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第 26 卷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Vol.

26
第 6期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No. 6, 2006

中晚唐文士隐居江南之风及其影响
景遐东
(湖北师范学院 中文系 ,湖北 黄石  435002 )

〔摘  要 〕 安史之乱之后的中晚唐 ,江南因北方动乱吸引了大量士人避乱隐居 。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文


化原因 ,一方面是唐代江南经济繁荣富庶 ,社会相对安定 ,山水优美 ; 另一方面是江南具有悠久深厚的隐逸
文化传统 。江南隐逸生活激发了唐代诗人的创作灵感 ,促进了山水诗的兴盛 ,同时又使清丽圆熟的诗风在
中晚唐流行 。
〔关键词 〕 文士 ; 隐逸 ; 江南 ; 诗歌
A   〔文章编号 〕1009 2 4733 ( 2006 ) 06 2 0038 2 04
〔中图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识码 〕

  唐代江南山水优美 、
经济繁荣 、
社会安定 , 吸引了大 “贺监旧山川 , 空来近百年 。闻君与琴鹤 , 终日在渔船 。
批文士到此漫游 、
隐居 , 尤其是安史之乱之后的中晚唐 岛露深秋石 ,湖澄半夜天 。云门几回去 , 题遍好园林 。”
时期 ,北方频繁的动乱更使江南接纳了大量士人避乱隐 可见方干科举失意后长期在此过着隐居生活 。曹璩亦
居 ,这种情形对唐代文学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 隐居越州 ,刘禹锡有《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
云其隐居越
响 。本文即是就唐研究中这一颇为重要的文化现象的 中苦读 ,“数间茅屋闲临水 ,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
初步研究 , 旨在弄清中晚唐时期文士隐居江南的基本状 随计吏 ,策成终自诣公车 。”
况 ,分析形成这种状况的文化动因 , 并探讨对唐代文学 隐居台州 、
明州的文士有 : 寒山 、
徐灵府 、
任蕃 、
孙郃
创作的影响 。 等 。著名诗僧寒山子隐于天台山 , 杜光庭《仙传拾遗 》
唐代士人隐居江南 , 从时间上看中晚唐多于初盛 载 :“寒山子者 , 不知其名氏 。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 ,
唐 。从地域上看 , 集中于越州 、
睦州 、
台州 、
明州以及常 其山深邃 , 当暑有雪 , 亦名寒岩 , 因自号寒山子 。好为
州、
苏州 、
湖州 、
池州等地 。 诗 ,每得一篇一句 , 辄题于树间石上 , 有好事者随而录
中晚唐时期隐居越州的文士有 : 秦系 、
朱湾 、
张志 之 ,凡三百余首 。”[ 5 ]徐灵府隐于天台灵盖峰虎头岩 ,凡
[6 ]
和、
陆傪 、
方干 、
曹璩等 。秦系天宝末避乱隐居越州 , 建 十余年 。会昌中 ,朝廷征召不起 ,自云“将何佐明主 ,
[1 ] [7 ]
中间又隐于此 ,贞元末隐于茅山而终 。秦系隐居越州 甘老在岩松 ” ,表明自己无意仕宦的心志 。任蕃隐居
主要居于若耶溪 、
剡山等地 , 其《献薛仆射 》
诗序称 :“系 台州达十年之久 [8 ]
, 其诗《台州早春 》
所谓“岂堪沧海
家于剡山 ,向盈一纪 。”
其集中又有《将移耶溪旧居留赠 畔 ,为客十年来 ”
。据《嘉定赤城志 》
记载文士莫彦修 、

诗 [ 2 ] 。可见秦系隐居江南时间甚长 。朱湾 ,
严维秘书 》 展二人隐居天台 , 项斯有《怀王展先辈在天台山 》
诗云
号沧州子 ,隐居于江南各地 。《唐才子传 》
卷 3 云其最后 “赤城山下寺 ,无计得相随 ”
。另外 , 诗人孙郃愤于朱温
归隐并终于会稽山阴 。张志和“居江湖 ,自称烟波钓徒 , 篡唐 ,去冠裳服布衣 ,归隐于明州奉化山林间 。
著《玄真子 》, 亦以自号 。 ……兄鹤龄恐其遁世不还 , 为 隐居睦州的文士有 : 严维 、
章八元 、
徐凝 、
翁洮 、
喻坦
筑室越州东郭 。茨以生草 ,椽栋不施斤斧 。每垂钓不设 之等 。盛中唐之际的严维隐居桐庐 ,《唐才子传 》
云 :“初
饵 ,志不在鱼也 ”[ 3 ] 。其间常出游湖州 、
无锡等地 ,李德 隐居桐庐 ,慕子陵之高风 。”严维的弟子章八元在任句
裕将之比作东汉著名隐士严光 。陆傪“早孤 , 与兄隐居 容县主簿前曾隐居于睦州 。此后徐凝荐举失意后 ,便绝
于越 ,有佳山水 , 率弟子耕汲于其中 ” 。方干终身隐 [4 ]
意仕进 ,归隐家乡睦州 ,布衣而终 。翁洮进士及第后 ,曾
居会稽镜湖 ,孙郃《方玄英先生传 》
说他 :“一举不得志 , 官主客员外郎 ,后辞官返乡 ,朝廷屡次征召不至 ,以隐居
遂遁于会 稽 , 渔于鉴湖 。”
齐已《寄镜湖处士 方 干 》
称: 终老 。喻坦之在多次赴举失意后 , 还居睦州故园山林 。

[收稿日期 ]  2006 —03 —11


[作者简介 ]  景遐东 ( 1964 — ) ,男 ,江苏南通人 ,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文学博士 ,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与研究 。

・38・
  隐居于杭州 、
湖州的文士有 : 项斯 、
丁翰之 、
朱湾 、
陆 18 里处 。诗人费冠卿性爱丘山 。元和 2 年进士及第后 ,
羽等 。项斯长期隐居杭州径山 ,“初筑草庐于朝阳峰前 , 因“以禄不及亲 ,永怀罔极之念 ,遂隐于九华 。 ……屏迹
交接净者 。  礴宇宙 , 戴藓花冠 , 披鹤氅 , 就松阴 , 枕白 丘园 ,绝踪仕进 , 守其至性 , 十有五年 。峻节无双 , 清飚
石 ,饮清泉长哦细酌 , 凡如此三十余年 。”[ 9 ]丁翰之 , 济 自远 。”[ 24 ]诗人张乔在黄巢之乱时隐居九华山 ,《唐才
阳人 ,隐居钱塘龙泓洞附近深山 ,陆龟蒙曾往拜访之 ,云 子传 》
卷 10 云其 :“隐居九华山 ,有高致 ,十年不窥园 。”
其“读老子庄周书 , 善养生 , 能鼓琴 。 ……纶巾布裘 , 貌 如此众多的文士隐居于江南不是偶然的 , 是有着历
[ 10 ]
古意淡 。好古文 ,乐闻歌诗 ” 。朱湾大历初隐居湖州 史、
文化以及现实的原因 。东晋以来 , 江南得到了持续
[ 11 ]
东溪 ,有《假摄池州留别东溪隐居 》
诗 , 高仲武称其 : 不断的开发 , 由蛮荒之地逐渐变成山水秀美的富庶之
“率履贞素 ,放情江湖 , 郡国交辟 , 潜跃不起 。有唐高人 区 。大量中原士人来到江南 ,发现了江南自然风物的美
[ 12 ]
也 。” 与之同时还有韦九山人 、
韦处士等亦隐居东溪 。 丽 ,由此广大士人对江南的心理感觉终于产生了根本的
诗 [ 13 ] , 王建有
朱湾有《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 变化 ,到唐代江南山水之清秀美丽已经深深植入文士的
[ 14 ]
《雨中寄东溪韦处士 》
诗 。陆羽至德间隐居湖州苕 心中 。江南山有九华 、
天姥 、
天台 、
四明 、
赤城 、
秦望 、

溪 ,自称桑苎翁 ,阖门著书 。“或独行野中 ,颂诗击木 ,徘 山、
茅山 、
惠山 、
虎丘等 ,水则有长江 、
新安江 、
钱塘江 、

徊不得意 ,或恸哭而归 。时人谓今接舆也 ” [ 15 ]
。 江、
曹娥江 、
秦淮河 , 剡溪 、
若耶溪 、
霅溪 、
兰溪 , 太湖 、
西
隐居于苏州 、
常州的文士有 : 张  、
顾谦 、
强蒙 、
薛 湖、
镜湖等 。同时江南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 , 它的
戎、
杜晦等 。张  隐昆山金凤山 ,《旧唐书 》
卷 179 本传 土地上保存着众多名胜古迹 ,如禹穴 、
西施浣纱处 、
馆娃
云其 :“田衣野服 ,隐于金凤山 ,学鬼谷纵横之术 ,欲以捭 宫、
秦望山 、
石头城 、
乌衣巷 、
凤凰台 、
谢脁楼 、
兰亭曲水 、
阖取贵仕 。”
据《舆地纪胜 》
卷 5 平江府条 ,金凤山在昆山 严陵钓台 、
谢安东山 、
康乐遗迹 、
山阴故道等 , 名山胜迹
县境内 。顾谦隐于松江 ,“理张翰之扁舟 , 企陶公之遐 令人目不暇接 。另外还有众多的佛寺道观 ,许多道家传
躅 。浙有胜地 ,云间故乡 ,豹隐鸿冥 , 韬光晦迹 。其有岩 说中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也在江南 ,众多遇仙得道的传
廊彦士 ,山岛逸人 , 每披雾见天 , 开云睹雉 , 莫不高山仰 说也发生在此地的山水之间 , 像刘晨 、
阮肇入天台采药
止 ,如不及焉 ”[ 16 ] 。强蒙 ,精《论语 》, 善医术 , 大历间隐 遇仙等等 ,更增添了江南山水的神奇魅力 。东晋时江南
居吴越一带 。 会稽就集中了许多南来士人 ,《晋书 ・王羲之传 》
云 :“会
薛戎隐居毗陵阳羡山 , 戎本为河中宝鼎人 , 母亲为 稽有佳山水 ,名士多居之 , 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 、

吴郡陆景融之女 。韩愈称其 :“仁孝慈爱忠厚而好学 ,不 充、
许询 、
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 , 并筑室东土 , 与王羲之
[ 17 ]
应征举 , 沉浮闾巷间 , 不以事自累为贵 。” 元稹也称 同好 。”
谢灵运在永嘉时沉湎于浙东奇山秀水 ,其创作的
其 :“初不乐为吏 , 徒以家世多富贵门户 , 当有持之者 。 众多脍 炙 人 口 的 山 水 诗 歌 : “昏 旦 变 气 候 , 山 水 含 清
会两弟相继举进士皆中选 。公自喜 , 遂入阳羡山 , 年四 晖 ”[ 25 ] ;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 26 ]等 , 无不让唐人
[ 18 ]
十余不出 。” 杜牧之子杜晦辞官后 , 退隐于杜牧的阳 对江南山水心生向往 。正如王勃所云 :“俱游万物之间 ,
[ 19 ]
羡别业 。 相遇三江之表 。许玄度之清风朗月 , 时慰相思 ; 王逸少
隐居于润州的文士有 : 韦渠牟 、
殷涣然 、
崔公颖 、
顾 之修竹茂林 ,屡陪欢宴 。加以惠而好我 , 携手同行 ,或登
况、 陈 Κ、
顾非熊 、 张祜等 。京兆人韦渠牟大历中隐居江 吴会而听越吟 , 或下宛委而观禹穴 。”[ 27 ] 它表现了唐人
宁钟山 ,号遗名子 , 颜真卿题其所隐之堂为遗名先生三 在前代文化传统的引领下 ,对江南山水与胜迹的向往 。
教会宗堂 。殷涣然隐居丹阳马迹山 ,“丹阳郭北四十里 江南美丽幽深的自然地貌 , 有云雾缭绕的山峦 , 有
所 ,有马迹山 。山有奇峰怪石 。且多昔贤真仙之所游 碧波浩淼之河湖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 经纶世务者 ,
践 。方外士殷涣然 ,通易经 、
老、严之旨 ,居于山下 ”[ 20 ] 。 窥谷忘反 ”[ 28 ] 。优美绝伦的江南山水会让最爱追求功
诗人张祜晚年在丹阳隐居以终 , 颜萱有《过张祜处士丹 名者 ,流连忘返消去尘心 。王武陵《宿惠山寺诗序 》:“是
阳故居 》
诗 。崔公颖隐居茅山 ,权德舆《奉送崔二十三丈 时山林始秋 ,高兴在木 ,凉风白云 , 起于座隅 。逍遥于长
谕德承恩致仕东归旧山序 》:“初躬耕于延州三茅山之 松之下 ,偃息于磐石之上 。仰视云岭 , 俯瞰寒泉 。夕阳
趾 ,安仁食力 , 声利不入 , ……泊然与白云鸥鸟同其无 西归 ,皓月东出 。群动皆息 , 视身如空 。立言妙论 , 以极
[ 21 ]
事 。去年春 , 鹤书下江南 , 江南守臣多方以起之 。” 穷奥 。丹列有遁世之志 ,遐景有尘外之心 。余亦乐天知
著名诗人顾况贞元中贬为饶州司户参军 ,后去职归隐茅 命 ,怡然契合 ,视富贵如浮云 。”[ 29 ]
山而终 。其子顾非熊长期蹭蹬科场 ,不久亦学其父归隐 序记王武陵与朱宿 、
窦丹三人会于无锡惠山 , 山间
终老茅山 。咸通间 , 陈 Κ从徐州郭铨幕携家迁居茅山 , 秋日清美景色激起三人的遁世脱俗之意 。显然历代众
“与妻子隔山而居 。短褐束绦 , 焚香习禅而已 。或一年 多的隐士隐居江南 , 一方面固然是他们的高尚避世观
半载 ,与妻子略相面焉 。” [ 22 ]
念 ,但江南秀水名山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隐居于宣州 、
池州的文士有 : 朱湾 、
费冠卿 、
张乔等 。 江南很早就具有适宜隐逸的文化氛围 ,高蹈脱俗疏
朱湾又曾经隐于溧阳平陵山 ,他有《平陵寓居再逢寒食 》 远政治 、
快意自然隐逸山林在江南文化史上有着深厚渊
诗 [ 23 ] , 据《元和郡县图志 》
卷 28 平陵山在宣州溧阳县南 源 。先秦时 ,有季札让国隐居 , 更有范蠡助越灭吴后携
・39・
西施遁逸浮五湖戏沧州隐居终生 。东汉到南朝江南隐 山水 ,佐其清机 , 圆冠野服 , 翛然自放 。宅遐心于事外 ,
逸之士更是蔚为大观 ,《后汉书 ・逸民传 》
载严光隐姓埋 得佳句于物表 ,不知华缨丹毂之为贵者 , 几四十年 。”

[ 30 ]
名 ,归隐富春江 ,躬耕垂钓 。西晋张翰恋家乡鲈鱼莼 德舆指出江南山水可以佐秦系之放达超脱之清机 ,故而
菜美味 ,不愿为名爵而受羁绊 ,“张翰黄花句 , 风流五百 长期隐居江南 。江南隐居又可成为文士政治上失意后
年 ”[ 31 ] 。南朝时顾欢隐于剡中天台 。钱塘褚伯玉隐剡中 抚平人生创伤的一种方式 ,晚唐睦州诗人群体当中有许
瀑布山三十余年 ,隔绝人物 [ 32 ] 。山阴孔祐及其子道徽隐 多作家 ,如方干等人 ,也是在屡次荐举不第后 , 怀着极度
居四明山 [ 33 ] 。戴逵及其子戴勃 、
戴顒 ,隐居剡中 、
桐庐及 的失望与愤激归隐家乡的 。唐代文士在江南观赏那里
吴地 。鲁人孔淳之隐居剡县 ,性好山水 , 每有所游 ,必穷 优美的自然风光 、
浸润那里浓郁的文化氛围 , 进而宣泄
幽峻 ,或旬日忘归 。另外还有关康之隐居京口 , 普明隐 心中之激情或排解忧愁 。安史之乱以后 ,许多士人更是
居会稽 ,惠明隐居金华山 。南朝时期江南的隐士之众多 将江南作为人生归宿了 。众多文士隐居江南既是对六
可见一斑 。 朝文士传统的继承 , 同时更是唐代江南经济繁荣 、
社会
唐代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 , 社会的富庶 , 也是文士 安定 、
风物秀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然 。
隐居江南的原因 。安史之乱后江南更吸引了其他地区 唐代文士隐逸江南 , 在相对自由的文化氛围之中 ,
的大量文人 ,他们为躲避战乱纷纷前往那里游历 、
隐居 。 留连于让人心旷神怡的青山碧水 , 寻幽探胜 ,欢宴交游 ,
许多人甚至在江南营置别业 , 或隐居 , 或置办产业 。刘 自然有益于文学创作 [ 39 ] 。
长卿在常州义兴置田庄 。其诗《酬滁州李十六使君见 青山碧水往往能激发文士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 ,进
赠》
诗序云 :“李公与予 ,俱于阳羡山中新营别墅 ,以其同 而促进唐代山水诗的兴盛 。正如刘勰《文心雕龙 ・物色
志 ,因有此作 。”
皇甫冉也在义兴营建别墅 ,其《归阳羡兼 篇》
所云 :“若乃山林皋壤 ,实文思之奥府 。略语则阙 ,详
送刘八长卿 》
诗云 :“湖上孤帆别 , 江南谪宦归 。前程愁 说则繁 。然屈平之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 ,抑亦江山之
更远 ,临水泪沾衣 。云梦春山遍 , 潇湘过客稀 。武陵招
助乎 。”[ 40 ]秀丽山水 , 千姿百态 , 变幻莫测 , 很能启迪人
[ 34 ]
我隐 , 岁晚闭柴扉 。” 杜牧在义兴亦置有田产 , 其诗
之遐思 ,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
奇山
《李侍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 ,牧亦阳羡粗有薄产 , 叙旧述
妙水对文人创作有着直接感发与启迪作用 。对此唐人
怀 ,因献长句四韵 》
称 :“终南山下抛泉洞 ,阳羡溪中买钓
也有明确的认识 ,贞元间诗人韦夏卿于常州作《东山记 》
船 。”[ 35 《
]
咸淳毗陵志 》
卷 18 人物寓贤门载 :“杜牧之 ,
云 :“南池西馆 ,宛如方太瀛洲 , 秋发芸荷 , 春生苹藻 , 晨
唐人 ,殖产阳羡 ,因卜居焉 。今荆溪被有荒址 , 旧即牧之
光炯曜 ,夕月澄虚 ,信可以旷高士之襟怀 ,发诗人之咏歌
水榭 ,题咏甚多 。”越州诗人吴融 , 中年后在苏州长洲松
也 。”[ 41 ]他指出其美景对作家心境的影响 , 对诗人创作
江之畔购置了田产 ,其《祝风 》
诗云 :“我有二顷田 , 长洲
欲望的激发 。
东百里 。”
诗注云 :“吾有田在吴 ,将十祀 ,耕以为业 ,终老
江南优美山水深深吸引着唐人 。青山秀水 ,茂林修
计 。”[ 36 ]陆龟蒙在松江 、
湖州均有别业 。
竹 ,不仅使人们热爱自然 ,也促使人们感觉敏锐 ,富有艺
唐代统治思想较为宽松 ,老庄 、
佛、道思想俱得以充
术情趣 ,所谓“其地水秾山妍 , 其人机慧毓秀而清明 ”

分发展 ,也推动了隐逸之风的盛行 。江南经济繁荣 、

同时美丽风物不仅洗涤文人的心灵 , 愉悦文人的精神 ,
水优美 ,佛寺道观众多 , 确实是隐居的理想之地 。中唐
也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情趣 。严耕望先生在论述唐人热
社会矛盾日趋严重 ,下层文士多仕进艰难坎坷不达 。对
衷山林时认为 ,唐代经学衰微 ,文学兴盛 ,“诗文习业 ,所
政治的失望 、
社会现实的不满 , 也促使他们在自然山水
赖于师承者少 ,所赖于环境之陶冶者则甚大 , 且群居不
中求得心灵的解脱与平衡 , 借隐居寄志 。江南之山林 、
必多人 ,故深山邃谷最宜习业 。陶气质 , 润心灵 ,乃习文
村庄也就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 。方干可称典型 ,何光远
《鉴戒录 》
卷八云 :“干为人唇缺 , 连应十余举 。有司议 之津途 ”
。这段话不仅说明了唐代士人热衷隐居的深层

干 ,才则才矣 ,不可与缺唇人科名 , 四夷所闻 , 为中原鲜 次背景 ,也说明了优美自然环境对唐代文士文学创作的

士矣 。干潜知所论 , 遂归镜湖 。”
方干连举不第怀才不 重要影响 。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 , 文士们“澄怀观道 ”,
遇 ,遂愤而归隐 , 其友人僧可朋称其“月里岂无攀桂分 , 从而超越现实中的自我 ,获得精神的愉悦 、
心灵的自由 、
湖中刚爱钓鱼休 ” [ 37 ]
。 审美的享受 。而江南山水的清新秀美 ,四季皆富有情趣
权德舆《送义兴袁少府赴官序 》
云 :“过江山水 ,阳羡 的特点 ,自然对诗人陶气质 , 润心灵再适合不过了 。这
居最 。性质夷淡者得之愈深 。” [ 38 ]
他认为性情平和澹泊 里水道纵横 ,峰峦叠秀 ,也使人的审美情趣转入曲折 、

的人最能体会江南山水之美 。事实上许多到江南隐居 深而精妙 。唐诗中山水自然题材的诗歌并不单纯地是
的士人 ,正是性质夷淡者 , 优美山水常常使那些具有尘 对自然的客观描摹 , 更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情趣 , 还有对
外之心遁世之志的士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贞元五年权 生命的种种感悟 。唐人的江南漫游隐逸之作都具有清
德舆为秦系刘长卿唱和诗作序 ,序中提及江南山水对秦 新自然的风格倾向 ,能把对江南山水独特的景观特征的
系人生态度与思想的影响 :“儒有秦公绪者 ,当天宝理平 描写和诗人高蹈纵逸的人生情趣的抒发结合起来 。像
之世 ,兴丽则 、
鼓盛名于当时 。遭多故 , 道进身退 。越部 方干《镜中别业 》:
・40・
寒山压镜心 , 此处是家林 。梁燕窥春醉 , 岩猿学夜吟 。 [ 15 ]新唐书 (卷 192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751
云连平地起 ,月向白波沉 。犹自闻钟角 ,栖身可在深 。 [ 16 ]佚名 . 唐朝散郎贝州宗城县令顾府君墓志铭 [ A ].
这些描写江南山水的作品大多具有清新淡远的意境 ,一 至元嘉禾志 (卷 21)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90.
种如皎 然《诗式 》
卷一 所 要 求 的“不 顾 词 彩 而 风 流 自 [ 17 ]唐故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铭 [A ]. 韩昌黎文
然”
、“但见情性不睹文字 ”
的美学特性 。再比如晚唐睦 集校注 (卷七 )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6.
州诗人群体多写山村景物与生活 , 意境清远宁静 。他们 [ 18 ]全 唐 文 (卷 654 ) [M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的山水诗不像盛唐山水田园诗那样明朗清新 , 而更多的 1990.
是幽凄 、
阴郁 ,完全是唐末之时势及其隐逸生活使然 。 [ 19 ]刘崇远 . 金华子杂编 [M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山水诗成为中晚唐诗歌创作的突出题材的同时 ,整 [ 20 ]权德舆 .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诗序 [ A ].
个诗坛又出现了向颇类似于南朝诗歌的清丽圆熟诗风 全唐诗 (卷 322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01
的回归倾向 。比如秦系的两首诗 : [ 21 ]全 唐 文 (卷 491 ) [M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忽道仙翁至 , 幽人学拜迎 。华簪窥瓮牖 , 珍味代藜羹 。 19901
洗砚鱼仍戏 , 移樽鸟不惊 。兰亭攀叙却 , 会此越中营 。 [ 22 ] 玉堂闲话 . 太平广记 (卷 202) [M ]. 北京 : 中华书
(《徐侍郎素未相识时携酒命馔兼命诸诗客同访会稽山 局 , 19611
居 》) [ 23 ]全唐诗 (卷 306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01
长谣朝复暝 , 幽独几人知 。老鹤兼雏弄 , 丛篁带笋移 。 [ 24 ]唐摭言 (卷 8)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78.
白云将袖拂 , 青镜出檐窥 。邀取渔家叟 , 花闲把酒 。 [ 25 ]文选 (卷 22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6.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 [ 26 ]文选 (卷 22)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6.
以清新语言描写山林田园风光 ,风格流丽疏朗 。 [ 27 ]越州永兴李明府宅送萧三还齐州序 [ A ]. 全唐文
大量文士隐居江南加强了江南传统文化在唐代文 (卷 181 )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01
化中的影响 ,使得许多北方作家深受江南文化的熏陶 , [ 28 ]与朱元思书 [ A ]. 艺文类聚 (卷七 ) [M ]. 文渊阁四
进而影响了中晚唐唐代文学的发展 。这一阶段 ,齐梁文 库全书本 .
学再度成为作家学习模仿的对象 ,是与众多文士避乱江 [ 29 ]全唐诗 (卷 275)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01
南密切相关的 。如果从社会背景的角度看 , 我们认为这 [ 30 ]李 白 . 金 陵 送 张 十 一 再 游 东 吴 [ A ]. 全 唐 诗 (卷
批诗人的江南生活经历对他们的审美趣味产生了不可 176 ) [M ] 1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0.
低估的作用和影响 , 尤其是他们受江南文化的浸润 , 进 [ 31 ]南齐书 (卷 54)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75.
而产生对江南传统文化的认同 ,在文学创作上自然就会 [ 32 ]南史 (卷 65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75.
表现出对江南文化史上具有鲜明特点的齐梁诗歌的学 [ 33 ]全唐诗 (卷 250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01
习与模仿了 。 [ 34 ]樊川诗 集 (卷 2 ) [M ]. 上海 : 上 海 古 籍 出版 社 ,
1978.
[参  考  文  献 ]
[ 35 ]唐英歌诗 (卷中 ) [M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 1 ]新唐书 (卷 192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75. [ 36 ]全唐诗 (卷 849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01
[ 2 ]全唐诗 (卷 260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0. [ 37 ]全 唐 文 (卷 492 ) [M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 3 ]新唐书 (卷 196)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751 19901
[ 4 ] 全唐文 (卷 503 )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01 [ 38 ]全 唐 文 (卷 490 ) [M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 5 ]太平广记 (卷 55)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1. 19901
[ 6 ]咸淳临安志 (卷 69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90. [ 39 ]景遐东 . 论中唐时期江南地区的诗酒文会 [ J ]. 湖北
[ 7 ]全唐诗 (卷 852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01 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4 ) : 8 - 12.
[ 8 ]嘉定赤城志 (卷 32)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90. [ 40 ]全唐 文 (卷 438 ) [M ] 1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 9 ]唐才子传 (卷 7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90. 19901
[ 10 ]全唐诗 (卷 621)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01 [ 41 ] 唐 人习 业山林 寺院 之风尚 [ A ]. 唐 史 研 究 丛 稿
[ 11 ]全唐诗 (卷 306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01 [ C ]. 香港 : 新亚研究所 , 1969.
[ 12 ]中兴间气集 (卷上 ) [ A ]. 唐人选唐诗新编 [M ]. 西 (责任编辑 : 徐柏青 )
安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96. (下转第 90 页 )
[ 13 ]全唐诗 (卷 306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01
[ 14 ]全唐诗 (卷 301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01

・41・
[ 3 ]杨文全 . 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 [ J ] . 新疆大学学 版社 , 2002.
报 (社会科学版 ) , 2002, ( 6 ) . [ 6 ]周永惠 . 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变化 [ J ]. 四川师范大学
[ 4 ]曾常红 . 试论现代流行语流行的基本条件 [ J ]. 华中 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1999, (4).
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2004, ( 2 ) . (责任编辑 : 梁媛香 )
[ 5 ]章宜华 . 语义学与词典释义 [M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

On the com p ilin g of popular words


d ictionary and exam ples choosin g
X IA Zhong2hua, ZHOU Zhen
( Chinese Departm ent, Bohai University, J inzhou  121000, China )

Abstract: The comp iling of popular words dictionaries is different from common ones. Choosing examp les needs to filter two
adm inistrative levels and hold six p rincip les. The basic level should follow out sentence criterion p rincip le、tim e reasonable
p rincip le、meaning and examp les corresponding p rincip le; high level should control posting meaning p rincip le、show ing back2
ground p rincip le and indicating liability p rincip le. The basic level solves whether the examp les are right, the high level solves
whether the examp les are suitable.
Key words: popular words; dictionary comp iling; examp les; filter

(上接第 37 页 )

W eaken in g politics: the con tr ibution s of J ian ′


an C i Fu to Han Fu
ZHU Chun 2e
(L iterary College,W uhan University,W uhan  430074, China )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Fu ′


s development, J ian ′
an is the key period of carrying forward and forging ahead into the future.
Han Fu emphasised the function of social politics, while ignored it′
s own aethetic value. Comparing with Han Fu, J ian ′
an Ci Fu
changed a lot in top ics, form s and styles. Especially the authors weakened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olitical conscious2
ness, because of the social furblence, political obstruction and the authors′
lim its of political talent.
Key words: Han Fu; J ian′
an Ci Fu; politics; weakening; reasons

(上接第 41 页 )

The custom s and affection of scholars liv in g in seclusion


in the South of Changjiang dur in g M id - la ter Tang dyna sty
J IN G Xia 2dong
( Chinese Departm ent ,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 China )

Abstract:After the Rebellion of An and Shi, because of the disorder in the North, a great many scholars lived in seclusion in
the South of Changjiang, avoiding trouble. Partly because it was rich and steady in the South, partly because there was a tradi2
tion of herm itic culture in the South of Changjiang. L iving in seclusion in the South of Changjiang stim ulated the insp iration of
the poets, aroused the poem s about mountains and water and formed the clear style of poem s in M id - later Tang dynasty.
Key words: scholars; herm it; South of Changjiang; poem s

・9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