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0

晚唐诗歌

Kuliah 9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 李商隐《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 简述李贺的生平。
• 诵读唐诗,感受诗歌的真情美、意境美、音乐美。
• 分析《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鉴赏及实 践《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所 蕴 含 的 高 尚 价 值
观。
李贺 (790 ~ 816)

• 李贺 (790-816) ,字长吉,河南
昌谷 ( 今河南省宜阳县 ) 人。唐皇
室远支。因父亲名晋
肃, “晋 ”、 “进 ”同音,不得参加
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
作过几年奉礼郎 ( 管宗庙祭祀司仪
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 ) 。他对这
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年少失意,
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
了身体,年仅二十七岁就逝世了。
李贺 (790 ~ 816)

• 李贺诗风独特,诗歌美学主要特征为 “情凄怨、色冷
艳、境奇诡、调激越 ”。
• 李贺因为身世关系不得重用于当世,便把心思都放在
诗作上。但是由于当代诗歌发展已至巅峰,他只有乖
离一般常规,推陈出新,刻意求新奇诡,对诗歌进行
全方位的陌生化建构,终于形成 “凄艳诡激 ”的风格。
李贺 (790 ~ 816)

• 李贺早年即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皇甫湜。
他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想象丰富,语言新
颖诡异。但由于仕进无路,少年失意,使他生活孤
寂,性情冷僻,诗中常带有感伤、消沉的情调。他作
诗态度严肃,冥索苦思,命意遣词,都力求深刻、独
到。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因病辞职由京师
长安赴洛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
• 诗人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
之痛和身世之悲。全诗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
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
• 此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
尤其是其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 ”一句,已成为传诵千古
的名句。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写作背景

• 此诗写作时间距公元 907 年唐王朝的覆灭尚有 90 余


年。
•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藩镇叛乱此伏彼起,
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
• 诗人 那 “唐诸王孙 ”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诗人
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
的地位。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
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
作的。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
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
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应为 舝车 xiá
景初 “驾
汉武帝曾造 曹睿 驶”
元年
神明台,上
有承露盘,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
有铜仙人舒 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掌捧铜盘玉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
杯以承云表
之露以求长
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
生 辞汉歌》。
李贺为唐 告别
王室宗族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曾作 传说宫里
汉武帝 《秋风 曾听到他
汉武帝
刘彻墓 辞》 的马蹄声 对照他追
直呼刘 求长生不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老与最终
郎鄙视
之情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成为“秋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人事已非 风客”
景物依旧
人生苦短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讽刺
汉皇
讽刺唐皇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感叹国
势日衰 热衷求仙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长安 铜人辞汉
直奔千里 令人心酸 移徙之悲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城东 哀怨情态
外的异乡 落泪之风 亡国之痛
门外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徒有 汉 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铜
武 王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陪 人
汉时月 旧君王 沉重 帝 孙
伴 汉武帝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月 瑟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冷 悲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凉 何
对照城
凄 何
形随 况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内 36 况
情衰 是
写形 宫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是

兼情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我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唯 独 渐
一 有 行
故 明 渐
交 月 远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内容大意

1. 描写拆迁金铜仙人背景:曾经辉煌一时的汉朝宫殿
一片萧瑟
2. 用拟人化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的酸苦惨凄情
态,亡国之痛和移徙之悲 .
3. 铜人越来越远,徒留汉时明月照着凄清的咸阳城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主题思想

1. 借金铜仙人的亡国之痛,表达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担忧
• 刻意描摹亡国后的汉家宫殿之凄清孤寂,渲染物是人非的沧桑。
• 通过铜人临别所见的旧时宫苑,被带走时心酸落泪的动作,以及
出城之后所见荒凉古道刻画了国破家亡的沉重悲哀
2. 讽刺历代昏庸之君热衷求仙的昏愚行为
• 诗歌借助汉武帝所铸 “金铜仙人 ”用以求仙的故事揭示了汉武帝晚
年热衷求仙的事实,而汉宫最终的荒凉凄清则反映了筑坛求仙的
荒诞愚昧
• 诗中直呼汉武帝为 “刘郎 ”显示了诗人对他的鄙视,而文中的魏明
帝显然也是为了同样的原因而兴师动众。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艺术特色

• 结构层次分明:
• 金铜人观感:
• 经历汉朝兴衰,感叹沧桑变化
• 金铜人初离汉宫:
• 兴旺感触、离愁别恨 ——酸、泪
• 途中景象:
• 月冷风凄、萧瑟悲凉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艺术特色

• 陌生化取向:
• 意象:
• 诗人借助含有求仙味道的 “金铜仙人 ”这个不常出现
在唐诗中的物体来表现故国之思,同时表露自己对
晚唐的日暮西山之凝重忧思。
• 功勋卓著的汉武帝在诗中被描写随秋风而逝的刘
郎 “秋风客 ”,卓著的江山只留下 “夜闻马嘶 ”的魅
影,其嘲讽意味也别具一格。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艺术特色

• 陌生化取向:
• 修辞:
• 李贺在始终运用了大量修辞。其中以比拟为主。作品主要通过原位
于汉宫的金铜仙人被拆迁到魏宫的事件来表现。但是诗中的 “金铜
仙人 ”却被刻画成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 “遗臣 ”恋恋不忘故国。
• 对比 也是诗歌的另一特色。其中尤以汉武帝的积极求仙的 “生
前 ”和徒留 “夜闻马嘶 ”的 “死后 ”
• 使用多种感官描写 也是诗歌的一种特色。如 “酸风射眸子 ”“清泪如
铅水 ”
• 夸张 :夜闻马嘶晓无迹 ——人生无常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艺术特色

• 陌生化取向:
• 声韵:
• 平声韵响亮、悠长、圆满能强化押韵所形成的舒畅、踏实
之音乐美感。因此近体诗严格要求押平声韵。
• 李贺却偏爱仄韵诗。这首诗也押仄韵。如:客、迹、碧、
里、子、水、道、老、小,无一不是仄声。其中上声低
沉、曲折,去声、入声激越急促,这就造成了李贺
诗 “激 ”的美学风格了。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艺术特色

• 感情鲜明:
• 诗人感情炽热,爱憎分明。文中公然直呼一代君王汉
武帝为 “刘郎 ”,鄙视之情表露无遗。另一方面,诗人
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精神也坦
荡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 面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自称 “唐诸王孙 ”的李贺也
表现了心中的忧患之思,并且透过铜人的眼泪和它眼
中的景物表现出来。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艺术特色

• 设想奇伟:
• “ 天若 ”一语,设想奇伟,意境辽远,感情深沉,司
马光称为 “奇绝无双 ” ; 末联进一步描述了金铜仙人恨
别伤离,不忍离去,而又不能不离去的情怀,感人至
深。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艺术特色

• 描摹形象:
•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
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
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
一个 “愁 ”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
• “ 魏官 ”二句,侧重描写客体, “空将 ”二句则改写主体,
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
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 “我 ”的唯有天上
旧时的明月而已。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以座谈会的方式,讨论:
• 李贺何以产生兴亡之感?
• 为什么称李贺为 “鬼才 ”?什么是 “长吉体 ”?
• 李贺为什么称汉武帝为 “刘郎 ”?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 简述李商隐的生平。
• 诵读唐诗,感受诗歌的真情美、意境美、音乐美。
• 分析《无题》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鉴赏及实 践《无题》所 蕴 含 的 高 尚 价 值 观。
• ( 1 jam )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 813-858 )字义山,


号玉谿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
沁阳)人。与杜牧齐名,有小
“李杜”之称。存留下来的诗,
共有 600 余首,收录在《玉谿
生诗集》或《樊南文集》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作者:李商隐

18 岁入天平节度使令狐楚(牛
党)幕府,颇受器重。唐开成二
年( 837 )登进士第,次年入
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李党)幕,
后又娶王茂元之女。李商隐从此
卷入晚唐政坛风云变幻的党争旋
涡,致使他仕途多蒙坎坷,潦倒
一生。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作者:李商隐

他的诗深于寄托,工于比兴,用
典工巧,表现婉曲,意境含蓄,
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
的诗歌、词、戏曲等创作样式有
很大的影响。
李商隐《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 无题诗
• 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最为人所传诵,但他的无
题诗具有 “朦胧 ”的特点,旨意隐秘。
• 这些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包括以《无题》为题的十五
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的 “准无题 ”诗近三十首。
• 这些诗有的有所寄托,但大部分属于纯粹的情诗。李商
隐的 “准无题 ”诗也写得相当出色。如《锦瑟》此诗貌似
咏物,实则咏怀。它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锦瑟
起兴,充分运用了比兴、象征、典故等多种手法,将自
己满腔的忧伤、郁愤之情,形象而又婉曲地表达出来。
李商隐《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西王母的信
海上神山
使
李商隐《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哪一
个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 李商隐的综合与创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川悠远路漫漫。—— • 见面“机会”难得、
曹丕《燕歌行》:别 分别“时刻”难舍难分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易会难 • 相见时难别亦难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 见难别难” / 会难别难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矣!——江淹《别赋》 • 写尽了聚散两依依的苦痛——直接
:分别之黯然销魂—— 感叹直接写情,但较前人情辞要深
别难 厚。
李商隐《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寓情于景:
• “ 东风无力”以致“百花残”——哀伤缠绵——以景语深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情语
• “ 东风意象”一般用法: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美好的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 意象反用”之妙:
 《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痛苦
李商隐《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既具体
既细微 思念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又抽象
又深刻 比拟 之泪
由外
由表 谐音 思
而内
及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
缠绵悱恻
生死不渝
“ 春蚕”“蜡炬”,借助无生命的两组物象 的情思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的信念
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和意志。以春蚕之
“丝”暗含相思之“思”、用烛泪比喻相思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的煎熬。
“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
,缠绵自有时。—南朝乐府《作蚕丝》
吸取民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
歌营养 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
别》
李商隐《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为何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此揣测 设想对
扩大
转换
揣测谁 方也想
揣 时空
视角
只为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应 念自己
只 测 谁揣测
件事愁 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愁什 “ 穿越”式的想象:源于缠绵的相思之情—极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致的相思、思虑:
叙述者 么
“ 女子
我” 为何 • 彼此双方:“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
愁 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谁愁 • 梦境现实:“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商隐《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咫尺 思念 相见
天涯 之深 之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方
没有多少路
所在 没有路?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
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
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
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
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抒情主人公心底的绵
邈深情。
李商隐《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艺术手法

• 回环深转的抒情旋律。
• 相见时难别亦难
• 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抒情婉曲含蓄。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精当、工稳的对偶艺术。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艺术特色

• 以无题为诗题,使全诗托意幽微,蕴藉深婉
• 无题诗,不会被题目坐实扣死,破坏诗歌的美感。
• 例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对坚
贞爱情的赞美,也可言道。对那些坚持正义的仁人
志士而言,对真理的追求,不也如春蚕吐丝,一息
尚存,志不少懈,到死方休吗?
李商隐《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艺术特色

• 表现手法多样,修辞技巧错杂使用
• 作者先以春蚕比喻情人的满腹情思,至死方休;又
运用比拟手法形容情人的眼泪,成灰始干,既一语
双关,又有丰富的比兴和象征意义。
• 颔联一句坚忍,一句沉痛;颈联一句显露,一句含
蓄,这种互相对照的手法,也收到了相得益彰的艺
术效果。
李商隐《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艺术特色

• 意象朦胧 - 意象跳跃
• 李商隐的诗歌像串珠子一样把看起来没有关联的片
断意象剪接在一起,靠内在的感情把它连接起来,
构成恍惚迷离的画面,耐人寻味。
• 例如首句写离别的凄苦,第二句的 “东风 ”“百花 ”貌
似没有关联,却原来是为渲染 “离别 ”的气氛。颔联
写相思之苦,其中的 “春蚕 ”“蜡烛 ”同样毫无关联,
诗人却借助 “相思 ”将之串连起来。
李商隐《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艺术特色

• 感伤忧郁的情调
• 首联即营造了别离时的感伤气氛,诗人用暮春东风
渐若,百花凋残的景象渲染情人见面与离别的环
境,予人惆怅孤独之感。
李商隐《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艺术特色

• 思绪的曲折多变
• 首句直抒胸臆,写不忍离别之苦,次句却无端写出
暮春时节百花残的图景。哀景刚现,诗人又抛出两
句又美又坚定的坚贞之志,一扫前面的顾虑与惆
怅。五六句又回到牵肠挂肚、儿女情长的氛围中
来。最后两句又加入浪漫主义的色彩,借青鸟的探
看释放了相思之苦。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 以座谈会的方式,讨论:
• 为何李商隐要把 “无题 ”作为题目?
• 《无题》所表达的情怀与气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