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BCNB2042R KARAKTER CINA DAN SENI PENULISAN

汉字的认识与书写

汉字基础知识
1.1 汉字的源流及发展

 文字的出现是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字的起源和发
展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密切相关。认真研究和分析汉字的
起源,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整体形象。

 汉字起源问题,实际上包括两个问题:
一、汉字如何产生
二、汉字产生于什么时代、什么区域
1.1 汉字的源流及发展

 关于这些问题,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人探讨。到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原始陶器刻符等的陆续发现以及某些学者对一
些发展较迟的少数民族原始记事法的留意,汉字起源问题
又成为文字学研究的热点。
1.1.1 汉字的起源

一、汉字始于八卦
 八卦的卦爻与数有关,但是八卦只不过是三个奇数或偶数的排列符
号,是原始社会数占法的一种记事符号,从其来源和用途可知,它
不是记录语言的文字,与汉字的起源无关。
 过去曾有人认为“水”字(篆文)来源于坎卦,“坤”字(古文)
来源于坤卦,完全是肤浅皮毛的比附,二者之形只是偶合而已。现
在已发现的商、周甲骨、铜器上的八卦(包括重卦) ,都是由记数
符号构成,则是明显的证明。
1.1.1 汉字的起源

 说八卦与汉字体系的起源无关,并不是说八卦对所有的汉
字字形构成都毫无影响。
 八卦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
会在个别与原始筮占术有关的汉字上留下痕迹。例如
“爻” 、“学”和“教”等字。“爻”字甲骨文由两个
“五”构成。
1.1.1 汉字的起源

二、汉字始于结绳
 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方法,从史料和遗俗看,只
是用来帮助记忆、作契约凭证、传递信息,起记事符号的作用。
 结绳只是在个人或某些人之间为了某种记忆或行为而确定的记号,-
- 没有社会意义
- 不是以语言的语音单位为基础的
- 没有和语言中固定的词联系起来,不能像文字那样起记录语言和
传播语言的作用
所以它不可能是文字,也不可能演变成文字,与汉字的起源
无关。
1.1.1 汉字的起源

 然而作为一种文化产物,结绳对人们的造字活动也不是毫
无影响,汉字体系中就有个别汉字采用结绳形象来构字,
例如商代甲骨文中“孫(孙)”和“後” ,商周金文中代
表“十”和“十”的倍数的文字以及“世”字。
1.1.1 汉字的起源

三、汉字源于图画

 在甘肃、陕西、河南等地发现的属于仰韶文化的遗物中,
已发现大量原始人创作的绘画,其时代距今六七千年。
 与图画很相似的文字,大量出现于商周青铜器上,有时也
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特别是作为汉字基础字的象形字,
从其字形上可看出图画是汉字产生的先导。
1.1.1 汉字的起源

 但图画和文字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图画记录的是事件或
人物,它并不直接用于记录语言,不可以构成语言的单词,
其含义纯粹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并不同语言一一对应,
互相结合。
 至于文字,尽管它起初可能与图画很相似,可是其含义是
通过读音来表达的。因此,图画除了有形,还要有固定的
音和义时,才算演变成了文字。
1.1.1 汉字的起源

四、汉字源于图画和随意刻画
 郭沫若承认图画是汉字的主要源头,但认为由随意刻画而形成的指
事系统应该在图形系统(即象形)之前,因为任何民族的幼年时期
要走上象形的道路,即描画客观物像而要想象,那还需要有一段发
展的过程。随意刻划却是比较容易的。
 由随意刻画发展起来的木契上的齿缺和线条符号,只能起帮助记忆、
传递某种信息、作契约凭证等记事作用,在没有跟语言中的某个词
比较固定地结合起来时,是有义无音的,还不能算作文字,只是一
种记事的符号。
1.1.1 汉字的起源

五、仓颉造字
 战国、两汉时期,普遍流传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仓颉是黄帝的史
官,他长着四只灵敏而充满光泽的眼睛,他从鸟兽的脚印得到启发,
后来就创造了文字。
 仓颉造字的事惊动了天地鬼神,五谷像雨点一样从天而落。我们知
道,语言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也是在劳动
中产生的。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来记事或传递信息的方法,一是
结绳记事,再就是画图画和作图解,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
字画。
1.1.1 汉字的起源

 原始汉字在原始社会的晚期开始出现,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
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不是哪一个人单独创造的。
 仓颉作书的传说透露出两条文化信息:
1. 汉字的起源时代是黄帝时代
2. 在将原始记事符号收集、整理、加工成文字系统的过程中,众
史官也就是巫师集团,曾经发挥过独特的作用。
1.1.2 汉字的发展演变

 文字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其演变包括文字结构的演变和文
字形体的演变,它们不仅与时代有关,也与国家或区域、
文字用途、书写材料等等的不同都有关系。

 文字的形体,是指的文字的书写外形,即通常所说的字体。
汉字在从商代到现代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也在不断地
变化,形成了一些独具特点的字体。
1.1.2 汉字的发展演变

 人们一般习惯于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
字统称为古文字,把用秦隶书以后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
为今文字。
 古文字,按照不同的书写材料,可以区分为甲骨文、金文、
陶文、玉石文、简帛文、玺印文、货币文等类别。今文字,
按照形体的特点,可以区分为汉隶、草书、行书、楷书。
古文字

1. 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是契刻在龟甲、兽骨(主要
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
2. 金文,是指先秦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
3. 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
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
4. 秦系文字,是指秦国自春秋至战国及秦统一中国以后秦王朝的文字。
过去,学者习惯称秦统一中国以前的秦国文字为大篆,称秦统一中
国以后规范化了的秦国文字为小篆。
今文字
 今文字,是指用秦书以后的字体书写的文字。按照形体的特点,今
文字可以分为汉隶、草书、行书、楷书四类。
1. 隶书 —也称隶字或佐书,是指在战国晚期的秦国以篆书的草率写法
即俗体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较篆书简便易于书写的字体。
2. 草书 — 是指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今文字字体。
3. 行书 —是指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产生于东汉末年,盛
行于魏晋
4. 楷书 — 是指由汉隶经过简省演变成的一种字体。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