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5

现代教育 技术

第二章 学习 过程和 学习 资

第一节 学习 与学习过程
一、学习的涵义
(一) 学习的界定
• 中国 ——孔 子
• 外国
 学习是指 “刺 激—— 反应” 之间 联系的 加强
(行为主 义)
 学习是指 认知 结构的 变化( 认知 主义)
 学习是指 自我 概念的 变化( 人本 主义)
 学习是指 主动 地建构 内部心 理表 征的过 程
(建构主 义)
• 人类 的学习 现象 十分复 杂, 用某一 种学 习
理论 来解释 一切 学习现 象的 企图是 不可 能
的。
(二) 人类的学习
• 广义 概念: 学习 是人和 动物 在生活 过程 中
通过 实践或 训练 而获得 由经 验引起 的相 对
持久 的适应 性的 心理变 化, 即有机 体以 经
验方 式引起 的、 对环境 相对 持久的 、适 应
性的 心理变 化。
1. 学习是动 物和 人所共 有的 心理现 象
2. 学习不是 本能 活动, 而是 后天的 习得性 活动
3. 任何水平 的学 习都将 引起 适应性 的行为 变化
,不仅有 外显 行为的 变化 ,也有 内隐行 为或
内部过程 的变 化,即 个体 内部经 验的改 组和
重建。
4. 不能把个 体一 切变化 都归 之为学 习。只 有通
过学习活 动所 产生的 变化 才能称 为学习 。
• 人和 动物学 习的 关系
 类似 ——试 误、 顿悟
(二) 学生的学 习
• 狭义概 念:学 习主 要指学 生在 教师指 导下 进行
的有目 的、有 计划 、有系 统地 掌握知 识技 能和
行为规 范的过 程。
1. 学生 的学 习是一 种特 殊的认 识活 动,这 种认识 活动
主要 是掌 握前人 所积 累的文 化、 科学知 识,即 间接
的知 识。
2. 学生 的学 习是在 教师 指导下 ,有 目的、 有计划 、有
组织 地进 行的, 是以 掌握一 定的 系统的 科学知 识为
任务 的。
3. 学生 的学 习是在 比较 短的时 间内 接受前 人的知 识经
验, 用前 人的知 识经 验武装 自己
4. 学生 的学 习不但 要掌 握知识 以验 和技能 ,而且 还要
发展 能力 、培养 品德 以及促 进健 康个性 的发展 ,形
成科 学的 世界观 ,这 种双重 任务 是不可 偏废的 。
• 学生的 学习不 同于 人类发 展中 历史经 验的 形成
过程和 科学家 探索 客观真 理的 过程, 不同 于一
二、学习的过程观
(一) 早期的学习 过程观
• 中国— —孔 子
 学(博) 、问( 审) 、思( 慎) 、辨
(明)、 行(笃 )
• 外国
 昆体良: 模仿 →理论 →练习
 赫尔马特 :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
 杜威:问 题→观察→假设 →推理 →检

(二 )行为 学习 的学习 过程 观
• 用可观察 的行 为描述 学习过 程。 认为行 为的 多
次的愉快 或痛 苦的后 果改变 了个 体的行 为。
 桑代克: 人的 学习过 程是尝 试错 误和最 后导
致成功的 过程 ,学习 实质是 刺激 与反应 之间
的联结, 其过 程是“ 刺激 →强化 →反应” 。
有效的学 习过 程应该 遵循准 备律 、练习 律、
效果律。
 斯金纳: 新的 联结学 习方式 , “情 景→反应
→强化”
 班杜拉: 社会 学习理 论,榜 样学 习,观 察学
习的过程 (注 意、保 持、动 作再 现、动 机)
(三 )认知 信息 加工的 学习 过程观
• 布鲁纳
 3 个同时发生 的过 程:习得 、转换、 评

 3 种表征 系统 :动作 性表征 →映象性表
征→符号性 表征
(四 )建构 主义 的学习 过程 观
• 皮亚杰的 学习 观和发 生认 识论
 知识既不 是客 观的东 西, 也不是 主观
的东西, 而是 个体在 与环 境的双 向交
互作用过 程中 逐渐建 构的 结果。
 建构思想 由 3 个关键观 念组 成:整 体
观、转换 (转 化)观 、自 动调节
 图式 :指 对世界 的知 觉、理 解和 思考的 方式 。
它的 形成 和变化 是认 知发展 的实 质。
 同化: 是指个体把 外部内容整 合进自己的 结构中并从
属于其 中一部分的 过程。再现 同化、再认 同化、概括
性同化 。
 顺化: 是指个体调 节自己和内 部结构以适 应特定的刺
激环境 的过程。
 平衡: 是指个体通 过自我调节 使认知发展 从一种图式
向另一 种较高级的 图式过渡的 过程。
 调节同 化与 顺化的 关系 ,以 防止两 者的不 平衡
 调节个 体知 识中各 子系 统知 识之间 的关系
 调节整 体知 识与部 分知 识之 间的关 系
认知图式是通 过同化和顺 化而不断 发展的。“ 智
慧行为 依赖于同化 与顺化这两 种技能的从 最初的不稳
定的平 衡过渡到逐 渐稳定的平 衡。”
 S → AT→R
• 维果斯基 的文 化历史 发展理 论
 两种心 理机能: 作为动物进 化结果的低级 心理机
能;作 为历史发 展结果的高 级心理机能, 即以 工
具为中介 的低级心 理机能。
 物质生 产的 工具: 指向 外部, 引起 客体的 变化。 A
→B
 精神生 产的 工具: 指向 内部, 影响 人的心 理结构 和
行为。 A →AT →B
 人的高 级心理机 能是人与社 会的交互作用 中发展
起来的
 心理发 展过程是 一个量变与 质变相结合的 过程
,是由 结构的改 变到最终形 成新质的意识 系统
的过程 。
 强调活 动心理结 构是外部活 动内化的结果 。
 强调内 部心理结 构,认为新 知识必须在旧 知识
的基础 上建构。
 认知发 展的过程 是一个内在 结构连续的组 织和再
组织过 程,在新 水平上整合 新、旧信息以 形成新
结构。
• 维特罗克 的生 成学习 模式过 程
 前提: 生成所知 觉的事物的 意义总是与学 习者原
有的经 验相结合 的,也即理 解总是涉及学 习者的
认知过 程及其认 知结构;人 脑不是被动地 学习和
记录输 入的信息 ,总是建构 对输入信息的 解释,
主动选 择一些信 息,忽略一 些信息,并从 中得到
结论。 学习过程 是学习者从 外界选择性地 来知觉
信息, 然后进行 主动建构的 以及生成意义 的过程

 成分: 生成、动 机、注意、 行前的知识经 验
 记忆: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三、影 响学习过程 的主要因素
(一) 学习 基础
1. 学习 者的 身心发 展状 况
 生理发 展:学习者 生理调节机 能方面的变 化
 心理发 展:学习者 心理调节机 制方面的变 化
学习者的学习 需要是以学 习者的生 理发展水平 为
物质前 提,同时, 学习也可以 促进学习者 生理的发展。
学习与 学习者的心 理发展之间 存在着相互 制约、相互
促进的 关系。
3. 学习 者已 有的认 知结 构水平
 认知结 构
 广义: 指个 体的观 念的 全部 内容和 组织
 狭义: 是个 体关于 特殊 知识 领域的 观念的 内容 和组
织。
原有 的认知 结构 是学习 者的 学习 得以发生 与保 持
的关键 因素 。
 特性
 可利用 性
 可分辨 性
 稳固性
(二 )学 习策略
1. 概念
1)把学习 策略 作为 学习步 骤和 活动
2)把学习 策略 作为 学习的 规则 、能力 或技能
3)把学习 策略 视作 学习计 划
学习 策略就 是为 了提 高学习 的效 果和效 率,有 目的
有意识 地制 定的 有关学 习过 程的综 合的方 案。
3. 组成
1) 认知策 略— —使 信息较 为有 效地从 记忆中 提取
 复述策 略
 精细加 工策 略
 组织策 略
2) 元认知 策略 —— 学会学 习的 必备技 能
 计划
 监视
 调节
3) 资源管 理策 略— —对学 生的 动机具 有重要 的作 用
 学习时 间
 学习环 境
 对自己 的控 制
 录求他 人支 持
 媒体选 择与 应用
(三 )学 习风格
1. 概念: 是指学习者 身上一贯表 现的带有个性 特征的
学习方 式和学习倾 向。
2. 构成
• 心理性 层面
1) 学习风 格的认知成 分
 对学习 影响最深入 ——认知风 格
 场依存 和场独立型 、具体型和 抽象型、
冲动型 和沉思型
2) 学习风 格的情感成 分
3) 学习风 格的意志成 分
• 生理性 层面
1) 学习风 格的生理倾 向成分
• 社会性 层面
1) 学习风 格的社会倾 向成分
(四 )学 习动机
• 概念: 主要指学生 学习活动的 推动力,又 称学习动力。
• 作用
• 分类
1. 内部动 机与外部动 机
 内部动 机
 概念: 指人们对学 习本身的兴 趣所引起的 动机
 特点: 能在学习活 动中得到满 足,积极参 与学习过
程,事 前评估,好 奇心,喜欢 挑战,独立 性。
 外部动 机
 概念: 指人们由外 部诱因所引 起的动机
 特点: 目的达到后 动机会下降 ,避免失败 ,挫折感
强。
2. 认知内 驱力、自我 提高内驱力 和附属内驱 力
 认知内 驱力——了 解和理解的 需要,获得 性的——内部
动机
 自我提 高内驱力— —成就感— —外部动机
 附属内 驱力——赞 许与认可— —外部动机
 情感依 附性
 派生地 位
(五 )学 习内容
1. 知识的 学习
• 知识的 学习即知识 的掌握,是 通过一系列的 心智活动来 接受
和占有 知识,有头 脑中建立起 相应的认知结 构。
• 知识的 学习是通过 领会、巩固 和应用三个环 节完成的, 每一
环节又 有其特殊的 心智动作。
• 知识的 学习要解决 的是认识问 题
2. 技能的 学习
• 技能是 通过学习而 形成的合乎 法则的活动方 式
 心智技 能:指学习 得来的合乎 法则的心智活 动方式,通
过原型 定向、原型 模仿与原型 操作三个环节 实现。
 操作技 能:指学习 得来的合乎 法则的操作活 动方式,通
过操作 定向、操作 模仿、操作 整合与操作熟 练四个环节
实现。
• 技能的 学习最终要 解决的是会 不会做的问题
3. 行为规 范的学习
• 行为规 范的学习即 行为规范的 接受,是把外 在于主体的 行为
要求转 化为主体内 在的行为需 要的内化过程 。通过行为 规范
的依从 、认同与信 奉三个阶段 的实现。
知识、 技能是能 力结构的两种 基本构成要 素,知识、 能力的掌
握是能 力形成的开 端。行业为 规范的接受过 程实际上也 是品德的 心
(六 )学 习环境
• 学习 环境 包括各 种可 以促进 学习 者学习 的
教学 媒体 、个别 化学 习的设 施条 件、学 校
的教 学活 动、社 会文 化、真 实的 学习情 境
脉络 。
第二节 促进学 习的 过程

一、教 学和教学 过程
(一) 教学
• 教学 是促 进学习 发生 的过程 ,也 是实施 教育的 活动

 教学是 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的一种 特殊的认识 活动
 教学也 是促进学生 个性全面发展 的一个过程
 现代教 学活动表现 为师生之间相 互作用的一 种双边活动
 现代教 育目标发生 了变化
• 四要 素
 学生: 教学的对象
 教师: 教学过程的 组织者,学习 的引导者、 促进者和帮
助者
 教学内 容:一定的 科学知识
 教学资 源:承载和 传递信息
(二 )教学 活动 过程的 结构
• 教学活动 过程 是一种 系统 过程
 四个支 撑变量: 教师、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资

 三个从 属过程: 学习过程、 教授过程、 评价 / 反思
过程
• 三个阶段 :教 学前、 教学 中、教 学后
教学内 容 学生特 征 教学资 源 教师 特点
教学前
确定教 学目 学习过 程特 设计教 学方
标 点 案

教学中 执行教 —学过程

教学后 评价 / 反思教 —学过程


(三) 教学活 动过 程结构 分析
1. 教学 前
1) 确定教 学目标
 教学内 容
 学生特 征
教学内 容和学生的 学习基础两 者影响了教
学目标 的构成。教 学目标的确立 有助于事后 检
验教学 效果。
3) 学习过 程的特点
 不同的 学习类型有 不同的学习过 程
 学生的 风格是实现 目标所必须考 虑的因素
学习过 程的特点是 与学生的学习 风格联系在 一
起的
4) 设计教 学方案
 有效理 论
 教学资 源
 教师特 点
2. 执行 教学
3. 评价 和反 思过程
• 贯穿整 个教学过程
二、教 学的三种结 构
(一 )以教 师为 中心的 教学 结构
• 特点
 教师是 知识的传 授者,是主 动的施教者 ,并且监
控整个 教学活动 的进程。
 学生是 知识传授 对象,是外 部刺激的被 动接受者
 教学媒 体是辅助 教师教学的 演示工具
 教材是 学生的唯 一学习内容 ,是学生知 识的主要
来源
• 优点:有 利于 教师主 导作 用的发 挥,便 于教
师组织、 监控 整个教 学活 动进程 ,便于 师生
之间的情 感交 流,有 利于 系统的 科学知 识的
传授,并 能充 分考虑 情感 因素在 学习过 程中
的重要作 用。
• 缺点:完 全由 教师主 宰课 堂,忽 视学生 的学
习主体作 用, 不利于 具有 创新思 维和创 新能
力的创造 型人 才的成 长, 难以全 部适应 现代
(二 )以学 生为 中心的 教学 结构
• 特点
 学生是 信息加工 的主体,是 知识意义的 主动建构

 教师是 课堂教学 的组织者、 指导者,是 学生建构
意义的 帮助者、 促进者
 教学媒 体是促进 学生自主学 习的认知工 具、情感
激励工 具
 教材不 是学生唯 一的学习内 容,甚至不 是主要的
学习内 容,通过 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从 其它途径
获取大 量知识。
• 优点:强 调学 生是学 习过 程的主 体,是 知识
意义的主 动建 构都, 有利 于学生 的主动 探索
、主动发 现, 有利于 创造 型人才 的培养 。
• 缺点:往 往会 忽视教 师主 导作用 的发挥 ,忽
视师生之 间的 情感交 流和 情感因 素在学 习过
程中的重 要作 用,当 学生 自主学 习的自 由度
过大时, 容易 偏离教 学目 标的要 求。
(三) “主导 —主 体”教 学结 构
• 特点
 教师是 教学过程的 组织者,学 生意义建构的 促进
者,学 生良好情操 的培育者。
 学生是 信息加工与 情感体验的 主体,是知识 意义
的主动 建构者。
 教学媒 体既是辅助 教师教学的 演示工具,又 是促
进学生 自主学习的 认知工具与 情感激励工具 。
 教材不 是唯一的教 学内容,通 过教师指导、 自主
学习和 协作交流, 学生可以从 多种学习对象 和多
种教学 资源获取多 方面的知识 。
• 优点 :“ 学教并 重” ,既强 调要 充分体 现学
生的 学习 主体作 用, 又不忽 视教 师的指 导作
用, 从而 调动了 教与 学两个 方面 的主动 性、
积极 性。
• 基于 Web 的“主 导— 主体” 网络 教学
 传递 —接 受:奥 苏贝 尔的教 学理 论
 组织 —发 现:建 构主 义理论
三、教 学策略
(一) 策略的 涵义
• 特点
 对教学 目标的清晰 意识和努力 意向,必然受 到教
育理念 和价值观倾 向的影响。
 对达到 特定教学目 标的教学方 法方式的一般 性筹
划,促 进对有效教 学实践的规 律的设想。
 对原有 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的选 择决策,需要 依据
教学需 要表现出灵 活性和创造 性。
 选择或 制定教学策 略具有整合 性,必段对教 学内
容、媒 体、组织形 式、方法、 步骤和技术等 要素
加以综 合考虑有机 组合。
 教学策 略要具备可 操作性,教 学策略不是抽 象的
教学原 则,而是教 师和学生在 教学中参照执 行或
操作折 方案,具有 明确具体的 内容。
• 涵义 :教 学策略 是教 学者为 了提 高教学
的效 果和 效率, 有目 的有意 识地 制定的
有关 教学 活动过 程的 教学方 案。
 理念上 :教学策略 是为实现特定 的教育教学
目的之 方略
 结构上 :教学策略 包括整体上的 构思、计划
与对策 和分部教学 活动的具体实 施方案与优
化方式
 形式上 :教学策略 表现为教学模 式、教学组
织形式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的 选择决策和
优化整 合
• 梅里尔 的分类:组 织策略、传递 策略、管理 策略
 目标内 容类策略、 教学活动管理 类策略、教
学程序 类策略、教 学方法类策略 、教学组织
形式策 略、教学媒 体类策略
(二) 教学策 略的 共性
• 共性
 教学策 略是教学者 为了完成教学 目标而积极 主动地使用
 教学策 略是有效教 学所需要的
 教学策 略是针对教 学活动过程的
 教学策 略是教学者 制定的教学计 划方案,由 一定的教学
模式、 教学媒体资 源、教学方法 和教学组织 形式构成
 教学策 略在特定水 平上存在差异
• 教学 策略 不同于 具体 的教学 方法 和技能 ,其注 重
于对 教学 目标实 现的 筹划和 对教 学方法 的选择 与
决策 ,在 很大程 度上 体现为 对教 学合理 性和有 效
性的 追求 。
 策略性 行为对于方 法的实施是在 明确的教学 目标和教育
理念的 支配下和监 控下完成的, 这就使方法 带有计谋的
色彩。
 教学策 略性行为是 在教学过程中 的有效行动 ,要能够达
到这样 的境地,教 学策略应该有 自身的抽象 。
 教学策 略不是一成 不变的,必须 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和因材 施教。
(三) 教学 模式
1. 教学模式 的概念
1) 任何教 学模式都 建立在一定的 教学理论基 础之
上,或 反映了一 定的教学理论 ,教学模式 是教
学理论 的具体化 。
2) 每一种 教学模式 都具有明确的 主题、特定 的意
义、适 当的任务 和可操作的程 序。
3) 教学模 式具有相 对稳定的结构 ,在教学模 式中
,各教 学因素以 一定的方式组 合成相对稳 定的
有机的 结构。
4) 每种教 学模式都 有自己的优势 领域和一不 定期
的局限 性。
2. 教学模式 的结构
1) 教学目 的
2) 教学程 序
3) 作用方 式
4) 支持系 统
1. 教学 模式的 研究
1) 乔伊斯的 研究
• 社会型教 学模 式
• 信息加工 型教 学模式
• 个人发展 型教 学模式
• 行为系统 型教 学模式
2) 叶澜的研 究
• 侧重于发 展思 维能力 的教 学模式
• 侧重于发 展人 际关系 技能 的教学 模式
• 侧重于适 应学 生需要 与个 别差异 的教学 模

3) 教育技术 领域 的研究
UC 学习型 社会( learning
Society )
Internet 虚拟教 育( Virtual
Education )
Intranet 小组学 习( Group
Learning )

分立式计 算 个别化 教学( Individual


机 Instruction )
视听 广播 大众化教学( Mass
Teaching )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2030
第三节 学习资源
一、学 习资源 概述
(一 )定 义
• 特性
1) 学习 资源是 伴随 现代教 育的 发展出 现的, 它既 是“教 与学 ”活动 过程
的组 成内容 ,又 是支撑 “教 与学” 活动过 程的 必要条 件
2) 学习 资源不 仅包 涵专门 设计 开发的 教学媒 体资 源,还 包涵 可以利 用来
促进 学习的 自然 、社会 资源 及条件
3) 学习 资源具 有教 学性, 不仅 包括专 业的教 学内 容、教 学人 员和支 持教
学过 程的环 境条 件,而 且包 括支持 自我教 学的 媒体、 交互 活动和 信息
材料
4) 学习 资源具 有可 操作性 ,可 以被人 所选择 、利 用、组 合和 重复使 用,
既服 于学习 都操 作的学 习活 动,又 服务于 教授 者操作 的教 学活动
5) 学习 资源与 教学 目标相 关, 不同的 教学目 标涉 及不同 的教 学内容 、教
学过 程,需 要利 用不同 的学 习资源 ,适当 的学 习资源 有助 于教学 目标
的实 现
6) 随着 学习资 源内 容的现 代化 水平逐 步上升 ,所 需使用 的费 用也在 提高 。
学习 资源的 使用 受到财 力的 限制。
• 定义
 广义 :学习 资源 指促进 学习 的一切 物质条 件、 科学技 术、 自然资 源、
社会 与人文 资源 。
 狭义 :指教 学媒 体资源 和各 种可获 得并能 被利 用于促 进“ 教与学 ”活
(二) 学习资 源的 表现形 态
• 两种 情况
1) 专门为 教育目的而 设计、制作的 资源
2) 社会和 自然界本身 固有的、可以 借用于
教育的 资源(现实 世界的资源)
• 六种 形态
1) 教育人 员
2) 教育材 料
3) 教育工 具
4) 教育信 息
5) 教育策 略
(三) 学习资 源的 其他分 类
1. 依据 表现 形态
1) 硬件资 源
2) 软件资 源
2. 按照 学习 资源所 涉及 的人与 物的 关系
1) 人力资 源
2) 非人力 资源
(四) 学校学 习资 源环境 的建 设
1. 要求
1) 多媒体 化
2) 系统化 网络化
3) 个别化
4) 数字化
2. 种类
1) 多种媒 体综合的学 习资源中心
2) 多媒体 综合教室
3) 学科专 业多媒体教 室
4) 学校闭 路教育电视 系统
5) 学校局 域网教学系 统
二、教 学媒体资源
• 教学媒 体一 方面是 教育 信息的 载体 ,
是最基 本的 学习资 源; 另一方 面教 学
媒体又 是教 学系统 的组 成要素 之一 ,
是教育 现代 化的重 要标 志。
• 媒体是 指信 息加工 的载 体和加 工、 传
递信息 的工 具。当 某一 媒体被 用于 传
递教学 信息 时,就 称该 媒体为 教学 媒
体或学 习媒 体。
• 教科书 的产 生、直 观教 具的使 用、 音
像材料 的涌 现、计 算机 和多媒 体网 络
的发明 ,是 教学媒 体的 四次重 大飞 跃

(一 )教学 媒体 的分类 和特 性
1. 教学媒体 分类
1) 按媒体 的表达手 段分类
 口语媒 体
 印刷媒 体
 电子媒 体
 综合媒 体
2) 按媒体 作用的感 官和信息的 流向分类
 视觉媒 体
 听觉媒 体
 视听媒 体
 交互多 媒体
2. 教学媒体 特性
1) 固定性
2) 传播性
3) 重复性
4) 组合性
5) 工具性
6) 能动性
(二 )教学 媒体 的理论
1. 生理心理 学基 础
• 用人体 的感觉器 官获取信息 是人开始学
习的第 一项内容 (研究数据 )
• 大脑两 半球功能 差异说(斯 佩里)
• 心理学 和生理学 的研究为教 育技术的媒
体理论 提供了研 究和应用的 基础
2. 基本理论 观点
1) 麦克卢 汉的观点 ——媒体是 人体的延伸
2) 克拉克 的观点— —教育效果 的好坏不在
于媒体 ,而在于 方法
3) 贝茨的 观点—— 可替换、遵 循规律、没
有超级 媒体、特 殊性
4) 布鲁纳 的观点— —适合性
5) 戴尔“ 经验之塔 ”的观点
经验之塔
 “ 经验之塔 ”是一种关于学习经验分
类的理论模型
 戴尔在 1946 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
听方法》一书中提出, 54 、 69 年在
再版中进行了完善
 把人类学习的经验,依照其抽象程度
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

象 言语符号


验 视觉 符号
录音 、广 播、照 片
观 电影
察 电视

经 参观展
验 览 行
学习旅
观摩示范

角色扮演

经 设计 的经 验

有目的直 接经 验

戴尔 的经 验之塔 理论 ( 1946 )
Edgar Dale's Cone of Experience
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
 “ 塔 ”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
 位于宝塔中层的是替代经验
 “ 塔 ”的分类基础 ——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与学习
的难易无关
 教学应从具体入手,逐步抽象,防止 “言语
主义 ”
 每个人的经历都受时空限制,个人都有许多
难以获得的直接经验,因而教育不能止于具
体经验
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
Edgar Dale’s Cone of Experience
People Remember:

•10% of what they read

•20% of what they hear

•30% of what they see

•50% of what they hear and see

•70% of what they say and write

•90% of what they say and perform at a task


(三) 教学 媒体的 选择 方法和 利用
策略
1. 教学媒体 选择方 法
1) 问题表 型
2) 矩阵型
3) 算法型
4) 流程图 型
2. 利用教学 媒体的 策略
1) 辅助以 教师为中 心的课堂教学
2) 创建以 学生为中 心的课堂学习 模式
3) 个别化 教学
4) 利用媒 体进行学 生技能的训练 与实践教

5) 利用媒 体实施远 程教学
三、网 络资源
(一) 网上教 育资 源的特 点
1. 多样 性
2. 便捷 性
3. 共享 性
4. 时效 性
5. 交互 性
6. 丰富 性
(二) 网上教 育资 源的分 类
1. 按照 资源 存在形 式分 类
1) 网上数 据库
2) 网上新 闻组和电子 公告牌
3) 电子期 刊
4) 电子图 书
5) 教育网 站
1. 按照因特 网资 源发布 者分 类
1) 政府教 育机构
2) 企业集 团
3) 科研院 校
4) 信息服 务机构
5) 个人主 页
(三 )网上 教育 资源的 获取
1. 搜索工具
2. 网上信息 资源 的搜索 方法
1) 利用已 有的网上 检索工具
2) 通过权 威站点的 推荐与链接
3) 通过印 刷媒体的 介绍
3. 网上信息 资源 搜索的 基本 策略
1) 信息源 确定时
2) 信源未 确定时
3) 链接
小结

学习的 界定
学习的 涵义
人类的 学习 、学生 的学

早期 的学习 过程 观、认 知信 息加工 的学习 过
学习与 程观
学习的 过程 观
学习过 程
行为 学习的 学习 过程观 、现 代建构 理论的 学习 过
程观
学习基 础、 学习策 略、 学习风
影响学 习过 程的主 要因 格
素 学习动 机、 学习内 容、 学习资

教学概 念和 教学过 程要 素、 教学活 动
教学 与教学 过程 结构
教学活 动过 程结构 分析

以教师 为中 心、以 学生 为中
促进学 习 心
教学 的三种 结构
的过程
主导— 主体

教学策 略的 含义、 分类
教学策 略
教学模 式
学习资 源定 义、分 类

述 学校学 习资 源的建

教学媒 体的 分类和 特性 、教学 媒体 的
学习资 源 教学媒 体资 理论
源 教学媒 体的 选择方 法和 利用策

网上资 源的 特点、 网上 资源的
网络资 源 分类
网上资 源的 获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