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5

先秦散文选

《左传·晋灵公不君》

•余佳伦
•郑玮佳
•王伊妮
•谭美钦
《左传·晋灵公不君》
• 《晋灵公不君》出自《左传》中应用春秋笔法较
明显的一篇文章。
•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
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
• 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
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
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
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
• 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
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
供了珍贵的史料。
左传
•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
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
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
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
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
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
《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
编。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
影响的注释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
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
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
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
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
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 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
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中只一笔带过,但
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
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所
以《左传》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
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
为后世楷模。
左传的作者
•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
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太史司马迁称其
为“鲁之君子 ”。
•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
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
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
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
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晋灵公
• 晋襄公之子。姬姓,名夷皋。公元前620年即位,
年龄尚幼,好声色。后来年龄渐长,宠信屠岸贾,
不行君道,荒淫无道,以重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
致使民不聊生。
• 晋灵公不行君道,荒淫无道,以重税来满足奢侈
的生活。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
避弹丸的样子。一次因为熊掌没炖烂,就把厨师
杀掉,把尸体装到筐子里让宫女拿去扔掉。
• 大臣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感到很反感,暗中派
刺客鉏麑刺杀赵盾。鉏麑却感叹赵盾忠君爱民,
自己一头撞槐树而死。
• 晋灵公又设宴招待赵盾,暗中埋伏士
兵,打算趁机杀死他。赵盾的车右提
弥明得知此事,赶忙跑到宫殿,扶著
赵盾退下。灵公唆使一条獒犬来咬赵
盾,提弥明把獒犬杀死,提弥明後来
被士兵所杀。
• 前607年赵穿攻灵公於桃园,赵盾派赵
穿往周迎公子黑臀,是为晋成公,太
史董狐写道,“赵盾弑其君,以示於
朝。”
原文和译文

晋灵公不君(1)。厚敛以雕墙(2)。
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
足奢侈的生活。从台上弹人,而观其
辟丸也。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
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宰夫胹熊
蹯不熟(3),杀之,寘诸畚(4),使妇
人载以过朝(5)。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
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
们用头顶着经过朝廷。
赵盾、士季见其手(6),问其故,而
患之。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
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
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将谏,士
季曰:“谏而不入(7),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他们
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
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
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
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
三进及溜(8),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
过矣,将改之。”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
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
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
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
打算改正。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
而能改,善莫大焉。士季叩头回答说:“
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
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曰:‘靡
不有初,鲜克有终(9)。’《诗·大雅·
荡》说:‘事情容易有好的开端,但很难
有个好结局。’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如果这样,那
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君能有终,则
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10)。您如能
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
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又曰:‘衮职有
阙,惟仲山甫补之(11)。’能补过也。君
能补过,衮不废矣(12)。”《诗·大雅·
烝民》又说: ‘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
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犹不改。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
宣子骤谏(13),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14)。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
到厌烦,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
晨往,寝门辟矣(15),盛服将朝(16)。
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
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
朝。尚早,坐而假寐(17)。时间还早,
他和衣坐着打盹儿。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
之主也(18)。贼民之主,不忠;弃
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
也!”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
“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
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
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
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
去死!”触槐而死。于是,鉏麑一
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19),伏甲
(20),将攻之。秋天九月,晋灵公请
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
掉赵盾。其右提弥明知之(21), 趋登
(22),曰:“臣侍君宴,过三爵(23),
非礼也。”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
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
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
就不合礼仪了。”
遂扶以下。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
堂。公嗾夫獒焉(24)。明搏而杀之。
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
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盾
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赵
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
又有什么用!”斗且出。提弥明死
之(25)。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
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
了。
初,宣子田于首山(26),舍于翳桑
(27)。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
桑。见灵辄饿(28),问其病。曰: “不
食三日矣!”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
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
三日没吃东西了。”食之(29),舍其半。
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问之。
曰:“宦三年矣(30),未知母之存否。今
近焉,请以遗之(31)。”赵盾询问原因,
灵辄说:“我给贵族做仆人已经三年了,
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
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使尽之,而
为之箪食与肉(32),寘诸橐以与之(33)。
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
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
既而与为公介(34),倒戟以御公徒,
而免之。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
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
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问何故,
对日:“翳桑之饿人也。”赵盾问他
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
在翳桑的饿汉。”问其名居,不告而
退。遂自亡也。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
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
己也逃亡了。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35)。九
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
公。宣子未出山而复。赵盾还没有走
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
了。大史书曰(36): “赵盾弑其君。
”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
了他的国君。” 以示于朝。他还把这
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宣子曰:“
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
竟,反不讨贼(37),非子而谁?”
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说:
“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
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
了国君又是谁呢?”宣子曰:“
乌呼(38)!《诗》曰: ‘我之怀
矣,自诒伊戚(39)。’其我之谓
矣。”赵盾说:“哎!《诗经》
中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
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
的是我吧。”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
书法不隐(40)。赵宣子,古之良大
夫也,为法受恶(41)。惜也,越竞
乃免。”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
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
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
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
免弑君之名了。”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
立之(42)。壬申,朝于武宫
(43)。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
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
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
拜了武公庙。
作品赏析

• 不知道是否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历史上
的暴君的心理,这种研究肯定很有意思。
在平常人看来,暴君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些
异乎寻常,按正常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
比如,夏桀的宠姬妹喜爱听裂帛声,建造
过“酒池肉林”;商纣王的酷刑“金瓜击
顶”、“炮烙”、“虿盆”、做人的肉羹。
活剖孕妇等等。
• 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
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是难以说明的,
恐怕总有些变态心理,或者歇斯底里
症一类的 精神病,才能解释他的怪癖
行径。如果真是这样,除了治病、关
进疯人院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让他改
邪归正,或者像赵穿那样,将 其杀掉,
以免危害更多的人。
•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致命的痼疾就在于,
无论所滑的“天子”多么愚笨、痴呆,
无论多么残暴、缺德,无论多么变态。
病入膏育, 都是“神圣”的,不可冒
犯的,不可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
犯 下各种“罪行”:欺君,亵读,犯
上作乱,直至弑君。而且,这些 罪行
都是弥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可以
诛灭九族。
• 至今想起这些,依然让人不寒而粟、
切齿痛恨!天子也不过 是吃人饭拉人
屎的家伙,说不定智商还很低,凭什
么就可以骑在 千万人的头顶上拉屎撒
尿,作威作福?他们凭什么就能比百
姓聪 明能干。具备当“领袖”的才能,
如果说这世上真有什么天才的 话,多
半也没有那些享尽人间荣华富贵。骄
横得不可一世的“天 子”们的份儿。
• 虽然有此痼疾,但让人感叹不已的是,无论在
那个时代,只 要有昏情残暴的暴政。苛政存在,
就有敢于诤言直谏的义士出现,并有敢于弑君
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盾,后者如赵穿。他们
明知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
甚至还包括以自己亲人 的生命为代价,依然大
义凛然,慷慨陈词,视死如归。

• 这些词语,只有用在这些义士、勇士身上才是
沉甸甸的、掷 地有声的、名实相符的。其实,
敢于直谏、敢于弑暴君,已远不止是一种一时
冲动的 个人行为,更不是宗教信徒的迷狂。
• 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理智 的选择,
是不得不如此的抉择。有时,明知暴
君不可理喻,有时 明知自己的行动无
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如荆柯刺
秦临行前 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它们所
体 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
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
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
• 其实,敢于直谏、敢于弑暴君,已远不
止是一种一时冲动的 个人行为,更不是
宗教信徒的迷狂。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
理智 的选择,是不得不如此的抉择。
• 有时,明知暴君不可理喻,有时明知自
己的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
如荆柯刺秦临行前 所唱:“风萧萧兮易
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它
们所体 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具有普
遍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
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
• 正如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西西弗斯明
知自己推上山的巨石要滚下来一样,
依然坚持不懈地推下去。人类的精
神和行动的意义,就 在过程之中
显示了出来,结果则是次要的了,
甚至并不重要了。
• 面对残暴和死亡而敢于挺身而出,
这种行为表示了一种严正 的抗议,
表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翻看历史,
这种抗议和精神从 来就没有中断
过,就好比光明和黑暗从来都是相
随相伴,哪一方 都没有消失过一
样。也许,光明和黑暗永远都会这
么抗衡下去,直到人类不再存在。
作品特色
• 跌宕多姿的艺术特色
---紧张动人的情节赋予本文以强烈的故事性和戏
剧性。文中先叙述晋灵公“不君”的种种暴行,
再述赵盾“骤谏”,晋灵公想除掉他,第一次派
鉏麑去行刺,鉏麑被赵盾的恭敬所感动,不从君
命,触槐而死;第二次想在酒宴上杀他,又被赵
盾的卫士提弥明发觉,提弥明舍身卫主,格斗而
死。就在这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作者掉转笔锋,
插入当年赵盾在桑翳救灵辄的往事,然后写灵辄
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保护赵盾脱身;接着又叙
赵穿杀灵公,赵盾因出奔未越境而被史官书为
“弑君”,并引孔子的话表示惋惜。
文中有曲折的情节,有惊险的场面,波
澜层出而又脉络分明,虽是编年叙事中
的一段,却完全可以独立成篇。当然,
作者如此安排,不仅是追求扣人心弦的
艺术效果,而且意在说明:赵盾恭敬仁
厚而得人心,所以能转危为安;而灵公
被杀,实在是咎由自取。赵盾敢于直言
不讳,表明鲜明的政治立场与道德倾向。
观念接近儒家,重视等级秩序与宗法伦
理。体现一定的民本思想。
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有昏情残暴的暴政。
苛政存在,就有敢于诤言直谏的义士出现,
并有敢于弑君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盾,后
者如赵穿。其中士季与赵盾商议进谏所预示
的危险,提弥明搏獒场面之惊险,他们明知
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
至还包括以自己亲人的生命为代价,依然大
义凛然,慷慨陈词,视死如归。作者以简练
精彩的方式叙述表达出来,让读者犹如置身
于其中,身处险境,心里感到忐忑万分。
此外,鉏麑行刺赵盾时心理矛盾的刻画,他被
赵盾爱国爱民的精神感动,乱杀忠臣乃不忠,
不遵守君的命令乃是失信,二者不能舍一,于
是鉏麑便自杀了。这个情节令读者心里五味杂
陈,为鉏麑的死感到可惜。文中也说明赵盾身
背弑君之名的无力辩解,使读者感到愤愤不平,
为赵盾的遭遇打抱不平,令读者们忍不住地想
把晋灵公大骂一顿。这篇文章的确变化莫测,
情趣横生之妙,让读者的心里情感犹如坐过山
车般一下高潮,一下又跌入了低谷,激起了读
者想要继续把文章读下去的冲动。
• 此种曲折踪跌宕,还体现在叙事笔法的灵动
上,正如清人文章学家章学诚在《章氏遗书》
中所概括的:"盖其为法则有以顺叙者,以逆叙
者,以类叙者,以次叙者,以牵连而叙者,断
续者,错综叙者,假议论以叙者,夹议论而叙
者,先叙后断,先断后叙,且叙且断,以叙作
断。预提于前,补缀于后。两事合一,一事合
两,对叙插叙,明叙暗叙,颠叙倒叙,回环叙,
离合变化,奇正相生,如孙吴用兵,扁仓用药。
神妙不测,几于化工。其法莫备于《左氏》。"
细读本文,虽不能一一对号,但也要窥其一斑,
领略其叙述的笔走龙蛇,变化万千之一了。
• 材料丰富,主旨表现力极强

--唐人刘知己《史通》评《左传》说:"著述
罕闻,古今卓绝"。清人章学诚也说《左传》
"叙事之文其变无穷……"如本文写晋灵公的荒
淫无道,一是写他厚敛以雕墙极度荒淫,一
是写他的残暴,有对宫外百姓的"从台上弹人,
而观其避丸也";有对宫内宰夫的"宰夫胹熊
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这样的材料实属"罕闻",把晋灵公的昏聩、
残暴与狰狞彰显而出。
本文也不用很优美的句子来形容赵盾是个好官,而
是利用多种不同的事件来突出赵盾的为人。如鉏麑
看见赵盾一大早就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显示了赵
盾对工作重视认真为了上朝,他起得很早,以致坐
而假寐,并且盛服等待,这是敬业,所以鉏麑这个
杀手,也不能不感叹说赵盾是“不忘恭敬”。此外,
赵盾对老百姓也是养民也惠。当他打猎时遇到很饿
的灵辄,就给他吃的,知道其家中还有母亲舍不得
吃时,就叫他吃完,并准备了食物给灵辄的母亲,
这充分的显示了赵盾爱民的精神。除此之外,赵盾
虽然知道自己没有杀晋灵公,但又因儒家思想只好
认了这条罪。作者用这些故事让作者了解了赵盾正
直不阿的性格。
此外,鉏麑一个不堪启口的刺客,一个被墨客渲
染只为突出赵宣子的“路人”,但他所有的丝毫
不逊于风云人物的大义。在本来应该刺杀的时刻,
他却不是被杀意充斥,而还有“民之主也”的思
考,这等觉悟不应该让人遗忘。他被盛服将朝的
赵宣子感动,但这绝不是鉏麑“退之”的根本原
因。真正能够让他这么做的,是他心存大义而非
仅仅臣服于君主。他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
知道不行君令乃不信,错杀良臣乃不忠。他在动
乱的社会中受着种种支配,却没有丧失自己的价
值观。作者用了这一小段的故事就显现了鉏麑理
智的心理,并且激起了读者对鉏麑牺牲自己性命
的惋惜。
·叙事"详而博",增强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是
非的可判断性

--所谓“详而博”指的就是详备广博。本文所叙
之事概括说来仅是《春秋》所述“晋赵盾弑其君
夷皋”一句,按《春秋》的义例,凡是被杀的国
君称名,是因为国君无道,这里称晋灵公夷皋的
名,就是贬斥晋灵公无道。“晋灵公不君”一文,
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
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
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儒家薄赋敛,轻徭役,
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
夫,不敬大臣,以至后来被杀。此事的来龙
去脉,即赵盾为何弑其君,该不该弑其君,
晋灵公又怎样被弑,究竟是不是赵盾所弑等
等,仅凭一句“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是很难
弄得明白。本文细细道来,讲述得明明白白,
让读者知晓了事情的全过程。这是其“详”。
文中不仅叙述了晋灵公的种种荒淫无道的行
径,叙述了赵盾与士季进谏的经过,讲述了
晋灵公如何遣使鉏麑暗杀赵盾以及借宴请之
机谋杀赵盾,还叙述了赵盾因何背负弑君之
名等等。文中士季也不断地用《诗经》里的
典故来规劝晋灵公以便晋灵公吸取教训,这
显示了《诗经》在古代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显示了士季的博学。这是其“博”。一“详”
一“博”,不仅大大增强了文章内容的丰富
性,是非的可判断性。
文中,孔子对赵盾背负了弑君的罪名感到非常可
惜,感叹如果赵盾出了国境就不会被冤枉了,对
他给予同情,但是又因为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
记事直言不讳,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所以不得不
蒙受弑君的恶名。此外,这件事情也把儒家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具象地表现了
出来,孔子认为赵盾“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
恶”,并不算冤枉。但是,这种“为法受恶”模
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我
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左传》为《春秋》
所做的解释,那我们所能见到的历史就是“晋赵
盾弑其君夷皋”。这显然不是历史的真相。
此外,灵辄本是晋灵公的甲士,却反戈一击,
救出了赵盾。当赵盾询问恩人姓名时,他只
说是“翳桑之饿人”。在灵辄此次出场前,
作者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并且交代了当
年赵盾在首阳山救灵辄的一段往事。
Tutorial《左传·晋灵公不君》

引例阐述晋灵公的残暴以及有识之士的顽抗
精神。
晋灵公公元前620年即位,年龄尚幼,好声色。后来
年龄渐长,宠信屠岸贾,不行君道,荒淫无道。文
中,晋灵公“厚敛以雕墙”,即向人民征收了很重
的赋税来装饰宫墙,以重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致
使民不聊生。晋灵公也“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
也。”即从高台上射弹,看人民如何躲避弹丸,以
此取乐。除此之外,文中第一段的“宰夫胹熊蹯不
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意思是说
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
让官女们用头顶着经过朝廷。晋灵公弹射路人、杀
厨子游尸的举动,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是难以说
明的,恐怕总有些变态的心理,或者歇斯底里症一
类的精神病,才能解释他的怪癖行径。
文中第二第三段也个别写出了晋灵公的残暴
行为。例如:“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
之。”、“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嗾夫獒焉”。晋灵公不但不听赵盾等大臣
的劝谏,还恼羞成怒,屡次想尽各种办法杀
掉赵盾,甚至不惜利用下三滥的手法,比如:
动用猛犬、假借饮酒其实暗地里埋伏兵士想
要杀了赵盾、还派杀手鉏麑去刺杀赵盾,幸
得鉏麑够理智,才没有把赵盾这个忠臣给杀
了。以上这些事,说明了晋灵公即贪婪、荒
唐、残暴,且不知悔改的恶行。
只要有昏情残暴的暴政、苛政存在,就有敢于诤言直
谏的义士出现,并有敢于弑君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
盾与士季,后者如赵穿。文中第一段“赵盾、士季见
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意思是说大臣赵
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
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去规劝晋灵公。
士季先去规劝晋灵公,并用了《诗经》里的典故作为
范例以便晋灵公能知错能改。但晋灵公毫无悔过之心,
赵盾又多次劝谏,希望晋灵公有所悔改,成为一个好
的君主。但是晋灵公对赵盾的行为感到厌烦,并想要
把赵盾杀了。赵盾敢于直言不讳,表明鲜明的政治立
场与道德倾向。观念接近儒家,重视等级秩序与宗法
伦理。体现一定的民本思想。
第二段也说明赵盾是一个非常敬业的大臣。
“盛服将朝”说明了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
朝。虽然赵盾认为晋灵公不是一个好君王,
但是他还是继续为国家卖命。为了上朝,他
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
这是敬业,对工作重视认真,所以鉏麑这个
杀手,也不能不感叹说,赵盾是“不忘恭
敬”。
文中第三段当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盾
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赵盾对晋灵公
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
这句话显示了赵盾强烈的顽抗精神。赵盾认为晋
灵公要杀他不用人而用狗,虽然猛但是没什么用。
虽然说出这句话会让晋灵公更加生气,但是赵盾
毫无畏惧、敢于说给晋灵公听。他明知自己的行
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至还包括以自
己亲人的生命为代价,依然大义凛然,慷慨陈词,
视死如归。
此外,这篇文章还叙述了赵穿这位勇士。文中
第五段说明了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写赵
穿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一个顽抗子弟的形
象。虽然文章并没有解释赵穿为什么要杀晋灵
公,但可想而知这应该和晋灵公的残暴行为有
着巨大的关系。其实敢于弑暴君,已远不止是
一种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更不是宗教信徒的
迷狂。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理智的选择,是
不得不如此的抉择。有时,明知暴君不可理喻,
有时明知自己的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
网,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
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
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
然而,赵穿的这个举动却让赵盾背上了弑君
的千古罪名。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
听到晋灵公被杀便回来了。于是太史董狐便
以赵盾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
又不讨伐叛贼,不是赵盾杀了国君还会是谁
呢这个理由来定赵盾的罪名。孔子也感到非
常可惜地说赵盾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
了弑君的恶名。但是,赵盾虽然“为法受
恶”,但他还是充分尊重史官的记载。
教育意义
• 领悟在生活中,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就尽绵薄之
力,说不定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就会得到援助之手
—赵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赵盾无数次被
晋灵公暗算,却能一次次脱险,这和他大公无
私、视民如己的“善举”是分不开的。文中赵
盾救了灵辄,灵辄心怀感激。在一次搏斗中,
灵辄虽然是晋灵公的手下,但是他没有忘恩负
义,反而救了赵盾。所以说,要多做“善事”,
多行“善举”,说不定好心真的有好报。
•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谁无过?过而
能改,善莫大焉。”

—犯错是往往是难免的事,但是只要及时改
正,不一错再错,也许事情就会向好的方
向发展。很可惜,要是晋灵公能及时听取
赵盾的建议,也就不会被赵穿所杀;要是
他能改正自己的残暴之举,很多人就不会
无辜处死,历史上也会少一个暴君。
• 应该不畏权贵,勇于规劝他人以改邪归正

—文章中,赵盾多次劝谏,希望晋灵公有所
悔改,成为一个好的君主。但是晋灵公对
赵盾的行为感到厌烦,并想要把赵盾杀了。
赵盾敢于直言不讳,表明鲜明的政治立场
与道德倾向。他明知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
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至还包括以自己亲
人的生命为代价,依然大义凛然,慷慨陈
词,视死如归。
谢谢观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