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3

目录

第二 章 轴向拉伸 和压 缩

§2–1 轴向拉 压的概 念及 实例


§2–2 轴向拉 压横截 面上 的内力 和应 力
§2–3 材料在 拉伸和 压缩 时的力 学性 能
§2-4 轴向 拉压 的强度 计算
§2-5 拉压 杆的 变形
§2-6 拉压 超静 定问题
§2-7 应力 集中 现象

目录
§2–1 轴向拉 压的概念 及实例

目录
目录
目录
连杆

内燃机 的连杆

目录
C
简易桁架 F
1

A α
B
2
F
FBC FBC C
α
FAB B 1

B
FBC
FAB A 2 B FAB

目录
外力 特征:作用 于杆上 的外 力的合 力作 用线与 杆件
的轴 线重合 。

F F
轴向拉伸

F F
e

轴向拉 伸和弯 曲变 形

变形 特征:杆件 产生轴 向的 伸长或 缩短 。


目录
§2–2 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

(一)、轴力
F F

F FN=F
F
FN=F

FN —— 轴力。单 位: 牛顿( N )

目录
轴力正负号规定:
同一位置处左、右侧截面上内力
分量必须具有相同的正负号。

FN FN

轴力以拉为正,以压为负。

目录
如果杆件受到的外力多于两个,则杆件不同部分
的横截面上有不同的轴力。
1 2 3
F 2F 2F F

1 2 3
1
3
F FN 3 = F F
FN1=F
1 3
2 FN 2 = − F
F 2F
(压力 )
2 目录
轴力图——表示轴力沿杆件轴线变化规律的图线。

F 2F 2F F

FN
F
+ +
x
-
F

FN - 图
目录
(二)、应 力

应力 —分布内力在截面内一点的密集程度

F1
F3

F2
Fn

应力就是单 位面积上的 内力
目录
M 点的应力定义

F1 ∆FR (M 点的
ΔFS p = ∆lim 合应力 )
∆ FR
A→0
∆A
∆FN ∆FN
M ΔA σ = ∆lim
A→0
∆A

F2 正应力—垂直于截面的应力
∆FS
∆FR τ = ∆lim
p平 =
A→0
∆A
∆A 剪应力—在截面内的应力
目录
注意点:
•受力物体内各截面上每点的应力,一般是不相
同的,它随着截面和截面上每点的位置而改变。
因此,在说明应力性质和数值时必须要说明它所
在的位置。

•应力是一向量,其量纲是 [ 力 ]/[ 长度 ]² ,单位


为牛顿 / 米 ² ,称为帕斯卡,简称帕 (Pa). 工程
上常用兆帕 (MPa)= 10 6Pa, 或吉帕 (Gpa)=109 Pa 。

目录
拉伸与 压缩时 横截 面上 的应力

1 2 3
F F

1 2 3
F F = ∫ dF = ∫ σd A
σ A

应力的 合力 = 该截面 上的内 力


F 确定应力 的分 布
σ 是静不定 问题

F
σ
目录
研究方法 :

实验观 察 作出假 设 理论分 析 实验验 证

1 、实验 观察
c c′
F a′ a F
b′ b d d′

变形前: ab // cd 变形后 :ab // cd // a′b′ // c′d ′

2 、假设 : 横截面 在变形 前后 均保持 为一 平面 —— 平面截 面假设

横截面上每一点的轴向变形相等。
目录
3 、理论 分析
横截面上应力为均匀分布,以 表示。
F F

F FN=F

F
σ
根据静力 平衡 条件 FN = ∫ dF = ∫ σd A = σA
: A

FN
σ= ( 1-1 )
A
4 、 实 验验 证 目录
正负号规 定: 拉应力 为正, 压应 力为负 。

FN
σ = 的适用条件 :
A
1 、只适用于轴向拉伸与压缩杆件,即杆端处力的合
力作用线与杆件的轴线重合。

2 、只适用于离杆件受力区域稍远处的横截面

目录
圣维南 原理 :力作 用于 杆端的 分布方 式的 不同 ,只影 响杆
端局部 范围 的应力 分布 ,影 响区的 轴向 范围约 离杆端 1~2 个
杆的横 向尺寸 。

F F

F F

目录
三、斜截面上的应力
三、斜截面上的应力
三、斜截面上的应力
三、斜截面上的应力
F F

FNV
F
FNα = F
Fs

FNV σ FS τ

实验证明:斜截面 上既有 正应 力,又 有剪 应力


, 且应 力为 均匀分 布。
目录
n

F α FNα = F

F pα

FNα F F
pα = = = cos α = σ cos α
Aα A / cos α A

式中 Aα 为 斜截 面的面 积,σ 为横截面 上的应 力。

目录
n
FNV
F α FNα = F
Fs σα
n
F pα
α
F σα τα
τα

σ α = pα cos α = σ cos 2 α

1
τ α = pα sin α = σ cos α sin α = σ sin 2α
2
σ 为横截面 上的应 力。
目录
正负号规定:

:横截面外法线转至斜截面的外法线,逆时针
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σα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τα
  :对脱离体内一点产生顺时针力矩的剪应
力为正,反之为负;

目录
讨论 :
1 、当α = 0, cos 0 = 1, sin 0 = 0,
 
∴ σ α = σ = σ max , τ α = 0
即横截 面上的 正应力 为杆 内正应 力的 最大值 ,而 剪应 力为零 。
2 σ σ
当α = 45 , cosα =
2、

, sin 2α = 1, ∴ σ α = ,τ α = = τ max
2 2 2
即与杆件 成 45 ° 的斜截 面上剪 应力 达到最 大值 ,而 正应力 不为 零。
当α = 90 , cos 90 = 0, sin 2α = 0,
3、 ∴ σ α = 0, τ α = 0
即纵截面 上的 应力为 零, 因此在 纵截 面不会 破坏。
2
4 、当α = 135 = −45 , cosα = , sin 2α = −1,
 

2
σ σ
∴ σ α = ,τ 135 = τ − 45 = −
  = −τ 45 
2 2
目录
σ
σ 135 =
2
σ 135

σ
τ 135 =− σ 45 =

2 2
45 

σ
τ 45  =
2

剪应力互等定理:二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剪应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目录
例题 1-1 阶段杆 OD ,左 端固定 ,受 力如图 , OC 段
的横截面 面积 是 CD 段横 截面面 积 A 的 2 倍。求杆 内最
轴力 ,最大 正应 力,最 大剪 应力与 所在 位置。

O 1 B 2 C 3 D
4F 3F 2F

1 2 3

目录
解: 1 、计 算左 端支座 反力
O 1 B 2 C 3 D
FR 4F 3F 2F

1 2 3
FR + 3F − 4 F − 2 F = 0 ∴ FR = 3F (←)
2 、分段 计算 轴力
FN 1 = FR = 3F (拉)
O B 2
FR 4F
FN 2 FN 2 + 4 F − FR = 0
∴ FN 2 = − F (压
2 )
FN 3 = 2 F (拉)
目录
3 、作轴力图
1 B 2 C 3
O D
4F 3F 2F

1 注意 : 在集中外力作
2 3
用的截面上,轴力
3F
2F 图有突变,突变大
+ 小等于集中力大小 .
+
-
-F
FN - 图
∴ FN max = 3F (在 OB 段)
目录
O 1 B C 3 D
4 、分段求 σ max
4F 3F 2F FN 1 3F
σ1 = = ,
2A 2A
1 3 FN 3 2 F
2F σ3 = =
∴σ max = σ3 = A A
A
(在 CD 段)
、求 τ max
1 F
τ max = σ max = (在 CD 段与 杆轴
2 A
成 45° 的斜面上)
目录
§2–3 材料的力学性

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受力以后 变 形和破坏的 规 律。

从加 载 直至破坏整个 过 程中表 现 出来的反映材


料变形性能、强度性能等特征方面的指标。比例极
限 σ p 、杨氏模量 E 、泊松比 、极限应力
σ 0

一、低炭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低炭钢 ——含炭量在 0.25% 以下的碳素钢。


试验设备

目录
试验设备

目录
试件 : (a) 圆截面标准试件:
l=10d (10 倍试件 ) 或 l=5d (5 倍试件 )

试件 ( 截面积为 A ): l = 11.3 A , l = 5.65 A

目录
试验原理:

目录
低炭钢 Q235 拉伸时的应力 - 应变图

弹性阶段 (OAB 段 )

比例极限 σp
B
弹性极限 σ e
A 杨氏模量 E

变形均为弹性变形,
且满足 Hook`s Law 。

目录
低炭钢 Q235 拉伸曲线的四个阶段

屈服阶段

屈服极限 σ s
σ s ≈ 235MPa
σs
[σ ] =
n

材料暂时失去抵抗变
形的能力。

目录
低炭钢 Q235 拉伸曲线的四个阶段
强化阶 段

材料又恢复并增强了
强度极限 σb
抵抗变形的能力。
σb ≈ 380 MPa

目录
低炭钢 Q235 拉伸曲线的四个阶段

断裂阶段

断裂

目录
目录
低炭钢 Q235 拉伸时的力学行为

卸载定律:在卸载

载 过 程中, 应 力与 应
与 变满足线性关系。


加 卸载


目录
低炭钢 Q235 拉伸时的力学行为

断裂 冷作 ( 应变 ) 硬化现 象:

载 应力超过 屈服 极限后
与 卸载,再 次加 载,材
再 料的比例 极限 提高,
加 再加载
载 而塑性降 低的 现象。


E

目录
名义屈服应力

塑性应变等于
σ
σp0.2
0.2
0.2 %时的应力值
.

目录
塑性性能指标
∆l0
( 1 )延伸率 δ= ×100%
l
∆l0 —— 断裂时试验段的残余变形, l—— 试件原长

δ>5% 的材料为 塑性材料;  5% 的材料为 脆性材料。


( 2 )截面收缩 率 A − A1
ψ= ×100%
A
A1 —— 断裂后断口的横截面面积, A—— 试件原面积
低炭钢 Q235 的截面收缩 率 60% 。

目录
二、低炭钢压缩时 的力学 性能

(1) 弹性阶段与拉伸时相同,
杨氏模量、比例极限相同;

(2) 屈服阶段,拉伸和压缩
时的屈服极限相同, 即
σs− = σ s+
(3) 屈服阶段后,试样越压
越扁,无颈缩现象,测不
出强度极限 σb 。
试件:短 l=(1.0~3.0)d
柱 目录
三、脆性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目录
拉伸: 无明显的线性关系,
拉伸 σ +
拉断前应变很小 . 只能测得 b

脆 。抗拉强度差。弹 性模量 E 以

材 总应变为 0.1% 时的割线斜率来
料 度量。破坏时沿横截面拉断。

σ +
b

目录
压缩: σ b− = (4.0 ~ 5.0)σ b+
适于做抗压构件。破坏

时破裂面与轴线成
性 45°
~ 55° 。材

σb−
σb+

目录
强度指 标 ( 失效 应力 )

韧性金属材料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σ  = σb σ  = σs

目录
问题:

1 、试 解释铸 铁在 轴向压 缩破 坏时破 裂面 与轴线 成 45º


的原因 (材料 内摩 擦不考 虑) 。
F
F
2 、常 见电线 杆拉 索上的 低压
瓷质绝 缘子如 图所 示。试 根
据绝缘 子的强 度要 求,比 较
图 (a) 图 (b) 两种结 构的合 理
性。
(a) (b)
F 目录 F
§2-4 拉压时的强度计算
杆件中的应力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其达到某
一极限时,材料将会发生破坏,此极限值称为极限应
力或危险应力 ,以 σ 表示。
FN
σ= <σ
A

工作应力

目录
引入安全因数 n ,定义
σ 

= [σ ] (材 料的 许用应 力)
n
( n> 1 )
引入安全系数的原因:

1 、作用在构 件上的外力常常估计 不准确 ;

2 、构 件的外形及所受外力较复杂 ,计 算时 需进 行简 化,因此

作应 力均有一定程度的近似性;
3 、材料均 匀连续 、各向同性假设与实际构 件的出入,且小试

目录
还不能真实地反映所用材料的性质等。
构件拉压时的强度条件

FN ,max
σ max = ≤ [σ ]
A

目录
可以解决 三类 问题:
1 、选择截 面尺寸 ; 例如已知 FN ,max ,[σ] ,则
FN , max
A≥
[σ]
2 、确定最 大许 可载荷 ,如已知 A, [σ] ,则

FN ,max ≤ A ⋅[σ ]
3 、强度 校核 。如已知 FN , max ,[σ], A ,则

FN ,max <
σ max = = [σ ]
A
>
目录
例题 2- 1 图示结 构, 钢杆 1 :圆 形截 面,直径 d=1 6 mm, 许用
应力 [σ ]1 = 150MPa;杆 2 :方形 截面 ,边长 a= 100 m m,
[σ ]2 = 4.5MPa ,(1 ) 当作用 在 B 点的载 荷 F= 2 吨时,校 核强
度; (2 ) 求在 B 点处所
1.5m
B 能 承受的 许用 载荷。
A 1 α
解: 一般步 :

2m F 外力 内力
2
应力
利用强度
C 条
件校核强
目录
1 、计算各杆轴力 1
FN 1

1.5m
B FN 2
A 1 α

2m F 2 F = FN 2 cosα
2
FN 1 = FN 2 sin α
解得
C F
N1 3
α B FN 1 = F(拉)
,
4
5
FN 2 F FN 2 = F(压)
目录
4
2 、 F=2 吨时,校核强度
3
× 2 ×10 3
× 9 .8
1 杆: σ = FN 1 = 4
1
A1 π 2
d
4
= 76.8MPa < [σ ]1

2 杆: 5
FN 2 × 2 ×10 3
× 9 .8
σ2 = =4 2
A2 a
= 2.5MPa < [σ ]2

因此 结 构安全。
目录
3 、 F 未知,求许可载荷 [F]
各杆的许可内力为

FN 1,max ≤ A1 ⋅ [σ ]1 = π d 2 ⋅150 ×106 = 30.15KN


4
FN 2 ,max ≤ A2 ⋅ [σ ]2 = a ⋅ 4.5 ×10 = 45 KN
2 6

两杆分别达到许可内力时所对应的载荷

1杆
4 4
Fmax = FN 1,max = ×30.15 =40.2 KN
3 3

目录
2 杆:
4 4
Fmax = FN 2 ,max = × 45 = 36 KN
5 5
确定结构的许可载荷为
[ F ] = 36 KN
分析讨论:
[F ]和 [ FN ]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 为结 构中
同时达到危险状态,所以其许可载荷是由最先
许可内力的那根杆的强度决定。

目录
§2-5 轴向拉压时的变形
b1
一、 轴向伸 长( 纵向变 形)
F F

l b
l1

纵向的绝对变形
∆l = l1 −l
纵向的相对变形(轴向线变形)
∆l
ε=
l 目录
二、虎 克定律
实验证 明:
Fl
∆l ∝
A
引入比例常数 E, 则

Fl FN l
∆l = = (虎克定律)
EA EA
E—— 表示材料弹性性质的一个常数,称为拉压弹
性模量,亦称杨氏模量。单位: Mpa 、 Gpa.
例如一般钢材 : E=200GPa 。
目录
EA ↑, ∆l ↓ EA—— 杆件的抗拉压刚度
O 1 B 2 C 3 D
1 )
虎克定律另 一形式:
4F 3F 2F
σ (OB 段、 BC 段、
ε=
1 2 E 3 CD 段长 度均为 l.)

虎克定律的适用条件:
材料在 线弹 性范 围 内工作 ,即 σ ≤σ p σp (
称为比例极限);
)在计算杆件的伸长 l 时, l 长 度内 其 FN , E , A
均应为常数,否则应分段计算或进行积分。例如

目录
1 B 2 C 3
1) O D
4F 3F 2F
(OB 段、 BC 段、
1 2 3 CD 段长 度均为 l.)
应分段计算总变形。
FNi li
n
∆l =∑
i =1 Ei Ai

FN 1l FN 2l FN 3l
∆l = ∆loB + ∆lBC + ∆lCD = + +
EA1 EA2 EA3
3Fl ( −Fl ) 2 Fl 3Fl
= + + =
E ( 2 A) E ( 2 A) EA EA
目录
2) 考虑自重的混凝土的变形。

FN ( x ) dx
∆l =∫l
q EA

三、横向变形 泊松比 b1
横向的绝对变形
∆b = b1 −b
横向的相对变形(横向线变形)
b
∆b
ε′ =
b 目录
实验证明: ε′

ε

ε′ = −µε
称为泊松比, 如一般钢材, =0.25-0.33 。
四、刚度条件

∆l ≤[ ∆l ] (许用变形)
根据刚度条件,可以进行刚度校核、截面设计及
确定许可载荷等问题的解决。
目录
五、 桁架的 节点 位移
桁架的变形通常以节点位移表示。
1.5m 求节点 B 的位移。
B
A 1 α
FN 1
F α B
2m
2
FN 2 F
解:
1 、利用平衡条件求内力
C

目录
2 、沿杆件方向绘出变形
∆l1
B B1 注意:变形必须与内力一致。

A 1 α 90 拉力 伸长;压力 短

B2 3 、以垂线代替圆

2 弧,交点即为节点
新位置。
B′′
∆l2 4 、根据几何关系求出
C B′ 水平位移( BB1)和
垂直位移( B′′B1 )。
目录
∆l1
1.5m B B1 ∆ = BB1 = ∆l1
H

A 1 α 90 FN 1l1
F = = 0.5223mm
B2 D E1 A1
2m
2 ∆ = B′′B1
V

= B1 F + B′′F
B′′
∆l2 = BD + B′′F
C ∆l1 + ∆l2 cosα
已知 = ∆l2 sin α +
E1 = 210GPa, E2 = 10GPa, tgα
∆l2 ∆l1
2 4 = +
tgα = = sin α tgα
1.5 3
= 1.157 mm
目录
题 2-2 已知 AB 大梁 为刚 体,拉 杆直 径 d=2cm ,E=2 00GP
]=1 60MPa . 求: (1) 许可载 荷 [F], ( 2 ) B 点位移 。

0.75m A α D
B

1m 1.5m
F

目录
解: (1) 由 CD 杆的许可内力[ FN ] 许可载荷 [F]
FN
由强度条件:
FAx A α D [ FN ] = [σ ] ⋅ A
B
π
FAy 1m 1.5m = 0.022 ×160 ×106
4
F
= 50.24 KN
由平衡条件: ∑M A =0 [ F ] ⋅ AB = [ FN ] ⋅ AD sin α

[ FN ] ⋅ AD sin α 50.24 × 1 × 0.75 / 0.752 + 1


[F ] = = = 12.06 KN
AB 2.5

目录
C (2) 、 B 点位移
∆lCD [ FN ]lCD
0.75m A α D ∆lCD =
B EA
α D1 1.5m = 10 −3 m
1m D′
DD1
F DD′ =
B′ sin α
= 1.67 ×10−3 m
∆ADD′ ~ ∆ABB′

DD′ AD AD
∴ = ∴BB′ = DD′ /( ) = 4 .17 ×10 −3
m
BB′ AB AB
目录
例题 2-3 图示为一 悬挂的等截面混凝土直杆,求在
自重作用下杆的内力、应力与变形。已知杆长 l 、 A 、
比重 ( N / m3 )、 E 。
解:( 1 )内力
FN (x )
由平衡条件:
∑F x
=0 m m dx m m l

FN ( x) − γAx = 0 x γ
x γ

∴ FN ( x) = γAx

目录
x
l ∴ x = l时,FN ,max = γAl

m m ( 2 )应力
x
FN ( x)
x γ σ ( x) =
A
o F (x) F
N N max FN =γx
∴σ max = σ x =l = γl
由强度条件:
[σ ]
σ max ≤ [σ ] ∴l ≤
γ
目录
FN ( x) + dFN ( 3 )变形
取微段

dx γ FN ( x) dx
m m
dx d ( ∆l ) =
γ EA
x
FN (x) 截面 m-m 处的位移为:

FN ( x ) dx l γAxdx γ 2
δ =∫x =∫x = −
l 2
(l x )
EA EA 2E
杆的总 伸长 ,即 相当 于自由端处 的位移:

γl 2 (γlA)l 1 Wl
∆l = δ x =0
= = =
2E 2 EA 2 EA
目录
四、轴向拉压应变能
变形能(应变能) : 弹性体在外力
作用下产生变形而储存的能量,以
U
L 表示。
1
U = W (外力功) = P∆L
2
∆L 2 2
P L FN L
P P = =
2 EA 2 EA
A
EA
= ∆L2
2L
o
B ∆L 式中 FN ——轴 力, A —— 截面面积
目录
应变能密度——单位体积内的应变能,以 u 表示。
1
FN ∆L
U 2 1 FN ∆L
u= = =
V AL 2 A L
1 σ 2
= σε =
2 2E

目录
§2-6 简单拉压超静定问
题 平衡方程为
B D
∑F = 0 : F sinα − F sinα = 0
x N1 N2

∑ F = 0 : F cosα + F cosα − F = 0
y N1 N2 P

αα
静定问题与静定结构:
A
y 未知力(内力或外力)个数
FP
FN1 α αF = 独立的平衡方程数。
N2

x
FP
目录
B D 平衡方程为

∑F x
=0:
αα FN1sinα − FN 2sinα = 0

A
∑F y = 0:
FN1cosα + FN 2cosα + FN3 − FP = 0
FP y
FN3 未知力个数: 3
FN1 α α FN2 平衡方程数: 2

未知力个数〉平衡方程数
x
FP 目录
超静 定问题 与超 静定结 构:
未知力 个数 多于独 立的 平衡方 程数 。

超静 定次数 —— 未知力 个数 与独立 平衡 方程数 之差

目录
例题 2-4 试判断下图结构是静定的还是超静定的?若是
超静定,则为几次超静定?

B D E B D

A
α α C A α C

FP FP
(b) 静不定。未知力数: 5
(a) 静定。未知内力数: 3
平衡方程数: 3
平衡方程数: 3
静不定次数 =2
目录
(c) 静不定。未知内力数: 3
平衡方程数: 2
静不定次数 =1
FP

目录
变形协调方程:
B C D
E3A3 l3
各杆变形的几何关系
E2A2 l2=E1A1 l1
E1A1 l1

αα
α α ∆l1 = ∆l2 = ∆l3cosα ′ = ∆l3cosα
A 物理关系
αα
∆ l1 ∆ l2 FN3l3 FN1l1
A´ ∆ l3 ∆l3 = , ∆l1 = ∆l2 =
FP
E3 A3 E1 A1

目录
将物理关系代入变形协调条件得到补充方程为:
FN3l3 FN1l1
cosα =
E3 A3 E1 A1
由平衡方程、补充方程接出结果为:
E1 A1
F cos 2 α
E3 A3
FN1 = FN 2 = ( 拉力 )
2 E1 A1
1+ cos 3 α
E3 A3

F
FN3 = ( 拉力 )
2 E1 A1
1+ cos 3 α
E3 A3
目录
装配应 力—— 在超 静定结 构中 ,由于 制造 、装配 不
准确, 在结构 装配 好后不 受外 力作用 即已 存在的 应
力。 B D
B D

h
αα
αα
δ
A A
FN 3 δE3 A3
FN1 = FN 2 =− FN 3 =
2 cos α 1 E3 A3
h(1 + )
2 cos α E1 A1
3
目录
温度应 力—— 在超 静定结 构中 ,由于 温度 变化引 起
的变形 受到约 束的 限制, 因此 在杆内 将产 生内力 和
应力, 称为温 度应 力和热 应力 。

由温 度变化 引起 的变形
杆件 的变形 ——
温度 内力引 起的 弹性变 形

目录
§2-7 应 力 集 中

F F

目录
F

应力集中 ——由于尺寸
改变而产生的局部应力
增大的现象。

目录
应力集中因 数

σmax
K =
σo
σ max
为局部最大应力, σ0 为削弱处的平均应力。

目录
应力集中因数 K

目录
注意:
r r
越小, K 越大; 越大,
K则 越小。
d d
( 2 )在构 件上开 孔、开 槽时 采用圆 形、椭圆 或带圆 角的,避
免或禁开方形及带尖角的孔槽,在截面改变处尽量采用光滑连
接等。
( 3 )可以利用应 力集中达 到构 件较 易断 裂的目的。

( 4 )不同材料与 受力情况对 于应 力集中的敏感程度不同


目录
( a )静载 荷作用下:

塑性材料所制成的构 件对应 力集中的敏感程度较 小;


σs σs σs

F F
F

目录
脆性材料所制成的构件必须要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

σ b 即当 σ max达到 σ b 时,该处首先产生破

( b )动载 荷作用下:
无论是塑性材料制成的构件还是脆
性材料所制成的构件都必须要考虑应力
集中的影 。

目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