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6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前言
1、教材:东南大学 陈珩(第二版)
2、本课程特点、前修课程、后续课程
 特点:
 前修课程:电路理论、电机学
 后续课程: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电力系
统自动化
3、 教学参考书
4、 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120分钟、卷面100分,占70
%),平时(主要是上课考勤记录、课堂练
习、作业,占20%),实验(10%)
特点
电能不能大量存储;
过渡过程十分短暂;
电能生产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
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电力系统的地区性特点较强
现代控制理论(作支撑)

微机原理应用(作硬件) 来进行计算机
控制

前 数据库应用(作软件)

言 专业课:《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
护原理(微机保护)》、发电厂电气部
分、高电压技术等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正常稳态分析
各元件的特性和模型
计算(U、I、

前 电力系统 潮流计算
P、Q、f)
稳态分析
(一) 调频

言 电


运行调整和优

调压

经济运行
主 统
分 发电机的电磁暂态分析
要 析 电磁暂态分析
(故障分析)
对称故障(三相短路)
电力系统
内 暂态分析
不对称短路

容 (二)
正常稳态分析
静态
(稳定性分析)
暂态
 重点:
 三大计算
前 1、标幺值计算

言 2、稳态计算:潮流;调频、调压
3、暂态计算:故障;稳定性
第一章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电力系统概述
1-2 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系统简介
1-3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1-4 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1-5 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重点及难点:
重点: 难点:
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电能质量
2、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 2、电压等级
3、电能质量
4、结线方式
5、电压等级
1-1 电力系统概述
一、电力系统的组成 工业

~ 农业
商业
生活

发电 + 输电 + 配电 + 用电

电网
电力系统
1-1 电力系统概述

一、电力系统的组成

1、来源
 火电:锅炉-汽轮机-发电机
 水电:水库-水轮机-发电机
 核电:核反应堆-汽轮机-发电机
 其它:如风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等
1-1 电力系统概述
一、电力系统的组成
2、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所、输电线、
配电系统及负荷组成的。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
最庞杂的工程系统之一。
电力网络——是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
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部分。
动力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基础上,把发电厂
的动力部分(例如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汽轮机和
水力发电厂的水库、水轮机以及核动力发电厂的
反应堆等)包含在内的系统。
1-1 电力系统概述
一、电力系统的组成
2、基本概念
总装机容量——指该系统中实际安装的发电
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总和,以千瓦(KW)、
兆瓦(MW)、吉瓦(GW)为单位计。
年发电量——指该系统中所有发电机组全年
实际发出电能的总和,以千瓦时(KWh)、兆
瓦时(MWh)、吉瓦时(GWh)为单位计。
最大负荷——指规定时间内,电力系统总有
功功率负荷的最大值,以千瓦(KW)、兆瓦
(MW)、吉瓦(GW)为单位计。
1-1 电力系统概述
一、电力系统的组成
2、基本概念
额定频率——按国家标准规定,我国所有交
流电力系统的额定功率为50Hz。
最高电压等级——是指该系统中最高的电压
等级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
1-1 电力系统概述

二、近代电力系统
电压、输送距离、输送功率;电源的构 成;
负荷的构成;
高度自动化;
远距离大容量直流输电
1-2 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系统简介
一、我国电力工业概况及今后发展电力
工业的方针
二、我国主要电力系统概述
三、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前景
1-3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特点
电能不能大量储存
暂态过程非常短促
与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要求
安全 优质 经济
环保
1-3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安全:保证可靠的供电 措施
电源与电网的建设(西电东送全国
联网)
 SCADA
 设备检修(计划检修→状态检修)
 人员素质
1-3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优质
指标
电压: ≥35kV ±5% ≤10kV ±7% 6 ~ 10kV
≤4% 380V ≤5%(无功功率)
频率: ±0.2(≥3000mw) ~ 0.5Hz(≤3000MW)
(有功功率)

谐波:负荷 谐波
1-3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负荷(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级负荷:对这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
身事故,经济严重损失,人民生活发生混乱。
二级负荷:对这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大
量减产,人民生活受影响。
三级负荷:所有不属于一、二级的负荷。
1-3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经济
煤耗率(水耗率)
EX:一台600MW火电机组,年利用小时6000h,煤耗率320g/kW.h,煤价:300
元/吨。
Sol: 年发电量: 600000kW×6000h=36亿kW.h
需标煤: 36亿kW.h×320g/kW.h=115.2万吨标煤
燃料费: 115.2万吨×300元/吨=34560万元
1%节约:燃料: 1.152万吨标煤
燃料费: 345.6万元

厂用电率
 网损
1-3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环保
火电厂装机>70%
 煤炭燃烧造成的污染
 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一、结线方式


备 放射式 干线式 树状

包括单回路放射式、干线式和链式网络
结 优点:简单、经济、运行方便
线 缺点:供电可靠性差
适用范围:二级负荷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结 环行网络 双端供电

线 包括双回路放射式、干线式和链式网络
优点: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高
缺点:不经济
适用范围:电压等级较高或重要的负荷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二、电压等级及其适用范围
1、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
电压等级的选择 U1 I U2
S = √3U2I
Z S
I ∝(U1-U2)/Z
传输功率S、电压等级U、输
电距离l之间的关系
S=Const, l ∝U2
l=Const, S ∝U2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1、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
额 定 电 压 等 级

用 电 设 备 额 交 流 发 电 变 压 器 线 电 压

定 线 电 压 机 线 电 压 一 次 绕 组 二 次 绕 组

3 3.15 3 及 3.15 3.15 及 3.3

6 6.3 6 及 6.3 6.3 及 6.6

10 10.5 10 及 10.5 10.5 及 11

35 35 38.5

110 110 121

220 220 242

330 330 345 及 363

500 500 525 及 550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二、电压等级及其适用范围
说明:
1. 用电设备的容许电压偏移一般为±5%;
2. 沿线路的电压降落一般为10%;
3. 在额定负荷下,变压器内部的电压降落约为
5%。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二、电压等级及其适用范围
电力网络中电压分布采取的措施:
1. 取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为线路额定电压,使所
有设备能在接近它们的额定电压下运行;
2. 取线路始端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05%;
3. 取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为线路额定电压的105%;
4. 变压器分升压变和降压变考虑一次侧接电源,
取一次侧额定电压等于用电设备额定电压;二
次侧接负荷,取二次侧额定电压等于线路额定
电压。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二、电压等级及其适用范围
变压器的电压等级
升压变压器(例如35/121,10.5/242)
一次侧(低压侧)接电源,相当于用电设备,
一次侧额定电压等于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UN;
直接和发电机相联的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
等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即105%UN;
二次侧(高压侧)接线路始端,向负荷供电,
相当于发电机,应比线路的额定电压高5%,加
上变压器内耗5%,所以二次侧额定电压等于用
电设备的额定电压110%。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二、电压等级及其适用范围
变压器的电压等级
降压变压器(110/38.5,220/38.5)
一次侧(高压侧)接线路末端,相当于
用电设备,一次侧额定电压等于用电设备
的额定电压;
二次侧(低压侧)向负荷供电,相当于发
电机,应比线路的额定电压高5%,加上变
压器内耗5%,所以二次侧额定电压等于用
电设备的额定电压110%。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 接地 ?
为了保证电力网或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人为地使电力网及其某个设备的某一特定地点通过导体与大地作良
好的连接。
 接地分类:
 工作接地: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或发生故障情况下可靠地工
作而采取的接地。
 保护接地:将一切正常工作时不带电而在绝缘损坏时可能带电的
金属部分接地,以保证工作人员接触时的安全。 (接地保护)
 保护接零: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把电气设备的外
壳与接地中性线(也称零线)直接连接,以实现对人 身安全的保
护作用。
 防雷接地:为消除大气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的威胁,而对过电压保
护装置采取的接地措施。
 防静电接地:对生产过程中有可能积蓄电荷的设备所采取的接地。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 如何实现工作接地 ?
 电气设备(电力变压器、电压互感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
接地 —— 又称为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
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星形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
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 小电流接地:
 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绝缘)
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 大接地电流:
 中性点直接接地
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 如何确定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
应从供电可靠性、内过电压、对通信线路的干扰、继电保
护以及确保人身安全诸方面综合考虑。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k(1)
1、中性点直接接地 A

 特点: B

 供电可靠性不如电力系统中性点不接 C 荷
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故障时: Ik(1)
如 发 生 接 地 故 障 , 则 构 成 Ik(1)
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很大;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在线路上广泛
安装三相或单相自动重合闸装置。  适用范围:
 对地电压=UN,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 我国110kV(国外220kV)及以
只需按电力网的相电压考虑,可以降 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 。
低工程造价。
 380/220V低压系统。
 我国380/220V系统中一般都采用中性
点直接接地方式,主要是从人身安全
考虑问题。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A
2、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 B 负

正常运行时 C

UA+UB+UC=0 IC

IA+IB+IC=0 a. 电路图 C C C

结论: UA

三相电压对称,三相导线对地电容电
流也是对称的,三相电容电流相量之和 IB0
为零,这说明没有电容电流经过大地流 IA0 0
动。
适用范围
3kV~60kV的电力系统 UC IC0 UB
b. 矢量图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时(A相) UA
A UA’
ICA 负 I’CB
B UB’

ICB 0
C UC’ -I’CA
UC 60
ICC ICC ICB I’CC
ICA UB
IPE
C C C

U A  U A  ( U A )  0  -UA UC’ UB’ -UA


    
U B  U B  ( U A )  U BA 

U C  U C  ( U A )  U CA 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U A  U A  ( U A )  0 
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
U B  U B  ( U A )  U BA  结论1 :

U C  U C  ( U A )  U CA   故障相对地电压降为零;非故
UA 障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且
相位相差60 0 。因此,线路及各
I’CB 种电气设备的绝缘要按线电压设
计,绝缘投资所占比重加大,显
0
-I’CA 而易见,电压等级越高绝缘投资
UC 60 越大。
I’CC
UB
 三相之间的线电压仍然对称,
用户的三相用电设备仍能照常运
行,但允许继续运行的时间不能
-UA UC’ UB’ -UA 超过2h。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U A

 接地故障电容电流IPE
I’CB
U B
  
I CB  3CU B e j 60
 jX C 0
-I’CA
U UC 60
ICC
  C
 3CU B I’CC
UB
 jX C

IPE  ( I'CB  I'CC )  3CU B e j 30


-UA UC’ UB’ -UA

正常运行时每相对地电容电流:
U A  U A  ( U A )  0 
I CO  CU     
U B  U B  ( U A )  U BA 
接地故障电流绝对值: 
U C  U C  ( U A )  U CA 
I PE  3CU  3 I CO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接地电流的经验计算公式:
I PE  ( loh  35lcab)U N / 350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结论2 :
接地电流在故障处可能产生稳定的或间歇性的电弧。
如果接地电流大于30A时,将形成稳定电弧,成为持续性电弧
接地,这将烧毁电气设备和可能引起多相相间短路。
如果接地电流大于5A~10A,而小于30A,则有可能形成间歇
性电弧;间歇性电弧容易引起弧光接地过电压,其幅值可达
(2.5~3)U,将危害整个电网的绝缘安全。
如果接地电流在5A以下,当电流经过零值时,电弧就会自然
熄灭。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
 消弧线圈?
安装在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具有气隙铁芯的电
抗器。
单相(C相)金属性接地故障 IC UA U’A
A
ICA
ICA 负 ICB
B

ICB C 荷
0 -UC
UC
IC ICC ICC ICB ICA
L IL
IPE
C C C
IL
UB U’B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A
C相发生接地时,中性点电压
ICA 负
变为-UC ,在消弧线圈作用下,产 B
生电感电流(滞后90°),其数 ICB C 荷
值为
IL=UC / XL=U / XL IC ICC ICC ICB ICA
L IL IPE
 消弧线圈的作用 C C C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故 IC UA U’A
障相与消弧线圈构成了另一个回路,
接地故障相接地电流中增加了一个感 ICA
ICB
性电流,它和装设消弧线圈前的容性
电流的方向刚好相反,相互补偿,减
0
少了接地故障点的故障电流,使电弧 UC -UC
易于自行熄灭,从而避免了由此引起
的各种危害,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IL
UB U’B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U’A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I U C A

ICA
 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 ICB

全补偿方式:按IL=IC选择消弧线圈的电感,
使接地故障点电流为零,此即全补偿方式。 0 -UC
UC
这种补偿方式并不好,因为当感抗等于容抗时,电力
网将发生谐振,产生危险的高电压或过电流,影响系统安
全运行。
IL
U U’B
欠补偿方式:按IL<IC选择消弧线圈的电感,此时接地故障点有未被补
B

偿的电容电流流过。
采用欠补偿方式时,当电力网运行方式改变而切除部分线路时,整个电力网对地电容将
减少,有可能发展成为全补偿方式,导致电力网发生谐振,危及系统安全运行;另外,欠补偿
方式容易引起铁磁谐振过电压等其它问题,所以很少被采用。
过补偿方式:按IL>IC选择消弧线圈的电感,此时接地故障点有剩余的
电感电流流过。
在过补偿方式下,即使电力网运行方式改变而切除部分线路时,也不会发展成为全补偿
方式,致使电力网发生谐振。同时,由于消弧线圈有一定的裕度,今后电力网发展,线路增多、
对地电容增加后,原有消弧线圈还可继续使用。因此,实际上大多采用过补偿方式。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 消弧线圈容量的选择
Sar  1.35 ICU N / 3
 有关安装消弧线圈规程

1 2 3

电压等级(kV) 3~6 10 35~60


电容电流(A) 30 20 10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4、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电力系统
 适用范围: 配网系统(与中性
 特点:
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不接地比选)
 降低工频过电压,抑制弧
在我国城市配网系统中:
光过电压;
 全电缆出线变电站的单相接地故障
 消除铁磁谐振过电压,防
电容电流超过30A时采用中性点经
止断线谐振过电压;
电阻接地;
 设置零序保护动作跳闸;
 全架空线路出线变电站的单相接地
 设置零序保护动作跳闸; 故障电流超过10A时,采用中性点
 避免发生高压触电事故; 经消弧线圈接地;
 供电可靠性有保证。  对电缆与架空线混合线路的单相接
地故障电容电流超过10A时,可采
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或采用中
性点经电阻接地。
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

 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
年 份 装机容量(万 kW) 年发电量(亿 kWh)
1949 184.86 43.1
1987 10000 4960
1995 21000 10000
2000 30000 13000
2001 35300(2003.2.18) 14780

 年人均电量:
我国: 1000kW.h
中等发达国家: 7000kW.h
北欧、美国: 18000kW.h
电力工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二、电力系统发展前景
1. 电力工业现代化
超高压、大系统、大机组、大电厂、高度自动化以及核电技术和
直流输电技术
2. 电力系统互联的效益与支出
 各系统间电负荷的错峰效益
 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系统备用容量

 有利于安装单机容量较大的机组

 进行电网的经济调度

 进行水电跨流域调度

 调峰能力互相支援

 增加联络线和电网内部加强所需投资以及联络线的运行费用
 当系统间联系较弱时,有可能引起调频的复杂性和出现低频振荡
 增加了系统短路容量,并可能导致增加或调换已有设备
 增加联合电网的通讯和高度自动化的复杂性
电力工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3. 电力市场
电力市场是以电价作为控制电力交易的杠杆,进行负荷管理、
电力系统运行,在电力生产者、电力消费者和输供电网络管
理者之间实行平等、公正的等价交换的系统的总称。
这一改革最早起源于美国(50年代),80年代末英国企业民营
化,英国电力改革的成功经验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纷纷仿效。
改革最成功的要属澳大利亚。
 基本特征:开放性 竞争性 计划性 协调性
 基本原则:公平 公开 公正
电力工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4. IT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5. GPS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6. 谐波治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