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1

语言与大脑

• 人类大脑的两侧分别主管不同的精神活动。
(详见下图) 胼胝体

1
• 人类的语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动在
一侧皮层上也有较集中的代表区(优
势半球),也称为语言运用中枢。
• 它们又可分为: 语言运用中枢
① 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
( 44 、 45 区,又称 Broca 区),
主要管制语言的口头表达。

② 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
42 、 22 区皮质 (Wernicke/ 威氏
语言区 ) ,该区具有能够听到声音并
将声音理解成语言并加以记忆的一系
列过程的功能。

③ 视觉语言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
角回,即 39 区。该区具有理解看到
的符号和文字意义的功能。

④ 运用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缘上
回,即 40 区。此区主管精细的协调
功能。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⑤ 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 8 、 6
区,即中央前回手区的前方。
2
• 大脑两个半球的上述分工是人类特有的。

• 人们通过实验发现猴子大脑的两个半球没有明显的分工,
两个半球可以完成同样的任务。

• 人类以外的动物掌握不了人类的语言,这和它们的大脑两
半球缺乏分工可能有着直接的关系。

• 对人来说,两个半球的分工也不是从一出生就已经有了
的,而是随着幼儿学说话的过程逐步完成的。

– 这一分工过程称为大脑的侧化。
3
• 大脑的侧化大致发生在 2 至 5 岁之
间。

• 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左半球的言语功能
仍继续发展,右半球还保留了一定程度
的可塑性。

• 这时,如果左半球有关部位受到严重损
害,右半球还能代行部分语言职能。

• 但是过了青春期之后就不行了。

• 在青春期以后,由于左半球严重损伤而
引起的言语障碍很难得到恢复。
4
• 如果幼儿出生后,在一定期限内由于接
触不到语言而无法实现大脑的侧化,那
么过了这个期限之后,即使接触到了语
言,大脑的侧化也不可能再实现了。

• 这样的孩子不可能掌握语言。

• 例如在非洲和印度一些地方发现的“狼
孩”。

• 大脑侧化的期限就是儿童可能掌握语言
的期限,这个期限被称为儿童习得语言
的临界期。

5
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

语言习得理论

机械主义 理性主义的
认知论
强化论 内在论

6
一、 机械主义的强化论
• 由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和心理
学家斯金纳 (Skinner) 提出。

• 语言是后天习得的。

• 语言能力来自一系列“刺激-反
应”,经强化而形成的习惯。

• 儿童学说话就是对环境或成人话语
所给予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 如果反应正确,他就从成人那里得
到物质的奖励或口头的赞许,使反
应得到强化而形成语言习惯。
7
“ 强化论”的缺点

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 儿童对所接受的刺激并不是都作出反应
• 作出的反应也不都是说话
• 对同样的刺激所说出的话也可能完全不同
• 成人对儿童所说的话语也极少进行强化
• 忽略儿童语言的创造性

8
二、 理性主义的内在论 ( 天赋论 )
• 由乔姆斯基 (Chomsky) 提出。

• 儿童具有天生的一套“语言习得
机制” / “ 语言转换器”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 。

• 这是包括了人类语言共性的普遍
语法,也被称为“语言能力”。

• 儿童在接触到一种语言的具体材
料后,便可在脑中形成这种语言
的语法,进而发展出“语言表
9
现”。
“ 内在论”的缺点
• 语言习得机制的存在是一种假说,没有比
较充分的科学根据。

• 心理语言学家都接受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同意语言能力是遗
传的。这遗传的未必就是乔姆斯基的语言
习得机制。

• 低估了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对习得语言的
作用。

• 不能解答语言能力上个别差异的事实。

10
三、 认知论
•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J.
Piaget) 提出。
• 人的心理有两种不同的组织功能:
-遗传功能,是不变的;
-遗传功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
果,即 “认知结构”。
• “ 认知结构”是随着心理发展而变化。
• 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同化和适应”。
• 同化:主体对外界信息加以过滤或改
变,并把它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 适应:主体通过调节自己的认知结构
以适应外界信息。 11
思维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
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一、感知运动阶段
(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 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
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
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二、前运演阶段
(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
• 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
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
在儿童的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12
三、具体运演阶段
(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
•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
逻辑结构。

四、形式运演阶段
(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
• 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
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
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
活性。
13
“ 认知论”对“强化论” 的批判

• 语言不能包括全部认知能力,也不能决定认知
能力的发展。

• 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反
之后者乃是以前者作为基础的。

• 例如:儿童的认知能力尚未发展到需要用被动
语态来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时,他就接受不了
被动句式。

• 可见不是任何刺激都可以引起儿童的反应。
14
“ 认知论”对“内在论”的批判

• 儿童拥有天生的认知“能力”而非“机
制”,认知是决定语言发展的基本功
能。

• 内在论只注意到语言的结构,忽略了它
表现经验的作用。

15
“ 认知论”的局限

• 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是他的认知能力的直接反映,但忽
略了语言的发展也会促使认知能力的发展。

• 儿童生活的很多“应该”和“不可”都是大人教的,不是
直接来自于经验。

• 因此,认知论还不是一种自成体系的语言习的理论,它
对于语言习的中的许多问题还未做出回答。

16
语言习得阶段

语言理解 语言习 语言表达


得阶段

喃语 单词句 双词句 实词句 成人句


阶段 阶段 阶段 阶段 阶段

6 个月至 1 岁 1 岁左右 1 岁半以后 2 岁半以后 5 岁以后


17
喃语阶段
时期:出生后半年至一岁左右
特征:
• 自言自语似地发出各种声音;
• 能理解大人一些面部表情和语调;
• 能对大人的某些手势和简单的指令作出反
应。
例子:咿咿……唔唔

18
单词句阶段
时期:从一岁左右开始
特征:
• 说出的句子由一个单词 ( 叠词 ) 构成,随
语境的不同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 例子“妈妈”,“爸”、“狗狗”、“ mummum”

19
双词句阶段

时期:大约一岁半以后
特征:
• 说出的句子由两个词组成。

• 例子 : “吃饭”
“ 喝水”
“ 妈妈来”
20
实词句阶段

时期:大约两岁半以后
特征:
• 只用实词不用虚词组成的句子 ( 电报
式);
• 字数可超过两个;
• 开始掌握语言的语法系统。
• 例子 : “妈妈再见”、“狗狗尿尿”、
“哥哥喝水”、“我吃苹果”
21
成人句阶段
时期:大约五岁左右以后
特征:
• 习得语言的过程已基本完成;
• 掌握的词汇的数量还很有限;
• 掌握基本的语法
• 能分辨正确的表达方法和错误的表达方法
• 能能够谈论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也能谈论计划要
做的一些事情,甚至谈论一些实际上不存在的事
情。

22
例子:

• 我不想吃药
• 我要吃块糖,可以不可以?
• 明天,什么时候起床?
• 那都是我小时候的事
• 我不喜欢 “ Tom” ,我喜欢
“ Jerry” 。

23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 语言与文化因素

• 教什么?

• 怎么教?

24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 文化与语言是共生的。

•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文化的差异往往导致语言的差异和语用的差异。

• 第二语言教学中更是重视文化因素,因为人们发
现,仅仅具备语言知识而缺乏所学语言所代表的
社会文化的内容,还不能掌握理想的语言交际能
力。

25
“ 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
且语言是不能离开文化而存
在。”
——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 Edward sapir)

26
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
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
体表达方式。
—— 萨丕尔

• 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
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
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

27
一个中国老人庆祝 70 岁大寿,请了一个
外国人来参加。

恭喜,恭喜!
您的寿衣真好
看,与您的寿
鞋搭配极了。

28
上课时,汉语老师在班上夸奖汉语发音很好
的一个学生。

你真是太聪 哪里,哪里,
明了!! 你别拍我马屁
了!

29
一个学生与老师在运动场上赛跑,之后学生
说……

老师,老师,您跑得真快,快
得像尾巴着了火的狗一样!

30
辛苦了,谢谢!

3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