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6

ULSC1014 Chinese History(China to 1840)

中国通史
题目 :何谓门阀政治?试简述其形成过程
研讨课 : T3
报告呈现与呈交日期: 2014 年 3 月 3 日(第八周)

中文姓名 英文姓名 学号

吴颖敏 Goh Ying Ming 13ALB00143

陈明竺 Tan Min Chu 13ALB05132

曾馨洁 Connie Chen Xin Jie 13ALB00596


目次
• 前言
• 第一章:何谓“门阀制度”
• 第二章:门阀政治的形成过程
• 第三章:门阀政治的影响
• 第四章:门阀政治的特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前言
• 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期间,天子处于虚位状态,甚至世家大族的权利已经足以抗衡皇权,
而这一时期的政治形态,史称“门阀政治”。

• 门阀政治并不是一个具体上的政治,而是形态上形成的政治现象。

• 门阀政治就是士族(世家大族)与皇权平衡局面的政治,盛行于魏晋时期,但其实在东汉
时期已经出现了。

• “ 门阀政治也是一种政治形态,它以空前强盛的庄园经济基础,与皇权政治相抗
衡。”(湛雅, 2012 : 17 )
• 六朝时的土地并不是皇朝赐人民领土的,而是由地方有名望的大族长期相续。

• “ 所谓门阀政治便是讲究门第阀阅的贵族政治”(樊树志, 2010 : 138 )


• 由周代传下来的贵族政治是很盛行的,所以在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里,门第的阶级也是不
可无视的。

• 世家大族在社会上成立了一个很强的社会士族力量,但曾经也是受到削弱的,自曹魏的九
品中正制实行之后,世家大族的权利也威望了起来。因为本来是皇朝挑选官吏,但之后完
全由家世来定品级,所以皇权完全在世家大族的权威之下。
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
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
的特权阶层(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
第一章:何谓“门阀制度”
• “ 所谓门阀,有门与阀双重意义,门即门第,门户,阀即阀阅”—“名其等曰
阀,积其功曰阅”门阀即门第等级。(樊树志, 2010 : 138 )

•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
用来张贴功状。记名的为之“阀”,记功的为之“阅”。代表了官吏个人拥有
辉煌的成就与傲人的资历。

• 门阀制度就是一些门阀士族控制了中央政权而形成了政权由士族与皇权的共治
局面。

• 门阀政治里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
族以及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的,这种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长达
一个世纪之久。

• 门阀制度是指士族与皇帝共享权力而出现的一个政策,也就是皇族与门阀士族
势力的一种平衡。(这时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等许多部分都是由社会
上拥有特殊地位的门阀来掌管)
• 它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皇权变态(田余庆, 2005 : 1 )
• 门阀并不能完全控制皇帝,也不能名正言顺地掌握国家大
权。门阀制度是经由几个士族集团相互起冲突和制约,这
能维持各派势力的平衡,但微弱的皇权也未覆灭,皇帝仍
有一部分的权力。

• 皇权与门阀士族之间是有一个平衡的过程。

• 在东汉时期,如果皇权稳定时,门阀会给予皇权支持(因为稳
定时段可以让门阀得到良好的发展条件);如果皇权不稳定,
门阀就会力图匡扶皇权(避免失去良好的条件);如果皇权越
过界限或逐渐消失时,门阀就会成为皇权的追逐者。

• 这就是皇权与门阀士族各自掌握部分权力,从而演变成门阀政
治与皇权政治共存的局面。
第二章:门阀政治的形成过程
门阀政治形成过程的时期图表:

萌芽期(东汉 → 三国时期)

形成期(魏朝时期)

巩固期(西晋时期)

鼎盛期(东晋时期)

渐衰期(南朝时期)

没落期(隋唐时期)
萌芽期(东汉 → 三国时期)

• 西汉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经济势力萌芽期。
• 东汉时期 → 具有代表性人物:
( 1 )贵族 – 因为周代之后盛行贵族政治
( 2 )豪族 – 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在建国后大封功 臣,造就第一
批的豪门贵族。

• 汉武帝“独尊儒术”,儒术讲究家学渊源,几乎都成了富家巨室,
故选举也难免有营私舞弊的现象,也造就了这些儒学家(贵族)在
社会上有一定的力量。

• 这些贵族是世代继承家族学识(禅让),同时家族的名誉在不断累
积之下,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

• 之后逐渐出现世代为官的家族,故称“世家大族” /“ 士族”。
• 选举的制度也被世家大族掌权,由于仕宦家族互相提攜,
门生、故吏时思报恩,士族往往积世显宦,成为特殊阶
级。

• 当时田庄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世家大族。

• 东汉末期,农民大量破产,土地兼并的非常严重,虽然统
治者有采取措施缓解,却没有解决实质问题。最终由大地
主(世族)强制接受,展开了门阀政治的局面。
形成期(魏朝时期)

• “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一统北方后,对于选官制度作出了一些改革,
曹操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豪门大族的发展,主张“唯才是举”。他不
容许有何朝廷相对立的政治集团的政治集团,也不容许利用所谓乡里
的清议来干扰朝廷用人之权。但曹操并不能摆脱传统的大姓名士的势
力,他仍然只能从大姓名士中选用他所需要的人才,而且也仍然需要
大姓名士推介他所需要的人才。”(唐长孺, 2011 : 45 )

• 因此,曹操的儿子曹丕继位为魏王,进一步就要受禅,登上皇帝的宝
座。为了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不得采纳当时世族大地主尚书颍川陈
群的建议,实行“九品官人制”,此制度一方面承认世家大族做官的
特权,有按照官职给予经济上的优待。(王仲荤, 2003 : 120 )

• 曹魏后期,王朝的政治日益腐败,而当时的著名士族(司马氏)掌控
了实际的大权。
• “ 九品官人制的执行方式是首先由朝廷任命的大、小中正官到
所负责的区域主持人物品评,并按照标准把人物分成並按照標準
把人物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
中、下下九个品级后上报吏部,并有吏部一级人物品级授予相应
的职务。通常吏部人物都有世家大族之人所担任。九品官人法的
评定人品项目有三大类及时薄伐、状、品。薄伐既是个人身家与
家世记录。状及时中正所写的评语,也是中正对一个人的整体评
估。品这是综合了薄伐与状后,给被评定者的等级或品级。后来
评定的方式渐渐成为了只看重薄伐也就是家世品定品级。”(卢
小慧, 2008 : 10 )

• 九品官人制的推出后,由于选举和品定的人物都是世家大族,造
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巩固期(西晋时期)

• 公元 265 年,晋武帝司马炎取代了曹魏政权而建立晋朝,史
称“西晋”,但西晋是一个极其短促的统一王朝(王仲
荤, 2003 : 193 )。

• 西晋建立后,司马炎为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对世家大族继续实
行放纵和笼络的政策,继续采用曹魏时期的“九品官人”制,从
而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也是西晋门阀政治的萌芽期。

• “ 占田制,令官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占四十五顷,依次减
五顷,至九品十顷而至,又各以品高卑荫其亲属,多者及九族,
少者三世,又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钱穆, 1998 :
318 )说明了沿用九品官人制,门阀士族也继续掌握了当时政治
上的重要地位。
九品中正制中各品官职可得到的田地。
鼎盛期(东晋时期)

• 士族制度得到充分的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原因为东晋王朝
必须依靠南北士族的支持才得以生存。

• “ 琅琊王氏诸兄弟与晋琅琊王司马睿,结成了密切关系。王导
以他所居司马睿左右的关键地位,艰苦经营,始奠定了东晋皇
业和琅琊王氏家族在江左的根基,因而有“王与马,共天
下”之语。

• 王与马的结合,开启了东晋百年门阀政治的格局。东晋初年诸
帝,待王导以殊礼,不敢以臣僚视之。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
御床,王公固辞。”(田余庆, 2005 : 1 )指出东晋时期的
门阀政治,当时世家大族的权力已经足以与皇权抗衡,拥有自
己强大的武装军队及经济能力。
• 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位代表北
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这
种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这时
候的士族势力已可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

• 士族垄断政权(所有权力都是由士族掌控),在经济上也占
有大片土地和劳动力。这时期的士族拥有特权,官职被士族
垄断,占据垄断地位,也在社会上不与地位低等的庶族通婚
来往。

• 为了维持这样的制度,家谱是非常的重要的,它讲究士族世
系源流,以作为享有特权的凭证。

• 士族此时虽然把持大权,却不愿涉身于实务,在优容奢侈中
腐朽衰落。
渐衰期(南朝时期)

• 东晋后期到南朝时期士族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 士族自身的腐朽,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
族凭借门第便可做官,世代控制高级官职。

• 农民起义。

• 寒人地位上升,寒人仕进之途大开。梁武帝进行官制改
革,以利寒门憑籍才干、武功取得高位,与士族平起平
坐。

• 士族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中受到打击、削弱。
没落期(隋唐时期)

• 科举的兴起,促使门阀制度的没落。

• 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为了提拔
寒门之士,采用了科举制度,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

• 至到唐末农民起义的打击,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
制,“取士不问家事,婚姻不问门阀”,彻底的扫荡并结
束了士族制度,门阀士族完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第三章:门阀政治的影响
一、贵族的腐败

• 士族以其家族在地方上的威望和世代为官,无需通过考举和才能
就可得官职。

• 无论北方士族或南方士族都纵情声色,过着清闲、放荡的生活。

• 任职轻松的官职,避免繁重或战争事宜,对实际事务一无所知。

• 门第自有其凭籍地位,并不需要树工业,故世家子弟,相率务为
清谈。(钱穆, 1996 : 242 )

• 如东晋时期某官负责管理骑兵,曾被问管理其马匹有多少,却一
问三不知。
二、庶族的崛起

• 士族腐败不堪,让庶族有机会在政治上担任一官二职,
如军政事宜。

• 因朝廷少不了军队的保护,抵抗外来侵蚀,但士族不愿
担任,庶族出身的人以武职作为升官的阶梯。

• 南朝的四个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
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都是庶族出身,先掌握军
权而后取得政权。(樊树志, 2010 : 140 )
三、门第之见

• 注重身份地位,家庭或家族的社会地位而产生偏见。

• 士族为稳固家族地位,选择和家族一样有地方声望的世家通
婚。

• 认为如果士族的人与庶族的人通婚,是婚姻失类,士族认为
与庶族通婚是门不当户不对。

• 士族只会和同样为士族的家族通婚,找不到适当的人选就会
选择族内通婚。
• 族内通婚的意识就是哥哥和妹妹或堂兄妹之间联婚,这样的
通婚下就会发生血缘系统上出现的异常。
第四章:门阀政治的特点
一、门第观念非常强

• 田余庆曾说过:“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士
族的存在……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局面”

• 有力量的社会阶层代表着门第阶级很高的士族,在门阀政治里不论是
品德、知识、才学非常好,若在社会地位处于低的阶层是无法当官
的;反之,若在社会地位非常高的,就算没有品德、知识、才学都可
以有机会当官。

• 士族高门子弟都是凭着家族势力来决定能否当官,证明了门第阶级的
观念非常强烈。

• “ 以贵投贱”的政治形态,由阀阅世家垄断政权,并且按门户等
级,严格区别士族与庶族的身份地位,借以维护世家大族特权。
二、尊奉皇帝的同时却又控制皇权

• 琅琊王司马睿本来不具备在位于长江以东地区的江左运转
皇权的条件。但他若不是不借助门阀士族的扶持,他就根
本无法立足于江左上,更无法在江左上建立新王朝。

• 惟有依靠门阀士族的砝码才能增加他的政治力量。

• 司马睿需要南渡士族的支持,南渡士族同时也需要司马睿
政权下的保障。
结语
形成原因
• 东汉以来的士族(地主)势力的发展。
• 汉武帝“独尊儒术”,造就贵族势力更加强大。
• 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 九品中正制(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
工具)。

衰落原因
• 士族自身腐朽(腐朽奢华的生活、与身俱来的特权导致士族
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 。
• 东晋、南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庶族乘机逐渐典掌机要
(寒人地位上升)。
• 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
• 唐末农民起义的打击。
参考文献
• 樊树志( 2010 ),《国史概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田余庆( 2005 ),《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仲荤( 2003 ),《魏晋南北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钱穆( 1998 ),《国史大纲》,台北:联经出版社。
• 唐长孺( 2011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北京:中华书局。
• 谷川道雄( 2007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
• 湛雅( 2012 ), < 门阀政治与东晋史学 >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
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 7 期,页 17-18 。
• 卢小慧( 2008 ),《名士政治和“王与马共天下”真是的形成?(沧
桑:史海鉤沉》, 2008 年 3 月,页 10-11 。
• 孙凤山( 2001 ), < 简析东晋门阀政治的特色 >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 2001 年第 10 期,页 64-66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