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8

建构主义与语文学习

语文学习
语文学习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
一经形成就一成不变的
而是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总
结、归纳的,有着深厚的实践经验基础和现代心
理学基础
语文学习方法是在传统学习理论和现代学习理
论的相互碰撞、渗透、交融中不断发展的
古代学习的概念是:通过接受、仿效、练习以
习得知识、技能
语文学习
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教学过
程,非常注意志向、注意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
学习的影响
传统学习方法具有依赖性、被动性、封闭性、个体
性、保守性
现代学习理论对我国学习理论和学习实践的影响很大
现代学习理论更注重主动发现,重视学习者的个性、
主动性,注重过程
传统学习与现代学习理论各有长短,相互补充,相互
促进
语文学习
传统学习和现代学习的表现特征:

注重直接感受体验
不忽视间接知识和经验
在语文学习的各个过程中都有丰富的感情活动
运用各种思维形式
学习具有阶段性
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相等
重视语文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模式
( Teori Konstruktivisme )
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
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
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
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要素构成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协作者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模式
学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产生”想法
学习者需要个别发现复杂的信息,并在自己头脑中
加以转换,才能有所收获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 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 主动搜集、分析资料和问题

 联系与思考
建构主义模式
每位学习者运用现有的知识、兴趣、态度、目
标来选择、解释当前的信息,主动建立自身的知
识结构,是属于有意义的学习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皮特•科德在其著作《应用语
言学导论》中指出:

“ 语言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
结合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
四种理论:
激进建构主义( Radical Constructivism )
社会建构主义( Social Constructivism )
社会文化取向( Socialcultural Approach )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nstructivism )
激进建构主义
代表人物:冯•格拉塞斯费尔德( Von
Glasersfeld )
& 斯特菲( Steffe )
基本原则:
i. 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
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
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ii. 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
己的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社会建构主义
代表人物:鲍尔斯费尔德( H. Bauersfeld ) &
库伯( P. Cobb )
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提出怀
疑,认为所有的认识都是有问题的,没有绝对优
胜的观点
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又在不
断地被改造
知识不仅是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内化的
结果,语言等符号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个体经验 – “自下而
上的知识”

从具体水平向知识的高级水平发展

在个体的学习中,公共文化知识先以语言符号
的形式出现,由概括向具体经验领域发展 –
“自上而下的知识”

学习者在与比他成熟的社会成员的交往活动
中,经他们的帮助,解决本身还不能独立解决的
问题,使之获得意义
社会文化取向
认为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
联系在一起的

知识与学习存在于社会文化背景中
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

着重研究不同文化、时代和情境下个体的学习和问题解决
等活动的差别

在实际活动中,用旧有经验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学
习某种知识

学生在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中都处于主动地位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也被称为“温和建构主义”

强调外部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存在双向的、反复的
相互作用

新经验意义的获得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
而超越所给的信息

而原有经验又会在此过程中被调整或改造
建构主义的观点
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
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随
之出现新的假设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
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
设,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
案,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

知识在被个体接受前是毫无权威可言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
成,以他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
合理性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
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知识的应用非简单得套用
学习观
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
知识,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要
对外部的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外部信息本身没意义,意义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
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学习并不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
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生观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即使没接触过,没相关
经验,但可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理
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而且非胡乱猜
测,是合乎逻辑的假设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需与学生共同探索问题,相互交流、质
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调整
教学观

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关注如何呈现、讲解、
演示信息,更重要是创设环境,促使学生主动
建构知识的意义,时刻关注、了解、探知学生
头脑中对知识意义的真实建构过程,并实施提
供适当的鼓励、辅导、提示、点拨、帮助、支
持,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建构活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通过概念框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建构知识意义
架脚手架–围绕学习主题,建立框架
进入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提供工具
独立探索–教师适时提供提示
协作学习–学生间、师生间的协商讨论
效果评价–学生自我表现评价、集体对个人评价
支架式教学案例 :建构“动物”概念
框架的探究学习

 教学内容是自然课中的动物。教师让学生自己用
电脑设计一个关于本地动物园的电子导游
 在各小组分配任务后,教师对如何到图书馆和网
站搜集素材、对所搜集素材的重要性、大小的分
析比较,适时给学生必要的帮助,让学生沿概念
框架攀升 )
 支架问题:“什么是有袋动物?除了袋鼠有无其它的

袋动物?” 三种有袋动物有何异同点?
 最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建构主义模式的教学
情景 / 抛锚式教学–创设真实事件 / 问题的情
景,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
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类似于基于问题的教学、实例式教学
创设情景–创设实景
确立问题–抛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
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线索,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协作学习–师生间、学生间讨论、交流
效果评价–教师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抛锚式教学案例 :

 让学生用电脑建立一个有关奥运会某个专题的
情境,并以奥运历史或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中
的成绩这类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锚” ( 学
习的中心内容 ) ,用网站实现资料查询
 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探
究的问题表现出来
 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再
通过展开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
引导深入
建构主义模式的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
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
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呈现基本情景–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
的情景
随机进入学习–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
同侧面特征相关联的情景
思维发展训练–内容复杂,涉及多方面,需注意
学生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模式的教学
小组协作学习–展开小组讨论,对他人观点、看
法进行思考
学习效果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随机进入教学案例:克隆问题的学

 呈现基本情境
 随机进入教学(围绕核心问题进行
多维案例与情境的设计)
 思维发展训练
 小组合作学习
 学习效果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案
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
的环境与要素
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
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
强调协作学习,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
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
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等内容
应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在以
学生为主体中顺利展开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