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2007 年 4 月 学术月刊 Ap r .

, 2007
第 39 卷  4 月号 Academic Mo nt hly Vol. 39  No . 4

史学经纬
[ 编 者 按 ] 关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 ,学术界进行过不少的讨论 ,但大多针对的是研究对象问题 , 如政治思想
史、 经济思想史 、 军事思想史 、
社会思潮史 、范畴史等 ,而关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讨论较少 ,尤其是思想史的界
定、 与其他学科如何划分等更显得不足 。因此 ,我们特邀请了海内外四位关注此类问题的专家撰文 ,希望他
们多角度的论说能够对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有所裨益 。

中国思想史研究 : 方法与边界 (专题讨论)


[ 提  要 ]张荣明针对近百年的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作了四个阶段的划分 : 哲学的方法 ,历史理论
的方法 ,历史文献的方法 ,新的探索 。李焯然指出 ,以往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各成体系 ,各不相关 ,在
不同的研究中我们看到的是几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 ,这一问题应当随着跨领域和多元学科研究
方法的兴起而解决 。方光华希望未来的中国思想史研究朝着三个方向努力 : 一是深化对中国思想
史学科范畴的理解 ,二是加强对中国思想史多样性研究方法的探索 ,三是提高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文
化自觉反思境界 。劳悦强则立足于文化和历史的语脉之中 ,通过对《论语》中一个鲜为人注意的语
汇 ——
—“朋”
字的语义追踪 ,揭示出它在《论语》
中的最初语义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时代信息 。
[ 关 键 词 ] 中国思想史研究  方法  边界  向度
[ 中图分类号 ]B2 ; K20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43928041 ( 2007) 0420121213

近百年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变动趋势
张荣明
(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 ,天津 300071)

  有关中国思想史研
阶段一 :哲学的方法
究的方法问题 ,近年来引
起了学者们的浓厚兴趣。 所谓哲学方法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是指运用哲学
这既表明中国思想史研 的理论工具并结合历史资料 ,对中国思想史进行分析
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 认识的方法。这包含两层含义 : 一层含义是以哲学理
注 ,同时也表明中国思想 论为工具 ,对历史资料施以解剖 ,分析中国思想的发展
史研究的方法还有待进 脉络。胡适在 1919 年出版的
《中国哲学史大纲 (卷上) 》
一步完善。作为一个现 “导言”
中提出 ,哲学研究的是人生切要的问题 ,如宇宙
代学科的专业方向 ,中国 论、知识论、
伦理学、 教育哲学、政治哲学、
宗教哲学等 ,
思想史研究走过了一个 哲学史就是上述理论演变的历史 ,同时对每一种思想
不断探索并逐渐成熟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思 的历史影响作出评价。另一层含义是研究工作应该以
想史研究是如何发端的 ,经历过哪些阶段 ,采用过哪些 历史资料为依据 ,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若要反映历
研究方法 ,有何问题和不足 ,未来可能采用什么样的研 史的真实 ,就必须采用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 ,他把这一
究方法 ,很值得中国思想史研究者思考。本文拟着重 工作称为“述学”。所谓“述学”,是用正确的手段和科
勾勒近百年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变动的四个阶段 ,因 学的方法 ,运用精密的心思 ,从所有的史料里面 ,求出
涉及问题较多 ,这里只扼要作述。 每一位哲学家的生平、 思想学说的真实内容和思想沿
・121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学术月刊  2007 ・4

革的轨迹。他强调“审定史料乃是史学家第一步根本
, 采用历史理论的方法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 ,使中
工夫”。他提出了校勘、训诂、
贯通审定史料的三个主 国思想史研究定位于历史学科 ,中国思想史研究成为
要步骤。不难看出 ,胡适的研究方法受到了兰克史学 历史研究的一部分 ,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但是 ,这
和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同时 ,他是把哲学史研究者 种研究方法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比如 ,在“唯
视为历史学家的。 物 —唯心”
理论模式下 ,中国思想史上一些个案的研究
哲学方法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对于认识中国历史 陷入了困境。老子的思想到底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
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和中国思想的历史发展 ,是有重 学术界始终无法取得一致意见 ;中国学者通常强调社
要学术贡献的。但从根本上说 ,哲学方法的中国思想 会生活对思想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 ,但马克斯 ・韦伯
史研究对思想内容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思想的发展与 却强调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并
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照不足 ,因而从总体上看是抽 得到了西方学者的广泛认同 ,两者孰是孰非迄无定论。
象的思想史。诚然 ,在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 ,也涉 这似乎意味着 ,虽然面对的历史资料相同 ,采用不同的
及思想家的社会生活背景 ,但这样的社会背景是局部 历史理论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结论。在这种
的。正是在这种学术思考下 ,历史理论方法的中国思 情况下 ,把运用某一种历史理论得出的结论视为“客观
想史研究应运而生。 的”
“、科学的”,显然值得再斟酌。

阶段二 :历史理论的方法 阶段三 :历史文献的方法


所谓历史理论的方法 ,是指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 就其产生而言 ,文献学方法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出
中以特定的历史理论为指导 ,或采用特定的历史理论 现并不晚 ,钱穆的《国学概论》
和《中国思想史》
可为代
对中国思想史作分析和阐述。由于历史理论与历史哲 表作。但在中国大陆学术界 ,文献学方法的中国思想
学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所以这种研究方法与前述 史研究的兴起是在对哲学方法和历史理论方法的反思
哲学的方法之间存在着部分重叠的关系。如果说哲学 中再度受到重视的。因而 ,在大陆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方法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主要具有哲学学科特征的话 , 中 ,文献学方法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内在地包含着哲学
历史理论方法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主要具有历史学科的 方法和历史理论方法的因素 ,但主要特征是对历史资
特色 ,即更注重历史理论的运用 ,把每一个思想家的思 料的分析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的特点是 ,全面搜集、
想与特定的社会状况联系起来 ,把思想的发展与社会 严格考订历史资料 ,对资料作历史的分析和逻辑的归
的发展结合起来 ,使思想与社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纳 ,对中国思想史上的人物、
流派和时代思潮作系统的
1947 年初版、
1957 年新版的侯外庐等人的《中国思想通 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 ,如任继愈《中国哲学发
史》 可作为这种方法的代表。在 1957 年版的《中国思想 展史》、张岂之《中国思想史》、刘泽华《先秦政治思想
通史》 的第一章“中国古代社会和古代思想” 中 ,作者提 史》、金春峰《汉代思想史》 等。以 1989 年出版的张岂之
出“在各个历史发展的阶段
, ,都有着具体的历史路径 , 主编的《中国思想史》 为例。在该书的“序” 中 ,作者谈
马克思主义正教导我们要对这样的不同路径作具体分 到编写该教材的基本指导思想说 “书中不宜空发议
,
析”。研究古代文明社会的发生 ,在“古典的古代”之 论 ,亦不宜作过多的引申和发挥 ,而力求抓住比较典型
外 ,还应该着眼于亚细亚古代文明的发生 ,进而探讨中 的材料 ,加以解释、分析 ,得出相应的观点”“对中国思
,
国古代思想的发生和特点。就中国思想史研究而言 , 想史中特有的范畴、 名词术语 ,力求作准确的解释”,
“我们的入手处 ,是根据古人对思想史的批判来开始 “力求结合历史发展的线索给学生们介绍中国思想史
的”“然而
, ,我们也并非完全依据这些著作 ,主要在于 的基本内容 (思潮、
学派、 人物、 思想的主要点、
范畴概
把这样的文献作为证件 ,再用科学方法来进行解剖”。 念等) ”“从历史实际出发
, ,把思想演变发展的历史原
这里所说的“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 因、 历史作用写清楚。这是体现中国思想史教材科学
这种历史唯物论的方法 ,鲜明地反映在许多章节的题 性和知识性的重要原则”。作者还谈到 ,应该将中国思
目上 ,如“庄子的主观唯心主义”“、思孟学派及其唯心 想史研究与中国社会史的研究相结合。
主义的儒学思想”“ 、惠施的相对主义唯心思想”“
、公孙 毫无疑问 ,强调以史料为依据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龙的绝对主义唯心思想”“ 、后期墨家的墨学发展及其 具有了更多的客观性和知识性。采用这种研究方法从
唯物主义思想” “、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等。 事中国思想史研究 ,使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工作真正定
・122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史学经纬

位于历史学科 ,从而与哲学方法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区 的动因“将考据学的历史作为宋代至清代连贯的整体


,
分开来。这标志着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基本成熟。然 来把握也未尝不可 ,但这却无法说明为何至清代考据
而 ,尽管学者们作了很大的努力 ,在“客观”
研究的背后 学便拥有了绝对的影响力”。他认为 “必须将外在的
,
仍然可以隐约感觉到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这只 历史条件摄入视野”,即从明清的家族制度、
乾隆末期
看不见的手就是研究者的主体性。正统历史学家有一 的政治背景等方面考虑 ,才能作出有效的解释。如果
句口头禅 :让史料说话 ,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既然是 把艾尔曼的研究放在布罗代尔的整体史学中加以考虑
让史料说话 ,为什么相同的史料却被写出了迥异的中 的话 ,似乎可以认为其基本思路与布罗代尔的思路并
国思想史呢 ? 比如历史上的宗教思想问题 ———商周的 无原则的不同。
宗教思想 ,汉代的谶纬思想 ,南朝时期佛教的神不灭思 1998 年出版的葛兆光的
《中国思想史》(第一卷) 采
想等等 ,在绝大多数中国思想史著作中并没有得到充 用了专题式的写法。在该书的“导论”
中 ,作者对传统
分的阐述 ,或者说对宗教思想的阐述远远少于对反宗 的中国思想史的写法作了解剖。他说 “我们的思想史
:
教思想的阐述。到底让什么样的史料说话 ,最终依赖 家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着他们的章节 ,大的思想家一
于历史学家 ,而不是史料本身。 章 ,小的思想家一节 ,仍不够等级的话可以几个人合伙
占上一节 ,再不济的话也可以占上一段 ……思想的历
阶段四 :新的探索
史也就自然成了思想家的博物馆。
”但是 “他们的思想
,
近年来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 ,中国思想史 常常是与实存的世界的思想有一段距离”“如果思想
,
研究同历史研究一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 史只是写那些思想的精英和经典 ,思想史就是一个悬
历史学家认为 ,历史学是实证的科学 ,与小说有着本质 浮在思想表层的历史”。与此同时 “倒是那种实际存
,
的不同 ,而批评者则否认历史学的客观性 ,极力抹煞历 在于普遍生活中的知识与思想却在缓缓地接续和演进
史作品与文学作品之间的界限。艾尔曼 (Benjamin A. 着 ,让人看清它的理路”。所以 ,他把这部著作的正题定
Elman) 教授认为 ,后现代主义者的批评虽然是极端化 为
《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
思想与信仰世界》。就这一正
的 ,但“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有必要承认在历史学中存在 题而言 ,它是一部专史 ,而不是约定俗成的思想史。
着与小说相近的部分”,比如海登 ・怀特所指出的历史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是专史还是全史 ,而在于它
阐释与叙事风格之间的联系。 “到目前为止居于权威 的“写法”②。在传统的中国思想史著作中 ,作者隐蔽在
地位的思想史 ……无法否认其含有诸多主观因素”,在 特定的叙事风格或历史资料背后 ;而在《七世纪前中国
此以前 ,学者主要根据马克斯 ・韦伯的理论 ,强调儒教 的知识、
思想与信仰世界》
中 ,作者就站在作品的前台。
对近代化的不适应性 ,而随着东亚诸国经济和政治的 该书是作者“对思想史中的几个问题的一些想法”,也
崛起 ,一些学者转而开始感兴趣于儒教对现代社会的 正因如此 ,该书采用了多少有些像述评的叙事风格 ,字
适应性 ,并提出了“儒教资本主义”的命题。因而艾尔 里行间徜徉着作者闪光的思想。从一方面说 ,这部著
曼认为“到目前为止
, ,以哲学史式的探索为主的中国 作给枯燥乏味的经院派中国思想史著作注入了一股新
思想史研究是失败的”“如果历史学家不能解决批评
, 鲜的活力 ,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得到享受 ;从另一方面
的核心部分 ,历史学便无望取得发展”①。新的探索正 说 ,这部著作的写作风格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訾议。
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我赞同艾尔曼的看法 ,如果历史著作不能消除不
1984 年出版的艾尔曼的
《从哲学到文献学 :中华帝
同研究者之间或不同研究群体之间的主体性差异 ,历
国晚期思想与社会的变迁》( From Philosophy to Phi2
史研究就谈不上彻底的客观性 ,这是问题的“核心部
lology : Intellectual and S ocial As pects of Change in
分”。要解决这一核心难题 ,首先应该解决历史学研究
L ate Im perial China) 采用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用作
的对象问题。我认为 ,历史研究的直接对象是历史资
者自己的话说 “其研究动机在于试图从思想史、
, 社会
料 ,间接对象是过去的历史。从狭义上说 ,史学的核心
史以及社会经济史的多重视角来把握清朝考据学形成
工作是史料学 ,更确切地说是新史料学。新史料学认
与发展的过程”。艾尔曼申明 ,在他之前 ,日本学者岛
田虔次、
山田涌、沟口雄三等人已经展开了卓有成效的
① Benjamin A. Elman《美国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展望》
: ,见《庆祝杨向
多学科方法的研究工作 ,并对他的工作产生了直接的 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
影响。就具体内容而言 ,他认为研究清代考据学形成 ② 葛志毅《也谈思想史的写法》
: ,载《学习与探索》,2004 (4) 。

・123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学术月刊  2007 ・4

为 ,历史文献或历史文本就像生物学研究的生物一样 , 两种或者三种对时间的计量 ,而是有几十种对时间的


与研究者相对而存在 ,历史学家的任务 ,是像生物学家 计量。它们之中的每一种又牵连、 包含某种特殊的历
分析生物一样 ,分析特定历史文本的结构和要素 ,说明 史。只有被人类的科学汇集在一起的这些对时间的计
它本身是什么 ,具备什么功能 ;通过对不同历史文本的 量的总和 ,才能构成人们很难恢复其整个丰富纷繁的
比较 ,揭示不同历史文本之间的外部关系。从一个侧 图像的总体历史”① 。总之 ,21 世纪的历史学方法需要
面说 ,这也像考古学的器物分析和器物排队 ,相似因素 进一步完善 ,而不是经历一场“哥白尼革命”。
越多 ,文本之间的关系越近。从广义上说 ,历史学是一
个综合性的学科 ,对历史现象的研究应该综合考虑各 ① 布罗代尔 《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 ,第 2 卷 ,
第 976 页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
种历史因素 ,社会的 ,自然的 ,天文的 ,地理的 ,政治的 ,
经济的等等。就像布罗代尔所指出的那样 “不是只有 ,
[ 张荣明 ( 1956 — ) ,男 ,天津市人 ,历史学博士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
]

多元学科研究与中国思想史
[ 新加坡 ]  李焯然
(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中文系 ,新加坡 117570)

   思想中寻求新的哲学根据之意识加强 ,遂产生 :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 (1919) ,以中
关于思想史
国思想与世界思想的融合为最后目标 ,说明中国
“思想史”的观念来 思想史的展开方法、 哲学评价的基准、 考证与史料
自西方 ,而且西方对思想 的批判处理等 ,初次在中国建立哲学史研究的方
史的研究和界定有过激 法。又 ,他对各思想的解说与批评也非常新。他
烈的争论和发展的脉络。 的《先秦名学史》,从容易被忽略的逻辑思考方面
在中国 ,思想史的研究并 论述中国古代思想之展开 ,显示新的见解。接着
不是与西方同步的 ,甚至 出现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1920) 《
、先秦政治
与西方所谓“思想史”的 思想史》(1922)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1924) 等 ,
研究脱节。这自然会影 乃是系统地整理思想展开之著作。又 ,冯友兰的
响“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和发展。 《中国哲学史》( 1934) ,则是显示这种研究本国思

关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 ,难免要面对思想史在西 想的新顶点。
方兴起时所经历的同样思考 : 如何对思想史界定 ? 思 从以上所论可以看出 ,张昭对“思想史”
的界定颇为模
想史与其他学科如何划分 ? 1968 年 ,日本著名汉学家 糊 ,以致哲学史、政治思想史、
学术史等均混为一谈 ,无
赤冢忠、 金谷治、 福永光司、山井涌等合著《中国思想 法分清学科之间的特色。当然 ,这也不能完全怪译者 ,
史》。1981 年 ,张昭在该书的译本“序”
中比较了中国与 因为该书本身对思想史的定义就没有交代清楚。金谷
日本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认为中国对本国思想史的研 治在该书第一章“总论”
的开首“何谓思想史 ?”
一节是
究比日本起步晚 ,并受到日本的研究成果的影响。他 这样解释的 :
举出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 1910 年出版) 和谢无量   此处首拟叙述的所谓中国思想史 ,顾名思义 ,
《中国哲学史》(1916 年出版) 作为中国对本国思想史研 乃是中国思想的历史。中国一概念虽不成问题 ,
究的最早成果 ,认为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 ・序》 中 但首先仍需解明我们今后当作对象的所谓思想是
所说“苟不得吾族固有之思想系统以相为标准 ,则益将
彷徨于歧路”,具有与日本草创期共通的意识。① 张氏 ①② 赤冢忠、
金谷治、
福永光司、
山井涌等著 ,张昭译《中国思想史》
: ,
指出 ,在此之后 ,学人对传统思想的反省加深 ,从本国 第 14 —15 页 ,台北 ,儒林图书公司 ,1981 。

・124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史学经纬

新的人伦关系恐怕有更为现实的考虑 。如何处理师 汉代经师的“师门”


体制中 。
与生的关系 ? 如何指点弟子之间的人际交往 ? 这大 如果说面对汉代教学体制下产生的新问题 , 包
概是包咸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切身问题 , 而《论 咸还只是凭个人敏锐的时代触觉去关注和尝试处
语》 无疑是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文本 。从孔门师生 、 理 ,那么 ,到白虎观会议召开之时 “同学”
, 关系作为
弟子之间的对话和交往中 , 包咸汲取了可资借鉴的 其中的一项议题 ,显然已在学术领域和政治领域受
经验 。所谓“同门曰朋”固然是对《论语》经文的注 到人们普遍重视了 。
解 ,又何尝不是对门下弟子们的提示 ! 与此同时 ,包 根据何晏的《论语集解》, 我们已无法还原汉
咸似乎有意识地要将自己所带领的这个新的学习群 代经师注解《论语》的原貌 , 而仅能从只言片语中
体与孔门进行类比 , 以提醒弟子们在处理彼此之间 窥豹一斑 。上文正是通过包咸 “同门曰朋”这一片
的关系时注意参考孔门建立的范式 。他曾对孔门弟 段的研究 , 考察了 “朋”字的语义衍变 , 进而揭示
子子夏和子张关于人际交往的议论作了如下点评 : 了一个被人忽略的历史事实 , 即 “同学”这一新的
”①此处点评并非纯
“友交当如子夏 ,泛交当如子张 。 人伦关系在汉代教学体制中的生成 。汉代学者对这
粹的文本释读 ,其中流露出明显的人生指导意味 ,而 一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 客观上促成了新的观念
针对的对象恐怕正是他本人的弟子门徒 。 的产生 。根据上文论述 , 包咸对 “朋”的特别关注
在包咸去世十四年之后 , 即东汉章帝建初四年 并非单纯的学术兴趣 , 而更体现了汉代经学家的现
( 公元 79 年) “同学”
, 这一人伦关系在钦命召开的白 实关怀 。这使我们的讨论又回到本文最初的立场 ,
虎观会议中正式得到官方认定 , 并作为“三纲六纪” 思想研究必须进入文化与历史的维度来考察 。一种
之一写入班固编定的《白虎通义》 之中 。
“朋”
与“友” 思想观念的形成 , 其后面必然有特定的历史时空为
的语义得到明确界定 “ ”②
: 朋者 , 党也 ; 友者 , 有也 。 背景 。

班固在此引用《礼记》 “同门曰朋 , 同志曰友” 的说
法进一步强调两者之别 。同时 ,为了说明所谓“朋友 ① 见皇侃 《论语集解义疏》
: , 卷 2 。值得注意的是 , 包咸在这里并
④ 没有使用“朋”字 。
之道”,东汉儒者即引《论语》为据 。这与上文包咸
②③④ 《白虎通疏证 ・三纲六纪》,卷 8 。
的做法如出一辙 ,即将孔门中的人际交往原则纳入
[ 劳悦强 ( 1957 — ) ,男 ,广东省开平市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 。 ]
( 本组专题讨论责任编辑 : 常山客)

Studies of Chinese History Ideas : Methodology and Scope ( Symposium)


Zhang Ro ngming , Li Zhuoran , Fang Guanghua & Lao Yueqiang
Abstract : Zhang Ro ngming divides fo ur p hases for t he met hodology in t he st udy of Chinese history of ideas
in t he last cent ury , i. e. , p hilo sop hical , historical , text ual and innovative p ro bes. Li Zhuoran point s o ut
t hat t he p revio us st udies is in vario us systems and lack of inter2relatio n , hence t he p ro blems must be solved
by interdisciplinary st udies. Fang Guanghua hopes t he f ut ure st udies be developed in under standing cate2
go ries , in p ro bing met hodology , and in reflecting of t he st udies. Lao Yueqiang reveal s t he original mean2
ing and t he informatio n behind it by following t he semantic t rail s of“ pen g”in Co nf ucius.
Key words : st udies of Chinese history ideas , met hodolo gy , scope , dimensio n

・133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