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3

汉语美学(二)

Kuliah 1
学习内容
1.中国诗歌语言美学 8j
1.1 诗歌的语言美
1.2 诗歌的审美
1.3 感受诗歌的真情美
1.4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1.5 吟诵诗歌的音乐美
学习内容
2.先秦诗选 8j
2.1 《诗·伐檀》
2.2 《诗·蒹葭》
2.3 屈原《九章·橘颂》
3.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选 8j
3.1 《乐府·孤儿行》
3.2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3.3 曹植《白马篇》
3.4 陶潜《归园田居》其一
学习内容
4.隋唐五代诗选 12j
4.1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2 李白《将进酒》
4.3 杜甫《石壕吏》
4.4 白居易《轻肥》
4.5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4.6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学习内容
5.宋代诗选8j
5.1 柳永 /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
5.2 苏轼 / 定风波 [莫听穿林]
5.3 李清照 / 渔家傲 [天接云涛]
5.4 辛弃疾 / 破阵子 [醉里挑灯]
学习内容
6.元明清诗选4j
6.1 关汉卿 / 四块玉 [闲适] 四首
6.2 马致远 / 天净沙 [秋思]
6.3 张养浩 / 山坡羊 [潼关怀古]
6.4 张可久 / 普天乐 [西湖即事]
学习内容
7.现当代诗选12j
7.1 闻一多《死水》
7.2 徐志摩《再别康桥》
7.3 郑愁予《错误》
7.4 余光中《乡愁四韵》
7.5 田思《我们不是候鸟》
7.6 陈大为《会馆》
课程结构
Bersemuka Bukan Bersemuka
Kuliah 32 32
Tutorial 28 56
Tugasan Bertulis (1000 pp) - 6
Penghasilan Produk (Bahan digital multimedia) - 4
Pembentangan (0.5 jam) 0.5 1.5
Peperiksaan Akhir 2 6
Jumlah 62.5 105.5
Jumlah Jam Pembelajaran Pelajar (SLT) 168
Jam Kredit 4
第一课:中国诗歌语言美学
1.1 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美(含蓄/修辞/风格/哲理)
1.2 诗歌的审美——中国诗歌的审美特征91-101
1.3 感受诗歌的真情美—— 诗人表达诗歌真情美的方法
(抒情
美)p33-42
1.4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意境的表达形式p56-65
1.5 吟诵诗歌的音乐美——诗歌的韵律美P43-49
诗歌的语言美(含蓄)
• 不直接用语言文字表达,却能把某种人和物的万般风情、
各种姿态,表现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完全主宰了作
者和读者的思想趋势和审美态度。
• 表达方式:
1.雾里看花,类迩义远
2.有限之中求无限,举一隅而三隅反
3.问而不答,余音缭绕
诗歌的语言美(含蓄)
1.雾里看花,类迩义远
• 并非故意写得晦涩难懂,而是以片言只语做噱头,让读者回味、
琢磨,咀嚼出更多、更美、更丰富的思想内涵来
• 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 代表:李商隐(无题诗)
• 人生坎坷,难以尽言,唯有用忧郁伤感的诗歌表现自己的不幸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具体是什么,谁也说不清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
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歌的语言美(含蓄)
2.有限之中求无限,举一隅而三隅反
•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此能在有限的篇幅之中
蕴涵尽可能更多的内容
• 代表:杜甫
• 特点:每一句诗的信息含量极大,诗句中的景物、人物、花
鸟鱼虫的数量和色彩,远超同时代的其他诗人
• 例子:《佳人》
诗歌的语言美(含蓄)
2.有限之中求无限,举一隅而三隅反
• 例子:《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歌,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诗歌的语言美(含蓄)
3.问而不答,余音缭绕
• 中国诗歌自《诗经》开始,就形成一种用疑问语气结
束诗歌的习惯。设而不搭,留下悬念,让人欲听不能,
欲罢不得。
• 代表:杜牧
• 杜牧诗风峻峭,有别于晚唐柔靡之风;但秉性刚直,
备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纵情声色,留下许
多《赠别》诗: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研炼
• 诗歌语言的艺术夸张
• 诗歌语言的艺术对仗
• 诗歌语言的艺术用典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研炼
• 炼字
• 用一个单词为中心来体现整个诗句的形象、气氛和
音律
• 例:王安石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春风又到江南岸”
• “春风又过江南岸”
• “春风又满江南岸”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研炼
• 炼句
• 对诗歌语言中整段语句的艺术化处理,从而创造出一种“青
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新诗句
1. 脱胎法(借旧瓶装新酒)
• 在别人原有句式的基础上形容摹写。推陈出新,形成新的经
典绝句
• 例:辛弃疾《阮郎归》上片借用梁柳浑《江南曲》“潇湘逢
故人”形容自己与友人在耒阳道中的相逢;下片借用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儒冠多误身”形容彼此的怀才不遇。
• 换骨法
• 苦吟法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研炼
• 炼句
2. 换骨法
• 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对诗词句法进行一种伤筋动骨的大改造“不
易其意而造其语”。作者融合前人意境,用自己的言语重新组织
起来,成为具有新的含义和色彩的语言
• 例:
• 杜甫《洗兵马》化用武王伐纣的典故,写出来“安得壮士挽天
河,尽洗甲兵长不用”表达对平定叛乱、恢复和平的殷切希望。
• 史达祖《绮罗香》“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化用李重
元《忆王孙》“雨打梨花深闭门”寂静黄昏之境及李商隐《夜
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久别重逢亲昵
难舍之情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研炼
• 炼句
• 苦吟法
• “语不惊人死不休”写诗必通过苦吟方能美妙传神,经过
千锤百炼,反复筛选,才能幻化成金玉良言。
• 例:
•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研炼
• 炼意
• 锤炼意境. 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因
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只有篇中炼句,句中
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
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
正精光四射。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研炼
• 炼格
• 锤炼风格
• 唐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诗歌分为24种风格:雄浑、冲淡、
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
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屈、实境、悲慨、形容、
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夸张
• 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对诗歌描写对象的适度放大、润色、烘托、
渲染
• 代表:李白
• 特点:超凡脱俗、大气磅礴、卓尔不群, 表情达意无拘无束,表达思想
光焰万丈,表现人物无拘无束。在他的语言世界里,人世间的普通语言
已经不足以表达他超越时空,超凡脱俗的浪漫激情,于是他就用大胆的
艺术夸张、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这种情中景,景中情
• 例:《南浦歌》
白发三千丈,愁缘似箇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对仗
• 自然界的事物都有一种对称美。树叶是对称的,人体
是对称的,故追求对称美就成为人类的一种艺术审美。
• 对仗要求:
• 律诗中间两联必对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
• 工对:大多数对仗工整;宽对:可接受流水对
• 对仗的诗句一般表现在名词上,古人把名词细分为天文、
时令、地理、器物、宫室、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
木、鸟兽、鱼虫、形体、人事、人伦等门,使诗歌创作更
易于工整
• 古人把诗歌常用词语变成启蒙教材,如《笠翁对韵》《声
律启蒙》等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对仗
• 例: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对仗
李山甫《贫女》
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
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信红妆。
当年未嫁还忧老,终日求媒即道狂。
两意定知无说处,暗垂珠泪湿蚕筐。

秦韬玉《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用典
• 借用前人诗文中的典故(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诗文佳句等)于自己的诗句之中,并赋予其新的思想
内涵,从而达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 引用方式:
• 直接用典
• 灵活用典
• 反用典故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用典
• 直接用典:开门见山,直接引用
• 李清照《夏日佳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效果:扩充诗歌语言的思想内涵,增加诗歌语言的
信息含量,给人以丰富的艺术享受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用典
• 灵活用典:
• 充分借助人类发散思维的奇思妙想,从新的角度挖
掘历史典故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
• 秦观《鹊桥仙》借助牛郎织女的典故,但是一句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不但一洗民间
传说的悲戚苦楚,接下来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岂在朝朝暮暮”更充满哲理性,立意高远,超凡脱俗,
给人以美的感受。
诗歌的语言美(修辞:研炼、夸张、对仗、用典)
• 诗歌语言的艺术用典
• 反用典故
• 将历史典故反其道而用之,标新立异,往往具有意想不到
的美学感受
• 同样是项羽兵败乌江,杜牧却不予以赞扬,而是反思其失
败的根源: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
土重来未可知。”
诗歌的语言美(风格)

• 唐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诗歌分为24种风格:雄
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
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
委屈、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 这些不同风格,有时表现在一个历史时期,有时表现
在一个地理领域,有时表现在一个诗歌流派,有时表
现在一种诗歌题材上
诗歌的语言美(风格)
• 时代风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百年。
• 先秦-纯朴简练《诗经》
• 汉代-大气磅礴、淳朴敦厚-乐府诗(叙事诗)
• 魏晋-建安风骨-慷慨任气
• 隋唐-古朴刚健-豪迈奔放-气势雄健-风流浪漫
• 宋代-忧国忧民的精神
• 明代-古朴豪放+形式呆板
• 清代-质朴沉雄
诗歌的语言美(风格)
• 体裁流派风格:
• 太康体(西晋)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张载、张协、张亢
• 追求形式美,讲究辞藻华美,对仗工整
• 玄言诗(东晋)一种以禅师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的诗歌流派
• 追求玄妙,强调空灵,高谈义理
• 宫体诗(南朝)流行于宫廷文人之间,描写妇女生活及体态
• 格调低下、辞藻华丽、香艳动人
• 元嘉体(南朝)-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 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辞藻华丽,对仗工整
• 元和体-唐朝元和年间韩愈、孟郊等诗人开始
• 风格多样-苦涩、奇诡、淫靡等
• 西昆体-宋初台阁臣子之间唱酬之作
• 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
诗歌的语言美(哲理)
• 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以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为描写对象,抒发自己的历史情怀
• 例: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 自然界之花鸟鱼虫,高山大海,千变万化及人世间的恩恩怨怨,生离死别往往引
起人们对茫茫宇宙和坎坷人生的无限追问和求索。古代诗歌也往往表现了这样的
一种追求。例: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指点人生迷津,探寻天下真谛
• 自秦汉以来,诗人挟“天人合一”“物无贵贱”等思想,躬身践行,神思遐想,自
然成为寄情抒怀的对象,同时也成为人生遭遇坎坷和烦扰、逃逸归隐的手段
• 例杜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