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兰州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第 31 卷第 2 期g

2003 年 3 月
Jou rna l of L anzhou U n iversity (Socia l Sciences)V o l. 31 N o. 2g
M a r. 2003

Ξ
唐五代敦煌的宴饮坐向和座次研究
高 启 安1, 2
( 1. 兰州大学 敦煌学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00; 2. 兰州商学院 艺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20)

内 容 摘 要: 敦煌壁画中有数十幅宴饮图像, 这些图像不仅提供了宴饮场合、“会食”状况、宴饮座制、会食人
数等信息, 而且反映了当时宴饮的方位坐向、 男女、 座次等尊卑观念。
关 键 词: 唐五代; 敦煌; 宴饮坐向; 座次
中图分类号: K892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2804 ( 2003) 0220043208

  《礼记・礼运》云: “夫礼之初, 始诸饮食。”揭 敢正当敌礼, 而随主人之后, 以趋东阶也。然则居



示了饮食和“礼”的关系即饮食行为是礼形成的直 东之为自卑, 其理明矣。”
接原因之一。“礼的主旨是充分承认存在于社会各 到了唐以后,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文明和
阶层的亲疏、尊卑、长幼分异的合理性, 认为这种 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传统饮食礼仪正在发生革命性
分异就是理想的社会秩序, 为了使这种秩序得以维 的变化, 这已为许多学者所道及③。但由于资料的零
护, 就必须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 碎、饮食礼仪的地区差异性和多样性, 一方面, 缺

规范。” 在中国, 礼与饮食的关系甚为密切, 随着生 少完备的饮食礼仪、特别是宴饮礼仪的记载, 反映
产的发展和饮食行为越来越远离它最初的满足生 各地宴饮礼仪差异性和多样性的资料就更少了; 另
理需要功能, 饮食被赋予或显示的礼仪功能就越丰 一方面, 更缺少直观的宴饮礼仪图像资料。而敦煌
富。宴饮时的坐向和座次, 可以说是饮食礼仪中最 壁画中数十幅婚礼宴饮图和酒肆图, 正好弥补了这
具规范性的内容之一。 个不足, 弥足珍贵。
有关中国古代的宴饮坐向和座次, 史料不乏记 拙文《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

载。《礼记・少仪》云: “尊者, 以酌者之左为上尊。” 饮食坐姿》 对饮食礼仪中的坐具、坐姿部分作了论
《礼记・曲礼》: “主人入门而右, 客入门而左; 主人 述。本文着重就婚礼宴饮图和酒肆图中所显示的座
就东阶, 客人就西阶, 客若降等, 则就主人之阶; 主 次和坐向作初步研究。
人固辞, 然后客复就西阶。”“席南乡北乡, 以西方 ( 一) 敦煌壁画中的宴饮场合
为上; 东乡西乡, 以南方为上。”《仪礼・公食大夫 壁画显示, 举行宴会的场合有两种: 一种是婚
礼》
: “宾入门左。”著名的“鸿门宴”中, 项羽、刘 礼宴饮图, 在帏帐中举行; 另一种是亭子。壁画中
邦等人的坐向和位置, 被许多学者一再提及, 它反 出现的这两种宴饮场合, 不仅是敦煌、也是唐以后
映了当时的宴饮礼制。 而汉代也不乏类似的记载。 中原地区的宴饮场合在壁画上真实的反映。婚礼在
宋程大昌《演繁录》谓: “古今宾主之位, 宾皆 帏帐中举行, 汉魏时已出现。《世说新语》记载:
在西, 主皆在东。非尊东而下西也。东卑于西, 故 “魏武少时, 尝与袁绍好为游侠, 观人新婚, 因潜入
自处于卑, 以西方尊客也。《曲礼说》曰: 主人就东 主人园中, 夜叫呼云‘有偷儿贼! ’青庐中人皆出观,

阶, 客就西阶。客若降等, 则就主人之阶, 则是客 魏武乃入, 抽刃劫新妇, 与绍还出。” 当时兴盛在帏
与主人敌礼者。即居西对东, 以与主人匹, 所谓分 帐中举行婚礼, 据《酉阳杂俎》记载: “今士大夫家
庭抗礼者也。惟其客之分卑, 降乎主人一等, 则不 婚礼露施帐, 谓之入帐, 新妇乘鞍, 悉北朝余风也。”

Ξ 收稿日期: 2002209210.

基金项目: 国家文物局 2001 年度文博社科重点课题 “敦煌饮食文化研究” ( 文物博发 [ 2002 ] 21 号) 资助.


作者简介: 高启安 ( 19572) , 男, 甘肃景泰人, 副教授, 从事敦煌学研究.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44 兰州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 2 期

又说: “北朝婚礼, 青布幔为屋, 在门内外, 谓之青 座次, 必须对当时的饮食制度加以概述。关于“分



庐, 于此交拜。” 如果它来自于少数民族, 则至迟在 食”和“合食”的问题, 学界已讨论多时, 在“合
魏晋时就已是中原士人的一种趋尚。因此, 敦煌壁 食”产生的原因、时代等重要问题上基本取得了一
画中所有的婚礼图均在帏帐中举行, 婚礼宴饮就在 致。但究竟怎样才算“合食”, 似乎也有说明的必要。
帐 中举行。 敦煌文书 P 11725 《大唐吉凶书仪》
、 关于唐代的多人围坐在食床上而食, 当时人称作
P 12646、P 13284《新集吉凶书仪》中反复提到“青
βκ
“会食” , 故本文遵从 “会食”一说。
庐”和“设帐”。如 P 12646、 P 13284 《新集吉凶书 如将今日“津液交流”式的“共器”共餐称之
仪》
: “女家铺设帐仪: 凡成礼帐, 须在宅上西南角 为“合食” , 早期一人一案式的食制称之为分食制,

吉地安帐, 铺设了, 儿郎索果子、金钱撒帐……” 则中间有一个过渡阶段——不“共餐”的会食制。一
设立帏帐已经成了当时的一种规定。不惟如此, 甚 些学者已注意到了这种现象βλ。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
至丧葬仪式, 也在帏帐内举行。 者“共器”共餐, 后者“分餐” , 类似于今日西方餐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记载: “道祭: 元 饮的做法: 虽然共同坐在一个食床βµ 上进食, 但主要
宗朝, 海内殷赡, 送葬者或当衢设祭, 张施帷幕, 有 的菜肴和食物由厨师或仆人“按需分配” , 只有如饼
假花假果粉人 ( 一本作兽) 之属, 然大不过方丈, 室 类干食或粥、羹、汤类食物, 才“共器” , 放在食床
高不逾数尺, 议者犹或非之。丧乱以来, 此风大扇, 上或食床旁 传统饮食图中汤羹类食物往往放置在
(
祭盘帐幕, 高至八九十尺, 用床三四百张, 雕镌饰 食床前) , 由进食者或仆人、厨师添加。这在敦煌壁

画, 穷极技巧。 馔具牲牢, 具其外。” 画的饮食图上有反映。
另一种是士大夫举行宴会的场合, 大多在亭子 莫高窟第 360 窟βν、第 146 窟βο、第 474 窟βπ 的
里。这种亭子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别具一格, 而且 宴饮图上, 都清楚地看得到每位食客前的筷子、碗
有着特殊的用途, 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迎送客人、 碟等。而榆林窟 25 窟的婚礼宴饮图βθ 中, 食床上有
饮酒赋诗的理想去处, 史料中不乏记载。 一个较大的盛器, 盛器中是高垒的蒸饼, 旁有一个
《太平广记》引《摭言・曲江亭子》 : “安史未乱 三足细颈罐, 中有勺子, 显然是羹汤类食物。而陕
βρ
前, 诸司皆有, 列于岸浒。幸蜀之后, 皆烬于兵火 西长安南里王村唐代韦氏墓壁画《宴饮图》 , 也反
矣。唯尚书省亭子存焉, 进士开宴, 常寄其间。既 映当时是一种会食分餐制。

撤馔, 则移乐泛舟, 都为恒例。” 而敦煌壁画中的 2. 宴饮的座制。座制即宴饮场合饮食者的排列
“酒肆图” , 几乎均在亭子里举行, 可以说是对当时 方位。和其他饮食制度一样, 宴饮座制也经历了逐
风俗习惯的真实记录。 因此, 虽然壁画反映的是 渐演变的过程, 从《礼记》所规定的 4 人制到今天
“入诸酒肆, 能立其志”的内容, 而壁画上却是在 一般每桌 10 人, 其起因主要是由席地而坐到出现
“亭子”内, 严格说来, 称作“曲江亭宴”更贴切。 坐具, 由一人一案到后来围绕着由床榻演变而来的
( 二) 唐五代敦煌的 “会食”情况 食床进食。 由于食床和坐具由卧床和榻演变而来,
1. “会食”制的形成。隋唐之际, 正是中国饮 因此, 早期的食床往往较窄、较长, 因此, 宴饮者
食礼仪发生重大转折的时代: 新的坐具、坐姿以及 只能坐在食床的两边。随着会食制的逐渐完备, 食
由此而形成的座次改革正冲击着自春秋以来形成 床逐渐向宽、大的方向发展, 并出现了圆桌, 这样,
的饮食礼仪; 由于坐具的升高, 人们改变了席地而 才出现了真正的四面围坐而食的座制—— 那已经
坐的方式; 随着人的重心的抬高, 为了取食方便, 进 是宋元以后的事了。
食者前面的食床也随之升高; 而由于受胡风的影 《汉唐饮食文化史》一书图示了当时南北通行
响、烹饪技术的发展以及菜肴品种的增加, 加之由 的两种座次形式βσ , 如图 1:
早期榻床演变而来的高足宽大食床的出现, 使围坐 由于会食时的食床由早期的长榻演变而来, 长
会食逐渐代替了一人一案的分食制。由此, 饮食礼 而相对较窄, 人们并非围坐在食床的四周进食, 在
仪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其中, 体现尊卑的饮食 较为隆重的宴会上, 食客坐在长方形食床的两边。
坐向、座次经历一个重新组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 敦煌壁画中几十幅宴饮图, 无论婚礼宴饮图或酒肆
恰好与敦煌壁画中婚礼宴饮图和酒肆图的时代相 图, 食客均坐在食床的两边, 尚未发现食床三面坐
去不远。因此, 敦煌壁画中的这些宴饮图可以说是 人的现象。敦煌文献记载当时有 8 尺大床, 有 6 尺
座次变化的最好证明。 而要讨论敦煌的宴饮坐向、 床, 应当指的是床的长度。随着食床形状的变化和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高启安 1 唐五代敦煌的宴饮坐向和座次研究 45

仪。 说明当时的宴饮活动是两边坐。
食床三面环坐食客, 虽未见之于敦煌壁画, 但
在上面所举长安南里王村的宴饮图和唐周 的《宫
乐图》中出现。
事物的发展并非齐头并进。在唐代已经出现会
食制的情况下, 仍能寻找到遵循古制、并非围坐进
食的例子。如《广异记・张 》记载了张 和数种
成精动物在一起宴饮的状况; “然后延坐。巴西南向
图1
坐, 北向, 六雄、白额沧浪处于东, 五豹、钜鹿、
ο
χ
烹饪技术的进步, 菜肴品种的增多, 开始出现了三 玄丘处于西。” 其中, 为猿人的“巴西侯”是主人,
面或四周坐人的坐制。 我们所熟知的唐周 所绘 张 是惟一的“人”, 黑熊、老虎、狼西向, 豹子、
βτ
《宫乐图》 以及唐代长安韦氏墓壁画《宴饮图》即是 鹿和狐狸东向。而前面有记载: “ 既入, 见一人立
证明。敦煌文献中也曾出现过关于“方食床”的记 于堂上…… 趋而拜。既拜, 其人揖 升阶。”从方
位看, 四面均坐食客, 但却不是围绕食床而坐, 而
载χκ。这种方食床由早期的枰或独坐演变而来, 形体
仍是一种分食制。
较小, 只能作为家庭或二人饮食时用。而从敦煌壁
另一条: “宝历, 杨嗣复具庆下, 继放两榜, 时
画的两种宴饮场合饮食图以及其他流传的图像看,
于陵自东洛入觐, 嗣复率生徒迎于潼关, 既而大宴
唐五代至宋的宴饮座制是食客并非坐在食床的四
于新昌里第, 于陵与所执坐于正寝, 公领诸生翊坐
面, 而大多的时候是坐在食床的两边或三边。
π
χ
于两序。” 则是在自己家的“堂”中举行宴会时的情
唐宋笔记中, 也记载了许多宴饮场合, 可以判
景: “于陵与所执”处在正寝的位置, 而其他人则处
断当时在中原内地, 宴饮时食客也是坐在食床的两
在两序。虽然食客坐在食床边进食, 但从食床摆放
边或或三边。
位置看, 也不是围坐而食。
“上 ( 玄宗) ……又与诸王会食, 宁王对御座,
λ
χ 而至迟在明、清之交, 仍留有进食者在桌的两
喷一口饭, 直及龙颜。” 如非对坐且食床宽如今日,
边就坐的进食习俗。清叶梦珠在《阅世编・宴会》中
则饭无法喷到皇帝的脸上。
就记载: “向来筵席, 必以南北开卓为敬, 即家宴亦
“……遂揖客入。女乃升床, 当局而坐, 揖二人
然。其他宾客, 即朝夕聚首者, 每逢节令, 传帖邀
及客, 乃拜而坐, 又有十余后生皆衣服轻新, 各设
请, 必设开桌; 若疏亲严友, 东客西宾, 更不待言
拜, 列坐于客之下。陈以品味, 馔之精洁。饮酒数
……近来非新亲贵游严席, 不用开卓, 即用亦止于
巡, 至女子……女曰, 亦大难事。乃回顾坐中诸后
µ
χ 首席一人。送酒毕, 即散为东西桌, 或四面方坐, 或
生, 各令呈技, 具起设拜。”
θ
χ
斜向圆坐……” 徐珂《清稗类钞・宴会之筵》也说:
“当局而坐”和“回顾坐中诸后生”者, 显然此
“若有多席, 则以在左席为首席, 以次递推。以一席
女侠坐在了食床一边的中间。而“二人及客”则坐
之座次言之, 即在左之最高一位为首位座, 相对者
在对面, 手下人则列坐于两边。
为二座, 首座之下为三座, 二座之下为四座。或两
“奚侍郎陟, 少年未从官, 梦与朝客二十余人,
座相向陈设, 则坐席之东向者, 一二位为首座、二
就一庭中吃茶。时方甚热, 陟东行首坐, 茶起西, 自
ρ
χ
座, 主人例必坐于其下而西向。” 说明四面围坐的
南而去。二碗行, 不可得至。……后十五年, 为吏
宴饮座制真正形成并固定下来, 想必较晚。
部侍郎。时人方渐以茶为上味, 日事修洁。陟性素
因此, 食客坐在食床两边的会食制度, 就座次
奢。先为茶品一副, 余公卿家未之有也, 风炉越瓯,
尊卑而言, 并非《礼记》规定的坐向和座次的简单
碗托角匕, 甚佳妙。时已热, 罢, 因请同舍外郎
聚合, 它不仅是分食制度向围坐合食制度的过渡阶
就庭茶会。陟为主人, 东面首坐, 坐者二十余人, 两
段, 也是座次、坐向尊卑观念重新建构和发展的重
瓯缓行, 盛又至少, 揖客自西面始, 杂以笑语, 其
ν
χ 要时期。 如果说早期分食制较多注重坐向尊卑的
茶益迟……”
话, 那么, 到了此时, 坐向尊卑观念受到了冲击, 饮
虽是茶会, 人数较多, 但从奚陟以主人身份自
食礼仪观念面临着重新构建、形成和认同——座次
动居于“东行”, 则仍遵从着“主东客西”的饮食礼
开始变得重要了。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46 兰州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 2 期

3. “会食”的人数。据《礼记・曲礼》
: “群居 的, 以 8 人 ( 两边各 4 人) 者为多, 只有 474 窟为
五人则长者必异席。”注: “席以四人为节。”疏曰: 10 人 ( 两边各 5 人) , 也有 6 人 ( 两边各 3 人) 的。
“古者地敷横席二, 容四人, 四人则推长者居席端。 想来 8 尺大床当一般容纳 8 人, 而 6 尺床则一般容
若有五人会, 应一人别席, 因推长者一人于异席 纳 6 人。看来, 当时已逐渐形成食床两边各 4 人, 即
σ
χ
也。” 是席以坐四人为度, 故《曲礼》又云: “并坐 以每张食床 8 人为基本定制的宴饮座制。
不横肱。”横肱则妨碍他人。《史记・项羽本记》中 上文所举长安南里王村的宴饮图和唐周 的
“鸿门宴”中诸人的座次和坐向历来为学者们所征 《宫乐图》均是大床, 食床的三面各 3 人, 全席 9 人,
引。但当时仍是席地而坐, 宴饮者的坐向尊卑是在 一边宴饮, 一边演奏、歌舞。这是贵族和皇室的宫
帏帐中体现, 而与后世食床上的坐向不同: “项王、 人饮宴, 无论场面和食床, 都是敦煌这样的偏僻地
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 区无法相比的, 因此, 宴饮人数当也多一些。
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如图 2: 由此可知食床逐渐由长方形向正方形的方向
发展。
( 三) 敦煌文献中的方位尊卑观念
围坐会食前, 正规的宴饮场合是一人一席, 一
人一案, 尊卑观念主要体现在“坐向”上, 类似的
例子很多, 不烦举。而类似的规定, 在敦煌人所撰
的《大唐吉凶书仪》中还能看到它的影子。例如, 新
妇合卺第二日拜见舅姑时, 《书仪》有严格的规定:
“至晓, 新妇整顿钗花, 拜见舅姑大人。翁于北堂南
图 2  “鸿门宴”示意图 阶前, 东畔铺席, 面向西坐; 妪在北堂户西畔, 面
需要注意的是张良是作为“侍坐”者被安排在 向南坐; 新妇在中庭正南铺席, 面向北立。中庭近
宴会上的, 而项伯被安排在了项羽的旁边, 除了他 东铺席, 置脯及果各一盒。”按照文献所描绘, 并参
是项羽的叔父外, 他的角色应当就是“并坐”者。因 考《汉唐饮食文化史》一书所绘示意图δµ , 画图如 3:
此, 此饮食场合符合古制。虽然没有汉以前的饮食
聚会图像, 但在东汉画像砖以及传世绘画中, 留下
了一些饮食聚会图像, 使我们知道, 随着食案的增
大、增长, 饮食时已出现了两人一案或“并坐”情
况, 如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饮食画像砖χτ 等, 已经出
现了饮食者两人共案和“并坐”的情形, 因此, 容
易出现 “横肱” , 促使食案向长的方向发展。
图 1 例举了汉唐时期流行的两种座制, 都是四
面围坐, 每席 8 人。从敦煌壁画宴饮图和一些记载 图3
看, 以食客在食床的两边为多, 而且人数尚无定制。 与《汉唐饮食文化史》示意图有所不同, 翁在
而前举的唐代数条资料中, 虽未围坐而食, 但在人 北堂南阶前的东畔铺席, 而妪的位置恰与翁相对。
数上, 已突破了早先的规定,“并坐”的情况较普遍。 这似乎与传统的观念有所不同, 因翁处在南阶靠东
当然, 食客前面用来放置食物的用具已不是早期的 的位置, 妪处在北户靠西的位置, 是“男东女西” 。
案, 而是后来的食床, 只不过是一边坐人。这种情 而同为张敖所撰的《新集吉凶书仪》对合卺时
况敦煌壁画中恰好有两例: 五代榆林窟第 20 窟的 新婚夫妇的坐向也作了严格的规定: “同牢盘、合卺
婚礼宴饮图, 帏帐中的食床旁, 只有一边有三个食 杯: 帐中夫妻左右坐, 主馔设同牢盘……三制讫, 则
客δκ; 61 窟西壁南起第 13 扇屏风上, 画有太子迎接 女婿起侧近, 脱礼衣冠, 清剑履等具, ( 揽) 笏
δν
耶输陀罗入宫的庆典宴会, 其中的宴饮场面就是在 入。 男东坐, 女西坐。”
一个多足 门榻床的一边, 坐四人, 一头有一个仆 下面的规定有助于理解“男东坐, 女西坐”究
人样装束者在张罗δλ。 竟是男东向坐, 还是男东面坐?
在莫高窟壁画的宴饮图中, 能判断清楚人数 P 11725《书仪》对喝合卺酒、夫妇相拜规定得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高启安 1 唐五代敦煌的宴饮坐向和座次研究 47

很具体: “于西门畔设同牢盘, 旧 ( 男) 东坐, 女在 意义上说, 是“礼崩乐坏”, 传统的礼仪发生了很大


盘西坐, 合及男西女东, 连瓢共饮, 若其无瓢, 以 变化。 饮食礼仪首当其冲。
盏充之。将五色 绳长四尺有余, 瓢连瓢, 无瓢连 ( 四) 婚宴图中的男女同席问题
盏饮酒之。行食三口, 男女俱起, 女向东畔, 面向 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男女有别、男
西立, 男在西畔向东立。男女相当, 一时再拜, 答 女不同席。《礼记》强调“亲亲、尊尊、长长, 男女
拜既讫, 即引新妇入青庐。”并对新婚夫妇在青庐内 之有别, 人道之大者也。” ( 《丧服小记》) “姑姐妹
的坐向作了解释: “成礼因何在青庐之内男东女西 女子已嫁而反, 兄弟弗与同席而坐, 弗与同器而
坐? 答曰: 礼云‘太 ( 大) 明生于东, 月生于西。’ 食”
、“男女不杂坐” ( 《曲礼上》) 等。因此, 在正
注云: ‘大明, 日也。’日为君, 月为臣, 夫妇之礼 规的饮食场合, 几乎见不到男女同席的情况, 由于
成, 犹君臣之义合, 是以男东女西也。问曰: 男女 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于男子, 传统史料和绘画当中,
未入青庐, 花烛之下, 相拜之时, 因何男西女东? 答 很少出现关于女子参加宴饮活动的记载和画面
曰: 古者卅之男、廿之女, 皆其年盛, 俱当月下, 虽 (《宫乐图》绝无仅有) , 而男女同席, 更是罕见, 但
早不恒在, 两如山。《诗》云: ‘日姑 ( 始) 月盛, 皆 敦煌壁画中, 却有不少男女同席的画面。
出东方。’其男女年并俱盛, 如日盛也, 夫主降让妻 据谭蝉雪先生统计, 敦煌壁画中的婚礼宴饮图
之一等, 是以系在东伴。如立入青庐, 还依礼法, 男 约有 40 余幅δθ , 它们是《弥勒下生经》所云弥勒净
δο
东女西和坐也。” 就是说, 前举“男东坐、女西坐” 土“女人年五百岁, 尔乃行嫁”的描绘。虽然是对
应当作“男东向坐, 女西向坐” 。以上规定中, 只有 理想社会的憧憬, 但因绘画素材取自当时社会的真
西门畔设同牢盘时“男东坐, 女在盘西坐” , 是“夫 实场面, 是研究当时人宴饮座次的珍贵资料。
主降让妻之一等” 。因此, 坐西面东为主尊位置。如 壁画中的《婚礼宴饮图》, 根据参加者性别和座
图 4: 次, 可分为以下类型:
1. 纯男性。如莫高窟盛唐第 113 窟δρ、莫高窟
盛唐第 33 窟δσ、莫高窟盛唐 445 窟δτ、莫高窟盛唐第
116 窟εκ、莫高窟宋代第 25 窟东壁ελ 等, 这些弥勒经
变婚礼宴饮图中在食床两边进食的客人均为男性。
2. 男左女右。食床左边全部为男性, 右边全部
为女性。如莫高窟盛唐第 148 窟、莫高窟 474 窟西
龛北壁、 莫高窟晚唐第 12 窟εµ、 莫高窟晚唐第 85
图4 窟εν、S 10259《弥勒下生经变婚礼宴饮草图》等, 如
而新郎坐东面西则是“降让妻之一等”
, 与常规 图 6:
不同, 如图 5:

图6
图5 其中第 85 窟和 S 10259 《弥勒下生经变婚礼宴
新婚设拜 ( 夫妇拜、新妇拜舅姑、夫妻喝合卺 饮草图》的婚礼宴饮图中, 帐的开口朝左。如图 7,
酒、设同牢盘等) 虽非正规宴会, 但二者的方位尊 而男女的方向刚好相反。 设若帐的方向为坐北朝
卑观念应该有共同之处。 南, 则这种形式的坐法刚好体现了男西女东的尊卑
需要指出的是, 《书仪》中的规定, 往往与现实 观念。
中有一定的差别, 特别是张敖所撰《书仪》, 大部分 男女混坐。 只出现在榆林窟 25 窟和第 38
3.
δπ
袭自中原 , 与敦煌民间所奉行者也当有距离。在经 窟, 时代分别为中唐和五代。
过吐蕃统治和其他少数民族风俗的影响后, 从某种 4. 男右女左。莫高窟第 196 窟εο、莫高窟第 156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48 兰州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 2 期

窟επ、 莫高窟第 9 窟εθ , 如图 7: 从汉代以来的史料看, 古人非常重视坐席的方


位、坐向和座次。如上所举, 即使在敦煌书仪对婚
礼设席礼拜的要求中, 仍有关于方位、坐向的规定。
但在婚礼饮食图中, 由于设宴厅或帐的方向无法判
断, 为理解食床两边食客的尊卑增加了难度。但从
以上图画中, 仍可看出, 左为上、右为下, 左为尊、
右为卑, 仍延续着早在汉代就形成的方位坐向尊卑
观念。在敦煌壁画晚唐第 12εσ、五代第 61ετ、五代第
图7
108φκ、五代第 98φλ 等窟, 有诸多《维摩诘经变》画,
所有的婚礼宴饮图中, 以纯男性和男左女右为
其中有“入诸酒肆, 能立其志”的描绘。宴会的举
多。而纯男性多出现在盛唐, 它是盛唐气象在礼制
行地点在亭子类的建筑物内, 食客中最尊贵者当是
上的真实反映。它表明由于中央政府对敦煌的统治
手持麈尾扇的维摩洁本人, 均处在图 8—1 的位置
非常得力, 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内, 人们遵从着和
上, 如图 8:
内地相同的饮食礼仪, 较严格地执行着“男女不同
席”的礼仪。而晚唐五代时期, 经过吐蕃统治, 唐
王朝对敦煌的统治削弱甚至消失, 敦煌偏安一隅,
许多中亚等地的少数民族在敦煌定居, 甚至进入归
义军政权的领导层, 这种居民民族成分改变而形成
的多文化并存, 使敦煌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的
变化, 男女同席已不被看作是不可接受的礼仪, 壁
图8
画中大量出现了男女同席的场面。男女各坐一边可
显然, 此时仍然奉行左为上、西为尊的尊卑观
以说是对传统饮食礼仪的妥协, 或者说是传统饮食
念, 而且和现在流行的座次观念不同: 席口的位置
礼仪的一定让步。关于男女混坐的两幅画, 一幅是
最尊贵。
汉藏通婚, 一幅是汉族和回鹘族通婚。因此, 宴饮
首先, 由于食床由早期长方形的榻演变而来,
图中出现的男女混坐现象, 正是画家对真实场面的 食客只能坐在两边。在两边的位置中, 如仍以“男
描绘, 而少数民族则不在乎男女共席和座次位置。 尊女卑”为基准来判断, 可知席口的第一个位置为
敦煌壁画中出现的几幅男右女左图, 与“男左 最尊。如榆林窟第 25 窟、第 38 窟席口两边的第一
女右”的尊卑观念不相符。仔细观察, 前面所举的 人均为男性。其中 25 窟右手第一人肥硕胖大, 头戴
莫高窟 196、156、第 9 窟的婚礼宴饮图中, 举行宴 软角幞头, 左手端酒碗, 显然是一个官员身份的人,
会的场所—— 帐门, 其方向总是与男左女右时相 他的地位应该比其右手着吐蕃装的妇女要高。 因
反, 朝着画面的左边敞开。出现这种矛盾状况, 应 此, 可以得出结论: 在一个长方形的食床上两边围
当与时代及敦煌当地的特点有关。 晚唐五代时期, 坐而食, 在男女同席的情况下, 一般是男性居左, 女
敦煌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 基本割断了和中 性居右, 而席口的位置最尊贵。在宴饮者均为男性
原的联系, 加之受少数民族的影响, 上层建筑领域 的情况下, 人们遵从着以下的座次, 如图 9: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虽然像张敖所纂集的《书仪》等
礼仪规定仍在流行, 但在实践中已多有突破。在尊
卑观念上, 也出现了混乱矛盾和特殊的地方。
晚唐五代时期的文书中, 已然出现了 “方食
床”和圆桌ερ , 虽然没有关于在“方食床”上如何进
食的记载, 但方食床的出现, 使四面围坐而食成为
可能; 圆桌图画中虽只有两人饮食, 但圆桌的出现, 图9
必定重新构建坐向和座次尊卑观念, 可以说开辟了 席口的位置之所以尊贵, 与今日相反, 有如下理由:
座次为主的尊卑观念的新时代。 其一, 靠席口的位置, 便于观看歌舞。由于坐具的
( 五) 座次尊卑观念 限制 ( 坐具也由早期的榻演变而来, 长而宽) , 席口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高启安 1 唐五代敦煌的宴饮坐向和座次研究 49

位置者可以随便转身观看舞蹈, 而其他人不仅被第 形) 的方向发展。P 16983 卷圆形食桌的出现, 就是


一人阻挡住了视线, 而且即使改变坐姿, 也不便于 证明。
转身。如中唐莫高窟第 360 窟酒肆图、五代第 98 窟 由上可知, 唐五代时期, 传统的饮食礼仪和饮
酒肆图、晚唐莫高窟第 12 窟酒肆图等, 第一人往往 食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 食床和坐具形状
转身观看舞蹈。长安南里王村出土的宴饮图中, 也 不断向舒适、取食方便进化, 伴随着的, 是合食制
可看出席口两人转身, 而其他人必须改变坐姿, 才 的逐渐完备和规范; 其次, 是在遵从传统的宴饮礼
能转身。 仪、尊卑观念的情况下, 出现了新的体现尊卑的情
其二, 与食物分配方式有关。早期的一人一案 况, 这就是座次。它在某种意义上, 正在取代早先
或两人一案, 由厨师或仆人直接用案运送食物及餐 的方位尊卑观念, 将方位尊卑演化为一种座位尊
具, 到后来兴起较大的案时, 也是案的另一边不坐 卑。而且由于食床的形状, 席口的位置成为最尊贵
食客, 厨师或仆人分配食物非常方便。榆林窟五代 的位置, 这虽然与现在的观念不同, 却是现在席位
第 20 窟南壁《婚礼宴饮图》中, 帐内只有食床左边 尊卑观念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阶段。第三, 由于
坐着三人进食 ( 也证明左为上) ; 而莫高窟 61 窟西 唐王朝统治的削弱, 至少在敦煌, 男女同席已渐被
壁南起第十三扇屏风上的庆典宴会, 也是只有食床 社会认可; 不仅如此, 在像吐蕃、回鹘这样的少数
一边坐人。 都说明此时的饮食制还有早期的记忆。 民族婚礼上, 男女甚至可以混坐在一张食床上进
而一旦围坐会食, 则必须改变食物分配方式: 或从 食。 它表明, 在敦煌, 传统的饮食礼制正在受到
长方形食床的两端分配, 或从食客的身后分配。初 “胡风”的浸染和冲击, 一些周边民族的宴饮礼仪和
期的围坐会食与今天大相径庭, 虽坐在一张食床 尊卑观念已融合在敦煌的主流社会当中了。
上, 但大部分食物仍由厨师或专人分配 ( 粥、羹类
  注 释:
集中盛在盛器内) 。因此, 席口的位置是最先得到食
物的位置。 ①赵荣光, 谢定源. 饮食文化概论, 第九章 [M ]. 北
当然, 由于围坐食床“会食”的饮食礼仪正在 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309.
形成当中, 各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前所举的《剑 ② ( 宋) 程大昌. 演繁录・卷五・东  [A ]. 北京: 中

侠传》中女子“当局而坐”, 可证这是以两边的中间 华书局, 1991.


③王仁湘. 饮食与中国文化・食礼 [M ]. 北京: 人民
位置为最尊贵的座次。而上举奚陟吃茶仪式中, 则
出版社, 1993. 385.
又有所不同, 如图 10:
④高启安. 从莫高窟壁画看晚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
饮食坐姿 [J ]. 敦煌研究, 2001 ( 3, 4).
⑤ ( 刘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假谲 [M ]. 张万起, 刘
尚慈译. 北京: 中华书局, 1998. 856.
⑥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⑦δν δο δθ 谭蝉雪. 敦煌婚姻文化 [M ]. 兰州: 甘肃人
图 10 民出版社, 1993. 15. 16. 10~ 11. 83.
箭头所指为起茶的顺序和方向。客人和奚陟的位置 ⑧ (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卷六 [M ]. 北京: 中华
为尊位, 与敦煌壁画所显示的又不同。 书局, 1985.

之所以出现席口朝左手开时个别女性处在左 λχ
⑨χ µχ
νχοχ
π ( 宋) 李 . 太平广记 [M ]. 北京: 中
华书局, 1961. 1329.
手的位置, 实际上正是对文书中“男东女西”的反
βκ ( 宋 ) 王谠撰, 周勋初校证. 唐语林校证, 卷三
映, 并没有改变 “左为上、 为尊”的观念。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7. 201. “李忠公之为相也,
由于食客在长方形食床的两边进食, 限制了出
政事堂有会食之床. 吏人相传, 移之则宰臣当罢. 不迁
席人数的增长。随着正方形和圆形食床 ( 这时, 可
者五十年. 公曰‘朝夕论道之所, 岂可使朽蠹之物秽而
能 已称 “桌”了) 的出现, 它不仅使原先的 “会 不除? 俗言拘忌, 何足听也! 以此获免, 余之愿焉. 敢
食 ”彻底改变了性质, 确立了今天所谓 “津液交 撤而焚之. ’其下铲去聚壤十四畚, 议者称焉. ”
流”的合食形式, 而且模糊了座次的尊卑, 最终确 βλ 姚伟均. 中国传统礼俗研究 [M ]. 武汉华中师大出
立了现代尊卑观念, 最尊的位置由席口转向最里 版社, 1999. 106; 王仁湘. 饮食与中国文化 [M ]. 北
边, 坐席人数也朝着增加 ( 圆形) 和固定 ( 正方 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290.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50 兰州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 2 期

βµ 唐五代时期, 尚未出现“桌”的称谓, 人们管宽大长 点校, 明清笔记丛书 [C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的食案叫“食床”
. 参看高启安. 从莫高窟壁画看晚唐 ρ ( 清) 徐珂编. 清稗类钞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χ
五代敦煌的坐具和饮食坐姿 [J ]. 敦煌研究, 2001 σ 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 [M ]. 北京: 中华书局影印
χ
( 3) , ( 4). 本, 1980.
βν βο βπ βθ δκ δρ δσ δτ εκ ελ εµ εν επ εθ εσ ετ φ
κ 谭蝉雪. 敦煌 τ 王仁湘. 饮食与中国文化・食礼 [M ]. 北京: 人民
χ
石窟全集 25・敦煌民俗画卷 [M ]. 香港: 商务印书馆, 出版社, 1993.
1999. 45. 117. 130. 46. 110. 139. 109. 135. 129. δλ 赵声良编. 中国石窟艺术・莫高窟 61 窟 [M ]. 南京:
107. 134. 131. 108. 125. 45. 117. 130. 70. 57.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5. 185.
βρ 宿白主编. 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 12 ・墓室壁画 δπ 周一良, 赵和平. 唐五代书仪研究 [M ]. 北京: 中
[M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9. 122.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4.
βσ δµ 黎虎主编. 汉唐饮食文化史 [M ]. 北京师范大学 εο 梅林编著. 敦煌石窟艺术・莫高窟第 85 窟附第 196
出版社, 1998. 264. 265. 窟 [M ].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8. 207.
βτ 金维诺主编. 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 2・隋唐五代绘 ερ P 16983 卷观音普门品中出现了圈足 门圆桌, 有二
画 [M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9. 11. 人坐在两旁喝酒. 从与人的比例看, 不甚高, 当是早期
κ《年代不明福奉献施支分疏》中有“方食床一张”的
χ 圆桌的形制. 见注④图 22.
记载. S 12607《年代不明 ( 公元十世纪) 某寺交割常住 λ 敦煌文物研究所编.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 ( 五)
φ
什物点检历》
: “方食床壹, 小经藏子壹, 在教授”
. [M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东京: 株式会社, 平凡社,
θ ( 清) 叶梦珠著. 阅世编・卷九・宴会 [A ]. 来新夏
χ 1987. 11.

On the O r ien ta tion and O rder of Sea ts in Banquets in D unhuang


dur ing the Tang and F ive D yna sties
GA O Q i 2an
1, 2

( 1. In stitu te of D unhuang Stud ies, L anzhou U n iversity, L anzhou, 730000;


2. A cadem y of A rts, L anzhou Comm ercia l Co llege, L anzhou, 730020, Ch ina )

Abstract: T here a re sco res of p a in t ing s in D unhuang’s fresco s, w h ich no t on ly offers the info rm a t ion
abou t the site, the situa t ion of “H u i Sh i”
, the sea t ing a rrangem en t and the num ber of p eop le in a
banquet, bu t a lso reflect s the p eop le ′
s idea s on the hono r and hum b leness abou t the o rien ta t ion, o rder of
sea t s a s w ell a s m en and w om en.
Key words: T ang and F ive D yna st ies; D unhuang; o rien ta t ion; o rder of sea t s in banquet s

( 责任编辑: 寇 甲)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