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痛苦的金钱》 艺术特色

《痛苦的金钱》

在一个清静的地方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游化
缘的和尚。这个庙的香火很盛,经常有些人来
上供一些好东西。和尚就把这些东西卖掉,慢
慢地积攒起一大堆钱。自从有了这些钱以后,
和尚对谁也不信任,无论白天黑夜,他都把这
些钱藏在自己的胳肢窝里,从不拿出来,生
怕丢失或被别人偷走了。从此,因为有了钱,
他每天都感到心神不宁,痛苦不堪。
(取自《五卷书》)
寓言 艺术特点 解释
•此寓言所要带出的寓意是和尚为自找苦吃,
表现手法 具有深层的寓意 自寻烦恼。为了一笔钱财,让自己的日子过
得很不安宁。
•作者运用叙述手法,直接叙述一位和尚为了
写作手法 叙述手法 贪财,不愿意将钱财和他人分享,最后, 让
自己的生活痛苦不堪。
•故事并没有很多的曲折,简简单单就带出了
结构形式 言简意赅
故事所要传达的信息。

•全文使用精炼的语言,带出和尚因为太看重
精炼的语言,高 金钱所带来的后果。
语言特色 度的概括性 •作者把深刻的道理浓缩在一个短小的故事里。
重点在揭示道理,并不注重细节的描写。
寓意

此寓言所要带出的寓意是和尚为自找
苦吃,自寻烦恼。为了一笔钱财,让
自己的日子 过得很不安宁。
印度 寓言《先知》
印度 寓言《先知》原文
从前有一个婆罗门,会观星象,占卜算卦,种种技艺无不通
晓。
他想显显本事,便到另一个国家去,抱着自己的儿子大哭。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呀?”
婆罗门说:“我这个儿子七天后就要死了,我可怜他这么小就
要死去,所以伤心得哭。”
旁边的人说:“人的命运难知,计算常常错误,七天后也许不
一定会死,你何必预先就哭呢?”
婆罗门说:“太阳和月亮可能不发光,天上的星星可能会掉
下,我的预言绝不会错!”
婆罗门为了名利,到了第七天,亲手杀了儿子,以证实他的说
法。
众人不知,见到他的儿子七天后果然去世了,都称赞道:“这
是个有大智慧的人,说的话真没错!”于是,大家都前来向他致
敬。
(取自《百喻经》)
1. 具有深层的寓意

• 此寓言所要带出的寓意是婆罗门为了证明自
己有“先知”的能力,愚昧的把自己的儿子
给杀了。
• 同时,作者也对该寓言婆罗门的麻木进行有
力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 作者运用叙述手法,直接叙述一位婆罗门
为了想显示自己有先知能力的过程。
3. 结构形式

• 故事没有花费多余的词语为故事铺叙。
• 例如:
• 七天前,婆罗门到另一个国家去,抱着自己的儿子
大哭。
• 七天后,婆罗门把孩子杀了,受到别人的致敬。
修辞手法

• 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来凸显出婆罗门的厉害。
• 例如会观星象,占卜算卦,种种技艺无不通晓。
• 太阳和月亮可能不发光,天上的星星可能会掉下,
我的预言绝不会错。
• 夸张的运用仅仅是为了渲染及凸显该婆罗门的能
力,以便显示他的麻木。
精简的概括性
• 该寓言仅用几十个字,便把深刻的道理和讽刺的对
象本质充分揭示出来,体现高度的概括性。
• 寓言故事紧紧围绕着寓意展开,不生枝蔓,不周到
的描述,更不着力安排悬念和细节,然读者一目了
然寓言所要传达深刻的事例。
《半饼》艺术特色
《半饼》
有一个很饥饿的人,拿出七只煎饼来
吃。 他吃完六只半,便感觉饱了。于是
他觉得很后悔,用手掌打自己说:“我吃
了这半只饼,就饱了。前面那六只饼可不
浪费了?早知道这半只饼能吃饱,就该先
吃这半只饼!”
具有深层的寓意
• 讽刺了那种钻牛角尖,遇事不分析前因后果,愚蠢的
人,也讽刺了不注重过程的人。这半块饼如同世间的荣
华富贵,是不实在的。偏偏世人执假为真,汲汲营营求
名利财富,到头来却是一场游戏一场空。肚子饱,是累
积之前的六块饼,他却以为,是吃了后面这半块饼才
饱,这是对世间颠倒的想法,也是不明因果的想法。 
人物形象具类型化与简括性

• 愚者上演着一出愚痴的短剧,行为荒诞、笨拙,结局荒
谬,迷于贪嗔痴而不觉,滑稽愚蠢得令人发噱。
• 作为哲理的寓言来说,扁平人物更能加强和扩大它的概括
意义,更有普遍性,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真理之美。
•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抓住对表现主题思想有关键意义的
特征,把其他于表现主题思想无关的东西舍弃不写,简括
性的寓言形象,使得《半饼》寓言叙事精粹,笔墨极为简
练,概括性很强,寥寥几笔,却能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
象。
语言质朴,简洁易懂

• 作者善用质朴生动的语言来叙述故事。
• 在这篇寓言中,作者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极为简洁,
易于理解的。
寓庄于谐之风格

• 在艺术风格上,具有“寓庄于谐”的氛围特质。
• 故事和合了“好笑”的成分,在正法中掺和了“戏
笑”的成分,藉有趣的故事让人领悟其中
的“味”——“戏笑里所隐含的真实意义”。
• 展现了“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严肃的寓
意内涵包裹在轻松有趣的外在形式。
对比鲜明

• 尖锐鲜明的对比能造成强烈的反差,突显事物的矛
盾,而引发读者的笑声。
• 事物的变化皆有积累渐变的过程,由饥而饱亦是如
此。如果没有先前吃的六个饼,又怎会有饱足感?
• 愚人违反生活常态的思考逻辑,也就形成一种反常
的对比,在客观事实与主观认知见形成极端差距,
令人感到可笑。
哲理思想之丰富
• 不明因果,捨本逐末
• 凡事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须要重视基础,履行求本、
求实的精神,毕竟不积跬( kuǐ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不明因果,捨本逐末势必无法成事。
• 在《半饼》中,愚人若非先前已经吃了六块饼,又如何只靠最后
半张饼而有饱足感呢?愚人不了解万丈高楼平地起,积少成多的
道理,就是不明白前因后果而致捨本而逐末。
• 我们解决问题,不仅要看事物的表象,更要观察知其原因,才能
抓住问题的要害之处,并对症下药。
谢谢!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