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针对《卖炭翁》作品中

的不同解释加以讨论
邹咏萦
吴宓虹
谢丽芬
在《卖炭翁》诗题之下有小序云“ 苦宫市也”

历来注家论者
• 所谓‘宫市’, 就是宫廷派宦官即到市上去购买物品, 任意勒索、掠夺, 是
一种极残酷的剥削方式。”
• 诗旨在于“揭露宫市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 ‘宫市’本为“太监为皇宫选购用物的专门市场”,“宫市之苦”自然就等于
“皇帝及其家属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 白居易被指认为是一位“ 把批判锋芒直接指向皇帝”的英雄文人。
湘言
• “宫市”本为“宫内市肆”,是设在皇家后宫内的交易场所,春秋时代
的齐桓公就开设“ 宫中七市”, 那时民间贸易集市极不发达, 百姓有
东西出售并不能随地可以找到买主, 只好“ 送货上门”, 到宫中寻求
买主

• 唐代都市发达, 商业繁荣, 长安城设立东、西两大贸易集市, 愿到宫


中叫卖的人自然就不多了。皇帝老爷也不能不顺应这种情势, 宫中急
需用品, 派差使上市求购。
• 皇帝的职位与市场流通毕竟相隔得太远, 他没顾虑到因此产生的
交易环节中的种种漏洞和流弊——遭当代专权的宦官以宫市之名任
意剥削掠夺民众财富。

总的来说,白居易诗序所谓“ 苦宫市也”实为双关语
气, 一为“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 二为“宦官的
恶行败德坏了‘宫市’之名, 损害了皇族的声誉”。全
诗通篇揭露宦官欺君、夺民的罪过, 矛头所向尽在宦戚
乱世之行经, 并非“直接指向皇帝” 。
揭露和批判的对象

皇帝 宦官
宫市本为“ 太监为 压价劫夺民物,
《唐诗选》注释云 皇宫选购用物的专 揭露宦官欺君劫 目的并非为宫中
“ ‘宫市夕是皇帝 门市场” , “ 宫 民, 假公济私的 急需, 而是假借
派太监到宫外劫夺人 市之苦”自然就等 皇帝的命令和皇
民资财的一种方法” 于“ 皇帝及其家属 恶行败德
族的需要而中饱
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私囊
这篇作品主要是为了揭露和批判宦官假借“宫市”之名,
假公济私剥削平民百姓的现象。

证据1:纵观白居易的50首新乐府诗, 严格地讲, 没有一首是直接


针对皇帝的, 揭露的对象主要是朝廷中下级官宦和地方官吏。

证据2:以历史事实和生活逻辑的角度来思考:
• 难道皇帝真要管得这么细致, 宫中无柴缺米竟要亲自派宦官上市, 而且还要亲
笔写一道“敕文”吗?

• 难道皇帝手头缺钱少帛, 想吃白菜小米也得派宦官到集市上去“ 劫夺”不成?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优炭贱愿天寒

• 其中的“ 正”字, 教材未作注释, 一些选本也尽


将此字等闲视之略而不注。但有将这个字释为
“ 恰恰” /“ 正好”/ “即使”/“纵使”解。
但高峰作者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这里的“ 正”字
也能作“ 虽然”解。
• 卖炭翁穿的越是单薄, 就越使人们倍加同情
与怜悯。所以在这里作为“ 单” 的修饰语
“ 正好” 的“ 正” , 它的功用只有作为程度副词才

“ 恰恰” 较妥当。如果把这个“ 正” 字讲成“ 正


好” 或“ 恰恰” ,那么, “ 正” 便是时
间副词了, 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但
“ 单” 是个形容词, 从语法来讲, 它是不
能受时间副词修饰的。
因而这个“正” 应作程度副词“极” 来讲才较合适,可译为“极其”,
“非常”之类的意思。

例子:陶渊明《挽歌》: “ 四面无人居, 高坟正嶕峣” “正嶕峣”, 就


是说的极为高耸的样子。
• 杨树达和徐仁甫二位先生在对“ 正”字的词性
归纳为推拓连词。
“即使” • 高峰作者: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推断, 白诗中的
“ 正”字作“ 纵” 纵使或‘ 即使’解, 明
“纵使” 显是不妥的, 因为卖炭翁身上确乎是穿着单薄
的衣服, 既是客观事实, 就不能用推拓连词
“ 纵使” 。

• 卖炭老人身上的衣服虽然很单薄, 但他心里却希望
天气寒冷些。” 因为炭能卖个好价钱这样解释,
虽然 不但符合语法规范, 同时也非常符合卖炭翁其时那
种复杂而矛盾的心境。
现今注释:
即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南五
十里处。

这“南山”就是王维所 陶渊明归隐山林时,
写的“欲投人处宿,隔 亦曾作有诗文:“采
水问樵夫”的南山,豺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狼出没,荒无人烟 山。”
能吸引陶先生这等雅致极高的人物
环境险峻,突显卖炭翁生 作为隐居的首选之地的南山,必定
活的无奈 是个风物景观极好的去处。
• 无论该“南山”是王维或陶渊明之“南山”,皆无
法确定卖炭翁的实际生活情况,对读者理解诗歌并
没有多大的帮助。

• 卖炭翁中“南山”指的是哪个“南山”无从考究,
唯能确定的是“南山”的确是离宫市极远,也相对
偏僻无人的地方。
回车叱牛牵向北
• 《唐诗一百首》注为“把车子调转方向”。

• 《历代诗歌选》注得更为详细:“唐代长安东市、西市都在城市
南郊,皇宫在北,所以要调转车,赶向北去。

• 屈原《离骚》中的“回朕车以复路”,就是“调转我的车子,回
到原来的路上去”。
苏远峰

• 在《卖炭翁》中不可以把“回车”解释为“调转车头”,因为卖
炭翁是“发薪烧炭南山中”的,这个南山在《历代诗歌选》都说
是终南山,《唐诗一百首》则指安南郊的山。

• 因此,卖炭翁要把炭拉到长安集市,必须是有南往北行。在“市
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集市牛车卸了套,车头应该还是朝北的。
既然皇宫在北方,那就并不需要“调转”车头。
那么,“回车”应该如何解释呢?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虎鼓瑟兮鸾回车”一句的“鸾回车”注
释为“鸾鸟驾着车。回,运转,运行。”

• 这个解释是使用于卖炭翁的“回车”,如果调转了车头,岂不是把炭
拉回家了吗?所以释“回”为“运行”是切合它的本义的。

• 结合诗歌语境,“回车”就是“转动车轮”,“拉车向前走”的意思

• 因此,“回车叱车牵向北”应解释为“驾着车子,叱喝着牛,一直牵
向北边的皇宫去。”
宦官是太监吗?
• 注释中云“宦官也叫太监”是一明显的错误。

• 解释“黄衣使者”时也云:“指出使宫市的太监”、解释“白衫
儿”是云:“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果真如此吗?
证据1:
唐代宦官从未被称为太监,宦官直到明代始才被称为太监。在
唐代,官僚机构有九寺、五监(长官称“监”、副称“少监”
而当时宦官的管理机构是内侍省,长官仅称“内侍”,宦官与
“监”无甚关联。

证据2:
至明朝时,宫廷内设12监24衙门,提领者被称为掌印太监,下
有“少监”、“中监”,由于太监职位常由宦官担任,于是
“太监”变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后来成了对宦官的统称。

因此,称唐代的宦官为太监是不妥当的,应予以纠正。
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哭。
《卖炭翁》这首诗不但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即使对于今天的读者也
有一定的教育作用。这篇诗没有像《新乐府》中的有些篇那样“卒
章显其志”,而是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
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这首诗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并不是
偶然的。
参考资料
• 湘言(1995年)。白居易《卖炭翁》诗意解读。曲靖师专学报年第2期(总第60
期)。

• 苏远峰。卖炭翁的车子掉了头吗?

• 平民卖炭翁同志的幸福生活 取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df8fc60100bmsx.html

• 唐詩欣賞 賣炭翁 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4/6/19/n573469.htm


• 康苏. 衣正单”的“正”应该怎样解释—《卖炭翁》补注一则
• 高峰(1995). 试解《卖炭翁》中的“ 正”字. 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年. 1995年
第三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