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3

汪中《哀盐船文》

呈堂者:罗莉莎
严诗翔
作者简介
• 汪中(1745—1794),清代哲学家、文学
家、史学家。
• 少年时孤贫好学,三十四岁为拔贡,后来
未再应举。
• 又曾助书商贩书,因受启蒙,遍读经史百
家之书,卓然成家。
• 在27岁的时候,写了《哀盐船文》。
• 工于骈文,所作《哀盐船文》,为杭世骏
所激赏,由此文名大显。
• 能诗,尤其精于史学,曾广泛考证先秦图
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
• 所著有《广陵通典》、《述学》内外篇、
《容甫先生遗诗》等。
• 乾隆五十九年(1794),扶病前往杭州文澜
阁检校《四库全书》;是年冬,因积劳病
发,卒于西湖葛岭园僧舍,后葬于扬州城
北叶家桥村。
拔贡
• 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
二年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
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
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
职。
杭世骏
• 清代文人、画家。雍正二年(1724)举人,
乾隆元年(1736)举鸿博,授编修,官御
史。乾隆八年(1743)因上疏言事,遭帝诘
问,革职后以奉养老母和攻读著述为事。
乾隆十六年(1751)得以平反,官复原职。
晚年主讲广东粤秀和江苏扬州两书院。工
书,善写梅竹、山水小品,疏澹有逸致。
生平勤力学术,著述颇丰,著有《道古堂
集》《榕桂堂集》等。
四库全书
•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
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 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
•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
方法,它基本上包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
“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
“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
人借阅。
乾隆皇帝
• 乾隆为人重奢靡,铺张浪费,并自称为“十全
老人”。
• 他在位后期任用和坤二十年,和坤是中国历史
上最大的贪官,致使这二十年间贪污成风,政
治腐败,各地农民起义频繁。
• 清王朝开始从强盛走向衰败。
*“十全老人”-清乾隆帝自称所建武功的十个
方面。
• 乾隆在位六十年当中,文字狱比康熙、雍正兩
朝还要严厉,而且惩治的对象,往往只是一字
一句触犯到他的忌讳而已。任何人凡是写出了
「虏」、「夷」、「胡」等字,都可能招來殺
身之祸。
写作背景
• 此文是汪中作品中的传世名篇,也是古代骈文中
的绝作。
• 扬州市中国食盐的供应基地,也是清朝政府南粮
北运船舶必经之路。
• 江面盐船多得一眼望去如同城郭。
• 乾隆3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772年1月29日),
江苏仪征沙漫洲处的长江江面上盐船发生了严重
的火灾,焚毁盐船130余只,烧死和溺死1400余
人,是一场特大火灾。
• 当时正在扬州探亲的作者亲眼目睹了这幕人间惨
剧,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哀悼性骈文。
• 此文极大地宣泄出了对民生疾苦的悲悯,
使他成为了清代骈文的第一高手。
• 当时著名学者杭世骏为此文作序,评之为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此文在中国文
学史上是一篇难得的集中描写火灾景象和
惨状的文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主题思想

• 文中真实地再现了一场灾难的悲惨情状,
对于无辜罹难者深表悲哀和怜悯,进而对
冥冥之中的莫测命运表达了一种惶惑和恐
惧之情。
篇章内容
第一段
• 描写在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卯日(1770年
12月),在扬州仪征县江面上盐船失火。
作者感到极其悲痛,因为在这场大火中,
一百余艘的盐船和一千四百余人丧命。
第二段
• 描写当时天气非常寒冷,夕阳已西下,人
们吃着晚饭,席间还击鼓歌唱以为嬉乐,
那知死神已逼近。
第三段
• 正在那时,可怕的火灾发生了。作者生动
地描写了火焰的凶猛。人们为了要逃离烈
火,在大火中四处奔窜(cuàn),但无情
的大火继续烧着。遇难者狂呼乱喊、翻来
覆去、惊慌失措。那知,大火再度升腾,
千余人命,在那一瞬间,与人世永诀。那
股怨气和凶气,把日色都遮掩了。那些被
烧烂的碎衣片、破棉絮、烧焦的木渣炭屑
(xiè),飘浮于江面,向大海不断流去。
第四段
• 描写救人与自救。有的冒险去救人,不幸
地也溺死在水中;有的遇难者被逼跳入急
流,明知必淹死,但还是冒险而希望能够
得救。遇难者的尸体飘浮在江面上,他们
是死不瞑目啊!亲人们流血盈眶,打捞、
救护、悼念、抚慰,整整持续了十二天之
久。
第五段
• 描写遇难者尸体模糊、残缺的惨状。同埋
在一个墓穴里,那是多么的可悲啊!
第六段
• 对那些遇难者的议论和哀伤。讲述人要顺
应自然规律而死或为国而亡,那才是正常
的。如此横死,死得毫无意义。那些遇难
者到底是做错了什么,要遭受这样的灾难?
有的亡者还落得无子无孙的悲惨结局,太
可悲了!作者呼叫那些鬼魂多吃和多喝,
找一些气味相投的朋友,一起游玩,不要
兴妖作怪。最后,作者提出为何会发生如
此悲惨至极的事件。(作者感慨)
骈文特点
1. 骈偶
• 《哀盐船文》全文以对偶句为主,讲究对
仗工整和韵律的铿锵。
• 例:“群饱方嬉,歌咢è宴食。死气交缠,
视面惟墨。”
• 前两句写得轻松舒缓,洋溢着劳动的喜悦;
后两句则描写着船民门被死气交缠,满脸
苦涩,兆以凶险。
• 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把船民的痛苦更具
体的显现出来。
2.“四六”形式
• 能使文章产生整齐华彩、文义映衬之美。
• 《哀盐船文》多采用四六句和六字句为主。
• 四字句:“群饱方嬉,歌咢宴食。死气交
缠,视面惟墨。”、“万窍怒号,地脉荡
决。”
• 单散句:“呜呼哀哉”
• 六字句:“大声发于空廊,而水波山
立。”、惟血嗣之相依,尚腾哀而属路。”
3.善用典故
• “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
井有仁”中的“从井”是作者取之于《论
语.雍也第六》里的“从井”,指从井里去
救人。
• 作者所运用的典故不会与文章有太大的差
距,所以运用起来自然,清楚地描述了那
些会游水的人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去挽救其
他人。
4. 藻饰
• 这篇文章多运用了颜色的字眼“赤色”、
“青烟”、“炎光”、“云霞”等,来描
述大火来临前的情况,创造出一幅富于立
体感的大型油画,使人惊魂骇魄。
• 例:青烟睒睒,熛若沃雪。
蒸云气以为霞,炙阴崖而焦?
• 此外,这也是一篇哀祭文。
• 哀祭文:古代哀辞和祭文,是哀吊死者,
追怀生前,表示悲伤之意的文章。
• 这类文内容伤惋,言辞凄切,感情沉重,
用语真朴凝聚。
• 此中写盐船失火,众多客商死于非命的惨
状,哀啭zhuàn凄厉,寄寓了作者无限的同
情与伤感。
写作特色与艺术感染力
1 报告文学的性质
• 此篇文章详细报告时间发生地点;时间;
经过,与后代表报告文学相似,可视为中
国报告文学之滥觞shāng。

滥觞:比喻事物的起源
2 叙事生动,描写细致
• 文章描述失火情状,一面以时间先后为主
轴,统率整个事件的描写次序;一面又从
失火时的环境、氛围、船民垂死挣扎及死
后形骸枯焦的各种凄惨景象展开,多方面
地再现出当时火焰冲天、烟雾迷漫、群声
嘶号、焦尸浮江的惨况;描绘逼真,设喻
贴切,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 情感流走,控纵自如
• 此文通篇流贯着哀矜痛苦的悲悯之情,这
与作者能熟练运用骈文的艺术技巧密不可
分。
• 首先是承继了六朝骈文长于抒情、善于夸
饰的特点,讲究对偶和用韵恰恰增强了文
章的咏唱情味和声调之美,更显凄楚动人;
其次是把用典、藻采融合在对场面和人物
的具体描写中,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4 运笔圆活,富于辞采
• 全景的鸟瞰,又有局部的刻划;描写之中
情感洋溢,叙事之末归于议论,笔法灵活,
气脉贯通,一洗传统骈文板重、粘滞之弊。
• 骈文句式整齐、音律和谐,又骈散兼行,
挥洒自如,似信笔写成,故语言典雅而不
失其自然,工整而不失其生动。
5 写景状物,形象逼真
• 如描写盐船上罹难者在火中无处逃生,拼
命地狂奔呼叫,终于葬身烈焰之中的惨状。
• 例:“跳踯火中,明见毛发。病晷田田,
狂呼气竭。 转侧张皇,生涂未绝。倏阳焰
之腾高,鼓腥风而一映。洎埃雾之重开,
遂声销而形灭。”
• 这段文字着墨不多,却绘形绘声,凄婉动
人,读来使人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思考问题
• 试举例说明作者如何有效地描述火灾的发
生。

• 试说出本文的主旨。

• 试说出本文的主旨
谢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