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0

PAC 簡介及應用

PRESENTED BY DUNCAN
2017.04.21
•小故事
話說 20年前….
機械系
心理系
不是公式及定律
前言
讀書報告及收穫的分享

有趣、但非常實用
01 甚麼是 P A C

02 P A C 測驗

CONTENTS 03 溝通模式

04 OK-OK Position

05 結論及應用
P A C-溝通分析
盛起於1950年代,創始者為心理學家艾瑞克‧柏
恩(Eric Berne)博士,他在1954年提出「溝通分析」
概念架構。其後慕瑞爾‧傑姆斯(Murial James)、
桃樂絲‧鍾吉華(Dorothy Jongeward)以及湯瑪斯‧
亞‧哈理斯(Thomas A. Harris)均對此有所研究,成
為「溝通分析」之大家。
溝通分析理論介紹
理論基礎
• 1951年,神經外科醫師溫德爾.潘菲爾德的實驗
• 大腦的功能:
記錄
再憶
再體驗
• 心理諮商的發現
• 過去發生的事情,對現在的自己一定有影響
人格的三種自我狀態:P-A-C
P-A-C是一種溝通分析理論,由Berne
大師所創。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也是
一種人際交往關係,在互動過程中,我
們受到早期父母的教導與薰陶,在往後
成長過程中,會形成三種不同的心態:
父母自我狀態
個體在幼年時從父母的行為學習及模仿而來,可
分為「撫育的父母」及「批評的父母」。

• 撫育的父母:以撫養、照顧及關懷的姿態出現,
言語上常用「可以了,休息一下吧!」、「多吃
一點」、「早點回來」等。

• 批評的父母:以批評、訓誡及禁止的姿勢出現,
常用的言語為「怎麼這麼笨」、「不可以」、
「不應該」等。
兒童自我狀態
先天的本能行為及後天的經驗感受。

• 「自然兒童」:未經後天環境影響或燻陶,最原始、最
真實的一面。
• 「適應兒童」:所謂「聽話的乖孩子」,是經外界修正
及刺激而調整的孩子,其行為特徵為以模仿或順從來同
意父母、以退縮方式適應外在世界及父母的要求及用延
緩來適應。
成人自我狀態
是個人客觀、理性的部份,常用的語彙為
「讓我想想」、「根據」、「看情形」、
「為什麼」等。
•小故事
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我去蒐集一些資料再決定!
PAC 測驗
「PAC測驗」
• ž請閱讀以下句子,並依第一個直覺判斷,
• ž不要去想哪個答案才對,或應該如何。
• ž符合你的請畫「○」,
• ž不確定畫「△」,
• ž不像請畫「X」。
• ž請將答案填在答案卡上。
「PAC測驗」1~5
• ž1. 我對什麼事都喜歡評論。
• ž2. 我很能為別人著想。
• ž3. 我喜歡計畫未來。
• ž4. 我和誰都能一起歡樂嬉笑。
• ž5. 我想說的話常常沒辦法說出口。
「PAC測驗」6~10
• ž6. 我經常在催促別人做什麼。
• ž7. 我看見別人傷心就會安慰他。
• ž8. 我能客觀的觀察別人的行為。
• ž9. 我情緒起伏很大。
• ž10.我做事情難下決定。
「PAC測驗」11~15
• ž11.我多半不會接受別人的意見。
• ž12.我經常扮演照顧別人的角色。
• ž13.我多半先做好計畫才行動。
• ž14.我沒有耐性、容易生氣。
• ž15.一旦有人反對,我就會改變自己的想 法。
「PAC測驗」16~20
• ž16.我對別人的缺點比優點還要注意。
• ž17.我待人溫和,容易原諒別人。
• ž18.我考慮清楚得失之後,才會付諸行動。
• ž19.我常常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 ž20.我會勉強自己忍受不愉快的事情。
「PAC測驗」21~25
• ž21.我喜歡說「應該……」。
• ž22.我喜歡照顧比我小的小孩。
• ž23.我常根據事實來判斷事情。
• ž24.我說假話時臉不紅氣不喘。
• ž25.我常常在看人家的臉色。
「PAC測驗」26~30
• ž26.我喜歡管閒事。
• ž27.我喜歡為別人服務。
• ž28.我一有疑問就會提出。
• ž29.我常常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受拘束。
• ž30.我總是擔心事情會做不好。
「PAC測驗」31~35
• ž31.我是個嚴格的班(組、隊)長或兄姐。
• ž32.我很容易原諒別人的錯誤。
• ž33.我喜歡把事情說清楚、講明白。
• ž34.我很容易融入歡樂的情境或氣氛。
• ž35.我常覺得自己不夠好。
「PAC測驗」36~40
• ž36.我不太能原諒別人的錯誤或失敗。
• ž37.我看到別人遭遇困難,便忍不住想要幫他。
• ž38.我做事情講求效率。
• ž39.我會開玩笑、說俏皮話。
• ž40.我常常感到不自在,不知如何是好。
「PAC測驗」41~45
• ž41.我很在意是非,一定要弄清楚誰對誰 錯。
• ž42.我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 ž43.我很容易掌握事情的來龍去脈。
• ž44.我好奇心很強。
• ž45.我經常候悔這、後悔那。
「PAC測驗」46~50
• ž46.我常常讓周圍的人覺得很緊張。
• ž47.我能看見別人的長處並加以稱讚。
• ž48.我說話時常引用數字或資料。
• ž49.我常常被說很任性。
• ž50.我顧慮很多、做事消極。
CP(批評型父母)
• ž遵守規範和秩序
• ž承擔責任和義務
• ž訂定目標,確實要求
• 自己朝目標前進。
• ž已決定的事不容改變!
• ž常常想:「這樣做是對的
嗎?」
• ž經常說:「應該……」或「不
應該……」
NP(撫育型父母)

• 關心別人、照顧別人。
• ž參加義務服務的活動。
• ž找出他人的優點,並加以讚美。
• ž常說:「我可以為你 做甚麼?」
A(成人)
• 學習認清客觀事實。
• ž行動前先思考後果。
• ž常常想:「為什麼?」「如
何?」等問題。
• ž經常說:「讓我想 一下。」
FC(自由型小孩)
• 話語多使用有驚嘆號「!」的語句。
• ž常講笑話,幽默看待事情。
• ž多和樂觀開朗的朋友在一起。
• ž常在生活中發現好玩 有趣的事情。
AC(順從型小孩)
• 用心傾聽別人說話,
• 不會打岔或搶著發言。
• ž時常說:「好」、「是」、「我贊成」之類的話。
• ž常聽取別人的意見。
• ž對別人客氣、有禮貌。
交流分析—平行溝通

• 雙方能以理智的
態度,本著負責
與尊重,合情合
P P
A A
理地解決問題。

甲:「你報告寫
好了嗎?」(成
人-成人)
乙:「是的,我
正要寄給你。」
(成人-成人)
C C
甲 乙
交流分析—平行溝通
• 一方以上級態度指使
對方,另一方則乖順
服從或不以為然。 P P
甲:「你趕快去把報

A A
告給我寫出來!」
(父母-兒童)
乙:「好啦!我遲早
會去做啦!」(兒童-
父母)

C C
甲 乙
交流分析—交叉溝通
• 一方以理智的態度
做溝通,另一方反
應則容易流於感情。
P P
A A
甲:「你報告寫好
了嗎?」(成人-成
人)
乙:「好啦!我馬
上去做啦!」(兒

C C
童-父母)

甲 乙
交流分析—交叉溝通
• 一方採取命令式指
令,另一方則不服
下也採取同樣方式
回敬,此種溝通必
P P
定會引起衝突。

甲:「我根本不能
相信你會把報告寫
好!」(父母-兒童)
乙:「你為什麼老
A A
是不肯相信我!」

C C
(父母-兒童)

甲 乙
交流分析—曖昧溝通
• 丈夫: 你把開
罐器藏到哪去 P P
了?

A A
C C
丈夫 妻子
人際溝通的四種心理地位
• 我不好,你好─我的生命沒有價值。

• 我不好,你不好─生命本身毫無價值。

• 我好,你不好─你的生命沒有價值。

• 我好,你也好─生命是有價值的。
如何增進人際溝通的品質
• 好的溝通是理性的,可以持續進行下去
而不是短暫即止,可以獲得事實及資料,
創造「我好你也好」的溝通情境。因此,
增強「成人」的效能對溝通是有益的。
強化「成人」自我狀態的方式如下:

1.認清「兒童」,了解其弱點、恐懼,和它表現情
緒的主要方式。
2.認清「父母」,了解其訓誡、忠告、不變的態度,
和表現的方式。
3.對別人的「兒童」敏感,對那個「兒童」說話,
撫愛它、保護它,了解它需要創造性的表現,和
所背負「不好」的重擔。

→想要增進人際溝通的品質,必須強化自我中「成
人」部分的功能,並維持「我好你也好」的態度
面對自己和他人。
結論及應用
• 認識自己的自我狀態
• 讓”成人”可以自由選擇以適當的方式(父母/成人/兒
童)去進行溝通
• 學習以”我好,你也好”的方式溝通
• 以成人的方式去回應主管(父母)的要求
 分析任務要求背後的動機及真正的需要
 多走一步,讓他知道你有在思考!
Ex. 不是只給出要求的資料,加上你的分析與建議
• 學習對自己的認識,並留意說出口的話
THANK YOU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