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合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2007 年 11 月  第 24 卷 第 6 期                              Nov. 2007 Vol. 24 No. 6  

欧阳修的江淮情缘
吴莺莺
(合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合肥  230601)

摘  要 : 从欧阳修描写江淮风物及优游之情的诗篇辞章 、
欧阳修与江淮名人的交游和历代江淮文人对欧阳修的
品评三个方面 ,论述了一代文宗欧阳修与江淮大地及江淮文人结下的不解情缘 。
关键词 : 欧阳修 ; 江淮风物 ; 江淮文人 ; 交游 ; 情缘
中图分类号 : I20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 920X (2007) 06 - 0050 - 06

[ 1 ] 17
  安徽地跨江淮 ,自古为形胜之地 。江淮风物 ,旖 爱之欲忘返 , 但苦世俗牵 。” 这两首古诗既描绘
旎雄奇 ,曾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登临吟咏 。一代 了滁州亭泉的优美景色 , 又表现了欧阳修陶醉于
文宗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五年 ( 1045 年 ) 至宋仁宗 “民胞物与 ”
、 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琅琊山六题 》
皇佑二年 ( 1050 年 ) 七月 , 先后在滁州 、
颍州为官 5也写于庆历六年 ,组诗写了归云洞 、 琅琊溪 、
石屏路 、
年 ,与江淮大地的山川胜景结下了不解情缘 。 班春亭 、
庶子泉 、惠觉方丈 (即琅琊寺 ) 六处滁州琅
琊山名胜 ,这都是欧阳修经常游息之所 。庶子泉因
1  欧阳修笔下的江淮风物及优游之情 唐代大历年间 ( 766 —779 年 ) 滁州刺史李幼卿以右
1. 1  “自号醉翁聊戏客 ”, 滁州亭泉乐怡情  欧阳 庶子领滁州而得名 ,故欧阳修在《庶子泉 》 一诗中写
修一生两次被贬 , 第一次是宋仁宗景祐三年 1036 道 :“庶子遗踪留此地 , 寒岩徙倚弄飞泉 。古人不见
(
[ 1 ] 24
年 )贬官夷陵 (今湖北宜昌 ) , 第二次是宋仁宗庆历 心可见 ,一片清光长皎然 。” 组诗借景托情 , 显示
五年 ( 1045 年 )贬官滁州 (今安徽滁州 ) 。欧阳修贬 出欧阳修明畅婉曲的诗风 。
知滁州后 ,见滁州地僻事简 , 民俗敦厚 , 四时之景优 欧阳修优游滁州山水时 , 对丰山的景物十分欣
美可爱 ,于是转愁为乐 。欧阳修于庆历七年给梅尧 赏 ,除写有《丰乐亭记 》
外 , 还写有七绝《丰乐亭游
臣的信中说 :“某此愈久愈乐 , 不独为学之外 , 有山 春》 三首 ,其一为 :“绿树交加山鸟啼 , 晴风荡漾落花
[ 1 ] 78
水琴酒之适而已 。小邦为政期年 ,粗有所成 ,固知古 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 , 明日酒醒春已归 。” 又如
[ 1 ] 1284
人不忽小官 ,有以也 。” 五言古诗《幽谷晚饮 》 中的“山势抱幽谷 , 谷泉含石
滁州本乏水泉 , 宋仁宗庆历六年 ( 1046 年 ) 夏 , 泓 。旁生嘉树林 ,上有好鸟鸣 。鸟语谷中静 ,树凉泉
[ 1 ] 368
欧阳修在滁州城西南的丰山 ,发现一眼山泉 ,因爱其 影清 ” 。诗以幽谷之泉 、 林鸟之景 , 烘托诗人醉
山势回抱 ,便筑小亭于泉侧 , 名为“丰乐亭 ”, 并写下 饮丘壑之情 。自欧阳修在丰乐亭畔发现幽谷后 , 为
《丰乐亭记 》。《丰乐亭记 》
和写于同一年的《醉翁亭 美化环境 ,欧阳修常率领僚属来此广植花木 。宋仁
记》一问世 ,即成为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散文名篇 。 宗庆历七年 ( 1047 年 ) , 欧阳修给梅尧臣的信中写
除《醉翁亭记 》、《丰乐亭记 》两篇散文外 , 欧阳修还 道 :“作亭其上 , 号丰乐 。亭亦宏丽 , 又于州东五里
写了数十首咏赞滁州风物的诗篇 。这数十首诗篇 , 许菱溪上 ,有二怪石 ,乃冯延鲁家旧物 ,因移在亭前 ,
表现了欧阳修知滁期间 ,热爱滁州风光 、 与宾客在滁 广陵韩公闻之 ,以细芍药十株见遗 ,亦植于其侧 。其
[ 1 ] 1284
州山水间饮宴陶然 , 优游自遣的心境 。例如五言古 他花竹 ,不可胜纪 。” 欧阳修曾叫一位姓谢的僚
诗《题滁州醉翁亭 》 中的 :“四十未为老 , 醉翁偶题 属在幽谷种花 , 谢某请教如何种 , 欧阳修便写七绝
篇 ,醉中遗万物 , 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 , 来从乱 《谢判官幽谷种花 》:“浅深红白宜相间 ,先后仍须次
[ 1 ] 367 [ 1 ] 78
峰间 。声如自空落 , 泻向两檐前 。” 又如五言古 第栽 。我欲四时携酒去 , 莫教一日不花开 。” 诗
诗《游琅琊山 》中的“行歌招野叟 , 共步青林间 。长 句明畅如话 ,既作答了谢判官的请示 ,又表达了自己
松得高荫 , 磐石堪醉眠 。止乐听山鸟 , 携琴写幽泉 。 的审美观 ,更显示了洒脱豁达的醉翁风范 。欧阳修

收稿日期 : 2007 - 09 - 03 修回日期 : 2007 - 09 - 19


基金项目 : 安徽省教育厅教研基金项目 ( jyxm2003250 )资助 。
作者简介 : 吴莺莺 ( 1952 —) ,女 ,上海人 ,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文学硕士 ; 研究方向 : 唐宋文学 、
皖籍作家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6期 吴莺莺 : 欧阳修的江淮情缘 51

于庆历五年 ( 1045 年 ) 十月到滁州 , 庆历八年 ( 1048 后有 90 位 , 其中不乏高官巨卿 。颍州的聚星堂 , 堂


年 )春离别滁州时 , 写七绝《别滁 》:“花光浓烂柳轻 名寓有颍州之郡守如群星会聚之意 。聚星堂是欧阳
明 ,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 ,莫教弦管作 修为纪念其前任韩琦 、 晏殊等北宋名臣而建 。欧阳
[ 1 ] 79
离声 。” 仅 28 个字 ,却表露了欧阳修对三年滁州 修于宋仁宗皇祐元年夏天 , 写下五言古诗《聚星堂
生活的深深眷恋 。此后 , 欧阳修还经常用诗歌倾诉 前紫薇花 》 。去思堂 , 本为晏殊于宋仁宗庆历四年
他对滁州的怀念之情 , 如《思二亭 》 、《忆滁州幽谷 》 ( 1044 年 )知颍州时所建之清涟阁 。晏殊离颍后 ,颍
等 。七年后的宋仁宗至和二年 ( 1055 ) 冬 , 欧阳修出 州人民将清涟阁改为去思堂 , 以示纪念 。欧阳修出
使契丹 , 与 太 常 博 士 沈 遵 相 会 于 恩 州 (今 河 北 清 自晏殊门下 ,对这位前辈诗人十分景仰 。去思堂前
河 ) ,听沈遵弹奏《醉翁吟 》,又引发欧阳修对滁州的 有双柳 ,传为晏殊手植 , 这时已翠碧成荫 , 欧阳修特
美好回忆 ,欣然写下七言古诗《赠沈遵 》,其中的“我 建亭其 旁 , 题 名 为“双 柳 亭 ”。宋 仁 宗 至 和 元 年
[ 1 ] 40
时四十犹强力 , 自号醉翁聊戏客 ” 两句 , 虽然有 ( 1054 年 )五月 , 欧阳修服母丧期满 , 得到赴京听命
人认为“自号醉翁聊戏客 ”中的“戏 ” 字 ,在轻松调侃 的诏书 ,六月动身之前 , 欧阳修到去思堂作惜别之
的后面有着庆历新政受挫的黯然心态 , 欧阳修自号 游 ,并写下七律《去思堂手植双柳今已成荫因而有
醉翁别有用意等 ,笔者认为此诗所抒发的是欧阳修 感》 。
陶醉于滁州亭泉的怡然之情 。 欧阳修知颍州是宋仁宗皇祐元年 ( 1049 年 ) 春
1. 2  “十顷西湖一钓竿 ”, 颍州仙境终老地  欧阳 至皇祐二年七月 ,共一年零四个月 ,但他对颍州有着
修于宋仁宗庆历八年 ( 1048 年 )二月下旬到达扬州 , 特殊的感情 。皇祐二年 ( 1050 年 )七月 ,欧阳修改知
知扬州不到一年 , 欧阳修便因事务繁忙 , 又得眼疾 , 应天府 (今河南商丘 )兼南京留守习事 , 却将母亲留
于是向朝廷乞请改知颍州 。宋仁宗皇祐元年 ( 1049 在颍州 ,以示定居颍州的决心 。欧阳修到应天府后 ,
年 )正月 , 欧阳修获准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颍州 。颍 写了 13 首 思 颍 诗 , 汇 编 成 集 。宋 英 宗 治 平 四 年
州虽不算名都望郡 , 但在政治地缘上因离北宋京都 ( 1067 年 ) , 欧阳修写《思颍诗后序 》 追述道 :“皇祐
汴梁 (今河南开封 )不远 , 处于朝廷统治的政治中心 元年春 ,予自广陵得请来颍 。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
地带边缘 。在地理环境上 ,颍州坐落于淮河 、
颍水之 美 ,土 厚 水 甘 而 风 气 和 , 于 时 慨 然 已 有 终 焉 之 意
畔 ,水路交通便捷 , 尤其是颍州城西北三里处的西 也 ”;“得自南京 (今河南商丘 ) 以后诗十余篇 , 皆思
[ 1 ] 302
湖 ,为颍河诸水汇流处 ,水光潋滟 ,清莹可鉴 ,与滁州 颍之作 ,以见予拳拳于颍者 ,非一日也 。” 当欧阳
琅琊山相比较 ,颍州西湖更显得水天空阔 。欧阳修 修于宋神宗熙宁三年 ( 1070 年 )转知蔡州 (今河南汝
第一次到颍州 ,就被西湖的风光所陶醉 :“平湖十顷 南 )时 ,又把他之前知亳州 (今安徽亳州 ) 、 青州 (今
碧琉璃 ,四面清荫乍合时 。柳絮已将春去远 ,海棠应 山东青州 )时所作的思颍诗 17 首收到一起 , 并于熙
恨我来迟 。啼禽似与游人语 , 明月闲撑野艇随 。每 宁三年九月七日写了《续思颍诗序 》 。
[ 1 ] 80
到最佳堪乐处 ,却思君共把芳卮 。” 这首《初至颍 欧阳修于宋神宗熙宁四年 ( 1071 年 ) 七月从蔡
州西湖 种 瑞 莲 黄 杨 寄 淮 南 转 运 吕 度 支 发 运 许 主 州致仕归颍 ,写下七绝《寄韩子华 》:“人事从来无处
客 》,是欧阳修与僚属初游颍州西湖时作 。 定 ,仕途多故践言难 。谁如颍水闲居士 ,十顷西湖一
[ 1 ] 404
欧阳修于宋仁宗皇祐元年 ( 1049 年 ) 知颍州后 , 钓竿 。” 诗歌于人生感慨中流露出如愿以偿的喜
在西湖新建了宜远 、 飞盖 、 望佳三座桥 , 并写有五绝 悦 ,“十顷西湖一钓竿 ”, 更是表达了欧阳修视颍州
组诗《三桥诗 》 。同年 , 欧阳修还写有五言古诗《飞 为人间仙境的赞叹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欧阳修写于
盖桥玩月 》, 其中的“澄光与粹容 , 上下相涵映 。乃 宋神宗熙宁五年 ( 1072 年 ) 闰七月的绝笔诗《绝句 》
于其两 间 , 皎 皎 挂 寒 镜 。余 晖 所 照 耀 , 万 物 皆 鲜 (临薨作 ) :“冷雨涨焦陂 , 人去陂寂寞 。惟有霜前
[ 1 ] 28 [ 1 ] 375
莹 ” 几句 ,抒写了欧阳修盛夏夜在飞盖桥上玩赏 花 ,鲜鲜对高阁 。” 焦陂是颍州城南 60 里 , 方圆
月色的翩翩情思 。欧阳修一生到过许多地方 , 曾写 十余顷的大池塘 。欧阳修于熙宁元年 ( 1068 年 ) 9
下许多赞美各地自然风光的诗篇辞章 , 但像用《采 月赴知青州时 , 写下七言古诗《忆焦陂 》, 在赞叹焦
桑子 》
词牌 ,以“西湖好 ”
总括喝起 ,一口气联章十首 陂美好风光的同时 , 抒发了意欲归颍的愿望 。在即
来歌咏颍州西湖景物的 , 却较为罕见 。欧阳修还填 将告别人生的最后时刻 , 欧阳修还念念难忘颍州焦
有两首描写颍州西湖春色和人们到西湖上游春景象 陂的一泓秋水 。
的《浣溪沙 》,这两首小词 ,写景如画 ,风格独特 。 归颍后的第二年 ,一代文宗欧阳修与世长辞了 ,
在北宋 160 余年的历史中 , 担任颍州太守的先 但他生前热情颂扬的滁州琅琊亭泉与颍州西湖美景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52 合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 24 卷

的优美而感人的诗篇辞章 ,却长存人间 ,让后人不断 修立即上《辞开封府札子 》 。“京官难当 ”


的传统和
地吟咏与解读 。 现实困扰着欧阳修 , 但当朝宰相富弼和韩琦拒绝了
欧阳修的辞命 ,欧阳修只得走马上任 。在欧阳修任
2  欧阳修与江淮名人之交游 开封府尹期间 ,也像前任包拯一样顶住各方压力 ,秉
欧阳修的江淮情缘不仅表现在他对江淮景物 、 公执法 ,不徇私情 。当然欧阳修与包拯在开封府尹
旖旎风光的热爱与赞颂 , 而且还表现在他与江淮籍 的任职期间 , 其为政作风有所不同 。包拯“立朝刚
[4]
文人 、
江淮籍名臣的相交 、相知 、
相亲 、
相敬的深厚情 毅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闻者皆惮之 ” 。当时京城
谊上 。欧阳修与江淮名人的交游 , 在北宋政坛与文 里流传这样的谚语 :“关节不到 , 有阎罗包老 ”, 意思
坛留下了一系列的佳话 。下面仅以欧阳修与安徽宣 是包拯和阎罗王一样 , 铁面无私 , 不讲情面 , 不受贿
州诗人梅尧臣 、 安徽合肥名臣包拯的交游为例说 赂 ,什么关节也打不动他 。欧阳修则显得宽厚仁德 。
明之 。 《宋史 ・欧阳修传 》 中说 :“承包拯威严之后 ,简易循
[ 4 ] 10378
2. 1  欧阳修与梅尧臣  梅尧臣 ( 1002 —1060 年 ) , 理 ,不求赫赫名 , 京师亦治 。” 欧阳修与包拯同
字圣俞 ,又称宛陵先生 ,宣城南郊溪上村 (今安徽宣 朝为官 ,为政作风一柔一刚 , 虽风格各异 , 却相得益
州市 )人 。宋仁宗天圣九年 ( 1031 年 ) , 凭叔父梅询 彰 。可以说“欧阳修的为政宽简与包拯的为政威
的门荫 , 30 岁的梅尧臣授河南县主簿 。就在梅尧臣 严 ,殊途同归 ,都是以利国利民为主旨 。 700 多年后
荫补为吏 ,授河南主簿的天圣九年 ( 1031 年 ) , 25 岁 的清代嘉庆年间 ,有人在开封府衙东西两侧各树一
的新科进士欧阳修授将仕郎 、 充西京留守推官 。通 座牌坊 ,一边写着‘包严 ’, 另一边写着‘欧宽 ’ 。欧
过妻兄谢绛 ,梅尧臣结识了这位文坛新秀 。当范仲 阳修的‘宽简 ’ 与包拯的‘威严 ’,代表着封建社会循
[5]
淹的政治改革还在酝酿时 ,一场诗文革新运动 ,已在 吏的两种风范 ,为世人所敬仰 ” 。
京洛由欧阳修 、梅尧臣 、
尹洙等人倡导起来 。 宋代重文轻武 , 形成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少有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唐古文运动的继续 , 梅 的“文臣治天下 ” 的局面 。宋仁宗嘉祐年间 , 富弼时
尧臣自觉承接韩愈 ,扭转了宋初浮靡空乏诗风 ,故南 为宰相 ,欧阳修在翰林院 , 包拯任御史中丞 , 胡瑗任
宋刘克庄尊梅尧臣为宋诗“开山祖师 。” 清代叶燮也 太学侍讲 ,这四个人都是朝野敬重的人物 , 并称为
说 :“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 , 始于梅尧臣 、
苏舜钦二 “嘉祐四真 ”, 意即富弼是真宰相 , 欧阳修是真翰林
[2]
人 。” 我们可以说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 学士 ,包拯是真御史中丞 , 胡瑗是真先生 。“这里的
[3]
统帅 ,而梅尧臣则是开创北宋一代诗风的主将 。 ‘真 ’,是名副其实的意思 。说包拯是真御史中丞 ,
[6]
梅尧臣现存诗 2 800 余首 , 其中多数为交游酬 反映了人们对他的赞扬和爱戴 。”
唱之作 。在梅尧臣众多的酬唱者中 , 欧阳修无疑是 2. 2. 2  欧阳修对包拯有赏识与举荐 ,也有碰撞与批
其一生最知己的朋友 。自宋仁宗天圣九年 ( 1031 评  欧阳修与包拯的关系 , 在《包拯集 》 里未作记
年 )梅尧臣与欧阳修在洛阳相识 ,诗友之情历 30 年 载 ,可是在欧阳修的著述里 , 包拯的名字屡见不鲜 ,
不衰 ,这从两人数百篇相互酬赠寄送的诗文 、 书简中 而且多次互相撞击 ,有褒有贬 。宋仁宗庆历年间 ,范
[ 3 ] 57
可以真切地感受出来 。 仲淹整顿吏治 ,对庸碌无为者严厉查处 ,提拔一批精
2. 2  欧阳修与包拯 明强干的人接替 。以王拱辰为首的御史台是倾向保
2. 2. 1  欧阳修以诗文闻名天下 ,包拯以孝肃海内知 守的 ,庆历三年 ( 1043 年 ) ,包拯因王拱辰的推荐 ,从
名 ,二 人 同 朝 为 官 , 均 是 北 宋 名 臣  包 拯 ( 999 — 端州 (今广东高要 )调进御史台任监察御史里行 , 到
1062 年 ) ,字希仁 ,庐州 (今安徽合肥 )人 。包拯是北 任不久 ,包拯两次上章《请不用苛虐之人充监司 》,
宋时期的政治家 ,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被老 客观上给庆历新政雪上加霜 。身为谏官 、 拥戴改革
百姓誉为“包青天 ” 。包拯比欧阳修年长 8 岁 , 早三 的欧阳修 ,对此十分反感 ,要求御史台指出苛虐者的
年及第 包拯于宋仁宗天圣五年及第 、
( 欧阳修于天 姓名 , 才好查处 ; 否则笼统指责 , 以偏概全 , 乃是妄
圣八年及第 ) 。欧阳修比包拯早入仕 10 年 , 并以诗 说 。这是欧阳修与包拯之间虽不是面对面 , 但又很
文闻名天下 。包拯为尽孝道晚出仕 10 余年 ,后以孝 激烈的一次思想交锋 。
肃海内知名 。 宋仁宗至和二年 ( 1055 年 ) ,包拯因荐举卢士安
宋仁宗嘉祐二年 ( 1057 年 )三月 ,包拯出任开封 不当 ,贬知池州 (今安徽池州 ) 。在池州任上 , 包拯
府尹 ,一年零三个月后包拯离任 , 继任者是欧阳修 。 严而不苛 ,深受民众拥戴 ; 又因进贡石菖蒲 , 仁宗感
当朝廷任命欧阳修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 欧阳 动之余 , 命欧阳修拟诏书褒奖之 。欧阳修代拟的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6期 吴莺莺 : 欧阳修的江淮情缘 53

《赐知池州包拯进奉石菖蒲一银盒敕书 》, 虽用的是 杜诗 , 而谓韩吏部绝伦 。吏部于唐世文章 , 未尝屈


宋仁宗的口气 ,字里行间却饱含着欧阳修的称许之 下 ,独于李杜 , 称道不已 。欧阳贵韩而不悦子美 , 所
情 。第二年北宋改元为嘉佑元年 ( 1056 年 ) ,欧阳修 不可晓 。然于李白则又甚赏爱 , 将由太白腾捍飞动
[ 7 ] 66
出使契丹回朝述职期间 ,恰逢黄河决口 ,京城开封洪 易为感动也 ? ” 欧阳修与梅尧臣是诗友 , 相互间
水泛滥 。欧阳修借此机会说水灾与朝廷冷落贤良有 时常酬赠寄送 ,阮阅在《诗话总龟 》 前集卷七“评论
关 ,天意民心不顺 。于是上《再论水灾状 》, 力荐以 门”中引《王直方诗话 》 的记载道 :“欧阳知贡举日 ,
包拯为首的吕公著 、 王安石等人 ,从而缓解了朝廷的 有诗云 :‘无哗战士衔枚勇 , 下笔春蚕食叶声 。’ 绝为
人才危机 。在奏状中欧阳修盛赞包拯 :“清节美行 , 奇妙 。故圣俞作诗云 :‘食叶蚕声句偏美 , 当时曾记
[ 7 ] 83
著自贫贱 ; 谠言正论 , 闻于朝廷 ; 自列侍从 , 良多补 赋初成 。’” 这则诗坛小轶事 ,又从一个侧面反映
[ 1 ] 865
益 ” ,表明欧阳修对包拯的赏识和器重 。当年八 了欧阳修 、梅尧臣之间的知音之情 。
月包拯复官刑部郎中知江宁府 , 后又擢升为右司郎 值得引人思考的是《诗话总龟 》 后集卷四十五
中权知开封府 ,由此成就了包拯一生的美名 。 “释氏门 ”
中 ,引《西清诗话 》
的记载道 :“欧阳永叔素
在宋仁宗嘉祐三年 ( 1058 年 ) ,包拯为御史中丞 不信释氏之说 , 如《酬净照师 》云 :‘佛说吾不学 , 劳
时 ,一连弹劾了张方平 、
宋祁两位三司使 。当包拯以 师忽款关 。吾方仁义急 ,君且云水闲 。’ 《酬惟吾师 》
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时 ,群议哗然 ,一向推许包拯的 云 :‘子何独吾慕 , 自忘夷其身 。韩子亦尝谓 , 收敛
欧阳修也写了《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 》, 批评包拯 加冠巾 。’是也 。既登二府 , 一日被病亟 , 梦至一所 ,
[ 1 ] 879
“逐其人而代其位 ” , 这是“牵牛蹊田而夺之牛 , 见十人冠冕环坐 。一人云 :‘参政安得至此 , 宜速反
[ 4 ] 10317
罚已重矣 , 又贪其富 , 不亦甚乎 ! ” 在奏疏中欧 舍 。’公出门数步 ,复往问之 :‘公等岂非释氏所谓十
阳修还指出包拯“少有孝行 , 闻于乡里 , 晚有直节 , 王者乎 ? ’
曰 :‘然 。’
因问 :‘世人饭僧造经为亡人追
著在朝廷 ,但其学问不深 ,思虑不熟 ,而处之乖当 ,其 福 ,果有益乎 ? ’
答云 :‘安得无益 。’
既寤 , 病良已 。
[ 1 ] 880 [ 7 ] 285
人亦可惜也 。” 在遭到欧阳修的指责 后 , 包 拯 自是遂信佛法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评《诗话
[ 4 ] 10317
“家居避命 ,久之乃出 ” 。可能是圣命难违 , 也 总龟 》说“多录杂事 ,颇近小说 ”,这段记载就是一个
可能是自思无过 ,包拯最后走马上任了 ,“这也许就 例证 。对此 ,后人只能姑妄听之 。欧阳修一生体弱
[ 5 ] 37
是包拯性格的独到之处 ” 。 多病是事实 ,宋代文人信佛现象亦较普遍 ,时人出于
对佛教的信仰 ,因之编造故事附会于欧阳修 。
3  江淮文人品评欧阳修 3. 2  朱 弁《风 月 堂 诗 话 》 颂 欧 阳 修 盛 德  朱 弁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 是中国诗话史上的开山 ( ? —1144 年 ) ,字少章 ,徽州婺源人 ,是南宋理学家
之作 ,《六一诗话 》
开创了漫谈式 、随笔性的诗歌评 朱熹叔祖 。宋高宗建炎初 ( 1127 年 ) ,以太学生擢任
论方式 。自宋代至清朝 , 江淮文人撰写的诗话约有 通问副使赴金 ,向被俘的宋徽宗 、 宋钦宗问安 , 被扣
60 种以上 ,惜大多散佚 , 今据现存的 20 余部诗话 , 留 16 年 , 坚贞不二 , 誓不屈服 。直至宋高宗绍兴十
选取四部中的相关品评 , 借以领略江淮文人对欧阳 三年 ( 1143 年 ) , 宋金签订和议后 , 朱弁方得南归 。
修道德文章的景仰之情 。 宋高宗因其忠节 ,曾赐以金帛 。
3. 1  阮阅《诗话总龟 》 录欧阳修其诗其事  阮阅 朱弁的《风月堂诗话 》,现仅存二卷 ,收入《宝颜
( 1065? —1130? 年 ) ,字闳休 , 自号散翁 , 亦号松菊 堂秘笈 》 。《风月堂诗话 》 中理论性文字不多 , 主要
道人 ,舒城 (今安徽舒城 ) 人 。阮阅的《诗话总龟 》, 是记述唐宋诗人的轶事 , 尤其是关于宋代文人的遗
原名《诗总 》,成书于宋徽宗宣和五年 ( 1123 年 ) , 是 闻趣事 。如其第一卷中生动地记载了欧阳修知颍州
现存最早的一部分门别类的诗话总集 。《诗话总 时 ,在聚星堂举行“赋诗分韵 ” 的文学活动 :“欧公居
龟》 广收小家 ,称引颇富 ,其所引录的著作有的已失 颍上 ,申公吕晦叔作太守 ,聚星堂燕集 ,赋诗分韵 ,公
传 ,零章断简 ,赖以保存 ,史料价值较高 。 得‘松 ’字 ,申公得‘雪 ’
字 , 刘原父得‘风 ’字 , 魏广
阮阅在《诗话总龟 》 中收录有关欧阳修其诗其 得‘春 ’字 ,焦千之得‘石 ’
字 , 王回得‘酒 ’
字 , 徐无
事的地方相当多 , 如在前集卷二的“博识门 ” 中引 逸得‘寒 ’字 。又赋室中物 , 公得鹦鹉螺杯 , 申公得
《古今诗话 》 的记载道 :“欧阳文忠爱林逋诗‘草泥行 瘿壶 ,刘原父得张越琴 , 魏广得澄心堂纸 , 焦千之得
郭索 ,云木叫钩辀 ’, 以谓语新而属对亲切 。钩辀 , 金星研 ,王回得方竹杖 ,徐无逸得月砚屏风 。又赋席
[7]
鹧鸪声也 ; 郭索 ,蟹行貌 。” 又如在前集卷六“评论 间果 ,公得橄榄 ,申公得红焦子 ,刘原父得温柑 ,魏广
门”
中引《刘贡父诗话 》
的记载道 :“欧阳永叔不甚爱 得凤栖 ,焦千之得金桔 ,王回得荔枝 ,徐无逸得杨梅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54 合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 24 卷

又赋壁间画像 ,公得杜甫 , 申公得李文饶 , 刘原父得 自美丽 , 有 好 处 , 有 不 可 及 处 , 却 不 是 阘 茸 无 意


[ 9 ] 3312 [ 9 ] 3309
韩退之 ,魏广得谢安石 , 焦千之得诸葛孔明 , 王回得 思 。” ;“欧公文字敷腴温润 ” ;“欧公文字
李白 ,徐无逸得魏郑公 。诗编成一集 ,流行于世 。当 锋刃利 ,文字好 , 议论亦好 。尝有诗云 :‘玉颜自古
时四 方 能 文 之 士 , 及 馆 阁 诸 公 , 皆 以 不 与 此 会 为 为身累 ,肉食何人为国谋 ! ’ 以诗言之 , 是第一等好
[8] [ 9 ] 3308
恨 。” 这一记载 , 虽然有些平铺直叙 , 却真实地记 诗 ! 以议论言之 ,是第一等议论 ! ” 当学生谈到
录了北宋时期文人们高雅的情趣 ,“当时四方能文 谢表文时 ,朱熹举例说“欧公为蒋颖叔辈所诬 , 既得
之士 , 及馆阁诸公 , 皆以不与此会为恨 ” 一句 , 又生 辨明 ,谢表中自叙一段 , 只是自胸中流出 , 更无些窒
[ 9 ] 3308
动地反映了一代文宗欧阳修 , 在当时文坛上的领袖 碍 ,此文章之妙也 。” 朱熹的这些话 , 说出了欧
地位及这次聚星堂文学盛会的影响 。 阳修散文的平易晓畅 、 委婉纡徐的风格特色 。
欧阳修的道德文章一直为后人景仰 ,《风月堂 但是 ,朱熹对欧阳修散文也不是一味颂扬 ,而是
诗话 》
第一卷中记载并颂扬了欧阳修奖掖后进的高 对其短处作了中肯的批评 。如朱熹与学生谈论赋文
尚品格 :“东坡诗文 ,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 时说 :“荀卿诸赋缜密 ,盛得水住 。欧公《蝉赋 》:‘其
[ 9 ] 3299
欧公处 ,公为终日喜 。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裴论文 名曰蝉 。’这数句也无味 。” ;“六一文有断续不
及东坡 ,公叹曰 :‘汝记吾言 ,三十年后 , 世人更不道 接处 ,如少了字模样 。如《秘演诗集序 》,‘喜为歌诗
[ 8 ] 22
着我也 。’” 苏轼是欧阳修最为欣赏的晚辈后生 , 以自娱 ’,‘十年间 ’,两节不接 。《六一居士传 》 意凡
欧阳修每见苏轼诗文 ,喜不自禁 ,足见欧阳修对苏轼 文弱 。《仁宗飞白书记 》 文不佳 。制诰首尾四六皆
这位文坛新秀的赏爱 。尽管欧阳修预料到“三十年 治平间所作 ,非其得意者 。恐当时亦被人催促 ,加以
[ 9 ] 3308
后 ,世人更不道着我也 ”,认为后起之秀苏轼的声名 文思缓 ,不及子细 ,不知如何 。” 在这段话中 ,朱
将压倒自己 ,但他不忌不妒 ,而是由衷地为长江后浪 熹对欧阳修的几篇作品作了具体的评论 ,值得玩味 。
推前浪而感到高兴 , 这等宽广胸怀后人是难以企 《六一居士传 》 是欧阳修的晚年之作 , 朱熹认为“人
及的 。 老气衰 ,文亦衰 。欧阳公作古文 ,力变旧习 。老来照
3. 3  朱熹《语类 》 评欧阳修散文  南宋理学家朱熹 管不到 , 为 某 诗 序 , 又 四 六 对 偶 , 依 旧 是 五 代 文
[ 9 ] 3311
( 1130 —1200 年 ) ,字元晦 , 一字仲晦 , 号晦庵 , 别称 习” 。朱熹能做到不为尊者讳 ,其率直的个性 、
紫阳 ,祖籍徽州婺源 。其父朱松于宋徽宗宣和元年 严谨的治学态度 ,令人敬佩 。
( 1119 年 )任建州政和县尉 ,于是举家由徽州迁居福
3. 4  方回《瀛奎律髓 》 品欧阳修五 、 七言律诗  在
建 。朱熹因其出生地在福建 , 故有“闽人 ”之说 , 又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 , 唐宋时期的近体诗是取得突出
因其祖籍在婺源 ,建国后婺源划归江西 ,故又有“赣 成就的诗歌体式 。历代近体诗的选本层出不穷 , 方
人” 之说 ,但朱熹的祖先原在徽州婺源 ,而婺源自唐 回的《瀛奎律髓 》 融诗选 、 诗注 、诗评为一身 , 独具
代至清代 , 一直属于徽州 , 所以人们又把朱熹看作 特色 。
“皖人 ”。朱熹本人亦自称“新安人氏 ”。 方回 ( 1227 —1307 年 ) ,字万里 ,号紫阳居士 ,别
朱熹博古通今 ,阅读范围十分广泛 ,他又好学深 号虚谷 ,徽州歙县 (今安徽歙县 ) 人 。方回因迎降元
思 ,阅读时总是伴随着深刻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 兵 ,政治上失节 ,为后人诟病 ,但他不仅工诗 ,而且善
南宋文人开始摆脱汉唐注经传统 (朱熹以理释经 , 于论诗 ,其所著《瀛奎律髓 》 在中国诗话史上占有重
已开评点学新路 ) ,品评对象已不再局限于经文 , 两 要地位 。对于《瀛奎律髓 》 的书名 , 方回在自序中解
汉散文 、
唐宋散文成了品评的热点 。理学家所追求 释道“‘瀛 ’者何 ? 十八学士登瀛洲也 。‘奎 ’ 者何 ?
的至高境界是温厚平和 , 义理晓畅 。因此朱熹说 : 五星聚奎也 。‘律 ’ 者何 ? 五 、
七言之近体也 。‘髓 ’
[9]
“文字到欧曾苏 ,道理到二程 , 方是畅 。” ;“欧公文 者何 ? 非得皮得骨之谓也 。” 这是说《瀛奎律髓 》 所
[ 9 ] 3309
章及三苏文好 ,说只是平易说道理 。” 文章是一 选的是五 、七言近体诗的精髓 。《瀛奎律髓 》 精选唐
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 ,故朱熹论文力主中正 、 平 宋五 、七言 律诗 385 家共 3 014 首 其 中重 出 22
(
易、 晓畅 。朱熹与学生谈论有宋一代散文时 ,一再称 首 ) ,并按作品题材和艺术特点分 49 类 (如登览 、 怀
赞欧阳修的散文说 :“至欧公文字 , 好底便十分好 , 古 、 风土 、宦情 、
寄赠等 ) 编排 , 每类诗歌先五言 、 后
然犹有甚拙底 ,未散得他和气 。到东坡文字便已驰 七言 ,并依时代先后为次编为一卷 。每卷之首 ,均有
骋 ,忒 巧 了 。及 宣 政 间 , 则 穷 极 华 丽 , 都 散 了 和 小序 ,撮举该卷要旨 。
[ 9 ] 3307
气 。” ; “六 一 文 一 倡 三 叹 , 今 人 是 如 何 作 方回在《瀛奎律髓 》 卷 22“月类 ” 卷首小序中
[ 9 ] 3308
文 !” 朱熹还肯定欧阳修散文“虽平淡 , 其中却 说 :“着题诗中梅 、
雪、月最难赋 , 故特以为类 。中秋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6期 吴莺莺 : 欧阳修的江淮情缘 55
[ 10 ] [ 10 ] 1079
月尤难赋 。” 因咏月诗难写 , 好诗更少 , 方回“月 ‘江西 ’,末句尤见好贤乐善之诚心 。” 《瀛奎律
类”选五 、
七言律诗共 40 首 , 其中仅选欧阳修七律 髓 》 运用评点对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进行较为全面
《酬王君玉中秋席上待月值雨 》 一首 , 方回评点说 : 的整理和总结 ,方回的这些评语 ,反映了他论诗排西
“圣俞和云‘自有婵娟侍宾榻 ’, 谓人足以代月也 。 昆而主江西的文学倾向性 。
永叔答王君玉云‘红粉尤宜烛下看 ’, 谓烛下见美人
胜 于 月 下 , 固 一 时 滑 稽 之 言 , 然 亦 近 人 情 而 参考文献 :
方回较欣赏梅尧臣的诗 , 卷 22 中选梅尧 [ 1 ] 欧阳修 . 欧阳修全集 [M ]. 据世界书局 1936 年版影印 .
[ 10 ] 926
奇 。”
臣五 、 七言律咏月诗各 2 首 。方回在评点梅尧臣七 北京 : 中国书店出版社 , 1986: 1284.
[ 2 ] 叶燮 . 原诗 [M ]. 霍松林 , 校注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律《和永叔中秋月夜会不见月酬王舍人 》 一诗中说 :
1979: 67.
“梅公之诗为宋第一 , 欧公之文为宋第一 , 诗不减
[ 10 ] 925
[ 3 ] 吴莺莺 . 宋诗的“开山祖师 ”———梅尧臣 [ J ]. 合肥学院
梅 。” 在方回的心目中 ,欧阳修的诗文俱佳 。在
学报 , 2005, 22 ( 3 ) : 54 258.
卷 12“秋日类 ” 中 , 方回评欧阳修五律《秋怀 》 道: [ 4 ] 脱脱 . 宋史 : 卷 316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5: 10317.
“欧阳公于自然之中或壮健 , 或流丽 , 或全雅淡 。有 [ 5 ] 李兴武 . 欧阳修与颍州 [M ]. 合肥 : 黄山书社 , 2003: 38.
[ 10 ] 443
德者之言自不同也 。” 又在卷 4“风土类 ”
中选 [ 6 ] 沈锡麟 . 包拯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4: 30.
欧阳修七律三首 , 方回对其中的《戏答元珍 》 评说 [ 7 ] 阮阅 . 诗话总龟 [M ]. 周本淳 ,校点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
为 :“句句有味 。”
[ 10 ] 199
对此 ,明末清初的陆贻兴也评 社 , 1987: 19.
点说 :“句法相生 , 对偶流动 , 欧公得意作也 。”
[ 10 ] 199 [ 8 ] 贾文昭 . 皖人诗话八种 [M ]. 合肥 : 黄山书社 , 1995: 18.

在卷 24“送别类 ”评点欧阳修七律《送王平甫下第 》 [ 9 ] 黎靖德 . 朱子语类 [M ]. 王星贤 , 点校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6: 3309.
说 :“细味欧阳公诗 , 初与梅圣俞同官于洛 , 所作已
[ 10 ] 方回选评 ,李庆甲集评校点 . 瀛奎律髓汇评 [M ]. 上海 :
超元 、白之上 ,一扫‘昆体 ’
。其古诗甚似韩昌黎 , 以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5: 905.
读其文过熟故也 。其五言律诗不浓不淡 , 自有一种
萧散风味 。其七言律诗 ,自然之中有壮浪处 、 有闲远 [责任编校 : 刘跃平 ]
处 ,又善言富贵而无辛苦之态 。未尝不立议论 ,而斧
凿之痕泯如也 。如《送王平甫下第 》 诗三 、
四已似

O uyang X iuπs Sen tim en ta l Bond to J ianghua i


WU Ying2ying

(Dep 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 iterature,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nbreakable bond betw een Ouyang Xiu , the m aster of w ritings, and
J ianghuai area and literatus from the follow ing three aspects: Ouyangπs poem s and verses describing the
scenery of J ianghuai and his joy in traveling, making friends w ith celebrities there, and J ianghuai
literatusπs comments on Ouyang.
Key words: Ouyang Xiu; J ianghuai scenery; J ianghuai literatus; traveling and making friends; bond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