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8

Course Objectives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are


(i)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multi-disciplinary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of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ergonomics
(ii) to make them aware of the practical solutions to improve
human performance/productivity.

The course will discus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ergonomics/human
factors design and how these relate to human work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productivity improveme
nt.
1
Course Modules
Modules Topic
• Module 1 Introduction to Human Factors: Definition ,Knowledge base
• Module 2 Introduction to Human basic dynamical characteristics
• Module 3 Human error reduction and safety, Design & human factors
• Module 4 Human performance: Physical capacities and limitations
• Module 5 Human performance: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 Module 6 Anthropometry and workplace design
• Module 7 Ergonomics an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 Module 8 Case study from elderly
• Module 9 Cost-benefit
• Module 10 Ergonomics and OHS Law

COURSE ASSESSMENT
• Assessment in the course is based on Home Works (30%) and a Group Pro
ject Report (40%). Final project Report(30%)
• No Tests ! (good news)

2
Ⅰ. 人因工程學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1. 簡介
2. 國內外研究方向與重點
3. 研究重點
4. 實驗設備
5. 結論

3
1. 簡介
• Human factors 人性因素 ( 簡稱人因 ) 。
– 人類祖先使用簡單工具之初就存在的問題。有
系統研究人因是近五十年來的事,到了 1960 年
以後,人因的發展才逐漸快速起來,廣受先進
國家的重視與推展。
• 隨著科技的進步,發生在人與機具兩者關
係上的問題與衝途也日漸增加。
• 舉例(提出親身經歷)
– 優良?
– 不佳?

4
1. 簡介

• 人因 (Human factor) 是什麼?

人因是人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行為 (Behavior) 、能力( cap


ability )、限制( Limitation )、需求 (Needs )」。

– 人因與工具、設備、機器及周遭環境之間具交互作用的關
係。

– 考量人因就是要去改善那些人們所常使用的器物與其所處
的周遭環境,其使人本身的能力 (Capabilities) 、本能極限
(Limitations) 和需求之間 (Need) 能有更好的配合。

5
1. 簡介

• 在歐洲則廣泛地使用具有「工作法則」含義的 Ergonomics 來
稱呼它。
• 波蘭科學家 Jastrzbowski :
– Ergon : work ; nomos : The law of …
The word ERGONOMICS has been synthesised from the two Greek
words, ergon and nomos. "Ergon" means work and "nomos" means th
e laws of. Thus ergonomics is the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laws of wo
rk.The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has used the word ergon
omics to imply "the study of the anatomical,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
logical aspects of humans in working environment.

• 人性因素 (Human Factors) 是美加地區對人因工程學的稱呼。

• 人性因素、人因工程學、生物力學 (Bio-mechanics) 、生物工


程學 (bio-engineering) 、人體工程學 (Human Engineering) 和工
程心理學 (Engineering Psychology) 在文獻上常常被互相交換使
用。
6
1. 簡介
• 人因工程學的定義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 人因工程旨在探究人類行為、能力、限制和其它特性等
知識,並將這些知識應用於產品、工具、機械、系統、
工、和環境的設計和改善,使得人們在工作與生活中與
事、物、環境均有合諧之關係,使人類對於它們的使用
安全、舒適、便利與有效。 Chapanis(1985) 對人因工程的定義

• 人因工程學是研究:
– 人的能力、限制、特徵、行為與動機與需求等有關的資
訊,應用在工具、工作場所、物品及使用環境的設計上
,使人類對於它們的使用能更具安全、舒適、便利與有
效。
–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Designing for human use !」
– 「 Optimizing working and living condition !」

7
• 人因工程的主要目標在:
– 增進人員的工作效能( Effectiveness )與效率( Efficiency )
– 減少能力的浪費與疲勞、減少不必要的訓練和降低訓
練成本、減少對特殊技巧和能力的依賴。
– 增進人力的使用。
– 減少人為錯誤所引發的事故,以降低時間和設備的損
失。
– 以及改善使用者或操作員的舒適程度。

8
人因工程發展史( 1)
• 人類開始製造簡單工具的時代開始。
•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之初,人類認為:經由機器與能源的開發來提高生產效率

•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之末,有人提出應以科學化的方法,尋求最佳工作法則,
再配合工人的選擇、訓練及財務的誘因,可顯著提高工作生產效率。
• 1900 年代, Gilbreth 致力於動作研究( motion study )與工廠管理( shop ma
nagement) 的研究,這些研究可視為人因工程的先驅。
– 動作研究包含延伸、對準、抓取、移動、放下等,過濾刪除不必要的動作。
– 外科手術流程的程序改進。
• 1949 年,第一本人因工程專書出版:
【 Applied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factors in engineering design by Chapani
s, Morgan 】

9
人因工程發展史( 2)
• 1959 年,國際人因工程學會( International Ergo
nomics association )成立。
• 1960-1980 年代,太空競賽,使人因工程成為重
要部分,其他如汽車、電腦、核能電廠等皆成立
因工程部門。
• 1989 年,中國大陸成立「中國人類工效學會」
• !993 年二月,「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會」於
• 清華大學成立。
Machine Man System
oriented oriented oriented 10
人的基本特徵
• 外表特徵:尺寸、重量、活動範圍
– 工作場所中,常遇到不合外表特徵的產品?
– 高樓逃生緩降機的設計,該考慮啥?
– 作戰時,頭盔不合尺寸,會如何?死定了!

– ………… 太多的產品設計與外表特徵有關!
– 人體計測計儀器誕生。
• 生理方面:骨骼、肌肉、神經、心臟血管、呼
吸系統等。
– 工作時,這些系統承受的負荷有多大?受的了嗎?
• 心理方面:認知、訊息處理、心智活動。

11
2. 國外研究方向與重點
• 國外:
– 人因工程起源於歐洲,目前歐美各國之人因工程在
工業界或軍事上之應用已相當普遍。各大型企業如
電話公司、電腦公司、汽車公司等等均設置人因工
程部門。歐美各國早在 1950 年代即先後成立人因工
程學會,推動人因工程之研究與應用。
– 近年來,日本、東南亞、南非共和國、中國大陸也
已成立人因工程學會。
– 人因工程發展趨勢與科技之發展有密切關係,近年
歐洲報導中更提到歐洲科學發展委員會將人因工程
列為重點研究,人因工程應用在航太系統、通訊、
電腦系統、產品與環境設計、工業與公共安全、自
動化系統中之工作設計等均為國際人因工程研究趨
勢。

12
2. 國內外研究方向與重點
國內:
• 自民國七十三年國科會開始推動人因工程之研究以來,早期研究主題包括人
體計測、工作環境測定、中文電腦鍵盤設計、訊息顯示設計、運動鞋生物力
學、控制面盤等。
• 根據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會與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之研究報告「我國
人因工程現況之調查」中指出,國內研究機構從事人因工程之人力約分佈在
三十六個學校、機關等單位。
• 國內目前人因工程研究人員之專長大致分布在人機系統、安全與衛生、產品
設計、工作生理、生物力學等。人因工程之現有人力及發展領域。
• 根據李再長教授之調查 (2000) 顯示,學術界及業界均一致偏重安全與衛生,
認為是本土人因工程發展的最重要項目。
• 學界排名重要的研究領域尚包括人機系統及產品與環境設計 ; 然業界排名前
茅的則為人員績效與可靠度及人員訊息處理與決策行為,其他方面則有待相
關單位的投入和宣導。
• 人因工程在國內之發展趨勢經國科會工業工程學門規劃,擬出研究重點為人
體測計、生物力學、工作生理、人機系統、人員績效與可靠度、人類訊息處
理與決策行為﹑安全與衛生、產品與環境設計、視覺與色彩等九項。

13
• 由於現代科技迅速的發展及經濟快速的成長,在人們
對生活和工作品質之要求日漸提昇之下,人因工程所
扮演的關鍵角色也日益重要。
• 人因工程可應用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生產‘製造、
服務業之設備及工作環境、公共及生活空間、消費產
品設計、電腦硬體及軟體、殘障人事輔助設備,交通
、電訊、醫療系統、航太系統、國防武器系統等等。
• 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即考慮人因標準,則能提高產品
品質水準。而當各類大型系統愈來愈自動化之後,人
與電腦互動方面的種種問題,更不容忽視。人因工程
的研究趨勢,必須順應科技之發展,以使人與新式產
品、系統等等之配合達到最佳化。

14
3. 研究重點
• 人體測計:
– 靜態與動態人體測計資料庫之建立與維護
– 3D 人體模型之構建
– 人體測計與產品、系統設計應用與推廣  
• 生物力學 :
– 人體力學資料庫,標準模式之建立
– 人工物料搬運標準以及力學模式之建立
– 工作姿勢的生物力學分析
– 腰背護具之研發 
• 工作生理 :
– 工作生理能力與生理負荷之測量與標準
– 體適能資料庫與推廣教育 
15
• 人機系統
– 行動秘書與車內資訊系統之介面設計
– 抬頭顯示與控制裝置之設計特色
– 中文電腦界面設計之人因標準
– 自動化系統之工作設計
– 人員與電腦介面問題研究
– 自動化系統之功能配置
– 多媒體與虛擬實境之人因問題 

16
• 人員績效與可靠度
– 人為失誤與意外事故之行為模式
– 人員可靠度評量
– 人員績效資料庫與模式之建立
– 心智工作負荷之測量與標準
– 影響工作績效的因素之探討
– 系統緊急操作程序之研究 

17
• 人類訊息處理與決策行為
– 故障偵測與診斷行為之探討
– 問題解決行為理論在自動化系統訊息顯
示設計之應用
– 資訊系統知識庫設計之人因標準
– 心智模型之理論與應用
– 人類決策行為理論在決策支援系統之應

– 資料庫之人機介面研究 

18
• 安全與衛生
– 肌肉骨骼系統職業傷害的成因與防範對策
– 體力的與心智的工作負荷之安全問題
– 工廠安全設計規劃的人因考慮
– 交通號誌與道路配置之人因評鍵與安全設

– 公共工程安全管理策略之探討
– 資料庫之人機介面研究
– 個人防護用具之設計 

19
• 產品與環境設計 :
– 人因工程應用在產品設計上的問題之探討
– 機器工具的人因設計與標準
– 消費產品的人因設計與標準
– 公共及居住空間之合理化與人性化設計
– 車站航空站設施與標誌之人因設計
– 視障者使用產品之設計
– 新科技產品之適應分析
– 無障礙環境標準建立與評估準則 

20
4. 實驗設備

21
設備簡介

工業安全
人體計測設備 人體作業量測設備
與衛生設備
1.馬丁式人體測 1.數字式肌力計 1.噪音計
計器 2.柔軟度測定器 2.照度計
2.人體模型 3.數字式肺活量測定 3.溫濕度紀錄器
3.攝影機 器 4.三用氣體偵測器
4. EMG 5.安全防護器材
5. Ergo Most 人體計測 6.自攜式呼吸器
分析軟體 7.風速計
6.心肺功能訓練腳踏

22
人體計測設備

• 人體模型系列
– 包括肌肉骨骼掛圖、骨骼模型
– 用途
• 了解人體的組織構造
• 進而探討人體運動模式
– 應用研究
• 解剖學
• 生物力學

23
人體計測設備

• 馬丁式人體測定器
– 用途
• 量測人體各部位尺寸
• 產品設計或工具設備選用參考
– 應用研究
• 課桌椅設計
• 作業空間設計
• 手工具設計
• 衣物尺寸標準
24
人體計測設備
• DV 攝影機
– 用途
• 拍攝人員工作狀況
• 分析工作姿勢與動作
– 應用研究
• 工作研究
• 姿勢分析

25
人體作業測量設備

• 心肺功能訓練腳踏車
– 用途
• 設定人員運動型態、負荷
• 配合 EMG 、肺活量測定器
• 了解人員動作負荷
– 應用研究
• 工作負荷限制
• 疲勞度分析
26
人體作業測量設備
• 肌力計系列
– 包括握力計、夾力計、背肌力計
– 用途
• 量測人體各部位最大施力
• 作為工作負荷設計時的參考
– 應用研究
• 人工物料處理
• 生物力學

27
人體作業測量設備
• 肺活量測定器
– 用途
• 量取人員的肺活量
– 應用研究
• 工作負荷限制

28
人體作業測量設備
• EMG 訓練系統
– 用途
• 量測人員運動時肌肉收縮時電位的變化
– 應用研究
• 施力狀況
• 疲勞度分析

29
人體作業測量設備
• 柔軟度測定器
– 用途
• 量取人體下背部彎曲之角度
• 了解人體動作限制
– 應用研究
• 工作空間設計
• 動作極限

30
人體作業測量設備
• Ergo Most 人體計測分析軟體
– 用途
• 界定高風險的操作行為與工作
• 模擬改善後之效能
– 應用研究
• 工作分析
• 傷害風險分析

31
工業安全衛生設備
• 數位式溫濕度紀錄器
– 用途
• 量測作業環境的溫濕度
• 連接電腦分析數據
– 應用研究
• 環境測定與評估
• 教室溫濕度分析

32
工業安全衛生設備

• 照度計
– 用途
• 量測作業環境的照度
– 應用研究
• 環境測定與評估
• 教室照明分析

33
工業安全衛生設備

• 噪音計
– 用途
• 量測作業環境的音量
– 應用研究
• 環境測定與評估
• 環境對工作﹙上課﹚品質的影響

34
工業安全衛生設備
• 三用氣體偵測器
– 用途
• 偵測作業環境中空氣濃度
• 判斷勞工暴露標準
– 應用研究
• 環境測定與評估
• 教室空氣濃度分析

35
工業安全衛生設備
• 自攜式呼吸器
– 用途
• 背負式氧氣筒
• 全罩式面罩
– 應用環境
• 氧氣濃度不足
• 有毒氣體環境

36
工業安全衛生設備
• 安全防護器材
– 包括
• 10P 乾粉滅火器
• 安全帶、安全帽、安全鞋
• C 級防護衣、防護手套
• 耳塞、呼吸防護具
– 用途
• 保護勞工安全

37
5. 結論

• 發展人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物就人」,而
人因的本質簡單地說就是要「如何使物就人」。
隨著台灣經濟的蓬勃發展和技術層次的提昇,
事實上早有產品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如標榜人
體工學的鞋子或椅子等等;而有系統的研究正
在努力中,至於成果和長期的目標尚未付之闕
如,我們希望能及早地建立這方面的共識及專
業的研究單位,以滿足各方面的需求,進而改
善我們生活品質。

3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