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 23 卷  第 2 期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 23  No.

2
                     
2004 年 3 月 JOURNAL OF QUJ ING TEACHERS COLLEGE Mar. 2004

欧阳修王安石诗歌创作比较研究
方  然
( 曲靖师范学院 中文系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  要 : 欧阳修和王安石虽然性格差异比较明显 ,对诗歌审美价值取向各有侧重 ,但二人的人生经历颇


为相似 ,因此 ,他们选择的诗歌题材十分相近 ,在反映社会问题 、
咏史怀古 、
写景寄情诸方面 ,均可寻到如出一
辙的思想和情调 。但是 ,由于地位 、
个性和命运结局的不同 ,两人诗作的风格 、
气度 、
成就和影响又有较大的
差异 。作为本文比较研究的对象 ,无论是两位著名诗人诗歌创作风格的“异中之同”
还是“同中之异”,都可以
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 ,提供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丰富的人生意味 。
关键词 : 中国古代文学 ; 宋代诗人 ; 欧阳修与王安石 ; 诗歌题材 ; 艺术个性 ; 美学价值 ; 影响源流 。
中图分类号 : I20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8879 (2004) 02 - 0060 - 04

  欧阳修和王安石 ,一位是北宋文坛的盟主 ,诗 的赠诗 “


: 翰林风月三千首 , 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
文革新的领袖 ,一位是北宋政坛的改革者 ,诗文创 去自怜心尚在 , 后来谁与子争先 ?”《
( 赠王介甫》)
作的大家 。二人性格差异明显 , 对诗歌审美价值 初见后生 ,欧阳修便表示希望王安石用李白的诗
的取向也各有侧重 ,但他们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 , 才和韩愈的文风来引领宋代文坛 ,作为一代宗师 ,
因此 ,他们选择的诗歌题材十分相近 ,在反映赵宋 这种信任和赞许不可谓不真诚 , 不可谓不深切 。
王朝的社会问题 、咏史怀古 、
写景寄情等方面 , 从 然而 ,这由衷的赞誉和期望 ,并没有真正打动这个
其诗作中均可以寻到如出一辙的思想和情调 。因 可畏的后生 。王安石在《奉酬永叔见寄》中回答
此 ,对二人诗作异同的比较研究 ,具有较为独特的 道“
: 欲传道义心犹在 , 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
人文意义和艺术价值 。 能窥孟子 , 终身安敢望韩公 ?”将自己追求远大政
欧阳修对文坛的影响和推动 , 主要表现在诗 治目标的雄心合盘托出 ,毫不掩饰 ,表现出政治家
文革新主张和散文创作上 。他的诗歌不如散文那 和文学家截然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直拗无畏的鲜明
样辉煌 ,却也平易清新 ,不失大家风范 。在诗歌创 个性 。
作上 ,梅尧臣和苏舜钦对他起过一些影响 “可是
, 尽管如此 ,两人诗歌题材却十分相似 ,都以反
他对语言的把握 ,对字句和音节的感性 ,都在他们 映社会问题 、咏史怀古 、
写景寄情为主要内容 。
[1 ]
之上 。
” 而且 “在
, ‘以文为诗’这一点上 , 他为王 年轻时 ,他们都写过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作
[2 ]
安石 、 苏轼等人奠了基础”。 品 。欧阳修的《食糟民》, 把“日饮官酒诚可乐”的
欧阳修传世诗作 860 余首 , 约为王安石诗作 官吏和“釜无糜粥度冬春”的贫民相比较 , 鞭挞了
数量 ( 1530 多首 ) 的一半 。他们二人在诗歌创作 黑暗的现实 ,揭露了宋代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 ; 王
上曾有不解的缘分 : 作为一个倍受崇敬的长辈 ,欧 安石的《河北民》, 描写“家家养子学耕织 , 输与官
阳修对王安石的个性十分尊重 , 他读过青年王安 家事夷狄”“老小相携来就南
, , 南人丰年自无食”
石的诗文后 ,曾通过曾巩对他进行十分善意的劝 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冗兵 、
冗费”
带来的难以疗救
戒 “孟韩文虽高
: , 不必似之也 , 取其自然尔”“; 少 的社会弊端 。
[3 ]
开廓其文 ,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 但王安石性 二人中年都写过表现边患的诗作 。欧阳修
格的坚定和执拗 , 似乎从来没有因他人的劝戒而 36 岁出使河东 ,48 岁出使契丹 , 此期所写《边户》,
改变过 。 表现了民族分裂给北宋边民带来的痛苦 “ : 虽云免
王安石第一次拜见欧阳修 , 就赢得这位师长 战斗 ,两地供赋租”“身居界河上
, , 不敢界河渔”。

  收稿日期 :2003 - 05 - 25
  基金项目 :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唐宋文学发展规律的深层透视”(02QD072)
  作者简介 : 方  然 ,曲靖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60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方  然 : 欧阳修王安石诗歌创作比较研究

对朝廷不思靖国安边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王安石 推手为琵却手琶 ,胡人共听亦咨嗟 。


40 岁时送契丹使者北归 , 写下了《塞翁行》、
《出 玉颜流落死天涯 ,琵琶却传来汉家 。
塞》《、入塞》等诗 , 描写了边塞人民渴望统一和安 汉宫争按新声谱 ,遗恨已深声更苦 。
定的迫切心情 。如《出塞》: 纤纤女手生洞房 ,学得琵琶不下堂 。
不识黄云出塞路 ,岂知此声能断肠 ?
荒云凉雨水悠悠 ,鞍马东西鼓吹休 。
尚有燕人数行泪 ,回身却望塞南流 。 诗作以草原大漠为背景 , 烘托出王昭君艺高曲美
的动人神韵 ,转而在“玉颜流落死天涯 , 琵琶却传
通过边塞人民对祖国分裂的无限感伤 , 鞭挞宋王 来汉家” 两句中 ,翻出民族文化交融的深刻思想内
朝屈辱苟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 崇高的民 涵 ,从人生与文化的得失关系中烘托出王昭君独
族精神和深邃的历史感融为一体 , 给人以深厚无 一无二的历史贡献 。欧阳修的和诗同王安石的原
比的回味 。 作难分伯仲 , 各有千秋 , 堪称北宋吟史诗的双壁 。
《明妃曲》是王安石最著名的吟史诗 。作品从 而且 , 作为一个长者 , 欧阳修对后辈诗作如此首
既定的史实中别开生面 ,翻出层层新意 ,表现了作 肯 ,满怀深情地反复吟和 ,表现了诗人可敬的爱心
者独具慧眼的文化视角和美学品位 — —
— 和可贵的气度 。这种爱心和气度在王安石身上是
难以找到的 。
明妃初出汉宫时 ,泪湿春风鬓脚垂 。 欧阳修和王安石的写景寄情诗 , 技巧都更为
[5 ]
低徊顾影无颜色 ,尚得君王不自持 。 圆熟 ,达到了“意与言合 , 言随意遣”的境地 。 他
归来却怪丹青手 ,入眼平生几曾有 ? 们一个是“庆历新政”的支持者 , 一个是“熙宁变
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寿 。 法”主持人 ,都有宦海沉浮的苦恼与忧虑 , 其心路
一去心知更不归 ,可怜著尽汉宫衣 。 历程中常常可以找到许多相似的片段 。《别滁》

寄声欲问塞南事 ,只有年年鸿雁飞 。 《夜泊瓜州》,就是这些片段的典型写照 :
家人万里传消息 “: 好在毡城莫相忆 。
君不见 ,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 。
” 花光浓烂柳轻明 ,酌酒花前送我行 。
我亦且如常日醉 ,莫教弦管作离声 !
王氏从“意态由来画不成”翻出无限新意 , 借毛延 ( 欧阳修《别滁》)
寿被“枉杀”
反衬汉王的昏庸和残暴 , 将一国君主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
的责任明白示出 , 其胆识与眼光确非他人可比 。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日照我还 ?
“家人万里传消息” 以下数句 ,极近人情事理 ,以史 ( 王安石《泊船瓜洲》
)
为鉴宽慰明妃 ,将“人生失意无南北”的真性和哲
理 ,明白如话地表达出来 ,展示了诗人深邃的历史 《别滁》
为欧阳修迁任扬州太守前告别滁州时
情怀 。而且 ,诗人将自己对历史和客观现实的透 所写 《泊船瓜州》
, 为王安石前往汴京就任宰相离
辟见解 ,通过虚拟的“家人” 表达出来 ,避免诗句可 开金陵时所作 。两人当时的情景都是令人喜悦
能产生的某种现实后果 , 此种心机并不是一般文 的 , 但诗中却又表达出前路迷惘的沉思和忧虑 。
人所能具备的 。难怪钱钟书先生以为 , 王安石的 “莫教弦管作离声 !”“明月何日照我还 ?”
深切委婉
诗歌创作比之同时代的文学家 “心眼儿活得多
, , 中饱含着沉甸甸的叹息和无边无际的茫然 , 在跨
[4 ]
手段高明得多 。
” 这便是典型的明证 。 越时空的心灵感应之中 , 烘托出无比浓重的沧桑
欧阳修叹服王氏《明妃曲》 吟史怀古的意蕴和 感 。反映了宋代文人从政历程中不可测度的风险
远非时人可比的腕力 ,特意写了两首《明妃曲和王 与惆怅 。
介甫》。其一云 : 他们两人所不同的是 : 一个是政治素质极高
的文坛盟主 ,一个是文学修养很深的政治改革家 ;
泉甘草美无常处 ,鸟惊兽骇争驰逐 。 欧阳诗以七律最工 , 王诗以七绝见长 。欧阳氏七
谁将汉女嫁胡儿 ,风沙无情貌如玉 。 律佳品有《晚泊岳阳》、 《戏答元珍》、
《黄溪夜泊》
身行不遇中国人 ,马上自作思归曲 。 等 ;王氏七绝佳作有《初夏即事》、《书湖阴先生
・61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2 期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 23 卷

壁》《、泊船瓜州》《
、江上》等 。二人诗中的情致韵 “终当卷簟携枕去 ,筑室买田清颍尾 。”
欧阳修是这
味 ,仍有不少相通之处 —
—— 么说的 ,也是这么做的 ,辞官归颍便是他人生最终
的选择 。
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 。 向来对欧阳修诗作不大顾及的王安石读到欧
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 。 阳修的《怀颍诗》,竟忍不住写了一首《次韵欧阳永
夜闻归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 。 叔端溪石枕蕲州簟》, 在对欧阳修看名利如“浮
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 。 云”、真心“与物同其适”的淡泊态度表示认同之
( 欧阳修《戏答元珍》
) 余 ,对欧阳修的人生态度进行了颇为尖锐的批评 :
江北秋阴一半开 ,晓云含雨却低回 。
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 。 公材卓荦人所惊 ,久矣四海流声名 。
( 王安石《江上》) 天方选取欲扶世 ,岂特使以文章鸣 。
深探力取当不寐 ,思以正义排纵横 。
欧阳修《戏答元珍》, 老辣工稳 , 不减杜甫的严密 ; 奈何甘心一榻上 ,欲卧颍尾为洁清 。
“冻雷惊笋欲抽芽”一句 , 其用字的功夫实在不减
韩愈 ,可以称为宏微相生 、心有万物的最精典的描 诗中埋怨欧阳修一心思退 ,不想“扶世”,不思力排
写 。结句于寂寞伤感之中豁然敞露达观胸怀 , 更 众议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大业 “奈何甘心一榻上
, ,
是唐诗中难以找到的 , 算得上宋人议论诗笔的精 欲卧颍尾为洁清” 两句 ,对欧阳修的人生选择表示
品 。只可惜如此境界的佳作 , 在欧阳修的诗集中 了极大的遗憾 。
并不多见 。 其实 ,诗中显豁的差距 ,既反映了两位杰出文
王安石的《江上》,寥寥数语 ,极尽委婉含蓄之 学家性格的差异 ,政治态度的差异 ,也反映了他们
妙 ,在雨雾茫茫的江面景色描绘中 ,翻出别开生面 师法前人美学情趣的差异 。欧阳修以李白自比 ,
的意境 。让人们豁然感受到陆游笔下“柳暗花明 诗作中总离不开几分浪漫情怀 ; 王安石则是一个
又一村” 的经典艺术雏形 。 “抑李扬杜”的典型 , 他把李白饱含浪漫的天才诗
欧阳修诗歌艺术特色在于 : 语言平易老辣 ,意 情斥之为“小儿语”, 暴露了政治家过于现实化的
境自然清新 。不足在于 : 随和大度中显出用力不 必然偏见 。
足、手法不精的缺憾 。 不过 ,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 ,欧阳修和王安石
王安石诗歌艺术特色在于 : 更注重对技法的 都没有像他们各自推崇的李白和杜甫那样 , 用全
[6 ]
追求 “下字工
, ,用事切 ,对偶精”; 讲求题材的丰 部的心血乃至生命来写诗 , 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
富性 ,尤其注重对重大政治题材的表现 ; 艺术风格 仕途政治上 。因此 ,他们诗歌中的内涵和意蕴 ,自
朴实硬朗 ,不尚华艳却又丰肌健骨 ; 特别善于将精 然没有李白 、杜甫的鲜活 、
丰富和真情动人 。
辟的议论和生动的形象巧妙融合 , 展示出积极向 欧阳修曾明确提出过“穷而后工” 的诗歌创作
上的精神面貌 。不足在于 : 事典过多 “以学问为
, 理论 ,他们二人虽不乏身处穷境的时候 ,但有宋一
诗”的倾向比较突出 ; 重道轻文 , 许多作品有强调 代的“重文”政策 , 总给他们留有一线“复出”的希
作品思想性而忽略艺术性的偏颇 。 望 。欧阳修和王安石的诗歌大多也都是在身处穷
在学习借鉴前代诗人的选择上 , 欧阳修和王 境时所创作的 ,只是欧阳修地位低得多 ,身经的动
安石差别也很大 。欧阳修爱酒 , 也喜爱李白的诗 荡和挫折更多一些 , 而且政治挫折中总是夹杂着
作 ,在《思颍诗》中 ,他很得意地说道 “
: 尝闻李白好 太多的私情 、隐忍和委屈 , 让他实在喘不过气来 ,
饮酒 ,欲与铛杓同生死 。我今好睡又过之 ,身与二 正如他在《读书》一诗中所说 “自从中年来
, , 人事
物为三尔 。 ”
欧阳修很爱朋友相送的“端溪绿石枕” 攻百箭”“
; 形骸苦衰病 , 心志亦退懦”。所以诗笔
和“蕲州竹簟”, 正如李白“欲与铛杓同生死”一 总有几分“欲说还休”的凝滞 。而且 , 乞归颍州西
样 , ① 自己也“自与二物同三尔”, 而且比起李白 湖后仅仅一年 , 他就离开了人间 。命运没有留下
的躁动不安来 ,自己可以坦然而睡 、 静心思归 —
—— 更多的时间让他留连山水 ,闲赋清诗 。

① 李白《襄阳歌》
云“: 舒州杓 、
力士铛 ,李白与尔同死生”。欧阳修与李白自比 ,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 。
・62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方  然 : 欧阳修王安石诗歌创作比较研究

王安石则不然 , 他遇到了一个真正的知音宋 丽精绝 ,脱去流俗”。 王安石十分强调“用事”的


[9 ]

神宗 ,有了这个靠山 , 别人不敢过多攻击他 。而 功夫 ,其“须自出己意 , 借事以相发明” 的重要


[10 ]

且 ,他比同时代的其他文人生活态度严肃得多 ,别 观点 “的确就是后来杨万里所称赞黄庭坚的
, ‘妙
人抓不住攻击他的太多把柄 。尽管变法不易 、 半 法’”— —

[11 ]
“备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 这其实正
途而废 ,但政治上的失望使他更早地觉醒 。他于 是“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 的滥觞 。由此可见 ,王安
熙宁九年 ( 1076) 第二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 , 彻底 石对黄庭坚等人的影响是极其内在和深远的 , 他
远离政治 ,过着隐居生活 。在此后的整整十年间 , 对江西诗派的奠基之功是不必隐匿的 , 也是不可
他以创作来打发光阴 ,寻求心灵的自我慰藉 ,反而 磨灭的 。
成就了自己诗歌创作的高产时期 ,达到了“穷而后
工”
的境界 。 参考文献 :
从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看 , 欧阳修和王安 [1 ] [ 2 ] 钱钟书 . 宋诗选注 [ M ]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石也产生了十分独特的作用 。作为一个忠厚仁爱 1988 :27. ( 需要说明的是 : 钱钟书以为 , 梅尧臣和苏舜


钦在诗歌创作上对欧阳修“起了启蒙作用”, 似说得略
的师长 ,欧阳修广泽后世 ,对北宋中期以后诗人均
显夸张 。但梅 、
苏二人诗名较早 , 对欧阳修有一定影
产生过十分积极的影响 。“疏隽开子瞻 ,深婉开少
[7 ] 响 ,却是事实 。
)
游。” 足以说明其多种诗风和深厚学养影响的广
[3 ] ( 宋) 曾巩 . 南丰文集 [ A ] . 吕惠娟 .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
泛与深刻 。 家评传 [ C] . 济南 :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159 ,178.
王安石力主政治改革 , 作为一个江西籍的政 [4 ]钱钟书 . 宋诗选注 [ M]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
要 ,他过分急于事功 ,在排斥洛 、蜀两党的同时 ,他 51.
不顾一切地取用了一批江西其及周边一带的士人 [5 ] ( 宋) 叶梦得 . 石林诗话 ( 上 ) [ A ] . 郭绍虞 . 中国历代文
(如曾布 、 章忄享 、
吕惠卿 、 蔡京等 ) 入朝执掌要职 , 论选 (2) [ C]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335.
而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了排斥打击他的政敌 , 这是 [6 ] 金性尧 . 宋诗三百首 [M]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3.

王安石料想不到的 。王安石料想不到的还有另外 [7 ] 冯煦 . 送六十家词选・例言 [A ] . 吕惠娟 . 中国历代著名


文学家评传 [ C] . 济南 :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134.
一个方面 : 作为一个江西籍的诗人 ,他对后人影响
[8 ] ( 宋) 陈师道 . 后山诗话 [ A ] . 吕惠娟 . 中国历代著名文
十分深远 。王安石晚年的诗作被称为“半山体” 和
学家评传 [ C] . 济南 :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205.
“荆公体”,为江西诗派所称道 。尽管由于诗家和
[9 ] [10 ] ( 宋 ) 胡仔 . 苕溪渔隐从话 [ A ] . 钱钟书 . 宋诗选注
政治的渐次疏远 , 江西诗派不愿过多地公开推崇 [ C]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52.
王安石 ,但是 ,江西诗派的掌门人黄庭坚曾并无掩 [11 ] ( 宋) 杨万里 . 诚斋集 ( 卷 114) ・诗话 [A ] . 钱钟书 . 宋诗
[8 ]
饰地赞美王诗 ,以为“荆公之诗 ,暮年方妙”; “雅 选注 [ C]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52.

Comparing Research on the Poetry by OU Yangxiu and WANG Anshi


FANG Ran
( Chinese Department , Qujing Teachers College , Qujing Yunnan 655000 , China )
Abstract : Although there are distinc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aracter of OU Yangxiu and WANG Anshi and
their aesthetic judgment , their life experience were quite similar . Therefore , they chose much the same themes
and they two had the exactly same thoughts and sentiment in reflecting the social problems , intoning the history
and meditating on the past , describing the scenes and alimenting the mood . However , on account of the different
status , personality and fate , there existed many differences in their style , tolerance , accomplishment and effect .
As the comparing object of this thesis , whether there are similarity in their differences or differences in their simi 2
larity , in the composing style of the two famous poets , they can be appreciated as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 of 2
fering us particular aesthetic value and rich implying of life .
Key words :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 poets in Song Dynasty ; poem themes ; OU Yomgxiu and Wang Anshi ;
art personality ; aesthetic value ; influence headstream
[ 责任编辑 : 杨世武 ]
・63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