇、卞追廢
事跡, 大率因邵 伯溫辨誣 ,要當詳 考,反覆 尋究。惇、卞謀廢 宣仁,當 在紹聖四 年四
月貶王 珪、高士 英後。哲宗焚惇、卞所草詔 及抵奏於 地,當在 九月星變 後。詔釋 大臣勿
治, 恐星變時 未有此, 兼同文獄 自緣無證 驗乃已, 不緣星變 也,邵氏 必誤,新 錄又
因之。若謂止絕 廢宣仁之 謀因星變 ,則可。新錄紹聖 元年二月 七日宣仁 聖烈皇后 傳後
序邢恕 事云:先 是元豐七 年三月, 大燕宮中【二 三】,延安郡 王侍立, 王珪率百 官賀。
及升殿 ,神宗又 諭王與珪 等相見。復分 班稱謝。是冬 ,諭輔臣 曰:「明 年建儲, 當以司
馬光、呂公 著為師保。」神宗彌留 ,后敕宮 人梁惟簡 曰:「令 汝婦製一 黃袍,十 歲兒 可
衣者, 密懷以來。」蓋為上倉 卒踐祚之 備。太母所以 屬意於上 者,確然 先定,無 纖介 疑。
邢恕, 傾危士也 ,少游光、公著間【二四】。蔡確得師保 語,求所 以結二公 者,而深 交
恕。確為右 僕射,累 遷恕起居 舍人。一日, 確遣恕要 后姪光州 團練使公 繪、寧州團練 使
公紀, 辭不往。明日 ,又遣人 招東府【二五 】,確曰:「宜往 見邢舍人。」恕曰 :「家有 桃
着白華 ,可愈人 主疾,其 說出道藏 ,幸留一 觀。」入中庭 ,紅桃華 也,驚曰 :「白華 安
在?」恕執二人 手曰:「右丞相令 布腹心。上疾未損 ,延安沖 幼,宜早 定議,岐 、嘉皆
賢王也【二 七】
。」公繪 等懼曰:「君 欲禍吾家 !」徑去。已而恕 反謂后與 珪為表裏 , 欲
捨延安 而立其子 顥,賴己 及惇、確得無變。確使山陵 ,韓縝簾 前具陳恕 等所以誣 太后
者。使還,言者 暴其姦, 再貶知隨 州,尋竄 新州。劉摯拜右僕 射,恕坐 黨與謫監 永州
酒。紹聖二年, 除恕待制、知青州。章惇、蔡卞 執政,謀 所以釋憾 於元祐舊 臣者,知 恕
險鷙, 果於誕罔 ,又銜摯 等黜己, 方思有所 逞,為確 報投荒之 怨。召為 御史中丞 ,日
夜論劉 摯、梁燾、王巖叟等謀 廢立【二 八】。又造司 馬光送范 祖禹赴召 ,有「主 少國疑 ,
宣訓事 可慮」之語,以實 后屬意徐 邸之謗。又誘高士 京上書, 告王珪嘗 令高士充 問其
父遵裕 ,偵太后 之意欲誰 立【二九】?遵裕叱遣 ,士充乃 去。又教確之 子渭進文 及甫廋
語書【三○】,有「司馬 昭之心, 路人所知 」等語以 斥摯等有 廢立謀。惇、卞起 同文館獄 ,
使蔡京 、安惇窮治。於是 時,中人 郝隨日夜 媒孽稱制 時事【三一】,眩 惑左右; 惇、卞交
關謀議 ,奉行文 書於外, 作追廢太 皇太后詔 ,請上宣 讀於靈殿 。欽聖獻 肅皇太后 、欽
成皇后 苦要上, 語甚悲曰 :「吾二 人侍崇慶 ,天日在 上,此語 曷從出? 且上必行 此亦
可也, 何有於我 ?」上感悟, 取惇、卞奏,就燭 焚之。禁中相慶, 而隨等不 悅。明日,
惇、卞理前 請,上怒 曰:「卿等不 欲朕入英 宗神御殿 乎!」抵其奏 於地。同文之 獄,追
逮后殿 御藥官張 士良,脅 以刀鋸鼎 鑊無所得 ,又適有 星變,詔 曰:「朕 遵祖宗遺 志,
未嘗戮 大臣,釋 勿治。」恕徒 以謀於進 取,極口 造言,仇 執政以逞。適惇、卞用 事, 凶
德參會 ,捨不利 之謀,無 以激怒人 主。廢辱 之幾,上 及於君親 ,曾不以 為忌,而 尚何
有於臣 下之家? 推跡讒口 ,開禍亂 原,雖江 充、息夫 躬尚何以 加!新錄 大抵用邵 伯溫
辨誣刪 述,惟邢 恕所稱「桃著白華 」反誣宣 仁,及郝 隨媒孽, 并欽成同 欽聖諫, 上焚
奏、抵奏,不欲 入廟等語 ,皆伯溫 所不記。新錄既於 宣仁傳後 敍此,又 於張士良 貶白
州時重 出之,要 當去一、存一。邢恕以紹聖 二年十二 月自青州 入為刑侍 ,四年正 月改
吏侍, 五月權吏 書,七月 兼侍講, 十月遷中 丞。司馬 光坐宣訓 事再貶, 乃四年四 月十
八日 ;高士京 上書乃四 年二月; 同文起獄 乃四年八 月。恕作 此三月事 時皆未遷 中丞
【三二】,邵伯 溫記事先 後或差, 新錄不深 考,遂因 之,要當 改正乃善 。新錄紹聖四 年
十一 月二十三 日劉奉世 責郴州後 ,又敍邢 恕事於初 上之嗣位 ,恕與蔡 確自謂有 定策
功,既 而確死貶 所,恕亦 斥不用, 心恨之。其後恕因 帥中山, 會高遵裕 子士京為 將官 。
士京庸 暗,恕一 日置酒, 從容問士 京曰:「公知元祐 間獨不與 先丈推恩 否?」士京曰 :
「不知。」又問:「有兄 弟無?」士京 曰:「有兄士 充,已死。」恕曰 :「此乃傳王 珪語之 人
也。當時王 珪為相, 欲立徐王 ,遣公兄 士充傳道 語言於禁 中,知否 ?」士京曰: 「不
知。」恕因誘士 京以官爵 ,曰:「公不 可言不知 ,當為公 作此事, 第勿以語 人。」因令 所
親信王 棫崇飾誣 辭,為士 京作奏上 之,王珪 因是得罪 。至是, 恕為御史 中丞,先 上章
乞追贈 高遵裕, 次乃以當 元祐間附 會劉摯傾 陷策立大 臣論貶奉 世云。蔡絛國史後 補黨
籍篇云 云,別見 元符元年 五月四日 。朱無惑 萍洲可談 云:廣東 提舉常平 孫磬,與 先公
言,元 符二年, 朝廷欲攝 文及甫鞫 一事,不 知其何事 也。復慮 文自斃, 乃於吏部 選委
孫往西 京督攝之。孫赴都 堂巡白執 政曰:「欲其 不疑,乞 所至盛供 帳。」孫先往 鄭州 ,
見文妻 家求書, 然後詣洛 中,從容 累日,方 詣文門下 傳達家信 。已而通 名刺求見 ,文
果不疑 ,出迎之。孫敍致 未意,即 曰:「朝 廷令某召 左右,非 有他也。」仗吏趍而至 ,
文顧無 如之何, 與俱舍郵 置,見供 具盛,心 少安。乃傳詣京師 ,以正月 十二日至 國門 ,
泰陵上 仙,事亦 輟,文不 得報而歸 。孫由是 知名,除 使者。按紹聖四年 十月五日 ,實
錄書通 判應天府 孫磬為提 舉廣南東 路常平。無惑記此 事必誤, 攝文及甫 ,應是紹 聖四
年,非 元符二年 也,姑存 此,更詳 之。文及 甫獄,劉 跂辨謗錄 載其事極 詳,附注 元符
元年五 月辛亥及 七月庚午 ,須參照 前後,定 歸一說。 )

  樞 密院言:「河北沿 邊州軍及 安撫司各 置間諜, 密伺北邊 動靜之實 。訪聞逐 州軍


雖探到 敵中事, 久例不經 報過雄州 ,并匿而 不聞。自來與雄州 所奏,稍 相符合者 ,只
是一事 ,而重疊 奏報,朝 廷無緣得 知緩急, 有誤事機。」詔定 州高陽關 路安撫司 : 應
有探事 人通說, 并畫一以 聞,即不 得觀望畏 避,輒行 隱漏。( 布錄丁酉 。)

  寶 文閣直學 士、知河 南府謝景 溫請老, 遷一官致 仕,未受 命卒。

  戊 戌,詔御 河立顯靈 順應神妃 廟,仍賜 冠帔。 (李 十朝綱要是 日築威戎 城【三


三】。 )

  己 亥,左中 散大夫、 知潁州趙 令鑠為太 僕卿。

  庚 子,置提 舉涇原路 沿邊新弓 箭手官以 朝奉郎安 師文為之 ,請給、人從竝依 陝西


提點坑 冶許天啟 例。從章楶奏 請也。後數日,曾 布以師文 乞上殿進 呈,上曰 :「此章惇
所喜, 然正是呂 大防親黨 ,章楶舉 差遣,必 得使之舉 也。」布曰:「臣素不 識之,前 者
嘗問之 ,云大防 妻安氏巳 前五年卒 ,與之同 七八代, 無服紀。然師文與 大防兄弟 亦有
瓜葛。」上云:「若 非親黨及 其所喜, 豈肯辟為 山陵牋奏 ?」布曰:「此人 其他才術 不 可
知,然 必熟陝西 事,范熙 在西,論 邊事多中 理,師文 此時乃在 幕府。」上曰 :「育乃 大
防親黨 也。」布曰:「師 文本令提 舉新弓箭 手,然舊 弓箭手法 壞,亦欲 令整緝。」上 曰:
「令上殿。」然極黽 勉也。(許天 啟提舉坑 冶,在紹 聖元年九 月。安師文初 以朝奉郎 論 熙
河蘭岷 邊事,見 五月十一 日甲子。七月壬戌 ,上謂曾 布曰:章 惇云安師 文云是大 防門
下士, 兼極尋常 。布曰: 臣不識之 ,只曾一 見。上問 曾與語否 ?布曰: 不曾,但 聞長
安人, 與大防或 是親舊爾 。八月己 亥,涇原 乞安師文 提舉弓箭 手,依奏 。九月乙 卯,
布言: 惇引師文 ,及蔡肇、京、卞引家郴、石嗣 慶,皆各 以其所悅。丁巳, 再對,呈 安
師文措 置新舊弓 箭手,上 終以師文 為疑,勉 從之爾。 )

  左 藏庫副使、權發遣 定州路兵 馬鈐轄、權知 保州張赴 為西上閤 門副使、知雄 州兼河


北沿邊 安撫副使 。(九月末李 深云云。)禮 賓使、提點左 廂諸監公 事林豫為 河北沿邊 安
撫副使 ,仍權兼 提點左廂 諸監公事 。

  是 日,章惇 為曾布言 ,中書又 放過內批 行導洛事 ,並不經 三省商量 。及對, 遂以


內批進 呈,言先 朝法度可 復者皆已 復,惟此 不可復。上未諾。布再對罷 ,惇問布 曰:
「上詢 及此否?」 布曰:「否。」惇率 布至都堂 ,出藍從 熙提舉京 城所奏乞 復行導洛 司
事: 官員商賈 等物貨, 皆載以官 舟,官員 物貨不及 百千者, 許以所乘 舟載,免 納脚
錢之半 ;百千以 上以違制 論。餘皆 徙官舟, 於泗州及 京師洛口 各置垛場 ,歲收課 利二
十萬緡 。又乞麪 市歲課三 萬,又復 牛羊圈歲 課七萬, 內批付尚 書依奏, 蓋未嘗與 執政
議也。又京城所 奏,乞就 差買修城 木植內臣 於溫、明州等處, 起發船三 百隻赴本 所支
撥使用 ,付中書 ,中書遂 畫旨,依 已得指揮 送門下, 而門下留 不遣,遂 并論之。布謂
惇曰:「此 事何可不 與執政議 ?如此則 失職矣。」惇曰:「何止失 職,喫棒、 罰銅皆 可
也。」布曰:「四海之富 ,二十萬 不難辦, 歲供此數 可矣。」惇及蔡卞 皆以為然 。惇又 曰:
「水磨茶場 自足供此 費。」布曰:「先朝經 營財利, 志在邊鄙 ,子孫承 之,敢忘 厥志 ?
故闊略 細故以就 大事。今幸無此圖 ,何必爾。」惇曰:「亦不 須如此言 ,要之是 先朝 不
好事, 當時行之 ,固終身 以為恨, 今豈可為 ?」布曰:「如此 即太逆耳。」惇曰 :「逆 耳
多矣。」布曰:「志 在邊事且 以為不可 ,況非邊 事乎!」布因 語黃履曰 :「此乃正論 , 盍
助之? 」履曰:「固當如 此。」坐中惟惇、卞與 反復,許 將甚愧, 他皆默然 。履曰:「 且
當徐徐 開陳,庶 可回爾。」已而將在告 不出,履 勸惇俟將 出同呈, 布曰:「但持 之不 下,
緩無害 也。」後三日,三 省奏事, 上遂詢三 省云:「導洛文字 ,何為久 不呈?」惇曰 :
「見更 取索文字 進呈次。」上曰:「聞此事 誠不便, 但繳進來。」惇曰 :「來日 取旨。」 上
曰:「不須 ,只今日 進入可也。」三省 退以語西 府。後四日, 布白上曰 :「近者竊聞 議 導
洛事, 初聞聖意 未從,臣 因言陛下 聖質高明 ,言必中 節,事有 未便必不 肯為。遂以先
帝用宋 守約事語 三省。已而聖 意遂回, 不俟開陳 而罷,臣 等鼓舞稱 誦不能自 已。」上 曰:
「且說 不便。」布曰:「肉市麪市 皆與細民 爭利,汴 渠初引黃 河水,湍 悍可畏, 公私 舟
船多覆 溺者,惟 清汴無復 此患。然商賈 之物悉載 以官舟, 私船不得 入汴,人 實患之。」
上曰:「內臣亦 多云不便 ,云麪市 雖泥雨, 亦須船載 來官場中。」布曰:「一日 有一 日
課利, 不可不來 ,宜其不 能避風雨 也。今天 下稅務, 劕羊凡屠 宰者,皆 須日負載 入務
收稅, 與此一般【三四】,至於禁 榷鹽酒亦 此類,然 此事行之 既久,眾 人安之兼 歲課
數百千 萬,軍國 之費,有 賴於此, 理不可罷 。若導洛 之類,所 得不多, 國用無所 賴於
此,兼 廢罷十年 ,一旦復 行,則都 邑之人鼎 沸矣。先帝經營四 方,蓄財 利有所待 ,故
闊略細 故而行之 。陛下既 無此費, 誠無用此 ,然大臣 未及詳陳 而已中罷 ,陛下燭 理畏
義, 敬信大臣 ,從善納 諫如此, 天下之事 何患也! 兼聖意遽 回,正與 宋守約事 等,
蓋聖質 睿明,與 先帝無少 異者。臣等以事未 施行,不 敢漏露, 惟二府執 政知之, 然此
事必書 之時政記 ,陛下聖 明聽納如 此,萬古 不朽矣, 天下幸甚 !」

   壬寅,曾 布再對, 呈董敦逸 言西鄙開 邊,北敵 危疑,又 拓地近青 唐,願戒 邊吏


靜重, 無使邊人 疑駭。而敷敍不甚 明白,上 對二府已 嘗言敦逸 所陳不可 曉,至是 又以
為言。布因開陳 敦逸所言 本如此, 但文字不 明白爾。上頷之。敦逸數密 排擊二蔡 ,京、
卞深毀 之,宜上 意兩所不 悅也。

  癸 卯,西上 閤門使、端州 刺史、權環慶 都鈐轄張 存落遙郡 刺史,降 本路鈐轄 。以統


制將兵 牽制涇原 進築,因 而破蕩鹽 州,逢西 賊鬥敵, 失亡數多 ,故有是 命。

  乙 巳,承議 郎韓粹彥 為司勳員 外郎。(七月九日 粹彥引見 ,二十七 日京東常 平司 ,


并入彼 。)

   丙午,鄜 延奏,遣 都監劉安 擊夏州, 至浪沁沙 與賊遇, 破其眾, 斬首五百 餘級 ,


牛羊千 數。(布 錄八月丁 未云獲二 百級。今取九月壬 子所書并 八月丁未 ,又用惠 卿傳
增入; 家傳附注 八月丙戌 。)

  戊 申,蘇州 觀察使、 吴國公宗 絳為昭慶 軍留後。

  己 酉,彗星 見氐間, 斜指天市 垣,光芒 約三尺餘 ,至九月 戊辰沒。(天文志 云:


八月 己酉,彗 星出氐宿 度中,如 填星,有 光,色白 ,氣長三 尺,斜指 天市垣, 彗星
主兵、喪、大水 及有赦。九月 壬子,光 芒長五尺 ,行入天 市垣內, 主五穀大 貴;己未 ,
犯天市 垣宦者星 ,主侍臣 有憂;庚 申【三五】,犯天 市垣帝座 星,主人 民亂、大臣憂 ,
期以三 年;戊辰 ,消散不 見。)

  樞 密院言:「西 賊點集人 馬,待往 涇原作過 。竊慮西賊暗 蓄姦謀、掩我 不備,長 驅


入近裏 ,於隆德 、靜邊、治平寨以 來人煙繁 富地分, 或閑慢城 寨備禦不 至之處劫 掠攻
打。」詔涇 原路經略 司詳上項 事理,多 方預行講 議措置。若遇 緩急,賊 馬奔衝深 入近 裏,
合差 是何將佐 ,如何移 那兵馬, 於是何要 害地分控 扼得賊馬 來路,準 備捍禦, 不使
近裏城 寨及人民 繁富地分 為所抄略 、攻打, 落賊姦便 ,仍不失 與大兵首 尾照應, 會合
掩殺賊 眾,必取 全勝。先具已如何 講議措置 ,選充統 領兵將官 職位、姓名及將帶 若干
人馬, 於甚處駐 劄及應干 準備應敵 方略施行 次第聞奏 。(此據 章楶奏議 所載七月 二十
五日密 劄。楶具 報畫一甚 詳,乃九 月十一日 ,文多不 載也。)

  是 月,樞密 院言太僕 乞修左、右天駟監 各兩御殿 以備北郊 乘輿言入 監觀馬。上笑


曰:「無用。」曾布因言 北郊宮闕 壇壝皆已 具,如聞 來歲且南 郊,果否 ?上曰:「議 者
以為未 曾專饗圜 丘,故先 罷合祭於 南郊,然 後祀北郊 ,莫不妨 否?」布曰:「如 此固
不妨, 然外議皆 以為暑熱 ,不可視 北郊,故 罷。」上曰:「豈 有此理!」 布曰:「士 大
夫皆有 此言,蓋 疏遠不知 聖意。然先帝已嘗 罷南郊合 祭,陛下 昨復合祭 於南郊, 今且
專祀圜 丘亦無害 ,但終不 廢此禮, 以成先帝 之志,則 善矣。臣嘗為人言 ,暑熱無 甚於
坤成節 宴設之日 ,君臣上 下終日冠 帶,未嘗 以熱廢。五月間暑 氣未盛, 五鼓行禮 ,黎
明已畢 事,何熱 之有?」 上深然之 。(布錄 載此在八 月丙午日 ,今附八 月末旬。 )

  遣 禮部侍郎 范鏜、左藏庫使兼 閤門通事 舍人向縡 賀北朝生 辰,太常 少卿林卲 、供


備庫使 兼閤門通 事舍人張 宗卨賀北 朝正旦。 (此據國 信名御錄 ,實錄云 無之。)

注 釋
  【 一】元祐 三年增修 「增修」 ,閣本作 「曾修」 。
  【 二】特未 知其術耳 閣本「特 」下有「 恐」字。
  【 三】盧辯 原作「盧 辨」,據 周書卷二 四、北史 卷三○盧 辯傳改。
  【四】凡此 三等者皆 古之制也「三」字原脫,據 宋會要職 官五六之 二二及文 義補。
  【 五】王師 乘勝修葭 蘆上引宋 會要「修 」下有「 復」字。
  【 六】嶺南 謫降元祐 人同力為 之王鞏甲 申雜記「 降」下有 「人」字 。
  【 七】令國 門聽旨「 國門」原 作「國民 」,據同 上書改。
  【 八】即遣 誅諸人于 嶺南「誅 」原作「 族」,據 同上書及 文義改。
  【 九】且辟 程公孫事 管勾察訪 于外「事 」,同上 書作「專」 。
  【 一○】凡 三請自裁 同上書「 凡」上有 「文」字 。
  【 一一】令 文劉逐便 同上書「 令」上有 「有旨」 二字。
  【 一二】各 還朔部同 上書「各 」作「呂」 。
  【一三】以元旨極密 公案一宗 并元狀「極密」原作「樞密 」,據同 上書及文 義改。
  【一四】畢禫當 求外「當」字原脫 ,據長編 紀事本末 卷一○七 劉文書獄、 續通鑑卷
八五及 下文小字 注補。
  【一五】元年五月四 日獄竟「五」原作「九」,據閣本、 活字本及 上文小字 注改。
  【 一六】面 如傅粉「 傅」原作 「傳」, 據閣本及 上文改。
  【 一七】但 執政五年 而未作相 「執」原 作「報」 ,據閣本 改。
  【 一八】惇 卞遂起同 文館獄「 獄」字原 脫,據宋 史卷四七 一章惇傳 及下文補 。
  【 一九】令 以太皇太 后語詔諭 劉安世等 「語詔」 ,閣本作 「聖語」 。
  【 二○】服 浣濯之衣 閣本「衣 」下有「 九十」二 字。
   【二一】 今以前皇城 使對獄罷 乃送白州 「今」 原作「令」 ,據閣本 、活字本 改。
  【 二二】令 放逐便「 令」原作 「今」, 據閣本改 。
  【二三】大燕宮中「宮」字原 脫,據長 編紀事本 末卷九○ 蔡確邢恕 邪謀引哲 宗新錄
補。
  【二四】少游光公著 間「間」,宋史卷 四七一邢 恕傳、續通鑑卷七 八均作「門」 。
  【 二五】又 遣人招東 府上引長 編紀事本 末及續通 鑑「招」 下有「置 」字。
  【 二六】幸 留一觀「 留」,上 引續通鑑 作「枉」 。
  【二七 】岐嘉皆賢王 也「岐」原作「政」,據閣 本及宋會 要帝系二 之一二、東都 事略卷
一六改 。
  【 二八】日 夜論劉摯 梁燾王巖 叟等謀廢 立「王」 字原脫, 據閣本補 。
  【 二九】偵 太后之意 欲誰立「 偵」原作 「遵」, 據閣本及 文義改。
  【 三○】又 教確之子 渭進文及 甫廋語書 「廋語」 原作「庾 語」,據 閣本改。
  【 三一】中 人郝隨日 夜媒孽稱 制時事「 媒」原作 「謀」, 據閣本、 活字本改 。
  【 三二】恕 作此三月 事時皆未 遷中丞「 月」字疑 衍。
  【三三 】威戎城原作「威 武城」,按宋 無「威武城」,據 宋史卷八 七地理志 、宋會要
方域一 八之七、 續通鑑卷 八五及本 書卷四八 七紹聖四 年五月己 未條改。
  【 三四】與 此一般「 般」原作 「船」, 形近而訛 ,據閣本 改。
  【 三五】庚 申原作「 庚辰」, 據閣本、 活字本及 宋史卷五 六天文志 改。

卷四 百九十 一 紹聖四年 (丁丑 , 1997)

起哲宗紹聖四年九月盡其月

  九 月辛亥朔 ,司農少 卿王得臣 管勾崇禧 觀。

  吏 部郎中韓 治為祕閣 校理,知 邢州。治 避親也。

  左 司諫郭知 章言兩浙 歲旱,淮 南又不全 稔,乞下 本路監司 按視。如須賑給, 即早


行措置。詔:「兩浙 路轉運、提舉常平 司相度應 平合舉行 事件【一】,及預 行那移準 備
合用賑 濟糧斛。并相度本 路如有運 河溝瀆淺 澱合行開 修,將來 優給雇直 ,召募人 夫開
淘。 」

  江 寧府言奉 詔敦遣茅 山道士劉 混康詣闕 ,本府已 促行。詔轉運司賜 錢百緡, 付混


康為路 費。(可 并六月十 四日。)

  壬 子,批旨 付三省:「天垂變 異,彗出 西方,災 譴為大, 朕實懼焉 !可避正 殿,


損常膳 ,罷秋宴 。公卿各 宜悉心修 政,輔朕 不德,仍 許中外臣 僚等直言 朝政闕失 ,朕
將親覽。具此意 令學士院 降詔處分。」詔曰:「朕以 非德,奉 承大業, 夙夜戰栗 ,不 遑
康寧, 惟恐不及 以仰當天 心,以羞 先帝聖德 。乃仲秋 之夕,彗 出西方, 推原典經 ,茲
謂大異 。永惟其 咎,未燭 厥理,豈 非庶政之 失,以悖 三光之明 ?譴告之 來,朕實 祗懼 !
書不云 乎,「惟先格 王正厥事。」已避 正殿,損 常膳,罷 秋宴,公 卿其各悉 心修政, 輔
朕不德 。應中外 臣僚等, 並許直言 朝政闕失 ,朕將親 覽,虛心 以改,庶 幾以銷天 文之
變焉。 」

  又 詔中太一 宮設醮, 開啟、罷散日,遣 執政官一 員詣宮燒 香。是日 ,彗入天 市垣 ,


輔臣早 朝,上顧 問「見彗否? 」皆以實對。上曰 :「長丈餘。」且曰:「初 起于氐, 掃巴 星,
天變甚 大,當避 朝損膳, 求言肆赦 ,以答天 戒。」又曰:「已于諸 處建道場 ,當更于 文
德殿設 醮。」曾布因 言熙寧肆 赦,自有 故事。又言:「熙 寧乙卯歲 十月,在 翼、軫吴 楚
分野之 外,尋有 交州之變 。光芒掃 長沙,明 年春,民 大饑,疫 死者相枕 藉。自丙 辰春
出師討 交趾,丁 巳春師還 ,死者數 十萬。今掃巴星, 則巴、蜀亦不可不 慮,臣等 當更
講求兵 備。兼星在氐 、羌,邊事誠 不可不誡 。臣素言涇原 籬落未葺 ,須至營 築堡障, 其
他版築 當且休息 ,未可舉 動。」上皆深 然之。退語章惇, 以肆赦不 可已,惇 曰:「元 豐
三年不 曾赦。」布曰:「七月星變 ,九月明 堂,宜其 不赦也。」是日, 布又白上 :「熙 寧
七年南 郊,八年 冬再赦, 在大禮後 一年。今去大禮尚 逾年,適 相似。」上曰 :「天變 更
何必議 歲月。」又曰:「熙寧赦, 不獨為星 變,更以 華山崩之 類。」布曰:「去 歲江表 大
旱,溪 河皆涸竭 ,今歲兩 浙運河亦 斷流,因 此一沛不 為過。昔東海孝婦 以寃死, 一方
為之 大旱,一 婦人寃死 ,足以致 災變,況 天下乎? 今政事有 未便于人 ,刑罰有 過當 ,
此大臣 所當修省 改更,以 稱陛下寅 畏天變之 意。」上 深嘉納 。

   詔:諸路 提舉官闕 ,即令提 點刑獄司 權;府界 ,即令本 司屬官權 ;轉運司 府界


提點司 闕官,令 提點刑獄 提舉司官 權。(新 本削去。 )

  兵 部言:「以車營致 遠務、駞坊運送官 物官車畜 ,馱載私 物或雖係 官物而本 不應


差破官 脚乘,私 自馱載者 ,論如乘 官馬牛車 馱載律。畜過,杖 八十,車 過,徒一 年,
各二十 斤加一等 ,並罪止 徒二年, 物沒官。其畜產因 負重致死 者,杖八 十,仍勒 犯人
及知情 干係人均 備。許人 告捕,笞 罪,賞錢 三貫;杖 罪,五貫 ;徒罪十 貫。」從之 。
(新本 削去。)

  癸 丑,裁定 六曹寺監 文字所言 :「諸州起納 夏秋稅賦 ,每月令 具元額、已納、見欠


稅物名 數申省部 點驗,如 限滿有欠 ,即令轉 運司依編 敕施行。若轉運司 不為行遣 ,即
省部點 檢、舉察。」從之 。

   大理寺言 乞都轄使 臣三年為 一任,右 治獄都轄 使臣任滿 ,不曾出 入徒以上 罪兩


次并犯 贓私罪, 減二年磨 勘。從之 。

  詔 今後歸明 人未給田 ,聽權借 官屋居住 。

  大 宗正司言 :「宗室 叔諄以罪 鏁閉,其 子與所生 母皆無俸 給,欲比 附孤遺貧 乏條 ,


特加存 卹,計口 給賜錢米 ,候叔諄 復官日減 罷。如叔 諄未復官 間,女出 嫁,男釐 務,
亦乞計 口除去。」從之 。

  熙 河蘭岷路 經略司言 苗履展築 金城關畢 工,詔賜 履等銀絹 有差。(四月十一 日,


二十七 日。)

  甲 寅,三省 言聞懷、衛州 今歲豐稔 ,米穀價 賤,恐盡 歸并兼之 家。詔河北轉 運司、


措置糴 便司、西 路提舉常 平司以時 計置糴足 。

  乙 卯,大赦 天下。

  權 殿中侍御 史蔡蹈言 :「臣伏 以近者星 文示變, 陛下恐懼 ,見于詔 命,至于 避朝


損膳, 咨訪直言 ,可謂勤 矣。然猶 以為未也 ,復肆赦 天下,仁 恩滂沛, 蕩宥囚繫 ,此
誠古昔 哲王所以 應天敕命 之實也。臣伏讀赦 文,鬥殺 罪至死, 猶且得生 ,而田野 良民 ,
乃不霑 潤聖澤, 是惠及有 罪而不及 於無罪, 與其生而 未厚其所 以生也。臣愚伏見 元祐
大臣欲 變先朝良 法,思有 以干百姓 之譽,故 凡民所欠 負,一切 蠲免。今且以市易 一事
言之 ,初,民 間以物產 抵當,請 貿錢米, 久而不償 ,物產自 合入官, 用事者欲 為異
恩,無 故還所抵 當,民間 既得己物 ,恣行典 賣。紹聖 以來,察 見用事者 之姦,卻 行催
理,今 已累年, 空有姓名 掛于文書 ,追擾紛 紛,終無 益于事。此非民之 罪也,而 前自
朝廷無 故蠲放, 使有今日 之弊,罪 在用事者 。臣愚欲 乞陛下詳 酌,特詔 有司,契 勘今
年旱 傷地分見 今負欠市 易錢物人 戶,若已 經根究, 不見抵當 ,或有典 賣過,展 轉經
歷兩 戶以來, 業主不知 情,或正 欠及干係 保人不在 而其子孫 貧苦不給 ,委無可 送納
者,等 第量與減 放。庶幾澤及 困窮,咸 遂生理, 亦足以召 和氣而塞 變異也。」(蹈言 附
見,從 違當考。 )

  三 省言陝西 路沿邊州 秋田收成 ,慮闕糴 本。詔于 元豐庫支 封樁錢四 百萬貫, 令戶


部依例 印給解鹽 引,付陝 西轉運司 ,分委諸 路乘時廣 行糴買。

  丙 辰,熙河 蘭岷路經 略司奏西 界歸附帶 牌天使穆 納僧格, 法當補內 殿崇班。詔穆


納僧 格為係降 敕榜後率 先歸順首 領,特與 禮賓副使 ,充蘭州 部落子巡 檢,仍賜 金帶
銀器。

  丁 巳,宰臣 章惇等以 星變上表 待罪,詔 答不允。 奏三上, 乃已。

  詔 :「今月 五日赦前 犯事經斷 人,應合 敍用者, 依該非次 赦恩與敍 。應承務 郎已


上大 小使臣, 不因贓罪 降充監當 者,如後 來別無贓 私過犯, 候到任及 二周年, 與依
條牽復 差遣。應見貶謫命 官使臣, 除元祐餘 黨及別有 特旨之人 外,未量 移,未得 與差
遣使臣 ,並仰于 所屬投狀 ,依例施 行。命官 使臣,令 刑部將昨 經明堂人 各具已經 赦數 ,
并今月 五日赦, 與理一赦 ,申尚書 省、樞密院移 放。已上並依 揀放條約 施行。應衝替命
官,係 事理重與 減作輕, 係輕者便 與差遣, 使臣比類 施行。」(曾布日 錄庚申, 關 樞
密院, 除元祐餘 黨及已有 特旨人外 ,並依非 次赦,與 理三期移 敍。然議 者尤莫曉 餘黨
之說, 意恐其紛 紛未已也 。既而曰 :「餘黨 止為安燾 、鄭雍輩 爾。」今附此,當 考。 )

   涇原路經 略使章楶 言游師雄 元祐中獨 見事機, 首議進兵 之策,遂 破洮州, 擒鬼


章,今 其淪沒, 乞官其一 子。詔錄 師雄子或 孫一名為 郊社齋郎 。

  詔 降授供備 庫副使、廣西 經略司準 備差使胡 由向為左 騏驥使、循州 刺史、知鼎州,


以乞罷 廢棄渠陽 等寨降官 及差遣, 其牽復差 遣,並特 不用敍法 。

  詔 國信使副 自今依熙 寧條,許 帶親屬一 名充小底 ,其元祐 法勿行。從國信使 范鏜


請也。

  御 史臺言應 非察案人 無故入察 案門者, 乞依入六 曹法。從 之。(新 削。)

  三 門、白門 波都大提 舉輦運使 言請都大 司綱運, 乞比附行 [衤代 ]綱法【二】。從之 。


(新削 。)
   戊午,三 省言近詔 府界諸路 提舉司, 一季根刷 元祐年并 已前應承 買場務, 除已
拘收 自己財產 并保人抵 當填納外 ,據見今 的實拖欠 ,合納淨 利并罰錢 ,分作三 年催
納。詔 元限外更 展三年。

  工 部言防城 樓櫓戰具 ,現責知 縣令管勾 交割修葺 ,其賞罰 得替,並 依都監、寨主


等法。 從之。

  是 日,曾布 言:「陛 下以天變 恐懼,德 音丁寧, 未嘗不以 修政事, 不憚改過 為戒 ,


自古聖 帝明王用 心,誠無 以加此。然政事有 未安,刑 罰有未當 ,大臣還 肯因天變 為陛
下改 更否?正 人端士, 天下之所 欲進而大 臣素所不 欲,還肯 因天變為 陛下收用 否?
讒邪 不正之人 ,正在要 路,眾人 所惡而大 臣素所黨 與,還肯 因天變為 陛下斥逐 否?
以臣觀 之,必無 此理。臣 恐未有以 稱陛下修 省之意也。」上聞 之,矍然 見于色 。

  布 又言:「陛下方下 詔求直言 ,比聞論 者已有恐 士大夫因 天變欲動 搖政事。如此 ,


則誰 敢言者? 今陛下欲 廣求天下 之士,而 先為此言 以拒塞之 ,使陛下 先有疑怒 言者
之心, 則雖有言 者,亦無 望于收采 也。臣自 秉政以來 ,見臺諫 官言事, 未嘗有一 言曾
施行者 。數年之 間,豈得 無一言可 取,況方 今在言責 者,皆不 附麗執政 ,為眾所 稱,
不應如 此。小官 能不附麗 大臣,已 不可得, 況其所言 ,日與執 政為敵, 此豈易得 也!
言既不 行,又不 遷徙,使 之慚沮, 無以見士 大夫,殆 無以自立 。然此輩 非陛下主 張,
則何以 安位,其 欲斥逐者 數矣,然 置之于此 ,使負羞 辱,亦所 難堪。如周穜、鄧洵武
輩, 三兩月一 遷,何其 異也!今 使從官舉 御史,皆 莫敢舉, 蓋眾所稱 ,則大臣 不悅 ,
大臣所 悅,則非 眾所稱, 以此故不 敢舉。」林希曰:「陛 下但以公 議擢三兩 人置之言 路,
不必謀 于執政, 則必有補 矣。 」

  先 是,布嘗 言:「高 科中惟陳 瓘、張廷堅、王渙 之三人可 稱,皆斥 逐在外, 張廷堅


無故罷 職事,與 漢州通判 ,仍待二 年闕,此 尤可怪。臣衰殘, 自知不能 久事陛下 ,然
每以赤 心報國, 傾竭肝膽 ,無有所 隱。如論 及言事官 ,他人或 避嫌不敢 啟口,臣 度無
與言者 交通之術 【三】 ,亦不敢有 所避,其 所以反覆 開陳,冀 陛下省察。」上甚 悅 。

   己未,詔 應在京諸 宮寺院, 今月十日 後,特開 五日,並 建為民祈 福道場, 仍以


其間一 日為休務 。

  彗 犯天市垣 宦者。

  庚 申,彗犯 天市垣帝 座。(玉 牒云庚申 彗滅,誤 也。滅在 戊辰。)

   辛酉,詔 以今年府 界諸縣秋 田不熟民 戶,體量 草不易納 ,其願就 本縣依例 送納


見錢者 聽。戶部 歲計草, 如支用有 闕,許兌 封樁草支 遣。

   新知揚州 程嗣恭言 乞今後吏 部差遣縣 令,遇有 以資考入 而無主簿 處,不許 流外


人充尉 。詔都司 立法。( 法見元符 元年正月 辛未。)

  壬 戌,詔諸 路帥臣, 敢于非萬 全及道路 難險處輒 進築,以 軍法從事 。


  先 是,曾布 奏事,上 以星變多 主兵革, 深虞呂惠 卿輕動敗 事。又言 章惇多以 私書
與將佐 ,卓克索 婁之役, 安可為朝 廷無指揮 ,可信私 書,當以 軍法戒之 。布遂擬 詔進
呈, 惇始視詔 草,欲更 增即不得 為見有此 指揮,卻 于萬全處 亦觀望不 進築,如 違,
亦當重 行典憲。上一 見,即曰 :「此必是所 增也。」布自夏秋 以來,數 陳「進築城寨 , 雖
為困敵 之計,然 搬運財植 、芻糧,不免 差保甲, 雇脚乘, 即吾民已 先困矣。當且 休息、
愛養 公私事力 ,如卓克 索婁在河 外,水陸 輦運,皆 未可保其 必通快, 懸師深入 ,真
可險也。」上每以為 然。比以 星變,益 惻怛,欲 必行。然惇殊 不以天變 為可懼云。 ( 十
一日辛 酉,先降 詔,二十 一日壬申 ,又降詔 。卓克索 婁之役, 當考。六月甲辰, 曾布
云:章 惇銳意經 營卓克索 婁,三年 八月十八 日,戒熙 河城汝遮 ,須萬全 乃得舉。指揮
內有云 :「議者 又欲因數 路之兵, 討定癿羅 和淺井一 帶,建置 堡寨,通 涇原、熙河兩
路邊面。」不知 癿羅即卓 克索婁否 ?又元符 元年三月 十一日, 所稱淺井 、癿羅斯伯勒 ,
俱合參 照。)

  癸 亥,詔:「當職官 吏輒費用 架閣庫文 書及專管 官吏散失 架閣文書 者,並依 元豐


法斷罪 。其元祐 敕勿行。」從尚書 省請也 。

  是 日,曾布 獨奏事, 因言:「自星變以 來,臣累 曾喋喋以 人材、政事為言, 冒凟


聖聽多 矣,蓋以 陛下寅畏 惻怛,冀 有以裨補 萬一。然臣度章惇 、蔡下必 不能為陛 下更
修政事 ,進退人 材,以稱 聖念。」上曰:「人言 莫止是在 內者為急 ?」布曰:「從官 臺 省
多不稱 人望,最 所急者言 路,今諫 官、殿中 皆止一人 ,恐須增 置。」上 深然之 。

  布 又言臣昧 死,更有 一事,欲 上干聖聽 。上曰:「何事? 」布曰:「呂大防 、劉摯


初貶淮 南、湖北 ,至昨來 明堂赦, 方逾年, 故有不得 遷敍指揮 。今皆在 嶺表惡地 ,與
前日不 同,今以 天變肆赦 ,謂宜稍 徙近地, 足以感召 和氣。」上笑曰: 「劉 摯等安 可
徙!」布曰 :「臣所見如 此,更在 陛下裁擇。編刺配 隸罪人, 亦分廣南 與遠惡處 為兩等 ,
若稍徙 之于端、康、英、連之界, 亦是嶺表 ,似亦未 為過。」上極難之 。又云蓋 自今春 以
來,三 省數陳司 馬光等有 傾搖之意 。又言范 祖禹、劉安世欲加 惡于上, 皆有奸心 ,浸
潤日久 。上詢之禁中 ,亦以為 有此跡, 故皆痛貶 。既而又貶王 珪、高士英, 三省之言 ,
寖及宣 仁矣。

  又 蔡渭繳文 及甫書, 言摯有司 馬昭之心 ,乃及甫 得之于父 ,其事愈 可信。而邢恕


嘗為布 言:「方王珪 含糊之時 ,確、惇因恕 以通語言 ,力主定 策之議。及惇 將去,韓 縝
亦已不安位,恐光等遂有傾搖之意,恕遂共謀說呂公著,引文彥博輩以保祐主上
【四】。既而彥 博來,摯 及王巖叟 等力攻之 ,雖不能 奪,然終 以平章重 事處之, 實奪 其
權也。彥博 既去,及 甫以書抵 恕云云。」及甫既就究 問,所言 皆與恕言 同,蓋恕 等欲 假
此以明 保祐之功 ,而多方 引及甫等 以為質證 。及甫又 以彥博不 為元祐之 人所與, 欲以
此解紛 ,故其言 不得不同 爾。上嘗 宣諭西府 ,以及甫 等所言為 可信。又云惇亦曾 以書
招彥博 ,殆與恕 所言检合 ,然則摯 等何可有 望于寬貸 也!布又 曰:「惇 又嘗語布 以王
巖叟曾 白太母:『上 有過惡, 當宣諭大 臣。』」布曰 :「誠有此, 則懷廢立 之意明矣 , 然
不知此 語何從得 之?」惇但曰:「人皆 知之。」(布 日錄先稱 呂大防等 ,後乃云 劉摯 等,
按四月 十六日, 大防卒, 七月二日 已有詔大 防歸葬, 此猶言大 防等,誤 也。若指 劉摯
等則可 ,摯以十 二月三日 卒,今改 作劉摯。諫官、殿中,皆止 一人,諫 官郭知章 ,紹
聖三 年六月為 左司諫, 四年十二 月改工侍 ;殿中陳 次升,紹 聖二年十 一月為殿 中,
四年十 二月遷司 諫。)
  乙 丑,廣南 東路轉運 副使傅燮 為司農少 卿。西上 閤門副使 苗履為鄜 延路都監 。

  權 殿中侍御 史蔡蹈言 :「臣伏見近 降除命, 以朝請大 夫朱彥博 為江淮、荊浙、福建 、


廣南路 提點坑冶 鑄錢事。臣謹按, 彥博天資 傾邪,習 尚狡詐, 喜爭好訟 ,中傷善 良,
蒞官所 至,遺害 民吏。元豐年曾任 江西監司 ,蘇轍在 其部內, 轍嘗以事 被朝廷廉 按,
彥博力 為掩護, 竟以幸免 。轍既得 志,彥博 倚以為助 ,故其知 虔州日, 欲以巧計 中傷
提刑 李閱,因 閱至虔州 ,彥博令 屬縣差水 手等牽挽 其船,既 而奏閱違 法差水手 ,并
令弓手 勾集耆壯 土兵等。及置獄推 劾,眾證 其妄,三 問不承, 理當追攝 ,而彥博 拒抗
不赴, 致干照人 枉在刑禁 ,淹延半 年。獄官 具奏,而 朝廷指揮 亦止取干 證人為定 ,便
行斷放 ,終不能 屈致彥博 。而提刑 李閱乃按 發之官, 曾無片言 未實,而 一切罷任 。若
非彥 博倚轍以 為助,而 轍務報私 恩,則朝 廷議法不 公,未應 如此其甚 也,天下 士大
夫聞之 ,靡不扼 腕。

   臣再詳彥 博承詔守 土,尚敢 陵蔑監司 ,今使之 自列監司 ,則所屬 官吏將不 勝其


害也。臣今所論 ,一事而 已,若其 在官貪污 ,奸詐無 恥,不可 悉數。在廷之臣無 不知
之。提點之職, 實關諸路 ,況今坑 冶多事, 必得向公 奉法、潔廉詳敏之 人乃能舉 職,
付之彥 博,未協 眾論,臣 愚欲望斷 自嚴衷, 追寢已行 之命,別 求吉士, 天下幸甚 !」
詔以彥 博知虢州 。蹈又再 列彥博罪 狀,乞送 吏部與合 入差遣, 不聽。(舊錄刪取 蹈章 ,
今合載 其第一奏 ,仍附注 舊錄于後 :權殿中 侍御史蔡 蹈言:「新除江淮 等路提點 坑冶
鑄錢事 朱彥博, 天資傾邪 ,習尚狡 詐,喜爭 好訟,中 傷善良, 騳官所至 ,遺害民 吏。
提點之 職,實關 諸路,付 之彥博, 未協眾論。」詔以彥博 知虢州。蹈又 再言之, 乞送 吏
部與合 入差遣, 不報。十月五日, 呂公雅之 以新提錢 改齊州, 或彥博尋 別與差遣 ,但
實錄不 詳耳。)

  丙 寅,權工 部侍郎王 宗望為集 賢殿修撰 、權知鄆 州。

   翰林學士 承旨蔡京 等奉詔究 文及甫事 ,已見次 第,緣事 涉不順, 及甫止聞 其父


言,別 無他人證 驗,欲望 別差官赴 所同行審 問。詔蹇 序辰審問 ,仍差入 內內侍省 近上
使臣一 員同往。(八 月十六日 ,元符元 年二月三 日。四月十七 日。三月四日 。七月九日。)

  詔 自今強盜 并持仗廂 軍、禁軍 逃亡捕獲 之人,亦 依地里配 行。(新 削。)

  丁 卯,三省 言:「兵 部侍郎黃 裳言,今 九域志所 載甚略, 願詔職方 取四方州 郡山


川、風俗、民事 、地物、古跡之類 ,講求其 詳,集為 一書,以 備九域志 之闕。」詔祕書 省
錄山海 經等,送 職方收藏 ,以備檢 閱。

  戊 辰,監察 御史鄧裴【五 】言:「大理寺勘 到大學士 蘇天民受 財代高茂 補說,竊 以


代筆傳 義,貨賂 公行,敗 壞士風, 世所憎惡【六 】,朝廷嚴刑 重賞,必 期禁絕。而天 民
等乃敢 干憲典, 無所畏憚。若緣恩 霈原免, 恐後來無 以懲戒, 乞重加編 管【七】,會赦
不免, 則庶幾此 風可以變 革。」詔 大理寺體 察結勘, 具案聞奏 。

  是 日,彗消 散不見。


   吏部尚書 兼侍讀邢 恕進讀五 朝寶訓, 至仁宗嘗 諭輔臣, 其大旨以 謂人君當 修舉
政事, 至于日月 薄蝕,星 辰變見, 為不足慮 。恕因白 上:「此 仁宗一時 之言,不 知聖
意以為 何如?」上曰:「莫也不得。」恕即 曰:「陛 下聖訓及 此,乃宗 社蒼生之 福。若 謂
政事 修,則星 辰變見不 足慮,則 自古及今 ,人主孰 肯自謂不 修政事者 ?如此, 則天
變遂廢 矣。」上曰:「會得。」恕退,又上 疏,推言「人主所 以事天, 猶子之事 父,則 天
亦祐助 之。正如父之 視子。」凡數千言 ,上嘉納 焉。(恕言不 得其時, 附見彗滅 後。 )

  己 巳,觀文 殿大學士 、左光祿 大夫、中太一宮使 蘇頌上表 乞致仕, 詔頌為太 子少


師,依 舊觀文殿 大學士致 仕。(蔡 興宗云: 前宰相致 仕,官至 僕射者, 進位三師 、三
公。官至尚 書者,除 太子太傅 。丞郎除太子 太保,優 恩例除太 子太師。章惇 用事,遂 以
私意廢 舊典。頌 前宰相致 仕,仍除 東宮三少 ,近時尚 遵用之。 )

  庚 午,大理 寺言:「京城內外 ,詐稱官 遣追捕人 而毆縛取 財物,以 不持仗強 盜論


至死者 減一等, 流罪皆配 千里,徒 罪皆配五 百里。即所轄地分 若合干人 受計會而 知情
者與同 罪【八】。」從之 。

  辛 未,詔供 備庫副使 劉永安令 吏部添差 揚州都監 。永安以 先朝隨龍 人有請, 故有


是命。

  壬 申,羣臣 上表請御 正殿,復 常膳。詔答不允, 表三上, 乃允之。(丁丑, 乃御


殿、復 膳。)

   鄜延路經 略使呂惠 卿言杏子 河新寨修 築畢工, 詔以平戎 寨為名, 遣內臣押 賜惠


卿以下 銀合茶藥。 仍詔諸路「妄動當從 軍法」。唯涇 原後石門、 九羊谷及熙 河顛耳關 以
通接涇 原邊面如 有利可乘 ,即聽進 築。

  初 ,輔臣同 呈:「鄜 延走馬利 珣奏呂惠 卿遣王愍 等出塞, 于杏子河 進築,取 九月


二十日 下手【九】
。」上深訝之。曾布 曰:「果然, 乃永樂事 也!」章惇曰 :「或但揚虛 聲,
果然, 則敗矣。」布曰:「珣奏甚 詳。」上亦曰:「必是已作。」布曰 :「如此 則天奪其 魄 。」
遂降詔 詰問,是 月甲寅也 。

  後 四日,利 珣又奏:「杏子河 已進築, 聞更欲于 第五第六 將地分進 築新寨。自今


春以來 ,士卒勞 苦,及賊 方點集, 乞候來春 興工。」上深訝之 。曰:「如此必敗 事。」 布
因極陳 :「邊事 未可輕動 ,今來已 開拓疆境 ,如平夏 、靈平一 帶,籬落 未周,則 後石
門、九羊谷理須 進築,今 冬或來春 ,必須為 之。其他于利 害無所繫 ,須且休 息。其次則
通熙河 、涇原兩 路邊防, 利害不細 ,亦可漸 次經營, 為收斂計 。如卓囉 去金城百 二十
里, 欲泝黃河 運糧至斫 龍,然後 度河討定 卓囉及蓋 朱城一帶 部族,中 間有黃河 ,兩
岸皆石 崖無車路 處。苗履 云不可開 鑿,而鍾 傳遣張照 踏逐,云 可以簇釘 樁橛牽舟 ,又
云有車 路可行。昨平夏城 去邊界三 十餘里, 用太平車 數千,小 車萬兩及 駝馬牛驢 般運
一日, 才能足一 日之費。今道路險 遠如此, 水路既不 可行,陸 運還有爾 許車乘否 ?兼
卓囉、蓋朱,鍾 傳自未知 可攻可守 ,如此是 行險以冀 幸萬一, 恐未可為。」上曰 :「 誰
令如此 為之?但 降指揮, 主帥妄動 敗事,當 行軍法, 則必不敢。」再對 ,上又及 卓 囉
事,曰 :「此乃 章惇以私 書令鍾傳 如此經營 ,朝廷元 無此指揮 ,豈得穩 便?但戒 以必
行軍法 ,朕亦當 以御前指 揮戒之。 」
  先 是,杏子 河之役, 上已問:「莫是章 惇令呂惠 卿為之否 ?」布曰:「惇有 簡與臣 ,
云『此 必是惠卿 失心。』又與 惠卿書云 :『永樂之事 ,可為寒 心!前鑑 不遠,不 知何 以
如此倉 猝也。』并以 示臣,封 訖入密院 遞,以此 觀之,恐 非惇意。」上頷之。于是, 惠
卿奏進 築畢,上 既賜名, 即降是詔 。已而惠 卿(此下 有缺。)自是杏子 河進築, 無違
戾朝旨。曾布曰 :「惠卿于防 秋之際進 築,幸而 不敗,遂 自以為得 計。眾皆言此 舉誠可
憂,若 素計知其 無虞,何 不先奏? 」上亦以為然 。唯章惇頗為 之揮解。(曾 布日錄在 九
月甲申 ,今附見 。六月十 六日戊戌 、七月二 十八日戊 寅可參考 。)

   始,惠卿 進築杏子 河,工方 興,而樞 密院謂當 西賊點集 ,未知所 向之際, 五寨


興役, 深慮敗事 。朝旨下惠卿 ,決保萬 全無虞, 方得舉動 。惠卿乃言: 「臣 詳方秋月
戎馬肥 壯,點集 未知所向 之際,不 可以進築 ,尤不可 以深入討 虜。然本 路所以有 宥州
努孔密 壘、杏子 河之投首 ,蓋諸路 探報,多 言虜人併 兵欲寇涇 原,及本 路會到緣 邊將
兵, 緩急精銳 可以會合 者,步騎 一萬一千 七百七十 三人,散 屯險阻, 則深入奔 衝,
有勾呼 不至之憂 ;聚扼要 衝,則分 兵抄掠, 有策應不 及之患。而城寨守 兵,少者 乃至
二三百 人,已嘗 條列上聞 。與諸將 會議,萬 一為其併 兵所先, 未有全計 可為者。兵法
虛而示 之實,實 而示之虛 ,弱而示 之強,強 而示之弱 。本路戰 守之兵如 此,不可 謂之
強實, 則難為藏 形匿聲, 示以弱虛 ,而致其 來。所以 乘其秋月 恃人馬方 壯,集點 未知
所向, 謂我不敢 舉動之時 ,深入其 屯守之間 ,而破其 州郡、族帳,又築 其要害之 地,
以示我 有強實, 庶幾以伐 其併兵之 謀。皆自 率狂瞽, 謂宜如此 ,即非諸 將貪功, 敢有
擅為者 。兼涇原 雖有聚兵 ,而西賊 非有數倍 之眾,必 不敢出。然以寡敵 眾,亦兵 家之
所難, 萬一彼或 得志,則 本路之憂 ,猶未艾 也。臣所 以當其方 集之時, 而為宥州 努孔
密壘、杏子河之 舉,非特 為本路謀 ,亦以分 涇原之敵 。分涇原 之敵,乃 所以為本 路謀
也。又杏子河正 與烏延口 等處密邇 ,若似此 進築一兩 處,則夏 宥之人俱 無所耕牧 ,當
自來歸。」杏子 城圍一千 七百餘步 ,為工十 二萬有奇 ,十二日 而城。惠卿自 謂興舉神 速,
未有如 此。

  癸 酉,詣中 太一宮, 為民祈福 燒香。

  戶 部言:「諸軍時暫 差出,特 給口食米 豆,不得 以別色斛 斗充折。如願請見 錢者 ,


據在市 新米實價 支給,其 家糧更不 許分擘。」從之。 (新削。 )

  丙 子,彰信 軍節度使 、濟隱郡 王宗景復 開府儀同 三司。

  丁 丑,御殿 、復膳。

  四 方館使、成州 團練使王 湛為引進 使、誠州團練 使【一○】;東上 閤門使、威州 團練


使王文 振領雄州 防禦使; 皇城使、昌州刺史 秦貴領果 州團練使 ;皇城使 、知德順 軍姚
雄為東 上閤門使、領秦州 刺史;文 思使、權知原州姚 古為西上 閤門使、領威 州刺史。以
涇原路 進築平夏 城、靈平 寨,鬥敵 得功也。(平夏城 、靈平寨 賜名,在 四月二十 日。)

  侍 御史董敦 逸言:「考功郎中 方澤新除 大理寺少 卿,議論 如沸。蓋澤向由常 調濫


入省 曹,近遷 考功才數 十日,今 又有此命 ,不惟資 淺望輕, 非厚德之 士,不稱 其任 ,
兼先帝 時,常提 舉差役事 ,以其不 職【一一】,送審 官東院。乞追 新命,以 協公議。」詔
澤仍舊 為考功郎 中。曾布謂章 惇曰:「罷澤 甚善【一二】
。」惇曰:「澤反 覆,何可 保也。 」
(澤除 大理少卿 在二十一 日,今并 書。)

  刑 部言:「原州勘到 ,皇城使 、誠州防 禦使折可 適,涇原 路進築, 充同統制 官,


聽王 文振節制 ,可適擅 遣文思副 使曲充作 先鋒,繼 領人馬追 賊,失一 百三十三 人,
獲一百 六十級。勘官 通判、朝請郎李之 儀根勘鹵 莽。都總領通 遠軍蕃兵 辛叔獻照 應折可
適等, 輕易出寨 ,致亡失 士馬。熙河路 同統制官 苗履增差 人騎,致 傷折數多。」詔以 兩
經赦宥 ,可適、叔獻特追 諸司副使 已上官, 勒停,候 合敍日敍 見存官外 ,更不用 敍法 。
曲充特 降兩官。李之 儀特差替 。苗履,依赦 合敍四方 館使、吉州防 禦使,以 功補過, 通
敍,轉 四方館使 、遙郡團 練使,陞 本路鈐轄 經略使。章楶為失 點檢,結 勘折可適 不當 ,
特罰金 二十斤。 (可適兵 敗事,在 四月十一 日甲午。 )

  初 ,折可適 兵敗,包 誠等皆未 知存亡, 上深訝之。章惇白 上:「可 適便當行 法。 」


曾布曰 :「須且寬貸。」上曰 :「此豈可寬 ?」惇曰:「當編 配。」布曰:「臣所謂 寬,正 謂
貸其死 爾。」惇曰:「與 配牢城, 卻令本路 效用。」布曰:「朝廷自當 行法,若 本路乞 留,
即可聽。」上深 然之。曰:「卿等 當以書諭 帥臣爾。」(布錄 四月壬辰 事。)後兩日 ,上 知
包誠等 皆沒,深 惜之。即曰:「可 適可斬。」惇曰:「欲 且置 之 上。」上曰:「體問 得 亦
未是大 段得力將 官。」布曰: 「雖如此 ,然死者 不可復生 ,且置 之 上,勿 留效用可
也。」上未甚然 之。布曰:「俟案 到取旨。」前此, 布以簡白 惇,云:「存 寶之事可 鑑, 勿
使後悔。」惇許 以 上,故 有是語。

  已 而苗履言 :「弓箭 手指揮雲 成齎權將 官戰歿王 道兩箭, 稱可適誤 熙河人馬 入西


界,卻 自遁歸。」惇及黃履皆 曰:「可 適情重可 斬。」布曰:「可適得 功先歸, 王道等 自
深入取 敗,恐未 足以重可 適之罪。」上曰:「斬 之亦不足 惜。」布曰:「卻不問 足與不 足
惜,行 法不可不 當,一死 不可復生。兼祖宗 以來重惜 人命,恐 未可必誅。」上曰:「 只
為喪失 人命。」布曰:「臣自 聞包誠等 陷沒,累 日寢食不 安。然論可適 之罪,不 敢草草 。」
惇曰:「不 須問其他 ,只違節 制自可斬。」布曰 :「若如此, 即昨日便 當以為可 斬。若 因
雲成一 言,加重 其罪,則 未見其可。」上又 顧同列云 :「斬之 不害。」眾皆唯唯 。惇執 論
如初, 而履以為 情重,布 曰:「雲 成之言, 未可輕信 ,俟勘到 取旨。」上曰 :「章楶 不
即斬可 適,而令 取勘,便 欲平反, 想必不肯 如此勘。」布再對 ,又與林 希陳可適 情 有
可疑, 未可必誅 ,反復甚 久,上頗 釋然。( 此見布錄 甲午、乙 未,四月 。)

   及涇原勘 到可適案 ,乃王文 振遣行, 無違節制 罪。惇惡 其輕,欲 再置獄重 勘。


(此見 六月布錄 戊戌。)布爭 以為不可。 惇甚忿曰:「如 此,即師 行更無紀 律矣。」 布
曰:「祖宗以來 ,凡所起 詔獄,未 嘗得情, 蓋以在上 者意有所 偏,故獄 多不直。今再
劾可適 無他,但 嫌輕爾。如此 ,則勘官 務一切加 重而已。」及三省對, 惇白上:「涇 原
勘可適 太輕,未 欲別置獄。」上曰 :「置獄不妨。」布再 對,因及 此事。上曰:「再 勘 莫
不妨, 此乃章楶 庇之。」布曰 :「事或有此 ,然再勘 但嫌輕爾 ,再勘必 加重,還 可信 否?
可適不 違節制, 有証左甚 明,如此 卻恐失實 。臣適與 惇言,不 須再勘。可適為統 制官 ,
見熙河 兵將深入 ,身自退 而不追還 ,以致彼 覆沒,自 可重行, 勝于變獄 詞以就法。 」
上曰:「不勘如 何坐罪?」布曰:「此罪狀 甚明,不 須再勘。」上頷之。布退,又致 簡 曉
惇,曰 :「今日 之事,保 全新疆最 為急務, 乃于防秋 之際起獄 ,將佐皆 追逮,則 喪氣
解體, 邊事殆矣。」惇亦從之 ,(布錄 六月己亥。)遂同 呈可適案 欲酌情斷 罪。而惇 終
以為輕 ,乃曰:「密院疏 案中不圓 事故明白 ,然終恐 可適不伏 ,兼朝廷 捨案而用 看詳
斷罪, 恐不可以 為法。」眾皆 曰:「事狀甚 明,只如 此斷亦簡 便。」上與惇 意素欲重 可
適罪, 頗難之。布曰:「如章惇之 論極好, 朝廷捨獄 案不用, 而以政府 看詳輕重 ,出
入人罪 ,誠不可 啟此風。然方防秋 之際,豈 可起獄? 兼密院看 詳說如此 ,即再勘 官不
過依此 結案而已 ,恐無補 于事。」惇欲且送 隴州知在 ,候過防 秋再勘。布曰:「如此 愈
淹延之 不便,若 恐可適不 伏,即差 官取問可 適,結伏 罪狀。如不伏 ,即再勘 未晚也。」
遂差大 理正許公 孫、開封 府司錄曹 調,就原 州取問可 適,圓結 公案聞奏 ,而有此 命。
(結案 聞奏,布 錄在七月 己未、庚申。)尋 從章楶請 ,留可適 涇原效用 ,準備使 喚。
(留為 效用,準 備使喚, 在十月二 十一日辛 丑。今并 書,不別 出。章綡 編其父楶 奏議 ,
其營救 篇敍楶救 可適事, 今附此。楶奏 太繁,更 不錄。「 章楶初會 涇原、熙河、秦鳳 師 ,
往葫蘆 河川,約 束諸將曰 :「賊兵在環 慶四路之 近,相度 前去掩擊 ,不得輒 過百里。」
諸將意 皆欲遠追 窮討,謂 先公曰:『自元豐 以來,問 罪西夏, 曷曾萃四 路士馬于 一道 ,
今乃得 之,兵力 盛大如此 ,何向不 撓?何為 不成?願 先攻取而 後版築。』先公不 以 為
是,及 此約束之 行,熙河 主將苗履 進曰:『掩擊賊寇 而拘以百 里,不大 蹙乎?願 更令
曰百里 內外。』先公笑謂 之曰:『如所 言,即遠 走興、靈,亦 在百里外 矣。』臱忸而去。 然
諸君遠 討之意猶 在也。軍行五六日 後,可適 使人白統 制官,云 慕化逢賊 ,乞以兵 援。
報未至 ,與曲充 出師。統制官徐又 調發熙河 千騎,亦 云照應慕 化,而苗 履輒發二 千騎 。
其往也 ,與涇原 之師行不 相遇,戰 不相須。可適、充逢賊鏖鬥 ,殺獲相 當而還, 熙河
遂大衂 。履等懼 擅興千騎 之罪,乃 移禍可適 ,令戰士 雲成,偽 言所陷將 王道遣詣 幕府 ,
持四矢 為信,曰 :『道逢可適 ,趣熙河 人馬接戰 ,比賊兵 眾至【一 三】,而可適 軍則遁
歸,因 是敗北。』其實熙 河兵元不 與相接, 貪功直前 ,又昧于 道路,風 塵蔽日, 自 墜
沒煙後 峽崖谷而 死。先公 料知諸將 之情,他 路將士不 欲窮治, 但罪可適 首事,罷 其兵
柄,押 赴原州, 委官鞫治 ,意其詞 所連逮, 事當自正 。朝廷以 熙河將士 陷沒,方 深悼
惜, 無所歸罪 ,而丞相 申公聞雲 成語,則 大怒先公 不即軍中 斬可適, 以為無將 帥略 ,
有老姥 態。書四 五反,又 教以殺所 愛將,當 垂涕泣以 示恩,殺 之以行法 。屢言于 後堂 ,
必斬可 適然後可 以督勵將 士。秋,遂制 遣官結正 其事。先公知 必深文, 微為辨白 。既久,
又乞不 再行鞫治 ,以私書 歷抵政府 ,明其誣 、薦其才 。此論決 也,幸得 保全其首 領,
止于削 奪而已。復剡 奏願留涇 原用之。明年 ,遂俘二 酋,立大 功。言近世名 將者稽焉。」)

  章 楶奏:昨 進築平夏 城、靈平 寨,所有 首先與臣 議論并應 副糧草等 官,逐路 主將 、


兩將、兩城 寨提舉官 ,並係功 效顯著, 宣力尤多 ,乞優賜 推恩。詔:「等第轉官 ,循資
減年, 陞擢差遣 ,進士特 與假承務 郎,不理 選限。內皇城使已 上轉官減 年人,回 授與
有官兒 男。如未 有人食祿 ,候有官 日施行。減年人令 所屬出給 公據,年 限不同者 ,依
條比折。」(布 錄云:平 夏、靈平 賞功,受 賞者八十 餘人,而 熙河將佐 未與焉。 )

  戊 寅,吏部 侍郎葉祖 洽等言:「伏見侍 郎左選, 準元豐朝 旨,類姓 置簿。左右選


理宜一 體,而右 選獨無, 亦乞置簿 拘轄功過。」從之 。

  己 卯,婉儀 劉氏進位 賢妃。

  樞 密院言:「禁軍將 校、軍頭、十將應轉補 者,委當 職官體量 ,依監禁 軍法。如無


病及弓 弩及等、槍牌習熟 者,並特 與轉補。有病或精 神銷愞若 年及,或 轉補後曾 犯罪
贓情重 者,並隔 下。禁軍長行 犯杖罪若 徒配,或 陞軍分而 無過者, 並聽排連。」從之 。
(舊本 特詳,今 從新本。 )
  是 月,上以 星變,屢 戒大臣以 修政事, 又下詔求 直言。曾布因奏事 白上:「狂狷
之人 ,雖不求 言,無所 不道,其 間狂妄者 固多,今 詔求直言 ,則有識 之士或有 所陳 ,
望陛下 省覽。然則間有奸 言,亦不 可不察。聞林希言 方天若者 ,登舟欲 行,聞詔 復留
上書。其所陳不 過更欲誅 戮元祐之 人,且欲 埽除邪黨 異論者。既而聞林 自果有此 論,
而御史 鄧棐遂以 此應詔, 以埽除異 意之人, 足以應除 舊布新之 象。棐乃 卞黨,京 所薦
焉,其 言多類此。」林希因進 曰:「陛 下寅畏如 此,未知 大臣能奉 行聖意否 ?」上遽 曰:
「不畏天變 ,豈非章 惇?」比來上 每以惇論 邊事為不 然,且病 其多大言 ,無謹戒 之意。
惇嘗奏 :「公孫 路有書來 言,區區 志在滅賊。」上深不然 之,謂布 等曰: 「賊何可 滅
也?」布曰 :「臣素曾開 陳【一四】,以謂 敵未可輕 。今秋或未舉 動,亦未 可便以為 困弱 ,
或有深 謀未可測 。兼朝廷 所開拓進 築之地, 不過近邊 數十里, 未有以得 其要領, 何可
保能得 賊也!如 鄜延進築 四城寨, 但與綏德 寨開東西 相直爾, 于羌人未 見有所深 害。
兼民力 已疲,士 卒勞敝, 聖意每以 為戒,真 當如此。」上亦深以為 然。(林自時 為正 字,
十一月 十一日著 佐。)

  奉 議郎、權 通判通遠 軍李深上 書曰:

  臣 近準詔書 ,以仲秋 之夕,彗 出西方, 推原經典 ,並為大 異。應中 外臣僚, 並許


直言朝 廷闕失。詔下之日 ,匹夫匹 婦,莫不 相慶,皆 謂太平之 業,指日 可見也。臣天
資樸 拙,學術 淺陋,雖 奔走數千 里之外, 而寤寐不 忘魏闕之 下,愛君 之義,不 敢嘿
嘿,謹 獻愚忠, 上冒斧鉞 ,伏惟陛 下赦其萬 死。臣伏 觀陛下親 政以來, 于今五年 ,夙
夜翼 翼,惟欲 寡過,而 上天猶以 變異警告 陛下,臣 于此見天 愛陛下之 德,欲保 定安
樂之, 無所不至 也。變異 之見,今 未累日, 陛下發德 音,下明 詔,戒邊 臣勿許妄 作,
申飭 中外不諱 直言,損 膳輟燕, 避殿肆赦 ,臣于此 見陛下畏 天之威, 而恐懼修 省,
無所不 至也。天人相與如 此,則災 異之來, 將一變而 為祥理矣 。六事克 己,比跡 成湯 ,
反風起 木,繼美 成王。天下幸甚! 天下幸甚 !縱觀自 古賢智之 君下詔求 言,而小 大之
臣能自 獻其直者 ,不為不 多,然人 君能虛以 受之者為 難耳。虛以受之雖 難,而果 以行
之,為 尤難也。陛下 聖詔曰:「朕將親 覽,虛心 以改。」則遠 過百王之 上,臣豈 敢自 愛
其身, 顧其子孫 ,而不為 陛下盡言 之耶?

  臣 聞乾為君 ,坤為臣 ,君為陽 ,臣為陰 ,日者, 太陽也, 故為人君 之象。星則麗


乎陰者 也,故為 人臣之象 。今妖星 示變,為 陰盛之災 ,臣恐天 所以警陛 下者,不 在四
海萬里 之遠,而 在陛下左 右前後也 。臣竊揆 當今之闕 失,莫大 于主道太 柔,而臣 道太
盛,陛 下柄用大 臣,委信 仰成,未 嘗疑貳, 愛臣之仁 ,至矣盡 矣。馭臣 之義,似 未施
也。今天下人材 不乏,皆 願自效犬 馬,以佐 聖時,然 或聞陛下 欲進一二 人,而近 臣所
不喜而 忌之者, 必再三沮 抑,使不 得進而後 已。陛下 欲退一二 人,而近 臣所喜而 私之
者,必 左右衛護 ,使無所 損而後已 。人有好 諂佞,善 詭隨,朝 夕奔走于 近臣之門 者,
雖迂下 ,必進之 。士有特 立獨行, 正直不回 ,疏于請 謁者,雖 眾所推服 ,必退之 。陛
下視 諸臣無有 疏戚,不 作好惡, 而近臣親 黨布滿要 路,快意 于恩仇, 私用其喜 怒,
如入無 人之境, 天下憤悶 扼腕,噤 不敢言。 臣請薄陳 事實之一 二,願陛 下擇之。

  臣 竊謂陛下 廣覽兼聽 ,欲聞所 未聞者, 惟用臺諫 ,立風憲 之地,為 耳目之官 爾。


祖宗故 事,凡進 退言事官 ,雖執政 不得與聞 ,蓋以杜 絕臺諫私 于宰執也 。比年蔡 卞已
執政 ,乃使其 兄蔡京得 薦臺官, 既被其兄 之薦者, 能不私其 弟乎?況 嘗聞陛下 命黃
履、 蔡京各薦 可充御史 者三人, 而履所薦 者二人, 不召一人 ,雖召亦 為監司而 已。
(正月 十七日, 命履、京薦各一人 及林希。)京之所 薦三人皆 召對,而 二為御史 ,一
為監司 ,四方瞻 望,願登 蔡氏之門 者,惟恐 不及。然則執政過 惡,陛下 安得聞之 乎?
陛下 遣監司按 察諸路, 欲知下民 之疾苦, 官吏之美 惡,雖遠 方萬里, 如在目前 ,無
不知 者,故著 令,應職 相統攝, 及事之相 干者,必 使避親, 蓋欲監司 與所部無 蔽欺
也。今章楶為涇 原帥,乃 用其壻劉 何攝事, 又使之專 應副涇原 軍須,前 日進築平 夏城 ,
為賊所 抄,而奏 報不到朝 廷,則他 可知矣。然則帥臣 之乖謬, 或軍須之 乏絕,陛 下安
得聞之 乎?

   陛下賞功 罰罪,進 退羣臣, 以勸沮天 下,宜無 毫釐失實 也,然今 之邊帥, 如鄜


延以一 路兵勢, 一路民力 ,準築三 城,而每 賞不過於 進官一等 而已。涇原章楶以 四路
兵勢 ,三路民 力,亡失 甚眾,纔 築安西城 一寨,而 所與賞典 ,則官自 朝散而遷 朝議 ,
職自 修撰而加 密直,陛 下于鄜延 何薄?于 涇原何厚 ?無乃以 章楶為宰 相章惇之 兄而
固優之乎?陛下分命監司應副諸路芻粟,如邵 于鄜延,則親臨飛輓,至其功成,
賞不過 一官而已 。(五月 十八日。)張詢于 熙河,泰 然安枕, 未嘗一至 沿邊,而 金城
之賞【一五 】,乃自權發 遣運副, 一進而為 都轉運使 ,又加祕 閣之直, (四月十 一日。)
陛下 于鄜延何 疏?而于 熙河何親 ?無乃以 張詢為宰 相章惇之 妹夫而特 異之乎! 此陛
下賞功 之失也。陛下鼓舞 人物,厲 之以名, 引之以美 ,是謂日 新之政也 。故文臣 之美
名,以 兩制為榮 ,武臣之 美名,以 橫行為榮 。冠儒冠 者,必有 大學術, 或大才能 ,嘗
為侍從 之官,或 邊帥發運 使副累年 者,乃可 得兩制。列武弁者 ,必有大 功勞,或 大資
望,為 朝廷所親 信者,乃 可謂橫行 。臣比見 呂嘉問移 發運,( 正月十九 日。)未 數月 ,
不緣奏 計登對, 不緣六曹 貳卿,遂 除待制。(五月十 五日。)天下皆謂 ,嘉問之 子娶
王雱之 女,蔡卞 娶王雱之 妹,又嘉 問、蔡卞 結為死黨 久矣,去 年無故出 戶部郎何 婉者 ,
蔡卞為 嘉問報仇 也。臣不 知嘉問之 驟為兩制 ,果出陛 下聖意乎 ?臣又見 張赴近自 左藏
庫副 使不因賞 功,又無 他長,遂 以閤門副 使為雄州 帥,天下 皆謂張赴 乃章惇之 妻弟 ,
元豐 末,以章 惇執政, 因得稍進 ,比自章 惇入相, 未三載間 ,差遣屢 易,莫非 要郡
與兵權 也。臣不 知張赴之 超為橫行 邊帥,果 出陛下聖 意乎?( 八月十九 日。)章 惇為
小官, 有李參者 ,嘗薦惇 ,今參之 子孫李沖 、李延嗣 悉為監司 。李沖先 以不職罷 ,今
遽除河 北運判, 李延嗣方 在監當中 ,遂除淮 東提舉官 ,此人人 知章惇之 報私恩也 。蔡
卞為 安石壻, 有鄧綰者 ,薦卞于 先帝,欲 以媚安石 ,先帝察 其邪慝, 怒而逐之 ,德
音指為 奸回,天 下至今傳 誦。今綰 之子洵仁 、洵武同 時召對, 一為校書 郎,一為 提舉
官,洵 武又兼為 修史檢討 ,此人人 知蔡卞之 報私恩也 。

  臣 恭惟陛下 騳政之始 ,內修政 事,外攘 遠城,天 下之幸, 莫大于此 。陛下復 行免


役,本 以寬民, 而取于民 者不輕。陛下留神 安邊,本 以養民, 而害于民 者先至。原其
所以然 者,以用 蔡京為詳 定,用章 楶為帥臣 ,為不得 不然也。何哉?蔡 京于簾幃 聽政
之初, 實知開封 府事,方 朝廷更改 雇役,蔡 京即奉行 差法,為 天下倡。是時,章 惇劄
子所謂 祥符縣役 人一千一 百餘人, 不數日間 ,申差撥 了當者, 實蔡京主 其事也。然則
如京 者,其可 使之詳定 乎?故役 書未下之 際,京乃 獨入劄子 ,乞人額 雇直,並 依元
豐,庶 以掩昔日 之故。又陰造誣言 ,謂同列 兼行差法 ,議論紛 紜,稽期 遷令,語 言失
當,為 天下笑。及役書頒 行,陛下 雖詔諸路 ,許條析 利害,上 于朝廷, 而蔡京之 力能
進退監 司,孰敢 犯彼之怒 乎?此所 以役法未 全,而上 違陛下本 意也。章楶于元祐 中為
陝西轉 運使,當 鄜延棄米 脂、浮圖 二寨之時 ,楶于綏 德城召諸 將佐,置 酒高會, 作樂
相慶。又上表稱 賀,以棄 地為盛事 ,進為慶 州帥,遇 賊兵侵犯 而措置乖 方,殺掠 人民 ,
不可勝 計,朝廷 遣使按驗 ,事跡甚 明。然則 今如楶者 ,其可使 之為帥乎 ?故楶比 赴渭
州方 半月間, 遽請進築 ,庶以贖 前日之罪 ,又奏辟 趙卨之子 為幹當公 事官,欲 以鉗
其口。倉卒無備 ,上煩朝 廷起環慶 、秦鳳、熙河、涇原四路軍 馬以為防 托【一六 】,又驅
熙河、秦鳳、涇原三 路車乘、人夫 以充漕運 ,輦置百 物,勞費 萬端,而 中道復止 ,本路
園林墳 墓,斬伐 無算,而 終亦不用 。老幼嗟 怨,徧滿 道路,兵 夫死亡, 將佐陷沒 ,婦
子哭泣 ,其聲相 聞。今歲 雍、華一 不豐而農 民流離未 易安集者 ,特以涇 原進築, 勞民
動眾, 鄰路畏其 追騷之相 及,未敢 復業耳! 此所以邊 事未息, 而上貽陛 下深憂也 。蔡
京為 役法之罪 人,章楶 為邊防之 罪人,天 下共知, 朝野共怒 ,而人不 敢言者, 特以
京為蔡 卞之兄, 楶為章惇 之兄,孰 肯言之以 取禍乎? 諫諍之臣 ,自上官 均、孫諤 以言
事補外 之後,敢 論近臣者 ,必亦鮮 矣。

  臣 聞眾賢和 于朝,則 萬物和于 野,九官 濟濟,為 堯、舜之 盛,今大 臣論事于 黼座


之前 ,有至喧 辯不已, 時于政事 堂中,或 以惡語相 侵,陛下 未加誅責 ,固為大 度包
函, 然朝廷紀 綱不肅, 為之柰何 ?宰執各 有心,則 豈能同寅 協恭,以 圖國事, 天下
瞻仰, 謂如何耶 ?孔子曰 :「天下有道 ,則禮樂 征伐自天 子出。」比年 邊陲舉事 ,乃 征
伐之大 事也,陛 下不自專 可乎?論 邊臣之要 、兵權之 要,則河 北莫如雄 州,陝西 莫如
涇原、熙河,今 雄州用宰 臣之妻弟 ,涇原用 宰相之兄 ,熙河用 宰相之妹 夫,熙河 雖曰
權攝, 而實領帥 事踰年矣 。三帥皆 宰執之親 ,凡有指 揮邊事, 但用私書 而已。陛下能
不為 萬世慮乎 ?祖宗故 事有此者 乎?一歲 之內,春 則熙河地 震,秋則 禁中大災 ,又
彗出西 方,皆陰 極之異, 陛下不可 不慮也。

  臣 前件所陳 ,特舉一 二實事, 以質于聖 聽而已。若夫王雱 心疾而為 館職,( 三年


十月三 日。)邵 材病忘而 出知越州 ,梁之美 提點刑獄 ,(三年 四月六日 。)周之 道為
刑部侍 郎,(七 月十七日 。)似此 之類,莫 非宰相私 意,不可 以計數, 不敢縷述 ,上
凟聖覽 。此皆陛下待 遇近臣過 于仁柔為 所制也。書曰 :「惟辟作福 ,惟辟作 威。」孔子 曰:
「惟名與器 ,不可以 假人。」伏願 陛下上念 祖宗積累 之艱難, 親收人主 威福之大 柄, 選
擇正 直之賢士 ,以備諫 諍,委任 公忠之賢 佐,以為 贊襄,駕 馭英雄, 使之樂盡 其力 ,
屏斥奸 佞,使之 無所施其 巧。如此 ,則天地 應和,災 害不作, 符瑞沓至 ,年穀屢 豐,
天文之 變,不足 患矣。臣又觀彗星 示變,未 踰浹旬, 而太陽掩 之,遂不 復見。陛下如
日, 人臣如星 ,陛下自 收威福, 而損屈大 臣之權, 使主道日 益隆,臣 道日益微 ,則
太陽掩 妖星之應 也。 伏惟陛下 留意!( 劉何,五 月六日, 以永興提 刑轉一官 。邵 ,
閏二月 十七日, 自河北副 除陝副, 五月六日 ,以陝副 轉一官。張詢【一七】,二 年十月
八日, 以發運除 陝副,四 年十一日 ,除直祕 閤、陝西 都運。呂嘉問,正 月十九日 ,自
鄆州除 發運,五 月十五日 ,除寶制、青州。張赴 ,八月十 九日,除 閤使、雄州。李仲,
閏二月 二十一日 ,以承議 除提舉開 修御河, 三月二十 四日,改 河北運判 。李延嗣 ,四
年十二 月二十六 日,以淮 南東路提 舉常平為 成都府路 轉運判官 。鄧洵仁 ,元符元 年三
月八日 ,以河東 提舉改荊 南運判。鄧洵武, 三年五月 十四日, 以右史為 祕少。王雱,
二年十 月三日, 為正字。邵材,八 月六日, 為刑外。梁子美【一八】,三年四月 六日,
以湖南 提舉除廣 西提刑。 周之道, 七月十六 日,除刑 侍。)

注 釋
  【一】提舉 常平司相 度應平合 舉行事件 按宋會要 食貨六八 之四九載 此詔,但 於「提
舉常平 司」下作 「應荒政 並舉行」 。
  【 二】乞比 附行 [衤代 ]綱法「 [衤代 ]」閣本作「 [礻代」
] 。
  【 三】臣度 無與言者 交通之術 「術」閣 本作「跡」 。
  【四】引文 彥博輩以 保祐主上「輩」,閣本作「董」,長 編紀事本 末卷一○ 七劉文書
獄作「 冀」 。
  【 五】監察 御史鄧裴 按「鄧裴 」下文作 「鄧斐」 。
  【 六】世所 憎惡「憎 」原作「 增」,據 閣本及文 義改。
  【 七】乞重 加編管「 重加」, 閣本作「 特行」 。
  【八】即所 轄地分若 合干人受 計會而知 情者與同 罪「分若 」原互倒、
「干」原作「千 」,
據閣本 改正。
  【 九】取九 月二十日 下手「二 十日」閣 本作「二 日」 。
  【 一○】誠 州團練使 「誠州」 ,閣本作 「威州」 。
  【一一 】以其不職「職」原作「識 」,據閣本及 宋會要職 官六七之 二○「坐不知 職守」
改。
  【 一二】罷 澤甚善「 善」原作 「喜」, 據閣本改 。
  【 一三】比 賊兵眾至 「比」原 作「此」 ,據閣本 改。
  【 一四】臣 素曾開陳 「曾」原 作「魯」 ,據閣本 改。
  【 一五】而 金城之賞 「賞」原 作「費」 ,據閣本 及上下文 義改。
  【一六】涇原四 路軍馬以 為防托「軍馬」原互倒 ,據閣本 及參考宋 史三二八 章楶傳
改。
  【一七】張詢原作「張珣」,據上文、宋史卷三 五○王瞻 傳及宋會 要兵一四 之六改。
【一八 】梁子美 上文正文 作「梁之 美」。

卷四 百九十 二 紹聖四年 (丁丑 , 1997)

起哲宗紹聖四年十月盡其月

  冬 十月辛巳 朔,三省 言賢妃劉 氏乞罷冊 命,從之 。

  壬 午,三省 言:「吏 部狀,元 祐中,創 撥軍大將 員闕三百 處【一】,赴本部 差人,


盡係久 來敗壞綱 運,致所 差使臣拋 失差替, 以此無願 就者。乞復元豐舊 額,歸都 官差
人。」 從之 。

  癸 未,詔吏 部侍郎安 惇、刑部 侍郎周之 道,同勘 開封府見 勘御史臺 知班李奇 擅收


敕牓, 及取合千 官吏,具 案以聞。蔡卞惡侍 御史董敦 逸,欲斥 逐之,擅 收敕牓事 連敦
逸故也 。(十二 月五日, 敦逸出; 收敕牓事 ,史不了 了,曾布 日錄略有 之,今附 見。
布錄: 十月辛巳 朔,許將 謂曾布曰 :「章惇 于敦逸事 無所可否 ,初便欲 貶,黃履 力解
之,故 令取問。敦逸遂請 對,辨析 甚詳。蔡卞云,正 與時彥欺 罔事等, 欲遂與監 當;
黃履又 以為未明 ,遂差安 惇、周之 道置獄復 治。蓋比 大赦,死 罪皆原, 獨此治之 不已 ,
必欲貶 敦逸而後 已。府官 雖鍛煉, 但云臺吏 認敦逸意 而收之, 敦逸未嘗 有語也, 眾莫
不扼腕 。蔡卞挾 去歲不勝 之餘忿, 又妄意納 諂,兼數 攻疵三省 事,故欲 力擠之。九月
二十九 日己卯, 惇與布言 及收敕牓 事,云千 里過當, 謂昌衡也 。布曰:「能平之 甚善 ,
人但以 執政惡言 者,欲羅 織斥逐之 爾。」十月二十六 日丙午, 聞敦逸隔 朝參,壬 寅 ,
詔獄 官對,要 知其所陳 何如,然 三省有用 意擠之者 ,恐終不 免,公論 惜之,然 莫可
解也。十一月二 十壬子, 曾布再對 ,遂及敦 逸事。上云:「折 兌公案, 欺罔不一。」 布
云:「敦逸山野 ,不識忌 諱,陛下 函容已久 ,今日干 典憲,奈 何!然已 經大赦, 死罪
皆原免 ,若赦後 行遣過當 ,恐中外 以為不平 ,若聖度 函容,但 薄責可矣 。敦逸久 在言
路, 知無不言 ,忤犯大 臣非一, 此人在元 祐中擊二 蘇,乃眾 之所難, 今日又忤 執政
如此, 誠不易得 。願陛下更賜 裁察,但 不至重貶 足矣。」是日,二 獄官又對 ,上云 :
「未知 已了否? 敦逸生疏 ,每進呈 劄子亦草 草。」布云:「只 為山野, 然用心可 憐耳 。
臣于陛 下前無所 不道,敦 逸尤不為 蔡卞所悅 ,陳次升 則惇所不 喜。敦逸 既逐,次 升愈
孤,願 更賜保庇。」上云 :「好! 」退以告 林希。 )

  監 察御史、權殿中侍 御史蔡蹈 言:「臣 等竊見侍 御史董敦 逸昨緣敕 牓事,開 封府


傅會胥 史疑似之 辭,欲成 誣執,故 敦逸憤懣 ,激切上 書自辨。繼蒙朝旨 制勘,而 收藏
敕牓之 因,于敦 逸果無所 預。獨辨 理之辭, 出于倉猝 ,不復追 記一時語 言,遂成 不實 ,
以此得 罪,情或 可矜。且敦逸官居 臺貳,而 為胥吏誣 執,于人 情實為難 處。引辭 自直 ,
及陷乎 罪,原其 所因,胥 吏致之爾 。若朝廷 以不覺察 ,加罪敦 逸,則雖 重行黜責 ,乃
陛下 廢置羣吏 之命也, 夫復何辭 !如其由 胥史致之 ,則陛下 綱紀之地 ,耳目之 官,
可不惜 哉!臣等 竊聞朝夕 具獄,議 罪之際, 伏望聖意 原心酌情 ,稍從寬 宥。 」

  熙 河蘭岷路 經略司言 :「昨涇 原防修築 陷歿蕃官 宮苑使張 紹志,有 男索諾木 卜淩


斡等 七人,騏 驥使包忠 有男薩納 坦等八人 ,詔索諾 卜淩斡賜 名續,為 右班殿直 ,餘
並為三 班借職。 薩納坦賜 名遵,為 三班奉職 ,餘並為 三班借職 ,皆賜以 名。

  御 邇英閣, 召講、讀官講詩, 讀寶訓, 侍讀蔡京 ,經筵奏 事,上曰 :「早來 卿所


讀寶訓 ,朕于宮 中已詳閱 兩朝實錄 ,其寶訓 內事,多 係實錄已 載,寶訓 可不須進 讀。」
京言:「竊見王 安石有日 錄一集, 其間皆先 帝與安石 反覆論天 下事及熙 寧改更法 度之
意,本 末備具, 欲乞略行 修纂,進 讀。」上曰:「宮 中自有本 ,朕已詳 閱數次矣。 」
(陳瓘 尊堯錄言 ,大觀末 ,上封事 云:「臣 聞紹聖四 年,蔡卞 薦太學博 士薛昂上 殿,
昂乞罷 講筵讀史 官書,而 專讀王安 石日錄、字說,哲 宗怒曰:『朕方稽 考前代, 以鑑
得失, 薛昂俗儒 妄言,可 不黜乎? 』堯、舜稽古,高 宗多聞, 緝熙聖學 ,可為後 法,
紹聖大 美,此其 一也。其一貶 常立。」薛昂 以何時上 殿,當細 檢。或只 附此亦可。 元 符
元年九 月十三日 ,當考。 )

   熙河奏: 西蕃來認 喀羅谷為 己地,又 遣人沿河 上紙錢, 意恐朝廷 有經營啅 羅之


意,故 與夏人為 脣齒,且 意其逼近 邈川也。

  甲 申,太府 寺言:「除放民戶 欠負,先 將戶下欠 市易錢除 放。如已 及五百貫 ,即


其他欠 負更不合 除放。如無市易欠 錢,或除 放不及五 百貫,即 據戶下其 餘欠負, 合于
五百貫 除放。仍先令欠戶 供通應係 本戶少欠 官錢名數 ,依此除 放。內係 別司錢, 令所
屬互相 關報、照會, 與免會問 。如隱匿,致 多放官錢 者,準盜 論。許人告, 賞錢一百 貫。
告所數 多,即于 三分中理 一分充賞 ,三百貫 止。 」

  乙 酉,三省 言:禮部 狀,外任 宗室應舉 者,欲乞 所屬給假 赴京取應 。從之。如願


從本路 取應,亦 聽。其引 試、考校 、解額, 即依鏁應 條制【二】 。

  詔 新江淮等 路提點坑 冶鑄錢呂 公雅與知 齊州王奎 對易其任 。


  公 雅初除江 淮等路提 點坑冶鑄 錢。(八 月十五日 ,公雅自 左朝議知 常州,除 少府
少監, 其改提錢 ,當檢月 日。又九 月十五日 朱彥博提 錢,可考 。)殿中 侍御史陳 次升
言:「臣竊惟先 帝立保馬 之法,以 寓兵政, 以張國威 ,法意甚 良,年限 不迫。京東限
十年, 又以京西 民貧,特 限十五年 。公雅提 舉京西路 保馬公事 ,急于功 賞,督迫 煩擾 。
先帝聞 之,急降 御前劄子 云:『訪 聞本路見 欠買馬, 極苦難得 ,兼眾既 爭買,價 遂倍
貴, 至駑之格 ,亦不減 百緡,深 恐本司所 責之數過 多,民間 未悉朝廷 取效在遠 之意 ,
遂致如 此。』公雅又誣奏 ,以謂民 間易為收 買,令每 都保先選 二十戶充 主養戶, 逐 都
各買馬 二十疋。韓絳尋具 奏陳,保 馬司催督 太急,若 逐都各買 二十疋, 是將十五 年之
數,作 二年半買 足,顯是 違越敕條 。朝廷令 依元條限 ,本司猶 且督責不 已,公雅 當時
若依 元立年限 及御前劄 子指揮, 其保馬之 法,豈為 民害乎? 以是知先 帝緣保馬 事,
負天下 之謗者, 公雅所致 也。今有 此進用, 則公雅之 過不顯, 何以彰先 帝愛民之 深,
御前 劄子丁寧 如此其切 耶?伏願 聖慈追寢 公雅新命 ,以明先 帝之德, 使四方聞 之,
不勝幸 甚!」不聽。次升 又言:「公雅敢肆 誕謾,使 先帝負天 下之謗, 其罪不容 誅。在
陛下義 不戴天, 豈可復用 ?」卒不 聽。于是 公雅自言 母老,有 請于朝, 因使與奎 易任 ,
尋改江 南東路刑 獄。(改 江東提刑 在明年正 月十一日 。)

  丙 戌,三省 、樞密院 同呈【三 】:呂惠 卿言「平 羌賞薄于 安西」,眾皆言安 西為諸


路進築 之首,故 賞差厚, 平羌自當 差降也。(平羌寨 賜名,在 三月二十 二日。三年十
月十七 日,賜汝 遮城名安 西。)惠 卿以樞密 院廢格朝 旨,裁抑 恩賞,務 欲敗己事 而後
止,故 具奏本末 曰:

  臣 元準朝旨 ,令相度 米脂、細浮圖、聲塔平、石堡、黑水、塞門之 間大里河 長城已


來,從 長擇利進 築。雖有 指定上件 去處,然 臣與本路 兵將官商 議,除石 堡在敵境 未可
進築外 ,若擇工 料稍小者 ,則莫若 已棄城寨 有舊趾可 因,易為 了當。然米脂孤出 ,僻
在一隅 ,田土沙 瘠,未為 邊戍之要。唯故安 遠、細浮圖、聲塔 平並據橫 山,而橫 山兵馬
最為強 勁,西人 所恃以為 先鋒殿後 者。若不 修築,使 其住坐如 舊,一則 奸細易為 出入 ,
二則耕 牧資賊餱 糧。而三 寨之中, 安遠去府 城至近, 控扼背水 ,則大川 為所當先 者。
然徐圖 其次,即 非為米脂 等寨在生 界為難而 不敢築, 安遠已包 漢界為易 而先之也 。

  本 路人糧馬 料素號闕 乏,椽子 材植,元 不出產, 皆是逐旋 計置。而用八九千 人保


甲,從 本府及諸 寨般運以 入生界, 往返數轉 ,極為勞 苦,僅能 足備,即 無熙河、涇原
飽足之 糧草,素 具之材植 ,與其駝 畜車乘, 可以一起 隨軍般運 而去也。所用東土 兵才
三萬以 來,而工 役防拓, 皆出于此 ,即無熙 河、涇原 團結招置 專備工役 之廂軍, 與會
合三四 路步騎之 戰兵也。而安 遠北有油 平、塞門,川 東有黑牛 ,川西有 張都衙、波羅 谷,
三面皆 是賊來大 路,可以 出安遠之 南。若興 舉不神速 ,先為彼 所覺,只 會合側近 左廂
石、宥、韋州防 拓人馬三 五萬人出 吾前,與 我工役防 拓之兵相 持,而選 輕騎由兩 防出
吾後, 遂散般運 之保甲, 我糧道不 通,非徒 進築不成 ,雖欲旋 歸,必至 狼狽矣。

   臣所以會 集將士, 首諭以主 上憂邊, 當與諸路 協力進築 ,奪其耕 牧,以困 西人


之意。又誘之以 已得指揮 ,比類安 西推恩之 賞;威之 以功役未 了,聞敵 畏怯,輒 議班
師之刑 令。其身 先士卒, 多方勸激 ,使人忘 勞而速成 就。故將 吏人人自 效,至于 出私
銀綵 以勸士卒 ,而本司 又繼以賞 勞,故士 卒自雞鳴 入役,至 暮而止, 其不及者 ,往
往補之 以夜。一日之役, 幾及兩工 ,而不以 為勞。雖防拓馬軍 更番助役 ,而候望 之人
入生 界百里, 日夜往來 探伺伏截 ,所築工 料雖號十 五餘萬, 然比之平 時工役, 其實
不啻也 。朝廷但 見本路不 先米脂、浮圖,而 先安遠, 必謂擇其 易者而為 之,故樞 密院
劄子有「安 遠在漢界 內,而安 疆在生界 」之說。蓋未知本 路所以進 築先後之 意,與其 控
扼險要 當如此也 。既以安 遠為易築 ,又見其 速成,所 以未知將 吏之勞苦 也。今但 乞以
本路之 糧草、木植、人夫、腳乘,比諸 路之糧草、木植、人夫、腳乘, 則計置應 副催促般
運者之 勞可知也。以本路 之正兵、廂軍 ,比諸路 之正兵、廂軍 ,則工役 防拓者之 勞可知
也。以本路所築 之城圍大 小、高下,入 生界地里 遠近,比 諸路新築 之城圍大 小、高下,
入生界 地里遠近 ,則其利 害難易又 可知也。 奈何推賞 乃薄于安 西耶?

   然本路所 築一城, 止成于兩 月之間, 而往來休 息在內, 似乎太速 ,此朝廷 不得


不議 ,而樞密 院劄子見 浮圖工料 ,慮其不 可禦敵, 而令本司 保明,又 令復進築 ,奏
聽朝廷 ,是疑其 貪功,欲 速成就滅 裂也。緣進築機便 得失,只 在旬日之 間,雖安 遠已
成,然 去大里河 尚五十餘 里,若不 築浮圖、聲塔,山 界耕牧之 人,猶未 肯遠遁。方當
敵人東 西奔命之 時,實為 難得之機 會,臣所 以不憚將 士之勞苦 ,而使之 繼築。而將士
亦喻臣 之意,不 敢辭其勞 ,而為朝 廷成之。若稍遷延 ,則已不 可興舉矣 。以安遠 之勞
觀之, 則浮圖、聲塔 百物未備 ,其勞又 可知也。而此 三寨皆據 其險要、膏腴 之地,乃 敵
人之所 必爭,則 雖務神速 ,而所以 待敵者, 惟有過慮 ,豈敢滅 裂哉?

   今城圍之 高廣,地 利之險易 ,疆封之 遠近,皆 可遣官按 而知之, 固不待于 臣言


也。竊惟朝廷令 臣待罪于 此,今親 見將吏勞 苦如前, 而所酬賞 ,止于減 一年二年 三年
磨勘 ,支絹止 于十匹五 匹三匹, 而又更減 半,不復 依先降比 類安西城 推恩指揮 ,不
惟一 方之人謂 朝廷賞罰 不信,抑 恐將吏謂 在於本路 有所厚薄 ,無功則 罰獨重, 有功
則賞不 行,觀望 解體,緩 急不肯為 用。萬一 因此敗事 ,在臣一 身固不足 惜,而邊 境安
危,實 繫于此。 臣是以不 敢不言。

  因 上疏請除 內地一郡 ,以免怒 敵致寇。復七上劄 子求領宮 觀,皆不 許。(此 據惠


卿家傳 ,不得其 時,附見 惠卿言平 羌賞薄于 安西後, 更徐考之 。正月二 十六日, 二月
二十三 日,三月 二十七日 可考。)

  丁 亥,戶部 言:乞今 後官員分 轄衣賜在 京請領者【四】,除三路許 全留,餘 路分


並不過 半。從之 。

   樞密院言 :宗室諸 司副使以 上,該選 將副人資 任稍深者 ,許差非 節度州鈐 轄及


雙員處 都闕;無 雙員處, 即與添差 。從之。(布錄云 :宗子既 不得為將 官,資任 雖深
而無進 擢,故有 是命。)

  戊 子,樞密 院請申嚴 封樁禁軍 闕額請受 法,從之 。(舊特 詳,今從 新。)

  己 丑,戶部 言:「宗室婦 、宗女,今從 出外到京【五 】,並依條限 關申宗正 司外,


仍令經 歷門戶, 審問宮院 、服紀、字行,限 當日具因 依,實封 申大宗正 司,與家 狀參
驗上籍 。仍報太 府、光祿 寺,各令 置籍抄轉。」從之 。

  辛 卯,朝奉 大夫、 寶文閣待制 【六】 ,知同州呂 大忠,遷 一官致仕 ,從其請 也。


  是 日,三省 、樞密院 同呈邊報 ,樞密院 再對,上 深以章惇 舉措為不 然。曾布 等皆
以謂邊 事誠不可 忽。及退 ,惇又欲 令鍾傳經 營南牟會 以通涇原 ,布曰:「公于邊 事踊
躍如此 ,乃心國 事,固眾 所不及。然敵未可 輕,公私 之力有限 ,亦不可 不審。今來措
置邊事 ,幸皆有 成功,無 敗事,萬 一小有狼 狽,則為 可惜。兼眾論可畏 ,中外得 以藉
口, 此何可不 恤?比來 德音亦屢 及此,兼 安師文事 後,間言 稍稍行矣 ,每于舉 動,
亦須斟 酌。只如 士卒窮歲 征役不易 ,慶州之 變,安敢 謂無?熙 河通接涇 原邊面, 且有
瓦和市 以裏經營 ,須候成 功,乃可 以次開拓 。此時別 降指揮, 進築東冷 牟以至南 牟會 ,
亦未晚。」惇矍 然曰:「如此甚好 ,但且如 此作文字。」布因 以所聞規 之:「蓋 姦黨傾 搖
之跡 已露,今 日之解紛 ,唯力引 勁正不畏 強禦之人 ,寘之要 路,則正 論伸而邪 說消
矣。不可倒 持太阿, 以授人也。」惇極感悅。 (安師文事 ,見九月 丁未。布錄: 是月 十
一日辛 卯,邢恕 謂曾布曰 :「章惇于元 祐之事, 欲罷不能。」布曰 :「何以知之 ?」恕 曰:
「渠不肯言 ,但得之 周穜,意 思信然也。」布因問恕 知蔡京與 敵否?恕 唯阿而不 敢言 。
又曰:「今日之 事,誰敢 向一壁?」布戱之 曰:「方 欲以公為 中司。」恕曰 :「誰敢做 他
底?見 求外補, 乃出于至 誠,一言 有欺,當 滅族。」布笑曰: 「何必爾 !」布又 言 :
「赦令當信 天下,除 元祐不遷 敍之人外 ,其他亦 當稍稍遷 敍。如孫諤, 豈不可作 監司、
郎官? 葉濤,豈 可不與遷 職改藩? 」恕曰:「時然後 言,此言 非不當, 但時不可 爾,
願且置 之。」布大笑 曰:「錯 了經義也。」恕又曰:「惇比于 元祐事頗 縮手,然 議者皆 謂
渠已放 飯流啜如 此,何可 贖邪?」布曰 :「不然,豈 不勝于為 凶不已者 ?」惇又嘗因 蔡
肇事語 布曰:【七】「惇未嘗 言元祐中 人材一切 不可用。」按章惇 用邢恕為 中丞,正 欲 追
治元祐 人,而布 錄乃如此 ,殆未可 信也,故 存之俟考 。)

  壬 辰,大宗 正司言: 右武衛大 將軍、康州團練使 叔盎,乞 依令宴例 換武官。詔特


換左藏 庫使,仍 舊康州團 練使。

  是 日,三省 、樞密院 同呈涿州 牒雄州稱 :「西夏 本當朝建 立,兩曾 尚主,近 累遣


使奏告 ,被南朝 侵奪地土 ,及于當 朝側近要 害處修城 寨,顯有 害和好。請追還兵 馬,
毀廢城 寨,盡歸 所侵地土 。如尚稽違, 當遣人別 有所議。」眾深訝 其不遜, 章惇笑曰 :
「元豐中牒 亦如此, 一牒便已。」上亦深駭 其牒語太 峻,遂退 檢元豐中 牒,首尾 語言 大
約相類 ,當時回 一牒,更 不復來。其後數因 國信往還 詰問,然 亦不甚力 。又韓忠 彥使
虜,接 伴韓資睦 但云:「 不得已, 深

  癸 巳,同呈 元豐涿州 牒、先帝草定 回牒本末 ,悉如惇 語。惇曰:「使者 方在北庭 ,


俟來年 正月乃可 回牒,事 與元豐不 同。」上然之。元豐中 ,涿州以 六月牒, 七月二十 五
日即回 也。

  邊 報又言:「羌人以 彗星肆赦 罷兵,已 放散人馬。」上曰:「羌人 猶畏天變 ,況 中


國乎!」曾布與 林希皆曰 :「陛下寅畏 如此,乃 盛德事。天變 誠不可忽 ,兵革之 事,尤
不可不 重。」上 深然之, 曰:「星 變多主兵 革,何可 忽也! 」

  甲 午,詔樞 密院,于 刑部及軍 馬司取索 見用斷例 ,及熙寧 、元豐年 以來斷過 體例 ,


選差官 兩員逐一 看詳分明 ,編類成 書,以備 檢斷。令都副承旨 兼領。其應干本院 見編
修文字 ,仍委今 來所差官 看詳刪定 。以宣德郎陳 瓘、承事郎張 庭堅充樞 密院編修 文字。
(己亥 布、希云 云,又見 月末。)從曾 布、林希 請也。布因白 上:「臣等稱 引人才, 皆
天下公 議所與, 不敢上欺 聖聽。」上然 之。布初欲用 庭堅及王 渙之,希 以謂渙之 乃元 祐
黃本, 恐為人所 媒孽,遂 易以瓘。已而蔡卞 言瓘及庭 堅皆異論 者,瓘常 教孫諤言 事,
三省所 惡,西府 必收之。政和熙寧 中王安石 有所為, 則吴充等 未嘗不立 異也。(蔡卞
言,據 布錄在十 一月甲寅 。)時瓘 通判滄州 ,有奏, 乞滿任, 辭編修不 赴。布與 希不
敢可否 ,上不許 辭。布因 言:「瓘 學識趣操 ,為眾所 稱,但不 為執政所 悅。」上曰 :
「章惇亦言 其當作館 職。」布曰:「如瓘何 止館職, 臺諫、侍從,皆其 所宜。只如館職 ,
眾所願 得,世之 士人奔走 執政之門 ,求之而 不可得, 瓘辭之而 去。及為 西府所召 ,又
亦力辭 ,此其操 守可見。如此等人 ,乃力加 排抑,臣 所未喻也 。先朝欲 更修政事 ,創
立法度 ,在廷之 臣多以為 不可,故 當時指為 異論之人 。今陛下 修復熙寧 法度,竄 斥元
祐有罪 之人,士 大夫孰敢 以為不可 ?但與章 惇、蔡卞 議論不同 之人,便 指為異論 ,尤
為無謂 。若使立 朝者,人 人不敢與 惇、卞不 同,此豈 得穩便? 陛下欲聞 外事,何 可得
邪?」 上諦聽, 色甚悅。

  尚 書省奏:「皇城司 歲用冰數 ,近年有 失收采, 遂至闕用 。欲令金 明池監官 ,自


立冬後 ,日具冰 面次第, 遇合采斫 時,皇城 司、光祿、司農寺 輪官監轄 采斫,仍 令禮、
工部輪 郎官檢察。」御批:「勘會 金明池斫 采藏冰, 自是皇城 司事。已經結凍後 ,每 日
差人采 取冰樣厚 薄尺寸, 候可以容 得人力, 即時并差 親從官等 前去采斫 。今來指 揮更
不須行 下,止可 今後如有 收采天時 ,即許工 部檢察聞 奏,並依 皇城司見 行條令施 行。」
(御集 四年十月 十四日事 。)

  乙 未,丙申 ,朝獻景 靈宮。

  戊 戌,彰信 軍節度使【八】、開府儀同 三司、濟陰郡 王宗景卒。 贈太師,追 封循 王,


謚思【 九】 。

  己 亥,江淮 荊浙等路 發運副使 張商英加 直龍圖閣 。(商英 家傳云:「自江淮 入覲 ,


除直龍 圖閣。哲宗顧 公卿曰: 『先 帝舊臣也 ,何可久 于外邪? 』公欲再對, 而當國者
畏其留 ,乃以入 冬節假令 閤門批放 謝辭,發 公還任。」按商英 乃章惇客 ,其不得 留 ,
必有故 。又曾錄十一 月五日乙 卯,布與 章惇、蔡卞議 除商英貳 卿,上不 從。亦不審何 故。
十一月 二十六日 ,仍以少 常召。)

  庚 子,戶部 言:「受 納糧綱應 攤曝者, 自三月至 八月終, 溫潤,限 兩日;濕 ,加


一日。九月至二 月終,溫 潤,更展 一日,限 兩日。若未乾,委 官驗實, 量展日限 ,各
不得過 兩日。」 從之。( 新削。 )

  辛 丑,詔通 直郎陳安 上換禮賓 副使兼閤 門通事舍 人。從知 樞密院曾 布薦也。開封


府推官 石諤、成都府路轉 運判官孫 諤,並為 刑部員外 郎。金部 員外郎郭 時亮權提 點開
封府界 諸縣鎮事 。

壬寅, 御批權吏 部尚書兼 侍讀邢恕 為御史中 丞。章惇 實啟上也 。恕嘗謂 惇有定策


功,而 惇每疑元 祐人復用 ,謀誅絕 之,知恕 肯任此事 ,故不以 序遷改。蔡卞乞用 安惇 ,
上不許。時惇與卞已 不咸,恕 即上疏論 朋黨,曰 :「臣聞 書之洪範 曰:『惟辟作 福。 』
史記范 睢有言:『擅國家 之謂王, 能利害之 謂王【一 ○】
。』其言雖不 同,其旨 一也。 蓋
古今人 主,常患 羣臣分朋 黨,則惟 欲人之親 己而為我 用也。如此,則雖 君子也, 中立
不倚, 不我親者 必疏斥。雖小人也 ,出死力 為己用者 ,必薦進 。由此公 家之務日 廢不
講, 政事因循 ,利者不 興,而害 者不去, 君子小人 雜進,而 賢不肖混 淆,天下 不漸
入于衰 亂者,未 之有也。此朋黨所 以能敗人 之國,而 世主常疾 之也。雖然,世主 常嫉
朋黨矣 ,而朝廷 之上,常 不免有朋 黨者,無 術以破之 故也。凡朋黨所以 成者,以 其所
愛,雖 不肖得以 私進之; 所惡,雖 賢得以私 退之。由此能鼓動 人情,使 之歸己, 此朋
黨之所 以成也。伏惟明主 深察洪範 、范睢之 言,使威 福予奪足 為臣下之 利害者, 皆自
己出 ,則人人 砥節向公 ,惟事君 而已,豈 復肯附執 政大臣為 朋黨哉? 執政大臣 雖欲
植朋 黨,豈可 得哉?朋 黨破散, 人心專一 ,無他營 為,悉意 公家,則 政事修舉 ,利
日興, 害日去, 而天下治 安,子孫 長久,此 不誣矣。」(恕行狀云 :「此疏特為 章惇 、
林希發。」按恕 實惇所引 用,初作 中丞,未 敢攻惇也 。希與曾布同 在密院, 希何能擅 作
威福, 行狀飾說 耳。)

恕先與 曾布同修 軍馬敕, 嘗以事至 西府,布 謂恕曰:「已 除中司, 中外責望 甚重


【一一】
。」恕但戒布以 和,布曰 :「輔弼固當 和,公職 事,要須 為朝廷分 別是非邪 正。 」
因言章 惇、蔡卞 頗暌,恕 曰:「亦 知之,然 不若且靜。」布曰 :「如布 不靜何? 」林希 曰:
「但推 明正論, 以消邪黨 ,最為得 爾。」恕唯而已。布初與希 對,上問 :「曾見 恕否? 」
布曰:「雖同修 敕,然臣 無緣至局 ,恕或來 爾。」兼問已 除中丞, 上曰:「然, 恕持 論
頗平, 莫也得。」布曰:「恕為學 知義理, 但陛下常 以義理訓 敕之,必 不敢違。」上 曰:
「當更戒之。」(邵 氏辨誣云 :「章惇、蔡卞同 肆羅織元 祐諸人, 乞發司馬 光塚,既 不 從,
卞、惇意未快, 遂自青州 召邢恕為 刑部侍郎 ,又遷吏 部尚書。恕意 惇、卞誣造元 祐諸人
事不已 ,卞遷恕 為御史中 丞,用其 言,欲誅 殺劉摯、梁燾 、王巖叟等十 餘人。恕又造 宣
訓之語 ,恕又誘 高遵裕之 子士京論 其父功, 恕又教蔡 確之子渭 以文及甫 說「粉昆 」事
書投進 ,惇、卞遂起 同文館獄 ,用蔡京、 安惇推治。」曾布云:「上批付中 書,除恕 為
中丞, 蓋先諭西 府,又諭 三省。或者以為不 可,請用 安惇。且云『上已許之』,然上 意
在恕, 不可改也。」不知布所 云欲用安 惇者是誰 ?蓋指蔡 卞也。又云:「卞 聞恕除, 極
不樂。」安、布所記 ,與邵伯 溫殊不同 ,或出私 意,當考。蓋此時 惇與卞已 暌,而恕 乃
惇所厚 也。)

  癸 卯,御史 臺言:乞 今後有外 任官到闕 朝見訖, 並令赴朔 望朝參。 從之。

  詔 安陽、淇水第 一監并提 點司及左 右廂、洛陽、原武 監并提點 一司並廢 罷,惟存 東


平、沙苑兩 監。曾布自敍 其事曰:「馬 牧興廢多 矣,元祐 中復置監 牧,兩廂 所養,止 二
萬三千 匹【一二】,而不堪者 過半。布既以 租錢置蕃 落十指揮 于陝西【一三】,養馬 三
千五百 ,又人戶 願養馬者 ,亦數千 ,而所存 兩監,各 可養馬萬 匹。然則 馬數多于 舊,
而所省 監牧官吏 縻費非一 ,近世良 法,未之 能及也。 三省皆稱 善。 」

   丙午,朝 散郎盧約 為開封府 推官,從 知府路昌 衡薦也。 (十一月 一日,蔡 蹈云


云。)

  戊 申,權吏 部侍郎安 惇為右諫 議大夫、起居郎, 充崇政殿 說書。沈銖為中書 舍人


兼侍講 ,皆中批 也。曾布 等對,上 以銖除命 諭之,且 曰:「銖 講說極佳 ,近講南 山有
臺極條 暢有理。」上欣然 ,頗自以 為得人, 蓋兩日前 ,上欲進 銖,而三 省不奉詔 , 故
批出。 (十一月 三日,徐 鐸云云。 )

  己 酉,三省 言:「太 中大夫、知成都府 鄭雍,先 緣棄地及 附會姦惡 ,謗毀先 朝,


落資政 殿學士, 今雖未及 期,該非 次赦恩合 敍。」詔鄭雍依呂 大防等指 揮,永不 得 引
用期數 及赦恩敍 復。(舊錄, 三省言:「太中大 夫、知成都府 鄭雍,先 緣棄地及 附會姦
惡,謗 毀先朝。」新錄辨 曰:「以實錄 竊跡當時 之事,大 抵元祐之 人為紹聖 用事之臣 所
不喜者 ,皆誣以 誹謗朋黨 之罪,顧 可信乎? 」遂刪去 。今復存 舊錄,以 見當時政 事,
明知其 誣謗,不 害也。)

  權 刑部侍郎 范鏜權吏 部侍郎, 太常少卿 趙挺之權 禮部侍郎 。

注 釋
  【一】創撥 軍大將員 闕三百處「三百」原作「二 百」,宋 史卷一六 三職官志 都官郎中
項下載 :「元祐 八年,以 綱運差使 關歸吏部 ,省副尉 (舊為軍 大將)員 三百,紹 聖間
復其額 ,……歸 都官。」 閣本正作 「三百」 ,今據改 。
  【 二】即依 鏁應條制 「鏁應」 ,疑為「 鏁廳」 。
  【三】樞密 院原作「樞密 使」,按上文 為「三省」,此當作「樞密 院」,據閣本 改。
  【 四】乞今 後官員分 轄衣賜在 京請領者 「轄」, 閣本作「 割」 。
  【五】今從 出外到京「出外」,閣本互 倒,宋史 卷一六四 職官志大 宗正司項 下載:
「紹聖 四年,詔 宗室若婦 女自外還 京,并報 宗正。」 據此而知 閣本義優 。
  【 六】寶文 閣待制「 待制」原 脫,據宋 史卷三四 ○呂大忠 傳補。
  【 七】惇又 嘗因蔡肇 事語布曰 「事」原 作「時」 ,據閣本 及文義改 。
  【 八】彰信 軍節度使 「彰信軍 」,閣本 作「彰德 軍」 。
  【 九】謚思 「思」原 作「恩」 ,據閣本 、宋史卷 二四五宗 室傳附宗 景傳改。
   【一○】 能利害 之謂王 「能」 下原 衍「專」 字,據閣 本、 史記 卷七九范 睢傳刪。
  【 一一】中 外責望甚 重「中」 下原衍「 員」字, 文義不通 ,據閣本 刪。
  【 一二】止 二萬三千 匹宋史卷 一九八兵 志馬政作 「萬三千 匹」 。
  【 一三】布 既以租錢 置蕃落十 指揮於陝 西「布」 ,同上書 作「今」。
 

卷四 百九十 三 紹聖四年 (丁丑 , 1997)

起哲宗紹聖五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 一月辛亥 朔,權殿 中侍御史 蔡蹈言:「朝廷近 用知開封 府路昌衡 薦除朝散 郎盧


約為推 官,按約 向知昭州 日,輒請 以昌衡出 帥廣東所 遷兩官易 近上職名【一】,原其
用心, 專在邪諂 ,而昌衡 一無嫌忌 ,復有薦 論,望罷 約恩命, 責昌衡論 薦徇私。」 詔
罷約新 除,令昌 衡別舉官 以聞。又詔自今開 封府薦推 判官,並 俟召對取 旨。(盧 約除
府推, 在前月二 十六日。 )

  癸 丑,左司 諫郭知章 兼權給事 中。

  給 事中徐鐸 言:「沈 銖除中書 舍人,兼 侍講,按 銖在先帝 時任太學 直講,受 學生


饋遺, 坐贓罪勒 停。元祐間, 為劉摯等 黨,除落 罪名。乞追寢 成命。」又言:「司馬 光 ,
先朝非 不獎擢, 但不曾秉 政,然終 懷怨恚, 變法亂政 ,陛下能 保其不若 光乎?」詔郭
知章書 牘行下。曾布言:「鐸初聞 銖有此命 ,即相慶 ,已而忽 封還,蓋 為人所使 ,而
駮章重 ,亦疑非 鐸所能為 。鐸近臣 ,知畏大 臣而不知 畏陛下, 況出自中 批,而又 天下
公論 之所與, 士類聞銖 之進,莫 不鼓舞, 而鐸敢爾 附會欺罔 ,此乃所 謂附下罔 上,
法之所 必誅也。此而 不懲,則 陛下威福 之柄,何 以振乎? 」林希亦言:「陛 下所除, 自
非有大 邪惡,不 合物論, 未嘗繳駮。」上曰 :「已令 郭知章權 給事書牘。」布曰 :「如 此,
則鐸已 幸免矣。 」

  布 又言:「給事止以 鐸一人當 之,誠未 允。鐸乃 李清臣所 薦,清臣 所引之人 ,無


不斥逐 ,惟鐸安 職,而又 躐等進擢 ,蓋媚附 三省所以 致此。臣與鐸非有 利害,但 忠憤
所激, 故喋喋不 能自已, 願陛下更 賜省察。」上稱善。布與希因言 :「陳瓘等皆 公論 所
稱,此 類皆所當 進。」又言:「銖自敕 牓事後, 深不自安 ,小人亦 皆欲去之 ,然善類 謂
當體聖 意,不當 輕去就。今日陛下 擢用如此 ,則銖之 不去,乃 為得之。敕牓事, 自是
不當, 銖論居厚 ,何必如 此紛爭?」上曰:「只為銖 猶說沙鍋 子等事乃 無之。」布曰 :
「此事 恐不可謂 無,乃眾 人所共聞 見,臣自 江西還朝 ,見居厚 賣鐵器牓 ,道中比 比有
之,此 事恐不虛 也。 」

  布 又云:「敕牓 中有『幸 時事中變』之語, 邢恕亦以 為非。緣此語故引 惹劉唐老 等


謗訕。陛下在上 ,朝廷清 明,時事 安得中變 ?此非詔 令語也。」希亦曰 :「如紹 聖之 變
元祐乃 為變,安 得有此?」 上又曰:「只恐元祐 人復用。」布曰:「陛下在 上,則元 祐
之人安 有復用之 理?」時御史中丞 邢恕侍讀 經筵,上 問恕,曰 :「徐鐸 繳還沈銖 詞頭
何如? 」恕言:「此蓋緣 沈銖繳吴 居厚詞頭 ,今既出 牓朝堂, 以元豐末 居厚在京 東事
為是, 則自然以 沈銖為非 也。然此 乃臣下分 朋黨爭勝 負爾,陛 下為人君 父,天覆 平施 ,
則天下 幸甚!」上又問「如何?」恕言:「臣請平論 此事,昨 除吴居厚 權戶部尚 書職事 ,
居尚書 則雖侍郎 ,居厚亦 必難處。前此居厚 廢已十年 ,今若再 廢,亦似 過當。所以臣
言不 消繳還, 至於後來 出牓朝堂 ,卻以居 厚元豐間 京東所為 為是,則 章惇當垂 簾之
初,自 曾有劄子 斥言居厚 :『京東之人 ,恨不食 其肉。』曾經 葉濤進, 陛下所知 ,則 今
日焉得 卻以為是 ?天下之 人,豈可 如此葢壓 也!」上曰:「卿 言極是。」已而沈銖除 命
復下。

  詔 雄州勘造 匿名文書 不當經赦 當原知州 李諒、通判吴點各 特罰金二 十斤;權 推官


張棠、 歸信容城 兩縣主簿 王範各特 罰金十斤 。

  甲 寅,大理 寺言:「竊盜 於皇城門 ,謂宣德 左、右掖,東、西華, 拱宸門; 宮門內 ,


謂左、右昇龍, 承天門, 左、右長 慶門,謻 門,臨華 門,通極 門,學士 院北角門 ,殿
前,關 東序以北 ,加京城 內竊盜法 一等。徒罪配鄰州 ,流罪皆 配千里, 十貫皆配 二千
里。殿門,謂大 慶,文德 ,紫宸, 集英,崇 政、垂拱 內東門; 上閤門內 ,謂垂拱 殿後
門,需 雲殿後門 ,龍圖、天章、寶文閣後門 ,皇儀殿 門,延春 閣門,延 和殿後門 ,會
通門, 又加一等 ,徒罪皆 配千里, 流罪皆三 千里,十 貫皆配廣 南。仍並奏裁。」從之 。
(十二 月二十四 日云云。 )

  乙 卯,三省 言:「武學博 士教導生 員,所任 非輕,不 當從吏部 差注。」詔自今中 書


省選差 。

  戶 部言:「諸路常平 斛斗,並 令所屬官 司常依條 乘時糴兌 。失時致 陳舊不堪 ,輒


行兌軍 糧者,以 違制論。」從之 。

  丙 辰,朝議 夫大、知池州錢勰 卒。(舊錄云 :「錢勰,紹 聖初為翰 林學士, 批答不


允鄭雍 乞出詔, 以詖辭害 政,奪職 知池州, 卒年六十 四。勰在 元祐,附 會為姦, 紹聖
初,朝 廷黜其黨 ,而勰止 以微罪去 ,終與姦 黨云。」新錄 辨曰:「此實 錄竊跡當 時之 事,
大抵 元祐之人 為紹聖用 事之臣所 不喜者, 皆誣以誹 謗、朋黨 之罪,顧 可信乎? 今刪
去。」 )

   戊午,吏 部侍郎葉 祖洽權吏 部尚書, 新權吏部 侍郎范鏜 試中書舍 人,中書 舍人


蹇序辰 權禮部尚 書。

  己 未,冬至 ,不御殿 。

  辛 酉,興州 防禦使仲 樸為湖州 觀察使。

  癸 亥,禮部 侍郎趙挺 之為吏部 侍郎,左 司諫郭知 章為工部 侍郎。

  甲 子,正字 林自為著 作佐郎, 太常博士 吴伯舉為 校書郎。(陳瓘云 云。)大 理正


許公孫 為開封府 推官。

  詔 昭宣使、 榮州團練 使、入內 押班馮世 寧,與遙 郡防禦使 。以年勞 也。

   大理寺請 立京城及 外州縣舍 匿逃歸配 軍法;應 蠱毒呪詛 ,奏案略 說事情, 元案


上尚書 省。」並 從之。( 舊特詳, 今從新。 )

  乙 丑,京東 路轉運副 使呂升卿 徙河北路 。

  淮 南西路提 點刑獄朱 京為倉部 員外郎。(十二月 一日改司 封。京, 南豐人, 元符


三年正 月有傳。 )

  御 批:雪寒 ,應在京 工役給假 三日。

  詔 :「自今 及準備軍 前出戰使 喚之人, 雖立到功 勞應賞者 勿推。如在軍顯見 有才


武, 可以部轄 人馬及準 備出戰使 喚之人, 即申經略 司,從本 司審察指 揮,如立 到功
勞,即 依格推賞。 」

  詔 :「戶部 嚴戒諸路 監司,應 承詔旨拋 買物色, 並令體訪 出產多寡 ,所在約 度數


目,令 逐州軍置 場,用見 錢和買, 召人取情 願赴場中 賣【二】。其逐州 軍如不係 出產 或
出產 數少,及 雖係出產 而當年偶 闕,即具 因依回申 本司,別 行下出產 數多處貼 數和
買。如本路諸州 軍實買不 足,令監 司具詣實 事狀申陳 ,即州縣 輒有科買 及監司不 為申
陳者, 並以違制 論。仍令 提舉常平 司覺察, 如有違犯 ,具事因 及官員名 銜申尚書 省,
仍許被 科擾人戶 直經提舉 常平司陳 訴。如本 司不為行 遣者,一 等科罪。每遇和買 ,備
此詔旨 全文揭牓 曉示。 」
  丙 寅,前知 泗州王英 言:【三】
「 官員在任 ,或赴任 移替在路 未到而身 亡者,問 其
家口數 并所歸處 ,計程給 倉券。」 從之。( 二年十一 月五日已 有此指揮 ,當考。 )

  戶 部言:「輒增損衡 量若私造 賣者,各 杖一百, 徇於市三 日。許人 告,每人 賞錢


有差。令轉 運司所在 置局製造【四 】,送所在商 稅務鬻賣【五】
。」(舊特 詳,今從 新。 )

  丁 卯,詔諫 議大夫以 上,各舉 堪監察御 史一員以 聞。他日 ,御史中 丞邢恕對 ,上


語及近 許諫議大 夫已上薦 人,然前 此上來者 亦多只是 迎合。恕曰:「今 臣僚迎合 者,
不過主 張先朝法 度爾。今日陛下南 面繼統, 如龍如虎 ,神宗皇 帝法度, 陛下豈不 能主
張?卻 銷得他人 主張。若果終實主 張先朝法 度,須是 當垂簾改 更之際曾 有正論, 乃可
為憑。至於今日 方以主張 先朝法度 為言者, 皆迎合邀 利之言, 大抵闒冗 之人,固 無他
長,惟 藉此以希 進,不足 取也。」上曰:「極是 !」恕既退, 即入劄子 言:「臣前日 請 對,
風寒不 敢久留, 所欲敷陳 未盡事, 條析如後 :內一項 云:一, 太常寺、祕書省官 ,乃
朝廷儲 蓄英才之 地,向去 選用臺、省,皆自 此出。苟無其人, 亦宜虛位 以待來者 ,不
宜輕進 闒冗、涼薄之人。如得 其才,果 上當聖心 ,則便加 采拔,無 所不可。況今 既許諫
議大 夫已上薦 士,未對 者尚餘人 ,乞候對 罷,逐一 密記人才 高下,須 引對有涯 ,然
後補授 ,亦不為 晚。 」

  繼 又奏云:「臣竊聞 有旨,令 諫議大夫 已上,各 舉可任監 察御史官 一員。如此,


則是葉 祖洽下, 并范鏜共 合薦八人 ,臣昨薦 鄒餘未到 外,有一 員未薦, 共十員。故事 ,
薦官二 員取一員 ,今來只 闕臺官三 員,合薦 六人,外 有四員, 乃是濫數【六】。故事 ,
翰林學 士、御史中丞 、侍御史遇臺 官闕,亦 是同薦一 人至兩人 。契勘今來除 臣舉鄒餘 未
到,仍 有一員未 薦外,只 合更舉四 員。今范 鏜外使, 中書門下 省官三員 ,尚書試 侍郎
四員, 欲乞令尚 書侍郎同 舉兩員, 給事、諫議舍人且 先同舉一 員,候范 鏜回,更 令同
舉一員 。不惟所 舉人數依 得故事, 不至冗濫 ,兼可以 互相察制 ,別無私 徇。如所 舉乖
謬【七】,或別 涉情弊, 乞指揮下 御史臺覺 察。如臣所薦 人不當, 亦乞即委 三省長官 劾
奏。」恕自以任 中丞,而 章惇乃令 他官薦御 史,恨其 侵己,故 有言。(鄒餘 除御史, 在
明年正 月二十四 日癸酉。 )

  上 嘗問恕:「外間議 章惇如何 ?」恕曰:「惇在 元豐未建 儲之際, 則實力效 忠,固


不可掩 。若論其 資性,則 所得者在 於果敢, 所失者在 於專恣。其才可以 濟險,不 可使
之履平 ;可使自 用,不可 使之用眾。」又自解曰 :「可使自用 者,若使 惇自任一 職, 則
一職必 舉,如使 之知開封 府,則府 事治,使 之作帥, 則亦足以 抗方面之 難,是也 。不
可使 用眾者, 宰相當用 羣才,惇 不能收人 之長而專 己自任, 惟欲人之 附己,士 之賢
者,豈 肯一意隨 人?苟惟 志在隨人 者與之, 則小人進 ,君子退 矣。陛下 今日固宜 自攬
權綱, 揀拔人才 ,使威福 漸自己出 ,如惇者 不可專信 用也。 」

  惇 既在相位 久,所為 不合物情 ,上漸不 倚信,恕 亦數傾之。上曰:「駕御著。」 且


使惇測 知上待遇 日薄,即 欲張皇邊 事,以為 自固之計 。凡有言 邊事者, 必面折靳 侮,
期使人 不敢言, 則已得以 獨擅其長 。恕累章 論列,最 後言:「臣竊惟今 日塞外進 築城
寨,乃 以大國侵 小國,用 實力為久 計,以困 賊爾。所謂用實力 者,錢糧 足備,民 力有
餘,兵 多可分是 也。如此 ,則為有 大國之實 ,磨以歲 月,以久 持之,賊 固小國, 安得
不困? 此非有詭 謀祕計, 以取奇功 也。然則 度吾力有 餘則進, 不足則止 ,可急則 急,
可緩則 緩,不必 彊其所不 足,當緩 而急也。章惇昔嘗 自言『今 所謂邊事 者,可彫 印板
千百本 以遺賊, 亦不畏彼 知。』惇此說誠是 也,然則 可為則為 之,不患 其無機會 也 ,
惟顧 吾力何如 耳!更望 陛下以此 斟酌,時 其緩急, 勿彊其所 不足,庶 幾不至敗 事,
天下幸 甚!」

  詔 自今有功 該減年人 ,並令所 屬給據。

  戊 辰,麟、府都 巡司、準備勾當西 頭供奉官 折可大, 遷一官, 為閤門祗 候。以帥臣


上戰功 也。

  己 巳,河北 路轉運東 西路提舉 司言:「河北官賣 鹽,如依 京西路鹽 法,實為 便利 ,


勾當官 仍文武官 內舉差。」從之。 (新無, 當考。 )

  辛 未,大理 寺言:「制書應給 借者,具 狀經郎官 簽押注籍 ,即日給 付,限五 日還


納。限 滿應留照 用者,聽 量判展。 若還納違 限,準官 文書稽程 律加二等。」從之 。

  詔 陸師閔剗 刷秦鳳兵 馬,躬親 統領,赴 熙河會合 進築,候 成功,一 例推恩。師閔


以諸路 出塞討擊 、進築數 被賞,每 怏怏於不 得用,其 將佐亦皆 以為恨。而朝旨又 數令
調本路 兵馬應副 涇原兩路 ,師閔益 怏怏。兼屢訴以兵 馬赴他路 備禦不足 ,曾布因 建此
議。師閔得詔, 果踊躍, 未旬日間 ,已奏剗 刷到四萬 人騎,準 備出入。前此,雖 丁寧
戒約, 所輟不過 萬人爾。 上亦 稱善。(十二 月壬辰, 可參考二 十一日辛 丑上功狀 。)

  壬 申,三省 錄事、都事已下功 過,除尚 書省已有 條外,門 下、中書 省即未有 法,


理當一 體,合行 編修。詔 給事中、 中書舍人 同編修【 八】 。

  樞 密院言:「舊制選 諸路走馬 承受,吏 部應選之 人雖多, 止依條選 差使臣二 人,


赴樞 密院審察 ,取旨定 差,其間 歷任比較 稍優而人 才不稱其 任者,亦 須於數內 差定
一名, 未副朝廷 選用之意。」詔諸 路走馬承 受有闕, 令尚書吏 部將見在 部合選差 使 臣,
並依舊 式開排腳 色,申樞 密院。先以人才, 次以腳色 銓量,取 旨定差。仍於選限 內各
展限五 日。(舊錄五 日下,又 有:「其吏部 條內,一 闕,選二 員,兩闕 ,以第三 人選。
先闕第 二第四人 選,次闕 第一,勿 行。餘依 見行法。」新本削 去。元符 元年十月 七日 辛
巳,當 考。)

  癸 酉,御史 中丞邢恕 言:「謹 按故宰臣 王珪被遇 先帝,自 參知政事 至宰相, 備位


政府, 十有七年 ,其荷國 恩,可謂 至深且厚 矣。一旦 先帝寢疾 ,口不能 言,陛下 時方
幼冲, 名號未正 ,王珪為 上宰,不 能上請早 定儲貳【九】,為 宗社至計 ,乃方乘 時艱
危, 密召高遵 裕之子士 充,陰傳 言於遵裕 ,令伺禁 奧意旨, 內懷兩端 ,其意不 在正
統。賴遵裕慷慨 引義不答 其言,且 發其謀, 以語當時 一二大臣 ,遂亟協 策,以定 儲貳
之議。故使先帝 之統業, 獲傳於聖 嗣,宗社 安寧,以 底今日。珪罪狀既 明白,已 正典
刑,然 而君臣大 義,不可 不謹,賞 罰二途, 為國綱紀 ,不可偏 廢。且不 忠於君者 既罰 ,
則忠於 君者必賞 。珪已歿 於地下, 既追貶, 則遵裕雖 死,當追 贈。今止 貶珪而遵 裕不
加追 贈,無賞 而有罰, 猶之無春 而有秋也 ,其可乎 ?臣竊見 朝廷向贈 范育以為 寶文
閣直學 士,近又 官其一子 者。以罪 元祐棄地 而育獨為 國惜地不 忍棄,故 賞育,所 以勸
忠也。雖為國惜 地,曷若 忠愛其君 者哉?惜 地不棄者 ,猶加贈 典,則忠 愛其君者 ,朝
廷其忍 捨之?況 遵裕之子 士京,方 珪未敗已 前【一○ 】,嘗有 請於朝, 丐贈其父 矣,
前日所 以不即行 其言者, 以珪之罪 未貶也, 今珪既貶 ,則士京 之請可以 伸矣。臣欲乞
檢會 高士京前 狀,出自 宸斷,早 賜指揮, 依士京所 乞施行, 伸忠魂於 九泉,示 大義
於臣子 ,以勸天 下後世, 不勝大願。」詔高 遵裕特與 贈洺州防 禦使,高 士京與轉 皇 城
副使。(新 、舊錄云:癸 酉,御史 中丞邢恕 言:「故宰臣 王珪為上 相,不能 建請早定 儲
貳,密 召高遵裕 之子士充 ,陰傳言 於遵裕, 賴遵裕慷 慨引義不 答。今珪 罪狀既白 ,已
正典刑 ,則遵裕 雖死,理 當追贈。」詔高遵 裕特贈洺 州防禦使 ,高士京 特與轉皇 城 副
使。)

  兵 部言:「武舉馬射 應法而三 箭上垛者 ,於步射 等第中遞 陞一等。策義入平 等者


不陞, 至免遞降 。即騎步 射絕倫而 策議不入 等者,不 得奏裁。」從之 。

  御 史中丞邢 恕言:「劉奉世, 當元祐間 ,先合劉 摯陰為謀 主,傾害 策立顧命 大臣 ,


有不利 王室之意。劉摯既 去,即訪 呂大防、蘇轍 ,內交陳 衍,相為 表裏,遂 登政府。宣
仁聖烈 皇后寢疾 之際,姦 謀逆計, 皆奉世與 大防、轍通同,其 為惡不在 大防、轍二人
下。昨責郴 州,階官 猶為中大 夫,士論 未免竊歎 。近復堂除其 弟當時知 常州見闕 。按
當時年 五十餘, 才智桀黠 ,有過人 者。前此 ,其兄奉 世同當時 皆在京師 ,奉世陰 謀密
議,莫 不通知。請罷當時 常州,別 除一宮廟 差遣,聽 其自便。其兄奉世 ,亦乞更 降授
一散官 ,依舊郴 州安置。」詔劉奉 世責授隰 州團練副 使,郴州 安置。劉當時 差監南嶽 廟。
(新 錄因舊錄 ,但別書 云:初上 之嗣位, 恕與蔡確 自謂有定 策功,既 而確死貶 所,
恕亦斥 不用,心 恨之。其後恕帥中 山,會高 遵裕子士 京為將官 ,士京庸 暗,恕一 日置
酒,從 容問士京 曰:「公 知元祐間 獨不與先 丈推恩否 ?」士京 曰:「不 知。」又問「有 兄
弟無? 」士京曰 :「有兄 士充,已 死。」恕曰:「此 乃傳王珪 語言之人 也。當是 時,王 珪
為相, 欲立徐王 ,遣公兄 士充傳導 語言於禁 中知否?」士京曰 :「不知。」恕因 誘士 京
以官爵 曰:「公不可 言不知, 當為公作 此事,第 勿以語人。」因令 所親信王 棫崇飾誣 辭,
作奏而 上之。王珪由是得 罪。至是 ,恕為御 史中丞, 先上章乞 追贈高遵 裕,次乃 以當
元祐間 附會劉摯 ,傾害策 立大臣, 論貶奉世 云。」今移此段入 四月二十 三日,王 珪 貶
時,邢 恕未嘗帥 中山也, 新錄葢誤 。呂大中 雜說:紹 聖中邢恕 為中丞, 彈劉當時 云:
「年踰五十 ,智慮過 人,所以 助奉世為 不善者, 皆當時計 畫也。」當時 由是罷知 常州 。
當時本 常人,奉 世弟也。 恕欲深中 奉世兄弟 ,故為此 言。當時 由是頗為 世所知。 )

  三 省、樞密 院奏:「河北、河東、陝西 三路相度 保甲人才 小弱不堪 教武藝者 ,皆免


教。」上許之。因問:「保甲幾何 ?」曾布 曰:「三 路共八十 萬。」上曰:「如 此當減三 五
十萬。」章惇曰 :「不至 如此。」先是,裁 定此令, 即欲頒行 ,而蔡卞 不以為然 。故且 令
相度, 而三路皆 稱免,遂 使行之。 (相度在 正月二十 九日甲寅 。)

   乙亥,御 批:日近 寒沍,京 城細民累 經存恤, 諸軍班直 等,良亦 艱苦,其 令內


庫給薪 炭錢有差 。

  丙 子,江、淮、荊、浙等 路發運副 使、直龍圖閣 張商英為 太常少卿 。(前月十九 日加


直龍。 )諸王府 翊善韓宗 古為祕書 少監。

  都 大提舉成 都府、利州、陝西茶事 司言:「應雙 員處監官 ,本場每 年所收息 ,各分


半受賞 ,至減三 年磨勘。」上從之 。
  丁 丑,詔放 歸田里人 程頤送涪 州編管。坐與司馬 光同惡相 濟也。先是,上與 輔臣
語及元 祐政事, 曰:「王 巖叟、朱光庭輩凶 慝自肆, 無忌憚, 如光庭盡 散河北斛 斗,
先帝經 營儲蓄, 一日而盡 。巖叟尤凶肆 ,所言皆 可怪,至 謂『曾肇為姦 臣之弟。
』」又 曰:
「程頤 妄自尊大 ,至欲於 延和講說 ,令太母 同聽。在經筵多不 遜,雖已 放歸田里 ,可
與編管。」輔臣因歷 數元祐言 者議論過 當,而上 怒頤為甚。又曰:「便與編 管。」章惇 曰:
「合羈管。」上曰:「只 與編管。」再對, 又及之, 後一日, 遂有涪州 之命。頤素與 邢 恕
善,而 恕雅不樂 林希,謀 與諫官共 攻之。頤編管,葢 希力。希意恕必救 頤,則因 以傾
恕,恕 語人曰:「便斬頤 萬段,恕 亦不救。」聞者笑之。(恕 不救頤, 布錄在明 年正 月
丁卯。建寧朱熹 年譜云:「謝良佐 曰:『是 行乃頤族 子公孫與 邢恕為之。』頤曰 :『族 子
至愚, 不為足責 ,故人情 厚,不敢 疑。孟子 既知天, 安用尤臧 氏?』」 )

  詔 京東西路 提刑李昭 、檢法官趙 紘,各罰 金二十斤 。以申請 刑名不當 也。

  大 理寺言:「本 寺官,歲 終比較, 失出死罪 或徒流罪 各三人, 比失入一 人。」從 之。


(元符 三年正月 戊辰改此 【一一】。 )

  樞 密院請立 軍人戰歿 聽子孫與 兄弟之子 代充軍及 優恤稟假 法。從之 。(舊特 詳,


今從新 。)

  雷 州別駕化 州安置梁 燾卒。(十一月二 十七日。化州 屬廣西, 至京師八 十一程。十


二月三 日,劉摯 亦卒於新 州。)燾諸子 援呂大防 例,乞歸 葬,不許 。家屬尋徙昭 州。
(此據 張舜民所 作梁燾行 狀增入。徙昭州, 在明年四 月八日。行狀云, 六月,諸 子移
置昭州 編管,特 勒停,永 不收敍。 勒停,乃 五月四日 指揮也。 )

  戊 寅,吏部 言:「官員本 貫川、峽人任 川峽路差 遣,應酬 獎並減半。」從之。( 閏


二月二 十二日已 有減半指 揮。當考 。)

   又言:「 官司承告 彊盜,其 行移公文 ,不得開 具告人姓 名,仍州 縣每季檢 舉曉


示。」 從之 。

  承 事郎、通判邠 州耿毅, 陳獻擾敵 祕計。詔:「耿毅 就添差充 涇原路經 略司勾當 公


事。令經略司相 度所陳利 害如何施 行,即聽 以本司應 副邊事錢 糧行收買 蓄產製造 器械
什物等 應副。令 於商、虢 等州閒僻 地內教習 ,仍具施 行次第以 聞。 」

  熙 河蘭岷路 經略司言 :【一二】


「蕃官 包順狀: 先尋訪到 邈川大首 領溫溪心 孫結 施
溫,今 年三十二 ,未有官 職。」詔 結施溫為 內殿崇班 。

  己 卯,廣西 路經略安 撫司走馬 承受段諷 言:「知 雷州張逢 照管安置 人蘇轍及 蘇軾


兄弟, 與之同行 ,至雷州 相聚。請下不 干礙官司 再行體量。」詔提 舉荊湖南 路常平董 必
往彼體 量,詣實 以聞。( 明年三月 二十四日 復命。王 鞏甲申雜 記可參照 。)

  自 彗變後, 皇城探事 司添廣察 邏人數。

  是 月,御史 中丞邢恕 因奏事口 陳:「近 聞皇城探 事司,添 廣察邏人 數頗多, 天象


變動, 正當應之 以靜,則 災消異伏 ,若以動 應動,恐 非消弭之 道。」因言「魏文 帝時 ,
民間數 有妖言, 帝嫉之, 有妖言輒 殺之。其臣高柔諫 而不從, 後相誣告 者滋甚。帝乃
下詔, 敢以誹謗 相告者, 以所告罪 罪之,於 是遂絕。」上頷之。又言「輦轂之下 ,號 為
帝宅, 凡布恩德 ,宜先諸 夏,如此 則輿頌懽 騰,流言 屏息,有 不待察伺 禁止者矣。 」
因乞官 減價糶米 ,出賣石 炭,不限 多少,蠲 放民僦直 。言多施 行。

  十 二月辛巳 朔,朝散 郎王森為 倉部員外 郎。

  壬 午,戶部 尚書吴居 厚言:「榷貨務、左藏庫南 北庫等官 ,若有事 故,請從 本部


依店宅 務麴院法 ,選官權 管勾。」從之。又言:「欲令在 京排岸司 ,如有催 理綱運欠 負,
並從所 隸寺監, 各置簿拘 管銷注。」從之。 (新無, 可削。 )

  癸 未,資政 殿大學士 、知河南 府李清臣 知成都府 ,龍圖閣 待制、知應天府豐 稷知


河南府 。(四年 正月二十 五日自中 侍出知河 南,十二 月三日改 成都府, 明年正月 九日
復知河 南。)始 ,朝廷命 周秩密察 河南變事 ,秩入對 ,上謂曰 :「彼欲 盡誅大臣 ,則
將置朕 何地乎? 」葢疑其 不然也。時復召呂 升卿於河 北,令待 命國門, 俟體究果 有實
狀,即 遣如嶺南 族元祐責 降諸人。秩尋至河 南捕劉唐 老等別屋 ,仍辟程 公孫專體 訪于
外。公孫, 素名能刺 人事者也 。於是更徙清 臣入蜀。秩徐 考驗唐老 等,實未 嘗謀變, 而
「欲誅大臣 」之語則有之 。乃具奏語:「初 不及乘輿。」上亟 詔勿治。唐老 等皆釋去 , 升
卿亦還 河北,清 臣知河南 如故。(清臣復知 河南,在 明年正月 九日。升卿還河北 ,曾
布日錄 ,明年正 月二十二 日辛未, 哲宗有此 語。又二 月十七日 丙申,始 差升卿察 訪廣
南,三 月四日癸 丑,乃罷 。疑察訪 與劉唐老 實是兩事 ,初不相 關,當考 。此事據 王鞏
甲申雜 記增修。周秩為京 西漕在六 月十六日 ,令秩赴 闕上殿在 八月一日 。劉唐老 責桂
陽在此 月十七日 。清臣復知河 南在明年 正月九日 。清臣行狀云 :「自河南移 成都,不 行,
嫉清臣 者,猶風 監司窺清 臣,而清 臣謹審, 至無隙可 見,乃摘 中書舊事 。奪清臣 資政
殿大學 士。」事在明年七 月二十四 日。行狀所云「風 監司窺清 臣」,此亦是 王鞏所記 周 秩
推治文 、劉事也。然劉唐 老對獄, 實錄及他 書絕不見 ,惟王鞏 及曾布略 記之。文及甫
先對獄 同文,見 八月十六 日,不聞 此外更有 逮捕。並當考 。王鞏甲申雜 記云:「周秩 重
實,大 觀元年九 月得吉州 守,過高 郵,言紹 聖中,有 洛人告言 :『文及 甫、劉唐 老與
李邦直 等將生變 ,誅章子 厚、蔡元度諸 人,下至 兩制、侍從皆及之。』召重實為 西京 轉
運使推 治之,以 其嘗攻文 潞公也。朝旨令先 推究體訪 ,候有狀 即治之。又以運判 周純
為知情 不告,云『將引用 嶺南謫降 元祐人同 力為之。』哲宗召重實 諭曰:『欲盡 誅族 大
臣已下 ,則將致 朕於何地 ?』又召 呂升卿, 令國門聽 旨,俟其 有實,即 遣族諸人 於嶺
南。重實既至西 京,即捕 文、劉, 置運司別 聽,且辟 程公孫專 管勾察訪 於外,久 之無
狀,而『誅大臣』之語, 則有之, 凡三請自 裁。未幾,罷 邦直。久之,公孫 忽得二張 秀
才密語 ,云『候上意 變,必用 元祐人。』迺有族誅之 舉。重實 即具奏, 且言『元不及 乘
輿』。不數 日,令文、劉逐便、呂還朔 部,並更 不推治。哲宗 之明之仁 ,今世無 知者。 以
元旨極 密,公案 一宗并元 狀悉不在 有司,雖 朝廷悉無 知者。公實藏其家 ,終當上 之。
乞實錄 書之。」公孫 ,喜刺人 事者也。周秩 ,四年正 月二十四 日自浙憲 除京西漕 ,閏 二
月十七 日改淮漕 ,六月十 六日自淮 漕改京西 漕。周純 ,三年三 月十一日 以江西提 舉為
京西運 判,元符 三年五月 猶在京西【一 三】。呂升卿,四 年十一月 十五日自 京東運判 改
河北, 元符元年 二月十七 日察訪廣 南,三月 四日罷察 訪。按曾 布日錄, 元符元年 正月
二十七 日辛未, 哲宗有「升卿不住 ,且令往 河北」之語,然則 升卿先自 河北召至 京師 ,
既還河 北,又有 察訪廣南 之命。其察訪廣南 時,未必 在京師也 。董必, 四年十一 月二
十日必 先以湖南 提舉往雷 州體量蘇 轍、軾, 又元符元 年二月十 七日,察 訪廣南。後得
劉跂辨 謗錄,載 劉唐老說 文康世所 告事,果 與同文獄 不相關。跂云云, 已附注八 月十
三日甲 午,今別 注此:建 中靖國元 年三月七 日,跂就 劉唐老家 見唐老, 唐老說:「丁
丑年六 月中,文 康世告妻 父蔡碩, 言及甫與 唐老密謗 時事【一四】,言『不 久必變, 惇
必滅族 ,餘執政 必竄。』又云『康 世見劉唐 老親說。』碩使康 世形於手 筆,磶往 見蔡卞 。
遂有旨 下監司周 秩根究。此事未了 ,九月中 同文事又 大作,遂 先攝及甫 下同文獄 ,後
來方興 洛獄。」跂見 曾右相說 ,先因劉 唐老事, 後有文及 甫事,與 此相符。然不 曾問 得
洛獄後 來如何結 絕,必有 知之者, 當問。)

  樞 密院言: 「因 戰陣鬥敵 被傷、殺、虜人口 ,管押官 敢減落人 數,或妄 申逃亡者 ,


並以違 制論。許 人告,每 名賞錢五 十貫文。 仍委監司 覺察。」 從之 。

  尚 書省言:「元豐度 支令,『上件科買 物,應改 罷若減者 ,聽以額 所責,屬 計價


費封樁』後,增 注文稱:『無額者 ,以三年 中數,因 災傷或特 旨免改者 非。』今乞刪 去
注文。又『令諸 國用物所 科供,非 元科供處 者,聽以 封樁價費 還之』後,增入『其千貫
以下, 不在還例。』今乞 刪去。」 從之 。

  鼎 州團練使 新州安置 劉摯卒。(十 二月三日 癸未。新州屬 廣東,至 京師凡七 十程。)


先是, 蔡京、安惇共治文 及甫并尚 洙等所告 事,(八 月十五日 ,但有李 洵姓名, 尚洙
事,具 元符元年 二月三日 壬午。)將大有所 誅戮,會 星變,( 九月五日 。)上怒 稍怠 ,
然京、惇極 力鍛鍊, 不少置。已而 燾先卒於 化州,( 十一月二 十七日。)後 七日,摯 亦
卒於新 州,眾皆 疑兩人不 得其死。明年二月 ,朝廷乃 聞摯死, 不許歸葬 ,家屬, 令於
英州居 住。(此據劉 跂辨謗錄 增入,乃 明年二月 十九日聖 旨也。)其五 月,獄乃 罷。
(五月 四日,人 疑梁、劉之死,據 邵伯溫辨 誣,伯溫 云:「上 批出勿治 摯等,則 未必
然。」 今但云「 上怒稍怠 」,具注 在明年三 月九日。 )

  涇 原路經略 使章楶奏 :「勘會 諸路就糧 駐泊禁旅 萬數不少 ,破壞軍 制,無甚 於投


換之弊 。夫使在 營無過之 人投換, 則非人之 常情,使 逃亡作過 之人投換 ,則非邊 防之
利。今日開邊, 逐路各有 新建城寨 ,創置軍 營,招填 兵士,各 務早及數 目,多將 逃亡
作過之 人投換, 刺填,有 利無利【一五 】,深不可取 。夫人之常情 ,豈不有 父母妻子 之
愛? 自非累作 過犯,不 容於本營 ,或負罪 避刑,或 剽竊官私 財物,豈 肯離去父 母妻
子, 竄身山林 野草之間 ?兼逃亡 之後,不 為盜賊, 何以為生 ?往往殺 人取財, 幸不
敗露, 一有新建 城寨,官 中急於招 填,則乃 輻僟雲集 ,爭往投 刺。官司 不問來歷 ,不
究行止 ,一切收 接,他人 莫敢誰何 。洎至填 刺之後, 常令役使 優輕,即 且貪戀衣 糧,
不作過 犯。若稍較重 難,或錢 物入手, 必便逃亡 、盜用,無所 不至。其弊更 有大於此 者,
昨來 進築平夏 城時,曾 捉到細作 一名,係 投換在蘭 州定遠城 逃亡軍人 郭亨,投 換之
弊如 此,豈得 不革?欲 乞朝廷特 降指揮, 今後諸路 新建城寨 ,不許投 換逃亡作 過之
人,如 違,所由 官司,並 重立刑名 。若新建 城寨闕人 戍守,須 合創置軍 營,猝急 未有
人投刺 者,委逐 路經略都 總管司, 於諸軍指 揮,取自 情願投換 。若或不 足,即於 諸軍
揀選改 刺撥填, 各優支轉 軍例物。則極邊城 寨,各得 審謹行止 ,堪任使 喚之人, 為邊
防經久 之利。 」

  貼 黃云:「本司五月 間,曾差 使臣管押 馬三十九 匹,往第 八將交割 ,有渭州 蕃落


第二十 指揮十將 李孚,用 錢物將脚 下瘦弱馬 換卻第八 將馬。事發逃亡, 見行收捉 未獲 ,
所有干 證人送在 所司根勘 ,雖經赦 恩,結絕 未得。其李孚卻在 蘭州金城 關投換蕃 落第
九十 六指揮, 日近蘭州 來渭州勘 會本人請 受則例, 慮是於投 換處,便 補舊名管 十將
名目。契勘李孚 換易官馬 刑名事發 逃亡,卻 往他處投 換,便得 舊日軍職 名目。兼見今
渭州 司理院, 緣李孚換 馬事,禁 繫干證人 在獄,守 待本人首 獲結絕, 本州見差 人勾
追。向若不因會 問,本司 何曾得知 ?刑獄何 由得結絕 ?投換之 事,長弊 容姦如此 ,伏
乞深賜 詳察。又契勘本路 新建靈平 寨,創置 蕃落保捷 兵士,元 許本路諸 州軍兵士 投換 ,
共不滿 二百人【一六 】,自四月後 來至今, 已逃走過 四十九人 。投換之人, 使在新邊 ,
不可倚 仗如此。伏望朝廷 詳察,今 狀所陳事 理,特賜 止絕。」詔陝西、河東路新 建城 寨,
今後不 許逃亡軍 人投換, 如違,並 以違制論 。(此以 章楶奏議 增入,須 刪取其要 。)

  甲 申,遼國 遣使保靜 軍節度使 耶律永芳 ,副使中 散大夫、守太常少 卿、充史 館修


撰張商 英,來賀 興龍節。

  乙 酉,詔侍 御史董敦 逸降一官 ,知興國 軍。以不 覺臺吏擅 收敕牓, 因奏御不 實也 。


(敕牓 事,當考 。十月三 日【一七 】,安惇 、周之道 同勘李奇 。)

  諸 王府侍講 朱紱為翊 善,記室 參軍傅楫 為侍講, 太學博士 何執中為 記室參軍 。

  詔 :「元祐 赦文『戶絕之 家,官為 立繼』指揮, 勿行。」(三 年十二月 五日已罷 此


指揮, 今又別出 ,當考。 )

  庚 寅,詔罷 獨看。故 事,每宴 前一日, 御宴殿, 閱百戲, 至此罷之 。

  壬 辰,鍾傳 奏統熙、秦兩路兵 四萬騎出 塞,傳前 此未嘗奏 議,忽約 陸思閔同 出,


曾布疑 章惇實陰 諭之。

  涇 原又奏姚 雄統兵萬 騎趨天都 ,兩路不 期而會, 然眾皆恐 其無功。上亦以為 然。

  甲 午,詔統 熙、秦出 塞將士特 支後三日 ,涇原奏 人馬至天 都,入監 軍司搜空 ,一


無所見 而還。上曰:「勞 敝士馬殊 無謂,鍾 傳若更如 此,當行 法。」(二十 一日,促 傳
具功狀 。)

  于 闐國及西 南羅蕃貢 方物。( 甲午十四 日事。)

  太 學博士白 時中為正 字。

  乙 未,詔右 朝議大夫 鄭佑、承議郎李仲 各遷一官 ,仍減二 年磨勘。內鄭佑依 四年


法比折 ,朝請郎 黃思轉一 官。並賞治水 功也。又詔減 三年磨勘 ,仍依四 年法比折 。又詔
郭知章、李偉、王孝 先各遷一 官,中散 大夫王令 圖贈左中 散大夫。賞首 建言及主 議河功
也。

   詔五月六 日所降朝 旨,同管 勾陝西坑 冶鑄錢許 天啟,依 提舉常平 官條制刺 舉官


屬官一 節改正更 不施行。 (十二月 十五日聖 旨改正, 五月六日 指揮。)
  丙 申,詔: 內殿承制 、閤門祗 候張忠, 為係先朝 從龍,特 以閤門祗 候年勞并 理過
磨勘年 月,與除 閤門通事 舍人。

  丁 酉,詔祕 閣校理劉 唐老落職 ,添差監 桂陽監鹽 茶酒稅、賣礬務。以唐老元 祐姦


黨,時 出險言, 故有是命 。(新錄 改云:以 唐老元祐 黨人,故 有是命。蓋不知險 言曲
折也。曲折 已具八月 十三日甲 午,今附 。用舊錄。元符二 年十月十 二日庚戌 ,文及甫 落
職,仍 知均州, 不知所坐 ,當考。 王鞏甲申 雜記云。 )

  涇 原路都鈐 轄王湛為 滄州總管 。(元符 元年十月 二十九日 ,自麟延 改澶州。 )

  戊 戌,殿中 侍御史陳 次升為左 司諫。初,章惇、蔡卞以次 升元豐時 所擢,元 祐間


多持節 在外,未 嘗顯用, 謂次升必 怨望。紹聖初,特 除御史, 欲其出力 排元祐臣 僚,
以為己 助。次升首論 敕牓反覆 ,又言常 立、周穜、鄭居中:穜 嘗乞安石 配享;立 亦卞死
黨;居 中乃卞姻 家,論之 尤切。自此惇、卞不說,嘗 令太府少 卿林顏致 誠悃於次 升,
且曰:「公自湖 外來,復 登憲府, 皆己之力 ,苟相助 ,何患不 得美官? 」次升對 曰:
「次升知守 官而已, 不知其他。」更誚顏任 卿監,乃 為宰執傳 風旨邪? 顏,福州 人也 。
於是惇、卞屢以 事媒孽次 升,賴上 知其朴忠 ,嘗因陛 對,宣諭 曰:「久 不聞讜論。」 會
次升辭 言職,惇 、卞欲乘 間出之, 擬優除職 名河北轉 運使,上 曰:「一 漕臣之職 ,豈
無其人 ?陳次升 敢言,不 當令去朝 廷。」尋有是命。當曾布亦 嘗白上曰 :「竊聞 次升 有
章乞罷 御史,次 升久在言 路,無所 阿附,眾 所共稱, 不可使去 言路。言官唯董敦 逸、
郭知 章及次升 三人久在 職,然皆 以勁正, 為眾所稱 。敦逸既 以山野貶 ,知章又 蒙選
擢。」上云:「知章選擢 甚峻。」布曰:「非出聖意 ,何以有 此?惟次 升久不遷 ,以資 任
言之, 侍御史、司諫皆所 宜為。」上曰:「好!好! 」布又言 :「聖意 雖以為可 ,然三 省
皆不悅 ,願賜主 張。」上曰:「只俟見 文字便指 揮。」既退, 林希謂布 曰:「上 許可未 有
若今日 之快也。」(布錄此段 在丙申日。)於是 布言:「次升 遂除司諫 ,深慰士 論, 非
出自聖 意,何以 得此?」黃履亦曰 :「非出 聖諭,豈 可得?」上曰:「履常薦之。」又 曰:
「邢恕 亦稱其無 心。」布曰:「次 升每事與 執政為敵 ,如此豈 易得?」上曰:「誠無所 附
麗,然 論事亦多 疏。」又笑曰:「恕亦稱其 無心,是 可信也。」布又言 :「次升 雖已進 ,
然殿中 俱闕人, 願更留聖 意審擇。」上曰:「固當然。」布曰 :「他人 ,臣所不 敢及, 如
劉拯、鄧棐 ,必不可 用。拯交通, 陛下所知 ,棐粗尤 甚。」林希曰:「拯在 紹聖初, 猶 曾
論事, 若其朋附 ,或所不 免。棐蠢 然無知, 但知傾身 朋附人爾。」上曰 :「拯不 可作 言
官。」布曰 :「蔡蹈知久 權殿中, 必不免次 補,若更 用棐,即 是蔡京所 薦,豈得 穩便 ?」
上然之 。(布錄 此段在壬 寅日。)

  乙 亥,大理 寺言:「外州軍人 逃亡於京 畿,首告 者,除犯 死罪及強 盜或殺人 罪不


至死, 并元係凶 惡及死罪 貸命充軍 ,不以今 犯輕重【一八】,並從本府 斷遣外, 餘據
所招罪 先犯次斷 決訖,具 錄情款、合用條格 ,并所斷 刑名,牒 送元逃處 勘鞫,依 法施
行。如勘鞫得不 實,其已 決之罪, 並不在通 計之限。已上未至 本所,逃 走於京城 內及
畿縣捕 獲者,並 杖一百。」從之。 (新削。 )

  辛 丑,樞密 院言:「熙河蘭岷 路經略安 撫判官鍾 傳,統領 本路并秦 鳳將兵出 塞討


蕩,斬 獲約四千 級,及殺 獲首領頗 多。」詔:「得功 將佐士卒 ,令傳速 具功狀, 從鍾 傳
審察以 聞。」(十二日壬 辰【一九 】,十四 日甲午, 可考。此即白草原 之役也。元符元 年
正月五 日,九月 十七日, 七月八日 ,慕容將 美推勘, 九日徐彥 孚制勘。)鍾傳奏 獲級
四千, 數百里間 ,牛畜斬 獲殆盡。秦鳳亦奏 獲千三百 二十一級 ,鈐轄首 領十三級 。傳
以五日 出師,六 日逢敵擊 散,諸將 分詣剉子 山、吹鄂特川 、白草原等處 ,各有所 斬獲。
章惇恐 其所奏首 級過多失 實。詔令 結罪保明 ,差官覆 按,又遣 使賜茶藥 ,催具功 狀聞
奏。(鍾傳神道 碑,鄭居 中作。紹聖四年十 二月出剉 子山,討 白草原, 俘馘四千 ,遣
幕官董 采詣闕, 請合涇原 師【二○】,趁天都山、南牟會 ,置州與 寨。自馳赴章 楶議,
謂楶曰 :「公能出師 ,當以熙 河節判歸 公,公不 自行,請 分涇原師 以從。」
【二 一】楶 難
之。又議「既城天都 而糧或不 繼,須五 月草深乃 進,約公 同奏。」朝廷 詰其說, 公曰 :
「議獨出己 ,楶無與 也。」正月, 以白草原 捷奏,加 集賢殿修 撰,錫三 品服,遷 知熙 州,
兼熙河 蘭岷路經 略安撫都 總管司公 事。通遠 軍康謂、李深請城 淺井,公 疑彼無泉 ,檄
使審視 。謂、深因請城, 二月,兵 出,果無 水,不克 城,如公 所料。三月, 移師築顛
耳關, 朝廷賜名 曰通會, 會州望在 咫尺矣。已而坐前 奏議異同 ,築淺井 不城,方 褫職
降秩, 簽書經略 安撫司公 事。復有 告白草原 冒賞者, 再降宣德 郎,謫監 永州稅。元祐
元年三 月十六日 ,責永州 監稅。據曾布日錄 傳此責乃 坐奏報進 築反覆, 勞敝秦鳳 兵馬
耳。白 草原冒賞 事,猶未 發也。當 考。)

  詔 :「西界 歸附部族 ,除給與 地土住坐 耕種外, 仍依例支 破口食, 候及三年 耕種


有序日 住支。其不該支賜 之人,須 合給與錢 物,充營 生住坐之 費。令經 略司相度 ,據
人數於 應副邊事 錢內量給 。每戶毋 得過十千 ,單身人 毋得過三 千,人口 多者比類 支給 。
務令可 以安存, 不至失所 ,亦不得 過有縻費 。仍令所 屬官司嚴 切約束保 管之家, 不得
非理勞 役。 」

  監 察御史蔡 蹈言:「請下禮部 ,裒聚近 年科場及 國子監公 試所出題 目,編類 成策 ,


藏在禮 部,每遇 科場或國 子監鏁試 ,牒送考 官照用。」從之 。

  壬 寅,詔前 彬州洛容 縣令黃佺 改宣義郎【二二】,以佺在 元豐間說 諭溪峒諸 酋那


田洎新 附蠻人萬 餘,賞功 也。

  詔 皇太后、皇太妃生 辰,本殿 祗應人推 恩,並依 元豐格。其元祐四 年九月裁 損指


揮,勿 行。(舊 錄又云: 「以元祐 中立法裁 損,非所 以示優崇 也。」新 削去。 )

  詳 定一司敕 令所言:「京城內 汴河兩岸 ,各留一 丈五尺為 隄面,官 私不得侵 占。


承告侵 占京城內 隄岸者, 檢定送開 封府,其 賞錢乞先 以雜收錢 代支,卻 於犯人理 還。
京城內 汴河隄岸 人戶,輒 有侵占者 ,許人經 都提舉汴 河隄岸司 告。」從之。(新 無。 七
月十日 御札,當 考。)

   詔戶部每 歲春季內 ,具諸路 轉運等司 起發上供 錢物多寡 ,職事修 廢最甚之 人,


保明申 尚書省。

  癸 卯,御史 中丞邢恕 言:「開 封府東明 縣主簿何 夷權知縣 事,人戶 限內陳訴 旱傷 ,


不為受 理,致詣 本臺陳訴 。乞下提 點司,據 分數體量 蠲放【二 三】。其何夷,乞 賜 衝
替。」詔:「提 點府界諸 縣鎮郭時 亮體量詣 實,毋容 僥倖,虧 損官私。」既而何夷竟 免
黜責, 邢恕謂章 惇實抑己 ,(恕申 實錄院, 云章惇按 察不行。)尋奏疏 言:「臣 竊惟
執政大 臣欲擅權 者,必先 摧沮臺諫 官。臺諫 氣奪,則 無敢議己 者,然後 得以專輒 用事 ,
封殖朋 黨。明聖 有為之主 欲收攬權 綱者,必 先擇臺諫 ,非其人 則或廢黜 ,或他遷 之。
如得其 人,則須 聽用其言 。然後執 政大臣不 得專權用 事,威福 不出於己 ,則朋黨 自然
破散, 羣下莫不 一意以事 君,忘私 而徇公, 則主勢隆 於上,治 道成於下 ,非小補 也。
今陛下 聖明,容 受盡言, 惟恐不及 ,而執政 大臣近多 沮抑其言 ,臺官寖 弱【二四 】,
則大臣 寖彊朋黨 牢而不破 ,陛下未 得優游仰 成也。伏望聖慈, 常切斟酌 消息,勿 令臺
諫太弱 ,臺諫太 弱,則非 國之福也 。凡臣為 此言者, 非為己游 說也,使 臣為一身 計,
則少 立怨敵, 從容迤邐 ,奉身而 退,豈不 善哉?然 則臣之區 區,乃為 國計,伏 望陛
下留神 幸察。 」

  又 奏疏云:「臣竊以 朝廷置御 史中丞, 本以救執 政大臣之 所不及, 且防其私 邪,


其責任 甚重。然其權力甚 輕,若優 游養交, 乃能可全 ,即明目 張膽,真 欲舉職, 鮮不
見殆。何則?御 史中丞徒 能言爾! 及其進呈 開呈,行 與不行, 全在執政 。言之與 行,
豈可同 日而語哉 !其不敵 一也。御史中丞止 於一身爾 !雖有小 御史輩, (時無御 史,
殿中御 史也。)人微言輕 ,不足倚 重,執政 大臣若協 力相濟, 動輒數人 ,眾寡之 勢,
較然不 侔,其不 敵二也。御史中丞 ,若人主 信用,止 於稍能為 人禍爾! 執政大臣 兼能
為人禍 福,可以 鼓動人情 ,為之羽 翼耳目者 眾,其不 敵三也。御史中丞 得對清光 ,近
者踰旬 ,遠或彌 月,而執 政大臣日 見人主, 親疏之跡 不同,其 不敵四也 。御史中 丞風
聞言 事,近於 道聽塗說 ,執政大 臣親秉政 事之權, 事無巨細 ,皆摭其 實,與之 角論 ,
詳略得 失,固不 相當,其 不敵五也 。臣今操 五不敵之 勢,以與 執政大臣 抗,其不 勝必
矣。臣朝暮求對 ,期少傾 竭底裏, 頃刻之間 ,不能盡 言,故輒 先事陳露 。伏望聖 慈特
垂省覽 ,察其用 心,則死 生幸甚! 」

  又 貼黃:「臣頃亦嘗 陳此意而 不能詳也 ,今茲邪 正交爭之 際,不免 究極其說 ,再


凟宸嚴 ,望賜憐 察!」

  又 貼黃:「今使臣不 勝而去, 若執政大 臣忠純無 私,則有 何不可! 如其不然 ,則


人主獨 立於上, 而大臣朋 黨遂成於 下,非徒 臣身危而 已也。 」

  御 史蔡蹈言 :「臣竊 見本臺近 日節次接 過開封府 東明縣百 姓六百九 十八狀, 計一


千八百 五十九戶 ,為陳論 今歲夏旱 ,依條披 訴災傷, 本縣不為 收受。內一百十七 狀,
計二百 七十六戶 ,稱係涇 縣【二五 】,不押 ,不顯官 員名位, 外五百八 十一狀, 計一
千五百 八十三戶 ,稱主簿 權,不押 。臣取會 到知縣李 升,緣故 參府主簿 何夷權管 縣事 ,
未委 本官何為 不受前項 詞訴?臣 伏思京師 為諸夏之 根本,天 子施德布 惠,必先 及之 ,
所以重 本而馭末 也。近者 風雪連陰 ,小民艱 苦,陛下 深軫睿慈 ,蠲免房 金,以至 再三 ,
而憫其 炊爨不屬 ,增場出 炭,捐直 贍民,以 惠養京師 之人,可 謂厚矣。至於國門 之外 ,
數舍 之遠,農 畝歲荒, 而民無所 赴訴,是 豈陛下優 養畿甸農 民之意乎 ?畿甸之 近,
且猶 如此,則 其他邑災 傷,民被 扼塞,既 遠在數千 里外,不 能皆赴臺 察,則陛 下何
從知 之乎?信 如民言, 則夷任民 官而違法 害民,罪 不可赦, 升為長吏 而殊無按 察,
佐官權 縣,不受 災傷詞訴 ,亦合劾 治【二六】。欲望 聖慈遣使 體量,如 見的實, 即乞 速
賜指揮 施行,以 戒天下苛 刻之吏。 」

  殿 中侍御史 陳次升言 :「乞自 今文臣帶 兵鈐及監 司職任者 ,朝辭日 ,不許援 例不


對,並 不上殿。」從之。(十 九日已除 司諫,元 符元年三 月末、六月末 可考。邸報具 載
言章, 今附注此。「臣僚 上言:臣 伏見閤門 並更不上 殿者,比 年以來, 文臣或領 監 司
職任 ,或帶一 路兵鈐, 朝廷委任 非輕,豈 無事件可 稟聖訓, 面奉睿旨 者乎?蓋 緣選
任之際 ,未必得 人,人材 闒茸,或 緣老疾不 敢登對, 恐陛下察 知,必有 顯黜。攀援此
例,更 不上殿, 非所以稱 選任之意 。欲望聖 慈,特降 指揮,今 後文臣帶 一路兵鈐 及監
司職任 者,朝辭 日,並須 上殿,其 餘即依上 條施行, 取進止。」三省同 奏,聖旨 依奏 。)

  鄜 延路經略 司言:「龍神 衛四廂都 指揮、吉州刺史、副都 總管王愍 ,保明到 應總修


築、防拓部役官 員使臣等 ,乞賜推 恩。」詔:「王愍 遷一官, 回授與有 官兒男兩 人承 受,
各特轉 一官,仍 賜銀絹各 一百匹兩 。餘人等第轉 資,減年 磨勘循資 ,及賜銀 絹有差。」

  成 都府轉運 司言:【二七】


「乞逐 路將用舉 主陞資選 人,先具 舉主、考第、到司 公 參
月日, 申吏部會 同違礙【 二八】, 符下理公 參月日名 次射闕。」從之 。

  淮 南轉運副 使林卲言 :「按敕 令,官員 能察綱運 妄稱水火 、賊盜者 ,與第五 等酬


獎。恐 賞輕不足 以勸,改 為第四等。」從之 。(新無 。 )

  河 東轉運判 官呂伸甫 為發運副 使,通直 郎李譓為 河東轉運 判官。

  甲 辰,三省 言:「熙 寧年,興 市易務, 本以通有 無,利商 賈,抑兼 并。元祐 任事


之臣, 不深原先 朝立法之 意,一切 罷去,民 實病之。」詔:「戶部、太府寺同詳 立法 惠
意,復 置市易務 。許用見 錢交易, 收息不過 二分,不 許賒請。監官惟立 任滿賞法 ,即
不得計 息理賞。 其餘應雜 物,並不 許輒有措 置,限十 日條畫以 聞。 」

  詔 置都大兵 籍於兵房 。樞密院 自熙寧始 置兵籍, 然逐月逐 季揭帖進 呈,每次 揭去


舊數 而不存按 檢,故日 前兵數皆 無籍可攷 ,於是立 式,令承 旨司歲終 造都籍, 具在
京府界 諸路駐泊 就糧正兵 、漢蕃弓 箭手、蕃兵巡檢下 士兵額, 管見闕, 見管數, 進納
入內, 別寫一冊 ,申樞密 院。自是兵籍 乃始可考。曾布白 上曰:「先帝 初置兵籍 ,便合
如此。 有司奉行 不如法, 而朝廷未 嘗檢察, 故失於措 置爾。 」

  責 授黔州別 駕涪州安 置黃庭堅 ,移戎州 安置,以 避部使者 親嫌也。

  荊 湖北路轉 運司言:「衙前般 運官物, 元豐條制 已備,元 祐中增入 :『如難 為津


般,許 官司相度 ,量添錢 數,各不 得過三分 之一。』 今欲刪去。」詔並 依元豐令 。

  大 理寺言:「近敕皇 城門以內 竊盜者, 並依京城 竊盜常法 加等,及 遞增遠配 ,仍


立奏裁 法。緣犯 在禁庭, 合奏稟, 欲乞應有 似此犯盜 罪人,並 依本寺自 來請實例 ,約
定刑名 ,封入奏 斷。內情 法不稱, 或事體稍 重者,仍 從本寺別 行聲說取 旨。」從之 。
(十一 月四日敕 。)

  乙 巳,遼國 遣使益州 管內觀察 使蕭括, 副使東上 閣門使、海州防禦 使張搋, 來賀


正旦。

  詔 陝西、河東逐路經 略司:「除舉人不 得帶隨軍 外,如有 因負犯停 廢官員, 實有


才武, 可備戰鬥 之人,即 先具姓名 及元犯因 依,奏俟 詔旨,許 隨軍出入 。如擅遣 行,
不以立 到功效大 小,更不 推恩,其 將佐等, 輒以隨行 當議重行 黜責。 」
  詔 陝西、河東路 經略司: 「告 諭漢、蕃兵, 如遇軍行 ,尚敢攜 老幼婦女 首級送納 ,
或將佐 知情蓋庇 ,盡以違 制論。諸色人刺配 近南州軍 ,將佐情 重者取旨 。並許人 告,
每級賞 錢五十貫 ,其將佐 等雖不知 情,及受 納、經歷 官司不檢 點、省察 ,致已推 賞者 ,
各減二 等,並不 以赦降、去官原減 ;其妄冒 之人,仍 不用蔭。走馬承受 常切點檢 覺察 ,
及經略 保明功狀 內,具委 無夾帶老 幼婦女首 級,結罪 保明以聞 。如朝廷 察訪得知 ,或
因事彰 露,其帥 臣并走馬 承受,當 議重行黜 責。 」

  提 舉淮南東 路常平李 延嗣為成 都府路轉 運判官。(八月末 ,李深云 云,可考 。)

  提 舉京東西 路常平王 旊為京東 路轉運判 官。(元 符元年九 月十七日 ,旊罷。 )

  戊 申,大理 寺言:乞 立人吏互 相保任法 。從之。 (舊特詳 ,今從新 。)

  吏 部言:盜 應備賞, 而犯人無 財產,或 不足者, 徒伴并知 情干繫應 罪人均備 。從


之。( 新無。)

  御 史蔡蹈言 :「臣昨 者竊聞陛 下欲幸北 郊,有司 請役萬夫 以除道路 ,而陛下 愛惜


民力, 特罷此行 。京師之 人,無貴 賤老幼, 皆歡呼鼓 舞,稱頌 聖德。以謂時方苦 寒,
不忍以 非時游幸 ,重勞民 力,此堯 、舜之用心也 。兩日來,又 聞聖旨: 『止 罷都水監
所差夫 役,所有 車駕游寺 ,卜日已 定。』不識宸慮何 為復有此 行?臣愚 竊惟陛下 所 以
猶豫未 決者,不 過以帷宮 初成,工 徒望幸, 以覲賞賚 爾。然屬 此嚴冬, 寒氣栗冽 ,鑾
輿往 還,遠在 十餘里之 外,奈何 以工徒望 幸而輕聖 體乎?前 日之刈麥 觀穀,勞 農勸
耕之 舉,時陛 下以事皆 輟而弗往 ,今其游 幸,非時 無名,其 猶不可以 已乎?孟 子曰 :
『吾王 不游,吾 何以休? 』都人士 庶,固欲 仰瞻儀衛 ,而區區 螻蟻之情 ,乃以寢 罷為
願,豈 無意哉? 伏望垂慈 ,俯從眾 欲【二九 】,若重 念工役之 勞,特推 恩施,則 戒飭
有司施 行,何必 親屈至尊 ,以勞人 動眾也? 」(十一 月十八日 罷北郊, 蔡蹈言, 不得
其時, 今附見冬 末。明年 正月二十 五日,幸 北郊。)

  是 月,遣蕃 官東上閤 門使、雄州防禦使 李忠傑, 依舊充熙 河州部落 子將。并忠傑


子皇城 使、賀州刺史 世恭,並 權令赴涇 原路準備 使喚。從章楶奏請 也。(此據楶 奏議增
入,元 符元年六 月十四日 ,可考。 )

  是 歲,宗室 子賜名授 官者三十 九人。天下戶部主 戶一千三 百六萬八 千七百四 十一 ,


丁三 千三十四 萬四千二 百七十四 ;客戶六 百三十六 萬六千八 百二十九 ,丁三百 六萬
七千三 百三十二 。斷大辟 三千一百 九十二人 。

注 釋
  【一】輒請 以昌衡出 帥廣東所 遷兩官易 近上職名「帥」原作「師」,按宋史 卷三五四
路昌衡 傳,昌衡 曾知廣州 ,而無出 師之舉, 今據閣本 改。
  【 二】召人 取情願赴 場中賣「 賣」原作 「買」, 據閣本改 。
  【 三】前知 泗州王英 言「英」 ,閣本作 「瑛」 。
  【四】令轉 運司所在 置局製造「造」字原脫,據 閣本、宋會要食貨 四一之三 ○補。
  【 五】送所 在商稅務 鬻賣「在 」字原脫 ,據宋會 要食貨四 一之三○ 補。
  【 六】乃是 濫數「是 」原作「 至」,據 閣本改。
  【 七】如所 舉乖謬「 如」原作 「或」, 據閣本改 。
  【 八】詔給 事中中書 舍人同編 修「詔」 原作「召 」,據閣 本改。
  【 九】不能 上請早定 儲貳「上 」,閣本 作「建」 。
  【 一○】方 珪未敗已 前「敗」 ,閣本作 「貶」 。
  【 一一】元 符三年正 月戊辰改 此「正月 」,閣本 作「五月」 。
  【 一二】熙 河蘭岷路 經略司言 「河」原 作「寧」 ,據宋會 要蕃夷六 之三一改 。
  【 一三】元 符三年五 月猶在京 西「三年 」,閣本 作「二年」 。
  【 一四】言 及甫與唐 老密謗時 事「密謗 」原作「 察訪」, 據閣本及 文義改。
  【 一五】有 利無利上 「利」字 疑有訛誤 。
  【 一六】共 不滿二百 人「二百 」,閣本 作「三百」 。
  【 一七】十 月三日「 三日」, 閣本作「 二日」 。
  【 一八】不 以今犯輕 重「今」 原作「命 」,據閣 本改。
  【一九 】十二日壬辰「日 」原作「月」,與下句 不一致, 按上文鍾 傳乃出師 於「十二日
壬辰」 ,今據改 。
  【 二○】請 合涇原師 「師」原 作「帥」 ,據文義 改。
  【 二一】請 分涇原師 以從「師 」原作「 帥」,據 文義改
  【二二】 詔前彬州洛 容縣令黃 佺改宣義 郎按洛容 縣屬廣南 西路柳州 ,疑「彬 」為
「柳」 之訛。
  【二三】乞下提 點司據分 數體量蠲 放「量」字原脫, 按下文有「體量詣 實」,據補。
  【 二四】臺 官寖弱「 臺官」, 閣本作「 壹諫」 。
  【 二五】稱 係涇縣各 本同,惟 原文意不 可解,疑 「涇」為 「經」之 訛字。
  【 二六】亦 合劾治「 劾」下原 衍「法」 字,據閣 本刪。
  【 二七】成 都府轉運 司言「成 都府」原 作「成都 司」,據 閣本改。
  【 二八】申 吏部會同 違礙「同 」,閣本 作「問」 。
  【 二九】俯 從眾欲「 欲」原作 「役」, 據閣本及 文義改。
 

卷四 百九十 四 元符元年 (戊寅 , 1998)

起哲宗元符元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春 正月庚戌 朔,不視 朝。

  壬 子,朝奉 大夫周鼎 為大理少 卿。朝奉 郎、新除 權發遣河 北轉運副 使呂升卿 加直


秘閣。 寶文閣直 學士、知 永興軍李 南公知成 都府。( 九月乃移 李清臣。 )

  甲 寅,監察 御史鄧棐 兼殿中侍 御史。( 癸酉二十 四日曾布 云云。)

  三 省言:權 工部侍郎 郭知章奏 :「頃任 御史,以 言為職, 雖嘗建明 河事,然 非同


水官任 責,願罷 所遷一官。」從之 。

  樞 密院言:「比令陸 師閔以秦 鳳兵偕熙 河路鍾傳 等自顛耳 關進築, 請令約期 會涇


原、熙河、秦鳳三路 之師於天 都暨平夏 城一帶, 各據地形 險要,進 築其城。天都 者,須
一千步 ,次八百 步至六百 步,以旬 日內工畢 。其一千 步者,當 議建州軍 ,權以隸 涇原
路。如兵數多, 而天都、平夏 屯聚有餘 ,即復進 據要害之 所,以通 接平夏。俟畢 ,選留
涇原、熙河兩路 兵將戍守 天都城, 及擇可任 以城守者 暨以次將 吏以聞, 即罷三路 兵。
其涇原 宜修築九 羊谷等處 ,熙河、秦鳳 宜修築冷 牟暨青南 納心、顛耳關【一】等處合 須
城堡, 仍計度先 城其處, 及以次各 若何修築 ,通接平 西寨。令兵勢附近 ,緩急互 為聲
援。仍令傳既受 命,即乘 驛詣涇原 會章楶, 講究軍行、進築、饋運、芻粟、戍守、兵馬等
事,皆 豫為計。軍既行, 楶宜以故 事帶經略 等司職駐 於近邊照 應,若楶 暨師閔所 不至
處,其 三路兵將 並聽傳節 制。」詔章楶、鍾傳等 審見賊勢 困敝,所 會三路兵 力可保無 虞,
即乘機 會合出兵 如前議, 若敵情未 可舉動, 亦詳具利 害,畫一 事狀,保 明以聞。

  上 以關中歲 饑,深以 和雇車乘 勞民為念 。曾布等 皆言:「此事果濟 ,則邊事 庶幾


可了。小擾 固不免, 亦暫勞而 永逸及民。」上意惻怛 ,再與三 省議,降 詔丁寧三 帥及 監
司,令 雇腳乘價 務加優厚 ,仍聽借 支,諸司 封樁錢許 以除破, 即日頒下 。布又作 書諭
傳,以 但令官司 經歷處不 留滯阻節 、減剋, 得實惠及 民,則指 三百萬緡 為腳乘之 費,
朝廷所 不吝。若 殘敝民力 ,不如詔 旨,亦必 痛行無恕 也。

  又 言:「孫 路奏,金 湯、白豹據橫 山之麓, 環以良田 千頃,請 皆建築城 堡。已可其


奏。 而路復 言定邊川 移二處 皆占橫山 美田萬頃 ,請悉建 城,據賊 必爭之地 。亦降旨 :
如機會 可乘,即 先要切, 以次進築 。而路復 言賊境韋 章巴史骨 堆、曲律 三六等處 皆宜
進築, 其前議灰 家觜等處 請權停。按路前後 所上奏, 未審某處 最據要害 ,為邊防 經久
之利。其曲 律三六等 處深在賊 境,如何 設置斥堠 ,經久備 禦,可保 無虞。」詔:「孫 路
所計度 宜先要害 ,相視道 路通達, 水草豐足 ,良田可 耕【二】,險固可 守,異時 無煩
朝廷餽 餉,緩急 聲援可以 相接,即 以便宜措 置。」( 二月二十 九日灰家 觜畢工。 )

  戊 午【三】,新知成 都府李清 臣依舊知 河南府, 豐稷依舊 知應天府 ,其新除 告並


令繳納 尚書省。 (四年十 二月三日 改成都, 今復還, 其詳具初 移成都日 。)

  右 諫議大夫 安惇權國 子祭酒。 朝奉大夫 李執柔為 職方員外 郎。

  三 省言:「知樞密院 事曾布近 以恩例陳 乞李邈監 潤州酒。吏部用元 祐條不行 ,若


用熙寧 、元豐條 例即無違 礙。」詔令依熙寧 、元豐條 例。(舊 錄云復先 帝陳乞法 也。 )

   先是,青 州有縣令 以書抵蔡 卞云,或 傳龔夬諫 疏,云上 外信姦回 ,內耽女 寵,


其言多 訕時政。卞以示章 惇,惇遂 白上,委 知青州呂 嘉問究之 。嘉問究 見偽為夬 書者
干連五 十餘人, 遂下嘉問 推劾。(此據 曾布日錄【四 】,乃去年十 二月十五 日事。)於
是中書 舍人沈銖 言:「青 州制勘院 奏,勘得 單立所傳 文字,係 胡潔己將 江南潘佑 上李
煜表改 作龔夬姓 名,毀謗 指斥,乞 委本路監 司審察。」詔京東 轉運副使 王瑜錄問 。御 史
中丞邢 恕言:「臣聞胡潔 己公案已 上,聽探 得之,不 知其詳。然臣愚意 以謂,若 事涉
大逆 不順,或 指斥情理 切害,自 有國法, 臣子所當 共棄,若 雖涉指斥 ,而情理 不至
切害【五】,或 止於謗訕 之類,則 螻蟻微物 ,不足以 污斧鉞。欲望 睿慈稍從 寬貸,適 足
以增光 聖德,慰 安人情。」又言:「前 日張天悅 處死,既 是刑餘無 賴之人, 又其言上 斥
神宗皇 帝,誅之 固宜。(天悅死在 四年閏二 月。)今 胡潔己緣 係命官, 若其言不 如天
悅之甚 ,即乞聖 慈斟酌行 遣,臣更 不敢宣漏。」恕時 與章惇已 暌,意惇 必引天悅 為 例,
故有此 言。然潔 己獄後亦 莫知如何 結竟云。(單立何 人?王瑜 四年正月 二十二日 除京
東運副 。劉昱、 王蒙坐薦 潔己,五 月十九日 各罰金, 當并入此 。)

   詔令張詢 候鍾傳等 出界,即 帶本路經 略安撫都 總管司公 事赴平西 寨以來權 駐劄 ,


就便照 會應副。先是 ,上諭樞 密院:「鍾傳 當推恩, 須便與正 差遣。」又曰:「張詢 非 帥
才,人 人皆言其 不可為帥 ,兼一路 兩帥殊未 安。」曾布與林希 皆曰:「誠如 聖諭。」退 見
章惇, 惇猶欲主 詢為帥, 布笑而已。布初欲 除傳為副 帥【六】,眾議以 為未安, 布曰:
「上意亦欲 與正帥名。」惇遂 已。及進呈, 欲除傳待 制,上未 允。布欲與更 遷一官, 亦 不
從。布曰:「當 與服色。」上從之 。(布錄此段 在戊午日 ,今附見 。十七日傳正 帥名。 )

  庚 申,朝獻 景靈宮, 至于辛酉 。

  知 齊州呂公 雅提點江 南東路刑 獄。(去 年十月五 日可考。 )

  癸 亥,幸凝 祥池、中 太一宮、 集禧觀、 醴泉觀, 還嚮宣德 門,召從 臣觀燈。

  乙 丑,呂惠 卿奏:「遣副總管 王愍出界 討擊,自 丙辰與西 賊血戰, 丁巳歸, 賊來


追,又 與之戰, 獲首領以 下千三百 級。所部 之萬千人 ,將官石 福陣亡, 賀文密重 傷,
使臣戰 沒者三人 ,士卒十 餘輩。」詔賜 惠卿以下 銀合、茶藥有 差。(實 錄:「丙寅日 ,
密院言 :王愍等 統兵出界 討擊,斬 獲千餘級。詔賜惠 卿以下銀 合、茶藥有差。」今用 曾
布所錄 別修,仍 以丙寅所 賜,就乙 丑日書之 。呂惠卿 家傳:五 年正月, 惠卿復遣 王愍
護諸 將自塞門 出,七日 至達克鄂 對,陵結 鄂裕合兩 州監軍迎 戰,愍督 諸將擊之 ,自
寅至 未,大破 賊眾,追 奔十餘里 ,斬首千 餘級,焚 族帳積聚 ,收其衣 甲器械, 八日
旋師。賊以 鐵騎萬餘 來追【七】,至十 里井,愍 令軍中舍 弓弩,以 短兵衝擊 ,復破之 ,
斬其四 州戴金環 大首領以 下三百餘 級,全師 而歸。惠卿乘敵眾 駭散,士 氣騰勇之 際,
又進築 米脂、開光【八】、臨夏、那娘 、白洛凡五堡 寨。其防城之 具,自器 甲、笓籬至于 油
炭、燈草,其版 築什物, 自鍬杵、布袋 至于觀檐、灑子, 其合用物 料,自樓 櫓、材植至
于釘線 、麻檮, 莫不畢備 而往。與平羌等凡 九城寨, 皆在大里 河川長城 嶺以來, 並據
橫山 膏腴要害 之地,自 東徂西, 氣勢絡繹 ,邊面取 直,不復 如昔時與 生界犬牙 相參
矣。惠卿慮執政 之見憾者 又抑兵功 ,因取前 後所降朝 旨條上之 ,且乞留 中,曰:「臣
先準樞 密院劄子 ,奉聖旨 ,令臣體 問相視米 脂、細浮圖、聲塔 平、石堡、塞門、黑水 至大
里河、長城以來 ,選擇地 利,從長 進築。臣計本路橫 山膏腴要 害之地無 過此數處 ,而
其遠不 過大里河 、長城嶺 以來,若 不委自本 路從長擇 利進築, 一一奏候 指揮,往 還旬
日,必 致有失機 會。則上 件朝旨已 得詳盡, 而故安遠 寨發兵興 工已得指 揮差保甲 般運 ,
而忽降 朝旨放散 ,臣深以 為疑,續 見賊人有 機會可乘 ,而細浮 圖、聲塔 平正在大 里河
之內, 既有許從 長擇利進 築指揮, 臣遂一面 奏知,計 置進築畢 工【九】,別無闕 誤。自
後又 準三次朝 旨:今後 進築,先 相度利害 聞奏,候 得朝旨, 方計置人 功物料, 乘機
會興功。前後更 有似此指 揮不一, 各有相妨 ,臣皆未 知所遵依。前具劄 子申明【一○】,
準樞密 院直批, 若踏逐到 進築處與 新建城寨 形勢相接 ,自合乘 伺機便進 築。臣以 本路
兵將 所破宥州 及夏州東 日,密壘 賊眾驚潰 ,臣遂進 築,盡依 累降朝旨 ,正在長 城嶺
已來, 與新建城 寨氣勢相 接,合乘 機便進築 。復準樞 密院劄子 ,所有其 餘經營去 處,
如委係 合要固護 籬落,須 至進築, 亦未得興 工,仰先 具的確利 害,奏候 朝旨。臣尋具
開光、羅克密等 處合修築 利害奏聞 ,自後未 蒙降到許 令進築指 揮,將謂 朝廷已不 令本
路進築 。至今年 正月內朝 旨下諸路 ,遇有進 築城寨, 如合要和 雇腳乘搬 運糧草材 植等 ,
其所支 雇直務從 優厚。亦降付 本路。臣方知 朝旨卻許 進築,遂 具米脂合 行修復聞 奏。其
餘羅窟 、那娘、白洛係新 寨,氣勢 相接,及 補護籬落 要害之地 ,雖合進 築,緣有 礙去
年九 月奏聽朝 旨方得興 工之文, 臣若一一 論列,乞 行改正, 方敢興工 ,不唯于 中外
之勢不 便,兼往 還旬月, 過此春夏 之交,天 氣將暑, 六七月間 賊馬漸肥 ,難為興 工。
臣遂乘 此困弊未 能大集之 際,除米 脂用六將 人馬修築 外,開光 只用第二 、第四兩 將;
臨夏更 添第六將 ,共三將 ;那娘用 第三、第七、第五 將;白洛 更添第六 將,共四 將,
皆已畢 工。所有博子、椽散子、木橛子、要子之 類,多就 生界採買 ,其役兵 並用防拓 馬
軍相兼 。仍諭以 朝廷犒設 喝賜、雇直優厚之 恩,并邊 境急難, 當及時興 舉之意, 以此
人人勸 勉,有至 一工為一 工半或兩 工者,每 寨不過五 六日而成 。既用將 分不多, 及修
築日數 少,以此 比之諸路 所費及合 得酬獎, 極有減省 。而將吏 日夜暴露 ,實為勞 苦,
切慮 政府以本 路有違奏 候朝旨之 文,及見 其成就之 速,以為 甚易,將 來推恩轉 更鐫
削, 無以為勸 。伏望聖 慈候功狀 到日,特 賜指揮, 依諸路及 本路前後 進築酬獎 例施
行。」 今以惠卿 此奏,係 五月二十 二日米脂 賞功後。 )

  丙 寅,寶文 閣待制、 知青州呂 嘉問知永 興軍。

  禮 部言:永 興軍咸陽 縣民段義 斸地得古 玉印記, 望委官講 求典故。詔禮部、御史


臺、學士院、秘書省、太常寺 官講求定 驗以聞。(戊辰, 布、希云 恐非秦寶 ,三月十 六
日議。 )

  詔 :「鍾傳統兵 出寨討蕩 ,斬首四 千級,已 降指揮賜 銀合、茶藥外,有 陸師閔、張


詢係同 措置應副 差發兵將 ,前提刑 陳敦夫( 敦夫除秦 鳳提刑, 在紹聖四 年二月。曾布
日錄正 月辛未云 敦夫卒。)曾 隨軍入界 應副糧草 ,各等第 賜銀合、茶藥。」又詔 :「承 議
郎、直龍圖閣、熙河蘭岷 路經略判 官鍾傳, 特除集賢 殿修撰, 賜金紫, 差權發遣 熙河
蘭岷 路經略安 撫都總管 司公事, 兼知熙州 ,其將佐 等功狀, 依已降指 揮,疾速 保明
聞奏。」(四年 十二月二 十二日, 今年正月 五日、九日, 鍾傳此接 奏即是白 草原詐冒 首
級處。傳本傳云 ,直龍圖 閣,經略 安撫判官 。又城平 西寨于安 西城之西 北,以白 草原
捷加集 撰、知熙 州。鄭居 中作傳神 道碑云, 作金城關 ,以功遷 承議郎、直龍圖閣 、熙河
經略安 撫判官, 秩視轉運 副使。七月,又城 平西寨于 安西城之 西北。十二月,出 剉子
山討白 草原,俘 馘四千, 遣幕官董 采詣闕, 請合涇原 帥趍天都 山、南牟 會置州與 寨,
自馳赴 章楶議云 云。)

   丁卯,工 部言:今 年黃河埽 岸并諸河 合用春夫 ,除年例 人數外, 少三萬六 千五


百人, 乞給度牒 八百二十 一道,充 雇夫數。 從之。

  樞 密院言:「近 令鍾傳親 詣涇原, 與章楶同 共會合熙 河、秦鳳、涇原三 路兵馬, 同


陸師閔 統領出塞 進築。今鍾傳已除 知熙州, 慮兩路帥 臣難以俱 出塞外, 及已令鍾 傳與
章楶議 定,一面 從長施行 。有詔陸 師閔待鍾 傳等出塞 有期,即 統本路之 師會于熙 河路
平西 寨,仍量 留本路以 次兵騎, 駐于平西 護兩路官 徼,毋過 五千人, 餘悉以付 鍾傳
部分出 塞。既城天都 ,如可分 兵,遂城 青南納心 諸壘,即 傳檄以報 師閔。」詔:「平 西
所留兵 騎悉以濟 師。俟傳 出塞,即 以張詢權 代傳守熙 州。若詢 當往來近 邊督護軍 事,
即以次 官暫守熙 河。餘如 前詔。」 (正月初 五日,九 月十七日 。 )

  辛 未,三班 奉職、看 班祗候劉 安民為閤 門祗候。


  三 省言,吏 部侍郎左 遷諸縣簿 尉相兼處 ,請不注 流外人。(紹聖四 年九月辛 酉,
程嗣恭 云云,可 考。)

  又 言,成都 府轉運使 陳察乞監 司歲舉明 審端恕、善治獄者 充錄事參 軍。詔令 吏部


立選法 聞奏。

  刑 部言:「應押綱小 使臣差使 、借差殿 侍大將軍 將犯笞杖 罪,批上 行程,至 卸納


處排岸 司點檢。在京送尚 書本部, 在外就近 轉運,或 發遣輦運 撥發司施 行。犯徒 以下
罪者, 事發州推 勘。」從 之 。

   壬申,陝 西路轉運 判官孫賁 提點永興 軍等路刑 獄,提點 永興軍等 路刑獄劉 何移


秦鳳路。先是, 曾布獨奏 事,因言 :「聞林希近 留身,以 不為言者 所悅,深 不自安。 」
上曰:「邢 恕不相得 ,云元豐 末因除起 居舍人, 遂相失。」布曰:「然。臣當時 見恕 深
毀希, 臣與希雖 親戚,然 當時與之 跡不熟, 希卻不曾 於臣前毀 恕。」上曰:「希亦毀 恕,
云恕曾 有文字, 云太母臨 政,天下 晏然,如 此是詆訾 先朝明矣。」布曰:「當時 鮮有 無
此語者。」上曰 :「亦是 羅織也。」布曰:「近日程 頤編管, 恕以為謀 出于希, 蓋謂恕 本
頤門人 ,冀其來 救,因以 傾之。」上曰 :「此是眾論 ,非獨出 于希,然 希亦曾云 編管 卻
不妨。」布曰:「恕 乃頤門人 固不可掩 ,有程頤 明道先生 傳,後題『門 人邢恕曰』 、『 門
人朱光 庭曰』,有刊 印文字。」上曰:「不 曾見。希亦曾 納恕文字 來。」又云:「林旦在 元
祐中有 詆毀先朝 文字,獨 不曾行遣 ,以希故 也。」布曰:「旦章疏 在三省, 臣所不見 。
在密院 者,止是 乞不棄地 文字,亦 曾進呈。兼臣在史 院見蔡卞 云有文字 擊鄧綰, 云事
王安石 ,至薦其 心病子雱、舍居壻 蔡卞。卞失色云:『乃以此 見目!』此亦 是及先朝 事,
然其所 陳,乃與 先帝所批『論事薦 人,不循 守分【一 一】』之人無 異,但語 侵卞太惡 ,
卞亦不 得不怨。蔡氏 兄弟與希 相失,亦 以此也。」上曰:「林 希不自安。」布曰 :「近陝 西
轉運判 官李譓曾 與安惇同 日上殿。譓是日赴 吴居厚會 ,呂升卿 在坐,譓 于坐中倡 云:
『今日諫官 有文字擊 執政,親 見其語及。』蓋謂 安惇攻林 希也。林希召 升卿質之 ,不虛 。」
上曰:「安惇未 嘗有文字 ,兼素無 一言及希。」布曰:「臣固 怪安惇攻 執政,迺 先以 示
人。」上曰 :「攻執政, 豈可與人 說?」布曰:「臣 固知其妄 ,但不知 惇果曾及 希否。 今
德音以 為無,則 譓之誕妄 明矣。然譓如此, 豈可令在 軍,前此 與臣言章 楶強橫, 豈可
與共 事?又言 鍾傳誕妄 ,若令在 軍中,必 不免造作 言語,交 通言路, 恐邊臣不 安,
無以集 大事。譓實有 才幹,本 司事不少 ,若止令 在長安本 司,卻令 巴宜往軍 前乃便。」
上然之 。先是, 朝旨令轉 運判官巴 宜在長安 本司,李 譓管勾涇 原軍須故 也。上又 云:
「升卿不佳 ,且令在 河北。邢恕亦 曾有文字 ,云升卿 乃小人之 傑。」布曰:「臣不知。 」
上又曰 :「林希黨呂 公著。」布曰:「不然 ,希詆罵 公著有過 當者。」上曰:「是黨 王珪 ,
近朝廷 貶珪,希 亦不樂。」布曰:「希 遊珪門下 ,此眾所 知。元豐中固 得罪士論 ,然 今
日亦不 見其不樂 之跡。兼希自秉政 以來,持 心議論, 無不向正 ,實孜孜 體國愛君 之心 ,
在政府 未有過失 ,凡此更 望垂意審 察。」上頷之而已 。上又曰 :「希與 章惇有相 得。」 布
曰:「誠如聖諭 ,然希裨 補章惇亦 不少。」布又 曰:「陝西闕 漕臣。劉何今 為永興憲 ,
可徙秦 鳳,令專 管涇原軍 須。孫賁卻可 代劉何, 改永興憲 。仍令張詢及 巴宜同管 熙河、
秦鳳軍 須,則漕 臣更不須 添差。」上皆從之 。(布錄 ,二月丁 亥李譓復 留,當考 。 )

  壬 申,詔:「章楶俟 軍興,即 以經略安 撫都總管 司職事駐 平夏城, 應援諸軍 ,如


當赴軍 前,亦以 便宜從事 。若楶暨 鍾傳俱在 軍前,即 令楶節制 ,傳副之 。楶留平 夏城
照援, 其軍前並 聽傳節制 ,即有斬 獲,傳受 級,楶覆 之。若分 兵,將佐 各受所統 節制 。
餘如前 詔。 」

  樞 密院言:「正 月甲寅詔 旨約束, 已下涇原 、熙河、秦鳳三帥 ,緣朝廷 在遠,敵 情


機會、道里遠近、 事力多寡難 以隃度, 責在帥臣 ,毋致誤 事。」詔章楶、鍾傳,軍興 以
便宜擇 利計度先 後措功。

   癸酉,宣 德郎鄒餘 為監察御 史,從中 丞邢恕所 薦也。( 恕薦餘具 去年十二 月丁


卯。)先是,曾 布言:「近舉御史 者甚眾, 臣嘗極陳 言路不可 不審擇, 今外議目 蔡蹈
為宗人。」上曰 :「何謂 ?」布曰 :「謂與 蔡卞同姓 故。」上哂之。又言:「蹈 雖有此名 ,
然眾人 猶以為稍 知義理。如鄧棐者 ,不復知 義理廉恥 ,唯知附 麗而已, 此人決不 可在
言路。以致 近臣所薦 ,如劉弇 、葉承、方希顏、鄧洵 仁之徒, 皆是執政 門下人, 不可用。」
上曰:「近 召見者皆 尋常,卻 是鄒餘者 頗惺惺。」布曰:「臣與餘 亦鄉人, 然不識。 疏
遠之人 未必不可 用,兼出 自聖意, 亦勝于執 政所欲用 者。如近 日除從官 多出聖斷 ,外
議翕然。」上曰 :「疏遠之人 往往可取。」後三 日,遂有 此命。(布錄 在辛未日 。二月 二
日,方 希顏以考 城知縣除 湖北提舉 。二月十 四日,葉 承為正字 。十二月 十七日, 劉弇
為正字 。)

  皇 城使、榮州防 禦使、熙河蘭 岷路都監、 知河州、兼管勾 洮西沿邊 安撫司公 事、兼


第三將 王贍候今 任滿日, 令再任。 (贍遷遙 防,在紹 聖四年四 月。)

  右 監門衛大 將軍、惠州刺史令 蓍毆城西 廂使臣賈 若谷,并 傷其弟。犯在赦前 ,合


原,詔 特降一官 。

  前 知應天府 趙君錫等 將公使庫 寄納官錢 借使。詔君錫以少 府少監分 司南京, 亳州


居住, 趙子洙等 一十一人 各罸銅十 斤。

   刑部言: 告捕強盜 應給賞轉 資,而官 司無故留 難者,杖 一百;同 強盜例給 賞轉


資者, 準此;餘 賞減二等。從之。(新 無。紹聖四年 七月二十 一日,陳 敦夫申請 ,已得
旨依, 今再出。 )

  樞 密院言:「已令鍾 傳出寨日 ,熙州公 事交割與 轉運使張 詢。慮有 本路城寨 及軍


馬公事 ,及緩急 合處置事 宜,若赴 軍前申稟 ,易致留 滯誤事。」詔令張 詢候傳出 界 ,
並一面 施行訖, 報傳照會 。其涇原 路章楶起 離渭州, 即州事交 割與秦鳳 提點刑獄 劉何 ,
仰何並 依張詢指 揮施行。

  甲 戌,幸瑞 聖園,觀 新城北郊 齋宮。故事,郊宮 悉設以幕 帟,費不 貲,又風 雨不


除。上命繕 營,不日 而成。時章惇 以為齋宮 金碧相照 ,非所以 事天地也 。上曰:「三歲
一郊, 次舍之費 ,縑帛三 十餘萬, 工又倍之【一 二】。易以屋宇, 一勞永逸 ,所省多 矣。
且齋明 以事天地 ,而為浮 侈,朕豈 不知之。宮近 在城外, 耳目所接 ,何嘗有 此。」于 是
臨幸, 引惇徧視。 上曰:「有金碧 之飾乎?」 惇惶恐謝。(去年七 月十八日 曾布云云。
十二月 末,蔡蹈 云云。)丙子,曾 布再對言 :「前日北郊 ,特恩宣 召,獲與 榮觀。」 上
笑曰:「殿 宇亦別無 華飾。」布曰:「止是 新潔爾。」上又曰 :「外議云使 了多少金 箔, 皆
妄傳, 未嘗施金 碧,兼所 見簾幕下 便是寢閣 ,更有一 登成殿在 東爾。」(曾布日 錄 :
元符三 年二月辛 酉,上嘗 諭布曰:「禁中修 造,華飾 太過,牆 宇梁柱塗 金翠色, 一如
首飾, 又作玉虛 ,華麗尤 甚。」又云:「仁宗作 一寶座, 議者以為 華麗,遂 致之相國 寺。
今非其 比,外人 何以知? 鄒浩亦嘗 論列。」布曰 :「禁中地窄 ,玉虛誠 不須作, 其他 亦
多不知 。但布曾 從駕至北 郊,宣入 賜茶,次 日大行諭 云:『昨 日盡見北 郊宮殿, 只是
彩繪, 些比他處 精好,外 面人言使 了多少金 也。』」上云:「不然,賜 茶處是寢 殿, 前
殿後有 流盃曲水 及亭榭, 無非金翠 ,亦與首 飾一般。鄒浩 敢言,無 所不論, 須召還。」
布但再 三稱贊。周煇清波 別志:元 符初,後 苑修造所 言,內中 殿宇修造 ,用金箔 一十
六萬餘 片。祐陵曰:「用 金箔以飾 土木,靡 壞不可復 收,甚無 謂也。其請支 金箔內臣 ,
令內侍 省按治。」又一日 ,與輔臣 語及放生 云,天地 大德日生 。後苑故事, 有釣魚荷 包
會,比 令罷之。且云平生 未嘗蛤蟹 之屬,且 因書印板 放生文, 近士大夫 漸知以殺 生為
戒。當嗣服之初 ,崇儉好 生見于日 用者如此 耳。後有 以豐亨豫 大之說蠱 蕩上意, 及命
臣璫五 輩分地辰 治宮禁, 土木華侈 ,糜費金 寶【一三 】,何可 數計,其 暴殄天物 亦豈
蛤蟹之 比。祐陵 天縱游藝 ,素精測 驗,常置 乙巳占在 側,日占 天象,以 自儆戒。晚年
謂近 習曰:「 我運行極 不佳。且 睹時事之 變,竟不 克自反, 姦臣蔽蒙 之罪,可 勝誅
哉!」 )

  乙 亥,詔有 官人許入 太學充監 生,于二 百人額內 ,不得過 四十人。

  丙 子,皇太 后姪、內 殿崇班向 子簡為閤 門祗候、 差勾當右 騏驥院。

  左 司諫陳次 升言,乞 初改宮人 ,除緣邊 有急難外 ,餘不得 奏辟。從之,其已 差李


積中, 令吏部改 正。

  江、淮、荊、浙等路 發運司言 :「諸州起發 上供錢, 如無應選 募官管押 上京,即 差


押綱使 臣差使, 借差殿侍 大將、軍將管 押,附帶 至真、揚、泗州寄 卸,委發 運使勾收
團併, 選綱裝發。其真、揚、泗州 至京地里 合支路費 錢數,與 所起錢一 處起發前 來,給
與合裝 錢綱。如違, 本處干繫 官吏杖一 百。仍許 發運司常 切檢點。」從之。(新 無, 合
削。)

  丁 丑,詔門 下、中書 後省左右 司,將已 編類到臣 僚章疏, 并續編類 者,修寫 進入 ,


仍納三 省。

  戊 寅,刑部 言:「檢 舉劉賡等 元犯定奪 施行買夷 人例物、增改則例 事,與范 純禮


等各降 一官。該九月 赦,合敍 元官。」詔劉賡敍 朝議大夫 ,范純禮 敍左朝議 大夫,祝 庶
敍朝奉 郎,許大 希敍朝請 郎,崔直 躬敍通直 郎。

  詔 皇城使、濮州 刺史、環慶路鈴轄 張整為威 州刺史、龍神 衛四廂都 指揮。先是,涇


原乞差 近上兵官。曾布為 上言:「無人 可差。涇原、熙河皆欲 得王恩為 總管,恩 少壯,
可驅策 ,兼頗得 邊人情, 置之于此 可惜。張整軍政嚴 明,可以 管軍,但 恐以衰病 。若
召之一 見,陛下 自視其人 才,可進 則進,不 可則卻令 歸本任, 似無所害。」上然 之 ,
遂召整 。既對,論軍 政及職事 ,極有條 理,上甚 悅。翌日,諭 二府曰:「整 殊不類武 人,
語言皆 有條理。當時 豐稷、韓忠彥皆拒 而不受, 何也?」整先 除鎮、定鈐轄,二 師皆以
為嚴酷 失軍情, 不納。布曰:「臣 不敢過稱 道之,然 其軍政嚴 明,實有 過人者。奏對 果
稱旨, 然管軍須 三省同除。」上曰 :「不須 ,待裏面 指揮。」即日批付 二府除四 廂。( 二
月五日 ,王恩除 涇原副總 管。布因 言:「上頻收 攬威柄【一四】,侍從、臺諫多出中 批
或面諭 ,至整亦 欲從中批 出,三省 無復差除 ,右使闕 已數月矣。」 )

  朝 散郎、知潤州 王悆言:「呂 城閘常切 車水入澳【一 五】,灌 注閘身, 應副官、私


舟船行 運。遇舟 船擁併, 人力不給 ,許于到 閘船牽駕 兵士內, 量差二分 ,併力車 水。
即未應 水則而輒 開者,許 人告,監 官杖一百 ,不以失 減。令佐 失覺察, 杖六十。若監
官任內 通及三次 ,展一任 監。當滿 ,運水委 無走泄, 陞一年名 次,令佐 陞半年, 委知
通監司 常切覺察。」從之 。(新無 ,合削。 )

  己 卯,詔醫 官卓順之 、李士爽 醫治懿康 公主四公 主有勞 【一六】 ,特各轉一 官。

  吏 部言:「近差鮑朝 賓替提舉 兩浙路常 平等事, 替張康國 成資闕。所有降付 張康


國敕一 道,為遞 鋪兵士亡 失。若依 元祐式令 ,即未被 受間亡失 毀棄者自 當別給; 若依
元豐式 令,即當 召保給公 據。」詔 令吏部出 給公據, 今後並依 元豐令 。

  二 月庚辰朔 ,朝請大 夫、直龍 圖閣、權 知桂州胡 宗回為寶 文閣待制 再任。

  三 省言,殿 中侍御史 陳次升新 權知永州 。

  鮑 朝賓言, 乞檢詳敕 條,差官 按察監司 。詔左司 員外郎孫 杞察訪河 北路,戶 部員


外郎孫 傑淮南路。(十五 日傑兼兩 浙。)章惇言 :「前日得旨 ,遣使察 訪陝西, 賑卹饑
饉。比聞關 中流宂漸 復業,物 價減,兼 已令提舉 司賑濟, 今遣使恐 妨邊事。」因言曾 布
亦云不 便。布曰:「初不 知遣使之 議,比方 聞之,實 于邊事有 害。緣察訪之 出,監司 無
不從行 。今監司 皆分定路 分,應副 邊事,一 日不可離 。若欲遣 使,即須 罷邊事; 若欲
作邊事 ,則使未 可遣,蓋 二者正相 妨也。」蔡卞曰: 「只 銷降一指 揮,令監 司不須 隨
從。」布曰 :「此尤不可。察訪按 察監司職 事,監司 豈可不從 行?雖令 不從,豈 能安 心
應副邊 計。」上曰:「如此是 不得遣使 ,昨來何 以立法?」蓋三省 曾立法, 云三年一 遣
郎官御 史,察訪 監司等不 職也。布曰:「立 法亦非。朝廷 遣使察訪 諸路,何 須立法? 先
朝嘗 遣使諸路 ,或了當 役書,或 因幹邊事 ,或因災 傷,皆有 為而遣, 未嘗三年 一命
使。兼先帝在位 二十年, 所遣使亦 有數,未 嘗諸路皆 遣也。」上又 曰:「監 司不職, 如
何卻不 得遣使按 察?」布曰:「非 不得遣, 但適與邊 事相妨爾 。若他路欲遣 使,無不
可也。」惇又曰 :「陛下以賑 濟為憂, 當深責監 司,卻遣 左右親信 中人往察 視不妨。」 上
默然。布曰 :「此事臣不 當與,然 邊事臣實 任責。既于邊 事有害, 臣不敢不 言。」遂定 議
止遣使 河北、淮南。先是,惇 語布以已 得旨遣使 陝西,布 固以為不 可。殿廬中又 及之,
卞獨以 為不然, 已乃正色 云:「此 事不出自 他人,乃 上意。」布曰 :「此所不知 ,但 論
事理耳。」再對,布 又陳適論 遣使事:「臣 心無他, 但以害邊 事,不敢 不陳。」上曰 :
「卿言 須罷邊事 ,莫過當 ?」布曰 :「臣不 過當,二 者實不可 並行。陛下欲遣使 于他處 ,
無不可。」上曰 :「只為 陝西災傷 ,故欲遣 人賑濟。」布曰:「陛下自 邊事以來 ,每以 憂
民力 為念,今 此又以災 傷,欲遣 使賑恤, 此人主甚 盛德之事 ,臣等所 當將順, 但適
與邊事 相妨爾。臣與 職事,不 敢雷同, 望更賜審 察。」上亦然之。布退 見三省云 :「上 留
意關中 饑饉如此 ,公等于 賑濟之術 ,不可不 留意督責 監司,使 推行惠澤 ,以稱上 意。
以邊事 罷遣事, 乃不得已 ,荒政何 可忽也【 一七】, 況上留意 若是乎? 」

  鄜 延路經略 使呂惠卿 言,請修 復米脂舊 寨,及踏 逐那娘山 、白洛觜 可築堡寨 。詔


惠卿:「如米脂 寨可復, 即依累降 指揮施行 。其餘合 修護耕堡 子與未合 修,即隨 宜相
度修築 措置,仍 具事狀聞 奏。」(正月 十六日附 注。惠卿 家傳當考。 五月四日那 娘山 、
十三日 白洛觜畢 工。)

  朝 奉郎、權開封府推 官王詔言 :「差充 興龍節送 伴遼國人 使,欲乞 依接伴到 闕例 ,


只于瑞 聖園門設 閤子,令 送伴使副 伺候相見。如允, 乞下有司 著為令。」從之。仍令 詳
定編修 國信條例 所于儀內 修入。( 舊本特詳 ,今從新 本。)

  河 北屯田司 言,今後 屯田務兵 士犯罪, 並依重役 軍人法施 行。從之 。(新無 ,可


削。)

  陝 西制置解 鹽司言, 永興軍渭 河北高陽、 櫟陽、涇陽 等三縣【一八】,依同、華等


六州軍 官自賣鹽 ,應干合 行事件, 並依同、 華等六州 、軍賣鹽 已得朝旨 施行。 從之。
(新無 ,可削。 )

  辛 巳,權吏 部尚書邢 恕言,乞 八路知州 、通判員 闕,除廣 南東、西兩路,并 其他


路有煙 瘴,及邊 界蠻夷合 得酬獎處 依舊外, 餘並收還 本部注擬 。從之。(六月四 日吏
部言, 當考。)

  新 權提舉廣 南西路常 平等事盧 君佐言, 京東、河北有山林 陂澤,盜 賊結集, 乞置


籍以記 浮民。詔 戶部立法 以聞。

  陝 西轉運使 張詢言:「準朝旨 令應副熙 河等路邊 事。自來 進築人役 兵夫等, 多有


和雇錢 米,有廂 軍遞鋪之 類。乞口 食外,比 修城兵夫 雇錢減半 支給。兼本司所管 差押
搬運錢 糧官員, 亦部押出 界,往回 摺運,兼 車乘數多 ,極為勞 苦。體訪 得官員使 臣以
所得酬 獎,與部 役功賞不 同,人多 避逸。乞本司所差 官,不許 他司別有 差使,仍 候事
畢,等 第推恩。」詔涇原 、熙河、 秦鳳路進 築處並依 此。(新 無。 )

  吏 部言:「官員任滿 酬獎應保 奏者,自 得替日, 本州限一 月取會勘 當全備申 監司 ,


本司限 十日保明 聞奏。內有緣故應 展限申奏 ,即具事 因與展限 ,不得過 元限,仍 報尚
書吏部 點檢催促。」從之 。(新無 ,可削。 此月十二 日吏部言 ,可考。 )

  壬 午,三省 言,新授 瀛州防禦 推官、知晉州冀氏 縣尚洙狀 ,準尚書 省劄子, 令發


來赴闕 ,今已到 闕。詔三省于 都堂召問 。先是,蔡確 母明氏言 ,梁燾嘗 與懷州致 仕官、
朝散郎 李洵言, 朝廷若存 蔡確,則 于徐邸安 得穩便。洵憤疾之 ,具以告 邢恕及洙 。詔
令恕詳 具以聞, 仍召問洙 及洵。洵辭疾不至 ,詔洵限 指揮到日 ,畫時供 析詣實, 仍結
罪委無 漏落,實 封奏。(初四日事 。)後十 三日,三 省言,據 洵奏,與 洙所供析 大意
不殊 ,惟小有 差互,再 審洙亦無 異辭,慮 洵以歲月 久,記憶 未真,詔 以二狀令 洵審
記因依 ,及有無 往復語言 奏。(三 月十七日 事。)洵 尋以憂死 ,確母牒 訴不已, 恕實
教之云 。(尚洙、李洵事 ,實錄先 于紹聖四 年八月十 六日略見 之。元符元年 三月初三 日、
初四日 、十一二 日,凡三 次備載, 語意重複 ,今并入 初三日。惟紹聖四 年八月十 六日 ,
并元符 元年五月 四日,仍 依實錄, 存其首尾 。按王巖 叟集有奏 乞李洵落 致仕云:「洵
安恬以 潔,端愿 而文。守義不回, 得古人之 操;養心 寡欲,有 高士之風 。退休已 及七
年,而 今年未踰 六十,閉 門研經, 愈久彌厲。」若如 巖叟所薦 ,則洵安 得與邢恕 共 為
誣謗? 實錄云, 洵忿梁燾 言,故以 告恕及尚 洙,恐是 明氏增飾 之辭。洵辭疾不至 ,又
以憂死 ,亦可見 其情狀也。邵伯溫 云,嘗見 王棫、尚洙、李洵于邢 恕所,皆 妄人也。棫
則固然 矣,洙未 可知,洵 更當考。 )

  御 史鄧棐言 唐義問棄 渠陽事。三省、樞密院同進 呈,謂義 問貶已累 年,棐獻 諂不


已,遂 批進呈訖 。(布錄 壬午日事 。)

  戶 部言:州 縣遇有災 傷,差官 檢放,乞 自任受狀 至出榜, 共不得過 四十日。從之 。


乃于紹 聖元年十 月二十日 條內,限 三日內差 定檢官作 當日。( 新無。)

  詔 皇城使、本路都監 、兼同總 領岷州蕃 兵將韋萬 身死,為 係邊人累 立戰功, 特與


男知幾 、知一三 班差使。

  刑 部言:「綱運綱梢 兵級雇到 火兒,同 于本綱倉 庫兵級, 于本倉庫 謂無監官 處,


清酒務 雖有監官 亦同。犯笞罪,許 押綱人及 專副以小 杖行決, 不得過十 五。過數 者,
依前人 不合棰律 。以故致 死,或因 公事毆致 折傷以上 者,奏裁 。又綱運 內雇夫違 犯押
綱官員 ,杖一百 ;詈者, 徒一年。餘押綱人 ,杖八十 ;詈者, 杖一百。毆者,各 徒二
年。即 毆官員至 折傷者, 徒三年, 配五百里。」從之 【一九】 。

  癸 未,蕃官 內殿崇班 龍金為內 殿承制。西南龍蕃 進奉人奉 化郎將龍 延解為武 寧郎


將。安化郎 將龍文涉 等七人為 奉化郎將 。保順郎將龍 延丕等二 十六人為 安化郎將 。龍
延未等 二十人為 保順郎將。龍以亮 為歸德將 軍。龍以諫等 九人為寧 遠將軍。龍以 古等四
人為安 遠將軍。龍延 金等十二 人為懷化 郎將。龍延明 等九人為 武寧郎將 。龍延誾等十 七
人為奉 化郎將。龍延 信等十六 人為安化 郎將。龍延洪等五 人為保順 郎將。(此可削。)

  兵 部言,儀 鸞司乞置 次供御人 匠等。詔添供 御工匠各 十人。(新無 ,此當考 。)

  戶 部言:「河北措置 糴便司狀 ,趙州糴 倉關到, 措置司糴 本文鈔, 每一十貫 加饒


錢三百 文,轉運 司糴本文 鈔,每一 十貫加饒 錢七百文 。加饒不 同,便錢 斛 價亦高下
不一。今相 度,乞將 本司文鈔 依轉運司 例,實一 百貫文, 並支加饒 錢七貫文【二○】 。
本部 相度,一 州兩司用 鈔加饒不 同,終是 未便,乞 將今後立 定加饒, 每一百貫 文支
饒錢三 貫文。」 從之。( 新本削去 。 )

  甲 申,權工 部侍郎郭 知章、員外郎梁鑄 進對,言 和雇工匠 雇直多不 時給,乞 立限


支給。 上曰:「 細民仰以 為生,不 可緩也。 」

  宣 德郎致仕 周常落致 仕,守宣 義郎,為 太常博士 ,用尚書 右丞黃履 薦也。

  馬 軍都虞候 、信州團 練使王恩 為涇原路 副都總管 。(三年 二月己酉 ,曾布云 云,


可考。)龍神衛 四廂都指 揮使張整 權管勾馬 軍司事。(王恩從 涇原所乞 ,事具正 月戊
寅。)

  鄜 延路經略 使呂惠卿 言:「自 來諸路出 兵,不預 先關報諸 路照會。不惟西賊 得以


併兵一 路,兼不 係舉動( 原本缺八 字。)為 備。乞指 揮諸路經 略司,今 後遇有出 兵討
蕩,或 進築城寨 ,並約遠 近,預先 密切關報 諸路經略 司照會。」詔令逐 路帥臣, 應 議
定進築 討蕩之處 ,候舉動 有期,即 密切互相 關報。

  戶 部言:「保平軍狀 ,準條應 官員請俸 糧草,除 食用外, 有餘數亦 依諸軍價 例坐


倉。乞特不許知 州、通判入中 及坐倉坐 場,其糶 俸餘,即 不得過坐 倉錢數。如允 所乞,
其本路 諸州、軍,并 河北、河東路 亦望依此 施行。」(新 削,三月 二十六日。 )又言 :
「左右 廂店宅務 監官賞罰 ,乞著為 令。」並 從之 。

  丙 戌,戶部 言:「今 後官司應 緣收買及 造換修完 出染之類 物色,若 不預行計 料,


申乞 支撥收買 ;及將官 庫現在之 物,妄有 退嫌,及 有別色可 以充代而 輒稱充代 不行 ,
經歷 官司逗遛 行遣;並 篮買務不 依在市實 直估價, 及不依條 出榜召人 減價中直 ,官
吏並科 杖一百, 不以失減 。其所估 價錢,並 關申度支 審覆行下 。如估不 實,致大 請官
錢, 並許諸色 人告首, 得實支賞 錢二十貫 文,以犯 人家財充 ,或無及 不足,以 官錢
代支, 其受贓人 依重祿公 人。」從 之。(新 削。 )

  丁 亥,江、淮、荊、浙、福建 、廣南路提點 坑冶鑄錢 事陳郛罷 ,送吏部 與合入差 遣,


知淮陽 軍、朝散 大夫周濟 代之。(安惇傳云 ,惇奏元 看詳訴理 官乞加罪 ,由是陳 郛等
皆坐責 。惇奏得 旨,乃此 年六月二 十五日, 此時未也 ,郛所以 罷,當考 。)

  刑 部言:「急腳 馬遞鋪兵 級並五人 為一保, 如犯盜, 及殺人、強姦 、略人、放火、發


塚,或 棄尸水中 ,若博賭 財物、藏匿犯 盜之人, 或盜匿、棄毀 、私拆遞角, 同保人及 本
轄節級 知而不告 者,各減 犯人罪一 等,不知 情者減三 等。又沿 汴無主死 屍,地分 官司
避申報 而棄尸河 中者,許 人告,賞 錢五貫文 。又沿汴 裝卸河清 及馬遞鋪 兵級,應 閉營
鋪門後 ,擅離營 鋪者,各 杖一百。本轄節級 及同保人 知而不問 ,與同罪 ;不知情 者,
減三等 。許人告,賞 錢五貫文 。又遭喪本家 不葬埋而 棄尸于汴 河中者, 杖八十。係尊 長
者,加 三等。」 從之。( 新削。 )

   開封府言 ,今後外 處逃軍, 於京畿首 獲,如依 條合行牒 送,有瘡 病未可行 者,


並依 本府敕犯 徒應配之 人,量輕 重分送赤 縣寄禁, 候病損可 行日,牒 送前去。 (新
削。)

  金 部員外郎 吴君丞言 ,乞造偽 鈔者,許 同犯人告 首,仍支 賞。從之 。

  戊 子,戶部 言,準令 大禮謂南 郊【二一】、明堂 、祫饗, 欲于令文 增入北郊【二二 】。


從之。

  己 丑,工部 言:「河北屯 田司令: 塘水深淺 ,季申工 部。乞今後塘 泊州、軍,于 次


季孟月 保明所管 地分塘水 增減尺寸 ,徑報屯 田司。候到,立便 差官檢覆 訖。本司 于仲
月審察 詣實,結 罪保明奏 聞,仍具 申知本部。」從之 。

  庚 寅,宰臣 章惇、中書侍郎許 將、尚書左丞 蔡卞、尚書右丞黃 履言:「臣等 檢詳紹


聖二年 三省劄子 ,皇弟佖 等宜建邸 第,開府 置屬,出 班外廷。奉詔:大 寧郡王佖 、遂
寧郡王 佶宜依所 請,降詔 施行。臣等竊見今 者蓋修五 王外第, 申王、端王兩位日 夕畢
工,咸 寧郡王俁 已下次當 出閤【二 三】,伏 望詔有司 施行。」 詔可 。
  工 部言:「文思 院上下界 金銀、珠玉、象牙 、玳瑁、銅鐵、丹漆、皮麻 等諸作工 料,最
為浩瀚 。上下界 見行條格 及該說不 盡功限, 例各寬剩 ,至于逐 旋勘驗裁 減,並無 的據 。
欲乞 委官一員 ,將文思 院上下界 應干作分 ,據年例 依令合造 之物,檢 照前後造 過工
作料狀 ,逐一制 撲的確料 例功限, 編為定式 。其泛拋工作【二 四】,即各隨 物色,比 類
計料。仍並委覆 料司覆算 ,免致枉 費工料。如蒙俞允 ,即乞差 少府監丞 薛紹彭不 妨本
職,修 立定式。」從之。 (新無, 可削。 )

  樞 密院言:「章楶、鍾傳乞逐 路各且依 已得指揮 修築等事 ,邊事在 遠,朝廷 難以


遙度, 累降指揮 ,責在帥 臣,協心 謀畫,從 長措置。近為熙河 出塞討蕩 有功,遂 令鍾
傳親赴 涇原與章 楶面議, 欲乘此機 會進築天 都。又章 楶言近得 鍾傳書, 語及併三 路兵
馬進築 天都,楶 深然其說 。兼會合 諸路兵馬 ,無不可 為之理。又鍾傳言 ,已到渭 州與
章楶商 議大概, 已一一依 稟朝旨, 指揮經營 ,續具畫 一奏聞次 。及章楶 、鍾傳奏 ,今
來進築 事體甚大 ,乞令陸 師閔至涇 原往來, 同共相度 措置。又稱進築在 近,軍期 已迫 ,
乞令李 譓專在涇 原,分頭 應副。又奏乞環慶 路應副兵 馬,至三 日,章楶 、鍾傳奏 ,卻
乞逐路 且依已得 指揮,各 自修築。」詔令章楶、鍾傳 各具析前 後所奏異 同因依以 聞, 如
合逐路 進築,即 依元降指 揮。

  樞 密院言:「塘濼係 河北屯田 司及沿邊 安撫司職 事,及河 北轉運使 兼都大制 置。


昨因 李仲提舉 開修御河 ,其間有 經歷塘濼 地分,與 御河接近 ,可以因 便修葺去 處,
令計會 屯田司那 融功力修 葺。及續 降度牒三 百道和雇 人夫,專 委李仲出 賣,與屯 田司
同共提 舉管勾役 功。近雖 已令河北 東路提刑 、朝奉郎 李仲相度 寬立期限 小作,料 次興
功,年 歲之間, 亦未能了 當。緣塘 濼本非提 刑司職事 ,及轉運 司係當職 官,合令 專一
提舉管 勾。」詔令河 北路轉運 司及緣邊 安撫司同 共提舉, 其李仲更 不管勾。(布 錄云 ,
林豫言 ,仲差官 十員極張 皇。上用豫言 ,故罷仲 。豫今何官, 當考。紹聖四 年八月十 九
日,林 豫為河北 沿邊安撫 副使。)

  朝 奉大夫王 機權開封 府推官。 (六月二 十八日曾 布云云。 )

   辛卯,三 省言,京 西路轉運 判官周純 ,按視到 永裕陵東 北角新展 禁地,長 闊步


畝,拘 占官私田 土,及標 禁妨礙去 處,乞下 有司再行 集議。詔禮部、祕書省勾集 太史
天文局 、渾天儀 象所官同 共定奪以 聞。(三 月四日、 五月二十 八日、八 月七日。 )

  吏 部言:「乞應 知州、縣令罷任考 察課績, 仰所屬須 于限內申 奏。有故保明 奏未得


者,聽 展限,雖 累展,即 不得過元 限,仍具 因依申吏 部點檢催 督。如稍 涉迂滯, 及無
故過限 者,人吏 杖一百, 官員具事 由聞奏。仍乞 將知縣令 考課上等 人【二五】,如到本
部經 行,便許 已後收使 ,內闕陞 入通判資 序者,比 附去年七 月二十九 日朝旨, 與陞
半年名 次。」從之。(新無, 合刪。去年七 月二十九 日朝旨未 見,此月 二日云云 ,當考 。)

  戶 、刑部言 ,應外人 無故輒入 寺監者, 並依入六 曹法施行 ,有專條 者依本法 。從


之。( 新無,合 刪。紹聖 四年九月 七日,可 考。)

  壬 辰,詔咸 寧郡王俁 、普寧郡 王似于三 月下旬內 選日出閤 ,權就東 宮。


  三 省言,裁 定六曹寺 監文字所 狀,乞降 指揮,翰 林侍講、侍讀學士 向去置與 不置 。
詔元祐 復置翰林 侍讀、侍 講學士指 揮,更不 施行。

  知 虔州鍾正 甫言:「伏聞 朝廷以司 馬光、呂公著、蘇軾、蘇轍等悖 逆罪狀, 命官置


局,編 錄成書, 以正邦刑 ,為世大 戒。臣竊 恐朝廷尚 有遺隱, 未盡編錄 。今據臣 所知 ,
悉具奏 陳,以備 采擇。臣嘗與 劉惟簡商 議職事【二六 】,因臣語及 元祐初, 先帝陵土 未
乾,而 善政已為 司馬光等 變壞更張 ,造為謗 訕,不復 有臣子之 義。惟簡 遂為臣言 ,光
等姦 黨相濟, 逆亂自肆 ,最不可 忍者二事 :其一, 元祐元年 明堂,光 等心懷怨 懟,
建議不 以先帝配 宗祀,而 欲祀仁宗 皇帝,先 帝幾不得 與祭。賴禮官何洵 直力爭, 以謂
嚴父 配天,古 今之定禮 ,其事見 於孝經, 雖童稚皆 能誦之, 且自古無 宗祀祖考 于明
堂者, 其議遂寢 ,而先帝 始不廢于 宗祀。此皆悖逆無 道,非臣 子之所宜 言。臣與 惟簡
相對流 涕欷歔, 憤惋切齒 ,而恨其 事不得遽 聞于上聽 ,以治光 等之罪也 。今惟簡 既死 ,
竊恐朝 廷未及采 問,而光 等罪惡有 所隱脫, 臣雖守郡 在遠,輒 慕古人「見無禮于 其君
者,如 鷹鸇逐鳥 雀」之義 ,拳拳忠 憤,不能 自已。」詔劄 與編類姦 臣事狀蹇 序辰等 。
(正甫 言二事, 此但其一 ,疑有脫 文。新錄 辨曰:鍾 正甫者何 人,敢為 詆誣,一 至于
此, 指賢哲為 姦黨,謂 忠孝為悖 逆,顛倒 是非,上 惑主聽, 豈可傳也 ,此一章 合刪
去。今復存 之。紹聖 四年六月 四日鍾正 甫以敕令 所刪定陞 一任【二七】,與堂除 差遣。)

  尚 書省言:「強盜罪 至死,會 恩後再犯 ,而罪不 至死者, 奏裁。其已被徒伴 通說 ,


事發而 逃亡,後 遇赦者, 準此。因強盜 殺人者, 不要犯時 不知律內 傷人【二八】,或 殺
傷人之 卑幼者, 奏裁。」 從之。( 新削。 )

  癸 巳,樞密 院言:「近降 指揮,令 章楶、鍾傳等 相度會合 三路兵馬 進築。今據章 楶、


鍾傳奏 ,候將來 計置糧草 及守城之 具足備, 或乘春草 長茂,伺 隙進築。乞且依已 降朝
旨,各 于本路進 築,候有 間隙,即 依朝旨施 行。續據 鍾傳申, 到渭州與 章楶論議 涇原
等處進 築,無不 合,但投 來人通說 天都一帶 無草,俟 計置有備 ,續同共 進築。并章楶
要一 城防守器 具并糧食 ,其防守 器具,陸 師閔稱甚 有準備, 若涇原進 築有日, 先且
就涇原 輟使,續 自秦鳳輦 去補填, 其糧食亦 如此施行 。今涇原 九羊谷、熙河顛耳 關,
逐路自 合先次興 築,須于 此月旬日 之內了當 。其沒煙 峽口至平 夏城止二 十里,熙 河、
青南 納心去顛 耳關不遠 ,兼係用 秦鳳兩路 兵馬,聲 勢不小, 但多方探 伺敵情, 斟酌
事力機 會,可以 乘此修築 ,亦仰相 度興工。如事力未 及,或未 有機會, 即一面從 長施
行, 仍仰章楶 於新築三 城寨,疾 速增價, 計置的確 ,合要糧 草足備, 可以興舉 ,即
關報 鍾傳,依 所降朝旨 ,同共相 度勾抽三 路兵將會 合進築沒 煙後峽, 涇原等處 所有
防守器 具,亦就 近儹那應 副。」詔令章 楶、鍾傳遵依 施行,如 逐路利害 不同,聽 各具 所
見以聞 。

  刑 部言,逃 亡軍人捕 獲斷罪條 ,乞著于 法。從之 。

  朝 散大夫黃 伸為度支 員外郎。

  韓 王、冀王 宮大、小 學教授葉 承為正字 。(正月 二十四日 曾布云云 。)

  甲 午,詔孫 傑察訪兩 浙路。( 二月一日 初命。)


  乙 未,三省 言,元祐 詔今後臣 寮用冠帔 改換醫人 服色者, 不得換紫 衣。詔更 不施
行。

  吏 部言:「林希 乞八路員 闕用熙寧 、元豐條并紹 聖新制一 處參酌, 修完成書 。詔令


吏部四 選同共編 修。今乞將川 、峽、福建、湖南路季 闕並去, 替一年使 闕。」從之。(希 奏
請在紹 聖三年七 月十二日 己亥。)

  刑 部言:「右治獄勘 到得解進 士蘇天民 受高茂錢 ,與本人 代補太學 外舍生并 進士 ,


高茂卻 別冒高昂 名入試。手分 郝定【二 九】,朝請郎、國子司 業詹文各 為齋僕牟 順認得
是蘇天 民,因問 告發了卻 ,作逐人 自首,牒 送所屬。案蘇天民 、高茂所 犯各係徒 罪,
郝定、詹文 各係公罪 徒,各合 該赦恩原 免。」詔並依斷。蘇天 民、高茂特各 分送鄰州 編 管,
郝定特 勒停,詹 文特衝替 。

  樞 密院言:「近據鄜 延路經略 使呂惠卿 乞請,諸 路進築或 討蕩,並 互相關報 ,同


時舉動 。已奉旨 依,及今 月二日降 指揮,令 河東路相 度出兵討 蕩。今據 呂惠卿奏 ,見
計置修 復米脂寨 ,乞令不 進築路分 出兵討蕩。」詔令 河東路經 略司詳此 照會,仍 依 上
件累降 朝旨施行 。(布錄 :庚子, 孫賁奏, 鄜延已計 置修復米 脂。辛丑 ,令河東 相度
築荷葉 川或其他 要便處, 以應米脂 ,及屏蔽 葭蘆耕牧 地【三○】。仍令 張世永、 張 [禾角 ]
同親詣 地頭相度 。)

  熙 蘭經略司 言:「權 知蘭州、兼緣邊安 撫司公事 王舜臣乞 將西界投 來部落子 沒細


游成寧 補崇班帶 巡檢。本司乞依王 舜臣所乞 ,及已依 敕榜內該 載,支給 銀、絹、錢各二
百,錦 袍、銀帶。」詔沒細游 成寧特與 內殿崇班 ,差充本 族巡檢, 更賜銀、絹、錢各 二 百,
其餘同 出漢人內 有合補與 名目者, 即斟量高 下,以空 名宣劄補 填訖以聞 。(紹聖 四年
八月一 日,舜臣 以知鄜州 ,權發遣 熙蘭鈐轄 。)

  詔 荊湖南路 、江南東 路各添置 有馬雄略 一指揮。

   陝西制置 解鹽司言 ,乞應官 司並不得 于折博務 買賣興販 解鹽,如 違,其買 賣官


司並科 違制之罪 。從之。 (新無。 )

  刑 部言:「疑難公案 合奏巡白 者,押劄 子後,請 限三日內 納到部稟 議,本部 限二


日內與 決行下。如合詣都 省巡白, 即再限二 日錄元劄 子赴部, 限二日納 都省候報 到,
限二日 詣都省稟 決。已上 每兩件加 一日。」 從之。( 新無。 )

  丙 申,戶部 言,潭州 知、通任 內應副銅 場買銅賞 罰條,請 著為法。 從之。

  詔 差河北路 轉運副使 呂升卿【三一】、提舉荊湖 南路常平 等事董必 ,並為廣 南東 、


西路察 訪。(三 月四日罷 升卿。)蔡京等究 治同文館 獄,卒不 得要領, 乃更遣升 卿及
必使嶺 外,謀盡 殺元祐黨 。(宋朝 要錄:時 劉摯、梁 燾已死, 朝廷猶未 知也。)

  又 權發遣提 舉河東路 常平等事 鄧洵仁言 :「伏見祖宗 朝置龍圖、天章、寶文 閣以藏


列聖御 製述作。況自陛下 紹隆丕烈 ,遹明先 志,而寶 閣未新, 徽名未揭 。伏望明 詔有
司,祗 循舊章, 亟加營建。」詔令翰林 學士、中書舍人每 員各撰閣 名五名以 聞。(四 月
十八日 名顯謨。 )

  成 都府、利州路 鈐轄司、利州 路轉運司 言【三二】,乞于 興元府、閬州 兩處各添 置就


糧武寧 一指揮, 各以四百 人為額。 從之。

  清 海軍節度 使、開府儀同 三司、嗣濮王宗祐 卒。輟視朝三 日,車駕 臨奠,成 服于後


苑。時方治 道西郊, 以待上修 禊,亟為 詔罷。贈太師 ,追封欽 王,諡穆 恪。異時,襲 封
爵者遇 祠濮園, 即移疾不 果行,或 請代之。至宗祐獨 不肯,自 秋涉冬, 數往來道 路,
薦獻如 禮。既病 ,人皆以 為憂;春 夏當享, 又亟往, 遂卒于齋 所。

  庚 子,戶部 言,應不 產錫地分 ,官、私自出賣, 許通商販 ,及聽鑄 造器用買 賣,


乃並免 稅等法。 詔從之。 (新無。 )

  戶 、工部言:「江、淮、荊、浙等 路發運副 使兼制置 鹽、礬、茶事呂仲 甫奏,五 指山銅


礦饒衍 ,堪任鑄 錢,欲官 自興置場 冶,委官 監轄。乞下河東路 提點刑獄 司檢踏施 行,
如堪置 場,即關 報轉運司 相度保明 聞奏。」 詔令河東 路轉運使 相度措置 【三三】 。

  雄 州言,探 到北界帳 前行文字 ,差人夫 于三月上 旬開 朔、 武州沿 邊壕子等 。詔


河東 路沿邊安 撫司密切 體探有無 前項事理 ,及上件 界壕自來 係與不係 西界,同 共開
條具狀 以聞。

  辛 丑,右司 員外郎、河北 路察訪孫 祀,戶部 員外郎、淮南 路察訪孫 深言:「元豐 八


年六月 八日,敕 修立郎官 、御史按 察諸路監 司職事條 ,已詳備 ,今來並 乞依元條 并元
豐令施 行。內有 聲訖未備 ,乞量行 增改。舊按察條行 遣文書以 某路按察 司為名, 今改
『按察 』字作『 察訪』字。」從之 。

  壬 寅,刑部 言:「監司按 發公事合 推鞫者, 不得送廨 宇所。在州、軍, 合送本州 及


置司者 罪。」從 之 。

  癸 卯,樞密 院言:「章楶已選 定二月二 十六日會 合將兵出 寨,破土 進築九羊 谷等


處,及 勾保甲赴 軍前般運 糧草、修城木植。兼稱到熙 寧寨與姚 雄等諸將 會合,臣 躬親
統領至 平夏城, 分遣諸將 前去。看詳所奏進 築九羊谷 、後石門 等處,緣 上件兩處 地理
相近, 難並進築 ,枉費財 用,未委 甚處最係 控扼要害 之地,合 指定一處 。外有沒 煙前
峽口, 至平夏止 二十里, 正係控扼 西賊天都 出入咽喉 之地。今九羊谷城 寨了當, 便合
乘勢移 那兵馬進 築。」詔令章 楶更切審 測敵情, 斟酌事力 機會,乘 勢進築。如探 伺西 賊
點集 在近,事 勢厚重, 未可舉動 ,亦仰指 定探報事 實,詳具 奏狀,仍 先具措置 次第
并合用 兵馬以聞 。

  甲 辰,三班 奉職康諿 獻書言:「竊觀誠 州之廢, 累年未聞 德音,陛 下何不試 令臣


立于政 府,反復 辯論,則 臣匤中之 積,庶幾 得吐憤悶 ,而少有 助成陛下 紹復之聖 志。
若置臣 言而不恤 ,則是先 帝之不幸。」御批:「諿言 殊不度德 ,敢求自 試,宜加 薄責 ,
以誡狂 愚。可特 依衝替人 例施行。仍與一遠 僻處監當 差遣,仍 添入私罪 事理重。」( 御
集二月 二十五日 事。)
  丙 午,章楶 言:「與 鍾傳議, 先進築三 城寨,其 本路有兩 座守城器 具,本路 前後
進築 用過防守 器具不少 ,今準聖 旨,將來 合于三處 建築城寨 ,乞下陸 師閔計置 一千
步城防 守器具一 座,前來 靈平鎮差 下卸;及 下劉何、巴宜于諸 路速行剗 刷八百步 防守
器具, 搬運前來 。所有樓櫓, 臣乞一面 計置。」詔令章楶 才候修九 羊谷了當 ,即將已 計
置到防 守器具, 遵依今月 二十四日 指揮,于 沒煙前峽 口進築。所有後石 門、黙地 掌更
不得興 工,如已 興工,即 速行寢罷 。(三月 九日楶復 奏,十六 日降職。布錄:丙 午降
旨,令 章楶依已 降指揮築 九羊谷及 沒煙前峽 口,不得 更于後石 門、黙地 掌進築。仍令
陸師閔 輟一千及 八百步城 防城器具 各一座, 詔令巴宜 、李譓般 赴平夏城 ,準備進 築沒
煙後峽 及涇原使 用。)

   戊申,熙 河蘭岷路 經略司言 ,差權知 蘭州王舜 臣統領兵 馬出塞, 討蕩西賊 ,斬


獲約三 千級。詔舜臣以下 ,等第賜 銀合、茶藥,其出 界兵賜錢 有差,所 有得功將 士等 ,
仰經略 司疾速保 明功狀以 聞。(八 月二十二 日送勘。元符二年 二月二十 二日,布 錄于
庚子云 ,同呈熙 河奏,王 舜臣統兵 自金城關 出,討擊 右廂。又戊申云, 呈王舜臣 出界
斬獲, 祁、蘭州 報斬級二 萬。既而 走馬奏, 止三千, 其後止二 千餘級, 然奪馬千 匹,
橐駝五 百,羊畜 數萬,舜 臣所部止 萬五千人 而已。得旨錫茶藥 ,特支錢 ,趨上功 狀。
又呈鄜 延二十五 日進築米 脂。)

  涇 原路經略 司言:今 月十四日 修古高平 堡畢工, 乞賜堡名 。詔賜名 高平堡。(布


錄:戊 申,涇原 修古高平 堡,乞賜 名,止以 古高平為 名。)

  孫 路言:「進築灰家 觜新城畢 工,乞賜 名為城。」詔賜名 興平城。其本城合 差官 ,


并一行 修城將佐 等功狀, 令環慶路 經略司疾 速具狀聞 奏。(三 月九日, 路加直龍 。正
月五日 ,密院云 云。布錄 :庚子, 同呈環慶 奏,已築 灰家觜班 師。戊申 ,環慶築 灰家
觜千步 城,賜名 興平。)

  樞 密院言:「章楶所 奏,據鍾 傳申章楶 ,要糧五 十萬石, 馬料在外 ,草八十 萬束 ,


錢五十 萬貫,顯 是須索太 多。兼所 稱防城器 具缺少, 緣先于去 年六月內 ,已曾指 揮劉
何于近 裏州軍輟 八百步防 城器具一 座,已是 不少。近又已指揮 秦鳳路輟 那一千步 及八
百步防 城器具各 一座應副 ,其糧草 等,又已 責任劉何 、李譓計置那 運,必不 至闕事。」
詔:「章楶候進 築九羊谷 了日,乘 勢于沒煙 前口進築 ,仍速同 劉何、李譓等計置 合要
防城器 具,及版 築所須之 物,乘此 機會,務 要神速成 就。仍先 次計會鍾 傳相度次 第聞
奏。當議別降指 揮,令熙 河、秦鳳 路合兵馬 ,并更于 環慶路差 發將兵一 萬人,添 助防
拓。」 (二十七 日已有詔 。 )

  初 ,輔臣欲 責章楶以 畏怯避事【三四】。上曰:「素 議以邊帥 不可強以 所不可為 ,


如此責 之未便。」遂令削 去,止令 相度先築 沒煙前峽 ,仍一面 計會後峽 及正原版 築 之
具,候 有機會, 即會合三 路兵馬進 築。曾布 曰:「二 府不敢不 以此責章 楶,德音 如此 ,
邊臣得 以舒卷自 如,真得 任將之體 ,中外幸 甚。」(此據布錄 戊申日事 ,又云章 楶 赴
平夏措 置築九羊 谷,考之 。)

  兵 部言:「呈試武藝 人,依敕 限十二月 以前到部 。有疾趁 限不及期 者,雖蒙 朝廷


按用舉 人條例, 許令次年 就試,今 後準此。緣其間不 無違限冒 稱偶病之 人,無以 驗實 ,
若便與 收試,即 刑部條限 卻成空文 。其舉人 事故,趁 限不及不 曾就試者 ,並召保 官經
所屬自 陳,審按 出給公據 保明,申 兵部驗實 ,次舉就 試。今來 呈試武藝 人,乞亦 依舉
人條施 行。」從 之 。

  己 酉,刑部 言,欲于 編敕巡檢、縣尉應 承告強盜 而故不申 條「徒二年」字下 ,添入


「重法 地分,係 結集十人 以上者, 仍不以赦 降去官原 減。」從 之 。

注 釋
  【一】顛耳 關「顛」上原衍「丹喇」二字,按「丹喇」即「顛耳」之不同譯 文,清四 庫館
臣奉旨 改譯少數 民族人、地、官名 時所改, 浙江書局 刻版時又 重出兩種 譯文,今 據閣
本刪。
  【 二】良田 可耕「良 」原作「 食」,據 宋會要兵 二八之四 四及文義 改。
  【三】戊午 原作「戊子」。按本書 卷四九三 紹聖四年 十二月癸 未李清臣 知河南府 記 事
下注: 「明年正 月初九日 復知河南 府。」又 正月庚戌 朔,初九 應為戊午 ,今據改 。
  【 四】此據 曾布日錄 「日錄」 原作「實 錄」,按 無曾布實 錄,據閣 本改。
  【 五】而情 理不至切 害「而」 原作「或 」,據閣 本改。
  【 六】布初 欲除傳為 副帥據上 下文義, 疑「布」 當作「惇」 。
  【 七】賊以 鐵騎萬餘 來追「追 」原作「 迎」,據 下文及文 義改。
  【 八】開光 原作「開 元」,據 宋史卷八 七地理志 及下文改 。
  【 九】計置 進築畢工 「築」原 作「眾」 ,據閣本 及文義改 。
  【 一○】前 具劄子申 明「前」 ,閣本作 「尋」 。
  【 一一】不 循守分「 守分」, 閣本及宋 史卷三二 九鄧綰傳 均作「分 守」 。
  【 一二】工 又倍之「 工」原作 「萬」, 據宋會要 禮二八之 五七改。
  【 一三】糜 費金寶「 糜」原作 「縻」, 據文義改 。
  【 一四】上 頻收攬威 柄「頻」 ,閣本作 「頗」 。
  【一五 】呂城閘常切 車水入澳 「閘 」原作「聞」,據閣本 及下文「灌注 閘身」改。
  【 一六】李 士爽醫治 懿康公主 四公主有 勞疑有脫 文。
  【 一七】荒 政何可忽 也「荒政 」,閣本 互倒。
  【一八】永興軍 渭河北高 陽櫟陽涇 陽等三縣「涇」下「陽」字原脫,據 宋史卷一 八一
食貨志 三、卷八 七地理志 三及九域 志卷三補 。
  【 一九】從 之閣本於 此下有小 字注文「 新本削去 」四字。
  【 二○】並 支加饒錢 七貫文「 文」原作 「支」, 涉上文而 誤,據閣 本改。
  【二一】準令大禮謂 南郊「令 」原作「今」,據 閣本及下 文「欲於 令文增入 北郊」改。
  【 二二】欲 于令文增 入北郊「 入」字原 脫,據閣 本補。
  【二三 】咸寧郡王俁 已下次當 出閤「俁」原作「候」,據 閣本、宋史卷 二四六宗 室傳
燕王俁 改。
  【 二四】其 泛拋工作 「拋」原 作「抱」 ,據閣本 改。
  【 二五】仍 乞將知縣 令考課上 等人疑有 脫誤。
  【 二六】臣 嘗與劉惟 簡商議職 事「職」 原作「執 」,據閣 本及文義 改。
  【二七】紹聖四年六 月四日鍾 正甫以敕 令所刪定 陞一任「四日」,閣本作「三日」;
「陞一 任」,閣 本作「陞 三任」 。
  【 二八】不 要犯時不 知律內傷 人疑有訛 誤。
  【二九】手分郝定「手分」,宋代職役 之一種, 原作「分 手」,無 義,今據 閣本乙正 。
  【三○】及屏蔽 葭蘆耕牧 地「葭蘆」原互倒。按宋無 蘆葭地名 ,今據宋 史卷八六 地
理志晉 寧軍條改 。
  【三一】詔差河北路 轉運副使 呂升卿「使」原作「司」,據本書卷 四九三紹 聖四年十
一月乙 丑條改。
  【 三二】利 州路轉運 司言「司 」原作「 使」,據 閣本改。
  【 三三】詔 令河東路 轉運使相 度措置「 使」,閣 本作「司」 。
  【 三四】輔 臣欲責章 楶以畏怯 避事「怯 」原作「 法」,據 閣本改。
 

卷四 百九十 五 元符元年 (戊寅 , 1998)

起哲宗元符元年三月辛亥盡是月壬戌

  三 月辛亥, 樞密院言 :「涇原 經略司奏 ,被旨差 發將兵進 築城寨, 探得西界 點集 ,


在近 邊盤泊, 慮擣虛深 入作過, 已選將分 布照管邊 面,乞候 師還,照 管得地分 無虞 ,
許本司 量功效大 小,比類 出寨進築 官員、使 臣、軍兵 ,奏乞等 第推恩。」從之 。

  是 日,樞密 院奏事, 曾布獨留 ,因為上 言:「臣 備位政府 ,無補朝 廷,每有 所聞 ,


不敢一 一冒瀆聖 聰,然事 干大體, 不敢緘默 。臣自去 秋即聞朝 廷差蔡京 、安惇究 問公
事,日 久未決, 然以非職 事,未嘗 敢詢三省 ,莫知其 詳。近見 蔡京言:『勘問張 士良 ,
稱陳衍 於垂簾時 日作掌記 ,裁決政 事,太母 但誦之而 已。』又言『太母 彌留之際 ,不 復
曉人事 ,而衍尚 不肯以國 事稟聖斷 ,凡詔旨 用寶,皆 衍專之。』衍一閹 寺,敢盜 弄 國
柄如此 ,何可勝 誅。當時 大臣固亦 可罪,方 此時衍事 權在手, 何所不可 為?衍之 可誅 ,
無可疑 者。亦聞 三省曾有 此議,然 不若速行 。況自去 秋置勘以 來,此聲 未必不達 海外 ,
萬一引 決,不及 行法,亦 為可惜。兼衍家私 雖已籍沒 ,恐隨身 珍玩不少 ,朱崖軍 使乃
一使 臣,其他 皆攝官, 萬一受賕 ,用刑未 必如法, 當遣一監 司往處斷 ,仍籍沒 其所
有,乃 為盡善。近聞遣呂 升卿、董必察訪二 廣,中外 疑駭,以 謂恐朝廷 遣此兩人 往處
置已竄 黜者,人 言殊纶纶 。此事雖 臣等不得 與聞,況 於疏遠之 人。又竊 聞欲遣升 卿等
按問梁 燾,燾之 所言,證 左已具, 想必不虛 。若欲施 行,不過 更遷之海 外,何必 遣使 ?
此事虛 實,臣所 不知,然 燾出此言 ,自為可 罪。兼追 問證左, 似已有實 ,若更遣 升卿
輩按問 ,豈免有 鍛鍊之嫌 ?若萬一 燾不肯承 ,不知何 以處之? 」上曰:「有李洵 證對 ,
何敢不 承?」布曰:「燾 必知得罪 不輕,萬 一不肯承 ,必須置 獄,若置 獄而後承 ,則
天下 後世以為 鍛鍊無疑 矣,何以 釋此謗? 若更欲推 問他事, 則燾輩當 時雖包藏 禍心 ,
今日事 無因發露 ,何肯自 言,乃知 遣使無益 。況祖宗 以來,未 嘗誅殺大 臣,令燾 更有
罪惡, 亦不過徙 海外。」上曰:「祖宗未嘗 誅殺大臣 ,今豈有 此。」布曰:「然 則何必 遣
使也。況升 卿兄弟與 軾、轍乃切骨 仇讎,天 下所知, 軾、轍聞其來 ,豈得不 震恐?萬 一
望風引 決,朝廷 本無殺之 之意,使 之至此, 豈不有傷 仁政。兼升卿凶燄 ,天下所 畏,
又濟之 以董必, 此人情所 以尤驚駭 也。必在 湖南按孔 平仲殊不 當,今乃 選為察訪 ,眾
論深所 不平。」上改容曰 :「甚好。」布又言:「梁 燾言及楚 邸,不知 聖意以為 何如?」 上
曰:「楚邸 必不知。」布曰:「誠 如聖諭。若大 臣與楚邸 交通,真 有此謀, 豈一二人 之 所
能辦, 必須有顯 狀。外議 皆疑朝廷 欲行遣楚 邸,臣獨 以謂聖意 素不知此 ,必無此 理。
今聖諭 亮其不知 ,臣復何 言。然臣 以為楚邸 不知,固 無可議, 就令當時 實有此謀 ,陛
下亦當 涵容闊略 。此豈唯 傷先帝篤 愛兄弟之 恩,兼形 跡宣仁, 於國體豈 為穩便, 如此
則上累 聖德不細。」上亦然之。布又言 :「三省大臣 ,無一人 為陛下明 白裁處此 事, 使
中外疑 駭,皆大 臣之罪。陛下知章 惇、蔡卞 近來相失 ,每事更 相猜貳, 議論之際 ,互
相觀望 ,莫肯啟 口,以致 差除不能 僉諧,往 往引二三 人取決聖 斷。」上曰:「近日多 如
此,何 為若此相 失?」布曰:「大 約皆謀身 而已。昔相朋 比,今相 疑忌,莫 非為私計 ,
未嘗志 於國事。」上曰:「相 失必有所 因。」布曰:「蔡卞引 常立,惇 方與之協 比,則 為
之當此 事,然退 亦不免有 言。有王 莘者來都 堂求差遣 ,惇正色 曰:『爾 本常立所 薦,
何可更 要差遣?』其後論 蔡肇、鄭居中輩, 皆公然違 戾,大抵 積此等小 事【一】,遂成
釁隙。而惇尤疑 蔡京,以 其在經筵 ,時時造 膝,陰有 所傷中。」上曰:「惇深不 樂京。 」
布曰:「京兄弟 氣燄,人 無不畏之 者,唯臣 一人不畏 之。臣自 謂致身於 此,當以 義理
自恃, 何敢畏人 。惇以引 蔡肇、安師文為京 等所指目 ,深恐中 其讒間, 蔡京在經 筵,
卞在政 府,兩人 窺伺而交 攻之,惇 不得不懼 ,以此於 議事,但 容默而已。」上曰:「 京
與惇何 以相失? 」布曰:「惇性暴 。嘗聞人言, 舉華申甫 作編敕所 看詳利害 文字,惇
問京云 :『人言公與 之有錢物 交加,是 否?』京變色 曰:『無此事 ,只曾將 一犀帶來 與
京,不 曾受。』又蔡蹈攻 林虞,惇 問京云:『人言公 令蹈擊之。』京云 :『豈有 此,乞 理
會。』惇笑而止 ,以此不 得不相失 。申甫乃為呂 嘉問探事 者,先帝 特除名, 誠不可用 ;
蹈為京 所使,亦 不虛。惇為宰 相,可按 治便當按 治,不當 以閑語言 激怒之爾。」上曰 :
「惇性 輕率。」布曰:「誠然,但 惇雖輕率 ,議論亦 多平直, 卞之陰巧 難測,願 陛下 更
加審察。」上微 笑而已。上又 問:「兩人曲 直如何? 」布曰:「引常立 、鄭居中則曲 在 卞,
引劉正 夫輩則曲 在惇,然 卞之黨與 甚盛,氣 燄可畏, 邢恕、安惇輩皆重 足一跡【二】,
惇以此 尤畏之也。 」

  壬 子,刑部 言:請三 司、樞密 院吏三年 一次許試 刑法,依 條係與法 官同試, 通優


等人數 ,欲乞於 法官參混 考較。從 之。

  戶 部言請:「押綱人 押荊湖南 路鹽糧綱 ,已受省 部赴身除 ,程限三 十日到轉 運司


公參。 如無故違 限,論如 之官限滿 不赴律, 違限月日 ,仍不理 磨勘。」 從之 。

  癸 丑,戶部 言:「川 路舊法, 坊場錢物 并許置金 銀并軍裝 紬絹等, 赴鳳翔府 送納 ,


元限成 都府、利州路 二年,梓 州路三年 ,並起發 了當。乞成都 、利州路並依 比梓州路
立限三 年。」從 之 。

  祕 書省言: 依敕命勾 集到太史 天文局、渾天文儀 象所官同 定永裕陵 禁地等, 今乞


選差太 史局官三 兩員,就 彼覆按及 相驗禁地 內補治。詔差判太 史局官二 員、天文 局官
一員, 餘依奏。 (二月十 五日,五 月二十八 日,八月 七日可考 。)

  御 史蔡蹈言 :「臣伏 見專切提 舉京城所 奏,據太 史局董惟 正指引定 奪補貼夷 門山


寺處闕 陷,合修 高樓大舍 清淨寺院 ,蒙降聖 旨於夷門 山岡修建 一寺者。臣契勘夷 門山
岡實 國家本音 生氣之地 ,然自祖 宗以來, 未聞有獻 議欲補助 形勢起建 樓閣為議 者,
不知 今議何從 而起?太 史董惟正 一人之言 ,亦何可 依據?臣 愚雖不習 知地理, 而嘗
聞地 道以寧靜 為貴,今 若補貼闕 陷,不免 旁近取土 深遠,畚 鍤之眾, 能無傷乎 ?加
以斧斤 斲削之聲 聞於遠近 ,如此而 欲求地道 寧靜,非 所宜也。竊慮惟正 意在觀望 承順
而為 此說,若 朝廷必欲 如其所請 ,即乞下 其議于太 史局,令 眾官參議 ,結罪聞 奏,
庶幾不 出一人之 私。臣或 聞先朝嘗 有意於此 ,而議終 不行。伏思先帝之 得陛下及 諸王 ,
果自於 此乎。陛下仁慈智 聖,有同 於思齊之 文王,則 百斯男, 不祝而有 ,宗社之 慶,
神明陰 相,何在 岡勢哉? 臣欲望聖 慈省察, 更賜謹重 ,以圖地 道寧靜, 庶佐多福。 」
  又 言:「臣 近具奏, 論太史董 惟正所定 夷門山岡 合修寺院 ,竊慮惟 正意在觀 望承
順而為 此說,乞 下太史局 ,令眾官 參議,庶 幾不出一 人之私。尋聞太史 局集二宅 剋擇
官馬士 廣等四十 七人看詳 ,即無於 外修清靜 寺院應助 福德王利 之方經據 。果見惟 正所
定殊無 經據,不 合眾論, 出於其私 ,務在觀 望,其跡 顯然。朝廷宜即加 惟正欺罔 之罪 ,
仍罷其 役,乃慰 中外之望 。而近日 以來,竊 聞準前指 揮興役, 不惟臣愚 滋惑,京 師之
人莫不 惑焉。書曰:『三 人占則從 二人之言。』今不從士 廣等四十 七人所定 ,而獨信 惟
正一人 之私,非 所以示至 公而同眾 志也。臣契勘元豐 年中府界 提點楊景 略奏,將 帶二
宅官王 明等按視 ,定奪到 夷門山岡 勢不得穿 鑿,先帝 竟從其議 。陛下仁 慈,篤於 繼志 ,
尤宜 深體先帝 所以不欲 穿鑿岡勢 之意,以 寧一地道 ,自然聖 嗣蕃衍, 如先帝得 陛下
及五 王之盛, 豈俟他求 哉!臣又 聞太史局 言,所修 寺地在夷 門山岡之 外,若修 寺即
無利, 若不修亦 無害。且朝廷廣費 財用,重 勞工役, 亦冀有所 益爾,不 然徒費財 用,
枉勞工 役,獨使 建議者得 遂其私, 甚無謂也。書曰:『不作無 益害有益。』可不戒乎 ?
況今國 家上至郊 廟、寺觀、禁庭、宮院 、省寺、廄庫所合 修治補葺 凡八十有 餘處,但 以向
者併 工帷宮, 有所未暇 ,今能易 夷門山岡 無益之役 以及郊廟 等處,則 人神安悅 ,為
福豈可 量哉!臣 愚欲望聖 慈詳酌士 廣等四十 七人所定【三】,早賜睿旨 ,寢罷工 役,
庶免穿 掘基地, 填貼客土 ,不勝幸 甚。臣猥 當言責, 不敢緘默 ,干冒誅 戮,不任 戰兢
畏惕之 至!」(此據蔡蹈 奏議附見 ,當徐考 之。紹聖 二年三月 十七日蹈 為監察, 元符
元年十 二月十四 日遷考功 。)

  詔 呂升卿差 充廣南西 路察訪指 揮,更不 施行。(二月十七 日,又三 月四日。)後


三日, 董必自東 路改使西 路。(事 在初七日 ,今并書 。罷呂升 卿察訪廣 西,或因 曾布
有言, 或王鞏所 見得之【四】,不 因布言也 ,更須考 詳。又恐升卿 自國門還 朔部,是 去
年冬李 清臣事【五】,此 察訪廣西 乃別欲誅 二蘇等, 具罷,或 果因布言 ,更詳之。邢恕
言行 錄云:紹 聖議遣呂 升卿察訪 廣西,章 惇意欲使 之盡害諸 竄謫者, 恕聞之, 在講
筵力陳 :「本朝享國 安寧,度 越唐、漢,良由祖 宗以來未 嘗誅殺大 臣德澤所 致。」哲 宗
釋然, 俾寢其行 ,又特宣 諭云:「也不 到得。」時升 卿為河北 轉運,特 召赴闕, 恕仍 奏
云: 「國朝自 來未有遣 別路漕臣 為察訪者 ,升卿天 資刻薄, 果於殺害 ,故惇選 用之
爾。」恕退朝有 喜色,家 人問其故 ,曰:「吾今 日有一善 事,子孫 當享其報 矣。」此蓋 恕
家傳飾 說,今不 取。)

  初 ,章惇、蔡卞謀以 更毀先烈 為說,將 置元祐臣 僚於死地 ,甚則誣 及宣仁聖 烈皇


后有廢 立意。時左司諫陳 次升一日 奏事畢, 即前曰:「臣有危 悃,不避 死亡,上 凟天
聽,冀 陛下一悟 。臣聞朝 廷欲於宣 仁聖烈皇 后有所貶 削,果然 乎?宣仁 聖烈皇后 保佑
聖躬九 年,功德 巍巍,四 海歸心, 升遐之日 ,海內如 喪考妣。若以姦人 疵毀輒有 議論 ,
不惟有 虧聖孝, 恐必失人 心。」上俛首曰:「無 之。」次升曰:「臣敢 為陛下賀。」上曰 :
「卿何從得 此?」次升曰 :「臣以言為 職,苟有 所聞,當 以忠告, 陛下不當 詰臣所從
來。」及遣 呂升卿按 察廣南, 次升又言 :「陛下初欲 保全元祐 臣僚,今 乃欲殺之 耶? 」
上曰:「無 殺之之意 ,卿何為 出此語? 」次升曰:「今以 呂升卿為 廣南按察 ,豈非殺 之
耶?升 卿乃惠卿 之弟,元 祐中嘗監 真州轉般 倉負罪, 恐外臺按 發,嘗託 疾致仕。太皇
太后上 升,自真 州泛小舟 ,隱姓名 ,不七日 至京師, 投匭上書 。其人資 性慘刻, 善求
人過失 ,今將使 指於元祐 臣僚遷謫 之地,理 無全者。」於是升 卿罷其行 。(此據升卿 行
實附見 。行實又 云,元城 劉器之嘗 自陳,當 時有功於 元祐人為 多。)
  樞 密院言:「河東路 經略司奏 ,今相度 葭蘆寨西 北榆木川 北嶺上寨 地,去葭 蘆寨
二十里 ,周圍據 險,南有 小溝,泉 脈湧壯, 可以開井 ,控扼得 隔祚嶺、荒土平、瑪克
朗三處 賊馬來路 ,及保護 得烏龍谷 、韋子川一帶 耕種地土 【六 】,後倚葭蘆 寨,實為
便利。」詔孫覽 如果便利 ,即依所 奏,仍精 選兵將官 統制兵馬 前去進築 。(三月四日 奏
乞城榆 木川,四 月七日進 築,十一 日賜名。布錄:癸 丑,詔河 東相度進 築榆木川 ,蓋
葭蘆之 屏蔽也。 )

  鍾 傳奏,帥 秦鳳師進 築淺井。三省 、樞密院言本 無朝旨, 而傳擅為 此舉。以二十 九


日已興 役,不可 遏,但進 呈訖。( 布錄癸丑 。)

   甲寅,工 部言:淮 南開河所 奏,請開 修楚州支 家河,其 河係導引 漣河,與 淮水


相通, 乞賜名為 通漣河。 從之。

  江 、淮、荊、浙等路制置 發運司言 :諸路州 軍合起上 供有額錢 物,如本 州官司不


依限計 辦人船等 足備,並 科杖一百 。從之。 (新無, 可削。)

  丙 辰,朝請 大夫、充集賢殿修 撰、知陳 州劉定為 寶文閣待 制、知青 州。已而 御史蔡


蹈論定 老病凋殘 ,義當賜 玦,不應 進登侍從 ,且付巨 藩。上欲 罷之。章惇猶擬定 入對 ,
曾布及 黃履謂惇 曰:「外議以 罷為允, 何必更令 入對。」定遂 罷。(十 六日除張 舜民 。)

  熙 河蘭岷路 走馬承受 周珪言:「自來經 略司機事 不許走馬 承受參知 ,致聞奏 多有


後時 ,乞經略 司差發軍 馬前一兩 日,關報 將佐人馬 數目;及 沿邊按撫 司并極邊 城寨
有邊事【七】,賊馬出沒 ,不移時 密切關報 ,以憑聞 奏。」詔遇軍 興差發軍 馬行日, 速
具數目 關報。

   鄜延路經 略安撫使 呂惠卿言 ,米脂寨 畢工,乞 賜新名。 詔仍舊以 米脂寨為 名。


(二月 一日、十六日 、五月二十三 日可考。布錄 :鄜延奏 米脂畢工 ,得旨仍 舊名,賜 帥
臣以下 茶藥等。 )

  環 慶言進築 西 寨,詔 賜軍士特 支。(布 錄在丁巳 ,賜寨名 在十六日 。)

  詔 今後未經 漢官差遣 ,歸明蕃 官、使臣 仍舊隸屬 兵部,如 立功優異 ,委經略 司保


明聞奏 ,當議審 察取旨。

  丁 巳,詔五 王外第以 懿親宅為 名。

  江 、淮、荊、浙等路發運 司言,乞 應盜買綱 運官物, 除元約數 外,盜取 者計贓以


竊盜論 加三等, 彊取者依 彊盜法。 從之。

  吏 部言:「四選通用 在任成資 ,不因罪 犯移替許 理為任條 制,欲入 曾被對移 替考 。


雖還本 任通及二 年者,不 在此限。及差使借 差雖未及 二年,聽 通理,若 因事對移 及衝
替之類 者,不在 磨勘之限。」從之 。(新本 削去,今 用之。 )

  軍 器監言, 勾押官前 後行等乞 依太府寺 ,不許陳 乞抽差。 從之。( 新削。)


  是 日,誅虎 翼卒趙立。 立有訕上語 ,斷手足 口舌,腰 斬。告人 與都虞候【八】。 曾
布因言 :「近日 謗訕者多 ,度日前 亦非無此 等語,但 告訐者少 爾。比因 賞告者, 而開
封及三 帥司此獄 相屬不絕 。若稍寬 犯人及勿 賞告者, 且嚴責本 轄人員覺 察,則庶 幾稍
止。」上曰 :「既告 有實,何 可不賞?」 布曰:「小人無 知,輕易 謗訕,非 不痛懲而 不
可遏。但恐 告者寖多 ,誅殺亦 廣,於觀 聽為不足 爾。」馬步軍 都虞候曹 誦以立故 乞罷 軍
政,詔 釋其罪。 (布錄丁 巳,虎翼 卒誅,曹 誦乞罷軍 政,詔釋 罪。)

  朝 奉郎、開封府推官 王詔為工 部郎中。宣德 郎、大理寺正 錢蓋為開 封府推官。朝奉


郎、太僕寺丞王 旉提舉河 北路常平。承議郎、衛尉寺 丞蔡肇提 舉永興軍 路常平。宣德 郎
董嗣之 徙開封府 界。奉議 郎、提舉 河北路常 平鄧洵仁 為荊湖南 路轉運判 官。

  戊 午,詔昭 化軍節度 使【九】、開府儀 同三司、安康郡王 宗漢為彰 德軍節度 使, 進


封嗣濮 王。

  寶 文閣待制 、環慶路 經略安撫 使孫路為 龍圖閣直 學士,差 遣如故, 賞進築之 功也 。


(正月 五日,又 二月二十 九日,又 三月七日 ,十一月 十六日、 十九 日、二十四日 。)

  先 是,輔臣 以鍾傳、陸師 閔進築乖 繆,共議 降黜。曾布因 言:「諸路進 築,唯環 慶


不煩 朝廷督責 ,又一切 調度默然 辦集,未 嘗有所須 索,兼所 至皆神速 ,成就灰 家觜
方畢, 已又進築 ,據橫山腹 心,實可 嘉獎。」章惇曰: 「初 言者以路 為繆,不 足 任
帥,今 事乃獨過 於眾人。」上亦以 為然,故 有是命 。

  三 省言究治 取問所奏 前皇城使 張士良辭 服。

  士 良以御藥 院官給事 宣仁聖烈 皇后,與 陳衍更直 宮中,掌 文書【一○】。衍主看 詳


進呈, 定其所降 付;士良 書其事于 籍。其所 降付某處 ,其所從 違某事, 皆衍自與 奪頒
降,未 嘗以聞上 聽。聞有臣僚 奏請東朝 還政者, 衍輒詆之 曰:「此 不忠不孝 之人也。 」
匿其奏 置櫃中, 不以聞東 朝,亦不 以聞於上 。及與呂 大防往來 ,以合密 賜大防妻 ,皆
不聞上 。坤成節 ,北使朝 見太皇, 坐間痰發 ,扶掖坐 殿後御閣 ,衍指揮 簾外使臣 依次
第虛進 酒上食至 畢,外廷 皆不知。奏除范純 仁右僕射 ,召文彥 博平章事 。於是翰 林學
士承旨 蔡京、右諫議大夫 安惇言:「臣等伏 睹元豐八 年,大臣 輔立陛下 ,內則選 建親
近【一 一】,以 為翊贊; 外則遵依 法度,以 定紀綱; 上則請垂 簾,權同 聽政,以 固根
本。司馬光 、劉摯、呂大防等 忘先帝厚 恩,棄君 臣之義, 乘時伺便 ,冒利無 恥,交通 中
人張茂 則、梁惟簡、陳衍 之徒,躐 取高位, 快其忿心 ,盡變先 帝已成之 法。分布黨與 ,
悉據要 權,公肆 詆誣【一 二】,無所忌 憚。既而自知 其罪終不 可逭,深 懼一日陛 下親政 ,
則必有 欺君罔上 之刑,乃 迴顧卻慮 ,陰連內 外,包藏 禍心,密 為傾搖之 計。於是 疏隔
兩宮 ,及隨龍 內侍十人 悉行放罷 ,以去陛 下之腹心 ;廢受遺 顧命元臣 ,置以必 死之
地, 先帝任事 之人,無 一存者, 以翦陛下 之羽翼; 先帝之所 治而得罪 者,縱而 釋之 ,
以立陛 下之仇敵 ;先帝之 所惡而棄 者,收而 用之,以 植陛下之 怨绚。以王府為要 途,
以朝廷 歸私室, 上下協比 ,同惡相 濟,意在 不測。天錫陛下, 聖知沈機 ,淵默不 言,
九年 側身端拱 ,無毫釐 之差,羣 姦無以伺 其隙,眾 惡不能成 其志,宗 廟之靈, 社稷
之福也 ,此固不 待指數而 天下曉然 易知也。然姦黨交 結,其操 心危,慮 患深,蹤 跡詭
祕,世 莫得聞, 至於焚棄 毀滅,無 復考驗。前日雖已 竄逐擯廢 ,而姦謀 逆節蓋未 白於
天下也 。臣等幸 被詔旨, 詢究本末 ,乃於焚 棄毀滅之 餘得其情 狀,其無 君之惡, 同司
馬昭 之心,擅 事之跡, 過趙高指 鹿之罪, 天地之所 不容,人 神之所共 棄,蓋至 今日 ,
其惡遂 彰明較著 如此。臣等竊睹上 項事節, 大逆不道 ,跡狀明 白,揆之 以義,讞 之以
法,死 有餘責。所有 陳衍罪在 不赦【一三】,亦 乞更賜審 問,正以 國法。」詔衍特處 死 ,
(李 十朝綱要: 杖殺朱崖 流人陳衍 。)令廣 西轉運副 使程節涖 其刑;徙 士良羈管 于
白州。

  初 ,章惇、蔡卞恐元 祐舊臣一 旦復起, 日夜與邢 恕謀所以 排陷之計 。既再追 貶呂


公著、司馬 光,又責 呂大防、劉摯 、梁燾、范祖禹、劉安 世等過嶺 ,意猶未 慊,仍用 黃履
疏高士 英狀,追 貶王珪皆 誣以圖危 上躬。其言寖及宣 仁聖烈皇 后,上頗 亦惑之。最後
起同 文館獄, 將悉誅元 祐舊臣, 內結宦者 郝隨為助 ,專媒孽 垂簾時事 ,建言欲 追廢
宣仁聖 烈皇后, 惇、卞自 作詔書, 請上詣靈 殿宣讀施 行。皇太 后方寢, 聞之遽起 ,不
及納履 ,號哭謂 上曰:「吾日侍崇 慶,天日 在上,此 語曷從出 ?且上必 如此,亦 何有
於我? 」皇太妃 同皇太后 諫上,語 極悲切, 上感悟, 取惇、卞奏就燭焚 之,禁中 相慶 。
隨覘知 ,亟以語 惇、卞,明日 再具奏, 堅乞施行。上怒曰 :「卿等不欲 朕入英宗 廟乎! 」
抵其奏 於地。

  張 士良者, 前竄雷州 ,惇、卞逮赴詔獄 欲使證宣 仁聖烈皇 后果有廢 立意。及士良


至,既 以舊御藥 告并列鼎 鑊刀鋸置 前,謂之 曰:「言有即 還舊官, 言無則死。」士良 仰
天哭曰 :「太皇 太后不可 誣,天地 神祇何可 欺也!乞 就戮。」京、惇無 如之何, 但以 陳
衍罪狀 塞詔。宣仁聖 烈皇后追 廢之議, 由是得息 。而惇、卞終不肯 釋元祐舊 臣。京、惇進
呈摯等 事目,上 曰:「元 祐人果如 此乎?」京、惇曰 :「誠有 是心,然 反形未具。」上 曰:
「摯等已責 遐方,朕 遵祖宗遺 志,未嘗 戮大臣, 其釋勿治。」(此 移參取新 、舊錄別修 。
按曾布 日錄云, 自春以來 ,三省之 言浸及宣 仁。此紹 聖四年事 也,今用 為據,其 他皆
從新錄 。新錄大 抵取邵伯 溫辨誣, 惟隨媒孽 ,及欽成 亦同欽聖 諫,哲宗 焚奏,稱 不欲
入英宗 廟等,皆 伯溫所不 記也。伯溫記士良 貶所亦誤 ,新錄蓋 得之,但 不知新錄 據何
書耳。伯溫又云 時宣仁喪 未除。按宣仁禫祭 在紹聖二 年十一月 三十日, 據曾布日 錄,
惇、卞謀追廢, 實在四年 春以來, 伯溫誤矣 ,新錄已 改之。然新錄所稱 適有星變 ,詔
曰:「朕遵祖宗 遺志,未 嘗戮大臣 ,釋勿治。」此亦 因伯溫致 誤。星變 後同文獄 究治 如
故,明 年二月, 猶詰問尚 銖、李洵等、更遣 呂升卿、董必 使廣南, 寧有釋大 臣勿治之 詔?
曾布 日錄,星 變後哲宗 答曾布嘗 有此語, 或伯溫緣 此致誤也 ,今移入 元符元年 三月
九日杖 殺陳衍時 。同文之 獄自緣無 證驗乃罷 ,與星變 殊不相干 ,若謂因 星變止絕 追廢
之謀則 可【一四】,然他書初 不如此說 ,今亦不 敢去之。新錄 削去舊錄 三段,今 復存之 ,
明知其 誣謗,又 何須削去 。其他皆倣此 。惇、卞亦不能遂 行追廢之 謀,猶欲 盡誅元祐
故臣, 上問:「元祐 人果如此 乎?」蓋疑其 不然也。京、惇答 以反形未 具,雖京 、惇亦不
能羅織 ,此天也 。上緣此 因有釋勿 治之詔, 而舊錄不 載,且移 摯等已責 遐方為京 、惇
語。惜新錄但削 去不辨, 今既存之 ,大略加 刪潤,庶 後世有考 焉。按: 摯等去年 死,
距今九 十餘日矣 ,朝廷那 得不知。所云已責 遐方,尤 恐未然, 須更詳之 。舊本云 :三
省言, 究治取問 所奏前皇 城使張士 良辭服。士良以御 藥院官給 事宣仁聖 烈皇后, 與陳
衍更直 宮中,掌 文書。衍主看詳進 呈,定其 所降付; 士良書其 事于籍。其所降付 某處 ,
其所從 違某事, 皆衍自與 奪頒降, 未嘗以聞 上聽。聞有臣僚奏 請東朝還 政者,衍 輒詆
之曰:「此不忠 不孝之人 也。」匿其奏 置櫃中, 不以聞東 朝,亦不 以聞於上。及與呂 大
防往來 ,以合密 賜大防妻 ,皆不聞 上。坤成 節,北使 朝見太皇 ,坐間痰 發,扶掖 坐殿
後御閣 ,衍指揮 簾外使臣 依次第虛 進酒上食 至畢,外 庭皆不知 。奏除范 純仁右僕 射,
召文彥 博平章事。於是翰 林學士承 旨蔡京、右諫 議大夫安 惇言:「臣等 伏睹元豐 八年,
大臣 輔立,內 則選建親 近,以為 翊贊;外 則遵依法 度,以定 紀綱;上 則請垂簾 ,權
同聽政 ,以固根 本。司馬光、劉摯、呂大防 等忘先帝 厚恩,棄 君臣之義 ,乘時伺 便,冒
利無恥 ,交通中 人張茂則 、梁惟簡 、陳衍之 徒,獵取 高位,快 其忿心, 盡變先帝 已成
之法。分布黨與 ,悉據要 權,公肆 詆誣【一 五】,無 所忌憚。既而自知 其罪終不 可逭,
深懼 陛下一日 親政,則 必有欺君 罔上之刑 ,乃迴顧 卻慮,陰 連內外, 包藏禍心 ,密
為傾搖 之計。於是疏隔兩 宮,及隨 龍內侍十 人悉行放 罷,以去 陛下之心 腹;廢受 遺顧
命元臣【一六】,置以必 死之地, 先帝任事 之人,無 一存者, 以翦陛下 之羽翼; 先帝
之所 治而得罪 者,縱而 釋之,以 立陛下之 仇敵;先 帝之所惡 而棄者, 收而用之 ,以
植陛下 之怨绚。以王府為 要途,以 朝廷歸私 室,上下 協比,同 惡相濟, 意在不測 。天
錫陛 下聖智, 沈機淵默 ,不言九 年,側身 端拱,無 毫釐之差 ,羣姦無 以伺其隙 ,眾
惡不能 成其志, 宗廟之靈 ,社稷之 福,此固 不待指數 而天下曉 然易知也 。然羣姦 交結 ,
其操心 危,慮患 深,蹤跡 詭祕,世 莫得聞, 至於焚棄 毀滅,無 復考驗。前日雖已 竄逐
擯廢, 而姦謀逆 節蓋未白 於天下也 。臣等幸 被詔旨, 詢究本末 ,乃於焚 棄毀滅之 餘,
得其 情狀,其 無君之惡 ,同司馬 昭之心, 擅事之跡 ,過趙高 指鹿之罪 ,天地之 所不
容,人 神之所共 棄,蓋至 今日,其 惡遂彰明 較著如此 。臣等竊 觀上項事 節,大逆 不道 ,
跡狀明 白,揆之 以義,讞 之以法, 死有餘責 。所有陳 衍罪在不 赦。亦乞 更賜審問 ,正
以國法。」詔衍 特處死, 令廣西轉 運副使程 節騳其刑 。徙士良羈管 于白州。先是 ,章惇 、
蔡卞痛 詆垂簾, 結中官郝 隨為助, 言於上, 欲追廢宣 仁聖烈皇 后。自皇 太后、皇太妃
皆力爭 之,上感 悟,焚惇、卞所奏 章。隨覘知之 ,不悅, 密語惇、卞, 明日再上 奏,堅
乞施行 。上怒曰:「卿等 不欲朕入 英宗廟乎 !」以其奏抵 地。惇、卞不得已 ,請於雷 州取
宣仁殿 御藥官張 士良付詔 獄。士良 至,既以 舊御藥院 告并列鼎 鑊刀鋸置 前,謂之 曰:
「言有 即還舊官 ,言無則 就刑。」士良仰天 大哭,曰 :「太皇 太后不可 誣,天地 神祇 何
可欺也 !乞就刑。」奏至,不 以惇、卞為直。遂徙士良白 州,押赴 貶所。舊錄云 :聞 有
臣僚奏 請東朝還 政者,衍 輒詆之曰 :「此不忠不 孝之人也。」匿其奏置 櫃中,不 以聞 東
朝,亦 不以聞於 上。及與 呂大防往 來,以合 密賜大防 妻,皆不 聞上。新錄辨曰: 宣仁
遺詔大 防:「欲釋天 下之重負 ,就東朝 至燕閒, 復辟以時 ,實吾之 志。」是臣僚前此 未
嘗有請 還政奏章 ,或有之 ,則宣仁 在上,豈 容陳衍藏 匿。又呂 大防妻為 國夫人, 必歲
時入朝 三宮,如 太皇太后 賜合,容 有不必聞 上之理。史官此言 亦屬誣謗 ,今刪去 前件
五十九 字。舊錄 云:奏除 范純仁右 僕射,召 文彥博平 章事。新錄辨曰: 宣仁進用 大臣 ,
豈至謀 及中官。史臣妄意 簾帷易欺 ,增重陳 衍之罪, 所以污讟 聖母,不 知無根輕 發,
不可以 欺天下後 世,今刪 去前件十 六字。舊錄云:先 是,文及 甫元祐五 年以書抵 邢恕 ,
其書有「司馬昭 之心,路 人所知。」及「以眇躬 為甘心快 意之地【一七】,可為 寒心, 其
徒實繁 ,氣焰可 畏」等語。於是詔恕繳 元書。書至,命京、惇究問 及甫,蓋 以劉摯為 司
馬昭, 以眇躬為 主上【一八】,其 徒謂王巖 叟、梁燾、劉安世 、孫升、韓川等輩 。京、惇進
呈,上 曰:「元 祐人果如 此?」京等曰:「誠有是心 ,然反形 未具。」上曰:「摯等已 責
遐方, 若陳衍, 朕親見之 ,不可貸。」故有 是命。新錄辨 曰:文及 甫書乃六 十四卷粉 昆
事,不 當再錄於 此。此事是宣 仁聖烈事 跡冊中具 載。惇、卞欲廢宣 仁,哲宗 怒,抵其 奏
於地。遂追張士 良于雷州 ,將脅成 其獄,以 逞餘憤, 士良不可 屈而罷。今云上親 見陳
衍之罪 ,蓋誣也 。刪去前 件一百四 十四字。新錄:紹 聖元年二 月七日, 先是,元 豐七
年三月 大燕中燕 ,延安郡 王侍立【一九 】,王珪率百 官賀。及升殿 ,神宗又 諭王與珪 等
相見, 復分班再 拜稱謝。是冬 ,諭輔臣 曰:「明年建 儲,當以 司馬光、呂公 著為師保。」
神宗彌 留,后敕 中人梁惟 簡曰:「令汝 婦製一黃 袍,十歲 兒可衣者 ,密懷以 來。」蓋 為
上倉猝 踐阼之備。神宗、太母 所以屬意 於上者, 確然先定 ,無纖介 疑。邢恕,傾 危士也 ,
少遊光、著間。蔡確 得師保語【二 ○】,求 所以結二 公者而深 交恕。確為右 僕射,累 遷
恕起居 舍人。一日,確遣 恕要后姪 光州團練 使公繪、寧州 團練使公 紀,二人 辭不往。明
日,又 遣人招至 東府,確 曰:「宜 往見邢舍 人。」恕曰:「家有桃 著白華, 可愈人主 疾,
其說出 道藏,幸 留一觀。」入中庭 ,紅桃花 也,驚曰 :「白花 安在?」恕執二人 手曰 :
「右丞相令 布腹心, 上疾未損 ,延安幼 沖,宜早 定議,岐、嘉皆賢 王也。」公繪 等懼 曰:
「君欲禍吾 家。」徑去。已而恕又 謂后與珪 為表裏, 欲捨延安 而立其子 顥,賴己 及惇、 確
得無變 。確使山 陵,韓縝 簾前具陳 恕等所以 誣太后者 。使還, 言者暴其 姦,再貶 知隨
州,尋 竄新州。劉摯 拜左僕射 。恕坐黨與謫 降永州酒 監。紹聖二年 ,除恕待 制、知青州。
章惇、蔡卞執政 ,謀所以 釋憾於元 祐舊臣者 。知恕險 鷙,果於 誕妄,又 劉摯等已 黜,
方思有 所逞,為 確報投荒 之怨,召 為御史中 丞。於是日夜 論劉摯、梁燾、王巖叟 等謀廢
立。又造司馬光 送范祖禹 赴召,有 主少國疑 ,宣訓事 可慮等語 ,以實后 屬意徐邸 之謗 。
又教 高士京上 書,告王 珪嘗令高 士充問其 父遵裕偵 太后之意 欲誰立, 遵裕叱遣 ,士
充乃去 。又教確之子 渭進文及 甫廋語書 ,有「司馬昭 之心,路 人所知」等語 ,以斥摯 等
有廢上 謀。惇、卞起同文 館獄,使 蔡京、安惇窮治。於是時, 中人郝隨 日夜媒孽 稱制時
事,眩 惑左右, 惇、卞交 關牒議, 奉行文書 於外,作 追廢太皇 太后詔, 請上宣讀 於靈
殿。欽聖獻 肅皇太后 、欽成皇后苦 要上,語 甚悲,曰 :「吾二人日 侍崇慶, 天日在上 ,
此語曷 從出?且 必行此, 亦何有於 我。」上感悟,取 惇、卞奏 就燭焚之 ,禁中相 慶。 而
隨等不 悅,明日 惇、卞理前請 ,上怒曰 :「卿等不欲 朕入英宗 御殿乎!」抵其奏 於地。
同文 之獄,追 逮后殿御 藥官張士 良,脅以 刀鋸鼎鑊 ,無所得 。又適有 星變,詔 曰:
「朕遵祖宗 遺志,未 嘗戮大臣 ,釋勿治。」恕徒以詘 於進取, 極口造言 仇執政以 逞, 適
惇、卞用事,凶 德參會, 捨不利之 謀,無以 激怒人主 ,廢辱之 幾,上及 於君親, 曾不
以為忌 ,而尚何 有於臣下 之家?推 跡讒口開 禍亂原, 雖江充、息夫躬, 尚何以加 ?新
錄大 抵用邵伯 溫辨誣刪 修,惟桃 著白華, 及郝隨媒 孽,及欽 成亦同欽 聖諫,哲 宗焚
奏,不 欲入廟等 語,皆伯 溫所不記 。新錄既 於宣仁傳 後敍此, 又於張士 良貶白州 時重
出之, 要當去一 存一乃善 。邢恕以 紹聖二年 十二月自 青州入為 刑侍,四 年正月改 吏侍 ,
五月權 吏書,七 月兼侍講 ,十月遷 中丞。司馬光坐宣 訓事貶乃 四年四月 十八日。高士
京上書 乃四年二 月。同文獄起 乃四年八 月。恕作此三 事時,皆 未遷中丞。邵伯溫 記云先
後稍差 池,新錄 不考詳, 遂因之, 要當改正 。張士良 以紹聖元 年二月二 十二日與 陳衍 、
梁知新 罷御藥, 士良提點 醴泉,任 便居住。六月五日 ,陳衍落 遙刺,降 左藏副使 ,添
差監郴 州酒稅。六月 十二日皇 城使張士 良、皇城副使 梁知新添 差監潁州、亳州鹽 酒稅。
六月十 八日陳衍 送白州編 管,二年 正月二十 六日陳衍 配朱崖軍 。士良自 紹聖元年 六月
十三日 以皇城使 監潁州稅 ,其後不 見再貶。邵伯溫云 已編白州 ,誤也, 對獄,乃 送白
州。新錄稱於雷 州取士良 ,或得之 ,但不知 何所據耳 。曾布三 月辛亥日 錄乃在郴 州,
今附布 錄於後。曾布日錄 :三月辛 亥,布既 論呂升卿 、董必不 可遣,是 日晚間, 梁燾
卒。布謂林希曰 ,早知此 則不復力 陳矣。先是,紹聖 初,蔡確 母明氏有 狀,言邢 恕云
梁燾曾 對懷州致 仕人李洵 言,若不 誅確,於 徐邸豈得 穩便。尋不曾施行 。既而因 及甫 、
唐老事 ,蔡渭曰 ,惇云唐 老事何足 治,何不 治梁燾。惇遂檢明 氏狀進呈 ,下究問 所推
治,究 問所以問 恕,恕云 得之尚銖 ,遂召銖 赴闕,銖 所陳如恕 語,云得 之李洵。又下
洵問狀 ,云實聞 燾此語。遂欲按燾 而徙之。自去歲因 蔡碩言文 及甫嘗有 書抵邢恕 ,云
劉摯有 司馬昭之 心,行道 之人所共 知,即下 恕取及甫 書,恕以 聞,仍差 蔡京、安惇置
究問公 事所於別 試所,攝 及甫詰之【二一】,曰:「得之父彥 博。」然終無顯狀 。京又 令
及甫疏 摯黨人約 於上前, 如龔原、孫諤輩皆 是。又以 及甫言未 可施行, 謂摯等與 陳衍
等交通 ,有廢立 意。乃召郴州 安置宦者 張士良鞫 之【二二】,士良與衍 同為御藥 ,主宣
仁閤 中文字, 而其言亦 無顯狀, 但云衍嘗 預知來日 三省所奏 之事,作 掌記,與 太母
為酬答 執政之語 ,太母垂 簾,但誦 之而已。又言太母 彌留時, 衍可否二 府事,畫 依畫
可及用 御寶,皆 出於衍, 不以稟上 。既而獄 終未決。及甫時在 西京,士 良寄禁府 司,
雖議誅 陳衍已定 ,而尚於 絞斬有疑 ,殊可笑 也。劉摯 曾孫芮, 紹興六年 四月繳進 其祖
父跂建 中靖國元 年二月訴 理其父冤 事狀【二 三】,云 蔡京乞廢 棄劉摯子 孫,紹聖 五年
四月二 十五日進 呈送三省 ,五月四 日三省進 呈訖。劉跂辨誣錄 云:靖國 元年二月 二十
日見安 燾說,張 士良內臣 ,獄中百 端誘脅, 並無虛說 ,人甚奇 之。又見 韓治說, 士良
供通云 別是一卷 ,與及甫 不相干, 但同在究 治所耳。累次見之 未得,今 就白鐵班 所居
處見之 ,說自白 州編管令 過闕,既 到城外, 開封更監 送軍巡【二四】,寄禁半月 日,
忽夜 送一處, 簾前語問 ,先示以 知而不告 同罪條, 又許以見 聞贖罪, 凡四五十 日,
卻還白 州。問以 及甫事乃 不相干, 跂更不敢 復問。)

  戶 部言,乞 令吏部選 差熟藥所 監官一員 。從之。 (新削。 )

  樞 密院言:「涇原路 經略安撫 使章楶奏 ,見修築 九羊谷城 寨,有沒 煙前後峽 、正


原等處 合行進築 。其應干糧草 材植及防 城器具未 備,乞務 先辦集, 及候農隙 日興工。」
詔從之 。(楶初 奏二月十 七日丙午 。)

   又言,河 東乞於府 州民安豐 寨外修築 第九寨, 只是遮護 府州部族 人民耕種 ,堡


寨不須 團聚兵馬 。詔河東 經略司令 知府州折 克行,只 用本州漢 、蕃人兵 ,依上番 例支
給錢米【二 五】,候有間 隙日修築 ,先令條 畫聞奏。 (四 月十二日 賜役兵, 十七日畢
工。)

  詔 以宣德郎 、正字朱 長文卒, 賜其家絹 百匹。

  戶 部言:「欲將應府 界遞年認 定應副在 京稅斛, 令司農寺 置籍拘管 ,及令府 界提


點司夏 秋具合科 色數目去 處關本寺【二六】,令受納 官司供納 訖收附, 一面關報 府界
提舉司 ,檢點類 聚,申司 農寺鉤考 訖,保明 申部覆行 驅磨。如不足,依 條施行, 於次
年補足。」從之 。(新無 。 )

   陝西都轉 運司言, 乞今後應 川路州軍 起發到發 副本路綿 絹,如有 偽濫不堪 ,其


元買納 處當職官 吏,許從 本司移文 所屬轉運 司取勘具 案聞奏。 從之。( 新無。)

  權 戶部尚書 吴居厚言 :「乞今 後令提點 坑冶鑄錢 司據江、池、饒、建州合用 銅每年


支撥足 備。若應 副不及九 分,即依 鉤考上供 錢帛法, 從本部委 不干礙官 司勘決人 吏。
闕數稍 多,本司 官亦量事 理申奏, 乞從朝廷 指揮。 其欠數限次 年春季補 足。」從之 。

  詔 :「雄州 榷場不依 樣納布, 監司降一 官,通判 展二年磨 勘。北客 已般到布 ,令


減價收 買。今後 不如樣者 須退迴, 如違,重 行停替, 監司常切 覺察。霸州等處榷 場並
依此施 行。」北客所市布【二 七】,歲充軍 人冬裝。景祐 以前,布 極厚重, 自後榷場 因 循,
一歲不 及一歲, 近年以草 織成如魚 網狀。昨酌中取元 祐初布為 樣,比舊 已極不堪 ,而
主者尚 不肯遵依 ,受如故 。吴安持 等皆言當 且姑息, 轉運司又 以不買布 則當支見 錢,
故利於 博買,以 此上下相 蒙,不肯 如朝旨施 行,故戒 之。(此 據布錄戊 午日事附 見,
當考。 安持以紹 聖三年十 月帥真定 。)
  庚 申,涇原 路經略使 章楶言:「歸順部 落子都囉 漫丁等稱 ,西賊點 集大兵, 已到
沒煙峽 口。慮旦 暮入寇, 難以枝梧 ,已牒環 慶、秦鳳 經略使依 先降朝旨 策應,乞 更賜
指揮。」詔:「逐路經略 司候見涇 原路關報 ,立選將 佐人馬前 去策應, 毋致闕事。其 餘
合牽制 路分,亦 令照會。 仍令涇原 路經略司 密切審問 都囉漫丁 等投漢情 實聞奏。 」

  樞 密院言:「去年累 降朝旨, 令熙河蘭 岷路經略 安撫都總 管鍾傳、秦鳳路經 略安


撫使陸 師閔會合 進築顛耳 關。續據鍾傳 奏,乞會 涇原、熙、秦三路 兵馬進築 天都,遂 依
所乞。傳等奏乞 且各於本 路進築; 又奏乞相 度青南納 心,或從 近自顛耳 關進築。繼請
知通遠 軍康謂、通判 李深勾集 招人甲頭 ,廣募弓 箭手等, 稱包得淺 井、癿羅、和市等處 ,
其地利 不異收復 定西及蘭 州。預先 於淺井及 斯伯勒川 各置城寨 ,逐處皆 有甘泉, 最宜
養牧【二八】,及秦鳳於 巴經谷增 置一寨; 及總領逐 路人馬至 淺井會合 ,本川土 脈膏
腴,井 泉甘美, 已破土修 建。於次 日奏稱, 淺井泉源 不壯,及 與陸師閔 議,欲同 築伽
羅古城 ;既而又 稱審問得 本路諸將 ,皆稱水 源伏流【二九】,勢難決引 ,恐難成 進築
事,牒 陸師閔那 回兵馬, 傳回定西 相度,只 用熙河事 力進築。顛耳關等 事,鍾傳 前後
奏報反 覆異同, 其所陳失 實,若不 重行降黜 ,無以懲 戒。其康 謂、李深 及走馬承 受滿
志行, 亦合行遣。 」

  詔 :「鍾傳特落 集賢殿修 撰,降為 通直郎、權管 勾熙州、兼權 簽書熙河 蘭岷路經 略


安撫都 總管司事。陸師閔 降為朝散 郎,落集 賢殿修撰 ;充直祕 閣。康謂、李深、滿志行
各特追 降。因熙 河路賞功 所轉官減 年等仍並 不用敍法 ,內滿志 行衝替。 」

  初 ,輔臣皆 言傳措置 乖謬,當 黜降,章 惇便欲罷 之。曾布 曰:「且 削職令管 勾簽


書帥司 事。」上以為然。(十三日 陸師閔改 命。十六 日傳又降 。十九日 滿志行改 命。二 年
三月二 十三日, 陸師閔等 再責。鍾傳本傳云 :築顛耳 關賜名會 通,已而 坐議異同 ,築
淺井不 成,褫職 降秩。祐聖邸 報云:據 密院奏【三○ 】,勘會鍾傳 奏乞進築 去處,有 違
朝廷 累降指揮 ,顯屬輕 易舉動, 反覆異同 不當,其 逐次奏報 ,各有誕 妄不實; 及陸
師閔一 向依隨, 並無措置 ;若不重 行降黜, 無以懲戒 。康謂、李深亦是 預議之人 ,及
隨軍走 馬滿志行 並無奏報 ,理合行 遣。三省、樞密院 同奉聖旨 ,並且在 逐路責其 後效。
內鍾傳 特落直龍 圖閣,降 通直郎、主管 熙州、兼權簽 書熙河蘭 岷路安撫 都總管司 公事。
陸師閔 特降一官 ,落集賢 殿修撰, 充直祕閣 。康謂、李深、滿志行 衝替,係 公罪事理 重,
餘差遣 依舊。除逐人降官 、落職及 差遣,并 追支賜別 降指揮外 ,其滿志 行衝替并 追減
年,及 不用敍法 ,并康謂 權熙河蘭 岷路都監 、權知通 遠軍。布錄:三月 癸丑,鍾 傳奏
率秦 師進築淺 井,本無 朝旨而傳 擅為此舉 ,以二十 九日已下 手,不可 遏,亦不 答,
但進呈 訖。戊午,同 呈邊報, 鍾傳、陸師閔 奏,進築 淺井以無 水泉而罷 。又欲移築癿 羅,
而水亦 伏流不可 引決、恐難成築事 ,已牒師 閔領秦師 還秦,傳 自以熙河 事力進築 。顛
耳關乃 朝旨素令 築之處, 二府皆言 其措置乖 繆,當降 黜,章惇 便欲罷之 。曾布曰 ,且
削職令 管勾簽書 帥司事。 上以為然 。布曰, 俟詳其罪 狀,後日 進呈取旨 。)

  樞密 院又言: 「環慶路 經略司奏 ,鈐轄張 存統制人 馬進築西 新寨 ,有西蕃 大


首領李 訛 將妻男 并人戶約 千人、牛羊孳畜等 歸附。又走馬蓋橫 奏,收到 李訛 手下投
來共二 千七十人 ,牛馬羊 駝四千五 十。 西界部族 見首領歸 漢不輟, 節次投降 。按訛
係蕃中 老將,習 練邊事, 素多智計 。將全家 及部族歸 漢,即西 賊困敝, 上下離心 ,滅
亡不久 。況諸路 近入進築 城寨,逼 近西人住 坐巢穴, 逐路必有 願欲歸漢 之人。 」
  詔 :「李訛 特除宥州刺 史、充環慶沿 邊兼橫山 至宥州一 帶蕃部都 巡檢使。仍令 環
慶路 經略司依 元降條格 給與金帶 ,通格內 合賜銀絹 錢,共特 賜錢四千 貫,銀絹 各三
千匹 兩,及相 度優給與 田土住坐 ,并優以 恩意撫存 待遇,無 令一行上 下部族小 有失
所。其一行人除 依格支賜 外,內合 補名目者 ,速具等 第奏,當 議格外優 與推恩。并陝
西、 河東逐 路經略司 乘此事機 ,具李訛 投漢事 狀及朝廷 待遇存卹 次第,多 方傳達信
息,招 誘近上首 領攜挈部 族歸投, 或乘伺閒 隙出師討 蕩,迫令 歸附。仍嚴戒兵官 將士
不得殺 戮老小婦 女,如生 獲到人口 ,並依先 降指揮優 與酬賞。即妄殺老 小婦女, 亦當
重行斷 遣。」(十九日賞 張存。二十五 日 訛 改名。李公裕作 孫路墓志 云:虜有 李訛 者,
勇而有 謀,對環 慶為監軍 。且內寇 不除,朝 廷患之, 公建議願 以謀取之 ,計日可 得。
乃使人 諭訛 曰: 「汝失 安疆,在 汝國所繫 甚大,汝 主欲擒汝 而戮之, 乃欲以鼠 竊之
微勞, 贖失地之 大罪,蓋 已疏矣。吾若遣人 以利害問 而主,汝 得生乎? 吾度汝可 用,
欲以為 籬落,故 未忍也。汝自 計當如何 ?」因出敕牓 示之。訛 感,乞 以其眾八 百人降 。
上喜, 進龍圖閣 直學士, 賜予特厚 。路自寶 制加龍直 在三月九 日。)

  環 慶又乞錦 襖子,準 備賜降人 。特賜紅 錦一千, 青錦二千 。

  辛 酉,工部 言:「乞 文思院等 處工作合 雇人入役 者,具人 數單于監 門官,點 名放


入。委監官檢察 功程及造 到名件, 仍各置曆 ,即日鈔 上結押, 每旬申少 府監點檢 。違
者各杖 一百。」 從之。( 新無,可 削。 )

  刑 部言將銅 錢出雄霸 州、安肅 廣信軍北 梢門,并 過鮑河入 兩地供輸 地分等法 。從


之。( 新有,亦 可削。)

  壬 戌,鎮安 武勝軍節 度使、開府儀同三 司、申王 佖加守司 空,改保 平奉寧軍 節度


使。平江鎮江軍 節度使、 開府儀同 三司、 端王佶加守 司空,改 昭德、 彰信軍節度 使。

  朝 散郎、直 祕閣、知 潭州張舜 民為直龍 圖閣、權 知青州。 (十六日 罷。)

  樞 密院言:「去年累 降朝旨, 令諸路期 約,乘西 賊未能點 集之時, 出其不意 ,前


去討蕩 ,渡河深 入,直擣 賊巢。後來諸路各 行進築, 未曾同時 舉動。緣西賊去歲 不熟 ,
今來春 深,正是 人饑馬瘦 ,上下離 貳,事力 困弱,不 能點集。又諸路進 築各有次 第,
可以期 約併兵深 入覆賊巢 穴之時。」詔:「呂惠 卿、孫覽、章楶、孫路 、陸師閔、鍾傳詳 此,
候進築 城寨畢日 ,人馬歇 泊,豫選 統制官、將佐、使臣,及分 擘隊伍, 整齊戰具 ,計
置糧草 ,乘西賊 未能點集 之際,相 度機會, 互相關報 ,期約兵 馬,去至 興、靈以 來,
破蕩賊 巢。務在措置 精審,決 保萬全, 方得舉動 ,不得輕 易敗事。」時執政議遂 欲合 諸
路兵取 興、靈, 知河東孫 覽曰:「興、靈未 可取也。」乃移書 二府,具 言興、靈非餘力 可
下。且曰:「興 、靈之舉,曩 嘗聞餘議 於相君矣 ,要使陝 西不知用 兵而以歲 月下之,
竊私美 至計長策 無已。而今反 欲速,何 耶?」不聽。更上 疏論其事 ,二府怒 ,覽尋坐 責。
(覽降 職在五月 二十九日 。此據畢仲游 墓誌。仲游云 ,曾布怒 ,尋以擾 奪職。按:章
惇實當 國,賞罰 豈聽曾布 ,仲游殆 偏辭耳, 今略刪潤 之。然據 布錄,其 怒覽者實 布也 ,
更詳之 。)

  詔 秦鳳路經 略安撫使 陸師閔特 降一官, 餘併依舊 。今月十 一日落集 賢殿修撰 指揮 ,


更不施 行。先詔 秦鳳路以 兵將會合 熙河路人 馬進築城 寨,其應 進築事並 聽鍾傳措 置,
而師閔 削職太重 ,故有是 命。(十 一日布錄 又云,師 閔於進退 不專,但 以素有癿 羅之
議,故 并康謂、李深皆降 官而已。二十四日 癸酉,陳 次升乞再 責師閔等 ,次升不 知進
築事不 在師閔, 上云已諭 之。)

  尚 書省言:「太常寺 與閤門修 定刈麥儀 :車駕出 ,將至耤 田門外, 禮部、太常寺


官、耤田令迎駕 起居訖, 赴殿下, 西向侍立 。上御思 文殿,宰 臣以下依 次分東西 升殿
侍立。刈麥人員 以下起居 訖,各執 器用排立 ,候閤門 使詣御座 前承旨, 臨階傳付 有司 。
刈麥 訖,揉取 麥粒約合 用,以黃 絹袋封貯 ,置於腰 舁,覆以 黃帕,耤 田令引詣 殿下 ,
北向投 進。內侍 降階取麥 ,進呈訖 ,付有司 ,閤門使 御前承旨 ,臨階宣 付耤田令 ,付
有司變 造禮食, 以俟薦獻 宗廟,耤 田令授訖 ,再拜退 。俟乘輿 次赴插稻 綵殿,降 輿升
御座 ,插稻人 員起居訖 ,閤門使 詣御座前 承旨,臨 階傳付有 司,兵士 一人駕牛 一具 ,
以水碌 軸自稻池 西南角下【三 一】,往來訖 ,於東岸 上出,一 次插稻訖 。上降座,退 幸
玉津園 ,如閤門 儀。秋刈 禾準此。」從之 。

注 釋
  【 一】大抵 積此等小 事「積」 原作「指 」,據閣 本及文義 改。
  【 二】邢恕 安惇輩皆 重足一跡 「跡」原 作「時」 ,據閣本 改。
  【三】臣愚 欲望聖慈 詳酌士廣 等四十七 人所定「所」字原 脫,按上 文有「士廣等 四十
七人所 定」,今 據補。
  【 四】或王 鞏所見得 之「見」 ,閣本作 「記」, 於義為優 。
  【 五】是去 年冬李清 臣事「李 」原作「 季」,據 閣本改。
  【 六】韋子 川一帶耕 種地土「 土」原作 「上」, 據閣本改 。
  【 七】及沿 邊按撫司 并極邊城 寨有邊事 「按撫司 」疑當為 「安撫司」 。
  【 八】告人 與都虞候 「都虞候 」,閣本 作「將虞 候」 。
  【 九】詔昭 化軍節度 使「昭化 軍」原作 「開化軍 」,宋無 開化軍, 據閣本改 。
  【一○】掌文書「文 書」原互 倒,據閣 本、活字 本、長編 記事本末 卷九一宣 仁垂簾及
下文乙 正。
  【 一一】內 則選建親 近「近」 原作「臣 」,據閣 本及下文 改。
  【 一二】公 肆詆誣「 肆」原作 「私」, 據閣本及 上引長編 記事本末 改。
  【一三】 所有陳 衍罪在不 赦「陳」 原作「臣」 ,據上 引長編記 事本末及 下文改。
  【 一四】若 謂因星變 止絕追廢 之謀則可 「止」原 作「上」 ,據閣本 改。
  【 一五】公 肆詆誣「 肆」原作 「私」, 據閣本及 上引長編 記事本末 改。
  【 一六】廢 受遺顧命 元臣「遺 」字原脫 ,據上文 及文義補 。
  【一七 】及以眇躬為 甘心快意 之地「眇」原作「渺」,據 閣本、活字本 及宋史卷 二○
○刑法 志二改。
  【 一八】以 眇躬為主 上「眇」 原作「渺 」,據同 上書改。
  【一九 】延安郡王侍 立「延」原作「定」,據閣 本、活字本及 宋史卷一 七哲宗紀 、卷二
四二英 宗宣仁聖 烈高皇后 傳改。
  【 二○】蔡 確得師保 語「蔡」 上原有「 聞」字, 據閣本、 活字本刪 。
  【 二一】攝 及甫詰之 「詰」原 作「語」 ,據閣本 及文義改 。
  【二二】乃召郴州安 置宦者張 士良鞫之「郴州」原作「彬 州」,按 宋無彬州 ,「郴」 、
「彬」 形近而鬭 ,今據閣 本、宋史 卷四六八 陳衍傳及 下文改。
  【二三】紹興六 年四月繳 進其祖父 跂建中靖 國元年二 月訴理其 父寃事狀「跂」原作
「跋」,按劉摯 子跂有辯 誣錄,宋 史卷三四 ○劉摯傳 言跂「伏 闕訴及甫 之誣」,今據下
文改。
  【 二四】開 封更監送 軍巡「更 」,閣本 作「吏」 。
  【二五】依上番例支 給錢米「番」原作「蕃」,按唐宋時 期,役人 有番上制 ,今據閣
本改。
  【二六】及令府界提 點司夏秋 具合科色 數目去處 關本寺閣 本「色」下有「類 」字,是 。
  【 二七】北 客所市布 「市」原 作「中」 ,據閣本 及文義改 。
  【 二八】最 宜養牧「 牧」原作 「收」, 據閣本改 。
  【 二九】皆 稱水源伏 流「伏」 原作「復 」,據閣 本及下文 改。
  【 三○】據 密院奏「 據」,閣 本作「樞」 。
  【 三一】以 水碌軸自 稻池西南 角下閣本 「下」下 有「池」 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