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1

第 十五 章

动荷载 •交变 应

§15—1 概述

§15—2 构件作 等加速 直线 运动或 等速 转动 时的动应 力计


§15—3 构件受 冲击荷 载作 用时的 动应 力计 算

§15—5 交变应 力下材 料的 疲劳破 坏 疲劳


极限
内容 提要

动荷 载作 用下应 力与 强度计 算

重点 、难点

匀加 速直 线运动 和等 速转动 问题

冲击 问题

疲劳 破坏 问题 交变应

§15—1 概述

静荷载 :荷载 由零缓 慢增 长至最 终值 ,然 后保持 不变 。构件


内各
质点加 速度 很小 , 可略去 不计 。

荷载 :荷载 作用 过程中 随时间 快速变化 ,或其 本身 不稳定 (包


括大小 、方 向), 构件 内各 质点加 速度 较大。
材料力 学中 将动荷 载分 为四类

(1) 构件做 变速运 动时 应力与 变形的 计算

(2) 在冲击 荷载作 用下 构件的 应力与 变形 的计


(3) 构件做 强迫振 动时 应力的 计算

(4) 交变应 力
5—2 构件 做等 加速直 线运 动和等 速转 动时的
动应力计 算

动 静

除外 加荷 载外, 再在 构件的 各点 加上惯 性
力,
按求 静荷 载问题 的程 序,求 得构 件的动 应
力。
例题 :一起 重机 绳索以 加速 度 a 提升一 重为 G 的物体
,设 绳
索的 横截 面面积 为 A ,绳索单 位体 积的重 量 ,求
距绳 索下
端为 x 处的 mm 截面上 的应 力。

m m

a x

G
γA
m m a
γA g

a a a
x

G G G
G
a
g

绳索 的重 力集度 为 : A
G
物体 的惯 性力为 a
g
γA
绳索 每单 位长度 的惯 性力 a
g

γA
γA + a
g
γA
m m a
γA g

a a a
x

G
G+ a G G
g G
a
g
γA Nd
γA + a
g
m m m m

a γA
x γA + a x
g

G G
G+ a G+ a
g g

a
N d = (1 + )(G + γAx)
g
a
N d = (1 + )(G + γAx)
g Nj Nd

m m m m
静止 时绳 索 mm 截面
上 γA
γA x γA + a x
g
的轴 力为
N j = G + γAx

a G G+
G
a
引入 K d = 1+ g
g

则 Nd = Kd N j Kd 称为 动荷 系数
a
N d = (1 + )(G + γAx)
g Nj Nd

m m m m
N j = G + γAx
γA γA
x γA + a x
g
Nd = Kd N j

绳索 中的 动应力 为
G
G G+ a
g
N Nj
σd = = Kd = Kdσ j
d
A A

σ j 为静荷 载下绳 索中 的静应 力


强度 条件 为 Nj Nd

σ d = K d σ j ≤ [σ ] m m m m

[σ ] γA γA +
γA
或 σj≤ x
g
a x
Kd

δ d 表示动 变形
G
δ j 表示静变 形 G G+ a
g

当材 料中 的应力 不超 过比例 极限 时荷载 与变形 成正 比

δ d = Kdδ j
结论

只要 将静载 下的 应力, 变形 ,乘以 动荷 系


Kd 即得 动载下 的应 力与变 形。
例题 :一平 均直 径为 D 的薄圆 环,绕通过 其圆 心且 垂
于环
平面 的轴 作等速 转动 。已知 环的 角速度 为 ,环的横
截面 面
积为 A ,材料 的容 重为 。求 圆环 横截面 上的正 应力

o
r
解:

因圆 环很 薄,可 认为 圆环上 各
ω
点的 向心 加速度 相同 ,等于 圆环
中 o
r
线上 各点 的向心 加速 度。
D 2
ω
2

因为 环是 等截面 的, 所以相 同长 度的任 一段 质量相 等。

加在环上 的惯性 力必 然是沿 轴线 均匀分 布的 线分布 力。


pd
其上 的惯 性力集 度为

1⋅ A ⋅ γ D 2 Aγ ω2 D ω
qd = ( )( ω ) =
g 2 2g o
r
y D
q d ⋅ ( dϕ )
2


Rd
ϕ

Nd Nd 1⋅ A ⋅ γ D 2 Aγ ω2 D
qd = ( )( ω ) =
g 2 2g
y D
q d ⋅ ( dϕ )
π D 2
Rd = ∫
0 qd ⋅ ⋅ dϕ ⋅ sin ϕ
2

Rd
ϕ
Aγ ω2 D 2 π Aγ ω2 D 2
= ∫0 sin ϕ ⋅ dϕ =
4g 2g Nd Nd

R A γ ω
2
D
2
Nd = =
d
2 4g

N γω D2 2
σd = =
d
A 4g
§ 15—3 构件受 冲击荷 载作 用时的 动计 算应力

当运 动着 的物体 碰撞 到一静 止的 构件时 ,前者 的运 动将


受阻
而在 短时 间停止 运动 ,这时 构件 就受到 了冲击 作用 。
在冲 击过 程中, 运动 中的物 体称 为 冲击物

阻止 冲击 物运动 的构 件,称 为 被冲 击物

机械 能守恒 定律

T + V = Ud

T 、 V 是 冲击物 在冲击 过程 中所 减少 的 动能和


势能 。
Ud 是 被冲击物 所 增加 的 应变能
一, 自由 落体冲

假设

1 ) 不 计冲 击物的 变形, 且冲 击物与 被冲 击物接 触后 无反 弹,

成为一 个运动 系统 。

( 2 )被冲 击物的 质量 与冲击 物相比 很小可略去 不计 ,冲 击


应力
瞬间传 遍被冲 击物 ,材料 服从 虎克 定律。
( 3 ) 过 程中只 有位 能,动 能与 应变能 的转 化,略 去其它
能量 的
损失。
已知:一 重量 为 P 的重物 由高 度为 h 的位置 自由下 落 , 与一
块和直
杆 AB 相连的平 板发 生冲击 。杆的 横截 面面
积为 A 。
求:冲击 应力 。
A
P

l
h

B
A A
P

l
h Pd
B

∆d B

重物 是冲 击物, 杆 AB (包括圆 盘)是 被冲 击


物。
冲击 物减 少的势 能: V = P ( h+ ∆d )

动能 无变 化: T =0
A A
P

l
h
Pd
B

∆d B
1
AB 增加的 应变 能 U d = P d ∆d
: 2
1
根据 能量 守恒定 理: P ( h + ∆ d ) = Pd ∆ d
2
Pd ⋅ l EA 1 1 EA 2
∆d = Pd = ∆d U d = P d ∆d = ( ) ∆d
EA l 2 2 l
A A A
P

l
h

Pd P
B

∆d ∆ st B
B

1 EA 2
P ( h + ∆ d ) = ( ) ∆d
2 l
P ⋅l EA
∆ st = P = ∆ st
EA l
A A A
P

l
h

Pd P
B

∆d ∆ st B
B
2
∆d − 2∆st ∆d − 2∆st h = 0
 2h 
∆d = ∆st 
1 + 1 + ∆ 

 st 

 2h 
kd =  1 + 1 + 
 称为 自由 落体冲 击的 动荷系 数
 ∆st 
A A A
P

l
h

Pd P
B

∆d ∆ st B
B

∆d = K d ∆ st Pd = K d ⋅ P σd = K d σst
∆ St 为冲击 物以 静载方 式作用 在冲 击点 时。冲 击点 的静位 移。
例题: 图示 分别 为不同 支承 的钢梁 ,承 受相同 的重 物
冲击,
已知弹簧 刚度 K=100KN/mm , h=50mm , G=1KN ,钢
梁的
I=3.04×107mm4 , W=3.09 ×105mm3 , E=200GPa 。试比 较
两者的冲 击应 力。
G G

h h

l/2 l/2

l/2 l/2
解: 冲击 点的静 位移
G
3
h
= Gl = −2
∆ st 8.27×10 mm
48 EI

l/2 l/2
2h
K d = 1+ 1+ = 34.8
∆ st
G
Gl
σst = = 2.43 MPa
4W

l/2 l/2
σd = K d ⋅ σst = 84.5 MPa
G
解: 冲击 点的静 位移
h
3
Gl G
∆ st = + = 5.08mm
48 EI 2 K

2h
l/2 l/2 K d = 1+ 1+ = 5.55
∆ st

G Gl
σst = = 2.43 MPa
4W

σd = K d ⋅ σst = 13.5 MPa

l/2 l/2
例 题: 图 示钢索 下端 挂重 G=50KN 的物体 ,其 上端
绕于
可自 由转 动的滑 轮上 ,物体 以 v=1m/s 匀速下 降, 当钢
索长
度 l=20m 时,将 滑轮突 然制动 ,已 知钢索 材料 的弹性
模量
E=170GPa ,钢索 横截 面面积 为 A=500mm2 ,重力 加速

g=9.8m/s2 ,试 求动 荷系数 Kd 及钢索中 动应 力 d 。
A A 解:( 1 )冲击 过程中
重物
所减少的 能量 2
T= P υ
l l 2g

B B
δ d 为滑轮 被卡住 后长

G G
δj l 的吊 索在 冲击荷载
δd Pd
作用 下的 总伸长
δj 为滑轮被 卡住 前一

间由 于重 物 P 所引
起的
静伸 长
A A 冲击 物位 能的减 少
为V = P ( − )
δd δ j
冲击 物在 冲击过 程
l l 中
减少 的总 能量
2
B B
T +V = P υ + P (δ d − δ j )
G G 2g
δj
δd
A A ( 2 )计算 在冲击 过程
中吊 索内 所增加 的应 变

l l 滑轮被卡 住前 一瞬间

B B 吊索内已
1 有应 变能
Pδ j
G G 2
δj
δd 滑轮被卡 后吊 索内应 变能
1
Pd δ d
2

1 1
冲击 过程 中吊索 内所 增加的 应变 能 U = Pd δ d − P δ j
2 2
2
Pυ + P ( − ) = 1 1
由能 量守 恒定律 δd δ j Pd δ d − P δ j
2g 2 2

P dl Pl
δd = δj=
EA EA
2
2
υ υ
δ2
d− 2 δ jδ d − δ j=0 δ d = δ j (1 + ) = K d ⋅δ j
g gδ j

2 2
υ υ EA
K d = 1+ = 1+ = 3.95
gδ j g Gl

G
σ d = K d ⋅ σ j = K d ⋅ = 395MPa
A
二 、水 平冲击

知 :等 截面杆 AB 在 C 处受 一重 量为 G ,速 度为 v 的物 体沿

水平方 向冲击 。

B
求:杆 在危 险点处 的 d 。
C
v

l
A
解: ∆d
B B
冲击 过程 中小球 动能减 少为 C G
C Pd
1 1P 2 v
T = mv =
2
v
2 2g
位能 没有改变 a

l
杆应 变能
V =的可用 冲击 力
0
A
Pd 所作的 功表示。 A

1
U d = Pd ∆d
2

∆ d 是被 击点 处的冲 击挠

∆d
3 B B
= Pd a
∆d
3EI C G
C Pd
v
3EI
Pd = 3 ∆d
a
a

l
1 1 3EI 2
U d = Pd ∆d = ( 3 ) ∆d
2 2 a

由机 械能 守恒定 律 A A

T +V = U d

2
Pv = 1 ( 3EI ) 2 2
v ( Pa )
3

3 ∆d ∆d =
2g 2 a g 3EI
∆d ∆ st
B B B

C C G C
Pd
v

a a
l

A A A

2 3 3
v Pa = Pa 冲击物的 重量 P 以静载方 式
∆d = ( ) ∆ st
g 3EI 3EI 作用
在冲击点 时, 冲击点 的静位 移
3
2
v ( Pa )
3
= Pa
∆d = ∆ st
g 3EI 3EI

2 3 2
= v ( Pa ) = v
∆d ∆ st
g 3EI g∆ st

2
= ∆d = v
Kd
∆ st g∆ st

Kd 称为水 平冲击 时的 动荷系 数


∆ d = K d ∆ st ∆ st
σd = K d σst B B

C C
σ st 是所 求点 处的静 应力 。
v
当杆 受静水平力 P 作用
时,
a a

l
杆的 固定 端外缘 是危 险点
。 σst = M max = Pa
W W
A A
杆危险点 处的 冲击应 力为

2
v ⋅ Pa
σd = K d σst =
g∆st W
§15—5 交变应 力下材 料的 疲劳破 坏 疲
劳极限
一, 交变 应力

交变应力 的疲 劳破坏 与静应 力下 的破坏 有很 大差异 ,故 表

征材料抵 抗交 变应力 破坏能 力的 强度指 标也 不同。

下图 为交 变应力 下具 有代表 性的 正应力 —时间 曲线 。


基本 参数

一个应 力循 环
σ

o
t

应力每重 复变 化一次 ,称为 一个应 力循



r 表示交 变应力 的 循环特 征
一个应 力循 环

σ max
σ min
o
t

在拉 ,压 或弯曲 交变 应力下 r = σmin


σmax

在扭转交 变应 力下 r = τmin
τmax
一个应 力循 环

∆ σ

σ max
σ min
o
t

最大 应力 和最小 应力 的差值 ,称 为交变 应力的 应力


幅 。
∆σ = σmax − σmin

∆τ = τmax − τmin
注意

最大 应力 和最小 应力 都是代 正负 号的, 这里 以 绝


对值

较大 者为 最大应 力, 并规定 它为 正号, 而与 正号应


反向 的最 小应力 则为 负号。
1 ,在交 变应力 下若 最大应 力与 小等 值而反

( min = - σ max 或 min =-τ

r = σmin = −1
max

σmax

r= -1 时的交 变应 力,称 为 对称循 环 交变应


力。
σ

σ max
o
σ min t
2 , r ≠ −1 时 的交 变应力 ,称 为 非对称
循环 交变应力 。
( 1 )若 非对 称循 环 交变应 力中 的最小 应力 等于 零(
min )

r = σmin = 0
σmax
σ

σ max
o
t
σ min=0

r=0 的交变应 力, 称为 脉动循 环 交变应 力


( 2 ) r > 0 为同号 应力 循环; r < 0 为异 号应 力循环 。

( 3 )构件 在静应 力下 ,各点 处的应 力保持恒定 ,即


max= σ min 。

若将静 应力视 作交 变应力 的一 种特 例,则其 循


环特 征
r = +1
二, 疲劳 强度

疲劳 寿命 :试 样疲 劳破坏 时所 经历的 应力 循环次 数( N )。

通过测定 一组 承受不 同最 大应力 试样的 疲劳 寿命, 以最 大


应力
σ max 为纵坐 标,疲 劳寿 命 N 为横坐标 ,即 可绘出 材料
在交
变应力下 的 应力— 疲劳 寿命 曲线, 即 S-N 曲线 。
σ max ( MPa )

750

650

550

104 105 106 107 N

当最 大应 力降低 至某 一值后 , S—N 曲线趋一 水平 ,表


示材 料可 经历无 限次 应力循 环而 不发生 破坏 ,相应 的

大应 力值 max 称为材 料的 疲劳极限 或 耐劳 极限 。

σ r 表示。
r 表示循 环特征

如 -1 表示对称 循环材 料的 疲劳极 限。

对于 铝合 金等有 色金 属, S—N 曲线通 常没有 明显 的水


平部
分, 一般 规定疲 劳寿 命 N0 = 5×106—107 时的最 大应
力值 为
条件 疲劳 极限 N
,用 。 命
0 表示疲 r劳寿
N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