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1

第五讲 杜甫

《月夜忆舍
弟》
一、杜甫其人
二、杜甫其情
三、杜诗的艺术成就
四、赏析《月夜忆舍弟》
一、 杜甫其人
• 杜甫( 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
陵野老。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
工部。有《杜工部集》。有著名的“三
吏”、“三别”,其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尊为“诗圣”。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 “ 诗圣”杜甫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李商隐与杜
牧称为“小李杜”
• 苏轼“古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
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
忘君也欤!” 《东坡集 · 卷二四》 . 北京市: 线装书局。
2001.

• 金圣叹把杜甫诗、屈原《离骚》庄周《庄
子》司马迁《史记》施耐庵《水浒传》王
实甫《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
•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伟绝世之姿
,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
• 严羽:“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
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
处,太白不能作。”
• 韩愈《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李白与杜甫的不同
• 不同的诗歌题材:
李白写任侠、求仙学道,写祖国的壮丽
山河,抒发个人失意的不平,而他反映当时
现实最深刻的、是那些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
的诗篇。
杜甫也写祖国的壮丽河山,也抒发个人
的失意的不平,也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而
他反映当时现实最为动人的,则是那些描写
贫富悬殊、战乱灾难、生民疾苦的诗篇。
• 不同的创作方法:
李白善用虚。“虚”是指侧重于精神
世界的描写。在反映客观现实的时候,李
白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以感情的逻
辑去取代生活的逻辑。
杜甫善用实。杜甫严格的按照生活的
本来面貌反映出生活的本质。对客观世界
观察的细微,描写的准确、传神。常常用
描写与叙述。
• 不同的艺术风格
李诗的风格是清雄奔放。壮大
明朗的感情基调,爆发式的感情表达方
式,和壮美的诗境。
杜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深沉
的忧思、波浪起伏的感情表达方式,最
后都通过语言、形象描写和节奏韵律,
表现为诗的意境的悲壮美。
杜甫的生平经历

• 1. 读书和壮游时期 ( 712—745 )( 35 岁前)


• 2. 困居长安时期 ( 746—755 )( 36 岁— 44 岁)
• 3. 为官时期 ( 756—759 )( 44—48 岁)
• 4. 西南漂泊时期 ( 759—770 )( 48—58 岁)
家世与家学
祖父杜审言,修文馆直学士,“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父亲杜闲,官至奉天令(乾州)、兖 yǎn 州司马,
共生五子一女。杜甫为长子。

•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
水如海势聊短述》
• 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 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 《进雕
赋表》   
家世与家学
《唐才子传 · 杜审言》“ 恃高才,傲世见疾”。
《新唐书 · 文艺上》“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
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
傲诞……
《新唐诗》 本传说杜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
下大事,高而不切。
《壮游》 大历元年 (766) 自传性叙事诗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 少年杜甫:早慧淘气、精力旺盛
• 青年杜甫:豪放自负、嫉恶如仇

• 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 24 岁归东都,举进士
,不第。再漫游齐赵。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百忧集
行》
• 30 岁归东都。筑陆浑山庄。娶弘农县司
农少卿(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杨
怡之女为妻。
• 妻子小他十多岁,是一位知书达理、聪
慧贤淑的女子。育有两子宗文、宗武;
有一女凤儿 。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 天宝三载 ( 公元 744 年 ) , 44 岁的李白与比他小 11
岁的杜甫在洛阳相遇。
闻一多 :“ 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 ( 假如他们是见过面
的 ) ,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 次年秋,杜甫到兖州,正好李白亦回到东鲁,两人再
次同游。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 杜甫存诗中涉及到李白的诗就有《赠李白》《饮中八仙歌》
《梦李白二首》《昔游》《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
《天末怀李白》等 14 首之多。
• 李白给杜甫的诗只存有《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
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三首。
李白赠予杜甫的诗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cú lái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戏赠杜甫 》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 Wèn 水,浩荡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杜甫赠予李白的诗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冬日有怀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春日忆李白》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不见》
• 天宝四载 ( 公元 745 年 ) ,又遇 40 岁的高适(官
至刑部侍郎),三人同游梁、宋(开封、商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会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 《画鹰》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诗》
杀人红尘里 , 报答在斯须。 《遣怀》

• 杜甫:斗志昂扬、年轻气盛
困居长安

• 父亲去世、科举受骗
“ 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献三大礼赋表》

•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书左丞》
壮年向成熟期转化

作品:《兵车行 》 《前出塞九首 》 (统
治者的穷兵黩武)《丽人行》(杨贵妃的穷
奢极欲)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统治者的醉生梦死与老百姓的饥寒交迫)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陷贼与为官

困守长安—只身逃出—投奔肃宗,被任为左拾
遗—申救房琯 ,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丢弃官职
,进入四川 。

颠峰作品:《春望》《月夜》《悲陈陶》《悲
青坂》《北征》《羌村》以及“三吏”“三
别”
漂泊西南时期

闲居草堂—严武表荐,任节度参谋、检校工
部员外郎—军事叛乱,曾逃离成都,携家流
浪—严武去世,蜀中大乱,乘舟沿长江出川
,病死湖南省衡阳市耒 lěi 阳。
漂泊西南时期

《旧唐书 · 文苑本传》:“乃溯沿湘流,游
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
,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
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
阳,时年五十有九。”
漂泊西南时期
作品数量最多。《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更是千古绝唱。
• 杜甫草堂
二、杜甫其情(儒家之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父子之情 兄弟之情 夫妻之情

君臣之情 臣民之情 情圣(大爱)


父子之情

为父: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夫妻之情
今夜鄜 fū 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
兄弟之情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朋友之情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梦李白(其二)
君臣之情
忠诚: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批判: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兵车行》
悯民之情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bì 天下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杜诗的艺术成就
1 、“沉郁顿挫”
“ 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
,庶可跂及也”杜甫《进鹏雕表》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语
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
折变化等因素。
2 、兼容并蓄
  杜诗在风格上兼备多种风格。
元稹:“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
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
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
人人之所独专矣。”
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
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
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3. 炼字对仗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
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
诗炼字与对仗高超的体现。另外,在体裁上
杜甫有许多创新,如,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
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4 、内容深远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
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
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
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善于用高度概括的艺
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体现高度的现
实主义精神。如“三吏”、“三别”。
四、《月夜忆舍弟》赏析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写作背景
乾元二年( 759 )秋,杜甫
弃官华州司功,携家流寓秦州(今甘
肃天水)。时安史之乱未平,史思明
叛军在黄河南北很猖獗,西面吐蕃亦
不时侵扰,秦州地处边塞,形势比较
紧张。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
起他对弟弟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
夜忆舍弟》即是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
记录。
杜甫最笃于兄弟情谊,干戈扰攘中,
衰病中的诗人格外思念音信不通的诸
弟,遂在凄清孤寂的秋夜,写下了这
首凄楚动人的忆弟诗。诗写天涯忆弟
之情,骨肉离散之苦,可谓字字忆弟
,句句有情。
“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首联提摄全篇。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路断

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到处都

呈现出一派凄凉景象。

在凄凉沉寂的氛围中,写出强烈的忆弟之情。点

明时间、地点,已隐含忆弟之情。戍鼓声犹在耳

,接着传来孤雁哀鸣,不禁牵起诗人思弟之情。
古人常用“雁行”、“雁序”喻兄弟
,孤雁失群,则使人联想到兄弟分散。况且
在这荒远边地的萧瑟的秋夜,这孤雁念群的
悲叫声,听来更使人怆然涕下。
因为漂泊流离,杜甫对雁声有着一种特殊的
敏感。首联十字,可谓一字一咽,字字血泪
,切不可草草看过。首二句是提摄全篇的,
写出忆弟之情,又揭出忆弟之由,那就是战
乱。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明”
颔联点题。
“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在白露的夜晚,寒意逼人。
“ 月是故乡明”,亦写景之语,突出了诗
人对故乡的感怀。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明”
颔联为名句,围绕题目“忆”,紧承
“秋”、“月”,将江淹《别赋》中“明
月白露”写成十个字,显示了诗人化平凡
为神奇的本领。将寻常语离析倒装而用之
,语峻体健,意亦深稳,遂成妙绝古今之
名句。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
生”
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

不存,生死难卜。在诗人的愁思中夹杂着
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

抒发了作者弟兄失散、国破家亡的痛楚之

情,实际上也是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饱受忧
患丧乱生活的概括。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含蓄
蕴藉,发人深省。亲人们四处逃难,平时
寄书信尚且收不到,更何况战事频仍,情
况就更难预料。
总结全诗

全诗层次分明,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从边地的衰败景象入手,引出思乡之
情;从望月写到“忆舍弟”;从“无
家”的慨叹到现实细节的刻画,“寄
书不达”、生死未卜,无不透露出悲
凉沉郁之意。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
沛流离,备尝艰辛,所以能把常见的
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沉郁顿挫。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