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2007 年 11 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Nov1 2007

第 6 期 ( 总 162 期) JOURNAL OF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No1 6  

试论欧阳修词与诗之关系
叶帮义

【提  要】宋词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宋诗的影响和支持 , 这一点最早可以从欧阳修的词
中看出 。欧阳修是宋代第一个诗词兼擅的大词人 , 他的词和他的诗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
特别是二者在主体形象和理性精神的突出方面表现出深刻的联系 , 颇能说明宋词在发展的
过程中深受宋诗的影响 。
【关键词】诗词关系  宋词  欧阳修
〔中图分类号〕 I2061 6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0 - 2952 ( 2007) 06 - 0105 - 06

  宋词的士大夫化与宋词的诗化密切相关 。 词的主体性增强 , 往往伴随着词对诗歌传统的


就宋词的诗化而言 ,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 , 是受 继承 。就欧词的主体性突出这一点而言 , 当然
到了前代特别是唐诗的影响所致 — ——这一点从 与广义的诗歌传统有关 , 但就欧词中具有鲜明
宋词大量化用唐诗不难找到证据 , 但宋词虽然 个性的主体形象而言 , 单独从广义的诗歌传统
大量化用唐诗 , 并未成为唐诗的翻版 , 无论是 中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 。鉴于这一形象具有鲜
在风格还是趣味上都与唐诗有很大差别 , 这就 明的个性和新的时代特色 , 我们还应注意宋诗
说明单独从前代诗歌的影响来考察宋词的诗化 的影响 。就欧词而言 , 欧诗的重要性就显现出
和士大夫化是不够的 , 宋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来了 。概括地说 , 欧词中塑造了一个风流而旷
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正是在这种认识下 , 欧 达的主体形 象 , 这 是晚 唐五 代词 中未曾 出现 、
阳修的词与诗的关系进入了我们关注的视野 。 而为宋词创造出的新的主体形象 , 具有宋代士
大夫鲜明的 时代 特色 。欧词 中这 一主体 形象 ,
主体形象的突出与主体性的加强 与欧诗中的自我形象正相仿佛 。
宋人罗泌谓 : “公性至刚 , 与物有情 。 ”①
欧词在词史上一个重要贡献是推进了宋词 “与物有情”体现的正是欧阳修性格中风流多情
的士大夫化进程 , 并使宋词逐渐形成自己的时 的一面 , 这在欧词中体现得至为明显 , 欧词中
代特色 , 而词的士大夫化进程又与词的主体性 诸如 “人生自是有情痴” (《玉楼春》) 、 “自是情
不断增强密切相关 。所谓主体性的突出 , 就是 多无处足” (《玉楼春》) 之类的表达 , 就很好的
在词中表现创作主体自身的情感 , 展现自我形 体现了这种个性 。即使是在 欧阳 修的诗 ( 文 )
象 。词在一开始主要是男子作闺音 , 是为女子 中 , 也同样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 从诗中 “情之
代言的一种 “艳科”, 并不 重视 主体 形象 的塑 所钟况吾曹” (《绿竹堂独饮》
) 之类的表述自可

造 , 文人创作中只是在诗文 ( 尤其是在抒情诗 )
中注重表达自身的情感 、塑造自我形象 , 因而 ① ( 宋) 罗泌 : 《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跋》, 转引自黄畲《欧阳
修词笺注》, 中华书局 1986 年版 , 第 210 页 。

・105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年第 6 期  

看出 。这种多情形象 , 既适 应了 词体 的特 点 , 情”、豪放风流的个性 。
也体现了作者的鲜明性格 。实际上 , 这也是宋 欧词中的感慨往往是作者历经人生忧患之
代士大夫的形象写照 。宋代经济繁荣 , 文人地 后所产生的 , 但作者又能处忧患而不失旷达乐
位较高 , 置身于这种环境中的宋代士大夫都不 观。
《宋史》欧阳修本传即谓其 “放逐流离 , 至
免有风流多情的一面 , 欧阳修亦不例外 。宋人 于再三 , 志 气 自 若 也”。② 这 种 个 性 在 他 的 诗
即谓 : “欧公一代儒宗 , 风流自命 , 词章幼眇 , ( 文) 中当然体现得最为明显 , 但欧词对此也有
世所矜式 。 ”① 欧阳修亦自谓 : “余本漫浪者 。
” 很好的体现 。在表现作者旷达个性方面 , 欧诗
(《七交七首 ・自叙》 ) 这种个性即便是到了晚年 与欧词同样体现出深刻的相通 。这种相通 , 我
也未曾改变 , 如《玉楼春》: “老去风情尤惜 们可以通过欧词中的白发形象来分析 。欧词中
别。”《浪淘沙》: “今日北池游 。漾漾轻舟 。波 出现白发形象的作品有 —
——
光潋滟柳条柔 。如此春 来春又 去 , 白 了人 头 。 《采桑子》: “画楼钟动君休唱 , 往事无踪 。
好妓好歌喉 。不醉难休 。劝君满满酌金瓯 。纵 聚散匆匆 。今日欢娱几客同 。去年绿鬓今年白 ,
使花时常病酒 , 也是风流 。
” 不觉衰容 。明月清风 。把酒何人忆谢公 。

与前代词人不同的是 , 欧阳修的风流多情 , 《夜行船》: “忆昔西都欢纵 。自别后 、有谁
未必全是针对男女之情而发 , 而是泛化为 “与 能共 。伊川山水洛川花 , 细寻思 、旧游如梦 。今
物有情”, 发展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 , 用欧阳 日相逢情愈重 。愁闻唱 、画楼锺动 。白发天涯
修自己的话来讲就是 “人生自是有情痴 , 此恨 逢此景 , 倒金尊 、  谁相送 。

不关风与月” (《玉楼春》
) 。用词来写人生感慨 ,
《玉楼春》: “两翁相遇逢佳节 。正值柳绵飞
就是词的诗化和士大夫化的体现 。欧词在这个 似雪 。便须豪饮敌青春 , 莫对新花羞白发 。人
方面体现出与欧诗深刻的相通 。这种相通 , 我
生聚散如弦筈 。老去风情尤惜别 。大家金盏倒
们可以通过欧阳修诗词中的 “洛阳花”意象来
垂莲 , 一任西楼低晓月 。

看 。出现 “洛阳花”的欧词有 :
《浣溪沙》: “白发戴花君莫笑 , 六么催拍盏
《玉楼春》: “直须看尽洛城花 , 始共春风容
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

易别 。”
此前的词出现男子形象 , 多是少年行乐者 , 从
《夜行船》: “忆昔西都欢纵 。自别后 、有谁
未出现过白发老翁的形象 。这种白发形象是词
能共 。伊川山水洛川花 , 细寻思 、旧游如梦 。 ”
史中出现的新形象 。以此入词 , 自然使词中充
《临江仙》: “记得金銮同唱第 , 春风上国繁
满着深沉的人生感慨 。即便没有什么政治上的
华 。如 今 薄 宦 老 天 涯 。十 年 歧 路 , 空 负 曲
失意 , 单从人生衰老的感慨来看 , 这类词也很
江花 。

容易陷入到叹老伤逝的套路中去 , 但欧词很少
无独有偶的是 , 这一意象也是欧阳修诗喜欢运
有这种情绪 。有的词还出现了白发戴花的形象 ,
用的意象 , 如 —
——
这一看似反常的组合 , 但它是作者风流个性的
《戏答元珍》: “曾是洛阳花下客 , 野芳虽晚
表现 , 也是其旷达情怀的体现 。这种风流豪放
不须嗟 。

的白发形象在欧诗中也曾出现过 , 如 :
《夷陵书事寄谢三舍》: “曾是洛阳花下客 ,
《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到今年才
欲夸风物向君羞 。

三十九 , 怕见新花羞白发 。

《答西京王尚书寄牡丹》: “年少曾为洛阳客
《丰乐亭小饮》: “人生行乐在勉强 , 有酒莫
…但吟佳句想芳丛 。”
作者在诗词中一再提到 “洛阳花”, 不排除有对
① ( 宋) 曾 : 《乐府雅词序》, 转引自黄畲《欧阳修词笺注》,
年轻时候洛阳风流生活的向往之情 , 但更多是
中华书局 1986 年版 , 第 205 页 。
通过眼前的生活与昔日风流进行对照 , 从而流 ② ( 元) 脱脱等撰 《宋史》卷 319 , 中华书局 1977 年版 , 第
露出 深 沉 的 人 生 感 慨 , 体 现 了 作 者 “与 物 有 10380 页 。

・106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叶帮义 : 试论欧阳修词与诗之关系

负琉 璃 钟 。主 人 勿 笑 花 与 女 , 嗟 尔 自 是 花 看 , 欧词也应属于士大夫之间的情感交流 , 在
前翁 。
” 功能上与诗歌并无二致 。这即使不是作者有意
《再至西都》: “浪得浮名销壮节 , 羞将白发 识地革新词风 , 至少也说明他在尝试把诗中的
见青山 。野花向客开如笑 , 芳草留人意自闲 。 ” 一些内容写进词里 , 把诗歌的某些功能移到词
《谢观文王尚书举正惠西京牡丹》: “京师轻 中 , 在客观上推进了词的诗化和士大夫化进程 。
薄儿 , 意气多豪侠 。争夸朱颜事年少 , 肯慰白
发将花插 。 ” 理性意识的突出与写景 、
旷达 乐 观 的 精 神 也 是 宋 诗 的 特 色 ( “扬 弃 悲 议论成分的加强
哀”) , 而宋诗特色是在欧阳修等人的手中开始
突现的 。欧阳修一生宦海沉浮 , 多次遭贬 , 但   相对于以往的词人而言 , 欧词的主体性中
被贬之后 , 很少发出哀怨之音 , 而多旷达之情 , 突出了理性的成分 , 故其虽有忧患意识仍不失
充满着乐观的情怀 , 以上诗歌都能体现这一点 。 旷达乐观的精神 , 但这种旷达乐观又与一般的
欧词与欧诗在 “扬弃悲哀”、旷达乐观方面表现 及时行乐不同 , 而是与人生反思 、人生哲理结
出的一致 , 不仅说明欧词的主体性很突出 , 也 合 , 或通过寄情山水的方式来实现 。因而欧词
说明欧词开始体现出宋词的时代特色 。 既不像冯延巳词那样缠绵悱恻而不能解脱 , 也
伴随着词的主体性逐渐增强 , 词的功能也 不像李后主词那样沉醉在亡国的巨痛中不能自
不断扩大 , 即除了传统的应歌功能以外 , 又增 拔 , 更不像花间词那样耽 于享 乐 、纵情 声色 ,
加了一些新的功能 , 如文人士大夫之间的唱和 、 而是在忧患中寻求解脱 , 颇有旷达乐观的情怀 ,
赠别 、祝寿等诗歌常见的功能 , 也出现于词中 , 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 。
这就把词与士大夫的生活经历 ( 特别是日常生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人生哲理 , 把宋诗好议
活) 和情感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 从而进一步 论 、尚意趣的特点引入词中 , 这一点以苏词体
推进词的士大夫化进程 。欧词中有些作品在应 现得最为明显 , 而在欧阳修的词中已初露端倪 。
歌的同时往往具有这些用途 , 体现了词的功能 欧词的旷达之作往往伴随着人生的反思 , 有的
不断增强和词与文人生活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还具有人生哲理 。如《临江仙》: “记得金銮同
的趋势 ——
—虽然功能的增强并不代表着艺术价 唱第 , 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
值也随之提高 , 但至少可以推进词的士大夫化 歧路 , 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 , 楼高不见
进程 。适应这种功能上的变化 , 词的抒情口吻 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 , 红树远连
也变化了 , 直接以男性的口吻 、以士大夫口吻 霞。”《采桑子》: “十年前是尊前客 , 月白风清 ,
来表达 , 比较接近诗歌的作风 , 这就更容易写 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 ,
出士大夫的思想个性 , 表现士大夫的情感生活 。 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 。犹似当年醉里声 。 ”这些
试比较一组诗词 : 词中出现的 “十年”之类的字眼 , 说明作者创
《渔家傲 ・与赵康靖公》: “四纪才名天下 作时内心有一种人生反思 ; 而他的《浪淘沙》:
重 。三朝构厦为梁栋 。定册功成身退勇 。辞荣 “把酒祝东风 。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
宠 。归来白首笙歌拥 。顾我薄才无可用 。君恩近 是当时携手处 , 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 。此恨无
许归田垅 。今日一觞难得共 。聊对捧 。官奴为 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 , 知与
我高歌送 。” 谁同 。
”末尾部分在感慨 “聚散苦匆匆”之际 ,
《会老堂》: “古来交道愧难终 , 此会今时岂 又生发出一种人生哲理 。这种人生反思在欧诗
易逢 。出处三朝俱白首 , 凋零万木见青松 。公 中也 常 常 出 现 , 如 《走 笔 答 原 甫 提 刑 学 士 》:
能不远来千里 , 我病犹堪酹一钟 。已胜山阴空 “岁暮山城喜少留 , 西亭尚欲挽行辀 。一尊莫惜
兴尽 , 且留归驾为从容 。

这两首作品涉及的人事相同 。① 单从抒情口吻来 ① 欧诗中的 “公”, 正是欧词所涉及的 “赵康靖公”。

・107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年第 6 期  

临歧别 , 十载 相逢 各白 头 。
”这 与 欧 词 《浣 溪 中的艺术体现 。这种性格在欧诗中也有着鲜明
沙》表达的内容十分接近 : “十载相逢酒一卮 。 的体现 。如作者庆历八年所作《别滁》诗 : “花
故人才见便开眉 。老来游旧更同谁 。浮世歌欢真 光浓烂柳轻明 , 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
易失 , 宦途离合信难期 。尊前莫惜醉如泥 。 ”这 日醉 , 莫教弦管作离声 。
”“花光”二句的描写 ,
些人生反思或人生哲理 , 常常借助议论的方式 似乎与词中出现的离别场景很类似 , 但诗中未
来体现 。就词而言 , 它更擅长抒情 , 但欧词增 出现伤别的情景 , “我亦且如常日醉 , 莫教弦管
强了议论的成分 , 这与欧诗的影响有关 , 词由 作离声”二句 , 倒是写出了作者从容不迫的风
此不仅能描写抒情 , 也能议论说理 , 表现力大 度 、豪放旷达的态度 。虽然这两首诗词在文字
大加强 , 有助于增强词的主体性和推进词的士 上没有直接的联系 , 但就二者所体现的主体精
大夫化进程 。欧阳修继承韩愈等人以文为诗的 神来说是没有区别的 。
传统 , 喜欢议论 , 其古体诗《题崇徽公主手痕》 因为欧词的旷达常常借助自然山水来寻求
“玉颜自古为身累 , 肉食何曾与国谋”二句 , 被 解脱或寻找寄托 , 所以欧词中的写景成分较之
朱熹评为 “第一等议论”; ① 即使是他的近体诗 此前的词作也得到了加强 , 有的词甚至可以视
同样擅长议论 , 如《黄溪夜泊》“行见江山且吟 为纯粹的山水词 , 这就不同于以往词多将山水
咏 , 不因迁谪岂能来”等句 , 皆于议论中见作 作为艳情的背景 , 或总想在山水中点缀上艳情
者的旷达情怀 。欧词较之前人 , 更喜欢说理议 的影子 。而对自然风光的描写也是欧诗的重要
论 , 或在流连光景之际表达对有限人生的思索 , 内容 。欧诗《送智蟾上人游天台》曰 : “自言伊
或在人生经历的反思中感慨富贵浮云之理 , 与 洛波 , 每起沧洲忆 。
”《暇日雨后绿竹堂独居兼
欧诗的议论作风颇为接近 , 说明宋代士大夫的 简府中诸僚》亦曰 : “浩然沧洲思 , 日厌京洛
人生态度更为理性 。下面两组诗词颇能说明这
尘。
”《岁晚书事》则曰 : “一麾新命古三齐 , 白
个问题 :
首沧洲愿已违 。轩冕从来为外物 , 山川信美独
《朝中 措》: “行 乐 直 须 年 少 , 尊 前 看 取
思归 。长天极目无飞鸟 , 积雪生光射落辉 。腊
衰翁 。

候已穷春欲动 , 劝耕犹得览郊圻 。
”诗中的 “沧
《答吕公著见赠》: “行乐不及早 , 朱颜忽
洲思”、“沧洲愿”, 正是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体
焉衰 。

现 , 颇能见出作者的山林之思 , 特别是最后一
《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 “悠悠身世比浮
首诗与欧词 《采桑子》可能 存在 直接的 联系 :
云 , 白首归来颍水  。 ”
“何人解赏西湖好 , 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 , 贪向
《采桑子》: “平生为爱西湖好 , 来拥朱轮 。
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栏杆处 , 芳草斜晖 。水远
富贵浮云 。俯仰流年二十春 。 ”
烟微 , 一点 沧洲 白鹭 飞 。 ”诗 中 失 落 的 “沧 洲
因为创作主体有理性意识 , 所以在写人生悲欢
愿”终于在词中成为现实的时候 , 那远去的飞
悲合的时候 , 较少离别的伤感 , 从而突破了词
鸟也终于变成了眼前自由飞翔的白鹭 , 而这个
喜欢伤离别的传统 。如《玉楼春》: “离歌且莫
白鹭又何尝不是作者置身山水之际所获得的一
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 结 。直须 看尽 洛城 花 ,
种心灵自由的写照呢 ? 欧诗对自然山水的描写
始共春 风容 易别 。 ”有了 离 歌 , 又 有 了 “肠 寸
多为小景 、多用细笔 , 因而与词的距离比较近 ,
结”, 似乎又要伤离别了 , 但 “直须”二句跳出
其艺术经验往往是诗词兼通的 , 共同体现了作
了这种思路 , 而是呈现出一个潇洒离别的姿态 。
者 “与物有情”的风流个性 ; 同时这些作品色
王国维评此二句 : “于豪放中有沉着之致 , 所以
尤高 。 ”② 所以 “尤高”, 当指其没有落入伤别的
① ( 宋)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 139 , 中华书局 1986 年版 ,
套路 , 而其之所以高 , 又是因其 “豪放中有沉
第 3308 页 。
着之致”。这与其说是一种抒情方式 , 还不如说 ② 王国维 : 《人间词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 年版 , 第 203
是一种沉着理性的人生态度 , 是作者性格在词 页。

・108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叶帮义 : 试论欧阳修词与诗之关系

彩淡雅 , 着笔较实 , 在观物方式和审美趣味方 词下篇 : “满目山河空念远 , 落花风雨更伤春 。


面又与宋诗 ( 当然也包括欧诗 ) 很接近 。因为 不如怜取眼前人 ,”体现的就是这种忧患中不无
有理性意识 , 所以在写 景时不 伤逝 、不悼 残 , 旷达 的 士 大 夫 情 怀 。另 如 晏 殊 词 《木 兰 花 》:
从而超越了词中伤春悲秋的格调 , 甚至还能在 “当时共我赏花人 , 点检如今无一半 ,”写的也
残景中发现新的美 , 这既是景物美 , 也是哲理 是士大夫怀 抱 。这 首词 有的 本子 作欧阳 修词 ,
美 。如《采桑子》写出了十二个月的西湖美景 , 说明晏 、欧词在这方面是相通的 。张先词颇重
虽写到春秋之景 , 毫无伤春悲秋的情调 。其中 写景 , 体现了士大夫闲情逸致的一面 , 其名句
有一首 : “群芳过后西湖好 , 狼藉残红 。飞絮   “云破月来花弄影”颇得欧阳修的赏识 。欧阳修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 始觉春 对这句词的喜好 , 当与其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
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 ”上片写到群 闲情逸致有关 。而张先《木兰花》词于 “已放
芳已过 、柳絮纷飞 、狼藉残红 , 是典型的暮春 笙歌池院静”之际 , 发现了 “中庭月色正清明 ,
景象 , 很容易引起伤春之情 , 下片却在笙歌散 无数杨花过无影”的景致 , 与欧阳修《采桑子》
尽 、游人已去的时候 , 发现了春空中有一种常 ( “群芳过后”首) 同样富有理致。甚至柳永的词
人未曾发现和欣赏的美景 , 从而跳出了伤春的 也不乏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 虽然他的羁旅行役词
套路 , 在平和的叙写中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 仍充满风情 , 苏轼仍从中发现了“唐人高处”。从
的启迪 。类似的情景描写曾出现在欧诗中 : “如 苏轼对柳词俗艳的批评和对其 “唐人高处”的赞
今寂寞西湖上 , 雨后无人看落英” ( 《答通判吕 扬来看 , 这个 “高处”也正是柳词近诗的地方 ,
太博》 )、
“群芳落尽始烂漫” 《( 四月九日幽谷见绯 是柳词中不无士大夫情趣的体现 。只不过 , 柳永
桃盛开》 )、“残芳烂漫看更好” 《( 镇阳残杏》) 。跳 身上的浪子气息和其词的市民味较浓 , 其词的士
过常人的眼光 , 从寂寞 、残缺中发现美 , 却无伤 大夫化倾向不够明显 , 以至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对
感的气息 , 这正是理性意识作用的产物 。 他和苏轼之间的关系比较漠视 。
从词的功能扩大这个方面来看 , 他们的词
欧阳修 : 在李后主 ( 煜) 作也较五代词有所拓展并为欧阳修所继承 , 从
和苏轼之间 而推进了宋词的士大夫化 。如晏殊有许多寿词
( 20 多首 ) , 柳永 、张先 、欧阳修也有 1 ~ 2 首 。
  王国维曾这样评价李煜的词 : “词至李后主 张先不少词在题序中标明创作背景 , 其中实不
而眼界始大 , 感慨遂深 , 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 乏文人之间赠别酬唱之作 , 如张先《玉联环 ・
”① 李煜在词史上既集五代词的大成 ,
夫之词 。 送临淄相公》、《木兰花 ・和孙公素别安陆》, 言
又成了宋词的一个开端 , 特别是他的后期词开 情写景中均有士大夫之间的酬唱风格 , 特别是
启了宋词的士大夫化进程 , 这一进程在苏轼那 后者中 “人生无物比多情 , 江水不深山不重”,
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倘把苏轼和李煜的词 表达的不再是男女之间的离别之情 , 而是朋友 、
加以比较 , 我们发现从李煜到苏轼这一段词的 同事 之 间 的 友 情 ; 柳 永 有 不 少 投 赠 达 官 显 贵
士大夫化进程 , 实际上是一个主体性不断增强 、 的词 , 甚至 还有 颂圣 之作 , 一如 晏殊 的 寿 词 ,
宋词的时代特色逐渐显现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 表明词也有了诗歌的雅颂功能 , 可见词的功能
中 , 宋诗 的 作 用 不 断 突 显 出 来 。晏 殊 、张 先 、 较之晚唐五代在不断地扩大 , 地位也有了很大
柳永的词中都能体现出这一点 , 而以欧阳修的 提高 , 在 文 人 生 活 中 越 来 越 具 有 多 方 面 的 作
词体现得最为明显 。 用———虽然这些词的艺术价值不一定很高 , 其
从表现词人的主体精神 、展现宋代士大夫 中透露的诗词在功能上的接近这一信息 , 倒是
的精神风貌而言 , 晏殊词与欧阳修词有近似的
地方 , 都在忧患中显示出旷达的一面 , 这对苏 ① 王国维 : 《人间词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 年版 , 第 197
词的旷达风格有一定的影响 。如晏殊《浣溪沙》 页。

・109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年第 6 期  

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 在某种程度上充分说明欧词士大夫化程度要高
这些词人之所以能推进宋词的士大夫化进 于晏殊等人 。个中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 欧诗
程 , 并使宋词的时代特色逐渐显现出来 , 程度 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则是不可忽视的 。相比于晏
不同地都受到了各自诗歌的影响 。柳永的诗流 殊等人 , 欧阳修的诗歌成就更高 , 也更鲜明地
传下来的很少 , 我们难以对其诗词关系加以考 体现出宋诗的特色 , 而宋词也正是在他手中开
察 , 但柳诗流传下来较少 , 本身就说明其成就 始走向繁荣 , 并逐渐体现出时代特色 , 逐渐成
不会太高 , 所以其诗名为词名所掩 , 而诗名不 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 。宋诗与宋词可以说是
显 , 本身也说明柳词的创作从柳诗那里获得的 在欧阳修手中同时走向繁荣 , 并开始呈现出时
支持不多 。柳永在词的士大夫化进程中作用不 代面貌 。这不能简单地归为历史的巧合或欧阳
够突出 , 与此不无关系 。晏殊的诗有一定的成 修的天才 , 只能说明宋词与宋诗之间很早就存
就 , 对词的创作影响也就显得较为突出 。他将 在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刻的相通 , 而欧阳修的诗
“无可奈何”一联用在诗词中 , 虽然有人认为这 词正典型地体现了这种相通 。而欧阳修之所以
一联入词比入诗效果要好 , 但这一联常被视为 相对于其他词人 , 更能说明宋词与宋诗相通的
晏殊词 “情中有思”的代表作 , 其所体现的理 信息 , 又与其 诗词 兼擅 这一 特定 的身份 有关 。
性人生态度在宋人那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 因 欧阳修不像上述词人那样诗名多被词名所掩 ,
而这一联与晏殊的诗甚至整个宋诗存在着深刻 他的诗词成就都很高 , 并且特色鲜明 , 所以欧
的相通 。张 先 以 “三 影”闻 名 , 词 中 写 “影” 诗对词的诗化和士大夫化的推进之功也更大 。
的句 子 在 他 的 诗 中 能 找 到 不 少 类 似 的 例 子 , 可见欧阳修词在词史演进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和
这里 也 能 透 露 出 张 先 身 上 诗 词 相 通 的 信 息 。 他本人的独特身份不无关系 , ①而这也正是我们
但总的 说 来 , 张 先 和 晏 殊 的 诗 歌 成 就 都 不 是 对欧阳修的诗词关系进行专题探讨的原因所在 。
很高 , 尚未形成宋诗的特色 , 特别是二人的诗 这就启示我 们 , 在 考察 宋代 诗词 关系的 时候 ,
风时有近 词之 处 , 诗 词之间 虽有 相通 的地 方 , 要特别注意那些诗词兼擅的作家 , 在他们的创
但诗对词的诗化和士大夫化促进之功不及欧阳 作中最能体现诗词互动的信息 , 最能反映词史
修 , 宋词在他们的手中尚未体现出鲜明的时代 演进过程中诗歌所起的作用 。
特色 。
欧阳修较以上词人辈分都较晚 , 欧词的诗 本文作者 :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
化 、士大夫化很可能受到了他们的启发和影响 。 心副教授 、文学博士
但欧阳修 后来 居上 , 进一步 推进 了词 的诗 化 、 责任编辑 : 马  光
士大夫化进程 , 取得了超越诸人的成就 , 使宋
词的时代特色逐渐鲜明 , 对苏轼以诗为词 、革 ① 所谓独特作用 , 即谓宋词和宋诗在欧阳修手中同时走向繁
荣 、同时显现出时代特色 ; 所谓独特身份 , 即谓欧阳修诗
新词风的影响也更为巨大更为直接 。前人与时
词兼擅 。
贤多指出欧 、苏词之间的深刻联系 , 这种联系

A Probe to the relationship about Ou Yangxiu’s ci and his poems


Y E B an g y i
Abstract :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ci of Song Dynasty is based on poetry of Song Dynasty ,
which can be proved by Ou Yangxiu’s ci in the first place. Ou Yangxiu is the first poet who was
good at ci and poetry at the same time. Consistency between Ou Yangxiu’s ci and his poems proves
that poetry of Song Dynasty makes a notable impact on ci of Song Dynasty.
Keys words : t he relatio nship abo ut ci and poet ry ; ci of So ng Dynast y ; Ou Yangxiu

・110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