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2003 年 12 月 渝西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Dec1 , 2003  

第 2 卷  第 4 期 Journal of Western Chongqi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12  No14

Ξ
简论《旧唐书》
中的唐五代新兴词语 [ 1 ]
张 能 甫
(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8)

[ 摘  要 ] 研究汉语新词的方法 ,主要是依据某种事物或者现象产生于某个时代 ,从而确定代表


它的用语为新词 。《旧唐书》中记录的唐五代新生事物所涉及的新词 ,主要有科举考试用语 、

兴的赋税名称 、
新兴的商业贸易类词语 、新兴的职官制度词语 、
新兴的法制方面的词语等等 。
作为近代汉语的起点 ,研究唐五代的新词新语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的 。
[ 关键词 《
] 旧唐书》; 唐五代 ; 新词 ; 新语 ; 新义
[ 中图分类号 ] H03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 —7546 ( 2003) 04 —0074 —08

一 科 ,因为二者的录取比率相差太远 。进士的录取率为百
在语言的要素中 ,词汇变化得最快 。语言的变化 ,从 分之一 、
二 ,很难考取 。而明经的录取率为百分之一 、

本质上来说 ,就是词汇的变化 。社会上有什么新生事物 十 ,比较容易考取 。所以 ,当时的一些熟语反映了这一现
出现 ,在语言的词汇里就会产生一个相应的词语去表示 象 。如“五十少进士 ,三十老明经”“焚香礼进士
, ,嗔目待
它 。因此 ,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少的新兴词语 。
《旧唐书》 明经”。这种制度确实选拔了一大批学业优异者为官 ,造
作为唐代的第一部通史 , 其中自然也包含了不少唐五代 福民人 ,但也扼杀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人 。由于科举制
时期的新词 。目前研究汉语新词的方法 ,主要有两种 : 一 度是一种新生事物 , 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有关新兴词语也
种是依据某种事物或者现象是不是某个时代新产生的 , 就随之而产生 。如考试科目名称 ( 进士 、
明经 、
杂文 ) , 考
某个词语是不是某个时代最早使用的 , 从而确定是否为 试内容术语 ( 墨义 、
帖经) ,考官考生用语 ( 门生 、
座主) ,考
新词 ; 一种是限定范围的研究 ,即划定一个范围来判定新 试结果用语 ( 状元 、
榜眼 、
探花 、
登第 、
及第 、
同年) 等 ,都是
词 。第一种方法要困难得多 , 第二种方法要容易得多 。 唐五代的新兴词语 。
《旧唐书》
中表现出来的这类新兴词
限定范围的新词研究 ,是不得已而为之 ,严格意义上说是 语 ,主要有 :
不科学的 。我们这里所探讨的新词 ,采用的是第一种方 别头 : 唐宋科举考试中 ,因应试者与考官有亲戚关系
法 。根据这种方法 ,我们判定了《旧唐书》中的部分词语 而另设的考场 。出现了 3 次 。卷 13《德宗纪下》“
: 十二月
为唐五代的新兴词语 。 戊寅 ,罢吏部复考判官及礼部别头贡举 。
”卷 136《齐抗
二 传》“
: 故事 ,礼部侍郎掌贡举 ,其亲故即试于考功 ,谓之别
据我们的初步考察和分析 《旧唐书》
, 中所出现的新 头举人 ,抗亦奏罢之 。
”其他例证 《唐摭言》
: 卷 8“
: 别头及
词 ,从内容的角度看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第 ,始于上元二年钱令绪 、
郑人政 、
王悌 、
崔志恂等四人 ,
11 科举考试方面的新词 亦谓之承优及第 。

科举考试是通过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录用官吏的一 出身 : 指科举考试中选者的身份和资格 。这一意义 ,
种制度 。这种制度开始于隋炀帝大业二年 ( 公元 606 ) , 《旧唐书》
中多见 。卷 10《肃宗纪》“
: 成都 、
武灵扈从功臣
终结于清代光绪三十一年 ( 公元 1905) , 在中国历史上持 三品已上与一子官 ,五品已下与一子出身 ,六品已下量与
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 改转 。
”卷 16《穆宗纪》“
: 伏缘人数至多 , 不沾恩泽 , 乞降
科举考试是一种为获取功名利禄的应试教育 ,它把读书 、 特恩 ,更放二百人出身 。
”卷 42《职官志一》“
: 万岁通天元
考试 、
当官三者密切结合起来 。读书人都很看重它 ,对此 年敕 : 自今已后 ,文武官加阶应入五品者 , 并取出身 。
”卷
趋之若鹜 。在考试科目中 ,人们重视进士科而轻视明经 119《杨绾传》“
: 其经义通八 、
策通二为中第 , 与出身 。
”卷

Ξ [ 收稿日期 ] 2003 —06 —05


[ 作者简介 ] 张能甫 (1965 —) , 男 , 四川省资阳市人 , 文学博士 , 史学博士后 , 副教授 。
注 [ 1 ] : 本文是作者的博士后科研课题和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旧唐书》词汇研究” ( 批文号 : 川教计 [ 2001 ] 149
[ 150 ]) 的一部分 。

74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66《元稹传》“
: 年十有五 ,得明经出身 ,由是苦心为文 ,夙 经正义》
于天下 , 每年明经令依此考试 。
”卷 102《褚无量
夜强学 。
” 传》“
: 及长 , 尤精《三礼》及《史记》, 举明经 , 累除国子博
点头 : 科举考试中选者 ,主考官于其姓名上用红笔点 士。
”同代例证 : 范摅《云溪友议》卷中“玉箫化”“
: 某辞违
一下 ,称为“点头”。出现了 2 次 。卷 100《苏王向传》附子晋 之后 ,寻以明经及第 , 再选清城县令 。
”张读《宣室志》卷
传“
: 俄而侍中裴光庭知尚书事 ,每过官应批退者 ,但对众 五“
: 后岁余 ,以明经及第 ,历官数任而卒 。

披簿 ,以朱笔点头而已 。
”又 “
: 晋遂榜选院云 ‘
: 门下点头 门生 : 科举考试及第者在主考官面前的自称 ,此义多
者 ,更引注拟 。
’” 见 。卷 158《郑余庆传》
附浣子从谠 “
: 故相令狐淘 、
魏扶 ,
道举 : 考试道家学说来取士 ,始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 皆父贡举门生 , 为之延誉 , 寻迁中书舍人 。
”卷 160《李翱
年 。出现了 3 次 。卷 18 下《宣宗纪》:“三月 , 中书门下 传》“
: 今之作行状者 ,多是其门生故吏 ,莫不虚加仁义礼
奏 : 据礼部贡院见置科目 《开元礼》
, 《
、三礼》《
、三传》《
、三 智 ,妄言忠肃惠和 。
”卷 164《王播传》附弟起 “
: 时李训用
史》、
学究 、
道举 、
明算 、
童子等九科 ,近年取人颇滥 , 曾无 事 , 训即起贡举门生也 , 欲援起为相 。
”卷 171《张 仲 方
实艺可采 ,徒添入仕之门 。
”卷 119《杨绾传》“
: 并近有道 传》“
: 会吕温 、
羊士谔诬告宰相李吉甫阴事 , 二人俱贬 。
举 ,亦非理国之体 ,望请与明经 、
进士并停 。
” 仲方坐吕温贡举门生 ,出为金州刺史 。
”其他用例 《唐摭
:
放榜 : 科举考试后公布录取者名单 ,出现了 3 次 。卷 言》
卷 3“
: 吏部员外 ,其日于南省试判两节 ,诸生谢恩 ,其
18 下《宣宗纪》:“今后但依常例放榜 , 不得别有奏闻 。
” 日称门生 , 谓之‘一日门生’。自此方属吏部矣 。
”卷 4 :
又“
: 自今进士放榜后 ,杏园任依旧宴集 ,有司不得禁制 。
” “李义山师令狐文公 ,呼小赵公为‘郎君’,于文公处称‘门
卷 164《王播传》附弟起传 “
: 及起考贡士 , 奏当司所选进 生’。

士 ,据所考杂文 ,先送中书 ,令宰臣阅视可否 ,然后下当司 省试 : 唐宋时代由尚书省礼部主持的考试 , 后称会
放榜 。
”出现了 2 次 。卷 16《穆宗纪》“
: 礼部侍郎王起奏 : 试 。出现了 2 次 。卷 149《归崇敬传》“
: 省试之日 ,观其所
当司所试贡举人 ,试讫申送中书 ,候覆讫下当司 ,然后大 实 ,义少两道 ,亦请兼收 。
”卷 190 中《文苑传中》
“贾曾传
字放榜 。
”卷 149《令狐传》“
: 初当贡部 , 放榜日贬逐 , 与敦 附子至”“
: 时礼部侍郎杨绾上疏请依古制 ,县令举孝廉于
不相面 。
” 刺史 ,试其所通之学 ,送名于省 ,省试每经问义十条 ,对策
糊名 : 科举考试中 ,为防止舞弊王景生 , 凡试卷均糊其 三道 ,取其通否 。
”同代用例 : 唐李绰《尚书故实》“
: 今谓进
姓名 ,使试官难于徇私 。 士登第为‘迁莺’者久矣 。盖自《伐木》诗 ‘
: 伐木丁丁 , 鸟
及第 : 科举考试中选 ,因为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 , 故 鸣嘤嘤 。出自幽谷 ,迁于乔木 。
’又曰 : 嘤其鸣矣 , 求其友
称 。出现了 51 次 。卷 16《穆宗纪》“
: 孔温业 、
赵存约 、
窦 声。
’并无‘莺’
字 。顷岁省试《早莺求友》,又《莺出谷》诗 ,
洵直所试粗通 ,与及第 。
”卷 24《礼仪志四》“
: 仍答时务策 别书固无证据 ,岂非误欤 ?”
三道 ,取粗有文理者及第 。
”卷 102《刘子玄传》“
: 又乡人 帖经 : 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方法 。出现了 4 次 。
以知几兄弟六人进士及第 ,文学知名 ,改其乡里为高阳乡 卷 17 下《文宗纪下》“
: 其进士举宜先试帖经 , 并略问大
居巢里 。
”同代用例 : 孙綮《北里志》
“附录”“
: 郑合敬先辈 义 ,取经义精通者放及第 。
”卷 149《归崇敬传》“
: 自艰难
及第后 ,宿平康里 ,诗曰 ‘
: 春来无处不闲行 ,楚润相看别 已来 ,取人颇易 ,考试不求其文义 ,及第先取于帖经 ,遂使
有情 。好是五更残酒醒 ,时时闻唤状元声 。
’”康骈《剧谈 专门业废 ,请益无从 ,师资礼亏 ,传受义绝 。
”又 “
: 其礼部
录》
卷上“裴晋公天津桥遇老人”“
; 其秋 ,东府乡荐 ,明年 考试之法 ,请无帖经 ,但于所习经中 ,问大义二十 ,得十八
及第 。
” 为通 。
”其他例证 《唐摭言》
: 卷第 1 “
: 后至调露二年 ,考功
口义 : 科举考试用语 ,考生口头答述经义 。出现了 1 员外刘思立奏请加试帖经与杂文 ,文之高者放入策 。

次 。卷 15 上《宪宗纪上》“
: 壬申 ,礼部举人 ,罢试口义 ,试 曳白 : 考试交白卷 。唐代张 考试时 ,试卷上只字未
墨义十条 ,五经通五 ,明经通六 ,即放进士 。
” 写 ,时人谓之“曳白”。出现了 1 次 。卷 113《苗晋卿传》:
落第 : 科举考试没有被录取 。出现了 1 次 。卷 188 “天保二年春 ,御史中丞张倚男 参选 ,晋卿与遥以倚初
《孝友传》
“崔沔”“
: 俄被落第者所援 ,则天令所司重试 ,沔 承恩 ,欲悦附之 。考选人判等凡六十四人 , 分甲乙丙科 ,
所对策 ,又工于钱 ,为天下第一 ,由是大知名 。
”其他用例 : 在其首 。众知 不读书 ,论议纷然 。 ……玄宗大集登
张固《幽闲鼓吹》“
: 苗帝师困于名场 , 一年似得复落第 。 科人 ,御花萼楼亲试 ,登第者十无一二 。而 手持试纸 ,
春景暄妍 ,策蹇驴出都门 , 贳酒一壶 , 藉草而坐 , 醺醉而 竟日不下一字 ,时谓之‘曳白’。
”其他用例 《新唐书・
: 苗晋
寐。

《唐摭言》
卷 14 “
: 长庆元年二月十七日 ,侍郎钱徽下 卿传》“
: 安禄山因间言之 ,帝为御花萼楼覆实 ,中裁十一
三十三人 ,三月二十三日重试落第十人 ,徽贬江州刺史 。
” 二, 持纸终日 ,笔不下 ,人谓之‘曳白’。
”五代王定保《唐
《北梦琐言》
卷第 1 “
: 或遇尧 、
舜、禹、
汤作礼部侍郎 ,陛下 摭言》
卷 10“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 乾符中 ,蒋凝应宏辞 ,
不免且落第 。
” 为赋止及四韵 , 遂曳白而去 。

《清史稿・选举志三・文科
明经 : 科举考试用语 , 以经义取士 , 隋炀帝置 。出现 条》“
: 试卷题字错落 ,真草不全 ,越幅 、
曳白 、
涂抹 、
污染太
了 106 次 。卷 4《高宗纪上》“
: 三月壬子朔 , 颁孔颖达《五 甚 ……以违式论 ,贴出 。
”又 “
: 北闱以夹带败露者四十余
75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人 ,临时散去者三千八百数十人 ,曳白与不终篇 、
文不切 文 ,所以称为填帖 。出现了 1 次 ) 、
帖括 ( 唐代科举考试 ,
题者又数百人 。
”又写作“拽帛”。
《唐摭言》卷 15“没用 把经文编成歌诀 ,便于应试者记诵 ,这就是“帖括”。出现
处”“
: 天宝二年 ,吏部侍郎宋遥 、
苗晋卿等主试 ,禄山请重 了 1 次) 、
童子 ( 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始于唐代 。
《旧唐书》
试 ,制举人第一等人十无一二 。御史中丞张倚之子  ,手 中 ,此义多见) 、
同年 ( 唐代科举考试中 ,同榜进士称同年 。
持试纸 ,竟日不下一字 ,时人谓之‘拽帛’。
” 此义多见) 、
学究 ( 科举考试中的科目名称 ,出现了 1 次 ) 、
座主 : 唐宋时代进士对主考官的称呼 。出现了 1 次 。 制举 ( 唐代科举考试取士制度之一 。除地方贡举外 ,皇帝
卷 149《令狐山亘传》“
: 衢州刺史田敦 , 山亘知举时进士门生 亲自诏试于殿廷 ,这就是制举 。出现了 46 次 ) 、
知举 ( 唐
也 。初山亘当贡部 , 放榜日贬逐 , 与敦不相面 。敦闻山亘来 , 宋时代特派的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出现了 3 次 ) 、
主司
喜曰 ‘
: 始见座主 。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
: 进士为时所 (科举考试中的主考官 ,此义多见 ) 、
杂文 ( 唐代科举考试
尚久矣 ,是故俊实集其中 ,由此出者 ,终身为闻人 。故争 项目之一 ,此义多见 ) 、
擢第 ( 科举考试及第 , 出现了 110
名常切 ,而为俗亦弊 。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 次) ……
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进士’。互相推敬 21 新兴的赋税名称
谓之‘先辈’。俱捷谓之‘同年’。有司谓之‘座主’。京兆 赋税制度因时而异 。不同的时代 ,统治者为了统治
府考而升者 , 谓之‘等第’。外府不试而贡者 , 谓之‘拔 的需要 ,会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 , 以适应当时的具体实
解’。将试各相保任 , 谓之‘合保’。群居而赋 , 谓之‘私 际 。唐代统治者根据唐代社会经济的需要 ,制定了一系
试’。造请权要 , 谓之‘关节’。激扬声价 , 谓之‘还往’。 列新的收税制度 。在《旧唐书》中 ,就有不少的反映唐代
既捷 ,列书其姓名于慈恩寺塔 ,谓之‘题名会’。大宴于曲 税收的新兴词语 。如 :
江亭子 ,谓之‘曲江会’。籍而入选 ,谓之‘春闱’。匿名造 除陌钱 : 唐代赋税名 , 始于唐德宗时代 。出现了 9
谤 ,谓之‘无名子’。退而肄业 , 谓之‘过夏’。执业而出 , 次 。卷 12《德宗纪上》:“六 月 庚 戌 , 初 税 屋 间 架 、
除陌
谓之‘夏课’。挟藏入试 , 谓之‘书策’。此是大略也 。
” 钱。
”卷 48《食货志上》“
: 天宝九载二月 , 敕 : 车轴长七尺
(按 : 这里所引的《唐国史补》这段语料 , 其中有不少属于 二寸 ,面三斤四两 , 盐斗 , 量除陌钱每贯二十文 。
”卷 49
科举考试的新兴词语 ,因此详尽引述 。
)《唐摭言》卷 3“慈 《食货志下》“
: 又以军须迫蹙 ,常平利不时集 ,乃请税屋间
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 二十二日 ,中书覆奏 : 奉宣旨 , 架、
算除陌钱 。

不欲令及第进士呼有司为座主 ,趋附其门 。
”卷 9“敕赐及 地头钱 : 唐代中叶的田赋附加税 , 出现了 3 次 。卷
第”“
: 禁门而便是龙门 ,圣主而永为座主 。
”卷 15“杂记”: 11《代宗纪》“
: 京兆府今年合征十二万五千石数内 , 宜减
“承宣拜命之初 ,石以所服紫袍金鱼拜献座主 。

《北梦琐 放一十七万五千石 ,青苗地头钱宜三分取一 。
”又“
: 癸卯 ,
言》
卷第 8“裴相国及第后进业”“自以举业未精
, ,遽此叨 敕天下青苗地头钱每亩十五文 ,率京畿三十文 ,自今一例
忝 ,未尝曲谢座主 。辞归户县别墅 ,三年肄业不入城 。
”卷 十五文 。
”卷 48《食货志上》“
: 八年正月二十五日 ,敕 ‘
: 青
第 19“座主门生同入翰林”“
: 封舜卿 ,梁时知贡举 。后门 苗地头钱 ,天下每亩率十五文 。
’”
生郑致雍同受命入翰林为学士 。致雍有俊才 ,舜卿才思 榷茶 : 唐代官府对茶叶实行的征税专卖等措施 ,始于
拙涩 ,及试五题 ,不胜困弊 ,因托致雍秉笔 。当时议者以 唐建中贞元年间 。出现了 13 次 , 包括“榷茶使”。卷 17
为座主辱门生 。
” 下《文宗纪下》“
: 王涯献榷茶之利 ,乃以涯为榷茶使 。茶
《旧唐书》
中有关科举考试的新词 ,还有 : 之有榷税 ,自涯始也 。
”卷 49《食货志下》:“昨者忽奏榷
驳放 ( 科举时代 ,否定已经发榜录取的考生并贬黜 。 茶 ,实为蠹政 。
”卷 169《王涯传》:“涯以榷茶事 , 百姓怨
出现了 1 次) 、
春选 ( 春季举行的进士考试 ,出现了 1 次 ) 、 恨 ,诟骂之 ,投瓦砾以击之 。
”卷 173《李珏传》“
: 今若榷茶
策学 ( 科举时代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 ,出现了 1 次 ) 、 加税 ,颇失人情 。

登第 ( 科举考试中被录取者 ,出现了 69 次) 、
登科 ( 科举考 榷酒钱 : 唐代对酤户及酤肆所征收的税 , 出现了 4
试中 ,应考人被录取 。出现了 42 次 ) 、
覆落 ( 科举考试及 次 。卷 13《德宗纪下》“
: 庚寅 ,诏诸道州府应贞元八年至
第后经复试而落选 , 出现了 5 次 ) 、
进士 ( 出现了 590 余 十一年两税及榷酒钱 ,在百姓腹内者 ,总五百六十万七千
次 ,多义 。一指科举考试中 ,殿试考取的人称为进士 ; 又 贯 ,并除放 。
”卷 49《食货志下》“
: 扬州等八道州府 , 置榷
指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 ) 、
举人 ( 隋唐时代被地方推举 麴 ,并置官店沽酒 ,代百姓纳榷酒钱 ,并充资助军用 。
”卷
赴京应科举考试者) 、
甲科 ( 唐初明经考试的分科之一 ,当 174《李德裕传》“
: 贞元中 ,李钅奇任观察使日 ,职兼盐铁 ,百
时分为甲 、
乙、丙、
丁四科 。出现了 20 次 ) 、
科目 ( 出现了 姓除随贯出榷酒钱外 ,更置官酤 ,两重纳榷 ,获利至厚 。

12 次 。指“唐代分科选拔官吏的名目”这一意义 ,多见 ) 、 折纳 : 唐代按钱折价交纳粟帛 , 出现了 8 次 。卷 15
墨义 ( 科举考试术语 ,考生笔答经义 。出现了 1 次) 、
明算 上《宪宗纪上》“
: 于百姓有粟情愿折纳者 , 时估外特加优
( 唐代科举考试中的科目名 ,主要考试算学类知识 。出现 饶。
”卷 48《食货志上》“
: 不经贼处 , 先征见钱 , 今三分一
了 1 次) 、
试判 ( 唐代选拔人才的一个考试项目 ,出现了 4 分折纳杂物 , 计优饶百姓一 十 三 万 贯 。
”卷 49《食 货 志
次) 、
填帖 ( 唐代科举考试时 , 应试者须填写被帖去的经 下》“
: 其赊祟者 ,至纳钱日 ,若粟麦杂种等时价甚贱 ,恐更
76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回易艰辛 ,请加价便与折纳 。
” 期的实际情况 ,有所改进 、
增加 、
创新 。这些新增设的内
它如“间架”( 即间架税 ,唐中叶实施的按房屋间架及 容 ,必然会给予它一个相应的名称 ,由此产生新词 。
《旧
等级所征收的税 。出现了 8 次 ) 、
“两税”( 唐德宗时代实 唐书》
中的这种新兴词语 ,有 :
行夏税和秋税 ,合起来称两税 。出现了 67 次 ,包括“两税 赤牒 : 唐代临时授官的一种文书 , 出现了 4 次 。卷
使”“
、两税钱”
)、“青苗钱”( 唐代赋税名 。大历元年 , 诏 81《刘祥道传》“
: 时天下初定 ,州府及诏使多有赤牒授官 ,
天下苗一亩征税钱十五 ,以给百官俸钱 。出现了 12 次 ) 、 至是停省 。
”卷 82《许敬宗传》:“武德初 , 赤牒拟涟州别
“色役”( 盛行于唐代的一种徭役 ,由官府派人到各级官吏 驾。
”卷 191《方伎传》
“袁天纲”“
: 武德初 , 蜀道使詹俊赤
家担任仆役 。
《旧唐书》
中 ,此义多见) “
、拓地钱”( 唐代各 牒授火井令 。

道所征收的货物的存栈费 ,出现了 1 次) 等 ,亦属此类 。 放朝 : 唐代制度 ,凡是盛暑 、
大雪等天气 ,免去群臣朝
3  商业贸易类新兴词语 见 ,是为“放朝”。出现了 3 次 。卷 15 下《宪宗纪下》“
: 丙
唐代交通发达 。国内陆路交通 ,以长安为中心 ,东南 申 ,以大雪放朝 , 人有冻踣者 , 雀鼠多死 。
”卷 16《穆宗
西北四个方向 , 分别可以达到山东半岛 、
广州 、
西域 、
太 纪》“
: 《实录》未成 , 且许不入内署 , 仍放朝参 。
”卷 17 下
原 。由于运河的开通 , 水上交通和海上航运 , 也非常方 《文宗纪下》“
: 故事 ,天下双日视事 ,帝谓宰辅曰 ‘
: 朕欲与
便 。便利的交通条件 ,为商业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卿等每日相见 ,其辍朝 、
放朝 ,用双日可也 。
’”同代其他用
环境 。因此 ,国内各地商人和外商纷纷云集首都长安 ,使 例 : 白居易《雨雪放朝因怀微之》
诗“: 归时纷纷满九衢 ,放
得当时的长安成为知名的国际大都会 。繁荣的贸易交 朝三日为泥涂 。
”郑谷《放朝偶作》诗 “
: 寒极放朝天 , 欣闻
易 ,由此而产生了不少的与商业贸易有关的新兴词语 。 半夜室 。

《旧唐书》
中的这类新兴词语 ,主要有如下一些 : 俸料 : 唐代官员俸禄以外所得的食料 、
厨料的合称 。
便换 : 唐代的一种汇兑方式 , 出现了 8 次 。卷 19 上 出现了 44 次 。卷 5《高宗纪下》“
: 壬子 , 霍王元轨率文武
《懿宗纪》“
: 自南蛮用兵已来 ,置供军使 ,当司在诸州府场 百僚 ,请出一月俸料助军 ,以讨突厥 。
”卷 18 上《武宗纪》:
监钱 ,犹有商人便换 ,赍省司便换文牒至本州府请领 , 皆 “文武百僚俸料 , 起三月一日 , 并给见钱一半 。
”卷 60《宗
被诸州府称准供军使指挥占留 。
”卷 48《食货志上》“
: 茶 室传》
“江夏王道宗”“
: 道宗俸料甚高 ,宴赐不少 ,足有余
商等公私便换见钱 ,并须禁断 。
”又 “
: 盖缘比来不许商人 财 ,而贪婪如此 , 使人嗟惋 , 岂不鄙乎 ?”卷 163《崔元略
便换 ,因兹家有滞藏 ,所以物价转高 ,钱多不出 。
”又 “
: 臣 传》“
: 元略不能检下 ,有涉慢官 ,罚一月俸料 。

等今商量 ,伏请许令商人于三司任便换见钱 ,一切依旧禁 告身 : 唐代授官的凭证 , 出现了 13 次 。卷 9《玄宗纪
约。
”卷 49《食货志下》“
: 商人于户部 、
度支 、
盐铁三司飞 下》“
: 禄山奏前后讨契丹立功将士跳荡等 ,请超三资 , 告
钱 ,谓之‘便换’。
”同代用例 : 唐赵王 《因话录》卷第六“羽 身仍望好写 。
”卷 114《周智光传》“
: 优诏以智光为尚书左
部”“
: 有士鬻产于外 ,得钱数百缗 ,惧川途之难赍也 ,祈所 仆射 ,遣中使余元仙持告身以授之 。
”卷 169《郑注传》:
知纳于公藏 ,而持牒以归 ,世所谓便换者 ,定之衣囊 。
” “召至九仙门 , 帝面赐告身 。
”同代用例 《
: 王梵志诗》第
马价绢 : 唐代与回纥马 、
绢互易 ,以马价折算绢 ,合称 274 首 “
: 啾唧被人言 ,御史来正断 。除名仍解官 , 告身追
马价绢 。出现了 3 次 ,全部见于卷 195《回纥传》“
: 贞元六 入案 。

年六月 ,回纥使移职伽达干归蕃 , 赐马价绢三十万匹 。
” 孔目官 : 开元五年置的掌管文书的官吏 , 其得名之
又“
: 二年二月 ,赐回纥马价绢五万匹 。
”又“
: 三月 ,又赐马 由 , ( 参见胡三省的《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载”
注“: 孔
价绢七万匹 。
” 目官 ,衙前吏职也 。唐世始有此名 ,言凡使司之事 , 一孔
输场 : 唐代转运物资的货场 , 出现了 3 次 。卷 8《玄 一目皆须经由其手也 。
”)《旧唐书》
中 ,总共出现了 12 次 。
宗纪上》“
: 八月 ,先是驾至东都 ,遣侍中裴耀卿充江淮 、
河 卷 43《职官志二》“
: 孔目官一人 , 专知御书典四人 , 并开
南转运使 ,河口置输场 。
”又“
: 壬寅 ,于输场东置河阴县 。
” 元五年置 。
”卷 126《陈少游传》“
: 既而州府残破 , 无以上
卷 44《职官志三》“
: 凡天下赋调 ,先于输场简其合尺度斤 填 ,乃与腹心孔目官等设法重税管内百姓以供之 。
”同代
两者 ,卿及御史监阅 ,然后纳于库藏 。
” 用例 :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七“金刚经鸠异”“
: 大和
它如 : 飞钱 ( 唐代的一种汇兑方式 ,始于唐宪宗时代 。 七年冬 ,给事中李公石为太原行军司马 。孔目官高涉因
出现了 1 次) 、
宫市 ( 唐代贞元年间 ,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强 宿使院 ,至冬冬鼓起时诣邻房 。

《三水小牍逸文》“
: 尝一
行买物 ,肆意掠夺 。出现了 12 次 ) 、
酒户 ( 唐宋时经官方 日 ,汝州监军使董弘贽令孔目官宋柔 ,奉启于都监致命 。

许可的私人酒坊 ,出现了 2 次) 、
蜡面茶 ( 唐宋时期福建所 《敦煌变文集》卷 1《汉将王陵变》后题 “
: 《汉八年楚灭汉
产的名茶 ,出现了 1 次) 、
市舶使 ( 唐代在广州等地设立的 兴王陵变》一铺 , 天福四年八月十六日孔目官阎物成写
主管海外贸易等的官 ,出现了 3 次) …… 记。
”此词《大词典》
失收 。
41 职官制度新兴词语 料 :隋唐时代 ,官员们俸禄之外所得的物品 。
《旧唐
职官职度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每一个朝 书》
中 “料”
, 的这一用法多次出现 。卷 13《德宗纪下》:
代的职官 ,都是在因袭前代的基础上 ,又结合具体历史时 “夏四月乙未 , 以太子少师萧昕为工部尚书 , 致仕 , 给半
77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禄、
料 ,永为常式 。初 ,致仕官只给半禄 , 无料 , 上加之以 被斩者八百余人 。
”卷 95《惠文太子范传》“
: 我金吾 ,天子
待老臣 。半料自昕始也 。
”又“
: 君臣之际 ,义莫重焉 ,每闻 押衙 ,死生随之 , 安能自脱 ?”卷 145《李希烈传》:“大历
薨殂 ,良深悼恻 。应文武朝臣薨卒者 ,其月俸 、
料宜全给 , 末 ,忠臣军政不修 , 事多委妹婿张惠光 , 为押衙 , 弄权纵
仍更准本官一月俸 、
料 ,以为赙赠 。
”卷 17 下《文宗纪下》: 恣 ,人怨 。
”其他用例 : 裴钅刑《传奇》
“聂隐娘”“
: 聂隐娘者 ,
“敕尚食使 ,自今每一日御食料分为十日 ,停内修造 。
”同 唐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 。年方十岁 ,有尼乞食于
代用例 : 白居易《咏所乐》
诗“: 官优有禄料 ,职散无羁縻 。
” 锋舍 ,见隐娘 ,悦之 。云 ‘
: 问押衙乞取此女教 。
’锋大怒 ,
料钱 : 唐宋制度 ,官吏除俸禄外 ,有时还要另外给予 叱尼 。尼曰 ‘
: 任押衙铁柜中盛 ,亦须偷去矣 。
’”康骈《剧
食料 ,或者折合成钱发给 , 合称“料钱”。出现了 20 次 。 谈录》
卷下“张季弘逢恶新妇”“新妇拜季弘曰
, ‘
: 乞押衙
卷 11《代宗纪》:“己酉 , 加京官料钱 。
”卷 17 上《文宗纪 不草草 ,容新妇分雪 ; 新妇不敢不承事阿家 ,自是大人憎
上》“
: 六月辛卯朔 ,敕文武常参官朝参不到 ,据料钱多少 , 嫌新妇 。
’”
《录异记》
卷 5“龙”“
: 柳孙君庆 ,乾符中为节度
每贯罚二十五文 。
”卷 149《奚陟传》:“陟乃约以料钱为 押衙 、
青城镇遏使 。

《中朝故事》“
: 翌日 ,上以状授 公 ,
率 ,自是主书所得减拾遗 。
”卷 164《王播传》附弟起 “
: 以 乃批云 ‘
: 授淮南别敕押衙 。
’”
《北梦琐言》卷第 4 “
: 巴蜀
其家贫 ,特诏每月割仙韶院料钱三百千添给 。
”卷 175《安 多故 ,土豪倔起 ,斯乃押衙之子 ,独能慕善 , 苟不诱进 , 渠
王溶传》“
: 开成初 , 敕安王 、
颍王并以百官例 , 逐月给料 即退志 。

钱。
”同代用例 : 范摅《云溪友议》卷上“江都事”“
: 有一曹 《旧唐书》
中的职官制度类新词 ,择其要者 ,还有如下
官到任 ,仪质颇似府公 。府公见而恶之 ,书其状曰 ‘
: 着青 一些 :
把笏 ,也请料钱 。睹此形骸 ,足可伤叹 。
’”刘长卿《江楼送 百骑 ( 唐初禁军之一 ,这一意义多次出现 ) 、
赤县 ( 唐
太康郭主簿》
诗“: 料钱用尽却为谤 ,食客空多谁报恩 ?” 宋元各代京都所治的县 , 出现了 9 次 ) 、
飞骑 ( 唐代禁军
手力 : 唐代的一种非正式俸禄的补贴 。当时的官员 名 ,出现了 26 次) 、
弓广骑 ( 唐代宿卫兵名 ,出现了 8 次 ) 、

也要服劳役 ,如果不去 ,就从工资中扣除或者以钱折算 。 使 ( 匦院的主持人 ,出现了 4 次 ) 、
匦函 ( 朝廷接受臣民投
卷 18 上《武宗纪》“
: 准今年二月八日赦文 ,应京诸司勒留 书的匣子 , 始置于唐 。出现了 1 次 ) 、
季库 ( 唐代国库之
官 ,令本处克留手力杂给与摄官者 。
”又“
: 臣等检详 ,诸道 一 ,每个季度终了时储存财物的府库 。出现了 1 次 ) 、

正官料钱绝少 ,杂给手力即多 。今正官勒留 , 亦管公事 , 头 ( 唐代掌宿卫的军官名 ,出现了 2 次 ) 、
集贤院 ( 官府名
料钱少于杂给 ,刻下事未得中 。
”卷 44《职官志三》“
: 大将 称 ,唐代始有这一称谓 。出现了 42 次 ) 、
控鹤 ( 唐代设置
军二员 ,将军二员 。职田 、
奉钱 、
手力 、
粮料等 , 同六军诸 的宿卫近侍之官 ,出现了 12 次 ) 、
理匦使 ( 负责处理意见
卫。
”又称“手力资”。卷 173《外戚传》
“吴溆传附弟凑”: 箱中意见的官员 。唐代于垂拱二年始于庙堂置意见箱 ,
“掌闲弓广骑 、
飞龙内园 、
芙蓉及禁军诸司等使 ,杂给手力资 收纳臣下的意见 , 由御史中臣等负责处 理 。出 现 了 6
课太多 ,量宜减省 。
”按 “
: 手力”,还可指官府中的杂役小 次) 、
粮料 ( 唐代官员的俸禄给养 , 出现了 33 次 , 包括 12
吏 ,这一意义魏晋时代已经出现 。如《宋书・孔琳之传》: 次“粮料使”
)、门戟 ( 唐宋时代在庙社 、
州府 、
达官私第等
“尚书令省事倪宗又牵威仪手力 ,击臣下人 。
”此义《旧唐 门前陈列戟 ,以示威仪 。出现了 16 次) 、
南选 ( 唐高宗时 ,
书》
中也多次出现 。卷 105《杨慎矜传》“
: 铉百端拷讯不 派郎官 、
御史去桂广等地选取人才 ,是为南选 。出现了 4
得 , 乃令不良枷王宣 , 以手力绊其足 , 以木按其足间 。
”卷 次 ,包括“南选使”
)、平转 ( 唐代考核官吏的一种办法 。政
172《李石传》“
: 其两道所进衣粮 ,并望停寝 ,依从前制置 , 级中等 ,内外平级调动 , 以试其能 。出现了 1 次 ) 、
千骑
只以金吾手力引从 。
”卷 187 下《忠义传下》
“颜杲卿传附 (唐代武官名 ,此义在《旧唐书》中多次出现 ) 、
千秋节 ( 指
子泉明”“
: 会饮既醉 ,令袁履谦与参军冯虔 、
县尉李栖默 、 皇帝的诞辰 ,这个名称始于唐玄宗 ,又名“天长节”。出现
手力翟万德等杀钦凑 。
” 了 7 次) 、
社仓 ( 即义仓 。为防止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
烧尾 : 唐代大臣初拜官向皇帝献食 。 仓 ,始于隋代 。出现了 5 次) 、
时政记 ( 唐代宰相撰录的朝
斜封官 : 唐中宗时 ,韦后与太平公主于侧门降敕墨所 廷奏对记录 ,始于长寿年间 。出现了 12 次 ) 、
散手 ( 隋唐
授予的官员 。出现了 2 次 。卷 7《睿宗纪》“
: 戊子 , 诏中 时期朝会仪仗之一 ,出现了 2 次 ) 、
万骑 ( 唐代武官名 , 属
宗时斜封官并许依旧 。
”卷 77《柳亨传》
“附孙泽”“
: 先是 , 于禁军 ,多次出现) 、
小铨 ( 唐代在九流以外 ,兵部 、
礼部举
姚元之 、
宋王景知政事 ,奏请停中宗朝斜封官数千员 。
”同代 人 ,郎官得自主铨选 , 称为小铨 , 又称“小选”。出现了 1
其它例证 《隋唐嘉话》
: 卷下 “
: 景龙中 ,多于侧门降墨敕斜 次) 、
宪衔 ( 唐宋时代的官制中 ,正职以外所加的虚衔 。出
封 ,以授人官爵 , 时人号为‘斜封官’。

《大唐新语》:“柳 现了 2 次) 、
衙官 ( 唐代刺史的属官 , 出现了 13 次 ) 、
信牒
泽 ,睿宗朝太平公主用事 , 奏斜封官复旧职 , 上书谏曰 : ( 唐代授官皆有告身 ,无告身之前 ,先给文书以为凭证 ,这
‘药不毒不可以触疾 ,词不切不可以裨过 。
’” 就叫“信牒”。出现了 1 次) 、
月库 ( 唐代藏帛的府库 ,因为
押衙 : 唐宋时代领仪仗侍卫的官名 。本作“押牙”,后 每月有物进出 ,故称 。出现了 1 次 ) 、
义仓 ( 即粮仓 , 隋代
来讹作“押衙”。出现了 25 次 , 包括“都押衙”。卷 19 上 以后各地为了备荒而设置 。出现了 38 次) 、
义儿 ( 晚唐时
《懿宗纪》“
: 便令押衙李词等各脱下衣甲 , 防虞官健束手 代 ,蕃镇主帅供养的勇武善战者 。此义《旧唐书》中多次
78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出现) 、
中和节 ( 指二月初一 。唐德宗贞元五年以二月初 与法明等九人并封县公 , 赐物有差 , 皆赐紫袈裟 、
银龟
一为中和节 ,这天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子互赠 ,称为 袋。

献生子 。出现了 8 次) 、
昭媛 ( 唐代女官名 ,出现了 2 次 ) 、 巾子 : 头巾 , 唐武德年间始有 。出现了 7 次 。卷 45
支使 ( 官名 ,唐代节度使 、
观察使的属官 。出现了 15 次 ) 、 《舆服志》“
: 武德已来 ,始有巾子 ,文官名流 ,上平头小样
资课钱 ( 唐代国库空虚 ,官员的俸禄需要等到课税后才能 者 。则天朝 ,贵臣内赐高头巾子 ,呼为武家诸王样 。中宗
付给 ,这就是资课钱 。出现了 1 次 ) 、
注拟 ( 唐代选举官 景龙四年三月 ,因内宴赐宰臣已下内样巾子 。开元已来 ,
员 ,获选者先由尚书省登记 ,经考核后按才能拟定官职 。 文官士伍多以紫皂官拖为头巾 、
平头巾子 ,相效为雅制 。
出现了 23 次) …… 玄宗开元十九年十月 , 赐供奉官及诸司长官罗头巾及官
51 法制方面的新词 样巾子 ,迄今服之也 。
”卷 113《裴冕传》“
: 自创巾子 , 其状
法制关乎人命 ,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不同的时代 , 新奇 ,市肆因而效之 ,呼为‘仆射样’。

《北梦琐言》卷第 7
或者是同一时代的不同阶段 , 法制体系都会有所不同 。 “洞庭湖诗”“
: 又云 : 雾是山巾子 ,船为水革及鞋 。

有唐一代 , 由兴起而繁荣昌盛 , 由昌盛而衰亡 。不同阶 佩龟 : 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所佩的龟袋 , 始于武后时 。
段 ,有相应的法制法规 。中国法制史上的著名法学专著 出现了 1 次 。卷 70《崔义玄传》
“附子神庆”“
: 伏以五品已
《唐律疏议》,就是由唐朝著名政治家房玄龄等制定 ,长孙 上所以佩龟者 ,比为别敕征召 ,恐有诈妄 ,内出龟合 ,然后
无忌疏证 。
《旧唐书》中 ,也反映了唐代的一些新兴法制 应命 。

用语 。如 : 佩鱼 : 唐代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鱼袋 ,始于唐高宗永
木丸 : 武则天时代的一种行刑用具 ,用木制球形物塞 徽二年 。出现了 8 次 。卷 7《中宗睿宗纪》“
: 壬辰 , 遣十
入犯人口中 ,使其不能出声 。出现了 1 次 。卷 84《郝处俊 使巡察天下 。有星孛于紫宫 。令特进佩鱼 。散职佩鱼 ,
传》“
: 自此法司每将杀人 ,必先以木丸塞其口 ,然后加刑 , 自此始也 。
”卷 43《职官志二》“
: 凡授都督 、
刺史阶未入五
讫于则天之代 。
” 品者 ,并听着绯佩鱼 ,离任则停 。

手状 : 唐代称被告人的自白状为手状 , 出现了 1 次 。 鱼袋 : 唐代官吏佩戴的盛放鱼符的口袋 。出现了
卷 96《姚崇传》“
: 中间疑有枉滥 , 更使近臣就狱亲问 , 皆 162 次 。包括 119 次“紫金鱼袋”和 29 次“绯鱼袋”。卷 5
得手状 ,承引不虚 ,朕不以为疑 ,即可其奏 。
” 《高宗纪下》“
: 五月乙未 , 五品已上改赐新鱼袋 , 并饰以
突地吼 : 唐代的一种残酷刑具 ,出现了 2 次 。卷 186 银。
”卷 7《睿宗纪》“
: 其腰带一品至五品并用金 , 六品七
上《酷吏传上》
“来俊臣”“
: 又以索元礼等作大枷 , 凡有十 品并用银 ,八品九品并用 石 。鱼袋着紫者金装 ,着绯者
号 :一曰定百脉 ,二曰喘不得 ,三曰突地吼 , 四曰著即承 , 银装 。
”卷 45《舆服志》“
: 垂拱二年正月 , 诸州都督刺史 ,
五曰失魂胆 ,六曰实同反 ,七曰反是实 ,八曰死猪愁 ,九曰 并准京官带鱼袋 。
”又“
: 至开元九年 ,张嘉贞为中书令 ,奏
求即死 ,十曰求破家 。
”这段话在唐代的其它语料里 ,也有 诸致仕许终身佩鱼 , 以为荣宠 , 以理去任 , 亦听佩鱼袋 。
类似的记载 。刘肃《大唐新语》
卷十二“酷忍第二十七” : 自后恩制赐赏绯紫 ,例兼鱼袋 ,谓之章服 ,因之佩鱼袋 、

“周兴 、
来俊臣等 ,罗告天下衣冠 ,遇族者不可胜纪 。俊臣 朱紫者众矣 。
”同代例证 《隋唐嘉话》
: 卷下 “
: 朝仪 : 鱼袋之
案诏狱 ,特选十个大枷 ,一曰定百脉 ,二曰喘不得 ,三曰突 饰 ,唯金银二等 。至武后乃改五品以铜 。中宗反正 , 从
地吼 ,四曰着即承 , 五曰失魂魄 , 六曰实同反 , 七曰反是 旧。

实 ,八曰死猪愁 ,九曰求即死 ,十曰求破家 。遭其枷者 ,宛 佩饰类新词 ,见于《旧唐书》
的 ,还有 :
转于地 ,斯须闷绝 。
” 承露囊 ( 赠送人的物品) ,开元十年唐玄宗生日 ,百官
此外 “持狱”
, ( 唐代的一种酷刑 ,出现了 1 次) 、
“肉傅 献纳此物 ,后民间仿制为节日礼品相赠 。出现了 1 次 ) 、
钅乇”( 唐代的一种酷刑 ,让犯人卧于地上 ,用门关从其腹上 笏囊 ( 放笏的袋子 ,始于张九龄 。出现了 2 次 ) 、
胡帽 ( 唐
压过 。出现了 1 次) “
、宿囚”( 唐代的一种酷刑 ,出现了 1 代妇女骑马外出时所戴的不障面的帽子 ,出现了 2 次 ) 、
次) 等 ,也是见于《旧唐书》中的唐五代有关法制类的新 进德冠 ( 唐代赏赐宠臣的冠 ,出现了 9 次 ) 、
绿衫 ( 唐代下
词。 级官员所穿的绿色朝服 ,出现了 2 次) 、
帷帽 ( 周围垂网的
61 有关佩饰打扮的新词 帽子 。隋代始有 ,唐代妇女通用 。出现了 8 次) 、
鱼符 ( 隋
人的穿着打扮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时代特色 。由于 唐时期朝廷颁发的符信 , 出现了 7 次 , 包括“银鱼符”1
时代风尚 、
审美情趣等原因 ,不同时代 ,在佩饰 、
服饰 、
首 次“
、铜鱼符”
2 次“
、随身鱼符”2 次 ) 、
银鱼符 ( 银质鱼符 ,
饰等方面 ,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
《旧唐书》
中 ,也体现 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所佩戴 。出现了 1 次 ) 、
翼善冠 ( 贞
出了一些唐五代时期的有关佩饰打扮的新词 。如 : 观年间 ,唐太宗仿古制而制的冠 。出现了 6 次) 、
哕厥 ( 唐
龟袋 : 唐武后时官员的一种佩饰 。出现了 2 次 。卷 代武官的佩物 ,出现了 1 次) ……
45《舆服志》“
: 久视元年十月 ,职事三品已上龟袋 ,宜用金 71 新兴的称谓词
饰 ,四品用银饰 , 五品用铜饰 , 上守下行 , 皆从官给 。
”卷 称谓词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同一官职 , 不同的时
183《外戚传》
“武承嗣附薛怀义”“
; 故则天革命称周 ,怀义 代可能有不同的称呼 。新产生一种现象 ,也要用一个称
79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谓词去代表 。
《旧唐书》
中 ,有关称谓的新词 ,主要有 : 伶人住处的称呼 。出现了 4 次 ) 、
行署 ( 唐代对流外官的
次对官 : 唐中世以后对待制官 、
巡对官的称呼 , 出现 统称 ,出现了 6 次) 、
选人 ( 唐代对候补 、
候选的官员的称
了 3 次 。卷 15 上《宪宗纪上》:“己巳 , 起居舍人郑随次 呼 ,此义多次出现) 、
执兽子 ( 对侍中的称呼 ,出现了 3 次 )
对 ,面受进止 。令宣与两省供奉官 ,自今已后 , 有事即进 ……
状 ,次对官宜停 。
”卷 18 上《武宗纪》“
: 至于军国政事 , 唯 81 其它类型的新词新语
卿等与次对官论 , 何须问道士 。
”唐五代的其他例证 : 唐 《旧唐书》
中 ,有些类型的新兴词语 ,在归类上还暂时
张固《幽闲鼓吹》“
: 宣宗坐朝 , 次对官趋至 , 必待气息平 没有处理好 ,我们把它们放入这一部分讨论 。这样的新
均 ,然后问事 。令狐相进李远为杭州 ,宣宗曰 : 比闻李远 词 ,主要有 :
诗云 ‘
: 长日唯销一局棋 。
’岂可以临郡哉 ? 对曰 ‘
: 诗人之 草麻 : 即草诏 ,唐代用黄白麻纸书写诏书 ,故有此称 。
言 ,不足有实也 。
’”
《唐摭言》卷 2“恚恨”“
: 会昌中 , 回为 出现了 1 次 。卷 157《韦弘景传》“
: 普润镇使苏光荣为泾
刑部侍郎 ,暮为御史中丞 , 尝与次对官三数人候对于阖 原节度使 ,弘景草麻 ,漏叙光荣之功 ,罢学士 ,改司门员外
门。
”此词《大词典》
的最早用例为元代胡三省注 。 郎。
”其他用例 : 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卷中“彰术士”“
: 后
阁老 : 唐代对资深的中书舍人的称呼 , 出现了 2 次 。 杜公为度支侍郎 ,有直上之望 ,草麻待宣 ,府吏已上 ,于杜
卷 119《杨绾传》“
: 历司勋员外郎 、
职方郎中 , 掌诰如故 。 公门构板屋 ,将布沙堤 ,忽有东门骠骑 ,奏以小疵 ,而承旨
迁中书舍人 ,兼修国史 。故事 ,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 以蒋伸侍郎佰相 ,杜出镇天平 ,忧悒不乐 , 失其大望也 。

公廨杂料 , 归阁老者五之四 。绾以为品秩同列 , 给受宜 《北梦琐言》卷第 7“郑准集军书”“
: 虽有胸襟 , 而辞体不
均 ,悉平分之 ,甚为时论归美 。
”同代例证 : 唐李肇《唐国史 雅 ,至祝朝贵书 , 云中书令舍人曰草麻 , 通事舍人曰奏
补》
卷下 “
: 宰相相呼为元老 , 或曰堂老 。两省相呼为阁 可。

老 ,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 , 外郎御史遗补相呼为院 次韵 : 依次序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 ,又称“步韵”, 始
长 。上可皆下 ,下不可皆上 ,唯侍御史相呼为端公 。
” 于白居易 、
元稹 。出现了 1 次 。卷 166《元稹传》“
: 稹与同
官健 : 唐代对士兵的称呼 , 出现了 18 次 , 又写作“官 门生白居易友善 ,居易雅能诗 ,就中爱驱驾文字 ,穷极声
键”。卷 18 下《宣宗纪》“
: 三州七关镇守官健 , 每人给衣 韵 ,或为千言 ,或五百言律诗 ,以相投寄 。小生自审不能
粮两分 ,一分依常年例支给 ,一分度支加给 ,仍二年一替 过之 ,往往戏排旧韵 ,别创新辞 ,名为次韵相酬 ,盖欲以难
换 。其家口委长吏切加安存 。官健有庄田户籍者 , 仰州 相挑 。

县放免差役 。
”卷 152《张万福传》“
: 官健常虚费衣粮 , 无 檐子 : 唐初盛行的肩舆类代步工具 ,出现了 1 次 。卷
所事 ,今乃一小赖之 ,不足过赏 , 请用三之一 。
”卷 161《杨 45《舆服志》:“比来多着帷帽 ……曾不乘车 , 别坐檐子 。
元卿传》:“如百姓官健有归顺者 , 便准敕优恤 , 必令全 递相仿效 ,浸成风俗 ,过为轻率 ,深失礼容 。
”唐五代其他
活。
”同代用例 : 唐赵王 《因话录》卷六“羽部”“
: 王智兴在 用例 : 唐刘肃《大唐新语》
卷十“厘革第二十二”“显庆中
, ,
徐州 ,法令甚严 。有防秋官健交待归 ,其妹婿于家中设馔 诏曰 ‘
: 百家家口 ,咸厕士流 。至于衢路之间 ,岂可全无障
以贺 。

《敦煌变文集》卷二《韩擒虎话本》“
: 衾虎升帐而 蔽 ? 比来多着帏帽 ,遂弃幂罗 ; 曾不乘车 , 只坐檐子 。过
坐 ,遂唤一官健只在面前 ,载三处分 。
” 于轻率 ,深失礼容 。自今已后 ,勿使如此 。
’”唐赵王 《因话
品官 : 唐代对宦官的称呼 , 此义《旧唐书》中多次出 录》
卷第 3“商部下”“
, 崔吏部枢夫人 , 太尉西平王女也 。
现 。卷 11《代宗纪》“
: 丁丑 , 内出宫女千人 , 品官六百人 西平生日 ,中堂大宴 ,方食 ,有小婢附崔氏妇耳语久之 ,崔
守洛阳宫 。
”卷 17 上《敬宗文宗纪》“
: 八月丁酉朔 。是夜 , 氏妇颔之而去 。有顷 ,复至 ,王问曰 ‘
: 何事 ?’
女对曰 ‘
: 大
火犯土星 。妖贼马文忠与品官季文德等凡一千四百人 , 家昨夜小不安适 ,使人往候 。
’王掷箸怒曰 ‘
: 我不幸有此
将图不轨 ,皆杖一百处死 。
”卷 171《李渤传》“
: 时有品官 女 ,大奇事 ! 汝为人妇 ,岂有阿家体候不安 ,不检校汤药 ,
五十余人 ,持仗殴发 ,纵横乱击 。发面折齿 , 台吏以席蔽 而与父作生日 。吾有此女 ,何用作生日为 ?’遽遣走檐子
之 ,方免 。
” 归 ,身亦续至崔氏家问疾 ,且拜谢教训子女不至 。
”五代王
音声人 : 唐代对官府乐人的总称 , 出现了 2 次 。卷 定保《唐摭言》
卷 2“恚恨”“
: 其人常怀文状 ,即如所诲 ,望
19 上《懿宗纪》“
: 殷裕妻崔氏 ,音声人郑羽客 、
王燕客 ,婢 尘而拜 。导从问 ,对曰 ‘
: 建州百姓诉冤 。
’公闻之 ,倒持麈
微娘 、
红子等九人配入掖庭 。
”卷 44《职官志三》“
: 凡乐人 尾 ,敲檐子门 ,令止 。

及音声人应教习 ,皆着簿籍 ,核其名数 ,分蕃上下 。
” 飞表 : 快 速 递 送 章 表 , 出 现 了 8 次 。卷 4《高 宗 纪
它如 : 都头 ( 唐代对都将的别称 ,出现了 23 次 ) 、
藩镇 上》“
: 十八年 ,太宗将伐高丽 ,命太子留镇定州 。及驾发
(唐代对都督府 、
节度大使 、
十节度使的统称 , 出现了 39 有期 ,悲啼累日 , 因请飞驿递表起居 , 并递敕垂报 , 并许
次) 、
后行 ( 唐宋时称工部 、
礼部为后行 , 出现了 1 次 ) 、
堂 之 。飞表奏事 ,自此始也 。
”卷 84《刘仁轨传》“
: 然后分兵
兄弟 ( 同祖的兄弟 。晋人称为“同堂兄弟”,唐代改称“堂 据险 ,开张形势 ,飞表闻上 , 更请兵船 。
”卷 166《元稹传》:
兄弟”。出现了 1 次) 、
天可汗 ( 唐代西北各族首领对唐太 “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 ,稹欲追摄 ,擅令停务 。既飞表闻
宗的尊称 ,出现了 5 次) 、
仙韶院 ( 唐文宗时 ,对宫中乐工 、 奏 ,罚式一月俸 ,仍召稹还京 。

80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个 :指示代词 ,义为“这”
或者“那”。这一意义 《旧唐
, 赞等三人及第 ,许得钱一千六百贯文 。

书》
中出现了 2 次 。卷 53《李密传》“
: 密以父荫为左亲侍 , 羡余 : 唐代地方官员以赋税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 ,
尝在仗下 ,炀帝顾见之 ,退谓许公宇文述曰 ‘
: 向者左仗下 出现了 28 次 。卷 16《穆宗纪》“
: 楚为山陵使 ,纵吏于 刻
黑色小儿为谁 ?’许公对曰 :‘故蒲山公李宽子密也 。
’帝 下 ,不给工徒价钱 。积留钱十五万贯 ,为羡余以献 , 故及
曰 ‘个小儿视瞻异常
: ,勿令宿卫 。
’”卷 175《萧遘传》“
: 玫 于贬 。
”卷 17 上《敬宗文宗纪》“
: 播自掌盐铁 ,以正入钱进
退而宣言曰 ‘
: 我册个王子为主 ,不从者斩 。
’”同代也有相 奉 ,以希宠固位 。托称羡余 , 物议欲鸣鼓而攻之 。
”卷 135
同的用例 : 唐张固《幽闲鼓吹》“
: 白尚书应举 ,初至京 , 以 《裴延龄传》“
: 由是蹂躏官属 ,倾倒货财 ,移东就西 , 便为
诗谒顾著作 。顾睹姓名 ,熟视白公曰 ‘
: 米价方贵 ,居亦弗 课绩 ,取此适彼 , 遂号羡余 , 愚弄朝廷有同儿戏 。
”卷 162
易。
’乃披卷 ,首篇曰 ‘
: 咸阳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 《王遂传》“
: 岁计兵食三万石 , 及郓贼诛 , 遂进羡余一百
不尽 ,春风吹又生 。
’即嗟赏曰 ‘
: 道得个语 ,居即易矣 。
’因 万 ,上以为能 。

为之延誉 ,声名大振 。
” 扬掷 : 扬簸 ,此名始于唐代开元初年 。出现了 2 次 。
勾当 : 主管 、
料理 。唐代新兴词语 《旧唐书》
, 中多见 , 卷 49《食货志下》“
: 先是 ,米至京师 ,或砂砾糠秕 ,杂乎其
总共出现了 45 次 。卷 10《肃宗纪》“
: 癸丑 ,以河南尹刘晏 间 。开元初 ,诏使扬掷而较其虚实 。
‘扬掷’
之名 ,自此始
为户部侍郎 , 勾当度支 、
铸钱 、
盐铁等使 。
”卷 14《顺宗 也。

纪》“
: 其军国政事 ,宜令皇太子勾当 。
”卷 26《礼仪志六》: 《旧唐书》
中的这类新兴词语 ,还有如下一些 :
“宜令有司择日修崇太庙 , 以留守李实充使勾当 。
”卷 49 官妓 ( 供奉官员的妓女 。唐宋时代的官场应酬会宴 ,
《食货志下》“
: 宜令诸州录事参军 , 专主勾当 。
”卷 123《第 有官妓侍候 。出现了 1 次 ) 、
开元通宝 ( 唐高祖武德四年
五琦传》:“玄宗大喜 , 即日拜监察御史 , 勾当江淮租庸 所造的钱币名 , 出现了 9 次 ) 、
梨园弟子 ( 又名“皇帝弟
使。
”卷 130《崔 造 传》:“诸 州 有 盐 铁 处 , 依 旧 置 巡 院 勾 子”,唐玄宗时对梨园宫廷中的歌舞艺人的统称 ,出现了
当。
”同代用例 :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卷三“支诺皋下”, 2 次) 、
立部伎 ( 唐代宫廷燕乐之一 , 出现了 7 次 ) 、
抛车
“中书舍人崔嘏弟崔暇 ,娶李氏 。为曹州刺史 ,令兵马使 ( 古代军中用以发石击敌的车 ,出现了 5 次 ) 、
守捉 ( 唐代
国邵南勾当障车 。
”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九“从善第二 小官吏 ,出现了 32 次 ,包括“守捉使”
)、山棚 ( 唐代对东都
十”“
: 韦 为右丞 ,勾当司农木木童七十价 ,百姓四十价 ,责 西南山区的民户的俗称 ,他们以射猎为生 ,居无定所 。出
其隐没 。
”张文成《游仙窟》“
: 新妇向来专心为勾当 , 以后 现了 9 次) 、
天枢 ( 唐代延载元年武则天立的歌功颂德的
之事 ,不敢预知 。
” 柱子 ,出现了 8 次) 、
铜荡 ( 唐代的一种劣质钱币名 , 出现
街鼓 : 唐代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 ,宵禁开始和终 了 1 次) 、
铁锡 ( 唐代以铁和锡熔铸而制成的一种劣质钱
止时击鼓通报 。出现了 2 次 。卷 11《代宗纪》“
: 旧将王甫 币 ,出现了 4 次) 、
团结 ( 唐宋时代地方民兵丁壮组织 , 此
诱聚京城恶少 , 齐击街鼓于朱雀街 , 蕃军震慑 , 狼狈奔 义多次出现) 、
骁壶 ( 投壶游戏中箭从壶中跃出 ,出现了 5
溃。
”卷 144《韩游瑰传》“
: 谋于举事日夜令钦绪击鼓于凌 次) 、
消兵 ( 减少兵员 ,出现了 2 次 ) 、
勋格 ( 唐代对孔志约
霄门 ,焚飞龙厩舍草积 。又令珍霞盗击街鼓 ,集城中人 。
” 等人修订的“姓氏录”
的讽刺 ,出现了 1 次) 、
坐部伎 ( 唐玄
拍弹 : 中唐以后流行的一种曲调 ,演唱时伴随有表情 宗时宫廷燕乐之一 ,因为在堂上坐着演奏 ,故有此称 。出
动作 。出现了 1 次 。卷 177《曹确传》“
: 可及善音律 ,尤能 现了 4 次) 、
祝板 ( 祭祀时书写祝文的木板 、
纸板 , 出现了
转喉为新声 ,音辞曲折 ,听者忘倦 。京师屠沽效之 , 呼为 6 次) ……
‘拍弹’。
”其他用例 :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 “
: 可及善转
喉舌 ,对至尊弄媚眼 ,作头脑 ,连声作词 ,唱新声曲 , 须臾 三
即百数方休 。时京城不调少年相效 ,谓之‘拍弹’。

《太平 总之 ,新兴词语一般都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人 、
广记》
卷 204“米嘉荣”“
: 歌曲之妙 , 其来久矣 。元和中 , 事、
物、职官 、
制度等 。由于它们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 、

国乐有米嘉荣 、
何戡 ; 近有陈不嫌 ,不嫌子意奴 。一二十 喝玩乐等常见现象 ,因此 ,与之有关的词语就不可避免地
年来 ,绝不闻善唱 ,盛以拍弹行于世 ,拍弹起于李可久 ( 明 出现 ,从而产生新词 。各个时代都有反映它时代特点的
钞本久作及) 。
”( 出《卢氏杂说》
) 新词新义 ,汉语词汇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 ,就是要弄
堂帖 : 唐代宰相签押下达的文书 , 出现了 2 次 。卷 清楚哪个时代出现了哪些新词 。把各个时代的新词汇集
17 下《文宗纪下》“
: 壬申 ,以右金吾卫大将军段百伦检校 起来 ,可以看出汉语词汇的历史变迁 ,这有助于汉语词汇
工部尚书 ,充福建观察使 。堂帖中外臣僚 ,各举善《周易》 史的研究 。所以 《旧唐书》
, 中的新兴词语的研究 ,就是在
学者 。
”卷 18 下《宣宗纪》“
: 御史台据正月八日礼部贡院 做这方面的基础工作 。同时 ,研究《旧唐书》中的新兴词
捉到明经黄续之 、
赵弘成 、
全质等三人伪造堂印 、
堂帖 ,兼 语 ,对于近代汉语词汇的探源 ,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晚
黄续之伪著绯衫 ,将伪帖入贡院 ,令与举人虞蒸 、
胡简 、
党 唐五代是近代汉语的开端 。
( 下转第 84 页)

81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定标准“分离”,或者按照一定标准散布某物 ,结果是或减 书馆 ,20011
少 ,或增多 ; [2 ] 汉语大词典 [M]1 上海 : 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19911
2. 因争夺而分别 “分”
, 亦可以治乱 ; [3 ] 宋永培 1 汉字体系研究法 [M]1 南宁 : 广西
《说文》
3. 因分而相异 ( 背 ) , 因相异 ( 背 ) 而分 , 结果是“分 教育出版社 ,1991
明”; [4 ] 王力 1 同源字典 [M]1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821
4. 分合相互转化 ; [5 ] 许慎 1 说文解字 [M]1 北京 : 中华书局 ,19631
而能与语词“分”
搭配的词 ,总是和这些行为有关的 。 [6 ] 段玉裁 1 说文解字注 [M] 1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
可以看出 ,语词“分”的本义中沉淀着先民对于“分”这个 社 ,19881
行为的观察结果 ,这种观察结果是隐藏在词义背后的 ,属 [ 7 ] 林义光 1 文源 [M]1 高鸿缙 1 中国字例 [M]1 转自
于民族用词的潜意识心理 , 它决定着语词“分”是否能与 臧克和 1《说文解字》
的文化说解 [ M] 1 武汉 : 湖北人民出
其他词的搭配 , 而搭配的顺序也依照现实行为的逻辑 。 版社 ,19951
以“划分”
为例 。
《四下・
刀部》“
: 划 ,锥刀画曰划 ,从刀画 , [8 ] 郭璞 1 释名 [M] 1 转自朱骏声 1《说文》通训定声
画亦声 。
”而“画”与“介”互训 《三下・
, 画部》下说“画”是 [M]1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41
“象田四介 ,聿所以画之”, 可见画之则田界分 , 所以“划”
与“分”
的搭配是“划分”。

[ 参考文献 ]

[1 ] 张志毅 ,张庆云 1 词汇语义学 [M] 1 北京 : 商务印

The Relations bet ween Original Meaning of a Word and Collocation


SHEN Lin
( Chine se Department , Guangdong Foreign Language and Trade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420 , China)

Abstract :Collocation is one of the focuses in the research about Chinese. As an example ,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word ”
分”.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observation from ancestors to the reality was precipitated in the original
meanings. It belongs to the subconscious and determines the collocation ,even the sequence.
Key Words :collocation ; words and phrases ; semantic ; original meaning

( 上接第 81 页)
   [2 ] 刘日句 . 旧唐书 [M]1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51
[3 ] 二十五史全文检索阅读系统 [ CP/ DK]1 天津市永
[ 参考文献 ] 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1 天津 : 天津电子出版社 ,20001

[1 ] 罗竹风 1 汉语大词典 [ Z] 1 上海 : 汉语大词典出 [4 ] 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 [M] 1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

版社 ,19971 社 ,20001

Brief Analysis into Tang Five Periods’Neologism Recorded in Old Tang Book
ZHANG Neng - fu
( School of Literature ,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 Chengdu Sichuan 610068 , China)

Abstract :The method of studying Chinese neologism is primarily based on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period when cer2
tain thing or phenomenon concerned was produced and then the expression for it can be determined as a neology.
The neologies involved for the new phenomena recorded in Old Tang Book are mainly concerned with imperial ex2
amination , new types of taxes , newly emerging businesses and trades , newly - setup official positions and new
law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modern Chinese , the researches into Tang Five Periods’neologism are of great aca2
dem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 :Old Tang Book ; Tang Five Periods ; neologism ; new meaning

84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