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5 期 J OU RNAL O F TSIN GHUA UN IV ERSIT Y No . 5  2006


第 21 卷 ( Philo sop 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21

历史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政府购买制度
对农民经济的影响

——以唐宋为中心的考察

李  晓
( 中国政法大学  商学院 ,  北京  102249)

  摘  要 : 在中国古代 ,政府购买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市场交换保障国家自身的消费需求 ,同时也附带了扶助


农业 、
惠及农民等社会经济功能 ,这个功能应是历代奉行的“重农”
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实际执行中 ,农民确
能从政府购买中获得某些助益 ,如有利于扩大农产品 、
手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 ,有利于解决农民生产中的资金短
缺问题 ,有利于缓解农民的运输负担等 。但由于强制征购的肆虐 ,不少交易实质上变成了赋税之外的又一层无
偿半无偿的剥削 ,使政府购买对于农民经济造成了严重摧残 ,尤以贫困农民受害最重 。
关键词 : 中国古代 ;  政府购买 ;  农民经济 ;  财政
中图分类号 : K2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0062 (2006) 05 - 0069 - 10

  “农家种 ,籴家收 。 ”这是北宋前期流传的一句 在中国 古 代 , 由 国 家 财 政 供 养 的 皇 室 、贵


民谣 。记载这个民谣的李焘说 ,安南一带的侬 ( 谐 族、官僚 、
军队等统治集团 , 是社会物质财富的
音“农”) 智高叛乱 , 被名将狄 ( 谐音“籴”) 青所破 , 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 这个群体的消费需求 , 是
“皆如其谣”。①旧史家的这种说法当然有穿凿附 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消费内容和方
会之嫌 ,这个民谣的真实含义无非说明了农产品 式既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 又对社会经
的商品化程度 。民谣是广泛流行的东西 , 这个民 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可以把这种建
谣的传唱 ,又显示当时农民的生产已经比较普遍 立在财政基础上的集团消费称为国家消费 ( 或
与市场交换相联系了 。 曰政府消费 ) 。
在中国传统市场上 , 向“农家”收购农产品的 总体上看 , 中 国古 代国 家消 费需 求的 供给
所谓“籴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 一是商人 ; 二是 方式大致有三 : 一是赋税征调 ; 二是官营生产 ;
国家 。或者说 ,商人和国家 ,分别是农民在传统市 三是市 场 购 买 。我 们 把 国 家 为 满 足 自 身 的 消
场上遇到的最主要的两个交易对象 。 费需求以实施统治或提供公共服务 , 使用财政

《续资治通鉴长编》( 以下简称《长编》
①  ) 卷一七四 ,皇礻右五年正月丁巳 。
收稿日期 : 2006 - 06 - 12
作者简介 : 李  晓 ,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70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性资 金 购 买 货 物 或 劳 务 的 行 为 , 称 为 政 府 但由于农业占据传统经济的主导地位 , 社会
购买 。① 物资财富主要来自乡村 , 物资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以往研究者无论就商人与农民的关系 、 还是 是农民 ,中国传统时代的历代王朝又都奉行“重
就国家税收对农民经济的影响 ,都给予高度重视 , 农”
政策 。因此 ,如果政府购买制度在服务于国家
并积累了丰硕成果 。对和籴 、和买制度的变迁等 , 消费的同时要附带社会经济政策功能 , 那么这些

也有不少个案研究 。 本文以唐宋为中心 , 围绕 政策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农民 。而如果政府购买活
古代国家采购自身消费货物对农民经济的影响进 动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 那么受其影响最大的也
行探讨 ,暂不涉及购买劳务 。 应是农业 。无论逻辑上还是实际上 , 这种判断都
是能够成立的 。
一 、扶助农业 、
惠及农民 史实显示 ,扶助农业 、
惠及农民 , 早在西汉时
———政府购买的制度诉求之一 期就明确成为政府购买制度附带的一个政策目
标。《汉书 ・食货志》
载 ,汉宣帝五凤年间 ( 公元前
  政府购买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市场交换保障国
57 年 —公元前 54 年 ) , 关中地区连续数年大丰
家自身的消费需求 ,在政府购买制度发轫伊始 ,这
收 ,粮价低廉 , 每石仅值五钱 “农人少利”
, 。时任
个目的就居于核心位置 。汉武帝通西南夷道时 ,
大司农中丞的耿寿昌奏言 “
: 故事 , 岁漕关东谷四
馈粮不继 , 乃募豪民入粟给钱于都内 。③ 名将赵
百万斛以给京师 , 用卒六万人 。宜籴三辅 、
弘农 、
充国抗御西羌 ,因籴买军粮不足 ,不得已而在湟中
河东 、
上党 、
太原郡谷 ,足供京师 ,可以省关东漕卒
大兴屯田 。④ 嗣后的历代王朝 , 在言及和籴和买
过半 。
”汉宣帝采纳其计 , 收到很好的效果 。耿寿
时也都一再强调保障国家需求这个目的 。如《南
齐书》 卷三《武帝纪》载 , 南朝齐武帝的大规模和 昌又进一步建议 “
: 令边郡筑仓 , 以谷贱时增其贾

买 ,是因为“岁赋攸宜 , 都邑所乏”。北魏的和籴 , 而籴 ,以利农 ; 谷贵时减贾而粜 , 名曰常平仓 。


”据
据《魏书 ・食货志》说是为了“积为边备”。 《隋书》 说也收到“民便之”的好效果 。观其文意 , 并联系
卷二四《食货志》 载 ,东魏 、北齐也是“常调之外 ,逐 当时的背景来看 , 无论关中 、
还是边郡的籴买 , 耿
丰稔之处 , 折绢籴粟 , 以充国储”。唐代的籴买 , 寿昌此举都主要为了节省运输 、
供给政府消费 ,当
“每岁行之 , 以赡军国”。⑤“至于宋 , 而籴遂为军 然也附加了通过买卖粮食以调节物价 、
助农利民
饷边储一大事”。⑥ 的目的 。因此耿寿昌此举被后世普遍认为是常平

① 历史上政府使用财政资金购买商品有两种情况不属于政府购买的范畴 ,一是以平抑物价 、
赈济灾荒为目的的常平籴
买 ,主要用于社会救济 ,属于转移性财政支出 ; 二是官营商业 , 旨在增加财政收入 , 属于赢利性的 , 而不是消费性的 。
参见李晓 《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 第 12 章 , 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年 ; 李晓 《 : 宋朝的政府购买制
度》《文史哲》
, 2002 年第 3 期 。
② 卢开万 《唐代和籴制度新探》
: 《武汉大学学报》
, 1982 年第 6 期 ; 杨际平 《从敦煌文书看唐代前期的和籴制度》
: 《中国社
,
会经济史研究》1985 年第 1 期 《试论唐代后期的和籴制度》
; 《唐史学会论文集》
, ,西安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 张泽
咸 《唐五代赋役史草》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6 年 ; 卢向前 《唐代中后期的和籴》
: 《文史》
, 第 41 辑 ; 朱家源 、
王曾瑜 《宋朝:
的和籴粮草》《文史》 , 第 24 辑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5 年 ; 魏娅娅 《宋代和籴利弊初探》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1985 年
第 3 期 ; 汪圣铎 《两宋财政史》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5 年 ; 赵葆寓 《宋朝的 : “和买”演变为赋税的历史过程》《社会科学 ,
战线》1982 年第 2 期 ; 王曾瑜 《宋朝的和买与折帛钱》
: 《宋辽金史论丛》
, 第 2 辑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1 年 ; 姜锡东 《宋代
:
和预买绢制度的性质问题》《河北学刊》 , 1992 年第 5 期等 ,都间或谈到了和籴 、 和买制度对农民的影响 。
③ 参见司马迁 《史记》 : 卷三 ○ 《平准书》。
④ 汉宣帝神爵元年 ( 公元前 61 年) 赵充国说 “ : 往者 ……金城 、 湟中谷斛八钱 ,吾谓耿中丞 : 籴二百万斛谷 ,羌人不敢动矣 。
耿中丞请籴百万斛 ,乃得四十万斛耳 。 ”
“遂上屯田奏”,开始大规模屯田 。事见《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我们似乎可
以认为 ,在赵充国的最初计划中 ,购买军粮是优先考虑的方案 ,屯田反而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
⑤ 王钦若等 《册府元龟》
: 卷五 ○二《邦计部 ・平籴》。
⑥ 马端临 《文献通考》
: 卷二一《市籴二》。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李  晓 : 中国历史上的政府购买制度对农民经济的影响 71

仓贱籴贵粜之嚆矢 。① 惠农的政策就沿为定制 。
《宋会要辑稿》食货 41
从此 ,扶助农业 、
惠及农民之类的口号 , 也与 之 1 称“
: 太祖建隆中 ,河北谷贱 ,添价散籴以惠贫
“以充国储”、 “以赡军国”等文辞一起 ,成为历代政 民 。自后 ,诸道丰稔 ,必诏诸漕司增价和籴 。
”在后
府购买诏令的一项内容 。如《南齐书》卷三《武帝 来 ,类似诏令确实史不绝书 。③
纪》载 ,南齐武帝永明五年 ( 487) 举行大规模采购 , 每逢农忙时节或灾荒年景 , 国家主动调整政
诏令说 “: 京师及四方出钱亿万 ,籴米谷丝绵之属 , 府购买的数量 、
品种 , 或者减少粮食收购 , 或者增
其和价以优黔首 。 ”
《资治通鉴》载其事云 : 齐武帝 加粮食之外的其他物品的采购 , 也都具有扶助农
“以中外谷帛至贱 , 用尚书右丞江夏李 g 之议 , 出 民的意图 。
上库钱五千万及出诸州钱 ,皆令籴买 。 ”② 如唐穆宗长庆元年 ( 821) 三月 ,敕令 “
: 春农方
这样的诏令在唐代更是比比皆是 。如《册府 京北和籴使宜勒停”; ④宋
兴 ,种植是切 。其京西 、
元龟》卷五 ○二《邦计部 ・平籴》
记载 : 真宗景德三年正月 “
, 罢近京诸州官市刍蒿 , 以农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 ( 737) 九月戊子 ,敕 事将兴 ,虑扰民也”, ⑤都是避免农忙时节购粮扰
曰“: 适变从宜 , 有国常典 , 恤人济物 , 为政所 民的例子 。灾荒年景罢籴的事例就更多了 。如大
先 。今岁秋苗 , 远近丰熟 , 时谷既贱 , 则甚伤 , 淮南饥 , 诏罢诸州和籴”; ⑥同
中祥符三年七月 “
农 ,事资均籴 , 以利百姓 。宜令户部郎中郑 ”⑦
年九月 ,又“罢江南和籴 。
 、 殿中侍御史郑章 , 于都畿据时价外 , 每斗 灾荒年景 ,政府增加其他物品的收购 ,其功能
加三两钱 ,和籴粟三四百万石 ,所在贮掌 。 ” 类似今天的以工代赈 。如宋仁宗时人李绎担任河
唐代宗大历八年 ( 773 ) 十一月癸未 “
, 敕 北提点刑狱 、
权知贝州期间 “会岁旱
, ,百姓失业”。
度支 ‘: 江淮转运三十万石米价并脚价 , 充关 李绎大规模收购官营酿酒务所用薪草和城防所用
内和籴 。’时京师大稔 ,谷价骤贱 ,大麦斗至八 的火牛草 “使贫者得以樵采自给
, ,而官有余积 ,因
钱 ,粟斗至二十钱 。帝勤恤万姓 , 思以赡之 , 罢防城火牛草岁十余万 ,民甚便之”。⑧
以每岁漕挽四十万石米至上郡 ,乃量远近费 , 还有在减少粮食收购的同时 , 增加其他物品
减至十万石 。三十万石米价充关内近加价和 购买的例子 。如宋哲宗元礻右四年 ( 1089 ) , 浙西数
籴 ,以利关中人 。
” 郡 ,先水 后 旱 , 朝 廷 指 令 减 免 当 年 上 供 粮 食 的
唐宪宗元和七年 ( 812) 七月 ,户部侍郎判 1/ 3 ,其数为 50 万石米 ,然后“尽用其钱 ,买银绢上
度支卢坦建议 ,该年冬季诸州和籴粟总计 160
供”。由于上供粮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市场购买 ,
万石 。“以今秋丰稔 ,必资蓄备。 ……各于时
结果 “官既住籴
, ,米价自落”。⑨ 这种做法既有利
价 ,每斗加十文 。所冀人知劝农 ,国有常备。

于平抑粮价 ,又因为改买绢帛等物上供 ,而有利于
北宋开国伊始 , 丰收时增加粮食收购且优价 促进绢帛生产 ,增加百姓收入 。

① 如曾巩《元丰类稿》
卷四九《平籴》
谓“: 使岁穰谷不贱出 , 岁凶民不病食 , 故平籴之令自此始 。李悝修之魏 , 以富强 。汉
兴 ,耿寿昌开常平之法 ,以至晋齐不能废 。 ”王应麟《玉海》卷一八六《魏平籴》条云 “ : 今世言常平出耿中丞”; 同卷《唐广
关辅籴》 条亦云 “
: 耿寿昌开常平之法 。

② 《资治通鉴》 卷一三六 ,永明六年十二月 。 《通典》卷一二《食货 ・轻重》“ : 齐武帝永明中 , 天下米谷布帛贱 , 上欲立常平
仓 ,市积为储 。六年 ,诏出上库钱五千万 ,于京师市米买丝绵绫绢布 ……”本文认为此事虽有常平之意 ,但是次要的 , 主
要目的还是供给政府消费 。因此不能因为“欲立常平仓” 云云就否定其政府购买的性质 。
③ 《长编》 卷六六 ,景德四年八月丁未 。又见《宋会要辑稿》 食货 39 之 5 、
之 6、 之 8 《长编》
, 卷一一七 ,景礻右二年十月辛亥 。
④ 《册府元龟》 卷五 ○二《邦计部 ・平籴》。
⑤ 《长编》 卷六二 ,景德三年正月丁未 。
⑥ 《长编》 卷七四 ,大中祥符三年七月甲子 。
⑦ 《长编》 卷七四 ,大中祥符三年九月己卯 。
⑧ 《长编》 卷一一 ○,天圣九年三月丙寅 。
⑨ 苏轼 《苏轼文集》
: 卷三一《奏浙西灾伤第一状》。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72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宋前期出现的和预买绸绢制度在创始阶
段 ,其扶助农业 、
惠及农民的出发点也十分鲜明 。 二 、农民有时也确实能够从政府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闰二月 , 河北转运使李士衡 购买中获得某些助益
言“: 本路岁给诸军帛七十万 。民间罕有缗钱 , 常
预假于豪民 ,出倍称之息 。及期 , 则输赋之外 , 先   历代王朝每每强调丰年增价而籴 , 以免谷贱
偿逋负 ,以是工机之利愈薄 。请令官司预给帛钱 , 伤农 。在实际执行中 , 虽不排除政府的购买经费
俾及时输送 ,则民获利 , 而官亦足用 。
”朝廷采纳 , 较充裕时确实能做到增价收购的可能 , 但比较现

“仍令优与其直”。 宋神宗熙宁七年 ( 1074 ) , 京 实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某种程
东地区受灾 ,宋政府采取的救灾措施之一也是“贷 度上扩大了农民的农产品 、 手工业产品的销售市
以和买绢钱”, ②即预付购买绸绢的货款 。 场 ; 二是某种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农民生产中的资
经济思想史表明 “谷贱伤农”
, 的现象早在春 金短缺问题 ; 三是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农民的
秋时期就被人们所认识 。③ 利用政府购买制度 , 运输负担 。
在保障国家消费需求的同时 ,兼收扶助农业 、惠及 首先看政府购买制度在扩大农民的农产品 、
农民之效 ,乃是避免“谷贱伤农”的思想认识在经 手工业产品销售市场方面的作用 。
济政策层面上的体现 。这种政策的思想基础不仅 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 中国传统经济总
在于认识到了市场价格对于农业 、 手工业生产的 体上属于短缺经济 , 物质财富供不应求是常态 。
影响 ,而且认识到了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在于供 但在一些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 农产品也会暂时出
求关系 ,从而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活动的数量调整 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此时 , 政府购买所形成的有
和品种调整 , 影响市场供求形势 , 达到调节物价 、 效需求 ,对缓解农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发挥了一
扶助农业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 , 粮食收购的历 定作用 。
史悠久 、
影响面也相对较大 ; 预买绢帛等活动附加 唐朝的开元全盛之日 , 就出现过这种情况 。
上惠农功能 ,则是随着政府购买制度发展而增加 《册府元龟》 卷五 ○二《邦计部 ・平籴》记载 , 唐玄
的新内容 。 宗开元二十六年 ( 738 ) 三月 , 敕曰 “
: 如闻宁 、 庆两
常平仓制度也是通过粮食的籴粜买卖干预市 州 ,小麦甚贱 ,百姓出籴 [ 粜 ?] ,又无人粜 [ 籴 ?] ,衣
场物价以实现社会救济目标的一个重要措施 。常 服之间 ,或虑难得 。宜令所司与本道支使计会 ,每
平仓的规模也不小 , 只是其运作的侧重点与其说 斗加于时价一两钱 , 籴取二万石 , 变造麦饭 , 贮于
是贱时增价收购 ,不如说是贵时减价出卖 。因此 , 朔方军城 。”
政府购买制度和常平仓制度虽然都是市场干预手 到了宋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东
段 ,但它们不仅性质不同 ———一个属于消费性财 南六路等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 , 这种情况也
政支出 ; 另一个属于转移性财政支出 ; 而且在制度 不少见 。宋神宗熙宁六年 ( 1073 ) 九月 , 被派往两
设计上的功能定位也有某些差异 —— —常平仓制度 浙路视察水利事务的沈括上言 :“浙人以治田为
起救济作用 ,服务于社会稳定 ; 政府购买则起扶助 生 ,所入甚广 , 急欲得钱 , 贱粜于有力人家 。 ”④宋
作用 ,服务于经济发展 。 哲宗元礻右七年 ( 1092 ) 十一月 , 苏轼也上奏说 “
: 臣
就这些制度诉求而言 , 政府购买制度所附带 闻谷太贱则伤农 ,太贵则伤末 ……臣顷在黄州 ,亲
的扶助农业 、
惠及农民等功能 , 应是历代奉行的 见累岁 谷 熟 , 农 夫 连 车 载 米 入 市 , 不 了 盐 茶 之
“重农”
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 ”⑤北宋后期人吕南公更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
费。

① 《宋会要辑稿》 食货 37 之 4 至 5 、
食货 64 之 18 至 19 。
《宋史》
卷二九九《李仕衡传》“李士衡”
, 作“李仕衡”。
② 《长编》
卷二六一 ,熙宁八年三月己亥 。
③ 参见胡寄窗 《中国经济思想史简编》
: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年 ,第 32 —34 页 。
④ 《长编》
卷二四七 ,熙宁六年九月壬寅 。
⑤ 《苏轼文集》
卷三五《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李  晓 : 中国历史上的政府购买制度对农民经济的影响 73

了农民丰年卖粮之难 : 除了广西的麻布 , 宋代许多地区的丝织品生


产 ,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政府购买 。 《宝庆四明
一钱重丘山 ,斗粟轻粪土 。
志》 卷五《叙赋 ・和买》云:
昔闻丰年乐 ,今识丰年苦 。
东家米粒白如银 ,西家稻束大于鼓 。 大概出产绸绢州军 ,蚕熟丝贱 ,绸绢货卖
再三入市又负归 ,殷勤减价无售主 。① 不行 ,民间困乏 。每于岁首 ,先出官钱贷借民
户 ,候蚕熟收绸绢 。
在这种时候 ,政府购买的积极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
熙宁二年 ( 1069) , 朝廷上曾就政府的粮食收购政 这说明政府购买对于扩大纺织品的销售市场 , 促
策发生过一场争论 。 《宋史》
卷一七五《食货志》 记 进纺织业发展 ,是十分必要且有利的 。
司马光言 “: 江、 淮之南 , 民间乏钱 , 谓之钱荒 。而 再看政府购买制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土宜禾亢 稻 , 彼人食之不尽 。若官不籴取以供京 农民生产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
师 ,则无所发泄 , 必甚贱伤农矣 。
”可以说 , 如果没 对于宋代农民的纺织业生产和粮食生产而
有政府购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粮食销售市 言 ,政府购买的作用不止表现在市场销售的环节
场 ,农民的卖粮难问题会更加严重 。 上 ,还体现于生产资金方面 。
事实上不独粮食 , 农民生产的纺织品有时也 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缺乏资金是中国古代一
存在销售困难的问题 。苎麻在北宋的广西是仅次 个十分普遍的问题 。他们获得资金的途径通常
于水稻的一宗重要产品 ,与蚕桑业相比 ,广西发展 不外两条 : 一是向高利贷伸手 ; 二是接受商人的
苎麻织布业更有优势 。但这个优势原先只是潜在 预付货款 。后一种情况在宋代固然已很常见 ,
的 ,并没有很好地开发出来 。原因在于“布之出 , 但最多的还是借高利贷 。而高利贷的盘剥是极
每端止售百钱 ,盖织者众 、
市者少 ,故地有遗利 ,民 其残酷的 , 乔幼梅先生根据范仲淹为李士衡所
艰资金”。制约广西苎麻织布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写墓志铭中的资料认为 , 河北织绢百姓向豪民
就在于麻布的销售市场过于狭窄 ,产品卖不出去 , 举借的“倍称之息”是半年息 100 % 。③ 这 个算
使得资源闲置得不到有效利用 。宋真宗咸平年间 法是正确的 , 因为丝绸生产一般是春季备料养
( 998 —1003) ,担任广南西路转运使的陈尧叟 , 利 蚕 ,夏秋时收获 ,农民和织户的借款周期通常不
用政府购买开辟销路 。他一方面号召百姓广植麻 会超过半年 。纺织业常年遭受着如此沉重的高
苎 ; 另一方面以每匹 150 —200 文的价格敞开收购 利贷剥削 ,必然“工机之利愈薄”, 要得到长足发
麻布 ,并且采取了“民以布赴官卖者 ,免其算税” 等 展是十分艰难的 。
优惠政策 。不出二年 ,政府就收购到了 37 万余匹 政府购买制度中的预先付款 , 为农民获得生
麻布 ,其收购量相当于宋初的十余倍 。由于政策 产资金提供了第三条途径 。在创始时期 , 宋政府
对头 ,广西人民生产麻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苎麻 的预买绸绢制度不仅不收利息 , 而且预付的价格
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 。“今树艺之民 , 相率竞劝 ; 比绸绢布帛在市场上的售价高出不少 。如大中祥
杼轴之功 ,日以滋广 。”②发挥了良好的政策效应 。 符九年 ( 1016) “发内藏钱二十万贯
, , 令三司预市
广西遂在此基础上异军突起 , 发展成了宋代一个 绸绢 ,以济京东 、 西路之乏 。时青 、
齐间绢直八百 ,
新兴的麻布商品生产基地 。 《岭外代答》卷六《布》 ”④
绸六百 。官给绢直一千 , 绸八百 , 民极以为便 。
载 ,南宋时“广西触处富有苎麻 , 触处善织布 , 柳 在两浙地区 ,据后来杨时《龟山集》卷四《论时事》
布、 象布 ,商人贸迁而闻于四方者也”。这显然应 追述 “
: 祖宗时 ,预买绸绢每匹支钱一千 ,限正月十
归功于政府购买的拉动 。 五日以前支讫 。方春匮乏时 , 民间得钱 , 颇以为

① 吕南公 《灌园集》
: 卷四《山中即事寄上知县宣德》。
② 以上资料均见《宋史》卷二八四《陈尧叟传》《
、宋会要辑稿》
食货 64 之 18 。
③ 参见乔幼梅 《宋辽夏金经济史研究》
: ,济南 : 齐鲁书社 ,1995 年 ,第 239 页 。
④ 《长编》
卷八六 ,大中祥符九年正月壬申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74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便 。是时浙绢至中都 , 每匹之直千二 、
三百钱 , 预 一定程度上应当归功于这个制度 。
支一千 ,于人户无所亏损矣 。”绸绢虽然是“轻赉”, 宋政府在收购粮食时预先付款 ,也对农业生产
但从两浙运到汴京仍要花费不少的运费 , 浙绢在 有扶助作用。如北宋前期在河东路部分地区摊派
汴京的售价高些 ,是因加上了运费 ,因此政府在两 征购粮食 “始据田亩
, ,视其苗稼等第科籴。米每斗
浙的预付价也应基本上高于在当地售价 。宋政府 钱三十文 ,粟十六文 ,大豆二十二文 ,草每束十文 。
也较注意保证预买钱款的及时足量发放 。 《宋会 虽估价颇贱 , 而民于登稔之际先期得钱 , 未以为
要辑稿》食货 37 之 8 记载 ,天禧二年 ( 1018) 三月 , ”①宋仁宗皇礻右三年 ( 1051) 陈襄知孟州河阳县
病。
“郓州言 : 准敕 ,收买绸绢不得抑配人户 ,如愿预请 时上的一道奏章 ,更加具体地分析了政府购买的预
钱者听 。今来春泽沾足 , 农民种莳 , 咸愿预请钱 , 先付款对于农业生产的积极意义 “
: 本县民田瘠薄 ,
收市种粮 ,以济贫乏 。州军无钱 。今以籴斛斗钱 屡经灾旱。今年夏秋阙雨 ,五谷不收。虽已依条减
四千贯给外 , 阙钱万贯 , 望令三司速作般运赴州 。 覆检放税租 ,然中产之民 ,已阙岁计 ,待籴而食 ,十
从之 。
”凡此种种 , 使预买绸绢制度受到了广大群
有八九。例以小麦青苗 ,生举钱物 ,一斗之直 ,只得
众的积极响应和热烈欢迎 。 《朱子语类》卷一二八
三十余文 ,兼并之家已获倍利 。尚被艰难 ,举贷不
《法制》云 ,当初政府向诸州安排预买数额时 “ , 两
得 。深虑来年起发春夫之际 ,谷价腾涌 ,贫窘之民 ,
浙运使乃绍兴人 ,朝廷抛降三十万匹与浙东 ,绍兴
转见不易。臣窃见本州每岁抛降和籴小麦万数 ,多
受十四万 。是时都吏乃会稽县人 , 会稽又受多 。
是过时收籴 ,每一斗 ,官支价钱不下九十文 ,以上至
惟余姚令不肯受 , 为其民以瓦砾掷之 , 不得已受
一百二十文 ,比之民间麦熟之时所直市价 ,常多三
归 ,而其数少 。”
《宝庆四明志》 卷五《叙赋 ・和买》
四十文。且以一州言之 ,每岁所籴小麦一万余石 ,
又云 “: 越州诸县争认多数 。惟嵊县知县以官与民
即大支价钱三千余贯 。若京西一路 ,枉费官钱亦为
市 ,久必为害 , 独不肯承 , 民皆怨之 。
”这说明当时
不少 ,率无拯救之利 ,只益商贩之民 。臣今擘画 ,欲
不仅百姓欢迎 ,而且地方官为照顾桑梓 , 还“肥水
乞转运司先于隔年抛降和籴小麦价钱数目下本州
不流外人田”,动用权力多为故乡安排购买量 。有
县 ,依诸路放买绸绢条例 ,于来年正月半以前预支
的官员因不为自己的辖区多争取一些 , 甚至激起
了民愤 。这真是官民交易史上罕见的一幕 ! 与五等人户。每小麦一斗 ,依麦熟时民间价例 ,止
在北宋前中期 , 预买绸绢制度虽然也存在一 于六十文。仍令十户结为一保 ,各以上等人户充作
些弊端 ,政府不可能是唯一的绸绢购买者 ,农民和 保头 ,连名具状 ,递相保委 ,请领官钱。至时 ,只令
织户也绝不可能只生产政府购买的那些产品 , 因 户长依夏税期限催纳。如此 , 则不惟拯济贫匮之
而政府预付的货款并不能解决生产者需要的所有 民 ,兼亦省得和籴官钱不少。臣所起请 ,委是官民
资金 。但它毕竟使生产者在急需资金的关头以较 两利 ,别无妨碍。如允臣所奏 ,乞下本路州军合系
优惠的价格预先得到了一笔没有利息的货款 , 部 ”②陈襄的这个主张不知
和籴斛斗去处 ,一例施行 。
分抵御了高利贷的疯狂侵袭 , 又不必担心这部分 当时是否被采纳 。李参在陕西实行的“青苗钱”,就
产品的销路 ,对纺织业生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与陈襄的意见大致相同 。③ 王安石变法期间实行
宋代纺织业之所以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在 “俵籴”,也是预先付款 , ④倘若执行得当 ,应该能够

① 《长编》 卷四 ○○,元礻右二年五月乙卯注引吕惠卿 《家传》。


② 陈襄《古灵集》
: 卷六《知河阳县乞抛降和籴小麦价钱状》。
③ 《宋史》 卷三三 ○
《李参传》:李参“历知兴元府 ,淮南 、
京西 、
陕西转运使 。部多戍兵 ,苦食少 。参审订其缺 ,令民自隐度麦粟
之赢 ,先贷以钱 ,俟谷熟还之官 ,号青苗钱 。经数岁 ,廪有羡粮”。
④ 《长编》
卷二六五熙宁八年六月戊申《宋史》
; 卷一七五《食货志》。
《文献通考》
卷二一《市籴考》载 “
: 熙宁八年 ,令中书计运
米百万石 ,费约三十七万贯 。帝怪其多 。王安石因言 :俵籴非特省六七十万缗岁漕之费 ,且河北入中之价 ,权之在我 。遇
斗斛贵住籴 ,即百姓米无所粜 ,自然价损 。非唯实边 ,亦免伤农 。帝以为然 。
”王安石的意思是官府每逢粮价高时就会停止
籴买 ,这时候百姓之米卖不出去 ,就会价格降落 ,出现谷贱伤农的问题 。实行俵籴 ,既可避免谷贱伤农 ,又可以控制沿边粮
价。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李  晓 : 中国历史上的政府购买制度对农民经济的影响 75

收到陈襄所设想的结果。 积 。请罢支移 ,以宽一路民力 。 ”朝廷诏令判永兴


最后看政府购买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缓 军曾公亮主持调查 ,如章 C 所奏属实 ,即令转运司
解农民的运输负担 。 罢除支移 。③ 熙宁以后 , 陕西等地的支移逐步减
在实践中 ,政府消费的需求与供给并非仅仅 少 ,沿边军需的供给方式主要是购买 。
是账面上的收支关系 , 更重要的还是财赋实物的 南宋时期 ,政府购买继续发挥了替代支移的
空间调拨活动 。这个调拨活动 ,承载者多是农民 , 作用 。 《宋会要辑稿》食货 41 之 17 载 , 宋孝宗淳
并且多数时候都对农民构成了极其沉重的负担 。 熙十四年 ( 1187) 五月 , 四川总领赵彦逾说 “: 每年
特别是在北宋与辽夏对峙前沿的河北 、 河东 、
陕西 兑买成都府路彭 、 汉、绵州 、石泉军秋料省税米二
等地 ,百姓被迫以支移赋税的方式运输军需物资 , 万余石 ,支移赴绵州 ,应副支遣所屯将兵 。内彭州
负担尤重 ,所以许多有识之士主张扩大市场购买 每岁计 四 千 九 百 六 十 四 石 有 畸 。缘 彭 州 去 缘
以替代支移 。 [ 绵 ?] 州地里最远 , 兼本州更有支移赴威 、 茂州管
如宋仁宗时 , 范仲淹奏请 “ : 臣窃见陕西数年 下五城寨远仓军粮八十余石 , ④每年百姓远输 ,往
以来 ,科率百端 , 民力大困 , 州县督责 , 不能存济 。 返劳弊 。本所昨自淳熙四年为头 , 措置委官就绵
兵间最为民患者 ,是支移税赋 。转般斛斗赴延州 、 州置场籴买 , 应副不缺 。尝具奏乞将彭州淳熙四
保安军 , 山坡险恶 , 一路食物草料时常踊贵 , 人户 年秋料合支移赴绵州税米权住一年 。如日后准此
往彼输纳 ,比别路所费三倍 ,比本处州县送纳所费 措置不缺 , 即乞永远蠲免 , 庶几民力稍苏 。
”朝廷
五倍 。害民若此 , 实非久计 。臣等欲乞朝廷指挥 准许 。
都转运司体量 , 关辅今来灾旱 , 民力困乏 , 如边储 在中国古代史上 , 政府购买制度的发展虽然
有备 ,其二税与免支移 。并边上入中斛斗 ,大段价 从未完全取代农民运输财赋的劳役负担 , 但它减
高 ,出却京师见钱银绢万数浩瀚 ,亦令相度权于次 轻农民此项负担的作用还是比较显著的 。如果没
边州军入中 , 所贵减得官中贵价 , 既次边有备 , 则 有政府购买制度的调节 , 农民的此项负担或许更
每遇事宜稍慢 ,可以退那军马于次边就食粮草 ,既 加沉重 。所以宋真宗时的宰相吕蒙正评论说 “ : 国
稍苏民疾 ,又不误军期 。如此守边 , 庶为得策 。 ”① 家贸易商赀以实边 , 农人不扰 , 而西鄙足用 , 盖上
一些地方官也积极进行以沿边购买取代赋税支移 ”⑤
策也 。
的改革 。如庆历八年 ( 1048) 傅永出任陕西转运使
之后 ,就令陕西内地的百姓在当地交税 ,官府变换 三 、政府的强制征购对于
成钱币到沿边籴买 “ : 自康定用兵 ,陕 、 华以西移输 农民经济的摧残
税于边 ,民力大困 , ( 傅 ) 永令输本郡 , 而转钱以供
边籴 ,储亦无乏 。
”傅永因功升任户部副使 。②   如果把政府购买的交易方式区分为自愿交易
但在熙宁以前 , 这种用籴买取代支移的变革 和强制征购两种情况 ,那么可以肯定地说 ,不同的
似乎并未常规化 、 制度化 , 所以熙宁四年十月 , 担 交易方式对于农民经济所构成的影响也有很大差
任检正中书户房公事的章 C 又上言 “ : 陕西路每岁 异 。前述的几种助益作用就多数是以自愿交易为
支移税赋 , 盖欲实军储于边郡 , 然所支移沿边斛 基础的 ,然而在强制征购的情况下 ,农民面临的恐
斗 ,才十万三千余石 、 草二十四万余束 , 所省不过 怕都是灾难了 。
三数万贯 ,而一路为之骚扰 。若令乘贱广谋籴买 , 白居易说唐代官府摊派购粮 “ , 府县散配户
当无事时 , 使兵马就食近州军 , 即沿边军储自充 人 ,促立程限 , 严加征催 ; 苟有稽迟 , 则被追捉 , 迫

① 范仲淹 《范文正奏议》
: 卷下《奏乞免关中支移二税却乞于次边入中斛斗》。
② 《长编》
卷一七二 ,皇礻右四年二月庚辰 。
③ 《宋会要辑稿》食货 70 之 12 —13 。
《长编》
卷二二七 ,熙宁四年十月乙丑也载 ,互有详略 。
④ 此处数字或许有错 ,感觉不应如此之少 。姑且存疑 。
⑤ 《长编》
卷四九 ,咸平四年八月戊申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76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①他所讲的应是强制征购的
蹙鞭挞 ,甚于税赋 。 “今岁颇稔 ,何为不乐 ?”
赵答 “
: 诏令不信 。前云两
常见形态 。由于这种交易方式往往在购买数量 、 税之外悉无他徭 , 今非税而诛求者殆过于税 。后
交货时限上有硬性规定 ,带有浓厚强制色彩 ; 在价 又云和籴 ,而实强取之 ,曾不识一钱 。始云所籴粟
格上也多数取决于政府意志 ,有很大随意性 ; 这种 麦纳于道次 , 今则遣致京西行营 , 动数百里 , 车摧
交易的达成 ,不是基于市场原则 ,而是完全倚仗国 马毙 ,破产不能支 。愁苦如此 ,何乐之有 ! 每有诏
家强权 ,所以它对农民经济之戕害极其严重 。 书优恤 , 徒空文耳 ! 恐圣上深居九重 , 皆未知之
具体来说 ,强制征购对于农民经济的危害突 也 !”③陆贽所撰《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云 :
出表现为两点 : 一是不少交易实质上变成了赋税 “近年以来 , 因和市 、
和籴欠负百姓钱物 , 并即填
之外的又一层无偿或半无偿的剥削 ; 二是严重不 还 。已后官司应有市籴者 ,各须先付价直 ,不得赊
均 ,使贫困农民受害最重 。 ”④北宋末年 ,政治黑暗 ,各级官府的巧取
取抑配 。
少付钱 、
甚至不付钱 , 是强制征购的普遍现 豪夺肆行无羁 。
《宋会要辑稿》食货 40 之 12 载 ,
象 。北宋时 ,河东路的太原 、
汾州等 13 个府州军 宋钦宗靖康元年 ( 1126 ) , 有臣僚上奏 :“湖南 、

的摊派征购之法 , 是付钱不断减少的典型事例 。 西 ,自二税外敛于民者不知纪极 。名曰和市 ,不酬
北宋初的给价是 , 米每斗铜钱 30 文 , 粟 16 文 , 大 价直 ,实掠取之 。如此名件 ,未易殚举 。夫和籴之
豆 22 文 ,草每束 10 文 。据司马光后来说 ,这个价 行如此 ,民安得不困且竭乎 ?”
《历代名臣奏议》卷
格比市场价还高出一些 。但后来人口增加 、
物价 二六 ○载南宋蔡戡言 :“州县之间 , 兴一役 、
办一
上涨 ,征购价格却越来越低 。先是变为只有 1/ 4 事 ,无非扰民 。监司行下诸州 、
诸州行下诸县 , 诸
支给铜钱 ,另 3/ 4 用茶折支 。茶虽然自唐中期以 县不免取办于百姓 。官吏并缘为奸 , 其扰数倍 。
来就成为民生必需品 ,但毕竟不是货币 ,用它交换 纵使量给价钱 ,靡费减克 ,所余无几 ,往往白著 。
”所
并不方便 , 加上折茶数量大 , 必然导致茶价下跌 , 谓“白著”, 大概也就是白拿不给钱。完全不付钱
实质上是降低了粮草的征购价格 。到了宋仁宗嘉 者 ,其性质已经不是政府购买 ,而是苛捐杂税了。
礻右年间 ,又因折支茶叶 , 存在官定价格与实际市 还有一些在强制征购时附加的剥削 , 本质上
价相脱节的问题 。于是裁定米每斗给钱 12. 5 文 , 也属于降低或不支付交易报酬 。其名目繁多 , 有
粟 10 文 , 大豆 9. 5 文 , 草每束 4 文 , 皆以铜钱支 所谓加耗 、
折纳 、
支移 、
征收水脚钱市例钱等 ,以及
付 。这次改变虽然铜钱比重增加 , 但价格水平却 使用大型斛斗低估高量等等 。⑤ 其中以征收加耗
比宋初降低了一半还多 。宋神宗熙宁以后 , 又变 较为典型 。
为只给一半铜钱 ,另一半支给盐 、 布 。到元丰元年 加耗本来是官府征收赋税时 , 以避免运输和
( 1078 ) ,朝廷决定不再付给报酬 ,从而使河东路部 保管过程中发生的损耗为借口征收的附加税 , 但
分地区的这项强制征购正式蜕变为赋税 。② 后来在政府购买的强制交易中居然也征收加耗 。
不付钱的现象在一些时期也很严重 。贞元三 这种加耗不支付任何报酬 , 其实质等于降低了所
年 ( 787) 十二月 , 衰草连天的季节 , 唐德宗乘打猎 征购物资的给价 。宋徽宗政和四年 ( 1114) 的一则
之兴来到百姓赵光奇家 , 与之进行了一番对话 。 诏令说 “
: 诸路州县输纳二税及籴纳粟 、
米、麦等 ,
德宗问 “
: 百姓乐乎 ?”赵回答 “
: 不乐 。
”德宗又问 : ”⑥和籴时征收加耗 ,本
违法重收加耗 ,岁以为常 。

① 《白居易集》 卷五八《论和籴状》。
② 以上并见于岳珂《愧郯录》 卷一五《祖宗朝田米直》《欧阳修全集
; ・河东奉使奏草》卷下《乞减放逃户和籴札子》《宋会
;
要辑稿》 食货 39 之 28 《长编》
; 卷四 ○○,元礻右二年五月乙卯 。
③ 《资治通鉴》 卷二三三 ,贞元三年十二月条 。
④ 李  等编 《文苑英华》
: 卷四二六 。
⑤ 参见朱家源 、
王曾瑜 《宋朝的和籴粮草》
: 《文史》
, 第 24 辑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5 年 。
⑥ 《宋会要辑稿》食货 9 之 13 、
食货 70 之 24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李  晓 : 中国历史上的政府购买制度对农民经济的影响 77

来是违法之事 ,但根据这个诏令 ,当时已经普遍化 民和买既不得钱 ,而斛斗又非倍输不可 ,其间官户


和经常化了 。南宋时期 , 强制交易时征收的加耗 以倖免 、
豪猾以赂移 ,所苦者 ,特畏法贫弱之民 ,可
数量普遍多达 2/ 10 —4/ 10 不等 。如宋高宗时 , ”④
谓无名无数 , 高下不均之甚矣 。 《宋会要辑稿》
”①
“诸路和籴米加耗太多 ,如饶州一石至收四斗 。 食货 9 之 20 载 , 宋高宗也承认 “
: 科率多是过数 ,
《宋会要辑稿》食货 40 之 41 载 , 宋孝宗乾道元年 富人赂点吏获免 ,而下户被其害 。
”到南宋中期 ,官
八月 , 有臣僚言江西 、
湖北等地的和籴之弊 , 其中 户不承担强制征购似乎成了惯例 。宋宁宗开禧二
之一是“州县各以水脚耗折为名 , 收耗米什之二 年 ( 1206) ,陈谦出使湖北 ,岳 、
复二州百姓诉曰 : 总
三。
”地方官府之所以热衷于利用强制征购 , 加收 领所“岁籴我米 , 不与我钱 。我非官户也 , 非士人
耗米 , 无非是既能增加财政收入 , 又利于官吏贪 也 ,非义勇也 , 三者幸而免 , 使我并受 。总取我一
污 。同书食货 40 之 26 云 , 绍兴十五年 ( 1145 ) 九 县 ,又倍之 。传子至孙 , 不能脱也 !”⑤官户既免 ,
月 , 右谏议大夫何若言 :“和籴本钱 , 悉从户部支 强制征购的负担也就主要压到了民户头上 。
降 ,州县往往不以时均散 ,纵令人吏减克侵欺 。又 民户贫富悬殊 , 宋朝强制征购时差别对待的
其所籴米 , 重取加耗 , 以致出剩数多 , 桩充苗米 。 政策 ,通常的标准是户等高低 ,有时也或按赋税多
却令人户 ( 将苗米 ) 折纳价钱 , 占留盗用 , 为害实 寡 ,或据田产多少 ,或照家业钱数量 。因为确定户
深。
”不管是基于什么目的 , 加耗之类的剥削都与 等的主要依据也是赋税 、
田产 、
家业钱等 , 所以这
市场交换原则背道而驰 , 都与助农惠农的目标南 些标准大同小异 。表面上看 , 这种制度安排应该
辕北辙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 比较均平合理 。但实际上 ,由于各地情况不一 ,户
当然 ,负担之沉重与否 ,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 等相同者 ,其经济实力有时相去甚远 。吕陶就说 :
念 ,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同样数量的剥削 ,对于
天下郡县所受版籍 , 随其风俗 , 各有不
不同的承担者所构成的压力有着巨大差异 。中国
同 。或以税钱贯百 ,或以地之顷亩 ,或以家之
古代的政府也懂得这个道理 ,故力求均平 ,以尽量
积财 ,或以田之受种 ,立为五等 。就其五等而
减少强制交易的危害 。宋朝的主要措施 , 一是规
言 ,颇有不均 。盖有税钱一贯 , 或占田一顷 ,
定官户民户一律承担 ,不允许例外 。如北宋末 ,实
或积财一千贯 ,或受种一十石为第一等 ; 而税
行摊派征购的所谓“均籴”, 各地州县对辖区内的
钱至于十贯 ,占田至于十顷 , 积财至于万贯 ,
官户民户皆“一例均定石斗科纳”“官户无减免之
,
受种至于百石 ,亦为第一等 。其为等虽同 ,而
文”。② 二是根据财力状况之高低 , 差别对待 。如
贫富甚相远 。⑥
宋徽宗宣和七年四月 , 讲议司奏 “
: 契勘诸路州县
供官之物 ,不许擅行科配 。其依法应科配之物 ,在 北宋末实行所谓“均籴”
时 ,有司认为 “
: 均籴之法 ,
法 ,当职官躬亲品量 ,依等第均定 。盖欲杜绝偏重 乡村若以田土顷亩均敷 ,则上等所均斛斗数少 ,实
”③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 这两项原则
不均之弊 。 为优幸 ; 下等均定斛斗数多 ,不易供办 。如以家业
常常徒具空文 。 钱均 ,则上等所均斛斗数多 ,下等人各均定斛斗数
北宋末年和南宋时期 , 官户规避强制征购的 ”⑦如此说来 , 只要是强
少 。委是两事利害不同 。
现象比较多见 。宋徽宗时的财经名臣张根说 “
: 今 制性的摊派征购 , 无论按照户等 , 还是依据土地 、

① 《系年要录》卷一一七 ,绍兴七年十一月己酉 。
② 《宋会要辑稿》食货 41 之 23 。
③ 《宋会要辑稿》食货 38 之 10 —11 。
④ 汪藻 《浮溪集》
: 卷二四《朝散大夫直龙图阁张公 ( 根) 行状》。
⑤ 《叶适集 ・水心文集》 卷二五《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 ( 谦) 墓志铭》。
⑥ 《长编》
卷三七六 ,元礻右元年四月乙卯 。
⑦ 《宋会要辑稿》
食货 41 之 22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78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家业钱摊派 , 对农民构成的实际负担都不可能 效应就会驱使地主千方百计降低户等 ,规避负担 。


均平 。 这时官府就可能不得不放弃差别对待的原则 , 不
如果说户等的实际差别是制度本身有问题 , 分青红皂白地把所有负担摊派于贫民 “如均敷和
,
那么还有不少情况则是地主采用诡名子户等手 买之类 ,皆彻下等”。
法 ,降低户等 ,造成户等标准不实 。南宋初年的王 于是 ,不论官户的特权 , 还是地主的逃避 , 其
洋说 : 最终结果使强制征购的负担主要落到了贫困农民
某谓当今之法 , 有条约备具 , 刑名甚严 , 头上 。当自愿交易越来越少 ,强制征购日益肆虐 ,
并且“行于贫而不行于富 , 行于贱而不行于贵”之
而决不可行者 ,诡名之法是也 。今者 ,州县有
时 ,政府购买对农民经济的影响将只剩酷烈之摧
十等五等之别 ,一有均敷曰上户 ,一有追呼曰
上户 ,一有差徭曰上户 , 为上户者不胜其劳 , 残 ,而与 扶 助 农 业 、优 惠 农 民 的 功 能 目 标 渐 离
而下户晏然熟视 。如此则是驱之使为诡名 , 渐远 。
尚何以禁之哉 ! 近年以来 ,朝廷因臣僚申请 , “民所最病者 , 与官为市也 。始乎为市 , 终乎
抑配 ,是以圣人谨其始也 。 ”②这是南宋著名诗人
如均敷和买之类 ,皆彻下等 ,是诡名之弊已去
杨万里说的一番话 。中国古代的政府购买 , 为什
矣 ,尚何俟设禁以防之乎 ? 盖其法之弊 ,有甚
害者 ,行于贫而不行于富 , 行于贱而不行于 么会从公平交易蜕化为强制摊派呢 ? 为什么会从
贵 ,此乃不可不革者也 。① 惠民之政变成“民所最病者”呢 ? 个中缘由 , 值得
深思 。
王洋此言 ,精辟地揭示了一种制度实施的悖
论———如果官府按照差别对待的原则 , 把强制征 ( 责任编辑 : 王丰年)
购等负担主要加诸地主 、而较少施于贫民 ,其政策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on


FarmersgEconomy in Chinese History

——Focus o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L I Xiao
( B usi ness S chool , Chi na U ni versi t y of Pol i tical S cience an d L aw , B ei j i n g 102249 , Chi na)

Abstract : In Chinese history , t he ultimate p urpo se of government p rocurement is to ensure t he de2


mand of it self t hro ugh market exchange. At t he same time , government p rocurement al so has t he social
and eco no mical f unctio n of assisting agricult ure , helping farmer s and so o n. This f unctio n sho uld be o ne
of t he important co ntent s of“agricult ure p riorit y”policy p ursued by past dynasties. In p ractice , farmer s
can acquire benefit s t hro ugh government p rocurement indeed , for example , government p rocurement is
helpf ul to enlarge t he market of farm p roduce and handicraf t p roduce , to set tle t he p ro blem of scarcit y of
capital , to alleviate t he t ransport burden and so o n. But because of more and more co mpelling requisitio n
by p urchase , many deal s substantively change to be anot her volunteer and half2volunteer exploitatio n be2
sides revenue , which makes t he government p rocurement severe dest roy farmersgeco no my , especially
t he poor farmer s.
Key Words : Chinese history ; government p rocurement ; farmer sgeco no my ; finance

① 王洋 《东牟集》
: 卷九《正诡名法札子》。
② 杨万里 《诚斋集》
: 卷八九《千虑策 ・民政》。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