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0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目 录

一.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
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版)修订说明及条文解释………(100)

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关于颁发《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自 1990 年 5 月 9 日颁发《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来,各地区、各有
关部门认真执行,对加强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降低压力容器事故发生率,特别
是减少恶性事故的发生和控制类似事故重复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一系列重
要指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锅炉压力容器质量安全监察工作,国家质量技术监
督局新近对《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压力容
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发给你们,请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 习,切实贯彻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规程自 2000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届时,原劳动部 1990 年 5 月 9 日颁
发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1990]8 号)即行废止。

联系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
吴 燕
联系电话:62022288 转 3917。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4)
第二章 材料…………………………………………………………(8)
第三章 设计…………………………………………………………(14)
第四章 制造…………………………………………………………(25)
第五章 安装、使用管理与修理改造………………………………(46)
第六章 定期检验……………………………………………………(50)
第七章 安全附件……………………………………………………(54)
第八章 附则…………………………………………………………(61)
附件一 压力容器的压力等级、品种、介质毒性程度和易燃介质的划
分…………………………………………………………(62)
附件二 全国月平均最低气温低于等于零下 20℃和零下 10℃的地
区 ………………………………………………………… (64)
附件三 压力容器产品质量证明书…………………………………… (66)
附件四 压力容器档案卡片………………………………………………(83)
附件五 安全阀和爆破片的设计计算………………………………… (84)
附件六 产品铭牌与注册铭牌…。……………………………………(91)
附件七 受压元件产品质量证明书……………………………………(93)

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章 总 则

第1条 为了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促进国民
经济的发展,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2条 本规程适用范围如下:
1.本规程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压力容器:
(1)最高工作压力(pw)(注 1)大于等于 o.1MPa(不含液体静压力,下同);
(2)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其最大尺寸)大于等于 0.15m,且容积(V)(注 2)大
于等于 O.025m3;
(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注
3)
2. 本规程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适用于下列压力容器:
(1)与移动压缩机一体的非独立的容积小于等于 0.15m3 的储罐、锅炉房内的
分气缸;
(2)容积小于 0.025 m3 的高压容器;
(3)深冷装置中非独立的压力容器、直燃型吸收式制冷装置中的压力容器、空
分设备中的冷箱;
⑷螺旋板换热器;
(5)水力自动补气气压给水(无塔上水)装置中的气压罐,消防装置中的气体或
气压给水(泡沫)压力罐;
(6)水处理设备中的离子交换或过滤用压力容器、热水锅炉用膨胀水箱;
(7)电力行业专用的全封闭式组合电器(电容压力容器);
(8)橡胶行业使用的轮胎硫化机及承压的橡胶模具。
3.本规程适用于上述压力容器所用的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
安全联锁装置、压力表、液面计、测温仪表等安全附件。
4.本规程适用的压力容器除本体外还应包括:

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压力容器与外部管道或装置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焊缝的焊接坡口、螺纹
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
的第一个密封面;
(2)压力容器开孔部分的承压盖及其紧固件;
(3)非受压元件与压力容器本体连接的焊接接头。

第3条 本规程不适用于下列压力容器:
1.超高压容器。
2.各类气瓶。
3.非金属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4.核压力容器、船舶和铁路机车上的附属压力容器、国防或军事装备用的压
力容器、真空下工作的压力容器(不含夹套压力容器)、各项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
程适用范围内的直接受火焰加热的设备(如烟道式余热锅炉等)。
5.正常运行最高工作压力小于 0.1MPa 的压力容器(包括在进料或出料过程中
需要瞬时承受压力大于等于 0.1MPa 的压力容器,不包括消毒、冷却等工艺过程中
需要短时承受压力大于等于 0.1MPa 的压力容器)。
6.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包括压缩机、发电机、泵、柴油机的气缸或承压
壳体等,不包括造纸、纺织机械的烘缸、压缩机的辅助压力容器)。
7.无壳体的套管换热器、波纹板换热器、空冷式换热器、冷却排管。

第4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组焊)、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均应
严格执行本规程的规定。
各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压力容器安全
监察工作,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第5条 本规程是压力容器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的基本要求,有关压力容器的技
术标准、部门规章、企事业单位规定等,如果与本规程的规定相抵触时,应以本
规程为准。

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6条 本规程第 2 条适用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划分为三类(压力容器的压力等级、


品种、介质毒性程度和易燃介质的划分见附件一):
1.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三类压力容器:
(1)高压容器;
(2)中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3)中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 pV 乘积大于等于
10 MPa·m3);(注 2)
(4)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 pV 乘积大于等于
0.5MPa·m3);
(5)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 pV 乘积大于等于
0.2MPa·m3);
(6)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注 4)
(7)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8)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40 MPa)
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9)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
[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永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
式集装箱 (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等;
(10)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 50m3);
(11)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 5 m3)。
2.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本条第 1 款规定的除外):
(1)中压容器;
(2)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3)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
质);
(4)低压管壳式余热锅护;
(5)低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3.低压容器为第一类压力容器(本条第 1 款、第 2 款规定的除外)。

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7条 设计、制造压力容器,其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时,应
在学习借鉴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所做试验的依据、条件、数据、结果和第三
方的检测报告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报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核、国家安全监察机
构批准,方可进行试制、试用。通过一定周期的试用验证,进行型式试验或技术
鉴定后,报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第8条 压力容器产品设计、制造(含组焊,下同)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或企业标准的要求。直接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应先将其转化为企业
标准,并应符合本规程第 7 条的规定。无相应标淮的,不得进行压力容器产品的
设计和制造。

第9条 进口压力容器的国外制造企业必须取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安全
质量许可证书。进口压力容器应按《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管理办法》
进行安全性能的监督检验,并按照本规程要求进行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进口压
力容器或国内生产企业(含外商投资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标准制造,在国内使用
的压力容器,其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时,参照本规程第 7 条办
理。
注 1:
①承受内压的压力容器,其最高工作压力是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顶部可能
出现的最高压力;
②承受外压的压力容器,其最高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差值;对夹套容器指夹套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差值。
注 2:p 代表设计压力,pw 代表最高工作压力,V 代表容积。容积是指压力容
器的几何容积,即由设计图样标注的尺寸计算(不考虑制造公差)并圆整,且不扣
除内件体积的容积。 多腔压力容器(如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余热锅炉的汽包和
换热室、夹套容器等)按照类别高的压力腔作为该容器 的类别并按该类别进行使
用管理。但应按照每个压力腔各自的类别分别提出设计、制造技术要求。对各压
力腔进行类别划定时,设计压力取本压力腔的设计压力,容积取本压力腔的几何
容积。

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注 3:
容器内主要介质为最高工作温度低于标准沸点的液体时,如气相空间(非
瞬时)大于等于 0.025m3,且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 0.1MPa 时,也属于本规程的
适用范围。
注 4:包括用途属于压力容器并主要按压力容器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
的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器。

第二章材 料

第 10 条 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难、行业标准的
规定。压力容器材料的生产应经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认可批准。材料生产单位应按
相应标准的规定向用户提供质量证明书(原件),并在材料上的明显部位作出清晰、
牢固的钢印标志或其他标志,至少包括材料制造标难代号、材料牌号及规格、炉(批)
号、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认可标志、材料生产单位名称及检验印鉴标志。材料质量
证明书的内容必须齐全、清晰,并加盖材料生产单位质量检验章。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从非材料生产单位获得压力容器用材料时,应同时取得材
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加盖供材单位检验公章和经办人章的有效复印件。压力容器
制造单位应对所获得的压力容器用材料及材料质量证明书的真实性与一致性负
责。

第 11 条 压力容器选材除应考虑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外,还应考虑与介质的相
容性。压力容器专用钢材的磷含量(熔炼分析,下同)不应大于 0.030%,硫含量
不应大于 0.020%。如选用碳素钢沸腾钢板和碳素钢镇静钢板制造压力容器(搪玻
璃压力容器除外),应符合 GBl 50《钢制压力容器》的规定。碳素钢沸腾钢板和
Q235A 钢板不得用于制造直 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器。
第 12 条 用于焊接结构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碳素 钢和低合金钢,其含碳量
不应大于 0.25%。在特殊条件下,如选用含碳量超过 0.25%的钢材,应限定碳当
量不大于 0.45%,由制造单位征得用户同意,并经制造单位压力容器技术总负责
人批推,提供材料抗裂性试验报告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按照本规程第 7 条规定

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办理批难手续。

第 13 条 钢制压力容器用材料(钢板、锻件、钢管、螺柱等)的力学性能、弯曲
性能和冲击试验要求,应符合 GBl50 的有关规定。

第 14 条 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凡符合下列条件之
一的,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
1.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压力容器。
2.盛装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且硫化氢含量大于 100mg/L 的压力容器。
3.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 10 MPa 的压力容器。
4.GBl50 第 2 章和附录 C、GBl51《管壳式换热器》、GBl2337《钢制球形储罐》
及其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规定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的钢板。
5.移动式压力容器。
钢板的超声检测应按 JB4730《压力容器元损检测》的规定进行。用于本条第
1、第 2、第 5 款所述容器的钢板的合格等级应不低于Ⅱ级;用于本条第 3 款所述
容器的钢板的合格等级应不低于Ⅲ级,用于本条第 4 款所述容器的钢板,合格等
级应符合 GBl50、GBl51 或 GBl2337 的规定。
移动式压力容器罐体应每批抽 2 张钢板进行夏比(V 形缺口)低温冲击试验,
试验温度为零下 20℃或按图样规定,试件取样方向为横向。低温冲击功指标应符
合 GBl50 附录 C 的规定。

第 15 条 压力容器用铸铁的要求如下:
1.必须在相应的国家标准范围内选用,并应在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注明铸造选
用的材料牌号。
2.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灰铸铁制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得大于 0.8MPa,设计温度为 0~250℃;
(2)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制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得大于 1.6MPa,设计温度
为零下 10~350℃。
3.不得用于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介质,以及设计压力大于

9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等于 0.15MPa 的易燃介质压力容器的受压元件,也不得用于管壳式余热锅炉的受
压元件和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受压元件。

第 16 条 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铸钢材料应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选用,
并应在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注明铸造选用的材料牌号。压力容器简体、封头不宜选
用铸钢材料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已有使用经验并经省级或国家安全监察机构批
准的除外)。

第 17 条 对压力容器用有色金属(指铝、钛、铜、镍及其合金)的要求如下:
1.用于制造压力容器的有色金属,应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范围内选
用,对有色金属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设计图样或相应的技术条件上注明。
2.制造单位必须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并设专门场所存放。
3.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用材料的冲击试验要求,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4.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坡口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其表面不得有
裂纹、分层和夹渣等缺陷。

第 18 条 铝和铝合金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压力不应大于 8MPa,设计温度范围为零下 269~200℃。
2.设计温度大于 65℃时,一般不选用含镁量大于等于 3%的铝合金。

第 19 条 铜及铜合金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时,一般应为退火状态。

第 20 条 钛材(指工业纯钛、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下同)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
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温度:工业纯钛不应高于 230℃,钛合金不应高于 300℃,钛复合板不
应高于 350℃。
2.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钛材应在退火状态下使用。
3. 钛材压力容器封头成形应采用热成形或冷成形后热校形。对成形的钛钛钢
复合板封头,应做超声检测。

10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4. 钛材压力容器一般不要求进行热处理,对在应力腐蚀环境中使用的钛容器
或使用中厚板制造的钛容器,焊后或热加工后应进行消除应力退火。钛钢复合板
爆炸复合后,应做消除应力迟火处理。
5. 钛材压力容器的下列焊缝应进行渗透检测:
(1)接管、法兰、补强圈与壳体或封头连接的角焊缝;
(2)换热器管板与管子连接的焊缝; ’
(3) 钛钢复合板的复层焊缝及镶条盖板与复合板复层的搭接焊缝。

第 21 条 镍材(指镍和镍基合金及其复合材料,下同)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温度:退火状态的纯镍材料不应高于 650℃,镍-钢合金不应高于 480
℃,镍-铬铁合金不应高于 650℃,镍-铁-铬合金不应高于 900℃。
2.用于制造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镍材应在退火状态下使用,换热器用纯
镍管应在消除应力退火状态下使用。
3.镍材压力容器封头采用热成形时应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对成形的镍钢复合
板封头,应做超声检测。
4.镍材热成形的加热温度及加热炉气氛应严格控制,防止硫脆污染。推荐的
热加工温度范围是:
(1)工业纯镍(N6-2.5-1.5)为 280~350℃;
(2)蒙乃尔(NCU28-2.5-1.5)为 350~500℃;
(3)Inconel (NS312)为 470~550℃;
(4)Hastelloy (NS334)为 930~l200℃。
5.镍材压力容器一般不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如有特殊要求,应在图样上规
定进行焊后热处理。镍钢复合板爆炸复合后,应做消除应力退火处理。
6.镍材压力容器的下列焊缝应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
(1)接管、法兰、补强圈与壳体或封头连接的角焊缝;
(2)换热器管板与管子连接的焊缝;
(3)镍钢复合板的复层焊接接头。

1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22 条 压力容器受压元件采用国外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选用国外压力容器规范允许使用且国外已有使用实例的材料,其使用范
围应符合材料生产国相应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并有该材料的质量证明书。
2.制造单位首次使用前,应进行焊接工艺抨定和焊工考试,并对化学成分、
力学性能进行复验,满足使用要求后,才能投料制造。
3.技术要求一般不得低于国内相应材料的技术指标。
4.国内首次使用且标准中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40 MPa 的材料,应
按本规程第 7 条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国内材料生产单位生产国外牌号的材料时,应完全按照该牌号的国外标准规
定的冶炼方法进行生产,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试验的试样型式、尺寸、加工要求、
试验方法等验收要求也应执行国外标难,批量生产前应通过产品鉴定并经国家安
全监察机构批准,可按本条规定的国外钢材对待。

第 23 条 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采用新研制的材料(包括国内外没有应用实例的
进口材料)或未列入 GBl50 等标准的材料试制压力容器,材料的研制生产单位应将
试验验证资料和第三方的检测报告提交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技术
评审并获得该委员会出具的准许试用的证明文件(应注明使用条件),并按本规程
第 7 条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第 24 条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通过对材料进行复验或对材料供货单位进行考察、
评审、追踪等方法,确保所用的压力容器材料符合相应标准,在投用前应检查有
效的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并核对本规程第 10 条规定的材料上的有效标志。材料标
志与质量证明书应完全一致,否则不得使用。
用于制造受压元件的材料在切割(或加工)前应进行标记移植。

第 25 条 压力容器的筒体、封头(端盖)、人孔盖、人孔法兰、人孔接管、膨胀
节、开孔补强圈、设备法兰;球罐的球壳板;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M36 以上
的设备主螺栓及公称直径大于等于 250 mm 的接管和管法兰均作为主要受压元件,
对其用材的复验要求如下:

1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用于制造第三类压力容器的钢板必须复验。复验内容至少包括:逐张检查
钢板表面质量和材料标志;按炉复验钢板的化学成分;按批复验钢板的力学性能、
冷弯性能;当钢厂未提供钢板超声检测保证书时,应按本规程第 14 条的要求进行
超声检测复验。 2.用于制造第一、第二类压力容器的钢板,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应复验:
(1)设计图样要求复验的;
(2)用户要求复验的;
(3)制造单位不能确定材料真实性或对材料的性能和化学成分有怀疑的;
(4)钢材质量证明书注明复印件无效或不等效的。
3.用于制造第三类压力容器的锻件复验要求如下:
(1)应按压力容器锻件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复
(2)对制造单位经常使用且已有信誉保证的外协锻件,如质量证明书(原件)
项目齐全,可只进行硬度和化学成分复验,复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则应进行力学
性能复验;
(3)压力容器制造单位锻制且供本单位使用的锻件,可免做复验。
4.取得国家安全监察机构产品安全质量认证并有免除复验标志的材料,可免
做复验。

第 26 条 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焊接材料,应按相应标准制造、检验和
选用。焊接材料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和 清晰、牢固的标志。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建立并严格执行焊接材料验收、复验、保管、烘干、发
放和回收制度。

第 27 条 压力容器制造或现场组焊单位对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代用,原则上应
事先取得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更改批淮文件,对改动部位应在竣工图上做详细
记载。对制造单位有使用经验且代用材料性能优于被代用材料时(仅限 16MnR、
# #
20R、Q235 系列钢板,l 6Mn、10 、20 锻件或钢管的相互代用),如制造单位有相
应的设计资格,可由制造单位设计部门批准代用并承担相应责任,同时须向原设
计单位备案。原设计单位有异议时,应及时向制造单位反馈意见。

1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三章 设 计

第 28 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资格、设计类别和品种范围的划分应符合《压力
容器设计单位资格管理与监督规则》的规定。设计单位应对设计质量负责。压力
容器设计单位不准在外单位设计的图样上加盖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经压力容
器设计单位批准机构指定的图样除外)。

第 29 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蓝图)上,必须加盖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复印
章无效)。设计资格印章失效的图样和已加盖竣工图章的图样不得用于制造压力容
器。
设计总图上应有设计、校核、审核(定)人员的签字。对于第三类中压反应容
器和储存容器、高压容器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有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负责人的批
难签字。

第 30 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上,至少应注明下列内容:
1.压力容器名称、类别。
2.设计条件[包括温度、压力、介质(组分)、腐蚀裕量、焊缝系数、自然基础
条件等],对储存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应增加装量系数;对有应力腐蚀倾向的材料应
注明腐蚀介质的限定含量;对有时效性的材料应考虑工作介质的相容性,还应注
明压力容器使用年限。
3.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牌号及材料要求。
4.主要特性参数(如压力容器容积、换热器换热面积与程数等)。
5.制造要求。
6.热处理要求。
7.防腐蚀处理要求。
8.无损检测要求。
9.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要求。

1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0.安全附件的规格和订购特殊要求。
11.压力容器铭牌的位置。
12.包装、运输、现场组焊和安装要求。
13.下列情况下的特殊要求:
(1)夹套压力容器应分别注明壳体和夹套的试验压力、允许的内外差值,以
及试验步骤和试验的要求;
(2)装有触媒的反应容器和装有充填物的大型压力容器,应注明使用过程中
定期检验的技术要求;
(3)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内部检验的,应注明计算厚度、使用中定期检验
和耐压试验的要求;
(4)对不能进行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的,应注明计算厚度和制造及使用的
特殊要求,并应与使用单位协商提出推荐的使用年限和保证安全的措施;
(5)对有耐热衬里的反应容器,应注明防止受压元件超温的技术措施,
(6)为防止介质造成的腐蚀(应力腐蚀),应注明对介质纯净度的要求;
(7)亚铵法造纸蒸球应注明防腐技术要求;
(8)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制造、检验的特殊要求。

第 31 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压
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或爆破片的爆破压力。

第 32 条 设计压力容器时,应有足够的腐蚀裕量。腐蚀裕量应根据预期的压力
容器使用寿命和介质对材料的腐蚀速率确定,还应考虑介质流动时对压力容器或
受压元件的冲蚀量和磨损量。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还应考虑局部腐蚀的影响,以
满足压力容器安全运行要求。
为防止压力容器超寿命运行引发安全问题,设计单位一般应在设计图样上注
明压力容器设计使用寿命。

第 33 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样、技术条件、强度计算书,必要
时还应包括设计或安装、使用说明书。

1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应向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或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提供
设计说明书、设计图样和技术条件。
2.用户需要时,压力容器设计或制造单位还应向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提供安
装、使用说明书。
3.对移动式压力容器、高压容器、第三类中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设计单
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强度计算书。
4.按 JB4732 设计时,设计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应力分析报告。
强度计算书的内容,至少应包括:设计条件、所用规范和标准、材料、腐蚀
裕量、计算厚度、名义厚度、计算应力等。
装设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压力容器
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量和爆破片泄放面积的计算书。无法计算时,应征求使用
单位意见,协商选用安全泄放装置。
在工艺参数、所用材料、制造技术、热处理、检验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应
在合同中注明。

第 34 条 盛装液化气体的固定式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规定如下:
1.固定式液化气体压力容器设计压力应不低于表 3—1 的规定。
表 3-1 液化气体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

设 计 压 力(MPa)
液化气体临界
有 可 靠 保 冷 设 施
温度 无保冷设施
有试验实测最高工作温度且能
无试验实测温度
保证低于临界温度

≥50℃ 50℃饱和蒸气压
可能达到的最高工作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力

设计所规定的最大充装量时,温度 试验实测最高工作温度下的饱
<50℃ 为 50℃的气体力 和蒸气压力

2.固定式液化石油气储罐设计压力应按不低于 50 ℃时混合液化石油气组分的
实际饱和蒸气压来确定,设计单位应在图样上注明限定的组分和对应的压力.若无
实际组分数据或不做组分分析,其设计压力则应不低于表 3-2 规定的压力。

1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表 3—2 混合液化石油气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
混合液化石油气 50 ℃ 设计压力(MPa)
饱和蒸气压力(MPa) 无保冷设施 有可靠保冷设施
≤异丁烷 50℃饱和蒸气 等于 50℃异丁烷的饱和 可 能 达 到 的 最 高 工 作 温
压力 蒸气压力 度下异丁烷的饱和蒸气
压力
>异丁烷 50℃饱和蒸气压 等于 50℃丙烷的饱和蒸 可 能 达 到 的 最 高 工 作 温
力≤丙烷 50 ℃饱和蒸气 气压力 度下丙烷的饱和蒸气压
压力 力
>丙烷 50℃饱和蒸气压力 等于 50℃丙烯的饱和蒸 可 能 达 到 的 最 高 工 作 温
气压力 度下丙烯的饱和蒸气压

注:液化石油气指国家标准GB11174规定的混合液化石油气;乙丁烷、丙
烷、丙烯50℃的饱和蒸汽压力应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确定。

第 35 条 设计储存容器,当壳体的金属温度受大气环境气温条件所影响时,其
最低设计温度可按该地区气象资料,取历年来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月平均
最低气温是指当月各天的最低气温值相加后除以当月的天数。
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是气象局实测的 10 年逐月平均最低气温资料中的
最小值。
全国月平均最低气温低于等于零下 20℃和零下 10℃的地区见附件二。

第 36 条 盛装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设计储存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介质为液化气体(含液化石油气)的固定式压力容器设计储存量,应按照下
式计算:
W=φVρt:
式中 W—储存量,t;
φ——装量系数,一般取 0.9,对容器容积经实际测定者,可取大于 0.9,但
不得大于 0.95:

1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V—压力容器的容积,m3;
ρt—设计温度下的饱和液体密度,t/m3。
2.介质为液化气体的移动式压力容器罐体允许最大充装量应按照下式计算:
W=φvV
式中 W——罐体允许最大充装量,t;
φv—单位容积充装量,按介质在 50℃时罐体内留有 8%气相空间及该温度下
的介质密度确定, t/m3;
V——罐体实际容积,m3。
移动式压力容器罐体常见介质的设计压力、腐蚀裕量、单位容积充装量按表
3—3 选取。
表 3—3 常见介质的设计压力、腐蚀裕量、单位容积充装量

设计压力 罐体腐蚀裕量 单位容积充装量(t


介 质
MPa ≥ mm /m3)

浓氨 2.16 2 0.52

液氯 1.62 4 1.20

液态二氧化硫 0.98 4 1.20

丙烯 2.16 1 0.43

丙烷 1.77 1 0.42

50℃饱和蒸气压
2.16 1 0.42
液化石油气 大于 1.62MPa

其余情况 1.77 1 0.42

正丁烷 0.79 1 0.51

异丁烷 0.79 1 0.49

丁烯、异丁烯 0.79 1 0.50

丁二烯 0.79 1 0.55

第 37 条 设计盛装液化石油气的储存容器,应参照行业标准 HG20592—20635 的
规定,选取压力等级高于设计压力的管法兰、垫片和紧固件。使用法兰连接的第

1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一个法兰密封面,应采用高颈对焊法兰、金属缠绕垫片(带外环)和高强度螺栓组
合。

第 38 条 移动式压力容器上一般不得安装用于充装的设施,液化气体罐车上严
禁装设充装泵。
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包括安全泄放装置(内置全启式安全阀、爆破片装
置、易熔塞、带易熔塞的爆破片装置
等)、紧急切断装置、液面指示装置、导静电装置、温度计和压力表等。
盛装介质为液化气体或低温液体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应设置防波板;罐体每个
防波段的容积一般不得大于 3m3。

第 39 条 移动式压力容器按设计温度划分为三种:
1.常温型:罐体为裸式.设计温度为零下 20 一 50℃。
2.低温型:罐体采用堆积绝热式,设计温度为零下 70 一零下 20℃。
3.深冷型:罐体采用真空粉末绝热式或真空多层绝热式,设计温度低于零下
l 50℃。
移动式压力容器(常温型)装运表 3-3 以外的介质时,其设计压力、腐蚀裕量
和单位容积充装量的确定,由设计单位提出介质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数据和设
计说明及依据,报国家安全监察机构批准。

第 40 条 钢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以及许用应力的选取,应按照
GBl50、GBl5l、GBl2337 和 JB4732 等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对某些结构特殊的受
压元件按常规标准无法解决强度计算时,局部可以参照 JB4732 规定的方法进行分
析计算,并应经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负责人的批准。局部参照 JB4732 标准进行压力
容器受压元件分析计算的单位,可不取应力分析设计项目资格。
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注)可参照 GBl50 或有关标准规定
进行。许用应力可按照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也可按照相应的国家标
准和行业标准提供的力学性能和表 3—4 规定的安全系数计算。

19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41 条 铸铁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强度设计,许用应力的选取如下:
灰铸铁为设计温度下抗拉强度除以安全系数 10.0;可锻铸铁、球墨铸铁为设
计温度下抗拉强度除以安全系数 8.0。
表 3—4 铝、铜、钛及其合金的安全系数
设计温度下的持 设计温度下的蠕变
条件 设计温度下 设计温度下
久强度(平均值) 极 限 平 均 值 ( 每
的抗拉强度 的屈服限①
σdt (105 小时后 1000 小时蠕变率为
材料 σbt σ0.2t
发生破坏) 0.01%)σnt
铝 板 钛 nb≥3.0 ns≥1.5 nd≥1.5 nn≥1.0
铜 锻 镍 nb≥3.0 ns≥1.5 nd≥1.5 nn≥1.0
钛 件 铝 nb≥4.0 ns≥1.5
镍 管
铜 nb≥4.0 ns≥1.5
及 棒
其 铸件②

螺栓 nb≥5.0 ns≥4.0

注:①当无法确定设计温度下屈服强度(条件屈服限),而以抗拉强度为依据确
定计用应力时,nb 应适当提高。
②铸件的系数应在板、锻件、管、棒的基础上除以 0.8。

第 42 条 铸钢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强度设计.许用应力的选取如下:
使用温度小于等于 300℃时,以材料抗拉强度除以安全系数 4.0,并乘以铸造
系数,该系数值不应超过 0.9;使用温度大于 300℃时,以使用温度下的材料屈服
点除以安全系数 1.5,并乘以铸造系数,该系数值不应超过 0.9。

第 43 条 用焊接方法制造的压力容器,其焊接接头系数应按表 3—5 选取。按


JB4732 标准设计时,焊接接头系数取 1.0。

第 44 条 压力容器限定的最小壁厚(不包括腐蚀裕量)应符合相应设计规范和标准
的规定。

表 3—5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系数

20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无损检 全部无损检测① 探伤比例局部无损检测① 无法无损检测


测比例 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
焊接接
头系数 钢 ② ② ② 钢 ② ② ② 钢 ② ② ②
钛 钛 钛
接头型 铝 铜 镍 铝 铜 镍 铝 铜 镍

双面焊
或相当
与双面 0.85 0.85 0.85 0.80 0.80 0.80
1.0 0.90 0.85 0.85 / / / / /
焊全熔 0.90 0.95 0.95 0.85 0.85 0.85
透的对
接焊缝
有金属
垫板的
0.80 0.80 0.80 0.70 0.70 0.70
单 面 焊 0.90 0.85 0.80 / / / / / 0.65
0.85 0.85 0.85 0.80 0.80 0.80
对接焊

无垫板
的单面
0.65 0.65
焊环向 / / / / / / / / / / / / 0.60
0.70 0.70
对接焊

注:①此表所指无损检测,对钢制压力容器以射线和超声波检测为准,对有色金
属压力容器原则上以射线标测为准。
②表中所列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系数上限值指采用熔化极惰性气体
保护焊;下限值指采用非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③相当于双面焊全熔透的对接焊缝指单面焊双面成型的焊缝,按双面焊评定
(含焊接试板的评定),如亚弧焊打底的焊缝或带陶瓷、铜衬垫的焊缝等。

第 45 条 对压力容器检查孔的要求如下:
1.为检查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产生裂纹、变形、腐蚀等缺陷,压力容
器应开设检查孔(第 46 条规定的除外)。
检查孔包括人孔、手孔。
2.检查孔的最少数量与最小尺寸应符合表 3—6 的要求。

2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表 3—6 检查孔的最少数量与最小尺寸
检查孔最小尺寸(mm) 备注
内径 D(mm) 检查孔最小数量
人孔 手孔
Ф75 或长圆孔
300<D≤500 手孔 2 个
75X50
Ф400 或长圆
人孔 1 个或手孔
孔 Ф100 或长圆
500<D ≤ 2个
400X250 孔 100X50
1000 (当容器无法开
380X280
人孔时)

人孔 1 个或手孔 Ф400 或长圆


2个 孔 Ф150 或长圆 球 罐 人 孔 最 小
D>1000
( 当 容 器 无 去 开 400X250 孔 150X100 500mm
人孔时) 380X280
3.检查孔的开设位置要求如下:
(1)检查孔的开设应合理、恰当,便于观察或清理内部;
(2)手孔应开设在封头上或封头附近的筒体上。
4.球形储罐应在上、下极板上各开设一个人孔(或制造工艺孔)。

第 46 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可不开设检查孔:
1.筒体内径小于等于 300 mm 的压力容器。
2.压力容器上设有可以拆卸的封头、盖板等或其他能够开关的盖子,其封头、
盖板或盖子的尺寸不小于所规定检查孔的尺寸。
3.无腐蚀或轻微腐蚀,无需做内部检查和清理的压力容器。
4.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
5.换热器。

第 47 条 不属于第 46 条所规定条件的压力容器,因特殊情况不能开设检查孔时,
则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对每条纵、环焊缝做 100%无损检测(射线或超声)。
2.应在设计图样上注明计算厚度,且在压力容器在用期间或检验时重点进行
测厚检查。

2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相应缩短检验周期。

第 48 条 钢制压力容器封头的型式和技术要求、外压圆筒加强设计以及与壳体
间的连接、壳体开孔的尺寸和补强要求应按 GBl50 或 JB4732 的有关规定执行。
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第 49 条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快开门(盖)应设计安全联锁装置并应具有以下功
能:
1.当快开门达到预定关闭部位方能升压运行的联锁控制功能。
2.当压力容器的内部压力完全释放,安全联锁装置脱开后,方能打开快开门
的联锁联动功能。
3.具有与上述动作同步的报警功能。

第 50 条 对有保温层的压力容器,如设计的保温层采用不可拆结构时,应在图
样上提出对容器保温层进行全面定期宏观检查的要求。必要时,图样上应提出对
全部焊接接头进行无损检测等特殊要求。

第 51 条 焊制压力容器的筒体纵向接头、筒节与筒节(封头)连接的环向接头,
以及封头的拼接接头,必须采用全截面焊透的对接接头型式。球形储罐球壳板不
得拼接。
对接接头的设计可参照 GBl50 附录 J 或 JB4732 附录 H 进行。

第 52 条 设计者在对角焊缝的强度进行验算后,应将角焊缝的强度验算结果列
入设计技术文件中。

第 53 条 用焊接方法装设在压力容器上的补强圈以及周边连续焊的起加强作用
的垫板应至少设置一个不小于 M6 的泄漏信号指示螺纹孔。

第 54 条 钢制压力容器管法兰、垫片、紧固件的设计应参照行业标准 HG20592

2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0635 的规定。钢制压力容器的接管(凸缘)与壳体之间的接头设计以及夹套压
力容器的接头设计,可参照 GBl50 附录 J 或 JB4732 附录 H 进行。有下列情况之一
的,应采用全焊透型式:
1.介质为易燃或毒性为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的压力容器。
2.做气压试验的压力容器。
3.第三类压力容器。
4.低温压力容器。
5.按疲劳准则设计的压力容器。
6.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器。
7.移动式压力容器。

第 55 条 深冷型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内罐与外壳体间的支撑应牢固可靠,移动式
压力容器罐体布局应合理,罐体与底盘的连接结构和固定装置应能承受运输中的
振动、冲击,并具有足够的承受惯性力的刚度与强度。

第 56 条 钢制压力容器或受压元件的焊后热处理要求,除满足本规程外,还应
符合 GBl50 或 JB4732 等标准的有关规定。对材料有特殊热处理要求的,应在设计
图样上注明。

第 57 条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或受压元件用于有晶间腐蚀介质场合时,必须
在图样上提出抗晶间腐蚀检验或热处理的要求。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热处理
一般指 11000℃的固溶化处理或 875℃的稳定化处理。

第 58 条 当压力容器所盛装的介质其毒性为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或不允许有微
量泄漏时,设计时应提出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的要求。气态介质的铸造压力容器,
也应在设计图样上提出气密性试验的要求。

第 59 条 设计压力小于等于 2.5MPa、以水为介质的直接受火焰加热连续操作的
压力容器和管壳式余热锅炉用水的水质,应符合 GBl576《低压锅炉水质》的规定。

2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设计压力大于 2.5MPa 的上述设备的水质要求,由设计单位在设计图样上规定。


注:1.对受外压的圆筒形和球形壳体壁厚,可根据所选用的有色金属材料牌
号,参照国外相近或类同的材料计算图表进行计算。
2.因冷、热加工或热处理而提高抗拉强度的材料,用于制造焊接压力容器时,
其焊接接头的许用应力,应采用材料在退火状态下的许用应力保证值。
3.空气分离设备的设计温度低于 20℃时,按照 20℃的性能计算。

第四章 制 造

一、一般要求

第 60 条 压力容器制造(含现场组焊,下同)单位应建立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
编制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企业标准(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文件、作业指导
书、通用工艺及特殊方法标准等),保证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企业法定代表人,
必须对压力容器制造质量负责。压力容器总质量师(质量保证工程师)应由企业管
理者代表或压力容器技术负责人担任,并应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第 61 条 固定式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取得 AR 级或 BR 级的压力容器制造许可
证;移动式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取得 CR 级的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并按批准的
范围制造。固定式压力容器批量生产前,应进行型式试验;移动式压力容器批量
生产前,应进行型式试验或技术鉴定,报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后,方可投入正
式生产。
制造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标准,严格按照设
计文件制造和组焊压力容器。

第 62 条 制造单位必须在压力容器明显的部位装设产品铭牌和注册铭牌(见附件
六)。

2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63 条 压力容器出厂时,制造单位应向用户至少提供以下技术文件和资料:
1.竣工图样。竣工图样上应有设计单位资格印章(复印章无效)。若制造中发
生了材料代用、无损检测方法改变、加工尺寸变更等,制造单位应按照设计修改
通知单的要求在竣工图样上直接标注。标注处应有修改人和审核人的签字及修改
日期。竣工图样上应加盖竣工图章,竣工图章上应有制造单位名称、制造许可证
编号和“竣工图”字样。
2.产品质量证明书(内容见附件三)及产品铭牌的拓印件。
3.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未实施监检的产品除外)。
4.移动式压力容器还应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含安全附件使用说明书)、随车
工具及安全附件清单、底盘使用说明书等。
5.本规程第 33 条要求提供的强度计算书。
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封头、锻件等)的制造单位,应按照受压元件产品质量证
明书(内容见附件七)的有关内容,分别向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和压力容器用户提供
受压元件的质量证明书。

第 64 条 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竣工并经验收后,施工单位除按规定提供上述技
术文件和资料外,还应将组焊和质量检验的技术资料提供给用户。现场组焊压力
容器的质量验收,应有当地安全监察机构的代表参加。

第 65 条 移动式压力容器必须在制造单位完成罐体、安全附件及底盘的总装(落
成),并经压力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及其他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第 66 条 制造单位对原设计的修改,应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修改的书面证明文
件,并对改动部位作详细记载(符合本规程第 27 条材料代用要求的除外)。

二、焊接工艺和焊工

第 67 条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如下:
1.压力容器产品施焊前,对受压元件之间的对接焊接接头和要求全焊透的 T

2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形焊接接头,受压元件与承载的非受压元件之间全焊透的 T 形或角接焊接接头,
以及受压元件的耐腐蚀堆焊层都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2.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 JB47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
定》标准的有关规定。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
求。
3.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焊接设备、仪表、仪器以及参数调节装置,应定期检定
和校验。评定试件应由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技术熟练的焊接人员(不允许聘用外单位
焊工)焊接。
4.焊接工艺评定完成后,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焊接工艺指导书应经制造(组
焊)单位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总工程师批准,并存入技术档案。焊接工艺指导书
或焊接工艺卡应发给有关的部门和焊工,焊接工艺评定技术档案及焊接工艺评定
试样应保存至该工艺评定失效为止。

第 68 条 焊接压力容器的焊工,必须按照《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进行
考试,取得焊工合格证后,才能在有效期间内担任合格项目范围内的焊接工作。
焊工应按焊接工艺指导书或焊接工艺卡施焊。制造单位应建立焊工技术档案。
制造单位检查员应对实际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第 69 条 压力容器的组焊要求如下:
1.不宜采用十字焊缝。相邻的两筒节问的纵缝和封头拼接焊缝与相邻筒节的
纵缝应错开,其焊缝中心线之间的外圆弧长一般应大于筒体厚度的 3 倍,且不小
于 100 mm。
2.在压力容器上焊接的临时吊耳和拉筋的垫板等,应采用与压力容器壳体相
同或在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方面相似的材料,并用相适应的焊材及焊接工艺进行
焊接。临时吊耳和拉筋的垫板割除后留下的焊疤必须打磨平滑,并应按图样规定
进行渗透检测或磁粉检测,确保表面无裂纹等缺陷。打磨后的厚度不应小于该部
位的设计厚度。
3.不允许强力组装。
4.受压元件之间或受压元件与非受压元件组装时的定位焊,若保留成为焊缝

2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金属的一部分,则应按受压元件的焊缝要求施焊。

第 70 条 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焊缝附近 50 mm 处的指定部位,应打上焊工代
号钢印。对无法打钢印的,应用简图记录焊工代号,并将简图列入产品质量证明
书中提供给用户。

第 71 条 焊接接头返修的要求如下:
1.应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返修方案。
2.返修应编制详细的返修工艺,经焊接责任工程师批准后才能实施。返修工
艺至少应包括缺陷产生的原因;避免再次产生缺陷的技术措施;焊接工艺参数的
确定;返修焊工的指定;焊材的牌号及规格;返修工艺编制人、批准人的签字。
3.同一部位(指焊补的填充金属重叠的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 2 次。超过
2 次以上的返修,应经制造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并应将返修的次数、部位、
返修后的无损检测结果和技术总负责人批准字样记入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的产品
制造变更报告中。
4.返修的现场记录应详尽,其内容至少包括坡口型式、尺寸、返修长度、焊
接工艺参数(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预热温度、层间温度、后热温度和
保温时间、焊材牌号及规格、焊接位置等)和施焊者及其钢印等。
5.要求焊后热处理的压力容器,应在热处理前焊接返修;如在热处理后进行
焊接返修,返修后应再做热处理。
6.有抗晶间腐蚀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返修部位仍需保证原有的
抗晶间腐蚀性能。
7.压力试验后需返修的,返修部位必须按原要求经无损检测合格。由于焊接
接头或接管泄漏而进行返修的,或返修深度大于 1/2 壁厚的压力容器,还应重新
进行压力试验。

三、热 处 理

第 72 条 钢制压力容器及其受压元件应按 GBl50 的有关规定进行焊后热处理。

2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采用其他消除应力的方法取代焊后热处理,应按本规程第 7 条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采用电渣焊接的铁素体类材料或焊接线能量较大的立焊焊接的压力容器受压元
件,应在焊后进行细化晶粒的正火处理。常温下盛装混合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容器
(储存容器或移动式压力容器罐体)应进行焊后热处理。旋压封头应在旋压后进行
消除应力处理(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旋压封头除外)。

第 73 条 钢制压力容器的焊后热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压容器、中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盛装混合液化石油气的卧式储罐、
移动式压力容器应采用炉内整体热处理。其他压力容器应采用整体热处理。大型
压力容器,可采用分段热处理,其重叠热处理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 1500 mm,炉
外部分应采取保温措施。
2.修补后的环向焊接接头、接管与筒体或封头连接的焊接接头,可采用局部
热处理。局部热处理的焊缝,要包括整条焊缝。焊缝每侧加热宽度不小于母材厚
度的 2 倍,接管与壳体相焊时加热宽度不小于两者厚度(取较大值)的 6 倍。靠近
加热部位的壳体应采取保温措施,避免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
3,焊后热处理应在焊接工作全部结束并检测合格后,于耐压试验前进行。
4.热处理装置(炉)应配有自动记录曲线的测温仪表,并保证加热区内最高与
最低温度之差不大于 65℃(球形储罐除外)。

第 74 条 奥氏体不锈钢或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焊接后一般不要求做热处理,如
有特殊要求需进行热处理时,应在图样上注明。

四、外部检查
第 75 条 筒体(含球壳、多层压力容器内筒)和封头制造的主要控制项目如下:
1.坡口几何形状和表面质量。
2.筒体的直线度、棱角度,纵、环焊缝对口错边量,同一断面的最大最小直
径差。
3.多层包扎压力容器的松动面积和套合压力容器套合面的间隙。
4.封头的拼接成形和主要尺寸偏差。

29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5.球壳的尺寸偏差和表面质量。
6.不等厚的筒体与封头的对接连接要求。

第 76 条 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表面质量要求如下:
1.形状、尺寸以及外观应符合技术标准和设计图样的规定。
2.不得有表面裂纹、未焊透、未熔合、表面气孔、弧坑、 未填满和肉眼可
见的夹渣等缺陷,焊缝上的熔渣和两侧的飞溅物必须清除。
3.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
4.焊缝的咬边要求如下:
(1)使用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40MPa 的钢材及铬—钼低合金钢材制
造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钛材和镍材制造的压力容器,低温压力容器,球
形压力容器以及焊缝系数取 1.0 的压力容器,其焊缝表面不得有咬边;
(2)上述(1)款以外的压力容器的焊缝表面的咬边深度不得大于 0.5mm,咬边
的连续长度不得大于 100mm,焊缝两侧咬边的总长不得超过该焊缝长度的 10%。
5.角焊缝的焊脚高度,应符合技术标准和设计图样要求,外形应平缓过渡。

五、产品试板与试样要求

第 77 条 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与试样的要求如下:
1.为检验产品焊接接头和其他受压元件的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应制作纵焊
缝产品焊接试板,制取试样,进行拉力、冷弯和必要的冲击试验。采用新材料、
新焊接工艺制造锻焊压力容器产品时,应制作模拟环焊缝的焊接试板。
2.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每台压力容器应制作产品焊接试板:
(1)移动式压力容器(批量生产的除外);
(2)设计压力大于等于 10 MPa 的压力容器;
(3)现场组焊的球形储罐;
(4)使用有色金属制造的中、高压容器或使用 σb 大于等于 540 MPa 的高强钢
制造的压力容器;
(5)异种钢(不同组别)焊接的压力容器;

30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6)设计图样上或用户要求按台制作产品焊接试板的压力容器;
(7)GBl50 中规定应每台制作产品焊接试板的压力容器。
3.除本条第 2 款之外的压力容器,若制造单位能提供连续 30 台(同一台产品
使用不同牌号材料的,或使用不同焊接工艺评定的,或使用不同的热处理规范的,
可按两台产品对待)同牌号材料、同焊接工艺(焊接重要因素和补加重要因素不超
过评定合格范围,下同)、同热处理规范的产品焊接试板测试数据(焊接试板试件
和检验报告应存档备查),证明焊接质量稳定,由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可以
批代台制作产品焊接试板,具体规定如下:
(1)以同钢号、同焊接工艺、同热处理规范的产品组批,连续生产(生产间断
不超过半年)每批不超过 10 台,由制造单位从中抽一台产品制作产品焊接试板;
(2)对设计压力不大于 1.6MPa,材料为 Q235 系列、20R、16MnR 的压力容器,
以同钢号的产品组批,连续生产每半年应抽一台产品制作产品焊接试板;
(3)搪玻璃设备可免做低碳钢的产品焊接试板(用户有特殊要求时除外)。若中
断生产超过半年时,应抽一台产品制作产品焊接试板;
(4)按同一设计图样批量生产的移动式压力容器,连续生产(生产间断不超过
半年)每批不超过 l0 台,由制造单位从中抽一台产品制作产品焊接试板。
采用以批代台制作产品焊接试板,如有一块试板不合格,应加倍制作试板,
进行复验并做金相检验,如仍不合格,此钢号应恢复逐台制作产品焊接试板,直
至连续制造 30 台同钢号、同焊接工艺、同热处理规范的产品焊接试板测试数据合
格为止。
4.产品焊接试板的制作除符合本条第 2 款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原则:
(1)产品焊接试板的材料、焊接和热处理工艺,应在其所代表的受压元件焊接
接头的焊接工艺评定合格范围内;
(2)当一台压力容器上不同的壳体纵向焊接接头(含封头、管箱、筒体上焊接
接头)的焊接工艺评定覆盖范围不同时,应对应不同的纵向焊接接头,按相应的焊
接工艺分别焊制试板;
(3)有不同焊后热处理要求的压力容器,应分别制作产品焊接试板;
(4)热套压力容器的内筒、外筒材料不同时,应各制作一块产品焊接试板,若
材料相同又属同一厚度范围,只需制作一块;

3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5)现场组焊球形储罐应制作立、横、平加仰三块产品焊接试板,且应在现场
焊接产品的同时,由施焊该球形储罐的焊工采用相同的条件和焊接工艺进行焊接;
(6)圆筒形压力容器的纵向焊接接头的产品焊接试板,应作为筒节纵向焊接接
头的延长部分(电渣焊除外),采用与施焊压力容器相同的条件和焊接工艺连续焊
接;
(7)钢制多层包扎压力容器、热套压力容器的产品焊接试板,按 GBl50 的规定
焊制;
(8)产品焊接试板应由焊接产品的焊工焊接,并于焊接后打上焊工和检验员代
号钢印;
(9)产品焊接试板经外观检查和射线(或超声)检测,如不合格允许返修。返修
时,应符合第 70 条焊接接头返修的要求。如不返修,可避开缺陷部位截取试样。
5.铸(锻)造受压元件、管件、螺柱(栓)的产品试样要求,应在设计图样上予
以规定。
6.凡需经热处理以达到或恢复材料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或耐腐蚀性能要求的
压力容器,每台均应做母材热处理试板,并符合 GBl50 规定。

第 78 条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尺寸、试样截取和数量、试验项目、合格
标准和复验要求,按 GBl50 附录 E《产品焊接试板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的
规定执行。对接焊接的管子接头试样截取、试验项目和合格标准,按《蒸汽锅炉
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下列压力容器,应按 GBl50 的要求进行夏比(V 形缺口)低温冲击试验:
1.当设计温度低于 0℃时,采用厚度大于 25mm 的 20R 钢板、厚度大于 38mm
的 16MnR、15MnVR、15MnVNR 钢板和任意厚度 18MnMoNbR、13MnNiMoNbR 钢板制造
的压力容器。
2.当设计温度低于零下 10℃时,采用厚度大于 12mm 的 20R 钢板、厚度大于
20mm 的 16MnR、15MnVR、15MnVNR 钢板制造的压力容器。
3.采用任意厚度的低合金钢板制造的移动式压力容器。

第 79 条 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产品焊接试板的试样尺寸、试样截取和数量,

3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可参照钢制压力容器的要求或按图样规定执行,试验项目、合格标准要求如下:
1.拉伸试验
拉伸试样的抗拉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不低于母材材料标准规定值下限;
(2)对于不同强度等级母材组成的焊接接头,不低于两个抗拉强度中较低的规
定值下限。
2.弯曲试验
弯曲试验的弯轴直径、支座间距离、弯曲角度应符合表 4-l 的规定。
表 4-1 有色金属及合金的焊接接头弯曲试验

试样厚度 弯轴直径 文座间距离


弯曲角度
母 材 t(mm) D(mm) (mm)

纯铝、铝锗合金及含镁量
4t 6.2t
小于等于 4%的铝镁合金

含镁量大于 4%的铝镁合
6t 8.2f
金 。
≤10 180
铝镁硅合金 16t 18.2t

纯铜、黄铜、白铜、铜硅
4t 6.2t
合金

铝青铜 16t 18.2t

钛 TA0、TAl、TA9 8t 10.2t

钛 TA2、TA3、TAl0 ≤10 10t 12.2t 180。

镍及镍合金 4t 6.2t

注:1.当弯轴直径大于 10t 时,可使试样厚度薄一些,但最薄为 3.2mm;


2.试样冷弯至 180。后,其拉伸面出现任何一条长度大于 3mm 的裂纹或
缺陷即为不合格,试样弯曲时四棱先期开裂可不计,但因焊接缺陷引起的应计入。
3.冲击试验
当设计图样有要求或材料标准规定要做冲击试验时,其合格标准应符合相应
标准规定,且三个试样的平均值不低于母材规定值的下限。

3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80 条 要求做晶间腐蚀倾向试验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可从产品焊接试
板上切取检查试样,试样数量应不少于两个。试样的型式、尺寸、加工和试验方
法,应按 GB4334《不锈耐酸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评定,按
产品技术条件或设计图样的要求。

六、无损检测

第 81 条 无损检测人员应按照《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
行考核,取得资格证书,方能承担与资格证书的种类和技术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
工作。

第 82 条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应先进行形状尺寸和外观质量的检查,合格后,
才能进行无损检测。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接完成 24 小时后进行无损检
测;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热处理后再增加一次无损检测。

第 83 条 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超声、磁粉、渗透和涡流检测等。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根据设计图样和有关标准的规定选择检测方法和检测长度。

第 84 条 压力容器的对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一般分为全部(100%)和局
部(大于等于 20%)两种。对铁素体钢制低温容器,局部无损检测的比例应大于等
于 50%。

第 85 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压力容器的对接接头,必须进行全部射线或超
声检测:
1.GBl50 及 GBl51 等标准中规定进行全部射线或超声检测的压力容器。
2.第三类压力容器。
3.第二类压力容器中易燃介质的反应压力容器和储存压力容器。
4.设计压力大于 5.0 MPa 的压力容器。
5.设计压力大于等于 0.6MPa 的管壳式余热锅炉。

3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6.设计选用焊缝系数为 1.0 的压力容器(无缝管制筒体除外)。


7.疲劳分析设计的压力容器。
8.采用电渣焊的压力容器。
9.使用后无法进行内外部检验或耐压试验的压力容器。
10.符合下列之一的铝、铜、镍、铣及其合金制压力容器:
(1)介质为易燃或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中度危害的;
(2)采用气压试验的;
(3)设计压力大于等于 1.6MPa 的。

第 86 条 压力容器焊接接头检测方法的选择要求如下:
1.压力容器壁厚小于等于 38mm 时,其对接接头应采用射线检测;由于结构
等原因,不能采用射线检测时,允许采用可记录的超声检测。
2.压力容器壁厚大于 38mm(或小于等于 38mm,但大于 20 mm 且使用材料抗拉
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40 MPa)时,其对接接头如采用射线检测,则每条焊缝
还应附加局部超声检测;如采用超声检测,则每条焊缝还应附加局部射线检测。
无法进行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时,应采用其他检测方法进行附加局部无损检测。
附加局部检测应包括所有的焊缝交叉部位,附加局部检测的比例为本规程第 84
条规定的原无损检测比例的 20%。
3.对有无损检测要求的角接接头、T 形接头,不能进行射线或超声检测时,
应做 100%表面检测。
4.铁磁性材料压力容器的表面检测应优先选用磁粉检测。
5.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尽量采用射线检测。

第 87 条 除本规程第 85 条规定之外的其他压力容器,其对接接头应做局部无损
检测,并应满足第 84 条、第 86 条的规定。局部无损检测的部位由制造单位检验
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指定。但对所有的焊缝交叉部位以及开孔区将被其他元件覆盖
的焊缝部分必须进行射线检测,拼接封头(不含先成 形后组焊的拼接封头)、拼
接管板的对接接头必须进行 100%无损检测(检测方法的选择按第 86 条规定),拼
接补强圈的对接接头必须进行 100%超声或射线检测,其合格级别与压力容器壳

3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体相应的对接接头一致。
拼接封头应在成形后进行无损检测,若成形前进行无损检测,则成形后应在
圆弧过渡区再做无损检测。
搪玻璃设备上、下接环与夹套组装焊接接头、公称直径小于 250 mm 的搪玻璃
设备接管焊接接头可免做无损检测,但应按 JB4708 做焊接工艺评定,编制切实可
行的焊接工艺规程,经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执行。上、下
接环与筒体连接的焊接接头,应做渗漏试验。
经过局部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的焊接接头,若在检测部位发现超标缺陷时,
则应进行不少于该条焊接接头长度 lo%的补充局部检测;如仍不合格,则应对该
条焊接接头全部检测。

第 88 条 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按 JB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执行。
对压力容器对接接头进行全部(100%)或局部(20%)无损检测:当采用射线检
测时,其透照质量不应低于 AB 级,其合格级别为Ⅲ级,且不允许有未焊透;当采
用超声检测时,其合格级别为Ⅱ级。
对 GBl50、GBl5l 等标准中规定进行全部(100%)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第三
类压力容器、焊缝系数取 1.0 的压力容器以及无法进行内外部检验或耐压试验的
压力容器,其对接接头进行全部(100%)无损检测:当采用射线检测时,其透照质
量不应低于 AB 级,其合格级别为Ⅱ级;当采用超声检测时,其合格级别为 I 级。
公称直径大于等于 250mm(或公称直径小于 250mm;其壁厚大于 28mm)的压力
容器接管对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及合格级别应与压力容器壳体主体焊缝要求相
同;公称直径小于 250 mm,其壁厚小于等于 28mm 时仅做表面无损检测,其合格
级别为 JB4730 规定的 I 级。
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合格级别、射线透照质量按相应标
准或由设计图样规定。

第 89 条 压力容器的对接接头进行全部或局部无损检测,采用射线或超声两种
方法进行时,均应合格。其质量要求和合格级别,应按各自合格标准确定。

3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90 条 进行局部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也应对未检测部分的质量负
责。

第 91 条 压力容器表面无损检测要求如下:
1.钢制压力容器的坡口表面、对接、角接和 T 形接头,符合本规程第 69 条第
2 款条件且使用材料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40 MPa 时,应按 GBl50、
GBl51、
GBl2337 等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检查结果不得有任何裂纹、成
排气孔、分层,并应符合 JB4730 标准中磁粉或渗透检测的缺陷显示痕迹等级评定
的 I 级要求。
2.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应按相应的标准或设计图样规定进行。

第 92 条 现场组装焊接的压力容器,在耐压试验前,应按标准规定对现场焊接
的焊接接头进行表面无损检测;在耐压试验后,应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局部表面
无损检测,若发现裂纹等超标缺陷,则应按标准规定进行补充检测,若仍不合格,
则应对该焊接接头做全部表面无损检测。

第 93 条 制造单位必须认真做好无损检测的原始记录,检测部位图应清晰、准
确地反映实际检测的方位(如:射线照相位置、编号、方向等),正确填发报告,
妥善保管好无损检测档案和底片(包括原缺陷的底片)或超声自动记录资料,保存
期限不应少于七年。七年后若用户需要可转交用户保管。

七、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第 94 条 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分为液压试验和气压试验两种。压力容器各元件
(圆筒、封头、接管、法兰及紧固件等)所用材料不同时,计算耐压试验应取各元
t
件材料[σ]/[σ] 比值中最小者。
对夹套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要求如下:
1.内简设计压力小于夹套设计压力的夹套压力容器;容积小于等于 1000L
的夹套搪玻璃设备,经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征得用户同意,可免做内筒液

3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试验,但不能免做夹套液压试验。
2.容积大于 1000L 但小于等于 5000 L 的夹套搪玻璃设备,连续 30 台同规格
设备液压试验合格后,经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可以每 15 台为一批,每批抽
1 台做液压试验(用户特殊要求除外),如不合格,必须恢复逐台进行液压试验。
3.容积大于 5000 L 的夹套搪玻璃设备应每台做液压试验。
耐压试验的压力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且不小于下式计算值:
t
PT = ηP[σ]/ [σ]
式中 P——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对在用压力容器一般为最高工作压
力,或压力容器铭牌上规定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MPa;
PT——耐压试验压力,MPa;
η——耐压试验压力系数,按表 4-2 选用;
[σ]——试验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σ]t——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表 4-2 耐压试验的压力系数 η

压力容器 压力等级 耐压试验压力系数


压力容器 型式
的材料 液(水)压 气压

钢和有色金 低压 1.25 1.15


属 中压 1.25 1.15
固定式 高压 1.25

铸铁 2.00

搪玻璃 1.25 1.15

移动式 中、低压 1.50 1.15

第 95 条 耐压试验时,压力容器壳体的环向薄膜应力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液压试验时,不得超过试验温度下材料屈服点的 90%与圆筒的焊接接头
系数的乘积。
2.气压试验时,不得超过试验温度下材料屈服点的 80%与圆筒的焊接接头
系数的乘积。
校核耐压试验压力时,所取的壁厚应扣除壁厚附加量,对液压试验所取的压
力还应计入液往静压力。对壳程压力低于管按压力的列管式热交换器,可不扣除

3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腐蚀裕量。

第 96 条 耐压试验前,压力容器各连接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配齐全,紧固
妥当。试验用压力表应符合第七章的有关规定,至少采用两个量程相同且经校验
的压力表,并应安装在被试验容器顶部便于观察的位置。

第 97 条 耐压试验场地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应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安
全部门检查认可。耐压试验过程中,不得进行与试验无关的工作,无关人员不得
在试验现场停留。

第 98 条 压力容器液压试验的要求如下:
1.凡在试验时,不会导致发生危险的液体,在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都可用
作液压试验介质。一般应采用水。当采用可燃性液体进行液压试验时,试验温度
必须低于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试验场地附近不得有火源,且应配备适用的消防器
材。
2.以水为介质进行液压试验,其所用的水必须是洁净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
容器用水进行液压试验时,应严格控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 25mg/L。试验合
格后,应立即将水渍去除干净。
3.压力容器中应充满液体,滞留在压力容器内的气体必须排净。压力容器外
表面应保持干燥,当压力容器壁温与液体温度接近时,才能缓慢升压至设计压力;
确认无泄漏后继续升压到规定的试验压力,保压 30 分钟,然后,降至规定试验压
力的 80%,保压足够时间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不得采用连续加
压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压力容器液压试验过程中不得带压紧固螺栓或向受压元
件施加外力。
4.碳素钢、16MnR 和正火 15MnVR 制压力容器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
低于 50C;其他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液
体温度不得低于 15℃。如果由于板厚等因素造成材料无延性转变温度升高,则需
相应提高液体温度。其他材料制压力容器液压试验温度按设计图样规定。铁素体
钢制低温压力容器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应高于壳体材料和焊接接头两者夏比

39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冲击试验的规定温度的高值再加 20℃。
5.换热压力容器液压试验程序按 GBl5l 规定执行。
6.新制造的压力容器液压试验完毕后,应用压缩空气将其内部吹干。

第 99 条 液压试验后的压力容器,符合下列条件为合格:
1.无渗漏。
2.无可见的变形。
3.试验过程中无异常的响声。
4.对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40 MPa 的材料,表面经无损检测抽查未
发现裂纹。

第 100 条 压力容器气压试验的要求如下:
1. 由于结构或支承原因,不能向压力容器内充灌液体,以及运行条件不
允许残留试验液体的压力容器,可按设计图样规定采用气压试验。
2. 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
3.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的试验用气体温度不得低于 15℃。其他材
料制压力容器,其试验用气体温度应符合设计图样规定。
4.气压试验时,试验单位的安全部门应进行现场监督。
5.应先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的 l0%,保压 5~10 分钟,并对所有焊缝
和连接部位进行初次检查。如无泄漏可几继续升压到规定试验压力的 50%。如无
异常现象,其后按规定试验压力的 10%逐级升压,直到试验压力,保压 30 分钟。
然后降到规定试验压力的 87%,保压足够时间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
变。不得采用连续加压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气压试验过程中严禁带压紧固螺栓。
6.气压试验过程中,压力容器无异常响声,经肥皂液或其他检漏液检查无漏
气,无可见的变形即为合格。

第 101 条 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压力为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

第 102 条 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的要求如下:

40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设计上不允许有微量泄漏的压力容器,
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2.气密性试验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对设计图样要求做气压试验的压
力容器,是否需再做气密性试验,应在设计图样上规定。
3.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其试验用气体的温度应不低于 50℃,其
他材料制压力容器按设计图样规定。
4.气密性试验所用气体,应符合本规程第 100 条第 2 款的规定。
5.压力容器进行气密性试验时,一般应将安全附件装配齐全。如需投用前在
现场装配安全附件,应在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的气密性试验报告中注明装配安全
附件后需再次进行现场气密性试验。
6.经检查无泄漏,保压不少于 30 分钟即为合格。

第 103 条 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
或设计图样的要求。

八、胀 接

第 104 条 制造单位应根据图样技术要求和试胀结果,制定胀接工艺规程。胀接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胀接工艺规程进行胀接操作。
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胀接可选用柔性胀接方法,如液压胀、橡胶胀、液
袋式液胀。有使用经验时也可选用机械胀接方法,选用机械胀接应控制服管率以
保证胀紧度。胀接管端不应有起皮、皱纹、裂纹、切口和偏斜等缺陷。在胀接过
程中,应随时检查胀口的胀接质量,及时发现和消除缺陷。
胀接全部完毕后,必须进行耐压试验,检查胀口的严密性。

第 105 条 胀接的基本要求:
1.柔性胀接的要求:
柔性胀接分为贴胀和强度胀接。
贴胀时管板孔内表面可不开槽。

4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强度胀接管板孔内应开矩形槽,开槽宽度为(1.1-1.3)√dt(d 为换热管平均
直径,t 为换热管壁厚),开槽深度为 0.5mm。强度胀接应达到全厚度胀接,管板
壳程侧允许不胀的最大深度为 5mm。胀接前,应通过计算胀接压力进行试胀,试
胀的试样不少于 5 个,测试胀接接头的拉脱力 q,贴胀应达到 1MPa,强度胀接应达
到 4MPa。胀接时可通过适当增加胀接压力使其达到规定的拉脱强度。
2.机械胀接的要求:
在进行正式胀接前,应进行试胀。试胀时,应对试样进行比较性检查,检查
胀口部分是否有裂纹,胀接过渡部分是否有突变,喇叭口根部与管壁的结合状态
是否良好等,然后检查管板孔与管子外壁的接触表面的印痕和啮合状况。根据试
胀结果,实际确定合理的胀管率。

九、锻钢、铸铁、不锈钢以及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要求

第 106 条 无纵向焊缝锻钢制压力容器的要求如下:
1.设计单位应制定专门技术条件,明确对选材、设计、制造(机加工、焊接、
热处理等)、检验、返修等的具体规定。
2.锻件用材料的伸长率 δs 不得小于 12%,且不低于锻件材料标准规定值。
3.简体内表面必须进行精细加工。同一横截面上的最大和最小内直径差,不
得超过该截面平均内直径的 1.0%。内表面粗糙度不应低于 12.5um.
4.质量检验的要求,应参照 JB4726~4728《压力容器用钢锻件》执行。
5.锻件焊接前,应评价可焊性。

第 107 条 铸铁制压力容器的要求如下:
1.制造铸铁压力容器的单位,应按本规程第 7 条规定的程序,事先获得国家
安全检查机构的批准。并应具有相应的生产水平和生产经验,其装备条件应能满
足铸铁压力容器的加工要求。
2.铸铁受压元件加工后的表面不得有裂纹;如有缩孔、砂眼、气孔、缩松等
铸造缺陷,不应超过有关标准或技术条 件的规定。在突出的边缘和凹角部位,应
具有足够的圆角半径,避免表面形状和交接处壁厚的突变。

4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铸铁压力容器的抗拉强度和硬度要求,必须满足设计图样的规定。
4.表面缺陷可以用加装螺塞的方法进行修补,但塞头深度不得大于截面厚度
的 40%,塞头直径(螺纹外径)不得大于塞头深度,且不大于 8mm。
5.首次试制的产品,应进行液压破坏试验,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若试验不
合格,则不得转入批量生产。试验应有完整的方案和可靠的安全措施,试验结果
应报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第 108 条 不锈钢和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及其受压元件的制造,必须有专用的制
造车间或专用的工装和场地,不得与黑色金属制品或其他产品混杂生产。工作场
所要保持清洁、干燥,严格控制灰尘。加工成形设备和焊接设备,应能满足不锈
钢、有色金属的需要。必须严格控制表面机械损伤和飞溅物。
有抗腐蚀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复合钢板制造的压力容器表面应进行表面
酸洗、钝化处理。有防腐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零部件按图样要求进行热处理后,
做酸洗、钝化处理。

第 109 条 铝及铝合金制压力容器的其他要求如下:
1.母材和焊接接头的腐蚀试验,应符合专门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
2.接触腐蚀介质的表面,不应有机构损伤和飞溅物。
3.卧式压力容器的各文座与压力容器应保持充分接触。
4.焊接接头的坡口面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表面应光洁乎整,在焊接前应做
专门清洗。

第 110 条 铣及钦合金制压力容器的其他要求如下:
1.焊接接头的坡口面必须采用机械方法加工。
2.焊接材料必须进行除氢和严格的清洁处理。
3.承担焊接接头组对的操作人员,必须戴洁净的手套,不得触摸坡口及其两
侧附近区域。严禁用铁器敲打铁板表面及坡口。
4.焊件组对清洗完成后,应立即进行焊接。
5.焊接用氨气和氦气的纯度不应低于 99.99%,露点不应高于零下 50。C。

4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6.铣材焊接前,应对坡口及两侧 25mm 范围区域内进行严格的机械清理和脱


脂处理。在焊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坡口污染。
7.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在焊接时造成钢与钦互熔。当图样有要求时,应做铁
污染试验。
8.在焊接过程中,每焊完一道,都必须进行焊层表面颜色检查,焊缝及热影
响区的表面颜色应呈银白色或金黄色。对表面颜色不合格的,应全部除去,然后
重焊。表面颜色检查应参照有关标准的规定。
9.必须采用惰性气体双面保护电弧焊接或等离子焊接。铁材管子与管板的连
接宜采用强度焊或胀后焊接。
10.焊后的焊缝表面不准有咬边、气孔、弧坑和裂纹等缺陷。

第 111 条 铜及铜合金制压力容器的其他要求如下:
1.焊接接头的坡口面及其两侧附近区域,应进行认真清理,露出金属光泽,
并应及时施焊。
2.若采用氢-氧焰或氧-乙炔焰焊接,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退火状态钢材;
(2)采用瓶装乙炔气,并应控制乙炔气的纯度;
(3)根据材料和焊接工艺,焊前应预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
(4)多层焊接时,在焊接过程中,应连续完成,不宜中断;
(5)在焊条或被焊接头上,应涂有适当的焊剂;
(6)铜基材料应采用中性到微氧化性火焰,铜镍合金应采用中性到微还原性火
焰;
(7)焊接环境温度一般不应低于 0℃,否则应进行预热;
(8)纯铜不应采用氢-氧焰焊接,可采用气体保护焊或等离子焊接。

第 112 条 镍及镍合金制压力容器的要求如下:
1.材料的切割应采用剪切、机械加工或合适的热切割方法(如等离子切割)。
热切割之后,在使用或焊接前应用打磨、切削或其他机械方法将切割边缘的污染
区去除。

4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镍材焊接时,应对坡口及两侧 25mm 范围内区域进行严格的机械清理,彻


底清除油污和一切含硫杂质,用清洗剂进行清洗后及时施焊。中间焊道表面的氧
化物应用砂轮打磨清除,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3.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焊接线能量和层间温度。层间温度一般不应高于
150℃。
4.焊后的焊缝表面不准有咬边、气孔、弧坑和裂纹等缺陷。焊缝及热影响区
的表面颜色应呈银白色或浅黄色。
5.热成形或热处理前,应彻底清除工件上的油污、油漆及润滑剂等一切含琉
或含铅的污染物。加热炉的气氛中应严格控制含硫量。加热用煤气或天然气的含
硫量应小于 0.57g/mz,燃料油的含硫量应小于 0.5%,不得用焦炭或煤加热。

第五章 安装、使用管理与修理改造

第 113 条 从事压力容器安装的单位必须是已取得相应的制造资格的单位或者是
经安装单位所在地的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批准的安装单位。从事压力容器安装监理
的监理工程师应具备压力容器专业知识,并通过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培训和
考核,持证上岗。

第 114 条 下列压力容器在安装前,安装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向压力容器使用登记
所在地的安全监察机构申报压力容器名称、数量、制造单位、使用单位、安装单
位及安装地点,办理报装手续:
1.第三类压力容器。
2.容积大于等于 10 m3 的压力容器。
3.蒸球。
4.成套生产装置中同时安装的各类压力容器。
5.液化石油气储存容器。
6.医用氧舱。

4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115 条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购买压力容器或进行压力容器工程招标时,应选择
具有相应制造资格的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或组焊)单位。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主
管厂长、经理或总工程师),应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负责,并指定具有压力容器
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 116 条 使用压力容器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1.贯彻执行本规程和有关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范、规章。
2.制定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参加压力容器订购、设备进厂、安装验收及试车。
4.检查压力容器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
5.压力容器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技术审查。
6.编制压力容器的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7.向主管部门和当地安全监察机构报送当年压力容器
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存在的主要问
题及处理情况等。
8.压力容器事故的抢救、报告、协助调查和善后处理。
9.检验、焊接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
10.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

第 117 条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由管理部门统一
保管。
技术档案的内容应包括:
1.压力容器档案卡(见附件四)。
2.第 33 条规定的压力容器设计文件。
3.第 63 条规定的压力容器制造、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4.检验、检测记录;以及有关检验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5.修理方案,实际修理情况记录,以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6.压力容器技术改造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质量检验技术文
件和资料。

4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7.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
8.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第 118 条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按《压力容器使用
登记管理规则》的要求,到安全监察机构或授权的部门逐台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第 119 条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在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中,明确提
出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要求,其内容至少应包括:
1.压力容器的操作工艺指标(含最高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
2.压力容器的岗位操作法(含开、停车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3.压力容器运行中应重点检查的项目和部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
防止措施,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置和报告程序。

第 120 条 压力容器的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对压力容器操
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与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工作由地、市级安全监察机构或
授权的使用单位负责。

第 121 条 压力容器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并按规定的报告程序,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压力容器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规定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
效控制。
2.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现象。
3.安全附件失效。
4.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5.发生火灾等直接威胁到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6.过量充装。
7.压力容器液位超过规定,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8.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
9.其他异常情况。

4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122 条 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进行任何修理。对于特殊的生产工艺过
程、需要带温带压紧固螺栓时;或出现紧急泄漏需进行带 y 压堵漏时,使用单位
必须按设计规定制定有效的操作要求和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并持证
操作,并经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在实际操作时,使用单位安全部门应派人
进行现场监督。

第 123 条 以水为介质产生蒸汽的压力容器,必须做好水质管理和监测。没有可
靠的水处理措施,不应投入运行。

第 124 条 从事压力容器修理和技术改造的单位必须是已取得相应的制造资格的
单位或者是经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查批准的单位。压力容器的重大的修理或改造
方案应经原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同意并报施工所在地的地、市级
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备案。修理或改造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修理或改造后的图样、
施工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
压力容器的重大修理是指主要受压元件的更换、矫形、挖补,和符合本
规程第 5l 条规定的对接接头焊缝的焊补。压力容器的重大改造是指改变主要受压
元件的结构成改变压力容器运行参数、盛装介质或用途等。压力容器经修理或改
造后,必须保证其结构和强度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第 125 条 压力容器检验、修理人员在进入压力容器内部进行工作前,使用单位
必须按《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的要求,做好准备和清理工作。达不到要求时,
严禁人员进入。

第 126 条 采用焊接方法对压力容器进行修理或改造时,一般应采用挖补或更换,
不胶采用贴补或补焊方法,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1.压力容器的挖补、更换简节及焊后热处理等技术要求。应参照相应制造技
术规范,制订施工万案及适合于使用的技术要求。焊接工艺应经焊接技术负责人
批难。

4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缺陷清除后,一般均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确认缺陷已完全消除。完成焊
接工作后,应再做无损检测,确认修补部位符合质量要求。
3.母材焊补的修补部位,必须磨平。焊接缺陷清除后的修补长度应满足要求。
4.有热处理要求的,应在焊补后重新进行热处理。
5.主要受压元件焊补深度大于 l/2 壁厚的压力容器,还应进行耐压试验。

第 127 条 改变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使用条件(介质、温度、压力、用途等)时,由
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省级或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后,由具有资格的制造单位
更换安全附件,重新涂漆和标志;经具有资格的检验单位进行内、外部检验并出
具检验报告后,由使用单位重新办理使用证。

第 128 条 移动式压力容器的装卸单位应向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办理充装安全注
册,经批难后,方可从事充装作业。

第六章 定期检验

第 129 条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单位及检验人员应取得省级或国家安全监察机构的
资格认可和经资格鉴定考核合格并接受当地安全监察机构监督,严格按照批准与
授权的检验范围从事检验工作。检验单位及检验人员应对压力容器定期检
验的结果负责。

第 130 条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必须及时安排压力容器的定期检
验工作,并将压力容器年度检验计划报当地安全监察机构及检验单位。安全监察
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检验单位应负责完成检验任务。

第 131 条 在用压力容器,按照《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压力容器使用登记
管理规则》的规定,进行定期检验、评定安全状况和办理注册登记。

49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132 条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分为:
1.外部检查:是指在用压力容器运行中的定期在线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外
部检查可由检验单位有资格的压力容器检验员进行,也可由经安全监察机构认可
的使用单位压力容器专业人员进行。
2. 内外部检验:是指在用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内外部检验应由检验单
位有资格的压力容器检验员进行。其检验周期分为:
(1)安全状况等级为 l、2 级的,每 6 年至少一次;
3.耐压试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检验时,所进行的超过最高工作压力的液压
试验或气压试验。对固定式压力容器,每两次内外部检验期间内,至少进行一次
耐压试验,对移动式压力容器,每 6 年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外部检查和内外
部检验内容及安全状况等级的规定,按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执行。

第 133 条 投用后首次内外部检验周期一般为 3 年。以后的内外部检验周期,由


检验单位根据前次内外部检验情况与使用单位协商确定后报当地安全监察机构备
案。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周期应适当缩短:
1.介质对压力容器材料的腐蚀情况不明或介质对材料的腐蚀速率大于
o.25mm/年,以及设计者所确定的腐蚀数据与实际不符的。
2.材料表面质量差或内部有缺陷、材料焊接性能不好、制造时曾多次返修的。
3.使用条件恶劣或介质中硫化氢及硫元素含量较高的(一般指大于 100mg/L
时)。
4.使用已超过 20 年,经技术鉴定后或由检验员确认按正常检验周期不能保
证安全使用的。
5.停止使用时间超过两年的。
6.经缺陷安全评定合格后继续使用的。
7.经常改变使用介质的(如印染机)。
8.搪玻璃设备。
9.球形储罐(使用 σb>540 MPa 材料制造的,投用一年后应开罐检验)。
10.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且有氢鼓包等应力腐蚀倾向的,每年或根据需要进行
内外部检验。

50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1.采用“亚铵法”造纸工艺,且无防腐措施的蒸球每年至少一次或根据实
际情况需要缩短内外部检验周期。

第 134 条 安全状况等级为 1、2 级的压力容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内外部检验周


期可以适当延长:
1.非金属衬里层完好的,其检验周期可延长,但不超过 9 年
2. 介质对材料腐蚀速率低于 0.1mm/年(实测数据)、有可靠的耐腐蚀金
属衬里(复合钢板)或热喷涂金属(铝粉或不锈钢粉)涂层的压力容器,通过一至二
次内外部检验确认腐蚀轻微或衬里完好的,检验周期可延长,但不超过 12 年。
3.装有触媒的反应容器以及装有充填物的大型压力容器,其检验周期根据设计
图样和实际使用情况由使用单位、设计单位和检验单位协商确定,报当地安全监
察机构备案。

第 135 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合格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1.用焊接方法修理改造,更换主要受压元件的。
2.改变使用条件,且超过原设计参数并经强度校核合格的。
3.需要更换衬里的(重新更换衬里前)。
4.停止使用两年后重新复用的。
5.使用单位从外单位拆来新安装的或本单位内部移装的。
6.使用单位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有怀疑的。

第 136 条 在用压力容器的耐压(气密性)试验除应合本规程第四章中耐压试验的
有关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液压试验完毕后,其试验用液体的处置,以及对内表面的专门技术处理,
应在使用单位的管理制度中予以规定。
2.盛装易燃介质的在用压力容器,在气压或气密性试验前,必须进行彻底的
蒸汽清洗和置换并取样分析合格,否则严禁用空气作为试验介质。

第 137 条 低温液体(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项目至少应包括:

5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用户使用情况调查:
(1)运行记录(包括使用频率和工况、有无异常情况发生等);
(2)日蒸发率变化情况,外壳体有无结霜、冒汗等情况发生。
2.外部检验及外壳体结构检查和腐蚀情况检验。
3.压力表、安全阀、液面计、内服爆破片装置的检验与校验。
4.管路系统和阀门的检验。
5.必要时,利用合适的介质进行内胆气压试验。

第 138 条 设计图样注明无法进行内外部检验或耐压试验的压力容器,由使用单
位提出申请,地、市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同意后报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因情
况特殊不能按期进行内外部检验或耐压试验的压力容器,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并
经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征得原设计单位和检验单位同意,报使用单位上级
主管部门审批,向发放《压力容器使用证》的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后,方可推迟或
免除。对无法进行内外部检验和耐压试验或不能按期进行内外部检验和耐压试验
的压力容器,均应制定可靠的监护和抢险措施,如因监护措施不落实出现问题,
应由使用单位负责。

第 139 条 大型关键性在用压力容器,经定期检验,发现大量难于修复的超标缺
陷。使用单位因生产急需,确需通过缺陷安全评定来判定能否监控使用到下一检
验周期或设备更新时,应按如下程序和要求办理:
1.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向国家安全监察机构提出书面申请,事先应经使用单位
主管部门和所在地的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同意。申请时应说明原因,同时应递交该
设备的检验报告。
2.在用压力容器缺陷安全评定采用国家安全监察机构逐项批准的方式。压力
容器使用单位应与经国家安全监察机构批准的具有相应检验资格的评定单位签订
在用压力容器缺陷安全评定合同。
3.承担在用压力容器缺陷安全评定的单位,必须根据缺陷的性质、缺陷产生
的原因,以及缺陷的发展预测给出明确的评定结论,说明对安全使用的影响。包
括:使用条件、监控使用措施和使用期限,使用期限不应超过一个检验周期。

5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4.承担在用压力容器缺陷安全评定的单位必须对缺陷的检验结果、缺陷评定
结论和压力容器继续使用的安全性能负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评定的报告和结论,
须经评定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和法人代表批准,主送在用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
同时报送使用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国家及省、市安全监察机构。
5.使用单位持评定报告和结论,提出监控使用措施和限定使用条件,按规定
到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办理监控使用手续。

第七章 安全附件

第 140 条 压力容器用的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压力表、液面计、
测温仪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联锁装置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制造爆破片
装置的单位必须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制造许可证。制造安全阀、紧急
切断装置、液面计、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联锁装置的单位应经省级以上(含省
级)安全监察机构批准。

第 141 条 本规程适用范围内的在用压力容器,应根据设计要求装设安全泄放装
置(安全阀或爆破片装置)。压力源来自压力容器外部,且得到可靠控制时,安全
泄放装置可以不直接安装在压力容器上。

第 142 条 安全阀不能可靠工作时,应装设爆破片装置,或采用爆破片装置与安
全阀装置组合的结构。采用组合结构时,应符合 GBl50 附录 B 的有关规定。凡串
联在组合结构中的爆破片在动作时不允许产生碎片。

第 143 条 安全附件的设计、制造,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第 144 条对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应在
安全阀或爆破片的排出口装设导管,将排放介质引至安全地点,并进行妥善处理,
不得直接排人大气。

5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145 条 安全阀、爆破片的排放能力,必须大于或等于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
排放能力和安全泄放量的计算见附件五。对于充装处于饱和状态或过热状态的气
液混合介质的压力容器,设计爆破片装置应计算泄放口径,确保不产生空间爆炸。

第 146 条 固定式压力容器上只安装一个安全阀时,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加不应大
于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 p,且安全阀的密封试验压力 A 应大于压力容器的最高工
作压力 pw, 即:
pz≤p
pt>pw
固定式压力容器上安装多个安全阀时,其中一个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应大于
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其余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设计压力
的 1,05 倍。

第 147 条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为罐体设计压力的 1.05~1.10


倍,安全阀的额定排放压力不得高于罐体设计压力的 1.2 倍,回座压力不应低于
开启压力的 0.8 倍。

第 148 条 固定式压力容器上装有爆破片装置时,爆破片的设计爆破压力加不得
大于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且爆破片的最小设计爆破压力不应小于压力容器最高
工作压力入的 1.05 倍、即:
pB≤p
pBmin≥1.05pw

第 149 条 设计压力容器时,如采用最大允许工作压力作为选用安全阀、爆破片
的依据,应在设计图样上和压力容器铭牌上注明。

第 150 条 安全阀出厂必须随带产品质量证明书,并在产品上装设牢固的金属铭
牌。

5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安全阀的质量证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铭牌上的内容;
(2)制造依据的标准;
(3)检验报告;
(4)其他的特殊要求。
2.安全阀的金属铭牌上应标明下列内容:
(1)制造单位名称、制造批准书编号;
(2)型号、型式、规格;
(3)产品编号;
(4)公称压力,MPa;
(5)阀门流道直径(阀座喉径),mm;
(6)排量系数;
(7)适用介质、温度;
(8)检验合格标志、监检标志;
(9)出厂年月。

第 151 条 杠杆式安全阀应有防止重锤自由移动的装置 和限制杠杆越出的导


架;弹簧式安全阀应有防止随便拧动调整螺钉的铅封装置;静重式安全阀应有防
止重片飞脱的装置。

第 152 条 安全阀安装的要求如下:
1.安全阀应垂宜安装,并应装设在压力容器液面以上气相空间部分,或装设
在与压力容器气相空间相连的管道上。
2.压力容器与安全阀之间的连接管和管件的通孔,其截面积不得小于安全阀
的进口截面积,其接管应尽量短而直。
3.压力容器一个连接口上装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阀时,则该连接口人口
的截面积,应至少等于这些安全阀的进口截面积总和。
4.安全阀与压力容器之间一般不宜装设截止阀门。为实现安全阀的在线校验,
可在安全阀与压力容器之间装设爆破片装置。对于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

5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中度危害介质,易燃介质,腐蚀、粘性介质或贵重介质的压力容器,为便于安全
阀的清洗与更换,经使用单位主管压力容器安全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制定可靠
的防范措施,方可在安全阀(爆破片装置)与压力容器之间装设截止阀门。压力容
器正常运行期间截止阀必须保证全开(加铅封或锁定),截止阀的结构和通径应不
妨碍安全阀的安全泄放。
5.安全阀装设位置,应便于检查和维修。

第 153 条 新安全阀在安装之前,应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调试后,才准安装使用。

第 154 条 安全附件应实行定期检验制度。安全附件的定期检验按照《在用压力
容器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未作规定的,由检验单位
提出检验方案,报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批准。
安全阀一般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拆卸进行校验有困难时应采用现场校验(在
线校验)。爆破片装置应进行定期更换,对于超过最大设计爆破压力而未爆破的爆
破片应立即更换;在苛刻条件下使用的爆破片装置应每年更换;一般爆破片装置
应在 2—3 年内更换(制造单位明确可延长使用寿命的除外)。压力表和测温仪表应
按使用单位规定的期限进行校验。

第 155 条 安全阀的校验单位应具有与校验工作相适应的校验技术人员、校验装
置、仪器和场地,并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校验人员应具有安全阀的基本知识,
熟悉并能执行安全阀校验方面的有关规程、标准并持证上岗,校验工作应有详细
记录。校验合格后,校验单位应出具校验报告书并对校验合格的安全阀加装铅封。

第 156 条 在用压力容器安全阀现场校验(在线校验)和压力调整时,使用单位主
管压力容器安全的技术人员和具有相应资格的检验人员应到场确认。调校合格的
安全阀应加铅封。调整及校验装置用压力表的精度应不低于 l 级。在校验 和
调整时,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 157 条 安全阀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使用并更换:

5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安全阀的阀芯和阀座密封不严且无法修复。
2.安全阀的阀芯与阀座粘死或弹簧严重腐蚀、生锈。
3.安全阀选型错误。

第 158 条 压力容器最高工作压力低于压力源压力时,在通向压力容器进口的管
道上必须装设减压阀。如因介质条件减压阀无法保证可靠工作时,可用调节阀代
替减压阀。在减压阀或调节阀的低压侧,必须装设安全阀和压力表。

第 159 条 爆破片装置应符合 GB567《爆破片与爆破片装置》的要求。

第 160 条 压力表选用的要求如下:
1.选用的压力表,必须与压力容器内的介质相适应。
2.低压容器使用的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 2.5 级;中压及高压容器使用的压
力表精度不应低于 1.5 级。
3.压力表盘刻度极限值应为最高工作压力的 1.5~3.0,表盘直径不应小于
100mm。

第 161 条 压力表的校验和维护应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压力表安装前
应进行校验,在刻度盘上应划出指示最高工作压力的红线,注明下次校验日期。
压力表校验后应加铅封。

第 162 条 压力表的安装要求如下:
1.装设位置应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和清洗,且应避免受到辐射热、冻结或震动
的不利影响。
2.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应装设三通旋塞或针形阀;三通旋塞或针形阀上
应有开启标记和锁紧装置;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不得连接其他用途的任何配
件或接管。
3.用于水蒸气介质的压力表,在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庇装有存水弯管。
4.用于具有腐蚀性或高粘度介质的压力表。在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应装设

5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能隔离介质的缓冲装置。

第 163 条 压力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使用并更换:
1.有限止钉的压力丧,在无压力时,指针不能回到限止订处;无限止钉的压
力表,在无压力时,指针距零位的数值超过压力表的允许误差。
2.表盘封面玻璃破裂或表盘刻度模糊不清。
3.封印损坏或超过校验有效期限。
4.表内弹簧管泄漏或压力表指针松动。
5.指针断裂或外壳腐蚀严重。
6.其他影响压力表准确指示的缺陷。

第 164 条 压力容器用液面计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压力容器的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和温度正确选用。
2.在安装使用前,低、中压容器用液面计,应进行 1.5 倍液面计公称压力的
液压试验;高压容器的液面计,应进行 1.25 倍液面计公称压力的液压试验。
3.盛装 0℃以下介质的压力容器,应选用防霜液面计。
4.寒冷地区室外使用的液面计,应选用夹套型或保温型结构的液面计。
5.用于易燃、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介质的液化气体压力容器上,应有
防止泄漏的保护装置。
6.要求液面指示乎稳的,不应采用浮子(标)式液面计。
7.移动式压力容器不得使用玻璃板式液面计。

第 165 条 液面计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的位置,如液面计的安装位置不便于观察,
则应增加其他辅助设施。大型压力容器还应有集中控制的设施和警报装置。液面

第 166 条 压力容器运行操作人员,应加强对液面计的维护管理,保持完好和清
晰。使用单位应对液面计实行定期检修制度,可根据运行实际情况,规定检修周
期,但不应超过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周期。

5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167 条 液面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停止使用并更换:
1.超过检修周期。
2.玻璃板(管)有裂纹、破碎。
3.阀件固死。
4.出现假液位。
5.液面计指示模糊不清。

第 168 条 需要控制壁温的压力容器上,必须装设测试壁温的测温仪表(或温度
计),严防超温。测温仪表应定期校验。

第 169 条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必须满足第 49 条的功能要求,应


经使用和技术鉴定,方可推广使用。

第八章 附 则

第 170 条 压力容器发生事故时,发生事故的单位必须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
道事故处理规定》报告和处理。

第 171 条 本规程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 172 条 本规程自 2000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

59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一

压力容器的压力等级、品种、介质
毒性程度和易燃介质的划分

一、按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分为低压、中压、高压、
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具体划分如下:
(一)低压(代号 L)0.1MPa<p<1.6MPa
(二)中压(代号 M)1.6MPa<p<10 MPa
(三)高压(代号 H)10MPa<p<100 MPa
(四)超高压(代号 U) p>100 MPa

二、按压力容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为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
器、分离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具体划分如下:
(一)反应压力容器(代号 R):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压力
容器,如反应器、反应釜、分解锅、硫化罐、分解塔、聚合釜、高压釜、超高压
釜、合成塔、变换炉、蒸煮锅、蒸球、蒸压釜、煤气发生炉等;
(二)换热压力容器(代号 E):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压力容器,
如管壳式余热锅炉、热交换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加热器、消毒锅、染
色器、烘缸、蒸炒锅、预热锅、溶剂预热器、蒸锅、蒸脱机、电热蒸汽发生器、
煤气发生炉水夹套等;
(三)分离压力容器(代号 S):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
体净化分离的压力容器,如分离器、过滤器、机油器、缓冲器、洗涤器、吸收塔、
钢洗塔、干燥塔、汽提塔、分汽缸、除氧器等;
(四)储体压力容器(代号 C,其中球罐代号 B):主要是用于储存、盛装气体、
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的压力容器,如各种型式的储罐。
在—种压力容器中,如同时具备两个以上的工艺作用原烟叶,顺按工艺过程

60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中的主要作用来划分品种。

二、介质形性程度的分级和易燃介质的划分如下:
(—)风力容器中化举介质碌性程度和易燃介质的划分参照 HG20660《压力容
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的规定。无规定时,按下述原则确
定毒性程度:
1.极度危害(Ⅰ级)殿感容许浓度<0.1mg/m3;
2.高度危害(Ⅱ级)墩高容许浓度 0.1~<1.0 mg/m3;
3.中度危害(Ⅲ级)最高容许浓度 1.0~<10 mg/m3
4..轻度危害(Ⅳ级)地高容许浓度≥10 mg/m3.
(二)压力容器中的介质为混合物质时,应以介质的组分并按上述毒性程度或
易燃介质的划分原则,出设汁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提供介
质毒性程度或是否属于易燃介质的依据,无法提供依据时,按毒性危害程度或爆
炸危险程度最高的介质确定。

6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二

全国月平均最低气温低于等于零下
20℃和零下 10℃的地区

一、根据国家气象局提供的 1971-1988 年全国气象台站月平均最低气温等值线图


和有父资料,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画出月平均最低气温等值线。
(—)低于等于零下 20 汇的地区: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
林省;
2.下列省中所列县和省直辖行政单位:
*山西省 雁北地区的天镇、大同、怀仁、平鲁、右玉、阳高、左云等县,忻
州地区的偏关和河曲县;
*河北省—张家门地区的怀安、万全、祟礼、亦城、康保、沽源等县,承德地
区的丰宁、隆化、围场、平泉等县;
*辽宁省一朝阳市的凌源、喀喇沁左翼、朝阳等且,锦州市的北镇、义县、黑
山等县,沈阳市的新民县,抚顺巾的抚顺、清原、新宾等县,阜新市和彰武、阜
新且,铁岭巾和铁岭、开原县,铁法市.北票巾。
(二)低于等于零下 10 飞的地区:
1.本附件的一(一)款中低于等于零下 20℃的地区;
2.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3.下列省中所列县和地区:
*陕西省一榆林地区,延安地区,渭南地区的韩城市、蒲由、渲关、白水、华
阴、澄城、合阳、大荔等县,铜川市的良君县,咸阳市的彬县、长武、旬邑等县;
*甘肃省一平凉地区,定西地区,庆阳地区,武威地区,张掖地区,酒泉地区,
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卓尼、迭部、玛曲、碌曲、夏河等县,
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嘉峪关市;
*四川省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若尔盖、红原、金川、壤塘等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炉霍、新龙、道李、雅江、白玉、理塘、石渠、巴搪、

6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德格、色达、稻城等县,
*辽宁省一除本附件的一(一)款中划为零下 20℃地区外的地区。

二、如个别地区有小气候,应以当地气象资料为准。

6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

压力容器
产品质量证明书

产品名称

产品编号

质量保证工程师(签章)

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章)

质量检验专用(公章)

6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1)

产品合格证

制 造 单 位
制造许可证编号
产品名称 类 别
设计单位 设计批准书编号
图 号 订 货 单 位
产品编号 制 造 编 号
制造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本压力容器产品经质量检验符合《压力容器安技术监察规程》、设计图样和技
术条件的要求。

质量总检验员签字 年 月 日

质量检验专用(公章) 年 月 日

6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2)

产 品 技 术 特 性

6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3)

产品主要受压元件

(含焊接
主 要 受 压 元 主要受压元件使用的材料

名称 件号 牌号 规格 炉批号 生产 供货 人 数据 C Mn Si
序 单位 状态 厂 来源
号 材



供应值
复验值
供应值
复验值
供应值
复验值
供应值
复验值
供应值
复验值
供应值
复验值
供应值

夏验值
供应值
复验值
供应值
复验值
供应值
复验值
供应值
复验值
供应值
复验值
审核人:

6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6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4)
产品焊接试板力学和弯曲性能检验报告

7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5)

7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6)
焊缝射线检测报告
产品编号:

7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7)

产品编号

7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8)

7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9)

磁粉检测报告

7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10)

7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11)

压力试验检验报告
□水压□气压□气密性

7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12)

产品制造变更报告
产品编号

产品制造变更内容

审核人: 填制人: 年 月 日

79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13)

钢板、锻件超声检测报告

80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14)

焊缝射线检测底片评定表

8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三(15)

固定式压力容器
使 用 证

编号

压力容器名称
压力容器编号
注 册 编 号
使 用 单 位

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盖章)

本台压力容器已经地、市级(或省级)锅炉压力

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

的规定办理注册登记,准予使用。

发证日期———年———月———日

8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四

压力容器档案卡片

注:1.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填写在压力容器规格的容积一栏内。
2.两个压力腔的压力容器的操作条件分别填写在斜线前后并加以说明。
填报部门负责人签章 填表人签章

8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五

安全阀和爆破片的设计计算

一、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的计算
(一)压缩气体或水蒸气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按下式计算:
-3
Ws=2.83×10 ρvd2 kg/h (1)
式中 Ws——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kg/h;
d——压力容器进口管的内径,mm;
v——压力容器进口管内气体的流速,m/s;
ρ——气体密度,kg/m:。
(二)液化气体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按下列要求计算:
1.介质为易燃液化气或位于有可能发生火灾环境下工作的非易燃液化
气;
(1)无绝热材料保温层的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计算:

(2)有完善的绝热材料保温层的液化气体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计算:

式中 Ws——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kg/h;
q—在泄放压力下液化气体的气化潜热,N/kg;
F——系数,压力容器装在地面以下,用沙土覆盖时,取 F=0.3;压力容
器在地面上时,取 F=1;当设置大于 10 L/(m2·min)的喷淋装置时,取
F=0.6;
λ——常温下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kJ/(m2·h·C);
δ——保温层厚度,m;
t——排放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8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Ar——容器受热面积,m’
半球形封头的卧式压力容器,Ar=πD0L;
椭圆形封头的卧式压力容器,Ar=πD0 (L 十 0.3 D0);
立式压力容器,Ar=πD0L’;
2
球形压力容器,Ar 为 1/2πD0 或从地平面起到 7.5m 高以下所包括的)L
表面积,取二者中较大的值;
D0——压力容器外径,m‘
L—压力容器总长,m;
L’——压力容器内最高液位,m。 J
2.介质为非易燃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置于无火灾危险的环境下工作时,
安全泄放量可根据有无保温层,分别参照(2)、(3)式的计算结果确定,
其值不低于计算值的 30%。
(三)由于化学反应使气体体积增大的压力容器,其安全
泄放量,应根据压力容器内化学反应所需时间或压力上升速
度来确定。

式中 Ws——安全阀的排放能力,kg/h,
K——排放系数,与安全阀结构有关,应根据实验数据确定;
无参考数据时,可按下述规定选取:
全启式安全阀 K=0.60~0.70

8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带调节圈的微启式安全阀 K=0.40~0.50
不带调节圈的微启式安全阀 K=0.25~0.35;
pd——安全阀的排放压力(绝压),加=1.1ps 十 0.1, MPa 3
Ps——安全阀的整定压力,MPa;
Po——安全阀的出口侧压力(绝压),MPa;
A——安全阀最小排气截面积,mm2。
全启式安全阀,即 h≥1/4d1 时,A=π(d12/4)
微启式安全阀,即 h<1/20d1 时,平面密封,

8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8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8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89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90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9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9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七 受压元件产品质量证明书

(1)受压元件(锻件)
产品质量证明书

锻件名称

锻件编号

质量保证师印章

法定代表人印章

制造单位:

年 月 日

9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锻件产品合格证

锻件名称—————— 制造标准——————

锻件批(件)号——— 锻件级别——————

批(数)量—————— 钢 号——————

订货单位—— 出厂日期——————

该批(件)锻件经质量检验,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设计图样和行
业标准的要求。

质量检验员签字 年 月 日
质量检验科(处)章 年 月 日

9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质量检验报告

9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受压元件(封头)

产品质量证明书

封头类型

产品编号

质量保证师印章

法定代表人印章

制造单位:

年 月 日

9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封头产品合格证

封头类型 产品编号

公称直径 制造标准

材料牌号/代号 名义厚度

材料来源 出厂日期

该封头经质量检验,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
察规程》、设计图样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质量检验员签字 年 月 日

质量检验科(处)章 年 月 日

9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质量检验报告

9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板料烘接及标记示意图

99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 版)
修订说明及条文解释
目 录
前言.....................................................(102)
一、对原《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修订……………………(102)
(一)修订过程………………………………………………………(102)
(二)修订原则…………………………………………………… (103)
(三)主要修订内容…………………………………………………(104)
(四)重点问题说明…………………………………………………(106)
1.不停车带压密封技术(带压堵漏)介绍…………………………(106)
2.关于“管法兰、垫片、紧固件标准选用”的说明……………(107)
3.关于“压力容器选材与介质”的说明…………………………(111)
4.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问题的说明……………………………(114)
5.关于耐压试验问题的说明………………………………………(115)
6. 国外材料进行力学和弯曲试验时,应遵守的标准…………(116)
7.压力容器用钢板标准的有关问题………………………………(117)
8.关于安全阀和爆破片的设置和选用……………………………(118)
9.关于缺陷安全评定的说明………………………………………(119)
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 版)
条文解释……………………………………………………………(120)
第一章 总则………………………………………………………(120)
第二章 材料………………………………………………………(122)
第三章 设计……………—………………………………………(127)
第四章 制造………………………………………………………(132)
第五章 安装、使用管理与修理改造……………………………(142)
第六章 定期检验…………………………………………………(144)
第七章 安全附件…………………………………………………(146)
第八章 附则………………………………………………………(149)

100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附件…………………………………………………(149)
注:修订说明及条文解释是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
局组织编写的。由来鸿铭高级工程师执笔,侯明烈高级工程师修改,校对。重
点问题说明中所涉及到的几个专项内容, 由锅炉局特别邀请有关专家执笔。
这些专家是:全国化工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高级工程师应道宴、 中国通用石
化机械工程总公司副总工程师秦晓钟、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陈良材、全国
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寿比南等。我局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处吴燕处
长也参加了有关专题说明的撰写。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10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前 言
1981 年原国家劳动总局颁布了《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
,并于 1982 年 4
月正式执行。1990 年原劳动部颁布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
称《容规》),并于 1991 年 1 月正式执行。
1990 版《容规》在 1981 版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订:增加了有色金属(指 A1、
Cu、Ti 及其合金)、铸、锻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要求,将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
力容器列入监察范围; 根据多年来频发事故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了相应的安
全监察条款;为便于管理,对压力容器介质的毒性分类作了规定;为确保设备
安全操作,将设备检验周期与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联系起来,等等。1990 版
《容规》比 198l 版《容规》前进了一步。贯彻执行九年来,对强化压力容器使
用管理,提高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水平以及减少爆炸事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是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和监督检验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贯彻执行上各地
也反映了不少问题,如:制冷、搪玻璃行业用压力容器有一些特殊情况,不能
满足《容规》的基本要求;高强度材料以及镍基材料制压力容器,
《容规》中未
提出安全监察要求;进口材料以及压力容器如何进行安全监察,部分条款规定
不合理;等等。这些均应进一步与现行法规、标准协调。这些问喳有的已通过
发文、函作了补充规定,有的则尚未解决。
为了适应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压
力容器安全监察水平,对 1990 版《容规》进行了修订。
一、对原《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修订
(一)修订过程
1996 年 9 月以劳安锅局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 厅、局(劳动人事
厅)、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分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单
位发出《容规》修订通
知 l 50 份,收到返回意见 l 02 份,经整理、.研究,形成征求意见稿。
1997 年 2 月以劳安锅局[1997]15 号发出征求对《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
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l997 年底将各地返回意见整理汇总后由压力容器处逐条讨论并与全国压力

10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有关同志协调讨论后形成送审稿。
1998 年 2 月向有关单位及原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鉴定委员会发出《压力容
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送审稿)约 100 份,进一步征求意见,1998 年 3 月收到
返回意见约 80 份。
1998 年 10 月 26—28 日在上海召开部分省、市劳动厅、局(劳动人事厅)锅
炉处,国务院有关部门,部分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单位参加的会议,对送审稿
的返回意见以及归纳
整理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并对送审稿进行全面审议。
1998 年 12 月一 1999 年 1 月根据上海会议提出的意见又进行了调研和协调。
1999 年 3 月完成上报《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报批稿)。
1999 年 6 月 25 日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以(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正式颁布,并决定于 2000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执行。
在修订《容规》过程中,得到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和设计、制造、使用
单位,以及有关省、市、自治区劳动厅(局),化工装备、搪玻璃协会的支持和
协助,许多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二)修订原则
本次修订系在 1990 版《容规》的基础上进行,形成 1999 版《容规》
。编写
内容上大的框架不变,仍保持安全监察的七个环节(设计、制造、安装、使用、
检验、改造、修理)的完整性,突出安全技术基本要求。由于《容规》内容涉及
面广,为集思广益,本次修订成立了编写小组,编写征求意见初稿。
编写小组由下列人员组成:
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化工机械厂 周天锡 高工
中石化北京工程公司 俞存毅 高工
大连理工大学安全装备厂 丁信伟、王淑兰 教授
原劳动部职锅局压力容器处 宋鸿铭、吴宗述 高工
中石化三公司质管处 张 明、冉丘明 高工
上海化工机械一厂 华天定 高工
江西省劳动厅锅炉处 王夫一 高工
原机械部中通公司 秦晓钟—、 教授

10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最后,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局马昌华副局长、压力容器处吴燕处长、
高继轩副处长审查定稿,形成报批稿。
修订内容上主要遵循了以下各点:
1.1990 版《容规》中行之有效的条款继续保留。
2.根据事故的经验教训,提炼为有效的控制条文。
3.根据安全监察工作的特点,适当增加条款;对 l 990 版《容规》中某些
条款末说清楚的问题(曾采用文函补充说明),本次修订时正式列入条文中。
4.同一性质问题,与锅炉规程写法一致。
5.设计、制造部分与 GBl50 进一步协调统一。
6.按最新版本法规、标准修改。
根据上述原则,修订后的《容规》分八章共 l 72 条和七个附件。
(三)主要修订内容
1.将移动式压力容器(指汽车罐车、铁路罐车、罐式集装箱等)和医用氧舱
列入《容规》监察范围,增加相应的监察条款。
2.压力容器分类的变化:将中压的搪玻璃压力容器划人第三类;移动式压
力容器划人第三类;使用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40 MPa 的材料制造的
压力容器划人第三类;
多腔压力容器按类别高的腔作为该容器的类别,并按其进行使用管理,按多腔
各自的类别提出设计、制造技术要求。
3.增加进口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要求。
4.用于制造移动式压力容器壳体的钢板材料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
5.增加镍和镍基合金制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要求。
6.增加用于制造第三类压力容器的锻件的复验要求。
7. 对用于主要受压元件的钢板(指 Q235 系列、20R、16MnR)和锻件、钢
# #
管(指 16Mn、l0 、20 )的材料代用,如制造单位有相应的设计资格,可由其
设计部门批准代用,并
承担相应责任。
8.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的资格,设计类别和品种范围的划分作了规
定,.即应符合《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管理与监督规则》的要求。对液化石油

10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气储罐的设计压力规定应按不低 50’C 时混合液化石油气成分的实际饱和蒸气


压来确定,设计单位应在图样上注明限定的组分和对应的压力。
9.增加应力分析设计内容。对装设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的压力容器,设计
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量和爆破片泄放面积的
计算书。
10.对不能进行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在图样上
注明对使用的特殊要求,并应与使用单位协商提出推荐的使用年限和保证安全
的措施。
11.对竣工图样提出具体要求并规定应有设计单位资格印章。
12.对常温下盛装混合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容器规定应进行焊后热处理;对
旋压封头规定应在旋压后进行消除应力处理(奥氏体不锈钢除外)。
13.产品试板要求:
(1)采用新材料、新焊接工艺制造的重要产品,可制作模拟环焊缝的焊接试
板;
(2)对设计压力不大于 1.6MPa,材料为 Q235 系列、20R、16MnR 的压力容
器,以同钢号的产品组批,连续生产每半年应抽一台产品制作产品焊接试板;
(3)搪玻璃设备可免作低碳钢的产品焊接试板(用户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4)增加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产品焊接试板要求。
14.无损检测要求:
(1)局部无损检测比例增加 50%一档,即对铁素体钢制低温容器局部无损
检测比例不是 20%,而改为 50%;
(2)增加搪玻璃设备的无损检测要求;
(3)对公称直径大于等于或小于 250 mm 的压力容器接管对接接头的无损检
测分别提出要求;
(4)无损检测档案和底片(包括原缺陷的底片)或超声检测自动记录资料,保
存期不应少于七年。
15.耐压试验的要求:
(1)增加搪玻璃设备的耐压试验要求;
(2)对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40 MPa 的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耐压

10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试验后应经表面无损检测抽查;
(3)气压试验时,试验单位的安全部门应进行现场监督;
(4)气密性试验时,一般应将安全附件装配齐全。
16.增加“胀接”的安全监察条款。
17.增加对压力容器安装单位的资格及报装要求。
18.对事故频发或隐患大的压力容器,如:造纸蒸球(亚铵法)、液化气储
罐、球罐等,应适当缩短内外部检验周期。
l9.安全附件的要求:
(1)将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联锁装置列入《容规》监察范围;
(2)增加安全阀在几种情况下应停止使用的要求;
(3)爆破片装置一般应在 2—3 年内更换;
(4)对安全阀的校验单位和人员提出要求;
(5)对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和爆破片的设计爆破压力作了规定。
20.附件:
(1)附件一、增加“介质毒性程度的分级和易燃介质的划分”内容;
(2)附件五、增加亚临界条件下的安全阀排量计算和爆破片排放面积计算
的内容;增加液体和饱和蒸气介质的计算公式。
(四)重点问题说明
1.不停车带压密封技术(带压堵漏)介绍 该技术自 1984 年在我国百次通
过技术鉴定。其专用工具的开发、夹具设计和封堵操作技术,经石油、化工、
冶金、电力等系统多年现场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带压堵漏专用固定夹具,可以选用 GBl50《钢制压力容器》所规定
的壁厚强度计算公式,完成夹具厚度的设计。公式中的压力值,还必须考虑在
向密封空腔注入密封剂过程,密封剂在空腔内流动、填满、压实所产生的挤压
力特殊规律予以修正。
夹具及紧固螺栓的材质及组焊夹具的焊接系数和许用应力,均按 GBl50 的
规定执行。
(2)专用密封剂的特性与选用以泄漏点的系统温度和介质特性作为选择
密封剂的依据。各种型号密封剂均应通过“耐介质侵蚀实验”和“热失重试验”

10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原中石化总公司生产部组织编制了《带压堵漏技术暂行规定》,较全
面地规定了应用带压堵漏的管理部门职责;专用工具的正确使用;分级管理和
体现科学操作的基本原则;以及有关静电、噪声、易燃、易爆介质的规定。
详情可向天津石化带压密封中心咨询(电话 022-25992549;邮编:300271
天津市大港区)。
2.关于“管法兰、垫片、紧固件标准选用”的说明 管法兰是受
压设备与管道相互连接的标准件、通用件。涉及的领域很广,主要有压力容器、
锅炉、管道、机械设备,如泵、阀门、压缩机、冷冻机、仪表等行业。因此管
法兰标准的选用必须考虑各相关行业的协调,并应与国际接轨。
管法兰标准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管法兰本身以外,还与钢管系列(外
径、壁厚)、公称压力等级、垫片材料及尺寸、紧固件(六角、双头螺栓、螺母)、
螺纹(管螺纹、紧固件螺纹)等密切相关。
国际上(包括国内)管法兰标准主要有两大体系,即欧洲体系(以 DIN 标准
为代表)以及美洲体系(以美国 ASM 霓 B16.5、B16.47 标准为代表)。同一体系
内,各国的管法兰标准基本上是可以互相配用的(指连接尺寸和密封面尺寸),
两个不同体系的法兰是不能互相配用的。表 1 所示为各国管法兰标准一览表。

10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0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从表 1 可见,国外管法兰标准繁多,大多属于欧洲体系。但近年来随着对
外开放,美洲体系管法兰也逐步在石油、化工等行业中被广泛采用。
本次《容规》修订时提出压力容器应优先推荐采用 HG20592—20614—

109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997(欧洲体系) 以及 HG20615—20635—1997(美洲体系)管法兰、垫片紧团件
标准,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HG(1997)管法兰标准包括了欧洲及美洲两大体系,配用的钢管系列除了
国际通用系列(俗称英制管)外,结合国情,其欧洲体系也可适用于国内沿用系
列(俗称公制管),因此涵盖了国际和国内通用的管法兰标准。
(2)标准明确分成两个体系,概念清晰、使用方便、不 易混淆。
(3)使用范围比较大:
公称压力等级:0.25~42.0MPa;
法兰型式:10 种(板式平焊、带颈平焊、带颈对焊、整体、承插焊、螺纹、
对焊环/板式松套、对焊环/带颈松套、法 兰盖、衬里法兰盖),
尺寸:Dnl0~2000 mm;
密封面:突面、全平面、凹凸面、挥槽面、环连接面。
(4)材料品种齐全,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压力一温度等级。
(5)把法兰、垫片、紧固件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配套性强。对三者配
合使用的一些原则进行了规定,对选用具有指导意义。
管法兰接头除了可拆、连接的功能外,保证密封(控制泄漏率)是其主要
的性能要求。影响法兰接头密封性能的因素有下列几个方面,选用时应根据具
体工况综合考虑。
法兰
压力等级(根据系统的设计条件,考虑管道推力和弯矩折算当量压力,可高于容
器设计压力或提高压力等级;)
法兰型式(法兰刚度:带颈对焊>带颈平焊>板式平焊)
密封面型式(凹凸面、挥槽面优于突面)
密封面表面粗糙度(与垫片有关)
垫片
垫片材料(密封性能:金属垫>半金属垫>非金属垫)
垫片性能(预紧比压及 m 值)
使用温度、压力及介质的限制
紧固件

110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型式(全螺纹、双头、六角螺栓)
材料(专用级、商品级)
上紧扭矩的控制
3.关于“压力容器选材与介质”的说明
原化工行业标难 HGl 5- 1989《钢制化工容器选用规定》,已于 l 998
年 11 月修订并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批准发布,
标难号为 HG20581 一—1998。
在 HG20581—一 1998 中有专门章节对碳钢和低合金钢焊制容器在 NaOH、湿
H2S 应力腐蚀环境、高温高压氢腐蚀环境以及液氨等四种介质环境中使用时,选
材、制造、检验应遵循的要求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的主要内容及措施、指标
都是国际上较为一致的,且为各国工程公司或协会(如API、NACE)以文件形
式予以肯定的。
现将 HG2058l 中有关章节摘录于下,供参考。
6.7 使用介质的限制
6.7.1 NaOH 溶液
碳钢及低合金钢焊制化工容器如焊后或冷加工后,不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则在 NaOH 溶液中的使用温度不得大于表 17 所列的温度。当 Na()H 溶液在其与
烃类的混合物中体积>5%时,也应根据 NaOH 溶液的浓度符合该表要求。Na()H
溶液浓度<1%或 NaOH 溶液在其与烃类的混合物中体积<5%时,不受限制。
表 17 Ns0H 溶液中的使用温度上限

Na()H 溶液(重 2 3 5 l 0 15 20 30 40 50 60 70
量%)

温度上限(℃) 90 88 85 76 70 65 54 48 43 40 38

6.7.2 湿 H 2S 应力腐蚀环境
6.7.2.1 腐蚀环境
当化工容器接触的介质同时符合下列各项条件时,即湿 H 2S 应力腐蚀环境:
a.温度≤(60 十 2p)℃;
p 为压力,MPa(表压)
b.HzS 分压>0.00035MPa 即相当于常温在水中的 H2S 溶解度>10-5;

11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c.介质中含有液相水或处于水的露点温度以下;
d.pH<9 或有氰化物(HCN)存在。
6.7.2.2 材料要求及限制
在湿 H2S 应力腐蚀环境中使用的碳钢及低合金钢应符合下列各条要求:
a.材料标准规定的屈服强度 σs≤355MPa;
b.材料实测的抗拉强度 σb<630 MPa;
c.材料使用状态应至少为正火十回火、退入、调质状态;
d.碳当量限制(当碳当量限制超标时,应加大硬度限制的检测频度);
低碳钢和碳锰合金:
CE≤0.40, CE=[C]十〔Mn〕/6
低合金钢(包括低温镍钢):
CE ≤0.45, CE=[C]十[Mn]/6 十(Cr)十〔Mo〕十〔V〕)/5 十(〔Ni〕十
Gu))/15
e.对非焊接件或焊后经回火热处理的材料,硬度限制如下:
低碳钢 HV(10)≤220(单个值)
低合金钢 HV(10)≤(245(单个值)
f.壳体用钢板厚度>20 mm 时,应按 JB4730 进行超声波探伤,符合 R 级
要求。
6.7.2.3 制造要求
a.冷变形
冷变形量≤2% 不需处理;
>2%~≤5% 应力消除热处理;
>5% 正火或回火
b.热处理后,不允许在接触介质一侧打钢印。
6.7.2.4 焊接
a.所有焊缝均应经焊接工艺评定,包括对焊、补焊、管子与管板焊接、堆
焊、角焊等; b. 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强度焊接材
料;
c.焊接接头(包括焊缝、热影响区及母材)的硬度限制

11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同 6.7.2.2(e)要求;
d.焊接工艺评定、焊接试板及每一种焊接工艺施焊的产品焊缝(一条纵缝、
环缝、接管焊缝和填角焊、管子/管板焊缝)均应按上述 c 要求进行硬度测定。
产品上的硬度测定应在接触介质一侧的表面。工艺评定及试板上的硬度应在横
截面上测定(距表面 1.5mm 处);
e.焊缝处的起弧、打弧点(包括临时焊缝处)均应在焊后热处理前打磨 o.3mm
以上,并作磁粉或着色检查;
f.所有焊接接头不应留下封闭的中间空隙(如衬板、加强板的四周填角焊
后),如属不可避免时,应开设排气子 L;
g.不允许存在铁素体钢与奥氏体钢之间的某种金属焊接接头。
6.7.2.5 焊后热处理
原则上应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焊后热处理温度应按标准要求尽可能
取上限,以保证焊接接头的硬度达到上述要求
热处理尽量在炉内进行,当有困难时,应将含有接管等部件的筒节(或壳板)
在炉内进行热处理。其余无法进行热处理的焊接接头也应采用保证硬度不大于
HBl85 的焊接工艺施焊。
上述免除热处理,也可适用于管子与管板的焊接。
6.7.2.6 湿 H 2S 严重腐蚀环境
容器工作条件符合下列各条工况时,为湿 HzS 严重腐蚀环境。
a.工作压力>1.6MPa;
b. H2S—HCN 共存,且[HCN]>50×10-5;
c.pH≤9。
当容器处于 H2S 严重腐蚀环境时,除满足第 6.7.2 条要求外,还应
符合下列要求:
a.材料化学成分[S]≤0.003% (P)≤0.025%
b.板厚方向断面收缩率 ф≥35%(三个式样平均)
≥25%(单个式样最低值)
c.所有焊接接头必须经焊后热处理(不适用免除热处理条款)。
6.7.3 氢腐蚀环境

11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设计温度>200。C 与氢气氛相接触的化工容器用钢应符合本条规定。铁素
体钢在高温高压氢气氛中的适用温度限制如图 1 规定(图赂),并应留有 20。C
以上的温度安全裕度。对碳素钢和珠光体耐热钢在氢气氛中的使用限制是对钢
材使用
状态符合钢材标准的热处理制度规定,并是对焊后经过充分消除应力热处
理而言的。
奥氏体不锈钢在规定的温度及氢分压范围的氢气中使用都是满意的,焊后
也无必要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6.7.4 液氨应力腐蚀环境
6.7.4.1 当化工容器接触的液氨介质同时符合下列各项条件,即为液
氨应力腐蚀环境:
a.介质为液态氨,含水量不高(0.2%),且有可能受空气(≤02%),
且有可能受空气(O2 或 CO2)污染的场合;
b.使用温度高于零下 5℃。
6.7.4.2 在液氨应力腐蚀环境中使用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包括焊
接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a.材料要求及限制按 6.7.2.2(a)~(e);
b.焊接的要求按 6.7.2,4(a)~(e);
c.焊后进行热处理或采用保证硬度不大于 HBl85 的焊接工艺施焊;
d.液氨中添加>0.2%的水作缓冲剂,也可作为防止应力腐蚀裂纹的辅助
措施。
4.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问题的说明
在修订本《容规》时,曾提出了降低热处理温度延长保温时间的处理办法,
其规定如下:

11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降低热处理温度后的最少保温时间

低于规定的最低温度 的温度降 降低温度后的最少 保温


低值(℃) 时间(h)

25 2

50 4

80 Io

但在最终定稿时取消了这部分内容,主要原因如下:
1.对于所有容器材料,降低焊后热处理温度延长保温时间的办法应是以合
适的热处理制度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仅规定降低热处理温度后的最少保温时间,
不对焊后热处理制度进行规定;难以起到控制热处理工艺的作用。而在新修订
的 JB/T4709 一 1999 中对热处理制度和相应的降低热处理温度后的保温时间予
以规定,可按标准执行。
2.所谓增加保温时间、降低热处理温度是指标准中规定的热处理制度不适
用于特定的焊接工艺,如:在规定的热处理制度下,焊接工艺评定不合格;要
求进行特殊热处理的材料等,而不是可以任意采取降低热处理温度,延长保温
时间的做法。
3.关于降低热处理温度后热处理的下限温度,各国标准有不同的规定。
5.关于耐压试验问题的说明
《容规》中规定了各种容器的耐压试验的试验压力计算办法,pt:=ηp[σ]/
[σ]t
此处规定的 pt 是进行耐压试验的最低值。在确定此值中应考虑如下问题:
1.许用应力比[σ]/ [σ]t 应为容器的各部件中许用应力比最小的数值:
[σ]/ [σ]t=min{([σ]/ [σ]t)i……}
式中[σ]/ [σ]t———计算取值的许用应力比;
([σ]/ [σ]t)i 一一容器各部件的许用应力比。
2.若采用容器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来代替设计压力确定耐压试验压力时,
应注意以下事项:
(1)计算中取用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应是容器各部件的相应最大允许工作

11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力中的最低值,而不应当仅取简体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2)需按本《容规》第 94 条的规定核算;
(3)设计上应考虑其他结构,如:内件、支撑是否会因试验压力的改变而产
生不利影响。
3.进行热态试验的容器,其耐压试验压力按下式确定:
pt:=ηp[σ] tt / [σ]t
式中 p[σ] tt——热态试验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
[σ]t—— 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
6.国外材料进行力学和弯曲试验时,应遵守的标准
从试验角度考虑,国外材料进行力学和弯曲试验时,理应按相应的国外试
验方法标准进行试验 c 考虑到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具体分析如下:
材料标准中力学试验主要包括拉伸和冲击两项。拉伸、冲击和弯曲试验,
各项试验中的关键因素包括试验机、试样和试验操作三个方面,在试验机方面,
拉伸和弯曲可按国内有关标准。冲击试验机的重要技术参数,除美国外,其他
国家的都比较接近。根据以往进行的大量试验、对国产钢材,采用美国标准参
数的冲击试验机,所得到的钢材冲击功数值要高于采用我国标准参数的冲击试
验机所得到的冲击功数值。从安全角度考虑,一律采用我国标难参数的冲击试
验机较合适。在试样方面,各国拉伸试样尺寸有所不同,特别是美国和日本标
准,试样尺寸对伸长率试验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拉伸试样应按相应国外标
准的规定,其合格指标按相应国外材料标难。冲击试样的缺口形状有 V 形和 U
形两大类,目前我国压力容器用钢采用 V 形缺口冲击试样。试验操作方面,最
主要的差异在测定钢材的屈服点,一些国外钢材标准规定测上屈服点,而我国
有关标准中则一般规定测下屈服点。上屈服点(其值高于下屈服点)与试样加工
精度有关,精度越高,上屈服点数值随之提高,而下屈服点数值比较稳定。
与试验方法标准紧密联系,且更为重要的是国外材料用于国内压力容器的
适用性问题。材料标难中规定的取样部位、取样方向、性能检验率及性能指标
等,则同样是重要因素。 GBl50 一 1998 规定采用国外材料时,其技术要求不
得低于国内相应材料的有关规定。以取样方向为例,它对冲击功数值影响很大,
我国压力容器用钢材规定采用横向试样。而日本、 美国材料则一般取纵向试

11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样。这就要求国内使用单位在向国外定货时,应指明冲击试样取横向试样。又
如抗拉强度的指标,我国压力容器专用钢材标准中对钢材的抗拉强度同时规
定了上、下限,其下限值用于确定钢材的许用应力,上、下 限之差(即抗拉强
度允许波动范围)则表明对钢材性能稳定性的需要,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材料技术
指标。国外进口钢材 也应符合与此相应的要求。
鉴于当前国内钢材生产总体上供大于求的状态,压力容器用钢应严格控制
进口,在国外材料代用方面从严掌握标准。GBl50—1998 标淮附录 A 中已取消
了全部国外钢号。对一些技术要求高,国内生产尚有一定难度的钢材,在进口
确定技术条件时,应不低于我国标准的有关规定。
7.压力容器用钢板标准的有关问题
我国现行的压力容器用钢板标准为 GB6654—1996 和 GB3531—1996。
GB6654—1996 水平较低,这一状态与标准的起草单位有关。在 GB6654—
1996 标准中,20R 和 16MnR 钢板常温横向 AKv>34J,低于 YB(T)40—87 中 Axv
>34J 的规定。德国的 H Ⅱ和 19Mn6 钢板 0℃横向 AKv>31J, 日本的 SPV235
和 SPV355 钢板 0℃横向 AKv>47J。GB6654 的常温冲击功指标与 GBl50 的低温
容器温度界限很不协调。以厚度 12mm 的 20R 钢板为例,其常温冲击功为 31J
时,零下 19℃时的冲击功难以保证达到 18J(20R 的最低冲击功要求)。考虑到
焊接热影响区的 Akv 较母材还要降低,
上述问题更为突出。 应尽快提高 GB6654
标准中的冲击功指标。20Ro℃横向 AKv>27J,16MnR0℃横向 AKv>3l J。
GB3531—1996 水平较高,与使用要求的主要差距为钢板冲击功的实物水平
不够高。近几年来,武汉钢铁公司、舞阳钢铁公司等单位已制订出高韧性低温
容器板的企业标准。 以厚度 6—36mm 的 16MnDR 钢板为例,GB3531 中规定零
下 40。C 横向 4Kv>24J,而武钢企业标准为 Axv>34J,舞阳企业标准为 Axv>
41J。今后争取将 GB3531 标准中的零下 400C 横向冲击功指标提高到 27J 或
31J。

11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JD4732 第 1 号修改单对钢板磷、硫含量的规定

钢号 标淮号 P(%)不大于 S(%)不大于

20R、16MnR GB6654 0.035 0. 030

JB4732 0.030 0.020

15MnNbR GB6654 0.025 0.015

JB4732 0.025 0.015

13MnNiMoNbR GB6654 0.025 0.025

JB4732 0.025 0.015

07MnCrMoVR JB4732 0.025 0.015

16MnDR GB3531 0.030 0.025

JB4732 0.025 0.015

续表
钢号 标准号 P(%)不大于 S(%)不大于
09MnNiDR GB3531 0.025 0.020
JB4732 0.025 0.015
07MnNiCrMoVDR JB4732 0.020 0.010
15CrMoR GB6654 0.030 0.030
JB4732 0.030 0.020
14 CrMoR JB4732 0.025 0.015
8.关于安全阀和爆破片的设置和选用
安全阀和爆破片的设置和选用可参照原化工部发布功行业标准
HG/T20570——95《工艺系统工程设计技术规定》的第 2 部分 HG/T20570.2—
—%《安全阀的设置和选用》及第 3 部分 HG/T20570.3 一—95《爆破片的设
置和选用》。上述标准是目前国内能找到的有关安全阀和爆破片内容最详细的技

11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术标准,虽然是原化工部根据化工行业的情况编制的,但对其他很多行业也都
能适用。可借鉴的国外标淮有美国 API 标准。
API RP521(1990 年第 3 版),泄压和减压系统指南
API RP520(199()年第 5 版),炼油厂压力泄放装置的尺寸确定、选择和安
装,第一部分 尺寸确定和选择
API RP520(1988 年第 3 版),炼油厂压力泄放装置的尺寸确定、选择和安
装,第二部分 安装
9.关于缺陷安全评定的说明
为保证安全,压力容器应以完好状态投人运行。定期检 验中发现的超标
缺陷应及时进行修复和采取措施处理。对历 史遗留的带缺陷设备,特别是安
全状况等级定为四、五级的 压力容器,原则上应通过更换新设备,提高在用
压力容器的 安全状况等级,而不能以侥幸心理,用带缺陷设备应付生产。 因
此,对带超标缺陷的设备,不主张广泛进行缺陷安全评定, 因为那只是权宜
之计。
确需进行安全评定时,应有完整的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应详细记录缺
陷的位置、尺寸、缺陷种类,并应与前一次定期检验进行对照以了解缺陷是陈
旧性的还是发展性缺陷。
缺陷安全评定单位应依据压力容器所采用的材料、使用 条件、介质的性
质以及制造采用的工艺对使用产生的影响结 合定期检验测定的缺陷的形态确
定缺陷的性质和预测缺陷 的发展,从而得出评定结论。
我国缺陷安全评定已有多年的历史,但至今还处于不很 完善的程度,主
要表现在没有国家标准可依据,也没有技术 法规规范,同时,实施评定的单
位和人员的条件也参差不齐, 因而作出的评定在水平上相差较大。不能把缺
陷安全评定简 单地理解为用断裂力学的方法进行计算,也不能以断裂力学
计算替代定期检验。
为规范缺陷安全评定行为,当前所要做的工作:一是应 有标准或规范;
二是严格审核从事缺陷安全评定的单位及人 员的资质条件。由于没有标准或
规范,也影响到单位及人员 资质条件的审核。两者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的。

119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关于单位和人员资质条件的核难,目前先做到要求将实 施评定的评定组
长的个人资历材料报锅炉局核准备案。将来 逐步实现制订个人资质考核办法
和单位考核办法,明确规定 从事缺陷安全评定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 版)条文解释

第一章 总 则
(原《容规》总则为 6 条 99 版《容规》总则为 9 条)

第1条 本条说明制订《容规》的目的和依据。与原 《容规》比较有二点


变化,一是删去“为了加强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一句话,二是将“促进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改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样,文字更精炼,又能
反映实际情况。制定《容规》的最终日的是为了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促
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定《容规》的依据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第2条 本条规定《容规》的适用范围为同时具备三个 条件的压力容器
和压力容器上所用的安全阀、爆破片装置、压力表、紧急切断阀、液面计、测
温仪表、安全联锁装置等安全附件。
与原《容规》比较,适用范围增加了紧急切断阀和安全 联锁装置,它们
是罐车和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上的重要安全 附件。
第3条 本条规定了不属于《容规》管辖的压力容器 范围:
1.超高压容器、各类气瓶,已有专门的安全监察规程, 所以不列入本规
程监察范围。
2.非金属制压力容器。如塑料、玻璃钢压力容器,由于目前数量不多,尚
无标准,条件不成熟,待将来条件成熟后,再纳入规程。
3.核压力容器、军事装备用的压力容器,国家已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所以
不列入本规程监察范围(核压力容器是指介质具有放射性的承压容器)。
4.波纹板换热器由于结构特殊且事故的危险性小,所以末列入监察范围;
冷却排管、无壳体的套管换热器属压力管道范围亦未列入。

120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5.此外,本条还列入一些特殊用途的压力容器,这些压力容器可不按《容
规》要求进行定期检验,但其他要求仍应满足,如:电容压力容器充装绝缘介
质用于灭弧,介质一般为 SF6,压力为 0.3~0.65MPa,容积为 200~1800 L。这类
设备连续运转时间长(10 年),且开孔超过圆筒直径的 l/2,因此不能按本容规
要求进行定期检验,但设计、制造要求仍应满足。容积小于等于 0.15m3 的移动
式压缩机储罐,量大面广,但因容积小,潜在危险性小,更新快,可不执行定
期检验的要求。
第 4、5 条 这二条说明《容规》的性质,是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和质量监督
的基本要求。明确设计、制造等七个环节,必须遵守《条例》,并满足,
《容规》
要求。各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监督本规
程的执行。
有关压力容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设计、制造压力 容器产品的依据;
《容规》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督和管理的依据,属于技术法规范畴。就安全
技术监督内容而言。有—些与标准是一致的,但不可能都一致;而《容规》从
安全技术.监督出发的要求,标准不一定有,这是正常的,并不矛盾《—容规》
主要解决安全技术监督问题,不是产品标准。但作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者,遵
守《容现》和标准是一致的.如果标准与《容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以《容
规》为准。
第6条 本条规定了受《容规》管辖的压力容器的分类。 根据压力、压
力与容积的乘积、介质特性、用途以及设计、制造特点、综合分类,从管理的
连续性考虑,分类未作大改动,本着合理、可行的原则,作了一些调整补充:
1.将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划人第三类。
2.由于近几年来发生多起高强钢材料制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所以将使用抗
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40 MPa 的料制造的压力容器列入第三类。
3.移动式压力容器由于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大,因此列入第三类。 ’
4.多腔压力容器的划类问题,锅炉局曾以文函形式通知各地,各地反映合
理、可行,现将其列入正文,便于执行。
关于分类中介质特性的划分按 IIG20660《压力容器中化 学介质毒性危害
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的规定,分类中的压 力是指设计压力(见附件一)。

12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7条 本条规定设计、制造压力容器产品,其有关技 术要求不符合《容


规》的有关规定,包括开发新产品、适用新材料等,申请试制、试用的程序,
与原《容规》相比作了 简化,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8条 本条规定强调了压力容器产品设计、制造应执行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或企业标堆的要求。直接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应先将其转化
为企业标准,这也是贯彻国家标准化法的要求。无相应标准的,不得进行产品
的设计、制造。
第9条 本条为新增内容,对进口压力容器作了规定,1995 年原劳动部实
施了进口锅炉压力容器许可证制度,已有几百家国外企业取得进口许可证。各
地强烈反映将进口压力容器列入《容规》管辖。
本条规定了境外制造的压力容器产品,其制造企业必须首先取得中国政府
颁发的安全质量许可证书;进口压力容器还应按《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
能监督管理办法》进行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按本规程要求进行使用登记和定期
检验。
第二章材 料
(原《容规》本章有 16 条 99 版《容规》为 18 条)

第 10 条 本条以原《容规》第 7 条为基础,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几年
来国内材料市场供应情况,补充了几点 要求:
1.为确保材料质量,规定生产压力容器材料的单位应经国家安全监察机构
认可批谁。
2.为便于使用单位复验,规定了材料标志应至少包括的项目。
3.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从其他单位获得压力容器用材料 时,应同时取得材
料生产单位的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加盖供材 单位检验公章的复印件,并对材料
真实性负责。
本条中某些用词解释:
a.“材料”——指压力容器用材料的统称,包括焊接材料。
b.“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指压力容器用材料所涉及的国家材
料标难、行业标准。包括该压力容器所对应的产品标准中对材料的要求。

12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c.
“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必须填写齐全”,齐全是指质量证明书的内容符合有
关规定的内容。
d.“原件”——指材料生产单位出具的原始质量证明书,不能用复印件或
抄件。
第 ll 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选材提出基本要求,鉴于近几年发生多起由于介
质腐蚀引起的爆炸事故,所以特别强调应考虑与介质的相容性。本条还对碳素
钢材料在压力容器上的应用提出限制要求,即:应符合 GBl50 第四章的一些规
定,对搪玻璃压力容器可以除外,这是由于:
(1)因为搪玻璃压力容器制造的需要,含碳量超过 0.19%的钢板一般不用
于制造搪玻璃压力容器。含碳量超过此限后不易搪牢,这在搪玻璃设备的标准
中有规定。而且从搪玻璃效果上讲,沸腾钢比镇静钢好。
(2)从使用角度讲,玻璃设备主要用于强腐蚀的场合,它的使用性能主要靠
搪玻璃层来保证,一旦搪玻璃层出现问题,该压力容器就要马上更换。
碳素钢沸腾钢板和 Q235A 钢板不得用于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器的原因
是基于我国《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锅规》)中不选用上述钢号
作为受压元件材料。 第 12 条 本条与原《容规》基本一致,但增
加了限定碳含量不大于 0.45%的要求,这样更合理。原《容规》规定要向省级
以上(含省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的要求,现在改为由压力容器制
造单位提供材料抗裂性试验报告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办理批准手续。用户在
办理使用登记手续时,办理注册登记的安全监察机构对材料含碳量超过 0.25%,
但碳当量子 0.45%的压力容器,要审查制造厂是否向用户提供材料抗裂性试验
报告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这样,从管理上讲,有利用设备使用地监察机构掌
握在用设备情况。
第 13 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用钢板、锻件、钢管等材料的使用状态和冲击试
验要求作出规定。
第 14 条 本条对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板的超声检
测提出了要求。与原《容规》比较增加了二条,即:
1.盛装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且硫化氢含量大于 100 mg/L 的压力容器。
2.移动式压力容器。

12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15 条 本条内容与原《容规》相同。目前在造纸行业大量使用铸铁烘缸,
所以本文是参照造纸供缸的制造、使用经验,并参照国外一些压力容器规范对
铸铁压力容器的规定而提出的。由于目前生产单位的铸造水平同国外相比有一
定的差距。国内铸造压力容器标准也不完善,尤其是在检验方面,所以本条内
容规定得偏保守。对其中几个问题作如下 说明:
1.“必须在相应的国家标准范围内选用”指应按 GB5675 和 GB8679 规定的
牌号,必须达到各牌号规定的力学性能。
2.本条 2 款之所以如此规定,一是参照《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其
中锅炉受压元件未选用铸铁;二是参照了对 Q235-AF 的要求,铸铁在材料韧性、
缺陷可能存在程度等五个方面,都比 Q235 一 AF 要差,所以它的使用范围比 Q235
一 AF 小。
3.对设计温度的限制是参照日本规范,对压力的限制参照美国 ASME 和日
本规范,但数值比它们低,原因有二个:
(1)我国目前的铸造水平不如美、日。标准不如国外齐全;
(2)美、日规范中采用了铸造系数!而我国未使用铸造系数的概念。
第 16 条 本条是对压力容器用铸钢提出的要求,与原《容规》内容相同。
目前在压力容器中有时还要用铸钢件,如果规定不允许用铸钢,则会使有些形
状复杂的受压元件难于制造,所以在《容规》中仍允许用铸钢制造压力容器受
压元件,但不提倡用铸钢制造压力容器简体和封头。
究竟对压力容器用铸钢提出哪些具体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很难写全这个问
题。国外压力容器对铸钢的要求,其压力、温度和使用范围都较宽,照搬过来
是否能保证不出问题,很难确定。另外铸钢件一般用于压力较高的场合,如果
提出限制过严的要求,铸钢就失去其使用的价值。最后,我们认为只能对铸钢
提出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即要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难中;规定的牌号范围内选
用,并达到规定的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应提出制造及检验等方面的要求,制
造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制造。
第 17~2l 条 这几条是对压力容器用有色金属材料的要求,第 21 条为新增
内容,其余同原《容规》
。目前各种有色金属基本上都有国家标准。压力容器上
也越来越多使用有色金属材料。但是,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产品却没有国家

12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标难,只有一些行业标难,其使用经验还不丰富,所以迫切需要对压力容器的
有色金属材料提出一些要求,以适应有色 金属制压力容器的发展。
由于有色金属压力容器产品标准少,所以对压力容器用 有色金属材料很
难提出一些比较全面、详细的限制要求。这 几条所提出的要求是参照了国外
压力容器规范中的数据,又 征求了国内有关制造、使用单位的意见制订的。
现对其中的 某些条款作一些解释:
1.对于压力容器用铝及其合金要注意其最高设计温度不能超过 200℃。另
外,设计温度高于 750℃时,不能选用含镁量大于 3%的铝合金。根据目前掌握
的材料,国内铝制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远达不到 8MPa,一般使用在压力较低的
场合,但由于国外规范规定为 8MPa,所以《容规》规定了设计压力不大于 8MPa。
2.对于钛材提出了设计温度和使用状态的要求。钛所以大量用于压力容器,
是因为它有良好的塑性,较高的强度,很好的抗腐蚀性能,但温度达到一定值
时,它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都明显下降,所以要规定它的最高设计温度,这些
数据是根据国内目前已有的一些行业标准和使用经验提出来的。
3.有色金属在退火状态下的强度值比较稳定,标准提供的有色金属的强度
也都是退火状态下的,所以规定了钛、铜必须在退火状态下使用。
4.镍及镍合金一般分为四类(见正文第 21 条),它们在 退火状态下具有
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且 ASME 标准中,不少材料只有退火状态的性能,所以,
提出镍及镍合金材料应在退火状态使用。
设计温度的上限是根据 ASME 规范第二卷 D 分篇中及 许用应力表中温度上
限确定的。
第 22 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受压元件采用国外材料提出 要求。
1.与原《容规》比较,增加了二点内容:
(1)采用国内首次使用且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40 MPa 的材料,
应履行批准手续;
(2)国内材料生产单位生产国外牌号的材料时,应完全 按国外标准规定的
各项要求进行生产。一是基于生产这类压 力容器材料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
的制造水平的单位方能生 产。二是为了防止国内以往出现的单纯采用国外钢
材标准中 的力学和弯曲性能,而不注意国外冶炼方法、性能试验方法 的倾

12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向。
2.应选用国外压力容器规范允许的材料,其中包括两部分,一是压力容器
专用材料,另一部分是可用于压力容器的非压力容器用材料。这是选用材料时
应遵守的基本要求。另外增加材料应有质量证明书,这是为了方便制造厂识别
和验收。质量证明书内容应符合国外相应标准的规定,并包含国内相近材料的
质量证明书的主要内容。
3.“制造单位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有关试验和验证”的 要求,其目的为
制造厂了解并掌握进口材料的焊接技术。验 证和试验内容由制造单位根据本
单位的技术状况,国外对该 材料的要求,以及国内相近材料的一些要求提出、
实施。其 中“首次使用”指使用进口材料的制造单位首次使用,并不 指在
国内首次使用。如 A 厂用过进口材料“X”,则 B 厂在首次使用“X”时仍应按本
条 2 款作验证和试验。
第 23 条 本条对采用新研制的材料或末列入 GBl50 标 准的材料试制压力
容器作出规定。研制单位送审的试验验证 资料具体内容应按全国压力容器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规定。
第 24 条 本条参照 IS090004 系列标准,对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使用的材料
提出可追踪要求,要保证符合相应标准,要对所用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与原《容规》相比,增加了标记移植的内容,以确保不 混料。
第 25 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范围作了规 定,并对其复验提
出要求,与原《容规》相比,增加了二点: 1.锻件的复验要求,即对第三
类压力容器用锻件提出复验要求。这是由于近几年来各地反映不少锻件有质量
问题,导 致经济损失。
2.对取得国家安全监察机构产品安全质量认证,并有免除复验标志的材料,
可免复验。以前此项工作仅在重钢试点,现在此项工作已逐步展开并在马钢施
行,各地反映良好,所以,《容规》正式列入。
第 26 条 本条对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焊接材料作 出规定,并对使用
单位提出要求。焊材的复验具体要求我局 将另行确定。
第 27 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代用作 了规定,与原《容
规》比较,对一些常用材料,为提高工作 效率,作了一些调整,即制造单位

12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若有相应设计资格,并有 使用经验时可由其设计部门批准代用,但应同时向
原设计单 位备案。

第三章设 计
(原《容规》31 条 99 版《容规》32 条)
第 28 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资格、设计类别和品种范围作了规
定。血符合《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管理与监督规则》的规定。该《规则》1992
年由原劳动部颁发并于 1993 年 4 月 1 日施行,1998 年 2 月以劳部发[1998]51
号文公布了修改版。本条还强调了设计单位应对其设计质量负责。
第 29 条 本条是对设计图样审批的要求,符合本条要求的内容的图样,从
法律角度上讲才算图样有效,否则不能用于制造压力容器。
在本条中提出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应盖在设计图样的蓝图上,而不能盖
在底图上,是为了防止一些单位翻印有资格的设计单位设计的图样。
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的具体要求已在《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管理与监
督规则》中规定。
第 30 条 本条是对压力容器设计总图技术要求的规定。
1.特殊要求中(2)的含义是,装有触媒和充填物的大型压力容器的检验周
期可以按触媒和充填物的寿命决定,这样就有可能造成检验周期过长,这就需
要设计者要考虑对压力容器安全的影响,作些必要的技术处理,如增加壁厚,
提高制造时的检验要求,提出严格的操作条件等。
2.特殊要求中(3)的含义是,不能进行内部检验的压力容器,在使用中要
定期测厚,缩短耐压试验周期。以检验强度是否够,故要求设计者给出计算厚
度。规定耐压试验周期。
3.特殊要求(4)的含义是,不能进行耐压试验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在
图样上注明一些特殊要求,如:制造时提高检验要求。使用时缩短检验周期,
有针对性地增加其他检验项目等,同时应与使用单位协商提出推荐的使用年限。
特殊要求(6)的含义是,对亚铵法造纸蒸球设计选材时应考虑介质的磨损腐
蚀问题,应注明采取什么措施达到防腐要求,如:采用复合板,采取喷镀防腐
材料等措施。

12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31 条 本条同原《容规》,是确定压力容器设计压力的依据。
第 32 条 本条为确保壁厚附加量时应注意的问题,因近几年发生不少因腐
蚀、冲蚀或磨损造成壁厚减薄,强度不够而发生的事故,究其原因大多为设计
时考虑不周到、或对设计的压力容器使用工况不十分了解所致。
第 33 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应包括的内容和设计单位应向使用
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范围作了规定。提供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是为了让用
户了解压力容器在安装、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免影响压力容器的安全。
“必
要时”指设计者认为有必要提供,或用户要求,以及安全监察部门要求提供等
几种情况。
第 34、37 条 是对盛装液化气体、液化石油气的固定式压力容器,如何确
定设计压力的规定,与原《容规》比较,只是将原来的文字叙述改为以表 3-l、
3-2 表示,实质内容未变。与原《容规》比较,增加以下内容:
1.为防止由于连接接头泄露而引发的事故,要求选取压力等级高于设计压
力的管法兰、垫片和紧因件。
2.为了合理地确定混合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设计压力,原劳动部职锅局和建
设部标准定额司曾组织专门会议讨论商议,最后达成共识,即本条正文内容。
3.明确规定无实际组分或不作组分分析时,应按不低于表 3-2 中的压力,
本条还强调液化石油气应符合国家标准 GBlll74 的规定。
第 35 条 本条是确定低温储存压力容器设计温度的依据之一,对应于原
《容规》第 28 条。适用于本条的压力容器必须是壳体的金属温度随大气温度的
变化而变化,指放在室外的、无保温的、无加热措施的压力容器。
若压力容器安装在《容规》附件二(1)中所列地区,其薄膜应力又大于其材
料屈服点的 l/6,则该压力容器应按低温压力容器进行设计、制造。应在材料
选用、结构设计以及制造检验等方面严格要求—,具体内容见 GBl50 的附录。
第 36 条 本条第 1 款是对盛装液化气体固定式压力容器确定储存量的要
求,对应于原《容规》第 29 条。内容未作改变仅将饱和液体密度的符号由 dt
改为 pt。本条第 2 款是对移动式压力容器的罐体设计压力、最大充装量等的规
定。
第38条 本条为新增内容。为安全起见,强调在移动式压力容器安装用

12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于充装的设施。
第 40 条 本条是对钢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以及许用应力的
选取提出的要求。主要依据是:GBl50、GBl51;GBl2337、;JB4732 等。
本条对有色金属划压力多器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以及许用应力的选取提
出要求。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强度计算公式与钢制一样,,所以可参照 GBl50
规定进行,但许用应力不一样,故在本条中规定了许用应力取 σs/ns、σb/nb、σd/nd
的最小值:
铸件的安全系数为板材、锻件的安全系数除以0.8,即考虑了铸造缺陷。
空气分离设备的设计温度低于 20℃时,按 200℃时的性能计算,即空分设
备用材料的许用应力值取其 20℃时的数值。
新的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标难正在制订中,本容规参考 的有色金属标准
有:
a.CDl30A7—85(化工设计标准)《铝制焊接容器设计 技术规定》
b.CDl30A9—87《钦制设备技术条件》
c.CDl30A8—87《钻制设备技术规定》
d.JB/TQ6310—88(机械电子工业部通用机械专业内部标准)《空分设备用
有色金属焊接压力容器制造规定》
e.JBl035—79《铜制空气分离设备技术条件)
f.JB/TQ259—81《铜制空分设备焊接工艺规程》
g.JBl580 一 75《铝制焊接容器技术条件》
第 4l、42 条 这两条主要规定了铸铁、铸钢的许用应力的计算和安全系数,
这些数据主要取白美国和日本规范,因未考虑铸铁铸造系数,铸铁的安全系数
偏小。铸钢的安全系数取自 ASME 规范,因 ASME 规范有铸造系数,故本容规也
规定了铸钢铸造系数,其值不得大于0.9,具体数值,设计者可根据生产单位
的技术水平等确定。
第 43 条 对焊缝系数的要求,钢制压力容器来自 GBl50。有色金属:铝
来自 JBl 580 一 75《铝制焊接容器技术条件》,铜来自 JBl03579《铜制空气分
离设备技术条件》,钛来自 CDl30A8—87《钻制设备技术规定》。
第 44 条 本条为对压力容器最小壁厚的要求,即应符合相应规范和标准的

129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规定。
第 45、46、47 条 这几条是对压力容器上开检查孔的要求。可不开设检查
孔需符合的条件以及不能开设检查孔需满足的要求,主要根据国内各行业设计、
使用经验并参考 ASME 规范有关内容而制定的。第 47 条所述的“特殊情况不能
开设检查孔”提得比较原则.具体情况由设计者决定,并在图样上注明制造、
使用单位可按有关要求制造、使用。由于无法进行内部检验,所以在制造上提
出要进行全部无损探伤,在使用中加强测厚等检查,这些都是比较严格的要求。
第 48 条 这部分内容在 GBl50、JB4732 中有比较全面、详细的要求,故《容
规》予以全部采用。
第 49 条 本条内容与原《容规》相同。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装设安全联锁
装置是防止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发生爆炸事故的有效措施。这种安全联锁装置保
证在任何情况下,快开门末关到位,蒸气不能进入该压力容器以及压力容器内
有压力,快开门打不开。
第 50 条 198l 版《容规》规定,为检查大型有保温层的压力容器的焊缝,
必要时,保温层应设计为局部活套式保温结构。此规定出台后,有人反映不切
实际,有些单位也曾作过活套式保温结构,但很容易损坏,不经济。1990 年版
《容规》对此问题则从另一个角度作出规定,即不一定要设计活套式保温结构,
但如果用固定式保温结构则可以通过加强制造环节的检验来减少使用中的检
验,以此减少反复拆保温层的工作。几年来各地反映尚好,本规程仍采纳 1990
年版《容规》的写法。
第 51 条、54 条 这两条规定了压力容器上哪些焊缝必须采用全熔透焊接
结构。第 51 条讲的是压力容器壳体上的焊接接头,第 54 条讲的是接管、凸缘
与封头和简体的连接焊接接头。这两条内容不互相交叉。与原《容规》相比:
1.增加对接接头可参照 JB4732 附录 H 的要求。
2.增加钢制压力容器管法兰、垫片、紧固件的设计应符合 HG20592—20635
的规定。
3.增加移动式压力容器上接管、凸缘与封头和简体连接的接头,应采用全
焊透型式。
第 52 条 本条内容同原《容规》,在修订《容规》时,曾考虑要求对一些

130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角焊缝的强度进行校核。因角焊缝在近几年连续出现问题,但在征求意见时,
大家反映,作这样的规定不太妥当。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我国的压力容器标准
体系中,角焊缝的强度是依靠角焊缝处的结构尺寸来保证的,只有按规定的结
构设计,制造时保证应有的焊缝质量,有规定的焊脚高度,大多数角焊缝的强
度是不成问题的。二是目前确实也存在着需进行强度校核的角焊缝,但国内还
未有成熟的计算公式,究竟考虑哪些载荷也没有经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规定
一个统一的校核方法还不到时机。我们采纳了大家的意见,作了这样的处理:
不强求设计者对角焊缝进行校核,但如果设计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校核时,则应
在设计文件中要把校核的方法、允许载荷注明。
第 53 条 本条内容同原《容规》,泄漏信号指示孔的作 用是在对补强件、
垫板、固定焊缝进行密封试验时检漏及在 接管角焊缝、壳体被覆盖的焊缝泄
漏时发出信号。密封试验 压力一般为0.3 一0.4MPa,介质为空气或氮气。
第 55 条 本条为新增内容,系参照《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的
规定,对移动式压力容器罐体与底盘的连接结构和固定装置提出的要求。原要
求为“必须满足运输要求,并能承受重力加速度的振动和冲击,罐体纵向中心
平面与底盘纵向中心平面应重合”。在上海征求意见会上,经讨论,大家认为原
要求不好执行,所以改为本文写法。
第 56 条 本条为对钢制压力容器或受压元件的焊后热处理要求。
第 57 条 本条内容同原《容规》,写这条的目的是提醒设计者注意,并非
所有的不锈钢都会发生晶问腐蚀,而不锈钢处于有晶间腐蚀介质的场合才会发
生晶间腐蚀,在这种情况下,要提出预防的措施。
第 58 条 本条为新增内容,对哪些压力容器应进行气密性试验作了规定,
设计者应在图样上提出要求。
第 59 条 本条内容同原《容规》,是参照《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
下简称《锅规》)而制定的,要求设计者对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器和管壳式
余热锅炉(热水)用水的水质提出要求。GBl576 仅适用于 2.5MPa 以下的余热锅
炉。对设计压力大于 2.5MPa 的余热锅炉的水质要求,可参照其他行业标准的
规定。

13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四章 制 造
(原《容规》26 条 99 版《容规》53 条)

一、一般要求
第 60、61 条 本条强调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对质量
保证工程师人选提出要求,因为他对保证产品质量起关键作用。本条明确规定,
无制造许可证单位,不得制造或组焊压力容器。强调持证单位要按批准的范围
制造或组焊。现场组焊仅限于球形储罐和由于运输困难需在现场组焊一二条环
焊缝的大型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级别划分应按《压力容器制造资格 认可与管理规则》
的规定。
第 62 条 本条对产品铭牌和注册铭牌提出要求。
第 63 条 本条规定了制造单位向用户提供的技术文件 和资料。
1.对竣工图样一般都在原蓝图上修改,要求有修改人、 技术审核人确认
标志(签名、日期),保证图样与实物相符。 2.考虑到目前大多数制造单位
已实施产品安全质量监督 检验,所以,制造单位还应提供监检证书。对未实
施产品安 全质量监督检验的,则不要求。
3.产品质量证明书格式和尺寸可参照本规程附件三的内容,由制造单位根
据产品特点进一步确定。
4.对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陈上述外,还应按有关规定(如 GBl2337、GBJ94)
提供其他的资料。
5.对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封头、锻件等)的制造单位应 按附件七的要求提
供质量证明书。
第 64 条 现场组焊的条件比较差,所以,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质量验收,并
应有当地安全监察部门的代表参加,以确保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产品质量。国
家标淮中也都有相应的规定。
第 65 条 本条为新增内容,对移动式压力容器必须在制造单位完成整体总
装并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以保证产品完整和安全运行。
第 66 条 本条规定制造单位对原设计的修改要求。

13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二、焊接工艺和焊工
第 67 条 本条规定了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与原《容规》比较增加了二点:
1.规定了哪些焊接接头应进行评定;
2.规定了焊接工艺评定完成后,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指导书应经单位焊接
责任工程师审核,总工程师批准,并存入技术档案。
第 68 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焊工提出要求,基本上同原 《容规》,根据几
年来换证审查中发现的焊接工艺纪律执行不严的问题,增加了制造单位检查员
应对实际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的要求。
第 69 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的组焊提出要求,与原《容 规》比较:
1.将“焊缝中心间距”统一定义为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的长度,与国外
规范接轨,与国内《锅规》、GDl50 一致。
2.增加第 4 款内容。
3.强力组装系指用大锤敲打、用千斤顶顶压等。
4.对十字焊缝问题:若有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应向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办理
批准手续。
第 70 条 规定焊工钢印打在焊缝附近 50 mm 处,便于检查。对不能打钢印
的,如低温容器、不锈钢容器等可用简图记载并列入质量证明书。
第 71 条 本条规定了焊接接头返修的要求,与原《容 规》基本相同,仅
对返修的现场记录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以 确保返修质量。

三、热处理
第 72 条 本条是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的要求,焊后热处理是会后消除焊接
接头应力的热处理。钢制压力容器与 GBl50 规定一致。
对电渣焊接的铁素体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受压元件, 于电渣焊接后,晶
粒粗大,力学性能,尤其是冲击功明显下 降,所以焊后应进行正火热处理。
常温下盛装混合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容器(含残液储罐), 由于国内气源成
分不稳定,难于控制 H2S含量,加上年单 位管理不善,曾发生多起由于应力
腐蚀而导致的破坏事故,因此规定应对这类容器进行焊后热处理。

13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根据国内一些制造厂的经验,旋压封头(奥氏体不锈钢 制除外)应在旋
压后进行消除应力处理,以防产生裂纹。
第73条 本条是钢制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的具体操作 要求,与原《容
规》、GBl50 要求一致。
第 74 条 本条规定,对有色金属及不锈钢制压力容器, 由于金性好焊
后一般不进行焊后热处理,若需要进行,应在图样上注明。

四、外部检查
第 75 条 本条同原《容规》,规定了简体和封头制造时主要控制的项目,
这些内容在监察时应抽查,对钢制的应符合GB150和JB4732,对有
色金属制的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对球形储罐应符合 GBl2337 的规定。
第 76 条 本条是对压力容器焊缝表面质量的要求。同原《容规》,由于日、
美规范均无允许咬边的规定,加上几年来国内制造厂焊接水平不断提高,所以,
制定 GBl50 标准时,将咬边的要求相应提高了。将一部分容器规定为不得咬边,
加高强钢,缺口敏感性强,缺陷易扩展;焊缝系数取 l 时,咬边会削弱母材强
度;再如奥氏体不锈钢,咬边对抗腐蚀不利。另一部分仍保留允许咬边的规定
是基于这些设备多年来未出现事故的缘故。
超过规定的咬边,允许修磨,对修磨后的厚度未作规定,可按有关标准执
行。

五、产品试板与试样要求
第 77 条 本条对产品试板和试样的数量和制作要求作了规定。
1.产品焊接试板分逐台制作和以批代台制作二类。需逐台制作的产品.增
加了二种即移动式压力容器和异种钢之间焊接的压力容器,其余同原《容规》。
以批代台制作的产品,根据各地返回的意见,经研究后简化了批准手续并大大
减少了试板数量。
2.现场组焊的球形储罐应制作立、横、平加仰焊三个位置的产品焊接试板
各一块(对成带组装的,若无平加仰焊位置的,则可不做平加仰焊试板)。
3.有色金属制中、高压容器,现行行业标准中均要求逐台制作产品焊接试

13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板,故本规程引用。
4.对于一腔或两(多)腔压力容器,不同的壳体纵向焊接接头,如焊接工艺
评定的范围不能相互覆盖,则对应不同 的纵向焊接接头,分别制作产品试板。
第 78 条 本条对钢制压力容器产品试板尺寸、试样截取和数量、试验项目、
合格标准和复验要求作了规定。即应符合 GBl50 附录 E 的规定。对于对接焊接
的管子接头试样截取、试验项目和合格标准,应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
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 79 条 本条对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产品焊接试板 的试样尺寸、试样
截取和数量作了规定,并参考国外规定提 出试验项目和合格标难要求。由于
国内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返回的意见希望能在《容规》中光提出要求以促
进标准的制定。
第 80 条 本条内容同原《容规》,要求作品问腐蚀倾向 试验的奥氏体不
锈钢压力容器,应切取两个试样,并按 GB4334 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评定,按
产品技术条件或设计图样要求。

六、无损检测
第 8l 条 强调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应按照《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
资格鉴定考核规则》进行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承担工作。
第 82 条 强调焊接接头应在外观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 无损检测。对有裂
纹倾向的材料如 σb>540 MPa 的高强钢或 CrMo 钢等应在焊接完成 24 小时后进
行无损检测;对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热处理后再增加一次无损检测。
第 83 条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由制造单位根据设计图样、《容规》和有
关标准的规定确定。GBl50 将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权交给设计单位,由其在设
计图样上确定。 第 84 条 规定射线和超声检测比例分为二种,即
100% (全部)和≥26%、≥50%(局部)。与原《容规》比较,增加≥50%(局
部)一档。 ’
第 85 条 本条规定必须进行全部射线或超声检测的对 接接头,与原《容
规》基本相同,仅将公称直径大于等于 250 mm 的接管对接接头除外,另列于第
88 条。

13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86 条 本条对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提出要求。
1.对于壁厚小于 38mm 的应选射线检测,对由于结构原因,不能采用射线
检测的(不是由于射线能力不足)允许采 用超声检测。
2.对标淮抗拉强度下限大于等于 540 MPa 的材料,且壳体厚度大于 20 mm
的钢制压力容器规定要增加局部超声检测。这是由于这类材料在制造过程中易
出现裂纹,而射线检测对发现裂纹性缺陷不如超声检测敏感。
3.对于壁厚大于 38mm 的,两种无损检测方法均可,但都要增加另一种方
法的局部无损检测。
第 87 条 本条规定必须进行局部射线或超声检测的对 接接头。与原《容
规》相比明确了拼接封头、拼接管板,拼 接补强圈的对接接头必须进行 100
%无损检测。
对搪玻璃设备根据行业标准并与搪玻璃协会协调研究后作了规定。
局部探伤部位,由制造单位检验部门确定,但强调所有 T 形连接部位、
拼接封头的对接接头,必须进行全部的射线检测。局部无损检测的焊接接头若
在检测部位发现超标缺陷时,则应增加该条焊缝长度的 10%的补充检测,补充
检测长度为存在超标缺陷的该条焊缝长度的 10%。
第 88 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标准和合格级别作了规定,与原《容
规》基本相同。由于对公称直径 250 mm 的接管无损检测探伤问题,过去各地反
映意见较多,所以,本条作了专门的规定。
第 89 条 强调采用二种无损检测方法时,应按各自标准均合格后,方可认
为检测合格。反之,用另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检测不合格,则应增加无损检测比
例或根据产品制造特点选择无损检测方法。
第 90 条 对进行局部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未检测部位的质量仍应由制造
单位负责,这是因为不管采取何种无损检测方法,产品质量都应由制造单位负
责。制造单位应有一套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工艺,保证未检部位符合要求,
如果没把握,则应采取全部无损检测。
第 91 条 对表面无损检测的要求。钢制压力容器应按 GBl50、GBl5l、
GBl2337 以及《罐车规程》的有关规定;有 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应按相应标准
或设计图样规定,目前尚无 国家标准。

13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92 条 在对现场组装焊接的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前,应对现场焊接的焊接
接头进行表面无损检测。这是因为现场设备、环境较差,焊接质量不易保证,
现行球形储罐标准等也有规定。耐压试验后还应作局部表面无损检测抽查。
第 93 条 本条强调制造单位应认真作好无损检测的原 始记录,正确填写
报告,妥善保管档案和底片(或超声检自动记录资料),特别是原缺陷底片一定
要妥善保存,便于后事故调查和换证审查。档案的保存期改为 7 年,这是各返
回意见的要求,因为定检周期为 6 年,原《容规》规定保存 5 年过短,不利于
质量追踪。

七、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第 94 条 本条对耐压试验压力作出规定。
1.《容规》中的耐压试验为:
耐压试验 液压试验——采用液体作为试验介质;
气压试验——采用气体作为试验介质。
气密性试验——在设计压力下的密封试验。
气密性试验与一般的泄漏试验(如氨检漏、氦检漏以及补强圈的焊缝检漏等)
是不一样的。
2.本条增加搪玻璃设备的耐压试验要求。
3.根据 GBl50 一 98 作了部分修改,即增加了以压力容器铭牌上的最大允
许工作压力来计算耐压试验的压力的规定。
第 95 条 耐压试验时,应校核圆筒的应力 σT,计算公式为:

式中 pT——试验压力,MPa;
δe———圆筒的有效厚度,mm;
Di——圆筒的内径,mm。
耐压试验压力下限为按《容规》表 4—2 耐压试验的压力系数计算的压力,

13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上限为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应力 σT 乘以圆筒的焊缝系数。耐压试验压力过低,达
不到预期的效果,过高则会引起局部塑性变形,发生事故。
第 96 条 强调紧固螺栓应装配齐全、紧固妥当。这类事故每年均有。要安
装二块量程相同并经校正的压力表,要注意压力表上刻度的单位是 MPa。
第 97 条 本条强调耐压试验场地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应经单位技
术负责人和安全部门检查认可。试压用盲板、螺栓应作为受压元件对待,打上
钢印,登记入册以确保试验安全。
第 98 条 本条为液压试验的具体要求,基本同原《容规》,仅将泄漏检查
压力改为试验压力的 80%,与 GBl50 一致。本条还将试验压力下保压时间由
10~30 分钟,改为 30 分钟。
1.介质的要求:不会导致发生危险的液体,在低于其沸点或闪点温度下均
可采用,但一般应用水。
2.对奥氏体不锈钢,要注意立即去除水渍,并应控制水中氯离子含量。
3.试验温度要注意避开材料无延性转变温度。
第 99 条 判定液压试验合格的指标为 4 条,其中第 4 款为新增内容,即高
强钢制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后,应经表面无损检测抽查末发现裂纹方认为合格,
抽查比例末作规定,可由制造单位自行确定。本款是基于近几年来生产实践而
制定的。若试验过程发生异常的响声,则应作进一步检查,分析响声产生的原
因,若属于压力容器破坏前的起裂声,则应判为不合格。
第 100 条 气压试验的要求。
1.只有符合本条第 1 款的条件才允许进行气压试验。
2.对盛装易燃介质的在用压力容器,必须进行彻底的蒸汽吹扫和清洗、置
换。这是根据近几年来多起事故而总结的教训。
3.试验用气体温度对碳素钢、低合金钢为不低于 15℃C,对其他材料,应
按设计图样规定。
4.泄漏检查压力改为规定试验压力的 87%,与 GBl50 一致。
第 102 条 气密性试验的要求。
1.符合本条第 l 款的,必须做气密性试验。
2.气密性试验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这是从安全上的考虑,因为液压

13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试验合格后,容器应不会在较低的气密性试验压力下破坏。
3.试验用气体温度,对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应不低于 5℃,其他材料按设计
图样规定。
4.气密性试验可以在使用现场,也可以在制造单位进行,试验时安全附件
一般应装配齐全。
原《容规》规定,气密性试验时安全附件应装配齐全,过去一些制造单位
反映难以执行。由于安全阀在气密试验压力下要开启,所以,往往要作二次试
验,才能满足规定,即先作壳体气密性试验,然后装上安全阀,再整体作一次
气密性试验,当压力达到气密性试验压力时,让安全阀开启。
本款现改为气密性试验时安全附件一般应装配齐全,如需在现场装配安全
附件进行试验应在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注明。如用户仍有特殊要求,亦可在图样
上注明。
第 103 条 对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
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八、胀 接
第 l04、105 条 本节为新增内容,对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的强度胀接提
出要求。换热器在固定式压力容器中占较大比重,
“胀接”又是换热器制造中的
重要工序之一,原《容规》未涉及这方面内容,各地反映应加入这方面的内容,
以保证产品质量。

九、锻钢、铸铁、不锈钢以及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要求
第 106 条 本条对锻钢压力容器提出基本要求:
1.目前这类设备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设计压力较高, 所以要求设计
单位制订专门的技术条件。
2.锻件伸长率不得小于 12%是根据高压容器的最低要求。
3.对因度和表面粗糙度作了规定。
4.其他质量检验要求,参照 JB4726—4728。
第 107 条 对铸铁制压力容器制造的要求。由于国内尚无制造标准,本规

139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程根据国外标准和国内生产实践提出五条基本要求。
第 108 条 不锈钢和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制造的一般要求:
1.除符合规程外还应符合专门的技术条件或设计图样要求。
2.必须有专门制造车间或专用场地,应有满足需要的专用工装和设备。
3.必须控制表面机械损伤和飞溅物。
4.有色金属焊工应通过考试。
5.一般应采用气体保护焊。
第 109 条 铝制压力容器的要求:
1.抗腐蚀性能要通过母树和焊接接头的腐蚀试验。试验
要符合专门的技术文件和设计要求。
2.接触腐蚀性介质的表面要防止机械损伤和廷溅,否则会影响腐蚀性能。
3.铝制容器强度低,壁薄,若接触不良,易变形。
4.焊接接头应采用机械加工方法,以防热切割弓[起力学性能下降。
第 110 条 钛制压力容器的要求:
1.钛和铣合金焊接的技术关键,在于焊接时的防污染,本条第 1、2、3、
4、5、6、7、9 款的规定都是为了防污染。
(1) 钛制容器一般用于具有腐蚀介质的环境中,这就要求钛表面的氧化膜
完整无缺,不被污染,因此,要求氧一乙炔或等离子切割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以避免火花飞溅到钛表面上。同时,用氧一乙炔或等离子切割的表面,将受到
碳、氢、氧、氮等杂质的污染而生成一层脆硬组织和因气割而造成的毛边,都
有可能成为在随后的制造过程中形成裂纹的根源。
(2)若空气中存在含铁灰尘,或采用铁制工具,以及手套等工具不干净,有
铁的粉末、潮湿、油污粘污焊丝或坡口(包括坡口附近)表面,焊接时焊缝及焊
缝热影响区有可能形成硬而脆的钛一铁(TiFe)化合物,使焊接接头的性能变坏,
降低抗腐蚀性能。
(3) 钛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高温下与许多气体有极大的亲和力。钛(工
业纯钛和钛合金)加热至 300℃时开始吸收氢。当温度超过 400℃时,钛对氢、
氮、氧都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当温度超过 600℃时,钛急剧地氧化和氮化,
并与氢生成氢化钛 TiH2,发生体积膨胀产生晶间应力,从而形成裂纹,造成氢

140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脆。高于1000℃时,钛可与碳化合,生成碳化钛。高温下的焊缝金属若氢
含量过高,还会使焊缝产生气孔、微裂纹等缺陷,并且使焊缝的冲击韧性大大
降低。此外,由于氧、氯、氮、碳溶于铁,形成间隙固溶体,使钛的晶格扭曲、
畸变.并且在焊缝冷却结晶的过程中,随上述元素在钛中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TiO2、TiH2、TiN、TiC 等硬而脆的化合物,使钻变硬变脆,塑性和韧性下降。
2.本条第 5 款规定是基于惰性究体质量是确保焊缝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衡
量惰性气体质量的主要指标是纯度。参照日本 J1SKll05 及美国钛金属公司的规
定,并考虑了我国的供应情况,确定采用纯度在 99.99%以上,最高露点为零
下 50℃的氮气或氦气。
3.本条第 8 款规定是基于焊缝表面颜色是衡量钛焊接时惰性气体保护情况
和焊缝质量好坏的指标之一。若保护好,不被氧化或污染,焊缝表面应呈现银
白色或金黄色;若出现蓝色,表明焊缝表面已被氧化,若采用酸洗方法能除去
表面颜色时,表明氧化层很薄,属低温氧化,材焊缝综合性能影响不大,可按
合格处理,否则,按不合格处理。若出现紫色,表明是 700℃以上的氧化,属
高温氧化.焊缝金属氧化严重,塑性显著下降为不合格。若出现灰色或表面有
粉状物产生,表明惰性气体保护很差,已完全氧化,焊缝已产生硬而脆的氧化
钛 TiO2 组织,使焊缝塑性显著降低成脆化且易产生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
应作不合格处理、
第 111 条 铜制压力容器的要求:
1.本条第(6)款规定,理由是:
铜基材料,如:黄铜属铜锌合金。焊接时由于锌的沸点 较低,因此,很
容易蒸发,造成锌的烧损。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出现,黄铜焊丝,如丝 224(即 SCuZn
一 5)含硅 0.3%~0.7%。气焊接时采用微氧化焰,目的是人为造成硅的氧化,
产生 SiO2 薄膜覆盖于焊接熔池之上,控制锌的蒸发。铜镍合金采用中性到微还
原焰是为防止铜的氧化。
2 本条第(8)款规定,理由是:
纯铜可以采用多种焊接方法,如氧一乙炔气焊,碳弧焊,手工电弧焊,埋
弧焊以及气体保护焊等。氧一乙炔气焊及碳弧焊,焊接工艺原始,焊缝质量差(由
于铜在焊接过程中,保护不充分,易氧化,产生气孔、裂纹等缺陷),因此,不

141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能用来焊制压力容器。手工电弧焊、埋弧焊质量尚可、气体保护焊由于熔池保
护充分,因此,焊缝质量较好,且生产率高,焊接变形小,故纯铜焊接一般推
荐采用气体保护焊(如氩弧焊)。
第 112 条 镍及镍合金制压力容器的要求,主要参考 ASME 第Ⅷ卷第一分册
UNF 部分内容:
1.材料切割不能采用氧乙炔火焰,根据国内的经验,可以采用机械方法或等离
子切割(UNF 附录 NF 一 7 中规定,采用热切割后,应将边缘的污染区去除);
2.油污及硫化物对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和热加工都是有害的,应彻底清除(NF
—14 中规定);
3.焊接时层间温度的控制要求是根据国外多种焊材手册中关于镍及镍合金
的焊接要求而提出的;
4.热加工及热处理前工件的清除要求以及燃料含硫量的控制是参照 NF—
14 中的规定提出的。

第五章 安装、使用管理与修理改造
(原《容规》12 条 99 版《容规》17 条)
第 113 条 本条是新增内容,对从事压力容器安装单位的资格作了规定。
本条所指的“安装”不是指压力容器现场组焊或球形储罐的组焊,而仅指完整
产品的安装。本条目的在于保证压力容器的安装质量,为安全操作打下基础。
第 114 条 本条对六类压力容器提出办理报装手续的要求,这六类压力容
器都是比较重要的设备,办理报装后便于安全监察机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安
全监督。
第 115 条 使用压力容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指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他们
必须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负责,并指定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的工
程技术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指持有学校文凭或压力容
器培训班结业证书。
第 116 条 本条规定了使用压力容器的单位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
容,共 10 项,与原《容规》相同。
第 117 条 本条规定了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和档

142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案应包括的内容。根据几年来使用单位进行定期检验发现的问题,本条增加了
这些档案应由管理部门统一保管的要求。
第 118 条 规定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
的要求,办理使用登记手续。本条所指的使用前一般指设备到现场后安装以前。
第 l19 条 本条将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要求,列入使用
单位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尚位操作规程,是基于许多使用单位实际情况而规定的。
第 120 条 压力容器操作属于特种作业,要持操作证上岗。全地、市级安
全监察机构或授权的使用单位负责培训考核工作。
第 121 条本条规定了压力容器发生异常现象时,操作人员应采取的措施。
问原《容规》的规定。
第 122 条 规定了不得带压紧因螺栓或修理压力容器,理由全易发生事故,
对生产过程中有特殊要求的,使用单应制定有效的操作要求和防护措施,并经
单位技术负责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际操作时使用单位安全部门还应派人进现场
监督。与原《容规》相比,本条增加“含带压堵漏术”
,此项技术经多年来一些
使用单位实践,认为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
第 123 条 规定了水质的要求。以水为介质产生蒸汽的 压力舍器,水质
不好,场发生事故。所以,本条规定必须做
好水质管理和监测。
第 124 条 本条对从事压力容器修理和技术改造的单位 资格提出要求,
并对压力容器的重大修理和改造给出了定义。这些内容是根据各地返回的意见
补充的,目的是为了保严修理和改造的质量,保证其结构和强度满足安全使用
的要求。
第 125 条 规定了检验、修理人员在进入压力容器内部 进行工作前,必
须按《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的要求,作 好准备和清理工作。这是总结国
内事故教训而制定的有效 措施。特别是未作介质置换、未作含氧量分析进入
压力容器内部进行检验而发生的事故不少。
第 126 条 本条对采用焊接方法对压力容器进行修理或改造提出了要求。
焊缝缺陷清除后的修补长度不宜太短,应有足够长度以防止出现裂纹。同时提
出不应采用贴补和补焊方法。

143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127、128 条 这几条为新增内容,对移动式压力容器改变使用条件和对
移动式压力容器的装卸单位等作了规定。

第六章 定期检验
(原《容规》7 条 99 版《容规》11 条)
第 129 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单位及检验人员资格作出规定,并强
调应按认可与授权的检验范围进行工作,对检验结果负责。检验单位和检验员
的资格,应按劳动部颁发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机构资格认可规则》
及《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的要求,经过资格认可和鉴定考
核合格。
第 130 条 明确规定,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必须及时 安排压力容器的
定期检验工作。并将年度检验计划报当地安 全监察机构及检验单位。
第 131 条 明确在用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安全状况等 级的评定以及办
理使用注册登记应遵循的规章。
第 132 条 本条规定了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的定义、周期 和项目。将内
外部检验周期与安全状况等级联系起来,其中 安全状况等级为 1—2 级的,
其检验周期为每 6 年至少一次, 安全状况等级为 3 级的,每 3 年至少一次,
具体应根据检验 情况,由检验员和使用单位商定。
外部检查和内外部检验内容,按《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 程》。安全状况等
级的划分和评定,对新压力容器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对在用压力
容器,按《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与原《容规》比较,本条第 3 款有变化,增加了移动式 压力容器每 6 年
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的要求;将固定式压 力容器耐压试验周期改为每作两
次内、外部检验,至少进行 一次。
第 133 条 本条规定了在 11 种情况下,内外部检验期限应予适当缩短。
1.介质对材料的腐蚀速率大于0.25mm/年的,根据日本 JISB8243 对碳素
钢作为严重腐蚀级别对待。
2.使用期限超过 20 年的(原《容规》为 l 5 年),经技 术鉴定,或由检
验员确认不能按正常检验周期使用的,应予 缩短,这样比较合理。

144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其他情况系根据各地返回意见,以及检验或使用单位的实践而提出的。
第 134 条 本条规定了在 3 种情况下,内外部检验期限 可以延长的情况。
1.与原《容规》相比:
(1)增加了“安全状况等级为 1-2 级”的前提;
(2)第二款检验周期由 10 年延至 12 年。
2.介质对材料的腐蚀速率低于0.1mm/年(划为轻微腐蚀范围)或有可靠的
耐腐蚀金属衬里,要通过一至二次内外部检验验证后方可延长。
3.装有触媒的反应容器和装有充填物的大型压力容器, 其定期检验周期
应考虑触媒和充填物的设计寿命和实际使用情况。所以本条规定,这类压力容
器的定期检验周期应由使用单位、设计单位和检验单位根据设计图样和实际使
用情况协商确定。
第 135 条 本条规定了在 6 种情况下,进行内外部检验 后必须进行耐
压试验,以保证使用安全。
第 136 条 本条对在用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的特殊要求作了规定,这是根
据国内发生事故的教训总结的,目的是保证耐压试验的安全。
第 138 条 是对不能按期进行定期检验的,以及设计图 样注明不能进
行内外部检验和耐压试验的压力容器的规定, 使用单位应提前提出申请,
办理审批手续。
第 139 条 本条对大型关键性在用压力容器;确需进行 缺陷评定作了
规定。本条在原《容规》规定的基础上,根据 几年来的实践以及各地返回
的意见作了补充:
1.规定了确需进行缺陷安全评定的压力容器的范围。
2.在用压力容器缺陷评定采用逐个项目批准的方式。
3.负责缺陷评定的单位应对压力容器继续使用的安全性能负责并承担相应
责任。
原《容规》中规定允许开展缺陷安全评定来处理一些存在难以消除的严重
缺陷但又具有使用价值的压力容器,对国内开展缺陷评定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
作用。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并不完善,国内也还有些争议,认为这是以牺牲安全
裕度为条件,根据到国外考察的同志介绍,日、美、英等国家官方也未认可。

145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因此,目前国内宜采取慎重态度,不宜大力开展这方面工作,特别要注意的是
“大型关键性”和“确需”的前提。

第七章 安全附件
(原《容规》27 条 99 版《容规》30 条)
第 140 条 本条对《容规》管辖的安全附件划定了一个范围,也是安全附
件总的要求。与原《容规》比较:
增加了紧急切断阀和安全联锁装置,一共为 7 种。并明确规定制造爆破片
装置的单位必须取得制造许可证.其他安全附件则应经安全监察机构批淮或安
全注册。采用不同的许可型式是延续国内现有的作法。
本条所指压力表、液面计和温度仪表除了指压力容器用的人工观察的仪表
(计)外,还包括测试压力、温度和液面的自动控制装置。
第 141 条 本条规定,受本规程管辖的在用压力容器上均应装设安全阀或
爆破片装置。若压力源来自外部,且已得到可靠控制,则可安装在管路系统上,
本条同原《容规》。 第 142 条 本条同原《容规》,安全阀不能可靠工作时
是指介质粘度大或腐蚀性强以及毒性程度高的情况,这时应采 用装设爆破片
装置或组合装置,并应符合 GBl50 附录 B 的有关规定。
第 143 条 本条强调安全附件的设计、制造应符合相应 的国家标准、行
业标准的规定。对安全联锁装,置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仍按照过去的作法,
即这类产品应经省级以上 (含省级)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合格后方可推广使用。
安全阀的 标准为 GBl2241 一 l 2243;爆破片装置为 GB567;紧急切断阀应按
《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等。
第 144 条 本条与原《容规》相同,即不得将易燃且毒性程度为极度、高
度或中度危害的介质直接排人大气中,以免发生危险。
第 145 条 如果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的徘放能力大于或等于压力容
器的安全泄放量,只要安全附件动作,介质开始徘放,容器内的压力一般不会
继续增加。当安全附件的排放面积或排放能力达不到要求时,则徘放量小于容
器的安全泄放量,在介质泄放过程中,容器内的压力会继续增加,甚至会大大
超过安全装置的排放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可靠的计算或实验,合理地

146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确定泄故口径、排放压力等参数。并使可能产生的最高压力限制在容器壳体材
料所能承受的强度之内。或者根据可能达到的最高超压来提高容器的设计压力。
对于充装处于饱和状态的气液混合介质的压力容器,在选用爆破片装置做
安全附件时,如果泄放条件不合适,当泄放口打开后,存在蒸气爆炸的危险。
原因是加压情况下气、液两相平衡的液体,当其压力急剧降低到大气压时,可
能导致液体过热,气液平衡遭到破坏,产生过热液体的蒸气爆炸。据有关资料
介绍,蒸气爆炸产生的压力可达初始压力的 2—3 倍、使容器发生破坏,所以此
类容器的泄放条件的确定必须经过安全泄放计算,方可使用。
第 146、148 条 为了保证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不
得大于容器的设计压力,因为容器是以设计压力作为容器超压限制的起始压力。
只有在特殊需要时,可以容器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作为容器超压限度的起始压
力。
在容器正常运行时,安全泄放装置处于密闭状态,所以安全阀的密封试验压
力或爆破片的最小爆破压力应高于压力容器正常操作时的最高工作压力。
第 147 条 对移动式压力容器,为防止泄放装置动作频繁,引起泄漏,规
定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为罐体设计压力的 1.05—1.10 倍,这与固定式压力容器
是不同的。
第 149 条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即用压力容器的有效厚度确定的压力容
器的最高许可压力,其值有可能超过该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用最大允许工作
压力确定的安全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也有可能超过设计压力。这是既发挥了压
力容器的潜力,又保证了安全的作法。但在采用时要注意,应由设计单位来确
定,因为设计单位对压力容器的强度的影响因素最清楚。在有些情况下,如整
体补强,虽然筒体厚度比计算厚度大,但也不能用这个厚度来提高压力容器的
工作压力,因为这里的厚度并不是“计算厚度”。所以,在本条中作出“应在设
计图样上和压力容器铭牌上注明”的规定。凡设计图样和压力容器铭牌上未标
明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使用单位不能改变最高工作压力。
第 150 条 本条对安全阀出厂的质量证明书和铭牌作了规定,与原《容规》
相同。
第 151、152 条 与原《容规》相同。

147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 153 条 由于国内市场较乱,有些新出厂的安全阀性能并不能保证,所
以,应在投用前进行调试,一般应校验开启压力和密封压力,有条件的,可校
验回座压力。有特殊要求的,则应进行安全性能试验。
第 154 条 本条是对安全附件的检验或使用周期提出的要求。与原《容规》
相比,安全阀的定期检验周期未变,压力表和测温仪表的校验周期也末变,爆
破片装置的使用周期有变化:除立即更换和每年更换的规定外,由于爆破片是
高精度的压力敏感元件,其爆破压力允差小,目前国内外生产的爆破片种类繁
多,某些爆破片在长期使用或库存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爆破性能不够稳定,为
确保爆破片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不管使用工况如何,都应定期
更换,一般为 2—3 年。特殊型式的爆破片装置使用时间按厂方提出的参数确定。
第 155 条 增加了对安全阀的校验单位和校验人员的 要求。
第 156 条 本条内容同原《容规》
,主管压力容器安全的 技术人员在
场的目的是为监督并了解安全阀校验的工作质量。
“主管压力容器安全的技术人
员”可理解为压力容器使用单位中主管压力容器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及主管安
全的管理人员或使用单位的技术、安全负责人。若安全阀由专业检验单位校验,
专业棱硷单位检验员应出具校验报告,铅封时应在场监督。
第 157 条 本条为新增内容,即安全阀应停止使用的几种情况。
第 158 条 本条同原《容规》,即装设减压阀的要求。
第 159 条 本条对金属爆破片装置提出要求,即应符合 GB567《爆破片
与爆破片装置》的要求。
第 160—l 63 条 这几条是对压力表的选用、安装、检验和报废的要求,
其内容与原《容规》基本相同,提出“选用的压力表,必须与压力容器内的介
质相适应”的要求,是因为有些介质对压力表所用的材质有腐蚀,对于这种情
况应注意压力表所用材质不能与所安装的压力容器内的介质发生物理、化学反
应。停止使用的情况中,增加了第 5 款。
第 164—167 条 是对液面计的选用安装、检修和报废的要求。这部分内容
与原《容规》基本相同,第 164 条增加了第 5 款和第 7 款。第 166 条中提出的
对液面计实行定期检修制度的规定比原《容规》更具体了。第 167 条中规定“出
现假液位”时,液面计应停止使用。其中,
“出现假液位”指因液面计质量原因

148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而造成假液位,如属其他原因要检查清楚,如果能防止假液位的出现可以不换
液面计。
第 168 条 本条与原《容规》相同,对需要控制壁温的压力容器,规定必
须装设测温仪表,以防事故。
第 169 条 本条为新增内容,对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包括蒸压釜、硫化罐、
染色机、消毒锅、灭菌锅等压力容器上的安全联锁装置提出要求。

第八章 附 则
(原《容规》3 条 99 版《容规》3 条)
第 170 条 压力容器发生事故时,发生事故的单位应按《锅炉压力容器压
力管道事故处理规定》报告和处理。强调了及时报告和认真处理。目前我国压
力容器的事故率还很难准确统计出来,除了基数不清楚的原因,事故上报不及
时,也是原因之一。希望各地能认真按规定要求及时报告。
第 17l 条 本规程的解释权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因为规程是由国家质
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生效的,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具体说,就是通
过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
察局进行解释。
第 172 条 考虑到各地贯彻执行本规程要有准备的时间,确定本规程自
2000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

附 件
(原《容规》5 个 99 版《容规》7 个)
1.附件一,增加三款,即介质毒性程度的分级和易燃介质的划分(原《容
规》列入正文内容)压力容器中化学毒性程度和易燃介质的划分按 HG20660 的规
定。
2.附件二,同原《容规》。
《容规》中纳入这个附件的目的是为帮助设计人员判断压力容器是否属于
低温压力容器。该附件是依据国家气象局提供的 1971 年至 1988 年全国气象台
站月平均最低气温等值线图,然后找出等值线所经过的县级行政区,再以文字

149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的形式表述出来。对附件二有以下两点说明:
(1)因行政区划分等值线并非完全吻合,为管理方便,在等值线附近的个别
地区有宽严不均现象。
对零下 20℃地区要求过严的有:内蒙古的乌审旗、托克 前旗、阿拉善左
旗、阿拉善右旗;青海省的格尔木市和西宁 市及周围地区;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西藏的东经 90。以东地区。
对零下 20℃地区要求过宽的有:甘肃的明水野马街以北地区和阿克塞哈萨
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民乐县;宁夏的石嘴山
以北地区;陕西省新片以北地区。
(2)国家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是从全国部分气象台站的数 值中提炼出来
的,其等值线只能标志一个大的趋势,对于个
别有小气候的地区可能未考虑到,如果个别地区有小气候,或在零下 20℃线
附近的地区发现与本附件的规定有较大出入时,应以当地气象资料为难,尤其
要注意宽严不均的地区。
3.附件三
本附件为参考件,即制造单位可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增 减质量证明书的
内容。
(1)因本附件是以典型的压力容器产品为模式编写的,在实际工作中,有许
多不同型式的压力容器,其结构上繁简情况相差较大,所以在一个附件中不可
能对各种压力容器都规定出质量证明书的内容,而只规定一二种质量证明书的
型式又包含不了各种结构的压力容器,所以为使结构简单的压力容器在要求上
不致过严,结构复杂的压力容器在要求上不致过松,故本附件定为参考件。
(2)虽然本附件为参考件,但并非不管内容如何,制造 单位可以任意出具
质量证明书。只是不必要的报告可以不出,如热处理,若在该台压力容器上末
作,则质量证明书中这个报告就可以不出。涉及到附件三中所列各种报告,在
基本内容上还应按附件三规定出具,如压力试验报告,若压力容器通过了试验,
就要按附件三(11)《压力容器压力试验报告》规定的内容写,不能只写试验结
论。
(3)本附件三中所列各种报告都要按台出具。

150
4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 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4.附件四
本附件用于使用单位掌握压力容器基本参数,不要与《压力容器使用登记
管理规则》中的附件一《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混淆。使用该附件时应注意:
(1)压力容器结构简图指能把压力容器基本结构表示清楚的单线草图,对局
部结构可不表示。
(2)安全阀或爆破片栏中要把该台压力容器上的所有安全阀或爆破片或与
该压力容器有关的系统上的安全阀或爆破片都写入,若栏目不够,使用单位可
以增加。
5.附件五与原《容规》比较:
(1)在安全阀排放能力计算中增加亚临界条件下气体泄放能力的计算公式。
增加介质为液体和饱和蒸气的计算公式,以方便使用。
介质泄放时,通过泄放装置的可压缩流体的流量随下游压力的降低而增加,
直到临界状态为止,此时,下游压力的进一步降低也不会使流量增加,所以当
可压缩流体流经泄放装置时存在着临界流状态和亚临界流状态的区别,此处增
加了在亚临界条件下气体泄放能力的计算公式,以求更全面更合理。
(2)在爆破片排放面积计算中增加亚临界条件下气体泄 放能力的计算公
式。增加介质为液体和饱和蒸气的计算公式,以方便使用。
对可压缩流体(如气体)在泄放过程中,其质量流量受 到设备及爆破片装
置入口管道形状的限制,在单相流动的情 况下,形状不同的管道,气体徘放
的系数有所不同,其值取 自爆破片及爆破片装置国际标准 IS06718 一 199l。
(3)爆破片厚度由具备制造许可证的单位负责计算确定。

15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