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0

講義P.

146
P.173

6- 2
星色與光譜

星色與溫度
光譜與組成元素
恆星光譜分類
講義P.146
星光中隱藏了什麼祕密呢? P.173

夜空下的獵戶
座,由不同顏色
的天體組成。
星球的溫度與顏色 高一
溫度愈高→輻射出
能量最大值電磁波 性質不同的天體,

的波長愈短 輻射波長的能量
分布也不同。
輻射能量強度
最大的光λmax  天體會發出各種
波長的光(電磁
波),輻射能量
最強的光λmax ,
太陽的輻射曲線 其波長與天體表
面的絕對溫度(T)
成反比
(λmax=0.29/T cm)
講義P.146
6- 2 星色與光譜 P.173
恆星的輻射曲線
恆星溫度愈高,單位面積所輻射出來的總能量
愈高。
恆星最強輻射能量所對應的波長與其表面溫度
有關恆星溫度愈高,其電磁波中最強輻射能量
( 輻射曲線波峰處) 對
應的波長會愈短,星
光顏色愈偏藍;若溫
度愈低,其最強輻射
能量所對應的波長會
愈長,星光顏色愈偏
紅。 ▲輻射曲線圖,不同表面溫度的天
體發出的光波與強度的關係。
講義P146-147
星色與溫度的關係 P173-175

恆星的表面溫度可以對應其顏色,如:太陽的表
面溫度約5, 800K,使得太陽看起來略偏黃色。

3,000K 4,500K 6,000K 10,000K 30,000K


紅色 橘色 黃色 白色 藍色

太陽是黃色的,表面溫度約 5,800K。
講義P146-147
光譜 P173-175

光譜的形成:光經過稜鏡分光後,色散開的
單色光會按波長(或頻率)大小依次排列

光譜的類別

連續光譜圖6-14 吸收光譜 發射光譜


光經稜鏡折射後形成光譜。
連續光譜、吸收光譜與發射光譜
(a) 強 (b) 強
度 度

連續光源 吸收光源

冷氣體

熱光源 吸收能量後
的高溫氣體

發射光譜
(c) 強

講義P146-147
P173-175
講義P146-147
連續光譜 P173-175

高熱的物體所產生的輻射。
光譜中的譜線依波長連續排列而形成無間
隔的光帶。
講義P146-147
吸收光譜 P173-175

當連續光譜的輻射能量經過較冷的氣體時
,某些波長的輻射能量被該冷氣體吸收。
在連續光譜中有數條特定波長的譜線消失

講義P146-147
發射光譜 P173-175

較冷氣體吸收能量後,會發出特定波長的
光。
光譜中只有數條譜線出現。
吸收光譜與發射光譜
電子能階降低
時,會放射特
定波長的光。
電子能階躍
遷時,會吸 吸收光譜(暗線
收特定波長 光譜):連續光
的光。 譜經過低溫且低
密度的氣體時,
產生吸收譜線。

發射光譜(明線光
譜):電子由高能
階回到低能階,發
( A) 、( B)為氫原子結構的示意圖,其中的電子 出特定波長的光,
會因( A)吸收光子或( B)放出光子而發生能階躍 產生發射譜線。
遷或降低,變成( C ) 中的吸收光譜或發射光譜。
講義P146-147
元素與光譜 P173-175
每一種化學元素都有其獨特的光譜:
 各元素有各自的
原子結構,其電
子分布在原子核
周圍特定的能階
,當光線通過時
,電子會吸收其
中特定波長的能
量而躍升到較高
的能階,則原光
線本身會呈現吸
收光譜的型態。
講義P146-147
元素與光譜 P173-175
每一種化學元素都有其獨特的光譜:
 元素躍升到高
能階的電子,
之後會躍遷回
到較穩定的低
能階,發出特
定波長的光而
形發射光譜。
 分析恆星星光
的光譜,就可
以知道其元素
成分。
利用光譜推測天體組成
H
Ca
Fe
Mg

含有什麼元素? H, Ca, Fe
太陽光譜
從光譜分析中發現:恆星、星雲和太陽的組
成元素主要是氫、氦和重元素。
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譜線組中只有一部分
特定的譜線會被吸收→吸收譜線的強弱型態,
可以推論恆星的溫度。 百寶箱6-8 光譜的加寬效應
恆星光譜分類的演進
十九世紀中,科學家利用恆星光譜中氫元素
吸收譜線的強弱,由強至弱以英文字母A至P
分為16種。
哈佛分類法
 十九世紀末,美國 哈佛大學坎農的研究團隊
,依恆星的表面溫度由高至低將恆星光譜分為
:O、B、A、F、G、K、M等七類型(口訣:Oh,
Be A Fine Girl, Kiss Me!),每類由高至低
再細等分為0~9十小類。
MK光譜分類法(赫羅圖):1940年代,美國 摩
根(Morgan)和基南(Keenan)等提出一個
恆星光譜的二元分類系統
恆星光譜-哈佛分類法

藍白

黃白


恆星光譜-哈佛分類法
口訣:Oh, Be A Fine Girl, Kiss Me !

每類再細分為0 ~ 9小類(溫度高至低)
恆星光譜- MK光譜分類法
1940 年代,芝加哥
大學 約克天文臺發
展出現今通用的 MK
光譜分類法。
 圖的水平軸:採用哈
佛分類法的光譜型態
(以表面溫度為依據)
,星體愈接近圖的右
端,表面溫度則愈低
 圖的垂直軸:顯示恆
星的光度;愈接近圖
的上端,光度愈 大
恆星光譜- MK光譜分類法
 參酌恆星的光度與譜線
寬度,將恆星做分類: I
1.先將恆星區分為I至 II
VII七大類:I為超巨
III
星、V為主序星…。
2.有些恆星類別再進一 IV
V
步細分為a、b、ab
…,如參宿七(獵戶
座最亮的星)為 B8
Iab。 VI
溫度 VII
光度 藍色
亮超巨星
▲星體溫度與光度分布圖(赫羅圖)
七類型標準光譜

太陽光譜屬於 G2V 型,溫度約 5,800 K。


恆星光譜分類-赫羅圖
相對於MK光譜
分類法所得到
的恆星分布圖
,赫茲布朗及
羅素早在1911
年和1913年也
已提出類似的
恆星光譜類型
與光度之關係
圖,一般稱之
為「赫羅圖」
▲赫茲布朗及羅素於二十世紀初提出的赫羅圖,
。 可將天上的恆星略分為不同的恆星類群。
延伸閱讀 赫羅圖
赫羅圖中恆星的特性

星體 分布
特性 主要光源
類別 位置
右下 (1)星體的質量愈大,光
側延 度就愈大,表面溫度
核心在進
伸到 也愈高。
主序星 行氫的核
左上 (2)主序帶自右下角往左
融合反應。
側的 上角,星體質量愈來
區帶 愈大。
赫羅圖中恆星的特性

星體 分布
類別 位置 特性 主要光源

紅巨 星 (1)星體的光度高但表面溫 核心在進
右上
度低,為其體積膨大所 行氦等較
角的
紅超 導致的結果。 重元素的
兩個
巨星 (2)因低溫而顏色偏紅。 核融合反
區域
(3)密度相對非常 小 。 應。
赫羅圖中恆星的特性

星體 分布
類別 位置 特性 主要光源

(1)星體的光度低但
表面溫度高,其
能量是由本身
極度 緊密壓縮的
左下角 儲存的熱量而
白矮星 體積所造成。
區域 來,核融合反
(2)星體表面因高溫
應已經停止了。
而偏白色。
(3)密度非常的大。
恆星的演化
夜空中90%的星體皆屬於主序星:
恆星演化的歷程中,大部分的時間是藉由氫
核融合反應以得到能量;因此,主序帶是星
體最多的一個族群。
核融合作用造成恆星內部組成元素的消長:
恆星隨著不同階段的核融合,會產生出不同
的元素,但質量也會逐步地虧損。
恆星的演化受制於本身的質量:
序帶上愈近左上端分布的主序星,質量愈大
,內部核反應的速率也愈快,光度和表面溫度
會隨之愈高 ,壽命也愈短 。
不同質量大小的恆星會有不同的演化過程。
赫羅圖透露的訊息
主序星帶愈偏左上
表面溫度愈高
光度愈高
質量愈大
壽命愈短

主序星帶愈偏右下
表面溫度愈低
光度愈低
質量愈小
壽命愈長
恆星的演化
恆星的演化
高於太
中子星 陽質量
超巨星 巨星
或黑洞 的主序

似太陽
質量的 紅巨星 白矮星 黑矮星
主序星

低於太
陽質量 矮星或
的主序 白矮星

太陽的演化過程

太陽的演化過程:主序星→紅巨星→爆發行星
狀星雲→白矮星→黑矮星。

圖6-21 太陽的演化過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