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M12

林觉民《与妻书》
1. 漫谈《与妻书》中的“爱”
1.“舍爱就死”

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族前途的关心,这一切都源于他对亲人的爱、对小家的爱。

这是儿女之爱、夫妻之情的大辐射。在作者心中,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如果以一幅画来作比:

大背景:爱国爱民,

前台的主体:儿女之情。

二者统一于一体,才有欣赏的价值。(这封遗书的特殊性)
• 它不像“大多数革命烈士的遗书那样激昂慷慨、大义凛然,而
正是这一点,使它充满了人性美,充满了人情美,它把烈士从
高高的云端拉回到人群中来。

•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真切切的、有血有肉的人,是一个顶天立
地的大写的人。

• 这“小家”之情显出壮士之气,正是这儿女之情现其英雄气魄。

“儿女情长,英雄气壮”正是《与妻书》的“真义”。
2. 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
• 其前提是“吾自遇汝以来”夫妻二人的甜蜜温馨;烈士宁愿为改变黑暗现状

而抛头颅洒热血之勇气是产生于对妻子的“至爱”——“即此爱一念,使吾

勇于就死也”;是“钟情如我辈者”对“吾辈处今日之中国”,“无时无地

不可以死”或“离散不相见”的悲痛现实的不能忍受。

• 简而言之,汝偶我和我得汝何其“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幸”也成

了“不幸”!正是这幸和不幸促使“不忍独善其身”的林觉民“勇于就死”。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 烈士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度外,并且相信革命事业终有继承者,那么
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呢?很显然,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妻子儿女。
爱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对娇妻的爱恋、对爱子的牵挂。
• 这种“吾至爱汝”的夫妻之情外,至诚美好令人感到;
• 更令人感动的是,“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吾充吾爱
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的献身精神及由此
而阐述的道理。
• 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自己幸福和生命的说理过程,是
对其挚爱陈意映的说理,更是对自己的说理。
• 正是因为它是对革命者本身的说理,革命者本身才由意
志作出决断,自愿牺牲本身的生命、幸福、自由,以及
与此相关联的家人、好友的幸福、情感,投身于革命洪
流。
3.“至爱”与“舍爱就死”的联系
“意映卿卿”“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吾至爱汝”
• 流露出作者对妻子的挚爱之情;对谁先死问题的讨论,对“初婚三四
个月”生活的回忆无不充满着作者对爱妻的眷恋、对小家的不舍;
• “依新已五岁……” 等句又无不表达出作者对儿子的牵挂之情;
• 而“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不能忍受“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
愿离而离”的现象,又反映了作者对普天下人的命运的关爱;对“遍
地腥云,满街狼犬”之现实的陈述又分明表达了烈士的满腔忧愤。
• 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时,

• 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正一步一步走向爱妻,我们似乎听到了作者心跳

声;

• “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我们能够

读出一种温馨,一种柔情。
• 而“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传达出作者此时内心的悲怆。“吾
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读到
这里,我们除了感动,还能说什么?

• 文中涌动着一股强大的情感之流,它时而低徊,时而高亢;它时
而凄婉,时而激愤;它时而缠绵,时而高昂。似有两种力量交织
在一起,难舍难分,最后融而为一,不分你我。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