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疑问句

目的或用途:询问
• “询问别人一件事”
• 其他的目的或用途:“陈述”“祈请”

• 陈述:
• “难道十个指头一样长?”
• (告诉比尔“十个指头不一样长”的事实)
• 祈请
“我们是不是再商量一下”
(要求别人与自己商量)

“你是否知道公共场所不许吸烟?”
(要求对方停止吸烟)
祈使句
目的或用途:“祈请”
• “要求别人一件事”
• 祈使句的其他用途:“感叹”

教师对经常无故缺席的学生说:
例子:“别把这儿当做茶馆酒店!”
(表示强烈的不满)
感叹句
目的和用途:“感叹”
• “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
• 其他的目的或用途:“祈请”

对坐在电风扇旁边的人说:
“今天真热啊!”
(要求别人打开电风扇)

母亲对女儿说:
“你的房间太乱了!”
(要求女儿整理房间)
冗余成分
汉语词汇的冗余成分
• 得失=失
• 成败=败 前一个语素是冗余成分
• 盛衰=衰

• 人物=人
• 质量=质 后一个语素是冗余成分
• 国家=国
例子:腈纶毛线 锦纶毛线

“毛” 是半冗余成分。

• 以“毛线”为例。毛线是:“用兽类的毛纺成的线”。
以上的例子并不是指某种羊毛混纺的线,而是用腈纶、
锦纶、氯纶纺出来的类似毛线的纺织品。“毛”由实转
向虚,这里只起比况作用。

• 如果将这个半冗余成分省去,组成“腈纶线、锦纶线、
氯纶线”,又会使人误以为是非针织用的线
例子:小小孩 大大后天

• 两个相同语素相连
• 小小孩是指比小孩还要小的小孩;大大后天是指紧
接在大后天之后的一天。
• 省去冗余成分变成“小孩”、“大后天”
2. 语法的冗余成分

• 公诸于世
“诸”是“之”和“于”的合音字,
“公诸于世 = 公之于于世”(其中前一个于是多余的)
• 非……不可
“非”是“不”的意思,“不可”是“不行”的意思,
“我非其不可=我一定去”
例子:(“不”和“没”是冗余成分)
1. 难免不犯错误 = 难免犯错误

2. 教室里好不热闹 = 教室里好热闹

3. 没开会之前来找我 = 开会之前来找我
3. 话语的冗余
• 传统修辞学过分强调了言语的简练,以致人们产生这样一种误解:
多余的话总是消极的。

• 在即兴讲话中,讲话者为了思考下文,可以在一定的适度内借助
于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语句来延缓思考时间。在这里多余的话成了
说话人赢得思考时间的拐杖。

• 在谈话时,说话人为了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在挑选字眼时往往
出现多余的话。

• 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总希望听到对方反反复复地倾吐爱恋的悄悄话。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