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唐鸿胪寺述论

马国荣

唐代 , 随着中央政权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和实施 , 内地与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及周边
各国 , 进行了多层次 、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 。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归诚者 、朝贡者 、经商
者 、留学者 、传教者 , 络绎不绝地向内地涌动 。中原大地和沿海地区的大部分城镇和一些
乡村 , 几乎都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轨迹 。在汉文文献中 , 通常把这些人称为 “蕃客”或
“蕃胡”。蕃客对唐朝的政治 、经济 、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
响 。因此 , 如何做好蕃客的工作 , 便成为唐朝政府议事日程上的重要内容 。鸿胪寺就是唐
朝设置的管理蕃客的专门机构 。可以说 , 鸿胪寺工作的好坏 , 是唐朝政府外交和民族政策
实施成败的关键 。

鸿胪寺是唐朝与太常寺 、光禄寺 、卫尉寺 、宗正寺 、太仆寺 、大理寺 、司农寺 、太府


寺齐名的九寺之一 。唐朝鸿胪寺的名称有过几次改动 。龙朔三年 ( 662) , 改为司宾寺 ; 咸
亨元年 ( 670) , 复为鸿胪寺 。光宝元年 ( 684) , 又改为司宾寺 ; 神龙元年 ( 705) , 最后定
名为鸿胪寺 ①。鸿胪寺常设官员的编制是 : 卿 1 人 , “掌宾客 、凶仪之事及州诸蕃”, 从三
品上 。少卿 2 人 , “领典额 、司仪二署”, 从四品上 ( 少卿原来只有 1 人 , 景云二年十二月
又曾设 1 人) 。丞 1 人 , 从六品上 ②。担任鸿胪卿和鸿胪少卿的人 , 有汉族 , 也有少数民
族 。一般来说 , 他们都具有长期从事外交和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经验 。有时候 , 鸿胪卿
这一职务 , 就是直接由边疆地区工作的高级军政要员兼任 。高宗时 , 萧嗣业就曾以单于大
都护长史兼鸿胪卿的身份 , 在大漠南北的突厥 、铁勒部落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 。玄宗时期
的鸿胪卿哥舒翰是突骑施人 , 曾担任过陇右节度副使 , 策划了对吐蕃的全面反攻 。南诏王
子凤伽异 , 玄宗诏授入朝宿卫后 , 也担任了鸿胪少卿之职 。肃宗时的鸿胪卿康谦 , 在担任
该职之前为安南都护 。

① 《唐会要》卷 66 , 鸿胪寺 。
② 《通典》卷 26 , 职官 8 。
・20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唐鸿胪寺述论

鸿胪寺下设典客署 、司仪署 、礼宾院三个常设机构 。典客署掌 “蕃客辞见 、宴接 、送


迎”, 在编人员 42 人 , 即令 1 人 , 从七品上 ; 丞 3 人 , 从八品下 ; 常客 15 人 , 正九品上 ;
典客 13 人 , 史 8 人 , 掌固 2 人 。司仪署 “掌凶事仪式及丧葬之事”。常设编制规模比较
大 , 约 110 人 , 其中令 1 人 , 正八品下 ; 丞 1 人 , 正九品下 ; 司仪 6 人 , 府 2 人 , 史 4
人 , 常设 18 人 , 斋郎 33 人 , 常固 4 人 , 幕士 60 人 。礼宾院是鸿胪寺的一个特别机构 ,
又称鸿胪客馆 , 是专门接待入朝蕃客的处所 。这一机构在天宝十三年 ( 754 ) 二月二十七
日 , 正式划归鸿胪寺管辖 。“自今后 , 宜令鸿胪句当检校 , 应缘供拟 , 一物已上 , 并令鸿
胪句当”①。元和九年 ( 814) 迁之长兴里之北 。
中书省中的四方馆 , 在业务上也受鸿胪寺管辖 。实际上这是一个有着双重领导关系的
部门 。四方馆在隋炀帝时就已经设置了 。 《文献通考》卷 50 职官五通事舍人条云 : “炀帝置
谒者台 , 乃改通事舍人为谒者台 , 职谓之通事谒者 , 置二十人 。又于建国门外置四方馆 ,
以待四方使者 ( 东夷使者 、南蛮使者 、西戎使者 、北狄使者 ) , 隶鸿胪寺”。唐废竭者台 ,
复以其地为四方馆 , 改通事竭者为通事舍人 , 掌通奏 、引纳 、辞见 、承旨 、宣劳 , 隶四方
馆 。通事舍人大都以思维清楚 、反应敏捷 、能言善辩者为之 。贞观二十年 ( 646) , 唐军北
伐薛延陀时 , 萧嗣业就是以通事舍人的身份而从征的 。
鸿胪寺在各地方不设办事机构 。但与鸿胪寺业务有密切关系的蕃客贸易等事项 , 原则
上有地方机关负责处理 。这类管理蕃客交易的地方机关 , 尤以沿海一带的市舶使 ( 司) 为
最重要 。由于市舶使与蕃客关系非常密切 , 所以它也被称为 “押蕃舶使”或 “结好使”。

鸿胪寺担负着接待周边诸蕃入朝使者的繁重任务 。诸蕃派往唐朝的使者 , 主要有朝


贡 、和亲 、告哀 、求请 、贸易 、献捷等 。这些使者一到长安后 , 各类活动都要鸿胪寺负责
安排 。
提供食宿 。鸿胪寺有专门接待使者和各类蕃客的馆舍 。《新唐书・回鹘传》云 : “自乾
元之后 , 使者相蹑 , 留舍鸿胪”。《唐会要》卷 98 回纥 : “其宰相大首领等至者 , 馆于鸿胪
寺”。鸿胪馆舍的建筑规模是很大的 , 一次可同时容纳数十或数百人 。据记载 , 宝应二年
( 763) “回纥遣首领密悉吉等及牙帐一百人来朝 , 宴于紫宸殿”②。永泰元年 ( 765 ) , “回
纥胡禄都督二百人入见”③。贞元四年 ( 788 ) , 唐朝同意咸安公主出嫁回纥 。回纥可汗遗
公主 “及使大酋领等妻凡五十六妇人来迎可敦 , 凡遣人千余 , 纳聘马二千 。德宗令朔州 、

① 《唐会要》卷 66 , 鸿胪寺 。
② 《册府元龟》外臣部 , 褒异 3 。
③ 《资治通鉴》卷 223 , 唐纪 38 。
・2 1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1999 年第 2 期

太原分留七百人 , 其宰相首领皆至 , 分馆鸿胪”①。由于周边各少数民族和国家派往唐朝使


团的次数和规模不断加大 , 所以鸿胪寺的实际接待率也是相当高的 。比如 , 贞观四年
( 630) 至开成三年 ( 838) 的二百余年间 , 日本派 “遣唐使”十三次 , 加上 “迎入唐使”、
“送客唐使”, 共有十九次之多 。又据朝鲜《三国史记》记载 , 从武则天长安三年 ( 703 )
到昭宗乾宁四年 ( 897) 的一百九十五年间 , 新罗 ( 今朝鲜 ) 以 “贺正”、“朝贡”、“谢
恩”、
“入宿卫”等各种名义 , 向唐朝派遣使节团次数共八十九次 , 平均每两年就派一次 ,
有时候甚至一年就派二至三次 。西部的大食从高宗永徽二年 ( 651 ) 首次遣使入朝后的一
百八十四年间 , 共遣使团三十六次 ②。对于专门从事经商的个体蕃客 , 鸿胪寺不负责安置 。
他们的食宿问题 , 有民间开设的专门停留蕃客的 “邸店”来解决 。这些 “邸店”也因此而
获得了不少好处 。《北梦琐言》卷 10 , 窦家酒炙地条载 , “窦王景于长安东市起一邸停波斯 ,
日获一纟昏”。对蕃客使团的伙食供应 , 鸿胪寺的工作人员格外注意 , 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
并尊重其习惯 。在这方面稍有疏忽 , 就可能引起蕃客的误会和不满 ,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如果一旦出了问题 , 具体经办人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 。张族
鸟 《龙筋凤髓刻》卷 2 说 : “鸿

胪寺状称 , 默啜使入朝 , 宴设蕃客 , 沙苑监李季供羊瘦小 , 边使咸怨 , 御使弹付法”。 《全


唐文》卷 625 元稹《对蕃客求鱼判》说 : “蕃客至 , 鸿胪寺不供鱼 , 客怒”。平时 , 鸿胪寺
对蕃客的身体状况也要予以关注 。蕃客生病时 , 鸿胪寺派员请医人为其看病 , 并按时供给
汤药 , 以求尽快恢复健康 。鸿胪寺有专人对寄居馆舍的所有蕃客 , 要详细询问他们所在地
的山川 、土地 、道里 、气候 、物产 、民情风俗等情况 , 并认真记录 。特别是对一些具有特
殊风俗的入朝者 , 其相貌 、衣服等 , 都要绘成图 , 一并上报 。这都为唐朝政府制定外交和
边疆民族政策 , 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
委派导译 。为了提高入朝蕃客的办事效率和为其旅游提供方便 , 鸿胪寺还专门配备了
若干名译语官 ( 翻译) 。译语官兼有仪礼传导的职责 。
《唐会要》卷 66 鸿胪寺条载 : “鸿胪
当司官吏以下 , 各施问籍出入 , 其译语掌客出入客馆者 , 於长官下状牒馆门 , 然后与监门
相兼出入”。诸蕃质子相随 , 也要有译语人传令 。唐朝政府对译语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要求较高 。各边州郡县为了尽快适应与邻近地区诸蕃飞速发展的政治经济关系的实际需
要 , 开设了一些译语学校和短期训练班 , 培养和选拔更多的翻译人才 。如史所载 : “其边
州令制 , 译语学官 , 常令教习 , 以达异竟”③。当时在民间亦有不少专门从事翻译工作的
人 , 人们将其呼之为 “舌人”。“舌人”的出现 , 减轻了鸿胪寺在接待方面的工作压力 。
“舌人”大都为蕃客个人所聘用 , 游览名胜 , 搜求珠宝 。看来 , “舌人”也兼做向导 。译语
人或者 “舌人”, 基本上都是由熟悉汉文化和精通汉语 , 并长期生活在唐朝的蕃客所担任 。
中书省中亦有类似设置 , 号称 “直中书译语”, 或简称 “中书译语人”。这里需要说明的

① 《旧唐书》卷 195 , 回纥传 。


② 郑学檬 、冷敏述主编 : 《唐文化研究论文集》, 页 415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③ 《全唐文》卷 75 , 开成改元赦文 。
・22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唐鸿胪寺述论

是 , 对于一些重要的庙堂 、寺观 , 译语官或者 “舌人”是绝对无权将蕃客引入的 。只有蕃


客提出要求 , 鸿胪寺上报奏准后 , 方可进行安排 。 《册府元龟》卷 947 载 , 开元五年
( 717) 十月 , “鸿胪寺奏日本国使请谒孔子庙堂 、礼拜寺观 , 从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
鸿胪寺才派译语官陪同前往参观 。
赐钱物 。鸿胪寺对留宿馆舍的诸蕃使者 , 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赐以一定数量的钱物 。
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 : 一是诸蕃朝贡使者向唐朝政府贡献的物品 , 先由鸿胪寺收藏并作
价 。较为特殊的贡品是药物 , 须经鸿胪寺覆验 , 少府监定作价 , 方可收藏 。待诸蕃使者返
回时 , 鸿胪寺再根据所献物品的价值 , 代表唐朝政府赐以相应的钱物 。史书中常有唐王朝
将马价绢付给鸿胪寺回纥使者的记载 。太和七年 ( 827 年 ) “命中使以绢二十万匹付鸿胪
寺宣赐回纥充马价”, “回纥使移职伽达干归蕃 , 赐马价绢三十万匹”①。实际上这是政府
间的一种商业行为 。二是在国家遇到大赦 、朝贺 、节日 、籍田等重大活动时 , 鸿胪寺要为
诸蕃使者赐一定数量的钱物 。这种情况 , 在史籍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唐大诏令集》卷
24 , 开元二十三年 ( 735 ) 籍田赦书云 : “诸蕃入朝入贺正蕃客 , 应陪位者 , 共赐物五十
匹”。广德二年 ( 764) , 共赐鸿胪蕃客钱一千贯 。长庆元年 ( 822 ) 九月敕 : “蕃客等使 ,
皆远申朝聘 , 节于重阳 , 宜共赐钱二百贯 , 以充宴尝”。宝历元年 ( 825 ) 正月南郊敕云 :
“虔奉职贡 , 载都郊烟 。俾贾赐赍之恩 , 用广怀柔之义 。鸿胪寺礼宾院应在城内蕃客等 ,
各有赐物”。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赐钱物是一种临时性的行为 , 所赐钱物的数量一般都比
较少 , 具有明显的象征性 。蕃客使团的首领和一般成员 , 所赐钱物显然是有差别的 , 主要
是为了体现他们的身份而已 。
鸿胪寺在国家庆典和重大外事活动时 , 除了宴请诸蕃首领及其随行人员 , 还要有选择
的组织一些文艺节目 。这些节目中 , 以西域歌舞颇具特色 。表演者有蕃客 , 也有鸿胪寺约
请的专业演员 。鸿胪寺对这类演出十分重视 。在正式演出之前 , 演职人员都在鸿胪寺的赐
宴堂内反复排练 , 不能有丝毫疏忽 , 直到满意为止 。赐宴堂是一处 “楼台池沼 , 雅为胜
绝”② 的园林建筑 。鸿胪寺的重要宴请活动 , 也在这里举行 。

鸿胪寺要在严格遵循国家对外政策的前提下进行工作 。
鸿胪寺对周边诸蕃使者入境时所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 要即时予以解决 , 使其顺利完
成任务 。 《唐会要》卷 100 , 披露了这方面的一些具体细节 。“故事 , 西蕃诸国赴唐使处 ,
悉置铜鱼 , 雄雌相合各十二只 。皆铭其国名 , 第一至第十 , 雄者留在内 , 雌者付本国
( 唐) 。如国史正月来者 , 赍第一鱼 , 余月准此 , 闰月赍本月而已 。校其雌雄合 , 乃以常礼

① 《旧唐书》卷 195 , 回纥传 。


② 《全唐诗》卷 583 , 温庭筠《与友人别》。
・2 3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1999 年第 2 期

侍之 ; 差谬 , 则推按闻奏”。这种入境证件虽然察验方便 , 况且准确性也比较高 , 但在旅


途中 , 携带者稍有不慎 , 就容易丢失 。诸蕃使者丢失铜鱼就意味着影响他们正常的外交和
商贸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 , 鸿胪寺就要立即将真实情况上报朝廷 , 请求予以补发 , 使其尽
快入境办事 。开元十六年 ( 778) 十一月五日 , 鸿胪卿举旧章奏曰 : “近缘突骑施背叛 , 蕃
国铜鱼多有失散 , 望令所司复给”。经查验符合条件的蕃客使团 , 地方政府要为他们签发
“过所”。进入唐境的蕃客 , 如果所从事的活动 , 不符合唐朝政府的规定 , 如西域幻人将剑
刺肚 , 以刀割舌者等 , 一经发现 , 立即遣回原处 。
报奏授官 。唐代诸蕃客因受到朝廷的特别优待 , 在中央或地方为官者 , 其数量之多 ,
实为前代所罕见 。其官位的大小 , 先由鸿胪寺提出初步意见 , 上报朝廷批准后 , 正式授
予 。这些新授的蕃客官员中 , 包括回鹘 、渤海 、新罗 、南诏 、契丹 、奚 、室韦 、突厥 、大
食等数十个民族 。归纳起来 , 主要有两类人 。一类是诸蕃质子 , 归降酋帅 、勤王将领 , 并
建有战功者 。东突厥汗国灭亡后 , 其可汗 、特勤及其它大首领归降者 , 均拜为将军或大将
军。 “其余酋长至者 , 皆拜为中郎将 , 布列朝廷 。五品以上百余人 , 殆与朝士相半 , 因而
入居长安者近万家”①。还有供职于鸿胪寺的于阗国质子尉迟乐也曾被授于右领军卫大将
军 。疏勒人裴沙钵罗以破突厥有功 , 授忠武将军 , 行左领军卫大将军 。蕃客在地方州府为
官者 , 其数量也相当可观 。贞观二十年 ( 646 年) , 薛延陀汗国破灭 , 其属铁勒十一部酋
长“总统百余万户”, “请同编列 , 并为州郡”②。于是天子 “以唐官官之 , 凡数千人”③。
另一类是各入朝蕃客使团的酋领 , 或其主要成员 。其实鸿胪寺主要侧重于对这一部人的报
奏授官工作 。授官品位的高低 , 要根据被授官者在当地的威望和地位而定 。因此 , 鸿胪寺
必先 “辨其等位”, 然后才能 “供其职事”。就是说 , 鸿胪寺对被授对象的各方面情况 , 都
要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 。一般说来 , 第二类人比第一类人的职官品位要低 。如 : 贞观十
四年 ( 640 年) , 授流鬼国使者宗志为骑都尉 ; 德宗贞元十年 ( 794) , 授入朝契丹大首领悔
落拽何等五人果毅都尉 , 次首领王下诏活 , 薛于君等十六人别将 ; 贞元十四年 ( 798) , 授
黑衣大食含嵯 、焉鸡 、沙北三人并为中郎将 ; 宪宗元和元年 ( 808 年) , 授日本使真人远
成中大夫记太子中久 。当然 , 这种官位并不是终身的 。有时也要依据实际情况改转升迁 。
特别是诸蕃首领认为所授官位有不妥之处 , 可向鸿胪寺申述理由 , 要求重新审议更改 。
《全唐文》卷 99 仆罗云 : “诉授官不当书云 , 仆罗至此 , 为不解汉法 , 鸿胪寺不委蕃望大
小 , 有不比类流例 , 高下悬殊 , 即奏拟授官 。 ……神龙元年 ( 705) , 蒙恩敕授左领军卫翊
府中郎将 , 至今一十四年 , 久被沦屈 , 不蒙准例授职 , 不胜苦屈之甚”。诸蕃君长之子要
袭官爵者 , 鸿胪寺必须认真辨嫡庶后 , 方可奏拟上报 。其实 , 许多领授了唐朝官爵的使
者 , 在长安停留的时间并不长 , 待完成出使任务后 , 即可返回 。所以对这些人来说 , 官爵

① 《资治通鉴》卷 193 , 唐纪 9 。
② 《全唐文》卷 8 , 唐太宗《平契 艹必幸灵州诏》。
③ 《新唐书》卷 217 , 回鹘传 。
・24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唐鸿胪寺述论

也就成为他们一种荣誉的象征 。
供给资粮 。诸蕃使者来唐期间及归国途中的资粮 , 皆由鸿胪寺负责供给 。《新唐书》
卷 170 王锷传载 : “先是 , 天宝末 , 西域朝贡酋长及安西北庭校吏岁集京师者数千人 , 陇
右既陷不得归 , 皆仰给鸿胪礼宾”。这是唐朝政府一项巨大的财政支出 。供给标准 , 当时
大体上有个规定 。 《唐会要》卷 100 载 , 证圣元年 ( 695 ) 九月五日敕 : “蕃国使朝 , 其粮
料各分等第给 , 南天竺 、北天竺 、波斯 、大食等国使 , 给五个月粮 ; 林邑国使给三个月
粮”。圣历三年 ( 700) , 唐朝政府又特别强调了这一规定 , 并做了若干补充 : “东至高丽
国 , 南至真腊国 , 西至波斯 、吐蕃及坚昆都督府 , 北至契丹 、突厥 , 并为入蕃以外为绝
城 , 其使供给料各依式”。对 “由大海者”, 除应给粮料外 , 还 “给祈羊豚背一 , 西南蕃使
还者 , 给入海程粮”。为了保证对诸蕃使者的物资供应 , 唐朝政府决定由礼部负责 “供客
食料以四时输鸿胪 , 季终句会之”。鸿胪寺基本上是参照高宗 、则天以后制定的归降官位
标准供给钱粮的 。不过在不同时期 , 因某种情况的发生 , 造成实际供应的差异 , 是完全有
可能的 。但是按官爵品位高低的供应原则应该是一致的 。贞元十二年 ( 795 ) 正月十九日
颁布的供给标准就体现了这一原则 。即 : 怀化大将军 , 正三品 , 每月料钱 45 千文 , 杂料
35 千文 ; 归化将军从三品 , 料钱 40 千文 ; 怀化中郎将 , 正四品 , 料钱 37 千文 ; 归化中
郎将 , 从四品 , 料钱 35 千文 ; 归化郎将 , 正五品 , 料钱 32 千文 ; 归德郎将 , 从五品 , 料
钱 30 千文 ; 怀化司阶 , 正六品 , 料钱 25 千文 ; 归德司阶从六品 , 料钱 23 千文 ; 怀化中
侯 , 正七品 , 料钱 18 千文 ; 归德中侯 , 从七品 , 料钱 17 千文 ; 怀化司戈 , 正八品 , 料钱
15 千文 ; 归德司戈 , 从八品 , 料钱 14 千文 ; 怀化执戟长上 , 正九品 , 料钱 11 千文 ; 归
德执戟长上 , 从九品 , 料钱 10 千文 ①。对未取得官爵的一般使者的供应 , 按实际消费计
算 , 即实报实销 , 直至出境为止 。凡享受政府供给钱粮的各类蕃客 , 如果有的已置办了田
产和私人住宅 , 鸿胪寺将停止对他们的供给 。德宗初年 , 唐朝政府清理了数量众多 , 且长
期滞留在内地的诸蕃使者 , 责令限期返回 。仅这一举措 , 鸿胪寺就为唐朝政府节约供给资
粮一万九千多斛 ②。
诸蕃留学生的费用 , 也要鸿胪寺供给 。一般情况下 , 凡诸蕃官派 “留学生”, 均可进
入国子监所属各学馆深造 。唐朝的国子监原设在西京长安 。武德初年为国子学 , 贞观元年
( 627) 改为监 。国子监经唐太宗倡导 , 添筑学馆 1200 间 。
“高丽 、百济 、新罗 、高昌 、吐
蕃诸国酋长 , 亦遣子弟请入国学 。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 。国学之盛 , 近古未有”③。高
宗龙朔二年 ( 662) , 为适应不断增加的中外生源 , 又在东京洛阳另置国子监 。留学生基本
上集中在西京各学馆 。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考证 , 日本在唐太宗贞观四年 ( 630 ) 到昭宗
乾宁元年 ( 894) 期间 , 随 13 次遣唐使入唐的留学僧和学问僧就有 149 人 。新罗入唐习业

① 《唐会要》卷 100 , 杂录 。
② 《旧唐书》卷 12 , 德宗本纪上 。
③ 《唐会要》卷 34 , 学校 。
・2 5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1999 年第 2 期

的留学生更多 。唐文宗开成二年 ( 837) 时 , 已达 216 人 。留学生除 “买书银贷则本国支


给”外 , 其余费用均由有鸿胪寺负责担供补助 。新罗王金彦升在宝历元年 ( 825 ) 给唐敬
宗的奏疏中提到了这一点 : “先在太学生崔利贞 、金淑贞 、朴季业等四人 , 请放还蕃 。其
新赴朝贡黄允夫 、金立之 、朴亮之等十二人 , 请留在宿卫 , 仍请配国子监习业 , 鸿胪寺给
资粮”①。鸿胪寺给留学生供应的资粮 , 包括币帛和衣服 , 故又称 “衣粮”或称 “时服粮
料”。 “衣粮”因史书缺载 , 实在难以提供一个具体数额 。不过 , 在《开元大和尚东征传》
中 , 提供了一些有关的信息 , 尚可参考 。书中说 : “入朝学生每年赐绢二十五匹 , 四季给
时装”。有些特别的学问僧可发给五年的粮食 。

唐代蕃客中 , 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非官方性的人员 , 从事各类商业性活动者为多 。分


散居住在全国各地 。许多地方都留有与蕃客有关的名称 。如 , 上郡有龟兹县 ; 雍州醴泉有
温宿岭 ; 太原至长安的通道上有贾胡堡 ; 沙州西北有兴湖泊 ; 江陵有高丽坡 ; 青州有 “新
罗坊”、“新罗馆”、“新罗院”等 。西京长安是各类蕃客最大的集中地之一 。太宗时 , 突厥
降户入居长安者近万家 。代宗之世 , 回纥滞留京师者常达千余人 , “商胡伪服杂居者又倍
之”。德宗时 , 西域胡客安居长安 “不欲归者”多达四千余人 。宰相李沁征得这些人同意 ,
将他们编入左 、右神策军 。蕃客的各类商业交易活动 , 大都在西市进行 。定居蕃客的住宅
大多数分布在西市附近诸坊 , 如布政坊 、醴泉坊 、普宁坊 、义宁坊 、长寿坊 、嘉会坊 、永
平坊 、修德坊 、崇化坊 。东都洛阳的蕃客数目亦相当庞大 。市场繁华的程度并不比长安逊
色 。据记载 , 延载元年 ( 694) 八月 , 梁王武三思动员洛阳诸蕃酋长上表奏请 , 征集铜铁 ,
在端门之外 , 为则天皇上竖铜像 。这一请求被批准后 , 诸蕃商客遂集钱百万亿 , 铜二万
斤 , 动工造像 。延载二年 ( 695) 四月 , 前后不及一年时间 , 一座高 105 尺 , 径 12 尺的铜
像 , 依然铸就 ②。此举反映了洛阳蕃客众多的一个侧面 。安史之乱后 , 蕃客入居洛阳者更
多 , 可谓 “皮裘毡帐不相识”, “蓬莱殿中寝胡人 , 喜鹊楼前放胡马”③。洛阳蕃客的私宅
大多在邻近南市诸坊 , 如清化坊 、立德坊 、思慕坊 、积德坊 、敦化坊 、修善坊 、陶化坊 、
延福坊 。由于蕃客数量多 , 分布广 , 以及相对集中的特点 , 所以鸿胪寺的工作就具有全面
性 、复杂性 、细致性和极强的政策性 。就是说 , 与蕃客生活相关的所有事情 , 都在鸿胪寺
的管理之中 。
婚烟 。鸿胪寺对蕃客的婚姻十分关注 。鸿胪寺在处理这方面的事务时 , 基本上是按唐
朝政府的有关政策执行 。唐律规定 : 蕃客私与华人共为婚姻者 , 流二千里 , 未成者减二

① 《全唐文》卷 1000 , 全彦升《分别还蕃和应留宿卫奏》。


② 《旧唐书》卷 6 , 则天皇帝本纪 。
③ 《全唐诗》卷 215 , 冯著《洛阳道》。
・26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唐鸿胪寺述论

等 。长孙无忌对此规定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 “未成者 , 谓婚姻未成 。减流二等 , 得徒二


年”①。但是鸿胪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 却显得非常灵活 。即蕃客入朝者 , 娶汉女为妻 ,
听其自便 , 但绝不允许将汉女带回国 。如果蕃客真的将汉女带回本国 , 虽 “以违敕科之”,
但也并未严加追究 。随后发展的趋势就顺其自然了 。
丧葬 。死于内地蕃客首领的善后事宜 , 由鸿胪寺具体负责操办 。这类情况 , 文献记载
的较为具体 。《唐会要》卷 66 鸿胪寺条云 : 天宝八年 ( 749) , 九姓坚昆 、诸蕃客等 , 因公
务入朝死亡者 , 主使 、副使第三等以上者 , 要向上奏报 。给使一百贯充葬 , 副使及妻 , 数
内减二十贯 。其墓地责成有关州县解决 , 并负责营造坟墓 。实际情况是 , 当时对安葬死亡
蕃客的标准并不完全一致 。有一部分诸蕃使者 , 主使 、副使五品以上死亡者 , 给帐 、毡
席 , 六品以下死亡者给幕及食料 。还有一些官位更高的蕃客首领 , 不仅给很多丧葬费 , 而
且还要将其运回本国 。 《册府元龟》卷 795 曰 : “开元十五年 ( 727 ) 四月癸未 , 渤海王留
宿卫大都利行卒 ……赐绢三百匹 , 粟三百石 , 命有司币祭 , 官造灵辇归蕃”。当时鸿胪寺
的官邸 , 除了处理日常公务外 , 还要另辟一处 , 专为死亡蕃客首领设置灵堂 , 供有关人员
和部门代表前来悼念致哀 。外国首领和边疆少数民族首领死亡后 , 鸿胪寺也要举行类似的
悼念活动 。长庆元年 ( 821 ) , 唐朝得知回纥保义可汗的死讯后 , 穆宗立即下诏 , 辍朝二
日 , 命三品以上官员至鸿胪寺为其致哀 。会昌二年 ( 842) , 吐蕃赞普卒 , 遣论赞热到唐朝
告丧 。武宗下诏 , 辍朝三日 , 令文武常参官四品以上 , 去鸿胪寺悼念死者 。死于内地蕃客
首领的丧葬方式 , 基本上尊重蕃客自己的习惯和意愿 。贞观八年 ( 634 ) 春 , 突厥颉利可
汗卒于长安 , 鸿胪寺根据太宗李世民指示 , 以突厥习俗举办丧事 , 焚尸以葬之 ②。
遗产 。蕃客死亡后 , 其遗产先由鸿胪寺暂为保管 。如果三个月内 , 无妻子或亲属认领
者 , 遂将其没收充公 。唐朝政府曾出台过一个较为具体的规定 : 死亡蕃客有父母 、嫡妻及
男 , 或亲兄弟 , 在室姊妹 、在室女 、亲侄男见相随者 , “便任收管财物”。如果其父母 、妻
儿等不相随 , 那么其它亲属可持官府文牒前去认领 。不过 , 鸿胪寺要派专人 “切加寻
根”③。确认其为死者亲属 , 并有人担保 , 方可继承遗产 。
比赛 。唐代蕃客普遍比较喜欢各类体育活动 。他们经常与唐朝的有关人员进行比赛 。
在这些场合中 , 鸿胪寺的专管人员往往在现场进行协调 、组织和指导 。比赛项目主要有马
球 、拔河 、围棋等 。
景云中 , 中宗陪同吐蕃赞普在梨园观看马球 ( 或称波罗球) 表演 。赞普当场提出 , 自
己的部曲中有一些人非常善于打马球 , 能否与唐朝进行一场比赛 。中宗考虑到唐朝历代君
主多精其技 , 而军中勇健 、闾里少年 、文人学士 , 善打马球者也不在少数 , 与吐蕃比赛恐
怕不成问题 。于是欣然同意赞普要求 。鸿胪寺负责组织比赛 。结果 , 经数局角逐 , “吐蕃

① 长孙无忌 : 《唐律疏议》, 卷 8 。
② 《资治通鉴》卷 194 , 唐纪 10 。
③ 窦仪 : 《宋刑统》卷 12 , 死商钱物条引太和五年二月十三日赦文 。
・2 7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1999 年第 2 期

皆胜”。说明吐蕃参赛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都是很高的 。但是中宗并不甘心比赛失败 。又令


临淄王李隆基 、嗣虢王 巛 巴 、附马杨慎交 、武秀等四人 , 再度与吐蕃交锋 。这四人在场上

“东西驱突 , 风回电游 , 所向无前 , 吐蕃功不获施”。看来 , 这一时期的马球比赛 , 场上人


数尚无严格限制 。 《封氏闻见录》记载了唐玄宗曾多次在御楼观看拔河比赛的情景 : “挽者
千人 , 喧呼动地 。蕃客 、士庶观者莫不震骇”。这种大规模的包括蕃客在内的群众性体育
活动肯定少不了鸿胪寺官员的现场组织和指导 。
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唐代的翰林院中设有棋待诏 。待诏实际上是我国
围棋史上最早的国家认可的专业棋手 , 代表了当时棋艺的最高水平 。棋待诏的主要职责是
陪皇帝下棋 。遇有国际间的重大比赛 , 棋待诏还代表国家参加 。鸿胪寺的官员作为翻译和
裁判也必须在场 , 以便应付可能出现的问题 。《杜阳杂编》卷下 , 有一段日本国王子与待
诏顾师言进行围棋比赛 , 在场的鸿胪寺官员机动灵活 , 增益国威的生动记载 。大中二年
( 848) 三月 , 日本国王子入朝贡方物 , 献宝器 、音乐 。宣宗设百戏珍馔招待 。王子善围
棋 。宣宗令待诏顾师言与其比赛 。应该说 , 这是一场真正的国际比赛 。日本国王子棋艺很
高 , 比赛进行的非常精彩激烈 。两人全神贯注 , 绞尽脑汁 , 进攻和防守都十分严密 。比赛
至三十三局时 , 仍不能分胜负 。顾师言 “惧辱君命 , 而汗于凝思 , 方敢落指”。最后他使
出了 “镇神头”的绝招 , 才化险为夷 。 “王子瞪目缩臂 , 已伏不胜”。于是王子便向一边观
战的鸿胪寺官员询问 : “待诏第几手耶 ?”鸿胪诡对曰 : “第三手也” ( 实为第一手) 。王子
又曰 : “愿见第一手”。鸿胪曰 : 根据我朝规定 , “王子胜第三 , 方得见第二 , 胜第二 , 方
得见第一 。今欲躁见第一 , 其可得乎 ?”王子掩局而呼曰 : “小国之一 , 不如大国之三 , 信
矣”。
综上所述 , 我们可以看出 : 一 、鸿胪寺是唐朝政府处理一切外交和民族事务的常设机
构 。虽然它的级别不是最高的 , 但它承担的责任却是重大的 。二 、鸿胪寺的工作具有极强
的政策性 , 它严格执行了唐朝政府的有关规定 , 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唐朝与周边地区
的关系 。大大提高了唐朝的威望 。三 、鸿胪寺的工作范围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蕃客生活的
方方面面 。其工作的细致性和复杂性是其它部门难以比拟的 。它不仅要帮助蕃客解决实际
困难 , 尽量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 , 而且还要提供和创造必要的办事条件 。四 、鸿胪寺
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 并取得一定成绩 ,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外交和民族工作的经验 , 应该
说是当时唐朝政府各部门协调一致 、密切配合的结果 。因为尚书省中的户部所属金部 ; 礼
部所属主客 ; 兵部所属职方 ; 刑部所属的司门 ; 中书省中的中书待郎 、史馆 ; 内待省中的
内府局 ; 少府中的互市监等部门 , 实际上都分担了鸿胪寺诸多方面的工作 。
( 作者单位 : 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责任编辑 : 刘国防    

・28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