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5

词汇与词义的演变

何莉盈
李铱文
李眉槥
雷育深
杨茜惠
词汇与词义的演变
词汇的演变
• 新词产生、旧词消亡、词语替换
词义的演变
• 扩大、缩小、转移
演变原因
• 社会变化(人类认知规律)
• 系统内的聚合或组合
• 语言内部语音、语法等其他子系统
一、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和词语替换

新词产生
• 现实中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
的需要而产生新词。(例:纳米、克隆、博客)
• 汉语中构成新词的材料,少数从外来语借来,多
数是利用汉语原有的语素,按照固有的构词规则
构成。(参207页,第八章第一节)
• 完全创新的词很少见(例:gas瓦斯、bleep电子
仪器的哔卜声),这保证了新词作为表达新义的
工具,容易被社会接受。
旧词消亡
• 旧事物的消失是引起旧词消亡的其中一个原因。
(例:马褂、黄包车、杠房)
• 在汉语的发展中,先秦是词汇系统发生变动的一个
重要时期。
• 在上古,汉族人对某些现实现象的划分很细,同类
的事物或现象稍有不同就给予不同的名称(参253
页)。
• 后来这种种不同的名称和说法都消失了,只要是同
样的事物或现象就用同一个词汇去表达,其余的词
或消亡或作为构词语速保留在现代汉语的复合词或
成语中。(例:奔跑、跋山涉水、白驹过隙)
• 从语言的交际功能来看,如此的词汇系统的变动
也符合经济、建议、明确的要求。
•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例:社会经济活动-畜牧业
→农业)和认识的发展,舍弃对现实现象的一些
不必要的区分,精简词语,可减轻人们记忆负担,
使语言工具更经济、简易,便于运用,又不影响
表达的明确性。
• 表达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的小类,可以用词语
的组合来实现。例:三岁的马不叫“駣”
(tao2),可叫“三龄马”。
•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是语言词汇演变结果的
两个重要方面。
• 基本词汇是稳固的,变动小,一般词汇则处于经
常的变动之中。
• 词汇的替换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特点只是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
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或没有发生大的
变化。
• 核心词汇相对比较稳定,一般词汇的词语替换则
比较频繁,它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
• 例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吏有朝廷发的“俸禄”,
包括“俸米”和“俸银”,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
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获取工作报酬的方式起了变化,
这些词语就弃之不用了,代之而起的是“薪水”
一词,而“薪水”后来又被“工资”所替换。
• 社会生活的急剧改变、社会观念的改变都会引发
语言出现相当数量的词语的替换。
• 例如:百姓——人民 车夫——司机
厨子——炊事员 信差——邮递员
• 基本词汇里面的词表示生活中最经常碰到的事物,
是稳固而不易起变化的,但是有些词也在缓慢地
更新。用来替换的新词大多是原先意义相近的词。
• 例如:脚——足 脸——面
房——舍 红——赤
二、词汇演变与语言系统

• 词语的替换要受到词汇聚合关系的制约。如何
创制新词,则还与语音、句法等其他子系统有
关系。
• 词语的替换往往不是孤立地发生的,有不少的
替换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 例如:中国古代所指的“口”“肌”“肤”只
用于人;“嘴”“皮”“肉”只用于兽,“毛”
可兼用于人、兽,而“羽”只指鸟毛。后来在
词汇演变中,在这些相关的语词之间发生了有
的扩大使用范围、有的废弃不用的变化。
• 例如“嘴”“皮”“肉”这些不再专门用于兽类,
也可以用于人,“嘴”“皮”“肉”“毛”替换
了“口”“肌”“肤”“羽”,被替换下来的成
了构词语素。
• 词语的替换有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有时却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嘴”代替“口”为例,前
后差不多经历两千多年,直到不很久以前才最后
完成替换的过程。
• 例如在《西游记》里,“嘴”已开始用于人的
“嘴”,但用于贬义。直到《红楼梦》等比较晚
近的小说,“嘴”才失去了贬义色彩,完全代替
了“口”。
汉语创造新词的方法主要有两个阶段:

南北朝 南北朝
之前 开始
单音孳生法 复合法
单音孳生法
• 在原有单音词意义引申的基础上,替其音节内
部的某个成分,比如声母辅音、韵尾辅音、元
音或声调,专门用来表达后起的引申义,从而
孳生出一个与原词词义相近的另一个单音词。
判断同族关系的方法
• 主要看两个字的音义两个方面是否相近或相关,声
调只是参考但不是最终的根据
• 例:“半班判别辨片”
bàn bān pàn bié biàn piàn

声符不同,或者只有声母清浊或送气的不同
语音上相近
意义都有“中分”的意思

• 所以它们是同族词
四声别义同族词
• 用替换声调的方法来表示相关意义的一组词

• 例:“张”(把弓弦张开,“打开”“张开”的意思)
“帐”(汉代以“张”来指可张之“帐”)
“账”(从“帐”派生出来)
“胀”“涨”(物体在体积上的扩大也可称为“张”)

• 由“张”引申出来的五个词,声调上发生变化,字形发生
分化
• 声调的改变巩固了词义引申的结果,标志着一个词由于词
义的引申衍生而正式分化成几个词。
• 例:
例字 A B
间 平声 :名词 间距 田间 去声:动词 间隔
空 平声:形容词 空虚 去声:动词 使空
传 平声:动词 传递 去声:名词 传记
去声:动词 以女
妻 平声:名词 男子的配偶
嫁人
好 平声:形容词 去声:动词 爱好

• 类似例子很多,有些在字形上还做了区分,如“知”—
“智”,“旁”—“傍”
• 类似的构造新词法在古印欧里也常用,即词根元辅音
的交替,如sit(坐)—set(安放),long(长)—length
(长度),
give(给)—gift(礼物)
• 汉代开始,用复合法构造的双音词的开始增多占有
一定的优势,单音孳生法不再使用
• 魏晋之后汉语的语音系统大大简化,许多原本不同
音的词变同音
• 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交际的时候,用词总是力
求经济、明确,避免可能的混淆。
• 为了使语言能有效的表达思想,避免同音混淆带来
的分歧,韩愈在发展过程中就用复音词来代替单音
词,如:
“见”“看见”,“践”“践踏”,“渐”“逐
渐”“渐渐”
• 语言表达的精密化也会引起大量双音词的产生,例:
“保”:“保护”“保卫”“保存”“保养”“保
持”“担保”
三、词义的演变
• 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
义发生了变化。
• 词义演变可以从演变结果、演变的原
因、演变的方式和途径等方面来讨论。
• 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过是旧
义的扩大、缩小或转移。
A)词义的扩大
• 是指一个词的词义如果演变后概括反映的
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
词语 旧义 新义
“江”、“河” 长江和黄河 一切河流

“菜” 蔬菜 肉类也包括,到菜
市场买菜或在饭馆
里叫菜都是荤菜。
B)词义的缩小
• 是指一个词的词义如果演变后所反映的现
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

词语 旧义 新义
“瓦” 一切烧过的土器 屋顶上盖的那种烧
过的片状土器。

“丈人” 年长的人的通称 岳父

“臭” 一切气味,包括香 臭味
味和臭味。
C)词义的转移
• 这种演变表示了如果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
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
象。
词语 旧义 新义
“步” 行走 1.“徒步”、“安步当车”
还保存原义。
2.“脚步”

“听” 用耳闻声 用鼻闻味儿


D)多义词
• 词义转移后如果原来的意义仍然保留。

词语 旧义 新义
“快” 迅速 1.还保存“迅速”
这个原义。
2.刀锋锋利
词义变化的因素
• 现实现象的变化、词义聚合和组合关系的
影响都可以引起词义的变化。
• 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
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所以现实现象的变化
自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
词语 原义 新义
“钟” 古代的一种乐器。 早晚用的报时工具。
“皂” 一种树,从前人们把它 由于现在肥皂用油
的荚果捣烂,用来洗 濯。脂制成,所以可见
跟原义皂树不相干。
新词义产生的方式和途径
从词语的内部结构来看:
• 一个词义的变化可以引起和它有联系的词的意义的变化

例子: 熟(食物熟)——植物成熟——熟习——熟悉
生(食物生)——植物不成熟——不熟习——不熟悉

• 词汇中增加了表示同一范围的现实现象的词会引起词的
意义发生变化

例子: “吃”的对象不局限于固体,比如说“吃酒”

“喝”分担了“吃”的一部分意义

“吃”的对象才限于固体食物
• 语义的组合关系的变化也会引起词义的改变

例子:“赴”从古代的基本意义“奔赴(凶险之地)”“赴汤
蹈火”,但现在“赴京”“赴宴”,因组合关系扩大
了实际的意义。

从现实现象之间的关系和人类的认知模式来看:

 隐喻

指两现象之间有“相似”的关系

例子: 清:水清 声音清脆 品格清高


冷:温度低 态度沉着
 转喻/ 换喻

指两者现象之间有“相关”关系

例子: “兵”最早的意思是一种兵器,因兵器总要由持兵器
的人来使用,两者有相关的关系,所以后来变成士兵
的意思,原来的意思反而消失了。

 词义吞并

复合词或固定词组的其中一个成分吞并了其他成分的意义

例子: “市井”-买卖的场所
“市”-买卖的场所
“井”-水井
井的意义在这里消失
谢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