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3

第 七 章

弯 曲 变 形

目录
第七 章 弯曲 变形
§7-1 概述
§7-2 挠曲线的近 似微分方 程
§7-3 用积分 法求梁的变 形
§7-4 用叠加 法求梁的变 形
§7-5 梁的刚度条 件及提高 梁刚度的
措施
§7-6 用变形比 较法解简 单超静定梁

目录 目录
§7-1 概 述

7-1 目录
§7-1 概 述

目录
§7-1 概 述

目录
§7-2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1. 基本 概念 挠曲 线方程
θ 转角 :y = y ( x )
y 挠曲 线
挠度
挠度 y :截 面形
y
心在 y 方向 的位
x
x 移
y 向上为 正
θ 逆钟向 为正
转角 θ :截面 绕中性 轴转 过的角 度。

由于小 变形, 截面 形心在 x 方向的 位移 忽略不 计


dy
挠度转 角关系 为: θ ≈ tan θ =
dx 6

7-2 目录
§7-2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2. 挠曲线 的近似微分 方

推导弯 曲正应力时 ,得到
: ρ
1 M
=
ρ EI z

忽略剪 力对变形 的影响

1 M ( x)
=
ρ ( x) EI z
7

目录
§7-2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由数 学知识 可知 :
2 y
d y M (x) > 0 M (x) > 0
1 dx 2

ρ dy 2 3
[1 + ( ) ]
2
dy
dx 2 > 0
dx x
O
略去高 阶小量 ,得
y

1 d2y M (x) < 0 M (x) < 0


=± 2
ρ dx
2
dy
2 dx 2 < 0 x
所以 ± y = M ( x )
d O

dx 2 EI z 8

目录
§7-2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由弯 矩的正 负号 规定可 得, 弯矩的 符号 与挠


曲线 的二阶 导数 符号一 致, 所以挠 曲线 的近似 微
分方 程为:

d 2 y M ( x)
2
=
dx EI z

由上 式进行 积分 ,就可 以求 出梁横 截面 的转


角和 挠度。

目录
§7-3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挠曲 线的近 似微 分方程 为:
d 2 y M ( x) d2y
2
= EI z 2 = M ( x )
dx EI z dx

积分 一次得 转角 方程为

dy
EI z = EI zθ = ∫ M ( x )dx + C
dx
再积分 一次得 挠度 方程为 :

EI z y = ∫∫ M ( x )dxdx + C x + D
10

7-3 目录
§7-3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积分常 数 C 、 D 由梁 的位移 边界 条件和 光
滑连续 条件确 定。
位移边 界条 件 光滑连 续条件

A A A A
~~

A A
A A AA A A A AA A
~

A
~
~

A A AA
~ ~

~
A
~~

~~

~
A AA A

~
~
~

~
~
~

yA = 0 yA = ∆ y AL = y AR y AL = y AR
yA = 0
θA = 0 ∆- 弹簧变 θ AL = θ AR

11

目录
§7-3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例 1 求梁的 转角 方程和 挠度 方程 ,并求 最大 转角和 最
大挠 度, 梁的 EI 已知。
1 )由 梁的 整体平 衡分 析可得 : y
解 F
FAx = 0, FAy = F (↑), M A = Fl ( )
A B x
x yB
θB
2 )写 出 x 截面的 弯矩方 程 l
M ( x ) = − F (l − x ) = F ( x − l )
3 )列 挠曲 线近似 微分 方程并 积分
d2y
EI 2 = M ( x ) = F ( x − l )
dx
dy 1
积分 一次 EI = EIθ = F ( x − l ) 2 + C
dx 2
1
再积 分一 次 EIy = F ( x − l )3 + Cx + D
6 12

目录
§7-3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4 )由 位移 边界条件 确定积分 常数
x = 0, θA = 0
x = 0, yA = 0 y
F
1 2 1 3 B
代入求解 C = − Fl , D = Fl A x yB
x
2 6 θB
l
5 )确 定转 角方程 和挠 度方程
1 1 2
EIθ = F ( x − l ) − Fl
2

2 2
1 1 1
EIy = F ( x − l ) 3 − Fl 2 x + Fl 3
6 2 6
6 )确 定最 大转角和 最大 挠度
Fl 2 Fl 3
x = l , θ max = θ B = , ymax = y B =
2 EI 3 EI
13

目录
§7-3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例 2 求梁 的转 角方程 和挠 度方程 ,并 求最大 转角和 最
大挠度, 梁的 EI 已知, l=a+b , a>b 。
y
F
解 1 )由 梁整 体平衡 分析 得:
A D C B θB x
Fb Fa θA
FAx = 0, FAy = , FBy =
l l ymax
FAy FBy
2 )弯 矩方 程 x1
x2
AC 段:
Fb a b
M ( x1 ) = FAy x1 = x1 ,0 ≤ x1 ≤ a
l
CB 段:
Fb
M ( x 2 ) = FAy x 2 − F ( x 2 − a ) = x 2 − F ( x 2 − a ), a ≤ x2 ≤ l
l

14

目录
§7-3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3 )列挠 曲线 近似微 分方 程并 积分
AC 段 0 ≤ x1 ≤ a
2 y
: EI d y1 = M ( x ) = Fb x F
dx12
1
l
1
A D C B θB x
dy Fb 2 θA
EI 1 = EIθ ( x1 ) = x 1 + C1
dx1 2l FAy ymax FBy
Fb 3 x1
EIy1 = x 1 + C1 x1 + D1
6l x2
CB 段: a ≤x 2 ≤l a b
d 2 y2 Fb
EI 2
= M ( x2 ) = x2 − F ( x2 − a )
dx 2 l
dy Fb 2 F
EI 2 = EIθ ( x 2 ) = x 2 − ( x2 − a )2 + C 2
dx 2 2l 2
Fb 3 F
EIy 2 = x 2 − ( x 2 − a ) 3 + C 2 x 2 + D2
6l 6
15

目录
§7-3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4 )由 边界 条件确 定积 分常数
位移边界 条件 y
F
x1 = 0, y1 (0) = 0 A C B θB x
D
x2 = l , y2 ( l ) = 0 θA

光滑连续 条件 FAy ymax FBy


x1 = x 2 = a , θ1 (a ) = θ 2 (a ) x1
x2
x1 = x 2 = a , y1 (a ) = y 2 ( a ) a b
代入 求解 ,得
1 Fb 3
C1 = C 2 = − Fbl +
6 6l
D1 = D2 = 0

16

目录
§7-3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5 )确 定转 角方程 和挠 度方程
AC 段 0 ≤ x1 ≤ a y
F
: Fb 2 Fb
EIθ 1 = x1 − (l 2 − b2 ) A D C B θB x
2l 6l θA
Fb 3 Fb 2 ymax
EIy1 = x1 − ( l − b 2 ) x1 FAy FBy
6l 6l x1
a ≤ x2 ≤l x2
CB 段
: a b
Fb 2 F Fb 2
EIθ 2 = x2 − ( x2 − a ) −
2
(l − b 2 )
2l 2 6l
Fb 3 F Fb 2
EIy2 = x2 − ( x2 − a ) −
3
(l − b 2 ) x2
6l 6 6l

17

目录
§7-3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6 )确定 最大转角和 最大 挠度
y
dθ F
令 =0 得 A B θB x
, dx
D C
θA
Fab
x = l ,θ max = θ B = ( l + a )( ) ymax
6 EIl FAy FBy
x1
x2
dy
令 =0 得 a b
, dx
l 2 − b2 Fb ( l 2 − b 2 ) 3
x= , ymax = − ( )
3 9 3 EIl

18

目录
§7-3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讨 论

积分法 求变形有 什么优缺点 ?

19

目录
§7-4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设梁上 有 n 个载 荷同时 作用 ,任意 截面 上
的弯矩 为 M(x) ,转角
θ 为 , 挠度 为 y ,则 有:
d2y
EI 2 = EIy'' = M ( x )
dx

若梁 上只有 第 i 个载 荷单独 作用 ,截面 上弯


矩为
M i ( x) θi
,转 角为 ,挠 度为
yi ,则有:
EIy'' i = M i ( x )
n

∑ M i ( x) = M ( x)
由弯矩 的叠加 原理 知:
i =1
n n
所以, EI ∑ y' 'i = EI ( ∑ y i )' ' = M ( x )
i =1 i =1
20

7-4
目录
§7-4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n

故 y' ' = ( ∑ yi )' '


i =1

由于梁 的边界 条件 不变, 因此


n n
y = ∑ yi θ = ∑θ i ,
i =1 i =1

重要 结论:
梁在若 干个载 荷共 同作用 时的 挠度或
转角 ,等于 在各 个载荷 单独 作用时 的挠 度或转
角的 代数和 。这 就是计算弯 曲变形 的叠 加原理

21

目录
§7-4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例 3 已知 简支 梁受力 如图
示, q 、 l 、 EI 均为已 知。
求 C 截面的 挠度 y C ; B 截
解面的转角
1 )将 梁上 B 的载荷 分解

yC = yC 1 + yC 2 + yC 3
yC1 θ B = θ B1 + θ B 2 + θ B 3
2 )查表 得 3 种情 形下 C 截
面的 挠度 和 B 截面的转 角。
yC2
5ql 4 ql 3
yC 1 = − θ B1 =
yC3 384 EI 24 EI
ql 4 ql 3
yC 2 = − θ B1 =
48EI 16 EI
ql 4 ql 3
yC 3 = θ B3 = −
16 EI 3EI 22

目录
§7-4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3 ) 应用叠 加法 ,将简 单载
荷作 用时 的结果 求和
3
5ql 4 ql 4 ql 4
yC = ∑ yCi = − − +
i =1 384 EI 48EI 16 EI
11ql 4
yC1 = ( )
384 EI
3
ql 3 ql 3 ql 3
θ B = ∑θ Bi = + −
yC2 i =1 24 EI 16 EI 3EI
11ql 3
yC3 =− ( )
48 EI

23

目录
§7-4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例 4 已知: 悬臂 梁受力 如
图示 , q 、 l 、 EI 均为 已
yC 知。 求 C 截面的 挠度 y C 和
转角 C
解 1 )首 先, 将梁上 的载 荷变
成有 表可 查的情 形

为了利用 梁全 长承
受均 布载 荷的已 知结 果,
先将 均布 载荷延 长至 梁的
全长 ,为 了不改 变原 来载
荷作 用的 效果, 在 AB 段
还需 再加 上集度 相同 、方
向相 反的 均布载 荷。
24

目录
§7-4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2 )再 将处 理后的 梁分 解为
yC 简单载荷 作用的 情形 ,计算
各自 C 截面的挠 度和 转角。
ql 4 ql 3
yC 1 = − , θ C1 = −
8 EI 6 EI
l ql 3
yC 2 = y B 2 + θ B 2 × θC 2 =
2 48 EI
yC 1
ql 4 ql 3 l
= + × ,
128 EI 48 EI 2
3 )将 结果 叠加
yB 2 2
41ql 4
yC = ∑ yCi = −
yC 2 i =1 384 EI
2
7 ql 3
θ C = ∑θ Ci = −
i =1 48 EI
25

目录
§7-4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讨 论

叠加法求变形有 什么优缺点 ?

26

目录
§7-5 梁的刚度条件及提高梁刚度的
措施
1. 刚度 条件

y max ≤ [ y ], θ max
≤ [θ ]

l l
建筑钢 梁的 许可挠 度 ~
250 1000

1
机械传 动轴 的许可 转角
3000

1
精密机 床的 许可转 角:
5000

27

7-5 目录
§7-5 梁的刚度条件及提高梁刚度的
措施
例 5 已知钢 制圆轴 左端 受力
B
为 F = 20 kN , a = l m , l
= 2 m , E =2 06 G Pa 。轴承
B 处的 许可 转角 θ ]
=0 .5° 。根据 刚度 要求确 定
轴的 直径 d 。

解 根据 要求 ,圆轴 必须 具有足 够的 刚度, 以保 证轴


承 B 处转角 不超过 许用 数值。
1 )由挠 度表 中查得 承受 集中 载荷的 外伸 梁 B 处的 转
角为 : Fla
θB =
3EI

28

目录
§7-5 梁的刚度条件及提高梁刚度的
措施
例 6 已知钢 制圆 轴左端 受力
B 为 F = 20 kN , a = l m , l
= 2 m , E =2 06 GPa 。轴承
B 处的 许可 转角 θ ]
=0 .5° 。根据 刚度要求确 定
轴的 直径 d 。
2 )由 刚度 条件确 定轴 的直径 θ B ≤ [θ ]

Fla 180 Fla ×180 πd 4 Fla ×180
⋅ ≤ [θ ] I≥ ≥
3EI π 3Eπ [θ ] 64 3Eπ [θ ]

64 Fla ×180 4 64 × 20 ×103 × 2 ×1×180


d ≤4 =
3Eπ [θ ]π 3 × 206 ×109 × π 2 × 0.5
= 111×10 −3 m = 111mm 29

目录
§7-5 梁的刚度条件及提高梁刚度的
2. 提高 梁刚 度的措 施
措施
1 )选 择合 理的截 面形

30

目录
§7-5 梁的刚度条件及提高梁刚度的
措施
2 )改 善结构 形式 ,减少 弯矩 数值






31

目录
§7-5 梁的刚度条件及提高梁刚度的
措施
2 )改 善结构 形式 ,减少 弯矩 数值







wC 2
= 62.5%
wC1

32

目录
§7-5 梁的刚度条件及提高梁刚度的
措施
3 )采 用超静 定结 构

33

目录
§7-5 梁的刚度条件及提高梁刚度的
措施
3 )采 用超静 定结 构

34

目录
§7-6 用变形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
1. 基本 概念
:超静定 梁:支反力 数目大 于有 效平衡 方程 数目的 梁
多余约 束: 从维持 平衡 角度而 言 , 多余 的约
束 定次数 :多余约束 或多 余支反 力的 数目。
超静
相当 系统: 用多 余约束 力代 替多余 约束 的静定 系
统 求解方法
2.

解除多 余约 束,建 立相 当系统 —— 比较变 形,
列变形 协调 条件— —由 物理关 系建 立补充 方程
——利 用静 力平衡 条件 求其他 约束 反力。

35

7-6 目录
§7-6 用变形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
F
MA B F
A C
MA
A B C
例 6 求梁 的支 反力, 梁的 抗
FA y 2a a
弯刚度为 EI 。
FA y 2a (a) a 解
(a)
A B C 1 )判 定超 静定次 数
A B C
(b)
(b)
F
A F 2 )解 除多 余约束 ,建 立相当 系
B C
A B C

(c) FBy
(c) FBy
FF
3 )进 行变 形比较, 列出 变形
MA
MA A
A B
B
F
C
协调 条件
C
A B C
A
(d)
(d)
B C
y B = ( y B ) F + ( y B ) FBy = 0
(d) FBy 36

目录
§7-6 用变形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
F
MA B F
A
MA
A B
C 4 )由物 理关 系,列 出补 充方 程
C
FA y 2a a
FA y 2a (a) a F ( 2a ) 2 14 Fa 3
( yB ) F = − (9a − 2a) = −
(a) 6 EI 3EI
A B C 8 FBy a 3
A B C
( y B ) FBy =
(b) 3EI
(b)
F 3
14 Fa 3 8FBy a
MA A B F
C 所以 − + =0
A B C
3EI 3EI
FAy (c) FBy 7
(c) FBy FBy = F
MA FF 4
MA A B F
A B C
C
A B C 4 )由整 体平衡条件 求其 他约 束
(d)
A
(d)
B C 反力 Fa 3
MA = ( ), FAy = − F ( )
(d) FBy 2 4 37

目录
§7-6 用变形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
例 7 梁 AB 和 BC 在 B 处铰接 , A 、 C 两端固定 ,梁
的抗 弯刚 度均为 EI , F = 4 0k N , q = 20 kN /m 。画梁的
剪力 图和 弯矩图 。
解 从 B 处拆开 ,使超 静定 结构
变成 两个 悬臂梁 。

变形协调 方程 为: y B1 = y B 2

MA
物理 关系
yB1 q × 4 4 FB × 43
FA FB y B1 = +
FB 8 EI 3EI
FB  FB MC
F × 22 F B' × 4 3
yB 2 = ( 3 × 4 − 2) −
yB2
FC
6 EI 3 EI
38
§7-6 用变形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
代入 得补 充方程 :
q × 4 4 FB × 43 F × 2 2 FB × 43
+ = ( 3 × 4 − 2) −
8EI 3EI 6 EI 3EI
3  40 ×10 20 × 4 4 
FB =  − 3 
 = −8.75 kN
2  6× 4 2
8× 4 

MA
确定 A 端约束 力
yB1 ∑F y = 0, FA − FB − 4q = 0
FA FB FA = 4q + FB = 4 × 20 − 8.75 = 71.25 kN

∑M
FB
MC A = 0, M A + 4q × 2 + 4 FB = 0

yB2 M A = −4q × 2 − 4 FB
FC
= −4 × 20 × 2 − 4 × ( − 8.75) = −125 kN ⋅ m
39
§7-6 用变形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

确定 B 端约束 力
∑F y = 0, FB′ + FC − F = 0
FC = F − FB′ = 40 − ( − 8.75)
= 48.75 kN

∑M
MA
C = 0, M C + 2F − 4 FB′ = 0
yB1
FB
M C = 4 FB′ − 2 F
FA

F´B = 4 × ( − 8.75) − 2 × 40 = −115 kN.m


MC

yB2
FC

40
§7-6 用变形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

A 、 B 端约束 力已求 出
MA MC FA = 71.25 kN( )

FC M A = 125 kN ⋅ m( )
FA
FC = 48.75 kN( )
71.25
M C = 115 kN ⋅ m( )
< FS > (+)
( kN) 最后 作梁 的剪力 图和 弯矩图
8.75 (−)
48.75
<M> 1.94
(kN ⋅ m ) (−) (−)
125 17.5 115
41
小结

1 、明确挠曲线 、挠度和 转角的概念


2 、掌握计算梁 变形的积 分法和叠加

3 、学会用变形 比较法解 简单超静定
问题

42

目录
第七章作

7—3a 、 7 、 15 、 17 、 19 、

4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