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8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
(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

- 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 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
越的文学家之一。
-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
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
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
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
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
为国王剧团。

- 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
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3年后逝世。
-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

- 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
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1601到
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

- 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
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
《麦克白》

- 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
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
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
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
家的作品。
哈姆雷特Hamlet—小道消息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剧作主角当中台词最多、独
白最多的,这对演员是一大挑战。但是莎士比亚知道,
里查.布尔贝吉一定办得到,布尔贝吉是当时「宫务
大臣剧团」团长,莎士比亚也隶属于这个剧团,但是
只演出配角以及写剧本,明星是布尔贝吉。
哈姆雷特Hamlet—人物介绍

哥哥

父亲

父亲 鬼魂

继父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 奥菲利娅 克劳狄斯 乔特鲁德

爱人
哈姆雷特 母亲
人物介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PrinceHamlet —— 丹麦
王子。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要
对杀父凶手复仇。

克劳狄斯
克劳狄斯 Claudius—— 丹麦现任
国王。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在
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
乔特鲁德
乔特鲁德Gertrude——丹麦王后,
王子的亲生母亲。老王死后她改
嫁克劳地,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
种关系被视为乱伦,所以引起了
哈姆雷特的仇恨。

奥菲利娅
奥菲利娅 Ophelia——波隆尼尔的
女儿。她与哈姆雷特双双陷入爱
河,但种种阻力警告王子,政治
地位使他们无望结合。
波洛涅斯

波洛涅斯Polonius—— 克劳地的
御前大臣。他是个出了名的老顽
固,阻挠哈姆雷特与欧菲莉亚之
间的爱情。

雷欧提斯
雷欧提斯 Laertes—— 波洛涅斯的
儿子。为了父亲和妹妹的死用剑
杀死了哈姆雷特。他也死在哈姆
雷特的毒剑下,尽管当时哈姆雷
特没有意识到剑是带毒的。
鬼魂

鬼魂 King Hamlet(Ghost) —— 哈
姆雷特的父亲死后化成的鬼魂。
他被弟弟毒死时,哈姆雷特正在
国外。
哈姆雷特Hamlet—情节

哈姆雷特是个丹麦王子,有一天他的父亲过世了―据说死于蛇吻。在
守灵之夜,父亲的亡魂突然出现,述说自己其实是被谋杀的!哈姆雷
特的叔叔克劳狄斯(即父亲的兄弟)在沉睡国王的耳朵滴入致命的毒
药。

哈姆雷特必须对亡灵承诺为父报仇,因此继续假装疯子,虽然很成功,
可惜却令哈姆雷特一直苦苦追求的奥菲利娅强烈排斥他。

哈姆雷特虽然不断受到怀疑和自杀的念头所苦,却依然决定刺杀躲在
窗帘后的叔父克劳狄斯,然而他刺杀的其实是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
斯。

情况越来越扑朔迷离:奥菲利娅此时发疯(是真的发疯)而自杀,她
的兄长想为父亲和妹妹报仇,演变成一场充满诡计和毒药的决斗,最
后舞台上遍布尸首。
哈姆雷特Hamlet—名句

就像莎士比亚所有的剧作一样,《哈姆雷特》也充满
有用的名句,以下是最重要的几个句子:

-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存在或死去,这就是问题所在。)
这是哈姆雷特一段有关自杀的独白开场,他对自己说:
我敢吗,我不敢吗。

- The rest is silence.


(唯留静默。)
这是悲剧终了,哈姆雷特倒下死去之前的最后遗言。
基本情节

第一幕:深夜幽灵
诉冤情老王幽灵夜半现身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国一位年轻有为的王子,他
有魄力、好思索、接近人民、对人类抱有美好的
希望。他正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学习,国内传来
噩耗,父王突然惨死,叔叔克劳斯迪篡夺王位,
母亲改嫁克劳斯迪。哈姆雷特回国奔丧,在一天
深夜,他在城堡里见到了父亲的鬼魂,父亲的鬼
魂告诉了他自己被害的经过:克劳斯迪趁老哈姆
雷特在花园里午睡时,把致命的毒草汁滴进了他
的耳朵,并使毒液流入他的全身血管,使他的身
上起了无数疱疹,最后夺取了他的生命。老哈姆
雷特要求儿子为他报仇,但不许伤害他的母亲,
要让她受到良心的责备。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
精神恍惚,他整天穿着黑色的丧服,一心想着复
仇。
第二幕:哈姆雷特装疯
设巧计王子确认乱伦奸情
一天,他去见自己的恋人首相的女儿奥菲利娅,
他又想求爱又想复仇,行为怪诞。奥菲利娅把王
子的情况告诉了首相,首相又报告了克劳斯迪。
克劳斯迪虽然不知道老国王鬼魂出现的事,但他
心中有鬼,派人试探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一方面
想复仇,一方面又碍于母亲的面子,同时他也不
十分确定父亲鬼魂的话,非常苦恼。哈姆雷特决
定要证实克劳斯迪的罪行,正好这时宫中来了一
个戏班子,他安排了一出戏,内容是一个维也纳
的公爵被他的一个近亲在花园里毒死,不久这个
凶手还骗取了公爵夫人的爱。戏演时,他在旁边
注意观察克劳斯迪,见克劳斯迪坐立不安,中途
就离去。哈姆雷特确认了父亲鬼魂的话,决定复
仇。
第三幕:
葬送爱情,错失良机,误杀大臣
误杀相奸王借故放逐对手

一天,克劳斯迪独自一人的忏悔,哈姆雷特本
可以杀死他,可又觉得忏悔中的人被杀后会进入天
堂结果罢手。克劳斯迪派王后劝说哈姆雷特,哈姆
雷特与母亲发生争执,误杀了躲在帏幕后偷听的首
相。克劳斯迪以首相的儿子要复仇为由,要将哈姆
雷特送往英国,准备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
第四幕:
流放的阴谋,奥菲利亚之死
识诡计王子归国伺机复仇

哈姆雷特识破克劳斯迪的诡计,中途返回丹麦。
当时,奥菲利娅受刺激发疯,落水身亡,哈姆雷
特回国时,正赶上她的葬礼。
第五幕:最后的决斗
中圈套丹麦宫廷玉石俱焚。
克劳斯迪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
并在暗中准备了毒剑和毒酒。哈姆雷特第一会合
获胜,克劳斯迪假意祝贺送上毒酒,但哈姆雷特
没喝。哈姆雷特第二回合获胜,王后非常高兴,
端起原准备给哈姆雷特的毒酒喝了下去。决斗中,
哈姆雷特中了对手的毒剑,但他夺过剑后又击中
了对方。王后中毒死去,奥菲利娅的哥哥也在生
命的最后一刻揭露了克劳斯迪的阴谋。哈姆雷特
用最后的一点力气用手中的毒剑击中了克劳斯迪,
自己了毒发自亡。
哈姆莱特性格的转变
一、快乐的王子
• 哈姆雷特原本是一个高贵而娇嫩的王子,
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正如他的
情人奥菲莉亚所说,他是“朝臣的眼睛,
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
一朵娇花”;又是“时流的明镜,人伦的
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
-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
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
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外表上多么像一
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
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二、忧郁的王子
• 但是,突然,“命运的暴虐的毒箭”射中了他。一系列
的变故使原本生活在理想中的快乐王子变成了忧郁王子。
• 父死母嫁使他感到爱情的短暂、叔父的杀兄娶嫂显示了
人伦的颠倒;此外使他惊心的还有,无知的情人被他的
敌人利用,前来刺探他的精神恍惚状态之真伪;原先的
朋友纷纷投靠新国王,冷落了他这位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娇嫩的王子第一次尝到了世态炎凉的况味。他在德国威
登堡大学期间学到并信奉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在残酷的现
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人,原来不是“宇宙的精华,万
物的灵长”,只是一团污浊的泥土;大地也不是被太阳
的火炬照耀的美丽星球;世界只是一个大监牢,而丹麦
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三、沉思的王子
• 哈姆莱特是个天生的思想家,善于从个别推
出一般,特殊推出普遍。就像印度的乔达摩
王子从养尊处优的宫廷中走出来,第一次看
到人间生、老、病、死的痛苦,而后幡然顿
悟出家成佛;
• 哈姆莱特开始睁开眼睛,从个人不幸看到了
人间的不幸;从人间的不幸,进而考虑个人
的精神出路和归宿,忧郁的王子变成了思索
的王子。
–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
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
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
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
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
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
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
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
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
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
我们踌躇顾虑。
–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
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
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
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
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
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
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
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
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
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
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
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
了行动的意义。
个人复仇/社会责任
• 一面是杀父之仇的切齿之痛,父亲之灵的
声声追讨,另一面是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
考。与生俱来的忧郁秉性使哈姆雷特在这
二者之间苦苦徘徊。
• 一个复仇计划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
围。哈姆雷特从对人的地位的赞美(“人
类是多么…)到怀疑(这具皮囊)转入对生
命意义的超负荷的思考(生存还是毁灭),
无疑是他优柔寡断性格达到顶峰的表现。
两大矛盾
• 沉思并未使王子轻松,反而使他更加痛苦,也使他的复
仇任务变得更为沉重。
• 首先,复仇愿望与实践之间产生了矛盾。他明确意识到,
即使他举剑一击,能把篡位的国王杀死,也拯救不了这
个罪恶的世界;尤其是不能恢复他对生活,对人性的信
仰了。他深深地感叹道:“时代整个脱节了,却偏要倒
霉的我来把它修好。”
• 其次,复仇意志与方式之间产生了矛盾。要复仇,就要
用暴力,但暴力本身就是罪恶。以暴易暴,以罪恶反抗
罪恶,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于是,不断
的拖延、不断的延宕就成了他安慰自己、欺骗自己的一
种手段。
• 哈姆雷特想做一个清白的人,想维持或建
立一种秩序,但他陷入一个无论他行动还
是不行动都会制造混乱,都自感有罪的处
境里,这就是他的悲剧。
四、迷惘的王子
• 痛苦的思考、不断的自责和延宕最后使他成一个
虚无主义者,他感到了人生的虚幻,无论多么伟
大的事业,多么伟大的人物,最后都将进入坟墓,
化为泥土。第5幕第1场开头,哈姆雷特在坟场捡
到一个骷髅头,向它发了一通议论:

• 这骷髅本来还有一根舌头,还能唱……也许呢,是
一个出入朝廷的大臣……现在倒好去给蛆虫夫人当
相好了。下巴也掉了。天灵盖也给掘墓的拿一把
铁锹敲来打去。这就是生命的无常轮回呀;也叫
我们开了眼界。难道说,这些白骨生前受教养,
被供养,就为了到头来给人当木棍儿扔着玩吗?
五、延宕-盲动的王子
• 厌世的结果使哈姆雷特相信了宿命,变成
了处在延宕-盲动中的王子,终于落入奸王
的圈套,在与宰相之子比剑时误中毒剑而
亡。尽管在最后关头他也杀死了奸王,但
终究没能完成他为自己设定的“重整乾坤”
的使命。
• 性格:犹豫不决,敏于思考,拙于行动;
• 心理:亲情与伦理;善良天性与暴力行动;
• 社会:责任与道德的张力; 理想与现实的
冲突,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 时代: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
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从《哈姆雷特》看
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
《哈姆雷特》叙事线索和戏剧结构

继位
小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

幽灵 结局
哈姆雷特为父复仇

误杀 决斗

雷鸣欧提斯为父复

一、情节生动、结构紧凑
• 他的戏剧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
形成复杂多样的戏剧冲突。在本剧中,有三条
复仇线索交织在一起。
• 全剧一开头就渲染出一种悲剧气氛:挪威王子
小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准备进攻丹麦,丹麦全
国进入紧急状态;恰在此时丹麦国王不明不白
死去,守夜的士兵在露台上见到老王鬼魂在半
夜出现,似有要言相告。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
互相交织,两条复仇线索同时呈现于舞台。
• 随着老哈姆雷特鬼魂的开口,哈姆雷特为父复
仇的线索突现出来,成为占据整个戏剧舞台的
中心,而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的线索暂时退居
二线。
• 随着主线的推进,发生了哈姆雷特安排“戏中戏”和随后
误杀宰相波洛涅斯的事件,从而引出了第三条复仇线索,
即宰相之子雷欧提斯的复仇线索。第三条线索的出现逐渐
将戏剧情节推向高潮,即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的比剑。最
后出现悲剧性结局,丹麦宫中一片血污,国王、王子和大
臣皆死于非命,国家已无人继承王位。这时,开头出现不
久即退居于幕后的第一条复仇线索——福丁布拉斯为父复
仇的线索再次呈现,挪威王子继承了丹麦王位,于是全剧
终。
• 三条线索的安排可谓丝丝相联,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紧
紧抓住了观众的期待心理,体现了莎士比亚驾驭戏剧场面
的高超的艺术才能。
二、人物性格刻画生动,对比鲜明
• 多条线索的安排也起到了一种对比的作用。福丁布拉斯在
复仇问题上的轻率,凸显了哈姆雷特的坚定;雷欧提斯性
格的鲁莽和冲动,反衬了哈姆雷特的理性和冷静。
•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主要特征。莎士比亚
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
在本剧中,除主角哈姆莱特及另两位青年贵族外,其他配
角也都刻划得栩栩如生,而不是单一的某种抽象观念的替
代品。犯下杀兄娶嫂罪行的克劳迪斯,虽然凶残,但良知
未泯,自觉罪孽深重,一人躲在小教堂里祈祷。哈姆雷特
的母亲乔德鲁特,屈服于自己的情欲,与丈夫的弟弟勾搭
成奸,但一直受着良心的折磨,徘徊在奸情与亲情之间不
能自拔,终于自食其果,饮下了奸王原本用来毒害哈姆雷
特的毒酒。
三、戏剧语言的丰富多样性
莎士比亚的语言也体现了丰富的多样性。他生活的
那个时代,正是中古英语向近代英语过渡的时代。
大量新事物的出现和引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人们
视野的扩展和知识和增长,使传统的英语语法和词
汇都起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都被敏感的莎翁吸收
并融化于他的创作中。西方学者统计,莎剧中用到
的词汇高达17000以上。此外,大量口语、土话、
俚语、谚语、口头禅的采用,又给他的戏剧语言平
添上一层浓厚的民间色彩,在推进剧情、刻画性格、
渲染氛围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莎剧中的不少台词
已成为格言、警句,像圣经典故一样被人广泛使用。
影视剧中的莎士比亚
• 1996年肯尼斯·布莱纳自
导自演的电影版《哈姆雷
特》,无论从服装与还是
道具上都绝对忠于原著,
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奖四
项提名;
• 1998年约翰·麦登(John
Madden)导演了 《莎翁情
史》 (Shakespeare In Love) ,
Miramax公司出品
《哈姆雷特》在中国
• 1990年林兆华版《哈姆雷特》
• 2006年胡雪桦导演的藏语电影《喜马拉雅
王子》
哈姆雷特Hamlet—名句
就像莎士比亞所有的劇作一樣,《哈姆雷特》也充滿有用的名句,以下是最重要
的幾個句子(最好以原文引用):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存在或死去,這就是問題所在。)
這是哈姆雷特一段有關自殺的獨白開場,他對自己說:我敢嗎,我不敢嗎。
The rest is silence.
(唯留靜默。)
這是悲劇終了,哈姆雷特倒下死去之前的最後遺言。
提问环节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