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2007 年 5 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May.

2007
第 30 卷/ 第 3 期/ J 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Edition/ Vol. 30 No . 3

唐代妇女离婚改嫁实践的差异性分析 Ξ

陈  丽1 , 康林益2
(1. 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2. 河北师范大学 语文周报社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摘  要 : 由于人们贞节观念的改变及其法律上的规定 ,促使终唐一代无论是上层妇女还是下层妇女 ,都存


在离婚 、
再嫁的现象 。但这两个群体在离婚和改嫁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这与其所处的社会地
位有一定的联系 。
关键词 : 唐代 ; 上层妇女 ; 下层妇女 ; 离婚 ; 改嫁
中图分类号 : K 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Ο5587 ( 2007) 03Ο0105Ο04

  唐代妇女的离婚和改嫁问题始终是学界研究的 盗窃 ,六女石忌 ,七恶疾’……三不去者 ,谓 : 一经持舅


热点。但对于唐代上层妇女和下层妇女在离婚和改 姑之丧 ; 二娶时贱后贵 ; 三有所受无所归 …… ‘若犯
嫁实践上的差异性 ,则少人论及。笔者将唐代妇女划 恶疾及奸者 , 不用此律 ,’谓恶疾及奸 , 虽有三不去 ,
分为上层妇女和下层妇女两个群体 ,上层社会妇女包 亦在出限 。”[ 2 ] (卷14《户婚》
, )
只要妻子触犯了其中的任
括后妃、 公主、
外命妇、
官僚的妻女和一些旧日士族的 何一条 ,男方均可强制离婚 。唐律在保护女性的基
妻女 ;非官员、
非贱民出身的普通女性列入下层社会。 本权益上也提出三不去的规定 , 但同时又规定犯恶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唐代的上层和下层 疾和奸 ,即使属三不去之列 ,也必须出妻 。这是丈夫
妇女离婚改嫁处理上出现的差异性问题上做些有益 用仲裁的方式离弃妻子 , 离婚权掌握在男方手中 。
的探索 ,以求教于学界师友。 三是强制离婚 。 《唐律・户婚》 “妻无七出而出之”条
疏议曰 “: 义绝 ,谓‘殴妻之祖父母 、 父母及杀妻外祖
  一 、
女性的离婚
父母 、
伯叔父母 、 兄弟 、姑、姊妹 , 若夫妻祖父母 、

自古以来 , 合法成亲的夫妇双方是可以因某些 母、外祖父母 、 伯叔父母 、 兄弟 、
姑、 姊妹自相杀及妻
因素而离异的 。但自儒家思想传播并达到独尊地位 殴詈夫之祖父母 、 父母 ,杀伤夫外祖父母 、 伯叔父母 、
后 ,片面要求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的贞洁观念使女 兄弟 、 姑、 姊妹及与夫之缌麻以上亲 、 若妻母奸及欲
性离婚和再嫁成为难事 。隋文帝曾下诏 “ : 九品已上 害夫者 , 虽会赦 , 皆为义绝 。 ’妻虽未入门 , 亦从此
[ 1 ] (卷2 ,高祖纪 ) [ 2 ] (卷14 《户婚》
, )
妻 , 五品已上妾 , 夫亡不得改嫁 。
” 然而 令。” “义绝”
是指夫对妻族 ,或妻对夫族
在唐代 ,这种情况又略有改观 ,法律上也为离婚提供 的殴非罪 、 奸非罪和谋害罪 。因发生了一定的危害
了一定的依据 , 女性离婚也不再受到世人的非难 。 事实 ,夫妻情分已尽 , 经官府认定为犯有“义绝”之
唐律中规定夫妻解除婚姻关系的方式可以分为三 罪 ,便以法律的名义强制夫妻离婚 。这是以官方裁
种 : 一为协议离婚 。“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 , 不 定为准 ,没有个人意志自由 。是一种法定的强制离
坐。 ”[ 2 ] (卷14《户婚》
, )
法律条文规定“不相安谐”即可离 婚 。由于人们贞节观念的改变及其法律上的规定 ,
婚 ,这在前代是罕见的 。这在离婚问题上给予女方 促使终唐一代无论是宗室贵戚 、 士宦 , 还是闾阎百
一定的自由 ,尽管这仍不是完全的自由 。二为仲裁 姓、 山野村妇 ,都存在妇女离婚 、
改嫁的现象 。
离婚 。根据《礼记》规定的七条出妻理由 , 即“七出 在现实中 , 唐代上层社会女性因各种原因而离
者 ,依令 ‘
: 一无子 ,二淫氵失 , 三不事舅姑 , 四口舌 , 五 异的情况 ,我们通过下表可略知一二 。

Ξ 收稿日期 :2006Ο12Ο25
作者简介 : 陈丽 (1963Ο) ,女 ,广西横县人 ,副教授 、
历史学博士 、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 、
古代经济史研究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06 ・

表1 提出离婚 ,也需要丈夫的同意 ( 这其中自然有自愿和


编 妻之 夫之 被迫之分) ,女性主动离婚并不容易 。至于女性被迫
离婚理由 资料来源
号 姓氏 姓氏 离婚则更是情非得已 , 如无子被出便是最为无奈 。
1 郑氏 魏升 夫死 《大唐新语》 卷3 当今稍有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 ,生育与否 ,并不
父疾 失 明 需 照 《旧 唐 书》卷 193 完全由女方决定 。但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 , 女性是
2 夏侯碎金 刘寂
顾 《列女传》 无法为自己辩白的 。只要女性达不到敬事舅姑 、 传
《旧 唐 书 》卷 18
3 吕氏 萧敏 敏有心疾 承宗庙和和睦家庭的要求 , 男方及其家庭长辈就有
《武宗纪》
权出妻 。三不去的规定 , 虽说可以保护女方的基本
4 慎氏 严灌夫 无子 《云溪友议》卷1
《唐代墓志汇编》 权益 ,一旦男方执意出之 , 而女方又无力诉讼 , 女方
5 曲丽卿 刘纾 无所爱惜
大中 160 仍难逃被弃的命运 。另外 , 离婚在当时也并不是什
《宾客嘉话录》《唐 么值得炫耀的事 ,不是迫不得已 ,女方决不会主动离
6 王氏 唐德宗 被出
代丛书》 第9帙 婚。“意重莫若妻 , 生离不如死 。誓将死同穴 , 其奈
王敬 直 以 累 斥 《新 唐 书 》卷 83
7 南平公主 王敬直 生无子 。商陵迫礼教 , 妇女不能止 。 ”[ 3 ] (卷21)“夫婿
岭南 《南平公主传》
轻薄 儿 , 新 人 美 如 玉 ……但 见 新 人 笑 , 那 闻 旧 人
同 上 书 卷 83《新
8 新城公主 长孙诠 长孙诠获罪
城公主传》 哭。”[ 4 ] (卷5) 唐人的许多诗句就道出了弃妇的心声 。
《旧 唐 书》卷 111 在唐代下层社会女性的离异问题中 , 则出现了
9 崔氏 房孺复 崔氏犯罪
《房绾传》 与上层社会不同的情况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敦煌出
《旧 唐 书》卷 127 土文书中的放妻书 。业师杨际平先生指出 , 传统礼
10 王氏 源休 因小忿
《源休传》
教认为 “: 婚姻者 , 合二姓之好 , 上以事宗庙 , 下以继
王氏无子 ,元素 《旧 唐 书》卷 132
11 王氏 李元素 后世 。
”( 注 《礼记・
: 昏义》,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
贵 《李澄传》
嬖惑女奴 ,蔑侮 阁四库全书 1983 年版) 完全忽视了夫妇间的性爱与
12 卢氏 张绍 《全唐文》 卷 682
妻室 感情需求 。敦煌出土的七件放妻书则与此相反 , 十
《旧 唐 书》卷 193 分强调夫妻间的性爱与感情 。而在导致解除婚姻关
13 尔朱氏 李德武 前妻守节
《列女传》 系方面 ,主要也是因感情不和而导致婚姻家庭的破
同上书卷 124《令
14 李氏 令狐建 恶其妻 裂 。各件离婚书都强调夫妻感情业已破裂 , 因而除
狐彰传》
了离婚 ,别无它法 。并将造成婚姻 、
家庭关系紧张的
韦氏 母 与 人 私
同上书卷 125《萧 责任分摊夫妻双方而绝不单方面指责某一方 。值得
15 韦氏 唐顺宗 通 ,又厌祷 ,韦
复传》 一提的是 , 七件离婚样书都强调宿世姻缘 , 既然如
氏被出
《新 唐 书 》卷 83 此 ,其出路也就只能是冤家宜解不宜结 , 好说好散 。
16 薛国公主 王守一 王守一被诛
《薛国公主传》 因此 ,在离婚之际 ,对女方或对男女双方又都有最美
李汉性耿直 ,屡 《全唐文纪事》卷
17 韩氏 李汉 好的祝愿 ,如云“愿妻娘子相离之后 ,重梳蝉鬓 ,美扫
遭贬 36
娥媚 ,巧逞窈窕之姿 , 选聘高官之主”, 或云“相隔之
  ( 注 : 本表只取离异夫妻双方姓氏及离异理由明确者 ,一 后 ,更选重官双职之夫 ,弄影庭前 , 美逞琴瑟合韵之
方姓氏不明者不录 。未离成者不录 。下层女性不做收录 态 。 ……伏愿娘子千秋万岁”。或者是“夫觅上对 ,
对象) 千世同欢 ; 妇聘亳宋 , 鸳鸯为伴”, 或者是“夫则任卺
尽管搜集的材料很不全面 , 但从表 1 中我们可 贤失 , 同牢延不死之龙 , 妻则再嫁 , 良媒合卺契长
以看出 ,唐代法律对夫妻双方离婚条件有了较明确 生”。即使是最朴素 、 最平淡的祝愿词 ,也还是“愿妻
的规定 ,但在上层社会妇女中 , 真正实践者并不多 。 再嫁富贵 ,得高夫厶 ……一似如鱼德 ( 得) 水 ,壬 ( 任)
以公主一族为例 : 在已嫁的 130 位公主中 ,离婚者仅 [5 ]
自波游 ,马如捋纲 ( 岗) 壬 ( 任) 山丘”。 将原本不和
占 3 例 , 是已婚公主的 2. 3 % 。而在《唐代墓志汇 谐的婚姻关系 ,最后又以极其和谐的方式告终 ,这似
编》
中 ,仅有 1 例 。离婚率是很低的 。造成这种现象 乎有点令人难以置信 , 但敦煌所出的离婚样书的基
的原因 ,笔者认为 ,唐代虽然在法律上给予妇女一定 调却正是如此 。这些温情的话语和少了功利的语
的保护和一定的自由决定权 , 但这一切仍必须以宗 调 ,或许正是一些上层社会人士所慨叹自己不如生
法家族和丈夫的意志来决定 ,即使是协议离婚 ,妻子 在寻常百姓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07 ・

25. 新平公主 同上 裴    姜庆初


  二 、
妇女的再嫁 英武威远
26. 萧国公主 肃宗女 郑  巽 薛康衡
妇女再嫁又分离异后再嫁和寡居后再嫁 。对于 可汗 ( 回纥)
27. 郜国公主 同上 裴  徽 萧  升
妇女的再嫁问题 ,历来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礼记》

  ( 注 : 本表引自牛志平《唐代婚丧》中《肃宗以前公主再
主张的“信 ,妇德也 , 一与之齐 , 终身不改 , 故夫死不
嫁、
三嫁一览表》,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88 页)
嫁”。另一种也是唐代以前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 ,即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 公主中二嫁者 27 人
“虽不如不嫁 ,圣人许之”。并不把再嫁看成失礼之
次 ,三嫁者 3 人次 ,再嫁者共 30 人次 ,占全部已婚公
事 。唐代 ,唐太宗为了增加户口曾鼓励鳏寡者再婚 ,
主 ( 共 130 人 ) 的 23 % , 比例较高 。唐前后期 , 公主
但又规定对于“鳏夫六十 , 寡妇五十 , 妇人有子若守
[ 6 ] (卷6 《太宗纪》
, ) 再嫁的比例相差很大 ,中唐以前 ,二嫁者 25 人次 ,三
节者勿强”。 是在尊重个人意愿和符合
嫁者 2 人次 , 占再嫁者的 90 % , 中唐以后 , 二嫁者 2
礼教的前提下鼓励再嫁 。唐前期 , 即使唐代帝王立
人次 ,三嫁者 1 人次 ,占再嫁者的 10 % 。宪宗以后 ,
后册妃 ,也不嫌弃已婚之女 。如太宗纳亡弟元吉妻
由于史书记载不详 , 没有公主再嫁的记录了 。这一
为妃 ; 高宗立太宗才人武则天为后 ; 玄宗纳子寿王妃
方面说明唐朝前期一些公主凭借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为己妃 。只是到了唐宣宗时 ,朝廷又下诏令“起今日
在符合上层社会婚姻法则的基础上可以有较多的选
以后 ,先降嫁公主县主 。如有儿女者 ,并不得再请从
择余地 ; 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社会并不贱视再嫁之
人 , ……”[ 7 ] (卷6) 对公主县主的再嫁有了较为严格的
人 。而到了宣宗颁令限制有儿女的公主再嫁之后 ,
限制 ,一般妇女只要服完三年夫丧 ,便可改嫁 。正是
妇女守节的观念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但从整体来
由于唐代从法律到社会舆论对妇女再嫁都持较宽松
看 ,公主改嫁者固然不少 ,而不再嫁者明显的多于改
的态度 ,因此 ,唐代妇女改嫁的现象相对较多 , 上层
嫁者 ,这也说明大多数公主仍然是很注意节制自己 ,
社会的女性亦是如此 。我们先看看唐代公主的再嫁 重视贞操的 。
情况 。 而在唐代下层妇女中 ,我们可以从敦煌 、
吐鲁番
表2
出土文书和《唐代墓志汇编》 的材料中窥其一斑 。
公  主 关  系 初嫁丈夫 再嫁丈夫 三嫁丈夫 表3
1. 高密公主 高祖女 长孙孝政 段纶
编号 姓名 前夫 改嫁原因 后夫 资料来源
2. 长广公主 同上 赵慈景 杨师道
3. 房陵公主 同上 窦奉节 贺兰僧伽 早丧所天 , 《唐 代 墓 志 汇
1 晋氏 张师 孙氏
4. 安定公主 同上 温  挺 郑敬玄 舅夺其志 编》长安 037
5. 襄城公主 太宗女 萧  锐 姜  简 《释录》第一卷
6. 南平公主 同上 王敬直 刘玄意 2 王妙智 杨氏 夫亡 p133 ( 开 元 4
7. 遂安公主 同上 窦  逵 王大礼 年)
8. 晋安公主 同上 韦思安 杨仁辂 伯父叔 《唐 代 墓 志 汇
3 陈照 徐文公 卢全善
9. 城阳公主 同上 杜  荷 薛    父所夺 编》天宝 047
10. 新城公主 同上 长孙诠 韦正矩 十二所 《唐 代 墓 志 汇
4 来香儿 不详 元氏
11. 太平公主 高宗女 薛  绍 武攸暨 天早逝 编》天宝 108
12. 安定公主 中宗女 王同皎 韦  濯 崔  铣 《唐 代 墓 志 汇
5 赵氏 杨氏 夫死家贫 顾氏
13. 长宁公主 同上 杨慎交 苏彦伯 编》元和 139
14. 安乐公主 同上 武崇训 武延秀 夫死 ,父 《唐 代 墓 志 汇
6 刘氏 张闱 孙伯达
15. 薛国公主 睿宗女 王守一 裴  巽 兄夺志 编》
会昌 035
16. 息国公主 同上 薛  儆 郑孝义
17. 常山公主 玄宗女 薛  谭 窦  泽 其他一些文字材料也谈到了离婚 、 改嫁的问题 。
18. 卫国公主 同上 豆卢建 杨  说
如书生杨志坚的妻子 , 因不能忍受跟只知读书的丈
19. 真阳公主 同上 源  清 苏  震
夫过清贫的日子 ,而主动提出离婚 ,尽管被时人认为
20. 宋国公主 同上 温西华 杨  徽
21. 齐国公主 同上 张  洎 裴  颍 杨  敷 是有伤风化而受到鞭打 , 其勇气令人惊异 。 《舜子
22. 咸宜公主 同上 杨  洄 崔  嵩 变》云 :“ ……解 事 把 我 离 书 来 , 交 我 离 你 眼 ( 远 )
23. 广宁公主 同上 程昌胤 苏克贞 去。”[ 8 ] 再如 《齿牙齿可书》
, 云“: 新妇乃索离书 ,废我别嫁
24. 万春公主 同上 杨  月出 杨  
钅奇 可会 ? 夫婿翁婆闻道色 ( 索) 离书 ,忻忻喜喜 ,且与缘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08 ・

房衣物 , 更别造一床毡被 , 乞求趁却 , 愿更莫相值 。 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效果 ,使一些女性趋之若鹜。从


新妇道辞便去 ,口里咄咄骂詈 , 不徒 ( 图 ) 钱财产业 ,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 ,封建礼教、贞洁观念在社会上已
且离怨家老鬼 。 ”[ 9 ] ……无论是舜子后母还是齿牙齿可 经根深蒂固 ,女性无法认识自身受奴役、受压迫的社
妇 ,她们提出离婚的目的 ,是想要挟丈夫满足她们的 会根源和阶级根源 ,使她们无法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
某种要求 ,而并非真要离婚 。下层女性之所以如此 解脱出来 ,无法实现女性人格的自由。
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由于她们所受得教育不多 ,三从
四德的传统礼法观念和嫁鸡随鸡 、 从一而终的社会 综上所述 ,在离婚问题上 ,尽管唐代从法律上规
习俗对她们的影响往往会因家庭和个人性格不同而 定了三种方式 ,甚至还提出了“夫妻不相安谐”便可
异 ,因此 ,她们当中尽管也有主动争取婚姻平等的女 以离婚 ,但唐代在离婚问题上始终是以家族和男性
性 ,但更多的下层妇女还是安于现状 。她们中的多 的意志为转移的 ,即使女方提出离婚 ,也要经过男方
数选择了侍奉舅姑 ,鞠育子女的寡居生活 ,虽然日后 同意 ( 这其中自然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因此 ,在唐代
有母以子贵受到朝廷旌表的 , 但大多数女性则在默 妇女中因各种原因离婚的人确有人在 , 但离婚率并
默无闻中了却一生 。 不高 。在妇女的再嫁问题上 , 唐代采取了较前代和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唐代这个世俗并 后代宽松的态度 , 在不违反法令和父母长辈之命的
不以再嫁为耻的社会环境下 ,无论是上层女性还是下 前提下 ,守节和再嫁多尊重女性自己的选择 ,这给了
层女性 “从一而终”
, “夫死靡他”的贞洁观念依然强 唐代女性较大的自由选择婚姻道路的余地 。但除了
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笔者认为 ,这一方面是由 唐代公主们饱暖思淫欲使再婚率较高外 , 其他女性
于寡妇守节可以养老抚孤 ,使一个家庭不致因为男子 的再婚率仍然很低 。这说明唐代女性仍然无法摆脱
的死亡而濒于破产 ,这种行为从社会安定的角度看是 封建礼教的束缚 , 自觉地站出来为维护自己的独立
可取的 ,因此 ,寡妇守节被赋予了与忠孝同等的道德 人格 ,维护自己在婚姻中的合法权益与封建社会不
意义 ,因而得到了统治者的奖励。政府的行为往往会 合理的婚姻制度做斗争 。这是时代的悲剧 。

参考文献 :
[ 1 ]  魏征 . 隋书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5. [5 ]  杨际平 . 敦煌出土的放妻书琐议 [J ] . 厦门大学学报 ( 哲社版)
[ 2 ]  长孙无忌 . 唐律疏议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3. 1999 , (4) .
[ 3 ]  白居易 . 白氏长庆集 [ M ]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四库全书》
, [ 6 ]  欧阳修 ,宋祁 . 新唐书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5.
光盘版 . [ 7 ]  王溥 . 唐会要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55.
[ 4 ]  杜甫 . 杜工部诗集 [ M ]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四库全书》
, 光 [ 8 ]  周绍良 . 敦煌文学作品选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7.
盘版 . [ 9 ]  高国藩 . 敦煌民俗学 [ M ] . 上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89.

A differential analysis of divorce and remarriage of the women in Tang


CHEN Li1 , KAN G Lin2yi2
(1.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 Shijiazhuang , Hebei 050091 , China ;
2. Agency of Chinese Weckly ,Shijiazhuang , Hebei 050091 ,China)

Abstract : Due to t he change of customs and law , and regulations in relation to chastity , t here appears a
p henomenon of divorce and remarriage of women by t he end of t he Tang Dynasty regardless of t heir social class.
Women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class , so t he focus of t his st udy is t he difference in between.
Key words : Tang Dynasty ; higher class ; lower class ; divorce ; remarriage

[ 责任编辑  赵志伟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