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2

第 13 章 能量方


13- 1 概述
• 13-2 杆件变形能 的计算
• 13-3 变形能的普 遍表达式
• 13-4 互等定 理
• 13-5 卡氏定 理
• 13-6 虚功原理
13 -7 单位 载荷法
• 13-8 计算莫尔积 分的图乘法
13 -1 概述

能量 原理 变形固体力学中,与功和
能量等概念有关的一些定
理各种变
用能量原 理计 算构件 。 形、 分析静 不定 结构, 非常 方便
能量原理 的依 据是, 构件 受载后 变形, 构件 储存的 变形 能 U
等于外力 所做 的功 W ,所用 的基 本方程 是:
U =W
基本条件 :
1 、外力 缓慢 地由零 增加 到最 终值。
2 、在 弹性 范围内 ,变 形能可 逆,

* 超过弹 性范围 ,塑 性变形 会耗 散部 分能量, 此方 法不 适用


• 13-2 杆件变 形能的计算

P P

•轴向拉压 ∆l

•轴力 P 与轴向变形成正比U = W = P∆l = l


2
1 P
2 2 EA

N 2 ( x)dx
•当轴力 N 沿轴向为变量时 dU =
2 EA

σ2 N 2 ( x) dx N 2 ( x)dx
dU = udV = dV = U = ∫ dU = ∫
2E 2 EA l l 2 EA
• 13-2 杆件变 形能的计算
m m
∀φ

•圆轴扭转 φ
•扭矩与扭转角成正比 1
U =W = mφ =
m 2l
2 2GI P
•当扭矩沿轴向为变量时
τ
•纯剪切
2
1
u = τγ =
2 2G

τ2 T 2 ( x) ρ 2 dAdx T 2 ( x )dx
dU = udV = dV = U = ∫ dU = ∫
2G 2GI P2 l l 2GI
P
•y
• 13-2 杆件变 形能的计算

m∀θ m
•x

ml
•弯矩与转角成正比 θ= θ
EI 0
•图示纯弯曲 1
U = W = mθ =
m 2l
2 2 EI

•横力弯曲时,同时有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
•对细长梁,可不计剪切变形能 dU =
M 2 ( x) dx
2 EI
σ2 M 2 ( x) y 2 dAdx M 2 ( x)dx
dU = udV = dV = U = ∫ dU = ∫
2E 2 EI 2 l l 2 EI
• 13-2 杆件变 形能的计算
P

•轴向拉压 ∆l 1
U = W = P∆ l =
P 2l
T 2 2 EA

∀φ 1 T 2l
U = W = Tφ =
•圆轴扭转P 2 2GI P
1
c U = W = Pyc
2
•y
•横力弯曲时y c

1 m 2l
m∀θ U = W = mθ =
2 2 EI
•x
1
• 式中 P 为广义力,
•写成统一形式 U =W = Pδ
2 ∀ 为广义位移。
• 13-3 变形能 的普遍表 达式

•克拉贝依隆 原理
•线弹性体的 变形能等于 每一外力
•与其相应位 移乘积的二 分之一
1 1 1 1
U = P1δ 1 + P2δ 2 + P3δ 3 + P4δ 4 + ...
2 2 2 2
•从以上方程 可知:

•变形能是广义力的二次齐次函数
• 13-3 变形能 的普遍表 达式
P3 P2
•杆件拉伸、弯曲和
P1

A C B •扭转的组合变形。
•定义广义力分别为: 轴向力P1横向力P2扭矩P3

•此时的广义位移分别为:∆l AB ; y B , φ C
1 1 1
变形能U = W = P1∆l AB + P2 y B + P3φC
2 2 2
• 13-4 互等定 理

P1 P2 P3 P4
A B

δ1 δ2 δ3 δ4

•根据克拉贝依 隆原理
1 1 1 1
U = P1δ1 + P2δ2 + P3δ3 + P4δ4
2 2 2 2
• 13-4 互等定 理

P1 P2
A B

δ1 δ2 δ' δ4'
3

1 1 1 1
U a = P1δ1 + P2δ2 U b = P3δ3 + P4δ4
2 2 2 2
P3 P4
A B

δ1' δ2' δ3 δ4
• 13-4 互等定 理

P1 P2
P3 P4
A B

δ1 δ 1
'
δ2 δ '
δ δ3
' δ4' δ4
2 3

1 1 1 1
U 1 = P1δ1 + P2δ2 + P3δ3 + P4δ4 + P1δ1' + P2δ2'
2 2 2 2
1 1 1 1
U 2 = P1δ1 + P2δ2 + P3δ3 + P4δ4 + P3δ3' + P4δ4'
2 2 2 2

U1 =U 2 P1δ 1' + P2δ 2' = P3δ 3' + P4δ 4'


•功的互 等定理
Pδ + P δ = P δ + P δ
1 1
' '
2 2
'
3 3
'
4 4

•第一组力在第二组力引起的位移上做的功
,等于第二组力在第一组力引起的位移上
所P做和的 功
当 2 P4 等于零时 P δ
1 1
'
= P δ '
3 3 •第一组力: m
•y
•第一组力引起的
•例: •y1 •位移 y1 、 1

mθ 1
•x •第二组力 :P
•y •第二组力引起
•P 的
• θ2
•位移 :y2 、 2
•y2 •x mθ2 = Py1
•功的互 等定理
•y
•第一组力: m
•y1
•例: ∀
mθ 1
•第一组力引起的
•A •x •位移 y1 、 1
•a •B
•L •第二组力 :P
•y •第二组力引起
•P 的
• θ2
•位移 :y2 、 2
•a
•y2
•B •A
•x mθ2 = Py1

•求 m 作用在 A 截面时, B 截面的挠度 y1


•在 B 截面作用力 P=1
2
1a ma 2
θ =θ = y = mθ =
B 2 1 2
2 EI 2 EI
•位移互 等定理

P1δ1' = P3δ 3' 当P1等于P3时 δ1' = δ 3'

P1作用点沿P1方向因作用P3而引起的位移等
于P3作用点沿P3方向因作用P1而引起的位移
•y
•y1 mθ2 = Py1
∀θ 1
m
•x 当m = P = 1时
•y
•P •形式上 θ2 = y1
• θ2
•x •量纲不要引起误会
•y2
外力功 W = U 系统的应变能能解决什么问题

一般能量守恒原 理 :可以 确定加力 点 FP
沿加力 方向的位移 A L
2 2
α C
1 N l N l
Pyc = +
1 1 2 2

2 2 EA1 2 EA2

1 ( Pctgα) 2 l1 l P 2 FP
Pyc = + 2 ( ) B N1
2 2 EA1 2 EA2 sin α P
N2 =
sin α C
(ctgα) 2 l1 l 1 2 N2
yc = { + 2 ( ) }P
EA1 EA2 sin α N1 = N 2 cos α = Pctgα
(ctgα) 2 L L 1 2
yc = { + ( ) }P
EA1 EA2 cos α sin α
功 的互等定 能解决什么问题
理 FP ? FP
L L

B A B A
x x
θx = ? yx = ?
FP
M
B A B A
x x
yA = ? yA = ?
Mθ x = FP y A FP y x = FP y A

定理 :一个力系的力在另一个力系引起的相应的位
移上所作之功等于另 一个 力系的力在这 一个 力系引起的
相应的位移上所作之功。
功 的互等定 能解决什么问题? FP

XP
理 A
B
A L
B
y XB
A =? θB = ?
L

X P xB = FP y AX B xB = ?
C
C
M
B A
定理 :一个力系的力在另一个
y M
A =?
力系引起的相应的位移上所作
之功等于另一个力系的力在这 Mθ B = FP y AM
一个力系引起的相应的位移上 C
所作之功。
• 13-5 卡氏定 理

无刚性位移的弹性结构在广义力P1 P2 P3 ⋅ ⋅ ⋅ Pi ⋅ ⋅ ⋅
作用下具有相应的广义位移δ 1δ 2δ 3 ⋅ ⋅ ⋅ δ i ⋅ ⋅ ⋅
•结构因 外力作 用而 产生的 变形 能
为: 1 1 1 1
U = P1δ1 + P2δ2 + P3δ3 +⋅⋅⋅ + Piδi +⋅⋅⋅
2 2 2 2
设此时仅给Pi力一个增量∆Pi 将引
起相应的位移∆δ1∆δ2 ∆δ3 ⋅ ⋅ ⋅ ∆δi ⋅ ⋅ ⋅
•结构变 形能 的增量 为:
1
∆U = ∆Pi ∆δi +P1∆δ1 +P2 ∆δ2 +⋅⋅⋅ +Pi ∆δi +⋅⋅⋅
2
• 13-5 卡氏定 理
1
∆U = ∆Pi ∆δi +P1∆δ1 +P2 ∆δ2 +⋅⋅⋅ +Pi ∆δi +⋅⋅⋅
2

•略去 高阶微 量:

∆U = P1∆δ 1 + P2 ∆δ 2 + ⋅ ⋅ ⋅ + Pi ∆δ i + ⋅ ⋅ ⋅

•设第一 组力 为: P1 P2 ⋅ ⋅ ⋅ Pi ⋅ ⋅ ⋅ •设第二 组力 为: ∆Pi


•由互等 定理 有:∆ Piδ i = P1∆ δ 1 + P2 ∆ δ 2 + ⋅ ⋅ ⋅ + Pi ∆ δ i + ⋅ ⋅ ⋅ = ∆ U
∆U ∂U
=δi •极限 情况下 为: =δi
∆Pi ∂Pi
•适用于线弹性 结构的卡 氏定理

结构变形能U对任一载荷Pi的偏导数等 ∂U
= δi
于Pi作用点沿Pi作用方向的位移δ i ∂Pi

•横力 弯曲:
∂U ∂  M 2 ( x ) dx  M ( x ) ∂M ( x )
δi =
∂Pi
=
∂Pi ∫l

2 EI

 = ∫ EI ∂x
dx
  l
i

•桁架 结构
∂U ∂ n N 2j l j n N j l j ∂N j
δi =
∂Pi
=
∂Pi
∑2 EA
j =1
=∑
j =1 EA j ∂Pi
j
卡氏第二定理 对于线性问 题

∂Vε
= Δ i卡氏第 二定理
∂FP i

杆件或杆件系 统变 形能 对 于某个广 义
力的一阶偏导数,等于这个力作用处、
与该广义力对应的广义位移。
•卡氏定 理应用举 例

P
q
1 2
M ( x) = − Px − qx
B 2
A l

•求图示 悬臂梁 自由 端的挠



M ( x ) ∂M ( x ) 1 1
fA =∫ dx = ∫l( −Px − qx 2
)( −x ) dx
l EI ∂P EI 2 i

1 Pl 3 ql 4
f A为正值表示方向
fA = ( + )
EI 3 8
和P方向一致
•卡氏定 理应用举 例

P q •在 A 截面 虚加一 力偶 m
B
A
A 1 2
m l M ( x) = m − Px − qx
2
•求图示 悬臂梁 自由 端的转

M ( x ) ∂M ( x ) 1 1
θA = ∫l dx = ∫l[( m −Px − qx 2
)(1)]m =0 dx
EI ∂m EI 2 i

θA =
1
(−
Pl 2

ql 3
)i
θ A为负值表示方向
EI 2 6
和m方向相反
卡氏第二定理 卡氏第 二定理的应 用


线弹性材料悬臂梁,受力
如图所示,若 FP 、 EI 、 l 等
均为已知,试用 卡氏 第二 定
理求 :
1. 加力点 A 处的挠度 ;
1. 加力点 A 处的挠度 2. 梁中点 B 处的挠度 。

对于线性问题,梁内的应变能为:

M2 FP2 l FP2l 3
Vε = ∫ dx = ∫0 x dx = 6EI
2
l 2 EI 2 EI
∂V FP l 3
wA = ε wA = (↓)
∂FP 3EI
卡氏第二定理 卡氏第 二定理的应 用
例 2. 梁中点 ( 非加力点 ) B 处的挠 度
在 B 处施加与所求 挠度方向
相同 的假 设力 F ′
梁内的应变能为:
M2 l l l
Vε = ∫ dx M = − FP x (0 ≤ x ≤ ) ′
M = − FP x − F (x − ) ( ≤x≤ l)
l 2 EI 2 2 2
FP2 l
FP2 l FP F ′ l l F ′2 l l 2
∫ x dx + ∫2l x dx + EI ∫2l x( x − 2 )dx + 2 EI ∫2l −
2 2
£½ 2
( x ) dx
2 EI 0 2 EI 2
FP2 l 3 5 FP F ′l 3 F ′2l 3
= + +
6 EI 48 EI 48 EI
∂Vε 5 FP l 3
wB = F ' =0 wB =
∂F ' 48 EI
结论与讨 论关于 卡氏 第二定 理 的讨论
P1 = P2 = FP
∂Vε ∂Vε ∂Vε ∂P1 ∂Vε ∂P2
=? = +
∂FP ∂FP ∂P1 ∂FP ∂P2 ∂FP
B 点和 C 点向下位移之和

∂Vε ∂Vε ∂Vε ∂P1 ∂Vε ∂P2


= +
=? ∂FP ∂P1 ∂FP ∂P2 ∂FP
∂FP B 点向上和 C 点向
下的位移之和
P1 = 2 FP
∂Vε ∂Vε ∂Vε ∂ ( P1 )
=? =
∂FP ∂FP ∂ ( P1 ) ∂FP
C 点向下位移的两倍
结论与讨 论 关于 卡氏 第二定 理 的讨论

∂Vε
=?
∂FP ∂Vε
=?
∂q
挠曲线 与 x 轴所 围面积
B 点向上与向左
的位移之和
q
∂U
=?
L ∂q
−q 3
v= (l x − 2lx 3 + x 4 )
24 EI
1 1 ql q 2 2
U = ∫ = ∫ −
2
M dx ( x x ) dx
2 EI l 2 EI l 2 2
q 2 l 2 x3 x4 x5 l q 2l 5 1 1 1 ∂U ql 5
= [ −l + ]0 = ( − + ) =
2 EI 4 3 8 20 2 EI 12 8 20
2 5
∂q 120 EI
q l 1
= ×
2 EI 120
q Pi = qdx
∫l = ∫l 24 EI − +
3 3 4
vdx (l x 2lx x )dx
∑ P = ∫ qdx
i
l
ql 5 1 1 1 ql 5
= ( − + )= ∂U
=∑
∂U ∂Pi
=∑
∂U
dx
24 EI 2 2 5 120 EI ∂q ∂Pi ∂q ∂Pi
• 13-6 虚功原 理

•虚位移 •构件 在平衡 位置 再增加 的位 移


•在虚位 移中, 构件 上的原 有外 力和内 力不 变,
•且始终 保持平 衡
•在虚位 移应 满足边 界条 件、连 续条 件和小 变形 要求。

•虚位 移是构 件可 能发生 的位 移。

•构件上 的各力 由于 虚位移 而做 的功称 为虚 功。

外力虚功W = P1v1∗ + P2 v2∗ + P3v3∗ + ⋅ ⋅ ⋅ + ∫ q ( x)v ∗ ( x)dx + ⋅ ⋅ ⋅


l i
• 13-6 虚功原 理

•微段 在虚位 移中 有刚性 虚位 移和虚 变形 ,


•由于作 用于 微段上 的力 系(外 力和 内力) 是一 个
•平衡力 系, 根据质 点系 的虚位 移原 理:

•平衡力 系在刚 性虚 位移上 做功 总和为 零。


•平衡力 系在虚 变形 中做功 为:

内力虚功dW = Nd (∆l )∗ + Mdθ ∗ + Qdλ∗

内力总虚功W = ∫ N d (∆l )∗ + ∫ M dθ ∗ + ∫ Qdλ∗


• 13-6 虚功原 理

•虚功原理
•在虚位 移中, 外力 所做虚 功等 于内力 在相 应
•虚变形 上所做 虚功 。

•在虚 位移中 ,外 力所做 虚功 等于杆 件的 虚变形 能。

外力虚功W = P1v1∗ + P2 v2∗ + P3v3∗ + ⋅ ⋅ ⋅ + ∫ q ( x)v ∗ ( x)dx + ⋅ ⋅ ⋅


l i

内力总虚功W = ∫ N d ( ∆l ) + ∫ M dθ + ∫ Qdλ ∗ ∗ ∗
• 13-6 虚功原 理
P1v1∗ + P2 v2∗ + P3v3∗ + ⋅ ⋅ ⋅ + ∫ q( x)v ∗ ( x)dx + ⋅ ⋅ ⋅
l i

= ∫ N d ( ∆l )∗ + ∫ M dθ ∗ + ∫ Qdλ∗

•推导虚功原理 ,未使用 应力应变关系 ,


•所以虚功原理 与材料性 能无关,可用 于线
•弹性材料,也 可用于非 线弹性材料
•一般表达式
P1v1∗ + P2 v2∗ + P3v3∗ + ⋅ ⋅ ⋅ + ∫ q ( x)v ∗ ( x)dx + ⋅ ⋅ ⋅ + m1φ1∗ + m2∗
l i

= ∫ N d ( ∆l ) + ∫ M dθ + ∫ Qdλ + ∫Tdφ
∗ ∗ ∗ ∗
13-7 单位载 荷法、莫 尔积分
•基本方程式
1 ⋅ ∆ = ∫ N ( x)d (∆l ) + ∫ M ( x) dθ + ∫ Q ( x) dλ

式中N ( x) M ( x)Q( x)是单位载荷下


的内力方程
式中∆l与dθ和dλ 是外力作用下的位移
在这里看作虚位移
13-7 单位载 荷法、莫 尔积分

•在抗弯为主 时 ⋅ ∆ = ∫ M ( x) dθ
l

•在拉压情况下 ⋅ ∆ = ∫ N ( x )d (∆l )
l

•在扭转情况 下 ⋅ ∆ = ∫ T ( x) dφ
l

∆为正值表示∆方向和单位力方向一致
13-7 单位载 荷法、莫 尔积分
•在线弹性条 件下
d  dv  d 2v M ( x)
dθ =  dx = 2 dx = dx
dx  dx  dx EI
Nl T ( x)
∆l = dφ = dx
EA GI P

•莫尔积分式为:⋅∆= ∫
M ( x) M ( x)
dx
l EI
T ( x )T ( x ) n
N N i li
⋅∆=∫ dx ⋅∆=∑ i
l EI P i =1 EAi
13-7 单位载 荷法、莫 尔积分
•例 1 :图示梁中 部作用 P 力,求 B 截面转角 ?
l
P B x
2
A
P P
M 1 ( x) = x M 2 ( x) = (l −x )
2 2
RA RB
•求 B 截面转 角,在 B 截面加一单 位力偶B m =1
A
1
M ( x) = x
RA l
RB
M ( x) M ( x) Pl 2
1 ⋅ ∆= ∫ dx = =θB
l EI 16 EI
l P (l −x ) x
l
1 Px x
EI ∫0 2 l
= ( 2
dx +∫l dx )
2 2 l
• 13-8 计算莫尔积分的图乘法
例 1 :图示梁中 部作用 P 力P
x
M (x )

•图示梁的弯 矩图 M ( x) = xtgα m =1

M (x )
•图示积分 式中, 至少 有一方 程是 线性函 数

∫ M ( X ) M ( x)dx = tgα ∫ xM ( x)dx


l l
M c = tgαxc
= tgαϖxc = ϖ M c
• 13-8 计算莫尔积分的图乘法
例 1 :图示梁中 部作用 P 力P
x
M (x )

M ( x) = xtgα m =1

M (x )

∫ M ( X ) M ( x)dx = tgα∫ xM ( x)dx


l l

= tgαϖxc = ϖ M c
• 13-8 计算莫 尔积分的 图乘法
例 1 :图示梁中 部作用 P 力P
x
M (x )

M ( x) = xtgα m =1

M (x )

M ( x) M ( x) M ( x ) xtgα
∆=∫ dx = ∫ dx
l EI l EI 1 Pl l 1 Pl 2
∆= =
tgα tgα ϖM c EI 4 2 2 16 EI
EI ∫l
= M ( x ) xdx = ϖxc =
EI EI
• 13-8 计算莫 尔积分的 图乘法

计算莫 尔积分 的图 乘法注 意事 项 ∆ = ϖ M c


EI
∆是广义位移(线位移或角位移)
ϖ是外载荷下的弯矩图面积
M c是单位载荷下与外载荷弯
矩图形心位置对应的弯矩值
ϖMc
∆= 式可以推广应用于扭转和轴向拉压情况
EI
•图乘 法应用举例

P q •1. 求图示梁自 由端位移


B
m A l •2. 求图示梁自 由端转角
1 2
M ( x ) = m − Px − qx
2
•图乘法应用举 例
1 2
M ( x ) = m − Px − qx
P q 2
B
A m l l
M 1 − l Pl 2l 1 1 2 3l
yA = [ml + l + ql l ]
m EI 2 2 3 32 4
1 − ml 2 Pl 3 ql 4
= [ + + ]
EI 2 3 8
•M
Pl •1
•x
1 − Pl −1 1 2
θA = [ml + l+ ql l ] ×1
1 2 EI 2 3 2
ql
2 1 ml Pl 2 ql 3
= [ − − ]
EI 2 2 6
•互等定 理应用举 例 习题 3-
13
-13 圆柱体受 轴向 拉伸, 已知 F 、 L 、 dF
以及 弹性常 数 E µ ; 试求 圆柱体 的体 积
改变 量。
L
设想 :圆柱 体受 均布力 q 作用时 ,长度 改变 为:

1 1 − 2µ F
( ∆l ) q = − [ q − µ( q + q )] ⋅ l = − ql
E E

∫ qdsdr = q ∫ dsdr = q ( ∆V )
s表面 s表面 F

q( ∆ V ) F = F ( ∆ l ) q
1 −2 µ
E
Fl =( ∆V ) F
有关能量原 理的基本 公式
•克拉贝依隆原理 U =W
1 1 1 1
U = P1δ1 + P2δ2 + P3δ3 + P4δ4 +.. =W
2 2 2 2

互等定理 ∑F Pi ∆ P iS = ∑ FS j ∆ S jP
∂U
卡氏定理 δi =
∂Pi

莫尔积分 ∆ = ∫ 1 M ( x) M ( x)dx
l EI

图乘法 1
∆= ϖ Mc
EI
本章作业

10-01 ,10-03 ,
10-04
10-7a, 10-9a , 10-17a

10-22, 10-29 , 10-32


本 章 讨 论 区
关于应变能的计算

计算应变能时能不能应用叠加原理
结  不能;
论  能;
与  有时能,有时不能;

论 什么时候能,什么时候不能?
-请读者结合具体问题
加以分析研究
计算应变能时能不能应用叠加原理

U UM


论 UF
?
与 U = U M +U F

论 M 和 F 引起的应变能是不是等于二者
引起的应变能之和?

如果将 M 换为扭转力偶 Mx; , Mx 和 F


引起的应变能是不是等于二者引起的应
变能之和?
外力功 W = U 系统的应变能能解决什么问题

一般能量守恒原 理 :可以 确定加力 点 FP
沿加力 方向的位移 A L
2 2
α C
1 N l N l
Pyc = +
1 1 2 2

2 2 EA1 2 EA2

1 ( Pctgα) 2 l1 l P 2 FP
Pyc = + 2 ( ) B N1
2 2 EA1 2 EA2 sin α P
N2 =
sin α C
(ctgα) 2 l1 l2 1 2 N2
yc = { + ( ) }P
EA1 EA2 sin α N1 = N 2 cos α = Pctgα
(ctgα) 2 L L 1 2
yc = { + ( ) }P
EA1 EA2 cos α sin α
关于互等定理




讨 Δ yC ( M ) = Δ yC ( F )
论 Mθ B ( F ) = FΔ yC ( M )
θ B (M ) = θ B ( F )
θ B ( M ) = Δ yC ( F ) ? M = F =1
θ B ( F ) = Δ yC ( M )
θ B ( F ) = Δ yC ( M )
关于互等定理

移动百分表


百分表

与 固定百分表?
讨 悬臂梁受力如图示。现用百分表测量
论 梁在各处的挠度,请设计一实验方案。
关于互等定理



与 实心圆 柱体承受
讨 轴向拉 伸,请分析
论 有几种 方法可以确
定其体 积改变量 ?
•应用举 例
-13 圆柱体受 轴向 拉伸, 已知 F 、 L 、 dF
以及 弹性常 数 E µ ; 试求 圆柱体 的体 积
改变 量。
L
设想 :圆柱 体受 均布力 q 作用时 ,长度 改变 为:

1 1 − 2µ F
( ∆l ) q = − [ q − µ( q + q )] ⋅ l = − ql
E E

∫ qdsdr = q ∫ dsdr = q ( ∆V )
s表面 s表面 F

q( ∆ V ) F = F ( ∆ l ) q
1 −2 µ
E
Fl =( ∆V ) F
功 的互等定 能解决什么问题
理 FP ? FP
L L
B A B A
x x
θx = ? FP yx = ?
M
B A B A
x x
yA = ? yA = ?
Mθ x = FP y A FP y x = FP y A

定理 :一个力系的力在另一个力系引起的相应的位
移上所作之功等于另 一个 力系的力在这 一个 力系引起的
相应的位移上所作之功。
功 的互等定 能解决什么问题? FP

XP
理 A
B
A L
B
y XB
A =? θB = ?
L

X P xB = FP y AX B xB = ?
C
C
M
B A
定理 :一个力系的力在另一个
y M
A =?
力系引起的相应的位移上所作
之功等于另一个力系的力在这 Mθ B = FP y AM
一个力系引起的相应的位移上 C
所作之功。
单位载 荷法、莫 尔积分
•例 1 :图示梁中 部作用 P 力,求 B 截面转角 ?
l
P B x
2
A
P P
M 1 ( x) = x M 2 ( x) = (l −x )
2 2
RA RB
•求 B 截面转 角,在 B 截面加一单 位力偶B m =1
A
1
M ( x) = x
RA l
RB
M ( x) M ( x) Pl 2
1 ⋅ ∆= ∫ dx = =θB
l EI 16 EI
l P (l −x ) x
l
1 Px x
= (∫ 2
dx +∫l dx )
EI 0 2 l 2 2 l
莫尔法 (莫尔积分 ) 应用举例

例 题 1
图示结构中,杆的弯曲刚度
均为 EI , FP 、 EI 均已知。
求: A 、 B 两点的相对位移

( 不考虑轴向力和剪力的影响 )
莫尔法 (莫尔积分 ) 应用举例

例 题 1
1. 确立单位载荷系统:
加什么单位力?
加在哪里?
加在什么方向?

2. 建立载荷与单位力引起的
内力表达式:

要不要分段?怎样分段?
建立坐标系?
充分利用对称性?
莫尔法 (莫尔积 分 ) 应用举例

1. 确立单位载荷系统:
例 题 1
3
M zi M zi
Δ AB £½ ∑ ∫l EI z i dx
i =1 i

2. 建立载荷与单位力引起的
内力表达式:
M1 = 0 ( A → C ,0 ≤ x ≤ R)
M 2 = − FP R( x − R) (C → E , R ≤ x ≤ 2 R)
π
M 3 = − FP R (1 + sin θ ) ( E → G,0 ≤ θ ≤ )
2
M 1 = −1× x
M 2 = −1× x
M 3 = −R ( 2 + sin θ )
莫尔法 (莫尔积 分) 应用举例

例 题 1 1. 确立单位载荷系统:
2. 建立载荷与单位力引起的
M1 = 0 ( A → C ,0 ≤ x ≤ R) 内力表达式:
M 2 = − FP R( x − R ) (C → E , R ≤ x ≤ 2 R) 3
M zi M zi
π Δ £½ ∑
M 3 = − FP R(1 + sin θ ) ( E → G,0 ≤ θ ≤ ) AB
i =1
∫l EI z i dx
2 i

M 1 = −1 ⋅ x R 0×x 2 R F ( x − R) x
Δ AB = 2[ ∫ dx + ∫ P
dx
M 2 = −1 ⋅ x
0 EI R EI
π F R (1 + sin θ ) R ( 2 + sin θ )
+ ∫0 Rdθ ]
2 P
M 3 = − R(2 + sin θ ) EI
FP R 3  23 5π 
Δ AB =  + 
EI  3 2 
莫尔法 (莫尔积 分) 例 题 2

平面结构,空间
受力,
已知:
F、R、d、E、G,

加什么单 位力?
加在哪 里?
位移。?
求:加力点沿加力方向的

加在什么 方向?
怎样建立坐标系?
图 乘 法 应用举 例

例 题
1 刚架受力如图示,已知:
横杆弯曲刚度为 2EI ,竖杆
弯曲刚度为 EI 、拉伸刚 度为
EA 、载 荷集度 q 、长 度 l 。

求: B 点的水平位移

采用图乘法:
怎样加单位力? 哪些图形可以相乘?
要画哪些内力图? 怎样相乘?
图 乘 法 应用举 例

例 题 求: B 点的水平位移
1
1

载荷系统 单 位力系统
图 乘 法 应用举 例

例 题 载荷系统内力图
1
图 乘 法 应用举 例

例 题 1 单 位力系统内 力图

1
图 乘 法 应用举 例 图形互乘
例 题 1

2 1 2 2l 1 2 2 2 ql 2 l
AΩi M ci ql ⋅ l × ql ⋅ l × l
Δ B ( M ) £½ ∑ = 2 3 + 2 3
×
+3 8
×l ×
2
1 Ei I i EI 2 EI 2 EI
ql 4 1 1 1 25ql 4
= ( + + )= (→)
EI 3 6 48 48 EI
图 乘 法 应用举 例

例 题 图形互乘
1
载荷系统内力图与单位力系统
相同的内力图互乘

ql
2
AΩi FNCi ⋅ l ×1 ql 2
Δ ( FN ) = ∑ =0+ 2 =
1 Ei Ai EA 2 EA
图 乘 法 应用举 例

例 题 结果与比较
1 2 2
AΩ i M Ci A F
ΔB =∑ +∑ Ω i NCi
1 Ei I i 1 Ei I i
25 ql 4 ql 2
= +
48 EI 2 EA
轴力与弯矩引起的位移比较
Δ ( FN ) 24 I
=
Δ (M ) 25 Al 2
对于矩形截面:
2
Δ ( FN ) 24 I 2 h
= 2
=   轴力影 响较小
Δ ( M ) 25 Al 25  l 
结论与讨 论 图形互乘法 中弯
矩图的一种 画法
D
采用图形互乘法
求 D 点处的铅垂位移

 分几段?
 各段面积的形心
怎样确定?

 各段的M Ci
怎样确定 ?
结论与讨 论 图形互乘 法中 弯矩图 的一 种画法

D 采用图形互乘法
求 D 点处的铅垂位移

弯矩图容易画;

各段面积和形心容易确定;
3

各段的 M 容易确定
Ci
图 乘 法 应用举 例

例 题
2 平面结构 空间 受力,
AB 和 BC 两杆具有相同
的刚度,且 EI 、 GIP 、
l 、 F 等均为已知。
求: 1. A 端的铅垂位移;
2. A 端绕 BC 轴线的
转角。

采用图乘法:
怎样加单位力? 哪些图形可以相乘
要画哪些内力图? 怎样相乘?
图 乘 法 应用举 例

例 题 单 位力系统
2
求: 1. A 端的铅垂位移;
2. A 端绕 BC 轴线的
转角。

求 A 端铅垂位移 求 A 端绕 BC 轴线的转角
例 题 图 乘 法 应用 举例
2

载荷系统内力图单 位力系统内 力图单 位力偶系统内 力图


例 题 图 乘 法 应用 举例
2
图形互乘
图形互乘 载荷系统内力图与单位力
系统相同的内力图互乘
求 A 端的铅垂位移
弯矩图互乘

1 4l 1 2l
2
AΩ i M Ci × 2 Fl × 2l × × Fl × l × 3 Fl 3
∑ Ei I i
= 2 3 +2 3 =
EI
1 EI EI
图 乘 法 应用 举例

例 题 图形互乘
2 求 A 端的铅垂位移 扭矩图互乘

2
AΩ i M xCi Fl × 2l × (−l ) 2 Fl 3
∑1 G I = − GI +0 =
GI P
i Pi P
图 乘 法 应用举例

例 题
2
A 端的铅垂位移

1 4l 1 2l
× 2 Fl × 2l × × Fl × l ×
2
AΩ i M Ci 3Fl 3

1 Ei I i
= 2
EI
3 + 2
EI
3 =
EI
2
AΩ i M xCi Fl × 2l × (−l ) 2 Fl 3


1 Gi I Pi
= −
GI P
+0 =
GI P
2
AΩ i M Ci 2
AΩ i M x Ci 3Fl 3 2 Fl 3
ΔB =∑ +∑ = + (↓)
1 Ei I i 1 Gi I P i EI GI P
图 乘 法 应用 举例 图形互乘
例 题
2 求 A 端绕 BC 轴线的转角 弯矩图互乘

1
2 × Fl × l ×1 Fl 2
AΩ i M Ci
∑1 E I £½ 0 £« 2
EI
=
2 EI
i i
图 乘 法 应用举例 图形互乘

例 题 求 A 端绕 BC 轴线的转角 扭矩图互乘
2

2
AΩ i M xCi Fl × 2l × (−1) 2 Fl 2
∑1 G I = − GI +0 =
GI P
i Pi P
图 乘 法 应用举例

例 题
2
A 端绕 BC 轴线的转角

1
× Fl × l ×1 2
2
AΩ i M Ci 2 Fl
∑1 E I £½ 0 £«
EI
=
2 EI
i i
2
AΩ i M xCi Fl × 2l × (−1) 2 Fl 2
∑1 G I = − GI +0 =
GI P
i Pi P

2
AΩ i M xCi 2
AΩ i M Ci Fl 2 2 Fl 2
θ A £½ ∑ £«∑ £½ +
1 Gi I Pi 1 Ei I i 2 EI GI P
有关能量原 理的基本 公式
•克拉贝依隆原理 U =W
1 1 1 1
U = P1δ1 + P2δ2 + P3δ3 + P4δ4 +...
2 2 2 2

互等定理 ∑F Pi ∆ P iS = ∑ FS j ∆ S jP
∂U
卡氏定理 δi =
∂Pi

莫尔积分 ∆ = ∫ 1 M ( x) M ( x)dx
l EI

图乘法 1
∆= ϖ Mc
EI
本章作业

10-01 ,10-03 ,
10-04
10-7a, 10-9a , 10-17a

10-22, 10-29 , 10-3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