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比较传统


现代作文教学中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学生角色转换的意义
3.现代教学过
3.1知识的传授者
程中,对教师- 3.2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学生角色的 3.3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重新定位

2.1知识的传授者

2. 传统教学过 2.2课堂的管理者、控制者
1. 教师---学
生角色与关系 程中,教师---
转型的意义 学生角色的定

谈现代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

• 导师 • 1.唯知识论
• (引导 — 指导 — 二、现代 一、反思 • 2.唯教材论
诱导 — 辅导 — 教学中教 “应试教
• 3.唯教案论
师角色与 育”中教
教导)
行为的转 师角色与 • 4.唯课堂论
变 行为

学生学习 课程的设
• “以学定教”
的参与者、 计者、开
• 转变以新型的“自 合作者 发者
主、合作、探究 • 适应学生和
a”学习方式 学校的实际
■ 作文教学中,学生经常不知道要写什么,这种失语现象其实不是因为缺乏生活,
而是缺乏对自己生活的观照,对现实生活的梳理,以及把身边的感动表现出来
的欲望。

■ 良好的写作能力原本应该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然而我们还是不能要求
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首先成为作家,我们应该强调的是教师本身对于写作的态度,
无论写得好不好,都要拿出决心严格要求自己写出每一篇下水作文。

■ 然后,勇敢地在学生面前呈现自己的文字。为文如为人,呈现文字无异于倾诉
情感、袒露内心,所以这个过程其实就相当于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倾诉过程。要
求学生在文章中抒发真情表现真实,教师首先要敢于抒发敢于表现,如果我们
认同作文教学不是机械的冰冷的技巧传授与习得的过程,那就应该相信,任何
情感交流的前提都应该是平等的,只有教师首先对学生交出真诚,学生才能回
报以真诚。
■ 比如我们曾经有过的青春的叛逆与张狂,年少的浮浅与不安,摔过的跤流过的
泪,同学朋友父子母女之间的悲欢离合磕磕碰碰,记忆里有的,无不可以成为
我们写作的素材,一篇真性情的文字,技巧是否娴熟、语言是否老到、主题是
否深刻,都可以被忽略,关键是真实的感动。

■ 教师早已不再是高高的讲台上威严完美不可触碰的形象,而是一个和学生一样,
在用笔用文字倾诉的写作者,这个定位准确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就能被很大限
度地触发出来。
■ 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写作,使自己成为期待读者。
■ 每一篇作文,即使多么稚嫩、多么生涩,也是学生一段时间的劳动成果,更
是一个故事、一种情感、一段人生。
■ 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要阅读,而不是评判;要发现,而不是挑剔。
不仅仅把作文当成一次教学任务内的作业,更要当成是一次走近学生、了解
学生、发现学生的机会,比如一个看起来桀骜不驯的男生,也许在文字里能
看到温暖而柔软的一面;一个平时总是安静乖巧的女生,也许心灵某个角落
也有叛逆不安的想法;那个总是笑呵呵的学生,也许有过伤心的往事;而那
个经常眼神忧郁的学生,也许对挫折倒是豁达乐观的……如果教师能带着这
样一种尊重的态度、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每一段文字,那么慢慢的,教
师就能成为学生作文的期待读者,师生之间也才能建立起和谐美好的分享关
系。
■ 传统的作文批改最后总是会落到分数和等级的判定上,诚然,由于考试的选拔检测目
的,我们需要严格而明确的量化评定,但对于日常训练来说,学生最需要的是针对他
作为写作个体的一点一点的进步和提高,这要在师生相对平等自由的交流中实现,而
冰冷的分数和等级却如一道墙,将师生的情感纽带生生隔断。
■ 打分制度最终反映和强化了师生间的等级制度。被强化的等级制度使得师生的交流不
再自然,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妙语如珠,博客空间里行云流水,可到了
课堂作文里,大都空洞无物不知所云。
■ 教师可以在学生作文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那是以一位读者的身份、一位作家的眼光
对自己学生的文章进行真诚阅读之后的有感而发。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把大
量时间用在批阅习作上,并经常在文字的触动下写出很多读后感,学生读过后会再加
上自己的感想。在这样的探讨中,双方都得到了无形的提高,而心灵的距离,又近了
一步。每次发下作文,学生首先会去看的都是教师的读后感,慢慢的,打不打分、打
什么分,已经不重要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