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黄冈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数学试题(理)

命题:胡华川 审稿:王宪生 校对:冯小玮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 题 5 分,共 50 分.在 每小题给 出的四个 选项
中,
只有一 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 的).
1.直线 y  0 与直线 x  y  2  0 的夹角
π π π

A. B. C. D.
4 3 24
3π π
答案 :A 题意即求直线 x  y  2  0 与 x 的夹角,易知倾斜角为 ,所以夹角为 .
4 4
l l
、、 l
2.若图中的直线 1 2 3 的斜率分别为 1 k k
、、 2 k 3 ,则有:

A. k1  k2  k3 B. k3  k1  k2

C. k3  k2  k1 D. k1  k3  k2

答案 :D 有图像观察易知 k1  k3  k2 .

x2 y 2
3.椭圆   1 上一点到其焦点 F1 的距离为 3,则该点
16 12

到椭圆另一焦点 F2 的距离为 A.13 B.9 C.5 D. 1

答案 :C 由椭圆的定义知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距离之和为 8,一个为 3 时,另一个为 5.

4.若直线 ax  y  1  0 与直线 4 x  (a  3) y  4  0 平行,则实数 a 的值等于

3 3
A.4 B.4 或 1 C. 5 D.  2

答案 :A 两直线平行,则 a (a  3)  4 ,解得 a  1 或 4,但当 a  1 时,两直线重合.

5.若不等式 | ax  2 | 6 的解集为(-1,2),则实数 a 等于

A.8 B.2 C.-4 D.-8

答案 :C 由 | ax  2 | 6 得 8  ax  4 ,要解集为(-1,2),则 a  4 .

 x  2  2 cos 
6 .曲线 x  y  4 与曲线  (   [0, 2 ) ),关于直线 l 对称,则直线 l 的
2 2

 y  2  2sin 

方程为 A. y  x  2 B. x  y  0 C. x  y  2  0 D. x  y  2  0

答案 :D 两圆圆心 (0, 0) 、 (2, 2) 关于直线 l 对称,易求直线为 x  y  2  0 .

高二上期中数学测试卷(理) 共 6 页 第 页1
7.若圆 x  y  6 x  2 y  6  0 上有且仅有三个点到直线 ax  y  1  0 (a 是实数)的距离为
2 2

2 2 3
1,则 a 等于 A. B.  C.  2 D. 
4 4 2
| 3a  1  1|
答案 :B 由题意:圆心(3,1)到直线的距离是 1,  1 ,解得 a   2 .
a 1
2
4
ax
8.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 0 的解集是 ( 2, a ] ( 3,+∞ ) ,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x  5x  6
2

A. ( − ∞ , 2 ) B. [ 2,3] C. ( 3,+∞ ) D. ( 2,3)

答案 :D 由根轴法易知 a   2,3 .

x2 y 2
9 .如果椭圆 2  2  1(a  b  0) 上存在一点 P ,使点 P 到左准线的距离与它到右焦点的距
a b

离相等,那么椭圆的离心率的范围是

A. (0, 2  1] B. [ 2  1,1) C. (0, 3  1] D. [ 3  1,1)

| PF1 | 2a
 2a  | PF1 || PF1 |
答案 :B 由题意得: e 1 a  c | PF1 | a  c ,所以
1  ,又
e
2a 2 1 1
ac   a  c  1 e   1  e  (1  e)(1  )  2  (1  e)(1  )
1 1 e e
1 1
e e

解得 e  2  1 ,结合椭圆中 e 的范围得: e  [ 2  1,1) .

10.经济学中的“蛛网理论”(如图),假定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函数的图像为直线 l1 ,

“供给—价格”函数的图像为直线 l 2 ,它们的斜率分别为 k1 , k 2 , l1 与 l 2 的交点 P 为“供给—需

求”平衡点,在供求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该商品的价格和产销量,沿平行于坐标轴的“蛛

网”路径,箭头所指方向发展变化,最终能否达于均衡点 P ,与直线 l1 、l 2 的斜率满足的条件有

关,从下列三个图中可知最终能达于均衡点 P 的条件为

A. k 1  k 2  0 B. k 1  k 2  0 C. k 1  k 2  0 D. k1  k 2 可取任意实数

价格
l1 价格
价格

l1 l2
l1
P P

l2
P

O 需求 / 供给
l2 O 需求 / 供给 O 需求 / 供给
(图 1 ) (图 2 )
高二上期中数学测试卷(理) 共 6 页 第 页2 (图 3 )
答案 :A 图 1 中最终能达到均衡点 P ,当 k1 + k 2 = 0 时,就得到图 2 所示,要得到图 1 ,则满
足 k1   k2 ,即 k1 + k 2 > 0 .

二、填空题: (本大 题共 5 小题,每小 题 5 分,共 25 分.把 答案填在 题中横线 上).

2
11.倾斜角为 且在 y 轴上截距为 2 的直线方程是______ ______.
3
答案 : y   3 x  2 直线斜率为  3 且过点 (0, 2) ,所以直线为 y   3 x  2 .
4
12.中心在坐标原点,离心率为 的椭圆的一个焦点为 (0, 4) ,则此椭圆的准线方程是____ .
5
c 4 25
答案 :由题意知焦点在 y 轴上, c  4 且  解得 a  5 ,所以得准线方程为 y   .
a 5 4
13.已知圆 C: x  y  1 ,点 A  2, 0  及点 B (3, a ) ,从 A 点观察 B 点,要使视线不被圆 C 挡
2 2

住,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5 5 3
答案: ( ,  3)  ( 3, ) 过点 A  2, 0  作圆 x 2  y 2  1 的切线得: y   ( x  2) ,
3 3 3
5 3 5 5
x  3 时, y   a ( ,  3)  ( 3, )
当 3 ,要视线不被挡住,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3 3
14.过点(1,)的直线 l 将圆 ( x  2)  y  4 分成两段弧,当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直线
2 2

l 的斜率 k = .
2
答案 : 由题意知点在圆内,所以当过点的弦垂直于过此点的直径时,弦所对的劣弧所对
2
2 0
的圆心角最小,过此点的直径的斜率为 k '    2 ,所以直线 L 的斜率
1 2
1 2
k   .
k' 2
 y2

15.由实数 x, y 满足不等式组  x  1 所确定的可行域内,若目标函数 z   x  y 仅在
 y  kx  3k  2

点 (3, 2) 取得最小值,则正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
 y2 y

答案 : (0,1) 当恰有 k  1 时,不等式组  x  1
 y  k ( x  3)  2

2 (3,2)
确定的可行域如下: 因为直线 y  k ( x  3)  2 恒过点 (3, 2) , 要
仅在点 (3, 2) 取得最小值,则直线 y  k ( x  3)  2 的斜
o 1 x
率 k  (0,1)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二上期中数学测试卷(理) 共 6 页 第 页3
答案 A D C A C D B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y   3x  2 25 (, 
5 5
3)  ( 3, ) 2 (0,1)
y 3 3
4 2

三、 解答题 : ( 本大题共 6 小题, 共 75 分.解 答应写出 文字说明 或演算步 骤. )

16. (本小题 12 分 ) 若 | a | 1 , | b | 1 ,试比 较 | a  b |  | a  b | 与 2 的大小关系 .


16.解:(法 1):
若 (a  b)(a  b)  0 ,则 | a  b |  | a  b || (a  b)  (a  b) | 2 | a | 2 (当 | a | 1 时取等),
若 (a  b)(a  b)  0 ,则 | a  b |  | a  b || ( a  b)  (a  b) | 2 | b | 2 (当 | b | 1 时取等),
所以综上得 | a  b |  | a  b | 2 (当 | a | 1 、 | b | 1 中有一个成立时取等).
(法 2):显然 | a  b |  | a  b | 与 2 都为正,所以可以先比较 (| a  b |  | a  b |) 与 2 的大小,
2

 4a 2  4 (| a || b |)
(| a  b |  | a  b |)  2a  2b  2 | a  b | 
2 2 2 2 2
,即有同上结论.
 4b  4 (| a || b |)
2

17. (本 小 题 12 分 ) 已 知 ABC 的 顶 点 B (1,3) , AB 边 上 高 线 CE 所 在 直 线 的 方 程 为


x  3 y  1  0 , BC 边上中 线 AD 所在的 直线方程 为 8 x  9 y  3  0 .
(Ⅰ)求直 线 AC 的方程 ;
(Ⅱ)求直 线 AB 到直线 BC 的角的正切 值.

 8x  9 y  3  0

17 题:(Ⅰ)设点 A( x, y ) ,则  y  3 1 ,解得 x  3, y  3 ,故点 A 的坐标为 (3,3) .
 x  1  3  1
 m  3n  1  0

设点 C ( m, n) ,则  m 1 n3 解得 m  4, n  1 ,故 C ( 4,1) ,
 8  2  9  2  3  0
又因为 A(3,3) ,所以直线 AC 的方程为 2 x  7 y  15  0 .
4
(Ⅱ)因为 A(3,3) , B (1,3) , C ( 4,1) ,所以 k BC = , k AB = −3 ,
5
4
+3
k BC − k AB 5 19
故直线 AB 到直线 BC 的角的正切值 tan θ = = =− .
1 + k BC ⋅ k AB 12 7
1−
5

18 . ( 本 小 题 12 分 ) 已 知 圆 C : x + y + 2 x − 4 y + 3 = 0 . 圆 C 外 有 一 动 点 P, 点 P 到 圆 C
2 2

的切线长等 于它到原 点 O 的距离 .


(Ⅰ )求点 P 的轨迹 方程;
(Ⅱ) 当点 P 到圆 C 的切线长最 小时,切 点为 M,求∠ MPC 的值.

高二上期中数学测试卷(理) 共 6 页 第 页4
18.(Ⅰ)设 P ( x, y ) ,圆 C : ( x  1)  ( y  2)  2 ,依题意有
2 2

[( x  1) 2  ( y  2) 2 ]  2  x 2  y 2 ,化简得: 2 x  4 y  3  0
(Ⅱ)设切线长为 | PM | ,点 P 到圆心的距离为 | PC | ,则有: | PM | | PC |2 ( 2) 2 ,由此
可知要切线长 | PM | 最小,则点 P 到圆心的距离 | PC | 最小,
而点 P 到圆心的距离 | PC | 最小值即为圆心 C 到(Ⅰ)中的直线 2 x  4 y  3  0 的距离,
2 2 10
| 2  (1)  4  2  3 | 7 sin MPC  
即 | PC |min   ,所以 7 7
20 20
20
2 10
又∠MPC 为锐角,所以 MPC  arc sin .
7

19. (本 小 题 12 分 ) 某 研 究 所 计 划 利 用 “ 神 七 ” 宇 宙 飞 船 进 行 新 产 品 搭 载 实 验 , 计 划
搭载新 产品 A 、B ,该所要根 据该产品 的研制成 本、产品 重量、搭载实验费 用、和预 计产生
收益来 决定具体 安排.通 过调查, 有关数据 如下表:
产品 A 产品 B
(件) (件)
研制成本、搭载 20 30 计划最 大资金额 300 万
费用之和( 万 元
元)
产品重量( 千 10 5 最大搭载重 量 110 千克
克)
预计收益( 万 80 60
元)

试 问 : 如何 安 排 这两 种 产 品的 件 数 进行 搭 载 ,才 能 使 总预 计 收 益达 到 最 大, 最 大 收益 是
多少?

19.解:设搭载产品 A x 件,产品 B y 件, y

预计收益 z  80 x  60 y . 20
0 2x + y = 22
则作出可行域,如图;

作出直线 lo : 4 x  3 y  0 并平移 10
0
M
由图象得,当直线经过 M 点时能 z 取得最大值,
2x + 3y = 30
解得即 M (9, 4) , o 10 20 x

所以 z=80×9+60×4=960(万元)
答:应供应产品 A 9 件,产品 B 4 件,可使得利润最 多
达到 960 万元.

高二上期中数学测试卷(理) 共 6 页 第 页5
9 2
20. (本小题 13 分 ) 已知椭圆的 一个焦点 为 F1 (0,2 2 ) ,对 应的准线 为 y   ,离心
4
2 4
率 e 满足 , e,
3 3 成等比数列 .
(Ⅰ )求椭圆的 方程;
1
(Ⅱ)是 否存在直 线 l ,使 l 与椭圆交 于不同的 两点 A, B ,且 线段 AB 恰好被直 线 x  
2
平分? 若存在, 求出直线 l 的倾斜 角 α 的取值 范围;若 不存在, 说明理由 .
2 4 8 2 2
20.解 : (Ⅰ)由题意知, e = ⋅ = ,所以 e =
2

3 3 9 3
设椭圆上任意一点 P 的坐标为 ( x, y ) ,则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
x2 + ( y + 2 2)2 2 2
= y2 y2
9 2 3 ,化简得 x 2 + =1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x +
2
= 1.
y+ 9 9
4
(Ⅱ)设 A( x1 , y1 ), B( x 2 , y 2 ) , AB 中点 M ( x0 , y 0 ) ,依题意有
 x1 + x 2 1
 x0 = 2 = − 2  x1 + x 2 = −1
 ,可得  .
 y = y1 + y 2  y1 + y 2 = 2 y 0
 0 2
2
1 y 3 3 3 3
若直线 l 存在,则点 M 必在椭圆内,故 (− ) 2 + 0 < 1 ,解得 0 < y 0 < 或− < y0 < 0 .
2 9 2 2
 2 y1 2
 x1 + = 1 (1)
 9
将 A( x1 , y1 ), B( x 2 , y 2 ) 代入椭圆方程,有  2
 x 2 + y 2 = 1 (2)
 2 9
( y − y1 )( y 2 + y1 )
(2) − (1) 得, ( x 2 − x1 )( x 2 + x1 ) + 2 = 0,
9
y 2 − y1 9( x 2 + x1 ) 9 × (−1) 9
故 k AB = =− =− , 所以 y 0 = ,
x 2 − x1 y 2 + y1 2 y0 2k AB
9 3 3 3 3 9
则有 0 < < 或− < < 0,
2k AB 2 2 2k AB
解得 k AB > 3或k AB < − 3 ,

高二上期中数学测试卷(理) 共 6 页 第 页6
π π π 2π
故存在直线 l 满足条件,其倾斜角 α ∈ ( , )∪( , ).
3 2 2 3

21. (本小题 14 分 ) 已知点 F (0 , 1) ,一动圆过 点 F 且与圆 x + ( y + 1) = 8 内切.


2 2

(Ⅰ)求动 圆圆心的 轨迹 C 的方程 ;

(Ⅱ)设点 A(a , 0) ,点 P 为曲线 C 上任一点, 求点 A 到点 P 距离的最大 值 d (a ) ;

(Ⅲ )在 0 < a < 1 的条件 下,设△ POA 的面积为 S1 ( O 是坐标原点 , P 是曲线 C 上横坐

标为 a 的点),以 d (a ) 为边长的正 方形的面 积为 S 2 .若正 数 m 满足 S1 ≤ mS 2 ,问 m 是

否存在 最小值, 若存在, 请求出此 最小值, 若不存在 ,请说明 理由.

解(Ⅰ)设动圆圆心为 M ( x, y ) ,半径为 r ,已知圆圆心为 E (0,−1) ,


由题意知 | MF |= r , | ME |= 2 2 − r ,于是 | ME | + | MF |= 2 2 ,
y2
所以点 M 的轨迹 C 是以 E 、 F 为焦点,长轴长为 2 2 的椭圆,其方程为 x + = 1.
2

2
(Ⅱ)设 P ( x, y ) ,则 | PA | = ( x − a ) + y = ( x − a ) + 2 − 2 x = − x − 2ax + a + 2
2 2 2 2 2 2 2

= −( x + a ) 2 + 2a 2 + 2 ,令 f ( x) = −( x + a ) 2 + 2a 2 + 2 , x ∈ [−1 , 1] ,所以,
当 − a < −1 ,即 a > 1 时 f (x) 在 [−1 , 1] 上是减函数, [ f ( x)] max = f (−1) = (a + 1) ;
2

当 − 1 ≤ − a ≤ 1 ,即 − 1 ≤ a ≤ 1 时, f (x ) 在 [−1 ,−a ] 上是增函数,在 [−a , 1] 上是减函数,则


[ f ( x)] max = f ( a ) = 2a 2 + 2 ;
当 − a > 1 ,即 a < −1 时, f (x ) 在 [−1,1] 上是增函数, [ f ( x)] max = f (1) = ( a − 1) .
2

1 − a , a < −1

所以, d (a ) =  2a + 2 , −1 ≤ a ≤ 1 .
2

1 + a , a >1

1
(Ⅲ)当 0 < a < 1 时, P (a , ± 2 − 2a 2 ) ,于是 S1 = a 2(1 − a 2 ) , S 2 = 2a 2 + 2 ,(12 分)
2
1 a 2(1 − a 2 )
若正数 满足条件,则 a 2(1 − a ) ≤ m( 2a + 2) ,即 m ≥
m 2 2

2 4( a 2 + 1)
a 2 (1 − a 2 ) a 2 (1 − a 2 )
m2 ≥ ,令 f ( a ) = ,设 t = a 2 + 1 ,则 t ∈ (1 , 2) , a 2 = t − 1 ,
8(a 2 + 1) 2 8(a 2 + 1) 2
2
(t − 1)(2 − t ) 1  − t 2 + 3t − 2  1  2 3  1 1 3  1
于是 f ( a) = 2
=  2
 =  − 2 + − 1 = −  −  + ,
8t 8 t  8 t t  4t 4 64

高二上期中数学测试卷(理) 共 6 页 第 页7
1 3 4 1
所以,当 = ,即 t = ∈ (1 , 2) 时, [ f (a )] max = ,
t 4 3 64
1 1 1
即m ≥ , m ≥ .所以, m 存在最小值 .
2

64 8 8

高二上期中数学测试卷(理) 共 6 页 第 页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