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8

Topik 2

• 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

• 教育研究的方式概述
a. 量化研究
b. 质化研究
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
a. 基础研究
b. 应用研究
c. 行动研究
d. 评鉴研究
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
• 也可称为基础理论研究或学术研究。

• 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各种教育现象,收索其
本质和规律,获取新知识,形成较系统的教育基
础理论的研究。

• 目的:1. 发现新领域、新规律
2. 提出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

• 可分为:1. 纯基础理论研究
2. 定向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研究
纯基础理论研究:
• 主要是1. 确立基本概念、定义和命题,
2. 发现和表达基本规律
3. 探讨基本原则、原理、法则

• 目的:揭示教育活动的内在本质的规律

• 这研究是探索性的,须经过反复研究、论证,
难度较大,获取成果的周期长。
基础研究
定向基础理论研究:
• 以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

• 对教育实践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理论探索

• 对教育科学的基础原理加以推推论或引申

• 提出适合具体教育活动的指导性原则与原理

• 解决教育内部某些方面的共性问题提供依据
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
• 运用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教育工作中
的具体问题的研究

• 着重:
1. 针对某个具体问题,深入考察其特殊规
律,提出比理论研究更加具体的对策与方

2. 解决具体的问题
应用研究
• 可分成:
(开拓性)在前人没有工作过的研究领域从
事具有使用目的的研究活动

(扩展性)在已经开拓的领域从事创新性研
究活动
应用研究
• 两个特点:
(具体化)把基础理论进行分解,截取某个
单项问题,联系实际目标,在理论上、方法
上酝酿新的突破,使基本理论得以扩散。

(实用化)以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研究,对
教学实际中的经验体会加以总结,探讨新的
方法与途径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应用研究
• 范围:
1. 教育政策研究
2. 发展规划研究
3. 管理体制研究
4. 课程与教学法研究
5. 教学技术与手段
6. 各种教师试验以及行动研究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 “行动”与“研究”的结合。
• “行动”是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
行动研究
• 由实务工作者根据自己遭遇的实际问题进
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
践行动和实施执行,进而加以评价、反省、
回馈、修正,以解决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
• 可概括成:
1. 为行动而研究
2. 对行动的研究
3. 在行动中研究
行动研究
• 为行动而研究:
向教育实践,把理解教育现实、解决教育
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要目标。
行动研究
• 对行动的研究:
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象和问
题,是教师及有关人员具体的“行动”。

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中心
行动研究
• 在行动中研究:
指明了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教师工作与其
中的教育环境,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自己
的活动做出的观察和反思,而不是进行理论
上的推演,研究者也同时是研究结果的使用
者。
行动研究
• 行动研究步骤:
1. 界定焦点领域
2. 制定方案
3. 展开行动
4. 评估反馈
5. 择写并公开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
• 特点:
1. 行动的自觉性
= 教师会周密计划行动,为计划主动寻求理论和
实际经验的证据,意识地监控自己的行为,观察
自己行为的结果。

2. 主动反思性实践循环,提高行动的理性水平
• = 更注意问题解决的过程,积极地反思问题解
决的过程和结果,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的
行动。
行动研究
• 特点:
3. 注重客观证据
= 用客观的数据作为证据支持自己的结论,而
不仅仅停留在感性和理论分析的层面。(设计
问卷、录影,再进行分析)

4. 合作公开性
= 具体实施教师需要帮助,需要借助同事或者
外部力量解决行动研究中的问题。
行动研究
• 特点:
5. 成长性
= 经验 + 反思 = 教师的成长。行动研究具有问题
意识,让教师更积极主动地反思,这有助于教
师个人教育理论的形成,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
展。
行动研究与学术研究的不同
学术研究 行动研究

专业研究机构的专业研 研究主体 教育教学实践者(教师


究人员(大学/研究所) /管理人员)

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 研究问题 研究者自己的实践


要解决的问题

增加人类在某一方面的 研究目的 解决教师在具体教育中


知识 面对的实际教学问题

多样化,抽象理论:教 研究对象 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研


育目的、本质等。具体 究过程融为一体
理论:教学方法的有效

计划性强,周期长 研究过程 反思性循环,动态开放

比较严格要求和评定标 研究评价 重视对教育教学实践的


准 改进效果
评鉴研究
评鉴研究
• 基本上是被称为程序或项目评估。
• 一般上是用来作出决策的。
• 与各级教育、关注创新、举措和发展的特
点相同或相似的。
• 它主要是进行个别评估或小团队。
• 对教育课程、产品或实践等的品质、效度、
功过或价值等进行评价。
评鉴研究
• (例子)典型的评鉴研究题目如:“小学
华文标准课程是否优于小学华文综合课
程?”
• 评鉴研究可分为两种:
一、进展式评鉴研究
二、归纳式评鉴研究
评鉴研究
• 通常在更高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或评
估机构的评估,作为系统的一部分,由国
家机构进行质量保证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式概述
a. 量化研究
• 实验性研究法
• 准实验性研究法
• 调查性研究法
• 相关性研究法
量化研究
• 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其特点是通过测量、
统计分析,得到数字形式的结果。

• 定量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和相关研究。
• 实验研究通过设计,操纵和控制自变量和因变
量,检验它们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而这个因果
关系需要提前假设,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 相关研究不做事前的因果关系的假设,而是经
过测量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寻求
若干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比如智商与学习成
绩间的相关程度。
• 实验研究分为真实验和准实验,
-真实验是严格的分实验组和控制组,并且要保证
分组的学生的完全随机编排以消除无关因素的影
响。这在学校教学环境下很难实施。而在学校平
行分班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研究,就是准实验或
者自然实验。
• 相关研究分相关法和调查法。
-相关法是采用考试、测试等测量方法获得数据,
调查法是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获得的数据。
但这里的问卷和访谈,都是预设了多个问题而进
行的,不是随意的、自由的访谈。后面的定性研
究中也有访谈法,那个就不预先设定问题,而是
在深入交谈中,发现问题。
• 总之,定量研究都是需要预先的设计,实
验研究更明确,要提出假设;相关研究虽
然不需要先进行假设,但需要明确几个变
量,然后分析它们的相关程度。

• 而定性研究,则更倾向于在研究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规律。
• http://www.nrcce.com/nrcce_bbs/viewthread
.php?tid=9406
1.实验性研究法
(一)实验研究
• 实验是一种研究情境,在此情境中至少涉及一个
自变量即实验变量,它受到研究者的精心处理或
控制。
• 也就是说,如果教育研究被称为实验的研究.那
它至少有一个变量是由研究者人为地改变的,研
究者操纵着实验变量及其变化范围,以便确定它
是否对因变量有影响,以及它是如何影响因变量
的。
• 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让人
信服地说明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实验的参与者在
实验处理中应是随机指定的,实验过程必须遵循
严格的规范要求。
实验研究有其独特的优点:
• 第一,在控制无关因素对因变量影响方面,实
验法是最佳的;
• 第二,它可以使我们能够得到自然条件下遇不
到的或不易遇到的情况,这样可以扩大研究的
范围;
• 第三,它可以重复验证:
• 第四,实验使研究者有可能准确地、精细地、
分别地研究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比较容易观
察某种特定因素的效果;
• 第五,进行实验时,可以有计划地控制现象和
环境,创造便于精确测量和准确记录的条件,
使研究更为精密。
但是实验研究也有缺点:

• 它需要较多的人力,有时往往受到实验设
置以及其他实验条件的限制:
• 它控制现象和环境比较困难,因为教育实
验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 它对参加实验研究人员的要求较高;
• 有的实验还需要有关单位、学校的配合和
协助方能进行等。
• 正是由于这些缺点,实验研究在教育研究
中的应用不如其他研究方法广泛。
2.准实验性研究法
• 实验研究中被试是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
控制组的。但是,尽管研究者也非常希望
做到随机分配,但现实中常常不能做到这
一点,这种情况在学校环境中尤其常见。

• 在进行教育研究时.被试的挑选和综合不
可能总是随机的.有许多被试是既定的,
如由一个班级里的学生自然而完整地形成
被试群体。
• 当一个实验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
地安排被试进行实验处理时,此实验便
为准实验研究。

• 准实验研究和实验研究非常相似,它们
基本遵从相同的程序,除了一点,即出
于某种原因,准实验研究中的研究者不
能随机地选择被试,并将它们随机地分
配到实验组中去。
• 因为教育实验的情境和对象的特殊性,它难
以满足一般科学实验的规范要求,许多时候
实验对象是处于正常的自然状态下接受实验
的,所以教育实验大多属于准实验研究。
• 准实验研究虽然相对于实验研究来说有着控
制不严的缺陷,但相对于日常进行的教育实
践来说,它又是有控制的.通过准实验研究
获得的认识比从经验中获得的认识更具客观
依据。
• 此外.准实验研究还可以成为作出实验
假设和设计的准备性研究的方法;它花
费的经费较少,操作较简单,易于推广。
这些都构成了准实验研究存在的理由。
• 准实验研究用于被试不是随机挑选和安
排的设计中。当考虑到准实验研究的效
度问题时,应该对它的缺陷有清楚的认
识:
• 随机性的缺乏潜在地影响着实验的效度。任何
因素都会对原始的或自然形成的被试组起作用,
同时也无法证明它们是否属于较大样本的随机
样本,这就存在着被试挑选的偏差损害实验结
果的可推广性的可能。

• 为了实验的可推广性.研究者必须对试验组的
典型性加以论证,对试验组间的对等性予以确
定,在进行研究设计和解释实验结果时必须对
缺少随机性予以特别的注意。
3.调查性研究法

• 调查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出问题的
方式搜集资料,以分析教育现状或变量之
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
• 调查研究是一种使用范围很广的研究方法,
既可以用于现状的考察,也可以用于确定
和解释社会的或心理的变量之问的关系。
它可能是教育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研究方法。
• 调查研究中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涉,只
在自然过程中采用书面材料分析、召开调查会、
问卷、访谈等方式,间接地搜集反映实况的材料。
• 通过调查,研究者可以收集关于以往发生的事情
的材料,了解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研究对
象内心深处的观念及想法。
• 通过调查,研究者能够搜集到有关研究对象的第
一手资料,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并为可能进一
步实施的实验研究提供资料。
• 通过调查,研究者还可以从中发现新的研究课题
或发现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实施调查研究应遵循以下要求:
• (1)明确调查目的。
• 研究者必须根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任务,明确调查
的目的和问题。根据调查目的提出的调查问题必须
有确切的内涵和外延,并且还要集中,不要涉及毫
不相干的问题,以免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 (2)弄清调查对象。
• 研究者必须根据研究的性质和目的、任务,限定调
查对象的总体,确定总体的定义,选择有代表性、
典型性的群体或组别。调查总体的界限必须适合调
查的目的,从中抽取样本既应考虑合理地使用人力
和物力,也要有足够的容量.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 (3)搜集反映客观事实的材料。
• 研究者采用的调查方法和手段.应保证能准确反映客
观情况,有利于搜集到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
和说明调查现象的材料,以有助于探寻、确定和阐明
有关调查情况的原因、事物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系。
为此,研究者应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方法。

• (4)采用标准化的调查手段。
• 为了使调查材料具有最大限度的精确性,调查中所要
求的标准必须保持一致,对于凡有可能进行量化调查
的材料,应经过统一标准的准确测量。
• (5)遵循客观性原则。
• 研究者在调查中不能以任何成见或偏见先
人为主,不能先有结论然后进行调查。研
究者要注意到由于被调查者的观点、态度
和对问题的认识不同,所提供的材料难免
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成分,必须认真辨别
每一件材料的真实性。研究者对于所得结
果,不管是否符合自己的愿望,都应实事
求是地作出结论。
4.相关性研究法
(Correlational Approaches )
• 这种研究方法,特色在于:
(1)研究对象是一个大群体
(2)研究的变数(variable)一定至少两个以上,
以便研究变数间的相关性
(3)在研究前,要先定义所要研究的概念
(construct)
(4)性质上,多半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属于
量的研究。
• (Correlational studies )相关性研究法
和因果关系研究法(causal studies),
又称实验室研究法 (experimental
studies)

• 不同在于,因果关系研究法(causal
studies) 以先确定A导致B,而 相关
性研究法(correlational studies) 则
问︰『A和B如何互相影响?』
Correlational studies
又可以分成两种︰
• (1)relationship studies,透过较长的时间,
同时观察两个变数,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研究,接受课后阅读辅导
的学生,是否能有较佳的拼字正确比例。
• (2)prediction studies,研究者事先预期两
个变数间有一定的关系,然后寻找数据,
证实A和B的却存在彼此互动的关系。例如,
我们可以预期托福成绩好的学生,在大学
学业上也应该有好的成就,然后收集数据,
证实或推翻这个假设。
在做correlational studies 时,有几个
要素要注意︰
• (1)有效性 (validity)
-设计的研究和评估法,是否针对要研究的主旨
(变数)设计。例如,想要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
能力,却给一个written test,明显是无效的评估法。
(2)可信度(reliability)
-研究及评估法,是否有准确性及一致性。例如,
发问卷给学生,学生却将答案在错误的答案卷上,
准确性即为零。又如,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或测验
时,评阅的老师是否有一直的标准。
Correlational studies 的缺点,在于:

(1)以数据分析研究对象(学生),乃化繁
为简,牺牲掉许多研究议题。
(2)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3)研究对象越多越好,以便收集大量数据,
但是相对的,无法提供对个别学习者各方面
的观察。
• http://www.etweb.fju.edu.tw/teacher/researc
h_method_1.htm
Bibliografy
• http://wiki.mbalib.com/wiki/%E6%95%99%E8
%82%B2%E7%A0%94%E7%A9%B6
• http://www.cst21.com.cn/2/yp-spss-1.htm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目的 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 描述和预测教育现象
对问题的复杂性作出解释 对问题的一致性进行描述

行为 微观行为 宏观行为
了解对象的经历和事件 设计指标进行测量
用词汇和言语进行描述 相关性分析

场景 需要了解背景情况 主要描述前景状况
结合纵向和过程 着眼于当前和瞬间
方法 从理论假设开始 以验证理论假设结束
有目的地选择个案 随机抽样
开放式访谈,参与式观察 问卷调查
工具 研究者本人 测验和测量量表或问卷
计算机统计分析

结果 内部效度检验 效度和信度检验
通过辨识进行概括 推断总体进行概括
描述性写作,可包含个人偏好 客观性统计,无个人偏好
表1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特点与差异
b.质化研究
• 人种学研究法(Ethnography Design)
• 个案研究法(Case Studies)
• 历史研究法(Historical Design)
质化研究
• 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
涵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

• 定性研究重视所研究事物所处的情景的意
义,因为情景的意义影响人的反应行为。

http://dec3.jlu.edu.cn/webcourse/T000216/chap07/f07-01.html#
人种学研究法
概述
• 人种学研究法起源于人类学研究,是对人
们在某种形态下的行为的描述和解释。
• 研究人的社会及文化的一种学问
• 人种学研究法通过实际参与人们自然情形
下的生活、深入观察、深刻会谈并在档案
或文史资料中查询资料,探讨一定时间内
人们的生活方式或体检。
• 人种学研究法所研究的文化特征包括:文
化行为、文化产品和工具、文化语言等等
人种学研究的特点
• 该研究的特点包括:
1.适于研究人类全然无知的现象;
2.适于研究整体的生活方式;
3.适于探讨隐含于周围情形中的涵义,因
为它不是只收集独立片段的资料,而是
收集整体性资料;
4.可以收集到别的方法无法得到的详细深
入的文化相关情景资料。
人种学研究的类型
• 诠释性人种学研究:是人种学研究的主要类
别,主要对某种未知的文化进行描述。

• 批判性人种学研究:来源于社会批判理论研
究,强调对行为和反应之间关系的阐述,以
促进变革,特别适合于对社会形态以及知识
和权利的关系,卫生政策等的研究。

• 后现代主义人种学研究:后现代主义是继20
世纪早期呈主流文化的现代主义之后产生的
哲学流派。
人种学研究法的研究步骤
1.确定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
2.文献考查
3.准备阶段
4.进入研究领域或研究现场
5.选择研究对象
6.深入该文化中
7.资料收集,可综合以下三种方法收集资料:
1.参与者观察法;
2.深入会谈法;
3.小组专题访谈法:一般6-12人一组;
4.相关历史资料和背景资料查寻法。
8.分析资料:包括对资料进行编码→将编码分组形成
类别→对类别进行比较对照形成概念或主题等步骤。
http://dec3.jlu.edu.cn/webcourse/T000216/chap07/f07-04.html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的含义
• 指把某个人、团体、机构(包括家庭、社区等)
及某个事件作为一个整体,给予详细描述与分
析的研究方法

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
个案研究的类型

1.个人类型(对学生、教师、教育家个人的研究)

2.社团类型(对某一班级的研究)

3.机构类型(对家庭、学校等方面的研究)

4.事件类型(对语文教育及有关事件/活动的研究)
个案研究的意义
1.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
• 适用于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研究,如对班
上优等生/进生的研究,对某个学生采取特
殊教育的追踪研究,对某个学生的心理问
题和人格偏差的诊断研究等
• 有效贯彻面向全体、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
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2.特别适合教师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 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结合教
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
• 可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不需要什么特殊的
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3.个案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具有实践意义

• 个案涉及的人与事较少,教师有条件对个案
的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便于掌握个案的全
面情况
• 可以对少数个案进行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追
踪研究,便于掌握个案的动态
• 例如: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
行个别辅导,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基础不
好的学生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补缺补差
4.个案研究是教育反思的重要手段

• 通过个案研究,可以帮忙教师及时了解整个
班级/年级的情况,及时收到反馈信息,还
可以不断终结和评价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的
实施经验与效果,从而得出对以后教育工作
的有益启示
个案研究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
• 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
个别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某一个整体
中的个别
• 例如:某个学生的创作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可以看一下他是否经常有些小发明、小创造、
小制作;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
诸如脑子活、常提怪问题等是否有较深的印象,
能否举出一些事例等

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 个案研究的方法很宽泛,可以涉及学生的
方方面面
• 如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学生能力的
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研究教学方法对学
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学生学生的动机、
情感、兴趣、习惯、性格、意志等非智力
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等
• 从这一层面看,个案研究应该在多种学科
理论的综合指导下进行
3.研究过程的深入性
• 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
机构/团体,具有单一性,只要抓住一两个
典型就可以研究,在任何一个班级的教学
中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典型
• 这样的典型应该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多方面、
深入持久的研究;研究的时间范围可以是
研究对象的过去、现在、将来
• 例如:对一个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的研
究,不仅要从学生的智力和学习的努力程
度上进行分析,应涉及学生的兴趣、爱好、
性格、学习方法、班级、班主任等
4.个案研究的局限性
• 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数量少,其代表性受到影
响,因此难以从个案研究中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和结论,而且依据个案研究得出的研究结果的
适用性也被怀疑
• 一般只揭示对象的类型特征,常常是定性的分
析,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分析的方法也
难以标准化,容易做出主观的不精确的结论
• 个案追踪研究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研究对象
的长期合作,部分研究对象的流失也带来一定
的影响,因此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低
个案研究的步骤
1.认识个体,确立个案
2.个案的资料搜集
3.分析整理资料
4.个案的发展指导
5.追踪研究
6.撰写报告
个案研究的方法
1.跟踪法
•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
事,收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
趋势的研究方法

2.追因法
• 指由已经存在的结果去追溯和探究结果所以存
在的原因

3.临床谈话法
• 通过谈话形式进行的一种个案研究法
4.产品分析法
• 通过分析教育活动产品,既了解学生能力、
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
范围。

5.教育会诊法
• 通过集体讨论,就某一学生的行为作出鉴
定,形成比较公正客观的结论方法。
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
• 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
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
历史研究法的功能
i. 搜集史料,重置史实
有些学者的研究纯粹为了对教育的史实搜
集相关的数据,辨别真伪,了解其真相。这
种研究常以某特定时期或某特定的事件为
研究对象,例如「北宋的三次教育改革」;
「唐代科举考试制度」。
ii.整理史实,明辨演进之道
有些学者从事教育的历史研究重点不仅在
于了解特定事件的真相,更在于掌握「变」
的历史本质,从各个时期的变异性与延续
性来探讨演变的道理,并依时间的因素了
解各个时期教育活动或教育理论演变的情
形。例如:贾馥茗(1985)所研究的「东周
以前的教育状况」
iii.再建构史实,建立新理论

这类研究以建立新的理论,推翻旧的理论为研究
目的。
iv.知兴替之道、前瞻未来,引导教育改革
有些教育史的研究在鉴古以知今,并藉以提出
教育改革的理论与策略。最近的修正主义历
史学家(revisionist historians)常有这种作法,藉
由对过去的研究来分析、指陈现在的教育政
策、制度与教育理论的不当甚至错误,并据以
前瞻未来教育应该发展的方向,欲求跳脱传
统的窠臼,进行彻底的、根本的教育改革。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