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学术月刊  2005 . 3 .

论唐代国家的商业统制及其变迁

张  邻

  内容提要  唐代国家商业统制 ,由前期刚性 、 直接转向后期柔性 、


间接 ,
国家对商业的基本态度有了根本性改变 , 促成了商业流通和市场的繁荣 。
可知市场所固有的媒介者的经济机能 , 具有在更高层面上的促进社会分工
的发达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
关 键 词  唐代  商业  统制  流通  变迁  市场

作者张邻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

  中国在唐中期以前的都市都是按国家一定 唐代前期的坊市体制出于国家对商业的统
的规划作为政治 、 军事中心而建设的 。当然 ,都 制 ,或与社会全体的关系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 ,
市作为经济的诸机能的中枢 , 也发挥了其应有 其在国家以及社会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等政
的作用 。但是 ,其机能所集中体现的市场状态 治、 经济上的关联问题 ,或唐中期以后由于市场
却在汉唐之间长达千年之久没有得到根本上的 制度的崩溃所带来的市场面貌的变化 , 以及其
改变 。然而 ,随着唐中期以后工商业的发达和 变化以后的市场实态等诸问题 , 还有很多方面
农村经济的进展 ,正如加藤繁 、
宫崎市定所指出 没有得到充分的论析 。具体来说 , 根据本文的
的那样 , 传统的国家统制市场的制度实质上趋 考察而明确的唐代均田制与市场体制的关系是
于崩溃 ,市场交易以及市场的开启时间 、
设置场
所、
组织上的法律诸规定已多成为空文 ,各级市 ① 加藤繁 《中国经济史考证》
: ( 上) ,东洋文库 ,1952 年 ; 宫崎
市定 《亚洲史论考》
: 中卷 ,朝日新闻社 ,1976 年 。
场和工商区域的自由开设 , 由此而产生的地域
② 参见加藤繁 《唐宋时代的市》
: 《
、唐宋的草市》( 加藤繁前揭
组织化和分化现象 , 广大农村地区也出现了无 书所载) ; 陶希圣 《 : 唐代管理“市”的法令》( [ 日 ]《食货》
数的村市 、 港市的群生现象 ①。但是 , 过
镇市 、 1936 年第 4 期) ; 佐藤武敏 《 : 唐代的市制和行 — ——特以长
安为中心》( [ 日 《 ] 东洋史研究》1966 年第 25 期 ) ; 妹尾达
去的研究大多是从那个时代市场的建立 、 市场
彦 《唐代长安的
: 盛场 ( 中 ) 》( [ 日 ]《史流》1986 年 第 27
制度的崩溃等方面予以论证的 ②。而有关唐代 期) :D. Twitchett , T he T an g M arket S ystem , Asia Ma2
市场实态的研究大多未出概说之域 。 jor , Ⅻ,2 ,1966 ,等等 。

・22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学术月刊  2005 . 3 .  

怎样的 , 市场体制在物价统制及庶民生活的维 设的 。商品交易限于市内 , 商品的价格由市署


持、
救济上发挥了什么作用等等 。从某种意义 统一审查决定 , 质量的标准也有明确的规定 。
上说 , 有关唐国家的商业统制及其变迁问题仍 重要的商品 ,如奴婢 、
牛马等 ,必须持有公验 ,作
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论证 。如果能将这个问题 成券后方可交易 。从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交河郡
给予具体的解释清楚的话 , 唐中期以来工商业 都督府价格文书所揭示的情况来看 , 在审查决
的发达和农村经济进展的全体相貌就会得到清 定商品的价格 ,以及质量的品评等 ,地方市场的
晰的展现 。 运营方法是与京师一样的 ②。此外 , 边境地区
及少数民族或和外国人交易的市场禁约则更为
一 、唐代三级市场的交易体制及其作用 严厉 ,金 、
银、铁、
珠宝以及诸多纺织品 , 均禁止
私人交易 ③。
唐代前期 ,京师及各州 、 县市场实施三级市 市场的开启和关闭也有严格 、 细密的时限
场制度 。三级市场的交易体制 , 亦可称之为商 规定 。至景龙元年 ( 707 年 ) , 每天正午击鼓开
业活动的坊市体制 。京师的市受太府寺直辖 , 市 ,日没前七刻击钲下令市场散会 ④ , 与诸坊门
其长官为一名从六品上的市令 ,其属吏有丞 、 录 同时关闭 ⑤。夜间市门关闭后 , 任何人若未持
事、 佐、府、 史、典事 、
掌固 、 师等 ,由此构成市署 。 特别许可证均禁止出入 ⑥。地方上的市场 , 必
州、 县的市由地方政府管理 ,其机构大致与京师
须设立在州治或县治所在地 , 商品交易的集配
相同 ,但稍为简略 。
和离散的时限 , 均同京市 ⑦ 。两京和地方上的
市署令 、丞的职责 《新唐书》
, 卷四九《百官
各州 、
县等坊市“垣篱”, 如有擅越者 , 将受到严
志》三载 “ : 掌财货交易 、 度量器物 , 辨其真伪轻
厉的处罚 ⑧。
重。 ”两京以外的各地方都市的市署官吏的职
上述那种三级市场的交易体制 , 是唐朝前
责 《唐会要》
, 卷八六《职员令》 载:
期的国家商业统制体制 。这种坊市体制同唐前
大都督府 ,市令一人 , 掌市内交易 、
禁察非 期的土地制度均田制和传统的抑商政策互为连
伪 ,通判市事 。丞一人 , 掌判市事 。佐一人 , 史
动 ,强调发挥维持当时政治体制的作用 。
一人 ,师三人 , 掌分行检察 。州 、
县市 , 各令准
坊市制商业对应了唐政府为实行均田制的
此。
必要性 。均田制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国家直接
由此可知 , 当时中央及地方的都市市场构造和
控制劳动力 。均田制下的农民因为负担过重 ,
行政组织密切关联 , 由市署官吏实施严格的市
诸多农民不得不放弃土地 , 而经营商业是其谋
场管理 。
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此也就意味着国家必须
唐代京师、 州治、县治等 ,作为国家的政治 、
对商业采取严格的控制 , 确保对流通领域的统
行政、
军事上的统治据点 ,都市的商业活动受到
国家的限制和约束。唐国家的商业统制堪称细
① D. Twitchett , T he T an g M arket S ystem , Asia Major ,
密和严格 ,谷物、 纤维等通过征税以及再分配 ,牢
Ⅻ,2 ,1966 ; 池田温 《 : 中国古代物价的一考察》《史学杂
,
牢掌握在国家手中 ,它们被作为商品而有计划地 志》 77 —1 、 2 ,1967 年 。
投入市场 ;此外 ,重要的市场所在地的行政都市 ② 仁井田升 《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交易法关系文书》
: ,载《补订
中国法制史研究 ・土地交易法》, 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
受到国家极为严格的监视 ,社会的都市化进程相
1980 年出版 。
当程度上依存于行政机能和官物集配 ①。 ③ 仁井田升 《 : 唐令拾遗 ・关市令》, 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
唐两京均在指定的区域设市 ,每市占一 、 二 1983 年出版 。
④ 唐代根据不同季节 ,市场的散会时间会有所调整 。
坊之地 。呈方形的坊的周围以墙圈围 , 设定一
⑤ ⑦ 《唐会要》卷八六“市”。
定的商业区域 ,与都市的其他区域区别开来 ,商 ⑥ 《唐六典》 卷二 ○、 三 ○。
人的店铺在这种被指定的区域以外是被禁止开 ⑧ 《唐律疏议》 卷八“越州镇戍等垣城” 条。

・23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学术月刊  2005 . 3 .  

制 ,以达到维护封建生产关系的目的 。然而 ,在 国家为了安定物价帮助穷困者 , 及时解救濒于


前近代中国的商业领域 , 往往将所获得的商业 危难百姓等 , 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经济扶助活
利润转向土地 , 由此加剧土地兼并 。坊市制市 动 。这种所谓“平准”“
、常平”的经济活动 ,通过
场体系的特征就是由国家来对商业进行严格的 商业手段加以推行 , 坊市制在其间发挥了重要
统制 ,也具有抑制土地兼并的意义 。对奴婢 、
牛 的作用 ,有益于国家经济机能的实现 。
马与其他商品的交换给予限制的状况 , 充分证 我们还应该看到 ,坊市制的市场体系在唐代
明了这种意图的存在 。国家统制商业活动及遏 前期促进了国家的经济繁荣富强。商业对于盛
制土地兼并 ,从根本上可以说是确保均田制度 , 唐社会的形成 ,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大唐帝国
强化统治 。甚至表现在商业税收上 ① , 唐代前 的鼎盛时期 ,社会秩序安定 ,物质生活富饶 ,水陆
期国家的意图是通过商税征收来限制商业活动 交通便利 ③。商业网络遍布全国 ④ , 商业活动的
的规模 ,使商业屈服于官僚体制 ,由此保证国家 范围及其规模都已远超前代 。即以两京为例 ,根
对土地及劳动力的控制 。因此 , 唐代前期的商 据 1961 、
1963 年的两次考古发掘调查来看 ,长安
税课征 ,其财政上的直接意义不大 。而唐代中 东、西两市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交易市场。东市 ,
叶以后 , 政府处理商税的立足点在于扩大财政 南北约长 1000 米 ,东西长 924 米 ,市内街道宽度
收入 ,因此其经济意义占主导地位 。 约及 30 米 ; 西市 ,比东市略大 ,南北长 1030 米 ,
应该指出的是 ,坊市制商业对国家的经济机 东西长 927 米 , 而街道宽度为 16 米 ⑤。根据史
能的实现 ,起到了推进作用 。国家统制下的商业 料记载 ,长安的东市占有两坊之地 ,四周宽长各
活动是为维持都市中的消费生活而存在的 。唐 为六百步 , 并且“街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 , 四面
代前期持有设置“市” 的资格的都市 ,首先是政治 立邸 ,四方珍奇 , 皆所结集”⑥。而西市是外国
统治的中心 ,在都市人口中 ,由于非生产性人口 商人云集之处 ,其繁华程度绝不比东市逊色 ⑦。
所占比例很大 ,其构成庞大的消费阶层。都市人 史料与遗址发掘的互为验证 , 充分展现了大唐
口的大多数 ( 作为支付手段) 通过市场的中介购 帝国首都的商业市场的规模之大和繁华景象实
买农产品及手工业产品。当然 ,都市中也存在为 态 。此外 ,东都洛阳的南市也是“一百二十行 ,
数不少的手工业劳动者 ,但唐代重要的手工业生 三千余肆 , 四壁有四百余店 , 货贿山积”⑧。不
产几乎完全控制在官府的手中。手工业者同商 仅两京如此 ,各种地方市场上 , 诸如常州的布 ,
贾一样 ,属于贱民 ,其社会身份地位比均田农民 益州的半臂锦 , 梓州的小练 , 河南府的生施 , 陕
还低 ②。各种工匠以自己的产品从市场换取生 州的纥 ,北庭的面等等 ,凡此都说明了盛唐时期
产资料 ,而维持简单的再生产 。 商业流通市场的发达及繁荣 ⑨。
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的交换形成了都市 、
农村的交流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是 ,在
唐代前期 , 这种性质的流通在商业活动中所占 ① 参见拙文 《唐代商税辨析》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1986
年第 1 期 。
的比例实在是微乎其微 。交换的最终目的只是
② 参见拙文 《中国中世社会结构中商贾的地位》
: ,[ 日 《
] 九州
获得生产物的使用价值 。 大学东洋史论集》1992 年第 20 期 ; 以及《封建社会商人阶
均田制下国家的赋税收入主要是粮食及布 级属性辨析》《社会科学报》
, 2000 年 3 月 30 日 。
③ 《旧唐书》卷九四《崔融传》。
帛 。这些物品在京师集中后 ,除了必要的支出 、
④ 《通典》卷七《食货典》。
储备之外 ,剩余物品均在市场上出卖 ,换取货币 ⑤ 参见《唐长安城西市遗址发掘》、 《唐代长安城考古纪略》,
或朝廷的必要物资 。此外 , 犯罪者的没收财产 《考古》1961 年第 5 期 、
1963 年第 1 期 。
⑥ 《唐两京城坊考》卷三 。
也在市场上出卖 。国家的这种经济行为 , 由属
⑦ 向达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 ,三联书店 1957 年出版 。
于太府寺的平准署予以具体执行 。坊市制市场 ⑧ 《唐两京城坊考》卷五 。
在国家政治 、
经济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 ⑨ 仁井田升 《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交易法关系文书》
: 。

・24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学术月刊  2005 . 3 .  

张绫机 ① ,应该认为是民间颇具规模的手工业
二 、唐代国家商业体制的崩溃及新动向 作坊 。独立手工业者受雇于人进行生产的情
况 ② ,也是应当重视的迹象 。某些商品作物的
坊市制市场在唐代前期总体上适应了社会 特产品化 ,如歙州祁门县的大规模茶叶生产 ③ ,
生产发展的需要 。但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已完全具备了商品生产的性质 。从商业市场中
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局限性日趋突出。如前揭 所活跃的商人组织“行”的情况来分析 , 也可看
唐令“诸非州县之处 ,不得置市”,就显见不合时 到其背后的商品经济的进展 。所谓长安东市
宜。唐代一县之地 ,少则方圆数十里 ,大者占地 220 行 , 洛阳南市 120 行 , 这种形式的专业经
百里以上。散居于如此广阔地域的各类人口 ,只 营 , 如果没有相当规模的手工业专业生产的支
能以县治为市 ,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时期 , 持 ,是难以存续的 。
尚可维持。但随着工商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扩 上述考察可知 , 唐代已经存在完全的商品
大和深入 ,就必然会使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起来 。 生产和大规模手工业专业化的生产 , 农村经济
都市住民同样对坊市制市场感到局促和不 的商品经济化导致地域性的乃至全国性的市场
满 。都市经济的扩展 ,居住人口的增加 ,各阶层 圈的形成 ,崭新面貌的商业流通市场的活跃 ,不
特别是封建上层对消费要求的增长 , 促使人们 断促成自给自足的旧生产方式的解体 。
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深 , 越来越使人们感到难 唐中叶以后 , 朝廷的财政困难也促使理财
以忍受这种体制 。 官员们的眼光注意到了商业利润 。这时期 , 国
商业本身的发展 ,也必然突破坊市制 。开 、 家对于商业的态度 , 开始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
天之际 ,商业的高度繁荣 ,使得传统的坊市制度 一年间数百万缗的盐利收入 , 已使朝廷认识到
已经完全无法对应 。商人追逐利润的本性 , 以 商业性收入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源泉 。传统
及生产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 , 为商人们提供了 的“重农抑商”的旗帜虽然未被抛弃 , 但新的做
更为广阔的活动舞台 。 法却是希冀通过有效有序的商业管理来利用商
所有这些企图突破坊市制商业格局的潜 业 ,经济上的考虑逐渐上升到了第一位 。从刚
在、
显在要求 , 都直接 、
间接地反映了公元八世 性到柔性这种理念与做法上的改变 , 客观上导
纪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出现的崭新变换 。作 致以市场为媒介的商业流通向更大规模发展 。
为唐前期基本经济制度的均田制 ,在开 、天之际 当时的食盐销售网 ,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食
已经名存实亡 , 土地兼并 、
民不土著的现象 , 已 盐是民生必需品 , 自开元初期实行盐铁专卖以
经发展到高度政治危机的程度 。755 年 , 终于 后 ,政府就控制了盐业生产 ,但在销售上却依靠
爆发了安史之乱 , 整个社会经历了一次剧烈的 商人的自由经营 。大历时期 ,刘晏确立了盐法 ,
震荡 。事变之后 , 唐代的政治和经济都出现了 “国家榷盐 ,粜于商人 ; 商人纳榷 ,粜于百姓”,商
新的格局 。780 年 ,朝廷颁布两税法令 , 正式宣
人卖盐 ,即使百姓没有现钱 , 用米谷杂物等交
告了均田制的结束 。在改变了的经济结构中 ,
换 ,也能成交 ; 某些场合甚至还可以赊购 ; 穷乡
市场机能的演变也是势所必然 。
僻壤 ,甚至深山幽谷的三五户居家之处 ,商人肩
两税法实行初期 ,赋税规定要以货币缴纳 ,
挑背负 ,足迹亦能抵达 ④。这反映出商业网络的
农民必须把粮食绢帛换成货币才能完税 , 就更
普遍化及其渗透性。又如粮食交易 ,也是关系到
加造成农产品的商品化 , 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商
国计民生的重大商业活动。唐中叶以后 , 一方
业化的发展 。
商业市场虽然不一定和商品经济同步发
① ② 
《太平广记》卷二四三《何明远》、
卷四八引《集异记》。
展 ,但是 ,唐代商品经济的进展毕竟出现了某些 ③ 《全唐文》卷八 ○二《祁门县新修阊门记》。
值得注意的倾向 。如定州富民何明远家有五百 ④ 《韩昌黎集》卷四 ○
《论变盐法事宜状》。

・25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学术月刊  2005 . 3 .  

面 ,国家推奖地区间的粮食流通 ,三令五申禁止 在这些经济活动的推动下 ,唐中叶以后 ,商


区域闭籴 ;另一方面 ,粮商也利用各地粮食丰歉 业市场的活动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 。
的变化 ,四处贩运以谋取利润 。元和之际 ,卢坦 在都市里 ,坊市制商业在两个方面出现了重
任宣歙观察使 “值旱饥
, ,谷价日增 ,或请抑其价 , 大变化 。在时间上 ,是产生了突破法定贸易时限
坦曰 ‘: 宣、
歙土狭谷少 , 所抑四方之来者 ; 若价 的夜市 ,给都市商业带来全新的景观 。根据具体
贱 ,则商船不复来 ,益困矣。 ’
既而米斗二百 ,商旅 的史料来看 ,唐代夜市出现的时间最早是大历时

辐辏” 。由此可见 , 宣 、歙地区的粮食历来仰 期 ,其所分布的地域是长安、洛阳、
扬州 、广州 、

仗外地商人的供给 , 不独灾荒时节才如此 。长 都、
汴州、 杭州、
苏州等诸多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以
庆年间 ,柳仲 镇守鄂岳 ,有粮商欲乘邻境灾剧 及四川 、
江苏、浙江周边地区的农村地带 ⑦。
之机 ,竟然挖空心思地使用棺材运米牟利 ,堪称 从空间上来看 , 是商业交换场所由法定市
创世之举 , 幸为当地官府所识破而捉获 ②。然 场向整个城区扩展 。唐中期以后 ,官僚 、
商人等
而未被捉获的投机粮商想必更多 。凡此事例都 均向市街开门 “市”
, 以外的场所也商店罗列 ,不
可说明商人阶级的活跃 ,其旺盛活动在促进地域 乏新市街的涌现 。如《唐阙文》卷下《王居士神
性经济交流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丹》中所载京师延春坊有卖金银珠玉者 ; 同书
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唐中叶以来出现的许 《北里志王团儿》中载宣阳坊有彩缬铺 , 张任住
多割据或半割据的地方政权 , 为了增强自身的 家居该坊之南曲则为小铺席以货草锉姜果 ; 升
经济实力 , 都不同程度地注意和利用商人及商 平坊门旁有胡人鬻饼之铺 , 等等 。
《资治通鉴》
业经营 。由此藩镇地区的商业 , 这时期显得特 卷二三五载长安两市及“要闹坊曲” 皆有商铺买
别活跃 。商税课征 ,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 , 卖 。坊市制的限制逐渐名存实亡 ,至北宋 ,坊市
在唐代后期的区域集团政治角逐中占有举足轻 制度就完全被废弃了 。
重的影响 。诸藩镇虽然对朝廷形成独立或半独 在农村 ,坊市制的突破表现为草市的兴起 。
立的态势 , 但是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并未割 所谓草市 , 可以看作是在州城和县城之外的农
断 。而这种联系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商人的活 村地方市场的泛称 , 即在国家法定设“市”区域
动来实现的 ③。韩愈曾警告朝廷 , 如果对商人 外的交易场所 ⑧。由于商业交换的发展 ,不仅原
的挤压过于苛刻 “则富商大贾
, ,必生怨恨 ,或收 有的都市市场在不断扩大 ,而且因为商品所流通
市重宝 ,逃入反侧之地 , 以资寇盗”④ ,正反映了 集结 ,买卖所在之处 ,市场亦自然而然形成。在
藩镇对于商业 、商人的重视 。很多割据势力还 州、
县城以外的水陆交通要道 ,或在人口居住较
直接从事商业经营 ,获取商利 ,在不少大城市如 为集中的地方 ,总之 ,在便于农村住民的地方 ,大
扬州等 ,都有藩镇所投资运营的邸店 、 行肆等 。
藩镇设在京师的代表机关“进奏院”, 其重要职 ① 《资治通鉴》卷二三七 。
能之一即以巨额税款从事商业买卖 ⑤。藩镇经 ②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 ○引《柳氏叙训》。
③ 参见拙文 《唐代封建政府对商贾的政策及其影响》
: 《中国
,
商 ,意在牟利 ,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地区之间的经
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 年第 1 期 《 ; 论唐代中期以后商贾
济交流和市场繁荣 。 势力的膨胀》《学术月刊》
, 1985 年第 2 期 。
商业流通的扩大也促进了民间信用事业的 ④ 《韩昌黎集》卷四 ○ 《论变盐法事宜状》。
⑤ 青山定雄 《唐宋时代交通和地志地图的研究
: ・唐代进奏
发展 ,出现了柜坊 、
飞钱等专营货币的行业 。元
院考》,吉川弘文馆 1963 年出版 。
和时期 ,飞钱已很普遍 , 商人不必身携巨款 , 也 ⑥ 有关唐代高利贷情况 ,笔者已作文详论 ,在此兹不赘述 。
能周游天下商贩 , 极大地便利了商业活动 。民 ⑦ 有关夜市的研究 ,参见拙文 《唐代的夜市》 : 《中华文史论
,
丛》 1983 年第 1 期 。
间高利贷活动也有很大的发展 , 以至不少朝廷
⑧ 有关草市的研究力作 ,参见加藤繁 《 : 中国经济史考证》上
权贵和地方藩镇也需求助于他们的资本 , 反映 卷《关于唐宋的草市》; 曾我部静雄 《 : 唐宋时代的草市》,
了商业资本的积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⑥。 [ 日《
] 社会经济史学》 1958 年第 24 期 。

・26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学术月刊  2005 . 3 .  

小不一的商业集市也纷纷兴起 ( 江淮谓草市 ,西 逐渐为市场联系所替代 。


蜀谓亥市 ,岭南谓虚市 ,北方谓集 、
庙会等) 。这 都市商业市场的扩大及农村草市之类的区
些在农村中自发形成的市场实态 ,据《文苑英华》 域市场的大量出现 , 成为公元八世纪前后中国
卷八 ○八《彭州新置唐昌县建德草市歇马亭镇并 商业活动的显著特征 。这种变化 , 反映了当时
天王院等记》 记载 ,当时在偏僻乡村中的草市上 , 社会消费需求的增加 ,以及社会分化 、
商品经济
也是商卖兴隆 ,无论是珠宝珍玩 ,还是日常生活 化、
水陆交通发达等等经济上的因素比较以前
用品 ,都是应有尽有 ,商贾如织 ,蔚成繁盛的商业 有了前所未有的增加 。以所谓“地方性”“
、区域
地区。这些乡村市场的形成兴废 ,与农民的日常 性”
为原则形成的商品流通市场 ,开始向完善全
生活需要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在乡村市场上 , 国范围内的商品经济 、
生活空间而缔结市场群
农民的各种生产 、
生活必需品广为流通 ,而且其 的网络化道路迈进 。地方农村市场 Ζ 都市中心
流通的规模往往并不亚于大都市市场 。 市场 ,其连动循环的周期加速 ,更促进了各种大
草市的出现和发展 , 适应了均田制崩溃以 小市场的新的 、更高层次的活跃 ,大大深化了全
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局面 , 满足了新的租佃 国各地区间的经济生活上的联系 。
关系支配下的农村居民对市场需求和倚赖的不 唐代中期以后 ,商业流通 、
市场交易从狭域
断增长的实际态势 。草市形式的地方市场 , 自 空间向广域空间转换 , 营业时间也突破限制而
然蔚成所在区域的商品积散 、 交换中心 ,在其流 可延长 ,在都市 、
农村的社会分工扩大而产生的
通范围内的若干农村村落 , 互相连接成为一个 新事态 ,及商业 、
市场的重要作用 , 令整个八世
“经济单位”。必须指出 , 个体农民的“男耕女 纪的中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两税法实行后 ,
织”的家庭 , 虽然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 更促使农村经济广泛与市场联系 , 而农产品的
但像这样的“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体制 , 其所 商品化进展 ,都市 、
农村间的交易隆盛 ,商业的集
体现的社会共同体内的分工并不显著 , 关键在 中 ,更带来了社会商品生产比重的增加。交易 、
于共同体之间的分工 。因此 ,交换 、
交易主要成 买卖的空前盛况 ,不断扩大商业流通市场。随着
立于共同体之间 。诸如农具的添置和维修 , 铁 商品经济的发展 ,以交通便利、商业活跃的刺激
器、
陶瓷 、
建材等手工业制品的补充和更换 , 食 为媒介而产生的新的地方市场 ,更促进了商品流
盐、
油料 、药材 、
茶叶等日常用品的需求和储备 , 通、
交换、消费的新一轮、更高层次的发展 。
等等 ,都不是个体农户所能完全独立获得的 。 唐代中期以后所谓“坊市制的崩溃”突出表
为了确保日常生活用品的来源 , 各地区的农民 现在 ,商店的设置限于市内场所的束缚被打破 ,
必须依存于就近的一个或数个区域性市场 , 而 都市内的各个街区均出现店铺 ; 农村也产生无
由农村人口等亲自参与的交换和调剂的进展 , 数各类定期市 、
集市 、草市 、
夜市等等 ,自由的商
促成了地区经济共同体的形成 。这种经济共同 业活动已为可能 ,国家直接统制市场 、 限定交易
体 ,就是自然经济的细胞组织 。因此 ,以草市形 场所和时间的老调已难重弹 ; 都市市场已经游
式的地方市场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生产和消费 离于国家直接的强力控制之外 , 其已为具有资
的“经济单位”, 成为公元八世纪前后中国农村 本实力者所垄断 ①。商业市场在空间 、
时间上
社会的基本样式 , 勾勒了中唐至明清时期社会 的扩大 ,经济中心面向江南地域的转移 ,以日常
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 。在这些草市发展的基础 生活必需品为中心的市场交易的新展开 , 两税
上 ,至宋代 ,逐渐增进为较具规模的中小城市 , 法体系的导入以及货币流通的进展等等因素 ,
起到了连接大都市同农村产品交流的桥梁作 给我们展现了公元八世纪前后中国的一种完全
用 。生产 →市场 →流通 →消费的不断反复扩
大 ,农村经济的商品经济化的成长 ,都使得社会 ① 宫泽知之 《宋代的牙人》
: ,[ 日 《
] 东洋史研究》1980 年第 39
直接生产者之间和其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 期。

・27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学术月刊  2005 . 3 .  

与前不同的全新商业格局 。并且为以后中国商 原来具有浓厚政治 、 抑商 、


被动性格色彩的市
业的发展趋势奠定了方向 。在此 , 我们必须指 场 ,其经济 、
财政 、
能动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 。
出的是 , 从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待这种社会新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市场 、 利用市场 、

变化的话 ,那么可以说 : 市场所固有的 、
媒介者 植市场等举措 , 不仅扩大了都市商业市场的规
的机能 , 具有促进社会分工的发达和商业组织 模 , 也使得广域农村地区出现了交换物资的各
的强化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 种各样的定期市场 。市场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
生活及财源上的重要一部分 。
三 、结   语 唐代中期以后中国市场性格转换的特征
是 : 制度上是国家坊市体制的崩溃 ,政治经济上
综上可知 ,市场的存在 , 就一般而言 , 能扩 是由远距离商业的发展导致中央和地方所倚重
大强化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 , 而社会分工和商 的财源 、 商品流通的汇结点 →市场的发达与发
品生产的发展又带来了新的市场的新的活跃 。 展 。为此 ,市场的存在 、
发生 、
发展 ,作为其基本
唐代前期京师 、州、县三级市场的交易活 的倾向 , 在唐代前期是因绝对的国家政治要求
动 ,完全受控于国家权力 。这种三级交易市场 而实现的 , 中唐以后却是因相对的国家经济要
体制 ,适应了均田制度施行的需要 ,满足了都市 求而存在的 , 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新型自由市
人口经济生活的需要 ,实现了国家的经济机能 。 场 。这种变化 , 正是唐代中期以后中国社会划
也就是说 ,唐代前期存在的市场 ,是国家为了维 时代变化的特征之一 。唐代中期以后 , 在全国
持均田制而确保其政治体制 , 出于“抑商”的立 范围内产生的无数大小市场及其交易的活跃展
场而加以设置和管理的 。这是唐代中叶以前市 开 , 积极地推动了当时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
场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特征 。 生产性质的转换 , 给都市和农村社会带来了崭
唐代中叶以后 , 政治上经济上统治中国全 新的消费 、供给和依存关系 ,起到了连接地区和
体的权力实体日趋弱化 ,中央和地方 、都市和农 地区 、
都市和农村的生产流通消费的联动循环
村之间 ,互为借助 、
互为补充 、
互为排斥的诸多 的桥梁作用 , 改变了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 。一
矛盾 、
分歧日趋尖锐 , 由此商业 、
市场和地方社 言以蔽之 ,市场所固有的媒介者的经济机能 ,具
会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回旋余 有在更高层面上的促进社会分工的发达和商品
地 ,国家对商业的基本态度有了根本的改变 ,以 货币关系的发展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
专卖 、两税法 、
商税诸政策来整顿财政基盘 , 更 ( 责任编辑 : 谢宝耿)
进一步促成了商业流通和市场的繁荣 。为此 ,

National System of Government in Commerce


and Its Evolution in Tang Dynasty
Zhang Lin
Abstract : The natio nal system of government in co mmerce in Tang Dynast y co nverted f ro m t he
former period of st ro ng character and direct ness to t he lat ter period of flexibilit y and indirect ness.
A f undamental change of t he basic at tit ude of t he state government towards co mmerce gave an
impet us to co mmercial circulatio n and market p ro sperit y. It co uld be under stood t hat t he innate e2
co no mical mechanism of t he market as a media has , in a higher st rat um , great value and signifi2
cance in p ro moting t he develop ment of divisio n of labor and co mmodit y2mo ney relatio nship .
Key words : Tang Dynast y , co mmerce , government , circulatio n , evolutio n , market

・28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