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8

诉讼时效的裁判依据

第一小组
PART 01讼时效起算的司法认定

目录 PART 02诉讼时效中断的司法认定

PART 03诉讼时效中断的疑难问题
Part1 诉讼时效起算的司法认定

一、“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说”的理解与适用
二、 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三、 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诉讼时效的起算
四、 被撤销合同的诉讼时效的起算
五、 返还不当得利、无因管理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六、 合同无效情况下诉讼时效的起算
第一节 诉讼时效起算的司法认定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又称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即诉讼时效
期间何时开始计算。
《民法总则》 第一百八十八条:“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
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一、“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说”的理解与适用

基于公平的价值目标及诚实信用原则,应正确理解和适用“知道或应当知道
权利被侵害说”。“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说”的“知道”应指权利人主观
上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的事实。“应当知道”,则是一种法律推定,应指基于客观
之情事及一般民众根据其知识经验应尽的注意义务,权利人应当知悉其权利被
侵害事实但因其自身过失而未知情,在该情形下,法律推定其知道其权利受到
侵害。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是强调“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事
实”,是指“知道权利被侵害的事实和侵权人是谁”,这里,除知道侵权事实外还强
调“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人”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保护,因为:如果在债权人不
知侵权人的情形下即起算诉讼时效,则会因该案件不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起诉
的条件法院不予受理,而仅给权利人三年的诉讼时效期期间去查询侵权人,则
很易导致权利人因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而失权。
1.注意区分不知侵权人与虽知侵权人但主张权利存在一定障碍的情形
在确立诉讼时效起算点时,虽然责任主体与侵权主体名称并不一致,但由于两者其有承
继性,实质上的同一性。
故法律规定了变更后的主体承继变更前主体债务的承继原则,基于该原则,权利人可通
过工商查询等合法途径获知真正责任人,因此,在上述情形下,在诉讼时效中断事由的
认定上应作有利于债权人的理解,因此,以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事实和原侵权
主体的时间作为诉讼时效的起算点,符合实质公平的价值目标。

2.基于实质公平的价值目标及诚实信用原则,滥用诉讼时效制度应被禁止。

“为了避免陷入不道德的保护,在有些场合下,法院遵循时效制度的宗旨,将援用权利的行使
作为权利滥用严厉禁止是必要。”如果仅以期间经过这一事由免除义务人的责任,不足以构成
某种与“秩序”相关的事实状态,而且,会导致义务人为免责而不积极履行义务,加重损失,助长不
诚信行为,甚至因权利人无法通过法院的公力救济转而采取私力救济方式,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
因此,在审理个案过程中,时效的援用是否能被认定为正当的权利行使,必须参照时效制度存在
的理由及援用制度的宗旨进行充分的研究,法院应对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进行实质公平和
诚实信用审查。
根据《合同法解释(一)》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下列问题:

1.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
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
一年的,人民法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2.技术进口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
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
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
年。
3.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
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
超过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二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
年。
4.《合同法》第55条规定的“一年”、第75条和第104条第2款规定的“五
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二、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诉讼时效规定》第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
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1.该条是对给付分期履行债务中某一笔债务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点的规定,而非对给
付全部务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点的规定,后者当然应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
算诉讼时效期间。
2.该条适用的情形是对同一笔债务约定分期履行。所谓同一笔债务,是指该债务在在合同订立
之时即已经确定,时间因素对其内容和范围不再起作用,受到时间因素影响的只是履行的方式:
该类债务的典型表现形式为约定分期还款、分期交货的借款之债、买卖之债等。详言之,在借
款合同法律关系中,借款合同多约定:贷款人一次性给付借款人全部款项后,借款人分期偿还。
在司法实践中,分期偿还的约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明确约定总的债务履行期限和数额以
及分期偿还的数额、期限;另一种是只约定了总的履行期限,而对分期履行的期限和数额未作
具体约定。对于该两类分期履行合同,相关判决均认定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最后一笔履行期限
届满之日起算。
三、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诉讼时效的起算

1.关于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如何起算。
《民法通则》第88条第2款第(二)项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权人可以随时向债务人主张股行,但
应给予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据此,当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的情形,债权人第一次向债务人主张权利
时,即为合同履行期限届满时,债务人从此时具有履行债务的义务。如不履行,则构成对债权人权利
的侵害,且该侵害为债权人所应知,诉讼时效当然应从此时起算。当然,如果债权人给债务人必要的
准备时间的,诉讼时效从准备时间届满时起算。对此,《诉讼时效规定》第6条规定:“未约定行期限的
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行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行期限届满之
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
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
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计算”
2.关于没有约定履行期期限的合同所涉及的债权请求权的时效起算点问题。
合同如果约定了明确的履行期限是没有问题的,恰恰实务当中经常会遇到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
定不明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量按照《合同法》规定填补合同约定当中关于履行期限约定的空
白。解决的办法就是《合同法》第61条、第62条。
依此规定,合同履行期限确定的补救方式有三种:第一种,事后双方当事人协议补充;第二种,按照交
易习惯确定;第三种,随时履行。
根据据《合同法》上述规定,区分了两种期限:
一是根据当事人事后约定或者交易习惯,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就好办了,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二是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设定了时间的起算点,从权利人第一次向义务人主张权利时,义务人是
否同意履行,又规定了两种情形:
一种情形是要给予当事人一定的宽限期。根据给于宽限期的时间点起算,也就是《合同法》第62条
第(4)项中所说的要给当事人必要的准备时间,没有用必要的准备时间而用了宽限期,宽限期事实上就
是当事人必要的准备时间。
第二种情形是时间点,如果权利人第一次向债务人主张权利,债务人当时就拒绝了,这时候你再给
义务人宽限期就毫无意义,没有必要从宽限期经过之后再起算,而是从拒绝之日起算时效。
需要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务人在约定的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
还款日期的欠条诉讼时效期间应从何时开始计算的批复》(法复[1994]3号)是否表明诉讼时
效应从权利成立之时起计算呢?当然不是。该批复所依据的案件事实是,购销合同约定的支
付货款的期限届满,债务人因无力支付而写一欠款条,欠款条未注明还款期限。该批复认定
在购销合同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债务人写欠条的行为,引起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自写欠
条之时重新计算。显然,该批复是基于诉讼时效中断的原理理确定本案诉讼时效的起算点
的。如果将该批复理解为因本案买方所写欠款条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因此从欠款关系成立
时,亦即写欠款条之时起算诉讼时效,则与该批复的本旨南辕北辙。
四、被撤销合同的诉讼时效的起算
《诉讼时效规定》第7条第1款规定:“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用合同法第五十五
条关于一年除斥期间的规定。对方当事人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7条第2款规定“合同被撤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
该条规定了在合同撤销中所设的撒销合同请求权、返还财产请求权、赔偿损失是否适用时效,以及起算
点如何确定的规定。该条分了两款:第1款事实上是指引性条款,也可以说是重复性条款,《合同法》第55条
“一年”的期限不是时效期间,而是除斥期间,但是实务当中许多当事人或者律师有意、无意地用《合同法》
第55条中规定的“一年”时间进行诉讼时效的抗辩,为此,司法解释加上一个条款,如果用“一年”时间进行
时效抗辩是不支持的。这里的返还财产属于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所以应该适用诉讼时效规定。
赔偿损失请求权是债权请求权,是基于缔约过失的请求权,所以应该适用。合同被撤销之前,不会出现
返还不当得利的情形,赔偿损失也只有在合同撤销时候才产生,请求权的时效应该从撤销之日起算。行使
合同撤销权时,合同当中约定的债务的诉讼时效已经届满,能不能以此抗辩权对抗撤销合同请求权和返
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在这个问题上,行使撤销权是当事人知道有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等情形后在一
年内提出的,与合同债的时效没有关系。而且合同约定的债务的诉讼时效抗辩是在合同有效前提下,返还
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是基于合同被撤销产生的,如果当事人提出这样的抗辩,是不应该给予支持的。第
2款规定合同撤销之后两年,不排除会有的当事人先到法院请求撤销合同,然后在两年之内请求返还财产、
赔偿损失的情形。
五、返还不当得利、无因管理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一)返还不当得利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诉讼时效规定》第8条规定:“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
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该条规定了不当得利请求权时效期限的计算。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行使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受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的存在;二
是受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益人。这两个条件要同时具备时效才能起算。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
邯郸丛台酒业股份有有限公司与中国广顺房地产开发唐山有限公司等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最高
人民法院[2008]民二终字第53号民事判决书)中指出:
股权转让协议解除后,当事人请求对方返还股权转让款,该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间应自股权转
让协议被人民法院确认无效或者人民法院判决解除时起算。
本案的裁判意见表明了因合同解除而产生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
(二)无因管理诉讼时效的起算

《诉讼时效规定》第9条规定:“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给付必要管理费用、赔
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并且管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本人之日日起计算。本人因不当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
期间,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管理人及损害事实之日起计算。”
依据该条的规定,涉及无因管理法律关系中诉讼时效期限计算的前提,必须具备两个
条件;
一是要有管理行为的存在,管理行为还要结束,时效期间才可以起算。如果不结束,管
理费用和损失不能确定,诉讼时效无从起算。
二是管理人还要知道本人的存在,如果你不知道本人是谁,就没办法起诉。因此,管理
行为结束和知道本人存在是两个必须具备的条件。
六、合同无效情况下诉讼时效的起算

在无效合同法律关系中,主要有确认合同无效请求权、返还财产请求权、
陪偿损失请求权三种请求权。在司法实务中,主要涉及两类诉讼时效问题:
第一,上述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确认合同无效请求权虽明为
请求权但实质为实体法上的形成,通说认为,其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而
应适用除斥期间的规定。但由于合同无效制度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
利益的保护问题,故《合同法》并未对确认合同无效请求权的除斥期间进
行规定。返还财产请求权为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应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赔偿损失请求权是因缔约过失责任面产生的债权请求权,故也应适用诉
讼时效的规定。
第二,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应从何时起算。
Part2 诉讼时效中断的司法认定

一、“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司法认定
二、“提起诉讼”的司法认定
三、 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中断诉讼时效效力事项的司法认定
四、 向有关社会组织请求保护民事权利引起时效中断的司法认定
五、 民刑交叉案件中的诉讼时效中断
六、 连带之债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涉他性
七、 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司法认定
一、“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司法认定

《诉讼时效规定》第10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
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盖章或者虽未
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
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三)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法律规定或者当事入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
的;
(四)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
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
规定。
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签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
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的,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
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者被授权主体。”
认定“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的要件

《诉讼时效规定》第10条是对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的解释。一般而言,构
成“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应具备以下要件:
1.应为权利人或者其代理人作出主张权利的意思表示
2.权利人主张权利的意思表示应向义务人或其代理人作出
3.主张权利的意思表示应到达或者应当到达义务人
4.权利人主张权利的意思表示无需义务人同意
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第10条规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发出和到达
在传统民法理论当中意思表示何时生效有四种观点或者说有四个标准:
一个标准是表意,只要具备了意思表示的外形就可以;
第二种是发出,表意人要把你的意思表示置于可控制的范围内;
第三种到达相对人;
第四种是了解,不但要到达相对人,还要让相对人明确的知晓。
我们认为表意和了解两种情形对一方当事人而言过于严格,会出现不公平的情况。我们的标准
是发出和到达,但是发出和到达哪一个更能体现立法的本意呢?一般情况下,到达指的是实际到达,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应该是推定到达。比如发出邮件,只要地址正确就应该视为到达,还有公告,也
许当事人并没有实际知晓,但是我们们推定到达。我们采用到达主义应该是广义上的到达主义。
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第10条规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关于“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
人的”规定中到达或者应当到达的理解
“到达”即指实际到达。在司法实务中,义务人在催收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捺印,当然可认定催收债权文书
到达义务人。在司法实务中,虽邮件地址错误,但邮件已实际送到义务人的情形也应认定为实际到达。
关于如何认定该情形下的“应当到达”,是存在争议的同题,尤其是在义务人拒绝签收催收文书的的情形。我
们认为,按照“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债权人应对其邮寄的催收文书和发送的电报具有催收内容负举证责任,
如其不能证明邮件和电报送达债务人,则不应认定其向义务人主张了权利,其发送邮件和电报的行为不具有
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权利人所举的邮局出具载明催收内容的邮寄凭证能够证明权利人已邮寄催收文书,
而基于对邮政企业邮政服务正常化的合理信赖,应可推定该邮件到达义务人,此系证据的推定的证明力,所谓
推定的证明力,是指首先承认该证据证明的事实真实,但相对方有相反的证据足以推翻该证据证明的事实的,
则法院对该事实不予认定。
因此,在权利人有证据证明其邮寄催收文书的情况下,应推定权利人主张权利的文书到达义务人,除非义务人
有证据推翻该事实。而且在义务人所留地址准确、邮政系统正常运转的通常情形下,义务人应为催收文书的
持有人,根据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中的近距离原则,其应对邮件内容不具有催收内容负举证责任,如其举证不能,
则应推定权利人主张权利的意思表示到达义务人。
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权人在保证期间通过邮局以特快专递方式向保证人发出逾期贷款通知书,但没
有保证人对邮件签收或拒收的证据,能否认定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2003]民二他字第6号)的复函认为,
在债权人能够提供特快专递邮件及内容的情况下,除非保证人有相反证据推翻债权人所提供的证据,应当
认定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了权利。
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第10条规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发出和到达
在传统民法理论当中意思表示何时生效有四种观点或者说有四个标准:
一个标准是表意,只要具备了意思表示的外形就可以;
第二种是发出,表意人要把你的意思表示置于可控制的范围内;
第三种到达相对人;
第四种是了解,不但要到达相对人,还要让相对人明确的知晓。
我们认为表意和了解两种情形对一方当事人而言过于严格,会出现不公平的情况。我们的标准
是发出和到达,但是发出和到达哪一个更能体现立法的本意呢?一般情况下,到达指的是实际到达,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应该是推定到达。比如发出邮件,只要地址正确就应该视为到达,还有公告,也
许当事人并没有实际知晓,但是我们们推定到达。我们采用到达主义应该是广义上的到达主义。
二、“提起诉讼”的司法认定
(一)“提起诉讼”的理解与适用
诉讼时效从何时中断?(三种观点,存在争论)

1.从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2.从法院受理之日起中断
3.从起诉状副本送达给对方当事人之日起中断

《诉讼时效规定》第12条规定: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
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观点1)
对“提起诉讼”的理解:

1.一般情况:指提起具备法律规定的起诉要件的诉

特殊情况:若其具备的要件足以认定权利人向义务人以提起诉讼
的方式主张了争议的权利的,当事人一方“提起诉讼” 的行为也应具
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2.不仅包括权利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情形,也应包括权利人提起刑事附
带民事诉讼的情形。

3.如果权利人为保护民事权利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因其对案件性质的
认识错误而不被受理,但对被告、事实理由及权利均无错误,也应认
定其行为具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二)司法实践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1.因特殊原因暂不予受理,起诉具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同时满足以下情形,起诉应具有诉时效中断的效力:
(1)存在暂不受理的情形
(2)原告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的起诉条件
(3)权利人通过诉讼方式主张其权利的意思表示明确、合法
(4)由于特殊政策性原因而暂时不予受理

在暂不予受理期间,诉讼时效期间应持续中断,直到法院下发恢复受理
的通知之日止。
2.二审裁定撤销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的裁定
(1)依《民事诉讼法》第154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不予受理或者驳回
起诉的裁定不服的,有权提起上诉。
(2)当事人一旦提起上诉,一审法院的裁定不发生法律效力,此时诉
讼时效是否中断未定。
(3)二审法院经审查后,认为应予受理的,表明其提起的为合法之诉,
故起诉具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诉讼时效自权利人向一审法院递交起
诉状副本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3.因证据不足被驳回的诉讼请求的诉讼时效中断问题
因发现证据或者出现新证据而重新起诉且被支持的,前一次起诉的行
为具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分析:
由于出现新证据而重新起诉被支持的事实表明,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
存在着争议,权利人基于该权利义务关系向义务人主张权利的意思表
示明确且已到达义务人,故应认定第一次起诉具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
力。
4.起诉后撤诉的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1999]民他字第12号《关于四川高院请示长沙铁路天群实
业公司贸易部与四川鑫达实业有限公司返还代收贷款一案如何适用法[民]
复[1990]3号批复中“诉讼时效期间”问题的复函》进行了明确即该复函
认为:“据报告述称,长沙铁路天群实业公司贸易部(以下简称天群贸易
部)为与成都军区铁合金厂清偿货款纠纷,于1994年11月25日向法院起诉,
四川鑫达实业有限公司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天群贸易部于1997年6月经
法院准予撤诉后,又于1998年3月向法院起诉,要求鑫达公司返还代收货
款。我院经研究认为,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天群贸易
部向法院起诉,应视为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撤诉之日起计
算。”
• 达成共识的是:起诉后撤诉的,如果权利人主张权利的
意思表示已经到达义务人的,应认定诉讼时效中断。

• 有争议的是:未到达义务人的,诉讼时效是否中断。
三、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中断诉讼时效效力事项的司法认定

《诉讼时效规定》第13条规定:“下列事项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与提起
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申请仲裁;
(二)申请支付令;
(三)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四)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五)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六)申请强制执行;
(七)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
(八)在诉讼中主张抵销;
(九)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该条是对提起诉讼引起诉讼时效中断事由进行了合理的扩张解释,对于提起诉讼
具有同等效力的事项进行了规定。
对《诉讼时效规定》第13条扩大解释的特别注意

1.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具有诉讼时效中断
的效力的条件。

2.申请强制执行是否具有时效中断的效力。

特别
3.审请先于执行是否具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注意
4.不同事项导致的诉讼时效中断后的重新起算。

5.当事人在诉讼中主张抵销,但未全部获得支持,对于其用以抵
销的主动债权,是否具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四、向有关社会组织请求保护民事权利引起时效中断的司法认定

《诉讼时效规定》第4条规定:“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其他依
法有权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
提出保护相应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从提出请求之且起中断。”

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下列问题:
1.权利人提出的请求应包含保护相关民事权利的内容。

2.诉讼时效在权利人向相关组织提出请求之日中断。
“依法” “有权”
包括括法律、行政法规、行 指有关组织必须具有解决相
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 应民事纠纷的权限。
性规章;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
定的自治规定的职能也应认
可其效力。

“有关民事纠纷” “请求对象”
指因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权利 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
争议而引发的民事纠纷。 会团体等社会组织。
五、民刑交叉案件中的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规定》第15条规定:“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
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
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
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该条是对民刑交叉案件时效中断的规定。
中断后重新起算点的几种计算情况:
(1)如果没有立案、立案后又撤诉、决定不起诉的,起算点
是当事人应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予立案的事实之日重新起算。
(2)如果撤回或者控告,其观点同撤回起诉的认定;
(3)如果已经作出刑事判决,判决书的生效之日是中断点。
六、连带之债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涉他性

《诉讼时效规定》第17条规定:“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
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
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
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
时效中断的效力。”
该条对连带之债的涉他性进行了规定。
连带之债的涉他性:是指对于任一连带债权人或者连带债务人
中的一人所发生事项的效力是否及于其他连带债权人或者其他连带
债务人。这里的“一人”并非特指某一人,而是泛指连带债权或者连
带债务人中的任一人。

但这种涉他性对于主债务人与连带保证人并不适用,即对主债务
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对连带保证人并不具有涉他性。
七、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司法认定
《诉讼时效规定》第22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
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
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该条对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进行了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义务人
享有诉讼时效抗辩权,拒绝履行义务。在义务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
情形下,债务成为自然债务,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予保护。但义务
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自然债务恢复法院保护的强制力,成为完
全债务。
在司法实务中,应予注意的是:义务人单方承诺履行诉讼时效期
间已过债务后又反悔的,人民法院不应支持。

原因: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债权债务关系仍然存在。只是由于诉讼时效
抗辩权的行使,法院不再对权利人的债权予以保护。债权不具有强制执
行力而已。而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系单方法律行为,由于义务人的单方
承诺即可发生效力,即可认定义务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因此,在无
其他不对债权于以保护的情形下,法院应保护其债权,该债权具有强制
执行力,成为效力圆满的债务。
Part3诉讼时效中断的疑难问题

一、债权人不知债务人已被吸收含井,向原债务人主张权利,是
否具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二、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因欠付租金而
出具的欠款结算单是否适用普通诉讼时效
三、签字或者盖章是否具有法律效果
四、诉讼时效中止
一、债权人不知债务人已被吸收合并,向原债务人主张权利,
是否具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企业分立、合并属于法定债务承担的情形,在司法实践中,由于
企业在分立、合并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通知、公告程
序,故存在着权利人并不知晓或不应当知晓原债务人已被兼并的事实,
仍然向被兼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张权利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权利
人向义务人主张权利的意思表示真实,如果债权人对其不知债务人已被
吸收合并的事实并无过错,则应认定诉讼时效中断。
2003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2002]民二他字第30号《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阜新液压件厂与盼盼集团有限公司购销合同纠纷案件诉讼时效请示
间题的答复》对此作作出了肯定性答复:
根据你院请示报告中所述的事实,1998年5月1日阜新液压件厂(以
下简称液压件厂)对原营口机床厂(以下称机床厂)提起诉讼时,并不知道
机床厂与盼盼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盼集团)正在办理收购事宜。此后,
液压件厂在同样不知道机床厂已被盼盼集团收购的情况下,于1999年5月
日再次向机床厂及其法定代表人主张债权,对该行为应当视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40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而使诉讼时
效中断的行为。液压件厂对机床厂的诉讼时效应从1999年5月6日起重新
计算,液压件厂于2000年5月18日对承接原机床厂债权债务的盼盼集团所
提起的诉讼并未超过两年的诉讼时效期间。
二、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或者盖章是
否具有法律效力?

依据《民法通则》第138条的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
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也就是说,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
人自愿履行的,权利人仍有权受领。义务人履行义务后,不得以不知诉
讼时效届满为理由要求返还。这是因为只要义务人不依法行义务,权利
人的民事实体权利不因时效届满而消灭。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2月11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
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签字或者盖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
(法释释[1999]7号)规定:“信用社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
义务人在该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
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本批复实际上确认了诉讼时效期间届
满后债务人在债权人通知单签章的法律效力,即认为债务人的签章行为
是对债务的重新确认。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义务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实
质是义务人放弃了诉讼时效抗辩权,使效力不完全的债务恢复为效力完
全的原债务,即法释[1999]7号所认为的“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因此,
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与重新确认原债务的内涵相同。
在司法实践中,下列情形可认定义务人同意履行诉讼时效期间届
满的债务:
(1)债务人以口头方式向权利人明确表示其愿意履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债务。
(2)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还款计划或者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还款协议,对此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法复[1997]4号《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达成还款协议是否应当
受法律保护问题的批复》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的还
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
定的精神,该还款协议应受法律保护。
(3)债务人为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债务提供担保。
(4)债务人委托第三人代为履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债务。
(5)债务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而履行债务。
(6)债务人自愿用未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务抵销债权人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务。
三、因欠付租金而出具的欠款结算单是否适用普通诉讼时效?

案例
某公司与翟某签订的机械租赁合同约定,翟某将其自有机械设备
租给工程公司使用,工程公司给付租金。租货时间同从1995年8月5日起
至工程结束。每月租金若干,分两次付清,每月15日和30日各付一半。
双方实际履行合同时间为8月5日至12月23日。但工程公司未按约定期限
付清全部租金。1995年12月25日经结算后,工程公司给翟某出具结算单,
载明未付款额若干。由于工程公同一直未付租金,程某于1997年11月月
向法院起诉,请求被告支付所欠租金及利息。虽然程某称自1995年12月
25日后多次向工程公司索要所欠租金,但未能提供相应证据。
不同意见:
意见1:本案为欠款纠纷,应适用两年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规定。
意见2:本案仍为租金纠纷,适用一年的特别诉时效期同的规定。

对此,2000年12月5目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做出了《关于对租货合同务人因欠
付租金而出具的“欠款结算单”不适用普通诉讼时效的复函》(法研[2002]122号)。
租赁合同因债务人欠付租金而出具的“欠款结算单”只表明未付租金的数额,并未
改变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租赁关系,因而,租赁合同当事人之间因租金而产生的
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第136条的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
为1年。
诉讼时效的中止

《民法总则》第194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
(1)不可抗力;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
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4)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5)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
效期间继续计算。”
谢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