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2

刑事訴訟法

( 5 )
東海大學 法律系
張麗卿 教授
偵查各論
 告訴:犯罪之被害人或與被害人有某種關
係之人,向偵查機關申告犯罪事實,請求
訴追之意思表示。
1.§232 被害人:因犯罪行 直接受害之人。
2. 因犯罪間接或附帶受害之人,僅有民事上
之請求損賠償之權,並非刑事訴訟上之被
害人。其申告犯罪事實之行 , 告發。
(1 書, p458)
3. 告訴與告發之區別實益:可否對檢察
官的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聲請再議。
(§256I)
4. 告訴 開始偵 的原因之 ,與偵查終
結之起訴不同。
5. 偵 機關:檢察官、司法警察官。
如向管轄法院所為之告訴為自訴。
(1 書, p458)
6. 告訴乃論與非告訴乃論之異同:
a. 非告訴乃論之罪:告訴僅 偵察開始
之原因,只要告訴犯罪事實,告訴
非訴追條件。 (1 書, p459)
b. 告訴乃論之罪:未經告訴不得偵查 ,
訴追條件。 (1 書, p460)
7. 告訴乃論分為絕對與相對告訴乃論
(1 書, p460)
a. 絕對告訴乃論:重在事實,不管身分
為何,均需告訴乃論,但不以指名犯
人為必要。如:刑法 §277 傷害罪
b. 相對告訴乃論:重在犯人,需具有一定
身分,始可告訴乃論,且需指明犯人。
如刑法 §343 親屬間之詐欺罪與背信罪
告訴乃論之罪標準
 1.告訴乃論罪之標準以犯罪事實 準,非檢
察官之起訴法條。 (1 書, p460~461)
 2.§303③ 「未經告訴」需為不受理判決

a. 檢察官對於告訴乃論罪起訴,但沒有告
訴權人之告訴,其訴追條件欠缺。
b. 檢察官對於非告訴乃論罪起訴,經法
院審理結果認係告訴乃論之罪,未經告訴
權人合法告訴,非合法起訴。
自訴案件告訴乃論與非告訴乃論
之區別實益 (1 書, p461)
自訴人可否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撤回
自訴?依 §325I ,告訴乃論之罪可,
非告訴乃論之罪則否。
自訴人無正當理由不到庭處理方式:

(1) 告訴乃論之罪,應再行通知,如未
到庭以撤回自訴論;
(2) 非告訴乃論之罪,自訴人不到庭,
法院諭知不受理判決。
告訴
告訴權人:
(1 書, p461)
1. 觀念有別於告訴人。
2. 告訴權人: §232~§236 之被害人、配
偶、親屬、代行告訴人。
3.§232~§236 指「 得 告訴之人」 ,其具
有一定之資格,不同於 §238 所規定
之告訴人所指的是已為 告訴之人。
4. 刑事訴訟之告訴權人
(1) 被害人 (1 書, p462~464)
a. 直接被害人:犯罪直接受有損害之人(自
然人、法人),但不含間接被害人。
b. 得為告訴之犯罪:侵害個人法益之犯罪

c. 侵害國家社會法益的犯罪,個人可否同時
被害人?
→ 視法益性質而定:單純性法益( X )

(2) 配偶 (1 書, p464~465)
a. 被害人之配偶:因別人犯罪,以致
於被害人之配偶受害,有無告訴權,
依告訴時決 之 。
b. 犯人之配偶:因配偶
犯罪而受害,有無告
訴權,依犯罪時決 定 。
(3) 親屬 (1 書, p465)
a. 被害人之法定代理人 (§233I) ,以
「 告訴時」及「被害人已否死亡」 準。
b. 血親相姦之告訴權人
c. 略誘婦女結婚罪之告訴權人
d. 侮辱誹謗已死之人的告訴權人
e. 獨立告訴權,可以「反於被害人之意思
」提出告訴。
(4) 代行告訴人 (§236)
告訴乃論之罪如無得 告訴之人或者
是得 為 告訴之人不能行使告訴權 。
檢察官可依利害關係人聲請或依職權
,指定代行告訴人。如果係為 §234
告訴權專屬特定人,不得指定代行告
訴人,無救濟方法。
(1 書, p466)
告訴之種類
1. 固有與代理告訴權
(1) 固有告訴權:原始取得告訴權,權
利人獨立行使自己之權利,不受他人
之拘束。例: §232 、 §234 等。
(2) 代理告訴權:傳來取得告訴權,代
被害人行使告訴權,代理權受他人意
思之拘束。
(1 書, p467)
配偶之告訴權:依 §233I 及 II 配偶之
告訴權可 固有權及代理權。
區別:

1. 被害人未死亡,配偶有固有告訴權;
2. 被害人若已死亡,配偶僅有代理權。
(1 書, p468)
2. 犯罪與被害告訴權 (1 書, p469)
(1) 犯罪告訴權:因犯人犯罪而取得其
告訴權,告訴權之有無,以起訴時的
身分為 準,如 §233 、 §235 等
(2) 被害告訴權:因配偶犯罪受 有 損 害
,而取得告訴權,告訴權之有無,
以 犯罪時 準。例: §232 、 §234
3. 一般與限定告訴權 (1 書,
p470)
(1) 一般告訴權:一般告訴乃論之罪所賦予之
告訴權。如: §232 、 §233 等
(2) 限定告訴權:特定告訴乃論之罪所賦予之
告訴權。如: §234I 、 II 、 III
 區別:如無得為 告訴之人或得告訴之人不
能行使,一般告訴權人可依利害關係人聲
請或依職權代行告訴,但如 限定告訴權
,不適用 §236 。
4. 本來與補充告訴權 (1 書, p470)
(1) 本來告訴權:因犯罪而原始取得之告訴權。
如 § § 232 、 233 等,可依 §236 指定代行
告訴人。
(2) 補充告訴權:因特定犯罪之本來告訴權人
不便或不能行使其告訴權,設有補充規定。
如: §234IV 、 V 。
 刑法 § §298 、 240 、 241 和誘、略誘罪,
但 何只有 §298 有補充告訴權之規定?
因 §298 被害人 被略誘人,故 §234IV 規
定其補充告訴權人。 (1 書,
(3)§233II 與 §234V 之適用之不同?
→ 即被害人已死亡之區別
a.§233II 為 本來之代理權, §234V 固有
之補充權。
b.§233II :犯罪事實發生在被害人死
亡前,如生前侮辱
§234V :犯罪事實發生在被害人死
亡之後,如死後侮辱 ( 謗韓案 )
(1 書, p471~472)
告訴之期間 (1 書, p472)
§237I

(1) 告訴乃論之罪始有六個月期間之限制
(2) 非告訴乃論無期間限制之問題; 期
間之計算以知悉犯人之時起算
 例如
傷害


3. 知悉犯人會因犯罪性質而異
(1 書, p472~474)
(1) 即成犯:自知悉時起算。
(2) 繼續犯:知悉犯人最後行為或行為
終了之時起算 ( 釋字 108) 。
告訴權人有數人,其告訴權個別行使
,告訴期間各別起算。
(4) 非告訴乃論之罪之告訴期間,依追訴權
時效計算 ( 刑法 §80) ,告訴權人於告訴權
期間,得隨時提出告訴。
 追訴權時效,自犯罪成立之日起算
 告訴期間,自知悉犯人起算

a. 追訴權時效已屆滿/告訴期間屆滿,或未
屆滿:依 §252 ② 不起訴或 §302 ② 免訴。
b. 追訴權時效未屆滿/告訴期間已屆滿:依
§252 ⑤ 不起訴或 §303 ③ 不受理。
(1 書, p474)
告訴之方式 (1 書, p475)
1. 以 書狀或言詞 之
2. 向檢察官或司法警察官 (§236-1I)
3. 可委代理人行之,但應提出委任
書狀 (§236-1II)
4. 告訴委任代理人之規定,於指定代
行告訴人之情形不適用 。 (§236-
2)
告訴之效力 (1 書, p475)
告訴不可分原則:告訴乃論之罪,僅
對於共犯之一人或犯罪事實之一部份
告訴,其效力及於其他共犯或犯罪事
實之全部。
告訴不可分原則分 :主觀不可分

客觀不可分
主觀不可分
數人共犯一罪或數罪, §7② 之相牽連
案件本為 數案,並 非不可分。
但因共犯間對於犯罪有互相利用之關
係,且為求偵查便利、訴追條件之充
實。→故不可分開告訴!
告訴權之行使只能就犯罪事實是否告
訴可自由決定,並 無選擇犯人之權利
告訴 訴追條件,是對犯罪事實,非
對特定犯人。
對告訴乃論之罪「共犯」之一人提出告
訴或撤回告訴,效力及於及於其他共
犯。
(1) 絕對告訴乃論:多數犯罪主體適用
§239 。
(2) 相對告訴乃論:共犯間有特定關係適用
§239 ,但共犯間非全有特定關係,則應分
別討論。
(1 書, p476~477)
(1) 對無特定關係之人告訴,其效力不
及於有特定關係之人。
例: (1 書, p477)
刑法 §324
竊盜

丙 ( 甲父 )

刑法 §320
(2) 對有特定關係之人告訴,其效力不
及於無特定關係之人。
例: (1 書, p477)

丙父
( 甲父 )

之適用限於 對告訴乃論,如係
§239
相對告訴乃論,則需共犯間具有特定
關係。
告訴不可分之例外:通姦罪
 對於配偶撤回告訴,其效力不及於相姦
人 (§239 但 ) 。但對於相姦人撤回告訴,效
力及於配偶。 (1 書, p478)
3. 此部份於釋字 569 號對於通姦之自訴有
所爭議,但自訴不同於告訴,可否適用告
訴不可分,於自訴章中有更詳盡之說明,
訴不可分,於自訴章中有更詳盡之說明
同學可先參閱 2 書, p34 以下。
客觀不可分
限於「被害人單一,犯罪行為 單一且為
一罪時」。
告訴乃論之罪,其犯罪事實為 單一案
件時,對於犯罪事實一部告訴,其效
力是否及於全部,區分單純一罪、裁
判一罪。
( 此部份於討論案件單一性時將更詳盡說
明)
附條件告訴
告訴不可附條件,告訴權不可捨棄。
附條件告訴分 :
(1) 附限制告訴:告訴有效,就告訴所
的限制無效。
(2) 附期限或條件之告訴:告訴無效,
因其告訴意思不確定。
(1 書, p480 、 481)
告訴欠缺之補正
1. 檢察官以被告犯告訴乃論之罪起
訴,未經合法告訴,不能於起訴後
補正。 (1 書, p482)
2. 檢察官以被告犯非告訴乃論之罪起訴,
經審理結果,認為係告訴乃論之罪或裁
判上一罪,其犯罪事實之一部為 告訴乃論
之罪,而未經告訴者,應於起訴後補正。
 §303③ 告訴乃論之罪未經告訴,而諭知不
受理判決
(1) 檢察官以告訴乃論之罪起訴,未經合法告訴。
(2) 檢察官以非告訴乃論起訴,經審理結果 告訴
乃論,當事人表示不欲補正,檢察官仍起訴。
(1 書, p482)
3. 檢察官以告訴乃論起訴,未合法告訴,法
院認係非告訴乃論之罪,不能直接變更法
條,此 為 訴不適法 。
(1) 法院認可補正,依 §273VI 定期間命補
正。
(2) 以告訴乃論之罪起訴,未經合法告訴,在
訴訟中,變為 非告訴乃論,不生追訴條件
之補正。
(3) 檢察官以實質上或裁判上一罪起訴,其
一部需告訴乃論,而未經告訴,法院審理
結果係非告訴乃論,不生補正問題。
(1 書, p482 、 483)
告訴權之喪失 (1 書,
p483~484)
訴訟法權利喪失原因:捨棄、撤回。
權利是否因捨棄、撤回而喪失,必須
視法律規定。
告訴權之喪失,需依 §238 規定,但告
訴權人曾否捨棄告訴權,與告訴的合
法與否,不生影響。
告訴權撤回
( 一 ) 撤回主體
1. 告訴人 (§238) :有告訴權且已 告訴者,
但「指定代行告訴人」無撤回權。
例 1 : (1 書, p485)
丙父
傷害
甲 乙子 (24 歲 )
( 二 ) 撤回範圍
限於告訴乃論之罪,非告訴乃論之
罪之撤回,法院不受拘束。
(1 書, p486)
( 三 ) 撤回時期 (1 書, p486 、 487)
1. 立法例:起訴前、二審辯論終結前、
一審辯論終結

2. 我國採第三說:一審辯論終結前,但
於學理上仍有疑問。
3.§238 規定第一審辯論終結前,是否
包含發回更審?通說認不包含
( 四 ) 撤回程序 (1 書, p487~488)
1. 起訴前撤回:準用 §242 以 口頭或言
詞向檢察官或司法警察官 之
2. 起訴後撤回: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向
繫屬法院為 之,如向檢察官為 之,可
依 §269 、 §270 撤回起訴。
( 五 ) 撤回之效力: §239
1. 其撤回效力不及於相對告訴乃論之罪
無特定身分關係之人, 對告訴乃論
之罪之撤回效力及於其他共犯。例外
刑法 §239 之罪,對配偶撤回告訴,不
及於相姦人。 (1 書, p488)
例: (1 書, p489)

甲夫
乙妻
刑法 §239

通姦

丙夫
丁妻
2. 撤回效力及於其他共犯,必須在起
訴前偵查 中,始有適用,起訴後之撤回
,不及於其他共犯,不同於告訴人依
§238 撤回告訴,對於第一審繫屬之共
犯或偵查 中之共犯撤回,其效力不及於
其他共犯。 (1 書, p489)
例:
甲 傷害
丙夫
丁妻

預習
強制處分概說

羈押之種類

You might also like