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5

阅读教学过程与方


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
- 初步理解
- 深究课文
文学体阅读教学法
实用体阅读教学法
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整体升华,读写结合

(杨九俊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上册 189页-192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着眼于整篇文章,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扫
除障碍,学会生字新词,把握大意,鸟瞰
全文。
• 教师须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引发学生的阅
读冲动,奠定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情感基
调。
• 初读是精读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真正把课
文读正确,读流利,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
容,对课文有整体的、初步的认识。
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 加强学生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积极
思维,展开丰富情感活动,获得个人的感受
• 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
把握的能力(理解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
揣摩文章表达,理解文章的内部联系)
•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理解能力(多角度、
有创意)
• 注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领悟、借鉴基本表
达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整体升华,读写结合
• 通过阅读陶冶情操,悟解思想,指导读写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得“意”)
指导学生揣摩课文的语言和写法(得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三个阶
段是互相联系、交融的,不可以
机械地施行。
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

初知大意/初步理解

深入阅读/深究课文/细读深解

总结巩固

(杨九俊等《小学语文教学概论》,138页-143页)
初知大意/初步理解
审题 引起学习,推测课文内容。
简介作者和背景 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试读全文 可采用自由读、指名读或轮读等方式进行
检查,还可以读后谈话。

解释词语 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课前布置练习,
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指点,检查的方法完
成。
质疑问难 提出初读时不懂的地方或者存有疑问的内
容,据以了解学生的水平,把握教学重点
难点,由此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初步理解课文的指导方法:

• 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的要求
词语教学的内容
词语教学的方法
• 句子教学
句子教学的要求
句子教学的内容
句子教学的方法
词语教学的要求

• 要求学生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

• 要求在上下文读到或者在语言听到的
时候懂得(理解)它的意义
• 要求学生能够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中正确地运用词语和累积词语
词语教学的内容
• 即初次出现的词语、口头语言中没有的词语、较
生词和难词 难理解的词语、以及有些虽然学过但却是新义的
词语等。

重点词语 • 即学生理解课文和训练说写能力必须掌握的词语。

• 即那些表现课文中心的词语,对理解全文起着提
关键词语 纲的作用。

含义深刻的词语 • 耐人寻味的词语如语带双关或含引申义的词语。

优美贴切的词语 • 让学生吸收用得优美的语言文字。

各类虚词
词语教学的方法
词语教学的重点在理解词义,常用的几种主要方法
有:
直观法 使用实物、图片、标本、模型、幻灯、
动作、表情等方式,将词的抽象概念形
象化。
比较法 有些字词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同义词或
反义词进行比较,就能理解它的意义。
注释法 应用学生能明白的话语解释词义。
举例法 列举学生能知道的例子说明词义。
造句法 通过能突出词义的造句让学生明白词义。

造字法 通过字词本身的字形结构解释词义。
区别近 从意义上区别:感情色彩如贬义和褒义;
义词的 语义轻重;语义宽窄;词义的对象。从用
方法 法上去区别:词性不同不能通用;词与词
的习惯搭配不同不能通用。

解释多 根据上下文要求进行解释,不宜引申过多。
义词的
方法
词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 应循循善诱,重在启发。透过问题引导学生
一步一步加深理解,老师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间,
而把词语匆匆带过就算,应该在读书中逐步学
懂,并且不断加深理解
• 老师也应该让学生口诵表演,使词语的意思
能够生动地留在学生的记忆里
• 以词带句,注意联系,让学生从相关的语句
中寻找词的具体内涵
• 在阅读教学中所要解释的词,只是学生还不
理解和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词
• 避免在阅读教学咬文嚼字,用过多的时间
句子教学的要求
• 句子教学主要让学生辨析咀嚼文章的深远含义,
领会思想感情,深入体会文章语言的精髓。
• 句子教学的要求
– 正确优美地读写句子。
– 理解句子的含义。
– 掌握句子的基本类型和常用句型,能连词成句,连
句成段。
– 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
作用的句子。
句子教学的内容
表现全文中 • 这些句子常在表达思想内容上起关键作用,应深入
心的句子 地分析与讲解。

含义深刻的 • 这些句子深沉含蓄,作者未直接说出其本意,学生不易
理解。这类句子往往采用借喻、象征等手法,学生需经
句子 过认真思索后才能领会其言外之意,需要教师启发诱导。

生动形象的 • 有的句子准确贴切,表述细致生动;有的句子采用
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具有深刻
句子 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结构复杂的 • 有的句子附加成分多,不易抓住主要意思;有的句子句式
比较特殊,容易引发理解的错误;有些复句和句群,句子
句子 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这些都需要加以指点。

显现文章结 • 提纲挈领的总起句,概括全段的小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都
是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理解它们,对理清文
构的句子 章的脉络、学习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都是有益的。
句子教学的方法
阅读中的句子教学重点在帮助学生理解句子
抓住关键词 有的句子中有些词语难懂,或在特定的环境中
语 表达某种特殊的意思。老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学
生弄清这些词语的意思。
结合上下文,可以采用“剥笋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层层分
逐层分析 析。
讲清时代背 有的课文所反映的我国或外国历史上特定的史
景 事,其中的一些句子有特定的含义或特别的背
景。
结合单元中 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往往和重点训练项目之
训练项目 间有内在的联系。所以,结合单元重点训练项
目讲解句子,就很容易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
义。
联系课文 其中有两种方法,一、引导学生去探索作者的写
的中心思 作目的:是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或是要赞扬
想 什么、批评什么、揭露什么、歌颂什么等。方法
二、提出文中能引导学生思考中心思想的句子,
引发他们思考。通过组织学生认真读课文,共同
讨论,总结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结构 对于结构复杂的一些句子,可以分析它们的结构
入手理解含义。单句要搞清写谁,干什么,或怎
么样;复句,要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但不必讲
授语法概念和术语。
反复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直接讲述 提问激起疑问,教师才讲解。
深入阅读/深究课文

了解内容梗概  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侧重了记事,
写人还是状物、写景?
 记事,记了一件什么事,在什么时间,哪
个地方发生的?
 写人,写了谁,一个怎样的人,写了有关
这个人的什么事?
 写物,是怎样写物,从哪方面来写的?
 写景,是怎样的景,何时何地的景?
理清文章脉络 了解文章是什么顺序写的,分几步写,先写
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理清课文的
层次。
归纳段落大意 把意思紧密相联的自然段合并,分出逻辑段,
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段落大意。
深究课文的指导方法:

• 理清文章脉络
 划分段落的目的
 分段的标志
 分段的方法
 指导分段的方法
• 归纳段落大意
 归纳段意的目的
 归纳段意的要求
 归纳段意的方法
 指导归纳段意的方法
理清文章脉络
• 通过文字而进入文章的脉理,理清作者是
如何起笔,如何铺垫,如何提出问题,又
如何一层层分析问题,然后得出他的结论
的。
• 阅读时,边读边分清文章的层次十分重要,
思索如何分层次的过程,就是理清文章脉
理的过程。
• 理清脉理,才能读懂、看透文章。
划分段落的目的
• 分段,指的是在文章中划分出意义段。
•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段一段文
字组成的。
• 在一篇文章中,哪个意思先说,哪个意思
后说,作者都是经过周密安排的。
• 学习给文章分段,正是为了理清文章的思
路,掌握文章的脉络,弄清文章的层次,
领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分段的标志
标志 重点
1)事情的展开标志 •抓事情展开的标志,要找关
键的句子
2)时间变化的标志 •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来
分段
3)地点变化的标志 •抓住明显地写出地点变化的
词语
4)人物出现的标志 •抓住明显的人物变化
5)总起句或总结句的标志 •抓住总起句或总结句
6)过渡句(段)的标志 •抓住文章里的过渡句,有助
于分段
分段的方法
按事情发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展的顺序 只要抓住事情的发展线索,就能准确地
分段 划分出段落。
按照事物 写人的文章,往往通过积极来刻画人物
或问题的 多方面的性格特点;状物的文章,往往
性质分段 都要写到某一物件的形态、色彩、性能
和用途。这类文章,可根据所写到的几
个方面的不同内容分段。
按时间推 这类文章,作者在每个段落的起止处往
移分段 往都交待了时间。在分段时,要捉住
“时间概念”的词语作为依据。出现了
几个不同的时间就分成几段。
按地点转 这类文章,作者在每个段落的开头,往
换分段 往点明地点或处所,有的虽然没有直接
点名,但稍加分析就不难得出。写了几
个不同的地点就分为几段。

按照人物 这种方法,适合于环绕一个中心写出几
的活动分 个人物,或者从几个方面来写一个人物
段 的活动或表现一个人品质的文章。

按照文章 一些文章是按照“总起 - 分述 - 总结”


结构分段 的结构安排段落的,这样的文章可以根
据这种结构规律来分段。
• 有时候,同一篇课文,会有几种分段
方法。我们在给课文分段前,一定要
作到精读细想,弄清楚自然段的内容,
搞懂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关系,然
后再选择适当的方法分段。
• 分段虽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却有一个
基本要求:能体现作者行文的思路,
展现课文题旨的脉络。
指导分段的方法
• 教师列出标题,让学生按标题分段。
• 教师拟定预习思考提纲,启发学生照提纲
的要求分段。
• 让学生独立分段。
• 以提问的方法分段。

分段工作可以在讲课文之前进行,也可留
待讲读课文之后进行。
• 分段训练要逐步提高要求:

一、二年级主要是认识自然段,逐步做到
能说出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三年级开始练习分段,可以由教师提出段
落大意,学生找出意义段的起终点作为过
渡,学习将内容相近的几个自然段归并为
一格意义段。
四、五、六年级需要独立分段。
归纳段落大意
• 段落大意就是每个意义段的主要意思,是在理
解课文之后,概括一下这段主要说了些什么。
这种抓住每段的要点概括出来的比较完整的意
思,就是段落大意
• 归纳段落大意,就是把文章中各个以一段的主
要意思概括的叙述出来
• 归纳段落大意,实际上就是把全篇文章概括成
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因此,归纳段意必须在
通读全文基础上,再细读,弄清各段落的意思,
然后抓住要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归纳段意的目的

• 概括段意是在分段后进行的,用意是把整
篇课文概括成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以便
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弄清文章的层次,
领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从而间接地提
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它也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使学生
思考有条理。
归纳段意的要求

• 要明确:让别人看了就能明白这段主要写
了什么,而不是意思模糊不清。
• 要集中:一般不宜 将一段中写到的所有内
容都概括进去。
• 要简单: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要啰嗦拖沓。
• 要从内容上去概括,不宜从思想上去概括。
归纳段意的方法
直接选用 有的段落,在段首用一句话总领全段,或在段末
中心句作 用一句话总结全段。这些总起句或小结句,都是
段意。 段的中心句。

按照过渡 过渡句、过渡段在文章中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句、段的 用。抓住它们,能帮助我们归纳上下文的段意。
提示写段 一般承上的部分可以作为上段的段意,启下的部
意。 分可以作为下段的段意。

捉住段内 有的文章没有现成句子可用,只是只要抓住关键
关键词语 性的词语也能较好的概括出段意来。
写段意。
抓内容要 有的段落,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我们就得加以分
点写段意 析,抓住内容的要点,准确的概括段意。

归纳各部 有的段落,只是一个自然段,但内容上有两个以
分内容写 上不能省却的意思,那就得分成两个内容;有的
段意 段落,几个自然段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但都是
环绕在一个中心,这就可以把所有内容归纳起来
写出段意。

用提问的 有的段落可以用提问的方法归纳段意。叙事的文
方法写段 章可从“事情的内容”来提问,写人的文章可从
意 “人物的活动”来提问,写景状物的文章可从
“景物怎样”来提问。问题的提问应从每个段落
的具体内容出发。
指导归纳段意的方法
低年级: 用图片引导、用主导词引导、用问题引
导或教师自己概括。
中年级: 教师引导下概括、学生概括,教师总括。
如果课文简易,引导学生独立概括。
高年级: 学生独立概括或学生给各段加小标题。

• 归纳段意时,一定要围绕中心,注意连贯。段意的句
式在一篇文章里最好基本一致。在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里,一般可以用主人公的姓名作为段意句子的主语,
再讲他在这一段的主要活动或事迹。在以记事为主的
文章里,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按事情在不同发展
阶段的层次归纳段意。
总结巩固
朗读、背诵、着重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深化和巩固。
复述
概括文章  低年级一般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这篇课文主要讲
的主要内 了一件什么事?”“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课
容和中心 文中的人物有什么好品质,我们向他学习什么?”
思想  高年级还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主要人物、事件和思
想作出评价,对课文的有关章节进行品读鉴赏。
学习写作 着重从篇的角度来看文章的写法,如顺序法,总分法,
方法 以什么事件或哪句话串连全篇,表达思想感情的。

总结谈话 让学生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在语言文字学习和思想上有
什么收获,回顾总结一下本课的写法。
指导综合 贯穿全篇的各项基本训练,如词句运用,仿写片段或
练习 小练笔。
总结巩固课文的指导方法:

•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文章的主要内容

• 一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就是文章的主
要内容。
•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有联系,
但两者仍有不同之处。
• 主要内容是指“写什么”,中心思想
则是回答作者“为什么写”。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连缀段落大 •归并各段落大意,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意归纳法 •虽是把段落大意合并起来,但也得注意语言的
组织。
提出问题和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标题提出若干的问题,
分析问题归 再把这些的答案归纳起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
纳法 容。
分析重点句 •表达主要内容的段落就是内容的重点段。
段归纳法 •可用抓重点段的方法去概括主要内容。

抓住记叙文 •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时,就应具备时间、地
基本要素归 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
纳法 •把这些要素归纳起来可成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
容。
概括中心思想
• 中心思想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即
作者想要说明什么?
• 因为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充分发
展,往往就事论事,不能揭示事物的
本质特征,所以教师不能要求过高。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用分析题 判断题目中的中心语和关键词。
目的方法
用分析中 可能出现在文章开头;中间或结尾。做
心句的方 法:找出中心句,看环绕中心句写了什
法 么内容後加以概括。
用分析主 找出情节,再抓关键词句,领会中心思
要情节的 想。
方法
用分析人 特别注意人物的思想品质特点
物的方法
文体阅读教学法
•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
• 不同文体的文章在教学上虽然都遵循阅读教学的
原则和方法,可是基于各自的文体特点,因此教
学法必然有所差异
• 各体文的教学其实就是阅读教学的延伸
•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可以从两个角度分类:
 从文章的表达方式分类:分为记叙文、说明文、
议论文和应用文。
 从文学角度分类:即按照文学作品的习惯分类:
诗歌、故事、散文等。
文学体阅读教学法
• 文学体课文的教学价值,以“立人”为中心教育
目标。
举例:文学体课文《清澈的湖水》是一篇文
质兼美、寓德育、审美、环保于一体的文章。
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如下:
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
审美能力。
 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
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 湖水像一面镜子
文学体阅读教学法
培养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
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湖水的美,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环境
的环保意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文学体课文《清澈的湖水》,用清新美丽
的语言描述了湖水变幻的景色,文章使用
了大量的比喻,语言极富想象力,充满了
童心、童趣。其中小洁的心理变化刻画得
细腻、委婉,是学生学习语言,激发想象
力的典型之作。
•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语文工具性的学习,
同时,也应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教育。
《清澈的湖水》的具体教学策略
1. 词语揭题,引发问题
上课一开始,教师板书“清澈”一词,让学生用这个词语说短语,
学生说出了“清澈的小河”“清澈的湖水”,趁机学习“澈”这个生字。
接着,揭示课题,引发问题:读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湖水非常
清澈呢?

2. 重点感悟,巧妙衔接
围绕“你从哪里读出湖水非常清澈”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
在反复的读和说中使学生感受小湖和山石的优美,文中描写山石
的句子也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教师让学生先理解“这边,那边”两
个词语。再通过引导和启发进行想象说话,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在理解“湖水像一
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化的山峦。”这句话时,教师
让学生主动思考,说说类似的句子,从而接触学习比喻句。
《清澈的湖水》的具体教学策略

3. 读议结合,深化主题
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读议,让学生结合课
内外知识,联系上下文,充分理解“皱纹”
“企盼”等词语讲的是小洁出去游玩时所见
所感。我们随着小洁的目光,欣赏着蓝天
白云、碧水清山、美不胜收的景象,可这
美丽的景象却被扔果皮的小男孩破坏了,
从而教育学生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自我
控制的能力。
文学体分类
阅读教学法
故事阅读教学的要点
高惠莹,麻凤鸣 刘武德 罗华炎
讲读故事,掌握 抓住课文情节发 要抓住故事情节
情节发展线索 展的线索 发展线索,理清
文章结构
分析人物和事件 理解人物语言, 通过对语言的讲
了解人物形象 解和分析,理解
人物的性格特征
默读和复述故事 看图、说图,创 重视指导感情朗
造气氛,理解故 读和复述
事内容
故事阅读教学步骤

1
• 讲读故事,掌握故事情节发展线索

2 • 讲解和分析语言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3 • 理清故事的文章结构/说出文章的特点

4 • 默读/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故事

5 • 说出故事的思想内容/教育意义
寓言
定义 借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
特点 -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儿童形象地
去认识抽象的哲理。
-篇幅短小,语言生动、精炼。
-故事皆有寓意。
种类 人物寓言和动物寓言
教学重点 1. 读懂寓言故事,感受形象
-创设情感
-深入理解
-寓言形象的语言
-理清情节
-指导朗读
2.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揭示寓意
教学方法 表情朗读和复述
童话
定义 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幻想采取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
造出来的假想故事。
特点 -常把动植物或无生物作为人来描写,展现了奇妙的世
界,深受儿童喜爱。
-充满丰富的想象,饶有趣味的情节。
-反映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强烈的爱憎。
种类 人物童话、动植物童话(说明道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 1. 正确处理童话中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让儿童明白童话中的幻想和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只有通过感受其真实性方能得到思想教育。
2. 启发想象
3. 做好人物的分析、评价
教学方法 表情朗读和复述
故事的阅读教学方法
(一)复述故事
• 故事情节生动,故事性强,语言形象有趣。可
由教师复述故事,或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可用课文中的语言复述故事,并揭示其意义,
或简要,或详细,均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思维能力与概括力。

(二)阅读练习
• 故事语言明白易懂,并不深奥,可通过分角色
朗读,快速默读,边读边思考、背诵、默写、
听写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读写结合
• 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改写、扩写、缩写、翻译、
编写故事提纲等辨析词语,可锻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问题教学
• 为深刻理解故事,教师先组织预习,开拓思想、引
导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许多问题时,教师须
善于归纳、分类、剔除杂与乱,把问题集中到几个
重点。让学生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课内外结合
• 教师可组织故事会,让学生多阅读这类作品的心得
体会,有声有色地复述故事,受到多方面的锻练与
教育。
诗歌阅读教学的要点

杨九俊 林弗尧 罗华炎


根据诗歌的不同类型分析 激发与诗歌内容相应的感
诗的艺术形象 情,力求让学生的情绪与
诗歌产生共鸣。
加强语言分析,引导学生 品透字、词、句 诗歌由于语言精炼含蓄,
体会诗句的深刻含义和学 要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深
会一些语言表达的方法 刻含义。
要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驰骋想象 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要加强朗读吟诵 加强朗读吟诵
反复朗诵、反复
吟咏
1.品透字、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诗句
的深刻含义

• 诗歌语言精炼,字字珠玑,含义非常
丰富,给人以宽阔的想象空间。教学
诗歌,都应倾力解字讲词,使学生体
会诗句的思想内容、感情、所塑造的
形象。
2.驰骋想象、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 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诗歌
所塑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色彩鲜明、
栩栩如生的图画,使他们进入诗的意境,从而
得到美的陶冶。(罗华炎)
• 诗歌的特点就是饱和感情,丰富想象。教学或
赏析时,切忌“就字论字”、“就词论词”、
“就句论句”、“就诗论诗”,而应该驰骋想
象,就诗中的字、词、句发开去,通过形象再
创造,追寻深层寓意。(林弗尧)
3.反复朗诵、反复吟咏

• 诗歌节奏鲜明,音韵铿锵,通过反复
朗读吟诵,口诵心惟、才能不断受到
感染,深刻领悟到诗歌的感情,进入
诗歌的意境。
童诗教学

• 反复朗诵,体会童诗的声韵节奏,体会童
诗的情感倾向。
• 分析意象,理解再现童诗意境。
• 分析修辞手法,理解童诗的内容感情,感
受童诗的形式之美。
• 揣摩诗眼,品味诗歌的言外之意。

——方卫平
古诗教学
• 体现诗歌教学的一般特点外,还要注
意它的特殊性。
• 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 注意古诗特点,着重讲清古今词义的
不同和它的特殊句式。
• 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散文阅读教学
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

•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初步能力。要正确引导学生在
散文阅读中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获得有关散文的基础
知识,包括散文的类别、特点、题材、语言、表达方式
等,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发展思维和个性,优化审美情趣。
要利用散文广泛的题材,自由灵活的结构形式,丰富多
彩的表现手法,以及生动、细腻的思想内容,开阔学生
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陶治性情。
• 学习和鉴赏散文的精炼、生动的语言,促进学生实用语
言能力的发展。
散文阅读的主要方法有:
• 反复朗读、记诵,整体感知。
• 根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引导学
生理清思路,把握线索,揣摩精妙的构思。
• 适当运用分析、评价的方法。
• 品味优美的语言和技法。
• 由于散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含义隽永,
故要注意多作整体感知把握,少作过于烦
杂细致的分析;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体验
和有创意的理解,反对机械、划一的教读。
实用体阅读教学法
• 实用体课文是以实用为目的。
举例:实用文体《我是什么》是篇拟人的
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
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它的教学价值如下: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
有感情朗读课文。
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
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 实用体课文《我是什么》生动形象地
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
利弊关系。
•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
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
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
《我是什么》的具体教学策略

• 在阅读中加强积累阅读理解。读书是阅读教
学中的重要环节,多读、读熟,才能理解课
文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舍得给学生时间,让
学生充分地读书,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书声琅
琅,达到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内容,从而
促进语言积累。
《我是什么》的具体教学策略
• 立足整体,把握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课堂教学开始,教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猜猜“我是
什么”,以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
接着又从整体内容把握教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并用笔画出“我都变成了什么”。理解在什么情况下“
我”会变成气、雪、雹子等。最后又回归整体,有语
气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教学,以读代讲的教学
方式突破难点,在引导学生读懂水做的好事是什么,
坏事是什么,并知道人类想办法管住水,让它光做
好事,不做坏事。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读书过程中读
懂了语言文字。
《我是什么》的具体教学策略

1. 在阅读中加强积累阅读理解加强积累。读书是阅读教学中
的重要环节,多读、读熟,才能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教
学中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教学过程中始
终是书声琅琅,达到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内容,从而促
实用体分类
进语言积累。
2. 立足整体,把握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开始,
阅读教学法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以激起学生的
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接着又从整体内容把握教
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用笔画出“我都变成了什么”。
理解在什么情况下“我”会变成气、雪、雹子等。最后又回
归整体,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教学,以读代讲
的教学方式突破难点,在引导学生读懂水做的好事是什么,
坏事是什么,并知道人类想办法管住水,让它光做好事,
不做坏事。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读书过程中读懂了语言文字。
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要点

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主题

抓住文章线索,理清课文结构

抓住关键字、词、句,深入分析课文

运用课文,指导学生写作
1.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主题
• 记叙文的主题思想,首先体现在人物形象
之中,只有通过人物形象的细致分析,才
能把课文的主题思想揭示出来。
• 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的方法:
抓住主要情节
抓住表现手法
抓住中心事件
抓住事物的象征意义和所抒发的情感
抓住主要情节

• 在主要情节中,要分析人物在矛盾斗争中的态
度、表现和作用作为揭示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

抓住表现手法

• 在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经常用语言、行
动、外貌、心理、细节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抓住中心事件
• 一些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没有过多的人物刻画,
只重点写了一个中心事件,但这件事是通过人物
作出来的。
• 分析这类文章,要抓住事件的中心线索,从中揭
示人物精神面貌和思想意义。

抓住抒发的情感
• 以写景抒情的记叙文,其中没有什么人物,分析
这类文章,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或
事物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来揭示
主题。
2.抓住文章线索,理清课文结构
• 划分段落层次
• 弄清文章的结构形式,抓住文章的构思线
索,理清作者思路
• 分析好结构因素,表现记叙形式的结构因
素(开头、结尾、过渡、伏笔、照应等等)

过渡:段落之间承上启下的连缀文字。
伏笔:指在行文中有意把后面会写的事人(或其他状态)在前
文中隐含的做交待。
照应:后面发生的事和前文出现的情况相互映证。
3.抓住关键字、词、句,深入分析课文

记叙文的语言分析,要根据课文内容来决定:
• 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词语;
如《郑和下西洋》通过记叙“扬帆起航”、
“友好交往”、“战胜凶险”表现出了郑
和镇定、英勇和智慧。
• 作者议论和抒情的语言;
• 描写性词句(形容词、夸张语、比喻语等
等)
4.运用课文,指导学生写作
• 讲记叙文写作特点时,要和指导学生写作相结合,
这就要讲得具体、突出重点、联系学生的写作实
际。
• 拟出与课文有关的题目,让学生作文,学习课文
的写法。
• 学习课文某一项写法有关的知识时,指导学生做
一些单项联系。
倒叙、插叙等
• 写一段人物对话/写一个场面/一个人的外貌/一个
人的心理活动/写一段景物/写某一种结构形式/写
某一种开头、结尾等。
说明文阅读教学

• 说明文教学的要点,必须以说明文
自身的特点为依据。
• 说明文教学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作
具体的科学的说明,它着重回答的
是“是什么”的问题。
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要点
加强直观教学,变枯燥抽象为形象生动

抓住结构特点,理解说明的层次

抓住语言特点,学习说明文常用的语言方式

抓住方法特点,教给说明工具

抓住读写结合,练习迁移
1.加强直观教学,变枯燥抽象为形象生动

• 说明文中讲到的某一些事物,有的不常见,或者
平时虽有接触,但了解得并不深入,因此要多采
用实物、插图、标本、模型、音像、灯光、演示、
实验等直观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掌握
事物的性状和特征,并进一步通过分析、推理、
概括,对被说明的事物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形成更牢固的记忆。
• 例子:教《沙漠里的船》时,学生对沙漠和骆驼
感到陌生,教师可以放映录象带来帮助教学,以
加深学生对沙漠与骆驼的认识。
2.抓住结构特点,理解说明的层次

• 说明一个事物,往往要涉及事物好
些方面,这些方面必须有适当安排,
这就是文章的层次结构/说明的顺
序。
• 通过层次结构的分析,能使学生对
课文内容有较透彻的理解。
• 说明文的层次结构/说明的顺序是多
种多样的。
课文中的说明文常见结构形式:

• 并列式-《松鼠》介绍松鼠的外形/活动/搭窝/吃食/用途
• 总分式-先总后分-《喜鹊》先总说喜鹊为吉祥的鸟儿,
再从其外形、习性、生活等作具体的介绍
-先分后总-《鹅》先谈其外形、生蛋、看家、
斗敌,最后才进行总评价
• 连贯式-按事情发展的经过、事件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
《看月食》描述像玉盘、小船、镰刀、眉毛、细钩、锣
-说明事物的形成,按构成部分的顺序写
-说明功用的,按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写
-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
-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物,把内容分几个方面写
3.抓住语言特点,学习说明文常用的语言方式

•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文字通俗浅显。它是对学
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范例。例:《富饶的西沙群岛》
 首段“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概括全文内容,突出岛
上的特点。
 文中介绍珊瑚是“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
的鹿角”,海参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着”,龙虾是“
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
• 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海底水产的特点写得
各具情态。活灵 活现。
• 教学时抓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可获得正确的知识,
并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4.抓住方法特点,教给说明工具
• 说明文总是运用多种方法说明统一事物的。
 比较说明-“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很大,其实还
有比象还大的动物,那就是鲸。”
 数字说明-“最大的鲸有三十二万多斤重,最小的
鲸也有四五千斤。”
 举例说明-我国捕过一头八万多斤重的鲸,舌头就
有十几头猪那么重。
 定义说明-鲸生活在海洋里,形体像鱼。鲸其实是
哺乳动 物,不属于鱼类。
 分类说明-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一般可分为
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
锋利的牙齿。
资料说明-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
一样,都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
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他们的前肢渐渐变成
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变成鱼的样子。
比喻说明-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时
浮上海面,废气从鼻孔喷出,形成一股水柱,
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指令说明文(家用电器的说明书)阅读方法:
顺序-先做哪步,后做哪步
部位-操作哪个部件
规格-动作必须达到规定的能量
5.抓住读写结合,练习迁移

• 在教学中,既要结合各类说明文运用说明方法
的具体特点,讲清各种说明方法的知识,使学
生逐步掌握说明方法的多样性;
• 又要通过多种读写训练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必
须根据实际须要,灵活运用各种说明方法。
• 编写课文提纲和进行仿写(局部仿写/全篇仿
写/单独模仿某种说明顺序或说明方法)
 如读了《松鼠》,可以练习写熟悉的动物,读
了《国油双峰塔》可以习写地方上的一座建筑
物。
议论文阅读教学的要点
从兴趣入手,巧妙设计,调动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积极性。

指导学生分析议论文的逻辑结构,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
能力

指导学生抓住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讲清论证方法和论证
过程

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使学生逐步学会
运用议论文的语言
1.从兴趣入手,巧妙设计,调动学生学
习议论文的积极性
• 巧借解题,介绍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 巧妙设疑,激发学生解疑的兴趣。
• 巧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文章
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 巧用文学因素,在讲解中把学生吸引住,
使学生体味议论文形象说理的写法。
• 巧命问题,激发兴趣。
2. 指导学生分析议论文的逻辑结构,提高学生逻
辑思维的能力

• 一篇议论文能不能令人信服,往往不取决
于辞藻是否华丽、音调是否动听,而是取
决于它议事说理的逻辑力量。
• 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是教
学的一个重点。
• 讲读议论文,不能仅仅停留在划分段落层
次,概括归纳段意上,而是要把力量放在
分析各段、各层之间的的逻辑关系上,放
在各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上。
• 要避免空洞地讲“层次清楚”、“条理分
明”、“解构严谨”、“逻辑严密”之类
的客套话。要给学生分析出个“所以然”
来,让学生了解“清楚”、“分明”、
“严谨”、“严密”具体表现在文章的哪
些地方。使学生不但体会到议论文的逻辑
力量,进一步要从文章中学会议事说理的
本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讲读教学中,要运用逻辑规律的知识,来
理清文章的脉络。
3. 指导学生抓住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讲
清论证方法和论证过程
• 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 有些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可能有两个、三
个或更多的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有并
列、递进等各种内在联系,但它们都是围
绕文章的中心论点,起证明,补充和发挥
中心论点的作用,并为阐明中心论点服务
的。
中心论点
• 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首先要求学生细读全
文,理清层次,弄清各个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
找出统帅全文的中心论点。其次,教给学生几个辅助
性的方法。
 从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来考虑
 由文章的标题来看
 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 从文章中关键的句子来看
• 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就要指导学生用简明准确的
语言把它表述出来,能用原文语句的,要尽量用原文
中的句子。
• 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
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
怎样讲清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 首先,要准确分清论证部分和非论证部分。
• 议论文中有些文字是对概念内涵的解释分明;有
些文字是交代提出的背景;还有些是作者论证之
后所提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或者是希望和号召
等等。
• 这些文字虽然也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没有
用事实和道理去加以证明,只是作交代和说明。
对待这些非论证部分,应视其具体情况,采取恰
当的方法处理。或讲清其作用,或联系论证,或
加深印象,然后集中力量分析论证部分,从论点
与论据联系的方式中,找出论证方法。
• 其次,在讲解论证方法时,既要注意
常见的一般方法,又要注意每篇文章
特殊的论证方法。由于论证方法的多
样性和在一篇文章中运用的交叉性,
所以不可能在一篇议论文教学中全部
都讲,而要根据文章和学生实际,决
定突出讲哪种方法。

• 第三,要让学生逐步了解课本中议论
文论证方法的集中基本方法。
4. 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使
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议论文的语言

• 典范议论文的语言,总是具备准确、
鲜明、生动的特点。在议论文教学中,
应当十分注意议论文语言的教学。
• 只有通过语言的讲解分析,才能使学
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提
高运用议论文语言的能力。
应用文阅读教学的要点

指导应用文的格式

引导学生体会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结合实际的应用
1. 指导应用文的格式
• 应用文的主要特点是它具有一定的格式。写作时
必须按照格式书写,别人看了才容易懂,才能达
到应用的作用。
• 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这些格式。例如:私函,一
般都包括称呼、问候、正文、祝词、自称、日期
等。
• 公函则包括发信人姓名、地址、电话、编号、日
期,收信人职称、地址、标题、正文,写信人职
称、署名等。教师须根据应用文的内容、作用、
范围来说明格式,才能使学生清楚地掌握。
2. 引导学生体会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 应用文的语言特点,一是简明,二是措
辞得体。
• 应用文大都是为了某一目的把有关事情
直接告诉对方,或者向对方提出某项要
求而写的,文字以简洁明了、让对方看懂
为原则,切忌罗嗦、含糊。
• 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有时也辅以叙述
或议论,但不可长篇大论。
• 其语言措辞得体,一般都有特定的语言
文字,如“此致”“指教”“致谢”等。
3. 结合实际的应用
• 教学应用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
掌握应用文的写法和实际应用。所
以,教学应用文时,结合实际的应
用是非常重要的。
• 例如,在教过私函后,可要求学生
在假期中互相通信;在教过便条后,
可教学生写请假便条等。
《我是什么》的具体教学策略
1. 在阅读中加强积累阅读理解加强积累。读书是阅读教学中的重
根据教学实录/教学录像,
要环节,多读、读熟,才能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舍得
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书声琅琅,
探讨有关教师如何进行阅
达到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内容,从而促进语言积累。
读教学,概要写出其教学
2. 立足整体,把握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开始,教
过程。尝试比较两位教师
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以激起学生的读书兴
的教学过程。
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接着又从整体内容把握教材,让学生
边读边思考,并用笔画出“我都变成了什么”。理解在什么情况
下“我”会变成气、雪、雹子等。最后又回归整体,有语气地朗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教学,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突破难点,在
引导学生读懂水做的好事是什么,坏事是什么,并知道人类想
办法管住水,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学 生在轻松愉悦的
读书过程中读懂了语言文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