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5

******************

《 7S 倍速考試法 》
******************
------------

第1節做好學習的準備
------------

  成功從好習慣開始
  著名作家傑克·坎菲爾德說:「如果你希望出類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與眾
不同,那麼,你必須明白一點——你的習慣決定著你的未來。 」
  習慣確實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嗎?
  習慣之所以可以主宰人生是因為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的性格。
  著名牧師華理克在他的作品《目標驅動生活》中有這樣的論述:性格其實就
是習慣的總和,就是你習慣性的表現。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早在公元前350年便宣稱:「正是一些長期的
好習慣加上臨時的行動才構成了美德。 」
  習慣成就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很多成績斐然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敢揚言,
即使現在一敗塗地,他們也能很快東山再起,就是因為他們養成的某種習慣鍛
造了他們的性格,而性格鑄就了他們的成功。
  在每一個人的眼裡,愛迪生確實堪稱天才,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
家,一生共創造了1093項發明,包括白熾燈泡、留聲機、電影等。這些成就讓
我們普通人望塵莫及,然而他本人卻把這些歸功於勤於思考的習慣。
  愛迪生說:「就像鍛鍊肌肉一樣,我們同樣可以鍛鍊和開發我們的大腦……
恰當地鍛鍊、恰當地使用大腦,將使我們的思維能力得到加強和提高。而思維能
力的鍛鍊,又將進一步拓展大腦的容量,並使我們獲得新的能力。」愛迪生進 一
步解釋道:「缺乏思考習慣的人,其實錯過了生活中最大的快樂。不僅如此,他
也會因此無法最大化地發揮和展現自己的才能。」愛迪生明白,正是勤於思考 的
好習慣,讓他把自身更多的潛能開發了出來。
  除了勤於思考的習慣,每個成功的人背後都還有一個或者很多個助他成功
的好習慣。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擁有越多好習慣的人,他成功的可能性也就
越大。
  習慣對人的支配力量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培養學習習慣的開始有如蜘蛛的網,
並沒有很強的支配性。但是,經年累月的養成後,蜘蛛網會產生巨大的變化,成
為堅固的鐵絲網,牢牢地影響著你。
  除節省時間的習慣,預習也是一個好習慣。我們都知道聽課對於學習是很重
要的一環,預習則有助於聽課的理解。一個下過預習工夫的人,預先對課本內容
作了一番思考,並將有關資料查明,對於不清楚處先做個記號,於聽課時特別
注意,那麼他對於所學的內容已有了50%的了解。聽課時若參與,則對學習內
容又增加了了解。如再有計劃地利用零散的時間及週末假日複習所學,則對學習
內容的了解可能達50%以上。因此要提高學習效率,課前預習的工夫是不可或
缺的要素。
  另外,養成早起習慣也有很大的幫助。許多人在9點上學,卻要在8點才起
床,匆匆忙忙地梳洗整理,然後再趕路上學。其實,如果提早半個至一個小時起
床,除了可以讓時間更加充裕外,也可以利用早晨的時間對這天的學習預先思
索。也可以愉快、從容地享用早餐,這可避免邊學習邊吃早餐,或急忙狼吞虎嚥
把食物下肚,除了傷身體外,也影響了學習效率。
  或許你在睡覺前沒有先整理明天上課所需的資料或物品的習慣,從今天開
始,你不妨試著培養這種提前準備的習慣。
  試想一下,在你心緒穩定、不急不忙的情況下,準備隔日或3小時後所需要
的資料或用品,這花不了多少時間,而且能確實地把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好。但是,
等到火燒屁股才開始準備,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時候你可能會翻箱倒櫃,急
忙找尋需要的東西,然而時間就快到了,此時心情會緊張起來,等到出門上路
才想到忘了帶什麼。
  其實,你在昨晚上床就寢前就把今天需要的學習用品準備好,這可能只需
花5分鐘;如果等到起床後才準備,花的可就不止5分鐘了,這除了影響出門
時間,也佔用了清晨的大好時光。
  哈佛大學一位在學業上頗有成就的女學生——瑪麗·桑尼養成了事前準備的
好習慣。以前,每天她起床後,花最多時間的就是化妝及選擇穿著。後來她發現,
穿衣服花的時間不多,但看看窗外天空預想今天的天氣是冷是熱,再選擇穿什
麼就佔了大半的時間了。於是她改變習慣,在前一晚先看氣象預報,把明天應該
穿的服飾在就寢前準備好,起床後就不需花太多時間在選擇衣著上。
  由此可見,良好習慣對每一個人有著多麼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將伴隨每個
人的一生,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做人或者處世。它以一種無比頑強的姿態干預著
你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從而主宰人生。對於你們來說,要成就學業、事業,要擁
有美好人生,必須養成好的習慣。
  讓我們牢記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的話: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
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
命運。
  好習慣可以讓我們插上翅膀,飛往天堂;壞習慣可以讓我們掛上鎖鏈,走
向地獄。遺憾的是,當我們被鎖鏈束縛時,卻從來不知道鑰匙其實就在自己手中。
  喚醒你心中的巨人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經這樣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他把熱情的作用說
得更加清晰明了:「我越老越更加確定熱忱是成功的秘訣。成功和失敗的人在技
術、能力和智慧上的差別通常不大,但是如果兩個方面都差異不大,具有熱忱的
人將更能如願以償,一個能力不足,但是具有熱忱的人,通常會勝過能力高強,
但是欠缺熱忱的人。 」
  熱情是支撐生命的元素,是完成一切偉大事業不可缺少的動力。有了熱情,
什麼人間奇蹟都可能創造出來,沒有熱情,再偉大的奇蹟也將被慢慢侵蝕,直
至毀滅。
  學習當然也需要熱情。關鍵在於內心的沖動、想要取得學習成功的沖動。
  喚醒你心中的巨人,熱情會提高你的學習效率。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藝術家米開朗基羅73歲的時候已經衰老不堪,
躺在床上難以起身。教皇的特使來到他的床前,請他去繪製聖彼得堡教堂圓頂。
他思量再三,終於同意了,但卻提出了一個奇怪的條件:不要報酬。因為他覺得
自己最多只能干幾個月,如果運氣足夠好的話可以干一兩年。既然註定無法完成,
也就不應該索取報酬了。
  教皇同意了這個條件。於是,這個70多歲的老人起了床,顫微微的來到教
堂,徒手爬上五層樓高的支架,仰著頭創作,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竟然越畫
幹勁越足,體力與智力越來越好。教皇老死了,換了一個新教皇,他還在畫,新
教皇死了,又來一個新教皇,新教皇又死了,一直死了三個教皇,他還在畫。他
足足畫了16年,到他89歲的時候,終於完成了這項永載史冊的藝術巨作。
  最後一次走下支架的米開朗基羅顯得容光煥發,他興奮極了,穿上厚重的
騎士鎧甲,手持長矛,騎上戰馬,像個瘋子一樣到曠野中奔馳,歡呼自己的勝
利。
  在完成這項任務以後不到一年,米開朗基羅去世了。
  這個小小的故事中,是什麼力量讓米開朗基羅完成了這個奇蹟呢?答案很
簡單——熱情,創作的熱情。
  諾貝爾獎獲得者勃蘭特·羅素總結自己豐富多彩的一生的時候,他認為有三
種激情支配了自己的整個生命:「對真理的不可遏制的探究、對人類苦難不可遏
制的同情和對愛情不可遏制的追求。 」
  另一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雷達和無線電報的發明人,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德
華·亞皮爾頓也曾經說:「在我看來,一個人想在科學研究上有所成就,熱忱的
態度遠比專門知識來的重要。 」
  毫無疑問,你現在需要更多的熱情。如果你缺乏熱情,你不妨裝著很有熱情
的樣子去行動。對成功的幻想可以喚起熱情,興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熱情的來源。
  熱情的源泉,當然是越崇高越好,像居里夫人那樣為改變波蘭人的命運而
拚搏當然最好。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尊重每個人的價值取向,每個人都可以根
據自己的喜好尋找屬於自己的奮鬥的熱情。並不一定需要整齊劃一的為了國家強
大民族振興而奮鬥,這樣要求少部分覺悟高的人可以,要求所有人都這樣就不
太現實。而且,偉大的成就不一定非得需要多麼高尚的激情不可,關鍵是要有熱
情,這種激情是真誠的不是虛假的,是旺盛的而不是虛弱的,這就行了。
  英國著名詩人和劇作家王爾德創作的時候一定要把文壇對手的照片擺在面
前,才能寫出好作品,是出於對對手的仇視才激起了他創作的熱情——儘管這
顯然只是他創作熱情的一部分。
  學習當然也需要熱情。這種熱情不一定表現為快樂,埋頭苦讀也有可能充滿
熱情,它關鍵在於內心的沖動、想要取得學習成功的沖動。你可以每天對自己大
喊「I can do it!」,也許會有人把你當成瘋子。但是如果要在過度的激
情和沒有激情之間選擇一個,你肯定願意選擇過度的激情。因為儘管過度的熱情
可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但至少能讓你獲得學習上的進步。沒有熱情,既不能贏
得別人的好感,也不能取得進步。
  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想要取得成功的激情,只是這種激情常常處於「沉睡」
狀態,需要想辦法把它喚醒而已。現在有一句話非常流行,叫做「喚醒你心中的
巨人」。這個巨人是什麼?就是「熱情」 。
  熱情會提高你的學習效率,科學研究表明,缺乏熱情的人工作和學習的時
候比充滿熱情的人更容易感到疲倦、更難以集中注意力。如果你一直把學習看成
一件死氣沉沉的事情,你的學習效率必然低下。
  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愛默生做了一個非常簡明扼要的概括:「有史以來,沒
有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熱情而成功的。 」
  注意力是成功的關鍵
  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決定著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科學史上思想深邃的巨人都特
別能集中注意力。奧托弗裡希回憶說:「愛因斯坦特別能集中注意力,我確信那
是他成功的真正秘訣:他可以連續數小時以我們大多數人一次只能堅持幾秒中
的程度完全集中注意力。」這句話很精彩,它清楚地揭示出了優秀科學家與一 般
人的不同之處。
  著名的科學家牛頓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時間鍛鍊身體外,大部分時間是在書
房裡度過的。一次,在書房中,他一邊思考著問題,一邊在煮雞蛋。苦苦地思索,
簡直使他痴呆。突然,鍋裡的水沸騰了,趕忙掀鍋一看,「啊!」他驚叫起來,鍋
裡煮的卻是一塊懷錶。原來他考慮問題時竟心不在焉地隨手把懷錶當做雞蛋放在
鍋裡了。
  對於每一個學習者來說,如果能達到這樣的程度,何必為學習而發愁?
  愛因斯坦25歲生日那天,他的朋友知道他早就想嘗嘗美味的魚子醬,於
是買了魚子醬作為禮物送給他。
  愛因斯坦一邊吃一邊興致勃勃地與朋友談論著白熾燈。正當他討論進行得最
熱烈的時候,魚子醬上來了,愛因斯坦一邊講燈絲的材料,一邊把魚子醬送進
了嘴裡。吃完後朋友問愛因斯坦:「你知道吃的是什麼嗎?」
  「是什麼啊?」愛因斯坦問。
  「魚子醬呀!」
  「啊?是魚子醬啊?」愛因斯坦不好意思地叫了起來。
  愛因斯坦就是因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討論問題上,因此吃了魚子醬也不
知道。
  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必定有他特殊的一面——專心致志。這就要求我們在
學習的過程中集中自己的精神,拒絕一切干擾——心理的、外界的。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實驗。將被試者分為三組。第一、二組在同樣音響的環境中
做數學運算,第三組則在安靜的環境裡做同樣的運算。實驗前,他告訴第一組,
音響會使工作效率降低,而告訴第二組會使效率提高。結果,第一組真的效率降
低,而第二組不受影響,與第三組成績相仿。
  這個實驗表明心理因素的作用,往往比噪音本身更大。
  所以要克服心理性噪音對學習的干擾,就必須明白噪音不會有什麼妨礙,
不必去理會它。這樣你的急噪情緒就會減少,逐漸安靜下來。
  對抗這類精神干擾的方法之一,必須先了解自己的學習時鐘,並據此規劃
學習時間。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在一天中的某些特定時間做事效率最高。
找出你的學習時鐘屬於哪一種,並安排這段時間內的工作(大部分人的活動高
峰時間是在正午時段,下午之後就明顯下降)。
  不過,這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答案,即使你一切依表行事,所需的資料
都準備齊全,日行事曆也把一整盒彩色筆的顏色都用上了,你還是發現自己兩
眼盯著窗戶,想著某個男孩或某個女孩、某個週末、某次旅遊、某個節目,或只是
看著陽光在水面反射的樣子。生活就是這樣,你要怎麼辦呢?
  還有些更微妙的敵人,包括突然很想把房間裡的所有鉛筆削一削。一種無形
的催促聲音要你打掃房子,自願幫妹妹做功課等,換句話說,就是想盡辦法避
免做自己功課的心理。如果你發現你放著自己的功課不做,而去做別的事,就立
刻休息一下,或者和自己合作,靜下心來工作。自律也是一種愈練習愈容易的學
習習慣。
  你也可以暫時丟掉時間表,獎勵一下自己,出去躺在草地上悠哉一下。但為
什麼要等到警報器響了,告訴你要休息,才迫使你浪費寶貴的時間去挽回注意
力呢?如果你最後屈服了,那又多不值得?為什麼不把「獎賞時間」也列入正常
時間表之中?
  此外,我們錯誤的理唸經常會幹擾我們的學習。有人嘴裡說該休息了,可眼
睛卻依然盯著書本不放,這是最無效的休息方式。該休息時便完全放鬆的休息,
對於恢復疲勞最有效。前半段休息對解除疲勞有很大意義,到後來,休息的效果
就逐次減低。因此,當我們決定休息時,就應該把一切事情都擱下,讓身心呈現
一種完全放鬆的狀態。如果將學習的餘波帶入休息時間內,休息的真正效果便無
法完全發揮了。
  休息並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只要做到在休息時真正完全地休息,就算達到
了休息的目的——「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
  每次學習的時間不宜太長。例如學校裡,上課50分鐘,休息10分鐘。將
休息的時間分段穿插在其中,就不會產生疲勞厭倦感。
  當你在進入精神專注的「神馳」境界後,對於學習會產生較愉悅的態度,進
而能在最單純的樂趣下獲致最高的效率。要進入「神馳」境界的方法很多,其中之
一就是提高對眼前事務的關注,集中你的注意力。
  因為全神專注才能暫時拋棄身邊的煩惱與雜念,並能引導我們進入愉快、正
面的心情,同時也降低了對事物的恐懼與焦慮。再者,這種愉悅、正面的心情會
促進分泌腦內嗎啡,腦內嗎啡會讓我們產生更積極、幸福的感覺,也就是啟動了
勝利循環。
  

------------

第2節讓時間為你服務
------------

  善於支配你的時間
  一切卓有成就的人都是惜時如金的人。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
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法拉第中年以後,為了節省時間,把
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
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
客室裡從來不放坐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麼東
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偉大的富人作家海倫·凱勒,在不長的時間裡就掌握了日語、英語、世界語等
幾門外語,完成了《我的生活》的創作。一個從小就失去視力、聽力,從來就看不
到世界的殘疾人的生命為何能釋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煥發出如此奪目的異彩?
原因之一不是由於她抓緊了分分秒秒的富貴時光,增強了生命的活力嗎?
  必須記住我們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時間有限,不只是由於人生短促,更由
於人事紛繁。我們應該力求把我們所有的時間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富蘭克林也有一句名言:「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構
成生命的材料。」誰了解生命的重要,就能真正懂得時間的價值。我們最寶貴的 不
過是數十年的生命,而生命是由一分一秒的時間所累積起來的。沒有善加利用每
1分鐘,時間是永遠無法返回的。
  知道了時間的價值,也必須要學會珍惜時間。善用時間,是活在現代社會的
我們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也是珍惜時間、尊重生命的表現。
  美國著名作家傑克·倫敦的房間,有一種獨一無二的裝飾品——窗簾上、櫥
櫃上、衣架上、床頭上、鏡子上、牆上……四處貼滿了各色各樣的小紙條。他非常偏
愛這些紙條,幾乎和它們形影不離。這些小紙條上面寫滿各種各樣的文字:有美
妙的詞彙,有生動的比喻……睡覺前,他默唸著貼在床頭的紙條;刮臉時,鏡
子上的小紙條為他提供了方便;在踱步、休息時,他可以到處找到啟動創作靈感
的語彙和資料。外出的時候,傑克·倫敦也不輕易放過閒暇的一分一秒。出門時,
他早已把紙條裝在衣袋裡,隨時都可以掏出來看一看,思考一下。
  托爾斯泰曾說過:「沒有有效使用的那段時間,是永遠不能挽回的。」時間 對
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可以產生價值的「資金」,也是讓自己享受生活的「資產」 。
  對於學習,多學會一項技能或一種語言,對自己的學習生涯絕對是投入正
面的效益,這就是以時間增加自己的「資金」;同樣,有效地學會一項技能或一
種語言之後,剩餘的時間就可以用作休閒,增加享受生活的「資產」,或是再規
劃新的學習計劃,增加自己的「資金」 。
   英國文學史上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年輕的時候,除了寫作小說,
還要承擔全家繁重的家務勞動,例如烤麵包、做菜、洗衣服等。她在廚房勞動的時
候,每次都隨身攜帶鉛筆和紙張,一有空隙,就立刻把腦子裡湧現出來的思想
寫下來,然後再繼續做飯。
  這就是「時間管理」

「有效利用時間」的重點。當時間從「開始」到「結束」的 這
段間隔內,我們都希望能順利完成某項工作或活動,而且是愈短愈好,此外,
也希望能在這段時間內產生更多的「資金」,並儘量把不必要的過程省略,以提
高效率。
  所以,如何在時間「開始」後合理地省略掉不必要的浪費,有效地縮短「結束」
的間隔,然後將空出來的時間作為累積「資金」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當然,你也可以將這段空出來的時間變成生活享受的「資產」,從事高品質、
有益身心的休閒活動。如此活用你每天的1440分鐘,必定會增加生活的樂趣,
同時也可以有效地累積你的「資金」 。
  掌握時間難在它是無定形的東西,它像滔滔東去的河水在流逝。一個人如果
領悟不到把時間分成段——把年分成月,晝夜分成小時,小時分成分的意義,
是全然不會支配時間的。時間的分段在某種程度上講,是假定的。因為時間本身
並沒有任何分段線。我們也不妨規定一晝夜不是24小時,而比如說是48小時,
1小時規定為30分。生活中有多少人沒法掌握時間,白白浪費了時間。
  「我放學一回到家,吃完飯立即坐下做功課。一氣做到晚上,中間也不休息,
因為我怕做不完,功課太多了。做完功課後,就疲憊不堪了。天天如此。腦瓜子累
成這樣也就沒法再去讀課外讀物。表演也不能看,頭也疼,只好趕忙睡覺……」
  紐約市一個叫魯德的孩子這樣寫道。
  可我們早已知道有這麼一條總規則:循序漸進。逐步地把做家庭作業的時間
縮短到合理的限度以內,並逐步地增大自己快速掌握材料和高效率工作的能力。
我們還知道,主要的是要找到可以抓得住的東西,把惡性循環逆轉過來。
   節省時間的工具
  著名作家伏爾泰在他的小說《查弟格》中有一段經典的話:「最長的莫過於時
間,因為它無窮無盡;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因為他們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
成;在等待的人看來,時間是最慢的;在玩樂的人看來,時間是最快的;它可
以無窮地擴展,也可以無限地分割;當時誰都不加重視,過後都表示惋惜;沒
有它,什麼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後世紀念的,它就令人忘懷;偉大的,它就使
他們永垂不朽。 」
  時間如此寶貴,又如此易逝,所以,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是一個人成功做
事的基本前提條件之一。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國際時間研究會負責人之一C·J·
惠特羅曾說:「把時間觀念置於重要的位置之上,這是現代文明的特徵之一。 」
  華盛頓經常這樣說:「我的表從來不問客人有沒有到,它只問時間有沒有
到。 」
  恪守時間是工作的靈魂和精髓所在,同時也代表了明智與信用。
  拿破崙是一個時間觀念很強的人。有一次他請手下的幾位將軍用餐,時間到
了,那幾位將軍還未到,拿破崙便一個人大吃起來,等那些人來到後,他已吃
完了。他對他們說:「諸位,聚餐的時間過了,現在咱們開始研究事情吧!」
  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就要求我們學會把握節省時間的工具,因為組織好
生活需要你實際地運用這些工具。你一旦發現對自己有效的學習習慣與模式,就
要繼續運用和完善它們。
  當你制定時間表時,要精確而詳細地訂明哪些任務是你計划去做和在什麼
時候去做的。
  不要拖延你的計劃。你確信當時間來臨時,自己將會計劃一個特別任務的所
有細節。這說來是容易的。但你可能會對自己說:「我就是讓日程表空白,等我下
午上完了生物課後再訂計劃。」如果是這樣的話,當朋友邀請你去公園或外出 小
吃時,你就很容易忘記家庭作業了。
  根據你的日程表、目標與能力,而不是短暫的「標準」,來制定計劃。根據你
自己的需求來安排時間,而不是根據別人的需求,不是根據老師所說的這件事
所需多長時間等等。當決定那些需要更多的努力或對你來說較為容易的事情時,
你對自己要努力做到是現實的、誠實的。
  可能的話,安排好學習時間之後(不是之前)的愉快活動,那麼,這種活
動將成為一種激勵,而不是分心。
  在合理的週期內監控事情的進展,並在必要的時候加以修正。記住,這是你
的學習進程,是你設計的,你可以改變它。
  如果你發現自己一貫地對瑣碎的事情花費了比必要的時間更多的時間,比
如,每個星期日都花費一個小時去複習英語筆記,但總是在45分鐘之內,甚
至不足45分鐘就做完了,那麼,你就要據此而改變以後的日程表。
  既然時間安排已寫進所需的科目——課文、你必須購買之物、從圖書館得到
的或借閱的其他書籍、特別的材料(如繪圖簿、奇妙的劃線器、方格紙)等等。
  使這些工具適合自己的使用。做任何你覺得可以發生效用的嘗試——若有效
用就運用它,若無效用就放棄它。
  在完成一個任務之前不要著手下一個任務。不要繞圈蹦跳。如果你看到自己
比預期完成某個任務或設計的順序進展得更快的話,那就表明繼續進行原先安
排好的下一個部分或著手下一個步驟是絕對不會錯的。
  如果你落後於原先的預期,那也不要驚慌。只要重新組織你的日程表並找出
需要補充的時間就好了。你或者能夠從另一個任務中擠出時間來,又或者通過把
一個長期計劃中的一部分推遲一兩天而節省時間。
  學會管理分心的事情。正如一句管理時間的格言所說:「對緊迫的事情不作
反應,把重要的事情忘掉。」你做的有些事情可以加速,又或可在任何時候使 之
結束。小心那些消費時間的和複雜的任務,它們一旦開始,就必須完成。在任何
地方的打斷都可能意味著一切的重新開始,那將會對時間造成多大的浪費!
  沒有比不集中精神更能產生出無法達成預期目標的結果的了,尤其是在緊
急的時期。學會避開那些會改變你的進程的敵人,你將發現自己的進展會順利很
多。
  因此,提防精神受侵擾的方法之一是,知道自己的學習時鐘並計劃好學習
時間。我們的每一個人都是首先傾向於在白天(或晚上)的特別時間裡進行最有
效率的活動,你就要找出這個時段,並把工作安排在這個時段裡。
  小心那些不速之客和所有的電話(除非你已經準備好休息一會兒),那只
會使你偏離你的日程安排。更多的狡猾的敵人包括突然湧起的削尖家中每支鉛筆
的願望,一種並沒有聽到的慫恿你去打掃房間的聲音,一個為你的姐妹做家庭
作業的提議,以及用其他話語表達的任何事情,那都會造成你避開自己的工作。
  制定你的計劃表
  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向效率專家艾維·利請教「如何更好
地執行計劃」的方法。
  艾維·利聲稱可以在10分鐘內就給出一種方案,此方案能令伯利恆鋼鐵公
司的業績迅速提高50%。
  艾維·利首先遞給舒瓦普一張白紙,說:「請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
6件最重要的事。 」
  舒瓦普想了想,用5分鐘寫下了6件事。
  艾維·利接著說:「現在用數字按順序標明每件事對於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
性大小。 」
  舒瓦普又用了5分鐘,完成了對6件事的標註。
  艾維·利說:「好了,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紙條拿出
來,做第一項最重要的事情。不要看其他的,只是第一項。著手辦第一件事,直
至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到你結束工作為止。如
果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緊,只要確保你總是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就行了。 」
  艾維·利最後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你剛才看見了,只用10分鐘時
間——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干。這個方法你
喜歡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後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多少。 」
  一個月之後,舒瓦普給艾維·利寄去一張巨額的支票,還有一封信。信上說,
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
  5年之後,這個當年鮮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
廠。而這一成就是從規劃優先表開始的。
  記住,只要你能永遠先做最重要的工作,你不想成功都很難。因此,你一旦
掌握了整個學期要做的事,你必須按它們的輕重緩急開始行動。大部分人是根據
事情的緊迫感,而不是事情的優先程度來安排先後順序的。這些人的做法是被動
的而不是主動的。懂得生活的人都是按優先程度來開展工作的。
  按「等級分配」法制定學習計劃,能使你抓住重點,獲得舉一反三的效果。
  哈佛大學研究「時間管理」的顧問建議:
  採用「等級分配」方法,將2天或1個月內所要做的事項(包括學習及其他)
列出來,依輕重緩急安排好。將最重要最迫切的事例列為A等;重要而不緊迫的
事情為B等;緊迫而不重要的事例為C等;既不緊迫又不重要的事例為D等。A
等的事,安排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最充沛的「頂峰期」去做;B等次之;C等可安
排一些零星時間,或者乾脆不做具體安排,有時間就干,沒時間就算了;D等
乾脆就不去做。各個科目的學習,也分成若干等級,比較重要的,或者需要重點
努力的課程列為A等,其餘類推。
  這樣,你就能抓住重點,以主帶次,有的放矢,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習,獲
得舉一反三的效果。否則,東抓一把,西抓一把,雜亂無章,無所適從,本末倒
置,勞而無功。這樣它就讓你在學習生活中進行時間管理有了更好的依據,也使
得時間管理更具操作性。
  請在一週內簡要記下你所做的ABCD四類事情:
   請把一週做事記錄進行仔細分析檢查,並根據以上原則進行重新規劃
配置你的事務中心。
  此外,安排學習,一定要有「每天計劃」。有一位時間管理專家曾說過:「 長
遠的計劃只會使人消沉。」又說:「如果想使目標早日實現,除長遠計劃外,你 還
必須制定每天計劃。使生活組織化、規律化。」人非常容易倦怠,也非常健忘。所 定
的計劃太遠太大,一時實現不了,就會失去新鮮感,使人厭倦、消沉。常常有這
樣的現象發生: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的計劃,因為一天兩天的耽誤,無法如期完
成。於是越拖越久,越積越多,終於變成為計劃而計劃,完全忽略了計劃的目的
是什麼?計劃要幫助我們達到哪些效果?這樣的計劃就變成了紙上談兵,失去
了它本來的意義。

  所以,我們應該養成一個習慣,隨身帶一個日記本,每天早上或晚上制定
好第二天的計劃,越詳盡越好。第二天結束時再仔細核查一下,完成了多少,還
有哪些未完成,然後,列出下一天的計劃,如此周而復始。這就是根據日記來檢
討「計劃中的一天」和「實際上的一天」之間的差距,並找出產生差距的原因,在
下一天中採取相應的措施縮小這種差距,使計劃恢復原有的意義。
  

------------

第3節有效增強學習速率
------------

  注意是成功的開始
  1933年,愛因斯坦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工學院拜訪地震學家伽林柏。他倆
在校園裡一邊散步,一邊興致盎然地研究地震問題。猛然間,人們從四周建築物
中蜂擁而出。一位驚慌的同事打斷了他們的傾談,他們才發現腳下的大地在起伏
搖動。
  居里夫人有驚人的記憶力,只要把一首詩讀上兩遍,就可以倒背如流。這非
凡的記憶力,是與她讀書過程中專心致志分不開的,她一讀起書來,對周圍的
一切就都理會不到了。還是在她小時候,有一次,她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
椅子在她身後搭了一個不穩定的三角塔,只要她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
心讀書的她並未察覺,絲毫不動,直到半個小時後,她讀完了預定要讀的一章
書,這才抬起頭來,「椅塔」轟然倒塌。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考生們也會經常碰到「注意」這一詞。
  「叮鈴鈴……!」上課了;「請注意!考試離結束還有十五分鐘!」考試快結
束時,監考老師經常會這樣提醒考生;「路上注意安全!」上學路上媽媽殷切的
叮囑。……顯然,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經常碰到「注意」 。
  那麼,什麼是注意呢?一般來說,我們把一個事物從其他事物中區分出來,
並加以重點關注的心理現象稱為注意。例如,考試時,高考生們會把考題的內容
從其他無關的事物中區分開來,並對考題進行重點關注,以便能順利解題。在注
意狀態中,我們對關注的事物有較強的感知力,對其他事物的感知比較模糊,
甚至感知不到其他事物的存在。
  從分類上說,人有兩種注意:一種是無意識的注意,另一種是有意識的注
意。無意識的注意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這是一種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
志的注意。這樣的經歷大家可能都有過:「正在聚精會神讀書時,突然『碰』地一
聲響,馬上舉目尋看」,這就是無意識的注意。有意識的注意是自覺、有預定目的
的,必要時還要作一定努力才能維持注意。比如考生們聽課、做作業、考試、回答
老師的提問。這些都要排除外界干擾,專心致志才能做到。有意識的注意是注意
的一種高級形式,它與一個人的意志品質、智力水準等都密切相關。即使感興趣
的事也有厭煩的時候,這種情況都需要有意識的注意的監督調節。
  注意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佔據重要位置,它是我們能進行有效閱讀、良好記
憶、正確思維的重要條件。有人把注意比喻為一扇門,凡是從外界進入大腦的東
西都要通過它,課堂知識也不例外。所以,具備良好的注意力品質是考生們取得
優異成績的先決條件之一。
  評價一個人的注意力品質,應包括注意的範圍和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分
配以及注意的轉移。拿注意範圍來說,就是在同一時間裡注意掌握對象的數量,
有的人注意範圍大,有的人注意的範圍小。注意的穩定性是指注意能以同樣強度
集中在一定對象所持續的時間。時間越長注意就越穩定,這是一個人順利進行學
習和工作的基本保證。
  注意的分配要求在同一時間裡把注意力分配到兩種活動以上的能力,做到
「一心二用」。注意的轉移則是根據新任務要求有意識地把注意力從一種活動轉 向
另一種活動中去,例如,考試時考生在答完一題的基礎上迅速地把注意力轉移
到下一題的解答中去。一般對學生來講,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轉移對學習的影
響最大,特別是注意的穩定性。
  有些高考生常常抱怨自己,學習時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思想容易溜到其
他地方去,結果學習總是事倍功半。那麼,一個人的注意力品質是不是可以改變?
有沒有可能培養良好的注意力呢?答案是肯定的。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時,儘可能要有一個比較安靜的學習場所,儘可
能減少外界無關刺激的干擾,並且事先做好學習前的準備工作,以保證有一段
時間可以全神貫注地學習,這有利於注意穩定性的培養,久而久之形成全神貫
注學習的習慣。研究表明,在安靜的學習環境裡,由於沒有其他無關因素的干擾,
我們的大腦皮層只產生一個興奮中心,這時能比較長時間的保持注意。
  養成明確目的和任務的習慣。學習前明確在一段時間內要達到什麼目的、完
成什麼任務。這樣學習便有了方向,可以讓我們集中全力去為完成這個任務而努
力,使我們的大腦始終保持高度興奮的狀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如果目的和任
務不明確,學習就沒了方向,我們的學習將會無所適從,自然難以保持注意。
  學會放鬆。橡皮筋如果長時間處於滿負荷的拉長狀態,中間沒有鬆弛,久而
久之,橡皮筋會失去它應有的彈性。我們的神經系統也是一樣,如果長時間處於
高度的緊張狀態,中間得不到鬆弛的機會,那麼我們的神經系統也可能會崩潰。
考試階段的複習都是非常緊張的,大部分的考生會長時間處於一種高度的緊張
狀態,這就要求考生們學會放鬆自己,讓緊張的神經有機會放鬆一下,以便第
二天繼續能以飽滿的精神投入複習和考試。放鬆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每天進行2
0分鐘左右的運動、聽聽輕音樂、到操場去散散步等,這些方法均有助於放鬆你
緊張的神經系統,尤其是每天參加適量的運動,但具體的方法因人而宜。適當放
鬆並不是浪費時間,它有助於你能以全神貫注的狀態投入到下一次複習和考試。
  音樂加速學習
  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她那甜蜜的微笑,就是音樂
作用的結果。相傳蒙娜麗莎是一位商人的妻子,當達·芬奇給她畫像的時候,正
趕上她的兒子剛剛死去,因為思念愛子,蒙娜麗莎整天鬱悶不樂,愁容滿面。為
了使她能微笑起來,丈夫請來了許多幽默大師,給她表演滑稽戲,但都未能使
她擺脫憂愁與煩惱。後來請來一支樂隊,專門演奏她家鄉的音樂。漸漸地她被優
美的音樂陶醉了,露出了微笑,達·芬奇立刻將她的微笑描繪下來,完成了這幅
世界名畫。假使沒有音樂對蒙娜麗莎的作用,她或許不會發出微笑,也就不會有
這幅名畫流傳於世了。
  可見,雖然音樂是無形的,但力量是巨大的。音樂能使你精力充沛或者使你
精神放鬆,它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工具,使用它能夠提高你的學習接受能力。音樂
產生情感上的聯繫,同時,將大腦左半球和右半球聯繫起來。音樂能充當郵遞員,
能夠把大腦左右半球聯繫起來。有韻律節奏或有音樂伴奏的學習內容更容易被回
憶。不中止伴奏歌曲的節奏,試著背誦「生日快樂」或者「閃耀閃耀的小星星」,看
看會是什麼樣的情形。
  音樂帶來內容,同時也幫助學習者保持學習的最佳狀態。
  不同的音樂對人腦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當你工作、勞動、學習之餘,打開
收音機或錄音機時,那美妙的輕音樂可以使你心曠神怡;當你參加隆重的會議,
奏起莊嚴的國歌、軍歌時,會感到熱血沸騰,充滿了自豪感;當你苦悶、徘徊的
時候,哼幾段抒情歌曲會幫助你驅憂遣愁。所以,為了促進學習,我們可以根據
不同的需要選擇對自己有積極影響的音樂。其中優美的輕音樂就能夠把人帶到那
恬靜美妙的神奇世界中去,有助於我們學習。
  音樂既然對人的身心健康情緒等方面產生有益的影響,也就直接或間接地
影響人們的記憶。比如,你記憶一首純文字的詩,可能比較費勁。但記憶一首譜
曲的詩,隨著樂曲優美的旋律,你就可能很輕鬆地便記住了,以後一旦聽到曲
子,歌詞自然就隨著曲子旋律而記起。
  音樂與大腦的記憶關係是相當密切的,音樂的作用是從感情上去陶冶人,
高尚的情操是引起人們積極情緒的基礎,而積極的情緒是有利於記憶的。
  世界上許多著名的人物都是音樂愛好者,音樂對他們的陶冶作用是不能低
估的。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對音樂就有特殊的感情,他常把拉小提琴當作最好的
消遣。他經常在研究的空閒裡,拉小提琴,演奏樂曲,這樣不但可以通過聽音樂
達到放鬆,還可以活動身體。
  音樂可以調節情緒,因為音樂的旋律、節奏、音調、音色各有不同,所以能對
人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在心情不好、情緒低落的時候,如果能聽一段輕音樂,
陶醉在優美的旋律中,你就會忘記所有的苦悶和煩惱,解除各種不良情緒的影
響。
  有研究者證明,學習者預先(不是中間)聽了兩首莫扎特D大調奏鳴曲後,
數學成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首音樂在美國熱銷。
  那麼,音樂是怎樣產生作用的呢?科學家們發現,人的聽覺器官中的每一
根神經只接收一種頻率的音響,音樂是一定頻率的聲波振動,它被人體接收後,
與人體內各個振動系統相吻合,於是產生共振,使各器官節奏協調一致。在共振
的狀態下,音樂能激發人體的內在潛能,使身體某些部分由穩定的靜態變為活
潑的動態。
  尤其是節奏性強、感情色彩鮮明的音樂更能起到興奮、鼓舞的效果,從而使
學習安心,並增強記憶效果。
  所以,在學習疲勞的時候,在精神緊張的時候,在情緒低落的時候,你都
可以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音樂,只要它能讓你放鬆,調動你積極向上的情緒,
就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學習和記憶。
  學習時如果聽一些古典音樂,可以幫助你心神集中,使你比較容易記住所
讀的內容。
  古典音樂沒有歌詞,聽的時候無法跟著唱,也不會在聽到時,會有心情激
烈起伏的危險。因為若是聽到一首感傷的流行歌曲,就受到影響,甚至傷心地哭
個不停,也沒有心情學習,那才是最糟糕的事。
  青少年時期是心情最容易起伏的階段,若能聽些穩定情緒的音樂,會讓精
神平和,學習的時間增多,效率也會倍增。
  音樂其實可以撫慰人心,若心情已經不穩定,還選擇一些讓自己心神不寧、
會胡思亂想的音樂,學習的效果當然也會受到影響。所以選擇陪伴自己學習的音
樂類型,就顯得很重要。
  興趣比天才更重要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同時也是一位小提琴演奏愛好者,他說:「我渴望著把異
常優美的樂曲表達出來,就逼著自己提高演奏技巧,對於那些枯燥無味的樂譜
也就容易記住了。 」
  馬克思在「關於人類的事物,我都要知道」的廣泛興趣的基礎上,卓有成效
地識記了人類歷史並引出了發展規律,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產
階級社會的特殊演變規律,為人類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以《物種起源》聞名於世的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曾說過這樣的話:「我有強烈而
多樣的興趣,沉溺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切了解任何複雜的問題和事物。 」
  發現粒子而榮獲諾貝爾獎金的丁肇中這樣說:「因為我有興趣,我急於要探
索物質世界的秘密。 」
  哈佛大學的校長查爾斯·W·埃利奧特具有記憶名字的興趣僅僅是因為一次曾
在大眾面前忘了同事的名字而大出洋相的經歷。為了不再出洋相,他激發起了記
住同事名字和學生名字的志趣,通過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能記住教職員及
每年在校學習的學生名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才能喚醒我們常常忽略的「興趣」?
  志趣比有趣和樂趣更能轉化為記憶的動力。有趣常常「稍縱即逝,一笑了之」;
樂趣又總有些「乘興而來,興盡而返」,靠客觀事物的趣味性誘發出來;而志趣
則是興趣的最高級形態,帶有持久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常常能使人如痴如醉、廢
寢忘食。
  興趣和愛好是學習的動力,它可以產生無窮的力量,促使人集中精力去獲
取知識,全心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相反,如果對知識、對科學沒有興趣,
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一件苦差事,當然就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
  哈佛大學心理研究中心的嘉西爾德教授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
  嘉西爾德教授把51名學生分成兩組:一組以愉快的方式上課,一組以不
愉快的方式上課。3個星期後發現,在愉快氣氛中上課的學生,大多數能記住較
多的東西,持久不忘。而另一組學生,情況就明顯差多了,他們難以記住他們學
過的東西。
  這項試驗說明,心情能夠制約讀書效果。換言之,誰能夠有效地控制住自己
的心情,始終保持愉快輕鬆的狀態,誰就能讀得事半功倍。
  達爾文7歲的時候便對收集生物標本、觀察昆蟲鳥獸十分感興趣;物理學家
麥克斯韋爾6歲的時候便對星星為什麼會發光充滿好奇心。正是這些強烈的興趣
加上執著的追求,使他們在科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有一位名人曾經說
過:「興趣比天才重要。 」
  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成功同樣來自於他對戲劇表現出的濃厚興趣及對
所熱愛的戲劇強烈的求知慾。
  有一次,一個演員病了,劇院的老闆就讓莎士比亞去替補,莎士比亞一聽,
樂壞了,因為有強大的動力,才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他就把台詞全背了下來,
演得比那個演員還好。
  演了一段時間的戲後,莎士比亞便開始嘗試寫劇本,這些劇本上演後很受
觀眾歡迎,從此,他便開始了戲劇文學的創作生涯,並終於成為文藝復興時期
最偉大的戲劇作家。
  學習興趣促成了學習成功,學習上的成功又會提高學習興趣,這是良性循
環;反之,對學習厭煩,學習必定失敗,學習失敗又加重了對學習的厭煩感,
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善於學習的人,應該是善於培養自己學習興趣的人,而那些
成績優異的第一名學生,更是對學習有著濃厚興趣的人。
  能在學習中找到或培養出興趣來,將是一件無與倫比的樂事,會讓你在學
習中一直保持愉快的心情。這樣的做法,猶如「先苦後甜」一樣,有助於提高讀書
的興趣。逃避不喜歡的功課,專做喜歡的功課,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之通病。
但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你的學習。為了提高讀書的興趣,可將不喜歡的書排在
前面,用「自我獎勵」法予以暗示:只有在讀完這些書,並做好自我小測驗,確
實證明學到了東西以後,才可去讀自己喜歡讀的書。這種倒吃甘蔗,漸入佳境的
學習方法能有效地提高你的學習興趣。
  在實行這種學習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巧妙地控制好自己。剛剛開始時
可能會感到不適應,過些日子後就會發現有了奇特的轉變。這種方法可稱之為
「酬式學習法」。若能充分運用此法,必可得到雙倍的成果 。
  我們還可以借助想像力創造興趣,把枯燥的學習材料變得好玩又好記。
  比如你要記:
  帽子信封房屋紐扣
  貓電話機錢鉛筆
  襪子書仙人掌鰻魚
  上衣木夾車燈點心
  辦公桌花邊米飯釣鉤
  這些詞,你不妨設想這麼一個荒誕的故事:
  有一頂帽子,它底下放一部電話機;電話機上盡是刺,因為這是仙人掌;
拿這個仙人掌聽筒的人確實不方便,何況他的嘴裡還塞滿了點心。點心裡有一個
小信封,拆開裡面還有錢。錢上印一條鰻魚,忽然這條鰻魚變活了,鑽到辦公桌
下。原來這辦公桌是所房屋,其煙囪是支巨大的鉛筆,它像火箭向上升起,落到
上衣上。上衣有花邊,中間有紐扣。但上衣口袋是穿的,鉛筆漏到地上的襪子裡,
襪子夾著木夾。忽然鉛筆又飛走了,飛到貓吃的米飯碗裡。貓正蹲在一本書上,
它一受驚就逃出門外,被一盞車燈照射。它向前一撲,恰巧被車前的釣鉤鉤著了。
  這樣的想像力當然是非常古怪、荒唐,因為這些畫面大多不出現在現實中,
就是童話中也很少有。但因為這想像力僅是為了把一些事物從外表上把它們湊合
在一起,不需要任何思想內容,也不要起碼的邏輯,但是卻大大地增強你學習
的樂趣。你的想像越豐富,記憶就越有趣,學習起來也就越輕鬆。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不斷地發現興趣、創造興趣、培養興趣,
才會越學越有趣,越學越優秀。這是成為第一名的首要秘訣。
  數一數柑橘的數目
  傑克的母親每天下午三點左右都以柑橘作為孩子們的點心,但究竟籃子裡
的柑橘有多少個?也就是說每一次從籃子裡拿出3個,最後會剩下2個,每拿
出4個,最後會剩下3個,每拿出5個,最後會剩下4個。
  母親說:「在這種情況下,估計柑橘的數目一定不會超出100個。那麼究
竟有多少個柑橘呢?」
  

------------

第4節看得見的記憶
------------

  神奇的記憶魔力
  我們說一個人聰明,常常和他的記憶力分不開。一個人的記憶力不好,他的
學習和生活就會被侷限,不認人、不識物、不懂事。一個記憶力差的人,知識貧乏、
頭腦空空,能指望他去搞創造嗎?要創造,首先需要知識,需要把記憶的知識
融會貫通,否則,不可能產生靈感,產生發明創造。
  古往今來,很多傑出人物都是頭腦清晰、記憶超群的人:
  法國的拿破崙於15年後在制定法典的會議上,能隨口引證19歲時在禁
閉室內看的羅馬法典;他把法國海岸的大炮種類和位置記得非常清楚,甚至還
記得郵遞的路線和距離。
  前蘇聯的尤里·亞歷山德羅維奇,只要掃視一眼,就能說出人們用粉筆畫在
黑板上的雜亂無章的大小不等的、甚至是相互交切的近百個圓圈的準確數目。他
被帶到陌生城市裡去應試,每到一個地方,只要在街上走一次,就能對那裡的
交通線路、十字路口的情況以及各家大型商店、劇院、酒樓的名稱與地址瞭如指掌。
他只要2小時的記憶時間,就可以快捷地背誦一本有一千多家用戶的電話薄中
每家每戶的稱謂、號碼等。
  達·芬奇,在十幾歲時到一寺院裡遊玩,目光被一幅壁畫吸引住了。回到家
中,他毫不費力地把看到的壁畫默畫了下來,物象比例和細節點綴宛如原作,
連色彩明暗差別都再現得十分逼真。
  被稱作音樂神童的莫扎特,有一次在西斯汀教堂裡,只聽了一遍就把神秘
不外傳的大合唱(是相當複雜的變調音樂,包括4個聲部的重唱和5個聲部的
合唱)默記在心了。
  19世紀法國的大小說家左拉,對各式的花朵及食品,都能一嗅而正確地
分辨出它們的香味來。
  上面這些人的記憶力都非常驚人。那麼,什麼是記憶?顧名思義,記憶是識
記與回憶,記憶的整個過程包括對事物的識記,對識記過事物的保持及回憶或
再認三個基本心理過程。如考生們對某一個英語單詞,例如對單詞「she」進行
識記,然後對識記結果在大腦中進行保持,並在考試或其他場合對單詞「she」
進行回憶或再認的這些過程就是記憶。
  我們每天之所以能很好地學習、生活,就是因為我們具有記憶這一功能。如
果在某一天早晨,一睜開眼睛,記憶全部喪失,忘掉了上學的路,不認識老師
和同學,甚至不認識任何文字和圖樣,那我們該如何學習?我們該如何考試?
  與記憶相反的一個心理過程是遺忘。考生們在考試的時候可能經常會碰到這
樣的情況:「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前幾天剛看過,但現在就是想不起來了,怎麼
辦?」這種對已識記過事物的不能回憶或再認就是遺忘,它是我們學習、考試道
路上的攔路虎,學習、考試某種程度上也就是同遺忘進行鬥爭的過程。
  在學習過程中,有的考生們可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其他考生看一次就記
住了,我看三次怎麼還沒記住!我的記憶力就是差。」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 們
的記憶力如同我們的身高、體重一樣也是有個體差異的。像剛才那位考生的情況
是由於他的記憶速度比較慢所造成的,但他總體的記憶力未必就不好,也許他
記憶的持久性特別好,記住的事物長時間也不易遺忘。
  我們的記憶力有個體差異,那麼怎樣來衡量記憶力的好壞呢?一般來說,
衡量記憶力的好壞有四個指標:記憶的速度;記憶的廣度;記憶的持久性;記
憶的準確性。記憶的速度指,在一定的時間內能記住事物的數量,速度慢,那麼
記住某一件事物就要花較多的時間,就像上面那位高考生一樣。記憶的廣度指,
對於某類印像在一次呈現以後能夠完全正確地回憶該類印象的數量。記憶的持久
性,指記憶能保持的時間長度,有的人對某些記憶可以終生不忘。記憶的準確性,
指對所識記的事物能回憶到什麼細緻的程度。有的人能對識記過的事物進行非常
精確的回憶,但也有人只能進行大概地、粗枝大葉的再現。一般來說,記憶力好
的人這四個指標是兼而有之。
  記憶力的強弱並非天生,可以通過訓練而提高。記憶力的好壞,往往是學業、
事業是否成功的關鍵。古希臘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說過:「記憶為智慧之母。」 他
用各種方法教亞歷山大增強記憶,幫助他開創了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的
馬其頓帝國。
  世界上許多名人都致力於記憶的研究,留下了啟發後人的感悟,如:
  魯賓斯坦認為:「假如沒有記憶力,我們便會成為轉瞬即逝之物。從將來看
過去,所看到的是一片死寂而已。而所謂現在,隨著它一分一秒地流逝,也會一
去不復返地消失在過去之中。基於過去所產生的知識和技能都不可能存在,就連
我們一生中實際上持續不斷地進行的,並且使我們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的學習
活動也不可能存在。 」
  謝切諾夫說:「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於記憶。 」
  培根更是指出:「一切知識的獲得都是記憶。記憶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基礎。 」
  也許有些考生夢想自己能快速、大量、準確地進行記憶,同時又不易遺忘,
這樣學習會輕鬆很多,成績也會有很大的提高。心理學研究表明,通過後天良好
的教育、訓練、培養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記憶力。
  對於我們廣大學生來說好的記憶力尤其重要。我們需要依靠記憶來吸取知識
和運用知識,沒有對學過的知識的積累,就很難學懂新的知識。我們所學的知識
是系統的、漸進的,如果沒有對前面學過的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要理解新知識,
是非常困難的。
  人的大腦是一個很難裝滿的知識倉庫,大多數人的記憶力並未得到充分發
揮,只要認真培養和訓練,充分發掘自己的記憶潛力,記憶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開啟記憶的鑰匙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自信是心中抱著堅定的希望和信念走向偉大榮譽
之路的感情。」193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杜伽爾說:「我力量的 真
正源泉,是一種暗中的、永不變更的對未來的信心。甚至不只是信心,而是一種
確信。」美國心理學家伍德沃斯說:「提高記憶力的要訣是自信。」他認為「自己 記
性不好」的想法是記憶的大敵。如果帶著「一定要記住」的決心來記憶,記憶的效
果就一定會得到改善。
  力量是成功之母,信心是力量源泉。一旦有了堅定持久的學習信心,你就能
爆發出巨大的、不可思議的力量。這就是心理學上常講的:「自我暗示。 」
「自我 暗
示」法運用得當,成功也就非你莫屬了。
  美國前世界拳擊冠軍喬·弗列勒每戰必勝的秘訣是:參加比賽的前一天,總
要在臥室的天花板上貼一張座右銘——「Yes,I Can」(我必勝!)
  態度決定一切!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會有什麼樣的記憶能力,也就會有什麼
樣的人生。
  兩個能力相當的人,有自信跟沒有自信,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喪失信心的人,
做任何事情都無精打采,看不到自己的優點,長此以往,學習成績下降,永遠
躲在自卑的陰影裡。而充滿自信的人,總是抱著樂觀的態度去生活與學習,並且
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他們的路會越走越寬敞。
  美國總統林肯在小時候,他父親在西雅圖有一處農場,上面有許多石頭。正
因為如此,父親才以較低價格買下它。有一天,母親建議把上面的石頭搬走。父
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主人就不會賣給我們了,它們是一座座小山頭,都
與大山連著。有一年,父親去城裡買馬,母親帶著林肯在農場勞動。母親建議說,
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於是他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
就把它們弄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像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頭,
只要往下挖一英呎,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因此,如果你在思想上認為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你在行動上自然不會去做,
也就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起初,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記憶都會相當自信,因此也充滿了興趣與熱情,
但當他們發現了事實並非如此之後,往往就洩氣了,喪失了自信也就喪失了熱
情。我們常常會在第一天將一篇課文或者某個定理完整準確地記住了,但當第二
天回憶時,能正確說出一半就很不錯了。
  這樣的事情很使人喪氣,但它又常常發生,我們漸漸對此適應了,便也放
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因為我們的自信受到傷害。
  但自信要建立在怎樣的基礎上呢?它要怎樣培養並保持下去呢?關鍵在於,
如何在記憶活動中用自信這股動力來加速記憶。
  自信往往取決於記憶的狀況,取決於東西記住了多少。如果每次都能高質量
地完成,自信心就會受到鼓舞而得到增強,並在以後發揮積極作用;反之,自
信心就會逐漸減弱,甚至最後信心全無。
  因此,自信的關鍵在於:決心記住它,並真的記住它。
  第二個要素是好奇心和興趣。
  小時候,法布爾常被大家看做「怪人」,因為他對大自然中的動物格外入迷。
他常常在小溪裡抓蝌蚪、逮青蛙、捕小魚,在草叢中追蜻蜓、捉甲蟲、撲蝴蝶。他的
兩個口袋常常裝著小甲蟲之類的動物。由於這個愛好,他沒少挨父母的責罵。隨
著時間的推移,法布爾的「玩心」並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失去;相反,他對昆
蟲更為著迷,而且也「玩」得更科學了。
  當時,有人將蜣螂(俗稱「屎殼郎」)叫做「神聖甲蟲」,這種叫法源於古埃
及人的傳說。這種說法沿襲了幾千年,誰也沒有去深入研究蜣螂的這種習性。
  法布爾並不相信這種傳說,他要揭開蜣螂習性的奧秘。為了觀察蜣螂的行為,
法布爾整天趴在地上。他那專注的神情,經常引起別人的嘲笑,有人說他是「白
痴」,也有人說他是「神經有毛病」,但他從不理會,他說:「我喜歡觀察它們,
這是我的興趣,我願終身與昆蟲為伴。」經過觀察和研究,法布爾揭開了「蜣螂 推
圓球的奧秘。原來,蜣螂喜歡吃糞球,它的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就是把糞便捲成
一個圓球,然後推回家。
  法布爾對蟑螂的觀察和研究前後持續了40年,正是這種對蟲子的興趣促
使他有了許多前所未有的發現。
  我們記憶力也是一樣,如果你對你所要記憶的知識無法產生興趣,你就不
可能記住它,即使記住了,也會在很短的時間裡把它忘記,等到用的時候無論
如何也想不起來。
  記憶的清晰度與對對象物的關心程度成正比。很多人感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
己的記憶力不如從前了,並且幾乎所有人都把其歸罪於大腦的老化。然而,事實
並非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一切事物缺乏興趣、喪失好奇心的程度加深,這
才是記憶力減退的真正原因。人們漸漸覺得渾身無力,這會抑制大腦的活性,造
成記憶力減退。
  因此,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要努力尋找新的愛好和自己的感興趣的事物,
這樣不僅記憶力,而且各種大腦機能都能夠重新煥發出青春的活力。
  自信和興趣是增強記憶力的兩個重要因素,抓住這兩個要素,挑戰記憶力
訓練,你一定能切身感受到記憶力的增強。
  明確的記憶意圖
  為加強記憶力,過分講究記憶技巧而忘記常識也是不可取的。現在提出「意
圖」這一問題。當你想要回憶某個單詞,而忘得一乾二淨怎麼也想不起來時,其
真正的原因可以說是你當初沒有想要記住的意圖。
  因為,只有有意識地、有計劃地、強行地記憶,只有帶有明確目的的學習,
才能記住,這樣記住的東西才是牢固的、永久的,這一條任何人無法違背。所以,
只有這樣記憶,才能獲得鞏固的知識,永久性的知識。
  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做過這麼一次有趣的試驗:
  請20個二、三十年前中學畢業的成年人回憶俄羅斯語語法規則中某些例外
的詞。大家不假思考,脫口而出,而且回答得準確無誤:
  游蛇,出嫁,憋不住!驅趕、支撐,呼吸,聽見,觀看,看見,憎恨,欺負,
忍受,依靠,旋轉……玻璃的,錫的,木製的……(其中這些的單詞在俄羅斯
語的詞形變化中與一般語法規則有所不同)。
  但是,沒有人,沒有一個能說得出「游蛇、出嫁、憋不住等單詞屬於哪條規則
的例外情況。
  前蘇聯老教育家卡普捷列夫說過:「真正過得硬和正確的記憶是有意記憶。」
  要記住某個單詞,首先必須對它產生印象,在心中做個記號,這就是「識記」
或「留下痕跡」。當你忘卻某個單詞或某件事物時,首先請你想一想你在接觸該 單
詞或該事物時,記憶的意圖是什麼?記憶的意圖很重要,因為要增強記憶力,
必須先有一個明確強烈的意圖。
  教育心理學著名教授桑代克做了幾次實驗,測試了記憶的意圖對記憶效果
的作用,在一次實驗中,命令第一小組的學生僅僅寫一連串的單詞和數列;命
令第二小組不僅要寫單詞和數列,而且要記住。結果哪個小組成績好呢?當然是
第二小組。桑代克教授的實驗結果,我們從日常經歷中也可以體會到。發生某件
事時,如果努力使之留在心中就能記住。
  記憶的效果和記憶的目的有密切的關係。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記憶的
目的越明確,記憶的效率就越高。弗洛伊德這樣說過:「意圖是所有記憶和忘卻
的基礎。人們所記憶的事物,應該是自己想要記憶的事物;所忘卻的事物,應該
是自己想要忘卻的事物。 」
  從材料保持的數量來說,有目的的記憶記住的多,盲目記憶記住的少。有目
標的記憶就是有意記憶,由於事先有預定記憶目標,並且能運用一定記憶方法,
記憶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從材料保持的時間來說,目的明確的記憶持久,目的模糊的記憶短暫。經驗
證明,記憶的持久性,即記住了的東西在頭腦中保持時間的長短,在一定程度
上取決於我們記住它們時,是想長期記住還是短期記住。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如
果其他條件相同,那麼,具有長遠學習目標的,學習一般比較紮實,成績穩步
上升;而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或為了取得某種榮譽,或為了避免家長責備,沒
有遠大的學習目標,只有短暫學習目的的學生,雖然在一定時期內也可以取得
良好成績,但時間一長,成績就會下降。許多學生還有這樣的體驗,為應付第二
天教師提問而記住的知識,很快就忘記了。這其中的奧秘在於:你希望記憶時間
的長短不同,在記憶時有意無意動員起來的記憶能力也就不同。
  從材料保持的質量來說,有目的記憶的知識較為系統,而無目的記憶的知
識較為零散。許多學生的學習和實踐經驗表明,如果沒有明確的記憶目標,很難
記住一種有系統的知識。在生活中,我們讀小說,看電影,聽廣播,參觀展覽,
和朋友閒聊,當時並沒有記憶意圖,沒有經過任何努力,可在不知不覺中卻記
住一些東西,其中有些生動有趣的知識甚至會深深地銘刻在我們的心田而終生
難忘。
  但是,這些無意識記憶保持的知識,無論怎樣生動,怎樣鮮明,怎樣牢固,
畢竟只具有片斷的性質,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無目的無意圖的記憶,完全取決
於外界刺激的強弱,不可能形成有系統有組織的知識,它常常使最重要、最有價
值、最值得記憶的東西置於腦後,而把沒有實際意義的知識記住了。
  記憶目的要明確似乎是個簡單問題,但在實際學習中卻有不少的同學往往
做不到。他們看書學習完全沒目的,僅僅憑興趣,碰到什麼學什麼,遇到什麼記
什麼;有的雖然有目的,但不夠正確,或是為了應付教師提問,或是為了應付
考試,或是為了炫耀才華,顯示自己……這樣,事情一過去,「記住」的知識又
都忘了。這告訴我們,影響記憶目的的條件很多,只有把握了這些條件,才能做
到目的明確。
  記憶對象的重要性對明確記憶目標也有很大影響。哨兵記口令很準確,情報
人員記接頭暗號很牢固,因為口令和暗號關係重大,不容許記不准記不牢。陰天
出門人們常常忘記帶雨傘,因為這頂多是挨淋,所以並不把它時刻放在心上。
  目的又有長遠的與短近的、偉大的與平凡的、一般的與具體的之分,它們都
是有利於提高記憶效率的。我們要具有遠大理想,把當前的學習和未來聯繫起來,
從而具有長遠的、偉大的、一般的學習目的,以提高學習記憶的質量。
  同時,我們還要具有短近的、平凡的、具體的目標,善於根據不同的學習內
容,提出不同的記憶任務,確定「記什麼」

「記多久」和「記到什麼程度」。有的 材
料要逐字逐句地記憶,有的只需記住梗概內容,有的要嚴格記住材料的順序,
有的則只要著重理解就行了。充分運用這個規律,避免盲目的、隨意的學習,可
以增強記憶效果。
  
------------

第5節增強記憶的魔法
------------

  用目標指引記憶
  有目標指引的記憶是沿著知識道路前進的列車,它將帶我們駛向智慧的彼
岸。
  不管你做什麼事,總得抱有某種目的。
  那個目的,就像是射擊場的靶子,又像是打獵場的獵物,是你苦心積慮要
追求的目標。
  那個目標,誘惑著你,引導著你,使你步入更高境界。
  首先,你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總是有一定的目標的,那是成功
地改進記憶效率的一個前提和基礎。其次,你必須明確地認識到,自己追尋的目
標是什麼,那是推動你前進的主要動力。
  如何達到那些目標呢?
  首先我要問你:「為什麼要閱讀本章?」
  你肯定會這樣回答:「當然是要成功地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嘍!」
  不錯,那無疑是你的第一個目標。但我還要進一步問:「一旦你達到了那個
目標,打算利用它做什麼呢?」
  這個問題,你不能迴避,應當給予明確的解答,記憶畢竟是人們從事各項
事業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提高記憶能力不應當、也不可能是你的終
極目標。
  每個人的生活目的各不相同,所追求的目標也千差萬別。但是,他總得有自
己的目標,不管這目標是什麼。實現這些目標,起碼有一個必要的前提,那就是
成功的記憶。一旦你的記憶效能大為改觀,無疑就清除了許多路障。你夢寐以求
的其他種種目標也就更容易地變成現實。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閱讀了本章,並提高了記憶力之後,你的目標是什麼呢?
  也許是想記憶更多的知識,取得優異的成績,也許是花最少的時間讀更多
的書……不管是什麼情況,總之,你有自己的目的——你的目標。
  那個目標實實在在地留存在你的意識中;要達到那個目標,其前提條件就
是改進你的記憶效能。
  因此,我認為,成功的記憶,是你實現既定目標的必要手段;反過來說,
明確的目標,又是促進記憶效能的積極動因。
  實驗證明,你所要達到的目標越近,其目標的驅動力也就越大。
  就像磁鐵,鐵距它愈遠,吸引力愈小;相反,鐵距它愈近,吸引力愈大。
  假如你做某種瑣碎而討厭的工作,不管是體力的,還是腦力的,開始時,
動作很慢,進展遲緩,你總是為那些冗長討厭的事而愁眉不展,只得耐著性子
去做。當工作快要完成的時候,你頓時感到有了希望,勁頭油然而生;越是接近
尾聲,幹勁越足,效率越高。
  這,就是目標的驅動力。
  心理學家們曾做過這樣的實驗:
  把一隻小老鼠放在「迷宮」中,讓它自尋出口。當它選擇了看似出口的目標後,
便不顧一切地向那兒沖去;越接近目標,速度越快。等到跟前,才發現是死路一
條,它又放慢速度,重新覓新的出路。很快,它又看到新的出口,便又一次沖過
去,而且同樣是越接近目標,速度越快。
  這種境況,心理學家稱之為「目標的斜率」 。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體驗:一個球體自高坡頂端往下滑滾,其速度是越來
越快。同樣的道理,人們越是接近目標,其幹勁越足,效率越高。所謂「望梅止
渴」,實際運用的正是這種心理效應。
  在這裡,我想向你介紹一種具體有效的方法,即:確立近期目標。
  換句話說,你要學會安排記憶進程,把你的長遠目標劃分成若干不同的近
期目標,一個一個地實現,一個一個地跨躍,每當你到達一個近期目標,就能
增強你的自信心,改進你的記憶效能,提高你的記憶速度。
  當你達到了所有的近期目標後,你苦心積慮要追尋的長遠目標也就勝利在
望了。而對那個長遠目標的靠近,無疑會更強有力地刺激你的記憶效能,從而更
有效地提高你的記憶能力。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說:「道理我懂了。可是,你能告訴我有沒有一個如何
確定近期目標的模式?」
  我必須坦率地告訴你:「沒有,從來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 」
  如何確立近期目標,完全靠你自己去摸索,因為什麼時候精力最充沛,什
麼時候學習效率最高,這是因人而異的,很難整齊劃一。
  有的人早上記憶好,可有的人晚上記憶好。關鍵是要把握住最佳記憶時間,
把最重要的問題放在這段時間去理解、去記憶。
  賦予記憶特定的意義
  所有有意義的事物都會在我們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特殊才永恆不
忘。在識記東西時,越是賦予它意義,就越能記得牢固。不論記什麼,只要它對
你來說有意義,就能容易而且快速地記住它。
  一次,一個高爾夫球迷的妻子向丈夫提醒道:「噯,別忘了明天是我們結婚
週年紀念日!」
  「怎麼會忘呢?」那個球迷說,「去年的那一天,我一下子打進6個球。 」
  看來,這個球迷把進球的多少與結婚紀念日聯繫起來,兩件事對他說來都
有其值得紀念的特殊意義,所以,就都牢牢地記住了。
  你可能會問:抽象的事物怎麼能被賦予意義呢?比如:「一系列毫無關聯的
數字有什麼意義呢?」
  「購貨單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怎麼能從電話號碼中發現意義呢?」
  這樣的問題多得不可勝數。總而言之,對於上述諸問題的答案也都可以歸結
成一個中心點:不論什麼事物,不管這事物多麼抽象,只要你覺得有必要記住
它們,就都可以賦予其一定的意義。
  比如說,這裡有一組毫不相關的數字:235812,孤立起來,確實不
易記牢,但是,當你把它們分解開來時,你就會發現其中的一些竅門:「2」後
邊加上「1」,「3」後面加上「2」,「5」後面加上「3」,「8」後面加上「4」,用
公式表示即成如下樣式:
  2+(1)=3;
  3+(2)=5;
  5+(3)=8;
  8+(4)=12
   記住1234,也就容易記住235812這5個數字了。連這些毫無
意義的數字都記住了,購貨單就更容易記住了,因為它們本身就包含有許多意
義。比如說,你要去商店買鞋、小方桌、手套、雨傘和西餐用的叉子,倘若隨意記
一下,難免要丟三落四;如果稍加調整,就能列出一個有意義的購貨單:
  傘=1(一根傘柄)
  鞋=2(一雙鞋)
  叉子=3(叉有三齒)
  方桌=4(4條腿)
  手套=5(5個手指)
  這樣,你只需記住12345,就很快地聯想到要買的東西了。也許你想去
買牛奶、蘋果、麵粉、雞蛋、麵包什麼的。把它們毫無秩序地裝在腦子裡,恐怕很容
易忘記買這買那,如果你稍稍審視一下,就會發現一個記憶竅門:你作些調整,
按英文的頭一字母去記,就不會忘了。比如:
  蘋果(apples)=A
  麵包(bread)=B
  牛奶(英文是milk,但牛奶是牛產的,由奶聯想到牛,牛的英文是c
ow)=C
  麵粉(英文是now,但麵粉要做成熟食,總得先和成生麵糰,生麵糰的
英文寫法是dough)=D
  雞蛋(eggs)=E
  這樣,你只需記住ABCDE,就能很快聯想起要買的貨物了。
  類似這樣的排列組合,你還可以舉出很多實例。比如你要去買鞋、長統襪、手
帕、壁爐、柴架和毛巾,作些調整,使之成為下列秩序:
  鞋(shoes)=S
  毛巾(towels)=T
  柴架(andirons)=A
  長襪(stockings)=S
  手帕(Handkerchiefs)=H
  這樣,第一個字母便成了一個新詞stash(俚語作「儲藏備用物」的意
思)。再比如,你要買蘋果、桃、橘子、柚子、香蕉,可以作如下調整:
  桃(peaches)=P
  蘋果(apples)=A
  柚子(grapefruit)=G
  橘子(oranges)=O
  香蕉(bananas)=B
  這樣,第一個字母又可以組成一個音節pagob,你只需記住這個音節,
便連帶記住了要買的貨物。
  這種組合拼讀的方法非常簡便實用,你可以自己去實踐,無疑會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總之,記憶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原則只有一個,即設法給這些字賦予一定
意義,這樣,才能記得牢固。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識記直觀形象的材料遠比識記枯燥抽象的材料容易
得多。
  往往初來乍到的新事件更容易留在腦海中,而每天都能碰到的事反而記不
住,比如,某天你在回家的路上,與迎面走來的人擦肩而過,你大約是不會太
留意他的,除非這個人長像特別。第二天清晨,你在上班的路上突然被一個橫躺
在街上的軀體絆倒,剎那間,你首先會想到什麼呢?你肯定會首先想到:「我被
人絆倒了。」至於絆你這人是誰,在短期內,你是不會把他和你昨天匆匆見過 的
那個人聯繫起來的。你昨天見的人太多了,他不過是其中一人而已,已不具備明
顯特徵,你怎麼可能記住他呢?
  許多實驗證明,凡是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事物,就容易在腦海中留下清晰
印記,就容易從記憶庫中提取出來。即使遺忘,只需稍加溫習,就可以很快地重
新掌握,而且不再輕易忘記。
  有一個故事很滑稽。
  某日,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科銳斯特和一個朋友在大街上漫步。路過一家魚
店時,他閒適地佇立在窗前,欣賞著各式各樣的標本。其中有一條鱈魚,張著大
嘴,瞪著眼珠,特別引人注目,他彷彿記憶到什麼,驀地,科銳斯特轉身對朋
友大叫道:
  「天哪!多虧那條張牙舞爪的鱈魚提醒了我,晚上,我還有個演奏會呢!」
  你看,栩栩如生的形象刺激了這位提琴家的注意,更喚起了他幾乎遺忘的
事情。
  由此你可以注意到,越是形象的事物,就越能觸發人的聯想,也就越容易
記憶。因此,不管記什麼事物,不管它多麼抽象,你都應儘可能給它賦予形象。
  讓情緒服務於記憶
  情緒是人生的大敵,記憶會在情緒的破壞下而停滯不前。
  你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改進記憶效能的征途上,你已經從起點邁出,步
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你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戰勝情緒,朝
著既定的目標勇往直前。為此,我們建議你不要輕易地放棄自己的努力,時刻敦
促自己,強迫自己,使自己的記憶系統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等到既定目標達到再
鬆弛一下,那樣效果就會更好。
  很多人,還沒有做過任何努力,就自暴自棄地認為自己很難持之以恆地按
步驟加強記憶,這是一種成見。
  你想過沒有,在改進記憶效能的過程中,還有一種幾乎叫人意識不到的情
緒在嚴重地影響著你的記憶力的提高。
  這種情緒,即成見,或叫先入之見。
  如果你聽到,或看到的東西,恰恰是你事先有所預想,或者有所期望的內
容,那麼,你就很容易記住它們;相反,如果你聽到,或看到的東西,恰恰是
你本來就不感興趣,甚至是反感的內容,那麼,你就很難記住它們。
  讀到這裡,你就會意識到了吧,你始終覺得自己不能按計劃行事,這本身
就是一種先入之見。這種成見,迫使你承認對自己的計劃不感興趣,甚至反感,
從而放棄任何努力,那不是最大的錯誤嗎?
  因此,你一定要排除成見的干擾,按照你制定的學習計劃,科學地安排記
憶時間,並且堅持下去。
  根據日程安排,有針對性地訓練自己的記憶能力,這確實是行之有效的學
習方法。
  但是,每天應當學多少,怎樣測定學習標準,這是因人而異的,也是因時
而異的。
  有時,你發現自己正以異乎尋常的速度獲取新的知識,記憶效能也充分地
調動起來——彷彿不知疲倦地為你工作。但轉瞬間,你又會驀地感到記憶機關好
像出了什麼毛病,運轉不靈了,甚至,你感到自己又退回到原來的起點上。
  一般情況下,不管你學什麼,開始的時候,記憶效率總是很高,用不了多
久,你就能初步摸索出一些掌握這門知識的路數。這時,你的記憶功能就像是加
了油的機器,運轉得十分輕快;又像是高山滑雪的運動員,從高山順坡滑下,
大有一瀉千里之勢。
  然而,初步掌握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隨著知識視野的開闊,你會越發感到
該記的東西太多,或是實例,或是詞句,或是數據,如此等等,都應當記住。
  遺憾的是,正需要記憶功能鼎力相助的時候,它卻懈怠下來。到後來,它甚
至好像完全在原地踏步,再難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了。這時,實際已到了「記憶
的死亡線」上了。這就像高山滑雪運動員,滑到了一處平地,速度必然會越來越
慢,但是,慢歸慢,它並沒有完全停下來,直至另一個高坡前,速度才會完全
停頓下來。
  同樣的道理,記憶功能也一直在「記憶的死亡線」上慢慢運行著,直至你接
觸新的學習材料、向新的知識高峰攀登為止。以後,你又開始識記新的東西,而
以往的學科知識不再闖入記憶範圍。
  如果你是個強者,你就會客觀地面對現實,尋找新的對策,闖過「記憶的死
亡線」。具體方法下面還要談到 。
------------

第6節挖掘記憶的潛能
------------

選擇適合記憶法

每個人的記憶都各有特點,有長處便有短處,如果一個人能對他的這種特點有
個正確清楚的認識,從而做到取長補短地鍛鍊自己的記憶能力,那麼,可以算
作是很幸運的了。
而通常是,自以為了解自己記憶特點的人,他的看法並不正確。因此在記憶中屢
屢碰壁,弄得灰心喪志,最後會失去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
對特點把握不清而選擇了錯誤的記憶方式,其結果就如同讓喬丹踢足球,讓馬
拉多納打藍球一樣,不但事情做不好,還會讓人喪失自信與熱情。而這正是最值
得憂慮之處。
那麼,記憶有哪些類型呢?在記憶過程中,存在著這四種情形:
記得快、忘得慢;
記得慢、忘得慢;
記得快、忘得快;
記得慢、忘得快。
這四種情況中,第一種當然是最理想的,我們應該鍛鍊自己的記憶能力達到這
樣的標準。第四種情況就應該極力避免。而對於第二種情況,應該在識記速度上
多下工夫。對於第三種情況,就要在勤於複習、努力回憶方面鍛鍊自己。
記憶的這些特點,往往和一個人的氣質類型有密切關係。那種做事毛毛躁躁、匆
匆忙忙的人,他們的記憶常常粗枝大葉,一帶而過。慢性子的人,記憶多半會出
現第二種情況。所以記憶能力的訓練應該和性格培養相關聯進行。
人的適應性各有不同。著名的網球運動員桑普拉斯擁有很多網球賽冠軍頭銜,然
而他卻老是在法國公開賽上敗北,因為他不適應那裡的場地。
記憶上人們也有不同的適應性,有的善於用眼,有的善於用耳,有的善於記憶
動作等,這些不同的類型需要你用心去學習。
有的人對看過的資料容易記住,這叫記憶的視覺類型,美術工作者的記憶多半
屬於這種類型。他們的視覺形象鮮明、生動、細緻而歷久不衰。用畫家的話來說,
就是在未畫之前有一種「內心視覺」的東西,這就是生動的記憶視覺形象。一些連
環漫畫家,他們作畫時什麼借助物都不需要,全憑記憶和想像就能畫出一套套
繪聲繪影、形象生動的連環畫。這些畫家的記憶就屬於視覺類型。
如果在你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可能覺得默讀最有利於記憶;或者在你回憶某種
思想、公式或資料時,可能首先浮現於腦海的是這些資料在書頁的什麼位置,是
用什麼樣的字體印刷的;你到一個不熟悉的房間去了一次之後,能夠馬上想起
房間裡的各種擺設,一閉上眼睛,就能具體想起各種東西的位置;這樣,便可
以大體判斷你的視覺記憶發展較好。
有的人習慣於聽,對聽過的東西記憶很深,這叫做聽覺記憶類型。音樂工作者的
記憶往往就屬於這種類型。眾所周知,音樂大師貝多芬的眼睛失明後,主要靠聽
覺記憶進行音樂創作;莫扎特在西斯廷教堂裡,能把聽了一遍的神秘不外傳的
大合唱默記在心,這些都是擁有優異聽覺記憶的表現。
要想判斷你的記憶是否屬於聽覺類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留心一下自己是不
是對於那些聽到的東西更容易記住,而不是用眼睛看到的。如果你讀書時大聲朗
讀要比默誦的記憶效果要好,那就是說你的聽覺記憶發展更好些。
另外,還有動覺類型的記憶,即對於動作技能容易記住。體操健將、運動員、拳擊
手。NBA球員等皆屬於這種類型。有時,人們在記憶時喜歡比畫動作,哪怕是
用手指畫空也好,說是這樣容易記住。這就是動覺記憶幫助記住了這些資料。
一般來說,很少有屬於某種單純記憶類型的人,大多數屬於綜合型,或說是混
合型。但即使這樣,每人的記憶中總有某一類型的記憶佔有主導的地位。
因此,要想提高和改善自己的記憶,首先就要弄清自己是哪種類型,或是哪種
類型佔有優勢,這樣才能針對特質訓練,取長補短,彌補缺陷,以使記憶效果
發揮得更好。
這些不同的記憶類型不是形諸先天,而是在後天的生活、工作中形成的,也沒有
優劣之分,只有個人適應性的差別。正是受這個道理啟發,我們為了記憶的需要,
可以有目的地使這三種類型的記憶都得到發展,既能看,又能聽,還能動手做,
這樣不僅容易記住,也具備了記憶結構。

運用感觀記憶

每個發育健全者的記憶倉庫裡都有5個「進貨員」: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皮膚,
由此產生五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人用五種感官同外部世界聯
繫接觸,形成感覺,通過神經系統,輸入大腦,思維活動和知識積累應當是這
樣開始進行的。記憶倉庫之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貨物,全在這5個「進貨員」的努
力。
感受能力和記憶能力關係甚大。人如果全部喪失了感受能力,記憶也就無從談起
了。即使僅僅某一感覺器官發生了障礙,也會給記憶帶來困難。
感官健全的人,他們感官的敏銳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有一個故事頗能說明這個問
題:

作家高爾基在那不勒斯城時,有一天和安德烈耶夫、蒲寧坐在一家飯館裡,3人
約定:看見一個人走進來,限定在3分鐘內對此人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後把自
己的看法說出來。高爾基觀察後說:「他是一個臉色蒼白的人,身上穿的是灰色
的西裝,還長著一雙細長的、發紅的手。」安德烈耶夫只是胡謅了一通,連西裝 的
顏色也沒有看出來。蒲寧從這個人的服裝說到他那帶小點的領帶、不正常的小指
指甲,連他身上的一個小瘊子也詳細地描繪出來,最後還下結論說:「這是個國
際騙子!」他們向飯館侍者一打聽,果然這人來歷不明,經常出現在那不勒斯的
街頭,名聲很糟。

高爾基等3人的視覺能力顯現出明顯的差異。可見,人與人之間在各種感覺的發
展水平方面,往往表現出很大的差異。
某種專門感受能力對於記憶某種專門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如你要學習某種外語,
要正確掌握這種外語單詞的發音,就需要具有特別發達的聽覺能力。我們知道,
每一種語言的許多聲音之間的差別是極其微妙的,人們的聽覺感受能力在語言
實踐的影響下,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什麼有些人學習了英語,只能做書面翻
譯,而不能口頭會話,甚至對地道的英語講話也聽不懂呢?原因往往在於其聽
覺感受能力差。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要學好某種外語,提高對它的聽覺感受能力
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感受能力是記憶能力的前提,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人們往往忽略這一點。許多
人埋怨自己記性不好,卻很少有人埋怨自己感官不靈活。實際上記憶力不好的人,
多半都是不善於運用感官或感覺遲鈍的人,即所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 此,
他們通過感官所得來的東西,大多是模糊的、籠統的、膚淺的和分散的,在腦中
留下的「印痕」很不深刻。而記憶力好的人,大都是感受力很強的。他們耳聰目明,
嗅覺靈敏,映入腦中的印象比一般人要清晰、準確、詳細、全面得多,這樣,記憶
自然要好。
專長在於訓練。有意識地訓練各種感覺器官,確實能夠提高它們的感受能力,使
它們變得能幹起來。
對各種感官進行訓練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各種感覺對於記憶的意義是不同的。據
專家估計,在我們記住的東西中,有85%是通過視覺,11%是通過聽覺,
僅有4%是通過味覺、嗅覺和觸覺獲得。很顯然,訓練感官,主要是訓練耳目,
提高視聽能力。所以,只要我們的眼睛明亮起來,耳朵靈敏起來,「眼觀六路,
耳聽八方」,記憶力就會得到相當的發展。
在學習中,聽覺是僅次於視覺的感官了。很多著名的鋼琴家都說自己是靠聽來學
習這門藝術的。他們在演奏時是靠大腦去「聽」,這樣來記住各種不同的旋律。
只要你開始借助聲音來幫助你記憶,你的記憶就已經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了。你
將看到聽覺在你記憶的過程中起到的是輔助視覺的作用,而不是要取代視覺。
在提高記憶的研究領域中,觸覺是與被我們稱作「動覺記憶」的概念聯繫在一起
的。動覺記憶是我們最不會遺忘的。你可以去問一個年輕的時候學過游泳或騎自
行車的老人。這種技術即使我們已經有好多年沒有練習過了,但也決不會忘記。
用觸覺來提高記憶,可以通過同時做幾件事來練習,比如說,你開車的時候既
要注意看也要注意聽,同時你還要操作方向盤,這時你就把觸覺和視覺、聽覺聯
繫起來了。
把嗅覺與其他感覺器官結合起來加強記憶也是很有效的,因為嗅覺能起到別的
感官起不到的作用。聞到食物的香味能立即判斷食物已經被煮過了;電線燒焦的
氣味能告訴我們短路了。但嗅覺的功能不僅僅是這些,一種特殊的香氣能夠引起
許多與此相關的聯繫。作家在創作一部作品時可能一直浸在一股香菸的味道當中。
通過你的感官來加強記憶,肯定會起到很好的效果。我們觀察的能力就是依靠我
們的感官,記憶也需要我們充分利用我們的感官。只依靠一種感官會使記憶十分
有限。用你不同的感官去加強你的記憶力,你越是把它們聯繫起來,它們之間的
關係就越緊密,你的記憶就越會形成一個整體,而沒有空缺。

根據特長記憶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
發揮。」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選擇和創造合適的方法,提高記憶力也是如此 。

愛因斯坦在中學期間就感悟到自己的大腦左半球超常發達,所以進入當時還是
粗放式教學的大學學習時,為了讓自己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就果斷地去掉了
對特長髮揮無助的很多課程,集中主要精力去學能發揮己長的那些課程。結果於
窄化了的領域中獲得了比其他同學要多得多和精深得多的專業知識。畢業後,他
在窄化了的物理學領域內拚搏奮進,終於創立了相對論,成為被世人讚譽的科
學巨匠。

如果讓擅長記憶數學的陳景潤去學記烹調或縫紉衣服,讓擅長邏輯記憶的愛因
斯坦去記憶非邏輯信息至終生,讓善於聽覺記憶的羅黑黑和羅馬盲詩人荷馬去
記憶視覺信息……總之,將有特長的人送上迷途——捨棄己長,會產生怎樣的
後果?
「跛足而不迷路能趕過雖健步如飛但誤入歧途的人。」不知道擇優定向發揮己長 的
人,不管是多麼勤奮、多麼認真,也只能算是記憶路上的盲人:

一位患有自閉症並被人視作輕度弱智的青年,對日子有著超出常人的記憶能力。
如果拿日曆考他,他會「彈無虛發、百發百中」。原來,這個青年六七歲時,這 種
獨特的才能就已經被他的親人所發現。
這位善於記日子的青年並非弱智,而是一位具有記憶天才的人。遣憾的是,他自
六七歲起就錯用了這種超常的記憶才能,去記憶不能轉化為生產力的日子。假設
他的親人在發現他的記憶才能後,讓專業部門對他定向培養,讓他在自閉的環
境中去記憶必須記住的中外高精尖知識信息與實踐經驗,並找出其間的聯繫,
那麼,他很可能已經成為科技界不可多得的精英了。
認識自己是擇優定向的先決條件。認識自己的記憶特長越早,越能抓住提高記憶
力的先機。不然的話,就會像「盲人摸象」一樣,所擇的「優」很可能是「非優,甚
至為「劣」 。
腦力無所側重的情況下取得的考試成績,可以作為檢驗特長的一個參考依據,
如某科的成績明顯優於其它各科,就可定向於某科,並在此領域裡作長足的發
展,如深造、擇業、搞創作發明、靈巧地化解熱點等。
在恆定的時間內用各種感覺器官去記憶難度相同、數量相等的兩組材料,而後進
行記憶效果的感悟,如果發現運用視覺去接收這一材料的記憶效果凸顯的話,
那麼,視覺記憶就是你的「己長」。相對地說,你的「優」也就在這裡 。
在認識自己的記憶素質之後,就要讓自己的記憶特長在學記實踐中充分地發揮
作用。人的壽命在歲月無情的增長中一點點減少,而人生的價值卻在擇優定向的
過程中不斷得到深化和積累。
記憶的方法很多,但並非每一種方法都適用於各種情況和各種人。因此,每個人
最好都能思考出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並藉這種思考行為進一步加深記憶。
也許有人會問:「撇開現成的方法不用,反而費時去增加一道思考步驟,值得
嗎?」事實上,當一個人在遇到非記憶不可的事情時,都會先就該事的前因後果、
可能產生的影響等有關事項進行了解。就算他找不到記憶該事的最好方法,也已
將該事牢記在心裡。
比如,他需要記住幾個單詞,想把它們組成一句話,以便於記憶。於是他必定要
把這幾個詞的意義、字母組合弄清楚。就算他最終無法把它們組成一句話,但在
這個過程中,也已把這幾個單詞記住了。可見,這樣做是值得的。
肯尼迪學院的薩頓教授曾經說過:「再單調的重複性作業,也有無限發揮創新的
機會。」這話是對自動化社會下的人才運用制度而言,用意在於說明枯燥生活 中
加點創新的重要性。
同樣的道理,對於乏味而學習慾望甚低的學科,也可來點創新使它變得生動有
趣。通常,創新時事物都有滋潤作用。這雖然不是正統的學習方法,但卻能使記
憶變得生動活潑。尤其在心情不佳、情緒低落的情形下,這種方法無異是恢復求
知慾望的最佳途徑。

以4條直線分隔10個點

如下圖左所示,將排在正方形格子中的9個點,以4條直線來分隔。當湯姆先
生看到這個圖形後,另加一個點,使它變成下圖右那樣的配置。湯姆對正在看圖
的約翰說:「這10個點也可以用4條直線來分隔。 」
約翰絞盡腦汁仍不得要領,究竟這個圖形要如何分配呢?你來動動手吧。

------------

第7節愛上你的閱讀力
------------

  閱讀的魅力
  看書如同品酒,只有慢慢品味,才能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書是逆境中的慰藉。
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世界上最壯麗的宮殿是藏書最多的圖書館。
年輕時讀書就像迎著朝陽走路。
  愛讀書的人不是天生的,但人一旦及時地弄到一本不忍釋手的有趣的書,
就會愛上讀書,並且,這個志趣會保持終生。許多成年人在回憶過去時說,他孩
提時最先讀的都是書攤上銷售的廉價書。這些書在成年人看來,都是些不值一讀
的書。然而,這些書卻有迷人和激發人想像之處!
  如果你在專心地讀一本書,有人對你說:「放下,幹嘛讀這些胡說八道的東
西。」你不要聽信他,繼續讀你的書。許多偉大事業就是從那些區區小事和胡說 八
道開始的。
  根本不喜歡讀書,對讀書不感興趣的人簡直沒有運氣:他錯過了遇到的第
一本書,沒有找到打開書籍王國的金鑰匙……難道他一生都要被書籍王國拒之
門外嗎?這真是一個天大的不幸。一個人即使儀表堂堂,他生活在我們這個充滿
琅琅讀書聲的世界上,而不喜歡讀書,也會有受侮辱、有落伍、有比人低一頭之
感。
  原來,讀書與學習任何一門課程是一樣的:要勤奮一點,努力一點,耐心
一點。愛上第一本有趣的書和打開書籍王國的金鑰匙一定會找到的。
  大凡有些名氣的人在他們的一生中都有一個貪婪地閱讀大量書籍的時期。
  12歲的托瑪斯·愛迪生弄到一張公共圖書館的閱覽證,就暗下決心,要挨
個兒把所有的書讀完。於是,他勇氣十足地從放在書架最底層的書讀起,他碰到
了這樣一些書: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基礎》、
《技術辭典》

《憂鬱症解剖學》 …
…他絲毫沒有為此感到窘迫,利用閒暇時間一卷又一卷地攻讀起來,不放過一
本,不漏掉一頁,一直讀完了書架上5米長的書……只是此後,他才得出一個
結論,讀書要有一定的選擇,而不能挨個兒把所有的書都讀。
  但是,這件軼事是很有教益的,對嗎?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讀了幾本書?
  因此,讀書也要講求方法。英國著名作家毛姆喜歡採用輪讀法讀書。他說:
「一個人不可能每天都有不變的心情,即使在一天內,也不見得對一本書有同樣
的熱情。」因此,他讀書是隨自己的興趣,不一定讀完一本再讀另一本。他一般 在
清晨腦子清醒的時候讀科學和哲學著作;一天工作結束,心情輕鬆但不想從事
激烈的腦力活動時讀歷史、散文、評論、傳記之類的書;晚上讀小說。他的身邊隨
時隨地帶著詩集,工作之餘見縫插針,讀一兩首詩。毛姆是隨興所至讀不同的書,
的以他的讀書興趣一天到晚都十分濃厚。
  曾經擔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早年由於家境貧寒,小學畢業以後就推動
了系統學習的機會。在半工半讀的學習中,他十分注意讀書方法。為了鍛鍊自己
的記憶力,他一頁頁地背誦《簡明英語詞典》、日文辭典《廣辭林》,採用的辦法 就
是背一次撕下一頁,記熟了就扔了。
  當你慢慢地、細細地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會不時地停下來:一個絕妙的思想
……一個絕妙的句子……一些恰到好處的詞彙……把它記下來該多好啊!但是,
把所有的東西都記住是困難的,也不要去強記硬背下來……
  要準備一個雜記筆記本,這種筆記本通常叫做「讀書日記」。但這樣叫,未 免
太鄭重其事了。它不過是自己的一個雜記筆記本而已。頭兩三頁留成空白。每當讀
到令你流連之處,就拿出筆記本,記上作者的姓名、書名、出版年份和地點。然後,
不拘形式地記下你感覺重要的東西。有時要逐字逐句地照錄原文,有時要變成自
己的話記,有時要記下自己的隨感。可能,這種感想與本書沒有直接的聯繫,但
它是由於閱讀所引起的。必須規定一系列標記,以便數年之後還能準確地分辨出
哪些是引文。哪些是轉述,哪些是你的感想。每個摘錄後面要註上書的頁碼。一旦
需要時,可隨時查到。
  常常有這種情況,你從厚厚的一本書裡只能摘記兩行字。也有這種情況。一
本薄薄的小冊子卻幾乎全被抄錄下來。還有這種情況,你讀完了一本書後,筆記
本上隻字未留。筆記不是用來做彙報的,它可記得隨便些,樂意怎樣記就怎樣記。
筆記本是自我的世界,甚至不敢設想,除自己以外,有人要來讀它,儘管這並
非私人日記,其中似乎沒有任何隱私。
  當筆記本快要用完的時候,可以把它編上頁碼,在前邊的空白頁上編上目
錄。一年內記1、2本,不會更多。這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不必追求數量,慢慢
地、一本一本地記。這樣,就能積上10本、15本。閒來無事的時候翻一翻、看一
看,回憶回憶讀過的書,重溫一下讀書時那些愜意的感受——這些都已變成自
己的了。即使是自己書架上的書,最好也要從中摘出自己需要的東西。在自己的
書上批批點點,哪怕不常這麼做,只是用鉛筆輕輕地劃,而且是科技書,而不
是文藝書,這也是令人可惜的。在普希金的詩集上批點,這似乎是一種褻瀆行為。
但我們看到某個人在圖書館的書籍上批批點點,我們會十分氣憤,不是因為這
是別人的書,他弄壞了別人的東西,而是因為書不是一般的東西,而是書。只有
那些慷他人之慨的粗野人,才能做出這種事。你也知道,在你之後還會有人要讀
這本書,你哪怕在書上只批點一個詞,別人讀到你批點的地方就會停下來。批點、
抄錄,這是個人的隱私,自己的私事。怎麼能把自己的心思拿出來展覽呢?和干
這種事的人交朋友,即使是相認識,都是危險的。
  享受閱讀力
  讀好書是一種樂趣,一種情操,一種向全世界古往今來的偉人和名人求教
的方法,一種和他們展開討論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種社會、體驗各種生活、結識
各種人物的邀請信;一張邁進科學宮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場券;一股改造自己、豐
富自己的強大力量。書籍是全人類有史以來共同創造的財富,是永不枯竭的智慧
的源泉。
  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一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
王,一輩子住在宮殿裡,有花園、佳餚、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僕人,
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麼我決不當國王。我寧願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
閣樓裡,也不願當一個不能讀書的國王。 」
  閱讀不僅是一種認知活動,還是一種心理活動;閱讀所達到的效果不僅與
基礎積澱、思維能力、閱讀方法等緊密關聯,更與閱讀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繫。然而,
在具體的實踐中,很多教師往往只把閱讀當作一種純智力活動,較多在閱讀方
法、閱讀技巧上下功夫,而忽略了閱讀心理的研究與指導,以致於學生閱讀心理
的馬達根本未能順利開啟並運轉。馬達不能提供強勁的動力,無論車手的技術多
麼精妙,無論教練的指導多麼得法,所有的東西只不過是附著在馬達這張皮上
的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最為有效的閱讀指導莫過於直擊學生的心
靈,激發學生開足閱讀心理的馬達。
  大多數學生都很討厭考試和背書,比較喜歡體育活動、音樂等科目。這是為
什麼呢?因為這些課程沒有壓力,更不需要背誦課文,考試也不需要事前準備。
因此,大家的興趣都不是很高,也不在意成績的好壞,可以說這就是讀活書的
典型。
  當我們在課堂上看著課本聽教師講課,往往會覺得枯燥乏味,引不起太大
的興趣,其中的原因,除了教師的授課不夠生動活潑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幾
乎每一門功課都有很多作業要做,甚至還要背誦,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而考
試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假如有一天能夠讓讀書像看漫畫、小說一樣的心境的話——也就是說,完全
不必去強記死背功課,而只憑著看過之後的「印象」和「感覺」時,那時候的記憶
力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情形就好比去逛街時,走到一家超市門口,看見櫥窗中
擺設的東西一樣,你只需仔細地看一看那些東西,回頭就會想起來了。那只是憑
一種「印象」,根本沒有要去強記死背的意願,反而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很多。
  人類的頭腦原本就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潛能存在,尤其是人體器官的「敏銳感
覺」這種潛能,我們從沒有充分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實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既然看小說、漫畫和故事等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為什麼用到功課上時,不靈驗了
呢?那不同樣都是文字嗎?因此,快速閱讀訓練的目的還在於訓練我們的頭腦,
把那些「敏銳感覺」的潛能開發出來,運用到平時的閱讀上去。
  當我們讀書時,越是想要去死記硬背的課文,往往花了很多時間仍然記得
不牢,或是背誦得亂七八糟,可是當我們去欣賞一本小說時卻又不一樣了!書
中精彩的內容,往往把我們吸引得廢寢忘食,愛不釋手,甚至還會對親友們繪
聲繪色地描述一番。但當學校的課本從小說中摘錄了一小段精彩的文字作為課文
來講授後,不久又要考試測試一下時,卻是記得不牢靠了。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原因就在於當作小說去看時,所用的心思是一
種「欣賞」與「享受」的態度,那是完全沒有考試的壓力存在的,在欣賞與享受之
餘,那種愉快和喜悅的情形,時時高潮洶湧,欲罷不能,結果厚厚一本小說的
內容及精彩部分,都能在看過一遍之後如數家珍般地敘述出來,然而只要編到
學校的課本上之後,哪怕只有一小段文字,僅佔整本書的幾百分之一那麼一點
點的內容,都會讓我們無形中產生對考試的畏懼的心理,在重重的心理壓力下,
縱然把那段課文的小說,讀了很多遍,或是整個背誦了下來,在考試時,卻發
現自己考得並不如想像中那樣好,這就說明了我們的心理壓力及閱讀時的心態
有著明顯的變化。而這種沉重的心理因素,就把我們原來就擁有的自然記憶力給
完全的殺掉了。
  了解原因之後,就應該知道不是我們的記憶力不好,而是我們自己扼殺了
那原有的超強記憶能力——藉著欣賞與享受的心態所帶來的奇蹟。因此,請從現
在開始,逐漸去聯繫看課文時,試試看能不能培養出欣賞與享受的閱讀心理?
為什麼不能呢?課本中有眾多更好、更實用的知識,那是我們成長的精神食糧,
欣賞它、享受它,會帶給我們更美好的未來,那是比僅僅去欣賞一本小說、享受
其精彩情節更有價值的事情!
  閱讀很簡單
  「今天的作業是閱讀書上第92頁『首次登上馬特爾霍峰』的故事,明天課堂
上做複述。」教員說完就離開了7年級教室。馬麗喜歡閱讀課文,計劃首先要把 這
份作業做完。不一會兒功夫她就把這段緊張而動人的故事一口氣讀完了,並著手
做別的作業。第二天老師點名要馬麗複述馬特爾霍峰的故事。一開始她講的很流
暢,後來教師打斷馬麗,開始盤問起一些細節問題來。馬麗知道馬特爾霍峰正好
座落在瑞土與意大利的邊界上,她也沒有忘記是英國人威佩爾首次登上高峰的,
「但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馬特爾霍峰有多高」,她卻一點兒也想不起來了。她可
是聚精會神把這段驚心動魄的故事讀完的呀!
  你是否有過同樣的體會。讀了許多自己感興趣的書,並確信記住書中的全部
內容,遺憾的是,時隔不久就會發現自己有些地方根本沒弄懂,遺忘的地方也
很多。
  下面推薦一種方法,稱為「五步閱讀技巧」。它們將有助於我們掌握和記憶 課
文的內容。
  首先,把整本書粗略地看一遍,再讀前言或引言,因為它簡明扼要地介紹
了書的中心思想及主要內容;目錄是一本書的主要框架,它勾劃出整本書的結
構以及各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繫,另外每章的大標題,小標題也突出說明了每一
個章節的主要內容。在閱讀時你會發現,書中的確包含了這些內容。
  其次,反問自己:「是否有這方面的知識?」
「還想知道些什麼?」在粗略 翻
閱圖書時是否發現有生詞或不懂的術語,如果有,把它們都寫下來。
  再次,做好閱讀前的準備後,就可以開始細讀了。邊閱讀,邊給自己先前提
出的問題找答案,碰到生詞可查字典,要注意作者的旁註,書中的圖表或插圖。
因為它們和文章關係密切,能幫助讀者理解。至於閱讀時休息次數要視文章的長
短及難易程度而定。
  然後,讀完一篇較長的文章後要停下來,考慮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
並解答你自身某些方面的問題。
  把文章中最主要的內容記在筆記本上,並用幾句話把大致內容做—簡短的
小結,如果有時難以找到恰當的詞句來表達,可用口頭隨便複述,對所讀的內
容進行小結。
  最後,當你逐段把文章看完以後,最後再寫兩個總的內容大意,重讀一次
筆記,如果有必要可做些增補,檢查一下是否解答了你所有的問題,並試著弄
清尚未解決的問題。儘管你開始時覺得這種方法很費時間,但採用此法讀幾篇文
章以後,你就會發現自己的閱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既讀得快,又記得牢。
  有了五步閱讀技巧,我們選了一篇文章供你用此法試著閱讀,先看標題,
把課文粗看一次,記住標題上的每一個字(第一步)。
  土豆輸入普魯士
  土豆屬於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它的最早產地是智利、秘魯和玻利維亞,今天,
在這些國家裡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野生土豆。在西班牙佔領軍到來之前,約從公
元前500年以來南美的印第安人就已經把土豆作為經濟作物了。約在1560
年,土豆通過西班牙和愛爾蘭輸往意大利,當時被稱為「食用蘑菇」,其果實很
像土豆,也長在泥土裡,人們把這種「食用蘑菇」的球莖稱為「tartufol
i」,德文的「kartoffel」就是因此而得名。
  一開始,土豆主要是一種觀賞和藥用植物,土豆長在地裡的根莖部分根本
不為人重視,只是在連年糧食欠收的情況下,才迫使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命
令公民在他的領土上大量種植土豆,他命令所有城市的居民和郊區農民在市場
廣場上集合,士兵們要求大家簽字,然後把土豆分發給大家,並向公眾宣講如
何種植土豆,如何用土豆烹調佳餚,還試圖讓聽眾相信土豆的味道如何好,可
用它解除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的嚴重饑荒。
  大家靜靜地聽著演講,可是當士兵們開拔以後,大部分的土豆卻被扔掉了。
新生事物在開始時是不容易為人們所接受的。因為曾經有人吃過土豆葉莖上結出
的綠色漿果而中毒。過了一段時間,人們慢慢開始習慣於來自美國的一種新果實,
到1770年與1771年間,糧食收成很差,大家面臨著饑荒的威脅,只好
吃土豆,沒想到土豆救了大家的命,於是大家都很高興。就這樣,土豆被接受了,
並成為公眾喜愛的食物。
  從此,土豆成了人們最主要的食糧,甚至沒有一天不吃用土豆製作出來的
飯菜:如土豆粥、烤土豆、炸土豆、炒土豆片、醃土豆、煎土豆、土豆丸子、還有土豆
沙拉等等。
  閱讀的魅力
  看書如同品酒,只有慢慢品味,才能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書是逆境中的慰藉。
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世界上最壯麗的宮殿是藏書最多的圖書館。
年輕時讀書就像迎著朝陽走路。
  愛讀書的人不是天生的,但人一旦及時地弄到一本不忍釋手的有趣的書,
就會愛上讀書,並且,這個志趣會保持終生。許多成年人在回憶過去時說,他孩
提時最先讀的都是書攤上銷售的廉價書。這些書在成年人看來,都是些不值一讀
的書。然而,這些書卻有迷人和激發人想像之處!
  如果你在專心地讀一本書,有人對你說:「放下,幹嘛讀這些胡說八道的東
西。」你不要聽信他,繼續讀你的書。許多偉大事業就是從那些區區小事和胡說 八
道開始的。
  根本不喜歡讀書,對讀書不感興趣的人簡直沒有運氣:他錯過了遇到的第
一本書,沒有找到打開書籍王國的金鑰匙……難道他一生都要被書籍王國拒之
門外嗎?這真是一個天大的不幸。一個人即使儀表堂堂,他生活在我們這個充滿
琅琅讀書聲的世界上,而不喜歡讀書,也會有受侮辱、有落伍、有比人低一頭之
感。
  原來,讀書與學習任何一門課程是一樣的:要勤奮一點,努力一點,耐心
一點。愛上第一本有趣的書和打開書籍王國的金鑰匙一定會找到的。
  大凡有些名氣的人在他們的一生中都有一個貪婪地閱讀大量書籍的時期。
  12歲的托瑪斯·愛迪生弄到一張公共圖書館的閱覽證,就暗下決心,要挨
個兒把所有的書讀完。於是,他勇氣十足地從放在書架最底層的書讀起,他碰到
了這樣一些書: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基礎》、
《技術辭典》
、《憂鬱症解剖學》 …
…他絲毫沒有為此感到窘迫,利用閒暇時間一卷又一卷地攻讀起來,不放過一
本,不漏掉一頁,一直讀完了書架上5米長的書……只是此後,他才得出一個
結論,讀書要有一定的選擇,而不能挨個兒把所有的書都讀。
  但是,這件軼事是很有教益的,對嗎?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讀了幾本書?
  因此,讀書也要講求方法。英國著名作家毛姆喜歡採用輪讀法讀書。他說:
「一個人不可能每天都有不變的心情,即使在一天內,也不見得對一本書有同樣
的熱情。」因此,他讀書是隨自己的興趣,不一定讀完一本再讀另一本。他一般 在
清晨腦子清醒的時候讀科學和哲學著作;一天工作結束,心情輕鬆但不想從事
激烈的腦力活動時讀歷史、散文、評論、傳記之類的書;晚上讀小說。他的身邊隨
時隨地帶著詩集,工作之餘見縫插針,讀一兩首詩。毛姆是隨興所至讀不同的書,
的以他的讀書興趣一天到晚都十分濃厚。
  曾經擔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早年由於家境貧寒,小學畢業以後就推動
了系統學習的機會。在半工半讀的學習中,他十分注意讀書方法。為了鍛鍊自己
的記憶力,他一頁頁地背誦《簡明英語詞典》、日文辭典《廣辭林》,採用的辦法 就
是背一次撕下一頁,記熟了就扔了。
  當你慢慢地、細細地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會不時地停下來:一個絕妙的思想
……一個絕妙的句子……一些恰到好處的詞彙……把它記下來該多好啊!但是,
把所有的東西都記住是困難的,也不要去強記硬背下來……
  要準備一個雜記筆記本,這種筆記本通常叫做「讀書日記」。但這樣叫,未 免
太鄭重其事了。它不過是自己的一個雜記筆記本而已。頭兩三頁留成空白。每當讀
到令你流連之處,就拿出筆記本,記上作者的姓名、書名、出版年份和地點。然後,
不拘形式地記下你感覺重要的東西。有時要逐字逐句地照錄原文,有時要變成自
己的話記,有時要記下自己的隨感。可能,這種感想與本書沒有直接的聯繫,但
它是由於閱讀所引起的。必須規定一系列標記,以便數年之後還能準確地分辨出
哪些是引文。哪些是轉述,哪些是你的感想。每個摘錄後面要註上書的頁碼。一旦
需要時,可隨時查到。
  常常有這種情況,你從厚厚的一本書裡只能摘記兩行字。也有這種情況。一
本薄薄的小冊子卻幾乎全被抄錄下來。還有這種情況,你讀完了一本書後,筆記
本上隻字未留。筆記不是用來做彙報的,它可記得隨便些,樂意怎樣記就怎樣記。
筆記本是自我的世界,甚至不敢設想,除自己以外,有人要來讀它,儘管這並
非私人日記,其中似乎沒有任何隱私。
  當筆記本快要用完的時候,可以把它編上頁碼,在前邊的空白頁上編上目
錄。一年內記1、2本,不會更多。這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不必追求數量,慢慢
地、一本一本地記。這樣,就能積上10本、15本。閒來無事的時候翻一翻、看一
看,回憶回憶讀過的書,重溫一下讀書時那些愜意的感受——這些都已變成自
己的了。即使是自己書架上的書,最好也要從中摘出自己需要的東西。在自己的
書上批批點點,哪怕不常這麼做,只是用鉛筆輕輕地劃,而且是科技書,而不
是文藝書,這也是令人可惜的。在普希金的詩集上批點,這似乎是一種褻瀆行為。
但我們看到某個人在圖書館的書籍上批批點點,我們會十分氣憤,不是因為這
是別人的書,他弄壞了別人的東西,而是因為書不是一般的東西,而是書。只有
那些慷他人之慨的粗野人,才能做出這種事。你也知道,在你之後還會有人要讀
這本書,你哪怕在書上只批點一個詞,別人讀到你批點的地方就會停下來。批點、
抄錄,這是個人的隱私,自己的私事。怎麼能把自己的心思拿出來展覽呢?和干
這種事的人交朋友,即使是相認識,都是危險的。
  享受閱讀力
  讀好書是一種樂趣,一種情操,一種向全世界古往今來的偉人和名人求教
的方法,一種和他們展開討論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種社會、體驗各種生活、結識
各種人物的邀請信;一張邁進科學宮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場券;一股改造自己、豐
富自己的強大力量。書籍是全人類有史以來共同創造的財富,是永不枯竭的智慧
的源泉。
  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一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
王,一輩子住在宮殿裡,有花園、佳餚、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僕人,
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麼我決不當國王。我寧願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
閣樓裡,也不願當一個不能讀書的國王。 」
  閱讀不僅是一種認知活動,還是一種心理活動;閱讀所達到的效果不僅與
基礎積澱、思維能力、閱讀方法等緊密關聯,更與閱讀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繫。然而,
在具體的實踐中,很多教師往往只把閱讀當作一種純智力活動,較多在閱讀方
法、閱讀技巧上下功夫,而忽略了閱讀心理的研究與指導,以致於學生閱讀心理
的馬達根本未能順利開啟並運轉。馬達不能提供強勁的動力,無論車手的技術多
麼精妙,無論教練的指導多麼得法,所有的東西只不過是附著在馬達這張皮上
的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最為有效的閱讀指導莫過於直擊學生的心
靈,激發學生開足閱讀心理的馬達。
  大多數學生都很討厭考試和背書,比較喜歡體育活動、音樂等科目。這是為
什麼呢?因為這些課程沒有壓力,更不需要背誦課文,考試也不需要事前準備。
因此,大家的興趣都不是很高,也不在意成績的好壞,可以說這就是讀活書的
典型。
  當我們在課堂上看著課本聽教師講課,往往會覺得枯燥乏味,引不起太大
的興趣,其中的原因,除了教師的授課不夠生動活潑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幾
乎每一門功課都有很多作業要做,甚至還要背誦,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而考
試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假如有一天能夠讓讀書像看漫畫、小說一樣的心境的話——也就是說,完全
不必去強記死背功課,而只憑著看過之後的「印象」和「感覺」時,那時候的記憶
力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情形就好比去逛街時,走到一家超市門口,看見櫥窗中
擺設的東西一樣,你只需仔細地看一看那些東西,回頭就會想起來了。那只是憑
一種「印象」,根本沒有要去強記死背的意願,反而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很多。
  人類的頭腦原本就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潛能存在,尤其是人體器官的「敏銳感
覺」這種潛能,我們從沒有充分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實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既然看小說、漫畫和故事等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為什麼用到功課上時,不靈驗了
呢?那不同樣都是文字嗎?因此,快速閱讀訓練的目的還在於訓練我們的頭腦,
把那些「敏銳感覺」的潛能開發出來,運用到平時的閱讀上去。
  當我們讀書時,越是想要去死記硬背的課文,往往花了很多時間仍然記得
不牢,或是背誦得亂七八糟,可是當我們去欣賞一本小說時卻又不一樣了!書
中精彩的內容,往往把我們吸引得廢寢忘食,愛不釋手,甚至還會對親友們繪
聲繪色地描述一番。但當學校的課本從小說中摘錄了一小段精彩的文字作為課文
來講授後,不久又要考試測試一下時,卻是記得不牢靠了。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原因就在於當作小說去看時,所用的心思是一
種「欣賞」與「享受」的態度,那是完全沒有考試的壓力存在的,在欣賞與享受之
餘,那種愉快和喜悅的情形,時時高潮洶湧,欲罷不能,結果厚厚一本小說的
內容及精彩部分,都能在看過一遍之後如數家珍般地敘述出來,然而只要編到
學校的課本上之後,哪怕只有一小段文字,僅佔整本書的幾百分之一那麼一點
點的內容,都會讓我們無形中產生對考試的畏懼的心理,在重重的心理壓力下,
縱然把那段課文的小說,讀了很多遍,或是整個背誦了下來,在考試時,卻發
現自己考得並不如想像中那樣好,這就說明了我們的心理壓力及閱讀時的心態
有著明顯的變化。而這種沉重的心理因素,就把我們原來就擁有的自然記憶力給
完全的殺掉了。
  了解原因之後,就應該知道不是我們的記憶力不好,而是我們自己扼殺了
那原有的超強記憶能力——藉著欣賞與享受的心態所帶來的奇蹟。因此,請從現
在開始,逐漸去聯繫看課文時,試試看能不能培養出欣賞與享受的閱讀心理?
為什麼不能呢?課本中有眾多更好、更實用的知識,那是我們成長的精神食糧,
欣賞它、享受它,會帶給我們更美好的未來,那是比僅僅去欣賞一本小說、享受
其精彩情節更有價值的事情!
  閱讀很簡單
  「今天的作業是閱讀書上第92頁『首次登上馬特爾霍峰』的故事,明天課堂
上做複述。」教員說完就離開了7年級教室。馬麗喜歡閱讀課文,計劃首先要把 這
份作業做完。不一會兒功夫她就把這段緊張而動人的故事一口氣讀完了,並著手
做別的作業。第二天老師點名要馬麗複述馬特爾霍峰的故事。一開始她講的很流
暢,後來教師打斷馬麗,開始盤問起一些細節問題來。馬麗知道馬特爾霍峰正好
座落在瑞土與意大利的邊界上,她也沒有忘記是英國人威佩爾首次登上高峰的,
「但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馬特爾霍峰有多高」,她卻一點兒也想不起來了。她可
是聚精會神把這段驚心動魄的故事讀完的呀!
  你是否有過同樣的體會。讀了許多自己感興趣的書,並確信記住書中的全部
內容,遺憾的是,時隔不久就會發現自己有些地方根本沒弄懂,遺忘的地方也
很多。
  下面推薦一種方法,稱為「五步閱讀技巧」。它們將有助於我們掌握和記憶 課
文的內容。
  首先,把整本書粗略地看一遍,再讀前言或引言,因為它簡明扼要地介紹
了書的中心思想及主要內容;目錄是一本書的主要框架,它勾劃出整本書的結
構以及各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繫,另外每章的大標題,小標題也突出說明了每一
個章節的主要內容。在閱讀時你會發現,書中的確包含了這些內容。
  其次,反問自己:「是否有這方面的知識?」「還想知道些什麼?」在粗略 翻
閱圖書時是否發現有生詞或不懂的術語,如果有,把它們都寫下來。
  再次,做好閱讀前的準備後,就可以開始細讀了。邊閱讀,邊給自己先前提
出的問題找答案,碰到生詞可查字典,要注意作者的旁註,書中的圖表或插圖。
因為它們和文章關係密切,能幫助讀者理解。至於閱讀時休息次數要視文章的長
短及難易程度而定。
  然後,讀完一篇較長的文章後要停下來,考慮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
並解答你自身某些方面的問題。
  把文章中最主要的內容記在筆記本上,並用幾句話把大致內容做—簡短的
小結,如果有時難以找到恰當的詞句來表達,可用口頭隨便複述,對所讀的內
容進行小結。
  最後,當你逐段把文章看完以後,最後再寫兩個總的內容大意,重讀一次
筆記,如果有必要可做些增補,檢查一下是否解答了你所有的問題,並試著弄
清尚未解決的問題。儘管你開始時覺得這種方法很費時間,但採用此法讀幾篇文
章以後,你就會發現自己的閱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既讀得快,又記得牢。
  有了五步閱讀技巧,我們選了一篇文章供你用此法試著閱讀,先看標題,
把課文粗看一次,記住標題上的每一個字(第一步)。
  土豆輸入普魯士
  土豆屬於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它的最早產地是智利、秘魯和玻利維亞,今天,
在這些國家裡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野生土豆。在西班牙佔領軍到來之前,約從公
元前500年以來南美的印第安人就已經把土豆作為經濟作物了。約在1560
年,土豆通過西班牙和愛爾蘭輸往意大利,當時被稱為「食用蘑菇」,其果實很
像土豆,也長在泥土裡,人們把這種「食用蘑菇」的球莖稱為「tartufol
i」,德文的「kartoffel」就是因此而得名。
  一開始,土豆主要是一種觀賞和藥用植物,土豆長在地裡的根莖部分根本
不為人重視,只是在連年糧食欠收的情況下,才迫使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命
令公民在他的領土上大量種植土豆,他命令所有城市的居民和郊區農民在市場
廣場上集合,士兵們要求大家簽字,然後把土豆分發給大家,並向公眾宣講如
何種植土豆,如何用土豆烹調佳餚,還試圖讓聽眾相信土豆的味道如何好,可
用它解除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的嚴重饑荒。
  大家靜靜地聽著演講,可是當士兵們開拔以後,大部分的土豆卻被扔掉了。
新生事物在開始時是不容易為人們所接受的。因為曾經有人吃過土豆葉莖上結出
的綠色漿果而中毒。過了一段時間,人們慢慢開始習慣於來自美國的一種新果實,
到1770年與1771年間,糧食收成很差,大家面臨著饑荒的威脅,只好
吃土豆,沒想到土豆救了大家的命,於是大家都很高興。就這樣,土豆被接受了,
並成為公眾喜愛的食物。
  從此,土豆成了人們最主要的食糧,甚至沒有一天不吃用土豆製作出來的
飯菜:如土豆粥、烤土豆、炸土豆、炒土豆片、醃土豆、煎土豆、土豆丸子、還有土豆
沙拉等等。
  好,請針對課文提問題(第二步),例如:
  1.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什麼?
  2.你知道多少有關土豆的知識?
  3.土豆的原生地在哪裡?
  4.在我們這裡土豆是怎樣變成食糧的?
  仔細閱讀課文(第三步),在腦子裡把課文的重點歸納出來(第四步),
用下列的問題最後檢查自己是否已經真正掌握和總結了課文的所有重點。
  1.土豆最初生長在哪些國家?
  2.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把土豆作為食糧的?
  3.土豆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4.農民為什麼開始時拒絕了從美洲來的嚴新果實?
  5.土豆在我們這裡最終是如何被接受的?是誰協助推行的?
  6.說出幾個用土豆燒的菜名來?
  請你把答案和課文對比一下,並檢查你的答案是否正確。
  好,請針對課文提問題(第二步),例如:
  1.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什麼?
  2.你知道多少有關土豆的知識?
  3.土豆的原生地在哪裡?
  4.在我們這裡土豆是怎樣變成食糧的?
  仔細閱讀課文(第三步),在腦子裡把課文的重點歸納出來(第四步),
用下列的問題最後檢查自己是否已經真正掌握和總結了課文的所有重點。
  1.土豆最初生長在哪些國家?
  2.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把土豆作為食糧的?
  3.土豆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4.農民為什麼開始時拒絕了從美洲來的嚴新果實?
  5.土豆在我們這裡最終是如何被接受的?是誰協助推行的?
  6.說出幾個用土豆燒的菜名來?
  請你把答案和課文對比一下,並檢查你的答案是否正確。
  

------------

第8節突破閱讀的訣竅
------------

  快速閱讀的技巧
  無聲閱讀、默讀是快速閱讀的基本要求。
  有聲閱讀是眼、腦、口、耳四個器官的共同活動,有利於加深理解和促進記憶,
但閱讀速度受到發聲速度的制約,速度相當慢。
  默讀只運用眼睛和大腦兩個器官,是大腦對文字的思維反映。整個活動在人
腦內部默默進行,省略了口的發音和耳朵的監聽過程,因而速度快許多。這就是
「眼腦直映」,即眼睛注視文字後,視覺信號立即輸入大腦而得到的反映。「眼 腦
直映」過程簡單,因而速度快。默讀速度比聲讀速度快,能夠形成「眼腦直映」,
所以快速閱讀都採用默讀。
  使用無聲閱讀法,通常需要經過兩個階段的訓練。第一階段需要壓低音量,
防止大聲閱讀。第二階段可以用舌頭抵在唇間或口含糖塊,可以達到只控制言語
運動分析器的外周部分,而不能控制中樞神經的效果。
  我們在進行快速閱讀的過程中,除了不能採取朗讀的方法以外,還要糾正
兩種不易覺察的有聲閱讀形式——唇讀和心讀。唇讀就是嘴唇微動但不發出聲音
的讀書法,心讀是讀者在內心深處始終自言自語,清晰地發著並聽著每個字的
字音的讀書法。正是這兩種不良閱讀習慣影響了大多數讀者的閱讀速度。糾正唇
讀的辦法是閱讀時採取閉口的方法,或者在牙齒間銜一根筷子,直到糾正「唇讀」
的習慣為止。要糾正心讀,只有靠讀者用意志來克服。
  杜絕回視。正確使用眼睛很重要,要堅決杜絕回視。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不
明白的字詞或前後不易理解貫通的地方,許多讀者經常採取翻回去再讀一遍的
辦法,不僅造成閱讀速度減慢,而且對文章的理解容易出現偏差。快速閱讀要求
讀者即使對某一句或某一段落不明了,也要在把全文看完後,再複習不懂的地
方。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由於遇到過多的生字和難詞,不得不多次回視,那麼,
足以說明這個練習材料難度太大,應該馬上換用淺顯易懂的閱讀材料。
  杜絕逐字逐句閱讀。當代結構語言學認為,科技材料的水分很多,有時竟達
到75%,而只有25%的材料對讀者有用。閱讀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多數人的
閱讀速度遠遠低於思維速度,大腦常常處於「空轉」的狀態。所以快速閱讀專家認
為,逐字逐句閱讀是一種浪費。訓練有素的快速閱讀者可以一次讀一行、多行、甚
至一頁並且把握文章的核心意思。
  集中精力。在家讀書的時候,很多人都有時間被「蠶食「的感覺——整整一天
的時間沒有做多少事情就被一點點雜事消耗掉了。這是典型的精力不集中的情況。
「眼腦直映」的原理告訴我們,閱讀的器官只是眼睛和大腦而已,閱讀時不應有
除眼部肌肉和腦力的緊張活動之外的任何外部運動。閱讀能力的好壞同我們精力
集中程度是成正比的。閱讀時有的讀者常常用手指、鉛筆在頁面上移動或指點,
還有的經常擺動頭部使眼睛對準自己正在讀的一行字,這些不良習慣影響了讀
者集中精力,閱讀速度慢,閱讀效率低,是一定要改掉的。
  此外,對閱讀材料是否感興趣,閱讀時周圍環境是否安靜等因素都影響著
我們的精力集中程度。對有興趣的材料,閱讀時閱讀速度快、理解深刻;對於沒
有興趣的材料,讀者應努力激發興趣,明確自己的閱讀目的。強烈的閱讀目的,
將催化人的興趣,加快牽引視線掠過頁面,不斷獲取有用的信息。聲音會幹擾注
意力,因此,學習環境要安靜,最好能有固定的讀書場所,使自己養成一進入
其中,就有快速閱讀的心理準備,很快進入角色,集中全部注意力。
  變化閱讀速度。快速閱讀並不是一種勻速運動,要求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於
不同的閱讀材料和閱讀材料的不同部分採取不同的閱讀速度。在閱讀的實踐中我
們要分清哪些材料是需要精讀的,哪些材料是可以速讀的,對於需要精讀的材
料要採取比較慢的閱讀速度,對於速讀材料只要把握住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當
然,速讀可以是精讀前的準備和預習。
  開發閱讀潛力
  充分運用大腦,勤於思考,多讀書,可以延緩大腦衰老。我們應該遵循大腦
用進廢退的規律,努力提高自己的閱讀力,始終不懈地追求知識,不斷進取,
在青年時期更要瀏覽大量書刊,擴大知識面,不斷地學習與掌握新學科、新知識,
勇於提出與研究新問題。要克服那種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懶散拖沓、意志消沉、不
求上進的消極傾向,絕不要使自己陷入那種思維停滯、放棄學習的狀態之中。
  大腦分為左右兩半球,我們應當科學用腦,充分利用大腦的功能特點,這
對於提高我們的閱讀力是十分重要的。大腦兩半球雖然各有獨特的功能,但在正
常時,左、右半球是整體地發揮作用的,左、右半球共同協作才能完成複雜的功
能,根據大腦兩半球功能的特點,根據形像思維與抽像思維互補的客觀規律,
我們應該在閱讀中堅持左、右半球結合運用,抽像思維與形像思維結合運用。
  不少著名的科學家均是文理兼通的學者,他們都善於調動兩半球的優勢,
使大腦得到協調的發展。
  著名數學家高斯說過,文學對於他研究數學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他認
為搞數學的人,整天與數學公式、數字運算、邏輯推理打交道,是抽像思維為主,
屬左腦功能優勢。這種腦力勞動比較枯燥,大腦容易疲勞。如果能發揮右腦優勢,
搞點形像思維,對打開思路,活躍思想,很有好處。他在長期的讀書、治學中,
養成了左、右半球結合運用,充分調動兩半球的優勢,並使其協調發展的好習慣。
研究數學疲倦了,就取出《莎士比亞全集》

《雪萊詩選》等書翻閱誦讀一番,頓 覺
心曠神怡,再接著寫數學論文,這樣思想更開闊,寫起來也順手多了。
  我們在閱讀中,應當注意在內容上做到文理相通,學理科的要多看看文學、
藝術等方面的書,學文科的要多學習理工方面的書籍。或者將文科與理科的書籍
交替地讀,使左腦和右腦在疲倦時都得到休息與調節,使閱讀始終能保持充沛
的精力,保持頭腦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由於大腦左半球的機能主要是進行受語言和邏輯支配的抽像思維,右半球
的機能主要是進行想像、聯想,把所感知的信息聯成某種整體形像的形像思維。
在閱讀過程中,最有效的閱讀應當是使兩半球都處於思維活動之中,既有分工,
又有協作,從而使閱讀者能更深入的理解所讀的文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說明認識真理,必須從形像思維到抽像思維,而不是相反,更不是只要抽
像思維,而忽視形像思維的作用。閱讀者在閱讀與寫作時,必須廣泛地利用記憶
表像,腦子裡表像儲存越多,越有利於思維的鮮明、生動、豐富和靈活,越有利
於創造性閱讀。
  閱讀者通過想像,在頭腦中構成相應的形像,使抽像的概念、知識與具體的
圖形聯繫起來,這樣使書本知識形像化、系統化,既有助於理解,又有助於記憶。
至於科學的創造和發明就更不能沒有形像思維,只有把形像思維與抽像思維有
機地結合起來,研究才富於創造性。例如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理性思
想家,是一個腦袋裡充滿符號和公式的數學家,是一個左半球發達的有邏輯條
理的人,然而他十分善於利用右半球的功能,他能出色地拉小提琴,並從中掌
握了作曲家的思維方法。他的科學思想往往首先來自形像和圖景,然後他把它們
用詞句和數學符號寫出來,表達他的科學思想。愛因斯坦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
既善於運用形像思維,又有傑出的抽像思維,他能用數學方法使他的洞察力變
成邏輯的符號公式,這樣就溝通了大腦的兩個半球,形像思維與抽像思維的結
合運用使他的科學研究卓有成效。總之,閱讀者要儘量使形像思維和抽像思維互
為依存,相互促進。
  在閱讀活動中,我們也可以像愛因斯坦那樣,利用音樂來影響自己的大腦,
提高閱讀效率。首先要培養自己對音樂的興趣。比如,試著在外語閱讀或聽讀時
播放一些優美、舒緩的古典樂曲,音量要小一些,有人稱之為「背景音樂」,做到
身體和精神放鬆,與音樂協調,然後再來比較讀書的效果。實踐證明,音樂可以
豐富情操,調節情緒,並為右半球所反映。閱讀時,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書本上,
輕柔的樂曲就會不知不覺地刺激右腦,使兩個球大腦得到均衡的活動,不僅不
會增加左腦的負擔,而且會促進左腦抽像思維能力的提高。欣賞或演奏樂曲,都
能強化人的神經系統功能,使視覺記憶、聽覺記憶都得到鍛鍊,從而增強記憶的
敏捷性、持久性和準確性。
  著名的俄羅斯學者兼作家伊凡業夫裡莫夫指出:「一旦科學的發展能夠更深
入了解腦的構造和功能,人類將會為儲存在腦內的巨大能力所震驚。人類平常只
發揮了極小部分的大腦功能,如果人類能夠發揮一半的大腦功能,將輕易地學
會40種語言,背誦整本百科全書,拿12個博士學位。」這種描述並不誇張 ,
而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觀點。
  如何發揮這種巨大的潛能呢?這是一個牽涉既廣而又複雜的大問題。一些十
分優秀的科學家曾積極研究人類潛能的因素,以及如何發揮閱讀的潛能。加州大
學洛杉礬分校研究腦的約翰·愛迪博士及其同事也從事相同的研究,他們對人類
潛能都抱著樂觀的態度。他們最近的研究發現,腦的閱讀功能非常微妙、複雜,
幾乎無所不能,並且提出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假設:「就實用的目的而言,腦
的閱讀力是無窮無盡的。 」
  突破閱讀極限
  按照閱讀的規律,掌握閱讀技巧,加以訓練可以大大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效
果。
  在一些時候,我們講到讀書忌過快,這是從理解和牢固掌握書的內容的角
度說的,因為貪多求快往往不能理解和掌握。但不能說我們因此反對速讀。我們
認為,在理解的前提下,還是越快越好,再者,作為泛讀、瀏覽或是對有些易於
理解的材料,也需要速讀。所以說,在一定條件下速讀也是需要的,我們應該學
會速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效率。
  實際上,快速閱讀對掌握信息來說,不僅有好處,而且也很重要。速讀能力
往往也是一些具有非凡能力人物的一個重要的特徵。
  富蘭克林就具有速讀的能力,他的一位親密助手回憶說:「當我看到富蘭克
林在讀書的時候,我就覺得他不是一行一行地讀,而是在一頁接著一頁地翻著
看,並且理解得極其深刻而準確。過一段時間他能憑記憶整句、整段地引用。」 據
說,拿破崙每分鐘能看2000個單詞,巴爾扎克半小時能讀完一本小說,他
們的快速閱讀能力令同時代人驚嘆不已。
  閱讀中的另一種認知方式是由視覺系統與發音系統結合在一起進行的。即文
字光波刺激讀者視網膜,然後由視神經傳至大腦言語視覺中樞,言語視覺中樞
又把信號傳至言語運動中樞,繼而再引起人發音器官(即喉、舌、唇)的運動,
發出文字的聲音。而聲音又通過聽覺神經傳至言語聽覺中樞,這一認知方式由言
語視覺中樞、言語運動中樞和言語聽覺中樞協同活動,通過思維活動理解文字的
意義。這種閱讀通常被稱之為朗讀和低聲誦讀。
  採取默讀的方式是提高閱讀速度的有效途徑。學習速讀,首先要訓練默讀的
能力。由於人們從小學識字開始,就練習朗讀,低聲讀,人都已養成多種言語中
樞協同活動的習慣。要想學會純視覺閱讀,就得控制或排除言語運動中樞和言語
聽覺中樞參與默讀。閱讀時,咬緊牙關,用手指按住雙唇及喉部,或將一物含在
雙唇問,阻止它們做出發音活動,有利於純視覺默讀能力的形成。
  這就是說,有效速讀的第一種方法就是要學會默讀,它是一種純視覺的閱
讀。
  第二種有效速讀方法就是擴大視距,整體認知。有人也稱這種方法為動態閱
讀法。研究指出,在閱讀時,人的眼球是時停時動地向下跳動。眼球停的時候認
知文字。眼球跳動的時候轉向下面的文字。
  因此,要想提高閱讀速度,就要加大視距,進行整體認知,也就是說,眼
停認知不能一個字、一個字地認識,而應一個個詞組或一個個短語、短句整體地
認知和理解。實驗研究指出,擴大視距,進行整體認知,能夠大幅度提高閱讀速
度。在閱讀時,要克服一字或一詞一停頓的毛病,而要訓練自己閱讀認知短語、
短句的能力。可以將短語寫在卡片上,快速閃示,然後說明呈現卡片上短語的意
思。也可以閱讀一些詩歌,詩文用鉛筆劃出短語或短句,以劃好的單位練習整體
認知。甚至走在馬路上,盡力讀出一晃而過的汽車牌號,記宣傳畫或廣告上的廣
告詞等,有意識地練習,一眼就能「逮住』並能讀出上面的內容。
  要明白,當你一眼看到的單詞越多,你的視距就越大,你的閱讀速度也就
越快。
  第三種有效快速閱讀的方法是減少回視。所謂回視,就是人們在閱讀文章時,
一般都是由前往後做定向式移動,有時候為了弄明白前後字形或意思,就需要
從後面返回前面再閱讀一下前面的已讀過內容,這種回頭看就叫做回視。在閱讀
過程中,回視出現的次數越多,閱讀的速度就越慢。要想提高閱讀速度,就必須
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讀書不必回頭看,兩眼只顧往前趕。有研究指出,用這種
方法可使閱讀速度提高10-15%。
  第四種有效快速閱讀認知法是準確掃視。所謂準確掃視是指在閱讀時,視線
從前一行的末端轉移到下一行的首端的過程。閱讀時如果能準確熟練地進行掃視,
速度就快,否則就會降低閱速度,所以,掌握掃視的技巧也是提高閱讀速度的
重要方面。
  要掌握準確掃視技巧,一是要根據已經讀過的一行文字預測下一行開頭的
文字。就是在閱讀中要有快速移行的思想準備和訓練,使移行能夠順利完成。二
是要善於控制自己的視線,在讀到一行的末端時,以跳躍的方式轉移到下一行
的首端。不要回視和猶豫不定。最好也不要用尺子之類工具幫助移行。運用工具易
分散注意,而轉動工具的速度也趕不上眼球運動的速度。
  總之,進行快速閱讀時要採用純視覺系統即默讀、擴大視距和整體認知、減
少回視及準確掃視,掌握了這些技巧,將會大大提高閱讀速度。
  快速閱讀中,在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應展開快速思考,從而理解閱讀文
字所表達的意義和重點。如果閱讀神速,但不知所云,那麼這種閱讀是無效的,
是無用功。所以快速閱讀必須與敏銳思考結合在一起。
  學習的過程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獲取最豐富、
最多的信息,並且對這些信息進行最有效的篩選,取得最佳效果,產生最好效
應,已經不只是一種願望,而且成為了一種可能,成為了一種現實。
  

------------

第9節選擇適合的方法
------------

  筆記式讀書法
  馬克思一生博覽群書,學識淵博而精深。他讀書時極為重視作筆記。他在大
學讀書期間給父親的一封信中曾說:「我不僅習慣於從所有我讀過的書籍中作出
摘要,例如對萊辛的《拉奧孔》、李爾格的《伊爾文》、溫克爾的《藝術史》和魯登 的
《法國史》等書,都是這樣做的,並且還附上自己的意見。 」
  馬克思雖然記憶力驚人,對讀過的書能記得異常深刻準確,但他讀書時總
要作筆記。在他的寫字檯上,不僅堆著高高一摞書籍,還擺著厚厚一疊筆記本。
為寫作《資本論》,馬克思研究了1500多種書籍,光筆記就寫了100多本。
馬克思的不少筆記本是自己製作的。通常的做法是將一疊白紙一折為二,然後在
中間縫上一道線。在封面上寫明做筆記的時間和地點,編上筆記的序號,有的還
加上標題。筆記記得密密麻麻,旁邊留出的空白間或有用鉛筆、鋼筆做的粗細實
線、虛線、 「×」、「+」等各種記號。有的地方還重重地畫上三道粗線 。
  為了查閱方便,馬克思還對許多筆記編制了目錄和內容提要。然後放到特定
的地方,需要時不用翻找,隨時就能抽出來。同時,馬克思還在書本上直接作筆
記,如畫線作記號、寫眉批等等。正因為作筆記有許多好處,馬克思十分重視作
讀書筆記,把它視為讀書學習不可缺少的步驟。
  學習法上有一條著名的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手到
就是作筆記。善讀書的人,總是書不離筆。
  列寧在研究帝國主義時,曾用了23年時間閱讀大量資料,先後從148
本書和49種期刊的232篇文章中作了摘錄、札記、提綱、圖表、評論等,共達
60多萬字。法國傑出的科學幻想小說家凡爾納一生作筆記2.5萬多本。他們
之所以這樣重視筆記,是因為筆記是讀書的重要過程,是治學的得力工具。
  怎樣作讀書筆記呢?沒有什麼奧妙,按照讀書的步驟,可選作以下幾種:
  一是眉批筆記。在閱讀時隨手進行,即是在書中重要句段下面,標上圓點、
直線、曲線、雙線、加框等記號;或者把讀書時產生的心得、評語、疑問等,隨時寫
在書頁的空白處。這種筆記,簡單方便,邊看邊寫。下一次讀書,眉批又能起引
導作用,指明書的要點,告訴你上次閱讀時有哪些體會。
  二是摘錄筆記。發現書中好的觀點和內容,在筆記本裡記下來,主要用於積
累資料。方法有二:一是摘錄原文,通常適用於以後要研究或引用的名言警句、
資料、典故、數據;二是作內容摘要,將原文用自己的話縮記下來,適用於較長
的段落和不需要直接引用的資料。這兩種筆記,都要在結尾註上書名、版本和頁
碼。
  三是提綱筆記。適用於較為艱深的書或文章,將其內容要點用觀點排列的形
式記下來,便於掌握全書的內容和邏輯結構,其效果比重讀一遍還要好。寫完後
要與原書查對一下,看有無片面或遺漏之處。
  四是心得筆記。也就是讀後感,是一種比較正規的筆記形式,把讀書的心得
體會寫成短小的文章、札記、隨筆,作為自己的研究成果保存起來。
  卡片,是筆記的另一種獨特形式。它與筆記的不同點,是採取單頁形式,每
頁記一個問題,可以分門別類地把幾十種、幾百種書對某一問題的看法,放在一
起,便於我們進行比較和研究。卡片記的資料,查閱起來最方便,所以,許多愛
讀書的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卡片。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就說過:「不要以為生物學
家有什麼特殊的本領,或者特殊的記憶力,學生物跟學其他的知識一樣,偷懶
是不行的。除了多看,還要多抄,把你認為重要的地方抄下來,或做成卡片,這
樣就能鞏固記憶。通過勤抄,把很多的資料,不同的記載,提綱挈領地串起來,
就可以發現問題,經過認真研究,解決一些問題。這樣就能夠把你原來認為難學
的生物學牢靠地掌握住,不會害怕了。 」
  一般說來,抄寫的卡片分三種:一是內容摘要卡,抄錄書本原文和文章的
內容;二是書名或論文索引卡,不摘內容,只記題目名稱,提示在哪裡可查到
原文。這兩種卡片均須註明:
  1.書名或論文名;2.作者;3.頁碼;4.出版社名稱;5.出版或
發行年月。三是隨感卡,將自己在讀書和工作中隨時想到的體會、問題抄在卡片
上,分類存放,便於以後整理研究。
  筆記是思考的激發器。人們讀書容易性急,筆記能迫使你靜下心來,讀精一
些;讀書時思想閃出火花,筆記能及時收集起來;讀書後大腦一時理不出頭緒,
筆記能幫你清理出要點和線索。
   筆記是記憶的貯存器。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 手
抄一遍。筆記是資料的好倉庫。把筆記和卡片分門別類,組成系統,使用時十分
方便,一查就可以找到,比到書架上「大海撈針」省時省力。筆記是創造的發源地。
   筆記不僅幫助你提高寫作水平,培養概括和敘述原文精神的能力,而
且,把隨時產生的創造性思想在筆記本裡寫成短文,經過加工整理就可以成為
論文或著作。恩格斯研究自然辯證法時,寫下了十篇初步完成的論文,以及17
0多篇札記和片斷。恩格斯逝世後,這些筆記被發表,成為自然辯證法的奠基性
經典著作。
  重視原著式讀書法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之一是重視讀原著,一般不輕易地引用第二手、第三手材
料。1884年8月6日,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格奧爾格·亨利希·福爾馬爾給恩格
斯寫了一封信,說有一位女士對社會主義感興趣並打算研究社會科學,但不知
道進哪一所高等院校才好。恩格斯覆信道: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大學裡每一
門科學尤其是經濟學被糟蹋得很厲害,關鍵是要自學,並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說:「從真正古典的書籍學起,而不是從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國經濟
學簡述讀物或這些讀物的作者的講稿學起」,「最主要的是,認真學習從重農學
派到斯密和李嘉圖及其學派的古典經濟學,還有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傅立葉
和歐文的著作,以及馬克思的著作,同時要不斷地努力得出自己的見解」。也 就
是說,要系統地讀原著,因為「研究原著本身,不會讓一些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
手資料引入迷途」。從其閱讀過的書目來看,他雖然也讀過大量通俗小冊子、報 刊
等,但花工夫最大,讀得最多的還是那些經典原著,他認為,系統讀原著是從
事研究的一種正確的讀書方法。這樣,可以了解一個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
過程,不僅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發展過程,了解這
一理論的全貌。
  美國教育家哈欽斯,早年就讀於芝加哥大學等校,聰慧過人,學習成績優
異。1929年年僅30歲即擔任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在職達20年之久,曾
深入探討教育體制、教育方法等問題,主編有《西方世界偉大著作》,其中匯集了
從荷馬到弗洛伊德共74位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的443部代表作。他一生重
視讀名著原作,也倡導讀名著原作。他認為,教育的根本問題是要使受教育者對
自己的文化傳統有所了解,而歷代名著經過時間的考驗,是文化傳統的記錄和
代表。因此,良好的教育必須通過閱讀偉大的著作來實行。哈欽斯談道,名著原
作內容豐富,意義深刻,可以一讀再讀,受益無窮。「這些著作之所以偉大, 除
了別的原因之外,正在於你每讀一次,總會又從中學習到一些東西。」
「每個人 都
該讓他的心智功能一輩子保持工作狀態;每個人都該讓他的想像力受到富有想
像力的偉大著作的觸動,越經常越好;每個人都該永無休止地向他的聰明才智
所能達到的水平邁進。 」
  在哈欽斯看來,「在青少年時期閱讀偉大著作(如果我們真是讀了的話),
但此後從未再讀,那是永遠也不會理解那些著作的」。
「這可用一個小測驗來說 明,
取出任何一本你在中學或大學讀過的、以後就沒有再讀的偉大著作,現在再來讀。
你原以為你過去已讀懂這本書了,但這種想法馬上就會得到糾正」。因此,對 於
讀名著,他有一種反覆鑽研、追求不已的勁頭。同時,他讀名著原作從不一味迷
信,大有「盡信書不如無書」之意。他說:「西方思想界的每一本偉大著作,都是
作為在它前面那一本的對立面出現的。這並不是由於作者們的偏執或虛榮,關於
人生的各種根本問題,不管是誰作出的表達,其清楚、概括、準確的程度,也還
不能達到足以結束進一步探討的地步,每一個表述,都還需要解釋、修正、更改、
擴展或反對。」因此,他把古今名著各抒己見的相互關係說成是「偉大的會話」 ,
並以之作為其書名。他鼓勵讀者深入鑽研,有一天「也能參加這場『偉大的對話』」。
  哈欽斯談讀名著原作的方法時說:「如果你願意撿起這些名著中的任何一本
書,開始讀它,你將會發現,它並不像你原先設想的那樣可怕。這些偉大的著作,
從一種意義來說,對於我們中的任何人,都是最難讀的書,而從另一種意義來
說,卻又是最容易讀的書。其所以最難讀,是因為其所處理的是人類所能面臨的
最困難的問題,而且是用最複雜的思想來處理這些問題的。但是,對待人類思想
中這些最困難的問題,這些偉大著作運用最好的思維,做出了對於這些問題所
能作出的最簡明扼要的表達。在人類各種基本問題上,沒有比它更容易的書可讀
了。 」
  恩格斯強調讀原著,也就是指名著,而非一般的書籍。那麼,名著有沒有標
準呢?美國哲學家、教育家阿德勒認為,評定名著應有6條標準:
  名著的閱讀者最多。它們不是一兩年內的暢銷書,而是長銷不衰的暢銷書。
一部名著不需馬上成為暢銷書,需要日積月累其讀者的數量;
  名著應通俗易懂,而不是引證據典,晦澀難讀。它們不是專家為專業人員
寫的專著。無論是有關哲學、科學,還是歷史、詩歌方面的名著,探討的都是人類
的普遍性問題,而不是學術問題,
  名著永遠不會落後於時代。名著絕不會因為思想的改變或者學說與見解的
雜亂而過時。名著的作者是在持之以恆地探求幸福和公正、美德和真理,乃至永
恆性和變化本身;
  名著雋永耐讀。如果你能正確地閱讀,就會受益頗深。即使經過反覆閱讀,
也不會窮盡其內容;
  名著最有影響力。有關研究名著的書籍在不斷湧現;
  名著探討的是人類生活中長期未獲解決的問題。
  不讀經典原著,是學不會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的。經典原著常常不像時髦讀物
那麼適口,那麼富於刺激性。經典原著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需要我們在讀的時候
花力氣、下功夫。只有這樣,每讀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名著,都會使你感到滿足
和幸福,都會使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充實、高尚,越來越有意義。
   快速式讀書法
  科南特是英國教育家、科學家。他於20世紀50年代對美國中等教育和師
範教育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對英國教育提出了批評和建議,曾產生重要影響。他
在提高閱讀速度方面有獨特研究,提倡並身體力行三種方法。一是預讀。即對一
本讀物,可以先看開頭兩段,接著僅看各段的第一句,然後將最後兩段逐句讀
完。它能用通常閱讀的十分之一的時間,領會到文章內容的一半(即概貌),避
免把時間花在你實際並不需要閱讀的那些文字上。二是瀏覽。即注意全文不到二
分之一的字,比細讀每一個字可省去一半時間,然而能獲得相當深刻的印象。當
然所看的字應該為該行中幾個很重要的字。三是解讀。即能夠訓練得在某一瞬間
看一組字(幾個詞彙),而不是僅僅看一個字。這樣無疑大大提高了閱讀速度,
同時又不影響對讀物內容的全面閱讀和領會深度。
  快速式讀書法,就是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的讀書方法。快讀法所
指的快讀不是泛泛地瀏覽,而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為
目的的一種積極的、創造性的理解過程。運用快讀法,有三項基本要領:
  閱讀時不要出聲。無聲閱讀可以排除閱讀中的潛語內聽現象,使理解材料
的思維過程大大簡化,從而加快閱讀的速度。無聲閱讀的技能可以經過訓練來獲
得。
  科學用眼。閱讀時,要盡力擴大視讀廣度,儘可能地攝人較大的語言單位,
即採用面式閱讀法,以整句、整段甚至整頁的文字作為一個閱讀單位,一瞥之間
就掌握其要點。閱讀時,眼腦並用,注意力高度集中,儘量避免回視,要看完一
遍全文後再考慮是否重讀。
  要靈活運用多種篩選信息的方法。利用已具備的有關知識,從整體上理解
材料的內容;閱讀時抓住材料的思路,根據上文制定下文屬於何種語言模式,
大膽猜讀,不要消極地等待下一個語句的出現;只選取主要的信息供大腦編碼。
次要信息和無關信息儘量排除。瀏覽式閱讀、選擇式閱讀、排外式閱讀、鑑別式閱
讀均是快讀法中篩選信息的有效方法,可結合運用。
  運用快讀法,一定要保證快讀的質量。快讀能力的提高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
而且要長期堅持,才能真正形成快讀的技能。
  初學快讀法,可用編寫提綱、複述大意、編寫要點等方式來檢驗閱讀的效果。
學習教科書、鑑賞文學作品一般不宜採用此法。
  從20世紀60年代起,受到社會的推動,速讀在美國日益盛行。社會上開
辦了各種各樣的訓練班。議員、企業家、專家、教授、秘書等紛紛參加訓練。大學和
中學也相應地廣設速讀選修課。前些年,前蘇聯在發展速讀研究和教學方面也急
起直追。由一批心理學家、語言學家、生理學家、教育學家組成了速讀研究機構。不
僅在大、中、小學裡開展了速讀練習,而且還組織國家和政府的一批要員專門學
習速讀。培養快速閱讀的能力,對廣大青少年來說,是擴大知識面的需要。聯合
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局局長保羅·郎格朗在他的報告《學會生存》中說:「未來
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而是否具備快速 閱
讀能力,正是決定學習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對青少年來說,在校期間要進行大
量閱讀,如果繼續深造,還要大量閱讀書刊、報紙和各種各樣的產品說明書等。
現代社會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通過閱讀來進行交流的能力。因此,提高閱
讀速度是十分重要的。
  下西洋棋
  史密斯先生獨自下西洋棋,發現了箇中奧妙。在5×5的正方格中,把5個
棋子排成如下圖所示,一旦棋子走動了,任何縱向的一排、橫向的一排、右上方
傾斜的一排,以及左上方傾斜的一排,均不會有兩個以上的棋子同排的情形發
生。
  經過仔細研究後,發現還有其他方式,可以排列出題目所要求的布局。聰明
的你是否願意一試?
  
------------

第10節讓聽課成為一種藝術
------------

  做好課前的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前準備關係到課堂學習的質量。課前準備主要
是心理準備、知識準備、物質準備和身體準備。
  心理準備是無比重要的。有的學生只要一進課堂,就膩煩;一見教師進教室,
就反感。覺得上課沒意思,完全沒有求知的慾望和向教師學習的謙虛精神,總盼
著快點下課,這是一種很不好的學習心理狀態,在這種心理狀態下,課堂學習
往往收效甚微。
  有的學生進了課堂,覺得教師講課有意思時就聽,認為沒意思時就不聽,
或不好好聽,做他們自己的事或想他們自己的事,缺乏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
呈現出一種無所謂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當然會使課堂學習效率大大降低。
  有的學生一見教師進教室就分外高興,總盼著上課時能向教師學點新知識,
解決些新問題,教師在他們的心目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種心理狀態,使課
堂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以上幾種心理狀態的形成,涉及到學生的學習動機、目的、意志和情緒。
  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都應該想一想,自己處於哪種心理狀態,然後再分析
一下原因所在,以使自己課堂學習的心理準備達到一種理想的境界。這是搞好課
堂學習的主要內因。
  而知識準備主要通過預習來進行,預習時能了解新課的知識系統,排除聽
新課的知識障礙。如果上課時因為涉及舊知識、舊概念,而使自己出現聽「天書」
的現象,那就說明,上課前的知識準備沒有做好,需要及時調整。
  物質準備就是把上課需要用的書、練習本、筆記本和其他學習文具在課前準
備好,以免上課時因尋找這些用具而影響聽課效果,有些高年級的學生由於思
想上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課前準備反而不如低年級的學生做得好。每個學生都
應當養成上學前整理好書包,上課前做好課前準備的良好學習習慣。
  上課要靠大腦來思考問題,因此,大腦的機能狀態直接關係到上課的效果。
要使大腦處於最佳的機能狀態,就要保證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有一篇文章,把人的生活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百靈鳥型,主要特點是早
睡早起,白天精神特別好;一種叫貓頭鷹型,主要特點是晚睡晚起,夜裡精神
特別好,而上課時精神很差,這種分類方法比較形象通俗。由於課堂學習是在白
天進行的,因此要求同學們白天的精神必須飽滿,可見,百靈鳥型的生活方式
比較符合課堂學習的需要。
  睡覺晚的原因很多。有的學生意志薄弱,貪玩,不抓緊時間學習,結果把作
業全擠到了晚上;有的學生晚上看電視沒有節制;還有的學生因為學習水平低,
效率低,所以需要的學習時間長,只好開夜車。
  由於睡得晚,早晨感到又困又乏,不願起床,為了不遲到,勉強起床,急
急忙忙趕到學校,往往又擠掉了早飯的時間,因而上午四節課是在餓著肚子的
情況下進行的,是在睏乏的狀態下度過的,而睏乏直接反映出腦細胞的學習機
能狀態很差,飢餓又使這種狀態進一步惡化。為了能遵守課堂紀律,這些學生要
不斷地與睏乏和飢餓作「鬥爭」,以至於學習時嚴重分心,很難做到跟著教師的
啟發思考問題,使學習效果很差。嚴重時,還會在上課時打瞌睡,自動退出課堂
學習,使聽課的連續性遭到「破壞」,以致一天的課堂學習毫無所獲,只得課後
重新補課,這又使晚上的睡眠時間更加難以保證,形成惡性循環。
  不少學生不明白,為什麼過了一個假期,開學第一週反而特別累。其實,原
因很簡單,因為放假了,對自己放鬆了要求,放假第一天就睡得很晚,第二天
早晨又想著反正不上課,結果起得也很晚,從此就開始了晚睡晚起的假期生活。
開學了,一下子從晚睡晚起調整到早睡早起,使實際睡眠時間得不到保證,結
果第一週感到很累。經過一週左右的調整,又恢復了早睡早起的正常學習習慣,
才使學習生活重新走上了正軌。
  有些住在家裡的學生,自控力差,晚上睡得很晚,實際上過的是晚睡早起
的學習生活,結果長期睡眠不足,飲食不當,使課堂學習的效率一直很低,少
數人甚至因此而搞垮了身體。
  如果觀察一下優秀生的上課表現,你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精神
飽滿,全神貫注,根本見不到他們打瞌睡的現象。是他們精力過人嗎?不是,經
過調查發現,他們的意志品質比較好,能夠長期堅持早睡早起,不開夜車。他們
中午不做別的事情而充分休息,午休後還留點時間活動一下,使自己興奮起來,
下午照常能夠以飽滿的精神學習。課間10分鐘,他們也不做作業,而是積極到
室外活動。可以說,他們上課的飽滿精神和良好的學習效果,跟他們課前的身體
準備有關,跟他們重視課堂學習有關。
  總之,在課堂學習之前,如果在心理上、知識上、身體上、物質上做好了充分
的準備,那麼在課堂學習時,才有可能提高學習效率,否則就會白白地浪費時
間。
  帶著任務聽課
  如果教師一進課堂就宣布:「為了檢查這節課的聽課效果,這節課的後10
分鐘要進行測驗,測驗結果將計入平時學習成績。」那麼,這節課的效果一定 不
錯。為什麼?因為絕大多數同學都會暗下決心:今天一定要好好聽,爭取當堂掌
握。上課時,就會特別專心,積極思考和認真記憶。可見,課前有沒有一個「必須
當堂掌握」的決心,會直接影響到聽課的效果,如果在每節課前,學生都能自覺
要求自己「必須當堂掌握」,那麼上課的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
  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沒有關係,反正有書,課下可
以看書。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
想聽了,結果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增加了課下的學習負擔,這大概正是一
部分學生學習負擔重的重要原因。
  什麼叫當堂掌握所學的知識呢?知識的掌握要經歷領會、鞏固和應用三個階
段。
  什麼叫領會?領會是掌握知識的初級階段。也可以說是信息輸入和加工的階
段。
  在上課時,通過看板書、實物標本、掛圖、模型和演示實驗,通過看幻燈片和
教學電影,通過聽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頭腦中逐步形成了一些感性認識,
在教師進一步的啟發和引導下,再積極動腦思考,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從而對一類事物形成了本質的和規律性的認識。
  本質是指同一類事物共同的、不可缺少的,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徵。一
般是用概念來表示,用詞來標誌的。例如,看一看「單質」、
「化合物」

「蒸發」

「 擴
散」等詞所標誌的概念的內涵外延,就可以知道,它們表示了一類事物共同的、
不可缺少的、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徵。
  規律是指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的聯繫,如科學的原理。初中物理所說的
「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電的「歐姆定律」,初中化學中的「質量守恆定律」等原
理,都客觀地反映了事物之間的因果的必然聯繫。
  我們每天學習的學科理論,正是由概念和原理(規律性知識的統稱)所組
成的知識系統,因此,可以把在頭腦中形成概念和原理的過程叫做領會,一般
也叫理解,但實際上兩者還是有點區別的,這裡就不細加說明了。
  上課時,教師常說:「大家明白不明白?」或者說:「理解不理解?」如果說
明白了理解了,也就是說領會了,就是初步形成了對一類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
識。例如對角、平行線、酸、鹼、鹽等概念的領會,就經歷了一個從感性到理性、從
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這個過程並不是深不可測的,而是天天
在課上和課下進行著的。
  什麼叫知識的鞏固呢?知識的鞏固是指在頭腦中所保存知識的持久記憶。當
然,要想記憶持久,就需要在記憶之前,對知識有深刻的領會,記憶之後,還
要不斷地複習和使用這些知識才行。
  如果通過領會得到的新知識不能在頭腦中持久記憶,或者說,知識不能在
頭腦中鞏固,那麼知識就無法積累,在獨立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時,就會束手無
策。
  什麼叫知識的應用呢?所謂知識的應用,就是用已經領會和鞏固了的知識,
去解決有關問題。通過應用,不僅能檢查知識是不是真正領會了,是不是真正記
住了,還可以促進知識的領會和鞏固。
  由於學生認識能力的差別,因此,一節課下來後,學生之間對知識的掌握
程度往往有明顯的差別。有的進入了領會階段;有的進入了鞏固階段;有的進入
了應用階段;有的則處於糊塗狀態,對所學的知識還一點兒沒有掌握。
  從學生課後完成作業的情況看,可以明顯地感到對上課所學知識掌握程度
上的巨大差別。
  有的學生做作業時,不看書便可一氣呵成,看來,通過上課,他對這部分
知識已經很好地掌握了,當然,還要看他做的作業是不是能檢驗出這部分知識
的掌握程度。
  有的學生在做作業時,還需要稍微翻一翻書,看一下,查查自己記的概念
或原理對不對,這說明他上課已經領會了,或者說明白了,但還沒有記住,或
沒有完全記住。
  有的學生在做作業時,一籌莫展,這說明他對上課所學的知識,既沒有領
會,也沒有記住,自然就更不會應用了。
  要想當堂掌握所學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要認真觀察,專心聽講,積極思考,
要把重點放在認識事物的思考過程上,千萬不要跳過認識事物的艱苦思考過程
而直接去背結論。
  例如,初三學生往往不易搞清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
對這些概念,不少學生是死記硬背下來的,當教師指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是指物質的化學變化,氧化劑和還原劑指的是物質」時,有的學生才恍然大悟,
因為背了半天,對概念的適用範圍,所指的對象還很不清楚,也就是說,還沒
有真正領會。
  有人把上課能積極思考問題,善於抓認識過程,抓領會與理解的學習類型
叫做「理解型」。那麼,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類型則是屬於「死記型」,他們 的
特點是跳過認識事物的艱苦思考過程,直接背結論,或者說不明白就背。
   這些學生的學習方法可以叫「四記學習法」,即「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
記,考試背筆記,考後全忘記」。這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重結論輕過程 的
聽課態度和方法,使不少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一開始就走進了死胡
同,導致一部分學生掉進了後進生的行列。
  如果課堂學習時的領會過程發生了「卡殼」現象(聽不懂了)怎麼辦?這時
千萬不要停下來找原因,而可以在筆記本上記隨筆的地方做個記號,只當已經
聽懂,繼續努力往下聽,不懂之處,課下再說。
  有的學生,由於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問題上,因而與記筆記發生了矛盾怎
麼辦?有一個優秀生是這麼處理的:「如果記筆記妨礙了聽課的話,乾脆不記,
以聽懂為惟一目的。但上課的時候也要拿一支筆,並非記教師的原話,而是當教
師講到某個對自己有啟發的地方時,在紙上記下符號或簡要地記上幾筆,下課
後再去考慮。」有的學生上課,不動腦筋,把精力全放在記筆記上,往往造成 下
課後筆記一大本,而問題卻是一大堆的被動學習局面。
  理清上課時的思路
  在學校教育的條件下,聽課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聽課的方法,我們除
在預習中明確任務,做到有針對性地解決符合自己的實際問題外,還要集中注
意力,讓自己的思想活動緊緊跟上教師的講課,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
把聽、看、想、做、記恰當地結合起來。
  上課聽講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教師在講課時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
思維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教師學習如何科學地思考問題,以便使自己思維能
力的發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使知識的領會進入更高級的境界。
  有一位優秀生,他在中學時,因物理的學習成績優異,經教師特許,上課
時他可以不聽講,但教師見他每節課仍然聽得很專心。教師想,他已經懂了,還
在聽什麼呢?直到教師看到他的學習總結後,才找到了答案:「雖然教師講課的
大部分內容我早已掌握了,但教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方法我還沒學
到手。我聽課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思維方法跟教師的思維方法做比較,找出差距,
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 」
  這是一些特別優秀的學生所使用的方法。他們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從學習
具體學科知識上升到學習科學思維的高度,正因為如此,他們在思路搞清楚的
過程中,學到了科學的思維方法。
  把聽和看得來的感性材料,經過思考,進行加工和整理,完成由感性認識
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想與聽、看常常是融合在一起進行的,也就是說,要緊扣教
師的思路,利用常用的思維方法,經常問自己「為什麼」和「怎麼辦」,例如,對
於概念,要想一想為什麼要建立這個概念?它的客觀背景是什麼?它是怎樣由
實際問題或已有概念抽象出來的?對於定理,要想一想它的條件和結論是什麼?
證明的基本思想是什麼?關鍵步驟是哪些?對於公式,要想一想它是怎麼得來
的?它有哪些特點?應用時有什麼限制條件?對於例題,要想一想它在結構上
有什麼特徵?包含哪些解題的技能技巧?有些什麼實際意義等等。
  思考過之後要進行分析綜合,分析綜合即先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方面
或各種屬性分解開來,一個一個研究,這叫分析;然後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
個方面或各種屬性,再聯合成整體進行研究,這叫綜合,它是常用的思維方法。
  初步掌握了分析綜合方法的學生,在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就比一般
同學要強。
  除了學習分析綜合方法以外,在理清思路的過程中,還可以向教師學習歸
納法和演繹法。
  此外,為了抓住事物的特點,避免混淆,教師在上課時經常採用比較的思
維方法。為了使學生的知識更加系統化、條理化,教師還常採用分類的方法,為
了得出基礎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師幾乎天天在採用抽象和概括的思維方法。所有
這些思維方法,在課堂學習時,在理清思路時,都要注意學習。
  在理清思路過程中,還要學會掌握思維的規律。例如,形式邏輯學中講的同
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辯證邏輯學中講的對立統一的思維規律、量變到質變的思
維規律和否定之否定的思維規律。
  在學習過程中,這些規律經常在起作用。一個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要逐
步學會辯證思維,學會用對立統一、發展變化的眼光去認識客觀事物。
  從一定的意義上講,掌握了科學的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也就是掌握了最
根本的學習方法。
  為了能保持課堂學習思路清楚,應當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點有關思維的科
學知識,如哲學、心理學、邏輯學等。這也是許多學習成績優秀,解決問題能力強
的學生的一條經驗。
  

------------

第11節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

  讓知識永恆
  無論是上課、複習考試,還是準備發言、構思作文,筆記在其中都發揮著至
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通過筆記能不能獲得更高的效率?我們能不能使用一些方法,
使我們的筆記更有用、更形象、更易於理解,從而在大腦中描繪出關於這一內容
的所有信息,答案是肯定的。
  學習是離不開動筆的。當你讀到一本書的某個地方時,有時會忽然有所感悟,
而這種感悟有時是瞬間的,是腦子裡忽然閃過的一個念頭。或者覺得好像以前曾
經在哪本書中讀到過類似的句子,或者在實際生活中曾經遇到過類似的事情。這
些「念頭」往往是很有意義的,但你若不及時將它們記錄下來,它們就會悄悄溜
掉,也許你再也不會碰上它們。
  大多數學生都花許多時間記筆記。為什麼他們要記筆記?他們的筆記採用什
麼形式?他們怎樣保存它們?今後這些筆記對他們有何用?所記的筆記總是有
價值的嗎?這類問題就是本章要講述的內容。
  以下是一些學生對上述問題的一些回答。請在你沒有提到的但你認為也適用
於你的理由後面畫勾:
  ·1.「幫助我理解在學習時聽到的或讀到的內容。」( )
  ·2.「確認我一直在集中注意力學習。」( )
  ·3.「幫助我今後複習所學的內容。」( )
  ·4.「確保我能對所講的內容儘可能做完整的陳述。」( )
  ·5.「記錄下與所講述的內容有關的我自己的想法或實例。」( )
   ·6.「提醒我自己需接著閱讀的內容。」( )
  ·7.「為考試獲取複習的材料。」( )
  ·8.「整理出我自己對一個論題的思想。」( )
  ·9.「為課外作業或在考試中籌劃我的寫作步驟。」( )
  就多方面的學習而言,記筆記的最恰當方法取決於你的目的。因此,搞清楚
你為什麼要記筆記是非常重要的,上面提到了9個不同的目的,並且你還可以
寫出3個完全不同的屬於你自己的目的。
  就上述的多種目的而言。我們認為1-7項目和8-9項目之間具有顯著的
區別。它們分清了你想記的筆記的種類,即:
  ·A.你試圖反映別人的思想——即把講課或者一本書作為筆記的對象。
  ·B.你試圖孕育和歸納出你自己的思想——例如在籌劃完成一項指定的作
業中。
  有些人講的是「記」筆記(A),而有的人講的是「做」筆記。不幸的是,這種
提法好像把(A)當成了被動的過程,就相當於錄音。但是把這兩者都當成積極
的創造性的過程將更有益。例如,當你看書時無論記什麼筆記你都應當記入一些
你自己的思想。上述第5條的學生似乎就有這種打算。你可以通過查看一位學生
在閱讀相同一本書時所做的筆記,很容易地弄清楚你在筆記中加入了多少你自
己的思想。這是你對該書產生的一些獨到見解。
  在上述的兩種情況中,或許有三種記筆記的主要原因:
  ·A.有助於集中注意力。
  ·B.幫助理解或發揮創造力。
  ·C.做一些記錄以備將來之用。
  所有這些都是潛在的好處。然而你必須做出努力才能獲得這些收益。而且你
必須胸懷目的並且會選擇適當的筆記形式。例如:
  記筆記能把你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在你正在閱讀或者正在聽講的對象上。然
而,在聽講時,你可能如此專注於記錄講師剛講的內容而遺漏了她或者他正在
講述的東西。
  記筆記有助於你的理解——但只有當你思考你正在閱讀或者聽到的內容的
含義時才能如此。如果你只是想(像上述第4條的學生那樣)記下「完整的敘述」,
那麼你可能把你自己侷限在「表層」的學習中。你能知道在講什麼,但不知道其意
義何在。
  記筆記也可能給你留下一份將來可用的記錄。然而你必須知道你打算將來用
到何處,如作為重述作者或講演者所講內容的一種手段,或者收集一些範例以
支持你自己的論點,或者作為今後閱讀的導向。你為將來一定用途記的筆記或許
並不適用於另一種用途。
  ·A.你記筆記通常是抱著將來還會再次使用它們的觀點嗎?
  ·B.正如你在記筆記時所預期的那樣,後來你的確經常使用它們嗎?
  許多學生報告說,他們並不是像他們在記筆記時所預期的那樣經常使用他
們所記的筆記。他們為此得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在他們以前記的所有筆記中難以找到需要的那一本;
  ·他們不能辨認自己的筆跡;
  ·他們能辨認筆跡但不知其意義何在;
  ·自從他們記了這些現在看起來似乎是意義不大或者是膚淺的筆記以來,他
們的思想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記的筆記太少了或者太多了或者沒有包含他們現在所需要的內容。
  這些列出的(毫無疑問你還能予以補充)原由所涉及的幾個問題我們將在
這一章的其他部分予以研究。
  由此看來,你可能有不同的記筆記的目的,而且有不少的原因致使你所記
的筆記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樣對你有益。在我們思考怎樣解決這些問題之前,讓我
們先用少許時間再來研究一下你想記筆記的一些境況。
  你在學習時,不能養成隨隨便便、漫不經心的習慣,即使是讀一本純粹屬於
娛樂類的書,也最好在開心一笑之餘,心裡想一想,作者有什麼更深層的含義
在裡邊。就這麼簡單地一想,你就會有所感覺,也許日後就會對你的讀書、學習
甚至生活發揮作用。最好的方法是你隨時把這種「思」與「感」記錄下來。學習是離
不開動筆的。當你讀到一本書的某個地方時,有時會忽然有所感悟,而這種感悟
有時是瞬間的,是腦子裡忽然閃過的一個念頭。或者覺得好像以前曾經在哪本書
中讀到過類似的句子,或者在實際生活中曾經遇到過類似的事情。這些「念頭」往
往是很有意義的,但你若不及時將它們記錄下來,它們就會悄悄溜掉,也許你
再也不會碰上它們。
  所以,當你要讀書時,就應同時拿起筆來,隨時準備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
想——這就是讀書筆記。也許你還沒有領會到做讀書筆記的好處,那麼,從現在
開始,相信你將來會體會得很深。讀書筆記對於讀書的你,就像《阿里巴巴和四
十大盜》裡的那句咒語:「Open,sesame.」(芝麻開門),它會幫助
你提高閱讀和理解能力、汲取豐富的文化營養,提高寫作水平。
  筆記的妙用
  記筆記的形式主要表現為一種「手寫」的活動。這種活動與其他「學習器官」的
活動緊密相聯,不可分割。許多人特別是青少年,因為學習經驗還不成熟,學習
方法還處於摸索階段,所以對記筆記在學習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還存在不同
的看法,並且這種看法在不同的學習期間經常變換。
  有人認為記筆記很有必要,便於複習、查找知識要點;有人認為只單純進行
讀書記不住裡面的內容,同時做一點筆記,可以幫助進行記憶;還有的人是為
了對學習內容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才記筆記的。當然,也有很多人心無所主,
在學習上為記筆記而記筆記。相反,那種輕視、不習慣做讀書筆記的人認為,記
筆記太浪費時間,有記筆記的那點時間,可以多看兩眼書,何況所記內容大部
分書上有,沒有必要多此一舉。正因為如此,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有的人一點
不記,有的一鱗半爪;有的人只記提要,有的人詳細無遺;有的人清清楚楚,
還有的人馬馬虎虎。有用活頁紙、用白紙本的,也有用精製塑料皮本的等等。
  在你學習的過程中,因每人對待筆記都持有自己的觀點,所以形成了記還
是不記、記多記少、記又記什麼等因人而異的學習習慣。這裡面,有的科學,有的
就不科學;有的認識雖然正確,但欠深刻,還需要對筆記的道理進一步理解。下
面我們就談一下記筆記在學習中所發揮的作用及所佔地位。
  記筆記可以讓我們集中注意力,這是記筆記的第一個重要作用,現把它單
列出來,以示對其重視。注意力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是人們的精神、思想對
某一事物的集中指向,是心理活動的一種特性。當處在繁雜的環境,當思想紛亂
無序、大腦亂轟轟時,當心情處於浮躁不安的心理狀態下,能靜下來有效地聽課
學習嗎?不能,絕對不能,因為我們的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集中不起來。這時,
如果在聽課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邊學習邊記筆記呢?這就比單純的學習更能有
效地解決類似問題。為什麼?因為記筆記是喚起注意力、集中注意力的一種手段。
  學習過程中的大腦是信息處理中心,筆記本(可以寫字的地方)相當於信
息儲存中心。只有在「手寫」即記筆記的時候,大腦通過「書寫」和筆記本實現了溝
通,即在以「書寫」為媒介的條件下處理中心與儲存中心被接通,這樣我們的注
意力就集中了,我們的思維就更加活躍起來。反過來比喻,假若大腦注意力不集
中,到底「寫,該寫什麼」

「記,該記什麼」就完成不了實現不了,就接通不了 這
個處理中心與儲存中心。這就是記筆記為什麼能集中注意力的科學道理,也是單
純學習過程中,記筆記的第一個重要作用。
  同時記筆記可以誘發思維,是深入、細緻、進一步思考的手段。這是記筆記所
起的第二個重要作用。許多人在記筆記的過程中,常有這樣的體會:頭腦裡原來
模糊的思想變得清晰、有條理了,甚至出現創造性的思想火花。為什麼呢?前邊
已講過,因為「寫」實現了大腦這一信息處理中心、筆記本這一信息儲存中心二者
間的溝通,注意力被集中起來(否則這種溝通就實現不了)。注意力的集中、所
寫東西作為符號的一種「有形」積累,不斷地激活我們的思想、誘發我們的思維。
這就是記筆記成為一種思考手段的簡單原因。
  在日常的學習中,長時間只看不寫,會使人疲勞、倦怠,而一旦加上「寫」,
你的思想、精神便又變得亢奮、活躍起來。寫文章下筆前,思想往往顯得籠統、模
糊,有時大的思路、綱目想清了,具體內容卻不知該寫些什麼。一旦落筆入紙,
原來模糊的思想頓然開始變得清晰起來,具體的詞句跑到了筆底,明確詳細的
思路也一步步跟著產生了。
  所以,在深入的學習過程中,一個好的思想,一個細緻的觀點,一個獨創
性的見解,很多時候是通過「手寫」的活動所產生的。寫文章的時候是這樣,記筆
記的時候也是這樣,很多人認准自己的道理,不管處於哪一學習階段,具有何
種學習目的、要求,一律不記筆記,有時候這是很可惜的。記筆記,哪怕是簡單
的筆記,也可以促進思考、深入啟迪思想,這是只看不寫所不能奏效的。這一具
有實際意義的科學道理,是由記筆記過程中人們總是伴隨著思考問題的內在規
律性所決定的。你如果聯想總結自己記筆記時的感受,也一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和經驗。
  記筆記所產生的第三個重要作用是加深理解、鞏固記憶。為什麼記筆記能加
深理解鞏固記憶呢?前邊我們已得出結論,就是記筆記可以幫助集中注意力、誘
發思維。注意力集中了,思維活躍了,能不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利於知識的記
憶嗎?
  比如,單純聽教師講課、看書,這相當於向大腦輸入信息、佔有知識;輸入
信息後,對知識進行思考消化、記憶,相當於在大腦編碼、貯存;練習、在學習和
實際中運用知識,相當於大腦輸出信息。這裡面編碼、貯存的過程就是理解記憶
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記筆記正是幫助編碼貯存的一種極好形式和手段。記筆記
是用字、詞、符號對所學內容進行有形的「編碼儲存」,在這個有形的「編碼儲存」
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大腦對知識的思考、記憶、聯繫、並網,這樣對知識的把握理
解自然就加深了。
  因為對知識的記憶鞏固,通常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既然記筆記是一種幫助
加深理解的手段,它也就起到了鞏固知識的作用。在記筆記過程中,對知識內容
的「記」既是一種有形的「形象」輸入,也是通過「編碼」對知識相互聯繫的一種思
考,而這正是有效、持久、快速記憶所需要的兩個基本前提。
  在你的學習過程中,記筆記可以集中注意力、集中思想、煥發你的精神;可
以誘發你的思維,進行學習上的發明、創造;可以加深你的「學習印象」,對知識
進行並網,進一步鞏固、記憶知識;這是單純學習時,隨時動筆就能起到的三種
最基本的作用。後兩個作用不只是體現在單純的讀書過程中,也是在整個學習道
路上記筆記的兩大好處。這就是記筆記在學習、掌握任何門類的知識,進行下一
步的工作、學習時,一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積累知識從而建築學習根基的作用;
二可以在發明、研究、攀登學習高峰的道路上起到貯存資料、走向創造的作用。總
之,記筆記不但具有以上的重要作用,還可以提高學習者綜合、分析、判斷、思考
問題的能力。
   記下你的思想
  積累知識、貯存資料是進行深入學習、研究的前提和手段。寫作、進行科研等
都需要佔有有關方面的大量資料,用一定的知識做後盾。沒有資料,創作也好,
發明研究也好,都將成為一句空話。如何去積累和貯存資料呢?最常用的做法就
是記筆記。記筆記可以積累貯存資料,並且在記的過程中捕捉創造性的思想火花,
所以它就成為學習的一種基礎功夫和本領。
  在筆記中,我們可以針對具體學習目的,學習每一層次所遇到的問題,進
行不同形式的記錄處理;我們可以在筆記中不斷地積累獨創性的心得、見解,留
下自己的思維痕跡;根據所需要的知識結構,去匯聚一點一滴、很細小但是很有
用的知識。我們還可以根據創作目的、研究目的、學習專題等,列提綱、作細目,
據此去有目的有選擇地摘抄有關資料。
  只有在繼承、積累的基礎上才能在學習上不斷走向創造,這是一個意思;另
一個意思是,因為記筆記起著誘發思維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隨時在記筆記的
過程中,同時記下創造性的思想火花,等到一定時機,再將這些「心得」分析、對
比、昇華,在反覆研究這些心得中不斷走向創造。
  如果你在記完筆記以後打算今後再次使用它們,那麼你就得尋求一種合適
的保存方法,以便你需用它們時能迅速方便地找到它們。
  有許多保存筆記的方法。理論上講,你應當按其內容來匯集和保存你的筆記
——無論你是從閱讀中還是從聽課中記下的,無論從實驗室還是從野外實習中
記下的以及無論你是這一週記的還是去年記的。採用各種保存方法時,使用環狀
活頁夾比裝訂的筆記本更為方便。使用環狀活頁夾你就擁有一個散頁保存系統,
你可以打開其鋼卡塞進打孔後的新紙張並且還可取下活頁,按照你的心願重新
記錄或重新整理它們。你也能像保存日記那樣插進一些新的材料——包括隨筆文
章、問題單,複印的講義以及你感興趣的其他材料。
  這一節論述的主題之一是在你記完了筆記之後,你是希望什麼時候以及為
什麼目的再次查閱它的。下列各條是你可能會再次使用它們的一些理由。請在你
認為與你的學習目的相適應的一些理由上畫勾:
  ·不久以後對課堂筆記進行重新改寫以便增進我對講課內容的理解;( )
  ·與同學對比筆記以便了解你對同一本書、同一堂課或者其他共同反應的的
學習體驗的相同或者不同程度;( )
  ·閱讀你的筆記以查看哪些參考資料需要追蹤或者什麼實踐工作需要完成;
()
  ·結合與論題有關的更新的思想、新的參考資料以及新的閱讀體會來改寫舊
的筆記;( )
  ·查看以前的筆記以便為完成指定的作業做準備;( )
  ·查閱那些我希望能運用於我工作中(或者現實生活中)的思想;( )
  ·試圖恢復我對課程的記憶;( )
  ·縮減筆記(即把幾頁的原始筆記精簡到一頁)以作為考試複習的一部分;
()
  ·為考試做準備的其他需要。( )
  評判做筆記的惟一方法是看它們為你的目的服務的有效程度。它們並非一定
要和其他人的筆記一樣。
  為了記好筆記,你還可以通過下面的方法來提高你的能力。
  ·1.了解其他人是怎樣做筆記的。
  ·2.與一位同學合作,閱讀同一本書或者一起聽同一堂課,然後對比你們
的筆記並討論為什麼它們有所不同。
  ·3.請一位同學與你合作做一個小試驗。你們其中一位記筆記,而另一位
集中注意力聽講,然後對比你們對講課的理解程度並在課後共同完成這次的聽
課筆記。
  ·4.試驗採用不同形式的筆記方法直到你找到一種最適合你的方法(或者
是綜合的方式)。
  ·5.記一段共同經歷(如聽電台廣播)的筆記。
  ·6.對比你們的筆記並盡力理解為什麼每個人記下了這部分或者省去了那
部分,或者為何以如此這般的方式來安排它們的布局。
  ·7.討論每個人打算今後怎樣使用各自的筆記。
  ·8.經常相互檢查和共同討論各自的筆記,最好按小組制定的標準來完成
這一工作。
  有效的筆記技巧
  上課時記有效的筆記需要5個不同的步驟:
  1.積極地聽課。
  2.選擇相關的信息。
  3.精簡它。
  4.排列 整理它。
  5.解釋它(以後)
  所以,在課堂上,你需要聆聽和觀察。這並不困難,甚至在老師並非要贏得
演說或表演獎的時候。鑑別記錄有價值的材料,意味著找到一個分別麥子(你應
該記下來的)與穀殼(你應該忽略的)的方法。
  你如何來做呢?通過聆聽,找到動詞的部分;通過觀察,找到非動詞的部
分。
  很多老師總是以他們的授課方式來表示材料的重要性:暫停一下(等待所
有的鋼筆都舉起來),重複同樣的要點(也許這要點在你的課文中已經做出並
重複過了),減慢了他們通常的超聲波的講課速度,更大聲地說(或更緩慢地
說),或者,甚至這樣簡單地說:「我認為下面所說的是重要的。 」
  也有一部分單詞和短語預示出有價值的記錄材料(同時,給予你所需要的
線索去有邏輯地組織你的筆記)。這些單詞和短語是:「首先」,「極為重要」,
「所以」,「結果」,「概述之」,「另一方面」,「相反」,「下一個(好幾個)理由」
(原因,效率、決定、事實等等)。
  這類單詞和短語給予你提示:不要只是記錄接下來的課文的材料,還要把
它置於上下文的前後關係中——列一個表(「首先」,「下一個理由」),建立因
果關係(「所以」,「結果」),建立相對或選擇關係(「另一方面」,「相反」,「二
者選一」),表示一個結論(「所以」,「概述之」),或提供一個解釋或定義。不
只是聽,還要看!
  如果老師開始時眼睛看窗口,或她的眼神有點模糊呆滯,這就給你一個清
楚的提示:不會有測驗。(所以不用做筆記!)
  另一方面,如果她轉過身在黑板上書寫,與幾位同學眼神相接,或做出引
人注目的手勢,這就是在傳達一個清楚的信息:她正在講授要點。
  當然,這裡會有很多例外。我的第一位微積分學老師有時會長時間地謾罵他
自己的母親或者詛咒空氣污染,語調上比講授任何的微分方程式更要熱情洋溢。
  我還要忍受另一位講三角法的教授。此人會因國家的人行道受到致命的口香
糖威脅並被損害而變得大為激動。
  不過,我們還是要做個偵探,而不是遠眺線索。你是自己最好的筆記者,我
肯定你在班裡已經觀察到某些人堅持不懈地做筆記,而另一些人則在頁面上畫
兩條線以示結束。我們的大多數人是兩者兼有。
  從不停止做筆記的人既會寫封信給一位在愛荷華州(美國中西部一州)的
朋友,也肯定會沒有想過什麼是重要的或什麼是不重要的。
  結果是寫下了很多頁的筆記(到學期結束時),那可能是有幫助的,也可
能是沒有幫助的。此人如此勤奮地記錄,以至沒有準備或者甚至是沒有意識到他
是可以通過詢問和回答問題來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這些材料的。用句老諺語來說,
他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他幾乎是這樣一類人:拿著一支測?在書中的每一個
單詞下面劃線,或者用高亮度的彩筆來涂畫書中的每一個單詞。
  把此人與那個認為記筆記不爽快,所以只是寫下今天的日期和老師布置的
家庭作業的傢伙相對照吧。當老師說「現在,把這記下來,記住它」時,這傢伙可
能記下什麼,但他大概只是潦草地寫些無意義的單詞。畢竟,他覺得這爽。
  當要為考試而學習的時候,看看他冒汗的模樣吧。他與錯誤的記憶及課本粘
在一起了,課本可能還未包括要考試的一半內容。把你不懂的記下來:你知道哈
姆雷特獨白的第一句,你知道食鹽的化學式,你知道尼克松辭職的日期,那麼,
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和空間把它們記下來呢?
  你的老師經常提出你已經知道的材料,為的是搭建一個舞台以供進一步的
討論,或者,為的是介紹更為困難的材料。不要太過習慣於自動地抄下日期、詞
彙、術語、公式和名字,以致你會愚笨地記下自己已經知道的信息。這樣做不過是
在浪費時間:既浪費了在課堂上的時間,也浪費了你複習這些過分詳細的筆記
的時間。
  上課時討論科目可以依幾種不同的類別而分組,這種改變的重要性在於:
  1.信息資料:不是包括在課文中的和其他指定閱讀中的信息資料。
  2.解釋說明:對於隱蔽在課文中的、學生可能會覺得困難的讀物中的模糊
資料的說明。
  3.示範和例子:提供對科目的更好的理解。
  4.背景資料:把課文材料置於文章前後關係之中的背景資料。
  你在聽老師講課時,確定這些最適於被提示出來的信息的種類,這會有助
於你確定如何依材料本來的樣子詳細記錄你的筆記。(當你明白老師所教授的東
西時,這將變得尤其容易。)
  在課堂上寫下筆記後,重新打印一遍。我曾經一度發現這樣做非常有用。首
先,我的手跡不會得任何獎,我早就注意到,極少有人會問我借筆記。「這個 詞
是馬達加斯加(非洲島國)嗎?還是蒙夕(美國一城市)?」他們有點太過高聲
地問。
  其次,打印筆記給予我一個迅速重溫課堂內容的機會,搞清楚我大部分的
縮寫詞,而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有沒有漏掉了什麼。
  要為考試而複習的時候,我的筆記的更整潔的文本也是絕對地有助益的。我
可以看清楚自己記了什麼,我已用高亮的彩筆畫了最重要的基本原理,整個筆
記顯得更有意義。
  我為什麼說我這樣做是「曾經一度」?因為我在就讀學院的第二年就沒有這
樣做了,至今也沒有這樣做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專心發展自己的速記方法,最
小化重寫任何東西的需要,而最大化在第一時間捕捉「有價值的」材料的能力。外
表並非一切,但是……
  你要使你的課堂筆記儘可能地是可讀的和「可供研究」的。
  你無須為能流暢地記筆記而精通速記。這裡有五種方法:
  1.消除元音。如同紐約地鐵內無處不在的用於宣示的話語:「If u cn
rd ths,u cn gt a gd jb.」 (「If you can read
this, you can get a good job.」如果你看看這個,你
就能得到一份好工作。)
  2.使用單詞的開頭部分(如「rep」代表representativ
e,「con」代表「Congressperson」)和其他容易記憶的縮寫。
  3.不要使用句點。在縮寫詞後面,不要使用句點。
  4.使用標準符號代替單詞。下面的標準速記符號列表將有助於你解決大多
數科目的難題(你可以從數學和邏輯學裡認可很多這樣的符號)。
  5.創造你自己的符號和縮寫根據你的需要和接受度來創造自己的符號和
縮寫。
  標準速記符號
  =近似,大約(Approximately)
  W 和,同,以(With)
  W O沒有(Without)
  Wh哪,那(Which)
  →導致(resulting in)
  ←結果(as a result of consequence of)
  +和或並且(and or also)
  最為重要(most importantly)
  cf比較,相比(compare;in comparison;in r
elation to)
  ff下列各項(following)
  <少於(less than)
  >多於(more than)
  =相同(the same as)
  ↑增加(increasing)
  ↓減少(decreasing)
  esp特別,尤其(especially)
  △改變,變化(change)
  (因而斷定(it follows that)
  ∴所以,因此(therefore)
  b c因為(because)
  我們認為有三個符號是你需要創造的——它們一再被需要。
  這是用來代表「what」(什麼)的符號,如「What the heck
does that mean?」(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呢?);「What di
d she say?」(她說什麼?)或者「What happened?I』m
completely lost!」(發生什麼事了?我完全忘記了!)
  這是用來代表「my thought」(我的想法)的符號。聽課時用來分
隔自己的思想與教授的思想。
  這是用來代表「test」(考試)的符號。如在這樣的句子中:「He ac
tually said this is going to be on the te
st!」(他實際上是說了這是考試要考的!)
  以這三個符號為例,自由地運用你自己的符號。當然,你無須使用上面提出
的符號。為了保持一貫性,在所有班級都總是推薦使用上面所列的所有的「共同」
符號和縮寫,雖然如此,你還是要為各個科目創造自己特別的符號或縮寫。比如,
在化學科,「TD」可以代表熱力學,而「K」代表分子運動論(但別跟「開氏溫標」
混淆了)。在歷史學科,「GW」(喬治·華盛頓)是我們的國父,「ABE」是誠
實先生,「FR」可能是法國大革命(或者是「freedom rider」 〔美 〕
指乘坐公共汽車或火車到南方各州進行反種族隔離的遊行示威者),而「IR」
是工業革命。
  

------------

第12節神奇的記筆記方法
------------

  製作學習卡片
  用筆記本做筆記的優點是:資料都集中在一個本子上,便於攜帶;缺點是:
筆記本裡面所記錄資料的位置是相對固定的,不便於整理,即不便於進行資料
的前後調整、增加以及刪除,因為你在一頁上改不了幾遍就會亂得一塌糊塗。
  卡片——作為活頁紙的一種形式,它的特點就在於「活」,完全聽從你的管
理,不受什麼限制。既可以保持筆記本記筆記的優點,又可以彌補筆記本的「不
靈活」,便於對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和日後查閱、保存。尤其是你可以隨時方便地
做內容的修改或者增補,如果紙面改得不清楚了,你又可以隨時換另一張新卡
片,重新謄抄一遍。並且,這些卡片你可以任意做排序的調整,或者根據需要做
各種門類的組合,即做某一個專題卡片。
  經過讀書卡片的日積月累,你的資料會不斷豐富,在此基礎上,加以歸納
和總結,你就會得到很多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
  我們都見過卡片,比如你去圖書館借書時看到的目錄卡片。卡片的尺寸很規
則(一般是12.5cm×7.5cm),這些卡片放在一起就顯得整齊。並且,
每張卡片都分類明確、編號清楚,便於你檢索自己需要的資料。
  做讀書卡片,其形式基本與目錄卡片一樣,作用也大致相同。讀了一本書或
者一篇文章後,你想把它的中心思想或精彩段落、詞句抄錄下來留作將來的資料,
就可以借助讀書卡片。而你做的每張讀書卡片,都應該學習圖書館目錄卡片的樣
子,做到尺寸整齊、筆跡清晰、排列有序。
  一張讀書卡片,它的樣子大致如下:
   下面來介紹如何做讀書卡片。
  要想把學習卡片做好,就要有一定的規則或者說要求,其目的是使所做的
讀書卡片內容清晰,同時便於大量管理,想用哪張時能很快找到它。這好比你把
很多種商品放進倉庫,要按一定的「規矩」存放,否則,雜亂無章地隨地堆放,
放進去時圖了省事,要往外取時卻不知道哪種東西放在哪個位置,自然也就取
不出來,倉庫裡雖然有,又有什麼用呢?
  讀書卡片類似於圖書館的目錄卡片。目錄卡片按照圖書檢索途徑的不同可以
分為分類目錄、書名目錄、目錄、主題目錄等。
  分類目錄是根據圖書分類法的規則組織的。書名目錄是根據書名的第一個字
的字母順序或筆畫筆形排列的。著者目錄是根據著者姓氏的字母順序或筆畫筆形
排列的。你到圖書館借書,可以根據以上目錄規則來查找需要的書,即根據著者
姓名,或者根據書名,或者根據書的內容所屬分類。
  你的讀書卡片當然不必做得像圖書館目錄卡片那樣複雜,只要實用即可。下
面介紹一種做讀書卡片編目錄的規則,它包括的內容如下:
  1、卡片的編碼
  讀書卡片的編碼,主要任務就是給你做的讀書卡片起個名字,你一看這個
「名字」就可以識別這張卡片屬於什麼範圍,內容大概是關於什麼的。
  編碼,其優先標準是:
  門→類→條→號
  也就是說,在編碼時要按這樣的順序進行,即:先排門、再排類、後排條、最
後排號。所有的卡片應該保持這樣一致的標準,不能混亂。拿上面的樣本卡片的
編碼為例,「yw.mj.chxqd.058」不能編碼為「mj.yw.ch
xqd.058」或者「yw.chxqd.mj.058」 。
  門、類、條、號的編碼依據及過程如下:
  ·分門
  拿你的幾門課程來說,可以是生物(biology)、法語(frenc
h)、人類學(humaics)、地理(geography)、數學(mat
h)、歷史(history)等等。
  ·別類
  上面的每一門又可以繼續往細進行分類,如法語,可以再分類為字詞類、精
彩片斷類、優秀事例類、寓言類、名句類等。
  ·列條
  各類下面又可列為若干條,如名句類,可細分為天地景色、春夏秋冬、生物、
外貌和內心、感情和意志、人才和品德、交友和社交、家庭和生活、文學和藝術等條。
在具體做每一張讀書卡片時,每一條可以單獨佔一張,如果內容較長、文字較多
的話,當然可以佔多張。
  ·編號
  你對門、類、條下的每張卡片可以編一個號,以便統計你所做的讀書卡片的
張數。編號一般根據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以上面的樣本卡片來說:
  編碼「FL.FW.SSAW.058」的意思就是:法語門·名句類·春夏秋
冬條·第58張。
  2、卡片的排序
  你做的每張卡片在完成編碼後,再把它放進你的卡片盒。這時,你要按一定
的規矩放置,這個「規矩」就是排序。
  排序,就是你把所做的讀書卡片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其實主要是對每張
卡片的編碼進行排序。
  排序的優先級仍然是:門——類——條——號。即先看這張卡片是哪一門,
再找相應的門;再看屬於哪一類,找到相應的那一類;再找到相應的那些條;
最後,根據這張卡片的編號大小,把它放在它應佔的位置(一般最新製作的卡
片放在最後,如果是經過重新修改的卡片,就還把它放回原來的位置)。
  具體到某一門或者類、條時,它的先後順序一般是按照下面的規則決定。
  ·A根據字母的先後順序
  字母的先後順序,即26個字母:a、b、c…z的前後順序。
  一般取門、類或條的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來判斷,若第一個字母相同,再看第
二個字母,依此類推。
  在把生物(biology)、法語(french)、人類學(huma
ics)、地理(geography)、數學(math)、歷史(histo
ry)六門排序時,卡片的前後順序就應該按照B→F→G→H→M的順序排
列,即:生物→法語→地理→人類學或歷史→數學。
  你已經發現,人類學和歷史的第一個字母相同,都是H,所以要再看第二
個字母,因為i排在u的前面,所以,歷史這一門就要排在人類學的前面。六門
課程這時的排序就確定了,即:生物→法語→地理→歷史→人類學→數學。
  「門」的前後順序確定以後,接著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確定「類」和「條」的前後
順序。「號」的排序簡單,根據數字大小就可以了 。
  如果你在分門別類時,使用的是其他編碼方法,在排序時,上面所介紹的
拼音字母排序的規則仍然適用。
  ·B根據筆畫的多少。
  筆畫數的多少,是針對上面所說的門、類、條的(或者其他方法的編碼)名
稱的字母數。
  如下面各門課程(括號後是字母數):
  生物(biology)7、法語(french)6、人類學(huma
ics)6、地理(geography)9、數學(math)4、歷史(hi
story)7。
  它們的排序為:
  數學(math)4、法語(french)6或人類學(humaics)
6、生物(biology)7或歷史(history)7、地理(geog
raphy)9。
  可以看出,「法語」和「人類學」的字母數相等,這時可以根據字母的先後順
序來決定排序,依此類推。
  3、出處
  出處,就是要註明你所做讀書卡片內容的來源:作者姓名、文章名或書名、
報刊名稱及期數、出版社名稱及版本、頁碼等。
  如上面樣本卡片中的「莫娜·比絲艾,《上帝的選民》,《聖經智慧》,麥格勞·
希爾出版公司,1943年5月第1版,P32。 」
  標明卡片筆記內容出處的作用在於,將來方便你把引文與原文核對,或者
引導你查閱所引原文的更豐富、更具體的內容。
  在明白讀書卡片的重要作用後,我們來看看讀書卡片的幾種形式。
  ·資料型卡片
  資料型卡片,就是在平常讀書時注意蒐集你認為有用的資料,把它記錄並
集中在卡片上。
  ·摘錄型卡片
  摘錄型的讀書卡片最為常見,也是標準型的讀書卡片。
  ·摘要型卡片
  摘要型卡片就是對某篇文章的內容提要,或者是對整書內容的讀書摘要。你
可以在這類摘要卡片的下面寫上做卡的日期。或許,日後你再重讀這本書時的感
覺不一樣,會有不同的摘要。自己做的卡片,針對同一本書,內容卻有了變化,
這也是一種提高的途徑。
  ·專題型卡片
  專題,就是針對某個問題做的專門研究。專題卡片,就是你蒐集幾本書對同
一問題的幾種看法和意見,然後集中到一張卡片或者多張卡片上,以備日後研
究時參考。
  上面講到的做讀書卡片的規則,表明你在做讀書卡片的時候,是要求分門
別類的,其目的是使每張卡片的形式規範化。
  卡片內容的好壞是做讀書卡片的關鍵,但管理不善,也會使你讀書卡片的
作用得不到應有的發揮。
  讀書卡片做好了,並沒有萬事大吉,你還必須管理好你所有的讀書卡片。否
則,胡亂地把一大堆卡片放進抽屜,將來想用哪一張時尋找起來就很費時間。
  卡片要管理有方,主要的任務就是擺放要有規則。
  1、歸類
  上面有關卡片的規則中已經講過門、類、條、號以及編碼。現在,就是請把你
做的所有卡片做這樣的安置:按編碼排序。
  例如,所有「法語」的放在一起,所有「母語」的放在一起。接下去,「法語」中
所有「名句」的放在一起,所有「春夏秋冬」的放在一起……而根據字母順序,「春
夏秋冬」(SSAW)類的又要排放在「名句」(FW)類的後面。其他內容依此
類推。
  2、目錄和索引
  像把筆記本上的內容做目錄和索引一樣,讀書卡片仍然有必要做目錄和索
引,它們的方法基本一樣。這樣,你可以隨時清點自己到底擁有一些什麼讀書卡
片,數量有多少。
  當然了,在你的讀書卡片不很多的時候,目錄和索引幾乎看不出有什麼太
大的作用;但是隨著你讀書卡片門類的不斷分細、條目的不斷增加,你的卡片成
千上萬張,這時你再想查閱特定的某一張,如果沒有目錄和索引,就要費很多
精力。那麼,也學著開始做目錄和索引吧,像你旅遊時帶上地圖、或者請一個導
遊那樣。
  3、隨用隨整
  在你用完某張讀書卡片後,一定要記住放回原位。千萬不可隨手亂放,以至
丟失,再做就麻煩了。也不要馬馬虎虎放錯了位置,以後再查找起來就會費事得
多。
  你在對某張讀書卡片進行修改、增補、刪除時,也要一絲不苟,不能糊塗亂
抹,以至於字跡看不清,日後用起來就是問題了。如果一張卡片經過數次修改後
已經很亂,就要重新謄抄一遍,並及時放回原位。
  你在做讀書卡片的調整時,也要一氣呵成,不要干一半就擱下不管了。一盒
排列順序混亂的讀書卡片,就像一個無組織紀律性的班集體,一盤散沙,怎麼
發揮作用呢?
  6R筆記法
  無論是聽課或是課下閱讀,記筆記在學習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點
有許多學生卻沒有深刻地意識到。有的人在課堂上甚至成為「不動金剛」;有的人
有一筆沒一筆隨意記錄;有的人忙得不亦樂乎,但效果是否好,就難說了。
  要知道,記筆記是為了學,為了懂,為了用。記筆記的原則是以聽為主,以
記為輔。簡練明白,提綱挈領,詳略得當。難點不放過,疑點有標記。不亂,不混,
條理明。對聯想、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記。筆記要留有空白處,便於複習時補缺。
要想記好筆記,就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來記。
  筆記的主要內容有:
  ·記講課提綱、解題思路、難於理解的重點及難點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體會。
  ·教師解決問題時提出的觀點、論據與推導論證過程。精、巧、新的解題方法。
  ·課堂上沒有解決的疑難。新知識和舊知識的聯繫或結合點。容易發生錯誤和
混淆的概念。
  ·記要點,書上有的不必多記,可在筆記上留下空白,課後補記或對照課本
複習。
  ·預習時發現的問題、體會,自己掌握不好的舊知識。
  ·摘錄參考書上對課本內容有針對性幫助的材料。
  下面我們介紹一種世界上目前十分流行的筆記法:6R筆記法。
  6R筆記法實際上就是6R學習法,它可以用在所有的教學與學習中。它是
在筆記本的每一頁中按照1:3的比例,把一頁紙分成不對稱的兩部分,中間
用一條垂直線,從上到下,左邊做為回憶欄,右邊作為記錄欄。
  記錄的時候,把重要的內容記在記錄欄中,它是筆記的主要部分。課後,把
對聽課內容的關鍵詞,寫在左邊的回憶欄中。兩欄相互映襯,相輔相承。這是一
種比較科學的學習和記筆記的方法。它也可以用在平時的自學中。
  為什麼叫6R筆記法呢?
  6R是指6個英文單詞Recollect、Record、Reduce、
Recite、Reflect、Review首個字母的組合,這6個部分是
一個完整的過程,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繫。其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回想(Recollect)。即在上課之前,用數分鐘時間用來瀏
覽上一次所記筆記的內容,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某些內容,它可以讓以前學的
知識同即將學習的知識聯繫起來,而且使自己能夠清楚所學內容的進展情況,
前後構築知識網絡體系,不是孤立地看待問題,而是把一個一個單獨的知識點
聯接起來,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鏈。這樣完整地把握知識,比單個地把握知
識完整得多,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記錄(Record)。即在聽教師講課的時候,儘可能多地記下教
師講的重點、要點、難點以及概念和一些重要的論據等。這些內容是聽課也是學習
中應重點把握的對象。把它們記在筆記上,可以及時、反覆地複習,進一步牢固
地掌握它們。
  第三,簡化(Reduce)。即在上課之後,儘量早些把記錄欄記錄的內
容進行精簡,由繁化簡,也可以理解為對記錄內容的摘要,寫在記錄欄相關內
容的左側回憶欄裡面,以便於進一步複習、思考、或者背誦等。簡化概括的過程,
就是澄清與把握內容同概念之間的關係,從而加深理解、記憶與印象。
  第四,背誦(Recite)。即遮蓋住記錄欄中的內容,把回憶欄中的摘
要部分作為線索,回述學習中的重要內容,即教師課堂中所講的概念與論據等
內容。接著打開記錄欄的內容,對比檢查自己複述的有關內容。在複述與對比檢
查的過程中,有效地讓知識從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第五,反射(Reflect)。即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筆記進行理解、消化,
得出的想法、意見、經驗、體會、心得等,單獨記在筆記本的某個地方,或者是記
在卡片上,將它們編上標題,加上索引,列成提綱,可以把它們隨時分類歸檔。
尤其是把主要的概念編成類和目,易於複習。不過,應該把自己思考所得的心得
同所記的筆記分開來寫,以免混淆,因為時間一長,容易把自己的意見當成學
習的內容。
  第六,複習(Review)。即每個星期大約用10分鐘的時間對筆記快
速複習,減少因時間過長產生的遺忘,記住筆記中的大部分內容,這樣可以有
效地幫助學習與記憶,同時,減輕考試之前過於集中的壓力。筆記記得好,複習
及時,記憶就會牢固,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較為有利。
  這種6R筆記法的使用,許多人可能一開始不習慣,但只要對照實施,漸
漸地就會習慣起來,一旦習慣了,用起來就很順手,可以非常有效地幫助學習
與記憶。
  但是,記筆記時要注意的問題是:記筆記與聽課發生矛盾時,首先應以聽
懂為主。筆記可以緩記、不記或補記。總之,記筆記以不能影響聽課、思考、理解的
效果為前提。有些同學認為,不管懂不懂,先記下來,等課後再慢慢思考理解、
消化吸收。一旦有了這種想法,上課腦筋不大動,拚命記筆記。下課筆記幾大頁,
問題一大堆。想把問題一個個思考弄懂,時間和精力不允許,勢必影響學習成績
和智力的發展。
  青年學生,一定要努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利於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節
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和學業成績。
  變幻筆記的面孔
  你的具體環境對你記筆記會產生什麼影響呢?在這裡我們只提及最主要的:
閱讀時,聽講時,小組討論時和歸納你自己的思想時(比如完成指定的作業)。
  記筆記時最主要的問題是要知道哪些應當記哪些可以不記。看書記筆記時你
將有更充裕的時間去考慮這一問題,而在聽講和參加小組討論時你在時間上就
不會那麼自如了。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你必須在過於詳盡和過於簡要之間把握
好分寸。而什麼程度算是過於詳盡呢?這通常應取決於你的目的——即為什麼你
要記筆記。
  下面是為閱讀書和文章時記筆記所提出的一些建議。請在適用於你閱讀時採
用的建議後面畫勾:
  ·1.對書和文章進行瀏覽以便查看其中是否有值得記的內容。( )
  ·2.決定你是否對整本書或者只是對其中的某些部分做筆記。( )
  ·3.確定你是否想得到作者論述的完整梗概或者你是否只希望摘取一些零
量的信息(比如補充你已知道的內容)。( )
  ·4.在記筆記之前先對選出的每一章節進行瀏覽,以便了解其總體的結構
和認清主題思想。( )
  ·5.在認真閱讀材料時應注重其含義是什麼,而不是注意你將記什麼內容。
()
  ·6.合上書,複述其主題思想和重要的細節,並記一些筆記。( )
  ·7.複習你所閱讀的內容,如果你遺漏了什麼重要的內容就應修改你的筆
記,但應注意:
  使用簡單的文字和句子,而不是完整的句子(除非你必須引用句子);( )
  應確保使用你自己的話語(除非你必須引用句子);( )
  在你的筆記中區分開作者的思想和你在閱讀它們時獲得的你自己的思想。(

  有效記筆記的法寶是善於選擇。許多學生在閱讀時用一個手指輕拔書頁,而
另一隻手卻在孜孜不倦地抄記下大量正文。其結果是又獲得了一本縮寫的微型課
本。其實,像這樣的20頁或者30頁的課本筆記可以壓縮成2、3頁的梗概或
者散狀圖形的筆記。如果你只是尋找額外的信息以補充你已經知道的內容,那麼
你從這30頁或者更多的頁數所記的筆記所能提供的或許不會超過幾行(或者
根本就沒有)。
  這最後一條勸告也適用於聽講時的筆記。講課的一條定義是:「一種把講課
者的講義內容傳達給學生的方法,在傳達過程中任何一方都不必動腦筋。」這 顯
然帶有暗諷的意味,然而卻常常是實情。一些講師講課似乎僅僅侷限於宣讀他們
的講義或者把它們寫在黑板上以便你抄記。而一些學生似乎也只滿足於儘可能多
地記錄卻並不顧及講的是什麼。
  在聽講時做有用的筆記主要依靠對講授者所講內容的理解。這將取決於你聽
講的方法——注意總體。聽講實際上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任務。你不僅必須在講授
者講述時捕捉到他們所講的主題思想,還要抓住講述的總體結構,與此同時你
還必須確定哪些是值得記的而哪些是不需要記的。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事情。不少學生所記的筆記過於冗長,他們常常採
用摘要的形式來記,並希望在講課結束以後還能從筆記中看到所講內容的翻版。
而另一些學生又注重講授者講述的總體線條,他們很少記筆記,甚至對所有細
節都不記錄。
  與你的學生相比,你通常比他們記得更多還是記得更少一些?你認為這是
由於什麼原因?
  或許你的實際情況是隨講課者(或是講課的內容)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也許
你會發現對於為什麼你會採用現在你正運用的筆記形式來記課堂筆記這一問題
是值得深思的。
  總體而言,寧願犯記得太少的錯誤而不犯記得太多的錯誤,這是因為:
  這更有利於你集中注意力去聽講課者在講述什麼並理解所講內容的含義和
意義,這樣在講課結束以後你還能補記上完整的內容。
  這最後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它關係到你的課堂筆記的完整程度。與閱讀筆記
相比,它們似乎顯得不那麼連貫和緊湊。如果這樣,就請放下筆記再想一想其內
容。
  下課以後應盡快地抽時間把所講的內容在你腦子裡重過一遍(就像我們在
前面討論的SQ3R學習法的「複述」階段)。或許,複述講課內容的最有效的方
法是與一個或者兩個學生——或許是你自助小組的成員一起來進行這項工作。相
互對筆記,你就能發現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摘要所講的內容,採眾人之
所長,你就能做一套內容更完善的筆記,比你們之中任何一個人單獨記的筆記
都好。
  顯然,你使用的筆記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要受講述者講述結構的清晰程度的
影響。如果講述的結構條理清楚,那麼你就能做出適當的梗概——具有標題、副
標題,數碼清楚,段落分明等。
  否則,你只能先草草記下所講的重點,講課後再整理出梗概來。然而這可能
意味著完全重寫你的筆記,除非你在筆記的頁邊留有寬裕的空白能塞進標題和
數碼。但是,如果講課的內容完全值得記的話,那麼這樣的重寫(重新思考)將
是對重述過程的有益實踐。
  你也可以考慮用散射圈的形式來做聽講的筆記——只要你別把其結構弄得
太複雜以防你再次查看其內容時連自己也弄不明白了。而且,還有可能當你過後
回想講課的內容時你或許還可以把它整理出來(甚至轉記成梗概的形式)。
  在小組討論會上記筆記,很難講述一些具體的章法,只能在此之前做好準
備。正如我們在第三章中討論的羅森勃呂特學習法,這樣的小組可謂多種多樣,
形式繁多。一方面,討論會實際上可轉化成小型講座,只是由學生替代了指導教
師來進行講演。另一方面,你又可以把它組織成更為廣泛開放型的討論會,其間
每一參加人員都可以像其他人一樣對於討論的題目暢所欲言。
  這種開放型的討論會可以隔幾天或一週舉行一次。這樣在討論會結束之後,
人們所講的(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寫的)內容會給你留下完整的記錄,可供你隨
時參閱。
  你應當像聽指導教師講課那樣認真對待同學們的發言,在更為自由和隨便
的討論中,你在記筆記時必須非常敏捷。或許你所能做的只是草草地記下在討論
中出現的一些最重要的論點。如果小組成員在黑板上或者幻燈上作總結的話,那
麼你就可以把它們記在你的筆記本上。
  正如我們早已提到過的,不是所有的筆記都必須反映別人的思想。許多學生
發現整理出他們自己的思想的最好辦法是準備好筆和紙張坐下來記點筆記。
  比如說你正坐下來在思考一個具體的題目。這可能是你已學過的內容,你只
是想對一些主要的問題再次進行反思。這也許是你正開始認真學習的新科目,而
且你正在思考這一科目中你已經遇到的問題。這也許是怎樣完成指定作業的問題,
而且作業的論題你已經很熟悉。
  在所有這些情況下以及與此類似的其他情況下,你都不必再走出去搜尋新
的信息。你所需要的一切已在你的頭腦中。然而問題是你怎樣把它表達出來寫在
紙上?
  現在我們來談談寫文章之前的準備工作問題。在你開始起草一篇文章之前你
記筆記嗎?如果記的話,那麼你是怎樣完成它們的,而且你用了迄今為止我們
討論過的哪種形式?
  大多數學生在寫文章之前都記一些筆記。然而在寫作開始之前,他們在怎樣
完成這一工作以及他們認為他們需要採用哪種筆記形式的問題上卻大相徑庭。也
許在這方面你很想和你的學生交流一下經驗?
  一種有效的方法是「靈光閃現」。具體做法是:凝視著論題,對其進行集中 思
考,速記下腦子裡產生的與其有關的任何思想。這一方式的要素是記下剛剛出現
的每一個思想。而且你不必去顧慮是否有的思想比另一些思想更有用或者按什麼
順序來羅列它們。只是當你窮盡思源時,或許已列出了一張長長的單子來,這時
你再來考慮哪些思想最為可取,怎樣使它們得以完善並把它們組合成條理清楚
的整體。
  例如,當你在開始寫這一章時,你可以這樣記下了一張單子,開始為:
  ·為什麼要記筆記?
  ·怎樣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它們有用嗎?
  ·以什麼形式來記?
  ·什麼時候記?
  我們剛才討論的「靈光閃現」中所做的記錄是為當時使用的材料。一旦它們完
成了幫助你理清思路的職能,或許你就可以把它們扔進廢紙簍裡了。
  但是,如果所記的筆記你打算將來還要再次使用的話,那麼你就不得不考
慮其外觀上的布局安排。許多學生所做的筆記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這也許是他
們後來不常使用(不像他們當初期望的那樣)的主要原因之一。
  互不交叉的道路
  鈴木、佐藤、田中、高橋等四位先生的四棟房子被一道籬笆圍隔起來,而這四
棟房子是建築在他們四人所合買的土地之上,如下圖所示。
  最近因為每個人的經濟都較寬裕,所以四人均要開一條自家門口到圍牆外
的專用道路。四人商量的結果,就開闢了互不交叉的專用道路。請聰明的你也一
同來參與這項工作吧。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