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2

公民參與建構數位公共資產:理論、實踐與

反思

文/羅世宏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二分項下人文與社會發展子計畫主持人
中正大學傳播系暨電訊傳播研究副教授
shihhung.lo@gmail.com

《摘要》
本文介紹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二分項人文與社
會發展子計畫之公開徵選計畫「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1 的初步執行成果,
主要目的是對此一由第三部門的公民(團體)所參與的建構數位公共資產的實
踐作為,進行初步理論化的工作,並且提出反思。這是什麼樣的資料庫?為何
需要這個資料庫?或者,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為何還需要再建構一個資料
庫?本文認為,要回答這些問題,可以嘗試進行理論化建構公民行動影音紀錄
資料庫的工作開始,從而釐清存在這麼一個影音紀錄資料庫的社會意義。本文
論稱,在進行這項理論化工作時,數位公共資產主義(digital common-
ism)、另類/基進媒體(alternative/ radical media)的相關理論概念,應
是值得正視的出發點。最後,本文也提供關於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若干
反思。

1
人文與社會發展子計畫自 2007 年 5 月審核通過,其公開徵選計畫「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自 2007 年 8 月審核通過並開始規劃執行至今。
1、 前言
本文首先介紹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數位典藏國家行科技計畫二分項人文
與社會發展子計畫之公開徵選計畫「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2 的初步執行成
果,接著,本文將對此一由第三部門的公民(團體)所參與的建構數位公共資
產的實踐作為,進行初步理論化的工作,並且提出反思。

2、 數位典藏與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一)數位典藏計畫一期成果概述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目前已進入第二期,已完成的第一期計畫成果相當
豐碩。3 以計畫架構而言,第一期計畫從 91 年度執行至 95 年度,依計畫架構分
為(一)機構計畫,為數位內容的提供者及擁有者;(二)計畫辦公室,其下
設立分項計畫協助計畫推動,並建立各種協調、支援、訓練機制以維持計畫運作;
(三)公開徵選計畫。

其中,參與機構(本國家型計畫數位內容的提供者及擁有者)分別是:中央
研究院、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史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國家圖書館、及臺灣省諮議會等九個典藏機構。

2
人文與社會發展子計畫自 2007 年 5 月審核通過,其公開徵選計畫「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自 2007 年 8 月審核通過並開始規劃執行至今。
3
依所產出的數位內容,共有 16 個主題小組,包括:動物、植物、地質、人類學、檔案、地圖與遙
測影像、金石拓 片、善本古籍、考古、器物、書畫、新聞、影音、漢籍全文與建築等。
分項計畫共有五個,包括:內容發展、技術研發、應用服務、訓練推廣及維
運管理分項計畫,協助計畫辦公室相關業務的推動。而公開徵選計畫共有四類:
內容開發、技術研發、創意加值及創意學習。

表一:數位典藏一期計畫公開徵選計畫成果統計
總計 內容開發 技術研發 創意加值 創意學習
91 年 27 5 6 16

92 年 43 8 6 15

93 年 60 22 10 25 10

94 年 78 23 17 13 25

95 年 75 29 12 14 20

合計 283 87 51 83 55

(二)數典二期公開徵選計畫: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從上述可知,過去一期數位典藏公開徵選計畫的並無公民團體申請徵案,主
要都還是政府研究單位或學校機構,直到去年開始明確列出歡迎公民團體前來
申請徵案,才有數位典藏二期計畫中由若干公民團體負責執行的公開徵選計畫。
以本子計畫為例,去年提出「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這個公開徵選計畫主題。
4
最後,「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這個徵選主題通過由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苦勞網及台北市紀錄片工會共同組成的執行團隊於 2007 年 8 月通過審查,
開始負責執行建置「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工作。以下針對「公民行動影音
記錄資料庫」的原始構想和行行現況進行報告:

1.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原始構想

公民團體在台灣公共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各種公民行動(citizen
action/citizen engagement)卻長期未受到主流媒體足 重視,也缺乏為其
紀錄保存的替代數位平台。本徵求主題為建置、維護和推廣公民團體行動影音資
料庫及平台,希望能透過公民團體參與典藏的生產與更新,落實公民媒體近用
權、縮短數位落差,並且拉近公民團體與數位典藏資源的距離,使公民團體能夠
扮演推廣應用之推手或橋樑。本徵求主題之申請計畫,應規劃執行下列事項:

4
本子計畫的另一個公開徵選計畫主題是「社區與公共參與」,最後通過審查的社區團體是宜蘭
社區大學與新竹香山社區大學。
(1) 負責規劃、建置、維護和推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並且必須與數
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和本分項之主網站與入口網站彼此連結或整合。
除彙整相關影音紀錄資料,予以數位化並上網,以及提供檢索、摘要和
說明之外,並應依公民團體、時地、事件、議題等進行分類,且得以線上
使用(查詢、檢索,並且得以線上觀看或聆聽)這些影音紀錄資料。
(2) 主動派員以 video 或 audio 的資料形式紀錄公民團體公開活動(例如
公民團體舉行的公開記者會,座談會,工作坊,學員講習及直接行動
等社會運動)。主動攝錄紀錄的範圍包括各類公民團體,但由於公民團
體數量眾多,分佈地域甚廣,因此初期擬以組成「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
盟」的六十多個公民團體(團體名單可見於
http://blog.yam.com/citizenwatch/)為第一波優先紀錄對象,並
逐步、逐年納入更多公民團體,擴充典藏範圍。
(3) 透過研習活動及線上教材,對有意願投入紀錄的公民團體提供協助,
使其有能力自己攝錄紀錄自身的活動(video 或 audio 形式)。
(4) 蒐集公民團體或個人過去已完成之影音紀錄資料,並推動此類紀錄的
公開釋出,作為數位公共資產內容的部分,經過建檔程序之後,納入
影音紀錄資料庫的典藏內容,為公眾得接近使用。

  申請本徵求主題之計畫執行團隊,以嫻熟各類 NGO 公民團體的生態與運


作狀況,長於與各類公民團體溝通聯繫為佳。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這個徵求主題的目標不以推廣現有數位典藏成果為限,
其意義在於結合第三部門的公民團體,使公民團體在參與數位典藏的過程中,
扮演數位典藏的推廣和應用的推手和橋樑,使數位典藏在社會影響與社會發展
的意義更加深化與普及。畢竟,推廣現有數位典藏成果固然重要,拉近公民團體
與數位典藏的關係,提升數位典藏的現實感與社會意義,也同樣重要才是。

簡單的說,整個計畫是有關台灣公民行動的「活典藏」(living
archives),典藏資料包括文字、照片、影像及有聲紀錄,同時具有前瞻的現
實意義(prospective)與回顧的歷史意義(retrospective),可以典藏過
去,更可以典藏紀錄現在和未來的動態資料。整個資料庫的核心理念是希望建
置一個線上的數位公共資產,目的在落實公民團體的近用媒體的傳播權,提供
一個公民行動網的入口網站及影音紀錄資料庫,這個平台將使一般公民團體和
個人得以參與典藏內容的生產與更新,而使整個網站變成一個參與式媒體/典
藏/ 案 /資料庫(participatory media/archives),其理論意義與實際貢獻
在於豐富並擴展了「數位典藏」的定義,無論就被典藏的「資料」,或是有權有能
參與典藏工作的「人的主體」而言,既寓培力(empowerment)、主動
(active)、民主(democratic)、動態(dynamic)之意,也有現實感,更
有縮短數位落差,分享數位公共資產的積極意義。

一如其名,本研究計畫希望結合公共廣電集團新媒體部共同發展一個結合
公民行動影音記錄典藏與公民新聞發展的平台(PeoPo),讓這些文字及影音
紀錄成為數位公共資產的一部份,使得公民團體、社區組織及自覺有行動力參
與公共生活的個別公民之間,得以自由發表並近用這些數位公共資產,進而相
互學習與瞭解,並且發揮提升社會正義、公共利益與關懷弱勢的作用。

2.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執行現況

主要工作: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有兩項公民行動的影音紀錄典藏工作,包
括新典藏與舊典藏。所謂「新典藏」,主要是針對當前台灣社會發生的公民行動進
行拍攝記錄,而「舊典藏」主要是針對公民團體所保存的影音紀錄,進行整理與
數位化工作。

人力配置:因應新、舊典藏工作的不同需求,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計畫目
前除了計畫主持人管中祥教授之外,專兼任人員共有六名,包括:負責行政作
業的專任助理一名、負責 Metadata 的兼任助理一名、負責公民行動影音紀錄拍
攝的兼任助理四名(每人排班兩天),另外計劃再增聘 2-3 位兼任助理,負責
前述「舊典藏」的數位化轉檔及剪輯工作。

後設資料(Metadata):最重要的資料欄位是「行動主題」,包括:人權、司
法、環境、文化、移民、移工、媒體、教育、社福、稅改、社區、性別、勞工、兒少、醫療、
和平、族群。行動主題的資料欄位,將視實際情況隨時增加。

執行成果:自今年八月通過審查之後,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參與團隊,
包括公開徵選計畫主持人管中祥、苦勞網孫窮理、弁中佩、台灣紀錄片工會蔡崇隆,
計畫助理,以及本文作者曾經密集開會,逐步確定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
執行細節。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之後,第一則公民行動影音紀錄是在
2007.10.09 完成上傳,截至 2007.11.25 為止,已累積涵蓋前述行動主題的
各類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共計 46 則,每筆紀錄皆可透過網路直接觀看,長度皆
在數分鐘以上,十分鐘以內(詳如附錄)。

紀錄形式:公民行動影音紀錄除上傳 Peopo 平台的公民新聞的版本,已經剪


接成十分鐘以內的形式之外,未來也將會對相關公民行動提供較長、較完整的版
本,但由於缺乏足夠的網路空間,初步暫訂完整版本將以光碟等儲存媒體保存,
提供外界及公民團體無償取用。

3、 從數位商品到數位公共資產:數位公共資產的理

論化

目前有關數位公共資產(digital commons)的相關理論和概念,學界已經
提出不少創見,本節特別整理其中較新的一些理論概念,對本子計畫及其公開
徵選計畫關於「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公民參與建構數位公共資產的實踐
作為,提出進一步理論化的可能嘗試。

加拿大學者 Dyer-Witheford 認為,根據馬克思的觀點,資本主義的基本形


式是商品(commodity),而商品的生產是為了私人擁有者之間的交換;資本的
流通/循環,乃為了將商品轉化為金錢,而金錢又被用來獲取更多資源,然後轉
化為更多的商品。這種商品轉化為金錢再到更多商品的過程,如此循環不已(如
圖一)。在資本流通/循環的基礎上,馬克思指認出三種資本,分別是商業資本、
工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在不同歷史階段出現。對當代資本主義的運作而言,這三
種資本同時存在,共同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運作發生影響。

M(金錢) → C(LP/MP)商品(勞動力/生產工具) …P(生產) …


C’(更多商品) → M’(更多金錢);依此重複,無限次。

圖一:資本的流通循環

Dyer-Witheford(2006a)認為,共產主義(communism, 或用一個較無歷
史負擔的名詞,公共資產主義 common-ism)的基本形式不是代表「交換價值」
的「商品」(commodity),而是彰顯「使用價值」的「公共資產」(commons)。
與資本主義下的不同種類資本在不同歷史階段出現的特性相似,公共資產的流
通/循環也在不同歷史階段出現,包括:自然公共資產(terrestrial
commons,例如:傳統社會對於自然資源的共享)、計畫公共資產(planner
commons,例如:指令式計畫式的社會主義,或是自由民主社會中的福利國
家制度)與網絡公共資產(networked commons),例如,以自由聯合/協作為
基礎的開放來源碼/程式碼軟體、允許任何人取得並根據自己意願使用的程式碼
的「通用公共授權」(General Public License, GPL)(另見劉靜怡譯,
2002,p.267-276)、P2P 網絡、格網電腦運算等。同樣地,Dyer-Witheford
認為,當代的共產主義或「公共資產主義」(common-ism),涉及了三種公共資
產(自然、計畫與網絡公共資產)的複雜共存的關係。

A(聯合/協作機制) → C(公共資產) … P(生產) … C’(更多公共資


產) → A’(更多聯合/協作); 依此重複,無限次。

圖二:公共資產的流通循環

從資本的流通循環(the circulation of capital),轉型到公共資產的流通循


環(the circulation of the common),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可能必須經過
抗爭的流通循環(the circulation of struggles)的階段。當抗爭越來越普遍,
就有可能鬆動原來資本流通循環主導的政經與社會安排,進而翻轉資本主義的
商品交換與商品生產的邏輯。在抗爭的流通循環階段,每一個主體將從交換領域
中重新挪用使用價值(use-values)。這樣的主體被可被稱作「革命主體」
(revolutionary subject),不僅是挑戰資本的「破」的力量,也同時是「立」的力
量,定義自己的需要,創造有別於資本主義的另一個世界。

但正如 Dyer-Witheford 所指出的,抗爭的流通循環帶給人們願景:「另一


個世界是可能的」,但卻未指明是「哪一種世界」?在他看來,經過抗爭的流通循
環階段之後,資本的流通循環將被逐漸為公共資產的流通循環所取代,從而不
再發生「(自然)公共資產(此處或可譯共有地)的悲劇」(the tragedy of
commons),而帶來另一種可能——「公共資產的豐饒」(a cornucopia of the
commons)。

這種「公共資產的豐饒」,並非遙不可及的天邊彩霞。對 Bauwens 而言,這


種「公共資產的豐饒」願景,在數位/網路時代有獲得實現的可能,特別是同儕對
同儕(peer to peer, 簡稱 P2P)傳播、分散式網絡的政經與社會系統已經開始浮
現。 P2P 的興起,意謂著「第三種生產方式」(the third mode of
production)、
「第三種治理方式 」 (the third mode of governance)、以及「第
三種所有權方式」(the third mode of ownership)。所謂「第三種生產方式」,
乃是有別於為了利潤的生產,也不同於國營事業的公共生產;所謂「第三種治理
方式」是指過程和決策由生產者自己所構成的社群所治理,而非受制於市場機制
或企業科層體制;所謂「第三種所有權方式」是將使用價值變成在一個普遍基礎
上可自由近用的公共資產,有別於私人財產或公有(國有)財產。

Bauwens 借用人類學家 Alan Page Fiske 的「關係模式理論」(the


Relational Models theory),對這種「第三種」生產、治理和所有權(財產)進行
了分析。根據 Fiske 的理論,任何的生產方式(mode of production)都必然
鑲嵌於某種相互主體的關係(intersubjective relations),而 Fiske 認為相
互主體關係動態有四種基本類型,因時因地而異。這四種基本類型包括:(1)社
群共享(communal sharing)、(2)權威階序(authority ranking)、(3)對
等互惠(equality matching)、(4)市場價格(market pricing)。根據
Bauwens 的分析,這四種基本類型中以第一種類型(社群共享)最能貼切描
繪 P2P 數位時代崛起的資訊公共資產(information commons)的生產與流
通的性質,是一種自由、非強迫、志願與合作生產與建構公共資產的相互主體關
係,或可將運作方式視之為依據某種「共產主義的原理」(a ‘communist
principle’):每個人按其本身的能力與意願來生產或貢獻某些財貨,也按其
本身的需求的消費與近用。當然,數位時代與傳統的公共資產(水、土地…等有
限資源)不同的是,他們生產與近用的是非排他性的財貨(non-rival
goods),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種社群共享的生產、流通、近用與消費方式,
明顯與「權威階序」和「市場價格」的關係模式有所不同,但它也與所謂「傳統禮物
經濟」(traditional gift economy)並不完全相同,因為禮物經濟通常是建立
在「互惠」(reciprocity)的基礎上,但在社群共享模式下,資訊公共資產的施
與受之間,並不必然要有互惠關係存在,任何人可以是生產和貢獻這些資訊公
共資產的「施」方,任何人也可以消費和近用這些資訊公共資產的「受」方。與傳統
社會型態下的社群共享方式不同的是,過去的公共資產是屬於在地性的,侷限
於特定社群,而數位時代的資訊公共資產較具普世性,對普天之下任何人開放
近用,而且參與者可能不侷限於特定社群,甚至有可能是形成某種全球性、跨地
域的「賽伯集體」(cyver-collectives)。

Bauwens 強調「知識工人」的菁英/專家的角色,但也同時強調開放知識
(open knowledge)、大眾智慧(mass intelligience)、開放參與(open
participation)、開放近用(open access)的作用。當然,這種過程之所以成
為可能,與另類媒體所依賴的、有別於市場交換和價格機制的「另類經濟」
(alternative econmoy)的運作,而另類經濟中的要素包括「反著作權」
(anti-copyright)、「開放流通」 (open distribution)、及另類論壇
(alternative fora)和發行合作機制(distribution co-operative)的存在,
加速了另類媒體的流通/發行,也彌補了另類/基進媒體向來較弱勢的發行/流通
能量。

在相同的精神下,Benkler 認為前述網路時代社群共享的重要特徵是「同儕
生產與分享」(peer production and sharing),而 Jenkins 亦稱這種有利
於各種新形式的參與和協作的社會文化狀況為「匯流文化」(convergence
culture)。Jenkins 論稱自己和 Chomsky、McChesney 等人觀點有別。他認為
傳播政治經濟學的批判觀點帶有某種「批判的悲觀主義」(critical
pessimism),一方面高估了大媒體的控制力量,另一方面又低估了公民閱聽
人的傳播力量。因此,本文在理論化「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實踐作為時,
應該是從 Chomsky、McChesney 等人對媒體集中化、財團壟斷的關切出發,
但也希望賦予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一種可以公民培力與理性多元的積極意
義。換言之,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實踐,在這個「同儕生產與分享」 、
「匯 流
文化」的脈絡下是有意義的,不僅相信「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更相信透過公民
團體的數位創用和另類媒體的實踐,一個「更好的世界是可能的」 。

另外,如果進一步把這種社會文化狀況放在網際網路與傳播媒體之外的脈絡
下思考,其實可以再找到更多相近的概念,本文認為有助於吾人概念化公民社
會和公民團體在建構和分享公共資產時扮演的重要角色。近來國外也有像是「公
共工作」(public work)與「公民施為(或譯公民能動性)」(civic agency)等
概念的提出。「公共工作」的概念被「民主與公民權中心」 (Center for
Democracy and Citizenship)將「公共工作」定義為「一群人創造事物的持續、
可見的努力」。Boyte 將「公民施為」這個概念定義為「社群和團體超越彼此觀點差
異,以合作、集體的方式處理共同問題的能力」,其中涉及制度設計和個人公民
素養。此外,「公民施為」也同時是文化性的,它是可促進或削弱集體行動能力的
實踐、習慣、規範、符號和生活方式。

根據 Boyte 的闡釋,在「公共工作」的理論框架裡,公民被視為「共同創造者」
(co-creators)。此一理論框架有五個重要元素:
(1)公共工作理論更新了政治的意涵,政治是「出於公民的」(of the
citizen), 無所不在,不侷限於政府。政治的目標不求「和諧」或衝突的化解,
而是呈現多元的利益和立場,協商各種利益後付諸行動,避免暴力,生產共同
利益。

(2)公共工作理論將公民視為一個民主社會的「共同創造者」(co-
creator),也就是問題解決者與共善/公共財(public goods)的共同生產者,
意義上遠超過志工、選民、示威者、客戶或消費者。

(3)公共工作理論立足於本土。不僅要求「全球思考,在地行動」,也要求「在
地思考」,重新連結社會中介組織,例如學校、企業、工會、非營利組織及社區。

(4) 公共工作理論重新概念化專業的角色。例如,福特基金會的 Michael


Edwards 呼籲建立一個「革命性的社會科學」,承認知識是由多元團體共同生產
的,而非學院知識份子的專利;此一革命性的社會科學致力於活化公共世界,
而非只是確保商業利益或侷限於與其他學院人士溝通的目的。這種公民社會導向
的社會科學,意謂了專業角色的重塑,從置身事外的專家轉化為合作者、組織者
與促成者,扮演關鍵而非上位的角色。

(5)公共工作理論改變民主的定義。民主並非只是選舉、法律、制度,而是關乎
整個社會,是活生生的文化經驗。根據公共工作理論,事實上民主本身是一種工
作,勞動發生在多重的場域,召集各方人才去處理公共問題,目標則是創造多
重形式的共同利益。民主的公共工作乃在創造一個平等尊重的社會。

綜合而言,公共工作的理念落實需要時間,但 Boyte 認為,將民主社會當作


是所有公民參與的公共工作的新典範,將會取代當前的恐懼與稀缺的文化(a
culture of fear and scarcity),代之以豐饒的文化(a culture of
abundance)。

本文認為,立基於從本節的理論基礎上思考,建構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
這件事本身可能是有意義的(雖然各種線上「資料庫」已經很多)。從數位資本主
義概念下的商品,轉向數位共產(共用)主義概念下的公共資產,並且在實踐
過程中開展公民參與、公民文化與公共工作為底蘊的民主新頁,當前的網路、數
位時代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4、 另類媒體理論

除了前述有關「公共資產」

「匯流文化」 、
「公民能動性」及「公共工作」的理 論
之外,本文認為「另類媒體」(alternative media)的理論概念,也可提供我
們思考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有什麼意義?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我們思考,
要怎麼做?

所謂「另類媒體」,有時也被稱作「基進媒體」(radical media)或「草根媒
體」(grassroots media),不僅只是為基進或另類觀點提供一個平台而已,
而是強調透過閱聽人或公眾自己的創造、生產和傳布,促成更廣大的社會參與,
開創另類的公共領域(alternative public sphere)而這種任務遠非主流的大
眾媒體所能承擔。

根據 Atton 的分析,另類、基進媒體的模式(與主流媒體的差異)如表 1
所示。另類、基進媒體在產出成果(內容、形式及媒體樣式創新/調適)及運作過
程(發行/流通、轉化的社會關係角色與責任、轉化的傳播過程)皆有明顯差異。
同樣地,借用 Raymond Williams 所剖析的傳播三要素(技術、資本與控制),
James Hamilton 亦論稱,另類媒體與大眾媒體的差別在於前者是非專業化、非
資本化與非制度化的,可以開放未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參與,沒有雄厚資本的挹
注,也不是發生媒體組織那樣的情境。

表 1: 另類、基進媒體的模式(與主流媒體的差異)
成果 內容 例如:政治、社會、文化上的基進觀
點/新聞價值
形式 例如:圖像、視覺、美學表現
媒體樣式創新/調適 例如:油印、打字、影印或其他形式
過程 發行/流通 另類發行管道;反著作權(anti-
copyright)運動
轉化的社會關係角色與責任 讀者-作者雙重身份、集體組織、新
聞、印刷與出版的去專業化、
轉化的傳播過程 水平式的連結、網絡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自 Atton, C. (2002). Alternative media. London:
SAGE, p. 27.

然而,這樣的差異是相對的,並非絕對的。換言之,這個分析模式並非意謂
吾人應該將另類媒體同質化看待,認定所有的另類媒體都有某種基進的政治傾
向,或是必然侷限於少數閱聽人,或必然是業餘(非專業)的書寫與生產。

歐美國家在當代另類/基進媒體方面,已有相當長期與多元的發展歷程,包
括報業、廣播、電影與錄影帶,以及基進的網路運動。電視及影像方面的另類/基
進媒體運動,同樣充滿草根性與政治性的「近用電視」(access television),
大多依靠觀眾捐款及/或慈善金金會資助,包括首創於 1983 年,活躍於美國芝
加哥、聖路易及紐約地區近用電視的「勞工近用委員會」(Committee for
Labor Access, CLA)、創立於 1981 年的紐約地區的「紙老虎電視台」(Paper
Tiger Television),以及創立於 1986 年的「深碟子電視網」(The Deep
Dish Telelvision Network, DDTV),在全美 250 個公共近用頻道及某些公
共電視頻道播出非營利團體及志工生產的電視節目。

關於另類媒體在台灣的發展脈絡,國內也已有相當多的研究。翁秀琪
(1993)也曾探討台灣地下媒體如「第四台」、民主電視台、及「非法」香腸族, 剖
析了各種地下媒體的社會意義,包括「第四台」與本土大眾文化之間的關係,民
主電視台所處的政治生態及其與台灣民主發展的關係,以及無照的非法香腸族
所反映出來的人民對於近用傳播媒介的強烈渴望。。陳昭如 (1994)特別針對地
下電台的興起背景與邊緣性格有所著墨,認為地下電台的興起是源於台灣長期
以來廣電媒體被壟斷與言論被限制的結果,而其邊緣性格省其表現方式有別於
主流廣播電台,充滿「自由自在,盡情玩耍的廣播方式」。更重要的是,陳昭如 指
出,地下電台不但帶動了 Call in 文化,反映了「非主流聲音」,更催生了一種
突破傳統社運模式的「新群眾運動」(p. 138),甚至是一種「全世界絕無僅有
的『廣播動員』」 (p. 143)。

馮建三(1995)認為,台灣在 1970 年代中期開始,社區報刊和政論雜誌


的興起曾經提供不同於主流報紙的內容,符合另類媒體的特徵。但他也觀察到,
自 1980 年代起,社區報刊和政論雜誌逐漸式微。接著,雖然地下電台繼之而起
但從國家管制向市場管制的轉移,對異議、另類媒體的壓制更深更大,從而使異
議、另類媒體在台灣的永續發展造成嚴重障礙。

另類媒體的傳統之外,隨著網路科技的普及與進步,強調「人人都是記者」
的公民新聞(citizen journalism)也趁勢崛起。何國華(2007)與鄭國威的
研究應是國內目前為止針對公民新聞的兩項重要研究。何國華透過對對 162 位
第一線新聞記者與編輯進行問卷調查,並且深度訪談平均新聞年資 20 年的 12
位國內、外資深新聞工作者(包括韓國 OhmyNews 社長吳連鎬),探討公民記
者對傳統媒體之挑戰。結果發現,雖然現職編採人員認為公民新聞會降低新聞專
業,也對公民新聞是否有助於改善新聞亂象有所保留,但大多數資深新聞工作
者認為公民記者可以落實「媒體民主化」與「資訊平權」,也認為公民新聞有助於
民主。同樣地,鄭國威(2007)則稱「部落客」(bloggers)的興起帶來了「閱
聽人 2.0」時代,閱聽人透過部落格等新「個人媒體」,可能改革並轉化傳統媒體
的新聞專業意理,展現壯大的草根力量。根據鄭國威的整理,公民新聞除了個人
媒體 Blog 的形式之外,國內外也有不少規模較大的網路草根媒體,較知名有
Ourmedia、Weblogs, Inc.、非營利的全球公民新聞計畫 Global Voices
Online (VOA)、Wikinews、Digg、OhMyNews 等,台灣也有苦勞網、生命力公
益新聞網、南方社區文化網路、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以及 Global Voices
Online 中文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苦勞網在 2007 改版為「苦勞網 2.0」,而
在公廣集團新媒體部的努力下,令人耳目一新的公民新聞網站 People Post
(簡稱 PeoPo )也在今(2007)年 4 月 30 日推出。強調公民賦權、新聞自主
等理念的 PeoPo 公民新聞平台,在短短幾個月之內,迅速集結了九百位以上的
公民記者,累積超過五千則的各類文字或影音的公民新聞。

以本節的討論為基礎,可以很清楚的理解: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不
只是資料庫,也不是普通的資料庫,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資料庫。它為台灣公民社
會的各種能動性留下記錄,讓台灣公民社會的多元聲音被聽到。從這個角度看,
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無疑是台灣重要的另類/基進媒體實踐經驗中邁出相當
重要的一步。
5、 結論:公民參與建構數位公共資產之反思

本文介紹、並嘗試對數位典藏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進行初步理論化的工
作。然而,必須承認的是,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到目前為止還在剛起步的階
段,因此,無論是實踐本身,或是理論與反思,都還有繼續努力的空間。

「禮失求諸野,」誠如今年獲得卓越新聞獎頒發社會公器獎、同時也是公民行
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工作團隊之一的苦勞網孫窮理在得獎感言中表示,「如果一個
社運現場,媒體看到的,只是衝突,丟雞蛋、過肩摔這些東西,而不是一件事情
的背景、它的前因後果,那麼,我覺得,我們一點兒也不『另類』,所謂的主流媒
體才『另類」』。 」

從這個角度,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也不另類,它是在做本文中所謂對所
有人開放、讓公民社會的行動紀錄被典藏並成為共享的「數位公共資產」,它在做
的只是公民能動性」的培力,它在做的只是落實台灣做為豐富與多元民主的「公
共工作」。這個計畫的出現,是因為 值得做,應該有人去做,但是先前沒有人 去
做。這個計畫,很榮幸成為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的一部份。當然,這個資料庫與
其他大多數資料庫很不一樣之處在於:永遠沒有完成典藏的一天。這應該是一個
永續的公民民主的社會文化工程,是將公民團體和公民看作民主社會的共同創
造者,不只是選民或消費者而已。不管未來有沒有有沒有國科會提供這個資料庫
運作的的物質基礎(經費),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能不能自主、有機地永續
進行,考驗的不只是媒體觀察基金會、苦勞網及紀錄片工會等公民團體,也考驗
所有的台灣公民。

參考書目

孫窮理(2007)
〈「禮失求諸野 」-- 苦勞網在社會公器獎的獲獎感言〉
。 。
《苦勞網 》

更新日期:2007-11-16,下載日期:2007-11-25,下載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1567。
翁秀琪(1993)。〈台灣的地下媒體〉。《解構廣電媒體》。台北:澄社 。
劉靜怡譯(2002)。《網路自由與法律》。台北:商周出版。原書 :Lessig, L.
(1999).
Code: And other laws of cyberspace. New York: Basic Books.
馮建三(1995)。
《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
陳昭如(1994)。 《Call in!!地下電台》。台北:日臻 。
附錄: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執行成果
影音新聞標題 時間 地點 參與者 (/發起團體) 分類 長度
公平稅制改革聯盟成 2007 年 10 月 2 日 台北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台 稅改、社福 3 分 43 秒
立記者會 (二) 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
會、中華民國老人福利
推動聯盟中華民國全
國教師會、中華民國殘
障聯盟等十七個團體
樂生青年抗議行政院 2007 年 10 月 3 日 文建會 青年樂生聯盟 樂生 3 分 25 秒
違反承諾、委託文建會 (三) 上午
進行拆遷重組 包圍文
建會行動
樂生鋼彈修復 2007 年 10 月 10 日 樂生 青年樂生聯盟 樂生 2 分 47 秒
(三)
[文化批判論壇] 與緬 2007 年 10 月 10 日 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 李明璁(台灣大學社 人權 2 分 39 秒
甸連線:面對暴政的 (三) 下午二點至五點 樓五樓 509 國際會議 會學系助理教授)、楊
軀體和心靈 (之一) 廳 聰榮(中央大學客家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助
理教授)、李澤成
(New idea!新觀念
緬華資訊網創辦人)、
楊仲青(臺北醫學大
學醫務管理學系)、楊
永助(新觀念網站協
會理事)、林芳如(交
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
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文化批判論壇] 與緬 2007 年 10 月 10 日 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 李明璁(台灣大學社 人權 3 分 17 秒
甸連線:面對暴政的 (三) 下午二點至五點 樓五樓 509 國際會議 會學系助理教授)、楊
軀體和心靈 (之二) 廳 聰榮(中央大學客家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助
理教授)、李澤成
(New idea!新觀念
緬華資訊網創辦人)、
楊仲青(臺北醫學大
學醫務管理學系)、楊
永助(新觀念網站協
會理事)、林芳如(交
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
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是誰戕害人民知的權 2007 年 10 月 11 日 耕莘文教院 409 會議 管中祥(台灣媒體觀 勞工、媒體 4 分 52 秒
利與記者勞動權?從 (四)下午二點 室(台北市辛亥一段 察教育基金會董事
環評大會限制記者採 22 號 4 樓) 長)、陳文賢(大眾傳
訪談起 座談會 播工會聯合會總幹
事)、簡竹書(台灣新
聞記者協會執委、壹週
刊記者)、洪貞玲(媒
體改造學社執委)、莊
豐嘉(中央社副總編
輯)、郭志榮(公共電
視「我們的島」記者)
第五屆台灣同志遊行 2007 年 10 月 13 日 台北 台灣 LGBT(Lesbian 性別 3 分 12 秒
(<彩虹有 力, (六) 女同志、Gay 男同志、
Rainbow Power>) Bisexual 雙性戀同志、
Transgender 跨性別
同志)
2007-10-14【數位學 2007 年 10 月 14 日 捷運西門站出口 中學生學生權利促進 人權 3 分 36 秒
生證侵害人權 學生街 (日)上午 會
頭發動拒刷】
大家都有法,法官卻 2007 年 10 月 15 日 立法院,後於濟南教 民間推動法官法行動 司法 4分
無法 (一)下午二點 會召開記者會 聯盟
樂生法案立法院遊說 2007 年 10 月 15 日 立法院 樂生保留自救會與台 樂生 4 分 59 秒
(一) 權會、法扶基金會等團

記者禁入-環署不能說 2007 年 10 月 16 日 政治大學綜合大樓 劉昌德(政大新聞系 勞工、媒體 3 分 50 秒
的祕密巡迴講座- (二) 晚上六點半至 113 教室 教授、媒體改造學社)、
2007/10/16 政大場 九點 卞中佩(苦勞網資深
次 記者)、陳文賢(中時
工會幹部、大傳聯總幹
事)
團結工聯 1018 反惡 2007 年 10 月 18 日 勞委會 團結工聯(籌備會) 勞工 3 分 10 秒
法行動 (四)上午十一點
怒江大壩開發與緬甸 2007 年 10 月 19 日 台北 Youth Hub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楊 環保、人權 2分7秒
民主 (五) 嬌豔 (IRN 緬甸反水
庫小組召集人、綠色公
民行動聯盟理事)
樂生地下水危機說明 2007 年 10 月 23 日 無 匿名之大地工程專家 樂生 9 分 56 秒
(二) 提供
翁山蘇姬囚禁 12 週 2007 年 10 月 24 日 濟南長老教會大門口 孫友聯(台灣自由緬 人權 3 分 53 秒
年 心繫緬甸祈福晚會 (三)晚上六點半至 (台北市中山南路 3 甸網絡發言人)等
八點 號,濟南路口)
1025 樂生總統府行 2007 年 10 月 25 日 總統府 樂生保留自救會 樂生 2 分 52 秒
動(<獻上黃菊花運 (四)
動>)
用生命等待 樂生法案 2007 年 10 月 25 日 立法院群賢樓前 台權會、樂生保留自救 樂生 6 分 31 秒
何時來? (四) 會等
[我要法官法!]大遊 2007 年 10 月 27 日 台北 民間推動法官法行動 司法 4 分 16 秒
行 (六)下午一點半 聯盟
反對《自由時報》片面 2007 年 10 月 26 日 勞工局 反對環保署剝奪新聞 勞工、媒體 4分5秒
調動,捍衛記者採訪 (五)下午兩點半 自由小組、周富美等

公民團體「揭開黑金選 2007 年 11 月 1 日 立法院大門口 綠黨、第三社會黨、全 政黨 4 分 25 秒
罷法修正的黑幕」記者 (四)上午十點十五 國教師會、台北市教師
會 分 會、人民火大聯盟、工
人民主協會、立委選舉
推薦連線、公民前線、
促進台灣和平基金會、
中華電信工會、台灣環
境行動網協會
《負面族群語言報告書》2007 年 11 月 4 日 立法院中興大樓 103 李廣均(族群語言小 媒體、族群 4 分 49 秒
解構政治動員符號記 (日)上午十點至十 貴賓室(台北市濟南 組召集人暨報告書主
者會 一點 路一段 3-1 號/ 開南 筆/中央大學客家文化
商工斜對面) 研究所副教授)、簡錫
堦(台灣促進和平基
金會執行長)、馮建三
(媒體觀察教育基會
董事 /政大新聞系教
授)、周奕成(第三社
會黨召集人/「世代論
壇」執行長)
2007/11/06 菜籃族、 2007 年 11 月 6 日 行政院大門口 人民火大行動聯盟 一般 3 分 41 秒
機車族、計程車司機、 (二)上午十點
小店家、上班族、學生
…… 火大告白
黑道進入環保署 前 2007 年 11 月 7 日 環保署 綠黨、雲林縣議長、環 環保 4 分 56 秒
任環評委員遭毆 (三) 保團體等
環署法規解釋偏袒開 2007 年 11 月 7 日 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 綠黨、雲林漁民等 環保 3 分 44 秒
發 偽造文書應當告發 (三)早上十一點半
環署「為敵煉鋼」 農 2007 年 11 月 7 日 環保署大門 綠黨、環保團體、 農 環保 7 分 23 秒
失業火光 (三)下午一點半 等
11/7 台鋼案環評審查 2007 年 11 月 7 日 環保署 環保團體、雲林地方民 環保 8 分 39 秒
重點節錄 (三) 代表、漁會代表等
為樂生請命成大場 2007 年 11 月 11 日 成功大學 支持樂生保留的成大 樂生 4 分 40 秒
(日) 學生與北部學生
拒絕黑金治國 2007 年 11 月 12 日 環保署門口 環保聯盟、綠黨、主婦 環保 4 分 25 秒
2007/11/12 環保團 (一)上午十點 聯盟、台灣生態學會、
體至環保署抗議 荒野保護協會、千里步
道籌畫中心、蠻野心足
協會、台灣環境行動網、
中華民國步道協會
2007/11/13 差事劇 2007 年 11 月 13 日 牯嶺街小劇場–實驗劇 差事劇團 文化 4分8秒
團《闖入,廢墟》2007 (二)下午一點半至 場(1F)
年度製作演出記者會 三點半
正綠「嗆扁」行動 2007 年 11 月 14 日 台灣民主聖地(龍山 環保團體代表等二十 環保、政黨 4分7秒
(三)上午十點 寺) 人
2007/11/14 台灣環 2007 年 11 月 14 日 立法院中興大樓一零 環保團體與立法委員 環保 6 分 58 秒
保聯盟記者會刪除湖 (三) 上午十點至上 六會議室 賴幸媛
山水庫預算案說明 午十一點
燃起人民作主的小火 2007 年 11 月 15 日 立法院門口 人民火大行動聯盟、苦 勞工 7分4秒
苗《沒有主流媒體報導 (四)上午十點 勞網與公民記者
的參選記者會》
選黨第二票即將開跑 2007 年 11 月 16 日 台北 范雲(婦女新知基金 勞工、環保、社福、性別、5 分 4 秒
社運團體檢視政黨名 (五) 會董事長,台灣大學 政黨
單聯合記者會(上) 社會系助理教授)、楊
婉瑩(婦女新知基金
會副董事長 參政組
召集人,政治大學政
治系副教授)、謝東儒
(殘障聯盟秘書長)、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
線秘書長)、何宗勳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副執行長,台灣環境
保護聯盟秘書長)
選黨第二票即將開跑 2007 年 11 月 16 日 台北 范雲(婦女新知基金 勞工、環保、社福、性別、4 分 8 秒
社運團體檢視政黨名 (五) 會董事長,台灣大學 政黨
單聯合記者會(下) 社會系助理教授)、楊
婉瑩(婦女新知基金
會副董事長 參政組
召集人,政治大學政
治系副教授)、謝東儒
(殘障聯盟秘書長)、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
線秘書長)、何宗勳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副執行長,台灣環境
保護聯盟秘書長)
樂生包圍文建會行動 2007 年 11 月 16 日 文建會 樂生保留自救會與文 樂生 7 分 34 秒
(五) 化人、關心樂生的朋友
聆聽東南亞的聲音- 2007 年 11 月 18 日 228 公園 中央廣播電台、移民/ 勞工、族群、移民、移工 6 分 17 秒
移民移工歌唱比賽 (日) 移住人權修法聯盟、四
方報及大大樹音樂圖

2007/11/19 對工商 2007 年 11 月 19 日 立法院中興大樓 103 曾巨威(政大財政學 稅改 5 分 36 秒
團體要脅再減稅的抗 (一)上午十點至十 貴賓室 系教授)、孫一信(稅
議 一點 改聯盟召集人)、簡錫
堦(台灣促進和平基
金會執行長、稅改聯盟
成員)
2007/11/19 綠黨及 2007 年 11 月 19 日 青島東路 3-1 號、澳斯 陳曼麗(綠黨召集 勞工、環保、社福、性別、5 分 15 秒
人民火大聯盟聯合參 (一)下午三點 汀咖啡館 人)、潘翰聲(綠黨秘 政黨
選記者會(下) 書長)、人民火大聯盟
發言人、賴香伶(人民
火大聯盟發言人)、王
芳萍(人民火大聯盟
代表)、柯逸民(人民
火大聯盟代表)、文魯
彬(蠻野心足協會理
事長)
2007/11/19 綠黨及 2007 年 11 月 19 日 青島東路 3-1 號、澳斯 陳曼麗(綠黨召集 勞工、環保、社福、性別、8 分 35 秒
人民火大聯盟聯合參 (一)下午三點 汀咖啡館 人)、潘翰聲(綠黨秘 政黨
選記者會(上) 書長)、人民火大聯盟
發言人、賴香伶(人民
火大聯盟發言人)、王
芳萍(人民火大聯盟
代表)、柯逸民(人民
火大聯盟代表)、文魯
彬(蠻野心足協會理
事長)
2007 年 11 月 20 日 台北 公民媒改聯盟等六十 媒體 5分4秒
2007/11/20 NCC 是
(二) 八個公民團體
財團的提款機!我們
拒 為「通傳法草案」
背書!
2007 年 11 月 22 日 台北 記者協會、慈濟基地後 環保 6 分 48 秒
記協開槓-證嚴法師不
(四) 方居民、蠻野心足律師、
能再錯過的座談會報 十年前參與反慈濟開
發的學生、曾報導開發
導 案的壹週刊、破報記者,
及數名主流媒體記者、
苦勞網、媒抗記者、關
心環保的運動者
2007 年 11 月 23 日 立法院中興大樓 106 吳忠泰(全國教師會 稅改 5 分 42 秒
2007/11/23 促 產 條
(五)上午十點至十 貴賓室 理事長)、孫一信(稅
例應無條件落日記者 一點 改聯盟召集人)、簡錫
堦(台灣促進和平基
會 金會執行長)、桂梅君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
聯合會理事)、蔡婉芬
(台灣女人連線祕書
長)、陳明理(台北市
社會福利聯盟總幹事)
2007 年 11 月 23 日 行政院前、立法院紅樓 七股陳情居民四十多 環保 3分3秒
七股雷達站附近居民
(五)上午九點半至十 101 會議室 人及立委李全教、李和
北上 Part1 行政院陳 二點 順、黃偉哲、鄭國忠

行政院前、立法院紅樓 環保 6分6秒
七股雷達站附近居民 2007 年 11 月 23 日 七股陳情居民四十多
101 會議室
北上 Part2 行政院陳 (五)上午九點半至十 人及立委李全教、李和
情 二點 順、黃偉哲、鄭國忠
2007 年 11 月 24 日 林森公園 單車騎士 環保 2 分 52 秒
收復街道 微笑單車上
(六)下午三點至三
路 點半
2007 年 11 月 30 日 歸綏公園、NGO 會館 性別 4 分 28 秒
春光疊影---妓女聯合
(五)至 2007 年 12
國紀錄片影展預告片 月 16 日(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